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行政管理工作汇报

XXXX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总结

行政管理一般包括:员工礼仪和工作纪律、档案管理、会议管理、印鉴管理、公文管理、办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

XXXX行政部除以上所列的一般行政管理内容外还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证照管理、费用管理、异地办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以下将对各项行政工作做更详细的说明。

员工礼仪和工作纪律

主要包括:员工的着装、仪表、语言、行为及商务活动中的礼仪等等。 XXXX现行状况:XXXX已经于去年下发《员工行为规范》在此规范中对相关的礼仪做了详细的规定,目前大部分同事的礼仪状况良好。

工作纪律主要包括:工作纪律主要有上下班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休假制度、奖惩制度、离职及辞退制度。

XXXX现行状况:目前公司总部考勤状况良好,主要问题多集中于区域办事处,为加强区域办事处的考勤管理,现已经要求区域每天早晨必须传真纸质签到表到公司,并在每日早晨对公司整体考勤情况进行通报。考勤通报将发至总裁办所有成员、一级部门总监、区域总经理处,以便各位领导及时了解和核对所负责人员的考勤情况是否属实。休假制度、离职制度等目前属人事部管理范围内,均按集团统一要求进行。

档案管理

主要包括:材料的收集、归档范围、立卷、档案保存、档案的借阅等等。 XXXX现行状况:融资照片档案、历年年会档案、拓展训练等大型培训档案、庆典档案、新年联欢档案等各种资料档案行政部均进行了归档和存档,随时可查询。

会议管理

主要包括:会议的分类及召开权限、会议的组织、会议纪律、会议记录、会议跟进等等。

XXXX现行状况:XXXX刚刚下发的文件《例会制度》对XXXX的总裁办例会和主管例会做了详细规定,今后将严格按照文件中所规定的时间来召开和组织例会。

行政部负责总裁办例会、主管例会、年度会议、年中会议等公司级别会议的组织、记录和跟踪工作。

部门级会议由行政部协助组织,记录和跟踪工作由部门内部人员自行完成。

印鉴管理

主要包括:印鉴的制发、公司印鉴对内对外使用规定、印鉴的权责人及部门、印鉴的保管、印鉴使用登记等等。

XXXX现行状况:XXXX现行印章管理遵循2010年下发的《XXXX技术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制度》该制度对印章的刻制、保管、使用、权责人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目前行政部保管的印章包括:公司公章、人事专用章、朝阳分公司公章、荆阳手签章、党库仑手签章。合同专用章目前由运营管理部保管,投标专用章由投标办公室保管,这两个公章在使用时也遵循《XXXX技术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印章的使用做了详细的登记,行政部监督这两个公章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对这两个公章的使用登记行政部会不定期抽查。

行政部保管的各种证照包括: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副本、生产资格企业证书正副本、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历年公司的各种获奖证书等。

公文管理

主要包括:公文格式及行文规范、发文程序、文件撰写、文件下发、公文归档等。

XXXX现行状况:XXXX公文沿用XXXX公文固定格式,发文程序执行会签制度,即公文撰写完成后需总裁办全体成员会签完毕后由总裁签发。

文件、制度的撰写多数由行政部完成,部分部门管理制度由部门自行撰写后由行政部修改完成。

XXXX所有文件的下发均由行政部负责完成,其他任何部门都没有下发公文的权利。

所有公文均由行政部统一归档会签文件和公文纸质档案。

办公用品管理

主要包括:购置规定、保管制度、领取制度、登记制度。

XXXX现行状况:办公用品目前统一采购(供应商为集团指定)入库、出库均有登记,领用时也需要登记。

库房管理

主要包括:人员职责、入库、存储保管、盘点、安全管理等等。

XXXX现行状况:XXXX目前租用大厦库房一处,内主要存放从华为申请的一些产品资料、以前做的一些礼品(XXXX已经有4年没有做过礼品,目前有的都是以前剩余的礼品,并且也已经没有多少)、历年剩余的XXXX笔记本(2011年度的笔记本大家普遍反映良好,所以很快就被领完,后又补做了一批,但是仍然很快用完。但是已经接近年底考虑已经准备做2012的笔记本因此没有再补订,目前库房存放的多是2009年以前剩余的笔记本。)部分备板备件、展会用品、大件固定资产和一些杂物。

企业文化管理

主要包括:各种活动、拓展训练、企业环境、价值观、文化仪式

XXXX现行状况

XXXX的年底联欢会、十年庆典、集体旅游等方式均是在做企业文化建设,行政部今后也将继续努力做好每一次活动。

。行政部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给些指导。

证照管理

主要包括:证照申请、证照年检等

XXXX现行状况:

行政部保管的各种证照包括: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副本、生产资格企业证书正副本、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历年公司的各种获奖证书等。

公司营业执照每年年检一次;行政部完成

安全生产许可证每三年需要审验一次;行政部完成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每三年需要重新申请一次;行政部配合财务部完成 ISO9000证书每年年审一次,每三年复评一次;行政部组织完成

费用管理

主要包括:年度行政费用预算、费用审批、费用控制等

XXXX现行状况: 年初对整个公司的行政费用做了总预算,预算主要依据前一年的基本数据并根据今年实际情况制定。

目前所有涉及到行政费用的报销,例如:手机费报销、差补报销、饭补报销、房租费、物业费、水电费、绿植费、办公用品、办公耗材、保洁费、车辆费用等均需要由行政部审核并核对年初预算来审批。此项正在持续改进中。

异地办公管理

主要包括:办事处管理、区域宿舍管理、办事处秘书司机人员管理、办事处考勤管理。

XXXX现行状况:各区域办事处的建设均由行政部完成,日常办事处管理由区域秘书协助区域总经理共同完成。

之前区域秘书的很多工作行政部不慎了解,这会给行政部对区域秘书工作的指导和评价带来困扰。近期开始实行的周报制度将对此有明显的改善。

固定资产管理

主要包括:资产申购、选型、登记、统计、调配、处置;笔记本电脑、车辆、公共办公资产(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咖啡机、冰箱、微波炉、碎纸机、饮水机等)

XXXX现行状况:

笔记本电脑:目前遵循2011年下发的《笔记本电脑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申购审批、登记、统计、调配、处置均由行政部负责。

车辆:目前有四辆区域状况差的车已经审批通过,准备更换,因集团资金问题暂时搁置。其它车辆中目前最令人担心的是公司总部的商务别克车,该车近两个月的修理费已经近四万,时常抛锚在路上,今年该车的修理费用已经严重超预算。 今后车辆的管理将遵循即将出台的《XXXX技术有限公司车辆及司机管理规范》进行管理,该规范对车辆的申请及车辆派遣的原则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将使XXXX的车辆使用更加规范化。

推荐第2篇: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工作汇报

2018年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工作汇报

今年来,在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夯实基础,积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8年主要工作进度情况

(一)基础测绘工作有新突破

今年,争取到市财政拔出基础测绘经费 万元,用于开展xx市进港公路以东片区共2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项目已于7月5日开标,目前已完成整个测区的E级GPS工作及平差计算、一级点测量、图根控制2.0平方公里,四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地形图碎部点数据采集约1.5平方公里,完成无人机飞航16.7平方公里,预计10月底向区测绘地理信息质检站申请验收,确保11月底完成经费款项支付工作。

(二)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有新成效

今年继续把建设“数字县域”作为全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数字县域”建设取得地方政府支持和资金保障,去年已全面启动“数字xx”和“数字xx”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工作。xx县近期召开数字xx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会议。xx已于5月22日召开“数字xx”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会议,对“数字xx”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进行部署,项目目前正在拟招标文件。

(三)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综合执法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多次组织开展测绘资质巡查、测绘地理信息

保密检查、地图市场检查和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监督专项检查工作,根据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对各专项检查都制定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采用自查自纠和实地巡查方法。下一步将根据自查情况联合市保密局和市国家安全局等相关单位分别到各县、区开展四个专项的检查和巡查工作。

(四)加强测绘成果的审核和汇交管理工作

截止8月底,全市共审核涉密基础测绘成果领用申请13宗,出具涉密基础测绘成果资料领用证明函7份。开展测绘成果汇交工作,要求各测绘资质单位汇交基础测绘成果副本和非基础测绘成果目录,全市25家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了基础测绘成果或非基础测绘成果目录汇交,并在本局网站上公布。

(五)承接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初审工作

严格按操作规范开展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初审工作,规范上报材料,要求提出丙丁级测绘资质初审意见。今年上半年受理并按时办结3宗丙级测绘资质申请,分别是xx县永源昌测绘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众诚汇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xx县土地管理技术服务站;2宗丙级测绘资质单位法人变更,分别是xx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和广西中马园区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1宗丁级测绘资质单位法人变更,即xx县土地管理技术服务站。同时,广西中马园区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人员变动申请正在市局审核阶段,广西金科不动产登记代理有限公司基本信息变更和xx恒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丁级)测绘资质申请的材料已提交待区局审批。

(六)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工作

进一步丰富天地图平台数据,更新政务版电子地图,增加实体数据服务,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组织测绘院技术人员对天地

图·xx需更新的影像数据进行整理。目前,影像数据基本整理完毕,已经提交到区局进行脱密,待完成保密技术处理后即可更新至天地图·xx。

(七)加强测绘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将宣传植入业务工作,在开展业务中进行宣传,以宣传助推业务发展。通过“美丽中国”第四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广西选拔赛,推进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组织开展2018年全市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根据区测绘局的工作部署,组织辖区内各测绘资质单位,邀请xx日报、xx市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全民国家版图知识,加强人民群众辨别“问题地图”的能力,营造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抵制“问题地图”的社会氛围,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单2000多份,共在各级主流媒体网站刊发活动新闻稿件共6篇,宣传效果显著。三是召开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座谈会,参与各方围绕“国家版图宣传教育、正确表示中国版图、使用正确的中国地图、地图管理”等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极好的建议,开阔了我局如何开展相关工作视野。

(八)稳步推进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

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工作部署,我市于去年底成立了xx市第三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组成(包括成员单位联络员)。今年继续建立健全“三调”工作机制,印发《xx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等文件。完成土地调查界线核实,按xxx区与xxxa区新勘定的行政界线调整xxx区与xxxa区的土地调查界线,调整面积增减量为2296.39公顷。根据年度遥感监测

影像判别沿海因新修建人工岸线、围填海造地等造成零米线变化的有14处,新增调查面积161.22公顷。xxx、xxxa区的三调项目正在组织项目招投标工作,xxxa区项目已对外公告,将于9月28日开标,xxx区正在预公示,争取于9月底前完成招标。xx、xx县也按程序开展招标工作。

