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

2021-01-21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姓名:张永柏学号:11011p47日期:2011-8-17

摘要: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调研时间:2011-8-17

调研地点:庆阳市

调研对象:庆阳市农村信用社南川乡农村信用社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200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2002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2002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庆阳市2002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市中药材园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庆阳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2002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2003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 1

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2002年底,庆阳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庆阳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2001年和2002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

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庆阳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1)从资本金构成看,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农民和经济实体并不愿意入股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多来自政府投资和职工入股;(2)从监管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所适用的,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从历史经验看,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忽视了经济核算的极端重要性;(4)从国际经验看,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谓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还有适当盈余。因此,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采取措施,解除农村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前面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和不良资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庆阳市,仅支持“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归并、农行转嫁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就达168,431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8.36%。对于国有银行因政策、体制原因而形成的历史包袱,国家已采取了剥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

政策性、体制性不良资产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会人为形成一个对农村信用社极不公平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讲,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这些历史负担,不仅需要较长时日(甚至还会出现信用社的微薄利润不足以偿付不良资产的巨额利息,最终导致历史欠账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其实质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直接相悖的。

(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

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四)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新的行业协会将承担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全省(市)范围内农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提高、与省(市)外乃至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广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政策调研和业务指导等事项。

(五)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庆阳市农村信用社推行的有关制度

推荐第2篇: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情况: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农村信用社以便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竭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了更深一步了解银行这个金融机构及我的金融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和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为此我做了7天的实习生,从基本的苦练“点钞”到柜员业务交接,虽然比较辛苦,但让自己对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很多,经过向会计反复的学习和总结,现将各项金融业务的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银行的各项业务

调查结果:

第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

第二:储蓄业务

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办理储蓄卡、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不像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 1

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第三: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记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记卡与准贷记卡。贷记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基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手中的资金数量考虑,每人手中都持有众多的银行卡,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的睡眠卡增加了商业银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负担,导致的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吵得沸沸扬扬的银行卡年费的收取问题,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情况。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高校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银行的客户经理各显其能进行公关,为大学生配发了一张又一张的银行卡,而学生往往因为对集体发放的东西不放心使用,自己到金融机构去开立帐户,使大量“集体卡”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出现了银行自己的拓展业务经营行为导致了成本上升的怪圈。银行技术条件有待改善。调查发现,持卡人对刷卡信心不足,抱怨最多的是ATM开机率和吞卡率及POS刷卡的成功率不高、网络调整等待时间过长、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不可靠等。特别是跨行、异地设备使用信用卡出错时,问题就更复杂,发生过此类问题的客户大多对此不满。有时客户因为错账导致信用卡内的钱被划走,打电话到银行却无法得到满意答复。有的跨行交易错账,受理行已经对错误交易发起冲正,而发卡行未接到,必须等待手工对账处理。有的在银行之间已经确认冲正问题,但也不能立刻把客户钱款划回,使商户与客户间发生很多矛盾

第四: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

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调查体会:在这个实习阶段,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VOST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子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VOST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总的来说,这次的实习,虽然自己有些辛苦,但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对这些天在电大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在金融单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我体会到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我们反复的学习和总结。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我所学的金融知识及银行业务的操作,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孟宪桂

2010年11月25日

推荐第3篇: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3.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200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2002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2002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

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2002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2002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2003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2002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许昌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2001年和2002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1)从资本金构成看,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农民和经济实体并不愿意入股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多来自政府投资和职工入股;(2)从监管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所适用的,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从历史经验看,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忽视了经济核算的极端重要性;(4)从国际经验看,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谓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还有适当盈余。因此,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采取措施,解除农村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前面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和不良资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许昌市,仅支持“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归并、农行转嫁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就达168,431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8.36%。对于国有银行因政策、体制原因而形成的历史包袱,国家已采取了剥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体制性不良资产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会人为形成一个对农村信用社极不公平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讲,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这些历史负担,不仅需要较长时日(甚至还会出现信用社的微薄利润不足以偿付不良资产的巨额利息,最终导致历史欠账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其实质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直接相悖的。

(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四)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新的行业协会将承担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全省(市)范围内农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提高、与省(市)外乃至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广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政策调研和业务指导等事项。

(五)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荐第4篇: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特别是政策性、知识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显得更加重要。农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前提和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只有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整体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结合笔者对该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由此而引发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的一份浅见。

一、信用社基本情况

蒙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贾庄信用社位于蒙阴县最北端,比较偏远,为辖内九个行政村0.9万人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27万元,贷款余额达到294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86万元,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1、人员情况:该社现有干部职工11人,平均年龄在37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5人,占员工总数的45%。

2、岗位设置:贾庄信用社现在设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内勤主任一名,主管会计一名,借据岗兼立据岗一人,柜组会计2人,复核员一人,出纳员一人,外勤业务人员2人。由于单位业务相对较少,地理位置偏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单位人员情况基本保持不变,人员相对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业务操作流程,有的员工还身兼两职,除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外,给业务发展也带来不便,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前,农村信用社历年接收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顶替、照顾的内部职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钩后,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再加上近几年来,从大中院校引进了二十几名大学生,但是由于受体制原因的影响,仍然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一时还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形成了队伍老化、制度不活、竞争软化的落后局面。

(二)、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科技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四是缺乏公关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市场开发人才。

