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调研报告

2021-05-31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年@月@@日下午,我们对北海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北海工业园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5大功能组团之一北海组团的中心位置,总规划面积19.381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覆盖中心区的“八通一平”,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雨、污分流)、通讯及亮化、绿化等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食品药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

2009年12月3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同意北海电子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为自治区重点支持园区。园区主要电子信息企业有中电集团、长城电脑、冠德科技、创新科、景光电子、中电兴发等。截止2010年以冠捷、富士康、慧科为首的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北海,已经呈现出企业扎堆北海和延长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势头、加快了电子产业聚集发展的步伐。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北海通过引进和培育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建兴光电等企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10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完成187亿元,同比增长 1

116.9%,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0.9%,成为北海对外开放20余年来第一个过百亿的产业,北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份额已经占据全区的半壁江山,比重达到了64.8%。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2000人,占全市规模企业的38.3%。

(二)产业特色初步显现。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力电子、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电子专用设备、软件等。主要产品包括计算机整机、显示器、开关电源、存储设备、彩色电视、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气设备、压敏电阻、手机、测量仪等。产业集聚初见雏形,初步成为北海市的支柱产业,获得多个广西第一和填补了广西的空白。

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支持力度大。北海电子信息企业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及北海市产业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不断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在存量资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土地资源、优势原材料、物流配套、财政支持、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先满足重点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二)金融危机带来新契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依赖出口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国外市场逐渐萎缩,转战国内,但高额的用工和原料成本与北海电子信息园区的电子产品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广西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优势明显,而且北海采取物流补贴的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推动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牢牢占据着国内市场,而进军国

外市场又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站在同一起跑线,从而导致电子市场的重新洗牌,为北海电子信息产品创造了时机。

(三)改善了投资软环境。园区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提供最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务,如北海工业园在实际工作中,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免费代办项目所需全部手续。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投资软环境的整治和改善,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北海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加上长期以来,北海市缺乏“工业立市”的整体规划,起步晚,经济总量较小。北海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都只占到广西总量的4.14%。

(二)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北海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健全,电子零配件、注塑、五金、包装等较为缺乏或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很多企业反映主要配套产品都要从广东采购,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其次,北海市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与物流体系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没有形成,物流成本过高。

(三)中高端人才缺乏。由于经济、区位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北海高等教育水平偏低,中高端人才储备不足,高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由于生活水平和工资待遇等问题,从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的渠道不畅,未形成人才引进的良性机制。我们

在《北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查问卷》中显示:高达58%的人认为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引进方面,这足以证明中高端人才是北海电子信息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整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创新和研发不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比重过低。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未能将制造的核心技术引入园区,只是简单的组装和初级加工。在这一环节,政府也很难避免此类结果的发生。问卷调查中认为发展壮大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在六个选项中,26.3%的人认为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有50%的人认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能带来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我们的建议

电子信息园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其作用范围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扩大,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验表明,建设信息园区,以新空间发展新产业,营造局部的小环境促进经济科技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如何解决和避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坚决减轻企业的税外负担。对于项目的各类规费、手续费等,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实行相应的减免政策。标准过高的要坚决把标准降下来。工商、质监、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归口管理的相关中介

评价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价等费用,必须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按最低限收费。

(二)突出产业特色。一要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巩固扩大国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二要推动光伏产业联盟建设,要尽快建立联盟性质的行业协会联合会,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增强行业合作与自律;三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要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推动资源整合,推进产品的多领域。

(三)择优扶持。按照择优扶持的原则,鼓励园区通过投融资公司以创业投资方式给企业注入资本,或为企业提供标准厂房、土地等方式,大力扶持具有带动和辐射效应,以及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龙头企业。

(四)智力扶持。对引进企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开展的劳动力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由劳动部门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积极拓展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努力培养一大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企业提供数量足够、技能熟练的劳动用工。

推荐第2篇: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概况】

2009年,重庆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3亿元,增长29.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0.5%。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新加坡(密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区县的电子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发展简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圈带动两翼”,核心园区和区县特色园区共同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万州区、长寿区、永川区等区县。北部新区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主体;茶园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空港工业园发展汽车电子,港城工业园发展信息家电,万州光电产业园发

展电子材料及电子代工。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引进项目和企业超过1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9月11日,思科(重庆)通信产品制造基地签约;12月26日,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之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读片业务量最大的DOCTOR NET公司、世界500强日本凸版集团公司、新加坡海皇集团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上海微创公司、好音达BPO中心、上海华腾软件重庆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重庆。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获国家工信部等批准立项11个项目,资助项目资金1885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5项500万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10600万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775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99246万元;下达市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增长10%,第一批1800万元资助惠普电脑基地等11个项目,第二批2300万元资助思科、广达、合智思创等19个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近18亿元;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管理、验收,

全年共验收到期项目92个,合同资金3510万元。

【行业地位和产品优势】

2009年,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603亿,增长29%,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69.9%,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增长30.3%,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30.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行业比重25.8%;信息家电115.1亿元,同比增长29%,占行业比重11.4%;应用电子136.9 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行业比重13.6%;通信产品103.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行业比重10.3%;电子元器件186.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行业比重18.5%;电子材料61.6亿元,同比增长 76.9%,占行业比重6.1%。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1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63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

随着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等项目入渝后,加上其他即将入渝的项目,未来4年,重庆将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及关联设备加工,形成年产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7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为3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预计到2012年,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重庆第

一支柱产业,这是重庆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推荐第3篇: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其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要求

一、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二、创新、研发能力要求高

接受过良好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学科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及求职建议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几分无奈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到了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说几经拼搏,国内顶尖的电子类高校毕业生最后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而占大多数的普通高校的同类毕业生却远远不如。就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相关行业呈现颓势,并且从近期的发展来看还见不到走出低谷的趋势。另一方面,1999年高校扩招时,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计算机或电子类专业,其结果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巨大的差额,僧多粥少,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可以预计,今年电子类毕业生就业需求不会回到2001年的水平,而且就业层次有向硕士学历集中的倾向,本科生需求会相当平淡,专科生将供大于求的困境仍将会持续。

(1)电子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今年电子类毕业生仍会遇到巨大的困难,首先是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许多知名企业不会招聘或极少招聘本科生。其次,供方人数增长,不仅是本科层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而且首批扩招的硕士研究生也将面临就业,这对本科生就业又增加了一层压力。第三,行业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京沪及沿海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还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少数西部城市电子信息企业相对集中,这就使毕业生流向的集中,招致在这些地区竞争更加激烈。

(2)更新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难在热点地区、难在毕业生就业的高期待。

在面临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毕业生应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处于\"人荒\"的境况,中小企业和不著名公司仍求贤若渴,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机会。再就是避免被一步到位捆住手脚,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以务实可行的态度面对面临的就业困难,曙光就在眼前。

电子信息类专业几个主要专业分析

1、电子信息工程

就业前景: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现状和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求职建议: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项目助理向做项目主管路线拓展,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2、通信工程

专业现状和前景:

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专业要求:

通信工程是一个宽口径工程类专业,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专业的学生应重视通信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与通信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求职建议:

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使你非常容易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并且待遇相当优厚,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所以在校的时候就应该打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加大技术学习力度。因为企业只会为你现有的能力和价值买单。所以尤其是通信工程专业,涉及技术含量比较高,所以必须要打牢自己的技术功底。从而为下一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现状和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要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处理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实际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解决各种定量问题、制定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支柱,是各部门增加竞争力、获得经济和技术成功的关键性学科。

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两个方向,以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用数值计算求解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中的问题,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两个方向,注重学习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思想和方法,强调掌握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应用数学或基础数学方向从事前沿研究和应用的能力,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理科应用研究型人才。

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求职建议:

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他们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 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象我校的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 等方向都是他们继续深造的理想专业。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世界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看似风起云涌,暗礁浮动的职场同样如是。作为即将奔赴职场竞技的大学毕业生和准大学毕业生们,只要看清职场的运行规律,尊重它的潜规则,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储备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完善个人的综合职业素质就能避免被市

场吞没的危机,进而达到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个高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茫茫职场中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全体员工祝各位职场顺利!

推荐第4篇: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

导语:在实习期间,我获益良多。除了拓宽了自己的事业还锻炼工作能力,并提前体验企业单位的工作模式。虽然累,却快乐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参考。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单位及公司简介:

xx有限公司于20xx年xx月成立,占地31600平方公尺,建筑面积5200平方公尺,主要以液晶显示器光电元件为主,如背光板模组(B/L)、精密光电导光板(LGP)、膜片的组立,裁切。公司总投资金额计美金3580万元,注册资本额1500万美元。公司位于江苏省吴江松陵镇经济开发区江兴东路1621号。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友达光电、松下电器、三星等等。公司品质政策:注意源头、关心过程、追求卓越。公司的经营理念: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备。公司产品的进出口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办理,在税收方面做到,不偷税、不漏税,严格按照财政有关政策进行纳税。

在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我院组织我们进行了顶岗实习。实习单位: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本次实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参观实习并从基层做起、二、锻炼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工作风貌。

这段时间,我经过顶岗实习这段过程,我收获颇多,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交待,也为了给日后写实习报告提供素材。我将顶岗实习报告写下,敬请各位老师及同学提出宝贵意见。

二、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实习性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习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牢固树立群体意识,及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团体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1、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到了背光板模组的全部操作流程以及技术管理知识,背光板模组的组装过程知识是我们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习知识。在向老员工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在生产实习中体会到了严格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2、通过这次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念起了重要作用。

三、实习任务:

1、较全面、综合的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的了解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了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2、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逐步掌握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实习的基本要求:

1、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劳动纪律,不能无故请假和擅自离岗,有特殊情况需向我们的直接领导人请假或是获得指导老师的一致同意。

2、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岗位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严防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必须遵纪守法,不违反厂纪厂规、校纪校规所不允许的各种活动。

4、努力工作,积极完成领导所安排下来的任务,虚心主动的向他人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5、和领导及员工之间多进行沟通,沟通才能理解,使全体员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在瑞仪的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收获颇多,虽说是很苦很累,但最终还是受益匪浅。

实习期间我操作的具体工作是确认四角,看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否合格,看Panel是否完全卡入到MF中,同时特别注意我们的产品有无欠品,看Panel有没有Broken、Crack、Chipping,这些知识对以后的作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现实的意义。然后这次实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习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习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没有未来的科研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感悟:

我出来学校的四个月,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不能再像学生那样,某些时候可以随心所欲。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习,在实习中领悟理论。在实习过程中,我渐渐的认识到,每一份工作或是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份工作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者必须体验的感受和必备的财富。在工作中每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收获颇多,同时你还会发现自己已经在锻炼中变得勇敢、坚强、豁达。这样的你已是不断前进在成功的路上了。

最后感谢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感谢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和培养;感谢我们所遇到的同事们的一路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激情和勇气;感谢渝州科技学院,让我们在大学生涯中结识到很多良师益友,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取知识和完善自己;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动的辛勤付出与教导,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们在工作中振作起来并找到了迷茫的出口。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并竭尽全力给予我接受教育的机会,养育之恩没齿难忘!

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二)

在我们还没有踏出校门之前,实习过程是不能缺少的,我们也渴望去体会一下外面真正的社会工作生活。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运行情况,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习,并且感受一下工作的氛围,从而为我们以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完善自己,丰富经验,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去实习,需要亲自动手去丰富自己。

一、实习单位及单位概况

xx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是河北省第一家专业化承制LED显示屏的“优秀高新技术企业”,是河北省第一家专业化设计、生产、销售、服务LED显示屏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河北省照明行业协会会员,“河北省信用优良企业”(同行业唯一一家),石家庄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LED室内、外显示屏、LED楼宇灯饰、LED流光式全彩屏、LED舞台彩幕、安全监控、智能电子排队系统、触摸一体机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灯系统等。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科航的主要特色。公司成立近20年来,在技术创新上一直走在中国北方LED显示行业的前沿。科航产品年年有创新,技术年年有突破,几十项技术为国内首创或省内首例。诸如:

①银行专用三功能展开式LED利率屏为国内首创;

②LED可塑霓虹灯动态显示牌为国内首创;

③流光式LED全彩屏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科航专利产品;

④像素分解式LED全彩屏为国内首例。

⑤室内LED表贴式全彩色显示屏为省内首例;

⑥室外、室内密度最高的全彩色显示屏均为中国北方首例;

⑦室外显示屏半自动机械灌胶机由科航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家空白。

⑧城市交通人性化LED信号灯系统为科航专利产品,实现人性化的动态管理为国内首创。

⑨平面结构的LED“标识”实现立体动态显示方式为省内首创。90年以来,科航公司承制了数万块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及领域。公司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并与中电集团十三所、南开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使科航产品始终紧跟市场步伐,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用户。力道所至,尽在掌握!