二、当前我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基础测绘投入机制不健全。市级基础测绘经费投入不足,各县、区没有稳定的基础测绘投入机制,导致我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获取不够、更新不及时、成果短缺,制约着基础测绘保障能力的提升。

(二)测绘应急装备水平较低。测绘应急保障经费不足,测绘应急装备落后,数据处理系统等测绘装备陈旧,限制着我市应急保障能力的提升。

(三)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推广利用不够,缺乏有效的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地理信息应用范围窄、水平低,致使社会化服务不足,制约着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水平。

(四)专业人才不足,人员变动大。新测绘法实施后,市县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大幅增加,但目前市县局都是只有1-2名工作人员,任务非常繁重。由于市县测绘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县级测绘行政管理人员相关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和经验缺乏,人员更换频繁,地图审核、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监督管理、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等职能无相应的规范指导,执法工作不能及时全覆盖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推进基础测绘项目工作

与湖南省地质测绘院加强有效沟通,加快项目进度,加强对2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作业单位管理、监督和跟踪,确保完成任务。

(二)稳步推动数字县域建设

督促指导各县局严格按照数字县域立项项目设计书的节点要求推进工作,积极向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学习先进经验,把应用示范系统做得更深入,为政府部门决策、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服务提供优质的地理信息资源保障。

(三)完成县级2000坐标转换工作

加大对xx、xx县基础测绘2000坐标转换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并加大对2000坐标的推广应用工作。

(四)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综合执法工作

做好测绘资质巡查、测绘地理信息保密检查、开展地图市场大检查回头看和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监督检查抽检和整改工作。

(五)继续推进xx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

继续做好资料收集、三调培训,督促各县区加快开展招投标工作。xxx、xxxa区的三调项目正在组织项目招投标工作,xxxa区项目已对外公告,将于9月28日开标,xxx区正在预公示,争取于9月底前完成招标。xx、xx县也按程序开展招标工作。

(六)指导县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

组织到县局开展调研、指导、检查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梳理出新的工作思路,力争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落实到位。

(七)继续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工作

目前,天地图·xx的数据现势性较差,影像数据更新只是其中一部分,为了提高平台的可用性,矢量数据以及地名地址、

三维数据的更新也必不可少。下半年,重点是组织技术人员在影像更新的基础上完成矢量、三维建模等数据的更新以及与省级节点的数据融合。

推荐第3篇:行政管理

单选题

1.按照里格斯的划分,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工业社会)。

2.对于现代组织来说,组织设计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

(组织的战略目标)

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

会监督)。

4.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大都可以归结为(对人的理

解不同)

5.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6.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7.古典管理理论把人看做是仅仅为了追求物质利益

而工作的(经济人)

8.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

外制)类型。

9.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

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0.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11.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

踪方案)

12.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

属于(选任制)。

1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公共组

织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14.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纠正偏差)。

15.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

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6.在管理思想史上,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

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18.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

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

19.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

德)的核心内容。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2006年

1月1日) 多选题

1.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

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

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3.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和边缘学科;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4.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

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5.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

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类型。

6.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

体;新闻机构;公民个人)。

7.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

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政治中立、职务常任;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8.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公民

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 9.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

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

10.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

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推荐第4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职业规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都会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一个严谨而又周密的规划。如果规划得当并且顺利实施,那么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应该平坦些许,成功的机率也会增加不少;相反,如果我们没有人生规划的意识,或者制定的规划不现实,或者没有坚持实施,半途而废,那么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也许会艰难一些,波折也许会增加很多。在历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足为奇。所以,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及时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特制定了以下行政管理专业职业规划范文,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才更有意义,我们的生活才更幸福美满。作为一名大学生,走在人生的转折道路上,内心不免有些慌乱,不知所措。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是时刻困扰我们的人生难题。我们不应该把大学当作人生的避难所,只知道无休止地享受和索取,昏天寥日的堕落。我们应该做的,是理性的面对现实,面对自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管未来的人生旅途多么艰难和危险,都应该勇敢地面对。相信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充满十足的信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坚强的自我,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精彩和丰富。

下面我就以自身为例,做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㈠自我分析

评价自我应该本着一种客观而又积极地原则和态度。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我是一个内外向兼具的人。这是因为,在熟悉的人面前,我表现的比较活泼,无拘无束,行动自如,对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都会有清晰地表述,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在陌生人面前,我便有些拘束,话语也少了很多,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时比较紧张且不全面,所以给人一种胆怯的印象。我曾经试图改变自己的这种状况,。但是效果甚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对于我而言,同样对很多事物有着深入研究的意向,只不过限于目前的条件,不能实现罢了。涉身政坛便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知道,政治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危险的事业。如果自身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相应的实力,那将是令人头痛不已的事情,自身的压力也会很大。更甚者,如果稍有不慎,便会遭受杀身之祸。我知道自己说的话与现实相比可能严重了很多,但这恰恰表明了政治方面的诡异莫测。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许多的人生波折,便会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观”的不同,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素质,同时也可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和人生价值。所以,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学习正确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的综合素质方能有一个层次的提高,有一个质的改变。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自己应该在追求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奉献自我,这并不是在吹嘘自己多么的伟大,而是对自己良心的拷问,对自己人生的考验。如果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毕生追求的职业道德,而“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便是我一生追求的人生准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同样,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未来事业和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成功的机遇大小。综合自身条件而言,我是一个能力平平的人,好在能力不是先天决定而是靠后天培养的,所以,现在的我正在积极的提高的各方面能力,以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㈡职业选项

实际上理想即是我们的职业方向选择,只不过理想是一种宏观方面的规划,而职业方向是一种具体和微观方面的规划而已。综合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我

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认为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便是做一名公务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说到公务员,它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从层次上可以分为行政机关公务员、司法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等;从职务上可以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从机构上可以划分为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我国公务员的范围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各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各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㈢公务员的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

⒈任职资格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⑴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⑵ 年满十八周岁;

⑶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⑷ 具有良好的品行;

⑸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⑹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⑺ 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⒉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

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⑴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⑵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⑶ 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⑷ 参加培训;

⑸ 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⑹ 提出申诉和控告;

⑺ 申请辞职;

⑻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⑴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⑵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⑷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⑸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⑹ 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⑺ 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⑻ 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⑼ 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㈣决策理由(职业生涯规划SWOT分析法)

⒈竞争优势(strength)

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自己非常喜欢这项职业。

②我所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与公务员的职业有很大联系,即有专业优势。③自己在此方面有较强的进取心,能够对政治事件发表自己特有的想法。

④我认为自己工作较认真,细心负责,有耐心,肯吃苦。

⒉竞争劣势(weakne)

①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

②缺乏自信心,心态未摆正。

③人交谈时沟通不利:表达不清楚、解释问题抓不住重点、谈吐条理不清。④缺乏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较狭小。

⑤领导和组织能力不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

⒊机遇(opportunity)

因为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专业较为相似。下面我就以行政管理为例,来分析一下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机遇。总的来看,就我国对行政管理专业需求而言,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旺盛。

人才专业化已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因此,现有的行政管理职业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本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从量上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企业的不断建立,老企业不断扩大,七分管理。因此,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便成为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从目前来看,本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就我国专业人才就业政策而言,由于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因此,就业政策也基本上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加以指导,即:政府不再从微观上加以控制,不进行强制性的具体政策干预,而仅是从宏观上加以指导,为此,国家不再完全统包分配,而实行人才与就业双向选择,以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力市场。因此,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的专业化人才的趋势下,各专业的发展及其人才也由市场来决定,因此,对那些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的专业而言,就业形势乐观,本专业就是这种类型。

⒋威胁(threaten)

虽然公务员的未来发展呈现上升趋向。但是公务员的竞争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目前国家在此方面的体制不完善,加之地方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所以,公务员职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大多数的人现在找工作都很难,特别是如果你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难上加难。

综合上面的分析来看,现在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弥补个人劣势,抓住外部机遇,回避外部威胁,迎接挑战,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㈤行动计划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缺乏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情况下,我想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差距甚远。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应该在未来的大学生中,在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看一些与公务员职业有关的书籍,以便尽快提升自己在本职业方面的觉悟和认识。同时,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至于具体的行动计划,我想自己还是应该要仔细得研究一下。因为整个大一生活在荒废中度过了,心中不免有些后悔。但是过去的终究会过去,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现在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充满青春的激情,向着明天的太阳,挺起胸膛,昂首阔步地走下去。

推荐第5篇: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

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一般说来,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以下各个方面: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绩效)、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财务行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治)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

2.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

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分析方法

具有两个方面特征:其一,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大多数分析方法是众多社会科学共同使用的方法,例如,逻辑分析的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等等,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统计的方法等;其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行政管理学使用的分析方法常常是交叉、交替和混合使用的。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1.逻辑分析方法2.法规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实证分析方法5.规范分析方法6.比较分析方法

7.系统分析方法8.生理分析方法9.心理分析方法 10.资料分析方法 11.案例分析方法 12.量化分析方法 13.模拟分析方法 15.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广延性所决定

2.实践性——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

3.系统性——政府是一个按照一定法则建立的、有着一定结构和序列的组织系统,其管理功能和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是按照一定法则相互联系开展的,进而产生整体效应。

4.技术性——建立了众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科,并形成了方法论

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

(二)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3.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研究领域上各异的两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一)现代行政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政职能扩展。

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上述行政观念的变化,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造成了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big government)。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序化”行政现象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谈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

3.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重视社会目的;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二)现代行政精神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主动进取。

只有那些锐意进取的政府,才有可能获得国民的支持,进而获得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优势。对政府而

言,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意味着制度创新。

2.追求卓越。

作为一种行政精神,所谓追求卓越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3.创新发展。

成功的政府无不强调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创新发展奉为政府乃至国家、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早期行政研究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二位美国人威尔逊和古德诺。这一时期是指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行政管理学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而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

行政学的产生是在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或直接促进下发展起来的。这四种理论是:

第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第二,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

第三,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

第四,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以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这一时期提出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管理原则、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规范,基本形成了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使之成为一门领域广泛深入、内容丰富充实、作用独特卓然的独立学科。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对这一时期一大批研究者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总称或概括,其中以美国人泰罗、法国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德国人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最具代表性。

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着如下:

1.怀特——《行政学导论》1926

2.威廉·魏洛——《行政学原理》1928

3.约翰·费富纳——《行政学》1946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以艾顿·梅奥(Elton Mayo)1933年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为标志,到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崛起之前。这一时期是行为科学一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盛行的时期。

西蒙——决策理论学派

1947年出版了他的成名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

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的行政观:

第一,传统的行政研究所提出的一些行政原则只不过是一些“行政谚语”,因为他们的研究不够科学。第二,必须区分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区分政策与行政。第三,行政管理学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个科学相通,都应以事实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第四,正确的概念工具是建立科学原则的基础。第五,研究行政行为必须重视借鉴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的发展。第六,决策或决定是行政行为的核心问题。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初,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为启端。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尖锐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公共管理及时和有效地加以应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应运而生。

