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生素调查报告

2020-12-04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扩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目放矢。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受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人用抗生素分哪几类?

1。β-内酰胺类 : 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等。2。头孢类: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等。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素等等。4。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等。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等。 6。大环内脂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等。 7。林可酰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等。8。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等

抗生素为什么不能够多吃?

一.抗生素不只会杀死病菌,同时也会杀死体内的正常菌株,若正常菌株被杀死太多会造成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如此就会容易生病 二.细菌的分裂繁殖非常迅速,也容易产生突变,若抗生素不当的使用,会使某些细菌产生抗药基因的突变,这个抗药基因也会传给其他的细菌,而造成某些细菌具有抗药性

新生儿怎么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2.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参见表1.3)。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3.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4.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老年人应用抗生素有什么特点?

1.老年人的耐药性减弱:老年人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与年龄、性别、现在及过去用药,均有密切关系。60岁以上的老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老年人比青、中年人缓慢。因此同等剂量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蓄积时间长,药物浓度和半衰期要增加,结果引起相对的过量,例如地高辛、青霉素等。老年人耐药性差的其他原因是,体重减轻,各种脏器功能有障碍。虽然临床上经过各种检查,尚未见到异常,但是,老年人各个器官储备能力都有明显减低,因而在治疗有药过程中其安全范围变小。

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受到限制,在体内保持其活力,如大剂量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地高辛、普鲁卡因酰胺以及噻嗪类利尿剂等。如遇有明确肾功能不全者,则应慎重用药或禁忌使用。

2.老年人有效的药物治疗原则: (1)尽量减少药量,简化用药种类。 (2)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

(3)一定按照年龄和临床反应调不足药物剂量。 (4)定期对疗效重新评价。

(5)避免重复使用同类的药物。 (6)书面写清用法及注意事项.老年人患病时,按照病情需要经常选用的药物。如有条件时,一般在用药之前先做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这样能更准确的选用抗菌素。在未明确致病菌之前选用了某种抗生素,则不应少于5天,但也不能超过14天,选用最恰当的抗生素有困难时,应首选比较安全又被病人所接受,还要能有效的控制敏感的微生物,它适用于\\危重病人或有特殊指征的病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过敏史者不得选用。

老年人一般肝、肾功能有所下降,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明显。因而用药要考虑到抗菌素的排泄问题。抗生素的副作用较为普遍,如青霉素过敏则对青霉素族的抗生素选用。长期使用抗生素之后,再患变形杆菌感染及念珠球菌感染特别危险,偶有葡萄球菌属或肠球菌感染,往往是致命的。此外,抗生素可引起瘙痒症,皮疹,消化道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有些抗生素可引起内耳及肾脏中毒等。故选用抗生素应极为慎重。

滥用抗生素的表现有哪些?

滥用抗生素现象已颇为严重,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其一,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大病小病一律使用抗生素。其实使用给抗生素要有明确的指针:是患什么疾病?一般感染性疾病可给抗生素,但抗生素的选用,是何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抗生素的剂量(尤其在小儿)、疗程,抗生素有副作用,对人体的肝、肾有害,长期应用还会引起二重感染,如隔三天、五天的用抗生素是很危险的。二,无目的地多种抗菌素联合使用; 其二,患者在自我药疗中滥用抗菌药;

其三,畜牧、水产等养殖业滥用抗菌药,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延伸到人身上。 你的情况算不上滥用,因为实践证明用青霉素有效。

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滥用抗生素或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导致部分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幸存下来产生抗药性 这种抗药性可以遗传到新生细菌上 直接后果就是细菌抗药性越来越高 越来越难杀死 所需要的抗生素剂量越来越大直至无效....从抗生素诞生至今百年史就可见一斑

据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只有0.9% 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道行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200多种抗生素,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等等。而耳朵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最为敏感,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最易影响耳朵毛细胞,而使听力下降。

抗生素合理应用有什么建议?

1、已明确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3、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各类清洁手术及各类心脏手术,病人可于术前1小时使用抗菌药物,有内植物者或按专业规定标准实施。术中、术后抗菌药物使用视病情而定;选择性胃肠道手术,可于术前2-3天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做肠道准备。

4、应用抗菌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凡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和结合临床选择最佳抗菌药物。

5、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细菌性感染疾病,经抗菌药物治疗体温正常、症状好转3-4天即可停用。但败血症、骨髓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结核病等则视病情而定。

发烧必须吃抗生素吗?

不一定,得看宝宝烧到什么程度,如果在38.5以下可以不喂药,每天多喂些温开水,带着宝宝玩玩让他出出汗,汗干过后再洗澡,因为宝宝还小,正在长身体,有丁点的发热那是正常的,也能够让宝宝对这种微热有抗体,如果一发热就急着喂药,那就破坏了宝宝的正常生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4 02:10 不超过38。5度不要用药,因为有些退烧药是会杀白血球的。你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例如用酒给孩子擦前胸后背额头,手心脚心等,也可以用冰敷的方法,如果家里的温度在23度以上的话可以用酒兑热水给宝宝洗澡。发烧以后身体会比较 你经常再给宝宝量一下体温。。多注意宝宝体温变化,有异常要求医。

抗生素使用有什么误区?

医院抗生素使用误区:

第一,大多数医生使用抗生素是凭经验用药,没有根据微生物学证据和细菌感染分析结果来指导用药。世界卫生组织要求50%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在用药前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低于30%。许多医生在轮番运用了多种抗生素后仍然看不到效果时才想起标本送检,可是,这个时候由于病人体内已经含有抗生素,细菌可能早已发生变异,标本阳性率降低,给确定病原菌带来了很大困难。

第二,外科手术前的预防用药十分普遍,为了让病人“增强抵抗力”,在手术前、也就是说病人还没有出现感染时,就使用高档的抗生素。这种做法不仅无益,而且是很大的浪费。

第三,在许多根本不是细菌感染的场合使用抗生素。最常见的是把抗生素当作退烧药,只要病人发烧就用药,其实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病毒感染、肿瘤、免疫作用等都可以引发患者发烧,滥用抗生素只会延误病情。

推荐第2篇:抗生素

1、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大家实际上不陌生了,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

抗生素按它的定义讲,是在很低的浓度下面能够杀灭生命体,比如细菌和病毒。能够杀灭生命体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比如家里使用的消毒的东西也能杀灭生命体但只能叫消毒剂,这种消毒剂不能用在人体里面,只能用在体外的环境消毒使用。抗生素是在很低浓度下并且能够在人体里面使用的毒性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2、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的区别

抗生素的品种繁多使用广泛,在普通人群中间的知名度很高,这样就造成了它在名称方面比较混乱的状态。长期以来,不光在普通民众,甚至在一些专业人员对严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药估计就是抗生素,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菌药和抗生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去年流行的非典,它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面去。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1)发烧是否要用抗生素: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自身防卫性反应,是体内正邪较量,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并非所有发烧都是细菌引起。据统计,60%的发烧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病情转化、体内菌群紊乱、抵抗力下降、器官黏膜受到损害等。发烧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为:已明确有细菌、支原体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等征象者。

(2)感冒是否要用抗生素:

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抗生素不能缩短感冒的病程,也不能预防并发症。故一般感冒未出现并发症时不宜应用抗生素。若一旦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副鼻窦炎、颈淋巴结炎、气管炎、肺炎等,必须应用抗生素。

另外,一些重症患者及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年老体弱者,也要应用抗生素。一般选用青霉素,疗程3~5日,明确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肾炎或风湿热者,可延长到7~10天或据情况相应延长。

(3)腹泻是否要用抗生素:

腹泻在夏、秋、冬季节发病较多,究其原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有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此外,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感、肺炎时也常伴腹泻。据研究表明,只有30%的腹泻需要用抗生素,其余的近70%的腹泻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治疗腹泻不能不考虑原因而千篇1律都用抗生素,那样非但不能迅速治愈疾病,可能反而使腹泻久治不愈。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患者可用抗生素。临床上,这些患者有细菌性肠炎的表现有:发热、腹泻、粪便有黏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和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等,这种情况应用抗生素。但最好用药前做便常规化验、便细菌培养,以便根据药物的敏感情况,选用恰当的抗生素。疗程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果泻稀水便,有酸味,但又无严重脱水,其病因70%左右是病毒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另外,饮食不当,患感冒、气管炎、肺炎、腹部着凉等都可发生类似腹泻。这些情况可适当进食易消化食物,服些助消化药,不必服肠道抗生素。一般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会逐渐好转的。

(4)咳嗽是否要用抗生素:

咳嗽不一定就用抗生素,有痰的咳嗽可以服用止咳化痰药。咳嗽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开始时90%都是由病毒所致,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以先对症治疗,观察3~5天。无好转有证据表明有细菌感染时,如持续高烧、咳脓痰、痰细菌培养发现细菌、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等,再用抗生素。

(5)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一般不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性用药的目的在于预防l~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合理选择:

抗生素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低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结合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2)适当的给药途径:

各种给药途径各有其优缺点及应用指征,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采用口服给药,宜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剂。有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口服后极少吸收入体内,故不能用口服法治疗全身性感染,但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对严重感染则应采用静脉给药。

(3)掌握疗程:

一般抗生素宜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3~4天。如果急性感染在用药48~72小时后临床效果欠佳,可考虑调整用药。但应注意使用抗生素不可用用停停,也不能过于频繁调换抗生素,一种药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用药后短时间内症状未见好转,就盲目认为该药不灵,而频频调换其他抗生素,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疾病的反复,延误治疗。

(4)合理联用:

由于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原理各不相同,作用环节不同,毒性反应也不一样,任意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合理联用,才能增加疗效,降低毒性。

(5)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有时不慎扭伤胳膊或腿脚,受伤的地方马上出现红肿热痛,有些人一看有炎症,赶快用抗生素消炎。其实这种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一样,它是由于局部肌肉、血管、淋巴管及末梢神经被拉断而形成的水肿,而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被称为“无菌性炎症”。还有些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炎症反应,如过

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也同样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还会引起新的过敏反应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医学和兽医日常应用的抗生素不少于几十种。不同的抗生素对病菌的作用原理不尽相同:

1.有的抗生素是干扰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因缺乏完整的细胞壁,抵挡不了水份的侵入,发生膨胀、破裂而死亡。

2.有的抗生素是使细菌的细胞膜发生损伤,细菌因内部物质流失而死亡。3.有的抗生素能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的繁殖终止。

4.有的抗生素是通过改变细菌内部的代谢,影响它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使细菌(还有肿瘤细胞)不能重新复制新的细胞物质而死亡

公众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而应凭处方购药。

不自行选药: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抗生素需对症方有疗效,选择哪类药物,需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不任意服药: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

在临床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孩子只要一发热就给服抗生素(俗称消炎药),家长认为发热就一定有炎症,服消炎药是理所当然的。煤炭总医院儿科主任邵俊彦说:“其实发热不一定都是有炎症,即使有炎症,引起炎症的致病微生物不同,抗生素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异,如果选择不当,不但起不到消炎的作用,反而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家长应了解一些抗生素的知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需服用抗生素的儿童常见疾病

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2.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

3.泌尿系统感染。

4.感染灶不明确,但孩子精神差、白细胞高、C反应蛋白(CRP)阳性,有细菌感染指征。

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疾病

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孩子的上呼吸道感染80%以上为病毒感染,患儿有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多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末梢血白细胞不高、CRP阴性也支持病毒感染,一般不需服用抗生素。

2.水痘、麻疹、腮腺炎、风疹等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不需用抗生素。

3.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在未确定病因前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的几大危害

1.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大部分抗生素是经过肝肾代谢,有些药物长期使用会给孩子的肝肾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造成损害。

2.增加耐药菌:如果用药不能足量、足疗程,起不到完全杀灭细菌的作用,就会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随着耐药菌的增加,抗生素的作用越来越弱,最终可能造成某些感染无药可医。

3.造成菌群失调,破坏人体固有的微生态平衡,导致真菌等难治菌的感染。

特别提醒

家长使用抗生素时的注意事项:

1.不要看到孩子发热就盲目使用抗生素。

2.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医生是根据孩子的体重及药物的代谢特点确定的药量及服药次数,故家长给孩子服药要遵医嘱。

3.不要自己随意频繁更换抗生素,一种抗生素是否有效一般要观察3天,如果用药3天症状无好转应到医院复诊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报道,“超级病菌”在美国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9万余人感染。被“超级病菌”感染后,被感染者90%以上主要表现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蜂窝组织炎等,但也有少数人可引起呼吸、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它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若引起败血症或其他重要器官病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超级病菌”的医学名称叫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对青霉素高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部分菌株还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这种细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至今40多年间,几乎遍及全球。

据了解,“超级病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染,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或病菌携带者。如果“超级病菌”分布在空气中,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呼吸系统感染。专家分析,“超级病菌”在已知的感染危险因素中,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一个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是预防“超级病菌”流行的最重要的手段。这再次为我们滥用抗生素敲响了警钟。

什么是超级细菌

细菌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称为“细菌耐药”,获耐药能力的细菌即为“耐药细菌”。而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耐药菌,国内目前还没有可以制伏它的药物。

超级细菌这模样

日本新潟大学教授山本达男日前通过电子显微镜成功拍摄到了“超级”大肠菌的照片。该细菌拥有“NDM-1”基因,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摄到的NDM-1超级细菌。

该细菌长约2微米。据悉,同普通大肠菌相比,超级细菌的鞭毛更多,更具灵活性,感染能力也更强。超级细菌的特征是表面覆有一层可抵御白血球攻击的膜,并可以改变形状。

超级细菌如何产生

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

超级细菌有何危害

治疗困难,感染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住院病人中,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

超级细菌的传播力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耐药细菌全球现状

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严峻;美国、加拿大、北欧国家细菌耐药情况控制较好,特别是北欧国家是值得全球学习的榜样

推荐第3篇:抗生素

抗生素

又称“抗菌素”,作用是杀灭导致疾病的细菌,因而对细菌引发的疾病有治疗作用。总体来说,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它对病毒引发的疾病是无治疗作用的。

我们常用药中的抗生素比如沙星类,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等。如,链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甲硝唑、磺安密啶、磺安甲恶唑等。 耐药性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它最终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

因而,在身体不需要抗生素的时候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体免疫力下降,病菌产生了耐药性,这一结果又直接使滥用者要花上更多钱治病,甚至遇到“超级细菌”时无药可医。连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都说,“超级细菌”看似突然到访,其实,正是缘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作茧自缚的行为。

抗生素,中国人习惯叫“消炎药”,作为家庭的最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片。

国外使用抗生素指征要求非常严格,医生必须先检验,掌握感冒、发烧是由哪种病菌引起后,再针对性选用抗生素,“而我们大多数医生都是根据经验,一种抗生素不行,再换一种,甚至有些中医一上药都直接采用抗生素;老百姓购买抗生素时,更是跟着感觉走。”

不少家庭的小药箱都备有抗菌药物,但在使用上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药越贵越好,其实“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商品观念在药品上并不适用,只要使用得当,哪怕几分钱的药物也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而抗生素的药效是依赖于有效的血液浓度,如果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正常人体内有许多共生菌群,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打破了其平衡。每一种抗生素投入使用,没有被杀灭的细菌会迅速产生对这一抗生素的抗体,成为耐药菌。

医学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生素很难。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而中国正好相反。

据调查,中国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老百姓用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就不用两种;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不要频繁换药。大多数抗生素在使用48—72小时后才发挥疗效,有些患者用药一天后没看到疗效,就马上换用别的抗生素。这种“打一枪就跑”的治疗,更使得细菌产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对单纯感冒来说,除非有并发的细菌感染,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根本不需要抗生素。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

也都不宜使用抗生素。

最后,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有可疑现象,如皮疹、荨麻疹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减量或停药,或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普通感冒无需抗生素

90%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但很多医生和患者迷信抗菌药,将其视为万能药。当感冒发烧时,不管它是什么类型的感冒,全都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有的是医生开的,有的则是自己买的。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比如“全身乏力,流清鼻涕、嗓子不舒服”是病毒性感冒的典型症状,不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杀病菌的,不杀病毒。

在国外是很少用抗生素的,如果孩子是病毒性感冒,根本不需要用药,多喝水、多休息,继续观察。但我们身边,许多家长担心患儿受苦,一见患儿病情变化,就将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全用上去了。

为什么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

王彩凤告诉记者: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儿童体内细菌耐药率增高。其次,由于儿童的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而抗生素有毒副作用和有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所以很容易损害或者潜在地损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滥用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又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耳聋、肾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第三,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这种二重感染,就是患者先发生细菌感染,在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又发生真菌感染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等,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治疗又很棘手。上述男孩强强就是发生了典型的二重感染。第四,如果给婴幼儿滥用抗生素,会增加孩子患哮喘病的机会。这是因为胃肠道的正常菌群能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从而减少了肠黏膜将食物中的抗原物质吸收入血。而滥用抗生素,抑制了正常菌群生长,使大量抗原物质被人体吸收,从而引起哮喘。

中医药治疗效果好

王彩凤向大家建议说:“由于大多数儿童的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因此对他们的发烧、咳嗽应用抗生素无效。而且我们看到对这些儿童应用抗生素,即便是不超剂量、时间也会有两个最直接的损害。一是患病中的儿童原本就脾胃虚弱,口服抗生素会加重其脾胃虚弱,导致身体抵力进一步下降,就会发生上述男孩强强那种情况,或是病患缠绵不愈,或是‘隔三差五’生病;二是很多儿童病愈后持续有低烧,中医认为这是阴虚的表现,并不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应用抗生素治疗既无效又会引起很多滥用抗生素的问题。那么,儿童发生了这两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建议,到正规中医院,请中医大夫应用中药治疗,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还不会出现滥用抗生素引起的问题。”

对付感冒,使用抗生素是否最好的办法?

