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020-08-24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

对我乡周边村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村庄。其中以鸭婆井村为重点调查对象。全村共一千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进村了„„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文化程度低、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要做到上述五点根本保证是什么呢?我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稳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是关键。首先作为直接管理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是看得最清楚也最明白农村现状和迫切需求的,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党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冲在前线的领头兵,基层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廉洁公正高效的为民办好事、办对事、办实事、办难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其次,经济的发展是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促进和保

障国家财政的稳定,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为惠民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落实和实施提供根本保证。以上两点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贯穿全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其实践价值,而非其理论魅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自从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至2010年连续七个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进一步升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重点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增产等的基础上扩大到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明确作出了解释,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迅速有效的解决主要矛盾才能突破问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问题入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问题仍是第一着手点,三个方向协调全面推进,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否认农业和农村会超过农民成为第一亟待解决问题,一切事物的必然发展率必须遵守。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坚守住这条底线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实际问题。民生问题即集生存、发展、权益、福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做到深化农村的全方位改革的脚步不能放慢、稳抓教育的发展不能松懈、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不能动摇、加强基层党建不能中断、补贴支助数量不能减少、缓解城乡二元差距不能停止、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继续升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标准化进一步落实、邮电信息服务范围扩大与开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与社会和谐理念进一步贯彻。

(二)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大到国,小到村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几年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对鸭婆井村及周边村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拆卸铁轨电缆还时有发生(在外农民工存在偷盗工地材料现象),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②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③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④金融信贷不便宜。不少农户想办企业、开工厂、搞畜牧经营等出于信贷不方便,弄不到足够资金,主要因为农信社等金融业数量规模或改革的不够到位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原因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同时剩闲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今后,要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

⑤少数农民工工资难保障。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矛盾突出。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鸭婆井村村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

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②农产品品质低。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各种蔬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③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④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鸭婆井村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水稻,果树、蔬菜、花卉就没有人种植,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⑤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旱、涝、虫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

方便,浪费严重。例如到处可见的标语“修渠修沟,旱涝保收”,可这几年很多的水稻田由于浇灌不到水变成旱地。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②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出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③农村环境、卫生差。上面已有陈述。

④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甚至改河道了。

⑤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⑥农村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建筑等需要更加完善安保措施。危桥、危房的改造应尽快解决。

⑦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运动更是匮乏,学校附近的还可以进去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书屋、棋牌室、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三)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①加强夯实教育。“教育为本,百年大计”,很熟悉的一条标语,在农村的各个小学、初中都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环境下,农村教育要有理论突破和政策创新。目前农村教育只是局限在幼教和中小学生身上,即仍处于低文化层次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类型、结构和形式日益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农村教育标准化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之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的导向,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②积极普法宣传。很多农村的科普宣传栏毁坏严重,基本看不到原来高高挂起的模样了,看来近年宣传不成功或是没宣传闲起来的。目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现象频频出现,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性十分必要。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各项社会活动都要规范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③落实基层党建。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中央遥遥不可及,不思进取,缺少带头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党员干部不勤学、不善学、不愿学的腐朽风气需要净化。精简基层党组织体制,培育强化精干基层党员骨干,促进党内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分析主要问题和工作思路。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勤学善思、努力工作、为民奉献。

④转变服务管理。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⑤加大检查监督。中央到地方,高层到基层的检查监督应该切实落实,要达到出其不意、一针见血的检查水平,防止钻空子、走后门、官护官现象的发生。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平稳落实和扎实推进,做好政府工作需要频繁的有力的监察。加大检查监督对于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奉公、正义无私、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和负责态度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⑥规范农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优势,发展循环生态特色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废物零排放、废料全利用,例如:蚕桑养鱼。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⑦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下拨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⑧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提高种植的效率。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⑨开发洁净能源。当前时期能源紧张,一直使用的煤炭资源污染严重,总量减少。发展节约型社会,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⑩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自由书屋、家乡风情演出、歌舞比赛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趣味性、创意性,尤其是丰富鳏寡孤独者的生活都起到很大作用。

推荐第2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学号:S 110400466姓名:张金瑞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调查时间:2011年5月2日

调查地点:宁城县开发区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开发区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以产业化为重点,建设富裕新农村。八里罕镇始终把发展生产作为着力点,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着眼点,逐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逐年提高。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他们紧紧抓住上级政策扶持的机遇,结合区域条件,开展了以北梁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园区6700亩。二是采取抓大户、建小区的工作方式,积极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全镇年出栏肉牛4.5万头,出栏肉羊2万只,出栏生猪2.5万口。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打配机电井163眼,铺设管道7.4万延长米,扩大保灌面积2.3万亩。四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完成生态保护面积6.2万亩,其中封育3.2万亩、造林合格面积2.3万亩、经济林改造0.7万亩。他们同时围绕设施农业园区,采取扩点带面方式,积极发展高效避险农业,大力实施农用机电井综合升级改造工程,推广膜下滴灌农业新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全力打造肉牛产业,着力培育畜禽养殖聚集区,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以城镇化为依托,建设靓美新农村。近年来,他们按照“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位、增加城镇人口”城镇建设思路,实施街区道路拓宽改造、镇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镇区硬化美化亮化绿化等十项工程,启动了酒乡家园、万隆园住宅小区、文化路商业楼、八里罕农贸市场开发项目。2011年,该镇继续加大城镇投入、建设、开发、管理力度,重点实施了八里罕河橡胶坝、带状公园、文化广场、酒乡公园、老桥翻新、综合幼儿园、八里罕小学教学楼、卫生院病房楼、八里罕村委会办公楼、八里罕国税分局、信用社办公楼建设工程,美化硬化亮化街区,完成农贸市场、万隆园小区、文化路商住楼等10万平方米的商住开发项目。同时,按照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他们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旧城改造和拆迁,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规划建设好6个3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实现农民进城、商业进市、住宅进区、工业进园目标。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区共有1所中学、5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

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镇11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 20余名干部平均年龄为37岁,大专以上文化15名,高中、中专21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开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区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区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10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区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开发区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

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

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推荐第3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黄泥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

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我家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黄泥塘村,全村共400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要做到上述五点根本保证是什么呢?我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稳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是关键。首先作为直接管理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是看得最清楚也最明白农村现状和迫切需求的,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党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冲在前线的领头兵,基层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廉洁公正高效的为民办好事、办对事、办实事、办难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其次,经济的发展是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促进和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为惠民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落实和实施提供根本保证。以上两点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贯穿全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其实践价值,而非其理论魅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自从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至2010年连续七个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进一步升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重点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增产等的基础上扩大到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明确作出了解释,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迅速有效的解决主要矛盾才能突破问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问题入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问题仍是第一着手点,三个方向协调全面推进,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否认农业和农村会超过农民成为第一亟待解决问题,一切事物的必然发展率必须遵守。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坚守住这条底线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实际问题。民生问题即集生存、发展、权益、福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做到深化农村的全方位改革的脚步不能放慢、稳抓教育的发展不能松懈、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不能动摇、加强基层党建不能中断、补贴支助数量不能减少、缓解城乡二元差距不能停止、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继续升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标准化进一步落实、邮电信息服务范围扩大与开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与社会和谐理念进一步贯彻。

(二)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

1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还时有发生(在外农民工存在偷盗工地材料现象),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②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③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④金融信贷不便宜。不少农户想办企业、开工厂、养殖经营等出于信贷不方便,弄不到足够资金,主要因为农信社等金融业数量规模或改革的不够到位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原因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同时剩闲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今后,要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

⑤少数农民工工资难保障。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矛盾突出。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②农产品品质低。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③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④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水稻,果树、蔬菜、花卉越来越少,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⑤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冻害、冷害、虫害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例如到处可见的标语“消灭白蛾,人人有责”,冻坏的蔬菜瓜果严重。

⑥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浪费严重。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观察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乡一级的地位逐渐淡弱,完全有取消的可能,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②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③农村环境、卫生差。上面已有陈述。

