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2022-11-10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水环境调查报告

社区环境调查报告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了好几个方面: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待得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对此,我社区针对社区周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环境调查。

一、调查情况: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楼道下,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尤其是到了夏天,由于天气很热,食物很容易腐蚀,这样就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这类飞虫,而且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

总的来说,环境还没有被污染,但是居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又怎么样的呢?我们又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80人,其中,老年人30人,儿童20人,成年人30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少数小区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

2、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

3、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4、绿化率普遍低下,少数小区没有绿化带;

5、个别小区环境卫生服务工作走过场、标准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两年我们大力推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认识到它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营造“绿色、安全、文明、和谐”氛围的一件好事。而且把这些认识和理念灌输到社区居民,同时也能很好促进社区其它工作。如居民少用一次性制品,其结果是自身成本降低也能保持环境卫生。小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到实处。

2、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小区进行督导,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罚。

3、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小区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几级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4、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小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

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小区的绿化覆盖率。

5、建议政府从每年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区环境卫生的改造和建设,使小区环境卫生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居民生活要靠你我他,今天的你做了一件对环境有利的事你并没有吃亏,其实你在给你的生命健康画上一条延长线,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环境问题才能完善解决。篇二:关于我们周边水环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我们周围水环境的社会调查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组长:

组员: 鹿 莉 (37011320)孟 薇 (37011315)王 晴 (37011303)张 伟 (37011310)顾晨容 (32101018) 370113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社会实践调查计划„„„„„„„„„„„„„„ 1

二、实地调查报告„„„„...................................................2

三、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3

四、思考水污染的危害„„„„„„„„„„„„„„.4

五、我们的行动„„„„„„„„„„„„„„„„„.6

六、实践感言„„„„„„„„„„„„„„„„ „„8

七、实践调查图片„„„„„„„„„„„„.„„„..9 为了巩固学生《概论》的学习,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我校学生将成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并完成报告。安排如下:

(一)实践主题

通过集体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学习《概

论》这门课程。在实践中能够认识自我,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二)实践目的

为了锻炼大学生的社为实践能力,充实大学生课余生

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自己的以后打下社会经验。

(三)实践流程

实践时间:2012年12月10日——2012年12月20日

实践内容:1.了解淮安信息学院及周围水环境具体情况。 2.亲自调查,拍摄照片。 3.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5.写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地点:淮安信息学院及周边小区

实践人员:鹿莉、孟薇、王晴、张伟、顾晨蓉

关于我们周围水环境的社会调查

——淮安淮安信息学院及周边小区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恶化给人

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害。我们小组就信息学院及周边水环境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

我们调查目的:了解我们学习生活的水环境,关注水环境。

锻炼我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和工作分配组织能力。

一、实地调查报告 12月11日,我们小组针对淮信院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我们来到西湖专家楼的湖水进行了调查,拍了一些照片,12月14日,我小组沿穿过淮信院的一条河进行细致观察,并顺着河水进入社区对其居民进行了解情况,拍照。据当地居民了解因为水污染,80%的疾病与30%的死亡与之有关,水污染给人们带来了多少弊端,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的噩梦。

二、调查分析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综合我们小组的讨论结果,经小组分析校园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厕所污水、食堂污水、寝室污水、教室废水、校园后面居民区污水、雨水积水、垃圾污染水、空调水、校门口小摊贩随地排放的污水。

另外,一些小区生活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做饭洗菜时产生的污水会混合生活垃圾等这些无毒的无机盐类水倒入河流中。而且,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较多,致病细菌也多。生活污水是信息学院及周边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同学们在食堂用餐过后,对于餐具的清洗往往不会太关心,但常识性的问题还是众所周知的,比如清洗后的污水会排向下水道。可在f4和f5食堂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汩汩流水从墙角淌向路中央,流水中还散着米粒“随波逐流”,污水流了几米远,直到流到路中的低凹处才止住,并在低处形成一小部分积水;

还有,在校外饭馆,路边会堆放处理好的垃圾等待垃圾车来收走,但路边仍散落一次性筷子等生活垃圾。我们学校还有从小区到食品学校的小河,河水已经发绿,上面漂着塑条料袋、快餐盒等生活垃圾,还时不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尽管平时此地很少有人通过,但也影响了校园环境。篇三:城市水环境调查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陇西县城市水环境调查报告

(刘来春)

2012年6月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海拔1612米—2798 米,居陇山西侧,位渭河上游。东与通渭县相接,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西与渭源县相邻,北与定西县接壤。县界域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52公 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2万亩,至2011年底全县人口约51万。县城距省城兰州约210公里。 陇西县属黄河流域,境内分渭河、祖历河两大水系,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364km ,渭河以南有连峰河、科阳河、西河、南河、

辽西河、锁峪河、曲家河七条支流,渭河以北有秦祁河、鱼家峡沟、大咸河、洗马沟、跑龙沟、妙娥沟六条支流。祖历河水系在陇西县仅有定西关川河上游少部分流域,境内流域面积45 km。

一、城市水系水体现状

县人民政府设在巩昌镇,县城辖巩昌、文峰两镇,总面积约100 km ,人口约20万。区域内驻中国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铝

加工厂(113厂)、世界李氏文化中心、中医药产业园、甘肃文峰经济开发区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6国道、209省道绕城、穿城而过,是一个交通便利、文化厚重、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县城西面有西河、北面有渭河、东南面有南河、南面有陇丰渠,“三河一渠”紧紧环抱县城,此外,锁峪河、辽西河、大咸河、曲家河环绕文峰由西及东汇入渭河,水系发达,但水资源极其短缺,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遇雨或春季有消冰水时河道有2 2 2 水,平时断流。 1.河流。陇西县城市区河流主要有渭河及其一级支流西河、南河、锁峪河、辽西河、大咸河、曲家河七条。多年平均自产径流6650万m ,入境10030万m ,地表水资源总量16680万m ,其中渭河以北水资源量6450万m(其中自产5330万m,入境1120万m );渭河以南水资源量10230万m (其中自产1320万 m ,入境8910万m )。 2.湖泊水库。原城区鼓楼东面有中林池、南山脚下有南水坑、北关有大水渠、北环有增容池4处低洼区,均为自然池塘,常年蓄水,防洪调蓄能力较强,城区未发生大涝大灾,同时增大了城市水域面积,水池周边绿树成荫,给市民以近水、亲水的美好环境。随着市民增多、大量垃圾倾倒入池,加上近年来干旱少雨,池塘水位下降、水面缩小,池塘逐渐占用,特别是自2000年大规模城市建设以来,自然池塘陆续被全部占用,未建新的水库或池塘。现城区内无一处(个)湖泊水库。

3.地下水。陇西县城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约3300万m ,因城

市生产生活、工农业用水打井55眼。目前部分井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出水不足,甚至枯竭停用。

二、城市水资源评价 1.数量评价。我县境内虽然有渭河干流通过,但径流量极少,特别在干旱月份,常常出现河水断流现象,经计算渭河多年平均干流经流量735万m ,渭河一级支流,年总径流量5915万m ,总年径流量6650万m ,但大多数径流由局部暴雨洪水形成,集

中在

7、

8、9三个月。洪水由于水量大,挟带泥砂多,历时短(一般仅为2—3小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利用,加上渭源县在渭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河上游修建水库及截流工程,使得渭河年径流十分有限。渭河南北虽有13条支流(其中渭河以北6条,渭河以南7条)分别进入渭河,但自产水量很少。整个现状是:南部支流产流多于北部支流,但产流很少,90年代以后断流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鱼家峡沟、南河等基本不产径流,多时干枯;大咸河、秦祁河平时所产流属苦咸水,基本上无利用价值。总之陇西县由于13条渭河一级支流产流少,加上渭河干流从渭源地域进入的水十分有限,我县属于水资源短缺区。据2004年定西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对我县水资源进行计算,年平均共有水资源量16680万m ,其中地表水13500万m ,地下水3180万m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

源重复量3300万m,自产水资源总量6650万m。在现有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7180万m ,其中地表

水4000万m ,地下水3180万m 。按自产水资源量计,全县人

均占有水资源量135 m ,亩均水资源量55.7 m ,分别为全国

水平的1/17和1/28,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9和1/7,按国际划分标准,属于人均低于500 m 的重度缺水地区。 2.质量评价。我县水资源质量总体来说渭河干流河谷区好于大咸河河谷区。就渭河河谷区而言,首阳地区水质最好,文峰地区水质较差,水质自西向东逐渐变差,原因是秦祁河(苦咸水)、大咸河(苦咸水)进入渭河所致。另外,渭河以南河沟水质好于渭河以北支沟水质。在大咸河流域,马河镇以上水质最好,马河至通安段水质次之,通安以下地下水质越来越差,由于碱性大,矿化度高,不要说人畜饮水不能利用,就是灌溉用水也不能常用,只有在大旱之年可灌一次救苗水,多灌会致地表泛碱,形成大面积盐碱化而造成大面积减产。大咸河流域也是自西向东水质由好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逐步变坏。

3 陇西水资源总量虽然是16680万m ,但可开采利用水量仅 3 为7180万m (其中地表水4000万m3,地下水3180万m3),

且随着年降雨逐年减少,年径流量也逐年下降。一方面地表水大部分由局部暴雨产生洪水形成,由于洪水量大,历时短、来势猛、泥砂大,极难得到有效利用。而平时渭河干流及南北支流水量很少,断流现象常常出现。另一方面,秦祁河、大咸河地表径流属苦咸水,基本无利用价值。因此

三、城市水环境问题 1.洪水灾害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陇西县多年平均年降雨量420mm,多以局地暴雨形式发生,降雨量多集中在

7、

8、9三个月,三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南北不平衡,南多北少。渭河以南区域属典型的山洪灾害易发区,发生局部短时暴雨易形成较大径流,洪水严重威胁着城市区域安全。特别是西河和南河,每年发生灾害,轻则洪水冲淹庄稼,重则冲毁民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据调查,1953年西河发生暴洪,冲毁城区段王家门河堤,冲毁民宅,造成人员死亡53人,牲畜死亡200多头。2004年西河发生暴雨上,决堤20米,无人员伤亡。2006年,辽西河流域发生大面积降雨,城市区域多处水淹,造成工厂停产、学校停课。2012年6月,渭河上游发生局地暴雨(65.2 mm),冲毁渭河护岸200多米。 2.旱灾频繁发生,造成农作物减产减收。陇西县多年平均蒸发量达1449 mm,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仅420mm,且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减产,农民减收。2007年,县域内发生冬、春、夏三季连旱,直至5月底降雨量仅20 mm, 4 比历年同期减少6成之多,全县122万亩耕地受旱118万亩,近5成左右夏季作物绝收,破种面积达30万亩,城市范围无不例外。 3.水资源短缺,困扰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制约城市工农业发展。我县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7180万m ,其中地表水4000万 m,地下水3180万m。按自产水资源量计,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35 m ,亩均水资源量55.7 m ,分别为全国水平的1/17 和1/28,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9和1/7,按国际划分标准,属于人均低于500 m 的重度缺水地区。因缺水,大多大型项目不能

在陇西建立投产,同时制约现有工农业生产加工和扩大发展,最为严重的是缺水时常困扰着城市生活用水。2007年,因天旱,地下水位突降,河道断流、机井出水不足,农业灌溉受限,城市用水短缺,实行分片定时轮流供水,人与自然争水、人与人争水、人畜争水现象十分突出。

4.城市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恶化加剧。一是城市工业废水废物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造成严重水污染。据2009年环境专项整治调查,当时全县约大小生产加工企业约60多家,有简易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50%,大量废水直接排放。二是居民生活污水量大,污水管网不完善,部分污水未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直接排放;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部分污水处理排放后仍不达标且重复利用率低。据调查,陇西县城区日产污水约800方,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最多大约400多方。三是因城市建设增大河道砂石料需求,河砂超采造成河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调节能力降低,特别是城市段河道。四是城区内垃圾台设臵太少,不能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大量垃圾堆放在河道内,造成河道水体和环境污染。五是耕地农业施肥造成面源污染。 5 3 3 3 3 3 3篇四:家乡水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水环境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班级:

调查地点:

对象一:池塘

状况:大多池塘已经干涸,水质变坏。水呈发黑趋势,伴有异味。

原因:

1、一些村民的生活用品配随意丢进池塘中

2、一些废水被排入水中,造成水体

富营养

3、池塘中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决办法:

1、加大宣传,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整改污水的排放口,避免过多的污

水排入池塘中

3、禁止村民将生活垃圾丢到池塘中

4、增加池塘中的物种,提高池塘的自我调节能力

5、在池塘边多种草树,提高池塘的生态环境

对象二:河流

状况:

1、河道被破坏,采沙车(一种从沙中提取铁砂的船车)将河沙随意堆积,河沙被

大量贩卖走

2、水变得浑浊,水体被污染。

3、防护林被破坏,造成泥沙被排入河中。

原因:

1、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由于我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通过排水系统流

入举水河中,恶化了水体生态环境 。

2、少数工业废水被排入河中。

3、水土流失,防护林被破坏,致使天然植遭到破坏,生态调节能力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

4、河沙被大量贩卖走。 解决办法:

1、加强河水的管理协调力度。协调各部门的合作。

2、禁止未达标的污水排

入河中

3、多植树造林,恢复被破坏的防护林。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5、禁止私人贩卖河沙

6、控制采砂车随意提取铁砂。 总结: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保护水环境从身边做

起。希望你我他共同去承担这有意义的责任。

推荐第2篇:水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水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一、化工基地基本情况

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位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石跋河地区,与南京毗邻,距南京长江三桥仅20公里,区位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2007年1月19日省发改委批准了《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总体规划》,2008年7月10日省环保厅对《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批复。2008年 3月31日和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园区总规划面积为10.42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

化工基地主要以农药系列产品为龙头,重点发展中间体化工产品、医药化工产品,同时发展高分子化工、基础化工和光伏产业。建设以氯乙酸、甲醇、苯下游产品,氯碱、水合肼为原料的五大产业链。

化工基地环保分局于2011年2月12日成立,定编制3名,现已到岗2名。分局主要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服务,并配合化工基地指挥部做好园区内的雨、污管网建设和污水集中处理,对化工基地内的大气、土壤、水、噪声、危险废物等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园区雨污管网现已做到雨污分流,雨水和清净下水由雨水管网就近排入附近河流,各企业的污水经预处理达到接管排放标准后由园区污水管网进入污水泵站,再集中泵入华星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实行达标排放。

目前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五年内新上项目12个,总投资44.17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和10万吨/年三氯化磷项目已先后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38.89亿元,利税17.6亿元,将成为带动化工基地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中外 1

合资的安徽星诺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海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徽硅宝翔飞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化工项目已经陆续投入生产,所产生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为10.42平方公里,分近、中、远三期建设,统筹规划,分布实施。近期规划年限2007年~2010年,主要以华星化工园为产业基地向北扩展,规划面积为4.46平方公里;中期规划年限2011年~2015年,规划面积为3.2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年限2016年~2020年,规划面积为2.72平方公里。启动区(近期)在巢宁路以东,以占地1000亩左右的华星化工园区为产业基地,向北扩展约446公顷的区域;中期规划区在巢宁路以西,以华星化工园区最北面农药化工产业基地界区延伸线为界限向北,形成的面积324公顷区域;远期期规划区,以华星化工园区最北面农药化工产业基地界区延伸线为界限向南,在合马路两侧形成的面积272公顷区域;安全卫生控制区沿产业基地周边向外750~800米,该区域内不应新建居住、生活设施。

目前已启动巢宁路以东、合马路以北4—5平方公里区域的近期工程建设。主要是围绕化工基地产品产业链,加大项目引进,迅速膨胀化工基地规模。

三、化工基地环境质量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现状

化工基地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北岸,东邻长江,与南京市、芜湖市隔江相望;属北亚热带温湿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1067mm,雨量适中,降水多集中在6-7月份;光热水资源协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205mm,多年平均径流量5.28亿m3。

