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法制环境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法制环境汇报材料

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口岸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治安形势有明显好转,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促进依法行政

在“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实施,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为重点,营造依法行政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开展“全市依法行政知识竞赛活动”,普及依法行政知识。加强法制宣传,推进法制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XX年启动了政府门户网站互动办公系统和市长信箱,认真处理人大代表建议86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88件、老干部建议34件。按照《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满洲里市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XX年年满洲里市依法行政年度计划》;依照《呼伦贝尔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援助工作

(一)法制宣传教育

1、积极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弘扬法治精神。市委制定印发了“五五”普法规划,明确了“五五”普法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市考核办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市实绩考核目标体系中。全市各部门、外驻单位均都制定了“五五”普法的计划。

2、强化“教育五重点”和“法制六进”。突出五重点,就是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创汇农业从业者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六进”,就是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在“六进”中,举办各类培训班近500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近12万人次;散发各类法制教育宣传单313180份;党政机关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973人参加了法律知识考试;两年来法律工作者近400人次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为中小学生发放《“五五”普法青少年学习手册》等法律书籍;利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走上街头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了全民法制教育局面。

3、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全市范围内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目标和任务,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单位,组织执法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能严格、文明执法。市司法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市公证处组织学习《公证程序规则》;市公安局认真开展学法、背法条活动;市检察院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制定落实“六项禁令”实施方案和查办行政处罚案件实施方案;劳动与社保部门开展了对新《劳动法》的学习宣传活动;土地、城建、环保、城管等执法部门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了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守法和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法律援助与服务

1、开设了12348法律服务专线或其他法律服务热线。满洲里市法律服务热线自开通以来运行良好,在市、区共有6部电话受理服务,市民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受益很大。XX年以来,仅市司法局“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到咨询电话115人次,平均接线率100%,接待群众来访57人次。

2、街道、社区居委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街道、社区居委会100%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7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这些调委会充分发挥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3、建立有政府财政保障的法律援助机构。建立有政府财政保障的法律援助机构:全市有一家市级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9年。XX年和XX年年市财政共拨专项法律援助经费12万元。

三、维护公民权益,推进人权事业

(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大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形态文明促进素质文明。近几年总投资近18亿元的第一医院、科技馆、体育馆、俄罗斯套娃广场、新闻演播厅、俄罗斯艺术博物馆等20项社会事业工程陆续建成,广场建设取得实效。目前正在加快现代歌舞剧院、体育场、古生物博物馆、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鲜卑古墓陈列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室)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各区街道办事处、学校、部门、企业均有图书馆(室),目前,我市图书馆正在努力成为国家级一级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得到落实,市区四个街道全部建有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上述文化设施能正常面向群众开放,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二)尊重劳动,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建立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协调机制,并制定了应急预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经济局建立了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明确了协调机制工作程序,其主要内容是:接到申诉由受理的成员单位启动三方协调机制,成立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申诉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解或将处理意见建议向市政府汇报,难以处理的移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将处理结果及时送达当事人。制定了《满洲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急预案》,建立维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及加强信访和举报电话,市、区两级建立维护劳动者权益机制。

2、推进劳动合同工作。截至XX年年底,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个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维权举报电话,两年共受理案件24件,办结率100%。市总工会通过选派工建指导员,帮助企业组建工会,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设立了畅通的维权举报电话,无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发生。

(三)维护男女平等,加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权益保护。

1、妇女维权机构发挥作用,大力保障妇女基本权益。成立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社会化网络工作组、全市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市妇联建立健全妇女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和权益考评机制,不断提高维权工作效能。维权力量不断加强,市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网络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的妇女儿童维权站等机构积极发挥维权作用。行政、司法、执法等部门为维权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认真接待和协调处理信访工作。XX~XX年年,妇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110件,涉及妇女儿童120余人,基本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使许多疑难案件得到了及时处理,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化维权氛围。市妇联、团委、红十字会、司法局、计生局、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多家单位,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为重点,抓住“五五”普法的契机,通过散发传单、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及开展“平安家庭”、“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和“不让毒品进我家”、“拒绝艾滋病,健康全家人”宣传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学法、守法、护法,以家庭稳定促进社会稳定。市妇联积极开展单亲贫困母亲援助、关爱老龄妇女、关注外来务工妇女和流动儿童等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2、妇女劳动权力得到保护。全市认真学习贯彻新《劳动法》,维权意识和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全力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认真组织全市女职工实施“311工程”,把“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相结合,进一步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加之我市第三产业比例达到70%以上,女性求职就业较为顺利,满洲里市在册职工总数为23587人,其中女性职工为9535人,约占职工总数的40%,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了必要条件。

3、未成年维权工作得到加强,老年人特殊群体得到关注。建立健全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职部门。团市委和市妇联分别承担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关职能,并在全市共青团系统成立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组”,承担相关工作职能。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团市委牵头,联合公、检、法、司等单位,成立了“青少年维权中心”。通过接受咨询、受理投诉、主动服务、法律援助、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大维权力度。

我市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令第364号《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和部署,切实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把查禁使用童工工作列入监察工作重点内容之一。XX年、XX年年,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对餐饮、矿山、制造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进行监察。两年来,我市未发现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的情况。

设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积极开展孤、残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加强了孤寡老人的救助和监护工作。加强了敬老护老教育,虐待、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近两年平均为0.84(起/万户)。

(四)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

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XX年,印发了《满洲里市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深入各用人单位、建筑工地发放《满洲里市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满洲里市建设领域用工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宣传材料。市劳动局、建设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和保证金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为1221名农民工讨回工资314.8万元。两年共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02万元,共动用工资保证金74.37万元,

推荐第2篇:商贸企业发展方式转型工作汇报

从体制上,市内外贸(资)商贸企业已实现了转型,下一步,关键和重点应从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努力促进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等方面,转变过去粗放式生产经营,积极推进规范、科学、协调发展:

一、增加投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转型的基础

二、提高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是转型的主要途径

商务系统管理对象多数为非生产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大多是非产品而是劳务,因此,我们应该从“软质量”即服务质量方面着手,在流通领域限上商贸企业中广泛开展“服务业岗位练兵”、“服务水平技能比武”、“服务行业服装设计大赛”、“微笑服务”、“百家商店无假货”等系列提高服务质量活动,在全系统牢固树立“顾客即上帝”、“买家即老大”的服务质量意识;在外贸外资企业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开展“质量月”、“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切实增强全系统“重质量、讲诚信”的意识,帮助经营者认识到质量关系自身形象,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抓住突出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群众举报监督的作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典型案件,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主要手段是为顾客提供方便舒适购物环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位与质量,具体要求是:一是强化售前服务。售前主要是严把商品入口关,加强商品采购的渠道、价格、质量管理,尽量从大企业、信誉度高的企业等主渠道采购,谨防假冒伪劣和质次价高商品进入柜台。提高采购员的准入门槛,选用一批文化水平高、拒贿反腐、商品常识经验丰富的采购员,确保营销首要环节的健康运行。二是加强售中全面质量管理。大型超市均要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即QC管理小组,对导购员是否到位进行督促,对柜台服务员是否着装佩戴标号、是否微笑服务和百问不烦等服务态度进行跟踪管理,对仓库库存商品是否到期、是否安全进行核实,对柜台商品是否摆放整齐、是否明码实价、是否适销对路和脱销断档进行检查,对市场反馈信息、顾客意见、举报和投诉进行收集并及时处理。三是加强售后跟踪服务。主要是开展送货上门、售后维修、安装调试等免费服务,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开展假一罚

十、同类商品比价高退货和购物有奖等优质服务项目兑现活动,让消费者高兴来满意归。四是大力改善购物环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较大商场、酒店和市场均要标准设计、高规格装潢装饰门面和服务硬件,增加名优名牌商品供应,设立购物公共停车场、照明、娱乐设施和临时休息厅,举办促销演示会和歌舞文娱表演,寓购于乐,购、销双赢。

