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技术转移合同

技术转移合约

立合约书人:

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丙方

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丁方

兹因乙、丁方执行甲方、丙方共同补助之产学合作计划,业已产出具实用性之技术成果,为落实该技术及加惠国内产业界,同意授权丙方于本合约授权地区实施该项技术,四方同意本于诚信原则,协议左列条款,以为共同遵守:

第一条 技术来源

本项技术系甲丙方共同补助乙、丁方执行之产学合作计划________________(甲方补助______%,丙方补助_____%)之研究成果,其智慧财产权依甲乙丙丁四方所签订之产学合作计划补助合约归属于甲方所有。

第二条 移转技术范围

一、技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本授权技术)。

二、技术内容:________________(详如附件一)。

三、授权范围:利用前述技术制造、贩卖相关产品。

四、产品范围:利用本授权技术生产______________等相关产品。

五、授权方式:本合约为非专属授权(或专属授权),由丙方于______________地区内实施利用本授权技术制造相关产品。

第三条 技术移转与实施

一、资料交付:乙方应于本合约生效后一个月内将本授权技术数据以书面方式交付予丙方。

二、产品上市期限:丙方应于本合约生效后____年____个月内完成应用本授权技术内容所制造之产品上市,实施方式应依丙方所提开发计划书(详如附件二)所述方式进行。如因特殊原因须延后产出成品或停止开发计划,应于届满前三个月以书面通知甲乙丁三方,经甲乙丁三方同意后始得延长产品上市期限或终止本合约,否则甲乙丁方得径行终止本合约。

第四条 义务及责任

一、咨询指导:乙方于交付技术数据予丙方后,应配合提供丙方为期____个月合计________小时之技术指导与咨询讲解。超过此时限或丙方对本技术要求乙方提供详细咨询服务或人员训练时,应支付技术服务费予乙方,咨询服务之时间、地点、费用及方式等细节由乙丙双方另行协议之。

二、保密责任:四方对于有关本授权技术之所有资料应以密件处理。丙方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妥善保管因本契约而知悉或持有之本技术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不得任意泄漏或交付任何第三人或使第三人知悉。若丙方及其关系企业之员工或可归责于丙方之事由,致外包厂商、经销商或代理商违反本条款者,视为丙方违约。纵因本合约终止或解除,丙方亦须负本条之保密责任,若有违反,应赔偿甲丁方之损失。

第五条 权利金、衍生利益金及付款方式

一、权利金:共计新台币_________元。惟因丙方出资共同补助本项计划得享有权利金免缴新台币_____________元之优惠,故本次技术授转丙方仅须缴纳权利金新台币__________元。丙方之权利金免缴额度详如附件三。丙方应于合约生效后十五日内缴清。本权利金纵因本合约终止或解除亦不退还。

二、衍生利益金:丙方利用本技术所生产之相关产品上市销售期间内,每年应就该等产品销售总额,提拨百分之_______,为本技术移转之衍生利益金。丙方于每年元月三十一日前,应汇报前一年内使用本授权技术所产制产品之销售额,以及本授权技术占各项产品之比重值,经丁方认可后,依该等比重值加权计算衍生利益金。丙方应于丁方认可后十五天内缴交本衍生利益金。

二、衍生利益金:预估丙方利用本项授权技术于授权期间内之衍生利益金总额为新台币_______万元,丙方应于合约生效后十五日内一次付清。本衍生利益金纵因本合约终止或解除亦不退还。

三、权益分配:丙方支付权利金及衍生利益金之分配,甲方为__________%,乙方为____%,丁方为________%,其余____%为丙方因出资补助产学合作计划所得之分配额。

四、付款方式:丙方应在本合约生效后,于本条第

一、二款规定期限(遇例假日顺延)内以现金或即期票据给付丁方,再由丁方依第三款分配比例转交其它受款人。丙方所付权利金及衍生利益金,凡须由丙方扣缴税款申报稽征机关者,应依当时税法规定办理之。

五、前述权利金及衍生利益金之数额,均已内含营业税。

六、甲方或丁方得视需要指派业务相关人员会同其会计人员,或委托会计师至丙方营业所查核丙方利用本授权技术所制产品之销售数量或收入金额,丙方应配合执行不得借口予以拒绝或阻挠。

第六条 智慧财产权之归属及侵权责任

一、本授权技术之技术数据及技术知识为甲方所拥有,甲乙丁方得经三方之共同认可再与第三者签订技术移转授权合约,惟应以书面通知丙方。其权利金及衍生利益金得另订之。

一、本授权技术之技术数据及技术知识为甲方所拥有,在本合约有效期限内,非经丙方同意,甲乙方不得再与第三者签订技术移转授权合约,

二、丙方在本合约中所有之权利义务,未经甲乙丁三方之书面同意,不得让与或转授权予任何第三人。丙方若有违反,甲乙丁三方得不经催告径行终止本合约,并请求损害赔偿。

三、丙方将来若拟成立衍生公司负责本项技术移转之开发工作,必须于三十日前以书面通知丁方,经甲乙丁三方同意以再授权或另行签订合约等方式处理后,方得将技术资料转交衍生公司使用。

四、丙方利用本合约授权技术制造产品销售之时,倘遇有任何专利侵权行为致遭受第三人请求或被诉时,丙方应尽速通知甲乙丁三方,并全力进行必要防御程序,以确保有关权益。

五、本合约倘有专利权被侵害应行主张权利或提起诉讼请求之情事时,丙方应立即通知丁方,并全力协助甲乙丁方采取保全行动或法律程序之进行,以确保四方共同之权益。

六、丙方为完成产品自行研发或添加之衍生产品或附加产品,其智能财产归属丙方,但应通知乙、丁双方并依互惠原则提供乙方使用,惟乙方就此部份技术数据不得任意泄漏或交付任何第三人或使第三人知悉。若该部份致侵害第三者之智慧财产权者,与甲乙丁三方无涉。

第七条 无担保规定

一、本授权技术系以合约签订时乙方所完成之技术状态交付丙方,已获得________国家专利权(或已申请但尚未取得专利权,视智财权申请及获准状况说明)。甲乙丁三方担保尽力协助丙方自行使用本授权技术,但不担保本授权技术之可专利性、合用性及商品化之可能性。

二、丙方依本合约所取得之所有技术数据之非公开部分应以密件处理,并自行以营业秘密之方式加以保护。本授权技术实施后所发生之侵害或被侵害情事,丙方均应自行负责,惟甲乙丁三方将尽力协助丙方处理。

第八条 技术数据更新

乙方于本合约有效期间内,对本合约所定之技术如有更新时,应通知丙方及丁方,丙方得依本合约第十二条所规定之方式,优先取得更新技术之授权。

第九条 违约处理

一、丙方未依本合约第五条规定于期限内缴付权利金及衍生利益金者,每逾一日应另按未缴付总额之千分之五计付迟延违约金。如再逾一个月仍未付清,甲乙丁三方得终止本合约。

二、丙方若违反本合约第四条第二款、第六条第

二、三款及第十一条第二款时,愿支付总额新台币伍佰万元整之惩罚性违约金。丙方若违反本合约其它条款,甲乙丁三方得不经催告径行终止本合约,并请求损害赔偿。

第十条 合约期限

本合约自甲、乙、丙、丁四方签署日起五年内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丙方得以书面征得甲乙丁三方同意延展授权期限,每次延展授权期限为二年,延展授权之条件另议。

第十一条 合约终止处理

一、丙方于合约终止后一个月内应缴回由乙方获得之技术数据、结清衍生利益金。

二、丙方于合约终止后,不得自行或委托他人产销或利用本授权技术制造之产品,但若丙方有具体事实足证本产品系于本合约终止或解除前制造完成者,该产品得继续贩卖,但丙方仍应依本合约第五条之规定支付衍生利益金。

第十二条 合约修改

一、本合约得经四方同意以书面修改增订,并应将经四方签署之书面附于本合约之后,作为本合约之一部分,并取代已修改增订之原条文。

二、本合约未规定事宜应依民法及甲、丁方之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收入处理

一、丙方依合约第九条所为之给付,依甲方_________%,丁方_______%分配之。丁方得考虑乙方之参与程度,酌予分配一定比率予乙方。

二、甲方依本合约所获得之收入,应拨入行政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第十四条 合意管辖

一、本合约应依中华民国之法律予以解释及规范;四方对于本合约、或因本合约而引起之疑义或纠纷,四方同意依诚信原则解决之。

二、本合约如有争议纠纷,经甲方同意后,得于台北提付仲裁,并依我国仲裁法解决;涉讼时则四方同意以台北地方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第十五条 联络方式

一、本合约有关之通知或要求应以书面送达下列之处所及人员(以下简称「联络人」),经送达该联络人者,即视为已送达该方当事人:

甲方联络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 职称:副研究员 E-mail: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联络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 职称:副研究员 E-mail: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联络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 职称:副研究员 E-mail: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方联络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 职称:副研究员 E-mail: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四方联络人或联络数据有所更动时,应以书面通知其它三方,并告知更新内容。

第十六条 合约份数

本合约书正本壹式四份副本壹式六份,由甲乙丙丁四方各执正本一份为凭,副本由甲丙丁三方各执存二份。

甲方: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 户籍地址:__________ 丙方: 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兼连带保证人)

地址:______________ 公司统一编号: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

推荐第2篇:某技术转移合同范本

XX技术转移合同范本

XX技术转移合同范本

项 目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让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让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__________________转让(该项目属____计划),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转让的技术成果名称 (如果属于专利技术应写明专利号)

主要内容 技术指标

技术水平(应写明该技术成果属于国际领先还是国内或者行业领先,并附权威机构的认定书或者项目鉴定、验收证书)

第二条 转让方应向受让方提交的技术成果资料清单:

提交上述技术成果资料的期限

提交上述技术成果资料的地点和方式:

第三条 转让的技术成果的秘密的范围 密级 保密期限 受让方的保密责任和义务 转让方的保密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使用转让技术的范围:

受让方:

转让方:

第五条 验收标准和方法:

受让方使用该项技术,试生产________后,达到了本合同第一条所列技术指标,按____ 标准,采用________方式验收,由____方出具技术项目验收证明。

第六条 技术转让费总额及其支付方式:

一、技术转让费总额:_________________元。

二、支付方式:(采用以下第 种方式):

1.一次总付:_____________元,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期支付:

第一次支付____________元,时间: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支付 元,时间:____________

第三次支付 元,时间:____________

3.按利润________ %提成,期限:____________

4.按销售额________%提成,期限:____________

5.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一、违反本合同第____条约定,____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违约金额如下:

二、违反本合同第____条约定,____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违约金额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 技术指导的内容(含地点、方式及费用):_

第九条 后续改进的提供与分享:(本合同所称的后续改进,是指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或者双方对合同标的技术成果所作的革新和改进)。双方约定,本合同标的技术成果后续改进由 方完成,后续改进成果属于____方。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方法: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________进行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双方商定,采用以下第____种方式解决。

一、向 (甲方总部所在地)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二、向 (甲方总部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 名词和术语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条 其他(含中介方的权利、义务、服务费及其支付方式、定金、财产抵押、担保等上述条款未尽事宜):

