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查报告

2021-04-12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村级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我镇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新农村试点镇建设以后,村级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临的形势、所承担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全面铺开,对村级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全镇村级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全镇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近日,我们深入全镇42个行政村,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镇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 村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党支部42个,村干部180人。

1、任职结构:在职干部180人,主职干部114人,副职干部66人。

2、在职村干部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21人,占12%;35岁到45岁的59人,占33%;46岁到60岁的89人,占49%;60以上的11人,占6%。

3、在职村干部文化结构:初中及以下94人,占52%;高中、中专68人,占38%;大专以上18人,占10%。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5万元以下的40个,占97%;5万元到10万元的2个。

(三)村级阵地建设情况。有村委会的22个,占52%;没有村委会的20个,占48%。

二、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我镇共有农民党员1176人,45岁以下的247人,占21%;46岁至60岁520人,占44%;60岁以上409人,占35%。中专以上文化34人,占3%,高中以上文化的168人,占14%,初中及以下文化的974人,占83%。绝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尤其是在土地相对较少,经济欠发达村,常年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从而导致“村官”难选,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导致经济发展没有后劲。村干部中掌握专业知识的少,懂得现代农业的少,了解熟悉市场经济的少,整体素质偏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乏抓好支部建设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村干部是老办法不管用,蛮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又不会用,缺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本领。

(二)村干部待遇较低,工作热情不高,村级组织缺乏活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支部建设是基础。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

是村党支部书记难选、难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村党支部的活力还有待增强。一是党委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的激励手段。调查中发现,村干部年工资不过在4000-6000元之间。由于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想头,造成了村级组织干部很难安心工作,队伍难以稳定的现象。二是村党支部缺乏增强自身活力的经济基础。调查中发现,全镇仍有50%左右的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客观上影响到基层组织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村级组织的活力难以增强。

(三)村级组织负债较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运转困难。部分村级组织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有的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债务,使村级组织背上了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的包袱。村级组织开不起会,办不成事,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政策刚性不强,村干部工作压力过重。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上级组织要求依法行政,不能搞强迫命令。所以,现在的群众是“吃饭不靠你,花钱不求你,有麻烦就找你,处理不满意就骂你,结下怨恨就报复你”。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重大项目建设、处理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少数群众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四处上访告状,蛮横无理,捣乱不断,使村干部的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调解矛盾和处理纠纷上,没有心思考虑如何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使村里一些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从而感到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和隐退的念头。

(五)村干部民主责任意识不强,民主化进程推进缓慢。在推进民主政治过程中,村级组织遇到的明显问题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思想认识跟不上,缺乏工作经验,部分村干部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二是村干部工作责任意识淡薄,“走读”现象严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部分村干部在县城或是公路沿线买了房子,与原来的村和村上的老百姓脱离了,他们只忙于自己的事情,村上有事情的时候才会回去有时即使有事情也见不到人,使党委政府的要求无法及时宣传到户到人,老百姓办事也找不着人,导致村干部名不副实。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虚设。现在虽然村级财务虽然统一由镇财政所代管,但这并不意味着村级财务无需村再管,部分村财务没有账目,一年花了多少钱,花在哪儿不知道,一年到头过糊涂日子。村级党务村务财务没有公开即使公开了也不符合党委政府的要求,公开也不及时,致使老百姓对村干部意见大,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在人民群众的威信,更严重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四是村级重大事物不按“一会两票”制度严格落实。很多事情都是村干部或是村上一两个人说了算,党员、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时连村干部之间也没通气,等到事情发生时大家才知道,有时事情过了才知道,这严重违背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老百姓上访埋下了祸根。五是村干部一碗水不能端平,有失

公平公正。六是有些村家族势力有所抬头,影响和削弱了村“两委”班子职能的正常发挥。七是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和谐,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弱。

(六)村干部配备不完善,村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按上级党委和《水坪镇村级组织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无论村大小,村干部工资财政只认可主职干部、计生专干和纪检小组长,但对有些建设任务大的村来说,光靠财政认可的村干部,不利于村上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必要配备副职干部并给工资,大村要配,小村要酌情考虑。

三、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村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现在的村干部学历都不是很高,文化素质有限,加之年龄普遍偏高,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等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建设的发展。

(二)村干部学习力度不够。由于村干部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他们事情多,平时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之党委政府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组织他们集中学习,同时又没有硬性的监督机制,从而使村干部根本不会去自觉学习,导致在调解矛盾、处理事物时底气不足。

(三)村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村干部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应变能力不强,引导力度不够,缺乏创

新意识,尤其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深不透,仍沿用以前的老路子、老办法,“一年一个会,年末扣党费”,就党建抓党建,没有找准党建工作和农村具体工作的结合点,缺少必要的党建活动载体,结果党组织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创收来源,更没有发展项目,党委政府很多项目都是优先于交通便利的省道沿线村,致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甚至是没有收入,加之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致使村集体财产流失、造血功能减弱,出现了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另外,有的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由于没有好班子带领,管理不善,浪费严重,也把集体经济搞垮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类似的村级组织不但不能为群众谋福利,而且维持自身运转的一些必要开支都要靠向农民摊派,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号召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受到了一定影响。

(五)农村家族势力和班子“贿选”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村级“两委”班子“两推一选”,村民委员会的海选,大大加快了农村的民主进程,但是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在某些村一方面是家族势力干扰,不管能力水平如何,谁家族大就选谁。另一方面,农民的狭隘思想、认人唯钱、认钱选人现象也比较严重,完全背离了选出好班子、选出好干部

的指导思想,致使有些素质不高的人进了村班子,群众意见很大。个别当选的干部存在“一年干,二年看,三年就滚蛋”想法,没有长远思想,走马灯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根本谈不上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发展,既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老年党员由于其社会角色、身体状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范围、程度都受到影响和限制;贫困党员由于自身的生产生活难于维持,甚至靠社会救济、供养,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可想而知,其先进性已经打了折扣;流动党员忙于奔波、忙于生计,致使一部分人组织观念淡化,有的超过六个月不落组织关系成为“口袋”党员,不少人成了“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模范作用、甚至不缴纳党费”的“四不”党员;一些在村里无职无权的党员,感到自己靠不上前,也不愿参与。

(七)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现在大部分村干部工作只是出于应付,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想过真正为村集体发展付出点什么,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做点什么,很多时候想的都是我怎么能最大限度的赚到钱,工作很多时候都直接与经济挂钩,没有油水的事情不愿去做甚至是以各种接口推诿,基层组织建设本来就是一件出钱又出力的工作,很多人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加之现有的机制不健全,对于村

干部的管理监督没有现成的方式方法,致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甚至是根本无法开展,部分工作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都是随着村干部的性子开展抓落实的,这使得工作很被动。

四、对策建议

(一)不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必需的人才。一是充分利用好镇党校,每年组织开展两次以上的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强化村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解决“双建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充分利用镇党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农民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同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提高农民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增强致富本领。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农民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更新观念。

(二)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一是继续抓好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引导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多渠道盘活村级集体资产,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三是利用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有计划地从最贫困的村入手,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

利用当地资源及市场信息抓经济发展,解决“造血”功能问题。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村级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承担者和组织者,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报酬低,权力小。因此,镇党委政府要着手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着力激活基层,放权基层,减负基层。减少达标验收,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做好指导、引导、服务。对村级组织反映的问题不推诿,不扯皮,努力为村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全力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必需的后备人才。针对目前农村党员年龄老化,作用弱化的实际,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培训教育党员、发展新党员、处臵不合格党员等项工作列入农村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是抓住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有利契机,培训教育农民党员,提高党员素质。二是注重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培养和吸收那些文化素质高、作风正派、有带头致富本领、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农民入党,充实后备力量。三是对那些年纪轻、综合素质较高的党员,优先选拔、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之中,纳入村干部队伍管理。

(五)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规范农村干部施政行为。

要以健全村级配套组织为基础,以村级民主管理为重点,以村务公开为抓手,切实加大农村日常管理,规范干部施政行为。一是规范决策机制。村重大决策和事项要严格按照“一会两票”落实、镇党委政府审查、村“两委”组织实施的步骤进行,防止违背民意乱决策和“一言堂”现象。二是完善公开机制。在公开内容上,由财务公开向党建动态和经济发展等村务党务内容拓展;在公开形式上,由常规性公开向群众点题公开和群众质询答复延伸;在公开环节上,要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公开拓展,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三是完善述职评议机制。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严格评议标准,规范评议程序,提高评议质量,让村干部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四是健全监督机制。镇党委政府和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农村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

(六)切实改善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常年工作在农村一线,直接面对群众,身处矛盾焦点,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只有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他们,才能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要认真落实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农村干部补贴范围,提高农村干部补贴标准,稳定农村干部队伍,保证基层组织健康运转;要采取“乡镇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积极为村干

部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要逐步提高退职干部补贴标准,切实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要探索建立农村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认真研究选拔优秀农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办法,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推荐第2篇:基层民主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民主建设调查报告

【引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基

本政治制度。”

【调查结果】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基层民主建设状况,总结了以下几点。居民委员会的任务重而且繁多;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没有经济实力,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无法实行居民的自治;干部结构不合理。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基层民主建设存在众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般都有50项之多,有的甚至达上百项。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委员会扮演着“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既管公婆打架,又管夫妻离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角色。一些城市基层政权组织把本来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都交给居民委员会办理,有的甚至将居民委员会当成其下属机构来对待。许多地方的居民委员会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固定的办公用房、无必需的办公设备、无必要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数居民委员会都是靠出租办公场地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拨款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目前居民委员会的干部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由于不愿意做居民委员会日常事务中那些婆婆妈妈的繁琐事情,一旦有年轻人来居民委员会工作,便立刻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当前,在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中,有的乡镇政府仍视村民委员会为其当然的下属机构,按照行政管理方式来对待村民委员会,一般都是通过对村民委员会发布各项指令和进行具体的工作指导来领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调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基层行政机关处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一线。面对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的新形势,基层行政机关必须以民主集民智、解难题,以民主暖人心、理情绪,以民主强监督、树形象,以民主求善治、促发展,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从而夯实国家治理基础。尽管基层民主建设有问题,但优势突出。第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自治的内容上,群众自治的事务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基层群众自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民主、实践民主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大学校,有利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第二,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人民民主发展问题,使得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第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产生的,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则是适应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需要的产物,在解决城市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一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与国家主导作用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发展的渐进性与发展的创新性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培育人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实体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议】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有必要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相应修改,完善民主选举程序,补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有关内容,以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居委会、村委会今后的各项工作有望进一步民主化,特别是在两部组织法修改中有望进一步发挥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在参与集体决策中的作用,逐渐引进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的概念,由原来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发挥主要作用向居民和村民直接通过行使民主权利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过渡。在居委会、村委会中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与居委会、村委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监督,有机地协调基层党组织与居委会、村委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多种群众自治团体和自治组织的作用,不仅在企事业单位中要进一步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业主委员会等群众性社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的作用,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居民和村民有望享有更多的实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会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强化对居委会、村委会工作的合法性监督,以法律来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的合法权益。

推荐第3篇:基层教育调查报告

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激发学习动力,树立真我目标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一、调查方法与步骤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成都市某中学高二·一班进行,共发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座谈会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活跃,交流自己的感想和感受.通过座谈,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3、问卷分析,资料整合

此次调查在问卷分析和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更结合该班班主任反应的情况,以及在数种图书网络资料的帮助下完成,希望能够全面深刻有效的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标。