三、重视人才,自主创新给力是转型的根本保障

如果说增加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和加大公共基本建设力度是外因刺激作用的话,那么,企业内部挖潜改造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效益才是转型的根本,而创新的主体是各类技术人才。因此,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牢固树立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最大生产力等人才观;要将各类高级人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纳入重点保护对象,特别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也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既要积极推荐各校优秀毕业生到我市广大中小企业就业,又要积极对企业文化程度低的职工进行义务再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工作的研究,通过扩大人才市场容量、完善人才市场设施、提高人才市场交易量等措施,确保我市各类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免费或低费培训,及时为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搞好职称评定;要为人才的引进、培训、奖励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要增加市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的额度,并监督有关部门切实全额用于企业人才招聘、慰问、引进等方面上;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的部分和部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奖励资金,以及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专项资金,大力奖励有关科技管理人才;积极申报利用科技三项经费,扶持科技人才大搞技术创新,对创造发明要加以保护;允许以技术入股且不受比例限制,给予重要发明一次性奖金或免交所得税;充分用好军地两用人才,将优秀的军转人才推荐给企业;优先提供企业人才的生活娱乐建设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对企业人才相对多和集中的大企业,要主动帮助规划健身房、运动场、图书室、歌舞厅等文体场所,在城市整体规划上,要突出文化特色留住人才。通过各类人才创新发明,抓好品牌孵化。按照“全方位推荐、分层次培育、逐个走访”的实施方法,推进各镇街、行业协会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向培育库推荐全市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良好的3-6家外资外贸企业;在奥美、开元、天元等出口型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围绕市场需求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分类推荐伊诺唯盛、鸿新、松懿公司等骨干外资外贸企业 “积极培育、着力扶持、重点推荐”三个层次,搭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培养申报梯队,并开展定向培育,做到梯次推进,有序发展。产品主要是在迅达厨具和对苯二酚、医用敷料、食品罐头、电子材料和机械设备上做文章,并以点带面,促进知名商标的申请和应用工作。同时正确引导新兴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分类指导外向型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并逐步落实责任人,形成重点企业品牌国际化帮扶机制,并鼓励著名商标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ISO国际系列认证体系和WTO规则里的单项技术标准,千方百计创更多名牌、出精品、获专利。

四、政策扶持,确保发展后劲是实现转型的落脚点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3篇::企业发展工作汇报[小编推荐]

关于企业发展的工作汇报

企业基本情况

XX省XX县XX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茶苗种植、茶叶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注册资金XX万元。

公司现有产能XX吨茶叶加工厂一座,无公害茶园XXXX余亩。其中,“XX县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和“千亩高标准红茶基地”项目已于2013年3月完成茶苗定植,计划于2016年投产。“XX县茶叶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已完成项目规划,正着手土地征收工作。

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兴企”理念,坚持技术创新,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公司先后研发出“XXXX”、“XXXX”、“XXXX”、“XXXX”、“XXXX”等新产品。其中,多项品种已屡屡在国内茶展舞台上斩获奖牌,创新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肯定与认可。

“一定要出好茶、出精品茶”

总经理XXX带领这团队进军茶界,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秉持“出好茶、出精品茶”的品质信念,拓展XX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力争茶行业先锋。XX茶业公司作为茶叶行业的新兵,要想在业界站住脚,极其不易。他清醒认识到:必须了解行情,认清形势,既要知道自身所处的劣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满必胜的信念。鉴于此,他带领公司团队,把狠抓产品质量,以质量促进企业生存。

公司始终坚持工艺与技术创新,带领茶农共同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鸿泰典范的种植、粗加工、深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茶产业布局链,坚定走“生态化茶园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品牌化茶叶营销”之路,着力拓展XX生态茶叶品牌,持续塑造属于鸿泰的品牌形象。

在茶园基地建设与管理上坚持“高标准、高规格”;在茶叶加工生产上,更是严上加严,从茶青采摘、运输、摊青、杀青、烘干、揉捻、提香、理条、摊凉、做形、脱毫、检验装箱、冷库贮存等各环节到产品出厂,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同时严格卫生规范,决不放过一丝一毫影响产品品质的漏洞。

企业成果:“一杯辛苦一杯甜”

经过总经理XXX及其团队的攻坚克难、奋力拼搏,XX茶业生产出的每一批茶叶都品质优良,消费者称赞有加,其系列茶品屡获大奖。

2011年8月,在“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与名茶比赛”中,“XXXX”荣获绿茶组“第三名”,是全省唯一获得名次的茶企;

......2013年8月2日,在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XX牌XX”荣获特等奖,“XX牌XX”荣获一等奖。

企业也屡获相关殊荣与认证。比如:2009年被XX地区科学技术协会评为“2009年度全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公司获得了“XX绿色生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同年,公司取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还被认证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2月,XX茶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等。

创业不忘政策好,致富不忘乡邻富 公司逐步做大做强的同时,从来不忘记国家政策的扶持,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责任;也从来不忘记周边农户的致富问题,积极争取共同富裕。

公司照章纳税,直接吸纳几十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解决远乡紧邻2000多农户的务工问题,充分缓解了当地社会压力。同时,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农户每亩土地能收取500元左右租金,而且,从土地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茶园基地的管理或劳务工作,每天能赚取70至200元不等的劳务收入。

企业正着力建设XX镇“万亩现代高效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和XX乡“千亩高标准红茶基地”项目。两个基地已在今年3月份完成茶苗定植,将于2016年初产,2018年进入盛产。届时将直接带动2600户农户增收,促进XX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正是如此充分的资源整合利用,事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和周边2000多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与他们并肩奋斗,共同致富。这诠释了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延伸了“XX”二字的本意——“XXXX”。

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

公司强调科技创新、精益生产的同时,也注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XX茶业公司特聘XX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和XX茶科所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致力持续引进行业内种植、加工、包装、研发、管理、销售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逐渐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公司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重视高效团队建设;坚持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坚持持续引进人才和强化员工培训并进。随着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员工工作状态良好,企业凝聚力越来越强。

企业主导理念

XX茶业公司始终坚持“XXXX”的核心价值观,秉承“务实创新、志高气远”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创造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带动农户致富”为企业宗旨,让员工安心、让茶农舒心、让社会放心,努力实现鸿泰茶业公司成为“最受茶农欢迎企业、最受社会尊重企业”的发展目标。这些办企理念既主导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在发展中诠释着XXX总经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企业打算:拟筹资8000万建茶叶深加工企业,组建集团建制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将于2013年底筹资8000万元建设速溶茶、茶多酚、茶粉等系列产品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厂房建设用地100余亩,6条深加工生产线,使茶叶产品向具备卫生、保健、方便等特性的高级商品发展,迎合世界茶叶加工的大趋势,将持续稳定地带动全县茶农增收,促进茶产业发展。根据他的发展规划,2014年初将几家公司组建为综合型集团建制,以此增强人财物力等资源的整合利用度。之后,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推进茶产业链条式发展、为进军茶界先锋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4篇: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

二、民主公开的法制环境

1、法制宣传宣传活动

“六五”普法宣传,普及率达≥80℅

2、法律援助与服务

(1)街道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2)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机构的工作情况和经费保障情况

2、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权益保护

(1)提供负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部门名称,说明开展维权活动的情况;

(2)统计近两年法院立案的虐待、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比例及其平均数,以县人民法院统计的数据为准;

(3)提供承担妇女群益保护工作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其在保障妇女基本权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3、基层党、群组织建设

(1)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设的情况;

(2)指导党团员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3)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的措施及其效果

完成时限:2012年8月30日

推荐第5篇:检察院优化经济发展法制环境

穆棱市人民检察院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

2007年,穆棱市检察院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履行检察职能、为经济大局服务的最高准则,注重综合预防,力求打击、保护、服务、预防四位一体,全力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立足职能,严格执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检察工作是法律监督工作。我院始终坚持“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把打击经济犯罪做为服务经济建设最有力、最直接的手段,以查处职务犯罪为龙头,带动全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严格加强案件管理。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实行案件线索归口管理,对重大案件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和地方党委汇报,严格履行案件审批程序。

二是激励干警勇于办案。发扬敢打硬仗、连续作战的精神,努力查办大案要案,维护经济秩序,惩治破坏市域经济发展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分子。

三是在办案中,注意从深层次研究和实施保护,以最大限度地推行保护政策。

今年3月,我院在查处原中国银行穆棱支行行长刘某涉嫌贪污一案时,由于在刘某担任行长期间的副职、出纳员等相关证人有的调往省行,有的交流到外地,但要查清此案必须取得相关人员的证言材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传唤到院的方式,而是由办案人员亲自到省城、东宁、海林等地上门收集证据。

