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运营监控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电力监控解决方案

近年来,输电线路遭受外力破坏而引起的跳闸故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吊车碰线、建房、植树、修路、挖沙取土、开山放炮、围堰挖塘、焚烧等违章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防止和减少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确保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供电部门提供电力供应的质量(稳定性、不间断性及伴随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行业高压输电线路、塔基多数呈线状式分布,且很多地理位置处于人烟稀少的地方,平时无人或少人值守,巡线管理人员只是在固定的时间去进行设备维护工作。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不仅要耐受恶劣气候的考验,还有就是很多不法分子对电力设施、电力电缆、高压铁塔等偷盗、破坏现象频频出现,造成巨大损失。

越来越多的电力公司开始重视高压输变电的安全问题,因为电力行业和人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一旦电力设施遭遇破坏,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其后果不堪设想。例如,08年初,南方大雪造成的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2003年美加“8.14”和2005年莫斯科“5.25”这几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均带来几十甚至上百亿的经济损失。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高压输电线路维护部门对输电线路高效维护、统一管理、监控防盗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急切的需要一套能提高其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并符合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系统,来解决日常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为此,各超高压输电网局及电力公司一直在寻找有效的监测管理手段。

上述这些威胁,常常处在有线信号无法到达,专线微波又达不到距离的地点,而这种威胁又确实存在,有监控的实际需要,为此建议实施“高压输电线路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的使用将使高压输电线路、塔基的监测建设成为“安全防范无漏洞、安全管理现代化、安全信息数字化”的综合型、高水平的安全防范系统。为提高电力行业高压输电线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 设计原则

 设备的先进性与成熟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的运行,本系统的建设应该采取目前已经在业界经过考验的、证明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方案,并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平稳地向新的技术过渡;  先进性:

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支持数据、语音、视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方案立足于先进技术,使系统的建设达到和具备国内先进水平和领先地位。

 可靠性和可用性:

选用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在程序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 开放性和标准化:

系统必须符合国际上的公认有关标准,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便和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够互操作和互连。网络协议采用符合ISO及其他标准,如:IEEE、ITUT、ANSI等制定的协议,采用遵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网络设备。

 灵活性和兼容性:

选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国际标准的软件技术,以便系统有可靠性强、可扩展和可升级等特点,保证今后可迅速采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出现的新技术,同时为现存不同的设备、工作站、服务器、和相应终端等设备提供入网和互连手段。

 实用性和经济性:

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 性能可扩展性和升级能力:

系统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 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软件配置与负载平衡等方面,整个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快速简便地将用户或用户组从一个子系统转移到另一个子系统,可以跨越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而无需任何硬件的改变,以适应机构的变化。  良好的层次性结构和可伸缩性:

在大型智能系统的设计中,应该采用层次性的系统设计原则,这样既可以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系统的设计,帮助进行系统自检查、错和诊断,也可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充性,能够随着系统的发而不断的进行扩充,以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要。

 高性能:

由于当前的应用对系统的功能、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系统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必须采用经过实验测试的高性能的设备,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的保证,让关键和重要的应用有充分的带宽和服务质量保证。

 良好的安全性:

系统络应该有强大的安全性机制和方法,能够保护和隔离敏感性的信息和机密文件,能够完全保证内部的安全性。

 易于管理:

系统设备必须支持常用的管理协议和标准,系统管理软件应该可以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配置,并能够帮助管理员对整个系统及子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排错和分析与规划。

 合理性能价格比(P/C):

方案应该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在能够满足系统需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投资。 该系统基于杆塔及输电线路的全方位防护,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输电线路防外力入侵监测和预警系统。利用红外激光、微波报警、声光报警、联动图像视频等手段全方位对杆塔的外力入侵进行监测,有效阻止外力对输电线路的破坏,做到防患于未然。

远控公司的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运营商的3G网络来传输视频信号,因为目前3G基站的覆盖电信的CDMA2000最广,所以,在无线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全部采用EVDO设备,采用中国电信的3G网络来传输,如果3G信号不好或者不到位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2G(CDMA 1X)来传输,实现向下兼容。设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视频的采集压缩模块

903210988 ·无线的数据传输模块

·中心的监控管理平台

系统结构简洁明了,扩展性好,能适应多变的监控要求。

推荐第2篇:基于电力运营监控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基于电力运营监控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摘 要】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意识,清洁能源电力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主要的消耗能源。电力公司要为广大的群众的提供大量的电力,需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我国电力管理模式发展,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优化电力公司资源的调配和整合。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运营监控的可视化应用研究现状,并针对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保证我国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运营监控 可视化管理 运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生活品质的提升,而电能作为如今应用最广泛,且不会破坏环境的能源,得到人们的广泛利用,因此我国电能的消耗每年都在增长。人们的对电能的需求,推动了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了使电力公司的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电力公司需要注重电力体制的改革[1]。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公司需要加强电力技术系统的改进,促使电力运用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能够从全局助力电力公司的发展。

1 电力运营监控的可视化应用研究现状

1.1 电力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用电量的持续攀升,电力公司的电力系统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从而导致电力信息以及所产生数据不断增多,给电力公司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传统电力公司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由人工的方式,所采用的计算方式也比较简单,因此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为了使电力公司的管理模式更加规范、标准和自动化,我国电力公司需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学习,借助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对我国电力公司管理模式进行改进[2]。目前,我国电力公司开始注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1)面向信息流管理的系统软件,这类软件不能完善与电力信息实现交互,同时存在数据质量有偏差的问题。(2)电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这类软件虽然实用性较高,然而却存在不够严密,不能扩充的缺点。(3)引进国外先进系统软件,这类软件尽在短时间内实用性较高,不能随着企业发展进行有效扩充。

1.2 电力系统可视化应用研究现状

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融合人体本身的视觉感知能力和计算机图像处理能力、数据管理等,并用图形图像的形式传达和展现的信息[3]。其能够有效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产生图形图像,从而探索出数据信息更加深层次的涵义。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较为广泛,将其应用到复杂的电力系统中,能够有效有效帮助电力公司处理庞杂的数据信息[4]。随着科技的进步,针对电力系统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越来越多,且部分可视化分析软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随着电量需求的增多,系统系统所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庞杂,因此需要加强对可视化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国家电网公司采用可视化展示组件,针对业务数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业务的关键指标进行配置,满足了信息应用综合查询作用及分析作用。电力公司利用图表、三维等可视化技术,并根据来自各个系统的指标数据,为人们提供决策数据,满足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作用。电力公司运用综合可视化技术,针对可视化监控、业务数据等进行设计配置,从而从数据采集、控制等可视化应用方面,提高可视化系统的作用[5]。

2 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的概述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多,且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对电力的消耗越来越大,因此电力公司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改进。我国国家电网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主要是遵循SG-ERP的建设思路,结合当前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为具有全面监测功能、分析功能、控制功能以及管理功能等为一体的平台,为电力公司的管理和电力系统提供支持。要使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要结合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并根据我国国家电网的系统平台,构建出展现国家电网公司成果的管理系统[6]。

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展示平台作为载体,以丰富形象的展示方式,针对业绩、发展等进行展示,从而促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到电力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特别是公司领导可以根据所展示的内容,为电力公司以后的发展做出决策。而且,其还能够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向不同的部门展示不同的内容,从而为不同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3 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3.1 运营监控中心

随着我国电网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电网公司逐渐建立了更加科学规范的电网管理体制,推动了整个电力公司的进步。然而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仍然有很多发展空间。其中运营监控中心是总部与旗下省市公司的综合运行部门,其主要使公司更加安全健康的发展,保障公司内部的协调性。其主要起到协调和检测的作用,并不涉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运营监控中心主要内容如下:(1)全面监测,主要是通过构建监测模型、设定指标法制等方式,针对公司绩效、业务流程等进行监测,从而加强发现异动的力度,实现自动预警。(2)运营分析,针对电力公司的日常管理,研究不同业务的关系和影响,通过构建分析模型、梳理关联关系,针对全面监测的内容展开分析,明确异动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并利用分析结果为领导提供决策建议。(3)协调控制,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上述两个阶段后的结构,通过协作和管控,针对异动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4)全景展示,利用可视化技术和大屏幕,展示全面的管理成效。

3.2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三个内容:(1)历史数据回溯,可视化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较多,然而展示平台不可能将所有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展示出来,而且人们也不需要一次性查看所有的数据。但为了方便相关部门能够查阅以往的数据,因此该系统需要历史数据回溯系统。(2)局部单画面点击切换,由于不同的业务类型所需要的展示内容不同,因此当同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一次不能展示完毕时,需要用到局部单画面点击切换功能,将同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通过局部单画面点击切换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全面性。(3)树状结构图,很多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和逻辑,为了保证相关人员能够明确指标间的关系,需要通过直观的树状结构图向人们进行展示。

3.3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非功能需要主要包括:(1)实用性,国家电网公司建立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最主要是需要其实用性和经济性。对于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用性主要表现在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和管理,操作界面简单直观,数据库稳定等,同时系统还需要具有高性价比,在选择数据库和相关配置时,需要注重经济性。(2)稳定性,对该系统的稳定性要去主要有查询响应时长短、画面切换响应时长短,能够不间断的工作,且在发生系统故障时,能够保持展示功能不受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电力公司为了保障电力的稳定性和公司的健康发展,加强了对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改进。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加强规范不同业务系统的操作流程,完善系统的应急处理机制能够有效促进系统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拓,凌德祥,张扬.基于电力运营监控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J].电子制作,2014(23):81.

[2] 陈安,王帅,王琰,沈汀.电网企业可视化触摸交互展示平台功能设计及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5(07):131-133.

[3] 李丽佳.电力企业运营监控管理初探[J].现代国企研究,2015(06):12.

[4] 周亮.电网可视化运营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117-118.

[5] 胡志超.电力企业可视化运营监控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4(18):186.

[6] 李方军,韩旭杉,张驰.电网企业运营监控中心展示平台研究与设计[J].电力信息化,2012(06):77-81.