三、对策及建议

(一)、发现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确不常在。这说明发现和识别人才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甘当新时代的伯乐。二是要有求才爱才之心,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要从不同类型人才、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出发,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避免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煅炼力度,人才不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在于积累,天才来自勤奋,人才在于培养,要为农村信用社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事业心强,爱岗敬业的年青员工创造多岗位煅炼的机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四是要明确用人标准,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选择各层次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坏才,如果一个有才能的人,没有甘于奉献、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一心只想贪图享乐的话,那么,才能越大破坏力越强。因此,要从规避道德风险入手,从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方面扼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提高一线窗口人员操作水平。营业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用社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形象,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人员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缺少各类熟练操作业务的营业人员,因此,农村信用社建设一支业务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尤其重要更是农村信用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强业务岗位人才队伍的岗位轮换,把一线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逐步实行按职务、职称、岗位取酬的激励机制,能者多劳多得,劣者少劳少得,视员工的能力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在本地区间的合

理流动,也有利于促进人员分流,优化全系统员工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加快一线人才队伍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速度。要改变农信社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后面貌,短期内单靠外部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必须坚持抓好后续教育,积极创造“学习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先天文化知识水平不足业绩优秀的员工加油充电,提高文化知识,业务理论水平,适应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现有用工中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

一批优秀人才输送到专业院校脱产学习,通过单位、个人双方负担教育投入的办法,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待遇。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与现有人员盘活的双重战略。

三是实行岗位等级管理,严格员工绩效考核。建立激励和教育机制,正确引导员工自觉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行调整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双重战略一是要推行全员聘用制,把职

务和职称评聘全面纳入结构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竞争机制,全方位推进优化组合。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各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不分地域,竞争上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绩取酬。

推荐第5篇:关于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信息技术应用的调查报告

调查动机: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调查目的: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在实践当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调查单位:抄纸屯信用社

调查时间:2014年1月15日

调查地点:清苑县抄纸屯信用社

2014年1月15日,根据学校布置的此次调查任务,特对保定市清苑县抄纸屯农村信社电子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已成为金融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在电子化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电子化,尤其是网络化科技建设落后,造成了在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因此,加快电子化建设和金融科技创新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保定市清苑县抄纸屯农信社已初步建立了配套的综合前置、中间业务平台,并推广了功能完善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充分体现了“面向服务、面向管理、面向经营”的设计理念。现在信用社积极开办各种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竞争力。

二、主要问题

截至2013年末,该社存款达到余额3亿元,2013年初开始使用“信通卡”转账业务。现在该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算机应用层次偏低,资源未得到充分作用。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另一方面,投入的新机型、新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仅仅局限在常规结算、业务数据统计、文档处理等低层次应用上,没有真正把科技工具应用到业务经营中去。农村信用社在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一是金融产品研发力量薄弱。无论是研发团队还是技术水平,在借助于电算化建设开发新产品、新业务上远远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如在中间业务的开发上,仅仅限于业务量大、收益低的代收、代付业务,而金融理财、电子银行等综合性、高收益的业务发展缓慢。二是结算渠道不畅,汇划、传递速度慢,差错率高,资金留存率低,在为客房提供服务时有心无力。三是投入不足、不及

时,电子化建设进程缓慢。计算机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素质偏低。一是平均学历不高,计算机专业人才较少。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真正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两全的人不多。三是人员使用不合理,现有一些具备潜力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学非所用,没有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四是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电子化建设对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新领域,涉及范围广,而现有员工对其认识和掌握尚处于粗浅阶段,技术、知识和思维更新跟不上发展要求。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一是稽核监督方面的人力和技术相对滞后,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迫使科技部门在承担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还需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既不符合工作流程,也加重了科技部门的工作负担。二是计算机管理制度在工作中难于落实,仍然存在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奖罚不力的情况,特别是个别岗位混乱、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在计算机应用中不能很好地落实分级授权原则,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及操作员的口令或交叉使用,或掌握在记账员一人手中等,存在着较大的操作风险。三是在硬件维护及保养方面存在缺陷,个别计算机操作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很多营业网点的设备运行环境很难达到规定标准,计算机使用寿命短、运行故障多。

三、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未来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尽快改变目前的分散式单机运行状态,构架网络,普及网络,在电信部门网络线路能够实现联网的网点,都联入中心网络。要借鉴其他商务银行和先进同行的成功经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节俭高效、少走弯路,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的业务处理系统被不断更新和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约束机制,规范各种操作行为,成为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强操作员管理,合理配置,明确分工,建立操作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二是要规范内部人员行为。重点突出制度防范和技术防范,严格权限的分配和岗位设置。操作员必须在规定的权限内输业务,用户口令及密码必须专人专用,严禁公开口令及密码。三是提高稽核监督部门的科技水平,加强对计算机管理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应贯穿于计算机操作的全过程,重点把握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物理环境、业务核算、操作运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调整人才结构,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操作技能,提高服务水平。要改变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实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激励机制。要将计算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的测评作为日常达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工作绩效挂钩。二是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从中发现和

选拔一批年轻有为、较为优秀的员工,充实到不同的业务操作岗位上去,以缓解当前专业计算机人才严惩不足的燃眉之急。三是面向社会,多种渠道吸收一批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急需的业务操作岗位。

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一是要自主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开办各种代理业务、自助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建设,把大量的纷纭复杂的国务数据经过过滤筛选、加工处理,并将其最终集中存放到一个数据仓库中,为各级管理决策者及时掌握业务发展情况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三是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办公效率。该农信社加快了“信通卡”业务的发展创新,丰富了金融产品。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今后各行业工作交流的热点,现在我县银行系统的电子信息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已迈出可喜的一步。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网络社会”,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希望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电子政务”工程能够尽快健全、完善,快速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网络化政府。