二、立足服务,延伸领域,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我们坚持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努力追求实际效果。

一是积极采取依法保护经济建设措施。我们始终坚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就是保护本地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从实践中探索出以“三个着眼,一个需要”为内容的服务措施。即,着眼于法律监督、着眼于经济发展、着眼于依法保护,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需要出发。几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预防科与辖区内的重点企业的法人代表每年都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并适时开展个案预防。对穆棱市的重点项目工程和招商引资的有功人员,对包扶企业的机关干部,对“五十强”企业的法人代表予以保护,对上述人员的有利于财源建设、没有中饱私囊的经营行为的举报予以澄清。做到不随意到上述工程、项目和企业查封账户、冻结资金、拘捕法人代表。同时,我们还规定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高压线“,即①在查办企业经济案件中,对违反诉讼程序未经检察长批准擅自查封、冻结企业帐户、资金、财产的;②检察干警违反案件管辖规定擅自越权办案和插手经济纠纷的;③违反诉讼程序滥用强制措施造成企业及当事人损失的;④借办案之机向企业或外来投资者吃、拿、卡、要的;⑤违反规定向企业乱罚款或乱拉赞助的。规定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调离岗位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开除当事人公职等处罚。

二是主动深入,为企业提供服务。近年来,我院已与有着东方肉牛航母之称的皓月集团、华富风电、热电厂、光义煤矿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点,我们采取主动深入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结合各单位工作行业特点实际,采取座谈会、法制课、典型案例分析、印发职务犯罪立案标准宣传单等形式进行职务犯罪宣传,主动深入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是扶村扶根,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我们借助省院和牡市院在我市境内开展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的契机和平台,注重实际,从村民最企盼的问题入手,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全力进行帮扶。在马桥河镇和福录乡成承德村建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防职务犯罪法律宣传站;采取以案释法、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如今年3月,我院预防科和反渎职侵权局针对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频发的趋势,在穆棱市委党校大礼堂给全市200余名农村“两委”负责人讲法制课,受到知情群众好评。

三、立足执法,塑造形象,不断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为经济建设服务,既是检察机关的政治任务,也是检察干警的业务工作。我们始终注意从服务大局的需要出发,不断提高检察干警的执法本领,塑造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实践中,院党组经常教育引导干警克服把经济建设与检察工作相割裂而产生的“与己无关”、“不务正业”等模糊认识,正确处理干好检察工作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关系并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反复理解相关理论的内涵上下功夫。院党组组织干警开展“每周一课”的学习活动,既加强了政治教育,又解决了工、学矛盾,起到了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理论教育的作用。

二是坚持不懈地组织学习法律知识。促使干警熟练掌据执法武器,按“三个有利于”标准,开拓为市域经济建设服好务的途径和领域。

三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院党组始终要求干警,要领悟市场经济情况,摸索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提高依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本领和工作水平。使干警在为全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以及“环境、项目、落实”六字方针的战略服务中自觉做到多参与、少干预,长知识,增才干。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要牢固树立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严打整治斗争,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和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的犯罪行为。对无理聚众闹事、寻衅滋事、影响企业经营秩序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案件;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侵害经营者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案件,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通过履行批捕、公诉职能,对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实行快速办理机制,缩短办案期限,可以保证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保持严打声威。

(二)积极开展检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法律咨询、上法制课、寄发法律杂志等形式,主动为各类社会主体尤其是经济主体开展法制宣传,为他们查找、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堵塞漏洞和建章立制,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创业扫除事故隐患和后顾之忧。

(三)认真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健全、完善控告申诉和举报窗口的接待、辐射功能,加强\"文明(示范 )窗口\"建设,实行首办责任制,建立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处理信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深化听证和集体答复等公开审查方式的改革,探索解决久诉不息、长期上访、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等难题。

(四)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努力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倡导经济交往风正气清、文明经商、公平竞争。强化个案预防、类案预防、系统预防、专项预防功能,建立全市预防职务犯罪网络,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让不正之风无可乘之机。

(五)规范执法行为,注重监督实效。严格执行办案纪律,禁止借办案为名非法插手经济纠纷,严禁利用办案向经济主体吃拿卡要、拉赞助、摊派、报销各种费用,严禁占用经济主体的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等财产,自觉执行高检院、省院的有关廉洁从检的规定。

把爱心注入牛奶,共同凝聚这份力量 快来参加蒙牛免费赠奶爱心行动

推荐第6篇: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依法行政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汇报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依法行政服务企业发展工作汇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地处开发开放前沿,驻守海港口岸前哨,我局作为垂直管理的涉外经济执法机关,承担着北仑新区、北仑港区、穿山港区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自成立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服务地方、发展共赢”的工作理念,在依法行政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更得到了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局300名干部职工,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北仑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20**年,按照上级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提升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把认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作为压倒一切的突出任务,把维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履行职责的重中之重,把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服务、保增长,抓监管、保民生,抓安全、保稳定,认真履责、倾心服务,全力推动XX区域开放型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局依法行政和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工作情况。

一、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门安全一是关注国计民生,加强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依托宁波港和北仑开发开放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我局业务总量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均增幅在35%以上。目前,我局是宁波检验检疫系统中业务量最大、业务门类最齐全、业务工作最繁忙的分支机构。20**年1至6月,我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5.7万批次,货值128.98亿美元;检疫船舶3683艘次;查验集装箱274.97万标箱;依法检出不合格进出口货物288批次,涉检金额10.43亿美元;截获松材线虫、种衣剂大豆等外来有害生物和疫情疫病355种、1.12万次,并在全国首次截获地中海白蜗牛。同时,我局加强对XX区域300多家法检出口企业的日常监管,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生产企业要求其及时整改,督促企业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对于进口资源性大宗散货,加强质量安全实验室检测,确保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对于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疫情疫病的进口货物、交通工具及铺垫材料一律实施检疫处理;对于夹带放射性物质、军用爆炸物和医疗废物的进口废物原料一律实施退运或销毁处理,较好地维护了产品质量安全、国门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全力为区域开发型经济可持续保驾护航。二是围绕中心任务,扎实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20**年是国务院确定的“质量和安全年”,按照上级局的统一部署,我局扎实开展以“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建设、质量服务、质量整治”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并细化分解为35项具体工作任务,认真组织落实。质量宣传方面。通过政策公告、会议宣贯、座谈交流、下厂辅导等形式,重点宣传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帮助辖区内企业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派遣业务骨干参加区政府服务企业优惠政策巡回演讲团,宣讲检验检疫优惠政策;同时,深入9个乡镇街道逐一走访,加强沟通交流,通报企业监管信息,邀请各乡镇街道主管工业经济的负责人担任检政联络员,通过基层政府来协助开展质量安全宣传,实时了解企业质量服务需求,协助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量提升方面。送技术、送标准进企业,提高出口企业对标准的认知度,积极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协助爱乐宝公司参与完成了婴幼儿奶嘴国家标准制订,并已与宁波钢铁、阿拉老酒、百峰选矿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开展有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努力提升我区企业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出口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成功推荐金虎食品延长了对俄注册资格,新弘食品通过对欧注册检查,峰城水产获得了出口卫生注册资格。质量建设方面。与全区115家出口重点企业全面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全区85家重点法检企业全面建立了质量档案,对所有出口玩具企业全面实施产能核定;按照“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积极推行企业诚信管理,推荐宁波麦芽、怡人玩具等6家企业为宁波检验检疫“诚信百佳”企业,帮助企业享受更加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质量服务方面。发挥技术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检实验室,提高了企业质量自检自控能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我局检测技术和实验室资源,推进检测资源区域一体化,为区政府搭建质量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工商、农林、粮贸、制件等职能部门开展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工作提供检测服务。质量整治方面。在去年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对辖区内6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27种食品添加剂进行了逐一清查,通过加强整顿和强化监督,出口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对出口企业开展“飞行式”突击检查和诚信守法稽查,切实增强辖区企业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的意识。