④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

⑤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运动更是匮乏,学校附近的还可以进去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书屋、文化宫、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三)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①加强夯实教育。“教育为本,百年大计”,很熟悉的一条标语,在农村的各个小学、初中都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环境下,农村教育要有理论突破和政策创新。目前农村教育只是局限在幼教和中小学生身上,即仍处于低文化层次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类型、结构和形式日益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农村教育标准化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之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的导向,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②积极普法宣传。很多农村的科普宣传栏毁坏严重,基本看不到原来高高挂起的模样了,看来近年宣传不成功或是没宣传闲起来的。目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现象频频出现,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性十分必要。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各项社会活动都要规范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③落实基层党建。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基层的

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中央遥遥不可及,不思进取,缺少带头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党员干部不勤学、不善学、不愿学的腐朽风气需要净化。精简基层党组织体制,培育强化精干基层党员骨干,促进党内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分析主要问题和工作思路。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勤学善思、努力工作、为民奉献。

④转变服务管理。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⑤加大检查监督。中央到地方,高层到基层的检查监督应该切实落实,要达到出其不意、一针见血的检查水平,防止钻空子、走后门、官护官现象的发生。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平稳落实和扎实推进,做好政府工作需要频繁的有力的监察。加大检查监督对于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奉公、正义无私、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和负责态度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⑥规范农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优势,发展循环生态特色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废物零排放、废料全利用,例如:蚕桑养鱼。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⑦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下拨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⑧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提高种植的效率。二是调整养殖业结构,维持养殖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⑨开发绿色能源。当前时期能源紧张,一直使用的木炭资源浪费,总量减少。发展节约型社会,开发新的洁净绿色能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⑩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自由书屋、家乡风情演出、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趣味性、创意性,尤其是丰富鳏寡孤独者的生活都起到很大作用。

(四)

今天的困惑多了,问题多了,原因是我们的选择太多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会越来越不满了,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不平衡,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了,看自己的心灵太少了。人眼向外无限看世界看发展变化,反观内视才能看见内心的心灵。

上面一段话是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的,仔细想想值得深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 才是目的,而不仅是GDP和GMP。未来农村应该朝着精简化、标准化的点带式核心村趋势发展,形成村村网。取消乡镇等级,充分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精简工作流程,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政府工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攘外必先安内”,避免霸权主义和恐怖势力的干涉和威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坚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2012-01-08

胡空群

推荐第4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

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其中莒镇、李屯、大程、房寺、市中办等乡镇中的十一个村庄为重点调查对象。我家位于山东省*******************,全村共一千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要做到上述五点根本保证是什么呢?我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稳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是关键。

(二)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拆卸铁轨电缆还时有发生(在外农民工存在偷盗工地材料现象),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②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③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④金融信贷不便宜。不少农户想办企业、开工厂、搞畜牧经营等出于信贷不方便,弄不到足够资金,主要因为农信社等金融业数量规模或改革的不够到位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原因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同时剩闲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今后,要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

⑤少数农民工工资难保障。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矛盾突出。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②农产品品质低。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③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④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果树、蔬菜、花卉越来越少,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⑤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冻害、冷害、虫害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例如到处可见的标语“消灭白蛾,人人有责”,冻坏的蔬菜瓜果严重。

⑥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浪费严重。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观察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乡一级的地位逐渐淡弱,完全有取消的可能,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②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③农村环境、卫生差。上面已有陈述。

④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甚至改河道了。

⑤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⑥农村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铁路、建筑等需要更加完善安保措施。危桥、危房的改造应尽快解决。

⑦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运动更是匮乏,学校附近的还可以进去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书屋、文化宫、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

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攘外必先安内”,避免霸权主义和恐怖势力的干涉和威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坚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2010-03-05

张鹏

推荐第5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班级:食检120

2姓名:魏冬娟

学号:120610122

3摘 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有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对柳岩乡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关 键 词:漠沙镇 新农村建设 对策建议

一、基本经济情况及现状

漠沙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省会昆明2460公里,县城64公里,地处哀牢山中下段东麓,红河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省道218线过境并与新漠公路、漠元公路形成交通网络。镇域面积49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647米,最低海拔422米。河谷热坝区四周环山,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7℃,山区年平均气温14℃,坝区年平均气温23℃,具有“天然温室”之称。全镇耕地面积68577亩,其中田20478亩,地48099亩,辖有14个村民委员会,236个自然村,219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37011人,其中农业人口35016人,少数民族32684人,居住着傣族、彝族等9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其中花腰傣人口最多,有21100人,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镇域物产丰富,主要粮经作物有稻谷、玉米、甘蔗、烤烟、荔枝、芒果、香蕉、西瓜、苦瓜、豆类等。全镇通车里程1115公里,村组通车率97.7%,境内水资源丰富,总蓄水量1097.5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40%。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99%,广播电视覆盖率95%,人口自然增长率2.6%,人口密度84人/平方公里

2001年合村并组以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甘蔗水稻,开发水利。甘蔗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

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新农村形象已成雏型。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常委和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好政策将会有利促进该村发展。二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该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将有一些政策、奖金倾斜,有利于加快该村发展。 三是该村的水稻甘蔗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深度开发转化。该村水稻甘蔗农作物已形成一定规模,群众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四是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千人的打工队伍,有利于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和村民素质

该村有两所中学,以前每年入学人数较少,2000年达到入学年龄的有***人,入学人数只有***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有***人,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健全的教学体制,师生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教学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教学质量明显提不高,全乡仅有少数人考上重点高中。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导致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人都看不起病,严重的只有等死的情况频频发生。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极发展农村卫生、文化教育事业,2006年我们调查的数据是入学人数已达到****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仅有****人,另外政府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都住进了新建的校舍,还增开了多媒体和计算机课程,招聘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生。

三、漠沙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在对漠沙镇进行调查中,镇党支部书记提出该镇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养殖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种植收入是甘蔗、水稻、农作物、房前屋后小亭园七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目标

1、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玉米面积达到***亩,人平均实现***株,产量达到****吨,生猪出栏****头,山羊出栏****只,人平均纯收入实现****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以上,

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网站农户****。

2、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电话普及率**%,五保集中供养率**%,社会保险参保率**%,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

3、实现乡风文明:广播覆盖率**%,彩电入户**%,高中水平**%,大专水平**%,有技术专长农民**%,法律知识普及率**%,十好家庭达到**%,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通率达**%。

4、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一池三改户**%,喝卫生水**%,电网标准入户率**%,森林绿化率**%,清洁能源使用率**%,无公害绿色产品**%,垃圾无害化处理**%。

5、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民主决策参与率**%,重大事项监督率**%,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产业带头户**%,市场营销户**%,文化中心户**%,治安联防户**%,科技示范户**%。

(二)主要措施

1、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把玉米这一产业做大做强,适度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甘蔗种植,力争坚持发展与转化并重,,实现甘蔗收入人平当年**元,形成甘蔗专业大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户平生猪出栏*头以上,户平养羊*只以上;全镇菜牛出栏*头。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新发展投资过**万元企业*—*家,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农民自愿投资,完成****米,整修堰塘*口。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三年内再硬化*公里,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一池三改,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

4、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三年里,每年要***人以上外出打工,五年实现转移劳动力***人。

5、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四、报告分析

在政府实施各项措施以后,漠沙镇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入学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达到入学年龄的人数也在上升,另外,入学率呈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能够上学圆梦想。同时伴随着发生的还是,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将来打通外界市场提供了保人口比例

少数民族比例太大,乡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封建残余思想仍然保留在上一代的身上,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引导下,各族人民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在“十一五”新思路的规划下,中国正在经历新一轮巨变,国家的农民亮丽未来不在是梦。

五、对某某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一个假期多的调查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四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将农村富余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内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建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工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实行由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加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国家在政策上,制度上各个方面都支持农村、农民、农业,均表现出发展农村的决心。但我认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生产过剩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建立一种机制,让农民能够了解全国市场的信息,适时调整农业生产。还需培养农民自主努力、自我改革的精神,从侧面帮助农民。听取农民的意见,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忌盲目的做出决定。必须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让农民自己去收集市场信息,选择种植什么农作物,提高生产率。政府进行干预,有时结果是好的,但农民会产生依赖性。农民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农产产品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还可以自己选定销售渠道,定向为客户供应农产品,这样可以保证收入。换言之,政府过多地进行干预,无法调动农民的潜力,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政府应当给予更多支持,农民应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的支持不可少,同时又要让农民愿意自主做出努力,保持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简言之,既要在政策层面保护农业,又要让农民有竞争意识。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各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稳定的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如何科学界定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等问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3年2月5日

