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基本调查报告范文

2022-12-15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父母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父母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张体德

准备做这道作业时,竟然发现不知该从何做起,因为我对父母的这些情况都不是太了解:我突然感觉到,相对于父母给我的爱,我对父母的关心实在太少了!自己对于自己的父母,仅限于知道父母的生日而已。当时觉得无比的羞愧。相信很多在外的子女都收到过父母这样的电话:天凉了,要多穿点衣服;起风了,自己注意保暖……但是有多少子女关心过父母的衣服是不是够温暖,家里的被褥是不是够厚呢?父母在家是不是会感到寂寞?

寒假的时间我开始留意父母的健康状况。妈妈每天睡的很早晚上九点钟左右就已经入睡。每天早晨我还在梦乡的时候妈妈已经把早饭做好。爸爸晚上睡觉时间大约是晚上十点,起床时间和妈妈的一样七点左右。由于过度的操劳爸爸妈妈都有关节炎的毛病一到刮风爸妈就感到腿疼。爸爸说这是农民的职业病,十有八九都有。妈妈还有胃病老毛病时不时的就发作,过年了本来是好好改善生活的时候,可妈妈望着自己最爱吃的韭菜饺子却不能多吃害怕胃病发作。爸爸的身体还算硬朗可是爸爸有吸烟的习惯我也多次告诉的吸烟有害健康,爸爸也试了几次可是都没有成功。虽然家里的经济状况相比以前要好很多,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不舍得花费太多的钱在吃上一日三餐基本上没有多少菜。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妈妈总是舍不得吃老是往我的碗里加菜。爸爸妈妈总是闲不下来一天到晚的忙碌着,总有做不完的事,总有干不完的活,忙了半辈子了自己身上依然是那几件洗的发黄的衣服。在 1

他们的眼中孩子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就像央视公益广告中的老人一样为了子女能过的快乐他们宁可子女撒谎说自己过的很好,也不愿让子女为他们担忧。在询问父母年龄的时候突然发现爸爸妈妈真的已经不再年轻了,两鬓已有数不清的白发,眼角也多了几道深深地皱纹。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奔波劳累,现在的我必须更加关心他们的健康。

父母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对我们的操心和照顾就一直不曾停歇,等他们上了年纪,你给他们钱、买昂贵的营养品……可这真的是孝敬爸妈的最好礼物吗?今年春节姐姐们都回家过年欢聚一堂,这时爸爸妈妈很开心。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不是什么上层社会的富裕生活,只是能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聊聊天。我们的关心和问候我们的爱就是他们最好的保健品。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爸爸老是咳个不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过马路反应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说明父母真的老了。每天和父母朝夕相处,他们会时常对我嘘寒问暖,相比之下,我对父母的生活和健康的关心就少了很多。我有责任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

推荐第2篇: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

调查报告结构格式标准

一、构成项目

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正文、参考文献。

二、调查报告格式编排

(一)纸型及页边距

调查报告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上20mm,下20mm,左25mm,右25mm。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三)调查报告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两行。固定内容为“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调查报告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教师职称: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正文文字:另起页,调查报告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

三、

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⑴”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

(四)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码位于左下角。

三、印刷与装订

(一)印刷与装订

调查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单、双面均可,推荐双面印制。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二)份数

调查报告印制一份(系存档)。

附: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调查报告标准格式模板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

——调查报告副标题

作 者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学 号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正文标题 ——正文副标题

一、㈠ ??。 ㈡ 1.??。

2.??。

二、㈠?? ㈡?? ??篇二: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1] 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关于xxx的调查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时间、对象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内容

六、调查结论

七、结论分析

八、心得体会

九、附录(问卷、照片等等)

各部分撰写指南:

一、调查背景

调查对象/现象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特征、当前状态等

二、调查目的

你希望通过本调查得到/实现/完成什么

三、调查时间、对象

1、具体调查的时间

2、对象(调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地理处所等)

四、调查方法

调查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有焦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五、调查内容

以调查方法为主线,做哪些工作

六、调查结论

总结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形成客观的结论

七、结论分析

针对调查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预期有哪些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

八、心得体会

在假期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感想

九、附录

在本次调查中所使用的问卷样本、在调查地点的照片等篇三: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

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调研的问题;

2、介绍调研的背景;

3、指出调研的目的;

4、阐明调研的假设(如果需要);

5、说明调研的意义。

四、调研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实验调研法、行动调研法、经验总结法等,这是调研报告的重要部分。以问卷调查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调研的对象及其取样;

2、调查方法的选取;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如果需要);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如果需要);

6、调研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调研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意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调研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如果需要);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调研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3、本调研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调研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

七、结论。这是调研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调研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调研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如采用行动调研的有关证明文件等。 格式:

1、页面设置:左、右、下2.5厘米;上3.0厘米;装订线:1厘米;

2、正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摘要(五号宋体加粗);关键词:三到五个(五号宋体加粗);

正文小四宋体,标准字间距,行间距:固定值20磅;

字数:控制在2000—5000字。

3、正文标题:一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及文字,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及文字,小三号黑体;依此类推。

4、页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作业(加整条下画线,五号宋体、居中), 1.6厘米;

页脚:第几页共几页(小五宋体、居中),1.5厘米。

推荐第3篇:调查报告基本框架

贷款担保调查报告基本框架

标题:关于XX申请借款的调查报告

风险评审委员会:

XXX向××××银行××支行申请贷款XXX万元,拟申请我公司担保。经初审,该企业整体情况良好,符合我司担保受理条件,为进一步调查、核实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我公司对该客户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公司)概况:

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性质(国有、股份、私营等)、经济核算形式、经营地址; 注册资本、股份的主要构成、年度审计情况;

生产经营范围、注册商标、工商登记情况;

成立时间、所属行业、员工人数;

演变过程、老企业名称、收购(拍卖、转让)总价格(其中现金出资金额)、债务转让金额等; 属关联企业的还要说明关联企业的有关情况;

法人代表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年限、诚信程度;

管理层的素质、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生产企业的主营项目、主导产品的产销情况、市场占有率等;

生产规模(包括设计规模和实际规模)、销售、利税;

产品质量,原材料的来源(原料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主要供货单位、购货方式等)、产品销售与库存情况、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周期等。

三、银行信贷、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情况

银行信贷要求综合查询(含企业贷款、提供保证明细等情况)。

四、企业借款原因

企业申请借款的原因、用途等;

和国家有关政策及金融信贷政策的关联情况;

市场前景、预计效益、自有资金、资金缺口情况,成本收回周期等(贷款展期或落实债务要分析形成的原因及收回措施)。

五、还款计划和来源

对企业还款计划和来源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六、企业还款能力分析

首先对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核实性调查,再与企业提供的财务记录进行比较,同时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连续性、谨慎性进行判断。

通过内部比较,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目前水平与过去状况和预期未来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外部比较,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技术性的计算、处理和数据阐释,分析企业的财务优势和劣势。

1、资产项目。主要包括存款的银行分布、短期投资的品种与收益情况、应收帐款的客户与帐龄、应收帐款中关联企业虚增销售额情况、存货中产品的构成与生产时间、其他应收款的构成与收回的可能性、长期投资项目的效益,固定资产的购置年份、先进程度、损耗和折旧情况,递延资产的构成与摊销情况等。尤其对大额其他应收款应详细调查,其中往往包含有未到位资本金、企业间融资、变相的长期投资、虚增利润等重要信息。

2、负债项目。主要包括贷款的银行、期限和利率;应付帐款的对象与期限;应付税金的时间期限;长期贷款的银行、用途、利率和还款计划;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记录等。

3、损益项目。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的产品构成,相应的成本结构,各项费用的构成和利润分配情况等。

4、现金流量分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借款人的现金流是否充足,尤其是来自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否充足,对照同期的对外负债,并根据经营的发展预期,分析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现金流量预测主要预测贷款项目的现金流量,预测贷款项目现金流量的波动程度,分析完成项目的时间表和预算成本。

融资活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现有筹资机构、金额、期限和利率,以及融资计划等。

5、银行对帐单分析。调查企业在各主要开户银行的对帐单(至少三个月),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投融资的收支情况,对大额资金的来源和运用要深入调查。

6、其他。有关还款能力的调查视不同行业还可通过面谈、月用电、水量、工资发放记录及变动情况、其他可能的支出以及其他类似文件中得到。

非财务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从行业成本结构、行业生命周期、行业与经济周期关系、行业依赖性、产品替代性、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对该行业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

经营风险分析:借款经营特征分析、采购环节分析、生产环节分析、销售环节分析、投(融)资和缴税环节分析等,分析借款所在行业的经营风险程度。

管理风险分析:从借款人的组织形式、法人治理、管理者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员工队伍、关联交易、财务管理水平、法律纠纷、自然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还款意愿分析:借款人信用履约记录;关注金融机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供应商等债权人的合同履行与还款记录;考察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态度与关系,分析借款人是否将银行债务列为优先偿还顺序。

其他分析

贷款担保企业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情况,企业的存款、销售或营业收入缴存账户(包括个人存单、卡)等。

七、反担保分析

围绕反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属于抵押反担保的贷款,要认定抵押物的合法性,写清抵押物的名称、所在位置、权属情况、租赁情况、数量和质量状况、评估价值、价值是否稳定、变现能力等。

属于质押反担保的,要认定质物的合法性,写清质物的名称、权属情况、质物价值、登记止付等情况。

属于第三方保证反担保的贷款,要认定反担保保证人的担保资格,写清反担保人基本情况(同借款人基本情况)、资产负债状况,重点应放在或有负债的考察上;分析评估担保资格,反保证人的代偿能力,反担保的资金来源等。

八、综合调查意见:

综合企业的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反担保分析结果,采用比较、趋势、结构等分析方式进行总体分析评价担保风险;客观计算、评估第一还款来源的强弱或可靠程度,计算还款期限;客观评价第二还款来源的保障性。

调查结论:

1、保与不保;

2、反担保方式;

3、担保金额;

4、担保期限;

5、担保费率。相关建议

提出防范贷款担保风险、落实贷款担保条件等方面建议。

附件资料(相关报表、证明材料的名称)

调查人情况:姓名、性别、职务。

推荐第4篇:调查报告基本结构

附件3: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

二、第一部分:介绍调查情况。

1.调查本身情况。如交代调查的时间、范围、对象及调查方式。

2.调查对象的情况。

如介绍所调查的事物产生的背景、现状等内容。

3.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三、第二部分:调查的基本内容。

1. 陈述调查对象的工作情况(变化、特点、效果)。

2.基本做法和经验教训。

四、第三部分:结论。发表调查者的看法、认识等,具体做法有:

