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推荐第2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

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1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专家的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肛肠科在治疗痔疮、肛瘘、肛裂等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立了“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连续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中医特色治疗。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普遍。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近期院分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派人到区卫生局参加培训,正积极准备使用电子病历。建设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中医学习。与市中医院专家建设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每年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盐城市中药饮片厂购进,由主管中药师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2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对口支援、师承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2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中医研究生班学习。将全院所有青年中医类别临床执业医师纳入青苗工程培养,中医师承有声有色,2011年、2012年分别举行第

一、第二批中医师承拜师仪式。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病房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每年和省中医药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江苏行、健康你我他”、“中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区卫生局和我院联合举办了“盐都区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社区行活动”,并深入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医院对口支援中兴、北蒋等乡镇卫生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构建中医对口支援关系。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后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推荐第3篇: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玉门市中医院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正式挂牌开始于一九九一年十月,于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爱婴医院”,于2013年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玉门地区唯一的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是玉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

现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16平方米,其中门诊建筑面积 1796平方米,住院部建筑面积6560平方米 ,辅助用房面积760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 158张。年门诊量10万余人,年收治住院病人4200余人,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2728元。

全院现有职工1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5人;设置临床科室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有:中心药房、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拥有16排螺旋CT1台,美国GE彩超3台、DR、C型臂、5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血培养箱、尿沉渣分析仪、ECG-811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胃镜、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数字化宫腔手术B超诊察仪、中药熏蒸舱、蜡疗机、脑循环治疗仪等先进仪器设备100余种150余台件。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去年引进中医药人才6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进修学习。

2、依托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平台,共培训我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所中医适宜技术三期,共300多人次。

3、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 五级师承教育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充分发挥中医基层指导科作用,定期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各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重点加强了肛肠科和肺病科专科建设,其中肛肠科采用中药灌肠和中药薰药等方法,肺病科采用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特色疗法,效果显著。2014年诊治患者100余人。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根据《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筹建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完善远程学习系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

4、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玉门市中医医院

2014年9月1日

推荐第4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 1 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2 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2017年12月30日

推荐第5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XXX县民族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内涵,加强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院民族医药诊疗水平,带动全县民族医药工作的发展,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业务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业务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尊重维护全体医院职工的根本利益,群策群力,通过业务建设来不断提高医院职工生活水平,力促医院业务建设和谐发展。

3、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重点,突出中医民族医药特色,努力走符合民族医发展规律的道路。

三、基本情况

1、我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 xxx 人(含临时职工),占职工人数的14.9 % ,副高职称 5人,中级职称10人,在职(含外聘、返聘)

1 的名老中医2人,医院设有7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住院部病床xxx床,其中针灸推拿科、壮医科是(区级重点专科) ,2009年业务收入突破xx 万。

2、2009年,全院各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如下:中医疾病诊断符合率97.5%;病房中医治疗率达70.5%;门诊中医治疗率65.5%;病床使用率65%;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92.3%;治愈好转率95.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6%;甲级病案率达到85.5%。

3、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医科累计接诊门诊人次4885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的23%。

4、截止2009年12月30日,全院执业注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数10人,占全院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是27%。

四、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医院业务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

新建一憧业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xxx 7000平方米 ──

开放床位 xxx 张 ──

人员配备 xxx 人

──

年诊疗人数

xxx 万人次 ──

年业务收入 xxx 万元 ──

病床使用率

85 % ──

中医药参与治疗率

85 % ──

2012年创建二级甲等民族医院

(二)五年内医疗指标要求

1、入出院诊断符合≥95%;手术前诊断符合率≥95%;

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8%;

4、麻醉死亡率≤0.02%;

5、医院感染率≤8%;

6、甲级病历率≥95%;处方合格率≥97%;

7、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0.5/10万(门诊住院人次);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

(1)、是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我院占地面积小,布局不够合理,扩增空间局限,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到2015年,我院要

2 克服一切困难,选定新地点新建一憧业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按楼宇智能化、流程人性化、功能合理化的要求为病人提供舒适、快捷、高效的特殊检查医疗服务,保证有足够的业务用房,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2)、是床位设置。在原有9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设60张,总计为150张床位。使之能满足我院中西医临床需要,根据疾病的变化和学科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科学调整,努力提高病床使用效益。

(3)、是人员配备。按照床位1:1.4计,150张床位总计人员配备为210人,在我院原有xxx人的基础上增加xxx人,其中:中医本科20人,护理20人,放射科医师3人,B超医师3人,检验3人,中医执业医师药逐年增加,到2010年达60%,西医学中医培训到100%。

(4)、是医疗设备配置。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按国家中药管理局规定将中医方面设备备全,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双排螺旋CT一台、DR一台,四维彩超一台,C臂X光机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高配置救护车一台等设备,以适应医院发展及病人需求。

(5)、是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健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起有利于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的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社会对中医民族医药的服务需求,重点突出:“名院、名科、名医”力将在2013年完成壮医、针灸推拿科的建设、技术推广项目。

(6)、是以《广西二级中医民族医院评审》为标准,创建二级甲等民族医院,做好以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重点的医院内涵建设。

(7)、是对西医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西医学习中医民族医的工作计划,三年内努力达到上级规定的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学时,2015年全体医生能够运用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8)、是推进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加强责任心,培养科学严谨的医疗作风,完善

