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凉泉乡下辖10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0582户,人口4.4万人,乡域总面积近174平方公里。继2011年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大打水利兴修翻身仗之后,又迅速启动美好农村建设全民行动计划,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美好农村建设一线创先争优,鼓励和倡导广大群众本着“自主、自筹、自建、自管”的原则,

踊跃投身美好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2011年9月27日,全县统一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到岳西县、潜山县部分乡镇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乡于9月29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针对外地村庄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的经验,结合我乡的实际,决定再次组织班子成员和一线的同志到潜山县参观学习,形成共识。10月2日,乡党委政府组织党员代表、村民组长、村民理事会会长及各村主要领导100余人,赴潜山县参观痘姆乡山包新村和水吼镇燕窝村、渐水湾村的村庄整治以及源潭镇农村清洁工程。参观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部署我乡村庄整治工作。在2012年和2013年春季召开的全乡干部大会上,均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全民动员。通过参观学习、会议动员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全方位发动群众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12年启动了太华村的徐大、徐小、槐树、凉泉村的龙小屋、舒屋、陈冲、湖滨村的胡屋、龙家下屋、龙家仓、凤林村的上李畈、下李畈等12个屋场的村庄整治工作,2013年又启动了罗家老屋、王家畈、眠山小屋、邓前屋、谢屋等屋场的村庄整治,同时启动了太华、凉泉的中心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在全乡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

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在全乡范围内涌现出来的众多整治点中,我们注重培育典型,探索模式,先行示范。龙家小屋最具代表性。该自然村坐落在太阳山下,现有居民32户,168人。去年4月份以来,该屋场积极谋划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先后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拟定了村庄整治工作方案,并请安庆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广大村民自筹资金、自主招标、自主建设、民主管理。先后修通了1.5公里长的进村水泥路;新建了1500米长的雨水和污水管道,实行雨污水分离排放;自行拆除了有碍交通及规划的猪牛栏、厕所及厨房等辅助用房60多间计3000平方米,在村庄两侧按规划统一新建农用房2000多平方米,实现了人畜分居的目的;环村道路以及宅前路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的硬化;门前广场的建设已经全部完工;绿化、池塘美化以及电力线路的整改也全部完成。更为难得的是广大村民移风易俗,他们自愿移走村内的祖坟38棺,统一合葬到祖坟山上,大大地拓展了村内建设用地的空间。在开展村庄整治的过程中,村两委和理事会主持并召集群众会议30多次,建设过程中的大小事务,事先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涉及房屋拆迁、筹资筹劳、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事先同群众商量,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群众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许多本已外出务工的能工巧匠,闻讯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纷纷返乡出钱出工。理事会成员更是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整个工程投入达到260余万元,每户累计投资达到1万余元。理事会会长龙学云同志更是付出了大量的艰辛。龙家小屋村庄整治的成功其意义不仅在整治本身,更重要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人们群众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再一次得到很好的印证。组级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优秀村民理事会班子脱颖而出,村民自治卓有成效。拿龙学云同志自己的话来说,天下没有人干不好的事,只有不想干好事的人,我们是在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要有舍得精神,有舍才有得。为此我们专门召开总结大会,提炼推广龙小屋精神。号召全乡所有的屋场都要向龙小屋学习,所有的村组干部都要向龙学云同志学习。龙小屋的成功实践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为凉泉乡美好乡村建设开创先河。

三是统筹推进,整体联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联动发展。我们的做法是摸清底子、选准点位、制定政策、宣传发动、层层落实,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完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身的潜能,引导和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以奖代补,在建设的中后期予以支持,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杜绝政府给钱才办事、最终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发生。今年我们力争在省道两侧打造两条“示范线”:北侧太阳山下以徐大屋、龙小屋、罗老屋、眠山小屋等整治点串连成线;南侧岚杆湖畔以汪大屋、胡屋、龙下屋、槐树屋等整治点串连成线。

二、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通过我乡龙家小屋、胡屋等村

庄的成功整治,广大村民自始至终都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他们自筹资金、自主招标、自主建设、自己监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干高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缩减中间费用和环节,使得所有建设工程得以又好又快的进行。消除等、靠、要的惯性思维,使得政府在后期的项目资金的支持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雪中送炭,有力地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发

展。

二是坚持村民自治。根据我们的工作体会,村民理事会的班子建设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选拔一名高素质的理事会会长,就能带动一方能仁志士,干好一番大事。理事会成员要具备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舍得吃亏、乐于奉献等基本素质,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筹资投劳、重大项目建设、土地调整、房屋拆迁等重大事件,要充分征求和统一群众意见,理事会成员要带头践行。龙家小屋和胡屋共拆迁房屋120余处,两个屋场的理事长都是自己带头拆除自家的房子,才使得整个屋场的拆迁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这种拆迁办法有两大好处,一方面不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进行补偿,村民内部自己平衡。另一方面不需要政府的行政介入和司法介入,可以规避行政风险,利于沟通党群干群关系。所有的工作压力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分担。村民自治对于建成功的点便于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制约村庄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的严重缺失。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缓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可以加快速度,按规划实施建设。条件差的村庄,可以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要积极引导村民理事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村规民约,动员村民珍惜土地,严格控制乱搭乱建,杜绝占用耕地建房。鼓励村民少围院子多修路,节约土地多栽树。

四是坚持因势利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如何把政府的希望和群众的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党和政府造福群众的愿望变成群众自觉追求美好生活的实际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各村的实际情况,选准工作重点,着重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路问题、排污排水问题等,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去说服群众,让群众去带动群众。

三、努力方向

凉泉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还仅仅只是刚刚起步,还仅仅只有几处星星之火 ,跟先进地区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跟群众的期盼和县委政府的要求相比,更是有待巨大提升。可喜的是,当前我乡广大群众自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潮正方兴未艾,我们将乘势而上,因势利导,自力更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一要更加注重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相信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把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与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让群众真正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和主力军。

二要更加注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整体规划既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又要经济实惠、大方得体。不仅做好当下工程,更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更加注重多方整合资源。美好乡村建设筹资是关键,抓住兴“龙灯”民俗文化活动的契机和国家项目扶持政策的机遇,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做活结合文章。

四要更加注重培育富民产业。生产发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乡村建设持续美好的活力源泉。要因地制宜整合零散土地,加大流转力度,龙小屋正在探索“山场经果、荒地苗圃、水塘垂钓”的产业模式。

五要更加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领导班子,切实把致富能手培养成美好乡村建设的先锋,让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

推荐第2篇:美好乡村

美好乡村——新村陶永情养生休闲农园

建设项目本着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对促进该村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加收入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人均收入逐年增加1000元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以及居家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漠视的效益。同时该项目以国家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为指导,属于就地发展的富民工程,它不仅是深入落实中央“三农”精神的深刻体现,而且还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关键环节,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十分凸显。

1. 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提高该村整体生态环境标准,改善该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及种

植条件,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双重目标。

2. 通过项目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项目区内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质量。 并可解

决当地农民就业、致富的问题,实现零散土地整合,优化更新果树品种,扩大种植规模,规范项目区内生态资源的维护,使项目区内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达到珍惜保护利用资源的目标。

3.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对农村、农业的认知和了解,增进城市对农

村、农业的支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4. 项目建成后,将建成观光旅游所必具的多用途旅游公路和开通本村至长江水道的致富

路,可解除现有不利的交通状况。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帮扶农民走上富康之路,将会起道以点带面的作用,是贯彻执行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具体体现。 湖北美好乡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2013年

推荐第3篇:美好乡村

美丽的小冯中心村

据马鞍山日报消息 核心提示: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又是一年耕耘时,农民在土地里播种粮食,而含山的美丽乡村建设者耕耘着乡村本身。

在含山,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各美其美,产业带动、文旅融合,统筹联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依据资源优势打造美丽乡村,催生乡村旅游、发展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美丽乡村的“含山气质”正逐步呈现。

林头镇大彭中心村健身广场

陶厂镇邱蒋陶中心村文化墙

高位谋划,“盆景”转向风景

今年,含山县将完成2016年4个省级美丽集镇建成区整治和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开展2017年8个省级中心村和3个美丽集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将深入推进,全面推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含山县始终以科学理念和系统思维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突出“点线面结合”,突出规划和建设的全域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典型示范,全域统筹推进。该县把县城、镇、中心村、自然村规划有机统一起来,明确细化全县“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确保提前完成建设96个中心村和7个美丽集镇、整治1607个自然村的“十三五”计划。

围绕生态立县、文旅兴县战略和“全域旅游”的发展定位,含山县突出规划布点的示范性、系统性和带动性。从全域思维、全局视野进行整合、谋划,把美丽乡村建设整体纳入含山北部自然生态、南部历史美食两大旅游板块建设,重点打造“两线两片”。即重点围绕S2

26、S105两线进行布点带动,北部片区根据大褒禅山景区规划,重点建设昭关、大庙等省级中心村,打造乡村旅游+文化景区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南部片区抓住太湖山景区创4A、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漕古镇开发和商合杭高铁站建设契机,重点建设东庄、上王等省级中心村,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美食+山林生态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2016年10月,随着含山县获批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正将美丽乡村的生态、文化、美景、美食和旅游资源不断整合,融入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

环境整治,乡村披上靓装

林头镇美丽乡村大彭中心村溪流

走进含山县林头镇青龙村大彭中心村,在村入口处一座醒目的门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村民们自发筹资近30万元,于去年12月建成的高9.95米、宽12.95米门楼。大彭村进村新铺的柏油路上,新施画了道路交通标线,所有村居房屋的外墙粉刷一新,村庄环境整洁干净,中间还有潺潺流出的溪流,远处是连绵的西塔山,绿意浓浓,风景美不胜收。 林头镇青龙村党总支书记王伟说:“大彭村本身依山傍水,地势北低南高,自然环境很好。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修建了户户通水泥路,铺设了1100米柏油路,对村庄房屋外立面进行了统一改造,拆掉了很多小茅厕,新建了3个公厕,对各种杂乱管线进行升迁改造,铺设了2200多米雨污水管网,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对村庄进行绿化等,共投入600多万元,村庄环境有了大变样。”

在村庄卫生保洁方面,含山县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并和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相结合,建立了县、镇、村层层督查考核机制,通过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不断完善“户集中、村收集、镇(园区)转运、县处理”的推进机制,实现了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促进了村庄环境整洁干净。

在推进美丽集镇建设上,含山县对不在城的7个集镇全面实施“两治理两加强”(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强城乡办公场所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并综合考虑各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多重因素,打造各具魅力特色的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和现代农业特色镇。今年元旦,运漕镇历史文化陈列展正式对外展出,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参观。这是运漕镇利用新修复的李鸿章当铺,投资150万元,开设的运漕历史文化陈列展。随着运漕镇引入上海多创公司投资古镇开发,开展古镇核心区17亩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建成了小北门入口老街牌坊和1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等,以及运漕老街成为3A级景区,千年古镇的环境面貌正不断提升。