二、全力以赴,严阵以待,坚决打赢甲型h1n1流感防控攻坚战自墨西哥流感爆发以来,由于北仑海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来往频繁,是全市范围内防控甲型流感输入的重点区域。我局坚决执行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从严、从细、从紧”的部署要求,采取了严密的检疫措施:进境船舶100%实行登轮检疫;进境船员100%填写健康申报卡、体温检测和医学巡查;发热病例100%医学排查;对来自甲型流感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产品100%封存处理、船舶及垃圾废弃物100%实施卫生处理。为了严密防控、外防输入,我局对进境船舶全面取消电讯检疫,船检业务量陡增、工作时间大幅延长;同时为了支持港口正常作业、确保国际班轮如期靠港离境,工作任务变得更加繁重而艰巨。从5月1日起,全局抽调所有的13名医学专业人员组成检疫防控工作组,并组建了第二梯队,日夜坚守在海港前哨,实行24小时值班,“白加黑”随时待命。两个多月来,许多一线同志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有的已累计加班在30天以上,但是我们的同志无怨无悔,牢记“保国安民”是检验检疫人神圣的使命。同时,我局积极开展口岸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通报信息、协同防控,并与区卫生局联合发布《告出入境人员的公开信》;多次走访海关、边检、海事、港务等部门,牵头组织召开口岸防控联席会议,做专题通报,开展防护知识培训;联合边检、引航、船舶代理等单位对出入境船员进行协同管理,并编印《关爱健康温馨提示》卡发放给船员;加强与上海等口岸合作,开展信息通报和疫情处置。在北仑口岸及区域范围内广泛建立了信息联络、疫情通报、联合监管、快速反应等工作机制,联防联控效应倍增。5月1日至7月24日,我局已累计检疫入境船舶943艘次,卫生处理入境船舶357艘次;封存动物产品63批次,共计5963公斤;累计对18711名入境船员逐一实施体温检测和医学巡查。同期,完成出境船舶查验795艘次,医学巡查出境人员16203名。截止目前,我局已发现并排除发热病例16例,并于7月16日,在全国海港口岸中首次发现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本次防控甲型流感工作中,我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严格检疫、联防联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截止目前,没有病例通过北仑海港口岸传入,有力地维护着我市、我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牢记宗旨、心系大局,深入开展“检企同心共促发展”活动20**年以来,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我局牢记服务宗旨,以“稳外贸、保增长”为己任,积极组织开展“检企同心共促发展”帮扶行动,研究出台了33项实实在在的服务措施,积极组织落实。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推行“集中审单、统一派单”、“多点报检、选择查验”,便利企业申报;利用“全球眼”,开设了进口集装箱货物快速核查通道和出口货物24小时视频查验通道,减少集装箱货物查验等待和港区滞留的时间,据估算,一年可为进出口企业节省运营成本1.3亿元,同时港区物流效率大幅提升。创新监管模式。在报检业务上,推出电子缴费、短信申报、无纸化报检等新模式,拓展了报检的时间和空间;出口货物口岸查验上,引入风险分析、诚信管理、信息化手段,减少开箱、掏箱比例,提高查验的针对性;在进境废物原料监管上,将放射性检测、卫生处理集中前置码头前沿,开辟专用通道,减少货物在港区转栈、移箱的频次,可为每个集装箱货物节省堆存费用约百元,并做到了“监管严密、服务高效”。对辖区内工业品出口企业,全面引入“准入管理+分类管理+监督管理”监管模式,下厂抽检批次大幅下降,95%出口工业品可实现快速核放。延长服务时间。一是推行“错时”工作制,即提前1小时上班开展现场查验,推迟1小时下班办理签证放行。据统计,这两个时间段实际口岸查验量占全天业务量的30%,深受企业欢迎,减少了因报检或查验延误而造成滞港情况的发生;二是推行“无缝隙”工作制,我局根据穿山港区路途远、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主动放弃了午休时间,实行不间断连续工作制,方便企业办理业务。三是推行“全天候”服务。口岸业务上推行“一站式”、“5+2”工作制,双休日照常上班;船舶卫生检疫和重量鉴定业务,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同时,为诚信企业、重点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急事特办和预约加班等服务。普及原产地优惠政策。联合开发区经发局,组织开展优惠原产地政策宣贯,帮助全区出口企业用好用足原产地政策。上半年,我局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6500份,据估算可为我区出口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近1000万美元。同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上半年,我局为辖区内进出口企业减免检验检疫费用260多万元。服务临港工业。为了配合北仑国际物流园区的兴建,我局专门成立攻关小组,提前开展高端物流配送监管新模式的研究,整体提升北仑物流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把扶强扶优工作落到实处。年初,我局确定了辖区内17家重点企业为局领导“一对一”服务企业,开展集中走访、现场调研,宣传政策法规,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新纳入法检范围的大型针织企业申洲集团,针对企业即将面临的出口检测批次多、出口周期延长和检测费用增加的实际情况,为了让企业出口实现“零等待”,我局提出了检企共建实验室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逐步实施之中。对于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吉利公司,因其出口汽车的零配件多为市场采购,企业面临着需要批批实施产地检验的实际困难,我局积极研究应对措施,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对大部分安全风险较低的出口零配件,采取适度宽松的监管措施,方便企业零配件出口;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吉利公司出口环节存在着舍近求远的现象,主动撰写了《宁波港三项不足致吉利汽车绕道上海出口值得关注》信息进行上报,该信息得到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XX市委巴音书记做出批示,要求市交通局会同宁波港集团组织调研,认真落实。目前宁波港正在通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来切实解决吉利汽车绕道出口的问题。对于国内最大的制笔企业贝发公司,针对其出现“市场采购+组合包装+出口配送”新的经营模式,我局认真调查研究,以开放的思路适应变化,抓住“质量安全”和“物流高效”两个关键点,注重落实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积极探索物流监管新模式,力争在机制体制上创新,形成了“准入管理、产地模式、进库检验、出口核销”的监管新思路,努力促进企业从“生产加工”向“物流配送”的转型升级。同时,为亚洲浆纸,金光粮油等大型企业的原料进口,提供直通放行、驻厂检验等便利措施,积极扶植区域内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四、夯实基础、科技兴检,努力提升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技术把关是检验检疫执法的基础和特点,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维护国内出口企业合法权益同样是检验检疫部门的责任所在。为了进一步提升把关服务的能力,我局秉承“放水养鱼”的理念,于20**年起启动为期三年的“科技年”活动,活动两年多开展来,全局科技氛围日趋浓厚,综合效应日趋显现。截止目前,正在申报并立项课题19项,组织开展课题研究58项,完成课题28项;发表或录用科技论文62篇,37篇论文被核心期刊发表或录用;实施标准制修订项目共14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5项;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即将出版4部,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同时,我局始终将科技工作的重点聚焦于国计民生、服务于经济建设。研发推广铁矿石信息平台为国内钢铁行业提供进口铁矿质量信息;开展进口铁矿石明水问题研究,积极应对国外供应商的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公正;针对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支黄花境内肆虐,启动北仑口岸外来有害生物本底调查,了解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征和现状,强化口岸疫情疫病防控和监测工作,维护XX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广泛开展科技交流和业务合作,与宁波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科研攻关、教学实践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检测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局铁矿石检测中心已成为全国铁矿石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检验检疫系统仅有2家),并已进入全球国际标准化组织名录(全国只有40家),有1名技术专家被聘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铁矿石标准制修订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加强教育培训、深化文明创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事业的全面发展,并于20**年起启动了单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塑造检验检疫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以专题讲座、礼仪培训、拓展训练、事迹报告、文化征文、文体活动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聚心,以文治局、以文促检,促使全局干部职工从职业制度他律到职业道德自律,逐步走向职业文化自觉。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局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签订廉政责任状、聘请廉政监督员、观看警示教育片、编发《廉文荐读》、征集廉政小故事,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组织廉政专题讲座、庭审旁听等各种形式,努力构筑廉政“防范线”、“监督线”、“警戒线”,要求干部职工做到廉洁奉公、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廉政惩防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我局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近期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内企业总体满意度达到98.4%。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积极参与“口岸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优化口岸的通关环境;有效推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提高窗口的服务质量:热情开展“行风建设示范窗口”争创活动,塑造机关的文明形象。通过文明创建活动的持续推进,单位软实力有效提升,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内部管理规范有序,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更加凸显。局机关多次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局机关党委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工会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先后有1个青年集体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2个青年集体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3个青年集体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1个妇女集体荣获“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3个妇女集体荣获“市级巾帼文明岗”;1个服务窗口被荣获“XX市群众满意基层站所”、“XX市工人先锋号”。20**年初,我局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目前,我局机关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活动正在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和服务形象有效提升,单位事业步入良性发展,“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国检精神和“做大做强、争先创优”的豪迈气魄已经成为北仑检验检疫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北仑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更需要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依法行政和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是检验检疫机构的责任所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希望我们工作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肯定和认可,更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并及时指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我们改进和提高,让我们的服务赢得更多企业的满意和微笑!