大家普遍认为出现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咽喉疼痛等感冒症状时就应该使用抗生素药物。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值得提倡。专家介绍,一般感冒主要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炎症有效,对于病毒性感冒是没用的。对于病毒性感冒,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小孩子生理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

此外,不合理服用抗生素,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因为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许多益生菌。这样,轻者可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下降,重者可导致真菌感染,如霉菌性肠炎、真菌皮炎等。同时, 反复使用抗生素还会产生耐药性,等真的有了细菌感染,再使用抗生素反而没用了

抗生素只适用于那些因敏感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在应用前,最好通过培养能找到这种病原微生物,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从而选取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对于病因诊断已经基本明确的病例,为了争取治疗的时机,也可以根据经验估计选用一定的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 誰喜歡使用抗生素?這不僅是民眾缺乏醫學知識的問題,更是醫事人員欠缺職業道德的問題。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

人类战胜疾病,特别是与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作斗争,抗生素起到并且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估计,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

推荐第4篇:论中国抗生素滥用(定稿)

论中国抗生素滥用

内容摘要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1929年英国学者Fle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十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致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广,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灭杀作用。因此,依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抗菌药通常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灭杀作用的药物,作用范围较窄,包括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

一、引言 目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300余种,然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出世,抗生素种类繁多及同一种抗生素有多种商品名等原因,医务人员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故意见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耐药菌株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滥用抗生素现象分析

1、抗生素市场占有率过高,中国抗生素销售额占前100位药品销售额的47%,而欧洲美国家为10%左右,据统计,在2002年中国医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

2、医院抗生素使用量过大,美国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22%-25%,而中国则为67%-82%,其中有40%以上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另外,在预防性用药的病人中半数属于使用不当,使用抗生素病人中1/3以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牧畜业中使用量过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疾病更加广泛,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超出规定。

三、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a、生产厂家过多,竞争过多激烈,造成恶性市场竞争,给医师使用抗生素造成不少困难。

b、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目前仍然可以在药店容易买到抗生素药品,致使抗生素市场泛滥。

c、临床药师指导用药不够普及,缺乏临床药师的培训和临床药师指导治疗的制度。

2、医务人员因素:

医师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是与未能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有关。

a、经常把抗生素当做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生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

b、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抗生素是直接针对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许多医师认为有炎症就应使用抗生素,如关节炎由多种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c、分不清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区别,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而目前在病毒感染或在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现象较为普遍。

d、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疗效亦越好,而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不少价格便宜的药物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青霉素等。

e、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普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尽达不到理想的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

f、无指征预防性用药,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时间间隔,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的指征。

j、无规律用药:有些医师因为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随意延长给药时间,又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缓解,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不但不能彻底灭杀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k、局部用药现象比较多见,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均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

h、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3、患者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习惯性使用抗生素,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这是滥用抗生素的常见现象。

4、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

我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50%左右。

四、实际案例

1、青霉素过敏死亡案例------一定要引以为戒

2001年11月12日下午3时许,某男,1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到邗江区杭集镇卫生院就诊,该院开出青霉素皮试单及青霉素注射处方,林奇在该卫生院做了青霉素皮试,其结果为阴性,但未在该院输液,随后林奇来到王某所在的杭集村卫生室,王某看到林奇在杭集镇卫生院的病例、处方和皮试单后,要林奇做皮试,林奇称刚做过,王某即未坚持,即对林奇进行青霉素输液,林奇输液后不久即感不适,自行拔出针头后出门,随即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区、市两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王某在未对林奇重新做青霉素皮试的情况下给林奇注射了与杭集镇卫生院皮试试液不同生产厂家的青霉素,以致林奇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死亡,属一级医疗事故(含责任和技术因素)

分析:

卫生局于1998年2月曾就青霉素使用专门作出规定,要求实施青霉素注射前,一定要验核注射卡,做到人、卡、皮试结果、药物批号四符合后方能进行注射。王某亦供述“青霉素更换生产厂家后,应当重新做皮试,这是其行医30多年的常识”。

2、陕西药品滥用案

2011年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省城某医院,在输液处很多患者正在打点滴,记者询问发现,来看病的患者大多只是受了风寒,而他们手里拿着的处方单上,显示着几乎都是头孢、阿奇等抗生素。而在省城大东关附近的一个社区诊所,拾掇平方米大的输液室内,坐着七八个正在输液的病人。负责输液的护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发烧比较厉害的感冒病人都会输头孢,不太严重的会输左氧,在这些患者中有3个10多岁的小孩子,他们同样输着抗生素。一位带孩子看病的家长称,现在孩子只要有个头疼脑热,一来医院,医生就会建议输液,一输就是消炎药。“一般都给孩子用阿奇霉素、头孢等好的消炎药,就怕用不上好药,孩子好的不快,其他患者也纷纷表示,现在感冒发烧都是到诊所打点滴,感觉这样好的快一点,现在工作这么忙,也没时间和这种小病折腾。除了在医院抗生素随便用外,在药店抗生素同样是随便买到。

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临床上抗生素在国外的使用率不超过30%,而在国内三级医院保守估计要达到60%-70%,二级医院医院甚至超过了80%,远超“国际水平”。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一位人士称,如此频繁的使用后,有些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非常之高,个别药物的耐药率甚至高达80%,这种不明理的治疗,给抗生素滥用种下了祸根。而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用的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越高。这也是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中抗生素类药物占四成的原因。

五、结论

抗生素滥用问题,致使现在出现了超级病毒之类的微生物,还出现了甲流、非典等情况,同时根据上述案例也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国家对抗生素的政策及规定落实到位,这就为今后的生活埋下了祸根。所以我们应该是从中汲取一定的教训才行的。但是这些警示只是一过了之,当非典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注意卫生、注意身体的健康,但是现在过去了,大家欢呼雀跃,没有了一点警惕。我敢肯定的说我们更大的灾难在等着我们。一个人的欢呼是不够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联盟起来我们一起为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提高人们对药品认识的水平,真正从我们的良心上去做一件我们应该做的事。

推荐第5篇:中国药科大学抗生素重点总结

抗生素:微生物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三个重要人物:

1、Fleming 发现青霉素

2、Waksman 发现链霉素

3、Umezawa(日本)发现卡那霉素,提出酶学说

效价单位:每ml或每mg样品中所含某种抗生素有效成分的多少 效价的表示方法:稀释单位、重量单位

抗菌谱:把某种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和剂量称为该种抗生素的抗菌谱。 抗生素的来源:以放线菌产生的最多,真菌次之,细菌又次之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

1、β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

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柱晶白霉素、螺旋霉素等

4、四环类: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

5、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杆菌肽、放线菌素、短杆菌肽

6、蒽环类抗生素:柔红霉素、紫红霉素、阿霉素、色霉素、光神霉素等

7、多烯大环类抗生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曲古霉素、球红霉素

8、苯烃基胺类抗生素:氯霉素及其衍生物

9、环桥类抗生素:利福霉素、利副平等(抗结核)

10、其它抗生素:磷霉素、创新霉素等

医用抗生素的条件:

1、具有\"选择毒力\"

2、生物活性大,不易被破坏

3、给药后吸收快

4、不易产生耐药性

5、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

抗生素工业生产的方法:生物合成法、全化学合成法、半化学合成法

一般发酵工业的特点:

1、原材料价廉易得,但其转化成产品的效率极低

2、反应条件温和。

3、反应过程一般无毒。

4、设备通用

5、染菌问题

三大热门寻找抗生素的方法:海洋微生物、稀有放线菌、极端微生物 稀有放线菌:除了链霉菌属外的放线菌。 抗生素作用机制(基本不考):

1、抑制细胞壁合成:万古霉素、β-内酰胺类

2、作用于细胞膜: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

3、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氯霉素、氨基糖苷类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 耐药性机制:

一、遗传机制:固有性耐药、获得耐药性(诱导性耐药)

二、生化机制:

1、细菌产生钝化酶(破坏抗生素结构使其失活)

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先天不足、后天获得)

3、抗生素结合的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

4、细胞膜主动外排机制

二重感染:指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抑制作用而发生生态失调,未受到抑制的细菌或外来的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病。 菌种选育:菌种经过诱变因素处理,然后用随机方法或理性的方法进行筛选,获得目的菌种。 菌种选育的方法:

(一)、自然选育:目的是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

(二)、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群体,使其中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微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然后从群体中筛选出目的菌株的过程。主要包括:(1)出发菌株的选择(2)诱变处理(3)筛选突变株 诱变剂分类:(1)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2)化学诱变剂:亚硝酸、5-氟尿嘧啶(5-FU) (3)生物诱变剂(噬菌体)

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

1、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

2、采用分散状态的孢子悬浮液处理

3、采用单核细胞(或核质体)处理

4、注意微生物的生理状态

5、适宜的诱变剂量

(三)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四)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将微生物细胞壁除去,制成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从而获得融合子,它保持原细胞的一切活性

(五)分子育种:是运用体外DNA技术获得目的基因,再借助于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新的宿主细胞并使其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和表达,从而使一个细胞的优秀性状转移给另一个细胞的方法。

是完全意义上的定向育种

DNA五种损伤修复:

1、光复活作用

2、切补修复:

3、重组修复

4、SOS修复系统

5、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

表行延迟: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等于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改变的现象。 包括:A 分离性迟延

B 生理性迟延 菌种保藏方法及相应特点:

1、定期移植保藏法

特点:操作简单、保存时间短(2-6个月)、易发生变异

2、液体石蜡保藏法:适用于各类微生物,尤其是不形成芽孢或孢子的真菌 ,保藏期限1-8年以上

3、沙土保藏法:抗生素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

4、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保藏期可达1-20年以上

5、液氮冷冻保藏法:最可靠长期保存方法(1-10年以上) 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

培养基: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要素及作用:

(一)C 源:提供能源、构成菌体成分、抗生素合成所需的碳成分

(二)N 源:构成菌体成分、含N抗生素的氮来源

(三)无机盐类: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P、S)、作为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活性(如P、Mg、Fe、C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K、Na)、参加抗生素的生物合成(P、S、Cl等) ★前体概念及作用: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菌体用来构成抗生素分子而本身结构又没有显著改变的物质, 但抗生素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作用:

1、提高产量

2、控制合成方向

3、过量对产生菌有毒

葡萄糖效应:葡萄糖的分解产物阻遏或抑制某些产物合成所必须的酶的形成或酶的活性。 二次生长现象:葡萄糖和乳糖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N源。 生理碱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后能形成碱性物质的无机N源

灭菌:是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物料及设备所有的生命物质的技术或工艺过程。 热阻:对热的抵抗力,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相同条件下两种微生物热阻的比值

发酵罐的灭菌方法:

1、实罐灭菌(实消)

2、空罐灭菌(空消)

3、连续灭菌(连消) 连消的步骤:

1、培养基预热

2、连续灭菌

3、维持灭菌温度

4、冷却

介质过滤除菌:

1、绝对过滤介质:孔隙小于微生物,含微生物的空气通过介质,微生物就被截留于介质上而实现过滤除菌。

2、相对过滤介质:孔隙大于微生物,必须有一定厚度的介质滤层才能过滤除菌,称为深层过滤。

深层过滤介质的除菌机理:惯性碰撞、截留作用、扩散现象、沉降作用、静电吸附 染菌的原因及其对策:

1、菌种、种子带菌:纯种保藏、注意无菌操作

2、设备的渗漏:采取罐内壁涂刷防腐涂料、采用不锈钢或复合钢、细加工、加强清洗并定期铲除污垢

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采用不锈钢或复合钢制作发酵罐、加强罐体清洗、适当降低搅拌桨位置、法兰的加工、焊接和安装要符合灭菌的要求

4、空气染菌:流程或设备设计的合理性;过虑介质选用、装填;过虑介质的灭菌和管理

5、操作失误导致染菌:规范化操作

6、噬菌体污染:(1)认真保藏好生产菌株,确保其不受污染(2)严禁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根源\"(3)加强环境卫生工作 ,消灭噬菌体与杂菌(4)加强对无菌空气,空间杂菌及噬菌体监测工作

染菌后的挽救措施:

1、种子培养期染菌:全部废弃培养液

2、发酵前期染菌:培养基养料消耗不多,可以重新灭菌,补加一些营养,重新接种再用。

3、发酵中期染菌:降温培养,减少补料,提前放罐,串罐

4、发酵后期染菌:染菌不多,对生产影响不大;染菌严重,破坏性较大,可提前放罐

5、噬菌体感染后的挽救:并罐法;更换菌种:轮换菌株、抗性菌株;放罐重消,补料,接种;罐内灭菌

发酵过程控制:抗生素发酵的生产水平取决于:1生产菌种本身的特性2合适的环境条件 发酵的相关参数:

1、物理:温度(℃)、压力(Pa)、搅拌转速(r/min)、搅拌功率(kV)、空气流量[V/(V? min),简称VVM]、黏度

2、化学:pH值、基质浓度、溶解氧浓度、产物浓度

3、生物:菌丝心态、菌体浓度 发酵传感器(检测装备):在空间上集成在制造系统中,制造过程与检测过程没有时间滞后或只有短时间延时。

微生物生长曲线:

1、停滞期

2、对数生长期

3、稳定期

4、衰退期

参数:

1、温度:Q发酵(发酵热)=Q生物 + Q搅拌Q显 -Q辐射

2、pH

3、溶氧

4、泡沫分类 :机械性泡沫(发酵液面)、流态泡沫(发酵液中) 泡沫的危害:影响装料系数、引起逃液、引起染菌、引起菌丝粘壁

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和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或是为机体生长提供能量的一类代谢。

次级代谢:存在于某些生物中,并在一定的生长期内出现的一种代谢类型。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

1、生化代谢

* 次级代谢产物多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衍生来的 * 初级与次级代谢都受到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在调控上相互影响。因此在研究次级代谢时候,必须考虑初级代谢

* 两个代谢有不同的酶系,次级代谢中所涉及到的酶常与初级代谢的酶不完全一致。

2、遗传代谢

*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都是受到核内DNA控制 * 次级代谢还受到核外遗传物质(质粒)的控制 分批补料培养(FBC):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隙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抗生素产生菌代谢调控的机制:

1、诱导调节

2、反馈调节

3、碳分解代谢物调节

4、氮分解代谢物调节

5、磷酸盐的调节

6、细胞膜透性的调节

发酵液预处理:

1、抗生素存在的部位:大部分抗生素在产生后都分泌到细胞外,另外一些抗生素如多烯类的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曲古霉素累积于菌丝体中。

2、主要去除的

两类杂质:(1)可溶性黏胶状物质: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2)无机盐

Ca2+:草酸 Mg2+:三聚磷酸钠

Fe3+:黄血盐 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发酵液的液-固分离设备:

1、板框压滤机

2、真空鼓式过滤机

3、离心分离机 四种提取方法:

一、溶媒萃取法:

分类:

1、单级萃取:P118 料液(F):在溶媒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发酵液) 溶质:预提取的物质(抗生素) 萃取剂(S):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媒(有机溶剂)

萃取液(L):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而得到的溶液

萃余液(R):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

2、多级萃取:(1)多级顺流萃取:料液经萃取后的萃余液再用新鲜萃取剂进行萃取

(2)多级逆流萃取:在第一级中加入料液F,萃余液顺序作为后一级的料液,在最后一级加入萃取剂S,萃取液顺序作为前一级的萃取剂,料液移动的方向和萃取剂移动的方向相反。 乳化是影响溶媒萃取法的最主要因素

二、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抗生素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将抗生素洗脱下来,达到浓缩纯化的目的

三、吸附法: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抗生素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将抗生素吸附于其上,然后改变条件(如pH值 ),以适当的洗脱剂将抗生素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力强、分离效果好、价格低、来源方便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与活性炭相比):选择性好、解吸容易、机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流体吸力小, 特别是孔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性可按需调节,适用于吸附各种有机物。

四、沉淀法:

1、间接沉淀法:在一定的pH条件下,采用加入某种金属离子或某种化合物,使得抗生素形成某种不溶性的化合物或复盐来提取抗生素的方法

2、直接沉淀法:利用某些抗生素具有两性化合物的性质,使其在等电点时于水溶液中游离而沉淀出来,直接得到成品的方法

影响结晶的因素: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是否加晶种 精制的一般方法:蒸发、干燥

注射用抗生素需要去除 色素和热原

方法是:常用活性炭脱色、去除热原,此外还可用脱色树脂去除色素(如酚醛树指,即122树脂), 超微过滤办法去除热源

推荐第6篇:抗生素小结

合理使用抗生素培训小结

目前从卫生部到各级组织,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都非常重视,近日的三甲评审、三好一满意检查、诚信杯竞赛等各种检查项目都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作为检查的重点,特别是在我们医院的质控检查中,也发现存在不规范用药、不合理之处,比如:一类手术切口的超长使用抗生素;医生超权限使用;无指征使用等不规范之处;突出表现在抗生素选择、使用时间等不规范之处。

为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9月5日,医务科和药剂科组织全院医师进行了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题培训。387名全院医生医生参加了培训。