通过此次对抄纸屯信用社深入的调查,通过这段时间我每天和员工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我感触很深,有很大的收获。了解了信用社的经营策略,经营思路以及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几年的电大学习给了我丰富的理论知识,虽然与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推荐第6篇: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情况: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农村信用社以便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竭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了更深一步了解银行这个金融机构及我的金融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和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我到此做了为期20多天的实习生,从基本的苦练“点钞”到柜员业务交接,虽然比较辛苦,但让自己对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很多,经过向会计反复的学习和总结,现将各项金融业务的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银行的各项业务

调查结果:

第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

第二:储蓄业务

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

即开户、办理储蓄卡、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不像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第三: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记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记卡与准贷记卡。贷记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基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手中的资金数量考虑,每人手中都持有众多的银行卡,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的睡眠卡增加了商业银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负担,导致的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吵得沸沸扬扬的银行卡年费的收取问题,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情况。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高校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银行的客户经理各显其能进行公关,为大学生配发了一张又一张的银行卡,而学生往往因为对集体发放的东西不放心使用,自己到金融机构去开立帐户,使大量“集体卡”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出现了银行自己的拓展业务经营行为导致了成本上升的怪圈。银行技术条件有待改善。调查发现,持卡人对刷卡信心不足,抱怨最多的是ATM开机率和吞卡率及POS刷卡的成功率不高、网络调整等待时间过长、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不可靠等。特别是跨行、异地设备使用信用卡出错时,问题就更复杂,发生过此类问题的客户大多对此不满。有时客户因为错账导致信用卡内的钱被划走,打电话到银行却无法得到满意答复。有的跨行交易错账,受理行已经对错误交易发起冲正,而发卡行未接到,必须等待手工对账处理。有的在银行之间已经确认冲正问题,但也不能立刻把客户钱款划回,使商户与客户间发生很多矛盾

第四: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

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调查体会:在这个实习阶段,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VOST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子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VOST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总的来说,这次的实习,虽然自己有些辛苦,但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对这些天在电大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在金融单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我体会到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我们反复的学习和总结。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我所学的金融知识及银行业务的操作,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付娟华

2013年7月23日

金融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银行卡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关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银行卡的了解情况,使用情况,我们学校设计了这份银行卡调查问卷,借以了解相关方面的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总共有三十份,每份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解说,主要述说了本次调查的目的、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学生。这是本人需要填写的。第二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填写被调查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个人收入等等。第三部分是银行卡调查,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总共有二十五到题,分别对被调查人使用银行卡的种类、获得方式、主要原因、满意程度信用卡消费等等方面进行调查,全面了解相关情况。

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的调查,了解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我主要针对了社会上工作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两类人群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手中的银行卡数量都在2张以上。原因主要

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商业银行争相来大学校园中开展业务,通过学校方面为学生办理了为数众多的银行卡,。二是进入大学之后,随着自身生活的实际情况,每个人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银行卡,从而导致学生手中持有大量银行卡的现象。

第二, 四大国有银行仍然是大部分人使用最多的银行卡,原因很简单,四大

国有银行营业网点众多,成立历史比较久,人们认为安全性等方面可能会优于其他新兴的银行,许多单位都选择它们作为工资卡,而各高校大多选择他们的银行卡作为学生交纳学费的工具,从而使学生“不得不”使用四大国有银行的借记卡。

第三, 安全方便是人们使用银行卡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巧易带,使用简单的银行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消费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使用存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四,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在选择不同银行的不同银行卡时,最重要的影响

因素是该银行的服务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蓬勃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银行业的竞争也愈来愈激

烈,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银行是否生存的关键,只有服务质量良好,

为客户利益着想的银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卡消费越来越得到人们

的青睐,信用卡具有消费、透支、结算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

日常生活,但是尽管如此,办理使用信用卡的人数还不到调查总人数

的三分之一,人们对提前消费观念也没有很好的接受,银行信用卡业

务的发展阻力依然很大。

从以上几个信息可以看出,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很严峻。

首先,基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和手中的资金数量考虑,每人手中都持有众多的银行卡,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的睡眠卡增加了商业银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负担,导致的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吵得沸沸扬扬的银行卡年费的收取问题,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情况。第二,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高校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银行的客户经理各显其能进行公关,为大学生配发了一张又一张的银行卡,而学生往往因为对集体发放的东西不放心使用,自己到金融机构去开立帐户,使大量“集体卡”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出现了银行自己的拓展业务经营行为导致了成本上升的怪圈。

其次,四大国有银行占有了我国大部分的银行业市场,其他地方性的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发展受制,不合法的市场竞争依然存在,竞争力不强。

再次,银行技术条件有待改善。调查发现,持卡人对刷卡信心不足,抱怨最多的是ATM开机率和吞卡率及POS刷卡的成功率不高、网络调整等待时间过长、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不可靠等。特别是跨行、异地设备使用信用卡出错时,问题就更复杂,发生过此类问题的客户大多对此不满。有时客户因为错账导致信用卡内的钱被划走,打电话到银行却无法得到满意答复。有的跨行交易错账,受理行已经对错误交易发起冲正,而发卡行未接到,必须等待手工对账处理。有的在银行之间已经确认冲正问题,但也不能立刻把客户钱款划回,使商户与客户间发生很多矛盾。