第十三条 本合同有效期限:___年___月__日至___年___月__日

第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 份,甲乙双方和有关批准部门各执一份。

甲 方:

乙 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 或

委托代理人:

地 址: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委托代理人: 地 址: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推荐第3篇:我国技术转移中介研究

我国技术转移中介研究

[摘要] 在我国技术转移工作已经得到展开。然而,促进技术转移发展的相关机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一点对新技术推广的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让新技术、新成果的以更快的速度得到产出,及时体现出新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就必须加快相关中介的发展。

[关键字] 中介;技术转移;企业发展;新技术

1中介组织的历史及作用

中介(agency),就是指“在中间起媒介作用”,是一种以向客户提供中间代理服务的机构,它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物品,但是它能够替客户寻找并安排这些服务和物品,供客户选择并决定。履行中介活动的组织就是中介组织。从一般意义上讲,中介活动系指中介人(自然人或法人)居间帮助甲、乙双方达成某项协议/契约/合同的活动,在中介过程中,牵涉到中介人与委托方(甲、乙方或双方)签约、发布和传递信息、寻找委托方合作者、协调甲、乙方签约、帮助完成签约和追索并获得报酬等活动。

中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居间”,中介人的任务是为委托方找到合作者,扮演了传递信息和临时协调人的角色,而不是甲、乙任何一方渴望之实质性合作伙伴角色或买者和卖者角色。

中国最早的中介史书记载是汉代。来源于马市,北方草原的马到中原贩卖,需要中间人看马定价。这种人叫“驵侩”。《汉书》颜师注上说:“侩者,合会二家交易也;驵者,其首率也。”后来随着商品交易范围扩大,所有的中介统称为“市侩”。

唐朝商品交易有很大的发展。中介自然也相应的发展起来,就有了以中介发家的“牙商”而牙商所从事的行业就成了“牙行”。这时候已有了一定的行业规模,有时还帮官府监督商人纳税。

到了清代,牙行沿续着明代的制度。到了和洋人做生意时,洋人不得直接和中国人接触,只有通过牙行、牙商。代理洋人的商品和与地方官员打交道。这时牙商又有了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名称“买办”。这个行业一度势力很大,因为普通商人无法有通商口岸交易权,只有通过买办入外来商品,和把自己的商品出口。这样买办已有了一定的垄断性。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中介也细分为与行业相关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房地产中介、留学中介、技术转移中介等。这些中介,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我国技术转移中介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984年,国内技术市场如武汉、沈阳等地举办技术成果交易会;198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1992年,山东威海市成立了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1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家网上技术市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正式启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我国技术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在开放市场初期只有7 亿元,2003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为26万多项,成交技术合同金额达1084.67亿元,是1984年的155倍;到2007 年就达到了2226.51亿元。我国的技术合作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用了17 年,但从1000 亿元增长到2000 亿元只用了4 年,而从2000亿元增长到3000亿元仅用了2年,这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科技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我国已建成大大小小的技术市场近百个,其中包括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等10个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依托国内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的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10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44个;专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1218家;各种技术贸易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6万多家,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国内技术转移服务组织已初具规模。但我国技术转移服务行业的发展还远不尽人意,技术转移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3]。

3加快技术转移中介发展的策略

3.1政府的重视

政府是最大的技术转移中介。技术转移的成败,受到政府的参与程度及热度。许多新技术的转移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财政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与相关技术转移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促进国外优势技术快速地转移到我国来[1]。这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的地位及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的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3.2加快建立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

高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高水平知识和技能等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科学知识、新的观念和思想。高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动力和知识支持,对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然而,在高校产生的许多新技术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企业中去,这主要是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产生的新的成果,由于没有负责与企业直接联系的工作人员,这些成果大多只能保存在实验室的档案中。这就要求学校建立专门管理技术转移的相关机构,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对专利的管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学校的技术转移机构由于有懂技术的教师,这些教师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能较容易地提供他们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人员没必要投入很多的培训,能够很快地投入运行,实施起来比较方便。

通过建立一整套的高校技术转移中介,不仅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来服务社会,也增加了学校的收入,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的积极性。

3.3加快社会技术转移中介的建设

大众下的技术转移中介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了解各种技术的发展动态,各企业生产厂商的使用技术及生产运营情况。社会中的技术转移中介不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目前的最新的科研状况公布于世,还能够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进度,加强企业间技术的交流,技术转移、技术合作等,尽快体现出新技术对社会所产生的贡献。目前我国社会上的专门的技术转移中介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应大力提倡技术转移及相关咨询公司的创建。为了让这些公司稳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行业要联合制定统一的标准;另外还要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要让这些工作人员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不仅懂技术还要会管理,能够妥善处理好推广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确保新技术、新成果的顺利进入企业。

3.4完善相关技术转移中介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相关技术中介方面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在具体详细的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要加快技术转移的速度就必须不断健全相关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明确技术转移中介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技术转移的范围及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相关处罚办法。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技术转移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总结:

为了加快技术转移的速度就要加快技术转移中介的发展。通过技术转移中介的作用,让所产生的高新技术能够快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及时的推广和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们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这对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创造财富,更好地服务大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瑞图.技术转移成功的要素[J].企业座标

[2]杨慧玉,王会斌,张平平.高校技术转移的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3]

[4]雷朝滋,黄应刚.中外大学技术转移比较[J].2003(5)

[5]邵景波,张立新.美日政府在高校技术转移中的作用比较[J].2003(4)

[6]李娜.基于模式选择的高校技术转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7]陈孝先.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

[8]蒋杰.技术转移中的技术中介作用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9

[9]彭辉,姚颉靖.美、英、德三国医药领域技术转移中介组织及其运作机制研究

[10].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1)

推荐第4篇: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中心管理办法

嵊州市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速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或个人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向我市转移,特设立嵊州市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中心。

第二条嵊州市科技局为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中心的管理部门。

第三条嵊州市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中心,具体从事下列合作形式的管理。

1、嵊州市境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的相关技术服务机构。

2、我市乡镇(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市外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共建的技术服务创新平台。

3、从嵊州市境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或个人引进到嵊州市境内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

第四条嵊州市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中心的工作责职。

1、掌握全市科技合作信息,搜集市内外科技成果,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2、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科技需求项目。

3、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技信息发布。

4、建立人才档案,协助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

5、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不定期召开产学研合作恳谈会。

6、制订和落实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考核和日常管理。

7、负责对科技合作项目的认定和奖励。

8、负责推荐申报上一级科技合作项目。

第五条申报技术合作项目条件。

1、在嵊州市境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

2、必须是嵊州市境外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转移到嵊州市境内。

3、建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4、必须签订规范的技术转移(转让)合作协议书,并支付相应的技术转让经费。

5、技术受让单位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有项目负责人以及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设施设备。

6、技术转让成果知识产权明晰。

7、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良好。

第六条为加强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市科技局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对机构建设进行配套扶持,对具体的技术服务机构和合作项目进行奖励。配套扶持经费主要包括机构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正常的运作经费。奖励经费主要是对共建技术服务机构的奖励以及对各单位从嵊州市境外的高校、科研院所、

大型企业或个人引进新技术项目和国内外专利技术等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参照市政府有关文件执行)。

第七条申报技术合作项目和申请技术服务机构合作专项资金需提供以下材料

1、单位营业执照或其它合法证明复印件。

2、合作协议书复印件。

3、支付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4、申请合作专项资金的,技术合作转让费必须在10万元及以上。

第八条附则

1、本办法由嵊州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推荐第5篇: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

考试帮手 深圳培训吧让我们进步更快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

http://sz.hqpxb.com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

(2013年2月25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一二三号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经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3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2013年3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技术转移,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特区内技术转移及其相关活动。

技术转移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技术转移,是指将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者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包括科技成果、信息、能力(统称技术成果)的转让、移植、引进、运用、交流和推广。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应当将促进技术转移工作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引导、整合、聚集科技资源与服务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技术转移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技术转移环境。

技术转移应当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依法开展国际间以及与境外地区的技术转移交流与合作。

第五条 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区科技部门)负责技术转移的促进、协调和服务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技术转移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推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

(三)推进技术转移的产学研合作;

(四)维护技术转移市场秩序;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国资、税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技术转移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政府设立的技术转移促进机构(以下简称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在市科技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技术转移有关的规划、计划;

(二)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运行和管理;

(三)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运营提供咨询;

(四)推动技术转移交流、合作;

(五)技术合同登记与技术市场统计分析;

(六)为技术转移提供其他公共服务。第二章 技术转移服务

第七条 市政府应当推动建立区域性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实现区域间科技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资质互认,加快技术转移要素流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八条 市政府应当在市科技研发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经费专门用于下列技术转移事项: 考试帮手 深圳培训吧让我们进步更快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

http://sz.hqpxb.com

(一)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联盟建设与发展的资助;

(二)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运行和管理;

(三)对重点技术转移成果产品化的支持;

(四)技术转移服务的资助;

(五)技术转移人才的培训与交流;

(六)与技术转移有关的其他事项;

前款规定的经费使用办法由市科技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 市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质押融资多层次风险保障机制,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质押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同业担保业务。

市政府设立的再担保机构可以引导担保机构对技术转移活动提供担保。

第十条 市政府应当完善培养和引进技术转移人才的政策措施,为高端技术转移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以及医疗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市科技部门应当指导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建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机制,设立培训机构,培养技术转移人才。 第十一条 市科技部门应当加强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及其载体建设,为技术转移提供中试熟化、技术集成与运营、技术交易与投融资、信息资源与协作途径等公共服务,提高技术转移能力。

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以财政性资金和社会资金所建设的不同层次的平台资源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手段,合理整合、有机调配,建立联动与共享工作机制,形成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应当建立技术成果目录和技术转移服务指引,并通过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

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运行和管理办法由市科技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从事应用技术研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处理技术转移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识别、收集和评估本单位的技术成果,并加以管理和保护;

(二)技术推广和技术授权;

(三)探索创新技术转移和利益分配模式;

(四)技术转移政策和机制研究。

第十三条 从事应用技术研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下列技术转移事项:

(一)识别、收集和评估技术成果;

(二)保护和推广技术成果;

(三)与技术转移有关的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实行技术转移人才双向流动。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设立客座教授、研究员等岗位,引进企业科技人才,开展技术转移研究和教学工作。

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意,企业可以选聘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工作。 第十五条 鼓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设立技术转移工作部门或者技术转移专员,负责收集、识别企业技术成果,分析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需求,研究技术成果运用和保护策略。

第十六条 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技术转移平台,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技术集成、中间试验等服务,促进技术转移。

第十七条 鼓励设立各类技术转移机构,为技术转移提供下列服务:

(一)技术信息搜集、筛选、分析、加工;

(二)技术咨询与评估;

(三)技术集成和运营;

(四)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等;

(五)技术转让与技术代理;考试帮手 深圳培训吧让我们进步更快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

http://sz.hqpxb.com

(六)技术投资、融资;