培训由省内知名专家,医大一院感染科陈柏义教授进行了《针对耐药菌如何使用抗生素》的专题讲座;我院眼科陶军主任、外科王法主任结合6份手术病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了点评。 专家精彩的讲解受到了医生的好评,培训的内容也将作为医师处方权的考核内容之一。

医务科组织新生岗前培训

为使新入院的医生入科前对医疗、科研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环节等充分了解和掌握,保证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医务科对如岗前的41名临床、医技、药剂新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培训包括重症医学科冯伟主任和刘永红医生进行的心肺复苏知识的讲解及考核;外科郝晶医生进行的急腹症的讲座;血库何治进行的合理输血的专题讲座等; 同时邀请内科田军书记进行了《如何做一名好医生》互动讲座。

为确保病历书写质量,医务科刘艳斌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病历书写培训,逐条逐项讲解,并结合病例找不足,找缺陷,加深了医生对病历书写的重视。医务科刘辛光科长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了医疗核心制度的逐项讲解,并对继续医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定期考核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培训。

周五下午利用两个半小时对所培训的知识进行了考核。

培训结束后医务科组织学员召开了座谈会,王绍龙院长亲自到场并做了重要讲话。会上大家畅所预言,谈团结、谈合作、谈培训感受、谈未来理想,正如一名学员说的那样“一周的培训既紧张,又充满快乐,即获得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医德教育,即懂得了努力进取,又学会了团结协作”,最后座谈在《朋友》歌声中结束。

重点科系评估总结

9月13日——9月20日,沈阳市卫生局科教处组织专家对我院申报的十个重点科系进行了评审。 评审专家从科研水平、人才梯队建设、专业技术水平、基础条件、学科带头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提问。 各参评科系积极准备,从不同角度向专家详细介绍了科室的特点和近年的发展,展现了科室的亮点;科教科、器械科、财会科、核算办、统计科等相关职能科室积极配合,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保卫科全天安排保卫人员做安保工作,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重点科系的评审也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李丹书记在第一天对医院的总体情况向局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汇报,并在整个评审中,全程陪同,对评审工作亲自组织、指导。

在六天的评审中,局领导和专家对我院近年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对十个重点科系的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周边辐射能力、团结协作,科系带头人的拼搏精神,都给与了表扬,正如专家所说:“听了科室的汇报及实地查看,各科系的快速发展确实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推荐第7篇:食品抗生素

食品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我国国民基本具备健康素养的只有6.48%;去年全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多达84万例;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已引来世界卫生组织数次警告:如果中国不控制抗生素滥用问题,将害了全世界!在昨日的讲坛现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滥用已成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昨天的讲坛现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我国滥用药物的情况比较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因此而多次警告中国,如果再不遏制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将不仅是中国的灾难,可能引发全人类的灾难。如果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细菌的耐药性,而细菌是不分国界的,当人类面临传染病的时候,可能出现无药可用的危险状况。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如首先要做细菌培养,然后再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然后才能确定是否用抗生素。

为了遏止抗生素滥用现象,我国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格落实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医师抗菌药处方权限资格管理,对抗生素开得多的医生处方进行点评。同时,加强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很多家庭不了解就随意用药

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小药箱,但很多人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药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年,卫生部选择六个省份对家庭用药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很多家庭孩子或大人生病时,家人常常在不完全了解药物的情况下开始用药。

“孩子一发烧,马上就用退烧药”,这是许多家庭最自然的反应。毛群安说,其实,一般发烧是人体一种抗病反应,人体通过体温的升高来杀死细菌病毒。如果不恰当地使用退烧药,可能令孩子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从而导致孩子动不动就发烧,一发烧体温就特别高,发烧的度数和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的应该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感觉症状减轻后就自行停药;有的没有咨询医生就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这些常见的用药误区都可能导致药物伤害。

中国人急需提高“健商”

“健康素养”,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在毛群安眼里,“健康素养”相当于“健商”,和情商、智商类似,是一种关于健康方面的能力。在针对全国六省市8万人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健商”并不高,掌握最基本健康素养的人还不到7%。中国人提高 “健商”,路漫漫其修远兮。

毛群安表示,不要小看这个“健商”,它可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其重要程度不输给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的死亡率,婴儿的死亡率等综合健康指标。

健康素养1/10和用药相关

针对公民健康素养的情况,中国在2008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共有66条。有意思的是,其中提到安全合理用药的超过十分之一。

毛群安现场向观众展示了这些用药健康素养,他们包括“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能口服尽量不输液”,“存放药物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等成瘾的药物”,“看得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昨天现场,不少观众奋笔疾书,记下来准备带给家人分享。

毛群安说,现在有很多老百姓感到困惑,因为一些关于药物使用的信息是混乱的,他呼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术团体要向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药物使用信息,错误的信息只会误导公众,造成更大的用药危险。他特别赞扬了解放健康讲坛,认为这是大众传媒和专业机构结合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解放健康讲坛为公众搭建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把用药方面的原则,核心的健康信息广泛地向公众传播,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这些知识。

去年全国“药毒危害”报告达84万例

在我国,每年能监测收集到几十万份的药品不良反应,2011年高达84万例,其中,抗生素和中成药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在昨天的讲坛上,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中国药学会理事、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委员杜文民博士做了《“药毒危害”和家庭用药误区》的演讲,提醒市民“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海豹肢畸形”引发全球监测

作为一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专业工作者,在昨天演讲的开场白中,杜文民博士表示,药物是把双刃剑,用药需谨慎。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药品不良反应,有的药品不良反应甚至还相当严重!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躯干和身体都正常,但四肢不全„„在昨天的讲坛现场上,杜文民博士向观众展示了这样一张惊人的图片,在座每一位听众都唏嘘不已。杜文民博士解释说,在医学上,这种畸形叫作“海豹肢畸形”。全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正是从这一场“反应停”引发的灾难开始的。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很多国家,不少孕妇为了治疗早孕反应,开始服用这种号称能治早孕反应的“反应停”药物,没想到的是,用药结果是在世界上诞生了一万两千多例这样的“海豹肢畸形”婴儿。起初,大家都感到非常恐慌。一位澳大利亚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病人,并了解到这位孕妇在怀孕时吃过这种药物,由此怀疑“海豹肢畸形”婴儿的诞生可能和服用这种药有关。后来,这位医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并报告整个事件的经历,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为此,上世纪60年代,世卫组织就要求建立一个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我国近2/3聋人是“药毒”所害

什么是不良反应?杜文民博士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是药三分毒”!它是药物与生俱来的属性。药品不良反应应该与药物的质量区别开,它和假药、劣药对市民造成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此外,药品不良反应更应与用药错误区分开来。

其实,药品不良反应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就是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我国近三分之二的聋人是由此造成的,致残率非常高。另外一个则是四环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四环素是最好的抗菌药,不少这个年代的人因使用了这一药物后留下“四环素牙”。

另外,像“康泰克”事件,当时作为非处方药的感冒药康泰克中的苯丙醇胺成分有严重不良反应。苯丙醇胺这一成分会使脑中风的发病率达正常人的16倍。当时这一感冒药在市场的占有率达30%,在改换过成分后,现在新康泰克感冒药里已没有这一成分了。此外,罗格列酮在长期使用后会引起心血管损害,西布曲明在长期使用后会引起心脏损害,这些不良反应事件都历历在目。除了西药,中药也有诸多不良反应。在我国也有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上海就是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收集、评价、报告,然后发出相关的警示,保证市民的用药安全。

西药不良反应抗生素占一半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非常普遍。在住院病人中,约30%的人都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每年几十万份的药品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化学药品,也就是平时说的 “西药”,占86%。此外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占13.8%。在西药中,抗感染药,即通常所说的抗生素,这类药品不良反应占到所有西药的5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占7.8%,镇痛药占6.9%。抗菌药始终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居首”,在抗菌药中的前三位分别是常用的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而在中药里,最多的则是中成药。虽然饮片的监测目前来说还相对比较薄弱,但这并不代表饮片的不良反应就少。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是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

降压治疗用药不求最好求合理

当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白领涌入高血压门诊,忧心忡忡地询问“哪种降压药最好”,却不知降压疗效的另一把密钥在自己手中。在昨天的第七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药学会会员、中国高血压联盟会员陈绍行教

授做了 《降压治疗用药不求最好求合理》的演讲,并向市民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宜从孩子幼时起开始培养,如从小口味淡些,培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陈绍行说,瑞金医院高血压科每天都要诊治很多病人。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 “医生你一定要给我吃最好的药”。其实,降压治疗用药不求最好、但求合理。

选择“合理的药”关键看3点

怎样才是 “合理的”降压用药?《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强调三点:第一是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药物有很多种类,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都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但它们对不同高血压患者的适应症并不相同,还有着各自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第二是要联合用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以一种降压药物作为起始治疗,若因血压没有得到控制而一味加大剂量,可能疗效增强不多,却使不良反应增多,合理且有效的降压药物之间的搭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并减轻各自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有的降压药物会加快心率,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令患者感到心悸。如果合用有减慢心率作用的降压药物,就能提高疗效并抵消不良反应。现在,已有一种固定剂量的复方片剂,就是在单片药物中包含两种降压药物。第三是要减少血压波动,应尽可能选择具有长效作用的降压药物,有利于平稳且持续地控制血压,也有益于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保护。

血压控制不要急进要平缓

不少患者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后非常紧张,抱着“降压越快越好”、“疗程越短越好”的想法,往往不停地更换降压药物,把自己变成不同降压药的“试药者”,还有些患者会重复、过度服用一些降压药,不知道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

如此带来的结果是 “欲速则不达”,降压过快带来的不良反应之一即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率、缩短心脏舒张期时间,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欲速则不安全”,这是因为盲目重复就医、过多过频更换降压药,会使医生和患者都无法观察降压疗效,也没机会来调整合适剂量,导致过度治疗,从而增加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对老年患者尤其不安全。

陈绍行表示,血压控制应平缓进行。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内”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地”降低至目标水平。 “每位医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调整病人的降压用药,每位患者要做好长期服药的准备——可能是一周、一月、一年甚至直至终生。

降压药物、生活方式“两手抓”

陈绍行表示,若把高血压治疗比作一架天平,降压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两端的砝码,不可偏废。许多高血压患者一边吃药、一边深陷以车代步、胡吃海喝、吞云吐雾的生活误区,尽管吃了很多降压药,但血压始终得不到控制,还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相伴。在一些青少年甚至儿童中,高血压发病近年来也在增加。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大腹便便,这种肥胖在医学上又叫作“腹型肥胖”。造成“腹型肥胖”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吃,高热量的快餐、油炸食品、重口味的高钠食品如火锅、鸭脖子等都难辞其咎;其次是少动,现在大量中小学生除了上课就是补课,很少有运动、玩耍的机会,久而久之腰围增粗、体重增加。有调查显示,腰围粗细与儿童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

陈绍行提醒,高血压患者不要过于依赖医生、依赖药物,而应优化生活方式,把降压疗效和安全的另一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健康生活方式是投入最低、效益最高的,何乐而不为呢?”她说,烟一定要戒,可订个计划,从每天少吸1支开始。盐一定要限,对高血压

的病人而言,限盐是提高降压药物疗效的好方法,吃了多种降压药物血压还没控制好的患者,不妨试试把口味调淡一点。陈绍行强调,清淡的口味要自幼培养,她倡议生产源头要降低钠钾的比例。体重一定要控制,提倡全家老小一起动起来,自幼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零散时间也可利用,如送孩子去上课,不妨骑着自行车去送,路程远的可以乘一段车,提早两三站下来,走走路、晒晒太阳、出出汗,既锻炼身体、调整心情,又增加了感情交流。

“其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容易的,改变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很艰难,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终将获益。 ”陈绍行说道。

孩子感冒咳嗽,先别急着用药

孩子一直咳嗽会转成慢性支气管炎吗?体温一直不退,医生你就给我们宝宝开三天盐水吧?明明是鼻炎,医生你为什么要给我孩子开止咳药?幼儿园老师说我们是流行性感冒,不让我孩子去幼儿园,真的是吗?这些,都是儿科临床医生三天两头听到的家长困惑。有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感冒咳嗽,先自行买药给孩子吃,等吃了几天没效果,再去医院看医生。在昨天的解放健康讲坛现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秘书、上海儿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张晓波提醒家长:感冒咳嗽,先别急着给孩子吃药。

幼儿比成人更易得鼻塞中耳炎

“要破除幼儿用药误区,首先要明白孩子和成人是不一样的。 ”张晓波博士给观众们展示了儿童的呼吸道结构,和成人一样的,儿童呼吸道也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就是一个总称,包括急性鼻咽炎也就是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可孩子的呼吸道也有特殊之处,婴幼儿的鼻腔比较短,没有鼻毛,比较容易出现鼻塞;

儿童上呼吸道的结构里面有一个咽鼓管,对于孩子来说是短宽,直水平,孩子感冒后容易形成中耳炎;扁桃体是在一岁以后才发育的,所以一岁以内的孩子不会得扁桃体炎。

五大原因导致“最揪心的病”

要问眼下最令家长揪心的是什么病,占比例最大的无疑是慢性咳嗽。咳嗽时间在4周以上就属于慢性咳嗽。虽然是小小的咳嗽,但是长期剧烈的咳嗽会转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喉损伤,气管破裂等。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很多种,张医生列举了最主要五大原因。首先是哮喘,孩子往往表现为咳嗽和喘息,在夜间和清晨比较明显。之后是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和小婴儿的反复肺吸入性疾病等。

“医生,为什么我的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就反复感冒,反复咳嗽?”不少家长都会向儿科医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张医生说,这是因为儿童的抵抗力比较差,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以后,反复交叉感染,导致频繁反复性的支气管炎;一些病毒不能及时清除,某些病毒会导致持续感染或者感染后的咳嗽,这也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最后一个是心因性的咳嗽,孩子在开心的时候咳嗽就会明显减少,这类孩子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儿童用药不可依“减半原则”

小孩咳嗽不是什么大事,药房里买瓶药,根据“成人减半”的原则给孩子服用,这是不少家庭存在的现象。在昨天的讲坛现场,张晓波医生指出,儿童用药不可随意根据 “成人减半原则”实施,否则可能令孩子陷入药物中毒的危险。孩子因为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一些抗菌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使用不得当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处于动态发育中的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孩子的服药并不是“大人吃一片,孩子吃半片”,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体重和体表面积进行测算。

感冒咳嗽最易重复用药

张医生提醒,家长们要注意药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孩子感冒咳嗽,不少家长都习惯买一瓶感冒药,买一瓶止咳药,像惠菲宁,有时还会自己当医生,再配一支鼻减充血剂,感觉“对症下药”了。其实,惠菲宁这种复方止咳药物中既有鼻减充血剂,也有中枢性镇咳药,还有抗组胺药,已经出现了重复用药,如果因为叠加用药导致孩子摄入过多中枢性镇咳药,对孩子的中枢神经也不太安全,容易导致成瘾。

推荐第8篇:正确认识抗生素

正确认识抗生素

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始于二战之后,当时对这种抗菌利器,许多人认为是能够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经过几十年的应用,特别是不必要的使用和低剂量的使用,使得耐药性问题渐渐严重起来。其实早在抗生素大规模使用之前,就有人预见会出现耐药性问题,此人正是抗生素的鼻祖、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就警告会出现耐药性。这个预言很快成为现实,每一种新的抗生素出现后没有多久,就会出现针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细菌。

面对这种形式,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抗生素?

首先,要肯定抗生素的伟大成就和正面意义。

自从抗生素问世后,人类得以控制了很多细菌性传染病,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在没有抗生素以前,破个口子就有可能丧命,战争中的死亡主要是因为伤口感染而死。到现在,医院里死个人都可能招来医闹。从不死算幸运,到死了被怀疑出了事故,这个巨大的变化,抗生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不能回到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而且抗生素该用还要用。前几天看到华西医院新药申报通知,只有很少几种抗生素新增品种,这并不是解决抗生素滥用的正确办法。对于抗生素,并不是简单的少用,而是正确使用。不该用的不要用,该用的不仅要用,而且要全力以赴。这就是为什么强调使用抗生素要用完整个疗程,不要因为感觉病好了,甚至症状真的消失了,也要完成疗程。所谓除恶务尽,要么不要,要么雷霆手段。实际上,耐药性的问题的相当大的部分是因为顾忌到抗生素滥用,在使用时没有全力以赴,没有将存在的细菌彻底消灭,给了少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像江苏省那样,取消门诊输液,就是一个好的措施。输液要住院,说明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反证很多病无需输液。杜绝滥用抗生素,并非不用、不敢用、不让用抗生素,在很多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是救命之举,在这些时候,不能束手束脚。

抗生素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享受的伟大科学成就之一,这一点并没有因为耐药性的问题而受到丝毫质疑。

其次,提高抗生素的认识关键在于医学工作者。

看了这次的宣传材料,一张说:“只有在卫生专业人员开具处方时才能使用抗生素”;另一张讲:“始终按完整的处方服药,即使您感觉好转”。说得好,但有个关键词:处方。有一个前提:处方要开得正确。

再看另一张,“(中国)高达75%的病人被开具抗生素药方,这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小于30%)的两倍”。就是说,中国的卫生专业人员开具的抗生素处方有一半以上是没有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患者按处方吃完,又如何能解决抗生素滥用?