1.或者归纳全文,进一步深化主题;

2.或者由调查的种种事实,引出简要结论;

3.或者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或者发出呼吁,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

推荐第5篇: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一) 引言

简要综述该调查报告的目的、意义,或就报告的主要内容做陈述性说明。

(二)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一、调查方案

a) 调查目的

b) 调查对象

c) 调研方式

d) 调查程序

行程设计、调查内容(项目)、调查规模、参与人员及其分工等

二、实施

是否按计划实行,实际操作中有何临时变动或问题。

(三)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类、对比,得出相应结论,逐项列出并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进行分析。

(四)结果讨论、总结、补充性说明与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或规律,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给出解释、讨论或解决方式,注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或解决办法。

(五)参考文献

理论或内容相关即可,可为期刊文章、学术著作、其他调研报告等。

(六)附表

数据说明:包括调查过程详细说明、时间成本花费、调查对象、调查场所、调查项目统计、个人工作量统计等内容。

本部分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自己编制表格,列表以实际调查数据形式说明。

推荐第6篇:广告调查报告 基本格式

二.广告调查的内容: 1.广告环境

1.1政治法律环境 1.2社会文化环境 1.3经济环境 2.广告产品

2.1广告产品自身调查 2.1.1广告产品新概念 2.1.2广告新产品的原测试 2.1.3产品系统 2.1.4产品类别 2.1.5产品利益 2.1.6产品包装 2.1.7产品通路

2.2产品生命周期调查 2.3产品分析

2.3.1消费者和现在使用者的信息 2.3.2基本的市场信息 2.3.3广告产品的信息

2.3.4获得关于竞争者的信息

2.4广告USP=产品特点+消费者心理

2.4.1产品分析:核心产品,形势产品,附加产品 2.4.2消费者动机研究 3.广告消费者和受众调查

广告受众,广告目标消费者,实际消费者 消费者调查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消费者行为调查 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调查 消费者决策调查

目标消费者购买力情况调查和分析 4.广告竞争调查 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 企业的竞争对手

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企业和竞争对手以往的广告活动 企业和竞争对手以往的目标市场策略 企业和竞争对手以往的产品定位策略 企业和竞争对手以往的广告诉求策略 企业和竞争对手以往的表现策略 企业和竞争对手以往的广告媒介策略 广告效果

竞争分析的总结 5.广告主经营调查

6.广告媒体调查

7.广告效果调查 7.1经济效果 7.2传播效果 7.3心理效果 7.4社会效果

一.广告调查的程序, 1明确调查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 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人员调查费用,根据广告目标,确定在何处,何人,何种方法,,调查范围, 3整理分析资料 4写报告

推荐第7篇:基本服务调查报告提纲

乌海市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提纲

一、乌海市基本公共服务情况概述

1、乌海市教职工、医生护士总数、学生总数、老龄化人口、最重要的是再就业人数所占比率。

2、乌海市所有学校的面积及单位面积的投资额。

3、乌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生活状况。

4、乌海市再就业人口的年龄、男女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学历等。

二、文献综述

1、选题依据

⑴研究目的:

①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

②及时、客观、真实地了解上述各类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如何。

⑵研究意义:

①有利于乌海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构建和谐社会。

②有利于乌海市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

③有利于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2、研究方案

⑴ 研究内容: 乌海市教职工、医生护士总数、学生总数、老龄化人口、最重要的是再就业人数所占比率;乌海市所有学校的面积及单位面积的投资额;乌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生活状况;乌海市再就业人口的年龄、男女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学历等。

⑵ 研究目标:及时、客观、真实地了解乌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工作。

⑶ 研究方法:①查找当地资料②实地调查

⑷ 解决问题:通过了解乌海市基本公共服务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根据调查报告总结

推荐第8篇: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作者:思政部点击数:400更新时间:2010-6-18

、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无论哪种标题方法,都要求概括、简明、新颖、对称。

用调查对象和主要问题作标题。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如《城乡结合的一种好形式》;

用提问作标题。如《十名婴儿死亡的原因》。

、前言:是调查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

主旨直述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如《长岗乡调查》

情况交代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如《寻乌调查》

结论先行法,这种写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调查结论写在开头,如《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 提问设悬法,常用于总结经验或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主体:主体部分的写作应考虑三个因素即表现主题的需要;调查材料的状况;谋篇布局,结构的安排。 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和历史顺序来叙述事实,阐明观点。优点是有头有尾、过程清楚。

横式结构:就是把调查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照其性质或类别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别叙述,从不同的方面调查报告的主题。

纵横交错式结构:一般有以纵为主、纵中有横,以横为主、横中有纵。

、结尾:一般情况下的写法。

概括主题,深化主题。

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展望未来,说明意义。

、附录:是调查报告的附加部分,如材料的出处,参考资料和书籍,调查统计图表的注释和说明,以及旁证材料等

推荐第9篇: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调查报告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后的记录。调查报告的表述没有固定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题目,题目要简练、概括、明确的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第二部分——调查目的,调查报告开头要表明课题调查什么,为什么要调查等问题,要将调查的背景、筹备过程、主要内容和调查过程、调查的意义等内容交代清楚;

第三部分——调查的基本过程,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准确,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图表示形式表示,以增加直观性,一目了然。正文的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就写作方法而言,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就调查报告内容而言,包括本调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何实践意义或理论意义;所提出问题的调查,是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的,应把调查的内容、要求、程序告诉读者;对于调查所得的结果用统计图或统计表做简单明了的解释;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交代通过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与建议是对调查所得结果作理论上的解释,提出研究者的看法,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调查课题。在观点和材料的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分析和推论,引出观点。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的分析来说明。第五部分,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附上各种调查表格等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体现为:

(1) 真实性:

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2) 客观性:

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3) 针对性: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实效性:

(5)、评价性: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

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

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推荐第10篇:调查报告的基本结论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论

我们都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已完成。针对我们的问卷和访谈中涉及的方面,我们已经对结果做出了归纳总结和分析。

从我们所调查的人群来看,有近64%的人认为我国的物价水平较高,而大约只有10%的人认为我国的物价水平是比较正常或者较低的,另外还4%的人对物价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人群里,我国的物价高于他们的消费能力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要低于40%,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绝大多数人对小康的标准不是很清楚。另外,在被调查者的眼中,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小康社会就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接近26%的人则认为小康社会是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而认为小康社会是每个人都有工作,不像现在这么靠关系走后门,有事做,有钱拿就好这种情况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尚未遇到。至于了解小康社会的途径,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是通过电视新闻这个途径,而其他的途径如平常讨论,报刊杂志,还有课本的则有30%多。也就是说人们了解小康社会,多数是通过官方途径的。在问及什么水平的国民月平均收入才是真正意义上达到“小康社会”时,有44%的人认为真正的小康是国民月平均收入要达到5000元以上,20%的人认为小康社会是国平月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这就表明人们在月收入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上还是比较理性的,但同时又是充满期待的。

第11篇:《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规范》

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规范

一、调查报告内容按以下顺序排列:

(一)封面

(二)正文

(三)参考文献

(四)附件

(五)成绩评定表

二、调查报告打印与装订

(一)页面设置

调查报告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T):2.5cm

下(B):2.5cm

左(L):2cm

右(R):2cm

装订线(T):0.5cm

装订线位置(T):左

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二)排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论文采用宋体,字迹清楚整齐,除特殊需要,一般不使用繁体字。

(三)段落设置

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1.25。

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四)页眉、页脚设置

三、社会调查报告封面和内容的排版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宋体,小四)

关于**的调查(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院系:

专业: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组员:年月

(宋体,四号)(1.5倍行距)

调查报告标题(宋体,小二,加粗)

一、引言(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调查背景(二级标题,宋体,加粗,四号,1.5倍行距)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三级标题,宋体,四号,1.5倍行距)

2、调查方法

二、关于**的概述(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二)

(三)

三、关于**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

(二)

(三)

四、相关建议或措施(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

(二)

(三)

注释

[1].(内容,仿宋,小四,1.5倍行距)

[2]

[3]

………

参考文献

[1].(内容,仿宋,小四,1.5倍行距)

[2]

[3]

………

附件1:调查问卷或者访谈大纲和笔录(宋体,小三,加粗) 附件2:调查过程和总结

(内容,宋体,小四,1.5倍行距)

第12篇: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规范

附件1: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专科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规范

一、调查报告内容按以下顺序排列:

(一)封面

(二)正文

(三)参考文献

(四)附件

(五)成绩评定表

二、调查报告打印与装订

(一)页面设置

调查报告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T):2.5cm

下(B):2.5cm

左(L):2cm

右(R):2cm

装订线(T):0.5cm

装订线位置(T):左

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二)排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论文采用宋体,字迹清楚整齐,除特殊需要,一般不使用繁体字。

(三)段落设置

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1.25。

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四)页眉、页脚设置

页脚需设置页码,页码采用Times New Roman 10.5磅,加粗,居中放置,格式如:1,2,3……。

三、社会调查报告封面和内容的排版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的调查(题目)

院系:南海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3月

调查报告标题(宋体,小二,加粗)

一、引言(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调查背景(二级标题,宋体,加粗,四号,1.5倍行距)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三级标题,宋体,四号,1.5倍行距)

2、调查方法

二、关于**的概述(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二)

(三)

三、关于**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

(二)

(三)

四、相关建议或措施(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

(二)

(三)

注释

[1].(内容,仿宋,小四,1.5倍行距)

[2]

[3]

………

参考文献

[1].(内容,仿宋,小四,1.5倍行距)

[2]

[3]

………

附件1:调查问卷或者访谈大纲和笔录(宋体,小三,加粗) 附件2:调查过程和总结

(内容,宋体,小四,1.5倍行距)

第13篇: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和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农民工基本状况名录库,分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作用。根据云工[2006]总字6号、红工发[2006]13号文件通知要求,**市总工会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开工字[2006]19号《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工会认真及时地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写出调查报告,现将各基层工会调查情况汇总上报州总工会。[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一、组织领导

根据《通知》要求,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欣担任;副组长由市总工会副主席李谷担任;成员有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张国伟、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萍、市总工会生产劳动保障部部长舒建忠、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曹筱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主任由张国伟担任,副主任由王丽萍担任,组织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参加,负责开展调查、汇总上报工作。

二、当前**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一) 用工情况

**市总工会在全市用工单位较多的各乡(处)、系统工会、企业、厂矿、社区开展调查。载止2006年5月31日,共收回农民工调查问卷41份,设及农民工4160人。受调查农民工的工种多种多样,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苦、脏、累、险的重体力行业及餐饮服裥幸怠?