化工基地内的地带性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草甸植被为主。其中草甸植被又以喜湿的禾本科植物为主,沿江洲滩多为柳树林

带和芦苇 。

园区位于和县乌江镇,乌江历史悠久,历史上名人辈出。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其中“乌江晚渡”为明代八大景之一。而乌江霸王祠也因项羽在此自刎而闻名全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化工基地内的地表水系为长江和驷马河, 枯水期时,区域内水质现状总体良好,没有超标现象,但是部分水域COD因子指数接近1,说明水域中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物,但其它污染因子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区域内尚有一定的水环境容量满足产业基地发展的要求。

平水期时,除驷马河水质中 COD指标略微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外,长江和驷马河水质中其它因子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要求。

3、水环境容量

污水排入长江之后,由于长江上游来水水量巨大,对长江整体水质的影响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但污水入江会在长江局部区域形成污染混合区,混合区水质比长江上游来水水质差。在排放口附近区域,会形成超标污染带,该污染带的大小和长江水量大小、局部流场情况、污水排放源强等有关。在允许超标长度小于250米的条件下,COD最大排放量3358吨年,氨氮503.7吨年,苯酚10.14吨年。

四、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化工基地现有企业15家,其中8家已运行投产,6家在建,1家停产。涉及农药制剂加工、石油加工和化工原料加工等多个行业。园

区各生产企业均已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制定企业内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的水、气、声、渣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各生产企业内部都已建立污水预处理装置,对企业内部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统一处理,达到华星化工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再排入基地污水管网。

基地内主要水污染物有COD、氨氮、硝基苯、甲苯、和苯酚等,产业基地的污水集中处理依托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按照产业基地废水排放计划,经企业内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等污水由园区内污水管网收集,经污水泵站排入华星化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尾水排入长江。目前华星化工已建成一条1.6万t/d和一条1.2万t/d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能够满足产业基地污水处理量的要求。

通过分析,区内存在因使用和贮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发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污染大气环境等灾害事故的隐患,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从管理和环境安全出发,产业基地有关部门现已经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从技术、工艺、管理方法上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产业基地还建立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时发现环境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将环境事故控制在萌芽之中。

五、园区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

化工基地的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水环境问题:

1、化工基地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距离化工基地下游5km的位于驷马

河闸上的乌江镇自来水厂,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化工基地污水总排放口需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在驷马河入江口设置监测断面,一旦发现有事故危险发生,应当立即封闭驷马河闸,以防涨潮造成对取水口水质的影响。

2、园区雨水管网下行经过周边小林村的长塘进入长江,长塘是该村农业灌溉、家禽养殖的主要来源,当上游化工基地内企业雨水收集出现问题时,部分化工原料残存液经雨水管道进入长塘,便会对该地群众的农牧业生产带来隐患。

3、华星化工污水处理站是为了满足华星化工下一步建设项目的需要,从长远看,化工基地必须建设一套独立的污水处理装置,保证基地内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推荐第3篇:关于河北省水环境恶化的调查报告(材料)

关于河北省水环境恶化的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好像我们并不缺水。然而,我们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加拿大的四十分之一,在世界排名为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不仅水资源总量不足,而且空间分布严重失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季度贫乏。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7%而北方的黄淮海流域只占9.9%!北方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立方米,是南方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水量的15%是世界平均水平水量的十六分之一。

海河流域原本有几百条河流的,占海河流域面积60%的河北,有子牙河系、大清河系、永定河系、漳卫南运河系等六大水系几十条河流穿境而过。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短短40年的时间,所有的河流都消失了;不仅河干了,地下水也采完了,海河流域因超采地下水已形成9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沉降区,河北占了一半!

从1997年以来,河北已持续干旱9年了!年年几千万亩庄稼春天不能播种,农民担扰不知2006年还会不会旱下去;他们说河北现在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临近城镇的河沟全成了污水排放地,石家庄市的污水排放到洨河里,洨河两岸臭气熏天,两岸土地已被污染,周边农村各种恶性疾病在年轻化,说上街买菜都要问问是哪里来的,怕是从污染区来的菜;他们说在一些水污染区域,蚊子都变异了,不仅大得出奇,咬人还毒得厉害,叮一口肿一大片,起鸡蛋大的疱;他们说河北的水政管理、节水、中水利用掣肘太多,现时还非常不力;如果没有中线调水,河北的水环境恶化将不可逆转……

干涸的大地

对于河北沧州的南大港,当地人称\"大洼\",这里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缓解饥饿而建的农场,大洼原本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湿地\",是\"地球之肾\",现在大洼已干得滴水全无。为保护\"湿地\",在\"引黄济津\"时,农场也曾搭车从黄河买水,一年1000万立方、2000万立方地买。后来没有钱买水,大洼就彻底干涸了。干涸的大洼开始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6000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200多头!蝗虫几天之内把芦苇连叶带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堆积达一米多厚!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持续了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云烟……

华北平原比较有名的白洋淀,总面积达360余平方公里的白洋淀,由140余个淀泊、3700多条濠沟组成,承接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等河流的来水,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然而,白洋淀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竟有15年干淀!有些年份,淀里干得底朝天,上面可以跑汽车、拖拉机,在淀里打井;家家户户的木船,底朝天一搁五六年。

人们拦截了上游入淀河流,修筑了50多个大中型水库,对白洋淀的开发无序,最终使华北一颗亮丽的明珠黯淡无光……

水环境严重恶化

自1963年8月的大洪水时,那些年人们都怕水。那些年没有一条河没水,全省水面积171万多平方公里,真是到处都是水。那时全省的航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顺子牙河从天津直达邯郸再至安阳,顺石津运河直达石家庄,沿大清河直达保定……每条河都能行船,那景观犹如北方江南;那时地下水离

地面只有一米,用扁担勾着桶就能从井里打上水;那时河北大地泉水喷涌,邢台的百泉、大河泉,保定

的一亩泉,承德的热河泉等等,这些泉眼一秒钟都能喷涌出一两吨水。

然而,和北京、天津一样,河北大地从1963年大洪水以后,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干旱。旱得种不了庄

稼时,人们开始打井抗旱。从1954年至今,90多万眼机井凿通了河北大地,从1984年以来,每年超采

地下水50亿吨,累计已超采地下水1000多亿吨!由超采而形成的地下漏斗沉降区已达5万多平方公里,

这是世界罕见的漏斗沉降区!由此造成地面沉降、地裂、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环境

日益恶化,有2/3的机井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全省长期饮用高氟水人口高达940万人,含氟量超过国家饮

用水标准三至五倍,使570万人患上氟中毒病,氟斑牙、氟骨症等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平原地下水埋深已几十米,最深的已到98米!沧州已到101米!衡水一

带打井打到三四百米才能见到水,沧州、邯郸一带则需打到五六百米才能见到水!

地表水、地下水的枯竭使华北大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沙化,仅河北省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400多万

亩!每年春季的沙尘暴七八次地在华北上空降临,如黄色邪魔般压境,遮天蔽日,天昏地暗。2006年春

季,沙尘暴已第12次袭击北中国大地。石家庄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有关国际组织曾评出世

界十大不宜人居城市,石家庄是其中之一。

河北省已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人均只有304立方米,亩

均只有21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国际社会认定的地表水开发利用的警戒线为40%,超出则将严重影响环境,而河北地表水开发利用

程度已经超过90%,实际上已滴水全无!

城市缺水矛盾同样日趋加剧,近年来,城市供水危机日益显现,虽然建设了一批地表水引水工

程,通过挤占农业用水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但城市供水水源单

一、水质不达标、水源地保证率不足等

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和城市化发展。一批建设项目因缺水而不能上马,经济发展明显落

后于其他东部沿海地区。

石家庄市是全国缺水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全市年均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只有22?4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56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事实上石家庄市每年平均用水量约32亿立方

米,年均缺水10亿立方米左右。

多年来,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环境用水来维持,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目前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已由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2至4米下降到2005年的30米,个别县(市)

区已达到年均1米的下降速度。目前,全市浅层水超采区面积已达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平原面积的83%,

深层水超采面积1700平方公里,已占深层水分布区面积的1/3。

目前,石家庄市城区在册地下水源井共810多眼,其中自备井680眼。为限止超采地下水,几年来,

石家庄市冻结了城区打新井的审批,与此同时,对自备井进行了有计划的封闭,截止2003年底,已封掉

130多眼自备井。2005年7月,河北省政府又一次下文《关于开展城市自备井关停与地下水超采的通知》,

省水利厅已召开了封井停采的会议,然而,石家庄还能关掉多少井?他们好像一筹莫展……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眼前出现的河北可谓独天独厚:中国人最向往的首都北京、偌大的现代化港口

城市天津,都团团围卧在它的怀抱之中。还有那么长的海岸线!这是多么优越的地理环境呀!

20世纪80年代或更早的时期,河北与近邻山东、河南相比,无论哪方面的确高出一格,然而随

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首先是山东把河北甩在了后面,接着是河南。河南超1万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跃

排全国第六!而河北始终在倒数几位的位置上徘徊。这一定和河北省的水资源有比较大关系。河北省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的,工业和城市用水是以牺牲农业用水和生态环

境为代价的,从根本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全省产业结构以冶金、医药、建材、电力、化工、造

纸等资源消耗型行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

污染高排放实现的。 无论是污水资源化还是用水、节水的体制理顺和严格管理上,河北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使河北省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全省每年用水40亿吨,而现在每年用水2300亿吨,超出本省水资源可用量100多亿吨;那时河北只有3000万人,现在河北6800万人;那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几

十、几百个亿,现在已有几千个亿……

河北\"环京津\"、\"环渤海\"的光环虽然始终未能显现,但与京津同样为水资源极度短缺的河北,却为京津的水危机解困而一再地奉献和牺牲。20世纪50年代几十万河北人民参加修筑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分别分配河北用水每年3亿吨和6亿吨,1981年以后因北京干旱,9亿吨水的指标被收回,不再给河北了;救天津于水火的引滦工程将河北潘家口水库每年10亿吨的水给了天津;还有于桥水库,建设时属河北,后来随蓟县划归了天津,但仍保留给河北每年供水6000万吨。引滦工程后,这6000万吨的水河北也不再享有;2008年\"奥运\"在即,极度干渴的河北还必须动用岗南、黄壁庄、西大洋、王快四座水库,调3至5亿吨水给北京、保\"奥运\"。河北人说了,到时若急需,河北只留下城市用水,其余全给北京。

南水北调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河北省也下大力狠抓挖潜、节水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毕竟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挖潜、节水只能促进现有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解决不了整体性缺水问题,更解决不了发展用水问题。解决河北省水资源的匮乏状况,最为有效的措施只能是实施跨流域调水,切实增加供水资源量。于是,河北对于南水北调,实在是诚意方殷,望眼欲穿。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北方缺水问题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河北省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受益省份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一期将每年向河北供水35亿吨。远期将达到40多亿吨,加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河北每年将获得60亿吨汉水和长江水(东线调长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自河南省安阳市丰乐镇穿漳河进入河北省,沿太行山东麓和京广铁路西侧北行,途经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境内27个县(市、区),于涿州市穿北拒马河中支进入北京,河北省境内的线路全长464公里。从丹江口起点设计流量为每秒235立方米,到达河北时的流量为每秒50立方米。

天津干渠渠首也位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北,线路向东穿京广铁路,经保定、廊坊部分县(市)于安次区东沽港进入天津,全长约154公里,河北境内长约130公里。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涉及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7个市的91个县(市),总面积6?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这个区域内人口近42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58%;区内国内生产总值近3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5%。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近期受水目标112个,包括7个设区市、18个县级市、70个县城、11个省级重点工业区、4个市级重点工业区,2个农场。远期增加4个电厂,受水目标达116个。配套工程共布设大型输水干渠5条,包括邢沧干渠、石津干渠、沙河干渠、廊坊干渠和天津干渠,分干渠及管道工程99条。河北4000多万人将通过这些干渠、分干渠和管道喝到南来的汉江水。根据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目标直线示意图,示意图上鲜亮的红蓝直线网状般铺设着,顺着红蓝直线我们能看到那么多熟悉的城市: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廊坊,还有一些边远县城:广平、磁县、邱县、广宗、赵县、武邑、泊头、南大港、正定、藁城、定州、任丘、安新、文安、霸州、易县、涞水、涿州……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我们国家、河北省和受水区各市县的一件大事,办好这件大事需要自上而下共同努力。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相信,有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把这件大事办好,一定能把南水北调建设成为像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那样彪炳史册的宏伟世纪工程。

推荐第4篇:关于山东省微山湖水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省微山湖水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昌爽 班级:10给水1班 学号:20101701118 山东省微山湖又名南四湖,位于中国山东、江苏交界处,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微山四湖南北长230公里,东西最宽处达27.6公里,水域面积达2100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

1、微山湖的基本情况:

微山湖亦名南四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湖区主要坐落在山东省微山县境内,位于东经116度34分-117度21分,北纬34度27分-35度20分;全湖南北长230公里,北至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南接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东西宽6.8~27.6公里,周长451公里,西临江苏省沛县与山东省鱼台县,东接山东省滕州市与微山县。总面积为2100平方公里,可控蓄水量为17.3亿立方米,最大库容量47.31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7米,汛期最深为3米。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微山湖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商代末年,商纣王沉溺酒色,昏庸无道,其兄长微子(名启)数谏不纳,愤而出走,隐居到现在的微山岛这个地方,死后葬在岛上,微山湖因此而得名。微山湖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且为773.6mm,年平均日照2515.5h,陆地年平均气温为13.8°C,湖内年平均气温为14.3°C。入湖河道共有53条,出湖水道主要有3条。狭义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的下级湖,同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构成广义微山湖。

微山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体现在:①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②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环境效益体现在:①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②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

经济效益体现在:提供水资源。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2、微山湖水样的采集和分析:

2.1、水样的采集

河流采样点具体设置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沿微山湖湖水的流动方向,以微山县南郊靠近微山湖的某个渔业养殖区岸边一点为参照点,南北间隔2公里左右各取2个取样点共取A、B、、、E5个取样。

2、2仪器及分析方法

地表水水质评价的评价依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为了准确的反映出水体被污染的程度,常用水质指标来衡量水质好坏.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本实验选用了比较重要和常用的几种指标(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pH值、溶解氧)来评价奎河水污染的程度。 2.3、监测项目与方法

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污染物的需氧量,采用快速重铬酸钾法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好氧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用BOD测定仪测定。

悬浮固体(SS):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的量。

溶解氧(DO):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是衡量河流水质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用测氧仪测定。

pH:值表示水酸性(或碱性)强弱的指标,采用PHS一3C精密pH 计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微山湖水样实验数据

序号 CODcr/(mg/L)

A B C D E 均值 地表水V类水国标

微山县有关部门对微山湖的水域功能要求是用作地表水,表1可以看出,目前微山湖作为地表水水体部分指标还不达标,主要超标项目为COD,BOD等,其中COD超标将近1.5倍,BOD超标5倍。 3.2、污染情况分析 88 90 112 87 98 95 《40

BOD5/(mg/L) 61 54 78 49 58 60 《10

DO/(mg/L) 1.32 1.43 1.54 1.78 1.46 1.50 》2

SS/(mg/L) 56 28 45 75 68 54.4

7.89 7.45 7.33 7.91 7.56 7.63 6-9

49.5 45.8 39.1 56.2 43.9 46.9

pH

浊度/度 由以上调查情况可知,奎河污染物主要是含氨、氮的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大量积累,在水体中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DO质量浓度下降,从而使水体发黑发臭,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经分析有以下几种。 3.2.1、主要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129处,其中济宁54处,菏泽59处,枣庄7处,江苏省9处。位于上级湖113个,下级湖16个,年排废水5952万吨。主要排污行业是造纸、化工、食品、印染、电镀和制革等。在工业污染源中,属直接污染源的有37个,年排入废水1889万吨,其中上级湖29个,年排入废水1515万吨;下级湖8个,年排入废水374万吨。 3.2.2、主要污染物 3.2.2.