很多医学工作者自身知识结构有问题,不清楚不同的抗生素的适用范围、对抗生素盲目崇拜、或者不知道耐药性的严重性;还有一些医学工作者有所谓的“维生素Z”情节,迫于病人的请求将抗生素作为安慰剂让病人服用。因此,提高医学工作者对抗生素的认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医学工作者是抗生素滥用的主要源头,只有从源头上治理才可能见效,医学院的教育、继续教育都应该加强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内容。医生们要明白的一个事实是: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毫无用处,目前人们所患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幼儿所患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病毒性疾病。 少来“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少来临床经验不得了到猴屁股摸不得,在对抗生素的认识上,好好自查一下吧。

之三,理解细菌及其耐药性

有人问:细菌耐药性是只影响滥用抗生素的那些人?还是影响所有的人?

正确理解抗生素,先要理解细菌是怎样获得耐药性的。

对细菌耐药性的普遍认识,是因为抗生素大规模滥用、抗生素低剂量使用等原因,筛选出具有耐药基因的细菌,不耐药的细菌都被杀死了,使得耐药性细菌具备生存优势。 这种认识过于肤浅,因为如果仅仅如此,细菌耐药性问题并不会如此严重。

耐药性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细菌本身的变异率。细菌基因变异比例大约是3%,这是微生物这种低级生物在基因合成时出现的错误,其中大部分变异对细菌没有好处、或者对细菌有害,因此没有保存下来,但大约0.5%的基因变异对于细菌来说是有益的,因而保存下来,它们可以增强其生存和适应能力,其中很多是耐药性基因变异,使得细菌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毒性。

0.5%的比例虽然很低,但细菌繁殖周期太短,在12小时内,一个细菌就会导致2亿3千万个基因变异,其中150万个变异有可能对细菌的生存和适应有益,只要有少数几个保存下来,就有可能使得这种细菌获得某种耐药能力。

耐药性的深层原因之二是细菌不仅能够在同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换,还能在同属之间、同科之间、同目之间、同纲之间甚至同门之间进行基因交换,也就说天下细菌之间都能够进行交换。

对于人类来说,基因交换只能通过生殖,而且局限于同类,和同科的猩猩之间都不可能有基因交换以衍生半人半猩猩,更不要说和同目的猴子了。与同纲动物之间,老虎、老鼠、鲸鱼等,哪一个都是不可想象,也只有细菌这种低级生物才能进行如此广泛的基因交换。

这种大范围的基因交换,使得很多细菌获得耐药性的主要途径并不是靠自己的基因变异,而是通过交换基因而获得的。一旦某种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界存在,就可能通过基因交换而广泛存在,这才是耐药性细菌最可怕之处。

抗生素耐药菌一开始在在医院内存在,现在已经开始在健康人群中出现。由于细菌可以在自然界中生存,雨水会把耐药菌冲到湿地,和生存在那里的细菌进行基因交换,使得很多自然存在的细菌也具备了抗生素耐药性。如果其中有对人类致命的细菌的话,就会成为一种很凶险的潜在危险。如果有人感染上,由于细菌已经具备了耐药性,很可能无药可治。 除了这种自然界的细菌耐药性基因交换外,还有人体内的基因交换,因为人的肠道中生存着各种细菌。婴儿出生后,要花2到3年形成自己的肠道菌群。如果过度使用抗生素,儿童的肠道中就会存在耐药性细菌,并可能通过基因交换而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这些细菌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当致病菌进入肠道后,如有可能和耐药性肠道菌群进行基因交换,进而在人体内形成致病性耐药性细菌。

另一个来源是家畜,家畜家禽被喂了大量的抗生素,导致耐药菌出现,家畜家禽居住条件很拥挤,使得耐药基因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其中有些耐药菌可以使人类得病。这些耐药菌或者通过接触,或者通过动物粪便而传给人,这也是为什么施农家肥的有机食品更不安全的原因之一。

饲养业过度使用抗生素加重了抗生素耐药性,为了利润而受到大吹捧有机农业成为动物源耐药菌进入人类的一个途径,使得抗生素耐药性的形势更为严峻。

因此,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如果耐药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之四,控制抗生素是医患双方的责任

前几天有人问家庭药箱应该放些什么,很多人家会常备抗生素。自购自用抗生素是一种极不可取的行为。如果真需要患者自己使用抗生素了,这类情况早就该去医院,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唯一可能的情况是去卫生条件很不好的地区,为了防止细菌导致的腹泻,可以考虑服用抗生素。

在抗生素问题上,有医生的责任。国外的一项调查发现49%的医生每周至少有一次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开抗生素处方、70%的医生在不确定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开抗生素处方。同时,这个问题也有患者的责任,同一项调查发现90%的感受到病人要求开抗生素的压力。

医生的问题一部分在于知识陈旧和不正确,例如很大比例的医生认为,病毒性感染后继发性细菌感染很普遍,所以应该使用抗生素。或者认为不容易区别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是一种保险的做法。

就拿普通感冒来说,继发性细菌感染确实很普遍,但这种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因为呼吸道的表层细胞被病毒损伤后对存在于呼吸道的细菌敏感,而并非外来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感染的,在患普通感冒之后,这些细菌会感染受伤害的细胞并杀死这些表层细胞。除此之外不会造成其他伤害,与病毒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使用抗生素尽管能够杀死这些正常情况下无害的细菌,但对于疾病的症状和进程毫无影响。只有对于年幼和年老者,这些继发性细菌感染有时可能会比较严重,甚至感染到肺深部细胞,出现细菌性肺炎等情况,只有出现这种时候时,才应该使用抗生素。

在不能区分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时,不应该优先考虑是细菌性感染,而是应该优先考虑是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往往进程较慢,这种不容易区分的情况观察两天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

虽然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上医生的责任很大,病人的责任同样大。很多医生明知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但考虑到病人的情绪、顾忌医院暴力等等,违心地开出抗生素处方。

宏观上每个人都可能受到耐药菌的威胁,对于这种可能许多人不以为然。其实除了促进细菌耐药性之外,抗生素滥用对于个人也有影响。最大的影响是伤害了存在于口腔和消化道中的菌群,因为抗生素不问青红皂白地杀死所有细菌。存在于口腔和消化道的菌群中有很多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经常使用抗生素会改变这些菌群的结构。例如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抗生素,会使得口腔菌群出现耐药性,并把耐药基因转给肠道菌群。

根据美国的资料,给儿童服用的半数以上的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病毒性感染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使得这些儿童对耐药性细菌更敏感。以艰难梭菌为例,每年全美出现14000例儿童艰难梭菌腹泻死亡病例。艰难梭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71%在感染之前的12周服用过抗生素。

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靠硬性规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生不到必要时候不开抗生素处方,这样很多对抗生素认识不足的病人就会少了许多抗生素滥用的机会。病人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没有必要的时候对抗生素说不,不要求医生开不必要的抗生素,这样医生就会减少很多违心开抗生素处方的机会。双方一起努力,才能真正解决抗生素滥用这样严重的医学问题。

推荐第9篇:妊娠期抗生素

妊娠期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该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极为相似,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也比较小。比青霉素类更为优越的是其抗菌谱广,对酸及各种细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第一代头孢菌素有一定的肾毒性,第二代肾毒性较低,第三代对肾脏已基本无毒性,孕妇怀孕全过程可予应用。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钠等。

大环内酯类该类抗生素是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有其特点:对一般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很有用,对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也很有效;血药浓度不高,但组织分布与细胞内移行性良好,毒性低,变态反应少,是孕期可安全使用的抗生素,怀孕全过程可予运用。对青霉素过敏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孕妇可首选此类药物,如阿奇霉素。

抗厌氧菌及抗滴虫药该类药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故对人类亦有危险。妊娠头三个月内要避免应用,以防引起胎儿畸形。如甲硝唑,替硝唑。 妊娠期慎用的抗菌药物(C类)

C类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对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

氯霉素类该类抗生素可通过胎盘在胎儿体内蓄积,因胎儿肝脏中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对此类药物的解毒功能受到影响;孕后期用药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呕吐,厌食,腹胀,最终可导致循环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故孕早中期慎用,孕晚期禁用。

喹诺酮类该类药的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作用,但可引起年幼动物的关节病变,影响软骨发育;对神经精神方面也有影响,故妊娠期避免应用。如氟哌酸,环丙沙星等。

磺胺药该类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与胎儿血中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使血浆游离型胆红素增高,血浆游离型胆红素为酯溶性胆红素,可渗入血脑屏障,致胎儿脑损伤或出生后新生儿核黄疸,故妊娠期避免应用。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

抗菌中草药大青叶有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故量大可导致早产,孕妇慎用;板蓝根和大青叶属同类植物,也应慎用。 妊娠期禁用的抗菌药物(D类)

D类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 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易致血药浓度升高;内耳淋巴液中药浓度高。婴儿出现听力障碍主要与用药量有关,与妊娠月份的关系不大,但其发生率为3%-11%。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四环素类该类药物是典型的致胎儿畸形药物。孕早期使用可致胎儿四肢发育不良和短肢畸形;孕中期致牙蕾发育不良,先天性白内障;孕后期引起孕妇肝功能衰竭,故整个孕期应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等。

红霉素酯化物该类抗生素可导致孕妇肝内胆汁淤积征和肝实质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阻塞性黄疸等其发生率高达40%,这可能与酯化物的高敏反应有关,该类药物妊娠全过程避免应用。如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等。

抗菌中(成)药穿心莲可对抗孕酮,抑制绒毛滋养细胞生成,可导致流产,孕早期禁用。六神丸是清热消肿药,其有效成分为蟾蜍,还有麝香,可引起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或早产,故孕妇禁用。

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1.正确选择对胎儿无损害而又对孕妇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2.能用一种药物就避免联合用药,能用疗效肯定的老药就避免用尚未确定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新药,能用小剂量药物就避免用大剂量药物。

3.孕妇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也应该尽量选用确经临床多年验证无致畸胎作用的A,B类药物(A类药物使用安全,对母体及胎儿健康无不良影响)。

4.根据孕周大小即胎儿所属发育时期考虑用药,如孕三个月以内是胎儿发育重要时期,用药要特别慎重,可以推迟治疗的尽量推迟到这个时期以后。

5.根据药物对胎儿影响程度不同,以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用起。如孕妇合并甲亢,选药后顺序为:镇静剂(安定),b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 6.孕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包括保健品。香港地区曾有报道: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对大鼠胚胎有致畸作用,建议妇女在妊娠三个月内慎用人参。国外报道:甘草能刺激孕妇体内制造前列腺素,可使孕妇早产,孕早期慎用。

7.为防止药物诱发胎儿畸形,在妊娠前三个月以不用C,D类药物为好。在妊娠三个月后使用C类药时也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使用。一般情况下D类药物在孕期禁止使用。

8.孕妇如在抢救,特殊情况下使用C,D类药时,应给予“警告”。如血清制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给予葡萄糖酸钙(A类),扑尔敏(B类)无效时,只好使用异丙嗪(C类),地塞米松(D类)等药物,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还有孕妇合并癫痫的抗癫痫治疗用药(D类),孕期癫痫频繁发作本身对母体和胎儿损害很大,所以为控制癫痫发作只好用药;但使用剂量要调节至控制病情发作之最小剂量。孕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D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C类)治疗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推荐第10篇:一、抗生素

一、抗生素

1.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如何分类?

抗生素系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抗生素是针对所有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依据它们的作用对象以及功能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抗免疫抗生素等。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以下几种。

(1)β-内酰胺类

为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近年来又发展了硫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烯类和碳青霉烯类等。

(2)氨基糖苷类

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新霉素、巴龙霉素和大观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

老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4)四环素类

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和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等。

(5)其他抗菌抗生素

括氯霉素、甲砜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杆菌肽、利福平等

(6)抗真菌类抗生素

如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等。

(7)抗肿瘤类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8)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如环孢素等。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哪些?

β-内酰胺类为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等

青霉素类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头孢菌素类目前分为4代。第一代头孢菌素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拉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菌素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等。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临床应用品种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灭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美罗培南(美平)和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本品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抗生素使用方法有哪些是错误的? 使用抗生素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选药失误

①凭广告介绍选药,凭个人经验和偏爱选药。一种抗生素不能包治百病,抗生素使用应有针对性,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②认为药越贵越好。事实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③自作主张乱吃药。很多人用抗菌药治疗感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2)用法失误

抗生素使用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用法使用,不可随意改变。很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不按时间,不按疗程随便服药、停药,使体内病菌死灰复燃,难获佳效。

(3)用量失误

不同剂量的抗生素所产生的治疗作用是不同的。对严重感染疾病每次用药量不足,或每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或用药见效而减用、停用,均会使药物疗效下降或失效。所以,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按时、足量。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浓度达不到,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怎样理解抗生素的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细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细菌和人一样都是生命体,虽然人类的构成非常复杂,细菌结构简单,但是作为生命体,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反击,就会抵抗。比如人在受到危险的时候产生逃避、自卫、反抗等一些措施,细菌同样也会;有的细菌可以产生一些水解酶把抗生素水解掉,或者是用隔离的办法让抗生素进不到它的细胞里面等。可以说人类可以想到的抵抗外来侵害的办法细菌都可以想到,细菌虽小但很聪明,要把它消灭不简单。常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多不能直接杀死细菌,只是抑制细菌繁殖增长。最终杀死细菌的还是自身的免疫系统的细胞。所以细菌感染的病人中身体好的人更容易康复。

5.滥用抗生素危害大吗? 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是指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凡超时、超量、欠时、欠量、不对症使用或未按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如下。

(1)引起细菌耐药。由于抗生素为一类特殊的药物,抗生素使用后微生物可以针对它产生耐药性。目前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因此,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避免不合理滥用抗生素。 (2)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二重感染等。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3)许多抗生素的价格较为昂贵,有的日均花费达到千元,如果在患者根本就没有适应证的情况下让其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6.怎样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为避免产生耐药性,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抗生素作用的局限性。抗生素只对敏感的病原体有效,对病毒或其他不敏感的病原体无效; (2)注意抗菌谱的限制。抗生素的选择必须与抗菌谱吻合,否则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反倒会培养病菌的抗药性;

(3)避免“预防性用药”及盲目用药。预防性用抗生素是不明智的,不仅不能预防细菌感染,而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还有可能掩盖病情、贻误诊治,无端使病人身受药害。

(4)尽量避免局部使用高级抗生素。对皮肤、黏膜等体表部位的局部外伤及感染,应尽量不采用供全身使用的高级抗生素作局部抗感染治疗,因为局部使用抗生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及细菌的抗药性。局部感染应使用专供局部使用的低级抗生素如新霉素、金霉素等,对口腔、鼻腔、眼结膜等特殊部位须采用相应的专用药品,不可混用。

(5)避免数种抗生素同用。过去,很多人都爱同时使用数种抗生素抗御感染,其原意在希望诸药协同,提高抗菌药效,使疾病得到快速控制。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确切取得理想疗效的并不多,更兼抗菌药物彼此影响复杂、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加等因素,多药合用常常难以收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各种感染发生时,家庭用药都不主张数药同用,须合并用药者,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并宜住院治疗。 (6)禁忌擅自加大或减少药量:一般的感染,经3~5天正规服药而丝毫不见好转者,可请医生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7)增强抗生素用药安全意识,密切注意不良反应。大部分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不要随便买药服用。抗生素只对敏感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并不是“万能药”。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能口服就不打针,能肌注就不静脉注射。

总之,使用抗生素不可用用停停、停停用用,也不能过于频繁调换,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疾病的反复,延误治疗危及生命。

7.新贵广谱的抗生素一定优于老廉窄谱的抗生素吗?

引起人体感染的细菌种类繁多,抗生素作用也有不同,针对病原微生物比较少的抗生素就叫窄谱抗生素,针对病原微生物较多的称为广谱抗生素。

抗感染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一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错误地要求更换或增加其他广谱抗生素或高级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不少人喜欢跟着广告用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性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如果不论感染疾病的轻重缓急,盲目将高效品种抗生素用于一般感染的做法,不仅造成浪费药物,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例如不加选择地将三代头孢菌素作为常用抗生素使用,必然会诱导产生对多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交叉耐药的高度耐药菌。一旦人们因这种耐药阴性杆菌引起严重感染,则病情难以控制。

因此,如能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物,则可降低耐药菌的增长,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这对延长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8.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1)患者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须要学会“四不”。一不自行购买。抗生素大多是处方药物,用药复杂,不要自作主张,购买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二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如90%的感冒都不是细菌感染,抗菌药物无效,所以不要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三不随便服用。抗生素的服用方法与疗效关系密切,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失败。只有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四不随便停药。抗生素治疗针对不同的细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疗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免因浓度不够导致治疗失败。

(2)使用抗生素时,还应咨询医师或药师,注意“五问”:一问疾病。所患疾病与细菌感染有无关系?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这就需要医师的专业判断。二问药物。需要使用抗生素吗?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只有细菌感染才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所患疾病是否必须使用抗生素。三问用法。应该如何服用抗生素?一旦确定诊断,经医师判断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应询问医师正确的用药方法。注意药物的用量,疗程,如果症状改善,如何停止服药等。四问不良反应。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询问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五问注意事项。应仔细询问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如服用时应禁忌哪些食物和其他药物,若怀孕了怎么办等。

9.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无效?