五、发展时期

关于这一时期的情况,我们与最后一章合并讨论。

六、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与现状

在漫长的封建发展史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相对完善的封建行政管理制度,其中尤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行政体制、官吏制度和监察制度见长于世。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却是从西方国家引进和借鉴的。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关于公共行政的研究也相应呈现出了某些后发展的特征。其中,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第一,自80年代中期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得以恢复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应用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入,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领域开始触及世界公共行政研究的某些前沿问题。

第二,尽管我国的公共行政研究发展迅速,但是,应当看到,迄今为止的许多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明显不够,尤其,我们还缺乏依靠自身的力量开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理论研究意义的命题、课题、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一个问题,在于“本土行政”受到重视的程度严重不足,以至于无法建立提出和形成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所必须的坚实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实际上是指作为国家公共权机构一部分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中,这种基础由两大部分构成:

其一,经由宪法、法律以及政治传统、社会习惯合法认定和授予的政府行政职能。

其二,政府在名义上享有、在实际上行使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二、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在通常情况下,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是这种行为的主体。

从名义享有公共行政权力和具体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角度分析,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又可以分为四种:

1.政府

2.政府行政机关

3.行政首长

4.政府普通公务员。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经济性组织

2.社会性组织

3.政治性组织

4.教科文组织

5.新闻性组织

6.公民

三、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1.行政立法、行政司法、行政管理法规。

行政立法是行政国家兴起以后比较常见的一种行政现象。它是指政府依据立法机关授权而自行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效力等同于立法,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委任立法,即立法机关委托政府制定和发布

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委任立法是行政职能扩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二是管辖立法,主要指依据政府职权而订立的规章制度。

行政司法则是指行政机关兼掌一部分审判事务的行政现象,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行政法规适用、行政机关熟悉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纠纷或事件。

行政管理法规简称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行政法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自主性行政管理法规;(2)执行性行政法规;(3)补充性行政管理法规。三种情况都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推荐第6篇:行政管理

3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

3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一)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二)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

(四)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五)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六)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38、试述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向民主行政的嬗变(2)电子政府(3)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40、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第二,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第三,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第四,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推荐第7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本质:公共性,主要特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权威为基础,以公共政策为途径,以公共问题为对象,以公共财政为保障。 功能:执行国家意志,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职能:行政管理职能依据,以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直接相关的公共物品的存在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公共物品包括纯粹的公共物品和混合型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对生产供应造成的困难,只能靠政府出面解决,这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政府管理职能的属性,是指政府职能的性质和特点,主要体现为公共性,法定刑,职能型,强制性,动态性,扩张性。

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

行政组织

概念: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国家行政机关。广义: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企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

特征:政治性,社会性,整体性,服务性,适应性,法制性。辅助机关,服务对象是行政机关自身,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计局等。 政府组织

概念: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广义,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狭义,行政机关。特点:阶段性,系统性,服务性,法制性。

设置原则:职能优先,完整统一,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相适应,权责一致,精简与效能,依法设置原则。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特征:正式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导向性,自主管理性,自愿性,公共性。主要类型:宗教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学术性组织,保护性组织,慈善性组织,社会运动组织。我国:公办非政府组织,民办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文化教育事业,基金会,群众团体等。我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事业单位。

行政领导:

领导:沟通,协调,激励,鼓舞活动。

领导职能: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出主意,用干部。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根本领导方法。科学决策的领导方法。善于用人的领导方法。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民主作风。

行政领导体制

类型:(决策人数)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权力集中程度)集权制,均权制。(业务性质和范围)层级制,分职制,并用制。(指挥监控权集中或者分散以上及主体的不同)完整制(集约制)分离制(独立制)我国特色行政首长负责制;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行政首长的责任:公务员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首长范围:法定的首长: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推定的首长:国务院全体会议的有关组成人员。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地方政府根据地区行政管理的需要设立的与重要政府不完全对口的部门机构和其他行政机构的正职领导,如公路局正职领导。地方行政区域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分支机构或者戳职领导机构或派出机构的正职领导。

非领导职务的序列和级别:巡视员=厅司正职,助理巡视员=厅司副职,调研员=县处级正职,助理调研员=县处级副职,主任科员=乡科级正职,副主任科员=乡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国务院各部门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40%。增加巡视员,报人事部门批准,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处级领导职数7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数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30%,调研员,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50%,省辖市人民政府机关设置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指数的50%,县级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指数的50%。

产生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考认制,聘任制。行政领导职务升降范围: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非政府组成人员职务升降,由国家行政机关自身依法进行。省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厅局长,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由本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罢免。任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任命或者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由本级政府如市政府任命其他公务员,由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任命。程序:提名,考察,审批,发布任命通知。行政兼职:原则一人一职,例外:担任常设机关领导职务的兼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名义上兼任而实际上还是本质范围内的职责。

行政决策

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各项运行职能的基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政府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法拟定并抉择或者选择方案的过程。分为传统决策和现代决策。是处在核心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职能。

行政决策是确定恰当行政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中心环节,是决定行政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原则:信息性,及时性,系统性,政策性,可行性,创新性,鉴定性与灵活性,民主性与科学性原则。

类型: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社会管理决策和机关管理决策。程序化决策和费程序化决策。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程序:收集信息,确定目标,科学设计,拟定方案,评估方案,作出决策,实施方案,修正完善。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领导集团,行政决策信息系统,人机系统,神经系统,行政决策的研究咨询机构,行政决策的审批控制系统。

行政执行

是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实施决策命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具有经常性,实务性,强制性,果断性,灵活性,市行政执行的依据,性政治行使行政决策的落实。

原则:忠于决策,鉴定彻底,迅速果断,依法执行,跟踪检查,执行有序原则。手段: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环节:行政执行计划,组织落实与人员安排,行政执行中的指挥,行政执行中的控制,行政执行中的评估总结。

行政协调

概念: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各种方法调节各相关机构之间的利益,意见,和行动,及时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分歧和冲突,使各相关机构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实现预定的决策目标。

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异中就和,公正无偏积极主动,协调与初始阶段的原则。

分类:主客体内容=外部环境行政协调(行政反馈,职能调整,行政参与),内部纵横行政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行政解调。解决问题及性质=适应性行政协调,结构性行政协调,动态性行政协调,沟通性行政协调。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高层协调,中层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与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

前提条件:行政沟通时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行政协调市行政沟通的结果和产物。行政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行政监督

概念:是指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的监察和督导活动。是一种法制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功能:评价,预防,补救,改进,教育作用。

我国行政体统的内部监督,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专门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是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对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全面性监督。监察部对象: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务院各部位,各直属机构,各办事机构,机器出工勤人员之外的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务院及其工作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三是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一是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二是本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三是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其中,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对象是本辖区所属的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国家公务员,以及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

职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受理对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国家行政机关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和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与的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程序:对需要检查和处理的事项立项,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调查,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监察机关提出检察,处理情况报告,作出检查决定或者检察建议。

审计监督:会计记录,有专门设立的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政收支,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等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评价,并提出审计报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的活动,

外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法院检察院 法纪监督,经济检察,侦查监督,监所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

推荐第8篇:行政管理

第一章 导论

行政的含义: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行政管理: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等的管理活动

1.基于“分权”学说的行政观——“狭义行政观”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2.基于“政治-行政 二分”的行政观——“宏观的行政观”

政治与行政是分离的,政治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表达过程,行政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执

行过程

3.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广义的行政观”

行政是所有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的行政事务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构成要素:

1.行政权力

2.行政职能

3.行政组织

4.行政体制

5.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

古德诺——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行政学之父”

怀特——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正式问世的标志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贡献:

1.指出了建立行政学的必要性

2.厘清了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3.提出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

4.指出了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5.对行政学的部分内容做了阐述

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综合研究

4.案例分析

第二章 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的含义: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行政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限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2.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

会要素的总和,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 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或说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两方面。国体是一个国家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

我国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实行总理负责制

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

2.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

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

确认

行政道德:是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及社

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

2.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的稳定状况

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的产物,因此地理环境决定着人的一切;从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乃至人的个性,都由地理环境决定。“ 地理环境决定论”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其实,自然地理环境只是为人们满足需要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和机会,则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关于地理环境的作用,我们的观点是影响论而不是决定论,是或然论而不是必然论。

第三章 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

什么作用的问题

行政职能的特点: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执行性与强制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

5.整体性

行政职能变化的原因:

1.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2.社会形势任务发生变化

3.社会环境和体制的改变

4.科学技术的发展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关于政治和民主

2.经济职能关于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

3.文化职能关于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

播电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4.社会职能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

4.控制职能

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呈现的发展趋势:

1.行政职能扩大

2.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

3.政府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强化与行政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3.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第四章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建立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机

构实体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组织目标

2.机构设置

3.人员构成

4.权责体系

5.法规制度

6.物质因素

行政组织的特性:

1.政治性与社会性

2.法制性与权威性

3.系统性与动态性

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在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间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

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

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其审判活动;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行政机关也无权干涉其检察活动。 司法机关既无权管理国家政务,也不负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

行政组织的类型:

1.按工作性质分为: 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

2.按行政层级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

3.按隶属机关分为:直属机关和派出机关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

1.管理层次是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工作量决定。高层—大政方针中层—具体操作基层—组织协调

2.管理幅度是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数量

3.管理幅度与层次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加大幅度,层次就减少;

相反,缩小幅度则层次增多

行政组织体制:

1.根据最高决策人数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2.根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中制、分权制、均权制中国——民主集中制

第五章 行政领导

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因素。领导者是在组织系统中发挥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功能的个人或集体;被领导者是按领导者的决策和意图,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行政领导: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力,为实现行政

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行政领导职位的特点:

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2.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

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

行政领导方式:行事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的风格和行为

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

1.从工作侧重点角度划分: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

2.从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划分: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最直接服务于提高领导

效能的领导方式)、示范式

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达到一定得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的技能和技艺 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

1.授权艺术

2.用人艺术

3.处事艺术

4.运时艺术

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

2.品德素质

3.知识素质

4.心理素质

5.能力素质

6.身体素质

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4.心理结构

5.阅历结构

第六章 人事行政

人事管理: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织在一起,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人事管理的职能:

1.招聘 2.调配3.培训4.考核5.薪酬6.劳动关系管理

人事行政:政府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

2006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

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录用:指国家有关机关按标准、通过法定方法和程序,从社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并与其建立公务员权力和义务关系的行为 公务员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是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公务员的奖惩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公务员的交流方式包括:调任—公务员职务关系的产生和消失