二、所从事工作及工艺流程

xx公司是以承制LED显示屏为主的一个经济实体,目前主要经营室内外LED全彩屏、LED照明、LED灯饰等产品。经过这段时间的跟班实习,我对LED屏的生产和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1、设计

采用冗余、集成化设计原则,严格执行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与设计验证程序。

2、采购

严格执行供应商评估程序,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质量管理体系、供货历史、商业信誉等情况,确定合格的供应商,严格控制元器件的质量。

3、显示屏平整度控制

(1)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保证发光管排列完全一致;

(2)采用独有的单元板技术,使显示屏单元板之间能够正确对位,以保证整个屏体的平整度;

(3)显示模块由塑料模具注塑成形,完全保证平整;

4、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焊接工序属特殊工序,对从事特殊工序的操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资格,操作人员严格按作业文件操作,作好自检和互检。

5、加工工序间质量检验及组装调试

工程部接到下达的任务书后,首先制定工程进度表,在加工的每一工序后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工序间质量检测。显示屏的部件组装完成后进行整体装配,调试工程师,对整屏进行调试和初步测试检验。

6、产品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前进行72小时连续老化筛选,然后依据出厂标准(结构外观、工艺走线、供电性能、稳定性、亮度、软件性能)进行最终检验、认定。经质检工程师,市场部项目负责人确认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共同签字后方可出厂。

7、产品出厂前技术存档工作

显示屏出厂前由工程部做技术存档工作。记录所使用的模块批号、印制电路板类型、驱动芯片的生产厂家、电源生产厂家,以便今后产品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8、产品包装运输及现场调试

工程部为交付安装前标识、搬运、贮存的归口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包装运输程序和现场作业规程,让用户满意。

我在公司主要是在焊接部工作实习,我所从事的工段主要是负责产品的贴装和焊接。这个岗位在整个生产产品过程中处于第四环节,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先由设计人员把方案设计好,再把产品采购过来才能由我们部门进行安装。这项工作是最繁琐也是耗费人力最多的部门。在做这项工作时要有很好的耐心,而且要仔细认真,不能有一点马虎,如果有一个元器件损坏就会关系到整体的质量,所以我们在做工作时对自检要求非常严格。安装和焊接时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操作。比如:发光器件要按同档同批同规格同工程编号插装。插装完毕要自检无误好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点阵块按横向顺序安装,发光管按纵向顺序、颜色插装。焊接元器件由小到大,先低后高,先里后外。坚持贯彻5S制度,每天清理操作台及现场。而且进入车间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时必须戴防静电护腕,以防止发光二极管被击穿。

LED的插装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也没有什么操作的技巧,全凭的是手疾眼快,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元器件比较小也比较多,需要有一定的耐性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在工作中绝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小的环节。一个小环节就关系到整体的水平。

焊接的时候就相对比较繁琐一些,焊接的质量对制作的质量影响极大。虽然批量电子产品生产已较少采用手工焊接了,但对电子产品的维修、调试中不可避免地还会用到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是传统的焊接方法,焊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维修效果。而且手工焊接是一项实习性很强的技能。手工焊接对焊点的要求是:电连接性能良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光滑圆润。焊接电子元件时,一般采用有松香芯的焊锡丝。这种焊锡丝,熔点较低,而且内含松香助焊剂,使用极为方便。要焊接好我们也需要对尖嘴钳、偏口钳、镊子和小刀等辅助工具学会正确的使用。而在学校的时候对于这方面的练习还是有不少的,所以使用起来还是很得心应手的。焊接时,要保证每个焊点焊接牢固、接触良好。焊接电路时有可能出现电路板上冒火花,这可能原因是接触不良或虚焊。

在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而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去解决。例如发光二极管插反,就要及时的纠正过来,以免为以后的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焊接时出现虚焊是常有的事,这就要我们检查时细心一点,将不合格的焊点重新焊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焊接发光二极管时,时间要短,并应用尖嘴钳夹住引脚根部,以利于散热。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焊接质量不高,比如:焊锡用量过多,形成焊点的锡堆积;焊锡过少,不足以包裹焊点。焊接时烙铁温度过低或加热时间不足,焊锡未完全熔化、浸润、焊锡表面不光滑。指焊锡量过多,造成元器件的焊点之间短路,特别是焊接小元器件的时候更容易出现。

通过实习工作我也总结出一些焊接的要领:引脚要干净;焊盘要干净;烙铁头应含锡,没有杂物;用带松香的焊丝;不要追求一次焊好,带焊时应将电路板倾斜,顺着引脚由上而下往下拉,不能放水平,否则不会均匀的。而这些要领会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更轻松的。

三、收获及感想

这次实习是我经历从理论知识到实习应用的转变,从对工作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练,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工作人员,不管是在能力方面还是再人事方面,我的人生阅历都再增长。

虽说我做的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有“书到用是方恨少”的深刻体会,感觉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的太多了。更让我体会到要做好一份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对工作抱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有丝毫马虎,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做底子,同时要注意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处理好同事和领导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到位。面对工作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要以平和的心态,微笑着去面对解决。工作最重要的是热诚和自信,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相信自己不要轻易说放弃。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诚实学习,在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向同事或班长问明白,就算是很简单的,一定不要碍于面子而不敢问。在我们当中,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往往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打破沙锅问到底。千万不要这样,谦虚才能使人进步的。

这次实习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会把我所学所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也相信有了这些体验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四、专业教学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觉到在咱们的教学中实际操作的空间还是很小,我建议学校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的实习机会,并且有针对性的,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建议老师能够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把理论升华为应用。因为每个人的天资不同有人可以把理论知识学的很好,可是动手差一些;有些人虽然理论学的不是很好,可是喜欢动手操作并且做出来的物品很好。这就需要老师全面的去了解一下同学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有关专业知识应用方面的感兴趣的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你要说什么是发光二极管,给人的感觉就只是一个简单的LED,但是如果你说漂亮的彩屏灯饰是由LED做成的,你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LED吗?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很有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想知道如何用LED去制作这个漂亮的灯饰。我到公司才知道LED还能做成这么好看的彩屏,所以我才有的兴趣去了解LED,带着兴趣去做我的工作。

希望我的建议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启发吧。

推荐第5篇: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了。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慢慢了解了公司的组织机构、经营状况及管理体制,以及技术服务部的基本业务,并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维护知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不仅很好地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实用的待人处世之道,阔大了知识面,也丰富了社会实践经历,为我即将踏入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三十多年,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多年以来,海信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快速成长,迅猛发展,率先在国内构架并专注于家电、通信、信息为主导的3C产业结构,主导产品为电视、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冰箱、软件开发、网络设备。海信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十多项的国家级项目。2002年,海信对信息、人才、设备等技术力量进行了整合,扩建为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里面设有11个专业技术研究所,拥有1500多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海信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技术创新,力求在集成电路设计、网络设备与服务、新型电子显示等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目前,海信在全国有20多个营销中心,200多个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公司和办事处,100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产品还远销到欧洲、非洲、东南亚、南美、北美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巴西、美国、印尼、中东、澳洲、香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实行本土化经营。

以\"创新就是生活\"为宗旨的海信计算机公司是在海信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和雄厚的科研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的。它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坚持\"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利润\",\"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年轻化、知识化的优势,内抓管理,外争市场,发挥团队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行业中的一只生力军。其产品通过国家电工产品认证(CCEE),通过全国28个省市区协作城市产品质量认证,享有销售免检权向消费者优先推荐的资格。产品可靠性指标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12000小时以上。1995年,海信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为海信的计算机的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技术中心不仅是海信的研发基地,而且是海信的新产业孵化器和人才培育中心。98年6月在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审评中,海信计算机公司成为中国同行中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认证的公司。

近年来,海信计算机公司始终致力于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最好的最新的科技产品,先后推出了商用、家用电脑与高端的图形工作站、服务器和网络产品。海信电脑曾荣获\"99年首选购买品牌\"和\"98年电脑实际购买\"第三名,其\"金箭99H\"荣获高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金箭99V\"荣获中档组四项测试第一名,\"蓝箭\"获得廉价组八项测试第一名。其代表作\"海景\"\"回归\"\"海飞\"\"箭\"系列电脑和\"闪电\"系列图形工作站,在国家权威机构的多项评测和用户调查中名列前茅。

海信公司的服务承诺是:

1〉全国联保,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用户可凭《品质保证书》在最近的海信公司最近的各级海信维修部以及各个授权维修中心获得维护服务。

2〉在设有海信计算机维修服务站的地区实行三日内修复的服务。

3〉保修期的第一年内,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只需播打海信计算机公司设在该区的服务热线,即可预约时间,并且在预约时间享受免费上门服务。

4〉免费维修,在计算机不见保修期内且在正常使用下的故障,免收部件的成本费用和维修费用,超过保修期,免收服务费,只收成本费。

5〉终身维护,为彻底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对于超过保修期的海信计算机,由用户和任何一家维修中心(站)签订协议,则可享受终生维护。

我实习所在的部门是技术服务部,主要从事郑州地区的电脑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虽然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但在电脑维护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而且从没给人做过计算机维修工作,所以一切都要从零学起。刚开始实习时,办公室的同事给了我一些有关部门运营和计算机维护的公司的规章制度,让我对公司运营情况和计算机维护--特别是系统维护有了一定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了一个重量级国家级企业单位对人事的重视,理解了我技术服务部的电脑维护工作虽然是企业部门运营的一个小侧面,但关系到企业在广大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企业参与全国范围的计算机销售竞争的魄力及品牌亲和力。我们中有经验的大哥哥大姐姐还给我仔细讲解了计算机维护的每一款注意事项,经常领着我去进行顾客回访、产品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后来,又让我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约定顾客、维修单开立、对外宣传以及具体维护工作、。在部门领导及全体同事的帮助指导下,经过这么多天的学习、工作,我已熟悉整个电脑维护的流程,可以独立、熟练地维护电脑,比较准确地报出各种电脑故障问题。

在实习期间,我深切地感受到,技术服务部是一个团结、上进、充满活力的集体。每天大家都是笑脸相迎,即使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办公室里仍然会听到笑声;面对客户,大家总是热情真诚;面对工作上的困难,大家总是互相帮助,直至解决难题。整个部门和睦相处,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而部门领导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家长,给每个人很大的空间自由发挥。从他们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青岛海信\"敬人、敬业、高效、高水平服务\"的真实意义,体会到了服务部\"服务、奉献\"的意义,体会到了\"创造完美、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体会到了青岛海信计算机公司的企业文化,知道了什么是\"创新就是生活\"。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我遇到困难向大家求助时,谁都会无私的告诉我;有一次,有个顾客说他的计算机经常出现无故的黑屏、死机的故障,当我们到那儿的时候,无论是谁都没能查出来到底是出了什么毛病或哪儿有毛病,我建议说看看是不是顾客自己对计算机进行CpU超频了,大家并没有因为我的没经验而不考虑我的意见,结果查明确实是这么回事,然后我们挑回了CpU的主频,并对顾客进行了自己绝对不要随便超频计算机的教育;后来大家在当天的下班总结时当场对我进行了表扬。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对能到这样的公司实习感到骄傲,对青岛海信人的事业感到自豪。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工作。所以我努力向同事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领导和同事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部门领导和同事也都尽力帮助我,给我讲授和业务有关的知识,耐心解答我的疑难困惑,并给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实习计划,帮我达到实习的目的。

十分感谢青岛海信计算机公司,感谢技术服务部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对社会、对工作、对学习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为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增添了信心,让我在大学生活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页!