文旅融合,致富路有奔头

游客采摘草莓

2月9日上午,在含山县梅山行政村张齐中心村,今年69岁的村民齐业元正在和十多名村民一道,为国华农业公司草莓园道路两侧进行松土,过几天还要载上花籽。他笑着向笔者说道:“我和老伴都在这工作,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加上将10亩田租给公司,每年又有6000多元租金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这样的日子真是幸福。”

春节以来,来张齐村国华农业公司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游客还来自周边其他省份。自2013年国华农业公司在张齐村创办以来,目前各种种养殖面积达3000多亩,投资近7千万元,不仅在创建生态农业上走在全省前列,而且聘用了260多名村民,带动了张齐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公司董事长陈善国说:“我投资农业就是要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提高农产品效益,公司每年都有30%的新品种推广,去年开始还种植了国产草莓品种„小白‟等,由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实施的辣椒系列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刚刚荣获了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 在含山县祁门村吴庄自然村,一直在外做外贸生意的鲁华霞去年5月回乡创办了家庭农场,投入100多万,租种了150亩土地,开展草莓、火龙果、车厘子种植。去年12月,她的草莓园喜获丰收,目前已经有十几万元的销售收入。她还经常在微信上推广她新种植的草莓,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鲁华霞说:“回家创业首先是思乡心切,现在家乡投资环境也很好,人也很亲切,今后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近年来,随着不少在外创业有成的村民回乡创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环境的改变,土地集中经营规模效益,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含山县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借助开展“含眉采茶节”、“褒禅山户外旅游节”、“老鹅汤美食节”三大节庆活动,打好乡村旅游推介牌,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已有张齐村国华采摘园、大彭村千亩经果林、大庙村洪家农庄等文旅融合产业的典型。

文化引领,营造文明乡风

林头镇大彭村农民文化乐园看戏曲 今年1月20日,含山县环峰镇梅山村第三届迎新春文艺汇演活动在张齐中心村文化大舞台精彩上演,广场舞、庐剧、含弓戏、歌曲等表演丰富多彩,百余名村民观看了演出。而为梅山村的“春晚”进行策划和组织的,就是该村文化能人齐俊,他已经组织策划了三届梅山村“春晚”,还被评为县乡土文化创作人才。春节前,在祁门村举办了第二届“祁门麻油杯”卡拉ok大赛,从策划、组织、主持人、参赛歌手等都是村民自己,为村民送来了文化大餐。春节前后,含山县不少村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结合县、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2月9日晚上7时左右,在运漕镇耿庄中心村,51岁的张华妹便带领20余名村姐妹们在村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现在每天晚上都是跳舞代替了打麻将,”她指着刚建的大舞台和文化广场,说道:“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现在跳舞有舞台、健身在村内、公厕干净又方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像耿庄村一样,在含山县乡村,运动健身、跳广场舞等活动越来越普遍,而赌博、迷信活动则少了很多,一些不良习俗也在悄然改变。

春节期间,在运漕镇三台村耿庄中心村文化礼堂就举办了3场婚庆喜宴,今年为儿子举办订婚喜宴的村民张香和一直在上海务工,几年前,文化礼堂建设时,他作为发起人之一还赞助了1万元。张香和说:“在这里举办喜宴,村民们就近很方便,村里人自己烧菜,东西好吃又干净,相比在外面费用还少了不少。”三台村村主任张正文介绍道:“自2013年文化礼堂建成以来,村里红白喜事都不出村,改变了婚丧事宜大操大办,得到村民的欢迎拥护。”如今,在含山县建成的村文化礼堂或文化活动室的,不少都一堂多用,很多成为农民就近节俭办婚丧事的首选。

今年春节期间,在林头镇青龙村大彭中心村,村理事会会长彭祥加组织理事会成员,向村民们宣传少放或不放爆竹烟花。彭祥加说:“燃放烟花爆竹一是产生了不少垃圾,二是可能引发一些危险,三是还花了不少钱,少放或不放,多开展有益活动更好。”

逐渐增多的文娱活动、节俭办婚丧事、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等移风易俗新变化正逐渐融入含山乡风文明中。“美丽乡村建设改变的不仅是乡村外貌,更是村民的思想文化,要加强文明乡风培养,注重建管并举,达成内外兼修。”含山县负责人这样说道。

环峰镇美丽乡村大庙中心村

推荐第4篇: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

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寿春雷

2012年11月17日

推荐第5篇:美好乡村演讲稿

风光景色一千里,梦绕江南云水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是来自XXX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风光景色一千里,梦绕江南云水乡》。

我是一个北方人,在我千里之外的家乡,有着与江南完全不同的景象。那里松劲山高、石多水少、阡陌连天、植被枯黄,少了许多江南水村山郭的诗情画意。虽然我是一个北方人,但我对杏花春雨江南,一直都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渴望能够在诗画般的江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年前,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我来到了XX,来到了XX。当我踏上这片以八宝之地著称的沃土后,我迷惑了,这难道就是我在梦里追寻了千百度的江南吗?

那时的这里没有小桥流水,有的是污水残桥;没有古朴的民居,有的是杂乱的农舍;没有石板街、一人巷,有的是纷扰的街市、泥泞的村道;当我穿梭于村落街市之间时,假劣产品不绝于市。还有很多农户因为打不开销路,守着当地的优良土特产一筹莫展。这样的景象怎能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江南?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特别是在县乡两级政府强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以来,这里的环境变美了、村庄变靓了、人的精气神变爽了。

你看现在的XX村,连排成片的蔬菜大棚,白色的薄膜在阳光下耀眼,里面碧油油的蔬菜茁壮成长,丰富着XX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XX村民的钱袋子;

你看那XX村,整齐划一的乡村别墅,粉刷一新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在农村,齐整的绿化、统一的排水,早已

和城市接轨,昔日的残墙破屋已然旧貌换新颜;

你看那XX街道,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龙须沟”,如今已变成了休闲小广场,草皮铺起来了,绿树种上去了,体育健身器材也安装起来了,笑容洋溢在每个农民的脸上;

你再看那XXX,明塘碧波荡,粉墙黛瓦重,家家户户的“文化墙”上既有人文历史介绍、水乡风景画,也有诗词书法、名言警句。还有那一湾荷塘,硕大的荷叶亭亭玉立,水乡的景色令人沉醉。真真是莲香生藕鱼虾肥,更见古桥犹存啊。

我们XX部门也在积极为美好乡村做贡献,深入田间地头,走遍街道村乡,开展食品监管,净化农村市场,让不合格商品无处身藏。倡导“一村一品”,打造“一所多标”,通过开展商标工作来兴业富民。XX的烧饼、XX村的禽蛋、XX的鱼鳖、XX的萝卜这些享誉一方的土特产,纷纷申请了注册商标,有的还申报了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土特产打上了注册商标,就像插上了翅膀,一下子就飞出了XX,飞出了XX。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陋习也在悄然改变。家庭之中子孝妻贤,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道德楷模层出不穷,“XX好人”纷纷涌现,文明礼让蔚然成风,美好乡村人人共建! 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可正是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这正是令人魂牵梦绕的江南云水乡!

推荐第6篇:“美好乡村”解说词

“美好乡村”专题片解说词

最美绩溪

——绩溪县美好乡村建设掠影

0

1、[画面]徽山,徽水,名城绩溪代表性景观;

[解说]这是一幅画卷,画出百里花园的水墨村庄;这是一首诗篇,吟醉文化名城的乡村梦幻;这是一曲飞歌,唱响千年绩溪最美的乐章。

[推出片名]最美绩溪

0

2、[概览][画面]孔灵村、仁里村、宅坦村、草节湾村,独特而美丽的乡村风貌

[解说]绩溪,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县域面积1126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6各村,5个社区,532个自然村,总人口18万。一直以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三个统筹”,文明创建、群众工作、扶贫攻坚“三个结合”,使这里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生态、文化、特色产业的优势推动,催生出一批特色产业村、生态旅游村和传统文化村。倡导发展“一村一品”的临溪镇孔灵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旅游兴村、项目带村和文化活村的新路,蚕桑业优势进一步突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而有着千年古村美誉的瀛洲镇仁里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和社会保障多头并进,通过创建3A景区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成为全市农家乐旅游示范村;闻名遐迩的举人村上庄镇宅坦村彰显文化特色,倡导保护利用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了村级文物陈列馆,荣膺“中国特色村”称号,成为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有

着天然氧吧之称的金沙镇草节湾村,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打造着宜居的天堂。而“六个中心、六大员”的创新实践,覆盖城乡的群众工作“三级网络”,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上下联动、“三帮”到村的帮扶效应,成为绩溪美好乡村建设的无尽动力,美好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字幕]6年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13.7亿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延伸,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和全省文明县城,农民生活水平、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多,贫困人口下降70.7%,实现了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

0

3、[行动篇] [画面] 千人动员会现场,乡镇动员若干场景、图片,专题文件,登源河景观,215省道项目现场图片资料,建设中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解说] 。8月3日,建设美好乡村千人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全面部署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一年一变化,四年大变样”行动计划。确定了建设安徽省最美乡村、打造“三江”最美源头、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三大目标,向全社会发出了“干,快干,拼命干,干成一流”的行动号召,吹响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冲锋号,标志着绩溪迎来了新一轮新乡村建设的热潮。领导帮扶创建制度和县直单位创建结对制度的建立,持续助力美好事业,在重点突破和资金保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共建的喜人局

面。美好乡村建设投入的稳定机制逐步建立。县财政投入14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 215省道沿线改徽、河道整治工程和投资1119万元的太阳能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正建设实施中。

(县长李前智同期声)

[画面]农村清洁工程点,有序的保洁工作场面,洁净的村道村巷,各乡镇工作场景,其它

[解说]清洁工程垃圾处理,看起来是小事,做起来是难事,能坚持下去就是本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各村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参与主体,多形式的处理机制,超常规的处理手段,各乡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可谓亮点纷呈。荆州乡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瀛洲镇通过划分卫生责任区、任命干部路段长、确定重点区域党员先锋岗,形成立体化管理;上庄镇依托镇保洁公司,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长效运作;华阳镇实行“五员一体”管理和明确的奖惩考核,收到显著成效;金沙镇开展星级美好家庭评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伏岭镇通过旅游、生态、文化的“三结合”和民兵、妇联、团委的“三联动”,使“民间艺术之乡”再展新貌。

[字幕]目前,全县共建设垃圾焚烧炉28座,中转站6座,垃圾池694个,配备垃圾桶4940只,垃圾车503辆,超配垃圾处理人员535名,用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保洁的经费投入达2030万元。农村清洁工程由垃圾处理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延伸,建成农户分散式、人工湿地集中式、太阳能微动力、地埋式无动力四种污水处

理设施67处,覆盖登源河流域60%的建制村。全县18%的建制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0

4、[展望篇] [画面]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文化建设,民俗活动,动员会场景回放,规划图,等

[解说]徽山脚下,徽水之畔,农村生活环境日改日新,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已经点燃,美好乡村的文明新风正扑面而来。下一步,因地制宜彰显绩溪特色,整合资源突出产业支撑,把农村当做一个整体来规划,把村庄当作一个景点来建设,把农户当作一个盆景来打造,抓点、建线、带面,把“一个个盆景”打造成“一路路风景”,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产业协调发展。全县上下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到2012年底,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全覆盖,全面完成19个建制村美好乡村创建和建设任务。到2015年,80%以上的建制村将达到美好乡村标准。这是一个美好的期待,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县委书记张平同期声)

