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1、民政事项(残协、各类救助)

2、人口计生(早教、独生子女奖励办理、证明开具、健康体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登记、药具管理、月季度报表)

3、来沪人员登记

4、老龄事项(牛奶卡营养补贴、结对关爱、老干部服务、各类活动、优待证办理、安康通登记、银发无忧登记)

便民服务:

1、轮椅租借

2、量血压

公益服务:

1、文化团队、兴趣班

2、志愿者团队(清洁家园、夜间巡逻、中谊路福利院)

3、哈弗士共建

4、睦邻楼组(特色)

推荐第2篇:城关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城关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

汇报材料

今天黄主席与各位政协委员到我镇调研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各位委员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就我镇近年来的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工作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共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44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1229人。总耕地面积15612亩,其中水地7700亩。有镇属小学6所,在校学生2900人,教职工138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出发点,以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为工作总抓手,自觉转变乡镇职能,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干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国家基层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二、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情况

1.加快道路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交通条件。2008年以

1 来,争取资金251万元,硬化道路14.6公里。(其中南街村西坪十一社路口至仁寿山道路2.8公里;北街村水厂至高家磨道路长1公里,二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十二社社道3公里;五渠村

二、

三、四社主干道1.7公里,五渠至中堡刑家湾道路1.2公里;满城村一社至五社道路1.1公里;高家湾至薛家湾道路2.5公里;职校至国道312线道路1.3公里。)通村公路和村社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通村路、村社主干道、生产路互连贯通的道路网络。

管护情况:我们根据县公路局《关于做好组建村级养护管理站工作的通知》, 已成立了镇村两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加强对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2.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我镇现有机电井55眼,但大部分设备老化严重,长期带病运行。为了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镇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对全镇水利工程进行配套整修;对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永古高速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影响需要修复的沟渠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发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确保全镇农作物灌溉不受影响。

2008年以来筹措资金135.9万元,新打机井5眼、配套维修机井20眼。(其中南街村维修机井5眼;北街村维修机井4眼;五渠村新打机井1眼,维修机井3眼;满城村新

2 打机井4眼,维修机井4眼;北灵观村维修机井1眼;高家湾村维修机井3眼。)

为了缓解红砂川红提葡萄基地供水不足的问题,镇上筹资13万多元,县政协领导组织政协委员捐款5万元,在红砂川红提葡萄基地新建1条3800米的上水管道,极大地促进了我镇红提葡萄基地健康持续发展,现基地日光温室规模已达844座1265亩。

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做好防汛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对教场沟、狡狐子沟、黄须沟及北灵观、火车站桥头排洪沟进行了全面清障,对大马坊、玫乡路等施工易涝地段发放了整改通知书,保证了汛期正常泄洪,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管护情况:对所有维修配套及新打机井我们制定了机井移交书,明确了具体管护责任并全部移交机井所在村社,由村社负责安排专人进行管护。

3.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我镇在南街、北街、五渠、满城、北灵观等5个村进行实施该项目。工程涉及36个社1278户4941人,采用国家投资和受益村社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方式建设。其中国家投资92.52万元,群众自筹管道开挖、回填、水泥路面切割费用72.4万元,收缴进户安装集资款42.14万元。

3 管道开挖26906米,铺设管道181189米。在镇村社三级干部的共同配合及县水利局的有力指导下,工程顺利完工,全镇2300多户喝上了安全便捷的饮用水。

管护情况:工程入户部分由用户管理,户外管网由县给排水公司管护。

4.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2008年上级投资11.4万元、争取帮扶资金7000元、水泥30吨,完成15户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其中民政12户,每户补助8000元,残联3户,每户补助5000元。2009年全镇落实农村危旧房改造185户,其中城建渠道166户、民政渠道13户、残联渠道6户。城建166户有5户特困户按每户8000元补助,161户按每户4000元补助,民政、残联均按每户8000元进行补助。

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村民精神生活。2008年、2009年两年,积极争取市、县文化部门支持,配备图书10000多册,全面完成6个村“农家书屋”建设。2009 年又争取投资32万元,完成了300平方米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健身器材安装配套。

6.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每年我镇参合费收缴率均在98%以上。严格按照个人申报、村委会审查、镇政府复核、县民政局核报

4 的程序,规范运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符合条件的病困群众得到及时的救助。2009年全镇上报农村大病救助41户,支付资金19.21万元,今年上半年上报25户。

7.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每个学生10元只收取作业本费,除此之外,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镇6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争取资金20万元,完成北灵观小学、满城小学等学校的校舍维修。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2008年以来,全镇共有55名教师获县、镇“优秀教师”称号,30名教师在市县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奖。

(二)农村社会管理情况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一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三争一促”活动,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满城村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级“三争一促”党建示范村,南街村、北街村被评为市级“三争一促”党建先进村。在征地拆迁、道路建设、安全饮水、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中,村两委班子能识大体、顾大局,坚决服从和贯彻县、镇党委决策部署,在群众中的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二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今年我们争取政府补助6.75万元,镇村自筹6.85万元,完成了北灵观村办公阵地建设。现在全镇6个村,除

5 南街村办公阵地仍需规范外,全部有了标准规范的办公场所。三是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对农村低保、计生奖励、救灾救济、优待抚恤、土地征用补偿、支农惠农等事项及时张榜公示,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信任感、权威感。

2.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和应急处臵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一是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扎实开展以《禁毒法》、《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培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二是以严打整治为中心,加大禁毒工作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四位一体帮教与破获案件相结合,做到打防并举,保持对毒品的高压态势,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加大镇矛调中心和村级调委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了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使一些在征地拆迁、重点项目落实方面的疑难信访案件得到了及时化解,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每年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对地震、防汛、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及校园安全等工作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3.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明显,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全镇有农村低保对象360人,五保对象21人,

6 优抚对象85人,因灾及临时救助对象平均每年约1700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基本建立了以农村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五保集中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为重点,以各项配套救助政策和慈善救助为补充,辅之对边缘困难户、临时困难户等给予临时救济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上半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4.03万元,发放五保户供养金2.12万元,为284户888人发放抗旱救灾面粉600袋,为304户928人发放救灾款8万元,为79名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费14.10万元(6名现役军人除外)。

为妥善解决特困群体的就医问题,从2006年开始,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全部由县民政、财政部门统筹缴纳。从2007年开始,对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实施门诊医疗救助,其中2007年户均补助300元,2008和2009年两年,按低保人均20元、五保人均100元的标准救助。

积极推进社会互助,每年利用县纪委爱心捐助款,对城关辖区3名“双特生”进行资助。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县政府办《关于设立县城规划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通知》精神,对南街、北街和满城三个村的失地农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为上级政府尽快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低保制度提供详实基础数据,以期从

7 根本上解决困绕城关多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破解发展“瓶颈”问题。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

1.严格编制管理,保证政府机关运转协调。2007年机构改革核定我镇机关有行政编制28名,事业编制23名。现镇机关实有行政编制24名,空编4人,事业编制20名,空编3人;核定领导职数9名, 现暂缺1名;有公益性岗位人员5名。依永机编发„2008‟11号文,核定我镇4个社区服务中心有事业编制18名,现实有事业编制19名。

2.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我们坚持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参与监督、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都提交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要求,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全镇各部门广泛开展了与本部门密切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活动,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二是全面公开,推进民主。我镇在镇政府门

8 口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重点、城乡低保、各种惠民资金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对资金的使用、管理、材料的购买以及工程的施工、安全等问题提出严格要求;镇纪委、各业务部门全程介入,对工程招标、建设、验收进行全程跟踪;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财务监督小组在资金使用中的监督作用,并将预决算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依法行政,规范行为。依法依规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严格落实村支部书记选举“两推一选”工作制度,使一些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进入了村级班子。依法进行国土资源管理,严禁非法占用耕地。今年上半年全镇查处违法占地2起,调解土地纠纷争议6起,申报宅基地45户。按照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范开展计生工作,严格再生育审批条件及程序,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上半年共发放一孩生育指标90人,申报二孩生育指标24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0.05万元。

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机关单位良好形象。在连续开展 “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狠抓落实年”等作风建设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正在扎

9 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一是制定了《城关镇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逐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出资编印了《城关镇行政效能建设学习资料汇编》,有力地保证了全镇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二是在进一步完善《镇机关干部工作和管理制度》和《城关镇村级组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重点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等七项制度。全面深化“七破七立促发展、四从十六不抓提升”的工作规范,着力解决在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作风问题,以作风的根本好转促进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三是将作风建设与节约型机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严格超标准接待和以公务接待为名大吃大喝,严格控制公车私用,树立了“为民、清廉、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三、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亟待进一步加强;道路、供水、绿化、环境亮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缺乏配套资金,导致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和已建项目后续管护难;严重短缺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资金导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10 不相适应。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乡镇自身财力不足,对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缺乏财力支撑;村级实行自治,搞建设要实行一事一议,在村民中自筹资金办事又有一定难度。乡镇政府为群众提供服务,是有愿望没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也是有想法没办法,乡镇真正自主干事很难。

2.农村救助水平相对较低,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性问题。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平均每人每月仅150元,而相应城镇“三无”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9元,且覆盖面较低;农村配套救助政策在操作上衔接落实不够。由于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因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衔接不够,制度与制度之间互联互补做得不够,救助资源在整合上显现出不够协调。如:元旦、春节期间多个部门对困难群众重叠救助,工会、民政以及县纪委对困难学生重叠救助,使得在整合现有救助资源、最大化发挥社会救助效应方面还存在不足。

3.项目论证、规划性不强,造成重复建设是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目前农村许多项目由各个业务部门分头组织实施,由于资金和条件限制,以及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项目重复建设。像去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我们南街村、北街村、北灵观村、五渠村部分道

11 路路面被开挖损坏,急需维修。农村危旧房改造没有与新农村建设、与连片开发建设相结合,由农民自主建设,为以后的新农村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带来了潜在的难度。

