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 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

推荐第2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

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推荐第3篇:谈镇域经济发展

抢抓有利机遇,快速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 欧阳才华

枫林镇地处鄂赣交界,316省道、五九铁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被称为鄂东南的“东大门”。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出现了一定突破和跨越,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6705万元,比上一年增长7.6%;企业总产值完成2983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8%;固定资产实现430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3496元,比上一年增加280元。但是,与县内经济强镇比,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步子迈的还不够大,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农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气候,效益不明显,尤其是在工业发展方面,不利因素众多,地方特色经济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等等,是我镇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工业化是镇域经济的支柱,大力推进镇域工业化进程,才能带动各业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是促进镇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促进镇

域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此可以推动镇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

1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因此,我镇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镇域“三化”发展上,坚持镇域经济的发展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来进行,实现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相互推动、协调并进。

——在突破思想观念上求新。党的十七大主题之一是解放思想。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以先进的发展理念指导镇域经济发展。过去曾是一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向沿海,孔雀东南飞,全国各地都来学沿海经济发展的经验,如今是沿海的产业呈现饱和,逐步向内地转移,为此我们就要以真诚的心态来承接沿海产业。枫林具有丰富的山水之源和矿藏资源优势,交通发达,区位优越,人文底蕴深厚,党委政府站在发展大枫林的角度,突破本位思想和山区意识障碍,主动融入沿海意识,积极“走出去”,努力“引进来”,制定符合镇情的“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

——在加快工业发展上求强。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而招商选资是借力发展工业、壮大镇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招商选资工作要求,抓住乡镇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有利条件,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参照我县制定的土地、收费、税收、招商等优惠政策,出台本镇的优惠措施,通过打工牵线、创业成功人士的搭桥以及举

办招商会、发布网络信息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选资,不断突破工业规模。镇域是县域的基本组成单位,既要有独立的“自我观念”,又要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在战略、政策、项目上等主动与县域对接,主动服务,积极落实。就目前我镇来说,主要是要围绕劲牌县重点项目的投产,提供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和优质服务,着力打造好搬运、运输等第三产业服务链;要围绕环球手套厂、海洋森制衣厂等一批延伸加工产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给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创造发展平台,形成特色加工产业链;要围绕当前引进福建老板投资的页岩砖千万元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选址和协调工作,千方百计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使一批大项目和资源型、环保型的项目纷纷落户枫林,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镇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在打造特色产业上求变。枫林的特色腊米已经发展到近4万亩,成为闻名远播的腊米之乡。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镇内竹木资源也十分丰富,把竹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镇内虽有不少人从事竹木加工,产品远销九江、南昌、武汉等地,产品供不应求,但他们都是零星制作,各自为战,生产条件极差,产品利用率不高,只有实现竹木加工增值和转化升级,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产业优势。因此,只有围绕资源优势招商,积极招选加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才能使潜在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竞争优势。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求活。近几年来,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的发展战略,把农业发展放在第一首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主要任务。一要建设片区型农业,即以坳上、杨柳、月朗等高山地区为主导,充分利用高山独特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青椒、山药等高山蔬菜;以南城、宋新、大畈等湖滨平原地区为主导,发展优质稻,推进机耕化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以坡山、大桥、大德等沿街村为主导,发展商贸服务业。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利用农业机械补贴政策,激发农民朝低成本、高效率、新技术、小型化、多种类的方向,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三要建设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充分运用有关优惠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产业协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一批农民愿意加入并能广泛受益的行业协会等新型经济组织,使其在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

——在加快城镇化步伐上求精。目前,我县多数乡镇的城镇化程度较低,镇域聚集幅射带动力不强,必须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枫林近几年党委政府始终把集镇建设抓住不放,根据《枫林镇城镇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界浮省道为主线,先后投资300多万元,

使集镇街面得到了全面硬化,纵横贯通的下水道、点缀整齐的绿化带、鳞次栉比的商住楼、宽敞气派的购物超市以及日益完善的功能设施,大大提升了枫林集镇的品位,形成了新老两街为轴心和大畈、大德、大桥两纵一横的镇区发展格局。今后,我们将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自身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格的关系,重视、保护、挖掘、传承镇域文化,不断完善镇域功能,体现个性特色。具体是抓好“三个打造”:一是打造生态镇。以治理大德河、樟桥河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退耕还林的后续管理,坚持生态建设和镇域绿化统筹推进,合理规划镇域绿地、和休闲广场,改善镇区、村庄的人居环境。二是打造亮美镇。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大镇区范围内的7个中心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进“三清六改”、“家园清洁行动”,不断完善镇域水、电、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美化村容村貌,实现集镇洁绿亮美。三是打造文化镇。枫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牛湖秋色”、“飞云古刹”、“泉口碧潭”、“石屋泉河”、“黄荆竹海”等奇异秀丽的自然景观,也有闻名遐迩的“东坡洗墨池”、“国师府第”、“大坡府”“古岭碑刻”、“黄桥古码头”等人文景观,特色各异,风景宜人,只有通过发展文化创业和旅游创业相结合,提升人气,聚集财气,城镇化进程才有质的飞跃。

(2011年5月16日)

推荐第4篇:天门市市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0年天门市市域经济发展报告

天门市经信委

2010年,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强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市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48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总收入7.8亿元,增长28.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增长31.9%;外贸出口4495万美元,增长45.8%。

一、发展态势

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15亿元,增长22.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达到295家;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共214个,计划投资额112.72亿元,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33.81亿元;完成技改项目投资18.12亿元,同比增长20.6%,累计完成投资过千万以上项目62个,过5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

2、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加强了城市道路、供排水、绿化景观、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通村公路624公里,全市通村公路里程超过2000

- 1员、转业退伍军人、农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回乡人士自主创业或离岗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开展创业。大力开展“回归工程”,吸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三是通过企业重组壮大一批。2010年,景天农发公司通过与亿鑫公司资产重组成立的湖北景天 棉花产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70679万元,同比增长423.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452万元,同比增长421.87%;实现税金1433万元,同比增长161.50%;实现利润2698万元,同比增长799.33%。现正在加快推进东泰铝轮毂与星星集团、天门泵业与英国伟尔集团(世界三大泵阀企业之一)、成田制药与华北制药集团、天门纺机与卓尔集团的重组。

(二)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一是着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一年来,我们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工业企业税收千万元培育工程,从企业融资、财政扶持、企业减负等方面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扶持,紧紧围绕主导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天门纺机投资引进了激光切割机、三座标检测仪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全年实现产值21274万元,同比增长86.08%,实现利润1503万元,同比增长56.4%。益泰药业已完成上市辅导前期准备工作,今年新投资1.5亿元的三氯蔗糖、克林霉素磷酸酯等项目可新增产值1.7亿元,到2012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2亿元。景天纺织与亿鑫纺织重组,产能扩张到43万锭。天瑞电子的光电式数字

- 3工业园和龙尾山工业园,形成了“一区三园”工业集中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已达21平方公里。今年,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布局,完善各个园区总规修编及控制性详规修编。并对每个园区的产业进行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优势互补、工业集中发展的格局。

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建设,园区功能日臻完善。

三是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引导企业入驻园区集中发展。目前,已有89家企业入驻天门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46亿元;33家企业入驻天门工业园,完成投资17亿元。2010年,“一区三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

(四)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研发中心。有58家企业与36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1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已与省科技厅签订厅市科技合作协议。天门纺机、益泰药业、天门泵业等3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益泰药业葡醛内酯联产草酸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认真实施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天德环保、天瑞电子等6家企

- 5

(五)全力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工业企业发展环境。一是营造优良的融资环境。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城投公司、担保公司运作机制不断成熟,对城市建设、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担保公司今年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85笔,提供融资担保总额79308万元。金楚小额贷款公司从去年3月成立以来累放贷款已超过2亿元。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引进泰康人寿投资入股20%股份,拉开了天门农业银行面向社会募集股本工作的序幕,将成为全省市(县)级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在天门成功创办村镇银行,已向我市6家企业放贷2500万元。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扩展到农行、农发行,共发放贷款529万元。今年在全市开展了首例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荣成置业以股权质押方式获贷款1000万元。坚持开展银企对接,2010年签定协议28亿元。

二是着力改善用工环境。一年以来,我们把破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把推进天门人就地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年初(正月初九)成功举办了湖北省2010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企业春季用工招聘会,又在9月28日举办了秋季企业用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型招聘会,有5100余人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市内14家职业技术学校为落户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招工培训和用工储备培训。2010年,共为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3万人次,实际就业1.4万多人。同时,利用天门电视台

- 7销售收入379亿元,利润总额20亿元,实现税金1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30%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以上,“两项资金”占用增长控制率5%,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4.5%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社会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发展增长极。一是择优扶强,壮大骨干企业群体。继续坚持“谁有潜力支持谁,谁能做大扶持谁”的原则,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督促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具备条件的益泰、纺机、成田等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争取早日上市。

(二)抓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新活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打好各种“优势牌”、“特色牌”,立足于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接沿海地区和周边大中城市资本的转移,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以产业链延伸为突破口,加强对现有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的培育,广泛吸引配套产业。落实扶持产业集群的政策,实行一个集群,一个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个优惠政策。

(三)抓全民创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降低创业

- 9行业及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仙北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循环型工业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11 -