推荐第3篇:运营监控管理办法公司

运营监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投资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管理工作,动态地掌握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经济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改进措施,提高资本运营质量,规范其经营行为,明确公司与所投资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关系,维护公司资本权益和利益,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中的运营监控管理是指公司通过运用各种正常的管理方式和信息渠道,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系统了解,并施以重点监督、控制,以提高资本运营质量的一种管理手段。

第三条 公司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运营监控体系包括经济运行分析、财会监督、审计监督、报审报告制度、出资人代表述职制度等。

第四条

经济运行分析。

(一)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各类经济数据的分析,了解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经济运行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或意见,促使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

(二) 经济运行分析主要进行投资分析、财务分析、资

33 产分析、产销分析、综合分析。

第五条 经济运行分析由委派(委任)的出资人代表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按业务分工进行。

(一)民品发展部负责投资分析,包括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在建项目分析、建成项目运行分析。

(二)财务审计部负责财务分析,包括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运转分析、利润结构分析、权益变动分析。

(三)财务审计部负责资产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资产安全性分析。

(四)民品发展部负责产销分析,包括生产销售增长情况分析,工业畅销平衡情况分析,重点产品市场分析。

(五)在各职能部门专业分析基础上,民品发展部负责整理、汇总并编制综合分析报告报公司总经理审定,并将审定结果及时反馈各有关部门和相关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

第六条 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经济分析每年进行一次。

第七条 对控股公司的财务监督。

(一)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控股公司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二)财务监督工作由公司财务审计部具体实施。

34

(三)财务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管理、预案管理、重大财务活动的审批、合并会计报表等方面的监控管理。

1、对控股公司财务负责人原则上由公司派驻,并定期轮换。

2、对控股公司实行预算监控。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司几个控股公司的生产经营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确保公司全面预算的顺利完成,实现公司整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各控股公司应根据公司的总预算目标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报公司备案。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审计部负责对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并编写分析报告,报总经理审定,并将审定结果反馈给控股公司。

(四)控股公司的重大财务活动应报公司备案。

(五)按照国家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规定,各控股公司应在报告期内编制会计报表报公司财务审计部,做好合并会计报表工作。

(六)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具有合并纳税资格的控股公司,按规定做好合并纳税工作。

第八条 控股公司的审计监督。

(一)审计的目的是确保预、决算管理和经济运行成果的真实、合法,促进经营者准确履行职责,这是整个运营监

35 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常规审计、抽查审计、调查审计、遵循审计。

(三)审计监督工作由财务审计部负责实施。第九条 民品发展部应经常性跟踪掌握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运营情况,为经济分析与资本运营监控提供有关情况,并建立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管理档案。

第十条 出资人代表述职制度。

(一)根据公司和控股公司章程及《委派(委任)出资人代表管理办法》,依照法定程序和内部程序进行委派(委任)获提名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作为公司出资人代表,按规定程序向公司述职。

(二)述职分为定期述职和随机述职两种形式。

(三)述职每年至少一次,必须在次年一月前, 以书面形式向民品发展部提交述职报告。

(四)出资人代表的述职报告内容。

1、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重大决策等方面的情况。

2、完成各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和重点管理工作设想的情况,是否主动、全面、准确地履行职责。

3、在参与重大决策时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4、对公司的诚信,是否能严守公司秘密,廉洁自律。

36

5、《公司法》、《公司委派(委任)出资人代表管理办法》及其他管理制度规定的需要监控的内容。

6、个人需要述职的内容及民品发展部要求的述职内容。

第十一条 本制度由企管经营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37

推荐第4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监控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

内容提要

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2、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

3、电力安全监控系统

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目前,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内容集中在: 继电保护、LFC等安全自动装置 故障录波等安全分析装置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

报警信息(异常、故障)处理

上述内容主要是关于电力系统异常、故障的,且侧重于电气元件 目前电力系统安全监控存在的缺陷

• 安全监控基础理论之一的可靠性理论无法解释美加大停电中出现的小概率事件 • 自动化系统向运行人员提供海量数据 • 缺乏安全决策和事故辅助决策

• 没有考虑紧急状况下“人”的缺陷对安全决策的影响

• 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安全监控的理论指导。、安全科学(续)

• 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和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安全科学(续)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即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两类危险源论)

2、安全科学(续) 基于事故学理论,电力系统多年来广泛采用了事故的定性分析方法,即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进行事故规律研究、采用事后型管理模式、执行三不放过原则、注重事故致因研究、强化事后整改对策。

隐患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无隐患管理)。

•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检查表、危险点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鱼刺图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定性预先型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得到应用

• 现代安全科学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 现代安全科学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更加强调安全系统的人-物-能量-信息四要素,即人的安全素质、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安全作用、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

• 现代安全科学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1、在[0,t]内,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期望次数等价于同期累计事故率函数值。

2、事故间隔样本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事故期望次数预测

若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不变,根据年事故次数样本,可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某一段时期内的事故期望次数。 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 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

• 集成和处理设备、环境、人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知识流

• 对各个不同的岗位产生有效的实时安全知识流

• 可以进行变电站的事故安全预警与决策 构建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平台

• 应该可以方便地实现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典型特征

• 实时在线应用的智能管理系统INTEMOR 可以满足要求,其特点是:集成了符号推理、数值计算、不同的知识库系统、实时控制、Internet、通信技术,它有能力处理相互冲突的信息,并且用户很容易更改知识库。INTEMOR系统处理上述实时知识流,采用正向推理判断事故,采用反向推理寻找事故原因,系统不仅提供了正常运行的状态监视,而且在事故早期给操作人员提供了采取快速恰当行动的措施,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同时提供专家建议和在各种手册/规则中的相关依据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 相关基本概念

• 变电站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 无人值班 • 无人值守

• • • • • • • • • • SCADA 调度自动化系统 EMS EEMS RTU 四遥 遥视

事件顺序记录 事故追忆 故障录波

• VQC • 小电流接地选线

1、变电站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 (通信和网络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其它各种新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基于微机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或设备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远动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调整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 特点:功能综合化;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结构分层分布化;通信网络化光纤化;运行管理智能化

5、SCADA •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 就是通常意义下的“监控系统”

• 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显示、监视控制、告警处理、事件顺序记录、数据计算、事故追忆等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与无人值班、无人值守的关系

• 变电站无人值班是一种管理模式,而变电站自动化则是指变电站自动装置和系统,综合自动化不过是其中一种新型的自动化系统而已

• 变电站自动化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工业效益 • 不存在固定的依赖和前提关系

6、调度自动化系统

• 调度自动化系统借助远动系统收集各个发电厂和变电所得信息,如开关状态、线路潮流等,经过调度分析与决策,对电力系统实施控制和调整,控制和调整命令经过远动系统下送执行

• 职能: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在正常状态下能满足安全、优质和经济地向用户供电的要求;在缺电状态下做好负荷管理;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正常供电

9、RTU • 在发电厂、变电所内按远动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称为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即 RTU)

10、四遥

• 遥测,又称远程测量(Telemetering),是指运用远程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参量的测量值

• 遥信,又称远程信号(Telesignal、Teleindication),是对状态信息的远程监视 • 遥控,又称远程切换(Teleswitching),是指对具有两个确定状态的运行设备所进行的远程操作

• 遥调,又称远程整定(Teleadjusting),是指对具有不少于两个设定值的运行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11、遥视

• 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或其它安防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监控

12、事件顺序记录

• SOE、SER • 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事故、故障和异常的发生情况

• 对远动主站而言,事件顺序记录特指保护跳闸及其相关信息

• 由于对时的原因,事件顺序记录在站内应用较好,但站间的应用效果很差

13、事故追忆

• 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模拟量的有效值变化过程

• 有的系统可以每周波记录一次有效值;有的系统等间隔记录一次有效值 • 由于CT饱和特性的限制,事故追忆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14、故障录波

• 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电压、电流、频率等模拟量的故障波形(动态) • 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15、VQC • 电压无功控制

• 实现变电站或局部电网的补偿设备自动投切或调整,以及变压器分接头的自动调整

16、小电流接地选线

•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以自动判断是哪回线路发生了单相接地

电力自动化基本理论 常用基本原理

1、分层原理

2、分布式系统

3、PCM

4、采样定理及其应用

5、有效信息流

6、滑动监控窗口

7、冗余容错技术

一、分层原理

• 层:按纵向划分的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的部分 • 一个复杂系统按纵向可以划分成很多层: 分层原理 要求:

• 各层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

• 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 •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 上层在下层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层与模块:

• 模块是同一层中(横向)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 • 每一层可以划分成多个模块

• 模块划分原则:各模块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模块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 • 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监视与控制?

复杂大系统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动态平衡

P G  PLD + P

 f

Q G  QLD + Q

 

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同时建设 电力系统分层调度

典型的分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硬件分散性

• H1:只有一个控制单元的单个CPU • H2:有多个ALU的单个CPU,只有一个控制单元

• H3:分开的专用功能单元,比如带一个浮点协处理器的CPU • H4:带多个CPU的多处理机,但只有一个单独的I/O系统和一个全局存贮器 • H5:带多个CPU的多计算机,多个I/O系统和多个本地存贮器 控制分散性

• C1:单个固定控制点。(可能有多个CPU)

• C2:单个动态控制点。控制器在多个CPU间切换 • C3:固定的主/从结构 • C4:动态的主/从结构

• C5:使用同一控制器副本的多个同类控制点 • C6:使用不同控制器的多个异类控制点 数据分散性

• D1:集中式数据

• D2:含有单一集中式目录并且没有本地目录的分布式文件 • D3:每个站点都有复制数据

• D4: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保存所有文件的一个完全副本 • D5: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仅保存一个完整的目录 • D6:无主结构文件或目录的分区数据库 集中、分布、分散?

• 通俗地讲,如果一个自动化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的;如果其部件在不同的地方,它就是分散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协作时,它是网络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存在紧密协作时,它是分布的

分布式系统的属性

• 任意数目的进程

• 任意数目的自治处理单元 • 通过消息传递的通信 • 进程协作 • 通信延迟 • 资源故障独立 • 故障化解 •

四、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应用之一:确定监视周期

• 监控终端监视的量:稳态量、暂态量。稳态量的变化缓慢,暂态量变化迅速

• 监视周期:若在监控系统的输出设备上观察到的等间隔采样值序列能够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确定被监视量,则该采样值序列的最大时间间隔称为被监视量的监视周期 • 实时性:监视周期的要求 采样定理应用之二:时分多路复用 “话路”的基本概念

• PCM的概念是法国工程师Alec Reeres于1937年提出,它由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组成。

• 模拟话音经防混叠的低通滤波器限带(300 - 3400Hz),然后以8kHz频率将其采样、量化和编码成二进制数码。对于电话通道,规定其采用值编码为8位,共有256个量化级。这样每个数字话路的标准速率为64kbit/s

“话路”的基本概念

• 尽管现在通过压缩编码,可以使在可接收的信噪比的前提下一路电话信号的通信速率降低到16kbit/s、8kbit/s,但是人们仍然习惯上将64kbit/s称为一个话路带宽,简称一个“话路”。

• n个64kbit/s的话路可以合并成一个更大带宽的信道,称为n×64kbit/s信道

E1的基本概念

• 采用与欧洲标准相同 的PCM30/32路的帧结构(称为E1基群)

• 帧长度Ts=1/8kHz=125s。一帧分为32个时隙,其中30个时隙供30个用户(即30个话路)使用,即TS1-TS15和TS17-TS32为用户时隙。TS0是帧同步时隙,TS16是信令时隙

• E1遵守G.703(ITU-T的分层数字接口标准之一 ),参见《电力遥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 PCM30/32系统位速率为

RBP=fs×N×n=8000×8×32=2048kbit/s

五、有效信息流

• 数据是对客观物体的直接描述或测量 • 信息则是错综复杂的耦合数据之间的联系 • 知识表达了结构化的信息之间的综合关系 • 智能是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测度 信息流的处理 信息流的有效性 信息流的有效性

• 生存周期满足采样定理要求

• 同一信息流对一个业务功能是有效的,但是对另一个业务功能可能是无效的

• 例如,同样是一台换流变压器故障跳闸信息,不同的用户关注其不同的侧面,运行人员关注是否是永久性故障引起的跳闸、跳闸对直流输送功率的影响、对直流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等;检修人员关心引起跳闸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确定被监视量:有效信息流

• 早期方法:根据状态可观测性确定+经验

正在过渡:确定有效信息流确定被监控量

• 信息流的特征:QOS要求(特别是时效性)、异步性、不确定性

• 有效信息流:满足生产需求的信息流。例:

绘出所有有效信息流后就可以确定被监视量

六、滑动时变监控窗口

• 滑动时变监控窗口WSCADA[t-T:t]是一种离散滑动时间窗口,完成一次监控过程所需的监控信息来自窗口WSCADA[t-T:t]所对应的信息流;在进行下一次监控过程时,时间窗口向后滑动T,即时间窗为WSCADA[t+T -T:t+T] 。