(七)技术转移人才培训。

第十八条 鼓励引进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共建技术转移机构和基地,集聚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合作。

鼓励技术成果在本市实施技术转移。对技术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作出突出贡献的,应当给予资助或者奖励。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鼓励引进和培育发展新型金融机构,为技术成果产业化提供融资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业投资基金和融资型综合金融专业化服务等金融业务,为技术转移提供融资服务。 鼓励社会资金捐赠资助技术转移活动。

第二十条 市科技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技术转移诚信评价体系和信用评级标准规范,组织开展诚信监督和信用评级。

监督情况和评级结果通过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予以公示,并作为技术转移机构申请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第二十一条 受市科技部门委托,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一)技术转移制度建设;

(二)技术转移的效率和成果;

(三)技术成果转让费相对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产出率;

(四)技术成果转让费相对于技术转移机构经费的投入产出率;

(五)市科技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前款规定的评价结果应当作为确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申请财政性资金资助及其他政府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第二十二条 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应当挖掘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需求,推广行业技术品牌。 技术经纪人行业协会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惩戒机制,并会同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建立技术经纪从业人员诚信评价体系,定期在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技术经纪从业人员的投诉情况及信用记录。

第三章 技术转移激励 第二十三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在完成后两年内没有以转让、许可或者入股等方式运用的,技术成果完成人有权要求有偿受让该技术成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予以转让。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自收到技术成果完成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转让手续。有关转让价格、权利义务等内容由双方协商约定。协商不成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将技术成果移交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由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委托专业交易机构实施交易。交易不成的,由市科技部门许可他人运用,并将许可情况告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第二十四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在完成后两年内没有以转让、许可或者入股等方式运用的,技术成果完成人有权对技术成果进行运用。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自收到技术成果完成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其移交技术成果资料。该技术成果运用产生的利益分配按照约定执行;没有约定的,按照同等比例分配。

第二十五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在完成后两年内没有以转让、许可或者入股等方式运用且技术成果完成人未提出有偿受让或者运用要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将技术成果移交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由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委托专业交易机构实施交易。交易不成的,由市科技部门许可他人运用,并将许可情况告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第二十六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的,应当从所得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完成该项技术成果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考试帮手 深圳培训吧让我们进步更快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

http://sz.hqpxb.com 第二十七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入股公司的,应当从技术成果作价所得股份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用于奖励完成该项技术成果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第二十八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投产产生效益的,应当连续十年从实施技术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用于奖励完成该项技术成果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第二十九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与技术成果完成人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按照本条例规定约定具体的奖励比例。

第三十条 以技术成果入股公司的,技术成果出资额和出资比例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认为需要进行价值评估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文件作为技术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和出资比例认定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入股公司并以股权方式奖励技术成果完成人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的,由技术成果完成人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直接持有股权,并办理股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依法将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披露,并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实施技术转移。

第三十三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对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技术成果运用实行专项财务核算。会计核算资料应当向完成该项技术成果以及对技术成果运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公开。 第三十四条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技术转移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

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市、区政府在同等条件下应当给予优先支持。

第三十五条 市科技部门应当对在技术转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市科技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技术转移经费的,由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照科技研发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并记载于技术转移诚信评价档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或者个人有前款违法行为之一的,五年内不予受理其财政性资金资助申请。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关单位拒不办理转让手续或者拒不配合进行成果运用活动的,由市科技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八条 有关部门或者市技术转移促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职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本条例规定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的,相关部门应当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 第四十条 本条例所称的区,含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等管理区。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推荐第6篇: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强化政府引导职能 健全组织服务机构 加

快发展劳务经济

-------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新源县现有人口31.29万,其中农村人口21.3万,有农村劳动力8.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2010年新源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7万人次,其中稳定转移就业2.23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36亿元。

近年来,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有效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实施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民心工程。通过开展“以进城务工,帮你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采取外出考察,搭建就业平台;开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热线”;建立劳动力转移“回访”制度;开展劳动力转移“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和采取“订单式”转移就业新模式等多项举措,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基本形成“城乡统筹一体、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服务规范、政策措施到位、内外信息沟通、技能培训配套、数量质量并重”的新格局。

去年,全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7万人次,其中转移稳定就业2.32万人,劳务创收2.36亿元。在转移7万人次中,其中向第一产业转移就业1.2万人次,这部分主要是依托林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等产业实现转移就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2.56万人次,主要依托乡村道路、城镇建设和县域企业的发展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24人次。主要从事交通运输、旅游业、服务业、商业、饮食娱乐业等产业。

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组织各用工单位召开劳动力转移工作招聘会,不断拓展劳动力转移新渠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稳步推进。

-----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具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巩固和完善“两个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努力实现“两个提升”。

“一个主题”就是服务,努力做到劳务人员转移到哪里,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两个建设”就是全面加强各乡镇劳动力转移服务窗口建设和劳务派遣公司等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两个作用”即充分发挥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两个提升”即全力提升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务经济占农牧民增收份额。

------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主要措施是: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2010年,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县委、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来推进,并列入各乡镇年度经济工作考核范畴。县、乡、村均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明确,并实行一月一汇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乡镇劳动力转移办公设施和人员队伍,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劳务派遣公司,目前全县已发展了4家劳务派遣公司,一家劳动力转移协会,设立了92名专职村级劳动力转移工作信息员队伍和发展了260名劳务经纪人,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完善。

同时,我县还重点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建设,做到职能、人员、编制和经费“四落实”,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劳动力转移中心,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一名正科级领导负责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劳动力转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营造氛围,抓宣传。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劳动保障好政策、劳动力转移好典型。例如:新源镇把劳动保障好政策、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典型材料制成光碟进行宣传,阿热勒托别镇举办“劳务巴扎日”宣传活动等,效果显著。二是现身说法。在年初之际,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间,组织劳务输出典型召开座谈会,让劳务输出先进个人上台谈体会、讲收获,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天地宽、外出务工光荣”的新观念。一年来,我县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动员会12场(次),在全县营造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外出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三张订单”,抓转移。“三张订单”是我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所采取的“政府买单、培训机构接单、用工单位订单”的就业新模式。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签订培训订单,只要把一名农民工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就给培训机构相应的财政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用工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农民工签订培训订单,农牧民不用掏一分钱就可以学技术;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用工订单,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合格后,直接转移就业,避免了就业盲目,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率。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三张订单”定向转移劳动力15000余人。

(四)强化培训,抓质量。我县积极开展以“抓技能培训为重点、岗位培训为要点”的“双抓”培训,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注重岗前引导培训。培训内容选择了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并符合农村劳动力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如政策法规、安全生产、就业岗位选择、劳动权益保护等进城务工方面的基本常识。二是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摸清企业用工情况和岗位需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协议。做到先定岗后培训,提高了培训后的就业率。三是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实行以县培训中心为主,各乡镇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四是结合劳务输出品牌建设,抓特色培训。把培训与劳务输出品牌建设结合起来,结合新源县情,重点打造两大劳务输出品牌:一是打造“那拉提旅游服务业”劳务输出品牌。围绕旅游产业优势,结合民族传统特色,开展餐饮、服务及民族特色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培训,深挖民族文化,目前,已形成了一支长期、稳定、专业的旅游业服务队伍。每年在旅游服务产业方面实现劳务输出达6000余人,人均劳务创收每年达6000元以上。二是打造“喀拉布拉乡芦苇加工业”劳务输出品牌。依托喀拉布拉乡近10万亩的芦苇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芦苇产业作为农牧民劳务输出增收的重要渠道,制定了芦苇资源开发和保护等多项政策,努力打造芦苇加工业劳务输出品牌。通过技能培训,发展、壮大芦苇加工业队伍,形成规模,形成产业。目前,全县从事芦苇产业的人数每年达到7000余人,人均劳务创收每年达8000元以上。

(五)搭建平台,促就业。为拓宽劳动力转移新渠道,去年,我县组织了两批工作人员赴区内和内地开拓劳动力转移基地。同时我县紧紧抓住江苏省援建新疆的大好机遇,和对口支援我县的江苏省扬州市劳动局建立了劳务合作意向协议,近日,已确定派工作人员前往扬州市等地联系劳务输出事宜。同时也正在和博乐市、兵团农五师81团、90团等用工单位积极联系季节性劳务输出市场,特别一提的是,新源县11个乡镇同农五师81团11个连队建立了长期劳务输出“结对子”合作关系,为我县每年秋季大规模组织拾花工顺利转移增收搭建了平台。

同时,新源县以“工业化致富农牧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牧业”的发展思路,构建起“工业大县、务工富民”现代工农业新格局。在围绕白酒、钢铁、建材、乳制品、肉制品、旅游、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了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新源县,形成工业集群,努力打造吸纳本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蓄水池”,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为把今年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细、做扎实,我县劳动力转移中心还制订了“二近一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举措。“二近”:首先,就是充分抓住疆内企业的区位优势,减少政府运行成本,采取长短结合,灵活多样有组织的转移。今年已与奎屯、石河子市、昌吉市、兵团等地均建立了劳务合作联系点,有2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其次,抓住县内工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围绕白酒、钢铁、建材、乳制品、肉制品、旅游、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立,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工作,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11个乡镇都与园区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村企”互动,使劳务基地每年稳定吸纳劳务的数量占到全县输出人数的50%以上。“一远”:就是通过在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联系点,通过有组织的向内地企业输出劳务,目前与江苏、广东等地企业建立了劳务联系点,去年已有1000余人在广州、江苏地企业就业。

(六)树立典型,抓示范。为扎实抓好今年劳务输出工作,稳步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我县开展了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喀拉布拉乡以实施千亩特色林果业、百座蔬菜大棚建设和移民工程的全面推进、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启动为劳务转移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芦苇加工业,实现就近、就地解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新源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已经形成三大产业(即:房地产业、奶业、城郊副食品店),六大基地(即:蔬菜花卉、苗木、育肥、奶业、生猪养殖、禽类养殖),为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搭建了平台。则克台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服务企业为工作重点,及时做好“镇、企”对接,召开人才招聘会,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实现了一户转移一人的目标。阿热勒托别镇以商贸业、旅游业的发展和工矿企业的兴起为劳务输出平台,免费为用工单位和农业富余劳动力搭建“劳务巴扎”市场桥梁,同时主动开展劳务对接,邀请企业到当地开展技能培训、招工,极力打造劳务输出大镇。那拉提镇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

二、三产业,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了

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去年,那拉提镇还立足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野菜种植、加工业等新型产业,并深度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县壮镇、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喀拉布拉乡、新源镇、则克台镇、阿热勒托别镇等乡镇劳务输出力度大、思路有创新、措施得力、亮点纷呈,被申报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喀拉布拉乡开买阿吾孜村、新源镇卡普河阿吾孜村、阿热勒托别镇玉什开普特尔村、坎苏乡库尔乌泽克村等8个村被申报为劳务输出“示范村”。通过开展劳务输出“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全县,为整体推进全县劳务输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时我县计划年底开展“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对那些吸纳劳动力就业多,待遇好的单位挂牌,确定为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并进行奖励。