(二) 农民工队伍结构

1、在调查的4160人农民工中,年龄最低18岁,最大48岁,多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1.4岁。其中,男3071人,占总数的74%;女1089人,占总数的2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从来源地看,本省农民工较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7%;非本省籍的农民工,占总数的33%。

3、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各占半数。

4、从从事工种上看,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餐饮服务行业。

(三) 农民工的特点

受调查的农民工基本特点为:文化素质低、观念旧、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服务形式单一,工资收入较低。主要特点为:

1、目的明显。

大部份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虽然体力劳动强度大,并且危险系数高,只要工资收入比在家务农多,无论从事哪类工种都乐意干。

2、地域性、家族性明显

在厂矿、企业里,农民工多半是以“老乡”为基础结成一个班组。如明威公司下属的三支搬运队,顺祥装卸队的农民工多数来自**本地,巡检司装卸队来自**市小龙潭,建南搬运队则来自建水。而在餐饮服务行业里,绝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调查表明,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他们的就业渠道都体现了地域性和家族性。

3、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4、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nb

sp;

三、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普遍受到不公平待遇,如:调查中用人单位对调查不予支持配合、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农民工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影响其子就学问题,为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二)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情况

我市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79元/月,基本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平均日工作时间在10.3小时内,统计结果表明,在4160名农民工中,有2445人签定了劳动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率为58.8%。但签定的劳动合同中还存在约定条款不规范、不平等、内容不具体的问题,部份农民工没有与雇主签订平等的劳动合同的意识。

(三)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情况

在危险系数较大的工厂、矿山、建筑行业,农民工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按时领取,从事高危工作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存在职业病隐患和安全隐患。居住地的卫生条件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农民工衣着陈旧,居住简陋,饮食简单,住宿问题急须解决。

(四)民主权利及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情况

据调查,在农民工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用人单位并没有成立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农民工们没有任何组织生活可言,业余生活单调。少数建有工会组织,建有“职工之家”的,能通过开展活动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是闲聊和睡觉,年纪较轻的多半是结伴进城游玩,基本上没有其它的精神文化娱乐方式。

通过调查中反映出,大多数用工部门和农民工队伍负责人眼里,农民工只是单纯的劳动力,基本上不用管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不自己主动学习,没有学习的观念意识。

(五)农民工维权工作

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及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政策措施的出台,政府和用工单位也开始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共同做了许多工作,农民工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

在调查者看到,并无长期拖欠工资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但可以通过预支生活费等方式得到货币,生活得以保证。

2、生活费、子女学费有了保障

由于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农民工的生活费、子女入学费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自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市民同等待遇,大大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用工方对农民工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管理理念的冲击、工会组织的介入,用人单位逐渐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人方及工会等组织在逢年过节时经常举行农民工座谈、聚餐,给农民工发放过节所需物资,通过农民工自己的基层工会组织不定期的开展工会活动,同时还能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进行帮扶。

四、目前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参与城市就业的平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劳务输出方要与用工单位协调沟通,组织一个有效的就业管理渠道,更好的维护好农民工各项权益。

2、农民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得不到落实。建议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组织及劳动部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力度。

3、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工作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致使农民进城务工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建议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

4、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够系统,熟练工人培养速度过慢。建议加强培训面和培训力度。

&nb

第14篇: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和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农民工基本状况名录库,分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作用。根据云工[2006]总字6号、红工发[2006]13号文件通知要求,**市总工会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开工字[2006]19号《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的通知》,

要求各基层工会认真及时地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写出调查报告,现将各基层工会调查情况汇总上报州总工会。

一、组织领导

根据《通知》要求,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欣担任;副组长由市总工会副主席李谷担任;成员有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张国伟、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萍、市总工会生产劳动保障部部长舒建忠、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曹筱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主任由张国伟担任,副主任由王丽萍担任,组织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参加,负责开展调查、汇总上报工作。

二、当前**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一)用工情况

**市总工会在全市用工单位较多的各乡(处)、系统工会、企业、厂矿、社区开展调查。载止2006年5月31日,共收回农民工调查问卷41份,设及农民工4160人。受调查农民工的工种多种多样,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苦、脏、累、险的重体力行业及餐饮服裥幸怠?

(二)农民工队伍结构

1、在调查的4160人农民工中,年龄最低18岁,最大48岁,多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1.4岁。其中,男3071人,占总数的74;女1089人,占总数的2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从来源地看,本省农民工较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7;非本省籍的农民工,占总数的33。

3、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各占半数。

4、从从事工种上看,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餐饮服务行业。

(三)农民工的特点

受调查的农民工基本特点为:文化素质低、观念旧、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服务形式单一,工资收入较低。主要特点为:

1、目的明显。

大部份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虽然体力劳动强度大,并且危险系数高,只要工资收入比在家务农多,无论从事哪类工种都乐意干。

2、地域性、家族性明显

在厂矿、企业里,农民工多半是以“老乡”为基础结成一个班组。如明威公司下属的三支搬运队,顺祥装卸队的农民工多数来自**本地,巡检司装卸队来自**市小龙潭,建南搬运队则来自建水。而在餐饮服务行业里,绝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调查表明,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他们的就业渠道都体现了地域性和家族性。

3、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4、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三、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普遍受到不公平待遇,如:调查中用人单位对调查不予支持配合、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农民工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影响其子就学问题,为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二)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情况

我市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79元/月,基本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平均日工作时间在10.3小时内,统计结果表明,在4160名农民工中,有2445人签定了劳动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率为58.8。但签定的劳动合同中还存在约定条款不规范、不平等、内容不具体的问题,部份农民工没有与雇主签订平等的劳动合同的意

识。

(三)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情况

在危险系数较大的工厂、矿山、建筑行业,农民工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按时领取,从事高危工作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存在职业病隐患和安全隐患。居住地的卫生条件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农民工衣着陈旧,居住简陋,饮食简单,住宿问题急须解决。

(四)民主权利及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情况

据调查,在农

民工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用人单位并没有成立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农民工们没有任何组织生活可言,业余生活单调。少数建有工会组织,建有“职工之家”的,能通过开展活动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是闲聊和睡觉,年纪较轻的多半是结伴进城游玩,基本上没有其它的精神文化娱乐方式。

通过调查中反映出,大多数用工部门和农民工队伍负责人眼里,农民工只是单纯的劳动力,基本上不用管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不自己主动学习,没有学习的观念意识。

(五)农民工维权工作

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及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政策措施的出台,政府和用工单位也开始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共同做了许多工作,农民工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

在调查者看到,并无长期拖欠工资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但可以通过预支生活费等方式得到货币,生活得以保证。

2、生活费、子女学费有了保障

由于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农民工的生活费、子女入学费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自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市民同等待遇,大大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用工方对农民工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管理理念的冲击、工会组织的介入,用人单位逐渐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人方及工会等组织在逢年过节时经常举行农民工座谈、聚餐,给农民工发放过节所需物资,通过农民工自己的基层工会组织不定期的开展工会活动,同时还能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进行帮扶。

四、目前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参与城市就业的平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劳务输出方要与用工单位协调沟通,组织一个有效的就业管理渠道,更好的维护好农民工各项权益。

2、农民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得不到落实。建议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组织及劳动部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力度。

3、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工作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致使农民进城务工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建议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

4、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够系统,熟练工人培养速度过慢。建议加强培训面和培训力度。

5、在稳定农民工队伍,留住农民工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6、农民工是危险行业、危险工种和职业危害严重作业场所的主要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大高于其他群体。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农民工队伍负责人无法按质按量的提供基本的劳动防护用品,加之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农民工在身体疲劳,又缺乏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农民工的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用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第15篇: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2012)

2013-06-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一)背景与概念

基本公共服务是以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政府为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建立一个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予以强调,在全面免费义务教育、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和保障办法。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若干年实践之后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改进的方向,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思考。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而是对制度性供给不均、财政供给不均和成果享受不均的克服,具体包括机会均等、标准相同和结果相当三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面向公众的政策措施,其评价除了考察各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感知效果和对未来的信心。本次调查主要从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教育和环境保护六个方面对公众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信心指数进行评价。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是指公众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将其与自身的期望进行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满意或失望的主观感受。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信心指数,是指公众基于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观感受,结合对经济社会形势的判断和对政府相关服务部门的行为预期,对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基本公共服务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研究发现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主持开展了“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态度调查”,这次调查所拟推论的总体是中国城镇地区居住的16岁及以上的人口,具体操作定义为中国大陆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中居住在社区(居委会)辖区中的16岁及以上人口。抽样方法采取四阶段(市辖区、县级市—居委会—家庭户—个人)复杂抽样设计,调查在2012年4月到5月间实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8070份。调查数据显示:

1.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信心较高

总体来看,公众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基本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得分较高,均超过3分(满分为5分),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偏低,平均得分为2.84。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3.07。

在信心指数方面,总体信心指数为79.4,且各类公共服务的得分均超过50分,即公众对各项服务的前景都持积极预期,认为其未来三年将会变得更好。相比而言,公众也依然是对基础设施的信心最高,信心指数达88.7,对环境保护的信心最低(65.2)。但进一步细化分析后发现,不论哪个地区、哪种身份属性的人群,都对食品安全不太满意,对其未来的改善状况也不乐观。这说明,食品安全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偏低、信心严重不足。

2.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对西部的扶持方向应有所调整

东、中、西部各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遍感到很满意,满意度平均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别对基础设施、基本教育和社会保障。但总的来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的满意度要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方面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医疗卫生的不平衡是当前地区间最为严重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同时,各地受访者较低预期的一致性和东部地区的积极预测则说明,这种地区间不平衡的状况在未来三年并不会有多大改善,并且发达地区的优越性将会继续保持。此外,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基础设施和基本教育满意度最高,且对其前景预期也是最乐观的。

3.由制度安排造成的不均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区域和居民户籍

主城区居民的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非主城区居民。可见,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分割不仅体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体现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而将六大类基本公共服务按照是否受到户籍限制进一步细分为普受型和差异型时发现,普受型基本公共服务无论任何户籍类型的人群,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因此居住在城市中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满意度差别不大;而差异型基本公共服务由于受到户籍类型(农业、非农业)和户籍属地(本地、外地)的限制,居住在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的满意度均高农业人口。此外,在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信心指数方面,本地居民的满意度评分和对未来的预期均高于户口在外市县的居民,尤其是本地非农业户口居民,满意度和积极预期都高于其他类别人群。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关于公共服务类别的设计和供给存在制度性区隔,主要还是从本地城市户籍居民的需求角度出发,而对外地农业户籍居民,即农民工群体的考虑较少。