3 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规章制度,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法,创新人事、分配、人才激励机制;进行科技创新,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支持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实现医院人、财、物及各种资源科学配置,以发挥最大效益。

2、努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和社会影响,发挥中医民族医药作用积极参与和扩大中医民族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以及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各项中医民族医药指标和任务的落实,增强中医民族医药服务功能。积极做好中医民族医药知识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医院的庭院、大堂、走廊墙面、橱窗、候诊区、诊室、候药区、病房等区域及医院标识等,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还有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进一步扩大和培育中医药需求市场,扩大中医民族医药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中医民族医发展环境。

3、加快中医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加强中医民族医药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个五年规划,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围绕中医民族医药人才和必须适应中医民族医药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继续教育制度,尤其是高层次中医民族医药人才的建设培养,为医院发展提供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中医民族医药进修培训和自修学习,重点(培养针灸推拿科、壮医科人员)。

(2)、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是认真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 (4)、是做好专科专病人才的建设培养.(5)、是加强中医民族医药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慢性病的中医民族医药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加强中医民族医药在临床疾病的诊治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研究。

五、总体目标

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按照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开展迎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到综合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继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巩固地位;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扩大外延服务、分配方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全院业务收入增长20%,达到xxx万元。

六、工作重点

1、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在认真贯彻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诊疗规范、常规和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全面落实“管理年活动”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抓好学科配套设置和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按照《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3、提高运营效率。抓好开源节流工作,以培育新的技术服务为引擎,带动医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

4、务实硬件设施,加强基础建设。

七、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医疗业务工作

1、是强化质量管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抓好教育,要强化重点人员,重点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

5 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

2、是完善医疗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预警和防范措施。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处理医疗缺陷当事人和科室。

3、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重点,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4、是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强化科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落实环节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

5、是根据管理年考评标准和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完善有关制度及相应考评体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医师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

(二)、加强门急诊管理:加强专科科建设,对针灸推拿科、壮医科、妇产科、内儿科门诊严格实行规范管理。在努力改善门诊设施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便民设施,增强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1、是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

2、是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急诊科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会诊迅速到位。

3、是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三)、加快技术建设。首先要抓好检验科实验室建设,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增加医疗技术服务的经济含量。二是做好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对技术建设的管理力度。医院将拟定技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遴选鼓励技术建设项目清单,成立由院领导牵头的技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出台与重点学科建设相匹配的奖励政策。

(四)、提升护理质量:

1、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 定期对

6 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3、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4、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5、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教学工作

(1)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培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医务人员临床进修学习,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和参观考察学习将逐年增加

(2)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举办全院性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及临床科研动态研究继教学习或培训每月至少1次(含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培训、病历书写与规范管理培训),为医务人员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及资源。

(六)、行政后勤工作:

2010年行政后勤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任务:

(1)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各职能科室要围绕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就强化管理、提高执行能力、节约和整合资源以及突破医院发展瓶颈等专题开展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职能科室年度工作报告”和“制度”等工作制度。

(2)继续落实平安医院创建任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完善个人保科室,科室保医院的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在重点关注医疗安全的同时,全面抓好药品、消防、设备、车辆和财物等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督导检查,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医院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总之,医院管理评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医院质量和安全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应当长抓不懈。为此,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规章制度,学习诊疗规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综合

7 素质和技术水平。

2、进一步强化各项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责任制的落实,扎实搞好各项工作。

3、狠抓医疗服务质量,要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用优质服务来赢得患者的满意和社会的放心。

4、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推广应用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和优势。

5、通过“创建二级优秀中医民族医院”为契机,把握标准,逐项落实、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逐步完善,进一步促进两个效益明显增长,医院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回首往昔,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放眼今朝,硕果累累、杏林芬芳;展望未来,壮志雄心、豪情满怀!在上级部门领导正确指导下,富川县民族医这艘中医药界的航母,会在医院管理年的浪潮中继续乘风破浪,医院将继续秉承“继承、创新、求实、仁爱”的院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拼搏进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再续写新的篇章!

xx民族医院

2010年 1月20日

推荐第6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县2013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13〕26号)和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文件要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实施好我县中医药管理服务项目。结合我县中医药发展现状,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提升工程主要工作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县医院:设立中医科(门诊及住院),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专业)10人,中医药剂师3人,能完成中医诊治工作,年底门诊接诊6000余人,住院1100人;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新购置设备微波、中药熏蒸机、臭氧机、银质针、煎药机、牵引床、电针治疗仪、神灯等,2013年配备中医专业人员4人,派驻学习1人,中医科门诊患者建立个人电话跟踪随访,了解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2、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7月成立,科室建设及人员的配备有待完善,没有设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科室建立及人员的建设将在2014年完成;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县辖11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乡(镇)卫生院6所,129个村卫生室,由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缺乏,严重制约我县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发展,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卫生机构不足三十家。为进一步完善中医从业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队伍素质,解决农村“缺医”现象,根据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关于做好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发〔2013〕89号)文件精神,2013年遴选出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3人。

(二)中药房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县医院中药房人员配置基本完善,中药品规能满足中医药诊疗服务;各乡(镇)卫生院由于人才缺乏,设备简陋,中药房建设步伐缓慢,每家采购中药饮片达100余种,严重影响了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三)人员培训

1、全县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1期,总计383人次,基层卫生机构141家(含卫生室),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范围予以考核。