最后,服务功能严重滞后。卡品种比例失衡,信用卡发展严重落后,卡消费信贷

功能开发不足,透支少,分期付款消费少;大宗消费如购车、购房、旅游、购机票等方面卡支付方式受限,传统的现金交易和转帐交易仍占优势;网上银行的卡业务功能受限,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和支付网关的统一性制约着网上卡功能的发挥;细化服务和贴身服务少,一些免费的信息服务和旨在与持卡人建立起紧密和稳定关系的服务少;帐户的整合功能和高级卡向低级卡的涵盖功能差,有的发卡行同品牌的卡品种很多,持卡人由于不同需要同时持有同一品牌的几张卡,给持卡人带来不便。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拓展银行卡功能和受理范围,推动银行卡“一卡多用”。 大力拓展银

行卡的服务功能,实现以银行卡为基础的“一卡多用”,是在信息化发展中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为此,各行要在不断完善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贴近居民日常工作生活需要的服务功能

第二,政策引导,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步伐。

第三,规范市场,加强央行的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力度,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

鼓励竞争,理顺发卡行、收单行及专业化服务公司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建设受理环境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将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越来越完善。

侨刘伟

2013-7-20

推荐第7篇: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

戚桂林

天润财经 [2002-04-12] 访问次数:17

摘 要: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业绩改善,得益于支农再贷款政策倾斜、低利率和宽松的外部环境及自身内部改革。要保持来之不易的业绩改善,基本思路是抓住有利时机,努力深化改革,为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近年来,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社自身改革逐步深入、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及央行政策倾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逐渐好转,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种业绩的改善,如何准确界定内、外因对业绩改善的贡献,又如何将政策倾斜等转化成信用社内部的改革动力,对指导农村信用社摆脱经营困境、增强盈利水平和深化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对辖内某县农村信用社作了专题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业绩改善的原因分析

连续三年的支农,使得地处沂蒙山区的某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1年9月末,农业贷款达到了3.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5.7%。广大农户的良好信誉,确保了每年农业贷款的到期回收率都在99%以上。农业贷款利息收入达到1120万元,占贷款利息收入的70%以上。在去年盈亏平衡的基础上,今年有望整体实现盈利200万元。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有了恢复性的改善,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彻底摆脱经营困境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构建了基础平台。总的看来,农信社业绩的改善是外生性和内生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农信社业绩改善的外生因素分析

1.低利率与农村经济货币化使农信社获得低成本融资条件。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货币化进程加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迅速增长的自由交易市场,扩大了农民与城市居民及企业的商品交换;二是农产品价格的放开,促进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生产要素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三是大量涌出的农村个体、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货币化的程度,农村货币流通量增加。这都为农村信用社吸纳更多、更低廉的资金创造了条件。1996年该县存款规模为4.87亿元,利息支出4942万元,实际存款付息率达到11.43%,高于同期存款加权利率5.07个百分点;到2000年,存款余额为6.9亿元,利息支出1847万元,实际付息率仅为2.77%。其中农村定期储蓄5.3亿元,占储蓄存款的76.8%,活期储蓄占比较1996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而且,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边际存款成本也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也有下调,但下调幅度明显小于存款,使存、贷款利差却由1998年的7.86%变为现在的6.80%,仅下降了1个百分点,利差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解决农信社资金问题的同时增加了农信社收入。自1999年以来,中央银行通过批准动用存款准备金、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手段,对信用社实行政策倾斜,对引导信用社改进信贷投向、缓解支付压力、增强盈利水平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几年来,人民银行累计向该县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1.7亿元,2001年9月末的余额达到了4600万元,占农业贷款余额的13.5%;批准动用存款准备金累计5800万元;累计发放短期再贷款5200万元。这些货币政策的实施,一则在农村资金需求旺盛、信用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导信用社开发了农村信贷市场,稳固了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地位;二则利率低,只相当于存款成本的一半,按规定利率上浮后的利差达到5.1%,仅2000年就为该县农村信用社带来173万元的收益。

3.竞争对手的逐渐退出为农信社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近来,国有银行逐渐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收缩机构、精简冗员,农村基金会的清理整顿也基本宣告结束,使得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减少,竞争成本降低。据统计,在1996一1998年三年间,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代办手续费支出高达1544万元。到2000年,手续费支出降至208万元,相当于以往平均水平的40%。信用社营业费用开支比1998年减少了536万元。而且,竞争对手的退出,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也随之更加巩固。自1999年起,该县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已达到5亿元,以年均10%速度递增,年新增贷款以15%的速度递增,贷款增量占当地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87%。由于农业贷款大量投入,该县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地方政府给予了较高评价,行政干预逐年减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也确保了信用社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4.准予参与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农信社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人民银行指导农村信用社积极参与公开市场业务,开发新的资本运营渠道。2000年,该县农村信用社2000年在货币市场业务方面的收益就达160万元,而且,通过灵活的资金调剂,还增强了整体资金的流动性。

(二)农信社业绩改善的内生因素分析

1.大量农业贷款的稳定收益是农信社业绩改善的基本条件。被长期压制的农业贷款需求在农村信用社转换“三农”经营方向后得到初步满足。2000年,该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开展“百万农户工程”,实行农户联侏责任制等一系列活动,围绕农业发展做文章。1997—2000年四年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6亿元,仅2000年至2001年9月间就累计发放11.6亿元,使农业贷款余额增加到3.4亿元,占整个贷款的55.7%;贷款收息率与贷款执行利率的差距由1996年的4.41%,逐渐缩小到2000年的2.4%。农业贷款的高收益和低风险,扩大了信用社生息资产的基数。1997年,该县农村信用社生息资产只有2.7亿元,到2000年,生息资产为3.8亿元,这期间农业贷款增加到2.7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也明显下降。