(七)以人为本,抓服务。使外出的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达到“家里放心、走得出、稳得住”的效果,我们把跟踪服务作为重点,突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一是对用工单位进行实地回访,详细掌握农牧民在用工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情况,为农牧民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开通劳动力转移服务热线电话,随时解决外出人员一切求助问题。三是定期和不定期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属进行回访,协调解决外出人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使外出人员安心、放心。

-----2011年新源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新举措: 一是创新宣传,改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逐步引导农牧民树立“要想富,出劳务,要发展,搞劳转”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大力开发劳务市场。一方面积极与各用工单位、企业对接,开发劳务市场;另一方面与外出务工人员对接,了解口碑好、服务好的用人单位,进行有选择地开发,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根据我县农民工所需,掌握劳务市场变动方向,及时做好调整工作。

三是着力抓好岗前培训。在原来基础上,继续紧密结合新源县产业特点,全力做好以培训钢铁、白酒、制糖等产业工人为重点的工业产业人才培训,以培训蔬菜、水果、芦苇加工技术能手为重点的农业产业人才培训,以培训厨师、餐厅服务员等人才为重点的旅游产业人才培训和以培训宾馆服务员、保安等服务行业人才为重点的服务产业人才培训等岗前培训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创机遇,谋发展,打造支柱产业,创劳务品牌,全力推动新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开创州直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第7篇: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推进转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年初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摆上突出位置,完善领导工作机制。

一是建成了一级抓一级、上下贯通、组织健全、职能完备、责任明确的领导体系。成立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市长任组长,亲自抓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承担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司法、劳动、城建等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能落实了劳动力转移工作责任制。各乡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专职领导负责;各村设联络员,负责沟通情况。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将劳动力转移任务量分解,落实到人。市政府与相关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签订责任状,把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逐项进行检查评比,一年完不成任务的,不提拔不评模,二年完不成任务的亮黄牌,三年完不成任务的就地免职。三是制定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案》等**个方案和规定,为劳动力转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栏”,每天以专题节目宣传优惠政策,发布培训和招工信息,宣传先进典型。二是利用典型现身说法进行宣传。组织打工致富和离乡创业先进典型,深入村屯农户现身说法,用自己“跳出农门闯天下”的先进事迹,促进农民转变观念,掀起转移热潮。三是利用培训单位的宣传车、宣传员进行宣传。四是利用宣传品进行宣传。共印刷发放各种宣传文件、画册、务工常识手册、典型事迹材料***册,各种培训、求职、维权电话号码、宣传标语**多条。通过宣传使农民明白了要想外出打工去找谁,要想学习一技之长去找谁,要想解决劳务纠纷去找谁,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三、优化政策环境,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出台了五个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放心转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保护外出务工农民承包土地权利。在承包期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回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二是外出务工农民享受减免“两工”待遇。三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和城镇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可以自由选择入托地点和上学的学校。四是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必要费用。凡是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的农民外出劳务的,当地信用社在“三户联保”的前提下,为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元的短期贷款。五是建立维权机制。各管理和维权部门全部设立了农民工维权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农民工的投诉,对农民工投诉,24小时内予以答复并拿出处理意见。

四、完善服务职能,提高转移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政法机关和劳动保障、广播电视、物价、计生等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主动为劳动力转移服务,在户籍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秩序和技能培训、劳务信息发布、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确认了市职教中心等**个单位作为农民工培训基地,对农民工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训,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农民***人,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三是结合市场需求,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在培训内容上向保安、缝纫裁剪、餐饮服务、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倾斜,努力使培训人员符合劳力市场的要求。四是实行上门培训。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培训人员,到远离各乡镇政府、集中又不方便的村屯,对农民实行上门培训。

五、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劳力内转外移。

一是认真抓好劳动力就地 转移。主要是推进主辅换位,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修理、采集、特色养殖等多种经营;加快小城镇发展,吸引农民到城里经商办企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吸纳就业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走出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通过考察和参加劳务对接会,在**省份和**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多个,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万多人。三是利用现有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专业协会搞对接。**镇以劳务输出协会为龙头,多方开拓劳务市场,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向餐饮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输出***多人。四是发挥村党支部作用,干部带头闯市场。**村按照“三分之一种,三分之一养,三分之一闯市场”的思路,支部一班人带头闯市场,向**等地输出劳动力**多人。五是利用亲缘优势搞输出。充分利用朝鲜族同胞境外的亲缘优势,向韩国日本等国家输出劳动力**人。

 

;

推荐第8篇:某镇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某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某镇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口岸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提高农牧民就业技能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始终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转变农牧民观念,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创新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了农牧民就业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就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取得成绩。一年来,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人次,比上年增加20%,劳务创收270万元,同比增加12.5%。其中,有组织输出230人,自发外出12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结合“科技之冬(夏)”开办电焊、刺绣、驾驶、农机维修、计算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645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900人次,创业培训64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达105人次。

(二)具体做法。一是明确任务,量化考核。年初镇政府把劳动力转移工作做为年度考核指标下达到各村,实行工作任务与村干部考核相挂钩,促进了工作的扎实开展,形成了人人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好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人员素质。全年把提高农民的劳动力技能和维权意识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同时结合阳光工程,通过培训组织有转移意向的青年农牧民,有效实施了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积 - 1 -

极参加县人事、农业、妇联、团委等单位组织的培训和用工洽谈会,签订用工合同15份。还利用开设集中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等活动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邀请地委党校、地委宣传部专家老师2人次,开设培训班12次,参训人员1000余人次。三是加大信息反馈和宣传力度,以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夏尔合特村党员比比提带领一支30人的队伍外出务工,萨尔乌楞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安什在自家开办一个农家乐,解决了3名无业人员的就业。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在以往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劳务经纪人协会,广泛吸纳劳务经纪人入会,通过186团口岸野马公司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逐步建立村级劳务经纪人自主经营,别勒阿热克村民帕哈尔丁带头联合成立哈国装卸,托运货物等6个协会,会员达到65人,年创收9万元以上。五是做好了青年小额贷款的落实工作。在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与信用社对接,保证青年小额贷款落到实处,全年共落实12名青年小额贷款8.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长远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牧民思想守旧,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存在“守家固土”等观念意识,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以初中文化占主体,整体素质不高,技能结构单一,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2012年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是:全年完成转移农村劳动力1100人,其中农业村转移劳动力700人,牧业村转移劳动力400人;实现冬闲时节有组织转移40人以上,实现劳务创收20万元,全年实现劳务创收达到310万元,人均劳务创收2500元,比上年增收300元;培训农牧民1500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100人,定向上岗培训120人,各类技能培训1200人,双语培训80人。

(一)工作规范化,做到三个清楚。一是底数清楚。要把农村劳务输出情况撑握到户、到人,形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做到哪个村、哪一户有多少人能出去的,懂何种技能,底数清楚。二是信息清楚。与各种各类外界联系渠道畅通,信息准确,联系方式多样,尤其与在外地就业成功人员联系要清楚,丰富信息反馈渠道。三是责任清楚。继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要把这项工作上升到责任的高度来对待,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二)继续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是技术上的培训,也有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方面的培训。加强走访回访工作。到用人单位了解农民工作情况,了解需要情况,加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面向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城求职农村劳动力、下岗员工、返镇农牧民等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扩大输出范围。借助广汇集团LNG油气项目、安居富民工程、口岸公路开工建设为契机,依托口岸地缘优势和项目建设,就地从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培养一批产业工人和农村

经纪人,同时进一步整合规范农牧民施工队、口岸劳务装卸队,发展特色养殖、餐饮娱乐、农作物田间管理,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提高维权意识。继续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农民工权益保护,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始终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

推荐第9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我市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稳步推进。现就我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预计转移劳动力26600人,完成自治州下达任务的127%;培训农村劳动力1986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其中致富技能培训5300人,职业技能培训9565人,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就业资金625万元、阳光工程资金40万元、昌吉市财政配套资金120万元。农转收入约1.2亿元,人均1065元,较上年增收230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重点投入,合理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农转考核细则》、《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安排意见》、《2011年昌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及检查验收办法》等计划安排;并配套资金120万元,其中7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和致富技能培训工作,10万元用于工伤保险补贴,20万元用于人力资源市场运行,10万元用于信息平台建设,1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重点投入,加快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极大的推进了我市农转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昌吉日报》、昌吉市电台,与昌吉市电视台合作开办《创业就业》专栏,以创办劳动就业信息广告派送,专项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出动宣

传车、政策咨询、先进事迹宣讲、下基层入户入企业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区、州的有关政策。

(三)加强对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构管理。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每季度召开培训工作例会,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我市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对存在问题的培训学校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有效地规范了管理,提高了培训质量。二是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培训。开展“一户一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外出务工农民需求,推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跟进式就业”培训模式,使每位外出务工人员都能够掌握1—2项职业技能,实现进城务工目标。三是开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利用冬闲时间主要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开展成熟适用的先进种植、养殖、园艺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致富技能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吸收转化,并加强补贴力度。四是开展“一户一技工”技能提升培训。全面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外出务工农民提高了职业技能等级,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打通了农业劳动力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通道,把农民培养成为支持新型工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工人。五是开展重点产业人才的培训。在全市试点性的开展了重点产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将有培训意愿的人员选送到外省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培训工作。

(四)大力培育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动力市场,规范用工行为

1、培育和规范劳务派遣组织。随着企业用工逐步社会化、多样化,单位用工外包和季节工、小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得到较快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灵活就业的稳定性。为了适应这一要求,积极组建劳务派遣组织,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组织在促进灵活就业中的积极作

用,将灵活就业人员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派遣到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从事季节性、阶段性就业,既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社会负担,又消除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工作没单位、收入没保障的不稳定感。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劳务派遣组织已发展到数十家,今年,派遣农村富余劳动者已达1869人次,劳务派遣组织对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和稳定性,切实维护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大对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投入和管理。为了更全面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积极争取州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资金20万元,加大对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力度。并在我市辖区内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全部实行免费介绍工作、免费进行职业指导等。

(五)提供用工就业信息的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实现合理有序转移。

一是在全市广泛地、经常性地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重点是引导、鼓励、组织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各类用工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及时提供各类招工用工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成本和风险。今年已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洽谈会14场,累计近5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400多个,我市16个乡镇、办事处共4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洽谈会, 600多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用工意向。二是各乡镇主动加强和所属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衔接力度,将这类企业的招工用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农民进行发布,从而逐步提高本地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的务工率,真正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势转化成农民增收的现实。三是各乡镇组织当地农民形成劳务队。如:三工镇新戽村村民马常海带领附近村民100余人在益海粮油公司长期打工;阿什里乡每年春、秋季

组织牧民2000人左右到附近乡镇、农场从事季节性农业生产;滨湖镇200余人到南疆油田从事司炉工作;榆树沟镇组织200余人到新疆果业公司长年从事车间包装工等,我市正在逐步形成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的转移和自发转移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六)结合“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加强创业指导力度。结合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有创业意向和已经创业者免费提供SIYB创业培训项目介绍、政策解答、创业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融资服务、开业指导、专家咨询等创业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创业人员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后续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创业培训10期、250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转移就业工作进程。二是扩大小额贷款范围。将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纳入到小额担保范围。今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60人、1.2亿元。三是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按照不同的业态,创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多层次开展各类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加快“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目前,亚中商城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