推荐第5篇: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农村农业

(二)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调整充实了城镇规模建设工作机构,推选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了城镇建设班子,稳定了城镇管理队伍,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明确了专人专职。加大雷锋大道、星城大道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两旁的乱搭、乱建建筑物和广告牌,成立清扫队伍,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增设路标和指示牌,解决了乱停乱靠现象。规范渣土管理,日夜巡逻,杜绝了渣土乱洒现象。完成规划修编工作,东马集镇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科学。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换雷锋大道沿线流泥井盖40余个,增设小垃圾站6处,疏通下水道1000余米。

(三)严格依法依规征拆,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四)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时刻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排忧解难,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开展创建“平安星城”工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保驾护航,搞好“十户联防”,在中岭村试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户长制”,取得较好效果,并在全镇进行了推广,优化了治安环境。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讲诚信明事理教育,采用文艺宣传,张贴标语,出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纯朴民风,优化人文环境。

二、困扰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全镇干群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我镇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但是,在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一是征拆资金严重不足,致使镇财政赤字增加,沉重的财政欠债,为镇域经济的继续发展留下了隐患;二是征拆资金到位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征拆交地的进度。

三、后段工作思路

我们将充分发挥我镇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致力于打造经济强镇,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认清优势,着眼发展,准确定位 借助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建设省会大长沙的契机,我们要充分认识我镇发展的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我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一、区位优势。我镇滨临湘江,江堤长8.2公里,北接省会长沙,南接县城,处于省会扩张和县城延伸的必然区域。

二、交通优势。连接长沙、望城的金星大道、雷锋大道穿镇而过,大部分处于我镇境内,星城大道、黄金大道东延线、站前路、城白路、新巷线横穿东西,市三环线、二环线在我镇经过且设有入口,长石铁路在我镇设车站,使我镇的交通网络初具城市雏形。

三、良好的发展趋势。省新闻出版工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中联重科、富虹锌业有限公司、省原种猪场等大企业驻镇发展,势头强劲,广东佛山鸿基房产公司、市交警支队驾驶员培训中心、银太纺织集团、长沙高压开关厂、天宝公司等已完成征地拆迁,正在兴建之中,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络绎不绝,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后的5—10年,我镇的发展定位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融入城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发展城郊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保持镇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把我镇建设成工业发达,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城镇。这一定位的涵义是:在今后的五至十年内,我镇已初具城市规模,道路交通网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商业、服务业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不存在,农民已经消失,大部分农民转变为商人、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员,仅有的农业已实现产业化经营、工业化生产,走进星城,一座环境优美,工商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现代化城镇矗立在眼前。

(二)、突出发展重点,实现镇域经济飞跃

1、盘活存量资产,突破发展资金瓶颈

2、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导农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则,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园无公害粮菜基地的核心示范作用,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中心向周边幅射,发展城郊型农业,明确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优质粮;二是花卉苗木;三是畜牧水产;四是无公害蔬菜、水果;五是农产品加工。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一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一带(雷锋大道沿线示范带),一区(奶业发展小区),五基地(优质粮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牧水产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秀龙米业、省原种猪场等龙头企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格局,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农村科技合作社”网络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

3、强化城镇集聚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东马、灌子岭集镇,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各企业向东马集镇和灌子岭集镇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至2012年,东马和灌子岭集镇要发展成人口逾万人的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型集镇。完善集镇基础设施,不断提高集镇的综合功能,全镇城镇化率达50%以上。完成星城大道道路拓宽改造,实现东马、灌子岭集镇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增大电力容量,兴建环卫设施,建立集镇社区组织,实行城镇管理模式。

4、拓展引资渠道,推进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管理和人才,尤其要注重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企业,充分利用省新闻出版集团、国家农业科技园的示范聚集效应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金星大道、雷锋大道的交通优势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近城临江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融入省会长沙的号召作用招商引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员、关系、手段招商引资。争取每年引进企业或项目5—10个,引进资金5—10亿元,对招商引资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向外“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发展劳务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努力提高镇域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

(三)、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以建设良好的体制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整村级区划,理顺镇村关系,强化镇对村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体制环境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培育诚实、信用民风,强化诚信教育,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推行服务承诺制,加强服务环境建设。依法查处“三乱”和各种侵权行为,依法打击各种侵商、扰商、袭商行为,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和低成本投资环境。

2、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采取就地安置、劳务输出、鼓励创业等方式,解决失地农民和剩余劳力的安置就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深化机构改革,并村减员,推进事业单位体制和机构改革,逐步降低镇财政供养系数。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完善干部定期学习制度,加强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建立一支高效、勤奋、廉洁的镇干部队伍。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培训、考核工作,依法配备、选举村级带头人,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一批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

4、加强对镇域经济的领导 把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摆到重要位置,镇党政一把手要将主要精力抓经济发展。成立镇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确定长期稳定的符合本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定期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使镇域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四、对发展县乡(镇)域经济的想法和建议

1、坚持兴工强县,融城强县发展战略。

2、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业兴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坚持沿湘江带优先发展带动其它乡镇发展的思路。

4、采用“谁引资、谁受益”的方式,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扩大乡镇经济发展自主权,对驻乡(镇)甚至村的企业按合适比例返还部分税收到乡镇甚至村,调动乡(镇)、村一级引资发展的积极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推荐第6篇:某区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区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5月)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为总抓手,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要求,把镇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调高工作目标、调新发展思路、调优发展环境,鼓励各镇(街道)抢抓机遇、攀高比强、奋起赶超,努力实现镇域经济扩总量、提增幅、优质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183元和2897元,分别增长13.2%和19.2%。1-4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7亿元,增长14.1%,实现工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2亿元,增长55.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23.94%。

一、基本情况

(一)高标准制定完善镇域经济布局规划。按照“高点定位、提升档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托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编制完善镇域产业布局规划,合理进行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推动项目集中,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目前,和庄、茶业口、大王庄总体规划已完成;高庄、苗山、寨里、羊里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正在报批;方下、牛泉、杨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特别是莱城工业区结合北部新城建设正在展开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各项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进行专家论证。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区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努力提升土地使用管理水平,降低基础设施配套成本,真正达到“优化项目布局、提升规划档次、整合利用资源”的良好效果。目前,各镇(街道)正在加快开展重点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其中牛泉镇正在编制,杨庄镇、寨里镇、方下镇正在对接规划设计单位。

(二)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把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招商,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以 “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在全区组织开展“亿元、10亿元项目突破年”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工大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4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投资32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5%,新开工项目、工业项目投资占比均在80%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宇环机械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工业园等61个项目年内可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全区85个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带动新增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2亿元、利税106亿元,新形成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4家,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在土地扶持、财政扶持、收费减免等方面实行最优惠的政策。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量,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建123个招商组,确定1000名机关干部专下来抓招商,区财政拿出3000万元招商经费,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分配的招商引资任务。截至目前,工业区、农高区、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共洽谈引进内资项目18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5个。新建项目104个,外来投资总额237.3亿元,外来资金形成固定资产10.7亿元;续建项目28个,外来投资总额93亿元,外来资金形成固定资产3.3亿元;合同项目16个,外来投资总额70亿元;在谈项目33个,外来投资总额66.4亿元。

(三)积极搭建镇域经济发展平台。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加快建设,务求突破。莱城工业区以建设“省内一流开发区、济南都市圈制造业基地和莱芜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为目标,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与金融、物流、商务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力做好企业膨胀和项目引进建设工作,培植高端高质产业集群,鼓励支持汇金公司、固德化工等骨干企业膨胀发展,加快推进奔速电梯、太阳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年内引进项目19个,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1-4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26万元,分别增长37%和62.7%。莱芜农高区以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突出抓好O九路改造提升、龙腾路建设等基础配套工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农业机械加工制造园、现代仓储物流园等区中园建设,目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亿元。鼓励扶持万兴、六和等龙头企业膨胀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经济实力,目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35%。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园和创业培育基地等特色产业集聚区,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思路,在各镇(街道)规划建设一批配套完善、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搭建平台。计划年内完成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1.8亿元,完成项目投资65亿元。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525万元,今年新入园项目27个,完成项目投资29.1亿元。同时,积极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围绕钢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以杨庄(长埠岭片区)、羊里、寨里、大王庄为主的姜蒜深加工,以莱城工业区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和精细化工,以羊里、苗山为主的钢铁生产及深加工,以高庄、牛泉为主的新型建材,以和庄为主的线缆线材,以寨里为主的锻造等七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七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

(四)加快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大力发展“群山经济”,在镇域发展上努力实现“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举。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力度,抓服务,建立企业“协调员”、“联络员”制度,选拔机关干部离岗驻企,为企业搞好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抓培植,围绕大项目的产前配套和拉长产业链做足文章,深入实施配套工程,迅速形成特色产业链式发展的良好局面。抓提升,认真筛选一批成长性强、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帮扶,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今年以来,新发展三上企业29家,总数达到254家;新发展中小企业240家,总数达到5879家。在个体工商经济发展方面,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协调扶持力度,加快个体工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清理不合理收费,放宽个体业户投资限制,推动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实现“转型升级”,向中小企业跃升发展。今年以来,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36户,总数达到15716户。

(五)加快城乡服务业发展。积极打造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特色旅游三大板块,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工程,加快购物中心、专业加盟店和批发市场等城乡服务业载体建设,提高城镇消费水平;突出抓好九羊钢铁物流园、农高区“三辣一麻”集散园、莱城工业区商贸物流园等重点园区的规划建设,吸引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布点设站,做大“现代物流产业蛋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突出抓好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九羊文化产业园、华腾国际生态文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打造知名旅游品牌,目前全区已接待游客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可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7.6%。