2.引入竞争机制激活了农信社内部经营活力。该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形式多样的竞争激发内部经营活力,开展了广泛的岗位竟聘制和客户经理制,优胜劣汰,初步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固定工资制,在最低生活保障线基础上核发基数工资,按绩取酬,不封顶,不保底,多劳多得,年末一次奖惩兑现。客户

经理制的全面推开,调动了基层社积极性。2001年9月,全县已发展成熟的客户经理34人,客户经理经办存款4.1亿元,贷款1.6亿元,分别占存、贷款总额的55%和26%。这对增强内部活力、拓展市场空间、改进金融服务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强内控制度成为农信社增收节支的保障。经过几年的经营实践证明:强化成本控制是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关键。主要措施有:一是减少费用开支。从联社,到基层社一次性核定费用总额,对费用实行超额不补,结余留用,此项措施的实施使2000年信用社业务费用开支比1998年减少534万元。二是将利润指标一次核定到基层信用社。对利润实行超奖欠罚,这样每一个基层信用社,为完成利润指标必须改善资金吸存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仅储蓄代办费用由最高年份的582万元,下降到2000年的179万元,到2000年末该县信用社经营成本比1998年下:降33个百分点。三是建立以联社职能部门为主的内部资金调控体系和业务监管体系。主要负责辖内资金余缺的调度、资金成本的核算、管理核销呆坏账贷款等,在总量、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资金的综合运用水平。通过有效的业务监管,查处违规行为,并将其列入基层社法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由于措施得力,信用社违规事件基本杜绝。

二、农信社持续保持业绩改善的对策分析

为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要特别注重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1.政策依赖问题。目前在低成本、高比例的存贷款利差之外,对农村信用社特有的优惠政策主要有支农再贷款、动用存款准备金和允许参与货币市场等,尤其是不断追加的支农再贷款作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目的在于促使农村信用社坚定支农经营方向、解决支付问题和增加盈利水平。但支农再贷款既不是扶贫款,也不是救济款,这种优惠政策更不可能永远实施下去,它总会有个时间界限,随着宏观货币政策需要调整而随时调整,央行再贷款也会逐步收回。而且,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即,农村利率将首先放开。到那时,利率水平随行就市,利差水平将逐步缩小,盈利能力将随之降低。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准确理解政策意图,把握住机会,把优惠政策有机地融入自身的经营管理之中,切实增强支农力度,增加盈利水平,打好长远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客户基础。

2.垄断惰性问题。国有金融机构的退出并不能否认农村金融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尽管农村基金会等以清理整顿而告结束,但其曾经占据一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已经清楚地说明市场是有需求的,且这部分需求正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遗漏。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不能正确地看待目前宽松的外部经营环境,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克服外部垄断所引发的低效率和工作惰性,刚见起色的经营业绩可能会难以维持。

3.市场的浅层开发问题。尽管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投放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巨大农村金融市场潜力的开发仍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据该县调查,农户贷款需求的满足率达到了60%左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需求没有得到满

足。

为实现农信社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当务之急是要将外部因素有机融入到自身经营之中,并加以吸收和消化,抓住有利时机,坚定支农经营方向,努力深化内部改革,合理配置责任权利,打牢基础,为信用社的长远发展建立稳定的平台。

来源:《济南金融》2001年第12期

推荐第8篇:对某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 践 课 题 对某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对某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人结合在电大学习的金融知识进行了调查,总结如下。

一、调查内容

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

不良贷款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

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

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四)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

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

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

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

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

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

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三)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

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新的行业协会将承担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全省(市)范围内农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提高、与省(市)外乃至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广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政策调研和业务指导等事项。

(四)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荐第9篇: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枣阳市**农村信用社位于枣阳市**镇朝阳路,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迁址于**镇汉孟路,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2005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信用社所在的**镇朝阳路原是**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经调查,**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场。**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综上所述,根据**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枣阳市**农村信用社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

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一文由www.daodoc.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第10篇: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枣阳市xx农村信用社位于枣阳市xx镇朝阳路,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迁址于xx镇汉孟路,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农村信用社现状:

xx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2005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xx镇朝阳路原是xx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xx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

经调查,xx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xx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xx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常xx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根据xx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

xx市xx农村信用社

二0xx年七月十五日

第11篇: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襄樊银监局:

枣阳市**农村信用社位于枣阳市**镇朝阳路,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迁址于**镇汉孟路,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

**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2005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

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镇朝阳路原是**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

经调查,**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场。**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根据**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

枣阳市**农村信用社

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

第12篇: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枣阳市**农村信用社位于枣阳市**镇朝阳路,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迁址于**镇汉孟路,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

**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2005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镇朝阳路原是**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

经调查,**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常**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根据**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

枣阳市**农村信用社

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

第13篇: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daodoc.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62.6。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06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良率高达42.3。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14篇: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2007-12-12 18:11: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2)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找文章到☆第1文秘 (http://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

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06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

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

良率高达。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

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第15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专科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姓名 韩 世 磊 学号 1041001400556 学校 河南电大焦作分校 指导教师 刘 月 青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4月28日至5月5日,本人对农村信用社的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反映出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

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

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

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

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

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第16篇:对农村信用社代办站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最基层的网点,是农村信用社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代办站在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大都设在行政村,网点分散,交通不便,管理监督难度大,往往成为农村金融案件的多发部位。随着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业务的日益扩展和电脑信息化高度发展,农村信用代办站的管理手段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操作的算账、记账、并账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信用代办站违规事件及经济案件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与声誉,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的发展。

一、组织领导

这次信用代办站调查工作量大,调查的范围广,涉及的面宽,联社对此项调查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信用代办站调查领导小组,研究调查方案,由办公室牵头,抽调科室人员组成调查人员,分别指导、协调信用社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x县设有12个乡镇,204个行政村,现有信用代办站 237个,一村一站的信用代办站173个,一村多站的信用代办站64个,与信用社同在一个村的信用代办站11个;信用代办站代办员252人,按年龄结构划分,30岁以下的63人,31-40岁的103人,41-50岁的76人,50岁以上的10人;按文化结构划分,大专及以上的9人,中专的13人,高中的125人,初中以下的105人;

三、调查情况

(一)辖区内代办站案件发生情况,对防止内、外部案件的发生有何好的建议和措施?