抗感染治疗是一个很复杂过程,使用抗生素无效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诊断有误

所患疾病并非细菌感染,而是其他原因如病毒所致。如临床上有许多发热并非细菌感染所致,如药物热、胶原性疾病、肿瘤以及功能性发热等,此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本无济于事。

(2)抗生素选择不当,致病菌与抗菌谱不符。抗菌谱不符不仅对控制感染不利,还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致治疗失败。

(3)给药途径不当,剂量不足,导致感染不能控制。

(4)抗生素不能到达感染部位,或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的浓度太低,如包裹性脓胸、深部脓肿以及骨和前列腺等组织感染等。

(5)抗生素联用不当,如青霉素类与四环素联合治疗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效果明显降低;青霉素G与红霉素联用治疗猩红热,疗效不如单用青霉素G。

(6)病人身体状况不佳,如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此时即使应用大剂量强有力的抗生素,也难收到预期效果,故必须加强综合治疗措施,改善身体状况。 (7)病原菌已产生耐药性,此时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8)可能混合细菌感染,如室内或院内病原菌存在,而导致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等。

10.为什么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时应主动进行青霉素皮试?

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口服青霉素是不需要做皮试的,甚至有的医生也认为皮试可以免掉,这给病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隐患。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1999年6月发文规定,1999年10月1日后,各类口服青霉素V钾制剂和阿莫西林制剂的包装、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以及相关宣传材料,不得再出现“服用前免皮试”字样。青霉素类药物的生产使用有严格的规定,过去用药没过敏反应不等于现在没有。虽然药名相同,但其中的成分、制作工艺和批号批次是不同的。

青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的表现特点是发生快、加重快,大多数情况下比较严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4种:①表现为比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性死亡等后果;②出现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③造成血清综合征、过敏性脉管炎等;④出现过敏性皮炎,全身大面积皮疹。

虽然口服青霉素比青霉素注射的过敏反应轻得多,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出现因口服青霉素发生过敏而引起生命危险甚至死亡也是可能的。因此口服青霉素在服用前一定要注意病人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若有青霉素过敏史或有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者禁用,患有过敏性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前,应主动进行青霉素皮试。

11.新生儿、小儿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什么?

(1)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①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氯霉素、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②新生儿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③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2)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类药物: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③四环素类抗生素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④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服用抗生素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孕妇使用抗生素应慎重,如果使用不当,可带来很多副作用,尤其对胎儿可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如畸形、早产等。因此,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根据抗生素的不同性质以及对孕妇和胎儿不同的影响,抗生素一般可分为孕妇禁用、慎用和可以用3大类。

(1)整个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

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多粘菌素、黏杆菌素等,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

(2)妊娠某阶段禁用的抗生素

妊娠早期即妊娠12周内禁用氯霉素、乙胺嘧啶、利福平、磺胺药等,妊娠28周后禁用氯霉素、乙胺嘧啶、磺胺药和呋喃旦啶等药物。因为氯霉素、利福平、乙胺嘧啶可致胎儿尿道和耳道畸形、耳聋、肢体畸形、脑积水、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磺胺药可致新生儿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呋喃旦啶可致新生儿溶血。

(3)整个妊娠期都可使用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磷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之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心免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哺乳期时患者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特别注意的是,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一定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13.老年人如何使用抗生素?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者更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加重人体器官的损害,影响寿命。在使用抗菌药方面,老年人有着特殊性,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警惕产生耐药性

老年人抗感染适合选用窄谱抗菌药,尽量不用广谱抗菌药,有条件者应当参考血、尿、大便检验和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药物。只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致病菌相适应,才有利于彻底杀灭细菌。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的时间和疗程要适当,切不可随意用用停停,给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2)注意药物使用剂量

根据老年人衰老的程度、患病史和药物治疗史不同,使用抗菌药的剂量应当个体化制定。多数老年人使用抗菌药不应减少剂量,这是因为病菌的生长不受人体衰老的影响,抗菌药在体内达不到有效的浓度就无法杀灭病菌,反而可加速耐药性。但是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在使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时,用药剂量应适量减少。

(3)注意使用药物,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影响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成年人高,程度更严重。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杀菌作用强的抗菌药,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应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抗菌药。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是老年患者首选的抗菌药,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不良反应。青霉素类主要经肾脏清除,而多数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如用药剂量过大可引起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青霉素脑病。心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调解电解质平衡的能力低,当静脉点滴青霉素钠盐时,应注意避免钠潴留、低钾性中毒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避免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必要时应加服维生素K。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是老年患者常用的抗菌药。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使用此类药物所引起精神紊乱或中枢神经兴奋的发生率较成年人高。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需常年服用多种药物如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抗菌药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时常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因此当患急性感染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原则:治疗时应先暂停软化血管、降血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用抗菌药物。

第11篇:抗生素工作总结

x环发〔2011〕69号

xx环境保护局

关于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专项检查的总结报告

市环保局:

按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产生及处臵专项检查的通知》(环办〔2009〕80号)文件精神及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我局相关人员从8月20日起,用时三周时间对全县的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产生及处臵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精心安排部署

(一)、在接到通知后当天,我们就及时召开了局班子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机关各股室、基层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抗生素药渣等危险

废物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确定了检查的重点范围和领域。随后,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依照省、市的相关安排,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下发了《xx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产生及处臵专项检查实施方案》,从而明确要求,责任到人,确保检查工作有条不紊,保质保量地进行。

(二)、及时做好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无污染处理的宣传工作。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没有制药企业,能产生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的只是全县的二十几家医疗机构,所以于8月24日,我们召开了全县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确保处理设备正常运行;要加强各这方面的自查工作,确保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处理。以保证环境安全。

二、检查情况:

(一)、今年8月26日后,我局监察大队对全县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结合我县情况,由于各医疗机构所能产生的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量比较少,而且其基本上都集中在xx医院、xx妇幼保健院这两个大医院里。所以我们把这次检查的重点放在了这几家大的医院,并且对其它14个乡镇的医院也进行了检查。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次,检查医院达到22个。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县各相关单位对抗生素等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良好。

(二)、扎实做好抗生素等危险废物处理的监管工作。从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大医院都能较好的处理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

1、xx医院建立了规范、科学、严密的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的收集、移交、处理制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各科室收集记录与处理记录相符,处臵记录完善,废物处臵情况良好,并且污水处理系统24小时运行。

2、xx妇幼保健院能按要求及时收集贮存,贮存点卫生状况良好,但该医院没有医疗废物焚烧炉,一切医疗废物都是送到xx医院经行处理。

3、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就医人员少,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产生量更少。他们的医疗废物全部送到县医院处理。

4、其他乡镇医疗卫生院因规模小,就医人数少,基本都医疗废物都采取焚烧处理,其中三个有医疗焚烧炉的乡镇医院采用焚烧炉焚烧处理,他们的收集、处臵记录也较为详细,制度较健全;其它乡镇医疗卫生院都送到xx医院集中处理,但收集、处理记录不够齐全。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意见:

通过这次检查,我们发现我县在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的处臵情况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小的医疗机构收集、处臵记录不够齐全;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包括医疗机构自身还没有认识到抗生素等危险废物安全处臵的重要性。三是我们与卫生相关部门的协调不足,以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都采取了以下两点具体的整改措施,第一对医疗废物处臵登记制度不健全,记录不详细的医疗机构,下发了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细致准确的做好医疗废物处臵登记。第二对自行焚烧处理医疗废物医疗机构,要求其将医疗废物送至xx医院焚烧炉集中焚烧处理,并做好收集、处臵记录。

通过本次专项检查行动,提高了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对抗生素等危险废物处臵、处理的重视,更加规范了自己的医疗废物处臵。另外我们还确立了监察人员定期检查与医疗机构自查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我县抗生素药渣等危险废物产生与处臵情况达标的制度。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第12篇:术前抗生素问题

术前抗生素在手术室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而合理使用术前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自2009年以来,手术室术前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由原来的病房执行改为病房护士配制好带入手术室使用,就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如下:

1 麻醉阻力

近年来研究表明:麻醉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容易发生过敏及类过敏反应,而混用影响麻醉师的判断,且同时使用还可能改变药效,如氨基糖甙类与肌松药同时使用会加强肌松药物对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延长苏醒的时间,加重麻醉反应等,使麻醉师不愿甚至拒绝使用抗生素。

2 护士不配合

抗生素种类多,新药层出不穷,而手术室护士对抗生素接触较少,对抗生素的药理、副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甚了解,怕引起医疗差错,故不愿主动承担此项任务。

3 不按规定时间使用,随意性大,缺乏术前用药意识

(1)我科大早会一般安排在每周五,早会内容多,时间长(约半小时左右),待早会结束后进手术间,开始准备用物等,麻醉师已催着要诱导,此时,抗生素往往未用完而被迫停用,剩余部分只好等到术中病情稳定甚至术后病人离开手术间前使用。

(2)剖宫产术一般要求在胎儿取出断脐后使用抗生素,以避免对胎儿的影响,而胎儿取出后又要求第一时间静滴20u催产素,且此时产妇生命体征波动大,麻醉师会建议护士等500ml平衡液(内加20u催产素)用完后再滴抗生素,这时一般手术即将结束,使术前抗生素错过最佳使用时间。

4 术前用药指征掌握不严、抗生素选用不恰当

一些医生将Ⅰ类手术常规使用术前抗生素,而一些急诊感染手术或有开放性损伤的手术却忘用抗生素。还有一些医生将要求慢滴的抗生素带入手术室,如喹诺酮类每100ml静滴不得少于45—60min,这样影响麻醉及手术进程。

5 电子病历的使用

临时医嘱单未打印,使护士无法核对医嘱。我科仅护士站有一台电脑,而手术间内未有配设,如遇病房护士在手术病人交接单上所写抗生素与所带入抗生素药名不符时,易造成核对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转变麻醉师观念,充分认识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加强医护沟通,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或全麻诱导以及硬膜外麻醉注入首次量后输入抗生素,即可达到围术期抗生素应用又不影响麻醉[1]。切记:抗生素需单独使用,输抗生素的液体不可作为麻醉给药的途径。同时,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协助处理。

2)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掌握手术室常用抗生素的药名、剂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将各类抗生素说明书收集装订成册,放于护士站,便于大家翻阅学习,对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详细列出,贴于手术间,供护士参考。同时,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新药知识,给护士正确用药提供帮助。

3)提高术前用药意识,严格掌握用药时间。

最佳预防术后感染的时机为切开皮肤前30min—2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这样可以使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覆盖手术全过程,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2]。护士应正确掌握抗生素给药时间。科主任应将晨会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以保证抗生素的顺利应用。

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产科实践委员会2010年发布的第465号委员会意见,推荐在剖宫产开始前60min内(首次给药时间)应用预防性抗生素,而不应在脐带结扎后才给药(Obster.Gynecol.2010;116:791—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委员会主席兼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母—胎医学主任William H?Barth Jr?博士指出,最新资料表明,在剖宫产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可显著减少孕产妇感染且似乎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改变旧观念,认真做好剖宫产的术前用药。

4)手术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Ⅰ类切口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Ⅱ类切口均考虑使用,Ⅲ类切口必须使用。另外,对用药时间大于1小时的抗生素,不建议作为术前用药。遇到急诊感染手术或有开放性损伤的手术要及时提醒医生带抗生素,以便控制感染中毒症状,施行稳定的麻醉。

第13篇: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一种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并与抗生素使用有关的急性结肠炎症.病因学和病理学

各种抗生素可改变正常肠道菌群的平衡,使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过度生长.该菌芽胞可以在外环境中长期生长,特别在健康护理机构(如医院,养老院)中流行,通过粪-口途径摄入这种耐热的芽胞,引起该菌的移生.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致病菌株能产生毒素引起腹泻和结肠炎.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氯林霉素,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头孢菌素.其他可引起本病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磺胺类,四环素以及喹诺酮.偶尔,在体外能抑制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也能引起本病.腹泻在口服抗生素的患者中最常见,但是胃肠外途径给药也可引起腹泻.对该病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是青年甚至于儿童也能罹患.应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因为医院内存在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芽胞的医源性污染.

在轻症患者中,结肠粘膜可能仅仅显示轻微的炎症或水肿,甚至于肉眼观察正常.较重的患者在肉眼和显微镜下表现为弥漫性粘膜易碎和溃疡,极似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极重的病例中,可见隆起的淡黄色渗出斑排列于结肠粘膜上.组织学上,这些伪膜是由纤维素,白细胞和脱落坏死的上皮细胞组成.然而,未见粘膜有细菌的入侵.

粪便检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阳性的伪膜性结肠炎,偶尔可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病例中出现.在这些病例中,往往存在一种特殊的易感状态(如最近作过肠道手术,尿毒症,肠出血,化疗或骨髓移植).症状和体征

症状常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但有1/3患者可在治疗结束后1~10天才出现症状.对任何使用抗生素达6周以上出现腹泻的患者,必须考虑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可以相差很大,从单纯的稀便,到伴有血性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的活动性结肠炎和蛋白丢失性肠病.在最严重的病例中,可并发脱水,低血压,中毒性巨结肠和结肠穿孔.诊断

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病史,往往疑似该诊断.一般不需做内镜确诊,但是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见到非特异性结肠炎;在严重的病例中,有特定伪膜的存在.因为大多数病例累及远端结肠,所以可弯曲的乙状结肠镜往往就能检出该病.然而,有些病例侵及较近端的结肠而远端结肠并不受累,只有通过结肠镜检查才能见到病变.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粘膜水肿和结肠袋的异常.虽然钡剂灌肠可进一步显示粘膜异常的细节,但是对活动性或重症病例是禁忌的,因为有穿孔的危险.

粪便中检测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可确诊.致病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产生两种毒素:毒素A和毒素B,两者均是能够致病的细胞毒素.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的金标准是组织培养测定法,该方法反映毒素B的作用.因为组织培养测定法需要24~48小时才能完成,故常采用较快速的酶免疫测定法.也许由于大多数试剂盒只能测定毒素A,所以该方法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要得到最佳的结果,检测腹泻粪便样本需要新鲜或在24小时内收集,且在2℃~8℃冷藏.毒素的阳性检出率随结肠炎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其变动范围从应用抗生素后最常见类型的单纯腹泻(即乙状结肠镜检查无明显的炎症)的毒素检出率20%,到明显伪膜性结肠炎的毒素检出率90%以上.相反,健康成人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带菌率仅为2%~3%,而其毒素的实际检出率为零.

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存在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不清楚,但可能包括脂肪酸类型或微生态的改变而引起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预防

预防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最好方法是避免滥用抗生素.对有指征的治疗尽可能缩短疗程.因为已有院内群发病例增长的报道,所以必须对感染患者粪便执行感染预防措施,特别要注意日常仔细洗手.对曾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同样的抗生素,尽管还未证实这样的重复使用会导致该病的第二次发作.在抗生素的治疗期间试图通过口服乳酸杆菌制剂以维持粪便菌群的内稳态,尚无肯定的结果.有一项研究显示非致病性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胶囊型250mg,每日2次)具有保护作用.若同时给予抗生素,这种治疗能显著降低腹泻的发生率,但是并不影响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且美国尚无这种制剂.治疗

如果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腹泻,应立即停用抗生素,除非该抗生素的使用是绝对必要的.应避免使用减少蠕动药(如苯乙哌啶),因为其可延长抗生素与结肠粘膜接触的时间,从而拖延病程.

无并发症的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若无明显的结肠炎或毒性迹象,通常在停用抗生素后10~12天内自行缓解,不需要其他特殊的治疗.如有轻度的症状持续存在,则口服阴离子交换树酯消胆胺4g,每日3次,共10天可能有效.其机制可能是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结合.

对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病例,口服灭滴灵250mg,每日4次,共7~10天是首选的疗法.它与过去被选择的口服万古霉素疗法相比,经济得多,而且疗效相当.口服万古霉素疗法(125mg,每日4次)可保留用于最严重或耐药的病例.虽然还未有万古霉素耐药的病例报道,但是临床上多达20%患者可能会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然而,对症状消失后几个月粪便中仍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持续存在的无症状患者,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对已有多次复发的患者需要做延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并结合服用乳酸杆菌制剂或经直肠灌注类杆菌.