转任—公务员系统内

挂职锻炼

公务员退休:指公务员达到一定年龄,或由于丧失工作能力而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离

开工作岗位的手续,并享受相关待遇

第七章 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执政党、国家机构、公共管理部门和国家公务员在社会生活领域,特别是公共行

政领域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行政伦理的特点:

1.系统性2.政治性3.非营利性4.一定的强制性

行政伦理的功能:

1.中介功能

2.规范与约束功能

3.教育与塑造功能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公平、正义

4.保证与激励功能方式:一是外在的道德激励,由行政伦理的理想、榜样、批评三要素

构成;二是内在的道德激励,包含行政伦理上的成就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5.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1.在内容上

行政伦理规范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表现为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2.在形式上

行政伦理规范通常以准则、规定等形式出现,而法律规范则主要通过成文法的形式表现

3.在制定程序上

行政伦理规范的制定程序远不及法律规范的制定程序严格

4.在实施效果上

行政伦理规范主要是通过党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违反行政伦理规范主要是受道义上的谴责,而法律规范由专门的执法机关来负责,违反法律规范必然会带来责任追究

第八章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理

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行政监督的特点: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4.监督过程的公开性

5.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行政监督的内容: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监督行政管理是否合理、合法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行政监督的类型:

1.以监督主体的职责为标准

a.一般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特种监督

2.以监督主体性质为标准

a.内部监督

b.外部监督

3.以监督时间为标准

a.事前监督b事中监督c.事后监督

4.以监督行为为标准

a.合法性监督b.合理性监督

5.以监督结果为标准

a.督促性监督b.改进型监督c.惩处性监督

内部监督体系:

1.一般监督

2.专门监督

3.行政复议

4.特种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

1.权力机关监督

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监督,是有法律效力的最高层次的异体监督

2.司法机关监督

司法机关作为监督主体对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监督活动

3.政党监督

4.社会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社会影响力大、迅速及时、覆盖面广以及公开透明等监督特点

新闻媒体:通过公正、客观、负有责任心的舆论监督,对揭示行政管理工作的失误,纠举公务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评价公共决策,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等,起到无法代替和积极的监督作用

推荐第9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输送能够胜任政策研究、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软件技术基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政治学、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行政法与行政输送法、公共政策、人事行政、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

推荐第10篇:行政管理

一:简答题:1,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重视计划轻视市场转变为计划与市场并重;由行政指令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对经济的管理由微观的直接的管理转变为宏观的间接的管理。3)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2, 行政组织的特点:一,行政组织是无须参与竞争的社会组织。二,行政组织是依法进公

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三,行政组织是不能创造自身运行所需经济收入的组织。第四,行政组织是具有合法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社会组织。

第五,行政组织有其特有的运作规律。

第六,行政组织规模呈扩大趋势。

3、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

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我国国家公务员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1993-2005)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职务常任

不同点西方政治中立,中国党管干部

西方国家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国家公务员是人民中的一员。西方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和业务类,中国分为领导类和非领导类。

异同

政务类: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工作人员

业务类:常务次官以下的各类文官.

领导类:拥有决策,指挥,组织,协调及控制等职权的国家公务员

非领导类:巡视员(正厅级),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虽不具有领导类公务员的权力,但享受领导类公务员的待遇。

4、行政立法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而所有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有实施一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2)行政立法必须严格限定的法定的权限范围之内,这一点较之其他具体的行政行为更为严格。

3)行政立法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而具体的行政行为则富于特定性。

4)行政立法行为较之具体的行政行为具有更长的时效性,效力具有延续性,可多次反复使用,且一般具有向后力;具体行政行为通常为一次性的,但有些具体的行政行为具有追究既往的特征。

5)行政立法行为较具体的行政行为更需遵循严格的正规的程序。 行政立法行为具有不可诉性,具体的行政行为涉及人身、财产的可以提起诉讼或复议。对认为不合法的规定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二:材料分析

1、领导素质分析研究其意义,领导者素质内容

领导素质:领导者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修为相结合所形成的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有一定稳定性的行为特征。

包括个体素质与集体素质

个体素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

智能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洞察力、预见力、推动力、影响力

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作出“精致扬州”决策的可行性,及决策中最重要的步骤。为什么?

1)扬州是全国首批23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扬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3)扬州是全国十大休闲城市

4)扬州是全国园林城市

5)扬州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6)扬州是全国森林城市

7)扬州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最重要的步骤:确立目标

依据:既定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前一阶段已经界定出的问题

当前和将来的主客观条件

三:论述题

1、转轨时期政府收费的合理性:

一:确定课税还是收费。收费的范围集中在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主要是拥挤性的公共产品和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二:如何有效收费。缴费数额和收益成正比以及费用支出清晰明了,除非付费否则被排斥。 三:合理确定收费水平,收费水平主要根据行为或服务的成本来确定。

四:对使用者费而言,由准入费、使用费和拥挤费组成。准入费承担固定成本,使用费承担经营成本,拥挤费承担拥挤成本。

五:当某项产品或服务出现拥挤情况时,可以通过提高收费标准来解决。

六:防止乱收费。由于政府收费具有“非规范性”,因此容易产生乱收费现象,造成社会总的效率损失。防止乱收费是政府收费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

2、为什么行政领导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

行政领导: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社会活动。

第11篇: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used of state pow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social affairs.Also refers to all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Multiple applications of modern administrative systems engineering ideas and methods is use to reducethe expenditure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and tim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 and efficiency of the administration.Four basic func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Plan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an, iued instructions to make a resolution, carried arrangements.

Organization.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have been identified implemented.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includea set of institutional setting, adjustm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deployment, training and aement.

Coordination.Through policies, laws, and various specific measur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adjust between organizations, var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ivities between staff.Make a clear division of the work, with close unison to achieve a common target.

Control.Tha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functions.By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and real-time information, such as personnel, organizational, financial, etc.control.

How can we do busin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1.Establish proper guidanc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incentives and bonus combined

Optimiz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depends largely on be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coord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rs.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is the core of modern busine administration,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which requires: an appropriate target to guide the correct response behavior to accuratel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ward, with different objects to complete the virtuous cycle of targeted incentives incentives.Only by achieving an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guidance, evaluation, award of the three, incentives will be succeful in busine administration in the desired effect.

2.Chief Executive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Chief Executives (director or manager) respon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 chain of command is headed for its basic science administration.This requires, first of all executive heads must be clear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to ensure that it has adequate administrative powers and the neceary authority; followed by corporate management must ensure that there is a reliable measure of the executive heads of the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annels, the executive must have a high-level summit again advisory bodies to ensure that their corporate management measures not because of ill-considered or personal misjudgment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3.Reasonable administrative selection and design organizations.

Busine administration is dependent on administrative bodies and administrative channels, so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the organization in line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enterprise is to ensure the rapid flow of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implementing executive orders, instructions, etc., is a neceary condition to achieve administrative goals.In very sensitive to corporate management among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numerous among poor staff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numerous aspects.Therefore,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re inseparable.

4.selection of outstanding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mong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have to adapt to the era of the general quality, ability and knowledge structures.General qualities include: good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trong innovative quality and healthy physique.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structure the information proceing capabilities, organizational consulting capabilities, integrated analysis capabilities, merit-based decisions for the content of the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choose to implement good way, employing Personnel, global co-ordination, strain chicken into chaos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ision-making content capacity.Knowledge structure includes three main areas of general knowledge, busine management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指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职能

行政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

计划。包括制定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

组织。把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组织活动还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协调。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步调一致,以共同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即监督、检查的职能。可以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组织、财务等情况进行控制。

企业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企业行政管理呢?

1.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以恰当的目标来引导正确的反应行为,以准确的绩效评价作为奖励的科学依据,以不同客体的针对性奖励措施完成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只有实现了引导、评价、奖励三者的有效结合,激励机制才会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圆满达到预期效果。

2.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行行政首长(厂长或经理)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指挥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首脑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其次必须保证行政首脑的企业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实施渠道,再次行政首脑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保证其企业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3.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企业行政管理是依赖行政机构和行政渠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指示等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在企业管理当中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渠道间沟通不畅、环节繁多。因此,合理设计与选择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

4.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一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一般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强烈的创新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力结构包括以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咨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择优决断能力为内容的决策制定能力和以善于选择实施办法、用人知人善任、协调统筹全局、应变临阵不乱为内容的决策实施能力。知识结构则包括一般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三大方面。可以说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致胜的法宝之一。

第12篇:行政管理

行政人事部管理

一、入职:

1.员工须向公司行政人事部提供身份证、学历证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工作简历、婚姻状况证明以及近期体检报告和免冠近照,并亲笔填报准确的个人资料。当个人资料有以下更改或补充时,请员工于一个月内填写个人情况变更申报表,交给公司行政人事部,以确保与员工有关的各项权益。审查员工所提供个人资料的权利,如有弄虚作假将立即被终止试用或解除劳动合同。

二、员工的劳动合同

1.签订;

2.续订;

3.变更和解除;

4.完备调离手续;

5.离职面谈;

6.纠纷处理等。

三、新员工报到:

1.办理报到登记手续;

2.领取办公用品和资料等(行政人事部负责协助新员工领取《员工手册》等资 料,向新员工讲解公司有关制度和规定。任何有关工作的具体事务,如办公 位置安排、办公用品领取、办公设备使用、用餐、搭乘班车等,新员工均可 咨询。)

2.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见面,接受工作安排;

3.由行政人事部介绍、引见公司各部门人员。

4.试用期考核与转正《员工转正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行政人事部签署意见,报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后转为正式聘用。

四、考核评估:

1.员工每天上、下班考勤。

2.员工请假(病假、事假、月事假),应填请假单交行政人事部备案

3.赴外地出差、考察,应填写出差单交行政人事部备案。

五、办公管理:

1.员工的仪容、仪表、着装,佩戴名牌等。

2.员工的印制卡片事宜。

3.办公室环境:不要在办公区域吸烟,不要聊天、高声喧哗。使用电话应注意

礼仪,语言简明。员工的办公桌内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及贵重物

品,不要存放各类食品。注意保持清洁、良好的办公环境。

六、培训信息公布和查询:

行政人事部将定期公布培训信息,主要包括:

1.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或讲座、外部培训信息。

2.员工可以在办公网上查询。

七、服务要求:

1.各类项目照片,评审会议记录、照片、资料等应及时交给行政人事部(记 录)和发展推广部(照片)。

八、沟通渠道:

1.公司行政人事部及员工委员会作为员工关系与沟通的主要责任部门,将为员 工在工作满意度提升、劳动保障、职业心理辅导与申诉处理等方面提供帮助。 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同样负有相关责任义务。

九、信息沟通:

1.原则上,员工的上级管理者、行政人事部、员工委员会甚至总经理均是申诉 对象。

十、意见调查:

1.公司将通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书面或面谈式意见调查向员工征询对公司管 理等方面的意见,员工可完全凭自己的真实想法反馈而无须有任何顾虑。除 此之外,员工可主动通过月考评、办公网等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意见 与建议将成为公司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公司虽不承诺员工的 每一项想法均能实现,但公司会给员工以相应的答复

十一、图章管理

公司公章、合同章、注册师章、法人代表章等

第13篇:行政管理

主考院校:中山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前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大大的拓宽。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部门,也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另外,也可以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或者进入中外大中型企业做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招生对象:凡在广东省居住和工作的公民(不含及港、澳、台同胞)。不受年龄、学历、身体健康情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报读、报考,免试入学。

报读需知:

1、报读时请认真阅读简章,非本校原因不予退费;

2、本专业不接受单科报读,报读时,应交清全部学费;

3、学校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考试,尽早完成学业,但学习或

报考达七科课程的,视为第一学年学习结束,继续参加学习和

考试时应交纳第二学年学费;

4、本科不考英语(二)者,须选考不少于三科,14学分,

5、课程实践培训与考核费用及毕业论文指导费用按中山大学规定

收取;教材资料费实收;考试费用按省自考收费标准代收代缴;

6、其他未尽事项参照我校各项管理规定。

本班特色:

1.省自考委批准,全市就近开班;

2.名牌院校证书、选派名师来深参与面授;

3.每年

1、

4、

7、10月均可参加专业课和公共课的考试;

4.本专业课程少、可不考英语、高数;

5.本科论文答辩可在深完成;

6.本科申请学位门槛低;

7.本科课程设置中加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并可自愿报考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

第14篇:行政管理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听取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

3、院领导查房每周一次,带领有关干部深入科室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等。

二、党委办公室管理制度

1、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性的秘书、党务管理工作。

2、及时传达院党委会的决定,了解全院各项常务工作情况,随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地向院党委反映。并注意收集职工对执行院党委决定的反应情况。

3、负责同上级党委和院外有关方面的工作联系,做好医院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

4、协调院党委领导安排各种常务会议,负责召集院党委会议等,并做好会议记录,督促检查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5、负责拟订院党委的工作计划、总结,草拟院党委领导交办的各种文件,负责院党委公文的核稿和催办,并及时上报下发。

6、按照党务公函的处理程序,做好党委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递、传阅、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

7、按照印鉴及党委介绍信管理制度,做好院党委印鉴和常务介绍信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8、严格遵守党委各项规章制度,经常深入科室,做好调查研究。协调各科室工作联系,根据院党委领导指示,承办有关综合性、临时性工作。

三、院办工作制度

1、安排各种行政会议,负责会议记录以及文件、报告、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的起草,负责会议纪要、决议的印发,并督促检查执行,及时向院长汇报情况,协助院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经常与职能科室沟通。

2、做好来访、参观等内外宾接待工作,做到安排周密、妥当、热情。

3、做好行政类文件的收发、登记、编号、传阅、收回及保管工作,针对文件内容,提出拟办意见,对上级机关和有单位的通知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请示办理意见。

4、组织文件的打印装订工作,做到准确及时、字迹清楚,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

5、做好全院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存档工作,适时安排医院总值班工作。

6、及时处理信访,做到有登记,有结果,不积压,不拖延,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7、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要尽快完成并随时汇报。

一、院务公开工作制度

为强化医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医院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结合实际,制定我院院务公开制度:

1、重要意义

推行院务公开是加强医院民主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增强职工的责任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办好医院的有效途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

2、院务公开的基本内容和范围

⑴ 医院重大决策和改革方案,包括发展规划、计划、经济目标等。

⑵ 医院经营情况,包括业务收入、成本变动、经济效益和资产负债等情况。

⑶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包括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福利待遇以及职工医疗费使用情况等。

⑷ 职工关心的其它有关问题,包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包括工资收入、奖金等)及民主评议干部情况,干部选拔任用及考核情况,药械采购计划、招投标、制度及计划执行情况,劳动用工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

⑸ 其他需要公开的。

3、院务公开的基本形式

⑴ 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

⑵ 召开会议,主要通过院务会、院周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研究和通报院内重大事项。

⑶ 在医院网站上告示内容。

⑷ 设立院务公开栏,张贴有关资料。

⑸ 设立举报箱、意见箱、举报电话。

4、院务公开的监督

建立由工会、职工代表和有关人员组成的院务公开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的职责是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监督院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及时,程序是否合法,职工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认真解决和答复。院务公开监督小组要定期对院务公开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通报检查考核情况。医院院务公开各有关责任人,对院务公开监督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应在三十日内给予答复或说明,对其中需要整改的事项应当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并接受职工监督。医院职工和职工代表对公开的有关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依法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五、院内通报制度

本院职工必须自觉遵守医院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等相关章程,如有违犯者视情节予以院内通报批评,并扣取一定的奖金。

一、凡涉及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文明服务、规范操作、质量控制、能源管理、卫生秩序以及佩证上岗、仪表仪容等方面不符合院部规定的,院行政查岗及各分管职能督查中发现者均可按制度通报处理。

二、凡院部领导、院总值班、爱国卫生委员会、医务、护理、科教、院感、质管、人事及院行政等部门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被通报者扣除当月奖金。

三、凡在一年内有二次及以上通报的与年终奖挂钩。

本规定与院内其它制度参照执行,自发文日起生效。

六、医务公开制度

为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倡消费自主权,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订本规定:

一、入院病员都必须进行入院宣教,让病员知晓医疗相关程序和医疗消费自主权等。

二、医院对病员的医疗消费实行日清单制,所用药品、器材、卫生材料等有明码标价,便于病员查询。

三、医院在门诊、住院等处设立医疗流程、收费等查询电脑,方便病员了解相关情况。

四、医务人员对涉及病员肢体、内脏、器官组织手术的必须告知家属或当事人相关内容,如手术方式选择、后遗症、手术方案、手术操作者、手术费用、手术期、恢复期、并发症及同类手术的经验、愈合期、治疗疗程、总费用等。

五、对涉及患者隐私权的按有关要求予以保密,不在公开之列。

六、医院在医疗场所应有禁烟标志,在住院区设有安静、避免高声喧哗等明显标示,有利患者康复。

七、医院对患者应有文明行医、杜绝商业贿赂各规定要求,禁止医务人员收取病人的礼品、礼金等。

八、医院应公示医院专科专家身份、专长,便于群众选择。

九、对DSA、MR、CT、超声、检验、高压氧等特种检诊应设置明显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宣传告示,便于受诊者领会、配合。

十、本院对病员设置导诊、导医咨询,投诉等窗口,有电话随访、社会监督等机构,为进一步服务患者,方便就医,提供质量作努力。

七、会议制度

1、院办公会:由院长主持,副院长、机关各科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工作。

2、院周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主任(负责人)、护士长及各科负责人参加。每月二次,传达上级指示,小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

3、科主任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参加,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情况。

4、科周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病房、门诊负责医师和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5、科务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每月一次,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和布置工作。

6、护士长例会:由护理部正、副主任或正、副总护士长主持,各科室、病区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总结上周护理工作,布置本周护理工作。

7、门诊例会:由医务科或门诊部正、副主任主持,所有在门诊工作的各科负责人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8、晨会:由病房负责医师或护士长主持,全病房医护人员参加。每天早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工作。

9、工休座谈会:由病房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召开,工休代表参加。院每季一次,科室一般每月一次,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的意见,增强团结,改进工作。

八、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

2、凡有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

3、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4、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时;

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

6、重大经济开支报批时;

7、增补、修改医院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

8、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参加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

9、参加院外进修学习,接受来院进修人员等。

九、院总值班制度

1、院总值班由院级领导、机关干部和有关人员参加,负责处理非办时间的医务、行政和临时事宜,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签收机密文件,承接未办事项。

2、负责检查夜间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3、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十、卫生工作制度

1、把爱国卫生运动列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或小组,每年至少开会四次。

2、宣传“除四害、讲卫生”知识,教育群众养成卫生习惯,树立以卫生为光荣、不卫生为耻辱的社会风尚,医院应成为“除四害、讲卫生”的模范单位。

3、要认真搞好室内环境和个人卫生,切实贯彻饮食卫生“

五、四”制,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搞好污水、污物、垃圾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4、坚持突击与经常相结合,建立每日清扫和每周大清扫的卫生制度,节假日大搞突击卫生运动。

5、认真抓好卫生检查、竞赛、评比、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6、计划地植草、种树,美化环境。

7、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按国家规定,对“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工休座谈会制度

工休座谈作为医患交流的方式之一,在医院病区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工休座谈会制度:

一、各病区利用多种形式,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要有针对性,气氛和谐,达到医患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工休座谈会的内容主要介绍医院概况、病区管理、专科特点、医疗服务项目、专家们工作业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对医疗护理技术服务、环境、饮食的反馈等,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所住科室产生信任感,为患者就医和其以后的咨询提供方便;

三、要采用显而易见的典型事例进行宣教工作,共同探讨,使患者和家属在思想上重视和接受医院的规章制度,使医院病区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

四、要采用灵活的宣教方法召开工休座谈会,防止照本宣科,过分偏重疾病护理的理论知识,多采用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讲授方式;

五、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科学水平,锻炼和提高他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尊重患者的权益,使医患之间座谈顺利、心情舒畅;

六、医务人员与患者座谈时,要实事求是、诚恳地讨论病区管理工作,共同探讨防病治病的方法和卫生保健措施,取得患者的合作与支持,特别是对待提出的批评意见一定要尊重事实,有错就纠,对患方所做的承诺要及时履行,以此提高科室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二、文件管理制度

1、医院内部文件由职能科或办公室拟稿,办公室主任核稿,院长签发,办公室同意行文。

2、上级下发的文件由院办公室收文登记,送交院长阅批,由院办室督促有关职能科办理,所有来文均先交院办公室统一登记。

3、凡收文、发文、文电、公函等文件及外出开会、检查工作带回的文件资料均需交院办公室登记。

4、送交各部门的文件应定期收回,对到期未退的应进行催退,院办公室定期对所管文件清点、对帐,保证文件不遗失。

5、医院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各科应及时传达,妥善保管,不得遗失,传达贯彻情况,科主任须在文件上签字。

6、院办公室对需归档的文件应根据文件的作者、内容、文种、时间等特征组卷,并于次年三月底前向档案室移交。

7、医院下发的重要文件,各病区、科室应及时传达贯彻,病区负责人或科室主任签字,并在规定时间上交院办公室归档备查。

三、收发室管理制度

1、在办公室主任领导下,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态度和蔼,讲文明礼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负责全院科室和职工个人报刊、杂志、信函的收发工作。