推荐第7篇:六安市财政支持非公有企业发展工作汇报08

六安市财政支持非公有企业发展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市财政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工业化核心战略”,立足于工业相对落后的现实,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改制重组,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认真落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文件,激励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进企业改制重组

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客观现实要求必须走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的路子,把招商引资与企业改制相结合,来筹措改制成本。从2003年开始,市直及各县区同时开展了以国有产权退出、职工身份置换,以存量资产招商引资为共同目标的企业改制。在改制形式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一厂一策,不搞‘一刀切’。改制方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通过转让国有股股权的方式筹集改制成本,对企业进行改制。一是通过转让国有股股权的方式,筹集改制成本,对企业进行改制。如通过转让长江股份90%的国有股权,获得了1.56亿元资金,除去改制费用后结余资金7800万元,全部用于六安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在股权转让的同时浙江精工集团按照承诺在六安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长江精工工业园,新办了钢结构,紧固件等3家公司,并计划“十一五”期间再投资10亿元。二是通过依法破产、政策性破产、债务重组的方式,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清偿抵押债权,然后将破产财产、存量资产整体出让,同时限定不得改变工业用地性质,如果有新项目建设在开发区园内,企业在用地上还得到优惠,另外政府还出台了文件,对重组后的市属企业实行十年内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返还50%。通过存量资产招商引资,香港建来集团、华润集团,福建奔马集团、杭州双龙集团以及一大批浙江商人先后在六安落户。既解决了职工安置所需费用,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三是通过退二进三的方式,对技术水平落后的困难企业采取出让土地筹措资金安置职工。市直财政部门,除了按照政府分工及时对资产进行清算、测算安置费用、参与制定资产变现方案外,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及时建立了工商企业改制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统一调度、集中使用。保障了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改制后新设立的非公有企业大多数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非公有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均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部门均把扶持担保行业作为扶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每个县区均成立了以财政资金引导的担保公司,多渠道支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发展。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吸收民营资本5000万元组建了担保公司,并负责监事会工作,协助公司加强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市直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融通约20亿元,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扶持担保机构作做大做强的同时,鼓励我市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市政府牵头,每年组织两次银企对接会,加强银企业联系。今年以来,出台了《六安市小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

1贷支持力度。市财政连续两年从本级预算内安排一定金额的奖励资金,对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调动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充分调动企业上市的积极性,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市财政对以上市为目的的且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引导和激励。

三、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激励非公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市本级预算从2006年开始三年分别安排300万、370万、450万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专项资金。为充分发挥发展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专项资金。出台了《六安市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设定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和操作的程序。今年中小办共收到企业申报2007年度项目21个,经联合初审确定重点支持14个,经过聘请中介审计、市领导审定初步确定支持无偿资助项目13个、贷款贴息项目1个,专项资金支出347万元。由于科学、合理、公正管理专项资金,有效激励了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如六安造纸厂破产终结后,浙江客商以5800万元整体收购后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了年产4万吨机制纸生产线,去年又在开发区征地250亩、投资1.8亿元新上玻璃制品项目,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原长江机床厂被浙江双龙公司收购后,推进了管理信息化,开发了加大长普通车床、数控机床及立式车床等新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已在开发区新建总投资3.2亿元的双龙机械工业园,为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来六安投资兴业,今年还出台了《六安市本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对在六安投资的外来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省赋予的各项政策外,同时还享受十大具体财税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一大批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支持非公有企业发展

省经委、省财政厅《关于申请2008年安徽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及时与市经委联系,召开有关企业项目负责人会议,认真学省级财政扶持企业政策,介绍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就如何做好争取各项扶持的项目筛选、材料准备和申报等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要求企业严格按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上报。并同市经委认真对企业申报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材料进行初审,今年上半年共推荐101个项目申报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其中:技术改造项目35项,总投资33.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3亿元;技术创新及重大新产品项目14项,总投资4.1亿元;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6项总投资7.04亿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项目10项,总投资2883万元,全民创业和非公有经济发展项目12项,总投资3.3亿元,生产服务性项目4项,总投资1.5亿元。根据财政部《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与市经委一起对企业申报的四个项目进行了核实和确认,推荐两个申报国家级项目奖励。2007年市本级财政共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900万元,2008年截止目前市级财政共争取省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543万元。

财政支持非公有企业发展,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差距甚远,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推进我市非公有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推荐第8篇:企业发展

钻机PLC控制系统的应用是针对钻井生产的需要,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钻机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先进技术在钻井生产中的结合与应用.随着PLC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实现对钻机绞车、转盘、钻井泵及自动送钻系统的控制,从而使钻机能更好地满足钻井工艺要求,为钻井工程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技术保障,应用PLC控制系统可以从钻台上的多功能触摸屏即可进行状态显示和进行钻井作业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自动送钻功能,具有恒速送钻和恒压送钻,为水平井、斜直井的特殊工艺井的完成,提供了设备的保障.

推荐第9篇: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监狱、劳教工作方针,确保监所安全稳定。始终坚持把维护监所持续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积极创新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工作,建立完善罪犯教育改造和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的质量,依法依

规适用减刑(期)、假释、保(所)外就医等措施,完善罪犯分类改造和分级处遇制度,深化狱(所)务公开。

二、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矛盾纠纷增多的态势,加强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的调解,特别是要针对“两岸三地”交往不断增多所引发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涉台、港、澳纠纷的调解新方式。

三、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矫正活动,努力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矫正方案,突出教育矫正的个性化,加强教育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基本不脱管、不漏管,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四、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努力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下。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化管理,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考核,逐步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帮教、安置工作,巩固强化监所教育改造质量,拓宽安置渠道,提升帮教效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力争使安置率达到90%,帮教率达到95%,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探索开展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刑释解教人员无缝衔接工作,促进教育改造帮教安置一体化进程。

五、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和岗位学法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意见,依托“村民法制学校”、“文化中心户”、“法在农家”等平台,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发挥街道法制辅导站作用,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法律知识培训,用法定息止争,有序推进社区普法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开展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开设“企业职工法律学校”,开通“海西职工维权热线”;深化“法律六进”和“一学三讲”内涵,促进法制宣传向市场、工地、家庭等领域拓展;注重发挥“法制宣讲团”的作用和新闻媒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普法广场和法制公园建设,建立一批面向社会、面向海西实践的法制教育基地。

六、以依法治省为推手,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地方、行业和基层“三大”依法治理工程的实践形式,在地方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在部门和行业积极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执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基层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七、着力加大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力度。扩大福建与台港澳地区以及国外法律界、法学界的交流合作。继续按照“四最”、“四严”和“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推进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重视做好服务台湾地区考试人员的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统一的职前培训制度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就业上岗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国家司法考试的权威。

八、进一步强化律师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律师认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积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律师参与政府处置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为政府提供妥善处置的法律意见和工作方案,协助政府疏导上访群众情绪,劝导其依法律程序表达诉求,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并落实律师代理重大敏感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对律师办理这类案件的指导监督,确保这类案件的解决纳入法制的轨道。

九、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通过降低门槛、拓展领域、扩大覆盖面,不断满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农民、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的法律援

助需求;加强“12348”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便民接待场所,设立便民站点,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法律援助站建设,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服务水平。

十、进一步优化公证服务质量。努力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切

实在重大工程建设、对外经济贸易、重要民商事活动中充分发挥公证证明作用;立足福建“五缘”优势,切实做好涉外、涉台港澳公证服务;积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和机构设置调整,推动全省设区市及所辖区公证机构的整合工作。