4.年龄较大的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年轻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景预期较为消极

总的来说,各年龄组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并且即年龄越大的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水平越高。但年轻人的满意度较低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结构和压力感受造成的,在老年人最为需要的医疗卫生方面,老年群体的满意度并不太高。对六项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前景方面,不同年龄段的预期在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明显差异。并且对这两类公共服务的预期都与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的群体,做出的预期越积极。

5.教育程度与对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预期负相关

受访者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对基础设施、基本教育、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呈负相关。不过,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却正好与这一趋势相反,随着教育程度的上升,其满意度略微上升,但差异并不显著。而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前景预期的预期方面,教育程度与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前景预期呈正相关,即教育程度越高,对这两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景预期越积极。此外,教育程度可能和就业状况以及工作单位交互作用,而加深了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时的弱势地位。

6.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性差异不显著

就职于不同性质单位的人群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在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基本教育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异,而对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则与单位性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属于体制内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所有群体中最高的,其次是社会团体,而国有企业职工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所有群体中最低的,甚至略低于自由职业者。关于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国有企业职工的评价均分最高,而就职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群最为不满。

7.工作状态与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景预期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各个群体对于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预期大体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对基础设施和基本教育最乐观,对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最悲观。但具体而言,不需要工作的人群,包括离退休和在家持家的人表现得最为乐观;没有工作或工作部稳定的人群,包括失业下岗和有临时工作的人群表现得最为悲观,尤其对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等于经济能力和就业单位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前景感到相对悲观;而有固定工作的群体,对于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的预期都处于中间水平。

8.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人群对基本公共服务较满意

人们的收入水平与他们对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的满意度评价均有显著相关。具体而言,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对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的满意度越高,但月收入在3001元以上的群体之间对医疗水平满意度没有什么差别。这说明医疗水平的不均等问题在低收入群体中比较严重。而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信心指数最高的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中层和中上阶层,除环境保护外,底层民众对各类服务的信心指数都是最低的。尤其是对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预期。

(三)政策建议

1.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需加强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持不满意态度的人群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公共服务,许多公众认为已有的改善措施和未来规划还有欠缺,对其未来的改善程度持保守态度,并且这种不满意和低信心也是跨越地域、户籍和社会阶层存在的普遍现象。这说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地区或群际的差别,而是整体水平的不足。

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活生产安全都是公共安全服务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关于公共安全的关注和投入都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方面,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偏低、信心严重不足。因此,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应是全国和各地政府在今后中的公共服务建设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

2.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对西部的扶持方向应有所调整

一方面,中央财政应当继续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扶持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并促进转移支付制度下地方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实现中央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目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重视教育开发的同时,应当将公共安全和医疗卫生领域也纳入重点扶持领域。尤其在医疗卫生方面,西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投入和居民满意度都与东中部地区有明显差异。此外,还应注意推进与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相适应的财政配套体制。

3.城乡统筹发展仍然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努力方向

为了从机会均等、标准一致、效果相当三个维度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第一,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的项目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农村居民逐步纳入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的全民共享;第二,解除户籍限制,在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负担能力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在城务工的农业户口人群逐步开放所在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第三,在服务项目和内容的设施上,扩大民意征询范围。

4.体制性公共服务差异化改革初见成效,对非正规就业人群保障仍然加强

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看,体制内外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社会保障方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优越感也仍然明显。目前已有的改革都是依托就业单位推进的,而许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都比较松散且不稳定,自由职业者又没有雇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这些人群大多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缺乏制度性保护。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另一个努力方向是加强对非正规就业人群的劳动权益保护,关注基本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通过相关管理规则和监督措施的建设,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这些人群纳入基本保障的范围,并落实到具体部门监督实施。

5.加大对底层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提升均等化水平的关键

社会底层群体在教育程度、就业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弱势地位存在一致性且有相互强化的作用,从而使得这部分人群面临自身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和制度性保障相对欠缺的双重困境。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缺乏信心的人群正是主要集中在低教育程度、非正规就业、低收入和低自我认同的底层群体。因此,无论从基本公共服务的宗旨还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针对底层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关键。此外,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隐性匮乏的特殊人群,也应予以相应救助获基本社会福利服务。

6.医疗卫生均等化是当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紧迫任务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医疗卫生的不均等在地区性差异、制度性差异和群际性差异上都有所体现,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医疗卫生虽然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建设项目,但对地区性倾斜和对特殊人群的额外补助涉及较少。考虑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因此对特殊地区和人群应当有不一样的扶助政策,才能实现最终的结果相当。

2016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一、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现状

从2016年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以来,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861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二是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5万人,全市普遍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三是就业服务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底,共组建了33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240个,引导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049人。四是卫生计生服务质量大大提升,截止2016年底,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68个,建成社区计生服务室73个,配备专职计生专干87人,社区计生协会433人,城镇社区卫生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构建起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的保安服务网、群防群治防控网和技防工程网。六是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卓有成效,全市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室45个,有21个社区拥有健身场所,42个社区配备体育设施。 与此同时,城镇社区商业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各类便利店、餐馆、美容美发、家政等生活服务项目进入社区,形成了以社会福利和商业性互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如社区“一部三室三站一场”的建设尚未完全达到要求,城镇社区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尚未真正列入年度建设计划,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信息化建设不尽人意,爱心超市建设未达要求,社区内机关单位的体育、文化设施一般不对社区居民开放,服务热线电话不健全,社区民间组织较少等等。

三、加快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在社区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社区服务、居民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第二,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对社区认同感的增强,广大社区居民不仅关注社区的事务,而且参与社区的活动,推动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和繁荣先进文化。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社区安定祥和、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氛围。

第四,目前,城市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弱势群体和部分职工的生活困难、人口老龄化、城市外来人员激增等问题都比较突出。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就是要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二、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需要着重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轨道。 第二,要解决困难群体生活和社区就业再就业问题。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采取临时救济、减免学杂费和提供廉租房等多种措施,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要大力组织开展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要积极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三,要把完善居民自治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一是城市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二是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自治功能,依法自治。三是社区居民要增强自治意识,广泛参与。 第四,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多渠道、多形式选聘优秀人才,并通过法定程序充实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和大力提倡、鼓励有抱负的青年干部到社区去工作。要保证社区组织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工作条件。 第五,要把加强社区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社区党组织要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适时、适宜、适度地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第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完善居民自治,健全社区队伍。要经常研究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推进社区建设中的困难,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各有关部门要在社区建设中要找到自身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指导做好社区党建、社区教育、科普、文化、体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工作。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社区建设。 第三,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自身职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民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具体负责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来抓。

安康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市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市民政局、双创办、汉滨区政府组成调研组,采用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安康市社区公共服务现状,重点是对中心城市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城市社区129个,涵盖人口近50万。其中:汉滨区47个,汉阴县8个,石泉县10个,宁陕县9个,紫阳县15个,岚皋县6个,平利县4个,镇坪县1个,旬阳县26个,白河县3个。社区类型划分为:居改社型(由城区内的老居委会过渡而成)有61个,占总数的47.3%;村改社型(在城中村或乡镇集镇村基础上设立社区居委会)40个,占总数的31%;小区型(由新建居民小区构成)28个,占总数的21.7%。现有社区工作人员515名。其中:党员34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65人,占12.6%;高中(含中专)411人,占79.8%;初中39人,占7.6%。30岁以下的51人,占10%;30至50岁之间的407人,占79%;51岁及以上的57人,占11 %。全市城市社区共注册备案各类社会组织79个。其中:家政服务队22个,舞蹈队7支,书画社6个,老年人协会14个,各类便民服务队30个。另有365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工作特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省有关加强社区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八大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

(一)社区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强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建设。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修订完善了《党员活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规范社区党组织活动。采取\"从上面派、从内部找\"等途径,选优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制定完善了《居民自治章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民主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意识。2008年,通过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成功选举出社区居委会干部515人,新一届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以优化。二是建立各级政府指导社区工作制度。市县区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安办发[2009]34号),要求各级财政拨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每月不低于1200元报酬,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每月不低于800元报酬\"。目前,除汉滨区、紫阳县略低于上述标准执行外,其余县对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及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均已得到落实。同时,按照一般规模社区每年不低于10000元的标准(规模较大的社区适当增加)拨付了公用经费。市上还对工作表现突出、落实社区资金到位好的县区给予奖励性补助。各级都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创建以及\"双创\"工作等重大先进评选上,广泛征求社区意见,树立社区工作权威。

(二)社区基础设施逐步加强。一是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针对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建立了市级引导、县区为主、社会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特别是按照\"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即党支部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低保和劳保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的要求,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建设资金的办法,对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进行新建和改扩建,从2007年开始,这些项目总投资达3450万元(其中:中省市投资920万元,地方投资2530万元)。二是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服务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全市129个社区居委会中,已得项目支持的有115个,占88%,新建的公益性用房都在200平方米以上,最多达650平方米,室外健身场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共建成社区服务站124个,\"一站式\"服务大厅5个,社区计生卫生服务站125个,社区警务室12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117个,文体活动站78个,慈善超市1个,残疾人服务设施15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14处;结合\"双创\"工作,各级加大了对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仅中心城市就新建和改造公厕33个,购置活动公厕7座,配置健身器材550件,新建室内垃圾站12座。这些建成的社区基础设施正成为实实在在的服务载体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民本\"纽带。

(三)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是构建了以服务困难弱势群体为核心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各社区均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建立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市近5万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建立了以关爱下岗失业人员为核心的社区再就业服务网络。仅2010年全市实现4009人再就业。二是构建了以服务居民生活为核心的便民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科技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家政服务、律师服务站等多种类型的服务网点,对计划生育、再就业服务、低保手续办理等社会事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

我市虽然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济较为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围绕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加之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制约了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一)社区职能划分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据不完统计,我市社区平均承担10多类近百项工作,既有治安、文体、教育、卫生、救助、再就业、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也有物业管理、家政、餐饮维修等便利性服务,还有上级布置的禁毒、流动人口管理、商业维权等专项任务以及开会、学习、参观、检查等临时性事务,而且其中很多工作都有考核评比,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例如,仅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就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管理与精神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40多项。在调研中,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最多是,弄不清自己承担了多少项工作,哪些应该管,哪些不应该管。有的工作不仅占用大量人力,还要挤占社区捉襟见肘的工作经费,不堪负重。例如,在中心城市静宁社区调研时反映,该社区每年要承担背街小巷路灯、下水道维修等费用1万多元,市政部门则认为这些道路的产权不属于国有,谁的路谁维护。在当前普遍要求\"工作进社区\"的口号下,有的部门实际是\"工作交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并没有跟进,将社区居民委员会这一法律上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视作\"准行政性机构\",将政府及派出机关对社区\"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客观上造成了社区居委会组织主动为居民服务和及时向上反映社情民意的职能弱化,社区的自治作用难以发挥。在调研组走访中,不少居民认为居委会干部是\"给政府办事\",而不是\"为居民议事\",影响了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感、认同感。