三、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要进一步加强,才能满足经济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培训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对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教育机构予以支持,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使接受培训学员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培训出来人员能直接上岗。也为今后招商引资工作,延促出的一个优势。三是建立专家类的培训师资库。围绕农民增收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来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有效的解决培训师资短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降低培训成本。四是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创办民办非企

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积极发展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五是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的建立和培育工作。对使用农业富余劳动力在30人以上的用工单位,授予昌吉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并且享受新疆籍员工社保补贴政策和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六是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考核和信息引导服务工作,使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其作用;建立村级信息平台,进一步通畅就业渠道,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序引进季节性外来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有效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短缺问题。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此项工作的力量。并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七是加大对乡镇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务经济人的培育。对一些有一定知识,且有组织劳务承包愿望的人员进行培训、引导,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带动当地劳务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渠道。

四、12月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召开创业智训服务专家座谈会。12月21日在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召开了创业智训指导专家座谈会,讨论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探讨今后如何对创业者进行服务,以及创业项目征集与发布等有关创业服务工作。

(二)继续做好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装载机、挖掘机培训班二期60余人;在六工镇、滨湖镇组织开展了司炉工培训班二期98人;在六工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班3期近90人;在佃坝乡组织开展农业种植培训二期;目前,各项就业技能、致富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已全面开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推荐第10篇: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推进转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年初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摆上突出位置,完善领

导工作机制。

一是建成了一级抓一级、上下贯通、组织健全、职能完备、责任明确的领导体系。成立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市长任组长,亲自抓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承担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司法、劳动、城建等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能落实了劳动力转移工作责任制。各乡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专职领导负责;各村设联络员,负责沟通情况。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将劳动力转移任务量分解,落实到人。市政府与相关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签订责任状,把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逐项进行检查评比,一年完不成任务的,不提拔不评模,二年完不成任务的亮黄牌,三年完不成任务的就地免职。三是制定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案》等**个方案和规定,为劳动力转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栏”,每天以专题节目宣传优惠政策,发布培训和招工信息,宣传先进典型。二是利用典型现身说法进行宣传。组织打工致富和离乡创业先进典型,深入村屯农户现身说法,用自己“跳出农门闯天下”的先进事迹,促进农民转变观念,掀起转移热潮。三是利用培训单位的宣传车、宣传员进行宣传。四是利用宣传品进行宣传。共印刷发放各种宣传文件、画册、务工常识手册、典型事迹材料***册,各种培训、求职、维权电话号码、宣传标语**多条。通过宣传使农民明白了要想外出打工去找谁,要想学习一技之长去找谁,要想解决劳务纠纷去找谁,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三、优化政策环境,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出台了五个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放心转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保护外出务工农民承包土地权利。在承包期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回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二是外出务工农民享受减免“两工”待遇。三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和城镇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可以自由选择入托地点和上学的学校。四是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必要费用。凡是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的农民外出劳务的,当地信用社在“三户联保”的前提下,为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元的短期贷款。五是建立维权机制。各管理和维权部门全部设立了农民工维权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农民工的投诉,对农民工投诉,24小时内予以答复并拿出处理意见。

四、完善服务职能,提高转移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政法机关和劳动保障、广播电视、物价、计生等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主动为劳动力转移服务,在户籍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秩序和技能培训、劳务信息发布、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确认了市职教中心等**个单位作为农民工培训基地,对农民工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训,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农民***人,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三是结合市场需求,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在培训内容上向保安、缝纫裁剪、餐饮服务、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倾斜,努力使培训人员符合劳力市场的要求。四是实行上门培训。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培训人员,到远离各乡镇政府、集中又不方便的村屯,对农民实行上门培训。

五、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劳力内转外移。

一是认真抓好劳动力就地转移。主要是推进主辅换位,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修理、采集、特色养殖等多种经营;加快小城镇发展,吸引农民到城里经商办企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吸纳就业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走出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通过考察和参加劳务对接会,在**省份和**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多个,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万多人。三是利用现有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专业协会搞对接。**镇以劳务输出协会为龙头,多方开拓劳务市场,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向餐饮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输出***多人。四是发挥村党支部作用,干部带头闯市场。**村按照“三分之一种,三分之一养,三分之一闯市场”的思路,支部一班人带头闯市场,向**等地输出劳动力**多人。五是利用亲缘优势搞输出。充分利用朝鲜族同胞境外的亲缘优势,向韩国日本等国家输出劳动力**人。

《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11篇:承接产业转移交通工作汇报

承接产业转移交通运输工作情况汇报

市交通运输局 (2012年7月 日)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根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工作情况

根据市第四次常代会交通发展有关决定事项和市委《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为全面构筑“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永州建成“湘粤桂省际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多次召开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全力以赴,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为争取一些重大的关键性项目,我们多次陪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省里衔接汇报,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祁

1 道高速列入了“十二五”全省高速公路规划项目,前段时间重点向省里争取将祁道高速公路进入省“十二五”开工项目并由省里负责实施,目前省里还没有明确表态,仍需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国省干线项目,我们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项目里程达到1242公里(其中规划新开工项目里程742公里,“十一五”续建项目500公里),点全省总规划里程的8%; 进入省里实施方案的825公里,占全省实施方案里程的8.2%。另外,今年争取到G322永州全线按标准二级路改造,为全市干线公路路网提质改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全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共35000公里,我市争取到并已通过的规划4064公里,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强。争取到“十二五”规划渡改桥、危桥改造706座,计5.6亿元,为全省的十分之一。水运项目,省里“十二五”规划原来将湘江永州至松柏三级航道改扩建项目作为预备项目,经过我们的争取,省里已同意将该项目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工项目,省交通运输厅邹和平副厅长明确表态支持永州水运建设,并表示将向交通运输部争取,将我市零陵、冷水滩、祁阳等3个千吨级港口与航道改造项目捆绑实施。这对于减轻我市水运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将起着关健性作用。同时,我们配合交通运输部和省里开展了湘桂运河项目规划调研,湖南段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湘桂运河项目已列入省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交通三年大会战

2 针对我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到2014年,在全市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着力解决当前交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水运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干线公路开工率不高、建设进度迟缓的问题。我们按照大会战的部署,全面启动并组织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一)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工作职责》和《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认真做好综合、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强化组织调度。先后组织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国省干线公路2012年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会、全市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座谈会、全市交通建设会战办主任和联络员工作会议等10余次,有力推动了各建设项目进程。

(三)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关于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9日至13日,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分南、北两组对各县区一季度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开展情况及纳入今年目标管理考核的24个干线公路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形成了《督查通报》和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特别是通过现场督促检查,推动了S323道县柑子园两个拆迁“钉子户”遗 3 留问题的解决。

(四)强化宣传报道。编发《交通会战简报》5期,大力宣传大会战的重大决策、工作成效、典型经验等,营造了较好的活动氛围。

三是加强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督促相关县区及项目业主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要求每个新开工项目的相关建设单位都要制定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表,明确专门力量,安排前期工作经费,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配合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了督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对前期工作项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衔接,加快项目施工图设计、工可审批和用地报批进度,争取主动权。为确保工作进展,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在建工程进度,扎实推进前期工作,确保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开工。

二、今年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至6月,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55亿元,为市政府年度计划任务65.9亿元的35.74%。其中,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亿元,为年计划的53.85%;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06亿元,为年计划的31.44%;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98亿元,为年计划的27.07%;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完成投

4 资1.52亿元,为年计划的38.06%;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等完成投资7799万元,为年计划的91.75%;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为年计划的58.82%。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1、湘桂铁路。全线正在铺轨。

2、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永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7.7%。厦蓉高速公路永州段, 完成投资3.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9.76%。前期祁冷道高速公路,正在争取省厅组织预可报告评审,项目前期办已初步拟订了招商引资条件和各县区土地匹配方案,待市政府审定。

3、国省干线公路。1至6月完成省考核目标的55.92%,完成市考核任务的27.07%。其中,二广高速双牌连接线、东安至全州公路、新田至宁远公路、S324蓝山段改造工程等4个完工项目完成投资7121万元;S325道县祥林铺至江永龙虎关、G207东安界牌至江华界牌井、G322零陵段改线工程、G322祁阳绕城公路、祁阳至冷水滩公路等5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64亿元;零陵大道扩建工程扫尾附属工程、S323宁道公路附属工程、李达故居道路工程等其它项目完成投资6299万元。计划年内开工的7个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

4、农村公路。已完成投资1.52亿元,完成通畅工程里程328.15公里,完成投资及里程比例分别为年度计划的38.06%和48.9%。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建成24座、在建34座,正在进行设计和招投标的91座;渡改桥完工2座,在建7座,3座处于设计和招投标;安保工程完成143万元,水毁修复完成610万元。

5、站场建设和干支线养护工程。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冷水滩中心城区公交停车场因征地拆迁进度迟缓,仍于启动阶段。干支线养护工程,已将责任目标已落实到市公路局和相关县区政府,并已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6、水运工程:前段配合省里完成了湘江永州至松柏三级航道改扩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资料搜集工作。3个千吨级港口的选址正在征求意见,预计8月底可完成港口规划编制,年底完成工可报告。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上半年,受上半年低温阴雨天较多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前慢后快、前低后高”基本规律的影响,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市政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但总体而言进展比较顺利。预计下半年能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但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制约交通重点项目进展的主要因素有:

1、资金缺口很大。受省定额补助标准下降影响,需地方自筹解决的资金比例提高。据测算,除高速公路和水运项目外,要完成这三年建设任务,全市共需自筹建设资金(含征地拆迁)65.16亿元,其中干线公路需自筹48.77亿元,农村公路需自筹16.39亿元。

2、征地拆迁和“三杆”搬迁缓慢。征地拆迁涉及面广、动迁费用较高,由于工程用地未及时交付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房屋及附属设施的拆迁工作未全面完成,致使大部分建设项目进展不理想。杆线搬迁进度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行车安全。

3、项目推进乏力。建设成本持续高涨,导致项目施工方拖延、怠慢工程;县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均衡,特别是跨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区的项目推进效果不理想;部分项目施工环境不尽人意,存在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现象。危桥改造方面,部分县区技术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项目还没有明确改造方案,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落实。渡改桥建设方面,县区政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情况不理想,新田、东安、冷水滩各1座还没有开工。

四、下半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5.9亿元,确保完成省政府和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的要求,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对交通重点项目定期开展督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高速公路的重点是协调处理好在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保持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实现无障碍施工。对干线公路建设目前存在的征地拆迁和杆线搬迁进度慢、工程进度不理想等问题,重点是在抓好调度、协调矛盾,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和市与县区(管理区)、项目业主签订的责任书所列内容,按考核办法逐项督查、逐条考核,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实行奖罚兑现。

2、抓紧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祁道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明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好水运项目前期工作。对干线公路项

7 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督促相关县区及项目业主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对今年计划开工的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报请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实现计划开工的7个项目,年内全部开工。