• 关于T和T存在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

• 监控窗口的设置满足采样定理、有效信息流要求

八、工程系统论

• 复杂性、无序性、完整性、协调性

• 系统方法:复杂性简化、还原论、HSM框架、SSM框架、自顶向下、面向对象、模型化、系统优化、折衷平衡、逻辑链、启发式、……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2、计算机监控:

• 系统软件选用通用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系统、工作平台、和成套软件工具包 • 有对时功能,优选GPS对时

• 系统的局部故障应该可以隔离并报警 • 各个插件上应有标志,以表明运行状态 • 强电磁条件下能可靠工作,防雷、防过电压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2、计算机监控:

• 抗干扰、绝缘水平符合标准

• 推荐采用220V或110V直流作为YX工作电源

• 电能量脉冲宽度应不小于50100ms,推荐采用RS485接口的电能表 • 配置UPS,可以采用站内直流供电系统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3、继电保护:

• 应装设直流电源监视信号,当直流电源消失时,向自动化系统报警 • 常规保护输出的瞬时和延时信号,根据需要送至自动化系统

4、二次回路:

• 新建变电站应取消常规操作屏

• 新建变电站保护屏上必须装设跳、合闸按钮,采用强电一对一控制方式。应装设反映该断路器运行状态的指示信号

• 新建变电站可装设音响信号系统,当自动化系统停用转入就地控制时投入使用 • 监视断路器跳、合闸回路 • 保护信号不自动复归

• 有载分接头和电容器组可自动调节和自动投切

• 110kV及以下系统配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并与自动化系统连接 • 控制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 根据需要配置同期装置,但不宜用遥控进行同期操作

5、老站二次回路改造:

• 规范YC量

• 小电流接地系统3U0应作为YC • 取消或停用闪光母线及事故音响回路 • 增设YK跳闸闭锁重合闸回路

• 所有异常报警必须有动作自保持(或保存),且便于巡查人员查找、手动或远方复归 • 设备告警YX量包括:保护跳闸信号、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动作

• 异常报警分为三类:第一类召唤操作队立即到现场处理;第二类召唤操作队及时到现场处理,但允许维持较长延时的异常报警状态;第三类可以留待巡视人员到现场察看时处理的异常状态报警。对第

一、二类形成事故总信号作为YX • 除设备跳闸外,所有不允许等操作队赶赴现场后才处理的设备异常,均必须另设专门的自动装置处理

• 配置UPS,并配足蓄电池容量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指标

• YC量测量误差不大于0.5% • 变送器精度0.5级、420mA、5V • YT输出010V、420mA • YX空接点接入

• YK空接点输出,接点容量为直流220V、5A, 110V、5A, 24V、1A • 电能量累计容量216 • 远动信息海明距离大于4 • MTBF不小于15000h、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8% • SOE小于5ms • 通信速率宜大于600bd,误码率不大于104 • UPS或其它后备电源后备时间应大于1h • 接地电阻小于0.5

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

1、继电保护:

• 通信功能:接受查询;传送事件报告;传送自检报告;对时;修改保护定值;定值查询;保护投退;传送保护状态

• 线路保护:110kV线路一般采用阶段式距离和阶段式零序方向保护;35kV线路一般采用一段或两段式(方向)电流、电压速断和过流保护;10kV线路采用两相或三相电流速断和国电流保护

1、继电保护:

• 电容器组保护 • 母线保护

• 变压器保护:主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或比例制动的纵差保护;后备保护委过流或复合电压启动的过流保护 • 自动重合闸

2、自动控制:

• 小电流接地选线 • 备用电源自投 • 低频减载 • 同期

• 电压无功控制

3、数据采集:YC、YX

4、安全监控

• 控制与操作闭锁

五防: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断路器;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 越限报警与异常状态报警 • SOE、事故追忆与故障录波

5、数据处理和记录

• 生数据处理 • 数据合理性校验 • 特殊计算

• 旁路断路器代路处理

• 微机五防操作闭锁信息处理 • YC越死区处理

• SOE、事故追忆与故障录波信息处理 • 电量累计

• 分合断路器时,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变化记录 • 各类报警、分类计算表统计

6、MMI • 打印 • 显示 • 在线维护 • 操作

7、远动

8、自诊断和自恢复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几乎完全仿照综自出现之前的运行人员工作,缺乏创新。即:

综自功能 = 计算机替代运行人员部分工作

• 因此,综自系统除了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自动化水平的优点外,很多人不了解其更多的优点,特别是不知道综自系统的价值

没有针对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来制定综自的功能

2、对数据的传送不加区分,缺乏进一步处理,让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海量数据”问题)

• 是造成电力系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运行人员的私有知识成为保证电网安全、质量和经济性的唯一手段  没有针对电力系统信息需求来定制综自的功能 综自系统的功能需求

• 主管领导、各级调度运行人员、变电站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维护人员等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例如:主变跳闸时),因此要求信息甄别传输 • 某些信息要求在同级班组或变电站之间传输,如事故教训

3、缺乏标准化和产品化

• 没有定型的综自系统是目前影响综自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单位、制造厂家、用户都应该重新考虑综自的功能需求 ! 需求就是动力 !!!

利用遥视系统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监控 主要内容

• 遥视系统的安全监视功能 • 遥视系统的技术现状

• 遥视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 利用遥视系统实现安全监控的研究新进展 遥视系统的安全监视功能

• 遥视系统的兴起和发展是由于变电站安全运行监视的需要 • 辅助变电站安全生产是目前遥视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 遥视系统所有功能都围绕变电站安全生产而设计 应用提示:不能简单地将安防系统作为电力遥视系统

•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远程正常巡视 •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远程监控

• 保证遥控操作的安全性

• 辅助进行事故处理

• 对检修过程进行监控

为什么采用遥视系统可以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监控?

• 安全科学认为:影响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设备(系统)、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可知不可控都可能造成事故。加强事故链的监视是切断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 遥视系统监视人、设备的一部分和全部环境内容 遥视系统的技术现状

• 遥视系统的特征

• 三种典型的遥视系统结构

• 目前必须实现的几个重要功能 • 主要性能指标 遥视系统的特征

• 分层分散式系统

• 集成式系统

• 超大信息流量

• 强电磁干扰运行环境

4.1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电力技术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控制技术也称为用户电力技术(custom power),是美国Hingorani博士于1988年提出的概念:把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综合起来,以用户对电力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为依据,为用户配置所需要的电力。电力公司(或其他利益群体)利用用户电力技术和新设备,可使单独用户或用户群从配电系统得到用户指定质量水平的电力;用户电力技术可以用来有效抑制或抵消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短时、瞬时扰动,可使用户供电可靠性达到不断电、严格的电压调整、低谐波电压、冲击和非线性负荷对终端电压无影响等。

• IEC61850的目标(“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 IEC61850的目标:解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而不是互换性)

• 标准的目的既不是对在变电站运行的功能进行标准化,也不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功能分配进行标准化

• 互操作性:一个制造厂或者不同制造厂提供的两个或多IED交换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执行特定功能的能力

• 互换性:不用改变系统内的其他元件,用另一个制造厂的设备代替一个制造厂的设备的能力 必要性

•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个不同制造厂采用采用了各自的特定专用通信协议,采用不同制造厂的智能电子设备时要求复杂和高费用的协议转换

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同意制造厂的IED之间也存在协议转换问题 • 互操作性一直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瓶颈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三层次模型

• 目前大量工程应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样了分层分布式,即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变电站层和间隔层,间隔层设备主要对应于一次间隔设备的保护、测量和控制

• 在IEC 61850中,IEC/TC 57提出了3层次模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构架,即采用电子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和开关的一次设备增加了智能接口后,这些智能化设备作为变电站的过程层

• 采用3层次模型后,原来间隔层设备与互感器、开关的一次设备之间的电力电缆连接变为通信电缆连接,并形成过程总线

间隔(Bay)的定义

• 变电站由具有一些公共功能的紧密连接的部件组成,例如介于进线或者出线和母线之间的断路器,带断路器和相关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的母联,代表两种电压等级的两条母线之间带开关设备的变压器。间隔的概念可适用于1 1/2断路器和环形母线变电站配置,将一次断路器和相关的设备组成一个虚拟间隔。这些间隔按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子集组成,例如变压器或者线路终端组成间隔,开关设备的控制有一些共同的限制诸如互锁和已经定义的操作顺序。这些子集的标识对于维修(哪些部分可能同时断开,减少对子集其余部分的影响)或者扩充设计。(如果一个新的线路将要投运,需要增加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子集被称为\"间隔\",由通用名称为\"间隔控制器\" 进行管理,把继电保护系统称为\"间隔继电保护\"

数字化变电站逻辑接口

①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② 间隔层与远方保护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③ 间隔层内数据交换;

④ PT和CT输出的采样值;

⑤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⑥ 间隔和变电站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⑦ 变电站层与远方工程师办公地数据交换; ⑧ 间隔之间直接数据交换,如联锁等快速功能; ⑨ 变电站层内数据交换;

⑩ 变电站和远方控制中心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什么是数字化变电站?

• 数字化变电站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的变电站 • 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间隔层和站控层间的数字化,数字化变电站还需完成过程层及间隔层设备间的数字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 • 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开关(或配智能终端的传统开关)等智能一次设备

一二次设备间用光纤通信传输信息

• 二次设备网络化

二次设备间用通信网络交换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等信息,取消控制电缆

• 运行管理自动化

自动故障分析

设备健康状态监测

程序化控制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

• 减少二次接线 • 提升测量精度

• 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 避免电缆带来的电磁兼容、传输过电压和两点 • 接地等问题

• 变电站的各种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 • 设备重复

• 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功能规范

• 智能一次设备

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

开关、变压器等一次设备智能化

• 过程层通信

互感器→二次设备: IEC61850-9-1或-9-2

1类性能要求开关量:IEC61850的GOOSE

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其他信息交换:IEC61850-8-1(MMS)

推荐第5篇:PowerLogic电力监控系统

PowerLogic电力监控系统

作为世界领先的电气产品供应商,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了专业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它基于先进的现场总线方式实现电力系统信息的交换和管理,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信号采集、故障录波、谐波分析、用电管理、电能质量分析、负荷控制和运行管理为一体,通过通讯网络、计算机和专业的电力监控软件使用户的电力系统透明化,是一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管理水平的智能化系统。

PowerLogic电力监控系统充分运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实现了对变配电系统的中压系统、低压系统、变压器、直流屏、发电机组、应急电源等设备的分散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管理。

施耐德电力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系统运行监视

·电能消耗管理:分析电能消耗、设备电能分配、电能流向

·电能质量管理:谐波分析、波形捕捉、扰动和波动监测等

·报警和事件管理

·历史数据管理

·远程控制

·报表管理

·用户管理

PowerLogic电力监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方便地与其它自动化系统和智能装置进行通讯,如DCS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实现自动化系统间相互通讯和信息共享。

北京合众科林公司和施耐德电气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专业的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提供了专业的系统集成服务:协助进行需求的分析、监控方案的制定、系统费用的预算、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制作、现场的施工和调试、用户的培训、售后服务等。

客户价值:

·提高电气系统运行管理的效率

·减少电能消耗成本

·提高系统运行连续性和可靠性

·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损失,避免故障发生

·减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

·监视电能质量,发现潜在故障

推荐第6篇:电力企业财务工作汇报

2010年电力企业财务工作汇报

2011年1月21日

----***

2010年**财务工作在市局财务处的正确指导下,经全体财务人员共同努力,全面超额完成了蒙东公司确定的资产经营考核指标,为我局持续经营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务支撑。

一、2010年财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实现利润总额53.00万元。

2、营业总收入完成11,715.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194.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完成1,521.00万元。由于售电量增长1,300.00万千瓦时,使主营业务收入同期比增长1,342.00万元。

3、营业总成本完成11,714.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完成9,644.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同期比增长1,610.00万元。增长原因是购入电力费增长454.00万元、人员工资增长411.00万元、折旧费增长264.00万元。

4、财务费用完成560.00万元。全部为网改工程贷款利息支出。

5、趸售收入完成4,305.00万元。

二、资产负债情况

2010年末,资产总额35,55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96亿元;流动资产633100万元。负债总额23,491.00万元,其中:

长期借款17,739.00万元(全部为电网改造贷款)。所有者权益12,064.00万元,上缴税金530.00万元,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为605.00万元。资产负债率66.00%。

三、2010年财务、审计主要工作

1、根据《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农电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本着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修改编制了2010年财务收支预算。并通过预算管控约束支出,形成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风气,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成本费用支出可控、能控、在控。

2、为了进一步完善财经纪律,规范经营管理,根据《审计法》和《**电业局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扎旗农电局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审计岗位职责》和《2010年内部审计工作方案》。10月份由于人事变动,审计部对6个供电所的电费收缴情况进行了离任审计,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规避了企业经营风险。

3、配合蒙东公司资产经营审计组完成2009年资产经营情况的审计工作,针对审计组提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资金管理、财务收支、营销管理、工程管理等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梳理、整改,通过整改更加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科学发展。

4、根据《关于集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的发生。

四、2011年工作思路

按照蒙东公司2011年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围绕财务集约化“六统

一、五集中”的目标逐步开展工作。一是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重大财务事项及财务预算报告制度。做到事前有计划,事后有监督,杜绝铺张浪费,充分发挥成本效益;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开展财务稽核工作,防范财务风险;四是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管理素质和维护企业权益的能力;五是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建立健全内部各项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2011年,扎旗农电局财务工作在电业局财务资产部的正确指导下,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一定会更好的完成2011年财务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电力营销工作汇报

营销管理工作发言材料

**支公司近几年来营销工作比较落后,各类经营指标与先进支公司的差距较大,2009年,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直面现实、抓住短板、克服各种外因、加强内部管理,上半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线损指标明显回落,与上年同期对比,综损率为,同比下降;10KV有损为,同比下降;台区线损为,同比下降。数据是简单的,却付出了全体员工的很多努力和心血,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一、修订完善线损考核体系,加大奖罚力度。

1、线路考核边实践边改进。2009年元月,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将单一责任人调整为现场设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班长为第二责任人、股长为第三责任人,分别按比例进行奖罚,为管理人员施加了压力。2009年5月,在原考核的基础上,农村10KV、城市高压、所有低压台区的线损,如果进入当月计划值,奖励第一责任人100-500元,奖励班长500-1000元。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发现管理漏洞,马上想办法改进。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空载专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损率,并占用维管费,组织人员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关于农电专变变损考核的补充规定》,逐月加重处罚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3、加强专业合作,完善流程管理。最新建立的《电量、电价异常传递流程及考核办法》中,核算的工作不仅是计算,更在于发现

异常,并开具异常报告,传递至抄表专业、稽查专业进行现场核实和处理,进行责任追究、闭环、存档备查。极大地消除了“各管一段、互不相干”的情况。

总之,我们计划投资15万元对线损目标管理进行奖励,截止目前线损考核共处罚86592元,实施奖励24839元。根据《**供电支公司营销差错考核办法》开除、解聘5人。

二、包干到领导,全员降损、常态管理。

1、成立降损工作领导组,领导班子分区包片,深入台区了解问题,查找症结所在,立足实际解决突出问题。

2、发支全体职工,从自身合法用电做起,主业、农电、外委共300余人均分别与支公司签订了《职工合法用电承诺书》,从制度上保证了职工自己用电合法。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成立用电检查团队,实行全员参与,专业化管理,形成了用电检查的常态机制。

三、现场检查,发扬“三千精神”,保证电费“颗粒归仓”。

1、加强自查管理。首先各基层所开展用电抄核收自查自纠工作,各台区抄表人员异地互为检查,重点检查线损率高、问题突出的台区和线路;在各所完成自查和交叉检查后,支公司组成检查小组,对所有供电所进行抽查,一经查出违规行为,对直接责任人及其供电所负责人一并处罚,并限期整改;最后由领导班子分片对各供电所辖区再次进行实地检查。通过班子全力抓,职能部门共同抓,供电所具体抓,层层落实,保证了支公司营业抄核收监察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开展不定期夜巡和有针对性的营业大普查活动。2009年查获窃电查处窃电户次,追回损失电费万元,收进违约使用电费万元,严厉的打击了窃电行为。积极与分公司涉电队、**市公安机关沟通联系,重拳出击窃电行为,一批窃电分子得到了制裁。今年因窃电被判刑的2人,上网通缉3人,治安拘留1人,在社会上营造了强大的震慑力。

四、推行目标管理,扎实降低线损指标。

1、在全年度内实行线损目标管理,把降损目标分解到台区,责任分解到人,管理目标上墙,台区线损分解到月。加强工作质量考核,杜绝估抄、漏抄、错抄、违章用电和错误接线。

2、供电所不定期对高损台区进行专题分析,召集相关人员下现场,走台区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集中大家智慧解决突出问题。

3、每月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对线损高的台区具体分析线损高的原因,拿出降损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不将已发现的问题遗留到下月。

五、创新管理模式、实施高低压分离。

将10KV线路的抄表权限从城市抄表班与各供电所剥离出来,归由用电所下属的两个高压抄表班管理,城市抄表班与各供电所只负责低压台区用户的抄表,彻底实现了分线、分压、分台区的管理模式。经过实践,提高了内部管理质量,保证了高、低压表计的正确性,便于考核和责任划分,极大地推动了降损工作。

六、积极进行电网改造,集中力量,攻克制约线损的设备瓶颈

问题。

1、2009年年初,在分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地区的600万工程,对38个台区进行了彻底改造。6月23日,分公司又启动了**电网建设与改造二期工程,对城乡结合部、市政建设变化大的**台区进行改造,对**电厂停运后的家属区用电问题进行解决。目前,已有86个台区实现了集抄功能,13000余块表计具备了远程监控能力,大大提高了表计计量准确率。

2、对于部分农村高损台区,我们想方设法整合资金、物资、人员,进行大力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的许多做法,谈不上典型,也算不上经验,是分公司的统一布署,我们只是遵照执行、严格落实、精细管理、扑下身子、踏实工作,请分公司领导和各兄弟单位指导,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支公司的营销目标而奋斗。

推荐第8篇:电力监控系统管理规定(讨论稿)

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监控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讨论稿) 为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煤矿电力监控系统(下称电力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电力监控系统的电力信息,保障供电的安全、经济、合理、连续、可靠,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章

系统管理

第一条

各矿指定一名矿分管领导(机电矿长或副总)负责对电力监控系统的管理。

第二条

各矿机电部为电力监控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对系统的使用、检查、维修、移设等工作的管理和各责任单位的协调工作,机电部责任分工中,有明确负责电力监控系统管理的人员。

第三条

各矿结合本矿的实际,确定专(兼)职单位或部门进行电力监控系统安装、移设、使用、调校、维护工作,按供电系统、网络传输、调度主机、操作监控等进行责任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第四条

从事电力监控系统的维护、检修、管理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掌握电力监控系统的检修、维护和移设相关的工艺和技能。

第五条

电力监控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许可证方可上岗操作。

第六条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护人员要保管好自己的用

1

户名和密码,防止泄露。

第七条

各矿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停送电管理制度、系统维护、检修与移设等规章制度。

第八条

各矿机电部、安监部门负责对电力监控系统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里。

第九条

集团公司安监局、机电动力部、定期对各单位的电力监控系统的使用、安装、维护、检修方面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将电力监控系统列入质量标准化检查项目之中,各矿每旬检查一次,集团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

第二章

系统安装

第十一条

电力监控应具完善有防雷措施。

第十二条

各变电所安设足够的分站,对高、低压馈电、启动器和照明信号综保进行监控。

第十三条

电力监控系统必须达到以下覆盖范围: a) 井上、下固定变(配)电所的高、低压开关、照明综保。 b) 综采、综放工作面的移动变电站高低压供电设备和转载机、破碎机、前后部刮板机、乳化液泵站、采煤机的供电开关和启动器。

c) 掘进工作面的移动变电站高低压供电设备和双风机双电源开关、电源供电开关。

d) 电力监控系统初次安装设计时的其他配电点的移动变电站高低压供电设备和供电电源开关、启动器

2

第十四条

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在有电力监控设备地点安设网络摄像仪,以便对电力监控设备进行视频监视。

第十五条

分站、摄像仪应设置在便于观察、检修、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第十六条

在调度室配置两台监测主机,一主一备,同时工作,当主机发生故障时,立即切换备机接替主机的工作。

第十七条

系统必须具有备用电源,当主电源因故停电时,系统必须自动切换为备用电源供电。

第三章

维护、检修、操作

第十八条

电力监控系统(包括主机、分站、网络线路、软件等)由专(兼)职单位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禁止其他人员拆卸、修理系统相关设备,禁止删改相关数据。

第十九条

电力监控系统主机由电力调度(调度)人员进行操作,发现系统报警,认真观察。发现系统存在问题,及时通知维修部门检修。

第二十条

设置好相关权限,防止对系统的非法操作和对数据进行非法修改。

第二十一条

网络查看界面必须设有密码,只要相关人员和领导才能进入系统查看,防止过多人员浏览造成系统数据拥堵。

第二十二条

电力监控系统IP地址必须固定,由通信电脑部统一管理,网络数据上传系统、局域网线路等设施,由通信电脑部负责管理、维护。

3

第二十三条

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一次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第二十四条

系统维护人员每天对电力监控系统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系统运行情况、数据存储情况、故障记忆、数据传输情况、软件各项功能等

第二十五条

系统维护人员掌握供电系统、负荷情况,在供电系统变化时,及时移、设分站、组网线路、更新组态供电系统图,保证系统显示准确。

第二十六条

继电保护的整定,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每6个月或负荷发生变化时,由电气管理人员进行整定一次,其他人员严禁私自更改继电保护整定。

第二十七条

由电力监控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通过远程进行保护试验。

第二十八条

进行停、送电及远方测试工作时,必须由操作人员与监护人员按操作规程共同完成,严禁独立作业或他人代替作业。

第二十九条

维护人员定期对井上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包括主机系统、LED屏、信号传输电缆、供电电缆、分站等。

第三十条

电力监控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取相应的供电安全措施,保证矿井供电安全,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第三十一条

应有人24 h值班,随时检查电力监控系统、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填报故障处理记录。

第三十二条

每个月要由电力监控系统管理负责人带头组织

4

一次对开关及相关设备进行摇控分、合闸试验,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三条

管理单位每周对井下供电系统中所监控设备的系统电压、系统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度计量、零序电压、零序电流、温度、电网参数(三相电压、两相电流)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实现对井下供电系统中所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第三十四条