(六)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特色高效农业富民”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特色高效农业富民”战略,以莱芜农高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全区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示范区中心园区建设。目前已发展标准化种植区1万亩,力争年内新发展标准化种植区3万亩。二是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立足特色产业,加强政策扶持和对上争取力度,重点扶持万兴、盛德泰等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全国、全省知名企业。力争年内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到20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出口创汇6.2亿美元。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依托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龙头企业搞好产学研合作,重点抓好万兴院士工作站建设和盛德泰姜饮料、姜休闲食品的研发。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着力培养技术型、创业型、实用型人才。年内推广完成农业科技技术和转化成果40项,举办科技下乡活动4次。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管理,抓好示范合作社建设。今年以来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年内新发展60家,培育产业特色明显、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典型示范社13家。

(七)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突出抓好北部新城建设。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把北部新城作为全市城市建设重要组团和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重大机遇,按照“最新最亮”的要求加快编制完成北部新城总体规划、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综合体城市设计等7项城市规划;加快实施新城市民中心、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城医院、豪德现代商贸物流城和汽车商贸城等9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改造新建珠海路南延、青陈路、广州路东段、香港路西段6条城市道路;实施供排水、供气、电力线改造3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好龙马河公园续建工程;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拆迁新城驻地4个村15万平方米,建设120万平方米,年内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1.6亿元。二是集中力量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十有”标准加快新城镇建设,大力推进牛泉、杨庄、寨里、苗山、羊里等重点镇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城镇。目前,已完成新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力争年内完成7亿元。三是千方百计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继续按照“四通”、“四化”、“四配套”标准,按照宜房则房、宜楼则楼的原则,推进集中居住区、特色村建设,2012年突出抓好香潭嘉园、嬴城家园等九大集中居住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新亮点新典型。目前已完成新社区建设1500户,力争年内完成3350户。

二、基本做法和采取的措施

为推进镇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围绕镇域经济发展,区里成立了由大班子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各级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把每项任务、每个指标都明确到分管领导,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定任务、定时间、定奖惩,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二是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坚持以全市“转提优保促”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打开思维、提升境界,真正做到靠智慧凝聚资源、创造财富、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坚持“工作内容具体化、工作进度工期化、工作考核责任化”,加快工作转变,带头实干、快干、大干、苦干、拼命干,努力在全市乃至全省竞争大格局中争位次、创一流、求突破。三是建立完善确保工作落实的良好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镇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严格的调度督查机制,对各镇(街道)实行“旬调度、月督查、季观摩、年考核”,督促各镇(街道)加快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体系,对各镇(街道)实行严格的奖惩,真正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调动全区上下勇于担当、跨越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镇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指标紧张制约项目发展。为解决项目用地紧张问题,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挖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项目建设的巨大用地缺口,只能是杯水车薪,用地指标少,制约一部分好项目迟迟不能开工;二是资金紧张制约。我区区级和各镇(街道)财政收入较少,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有限,特别是针对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的资金少,虽然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解决了部分建设资金,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需求;三是个别单位工作方法还有待改进。全区大部分镇和区直部门都能立足职能,积极推进和服务镇域经济发展,研究办法,抓住重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但也有部分单位还没有落实具体措施、具体招数,工作方法和推进方式还比较单一,工作成效还不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镇域经济发展已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加快建设,不断推进镇域经济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一是凝心聚力抓推进。我区镇域经济发展开局良好,每个镇(街道)都有亮点和增长点,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当前镇域经济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还异常繁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树立更大的决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实现镇域经济工作全面突破,确保在全市镇域经济的发展竞赛中争得先机、赢得主动。

二是突出重点抓推进。针对镇域经济发展涵盖内容多,工作量大的工作现状,我们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工作,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平台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抓重点、重点抓,力求达到事半功倍、抢占先机的效果。督促各镇(街道)认真把握市、区镇域经济考核办法,结合工作台帐,明确发展位臵,抓住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打突破战。

三是齐抓共管抓推进。引导全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履职尽责,主动支持、服务镇域经济发展,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合力。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突出重点、分线推进”的原则,将镇域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分为十条线,每条线都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按照分工,明确任务,密切协作,合力推进,抓好各条线工作的推进落实。

四是加强调度抓推进。区镇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听取各镇(街道)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情况汇报。督促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靠一线、抓协调、抓推进,切实加快镇域经济各项工作开展。高度重视镇域经济发展台帐报送工作,统计部门和各镇(街道)严格按照市里的部署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台帐报送工作,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确保及时、准确、科学上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情况。

五是严格考核抓推进。认真研究制订2012年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实绩考核办法,对镇(街道)实行千分制考核,直接采用市里的考核结果进行折算计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引导各镇(街道)一切以发展为要、项目为先、招商为重,引导各部门单位,特别是镇域经济发展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作为,确保在支持镇域经济发展上有举措、有招数,更要有成效。

推荐第7篇:村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人民政府

简报

第1期

**************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2012年2月7日

早规划转思路谋发展——******镇民政村调研纪实

2012年2月7日上午,******镇镇长*******带领副镇长********等共8人,来到******镇民政村,采取看现场、听汇报、开座谈的形式,对民政村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提出了宝贵意见,现就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民政村基本情况

******镇民政村位于******镇南大门,总人口1312人,其中劳动力740人,截止2011年底外出务工529人,根地面积1226亩,开荒面积180于亩,根地总面积1400于亩,其中水田1100于亩,主要集中在

5、

6、7组,因其他原因常年无法种植水稻面积为50于亩。1

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正值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占71.5%(保守估计2011年度民政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为1500万元),种养殖业发展主要靠留守老人,村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1、部分村民小组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如5组的道路建设,

2、

8、9组的用水困难等;

2、村民自身投资种养殖业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而外部投资较少。

三、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1、抓基础,认真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民政村地理条件,王小军镇长指出,村两委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规划:

(1)经济发展规划。要立足农业大镇定位,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辐射,因地制宜滚动”的路子,坚持科技兴农。重点巩固发展基地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优质高效专用农业。在统筹规划上,继续做大做强水稻育种。

(2)产业布局规划。要区分山区组、平原组和中雁路沿线各村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建立和发展一批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态势。在经营方式上,要大力扶持种养殖产业,引导农民主动接受龙头企业辐射,走合作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一

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名牌农产品。要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生态、水、林等丰富资源,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促其成为农业新科技示范基地、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招商引资载体,推动公路沿线加工业、种养业、旅游业的发展。

(3)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镇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完成全村各组的中心组改旧建新规划,特别是要用好用足市委、市政府赋予我镇的各项政策,滚动发展,加快民政村基础设施建设。

2、抓落实,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全村党员干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整思路,主动出击,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做到“有侧重、可操作、包完成”。

(1)有侧重。以“建基地、抓龙头、创特色、打品牌”为基本工作思路,以优质化、专用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建立和发展一批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果茶、食用菌、蔬菜、水产品、花卉、禽畜、用材林等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紧跟世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潮流,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名牌农产品。

(2)可操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

标,并根据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保完成。为村民承诺的事情,承诺一件,完成一件。

3、抓保障,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全村上下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发展势头,构造良好的干部融合机制,激活干部的热情干劲,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村级干部队伍。

推荐第8篇: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业、农业持续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镇域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预计至2005年7月底,我镇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1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完成财税任务995.6万元,超全年任务298.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42.8%。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农村农业

一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发放两项补贴款35.7万元,农民实际增收人平200元;二是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大农业引资力度。涧湖村西瓜种植面积700亩,我们借机于7月10日举办了首届涧湖西瓜节,扩大了涧湖西瓜的影响。隆平高科租赁稻田240亩,发展新型生态农业;三是搞好水利水系的疏浚工作,对联合垸、同福垸的杨丰撇洪渠,荷塘撇洪渠进行了清污疏通。

(二)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调整充实了城镇规模建设工作机构,推选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了城镇建设班子,稳定了城镇管理队伍,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明确了专人专职。加大雷锋大道、星城大道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两旁的乱搭、乱建建筑物和广告牌,成立清扫队伍,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增设路标和指示牌,解决了乱停乱靠现象。规范渣土管理,日夜巡逻,杜绝了渣土乱洒现象。完成规划修编工作,东马集镇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科学。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换雷锋大道沿线流泥井盖40余个,增设小垃圾站6处,疏通下水道1000余米。

(三)严格依法依规征拆,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重点工程及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我镇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60号令和县人民政府50号文件精神及有关征拆政策,采用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积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省新闻出版局二期工程、鹏达物流、天宝公司、长沙高压开关厂已正式交地,佛山鸿基公司千亩回报地完成拆迁558亩,交地455.8亩,10月28日前可实现全部交地;黄金东路、银星大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拆迁户安置工作稳步进行,七峰安置小区已完成建设,拆迁户陆续搬入小区,桑梓、东马安置小区已全面启动建设。

(四)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时刻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排忧解难,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开展创建“平安星城”工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保驾护航,搞好“十户联防”,在中岭村试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户长制”,取得较好效果,并在全镇进行了推广,优化了治安环境。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讲诚信明事理教育,采用文艺宣传,张贴标语,出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纯朴民风,优化人文环境。