3、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推行交通建设工程模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施工科学化、工程精细化的“四化”建设。加强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确保所有国省干道、农村公路的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确保不出现质量责任事故。继续强化道路运输、水上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监管,督促企业和业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好转。

第12篇:技术质量工作汇报

技术质量工作汇报

技术质量工作汇报

尊敬的省局、州委和州政府的各位领导:

在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即,省局孔局长带领省局工作组来我们##自治州检查指导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并将给我们作重要指示,这是对我们的鼓舞和厚爱,技术质量工作汇报。首先,我代表##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和全州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省局孔局长和省局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多年来省局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基本概况、依法行政、履行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作个简要汇报:

一、基本概况

##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位于吉首市环城路,占地总面积xxxxx平方米,其中:公建用地xxxx平方米,居住用地xxxx平方米,绿化用地xxxx平方米,山坡地xxxx平方米。州局下属8个县市局和4个直属所。全州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xxx人,其中:机关xxx人,事业单位xxx人,离岗退休人员xx人。近年来,由于省局的大力支持,我州系统的基本建设力度较大,目前8个县市局中,已有6个县市局新修了办公楼,办公条件和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质监部门的形象也大为改观。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局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一中心,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等职能,质监事业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1、依法收入大幅增长。20**年全州系统完成预算收入xxx万元,20**年完成xxx万元,20**年完成xxx万元,完成预算任务的%,比去年同期净增xxx万元,增幅17%,今年上半年完成xxx万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今年1-9月完成预算xxx万元,完成省局预算收入82%,超过需完成75%的同20**年相比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州局班子认真分析研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一是加大工作调度力度。二是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三是加大领导挂点联系负责力度。

四、加大增收节支力度。

2、打假治劣见成效。提出“狠抓源头、深入打假”的工作方针,组织开展了禽流感产品、农资建材、食品、小轧钢、汽车及汽车配件、散装白酒、奶粉、纤维制品等九个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xxxx人次,执法车辆xxxx台次,查处案件xxx起,其中大要案4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产(商)品总货值xxxx万元,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我局农资打假工作得到省局表彰和州委、州政府的好评。

3、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有力度。注重从源头抓质量,从基层抓落实,做到“监管”和“服务”并举,“规范”和“创优”同抓,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8个方面:(1)抓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服务,工作汇报《技术质量工作汇报》。先后两次组织生产企业的厂长、经理培训之外,还组织培训了企业质监人员xxxx人。加强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定期监检,去年共检xxx批次。州局领导还亲自带队到肥料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进行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2)抓质量兴县试点。我们把泸溪作为试点县。该县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质量兴县大会,明确了责任和目标,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3)抓名牌产品和生产许可证的申报。我们共培育和申报x家企业产品作为名牌产品,其中x家获得名牌。另外,申报的xx家有xx家企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4)抓标准促采标。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荐上报“泸溪桠柑标”为国家示范区,“吉首无公害蔬菜”、“花垣优质烤烟”、“永顺辣椒”为省级示范区,为示范区争取配套资金xxx万元。二是突出重点,搞好国标宣贯,积极开展采标工作。举办了标准宣贯学习班,对xx个水泥生产企业加强了服务和指导,有xx个企业已采标验收合格。三是在标准清理备案过程中,着重搞好了企业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共清理标准xxx项。(5)抓计量强基矗以日常计量管理为基础,以计量技术机构和质检机构管理为重心,加强对计量技术机构的管理,规范技术机构行为。培训了计量检定人员xx人。开展了对x家电力部门、自来水系统计量检定机构的专项授权考核工作。开展计量专项监督,开展了对眼镜制配、餐饮场所和集易市场的计量器具的专项监督抽查,受理计量投诉x起,均依法作了妥善处理。(6)抓重点保安全。集中开展了常压热水锅炉的整治、化学危险品安全检查、“五一”“十一”元旦节前安全大检查和气体两站的整治工作。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xxx家,设备xxx台,共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xxx条,提出整改意见xxx条,现场消除重大事故隐患xx起,取缔土锅炉x台,共检验超期钢瓶已达xxxxx只,气瓶产权转移已经完成,全州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被州政府评为优秀单位。(7)抓法制重宣传。全系统行政执法现场处罚xxx起,立案查处xxx起,没有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没有行政赔偿,结案率达90%。先后组织开展了“质量诚信,关注民生”的法制宣传和“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系列宣传活动,还在期间点播打假维权专题片《民心难违》,为部门扩大了影响,树立了形象。(8)抓技术优势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不断强化技术机构建设求发展。州计量测试检定所全年完成计量器具检定和检测xxxxx台(件),收入幅度大增。州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全年完成产品质量检验xxxx批次,比上年增长xx批次。州特种设备检定所全年共检特种设备xxx台次,检验液化石油气钢瓶xxxxx只。州信息管理所以代码为中心兼顾条码,去年共办理组织机构代码xxxx个,ic卡xxx个,代码年检xxxx个;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的xx个单位作出了相应处罚。

4、狠抓自身建设。(1)抓队伍、人才建设。去年提拔了x名县局领导干部,对x个县局和x个直属所班子进行了调整,班子调整后效果明显。另外还组织了公务员和检测人员的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过渡考试工作,通过公开招考为我局选拔x名优秀人才。(2)抓行风,部门形象上台阶。着重抓了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深入抓好行风建设,有效地开展了行风评议,组织部署稽查和技术机构开展思想工作作风整顿,组织开展“乱挂牌乱收费”清理和纠正工作,以民为本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一年来,全州系统在行政执法、检验、检定和检测等工作中,未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3)抓制度,内部管理促规范。年初,制定了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20**年度县(市)局“三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引进竞争机制,改革管理模式,把工作责任和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严格考核,实行目标管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月报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加强水电、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规范管理工作,各机关办公条件有些遗留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机关协调得到加强,机关办公自动化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加强了财务审计工作。

第13篇:刑事技术工作汇报

XX派出所刑事技术工作汇报

刑事科学技术作为侦查破案的第一生产力,在打击犯罪、服务警务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回顾2011年,XX派出所刑事科学技术组在所领导以及分局技术中队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刑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科技强警战略,按照“队伍专业、装备先进、工作规范、管理科学、作用显著”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现将我所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

我所在刑事技术方面注重运用技术、便衣、巡逻、监控四位一体相合的工作思路,并始终坚持把刑事科学技术作为侦查破案的第一生产力,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现场勘察、检验鉴定、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培育,我所坚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技术过硬、工作规范、作风严谨的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给力,严格管理

稳握“三抓两指导”的主线(即一抓现场勘查质量,二抓痕迹物证质量与及时送检时间,三抓现场资料的及时归档

附案;指导业务的顺利开展,指导技术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我所领导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力求突破,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凡发生刑事案件,我所领导必定到场指导勘察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规范的程序操作,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的目的,同时鼓励技术组成员要将团结协作、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注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三、求真务实,取得成效

2011年度,我所刑事技术组共勘查现场800多宗,提取有效痕迹、物证400宗(其中现场指纹105宗、现场DNA物证70宗、足迹201宗、录像资料420多宗),其中十类案件101宗(提取率达80%)。有效痕迹、物证作用达50.1%;其中指纹比中案件18宗,协破案件32宗,抓获嫌疑人20多名,DNA比中案件14宗;带伤者验伤100多人次,处理本所辖内各种尸体(包括自杀、事故)15宗,协助出差2次;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绘制现场图、制作现场照片400多套,验伤照片100多套,制作辨认照片1000多份。2011年度,我所全区技术总分排名由2010年度全区第六名跃升至全区第三名并被分局刑警大队评为优秀技术组。

2011年9—10月份我辖内入室盗窃及飞车抢夺案件时

有发生,但由于信息情报搜获不足,我所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此时,我所技术组在分局技术中队的支持帮助下攻坚

克难,运用先进的刑事勘察技术,通过对案发现场认真勘查、细心分析,很快提取出周飘等三名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指纹痕迹及物证,水落石出,案件一下变得豁然开朗。刑侦主管xxx副所长根据技术组提供的物证信息进行精研覃思后,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时段、手法进行研判,织起一张由技术、便衣、监控、巡逻四位一体相结合的拉捕网。最终于10月18日在XX镇东区市场后面将嫌疑人一举抓获。

我所在刑事科学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面临

着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今后,技术组要继续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我所刑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XX派出所

2012年3月27日

第14篇:技术质量工作汇报

技术质量工作汇报

2011年度东信公司在技术质量工作中,基本完成了临沂金盛七种铸件及武汉元丰四种铸件的开发工作,其中临沂金盛七种铸件发交了第一批样件,武汉元丰铸件也进行了第一轮调试,临沂金盛的第二批整改后的样件目前正在试制中,武汉元丰件也会在近期提交第一批样件。这十一铸件的开发为公司建成投产奠定了必要的产品基础。消失模生产工艺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从未知到初步掌握生产技术,为信钢配套生产了几十吨的合格铸件,技术文件、质量文件也在逐步规范和完善当中。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失模生产中产生的材质问题、铸件缺陷多等也暴露了出来,同时在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粗放不规范等问题必须在新的年度工作中加以解决。

2012年是东信铸造公司建成投产之年,也是公司乘势而上的全面发展之年,我们必须有好的产品项目和强有力的产品质量保证来满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技术质量工作是公司生存和良好发展的基石,面对客户和市场的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兼顾质量与效益,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规范员工的质量行为,以良好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强化过程控制,严格贯彻执行责任到岗,考核到人的质量责任制,推行和实施责任可追溯制度。

1、技术质量工作重点:继续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现场工艺改善和质量提升工作,完善质量检测设施和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立足生产现场,规范质量行为,以实物质量提升为工作重点。抓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和

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保证的各项措施,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质量目标:

2.1公司内控指标

1.一车间铸件综合废品率≤7.5%;

2.一车间铸件外退不良品率≤1.5%;

3.二车间铸件综合废品率≤8%;

4.二车间铸件外退不良品率≤2%;

5.顾客满意度≥85%;

2.2管理目标

1.杜绝不合格材质铸件出厂;

2.杜绝公司级质量事故;

3.内部质量改进项目实施有效率≥85%;

4.建立符合ISO/TS16949:2009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力争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

3、主要措施

3.1.1 继续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依据公司产能和后续发展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发能为公司带来良好效益的产品项目,为公司持续发展建立必要的产品储备。

3.1.2现场工艺技术工作,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和铸型利用率,减少废品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

3.1.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简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3.1.4以实物质量提升为重点,建立符合ISO/TS16949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

3.1.5编写符合ISO/TS16949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联系相关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在业务骨干中培训数名质量体系内审员,强化质量意识,在员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培训和教育活动,根据公司安排,力争通过第三方体系认证。

3.1.6在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发布并开始实施后,建立由内审员组成审核小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产品审核、过程审核,确保审核质量。通过审核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验证,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2制造过程是企业的直接效益主体,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难题,确保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3.2.1车间的生产工序间要加强自检、互检、专检,坚持“不接受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本工序不生产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出现的不合格要及时进行标识和处理,并传递信息,认真落实好本岗位的质量职责。