二、调查报告内容

本调查报告立足于该班的现实现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认清自我现实,同时树立明确而长远的目标和学习方向。该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班级,班级成员家庭环境优越,但是整体学习成绩偏低。本次调查为准确地把握该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座谈,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谈话结果显示,该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明显的特征。分析和领悟学生学习的心理,对未来走上讲台,更好的开展教师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极大的作用。

(一) 关于目标信息的设定与现实情况分析

本班共36人在高考目标设定的调查中,其中想上本科的人达到80%。但是根据该班目前学习状况和班主任老师的了解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设定太脱离实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众可以看出本班人员的学习意识是非常强烈的。

(二) 高考意识和学习定位分析

1、本班成绩相对较差,但是在进行高考途径选择的过程中,几乎58%的人选择了直接应试,对高考其他途径则知之甚少。对高考常识几乎只是简单的定义为一种升学的途径,对现代教育也有自己明确的看法和观点。

2、由于长时间在校园学习的限制和本身接触知识的有限,使多数人对高考意义理解不足,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3、盲目乐观的对待高考,甚至轻视高考成为成绩提升的最主要障碍。对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满和消极抵抗也逐渐显露,如果不做好适当的应对对策,可能会导致多数学生厌学情绪急剧增加。

(三)自我认识和环境影响分析

1、问卷共列出7个“你觉得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或急需克服的问题”,其中散漫懒惰的选择比例达到78%。其中,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2、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的一种推动力。兴趣是在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本班学生多数人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没什么意思,学起东西没用,看到书本就烦躁这样的人高达47%。

3、环境因素影响。

本班学生大都家庭环境优越,,其中绝大部分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多数人不担忧未来前程问题。这也成为不愿意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校的学生素质,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以及学风建设都对该班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成绩拔尖的班级来说,我班更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在除了文化课的教育外更鼓励学生学习特长,如音乐,美术,舞蹈,鼓励学生考取相应高等艺术学校.。

4、学生自身个性影响。本班多为艺体生,性格多活泼外向,相对之下也有个别性格极为内向的人,与整个大环境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听不懂,不愿问者达到13%成为影响个别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问题。

此外,粗心大意等问题所占比例为67%,几乎成为现阶段本班学生成绩的头号杀手。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时的影响着现代的学生群体,浮躁成为现代学生的通病!

四、应对策略

1、分析并制定图表,用直观的方法给学生展示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使其能够跟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自己,找好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收集历年来高考政策形势变化资料及历年高考成绩划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学习及高考的看法,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尽力避免盲目乐观的对待高考。

3、加强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及生活观察与指引,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使教育更加民主化,多样化,兴趣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

4、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指导和引诱,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调查员:

时间

推荐第4篇:基层团组织调查报告

基层团组织调查报告

数据与分析:

(一)、基层团组织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组织情况。

目前,佛山南海区全区共有8个镇(街道)团委,2个街道(桂城、罗村)、6个镇(里水、九江、丹灶、大沥、狮山、西樵),229个村(居)委,各村(居)都设有团支部等组织,每个村居委还配臵了一两名公选副书记,更方便地去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南海现有团员青年约7.8万人,其中学生团员约5.3万人,学生团员约占团员总数的68%。从我们这次调查的结果中看到,被调查者61人,其中,男性,30人,占49.18﹪;女性,31人,占50.82﹪;团员所占比例是100%,可想而知现在绝大部分青年都是团员,但可调动的团员却是有限的。团员的比率很高,特别是学生占了90.16%,其中大学本科的比例最大占了60.66%,如今的青年团员都是拥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的。

2.当今青年需求的多样性和务实性,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需求。

当代青年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是在党的培养和关怀下成长进步的一代,作为年青的一代,时代赋予了我们宽松的环境和机遇,也授予了我们光荣的使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当代团员青年的务实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业意识等方面都受大环境的影响各有不同,价值更趋向多元化、个性化。据调查显示,青年团员认为基层团组织组织的活动不够吸引占了72.13%,活动内容不新颖、形式单调占了72.13%,工作内容不能满足青年需求,觉得是浪费时间的占了68.85%。另一方面青年团员对网络需求是比较大的,对于他们平时除了学校外喜欢做的事情,有85.25%的青年是喜欢上网,有52.46%喜欢在家看电视,也分别有40.98%和42.26%喜欢逛街和看书,参加社团活动和打机的占了一小部分,而其他方面的主要还有旅游、做兼职、打球、参加培训等等。另一方面青年团员对技能培训、交友联谊、文体活动比较感兴趣,都占了60%以上,同时有602.03%的人认为基层团组织缺乏对团员青年的知识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交友联谊可以拓宽他们的人际范围,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这是很符合青年团员所追求的实务、竞争、自我价值提升的观念。

3、团组织的凝聚力日益涣散,团干部工作难以有所作为。

从调查的结果和采访发现,青年团员对于基层团组织凝聚力感觉是一般的占52.46%,没感觉的也占了31.15%,甚至有14.75%的觉得很差,只有一小部分1.64%的人觉得所在的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很强。目前近半数团员集中在学校,学生的团关系在学校里,到了寒暑假回家后,就找不到团组织。外来务工者等流动团员的

情况也类似。而另一方面,村居团组织又因团籍管理的问题,团组织、团员队伍散乱,村居在册团员少,出现“有支部没团员,有团员没支部”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基层团组织也在各村居委进行了“团员双籍管理”,是有一定的帮助,但还是有很多的团员不愿意配合开展工作哦,发挥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还有待在慢慢发展去改善。

还有很大部分青年团员对于所在的乡镇(街道)是否建有各类青年协会是不清楚的占了55.74%,还有一部份知道是建了有,但感觉是发挥作用不明显的也占了36.07%,只有很小一部分觉得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只占了8.20%。同时有50.82%认为基层团组织缺乏有力的领导,49.18%认为组织性较差,这体现了少数团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不强,不能很好的进行基层团组织建设。

4.团员意识淡薄,对基层团组织的概念模糊。

据此调查反映,有42.46%对基层团组织是很少了解的,31.15%是一般了解的,更有19.67%的人是根本不了解,只有6.56%很了解。对于基层团组织的不了解是很难让青年团员去关注它,了解它的。这表现在对于是否喜欢参加基层团组织搞的活动中有49.18%的人是看情况而定,甚至有11.48%是根本不喜欢的,认为是很无聊的。只有大概26%的人是喜欢。可见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都是不高的。同时我们从采访基层团干发现,团员的组织意识淡薄,缺乏团员光荣感与责任感,个别团员青年还存在“团组织无用论”、“团员身份无意义”的思想。从进行问卷调查情况看,很多青年不愿意填写问卷,绝大部分被问者认为团组织是可有可无的,开座谈会议时候召集的团员青年来得很少,召集起来比较费力。

5.基层团组织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反映,青年团员认为宣传力度不够的占了70.49%,他们理解基层团组织主要是通过家人、朋友、同学的占了59.02%,这都是靠一传五,五传十这样传开去的,具体方面的还是不清楚的。电视新闻媒体和村居干部宣传的也分别占了50.82%、44.26%,但似乎发挥作用比不上从家人和朋友同学那里得到的信息那么有力。虽然有很大部分青年团员是喜欢上网,却很少吸引他们去关注基层团组织的资讯。

二、基层团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指导。

首先,党组织在思想上和政策上不够重视。在访问一部分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团委书记和副书记中可知,省、市和区各级团委就如何加强基层团建出台了很多政策性文件,但许多具体的内容都没能很好在乡(镇)、村二级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村党支部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部分农村党支部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

基层团的工作。甚至认为团的工作是一种附带“产业”,是务虚的、可有可无。同时在此政策上对团建工作关心和指导力度不够,对团干缺乏培养和培训,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也得不到落实,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致使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思想淡化。第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活动阵地没有保障。部分农村党支部本身涣散,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村级团工作经费在无从保证,得不到定期的费用支助。同时,许多村(居)团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致使活动难以开展。

2、基层团干部队伍问题多,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团干部兼职多,有些团委书记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乡镇党政布臵的工作上,对团的工作穷于应付,时抓时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职工作,导致有的乡(镇)、村的团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团干部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和体现不出自身的先进性,团组织职能的老化、弱化、缺位等情况,团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导致团组织徒有虚名,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组织找不到自己的团员,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也失去了自身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二是基层党组织对团干部的关心培养不够,认为团干职务没什么吸引力,团干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自主性、积极性不强。有些团干部体现出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甚至是心中无点子,工作无担子,不安心,不用心,不想事,不做事,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工作只局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精神,填填表格,完成些硬任务,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影响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有的团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觉得无职无权,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个人能力来维系,靠业余时间来张罗,难有作为。

3、团员意识淡漠,团的组织覆盖面出现萎缩

一、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团员青年出现政治淡化倾向,注意力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投入到了经济活动中,认为还是赚钱比较重要,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团员青年的组织意识逐渐淡薄,青年中拜金主义、功利思想突出。新形势导致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青年不愿做的矛盾,部分青年团员忽视了自己的身份,疏远了团的组织,团员的意识逐渐淡化。

二、共青团的组织动员方式,服务青年的能力并未随着社会的变迁有相应的变化和提高,不能够很好地实现服务青年的职能,青年的自身价值不能在团组织中得到体现,与青年团员追求的务实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业意识不相符合,团组织在青年的人生成长和价值实现中的缺位等原因,导致了团员发展困难,组织凝聚力涣散。

三、团员发展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有的基层团组织发展团员工作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除了参军、升学才会想起团组织外,平时主动要求入团的青年很少,超龄的团员没有及时退团,新的血液又没有及时注入,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

年减少,素质下降。有的团员青年只有在参军、找工作时才会想起团组织,他们对团组织的认识非常模糊,对团组织的各项职能缺乏了解,参加团的活动也不积极,使团员的先进性无从体现。基层团组织将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等面临严峻的挑战。

4、基层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青年的价值观念、利益需求、发展方式、群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的流动性不断加大,青年的层次类别更趋多样,青年的价值取向日益务实。同时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的政治说教、意识灌输、强制要求类型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模式已不能满足团员青年的利益需求。

二、由于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

一、工作内容滞后,工作分工不明确,宣传工作不到位,团员没有得到及时的通知和对基层团组织的最新资讯的了解,举办的活动缺少既能与团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开展的活动抓不住青年希望能得到有用的技能培训和成才致富的兴奋点,团员青年不愿意参加,使得基层团组织举办的活动不能激发青年团员的参与热情和潜能,使得基层团组织做不到真正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

三、很多青年团员都是在学校缴纳团费,很少或没有向农村基层团组织缴团费,就算是已经完成学业参加了社会工作的团员也没有缴纳团费,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层团组织的活动经费不足。

三、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1.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组织重视和支持,构建党团建设一体化的新格局。

坚持“党建带团建”,紧密配合党委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促使党组织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村两委可以将一些工作任务交给团组织去落实,发挥群团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按照这一要求,在团的换届选举、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团干部的培训、推优工作、团员活动、组织生活、社会实践、社团管理等方面,都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例如在暑假期间,镇、办事处的团组织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开展暑期活动,锻炼共青团员的多方面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基层要协助上一级更好地开展活动也必须努力跟紧党的步伐,围绕大局,让共青团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到本领,为本村的经济文化做出贡献,并投身于建设和谐狮山中。