3、负责公函信件的登记收发,并严格遵守保密工作要求。

4、负责院内一切电报,特种邮件的及时传送,做到准确、快捷地送到当事人手中,并认真做好签字登记记录。

5、保证报刊、杂志、信件准确无误地送到科室或个人,不得丢失、积压、转让,更不得私拆信件等。

四、主动定期收集征求病人意见制度

医疗卫生行业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现将医院主动定期收集征求病人意见制度规定如下:

一、此工作由院长负总责,党委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整改落实等。

二、主动定期收集征求病人意见的方式方法:

(一)定期组织召开“行风建设(工休)座谈会”。由院领导主持,定期召开院级座谈会;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主持,每月召开科室座谈会。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怨言”,收集意见及建议,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聘请行风评议监督员。继续从社会各界、各行业的同志中聘请医院院外行风评议监督员,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倾听他们的意见及建议。

(三)定期组织行风评议监督员等到门诊、住院病人当中、出院病人家中、社区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巡访,随时把握病人对医院满意度的变化情况。

(四)实行职能科室负责人定期到病区征询意见制度,倾听病人意见,了解病人对科室有关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价。

(五)医院设立意见箱,每月由专人搜集和开启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所有员工均挂牌上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主动定期收集征求病人意见的内容:

㈠ 征询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1、向病人及其家属征询他所接触到的本科室或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无对患者生、冷、硬、推、拖现象;言语是否文明、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如何、解释工作是否耐心、入院宣教工作是否到位;对提出的各项问题是否及时解决办理、是否随叫随到。有何建议要求。

2、向病人及其家属征询医务人员有无行业不正之风:有无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红包\"、吃请;是否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有无开大处方、乱收费、滥检查、搭车开药、搭车检查;有无伪造病历、化验单、疾病证明等医疗文书;有无以医谋私,吃、拿、卡、要等。有何建议要求。

㈡ 征询在就医条件、就医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

向病人询问各项便民设施和后勤保障(如导诊服务、各科在岗人员展示牌、科室位置示意图、食堂、开水供应等)是否到位;卫生清扫如何;病房管理如何等,有何建议要求。

四、各科护士长根据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议情况,定期通报院党办,院党办整合院级行风建设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报有关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五、根据制定的整改措施,要求当事科室及时整改。医院将在规定的时限内督查追踪落实情况,并与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考评直接挂钩。

第15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事例分析

事例:某县的农业本来就是农民自由选择的,但是有一年有一些农民种橘子赚了厚利,而且其他地方也在该县收购橘子。该县政府看到橘子赚厚利和有一点的影响力,所以该县政府为了打响“橘子乡”的名号,号召和规定每个农民都要种橘子,而且要求每位农民每年交所谓的“种植费”。第一年,该县农民种橘子确实是赚了钱,而且也交给所谓的“种植费”了该县政府。第二年,由于水灾,所以这一年农民的橘子就失收,而且亏本很多。在每年10月份,县政府都去找农民收取“种植费”。而这年政府照样去收取“种植费”,但是因为这年农民种橘子亏本,所以就不给政府“种植费”。于是农民就跟县政府吵了起来,而且要求政府负责他们的损失。

分析:该事例中,该县政府的做法是错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公共行政自产生以来,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履行着如下的功能:

1、管制功能。公共行政的任务之一是协调和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以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在这个事例中,该县政府确实有实行管制功能,能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也体现到公共行政机构的强制性特征,但是该县政府却是过分地管制和干预,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却去管,而且使用强制不得道,农民选择什么样的农业不是公共行政机构可以决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

2、服务功能。公共行政机构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任务,公共行政的过程也是公共产品的输出过程。在这个事例中,该县政府不但没有服务的功能,而且是带有剥削的去收取农民所谓的“种植费”。

3、维护功能。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在这个事例中,该县政府没有维护到当地的稳定,而且是挑起农民气愤的主要导火线,使得县政府与农民发生争吵,使得不和谐和不稳定出现。

4、扶助功能。行政系统有义务对社会的有关团体和组织提供某种帮助,以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通常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事例中,由于水灾,农民这年橘子亏本不少,该县政府不但没有扶助他们继续发展农业,而且去向他们收取所谓的“种植费”,这直接是剥削农民利益。简而言之,在这个事例中,该县政府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该县政府应该负一定的责任。由于在事例中,该县政府做法不对,而且剥削农民的利益,因而要承担农民的大部分损失,还有该县政府有间接或直接操纵那事情发生的政府人员应该被革职或调职。从该事例中,看出公共行政机构要认清自己在管理中应履行怎样的职能,和如何促进与人们共同进步。

第16篇: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一类:

1.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职责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关于政府运用权力的范围和程度的法律规定。政府职能即是人们对政府应当管什么,不应当管什么的基本理论认识,也是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2.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包括三种:(1)对外交往的职能;(2)维护政治秩序的职能;(3)促进民主发展的职能。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原则,就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从1980年到20世纪末,先后进行了4次大幅度的行政改革。 4.行政监管的基本形式

(1)行政引导,是指行政监管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如税收、利率和汇率等,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的一种监管行为;(2)行政检查,是指行政监管主体对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等进行检查的一种监管行为;(3)行政干预,是指行政监管主体对有可能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的一种监管行为;(4)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监管主体对市场主体之间的纠纷进行协调的一种监管行为。 5.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内涵

第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控制权力;第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有服从的义务;第三,地方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自主决策和管理。 6.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各级行政组织在它们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工作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等),与其所产生的有形无形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从本质上说,行政效率是一种特殊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是由行政管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

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行政效率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7.依法执行的理论内涵

依法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宪法、法律授予的权限之内,依据法定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定行使行政执行权力,履行职责。理论内涵包括:(1)职权法定;(2)程序合法;(3)行为规范;(4)承担法律责任。 8.行政信息沟通系统

二类

1、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向是有限政府。

正确。职能转变前的中国政府是全能型政府,即认为政府是无所不能的,相应地,政府也可以无所不包,社会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甚至老百姓吃几两饭、穿几尺布都由政府来管。但这种政府万能的理念在现实的实践面前被击得粉碎,由于政府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的有限,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需求,政府不可能都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计算。所以,政府所管范围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只管那些市场、社会力量管不好、管不了或不愿管的事。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实际上就是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范围,把那些社会能够自我管理的事务交还给社会, 1 把政府先前掌握的许多管理权力下放给社会。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过程也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政府职能日益收缩、市场和社会力量日益壮大的过程。

2、行政执行与行政管理的含义相同。错误。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公务员采取合法的行政方法和技术手段,行使职权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决策目标的全部行政活动。它的起点一般是行政决策方案被决定采纳之时,终点是决策目标的最后实现。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从行政管理活动的性质看,它也是一种执行活动,也就是执行国家的法律即国家意志。但行政管理的执行含义是从整个国家权力构成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大执行的概念,既包括行政决策的制定活动,也包括决策付诸实施的行政执行活动,还包括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行政监督活动。而行政执行是把行政决策方案付诸实施,把决策目标变成现实的实践过程。因此,行政执行只是行政管理的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管理的行为过程。行政管理的内涵远比行政执行要宽泛,如果把行政执行同行政管理混同,把全部行政管理看成是具体的行政执行过程,不仅思想认识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3、行政指令方法是保持行政管理体系完整统一的重要手段。正确。行政指令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的权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和行政措施,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按照组织的系统、层级进行管理的方法。行政指令方法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对于下级机关和下级行政人员来说,上级的指令具有强迫性和越约束性,其行为不得违反指令的要求。如果违反指令,就会导致行政责任的发生,违反者要依据行政法规和行政纪律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管理机关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如果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意志,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行动,就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难以实现行政管理活动的完整性。行政指令由于具有强制、直接、具体和垂直等特点,因而能够实现政令的集中统一。行政管理面临的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社会关系形形色色,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行政机关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行政指令处理各种特殊问题。

4、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正确。中国政府的全能型表现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企业的干预,所谓计划经济指的主要是对企业的计划,即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价格甚至企业购买什么样的设备等都必须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手脚,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必须改革政府全面干预企业的局面。转变政府职能的中心内容就是政企分开。

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的任务。

错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序幕。行政管理也进入了以改革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时期。198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原则,这就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真正建立起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至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6、优化公务员素质结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核心。

优化公务员素质结构,包括行政管理领导者和一般公务员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行为能力和品德修养等。任何行政组织,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领导者,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行政决策和高效能的行政过程,也就不会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活动。提高领导者素质,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同时,领导者也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行政领导艺术。提高一般公务员的素质,要特别注重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意识的培养,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要克服目前重使用轻培训的状 2 况,加强行政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要进一步精简优化公务员队伍,公开招考、录用新人、更新公务员队伍;同时,还应当有选择地借鉴公司制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继续教育培训、竞争任用、激励奖惩等方面有所突破,以激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提高行政效率。

7、电子政务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政府办公系统。定义不全面。电子政务是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将政府职能的实施纳入全新的信息化工作流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内部之间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公众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8、扁平组织也就是人性化的组织形式。

正确。扁平组织是行政管理组织的一种类型,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当时正在兴起的人性管理学说和行为主义科学为理论基础,否定科学主义管理学派和“官僚制”组织学说的合理性。扁平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减少组织层次,组织领导和组织的具体执行人员直接联系,交换意见,并赋予一般行政人员更大的自主性。强调建立互信、分担责任,扩大工作范围、重视结果和威信外部化。有的组织者把这种组织类型称作“人性化”组织形式。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不可避免地具有获利性特点。错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每一个行为主体追求的最终也是唯一的目标。市场机制就是通过价格、竞争、效率和利润等经济因素,引导市场主体理性地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使自己的利益获得满足的同时增加社会福利。因此,获利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政府作为掌握国家权力的社会公共组织,它的行为准备是社会公正,因此,政府不能介入存在竞争性的利益实现过程,而那些非竞争性也就是非获利性,但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公共性物品,必须由政府负责向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这就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施政行为不能与自己的利益实现直接连接,也不应同具体的产值、利润、福利等利益实现要素的产生过程结合。否则,就会使市场竞争失去公正性,扭曲市场主体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

三类

1、中国完善决策机制的基本任务

2、学习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的意义

3、中国行政管理组织的设置原则

4、中国推行电子政务的基本思路

5、中国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6、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第17篇:行政管理

〈1〉校委会、政教处、教导处、团支部、少先队、同学会等领导组织机构、名单及分工情况。

〈2〉各组织机构的书面责任目标实施方案及总结材料。

〈3〉校务日志、会议记录。

〈4〉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 〈5〉升旗日志及板报更换记录、防辍学措施及效果。

〈6〉“两争两创”活动方案、措施、评比资料。

〈7〉校风、校训、教风、学风。 〈8〉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监督措施。 〈9〉财产登记册。