严禁任何人私自在监控电脑上添加、删除程序和玩游戏,严禁在监控主机进行与电力监控系统无关的操作。

第三十五条

电力监控系统主机不得兼作它用。 第三十六条

管理单位应建立以下记录:

a) 电力监控系统设备台帐; b) 电力监控系统设备故障登记表; c) 供电系统故障记录 d) 检修记录; e) 停送电记录 f) 保护试验记录 g) 巡检记录; h) 交接班记录; i) 电力监控系统图 j) 供电系统图

第四章

停送电的管理

第三十七条

各矿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停送电管理制度。

5

第三十八条

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断电时,调度人员观察系统报警事故的种类,通知有关单位和相应的负责人,查找并处理故障,接到操作指令后,方可进行送电。

第三十九条

临时停送电时,由停电人员向调度提出申请,调向有关单位核实或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和电力监控系统操作规程进行停送电操作。

第四十条

需要停电检修时,必须有停电检修计划,提前申请停电范围、停电开关和停电时间等。经有关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停、送电。

第四十一条 井下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时必须停电作业:

(一) 停、送电操作必须由工作负责人统一指挥,所有电话通知的停、送电等项目,必须由工作负责人亲自联系。

(二) 工作前,通知调度切断本级和上级开关电源。

(三) 检修人员将本级和上级开关把手置于停止位置(或拉出手车)并闭锁。

(四) 在电力监控系统分站里将停电的开关设置为“检修”状态。

(五) 在所有停电的开关手把上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

(六) 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

6

(七) 检验无电后,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八) 所有作业完毕,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后,由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摘除警示牌,检查无误后,合上本级和上级开关的手把或推入手车,在电力监控系统分站里将停电的开关设置恢复为“远程”状态。再次确认无误后,由工作负责人通知调度恢复送电。

(九) 调度人员必须用电话向工作负责人核实,所有工作已经结束,线路已无人作业,确认送电后无安全隐患,方可进行送电。

(十) 所有电话联系、核实等内容,必须全程录音。第四十二条 高压变配电设备和线路的检修及停送电,必须严格执行停电申请和工作票制度。

(一)必须由工作负责人统一指挥,所有电话通知的停、送电等项目,必须由工作负责人亲自联系。

(二)停电线路必须有明显的断开点,就地或远程停止断路器,拉开甲、乙刀开关或拉出手车;该线路断开的电源开关手把,必须专人看管或加锁,并悬挂“有人作业,严禁合闸”字样的警示牌,将控制状态置于“就地”状态。

(三)停电后必须验电,并挂好接地线。

(四)作业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五)确认所有作业完毕后,摘除接地线和警示牌,由工作负责人检查无误后,合上甲、乙刀开关或推入手车,将控

7

制状态恢复为“远程”状态。再次确认无误后,工作负责人通知调度恢复送电。

(六)调度必须用电话核实所有工作已经结束,线路已无人作业,所有挂设的三相短路接地线等安全设施已经拆除后,方可进行送电。

(七)所有电话联系、核实等内容,必须全程电话录音。

2011年8月10日 机电动力部

8

推荐第9篇:电力监控系统简介(SCADA)

电力监控系统简介

电力监控系统(英文为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简称SCADA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供电设备(包括变电及接触网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和采集。

1.SCADA系统功能简介

电力监控系统(简称SCADA系统)的主要设备设置在控制中心。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即RTU设备)设置在各变电所内,RTU通过通信网络OTN与控制中心设备相连接,控制中心命令由OCC发往各RTU,再由RTU传向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所有信息通过RTU传向控制中心。SCADA系统所有计算机和RTU都有自监功能,系统设备具有高度可靠性,各设备状态可在CRT上显示出来。

1.1.被控对象设备

1.1.1.变电所设备

a.2个110kV/33kV主变电所(坑口、广和)

b.8个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西朗、车辆段B所、芳村A所、长寿路A所,公园前B所、列士陵园A所、体育西B所、广州东站A所)

c.25个降压变电所

1.1.2.接触网设备

a.西朗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7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b.车辆段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2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c.芳村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6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d.长寿路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6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e.公园前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6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f.列士陵园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6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g.体育西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6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h.广州东站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6个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

1.2.SCADA系统全线运行运作模式

SCADA系统全线运作模式采用OCC中央设备集中监视和控制,并在车辆段B所、坑口主变所及广和主变所设立站控计算机,辅以站控控制模式。在灾害模式下,执行站控控制方式。 SCADA系统可以根据运行实际需求,更改部分运行模式。全线运行后,在各牵引所各增设一台站控计算机(型号是PG740)。

2.SCADA系统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及投入使用情况

2.1 RTU设备共36台,其中35个分别设置在沿线各站变电所及车辆段变电所;另一个放在材料总库.

2.2 站控计算机(PC机)共3台,全部投入使用,分别设置在车辆段B所,广和主所和坑口主所;

2.3 站控PG机共11台,其中7台设置于除车辆段B所外的其他牵引变电所,一台放在OCC六楼监视通道用,一台为抢修用备机,其余备用.

2.4 TCI柜共一台,设置于OCC六楼SCADA设备房;

2.5 UPS系统一套(包括UPS柜两个、蓄电池柜、配电盘各一个),设置于OCC六楼UPS房,UPS柜一用一备。

2.6 模拟屏一个,设置于OCC八楼,在线使用。

2.7 控制中心操作站计算机五台,两台主备机,一台归档机、一台信号机设置于OCC八楼,一台维护机设置于OCC六楼SCADA设备房。

3.SCADA系统于1999年1月安装完毕,于1999年6月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1

推荐第10篇:市电力体系监控方案

一、需求分析

某市供电局共有几十个变电所,其中大部份变电所实行了无人值守,为了保证变电所的安全,同时,也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管理意识,对所有的变电所实行了监控。我们对变电所设计配置矩阵硬录集成系统,当地监控的同时实现远程监控。

所有的变电所都设计32路左右摄像头,分别安装在各个重要设备及机房内外。其中有些地方还装了解码器用来控制云台镜头,另外,设计报警地址发生器可以接入多路报警量及控制量,我们在重要的出入口和设备处安装了红外/微波双鉴报警器,在变电站四周围墙墙头设计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均接入报警地址发生器,在每个房间,安装了双鉴报警探测传感器,有些房间,通过联动装置,可以控制照明设备。解码器通过td总线与监控主机相连,在某些设备的房间,还安装了监听器。

所有的变电所的监控主机通过供电局的内部网联接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市供电局为每个变电所提供了2m的带宽,所以可以保证每个变电所可以切换上传1到4路音视频图像。

监控主机接受各种视频、音频及报警数据,在有人值守的变电所,可以通过切换操作在显示器上观看到每路视频的图像及报警。通过设置,可以进行录像、自动切换,对于室内摄像头,可以设置动态检测录像,即视频变化即产生录像,不变化不录像。对于无人值守的变电所,可以通过远程设置,实现同样的功能。监控主机可以将报警信息和音视频录像保存在本地硬盘,当本地硬盘满时,可以设置自动清除过期的录像,同时,监控主机还作为网络服务器,接受监控中心的数据和音视频请求。根据监控中心的请求,将视频和数据传送到指定的地点。

在网络监控中心,我们设立专门的计算机对各变电所进行监控,监控中心可以轮流对各变电所的视频及数据进行巡视,当变电所有报警发生时,变电所监控主机会主动将报警上传,报警信息将存入监控中心数据库,相对应的视频图像即自动切换到当前画面。同时,会有声音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判断,如果需要进行维护,则可以立即打印出派工单,并通知相关人员。在供电局监控中心,除了网络监控主机,还可以在网络别的节点,如局长室对各变电所进行巡视,以了解变电所的情况。大大方便了管理。

二、设计原则

1、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及合法性

本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系统采用先进技术,时整个系统达到先进性;所有集成设备均选购目前同类产品中先进的产品,保证几年内不落后、不被淘汰;在保证系统的先进性的同时还应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即所选设备是成熟的系统,所有的功能都是实用的;并考虑系统的经济性,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所有设备都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长和通过质量检测的产品。

2、良好的扩充性

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系统增容的可扩充性:系统设计均采用模块化结构,所有设备管理主机均可扩容,以后系统增容时,只需直接将管理设备与系统进行连接,不需对线路进行改造;系统主机均采用大容量产品,为将来的扩充保留充分的冗余空间和设备接口。

3、系统安全可靠性

凡设计到业主经济利益的系统,稳定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系统的产品涉及到经济利益,我们设计选型时作了慎重考虑,选用的设备都是经过大量用户使用并且相当成熟的产品。使系统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系统超前性

整个系统的先进性,取决于设计者是否具有超前意识,掌握这一行业的最新技术以及边缘科学在此领域的应用,同时必须了解和预见到今后几年社会发展对闭路监控及报警系统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不仅要求设计严密、布局合理,能与技术、新产品接轨,而且所选择的设备应在系统实施若干年后,亦能保持其功能完善、齐全,不至于落后。

5、系统的可操作性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综合管理、便于维护、操作简便且易于掌握。系统的设计,要求在操作人员与设备之间建立起友好的界面,使操作者无论对系统的设置还是日常运行,通过键盘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即使对没有接触过此类设备的操作者,只需稍加培训,即能掌握一般操作。

6、系统的安全性

雷电发生时将产生强大的冲击电流,如果不采取有效防御措施,极容易造成被雷电击坏。对系统的防雷击方面,我们设计采取:所有设备额外供电,配备专用ups电源,防止雷击发生时超高压强电流通过强电系统破坏弱电系统;所有设施保证良好接地,当强电流通过时可以分散电流,室外可安装避雷针。

三、设计依据

系统配置是根据业主提供的要求及国家或行业批准发布的相关产品/系统标准而设计的。

gbj16-83《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0-9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

ga/t70-9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300-86《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57-8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303-8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hyd41-01-1999《电子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电子设备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及《电子工程建设预算定额》

ga16796-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

四、设备选型

根据用户对电视监控系统的具体要求,综合我公司以往所做工程的经验,特别郑重推荐使用以下电视监控系列产品。

1、矩阵主机

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c-8632-8ii型矩阵主机

系统支持32路音视频同步输入,8路音视频同步输出。

系统支持一级主控设备(可选主控键盘或主控计算机),15级分控设备(可选分控键盘、分控计算机或红外分控等)。

系统可接入32路报警探测区。

主控设备全面享有对所有监控现场云台、镜头、快球、雨刷、灯光、电源的控制。

经授权后,分控设备可有限享有对某些监控现场云台、镜头、快球、雨刷、灯光、电源的控制。

矩阵主机与主、分控设备及解码器之间采用rs-485通讯方式,布线简单,扩展性强。

系统支持主控键盘或主控计算机两种主控设备,但同时只允许接入其中一种。

主控设备选用主控计算机时,可通过主控软件用鼠标实现快球的全功能控制,同时系统提供了软件锁定功能,视频满屏功能,并可附有电子地图、硬盘录像、语音控制、视频报警四大功能模块可供用户选配。主控软件具备普通切换和便捷控制等多种方便灵活的切换方式,并提供布/撤防状态、灯光、电源、雨刷、广播、自动等状态的任意多点组合控制和查询。