近十年来,由于联社及信用社加强了对信用代办站的管理,从信用代办员的聘用严格把关,规范了各项操作程序,加大了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加强了检查和辅导力度,各种经济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如何防范代办站“打白条”问题?

多年来,从检查中没有发现代办站“打白条”现象。

(三)辖区内“一人办理业务”的代办站有多少,如何加强该类代办站的风险管理?

我县代办站均属于一人办理业务,就是二人站也是自己办理业务定期并账。主要是加强代办站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从领取、使用、作废等各个环节加强检查核对,发现错号、空号、窜号查明原因,杜绝隐患。

(四)如何防范代办站人员违规、违法行为?

经过对信用代办站的规范整顿,思想教育,检查辅导,代办员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代办站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规范业务操作规程和环节,加强管理,发挥事后监督的防范作用。

(五)如何加强代办站的安全保卫工作?

代办站的安全保卫是信用社的薄弱环节,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公安机关也非常关注,去年年底按照xx监管局、xxx公安厅联合印发的《xxx农村信用代办站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对代办站的门窗、院墙进行了加固改造,硬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防范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在主要是加强安全保卫意识教育,从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

(六)代办站设置在代办员家中和设置在街面上各有什么利弊,如何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代办员一般由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佳,有一定文化基础,热爱代办工作的农民担任,代办员主要以农业种养殖为主,兼顾代办工作。代办站设在代办员家中有利于开展工作,做到两不误。再有代办员可以把业务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传授给家里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做到全家共办业务,使业务开展不受影响。还有设在代办员家中信用社投资少,用自己的房子,按照安全设施要求改建就行,安全保障系数比较大。代办站设在街面,信用社要租房用,还要进行安全设施加固,加大了费用,代办站实行“三不留”,但早晚账、款从代办员家中出进,安全又没有保障。再说农民还要种地,农忙时在街面不可能随时办理业务,达不到优质服务的要求,严重影响业务的开展。解决的办法最好信用社在街面选择代办员,代办员在迎接面按照营业室的要求盖房,信用社负责安全设施建设,建成家庭式储蓄所。

(七)代办站手续费(储蓄和收贷)的计提情况,如何才能更科学合理?

附:xxx农村信用社代办储蓄手续费提取管理办法。

贷款手续费按代办员协助信用社收回额10%提取手续费。

(八)代办站的费用是多少,主要支出项目有哪些,一笔支出由谁批准,如何审批;在管理上有没有漏洞,如有在哪里?代办站的费用还有没有降低的空间,如有,在那里。

按调查结果显示,93年列支代办手续费3748550元,94年列支代办手续费3473336元,95年1-9月列支代办手续费2489794元,信用社列支的代办费用主要是代办储蓄手续费、代理收代手续费。我县的代办储蓄手续费首先由信用社填制全辖代办站储蓄存款手续费审批表,报联社财务科审查、审批,在管理方面不存在漏洞。

(九)农村信用社的平均储蓄成本是多高?储蓄所与代办站相比,储蓄成本那个高?

农村信用社的平均储蓄成本是3.0

3。储蓄所(分社)与代办站相比,要在同样余额的情况下代办站的成本高。

(十)农村信用社代办站的设置和布局是否合理,如何使之更为合理?

我县的代办站设置及不合理,其主要原因,一是2000年接收四家城市信用社,有代办站57个,其主要是设在农村,当时与农村信用社争业务,归并后成为一家,但总体上争业务的原因不存在,可是代办站与代办站之间仍存在争业务现象,当时考虑到撤并城市信用社的代办站,撤并后四家城市信用社几乎就没有了存款,四家城市信用社就无法生存,贷款如何处理,将会严重影响信用社的生存,带来不稳定因素。二是原农村信用社为了更多地吸收存款,一村设置两个代办站,两者造成一村多站现象较为严重。如何使之合理很不好确定,原农村信用社设的一村多站可以合并为一个代办站,可城市信用社的代办站暂时不能撤并,撤并后可能会造成很多连锁反应。

(十一)近年来代办站的撤并情况,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近几年我们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对山区代办站存款余额不足50万元的,平原代办站存款余额不足100万元的撤并了52个,当时没有不良反应,比较稳妥。

(十二)分别以县联社为单位计算代办站与行政村庄的比率是多少?

我县共有行政村204个,代办站238个,占比为116.66%。

(十三)农村信用社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存款占比为多少,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有多大,其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有没有代办员,对农村信用社有多大影响?