推荐第6篇: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业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一、发展历史概述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59~1967年为创始阶段。1959年,省劳改系统的生建八三厂成立了半导体技术研究室,开始仿制半导体分离器件。相继试制成功低频小功率三极管、二极整流管、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以及日本制式的7管半导体收音机,分别填补省及国内空白,拉开了市电子工业发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书记王士超带领市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上海考察电子、钢铁等工业的发展情况。返回后,在中共市委的倡导下,创建了市第一批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1966年前后,无线电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属研究所、博山无线电实验所、张店无线电厂等相继成立。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玻璃釉电容器、半导体收音机等。

(二)1968~1983为探索发展时期,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打基础阶段。从1968年开始,我市一大批电子工业项目上马,厂点曾一度增加到65个。1972年,成立市电子工业局,开始对厂点布局、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市共有电子企业20个,职工2489人,固定资产507万元。产品门类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无线电五厂研发生产全国第一台海底地貌探测仪、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生产全国第一支500瓦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和第一支超高频大功率硅晶体管、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只读存贮器写入仪、球磨工业测量仪器振动传感器和智能动弹模量测定仪、市无线电二厂与航天工业部二院四部联合试制成功WDH—1型微机控制多功能呼吸机等。同时,我市生产的整机新产品还有集成电路计算机、毛细管粘度自动分析仪、顺序控制器、光电提花机、双喜牌黑白电视机、微波烘干炉等。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和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等8个单位,成为电子工业的骨干企业。

(三)1984~2003年,国内消费电子高速发展,我市电子产业出现“命系彩电”现象,由于彩电企业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导致我市电子工业落后于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争相引进彩电生产线,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热潮。这次热潮的结果是我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产品加工中心,广东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逐年大幅降价。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创新能力提高缓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从日本引进1条年产15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由于引进过程中忽视了国内配套问题,我市的彩电生产未能得到国内一流的元器件厂商的支持,产品质量一度成为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痛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被青岛海信兼并。即使如此,当时的电视机厂也是我市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占到我市电子工业的一半,其他多数企业也都围绕电视机配套上项目,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市的显像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谐振器等元器件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业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时更新换代,显像管及阻容感元件企业相继陷入困境。而二极管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通过对外合作,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发展的机会,成为国内领军企业。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整体相对雄厚,加上电子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及优秀的产业管理人员。在本地工业需求的拉动下,我市电子工业领域逐渐出现了一些仪器仪表企业,但规模相对较小,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五厂、无线电研究所、博特通讯、晨鸿电工、银河、科汇电器及信通电器等小微企业在油分析、医疗电子、电力自动化、电力电子、通信检测、通信维护、汽车检测、节能环保等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但是由于企业对于所服务的行业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的跟踪,对于仪器产业的发展规律缺少必要的认识,错失了做大做强的机会,部分企业甚至昙花一现,从高盈利到倒闭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企业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了仪器仪表业的人才,积累了产业经验,为后来我市创建省仪器仪表产业园做了铺垫。

(四)2004~2010年为调整、壮大阶段,在巩固元器件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投资类产品的投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随之壮大。2004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1.07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1.3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1.26亿元,利税8.92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5亿元;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14.6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2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9.23亿元。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定位。所谓定位有两个含义,

一是认清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市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进,二代创新”的技术改造工作思路,强调仿制加优化就是创新。

二是搞清楚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IT就是信息服务,既要找准所要服务的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又要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才能提供信息产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只有同时熟悉客户业务、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持续发展。

2、调整。长期的低效益阻碍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的整体思路,借助于高技术创造的高效益,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借助于行业投资的高收益率,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信息产业。2005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连年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信息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其它行业的投资。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初步显现,铝业、华泰轴承投资集成电路卡模块、IC载板,新华医疗器械公司投资医疗电子,博山防爆电器厂投资节能电子都是非常鲜活的例子。

3、突破。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我市电子信息企业难以在消费电子产品上与国内的大企业抗衡,只能先从一些较小的领域寻找机会,先做强后做大。因此提出“专注特色领域,培植专项冠军”的提高竞争力思路。新华医疗、泰光电力、山铝电子、美林电子、科汇电器、信通电器、中惠电器等一批企业成为专项冠军,从而为我市信息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4、立足。着眼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寻找我们的立足点。根据新的规划,资助相对较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扶持相对较大较强的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人才聚集,为我市信息产业高速增长蓄积力量,现已建成的“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微电机”和“软件”四个省级信息产业园区成为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现状及发展优势

(一)现状

1、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67亿元,实现利润27.09亿元,实现利税39.2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第5位。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33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118个,软件著作权累计120个。

2、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2007年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相关措施。2008年设立了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市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2009年,市政府印发了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淄政发〔2009〕61号),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截至2010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业企业列入创新成长型企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占三分之一。

3、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市拥有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1个省级软件产业园。

年,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共入驻企业超过百家,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超过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50%,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4、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医疗电子、石化电子、节能电子、电子元器件、微电机和嵌入式软件企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全市信息产业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7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RFID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站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企业规模偏小。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列第五位,与前四位的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相比差距较大。电子信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

2、整体人才缺乏,企业急需优秀的管理团队。我市创业企业多,产品涉及面广,发展到一定阶段,因管理团队跟不上导致企业难以上台阶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市IT人才流失严重。软件、电子技术、国际商务高端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广一线城市,整个行业缺少像大连、苏州等先进城市那样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动作、大项目。

3、重大外资项目少,经济外向度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引进外资工作起步较早,但是缺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多数企业尚未融入全球生产贸易体系,服务外包尚在起步阶段,全市16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有出口贸易的不足20家。

(三)发展优势

我市信息产业有七大比较优势:

一是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品包括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节能电子、环保电子、分析仪器、监测及检测仪器等在我市有较好的基础,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基础上不断自主创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及进出口基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信息终端,进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产品集散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电子元器件企业有较丰富的生产及国际化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的作用,下大力气承接国际元器件产业转移,我市可成为环渤海地区主要的元器件生产基地。

三是工业控制微电机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可拉长产业链,创建技术国际领先、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的微电机生产基地。

四是集成电路卡(IC卡)模块封装、测试的产能居国内前列,借助于IC卡的优势,发展其上游的晶圆测试、集成电路设计,进而推动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无污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五是电力电子产业链逐步形成。由电力电子芯片设计、电力电子模块封装、电力电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机及应用系统组成的产业链自主创新逐年增强,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是绿色能源产业具备了发展基础。各类绿色储能装置及原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风力发电电机、动态无功补偿发生器、自动控制系统有实质进展,初步具备了规模发展条件。

七是行业应用软件在医疗、钢铁、建筑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嵌入式软件拥有一批全国专项冠军企业。近几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为嵌入式软件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与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电子信息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拉动服务外包和对外贸易。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建设,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高质量产业聚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新的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实现有盈利的高速增长。

(二)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发展电子仪器仪表一个产业集群,拉长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201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达到2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链达到200亿元,电力电子产业链达到200亿元,微系统产业基地达到100亿元。推动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以医疗电子为代表、以传感器为核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微系统(MEMS)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及软件园。

四、发展重点

(一)电子仪器仪表产品

1.医疗电子。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医疗电子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企业规模,带动我市医疗电子企业高起点发展诊断治疗设备、医疗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和医用信息化终端。鼓励和引导我市传统医疗器械与信息技术融合,研发医疗电子产品,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业化,科创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全自动仿生助产仪产业化,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的医用血浆病毒电子灭活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2.能源计量仪表。鼓励企业围绕能源系统、工矿企业、公用设施、智能建筑的水、电、燃气、冷热计量与监控需求,研发数字式多功能网络化能源计量仪表。着力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重点支持计保电气有限公司的智能电网用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卓尔电气有限公司的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贝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新型电子式智能电表、水表等相关产品项目。

3.分析仪器。鼓励仪器有限公司、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分析仪器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服务领域。在光电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色谱、光谱、质谱仪器;在油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气体分析及称量仪器。加快分析仪器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提供商转变,由单一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重点支持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测定仪、红外光谱辛烷值分析系统,仪器有限公司的露点测定仪、颗粒计数仪,仪器有限公司的军用车载油品分析装置项目。

4.检测、监测仪器仪表。发挥我市仪器仪表研发及产业化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汽车检测检修、通信运营维护、高低压测量仪表市场的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应用产品,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聚集。围绕物联网发展和应用需求,推进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重点支持信通电器有限公司的3G网络测试仪表研发项目,惠工仪器有限公司的激光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系统,思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绝缘子故障激光定位侦测器,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测试仪,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动泡沫比例调节器及整机系统项目。

5.汽车电子。抓住我市打造电动汽车最大生产基地的契机,支持我市有基础的信息产业企业搭建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研发平台,对驱动电机、控制微电机、控制总线、各类电池、汽车电子部件进行改造升级,掌握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重点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车辆智能化网络控制及故障诊断系统项目、山博电机公司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容电池项目。

(二)集成电路产品

1.集成电路设计。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础的企业开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逐步向Ip核、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延伸,为不断成长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方向。重点支持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研发,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MAX17075替代产品项目。

2.IC卡模块封装、测试。支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微电子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加强软件研发,充分发挥IC卡载板的产业化优势,降低封装成本,抢占全国市场份额,打造集成电路卡载板制造、模块测试、封装等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3.专用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支持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扩大晶圆测试规模,满足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企业的配套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测试封装企业投资,主动承接台湾等地的集成电路企业转移,壮大无污染、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亿只集成电路系列产品项目,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年测试10亿片12英寸晶圆测试项目。

4.关键封装材料。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为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创造条件。重点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40亿片IC卡载板项目。

5.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及天利和软件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软件公司扩大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培育全省RFID产业联盟的龙头企业。鼓励相关企业创新解决方案,发展系统集成,以新应用带动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的防伪物流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RFID电子标签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RFID汽车后服务管理平台项目。

(三)微纳技术产品

支持清华大学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在我市建设国家级微纳技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重点研发生产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新型智能化传感器,推动我市传感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电力电子产品

1.电力电子芯片设计。将电力电子芯片设计作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的突破口,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研发量大面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电子芯片。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芯片设计项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超快恢复二极管(FRD)项目。

2.电力电子元器件。鼓励企业跟踪国际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发展方向,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巩固提升行业优势地位。围绕国家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关键设备及部件开展攻关,做好技术储备。重点发展高压变频器、逆变器、高压电力电容器、高频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支持锦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逆变器、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晨鸿电工公司的高压灭弧室、深川电器有限公司的高低压变频器、达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码消弧式TV装置、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高频逆变开关电源、一诺电器有限公司的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等项目。

3.电力电子模块。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各个领域对功率模块的实际需求,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快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和器件的功率模块产业化。重点支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IpM智能功率模块、集成IGBT变频器模块,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江来电器有限公司的限流软起动模块项目。

4.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围绕电机节能、输变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机床电子、逆变焊机等工业装备和系统等领域,支持研发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器件和功率模块的电力电子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重点开发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高效逆变焊机、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等一批重点产品。支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动态无功发生器产业化项目、电力厂的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监控系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电气有限公司的IGBT逆变焊机、电气有限公司的磁控电抗器式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成套装置、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型大功率内置旁路电机软起动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抗滤波节电机等项目。鼓励我市有基础的企业研发特高压直流输电、电能质量复合控制技术及装置。

(五)基础元器件产品

1.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持电子有限公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子元器件企业发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元器件,支持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等发展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引导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元器件产业向我市转移。重点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桥,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涌保护器件,贝斯特光电网络设备有限公司的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适时高起点建设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项目。

2.绿色能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绿色储能装置,加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电池、集团的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项目电器、公司的太阳能、风能逆变器项目,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陶瓷散热基板项目,蓄电池厂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3.电子材料。发挥我市省电子原材料产业基地优势,重点发展钨钼制品、电子陶瓷、压电陶瓷、陶瓷覆铜板、陶瓷开关管壳、电容器金属化膜及磁性材料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IGBT模块用低热阻陶瓷覆铜板、晨鸿电气有限公司的真空灭弧室用CuCr触头材料、博航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铝陶瓷基片、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的防辐射材料、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锌铝复合金属化薄膜项目。

(六)微电机产品

1.微电机。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水平工业控制微电机为主的各类微电机,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打造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微电机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控制微电机生产建设项目,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转子永磁直流无刷微电机项目。

2.微电机应用。支持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业利用微电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新型健身设备,根据体育医疗技术的发展,设计信息化的健身系统,推动连锁经营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将信息化电机系统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成以微电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微电机系统集成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的电动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项目,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虚拟现实功能的电动跑步机项目。

(七)软件产品

1.片上系统(SOC)、智能卡操作系统(COS)。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片上软件,提高集成电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做大做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支持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THC20F17AD芯片的智能卡COS开发项目,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触式CpU卡COS系统开发项目。

2.嵌入式软件。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通电器有限公司、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电力、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嵌入式软件,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巩固行业优势地位。鼓励企业拓宽应用领域,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产业规模。

3.行业应用软件。支持软件有限公司、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医疗、化工、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发展行业应用软件,鼓励自主创新,培育专项冠军。重点支持软件有限公司的钢铁企业信息化一体化系统、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项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儿童动画彩色电子书项目,万洲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汽车后RFID服务管理平台项目,泰光电力器材厂的绝缘子信息化建设项目。

五、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级、各部门产业政策及其配套资金,逐年加大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信息产业向我市转移。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对台招商引资战略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专业队伍赴台招商,推动台湾集成电路、RFID、电力电子关键元器件等高端信息产业落户我市,加快我市信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培植专项“冠军”,拉动服务外包及外来加工业务的开展和出口贸易的增加;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信息产业。

(三)健全研发机构,鼓励自主创新。加快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软件企业争创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做好CMM/CMMI及其他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开发产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更多的投入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突出抓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打造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提高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通过大项目引进、引导社会投入,不断延伸与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四)确保骨干企业稳定增长,着力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给予骨干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督促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有盈利的快速增长。给予重点项目一定的资金扶持,协调各部门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达产。推进企业信用服务、担保、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着重将通信运营维护、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医药、化工、机械、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人才资源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软硬结合的电子信息产品,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荐第7篇: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

兴趣领域及其技术现状

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是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其技术现状具体如下:

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任务已经达成,而现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今后十年将会是3G移动通信系统正兴的时期,或许到了十年以后将会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天下。但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均会有重复性的时间点,大约每十年就有一项技术更新,不过随着通信科技的日新月异,或许转变会更快、时间也会更短。对于移动通信服务业者、系统设备供货商或其他相关产业来说,必须随时注意移动通信技术的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产品情况