十一、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行为。健全省市两级司法鉴定工作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有关司法鉴定管理法律法规,依法核准登记司法鉴定机构,引导司法鉴定机构合理布局,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培训,通过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和司法鉴定专项检查,提升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进一步促进司法鉴定机构规范运作、司法鉴定人规范执业,着力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积极推进司法鉴定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出台配套规章制度,促进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

十二、进一步密切闽台法律服务交流合作。立足福建特殊的区位优势,扩大与台港澳律师业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探索建立海峡两岸律师工作交流机制,加大业务合作、实务研讨、经验交流的力度。做好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福建律师事务所实习和执业工作,落实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建福州、厦门设立代表处,实现福建先行先试的目标。加强涉台公证工作,完善涉台公证管理,做好公证书副本寄送、比对工作,维护两岸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第10篇: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汉南汉南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全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区33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7名,有15所学校还配备了城管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擂肥、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甚至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绝、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即使经整治也容易反弹,家长对此既恨但又无可奈何。发生在我区某中学的一位在校学生因迷恋网络而逃学“泡吧”达7个月之久,学校、家庭毫不知情,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后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建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三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四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五是社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是适用的。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的偏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扩充生源,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三)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

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要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对于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应送工读学校重点加强帮教,制定相应政策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工读学费问题。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文明行为。要加大学校法律常识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努力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犯罪活动从重从快办理;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对出租户逐户摸底,对不具备消防设施,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严惩。

3、重视社区教育,构筑家庭防线一是打造社区教育平台,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通过社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举办青少年家长的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引导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二是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区政府要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通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职工”等各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帮教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务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社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帮教全过程。各级综治办、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明确要求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第3页)一文由www.daodoc.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1篇: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汉南汉南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全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区33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7名,有15所学校还配备了城管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擂肥、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甚至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绝、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即使经整治也容易反弹,家长对此既恨但又无可奈何。发生在我区某中学的一位在校学生因迷恋网络而逃学“泡吧”达7个月之久,学校、家庭毫不知情,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后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建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三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四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五是社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是适用的。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的偏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扩充生源,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三)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

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犯罪活动从重从快办理;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对出租户逐户摸底,对不具备消防设施,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严惩。

3、重视社区教育,构筑家庭防线一是打造社区教育平台,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通过社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举办青少年家长的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引导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二是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区政府要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通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职工”等各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帮教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务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社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帮教全过程。各级综治办、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明确要求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第12篇: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汉南汉南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就“全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现就如何净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现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区33所中小学校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7名,有15所学校还配备了城管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价值导向扭曲,部门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上网、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擂肥、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屡见不鲜甚至有逐渐蔓延之势,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前兆,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绝、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即使经整治也容易反弹,家长对此既恨但又无可奈何。发生在我区某中学的一位在校学生因迷恋网络而逃学“泡吧”达7个月之久,学校、家庭毫不知情,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后经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建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三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难有时效性。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难有时效性。四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缺乏综合治理机制。五是社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是适用的。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校教育的偏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扩充生源,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三)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综治合力的不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食品卫生、饮食摊点、占道经营、文化图书等管理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卫生责任制、食品准入制、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者没有照章执行。责任不具体,多头管理,没有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在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上往往是一阵风,突出时有一定效果,特殊阶段一过,又容易死灰复燃,调查报告《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调研》。

(五)管教制度的缺失。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无业人员在我区青少年犯罪中占据多数。近三年(2002年至2004年)来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无业人员有67人,占受理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83.3%。九年义务教育后,使一批初中毕业没有升入高中的未成年人脱离学校,流向社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就业或不愿从事体力劳动而成为社会无业人员。因社会管理的缺位,无业青少年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六)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三、对策与建议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营造和谐、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优化社会环境,为我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一代有为青年,是构建“富裕汉南、生态汉南、和谐汉南”的长远战略和现实需要,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导。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要对营造健康、和谐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检查。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针对青少年犯罪趋势、特点和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有效措施确保法制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努力加强法制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区委、区政府要加大对这两个法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结合普法工作,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划,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宣传体系;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进一步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权益保护;要建立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积极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关心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会支出保障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救助、保护工作。四是重视活动场所建设。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将校外教育象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统筹规划,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对校外教育的资金投入,重视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青少年文化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全面净化青少年成长的法制环境

1、净化社会环境,构筑社会防线要加大净化文化环境力度: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二是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治理;三是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日常管理,任何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这里尤应强调的是,要从制度建设上为净化文化环境提供保障。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分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譬如规定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和关闭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的网站等等。区政府要着眼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加大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可适时联合综治、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电信等部门采取专项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广泛宣传与群众举报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打击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区范围内清理、整治电子游戏机、网吧、学校治安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等。特别是对不按有关规定经营,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有所作为,对其实行“一次性死亡”的严厉制裁,坚决关闭取缔,绝不能简单地以罚代法。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举报“黑网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等违规行为,建立社会监督、政府奖励制度,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有效举报而不作为的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实行行政问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强化法制教育,构筑学校防线一是端正教育态度,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要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对于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应送工读学校重点加强帮教,制定相应政策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工读学费问题。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文明行为。要加大学校法律常识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努力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课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同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使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成长环境。政府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要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历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的各类犯罪活动从重从快办理;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对出租户逐户摸底,对不具备消防设施,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对各学校周边的副食商店、餐饮食店要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安全;严禁校园周边个体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严惩。

3、重视社区教育,构筑家庭防线一是打造社区教育平台,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区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通过社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和载体,举办青少年家长的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引导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二是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区政府要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通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职工”等各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帮教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务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社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于帮教全过程。各级综治办、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帮教工作网络,明确要求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就一定能建成。

第13篇:法制环境伴我成长 户建君

法治环保,伴我成长

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乡中学 八年级四班 户鑫茹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大自然是万物众生赖以生活、生存的家园。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儿时的天空是一块无瑕的玉,有天的蓝,草的绿,充满着梦想与渴望,清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鸟儿欢快的啼叫声,涓涓小溪的流水声,都是那么美妙,似乎是在合奏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多么美好的环境!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可环境一天比一天糟糕。各种污染在我们的地球上弥漫开来。我们的环境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几天的蓝天白云?现在雾霾已成为人们最大的杀手,雾霾中混杂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其中,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大因素,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硫、氧化碳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当今人们为了方便,省时间大多吃快餐或外卖。而做快餐或外卖的饭店基本上使用一次性饭盒,并配一双一次性木筷子。如果每人每天用一双一次性木筷,那么每天至少要用掉多少个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木筷子,制造出多少的垃圾,

可想而知数量非常庞大而惊人。一次性饭盒如果是非可降解的会造成难以消除的白色污染,而消耗如此多的一次性木筷、纸碗、纸杯更需要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满足使用啊?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虽然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屡禁不止。我们希望政府对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了坏境的企业加大整顿力度,杜绝一切污染源的发生,同时对人们进行环保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共同创造我们的一片蓝天。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不去触犯法律,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学们,我们拥有花样年华,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安全”这一基础上,都需要我们时刻警惕隐患,防范危险事故。操场上,那些互相追逐打闹的同学,你的脚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楼梯口,那些你拥我挤的同学,你的动作能否轻一点,再轻一点。因为你一个小小的过错,有时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令花季中的同学过早地凋谢了。所以无论你出于何种原因,请你优先考虑生命安全,想想自己的亲人,想想自己的朋友,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带来的后果,想象因为你的父母,朋友,老师,将要承受怎样的打击?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生活不能没有绿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负起责任,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作者:李想

指导教师:刘卫强

联系电话:15100523968

电子邮箱:859170729@qq.com

法治环保 伴我成长

迁西县汉儿庄乡汉儿庄小学五年级 马光辉

看到这些污染环境的事例,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高科技时代,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可环境污染也随着我们生活的改善变的更加严重了。我们应该重视环保生活。要想做到环保生活首先我们要多骑车,少开车,因为现在人们便得富有起来了,几乎每家都有一辆汽车,而汽车的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其次我们还要多植树,原因是树木可以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

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还要少开空调,因为使用空调,会使新鲜的空气中臭氧减少,特别是夏天的时候,要尽量的少开空调,可以吹吹电 风扇。最后,我们还应该以环保购物袋替代塑料袋;以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用永久性筷子、饭盒,取代一次性餐具;使用传统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作为小学生的我们,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我们现在要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这样将来便不会走上犯法的道路,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法制伴我成长,我们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端正的,没有摩擦,就没有战争,我们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谐。

我们都希望环境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法治环保可以伴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一起保护环境,让我们在法制环保中健康成长!