2、注重对加入干部队伍的人员的考核培训,提高原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一是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团干部培养和配备。要把那些热爱团的事业、有责任心、业务精、能力强、影响力较大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通过“选优”实现“配强”, 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例如对各村居委配臵了公选副书记,这不但可以协助基层团组织干部工作,也可以让公选副书记成为团干部和青年团员之间的沟通桥梁,更利于工作的开展;对长期

在团组织领导岗位上但工作无作为的团干部,要适时进行调整。二是强化基层团组织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对乡镇团委书记,除要落实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外,还要尽可能专职专用。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理性思考能力,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各级团组织要创造条件,加大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严格按照要求,每两年至少要对乡、村团委(总支)书记进行一次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可以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法进行,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开阔视野、明确任务、掌握最新工作方法,尽快成为共青团工作的行家里手。

3、贯彻落实好基层组织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如在各支部明确一名政治素质高,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宣传信息员。报导方式可以以学习园地、学习专栏、简报等。可以放手发动青年团员积极参与开展社会宣传工作,要善于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宣传工作。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内容真实,形式多样,才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开展社会宣传工作切忌呆板、单调、虚构。要充分利用各类有效媒体特别是现代媒体进行文化宣传,可以加大文化宣传的力度,拓展文化覆盖面的广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应着重利用网络媒体,使基层文化宣传工作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可以设立一个网上论坛,像大学校园论坛一样,让青年团员畅所欲言同时了解最新动态,利用版主召集各方贴友,大家交流多了就熟悉了,开展工作也更方便了。

4、积极开展活动,为青年提供参与基层组织活动的途径。

团组织的活力在于青年,团组织的战斗力在于青年的广泛参与,团的宗旨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团在服务青年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现,因为通过开展活动,青年团员可以更好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培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说到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既是对团工作有效开展的一种体现,又是对组织者、参与者才能的一种锻炼、提升。从乡镇来讲,虽然开展活动的困难较大,但只要只要精心组织,借助于外来力量的带动,同样可以将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让青年朋友们接受和参与。活动要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团员迎接时代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团员对本村团组织的认识与热爱,同时从中培养人才。

5、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和职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青年需求的多样性,以提高青年团员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社会变革的深化,青年的成长需求、发展需要,以及对团组织的要求都发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共青团组织旧有的工作方式和职能早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现实,这需要团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客观地正视问题,把全团的工作重心从以前的简单教化、僵硬引导、普遍宣传上转移到代表、维护、发展青年的权益上来,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现实,根据青年的需求转变自身的职能,帮助青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补共青团之短,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新机制,让他们在团的组织中不但能得到快乐、获得成长,还能够获取成功。认真研究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不足,依靠社会力量、牵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共青团工作。基层团组织要以服务青年为中心,加大青

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要帮助农村青年谋求平等市场经济地位,保障他们获得同样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的信赖。最终达到教育、引导、服务青年的目的。

推荐第5篇:基层工会组织调查报告

当前,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种个体经济组织,个体私营企业等企业的增加,带来工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层工会要适应形势、发挥作用,就要明确应该重点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理清思路,找准位置,服务大局,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贯穿一条思想主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层工会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的实践者。为此,一定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头等政治任务来抓,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要科学地观察当前新形势的特点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基层工会组织变化规律,把握基层工会工作规律,抓住规律,迎难而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在创新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求得新突破,在发展中开创新局面,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新举措。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基层工会组织也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纳入了自己的视野。许多县市工会以及基层工会开展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知识武装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等活动,对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展了多次经验交流和理论与实践的研讨活动,在工会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冲击下,基层工会还不知学习型组织是怎么回事,也上行下效地开展创建活动,大有一轰而起之势。

基层工会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它是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内容来看,这是当代最前沿的管理理论或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升华,需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目标。基层工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只能是处于配角和协助的地位,如果基层工会大包大揽,一方面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如果不把创建学习型组织放到企业党政工作的大盘子中来思考,工会是绝对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三、抓住一个根本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基层工会工作在企事业、机关单位,是团结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的直接组织者。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目标任务。因此,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就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基层工会一定要立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以及工会工作的全局,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中心,来思考和安排工作。要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以振兴发展企事业为目标,广泛发动和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形成学赶先进的热潮,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好地履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四、落实一个根本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基层工会与职工群众紧密相连,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重要推动者。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始终保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基层组织是党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的基础,其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始终是工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搞活企事业,搞活工会整个工作,都要抓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主题来展开。基层工会一定要认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要进一步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依靠”方针的落实。

五、加强基层工会组织——人才素质的培养

提高基层工会组织人员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推荐第6篇:基层医院调查报告

基层医院调查报告

我国新医改方案已正式出台施行,新医改将加快基层医院的建设,改善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活力,保证农民看得起病,缩短城乡之医疗差距,解决好公立医院的布局问题。有助于引入社会资金、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办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政策依据。新医改的重点在于完善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是农村医疗网的枢杻,既承上启下,又承担着预防、保健、防疫、健教、医疗和计生等诸多具体任务的医疗机构。乡镇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十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基层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好坏,决定着新医改的最终成功与否,基层医院无疑是新医改的焦点与难点,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制约,基层医院的改革和完善还存在很大的苦难。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基层医院的总数己达5万余所,担负着全国2/3 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属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由于我国是一个卫生资源缺乏和分布不平衡的国家,高级医学专家和高级医疗设备大多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占有的卫生资源却很少很少,互相间的医疗水平、差距很大,以致城市中大医院的病人排队、非常拥挤,而基层医院的病人却冷冷清清,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局

面。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却又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如此的非良性循环,必然影响两极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由此,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条件差就完全凸显了出来。

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人才匮乏,基层医院卫生队伍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学历层次低,人才质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竞争,特别是缺乏具有现代医院管理知识的干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目前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一个较为初始的阶段,一些医院有人事管理而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由有人力资源却没有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计划,渴望引入人才但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重视引进人才却不重视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挖掘,注重对技术设备等有形资源的投入却忽视对人的潜能等无形资源的开发,导致管理成效甚微人力资源浪费。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的流失,员工积极性受到挫伤,团队共振效应难以产生,阻碍了医院的发展。缺乏对人才的尊重,拥有人才,却没有委以重任;选拔人才,却没有合理的使用;引进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目标不明确,缺乏完善的管理,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来说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员工晋升奖励和发展的制度,员工不了解医院所制定的目标,影响了群体凝聚

力和向心力,团队精神也难以体现。

2.客观环境:由于体制、观念、技术、资金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差距,一些竞争力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将无法生存,甚至会被挤出医疗市场

3.管理体制:传统的管理落后 传统的卫生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以及人事管理的模式在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都与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的差距

在现在很多基层医院还有医生看病凭的仍是听诊器、温度计及血压计这“老三件”。这种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现状是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的一个缩影,医院陷入如此窘境,广大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岂能得到保证。在重庆市武隆县的很多乡镇医院连X光机和B超仪都没有,至于“三大常规化验”、人工呼吸机、吸痰器等急救设施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及彼,可见,乡镇医院不管在基础设备上还是在管理体制上都纯在很大的缺陷,这是我们未来全科医生必须挑起的建设大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和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与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相配套.农民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个人投入、农村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的捐助相结合,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中央强调在新医改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一)立足保基本,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在巩固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保障水平和经办服务水平上。通过提高筹资水平和封顶线、降低起付钱和个人支付比例、推行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合理控制医保基金结余率等措施,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构建合理就医导向机制。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执行服务标准,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二)着力强基层,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在农村,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继续巩固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基层,重点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配套、科室设臵、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增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必须在软件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

技术水平,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方式,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病。

(三)突出建机制,促进深化医改持续健康推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在省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范围内,明确本地区人员编制配备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要求,落实政府补助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建立医改资金筹措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保证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同时,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防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农村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未来的医院面对各种挑战,必须平衡经济规模和最佳就医可及性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共同构

建符合但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医疗体制。加强基层医院的各方面建设,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创医疗卫生事业新的宏伟蓝图。

推荐第7篇: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双流中学2016届7班语文老师和学生

调查报告题目:双流中学2016届7班语文自主学习情况

调查时间、地点:2013年9月—11月双流中学

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实地调查法,查阅法 访谈法

(二)步骤: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查询收集资料—→

个别访谈展开—→整理调查结果—→呈现书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内容 语文新课标改革有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它由以前的接受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自主学习是语文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双流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该校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一.语文自主学习的特征

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语文自主学习有几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主动向目标努力。独立性,即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或是主动与同学合作,互相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依赖老师,等老师来灌输答案。相对性,语文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是说绝对自主和绝对不自主都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介于中间状态。开放性,语文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类型的书籍阅读,而且语文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途径,如到课外书上去遨游,到网上浏览等。

二.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老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很重大也很艰巨的任务,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学,那种淡化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课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却因教师作用的缺失,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下进行。双中的老师就很好地担任了这个角色,他们就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研究者,是促使自主学习方式的充分实践者。为了达到自主教学的实效,双中的老师采用了以下策略:1)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2)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3)指导自主学习的反思;4)鼓励自主学习的实践。

2.老师具备的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巨大责任。如此艰巨的使命不是什么样的老师都能胜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而双中的语文老师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已经完全具备了这些素质。(1)他们拥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老师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双流中学的老师还能辨证地对待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倡导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不抛弃接受学习,以保证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2)他们精于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由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而内因起主要作用,所以,双流中学的老师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3)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引导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拥有科学的方法,且不断思考、摸索,不断改进新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他们掌握了很好的课堂管理艺术。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时,双流中学的老师并不大骂,体罚学生。而是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双流中学的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效

通过双流中学的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能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各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了,而且,他们还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其他各课的学习中去,极大地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学习。

双流中学初中部教务处主任这样说:“我们特别强调语文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不是对其它学习方式全盘否定,我们所寻求的是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和谐状态,以求学生更好多的发展,使语文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诸方面的目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随时警惕着避免对新学习方式的盲从,坚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的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双流中学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摸索探究,取得了不错的

效果。学生在双流中学的语文课堂上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人:万红霞

汉语言文学2010级2班

2013年11月14日

推荐第8篇:基层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的安排,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笔者通过工作实际和工作积累, 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对我县基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作如下调研:

一、工作情况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我县采取“三驾马车”齐驱(领导重视、部门协力、群众参与)的办法,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责任。新的历史时期,我县将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着力抓实、抓牢、抓到位。按照文化工作“以钱养事”机制的合同任务,对乡镇文化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确实增强了文化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意识。

(二)积极引导,激发参与热情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应该自己办。为了让广大群众增强这一意识,通过引导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乡土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形成合力,构筑文化舞台

文化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必须形成齐抓共管之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健康有益的文

化、体育活动。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构筑了新的文化大舞台。

二、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乡风文明的难题。强劲的文化建设让广大群众思想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发展经济的多起来了,参与抹牌赌博的少了;婚丧喜事移风易俗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崇尚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的少了。

(二)破解了治安管理的瓶颈。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三)破解了小富即安的意识。一些村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通过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激发了新的创业热情。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上级文件会议精神,使其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广大农村基层,深刻了解当前广大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进

一步认识到解决农村看科技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有线电视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转变等待观望、权宜之计、资源有限等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好破解“四难”问题的有关工作。