主分控键盘可通过摇杆控制快球或云台方向及编程参数选择,同时具备键盘锁定功能。

红外分控具备分控键盘的主要功能,操作更为灵活。

分控设备(分控键盘、分控计算机)均需授权,这种授权规定了键盘——监视器、键盘——摄像机、监视器——摄像机的访问权限。

系统支持万能切换功能,通过编程可设定监视器——摄像机的顺序切换权限及驻留时间,切换时音视频同步切换,每个监视器可存储多达120点的切换序列。

每路视频输出上都有字幕叠加,屏幕显示包括时间、日期、监视器编号、摄像机编号及8个任意标识字符,黑边框字幕保证光照变化时的字幕效果。系统提供可视化字幕调整方式,可在屏幕的任意位置叠加字幕信息。

报警方式可选并行报警或串行报警,各报警点输入可任选断路报警或短路报警方式,以防止人为破坏。

可手动、定时自动开关每个报警点的信号检测,各点布/撤防状态可在编程中查询。消警方式可选自动消警、延时消警和手动消警。

系统具备强大的报警联动功能,报警后报警点现场电源接通、灯光打开,主机蜂鸣器鸣响,报警开关启动。

报警后,报警点音视频信息将按照系统编程设定的参数在授权监视器上切换,视频上叠加“报警”提示字样,每个监视器可存储多达120点的报警切换序列。

报警记录查询。可查询最近256个报警点的报警时间。

开关机时间查询。可查询最近256次开关机的时间。

多级密码保护。系统启动、键盘锁定、报警布/撤防、调用预置景点均需输入密码。

工作温度:-10℃-+55℃

工作电压:ac220v/50hz(±10%)

功耗:20w

音频输入:32路(两线制/三线制)

音频输出:16路(750mv/600ω)

频率响应:150hz~15khz

音频通道隔离度:>40db

视频通道隔离度:>56db

视频信噪比:>56db

视频通道带宽:15mhz(±3db)

视频输入阻抗:75ω1vpp

视频输出阻抗:75ω1vpp

外形尺寸:482mm*344mm*88mm(长*宽*高)

2、控制软件

系统采用矩阵硬录集成控制软件,应用于由天地伟业的tc8632-8ii矩阵和tc2808av-m4硬录主机组成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它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在传统的监控系统中,不但大大简化了硬件设备和器材,而且使得处理和控制更加精确、可靠。同时它具备windows环境下应用软件的诸多功能,可以方便的完成预置编程、录像、图像抓拍打印、电子地图、视频报警,远程监控的支持等多媒体功能。

支持网络和互联

分为服务器端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分控端计算机软件两部分

界面友好,完全中文化,易于使用

按键图标会意化设计,操作简单直观

具有可管理性,存档、查询方便

周到的软件选项,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字幕与影像分离。提高画面清晰度,并有多种字幕显示,随心所欲,尽如人意

兼容中西文windowsXX操作系统

分控计算机软件不限节点数,可随意配置

安装简单,硬盘占用量小,升级容易

采用多级电子密码进行系统操作,实现安全管理

编辑方便、发送快捷的汉字传送功能。汉字录入方便。字符传送快捷。汉字随时修改、随时发送,无次数限制。

图标会意化按键设计,功能明确,使用便捷,关键时刻不致手忙脚乱,不需专业培训即可操作。

工作状态指示明确,采用指示型按键,使按键状态一目了然。

将一些常用功能设置为按键(象编程、话筒、灯光以及雨刷等按键),方便监控系统操作。

抓拍图像以通用格式存储,方便进一步处理和打印。

画面质量可调,并在下次启动系统时,保留此设置。

操作简单但功能强大的菜单选项。

通过选择“串口设置”菜单,完成串口、波特率等参数的设定。

通过选择“编程”键的选择,完成组切时间、字幕选择、分控设定、时间设定等参数的设定。

通过对“察看状态”菜单的选择,可快速完成对现场电源、灯光、自动扫描处于何种工作状态的察看。

实时多媒体报警。独具一格的报警联动模块,保证布防后警情发生时主控计算机监视器画面的及时切换,直至撤防。

可选配电子地图功能。

报警画面可存至计算机硬盘。

可实现报警资料的长期存储,便于查询。

3、云台、解码器

设计使用天地伟业tc-2209a型室外全球解码器一体化云台和tc-2207a型室内全球解码器一体化云台。

全球云台,内置解码器。

转动角度:水平:358°,垂直:0°~90°

转动速度:水平:12°/秒,垂直:6°/秒

电压:24vac输入

4、摄像机

选用honywell(gc-755a1型)摄像机。

像素:625电视线(pal)

扫描系统:2:1隔行扫描

水平扫描频率:15.625khz

垂直扫描频率:50khz

图像传感器:1/4″彩色ccd高清晰数码摄像机

总像素:795(h)x596(v)470k

有效像素:752(h)x582(v)440k

信噪比:超过49db

水平分辨率:480电视线

视频输出:1.0vp-p,75ω

镜头:20倍光学变倍(f1.6,f=3.9-85.8)自动变焦

数字放大比率:10倍(总放大比率:220倍),2~10倍可变

变倍速度:5秒

镜头观察角度:水平:47°(w)/3°(t)

最低照度:0.001lux

同步方式:内方式

背光补偿:on/off

彩色/黑白:on/off

焦点模式:自动/手动

白平衡:自动/半自动

模糊控制:手动

锐化控制:手动

快门速度:1/50~1/10000sec

电源:dc12±0.5v

功耗:4.2w/350ma

尺寸:60mm×60.4mm×103mm

重量:345g

5、网络分控计算机

网络分控计算机采用配置:

cpu:piii1g以上

内存:256m以上

显卡:geforce显卡mx200以上

网卡:10m/100mpci网卡

软件平台:windowsXXprofeional

五、系统拓扑结构

第11篇:电力监控可行性报告1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项目的进展报告

根据系统的要求:全面实现隧道、电力井、电缆的集中智能监控、管理,实现远程人工监控和自动监控功能,以及设备自动控制、维护功能,并在电网图形建模、资产管理、图形输出及打印和信息共享等,使其管理更为方便,调用、查阅、统计、分析罗列达到更加灵活的效果。 我方对用户方提出的要求: 1.电子地图(GIS)软件系统; 2.氧含量、温湿度等监控系统; 3.井盖监控系统;

4.隧道设备远程操作控制系统。

上述四项分系统,我方在2008年2月份已开始投入研发并试制,目前已进入中级阶段,到2008年5月,具体工作结果如下:

电子地图(GIS)软件系统:

我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软件管理平台和MapX软件的链接,已精确采集了城区地下数据的电力井等重点电力资源的经纬度坐标,并分类、分层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制作出该系统的电子地图,使其可任意漫游、放大、缩小、测距,增加不同种类的图标,插入软件控件,郑州市城区范围电子地图已基本完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成,正着手完善电力隧道和截面等具体要求的制作,进行下步电力资源的查询、录入,按照电力资源的变电站、电缆隧道、进出口、电缆井等设备点的名字进行整理录入,并设计相关的控制软件使其定位到地图窗口的中心并能闪烁,其属性栏显示详细属性、信息资料情况。

1.氧含量、温湿度等监控系统: 2.井盖监控系统:

原理同上:安装电子感应或传感器、探头,通过光缆/光纤的数据信号传输,及时准确的监测井盖的碰动、损坏情况,及时上传到监控中心。

3.隧道设备远程操作控制系统:

此项为整个系统相互链接的中枢和关键。电子地图(GIS地理信息系统)嵌入于系统的监控管理软件中,与氧含量、温湿度等电子探测信号和井盖的上传信号等数据信息以图形、信号或文字属性准确及时的反映于监控管理软件上。这些上传的数据信号或信息通过PLC编程、脉冲电路(A/D转换板)中央CPU处理以不同的类别通过监控中心服务器串口对应于监控管理软件的各个功能区,如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情况发生时,通过监控管理软件的功能处理按键操控对风机、防火门、水泵、视频监控设备,照明灯光等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4.其他: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技术报告

一、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

MapInfo是美国MapInfo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采用办公自动化的操作、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MapInfo 含义是“Mapping + 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

1986年MapInfo公司成立并推出了第一个版本—MapInfo for DOS V1.0及其开发工具MapBasic,此后又推出了DOS平台的2.0和3.0版。1995年底MapInfo发布了MapInfo Profeional,是一个以Windows 95和Windows NT为平台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目前该软件的最新版本是MapInfo Profeional 8.5及其系列软件。

MapInfo Profeional是一套强大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地图化解决方案,可以方便地将数据和地理信息的关系直观的展现,其复杂而详细的数据分析能力可帮助用户从地理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各种信息;可以增强报表和数据表现能力,找出以前无法看到的模式和趋势,创建高质量的地图以便做出高效的决策;凭借其新特性和增强功能,MapInfo Profeional 使得桌面地图化和分析功能更快和更容易-并可延伸至整个企业。

MapInfo Profeional提供一整套功能强大的工具来进行复杂的商业地图化、数据可视化和GIS功能。通过MapInfo Profeional可连接本地及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创建地图和图表以揭示数据行列背后的真正含义。也可以定制MapInfo Profeional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 支持Oracle8i完全读/写,通过OCI对Oracle8i及通过ODBC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对其它数据源的实时访问。产品行销58个国家和地区,有22种语言的版本,超过30万个正式用户。该产品在1990后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MapInfo Profeional是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地图化信息解决方案。可以方便、直观的展现数据和地理信息的关系,其周密而详细的数据分析能力,可帮助用户从地理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商业信息,辅助用户做出更具洞察力的分析和决策。

MapInfo MapX是功能强大的ActiveX 组件式GIS开发工具,与VB、VC、PB、Delphi等应用开发平台无缝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将地图功能集成到各类商业应用中。MapInfo MapX可以说是单机版的GIS开发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也称作土地资源信息系统,通过分析基于空间位置的数据,对网络进行规划、故障跟踪和工程设计。这种地图展示数据的方式比传统的列表方式更直观,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决策。

本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道网络资源管理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管理管道网中的局站、人井、管道段、管群、管孔、子管孔、隧道、地槽等管道网资源,采用逻辑拓扑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对管道网资源进行管理与定位。

(2)电缆网络资源管理

通过逻辑拓扑结构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电缆网中的电缆段、电缆以及电缆交接设备、分线设备、电缆接头等电缆网资源。

(3)交换网络资源管理

采用逻辑拓扑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本地交换网的局站、交换设备、中继设备等设备及资源。

(4)电源及环境监测

将结合地理信息显示整个管理范围内的各监测的物理位置。通过选择某个监测点,可以查询监测所管理的电源及各传感器的状态及性能数据。

具体而言,系统主要实现图形显示、坐标转换、对象控制三大功能。分述如下:

(1) 图形显示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包括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复位等功能。可以方便地无限放大和缩小地图、移动地图、以利观看细节信息。

(2) 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模块贯穿此地理信息系统的始终。在图形显示和对象的控制模块上都涉及到GIS地理坐标到系统平面坐标的转换问题。

(3) 对象控制

包括对象的增加,移动和保存。

•提供了地理坐标参照,以使设备在地图上易于放置;

•常见地图格式的本地化支持;

•同一张图中矢量数据和删格数据的混合与位置匹配;

•按需加载,以提高海量数据地图的处理效率;

•地图顶层的所有地理要素和所有对象可完全定制;

二、氧含量、温湿度监控子系统: 监控软件主要功能:

以电子地图为交互界面,当点击选择到本隧道所在位置时,可链接到此监控软件界面。

1、隧道氧含量监控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实现各测点氧气浓度的检测与实时数据传输。

氧气传感器采用氧化学电池型传感器,在遇到氧气时,将氧气体还原,测定所产生的还原电流,以检测到氧气的浓度。

主要特性指标:

极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出色、在低浓度的范围内输出呈线性,检测范围0~25% O2,最大检测量≤30% O2; 使用环境温度:-20~85℃; 湿度:5~95%R.H; 压力:80~120kPa;

响应时间Ts(90%)

2、隧道温度监控

实现各个电缆接头测点的温度检测及实时数据传输。 温度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不受污染,潮湿以及电磁干扰环境的影响。

传感器主要特性指标 1) 型

号: IRTP-300L 2) 品

名: 红外温度传感器 3) 测温范围: 0~150°C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4) 环境温度: -20~100°C 5) 距离系数: 8 :1 6) 响应时间: 150ms 7) 信号输出: RS485 8) 电

源: DC24V 9) 尺

寸: Ф26mm×88mm

3、隧道湿度监控

实现隧道内各测点环境湿度的检测及实时数据传输。

湿度传感器选择基于硅电容技术的传感器。可测量0-100%RH全量程,可用于高湿场合。

三、井盖监控系统

实现隧道内井盖碰触、损坏情况的检测及实时数据传输。

安装门磁开关、反射式红外电子感应系统,可确定井盖的损坏和碰触情况,并及时传输状态信息。

在人员能够出入隧道的工作井和风井内设置被动式红外探测器。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原理是在人体移动时, 通过红外敏感元件来检测人体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存在的差别, 从而触发报警。为了减少误报, 选用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需配置两组完全独立的红外探测电路, 进行双重验证。被动红外探测器配置两组常闭开关, 均接入就近控制器的DI 输入模块。其中, 一组常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闭开关连接红外探测电路, 当探测器发现探测区域内有人员活动时开关打开, 向系统送出报警信号; 另一组常闭开关连接探头防拆电路, 如果红外探头盒盖被拆开, 此常闭开关打开, 立即向监控系统送出一个报警信号。防盗报警动作时, 警铃大作,同时报警信号、时间以及报警区域将在主控制站和远程控制单元的操作界面上显示, 并保存在管理计算机内。

四、隧道设备远程控制系统

对风机、防火门、水泵等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传感信号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功能检验,并实现远程操控,及时对异常情况和突发事故进行处理。

电缆隧道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就近采样, 并集中至主控制站管理计算机, 予以保存。隧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缆隧道内的操作界面监视隧道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 并能够手动控制隧道内任意区域的照明。

通风系统控制电缆隧道分为多个通风区段。每个区段内设置一组通风设备, 包括送风机、排风机、电动多叶调节阀和消声器等。各组通风设备负责各自区段内的散热通风, 可独立开启或关闭, 构成了整条电缆隧道的通风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 通风系统能够排除电缆隧道内高压电力电缆运行时产生的发热量,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 同时通风换气为工作人员在隧道内巡视、日常维护提供了良好、卫生的环境。通风系统采用现场控制、就地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控制、远程控制三级控制模式。现场控制由工作人员在风机( 风阀)现场配电箱内手工完成。该控制模式优先级最高。在现场配电箱内设置联动/ 手动控制选择开关, 当开关旋转到联动控制位置时, 才能够采用就地或远程控制模式。通常只在设备安装、调试及检修时采用现场控制方式。

就地控制方式可分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控制对象为所在区段的风机、风阀等通风设备, 优先级次于现场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包括定温控制和定时控制两种功能。定温控制根据隧道实时温度检测的结果, 当隧道内某一区域温度检测值超过设定值40 ℃时, 自动启动相应区段的通风设备, 直至温度下降到规定范围内。定时控制功能能够按照控制器内设置的时间定时开启或关闭通风设备。该时间可以在通风系统安装调试时在控制器上设定, 而且隧道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以后的隧道运行情况, 通过操作界面对设定的时间进行人工更改, 或关闭定时控制功能。人工控制方式是工作人员在就地操作界面上操作通风设备。另外在人员出入口设置按钮盒, 使工作人员进入隧道前可以打开所在区段的通风设备, 为人员进入隧道提供安全、卫生的空气环境。隧道各通风区段的送风机和排风机位于区段两端。当2 种风机分别接入不同区域的控制器时, 区段通风设备启动或停止需要2 台控制器的联动控制去实现。

通风设备就近的控制器还负责采集风机和风阀等设备的工作状态( 运行/ 停止) 及过载报警信号, 还包括现场配电箱内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联动控制开关的位置信息。所有信息通过光纤以太网在主控制站管理计算机集中加以保存。同时, 隧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控制站或任一远程控制单元的操作界面监视整条隧道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远程控制为人工控制方式, 优先级最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控制站或任一远程控制单元的操作界面手动启动或关闭隧道内非所在区段内的通风设备。该模式与就地控制模式相结合, 使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就近的主控制站或远程控制单元控制整条隧道的通风系统, 为人员进入隧道进行日常巡视和维护工作提供方便。为确保风机的使用安全, 电动多叶调节阀须与风机联动控制。风机启动前必须打开调节阀; 风机停止后才能关闭调节阀。

水泵控制电缆隧道内的水泵( 一般为潜水泵) 采用现场控制和远程监视的模式。现场控制模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现场水泵配电箱内设置手动和自动控制的选择开关, 可通过现场配电箱上的按钮手动启动、停止排水泵。手动控制方式只在设备安装、调试或维修的时候采用。在隧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水泵设置为自动控制方式。在集水坑中设置浮球, 水位检测分低、高、超高三段。当浮球接近高液位时,水泵启动; 反之, 当浮球下降至低液位时, 水泵失电停止。当浮球接近超高液位时, 现场配电箱送出一路开关量报警信号, 接入就近的主控制站或远程控制单元DI 模块。同时, 控制器自动采集水泵的运行状态( 启动、停止、过载) 及现场配电箱内选择开关位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操作界面进行监视。所有水泵的信息数据在主控制站的管理计算机上集中。

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管理系统报价

1.硬件报价

(1)电缆接头20个:

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 1540元/个 30800元(2)隧道井盖30个: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红外反射式探头结合门磁开关 110元/套 3300元 (3)水泵控制8个:

继电器、接触器 320元/台 2560元 (4)风机控制4个:

继电器、接触器 295元/台 1180元 (5)湿度传感器5个: 180元/个 900元 (6)氧气传感器6个: 1230元/个 7380元 (7)开关电源及线性电源: 5000元 (8)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电路硬件: 20000元

2.系统控制管理软件费用: 32000元

3.GIS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

24817元

客户端集成软件 MAP-X: 24900元

4.经纬度采集/郑州市行政区图/隧道截面、布局、检查井位置、数据库/电子地图制作 19500元

总计:172337元

电力高压电缆及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

第12篇:电力变电站环境监控方案

变电站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解决方案

Supervision & Control System for Comunication Power Supply, Video & Environment

广州安普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壹零年壹月

目 录

第一章

1.1 1.2 2.1 2.2 2.3 概述 ..............................................................................................................3

需求基本范围 ...................................................................................................................4 系统监控目标 ...................................................................................................................4

第二章 解决方案 ......................................................................................................5 组网方案 ...........................................................................................................................5 总体解决方案说明 ...........................................................................................................6 各系统解决方案 ...............................................................................................................8 2.3.1 环境监测系统 ...........................................................................................8 2.4 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9 2.4.1 门禁安防系统 .........................................................................................10 2.4.2 视频监控系统 .........................................................................................10 2.4.3 远程遥控系统 .........................................................................................12 2.5 中心监控平台 .................................................................................................................13 2.5.1 运行环境 .................................................................................................13 2.5.2 APD-Manager动力环境监控管理软件 ................................................15 2.5.3 APD-Sight 视频防盗报警管理软件 ......................................................18 2.5.4 告警通知系统 .........................................................................................21 第三章 方案特点 ....................................................................................................22

第一章 概述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力变电站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缺少人员和缺乏对分布众多的变电站的统一集中监控手段,传统的针对变电站的人工巡查方式显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对变电站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新需求不断涌现,对变电站的监控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变电站,尤其是偏远变电站,由于站内设备生产设备多、进出人员复杂及地处偏远治安存在隐患,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设备被盗、遗失情况严重,而没有有效安防对策。

 对变电站内的设备运行状况,没有统一监测,只有定期巡检来确定设备状况,运行环境情况如何也没有监测,出了一些小故障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 变电站大多无人值守,是否发生外人侵入、被盗,会否造成事故影响也是管理者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大部分变电站处在较偏僻的地方,经常发生打开变电站盗窃设备的情况,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方式对现有盗窃情况,进行较有效的监控,当发现被盗时无有效预报警和及时防范等功能。

针对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公司为实现多区域能够集中管理,统一监控并迅速做出反应,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行工作质量等改革目标,推出全新的变电站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我公司推出的变电站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可对变电站环境温湿度、漏水检测、门禁保安、安防等进行全面实时监测和管理;将实时监测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由系统的监控中心统一集中报警管理,发生报警时自动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对于偏远变电站的防盗抢这一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系统可以实施实时防盗报警,报警后启动防盗抢系统,打开视频远程实时监测录像,同时通过远程遥控手段,启动声光报警、打开灯光、远程喊话阻吓、直至高压电击等手段达到有效的防盗抢目的。

我公司推出的变电站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适应了当今通信业最新发展潮流,具有针对性强、技术先进、开放性、可扩展等特点。

1.1 需求基本范围

针对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实际需求,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对变电站的各环节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    监测主控室及设备室的漏水及温度功能 监测变电站及控制室门的门禁功能 监测变电站围墙的红外系统功能 监测变电站设备防盗系统功能

1.2 系统监控目标

针对变电站的实际需求,本变电站预报警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

通过IP+现场总线式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监测变电站主控室及设备室温度和渗漏,情况,使维护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及时了解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门禁系统管理

及时了解变电站主控室门的开关情况,进出入情况,非法开门时第一时间产生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使管理者方便了解变电站出入门的情况。 (3)红外安防系统

通过各变电站内环境监控主机,将在变电站围墙上的红外对射的开关信号输入监控主机,由监控主机将监测的安防报警信息上传监控中心集中监测。发生报警时,自动或手动控制电源控制器打开强光灯,现场警笛报警或开启视频监控等。 (4) 防盗抢监控报警管理

依据需要安装红外探测器,检测非法人员的入侵,当系统处于布防状态时,非法人员进入到防范区域时,现场的警笛及监控中心立即产生报警,当报警发出时,自动开启现场的强光灯及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开始录像,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对现场偷盗人员进行喊话,当多次警告无效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可开启现场预布的强高压的防范措施,以达到远程监控和控制管理的防盗目的。

(5) 中心报警管理

监控中心系统能实时监测到各分布点变电站里的温度情况、水浸状况、红外入侵探测等环境信息以及门禁和视频监控情况等;并能在上述各状态出现异常时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等方式及时、有效、准确地告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报警事故。

监控中心系统还可实时观看和管理各变电站内视频信息及与环境监测相关的联动系统,在监控中心可与现场进行语音通话,可根据需要实时录像,中心通过远程的遥控手段,远程地启动声光报警、灯光及强高压设施达到防盗抢功能。