推荐第6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调查对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调查方法:

实地走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调查时间:

2013/7/20——2013/8/10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因果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需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我所学的专业或许对新农村建设有些许作用,因此我更应该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的时候,那么建设怎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暑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而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首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

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五、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体现: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①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②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③ 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④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①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②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重要。③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其次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

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 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进进出出也方便多了。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再者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里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壮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小麦,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六、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校园的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今社会“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也知道了很多东西要通过实践来了解。

同时,我也懂得了:作为我们这代年轻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推荐第7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09寒假社会实践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绝好契机。此次我所做的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过了。新农村建设是一场由政府主导,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环境,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农村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浩大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二十个字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是与时俱进,关心时事,关注国家动态的表现。在做调查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就不得不使我想尽办法来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的成长和锻炼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此次调查,我发现只要仔细观察,就会从身边的小事看出国家的动向,从百姓的生活和言谈可以了解民生疾苦,了解百姓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以及政策的实行情况。正所谓,一个小露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真正的了解新农村建设开展的真实情况,我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的土门村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考察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村现状的满意度和村民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有选择部分也有主观问答部分,所做的回答无对与错之分,旨在让村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所调查的对象,有留守村子的老人,有身兼农民和打工仔双重身份的人,有正在上学的学生,也有村委干部,还有在家务农的农民,以及自己开店做生意的农民商人,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可谓调查面广泛,相信调查结果也会比较有说服力。之后又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具体的情况如下。

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大多数都是了解一点,他们大都是通过电视、收音机等媒体了解这一政策的,但是对于具体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当问及他们新农村到底是怎么个“新”法时大多数人都认为,环境更好一点,社会治安更好一点,生活更富裕一点更方便一些等等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新农村了。虽然他们的回答与新农村的概念有一些差距,但是这却是他们的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是他们最美好的希望,代表了村民最切实的需要。

村民们大多数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优化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素质,也有一少部分人认为应该培育新型产业。并且所有的人都乐意于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由此可以看出村民们最最关切的还是身边的环境,希望居住环境能够得到优化,并且希望周围的人素质能够有所提高,使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人与人的关系更加亲密、美好,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一些关怀与帮助。

村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保证,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资金的保证一切工作的进展都会受到阻滞,都不会很顺利。此外,也有一部分村民认为,规划的制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理由就是任何事情,有了周密的计划,就会如虎添翼,每一个步骤都会在计划之中开展,这样工作起来不至于手忙脚乱,工作进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村民认为乡风民俗的改善才是最最首当其冲需要解决得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村民们认为应该从改造公路方面入手。该农村的部分道路在几年前已经实现了硬化,其中在村东有一条四十米款的

柏油马路,村西是一条国道,村中有一条水泥的中心大街,并且还有京福高速从中穿过,比起以往的交通来方便了很多。但是大部分村民宅前的道路都还未硬化,出行尤其是雨天出行极其不方便。并且村东的路由于年岁太多,已经被轧的坑坑洼洼的了,走夜路时很是危险。也有部分村民认为应该从饮水方面进行改造,虽然该村在十年前全村各户已经通上了自来水,但是却是定时放水,放水时间为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对于家中经常有人留守的人还好说,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由于他们不仅务农,可能还要在镇上等有一份工作,这样放水就较为不方便。村民们都希望这一门提能够得到解决,让生活更方便一些。也有部分村民希望能够搞好村子的绿化工作,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够的到更好的改善。村民们有这种愿望是因为在十年前,村里的绿化是很好的,可是后来由于公路建设,房屋建设等很多树木被砍掉了,村里的绿化面积大为减少。所以他们都希望村里能采取一些措施将村子变得更加生机盎然一些。比如分责任到户等。

在问及如果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家庭举家拆迁时该怎么办时,大部分村民都会无条件接受,他们觉得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是必须的。也有一部分村民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也可能会看情况接受。

并且大部分村民表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果需要自己尽义务出力时,会无条件接受。由此可以看出村民们对新农村的建设还是很乐于尽自己的一份力的,他们对于国家的政策也是很支持的。当政策中要求他们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尽力的去做。

对于是否希望家中的厕所改为卫生洁净型,所有的村民都非常希望将厕所改成卫生洁净型的。现在村中的厕所大部分都是露天厕,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到夏天会有很大的臭味,且厕所的清理也比较费时费力。此外,大多数家庭会把家出家禽等养在厕所的副室里,这样不仅是厕所更不卫生,且养出的动物也比较容易得病,如果人食用了这样的家禽家畜的肉,很容易生病。所以大多数村民都很希望改变这一现状。

调查发现,村子里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畜分离,家禽家畜基本实现了圈养。但是有的家庭将猫狗随意的散养,这使一些村民有了一些意见,他们认为这样不仅不卫生,而且将够放养,任其到处跑,对邻里来说也是一种不安全因素。他们都希望新农村建设能够在提高村民素质上下下功夫,使村民们能够自觉地为他人考虑,是村子的环境更加安全。

村民们对于随地倒污水垃圾的现象很是不满,都希望能够改正。他们认为随地倒污水垃圾对邻里都不好,不仅影响了村容,而且也容易传播疾病。他们很希望能够在村中多处建垃圾收集池,垃圾由专人集中处理。

村民们普遍反映村中的路灯并不是天天都亮的。据我的调查,我了解到,村中的路灯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天天亮的,但是后来亮的时候越来越少,到现在干脆就不亮了。对此,村民们也是非常希望路灯能够天天亮,这样不仅会为村民们也力行路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饭后聊天、娱乐、交流的场所。

我所调查的村子目前还没有休闲场所,村民们对此很不满意。村民们都希望村子里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来修建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村中的留守老人、上学的儿童、活泼的青少年、忙碌的中年人都可以在其中免费的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对于加强村民的身体素质、增加村民生活的娱乐性具有很大的意义。

村民对该村的治安状况褒贬不一,有的村民觉得村子里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有的村民则不然。他们因为村子里曾经发生过的丢东西的事件仍然铭记于心,

甚至后怕。他们强烈要求,村为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村子的治安管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调查显示该村的购物还是比较方便的,村中有一些小卖部,村口也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店,比如大型超市、茶店、五金店、活鱼店等等,离村不远处就是集市,集市隔一天一次,所以购物还是比较方便的,不用走多少路,就可以买到生活所需了。

村里的看病医疗情况总体来讲还可以,村中有一家诊所,两位医生,都是随叫随到的,但是医疗设施还是差一些,感冒发烧一类的小病还好说,但是村民如果有什么大病的话就必须要去镇上或着坐车去市里的医院了。所以一些村民还是比较希望村医疗情况能够有所改善的。并且村民们大部分已经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

村中部分家庭已经用上了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很普遍,大部分村民认为没有什么用,不太想把钱投资到这一方面。

村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是非常关心的,村中的孩子上幼儿园还是比较方便的。村中有一个幼儿园,其中有两名老师,可以基本上满足村中的儿童上幼儿园的需求。部分家庭条件允许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到镇上上更好的幼儿园。

在跟村民的交谈和沟通过程中,我还了解到,村民们对这是几年来村里的变化还是很高兴的,谈到以前的生活,村民们一致认为很很单调,最几年由于国家的政策中有很多惠农的措施,他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富裕了,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改善,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生活中也多了很多娱乐方式,村委会还经常放一些电影给村民调解一下生活。但是近两年村中的惠农工作的做的不太多,似乎有一些颓废的趋势。为此村民们希望村干部能够多为村民做一些实事、好事。村民反映村未采取了一些能够让村容变得更加整洁的措施,但是部分实施的方式过于强硬,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他们希望村委能够在村委采取措施时能够切实为他们着想,不要摆花架式。