顽固性或暴发性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以便施行静脉输注液体,电解质和输血支持性治疗,其处理原则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同(参见第31节).对不能耐受口服灭滴灵的患者,静脉用药也有效;然而静脉滴注万古霉素不能获得足够肠腔内浓度,不应该静脉使用.全身性使用皮质类固醇的价值尚未确定.偶尔,对暴发性的病例需要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作为救生的措施

第14篇: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控制医院感染

滥用抗生素包括2个方面: 过度、过量使用和疗程、剂量不足。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每年因医院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约为46亿美元, 在我国住院死亡的患者中约22.22%直接或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

从1929年Flem ing发现青霉素至今, 抗生素种类繁多, 品种不断更新, 新药源不断被开发出来,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临床选用抗生素最基本的原则是针对致病菌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掌握新旧抗生素作用的特点、对致病菌的敏感程度及同类抗生素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 从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如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 其治疗应首选普通青霉素G 或氨苄青霉素; 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 其治疗则应首选耐青霉素酶的苯唑青霉素或邻氯苯青霉素, 而不是头孢菌素类等新的抗生素, 更不需要盲目追求所谓/ 高精尖0和/ 洋而全0的抗生素。

据调查, 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占所有药品的10%, 而我国占30%99%。

抗生素滥用原因: ( 1) 社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药品以仿制为主, 众多药厂都以生产抗生素为主。( 2) 上百家药厂存在恶性竞争, 可导致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3)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抗生素是常用药, 专业性较弱, 从而出现误用或滥用的情况。( 4)患者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 5) 处方药随意销售, 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6)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引起耐药细菌的出现, 且其产生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研发的速度, 是导致双重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同时增加了病死率。另外, 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引起很多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病情稍有改善即停药, 导致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够, 剂量不足, 从而导致病情反复。

总之,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坚持以下4项原则: 对症使用, 不联合使用, 不预防性使用, 足时足量使用, 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流行暴发。

第15篇: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湘雅医院 吴安华

一、如何正确对待抗菌药物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包括许多传染病)的斗争中,抗菌药物的作用功不可没,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抗菌药物这一有力武器,我们将如何面对伤寒、鼠疫、梅毒、淋病、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人类用抗菌药物对付细菌等微生物的天长日久,细菌等微生物也正在逐步适应抗菌药物环境,即产生耐药性,形成耐药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甚至造成二重感染,这就是当前细菌感染的新动向。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压力不仅医院内感染细菌有,而且社会感染细菌也有,只不过前者更明显。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滥用、选药不当等原因更为增加了其选择压力(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机制的关系将在另节详述)。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耐药菌主要是多重耐药菌,如伤寒杆菌、葡萄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泡菌,特别是MRSA与MRSE,此外还有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还有人们正在担心的耐万古素金葡菌(VRSA),尽管目前仅有数个报道,但由于万古霉素是MRSA的首选药,而金葡菌的致病能力远比肠球菌强,故VRSA一旦出现,其危害程度则远比VRE及MRSA强。

除耐药性形成与二重感染有关外,我们还不应忽视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与变态反应,他们均可对宿主造成伤害,甚至危及宿主生命或致残。抗菌药物还能直接作用于宿主防御机制或间接作用于宿主免疫或代谢状态而影响宿主的易感性,如氯霉素、磺胺药引起粒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头孢菌素或磺胺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等,均可使病情加重。

由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出现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治疗,抗菌药物应用本身所产生的经济负担等均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医疗成本一效益分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抗菌药物档次的“提高”,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使用抗凿药物,如不考虑费用-效益因素,将不可避免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又会增加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正确评价抗菌药物应坚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既不能因为抗菌药物的上述种种不良后果而恐惧使用抗菌药物,即使是细菌的耐药性,也不能统统咎于抗菌药物还有其他因素可引起耐药,耐药性的传递则更复杂;抗菌药物的副作也与人为因素有关,如观察不细致、选药不当等;也不能一味盲目地夸大抗菌药的作用,特别是新的抗菌药物的作用,不能将抗菌药物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唯一武器,更不能过分信赖抗菌药物,以为它是“保险”药,而且越高越“保险”。对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具体落实在正确应用。当然,在我们继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的时,应积极开发新的抗微生物治疗方法,如微生态制剂、免疫治疗、细菌因子等。

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 抗生素发展与病原菌变迁 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50年代PNC G-为主,MRSA逐渐↑

随氨基糖苷类和广谱青霉素应用,铜绿假单胞菌↑

一、二代头孢菌素应用→沙雷↑、不动杆菌↑ ↓80年代后期,三代头孢应用 耐药G+菌↑,真菌↑为主

↓90年代

MRSA↑ VER↑PRP↑MDR-TB↑

3.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病毒占5%,主要发生于儿童,老人,慢性重危病人,内源性潜伏感染的激活。

4.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病原体多样化,混合感染,病原菌随抗生素使用而改变,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病原体。

5.部分日益增多的病原菌致病特点与临床意见

三、合理使用拉菌药物的概念 (一)什么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井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引自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 (二)当前常见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哪些? 1.选用对病原体或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药物。 2.剂量过大或过小或给药途径不正确 3.用于无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

4.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多日而不停药。 .

5.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后继续用药或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6.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的组合。

7.过份依赖抗菌药物的防治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 8.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三)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应尽可能做到。分离和鉴定病原体后必须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需要时可作联合药敏,并保留菌种作血清杀菌试验。同时,应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建设。

2.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与不良反应,在药敏结果末出来或病原菌未能分离而诊断相当明确时可先进行经验治疗,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应经验治疗后肋临床效果为主要依据。

3.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如新生儿、儿童、老年、孕妇、肝功能不良、肾功能损害、免疫缺陷等状态。 4.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疗程。

5.力争掌握不同地区的细菌的不同耐药状态。

6.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改善机体一般状态与外科处理等。 7.下列情况应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控制,如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与发热原因不明除并发细菌感染或病情危重考,无指征、不恰当的联合用药等。

8.掌握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9.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与学习,结合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纠正不合理使用。

四、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在内科领域中的应用 (二)外科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用药) (三)传染病的预防用药

五、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一)经验用药时抗微生物药物的选择

(二)注意事项

1.青留素G除产生青霉素酶的金葡菌耐药外、至今仍是很多G+球菌(如肺炎

双球菌)、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G+杆菌(如白喉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 2.头孢菌素特点:

(1)一代头孢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匹林,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对阳性球菌作用强,肠球菌耐药,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有限,头孢唑啉对革兰阳性杆菌有较强作用,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2)二代头孢:头孢呋新,头孢孟多,头孢尼西,头孢克罗,头孢呋新脂,Cefproxil, Loacarbef等:对阳性球菌作用相当于一代头孢,对革兰阴性细菌的作用增强。头孢西丁,头孢替担,头孢美唑等,对阳性需氧菌与厌氧菌作用不如一代头孢,对类杆菌作用较强。

(3)三代头孢:中等抗假单胞菌作用-头孢噻肟,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地秦,头孢甲肟,Cefpodosime proxetil,Ceftibuten等;对阳性球菌作用不如一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作用最强;对沙雷菌、肠杆菌,不动杆菌及假单胞菌作用不一;对厌氧菌有中等效果。

(4)抗假单胞作用强有力者——头孢他啶,头孢哌酮,Cefsulodine: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作用最弱,对阴性菌作用相当于头孢三代,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

3.处理轻、中度感染(如尿路、肠道、呼吸道等感染)时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或喹诺酮类药物如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氟哌酸(喹诺酮类对链球菌、双球菌效果不佳)等。它们都是合成的抗菌药物,可供口服,门诊给药尤为方便。

4.氨基糖苷类多用于革兰阴性菌,可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同用于粪链球菌引起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腹腔内感染、肺炎、败血症)等。阿米卡星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克雷伯菌感染效果均佳。氨基糖苷类一般均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起协同作用。以庆大霉素代青霉素作为门诊第一线用药不妥。

5.四环素应用范围己限于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军团菌、霍乱及少数敏感株所致的各种感染并已逐渐为多西环素所取代;氯霉素则用于沙门菌属感染,某些肠道G+菌感染、厌氧菌感染、立克次体病以及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等。

6.大环内酯类用于金葡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L型败血症或局部感染;大剂量红霉素对军团病有效,为首选药物。

7.氯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克林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磺胺类、异烟肼等口服吸收可达90%以上,而氨苄西林、四环素、土霉素口服吸收不完全。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胆汁浓度可达血浓度的数倍至数十倍,能透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的药物有氛霉素、磺胺药、异烟肼、甲硝唑、氯康唑、阿昔洛韦等。当脑膜有炎症时,第3代头孢菌素、较大则量的氨苄西林、青霉素、乙胺丁醇的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水平。痰及支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大多低于同期血药浓度,但以红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的浓度较高。大环内脂类、碘胺类、喹诺酮类口服时有一定量能进入前列腺中。林可霉素类、林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或达治疗水平。 (三)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

1.无关作用是指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中作用较强者。

2.累加作用是指总的作用相当于两药作用相加的总和。

3.协同作用是指两药合用时所得效果比两药作用相加的好。 4.拮抗作用即两药合用时其作用相互抵消。 以上作用结果均为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获得,.人体可作血清杀菌作用。 (二)联合用药的指征:比单独用药更为严格。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需用药时间较长有产生耐药可能者。 5.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者。 (三)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

(四)滥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1.使耐药菌株增加

2.增加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与程度。 3.浪费卫生资源。

4.误认为是“保险”治疗,贻误正确治疗。

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还应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不良反应分为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及细菌产生耐药性.

毒性反应是抗菌药物所引起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方面,程度轻重不

一、症状各异,有些需通过检验检查才能发现。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红细胞增多,感光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等。二重感染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白念珠菌肠炎和肛门感染、伪膜性肠炎(难辨核菌所致)、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防治要点: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措施:

1.停用现有抗菌药物,若原发感染尚未被控制,则改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并最好注射给药。

2.或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成人0.5,每日3-4次,口服,7-10天。3.微生态制剂:如丽珠肠乐。 4.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八、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与滥用。

第16篇:抗生素相关知识

抗生素

1.抗生素: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2.抗生素滥用: 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而中国正好相反。世界军医会议召开期间,美国陆军卫生部长问我国的一位博士,听说第三代头孢在中国谁都可以买,到处可以开,是这样吗?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3.抗生素滥用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信息,

我国成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① 危害一: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带来较强毒副作用,直接伤害身体,尤其是对儿童听力。 据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只有0.9%。

② 危害二: 抗生素用多了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药物效果变差,甚至无效。 ③

危害三:抗生素用得过多过滥,会大量杀灭体内正常细菌,让致病菌乘虚而入,可以造成人的死亡。

④ .现在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当患者感冒时,不管它是什么类型的感冒,全都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像什么阿莫西林、菌必治、欧意、新罗达、罗红霉素等等,有的是医生开的,有的则是自己买的。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比如“全身乏力,流清鼻涕、嗓子不舒服”是病毒性感冒的典型症状,实际上90%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杀病菌的,不杀病毒。

4.抗生素滥用在偏远山区的情况偏远山区的情况

一、抗生素在中国创造了三个奇迹:

1、抗生素的产量,世界第一。

2、抗生素的应用率,世界上先进国家是30%左右,中国占80%,我调查的很多医院,达到80-90%。

3、中国的很多老百姓尤其在偏远地区,把抗生素当作万能的退热药。

5.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6、抗生素的失效率30年前是5%,现在是50%,不久的将来就是80%。中央电视台2010年4月1日报导:“卫生部门最新的一项监测数据表明,在我国的部分省份,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超过了50%”

“最近北京一名普通的咳嗽患者,因为常期滥用抗生素,身体对抗生素产生了滥药性导致无药可医,尽管使用了多种抗生素仍然没能挽回其生命,今年来一些医院发现,部分妇女妊娠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生素药品,致使刚出生的婴儿就产生抗药性。

7.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服用抗生素时你该注意哪些才能避免抗药性的发生?

1.使用每种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如果是每六个小时服用一次的药物,通常药袋外会注明一天四次,三餐饭后加上睡前,千万不要擅自改变服药时间,以免因为时间间隔太近造成药物在血中浓度太浓,易造成肠胃不适等的副作用,时间间隔太远,则血中药物浓度不够,使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让细菌有机会反扑。

2.抗生素最忌讳断断续续的吃,有些人今天有症状今天吃,明天好了或是忙了忘记吃就不吃,这样最容易产生抗药性,不但吃下去的药对细菌没有作用,还可能会帮助细菌的转型与变性,等日后再用同等的药已经无法产生作用了。

3.抗生素最少连续吃满四天,即使症状都消除了,还是要继续吃,如果能吃满七天是最保险的做法,才可以完全确定此波的细菌已经完全被消灭。但现在因为健保的关系一般的感冒、发炎一次最多开三天的药,不过通常医师也会预约下次看诊的日期,主要是确定愈后的状况;可是一般的人常常因为不到两天病就好了,自然就忽略了返诊,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细菌没有被完全扑杀,它只是被短暂的药物压制住,等到下次再有细菌感染时,同样的药物可能就无法对它产生作用了。

4.在任何细菌感染还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都千万不要自行到药房买药或配药。因为如果你事先在药房买了抗生素吃了未见起色再去看医生,医生因为不知道你之前所服用的抗生素是属于第几代的(通常医生都不会问、民众自己也不知道),就在这种情形下前一种抗生素还没把细菌杀完全又服用另一种抗生素,可能日后对这两种抗生素都会产生抗药性。

5.如果你有自信一般的感冒、喉咙痛、只要靠多休息与多喝水就可以对抗,就不要服用任何抗生素,即使你只吃一两颗可能都会冒着日后产生抗药性的的危险

1.抗生素。定义,全球抗生素滥用状况,我国抗生素滥用状况,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危害。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记得谈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这些偏远山区的情况。要求尽量语言简洁和通俗易懂。

第17篇:抗生素处理工艺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

姓名 学号 专业

摘要:

抗生素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使用了许多溶剂及酸、醇类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辅助原料,因此产生有机物浓度高,溶解性和胶体性固体浓度高,悬浮物含量高,有毒、有害、有抑菌作用、难降解的废水。这就给废水的处理带来困难。对于这类废水在生化处理前有必要进行预处理,将废水中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有毒成分去除,并采取必要的方法提高废水的生化可降解性,然后再进行生化处理。当前国内外对抗生素废水的处理还是以生物处理为主,治理抗生素废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对各项单项处理技术(预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进行优化组合,将对提高抗生素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经济性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抗生素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简单介绍了两种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组合工艺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并对两种工艺进行了比较。

1 引言

1.1 抗生素危害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有许多人工合成抗生素,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被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但抗生素无法在动植物体内代谢而直接排放至环境中,且短期内无法分解,过度使用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再经过动植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危害人类健康。

1.2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抗生素生产包括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化学方法提取、精制等过程。由抗生素的生产流程可知,废水来源主要为:(1)提取工艺的结晶液、废母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2)洗涤废水,属中浓度有机废水;(3)全过程的冷却水。因此,抗生素生产废水是一类富含难降解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抗生素的主要特征:来自发酵残余营养物的高COD (10 000~80 000 mg/L)和高SS (500~25 000 mg/L);存在生物抑制性物质,如残留抗生素及其中 1

间代谢产物、高浓度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破乳剂、消沫剂等)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高浓度酸、碱、有机溶剂等;因间歇排放,废水的pH值、水质、水量波动大。发酵液中抗生素得率仅有0.1%~3%,分离提取率仅60%~70%,因而每吨产品排放高浓度的废母液量高达150~850 m3。

2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当前国内外对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有很多,例如:混凝-水解酸化-CASS(好氧)工艺[1]、水解-生物选择器-SBR工艺[2]、微电解-水解-好氧接触氧化[3]、涡凹气浮-工程菌兼氧-MSBR工艺[4]、AADR-A/O工艺[5]及水解-UBF-CASS工艺[6]等。本文重点介绍混凝-水解酸化-CASS(好氧)工艺和水解-生物选择器-SBR工艺两种工艺方法。

2.1 混凝-水解酸化-CASS(好氧)工艺[1]

该工艺流程图见图2-1,已应用于国内某生产广谱类抗生素的大型制药企业,采用曝气、混凝(投加PAM)及水解酸化组成的预处理工艺能有效地对化学耗氧量(COD)高达20g/L、处理量为5000m3/d的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进行预处理。

[7] 图2-1 混凝-水解酸化-CASS工艺流程 图2-2 CASS工艺原理图

主要生化处理装置CASS,又称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工艺原理图如图2-2,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该系统合理的构造形式能有效地控制污泥的膨胀。运用于该厂的这套CASS系统,采用6组并联,池内设置半软弹性填料,均匀布置6000只曝气头,其对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完整的 CASS 操作周期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7]: (1) 曝气阶段 由曝气系统向反应池内供氧,此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 NH3- H 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 NO3- N。

(2) 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曝气,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 DO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

(3) 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

(4) 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

2

系统总运行周期12h,含连续进水、曝气8h、沉淀2h、滗水1.5h、闲置0.5h,整个系统控制灵活,各运行周期内可灵活调控曝气量、进水量、滗水量、排泥量等。

混凝-水解酸化-CASS工艺处理效果[1]:COD去除率为96.7%,油脂去除率为94.3%,SS去除率为93.8%,色度去除率为86.4%。

2.2 水解-生物选择器-SBR工艺[2]

河北制药厂排放的青霉素废水水量达到6000m3/d,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流程见图2-3。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时间达15h,有利于难降解的苯环物质、大分子有机物开环断链,变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酸化池后接生物选择器(又称预反应区),达到使回流的活性污泥和原水中有机物质充分混合和吸附的作用,实现回流微生物的淘劣选优培养和驯化,并能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后续的SBR好氧反应中污泥膨胀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3 水解-生物选择器-SBR工艺流程图

水解-生物选择器-SBR工艺处理废水效果:COD去除率为96.0%~96.7%,BOD去除率为99.1%~99.2%,SS去除率为96.8%~98.2%,油去除率为99.1%~99.6%,色度去除率为75.0%。

3 二者的比较

在混凝-水解酸化-CASS(好氧)工艺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 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 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于一体,对污染物质的降解是一个时间上的推流过程,微生物处于好氧- 缺氧- 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因此,CASS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水解-生物选择器-SBR工艺具有均化水质、无需污泥回流、耐冲击、污泥活性高、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稳定、基质去除率高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等优点,比较适合于处理间歇排放和水量水质波动大的废水。但SBR法具有污泥沉降、泥水分离时间较长的缺点。在处理高浓度废水时,要求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同时,还易发生高粘性膨胀。因此,常

3

考虑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减少曝气池泡沫,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液固分离性能、污泥脱水性能等,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直接应用好氧法处理抗生素废水仍需考虑废水中残留的抗生素对好氧菌存在的毒性,所以一般需对废水进行预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宏宇,宋猛.CASS法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04,17(1):46 [2]徐华.水处理工程典型设计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20 [3]许炉生,朱靖.微电解-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J].江苏环境科技,2003,16(2):9 [4]金兆丰,余志荣.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6 [5]白春节.AADR-A/O工艺处理头孢类制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84 [6]张彦波,樊江利.UBF反应器在抗生素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3):60 [7]李向军,“厌氧+好氧”工艺在抗生素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及相关计算[J].水工业市场,2008,2:46~47

第18篇: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的危害

标签: 发烧 分类: 关于孩子 2009-11-02 21:54 广州儿童耐药度高达50%

一项对数座城市居民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调查显示,广州居民的耐药程度高达17%,高于国内15%的平均水平,广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提供的数字显示,广州儿童该项耐药率更高达50%。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广东医学会儿科分会会长李文益教授。

李文益说,儿童是滥用抗生素恶果中的最大受害者。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儿童身体里面细菌耐药率增高。

其次,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那样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再次,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我国正采用多种措施对付抗生素滥用。从明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药师处方才能销售。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顾名思义,抗菌素(抗生素)是对抗细菌的药物,其作用是将细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它只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常用的抗菌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在使用抗菌素方面,目前有一种倾向值得提出纠正,即:一有发烧或一见白细胞增加,就用抗菌素。因为引起发烧的原因,并不一定都是细菌感染。即使是感染性疾病,也可以是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绝不仅仅是细菌,白细胞增高的情况也是这样。另外,不是任何一种抗菌素对什么细胞都能起作用,而是有针对性的。不能认为只要用了抗菌素就可以放心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即使是病毒感染,用了抗菌素也可能预防细菌感染。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并不能起作这种作用。

自从实行药物分类管理以来,“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成了一种时尚。许多人都有自己看“小病”的习惯,而用药中也常少不了抗菌药物。孩子身体一有不适,如有点感冒、咳嗽、头疼、嗓子疼等,有些家长就随便让孩子服用抗生素。要切记--儿童滥用抗生素危险!