4.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造成乡镇履职乏力。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但实际上乡镇政府上述职权的大部分被县直部门所行使。像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等许多违规问题的查处权、执法权在县级部门,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事权在乡镇,使乡镇常常面临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窘境。农民有问题、有矛盾会直接找镇政府,往往是有执法权的鞭长莫及,工作在一线的只能解释说明,如群众对答复不满意,会认为镇政府不作为,就会上访,镇政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5.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部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工作方法、思维意识落后于现实,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万金油”式干部多,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专业性干部。三是乡镇干部工作强度大,政治待遇低,很多干部工作一辈子都还是普通科员,工作不安心,对干部发展和乡镇工作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6.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低,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科学发展。

12 个别村党支部团结力、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办公阵地硬件设施落后,影响了服务群众和领导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四、相应意见和建议

1.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加大对农田水利、村社道路、人畜饮水等设施的投资、更新及管护,继续在扩大内需中主动争取项目,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培育项目,在产业发展中寻找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多方争取资金。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完善农村五保工作,进一步扩面提标,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府有机衔接试点工作,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3.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将乡镇工作重心向抓服务、抓产业转移。帮助农民找农业科技、找致富项目、找销售市场,引导农民向市场化、现代化农业方向迈进。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对乡镇的考核内容必须在乡镇法定职责范围内,减少对乡镇的“一票否决”事项,不能搞强迫式的分解和落实,给乡镇增加负担。

13 4.加强教育,规范干部行为。首先,要下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干群整体素质。在培训中,特别要注重“学用结合”,使每一位干部能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善于运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公正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各种纠纷矛盾。

5.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党组织活动始终,认真落实“一定三有”的要求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使基层组织在团结群众、领导发展、促进和谐中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6.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立足产业发展和新科技推广,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现代新型农民。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红提葡萄、虹鳟鱼产业,大力发展农家院等第三产业,做到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推荐第3篇:公共体育服务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分课题与子课题分解

本研究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践发展出发,按照公共体育服务的形成、运行和反馈的逻辑演进次序将课题分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理论、需求体系、供给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部分,并进一步将研究内容分解为10个子课题,各分课题与子课题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子课题七: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研究

主要从管理学、领导学等角度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组织领导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对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者——政府的体育组织、政府的非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与民间其他体育组织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对公共体育服务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实现政府体育组织、政府非体育组织、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民间其他体育组织的协同运作,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对公共体育服务为民众提供服务的功能。

本部分主要内容:公共体育服务政府组织的组织领导体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体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领导体系的协同研究等。

目的:通过组织保障达成可预期性、可持续性、多元性需求

意义: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实现

把公共体育服务视为消极的物理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化,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属性凸现,调研中发现,很多政府部门理解公共体育服务就是建设多少健身路径、添置健身器材、设备,当然,从增加服务数目和政府政绩而言,这些也重要。但是,效果不太好,由于地点、距离、实用性、质量的缘故,造成很多闲置和重复。

从类别人而言,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的普遍性,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全体公民免费享受;从群体人而言,公务员、教师、医生、农民,等等,有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比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更需要知识和唤醒意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可能需要休闲;而从个体人分析,他的需求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求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能统一规定,同样的器材、无差别的健身路径,比如,调研中发现,城市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没什么差别,这是不妥的,没有从社会属性考虑,城市更多的是需要休闲,而且,不同知识层面,理解力不一。

从目前理论和实践分析,学者和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更多是从物理层面分析,比如,设施、设备、路径,等。其实公共体育服务不仅具有物理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

城市空间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物理空间,而非一种社会构建的空间,这也使得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在解释社会空间分化时略显单薄,尚未明确地揭露出空间分化背后的机制,仅将复杂的社会行动和空间结构关系简单地化约为经济竞争。受到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早期国内学界关于城市空间的研究多注重某一时间断面的静态空间分析,空间分化并没有和空间内群体分化的研究有机结合,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内在机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这源于城市物质环境本身是一项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这种投资没有及时在相应的时间内收回,资本就会贬值,这样资本必然要再流向利润更加丰厚的地方,[15]于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得不在保存建筑环境中原有资本投资的交换价值和破坏这些投资的价值以开拓更大积累空间之间进行两难选择”〔16〕。由此,城市空间陷人了恶性的频繁改造之中,在资本主义的城市化进程中,在追求更加有效的资本运行的过程中,在追求更多的利润创造的过程

中,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出现了。

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过程下的城市空间生产与社会空间分化

真正将空间要素与社会要素揉合起来,从本质上揭露出空间所具有的“可生产性”和“被生产性”,

1、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保障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公共体育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多元性”、“自由性”、“分散性”,其组织形式也应当突出“多元化”、“灵活性”特点。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保障既需要政府主导,也应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组织框架,其目的有二:(1)政府组织进行宏观调控,并提供基础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和规划;(2)非政府组织相对独立性运作。

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群众日常体育活动的“自由性”、“分散性”,很难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常规活动,政府组织管理的难度也较大,因而,社区一些活动点、站很少设专职管理人员。不可否认,其中有客观原因,由于公共体育服务表现出明显的“群众性”、“广泛性”,其组织形式也应当突出“多元化”、“灵活性”特点。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组织框架,是广州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组织保障。具体实施中以“政府组织引导”、“社区站点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抓手”,并且,加强纵横联系。

首先,政府组织主要发挥引导、监督、保障的作用,提供基础设施、活动场所,在一些重要的群体性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其他更多的事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操办,政府组织不能过于干涉社会组织的活动,保持社会组织在公共体育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社区体育站点是深入群众的网络组织的基础,和群众贴得最近,交流更多。市区内的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可在政府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对这些社区组织从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积极引导,扶持一些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的小型的社区体育组织,由于这些小团体具有规模小、独立性强、便于运作的特点,可使有限资金有针对性地投入,从而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公共体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广州市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另外,大力推行协会实体化改革,健全广州市现存的各种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项目协会、人群协会、行业协会的社会化的组织体系,也是完善网络化、社会化组织的有效方式。由于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具有广泛、多样的社会关系,这些联合组织更有利于加强纵向与横向的联系。

另外,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抓手。我国于1993年开始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到目前为止,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名体育指导员。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已达到1万人拥有一名体育指导员,这与广州市体育部门长期关注群众体育密不可分。但是,就目前这个数据,还是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这一矛盾将加剧。因此,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培训、管理、服务一条龙的战略格局,使其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2],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自不同领域,有教师、学生、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体育爱好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指导群众公共体育活动,他们易于和群众交流、沟通,是广州市公共体育活动领域的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常年活跃在社区,担负起组织群众进行健身活动、传授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广州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服务活动中,既增长了能力和水平,也增强了社会公共意识,有利于幸福广州建设。日后,应当进一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职能,培训“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让他们担负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

2、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保障内容分析

公共体育服务保障职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制定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政府和社会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修订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保障和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2)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和形式,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物质保障。公共财政是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核心,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既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的重要标志。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初期,还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可以通过“补税”、“贴息”、“奖励”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3)监督检查体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公共体育服务保障职能的重要方面,就是要监督检查“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体育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

3、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结构分析

(1) 政府组织

(2) 非政府组织

(3) 混合组织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是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体制。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有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体育总会、国家体育总局各单项协会、省市体育局、各行业各系统的体育协会等。其中,主管群众体育的职能部门是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下属各省市县的体育局。中华体育总会以及下属各省市的分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群众性组织,各行业各系统的体育协会是遍及企业、学校、机关、农村等基层单位的群众体育组织。这种庞大的体育组织机构的优势是有利于体育工作上下一条线、层层有人抓,便于实施统一管理和控制;劣势是机构庞大而臃肿,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行政色彩浓厚,运行效率较低。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群众体育管理由政府主导,开展各项群众体育活动时,不利于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研中,大部分专家认为群众体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权向上集中于政府,群众组织活力不够”。

4、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保障体系运作机制

体育协会自主

政府抓放结合

多元投资机制

自我造血机制

激励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

约束机制

活动引导机制

推荐第4篇:公共就业服务

很高兴能有这个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学习的机会。按照培训要求,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公共就业服务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公共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

提到公共就业服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就业服务。字数的相差,也导致的涵义的不同。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

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

《就业促进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

1、公共就业服务,是一种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即: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通过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弥补人力资源市场的缺陷,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合法就业权益,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

2、职业中介服务,是一种经营性服务活动,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即:职业中介服务是社会上各类组织或个人通过依法成立职业中介机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偿提供就业服务的活动,职业中介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属于经营性活动。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向全体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向用人单位提供人员招聘等就业服务,并承担着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劳动就业相关事务经办等项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对市场施加积极影响,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实施免费服务和就业援助,贯彻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劳动者可以免费获得基本的就业服务,使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专门的援助,有效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规定,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根据政府制定的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 《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强化基层就业指导服务,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场所,健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自20世纪80年代起,各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开始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项目,还接受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体承办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录用备案、档案管理等管理事务。2002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街道(乡镇)、社区延伸,普通建立了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承担公益性岗位开发,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政策落实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008年,省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08]26号),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服务规范的省、市、县三级不同类别和标准的人力资

3 源有形市场和覆盖乡镇社区的无形市场。

比如我们紫阳县,80年代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公司、劳动就业培训中心,2002年成立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2006年又按照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更名为乡镇社会保障服务站。县级也成立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2009年立项,投资600余万元的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也在2010年年底投入使用,各乡镇无形市场也逐步建立,即将投入使用。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坚实、完善的基础平台。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将在5年内,由政府出资,建设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我县2010年申报了1个县级服务中心和4个镇级服务中心,已被省发改委列为2011年建设项目,总计投资966万元,其中省级投资806万元,县级建设标准为3000平米,镇级建设标准为300平米。今年,我县又向省发改委申报了6个镇级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立项。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性质

《就业促进法》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如下规定:

1、是政府设立的机构

2、包括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街道社区的

3、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4、应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负责为残疾劳动者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残疾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工作。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分为向劳动者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提供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和说明。

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提供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市场中主要职业的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方面的信息。

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提供有关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传授求职方法技巧和招聘用人政策法律信息,对劳动者求职进行登记,提供岗位招聘信息,推荐劳动者求职应聘,以及通过