从这次调查中我切实了解到了村民的所思所想,了解到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新农村在该村的建设虽然取到了一些成果,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道路、水、电、住房、教育、医疗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设很多漏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娱乐健身、村子治安方面等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要建设完善村里的互联网,是村民的生活更加方便,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东西、经营生意。

在农民增收方面,我认为村委还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育新农民,让农民不仅会种地,还能掌握一些其他的技能,增加农民赚钱的机会,实现农民增收,是他们的生活更加宽裕。要加强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应措施,是工业农业相互促进着前进,给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农村的农业发展更进一步。

村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该多听听群众的心声,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考虑他们的想法,民主的建设新农村,只有这样建设的新农村才能使他们满意。

不管怎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政府应该在符合农民的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和好处、得到农民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并力图缩短城乡差距,使农村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推荐第8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安徽省郎溪县水鸣村进行了调研。与当地基层干部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从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两者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城乡一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新农村之“新”,正是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村干部普遍认为:就水鸣而言,向新农村的发展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很多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7.4km2的土地上养育着4200多余人,XX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950元,其平均收入差不多是5000元左右,XX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2655元,有了新突破,新的进展。这增加的分量不是由于直接的农业生产带来的,更多的是外出务工带来的。由此可以到看到,非农业的发展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另一种重要的来源。所以要开展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

推荐第9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系别 :法律与经济贸易系班级 :电子商务班

调查者: 电商三组

调研时间:2011年5月13日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步骤:制作调查问卷,每两个人一组,分成四小组,还有一个人负责照一些图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宫家庄的新欧冠村建设情况。

调查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

2、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形成创新精神。

3、更好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报告正文:

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近日去宫家庄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宫家庄位于石家庄市红旗大街东。全村基本是为农业人口。107公交车的首站就是在此,交通较为便利。

一新农村基本情况

1.生产发展

该村在城市化上有较突出的表现。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街道两边像理发店,饭店,超市等应有尽有。村民们买一些日用品和蔬菜水果等都十分方便。在村口处还有一个集贸市场,里边是各种小吃,特色食品的聚集地,可以满

足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2.精神文明建设

自2006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该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06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该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3.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该村村民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体满意。调查中也可以很容易看出,该村几乎没有土路,基本全为水泥路。而且每天都有打扫卫生的环保人员,整体看起来街道整齐干净。此外,该村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都有可供人们休息的小广场。小广场上有较多的树木,且有石凳以及一些体育设施。

4.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决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土地问题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宫家庄现已没有土地。村民每人每月都有四两的白面发放。但是很多村民对这一做法很是不满,原因是他们认为白面发放的太少,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而他们更想拥有一部分土地。

2.村民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在我们调查中,有一些村民极不配合。当你问他们问题时,总说自己文化低什么都不知道;还有的就干脆拒你于千里之外。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3.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

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调查资料(共调查了20份)

调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调查问卷资料: 大约有60%的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只是一般了解,仅有10%的人对新农村建设这个概念清楚,有50%的人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家家户户奔小康,50%的村民对农村的环境满意,40%的村民认为一般,仅有10%的人认为很差,村名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关注教育,50%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50%的村民不满于农村村镇的规划,40%的村民对卫生条件不满意,仅有10%的村民对治安条件不满意,有70%的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认为新农村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但最终会取得胜利,20%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种形式,仅有10%的人不太清楚,60%的村民认为农村的业余生活一般,30%的村民认为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丰富。

资料分析:

从调查人数看:调查人数以中年为主,老年人较少,并且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接受调查;在性别比上,其中男性比例较大,愿意接受调查的较多。

从问卷调查看:村民对新农村这个概念只是一般了解,并不是十分清楚,对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有一部分村民并不是十分满意,但大多数村民还是比较关心教育问题,对村内环境卫生和城镇规划不太满意,认为收入水平较低,但也取得成果,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道路两旁有一些超市和一些小型饭店,方便了村民的生活。虽然新农村建设存在不足,但村民对此还是充满信心,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贯彻和执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根本村实际出发,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村官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广大村民也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优点:

宫家庄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村容村貌有了改变,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街道卫生也有了明显改变,一些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也兴建起来,楼房数量也增多,一些中小型超市、饭店也非常兴盛。

不足:

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过急,有一些遗留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导致部分村名对此不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下降。人民水收入水平并不是非常乐观。

五、今后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引导返乡创业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调查总结:

事物的发展事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中虽存在若干问题,但也取得巨大成就,新农村建设的前途时光明的。

推荐第10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大田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地势相对平坦,交通十分方便,通讯畅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520户,人口2672人,耕地1255亩。幅员面积6000亩。党员188名,9个党小组。大田村紧紧围绕县、镇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大田村成立了由廖继成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大田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272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10多间,硬化道路12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1盏,新增绿化面积60亩,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蓝田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存在问题

1、村资金缺乏,村2006年规划路、水利、集镇市场建设等投资345多万元,现村财政负责187多万元,集体经济全年收入163万多元,2007年全村支出基本建设费用108万元,除接受个人就、捐款23万元外,均为省、市、县三级财政拨款。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群众的素质发展不平衡。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交通法律意识淡薄,去年该村有两户村民发生交通事故,几乎家庭经济进入绝境。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乱倒垃圾、乱吐痰等现象。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涵义是十分深刻的,如何学好“二十字”方针,如何把“二十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走出误区,积极配合政府,把新农村逐步建设好。

2、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 ,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蓝田新村示范村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村的财政收入。

4、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2009年大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环艺1037班

廖翠妹

第11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09班级:0

2姓名: 戴家顺学号:200906010227 实践地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实践时间:2011/7/26-2011/8/26

实践调查目的: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具体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了了解和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华西村45年来的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层次的感受到华西新农村的魅力!!

1、坚持率先发展,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华西村联系实际提出“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四十多年四次大跨越:70年代,华西人用七年时间重造华西村地貌,实现亩产一吨粮,成为农业样板村,实现“造田”目标;80年代,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华西村展开艰苦创业,成为亿元村,实现农村工业化,完成“造厂”目标;90年代起,华西村大力推进中心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心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形成美丽的“华西城”;2000年以来,随着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华西村对合并的周边村统一规划,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目前,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2、突出富民优先,始终把致富群众作为第一使命。华西村党委积极倡导和实践“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价值理念。华西村积极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村民在充分就业中实现增收。村里50多家企业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统一规划、规模经营、效率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增加村民的保障性收入。目前,华西村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以上的男子,均享受各种福利补贴,包括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教育保障。100岁以上的老人直系亲属每人奖励10000元。

3、重视以人为本,始终把提升素质作为第一选择。理想信念是我们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海神针”。华西村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把村民的心、华西村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祖国联系在一起。从80年代起,华西村逐渐形成了包括华西精神、村碑、村歌、村民誓言以及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在内的一系列村规民约,并先后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等特色教育活动,把村民的朴素情感引导到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上,引导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上,将思想教育的内容逐渐内化为全体村民共同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此凝心聚力,形成发展合力。华西村重视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德”作为立村之本、治村之策,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不断吸纳时代精神,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为华西人普遍接受的道德体系。华西村人人自觉做到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在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氛围中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4、致力环境改善,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目标。华西村以实现“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为前进方向,坚持均衡统筹的生态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环境统一起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美丽“五容”(山

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幸福“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的目标。

5、推进依法治村,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第一方向。在实践中,华西村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入村级组织管理中,始终坚持做到“四化”:一是管理工作经常化,各级党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二是管理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村务质询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监督整改制度;三是管理工作规范化,做到工作运行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和形式规范,公开时间规范;四是管理机制创新化,通过“一分五统”将周边村庄纳入大华西,通过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了村属企业民主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效能的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华西村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其做法无疑十分成功,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1、要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更新观念。思想铸造未来,思维决定一切。

2、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敢闯敢干、真抓实干。

3、要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建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治建设、