3.2.2技质科要狠抓制造过程的工艺纪律的贯彻率,加大工艺改进和质量攻关的力度,提升过程质量能力。生产车间要及时反馈和处理质量信息,并运用质量记录的数据分析质量波动的原因。

3.2.3实行废品会审制度,在正常生产班次日,由相关工艺员牵头,检查员,车间质量员及骨干参加废品会审。对废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落实相关责任。

相关责任单位必须认真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技质科负责监督考核。

3.3强化原材料入厂和检验的管理。

3.3.1强化和规范原材料入厂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对每批进厂的原材料和进货产品(包括顾客提供的原材料),依据进货检验文件取样和检验。并稽查漏入车间现场的不合格原材料,及时通知供方处理。防止批量不合格的产生和不合格品的发交。

3.3.3 加强最终检验的管理力度,检查员要严格按照检验要求做好对外观及尺寸的检验工作。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抽检,把好产品入库关和出库关。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各责任单位要无条件服从检验判定,及时进行纠正和预防。

3.4完善交付、售后服务管理,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3.4.1产品库房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库房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在搬运、储存、交付过程中不出现不合格。

3.4.2完善售后服务管理,加强售后质量信息跟踪和赔偿管理,切实维护公司利益和顾客利益。

3.4.3加强服务管理,对要求外出服务的部门及车间,必须及时、高效的按顾客要求进行相应的服务或劳务,对拒不执行的部门或车间,视对公司造成不良后果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应的考核。

3.5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广泛开展质量改进和质量激励活动。

3.5.1进一步加强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工作。技质科作为质量信息的归口部门,全面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及效果验证。对于不按时整改或整改效果差的责任单位,技质科负责进行监督考核。

3.5.2广泛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各职能科室、生产车间根据工

作实际,积极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不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

3.5.3 质量激励的重点放在落实质量责任制上,加大质量改进的奖励力度。把考核、赔偿、激励结合起来,按照既赔偿、又考核原则落实质量责任。质量奖励主要用于质量改进项目。

第15篇: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根据分公司前两季度绩效考核情况及分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目标,结合我项目现场实际施工及管理情况,对前半年我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一、施工概况

我项目在施的有两个工地,1项目现阶段处于初装修阶段,楼层3+1已经开始移交精装单位, 17#18#楼主体进行塔楼斜屋面施工,13#14#15#楼已经进行屋面施工。

2项目前期开工的三栋样板楼(

7、

8、10#楼)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毕,现处于二次结构砌筑阶段;32#地块有两栋单体楼栋地下室部分施工完成,由于甲方具体施工方案未定,其余楼栋及车库部分均未开工。

二、技术管理工作

针对前两次我项目绩效考核情况来看,我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做的不是太好,在考核完后针对存在我问题,项目制订了专门的管理措施,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做好过程管控,对技术人员进行了更详细、更明确的职责分工,专门安排人负责方案调整及技术交底、关键工序与施工样板、网上信息录入及计划、图纸问题及设计变更等几大块。做到每个人都有任务,并对其实行问责制。 (1)、方案及技术交底

由于甲方施工图纸下发不全且一直在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相关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对每个方案及交底进行重新梳理调整,并对调整部分下发补充交底。

在每项工序即将开展前,提前汇编技术交底,并对项目主要的几个部门当日进行交底会,确保项目管理人员交底到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按照交底进行施工,避免因为返工而耽误工期。

(2)、关键工序与施工样板

要求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熟悉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依据楼栋进行分工,并列出明细。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都能有技术管理人员在场监督验收,并要求留存记录及图像,同时做好工序样板,并跟进样板确认情况。 (3)、网上信息录入及计划

信息化录入是我项目一个薄弱点,项目针对每个填报系统专门设置专人负责,具体划分到方案上传,计量系统填报,质量周、月检填报,物资计划填报,精品照片上传,工法计划上传等落实到人,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每个系统填报进行跟踪督促,确保录入及时完整。 (4)、图纸及设计变更

项目安排技术人员专门解决图纸问题及变更,确保及时与设计及甲方沟通,并跟踪正式文件及图纸的签署、下发,同时做好对施工队变更交底的下发,并做好设计变更的发放台帐。 (5)、测量管理

测量管理作为集团公司重点的考核项,我项目首先对内页资料开始梳理,从进场的控制点交接,到控制点的平差计算再到楼栋放线,每个步骤都要留存记录;其次是对所有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查,不仅检查仪器的误差而且根据公司计量管理对每台仪器进行检定,确保测量放线精度。

三、质量管理工作 (1)、质量创优

我项目质量创优目标为:“/////结构优质工程奖”,并制定创优方案、、、、、(上半年度质量创优情况,下半年创优情况,全年创优创奖计划、QC质量攻关成果完成情况等) (2)、质量知识培训

结合施工现场,对每个分项工程及每道工序组织所有技术质量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对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培训,而且要求每人都要掌握质量控制要点。同时培养所有人的质量意识,到现场人人都能发现问题。并组织进行月质量分析会,对所有质量问题逐一进行梳理,找出每个质量问题的控制点,并且讨论出今后如何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 (3)、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汇编了质量管理制度,并且以交底的形式把质量管理制度及集团公司质量管理规定交底到每个技术质量人员,并组织进行学习,做到人人对制度都有所了解。

(4)、实验及原材料管理

由于之前我项目实验室较为简陋,且不满足集团公司及分公司要求,主要由于项目缺少专职实验员,没有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体质。现我项目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且配备专职实验员,实验室设备已经陆续配置齐全。

四、后半年计划

(1)、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分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相关条文,提高项目技术质量管理执行力。

项目有部分人为今年新入职员工,对公司一些程序及规定不了解,在今后加强对公司程序文件及各项管理规定进行学习,提高项目人员工作能力。 (2)、继续加强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由于项目每个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同,导致工作效率及管理能力的不同,为了让大家能够同步成长,需经常组织相关培训,尽量做到人人上讲台。

首先我在这做一个自我批评,作为一名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前两次分公司绩效考核过程中我项目技术质量排名均靠后,我深感愧疚。现对前半年的工作做一总结,也是对前半年工作失误的一个梳理,在今后将加强我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希望在下一季度的考核中,我项目技术质量有考核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第16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

技术转移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手段, 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社会经济进步的要求, 是衡量现代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准, 也是高校履行三大任务的重要良机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高校技术转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可以把高校的科研、技术、人才等优势直接、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实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同时,它可以参与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推动所在地方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学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宗旨是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到科技成果到商业产品的转化,实现其商业价值;通过技术服务进一步促进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高校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推动高等教育真正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学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

成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的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对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科研工作的发展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可作为纽带和桥梁,有效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2.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可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3.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可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更好发展;4.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研发科技成果、申请技术专利、许可、转让及推广科技成果;对内发布技术需求,对外发布技术信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科研项目设计和技术服务等;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科技服务,并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全过程跟踪。

其主要功能分析如下:

1.技术集成

利用高校转移中心的技术资源优势,对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术成果进行开发研究和系统集成,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成套可转化成果,解决技术转化中的技术成熟性、配套性问题,降低成果产业化的风险,增强企业对技术转移的信心。

2.信息服务

广泛收集、整理高校技术创新成果,将技术成果向社会进行展示、宣传,为社会提供先进制造业各类信息,如行业发展、行业规划等信息,形成集技术研发、推广、扩散、产品化与产业化为一体的信息中心。

3.资金运作

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技术项目进行开发及包装,向企业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推荐申报,吸引风险创业投资和政府科技计划投资,为项目的启动及深度开发寻求资金支持,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咨询服务

提供项目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一站式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市场调研与开发服务、技术成果产权管理服务、技术交易服务、技术成果项目评估筛选与鉴定服务、各类人才培养服务,形成技术转移各类服务为一体,为技术转移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投资项目出谋策划,回避风险,提高技术转移成交的信誉度和转化率。

第17篇:滨州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滨州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8〕13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滨发〔2018〕20号)、市府办《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滨政办字〔2018〕85号)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滨办发〔2018〕21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全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促进我市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服务机构是指市内从事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的独立法人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机构。

第三条

服务机构主要职能是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业务范围包括:

(一)对技术信息搜集、筛选、分析、加工;

(二)技术转让与技术代理;

(三)技术集成与二次开发;

(四)提供中试、工程化等设计服务,提供技术标准、测试分析服务等;

第18篇:培育产业集群区域性技术转移

培育产业集群区域性技术转移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初探

福建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庄承淮

摘要:本文结合三明市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实际,在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中心城市、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的大背景下,探讨了如何建设以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为目的,以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联盟为载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区域性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使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同意化、网络化、常规化和专业化,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化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 技术转移平台建设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是三明市积极参与福建省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加快三明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本文结合三明市的实际,旨在探讨如何建设以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为目的,以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联盟为载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区域性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一、建设背景

1、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在《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八大支撑体系,即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外向带动开放的支撑体系、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的社会公共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区域性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支撑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具体举措,对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具有较强竟争力的现代产业结构,不断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三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冶金及其压延加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工业、林产工业三大传统产业和生物医药这一新兴产业的产业集聚,做大做强'3+1'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采取'县校合作'、'企校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机制"。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产品是中间产品、粗加工产品、资源型产品。近年来企业通过参加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产学研活动寻求技术合作,但由于合作主要依赖政府牵线,因此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结,校企合作难以规范和制度化,也缺乏便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因此,建立区域性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能够将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厦门98投洽会、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洽会等重大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活动的项目对接服务的服务平台统一化、网络化、常规化、专业化;同时,还能够将分散在不同政府主管部门的产学研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壮大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实力和能力。

3、由科技部等下发的《"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六大重点平台的任务。这六大重点平台,即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由此可见,区域性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符合"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点。

4、在近期市政府召开的市县区长社会事业项目工作联席会议上,围绕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按照"淡化'汉界楚河',增强联动意识,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事业一体化,构筑沙溪沿岸繁荣带"的构想,市政府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事业要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市区、永安、沙县须率先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淡化行政区划概念,用全局的、战略的眼光,走联合、捆绑发展之路,对社会事业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工、分步,分年度有序组织实施。

5、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一类与国际接轨的以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服务主体珠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政府推动技术扩散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助手,也是沟通科技链与产业链、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已成为政府职能转变

过程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到2004年底,我省共有生产力促进中7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示范生产力促进中1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5家、省级重点生产力促进中11家;区域性中心76家,行业性中心3家。在76家区域性中心中,县(市、区)级中心占了绝大多数.而县级中心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闽西北山区的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大部分属于"挂牌"中心,普遍存在机构定位不清、人力不足、基础薄弱、服务能力有限、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设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带动并整合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建立区域性科技中介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联盟,上下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对深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整体实力,意义重大。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基于WEB方式的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三明产学研网"()(名称和域名暂定),通过发挥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经济性等网络优势,实现实时动态信息发布、在线咨询交流、远程信息管理、数据库检索查询、网上业务洽谈、网上项目推介会等网络服务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2、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包括合作建立专家库、技术成果交易库、技术动态信息库等数据库。协作网将整合各单位在技术交易、二次开发、创新孵化和企业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升技术资源的有效流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同时,以技术转移协作网的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公式,举办各类技术、项目的推介会、企业合作洽谈会,进一步加大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形成技术转移和技术贸易的集群效应。