5 组织劳务输出、举办洽谈会等方式,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按照就业援助制度要求,通过落实政策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根据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经办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记录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为就业工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地方各级政府可以按照本地区就业服务需求情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劳动者免费提供的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同时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还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供以下服务:

1、招聘用人指导服务;

2、代理招聘服务;

3、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

5、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

6、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职责和任务

1、提供就业政策和业务咨询,传递职业供求信息,协助上级就业服务机构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做好跟踪服务。

2、进行就业失业登记初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由省人社厅统一印制,免费向劳动者发放。

◆《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劳动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

3、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掌握辖区内各类人员就业情况,及时向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4、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

5、受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并进行初审公示,出具灵活就业证明。

6、开发就业岗位,挖掘就业潜力,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如开发少儿、老年、便民、家政、物业、公共管理等服务型就业岗位。

7、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协助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

8、推荐辖区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9、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协助上级劳动保障和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协助失业人员接续社

7 会保险关系。

10、开展充分就业社区、信用社区等创建活动。☆(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

概念:充分就业社区是指社区内有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

◆标准:

①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

②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③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均被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评审办法:全年考核,年底评审

◆具体程序: 乡镇申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市级审核汇总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审批。

近年来,我县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3年被省厅表彰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先后有毛坝镇、洄水镇、双桥镇、红椿镇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环城路、会仙桥、东城门、河堤路4个社区工作站均被表彰为“充分就业先进社区”。

☆(2)信用社区创建

8 ◆信用社区概念:指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基础,在街道辖区范围内,通过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建立诚实守信的纪录和个人信用承诺档案、开展信用调查等方式,办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社区。

◆创建标准:积极参与欠款回追工作,辖区内小额担保贷款回访率100%,到期回收率达95%以上;社区各种台帐齐全、数据准确,按规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已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有专门负责小额担保款信用调查的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社区内申请人无不良信用纪录和违法行为。

◆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

我县在2009年开始创建环城路社区为先进社区,并通过市局验收授牌为“信用社区”。但在实际工作中,取消反担保与确保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的有效回收之间,还有一定的难度。

五、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责任、基本制度、保障措施、具体任务和行为规范。这部法律的出台使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取得了法定的地位,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工作中承担重任,成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工作载体。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共就

9 业服务机构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组织一系列的专项服务活动,并深入乡镇、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为稳定就业局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自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和劳动部门的整合,各地也在逐步推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与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整合为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时机。

(二)挑战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满足不了。

2、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今年,在坐的各位,都是承担的我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我们所面临的工作任务艰巨、任道而重远。

推荐第5篇:社会公共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

“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社会公共服务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着力推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6:社会公共服务及其分类

组织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社会公共服务根据其公益性和经营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和非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两大类。后者又分为准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和经营性社会公共服务。政府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非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倡导者,同时是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在现阶段,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等领域,是政府依照法律法规,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社会权利、基础性的福利水平,必须向全体居民均等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筹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实现从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转变,从规模发展向结构优化转变,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基础教育。建立财政支出向义务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倾斜的机制,实行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收杂费和书本费,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补助。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新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组织城镇优秀教师到郊区薄弱校支教,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切实维护来京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并重,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衔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首都产业发展急需、提高新增劳动力就业技能、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新增技能型人才50万人。鼓励发展民办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和示范校。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对农民、企业职工、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高等教育。坚持内涵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稳定本专科生规模,有序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十一五”期间,全市高考录取率稳定在7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左右。继续加强与中央在京院校合作,推进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校布局调整,搞好沙河、良乡等高校园区建设。

终身教育。广泛开展各类人才培训,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普遍提高市民素质。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以全面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着重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卫生建设,为市民提供公平、优质、便捷和负担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两级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逐步解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首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规划医院布局,重点加强新城和郊区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医疗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基层卫生建设。统筹规划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类设置与标准化建设,增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加强乡村卫生基础建设和医疗业务骨干培训,到2010年实现全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在设施建设、人员配备、服务能力等方面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健全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健康公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北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区域合作应急协调机制。按照管理属地化、指挥一体化原则,建设市、区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确保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统一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各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完善由紧急救援、传染病救治、职业中毒与核辐射救治三大系统构成的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成佑安医院扩建、地坛医院迁建等重点项目。整合首都疫情、病情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等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建立完整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充实并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执法检查和市场监管,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三)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以拓展首都文化中心功能为核心,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

创造文化精品。着力扶持公益性、原创性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北京的国际影响。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在注重现有文化设施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的同时,建设中央电视台、国家图书馆二期、北京电视台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大众传媒。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创新,着力打造一批公众喜闻乐见、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名牌栏目。积极推进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发展以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建立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互联网等新型传媒管理,提高新闻出版的质量和水平。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新建和改建一批面向广大市民的演出场所。继续做好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鼓励和资助文艺院团到农村、厂矿、校园演出。加强城乡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水平。

发展体育事业。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增强市民健康素质,基本建成以体育服务为重点的全民健身体系。重点加强郊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显著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体育服务能力。以奥运会为契机,加快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优势运动项目和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力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上创造良好成绩。

(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构建统

一、协调、高效的奥运安全保卫体系和城市公共安全维护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市公共安全维护。完善监控网络,提高情报收集和分析预警能力。建设北京市报警服务中心,提高快速反应和综合调度能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技术应用水平,加强重点区域和复杂场所的物防、技防建设,提高防范效能。

重大突发性事件防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反恐斗争的组织领导、信息预警、应急指挥、现场处置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完善工作预案,提高训练水平。切实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的安全保卫,坚决防范暴力恐怖活动发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派出所等基层公共安全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推进警力下移。整合、规范各种治安防控力量和资源,发展群防群治,完善以“巡逻、社区、治安、内保”四张网为主体框架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继续开展平安街道(乡镇)、平安社区等平安创建活动。

(五)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推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优化设施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实行公共服务分类管理。根据现阶段发展水平,科学划分和界定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及标准,强化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享有。加强规划引导和行业监管,鼓励和扶持社会主体参与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举办基本公共服务,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使用效率。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举办主体多元化,通过财政补贴、公私合营(PPP模式)、特许经营、贷款贴息、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全面开放经营性社会公共服务市场,消除制约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重点加强农村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区县功能定位,统筹规划非基本公共服务布局,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规划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的原则,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统筹规划区域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公共服务资源,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疏解中心城功能,城区内原则上不再改扩建大中型教育、医疗设施。加强新城和郊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区优质资源有序扩散和转移。

推荐第6篇:农村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

摘要我国先阶段的公共服务就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初

步建立但还需继续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目标,通过完善

财政体制和提供财政保障使不同地区政府确保本地区居民有机会、有能力、有权

力接近的与公民基本权力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医疗卫生(或称公共卫生和

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险。基本公共

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了发展的社会属性。考虑到

我国现阶段的特点,尤其是地区和城乡差别较大,本文就以杨楼村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找出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 财政体制农村 市场经济

一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让世界瞩目,伴随着这个大

的浪潮,中国广大的农村也紧紧抓住机遇不断的寻求发展空间,尤其是每年的中

央的一号文件都是指向三农,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实惠,看到了改变生活的政策保

障,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也开始注入广大农民的脑海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潮流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才智。下面让我们通过杨楼村的发展来了解农村公共服

务的状况。杨楼村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一个普通村庄,全村共有19个自然村,1076

户,4103口人,党员80人,人均纯收入3817元。

(一) 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该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10年实现农村农村社

会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告别有病不敢看,因病致贫的时代。该村还大力筹措资

金进行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改善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使一些小病能就近就诊,

还积极引进人才等等。该村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新建一自来水厂,解决了群众

饮水的安全问题。

(二)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也越来越重要,而广大农民的科学

文化知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与坏,为此该村积极响应号召推进

“农村书屋”建设,使广大群众在闲暇之余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精神养料,丰富了

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农闲的时候

村委会组织广大村民外出旅游,还积极联系一些豫剧团下乡,广大群众不用出门

就能欣赏名家大腕的精彩演出。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先进的的生产力,要靠教育,

1该村领导高瞻远瞩,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杨楼小学新校舍的建设,一年时间一所现代化、实用、美观的两层教学楼投入使用,教育环境和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三) 公共交通服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判断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怎么样,首先要看这个地方的道路怎么样,该村这些年在省、市、区的支持下积极筹措各方力量实现全村主干水泥化,其他的道路也得到硬化,村村通这项惠民工程基本实现,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雨天不敢出门的尴尬时代一去不复返,

(四) 农村社会管理服务

就中国国情而言村委会这个基层组织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它是党和政府为民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该村现有党员80人,积极开展党员座谈活动,加强与周边党支部的联系。村委会所有干部实行包片制既实行责任划分,每名村干部负责几个村民组。该村还积极推行“4+2工作法”,在全乡率先推动政务公开,村委会支出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 现状分析

虽然该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该村产业链比较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差直接导致抗涝抗旱能力脆弱,其次虽然现在的小学各个方面较之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城区的教育质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前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是很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而家里基本上是年迈的老人,留守儿童的看管和社会治安让人担忧。新农合报销比例还不是很高,百姓有怨言。我们说改革开放国家富裕了,百姓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三 农村公共服务的体制弊端

(一)供给体制存在缺陷

现行农村公共服务实行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即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由上级的指令决定,并不是主要由乡、村基层内部的需求决定。这种供给机制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极易导致农民不需要的公共服务的供给过剩。而这种供给体制的实质是政府成为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者,农民则成为了被动的购买者,必然导致供给的成本过高,造成公共服务资金的浪费。此外,县乡政府承担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易导致成本的增加和产出的低

效,形成政府失灵。乡级政府为完成自己的政绩,便很可能向辖区的广大农民朋友们伸手,加重农民的负担,近年造成的“干群关系紧张”和这种体制不无关系。

(二)供给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农民迫切需要的生产性的公共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如大型的水利灌溉设施、农村的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体系等。另一方面农民不需要或需要较少的公共服务的无效供给。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力修建“政绩工程”,这种公共服务的提供忽略了农民的需求,超越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