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硫化物、挥发性酚、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汞、砷、铜、铜、锌、硝基苯、苯胺共14种。 3.2.2.2、生活污水

沿湖城镇人口为41.48万人,日常生活污水含有大量尿素、碳水化合物、动植物脂肪、肥皂和洗涤剂,这些污水会消耗水中溶解氧,使耗氧量和营养物质增高。仅济宁市19万人口,每日排出生活污水约3600吨,全部流入微山湖。 3.2.2.3、农业回归水污染

由于农业灌溉回归水进湖,带入了一定量的化肥和农药,使水体受到污染。氢统计,河流沿湖5公里内,面积1200多万亩,施用化肥83.86万吨,各种农药1.02万吨,致使残留物流入湖内,经监测分析,微山湖底质的六六六检出率为100%,滴滴涕部分检出。

由污染源评价结果可知:造成微山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源,其主要有化工、造纸、印染、食品、电镀、制革六个行业,这六个行业年排废水为4746.01万吨,占总废水总量的87.9%。主要污染物有化学耗氧量、硫化物、发挥性酚、氰化物、悬浮物和六价铬等六种物质,年排量为91288.2吨,占全部污染物的99.8%。微山湖流域工业废水主要通过沿湖河流排入湖内,其中纳污染量大的河流有十条,每日进入河流的工业废水量和污染物总量。 为正确反映携入微山湖的污染物数量和工业污染源排放量的关系,客观地评价微山湖水体污染状况,对每条河流年均径流量和入湖河口监测参数平均值进行了计算。

3.2.3、水体各种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 3.2.3.

1、水质监测结果

通过对河流入湖口和微山湖水质的调查监测,以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中第三级标准做比较,超标率高的有COD、PH值、氨氮、酚、汞。 3.2.3.2、污染物浓度分布

南四湖水质污染物种类主要有机还原物,化学耗氧量(COD)年平均值为10.03毫克/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的第三级标准,浓度变化范围在3——19.50毫克/升之间,其高值都出现在入湖河口附近的水域,平均值达16.42毫克/升,超标率63%。随着湖口水体向湖心扩散,CDO逐步稀释,有机物浓度逐步下降,呈现自入湖河口向湖心,自上向下逐步降解的趋势。

不同季节化学耗氧量浓度分布以枯水季节含量最高,平水期含最最低,丰水期含量居中。

其他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由于含量低,只是湖口附近的水域稍高,湖心区域很低。

3.2.4、水质污染状况及水质综合评价

本调查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法,选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氮、氰化物、挥发必性氛、六价铬、汞、砷八项评价参数,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三级作为评价标准,根据湖泊具体情况,确定水质质量分级,运用迭加型水质质量指数计算模式评价水体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 3.2.4.1、湖水中主要污染物

根据微山湖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系数的方法,确定微山湖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入湖河口水域氨氮占污染物总量的35.4%,化学耗氧量占30.5%,挥发酚占19.0%,溶解氨占9.2%,氰化物占3.3%,汞占1.2%;大湖水体化学耗氧量占污染物总量的54%,溶解氧占28%,氨氮占9%,挥发酚4%,汞2% 。

3.2.4.2、微山湖水质质量变化趋势 微山湖水质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由年际变化趋势图(图17)可看出,湖中各采样点的水质质量指数P值1984年均大于1983年,说明湖水水质有污染加重的趋势,变化比较明显的有王庙、蒋店、大捐等站位。 3.2.4.

3、微山湖水质分级

根据微山湖水域水质质量指数(P)和水质分级标准,微山湖水域的水质状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严重污染级(P≥10):主要是老运河、薛排沟、城郭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其水质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这些水域已不能满足各部门的要求。

重污染级(5≤P〈10):主要有梁济运河、洮府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和沙堤局部湖面。水质中污染物已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饮用或养鱼。

污染级(3.0≤P〈5):污染范围主要是上级湖上游的孙杨田、王庙、辛闸西,此外还有耿庄姚桥口和下级湖的大捐等站位。这些水域,有1—2项污染物超标,并且水质还有变坏的趋势。

轻污染级(0.8≤P〈3):微山湖水域除上述九个采样点外,其余站位的水质质量指数P值多在1.4—3.0之间,属于轻污染级。

严重污染级(P≥10):主要是老运河、薛排沟、城郭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其中质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这些水域已不能满足各部门的要求。

重污染级(5≤P〈10):主要有梁济运河、洮府河入湖口附近的水域和沙堤局部湖面。水质中污染物已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标准,已不能饮用或养鱼。 污染级(3.0≤P〈5):污染范围主要是上级湖上游的孙杨田、王庙、辛闸西,此外还有耿庄姚桥口和下级河的大捐等站位。这些水域,有1-2项污染物超标,并且水质还有变坏的趋势。

轻污染物(0.8≤P〈3):微山湖水域除上述九个采样点外,其余站位的水质质量指数P值多在1.4-3.0之间,属于轻污染级。 3.2.4.4、微山湖水质污染综合评价

微山湖除河口局部水域属重污染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水质属于轻污染,水质接近地面水标准,其水质理化指标基本符合有关标准。但有机污染增加,化学耗氧量增大,水中溶解氧减少,对渔业和渔民群众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同时,湖内沉积(泥沙和煤灰粉)日趋加剧,沼泽性生物较多繁生(乌鳢即属典型沼泽性肉食鱼类),地下茎十分发达的菰、苇无控制地发展,都是近期内应足以引起注重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应强调指出,当前微山湖水污染仍在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一大限制因素,应采取切实的果断措施,以免酿成难以补救的后果。

4、保护措施

加强环境监测,实行水污染综合防治。为确保微山湖水的良好状态,维持该水域的生态平衡,应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质污染防治法》,并制订该湖的污染防治法规条例,建立相应机构,落实具体措施。 4.1、建立微山湖水源保护机构,全面开展水源保护工作

微山湖目前尚无专职工管理和监测机构,对沿湖工业排污缺乏及时监测、管理。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省、地、市参加的联合管理机构,统一对微山湖行使监督、管理。同时,建立微山湖水质监督中心,以便有效地开展污染监测和防治工作。

4.2、严格控制和杜绝新增污染源

对新建单位严格审批制度,沿湖五公里的不准新建有污染的单位。新建单位有污染的废水不得排入河道和湖内。 4.3、限期治理现有的重点污染源

微山湖主要是有机污染,应重点解决可以降解的有机污染。对抗生素厂、造纸、毛纺、印染、各类化工等排入有机污染物单位,要限期进行治理。应该指出,微山湖污染有70%以上的污染源的污水是通过十条河渠流主微山湖的,因引,治理这些河流 污染源,是解决微山湖污染的主要关键。重点要解决老运河、洙赵新河、城郭河、薛排河的污染及化学耗氧量、硫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等污染。 4.4、用治结合,处理废水

对排污量较大的有机污染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可引作农灌使用。“七五”期间,兴建四处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十万吨,可基本控制上级湖污染。当前可先兴建生化氧化塘一处,用来处理城区全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结果可达70%,能基本控制老运河的污染。 4.5、综合治理,防治其他污染源

积极抓好生物防治,植造林,保护植被。在湖中保护并适当发展水葫芦,保护电电蚬、螺、贝类等底栖动物。对船舶排油、漏油及沿河社员使用剧毒农药或沤制工麻应进行教育和控制。 4.6、广辟资金、人才、技术来源

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和内外相结合的方针,以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外地、外省、外国来联合开发经营微山湖的水资源,以法律保护的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山东省“七五”规划的重点开发攻关项目,还应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同时,力争取得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做好民间资金筹集工作。

推荐第5篇:– 长春市周边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 报告题目

– 长春市周边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 报告格式

– 绪论

– 第一章 长春市周边地区区域概况

– 第二章 水资源分析

– 第三章 水环境问题分析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附图附表

– 参考文献

绪论

• 实习目的

• 完成主要工作

• 取得了哪些成果

• 前人做过哪些工作

第一章长春市周边地区区域概况

•自然地理条件

– 交通位置

– 气象与气候特点

– 水文条件

• 区域地质条件

– 地形地貌

– 地层岩性

– 岩浆侵入与火山活动

– 地质构造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地下水赋存条件

– 地下水循环条件

– 地下水动态特征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第二章区域水资源

• 地表水资源

– 地表水资源量

– 主要水利工程

– 地表水供水现状

• 地下水资源

– 地下水资源量

– 地下水水质

– 主要的地下水水源地

•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章 水环境问题分析

• 概括论述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 研究区存在的水环境问题

• 水资源短缺

• 水环境污染

• 地下水降落漏斗

• 地下水水质问题

• 水资源开发及水环境保护的建议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推荐第6篇:水环境问题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114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09年

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

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 勇.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

[2] 井文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中国水环境保护: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解振华.完成跨世纪的环保任务.科技日报,1999 09 28(1).

[4]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2.[2] 李永和主编.工业酸度计[M].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

推荐第7篇:水环境总结

地表水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地处***南部,****横穿本街道,区域内干渠10条、支渠6条,水资源丰富。水是主要的环境要素之一,而地表水又是一个地区水环境最直观的表现,集中体现一个地区水资源状况、污染排放以及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地表水环境质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水环境最重要的指标。本年度我街道管理水环境总结如下:

一、分段管理,责任到人

我街道内共20个行政村,各村负责本村内河流、渠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村主任为责任人。禁止村民的生活垃圾倒进河道,同时指派专人对本村负责的河道进行定期的清捞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定期对各村进行检查,如发现水资源污染立即责令整改。

二、依托“清洁家园”,加大治理力度

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展“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我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我街道依托“清洁家园”活动加大力度对区域内地表水环境的治理,对我街道内青龙湾左右截渗沟、***排干及6条支渠进行了集中整治、清淤。使我街道内地表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加大宣传力度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求各村用广播的形式向村民宣

传,保护地表水环境。同时向街道内的企业进行宣传,避免工业企业污水直排到河流。

推荐第8篇:水环境保护

水环境保护

一、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在农业活动中,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露天焚烧秸秆、禽畜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0%~80%。

二、如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实现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处理,可以使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

1、应用栽培管理措施消灭病虫害,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精细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取炎夏或隆冬深翻。

2、采用有效物理措施,针对病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向习性,采用物理措施集中消灭。如利用糖醋液、黑光灯、黄板、树干束草等诱杀多种害虫;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如草蛉、瓢虫、赤眼蜂等害虫天敌。在天敌发生期,严格控制用药种类,不用药或少用药,在果园间种植牧草,以利于天敌繁衍,消灭害虫。

3、利用化学防治措施,使用低毒化学农药,科学使用多菌灵、咪鲜胺、吡虫啉、除尽、齐螨素、Bt等高效低毒新药剂

三、农药化肥的使用对水资源如何影响?

化学农药的使用,对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对环境及农产品污染。农药在田间使用后,除少部分附着在作物体表外,大多逸散在大气中或降落在农田土壤上;大气和土壤中农药,随着雨水的冲淋,又会进入邻近的水体;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及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又可被作物吸收而进入作物体内及农产品中。过量施用化肥,不但降低化肥的增产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诱发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而导致作物缺素症、污染农产品等;散失的肥料由于雨水下渗或流散等原因,使施入的化肥(主要是氮素和磷素肥)污染地表水体及地下水源,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四、科学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根据农药特性及防治对象选用农药。

2、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环境条件适期用药,合理确定用药浓度和用药量。

3、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性能确定用药方式,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

水环境安全提示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

2、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3、控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

4、西部开发环保先行

5、家园只有一个 地球不能克隆

6、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7、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8、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9、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

10、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11、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12、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3、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14、善待自然也便是人类自珍自重。

15、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16、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17、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8、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19、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20、保护自然平衡,拯救绿色环境。

21、保护海洋 ,防止赤潮。

22、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3、森林是地球的肺,我们要保护森林。

24、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5、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26、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27、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28、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9、请您以宽宏大量之心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以自已的空间,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已。30、污染环境,害人害已

31、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32、破坏环境就是自掘坟墓

33、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34、保护野生生物,人与自然共存

35、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

36、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

37、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8、上项目必须先办环保审批手续

39、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40、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41、要做保护环境的有为之人,不做污染环境的负罪之辈

42、污染环境 千夫指 保护环境 万人颂

43、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改革开放功能

44、动员起来,为拯救我们的地球掀起一场环境革命 4.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 5.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6.21世纪拒绝含铅汽油 7.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8.废塑料的用途 9.拒食野生动物 10.我们的母亲河

11.提布袋购物是一种时尚 12.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13.请选用无磷洗衣粉 14.废旧电池随处丢弃的危害 15.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的环境安全准则 16.养殖业的环境安全准则 17.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18.选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19.酸雨是地球万物的共同敌人 20.保护生物多样性 21.保护海洋环境,禁止向海洋倾倒有毒有害废弃物 22.购买尾气排放达标的汽车 23.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保护环境 抗击非典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推荐第9篇:桂林水环境

桂林水环境

摘要本文分析了桂林市面临的缺水、水污染严重、水环境设施不足、水旱灾害加剧等水环境 问题及原因, 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保护水源 林, 提高林木覆盖率; 采取适当的蓄水补水工程措施; 提高环保投入, 加强污染综合防治;节约用 水大有潜力; 合理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水环境; 水资源; 给水排水; 水污染

一、桂林市水环境状况

(一) 桂林市的水系

桂林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漓江及桃花江、桂柳运河(相思埭)、义江、大江、金宝河、遇龙河、大源河等, 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市境内河流总长度692.97km , 集水面积约3 971.09km 2。 大部区域属漓江流域, 另有一部分属柳江流域。

漓江是桂林市及桂林地区的主要河流, 发源于猫儿山东麓, 属西江水系桂江上游, 大溶江汇合口至平乐一段称为漓江; 流经桂林、阳朔部分总长度116km , 其中市区部分约40km。桂林上 游集水面积2 860km 2, 多年平均流量为120m 3.s, 最大流量3 920m 3.s, 最小流量3.8m 3.s ,年平均径流量37174 亿m 3。年平均含沙量01020~01091kg.m 3。桃花江是漓江最大的支流, 集水 面积300km 2。此外漓江的支流还有小东江、相思江、南溪河、宁远河以及灵剑溪等。

桂林市的湖塘主要有芳莲池、桂湖、榕湖和杉湖, 芳莲池位于城市西北郊, 桂湖、榕湖和杉 湖位于城市中心区, 这些湖塘与漓江及其各支流构成了桂林市水系, 历史上所有这些水体都是相通的。

桂林市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大类, 市区有地下河9 条, 地下水量丰富, 埋藏浅、分布广, 贮藏量约为3012 522 亿m 3。

(二) 给水状况

桂林市的给水事业发展很快, 解放初期全市供水能力仅3 000t.d , 用水普及率约10% , 人均用水量为22L.d。桂林市现有自来水厂四座, 全部以漓江水为水源。总供水能力3215 万t/d, 1994年全年供水8 217 万t, 供水管网总长22015km , 服务人口3615 万, 用水普及率97.7% , 人均用水量达到278.3L/d。另有自备水源200 多处, 其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为17.5 万t/d,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12.5 万t/d。

(三) 排水状况

1994 年桂林市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 913 万t, 其中直接排放江、河、湖的废水量为2 093万t, 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废水量为603 万t, 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量为2 063 万t。废水中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6 447t。

桂林市纳污水体主要有漓江干流及小东江、桃花江、宁远河、南溪河等支流。1994 年, 排入漓江干流的工业废水量为638.02 万t, 排入小东江的工业废水量为139.96 万t, 排入桃花江397.69 万t, 排入宁远河126.59 万t, 排入南溪河301.64 万t。