文化建设、会建设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

4、要大力培育农村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华西村创造农村发展的奇迹,很重要

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建设富有华西特色的农村先进文化,形成“热

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培养一代

新型农。

5、要抓好班子建设,选准带头人。

第12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问题入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问题仍是第一着手点,三个方向协调全面推进,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否认农业和农村会超过农民成为第一亟待解决问题,一切事物的必然发展率必须遵守。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坚守住这条底线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实际问题。民生问题即集生存、发展、权益、福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做到深化农村的全方位改革的脚步不能放慢、稳抓教育的发展不能松懈、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不能动摇、加强基层党建不能中断、补贴支助数量不能减少、缓解城乡二元差距不能停止、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继续升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标准化进一步落实、邮电信息服务范围扩大与开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与社会和谐理念进一步贯彻。

(二)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拆卸铁轨电缆还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②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③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①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 1

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②农产品品质低。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③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④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果树、蔬菜、花卉越来越少,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⑤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冻害、冷害、虫害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 ⑥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浪费严重。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观察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乡一级的地位逐渐淡弱,完全有取消的可能,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②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③农村环境、卫生差。

④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甚至改河道了。

⑤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⑥农村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铁路、建筑等需要更加完善安保措施。危桥、危房的改造应尽快解决。

⑦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像书屋、文化宫、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三)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①加强夯实教育。“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类型、结构和形式日益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发展职业教育、技 2

能培训、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农村教育标准化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之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的导向,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②积极普法宣传。很多农村的科普宣传栏毁坏严重,基本看不到原来高高挂起的模样了。目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现象频频出现,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性十分必要。

③落实基层党建。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基层的党员干部缺少带头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党员干部不勤学、不善学、不愿学的腐朽风气需要净化。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勤学善思、努力工作、为民奉献。

④转变服务管理。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⑤规范农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优势,发展循环生态特色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废物零排放、废料全利用。

⑥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下拨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⑦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提高种植的效率。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⑧开发洁净能源。当前时期能源紧张,一直使用的煤炭资源污染严重,总量减少。发展节约型社会,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 才是目的,而不仅是GDP和GMP。未来农村应该朝着精简化、标准化的点带式核心村趋势发展,形成村村网。取消乡镇等级,充分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精简工作流程,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政府工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攘外必先安内”,避免霸权主义和恐怖势力的干涉和威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坚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第13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汪晓东 学号:115305124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班

摘 要

几年来,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郊区的董家村,它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如何,有那些成功的经验,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总结该村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影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展望未来,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新的参考思想。

一、前

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在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摆放到国家社会层面上来,并视之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切实改善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成为了各项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自1988年在部分地区试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直接选举已遍及全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我国的现代化离不了广大农村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又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从农村改革20年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农村会出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生活幸福的局面;反之整个农村会呈现发展缓慢,治安恶化、村民怨声载道的态势。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工作,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无一不是党的政策积极引导的结果。同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只能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才能健康发展。

二、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村名自治中的政策、组织、活动频率等与村民自治息息相关的各项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和因果分析,以期得出该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二)调查对象

董家村村民委员会干部5人,村民代表15人。

(三)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中旬。

(四)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董家村村干部及全体村民为调查对象,以个人为单位,以结合他们的姓名顺序排名进行分析。为了调查分析的简单化,本次调查还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从全体村民的资料库中进行抽样分析。调查样本为20人,采用资料登记数据库与结构式访问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董家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141户,540多口人,1000余亩耕地,3个村民小组,27名党员。王奉海自198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26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甘于奉献,清正为民,使全村的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近年来,董家村先后被评为绿化先进村、区级先进文明村,王奉海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5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从1983年至今,连续26年镇人大代表。

根据对农村和基层的定义,基层民主建设由此就可以被界定为:政党、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及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行使管理权利的制度、运行机制和环境建设等的实践,其中主要是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和调整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基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保证农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村民自治既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 主要力量。一般而言,基层民主建设可以分为两种:基层社会民主建设和基层国家民主建设,即由人民群众行使其民主自由与权利,对基层的社会管理事务等进行直接

或者间接形式上的管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现在正在蓬勃发展和日益完善的村民自治就属于基层社会民主建设,它是培养乡村社会自主性力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和举措。而乡级民主属于国家基层民主建设,它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国家行政部门所实行的民主,它的启动实施过程始终由国家政治权利直接介入与管理,是一种国家的政府行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国家可以下放权利到乡村来,以培养农村地区的社会自主性力量,促进基层社会民主建设。而基层民主建设又可以反作用于基层国家民主建设,促进民主的发展、完善和升级。

该村通过建立村党委领导办公室将基层民主自治纳入管理条理,定期举行例会并鼓励村民旁听,同时还公开选举过程,有效做到领导班子人民选。

(二)创建的主要成效

1、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新时期新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上的发展和飞跃,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和人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多角度的建设。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地位和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政治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而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我党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农民是我党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支持力量。该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使得广大农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直接参加决策,参与管理农村社会生活领域的各项事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方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劳动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而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程度逐渐加深。农民日益成为生产经营力量的主体,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农民逐渐参与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了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农民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监督与执行农村基层事务,有助于提升农民自身民主政治觉悟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使得农民拥有自我实现的价值和需求,反过来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以,能否满足我国广大农民行使其民主权利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农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服务为内容的村民自治是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民主政治化的进程。

3、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和完善。

农村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整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统合体,是一个各种社会因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农村的全面发展必然包括民主政治化进程,没有民主政治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基层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内容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于抽象。基层民主应当涉及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因而,村民自治的重点应当放在村务公开、村民议事上,要更多地让群众参与进来,而不是把农村的直选作为评价村民自治的唯一标准。村民在自治管理中对于自身日常具体事务缺乏管理权限,故而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于抽象,不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民主政治化进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十分强盛。而农村基层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然使得民主政治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必备的资金和设施。

3、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文化思想素质总体上低于城市居民,这样就使得、村民参与自治管理成为了杂合多种因素的群众表决。特别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后,农民是集体意识、公共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都有所削弱,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很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概念中。

4、传播途径单一。民主思想的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依赖于广播、电视、交通、报刊等,而这些在农村基层地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因而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普及非常不利,使村民不能及时更新已有的民主观念,导致民主思想意识薄弱。

5、农村积淀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源深厚。农民中有一种实用主义思想和潜在的男尊女卑、辈分排名的旧秩序。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中,也往往不分建议的好坏,而只是按照年龄、辈分排列来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主导权。

6、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完善,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不够顺畅。村委会选举是一个面向全部村民的开放式管理平台,各种资源汇集于此。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某些地区追求完全自由的“大民主”思想滋生。

7、少数当选者和党内人员素质不高。党员在群众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一些地区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而使得少数素质低的人员混入党内,造成了党在基层地区形象的打击。而村委会中更是鱼龙混杂,某些历史有疑问的人员进入领导班子,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害。

四、关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就曾说过:“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按照毛泽东通知提出的,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几率又有自由,又有同意意

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造不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离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民主建设来谈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就只能陷于空谈,毫无实际意义。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政治地位和组织力量,决定了党唯有大力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政治化,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化、地方的民主政治化,加速基层的民主政治化。可以说,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能否有一个大的推进,关键取决于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改革能否有一个大的推进,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能否有一个大的突破。以党内民主带动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但是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并不是指单纯以党内民主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党作为国家政权的执掌者,褪尽人民民主发展是党执政的基本政治取向和要求,因此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按照人民民主发展的要求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因而,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既体现在党内民主对基层民主政治的决定性作用和效果,也体现在基层民主政治对党内民主的渗透、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两推一选”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1、“两推一选”是指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做法。实践证明,按照“两推一选”选举出的村党支部班子,达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党委三满意。可见“两推一选”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一种成功探索。根据初步实践取得的经验,两推一选”的具体操作过程分三个阶段: (1)党内民主推荐。换届前,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吸收非党的村委会成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在对原党支部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推荐新一届党支部成员职数至少多一倍的人数确定初步候选人。

(2)群众推荐。各村分别召开村民大会,对初步候选人进行信任投票,要有

70%-80%以上的村民参加。乡镇党委对过半数以上群众信任的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却订正式候选人。