(三)供给的区域性差异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多,财源丰裕,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来提供充足的农村公共服务,而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并且受到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仅靠农业方面的收入是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的。而长期以来,城镇的公共服务由政府在财政内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成本由农民自己承担,这种差异也是显著的。

二、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在这种供给模式下,乡(镇)级政权被赋予过多的经济社会职能,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多地是采取制度外的财政进行安排,即主要依靠向农民收费、集资、摊派和罚款等形式来筹集,从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缺乏科学性。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这种行政命令式的决策机制从体制上决定了供给与需求的脱节,造成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供给结构上出现矛盾;供给决策的权力由众多部门来执行,容易导致各部门利益恶性膨胀,而农民急需的公共服务却得不到有效的供给;农民难以在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共决策过程中显示自身的偏好和行使监督的权利,农民缴纳的统筹、提留费用因监督不力致使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率低下。(二)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行财政包干,除农村电网改造等大型公共服务以外,国家把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交给了乡镇政府。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农民自主意识的增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以及成本的可接受性。要达到农村公共服务的最优供给,就必须先了解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无视需求的供给必然是无效而低质的供给。不少学者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寻找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原因,认为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缺乏和农民话语权的丧失是导致农民的需求不被重视,进而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供给主体混乱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大致可以划分为政府供给主体、农村社区供给主体、农村私人供给主体三类。1.农村纯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来供给。如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等。2.农村准公共服务应该按照政府财政补贴和受益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和相关受益人合作提供。如中小型水利工程、农业科技教育、农技推广等。3.小范围受益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对于这类服务理想的方式是发挥农民自身的力量,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组织。如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村内道路的建设和维护等。

由于各级政府及村民组织之间权限不清,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来源萎缩。农村社会的纯公共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但农民却成为真正的提供者;基础教育是纯公共服务,应该由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中国农村的义务基础教育却几乎都是由农民自己来承担;农村发展的准公共服务,不是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出资,同样也是由农民自己来分摊成本。

(四)供给渠道单一

在财政体制上,各级政府都向下级政府下派自己的责任,最终将公共服务供给的负担全部推给了贫困的农民;在供给机制上,政府却又进行垄断经营,限制其他的经营主体进入。私人投资由于受政府政策和产权界定的影响,难以大规模进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在国家财力有限的状况下,仅靠政府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是很不现实的,将难以满足乡村社会多层次、宽领域的公共需要。而且这种体制很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往往提供公共服务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难以保证农民对公共服务多样性、高质量的要求。

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工业、城市的发展,它应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而农村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因此有必要改变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匮乏的现状。

(一)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农村公共服务的不同属性和层次决定了其供给应该多元化。在供给主体、资金来源渠道和供给方式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种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通过持续地对农村的“多予”、对农民的“少取”、对农业的“放活”,逐步建立起支持“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些都需要政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包括对公共服务产权界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对某些负外部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规制,为消费者提供相对充分的信息,给予相应的优惠或补贴等激励措施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现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的救济体系。构建统筹城乡公共教育体制,提高城乡间公共教育的公平程度,建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转的就业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二)构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

从农民的自身需求出发,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由广大农民的需求来决定公共服务供给种类和数量的目标,而不是以前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决定,这种决策机制,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需求意愿。要充分体现农民的需求意愿,关键的一点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乡村范围内最广泛民众的意见能得到充分的反映和体现。同时应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手建立一种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让农民有能力和有渠道表达自身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首先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服务上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机制。其次国家应调整财政和国债投入结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量和比重,使农村能够获得更多财政支持,从而解决农村因公共服务匮乏所引起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平衡,以保证自然、经济环境存在着差异的各个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

(四)建立与各级财政相对等的事权分摊机制

虽然在现实的农村中依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看到

了党和政府作出的行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公共服务不再是一种奢望,习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中国梦,希望在我们的农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

参考文献

【1】 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 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 岳军,朱德云,潘寄青.农村公共服务于农村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 唐晋.小基层大视野.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5】 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

【6】 国务院关于农村公共服务种类更多、服务更细、质量更高Http://2011

【7】 刘宇南.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的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8】 王下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9】 陈崇林.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0】 孙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推荐第7篇:公共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0091333024陈启龙

09市场营销

一、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马鹤年等根据气象服务的内容把现代气象服务业分为三大类内容:一是气象信息服务;二是气象工程技术服务;三是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气象信息服务是以气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务;气象工程技术服务是在大气科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工程技术改变短时小范围内天气气候的影响来服务于社会;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则是指向客户提供了有关气象科技知识和应用方面信息的综合性的咨询服务。

二、目前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形成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其中又以气象灾害为最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损失严重。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如:灾害种类增多、频率增大、区域扩大、损失急增,生态灾害日益加重。而气象服务部门对灾害的监测手段、服务方式还相当落后,对灾害的预测与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各类时段天气气候预报的精度问题有待提高。例如.对大降水和暴雨的落点的顶报、沙尘暴的预报时效、冰雹预报和大风预报等准确性均有待提高。

2、气象服务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规划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增加的气象灾害的影响,因此,需要一个功能比较完备、准确、细致、信息化的气象服务系统作为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以方便农村进行天气变化的农业适应对策的分析。目前农民获得气象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还是电视和广播,尤其是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但是,目前电视天气预报的节日和对象都非常有限,大量的气象信息(比如防灾减灾、农经信息、病虫害防治等等)都不能及时传到农村。

3、气象人才匮乏

以气象灾害频发的新疆为例,2005年全疆仅有专业气象技术人员1028名,气象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同时人才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与气象科技服务快速发发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对气象科技服务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数量少、层次低、覆盖面小。

4、发展后劲不足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未能很好地解决气象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服务产品单

一、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用户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主要靠上新项目和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科技服务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气象部门改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对策思考

1、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当前我国特别足农村的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十分薄弱,而气象等自然灾害呈逐年多发趋势,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的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趋利避害,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尽快建立起综合性的防灾减灾体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县级等基层单位预报工作的准确率,这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加气象监测网点。如建立乡镇自动雨量站,在特殊地形特殊位置建立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这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以省市级气象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开发应用数值大气预报产品,收集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对重大灾害性人气、转折性人气及关键农事季节人气,要力求报出落点、量级和范国。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提供3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要。

2、建立强大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随若气象服务对象的增多和用户对准确性要求的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针对气象信息服务于社会整个过程而言的,气象服务系统中不仅应包括气象信息的生产和发布,也要包含信息的传输服务、用户使用及最终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能否较快、可持续发展,最终决定因素是能否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气象科技服务队伍。制定灵活、可行的气象科技服务人才机制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培养掌握现代化气象及相关科技、懂经营、善管理、守法廉洁的科技服务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提高科技服务队伍的政治、科技素质以及创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4、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应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重点工程提供气象科技服务。加强全方面合作,不断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网络平台,大力发展信息资讯业。

(2)加强与电力、交通、保险等气象敏感行业的深层次合作,努力开拓行业气象服务。

(3)加强国内气象工作者之间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我国气象服务的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与外国气象服务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成功经验。

推荐第8篇:公共服务满意度

青羊实验中学附小参加青羊区政府第五责任区 “2017公共服务满意度”专项督导汇报交流会

4月25日上午,青羊区政府第五责任区专家督学张化冰、责任督学杨俐在泡桐树小学境界分校对六所学校“2017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听取了各校对市民提出的办学意见的整改情况的汇报交流。

六所学校的分管领导参观了泡小境界分校以统战工作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里、走廊、楼道、大厅处处都能感受到统战的宣传氛围,艳丽的色彩、简洁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

罗萍书记代表青羊实验附小汇报了附小2017公共服务满意度专项督导检查的自查情况以及整改提升的具体措施。

前期,附小按照自查内容,各部门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梳理,针对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提升措施:

与家长的沟通还需要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预见性分析,把家长工作做在前面;附小每年有大量的新进教师,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需要加强岗前培训,利用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指导和监督;利用校园各主题活动,如体育节、校外社会实践、艺术节、每周五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德育类主题活动,有目的的、持续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

第五责任区责任督学张化冰听完各校的情况汇报,针对此次满意度测评对各学校提出了建议和要求。首先肯定了六所学校主动认真对待测评的态度,整改措施得当并且落实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次,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上,要求各学校有可操作的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建议课堂上讲练结合。最后,各学校应积极探讨分层布置作业的有效操作办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的将学校教育教学进度安排、活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告知家长。

推荐第9篇: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

概念

所谓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面向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安全、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服务

内容

(1)社区就业服务的内容。包括: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就业和再就业咨询服务、再就业培训服务、就业信息服务、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创业服务

(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包括: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社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老年护理服务

(3)社区救助服务的内容。包括: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

(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的内容。包括: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

(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包括: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7)社区安全服务的内容。包括: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巡逻守望、看楼护院活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消防工作。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

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

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其主体是社区成员,包括驻社区单位、社区组织、家庭和个人。服务的对象包括居家的孤寡老人、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服务的方式有捐赠、互帮互助,电话救助网络、智能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站等

社区志愿服务

所谓志愿服务,就是指任何人志愿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技能,在不取得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进步、推进社会福利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社区商业服务

社区商业服务是由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可以将社区中的一些商业服务业纳入社区服务的框架中

2.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

“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是指政府将所有面向居民的公共服务全部集中于一处的服务方式。其实现方式,有的是集中于同一幢楼内,有的是集中于某一楼层大厅内,也有的集中于社区的某一平房内

委托服务

是指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的委托关系。有些行政性工作,本身属于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分内职责,但落实到社区时,由社区组织做起来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这种服务方式。但是在办理委托关系时,必须赋予与职责相应的权利和经费

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是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而由政府全额或部分埋单,具体实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向所有符合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这里的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向社区组织或其他社区民间组织购买的服务。这是政府投入机制的一种方式

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社区公共服务中的项目管理,就是将某一项公共服务作为一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技术来进行管理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实际上就是服务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都可以通过服务热线来提出,服务热线根据居民的需求事项和要求,联系有关组织或个人为居民提供服务。