通信传输设备

一、通信发射机

二、通信接收机

三、微波通信设备

四、卫星应用产品

五、散射通信设备

六、通信导航定向设备

七、载波通信设备

八、光通信设备

通信交换设备

一、交换机

二、用户接入设备

通信终端设备

一、收发合一中小型电台

二、电话单机

三、数据通信设备

四、通信电子对抗设备

五、通信导航车辆

六、通信配套产品

移动通信设备

一、数字蜂窝无线电话系统设备

二、无线寻呼系统设备

三、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四、中小自动无线电电话系统设备

五、无中心选址通信系统设备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一、移动通信终端

二、其他移动通信终端

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主要企业

阿尔卡特朗讯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 爱立信 思科 富士通 华为 NEC 烽火科技 中兴 大唐电信 中国普天 艾克赛尔 三星 烽火通信 国人通信 京信通信 OKI UT斯达康 NEC 烽火网络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北电网络 上海贝尔 高新兴通信

经济效益

我国已经拥有通信制造业企业1500多家,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亿元,销售收入1274亿元,实现利润88亿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上看,我国通信制造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国的通信产品还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美从各项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开始,通信系统设备的出口量和出口企业逐年增加。当年交换机出口约27万线,金额6300万美元,是1995年以前出口量的总和。1997年,除交换机、传输设备外,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开始出口,出口企业增 加到6家。

1998年,出口方式开始转变,由单一交换机出口转为交换机、传输、线路等 成套设备的出口。中国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企业开始承担国外通信网建设的交钥匙 工程,并与当地企业合资成立电信运营公司,开始进入国外电信服务市场。

1999年,通信系统设备出口出现强劲增长势头,且成套设备出口、承担交钥 匙工程增多。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国内开发的IP系列设备、会议电视设备、接入网设备等都有出口业绩。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9年我国 通信设备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同比增长48%,成为我国出口产品中增幅最大 的产品大类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通信制造业企业分散,大多数企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总体经济效益水平较差。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多

在20万美元/人·年以上,而我国通信制造业平均只有1.5万美元/人·年。 发展走向

 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

⑴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

⑵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

⑶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GSM、CDMA、GPRS 和3G走向商用。

⑷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DH) 。

⑸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现已广泛使用。

⑹ 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 。这里再重点说一下3G技术:

国内外发展预测,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可能经历至少如下三个阶段:

初期,2001-2005年。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和扩大,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在局部地区(城市等用户集中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数据业务速率限制在384kbps及以下,地区或国际漫游依赖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中期,2004-2010年。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成长期,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系统停止发展,建设成功全国或全球覆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面达到IMT2000的各项要求。

后期,2010年以后,全球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开始进入市场,提供更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

结束语

随着电信市场逐渐开放,国外电信运营商将允许经营国内电信市场,新的通信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给国内运营商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在这个背景下获利最大的就是中端和终端经营者,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也是投资人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

推荐第8篇: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概况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核批的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1525”工程重点培育的500亿特色产业园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86.3km,包括科研、教育配套区21km,新能源产业功能区30km,电子信息及配套产业区(含物联网产业)18.8 km,生物医药产业园7.5km和正在规划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7km、总部经济园区2km。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2012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7月3日通过验收。2013年1-10月,累计生产笔记本电脑885万台,总产值251亿元,出口23.1亿美元。预计今年产量1000万台,产值3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双流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8.8km(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区11.3km、物联网3.5km、综合保税区4km),其中主要发展以计算机制造、芯片制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研发应用等为重点的新兴电子信息集群。

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仁宝、纬创两大龙头企业引领的计算机整机制造集群;以嘉石科技、香港阿艾夫等为代表的芯片及传感器研发制造集群;以中国移动IDC、中国联通IDC等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中心;以新易盛、金亚科技等为代表的通信传输设备产业;以感知中国、北京力鑫等为代表的运营服务供应商;以电子科大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服务平台。

22222222222

推荐第9篇:关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8-4-1 9:27:23

关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07年工作安排,10月中旬,政协经济委在陈坎副主席带领下组成“汕尾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就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通过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建设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规模型的方向发展。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很多产品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带动了汕尾科技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企业有7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2.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粤东五市出口总值的5成以上,成为粤东地区最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份,汕尾关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为12.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94%;其中:出口总值约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55 %。目前,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信利电子有限公司及德昌电子有限公司三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省内发光元器件及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还组建了“广东省液晶及有机显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同时已与全国2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崛起,加速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我市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地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的整体投资环境都已具备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发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企业领导对电子信息化认识不足。我市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对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信息化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很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前景非常好的项目发展缓慢。

(二)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水平,以及市场与产业规模经营的运作能力,明显地滞后于珠三角发达地区。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普遍薄弱,多数企业是以来料加工、装配为主。

(三)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投资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科技开发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例偏低,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四)人力资源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企业极其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领头人,“请人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严重,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市工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外,土地的征用问题也是制约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政策扶持步伐,落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培育和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位置,建议市政府应尽快出台鼓励电子信息生产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领导,成立和完善相应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管理机构。

(二)科学规划,开辟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提高基地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关联度强,对上下游配套环境要求较高。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工业园区,在园区布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订企业准入政策,注重引进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入园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链。一是要尽快做好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二要在信利工业城周边适当扩展建设用地,作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区,把信利工业城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区域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规模;三是核心工业区与星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丰、陆丰、陆河、红海湾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配套园区。此外,国土部门要对全市工业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做好土地储备,盘活土地资源。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集聚化发展。要把加速培育大公司、大财团作

为建设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突破口,围绕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和德昌电子有限公司的

二、三极管生产为主导的半导体元器件两大优势产业,有效集中各种要素资源支持发展建设,在项目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要充分利用汕尾在全球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积极引导扶持企业推进零部件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吸引国外重点零部件企业进驻汕尾,把基地建成国内重要的显示器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

(四)搞好保障体系建设,落实人力资源。根据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及企业发展需求,加快各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相应制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规划,为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相对集中的优势,根据企业需求,引导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培育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专家人才库,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要主动靠上去做工作;三是合理使用现在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切实留住和进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市政协经济委“汕尾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基本情况调研组”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推荐第10篇: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附件1:

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一、关于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资源情况

1.现有人员总量及按行业分布情况。

2.现有人员结构,从学历、岗位、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各年度新增人员数量及按专业和来源情况的分析。 以上内容请填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调查表》。

二、关于人才发展机制与环境

4.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特别是优秀企业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

5.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引进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6.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创新方面的情况;

7.对人才合理流动的引导措施与监督机制现状;

8.信息产业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9.促进产学研合作相关制度及其实施状况;

三、关于人才的需求与供给

10.未来5-10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11.新时期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队伍素质、能力、人才工作有哪些新要求?

12.未来5年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类型与数量。

13.对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与网络、新型元器件等领域高级人才标准、培养规格方面的认识。

四、问题和建议

14.目前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哪些?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何考虑。

15.在人才队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哪些体制、政策性障碍?有何建议?

16.在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

17.在重点紧缺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

18.对信息产业现有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培训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

19.在培养优秀企业家、中青年企业家后备人才方面,政府部门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20.在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鼓励人才技术创新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

21.对完善人才发现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意见和建议。

22.对完善和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23.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需要政府发挥什么样的服务职能?

24.在引导信息产业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5.在提升全社会信息化素质方面,政府和企业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能发挥什么作用?

26.在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

27.对信息产业中长期人才规划的其他意见和建议?请详细说明。

第11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是按照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要求,形成测绘地理信息“5+1”服务格局,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工作。不断拓展深化地理国情监测应用,建立起稳定的应用平台和顺畅的应用机制是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的关键和前提。为此并根据局机关2016年调研计划安排,由局相关司室和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历时1年,对各地“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思路进行了调研,对有关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关情况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14年,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行将结束之际,为探索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机制,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大规模应用做些准备,我局组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服务于自然生态空间监测的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该项工作于2016年8月结题后,我局又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课题形成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

第一,深化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合作关系,相继与浙江、福建、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区)签署相关协议,推进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和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中的应用。2016年11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赴浙江开化、福建永春等地了解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工作,对22个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就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机制建设等有关问题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分别于2016年6月、9月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了浙江、山东、北京、上海、福建、甘肃、青海等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以及部分局属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二主要认识

1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主要思路

从各地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来看,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的主要思路有如下两点:

1、普遍重视地理国情监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融合”

主要包括:第一,重点服务于“战略”。其中,服务领域主要有:为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服务;为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区发展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为本地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资源环境及生态调查评价;自然资源环境审计及责任追究;城市、农业、生态等空间开发利用监测评价及管控等。附表1为对部分省(区、市)的情况汇总。据统计,有7个省级规划将服务“多规合一”作为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领域,有4个省级规划提出要加强“生态红线监测”。广西、海南、浙江、吉林、河北五省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审计部门签署了合作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协议。有10个省级规划提出要加强“国土空间变化监测”。

第二,以“融合”为服务方式。所谓“融合”,是一种服务方式,指服务方与被服务方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逐步融为一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体。与“融合”服务相对应的方式是“保障”服务,其是指服务方仅仅提供一种保障给被服务方,两者保持相对独立,在发展过程中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地理国情监测作为服务方容易在服务过程中与作为被服务方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统一体,形成“融合式”的服务,其一般不具备产品服务的概念;而基础测绘通过标准化产品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保障服务,“标准化产品”是保障方(基础测绘业务)和被保障方(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联系的纽带。地理国情监测是兼有融合式和保障式特点的服务,而融合式服务将是主要的方式。

当前,市县“多规合一”和空间性规划的编制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融合”服务领域。据了解,浙江省开化市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较早,也较为成功。在制作完成统一的空间规划底图之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类基础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开发强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以及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等“三区三线”,制定综合空间管控原则,通过有机整合各类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最终达到编制一本规划、绘制一张蓝图、建设一个平台、制定一套技术规程、创新一套体制机制的目标。这一过程中,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完全“融入”各个工作环节,与空间规划工作本身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细究其作用,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为规划工作提供工作底图,以便在一张图上叠加融合各类、各专业、各行业规划的空间信息;二是为城镇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类空间划分提供分析评价服务;三是为准确确定各类空间边界开展专题测绘;四是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支持信息共享和规划衔接协调。通过提供这些服务,促使测绘基准、基础地理信息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成为各类空间规划的空间定位依据,并进而形成统一的空间体系,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统一的空间规划编制机制提供了必备条件。

2016年,国家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国测规发[2016]7号)。其中明确将地理国情监测分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两种类型。据了解,大部分地区已经普遍接受这一分类,并据此部署本地区“十三五”工作。在被调查的22个省(区、市)中,有14个省级规划中明确了“基础性监测与专题性监测”,8个省级规划对此没有明确。另外,湖南省除明确提出基础性和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外,还提出第三类地理国情监测类型,即预警性地理国情监测。另外,各地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体现本地区发展特色的区域性监测,如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监测、青海湖湿地监测等。

2、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建设引起高度重视

被调查的22个省(区、市)中,有8个省提出要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有12个省提出建立成果审核发布机制。云南、河南、河北、江西4省提出要探索建立地理国情监测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管理的措施。特别是,云南省地理国情监测“十三五”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规划,已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每年财政投入约6000万。附表2为对部分省(区、市)的情况汇总。 2专家观点

在整理分析各省情况基础上,对有关专家的一些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获得如下认识。

1、应用是核心

专家们认为,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建设有两项工作重点,一是业务建设,重点要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二是业务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要解决制度保障问题。一般来讲,确定某一次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或者任务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使这“一次性”变为“多次性”,也就是要促使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常态化,需要寻找并确立其支撑点。实践证明,这一支撑点就是要树立“应用是核心”的观念,并加紧建立常态化的应用机制。其中的关键点有二:一是要制度化地获取应用需求。所谓“制度化”是指要对地理国情监测需求分析做出制度性安排,以保证需求的连续和稳定。地理国情监测是一种应用型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应用需求是其生命。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应用又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动态改变的。但是,作为一种稳定的业务需求又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如何将这种动态的、变化的需求进行规范化,满足业务建设“相对稳定”的需求就成为关系该项业务能否可持续的关键。因此,建立需求获得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二是要搭建稳定的应用舞台。重点是要明确地理国情监测的应重点领域。早在2009年我局在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地理国情监测设想之时,地理国情监测就被明确为战略提供服务。因此,我局对地理国情监测的业务定位应当是:

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信部门践行“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三服务宗旨中服务大局的业务,承担着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融合式服务的神圣职责。

从当前来看,参与资源环境及生态调查评价、承担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管制技术支撑职责,为“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等提供服务应当是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应用的主要平台。三是要持续保持服务的权威性。权威性一方面来自于质量,对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的质量做出保证是永远正确的话题。除此而外,鉴于地理国情监测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其“权威性”还来自于其程序的合法性——也就是应当尽可能通过履行相应的行政程序来维持地理国情监测的权威性。调查后认为,对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而言,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对于维持其权威性更显重要。

2、机制是关键

制度化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是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机制,是制度化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的保障。专家认为,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机制建设重点是需求获取机制,在稳定获取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需求的同时,形成地理国情监测业务与国情研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国土空间开发监测管理等业务的良好的互动关系。