桂林现有污水处理厂四座, 处理能力共17.85 万t/d, 排水管总长161km , 按建成区面积计 算的下水道普及率为55% , 污水处理率36.7%。处理厂及管网的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 发展, 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导致河、湖水质恶化, 其中污染最严重的小东江8 项指标超 过地面水V 类水标准, 严重威胁沿江居民健康并破坏了景观价值。

(四) 防洪状况

桂林市目前已建成防洪堤20 余处, 总长18.24km。但大多数堤防没有经过正式的设计, 多 属挡土墙性质, 防御洪水能力较低, 防洪工程设施尚达不到10 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桂林以上漓江流域已建有水库20 座, 总有效库容量4.572 亿m 3, 水库总集水面积597.6km 2, 占流域20.9%。其中除青狮潭水库外, 均属小型水库, 调节能力差, 防洪效果

不大。并且各水库普遍存在着工程质量差的问题。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缺水

桂林市是全国年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多年平均降雨量1 894.39mm , 市域内水系发达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可谓丰富, 说桂林市缺水似乎是杞人忧天。然而, 桂林市不仅存在潜在的缺水威胁, 而且目前已初露端倪。根据人畜饮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旅游航运用水以及维持环境态平衡等需要, 漓江在枯水期缺水113 亿m 3; 按照桂林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果, 到2010年桂林市将缺水2.08 亿m 3, 到2010 年将缺水4.59 亿m 3。桂林市的缺水问题表现如下:

1.水体污染引起的暂时性供水不足或中断

桂林市的净水厂均以漓江为水源,近些年由于漓江有机污染加重, 藻类大量繁殖, 从而导致 的供水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枯水期, 因水量严重不足、污染加剧, 使得问题更为突出。最严重 的一次曾导致水厂停产三天, 全市水荒, 严重危及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造成巨大损失

2.漓江枯水期航运用水严重不足

漓江枯水期是指月径流量低于全年径流量5% 的时期。漓江维持正常航运所需的流量是不 低于30m 3/s, 而枯水期平均流量不足10m 3/s, 严重地制约了桂林市水运及旅游航运的发展,并且 呈现出恶化的趋势。表现为两点: 一是枯水期延长, 已由过去的3~4 个月延长到目前的6 个月; 二是枯水期流量逐年减少, 已由过去的12~16m 3/s 减少到8m 3/s 以下。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 下几点:

(1) 水源林面积减少、单位蓄积量下降、郁闭度降低, 导致土壤腐植质层减少、紧实度增加, 调 节水量、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流水暴涨急落现象加剧。据调查, 30 年内水 源林蓄积量共减少184 万m 3, 总共下降了34.2%;

(2) 农业用地大量施用化肥, 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含水量大为减少, 使枯水期地下水补给越来越 少;

(3) 在河道上挖沙取石、盲目的疏浚航道不仅破坏了河床的自然形态和景观效果, 而且造成水位 下降加剧了枯水状况。据桂林市水文站1988~1989 年观测, 流量30, 15, 7m 3/s 的相应水位 比前30 年同级流量水位分别下降15, 28, 37cm。

3.设施不足和老化引起的供水不足

桂林市市区自来水普及率97.7% , 这说明至少有2.3% 的人口, 亦即有近1 万人缺少供水保障。此外, 在老城区由于供水设备老化, 时常因维修而短时中断供水。

(二) 水污染态势堪忧

桂林市水环境状况总体上不错, 漓江干流绝大多数指标好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类水体水质标准, 其主要支流及市内风景湖塘的水质亦基本符合iii 类水体水质标准。但是桂林市水环境污染态势十分堪忧, 表现如下: ①地表水总体趋于恶化, 尤其是石油类污染、有机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十分严重, 反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含氮类指标呈上升趋势, 个别湖塘已富营养化; ②地下水总体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铁、锰等指标超标严重, 水质较差的地下水分布面积达7.2km 2。

造成桂林市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水体自身的脆弱性。漓江及其支流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相差 一千多倍, 枯水期水环境容量过小, 极易受到污染, 而洪水来时, 由于夹带大量垃圾及农业污染 物, 使得水质更差。风景湖塘如桂湖、榕杉湖等, 面积不大、流动不畅、换水周期很长、死角太 多, 加之底泥积年不清, 大量有机残物沉积和有害物质富集, 环境容量极为脆弱。桂林市以岩溶 地貌为主,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快, 土壤渗透性强, 地下水防护能力较差, 易受地上污染的影响。

(2) 污染源控制不力。工业污染源虽有所控制, 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 但是每

年仍有约2 000 万t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带入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 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根源; 生活污染源控制不力, 城市污水处理率36.7% (1994 年数据) ,未经处理

的生活污水溢流或直接排入漓江, 排污口附近河段水质明显恶化; 农业面源污染难于控制, 漓江 两岸农田大量施用化肥, 造成土壤板结, 加剧了水土流失, 暴雨季节大量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垃圾等等随径流进入漓江, 致使漓江洪水期水质最差。此外, 游船将各种垃圾直接排入漓江也是 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 缺乏集中统一的全流域规划和管理。漓江上游及中游的一部分在兴安和灵川县, 由桂林

地区管理, 中游临桂、阳朔县由桂林市管理, 为漓江蓄水和补水的青狮潭水库则由广西自治区管 理; 水源林的保护和开发归林业部门负责, 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由水利部门管理, 工业废水的处 理与排放受环保部门监督, 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置则由市政部门管理; 此外, 漓江的保护和开发 还直接关系到旅游部门、农业部门和航运部门等等机构。这就给水环境的保护带来很多困难。

(三) 水环境基础设施不足

水环境基础设施不足主要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的管网设施不足。桂林市目前城市污水处理 能力为1718 万t.d, 污水处理率3617%。这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但是与桂林市 水污染控制的需要相比, 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相比, 则差距很大。

桂林市排水管总长161km , 按建成区面积计算的下水道普及率为55%。目前旧城区仍是雨

污合流制, 有的新建住区有污水干管却无配套支管, 还有的城区污水管长期超负荷, 大量污水直 接溢流。由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致使已经形成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造成极大的 浪费。

(四) 水旱灾害加剧

据史料记载, 从宋崇宁四年(1105 年) 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 的802 年间, 桂林市共 发生水灾31 次, 频率为3187% , 其中从清顺治七年(1650 年) 至光绪三十三年仅257 年中就发 生了19 次, 频率为7139%。然而, 从1913 年至今的80 余年中, 已发生水灾19 次, 频率高达 23175% , 水灾越来越频繁由此可见一斑。桂林市地处丰水区, 旱灾是极其罕见的。然而, 1989 年 夏末干旱、秋旱与冬旱相连, 竟使得市域内66 条溪河中有34 条断流, 374 处山塘和水库竟干涸 了373 处, 漓江的流量也曾一度降至4m 3/s, 东镇路等三个总生产能力为20 万t/d 的水厂, 因取 水头露出水面10~30cm , 供水能力骤然降至218 吨/日, 停产三天, 整个城市发生严重水荒, 市 郊亦有2 万余人饮水困难。

为什么水灾越来越频, 而且又出现了旱灾呢? 主要原因还是自然生态系统日益受到破坏。枯 水期越来越长、枯水流量越来越小, 必然伴生着洪水愈演愈烈以至成灾的局面。所以说缺水与水 患加剧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此外, 桂林市防洪设施总体防洪能力不足, 只能抗10 年一遇 的洪水, 大量湖塘被填, 湖塘数由1957 年统计的63 个减至现在的20 个, 并且淤积严重,造成洪 水的自然调蓄能力下降, 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

桂林市水环境面临的上述问题不是孤立的, 缺水、水污染、水患加剧、设施不足, 这些问题 相互关联, 有的互为因果, 因此, 必须视其为一个整体, 针对问题的根源, 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 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建议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漓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 改变政出多门的局面, 对漓江从源头到下

游实行全流域控制, 正确处理好中、下游的经济效益与上游生态效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 关系, 协调好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 协调好漓江上下游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 利益及责任冲突, 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 对漓江流域的水源林保护、蓄水补水工程、污 染控制、旅游、航运、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活动, 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推进水资源的永续 利用。

(二) 保护水源林, 提高林木覆盖率

水源林是漓江的“根本”, 保护好水源林就是“治本”。常绿阔叶林是天然的“绿色水库”, 涵养

水源和调节水量的功能很强, 据测算, 对于一次降雨过程, 林下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含水量达到饱

和时, 贮有的水量占总降雨量的30.4%。全年调节水量的功能是林外草坡的2.4~2.6 倍。 目前漓江上游的水源林覆盖面积锐减, 群落结构受到严重破环, 郁闭度降低, 已带来严重后果。 要使上游水源林覆盖率得以恢复并扩大, 任务十分艰巨, 不仅要立刻停止一切破坏活动, 保护好 现存的水源林, 而且要采取鼓励营造水源林的政策, 有计划地开展育林活动, 同时要调整水源林 区域的有关农、林业生产政策, 调整能源结构, 以减轻对林木采伐的压力, 使水源林保护落到实 处。

保护水源林虽然不能迅速改善桂林的水环境状况, 但是却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据 测算, 保护好漓江上游现存的森林面积, 再增加2.65 万公顷常绿阔叶林, 使阔叶林覆盖率达 32.95% , 森林覆盖率达60.4% , 就可使漓江枯水期各月增加流量4m 3/s, 从而使平均最

低流量达到14.8m 3/s, 枯水期可缩短至2 个月。再配以适当的蓄水补水工程, 则桂林市缺水的 问题必能得以解决。

(三) 采取适当的蓄水补水工程措施

修筑水库, 蓄洪补枯, 是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 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程度, 减少浪费。在桂林以上漓江流域已建有20 座水库, 总有效库容为4.572 亿m 3, 水 库总集水面积597.6km 2, 占流域面积的20.9%。可是除青狮潭外, 其余水库均属小型水库, 库 容量小, 调蓄能力有限, 防洪效果不大。因此, 应全面考察漓江上游的地质及生态环境, 在条件允 许的地方兴修蓄水设施。

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是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桂林市有就近跨流域调水的有利条件, 目前正在规划中的调水工程主要有: ①北水南调工程: 拟在浔江龙胜江乡段修建高坝拦蓄洪水, 枯水期通过隧洞引库水入青狮潭水库, 再补水给漓江。引水隧洞长16km , 设计流量30m 3/s , 估算总投资9.2 亿元。②义江引水工程: 义江流域上拟建华境、平水江水库和黄沙电站群, 该项目综合利用这些水电工程的尾水, 开挖浔江至义江和义江至桃花江两条引水渠, 引水至桃花江再至漓江。两条引水渠总长21.7km , 其中明渠18.3km ,隧洞3.14km ,枯水期可为漓江补水5~7m 3/s , 估算总投资3 444 万元。

(四) 提高环保投入, 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1) 兴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 集中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桂林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能 力为17.8 万t/d, 预计到2000 年需增加4~6 万t/d 的污水处理设施, 以保证处理率超过40%; 到2010 年需再增加26 万~30 万t/d 的污水处理设施, 以保证处理率达到80%。

(2) 推广生态农业, 控制农业污染。生态农业建设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减轻 水土流失, 可以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农作物秸秆、养殖业粪便、生活垃圾等等固体废弃物,可以改 善能源结构, 减轻对用材林的压力, 可以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 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 染。

(3) 控制旅游污染。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船舶不断壮大, 游船对漓江的污染越来越 不容忽视, 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行政管理措施, 防止旅游船舶垃圾继续污染漓江。

(五) 节约用水大有潜力

(1) 工业用水: 1994 年桂林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29.79% , 而1993 年全国城市平均 水平已达60%; 桂林市万元工业产值的废水排放量达43.83t/万元, 而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是

38.13t/万元。可见桂林市工业节水大有潜力,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新鲜用水 量, 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既降低费用又减少污染。

(2) 生活用水: 桂林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440L , 在全国城市中仅低于广州(542L ) , 而远远高于同处南方的北海(307L )、海口(385L )、深圳(271L )、珠海(322L )、厦门(154L )、上海(271L ) 等城市, 更高于北方城市, 这说明桂林市生活用水定额太高, 存在浪费, 必须加强节约生活用水 的措施。

(六) 合理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依据最新城市总体规划, 未来实施的西部发展战略, 可把在其他城市组团限制或禁止发展的

工业搬迁至西城临桂组团的工业开发区, 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淘汰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 的产业, 对一时无法实施“关停并转迁”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限期治理, 推行清洁生产。

推荐第10篇:水环境综合治理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河道基本概况

2、河道水面率

3、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1、河道保洁管理

2、水体污染源管理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

4、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全面展开

5、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

三、闵行区在综合治理水环境上取得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碧水工程 ①河道整治 ②苏州河整治 ③污水北排 ④禽畜牧场污染治理

⑤工业废水治理和实施"一控双达标"

2、存在的问题

a.河道现状槽蓄容量减少,淤泥沉积严重。

b.区域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欠完善,标准偏低,部分设施严重老化,效益衰退。 c.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有洪、潮、涝、渍等灾害威胁。

d.水质处于Ⅴ类或劣Ⅴ类,水环境不容乐观。 e.生活及养殖业污染不轻,工业污染仍突出。

四、对闵行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展望

(一)、从源头入手,狠抓水污染源治理,有效遏制了区内水环境污染

(二)、从设施建设入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改善了区内水环境质量

(三)、从长效管理入手,切实落实河道疏浚、水面保洁、水系调水等工作,保持了区内良好的河道环境

(四)、从科学治理入手,实施水生态修复,逐步恢复了区内水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中国环境报社编译《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3.金鉴明等《自然保护概论》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 4.金岚等 《环境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5.刘汉等

《自然资源学概论》

西安市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1 内容提要:

良好的水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及其重要的资源环境条件,本文首先介绍了闵行区水环境的基本情况,例如,河道基本概况;河道水面率;水资源供需平衡;接着谈及如何推进闵行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河道保洁管理;水体污染源管理;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全面展开;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然后大概归纳了闵行区在综合治理水环境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对闵行区推进水环境综合的治理进行了一下展望。本文旨在议论如何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得闵行的天更篮,水更绿。

一、基本情况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全市地域的腹部,北纬31.05度,东经121.25度, 黄浦江纵贯南北,分区界为浦东、浦西两部分。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虹桥国际机场在区境沿。闵行是上海市重要对外交通枢纽,上海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创业区、现代居住区和区域性商业、物流中心,是一个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城。

闵行区区域内水资源丰富。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贯穿区境,吴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干水系与区内200多条河道组成纵横交织、百川归江的水运网络。黄浦江源自太湖和淀山湖,江宽水深,全长113公里,其中流经闵行区境段长达26.8•公里,再经上海市中心城区注入长江。

1、河道基本概况

闵行区河网分属于淀北、淀南、浦东三大水利控制片。河道总计3274条,其中市级河道2条(不含黄浦江和吴淞江),区级河道19条,镇级河道189条,村级河道671条,宅河2393条,总计长度1546.26公里。

2、河道水面率

闵行区河道水面面积总计25.48平方公里,其中淀北片水面积5.11平方公里,水面率为5.31%,淀南片水面积10.26平方公里,水面率为5.92%,浦东片水面积10.10平方公里,水面率为9.91%。

3、水资源供需平衡

闵行区丰水年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0.09亿m3,平水年为27.34亿m3,枯水年为24.66亿m3。分析本区的用水状况,闵行区电力工业年用水要占到全区总用水的84%,但由于电力工业用水取自黄浦江、排入黄浦江,故不参与内河地表水分配;其余以内河地表水为主的工业、农业灌溉和其他行业年用水共3.88亿m3,在水量上远远小于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总量27.34亿m3(包括本地径流、黄浦江支流进潮量、各闸门引水量),另外,黄浦江上游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达104亿m3。但由于一方面闵行区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淀北片基本无优质水可引;另一方面闵行区内河除少数骨干河道外,大部分河流水质处于Ⅴ类或劣于Ⅴ类,导致本区部分地区的水质型缺水状态。