作者:户鑫茹

指导教师:户建君

联系电话:13633258518

电子邮箱:859170729@qq.com

第14篇:县司法局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情况汇报

县委政法委:

我局在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方面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用法制建设推进环境建设,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转变部门和行业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改善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健全领导组织

为使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长、司法所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县委政法委及市司法局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下发了我局的实施方案。局长史玉林同志进行了动员讲话,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改善经济法制环境工作的自觉性,并把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发挥职能营造法制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加大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服务优质高效,确保“四五”普法、依法治县顺利实施,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文明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积极调处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做好释解人员的接收、安置、帮教各环节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

三是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等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以《黑龙江省依法治理纲要》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力争到“四五”普法结束时,全县有30%行政村,40%企业,50%学校达到县级法制化管理示范单位标准。大力加强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加强法学理论成果的转化,积极参与对立法、司法和执法的研究。

四是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整顿力度,保证全县法律服务业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规范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立健全律师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和执业中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完善公证赔偿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扩大要素式公证书的使用范围。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评查活动,进一步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严厉查处、取缔社会上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净化法律服务市场,创建优良的法律服务环境。二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广泛组织指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工作,积极介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围绕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进—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尽心竭力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解决基层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

(三)加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我局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司法行政系统行风和政风建设。

一是抓好法律服务领域的行风建设。按照“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总体要求,开展律师队伍的教育整顿活动,严格规范律师与法官交往关系,严格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律师个人的执业行为;进一步推进律师诚信档案建设和律师诚信信息体系建设,强化律师自我约束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律师监督和惩戒的机制.认真开展现场监督公证工作专项整顿活动,严肃查处作假证等损害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服务诚信制度建设,提高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监督机制,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抓好司法行政机关政风建设。结合“两风”建设和“双评”工作,按照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机关的要求,切实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政风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坚决纠正超越职权执法行为,坚决制止对群众“冷、横、硬、冲”,以求真务实之风取信于民。

二、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的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法律援助人员经费不足,提供援助的社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因得不到相应的补助而怠于提供援助,或提供援助不尽责致使援助案件质量不高;二

是个别法律服务从业人员通过高承诺“包打官司”等方式争揽案源。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到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良好经济法制环境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十分艰巨。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开展好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

境工作。二是继续通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活动对法律服务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真正实现“公正司法,执法为民”,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下功夫,围绕促进我县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

县司法局

二00五年十一月五日

第15篇:县司法局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情况汇报

县委政法委:

我局在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方面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用法制建设推进环境建设, 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转变部门和行业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改善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 健全领导组织

为使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长、司法所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县委政法委及市司法局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下发了我局的实施方案。局长史玉林同志进行了动员讲话,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改善经济法制环境工作的自觉性,并把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发挥职能 营造法制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加大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服务优质高效,确保“四五”普法、依法治县顺利实施,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文明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积极调处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做好释解人员的接收、安置、帮教各环节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

三是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等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以《黑龙江省依法治理纲要》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力争到“四五”普法结束时,全县有30%行政村,40%企业,50%学校达到县级法制化管理示范单位标准。大力加强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加强法学理论成果的转化,积极参与对立法、司法和执法的研究。

四是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整顿力度,保证全县法律服务业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规范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立健全律师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和执业中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完善公证赔偿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扩大要素式公证书的使用范围。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评查活动,进一步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严厉查处、取缔社会上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净化法律服务市场,创建优良的法律服务环境。二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广泛组织指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工作,积极介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围绕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进—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尽心竭力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解决基层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

(三)加大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我局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司法行政系统行风和政风建设。

一是抓好法律服务领域的行风建设。按照“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总体要求,开展律师队伍的教育整顿活动,严格规范律师与法官交往关系,严格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律师个人的执

第16篇: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监狱、劳教工作方针,确保监所安全稳定。始终坚持把维护监所持续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积极创新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工作,建立完善罪犯教育改造和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的质量,依法依规适用减刑(期)、假释、保(所)外就医等措施,完善罪犯分类改造和分级处遇制度,深化狱(所)务公开。

二、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矛盾纠纷增多的态势,加强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的调解,特别是要针对“两岸三地”交往不断增多所引发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涉台、港、澳纠纷的调解新方式。

三、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矫正活动,努力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矫正方案,突出教育矫正的个性化,加强教育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基本不脱管、不漏管,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四、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努力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下。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化管理,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考核,逐步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帮教、安置工作,巩固强化监所教育改造质量,拓宽安置渠道,提升帮教效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力争使安置率达到90%,帮教率达到95%,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探索开展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刑释解教人员无缝衔接工作,促进教育改造帮教安置一体化进程。

五、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和岗位学法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意见,依托“村民法制学校”、“文化中心户”、“法在农家”等平台,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发挥街道法制辅导站作用,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法律知识培训,用法定息止争,有序推进社区普法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开展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开设“企业职工法律学校”,开通“海西职工维权热线”;深化“法律六进”和“一学三讲”内涵,促进法制宣传向市场、工地、家庭等领域拓展;注重发挥“法制宣讲团”的作用和新闻媒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普法广场和法制公园建设,建立一批面向社会、面向海西实践的法制教育基地。

六、以依法治省为推手,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地方、行业和基层“三大”依法治理工程的实践形式,在地方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在部门和行业积极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执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基层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七、着力加大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力度。扩大福建与台港澳地区以及国外法律界、法学界的交流合作。继续按照“四最”、“四严”和“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推进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重视做好服务台湾地区考试人员的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统一的职前培训制度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就业上岗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国家司法考试的权威。

第17篇:.7.25.为集聚人才 营造法制环境

为集聚人才 营造法制环境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部法律成果,也是建立人才集聚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切实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条例》的颁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举措。中央改革决定提出了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的新要求。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自2002年以来已经推行了十多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解决,突出表现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阻碍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壁垒、身份障碍尚未破除;招聘人员的各种歧视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激励人才的奖惩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不够健全;评价人才的职称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不尽科学;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人才的合法权益仍然不能有效保障。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运用法律手段有效破解改革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改革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营造了一个法治环境。

其次,《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我国现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编人员,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我国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优秀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为此,建立什么样的用人制度关系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成败。其中一大亮点是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机制转换,促进了单位与人才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方式,畅通人员流动出口,拓展人员正常退出渠道。特别是《条例》明确了以聘用合同作为唯一依据确立或终止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从而淡化了人事档案、编制指标、户籍身份等现行的传统做法,这将有利于进一步通过改革打破地域、单位和身份界限,创造人才公开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以市场机制有效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激励人才成长,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条例》规范了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的基本程序,把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健全了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工资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建立了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明确了更好体现专业人才业绩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功能。这充分体现了《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优先的科学理念,坚持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凝聚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改革魄力,坚持不断打造充满活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第四,《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维护人事管理的公平公正。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是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政府的重要监管职能。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侵权现象、不公正待遇以及各种歧视问题时有发生,人事争议不能合法有效解决处理,严重挫伤了职工安心干事业的积极性,同时也给管理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对此,《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工作人员作为平等主体可以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与单位的人事争议,同时对不适用调解、仲裁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人事争议,通过申请复核与申诉方式解决。这两条解决人事争议的途径,既能够有效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维护国家对公职人员的纪律要求。《条例》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不仅赋予了个人投诉、举报的权利,而且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及时调查处理和监管责任。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明确了具体的法律责任,这将有利于纠正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维护人事管理的公平公正,形成事业单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

第18篇:加强财经工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不断加强人大财经立法、监督工作,着力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经济立法进程,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法制保障

紧紧围绕我区的中心工作加快立法步伐,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财经立法的突出特点。从1981年开始,常委会围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矿

产资源开发、商品交易管理、鼓励外商投资等地方性法规。常委会在这个阶段本着急需先立、突出重点的原则,共出台了40余件经济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以立法法的出台为契机,人大财经立法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立法工作从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这一时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私营企业权益保护等法规相继出台,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规范、保障、促进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常委会加强了促进自治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法,安全生产、预防和查处窃电行为等条例成为新时期财经立法的重要标志。