为此,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国情监测这一工作的性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应当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挖掘国发[2013]9号文件、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指导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机制的设计和建设。例如,我们都知道,中学地理、历史等教科书中的所采用的各类指标应当是基本国情。根据这一论断,其指标取值应当出自对周期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基本统计分析。当然,这也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权威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谓“权威性”,前文已述及,主要是指技术上的可靠性和行政程序上的合法性。 ——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工作。它有很完整的工艺流程,有严格的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有稳定的队伍支撑,且具备标准化、规范化、高精度的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业务工作。其任务直接来源于各政府部门,成果直接服务于政府部门,效果由各级政府部门进行评价。

——地理国情监测是国情研究工作。主要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语言,研究各类自然经济要素和开发活动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的对象有两类,第一个是经济社会要素,第二个是各类开发活动。

根据上述四条对地理国情监测性质的规定,建立如下五种应用机制,并以此制度化推动应用是可行的。

机制一: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打造成维护我国基本国情权威性的重要工作。

当前,我局确定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任务是“维护更新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这完全没有体现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价值,与提出地理国情监测这一命题的初衷相悖。应当在此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具体如下:

——进一步理解和挖掘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以及国发[2013]9号文关于“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建立起“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以下用“基本地理国情”这一术语表述这一关系)。根据有关研究,基本地理国情至少应当包括两类:一是与我国国家核心利益和基本国策(涉及政治、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二是与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育科研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与地理空间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基本地理国情指标目录”,并定期修订,将基本地理国情纳入目录进行管理。“基本地理国情指标目录”是确定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工作内容的主要依据。

——定期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在更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同时,通过基本统计工作,获取并更新基本地理国情数据。

——将基本地理国情数据纳入我局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发布机制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审核与发布程序,形成政府发布成果,并及时通过公报等形式对社会公布使用。

机制二:联合编制“地理国情监测需求计划(规划)”,并报政府批准。 这一机制重点关注如何制度化地获得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应用需求。主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对地理国情监测需求因时、因地变化快,不利于形成地理国情稳定业务这一问题。参考浙江省、云南省的做法,具体如下:

——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建立地理国情需求计划(规划)编制机制,制度化开展地理国情需求计划(规划)的编制工作,确定一定时间内地理国情监测需求及任务。

——将地理国情监测需求计划(规划)报送本级政府批准后,作为测绘地信部门编制地理国情监测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所谓“一定时间”,为保证其可操作性,可以是1年、2年,但一般不超过5年;二是应当突出其实施刚性,列入计划(规划)的任务必须按时、按要求完成;三是应当明确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向有关部门反馈成果的途径和要求。

机制三:建立年度需求征集机制。 这一机制同样重点关注如何制度化地获得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应用需求。在已经确定一定时间内地理国情监测业务重点的前提下,鉴于不同地区的政府及其部门年度工作重点时有变化,因此,需要做好地理国情监测规划和地理国情监测年度计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以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从而彰显地理国情监测业务的价值。具体有如下几点:

——明确一定时期内地理国情监测业务重点。综合考虑一定时期内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通过一定形式明确地理国情监测业务重点。其中,所谓“一定时期”是指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周期,例如年度规划期;所谓“一定形式”,可以采用编制五年规划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所谓“地理国情监测业务重点”,主要是指重点方向。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改革的方向,国家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围绕如下需求确定内容:(1)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重要政策的论证和执行效果评估等事项;(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确定的大江大河大湖和跨境河流、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草原、海域滩涂和部分国家公园等管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与评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等;(3)有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4)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包括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工作。省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围绕如下需求确定内容:(1)本地区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监测评估;(2)体现本地区发展特色的区域性监测;(3)省级有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4)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包括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工作;(5)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安排的相关监测工作。省级以下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应当由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指导市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研究确定。

——向相关部门征求年度地理国情监测需求项目建议。根据地理国情监测业务重点方案做出的原则性安排,结合年度预算约束,统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需求,编制年度《地理国情监测需求项目指南》,明确需求项目申报原则、拟监测的重点领域、申报程序,明确测绘地理信部门、应用部门在责权利等方面的关系,并向有关部门印发,征集相关需求项目建议。

——将来自于各部门的需求项目纳入地理国情监测年度计划,履行项目设计、报批程序,按要求组织开展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承诺的时间、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向应用部门反馈成果。整合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成果、年度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应用项目的成果,形成我局地理国情监测年度工作成果报送国务院及有关部门。

机制四:按年度执行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签署的合作协议的制度。

合作协议是双方或多方对一定时期内合作的目标成果、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机制等内容达成的共识,如近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浙江、广西、贵州、海南、福建等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的《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协议》等。按年度执行与有关部门和地区签署的协议是获取地理国情监测业务需求,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工作包括按年度细化合作内容,确定监测任务,并根据部门和地区需求变化拓展合作领域等。

机制五:成果服务提供机制。

只有不断深化地理国情监测应用,广泛传播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成效,让“好”成为全社会评价地理国情监测业务的共识,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才有基础,规划计划管理、财政投入等业务保障制度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因此,设计有效的成果服务提供机制至关重要。我局已就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工作明确了编制公报、专报、皮书等形式。这些服务形式需要我局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更加重视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应当围绕国家重点战略,成立专门的队伍,强化我局应用分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地理国情监测“公报”“专报”“皮书”等在业界的影响力,形成品牌,助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

下一步工作建议

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业务化发展需要各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去推动。从调研来看,各地的主要思路离业务化、常态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主要问题有:地理国情监测业务范围不够明确,与基础测绘以及有关部门资源环境监测评估工作的业务边界不够清晰。在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5+1”服务格局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仍然将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混为一谈(占已印发规划总数的83%)。工作模式有沿袭基础测绘的倾向和趋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拓展应用,践行“按需测绘”的愿望不足、办法不多、能力不强。下一步,我局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地理国情监测的指导,强化应用机制建设,为常态化、业务化发展提供动力。

(一)召开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相关会议。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业务性质,重申其在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格局中的定位,研讨有关应用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等重大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测绘法》修订完成后,在现有专家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体制问题,出台统一性、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力量布局和体制机制,确定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结构性改革任务等,以指导全国地理国情监测的开展。

(三)继续推进地理国情监测“进职责”,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等。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争取将地理国情监测纳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等的“三定”规定。同时,落实国务院同意地理国情监测立项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组织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要求,探索建立地理国情监测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管理的有关措施。

(四)稳步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组织体系优化调整,借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队伍布局和结构,建立专门从事地理信息分析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12篇:电子信息产业招商项目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招商项目

项目27:光电产业基地项目

项目背景:该项目由苏州桐力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一家从事触摸屏贴合设备研发及其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公司通过高分子有机纳米硅材料和全自动化贴合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在传统UV设备上的直接贴合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全自动贴合机、AOI自动监测机等设备;电子产品和触控产品及配套纳米硅材料等的生产加工。主要从事触摸屏贴合设备、产品和应用研发及其生产。

项目规模及内容: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00亩,建设光电产业基地项目。

投资估算:10亿 项目进展:正在腾地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或其他方式 联系单位:枣阳市招商局 联系人:郑小松

联系电话:0710-6232058 传真:0710-6232058 地址:枣阳市民主路38号 邮编:441200

项目28:子胥新城电子信息产业园

项目背景 子胥新城东临汉江、西靠老宜高速、北望丹江口、南至汉十高速与谷城老城区相连,处于谷老丹金三角的中心。新城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为12-15万人,新城规划4.78平方公里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规划为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制造区、光电子产品制造区、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区、网络通讯产品制造区四个功能片区。

项目规模及内容 重点引进电子元器件、LED节能照明、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电子材料、现代通讯设备、仪器仪表等电子信息类项目。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0亿元。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 联系方式 陈 丹 13774179688 传真:0710-7232026

地址:湖北省谷城县县府街52号 邮编:441700

项目29:华中车载电子产业园项目

项目背景:襄阳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制造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年整车产能将到达100万辆,襄阳现拥有东风、神龙、东风日产等汽车生产企业及总部,以及近20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整个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襄阳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襄阳高新区现拟在汽车工业园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园。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者,我们将积极协助联系项目单位,推动各项合作事项的开展。

项目规模及内容:本项目重点引进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产品以及工程机械电子控制系统等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逐步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汽车电子产业园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00亩。

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流动资金占用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3-5年。

效益预测:项目投产后3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达产后产值20亿元,预计税收1亿元。

项目进展: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当地的产业政策,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与制造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8)鼓励的项目,是襄阳市优先发展的产业,特别是能为襄阳高新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行产业配套衔接,襄阳市政府和襄阳高新区将实施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目前,项目计划由国内知名投资公司牵头,围绕北斗导航和GPS,引进国内车载电子软件、硬件制造商联盟入驻,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车载电子产业园。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联系单位:襄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分局 联系人:谢作民

联系电话:18608676856 传真:(0710)3313587

地址:襄阳高新区管委会大楼 邮编:441004

项目30:光彩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园项目

项目背景:光彩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园项目由襄阳彩诚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拟建设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紧凑集约、循环发展的新型园区。目前正在跟德国、韩国等相关机构合作招商,吸引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国内外企业入驻。

项目规模及内容:规划占地2000亩,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

投资估算:总投资80亿元,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 效益预测: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00亿元

项目进展:2013年7月签约,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中。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等均可 联系单位:襄阳高新区境外招商分局 联 系 人:曾丽丽 联系电话:18671022700 传 真:0710-3312000

地 址:襄阳(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邮 编:441000

项目31:华中云架构呼叫中心项目

项目背景:该项目是由湖北锦云呼叫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信息中心、复旦大学等单位,在襄阳高新区共同打造的华中呼叫产业基地,坐席规模达到3万坐席,解决5万人就

业。湖北锦云呼叫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高新工业园,负责“中国中部呼叫产业城”项目的投资、建设、运作、管理、培训等工作。项目依靠最先进的云计算平台和技术,着力打造中部汽车信息服务外包基地、中部云计算研发基地、中部呼叫中心培训基地,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云架构呼叫服务中心、中部呼叫中心及考试与认证中心。

项目规模及内容:该项目投资50亿元,首期建设启动223亩,计划建五万个座席,附加产业链覆盖到金融,汽车,家电,包括旅游相关的行业,运营的平台覆盖襄阳、湖北乃至全国。

投资估算:项目投资50亿元,注册资金为2亿元。 效益预测: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00亿元。

项目进展:目前主要协议入园企业有:中国电信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中国电信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赶集网、当当网、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以色列奥科(中国)有限公司,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等均可 联系单位:襄阳高新区境外招商分局 联 系 人:曾丽丽 联系电话:18671022700 传 真:0710-3312000

地 址:襄阳(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邮 编:441000

项目32:东津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

项目名称:东津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

项目背景:东津新区紧邻襄阳飞机场、襄阳火车东站及两条高速公路入口,襄阳快速通道内环线穿区而过,郑渝高铁、西武高铁在襄阳交汇的高铁站也将建在东津新区。从襄阳东津新区出发,5分钟可到襄阳东站,10分钟可抵机场,15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分钟可达港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东津新区在国际产业园区内规划了500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园将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电子商务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目前华为襄阳数据中心项目、九华互联多媒体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已入驻新区。在东津新区创建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对促进东津新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规模及内容:规划用地500亩,拟引进电子商务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

投资估算:预计总投资15亿元,可分批进行投资

效益预测: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将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进展:已完成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及产业规划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联系单位:襄阳市东津新区招商局

联系人:马作飞

联系电话: 13871733389 0710-2957577

传真:0710-2957516

地址:襄阳市东津新区特1号 邮编:441106

项目33:东津新区电子产业园

项目名称:东津新区电子产业园

项目背景:电子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是国家重点支 持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东津新区位于襄阳城区东侧,交通便捷,紧邻襄东火车站,襄阳飞机场,以及两个高速公路的入口,交通位置优越,水电等生产要素、资源丰富。

结合襄阳市产业政策,东津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东津新区在国际产业园区内规划了500亩的电子产业园,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电子信息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目前华为襄阳数据中心项目、九华互联多媒体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已入驻新区。在东津新区创建一套完善的电子产业集群,对促进东津新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规模及内容:规划用地500亩,重点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电子产业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

投资估算:预计总投资15亿元,可分批进行投资

效益预测: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将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进展:已完成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及产业规划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联系单位:襄阳市东津新区招商局 联系人:马作飞

联系电话: 13871733389 0710-2957577

传真:0710-2957516

地址:襄阳市东津新区特1号 邮编:441106

项目34:东津新区机器人产业园

项目名称:东津新区机器人产业园

项目背景:东津新区紧邻襄阳飞机场、襄阳火车东站及两条高速公路入口,襄阳快速通道内环线穿区而过,郑渝高铁、西武高铁在襄阳交汇的高铁站也将建在东津新区。从襄阳东津新区出发,5分钟可到襄阳东站,10分钟可抵机场,15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分钟可达港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老龄化趋势形成,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东津新区在国际产业园区内规划了1000亩的机器人产业园,作为全区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园将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