3、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转移应用服务体系,并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

4、以联盟方式建立县级工作站,并开展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联盟运作机制建设探讨。

5、以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市内外科技中介服务资源,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协作网络。

6、以技十转移服务为核心,以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形成的服务功能为基础,建立中小企业多元化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服务体系

三、实施方案

1、由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进行系统架构、网控中心建设和"三明产学研"总网站建设,在永安、明溪、泰宁三个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子网,然后逐步向其它县中心扩散。总网以独立网站方式建站,县级子网以"虚拟主机"方式建站。网络体系架构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2、网络平台系统架构基于WEB方式,WINDOWS2000 SERVER操作系统,采用B/S模式,ASP动态网站开发设计;数据库开发采用SQL系统。

3、网络平台的后台管理分授权用户和管理员两个层面。授权用户以会员注册、审批、授权的会员制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分四类用户,即"高校院所"会员、"企业会员"、"专业人才"会员和"中介机构"会员。管理员分总网管理员和子网管理员两个级别,不同级别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后台管理系统包括会员注册管理子系统、会员动态信息发布管理子系统、管理员信息采编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信息检索查询子系统、在线交流与业务洽谈管理子系统等方面。

4、"三明产学研"网站的前台栏目设置主要有:技术难题信息、技术成果信息、专业人才信息、项目对接动态、政策法规、会展信息、最新加盟企业、最新加盟高校院所、最新加盟专家、最新加盟中介机构、洽谈室、资料中心、论坛等。

5、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开展"3十l"产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调研工作,包括已联系的高校科研院所情况、专家情况、企业技术需要情况、已对接的项目运作情况、已建立的科技中介服务渠道等。对调研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和梳理,建立四类会员的基本用户群体和有关数据库的初始数据。

6、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我市有关产学研合作的信息,不断壮大会员队伍和充实数据库数据。特别是加强与市发改委、经贸委、农办、农业局、林业局等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有效整合分散的产学研合作资源。

7、以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基地,建立县级技术转移服务工作站。工作站主要负责县级子网的会员审核、信息采编和用户管理服务。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技

术转移服务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服务标准,全面推行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建立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8、加强与市内外科技经济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重点加强与"福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福建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合作,争取在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设立代理点或办事处,同时也加强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等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技术中介网络密切合作,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开展网络互动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9、对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现有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强化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联盟建设的核心服务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元化服务能力,包括政府资助计划项目可行性分析与申报材料编写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与管理咨询服务、竞争情报与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化咨询与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服务、中小企业创业与创新发展培训服务、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咨询认证及技术推广应用服务等。服务能力的提升重在以人为本,要加强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人力资源建设,发挥联盟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培训、资质共享、人才共享,在全面提升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同时,重点在培养业务骨干。

10、在现有产学研服务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对接成功或正在对接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企业,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深入、全面的服务 培育典型服务示范企业。

四.作用与意义

1、在我市建立起社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使我市产学研服务走向常规化、网络化、统一化、专业化。有利于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方便广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发布技术供求信息、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项目对接洽谈,也方便不同的政府部门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来组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

2、有利于市委、市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布署中,能够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区域性社会科技事业公共服务干台,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实力 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

3、有利于加强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实力,形成核心服务能力,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如何带动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同发展,形成区域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作网络或服务联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在我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4、有利于建立健全以技术转移对接项目跟踪服务和配套服务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多元化服务体系,培育重点服务企业,提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5、有利于整合社会科技力量,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有效推动知识密集地区向资源型山区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缓解落后地区在壮大地方经济中专业人才,特别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的匮乏。

6、有利于整合外部科技经济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平台为我市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服务。

第19篇: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正式成立

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正式成立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与管理处发布日期:2009-09-2

42009年9月23日,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科技部火炬中心蔡文沁副主任、省科技厅刘庆茂副巡视员、省知识产权局郑良生副局长、26个联盟成员单位、各地市科技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共11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蔡文沁副主任、刘庆茂副巡视员、郑良生副局长、陈晴处长共同为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成立揭牌;各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定合作协议,并表决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成员单位还就技术转移专题进行了会议交流。

近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省的技术成果交易日趋活跃。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量和交易额屡创新高,2008年技术市场共达成技术合同16168项,实现合同成交金额184亿元,同比增长了39%。技术市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时,我省的科技服务机构实力也显著增强,5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9家技术转移机构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技部火炬中心蔡文沁副主任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广东技术转移推进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技术转移推进工作,07年底,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得到了各地方、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广东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毗邻港澳、东接海西经济区、西连东盟自由贸易区,地理位置优越,技术要素需求活跃,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他希望广东能借助技术转移联盟等平台建设机会,促进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广东的技术转移工作上新台阶。

省科技厅刘庆茂副巡视员指出,省科技厅牵头建立珠三角技术转移联盟,是推动我省技术转移工作加快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科技服务业培育工程的重要举措。省科技厅要扶持一批包括技术转移类型的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壮大,通过技术转移这个载体,大力培育创新工程,促进创新体系的形成,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他强调,各地市科技局和联盟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技术转移工作的认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技术转移联盟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珠江三角洲技术转移联盟首批成员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及企业等共26家单位,其中9家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据统计,联盟成员单位2008年共服务企业6000多家,促成技术及技术产权交易额超百亿元。

第20篇: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总体方案

附件1:

2017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总体方案

一、会议时间

2017年9月25日-27日

二、组织机构

主办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三、大会主题

汇聚全球之智、共谋创新发展、推动务实合作

四、组织思路

围绕实现大会在对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促进前沿技术交流研讨、推动务实合作、提升北京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等目标,将以如下思路开展组织工作:

(一)聚焦“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组织“一带一路”跨国技术转移高峰论坛专场、云南昆明峰会等活动,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部门、创新主体代表、专家、学者参会,落实将于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的相关会议精神及成果,为优质项目与技术提供路演、对接机会,并针对重点人才、国际机制、产业方向、国别方向设计专题、活动与平台。

(二)聚焦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创新

1 举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创新国际化发展论坛,聚焦北京对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城市与区域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梳理和明确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进一步打通资源落地渠道、从规划上帮助实现绿色协调发展,基于全面、深入分析优化全国科技创新系统资源分配与组合。

(三)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和前沿技术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智能制造、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与《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关注的重点技术领域,为国内外优秀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提供交流、沟通、展示与路演机会,促成更多的合作项目和创新机构落地,力争做到“场场有项目,处处出成效”。

五、参会嘉宾及代表范围

组织参会嘉宾及参会代表包括但不限于:

 国内外各领域跨国公司、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初创公司等产业界代表;

 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及科研机构;  各国致力于促进科技创新的政府部门;

 银行、基金、律师事务所、投行等国际技术转移要素机构;  科技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等机构;

 技术转移中介、技术转移行业服务等科技服务类机构等

六、会议内容规划

大会将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等重点政策规划谋划布局,以“汇聚全球之智、共谋创新发展、推动务实合作”为主题,瞄准“创新合作”和

2 “创新发展”两条主线规划大会内容,组织开幕式主题报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创新国际化发展论坛、全球创新大讲堂以及各技术领域、重点国别专场等活动。同时,在大会框架下,平行举行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一)会议形式

大会组织形式需要包括论坛研讨、推介竞秀、项目对接、展览展示,为参会方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形式,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为国际创新合作及技术转移提供多层次服务。

1、论坛研讨

大会将围绕共同关切和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和创新理念设置一系列专题,邀请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精英,以主题报告、圆桌会议等形式,针对全球范围内的前沿技术与科技创新理念进行交流研讨,分享各自在科研领域上的成果和经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项目路演

大会将为国际科技创新技术与高端人才设置推介平台和专场,使有合作意向的创新项目能够得到更大范围更具成效的推广机会。同时,大会将组织推介来自中意、中英、中美等国际知名创新创业大赛的优胜项目,并邀请行业内权威人士、投资者们对项目进行审评,寻求潜在合作机会。

3、项目对接

为促进合作成果有效落地,大会在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安排项目对接服务,包括会前预对接,现场对接,会后跟踪。会前

3 将所有项目汇集成册,有针对性的寻找潜在合作方,提前做好对接预热;大会现场将设置对接桌、公开对接区,供参会对接人员开展多对多对接;大会结束后进行会后跟踪,帮助有意向达成合作共识的项目方,沟通和促成签约,持续关注已签约项目落地情况。

4、展览展示

设置专门展区展位,为来自全球各个机构提供充分展示他们产品的空间,也为这些机构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

5、线上会议

在大会召开期间,大会将通过与知名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等密切合作,针对亮点活动进行线上直播,内容涵盖开幕式与主题报告、全球创新大讲堂等。

(二)主要活动及内容

1、开幕式及主题报告

邀请科技部领导、北京市政府重要领导、海内外高知名度专家学者致辞,并安排国际科技创新主体集中签约、共同发布合作意向与倡议。主题报告部分将在与会国内外重点特邀演讲人之中,从国际合作、技术领域、创新产业不同关注范围,遴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领军人物进行。

2、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研讨会计划分为三个版块——开幕式、工作会以及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专场活动。

开幕式将邀请中国科技部、外交部、以及亚欧会议成员国政

4 府高层代表致辞,并针对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工作网络搭建举行授牌及签约活动。

工作会将邀请亚欧成员国政府代表、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成员单位及合作伙伴,以主题报告和发言讨论的形式,就亚欧科技创新中心各环节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亚欧科技合作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现有的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各国联络处、领域分中心、区域合作等工作网络建设,贯彻落实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专场活动将结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期间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等我方关注的重点领域、以及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目前已有的领域分中心,围绕智能制造、微系统、生命科学、第三代半导体四大技术领域开展对接活动,促进亚欧各创新主体间开展务实合作。

3、重点活动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创新国际化发展论坛,论坛将邀请来自驻华使馆、国际创新研究机构、全国主要科技创新区域、全市主要委办局等机构代表,就北京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同时邀请大洛杉矶地区、大伦敦地区、东京都市圈等国际典型大都市群代表、京津冀及各地方政府代表展开研讨,借鉴全球各主要科技创新城市群区域的成熟经验,就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何在创新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区域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展开研讨,探索全国各大创新城市间形成有效联动的合作机制,

5 以求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创新合作。

全球创新大讲堂,活动将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共同贯彻创新理念,在内容上,邀请驻华科技外交官、国内外创业明星等分享国际资源、国内外创新政策与创业经历,促进高端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深入研讨颠覆式创新、开放创新、未来创新等前沿创新理念,在形式上,将采取创新性尝试,与各大线上媒体、直播平台开展合作,形成广泛的会议影响力。

九、预期效果

通过大会的举办,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对接国际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积极促成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促进重点产业和前沿领域技术发展,推动务实成果落地,推动和促进北京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升北京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助力北京成为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6

《技术转移工作汇报.doc》
技术转移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