闵行区的本地水资源是有限的,且时空不均,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充沛的过境水资源,请大家爱惜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生命之源,不要让流入河网的涛涛清泉再度污染!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1、河道保洁管理

河道的陆域管理范围内通常以道路(防汛通道)、绿地为主,并建有各种设施,如宣传标语牌、宣传画廊、废物箱、安全围栏等。河道陆域管理范围内应做到基本保洁,无废弃物明显痕迹积尘。河岸上设立的废物箱,应保持完好,箱周不应有随意抛洒和存留垃圾。宣传标语牌、画廊应保持完好整洁、美观、无破损与污染。安全围栏应牢固可靠,无锈蚀与变形损坏,栏杆扶手无积尘。河岸各种设施上无乱张贴、涂画,无晾晒衣物。

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等级标准,河道沿岸绿化为三级养护标准,防汛道边的行道数为二级标准。绿化植物的年保存率应达到95%以上,应无占绿化现象,草坪与乔灌木植物无霉污、病枝、虫害、枯枝烂叶、植枝歪斜等现象。

河道陆域内的景观设施包括雕塑、建筑小品、庭阁山、休闲座椅、防护设施等,应保持完好整洁、美观、污破损与污染。景观区域内的花式园路应保持清洁与平整,铺设的块石、地砖等应无松动、破损与坑洼不平。

2、水体污染源管理

(1)立管理机构,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设立闵行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 3 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企业的发展规划,执行奖罚制度,以保护水体。根据环境保护基本法,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源的具体条例和规定。制定不同用途水体的水质标准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2)全面规划进行区域综合治理。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发、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到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采取预防措施。打破行政管理区划,根据水体的用途,水体的流域和补给特点,对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提高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普及率,建设城市的和区域性的污水办理厂,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所要求的标准。同种行业废水集中处理,或同种行业的工厂、车间适当合并,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有计划地治理已经被污染的水体,如清理河床和防止再水污染等。

(3)减少和消除废水的排放量。既要控制废水污染物浓度,也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循环使用,如电镀废水的闭路循环,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作为冲刷厕所、喷洒路面等杂用水。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放非数,或者降低废水的毒性。处理好垃圾、工业废渣,避免因降水和径流的冲刷,融解而污染水体。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

(1)以水资源的特点出发进行统筹规划

水资源最突出的特点式它的整体性,有限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基础性作用。在开发利用时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全面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地下水、地表水、湖泊水等各类水资源之间的互补关系非常明显,具体到一个地区,其互补性在很大程度上式直接的,在一个流域内不同的水资源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河流的水量与地下水位,以及与湖泊面积大小,水深等紧密相关,在一条河流,一个湖泊,地下水径流的不同部位取水,必须考虑其他部位的取水需求。否则很容易造成类似黄河断流的现象发生,直接影响其他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此外,水资源的利用还会影响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及构成的生态环境。如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地面植被,湖泊和沼泽的干枯影响局部气候,造成干旱土地退化等。

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要根据水资源可开采量,考虑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从持续利用水资源出发,近远期结合,合理规划水体功能,取水位置分布,取水量和取水方式,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佳效益。

(2)设立保护区,重点保护饮用水源

明确饮用水源地,划定保护区范围,依法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社会经济活动,将保护饮用水资源,保证为人民群众提供合格的饮用水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3)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

合理确定水价,水资源补偿费等,是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适当提高水价,既可以促进节约用水,又可以筹措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活动。

4、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全面展开

全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序进行,在加快污水截流纳管、底泥疏浚、水系调水、河道保洁等整治工程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河道水生态恢复工作。目前,虹桥的西上澳塘、莘庄的团结河、莘浜河等已开展了生态河道的建设工作,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菌种等使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实现了水体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的功能。为配合水生态恢复试点工作,在马桥还专门建立了200亩的水生植物基地,用于培植和研究水生植物。2004年监测结果和上海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环境效益评估结果均表明,全区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与2003年比较,河道水质改善率为24.4%,跨区河道水质分析也表明闵行区域内水质要好于相邻区。

5、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

4 目前,全区正在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截污纳管率不断提高,河道环境也有明显改善。200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流经闵行区的水质有明显好转,但全区水体水质尚未达到水功能区标准,2004年42个地表水断面中总体水质状况达到III类水质的仅有2个(黄浦江),IV类水质的也仅有2个(大治河),其余38个均为劣V类水质断面,主要表现在氨氮、总磷等污染严重。

2005年,全区将加快截污纳管工程和调水方案的实施,扩大截污纳管范围,打通重点水系增加水动力,进一步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做好水生态的自然修复工作。同时加强农村旧村宅生活污水治理,并逐步消除居民区雨污水混接现象。

三、闵行区在综合治理水环境上取得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齐抓共管,措施到位,"创模"工程取得显著成果

通过"创模"起动阶段的工作,我区基本形成了"创模"的责任、目标管理和宣传发动机制。各地区和各条线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分工负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由于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重视投入、督促有力,我区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各项"创模"工程适时进入了实施阶段,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1、碧水工程:

碧水工程包括了河道整治、污水外排、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禽畜场整治和实施"一控双达标"等内容。

①河道整治:我区在水环境整治上以河道整治为突破口。从区河道整治领导小组、各河道综合整治指挥部,直到镇、村各级,做到领导机构健全,并制定了详尽的河道整治规划和工作计划。河道整治发动面广,全面启动。在前几年已整治河道346.4公里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进展。1999年4月2日,区政府重点实事之北横泾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计划投入2.9亿元。俞塘、蒲汇塘、新泾港和北横泾这4条重点区级河道疏浚工程计划总长度22.92公里,总计划土方62.3万立方,工程进度顺利。镇、村级河道疏浚了148条,长92.3公里,完成土方225万立方,总投资达940万元,完成了原定计划任务。对全区城乡河道开展了"面洁"工作,对漕河泾港和张家港这2条区级河道面洁总长4.32公里,完成土方7372立方,清运垃圾3800吨;对镇、村级的3120条河道(含村宅小河道)打捞河道飘浮垃圾,共12.7万吨。今年三季度吴泾塘泗泾和鲁汇大治河的整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果。各镇在加强河道管理方面也有所突破,普遍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各镇都有飘浮物打捞船,各村都设有打捞队,有专人常年从事"面洁"管理,这些措施对保持"面洁"成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②苏州河整治:苏州河支流截流工程(闵行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中、北片地区的污水出路问题,并杜绝污水排入苏州河支流上游河道。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外环线污水截流干管七宝、梅陇段的前期动拆迁工作;完成了纪王、诸翟、华漕、七宝、虹桥等镇的污水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已通过评审;完成了诸翟、纪王污水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完成了虹井路、虹中路污水管网施工图设计,并于6月底开工;北翟、北青路的管网为配合有关镇的道路建设已经先期完工;纪王等镇专门清理关闭了沿河的垃圾堆场和畜牧场。苏州河(闵行段)治理规划已出台,有关工程任务已签约,在第四季度陆续开工,预计明年年底前完工。

③污水北排:吴闵污水北排工程和春元昆污水外排工程的受益面积达

七、八十平方公里,对解决大量生产、生活污水的出路,防止黄浦江等水环境的污染将起到重大作用。经多年实施,目前吴闵污水北排工程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总管铺设已完成,预期今年年底可以通水。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正在抓紧实施,闵吴地区各大企业及闵行经济开发区的纳管工作进展顺利,吴泾热电厂的纳管已首家通过了验收。春元昆污水外排工程进展也较顺利,按计划实施,规划工程可望今年底全面完成。马桥、北桥、颛桥等镇和莘庄工业区的纳管计划实施按要求顺利进行。

5 ④禽畜牧场污染治理:在区农委畜牧办、环保局的参与和市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以高质量、高标准为起点,对34家大中型禽畜场制定了治理计划,决定关闭9家,近两年分批治理25家。今年要治理11家,其中6家纳入市实事项目,自8月份以来已陆续实施治理。分散在各镇、街道的小型禽畜牧场,有的已经关闭,余下的正逐步收缩,原则上都要关闭。

⑤工业废水治理和实施"一控双达标":我区的工业废水治理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8年工业废水处理率已达到95.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5%。废水设施的运行管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一批企业进入了市"十佳"设施和区级"优秀设施"行列。

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我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实行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区内570户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或临时许可证,其中重点企业53户。持证单位对各类工业污染源的覆盖面达99%以上。区环保局通过调研,摸清全区持证单位工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制定了实现"一控双达标"的实施方案,要求53户区级重点污染物排放户中10户尚未达标的企业必须于今年内达到"一控双达标"的目标。各有关企业十分重视这项任务,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认真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并抓紧实施。各镇根据"创模责任书"的要求,把实现"一控双达标"列入议事日程,对本地区的镇村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认真模底调查,制定"一控双达标"工作计划,分别企业的不同情况,该关转的坚决关转,该治理的确保投入抓紧治理,管理薄弱的则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废水的处理率、排放达标率和设施的运转率。马桥、纪王、颛桥、北桥等镇在污染源治理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

⑥生活污水治理:我区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3家,即:闵行污水处理厂、莘庄污水处理厂和程桥污水处理厂。1998年10月莘庄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验收运行,处理能力达到4.5万吨/ 日。3家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 日,并形成了较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另有100多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总处理能力也可达到约4万吨/ 日。全区城市污水总处理率达到78.4%,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今年6月份,市属闵行污水处理厂对原一期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脱氮技术改造,预计年底完工,将大大改善排水水质。

2、存在的问题

a.河道现状槽蓄容量减少,淤泥沉积严重。

b.区域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欠完善,标准偏低,部分设施严重老化,效益衰退。 c.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有洪、潮、涝、渍等灾害威胁。 d.水质处于Ⅴ类或劣Ⅴ类,水环境不容乐观。 e.生活及养殖业污染不轻,工业污染仍突出。

四、对闵行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展望

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侧的闵行区,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全区面积371.6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25.4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6%。区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上海市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横贯闵行区的南部和北部,区内另有市级河道4条(段)、区级河道19条(段)、镇级河道189条(段)、村级河道671条(段),以及2300多条(段)宅河,总长达到1546公里。

(一)、从源头入手,狠抓水污染源治理,有效遏制了区内水环境污染

闵行区在巩固“创模”和“一控双达标”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建立重点污染源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区内工业企业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有效地防止了工业废水污染的反弹。目前,闵行区已成立7家专业化运营公司,对全区200多家企业的废水进行了专业化运营处理。另外,闵行区已对64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实时监控,其中14家属市级重点户,30家属区级重点户;共安装水质监测仪72台,其中COD仪38台,TOC仪19台,pH仪15台。

此外,闵行区已建成闵行水质净化厂、闵行区污水处理厂和程桥水质净化厂等3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污水量达到10万吨/日。通过实施“环保三年 6 行动计划”,闵行区还关闭、搬迁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及禁养区内25家畜禽养殖场,取缔农村不规范养殖户40家,大量减少了畜禽废水对水体的污染,为遏制闵行区的水环境污染做出了贡献。

(二)、从设施建设入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改善了区内水环境质量 多年来,闵行区高度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污水管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闵行区已建成吴闵污水北排系统、苏州河六支流污水截流系统,另外,浦江镇污水北排系统和春元昆污水外排系统的总管铺设已经完成,支管和泵站建设也将于2005年全部竣工。至此,全区共建成污水管道548公里,污水提升泵站41座。区内除部分地区的污水由区3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就地排放外,其余地区的污水均通过污水管网系统实施截流外排。

此外,对于生活污水暂无条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自然村落,则通过完善化粪池、大小三格等无害化设施建设,沉淀后排放。截至2004年底,全区污水截污纳管率已达到70%,污水外排量达到30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基本解决了全区的污水出路问题。

(三)、从长效管理入手,切实落实河道疏浚、水面保洁、水系调水等工作,保持了区内良好的河道环境

闵行区在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措施,扩大和巩固了河道整治成果,保持了区内良好的河道环境。目前,闵行区已对区内市、区、镇、村级河道757条(段)进行了疏浚,疏浚河道总长774.6公里,土方1046余万立方米。针对河道整治后重新出现的水面垃圾、水草漂浮物污染水体等问题,闵行区通过政府出资,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河道保洁员队伍,落实责任,专门负责河道保洁和对沿岸单位排污的监督,实现了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

此外,闵行区还根据本区水动力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水闸等水利设施,开展群闸联合调度试验,并结合不同季节实施常年调水,引清冲淤,扩大水环境容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全区共引水75585.34万立方米,排水7016.64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内河河网水质。

(四)、从科学治理入手,实施水生态修复,逐步恢复了区内水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能力。

近几年,闵行区积极探索生物-生态河道修复技术,通过利用湿地、放养生物菌、种植水生植物等生物修复方法,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在水生态恢复上创出了特色。区内不少河道都开展了水生态恢复的试点,如虹桥的西上澳塘、莘庄的团结河、莘浜河等。在这些河道内,分别引种了水葫芦、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通过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大量吸收,起到了改善水质的作用;另外,利用水生植物群落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的特点,使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实现了自我维持的功能,也美化了河道景观。为了配合水生态建设,闵行区还专门建立了200亩的水生植物基地,用于培植和研究水生植物。

此外,在莘庄工业区的邱泾港,采用复合酶污水净化剂进行原位生物修复,通过激活底泥的土著微生物群落,恢复水体中的生物链,有效地促进了受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的演替。通过生态修复技术,闵行区的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区生态型、植物型的河道已占整个整治条段的50%以上。莘庄镇还专门建立了莘浜河河道生态样板段,建设了生态型护坡、护岸、清水平台,实现了水的生态治理,为整个河道的生态建设做出了榜样。

经过多年的努力,闵行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均有了明显的好转,其中溶解氧平均上升了2%,COD平7 均下降了7%,氨氮平均下降了10%,不仅为闵行人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为生态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闵行区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水环境建设的力度,努力朝着“建立完善的防汛体系、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优美的水环境体系、自然的水生态体系”的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迈进,为生态区建设添上浓重的一笔。

本文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与分析,借以本文的结束部分向×老师表示忠心的谢意! 此致! 敬礼!