(3)党内选举。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会。

2、实行“两推一选”,需要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两推一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就要体现在体制上,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也要符合当的要求和标准。 (2)处理好群众权利与党内选举的关系。党支部委员要在严格执行党的选举制度和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处理好与群众权利的关系,不能以群众投票、推荐来代替党内选举,这样会大大削弱党员在正式选举中的作用。

(3)处理好组织考察与民主推荐测评的关系。当组织对候选人进行考察是党内选举的必需程序,更是强化党对选举工作领导的集中表现。对候选人的考察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既充分尊重民主测评结果,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要看所推荐人选是否符合支部班子结构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要看群众一次认可还是一贯认可;要主义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如果少数人反应的情况确实是原则性、实质性的重要问题,被推荐者得票多也不能参加党内正式选举。

(三)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在农村基层坚持民主政治,就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村级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提交全体党员讨论决定,防止个别领导干部凌驾于组织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

实现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两委干部工作决策中不民主或者各自为政的问题,还可以有效促进村民民主政治意识的觉醒,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有序运行、齐心协力为人民服务。把重大村务的决定权要交给广大村民,单反村政大事,仅仅依靠两委研究决定还不算,还要由党员或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议事会充分讨论后再做决定,做到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者决策的有机统一。为了更好地协调两委关系、发扬党内民主、积极支持党

员和村民参政议政,还必须建立村党支部向党员会议报告工作制度、存党支部保障村民自治的制度、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寻味会向村民回忆报告工作制度,以及定期召开由党员、村民参加的民主评议两委成员的工作制度和两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党员和村民对两委干部的监督。

(四)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尤其的重要。在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时期,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上要有新的思考和改进。切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工作,一方面有益于农村基层地区党员后备军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的发挥。发展党员是我们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的源头,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就可以在源头上提高党员准入的标准,从而确保农村党员素质的水平。

但是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农村党员中存在着少数低素质的党员,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混乱不堪,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应当及时的给予批评教育,甚至清理。同样,还要加强对所有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结合有效考核体制,将工作绩效和群众评价作为考核标准,同时健全激励制度,调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完善的积极性。

坚持党要管党的方针,形成当的建设整体褪尽的工作机制,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党员整体素质工作的完善为核心,积极做好农村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力量。

(五)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农村党组织在拨那个村基层就是代表我们党行使执政权的机构,代表了我们党的光辉领导形象,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好自身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农村党组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用先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武装自己的头毛,努力提高自身的先进性和长造型,不断增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样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坚持自身建设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的道路。

这不仅要教育农村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树立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和依法办事的观念,把代表、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不断壮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尊重广大人们群众的医院,使村委会成为一个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村民自治组织,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自治活动中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协调各方面矛盾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带领广大农民想全面的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的措施是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保障农民生活和建设中国新农村道路的必要条件。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组织,农村基层政权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治的民主性,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扩大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国应巩固完善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不断发挥基层组织对农村建设的积极用作,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道路的快速发展。

第14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业余时间在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虽然不是重点发展的乡镇,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多条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广阔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许多企业就近而起,依靠公路的畅通,在农副产品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实施国家的号召,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到外地学习、借鉴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学习借鉴别的镇的方法,考虑本镇的实际情况,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

2、认准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认准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公路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也努力创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创建示范点,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于求成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这一点需要长期的努力。 (二)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在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管理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落后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委会,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镇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

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15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沙鱼镇新农村建设

调查报告

2010级日语一班

颜洪梅

20101008

2012年1月-2月

摘要:沙鱼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七年多来各地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 在调研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目前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难点, 并提出了实践过程中需要认识的一些新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难题;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我的家乡合川区沙鱼镇,深刻地看到了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把握了全国上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时机,深刻领会了党中央的意图,明确了本村发展的前景河方向。近年来,沙鱼镇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以镇委书记张华同志为主体的镇支部的带领下和全镇人民的齐心协力下,大抓农业产业体制改革,大兴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

沙鱼镇作为合川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镇,其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明村镇,培育新型农业,完善社会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下面就本人利用寒假对沙鱼镇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沙鱼镇概况

地理位置:沙鱼镇地处合川北部,东接龙市镇,南与钱塘镇,西、北与四川省武胜县的街子镇、龙庭乡接壤,全镇幅员面积22.64平方公里,是合川与四川省武胜两区县接壤地区较大的物资集散地之一,素有合川北大门之称。合川连结武胜的车乐路横贯全境,南距合川主城区37公里,北至武胜县城23公里,距合武高速钱塘入口10公里,南下北上快捷便利。

自然条件:沙鱼镇属浅丘地貌,东面略高,中部及西南较平坦,地质属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紫红砂岩石层,海拔高度290—408米之间。镇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1100—1350mm,雨量充沛,主导风为东南风,辖区内共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1座。

人口状况:沙鱼镇辖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5783户,17141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近3000人;农村劳动力近1万人,常年在外务工6000人左右。

(二)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沙鱼镇于2006年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农业:培育发展了“家禽、中蜂、生猪、蚕桑、水产”五大优势产业,2008年末农业增加值实现5349万元,粮食总产量提高到9268万吨。建成了合川最大的蛋鸡养殖场,年销售禽蛋上千吨;初步形成了以庙堡村为中心的中蜂养殖基地,年产蜂蜜1.4万公斤,“蛋鸡、中蜂”两大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初步建成优质桑园2500亩,年养蚕量达到3000张;培育发展生猪养殖大户46户,年出栏商品猪近2万头;引进企业、业主流转土地800多亩,建立了蔬菜种植园2个,水产养殖场8个,乡村休闲园2个。全镇5亩以上集中经营累计面积达3599亩,其中经营50亩以上的业主9户,面积达1173亩。全镇共有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8家,1家企业获得合川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企业申请了商标注册,

城建商贸:城镇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边界商贸”战略效益日愈显现,辐射人口在5万人以上,年均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渭河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年建设面积达5000㎡,建成了目前处于合川镇街一流的综合市场,开通了民用天然气。镇内现有家电、家俱、医药等连锁经营网点9个,中型零售超市1家。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0.73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000余人,城镇化率达到17.8%。2008年末全镇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60户,实现产值4000万元,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达1.08亿元。

基础设施:全镇7个村修建村级公路35公里,其中硬化7.9公里;硬化农村人行便道150公里,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6.6公里,80%的农村院坝间实现了人行便道硬化,实现了镇域全覆盖。

党的建设:组建了 “两新”组织党支部2个,产业支部3个。连续17年无一名镇村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民生建设: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全镇安装有线电视2700多户,入户率达70%以上,实现了镇域全覆盖;建成镇级公共宣传文化中心和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镇内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1300余人;中心幼儿园1个,在校幼儿140多人。镇级卫生院1个,为乙级,有医护人员15人,床位20张,村村建有卫生室,城乡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6 %以上;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实效,五年来未发生一起集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2、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沙鱼镇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3、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沙鱼镇的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沙鱼镇5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沙鱼镇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4、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5、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6、“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

沙鱼镇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沙鱼镇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

(五)政策建议

1、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沙鱼镇,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2、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3、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4、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5、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6、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等公共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的特征。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提供,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新农村建设。2005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赋予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农村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筹资限额的权力,为各地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提供新的依据

总体来说,沙鱼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该村现在上下齐心,干劲十足,已出台了村域新农村建设2012规划,相信全国农村能有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有这种大胆创新、敢于改革的思想,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将指日可待。

附:访谈记录

一、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受访人物: 张华

受访人所在单位: 沙鱼镇人民政府 受访人担任职务: 镇委书记 受访人联系电话: 023-42573003

二、访谈记录

我:张书记,您好。 张书记:你好

我:我是重庆大学10级日语系的学生,我本是龙庭乡4组的,利用这个寒假回到家乡,了解一下沙鱼的发展现状,以便毕业后能回到家乡,造福家乡。

张书记:欢迎欢迎,你们这些优秀的大学生能回到沙鱼发展,那是整个沙鱼镇之幸。

我:在此新春佳节之际,先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 张书记:也祝你学习进步,一展鸿图

我:谢谢您。请问沙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设新农村的?