我县金融机构9月底的存款余额为33.8亿元,全辖农村信用社9月底的存款余额为15.64亿元,占比为46.27%。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也有小部分竞争。其竞争手段主要是信用社结算不畅通,电子化手段落后,国有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都能办理通存通兑,而我们望眼生叹。就县城而言,服务都差不多,人家的储蓄机构门庭若市,而信用社的储蓄网点冷冷清清,据反映邮政储蓄现在存款1万元还再给50-100元的奖励。

(十四)代办员办理业务的操作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规定?

通过对代办员的检查、监督与培训,代办员严格操作规程办理各项业务,完全符合操作规程。

(十五)代办站的报账时间是否合理,如何更为合理?

我县规定代办站报账时间规定为5日报,报账时代办员一并携带业务周转金、重要空白凭证及作废的凭证到信用社与事后监督核对消号,报账日期比较合理。

(十六)由村民对代办员进行担保的制度是否有效,如何进行改进?

我县没有实行村民对代办员进行担保制度,实行的是代办员交风险金制度。

(十七)辖区内代办站存款情况,包括存款结构及与信用社储蓄存款的占比情况?

截至2005年9月底全辖代办站储蓄存款余额96620万元,全辖信用社储蓄存款总额为137363,代办站储蓄存款占比为70.33%。代办站存款中定期存款73768万元,占代办站存款总额76.34%,低成本存款22852万元,占代办站存款总额的23.65%。

(十八)对如何加强农村代办站管理有何建议?存在何种问题?

代办站是信用社设在农村的代办机构,是信用社服务的延伸,对吸收农村闲散资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信用社吸存揽储的主力军,代办站吸收的储蓄存款占全辖储蓄存款70.33%。对现有的信用站队伍,农村信用社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整顿,对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差、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代办员一律解聘,选拔那些政治可靠、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办事公正、有群众威望、有文化、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信用站代办员。在信用站代办员的选拔和资格审查上,信用社要仔细考核调查,不能偏听偏信,任人为亲。聘用前,信用社对拟任用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后,县联社要对其进行复审和业务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代办员,可以要实行上岗抵押金和担保制度,每人交纳一定数额的上岗风险抵押金,作为代办员发生责任性事故造成损失的赔偿金。并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单位或个人对代办员予以担保,签订书面担保合同,承担代办员在开办业务期间所发生责任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代办员实行聘用制,期限以一年为宜,经年终工作考核合格者可继续上岗。对不合格者要限期整改,如再次验收仍不合格,要坚决给予解聘。同时,信用社要制定代办员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辅导,长期对在岗的所有代办员加强思想、政治、法制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对代办员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讲评,从而提高代办员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证信用站代办员人员资金安全。首先信用社要加强对代办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使代办站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三防一保”工作落到实处。其次,信用社要选择村民居住集中、家庭安全条件好、周边环境好、四邻和睦且支持信用站工作的农户设立信用站,并按照公安部门规定的信用站“四有”标准配齐安全防范器械。有条件的信用站要做到现金不过夜,当天送缴信用社入库保管。代办员缴、提较大数额的现金,信用社要派专人和运钞车护送,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改善信用站设置布局,逐步精简信用站数量和代办员队伍。当前,农村的交通条件比以往大为改善,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信联系也方便快捷,而由于目前代

第17篇:对农村信用社代办站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最基层的网点,是农村信用社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代办站在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大都设在行政村,网点分散,交通不便,管理监督难度大,往往成

为农村金融案件的多发部位。随着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业务的日益扩展和电脑信息化高度发展,农村信用代办站的管理手段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操作的算账、记账、并账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信用代办站违规事件及经济案件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与声誉,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的发展。

一、组织领导

这次信用代办站调查工作量大,调查的范围广,涉及的面宽,联社对此项调查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信用代办站调查领导小组,研究调查方案,由办公室牵头,抽调科室人员组成调查人员,分别指导、协调信用社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x县设有12个乡镇,204个行政村,现有信用代办站237个,一村一站的信用代办站173个,一村多站的信用代办站64个,与信用社同在一个村的信用代办站11个;信用代办站代办员252人,按年龄结构划分,30岁以下的63人,31-40岁的103人,41-50岁的76人,50岁以上的10人;按文化结构划分,大专及以上的9人,中专的13人,高中的125人,初中以下的105人;

三、调查情况

(一)辖区内代办站案件发生情况,对防止内、外部案件的发生有何好的建议和措施?

近十年来,由于联社及信用社加强了对信用代办站的管理,从信用代办员的聘用严格把关,规范了各项操作程序,加大了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加强了检查和辅导力度,各种经济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如何防范代办站“打白条”问题?

多年来,从检查中没有发现代办站“打白条”现象。

(三)辖区内“一人办理业务”的代办站有多少,如何加强该类代办站的风险管理?

我县代办站均属于一人办理业务,就是二人站也是自己办理业务定期并账。主要是加强代办站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从领取、使用、作废等各个环节加强检查核对,发现错号、空号、窜号查明原因,杜绝隐患。

(四)如何防范代办站人员违规、违法行为?

经过对信用代办站的规范整顿,思想教育,检查辅导,代办员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代办站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规范业务操作规程和环节,加强管理,发挥事后监督的防范作用。

(五)如何加强代办站的安全保卫工作?