第11篇:龙岩市水环境现状

龙岩市水环境现状、污染成因与治理对策

一、水环境现状

1、龙岩市的水系概况

龙岩市位处福建西部,辖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武平县、漳平市、新罗区五县一市一区。境内溪流纵横,河流分属九龙江北溪、汀江、闽江沙溪和梅江水系,处四条水系上游。其中汀江流域行政区域包括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县和新罗区;九龙江流域行政区域包括漳平市、新罗区和连城县;闽江沙溪流域行政区域包括连城县和长汀县。全市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10条,全年河流迳流量190亿立方米左右。受地质地貌影响,河流呈枝丫状分布,属山地性河流,坡降大、流速快,丰、枯季节河水流量悬殊大,各地汛期在4-9月,占全年迳流量的74.5-80%。汀江和九龙江水系是龙岩市最主要的水系。

2、龙岩市水环境水质情况

(1)汀江江流域水质情况

近年来汀江干流水质较好。个别断面出现氨氮、总磷超标,但超标幅度均不大,干流水质稳定达标。6大支流中,黄潭河、旧县河水质较差。

(2)九龙江流域水质情况

九龙江北溪流域龙岩段除雁石桥断面常年不达标外,其他5个断面均基本能稳定达标。但是,雁石桥上游龙津河即龙岩中心城市内河及支流小溪河、龙门溪、苏溪4个城市内河断面常年处于劣五类水质。

(3)闽江沙溪流域连城段水质情况

闽江沙溪连城段全年水质功能达标,北团镇的罗王村断面相对较能稳定达标,而揭乐乡黄坊断面多次出现超标现象。

(4)梅江流域武平段水质情况

梅江沙溪武平段共全年水质功能达标率水质较稳定。

(5)饮用水源水质情况

新罗区、长汀县、连城县的城市集中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漳平、永定、上杭、武平的饮用水源为县城上游的地表水。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说明龙岩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3、龙岩市水环境污染状况

龙岩市境内4条水系从水质监测看,境内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指标偶有超标,总体水质状况中等。目前,在龙岩市4条水系中,功能达标率较低,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是九龙江北溪的支流雁石溪,汀江的支流黄潭河、旧县河。雁石溪主要是上游养殖业废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工业废水排放河道,致使河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呈现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黄潭河、旧县河主要是上游养殖业、小纸厂、小塑料米厂、小选矿场污染问题突出,大量废水未经处理或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排河道,呈现较为严重的混合型污染。

二、水污染的成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构成龙岩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废水污染严重。近年来,区域内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虽然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控制和治理措施,但因各方面原因,治理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据统计,2000年以来,区域内生猪养

殖存栏数每年均以超过20%的比例增长。由于养殖废水为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含有较高浓度的COD和BOD5,还含有较高浓度的总磷和氨氮。根据统计年鉴,2005年龙岩市生猪已达307万头,COD排放量为81732吨/年,其他畜禽COD排放量40185吨/年,占污染负荷的82.22%,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2、城市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污染加剧。2005年末全市共有人口约286.8万,其中市镇人口208.9万人,非农业人口84.99万人。目前除龙岩中心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可日处理6万吨污水外,其他生活污水均直排入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水质均受影响,如汀江的长汀十里铺至陈坊桥段,永定高陂至青溪段,九龙江北溪雁石桥以上龙津河等水质均较差。尤其是龙津河,水量小,而中心城市及上游多个集镇,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每年产生生活污水量超过2000万吨,而仅有不到700万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仍有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

3、工业污染有所反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区域内排放废水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化工、矿业、电力等行业,虽然“一控双达标”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经治理后达标排放,目前因治理设施老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而污染处理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一些企业没有达到稳定达标排放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县域交界的支流上,还有不少小塑料米加工厂、小再生纸厂、小选矿厂,这些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简陋甚至没有,造成大量污水排放入河。

4、其他污染来源不同程度存在。一是垃圾等废弃物入河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结合部、集镇及乡村人口集中地区,在河边堆积或直接往河道倾倒垃圾和丢弃动物尸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些废弃物所含的腐植质经雨水冲淋或河水浸泡会分解出大量高浓度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BOD

5、氨氮等指标升高。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农民倾向于更多地大面积地使用农药、化肥,而过量农药化肥的施用必然导致大量富余农药、化肥渗入农田,溶入水体,农业面源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治理对策与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最大污染源为养殖污水,其次是生活污水,要改善水质,提高水质达标率,关键是要抓好养殖业和生活废水的治理。

1、重抓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由于养殖业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广、治理达标难度大、治理投入高、涉及面大等特性,要着重在规划、整治、引导三个方面来推进生猪养殖业的污染治理。首先,做好养殖业发展规划。养殖业规范有序发展是十分首要的,应当严格明确和实施养殖业“三区”划分,即禁止养殖区(如水源地和重要保护水体上游、居民集中地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等),控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以环境容量来指导和控制养殖业的发展。其次,要坚持治理与严控“双管齐下”,实现生猪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对已建养殖场有重点有步骤强制限期治理,对重点流域、重点片区实行集中整治,该关闭的坚决关闭,不留死角;该治理的限期治理达标,无法按期达标的要强制关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建养猪场的审批管理,实行镇村预审,河道管理、畜牧、环保、土地、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审批制度,确保环保“三同时”落实,对顶风抢建的,坚决拆除。第三,要做好科学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引导工作。鼓励、扶持、引导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以土地定养殖规模,走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路子,提高养殖废物、废水的利用和处理率,鼓励并扶持畜禽粪便资源

化企业发展,减少养殖污染物质排放。

2、加快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自来水设施在农村普及,农村人口所排放的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由于人口规模大已经总体超过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提高龙岩中心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处理能力,使城市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及时规划、抓紧实施,要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集镇、集中居住点的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排放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垃圾做到规范收集、中转、卫生处理,生活污水则可以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并减少污染物的入河量。同时,加强河道管理,防止各类生产生活废弃物进入河道、污染水体。

3、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一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检查,严禁超标排放,对于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业,要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限期达标,逾期无法达标的要坚决停业、关闭。二要结合打击不法排污企业、取缔“十五小”、“新五小”行动,坚决取缔和规范小作坊式的排污企业,对严重污染河流的小塑料米厂、小再生纸厂等废物回收利用项目,要进行集中整治,规划集中区,做好选址、环评,落实好环保“三同时”,废水统一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三要对化工、造纸、纺织、屠宰、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对其污染物排放实施实时监控。同时,在抓好治理、加强监管的基础上,环保、经贸等有关部门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行和促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加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矿业整顿、封山育林等项工作,综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一要继续抓好流域矿区生态综合整治工作。要落实好“禁采区”、“限采区”矿点的清理整顿工作,对非法开采的要坚决取缔,对环保水保措施不到位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责令停业关闭。要加强对历史遗留矿区水保问题的清查,做好环境安全隐患的消除和植被恢复工作。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三要逐个抓好新建基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限期改正。

5、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监管。由于农灌拦水和梯级水电站大量建设,河流水力条件受到影响,水流减缓,水力交换减弱,影响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降解,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因此,要加强科学规划,科学地进行河流梯级开发,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影响。要对现有在建小水电建设项目进行逐个清理,对不符合水利开发规划,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已建的小型拦河水坝电站,也要对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切实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要限期拆除、恢复原状。

6、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推行、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二是加快农业资源优化利用。合理布局农、经、牧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复合型种植、养殖模式,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投资少、见效快的农村新能源技术。三是科学开发利用农业残留物。加大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

等农业残留物的开发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四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回收农用地膜。

第12篇:水环境商务部工作总结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北控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商务部

2013年度总结报告

尊敬的公司领导:

时值年终,回顾全年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协同配合下,我部门围绕下属新庄等五座污水处理厂积极做好与环保局、城管局、生态委、财政局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对接与协调工作,有效的保障了新庄等五座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运营和推进工作。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对接城管局和财政局收取水费 污水厂的良好运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保障,因此水费的收取显得格外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部门积极做好水费收取

每一步,每月按时完成水量的核对工作。但因政府2013年预算中无污水处理服务费这一项,故水费收取进展较慢;我部门正在积极争取预算外的特批资金。

二、协调二桥(二期)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工作

我部门在二桥(二期)污水处理厂调试前期,积极与自来水公司对接协调相关工作,使我公司抢占先机处于主导位

1 /

4置;规避了可能发生的责任问题;有效的解决了道路与围墙的实际问题以及因建造二期而对一期造成的损失进行的相应补偿(详见补偿水费协议)。

三、及时收集、汇总、反馈各类信息

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的运行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水环境公司在6月1日正式接收新庄等五座污水处理厂运

行,公司刚起步,与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基础薄弱,许多部门甚至从未开展过交流学习。为此我部门

1、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各类信息,清楚污水厂运行管理工作、收费系统工作等与日常运营工作相关的部门。通过对相关单位的熟悉后,做到有的放矢,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沟通交流,努力将公司的信息、形象和管理理念等正面素材向相关部门传达。为下一步的良好沟通打下良好的铺垫,同时为污水运营工作做好保驾护航。

2、加强主要部门的协调

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营中,环保部门作为监管单位,对污水厂的良好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决定污水处理费能否收到的关键环节。为此我部门加强同环保局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日常点滴的积累,已基本和环保人员发展成为朋友之间

2 /

4的友情,并成功的协商解决了多起环保局与厂里的生产问题。如新庄厂的活性炭堆积问题等。

四、协调新庄等五厂的大修问题

我公司分别于2013年6月1日和7月1日正式接管运营新庄等五座污水处理厂,设备移交时,完好率均未达到95%的要求,部分设备的损坏严重影响了新庄等五座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正常运行;对此,我部门根据公司整理的大修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组织了专家会议,进一步推进了大修的实施。

五、迎检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部门积极协调各厂与各级相关部门的检查工作。对于政府部门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准确的反馈到工作,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各项迎检工作,尤其是在节能减排的检查工作中,我部门作出卓出贡献。

六、委托检测

应环保部门相关要求,2014年不再委托市监测站为我公司下属五座污水处理厂做委托检测,我部门积极的寻找权威、可靠,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为2014年的委托检测公司。

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对外协调上仍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以及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做的更细更踏实。

在运行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公司实现水质达标稳

3 /

4定排放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门将以资金、安全、达标排放为努力方向,在对外的协调中,更好的提升公司的形象,实现北控集团”领先的综合水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目的。并努力将水环境公司下辖各厂打造成区县模范污水厂。

贵州北控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商务部

4 / 4

第13篇: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东湖水污染研究报告

1背景介绍

东湖,降水丰富,常年湿润,我国最大的“城中湖”。拥有120多个岛屿、112千米湖岸线、区域汇水面积375平方千米。其水系分布共东、西、北三面,为长江围绕,并显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趋势。可分为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其中东沙湖水系主要湖泊有沙湖、东湖、杨眷湖,北湖水系主要湖泊有严西湖、严东湖、北湖。由于隅堤建设,湖面养殖等原因,东湖被分为水果糊、郛郑湖、汤菱湖、庙湖、团湖、后湖、喻家湖等子湖。大东湖水系在历史上与长江是相连的,各湖泊间也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发挥着多种功能:遇到降雨时,雨水的调蓄功能;湖区周边的动植物,改善生态的功能;极具魅力的湖区风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景观功能;农业方面,水产养殖的功能;城市工业方面,供水功能——影响着武汉的城市环境、东湖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儿十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多的外来人口聚集,东湖湖区周围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工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政控制水环境的基本设施的不完善,污水整体面积32.5平方千米。 2东湖污染概述

2.1点源污染

为了城市污水的排放的便捷,东湖与污染严重沙湖连通,造成大量污水流入东湖,使东湖的水质急剧下降;为了交通便利,填湖修路,把完整的东湖分割成一块块池塘,其中一些池塘被承包下来作为渔业养殖使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雪上加霜。东湖水生态群落结构被破坏,其结果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激增,湖水向富营养化状态发展。

2.2非点源污染 城市地表径流、降雨和底泥污染等面源污染因素导致东湖水质恶化:湖区周边地区会因降雨形成地表径流,将地表的大量污染物带入湖中;降雨初期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不仅量大且浓度非常高,而且造成东湖周边地区空气中的尘埃、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随降雨的过程进入东湖水体,致使东湖水环境受到污染;底泥污染详见下文。 3污染项目类型(化学性污染)

3.1东湖富营养化

3.1.1污染物与污染源

一般认为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宜的温度条件、光照和充足的氮、磷等营养盐;

(2)硅、铁等元素量适度;

(3)含溶解氧充足;

(4)水流流态缓慢,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当上述四个条件均比较适宜时,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的现象,形成水华。 东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东湖整体处于营养化状态,并向富营养化发展,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东湖水体就己经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生植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急剧变化,群落结构变得趋于简单,中小型浮游生物极具增加,湖中产生了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骤降。经检测,东湖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两种元素。点源污染方面,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污水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所导致的。关于氮:目前我国对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管控不严,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进入东湖,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而工业废水进入之后直接导致东湖水质污染超标。以及东湖曾经是武汉市市区比较重要的水产养殖区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饵料通过人工投放进入水体,使东湖水质严重超标。再加上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以及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另一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存养化的湖泊中——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 ——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入水中。

3.1.2污染危害

(1)影响水体的溶解氧; (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3)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4)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 (5)对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3.1.3污染治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氮磷营养盐,特别是磷,是控制东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若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则必须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经调查,水果湖,郭郑湖和庙湖这三个子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是通过点源污染造成的,所以对于点源污染方面,应限制湖泊周围的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并严格控制排污口的数量,尽量减少排污口。汤菱湖、后湖、庙湖这三个子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总磷则来自于内源污染,就是底泥,现阶段解决底泥污染最好的措施是挖出湖底淤积的底泥,考虑长期发展,则用生态修复的方法也可以使底泥污染降低。在总氮污染方面,其中四个湖泊:水果湖、郭郑湖、后糊和庙湖的总氮污染都是内源污染造成的。因此,底泥的清除工作势在必行。故而氮磷营养盐,尤其是磷,是控制东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若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则必须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利贝格最小值定律指出: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提供给它的所需养料中数量最少的一种。在合适的温度、光照条件、pH值、硅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

3.2重金属污染

3.2.1污染物与污染源

东湖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为Cd>Zn>Cu>Pb>Ni>Cr。自2003年以来,东湖湖区周边的大多数排污口己关闭,可是依旧有些的排污口没有完全关闭,这是东湖水的工业废水污染源;此外,各类废旧电池和废旧电子用品的随意丢弃;以及底泥中吸附的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之后的二次污染均是重要来源。

3.2.2污染危害

以Cd为例:Cd是一种积累富集型毒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肾内和骨骼中。能引起骨节变形,自然骨折,腰关节受损,有时还引起心血管病。这种病潜伏期10多年,发病后难以治疗。Cd浓度0.2~1.1mg/L可使鱼类死亡,浓度0.1mg/L时对水体的自净作用有害,如日本富山事件。工业含Cd废水的排放,大气Cd尘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都可使Cd进人水体。Cd是水迁移性元素,除了Cds外,其他Cd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进人水体的Cd还可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配合物。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主要包括下述三种作用。

(1)沉淀作用。重金属在水中可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很小,容易生成沉淀物。最终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从水质自净方面看这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2)吸附作用。重金属离子由于带正电,在水中易于被带负电的胶体颗粒所吸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胶体,随水流向下游迁移,但大多会很快地沉降下来。因此,这也使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排水口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底泥中。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都会造成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沉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是一个长期的次生污染源,很难治理,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会成为二次污染源。

(3)氧化还原作用。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无机汞在水体底泥中或在鱼体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甲基汞)。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也服从生物学规律。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由此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3.2.3治理措施

1物理法:河流稀释和换水法、吸附法、生物膜修复法等。

2化学法:化学混凝沉淀法、离子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动力学修复法等。 3生物法:植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微生物和藻类修复法等。

但对于东湖这个特定对象而言,大范围的修复方法很有限,结合修复效果而言,生物修复是目前比较好的方法:

(1)植物修复法:利用重金属积累或超重金属积累水生植物,将水体中的重金属提取出来,富集输运到植物体内,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将重金属从水体清除出去。目前,人们已经发现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较好地吸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水浮莲、印度葵、香蒲和芦苇都己被用来处理污水。

(2)动物修复法:应用一些优选的鱼类以及其它水生动物品种,在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然后把它们从水体中驱除以达到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目的。此法需驯化出特定的水生动物,并且处理周期较长、费用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要大力推广比较困难。

(3)微生物和藻类修复法:利用水体中的微生物或者向污染水体中补充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对水体重金属进行固定和形态的转化。

3.3其他污染

从上表不难看出,除了主要的污染外,东湖的需氧性有机物污染也十分严重。在这里进行简介:

有机物可分为自然生成的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自然形成的有机物特征极不稳定,易于被生物降解,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作用,主要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稳定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即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产物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氨气等——既有毒害作用,又有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会造成公害。生活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如食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制革工业、焦化工业等废水中都含有这类有机物。虽然好氧分解的产物无害,但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体或环境中的溶解氧,故有机物又称为好氧物质。当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微生物耗氧量很大,从大气中补充的氧不敷需要,会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 ,当水中溶解氧降低至4mg/L以下时,鱼类和水生生物将不能在水中生存。从而导致鱼类和水生物死亡。如果完全缺氧,则有机物将转入厌氧分解,生成大量硫化氢、氨气、硫醇等带恶臭的气体,使水质变黑发臭,造成水环境严重恶化。水体污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用化学需氧量衡量(CoD )和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4应对总方略