(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薄弱,公益性用房政策难以落实。近几年,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解决了大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但全市仍有23个市区办公用房为租用或借用,占到总数的18%。老的居民区大多位于繁华地带,存在土地的限制,即使已经列入改扩建项目的,很难找到合适地块,办公用房、室外健身场地面积普遍达不到3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要求,一些社区找地比找钱还难。例如,中心城市后张岭社区320平方米办公用房,就是通过水电三局实业公司、张岭派出所协调来的,由于未取得产权,该区域面临拆迁,新的社区办公用房选址重新成为棘手问题。同时,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由于管理缺位、监督不力,新社区的公益性用房政策形同空文。国务院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要按照建筑面积百分之一的比例无偿帮助所在社区建设社区用房,或折成相应资金支持社区建设\",但我市至今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按照规定办理,导致社区公益性用房严重不足,损害了社区的健康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日益突显,以中心城市为例,城区仅建成农贸市场8个,且分布不合理,多数居民小区无小型蔬菜超市,部分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区域有市无场,形成了一些马路市场。早期开发的居民小区没有建设配套的停车场,背街小巷也没有设计停车位,停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社区缺少老年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许多有益的群众性健康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不得不放弃或占用人行道等公共交通场地,而一些单位、学校的活动设施利用率不高,有的长期闲置,却以安全为由,不愿意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社区资金短缺,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由于绝大多数社区没有经济实体,主要靠政府下拨经费和向辖区内共建单位筹集,严重的经费不足,导致社区很多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社区主要是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民政、计生、公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为主,而居民大量需要的物管、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极为欠缺。以汉滨区为例,除了位于中心城市的双堤、静宁、教场等社区有社办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有保障外,其它社区的工作人员工资普遍在每月600至800元之间,低于全市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并且都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过低的收入无法吸引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社区服务队伍,当前从事服务的主要是退休职工、家庭妇女、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管理的主要是民选社区支书、主任。从社会上招聘的大学生,因工资报酬偏低,不能安心于社区的工作,不断出现人员流失,导致当前社区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安康城市化步伐,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社区工作职能。针对当前社区服务行政化倾向严重和工作任务超负荷的实际,必须理顺社区工作职能,创立新的工作模式。现有的社区服务内容较为混杂,有社区代政府部门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有社区应该承担的公益性、福利性和互助性自治服务,还有社区内的商业服务等。只有在\"行政归行政,社区归社区,市场归市场\"的前提下,实行\"政社分离\"、\"市社分离\",才能理顺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搞好社区服务。建议参照苏州、深圳等地经验,实施社区体制创新、组织再造。采用\"一个核心三大体系\",即以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的,政府主导下社区工作站的公共服务体系、居委会主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市场主导下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对原有的社区服务站职能进行整合,各部门在社区原有的办事机构统一并入社区工作站,实行\"一站式\"办公,主要承办部门下派的具体任务,以便社区能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好群众性、公益性的自治服务。将履行政府职能的社区工作站从居委会组织体系中剥离出来,有利于节约政府行政资源。例如,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民政系统在各个社区推出星光老人之家服务,社保系统又有一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虽然同是落实到社区,却是两头管理,分开出资,各自开展活动。今后的社区工作站可分别对两个部门负责,工作合二为一,经费统筹调拨,以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政府确需社区居委会配合的工作,则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政府发包或购买服务,并为社区组织配备相应的工作设施、设备。二是建立\"双向\"评议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召开评议会,由社区对政府各职能部门服务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指标。同时,统筹建立对社区工作的考核考评办法,减少社区行政性工作考核项目,完善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评议制度,社区的自治工作和财务状态必须及时向居民公开,接受居民对社区的监督、评议,政府可将评议结果与社区公共经费、项目扶持等政策挂起钩来。

(二)规划社区公共服务。鉴于现有的社区工作很多是解决开发商撤走后的遗留问题,十分被动和滞后。要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科学统筹制定全市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好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根据社区人口状况、区位特点、居民需求,确定社区服务发展目标、实施阶段和工作方案等,综合考虑社区建设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开发与管理等关系,整合卫生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教育、救助、再就业、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绿化环保等社区服务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针对社区公益性用房不足的问题,结合规划和建设管理,从源头抓起,抓牢抓实。一是在规划新小区时,详细规划中应有公益性用房的位置、楼层和面积的说明,开发商应当同时向民政部门备案,建立规划、住建、民政、房管四部门联席制度,小区建成后公益性用房应先移交民政部门指定的社区居委会,规划部门才能验收。没有移交的开发商,应没收其保证金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工作经费。二是社区办公用房现为租用、借用,没有产权的,规划部门要认真查找过去的相关资料,对已规划为社区用房而开发商擅自改变用途的,要责成开发商归还,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对原来规划时就没有提出要求,且现在已无法规划建设的,要通过安排\"民生工程\"项目的方式尽快解决,并在旧城改造工作中,优先解决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和办公用房问题。调查摸清社区现有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公共设施,开放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活动场地,通过改造、置换、帮建、共建等多种途径,增加满足民众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提供社区经费支持。经费是社区建设的难点,落实经费,促进社区管理全面发展。一是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员工资、社区服务经费及工作经费等列入预算。按照新增财力逐年递增,保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养老、医疗及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水平,确保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落实好\"费随事转\"的要求,政府工作延伸到社区,凡需经费和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经费一定要落实,切实减轻社区的经费负担。应将社区办公经费配套资金直接拨付到社区,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二是采取社会集资、个人捐赠、有偿服务等多种渠道筹资方式。以发行福利彩票等方式筹集的福利基金,应更多用于社区福利事业。建立社区服务基金,鼓励社区共建单位、个人和优秀企业家为社区服务捐赠,用于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和资助贫困大学生、残疾人等公益事业。推动社区举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确保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和谐建设。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已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法,笔者制定了比较合理的社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对象的筛选、相关调查问卷网址的发送、指导被调查者进行网上调查及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相应的访谈、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笔者主要除规定的网上“问卷法”,还以“非结构式访谈法”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就需探知的被调查者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等若干选项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解。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金华市本级范围选择了5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公众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并不高,尤其在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公共教育。

二、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住房保障的问题 在对于基本住房保障满意度的调查中,根据受访者的反应,可以看出基本住房保障服务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保障对象的覆盖面较窄,城市保障性住房保障的对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或个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中部地区大批农民工涌入浙江省,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融入城市,他们却往往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也无法或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基本住房保障成为普遍性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浙江省各地开始积极新建公租房,但仍然存在供应量不足、摇号配租等待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健全、贫困人群聚集等问题。二是居住空间分异,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空间分异是指不同职业背景、

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目前保障性住房大多为集中建设,这样极易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低收入群体过度聚集并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由此会引发大量问题,如拥挤、公共设施匮乏等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甚至是犯罪率提高、失业、严重依赖社会福利政策等社会问题。

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院、学校、绿化带等等,或因政府财力有限,或因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往往容易遭到忽视,导致投资不力,进展滞后。且保障性住房通常地处城郊,地理位置不合理,结果造成入住居民工作、生活极为不便,影响了小区的入住率,甚至出现退租现象。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性住房,却成为居民的“鸡肋”,整体满意度大打折扣。

(二)基本医疗卫生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最关注的公共服务领域这一项70%受访者都关注了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医疗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在浙江省基层的一些社区,尤其是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很少,社区医院的规模也不大,很多还是私立诊所,在疾病高发的时期,经常出现看病排队的现象,与繁重的工作量相比,人手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社区门诊只有一个医生。并且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人员能力不够、设备不全,不少居民得了病之后虽然不是大病却也要去大医院治疗。

(三)基本公共教育问题

对于公共教育问题,受访者对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当前主要存在的“入园难”和中小学择校难,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虽然本市有多家小学和幼儿园,但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差别很大,如果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必需要花大量的钱择校,即使这样,也未必一定能进入好学校。

三、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思考

(一)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当增加公租房的供给,保障外来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基本住房需求,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房源的充足,对于经济状况得到提高,不在适用该类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让其及时退出。要认真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在配套建设上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切实按规划完善和落实配套建设;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在交通、电力、供排水、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3 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比如社区医疗机构的设施标准、人员标准等,对于人员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或者内部培训来保证公共卫生人员的供应,不仅是数量,还要有质量,建立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是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三)规范公共基础教育

政府应当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做到公民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了如指掌,避免学校乱收费。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教育软硬件的投入,提高乡镇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办学能力,至少让每个公立学校的办学实力基本均衡,规范学校的收费标准,加强对学校的管理,真正实 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办学的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即了解了浙江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大致状况,也了解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一起。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己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金华市本级范围选择了陆平范等5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大体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在基本住房保障的服务提供上其满意度存在很大问题。

二、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存在问题

从我市的现实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可分为基础型、广泛型和迫切型等几种。通过本次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我认为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这几项是广大城乡居民当前最关心、最迫切的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人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成为现阶段我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障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构建规范稳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五题问卷。分别为“请问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杂费免收情况”“您本人目前是否参加了以下医疗保险?”“如果您目前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认为自己所参加的医疗保险方式有何不足?”“您参加了以下何种养老保险?”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社会保障基本做的还是可以的,绝大多数公民参加了一项或多项保险,但也有部分偏远山区的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参加保险,或者有参加保险但却对取保方式不甚了解导致错过补偿机会。

(二)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其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着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门科学,它关系一种伦理道德,反映一种文化,是一门管理艺术和操作技术;它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特定和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法定其他公私利益的安全。

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您对您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您认为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等安防设施对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否有帮助?”“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公安见警率如何?”“ 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治安问题主要由什么原因引起?”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我市市民对地区安全总体上是满意的,电子监控设备对公共安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出现事故时对事故的事后调查有很大帮助。当然问题还是有存在的,特别是外来人员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三)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决定着每个家庭的生计。对劳动者而言,就业和再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权利;对社会而言,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而言,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对国家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稳定之基,也是安国之策。