2、建立健全机制。一是建立财政投入主导机制。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文化事业,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起到组织牵头的作用。 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切实把破解“四难”问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省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二是建立公益文化推介机制。充分利用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将破解“四难”工作做为每年一度公益文化项目推介的重点,公益事业社会办,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相结合,确保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借鉴外地在各乡镇文化站整合流转借阅的办法,保证看书的可持续性,扩大图书的综合利用率; 在解决看戏难方面,也要充分整合全县范围内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互相交流学习,以提高送戏下乡的水平和质量。

3、发挥民间力量。发挥民间蕴藏的力量,不断探索破解“四

难”问题的新手段、新方式。一是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继续利用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村文化俱乐部和文化中心户等阵地资源,将图书网点引进这些阵地,成为售书点的延伸,由文化站的负责人或文化中心户代卖代售,方便农民购书同时节省送书下乡的成本;二是发挥民间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下派村干部、文化协管员、文化中心户等工作在农村一线人员的优势,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总结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经验;同时,要将专业文艺人才导入农村,为乡镇业余演出团队提供培训辅导,提高他们的演出质量。三是调动农民自身力量。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是破解“四难”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农民最能切身地感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优势,促进其参与破解“四难”问题的积极性。

4、加强沟通协调。一是要协调金融部门。在政府投入破解农村文化建设“四难”问题的资金和政策目前还没出台,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金融部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工程的资金借贷提供适当的借贷政策,共同为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应有贡献。二是要协调通信部门。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沟通联络,为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租借电缆、线缆搭挂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目的。三是要协调有关企业。通过与有关企业商议,以企业名

称冠名的方式,以为企业发布信息、广告的形式,把电影、戏曲节目送到乡镇,促进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的长期开展。

5、对接农民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最关键的落脚点就是农村广大农民需求的满足,应针对当前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破解“四难”问题的各项工作。一是在送书下乡方面,当前我县农村图书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乡镇干部、种养专业户、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他们主要涉及的图书种类是种养科技、医疗保健、教辅教材等。因此,有关部门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时,要多选取这些种类的书籍,解决“书太好、书太旧”的问题,切实破解农民看书难问题;二是在送戏下乡方面,要针对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种类和娱乐方式,组织相关的文艺表演团体,编排适合的节目深入农村演出,这样才能调动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达到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三是在解决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方面,针对居住在不同地域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电视信号、频道数量等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光缆联网或设置小前端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电视难问题。

推荐第9篇: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省、市妇联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为妇联整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期,对丰南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这次调研共发出问卷85张,收回85张,走访了乡镇、村书记21名,与11个乡镇妇联主席和21名村妇代会主任进行了座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调研情况如下:

一、

现状

(一)基层妇联组织健全,妇联干部队伍基本稳定。全区17个乡镇,49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妇联、妇代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100%。基层妇女干部年龄趋于年轻化,文化层次有较大辐度的提高。乡镇妇联干部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占90%。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文化占51%。同时,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抓住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在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村妇代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使村级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有497个村进行了村级妇代会组织换届,共有村级妇代会主任497人,其中连选连任93人,占19%;又有126名优秀妇女当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占26%,有278名为党支部聘用,占55%。村级妇女干部进两委的达到219人,其中进村委会的117人,进党支部的49人,进村两委交叉任职的53人。目前这届村妇代会主任同往届相比有几个不同:

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部分村妇代会主任是从全村选民中推出来的,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她们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具有比较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是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通过换届选举、竞争上岗、支部聘用的妇代会主任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希望能在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参政议政,为妇女姐妹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三是作用发挥较好,促进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现在30%的村妇代会主任有致富的项目,38%的妇代会主任有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对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很有说服力和榜样的作用。

(二)乡镇党委、政府重视妇联工作。各乡镇党委不断提高认识,把妇联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指导和支持妇联组织引导广大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在经济建设中,支持妇联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支持妇联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并为妇联组织“三八”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各乡镇党委要求建立专门的妇女活动场所,并将这一项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与村主要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目前,全区400个村建立了妇女活动室,为基层妇女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活动室的阵地作用,组织妇女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还有的村成立了妇女健身秧歌队,组织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活动,村委会还为她们购置了录音机、彩扇、锣鼓等活动器材,提高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了农村妇女求知、求乐的愿望。

(三)基层妇联组织及广大妇女群众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乡镇妇联找准位置,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健全和完善了培训体系,向农村妇女传授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知识,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全区有8.6万名农村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涌现出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1名,省“双学双比”女能手2名,有近5000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做出了贡献。基层妇联组织以家庭美化建设为重点,在农村重点开展“创‘三化’庭院、争‘十星’之家”竞赛活动,全区评出十星级文明家庭5848户;同时,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禁赌、禁毒、反对邪教、维护社会稳定,广泛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为妇女排忧解难。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密切关注妇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源头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动员,推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妇女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第一,村级妇女干部兼职过多。有的村妇代会主任身兼五至六职,影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工作上。税费改革后,由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里经费开支相对减少,工作人员精减,因此,妇代会主任身兼数职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第二,妇女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平衡。政治待遇偏低,主要表现在,极少数的乡镇妇联主席进入党政班子,还有部分村妇代会主任没有进两委,随之经济待遇未达到应有的比例,村妇代会主任工资待遇不平衡,好的乡镇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在8000元左右,经济欠发达乡镇的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约XX元,有时还不能及时发放。第三,基层妇女组织干部的素质面临严峻挑战。一部分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太低,掌握不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已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妇联工作任务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因此,提高农村妇女干部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第四,部分村级妇女组织活动经费不足。通过调查掌握,税费改革后,部分村的经费开支主要于财政转移支付,经费有限,除了保证几位村级干部的工资外,办公和活动经费没有办法解决。由于缺少经费,致使有的村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

三、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妇女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关心基层妇女干部的成长,支持基层妇女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她们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对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妇联干部的素质。

一是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换届后,全区有126名妇代会主任是新走上妇女工作岗位的,要尽快加强对她们的培训,提高她们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素质。区、乡镇妇联都应有针对性地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基层妇女干部要信任、理解、支持,多鼓励,多帮助,多压担子,使她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

三是加强妇女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通过举办座谈会,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使她们之间加强了解和沟通,交流工作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是要在乡镇妇联干部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引导妇联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环境,帮助她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科技致富本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五是基层妇女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和精神,增强驾驭全局,参政议政的能力。

六是要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乡村妇女干部典型、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3、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把优秀的乡村妇女干部选配进乡村级领导班子,大力发展女党员,给她们提供参政议政,参加管理的机会。要关心村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保证村妇代会主任工资为村书记、主任的7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养老保险,确保村妇代会主任无后顾之忧,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妇代会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使妇女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使基层妇女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推荐第10篇: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省、市妇联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为妇联整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期,对丰南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这次调研共发出问卷85张,收回85张,走访了乡镇、村书记21名,与11个乡镇妇联主席和21名村妇代会主任进行了座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调研情况如下:

一、现状

(一)基层妇联组织健全,妇联干部队伍基本稳定。全区17个乡镇,49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妇联、妇代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100%。基层妇女干部年龄趋于年轻化,文化层次有较大辐度的提高。乡镇妇联干部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占90%。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文化占51%。同时,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抓住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在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村妇代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使村级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有497个村进行了村级妇代会组织换届,共有村级妇代会主任497人,其中连选连任93人,占19%;又有126名优秀妇女当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占26%,有278名为党支部聘用,占55%。村级妇女干部进两委的达到219人,其中进村委会的117人,进党支部的49人,进村两委交叉任职的53人。目前这届村妇代会主任同往届相比有几个不同:

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部分村妇代会主任是从全村选民中推出来的,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她们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具有比较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是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通过换届选举、竞争上岗、支部聘用的妇代会主任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希望能在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参政议政,为妇女姐妹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三是作用发挥较好,促进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现在30%的村妇代会主任有致富的项目,38%的妇代会主任有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对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很有说服力和榜样的作用。

(二)乡镇党委、政府重视妇联工作。各乡镇党委不断提高认识,把妇联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指导和支持妇联组织引导广大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在经济建设中,支持妇联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支持妇联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并为妇联组织“三八”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各乡镇党委要求建立专门的妇女活动场所,并将这一项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与村主要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目前,全区400个村建立了妇女活动室,为基层妇女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活动室的阵地作用,组织妇女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还有的村成立了妇女健身秧歌队,组织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活动,村委会还为她们购置了录音机、彩扇、锣鼓等活动器材,提高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了农村妇女求知、求乐的愿望。

(三)基层妇联组织及广大妇女群众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乡镇妇联找准位置,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健全和完善了培训体系,向农村妇女传授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知识,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全区有8.6万名农村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涌现出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1名,省“双学双比”女能手2名,有近5000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做出了贡献。基层妇联组织以家庭美化建设为重点,在农村重点开展“创‘三化’庭院、争‘十星’之家”竞赛活动,全区评出十星级文明家庭5848户;同时,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禁赌、禁毒、反对邪教、维护社会稳定,广泛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为妇女排忧解难。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密切关注妇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源头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动员,推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妇女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第一,村级妇女干部兼职过多。有的村妇代会主任身兼五至六职,影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工作上。税费改革后,由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里经费开支相对减少,工作人员精减,因此,妇代会主任身兼数职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第二,妇女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平衡。政治待遇偏低,主要表现在,极少数的乡镇妇联主席进入党政班子,还有部分村妇代会主任没有进两委,随之经济待遇未达到应有的比例,村妇代会主任工资待遇不平衡,好的乡镇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在8000元左右,经济欠发达乡镇的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约2000元,有时还不能及时发放。第三,基层妇女组织干部的素质面临严峻挑战。一部分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太低,掌握不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已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妇联工作任务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因此,提高农村妇女干部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第四,部分村级妇女组织活动经费不足。通过调查掌握,税费改革后,部分村的经费开支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经费有限,除了保证几位村级干部的工资外,办公和活动经费没有办法解决。由于缺少经费,致使有的村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

三、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妇女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关心基层妇女干部的成长,支持基层妇女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她们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对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妇联干部的素质。

一是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换届后,全区有126名妇代会主任是新走上妇女工作岗位的,要尽快加强对她们的培训,提高她们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素质。区、乡镇妇联都应有针对性地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基层妇女干部要信任、理解、支持,多鼓励,多帮助,多压担子,使她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

三是加强妇女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通过举办座谈会,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使她们之间加强了解和沟通,交流工作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是要在乡镇妇联干部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引导妇联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环境,帮助她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科技致富本领。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五是基层妇女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和精神,增强驾驭全局,参政议政的能力。

六是要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乡村妇女干部典型、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3、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把优秀的乡村妇女干部选配进乡村级领导班子,大力发展女党员,给她们提供参政议政,参加管理的机会。要关心村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保证村妇代会主任工资为村书记、主任的7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养老保险,确保村妇代会主任无后顾之忧,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妇代会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使妇女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使基层妇女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第11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查报告

*年*月,我对北京市房山区**镇司法所进行实地调查,经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和**镇司法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调查内容**镇司法所概况及主要业务

二、调查结果**镇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中部,距首都市中心46公里。该镇下辖24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