[背景音乐]《最美绩溪》主旋律:这里的水依着山山也恋着水,这里的天是那么蓝人也笑的那么美……

[解说]山美水美乡村美,美在流连,美在召唤,美在身边,美在心中。我们深深地祝福,勤劳智慧的绩溪儿女,一路汗水,一路拼搏,一定会把绩溪建成安徽最美的乡村、“三江”最美的源头和全国的文明县城,让美好永驻,让幸福永远。

推荐第7篇:美好乡村解说词

钟鸣镇美好乡村泉栏村解说词

“秋月扬明恽 ,冬岭秀寒松”,值此松柏傲寒之际,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参观我们美丽的山水田园村庄——泉栏。泉栏村历史悠久,中心村舒家店更是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繁华似景,舒家店古时以舒姓集居为主,曾经商贾、酒肆林立,较早形成了舒家店古街风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是舒家店所在地,目前泉栏村村部也坐落于此。

泉栏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村。村域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6000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耕地面积1340亩。泉栏村下辖28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总户数720户,人口2449人。

作为今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点,规划建设中心村为舒家店自然村,含清塘、青山、新建、合义、龙山、凤山共172户489人。这次泉栏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提升、塘坝改造、村庄整治、排污净化、绿化美化和公共服务配套等。结合泉栏村的红色革命文化和自然人文风情,我们将这次美好乡村的建设主题定为“思源赤地,山水泉栏”。

请大家顺着我的手向前看,眼前这座建筑是我们村的服务大厅。房子原址修建于70年代,是泉栏村橡胶厂厂房和老村部,按照保留原貌、修旧如故的原则,我们将原来的2栋房屋进行了修缮加固,改造后将是我村的社区服务大厅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所在地,广场设置8个停车位,并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和文化宣传长廊。集办公、村民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服务大厅内设有社会保险、法律援助、计生服务、低保救助等窗口,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事务,我们的服务大厅就是为了响应“三三制”工作法,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代理老百姓所需要办理的各项业务。

我的左手边是一个刚刚改造过的洗衣塘,原来这个洗衣塘因年久失修,逐渐被淤泥堵塞,周围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下雨下雪天时道路湿滑、水面也会受到污染。为了给老百姓提供便利,还老百姓一个洁净的水塘,我们借助这次美好乡村建设契机,清理了水塘周边的垃圾,并硬化道路,整治沟渠,营造出现在这样山水相映的新景象。

请各位领导跟着我这边走,大家可以看到沿路两边的民宅,在这次美好乡村建设中,我们对这些民宅的门窗、屋顶、围墙进行改造,外立面改造145户,改造围墙500余米。经改造后,整个村庄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在烟雨朦胧的时候,走街串巷,仿佛身处一幅水墨卷轴之中。

民宅旁边,很多村民自发建造了一小方菜园,空闲时候,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吃到放心爽口的蔬菜。道路和绿化之间,大多用鹅卵石隔离,这一粒粒的鹅卵石都是来自村里的浅溪中,不仅取材方便、节省经费,而且经久耐磨、创意感十足。

一路走来,这些文化墙上的字画,都是周边民间艺术家所题,字画内容通俗易懂,起到美化乡村、教化村民的作用。

大家请看下现在走的这条路,很难想象,以前道路狭窄、就连小的三轮车也难以通行,道路两边旱厕一排5个,气味难闻,村民们经常抱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这次美好乡村建设,我们重点对中心村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共拓宽道路400米,户户通1300米,新建了公共厕所三个;整治排水沟780米;拆除旱厕36个,改造“三格式”化粪池86口;修建停车场一处;新建“进村”小游园和“汪冲塘”景观两处。如今的泉栏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们都感叹现在走访亲友、出门办事方便了许多,对美好乡村建设赞不绝口。

泉栏水源丰富,村屋大多临水而建,因此,小桥必不可少。我们现在所站立的就是泉栏村其中的一座桥——下街桥。泉栏河因多年未修,损毁严重,很多农田被冲毁,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我们借助这次美好乡村机会,对泉栏河及其2条支河进行了清淤护砌650米,对河上五座桥梁进行了拓宽改造,安装了青石护栏,新建滚水坝一座,改造一座,现在水流平缓,河流清澈,溪中石子清晰可见,站在桥上看远远近近错落有致的村屋,听潺潺的溪流,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请看,我们正前方这座徽派古民居风格的建筑,是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45年1月,根据中共皖南地委指示,在泉栏村成立了皖南片第一个县级人民民主政权——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该旧址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故”,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旧址里面设有展室,一共收集历史图片140多幅,实物近百件,生动再现了铜陵人民抗日斗争和铜陵发展的光辉历史。泉栏村今后也将以旧址为主体,以“思源赤地、山水泉栏”为理念,发展红色旅游,让广大群众前来瞻仰、参观,重温铜陵这段难以忘怀的战斗历史,缅怀逝去的先烈。来到旧址,就不得不提我们铜陵县抗日民主英雄,也是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张世杰。他带领家乡的人民灵活作战、奋勇杀敌,使得铜陵成为江南被解放的第一座县城。解放以后他又以驻尼泊尔大使的身份,不负重托,妥善解决了中尼边界问题,不愧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这座桥叫龙凤桥,原先桥梁狭窄,村民修房、运稻,只能靠板车、小三轮车拉运,我们根据村民的愿望,将桥梁拓宽并安装护栏,现在机动车可以直接运到家门口。右边是一座公厕,原先为4个旱厕和柴垛,垃圾成堆,我们将其拆除改造新建一座徽派公厕,既方便了村民、游客,又改善了环境。站在桥上可以眺望不远处的群山,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如果在深秋时节,经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红艳,层林尽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景象。我手指的前方,是一大片田地。由于泉栏村早中晚温差很大,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气候。因此,引来了不少农业专家来到这里考察,泉栏村先后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生产杂交油菜,这里也被列入该院的制种基地。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泉栏村的标志牌,红底黄字格外醒目。有人说这个标志像一把火炬,象征革命的圣火薪火相传,也有人说像一面红旗,预示着我们百姓的生活像红旗一样迎风招展。我认为它既是一面旗帜,代表我们始终响应党的号召,谨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像一把火炬,代表着我们心中那团建设美好家乡的满腔热火!

泉栏村美好乡村建设现场会参观线路安排 1.村部; 2.汪冲塘; 3.村庄道路; 4.上街桥;

5.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下街桥;6.龙凤桥; 7.村口广场。

推荐第8篇:美好乡村汇报

宁老庄镇荣华中心村基本情况

一、建设规划。新建中心村规划占地120亩,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56人。在原有小康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上,结合区2012年第三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土地复垦整治老旧村庄246亩,用于美好乡村建设用地52.2亩,拆迁288户村民整体搬迁到新区,可节约土地194亩。新建居民住宅楼320套,建筑面积24800平方,已交付使用120套,在建200套。

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新修建主次干道4020米,主干道宽6-8米,次干道宽4米,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达到了“户户通”的目标。

安全饮水。新建水厂一个,可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全部实行集中供水。荣华中心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满足生活需求。

电力通信。投资100余万元对中心村进行了电网改造,新安装100kVA变压器2台,供电设施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标准,能够满足农民日常用电需求。有线电视、网络、电话全部接通到村、到户。

村庄亮化。在入村主干道、村内主干道及公共场所新安装LED太阳能路灯58盏,维护到位、使用正常,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综合服务大楼520平方,内设便民服务大厅200平方米,图书室60平方米,文化站200平方米,公厕60平方。

新建便民服务综合楼,内设便民超市80平方米,蔬菜超市200平方米,农资服务店60平方米,邮政所60平方米。

村民活动广场占地4330平方米,场地用青石、砖石、块石、碎石等乡土材质进行硬化,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等公益性服务设施。

四、环境整治。新修建排水管网4300米,三格式污水处理池一座,容积350立方,污水排放达到I级B标准。中心村全部进行了卫生改厕,改厕普及率100%。中心村环卫人员8人,垃圾箱100个,垃圾房6个,垃圾日产日清,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处理方式。

五、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2013年收入22.25万元。中心村耕地1087亩,流转土地878亩,流转率80.8%。中心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121户,参与率37.1%。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1个。

六、基层组织乡风文明。

推荐第9篇:美好乡村所见所闻

美好乡村所见所闻

一走进村庄,碧绿的小草尽收眼底。村庄门前有一条小河,有几只鸭子在兴致勃勃玩 耍嬉戏。旁边的石头上有两位妇女在捣衣,悠闲地聊着,这种生活真是悠然自得。

在乡村的田野里,映入眼帘的不是黄色,就是绿色,黄色是广阔的麦田。春天,它们绿油油的,有点像可爱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绿的服装;夏天,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可爱极了。那绿色就在蔬菜上了。你看:卷心菜、萝卜、土豆、油菜花、玉米……它们都在你的眼前。田野中间还有个稻草人在吓唬偷吃粮食的鸟!

花都开了,五彩缤纷、色彩明丽。俗话说“留恋戏碟时时舞”这不,美丽的蝴蝶也来凑热闹,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的好朋友——蜜蜂也来了,他俩手牵着手,在花丛中飞舞、采蜜。蜜蜂提着采蜜的小桶,蝴蝶扑闪着翅膀,多么快乐,多么自在!被青草包围的,是个巨大的池塘,池塘绿得就像个无瑕的翡翠。池塘里边有许多雪白的鸭子,游戏水中。忽然有只小鱼悄悄地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么机灵,但还是难以逃脱鸭子的眼睛。它们迫不及待地潜进水下,飞快地游了过去,其中一只叼住了小鱼,然后猛地吞了下去。

我爱乡村,爱乡村的美丽、我爱乡村的美景。

推荐第10篇:美好乡村征文

乡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是有些清洁卫生还是做得不到位。要让我们乡村更加干净美丽,我有自己的小想法。

我希望上级能派一个环保模范来村里给大家做示范教育,让村里的人受到影响,能自觉保护环境。我们村子里没有专门的垃圾箱,要在一些人多的地方放一些垃圾箱,特别是商店门口,人们乘凉的大树底下等公共场所。村里如果有设计好的垃圾池,人们就可以到那里烧垃圾或者填埋垃圾,那就不会垃圾到处乱堆了。

城里有清洁工,我们乡村要是也有清洁工该多好啊!大家可以凑钱请清洁工;如果不想请人来做,那就每家每户轮流打扫道路。我们每个村里的同学成立小卫生监督队,提醒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我们亲自动手,周末给村子美容。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乡村美得名副其实!

要说乡村最需要整治的地方,莫过于池塘了。现在村里的池塘,时不时会漂着死东西,要不就是塑料袋、农药瓶。池塘水不再清澈见底了。多么希望能看到水明如镜的池塘!现在有了清洁乡村活动,我们有希望了!