2、2013年,我县共派出多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技能。

二、五项具体指标计划完成情况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设置比例100%,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配备中药饮片,中药比例较低;中药房建设较为完善的只有**镇中心卫生院和**镇卫生院,中医基本诊疗设备配备基本齐全。

2、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部分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能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基层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3、基层中医药人员配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技术人员比例达20%。

4、县医院已创立二级甲等医院,中医科室建设基本符合国家《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设立中医病区、设置30张中医床位,人员配备13名。能有效的提供中医诊治及健康管理服务,并承担全县中医培训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达标建设,在2014年底力争完成4家乡(镇)卫生院重点科室达标建设。

三、中医药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1、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发展政策及动向: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2、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集中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功能区。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招募引进培养力度,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3、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习及中医药文化科普惠民知识的宣传:集中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中成药)处方集》的培训学习,有效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2013年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健康教育讲座与宣传栏的设立与内容的更新。

4、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和儿童中医调养健康管理工作,2013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21.68%,0—3岁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19.28%。

5、强化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目标细化,将纳入村卫生室年终绩效考核。

四、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类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地方财政薄弱,资金配备不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我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我县中医药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

(二)加强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推荐第7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底,以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市级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我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设置中医科、中药房,达到《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要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中医重点专科。 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巡回医疗、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6-2016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市中医药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市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妇幼保健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要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我院举办中医专科

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我院开设中医专科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医保、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

(八)依法加强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要对所有辖区内村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要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6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6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二)具体实施(2016年4-9月)

1、按照《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

4、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6年10月)

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2016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6年10月30日前报院办公室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6年11-12月)

2016年11月组织对各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6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的实施项,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三)宣传引导,示范推广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交流。

推荐第8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兴国县中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与《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院结合调结构、控费用、保增长的新医改目标和医院“五大工程”发展战略,扎实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兴国县中医院是集医疗、急救、科教、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8万m,业务用房面积1.5万m。现有职工351人(编制内231人),其中卫技人员304人,占86.6%,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8人。国家中管局113工程培养人才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6人。医院编制病床200张,实际开放347张,设有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肿瘤科)、外科、骨伤科、针灸科、肛肠皮肤科、眼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12个一级临床科室,9个住院病区,急诊科、骨伤科、针灸科、眼科、中风病是江西省特色专科(病),肛肠科是江西省在建特色专科。医院拥有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彩超、DR、血液透析仪等大型设备,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十类30余种,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5个,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余种。 2014年门诊人次 13.5万, 比2013年上升11.8%,住院人次14515人, 比2013年上升23.7%,业务总收入8702万元。今年1-4月,门诊人次 5112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住院人次 442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5%。

22二、多措并举,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首先,我院加大中医诊疗设备资金投入,近两年,投入200余万元购进毫米波治疗仪、中频电疗仪、干涉波疼痛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一批较大型中医诊疗设备,为开展中医药诊疗新项目奠定基础;其次,我院重视中药房建设,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调整了中药房的设置,让中药房使用面积符合要求且布置更为科学合理,在药品配备上应临床需要增加了抗肿瘤类中药饮片,配备中药饮片种类增加10%以上,达680多种;添置了3台新煎药机,专人负责煎药服务方便患者;另外,我院在现有条件下,改建、增设病区病房,全力满足群众就诊需要,目前开放病房增至347张,大大改善就医环境和广大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我院随医疗业务的增长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院内血库和ICU室正在筹建中,为此我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后继保障能力将大幅提升。

2、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医药管理现代化

我院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220余万元采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完善门诊收费挂号、住院结算、药房药库管理、医生护士工作站、功能科排队叫号系统。规范了收费管理、费用查询、日清单,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系统功能涵盖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并与医保系统互通,实现即时结报。同时,建立健全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2013年,我院拨付专项资金20余万元,用于开通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为中医药人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我院从加强人才配备、人才培养方面来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不等不靠,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中医人才。一是抓住统一招聘机会,尽量招到中医类别人员,将中医药方向作为基本要求;二是到各乡镇物色中医人才,争取县卫生局出面调入;三是招聘合同工,根据各科室中医人才需要自主寻找合同工。从2013年至今我院引进了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医人才1名,招聘本科学历人才15人。

在加强人才配备的同时,医院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了全院学习培训制度,每年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有全院系统化培训、科内业务学习、请上级专家来院指导、外出短期培训和进修学习、师承培养等多种形式,2013-2014年,派出270余人次外出短期培训,选送50多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我院设立人才培养基金,提取年业务总收入的2%专项列支,2014年基金提取达108万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近3年我院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课题完成 3 项,引进中医药新技术项目 10余项。

4、全面开展学科建设活动,打造专科优势品牌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生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今年是我院的“学科建设年”,把特色专科(专病)打造成优势品牌,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我院在巩固好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急诊科、中风专病等现有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学科优势的同时,落实好省级基层特色专科—肛肠科的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创新肿瘤内科、脾胃病科、风湿病科、外科(微创)、糖尿病等专科建设。达到每个学科有1-2名学科带头人,有2-3名技术骨干,确保“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医院即将出台学科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科继续完善学科建设方案,按年度验收考评,预算100万元经费用于奖励学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