推荐第10篇:公共服务总结

市经济开发区关于公共服务行业

评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市纠风部门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区在学校、医院等8家公共服务行业个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区行评动员会后,各受评单位积极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自查自纠,使得行评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为更好地传达行评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各受评单位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开发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行风评议活动的会议和文件精神,使行评动员做到全覆盖。

8家被评单位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单位、本部门开展行评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使行评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例如,开发区中学、三棵树医院以表格形式详细制定了各阶段的行评工作实施计划,明确时间、内容。

在宣传方面,各受评单位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开发区黄河小学专门召开了学生家长会;钟吾医院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安保人员参加的行评动员会,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确保行评工作不留死角。各受评单位还分别利用简报、LED电子屏幕、横标、专栏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评工作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受评单位“各施各法”。4月17日,8月24日,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两次走进市政行风热线,诚意听取基层群众对学校、医院的意见。三棵树中心小学制定意见调查表,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

在行评工作工作中,部分受评单位编写了行评简报,及时向监察局和区政行风评议员代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整改情况,加深了监察局对各行业开展行评工作的了解。

三、边查边纠 行评工作初见成效

目前,各受评单位认真深入查找问题,边查边改,以纠风成效促各项工作的开展。例如,医院各单位认真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学校各单位认真开展治理乱收费,乱订学生辅导材料现象,切实落实“阳光收费”管理,减轻基层群众负担。

第11篇: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及加强公共服务工作汇报

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方面,担负着树立政府在人民群众中良好形象的重任。街道领导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会议精神,街道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致认为全程办事代理制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百姓利益服务的具体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出发点、落脚点是为百姓服好务,提高办事效率,让百姓满意。街道各科室共同努力,在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及加强公共服务工作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概括为三落实三建设,即落实整改、落实责任制、落实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整改

加强对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的组织领导,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成立领导小组

按照会议精神成立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和网上互联审批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委书记xxx和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xxx同志任组长,工委副书记xxx、xxx等为副组长,全面领导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及加强公共服务工作。

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吉胜久区长的指示,街道领导召集有关科室进行了认真研究

部署,根据街道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各地区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

了《崇外街道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的整改措施》,从提高认识、明确

责任、及时整改、狠抓落实四个方面入手加强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工

作。

认真组织落实整改

1)为进一步提高街道各职能科室的服务意识、全局观念,街道工委、办事处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科务会、机关干部大会,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带头学习会议精神,目前,全街上下对全程办事代理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形成了内部合力,处理问题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好评。

2)街道进一步明确了全程办事代理事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根据本街道各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将全程办事代理事项划分为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和上报件等四种,并将各全程办事代理事项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制定了“全程办事代理窗口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全程代理人工作职责”、“办理人工作职责”,形成了人人有其责、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氛围。

3)街道要求各部门对投诉所反映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及时理顺每项审批、审核、核准事项的办理工作流程,同时,将此项工作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并将逐步在各社区建立“全程代办”服务站,实行多点服务,加大全程代办工作在社区的延伸。

落实责任制

xxxx积极落实全程办事代理责任制,明确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具体事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街道各科室迅速贯彻会议精神,逐项落实措施,落实责任,部门领导亲自深入最基层,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

2)街道办公室指定专人作为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受理人和代理人,负责对街道实施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受理群众投诉,并定期对申办人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全程办事代理制实施情况,提出改进意见。街道在辖区内公开了投诉电话,受理人接到投诉后,当日能答复的当日做出答复;对较为复杂的投诉事项,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处理完毕的,要向投诉人说明情况,每一起投诉的处理均应有文字记录。

落实监督机制

街道建立了全程办事代理制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化了监督机制,全面实施监督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代理事项落到实处:

街道加强责任人监督管理,制定了《受理室及其工作人员主要

工作职责》、《全程代理人的主要工作职责》、《办理人主要工作职责》等等。

街道加强全程办事代理工作检查,每月检查一次,每季度一次

全面检查。

加强制度建设

街道加强制度建设,为落实全程办事代理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街道制定了《崇外街道全程办事代理制实施方案》、《崇外街道全程办事代理制实施细则(试行)》

建立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各项配套制度,逐项加以落实,针对各类代办事项,划分各科室职责。

建立并落实监督回访制度。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配备了必需的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加大了资金投入,

将建立社区代办制,延伸了服务范围

设置了服务流程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全街上下广泛宣传全程办事代理制,学习怀柔区的先进工作经验。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

下一步工作打算

健全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对接,主要是建立明晰的具体对接内容,增加透明度,更方便百姓办事,减少环节,简化流程。

逐步健全完善全程代办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点: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足现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建立约束机制,把百姓满意的程度作为衡量办事质量的尺子,同个人绩效挂钩。

大力宣传,确立“让办事的同志把意见留下,把满意带走”的工作宗旨,促进工作作风建设。

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服务意识,有利于依法行政。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加快推进全程办事代理制、加强公共服务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继续努力奋斗。

第12篇: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工作汇报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2012年已接近尾声,在即将结束的这一学期,在学校、学院领导老师的亲切关怀与全院同学的大力支持下,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积极向校团委、校学生会靠拢,发展具有公共管理学院特色的部门和管理机制,努力践行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目标,切实发挥本组织的作用,丰富了我院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学院所有师生的支持与努力下,我院学生会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展现出了公管学院的师生风采。下面由我向大家做我院学生会的工作汇报:

(一)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提升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在学生会组织工作中,由主席团统一协调规划,实行分管副主席、部长负责制,使工作积极有效地策划、执行。在干部的选拔方面,我们通过纳新,吸纳一些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进入学生会,并逐步培养,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策划学生活动的学生干部,为我们的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培养一批先进的、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壮大我院的组学生组织,使我院学生活动开展地更有新意,更加精彩。

(二)健全学生会管理制度,实现学生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根据我院近年来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总结并制定出了适合我院团学生工作的多项制度,有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学生会财务管理制度,学生会会议制度,学生会值班考勤制度以及学生会奖罚管理制度。全力营造“团结、奉献、务实、求真”的工作环境,规范了学生干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推进了我院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结合学院各专业特色,积极开展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生活动

本学年我院依然坚持在积极配合学校各级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下,进行我院的各项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的开展,展示出我院全体师生的风采,下面由我来介绍我院的各项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

(1)常规活动:

1.迎新及走访新生宿舍

我院学生会本着“服务学生”的精神,积极组织我院志愿者,做好引导新生报到、寝室安顿的工作,并在新生入校第二周走访新生宿

舍,看望新生,了解新生入学后的困难与需求,帮助他们尽早融入到大学生活中。

2.教师节“感恩”活动

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感谢所有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与辛勤教导,并响应校级组织的号召,我院学生会宣传部负责制作了一期“教师节”展板,并在教师节当天展示。

3.纳新

进一步加强公管学院学生会队伍建设,为学生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为新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平台,我院进行了纳新,拟定岗位24个,参加面试总共62人,占全院新生的60%。

4.积极组织我院新生参加“新生节”系列活动

我院学生会相应校学生会号召,组织新生参加了由校学生会的主办的“新生节”拔河比赛,“新生节”辩论赛,新生才艺大赛以及“起航杯”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并且在拔河比赛中荣获季军,征文比赛4人获奖。

5.新老生交流会

我院以往每年的新老生交流会都是由学生会主办与承办的,但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采取由学生会主办,新生班级承办,新生班级采取了访谈老生的形式,使今年的新老生交流会有了大的创新,成为一大亮点。

6.以“喜迎十八大”为主题的新生才艺晚会

为了给我院新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更加自信的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院学生会举办了这次新生才艺晚会,增添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兴趣,同时也表达了我院全体师生对“十八大”的美好愿景与期待。

7.“奋进杯”足球赛

我院学生积极参加校级赛事,组织了全新的院足球队,与各兄弟院系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比赛,通过这场赛事加深了我院与其他兄弟院系的交流与感情。

8.学风督导以及寝室卫生检查工作

根据我院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我院学生会积极组织学生会成员组成督导小组,严格认真进行每周的学风督导以及寝室卫生检查工作,促进我院学生学风的良好改观,改善了学生宿舍的卫生状况。

9.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干部培训

着眼我院学生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需要,我们进行了学生干部的集体培训,对学生干部应用办公软件以及文笔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做了培训。

10.学生食堂排队督导活动

响应校校园文明督导部,我院校园文明督导部常规进行每周的食堂配对督导工作。

11.四六级考前讲座

为提高全院同学对四六级考试的重视,我院学习部开张四六级考前讲座。

12.冬季长跑运动会

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冬季长跑运动会。

(2)特色活动

1.公管杯辩论赛

公管杯辩论赛作为我的一项特色活动,更换校名后已经做了三届,提炼出了不少辩论人才,作为我们学校代表参加省市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我的寝室我装饰”活动

为了改善我院学生寝室文化、精神面貌及生活氛围,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号召下,我院学生会开展了这次寝室设计大赛,在我院各个班级的宿舍中评出最优秀的寝室,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3.模拟法庭

2012年上半年我院举行了面向大三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开展了模拟法庭第一次开庭,此项活动与专业密切相关,深的同学喜爱,并预计在下学期开展模拟法庭第二次开庭。

4.详解医疗纠纷

此活动是针对公管医疗保险专业大三学生开展的专业知识比赛,现场进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等内容。

5.编程、网页设计大赛

此活动针对信管专业开展的专业技能比赛面向对象是信管系所有学生。

6.“公管杯”技能大赛

此活动从更换校名后也进行到第三届,面对我院大二大三所有专业同学进行技能比赛,预计下学期开展。

(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1.缺乏对新干部的培养。在学生会工作中,对下一届学生干部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部分部长对工作要求较高以至于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因此助理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培养造成了影响。

2.学生工作中各部门缺少沟通与协作,影响了活动的顺路开展。

3.与其他学院交流太少,往往组织的活动只是本学院的同学参与,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强与其他兄弟学院的交流。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

2012年11月26日

第13篇: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汇报

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公共机构节能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以及能耗统计体系,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市政府办公厅部署的能耗统计任务,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呈现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现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为副组长,县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供电、农业、水利、住建、教育、卫生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全县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公共机构也相应成立了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职联络员,负责本单位的能耗统计、节能联络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各单位日常工作范围,不断推动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短信提醒、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进行节能知识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节能宣传专栏,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工作。一是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节能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节能 1

提示标牌、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等方式,深入宣传国家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节能常识,普及厉行节约的行为规范,倡导低碳、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节俭意识,鼓励带头作好节能工作。二是开展抵制商品过渡包装活动。向机关工作人员发放倡议书,要求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三是积极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在机关单位食堂张贴节约粮食宣传画和设置提示牌,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理念。四是抓好中小学校阵地宣传。县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教育局、团县委,在全县中小学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增强了对节能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完善体系、据实统计。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和《安徽省贯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各公共机构联络员负责,完善统计体系,做好能耗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耗台帐,组织全面的能耗调查,摸清能耗情况,及时上报统计报表。目前,已将全县财政供给的公共机构纳入能耗统计范围,涉及建筑面积88.29万平方米,用能人数13447人,公车数量389辆,其中:汽油车367辆(含公检法司摩托车),柴油车22辆,并按计划完成了2005年至2009年的能耗统计工作。其中2009年度电消耗量101.2万千瓦时,水消耗量103.2万立方米,汽油消耗量99.73万升,柴油消耗量13.