二、困扰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全镇干群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我镇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但是,在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一是征拆资金严重不足,致使镇财政赤字增加,沉重的财政欠债,为镇域经济的继续发展留下了隐患;二是征拆资金到位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征拆交地的进度。

三、后段工作思路

我们将充分发挥我镇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致力于打造经济强镇,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认清优势,着眼发展,准确定位

借助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建设省会大长沙的契机,我们要充分认识我镇发展的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我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一、区位优势。我镇滨临湘江,江堤长8.2公里,北接省会长沙,南接县城,处于省会扩张和县城延伸的必然区域。

二、交通优势。连接长沙、望城的金星大道、雷锋大道穿镇而过,大部分处于我镇境内,星城大道、黄金大道东延线、站前路、城白路、新巷线横穿东西,市三环线、二环线在我镇经过且设有入口,长石铁路在我镇设车站,使我镇的交通网络初具城市雏形。

三、良好的发展趋势。省新闻出版工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中联重科、富虹锌业有限公司、省原种猪场等大企业驻镇发展,势头强劲,广东佛山鸿基房产公司、市交警支队驾驶员培训中心、银太纺织集团、长沙高压开关厂、天宝公司等已完成征地拆迁,正在兴建之中,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络绎不绝,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后的5—10年,我镇的发展定位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融入城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发展城郊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保持镇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把我镇建设成工业发达,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城镇。这一定位的涵义是:在今后的五至十年内,我镇已初具城市规模,道路交通网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商业、服务业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不存在,农民已经消失,大部分农民转变为商人、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员,仅有的农业已实现产业化经营、工业化生产,走进星城,一座环境优美,工商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现代化城镇矗立在眼前。

(二)、突出发展重点,实现镇域经济飞跃

1、盘活存量资产,突破发展资金瓶颈

通过初步估算,我镇现有闲置存量土地3800亩,闲置房产50余栋,总存量资产在1.5亿元以上,如果我们在盘活存量资产上下大力气,做好盘活文章,每年盘活2000万元,就能够突破资金瓶颈,基本上解决我镇发展的资金问题。一是要主动联系,重点招商,加快对月亮岛、拾比佰、洞庭公司等闲置用地的项目替代。二是对镇谷山林场、原谷山乡政府、镇机砖厂等镇有土地、房产进行招商开发,使之产生实际效益。三是动员和要求各村采取租赁、转让经营等形式,使各村的闲置村部、学校发挥效益。四是拍卖东马、涧湖、桑梓等重建地的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变现。

2、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导农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则,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园无公害粮菜基地的核心示范作用,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中心向周边幅射,发展城郊型农业,明确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优质粮;二是花卉苗木;三是畜牧水产;四是无公害蔬菜、水果;五是农产品加工。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一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一带(雷锋大道沿线示范带),一区(奶业发展小区),五基地(优质粮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牧水产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秀龙米业、省原种猪场等龙头企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格局,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农村科技合作社”网络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

3、强化城镇集聚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东马、灌子岭集镇,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各企业向东马集镇和灌子岭集镇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至2010年,东马和灌子岭集镇要发展成人口逾万人的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型集镇。完善集镇基础设施,不断提高集镇的综合功能,全镇城镇化率达50%以上。完成星城大道道路拓宽改造,实现东马、灌子岭集镇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增大电力容量,兴建环卫设施,建立集镇社区组织,实行城镇管理模式。

4、拓展引资渠道,推进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管理和人才,尤其要注重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企业,充分利用省新闻出版集团、国家农业科技园的示范聚集效应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金星大道、雷锋大道的交通优势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近城临江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融入省会长沙的号召作用招商引资,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员、关系、手段招商引资。争取每年引进企业或项目5—10个,引进资金5—10亿元,对招商引资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向外“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发展劳务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努力提高镇域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

(三)、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以建设良好的体制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整村级区划,理顺镇村关系,强化镇对村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体制环境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培育诚实、信用民风,强化诚信教育,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推行服务承诺制,加强服务环境建设。依法查处“三乱”和各种侵权行为,依法打击各种侵商、扰商、袭商行为,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和低成本投资环境。

2、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采取就地安置、劳务输出、鼓励创业等方式,解决失地农民和剩余劳力的安置就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深化机构改革,并村减员,推进事业单位体制和机构改革,逐步降低镇财政供养系数。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完善干部定期学习制度,加强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建立一支高效、勤奋、廉洁的镇干部队伍。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培训、考核工作,依法配备、选举村级带头人,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一批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

4、加强对镇域经济的领导

把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摆到重要位置,镇党政一把手要将主要精力抓经济发展。成立镇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确定长期稳定的符合本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定期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使镇域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四、对发展县乡(镇)域经济的想法和建议

1、坚持兴工强县,融城强县发展战略。

2、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业兴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坚持沿湘江带优先发展带动其它乡镇发展的思路。

4、采用“谁引资、谁受益”的方式,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扩大乡镇经济发展自主权,对驻乡(镇)甚至村的企业按合适比例返还部分税收到乡镇甚至村,调动乡(镇)、村一级引资发展的积极性。

推荐第9篇: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农村农业

(二)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调整充实了城镇规模建设工作机构,推选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了城镇建设班子,稳定了城镇管理队伍,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明确了专人专职。加大雷锋大道、星城大道的整治力度,拆除了两旁的乱搭、乱建建筑物和广告牌,成立清扫队伍,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差现象。增设路标和指示牌,解决了乱停乱靠现象。规范渣土管理,日夜巡逻,杜绝了渣土乱洒现象。完成规划修编工作,东马集镇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科学。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换雷锋大道沿线流泥井盖40余个,增设小垃圾站6处,疏通下水道1000余米。

(三)严格依法依规征拆,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四)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时刻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排忧解难,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开展创建“平安星城”工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保驾护航,搞好“十户联防”,在中岭村试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户长制”,取得较好效果,并在全镇进行了推广,优化了治安环境。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讲诚信明事理教育,采用文艺宣传,张贴标语,出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纯朴民风,优化人文环境。

二、困扰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全镇干群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我镇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但是,在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一是征拆资金严重不足,致使镇财政赤字增加,沉重的财政欠债,为镇域经济的继续发展留下了隐患;二是征拆资金到位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征拆交地的进度。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推荐第10篇:仙女镇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仙女镇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分析

仙女镇地处枝江市北部,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1公顷,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建设“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服务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我镇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1-6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9.88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04.8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3万元,地税完成611.75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9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企业1家(宏昌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4家。另外,瑞克实业、雅丰公司、强劲公司3家企业正积极筹备进规。1至6月,全镇生猪出栏46100头,同比增长3.04%;家禽出笼105612只,同比增长6.2%;夏粮总产量2871吨,同比增长2.94%;油菜总产量7576吨,同比增长1.54%;蔬产总产量7328吨,同比增长4.79%。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家;柑橘打蜡、

销售大户达到2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按照市政府规划我镇主要以建材、包装为主的工业园。目前我镇招商储备的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大项目少,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税收贡献率的项目更少,很难形成定向招商。未能把良好的交通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三大特色农业方面投入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

2、城镇开发经营处于规划阶段,相对比较滞后。

3、由于仙女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村与村之间差异较大,农民生活水平差距大。

4、园区建设方面的困难。镇级财政收入压力较大,无法统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配套建设落后,往往是项目在前、配套在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临主干道两侧的房屋拆迁难以推动,导致项目落地进度慢。企业招工难,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做法

1、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镇以李家茂为会长的肉牛养殖大户已达到3家,以周代年为代表的柑桔打蜡、销售大户已达到200多户,以胡光平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2、今年来我镇加大了老周场集镇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启动“示范一条街”建设。完成了枝当路与仙一路交叉口至老周场集镇三公里的路灯架设,安装高杆路灯68盏;投资34万元,对老周场集镇新正街两侧人行道进行改造升级,铺设新型人行道板1400米;启动老周场集镇街心花园和仙女经贸区仙女农贸大市场建设,并更新老周场集镇和仙女经贸区的环卫设施。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努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紧依托仙女工业园平台,围绕新型建材、包装产业进行定向招商,进一步把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

2、稳妥推进城镇开发经营。积极顺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仙女新区发展规划,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紧临枝江主城区的实际,适时提出了高速公路以南激活“一方热土”,建“工业新区”;高速公路以北保持“一方净土”,建“生态新区”的思路,努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仙女。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示范村的建设,以点带面,分类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老周场集镇和仙女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镇品位和形象。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意识,打破城乡壁垒,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注重对农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导,促进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与覆盖,努力形成产业互动、城乡共荣的良好局面。

4、加大拆迁力度、加快仙女工业园建设。积极配合市政府加强仙女工业园区建设。使工业园区内道路网络日趋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对现有在建项目,重点有国泰科技、日威食品、仙女服饰等三家企业,要采取倒排工期,加压紧逼等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

第11篇:产业结构升级与镇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与镇域经济发展

http://.cn 2007年01月02日06: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汽车产业已成为广州支柱产业,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何勇当 摄炭步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南部,是第二批广州市中心镇,也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随着广州市市区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以及新白云机场、汽车城和市西二环高速公里等大型项目建成,为镇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得到市区二级政府政策与经济的扶持,发展优势更为凸现。汽车产业是花都区的支柱产业,汽车城二期、三期用地均在本镇;在镇内建设的国际纺织城已见雏形。形成了炭步镇超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基地,商贸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给炭步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契机。