要还乡村美貌,村长应该召开村民大会,告诉村民们环境污染的害处。各家各户建沼气池,把生活污水、粪便什么的都装到沼气池里,既避免了污染环境,也能变成营养丰富的肥料,又能利用沼气煮东西,不是一举三得吗?谁家有鸡鸭死了的,要找个地方埋好,免得到处散发臭气。

在池塘边要有垃圾箱,因为经常有村民在那取水来喷洒农药。有了垃圾箱,在上面贴上小提醒:空农药瓶的家在垃圾箱。村里派人来定期收走农药瓶,就减少了一大卫生隐患了。

第11篇:美好乡村建设演讲稿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

聂 苏 (2012年8月)

讲5个问题:

1、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2、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3、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4、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5、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两个概念有很大相关性,但又各有侧重。

多数情况下,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两个概念,可以当作一回事来用。(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样的,都是推进农村工作的,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

1、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第一,内涵范围有差别,一个内涵广泛一些,一个内涵具体一些。新农村建设是长期历史任务,美好乡村建设是现实着眼点。可将美好乡村建设看作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工程。(四川: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二,针对性有差别,一个针对三农全面问题,一个针对城乡巨大差别。在各地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之后,乡村建设过于滞后的局面,已经难于为继了。

第三,操作主体有差别,一个由中央主导,一个由地方主导。

①目前新农村建设对面上的推进措施,主要是由中央主导的。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强化社会管理和建设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的规定运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措施,受益最多的是农民。中央在财力增长的条件下,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努力方向是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有望逐步突破。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旧格局,是一种“制度落后”的表现。(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从摇篮到坟墓。印度虽落后,有种性歧视,没有城乡歧视。英国:全民免费医疗。朝鲜:金牌选手奖励平壤户口)

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很长时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过去农村公共服务靠农民集资才能开展。

这些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要完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在今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中央会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这件事情自上而下推动,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路、电、邮、能源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基层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政策落地。

②美好乡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大多数是地方自选动作,基本上是通过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实施。把村容环境搞整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有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要做。地方上财力有限,只能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2、美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第一,城乡建设差距拉大。(最大的不平衡、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非农产业增长慢。欧洲与非洲的反差。)

保持较强的城市吸引力,有助于人口城市化,但过度了,就容易造成农村衰落、荒凉。

这种局面并不符合改革的初衷。在八十年代中期,城乡差别曾经缩小到建国后的最小程度,后来又再度拉开了城乡差距。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谓以人为本,农民是大多数,必须兼顾;所谓全面协调发展,不能任凭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二,在我国从总体上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强化乡村建设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是“天时”。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二三十年之后,现在我们有条件在城市建设加速发展中,借用工业反哺、城市带动、公共财政的力量,同步推进乡村建设。现在,政府财政有可能向农村建设更多倾斜,城市先进生产力有可能向农村转移,地方“以工补农”实力有所增长。

第三,农民对幸福生活有新期盼。两栖生活质量不高,留守人员苦不堪言。眼界打开,知悉山外,人心向城,羡慕文明。过去不出家门,现在打开电视便知天下事。

农民个人财富有所增长,也有条件把生产生活安排得更好

一些。

3、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时候讲得“三把”是重点:(把生产发展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容环境搞整洁)

第一,美字当头,把村容环境搞整洁。 新农村建设强调“新”,美好乡村建设强调“美”,美字当头,又美又好,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

针对性:要力争早日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这些年农村环境,树木多了、山区绿了,但生产废弃物没有出路,生活废弃物白色污染增多,面源污染加重,农村建房混乱。目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要下决心扼制住。

可能性:在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中,“村容整治”是现在就可以做成的事,其他四句话,需要长期为之奋斗。解决农村居住条件问题和脏乱差问题,是当前比较容易操作的工作抓手。

少数原本环境秀美和有文化积淀的乡村,有一个搞好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第二,确立支柱产业,把农业生产搞上去。 建设美好乡村,所谓“好”,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就业稳定、收入增长。贫穷不是美好乡村。

经过那么多年,现在大规模外出打工潮,与留守就业、回乡创业潮,这“出”与“回”两股潮流,应该达成一种平衡。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讲了那么多年,也应该把支柱产业立起来了。所谓支柱产业,就是一个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不是经营的种类越多越好。农林牧副渔,粮棉油茶果蚕,贸易旅游加工,总有一款适合。

现在有财产的农民占大多数,没有财产的农民是少数。现在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发展高效产业和盘活资产,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把文化生活搞丰富。

特别是要把“三留守”问题解决好,把乡村社会氛围搞和谐。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大问题。由于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城镇生活成本高以及户籍制度等多种原因,很多农民短期内难以举家进城。近年来,涉及“三留守”的伤亡事故、权益侵害等时有发生,令人痛心疾首。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好“三留守”问题。

对留守儿童,要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对留守妇女,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她们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对留守老人,要在提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老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二、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1、为谁而建? 建设美好乡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地理位臵的实际,也不能脱离人的实际。革命时期要弄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美好乡村建设要弄清我们为谁而建,依靠谁来建设。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是可以具体化的。

有的地方有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是为了政绩而建设,是为了土地指标而建设,他们更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做盆景、糊弄上面。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论怎么建设,终究是要让农民增强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之,乡村要围绕“人”的感受来建设。美好乡村建设,要像城市建设那样,建设规模要注意人口的容量和变动趋势。

要避免不顾人口变动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建设浪费。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新房闲臵、设施闲臵的状况。

另外,美好乡村建设不是否定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不能停下来。不适宜容纳太多人口的乡村,仍要继续推动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有些资源贫乏的乡村,不管搞什么产业都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能够组织更多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也是对美好乡村建设的一种支持。)

仔细分析下来,建设美好乡村,与以下几种人有关: 第一,可能长久居住在村庄的人。不论城镇化如何发展,我国终究会有几亿人生产生活居住在农村。为他们建设美好乡村,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对美好乡村建设也最热心,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二,愿意在城乡两栖的人。现在农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主要是靠近城镇的乡村),生产在城镇,生活在乡村的,白天看不到,晚上或假日都回来了,这部分人对美好乡村建设也是热心的,他们的意见也要充分尊重。

第三,外出后有可能回乡就业创业的人。进城和外出后,会有一部分人回到家乡重新就业,或者进行一次创业、二次创业。现在他们虽然不在家乡,但有必要给他们预留下发展空间。

第四,愿意进村打工就业的外来人。在经济较发达的乡村,有很多外来打工者,随着人口迁移政策逐步放宽,会有一部分人留下来,美好乡村建设不能排斥他们。农转农的移民,以后会逐渐增多。

第五,愿意移民城市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举家外出不回乡的农户,不能阻挠他们外出,但新建住房和设施,要扣除他们的人口容量,避免浪费。这些人当中,会有相当多的人,仍愿意保留已有的地产和房产,要想办法让他们的地产增值,房产要利用起来。

第六,城市愿意到在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的人。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乡村原有居民来说,是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业的机遇。乡村建设美好了,会进一步增加这一群体。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考虑这种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容量。

2、谁来建设?

中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为大多数没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国家,人口可以自由迁徙;个别有城乡二元户籍的国家,也不允许人口随意流动。国外很多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才会出现农村仅剩老人妇女儿童的景象。

农村人口的这种格局,对劳动力输出地区,既带来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带来了“谁来建设”的问题。没有人才、

缺少骨干、缺乏人气,不管是种地还是建设,都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省内一些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乡村,大都是劳动力外出较少、本地就业较充分的地区;劳动力外出较多的地区,虽然有一些好典型,但新房闲臵较多,新社区里人气不旺。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必须有办法面对这个棘手问题。 第一,要尽量调动没有外出人口的积极性。 对这些人员要进行调查分析。分清哪些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热心人、是可以依靠的对象,哪些是需要动员组织的对象,哪些是不积极的因素。现在一些地方,村干部与群众“两不找”,村干部没有积极性,上级推行美好乡村建设不愿意找他们;村干部有积极性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干部“一头热”的情况。

由于人口大规模的城乡流动,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多意料不到的情况。过去,讲农村是“熟人社会”,现在农村同村的人接触也十分有限。过去,农村以务农为主,有经验的老人在家庭里掌握财经大权,现在财经大权被年轻人所掌握。美好乡村建设需要群众出钱出力的时候,有时留守老人不一定当家。(统计部门将改进农民收入统计,农民工汇钱回家才算农民收入)。

做群众工作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在用以前的“钥匙”是打不开现在的“锁”的。如今群众用起“弱者的武器”,越来越熟练,群众工作费口舌、难疏通、不配合,在所难免,作干部的只有保持耐心没有别的办法。

第二,要吸引人才回归。

持续二十多年的人口进城运动,进入稳定期,我们现在有条件、有可能,吸引其中有经验、有积累、有愿望的人,回乡

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对此,乡村干部应该“心中有数”,本地有哪些人才可以利用,要主动做工作。有些村组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用对一个人就可能扭转局面。特别是哪些外出锻炼成才的人,很多人有着浓浓的乡情,愿意为家乡做贡献,这是最需要重视和依靠的力量。

第三,要用好外来力量。

要迎接企业家下乡、迎接城市人才(包括设计策划人才)下乡。欢迎所有愿意为乡村建设出力的人。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工商资本,愿意到农村发展,这是一支可以充分利用的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企共建,也是非常提倡和鼓励的。

三、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城市如何建设与产业特征和地理位臵有关,工矿城市与农区城市的建设肯定有差别,沿海城市与沙漠城市的建设肯定有差别;同样,乡村如何建设也与产业特征和地理位臵有很大关系,由此,派生出了各种不同模式的新农村。

第一,城郊型。靠近城市的乡村,为城市服务,接受城市幅射,必然带有深厚的城市建设元素。很多成功的典型,成为城市人的菜园子、后花园。(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郊区)

第二,项目型。靠近重大工程项目的一些乡村,有可能因开发区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煤矿开采塌陷区移民迁建等,抓住机遇建设新村,并加上其他措施从而成为新农村的典型。(合铜黄高速沿线、两淮)

第三,农业型。地处深山偏僻地方和传统农区的一些乡村,产业基础仍然是常规农业或者特色农业,由于民风淳朴,干群关系良好,加上抓住政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机遇,通过

就地整治建设,也涌现出了一些好典型。(砀山刘瑞莲所在白腊园子村、潜山县、金寨县)

第四,工商型。一些非农产业发展较快的乡村、村企共建较好的村、建制镇所在地的村庄,农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本身具备“以工补农”的能力,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各地的前列。(凤阳县的赵庄村、宿州埇桥区王化东所在的夏刘寨村)

第四,旅游型。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农旅结合是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皖南的黄山市、宁国市、广德县等地,有大量这样的典型。)

四、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化,正在成为新一轮建设的热点。农村本来就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的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化并不是要建设原本没有的社区,而是要引入社区建设新理念,把乡村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央早就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美好乡村应该是这样一个社区,应该成为人们愿意生产、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人们纷纷涌进城市。未来,城市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乡村也能够让生活更多美好。如果什么时候人们也愿意纷纷涌进乡村,那就算“美好”了。