3万升,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110.5万吨。2010年我县制定了在2009年的基础上降低5%的约束性目标。前三季度,全县公共机构电消耗量66.84万千瓦时,水消耗量77.07万立方米,汽油消耗量75.18万升,柴油消耗量10.1万升,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81.61万吨,各项能耗指标都在控制目标值内。

(四)政府带头,以点带面。我县行政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楼6层,配备了水电供应系统和中央空调、电梯、消防等保障系统,30家单位近400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按照打造节能降耗节约型政府机关的要求,整个行政中心大楼建设设计按节能要求使用了节能材料,包括墙体保温材料,双层隔热玻璃,节水龙头,节水蹲位。制定了《行政中心节能管理制度》和《行政中心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加强节能管理。推行低能耗节能环保产品,办公印发文件、材料,采取双面使用纸张。大楼中央空调在指定的时间内使用,午休和节假日原则上不开启使用,并规定空调开启使用室内设定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提倡“尽量少开空调,开空调关闭门窗”。大楼电梯一般不使用,特殊情况需用电梯临时开启。建立节能日常管理巡查制度,水电、保洁、保安定时检查大楼亮灯和空调关闭情况,随时关闭不必要的照明灯,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的发生。大楼水电工每天对供水管线、设备运行进行检查维修,堵塞跑冒滴漏。整个供电系统配备大小两台变压器,分别为630和250千伏安,实行分季节交替使用,在夏冬季节使用大变压器,春秋季节使用小变压器,以此减少电量变损。由于管理措施到位,

能耗降低明显,每年节电约3万千瓦时,节水约3000吨,减少开支近8.8万余元。制定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实施了“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和油耗、运行费用统计报告制度,逐车、逐月核定油耗定额,实行单车核算,车辆油耗和运行费用明显降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偏低。除行政中心等新建办公场所外,我县各级公共机构用能设备能效普遍较低,如高效节能灯的使用量占照明灯具总数量的比例不高,部分空调、电梯等大型用电设备未采用节能技术;办公设备管理粗放,一些单位对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的选择没有满足节能的要求。

(二)节能管理体制、制度有待完善。我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确定;节能审计工作尚未开展;能耗统计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节能考核等方面还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

(三)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由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在公共机构推广应用不普遍。同时,节能信息匮乏也影响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普及。

(四)节能意识有待加强。少数单位对开展节能工作不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尚未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缺乏节约能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

将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厅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在充分发挥人的自觉性的基础上,及时制订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能耗统计制度、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制度、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节能监督制度等,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扎实做好能耗及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岗位负责制。

二是建立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制订全县节能降耗的中长期规划,核定能耗定额,细化任务分解,将实施情况纳入县政府对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在汇总分析资源消耗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制订能源消耗标准,形成机关能耗定额标准体系,为节能工作提供标准和规范。

三是加大节能工作的督查考力度。加大对各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真正调动干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杜绝“浪费无责、降耗无利”现象的发生,使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14篇:南京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始终放在城乡社区、始终放在基层,始终放在“服务”上,以大力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和城乡社区文化室建设为龙头,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一体,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旅途中走出了“南京步伐”,即:“以政府主导,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全民普遍参与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市文化工作的实际,提出加快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2、奋斗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2010年,努力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充足、网络设施比较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比较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比较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和文化南京建设相适应。

二、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为目标,采用有线网络、无线发射和卫星补充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基本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直播卫星交叉混合覆盖。彻底解决好全市“盲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户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对经济欠发达街镇、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做到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探索以接收直播卫星等方式来解决南京部分偏远山区、圩区农村有线电视全覆盖的路径,加快对区县近30万户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农村5万多贫困户广播电视的全覆盖;通过加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确保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8套电视节目。同时,理顺区县有线电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区县为中心、街镇为基础、服务广大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运行维护体系。增加广播电视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南京广播电视台逐步开办农村频道、频率,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各县和涉农区广播电视台应当加强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积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和资讯服务,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

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由文化部门负责牵头组织,采用分级投入、共建共享、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机制,建设以金陵图书馆为龙头、区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联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县级分中心,带动街镇及城乡社区服务点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各区县建有分中心。结合“街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街镇基层服务点建设;通过与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完成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村村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南京市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与服务的虚拟专网,实现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与南京自建特色信息资源在同一技术平台的发布和开放,市级中心和区县分中心的数据库资源共享、跨库检索和书刊借阅通借通还、在任何服务点在线查看全文资料、电子图书、学术期刊及自建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等资料等功能,使南京文化信息数字化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和“图书馆流动服务制”,建立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定期送图书到街镇和城乡社区。

5、街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全市114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的提档升级,按照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达标创优;加大对全市217个尚未建立文化室的城乡社区的扶持力度;区县文化馆面积不低于3000—400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不低于1500—2500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不低于1000—2000平方米,并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老年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100—200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实行全额拨款,单独建制,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本区县文化局指导,日常工作由街镇政府管理。要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每站必须配备1—2名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街镇综合文化站要创新管理机制,开展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升级活动,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定级标准,从场馆面积、藏书数量、数字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对照检查,逐项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要达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经费)。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要明确由专人具体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全市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量不少于1.6万册。2010年全面实现全市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城乡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文体中心)的目标。

6、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推动国有电影放映单位转企改制和院线制、股份制改造。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放映新主体,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广告宣传、设备维护等领域。完善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推动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将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放映纳入政府公益性放映的范围。加强农村电影设施设备建设,在实施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中,统筹解决电影放映场所及相关问题。在全市实现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加快对各区县配备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工作,到2010年,实现全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

7、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整合现有农村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帮扶全市191个经济薄弱村建设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可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配备图书不少于600种、12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50种,配置电脑、电视机、DVD机等设备,并有相对固定、具有基本图书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到2010年,在全市农村所有社区建成农家书屋,加快推进农村书报刊发行网点的建设。

8、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工程。完善市、区县、街镇、城乡社区四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建设,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努力在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宣传推广等方面搞好服务,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倡导“社会体育社会兴办,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兴办公共体育事业,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品牌化的进程。到201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其中城镇达到6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5%左右;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96%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每万人达到12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03年底的0.94平方米上升到2.0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0.3-0.4平方米。

三、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

9、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区县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各级各类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和广播电视台(站)、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点和卫星接收设施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机场、火车站、客轮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

10、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在公益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的都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实现全市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共享。

11、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大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尊重艺术规律,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强策划和资助,集中精力,精心打磨,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鲜明个性、艺术水准上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安全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加强“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12、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先进文化进社区、特色文化进乡村”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日都应当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动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到基层提供志愿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市读书节、南京市学习节、“文博之夏”、市民学堂、“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名家讲座等品牌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南京人文资源优势,力争承办集聚效应强、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文化品牌活动。

1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鼓励多出快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建立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探索发展网络出版、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的新路径。加强中国南京网、龙虎网等本市门户网站建设,充实拓展网上外宣内容,打造一批对外宣传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14、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要发挥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影视制作业业、演艺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数字传输业、会展博览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教育培训业、印刷复制业、体育健身业等重点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品支撑。各类文化企业也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生产更多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拓宽选择公共文化产品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兴建大众化的影剧院,鼓励经营单位薄利多销,改变票价过高、群众消费不起的状况。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农村出版物发行、演艺、电影放映等文化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阵地。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15、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和街镇综合文化站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已被挤占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已被挪作他用的应当限期坚决予以收回。对政府兴建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积极探索“国有民营”的新路子,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实行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文化设施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16、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要根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特点,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全市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17、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以金陵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龙头,加快区县图书馆与各地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加强区县图书馆镜像站建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效能。积极推进数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数字化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网络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建设,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五、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18、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文化南京的高度,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部署,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分工负责,党建、人事、司法、农工、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对口挂钩帮促“一区两县”(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工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以及创建文明城市(街镇、村、社区、单位)和文化先进县(街镇)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主动协调财政、人事、规划、土地、税收、建设等部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顺利建设、正常运转和公益性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市和各区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部门,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实现从以办文化为主逐步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直属单位为主逐步向以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逐步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更应当把公共文化服务变为一种责任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9、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和出台《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经济政策》,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每年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十一五”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十五”时期。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市级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0.8元,各区县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所辖街镇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5元的标准计提专项经费,由文化部门用于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改进投入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主体的多元化。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的规定,严格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从事娱乐业、广告业的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时一并征收。全市要把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市和各区县财政继续设立和完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2005年实际拨付数为基数列支出预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赞助、合作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对捐助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奖励。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公益性文化领域,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20、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实施。编制《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影剧院、新华书店、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微波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报批。市规划、国土、建设、文化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依法办事,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经批准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原地或就近重建,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配套建设,在老城改造、住宅小区建设和农村居住地集中建设等规划中,要根据人口数量、地域规模等实际,建立相应公共文化设施。在区划调整、镇村和社区合并中,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要继续保留并充分发挥作用。到2010年,在全市城乡社区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21、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要选配好基层“两馆一站”负责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在选拔、任用馆、站负责人时,应征求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把懂业务、有能力、会管理、热心文化工作的综合性人才选拔上来,并享受本级中层干部待遇。要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有计划地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十一五”期间对全市所有街镇、城乡社区文化管理、创作人员、民间职业剧团负责人等普遍轮训一次。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考核,逐步实行“两馆一站”专业人员持证上岗。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和公开招募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制度,每个城乡社区都应当配备1-2名文化指导员或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辅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院团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到街镇社区,担任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或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宣传推介、表彰奖励一批优秀的民间职业剧团、城乡业余文艺团队、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和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业务骨干和街镇文化站长和民间职业剧团演职员的职称申报、评定开辟绿色通道。