5、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指导基层中医药发展

作为全县中医药龙头单位,为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我院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积极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对口支援工作。近3年来共开展了5批共600多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了15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技术。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同时,我院每年下派6名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乡镇卫生院坐诊、指导门诊、查房、手术、开展学术讲座、免费培训专业人员,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6、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我院是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根据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确定了医院的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徽、院歌,在2010年全省组织评比中,我院院徽、院歌均获得了二等奖。2014年我院定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按照“忠诚、精业、厚德、仁爱”的院训和“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的要求,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仁、和、精、诚”的价值理念,积极唱响中医药文化主旋律,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增强医院的发展潜力,力争把我院建成“中医品牌显著,服务能力突出、科室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善、百姓满意放心”的示范医院。

同时,我院每月开展 “科室之星”、“红旗科室”评选活动,树榜样、评标兵,形式了后进赶先进,先进帮后进的良好赶超氛围。为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院开展“服务家乡人”活动,所有住院患者均有同乡职工对接帮扶,全面了解患者实际困难帮助解决、了解对我院诊疗服务意见加以改进、回访出院后身体状况带去问候。体贴入微的服务,形成了医患一家人的良好局面。

三、不足之处

各位领导、专家,虽然我院通过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工作是全面系统的工程,对照标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如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中医药人才相对短缺、医院整体环境布局受条件限制等。希望各位领导、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理性对待、持续改进,并以此次督查评估为新的起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懈奋斗!

谢谢!

二0一五年六月六日

推荐第9篇: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我院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拥有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64人;编制床位670张,实际开放670张,设有27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教研室,20个职能科室。

中医科成立于1957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医诊治和中药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优势作用,我院的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室基本情况:

1、我院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设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了技术推广指导师资队伍。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

2、人员情况:我院中医从业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江西名中医一人,赣州市名中医一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5人,住院中医师2人。

3、科室设置、设备和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1)中医门诊设有中医科、中医骨科、针灸科、按摩科。 (2)中医住院部设有病床35张,配备有熏蒸床、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牵引床、中药封包治疗仪、煎药机等诊疗设备。

(3)开展的技术项目: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牵引、小针刀、中频、中药封包、中医手法正骨、小夹板固定及各种骨、关节矫治术等。

4、中药情况:我院现有中药调剂人员4人,备有中药饮片419种,中成药125种。

二、中医工作开展情况:

1、江西省名中医刘立芬主任医师是江西省卫计委认定的中医师带徒导师,培养了2名中医学生。现在刘立芬医师仍在我院老中医工作室坐诊为病人服务。

2、我院2014年中医门诊量8659人次(不含70岁以上免挂号人次),门诊针灸量6543人次,病房针灸量600人次,到其他科室中医会诊近2000人次。

3、积极开展中医下基层服务和培训工作,发展中医事业。①接受区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短期见习5人,接受医学院实习同学数十次。

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要求,不定期安排高年资中医专家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和技术指导;

③每月定期派出资深专家到社区进行慢性病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工作;

④每周五定期派中医专家到赣州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医疗保健。 ⑤每天均有高年资中医专家坐诊中医门诊,满足群众中医治病需求。

三、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优惠政策。

(1)提高医院中医科绩效分配标准,稳定中医药队伍,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并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

(2)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针灸和治疗性推拿l(龙氏正骨手法)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人才培养。

2、提升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1)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加强医院中医门诊、住院部的标准化建设。

(2)建立并加强中医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提高中医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率。

(3)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并网运行。

3、建立并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和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1)医院设置的中医基层指导科,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在医院中医药绩效考核中,应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鼓励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

(3)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 (4)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 (5)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6)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中医科每年要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并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

4、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完善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技术为患者服务。

(2)积极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

5、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3)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6、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科普知识讲座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健康保健素养。

今后,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更加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医药队伍建设,拓展技术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为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做出中医中药的特色贡献。

赣州市立医院 2015年5月

推荐第10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3.2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总结

根据《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苏中医医政„2015‟14号)、《关于做好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淮卫办发„2015‟82号)要求,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落实,现将自我评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卫生室。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钵池山、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

二、工作成效

(一)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组织和高效的运行机制。1.建立组织。在区级层面成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副区长任组长,卫计委主任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人社、食药部门分管领导为组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

2.建立机制。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出台《清河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实施方案》(河卫发„2014‟45号),明确鼓励以中医为核心的特色专科诊所建设。目前,已审批中医诊所1家(华南中医诊所),进一步满足了我区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二是加强中药的监督管理。出台了《清河区卫生局关于进一

1 步规范医用耗材、中药饮片、疫苗等采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家报送供应饮片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授权经销人员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备案;三是严格按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要求,鼓励中药饮片的使用。

(二)中心、站、村卫生室广泛提供中医药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中医科,都有中医医师坐诊。广泛采用了20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情况。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配备一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大部分的站完成了此项工作。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了常见病治疗的中成药。

3.村卫生室情况。4个村卫生室均配备了常见病治疗所需的中成药,并积极加强中医药的学习和培训。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1.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全区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50人,其中具有中医全科医师证书的有7人。我委积极推动中医(师承)类别执业医师报名考试工作。

2.不断扩大人才招聘。近年来,我区人才招聘招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2人,中药技术人员3人。这些人才的引进,短时间使得钵池山、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顺利开诊