而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当地政府就业服务”“就业岗位获得途径”“希望政府有何种提高就业率的措施”及“影响就业的障碍性因素”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群众对政府就业服务满意度欠佳,表示就业信息严重不足,人们获得就业岗位的途径多数是通过自己寻找或依靠各类广告媒体,极少数是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就业的;民众对政府在就业方面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更多的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多牵线通过召开劳动力招聘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三、关于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思考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有利于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体制,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问题是当前民众最为关心也是最急需政府花力气解决的。当然除了这几个具体问题外,从整体而言,公共服务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地区在无论是资金投入、基础设备还是居民整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农村地区,这种软性差距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最后笔者就依据此次调查后所得到的反馈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高做一点思考,并给出一点小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的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消除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福利政策的工具,虽然不是整体政策的制定者,但却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来源于对地方基层政府的认识。

因此,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转变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调以人为本。

(二)合理布局社会治安,确保百姓安居

公共安全问题若不能妥善处理将给我们带来了广泛的消极影响。

首先,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其次,公共安全问题影响政府公信力,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依照法律办事,不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那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当公共安全问题突然出现时,由于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再加上谣言的传播和信息不畅,和周围公众不安行为的影响,处于对自身和亲人的安全的担心,人们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使恐慌进一步蔓延。„„

因此务必要处理好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关部门到镇、村、社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镇政府、派出所和村委实行“捆绑式”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体系。 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从“抢”、“盗”案件发生的源头进行整治。

充分发挥各村治保会的作用,加强治安人员村里村外各路段的巡查,同时有关部门重视对治安人员的培训,增强治安人员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在多发地段安装治安摄像头。

(三)加大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公共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又满足不了,面临着双向矛盾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社会各界都应倾注力量: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又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展一次科学的社会调查,并透过调查来看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整个调查实践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获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学院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也希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进行更多的类似调查活动,让我们更加的充实。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社会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时间安排

依据省电大及市电大关于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综合实践的相关规定,笔者于2012年X月-X月参加了以“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第一阶段:2012年X月X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会,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2年X月X日——X月X日确定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完成问卷录入、完成对调查对象的访谈、社会调查问卷整理和分析。

第三阶段:2012年10月18日完成社会调查活动报告的撰写。

(二)调查内容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这三个基本点来展开。

(三)调查方法

为使此次社会调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能取得最真实的数据反馈,用作调查报告的撰写,笔者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调查对象、发送调查问卷网址、指导被调查者进行网上调查及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相应的访谈,

最后对问卷数据进行整

理和分析。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此次调查报告,笔者还专门研读了赵淑兰编写的《社会调查方法》一书,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四)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浙江省义乌市18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包括: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问卷调查对象人员分布均匀,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布均匀;年龄段在20-5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分别为小学以下、高中和本科;有学生、公务员和个体户职业;收入在1万以下到10万之间;本地城镇和农村户口。

二、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的综述

从我市的现实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可分为基础型、广泛型和迫切型等几种。通过本次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我认为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这几项是广大城乡居民当前最关心、最迫切的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人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成为现阶段我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构建规范稳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五题问卷。分别为“请问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杂费免收情况”“您本人目前是否参加了以下医疗保险?”“如果您目前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认为自己所参加的医疗保险方式有何不足?”“您参加了以下何种养老保险?”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社会保障基本做的还是可以的,绝大多数公民参加了一项或多项保险,但也有部分偏远山区的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参加保险,或者有参加保险但却对取保方式不甚了解导致错过补偿机会。 2.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其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着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门科学,它关系一种伦理道德,反映一种文化,是一门管理艺术和操作技术;它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特定和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法定其他公私利益的安全。

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您对您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您认为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等安防设施对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否有帮助?”“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公安见警率如何?”“ 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治安问题主要由什么原因引起?”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我市市民对地区安全总体上是满意的,电子监控设备对公共安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出现事故时对事故的事后调查有很大帮助。当然问题还是有存在的,特别是外来人员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3.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决定着每个家庭的生计。对劳动者而言,就业和再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权利;对社会而言,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而言,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对国家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稳定之基,也是安国之策。

而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当地政府就业服务”“就业岗位获得途径”“希望政府有何种提高就业率的措施”及“影响就业的障碍性因素”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群众对政府就业服务满意度欠佳,表示就业信息严重不足,人们获得就业岗位的途径多数是通过自己寻找或依靠各类广告媒体,极少数是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就业的;民众对政府在就业方面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更多的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多牵线通过召开劳动力招聘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三、关于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思考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地区) 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 有利于健

全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体制,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问题是当前民众最为关心

也是最急需政府花力气解决的。当然除了这几个具体问题外,从整体而言,公共服务 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地区在无论是资金投入、基础设备还是居民整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农村地区,这种软性差距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最后笔者就依据此次调查后所得到的反馈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高做一点思考,并给出一点小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 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 择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的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 消除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福利政策的工

具,虽然不是整体政策的制定者,但却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来源于对地方基层政府的认识。

因此,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转变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

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调以人为本。

(二)合理布局社会治安,确保百姓安居

公共安全问题若不能妥善处理将给我们带来了广泛的消极影响。

首先,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其次,公共安全问题影响政府公信力,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依照法律办事,不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那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当公共安全问题突然出现时,由于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再加上谣言的传播和信息不畅,和周围公众不安行为的影响,处于对自身和亲人的安全的担心,人们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使恐慌进一步蔓延。„„

因此务必要处理好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相关部门到镇、村、社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2、镇政府、派出所和村委实行“捆绑式”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体系。

3、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从“抢”、“盗”案件发生的源头进行整治。

4、充分发挥各村治保会的作用,加强治安人员村里村外各路段的巡查,同时有关部门重视对治安人员的培训,增强治安人员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5、在多发地段安装治安摄像头。

(三)加大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公共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又满足不了,面临着双向矛盾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社会各界都应倾注力量: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四、总结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又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展一次科学的社会调查,并透过调查来看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整个调查实践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获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学院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也希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进行更多的类似调查活动,让我们更加的充实。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3267.htm .百度词条关于公共服务的解释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陈昌盛 蔡跃洲

《社会调查方法(高职高专)》.赵淑兰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已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法,笔者制定了比较合理的社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对象的筛选、相关调查问卷网址的发送、指导被调查者进行网上调查及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相应的访谈、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笔者主要除规定的网上“问卷法”,还以“非结构式访谈法”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就需探知的被调查者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等若干选项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解。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嘉兴市本级范围选择了8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公众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尤其在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公共教育。整个国内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缺位”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普遍将经济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将大量资金投入竞争性领域和那些投资多、见效快和周期短的公共服务项目,不能体现公民的真正需求

!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足

许多地方政府因整体财力不足,以致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 无法满足辖区内居民对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

(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公平性

有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缺乏公平性,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例如,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制定政策,

要求没有当地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缴纳“借读费”以在当地就读, 这就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差异。

(四)公共产品提供模式单一

缺乏灵活性。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某些公共产品的提供模式单一, 完全由市场或者政府提供。政府完全包揽的单一主体模式下,

政府高度垄断的公共产品供给行为会破坏稀缺资源趋于最优配置的过程, 造成交易成本增多和社会资源浪费,产生严重的“政府失灵” ,另外也会导致公共服务供给呈现所谓“短缺经济”

的特点,而公共服务的过度市场化,会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偏离了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性质。

(五)地方政府间职权不清

导致公共服务的提供出现重合或者缺位。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权分配不清,承担的责任与其财政能力不相匹配, 导致了某些政府无力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 ;同时,有些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上存在重合的情况, 导致公共产品的重复供给和公共资源的浪费。

二、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住房保障的问题

在对于基本住房保障满意度的调查中,根据受访者的反应,可以看出基本住房保障服务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保障对象的覆盖面较窄,城市保障性住房保障的对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或个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中部地区大批农民工涌入浙江省,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融入城市,他们却往往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也无法或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基本住房保障成为普遍性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浙江省各地开始积极新建公租房,但仍然存在供应量不足、摇号配租等待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健全、贫困人群聚集等问题。二是居住空间分异,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空间分异是指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目前保障性住房大多为集中建设,这样极易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低收入群体过度聚集并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由此会引发大量问题,如拥挤、公共设施匮乏等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甚至是犯罪率提高、失业、严重依赖社会福利政策等社会问题。

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院、学校、绿化带等等,或因政府财力有限,或因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往往容易遭到忽视,导致投资不力,进展滞后。且保障性住房通常地处城郊,地理位置不合理,结果造成入住居民工作、生活极为不便,影响了小区的入住率,甚至出现退租现象。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性住房,却成为居民的“鸡肋”,整体满意度大打折扣。

(二)基本医疗卫生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最关注的公共服务领域这一项70%受访者都关注了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医疗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在浙江省基层的一些社区,尤其是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很少,社区医院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很多还是私立诊所,在疾病高发的时期,经常出现看病排队的现象,与繁重的工作量相比,人手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社区门诊只有一个医生。并且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人员能力不够、设备不全,不少居民得了病之后虽然不是大病却也要去大医院治疗。

(三)基本公共教育问题

对于公共教育问题,受访者对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当前主要存在的“入园难”和中小学择校难,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虽然本市有多家小学和幼儿园,但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差别很大,如果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必需要花大量的钱择校,即使这样,也未必一定能进入好学校。

三、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思考

(一)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当增加公租房的供给,保障外来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基本住房需求,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房源的充足,对于经济状况得到提高,不在适用该类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让其及时退出。要认真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在配套建设上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切实按规划完善和落实配套建设;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在交通、电力、供排水、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比如社区医疗机构的设施标准、人员标准等,对于人员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或者内部培训来保证公共卫生人员的供应,不仅是数量,还要有质量,建立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是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三)规范公共基础教育

政府应当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做到公民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了如指掌,避免学校乱收费。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教育软硬件的投入,提高乡镇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办学能力,至少让每个公立学校的办学实力基本均衡,规范学校的收费标准,加强对学校的管理,真正实 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办学的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即了解了浙江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大致状况,也了解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一起。

第16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推进调查报告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为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省政府要求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乡居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这就要求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保费征缴机制,推进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按照便民、安全、高效的原则,通过开展城乡居保费代扣代缴,改变人工直接收缴现金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功能,减轻基层工作强度,杜绝基金管理隐患,确保基金安全,既是该县现阶段规避工作风险的迫切需要,更是经办机构履行经办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一、**县城乡居保现阶段特征分析 ㈠公益服务性强