张书记: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那时起,在重庆市政府的领导下,就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到2007年,中央宣布在重庆试行城乡统筹发展,至此,沙鱼进入新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

我:那请问沙鱼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呢? 张书记:首先是场镇,渭河新区开发全面推进目前处于合川镇街一流的综合市场,家电、家俱、医药、超市等连锁经营点;其次是优势产业,建成合川最大的蛋鸡养殖场,初步形成了以庙堡村为中心的中蜂养殖基地、优质桑园,培育发展生猪养殖大户,还建立了蔬菜种植园、水产养殖场、乡村休闲园,引进企业;第三是修建村级公路,硬化人行便道,不是有句熟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嘛。

我:作为一个沙鱼人,每次回来都看到家乡的变化,深感自豪。那请问取得这些成就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哪些方面呢?

张书记:资金方面,主要是政府下拨的建设资金,其次就是进行招标,吸引投资,最后村民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都是为了大家的生活方便、所以村民们都很积极,很团结,这大大降低了建设难度。 我:在建设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呢?

张书记:难题有很多,比如说,在修建村级公路的时候所占用的农民土地需要一定数目的赔偿,有些素质较低的农民会因此产生不满,影响工程的进度;另外在建设渭河新区,综合市场时,要先治理河流的污染,建设防护栏,必须做一份详细的规划报告。还有政府资金短缺,劳动力短缺,土地荒芜,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等等。 我:您觉得在新农村建设中,最“惠民”的政策是哪一项? 张书记:可以说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全面推进农村的社保、医保,这不仅解决了群众通常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保障了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年满六十岁的老人每个月都能取得一笔固定的养老资金,减轻了中青年人的养老负担,老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安享晚年。

我:我的外公外婆就因为得到了政府的社保资金,年纪大了不干农活也能好好在家养病,老念叨着政府的好。去年开始,政府推行了干部工作日志,效果怎么样呢?

张书记:“工作日志”主要记录每天工作任务安排落实情况,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学习心得等等。如果没有如实填写,抽查不合格,将影响年度实绩考核、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等,严重者将予以组织处理。有效解决了个别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拖拉、效率不高等问题,促进了镇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我:我也很希望毕业后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希望家乡越来越美丽。沙鱼是合川的北大门,连接龙市镇、钱塘镇、街子镇、龙庭乡四大乡镇,是重庆与四川的接口,地理位置如此优越,沙鱼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呢?

张书记:按照区委“3421”工作要求,围绕建设 “合川特色农业镇和边贸强镇”两大奋斗目标,实施“富强沙鱼、美丽沙鱼、平安沙鱼”三大战略,突出“工业经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民利”五个重点,抓好“项目引进、组织建设、发展环境”三项基础,扎实推进“工业破冰、市场培育、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城乡畅通、美化靓化、惠民和谐”七大工程,努力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实现“富强沙鱼”、“美丽沙鱼”、“平安沙鱼”建设的良好开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张书记,您真是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那么2012年沙鱼将有怎样的奋斗目标呢?

张书记:预计2012年,全镇蛋鸡存栏量达到20万只,生猪5万头,养蚕5000张,中蜂2000箱以上;建成重庆市级龙头企业1—2个,创建品牌6—8个;商贸流通非公有制经济达到300户;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完成城镇街道人行道彩板安装、街道硬化、渭河污染整治等基础项目建设;全镇所有村级公路实现硬化, 村村通客运;农村沼气用户达到50%以上,全面整治病害山平塘和提灌站等等,这可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

我:是的,张书记,那么您认为沙鱼要实现上述目标的优势在哪里? 张书记:首先,地理位置的优势不言而喻,地势低平,南北交通运输方便,能很好的吸引外资,现在沙鱼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产业格局,经济的高速发展指日可待;其次,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工作也能有方向有重点的推进,特别是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加上重庆市城乡一体化的试行,人民群众受益更多;村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感染力,那么一个乡镇的人民受教育水平就代表了这个乡镇的发展程度,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给这个镇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振兴沙鱼也就不在话下。 我:今天听了张书记的话真是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我回乡的决心,衷心感谢张书记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的访谈,您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书记:不客气,期待你们加入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

第16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成就。

应学校要求,今年,我们利用暑假期间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了解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运用毛概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指导自己观察、分析问题,以此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念,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 调查内容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我们选择了广西玉林容县容州镇宁冲村作为调查对象。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村里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2011年8月25日,我们来到了宁冲村的村委办,李进广委员给我们对村内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我们还走访了村里的学校、村民家和种植养殖厂等地。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内容、过程及结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此我们以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新农村之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宁冲村百姓的家庭经济收入仍然以农产品的收入为主,其养殖业和外出打工的收入为辅。而家庭人均月收入并不太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在900元以下的占比例非常大;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和用于儿女教育费用为只要支出。可以看到,仅依靠农产品的销售并不能使村民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平。

村里进行养殖业、种植业的人家也有较多,但规模较小、经营分散、收益一般。村政府也对村里进行了扶持项目,例如番石榴种植、玉桂八角种植、养殖技术、机械维修、多种经营等,对宁冲村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村民认为当前影响农村发展、农村致富的最大障碍是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农业的科技水平较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建设较差也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村民对他们目前的住房及饮食条件还是觉得较为满意的。大多数家庭里都有家电,

1 彩电、冰箱、风扇等也是在村民家中随处可见的。在调查中,有的村民表示享受到了家电下乡政策,并认为此政策是很好的。对于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政策,村民表示此政策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效果还不是太过明显。

整体来说,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认为宁冲村的经济发展还是好的,村民生活水平还是较高。 2.新农村之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在我们走访村委办时,我们可以轻易看到公开墙上粘贴的村里选举名单及选举结果、村务收支状况表等,而在调查统计结果中,村民对村委办公开的选举或收支状况都感到满意。

在村委办公室附近,我们还看到了宣传栏。宣传栏上有对本村领导班子、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法规等的宣传海报。村内为提高农民民主素质教育和民主权利进行了努力。 3.新农村之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村民受教育水平还是较高的,受过义务教育以上的人较多,家庭成员中接受正规教育最高学历大多都在中学以上。

对于村内学校,目前只开办幼儿园和小学。村民对学校的条件都觉得不甚满意,有待提高。我们走访了宁冲小学,看到的是一栋并不大的两层小平楼,有些败久,教学楼前有个简陋的水泥篮球场,而篮球场旁边还有一个泥瓦房,瓦房似乎是停车房和放杂物的,而整个校园包围在一矮围墙内。看学校规模大概能容纳两百到三百左右的学生,教室简陋,图书阅览室狭小,学生课余活动范围窄,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这是村内小学的普遍条件。较之于城镇的小学还是不好的,提高空间很大,政府确实应该多关心农村教育,在经济告诉发展中,孩子的未来不能忽略。

村内有组织的活动较少,大都举办在春节,一般都为村内篮球对抗赛。村民感到他们的业余生活并不够丰富,提高的空间很大。而村内有组织的技能培训更少,一般针对村内干部进行,村民大多表示想参加实用的技能培训,他们认为经过技能培训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和增加收入。 4.新农村之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

2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内的道路基本以是水泥路,虽然有些地方还是泥路并水泥路大多没有铺设到家庭门口,但是就以前来说坑坑洼洼、泥泞的小路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村民对道路的建设也感到基本满意。

村内绿化状况好,没有了以前的脏乱,做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民对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感到基本满意。村内一半以上已通自来水,但供水情况并不让人满意,村民家庭中大多都安装有水箱,以备停水蓄水只有。供电情况一般,在村内行走,总能看到简陋的输电设施,村民反映停电也是常有的。

村民基本已经加入农村医疗保险,看病方面比较方便,但是村民反映村内医疗机构的条件有待提高。其实在村中,很多人喜欢熬病,生病不严重的都会用些土方子,熬熬病好了就算了,除大病会去医治外很少看病,而大病在村中也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所以农村的医疗条件还是应该加大建设。 5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查中,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一定的了解,并认为新农村是重要的。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中,认为“生产发展”应优先解决,“生活富裕”次之。由此看来村民最关心的还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其他建设的发展。面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半数以上的村民担心会出现豆腐渣工程,多少村民担心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最后调查的对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应解决的问题中,村民认为生产资金的投入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最为重要、最应先解决。其实资金在农村发展中是重中之重,有资金才能建设,所以村里也一直在大力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 调查总结