2 并得到辖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3.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二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一院,长西、淮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全面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市直医院医生每周确保在中心坐诊1-2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3个月一期滚动将医务人员送到市直医院进修学习,队伍建设得到持续加强。

(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中医义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活动;邀请市中医院知名老专家坐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持续开展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建设工作

1.落实中医药各项政策,发挥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作用。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和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报销范围,同时提高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2.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县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是我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镇要确定2—3个村卫生室为村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3.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科要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人员,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做好中医健康教育,占健康教育内容

3 的40%以上;实施好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

三、存在问题

1.中医人才匮乏。目前我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年龄层次偏大、不能及时补员。仅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医执业医师注册。只有个别村卫生负责人能开展简单中医诊疗工作。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较好,基本达到20%的要求,其他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不到要求。

2.中医服务有待提高。中医名医、名家效应比较强,但是过程是缓慢的。目前,基本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还不够,中医就诊人次不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创新培养人才等有力措施。

3.中医药使用导向还不明显。报销比例、范围在政策方面急需突破,群众用药习惯也有待改变。

2016年3月2日

第11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OK

2014年中医药服务能力 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和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文件要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实施好我院中医药管理服务项目。结合我院中医药发展现状,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提升工程主要工作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医院:设立中医科,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专业);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中医科门诊患者建立个人电话跟踪随访,了解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由于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缺乏,严重制约我院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中医从业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队伍素质,解决农村“缺医”现象,我院聘请老中医专家座诊。

(二)中药房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

二、中医药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1、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发展政策及动向: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2、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3、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习及中医药文化科普惠民知识的宣传:集中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中成药)处方集》的培训学习,有效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四、存在问题

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严重影响我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我院中医药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

岫岩县第二人民医院

第12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xx中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内涵,加强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院中医药诊疗水平,带动全县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业务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业务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尊重维护全体医院职工的根本利益,群策群力,通过业务建设来不断提高医院职工生活水平,力促医院业务建设和谐发展。

3、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努力走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道路。

三、基本情况

1、我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58人(含临时职工),占职工人数的 85%,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 67人,在职(含外聘、返聘)的名老中医7人,医院设有7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住院部病床120床,其中康复科、脑病科是(市级重点专科),2013年业务收入1560万,2014年上半年987万,争取2014年全年突破2000万。

2、2013年,全院各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如下:中医疾病诊断符合率97.5%;病房中医治疗率达90.5%;门诊中医治疗率65.5%;病床使用率75%;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92.3%;治愈好转率95.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6%;甲级病案率达到90.5%。

3、截止2013年12月30日,中医科累计接诊门诊人次21805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的50%。

4、截止2013年12月30日,全院执业注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数21人,占全院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是48%。

四、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医院业务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新建一憧业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 开放床位100张,人员配备140人,年诊疗人数1万人次,年业务收入800万元,病床使用率85%,中医药参与治疗率85%,2015年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二)五年内医疗指标要求

1、入出院诊断符合≥95%;手术前诊断符合率≥95%;

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8%;

4、麻醉死亡率≤0.02%;

5、

5、医院感染率≤8%;

6、甲级病历率≥95%;处方合格率≥97%;

7、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0.5/10万(门诊住院人次);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

(1)、是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我院占地面积小,布局不够合理,扩增空间局限,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到2015年,我院要克服一切困难,选定新地点新建一憧业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按楼宇智能化、流程人性化、功能合理化的要求为病人提供舒适、快捷、高效的特殊检查医疗服务,保证有足够的业务用房,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2)、是床位设置。在原有12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设60张,总计为180张床位。使之能满足我院中西医临床需要,根据疾病的变化和学科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科学调整,努力提高病床使用效益。

(3)、是人员配备。按照床位1:1.4计,180张床位总计人员配备为252人,在我院原有186人的基础上增加66人,其中:中医本科25人,中药师5人,护理25人,放射科医师4人,B超医师4人,检验3人,中医执业医师药逐年增加,到2015年达60%,西医学中医培训到100%。

(4)、是医疗设备配置。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按国家中药管理局规定将中医方面设备备全,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磁共振一台,四维彩超2台,C臂X光机一台,高配置救护车一台等设备,以适应医院发展及病人需求。

(5)、是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健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起有利于发挥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社会对中医中药的服务需求,重点突出:名院、名科、名医。

(6)、是以《河南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为标准,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做好以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重点的医院内涵建设。

(7)、是对西医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西医学习中医的工作计划,三年内努力达到上级规定的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学时,2015年全体医生能够运用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8)、是推进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加强责任心,培养科学严谨的医疗作风,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规章制度,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法,创新人事、分配、人才激励机制;进行科技创新,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支持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实现医院人、财、物及各种资源科学配置,以发挥最大效益。

2、努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和社会影响,发挥中医中药作用积极参与和扩大中医中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各项中医中药指标和任务的落实,增强中医中药服务功能。积极做好中医中药知识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医院的庭院、大堂、走廊墙面、橱窗、候诊区、诊室、候药区、病房等区域及医院标识等,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还有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进一步扩大和培育中医药需求市场,扩大中医中药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中医院发展环境。

3、加快中医中药人才培养和加强中医中药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个五年规划,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围绕中医中药人才和必须适应中医中药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继续教育制度,尤其是高层次中医中药人才的建设培养,为医院发展提供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中医药进修培训和自修学习,重点(培养针灸推拿科、脑病科人员)。