代办站的安全保卫是信用社的薄弱环节,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公安机关也非常关注,去年年底按照xx监管局、xxx公安厅联合印发的《xxx农村信用代办站安全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对代办站的门窗、院墙进行了加固改造,硬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防范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在主要是加强安全保卫意识教育,从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

(六)代办站设置在代办员家中和设置在街面上各有什么利弊,如何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代办员一般由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佳,有一定文化基础,热爱代办工作的农民担任,代办员主要以农业种养殖为主,兼顾代办工作。代办站设在代办员家中有利于开展工作,做到两不误。再有代办员可以把业务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传授给家里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做到全家共办业务,使业务开展不受影响。还有设在代办员家中信用社投资少,用自己的房子,按照安全设施要求改建就行,安全保障系数比较大。代办站设在街面,信用社要租房用,还要进行安全设施加固,加大了费用,代办站实行“三不留”,但早晚账、款从代办员家中出进,安全又没有保障。再说农民还要种地,农忙时在街面不可能随时办理业务,达不到优质服务的要求,严重影响业务的开展。解决的办法最好信用社在街面选择代办员,代办员在迎接面按照营业室的要求盖房,信用社负责安全设施建设,建成家庭式储蓄所。

(七)代办站手续费(储蓄和收贷)的计提情况,如何才能更科学合理?

附:xxx农村信用社代办储蓄手续费提取管理办法。

贷款手续费按代办员协助信用社收回额10提取手续费。

(八)代办站的费用是多少,主要支出项目有哪些,一笔支出由谁批准,如何审批;在管理上有没有漏洞,如有在哪里?代办站的费用还有没有降低的空间,如有,在那里。

按调查结果显示,93年列支代办手续费3748550元,94年列支代办手续费3473336元,95年1-9月列支代办手续费2489794元,信用社列支的代办费用主要是代办储蓄手续费、代理收代手续费。我县的代办储蓄手续费首先由信用社填制全辖代办站储蓄存款手续费审批表,报联社财务科审查、审批

第18篇:农村信用社个人客户贷后调查报告

关于对借款人的贷后调查报告

本人于年月日会同同志对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抵押担保能力作了现场与非现场的贷后检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截止调查日止,该户在我社贷款万元,用途为,贷款方式为。

一、借款人的基本情况

借款系市区乡(镇)人,现年岁,主要从事。

二、借款人的财务状况

(一)、经实地调查核对,至年月末,该客户个人总资产万元;总负债为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二)、借款情况:

1、在他行或个人借款总额万元。

2、结欠我信用社贷款及保证、抵押情况

该户在信用社贷款共笔、金额为万元。其中:

(1)有笔、万元为保证贷款;

担保方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担保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不正常),财务状况(正常、不正常),担保人(抵押人)与借款人关 1

系(正常、不正常),(有、没有)发生影响信用社债权安全的重大事项。

担保(有、无)风险。

(2)有笔、万元为抵押贷款。

抵押物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抵押物保管、保存(是、否)完好,抵押物现值(有、没有)重大变化,抵押率(是、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抵押(有、无)风险。

三、非财务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该户属于行业,目前该行业的行业周期是(萌芽、成长、成熟、夕阳)行业。

结论:该企业目前行业风险度(很高、一般、不高)。 管理风险分析:①从该户的管理素质和经验来看,该户毕业,文化学识水平(较高、一般、较低),管理和经营经验(丰富、一般、较少),且各方面诚信度(高、一般、低)。

结论:该户目前管理风险度(很高、一般、不高)。

经营风险分析:该户目前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一般、较差);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一般、较差),货款回笼率为;赢利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结论:该企业目前经营风险度(很高、一般、不高)。 还款意愿分析:该户从与信用社发生信贷业务以来,贷款本息(有、没有)逾期现象。

结论:该户还款意愿(好、一般、差)。

四、本笔贷款的目的(用途)真实性确定:

该笔贷款主要是用于,经查本笔贷款用途(真实、不真实)。

五、调查人综合性意见:

该笔贷款经调查人调查认为:

被调查人签字:

年月日

第19篇:农村信用社贷款调查报告写法六步骤

农村信用社贷款调查报告写法六步骤

一、背景介绍

(一)客户背景分析

包括客户所处行业、成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情况、客户实际控制者、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诚信情况分析等。对股东原则上应分析到终极控股股东。如客户股东为跨国集团客户时,应分析其境外公司的资信情况。如授信客户为集团客户,还应分析集团行业分类、集团组织结构、银企关系等。

(二)业务背景分析

分析客户申请授信的用途、种类、金额、期限,要针对授信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包括业务过程的具体描述、上下家情况、结算方式、业务周期、进展情况、配套资金等。

(三)项目背景分析

对固定资产贷款,应分析项目的合规性、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作可行性分析。

(四)产品及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供求现状分析、产品供需预测和价格走势分析、营销能力评估、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评估。

二、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评估

项目总投资评估,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评估与流动资金投资评估;项目融资方案评估,是通过分析项目建设和生产所需全部资金的来源、构成、按计划到位的可能性及与项目投资计划的匹配性,评估项目融资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及对建设银行贷款的保障能力。

三、财务效益评估

选取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计算销售(营业)收入、各项税费,进行利润测评;编制财务效益评估报表;计算财务评估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

四、不确定性分析

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和生产(营业)条件下对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关系进行的分析,以盈亏平衡点表示。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算项目财务效益指标随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各种敏感性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判断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五、银行相关效益与风险评估

在合理预测项目贷款收益的基础上,就项目贷款对银行相关效益大小进行评估;在分析项目自身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分析和判断银行贷款潜在的风险,针对风险因素提出银行分散、转移、化解或减轻贷款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六、总评价

在对项目情况进行逐项分析并分别得出分项结论的基础上,对各分项论证结果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形成总体评估结论。总体评估结论应直接、明确地表明是否建议给予贷款支持及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并就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或建议作出专门说明。

第20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调

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

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亿筒,实现产值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

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

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

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12全文查看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doc》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