1.整合资源,迎接产业升级

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中调、东进、西联。“北优”是强调北部地区产业升级,利用北部土地及交通优势承接广州中心城区的部分传统产业或有污染的产业转移,同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炭步镇与广州中心城区有一定空间距离,具有交通与区位优势,北优战略为本镇承接广州中心城区传统产业搬迁转移,进而为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生机创造了条件。在镇域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

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新兴的工业资源、交通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和政策资源,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和优化。

2.加强城镇经济规划,着眼未来发展

突出特色,形成和谐共进。建立现代工业,走工业强镇道路是诸多岭南名镇崛起的成功实践,历史赋予了我镇在新时期加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炭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是典型的岭南鱼米之乡,要从整体上把握城镇与农村的发展需求,形成工商农各产业的协调,并且在发展中体现炭步镇作为南粤鱼米之乡、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地方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镇是山水城镇,鱼塘密布,河网纵横,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但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生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迹象。要改变粗放型、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制定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中心镇环境质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绿色现代农业,工业发展和产业

升级与环境保护并重,真正体现山水城镇风貌。

3.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

中心镇建设是广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广州市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战略措施,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需要,也是把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山水城市的重要举措。上级政府对于中心城镇发展在政

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镇经济全面发展和产业转型。要重视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有计划地承接由中心大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工业生产能力进行配套,并注重提升科技含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镇区硬环境,吸

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建设新型工业中心镇。

4.加速服务业发展

镇域经济升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健康发展,经济转型不能忽略服务业在建设中心镇的主要作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类别与覆盖面与镇域经济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我镇经济工作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商贸业,依托汽车城的经济效应与聚集效应,为汽车城提供配套的商业服务;加强镇内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商业街,繁荣商贸与餐饮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农业观光资源,积极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整理修缮并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优化就业结构,加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素质,将我镇建设成为富足与和谐

的新型中心镇。

第12篇:镇结构调整攻坚战 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史口镇构调整攻坚战 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一是以拆迁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

把拆迁建设作为改善城镇面貌、提升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条件。在制度落实上,做到坚持依法拆迁、知情拆迁,继续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包靠制、拆迁补偿公开制、拆迁考核绩效制等制度。在拆迁队伍上,继续实行工作片就是拆迁队的办法,发挥社区干部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工作实效。对已完成拆迁的项目,重点抓好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

二是以社区建设为发展重点,构筑农村发展新格局。

史口镇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完成了安子张社区的建设任务,又投资260万建设史口、曲家和大宋社区。社区按照“三室一站一厅两栏”的建设模式,设立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远程教育室、平安工作站、综合服务大厅、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为了更好的方便社区居民娱乐、休闲,还建成一个文体活动广场;慈善义工超市和慈善大众浴室的建成,更使广大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和便利。其中,大宋社区转变传统种养观念,走上高效的产业化经营之路。生态高效农业实现了大发展、养殖小区的规模实现了迅速膨胀,目前,大宋村新型城郊产业化建设一期工程——新建设的200多栋高温蔬菜大棚与近百个拱棚成为首批50多户群众的“摇

钱树”。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很快可投入生产。

第13篇: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乡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冒水乡人民政府胡增利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突出“移民、迁城、兴库、富民”战略重点,把握“向家坝与溪洛渡大型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在即的关键机遇,多措并举,配套联动

,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冒水乡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效益

(一)面向市场,注重效益,调整农业种养结构。

调整的重点是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和季节性结构。要加快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提高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不断扩大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要通过加工、保鲜和反季节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时间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加快发展畜牧业。

(二)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各村因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条件、农民种植习惯有一定的差异,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菜则菜,什么效果好就发展什么。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又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三)利用向家坝电站修建之机遇,积极规划实施小城镇建设。

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把迁城新址——干海子建设成具有少数民族(若清平与冒水合并挂民族乡的牌)风格的建筑群,成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溪洛渡电站——马湖——冒水大峡谷——屏山湖——老君山——龙华八仙山——乐山佛都等旅游线上的亮点,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四)着眼农业竞争主体,调整农业组织结构。

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采取协会或股份制和股田制等形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要象重视民营企业一样重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要象优待企业一样优待合作组织牵头人。积极引导,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使之成为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的桥梁,达到扶持一个经合组织,带动一片产业,切实打造冒水新形象的良好效果。

(五)调结构,重落实。

冒水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优质水果和农作物的生长,利用热资源丰富的大石、冒水两村(在海拔380米以上)建设果水配套工程。对已高换的1500亩椪柑,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并高起点高标准新植甜橙类水果1000亩、龙眼1000亩,中药材:沙仁1500亩(复种)、银花1500亩(复种),大棚蔬菜500亩,真正形成沿江经济特色带(除了为农民增加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后靠移民的生产、生活支撑)。荒山荒坡较多的前山、岩坪、龙宝、后山等村,大力发展黑山羊,达到存栏10000只,出栏10000只,肉牛3000头。前山、后山、岩坪三个村以现有3500亩绿茶为主,加强抚育管理的同时,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名优茶技术的培训力度,依托名优茶公司,拓宽我乡名优茶的销售渠道。再辅以退耕还林、天宝工程,冒水、大石两村种植酸梅2000亩,龙宝、岩坪、前山、后山四个村已种植黄栀子1500亩,黄柏、杜仲3000亩,核桃、板栗各2000亩。在大石、冒水、前山、岩坪等村实施丰产魔芋示范2500亩,同时积极扶持茶叶、魔芋、椪柑、黑山羊等龙头企业经合组织牵头人,让更多的劳动力从粮经型转移到特色经济上来,让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外出务工或经商(到城市就业)。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乡农民的收入将持续稳定快速得到增加。

二、坚持基础先行战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要得富,先修路”。按照“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省道、县道的布局,努力打造大石村(307省道)——岩坪村——老海龙和唐家湾——龙宝村;冒水村(307省道)——前山村——后山村和龙宝村;基本形成全乡交通环行网络。

(二)、抓好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至3年内完成冒水、大石两村的果水配套工程,岩坪大堰的续建工程,大石风岩堰的整治工程,场镇在清水湾的管道引水工程,冒水、前山、岩坪、后山、的堰塘整治,确保全乡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灌溉。

加速老海龙水库的争取立项工作,老海龙水库建成后海拔在1200米左右,蓄水量可达1500多万立方米,库中有五个以上的岛屿,再经过人工培植,将极为壮观、优美,又是一山、二站、三湖旅游线的好去处,即老君山——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老海龙水库——马湖——溪洛渡水电站。

(三)、加大通信设施力度,力争村组通电话,努力促进对外信息的沟通。逐步改善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水平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发挥各村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培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定保底收购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和接受检验检测,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坚决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既定的收入水平上,减轻农民负担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减负就意味着增收。沉重的农民负担抑制了农民的投入和消费,阻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又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坚决执行现行的税费改革政策,认真执行中央的“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规定,把农民负担切实减下来。冒水乡在2002年税费改革中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乡5302人,减负金额9万余元,减负率41.1;今年又减去4个百分点,加上粮食直补共10万余元,总共人均减负4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要有重点地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逐步建立高效率、高效益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逐步改变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培育科技示范带头人和农村企业家。在每个村民小组选2——3户敢闯、实干、经济意识较强的农户作为项目实施的科技示范户,再进行定时、定点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点面结合,覆盖全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加强农经网的开发和利用,对农民增收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保证

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加工增值的效益。要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

第14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15篇: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近年来,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服务大局,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翻两番,创强镇”这一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特色产业富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实现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某镇位于X县城北19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3.39平方公里,耕地5259公顷,林业面积2900公顷。辖60个行政村,2.2万户,6.3万人。全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交通便利,X公路穿越镇境,X高速途径境内,并设出口和服务区各一处,2小时以内可直达XX等大中城市。先后获得“ XX”、“ XX”、“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金融创新工作先进乡镇”、“果品生产先进乡镇”、“优质农产品基地与品牌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某镇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围绕实施大项目、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板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支柱产业,打造和巩固产业基地,形成产业

集群合力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1、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翻两番、创强镇”的发展目标,全镇上下高度一致,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奋力推进镇域经济大跨越,全镇经济总量不断膨胀,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1.6%,比2006年增长203%;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66.7万元,首次突破两千万元,五年增长663%;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4200元增加到2011年的8650元,五年增长106.5%。

2、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某镇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中心地位,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尊商、富商”的氛围。在强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还采取“以诚引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乡情招商”等有效做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资,一大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活力也明显增强。近几年来,全镇共引进镇外投资项目45个,合同利用外资30.7亿元,到位资金26.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7个,过5000万元项目8个,过3000万元项目12个。先后引进威普斯橡胶、精和制版、申海煤业、天立能源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

3、工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全镇上下精力高度集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工业和民营经

济实现由量增到质变的飞跃。一是抓好量的扩张,不断壮大群体优势。2006年以来,共发展个体工商户2764家,私营企业98家。二是抓质的提高,自2006年以来,全镇投入28.6亿元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狠抓骨干企业的提升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做大做强企业。涌现出一批纳税过100万元企业,企业档次进一步提升。目前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实现企业产值76.5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8%,比2006年增长542%,利税7100万元。