当然,城市与乡村毕竟不是一回事,让生活更美好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城市:繁荣、热闹、方便、快节奏,多数人对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感兴趣,但也总会有人对农村环保、绿色、

生态、安静、慢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感兴趣。(发达国家有这种现象,国内也有极个别人如此)

各地乡村社区千差万别,要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关键是要做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统一,一定不能照搬城市社区做法。

第一,城镇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的农村社区,村民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加城市化,居住方式可以像城市一样高度密集。这样的地方,工业化、城镇化直接带动农民现代化,农民愿意“上楼”,基本不存在被迫上楼的情况,今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城市社区。“上楼”农民的房子,可以放“两证”,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二,半工半农的农村社区,生产方式有城市的,也有田野的,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可以逐步走向集中。这样的地方,农民有愿意上楼的,有不愿意上楼的。今后,应当引导农民逐步进入集中居住区,可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小城镇功能注入居住区,让超市、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广场公园等进入农村社区,农民可以逐步放弃“赶集”的习惯。有些中心社区有可能升级为小城镇。

第三,山区、传统农区、农业规模经营区,大多数农民的生产方式仍是农林牧副渔,农民的生活方式仍是田园式的,居住方式适应这种生产方式,应该继续维持分散居住的习惯,继续保留乡村田园风貌。这样的地方,强迫农民“上楼”肯定是错误的,应当“把农村建的更像农村”。

五、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美好乡村建设有机遇,也有困难,有些矛盾一时还没有很

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出经验。

1、土地用管矛盾。

新农村建设越是进展快的地方,土地用管矛盾越是突出。群众反映,宅基地管理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时间长,审批层级高,效率低。特别是土地指标严格控制,使不少地方农民建房因缺少用地指标而无法审批,已经集中建设的农民新村以及农民自建房,自觉不自觉成了“违法占用耕地”。有的县反映,全县每年有100多起农民建新房属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政策,落实得很不理想。有个村反映,他们引进北京一家企业到村里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双方合作意向积极,但止步于土地指标无法获取。

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借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强劲东风。我们认为,有3项改革是可以探索的:

1、开展宅基地退出机制试验。应该鼓励进城农民主动退出宅基地,给新建房农户让出宅基地,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建房违法用地。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失地农民可以接受的补偿办法。

2、探索建立新型土地使用制度,农户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量化确股到农户,由合作社与城市(企业)进行土地市场交易,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收入。鼓励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强化农民土地财产功能。

3、经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开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工业、商业、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建设。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定进行抵押融资,以激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建设用地,要允许农村集体组织自己开发建设,甚至可以抵押融资。

2、资金整合问题。

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超过城市建设),政府是包不下来的,如何有效运作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是一个大课题。

1、县财政缺钱。美好乡村建设以县为主运作,但各县财政自有扶持资金却非常有限(即使宁国每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在省内算多的,与近邻浙江安吉县财政上亿元的安排相比,也是毛毛雨),多数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完全或者大部分依赖上级专项资金。

2、各县财政资金整合工作不平衡。有的县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主持整合,项目集中度高,效果好,由部门自行操作的地方,整合效果明显不到位。

3、公共财政投入越界。公共财政扶持美好乡村建设,原则上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公益性项目,不能替代市场化运作经营性项目,不能替代村民运作应当由村民自行建设事项,但现在有的示范点的财政项目投入,已经超出公共财政范畴。

总结项目资金整合较好地方的经验,应当以示范点整合带动项目资金整合。实行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由各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对各方面专项资金进行整合。

整合的侧重点是对示范点进行整合,纠正各部门分散设立示范点的做法,今后各县级部门上报示范区、示范村、示范单位、试验区、重大项目,除了上面有特别指向的之外,一律应当报请县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安排,引导各部门的项目安排突出重点,避免“撒胡椒面”。

3、主导产业问题。

既能“安居”又能“乐业”,才是美好的。这些年有一部分新涌现出来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明显缺乏稳固的支柱产业作支撑,农民进入新村后,就业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善,增收的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像这种安居之后不能乐业的地方,亟须进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补课。

还有少数地方的示范点,重视了村容村貌的建设,产业发展指导没有及时跟进。

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具体到每个点上,虽然不一定以发展生产为突破口,但一定要有产业发展的支撑。为此,有四个关节点要抓住:

一是靠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方培育美好乡村建设,应当以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美好乡村建设。

二是缺乏支柱产业支撑的地方,要加速补课,大幅度增加安排产业发展项目,帮助其尽快确立起支柱产业。

三是在纯农业社区,要采取措施壮大职业农民队伍,鼓励能人大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办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和特色农业。

四是在城郊社区和二三产业较发达社区,应当进一步打造低成本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资助青年农

民工群体创业。

4、环境整治问题。

农村环境脏乱差加剧,与人、物、钱、管四个方面工作不落实有关。

1、对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没有纳入乡村组织日常工作议程。

2、环卫设备的研发、推广、生产和配备,明显落后于农业机械化进程,远不能满足乡村改善环境的需求。

3、环卫资金的落实,虽然从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群众一事一议等多渠道可以临时解决一部分,但现在基层最期盼的是环境卫生经费能够从制度上机制上得到保障。

4、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严重缺失,“村管”制度明显滞后于“城管”制度。二十年前,国家出台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农村这方面制度缺失。

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有这么几个方面亟需要加快探索:

1、广泛发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教育环卫意识和垃圾分类必要性。城市尚且做得不够,农村更不容易。

2、大力支持对环境卫生整治设备的研发、推广、生产和配备,仿造农机购臵补贴制度,设立农村环境卫生设备购臵补贴制度。

3、积极探索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工作经费保障的新路子。要增加财政补助,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和能人大户捐助治理经费,鼓励村民理事会出面筹资和一事一议筹资。

4、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推动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执法和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可以自行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乡村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洁员队伍。

5、组织建设问题。

建设美好乡村,村干部是一个重要元素。虽然这些年在改善办公条件、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深受欢迎的政策措施,但与任务增重、压力增大、群众工作难做的现实情况相比,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报酬仍然偏低。

同时,村干部越是忙于集体事务,越是没有时间料理家庭经营,家庭经营状况及收入水平差异很大。低收入农民当村干部不安心,富裕农民当村干部不上心,符合条件年轻人对当村干部不热心。

必须想办法,采取措施提升村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士气。有三条措施,大家可以进行探索:

1、引导条件适合的村推行村企一体化,或者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推进村级组织向经济实体发展,推动村干部职业化,扩大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

2、对村集体开发利用“三资”提供支持,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量化配股到户,让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收入,同时也减少对财政扶持资金的依赖。

3、对低收入村干部的家庭经营,在贷款、担保、免税、项目安排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对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带头人等较高收入村干部,从政治上给予鼓励,从业务上提供指导培训;对把个体财产捐助给村集体的村干部,要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第12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武阳乡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

方村,原名江村,有史七百余载。地处歙县南乡大洲源双溪河下游,坐落于皖浙交界白际山余脉丛山之中,东邻洽河、南依虎坝,西接武阳村,北连新近发现的有皖南土楼群之称的阳产自然村。境内峰峦叠翠,水清见底,龙岩尖凌空于村之东北方,虎坝山耸立于村前,村后背依雄劲的后山尖。俯瞰方村,犹如三星鼎峙,气象宏伟。村庄环绕双溪河三面,其河波光潋滟,澄净如练。方村乃“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之画里村落,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方村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村由村、方岭下、车川、山旗寨、铁坞太、虾形等自然村落组成,2008年3月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后,耕地面积2000多亩,园301亩,山林3638亩,人口1600余人,丰富的林、茶、桑、果、菊花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村级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2013年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人均纯收入1080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建设成果

在县、乡政府的正确指导,村两委的全力部署,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程非常顺利。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因此我乡以全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为重点,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村里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积极投入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党员、组长、代表们的意见,共同谋划建设项目。通过宣传发动,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好乡村建设的效率

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我乡去年委托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方村进行规划设计。以建设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居住区为目标,对健身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道路交通和绿化、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电讯、部分居住房等进行设计规划,为方村以后的美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

(三)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武阳乡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平台,推动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办群众个人办不了且群众需要办的大事、实事;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使美好乡村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方村的实际,方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展情况如下:

1、水口项目:已完成招标,项目投资35万元,目前正在准备征地事宜,预计本月开工。

2、停车场、护岸项目:停车场投资30万元,护岸项目投资50万元,

2 均准备近几周招标。

3、安全饮水:自来水改造项目正在施工进行中。

4、污水处理项目:待招标。

5、村庄环境整治:总投资20万元,摸排需要整治的脏、乱、差点39处,目前完成25处整治。

6、道路硬化:结合村庄整治,硬化村庄道路500米。

7、为民服务工作站:今年6月份改造完成,目前正在投入使用中,每天有村两委干部坐班值守,为群众排忧解难。

8、其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路灯51处,预备再建20处,改厕完成50户,改徽今年完成30户,还有10户正在进行谋划改造中。

9、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情况:正在谋划发展优良茶园200亩、绿梅200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三、未来展望

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方村的美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较好。但是由于资金有限、时间仓促,建设中肯定存在一些问题。村两委将尽快调整工作重点,将工程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完毕,而对于方村来说,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使村庄环境得到改善,而是要借此机会,在今后的几年里,进一步促进方村的经济、环境、卫生、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迈进中国和谐美丽乡村的行列,使村庄发展的更快、村民生活的更好、村庄整体实力更强。

2014年11月14日

第13篇:美好乡村创建总体方案

2014年美好乡村创建总体方案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我社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以农业增收为核心,着力打造我社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确保我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二、建设区概况

高湖社区位于桃州镇以北,广溧路沿线,地理位置优越,民风淳朴,辖区有24个居民组,人口5477人,1027户,面积16.2平方公里。在2013年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基础上,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满足不了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呼声,决心更大,起点更高,要求更严,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

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高湖社区中心村的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客观性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工作。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生产发展放到美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4.坚持尊重民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原则。组织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

四、建设方案

1、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继续加大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垃圾、公共建设和基础设施管理,拆除乱搭乱建及小厕所,彻底改变“三乱”现象。

2、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对中心村的启动、扩建,部分危房改造及拆迁安置,村庄道路硬化及河道、部分塘坝的维修加固,河流整治。

3、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整体村容村貌的美化,亮化及园林绿化,疏通沟渠。

4、实施村庄和谐工程:建设居民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馆、体育健身设施,设立公开栏、宣传栏。

五、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责任到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建设的目的家喻户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结合本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该筹措的筹资,该向上级部门争取的要争取,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查指导,将实施建设的步骤、时间、节点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我社区2014年度美好乡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

第14篇:美好乡村汇报(.7.3)

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砀山县城乡规划局

一、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省、市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编制了《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和《砀山县美好乡村规划工作方案》。

砀山县2013年首批15个示范村委托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来规划设计,该公司资质为建筑设计甲级、规划设计乙级。首批示范村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并按规定程序完成了报批。第二批15个示范村正在编制规划。

砀山县村庄布点规划初步成果已经形成,现根据各镇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二、建设进展情况