〈10〉卫生评比制度、检查记录,校风校纪检查评比记录。

〈11〉班级量化管理细则。

〈12〉安全工作领导组,安全教育讲话稿,活动记录等。

〈13〉团队活动记录。

第18篇:行政管理

集团门卫制度

1 出、入厂门须知

(1) 集团公司员工进出本公司大门,必须佩戴员工证,否则门卫有权纠正,对未戴员工

证的员工进行登记后,方能允许进出公司,并按有关规定罚款处理。

(2) 外单位人员来公司联系工作,必须持有效证件,在门卫处进行登记后,方能进出公

司。

(3) 所有进出公司的车辆(物资),必须接受门卫的检查,经同意后方能进出。

(4) 进入公司的车辆必须听从门卫的调度安排停放。

(5) 任何人未办理出门手续,不得携带物品出公司。

(6) 上班时间内,公司员工严禁私事接待访友。

(7) 外单位人员未经公司办理手续,谢绝参观、学习。

(8) 严禁带小孩进出公司。

2 违章的处罚规定

(1) 本公司员工进入公司大门,未佩戴员工证,除按公司规定罚款外,无员工证员工应

立即到人力资源部补办员工证。

(2) 外来人员,未经登记私自进入公司,一经发现,罚款50-100元。

(3) 所有进出公司的车辆(含本公司车辆)拒不接受门卫检查者,罚款50-100元;态

度恶劣者,加倍处罚;逃避检查者,将按500-1000元重罚。

(4) 进入公司的车辆(含本公司车辆)不听从门卫的调动安排、停放者,规劝后立即改

正,给予批评;行为极不配合、态度恶劣者,罚款50-100元;给公司正常生产秩序造成混乱、交通堵塞者,按200-1000元罚款。

(5) 任何人未经允许私自携带物品出公司,按物品的正常价格五倍罚款,私自携带生产

物资出厂则视为偷盗,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性质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

(6) 对违反以上各条规定的罚款,集团公司员工按有关规定处理;非集团公司人员的罚

款交集团公司或各单位财务部,并由财务部出具收据给被罚款人。

集团保安工作管理规定

保安人员担任集团公司的执勤和保卫工作,肩负着维护集团公司的合法利益、公司形象和生产工作秩序的重任。集团保安人员必须严格纪律,忠于职守,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 保安人员守则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 服从命令,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3) 保守国家和集团机密,维护集团合法权益,向各种违法和损害集团利益的行为作

斗争。

(4) 不准受贿渎职,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害集团合法利益。

(5) 着装整齐,言行文明,礼貌待人。

(6) 纠正违章,按章办事,不准刁难,不准打人骂人。

(7) 对待违法犯罪分子,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要时,应有献身精神。

(8) 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群众服务。

2 值勤规定

(1) 接到单位(部门)负责人下达的岗位命令后,应明确命令规定的保卫目标、范围

和应承担的责任,按时到达岗位。

(2) 到达岗位后,及时熟悉承担的保安任务;必要时,还要与所在地区公安机关取得

联系。

(3)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执勤开始与结束和执勤中发生的违法、违间事件,均应

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按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事故处理的程序作好执勤记录。发生重

大紧急事件,除及时报告外,应立即采取控制事态的现场措施。

(4) 必须牢记火警、盗警和直属上级领导等报警电话号码和无线通讯呼号,以备应急。

(5) 严格交接班制度。下班不接,上班不离。交接班时,应明确任务和上班遗留问题。 3 失职处罚

(1) 在工作中对客户应礼貌执勤、文明执勤,应用文明语言,如因上述原因影响公司

形象者,罚款100元。

(2) 外来人员、车辆、货物必须按规定统一登记,出厂时应检查,如发现漏检或不检

查者,罚款00-200元。

(3) 保安人员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公司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处以

罚款、警告、开除,直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 保安人员有权扣留任何硬闯门岗者,对因此原因造成厂区秩序混乱的罚款

50-100元。

(5) 上班迟到者一次罚款50元,全月累计三次者予以除名;迟到时间超过半小时(含

半小时)视为旷工,一次罚款200元,全月两次予以除名。

(6) 保安部人员严禁参与赌博,参赌金额十元以上(含十元),发现一次,罚款200

元,第二次予以除名。

(7) 当班人员吃饭时间为30分钟,且不能离开执勤现场,如超过半小时,又离开执

勤现场,第一次罚款200元,第二次予以除名。

(8) 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不服从安排者,视情节轻重罚款10-100元。

集团收发室管理制度

1 收发工作是指对通过邮政传递的各类信函、汇票、汇款、报刊等的收发工作。 2 收发工作要按以下样表实行登记制度。

3 若收到集团员工的信件后应立即上板通报或通知收信人到收到室领取;挂号、汇款等应履行登记、交接手续。

4 若收到集团的各类信件、报刊等,应立即交到集团办公室,并履行登记、交接手续。 5 不准私拆集团公司的他人信件,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直至除名。

6 违反上述各项(除第五条外)罚款50-100元。

7 集团各单位设立收发室的,均按本制度执行。

8 本制度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

集团接待制度

1 集团的接待工作包括对内和对外的接待工作。

2集团的接待工作由集团办公室(或办公室下设的接待办)承担,主要负责日常接待工作。 3 接待礼节

(1) 接待人员在接待来访者时,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客人要热情,客人来访时,应站

起问候,并请客人到接待室交谈。

(2) 若客人需要会见集团高层领导或有关部门负责人,则应先联系同意接待后,再将客人

请到指定的地点。

(3) 接待人员在向领导介绍客人时,应说明客人所在单位、职务(职称)及姓名。在向客

人介绍领导时,应先介绍职位高的,职务相同时,应先介绍年纪大的。

4 接待程序

(1) 问明来客的身份、人数、来意、抵达时间,所乘交通工具是否要到站迎接。

(2) 妥善安排需要接送、住宿的来宾。根据来宾的身份、人数、性别安排好住宿、伙食。

(3) 待来宾住下后,前往问候并向其了解来访意图,商议活动日程。

(4) 需要集团领导接见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安排好会见时间、会见地点和陪同人员等。

(5) 实施组织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和领导完成与来宾的商议、谈判和合作工作,帮助安排

客人的参观学习。

(6) 若是上级机关检查工作,还应安排好汇报会、座谈会等。

(7) 为客人订购返程车船票,协助客人结算住宿帐目,派人送客。

(8) 在接待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 国内客人接待原则

(1) 热情友好,态度诚恳,充分表现对来宾的欢迎和重视。

(2) 细致周到。接待外地来访客人,应讲普通话,主动介绍当地的地理环境、住宿状况、

交通状况;不要让客人有受冷落感,做好有关领导与客人见面的安排工作。

(3) 认真听取对方提出的问题,通过合科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办好事务。

(4) 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也不缩小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敬请对方原谅。

(5) 接待规格有高规格接待、低规格接待、对等接待三种。视客人的职位、来意和与集团

的关系而定。

6 外事接待原则

(1) 集团在外事接待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对集团的介绍要统一口径。

(2) 接待外宾应重实效,而不能只讲排场,铺张浪费。

(3) 在接待外宾过程中,既要热情友好、服务周到,又不能崇洋媚外,奴颜婢膝。

(4) 在接待外宾时,应新生他们的风俗习惯,以此安排外宾的住宿和日常生产。

(5) 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要坚持内外有别,属国家和集团的机密不得与外宾谈论。

(6) 对重要的外宾,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7 接待标准

按财务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决不准超规格、超标准接待。

8 各单位、部门在各项业务接待工作中,应参照本规定执行。

9 本制度解释权属集团办公室。

集团值班制度

1 值班制度是根据集团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需要而制定。

2 值班的范围。

(1) 集团办公室(集团车队、集团保安部)

(2) 摩托车

一、

二、

三、四厂

(3) 发动机

一、二厂

(4) 产销公司、新感觉公司、力帆进出口公司、新感觉进出口公司

(5) 技术中心

3 值班时间

(1) 中午休息时间;

(2) 下午下班后到晚上9点;

(3) 董事长出国在外,值班时间是下午下班后到晚上11点。

4 值班人员由各单位、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实行轮流值班。

5 若当天值班人员有事不能值班,由本人在值班人员内协调换班,若本人换班有困难时,由各单位办公室协调值班人员。

6 若违反上述规定和无正当理由不值班者,视其情节轻重,罚款20-100元。

7 本制度由集团办公室负责解释。

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议制度

为了使集团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协调有序和高效推进,及时处理公司各种紧急重大问题和贯彻董事长指示,经研究特建立以下办公会议制度。

1 开会时间:每月26-30日期间召开一次总裁办公会议,视会议研究问题多少,掌握在两小时以内,遇特殊情况,会议可提前或延后召开,也可以随时通知召开会议。

2 参加人员:各位副总裁、总工程师、总裁助理、巡视员,当次会议有关的集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总裁指定出席的其他人员。

3 会议主持人:由集团总裁主持。总裁出差时,由集团常务副总裁或总裁指定的其他副总裁代为主持。

4 会务:集团公室负责会议召集、考勤、记录和拟定会议纪要。

5 会议纪律

(1) 应参会人员原则上得请假(出差例外),必须按时参加,不许迟到或路途退席。

(2) 要研究的问题,必须在会前向集团办公室书面提出,会上一般不得提出新问题。

(3) 会议作为执行性协调会,原则上不展开自由讨论。

(4) 发言应准确精炼,不允许离题发言。

(5) 不允许重复发言。

(6) 会上研究的问题要作出明确的决定,并在当天会后记载在拟定的会议纪要中下

达。

(7) 各部门内部例行工作及问题,专题业务或技术问题,不牵涉到部门之间的协调的

问题,一律不拿到会上来研究。

关于编写企业大事记的若干规定

企业大事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文字记载和真实反映,是编写企业发展史的主要资料来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大事记的编写是企业行政秘书的主要职责之一。为此拟定以下大事记编写的若干规定。

1 编写内容界定

(1) 市级以上四大领导班子视察企业情况。

(2) 重要外商、外宾来访和洽谈情况。

(3) 企业最高领导出国、出席中央重大会议、活动等情况。

(4) 企业参加各项重大商贸活动和社会活动,如展销会、捐赠、表彰等活动情况。

(5) 企业主办的重要庆典、重会议、重要活动,如产品鉴定会、订货会、有重大决策的高层会议、重要文化体育活动等情况。

(6) 企业季度、半年、全年总结和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7) 企业经营管理和建设发展上的重大举措,如通过质量体系认证、重基建、技措、技改项目的开工、竣工及总结等情况。

(8) 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事项和任命人员的简历,机构部门的设置和撤并等情况。