(2)、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是认真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是做好专科专病人才的建设培养. (5)、是加强中医中药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慢性病的中医中药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加强中医中药在临床疾病的诊治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研究。

五、总体目标

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按照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开展迎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到综合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继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巩固地位;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扩大外延服务、分配方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

六、工作重点

1、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在认真贯彻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诊疗规范、常规和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县级二级甲等医院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抓好学科配套设置和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按照《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3、提高运营效率。抓好开源节流工作,以培育新的技术服务为引擎,带动医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

七、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医疗业务工作

1、是强化质量管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抓好教育,要强化重点人员,重点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

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

2、是完善医疗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预警和防范措施。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处理医疗缺陷当事人和科室。

3、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重点,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4、是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强化科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落实环节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

5、是根据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完善有关制度及相应考评体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医师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

(二)、加强门急诊管理:加强专科科建设,对针灸推拿科、中医科、妇产科、内科、外科门诊严格实行规范管理。在努力改善门诊设施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便民设施,增强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1、是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是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急诊科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会诊迅速到位。

3、是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三)、加快技术建设。首先要抓好检验科实验室建设,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增加医疗技术服务的经济含量。二是做好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对技术建设的管理力度。

(四)、提升护理质量:

1、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3、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4、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5、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教学工作

(1)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培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医务人员临床进修学习,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和参观考察学习将逐年增加。

(2)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举办全院性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及继续教育学习或培训每周1次(含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病历书写与规范管理培训),为医务人员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及资源。

(六)、行政后勤工作:

2015年行政后勤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任务:

(1)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各职能科室要围绕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就强化管理、提高执行能力、节约和整合资源以及突破医院发展瓶颈等专题开展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职能科室年度工作报告和制度等工作制度。

(2)继续落实平安医院创建任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完善个人保科室,科室保医院的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在重点关注医疗安全的同时,全面抓好药品、消防、设备、车辆和财物等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督导检查,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医院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总之,医院提升中医药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医院质量和安全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应当长抓不懈。为此,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规章制度,学习诊疗规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2、进一步强化各项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责任制的落实,扎实搞好各项工作。

3、狠抓医疗服务质量,要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用优质服务来赢得患者的满意和社会的放心。

4、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和优势。

5、通过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为契机,把握标准,逐项落实、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逐步完善,进一步促进两个效益明显增长,医院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第13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及开展的范围:

姚滩村卫生室 草药、针灸理疗 杨渠村卫生室 草药 针灸理疗 黑林村卫生室 草药 针灸理疗 何滩村卫生室 中成药 沙坡头村卫生室 中成药 鸣沙村卫生室 中成药 营盘水村卫生室 中成药 长流水村卫生室 中成药

第14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总结

****中医医院

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014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卫生局: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院在巩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中医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的同时,认真实施结合“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通过特色专科建设、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单病种管理、服务流程优化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运用,全面提高了医院综合能力和服务能力工作。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90%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1-10月,中医门诊人次为272495,全院门诊人次为304237,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11.3%。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落实了全民医保中的中医药优惠政策: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中草药补偿比例提高10%。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现使用中药饮片480余种,小包装中药饮片358种,品规530个,中药微粉31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3、按照《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川农卫发【2010】80号)文件精神,将9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

二、加强了医院建设

1、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加快新区医院建设,不断提高我院办院档次。目前门急诊医技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室内隔墙的砌筑,内科大楼装修工作基本完成,预计明年初皮肤科、肛肠科、脾胃科等各内科性质科室可搬入。通过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2、加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纽带,完善门诊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诊疗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并将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纳入了信息化管理。加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力度,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30个,每月质量考核,未执行或执行不规范,予科室质控处罚。今年1-10月已顺利完成了752例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平均入组率在20%以上,完成率达100%。各科室均严格执行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04个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临床诊疗、验证工作,诊疗常规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全面落实基本医疗服务规范,定期对诊疗常规进行优化、分析、总结、整改,做好难点梳理与解决及方案推广工作。现全院各临床科室均开展了三个以上的单病种、中医优势病种管理,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了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并开通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正在稳步运行;制定了基层指导科2014年工作计划,承担了对全区21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根据被指导单位的实际需求,派驻医务人员参加被指导单位的临床诊疗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帮助被指导单位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和预防保健能力。重点对丰裕中心卫生院、伍隍中心卫生院、小院中心卫生院、祥符中心卫生院、石岭镇卫生院、临江镇卫生院、碑记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指导,提升被指导单位的门诊、住院部中医康复业务工作量。

四、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在职在岗人员参加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安排名老中医专家门诊坐诊,并实行预约挂号制;本年度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人才20余名,引进中医类硕士研究生1名,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医院现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8人,全科医生21人,中医类别医师92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全科医生38.1%,占中医类别医师的8.7%。

2、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定期安排基层指导科专家组成员会同医务科、护理部对全区21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本年度已开展40余次巡回医疗与技术培训,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10余人次,提升了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业务水平。

3、加强了乡村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我院于2014年05月20日至26日对全区35名中医人员和本院中医医药人员、部分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共计423人次,内容主要为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学、推拿学等基本知识内容培训。使乡村医生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农民群众健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

五、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临床科室均配备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全院运用中医医疗技术服务项目13类63种,2014年1-10月,针灸科、康复科、骨伤科、肛肠科、儿科等以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21.73%,门诊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达66.9%,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41.6%。加强了针灸科、骨伤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康复专科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收治脑瘫病儿共150余人次进行康复治疗。