12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万人。**镇司法所现有司法助理员4名,包括所长1名,办事员3名,其中中共党员2名,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司法所是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最基层的组织机构,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基层,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司法所也是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同时在基层政法机构体系中,它还是基层政法组织机构之一。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主要是: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与探索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调查体会与认识通过实地调查,使我对基层司法工作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得知该所正在进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我非常高兴。去年下半年我就从媒体上主要是报纸、电视台知道了北京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消息,而且对社区矫正这件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可惜媒体上的相关报道太少了,因此我主动向王所长提出,能不能让我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协助做一些事情。王所爽快地答应了。我首先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和**镇开展此项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至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有五类人: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被裁定假释的罪犯;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间接目的是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是:依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确保刑罚的有效实施;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通过多种形式,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其认罪服法,其恶扬善,人格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社区矫正的工作队伍,主要是专业矫正人员,包括:司法助理员: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矫正,组织社会志愿者对矫正对象进行帮教,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就业及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监狱警察:协助司法助理员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第二是社会志愿者,参与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工作,促进矫正对象的改造。社区矫正工作是去年7月份开始在北京市房山、密云、东城三个区县开展试点的。**镇的工作是于7月22日在房山区的统一部署下正式开展的。他们主要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第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定了《**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第二是落实矫正对象报到后的去向,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为没有生活出路的矫正对象联系建立了一个就业基地;二是在**龙骨山划出一片命名为“新生林”的林地作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的场所。第三是组织编印了《矫正对象学习手册》。**镇司法所从8月28日正式接收矫正对象开始,到目前共接受矫正对象12名,其中缓刑犯11名,管制犯1名。我刚开始工作的第三天正巧有两名矫正对象来报到,使我有机会全程跟踪了解了他们工作的流程和内容。两名矫正对象一到司法所,首先为他们办理报到手续,指定矫正责任人,按照规定宣读相关纪律和规定,发放《矫正对象学习手册》。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块,一是形势政策教育,二是矫正对象行为守则、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各项管理制度

,三是社区矫正工作概况,四是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和首都市民文明守则。接下来是到当地派出所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然后是走访、调查、签订监护协议。包括到矫正对象的家里与家属谈话、了解家庭情况,与家属签订监护协议;到矫正对象邻里家进行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到矫正对象居住地的村(居)委会、矫正对象的工作单位进行走访

,与村(居)委会、工作单位领导见面,了解相关情况,分别签订监护协议。同时,也向矫正对象的家属、村(居)委会、工作单位领导介绍了社区矫正的相关情况。如果矫正对象没有固定工作,则安排他们在自愿的情况下到就业基地工作,如果他们不同意,则安排他们到社保所进行求职登记。如果家庭困难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还会协助矫正对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入日常管理了。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日常报到,包括电话报到和当面报到,电话报到每月4次,当面报到每月2次;公益劳动,每月3次;思想汇报,每月2次;学习教育,每月1次;家访和群众走访,他们的安排是在报到起的半年之内,每月走访1次。社区矫正的其他管理制度还有很多,包括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包括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守则。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与实际工作,使我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社区矫正是对中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社区矫正有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有利于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加强政法工作、优化首都法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社区矫正工作在改革与完善我国刑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通过在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一方面增长了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增加了在政法部门实践工作的经验,我深刻体会到在基层工作的辛苦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我相信,这次调查活动一定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12篇:基层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寒假实践调研报告

96期6班 李永明100601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为落实党在十七大报告中“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要求,为了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学校要求,积极参与假期实习调研活动。

寒假回家后,对家乡当地医疗状况及政策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去乡镇医院了解有关文件及文件的施行情况,到各村进行走访调查。

我国优势医疗资源(包括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配置)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医院中,而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普遍存在着业务用房不足,房屋紧缺现象。诸如这次调查的乡镇卫生院每日来应诊的人数众多,而医院面积却只有那么大,要看病还得挤在注射区,由于空间有限,进而卫生院的卫生环境状况也欠佳。而且基层医院中不是设备不齐就是设备严重老化,有的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资料查阅与分析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导致农户长期贫困和扶贫返贫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国政府适时推出了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调查结果分析知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状:医院基础设备简陋,医疗设备紧缺:先进的设备是医疗卫生工作得以发展的基础,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设备太简陋,医疗设备非常紧缺,大多数的病人只能靠医生的经验治病,而往返于大医院耗费精力,给广大农民的精神和物质上带来很大的压力;医务人员紧缺:基层卫生院普遍人员紧缺,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农村的卫生院只有包括院长在内的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旦出现需要出诊的状况,卫生院就无法正常运转。

2.基层群众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和意识:群众缺乏防病意识。从我们的走访过程和调查结果来看,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缺乏预防疾病的意识,他们潜意识里缺乏健康的概念,总认为得病没什么大不了,从而导致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导致严重后果;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农民群众缺乏防病意识的根本原因是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缺乏,不知道许多地方性疾病、传染病、妇幼病等是可以预防的,有些慢性疾病可以通过保健延缓病情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基层群众亟需健康教育。

3现象分析结果:农村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比例。从调查人群的年龄段进行分析,40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们更具有代表性一些,农村人口的年收入大多数在3000元以下,说明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都比较低;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

总结调查结果,农村人对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相当多的人都参加了医疗保险,看来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在农村普及了,通过分析,农村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比较安之若素,对当地医疗满意,而另一类人觉得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水平是限制农村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村人不做定期体检。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遇见小病去医院诊治,另一部分人选择自己买药治疗,但还是有少数一部分人对其不管不问,农村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定期进行体检,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钱的问题是大家首先考虑的对象,再有就是麻烦不麻烦的问题。农村人不做初步定期体检的原因,大多数人不做体检都是因为没有人定期组织,所以村委会应多重视组织村民体检;农村人对当地医疗机构的服务和收费

的满意度差。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人并不是十分满意当地的医疗条件,通过我的调查走访,基层的医疗卫生条件的确不是很好。设备简陋,缺乏高素质的医生,人员不够是影响基层医疗状况的主要问题。再有就是大多数受访者觉得医院的收费较高,不符合当地的发展水平。农村人对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看法差。

对于以上现象,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以下建议: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乡镇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招聘到基层去工作的医务人员、组织对口支援、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进修、让他们转岗培训,还有订单定向地招收医学生。采取措施改善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得农民有钱治病。加大对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有关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健知识,也使得农民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各市县医院轮流为所管辖区村民做定期免费体检工作。

国家加大对医学院校的投资,培养出更多杰出医疗人才。逐步实现每个家庭都有负责此家庭身体健康的医生,并定期为此家庭做健康指导。以村或小区为单位,定期对群众进行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讲解。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定能建设出一个崭新的新农村。

第13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可以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繁荣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及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沿阵地,是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农村的村民自治,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为有关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暑期我们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我们经过对各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我想针对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关于村民居委会建设重要性的总体感受问题

村民居委会建设的重要性被普遍认可,10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村民居委会的建设十分重要。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石,是引领人民群众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带领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和街道各项工作的依托和落脚点。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群众誉为“一座党和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村委员会领导班子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做好农村、社区工作最根本的保证。通过换届选举,搞好村委会的组织建设,把那些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创新、工作扎实、政绩突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农村、社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南岗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好地领导农村和基层的三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搞好换届选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凝聚村民的向心力,增强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驾驭力,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服务力,增强村级组织在全体村民中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行政能力,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关于村委会工作重点的问题

调查显示,75%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经济,创办村办企业,提高机体经济实力在村委会各项工作中应该放在首要地位,10%认为调解民事纠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应该是村委会的工作重点,其余者表示村委会的工作重心应摆在其他方面。农民的希望是什么?当然是希望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过得和城里人一样或者差不多的生活,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是村民你对现实生活条件并不满意。如今生活用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村民工资增长幅度相对缓慢,所以最近村民生活较为吃紧。我所在的农村虽然依旧保留一部分农田,但务农已经不是村民的主要的生存方式,大部分村民在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内工作,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化速度较快。我认为如今要提高村民收入应按照“布局集中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现代化、产权多元化、污染 集中治理”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工业园区建设,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要想通过工业化来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入园,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三产发展,促进城乡繁荣。 二是加快发展乡镇工业,促进乡镇工业集约、集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一支

重要力量,强县要靠招商引资,富民要靠全民创业,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大,要充分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大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活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农民身心素质,从而提高农民对知识、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3关于大学生当村官问题

80%认为大学生当村官对对农村村民自治建设有帮助,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 ,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发生大变化。要把战略部署化为现实,离不开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选用大学生当村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这样做既拓宽了“村官”的选用渠道,也坚持了依法实现村民自治。帮助农民搞好村民自治,改善农村的干部队伍结构,加快农村发展,前提是村官必须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民的疾苦有相当多的了解,对农村的发展,有足够的构思,能够被所在村庄的农民所信赖。这一切基本条件,不是一张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就能解决的。农民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大学生当村官凭一时激情到农村不难 ,但干出一番事业不容易。农村基层工作对年轻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绝不能把到农村任职设计成人生历程中的短期行为,绝不能凭着一时的冲动,稍不如意就打退堂鼓,而要做好扎根农村、长期吃苦的准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走村官路只是一时选择, 服务农民才应是一生追求。到村里工作,像是人生舞台拉开了大幕,但服务农民的大戏却永不会谢幕。一个大学生“村官”,得到群众的一时称赞不难,难的是得到群众的长久称赞。人心换人心,农民是最朴实的,也是最重感情的。你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农民心中就会装着你、拥护你。

我希望能通过这次小范围的调查,引发大家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希冀对增加大学生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了解和农村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有所裨益。

第14篇: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一、现状

目前,我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党员队伍基本稳定。现共有城市基层党员7132人,其中男性党员5349人,女性党员1783人;纯居民党员1066人,企业进社区党员4832人,企业职工党员233人,“两新”组织党员351人,教育系统党员437人,医疗卫生系统党员213人。队伍比较稳定。二是组织关系隶属基本明确。共有城市基层党组织366个,其中党委2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企业1个),党总支48个(社区46个,医院1个,区属企业1个),党支部312个(城市社区224个,区属企业17个,中小学校16个,医院11个,社会团体、中介组织3个,其他企事业单位41个),基本做到了每一名党员都有相应的支部进行治理,没有出现无支部治理的党员。三是支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我们抽样调查了2个党委,5个总支,10个基层支部近一年来“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情况,没有发现未过一次组织生活和未开展一次“三会一课”活动的情况。

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们围绕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事求是地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组织覆盖不健全,治理有疏漏。一是企业改制过程中配套措施跟不上,党员治理脱节。许多市区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组织部门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治理没有纳入改制方案。有的企业党员下岗、原党组织解散后,没有按规定程序接转党员组织关系,造成部分党员“空挂”。据统计,全区接收的企业党员中有152名党员未到社区党组织报到,且无法查找,成为治理上的“盲点”。二是流动党员治理缺乏有效手段。城市基层党员流动快,流入流出党员多,但缺乏相应的治理措施,不少流动党员流出不向党组织报告,流入不到当地党组织登记,部分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治理不到位。据调查,全区有7个“两新”组织“应建未建”,有46个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有党员,但人“户”分离,组织覆盖有名无实。

2、党员教育治理方式滞后,效果不理想。一是开展活动少,活动方式单调。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党建活动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开展党建活动的次数普遍较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部署开展活动,就布置一下,敷衍了事。组织活动时除了开会就是学习,活动缺乏生动性、趣味性,造成一些党员对参加组织活动比较反感,对过组织生活毫无爱好,更谈不上取得多少实效。二是对困难党员的关心不够。不少企业回社区党员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非凡是为振兴企业作出过贡献的老党员,企业破产后,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来源,本人又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还贫病交加,生活难以为继,但党组织对他们关心、帮助不够,影响了他们对党的感情。三是相当一部分社区总支的下设党支部由于无阵地、无经费,无热心党建工作的负责人,开展党建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党组织对党员凝聚力和吸引力下降。