第15篇: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试 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新政发„2010‟92号精神,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推进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节能环保、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信息化应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经信委)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平台。示范平1 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治区经信委负责区级示范平台的认定、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州(市)示范平台的初审推荐和指导服务工作,协助自治区经信委对示范平台进行管理。自治区级服务平台单位直接报送自治区经信委。

第二章 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条 建设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第六条 建设目标。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服务平台纵向协调发展,综合与专业服务平台横向互补的立体服务网络。 第七条 建设内容。

2 (一) 信息查询:加强网络功能开发,畅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二) 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三) 节能环保: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应用及节能评审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能源审计、现场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 市场开拓: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建立驻外服务点和营销网络,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现代物流、商务等服务。

(五)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标准、法律援助,法律、法规、政策等维权服务。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

3 (六) 信息化应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水平。

(七) 创业辅导: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商务策划、工商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等服务;为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投资融资、财税申报、技术支持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八)人才培训: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章 示范平台认定

第八条 申报条件。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15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特色突出。从业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三)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6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业绩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40%;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年度目标和品牌建设方案。

(五)主要服务于全区中小企业。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积极参加各级经信委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推广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企业等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有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辐射带动能力。

(七)申报单位应是各地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平台。

(八)主要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九)服务业绩较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州)示范平台,上述

(一)、

(二)、

(三)、

(四)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 申报资料。凡参加示范平台申请的单位必须按附件1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如实填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5 第十条 申报程序。各地服务平台向本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地州(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负责本地区自治区级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能力及业绩进行测评,填写《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见附件1之表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一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名单及专业、职称情况(附件1之表5);

(四)主要服务设施、软件或仪器设备清单(附件1之表4);

(五)上一年度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六)签订服务协议的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和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的评价;

(七)服务工作总结或年度运营计划;

(八)区级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明)复印件,认定证书(证明)复印件,备案证明、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

(九)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得到各级政府的扶持情况;

(十一)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附件1之表3)。

6 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一)专家评审。自治区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社会荣誉、发展目标等情况进行审核,提出示范平台候选名单。

(二)现场考察。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示范平台候选名单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

(三)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结果,初步确定示范平台名单,并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四条 区级示范平台名单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

第十五条 对获得自治区示范平台称号的单位,自治区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第十六条 各地州(市)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总结、服务平台运营、建设发展情况(附件2)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七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区级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年度申报同时进行。

7 第十八条 有下列之一情形的,撤消示范平台称号:(一) 受到有关行政主管机关、行业组织处分的;(二) 被司法机关处罚的;(三) 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四) 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五) 一年内不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认定工作,并对地州(市)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扶持。

第二十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信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材料 附表略

8 附件1: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资料

(一)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附件1之表1)。

(二)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

(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函(附件1之表3)

(四)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创立发展沿革、发展目标、目前基本情况);

2、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的行业状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3、管理运营情况(包括:主要管理制度、人员激励、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近年来的服务情况(包括: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规模、方式、收费等);

5、主要服务业绩及对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贡献(包括:自测情况或典型案例);

6、获得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7、下一步发展规划或年度运营计划。

9 (五)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六)申请单位上年度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主要服务设施(含软件、仪器设备等)投资明细表(附件1之表4)及相应财务支出凭证复印件。

(八)主要从业人员情况表(附件1之表5),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以及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九)近两年服务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复印件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效评价;区域或行业内10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评价意见。

(十)区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十一)其它能证明服务能力的相关材料

第16篇:旅游公共服务问卷调查表

《旅游公共服务问卷调查表》—旅游惠民便民服务部分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无锡太湖学院开展的旅游公共服务问卷调查表。本次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旅游景区惠民便民的相关措施,以求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确保旅游景区能够更加安全的为市民提供服务。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就能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目的。本调查表只作为期末论文之用,不会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调查会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致以敬意!

注:问卷调查表的选项可单选,也可多选;

被访者基本概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40岁之间C、40—60岁之间D、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B、高中C、大学及大专D、研究生及以上

4、您的婚姻状况?

A、已婚B、未婚

5、您的月收入?

A、2000元以下B、2000—4000元之间C、4000—6000元之间D、6000元以上

6、您较为偏好哪种旅游类型?

A、文化观光型B、乡村生态型C、娱乐休闲型D、探险刺激型

7、您经常采取的出行方式?

A、跟随旅行社B、自驾游C、驴友结伴D、背包客

便民惠民服务

1、您所在辖区是否有相关公共设施?(多选)

A、免费公园B、博物馆C、科普场所D、活动中心

2、景区是否有提供供游人休息放松的地方?(多选)

A、公共游憩区B、特色街区C、游览观光步道D、美食步行街

3、博物馆、科普场所有专人管理,进行介绍?

A、有导游按时段对场馆设施进行介绍C、很少看到D、从来没有

4、景区无障碍设施配套齐全,弱势群体出行无阻碍?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5、存在安全隐患的景区有明显的警示标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6、景区门票,路线图,景点标志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7、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多选)

A、网络推广B、广告新闻C、杂志推荐D、亲友介绍

8、景区内会不会出现公共游憩区杂乱无章、垃圾满地的现象?

A、经常看到B、偶尔看到C、基本没有

9、在景区购买食品或基本用品十分方便?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10、景区购买商品的价格公道合理,且质量得到保障?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11、景区对儿童、学生、老人、弱势群体均有优惠政策?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12、景区内经常有文化表演、特色演出来提高游客观赏度?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13、景区是否有应急的医疗设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医护人员?

A、有专门的医疗站和医护人员B、医疗设施不健全,设备陈旧,药品不全

C、从来没见过

政府相关措施

1、政府是否经常举行“便民服务惠民政策”宣传活动?

A、基本没有B、偶尔C、经常

2、政府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法制、体制、机制,对其落实情况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D、不确定

3、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旅游景区进行维护开发?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4、政府在建立安全、顺畅、优质、实惠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对其落实情况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

5、对政府近年来开放大量免费的旅游景区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

6、政府为了鼓励旅游,国家期间小型客车减免过路费的看法?

A、很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

7、政府推行带薪休假的措施,提高了当地旅游景区的客流量?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8、对政府提出的旅游口号和宣传标语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

9、对政府在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和现代设施的投入(如缆车)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

10、政府的便民惠民政策对环境维护产生积极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

A、同意B、较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

全部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第17篇:民政公共服务工作报告

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013年至今,全市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91亿元,实施民政公共服务项目131个,极大的提高了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市坚持把规划作为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推动发展,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编制项目规划,强化项目储备,引导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总量适度、分布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目标发展。2013年,我们将一系列与民生关系密切、保障民政对象基本生活所需、提升民政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的项目,列入《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六大体系”和53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0个,城乡社区建设体系项目38个,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项目1个,优抚安置双拥体系建设项目1个,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项目2个,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个。

2、坚持项目带动,全面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市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为抓手,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着力推动了三个体系建设。一是以公办福利机构建设为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4500万元,新建了市社会福利中心综合服务大楼,总占地面积23711平方米,建筑面积20250平方米,可满足500名老人入住需求。争取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投资1130万元,改造扩建了市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楼,新增供养床位180张。开展农村福利院整顿提升活动,投资630万元,新建了镇养老服务中心,迁建了沙嘴办事处农村福利院;投入886多万元,对沙湖、杨林尾等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新改扩建,新增供养床位300多张,极大地提升了五保供养能力。开展了农村互助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在318国道沿线20个村建设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在城区“三办一园”选择了4个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二是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我们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公共财政投入一点,驻区单位扶持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金700多万元,市和街道(乡镇)两级财政拨付5700万元,社区自筹1600万元,开工新建了8个社区服务站,改造升级了13个社区服务站,巩固完善了17个社区服务站,共计新建社区服务站9000多平方米,改建社区服务场所5000多平方米。全市79个城乡社区中,已建成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56个社区服务站,其中办公面积超过1000平米的有8个,达到或超过300平方米省级标准的有48个。三是以专项社会事务项目为基础,推进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投资400万元,新建了市儿童福利院,设置床位100张;投资670万元,建成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家庭寄养中心,设置救助床位100张。投入资金92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48个村兴建了农村生态公墓;投入2800万元,兴建了市城区殡仪服务中心,新建的殡仪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设有高中低档别墅式吊唁厅11栋,可同时容纳13户办理丧事,为我市实施丧事集中办理,推进生态、绿色、文明殡葬奠定了基础。