六、积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

建立了全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接入了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免费为全区22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现场培训,本年度已开展视频培训50余次,参加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诊疗水平,反映良好。基地2014推广的适宜技术如下:针刺治疗单纯性面肌痉挛技术、中医烫熨疗法、撮痧疗法、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其中中医烫熨疗法已纳入全省推广项目,针刺治疗单纯性面肌痉挛技术、撮痧疗法、铺棉灸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已纳入全市推广项目。

七、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等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等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组织了医务人员不定期进行下乡义诊活动,同时通过现场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到我院对口支援的四个社区,22个乡镇。同时“治未病科”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对在我院体检人员免费提供早餐,并优惠了体检部分费用。

加强了军地中医药协作,利用节假日深入部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医护人员为部队官兵免费体检,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免费发放免煎中药、大锅汤等。

八、加强了药事管理制度。开展了中药质量监管专项活动,严格规范了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和中药饮片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药房。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严格执行中药采购、中药饮片验收、中药饮片调剂制度,饮片储存管理规范;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及处方审核,不定期抽查调剂质量,调剂复核率100%,确保了调剂质量误差在〒5%以内。

九、财政投入:市财政专项投入22万元,用于儿科、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具体应用于儿科、骨伤科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诊疗区建设、中医设备的购置、科研等方面。 我院投入 20余万元用于基层中医指导科,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指导工作,投入40余万元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了我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15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督导检查对我市的中医工作给予批评指正,促使我市中医工作能够更健康、更有序、更科学的发展。

自2013年2月省卫生厅等7部门下发《河南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来,我们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为重点,按照既定思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下面将我市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辖20个乡镇、街道,456个行政村。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试点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华名窑?瓷魁之乡、中国曲剧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辖区内现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省工人疗养院等14个市直医疗、教学、科研机构,15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7个卫生室。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根据省中管局等7部门的统一部署,2013年8月我市成立了以赵三壮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目标考核,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

我市共有设床位医疗机构45家,其中中医医院9家,中医个体3家,90%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在我市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982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555人,占总医师数的28%。去年,我市为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和领域,把发展中医事业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在制定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时,把能否开展中医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全部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我市15家乡镇卫生院及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有中医科,现已初步完成了我市中医药服务的战略布局,为我市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的目标。在市中医院我们设立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013年至今累计培训1308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基层人员诊疗技术,促进了乡村2级中医药服务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较薄弱,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基层西医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支能中会西的人才队伍,争取完成中医药提升工程2015年的发展目标。

(四)县级中医院建设情况

2013年,我市中医院已创立二级甲等医院,各科室的设置及人员、设备的配置基本符合国家《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市中医院扩建医院病房,改善软硬件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同时还承担着全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培训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发展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能够按照要求开展电子病例、临床路径管理、绩效考核及健康管理服务。

(五)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我市在贯彻落实《关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和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医疗[2011]12号)和《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指导意见(2013年版)》(豫卫农卫[2012]20号)等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六)中药监督管理情况

各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设置比例已达到90%,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中药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监管,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中药市场的集中整治活动,将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偏远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消除监管死角,使监管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类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地方财政薄弱,资金配备不到位。

(3) 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设置推进较慢。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以上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16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区××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

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根据揭阳市卫计局《转发关于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揭市卫〔2014〕7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以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区中医院为龙头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本镇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全镇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工作内容:

1、成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2、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表及签定目标承诺书。

3、定期开展提升工程服务实施情况督导。

4、筹备设立中医科及康复科,提供中医药服务。

5、配备中饮片300种以上,中成药150种以上。

6、在绩效考核中,中医科中医饮片处方不低于30%,临床医师中成药处方不低于20%。

7、村卫生室配备针炙、火罐、刮痧、艾炙。卫生院还要配置牵引床,L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

8、20%以上的村卫生室中药饮片大于100种以上。40%以上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大于50种以上。

9、对辖区内100%村卫生室开展中医业务指导,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10、中医医师占总医师比例20%以上,培养或引进至少一名中医类别高级职称医师。

11、6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会中西结合的医生。

12、开展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90%以上。

13、卫生院能够运用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如针炙、火罐、刮痧、艾炙、推拿、按摩、捏脊等。

14、卫生院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其中中药饮片处方数占处方数不低于5%,中医非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不低于5%。

15、村卫生室中的处方占总处方比不低于30%。

16、卫生院至少开展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开展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17、对30%以上的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2型糖病患者开展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

18、卫生院每年至少有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至少开展5次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提供不少于6种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不于 3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至少举办6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年至少举办3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至少有3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区××镇卫生院

××年×月××日

附:

××区××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区××镇卫生院××年×月××日

××

第17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半年工作小结

二O一四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工作半年工作小结

2014年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攻坚之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紧紧围绕巩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人员培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知识竞赛等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了中医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全县的中医药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现将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任务

为提升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县卫生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已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目标考核。通过局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分片包院的办法,督促和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各医疗机构也落实了专人负责,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查缺补漏,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