4、高效农业稳步发展,经济基础得以巩固。在稳定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以土地流转为核心,以X河两岸为重点,建设以烤烟、林果、大棚蔬菜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重点打造XX精品果园、XX有机韭菜、XX林下经济和XX烤烟生产四大基地,提升有机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和互助合作社发展步伐,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已组建林下食用菌、果蔬、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个,发展杨树丰产林41700亩,落实烤烟生产面积2415亩,精品果园8000亩,新建规模以上养殖小区6家,现代农业园区4处。

5、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板材产业是某镇的优势产业,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60个行政村,已有板材加工村39

个,木材购销户540户,形成木材专业批发市场一处,年购销木材180万方,木材加工企业达到了1253家,其中胶合板加工企业122家,年产板材360万立方,从业人员12000人,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近1000万元。产品档次不断提高,胶合板间接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配套服务不断完善。2009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某镇在XX规划建立了占地20亩的县级板材市场一处,成立了 板材产业服务中心,购进板材质量检测线一条,为周边乃至全县的板材产业发展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板材质量。

三、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镇域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目前我镇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

一是镇内板材企业属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型产品国际需求骤减,加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等因素影响,镇内众多板材企业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影响了全镇经济的总体发展。

二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招商项目建设整体进度仍需提高,对外引资和争取项目的力度有待加强,招商项目中税源型项目亟需增多。

三是全镇底子薄、基础差,农业为主,工业强镇任务重。

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仍然较少,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是农业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四、思路和对策

一是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的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把招大引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引进过十亿元项目一个,确保引进过5亿元项目一个,过亿元项目一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以上,采取“专业招商、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并举措施,努力扩大招商空间。实施“三个瞄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招商;重点对接石油、化工类项目,突出抓好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项目的引进。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高企业技改水平。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强力提升板材、矿产、煤化工等产业,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膨胀工业总量,突出发展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亿元。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4家。同时以 XX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全镇优质名牌产品的竞

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坚持“市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紧紧围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围绕

二、三产业发展,围绕经济产业带的形成,坚持不懈地抓好经济林果开发、畜牧业振兴、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荒山绿化四大工程建设,着力在内涵挖潜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巩固、膨胀、提升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X为中心,新发展精品果园1000亩,力争总面积达到9000亩,建设精品果园基地;以X工作片为中心,新发展黄烟1000亩,辐射周边村建设3000亩植烟大片;以X500亩有机韭菜基地为基础,扩大规模,带动一批新户共同发展,建设有机蔬菜基地。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示范专业合作社。

四是积极培植龙头企业,扩大特色产业优势。2012年板材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充分发挥镇板材办及板材协会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帮助企业研究市场方向,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新品开发动向和市场供求信息。克服种种困难,立足优势,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着力进行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促规模膨胀和“质”的升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品牌知名度,使得板材这一“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镇将发展胶合板生产线30条,其中新上

胶合板生产线10条,产业提升升级胶合板20家,重点企业XX新上塑木生产线12条,XX新上高档板生产线4条,板材产业由皮、板向多领域、高科技方向转化,整体提升板材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第16篇:顾家店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顾家店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11月)

一、基本情况

顾家店镇因清代顾姓人家于此开店而得名,全镇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49亩,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639人。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增长46.2%;规模工业总产值5.08亿元,增长76.1%;农业总产值6.22亿元,增长25.4%;财政总收入1304.57万元,增长24.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32.88万元,增长31.3%;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增长41.5%;农民人均纯收入7807元,增长11.2%。

二、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全力服务白洋工业园建设发展、抓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同时,我们按照以上工作思路目标,集中力量抓工业项目建设,抓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抓财税收入进度,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稳步推进,一些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元至10月,全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91亿元,占任务数7.81亿元的62.9%,增长92%;农业总产值6.5亿元,占任务数7.8亿元的83.3%,增长16.1%;财政总收入1152.58万元,占任务数1492.21万元的77.2%,同比减少4.5%;一般预算收入830.51万元,占任务数1049.47万元的79.1%,同比减少4.9%;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占任务数7.28亿元的82%,增长12.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占任务数3亿元的117.7%,增长252.7%;农民人均纯收入8956元,占任务数9000元的99.5%,增长14.9%。

(一)在工业发展上,今年全镇投产项目3个,即恒友化工五氯吡啶项目、盐酸乙醚项目,分别于今年2月、4月试生产,已实现产值3000万元;振林科技培养基用干酵母项目,今年4月投产;金福达塑料桶包装桶项目,7月底投产。签约在建和待建项目3个,即恒友公司新上6万吨年过碳酸钠项目、新浩年产2万吨高强耐磨材料项目、丰利宏铸件扩规项目,其中恒友公司6万吨年过碳酸钠项目总投资2.5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年产2万吨高强耐磨材料项目由本土企业家投资1.2亿元建设,目前已通过项目评审,正在选址落户中。洽谈即将签约项目3个,即年产20万吨方解石矿开发及年产5万吨超细微碳酸钙粉体材料项目、东方超市及商住开发项目、新型环保隔热瓦项目。跟踪项目3个,即宜昌建鑫实业公司(原宜昌水泥厂)年产15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年消耗园区废渣70万吨,建成后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四砖转型塑料编织袋项目;欣佳宜炉具扩规项目。

(二)在农业发展上,着力“四抓”:一抓惠农政策落实。全面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富农政策,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940.45万元。二抓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投资250万元的省级连片开发项目顺利通过省验收;建设通村公路10.1公里;“三万”活动清淤整治堰塘68口,投资169.78万元;投资800余万元,先后完成清水溪、马蹄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渠道清淤整治13000米、10万元;完成生态家园建设项目470户;解决3623人安全饮水问题;投资3750万元的沿江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正扎实推进,可全面改善项目区内9个村的基础设施。三抓农业特色农业培育。除做大传统的牲猪、柑桔产业外,主动对接周边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引导蔬菜、花卉苗木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柑桔种植面积3.46万亩,目前特早及早熟已销售完毕,销量2.95万吨,均价0.5元/斤;牲猪出栏10.2万头,增长2 %;家禽出笼43.7万只,增长7%;花卉苗木以高殿寺、白鹤冲村为中心,已发展花卉苗木5000亩;岩子河、沙碛坪等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600亩。四抓新村庄建设。结合沿江土地整理项目,科学规划新村庄建设,打造同济垸、青龙山等新农村示范村。目前,同济垸村正在进行道路扩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

(三)在征地拆迁上,全镇已实施了两期拆迁,一期主要是两条路,共涉及4个村236户、土地1011亩、房屋72户。目前马家铺路涉及的土地、房屋协议全部签完,地面清障全部完成;田家河大道中段土地清障全部完成,房屋应拆13户,已拆8户;田家河大道南段房屋36户,因宜昌还未纳入施工计划,同时无处安置,伺机启动,目前已先期拆除4户。二期镍基合金项目目前已启动两个阶段的征地拆迁,第一阶段土地协议119:123份,签订率96.7%;房屋协议45:87份,签订率51.8%;已完成土地清障1033.72亩,房屋拆迁5栋。

(四)在集镇建设管理上,结合征地拆迁农户的安置,努力加强集镇管理,扩展集镇规模,改善集镇形象。在集镇管理上,成立了镇土地城建规划审查小组,实行了“三个停批”制度(对雅澧线两旁、集镇规划控制区和白洋工业园规划区内的所有新建房一律停止审批,对旧房改造、改建从严控制,逐步引导至集镇规划居民点内集中建房;对旧雅澧线以西各村建房审批从严控制;对其他各村申请新建房和旧房改造改建的,由镇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实地查看、严格把关)。在居民点建设上,规划占地面积209亩,其中独立式住宅285户,多层住宅34栋408户,共可安置693户。目前,已投入资金1534万元完成居民点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一期土方平整,二期土方平整及给排水、电力等配套设施正在配套建设中。

在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些小小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与先进乡镇、兄弟乡镇的明显差距。

一是工业发展差距。从今年上半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来看,马店过1000万元的企业3家(开元、香青化肥、奥美医疗)、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奥美纺织、雅厦地产)、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安福寺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鸿新、天元均过600万元)、过100万元的企业2家;董市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楚天塑业)、过100万元的企业5家;仙女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今贝607万元)、过100万元的企业1家;白洋、百里洲过100万元的企业分别有1家(亚泰陶瓷、朝阳纺织),其余3个乡镇没有税收过百万的工业企业(顾家店、问安、七星台)。

二是财政实力差距。从2011年各乡镇街道财政收入情况看,大致可分为四个等次,即过亿元乡镇1个(马店1.8亿元)、五千万元乡镇1个(董市4698万元)、两千至三千万元乡镇3个(仙女2703万元、安福寺2523万元、白洋2118万元)、千万元乡镇4个(百里洲1494万元、七星台1408万元、顾家店1304万元、问安1214万元)。7月份,结合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我们认真比较了我镇财政收入和其他乡镇财政收入情况, 1-6月我镇国税收入仅79.8万元,仅为马店的1.17%、董市的3.77%、安福寺的4.77%、白洋的8.96%、仙女的10.1%、七星台的20.56%、问安的33.49%、百里洲的35.13%,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税收入是工业实力的“测量仪”,充分说明顾店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实力弱、规模小。1-6月,全镇工业企业税收最多的新浩仅25.15万元;10万元以上的仅有氯化锌(15.7万元)、瑞丰(14.9万元)两家企业;纳税10万元以下还有3家企业(金汇5.71万元、丰利宏2.22万元、强盛1.6万元),其他4家规模企业无税收。