4.1治理

(1)污染专项治理。(针对超标项目精确举措)

(2)污染内源、点源、面源治理。(武汉常年都是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在进入雨季丰水期时,降下的暴雨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城市径流将空气中的污染物与地面的污染物带入湖水中,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东湖未来面临的污染状况十分紧急,不管从内源、点源和面源污染来看都得引起重视)

4.2保护

(1)加强控污。(污水浓度、污水总量、污水容量控制。通过从武汉市2014年第四季度污水处理厂监测数据结果的调查,目前武汉市大部分排放入湖中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质基本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标)

(2)提升环境容纳量。(根据下表管理)

4.3治理制度问题处理

(1)各部门多方治理,权责交叉与分歧,缺少责任机制;

(2)资金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

(3)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4)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5)监督体系的建设。 5东湖水环境展望

依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它明确了构建“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的规划理念和要求,并将大东湖水系作为武昌-江夏片水网的核心,通过建设严西湖、严东湖郊野公园、东湖分景区和沙湖市级城市公园等,形成深入城市中心的大东湖生态绿楔;提出了改善武昌大东湖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湖泊水功能、开发城市旅游资源的基本构想,在空间形态上提出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生态良好、水流畅通、环境宜人”的水网体系,通过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恢复湖泊生态功能,实施大东湖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与水环境监测等工程措施。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大东湖区域湖泊保护规划等,明确了大东湖区域各湖泊城市功能区定位、湖泊综合功能定位、湖泊规划水质管理目标等,如下表所示。

第14篇:水环境课程论文

西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态文明视野下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以黄土高原为例

院系名称:

城市与环境学院

课程名称: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任课教师:

业:

环境工程

号:

名:

期:

2013年12月19日

绩: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制

生态文明视野下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以黄土高原为例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西安 710127)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退化最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西部大开发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可行对策。 关键字: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protection and Eco-restoration in Arid Areas: A Case Study of Loe Plateau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source Sci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 Abstract:Loe Plateau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regions of ecological imbalance in China.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in the area not only threaten local peoples\' livelihood and rural health, but also affe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Therefore, it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is region.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questions in the proce of loe plateau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gave some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well carry 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this region.Key words:Loe Platea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protection ; Eco-restoration

1.前言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生态问题众多,不但威胁当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显得既重要又紧迫,尤其是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1 -5]。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大规模地开展生态建设成为可能[6 -9]。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但至今只有一些零星的生态恢复理论[10 -12],仍然没有形成对这一地区针对性很强的完整的生态恢复理论,也没有研制出适合应用于当地大中尺度区域上进行生态恢复的有效技术[13]。生态修复新思路的提出,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辩证关系的新认识,是相对于人工治理而提出的新的水土保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级的文明形态。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从黄土高原的成因、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及生态环境与旱作农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给相关研究人员和具体实施治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启迪,减少在研究和治理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加快适合该地区特点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形成。 2.研究区域及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亦为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黄土高原的范围是:西以日月山、乌鞘岭为界;东以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为界,包括豫西黄土丘陵区;南以秦岭、伏牛山山麓为界;北大体以长城为界,包括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准格尔的黄土丘陵区,北界的西段通过宁夏盐池县南部一罗山一香山一白墩子一大靖一线。黄土高原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涉及七省(区)的46个地(盟、州、市),306个县(旗、市、区)。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特别严重面积27.68万km2,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 2.1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的突出特征是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之广、流失程度和危害之严重,是国内外罕见的。在黄土高原64万km2的面积上,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面积有43万km2,其中丘陵沟壑区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约40%,水蚀、风蚀、重力侵蚀都很严重,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t,实际产生侵蚀的土壤在20亿t。在长期径流侵蚀作用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源、梁、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该区间属陕北、晋西北和内蒙古伊盟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

一、二副区,地面被切割成筛状地貌,为多沙粗沙区,产沙量约占总产沙量的60%。主要原因有自然(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和人为活动[14]。 2.2沙漠化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的主体,植被的类型、覆盖程度及其兴衰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优劣的直接标志。黄土高原森林分布极不平衡,植被覆盖度较小,植被以中低覆盖度为主,是导致区域生态系统难以实现自我调节和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植被覆盖度差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土壤肥力低,而土壤肥力低反过来又限制着植被的发展。

荒漠化是黄土高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土地生产力的加速衰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荒漠化是直接由土地和植被破坏引起的,初期是土壤中有机物减少,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恶化,植被分布组成的变化。黄土高原风蚀沙化严重,土地沙漠化有增无减,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以及陕北长城沿线一带,波及47个县(市、旗),土地面积约20.5万km2,其中沙漠化面积12.87万km2,其中严重沙漠化面积3.57万km2,占沙漠化面积的27.7%。土地荒漠化发展日益上升为阻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务必引起政府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15]。 2.3干旱缺水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不同,黄土高原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衡。黄土高原的降水不仅年内分配不均,而且年际变化也很大。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经常干早少雨,加上用水效率低,致使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土高原北部和西部半干旱偏旱地区,降雨更少,干燥度大,土壤质地组成偏粗,因海拔升高和纬度北移,蒸发力变弱变,从而使土壤耗水强度变小。除了强烈的水土流失和干旱外,冰雹、洪水、霜冻、大风、沙尘暴等灾害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相当严重。 3.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目标、可行性 3.1目标

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目标包括建立合理的种类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分布)、异质性(各组分的多个变量组成部分)、功能(如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的表现)。

修复的终极目标是修复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基本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3.2可行性

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本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大,有广阔的宜林宜草的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平原暖湿季风气候向西北内陆高原干旱气候过渡地带,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条件下和开发历史长、人类活动影响深刻、耕作管理粗放等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大面积以土体干旱、养分贫瘠、抗逆性差、生产力不高为特征的中低产土壤。但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透水性良好,本身并无植被恢复障碍性病因,只要有效控制人类活动,对水土资源进行涵养性开发,提高土地质量,增强环境系统的容量、稳定性、抗逆性和协调性,强化生态因子的耦合度和组合功能,就一定能发挥明显的生态效力。

二是降水量条件许可。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干旱区。从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降水量少是限制生态修复的主导因素。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虽然限制了乔木树种的大规模发展,但是灌木对降水量的要求则低得多,400mm降水完全可以满足多种灌木树种的生长要求。

三是有较丰富的木本植物种可供选择。灌木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该区灌木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据1985年~1991年黄土高原灌木资源调查成果,区内共有灌木树种646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7个种,被子植物66科174属639个种。在这些灌木树种中,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生物量大的树种有很多,从这些资源中完全可以选出许多能够满足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所需要的适宜树种。

四是拥有多项加快植被建设的新技术、新成果。经过众多科技人员多年的潜心研究探索,提出了许多植被重建技术成果,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沙棘栽培技术、飞播造林种草技术、径流林业技术及多种经济植物栽培技术等。 4.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措施

4.1科学确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

在综合研究黄土高原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界定适宜生态修复的区域是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的前提。确定生态修复分区可分两种情况而定:l)在生态系统受损不超负荷并能可逆的地区,压力和干扰被去除后,生态修复可以在自然过程中形成,其过程通常是,适应性物种的进入。土壤肥力的缓慢积累和土壤结构的缓慢改善、新的适应性物种的进入、新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群落的演化。例如采取封山育林、围栏育草等,经过几个生长季后植物种类数量,植被盖度和生产力都能得到较好的恢复;2)对于生态系统受损超负荷的地区,己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只依靠自然力己很难或不可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依靠人为的一些正干扰措施,才能使其发生逆转,这就要实施传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而前者正是我们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

4.2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模式,因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的不同也要区别对待。对地广人稀、现在无力治理的荒山荒坡,可以彻底封山禁牧,完全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初期植被;对植被条件较好的放牧区,可以实行围栏封育限牧,按立地条件、草地生长情况、面积大小确定载畜量,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对目前正在进行治理的区域,可以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和投入能力,采取封治同步、先治后封、先封后治等形式,达到预期目的。 4.3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黄土高原绝对部分地区适于旱生的草、灌生长,乔木只能生长在高海拨、低蒸发量的局部地山区(一般为阴坡或沟谷地),没有人工补水的地方,造林成功的可能几乎没有。甘肃民勤地区年降水量只有115mm,除了那些依靠灌溉的绿洲外,大部分天然植被自古以来就是以荒漠灌木以及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的。在年降水量仅100一200mm的沙化地和沙漠地区,到处可见因滥牧、滥垦、滥采的沙化土地;而在哪些人和牲口罕至的地方,仍然能见覆盖度50%以上的草灌植被,甚至裸露的地段被灰钙土覆盖,相对稳定而不会起沙尘暴。

要尊重自然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处理好依靠大自然力量和依靠人工治理的关系,二者融为一体,修复中治理,治理中修复,互为条件,互相促进;还要处理好封禁与治理的关系,一方面加强修复,同时要加强封禁管护,解除生态压力,保护治理成果。

考虑生态用水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的生态系统,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以往生态建设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必须认真汲取。从保证生态用水来看,应在年降水量大于300mm以上地区采取生态修复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4.4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在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是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流域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并在动态中维持着平衡,故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只要采取强有力的监督预防措施、方针政策措施、科技措施、人口计划措施、土地利用规划措施等,就能实现生态修复的目标。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禁垦、禁牧、禁伐等封闭式管理,而是要兼顾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在确保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控制人为破坏,实现生态的重建和恢复。这就必须从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通过给人找出路,从而间接地为生态系统减轻压力,使生态系统修养生息。在生态修复实践中,推广沼气、节柴灶以及舍饲养畜、生态移民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丰富小流域治理的内涵,拓展水土保持的外延,使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 5.结论

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必须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入手。政府部门应当把生态修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大面积的封育保护创造条件。此外,生态修复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法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充分认清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政府组织、职能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参与,各种措施一齐上。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搭建生态修复平台,调动各方积极性,管好用好资金,发挥资金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治理措施上要突出综合,山、水、田、林、路、沙全面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正确全面地理解生态修复工程的丰富内涵,对生态修复工程定位要准确,治理措施要具体。 参考文献:

[1] 巩杰,陈利顶,傅伯杰,等.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5,19(1): 93 -96.[2] 李慧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固沙植被恢复重建与资源利用中的几个问题分析[J].生态学杂志, 2004, 23(6): 182 -185.[3] 王正宁,贺康宁,张卫强.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 162 -165.[4] 潘树林,王丽,辜彬.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杂志, 2005, 24(2): 217 -221.[5] 赵爱连,陈晓勇.片段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恢复价值[J].生态学杂志, 2005, 24(6): 691 -695.[6] 马博虎,刘毅,李世清,等.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壤质量演变[J].生态经济, 2007(3): 39 -46.[7] 刘国彬,杨勤科,郑粉莉.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3(1): 11 -15.[8] 郝惠梅,任志远.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益定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2): 139 -143.[9] 赵欣,任志远.榆林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初探[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5): 151-156.[10] 常庆瑞,魏永胜.黄土高原不同树种防止土地退化效益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 18(1): 109-112.[11] 黄志霖,傅伯杰,陈利顶.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3): 122 -125.[12] 梁宗锁,左长清,焦巨仁.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 18(1):20 -24.[13] 王应刚,张秋华,张峰.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1):57 -59.[14] 王埃平.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5] 刘彦随, Jay Gao.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 2002, 57(4): 443 -450.

第15篇: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工作是我们环境工作的种重要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接到省、市相关要求后,我局立即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并对水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进入深入剖析,并对攻坚月水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和部署。

攻坚月水环境整治工作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关于“环境治理工作要向基层延伸、村庄延伸、盲点死角延伸,攻坚破难,一抓到底”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四无”:河渠水面无垃圾漂浮、城乡河道无污泥堆积、堤岸范围无三乱、河道畅通无障碍,河渠环境明显好转。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引流冲污、工程整治等多种手段,重点是“三清一整治”:清垃圾、清淤泥、清障碍、整治河渠,对河渠环境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四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督查到位、宣传到位,保障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全面顺利完成。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攻坚月水环境整治工作机构和责任继续沿用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的机构和责任。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乡村水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河管处、水电处各司其职。水保办(乡村水环境治理办)主要负责与省水利厅及市治理办衔接、协调;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市河道整治督查和市本级河道的整治工作;水电处负责全市渠道整治具体落实、监

督检查。在攻坚月活动开始后,各县(市、区)水务局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各自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为攻坚月活动的圆满完成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使攻坚月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氛围,市、县两级通过各种形式,持续抓好宣传工作,市、县两级水务部门除通过职工大会、局务会、工作总结、科室学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以外,还通过在媒体设置宣传专栏,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组织群众性宣传活动和编发治理工作简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四、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市水务局相关责任科室按照攻坚月活动实施方案分工负责,加强相关责任区域水环境整治督查,并将督查情况按时报送省水利厅、市治理办、市乡村组治理办、市目督办。从水环境整治督查情况来看,水环境整治情况总体良好,全市共投入人力27683人次,投入机具3687台次,清理江河湖库垃圾702.8吨,清理水面漂浮物297.3吨,清除淤泥1693吨,清理江、河、渠2117公里,整治非法采沙110处,整治入河排污口58个,沿河绿化美化101200平方米,印发宣传资料40700份,制作广告宣传标语340条,投入资金759.84万元.

第16篇:水环境治理总结

成华区2011年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内容包括:河道污染治理及河道长效管理。

一、2011年河道污染治理工作

(一)目标任务

根据市、区中心城区河道下河口污染治理工作部署,我区2011年中心城区河道下河污染治理目标内容主要有四项,其中市、区目标各两项。

1、市级目标

一是完成府河成华段8个下河排污口治理。

二是完成凤凰河、黉门堰、猫耳洞排洪河、秀水河等4条河道97个下河排污口污染治理,确保污水不下河。

2、区级目标

一是完成下涧槽水环境治理示范河道整治工程,治理下河排污口26个。

二是完成石湃渠及东风渠新增下河污染治理工作,治理下河排污口38个。

(二)推进情况

1、市级目标

府河成华段8个下河排污口治理目标于2011年12月初全面完成,凤凰河、秀水河、黉门堰预计12月底完成,猫耳洞排洪河由于调整治理方案等原因,预计2012年1月

1中旬完成。

2、区级目标

东风渠新增18个下河排污口已于11月初完成治理,下涧槽水环境治理示范河道整治工程及石湃渠下河排污口治理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12月底完成治理工作。

二、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一)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今年是我区河道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的第一年,按照《成华区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成华府办[2010]74号),河道岸上清扫保洁、河堤堤岸保洁、河堤绿化管养、水面打漂等长效管理工作由属地街道具体负责,区统筹局牵头督促检查及考核,初步形成了区上监督,属地街道具体管理的新模式,河道日常管理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二)河道清淤维护制度逐步建立。

上游来水及地面径流汇入,是造成河床产生淤积的重要原因。针对河道淤积物产生的动态特点,按照《成都市河道乱污治理工作标准》,我区改变了过去汛前及水利岁修期集中清淤的做法,加大了河道淤泥日常维护力度,基本做到了重点河道淤积严重地段河床淤泥随淤随清,全年已清除淤积物60000余立方米。

三、存在问题

(一)下河排污口治理难度大。

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治理效果不佳。如猫耳洞排洪河,处于“512”片区,无条件实施源头治理,只能采用修建泵站将污水抽排送入市政管网,虽然可解决污水不入沙河的问题,但猫耳洞河水臭、水脏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二是片区污水出路条件差,治理难度大。我区青龙场片区污水通过川陕路污水干管及昭觉横路污水干管送入城市污水管网。按照规划川陕路污水干管污水接入沙河右岸污水干管、昭觉横路污水干管穿过青龙场涵洞后接入府青路污水干管,由于沙河右岸污水干管未贯通(解放北路至二环路北四段近120米未铺设,川陕路污水干管污水溢流进入驷榭路污水干管)及府青路污水干管高程高于昭觉横路污水干管,造成川陕路污水干管及昭觉横路污水干管负压运行,排水严重不畅。从而导致青龙场片区已建、新建居民小区污水无出路。