城乡居保是民生工程之一,面对的参保群体以农村居民为主,该县依托乡村两级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业务经办,主要以“上门入户”的方法引导居民参保。县级经办机构按照政策,经常下乡入村沟通协调、深入了解情况、强化业务培训,打好“工作感情牌”,目前,没有过硬的激励机制和工作措施支撑工作的开展,带着浓重的公益服务性质,致使城乡居保“全覆盖”的方针执行力度不够。 ㈡经办过程繁杂

根据**省城乡居保经办规程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从参保登记到参保终止整个经办过程所涉业务、财务表册20多张。2014年以前,该县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直接收缴现金方式开展保费征缴,耗费的表册、票据、人力多,核销票据、保费进账、做实个人账户工作量大且手续繁琐;2015年4月,该县启动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工作,采取“互联网+社保卡+pos机”下村服务的方式,深入宣传、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参保人在农商银行网点或助农代办点缴费,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初次接触“互联网+”新形态,呈现出征缴保费宣传解释和引导耗时耗力、保费入专账更及时更安全、业务系统个人账户管理更准确更简便的格局。 ㈢财政投入不足

**省城乡居保缴费标准有12个档次,选缴费档次100元参保的可享受政府基本补贴30元,但逐渐增高的缴费档次、政府补贴没有在基本补贴的标准上相应加倍提高,“多缴多得”的基本政策对参保人吸引力不大,该县大部分参保人选择低标准缴费档次(见下表,截至2015年9月数据);80元/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偏低,该县丧葬补助金制度未建立,政府财政的投入与人民对养老的需求远远不足。

二、**县城乡居保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开展城乡居保工作政府和上级人社部门未拨付工作激励经费,乡村两级开展工作由乡镇政府自行设立奖惩措施,增加乡镇财政负担,县级经办机构尚未建立激励工作长效机制。聘用的村级协管员待遇在行政村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中按50元/月·人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难以提高。

2、广覆盖长效性的宣传有难度。该县山区乡镇较多,征缴保费期间电视台播放的宣传内容很多农村居民收看不到,每年印制的宣传单部分村居没有全部发放到位,参保人主动细致阅读宣传资料的较少,参保缴费档次的提升和缴费方式的改变须深入宣传才能引起参保人的重视,参保人热心关注的宣传内容以养老金调待居多。

3、社会保障卡管理使用不足。从2013年起,该县陆续发放28.1万张社会保障卡,占参保人数的98%,发卡率高但管理使用存在不足。一是全方位专业化的宣传和培训不足。县区片面的发放使用指南、挂标语、出通告的宣传不足以让社保卡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卡记录的持卡人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及具有银联卡金融交易的功能,专业化的宣传缺乏;持卡人咨询事情,该卡业务经办部门难以解答涉及金融部门的问题,专题培训缺乏。二是目前老年居民使用已激活的社保卡领取养老金,中青年居民使用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但大多未激活,社保卡以发挥社保功能为主,其金融功能发挥小,生活层面使用率低。三是持卡居民使用该卡银联功能进行金融交易,一旦卡遗失或损坏补(换)卡时间约一个月左右,势必影响持卡居民领取养老金和生产生活。

4、部门协调工作有待加强。无论采用手工直接征缴保费还是采用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发放养老金,与农商行的合作密不可分。目前,农商银行履行业务的硬件还不够“硬”,领取养老金和预存保费还没基本实现“足不出村”,县级经办机构须强化与农商行的沟通协调、提升服务。

三、**县城乡居保推进中的对策

(一)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1、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民生工程是需要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是针对不同的缴费档次,政府补贴金额应拉大距离,促进参保人自愿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使养老基金的积累额越积越多,条件成熟时,可将养老基金进行投资,实现保值增值[1]。二是基础养老金在“十三五”计划内实现连续调待,老年居民的收入增加,既改善人民生活,更吸引青年居民积极参保。三是“铁公基”项目的资本金要求降低了[2],可以合理降低投资门槛,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补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加大公共财政对城乡居保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每家每户,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增长。

2、解决工作激励经费。根据参保人数给予至少2元/人的工作激励经费,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保障城乡居保工作长效、有序开展。一是城乡居保保费征缴,无论是采用人工直接征缴保费还是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方式,都离不开乡村两级的支持配合,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必定与经费紧密相连。二是待遇年审目前采取待遇人员与乡村经办人员见面审查的方式开展,随着城乡居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年审方式将不能适应工作所需。据了解,赣州市余都县采取的“待遇资格认证系统”开展年审工作,很值得借鉴,该套系统中的脸谱识别仪能自动读取待遇人员身份信息和像貌,建立信息库,每年年审只需待遇人员脸朝识别仪视频头就能辩“真假”,实现科学年审。三是开展基金稽核提高基金的安全,目前存在死亡冒领、重复领取的现象,除了强化日常死亡快报、部门比对工作,还建立了举报制度,但举报奖励须通过激励经费来实现。

3、落实村级协管员待遇。城乡居保日常业务经办工作量大,必须依赖全县334名劳动保障村级协管员,业务工作的落实、完成的质量与协管员的待遇成正比,迫切需要政府财政的投入。

(二)对经办机构的建议

1、年度工作计划早谋划。根据该县今年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取得的成效,结合县情,早日谋划下年度的工作计划。一是下年度保费征缴采取代扣代缴模式,今年的参保任务截至9月已完成240440人,占目标任务的96.56%,代扣代缴保费模式基本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为下年度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二是强化宣传,在年底开始发送手机短信、宣传单、电视广告、张贴通告,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促进返乡人员利用春节回家主动到助农服务点预存保费,以便下年度代扣代缴。三是征缴时间建议在每年的1-5月,其中:1-3月参保人自主缴费、4-5月结合待遇年审工作对征缴保费进行扫尾(年审地点可定在“金融助农服务点”附近),既缩短征缴保费时间,又为新增退休人员及时办理待遇审批手续奠定基础。

2、强化部门协调工作。一是人社部门与金融部门强化沟通,将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协商解决,开展好新的业务培训,特别要强化“村村通”助农服务点责任人的业务学习,形成同步合力。二是政府其他部门补助的各类款项尽量发放在社保卡上,既能提高该卡的使用率,又能更好的代扣代缴保费,实现资源共享。

3、召开季度工作例会。现阶段城乡居保业务经办还不完善,特别是今年保费征缴方式的改变,出现了新的难题。一是在城乡居保制度还不够成熟、业务运行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召开季度工作例会。二是利用例会把业务经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社会保障卡发卡及补换卡出现的问题、待遇人员管理新情况等,在例会中听取乡镇保障所的汇报,及时解决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城乡居保新政策、业务信息系统新增模块等,通过例会,以会代训的形式及时传达,提高工作效率。

4、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城乡居保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既要符合政策,更要适应农村工作的特点,各工作环节执行完毕一要及时“回头看”、查缺补漏,二要寻找对策、长效管理,三要树立典型、总结经验。

第17篇: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社会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写明调查对家的名称及内容,如《关于XX市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关于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的调查》。

二、导语:此为社会调查的开头部分,也称前言、导言。此部分需写明社会调查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

三、主体:即正文,也是社会调查的核心部分。

1、情况部分: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清楚,也可以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

2、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缕析,有事实根据,专注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以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领导注意。

3、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

四、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警策世人,也可以在建议部分结束。

第18篇: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下) 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 14:49

2、农村基本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此的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桐乡市高桥镇落晚村的医疗基本现状,现根据发放的96份有效问卷反映的情况将落晚村基本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2.1、实践地农村居民对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了解认识不多。

从问卷调查显示,仍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农村居民不了解国家现行的相关医疗政策,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农村居民不关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医疗政策。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村民对医疗政策、医疗制度、医疗报销程序等医疗方面知识的无知。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加快推进。政府机构也要进一步改进宣传方式,比如应照顾到村中老年人、文盲半文盲的关注情况。以免出现因不认识字而无法了解相关医疗政策。

2.2、实践地农村居民参保率较高,但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依旧薄弱。

从所做的有效问卷调查中显示,85%的农村居民都参加了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又有情况反映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农民不懂得日常的保健常识,比如在饮食上、饮酒上等的一些保健知识。

2.3、实践地农村的就医条件便捷,但医疗设备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从居民所做的问卷中可知,实践地农村的“看病难”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农村的医疗就医设施条件还须进一步改进。在这些农村的一些医疗单位比如村医疗站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所以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4、实践地农村的村医疗站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专业素质差。

实践地农村的医生文化素质低,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

2.5、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实践地农村的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要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政府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

2.6、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从实践地的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3、总结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实践地落晚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一方面,落晚村当前医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总之,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改善其中的不足。

望本次的调查活动能给当地带来一些帮助,使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明天更

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上)

2007年07月30日 星期一 14:48 摘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依旧是百姓关心的话题。农村医疗,作为医疗体系中的一部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之一,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见,农村医疗问题依旧非常受国家政府更是百姓关注的话题。为了了解桐乡高桥落晚农村居民医疗基本现状,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落晚村选取了100名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农村医疗保持良好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关键词:问卷调查 农村医疗 调查分析

正文:

1、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桐乡市高桥镇落晚村居民100名,发放问卷100份,有效96份,有效率96%。其中,男性44名,占46%;女性52名,占54%。现就据96份有效问卷将落晚村居民的医疗基本现状统计分析如下:

1、月平均经济收入:9%的受调查居民在800元以下;41%的受调查居民在

800—1500元;35%的受调查居民在1500—2000元;15%的受调查居民在2000元以上。

5、26%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不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50%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了

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程度一般;24%受调查的农村居民比较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所接受调查的96份有效问卷中无人很了解国家相关医疗政策。

6、96名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有82名居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其中

的85%;有14名居民没有参加国家相关医疗政策,占其中的15%。

7、54%的受调查农村居民觉得药店出售的药品最便宜;30%觉得村医疗服务站

出售的药品最便宜;16%觉得镇级卫生院出售的药品最便宜;无一人觉得市级医院出售的药品最便宜。

8、7%的受调查农村居民感觉当地的医疗普及程度很好;70%感觉当地的医疗普

及程度比较好;20%感觉感觉当地的医疗普及程度一般;另有3%的农村居民感觉当地的医疗普及程度差,感觉存在很多问题。

9、2%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不贵;60%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

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一般;33%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比较高;5%的调查者觉得当地的就医费用与药品价格很高。

10、96份问卷中,有2%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生院、村医疗服务站)

的医疗设备条件很好;20%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比较好;71%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一般;7%的被调查觉得自己附近(如阵卫

生院、村医疗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条件差。

11、在关于是否服用保健品的调查题中有17%的被调查者经常服用保健品;40%

有时服用保健品;40%很少服用;3%的被调查者没服用过保健品。

12、3%的被调查者在选择看病就医的医疗单位是市级医院;42%最会选择镇卫

生院;38%最会选择村医疗服务站;17%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当地的赤脚医生。