**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推广基地,以基层指导科为推手,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为助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中央财政补助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形成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极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与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相结合,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巩固了治未病工作,以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地,逐步延伸至全县各乡镇、村组;聘请专家担任治未病工作顾问;成立县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工作组,指导各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项目,通过治未病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内涵。上半年全县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4365人次;发展太极拳、太极剑传统运动会员2070人;天灸疗法服务4315人次;提供培土益气服务3786人次。

三、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县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镇卫生院5个中医先进乡镇卫生院为枢纽、11个乡镇卫生院为站点、234个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城乡中医药四级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中医院基本条件建设,全力推动5个先进乡镇卫生院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促进11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建设,全面提升234个村卫生室中医院服务能力。县中医院通过基层指导科,强化对全县18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设备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县234个村卫生室以中医药服务为突破,均配备了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提供100种以上中成药、中药饮片服务。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我县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中医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一是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预防服务和预防保健试点项目培训,培训中医药人员180余人;二是选派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人员2人;开展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培训人员3人;

三、选派优秀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院参加进修学习,参加新技术、新项目推广的学习培训;

四、鼓励中医药人员到医学院校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激励乡村医生和无学历人员参加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鼓励辖区内无学历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半年来,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中医经典诵读竞赛活动,开展中医药知识竞赛等活动,使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创建成果,加快县中医院建设,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推动我县基层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

第18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评估报告

XXX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评

估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现对我院中医药提升工程自查评估报告如下:

一、提升工程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1、人才配备及学科建设情况,近5年共引进中医类别医师4人,积极开展西学中、名老中医带徒、中医学术继承等活动;培育重点学科,现已建立3个重点学科,其中针灸推拿科成为盟级重点学科。

2、深入基层对口帮扶、指导县乡一体化建设,我院全县卫生院签订了一体化建设协议书,利用新技术新项目专科特色优势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及诊疗患者,派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到对口帮扶单位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二、好做法及经验

在医院大厅及走廊制作展板,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医院环境差,截止2015年底新址维修改造工作改造毫无进展,制约各项中医药提升工作的进展。

2、中医高层次人员少、有影响力的老中医少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强基层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西学中,使西医医师掌握中医药知识,以此增加医院的中医数量。

2、完善财政补助政策

第19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01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该提升工程是基于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严重匮乏、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而提出的。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该提升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按照规定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2013年8月8日从在长春召开的2013年全国中医药工作厅局长座谈会上获悉,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制定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提升工程已从全面部署实施阶段进入全面落实推进阶段。

服务平台

该服务平台主要是为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的实施提供设备和信息、网络上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中医诊断类设备(中医四诊仪)、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五态人格测评、养生保健知识宣教、中医诊断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基层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与统计分析、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等。

中医诊断类设备(中医四诊仪):该产品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各层面的技术服务,并可实现中医诊断信息的客观存储、传输、调取信息等功能。

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本平台采用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杨秋莉教授团队的研发成果——《中医五态人格评测量表》,并把量表转换为软件形式,可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测评,并匹配相应的干预措施。

养生保健知识宣教:在利用中医诊断类设备(中医四诊仪)检测之后,可针对居民的体质类型,提供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刻录光盘或者制作成展板进行宣教。

基层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与统计分析:借助于中医诊断类设备(中医四诊仪)建立或者完善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并通过网络传输至龙头县级中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地、客观地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健康状态及疾病分布趋势,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及时地调整预防保健的相关政策和手段。 重点人群与慢病的健康管理:本平台对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作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和中医养生调养方案。

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8月9日《基层提升工程由部署转向落实》

第20篇: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评估报告

XXX中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评估报告

为做好我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XX县卫生局《关于开展茌平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查评估工作的通知》(X卫发[2014]70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中医药提升工作进行了自查评估,具体报告如下:

一、组织完善

成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我院领导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确保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扎实工作。

二、提升工程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1、进一步完善、落实中医药政策和措施

我院把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把握政策。以极大的热忱,完成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快捷的中医药服务。

2、中医药人才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

我院共有中医药人才X人,其中中医X人, 中药X人。医院每年派医护人员外出进修,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加强年轻同志的带教,构造三阶梯人才队伍,选派中医人员带领科研课题研究,组织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年轻医生进行提升学习、发展科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加快人才培养。

3、提升工程重点任务执行情况

1)、深入基层对口帮扶,指导中医药县乡一体化建设。

2013年我院与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协议,充分利用新技术、新项目建设,专科特色,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指导。进一步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派遣经验丰富、水平高、群众欢迎的中医医师到帮扶点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2)、抓好中医师承工作,积极挖掘民间单方、验方,做好老中医传承传教工作。确定XXX主任医师为导师,XXX、XXX为学术继承人,举行了拜师仪式,不仅传承了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也提高了临床医师的中医临证水平。

3)开展中医培训、宣教,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我院组织有资质的主治及以上级别的中医师定期义诊、送医药下乡,为边远地区群众送去健康与温暖。同时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组织召开全县乡村医生培训,由我院中医专家讲解多发病、常见病治疗方法,普及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对弘扬中医文化,构建和谐茌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4、我院对提升工程投入情况

三、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

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也是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我院在一楼大厅、走廊、候诊区、诊断室等区域制作更新标语、展板、宣传画等,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了解中

医非药物治疗,为中医药服务工程的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理疗设备不够健全。

2、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中医高层次人员偏少,专业局限,难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五、对基层中医药工作政策机制和意见的建议

1、加强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积极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定期选派社区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水平。

2、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doc》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