滥用抗菌素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有许多坏处。抗菌素都有毒性反应,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不正确应用抗菌素,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以后需要用时就不起作用了。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所谓“二重感染”,就是在应用抗菌素时由于针对性不强,把一些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细菌杀死了,而对一些致病性强细菌却不起作用,反而保留下来。因为原来与其对抗的一些细菌被杀死了,所以它更得以滋长。这就给身体造成了新的威胁,甚至因此受感染而得病。

提到头孢、阿莫西林,大家都较熟悉,许多家庭常备有此类抗生素药,碰上头疼脑热或感冒咳嗽等小毛病,吃几粒就能对付过去。然而,由于一些医生盲目开方、病人随意购买服用,导致出现抗生素滥用现象。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合理使用抗生素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惊叹:“滥用抗生素是造成病菌耐药性的罪魁祸首。”滥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是病菌耐药性增强。据统计结果,在上海,一些抗生素药的有效率已经从20年前的90%跌到20%以下。除产生耐药性外,滥用抗生素产生的过敏和毒性反应,还将诱发体内菌群失调和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等产生危害。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耳毒性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属于耳毒性抗生素,其中新霉素的毒性最大。资料显示,7岁以下的耳聋儿童中有58%是因滥用耳毒性抗生素所致。这类耳聋一旦发生,很难治愈。

儿童药源性肾病:氨基甙类抗生素、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儿童药源性肾病。

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生素:黄胺类、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可引起黄疸、干细胞损伤、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肝坏死。

对血液系统有损害的抗生素:氯霉素、黄胺类、头孢菌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胃肠道反应:大多数均抗菌药物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热、药疹、荨麻疹,反应严重时引起剥落性皮炎、休克。

二重感染:儿童滥用抗生素最恶劣的影响是破坏体内正常菌群,降低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机体感染细菌或病毒后经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真菌感染。例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等。 耐药性:抗生素具有抗细菌的能力同时也能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儿童体内任何时候都有细菌,当抗生素把大量无抗药能力的细菌消灭后少数有抵抗能力的细菌有了繁殖空间。

大量采用高级和广谱的抗菌素可造成儿童体内菌群失衡,致使病菌乘虚而入。但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害怕产生耐药性而过早停药,这样抗药能力较强的细菌反而会再度繁殖。 抗菌素•抗菌谱

在我们人体的皮肤、口、咽部、阴道和结肠等部位存在着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他们的存在对于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体正常菌群。

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不过人体正常菌群受抗生素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所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的广和窄。 窄谱抗生素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如青霉素剂,主要指作用于阳性球菌。

广谱抗生素可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如菌必治,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有效。

超广谱抗生素则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

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谱也越广,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因此,治疗感染疾病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可以应用一种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的感染则不联合应用抗生素,可用窄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则不用广谱的。 新药好还是老药好

抗生素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每一种抗生素的优劣各有不同,一般要应病应人来选用。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糨对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呋罗培南、利替陪南酯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再加上人们不经常用,疗效可能反而更好,而且老药有什么不良反应都比较明确,新上市的药物则不同,它的一些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人们还没有发现。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由于对其没有认识,造成诊断上和治疗上的困难,甚至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相关链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处方药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黄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职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也就是说,所有口服和注射制剂的抗菌药物都将成为处方药,以下常见的抗生素也要凭处方才能购买。

青霉素类:普鲁卡因青霉素、阿莫西林。

头孢类:头孢氨苄(先锋四号)、头孢拉啶(先锋六号)。 β-内酰胺类:氨曲南。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氯霉素:氯霉素。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的沙星类药。 黄胺类:复方新诺明(复方黄胺甲唑)。 抗结核类:异烟肼、利福平。

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克霉唑。 其他: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黄连素。 --------------- 滥用抗生素每年死8万人

据《新快报》报道:抗生素滥用是一个导致疾病和死亡的社会问题。抗生素的副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我国成为抗菌药使用大国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主任郑彦云称,目前国内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又有40%(约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而与世界其它国家比,我国已成为抗菌药使用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新华社天津4月17日电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近日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全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称,在全部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生素有31例,占69%,其余分别为抗凝血药物5例、中药3例、其他药物6例。 据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主任宋立刚介绍,从今年1月1日至3月25日,检测中心共收到11家单位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4例来自各大医院,1例来自制药企业。所涉及药品共7类26个品种,其中抗生素仍然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体。

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专家表示,抗生素不是万能药,长期以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中抗生素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反映出我国医患者在抗生素使用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作为患者,服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切不可随意购药用药。同时,医生也应提高科学用药意识和职业道德,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中国滥用抗生素的一个原因就是药厂的利益。当初把抗生素列为处方药的时候也是废了很大的力气的,结果现在无非是药店多了个穿白带笔的,买抗生素无非是多了道手续而已。西医的发展是以药为基础的,各大药厂的利益左右着西医的发展,国外的医疗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国际大的制药公司也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广大患者的利益也受到了保护,所以西方人活的很健康。而中国的西医、西药体系很不完善,假药,差药非常多,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西医,杀人者多。做为患者,处于以利益为中心的医疗宣传和治疗中是非常可怜的,不知道中国医疗体系的成熟要牺牲多少患者的健康、生命和财产。中国传统的中医体系也被搞的七零八落了。如果医者有医人之心,有同情患者之心,有视疾病如仇敌之心,则中医、西医各有所长,都是患者的恩人,大善莫过于此。如果医者心存名利之心,视患者如食、视疾病如饵,则无论中西,皆为豺狼,大恶无出其右。所以,医生这个职业特殊,医生的道德太重要了,国外有希伯格拉底的誓言,国内有大医精诚说。

滥用抗生素导致小孩子严重遗尿

现在的西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看感冒水平极端差,差的不忍说下去,我想每个做家长的最害怕的就是小孩子感冒发烧了。小孩子感冒发烧如果再加上点咳嗽气喘什么的,免不了被医生吊水消炎退热!甚至上激素!!! 一个感冒能看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劳民伤财不说,更为可怕的是孩子抵抗力越来越差,甚至埋下病根!

我的孩子今年五岁,自孩子几个月起感冒发烧一直吊水,以至现在严重遗尿,不但夜里遗尿,更为严重是白天也憋不住!裤子常常是湿漉漉的!以至不敢送他去幼儿园!后来我们有幸知道了民间中医这个网站,经过三七先生妙手回春的治疗,我孩子现在已经痊愈了!!!真的感谢民间中医!向先生礼拜!同时希望各位做父母的能远离西医,亲近中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宣传中医!光复我中华民族之国粹!

试析“准女大学生在深圳感冒发烧打点滴猝死”的原因

最近看本地《舟山日报》,报道中说宁波有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本来考进了职业中学服装班,对人生充满了憧憬的她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感冒而改变了命运:因为发烧到医院求治,结果来来回回去医院十几趟烧还是不退,最后医生急查血样,结果发现血样异常,最终判定女孩得了白血病。因为感冒误治而得白血病,大家应该警惕了!!!此种情况应该是患者本以正虚,再加上西医误治,引寒入里,由肾及髓。内外合邪,再加上激素透支元气,不死才怪!!! 感冒误治

去年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外感去医院吊水,后来症状消失了。不幸的是其后在一次班级举行的跑步活动中,跑了若干圈,突然不行了,随即躺倒在跑道上。校医马上临时抢救。不行!后急送医院,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西医一掀眼皮随即丢下了一句:这孩子不行了。后来医生说小孩可能是心肌炎发作而死!可怜的孩子„„

这个世界给人很恐慌的感觉!!!后来在三七生的草堂医论中才知道跟西医误治感冒有关系!可怕吧???

「超耐药细菌」袭大陆

附倪海厦妙评

【04/08/2006 TVBS新闻】抗生素虽然曾经被视为人类医学的重大发明,但是最近大陆医界却发现,因为大陆长期浮滥使用抗生素,不但造成多起用药过量,导致儿童丧失听力的意外,更使得最近出现越来越多无药可医的「超级耐药菌」,可能酿成重大危机。(什么重大发明,根本就是世界最大祸害所在,它造成的伤害何止于此,心脏的受损,各种的癌症,记忆损害,性功能障碍,骨头受损,几乎都与抗生素脱离不了关系。)

儿童听力复健老师:「其实就得了一点小病,但是大概得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因为滥用抗生素的关系,导致他们耳聋。」(肾主耳,耳朵听不到,何止是耳受害,肾脏是首当其冲的。)

在北京这间教室里,接受语言能力复建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却着一样的病史,都是在生病时注射过同一种抗生素药物,事后就逐渐失去听力。(西药厂正在害人,读者现在看到证据了,而这些都是FDA通过的药物。) 北京医师:「这个耳蜗啊,耳蜗神经,就是声音从耳道传到大脑,一座必经的桥梁,滥用耳聋性药物的结果,就是使得这个通路中断。」(西药厂就是在制造疾病中,大家都生病,他们最高兴。我见过许多儿童因为使用抗生素治疗中耳炎,结果越治越坏。)

还有更令人惶恐的个案,一名年轻人因为细菌感染就诊,但即使医师用了最强的抗生素药物,还是完全无效,一问之下才发现,是因为他平常,就把抗生素当作维他命在吃。(这个笨蛋出自大陆,我相信还有很多这些笨蛋在,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北京医师:「譬如说是在临床上面,肺炎球菌对于红霉素这类,大环类脂药物耐药力,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但是在新进国家,它的水平是比较低的。」(临床上我治过许多肺炎病患,使用经方几乎是一剂知,二剂已,大家千万不要使用抗生素,没用的。)

这起个案,以患者急救无效死亡结束,更令大陆医学界担忧的,是由于许多医院浮滥开药,药房随便卖抗生素,民众用药观念又不正确的一连串原因下,抗生素失效问题,在大陆已经不只是个案。(这个笨蛋不需要死的,此时找中医治,仍然有机救回来的,是西医治死的。)

北京医师:「如果要是不遏制的话,这么多人口的国家,有大量耐药的细菌在传播,你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就是我常说的,这些笨蛋只要一得到普通小感冒,立刻就死翘翘了,自食后果。)

细菌快速养成抗药性问题,近几年越来越严重,医界担心再这样下去,大陆恐怕会出现许多无药可医的耐药细菌。(此时只有靠中药来治疗了,中医将因此而抬头。)

评论:佛家讲究当头棒喝,这些迷信西医药的笨蛋,非要骂才行,真是活得不耐烦的话,死法有很多种,比如上吊等,不须要花钱就可以死,为什么要去买抗生素来吃,然后还是死。这就是花钱请西药厂来杀死你,天下至愚,莫过于此了。

结论是:现在所谓禽流感,所谓SARS等,其实都是已经存在自然界中的病毒,我们人类只要好好的与自然界相处,它就不会侵犯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来破坏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后,自然它就会伤害我们,我们应该成立一个抗生素乐园,让这些爱吃抗生素的笨蛋都住在里面,如此将与正常人隔开,SARS等就不会随便到处去传染了。

第19篇: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教学新思路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广泛用于各个科室,治疗和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

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负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作为一名药物学教师这些消息触目惊心,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有滥用抗生素的经历,滥用抗生素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除了医生水平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这些医学因素外,在中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导致医生乱开药、开贵药;药店无需处方可随便买到抗生素;药厂过多一窝蜂重复生产抗生素,导致无序竞争;滥用抗生素无“法”监管等体制、法律方面的因素,都使滥用抗生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在抗生素教学中应客观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社会因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从病人出发的用药原则。

举一个病例来说明常见的抗生素滥用问题:

告诉学生如此使用抗生素将造成可怕的耐药性,使普通感染成为不治之症。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还使不良反应增多,死亡率升高。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药源性致死)———悲哀的是,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而不知是“药”死的———保守地估计,药源致死的国内住院病人至少在20%以上。

一个真实案例:前不久北京一位病人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结果过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了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后,诊断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一开始就选择高档、先进抗生素的结果就是细菌们对抗生素越来越有“抵抗力”了。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引起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与细菌对抗生素迅速产生的“抵抗力”相对应的,是研究开发一种新抗生素时间的漫长。据悉,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还在不断缩短,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

作为一名药物教师,应不断更新药物知识,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情况适当加入新知识、新观念,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应告知以上抗生素的危害,强调客观的分析,以实际病例来说明抗生素使用的新方法。如抗生素的术中使用,教师从网上收集相关病例和资料,以实际数据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生素新用法在临床的实际意义。还可顺便介绍实验设计和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行临床研究、书写论文打下了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强调抗生素一般危害的同时更应突出抗生素使用方法不当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如抗生素造成的静脉炎,多为注射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引起。对本身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则应选择较粗的静脉进行注射以便于药物尽快稀释减少刺激。而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则与空腹用药或静脉用药放置时间过长有密切关系。抗生素的局部反应如硬节、疼痛、坏死,则跟注射者的技术有关。注射部位正确、注射动作干净利落则疼痛轻,反应小。对于药剂专业的学生,则可强调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化学本质。如四环素的络和反应造成的骨牙沉积,红霉素的碱性造成的胃肠刺激,青霉素分解引起的过敏反应等。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介绍抗生素的危害,使学生有一个立体的印象。

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抗生素用药指导应尽快出台。临床医生应本着从低级到高级的选药原则,按疗程、剂量合理用药,给药能局部的不全身,能口服的不注射,能单用的不联合,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并应探索新的抗感染方法,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杜绝抗生素自买自用的现象。全社会都应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应警惕药到可能病至,慎重使用药物。

200

7、

6、18

贾宁

第20篇:禁止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拒绝滥用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09:18)

【主持人】在中国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患了像感冒发烧之类的病,自己到药店随意地买一些常用药来服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抗菌类药物,但是从2004年7月1日起,这种自己可以随意到药店里购买抗菌类药物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解说】从2004年7月1日起,在中国各类大小药房随意购买抗生素的情景将不再出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品名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类、抗真菌类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职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字幕】新规定实施后

【市民】不太喜欢到医院,麻烦。

【市民】咱到药房拿着就走了,那样还得找医生开。

【市民】 是挺不方便的,但是为了自身的健康,为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我觉得还是挺有必要的。

【药店售货员】通过用职业医师的处方购买抗菌药可以提高我们使用抗菌药的安全性。

【解说】说起抗生素,它早已是我们身边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朋友\"了。在我们的书包里,在我们的办公抽屉里,在我们的家里,到处都有抗生素的身影。

【李女士】你看这就是我们家的小药箱,因为我的身体不好吧,常备一些小药什么的,比如说去年吧,我有点慢性阑尾炎,我就经常到药店去买点消炎药,吃一段时间它就好点,但是呢,过一段时间它就又犯,去医院挺麻烦的,自己就经常到药店去买一些消炎药,就是来回来去这么反复地吃,好一段吃一段,完了过一段又犯了,又吃一段。

【记者】家里别的人病了,是去医院还是自己去买药?