3、坚持多元投入,合力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民间参与”的多元投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主动争取资金支持。我们找准国家宏观政策和决策中推进民政公共服务建设的切入点,加大了对改善民生的投入,通过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积极争取,在资金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社会福利中心开建之初,上级没有任何口径下达资金,我们在福利院床位紧张,养老服务急需拓展的情况下筹措资金,主动建设,随后争取省级下拨了资助资金800万元。全国养老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全国只资助四个省,我省只安排四个点,全省4000万元,全省17个地市州争取到资金500万元。同时,用项目资金带动地方政府投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市通过不断完善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新建了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沙嘴办事处城南福利院,带动地方政府投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300万元。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树标杆”的原则,加大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13年以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约1.325亿元用于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占总投资的69.3%以上。三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我们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吸纳武汉中招实业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投资2500万元,在毛嘴镇征地100亩,兴建全省首家农村区城性社会养老机构——江汉明珠养老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福利院向区域性社会化养老机构转型。四是探索开展合作开发。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筹建过程中,建设用地成为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通过精心策划、科学论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与市皮肤病防治医院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将皮肤病医院所属的麻风村长期闲置的100亩土地用于市城区殡仪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开发期20年,市殡仪服务中心分年度支付麻风村效益款共计7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建设。

二、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情况

为了发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效能和作用,我们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市福利两院的建成投用、农村福利院的新改扩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展开,我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互助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2个城区养老机构、24个农村福利院和1所区域性社会化养老机构床位总数已达4000张,供养农村五保对象4320人(其中集中供养1290人,分散供养3030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9%);供养城镇“三无”对象1030人。在满足五保、三无老人供养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探索向社会提供代养服务,福利两院代养社会对象245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0个互助养老试点村都成立了互助养老协会,指导互助照料中心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生活。4个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也在积极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家电维修、清洁护理、送医送药、配餐送餐等多样化、多层次服务。

二是社区管理服务趋于完善。我们在注重改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在社区服务站设立了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等服务窗口,将政府各项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办理事项,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增强基层民主活力和提升自治功能,切实把短板做成长线。在农村,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难点村”治理为契机,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代表为骨干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基本队伍,健全完善了以“五议五公开”为主要模式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严格落实了以党务、村务、事务和财务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定期公开制度。在城区,以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契机,大力推行社区议事协商、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论坛等多种自治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社会事务管理日臻规范。殡仪服务中心的建成,加速推进了我市殡葬改革进程,我们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去年减免了1140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和重点优抚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总计144万元。我们在城区严管区内大力推行丧事集中办理,倡导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去年全市死亡人口9600人,火化率100%,严管区内死亡人口407人,集中办丧170人,占比42%。儿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建成投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孤儿抚育和未成年人救助水平,去年为1632名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353万元,并集中抚育孤儿28人。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接送流浪乞讨儿童回家专项活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700人次,接送流浪儿童回家48人次。

第18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07-05-27 作品简介

论文报告

方案背景: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由过去的 管制型政府过渡成明天的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公共服务,加强政府与企业,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方 便百姓办事,充分展示和提高政府形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以正处于后台内部整合,互联互通,内网、外网、政府门户网站同时建设的时期,也正处于从内 向外,从局部到系统的演进发展阶段。推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电子政务的核心工作之一。

方案整体概述:

太极 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行业积累和知识优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政府工作动态、办事指南等信息发布服 务;个人户籍、婚育、纳税及企业、团体方面设立、资质、生产、经营等政府办事类服务;气象、交通、水电、煤气、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信息服务;家政 中介、商品配送、车辆租赁和买卖等生活便民服务;以及政策法规、政府办事、企业和个人信用等咨询服务。可以为政府部门、公共事业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 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和部门,以及个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企业、其他个人、团体或组织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

方案功能内容:

1、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

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为用户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在门户中将各种服务进行整合和发布。通过这一门户网站,公共服务对象可以了解、享受到信息发布、政府办事、公共事业、生活便民和咨询投诉等相关服务,实现一次登录、按需使用。

2、完善的内容管理

这样的门户中必然涉及大量的对公服务信息,这些信息又来自政府、公共事业服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服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途径,从运营的角度而言,由一家单 位或部门完成所有内容的维护是不现实的。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提供了完善的内容管理功能,它通过建立在多级组织、角色、权限基础上的采、编、发机 制,让每一个提供服务的单位独立完成自我内容的管理。

3、网上审批及协同处理的交互机制

对公共服务中往往涉及大量的协同政务和协 同事务的网上办理,如户籍、婚育、财产、纳税及企业、团体方面设立、资质、纳税;交通、供电、自来水、煤气、医疗、卫生、教育等,这些服务往往需要由多个 单位或部门协同完成。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工作流、信息交换等技术的采用,形成网上审批及协同处理的交互机制,可以更好的为对公服务提供辅助 作用。

4、有效的内、外网信息交换机制

公共服务门户主要采用外网提供服务、受理申请和内网提供信息发布、业务办理的工作方式,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中提供的内、外网信息交换机制将内容管理和网上审批这两大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成为资源整合的有力保障。

5、全面的过程跟踪

电子政务的宗旨就是政务公开、服务便捷,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全面的过程跟踪、全文检索、多种终端接入模式以及咨询投诉等功能实现这一目 的。服务对象通过门户提交服务申请后,可以通过办事指南了解整个服务的过程,并且可以随时了解该项服务的具体办理情况和办理状态。

6、满足全文检索要求

它的全文检索机制包括条件查询和内容查询,方便服务对象在庞杂繁多的信息中迅速、准确的找到需要的信息。

7、实现多种终端接入模式

这套方案还提供了计算机、电话、手机、信息亭、数字电视等多种终端接入方式,结合网络化的后台公共服务资源,为更广泛公众提供服务,开展多样化、有效的公共服务工作。

8、咨询投诉

该方案中还提供统一入口、分发机制,完成主要政策法规、政府办事、企业和个人信用、教育升学、旅游咨询和办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商务辅助、心理咨询等信息的网络在线咨询以及投诉服务。

9、提供对公共服务的全面监管

这样一整套内容多元、涉及部门众多、服务对象广泛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提讯系统,整体监管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中的公共服务 管理中心,就是起到了全面监管和维护的作用。公共服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公共服务门户的运行、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的流程和内容、门户中各项服务出入口的设置、服务对象服务申请的内容和结果,并且维护公共服务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对服务办理过程进行监管,对服务对象提请的咨询投诉进行统一分发。太极电子政务公 共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对各种发布信息、流程信息、交互信息、基础设计以及各种办理活动和办理状态进行全面监管,体现了电子政务寓监管于服 务的要求,保证了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实时性和活动的公开性。

方案总结:

太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解决方案,同时考虑到了服务提供方和 服务对象方的需要,一方面,它通过建立门户网站、进行内容管理等功能,信息交换、流程交互机制和全面全程监管的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对服务提供方的全部工作 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庞杂繁琐的工作系统化、模块化、流程化,既提高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实时性、公开性,实现了电子政务的 服务目标。另一方面,这套解决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全面的过程跟踪、全文检索、多种终端介入模式和咨询投诉功能,使他们既能快速准确找到所需信息,也能对 自己提出的服务申请进行全程跟踪,还可以随时提出咨询和投诉,实现了政府部门工作流程透明化,有利于公众监督,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搭建起了 一座沟通的桥梁。

第19篇: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新政发„2010‟92号精神,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推进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节能环保、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信息化应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经信委)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平台。示范平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1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治区经信委负责区级示范平台的认定、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二章 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条 建设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第六条 建设目标。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服务平台纵向协调发展,综合与专业服务平台横向互补的立体服务网络。 第七条 建设内容。

(一) 信息查询:加强网络功能开发,畅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二) 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

2 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三) 节能环保: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应用及节能评审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能源审计、现场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 市场开拓: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建立驻外服务点和营销网络,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现代物流、商务等服务。

(五)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标准、法律援助,法律、法规、政策等维权服务。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

(六) 信息化应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水平。

(七) 创业辅导: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商务策划、工商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等服务;为创办三年内 3 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投资融资、财税申报、技术支持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八)人才培训: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四条 区级示范平台名单在自治区经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

第十五条 对获得自治区示范平台称号的单位,自治区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第十六条 各地州(市)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工作总结、服务平台运营、建设发展情况(附件2)报自治区经信委。

第十七条 自治区经信委对区级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年度申报同时进行。

第十八条 有下列之一情形的,撤消示范平台称号:(一) 受到有关行政主管机关、行业组织处分的;(二) 被司法机关处罚的;(三) 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四) 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五) 一年内不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

第五章 附则

4

第十九条 各地州(市)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认定工作,并对地州(市)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扶持。

第二十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信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材料 附表略

附件1: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资料

(一)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附件1之表1)。

(二)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

(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函(附件1之表3)

(四)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创立发展沿革、发展目标、目前基本情况);

2、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的行业状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3、管理运营情况(包括:主要管理制度、人员激励、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近年来的服务情况(包括: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规模、方式、收费等);

5、主要服务业绩及对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贡献(包括:自测情况或典型案例);

6、获得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7、下一步发展规划或年度运营计划。

(五)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六)申请单位上年度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主要服务设施(含软件、仪器设备等)投资明细表(附件1之表4)及相应财务支出凭证复印件。

(八)主要从业人员情况表(附件1之表5),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以及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6 (九)近两年服务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复印件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效评价;区域或行业内10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评价意见。

(十)区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十一)其它能证明服务能力的相关材料

第20篇:公共服务参考项目

公共服务参考项目

1.图书馆整理图书

2.清洁公共场所卫生

3.义务支教

4.义务家教

5.义务献血

6.跟同学交流、分享经验(学习、生活等)

7.协助上课老师做好上课准备(擦黑板、拿话筒、打开电脑等)

8.主动帮老师收发作业

9.参与组织班级或年级的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为大家服务

10.为同学做公共讲座

11.在宿舍成立资源共享平台(以物易物、交换资料等)

12.组织积极健康的小活动(象棋比赛、跳棋比赛、围棋比赛、三国杀等)

13.组织体育竞技活动

14.向同学传授自己擅长的技能(跳舞、唱歌、太极、吉它、弹琴、绘画、PS技术等)

15.在QQ群里向大家分享课件、电影、书籍等资源

16.担任学院或学校活动的各类志愿者

17.跟自制力差的同学一起上自习

18.照顾生病的同学

19.担任课程设计、比赛、活动分组的小组长

20.进行社区服务

21.关掉公共区域的水龙头、照明灯

22.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公共服务工作汇报.doc》
公共服务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