首批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总体进展迅速。大部分房屋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各村基础配套设施包括道路、医院、活动室等“11+5”内容正在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推进第二批15个首批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2、7月底前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的报批工作;

3、加强对各村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规划成果的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第15篇:美好乡村能源先行

美好乡村能源先行

—洪庄沼气工程助推美好乡村建设

当我们走进洪庄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整齐的高楼和整洁的村容村貌,在这里似乎已经感觉得不到农村的气象,犹如走进市区家园的生活。

提起洪庄村,熟悉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这个村建起了农民生态小区。这个距离市区中心仅8公里的村庄立足塌陷区特有的地貌,按照城市的高标准设计;小区四面环水,中间建设功能齐全的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广场。农民生活在生态小区,将彻底告别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真正变成了市民。

一、洪庄村的变迁

喜上眉梢的洪庄村民,心中都有一笔账:上个世纪90年代,村子还不太富裕;大面积塌陷后,在册耕地丧失殆尽,村民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无土地、无收入、无工作”的“三无”农民。十多年来,洪庄村紧紧抓住国家农业开发、塌陷区治理等有利时机,围水造塘,挖塘造地和土地复垦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依靠集体力量和顽强拚搏精神,在茫茫采煤塌陷区打造了闻名一方的洪庄生态新村。

近年来,洪庄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的人

1均年收入由过去的几百元猛增到如今的万元,2012年全村实现总产值3.56亿元,集体收入14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58元,被称之为淮北第一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淮北市小康示范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并获得“联合国全球500佳生态村提名奖”。2005年村里发展带头人刘长领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这一切美好都与该村实施的大型沼气工程息息相关。

二、十年沼气,十年民生

洪庄一期沼气工程始建于1999年,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入260万元,建成600 m厌氧池,200 m储气罐;2009年投资120万元建设二期工程,建成800 m厌氧池,两个400 m3333储气罐和新村供气管网。洪庄沼气站所需原料由坐落该村的1座万头规模猪场—天宏集团佳宝猪场和洪发养鸽场免费提供,直接用管道输送进沼气站,沼渣、沼液免费提供给大棚蔬菜种植户使用,部分沼液排入精养鱼塘和大水面作为饲料养鱼。沼气通过管道和加压装置供给824户村民使用,由于使用了锅炉加热工艺,四季产气均衡,确保了沼气周年稳定供应。

沼气站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污水到处流,粪便到处放的现象,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同时也解决了村民生活生产用气,为村民提供了方便,节约了资金。沼气站每天出200立方优质沼渣、沼液可供用于洪庄村600栋大棚蔬菜种植肥料,

生长出的蔬菜被认定为无公害绿化蔬菜,通过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有机结合循环,强化了洪庄村的生态农业建设。同时日产沼气1200立方,保证了洪庄村民正常的正常用气。

总体上看,洪庄沼气工程建成正常运行14年,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佳宝猪场和洪发鸽场得以稳定发展,当地村民得以用上清洁价廉的能源,建立起循环农业模式,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洪庄也为此成为全省知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沼气工程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三、循环农业,生态洪庄

洪庄村辖有洪庄、丁楼两个自然村,人口3158人,农业生产仅有600亩土地。人多地少迫使洪庄村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理念,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围绕沼气工程,洪庄村着力发展高效农业,发展特色经济,按照生态农业理念,打造了集生产、科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占地2600亩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了600亩蔬菜种植区、200亩花卉园区,400亩的畜禽养殖区和1600亩的水产养殖区,兴建了占地30亩年屠宰生猪20万头、黄牛10万头的天贝食品加工厂,在发展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坚持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推广“猪—沼—菜(鱼、花卉)”生态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天宏集团佳宝猪场和洪发鸽场因沼气工程建设而改变了原来粪污横流、蝇虫满地的环境,达到清洁卫生、治理农业面

源污染,减少了疫病传染源,又解决农村燃料,改善了与当地村民的关系,种养业得以长期和谐稳定发展(佳宝猪场是我市最早的万头规模猪场)。洪庄村民借沼渣、沼液之便利发展起反季节蔬菜产业,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商品性和附加值;充分利用沼液作为饲料喂鱼,精养鱼塘、大水面养殖,大水面养鱼因沼液的使用,亩增效100元以上,洪庄生产的反季节蔬菜申报了绿色食品品牌,品质远近闻名,被上海、南京大客户包销,每栋大棚年均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促进村民节支增收。

四、美好乡村,幸福洪庄

美好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为了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洪庄村发展沼气建设,就是要改善农村环境,给农民提供低价、环保的能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洪庄沼气站建设,使洪庄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广大农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认同感。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还打造了生态良好。村民的生活卫生习惯也发生改变,文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洪庄,沼气工程不仅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载体,更是演绎农村新生活,倡导农村新风尚的生动实践。

沼气工程建设仅仅是洪庄发展的一个缩影,洪庄村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洪庄村新上任的第一书记王春梅说:“当初建设

农民公寓,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将为洪庄村节省出600余亩土地;这些土地可以兴办集体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安置村民就业,成为洪庄进一步发展的新空间。现如今,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处引资一个产业园外,村里还有剪纸、根雕、手工艺等多项文化产业。”

第16篇: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镇2012---2013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区2012-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2012-2013年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市“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实际

,自2012年10月起,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12-2013年安排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1个(**村**自然村)、一般村1个(落星村落星自然村)、农村新社区2个(**村、**村、***村),同步实施**省道沿线的整治工作,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分步推进计划,初步打响***“美好乡村”品牌。

二、重点工作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新社区、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实施,突出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提升、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管理创新“五大工程”。

(一)实施村庄规划建设

1、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四留四不留”的原则,划定村庄布点范围,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制作镇、村两级村庄布点规划示意图。“四留”即:有历史遗存或传说等独特人文资源的村庄保留,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村庄保留,农业就业率高的村庄保留,农民居住较为密集的村庄保留。“四不留”即:靠近城镇建设规划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等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重建;靠近农业产业园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园区发展统筹集中;非农就业率高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土地整治项目逐步进行撤并;处在工矿区和存在自然、地质灾害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有关项目进行搬迁。

2、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保留的自然村为单元,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以示范村、精品村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高标准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3、强化村庄建设管理。在科学安排保留村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疏堵结合,引导农民向保留的村庄集聚建房,严禁在规划点外新建住房,尤其要严禁骑路建房。对新建住房,鼓励建造联排式住宅,推广双拼式住宅,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开展***省道沿线的整治。对***省道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全面进行整治、美化和绿化,对沿线的房屋统一粉刷出新,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披乱挂等现象进行整治,并协调市、区相关单位对道路沿线进行退让和绿化。

2、开展旧村整治。对建设美好乡村一般村的旧村整治:完成村庄“八乱”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并实现村庄道路硬化。一是整治建筑乱搭乱建。农户除主房外,一般不保留辅房,如人口较多确需保留的,至多保留一处,且必须建设到位,做到整齐美观。对已有乱搭乱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要自觉拆除。二是整治杂物乱堆乱放。农户建房剩余的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要码放整齐,并尽可能捐出或出售用于村庄整治建设。柴草等杂物也要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并码放整齐。三是整治垃圾乱扔乱倒。在彻底清理村庄、沟塘垃圾的基础上,农户要自备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收集入桶,由村庄清洁员定时清运。农户对自家庭院、宅基地和门前道路负责卫生保洁,及时清扫各类垃圾。四是整治污水乱泼乱排。农户的厨房、厕所原则上建在主房内,并自行建设或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村庄内不得将畜禽散养,要实行圈养。村庄内不搞一家一户养猪。

对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的旧村整治:一是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拆除乱披乱挂和残墙断壁,清理乱堆乱放和乱扔乱倒,清除房屋周边杂草和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做到村庄“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二是实施房屋改造工程。拆除危房和破旧房屋,突出地方特色和当地风情,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全面出新。三是实施杆线规范工程。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及周边杆线进行整理,确保杆线竖立整齐规范。四是实施塘坝扩挖工程。对村内沟渠进行疏浚整治,对当家塘坝进行清淤扩挖。五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民房前屋后院内、公共绿地、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六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对村民家庭旱厕全部进行改造,所有厕所一律入户,旱厕改为水厕。建设水冲式公共厕所,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农村污水净化工程,有效处理农村二次污染。七是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建设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并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八是实施亮化工程。在村内主干道及广场架设路灯,进行亮化。

(三)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1、编制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利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编制一批推进生态养殖、高效农业种植、农业休闲观光、苗木花卉种植以及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立项目库,

寻找招商引资线索,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

2、推进现有园区提档升级。积极指导茂林农业循环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1、扎实推进现有项目。加快推进第

一、

五、七三个批次的土地复垦,努力做好项目验收协调工作,确保在2012年底前全部

申报验收。

2、编制储备一批新项目。建立土地双挂钩项目库,积极争取村庄整治项目,全力编报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确保全区完成600亩,力争完成1000亩的指标任务。

3、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七室、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的建设标准,开展农村社区设施规范化建设,在全区率先将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成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五)强化农村管理创新

1、培育农村乡风文明。开展“城乡同创”活动,把文明乡风培育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在村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文化橱窗、进行道德宣讲、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以及开展评比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等形式,展示和宣传文化知识、文明礼仪、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

2、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建成的精品村(自然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力度。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管理权、监督权。

三、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0月15日前)。制定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村要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并由村民自主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

2、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10月)。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对精品村的地形进行全面测绘,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听取当地村民代表的意见,凝聚广大村民的智慧。

3、启动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创建村对照创建工作目标,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项目支撑、项目筹资渠道、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南庄红光胜要在年内完成。

4、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2月)。由镇组织力量对审定的精品村、一般村进行自查初验,符合条件的申报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达标的予以授牌表彰和奖补。

四、工作要求

1、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编制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注重挖掘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努力把创建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

4、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实施镇领导、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与美好乡村创建村结对帮扶制度。创建村要相应的成立领导组,明确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建设美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广告牌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一封信、会议动员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村民自筹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单位企业共建一点、村内能人赞助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项目争取一点、乡镇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拓宽美好乡村建设的投资渠道。在区政府奖补资金的基础上,镇政府将在财政上列出专项美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村要研究制定村民投工投劳补助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创建积极性。

4、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实行半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使各项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化和具体化。把建设美好乡村工作的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第17篇:凤台县美好乡村实施

在美好乡村规划制定中,要坚持形式、定位、内容、范围、标准、时间“六位一体”,实现科学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切实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

建设美好乡村重在“规划引领”

目前,在全省各地特别是在皖北、皖中等地区,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还比较滞后,整体面貌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垃圾处理、污水处置、卫生保洁存在死角,“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比较突出。出现这些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在建设前没有规划好,或者是有了规划,但质量不高,或者是没有按照规划的内容实施。

我们在建设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地位。可以说,美好乡村建设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这一规划必须是综合性的规划,要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做到“五规合一”、“六位一体”。

在形式上,要充分调研,摸清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在充分征求村组、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充分得到各方专家评审论证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设方案,确定建设模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定位上,要突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编制符合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要求、符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符合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要求、符合新农村建设方向的总体规划。