【李女士】那就看情况,比如说一般的小病呢,都到药铺里买一些简单的药,看看说明,看看自己那个病就跟那个说明能基本上符上,就吃一些,如果说特别厉害了,才到医院去。

【解说】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就中国的上海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家庭小药箱内都有各类抗菌药物的储存。有了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自己就当上大夫,自行开药了。抗生素被有些人当作是百病皆治的妙药,家里当然是有备无患,但是使用过抗生素的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吃过它的苦头。

【市民】像四环素我的孩子就吃过,牙都黄了。

【市民】它就过敏呗,长期过敏,不知道哪种消炎药引起的。

【解说】其实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并非是一个秘密,在医学书籍甚至药物说明书中都能找到,但是,很少有人把出现的一些症状和服用过的药物联系在一起,更想不到这是滥用药物带来的危害。新规定的实施实际上是在纠正我们业已习惯、但又非常可怕的一个行为:滥用抗生素,这种滥用现象和危害性不像环境污染那样直观,所以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抗生素的滥用,在我们现在很普遍,因为我们没有什么限制,长期以来,所以大家很随意地就可以买药,大家对药物也缺乏很深的知识,所以往往觉得抗生素很管事,自然就想到先吃抗生素,但是没看到抗生素在它有效的一面,它还有许多不良反应。那么滥用的时候,不必要吃的时候去吃它,反而会带来这种不良反应的、对大家的现实的危害。

【主持人】抗生素被大量不合理的使用着,它给我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也一直存在着。例如,目前耳聋患者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婴幼儿时期不合理地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再例如,

六、七十年代有很多孩子都有一口黄黑的牙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环素牙,这也是由于在婴幼儿时期,或者是母亲在妊娠期、哺乳期,服用过多的四环素类药物造成的。

【解说】是药三分毒,更不用说滥用药了,随意地使用抗生素,它的毒副作用相当严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比如说最常见的,口服的或者有时候注射的都回产生一种消化道的反应,轻度的恶心呀、呕吐呀、腹泻呀、不想吃东西呀是吧,刚才都说了,对肝肾的毒性,已经讲过了,另外还有一类药,就是氨基糖甙类的这一类抗生素,它对我们的听神经有损害,有一种毒性作用,它能导致我们的听力失灵,尤其这种药用在小孩身上就更危险了,还有些药物,它对我们的造血系统也有抑制,它能导致我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还可能发生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这都是很严重的一些疾病,还有的消炎药用了一段时间后,它对我们的中枢神经也有一定损害,能导致一种精神症状,就是好多临床的病人病情都很重,炎症挺多,经过一些消炎治疗,炎症逐步得到了控制,但是病人就出现一些狂躁啊、烦躁啊、幻听幻视,这个病人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解说】吃药的初衷是为了防病治病,没想到使用不当,治病的药反而成了害人的药,长期以来我们不仅使用药品非常随意,而且对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也盲目自信,总以为对抗生素非常了解,其实我们对它并不了解。

误区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中国药理学会杜冠华秘书长】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在体内大量地繁殖,那么造成了机体损伤引起的一些炎症,在没有这些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时候,给予药物是没有意义的。而抗生素的作用是杀灭或者抑制这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前给药,在没有感染的时候,这些药物是不会发生任何作用的。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外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尽量地避免外用,当然除了眼药水呀,除了外科换药的那些药以外,其他的药尽量避免外用,因为外用的时候它是产生耐药性最高的一种方法,而且好多抗生素它不是药物本身直接起作用,它在体内是要经过循环、经过代谢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物质,才能起到最好的杀菌、抗菌作用。所以在外用的时候,就是外用来说,它没有这样的机制,没有这样的环境,所以它不一定是有效的。

误区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

【中国药理学会杜冠华秘书长】如果这一个病人,他感染的是一种病原微生物,而且诊断得非常明确,应该说用一个窄普的,能够针对这个微生物这个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或者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那效果是最好的,如果诊断不明确,那么,有些人就喜欢用多种抗生素,或者是广普的抗生素,就像那个大兵团作战,那么这一种方法是有一定的盲目性的,

误区四:抗生素是消炎药。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抗生素是一个大的,比较广泛的,从广义来说,它是对所有的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一个药物的总称,消炎药是特指的对于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一个药物,消炎药对病毒、对衣原体、对支原体、对真菌这些它是没有作用的。

误区五: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中国药理学会杜冠华秘书长】新药和老药相比,它是否对你这个病对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对症,再新的药物也没有意义。那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价格的问题,价格和这个药物的效果也不完全成正比,因为药物的定价与它的生产成本等等都有关系,并不是直接与它的疗效有关系。

误区六:多种抗生素齐上阵。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联合用药不是效果是一加一等于二,就是我刚才说的,抗生素本身有杀菌的和抑菌,杀菌药和抑菌药如果一块用的话,那叫一加一小于一,它们两个药物互相之间就产生一种拮抗的作用,就是你也起不了作用,我也起不了作用,所以这个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有时候选择得不合适,联合用药一加一还小于一,所以这个联合用药,如何用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针对你的病的特点来使用。

【解说】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病救人,滥用却能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就像人一样,是个生命体,适应能力非常顽强,第一次用药把它们杀死了,第二次它们就可能只受一点损伤,第三次它已经完全适应,以后再用药就基本不管用了。

【解说】在广安门医院的呼吸科我们碰见了前来看病的患者周先生,周先生在今年年初被诊断患了脓胸。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国勤】目前情况就是抗生素他已经用到顶了。

【周先生】用到头了,不让用了。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国勤】再用他也没有办法了。

【周先生】优立新,最好的第三代抗菌药,还有就是青霉素这一类,新式的,好像管事似的,还有灭滴灵,还有阿莫西林,都是消炎的,不行,效果不那么太好,不行,没好,没好不是又去了吗,又去了也不管了,也没给开药,连开药都没开,他说你就这样了。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国勤】这一类的病人根本就不用抗菌素,用抗菌素无效,反而比如老年的人就加重他对抗生素的耐药,第一;第二就是说,抗菌素它本身副作用有的挺大的,对肾脏的毒性,对肝脏的毒性,所以我们这儿也碰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今天这个老先生没来,就是因为长期用抗菌素引起的肝功能的损害,因为到西医大夫那儿以后呢,他一看就认为要给他开抗菌素,实际上他没有炎症,引起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刚才那个女同志就是打链霉素引起的,打多了耳朵聋,到现在经过用中药治疗以后呢,耳朵能听见了,不该用抗菌素的,还是尽量不用抗菌素。

【解说】周先生已经到了使用任何抗生素都不起作用的状态,他现在转而求助于中医治疗,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病房里我们又见到了这样一个病例。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李光熙】这个病人是一个慢性喘性支气管炎的一个老慢支的病人,他合并有阻塞性的一个肺气肿,另外他长期的经常反复发作加重,急性加重,喘憋得很厉害。这个病人就是由于以前长期使用那种比较高档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很长,那么,他引起的这种二重感染的机会就特别多,引起的二重感染就比较严重,所以他的体重下降比较厉害,腹泻、和抗生素相关的一些腹泻症状都特别多,他到我们医院以后呢,我们就把抗生素果断地他停用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就单纯地使用一些中药,这样的话,病人也是很快就好转了。

【解说】滥用抗生素带给我们的危害并不是一两个病例那么简单,请关注这一系列令人担忧的数据:抗生素占医院用药的26.5%,居医院用药大类榜首;每年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你滥用抗生素之后,正当你有了疾病,你正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就不管用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比喻的话,现在我们使用抗生素常常是杀鸡用牛刀啊,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动不动就用它,那么等到你有严重的感染的时候,你再用这个抗生素,就像它老杀鸡,真要杀牛的时候,它那个刀已经钝了。

【解说】有人说,自己和家人都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应该就不会受到抗生素的危害了吧,然而,事实远比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残酷,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无处不有抗生素、因此无处不有耐药菌的环境中,不使用抗生素的人并不能保证自己不成为抗生素滥用的受害者。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他一旦产生耐药以后,他可以通过一个垂直传播,他可以通过他的一代一代往下,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他每往下遗传一代都具有了这个耐药的特性,而且这是垂直传播,同时它还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就是说不是我垂直传下去,我的邻居啊、我的朋友啊,只要我跟你一接触,我把我的这种耐药特性我也传染给你了,所以使这个耐药的菌株一旦产生,它不光是对某一个药耐药,它可能对好多种都耐药,这在咱们医学上叫做交叉耐药,而且这种耐药性是传播的、传染的,所以说,我不吃抗生素,我\"洁身自好\",我不滥用,我不吃这些抗生素,但是我在我的食品当中我可能吃了大量的抗生素,是吧,同时我比方因为别的病,我到医院去看病,或者我跟您接触,您的感染的那个细菌是具有耐药性的,您感染给我了,那么我同样也就被感染了具有耐药性的菌株了,所以这个抗生素的耐药性,它危害的不仅仅是某些个人,它的危害应该说是整个全人类。

【解说】其实每年大批量的抗生素被生产出来,并不都是用在了人身上,动物也在使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它们生长更快,生产产品更多。在农业中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已经囊括了人类自身使用的全部抗生素的种类。饲养动物使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这些耐药菌又通过食物或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给了人。我们吃的粮食、蔬菜、肉类、乳品乃至医院的空气中,都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充满了抗生素和耐药菌。这些耐药菌通过饮食、呼吸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人体本身成了一个耐药菌库。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即使从来没有使用过抗生素药物的人,同样可能面临抗生素治疗束手无策的局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我们把抗生素凭处方用呢,实际上体现了两条,第一,你用抗生素应该在有专业知识的大夫的指导下来使用,第二,在大夫指导下使用就达到一个避免抗生素滥用的目的,有人说你应用处方带来了不方便,买药不方便了,用处方之后,那么我们说确实是对随意使用抗生素是带来了不方便,对滥用抗生素是带来了不方便,这种不方便,实际上说到底正是为了保护我们,保护你,保护我们每个公民。

【主持人】新规定的出台,不仅仅是在行为上杜绝了不负责的自行购买抗生素,而且也为我们滥用抗生素的现状敲响了警钟!有专家认为,如果不再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状态,二十一世纪人类将有可能失去抗生素这个有利的治疗武器,重新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那么人类真的有一天会步入\"后抗生素时代\"吗?抗生素是否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呢?

【主持人】2004年7月1日起,人们在中国各类大小药房随意购买抗生素的情景将不再出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规定,从这一天起,未列入非处方药品名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这一新规定的出台,又一次让人们的目光聚集到抗生素上,这个备受争议的抗生素究竟是怎样陪伴人类走过这起起伏伏六十年的,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下面的节目。

【字幕】抗生素的到来

【解说】1928年的一次医学实验中,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试验者弗莱明注意到,霉周围的细菌消失了。他断定这种霉生产了某种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在他的启发下,英国医学家弗洛里和钱恩提纯了青霉素,先后给实验室动物和病人试用,证明青霉素对细菌感染有惊人疗效。三人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盘尼西林青霉素提出来以后那效果是非常非常好,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这种效果是非常好,当时这个药出来以后,因为刚开始发明的药是特别昂贵,所以药品也上市的也很少,一般人是根本用不起的,正好这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呢,英国首相邱吉尔他就发布一道命令,就说,这个青霉素一定要优先保证用在我们最好的部队上面。

【解说】不失所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挽救了无数战争伤员的生命,这也就正式揭开了抗生素家族救苦救难的帷幕,人类平均寿命因此增加了10岁。医学史上,很多细菌感染曾是无药可治的绝症,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人类死亡。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品种众多、价格低廉的抗生素广泛随意地使用在医学和其他领域,医学界人士乐观地认为,抗生素已经彻底解决了细菌感染的问题。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所以当时人们就欢呼啊,就是说这个青霉素的发明,这个抗生素的时代来临了以后,人们就说它简直就是人类的一个大救星,甚至人们非常乐观地就判断,就说,从此以后,可能一些感染性疾病可能就被人类所消灭了。

【解说】然而不到10年时间,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医生们发现,原来有特效的抗生素对耐药菌的作用越来越小。每一种抗生素投入使用,没有被杀灭的细菌会迅速产生对这一抗生素的抗体,成为耐药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细菌在抗菌素治疗的压力下,它不断地自身的基因发生变化,一个是基因重组,一个是基因置换,然后还有基因突变,通过基因的一些改变,最后它就变得,我不怕你了,你抗生素来了,我已经改头换面了,原来我本来叫张三,那个抗生素它是专门只要一碰见张三,我就去杀灭它,现在我改头换面了,我叫李四了,你进来,抗菌素进来,我不怕你了,我知道你不会伤害我了,你已经奈何不了我了,这种特性,叫做耐药性。耐药性的结果,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时候就是完全失效。

【字幕】与细菌赛跑

【解说】只要使用抗生素,耐药性就难以避免,各种细菌都有保护自己的办法,比如绿脓杆菌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青霉素类药物的进入;结核杆菌通过改变体内蛋白质结构阻止抗生素与其结合;更有厉害的,像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主动出击,用水解酶水解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这种耐药性既能横向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能纵向遗传给后代。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抗生素刚刚发明的时候,从一个药临床使用到它产生耐药,大概是二十年这么一个周期,从它用到最后产生比较严重的耐药是二十年这么一个周期,然后到了上个世纪

七、八十年代,这个周期就已经大大缩短了,因为滥用,因为不规范地使用,它就大概是十年,用了十年左右这个药已经耐药很严重了,这个药几乎大夫就没法用了,因为用了也是白用,然后到了最近,人家统计就是说现在这个周期已经就到了两年了,一个新药上市,用了两年就已经不好用了,就已经不管用了。

【解说】从发明抗生素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陷入了与细菌无休止斗争的怪圈:抗生素诞生--菌种由被杀灭到产生耐药性--更强的抗生素使用,如此循环。医生一边加大用药剂量,研究者一边研究新药。更先进的抗生素不断发明,细菌的耐药性同时飞快增强。一场抗生素和细菌耐药性的赛跑始终在进行着。但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被称为抗生素\"黄金时代\"的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年上升到2000万。美国1982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用药困难。临床上很多这样的现象:由于耐药菌引起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人体的肠道里边有各种各样的菌群,这些菌群是处于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就是说你也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但是你也不能称王称霸,我们谁也不能称王称霸,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假如我们大量的、长期的用一些抗生素以后,我们把其中的某一个菌群给它抑制住了,对这个抗菌素敏感的这个菌群就被抑制住了,它的活动,它的数量都减少,然后另外一拨对这个抗生素不敏感的菌群,它就趁机活跃起来,它就大量繁殖,这种多半是那种真菌,真菌就是我们常说的霉菌,它一大量的繁殖以后,它能迅速地导致我们发生一种新的感染,叫做霉菌真菌性的感染,这种真菌性的感染也是严重的话也是对人的生命有危害的。

【解说】人们大量地使用抗生素,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1992年,纽约市成为美国的肺结核爆发中心,而且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正在蔓延,几十年前能够治愈肺结核的抗生素,现在都无效了,每个人呼吸的时候都有染上疾病的危险。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20年前抗菌药环丙沙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当时被证明是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的药品,而现在环丙沙星几乎对60%以上的病人失去了作用。某些时候,除万古霉素外,这些葡萄球菌已经无药可治。但是在1992年,美国首次发现了可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医生几乎无药可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赵冰】有一味药叫做万古霉素,这个万古霉素是现在社会上,就是目前这个世界范围之内,对革兰氏阳性的球菌,也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它一直是最有效、最厉害的一张王牌,所以人家说这个万古霉素是稳坐头把交椅。但是在近两年,国外也已经发现了耐这个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人们说通过这样一个标志,如果这个去钾万古霉素它都已经对细菌产生耐药的话,那么就标志着人们对所有的感染性疾病的这种细菌已经没有办法了,所以说,以此为标志,称为后抗生素时代即将来临。

【字幕】后抗生素时代

【解说】在二战中,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病员的小便还能回收青霉素,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也许有一天,曾经用青霉素一针见效的病症,将会重新变成抗生素发明出来之前那样的绝症。有远见的医学界人士担心,有朝一日我们又将回到抗生素诞生前的黑暗岁月。

【中国药理学会杜冠华秘书长】好像前景并不乐观,为什么不乐观呢,我们出现一个新药,它就出一个耐药菌,再出现一个新药,它还会出现一个耐药菌,而且我们的新药远远没有这个细菌变得快,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么人们将会走到一个什么境地呢,就会到一个我们尽管有很多很多抗生素,但是还是有很多很多的病原菌不怕我们的抗生素,那么人们照样会感染,照样会得病,照样可能会像过去一样,在没有抗生素的时候一样,面临着这种感染性疾病束手无策,那么最后夺去了我们的生命。

【解说】半个多世纪前,科学家相信化学药品可以征服自然:生物杀虫剂能创造一个新的农业,抗生素将创造一个新的医学和一个没有感染的世界。然而,事情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我们知识的局限,让抗生素泛滥,结果使这种神奇的药片反而成为训练超级细菌生存的药物,这场发生在人和细菌之间的较量,缘于我们对细菌并不了解。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赖于体内细菌的保护,因为多数细菌其实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原虫破坏腐烂的物质;肠道中需要细菌帮助消化;杀灭友好菌群,同时也破坏了肠壁表层的免疫结构;滥用抗生素,攻击了细菌,其实也是在攻击我们自己。就像放火烧掉被占的房屋,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中国药理学会杜冠华秘书长】本来这个世界不光是人类的,微生物也是一种生物,它对人是有侵害,当它侵害到我们机体的时候,我们就有办法对付,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最佳状态,那么你想把世界上的一切微生物都杀灭,第一是不可能的,第二即便是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如果那样做了,可能危害的也是人类。

【解说】细菌感染曾经是人类第一死因,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从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诞生到现在,不过六十多年的时间,曾经是治疗细菌感染\"灵丹妙药\"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的在失效,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等待人类的将是下一次黑暗。

【字幕】回顾医学史上抗生素的那段黄金时代,我们遗憾地说,细菌比人类更聪明,抗生素其实没有错,错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

【主持人】任何一种药物都是双刃剑,没有那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没有副作用的,适当和适量的使用抗生素,它能够保卫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而滥用抗生素,我们就会走向歧途:它不仅会促使细菌产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反扑,而且还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我们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必须要作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让我们与细菌和平相处,正确科学地使用抗生素。

《中国抗生素调查报告.doc》
中国抗生素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