项目规模及内容:规划用地1000亩, 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企业

投资估算:预计总投资30亿元,可分批进行投资

效益预测: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将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进展:已完成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及产业规划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联系单位:襄阳市东津新区招商局 联系人:马作飞

联系电话:13871733389 0710-2957577 传真:0710-2957516

地址:襄阳市东津新区特1号 邮编:441106

项目35:东津新区云计算产业园

项目名称:东津新区云计算产业园

项目背景:我国云计算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在两部委的推动下,云计算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万亿人民币,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襄阳东津新区已初步具备了发展云计算所需的基本条件,特别在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方面,因此具有发展云计算的最好基础。

东津新区在国际产业园区内规划了1000亩的云计算产业园,作为全区云计算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园将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云计算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

项目规模及内容:规划用地1000亩, 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云计算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企业

投资估算:预计总投资30亿元,可分批进行投资

效益预测: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将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进展:已完成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及产业规划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联系单位:襄阳市东津新区招商局 联系人:马作飞

联系电话:13871733389 0710-2957577 传真:0710-2957516

地址:襄阳市东津新区特1号 邮编:441106

第13篇: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工作方案

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十五届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打造一批引领经济发展的产业航母,到2015年,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主攻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重点区域,突出围绕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微电机、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开展产业招商,扶持广兴科技、华星科技、鸿辉电机、怡高电机、金冠电子等企业扩大规模与投产达标,力争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进资1亿元以上。

二、工作措施

“走出去”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所在,“引近来”是招商引资的根本目的。只有深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一线,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接触更多的客商、引进更多的项目;只有多跑、勤跑、跑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今后将在“走出去”的基础上,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把握产业转移动态。深入分析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对我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借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重点区域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摸清产业转移的新动向,通过“借梯登高”,做到“有的放矢”。

2、突出大、好项目进行招商。围绕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目标,瞄准世界500强、国内300强企业及产业“领头雁”企业,重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型企业以及电子产业配套企业,提升招商引资档次,加速产业聚集。

3、瞄准重点区域招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是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的主要区域。今年,我们将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和

1转移新趋势,抢抓机遇,主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打造产业承接基地。

4、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发挥我县港商多和产业基础好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发挥广兴科技、华星科技、金冠电子等落户企业,以及等一批行业协会或厂商会和各中介机构掌握的资金、产业、信息等资源,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通过他们牵线搭桥,以老引新,引介更多的客商投资我县,达到办好一个、引来一串、带动一片的“葡萄串”效应。

5、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的调度会,落实产业招商责任制,对在谈和签约项目,特别是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客商,明确领导跟踪落实,安排专人定向跟进,确保项目谈得成、落得下;进一步加强对在谈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强化项目调度力度,及时、准确、有效地了解、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解决项目引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项目签约和建设进度。

三、工作要求

1、狠抓落实。抓好产业招商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精通熟知我县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和招商优势,灵活掌握项目论证、谈判技巧、立项程序等知识,使自己成为懂政策、会谈判、头脑灵活的招商引资行家里手,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和外资项目上有新作为;其次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不断加强与客商的联系,广泛宣传我县的优良环境和优惠政策,把客商请到我县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多谈项目、多进项目,全面完成全年的产业招商任务。

2、加强调度。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对在谈和引进项目的服务、协调力度,帮助客商和企业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

第14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即在特定的领域中,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一些产业或部门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臵资源的过程中,也选择某些特定的地域集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同一类企业形成空间的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企业合理布局的必然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是一个基本趋势。这些产业聚集区内拥有一批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有着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具备突出的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技术走向、产品研发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代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产业,通过它的技术渗透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为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太原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企业、企业服务机构、创新投资融资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聚集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了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快了我省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了我省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要求做出贡献。

1.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至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91.71亿元,占全区2.4%,年平均增长率为25.1%。利税总额为7.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1.9%。2009年末,太原高新区拥有IT企业数量达690家,占全区企业数量的41%,其中软件企业195家。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原高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2007年,太原高新区成立山西软件园,2009年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成为全国35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园区通过“双软认证”的企业87家,占山西省的82.9%;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31家,占全省的52.5%;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7家;获得CMMI4资质企业1家,CMMI3资质企业4家,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35家。

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整体势头更加强劲。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拥有396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项目,占全区总数的1/4强。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达240项,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29.5%。电子信息产业R&D投入强度为5.9%。2009年,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共申请专利45件,获授权专利24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1%和15%。

太原高新区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企业自建技术研发中心,区内多数企业建有专门研发部门,其中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了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3.骨干企业成长迅速

根据《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火字[2001]60号),太原高新区已有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奥科新得科贸有限公司、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合创自动化有限公司、山西泰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面向行业包括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煤矿与环保信息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子工艺装备研发、数字电视产品等方面,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园区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多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专项、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其中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太原高新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园区主要发展战略,从园区建设以及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使园区成为创新氛围浓、创新环境优、创新实力强的创新型园区,为众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

目前,太原高新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基地围绕山西省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形成以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煤化工软件、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具有山西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括电子数码港、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创业大厦、太原高新区合创电力电子科技园、太原高新区国际大厦、高新动力港等专业孵化器。 同时,园区企业还享受高新区的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从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太原高新区为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支撑体系。2007年正式成立“太原高新区IT研究院”, 搭建了山西省信息技术和IT产品研发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联合企业先后组建了微软联合实验室、语义Web研发中心、计算机信息资质认证中心、大学生实习基地、数字化焊机标准研究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行业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机构,建设了“远程调用与资源共享平台”、“软件缺陷测试平台”、“全息幻影成像实验室”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并免费对园区的企业开放使用,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协同进行专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

太原高新区与区内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太原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联盟整合企业资源、联合开拓市场,形成了基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区域创新网络,服务于山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太原高新区为解决电子信息产业环境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先后建立项目风险投资机制及融资担保体系,成立太原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高新区高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并设立IT创新基金。2009年已对28家企业放出贷款共计6450万元。与省科技厅、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高新子基金”。

6.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太原高新区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进行实训、扶持企业实施员工轮训计划,鼓励高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定制培训。

太原高新区与耐特斯达(太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耐特斯达大学生实习基地,采用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以培养实用性软件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山西省各大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就职提供全过程的实习实训,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力资源匮乏之间的衔接问题,目前,已有1500名大学生参加了实习。

太原高新区山西软件园与美国ORACLE(甲骨文)软件系统公司、太原克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建设的ORACLE WDP山西中心,是全国十大实训基地和技术中心之一。该中心依托ORACLE软件系统公司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在太原高新区从事ORACLE软件系统培训、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广告和信息化服务及大学生创业实训等业务。

山西万立科技同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直接接收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公司技术研发,一方面给企业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山西同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实施轮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分批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尚未起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群规模偏小, 实力不强

太原高新区信息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3%,对全区经济发展增值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仍处于非主导产业地位。缺少具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纵向分工发展不足,产业链发育不充分,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分布不够集中,专业化分工协作差,没有形成较强的区域产业优势。

2.集群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由于集群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 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阶段, 必然需要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 这些机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撑。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发展还不配套、不协调。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周围大学、科研机构并未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等几乎缺位, 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 只重视政府项目, 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 ; 中介服务机构与产业脱节, 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利益、作为政府和企业桥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集群内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无法实现协同发展。

3.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在科研投放尤其是基础性研发上投放不足使得信息产业研发力量较弱,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研发产品比例偏低(2009年区内,软件产品登记数271项),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发达城市以及国外供给,产业发展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上,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在软件与服务业,基本上小型软件居多,大型软件偏少,技术落后。 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领头人才缺乏

“十一五期间” 太原高新区实施“招才引智”战略,着重吸引产业高端人才来我去创业发展。以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为例,太原高新区软件产业从业人数15630,其中博士76名,硕士277名,留学创业人员43名,国家“863”项目带头人1名,院士2名,取得的成效可观,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少。构建人才高地,激励创新创业已迫在眉睫。

四、推进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借力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 扩大信息产业集聚规模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还处于形成的初期,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导, 发展势必非常缓慢, 要实现赶超, 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太原高新区管委会在规划和设计集群的产业方向和集群的规模、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使孕育成型的信息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效率、强竞争优势的方向发展。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以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低成本优势等资源吸引跨国品牌公司投资, 继而带动众多配套产业, 达到快速扩大集群规模、提升集群整体实力的目的。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方面, 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时, 不能一味发展离岸外包, 更要引导发展在岸外包, 尤其是以老工业基地为依托,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进在岸外包发展, 增强本土软件发展实力, 使传统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共同焕发活力。

2.完善集群产业链, 巩固信息产业集群

完善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越长, 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 链条越紧密, 资源的配臵效率也越高。首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可依托龙头企业, 形成相应配套, 修复和完善产业链:促使产业链从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 延伸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3.健全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集群壮大增强后劲 支撑体系是维持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强大后盾。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应加快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 努力提供公共服务保障, 创设良好的产业软环境条件; 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 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联合攻关、相互促进, 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 完善区域诚信体系, 建立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体系,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可试行建立专业的信息产业金融平台, 将银行、风投、上市融资等各种方式, 通过平台整合起来, 专门服务于信息产业。 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解放思想,快步前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省市政府出台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建立研发中心,发展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合作链,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推进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5.强化招商,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利用世界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抓住我省转型发展的机遇,把开放引进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形成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学习先进招商引资模式及理念,探索将经营权及经营性资产委托给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招商及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信息产业论坛,加强对太原高新区的宣传力度,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宣传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发展,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参与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分工。

6.重视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

完善和落实招才引智的各项政策,优化融资、科研、学习、生活、子女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环境,以重点发展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软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重点引进信息产业学术带头人和精通国际市场运作及软件科技创新标准的领军人物。设立人才专项培育基金,制定奖励标准,对由企业引进优秀创新人才,可由人才专项基金予以资助。

加大信息产业中高级人才学历教育,在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政府资助,引入人才培训机构,由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软件学院和各类专业培训班,扩大人才的储备交流;依托企业,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对应届毕业生和企业的新上岗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对高端人才赴境外定制培训,给予资助。做好人才发展的规划、储备、培养和再教育。

7.扩大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际和兄弟省份市场交流,积极参与并探索承办物联网产业应用博览会、大型软件交易会等展会,逐步打造园区品牌效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组织的各项技术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寻求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吸收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消化再创新,实现我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促进区内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创新产品的成本,通过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依靠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支持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接单、承接重大项目等形式,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增强我区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

第15篇: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 赵盟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可以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发展有个较好认识,制定可行的方针政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关键字:电子信息;国际;趋势;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的分工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20 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在激烈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10%,平均发展速度是同期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

1.1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属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而把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1.2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称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微电子市场保持快速整张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的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国际上出现了跨国公司之间联合研究开发倾向。

1.3生产规模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特性,即企业和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生存,否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世界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做越大,规模效益凸现。行业进入门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

1.4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

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作用日益重要。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领先优势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了核心软件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所致。美国垄断了微处理器系统芯片的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优势。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1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

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信息化的提出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提出和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其中就涉及很多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和演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的紧迫性。80年代初,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普及。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信息产业得以兴起。

2.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的咨询企业约3万家,从业人员57万,注册资金79.5亿元。这一时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2% 。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 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增速基本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生产、出口、效益增速出现起伏,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内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

4、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生产增速连续回落,6月份出现反弹,增加值、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5.6%和22%,比5月增速分别提高4.2和5.4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高出工业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4229亿元,同比增长21.8%。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29.3%。

2.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从根本上来讲,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仍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然缺乏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不足20%,尤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集成电路等核心元器件、高端电子仪器设备和软件仍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我国缺乏尖端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一方面是缺乏能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能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技术开发的人才。

3.电子信息市场产业前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加大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力度,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呈现良好的态势,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内市场的增长,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市场的开拓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同时,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周期来看,传统的电子产品将被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新产品所取代,由此带来市场增长的新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平板化、融合化、服务化趋势的深入,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引发了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软件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将保持较快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后者是指在一些新的市场,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随着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也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并且产业技术创新实力稳步提高,重点企业发展良好,同时可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朗。

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驱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产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

造了有利条件。

4.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电子信息市场的分析,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或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积极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克服以上各种制约因素,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仉立文.中国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6O年[J].创新论坛·观察.2009.

[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2.[3]SNS:.