在统筹上,要综合考虑中心村与乡镇的关系、中心村在乡镇的定位,做好与县、乡镇上位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涵盖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公共事业的全面进步等多方面,努力实现规划的全覆盖。

在内容上,要统筹考虑绿地覆盖、水系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布点等多种因素,做好与生态县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土地整理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的结合。

在标准上,要坚持“让乡村回归乡村”,把“环境整治、特色突出”作为重要方向,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实施“一村一品”,避免将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简单照搬照套到农村。

在操作上,政府要加强引导、强化监管,特别是要突出村(社区)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机制、队伍建设,提升建设水平。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抢先抓早,选派精兵强将,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争分夺秒规划设计,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努力构建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

李大松强调,美好乡村建设事关全县人民的利益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围绕“科学规划建设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力争到2016年,全县40%以上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全县80%以上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努力打造成为全省建设美好乡村、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

李大松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县上下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抢在先、干在前,做到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不动摇、不迟疑、不变调、不折腾,切实把美好乡村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新一轮比拼中保持良好态势,实现争先进位。

李大松指出,“美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要想快出形象、快见成效,就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力争出精品、树亮点,着力培育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样板村。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高压控违,样板引路,特色彰显及坚持力量整合。

李大松要求,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和更强的力度,把思想与精力高度集中起来,把智慧与力量充分凝聚起来,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大突破、大提升、大发展,为全县“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增光添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

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意见

为指导美好乡村建设,构筑分区、分类、分步骤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该实施意见期限为2012—2020年,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到2016年,力争全县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县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县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分步目标: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5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

建设要求:达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

生态宜居村庄美是指: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兴业富民生活美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明和谐乡风美是指: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结合区域特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关系等因素,我县美好乡村建设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逐步实现先搬后采;加强村庄整治和土地整治,加快城郊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2.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建设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不能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止“千村一面”。

2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现阶段应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6.坚持以乡镇为主,合力推进。乡镇党委、政府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承担主要职责,以乡镇为单位整体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县级党委、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察,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四、空间布局

(一)村庄体系。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或耕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村庄,将其培育成为中心村。中心村应与城镇和其他村庄有一定间距,在合理半径内可利用现有设施服务周边村庄。中心村应规划为村“两委”驻地,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

中心村、自然村分别配套不同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二)村庄布点。

1.统筹乡村人口分布。到2016年,全县中心村190个,自然村1200个;到2020年,全县中心村148个,自然村800个;到2030年,全县中心村100个左右,自然村400个。

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乡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到2016年,中心村人口占乡村人口比重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35%以上,2030年达到50%以上。

2.分区村庄规模。依据现状,逐步引导中心村实现平均服务常住人口规模2000人左右。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不少于1000人。保留自然村人口规模不少于200人。 (三)分类引导。

1.依托资源,引导村庄特色发展。村庄按照区域可分为城郊型村庄、乡村型村庄和采煤沉陷搬迁型村庄。

(1)城郊型村庄是指在城市、镇规划控制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以外的村庄。城郊型村庄应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影响,合理控制村庄规模,注重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衔接,不断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2)乡村型村庄是指城市、镇规划控制范围外的非塌陷村庄。乡村型村庄应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注重与环境协调,合理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空间布局过度分散,营造清新优美环境和浓郁乡土风情。

乡村型村庄按产业及资源条件,可分为种植型、养殖型、林业型、旅游型、保护型等。

种植型村庄应结合种植类型,推进规模化、绿色化生产,促进村庄环境与田园风貌相结合。

养殖型村庄应注重污染治理,严格保护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养殖产业应相对集中布置,并配套建设安全防护设施,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林业型村庄应结合林特产品生产和生态保护需要,适度集中布局,促进村庄环境与林业生态建设相结合。

旅游型村庄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统筹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安排旅游服务功能,注重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型村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编制专项保护规划,严格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 3 村落,整治影响或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妥善处理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

(3)采煤塌陷搬迁型村庄是指县城、集镇规划控制范围外的塌陷和准塌陷村庄。依托凤凰湖新区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区块,配合县城、集镇发展规划,建设与县城、中心集镇交相呼应的集中搬迁安置区域。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综合搬迁安置模式,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整体思路,统筹推进搬迁安置,集中建设配套设施,努力打造产业集群,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2.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建设模式。美好乡村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4种模式。其中,中心村一般宜采用改造提升或拆迁新建模式,保留的自然村一般宜采用旧村整治或特色保护模式。

(1)改造提升型村庄。主要指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规划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有序推进改造提升。

(2)搬迁新建型村庄。主要指因城镇建设、重大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村庄安全需要,必须进行整体搬迁的村庄。新建村庄应做到选址安全、布局合理,并按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规划将被纳入城镇建设用地的村庄,应按城镇标准建设新社区。

(3)旧村整治型村庄。主要指配套设施不完善但近期需要保留的村庄,规划重点是有步骤地开展危旧房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4)特色保护型村庄。主要指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需要保护的村庄。规划在保持村庄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美化村庄环境。

五、建设要求

(一)总体原则。在村庄建设和整治中,要坚持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做到尊重自然、注重安全、远近结合、因地制宜。 (二)选址布局。

1.选址要求。新建村庄的选址,应遵循“科学安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顺应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传承文明”的原则,便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尊重群众意愿,提倡相对集中。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住房选址,应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域。

2.村庄布局。按照融入自然、彰显特色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空间,保持绿色山野空间和自然景观,充分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及传统村落布局模式,结合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因素,形成地域性的乡村风貌。

院落布局和组合方式应注重相融性与多样性结合,顺应地形,显山露水,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同时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符合乡村生活习惯。

单体布局可采用独门独户与多户组合等方式,处理好每户出入口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 (三)建筑风貌。

1.一般要求。乡村住房建筑设计应针对乡村生产生活特点,体现“经济、适用、安全”,避免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方法。建筑外观应充分考虑地方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体现多样性。建筑立面力求高低错落,进退变化,层次丰富,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形成优美的天际线。乡村住房一般不宜超过三层,对于人均宅基地较少、建设用地较局促和整体搬迁安置的乡村居民点,可结合实际确定建筑层数。公共配套建筑外观应尽量体现地方特色,使之成为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平面布局应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满足面积、通风、采光和朝向等要求。平面设计应提供灵活、可变的功能设计

4 方案,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区域,为农户经营“农家乐”或“乡村酒店”预留条件。

2.建筑风格。宜融合皖南民居和皖北民居的特点,建筑形式多样,组合自由,避免形式单一。墙体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以青冷色调为主。保护型村庄应注重保护以祠堂等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布局紧凑的村落格局和传统建筑,做到修旧如旧。

(四)环境美化。乡村环境应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

1.村口景观。景观营造应自然、亲切、宜人,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

2.水体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河道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自然斜坡形式。滨水驳岸以生态驳岸形式为主,采用硬质驳岸的不宜过长,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岸景观。 3.绿化景观。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道路两侧绿化以种植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宅院周边绿化景观应品种适应、尺度适宜。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应做到见缝插绿。绿化景观材料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不宜采用维护成本高的绿化树种。注重保护古树名木。

4.村庄活动空间。结合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注重营造和谐宜居的邻里交往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合理设置游客休闲设施。

5.庭院环境。庭院环境应注重对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植采用乔、灌、草结合方式。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五)公共服务。

中心村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11项公共服务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4项基础设施即公交停靠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

自然村配置“2+1”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2项公共服务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

村内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庄几何中心附近,方便居民使用。兼有对外服务功能的设施,宜布置在交通便利的路旁或村口。

(六)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工程。道路选线应顺应地形,尽量利用原有乡村道路,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按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道路宽度。主要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次要道路路面采用石板、碎石、鹅卵石等乡土材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巷路面应采用传统建筑材料。结合邻里交往和休闲健身需求,合理布置村庄步行道。机耕道、巷、梯、坎、径、埂与主次道路连接处,应设置简易警示柱。

给水工程。在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的村庄,应优先采用管网延伸供水。不在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且具备水源条件的大、中型村庄,应采用独立集中供水。小型村庄和相邻村庄可结合实际采用区域集中供水,散户宜采用简易独立供水。选择水源时必须开展水资源勘查,保证水质良好、水量充沛。对村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实施保护。

排水工程。在确保既有农田排灌水系不受影响及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雨水排放宜采用明沟方式,特殊区段(如人口密集区段等)可用管道或暗沟。生产生活污水应由管沟收集,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新建村庄应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燃料。在城镇供气服务半径内的村庄,应同步敷设天然气管网。不具备生活供气条件的村庄,应优先推广使用新型燃具、灶具,倡导使用沼气、秸秆、农作物残弃物等燃料,鼓励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探索秸秆发酵沼气、大中型畜禽粪便

5 处理沼气等集中供气试点和推广工作。

环卫工程。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乡村地区医疗废弃物、突发性死亡畜禽、病害农作物等特别废弃物,应预留专门场地进行收集处理。中心村及旅游型村庄应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

电气工程。村庄供电线路宜采用架空线方式,沿道路架设,特殊地段可结合地形合理确定路径。低压架空线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变压器及电气装置应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通信。中心村应设置有线电视节点,按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有线电视网方式组网。中心村实现光纤到村,村村通电话。

防灾减灾。应采取主动防灾方式,规划建设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基础设施。大中型村庄道路应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并在较为开阔的安全地带设置避难场所。集中供水的村庄应布设消防栓等设施,不具备集中供水条件的,可利用既有水系或建设人工消防水池满足消防要求。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村庄防洪应达到当地和流域防洪标准,易涝地段应规划建设排涝设施。 (七)产业发展。

1.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生产。建设形成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生产为主导,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特色,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配套的农业生产集聚区。

2.保障传统产业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3.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依托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畜牧水产养殖、观光农业、乡村物流等产业。 (八)文化保护。

保护旅游文化。以茅仙洞风景区、八一林牧场风景区为核心,以板张集烈士林园、三里沟大屠杀纪念地等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保留乡村地区传统节庆活动与文化艺术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传承乡土文化形式和内涵。强化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花鼓灯、推剧、火老虎等地方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六、重点任务

(一)实施村庄建设工程。

1.修编村庄布点规划。采取以乡镇为主、县直相关部门指导、专业机构支持的方式,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并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完善规划审定、督查制度,村庄布点规划必须经县人大审议通过。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严禁在村庄规划点外新建住房,引导农民到中心村集中居住。在规划修编和制定过程中,要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确保规划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

2.重点建设中心村。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选择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明显的较大自然村,优先考虑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等有条件的村,以改建、扩建为主,培育一批中心村;依托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塌陷区治理、重大项目征地拆迁等项目的实施,新建一批中心村。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整体推进中心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体村民,扎实推进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和公共场所亮化,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按照安全、实用、美观的原则,引

6 导中心村房屋改造建设,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利用。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