今年是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第六个年头,农村较于以前已经得到了大的变化和改善。村里经济发展加快,农民收入大大增加了,农民能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农民素质增强了,并且都能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村内的业余活动也比以前增多了,村民能在劳作之余得到更好的放松机会,参加活动也让增加了村民间的感情;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使村民的生活、活动得到最大的方便,村容整洁了,村貌优美了„„

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又因城市发展而对新农村有所忽略,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引进少,农业发展不均衡,;村内房屋建设不规范,房子乱盖问题严重;村内买东西都不甚方便,家电下乡政策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村内学校建设不足,对农

3 村孩子教育力度不够,村内文化建设重视度少;村内水电供应跟城镇相比差很多,停水停电较常有;村内看病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得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应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定地向前推进。党的决策是正确的,人民生活富裕、社会进步是最明显结果。我们应该一直坚持跟着党走、支持党,以完成祖国的伟大复兴!

第17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5月21号

调查地点: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日走访了双阳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

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年的时间了,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就通过走访调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来了解一下新农村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位于双阳区西部,距区政府7.5公里处。全乡幅员164.5平方公里,东部与平湖街道相连;西部与伊通县伊丹镇,二道乡接壤;南部与太平镇、土顶镇相依;北部与鹿乡镇、南关区大南乡相望。双伊公路

从境内贯通,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10个行政村,112个村小组;5597户,其中农业户4925户,非农业672户。全乡总人口24747人,其中农业人口21338人,非农业人口3409人,劳动力为10257人。 境内省区属企事业单位6户,分别是吉林煤矿建设公司、双阳区第二鹿场、双阳区黑顶子水库、双阳区碳酸厂、双阳区福利院、双阳区石溪林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面向市场,转化资源,龙型开发;区城发展,科技立乡,富乡裕民的发展方针,积极深化农村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招商引资为主线,突出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培植财源,扩大产业化经营,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00一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500万元。乡镇企业率先进入全省30强行列,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石溪村、常家村为主体的建材加工基地;以丁家村为主体的煤炭生产开发基地;以尖山村、方家村为主体的鹿业繁养基地;以红土村、杏树村、石灰村为主体的无公害蔬菜副食供应基地。全乡全口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152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00户;私营企业36户;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4700人。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1年全镇GDP总量12亿元,增长0.8%,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6.8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3.5万吨,粮食单产368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5%。日光温室发展到3251栋,面积3.45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6852个,面积23.2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5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23亿元,比上年增长xx%。2010年向

县内外输出劳动力6200人(次),创收123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达4200元,比上年增长12%。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2011年化解债务53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

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镇10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 18名干部平均年龄为30.6岁,大专以上文化2名,高中、中专16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10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

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此提出的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2、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4、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5、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6、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医疗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第18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调查报告

农村现状分析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调查方案

〈一〉目的:体察民情,认识国情,增长见识,培养才干

〈二〉调查内容:乡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卫生状况

〈三〉调查范围:连云港灌南县孟兴庄镇李布村

〈四〉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访谈

〈五〉调查时间:2007年7月5号—2007年8月4号

孟兴庄镇李布村坐落在连云港灌南县的西北部。这里处于市县边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全村共有765户家庭,总人口2754人,拥有农田3612亩,其中稻田1910亩,旱地1702亩。这里生长着大片的白杨树,木材供应到县市家具生产厂。这儿的人们聚居相对松散,以沿河的狭长地带和沿公路两旁居住为主。村民收入水平低,年收入3500/人左右。这一带的农村教育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民科学文化水平低,经过对100户家庭的调查,我们发现:村民中有10.3%的人未曾受过教育;有33%的人仅受到过小学教育;有45%的人受到过初中教育;有10.7%受过高中教育;仅1%的人受过大学以上教育。村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30%的村民在家以种田为主业,收入微薄;35%的村民外出打工,以干体力活为主;25%的人有着初级技术经验,收入较为可观;10%的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在政府部门或自己开店,有着较高的收益。村民受教育水平低,从调查中发现造成这样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育消费负担太重,并且存在乱收费现象。教育消费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在调查中,3.2%的人认为可以负担起学费,并且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不大;12.5%的认为可以勉强负担学费,占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84.3%的人认为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无法解决的负担。

(2)虽然新的校舍建好了,但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协调,以至于许多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以初高中生为主,他们功课多学业重,永无止尽的作业,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要改变局面,必须在当地县乡两极政府的支持下,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并且更新农村的教育模式和观念。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存在药价虚高,合作医疗运行成本逐步升高的现象。(2)农村卫生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人才流动的市场化作用,绝大部分的医疗专业人才在向大城市、大医院流失。(3)村级卫生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村级卫生组织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健,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乡村医生的待遇、激励和约束,国家和地方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以致乡村卫生事业成长缓慢。

除此之外,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也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一〉在农村交通建设上,存在着的一些问题:

①虽然村村通公路,但是目前的公路以单行道为主,不够宽,为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留下绊脚石。

②公路的损坏,得不到及时的养护,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法规和知识欠缺。

〈二〉目前,农村人民聚居地相对分散,集市也不集中,难以形成商业街,品牌店铺。经过社会调查和再三思考,我发现“乡村合并,集体农庄”这一统一战略规划思想能够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新农村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 强大的物流业的支持-----需要------> 良好的道路设施的支持------需要-------> 区位优势大,走势良好的大片土-----需要------> 集体农庄,统一规划的支持(节约住宅用地,将过剩的住宅用地变为交通枢纽)。②新农村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 商业街、品牌店-----需要----->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商业布局-----需要-----> 区位优良的土地-----需要-----> 集体农庄,全局规划的支持。

第19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在校学习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同时基于对农村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的感慨,我借寒假探亲机会对江西吉安横江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横江镇深入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明主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方面的建设。

(一)经济建设

横江镇从农民利益出发,集中规划田地,完善土地管理条例,修建水利系统,农田分布集中,灌水排水方便,从根本上帮助了农民。

在解决农民原有耕作困难上,横江镇政府进一步发展了特色产业,引进优质葡萄,并根据当地情况大面积种植蜜桔、李子、枇杷等果树,邀请专家实地教授种植技巧,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帮助农民走向小康生活。

(二)政治建设

重视农民“民主素质”的提高,对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民意在群众中选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对农民意见进行整理和转达并全面监督建设事宜。

横江镇政府将权利下放到乡级干部,听取农民的有效意见并且成立“帮民”组织,解决农民的各种疑惑。在每个村建设宣传栏,及时地将党的政策告诉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宣传“八荣八耻”,将“三农”政策认真实施,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横江镇政府在提高民主素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法制建设。

(三)文化建设

努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享受九年义务的教育权力。进行扫盲打黑,对部分未接受过教育的村民进行适当的教育,建立文化宣传栏,创作建设歌,提高村民的文化修养,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修建篮球场、电影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将镇区所有道路翻新修成水泥马路方便人们出行,是村民更方便地到市区。并且定期地举行村内和村村之间的篮球赛,增加村之间的了解。

在节假日举办农村地方特色的欢庆仪式,邀请“三下乡表演团”表演。

在政府以上努力下,横江镇村民文化素质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农民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生活其乐融融。

(四)社会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运用“村庄集一点,财政投一点,挂点帮扶单位帮一点,在外人员捐一点”的办法将村庄进行进一步建设。

修建新房屋,完善“户户通自来水”、“灶气到户”等“五通一气一绿化”的方针,使“五通一气”普及率达95%,实行“三清三改”,对村庄建筑和绿化进行了大面积整改,大大没话了村庄面貌。

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进一步地了解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我从实践中深刻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含义。

调查实践时间:2010年1月25——2010年2月24日 调查实践人:***

第20篇:27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序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关键字: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湖南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 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

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