13、5.5%的农村被调查居民认为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过

底;59%的农村被调查居民认为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基本合适;29%的农村被调查居民认为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重过高;6.5%的被调查者对此说不清楚。

14、8%的农村居民对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感到满意;63%的农村居民对当

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感到基本满意;11%的农村居民对当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感到不满意;17%的被调查者对此说不清楚。

15、7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不难;2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

困难程度一般;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较难;1%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现在看病难。

16、在对当地医疗体制改革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调查题中,11%的被调查

农村居民认为改革的目标不够明确;32%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制度体制不够完善;3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政府不够重视;22%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农村医保任务过重。

17、2%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好;

28%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较好;64%的被调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一般;6%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觉得当地的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服务态度差。

18、33%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大的是子女教育费用;

38%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大的是就医看病支出;29%的被调查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大的是建房购房支出。

19、在就“0

7、您觉得下列药品中哪些不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A、

啊莫西林 B、头孢拉定 C、感冒清胶囊 D、维生素C E、脑白金”“0

8、您觉得下列医疗项目中属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项目范围的有( )A、挂号费 B、各种健康体检费 C、出诊费 D、减肥、增高诊疗费 E、CT诊疗费”两题调查中,8%的被调查者对07题的回答完全正确;32%的被调查者对07题的回答部分正确;50%的被调查者对07题的回答完全错误;10%的被调查者对此不清楚。2%的被调查者对08题的回答完全正确;30%的被调查者对08题的回答部分正确;48%的被调查者对08题的回答部分正确;20%的被调查者对此不清楚。

第19篇: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呼之欲出

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呼之欲出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截止8月15日,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成立的专家组已对所有省份上报的数据完成了人机结合的审核。在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拟定研究报告框架之后,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的报告将开始起草,预计于11月底完成。

这是一次中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状调查,无论对科学长远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还是对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各省市仍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本地调查和上报任务,为此次调查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京

十几个工作日完成七千多家医疗机构数据调查

北京的行动,就是全国各地推进中医现状调查的一个缩影。

在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卫生局配合下,迅速成立了由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基层卫生、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5月30日全国培训一结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立即制定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6月4日召开全市18个区县卫生局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人和调查工作人员会议,局长亲自动员,详解调研工作方案,会议还培训了各区县卫生局调查工作人员,按属地化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调查工作随即展开。

由于时间紧迫、内容繁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专门拨出10万元专项课题经费,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课题组,对调查方案、质控方案等精心设计,确保调查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北京还紧急编印了《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指导手册》,作为调查工作的工具书下发到各区县、各三级医疗机构,并把调查工作的培训内容、课件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挂在中医局网站上,供各基层单位随时下载使用。

6月30日,北京市便完成了7094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占机构清查总数的99%。在对调查数据准确性进行的5%随机抽样核查中,共抽查了371家机构,数据准确率为97%。从6月4日全市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启动到6月30日按时完成调查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北京市仅用了十几个工作日就以比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七千多家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

全国

31个省份的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

不仅北京,其他地方的现状调查一样紧锣密鼓。

天津、河北、重庆三地5月27日就开展启动会议,其他省市也于6月初先后启动调查工作。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纷纷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一些省市的领导小组组长还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亲自推进调查工作的开展,并根据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调查工作迅速开展。

此次调查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地方由于人员紧张,填报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由于调查表格复杂、填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村卫生室需要反复辅导、填报。针对这些情况,各省市克服人员经费紧张困难,确定专职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工作,让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人员承担网络录入工作。如河北省在调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召集基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计算机系统应用人员等,重点学习讨论了调查表的数据获取途径和数据填写说明,确定了基本工作规范,并选择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进行试验性填报。

四川省调查工作涉及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2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调查机构之多、参与人员之多,居全国之首。四川省各级中医药管理人员都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医药行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做好服务,四川省中医药信息中心建立了QQ群、开通咨询电话、公布手机号码,中心全体人员克服困难,不分周末或节假日,每天守候近20个小时为调查员做好答疑和协调工作。

辽宁省针对由于在线人数过多,网络拥挤导致录入平台页面无法打开或录入数据时间过长等问题,采取了分段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既保证了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吉林省不少地市的填报人员全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开展调查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上报。

截止8月中旬,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

把关

各县级部门逐份审核调查表、逐条校对数据

本次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将为科学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因此,确保调查质量成为本次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各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调查质量核查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调查对象提交的调查表逐份审核,对录入的调查数据逐条校对。地市级、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则随机抽取各县(区、市)调查对象总数的5%,复核录入数据与填报数据的一致性。

河南省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利用省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和省中医医疗监测中心数据比对控制,统一收集管理各地原始纸质报表,对抽查到有问题的报表不予通过,明确审查意见,发回修订;对发现的复杂问题集中研究讨论,对问题较多的4个市提供的数据,整体打回,限期整改。该省还组织了两个督查组深入地方进行督查指导。在每个市抽取1个县或1个市辖区,每个县(区)选择4个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各地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部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以及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查指导,确保上级质控专家发现的问题能够按时整改到位,保证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组织了专家组到北京、山西、内蒙、吉林、浙江、江西、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10个地区进行现场督导,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各地调查工作的开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各地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开通电话专线、建立专门的QQ群等快捷、有效的即时沟通协调方式,被全国大部分省市采用,并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调查和数据录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各地不仅从科学设计方案、规范人员培训方面等源头着手,更在数据录入、平台服务及质量控制等后期操作上严格把关。自调查工作在全国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调查工作开设了专门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方便各地信息数据的上传录入,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每周分两次上报本地区调查工作进展情况,以方便各地区之间交流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截止8月15日,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成立的专家组已对所有省份上报的数据完成了人机结合的审核。在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拟定研究报告框架之后,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的报告将开始起草,预计于11月底完成。

这是一次中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状调查,无论对科学长远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还是对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各省市仍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本地调查和上报任务,为此次调查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京

十几个工作日完成七千多家医疗机构数据调查

北京的行动,就是全国各地推进中医现状调查的一个缩影。

在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卫生局配合下,迅速成立了由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基层卫生、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5月30日全国培训一结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立即制定北京地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6月4日召开全市18个区县卫生局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人和调查工作人员会议,局长亲自动员,详解调研工作方案,会议还培训了各区县卫生局调查工作人员,按属地化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调查工作随即展开。

由于时间紧迫、内容繁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专门拨出10万元专项课题经费,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课题组,对调查方案、质控方案等精心设计,确保调查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北京还紧急编印了《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指导手册》,作为调查工作的工具书下发到各区县、各三级医疗机构,并把调查工作的培训内容、课件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挂在中医局网站上,供各基层单位随时下载使用。

6月30日,北京市便完成了7094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占机构清查总数的99%。在对调查数据准确性进行的5%随机抽样核查中,共抽查了371家机构,数据准确率为97%。从6月4日全市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启动到6月30日按时完成调查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北京市仅用了十几个工作日就以比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七千多家医疗机构的数据调查工作。

全国

31个省份的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

不仅北京,其他地方的现状调查一样紧锣密鼓。

天津、河北、重庆三地5月27日就开展启动会议,其他省市也于6月初先后启动调查工作。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纷纷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一些省市的领导小组组长还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亲自推进调查工作的开展,并根据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调查工作迅速开展。

此次调查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地方由于人员紧张,填报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由于调查表格复杂、

填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村卫生室需要反复辅导、填报。针对这些情况,各省市克服人员经费紧张困难,确定专职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工作,让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人员承担网络录入工作。如河北省在调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召集基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计算机系统应用人员等,重点学习讨论了调查表的数据获取途径和数据填写说明,确定了基本工作规范,并选择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进行试验性填报。

四川省调查工作涉及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2万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调查机构之多、参与人员之多,居全国之首。四川省各级中医药管理人员都把此项工作列为中医药行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做好服务,四川省中医药信息中心建立了QQ群、开通咨询电话、公布手机号码,中心全体人员克服困难,不分周末或节假日,每天守候近20个小时为调查员做好答疑和协调工作。

辽宁省针对由于在线人数过多,网络拥挤导致录入平台页面无法打开或录入数据时间过长等问题,采取了分段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既保证了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吉林省不少地市的填报人员全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开展调查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上报。

截止8月中旬,全国31个省份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完成。

把关

各县级部门逐份审核调查表、逐条校对数据

本次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将为科学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因此,确保调查质量成为本次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各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调查质量核查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调查对象提交的调查表逐份审核,对录入的调查数据逐条校对。地市级、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则随机抽取各县(区、市)调查对象总数的5%,复核录入数据与填报数据的一致性。

河南省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利用省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和省中医医疗监测中心数据比对控制,统一收集管理各地原始纸质报表,对抽查到有问题的报表不予通过,明确审查意见,发回修订;对发现的复杂问题集中研究讨论,对问题较多的4个市提供的数据,整体打回,限期整改。该省还组织了两个督查组深入地方进行督查指导。在每个市抽取1个县或1个市辖区,每个县(区)选择4个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各地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部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以及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查指导,确保上级质控专家发现的问题能够按时整改到位,保证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组织了专家组到北京、山西、内蒙、吉林、浙江、江西、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10个地区进行现场督导,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各地调查工作的开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各地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开通电话专线、建立专门的QQ群等快捷、有效的即时沟通协调方式,被全国大部分省市采用,并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调查和数据录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各地不仅从科学设计方案、规范人员培训方面等源头着手,更在数据录入、平台服务及质量控制等后期操作上严格把关。自调查工作在全国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调查工作开设了专门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方便各地信息数据的上传录入,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每周分两次上报本地区调查工作进展情况,以方便各地区之间交流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源自《中国中医药报》

第20篇: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1]

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关于XXX的调查

姓名:XXX班级:XXX 学号:XXX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时间、对象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内容

六、调查结论

七、结论分析

八、心得体会

九、附录(问卷、照片等等)

各部分撰写指南:

一、调查背景

调查对象/现象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特征、当前状态等

二、调查目的

你希望通过本调查得到/实现/完成什么

三、调查时间、对象

1、具体调查的时间

2、对象(调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地理处所等)

四、调查方法

调查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有焦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五、调查内容

以调查方法为主线,做哪些工作

六、调查结论

总结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形成客观的结论

七、结论分析

针对调查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预期有哪些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

八、心得体会

在假期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感想

九、附录

在本次调查中所使用的问卷样本、在调查地点的照片等

《父母基本调查报告范文.doc》
父母基本调查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