(二)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1.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等多种垃圾处理模式。采用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多种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优先推进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地区,肠道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流行地区,以及景区周边村庄开展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厕,改厕重点向整治村倾斜。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实行环卫设备购置补贴制度,支持经济适用的环境卫生设备的研发、推广、配备。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方式,确保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2.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实施,推进田、水、路、渠综合配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到2016年,全县农村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恢复沟、河、塘原有引排标准及蓄水能力,做优村庄水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精准使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强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建设,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3.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结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村村绿”和绿色家园示范建设活动,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到2016年,开展整治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结合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整体推进沿路、沿河、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带打造,全面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三)实施兴业富民工程。

1.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到2016年,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比例达到50%以上。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业,形成特色旅游小城镇、乡村休闲度假区、旅游特色村、星级农家乐互动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和农业产业发展“1356”工程。加大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创建力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使其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示范区、先进科技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向,重点支持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和城镇集聚,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3.发展农村服务业。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建设,推进农超对接、直采配送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模式。面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积极发展通讯、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和服务,让农村居民安全、便利消费。

4.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和落实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提升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管理水平,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5.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支持引导各地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探索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建立现代公司组织,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可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资产为全体村民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收益共享。

(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以单个或多个自然村为单元,对田水路林村矿实行综合治理,采取集中连片整治的方法,整村推进,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办法,加快推进沉陷区土地复垦。依据土地整治规划,设置建新拆旧项目

7 区,对村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优先用于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经批准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全部用于美好乡村建设。

2.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按照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大力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力争到2016年高标准基本农田达到30万亩。

3.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应缴纳而留给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占用税全额用于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探索建立土地出让金纯收益城乡统筹使用和分享机制。

(五)实施管理创新工程。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结合村庄撤并,探索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组织设置模式。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引导小学、幼儿园、卫生室、文化站、金融服务网点等向中心村布点,加快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相结合,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有条件的可配备警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强对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开发,传承弘扬具有凤台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村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并成立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加强对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建设、资金整合、产业发展、土地整治、沉陷区综合治理、公共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8个工作组,各组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县四大班子领导不定期到所联系乡镇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做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工作计划“四个到位”。

(二)规划引导。以乡镇为单位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布点,明确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数量。以乡镇为单位编制村庄体系规划,明确中心村规模,落实自然村布点。以中心村、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明确村庄、宅基地和房屋布局及建设要求。

(三)营造氛围。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为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投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县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庄整治。2012年底,县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宣传等启动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捆绑后用于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

(五)严格落实。美好乡村建设纳入县目标考核范畴。县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县目标考核办严格按照目标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县督查办按照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时序进度完成情况开展督查,对完成情况好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消极怠慢、无所作为的,严肃批评,限期整改。

第18篇: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地处安徽省中东部,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万亩,辖12个乡镇,130个村,50万人口。

2012年以来,xx县进一步明确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安徽第一印象”。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努力实现村庄规划布局美、创业生产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村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整体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

高度重视摆上位子。自2012年5月开始,县政府主要领导两次率领有关乡镇和单位负责人到外地考察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召开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两次现场会、两次调度会;两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两次组织人员专项督查,下发督查简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次分别带领有关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规划引领搭好架子。编制县美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34567”空间布局,集中整治3条线,重点建设4个示范镇,努力打造5个样板村,治理改造近600个自然村,精心建设70个中心村。按规划先行的原则,搭好美好乡村建设框架,完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示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

规、修建性详规、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道路、给排水、环卫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2013年重点培育19个中心村修建性规划。完成规划编制后,及时按要求对规划进行了评审。

综合治理整出样子。重点抓一镇(水口镇)两村(相官村、十里村)一线(滁汊线)的综合治理。抓基础建设,实现街镇和村庄内15.2公里路面硬化,修建下水管道10公里;建设饮水工程,4271户全部用上卫生自来水;安装路灯368盏;建停车场3个12002平方米。抓环境整治,对滁汊线沿线和两村内1664户房屋刷白237000平方米;拆除猪圈、厕所、破旧房221处,清理草堆、杂物436处,清理垃圾290处343吨,拆除更换店招店牌243块,清理出店占道经营276处,清理小广告等547处;村庄内部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街镇绿化面积20400平方米。抓卫生保洁,建垃圾中转站2个,建垃圾池31处,配垃圾桶420个,配保洁人员65人。通过综合整治一镇两村一线基本达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效果。

产业支撑提供台子。发展农业产业,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平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农村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大英有机稻米、张山蔬菜、嘉吉肉鸡养殖、半塔罗庄葡萄、舜山林巧苗木等现代农业示范区“五朵金花”;全县建设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40个。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星级农家乐、特色农业园区、鲜活农产品采摘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地,打响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全县建设各类农家乐24个,

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3个,建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2个。

社会管理明确路子。健全村民会议和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村民自治制度,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村因地制宜设置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农资店、便民超市、金融网点;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综合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示范镇村建文化广场5处、20000平方米,农家书屋1个2间,文化综合活动室2个6间。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示范镇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示范镇成立了文艺团体。

多元投入舍得票子。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原则,拓展筹资渠道,实现多元投入。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原则,对各类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用于美好乡村建设达1700万元。强化财政投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用于中心村建设,自然村治理,每年县财政列入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吸引金融信贷,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抵押融资机制,完成了农民住宅登记发证工作,全县融资机构投放2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已有6家企业领建示范村建设,1家企业投入5000万元建设有机稻米省级农业示范区,县直29个单位帮扶示范村、中心村建设资金近1百万元。2012年全县用于美好乡村建设投入达10400万元。

第19篇:美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美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居委会在创建。。美好乡村过程中,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抢抓机遇,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创建意识 做任何事情,思想统一是关键。为使全体村民都明白我省提出建设美好乡村的目的与意义,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和指挥部,并由镇、村领导亲自抓,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先后数次召开了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了层层的宣传、发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实行村两委班子人员工作领办制,排出具体的时间表,倒推逼进来抓工作。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创建,提高创建效率

美好乡村创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有别于以往的村庄环境整治,不是仅仅做好表面文章就行得通的,要立足长远做规划,要真正能体现创建的长效。为此,专门聘请了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总体规划》制定了《。。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三、资源整合,统筹兼顾,加强项目结合,激发创建激情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道路一律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共完成道路硬化10公里,基本实现“户户通”;生活饮用水经过消毒处理,采使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投资150万元用于电力改造,使电力路线合理规划,供电安全稳定;中心村实现有线电视、电话、宽带覆盖全村住户;。。村庄主干道及文化广场周边新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节能环保的同时,亮化程度满足居民生活、生产要求,保证夜间出行安全。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对原。。小学进行改造,建成。。公共服务中心,总面积约350平方米,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邮政服务站、多功能活动室、村民会议室、司法行政工作室、农贸市场等,其中多功能活动室包括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和留守妇女活动中心。制定相应配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具备便民服务、科技服务、群众议事、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村庄内建有专门的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站、村民活动广场、文化大舞台、农资店、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活动广场配有健身器材等公益性设施。

环境整治方面:配置垃圾桶50个、垃圾清运车2辆等环卫设施。垃圾处理按农户每户分类收集、垃圾桶集中存放、每隔2-3天集中清运处理的流程进行;合理建设排污管道和沟渠,使日常生活的污水流入专门管道,不直接排入河沟塘坝。疏通排水沟,使雨水实现自然分流,确保河沟、塘坝常洁久清。村庄内建有一处污水净化池,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村庄主次道路两侧、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水系沿岸绿化景观布置,总体形成四季分明的绿色生态景观;在。。公共服务中心西北角及文化广场东入口处各设置一个冲水式公厕;完成10处沟塘清淤,填土约

1、5万立方米,水塘护砌2500立方米,整修渠道2000米,实现水系畅通,使河沟、塘坝岸坡归整,水塘无积淤、无白色污染、垃圾等杂物,水体清澈;投资12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面积约1000平方米,确保住宅前后没有乱堆、乱放、乱建的现象,杆线整齐;村庄绿化与庭院共面,与道路同行的线、与交通节点相融的点,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绿地系统,村庄绿化与周围水系、农田融为一体,变单纯的绿地为融绿地于生活之中的绿地系统;环境小品主要在村庄公共绿地、公建周边、村入口等设置,主要有座椅、健身器材、指示牌等。

乡风文明建设方面: 经常开展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民间文化的活动;开展文化墙建设,在文化广场周边、。。村庄进出口道路两旁墙面上,勾画5幅文化墙共计500平方米,内容涉及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章程、文明标语、“24孝”宣传画、山水画等。让普通民众在耳濡目染中锤炼文化素养,对倡导文明新风、培养优秀乡土文化、营造创建文明氛围、美化乡村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拓展以文化人的有效载体,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创建评选活动;

四、扬长避短,强势推进,以创建为契机,带领群众致富 美好乡村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要带领农民致富。村两委根据实际制定出《..美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河口丝瓜协会、河口蔬菜经济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社员1212户,涉及蔬菜产地面积8000余亩(含水生蔬菜2000余亩),年产量达2.5万吨。2006年底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2007年9月被评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07年8月荣获“省级专业示范村”称号。2013年。。村庄参加“河口蔬菜经济专业合作社”的户数为49户,占总户数(150户)的32.7%;蔬菜的主要品种有丝瓜、韭菜、番茄、辣椒等。2008年11月经农业部门申报,皖河口丝瓜、韭菜已顺利通过省环保站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获得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登记注册“皖河口”牌商标,并成功打入“金华联”等市内各大超市,蔬菜产品的品质及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五、通过创建美好乡村,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心要齐、劲要足。美丽乡村创建任务重、工作量大,村班子是火车头,要统一全村上下的思想认识,不定时召开会议,讨论创建工作细节,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实行责任分片承包制,将工作与年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要发动群众主体参与。创建单靠村班子成员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把心拧在一起,在政策处理、房屋拆除、围墙粉刷等各个阶段,全村百姓都体现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意识,支持村里的创建工作。

三是要做好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我们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多的资金投下去,到底能回报我们什么?通过一步步的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那就是要做好项目的结合,发展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把城里人引进来,让村民搬出去,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富裕了村民的腰包。

美丽乡村创建,我们克服了资金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多种困难,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创建任务,但省委省政府提出美好乡村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美好乡村!

第20篇: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2012年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范本《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配置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公共服务中心等11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等4项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配置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垃圾收集点。在设施建设上,道路交通工程应尽量利用原有乡村道路,按交通需求合理确定宽度。在城镇供水半径内的村庄应优先采用管网延伸供水,不在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且具备水源条件的大、中型村庄应采用独立集中供水,小型村庄和相邻村庄可结合实际采用区域集中供水,新建村庄应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按照“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划》根据省内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将全省分为皖北片区、皖中片区、沿江片区、皖西片区、皖南片区,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4种模式。在建筑风格特色上,皖北片区总体建设风格宜采用中原地区风格,皖中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融合皖南民居和皖北民居的特点,沿江片区宜融合江南水乡和皖南民居特点,皖西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带有部分徽派元素,建筑形式简洁流畅,皖南片区总体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风格。乡村环境应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营造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的村口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注重营造和谐宜居的邻里交往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合理设置游客休闲设施。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产业发展上,全省将规划建设淮北平原地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南、皖西大别山等5个农产品生产集聚区,保障传统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兴业富民步伐。

《美好乡村工作汇报.doc》
美好乡村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