三是下河污染源的动态特点加大了治理难度。下和污染源基本通过地下雨水管排入河道,其污染源组成复杂,涉及面广,由于日常监管难度大,私接管道、错接管道及擅自将污水倒入雨水篦子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部分河道已治理下河口重新出现排污现象,污染源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特点加大了下河排污口的治理难度。

(二)河道长效管理水平不高

在今年进行的三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测评中,我区河道

环境测评得分均低于中心城区平均得分,其中第二次、第三次测评中得分在中心城区垫底,充分暴露了我区河道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效管理落实不到位,河道未做到常态化管理,往往检查时搞突击。

二是存在问题整改不及时。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部分街道经多次电话通知并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后,仍未按规定期限整改。

三是河道管理内容、标准及范围把握不到位。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水环境治理内容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拓宽、标准不断提高,但在河道实际管理中并未与时俱进,造成河道管理质量不高。

四是河道水环境治理各责任部门联动机制未完全建立,造成下河污染管理等工作出现管理脱节,管理不到位。

五是城区河道、交通编制区域河道管理质量较高,农村区域、建通不便区域及部分拆迁区域河道管理质量差。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下河排污口治理。

一是精心组织,加快黉门堰等2011年重点治理河道下河排污口的治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大强排水户的日常监管及已建下河口治理工程的管理力度,建立已治理下河排污口新增污染源即时治理制

度。

三是提前谋划2012年河道排水口下河污染治理工作,早日启动治理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按照建设生态田园城市要求,将河道下河污染管理及环境管理纳入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范围,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按照全域治理要求,加强农村河道、交通不便区域及拆迁区域河道管理的日常监管,全面提升我区河道水环境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各责任部门的协调,监理河道水环境治理部门联动机制。

第17篇:水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简述水环境评价方法及我国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科目:水环境保护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简述水环境评价方法及我国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在已经慢慢的弱化,进而对是精神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环境”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此浅谈水环境评价方法及我国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关键词』水环境评价

水环境即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及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其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水体及环境要素;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体及环境要素。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影响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域。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分类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进行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报。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方法标准供环保工作者使用。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可分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示单项污物对水质污染影响的程度,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表示多项污染物对水质综合污染的影响程度。

2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将某种污染物实测浓度与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水质类别的方法。即将每个水质监测 参 数 与《 国 家 地 面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3838-2002)进行比较,确定水质类别,最后选择其中最差级别作为该区域的水质状况类别。

3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是指在求出各个单一因子污染指数的基础上,再经过数学运算得到一个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据此评价并对水质进行分类的方法。指数的处理不同,决定了指数法的不同形式,有诸如简单迭加型指数、算术平均型指数、加权平均型指数、罗斯水质指数等单因子污染指数只能代表一种污染物对水质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水质整体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对整体水质做出的定量描述,这样的评价结果只能定性地说明污染程度是轻、严重还是非常严重,不能确定其功能类别为几类。但是,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在总体上是可以反映水体污染性质与程度的,而且便于同一水体在时间、空间上污染状况变化的比较。

4 基于模糊理论的水环境评价法

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概率法、模糊综合指数法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根据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进行加权,但污染物毒性与浓度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因此,这种加权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讲,模糊评价法体现了水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符合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极型得到的评判集易出现失真、失效、跳跃等现象,存在水质类别判断不准或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可操作性较差。5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环境评价法

由于水环境质量数据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监测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可将水环境系统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据此对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质评价法通过计算评价水质中各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各级水质标准的关联度大小确定评价水质的级别。和灰色评价法体现了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在理论上的优点,所以灰色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

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评价法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的动力学系统,具有学习、联想、容错和抗干扰功能。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水环境评价,首先将水环境标准作为“学习样本”,经过自适应、自组织的多次训练后,网络具有了对学习样本的记忆联想能力,然后将实测资料输入网络系统,由已掌握知识信息的网络对它们进行评价。这个过程类似人脑的思维过程,因此可模拟人脑解决某些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水质评价有

可允许的大量供调节参数和全息联想功能及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和容错的能力。缺点是对于协同性较差的样本,评价结果易出现均化现象。目前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广泛的是BP网络,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最陡坡降法的概念,把误差函数最小化,将网络输出的误差逐层向输入层逆向传播并分摊给各层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参考误差,进而调整人工神经元网络相应的连接权,直到网络的误差达到最小化。

7 基于统计理论的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系统是由多维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因子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每一因子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水质质量,但依据它们作综合评价有一定难度。主成分分析法正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最佳综合与简化的方法。从环

境质量评价角度看,与原来多个因子指标呈线性组合。主成分按其所含信息量多少排序,一般前几个主成分即已包含总信息量的大部分,因此,在随后的分析中只用前几个主成分即可,不会导致主要信息损失。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质的综合评价之中,计算简便,有一定优越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某一环境质量的几个综合指标,这样不仅保留了原始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彼此之间不相关,比原始变量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质,使得在研究各种复杂的环境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独特之处是可以选取合适的单项指标,这些指标值包含主要的污染物信息,这些信息既彼此独立,又能够反映主要问题,能有效排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评价方法。

水环境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不同水域进行, 如对湖泊、水库和河段的水质评价,也包括对污染源评价和河道行洪能力评价等; 另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用途进行, 如 饮用水源、灌溉养殖用水源,工业用水源以及娱乐旅游用水源等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对水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 归纳为以下几类: ( 1) 浓度标准分类法。此方法是将评价参数的浓 度代表值,根据国家颁布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类,从而确定出河流水体适用范围的一种方法,一 般分为:适用源头水、生活饮用水、等5个类别。主要反映河流生化指标的污染状况。方法简捷,评价有据,定性准确,是其它评价方法的基础。 ( 2) 污染指数法。是将评价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经过数字变换,求出一个无量纲的污染指数值, 用来表示河流水体相对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具体有单项污染指数法、合污染指数综法、因素指数法、双指数法等。( 3) 分级评价法。是将所求评价参数的无量纲污染指数值,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指数分级标准, 然后按标准级进行对比分级, 从而评价出河流水体绝对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一 般分为:清洁、尚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等 6 级。具体可分: 单项指标分级法、综合指标分级法、比标值分级法、查表分级法。 ( 4) 其它方法。包 括污染浓度求解法、质保证率法和条水件概率法、随机模式法、模糊集理论法、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灰色聚类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等。水质评价的诸多方法, 各有优劣, 但不论何种方法, 都 必须根据当地水体污染类型、评价目的、区域尺度、评价参数的选择、监测水平以及资料的 情况去选用。因此方法之间有一定的条件。在水环境评价中, 对水质的评价不论是理论上和方法上都相对比较完善, 但对水质以外的其它水环境因素的质量评价, 无论从理论到方法, 或相应的标准等处于起始阶段, 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水工程的修建, 必然对其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比较选择工程方案, 应进行影响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 ( 1) 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子列 成清单或 表格形式 进行评价。分为: 描述清单。用数字、文字或字母描述不同方案对各环境因子影响的程度, 用以直接比较各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定标清单。由一系列环境因子或资源组成的清 单, 确 定一 定标准表示对上述资源所期望的值, 或称安全阀值, 评价环境影响是否超过安全阀值。对于超过安全阀值的影响应当特别重视。询问清单。对工程影响列 出清单, 通过问答形式, 如可能、不可能、不知道等答案进行评价。 ( 2) 矩阵法。把工程活动及其影响的环境因子组成矩阵, 用表格表示工程和环境影响的直接因果关系。矩阵法分为相互作用矩阵( 相关矩阵)、迭代矩阵法等。 ( 3) 影响分级权重法。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不同等级, 把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以权重表示, 将影响级别与因子权重相乘, 再把各因子的正负影响分别相加, 得出综合评价成果。 ( 4) 环境质量指标法。通过对环境因子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的

研究与分析, 建立评价函数曲线, 通过此曲线将这些环境因子的工程建设前现状值与工程建设的预测值, 转换为统一的无量纲的环境质量指标。并由此得出工程建设前后各个因子环境质量的变化。最后得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成果。

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基础上,以法规 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水污染防治与废水排放方案等提出意见,提出避免、消 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措施、对策建议;最后做出评价结论。

我国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是: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工作等级是指指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及排放浓度,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及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包括水文调查及水文测量,水质调查,污染源调查。然后选择预测方法,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其工作主要包括: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特点、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③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各种资料

数据,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以及小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国虽然已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法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祁金峰宋伟

2(1.沈阳蒲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110164;2.沈阳市沈北新区水利局 辽宁沈阳 110121)

第18篇: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环境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3个方面。

中国环境公告显示,2012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2012年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同时,除密云水库和班公错外,其他60个湖泊(水库)中,4个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占6.7%;11个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占18.3%;37个为中营养状态,占61.7%;8个为贫营养状态,占13.3%。地下水方面,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2012年全国地下水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348个,占27.3%;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76个,占3.6%;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1999个,占40.5%;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826个,占16.8%。主要超标指标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超标现象。

与2011年相比,2012年,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677个,分布在187个城市,其中水质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793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7.0%;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2974个,占63.6%;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910个,占19.4%。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废水排放总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1-2012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从2001年的433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685亿吨,12年间增加了252亿吨,平均每年多排放了21亿吨废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约4.3%。

从废水污染源来看,我国废水污染源主要分为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以及少量的集中式污染设施排放源,其中城镇生活源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是我国废水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康米尔便携式净水器专业做净水器的厂家,帮助过很多救灾救难的中国同胞,让更多的受害群众喝到干净的水源以及户外的驴友喝到干净的水源。

我国城镇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比例逐年提升,从2001年的53.2%上升到2012年的67.6%。2001-2012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均增量19.4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年均增量的92.2%。在三种废水污染源中,工业废水特点是排放数量及污染物含量相对小,但污染物种类多、治理难度大,引起水环境发生质化污染;农村污水特点是排放数量绝对大,但截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不及10%,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工业废水、农村污水相比,城镇污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及污染物含量绝对大,但污染物种类少、治理难度低、治理工艺相对成熟、城镇污水处理覆盖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对水环境的影响属量化污染。

城镇污水COD及氨氮占全国废水COD及氨氮的比例大。一般情况下,COD和氨氮是城镇污水中所含的最主要的两种污染物,也是国家验收、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例行检查时优先选择的指标。以2012年为例,城镇污水COD排放量913万吨,占全国废水COD排放量的72.9%,氨氮排放量145万吨,占全国废水氨氮排放量的84.6%。

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饮水安全问题,水源是身体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来源:中国证券报

整理:净康科技

第19篇: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环境保护

摘要:水和空气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可以说,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的发展, 水又成为发展生产的一项重要原料。没有足够的水农业就会遭到欠收, 工厂的机器就无法转动, 城市生活就会陷入瘫痪。过去一般人总认为水是随处可取的, 是用之不尽, 取之不竭的,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工农业的发展, 需水量日益增长, 因而全世界许多地方已经感到水源紧张甚至水源恐慌, 中国也不例外。所以水源与能源、人口及环境污染, 已成为当前国际上众所关切的四大问题之一。

一、中国水环境面临的挑战

在地球上,居住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品系,小到细菌之类的微小生物,大至数吨重的哺乳动物以及高大的树木等。它们在这里繁衍生存,传种接代,构成了一个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世界,而这和水的联系是须臾不可分的。

我国虽然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但水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量的1/4,可以说是四个人喝一个人的水,居世界第88位。我国水量分布很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四季水量也不均衡,年际间变化很大。目前,全国约有5000万人口和4000万牲畜的安全饮水存在问题,约有一半耕地经常受到干旱威胁。全国有三百多个城市缺水,一百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水源受到污染。

1990年中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6%,据预测,到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4.6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35%。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给许多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目前我国缺水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另外,南方城市因水污染导致缺水量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尤其是北方和沿海城市缺水更严重,如果按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推算,到本世纪末这些城市的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沿海城市人口增长、工业废水排放和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将对海洋环境和淡水资源的供应构成威胁。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这就叫水污染。

水污染,古来即有之,人类一开始就习惯把污水、污物倾入水中。但那时污染物质数量少,种类单纯,都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东西,在水中容易得到分解和自净。自从人类脱离了刀耕火种的田园生活以后,尤其是进入新的城市和工业化的社会以来,水污染的问题就日益严重和复杂了。

二、造成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排出的污水、污物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危害。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向水中排放四千多亿吨废水,使5.5万亿立方米的水遭受污染。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水体受到污染的情况相当严重。一般说来,当排入的污水量超过水体原水量的1/8时,这个水体就会受到严重污染。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使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物质大量增加。目前,世界上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已超过50万种,并且每年还有几百种新的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研制出来。所有这些化学物质,通过生产、应用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已经查明其中能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化学诱变剂就有数百种之多,一旦污染水体后,长期滞留在水环境中得不到衰减和清除,就会危害水生物和人体健康。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三、水环境保护因对措施 水对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个人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

四、结论

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第20篇:水环境治理总结

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

工作总结

2010年10月以来,随着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镇党委政府在有效巩固环境保护和治污工作成果的同时,不断加大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力度,出实招、用狠招,确保水环境保护和治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将我镇一年来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组织的保障作用。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落实县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完善了《**镇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规划》。充分发挥镇水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包村包企业工作组每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针对治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思路、谋举措,使此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是上下联动,不断强化日常监管机制。为使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场,镇村、部门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包村、包企工作组按照任务分工,量化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确定时间节点,责任到人。治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日常监控督查,确保不丢重点区域,不留死角,充分发挥其作用,动实招、下实劲、见实效;特别是30个村的水污染治理工作监督协管员,加大对本村河道、坑塘、街道及企业的日常巡查,加强治理工作日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三是加大投入,为做好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建立了90人的专门清整队伍,召开专题例会20次,在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共投资120多万元,投入人力1550人次,出动车辆1446车次,出动机械设备大型车辆20辆次,小型170辆次。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镇现有电镀企业四家,分别是„„。今年电镀企业共计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取缔企业腾出土地新上企业3家,总投资150万元,新上企业年产值560万元,纳税9万元,就业人数65人。清整镇域河道4000米,打捞漂浮物5车,清运垃圾5600方,为妥善处置清运的垃圾,还在„„设立3处垃圾集中填埋点,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清整绿化坑塘910平方米,清除淤泥300方。修建垃圾池42个、修建公厕25座种植观赏柳1000株,杨树13200株。

三、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水环境保护意识差,认识高度不够;认为这项工作离百姓“远”,工作态度被动。二是整体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使全镇人民增强环保意识,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四、下一步的主要举措

我们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和谐治污、彻底治污”的思路,对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包保责任制,镇、村、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县、镇确定的工作任务,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偷排、偷倒废酸的要加大监管、巡察、群众举报的力度,坚决严肃地执行法

律规定,发现一起依法严肃处理一起,坚决防止取缔企业死灰复燃和新的污染源出现;二是要不断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在绘制完成全镇30个村环境治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狠抓善管,做到全面集中排查,针对街道卫生死角、河道垃圾、坑塘垃圾,采取边治理边完善长效机制建设的举措,进一步充实村级保洁员队伍,购置垃圾清运机械设施15辆,完成修建垃圾池128个,公厕45座,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实施河道绿化工程,完成两岸绿化长度20公里,种植速生杨4万株,打造绿色河道。四是把水污染治理和预防工作纳入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纳入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明确奖惩标准,且月月有联查,季季设考核,日常有巡回视察,及时补漏整改;五是加强与环保、安监、市容、水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举措落实到位;六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各村书记、主任和水环境治理安全协管员以及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广泛征求群众对本镇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播、标语等形式宣传治污工作,通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打造绿色生态。

《水环境调查报告范文.doc》
水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