二、加强财经计划、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迈进

听取和审议财政预决算、计划执行以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决算,是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30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内容,推动财经监督工作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一是坚持提前介入,对本级计划草案、预算草案进行初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推动政府在提请审议前予以修改、补充和完善。二是坚持对部门的预决算实行重点审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从2001年起,探索对4个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并逐年扩大初审部门范围。目前,常委会每年选择20个资金流量大、专项资金多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审查,着重审查预算内外资金、其他收入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相应提出初审意见,督促政府及时整改。2008年,常委会对8个部门的决算情况首次进行了重点审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要求政府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中加以改进,收到了良好成效。三是坚持进行跟踪监督,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从2002年起,常委会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审议意见,转发政府限期办理,并跟踪了解政府的整改情况,确保了监督工作的成效。从2005年起,常委会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监督有关部门严格执行预算,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有效地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

三、围绕中心工作进行财经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0年来,常委会把推动自治区改革发展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作为开展财经监督工作的重点。抓住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贯彻实施等问题进行监督,为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发展循环经济,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促进就业再就业,节约能源法的贯彻落实等情况开展了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听取和审议了规范全区宏观经济运行、整顿金融秩序和财税秩序、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等情况的报告,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利实施。为了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常委会坚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财经专家组的“外脑”作用,健全工作机构,加强跟踪监督、连续监督,增强监督工作的透明度。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为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19篇: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监狱、劳教工作方针,确保监所安全稳定。始终坚持把维护监所持续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积极创新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工作,建立完善罪犯教育改造和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的质量,依法依规适用减刑(期)、假释、保(所)外就医等措施,完善罪犯分类改造和分级处遇制度,深化狱(所)务公开。

二、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矛盾纠纷增多的态势,加强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的调解,特别是要针对“两岸三地”交往不断增多所引发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涉台、港、澳纠纷的调解新方式。

三、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矫正活动,努力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矫正方案,突出教育矫正的个性化,加强教育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基本不脱管、不漏管,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四、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努力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下。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化管理,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考核,逐步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帮教、安置工作,巩固强化监所教育改造质量,拓宽安置渠道,提升帮教效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力争使安置率达到90%,帮教率达到95%,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探索开展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和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刑释解教人员无缝衔接工作,促进教育改造帮教安置一体化进程。

五、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和岗位学法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意见,依托“村民法制学校”、“文化中心户”、“法在农家”等平台,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发挥街道法制辅导站作用,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法律知识培训,用法定息止争,有序推进社区普法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开展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开设“企业职工法律学校”,开通“海西职工维权热线”;深化“法律六进”和“一学三讲”内涵,促进法制宣传向市场、工地、家庭等领域拓展;注重发挥“法制宣讲团”的作用和新闻媒体的优势;积极推进普法广场和法制公园建设,建立一批面向社会、面向海西实践的法制教育基地。

六、以依法治省为推手,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地方、行业和基层“三大”依法治理工程的实践形式,在地方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在部门和行业积极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执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基层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七、着力加大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力度。扩大福建与台港澳地区以及国外法律界、法学界的交流合作。继续按照“四最”、“四严”和“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推进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重视做好服务台湾地区考试人员的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统一的职前培训制度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就业上岗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国家司法考试的权威。

八、进一步强化律师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律师认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积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律师参与政府处置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为政府提供妥善处置的法律意见和工作方案,协助政府疏导上访群众情绪,劝导其依法律程序表达诉求,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并落实律师代理重大敏感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对律师办理这类案件的指导监督,确保这类案件的解决纳入法制的轨道。

九、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通过降低门槛、拓展领域、扩大覆盖面,不断满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农民、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加强“12348”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便民接待场所,设立便民站点,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法律援助站建设,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服务水平。

十、进一步优化公证服务质量。努力拓展公证服务领域,切实在重大工程建设、对外经济贸易、重要民商事活动中充分发挥公证证明作用;立足福建“五缘”优势,切实做好涉外、涉台港澳公证服务;积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和机构设置调整,推动全省设区市及所辖区公证机构的整合工作。

十一、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行为。健全省市两级司法鉴定工作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有关司法鉴定管理法律法规,依法核准登记司法鉴定机构,引导司法鉴定机构合理布局,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培训,通过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和司法鉴定专项检查,提升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进一步促进司法鉴定机构规范运作、司法鉴定人规范执业,着力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积极推进司法鉴定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出台配套规章制度,促进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

十二、进一步密切闽台法律服务交流合作。立足福建特殊的区位优势,扩大与台港澳律师业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探索建立海峡两岸律师工作交流机制,加大业务合作、实务研讨、经验交流的力度。做好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福建律师事务所实习和执业工作,落实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建福州、厦门设立代表处,实现福建先行先试的目标。加强涉台公证工作,完善涉台公证管理,做好公证书副本寄送、比对工作,维护两岸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20篇: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浅析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

奉化市司法局谢 静 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笔者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谈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社会法制环境及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一)社会法制环境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各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全市70%的中小学校做到了法制教育“四落实”,绝大部分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定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基本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都处在成长期,可塑性强。当前青少年大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崇尚奋斗,竞争意识强烈。他们已经感觉到时代的挑战,认识到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新技术适应能力更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追求平等,主体意识突出。21世纪的青少年,他们渴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享受各种权利,尤其注重维护人格平等,并且有超前意识和叛逆心理。

3、协调合作,利他乐群。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意识到团体的力量大

于个体的力量,而个人的品性是个体能否融于团体及个体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虽然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意识及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普遍存在。青少年处于特殊的成长期,自控能力较弱,表现为各种消极行为有:

1、虚荣心强,诚信缺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部分在校学生屡屡发生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

2、严人宽已,知行脱节。相当多的青少年一面对社会公德意识、道德观念有着较好的认知,一面在社会公德的践行上却令人担忧。

3、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个人利益;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倾向突出。

二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合力尚需加强。学校、家长各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的互相矛盾有时让青少年无所适从;由于利益的驱动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部门间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当前青少年的品行可谓问题多多,抽烟、喝酒、打架、偷盗、早恋、结帮等劣迹恶行不在少数。

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不容乐观。学校周边的一些个体工商户把学生当作摇钱树,将香烟拆散零售给学生,个别的甚至容留旷课的学生抽烟、喝酒、赌博;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食品,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大量的学生在放学后进入网吧,沉溺于聊天、游戏,荒废学业;学校周边居民将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学生,少男少女们将此作为聚集地,谈朋友甚至同居,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成为影响青少年的负面因素。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自我约束力较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以提高影响,却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二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从而过早地流入社会。

(三) 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高压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正常家教氛围的缺乏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综治合力的不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责任不具体,多头管理,少数行政主管部门甚至“重收费、轻管理”,没有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卫生责任制、食品准入制、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或者没有照章执行;在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上或是一阵风,或是流于形式,突出时

有一定效果,特殊阶段一过,又容易死灰复燃。

三、对策与建议

营造健康、稳定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关爱。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荡涤不良源头,净化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局面。传统的电影、戏剧发展平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卡拉OK、电子游戏、迪厅、网吧等。这些文化活动更易吸引青少年参加,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和黄色音像制品、赌博游戏也趁虚而入。因此,要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要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淫秽物品的制造和传播,加大处罚力度,净化娱乐场所,尽可能不让青少年接触或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政府尽可能多建立一些以科技和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场所,如儿童游乐场、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场馆等等,引导青少年把注意力放在有丰富科技知识或健身内容的娱乐活动上。同时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将校外教育象学校教育一样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统筹规划。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筑学校防线

学校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学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注重抓好德育,对德育工作者在评职、晋级任用、物质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校长的任用、教师的晋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定时,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可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而需进行耐心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助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积极转变。

三、加强公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一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他从小受父

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家庭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气氛,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家庭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每个家庭、家长都要重在教子做人,同时要做好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教育,避免误入歧途。而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议制定家长与学校沟通制度,即家长定期向学校通报子女在家里的表现,学校也应作出相应规定,使之制度化,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四、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事实证明,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人生之路影响极大。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这是减少青少年发生违法行为的一项治标治本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因此,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划,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宣传体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落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建立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积极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关心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会支出保障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救助、保护工作。

总之,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是一项长

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就一定能形成。

2008年8月15日

《企业发展法制环境工作汇报.doc》
企业发展法制环境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