(9) 其他重大事件,如天灾人祸及其处理,处理的违法乱纪重大案例等。

2 编写体例要求

用记叙体,每事一记。每篇字数一般不超过300字,成稿后打印在固定格式上(见附表)。文字要求简练、抓住要点,叙述客观真实,不讲套话空话,一般不作议论。每一件事时间、地点、参加人、主要内容四要素缺一不可,详略得当,不生编杜撰。

3 编核审定程序

(1)拟稿。一般由集团办公室指定的拟稿人负责收集材料,进行拟稿,涉及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事件,可由集团办公室指定相关部门派人

第19篇:行政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四、简答题。3简述我国建立和推行职位分类制度应循环的原则。 答第一,兼顾原则。中国公务员分类制度兼顾吸收了不同分类制度的优点。

因为职位分类、品位分类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又都存在一些不足。在现代社会经 济条件下,实行职位分类为主,应当兼顾吸收品位制的一些优点。所谓职位因素 与品位因素兼顾,主要体现在“人、事结合,分步评价”上,即将职位分类不重 视人的因素,仅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来决定每一职位 上任职人员的归级列等,改进为在进行职位评价的同时,对职位上的任职人员的 品位因素也进行评价,以两种评价的综合结果最后来确定每一职位任职人员的列 等归级。此外,公务员分类制度应当考虑我国地域广阔、中央与地方和沿海与内 陆地区的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兼顾全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兼顾中央行政机关与 地方行政机关之间的差别

第二,适用原则。公务员分类是一项十分浩繁的工作,特别是职位分类制

度,分类结果要具体到每个层次、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公务员个人。因此,世界 各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繁简不一,但从多数国家看,还是比较繁琐的。我国公务员 队伍十分庞大,层次多、地域广、差异大;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还在不 断探索阶段,国家行政机关机构、编制、职能、岗位和人员还不是很稳定,整个 社会保障机制也处在建立和不断完善阶段。因此,在考虑公务员分类制度科学性 和先进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适用性、操作性和简便性。

第三,动态原则。根据世界各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经验看,实行任何一种分类

制度,都不上始终不变的。美国最初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进入 80 年代又通过吸 收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英国最初实行品位分类制度,但 进入 70 年代,又通过学习美国的职位分类制度,对品位分类制度进行了改革。中 国公务员分类制度还处于暂行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和国家形势的发展,分类制 度也会进行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因而现行的分类制度是在保证科学性和先进性 的前提下,尽可能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为未来的改善、完善留下足够的空间。 第四,法治原则。实行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公务员实行规范化、

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有一 套严格的程序和比 较科学的操作方法,凡涉及公务员分类的规范性文件都应当由国家统一制定,统 一发布,依法对公务员职位分类进行管理

第20篇:行政管理

我国行政监督的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监督已成为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的实质是指权利的制约、督导、防止权利的滥用和腐败。国家如无必要的监督机制,就很难正常的运作和发展。因此,现代国家都把监督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机制之一。在这里我们所讲的行政执法监督不是对行政执法行为零碎的具体事务的监督,而是要对行政主体所作的因执法而产生的具体行政行为和一些特定的抽象行政行为的体制化、一般化的监督,这是一种制度化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法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行政;监督;行政执法;

“如果政府的承诺多是‘空头支票’,必然损伤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导致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低下。”

2003年湖南省政协组织的有关调查显示:政府有些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对企业的承诺,企业对政府有些部门的信用评价不高。

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政府承诺“全部履行”的占4%,而认为“很少履行”的占10%,“基本履行”的占50%,“部分履行”的占36%;有些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整顿与规范。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的129件投诉案中,有68件是对政府部门的投诉。在2003年初政协全会的委员提案中,涉及政府信用的提案占总提案的70%。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监督,古称:“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居高临下视、察的意思;“督者,监察也。”指以威权饬人。现代管理学认为,监督是一项管理艺术,是运用权力,在组织系统内,以坚强有力的协同运作,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艺术[2]。

二、监督的主体

按照监督对象划分为:其一,侧重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二,侧重于对公务员的监督,如行政监察等;其三,同时针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如权力机关的监督。

按照监督程序划分为:其一,事前监督,这是一种预防性的监督,如人大代表视察行政机关的工作并提出建议;其二,事后监督,其目的在于事后纠错和补救,

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三,全程监督,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层级监督,包括事前建议、事中检查、事后纠错。

按照监督效力划分为:其一,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权力机关作出的撤销地方政府规章的决定,法院作出的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其二,不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政党、社团、媒体、公民对行政机关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并不直接产生法律效力,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启动权力监督程序,转化为相应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监督法制缺失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法制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行政监督制度的权力配置整体安排不合理,相互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合沟通和有机协调,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权利机关监督、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对比不合理,未能真正形成监督合力,在体制设计上有所欠缺。无论是人大监督、政党监督,还是监察、审计监督等,由于分散的监督,主体在隶属关系上自然是受多重领导的制约。权力机关监督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监督制,难以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宪法赋予了其对“一府两院”进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权力,但人大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只是借助于人大会议期间的审议和质询,对日常的政府行为的监督鞭长莫及。司法机关监督力量偏弱,而且主要进行着事后监督,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在监督内容上也较为狭窄,行政诉讼中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未作受理。内部监督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象专业监督,即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也还未建立高效而相对独立的监督。专业监督部门作为行政系统内部地位相对较低的部门,,往往是监督不力,同时,也出现无力监督的现象。社会监督,除了中央纪委查办大案要案的力度加强之外,其它如新闻监督、人民监督并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我国现行行政执法机制反思

1、现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一个主体众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从主体来看,包括权利机关监督,新闻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其他组织和社会的监督;以监督的范围来看,既包括对国家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监督,也包括对国家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实行监督;从监督的内容来看,既包括各级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也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2、行政执法监督现状及不足。目前我国虽初步形成了内外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发挥了较为全面功能,但仍存在一系列的明显缺陷。从法理上讲,我国“议行合一”国家体系中,行政机关只是执法机构,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发挥着非常活跃的管理功能,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立法,决策和执行等执法功能。行政机关在从事大量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行政权也在授权立法,行政部分

准司法权,行政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表现出广泛性,主动性的特点。这些事实的存在和发展与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落后与不足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在社会急剧发展的时期,在社会转型期内认真了解我国现行行政执法监督的缺陷。我国行政执法监督的主要问题(1)监督的主、客体错位。群众对行政执法、各监督机构对所监督机构、同级机构之间总是关系牵制,致使监督无力;(2)监督的职权混同。目前我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仍存,表现在监督机制上就显得党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和包揽了其他主体的监督;(3)监督主体上的监督意识淡薄;(4)监督的运行方式单一,监督体制则多而无序;(5)监督与制裁衔接不紧凑,后者往往软弱无力;(6)监督法制程度低,制度不健全。

五、提高民行检察监督效果的对策建议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民行检察监督效果,必须要解决民行检察人员“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不断提高民行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法律监督的业务能力,从而在办案过程中明辨法理,对案件有着独到而深刻理解和判断能力。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不清,哪些信息该公布各地认识不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应该公开的信息类型进行了列举,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有十一类重点信息需要公开,县级政府及其部门有四类重点信息需要公开,乡(镇)政府有八类重点信息需要公开。实际上,各级政府经办之事千头万绪,各类政府信息浩如烟海,与之相比,《条例》中罗列的信息类型显得表述笼统、范围狭窄,公民在申请公开某个具体信息时,往往不能找到与之精确对应的条款,这就给政府部门留下了过大的自断空间,愿意公开就公开,不愿意公开就回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虽然大部分地方都进行了宣传并下发了相关文件,但到底该公布哪些信息,各地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凭政府有关干部的直觉判断。

强化信息公开工作的内部考评和外部监督。信息公开作为一项新制度,本身就有很多学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内部的考核评价工作跟不上,外部的监督又软弱,那么,必然会使该项制度的实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首先是要建立起一套比较符合实际的内部考评机制。一是要把实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年度考核的指标,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作风评议相结合。由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进行述职评议。二是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外部的监督,广泛接受公众监督,

尤其是司法和媒体等社会监督。凡属于应该公开的必须公开,凡政府认为不属于掌握范围的信息,应该承担举证责任。

六、行政监督效能提升的完善对策

1、赋予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由独立行使行政监督权的机构专门监督行政行为,是迄今比较成功和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监督权必须独立”,这种独立包括机构独立、权力独立、人事权独立以及财务权独立等。行政监督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质

上是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有效的监督必须以监督客体切实处于监督主体的监督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权,保证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要赋予行政监督机构独立性,就必须在纪律检查部门以及监察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给予独立的人事任免权和财政保障等,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其权威性。

2、强化人大监督机制

(1)强化人大监督机制是制约行政权力,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途径。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人大监督委员会。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设立一个专司监督职能的人大监督委员会以替代监察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在此最高专门监督机构下设立地方各级监督机构,同时可以保证国家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2)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和监督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人大代表熟悉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了解监督的形式、程序和方法;加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罢免权等监督权的落实,提高监督力度

(3)改进监督方式。变程序性监督为实质性监督,变一般性监督为重点监督,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水平、监督质量和监督实效。

3、完善群众监督功能

群众监督是基础和力量根源源泉,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确立群众监督的法律地位,要明确群众监督的权限和程序,使之能够依法行使监督权,并受法律应有的保护。要从完善群众信访举报的体系和网络,健全保护和保密制度,健全举报奖励反馈机制等制度和机制上保证言路畅通,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限。通过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渠道把群众监督与新闻媒体结合起来;通过电子邮箱、博客、QQ、论坛、贴吧等渠道把群众监督与网络媒介结合起来;通过工会、妇联、青联、村(居)委会等渠道把群众监督与社会团体结合起来;通过人大委员、政协委员的提案形式把群众监督与两会代表结合起来。政府只有实行信息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才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也才能保证行政机关的清正廉洁。

七、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

提高我国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需要解决监督主体思想方面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要从思想上真正摆脱封建权力、“官本位”思想,需要长期的努力。只有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把思想工作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使行政监督体制得到真正的加强。第一,加强法制教育,强化监督意识。一是把加强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法制观念,克服行政机关“于己无关”,“无所谓”等思想。第二,抓好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司法队伍。第三,加强对全体公民开展普法教育。着眼于未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利用报纸、杂志影视广播等媒体加强法制宣传,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在加强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突出法制教育监督意识。在饱尝“*”的苦果后,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而打击报复,官官相护等官场坏习气,使得一些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怕受到约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强法制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人民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力创造一个有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李绥州 .《应用行政管理(Applied Public Administration)》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文利 .《行政管理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4

[3]江超庸 《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4]章剑生.《行政监督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1

[5]朱为究.《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

[6]陈奇星 .《行政监督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行政管理工作汇报.doc》
行政管理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