三是发展后劲差距。由于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实力弱、规模小,全镇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商贸物流企业,收入来源极不稳固。而且,近年来全镇财税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近3年(200

9、20

10、2011)分别为795万元、1044万元、1304万元,增速达25%至30%,全市各镇中以类似速度持续高速增长的还有马店、仙女、董市镇,但其增长有园区和工业支撑,而我镇无工业支撑、发展支撑,这种发展严重不足基础上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从全市各镇发展情况看也是如此,有园区平台、有工业支撑的乡镇,发展快、势头好,安福寺镇今年的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国税收入在全市各镇中都排在第1位,其企业鸿新公司、天元罐头1-6月税收都突破了600万,增速分别达到76.28%、407.75%;白洋、董市、马店、仙女等工业支撑较强的镇,其发展势头都不错;而无园区平台、弱工业基础的乡镇,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分析自己,对照兄弟乡镇,感觉差距非常之大、完成任务压力非常之大、持续增长责任非常之大。但同时顾店正处于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突出机遇,要清醒认识不足,切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首先,要确保完成今年年工作目标任务。由于发展支撑不足,加上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今年完成任务压力非常之大。但任务再重、压力再大,也要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各项经济目标任务,不给全市发展拖后腿。前几天,我们已组织相关单位、部门认真分析了经济形势,摸排了税源,拟定了措施,明确了责任;专门安排一名副书记负责各项经济目标进度的把握和推进,及时掌握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入库进度,经常与各商贸企业加强联系,如有异动及时沟通,确保税源稳定。同时,及早谋划明年的发展,力争工业大突破、财税大突破、服务园区建设大突破,以此为支撑推进发展大突破。

认真分析我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初步确定2013发展目标为 “4321” :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0%,突破10亿元;生产总值增长30%,突破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突破9亿元;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增幅20%左右,突破9亿元;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实现以上发展目标,要努力推进“三大突破”:

工业大突破。全镇工业的发展要坚持“三条腿”走路:一是建成企业尽快发挥效益。今年我镇建成的3个项目生产经营正常,但设备抵扣后尚无税收,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引导扶持企业稳健发展、加快发展,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下半年其效益将逐步发挥。二是签约项目尽快建设。积极扶持恒友、新浩、丰利宏、欣佳宜等本土企业扩规,新浩耐磨材料项目已通过评审,力争尽早落户建设。三是洽谈项目尽快签约。年产20万吨方解石矿开发及年产5万吨超细微碳酸钙粉体材料项目等3个项目正在洽谈,要进一步落实细节问题,争取尽早签约落户。

财税大突破。调整税收结构,把财税收入的增长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发展基础上。下决心逐步关闭几家砖瓦厂,利用存量土地新上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和财政实力。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多方积极争取税源,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服务对接园区大突破。按照“三个对接”的思路,坚定不移服务白洋工业园建设发展并积极对接发展相关商贸物流产业,在服务白洋工业园建设中求发展,在白洋工业园发展中得实惠。服务对接,把白洋工业园征地拆迁当作自己的事来抓,全力服务支持其建设发展,千方百计按要求、按时间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设施对接,积极对接完善全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全镇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状况;产业对接,积极对接发展相关商贸物流产业,把商贸物流企业做强做实。

四、几点恳求和建议

1、恳请支持宜昌恒友化工公司加快发展。一是是企业发展空间预留问题。该企业产品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上游原材料有三宁就近保障供应,下游有上市企业重庆利尔化学等一批稳定的客户,企业一期五氯吡啶、盐酸乙醚项目项目去年5月动工,今年3月、4月试生产,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其生产经营形势尚好;目前即将投资2.5亿元新上过碳酸钠项目。企业恳请将贲松柏林场及附近预留土地200亩作为企业预留发展用地。二是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兑现问题。水蒸汽管囊建设资金,恒友公司已垫资300万元完成了公用管囊建设任务(只含水蒸汽、管架建设资金,不含企业自用的氯化锌管囊建设费用)。

2、恳请扶持我镇结合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白洋工业园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我镇共有五家砖瓦厂,为增强我镇财政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迫已成为我镇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紧迫任务。应该说,当前结合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白洋工业园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正当其时。首先,白洋工业园作为宜昌沿江突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宜昌市委、政府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园区供水供电道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标准高,建设进度快,为我们对接园区、发展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提供了现实条件。其次,砖瓦厂改造转型升级既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长远发展。第三,实现拆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发展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十分重要和必要。因此,恳请市委、市政府扶持我镇结合砖瓦厂的改造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白洋工业园配套的商贸物流产业。比如,积极对接发展相关产业链项目和商贸物流企业,充分利用白洋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在周边就近落户发展,产业关联度强、配套成本低,同时也抢占了发展空间;再比如,将白洋、顾家店周边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纳入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

3、恳请积极协调将我镇集镇基础设施纳入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我镇支撑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全镇供水水源为地下水,水量水质均无法保证;无排水系统,仍处于自然排放状态,经常引发纠纷。随着白洋工业园征地拆迁,部分农户搬迁移居,供水排水压力将更大。恳请市政府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帮助协调,积极争取将我镇集镇供水、排水设施纳入白洋工业园基础设施规划统筹考虑,为我镇对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第17篇:路域环境政治工作汇报

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全市公路环境治理活动开展以来,路政执法支队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打造“环境优美、安全便捷、监管有力、服务一流”的公路交通环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努力开展公路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使全市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公路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现就公路环境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为迎接交通运输部“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路政支队从2月份起开展“大干100天迎国检”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公路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并积极地组织实施。5月20日全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后,支队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人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单位,检查、指导、督办公路环境治理工作,协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经过全支队共同努力,截止11月底,共清理占路堆积物5100立方,取缔摆摊设点880处,取缔加水洗车点281处,拆除非公路标志标牌905块,拆除非法建筑520间,整治马路市场95处(次),纠正、制止其它违章行为300余处(次),市域国、省干线公路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加强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年初,为了加强对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支队成立了 “大干100天迎国检”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同时,制定了《“大干100天迎国检”活动实施方案》和《公路环境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任务和内容,细化了职责,规定了时限,建立了责任倒查机制,确保综合整治任务按照标准、按照时间、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为了使公路环境治理成果得到有效保持,逐渐形成长效机制,支队多次召开机关全体和各大队长会议,安排部署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加压紧逼,激发全体路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队还制定下发了《公路路域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为公路环境治理工作建立了制度保障和工作标准。

(二)扎实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工作

为了争取群众对“迎国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路政执法支队紧紧围绕“迎国检”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对公路环境整治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一是采取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立路政管理公示牌等方式宣传路政法律法规。二是印制了15000份路政法规宣传单走村入户散发,使群众了解《公路

法》的有关规定。三是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集中行动时邀请有关新闻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同时通过网络、报刊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宣传公路环境治理动态、进度,相互交流工作动态,累计刊登宣传稿件40余篇。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舆论宣传作用下,沿线广大群众清楚了公路环境整治的范围及要求,提高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减轻了执法工作阻力和难度,为全面开展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横向协作配合,有效开展联合执法。

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路政执法支队积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确保了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积极向地方人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对“迎国检”公路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加大上路巡查力度,对在公路路面及公路用地内乱堆乱放,设立非公路标志牌,以及在建筑控制区内栽设电杆等行为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尽量将各类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事后查处难的被动局面。

三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整治非公路标志牌、加水洗车点和违法建筑。经批准设立的非公路标志牌,对影响美观和安全的责令设置者整改,对擅自增设的商业性标志牌坚决拆除。对已审批的加水洗车点进一步规范,要求设置独

立的排水系统并硬化接口,杜绝在路面上加水洗车,设置文化墙等措施达到与公路有效隔离,对于未经审批的加水点,一律予以取缔。对于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简易屋棚及擅自设置的有关设施依法予以取缔、拆除。

四是加强与公路养护部门的联勤联动,养护人员日常巡查中发现侵害公路路产路权行为时,立即制止并及时通知路政大队赶赴现场查处,路政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路面等出现病害或无主堆积物时,及时通知养护部门进行养护、清理,保证了公路环境安全整洁。在清理非公路标志牌和违法建筑过程中,公路段出动设备和路政大队共同清理。

(四)加强分片包抓和督导检查

为了督促和指导各大队对境内公路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排查和全面整治,支队成立了以主管支队长为组长的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督察组,采取不定时间、不限路段、不打招呼、巡回督查的方式,对全市十三个路政大队公路环境治理进行检查督导,并将督查情况制成光盘下发各大队。及时将市双创办提出的整改意见下发给各大队,并提出整改要求,责令限期整改,对责任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问责,问题不解决不消号。同时支队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支队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人员分为两个小组,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协调、督促公路环境治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推动了整治工作平稳和有效开展。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队在公路环境整治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双创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路政部门在公路环境整治活动中,与政府其它相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协作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二是部分过村镇路段公路环境治理问题仍较多,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加水洗车、乱堆乱放、摆摊设点存在反弹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治理,影响交通安全畅通。其原因是:过村镇路段群众单纯从自身生活便利及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忽视公路的社会效益,爱路护路意识淡漠,占道经营、加水洗车、摆摊设点现象屡禁不止,对路政执法有抵触情绪,从而加大了过村镇路段的治理难度,使前治理后反弹的情况反复出现。