3、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作用未发挥。城市基层党员非凡是企业回社区党员,组织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有的忘记了党员的基本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规定交纳党费,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不做组织分配的工作,成为“三不党员”、“挂名党员”。在调查的体育东路等5个社区中,社区党员大会的参会率不到40%,党费收缴率不到30%,少数企业回社区党员多年来未参加一次党组织活动,未交过一分钱党费;有的不愿亮明党员身份,不转组织关系,不与党组织联系,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有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当改革涉及自身利益时,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在公开场合散布消极言论,带头上访闹-事,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去甚远。

三、对策

1、全面理顺关系,增强党建工作的规范性。一要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优化党组织设置。对新建的社区,新成立的“两新”组织要及时建立健全党支部,选配好支部班子;要按照“属地治理、就近治理”原则,抓好党员的分类分片治理。二要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调整整顿力度。对“应建未建”的“两新”组织要迅速组建支部,对“有形无神”缺乏战斗力的要果断整改,对社区中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治理“有体无度”的党组织,要通过建楼道党支部、党小组等办法,划小设置,增强教育治理的有效性。三要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居民区党建联席会,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和交流,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争取支援,形成共建、共商、共享、共管的工作格局。四要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目标治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纳入目标治理考核,建立健全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2、强化教育治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分类施教,针对城市基层党员队伍的职业、职务、年龄、经济和生活状况,不断探索党员的教育治理方式,改进教育治理方法,如对离退休党员,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进行“退岗不褪色”教育,注重发挥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的优势,达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目的。对在职党员,要从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入手,进行“在岗不落伍”教育。通过建立社区党员监督反馈制度和社区联系点制度,对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和反溃对下岗职工党员,要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换择业观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对流动党员,要在建立健全治理制度上入手,进行“变岗不变身份”教育。通过在流动党员集中区域成立党支部,开展“双融入、双闪光”活动等措施,努力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和宗旨观念。

3、努力寻找结合点,丰富党建活动的多样性。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机关与基层党组织之间要结成共建对子,参与基层组织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与基层困难党员和特困居民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扶贫助困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和居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二是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让党员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融入组织。三是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以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载体,亮明党员身份,引导党员在宣传政策、维护稳定、活跃文化、服务居民、致富帮富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15篇:户县基层司法所调查报告

户县基层司法所调查报告

王小鱼

中国的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中国的现代化在农村还没有实现。中国的法制建设主要是在城市进行,中国法律服务的重头仍在城市,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即使那些把兴趣投向城市,投降正规化的法律服务、投降标准化司法程序建构的人,也无法否认中国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与改革在整个中国司法改革中所具有的特别意义。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之前年龄小又无学过法律,虽有见闻但顶多是见山是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对农村的司法现状真正开始关注和思考农村的司法问题不过才短短几个月时间。真正使我对农村司法产生兴趣是在读苏力教授《送法下乡》这本书之后,恰逢当时参加了一次户外法律咨询活动,而又恰好让我接待了几位农民兄弟并接受了他们的法律咨询。之后我开始在琢磨农村司法现状并以法律人的眼光思考基层司法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农村纠纷的解决有哪些方式,农村法律服务的现状等一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和老师交给的使命我利用两天时间做了一些调查。两天时间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可经过两天的调查我已经有了一些感受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至于何种感受、想法如何将在以下行文中逐步提到。

这次调查我选择了处于城乡接合处的户县车站,由于该县分布城乡人口,经济收入以农业、劳务输出、工业为主,人民生活水平处与全县中等水平,故该民事纠纷可能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得出的数据可能更具说服力。我经车站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原该镇司法所所长介绍到该镇司法所,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接待我的是该司法所所长谢某我想这次肯定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了,可由于所长因“公务”繁忙,在向我提供了该所8本卷宗材料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便成了他们的值班员替他们连值两天班。我在与该所长有限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他对我很热情口中不时说出“干咱们这一行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我的认同,及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鉴于此我认为即使没有熟人介绍,我的来访一样会收到同样的接待和待遇。

我查阅提供的材料后发现该所为具体落实该项工作迄今为止已制订了五个五年规划,目前正在执行第五个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法和依法治理的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年人均0.1元的经费定额到位。由镇司法所计生办,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各设法律咨询台一处。看到此我产生了疑问:计生办、村建中心、农服中心各设法律咨询台一处,他们具备法律知识吗?他们能够解答当事人的法律咨询吗?随着资料的进一步翻阅答案逐步明朗。在司法所2006年普法宣传工作计划关于学习宣传形式中写着“车站镇政府所有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参加法治理论和宪法即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并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上面虽然未直接说明对计生办、村建中心、农服中心干部职工进行法律培训,但从“车站镇政府所有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参加„„”可以看出上述三所理应包括在内,况且,上述三所从事的工作不必要他们具备法律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自身并不懂法的人或部门却承担起了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的工作,可以想像他们普的是什么法,是如何回答当事人的法律咨询的。老百姓自以为接受了法律专业人士对于问题的解答,并按照所谓“正确”的解决途径解决问题时,他们受到的将会是更大的损失,他们再三受到所谓法律的蒙骗,他们对法律将逐渐丧失信心,我们还将如何期望他们信仰法律,但愿这种情况只是偶然出现。

2.民事调解工作

民调工作又是司法所另一重要工作,因为它关乎着该镇是否顺利实现“和谐车站”这一目标。在司法所五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其普法目标——全镇公民法律知识普及率达总人口90%以上,80%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达到依法治村(居)创建标准;实现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实现将基层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5%,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从上面目标中可以看出该镇对法律寄予了厚望,这是我们学法之人值得庆幸的,看来法律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可他们却天真的赋予民事调解以巨大力量,我怀疑他们为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这一宏伟目标,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垄断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单独适用民事调解(由

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调解)解决民事纠纷。这样的调解将会成为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到时老百姓可是欲哭无泪,欲告无门呀。那么调解合法,自愿的原则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强制和非法的调解

经过对司法所2006年调解卷宗统计分析得出:司法所2006年共调处20起案件,调处成功17起,调节不成3起。全年调处的案件多为婚姻家庭纠纷(以离婚、婚约纠纷偏多),相邻关系纠纷(以宅基地、房屋相邻纠纷偏多),侵权纠纷(轻微伤害偏多)。婚姻家庭纠纷共调处10起,其中2起未调处成功后当事人诉至法院;侵权纠纷共调处6起,其中1起调处成功,后当事人向法律起诉;相邻关系共调处4起,调节成功率为85%。“法律服务所不在属于行政挂靠机构或事业单位,实行自主执业,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而成为符合法律中介服务行业规则的合伙制执业组织形式”。实行改制后法律服务所与司法所彻底分开,原先司法所工作人员以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身份进行民事案件代理挣取代理费,挣取工资外收入的手段将不可能再使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司法所工作人员月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有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有基层法律服务者工作证,在工作之余仍可代理一些案件贴补家用,但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法律服务者工作证,但他们却是相对懂得法律的人他们为贴补家用,无奈只能打着司法所旗号进行公民代理。而当地老百姓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代理行为又十分信任,原因在于司法所是代表国家的它的工作人员肯定也是国家的人,而法院的法官也是国家的人,同为国家的人办起事来肯定好办。后来我问司法所所长“该所工作人员进行一些民事行政案件代理时,法院是否会对代理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是否会对我们这些非正规的法律服务者加以歧视和排斥呢?”该所长回答的非常肯定:“法院的法官还十分欢迎我们作为代理人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怎么会对我们歧视呢?”我问到为什么会这样,该所长答到我们的工作人员有的虽未进行过系统的法律学习,但起码来说都曾经学习过法律,可以算作法律科班出身的人,法律不是谁都可以操作的法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有自己的专业限制,非法律人士很难懂得其中的一些概念术语,法律人士与非法律人士之间的交流就有很大困难,可是法律科班出来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相对要容易多了。而法官通常费了很大劲也很难对当事人解释清楚一

些法律的规定所以才有了“什么是辩论,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可以打架”的解释,如果有代理人的话法官的这项工作为了通常由代理人代替其履行,由代理人对当事人进行解释相关法律术语,阐释相关法律的规定,解答相关法律咨询。由上面可以看不论出法官也好,还是非正规军的法律服务人员也好,都表现出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指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在本次调查活动中很遗憾我并非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实地调查,只是通过与司法所所长的少许谈话及查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浅层次的调查,但这并不能说明我没有发现问题,而且自认为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在与司法所所长谈话时我问起本镇法律服务所在哪设置时,司法所所长满口肯定的说就在这,就在司法所。可我找遍了整个镇政府办公楼也未见挂有法律服务所的牌子的办公室,后来我问他既然这也是法律服务所为什么没有挂相应的牌子呢?他回答说没有牌子也是法律服务所。对于他这样的回答,我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了解到司法所在职的工作人员工作之余都提供法律服务且独自受案,独自收费,从不由司法所进行委派,代理案件结案以后卷宗作为个人私有财产自己装订自己保存。后来我想是不是司法所工作人员都提供有偿法律服务,虽然没有挂牌子但在实质上是法律服务所。

法律服务所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完善我国法律服务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基层农村的法律服务需求是以公益性性质为主的事业单位这是它与以赢利为主的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区别。现如今,主要服务于农村的法律服务所改制为盈利性的中介组织之后,它将如何体现公益性质,如何为低收入地区的农村老百姓提供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如何满足底收入老百姓的法律服务需求,那么它与律师事务所的区别又在哪呢?既然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均为盈利的中介组织,那么设立法律服务所的必要性又在哪呢?仅仅是因为它的收费比律师事务所偏低一些吗?如果是这个原因的

话,我们情愿不设立法律服务所,而独设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精英阶层,必然要为其律师身份付出比较多的投入,相应的律师所提供的法律服务质量水平肯定高,收费自然也要偏高。而作为法律服务者提供的法律服务水

平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相比普遍偏低,但法律服务者以现有的服务水平为了生存,为了与律师事务所竞争必然要降低其服务价格,以价格获取竞争优势。可是由于法律工作者提供的法律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律师,所以其法律服务的效果可能比律师要差。作为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其法律服务的效果。而受法律工作者提供的底水平法律服务效果影响的公民可能对法律失去信心,长此以往,法律的权威必然会降低,老百姓的法律信仰也要受到或多或少的动摇。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应取消法律服务所,发展法律援助事业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法律需求,并扩展律师事务所服务的地域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法律服务体制,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法律服务的阳光。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能说明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不能说明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好一道防线。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在基层农村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比起诉讼方式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但并不是说所有纠纷都以法律诉讼方式解决最好,而是指那些普通民事经济纠纷不包括刑事案件。在中国这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巨大并且不断增大却又实行单一制政府结构形式的大国,如何为占中国人口主要成分的基层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充分适当可供选择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水平,快捷的法律服务关系着基层纠纷的解决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当政府正在用一元化的控制思路垄断着纠纷解决机制时,当国家正用单一的模式回映着社会多层次法律需求时,当层出不穷的社会纠纷和司法资源的力不从心不断打碎由国家垄断社会控制手段的欲望和努力时,审判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16篇:基层法治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法治中国”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目标,法治不仅仅要停留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执行上取得的效果。由于我们的国情,乡镇人口总人口占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是社会进行深化改革过程中重中之重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生存的根本,要解决近13亿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发展好农业,农业的组成单位是农村,农民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起着生产资料供给的作用,能提供最为公平、公正的环境的只有法治。因为法治是公平正义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农村意识、信息、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法治更能彰显其管理治理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让农民的生产产生最大效益。通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让让村民更加放心没有后顾之忧。通过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加上智慧,以及靠自己的勤劳来过上富裕的生活。环境是基础,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农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经营土地及生产。