[4]胡玉梅、戚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

第16篇: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利局面,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多重困难与挑战,化解各种问题与矛盾,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深入,在推动两化融合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本情况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5.1万亿元,增长12.8%;软件业7573亿元,增长29.8%。实现增加值

1.49万亿元,增长14.6%。

经济效益平稳增长。2008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559亿元,同比增长

4.1%;税金528亿元,增长19.8%;企业应收账款净额8254亿元,下降0.2%。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元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资企业利润也下降了2%。

外贸出口进一步攀升。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885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5%。其中,出口5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国出口的36.5%;进口3637亿美元,增长 5.4%,占全国进口的32.1%。通信、计算机、家用视听产品仍是出口主要力量,比重接近75%;加工贸易比重超过80%,但增速同比出现下降。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从部监测的重点产品看,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手机产量达到

5.6亿部,同比增长2%;彩电9033万台,增长6.5%;微型计算机1.37亿部,增长13.2%;数码相机8188万台,增长9.3%;集成电路417亿块,增长1.3%。

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软件产品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32%。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达100%以上。嵌入式软件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25.5%。系统集成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25.2%。IC设计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6%。软件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行业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27.8亿元,同比增长33.3%;新增固定资产1942.5亿元,增长31.5%;新开工项目3143个,增长13%;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2254亿元,下降2.1%。电子元器件仍是产业投资的重点领域,所占比重超过50%。

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电话用户9.82亿户,互联网网民2.98亿人,网络与用户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手机普及率达48.5%,城镇居民彩电和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达150%和60%。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超过30%。

科技创新成果明显。新产品产值占全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0%。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中,四成来自信息技术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08年华为申请专利1737项,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企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新增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接近5%。主要特点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深化,并呈现出从出口向内需、从沿海向内地、从整机向元器件、从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扩散和蔓延的态势,从而导致产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产业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从收入看,2008年上半年产业增速一直保持20%以上的水平,下半年起开始逐月回落,11月、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1%、2.1%。从效益看,1-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增长20%以上,6-8月增速回落到4.1%,9-11月出现负增长(-23.9%)。从出口看,上半年出口增速达到23.6%,至9月底降至20.5%,全年增速仅为13.6%,比上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行业结构调整日趋深入。一方面,软件、元件、器件等基础行业继续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收入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产业高

15、2.1、7.2个百分点,通信、计算机、视听产品增速则分别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

2、7.5、5.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液晶、等离子电视产量增速均达50%以上,平板电视产量占彩电比重超过30%;笔记本电脑增长25.2%,占微机比重达到79%;大规模集成电路增长23.3%,占集成电路比重接近40%。

区域发展出现不同格局。一方面,东部地区收入增长慢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年增长11.8%,分别低于中部(28.6%)和西部地区(31.6%)16.8和19.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增速下滑快于中西部地区,相比上半年,东部地区收入增速下降了7.8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

2、1.2个百分点。北京、天津受北京奥运会等多重因素影响,收入分别下降9.4%和10.5%;四川地震灾区生产恢复迅速,收入增速高达35%。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态势。一方面,外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内资企业,从规模以上制造业看,三资企业收入增长9.6%,利润下降2%,出口增长12%,分别比内资企业增速低15.7、22.

8、9.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外资企业收入增速下滑快于内资企业。相比上半年,三资企业收入增速下降了8.9个百分点,但内资企业仅下降3.8个百分点。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逐步显现,当前行业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企业亏损面加大,规模以上制造业亏损面达到2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基础行业困难加大,集成电路、印制电路行业利润分别下降43.5%和10.8%,光电器件行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了54个百分点;三是大企业兼并重组明显增多,特别在软件服务和半导体领域表现突出;四是美国、德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纷纷对集成电路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信息产业核心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

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机遇同样巨大。全球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增速可能继续下滑;国内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内需拉动效应将逐步显现;电信企业重组完成后积极推进3G投资,将带来产业链和市场格局的调整变化。面对复杂形势,需要加强运行监测和宏观指导,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关键领域的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才能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预计2009年全球IT支出将在3%以下,计算机出货量增长4%,手机、彩电、集成电路将下降2%-10%;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收入增长12%左右,其中制造业约10%,软件业22%-25%,第一季度全行业发展速度将大幅放缓。

责任处室:信电局综合处

第17篇: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材料)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回升调整的重要一年,受扩内需政策成效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稳态势。软件产业和对外贸易出现新突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投资持续高位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深入,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市场和区位布局出现新趋向,行业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两化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布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一、基本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发展态势前高后稳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

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

图1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增速对比

2、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一季度的2.7%提高到4.4%,高出上年(3.5%)近1个百分点。全行业亏损企业3940个,同比下降19.1%;企业亏损面(18.8%)比上年同期(26.1%)减少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5%。

图2 2010年各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完成情况对比

3、对外贸易发展良好。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34.1%;其中出口5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国出口37.5%;进口4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国进口30.2%。

图3 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额情况

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2010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3亿元,同比增长44.5%,比上年高27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速高21.7个百分点。其中

一、

二、

三、四季度投资增速分别为28.8%、48%、44.3%和49%。新开工项目4548个,同比增长2.4%,比上年低39个百分点。

图4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5、科研开发成效明显。至2010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比上年增长10%以上,华为、大唐、恒生、中控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服务器、通信设备、软件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210亿元,同比增长27.4%,超过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占销售产值的比重(2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对国民经济贡献日趋突出,全球产业地位更加稳固

1、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

3、2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比重达9.1%、9.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37.5%,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出。

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880万人,比上年新增102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1/10。上缴税金950亿元,同比增长43.1%,高出全国工业税金增速4个百分点。产品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彩电、手机、计算机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10%以上,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发挥积极作用。

3、有力支撑信息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64.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电力、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均超过25%,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电网改造、无线城市中的渗透作用更加突出,手机阅读、移动支付、网络电视等新业务不断拓展。

4、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

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

二、运行特点

(一)扩内需成效继续显现,外销呈现恢复性增长

在国家扩内需政策持续作用下,电子信息产业内销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内销产值26733亿元,同比增长24.7%,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家电下乡政策大大激发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产品销售再创新高,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以旧换新推动城市家电产品更新,市场销售取得新突破,2010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均超过3000万台,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

随着外需逐步回暖,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出口交货值增长26.2%,扭转上年下滑(-5.6%)局面,行业出口依存度(5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链向上延伸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9.4%和39%,出口交货值增长26.2%和41.7%,利润增长61%和207.4%,成为拉动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软件产业保持31%的速度增长,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18%。产业链不断向上延伸,多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成投产,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已投产,弥补了高世代生产线的空白。

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占彩电比重达75.5%,其中LED电视超过20%,3D电视成为市场热点。笔记本电脑占微机比重达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

(三)企业转型趋势突出,内外资企业出现新的走向

内资企业比重提高,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内资企业收入、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3.0%和31.2%,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5和5个百分点,占行业比重(2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企业加快营销战略调整:一是加快向上游产品延伸,彩电企业涉入液晶模组和面板领域,计算机企业积极拓展网络服务市场。二是积极实施兼并重组,如大唐与中芯国际、华虹与宏立、亚信和联创、长城与冠捷、方正和宏基等并购。三是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的战略转型,联想、海尔、华为等均提出新的战略方向,重点转向移动互联、服务化、云计算等新领域。外商规模增速有所降低。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投资分别增长22.7%、24.5%、11.3%,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8、1.

7、33.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50.3%、63.5%、17.9%)比上年下降1.1、0.

9、5.4个百分点。

港澳台企业指标回升加快。2010年,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增长27.5%、28.4%和60.9%,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

2、2.2和7.2个百分点,扭转上年负增长局面。

(四)区域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周边和川渝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

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于东部地区。2010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2.5%和80.4%,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4和26.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6.6%和55.8%;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7.3%和51.8%,扭转上年下滑(-2.3%、-5.4%)态势。从投资看,中部地区完成1645亿元,同比增长49.5%,高于上年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14.6%,低于上年57.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3705亿元,同比增长49.1%,高于上年47.7个百分点。

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一是沿海地区的周边省份增长加快,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销售产值增速均超过35%。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和川渝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四川、重庆加大招商引资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销售产值分别增长49.6%、74.4%。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

2010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企业经营压力加大。201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8%。其中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20%以上。

(二)彩电企业绩效下滑折射产业基础薄弱弊端

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骨干彩电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2010年市场预期过于乐观,过量采购CCFL液晶面板,致使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外资品牌调整经营策略,挤压内资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三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四、2011年展望

从国际上看,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但2011年,全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日益突出,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加剧,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内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政策趋向总体有利于产业增长,国家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3G商用、数字城市建设及交通、电力网络改造升级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三是投资增长为产业带来新的后劲。各

地把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拉动产业投资增长。

但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行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2011年产业发展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约15%,软件业收入增长约25%。

第18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重磅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重磅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同样面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急迫任务,必须要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实施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切实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2017年,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保障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这一课题,以实地调研、会议座谈、工作会商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调研,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形成如下思考。

一、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1.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

1: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已覆盖了我国全部陆地国土并实现了年度更新,1:1万数据覆盖了全国58%的陆地国土,大比例尺数据覆盖了大部分城镇地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了全部陆地国土。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正式启动,成功获取中巴经济走廊、东盟地区380万平方千米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全球影像有效覆盖面积达810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高精度、三维、动态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完成,极地测绘、新农村建设测绘项目有序推进,摸清了我国主张管辖海域海岛礁数量和分布。

“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供给呈现以下特点:纸质地形图的提供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数字成果应用更为广泛,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CORS)数据广泛使用,测绘基准成果的提供逐步下降;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应用范围大幅拓展,航摄成果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地图图书的出版品种日益丰富。从测绘成果的提供方式来看,无偿提供测绘成果的比例较高,“4D”成果、航摄成果、卫星影像无偿提供使用比例均超过九成。从测绘成果的提供对象看,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是测绘成果的主要使用者。

2.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效益显现

我们用3年时间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有力推进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一是地理国情普查取得丰富成果,全面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首次取得了我国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成了普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编制了普查公报和统计数据汇编,为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提供了重要支撑。普查工作和成果待国务院审批后向社会发布。二是创新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示范效应初显。围绕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建立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累计组织开展了100多项地理国情监测示范,监测成果已在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地理国情监测协作机制基本建立。在推进普查实施和监测示范过程中,与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统计局等部委和浙江、福建、广西、湖北、贵州等地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协作关系,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机制基础。

3.公共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彰显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公共服务保障。一是服务保障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农业、石油、土地、水利等行业拓展到国家安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各个领域。二是服务保障内容创新升级,实现了从提供单一纸质地图、基础数据到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深刻变革,从“幕后”走向“台前”。三是服务保障成效显著,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建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重点工作以及重大工程提供了高效服务;及时保障了地震、洪灾、山体滑坡等应急抢险工作,测绘地理信息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4.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规模、效益、质量不断提升,对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一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随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宏观政策不断完善,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测算,2016年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4360亿元,同比增长20.1%。地理信息产业受到金融资本的关注和追捧,上市挂牌企业已超过200家,互联网企业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地图。二是地理信息新型产品和业态蓬勃兴起。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与地理信息的跨界融合,使得地理信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三是地理信息产业在服务国家大局和社会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企业开始调整商业模式,更加重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含量,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在各项测绘地理信息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还让地理信息成果通过分享经济和信息消费惠及社会大众,服务百姓生活。

5.共享融合发展显著加快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军队、高校等部门和单位的协作走向深入,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断深化。一是部局业务协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局与国土资源部的部局业务协作不断深化,在遥感卫星应用、地理国情普查、不动产登记管理、成果资料共享、行政综合执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实践成果。二是与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协作逐步加强。通过签署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示范项目,以及多方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等方式,不断建立健全与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协作机制,有力保障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测绘成果应用、遥感影像统筹获取、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等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军民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加强与海军、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军队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统筹合作机制,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加强科技创新、标准融合、成果应用与人才培养常态化协同合作。

总体上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产品的技术能力、覆盖范围、信息含量大幅提升,保障服务的广度、深度大幅拓展,公益性保障与产业化服务互为补充的供给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和重要举措出台实施,一批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路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在调研中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查找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产品和服务体系方面,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沿袭模拟纸质地图时代的规范和标准,被动式、标准化的服务方式占主流,不能满足当前灵活多样的需求;二是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一些关键的软硬件产品仍然依赖国外,具有颠覆性创新特点的商业模式缺乏;三是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宝贵的数据资源形成信息孤岛,没有很好的共享;四是在生产服务组织架构方面,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单位布局与事业发展新格局不适应。这些都是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的“短板”,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围绕大局,准确把握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形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深化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发展的必然。

1.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增强改革定力,加强改革协同,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2.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高水平测绘地理信息供给提出迫切需求

到“十三五”末,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为创新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撑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测绘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尽快掌握全球和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多规合一”等重点工作,需要加快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更为全面有效的基础支撑。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等行动计划,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扩大测绘地理信息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国计民生的质量、水平和效益。 3.加快事业转型升级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必然要求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新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转型升级,根本途径就是深化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构建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协同发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紧密围绕事业发展新格局,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管理模式、事业布局、产业结构、服务方式、技术体系等的转型升级,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三、加快事业转型升级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必然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准确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积极主动作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开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1.明确主攻方向

从生产端入手,以需求为导向协调推进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体系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测绘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出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

一是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丰富基础地理信息内容,拓展覆盖范围,推进各级各类数据库的建设、优化、整合和更新,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形成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基础测绘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加快建立常态化监测的体制机制,构建监测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提升国情监测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能力。三是加强应急测绘建设。健全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制机制,形成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专业化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大幅提升应急测绘综合保障服务能力。四是统筹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建立健全国家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影像资料获取的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多种类、多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重点区域的及时覆盖,对陆地国土的全面覆盖,以及对境外区域的有序覆盖。五是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大力开展全球地理信息获取与位置服务,尽快形成全球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六是提升地理信息产业竞争能力。加强地理信息产业政策引导,为产业发展出实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2.始终坚持宗旨