三是路政管理经费不足,致使日常执法活动难于有效开展。公路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经费及相关路政管理经费等未得到全面落实,给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18篇:城市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潮州位于广东省东端,与福建省接壤,濒临南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明显,港口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城市。潮州市市长汤锡坤近日在接受《潮商》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海西经济区的崛起,潮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我们正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奋力实现潮州发展新跨越。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潮州市采取各种有力有效措施,攻坚克难,落实推进,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344.4亿元,增长11.2%,居全省各市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47亿元,增长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2亿元,增长23.3%。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增长2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10.9%。外贸进出口19.43亿美元,增长16.6%。

当前市里正借助《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推进实施,以产业建设为依托,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港口经济做大做强,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

潮州是“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产业特色明显,民营经济发达。已形成陶瓷、服装、不锈钢制品、印刷包装、食品、电子机电、塑料制品、水族器材和能源石化等产业体系。陶瓷、婚纱晚礼服、食品等产业集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潮州特色产业集聚程度高、产业链完善,产业专业镇数量占全市建制镇的一半。潮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居全省各市前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数量居均全省第7位。潮州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已获得国家级区域品牌24个、省级区域品牌14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产品274项。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发展这些成果,围绕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目标,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构建技术先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支撑有力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为广东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贡献。

二、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经济

潮州港是华南地区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具有水深不淤、避风条件好、作业时间长等特点,可供建港自然岸线21.9公里,规划可供建设的5000吨泊位45个,1.5-3万吨泊位42个,4-5万吨泊位5个,10万吨、20万吨以上泊位多个。潮州港陆域广阔平坦,可供开发建设的面积20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东南沿海各个港口少有的。目前,潮州港投资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总投资250亿元的大唐潮州电厂、总投资100亿元的华丰石化工业园等一批企业已落户港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中国交通集团下属企业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亿元对潮州港实施综合开发。我们将进一步依托潮州港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目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潮州港对外的集疏运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配套化的原则,大力发展能源、精细化工、生物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临海重化工业带;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港口运输、商贸服务等港口服务业。加强与南方沿海主枢纽港的联系,探索与深圳、广州、厦门、香港、台湾等港口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提升港口的功能和带动辐射能力,使潮州港成为潮州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加快发展文化经济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活力彰显。我们将进一步以潮州文化为支撑,围绕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目标,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全面恢复古城历史风貌,展示古城文化内涵,加快建设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以及名人荟萃等优势,扩大对外宣传推介,激发潮州文化活力,提升潮州文化影响力;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的品牌效应,大力整合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提高产业发展素质,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

四、大力推进城市产业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潮州是闽粤沿海走廊的重要地区,是广东省的“东大门”。我们要大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重点推进厦深(厦门到深圳)高速铁路、汕梅高速公路、潮揭高速公路、闽粤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实施一批国道和省道改造工程。进

一步加强潮州港航道、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潮州港集散辐射能力。同时,配合做好潮汕机场建设,支持粤东城际轻轨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建立起对外扩展、内部合理、衔接紧密的立体化、开放性交通运输体系,努力缩短与珠三角地区和海西城市的时空距离,为融入珠三角、对接海西经济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推进产业

转移园区建设。潮州市的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总面积2457.1公顷,形成“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已竞标成为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园,获得省的扶持和深圳的支持,并得到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投资,其中径南产业转移园将由中国房地产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潮州港经济优势,修编完善园区各类详细规划,加快推进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同时,要继续推进其他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发展空间。

推进城市发展环境建设。潮州是“国家园林城市”,境内山青水秀,植被保护完好,空气常年清新,人居环境良好,生态文明发达。要遵循人文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继续做好“山”、“水”、“城”文章,形成“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城市环境特色,塑造潮州城市个性和特色。加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均衡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化水平。要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公正的法制环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第19篇:城市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环××地区宜居宜业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打造新区、提升老城、西控北延、开发××”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突出“规划、资金、项目、功能、管理”五个重点,扎实推进××滨水区等一批重点城建工程,切实加强城区土地利用和建设秩序管理,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

提升。

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灵魂。在谋划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关系。就××而言,当前要抓紧编制好县城重点发展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山滨湖新城概念性规划,高标准制定完善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使城区规划面积由目前的12平方公里快速拓展到20平方公里。

破解资金难题,保障城市发展。为确保今后重点城建项目顺利推进,首要问题就是要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城建资金瓶颈制约。要抓好城文秘杂烩网市经营,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的路子,针对不同建设开发领域,在更多层面搭建融资平台。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瞄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精心包装,“打包”推介,吸引更多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加快项目推进,拉动城市发展。对于城建重点工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全力突破。要继续实行大项目指挥部制度,打破县四套班子分工界限,打破部门职责权限,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靠在工地,盯在现场,一线指挥,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同时,要注重县城旧城改造,合理制定改造计划,本着“改造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不断提高城市档次。

提升城市功能,助推城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的基础和载体,是展示一个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垃圾处理设施、供排水管网、电网、通讯设施及道路交通www.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好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城区重要道路节点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工程,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完善县城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推进西湖金都步行街和东街二期改造等工程,打造中心商贸区,形成一批专业特色街、品牌旗舰店和大型卖场,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到商业网点就业。

强化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建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有力地促动城市发展。要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包净化、包绿化、包美化)责任制,对重要路段,实行职能部门、部门科室、执法人员和村居管理人员责任包保,并严格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加大城市维护投入,成立城市基础设施维护专项资金,形成城市维护不差钱、环境卫生人人管的良好格局。注重市民素质的提高,逐步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

第20篇:××市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县(区)域经济是指在县(区)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市管辖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重视研究和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对于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增强本市的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县(区)域经济的优越条件和基本情况××市发展县(区)域经济拥有许多优越条件。主要体现在: 一是区位优势。 我市一县三区区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邻近广东、海南和港澳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海洋优势。 全市海岸线全长 500 公里,海滩涂 73 万亩,可供养殖面积 21 万亩,北部湾渔场总面积 16 万平方公里,海洋鱼类 500 多种,虾类 10 多种,持续资源量 70 万吨。 三是农业优势。 我市一县三区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发展亚热带农、林、经济作物和水产畜牧业。 四是旅游优势。 分布在一县三区以海滩、海岛、红树林为特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的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条件。近几年,××市一县三区凭借各自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全市整体经济发展思路,基本上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合浦县位于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东部,东与广东廉江相邻,西北与钦州接壤,南临北部湾。全县行政区域面积 2380平方公里,辖 13 个镇、3 个乡,总人口 92.3 万人。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烟花炮竹、制糖业、林果、海养、畜牧等支柱产业。 2001 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49.7 亿元,增长 9.8% ,其中第一产业 21 亿元,增长 6.17% ;第二产业 13.8 亿元,增长 10.71% ;第三产业 14.8 亿元,增长 10% 。海城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区。全区行政区域面积 140平方公里,辖五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镇,总人口 22 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点,经济发展逐年稳步增长。 2001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4.3 亿元,增长 10.63% ,财政收入 1.04 亿元,增长 7.8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013 元,增长 13.7% 。银海区位于××市一县三区的结合部,西接海城区,南临北部湾,东与铁山港交界,北与合浦县相邻,行政区域面积 420平方公里,辖五个镇,总人口 13.2 万人。银海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海洋渔业、建材、绿色食品为支柱产业。 2001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1.17 亿元,增长 10.20% ;完成工业总产值 11.5 亿元,增长 12.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2.1 亿元,增长 6.5% ;农(渔)民人均纯收入 2319 元,增加 201 元。铁山港区位于××市的东部,行政区域面积 394平方公里,辖南康、营盘、兴港三镇,人口 15.5 万人,海岸线总长 50 公里,滩涂 80平方公里。目前铁山港区的经济主要是以海洋产业和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 2001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7.08 亿元,增长 12.5% ,农业总产值 10.85 亿元,增长 10% ,工业总产值 7.32 亿元,增长 8.4% ,农民人均纯收入 2286 元,增收 204 元。附表: 2001 年××市和一县三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其中人均 GDp (元)财政总收入(万元)人均财政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市123437837386733874252176985791068437382265海城区1438224362432982672166110104434122290银海区111653632033278715663886881036432319铁山港区70887354081960715872458546292992286合浦县4965322096231384581484515381258192802251(表中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

二、影响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市一县三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当看到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地方财力紧张等问题比较突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还存在不少制约县(区)域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是检验县(区)经济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县(区)相当一部分乡镇不能按时发放干部、职工工资,主要原因是财政收入太少,入不敷出。⑴稳定存量,巩固税基。 对现有税源产业和纳税大户,要加以引导和扶持,继续做好稳定和巩固工作,确保税源正常增长。⑵发展增量,拓宽税源 。重点是继续培育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以及民营经济,增加地方税源。第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发展。县(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 WTO 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经济发展总量。⑴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要在加快招商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和规范好县(区)有关引资的政策、法制、法规,简化办事程序,为他们投资客商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服务环境。⑵精心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动。 如网络招商、业主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等,达到实现县(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引进一些能带动县(区)经济发展的项目。第七,应对加入 WTO,转变政府职能。我国加入 WTO 后,县(区)政府职能应与国际接轨,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服务。⑴坚持依法行政。 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制订和执行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创造统

一、公正、合理的经济环境。⑵推进政企分开 。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⑶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对不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的清理,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项目和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市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第3页)一文由www.daodoc.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汇报.doc》
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