(二)建设法治环境,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地执行不变样。农村是以村屯为管理单位,村屯的领导是当地最能直接接触与传达政策的人,农民是政策的最直接的受益人,村屯是最基层的执行单位,各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执行,看的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效果与扎实程度。法治能保证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群众的利益才会有所保障。所以,法治的环境可以让农民真正的享受国家的政策,得到实惠。 (三)农村的良好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农民的经济收入决定整个国家真正的经济情况。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农村,农村的日子好了,才会安心进行生产,才能保证城市供应。农民经济收入水平高了,全国的经济水平才会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才会带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业真正带来效益,市场经济才会快速发展。

二、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思想深植,造成畏惧“法律”和“诉讼”解决问题模式。农民的意识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对法律的了解不是甚多,从心理上根本畏惧法律和诉讼,一方面畏惧对他们来说繁琐的程度,一方面畏惧是否能得到公正性以及因诉带来的费用。一般个人权力受到侵害的时候选择息事宁人,实在无法忍受的,选择暴力解决。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习惯与想法.认为 “打官司”是不普通老百姓的事。 (二)“家族式”聚居习惯,有“理大于法的”思维模式。在农村一般家族式的聚居区比较多。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一家当以老为尊.在一个村屯各家都会各种各样排法的亲戚,而农村的村风相对比较淳朴。对亲族比较在意,发生了事情之后.不是选择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是选择威望较高的老人来对事实情况进行评说,对事实进行定论,而且通过调解一般一锤定音。在这种生活模式下,人伦的处理问题,忽视了法律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三)部分干部长期不依法行政,农村极大缺失法律信仰。在有些农村,村民无法依法行使自己手中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当地家族势力比较庞大的情况下,会有家族来承担当地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隐瞒欺压的情况。

三、如何加强前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农村是我国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真正从内容上加强新农村建设,形成法治文化氛围。要想在基层农村建立法治文化,形成法治文化氛围。必须从农村的建设上下功夫,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家有所剩人员因年龄、学历对外信息接触的更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打破思想的禁锢,通过一些文化站的集体活动,调动大多数人参加,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了解法律、知道法律。

(二)增加司法公信力和政府信任度。乡镇会有相应的司法机构,首先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树立执法人员的威信,要秉公办案,依法行政,不可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响应中央的要求,真正的到群众中去.用适合本地的独特方法管理本,一切行为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不脱离群众。

(三)让农民真正享受公民的权利。在农村中最大的事件就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村干部不可以徇私枉法,剥夺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的人数要符合要求,选举的过程要公开,选举的结果要公示。公民的人身权利要得到保护,政府应真正的为百姓服务。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意义重大,基层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基础防线,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就是在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是最有讼效的保障。

第17篇: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省、市妇联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为妇联整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近期,对丰南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这次调研共发出问卷85张,收回85张,走访了乡镇、村书记21名,与11个乡镇妇联主席和21名村妇代会主任进行了座谈,对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调研情况如下:

一、现状

(一)基层妇联组织健全,妇联干部队伍基本稳定。全区17个乡镇,49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妇联、妇代会组织,组建率分别

达到100。基层妇女干部年龄趋于年轻化,文化层次有较大辐度的提高。乡镇妇联干部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占90。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文化占51。同时,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抓住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在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村妇代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使村级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有497个村进行了村级妇代会组织换届,共有村级妇代会主任497人,其中连选连任93人,占19;又有126名优秀妇女当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占26,有278名为党支部聘用,占55。村级妇女干部进两委的达到219人,其中进村委会的117人,进党支部的49人,进村两委交叉任职的53人。目前这届村妇代会主任同往届相比有几个不同: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部分村妇代会主任是从全村选民中推出来的,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她们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具有比较

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通过换届选举、竞争上岗、支部聘用的妇代会主任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希望能在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参政议政,为妇女姐妹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三是作用发挥较好,促进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现在30的村妇代会主任有致富的项目,38的妇代会主任有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对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很有说服力和榜样的作用。

(二)乡镇党委、政府重视妇联工作。各乡镇党委不断提高认识,把妇联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指导和支持妇联组织引导广大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在经济建设中,支持妇联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支持妇联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妇女思想道德素质;并为妇联组织“三八”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

动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各乡镇党委要求建立专门的妇女活动场所,并将这一项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与村主要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目前,全区400个村建立了妇女活动室,为基层妇女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活动室的阵地作用,组织妇女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还有的村成立了妇女健身秧歌队,组织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活动,村委会还为她们购置了录音机、彩扇、锣鼓等活动器材,提高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了农村妇女求知、求乐的愿望。

(三)基层妇联组织及广大妇女群众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乡镇妇联找准位置,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健全和完善了培训体系,向农村妇女传授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知识,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全区

有万名农村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涌现出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1名,省“双学双比”女能手2名,有近5000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做出了贡献。基层妇联组织以家庭美化建设为重点,在农村重点开展“创‘三化’庭院、争‘十星’之家”竞赛活动,全区评出十星级文明家庭5848户;同时,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禁赌、禁毒、反对邪教、维护社会稳定,广泛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为妇女排忧解难。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密切关注妇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源头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动员,推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妇女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第一,村级妇女干部兼职过多。有

的村妇代会主任身兼五至六职,影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工作上。税费改革后,由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里经费开支相对减少,工作人员精减,因此,妇代会主任身兼数职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第二,妇女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平衡。政治待遇偏低,主要表现在,极少数的乡镇妇联主席进入党政班子,还有部分村妇代会主任没有进两委,随之经济待遇未达到应有的比例,村妇代会主任工资待遇不平衡,好的乡镇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12全文查看

第18篇:基层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新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班级:10级安全工程②班

姓名:任权

学号:1020104020

4调查对象:部分农村中小学生

调查方法: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1.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统计问卷调查结果

5.归纳总结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我国一直奉行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就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体现。教育不只要依靠城市,还要靠农村。我国农村一直以小康社会作为目标,而农村教育作为小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指标体系,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农村小康的进程。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开展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农村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也发现,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和调研的方法,从基层的农村教育的农村教育入手,对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二.正文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本地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我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很大程度上好了学。可在农村,由于师资、教室有限,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中给不了下一代孩子献上优质教育。而且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

大,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一到一百都数不来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对教育资源配置利用的合理性不够。

1.班级过小严重的浪费了本来就很短缺的教育资源。据调查:截至2004年底,本地区仍有教学点609个,农村小学25人以下班额就达5878个,占农村小学班级数的41.3%;个别县校均学生只有119人;25人以下的班额初中有69个,高中有17个。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小班,无疑大大加重了国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2.农村学校优秀师生的大量流失,使原本就落后学校教育雪上加霜。根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实施以学校建设拉动城镇建设,以学生进城带动农民进城策略。这样一来,稍微有条件的师生都向城里涌去了,而农村教育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3.平行班的缺失,使得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比较的参照物。教学效益只能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地比较、评估。这极不公平,也不科学。如若在这方面引不起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重视,就很难遏制住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

学校发展的中心应当是学生发展,其中教师在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可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被被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给掩盖。很多人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天经地义的,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主导者”,他们应该“闻道在先,业有专攻”,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发展,似乎没有必要了。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由于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他们参加教学改革和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面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无动于衷。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学校管理滞后,已经成了阻碍课改与教改的重要因素。

(四)农村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农民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经济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有8.5%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其中,44.3%的学生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子女教育”是农民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培养一个高中生的花费,可能需要花掉一个农村家庭10年以上的纯收入,而到高中毕业不算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12年。农村家庭收入普偏低于城市家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是务农和外出打工。这点微薄的收入刨去家庭基本开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家庭子女在2个以上,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五)农村学子的出途在哪里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剔除个别情况,现今99%以上的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这对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但是分析现状,在了解了村镇部分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可以了解到可毕业的农村初中生的出路大约会在何方。下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没有学会如何种植、养殖,更不用说学习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如果仅仅这样就把这些农家子弟送回农村是不可取的,新农村建设将无法真正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持续发展。解决教育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是一项具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面对,不能逃避。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必然还会遇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但教育问题必须解决,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出现更大的希望。

(六)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学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经常与父母吵闹,父母根本无法管束,整天在外溜达;有些学生轻视知识、胸无大志、粗言秽语;有的学生娇气十足、懒惰成性;一些学生只讲吃穿,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等现象时常发生。

(七)没有远大理想

据统计可以说是60%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所以造成在学习上没有学习的动力。有少部分学生到了学校不是学习,仅仅是家里父母要求来读书,于是来学校混混时间,学习无所谓。

(八)素质下滑,责任意识淡漠

在班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待学习马马虎虎。老师改作业时,感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语病也是随处可见。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袭严重,考试班上学生及格人数少,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能听懂课的更是很少。初中毕业有1/3的初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的水平。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农村学校尽管有垃圾分类,但是学生还是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加之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基础教育结构还不太完善,需要政府部门再以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第19篇: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近期,为了解我区党组织建设情况,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2011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12231.5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8123.5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

(五)健全工作制度,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交流会发言提要

一、支部组织建设概述

宝沙联公司党支部于2003年11月28日经沙井街道两新党委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党员共16人。支部成立八年来,共5次荣获上级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2007年被宝安区委定为党建工作示范点。第一任书记为公司总经理陈玉祥,多次被各级党委评为优秀企业家,并于2004年被深圳市民营党委授予支持党建工作企业家称号。经过八年的发展,现在支部党员共28人,分布于公司本部四个部门及下属三个厂内,都是生产及管理骨干,其中三人为新发展党员。

现任书记陈志强同志,任职于公司外经贸主任。支部委员二人,分别为组织纪律委员曾寿稳和宣传群众委员崔治才同志。支部外围组织工会现有会员 人,主http:///席由文池发担任,副主席由支委曾寿稳同志兼任,在支部领导下定期开展群体活动并积极参与劳动关系调解,多次获街道及区、市总工会表彰。团支部于2010年10月经上级批准成立,团支部书记由刘自然担任,下设四名支委,分别由公司及下属三个厂方行政人员兼任。团员1660人。团支部成立以来已多次组织青年联宜及文体活动,英语、日语自学交流活动已经小具规模。通过党支部自身的建设和党团工作的开展,使支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以及党员的责任感得到加强。

二、党建活动。

1、组织生活。支部每月过一次组织生活。传达学习上级党委文件精神,学习党的新时期党建方针政策,并就特定时期的世界形式和国情党情展开学习讨论,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各位党员的党性得到增强,基础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与党保持一致。特别是通过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的准备工作,我们组织大家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对党的不懈奋斗史和党的建设发展有了系统的了解,更加坚定认识到我党带领各族人民开创伟大复兴之路的信心。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加支部之间联动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学习和认识的平台,通过联动我们从中得到许我启发,从而对支部开展活动提供了更多活力。在建军节组织党员到洪田瞻仰烈士纪念碑并献花,常与居住于附近的东江纵队老战士话家常,聆听革命老传统和带有硝烟的战斗生活,着实令党员心灵得到净化,认识到当前的和平发展来之不易。