测绘地理信息的本质在于服务,价值在于应用。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改革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改革事项。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紧紧围绕国家“三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及时提供现势性好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提供地理国情综合服务。发挥好测绘地理信息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加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保障“走出去”战略实施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改革事项。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重大改革事项,编制完成《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推进“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工作。三是加强数据资源共享。顺应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落实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履行国家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相关职责,继续深化部局业务协作,落实和扩大与相关部门、政府、单位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开放胸怀和扎实成效促进共享融合、互利共赢,千方百计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3.加强创新驱动

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与核心支撑。要把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行业,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坚持全面创新。唯有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要在观念、理念上大胆创新,摆脱旧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在科技、生产、服务、管理等各环节贯彻创新理念,以创新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形成以创新引领为鲜明特征的供给侧新优势。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要全面落实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意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五大业务”体系建设,汇集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海洋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时空信息安全监管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虚拟现实以及移动互联等高新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研究,把创新能力转化成创造新供给的强劲动力。三是激发创新活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要鼓励创新,注重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用好现有人才,集聚创新人才,打造领军人才,培育年轻人才,赋予领衔科技专家更大自主权。

4.提供法规保障

认真梳理现有法规政策制度,与改革不相适应的要加紧修订、完善,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地。

一是实施好新《测绘法》。要以新修订的《测绘法》颁布为契机,大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法治能力水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准确把握此次《测绘法》修订的战略定位、新增内容和要求举措,全面依法履行《测绘法》赋予的职能职责。二是修订配套法规政策。要大力推进测绘成果科学定密政策的研究制定,进一步开放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抓紧《地图审核管理规定》和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测绘资质管理、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三是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统筹测绘资质、质量、成果、地图管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要做好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涉密测绘成果和互联网地图安全监管,依法查处违法测绘案件。

5.做好事业单位改革 以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和效率为目标,稳慎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的布局、功能和规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局属生产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根据“五大业务”的实际需求,以及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分析、应用集成和分发服务等各环节的特点,对现有局属公益二类生产服务类事业单位进行系统调整,避免各单位之间的功能和业务重叠。加快调整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中测绘基准、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服务单位布局结构,加快建立地理国情监测需求分析、监测成果统计分析和分发服务等公益队伍,调整设立海洋测绘业务机构,完善国家应急测绘队伍。二是统筹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布局。在推进生产服务类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充分考虑测绘地理信息科研、发展研究、统计管理、地图审查、职业技能鉴定、宣传教育培训、后勤保障等类型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统筹解决单位数量上的“增减”问题,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相对分散、工作职责相近的予以整合,保证各单位间分工明确、避免职责交叉。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全力做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测绘任务,逐步减少参与市场竞争,把市场化业务交给企业,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解放和增强行业整体活力,促进公益性事业和市场化产业协调发展。 作为一场关系全局的攻坚战,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远战略目标与短期具体任务愈发清晰,必须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搞好顶层设计,把握节奏力度,更加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跃上新高峰。

第19篇:乡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漾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二五”产业发展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更有效地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组,对镇属各部门、各行政村及企业、农户的信息化建设情

况进行了调研,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以推进××镇信息化建设步伐。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机构设置

近年来,为保证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工作落到实处,××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目前成立了××镇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直通车领导小组,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材料负责人,政府信息直通车明确ab角互补制。定岗定责,指定专人负责对远程教育网等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指定大学生村官为各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负责人,并定期进行培训。

(二)基础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全镇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完成“村村通电话”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无线通讯网络全面覆盖,××、××、××3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全镇共有互联网用户121户,全部使用adsl宽带上网。

镇政府办公区共有电脑18台,其中上网机12台,使用光纤接入。党政办公室配备多功能打印机一台。以上所有计算机设备配置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及360杀毒软件。在办公室指定计算机安装有漾濞县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及漾濞县应急通讯系统。

镇属各单位配置情况:计生站专用电脑1台。民政所专用电脑1台,惠普hp

laserjet1020plus打印机一台,佳能eos400d数码相机一台。统计站专用电脑1台,富士施乐打印机一台。文化站计划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平台,预计建立一个电子阅览室(配置6台电脑),一个中心机房,现在已完成电子阅览室装修、办公桌椅安装和网线布线工作。镇属四个行政村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村、××村、××村、高发村四个村民委员会均配置电脑一台,除高发村外,其他三个村已开通远程教育专线。

(三)制度建设

目前,××镇建立健全了《××镇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镇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制度》、《××镇信息直通车来电管理制度》。

(四)应用情况

近年来,我镇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发展迅速。下半年依托云南省数字乡村网建设了××镇数字乡村网,下设××村、××村、××村、高发村四个网站,全面介绍了××镇镇情及49个自然村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下半年依托漾濞县公共信息门户网站建立××镇政府信息公开网,现有××时讯、领导干部公示、科学发展在××、重大事件听证等8个栏目,每月按照相关规定,按时按步骤公开应公开内容,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另外,开通了政府信息直通车96128专线电话及联络员手机,随时解决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能解答的当时解答,不能解答的限时回复。

目前,镇内各部门应用的系统还包括:镇计生站使用的云南省育龄妇女及家庭成员人口数据库个案基本信息离线录入系统,镇组织办党统系统,镇民政所城镇农村低保、五保户统计系统。

自6月开通了××村、××村、××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来,各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利用网络学习相关政策和实用技术。××镇政府远程教育网络主要应用于视频会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及平台,利用每周例会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

通过积极开展136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项目,做好移动短号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讲清楚短号业务的优惠,帮村民算清账,动员村民使用,以帮助农民节省话费开支。移动信息终端使用客户中“移动惠农网”使用率达到80%以上,让农户尽量使用移动惠农信息终端和产品,提高移动信息终端及产品的普及率,以促进农业信息的传播。,我镇获得信息富民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我镇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村社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化人才资源十分缺乏,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相对不够,信息化应用相对零散,缺乏总体规划。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制约了我镇信息产业的发展。

(一)观念意识滞后,认识和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镇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总体对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使得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其他工作,也导致地区、部门

发展不平衡。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应用对传统的工作习惯、方法和流程冲击较大,推广和发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大部分干部职工也缺乏创新精神,基本满足于会用就行的状态。另外,信息化直接触及、影响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比例较低,从而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不强烈,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缺少真正的互动。

(二)体制尚未理顺,政策不够健全。

镇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尚未建立专门的机构及管理体制,更没有长效机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镇内各部门、各行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都是各自为政,造成设备、网络等资源较难实现共享或互联,没能很好发挥各类信息系统作用。

(三)资金短缺,人才基础薄弱。从调研情况看,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需要资金投入量大,但大多数村组、部门都资金短缺,从而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信息进村入户难,互联网大部份只在镇政府周边经济较发达的村社使用。镇内信息化人才缺乏也是制约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镇政府及下属机关中没有信息化相关专业毕业的职工,很多软件在实际应用时发现的很多问题没有能力及时解决。上级机关组织的相关培训非常有限,没有延续性,涉及面也较为狭窄。

(四)信息系统建设都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自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建立以来,基本没有进行过信息更新,而网站本身的浏览量也很少。而××镇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信息虽然按月更新,但也存在访问量低的问题,电子政务发展还只停留在政府信息化角度,面向公众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差距很大。

(五)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存在障碍。一些重要的基础信息库,像流动人口信息库、党员信息库、城镇农村低保户信息库的建设推进缓慢,各部门信息系统很难实现互联互通,而各部门信息共建、共享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也非常困难。

(六)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较低。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保密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这方面还缺乏(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完全有保障的技术支撑。目前只能以常规的保密制度加以约束,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三、“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从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发展制度和政策、提高信息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加强××镇信息化建设。

(二)发展目标

以重点项目推进为抓手,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深化应用,务求实效,加快政务、企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1、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同时,坚持将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与自身的业务联系起来,完善公文传输系统。启动涉农信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信息服务站应用。政府企业信息共享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2、镇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多方筹备资金,确保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足额到位。加快网络互联工程建设,加大宽带网建设力度,力争我镇信息化建设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3、营造平台,促进发展。以网站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站强大的可扩展性和包容性,有重点的收集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分类整理,建立项目储备库,结合我镇的实际,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为新企业立项提供参考,为原有企业改造提供帮助。

(三)发展重点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投资8万元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信息化建设重点示范项目或公益性社会基础设施工程,以项目为抓手,加强××镇信息产业化进程。

2、拓宽政府信息覆盖面,加强信息服务力度。一是提高政府信息上网的时效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二是以政府信息公开网为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增加互动性。三是加大网上招商力度,一方面大力宣传××镇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与镇内企业合作,将镇内企业信息上网。四是加强对现有信息资源的管理,掌握资源存量状况,并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形成一批实用的基础数据库。

3、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利用现有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的信息网络系统及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农村信息服务。通过推广实用适用的技术,多渠道构建信息共享的农村服务网络。

四、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一)增强信息观念,优化信息化推广的社会环境。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强化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实实在在地推进部门、地区信息化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科普、教育和各种渠道,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组织领导。为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注重统筹协调,为我镇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各级信息化管理机构,落实具体负责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做好通信运营企业等相关单位间的协调工作,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建立一套反馈迅速、资源提供及时,群众使用方便的服务机制,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

(三)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

加强对信息化人才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立足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熟炼、能力过硬的信息化工作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丰富培训内容,吸引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知识的普及率。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上多开展一些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和教育,使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简单的操作知识得以普及。尽可能创造平等的、便捷的条件,争取信息化相关教育和培训机会。

(四)加快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在政府信息上网公开工程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网站、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政府网络资源共享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政府网页更新频率和网上服务比例;优化网站结构,努力提高交互式服务的比重;逐步推广在线服务,整合政府内部信息资源。

(五)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等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做好重要事件和敏感时期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和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二o一o年月日

第20篇: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十二五”产业发展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更有效地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服务。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镇“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调研组,对镇属各部门、各行政村及企业、农户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以推进××镇信息化建设步伐。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机构设置

近年来,为保证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工作落到实处,××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目前成立了××镇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直通车领导小组,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材料负责人,政府信息直通车明确ab角互补制。定岗定责,指定专人负责对远程教育网等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指定大学生村官为各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负责人,并定期进行培训。

(二)基础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全镇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完成“村村通电话”的目标,实现了

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无线通讯网络全面覆盖,××、石坪、向阳3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全镇共有互联网用户121户,全部使用adsl宽带上网。

镇政府办公区共有电脑18台,其中上网机12台,使用光纤接入。党政办公室配备多功能打印机一台。以上所有计算机设备配置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及360杀毒软件。在办公室指定计算机安装有××县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及××县应急通讯系统。

镇属各单位配置情况:计生站专用电脑1台。民政所专用电脑1台,惠普hplaserjet1020plus打印机一台,佳能eos400d数码相机一台。统计站专用电脑1台,富士施乐打印机一台。文化站计划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平台,预计建立一个电子阅览室(配置6台电脑),一个中心机房,现在已完成电子阅览室装修、办公桌椅安装和网线布线工作。镇属四个行政村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村、石坪村、向阳村、高发村四个村民委员会均配置电脑一台,除高发村外,其他三个村已开通远程教育专线。

(三)制度建设

目前,××镇建立健全了《××镇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镇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制度》、

《××镇信息直通车来电管理制度》。

(四)应用情况

近年来,我镇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发展迅速。下半年依托云南省数字乡村网建设了××镇数字乡村网,下设××村、石坪村、向阳村、高发村四个网站,全面介绍了××镇镇情及49个自然村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下半年依托××县公共信息门户网站建立××镇政府信息公开网,现有××时讯、领导干部公示、科学发展在××、重大事件听证等8个栏目,每月按照相关规定,按时按步骤公开应公开内容,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另外,开通了政府信息直通车96128专线电话及联络员手机,随时解决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能解答的当时解答,不能解答的限时回复。

目前,镇内各部门应用的系统还包括:镇计生站使用的云南省育龄妇女及家庭成员人口数据库个案基本信息离线录入系统,镇组织办党统系统,镇民政所城镇农村低保、五保户统计系统。

自6月开通了××村、石坪村、向阳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来,各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利用网络学习相关政策和实用技术。××镇政府远程教育网络主要应用于视频会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及平台,利用每周例会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

通过积极开展136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项目,做好移动短

号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讲清楚短号业务的优惠,帮村民算清账,动员村民使用,以帮助农民节省话费开支。移动信息终端使用客户中“移动惠农网”使用率达到80%以上,让农户尽量使用移动惠农信息终端和产品,提高移动信息终端及产品的普及率,以促进农业信息的传播。,我镇获得信息富民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我镇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村社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化人才资源十分缺乏,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相对不够,信息化应用相对零散。

《电子信息产业调研报告.doc》
电子信息产业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