2、义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参加,主要到人流量大的沙井车站开展交通信息咨询;参加公司所在地洪田郊野公园清洁工作;积极参与为迎大运而进行的新沙井保洁活动;迎大运登梧桐山活动;义务维持大运期间交通秩序。通过参与各种义工活动,我们更加团结有凝聚力,从而推动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创新精神及带头作用。

3、创新争优活动。支部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不仅能达到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同时,我们认识到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每个党员都能带动一片,工作上出现新气象,能给企业带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但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而且把这动力和思想状态融入到各自的本职工作中去,能自觉争当优秀乐于当模范。在该活动中,所有的参与党员都立足本职努力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务者及先进党员,受到上级党委表彰。

4、文体及宣传。支部在公司的支持下,开辟出一块宣传栏,定期出墙报,利用简短的小知识文章和插画等宣传法制及生活工作小常识,也有员工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定期举行群众体育活动,每年度的中秋运动会和春节联欢会都由支部和工会组织实施,员工的参与热情激励着我每次尽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定期邀请文化部门的演出团体来公司进行文艺宣传演出,每次演出中都穿插安全生产知识和文明新风小品等节目,不但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同时也带动一片精神文明好风气,普及了安全生产和法制知识。在原有支部办公场地小,不能更好开展活动的情况下,支部争取公司支持,重新规划出比以前大两倍的办公活动场地,并

在宝安区图书馆的支持下,创办流动图书室,尽力向企业员工提供精神粮食,提供补充学习的平台。

三、不忘宗旨献爱心。重阳节是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支部都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国家每有重大灾难发生,支部都会带头捐款,组织工会发动群众献爱心,并将各款项及时交到民政部门;历年来公司下属厂都会有员工因患重病陷入困境的事件发生,这时支部也会及时给予帮助,特别是老书记每次都带头大笔捐款,激发党员群众的捐赠热情。党员陈创波从网上了解到贵州很多地区学生因贫困而缀学,便主动联系“蒲公英”助学会,在他的带头下,支部大多数党员及工会会员都积极参与。先后资助高中学生167人,小学生201人,学生遍布于贵州凯里、http:///都匀、龙里惠水等地,截止2011年已有36名受资助高三毕业生考上各类大专学院。努力帮扶贫困人员是一个企业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作为一共产党员认真践行服务于人民的宗旨的根本需要。

四、为企业分忧解难。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员工的自觉维权行为已经十分普遍,但因工厂管理条规和现实述求存在差异,所以劳资双方经常出现纠纷,为了不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和员工权益,工会积极介入并协调双方妥善处理。今年十月十日运至十一月三日间,所属冠星表链厂发生罢工,原因是上班时间内小休息是否计算为加班工资,党支部前任书记陈玉祥同志(总经理)与工会主席文池发及时介入,支部其他成员也都出策出力,协调员工和厂方,在了解情况并咨询法律顾问后,得知工人要求得不到劳动法律支持,然而工人理由在法律上也难以驳斥。在双方都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停产多日给厂方带来约2000万港币的损失。最后在陈玉祥同志及工会主席文池发的调解下,经过与劳工代表及厂方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妥协并顺利复工。为厂方及时免除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1、在2008年金融危机面前,支部同样也表现出色。经过内部讨论和向厂方协商,支部形成三点方案:

1、申请工商、税务政府单位适当减免部分费用,为企业减压。

2、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难及利息负担重的问题,在特殊时期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发放低息、贴息贷款。

3、由负责外经贸的书记出面与海关方面勾通,及时提高行政效率及服务企业的质量,为企业做好后盾。通过多方努力,三个月后,三家厂商都陆续度过难关,企业被海关授予诚信企业,订单和招工同期增加。

宝沙联公司党支部

2011年11月26日于深圳沙井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各级党委在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腐败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注重提高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实行政务、村务公开,以及加大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办力度等,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为维护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创造了良好环境。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特点: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稳定带来了影响。这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一些基层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满足于开会,读读文件、报纸、上几节课,领导说说大道理,没有对本地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机械地应付上级要求,反正上面要求什么就组织学什么,没有创新方法,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使人感到厌烦,提不起精神来,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单位对党风廉政教育习惯于应付,重开会部

署,轻检查落实,极少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任务后既无检查也无总结,使严肃的党风廉政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比较突出。从总体上看,村镇干部主流是好的,思想进步,品行端正、作风优良、工作扎实,联系群众,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但不可否认,村镇干部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员的违纪问题应得到重视。

3、村镇干部作风懒散,缺乏上进心,干群关系不好。而一些村镇干部方法简单粗暴、不廉洁自律,言而无信,尤其是有的村干部在上任前靠乱许诺讲谎话骗取群众信任,上任后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使群众对干部、对基层党组织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以致干群党群关系紧张。

4、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而且后继乏人。村干部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很少。很多村干部沿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来应付当代农村。而且,村干部断档现象比较突出,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素质最好的,一般都上大学不再回来;第二类是头脑灵活,身体好,各种素质都不错,一般参军、经商或外出打工;第三类是留下来的,干什么都不怎么行的,因而接班人问题突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基层的权力机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广在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要使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基层取得明显的成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维护发展、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切实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切实解决好世界观、权利观和监督意识问题,强化道德约束,提高政治素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此,要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切实解决好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教育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党风廉政教育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象抓经济一样抓好落实、抓出成果;二是解决好党风廉政教育“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注重对重点部位、重点对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达不到目的就放手:三是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党员干部确立不同的主题,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四是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效果。党风廉政教育要结合实际去操作,要了解当前党员干部和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把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为群众事结合起来,使教育效果实实在在。

2、强化责任机制,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网络。要把党风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延伸,由各镇与村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责任状,明确村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的共同职责,班子成员的个人职责、执行检查考核办法、奖励和追究办法等内容。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在村一级实行责任制联系村民小组制度,把村“两委”领导成员分别与村民小组对口挂钩联系,把责任延伸到村民小组。

3、制定村级党员干部行为规范。要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最容易引发腐败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党员干部行为规范。从制度上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4、建章立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党务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宣传工作,抓好纪律普及,按照条例要求,抓好监督制度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健全。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集体财务管理、征租地款管理和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力度。注重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5、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成效,感受到损害自己利益的突出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好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教育乱收费、医药费偏高、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对哪些容易引起民怨民愤、引发群体事件的问题,如一些村征地款分配,资金使用不透明以及少数村干部腐败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注重在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并实行财务公开,组财村管、村财镇管、会计委派、离任审计等制度,要按照“求真、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求真务实精神贯穿于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全过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办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

6、加强法纪惩处机制,通过查处机制警示人。通过建立定期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通过推行村干部述廉考、民主评议、廉政谈话(函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现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村干部廉政情况,建立廉政档案,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密切关注经济转轨、体制变革等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获取预警信息,提出对策和建议。对群众的各类信访年,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问题,要严肃查处。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

第20篇:10年基层医院调查报告

报告

一.医疗技术方面

1.透析机

理由:

1.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致的肾脏慢性病变呈上升趋势。

2.有机磷中毒、出血热等疾病多出现于我区周边乡镇。

3.治疗上较为安全性较高,诊疗技术相对成熟。

4.可以开展动静脉瘘等相关手术。

2.重症监护

理由:

1.一些复杂病人的刚性需要。

内科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骨科的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等,单纯的收住哪一个科室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医院来说,势在必行。

2.提升医院管理、诊疗以及护理水平重要平台。

如病房的信息化管理,收费及待遇的核算,人员、设备和药物的安排、配备及应用等,是一个非常适合新技术、新体制的的试验点,也是医院精华的体现。

3.小型仪器

如外科显微镜,非常适用于手部小伤口的治疗,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少病人的流失。

如增强CT、血气分析等,增加诊断效率,理由同上。

二.医疗管理方面

1.计算及考核方法的扩展

我在实习的时候,每个带教的老师都是在 抢 病人,而工作后大多数都是在 推 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2种情况?个人认为激励机制不够。

我所实习医院的考核办法(时间较长,可能会有偏差),主要通过“劳动质量”进行

1.门诊及急诊(挂号、检查及处理等3方面考核)

门诊按科室进行,以挂号数量为基数,进行分配

2.住院部(数量、病人及医疗文件质量)

a 每个月都有保底工总量,平台工作量及加奖工作量的具体计划。b 病危、病重的考核系数较高

c 病危和病重的医疗文件严加对待

d 一般自己收的病人自己管,绩效便于计算,如有需要交接,有首次病程及已经处理一般交予同组的大夫,分配内部解决,上级医师从本组总工作量及查房记录的次数,按一定比例算绩效,手术另算。e 聘请退休人员把关,检出的错误,每处错误(不相同的)按一定数额给予奖励。

以上为我实习时所观察,仅供参考。

2.合理灵活的节假日排班制度。

周末及3天的内的假期, 在放假前1次查房,可以开够 足量 的

药物,查房由值班医师进行或同组的医师轮流执行。

3天以上的假期,在放假期间内,设置1~2次大开药,大开药期间,所有医师必须全到,其余时间查房由值班医师进行或同组的医师轮流执行。

3.老树发新芽

住院期间的长期口服药管理。

在国外,住院期间必须按时发给病人口服药并监督其服下。但是我们国家不行,几乎都是直接给药并注明用法。

我所实习的医院,内科住院期间的口服药都是统一发放。

好处:a对控制药费有一定效果 b按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治疗c产生合理的管理费用

4.医疗文件的便捷节约

化验检查单分为常规和生化, 由 填写 改为 打钩,添加备注栏。心电图、X片、CT的检查单据过大,改为 B超申请单 大小,随填~~并预留原大小的申请单于检查科室,备不时之需。

门诊病历 画出 医院 简单地图,标出收费,取药,检查等相关科室的位置。若有条件可标注 住院报销流程 。

住院处方 早晨查房时可只开具较为贵重的药物,葡萄糖、盐水等可不在处方上出现等~~但新病人必须全部开具。

入院病情告知 不需要用A4纸打印,可由医院统一印刷,纸质同宣教。

5.“熟人”管理

俗话话说的好“当局者迷”,而且“关心则乱”,人情因素不能拉医院正常工作的后退。

A禁止本院员工(含退休)向住院部领病人

B查房期间不得脱离岗位

C遇到危重病人要求住院时,介绍员工须签定风险责任书,并与介绍员工绩效挂钩~~

6.反馈机制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医院的繁荣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人多力量大,兼听则明~~

三.医疗保障

1.摄像头的安装:1.财产安全方面。2.人身安全方面

2.环境卫生:灭蚊子,病房配备网线~~

3.药物、耗材的数量预警

4.人才培养:

a一个学习地点:有网线,有空调,有暖气,分为 吸烟学习室 和 无烟学习室 。只对职工开放。

b定期出题考核:目的不是为难,出题方面涉及急救,危症诊断,处理原则,争议性试题。

c学习、进修人员的任务:1.诊疗技术方面 2.管理和制度方面四.社会影响

1.展开对中小学生的医疗常识教育

2.开展医疗诊疗及报销流程的宣传,并大众化。

3.主动申请“慢性肝病门诊治疗”一些项目,扩大影响力

4.义诊

本人较为懒惰,且见识及水平有限,暂时只写这么多,还望领导宽宏大量,予以批评及指正。

《基层调查报告.doc》
基层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