第二章 解决方案

针对于变电站监控的实际状况和具体需求,我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主机,结合各类型探测模块,采用TCP/IP协议,用Ethernet(以太网)为传输通道,集中构建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网络监控系统。

2.1 组网方案

根据各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可选择不同的转换设备或路由设备,在各变电站和监控中心之间组成一个TCP/IP监控网络。

对于无任何通信通道的偏远变电站,则可采用CDMA无线路由器或GPRS无线路由器进行组网。

整个TCP/IP监控网络采用星型网络结构,组网拓扑图如下:

组网的关键是流量的规划和控制,各个监控点的数据流量由两部分组成,图像监控的数据流和环境监控的数据。其中环境监控的数据传输比较简单只是与中心服务器通信而且数据量小,可以忽略。主要的数据就是图像监控的数据,数据量大而且要达到多台工作站同时观看图像监控的要求,要采用组播数据方式,同时对于视频图像数据的传输,我们采取只在有报警状态时才向中心传输该监控点的视频图像数据,这样平时可最大限度度地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2.2 总体解决方案说明

针对变电站监控的实际要求,以下将对各监控单元子系统分别进行介绍,变电站环境监测预报警系统由以下功能架构组成:

我们根据需求的基本功能架构,本解决方案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具体说明如下:

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由APD-MIII监控主机,APD-HTHM温湿度变送器和水浸传感器组成。动力环境监控主要包括对环境温湿度、水浸等进行实时监控,杜绝事故隐患。同时红外对射的安防信号,门磁信号及连动控制设备的报警及连动全部由环境监控主机APD-MIII来智能管理。

2) 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门禁安防系统及远程遥控系统组成。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云台、高清晰度红外摄像机、APD-Sight网络视频服务器组成。使用高清晰度的红外摄像枪,可以保证在任何光线强度下获得高质量的实时视频。安装摄像云台,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对变电站各个角落进行监控。同时可以接受门禁和红外报警的联动,对任何入侵机房的行为第一时间录像,并发送到监控中心。门禁安防系统由门禁系统、红外入侵检测和震动入侵监测组成,可

实时监测进入或靠近变电站人员情况,如有非法入侵则触发报警及一系列远程遥控防盗抢措施。远程遥控系统指当有入侵报警时,在中心机房通过远程遥控实施防盗抢。包括警报器的开启、视频系统的启动、灯光的开启、中心人员对入侵者远程的喊话及开启强电击等。

3) 中心监控平台:在监控中心服务器上安装APD-Manager网络监控系统软件,实时集中地监测各分布机房环境、动力的状态,根据需要远程遥控一些设备,对各种告警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处理,通过现场的告警和远程无线(如手机短信)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告警事件。

在中心还需建立视频监控中心,此视频监控中心是中心监控平台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主要是对各变电站上传来的视频信号进行显示、存储、管理和控制等。

通过中心监控平台对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的遥控:当发生入侵警告时,远程打开视频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根据需要打开灯光、打开警报器,并对入侵者喊话,如不听劝阻启动强电击设备将其制服。

以上各子系统既能无缝连接组成一个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也能单独构成一个独立的监控子系统。

机房监控解决方案拓扑图如下所示:

各个子系统的采集变送器通过485总线与采集监控主机连接起来,各个采集监控主机,视频服务器等设备通过局域网构成集中监控系统。

本方案通过APD-MIII监控主机、APD-ICT门禁控制器、APD-Sight视频服务器和APD-Manager监控管理中心软件,对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环境数据量做到现场实时监测与控制,集中统一管理和监控。

监控中心系统能实时监测到机房内环境数据的情况;并能在上述各状态出现异常时通过电话语音系统、手机短信、现场声光报警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有效、准确地告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报警事故。此外,本系统还专门开发设置了无人值守功能,当机房内处于无人值守状态时,系统可自动定时的将监测信息报告相关维护人员,以便维护人员及时的了解现场设备的情况。

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管理工作站及WEB的方式,方便的浏览各机房监控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机房的安全生产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我公司的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有较高的性价比,我们可为用户花较少的钱,作到对整个变电站内环境状况进行智能集中管理,通过监控中心的集中管理以及WEB方式的辅助管理,可以实现对系统内各环境数据监测及集中管理,作到及时准确了解变电站整个安防及环境情况。此外,还可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功能,对系统内环境的数据进行记录及统计以便以后作为科学管理的依据。

2.3 各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与具体要求,对监控系统进行全面规划,总体设计以高新技术为主,遵循“力求保证系统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易扩展、易维护和高性价比”的原则。

本系统可对机房内的环境与动力情况进行集中实时监控和全面的管理监视,将各种设备的状态及参数采集并在报警的时候向运行维护人员发出相应的信息提示。

2.3.1 环境监测系统

功能要求

温度、湿度、水浸

解决方案

温湿度监测系统

对机房内重要的区域内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以模拟图方式实时显示并记录每个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的数值,显示短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曲线图。可设定每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与湿度的报警上限与下限值,当任意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下限时,监控主系统发出报警。

每个机房(区域)内设一台APD-MIII,各区域内模块通过485总线串接入APD-MIII监控主机,监控数据通过监控主机以IP的方式传送到监控中心统一集中处理。

漏水监测系统

在机房内的可能产生漏水的地方安装漏水检测线,如空调机四周和窗户旁边等,能通过检测线实时监测渗漏情况,且实时报警。以模拟图方式实时显示并记录漏水线缆感应到的漏水状态、漏水发生的位置,实时显示漏水控制器的状态。当空调或其它漏水到感应线所在区域漏水时,监控系统发出报警。推荐使用线式漏水传感器。

每个区域内根据所需安装的水浸传感器与本区域内APD-MIII监控主机的干接点接入点相连,由APD-MIII监控主机通过IP网络将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根据需要还可增加)一个MIII的可接9个干接点,如接入点不够还可增加一台APD-HIN10通用输入输出模块以增加设备的接入,这样还为以后增加预留了空间。(一个APD-HIN10可接12个干接点设备)。

2.4 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主要由门禁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远程遥控系统组成。

实现功能:

在变电站的围强四周及需要地方安装红外探测器,在变电站控制室门上安装门禁系统、在窗户旁安装震动探测器,检测非法人员的入侵,当系统处于布防状态时,非法人员进入到防范区域时,现场的警笛及监控中心立即产生报警,当报警发出时,自动开启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开始录像,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需要开启灯光,对偷盗人员进行喊话,当多次警告无效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可开启现场预布的强高压的防范措施,以达到远程监控和控制管理的防盗目的。

解决方案:

2.4.1 门禁安防系统

在变电站的四周及需要地方安装红外探测器,在控制室门上安装门禁系统、在窗户旁安装震动探测器,检测非法人员的入侵,当系统处于布防状态时,非法人员进入到防范区域时,现场的警笛及监控中心立即产生报警,联动启动防盗抢视频联动监控系统。

控制室安装门禁系统,人员进入时需要通过安全认证方可进入,系统将会记录出入此门的人员情况,当出现非法开门时,系统产生报警,此报警信息与安防报警控制联动,达到预报警及预防盗的目的。

2.4.2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云台、高清晰度红外摄像机、APD-Sight网络视频服务器组成。

视频监控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 视频监控中心:所有视频信息全部上传到视频监控中心集中进行管理。即在中心的PC服务器上完成监视和控制,录像存储功能。还可在中心建立相应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及主操作平台等。

 监控前端:APD-Sight网络视频监控主机(即视频服务器)及前端摄像机组成。APD-Sight 视频监控主机采用的视频服务器采用H.264硬件压缩技术,可以在64K-4M的低带宽占用情况下传输高清晰度的实时视频图像,通常情况下250K-400K即可实现30帧/秒的全实时监视。并能由监控中心控制镜头目标跟踪、目标放大缩小,遥控云台在垂直水平范围内旋转搜索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由下图的基本构架组成,此系统可与环境动力系统有机的组合成一个系统,也可视为一个单独的子系统。

2.4.2.1 视频监控中心

视频监控中心系统主要由中心管理服务器、网管工作站、视频管理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等组成。在中心可以设立设立一个磁盘阵列构成的存储网络服务器群,主要向用户提供中心媒体存储的服务功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给每个客户管理服务器分配一定数量的存储空间。此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带本地存储的前端设备。另外根据需要建立监控中心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及中心主操作平台等。 2.4.2.2 监控前端

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在各监控点安装相应的监控摄像机(彩色或黑白、固定或活动云台、定焦或变焦)和软件系统。在每个变电站可以安装多个监控摄像机,外围再各配备一台云

台、防护罩及云台控制器。每个视频采集点各匹配一台视频编码器。监控摄像机用于采集基站状况视频信号。云台可以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控制。

这部分是保证整个系统工作质量最重要的部分。视频编码器负责把摄像机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同时进行压缩,另外也传输控制信号,视频编码器内置10/100M网卡,通过网线连接到网络汇集到监控管理中心,监控中心能看到所监控点的实时状况,监控人员可通过监控中心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实时浏览视频图像、遥控云台。

2.4.3 远程遥控系统

在每个变电站监控区域采用电源控制器进行电源开关自动及手动控制。电源控制与本区域内的APD-MIII的监控主机的485总线相连,当本区域内的红外安防报警时,由APD-MIII监控主机分别将报警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和下传批量的自动控制指令到电源控制器达到控制目的。在监控中心可设置相应的自动连动动作开启相关设备的电源,也可手动直接发送控制指令到电源控制器。当报警解除时自动关闭相关设备电源。

依据需求,我们需要控制的电源有防盗强光灯电源,视频服务器电源及防盗高电压网电源。通过对电源的控制以达到当有非法人员入侵时自动开启强光灯,开启视频监控系统及现场警笛声光报警等功能。

开启视频监控系统后,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的语音功能,在监控中心对现场人员进行警告及喊话制止其的偷盗违法行为,当多次喊话警告后,仍进行非法活动的,由监控中心管理人员手动开启高电压防盗网,以达到预防盗抢的目的。

2.5 中心监控平台

2.5.1 运行环境

图像监控环境监控主服务器主服务器告警打印照片打印监控中心局域网管理客户端管理客户端管理客户端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由监控管理服务器组成,监控中心将采集所有的实时数据、MPEG4窄带视频流和报警内容,并统一对所有事件作出响应。

监控中心管理软件与各机房内监控主机之间通过网络连接,采用主从方式通过TCP/IP通讯协议相互通讯,取得各设备的实时数据,为保障系统实时性,系统采用多线程方式,同时与各端口的设备通讯,便于对事件的即时响应。

监控中心采用完全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可以有组织地管理机房各种设备。

监控中心机房还可采用了主备监控服务器的方式 ,各远程机房的AD监控主机可以将报警信息、参数、视频录像分布存储于主备服务器中。此外,监控中心与各远程分监控机房还采用了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各远程机房的AD监控主机还可以存储本站的监控信息,这种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即使监控网络故障或崩溃,所有的报警信息、视频录像记录及历史数据依然存储于分控站的监控主机内,对分析故障的起因提供了保障。并且由于采用了监控主机,确保了系统的扩容性,今后的扩充设备监控,只要增加相应的AD监控设备,就可集成监控。

监控中心与现场监控单元也可采用二级的结构,根据用户需求而定。

管理客户端

管理工作站主要是让机房分管领导在远程端对监控中心主机的监控信息进行查看和集中管理,在管理工作站可以看到监控中心主机上的所有实时信息,完成各种控制任务。它占用的带宽极小——分层结构以及极小的带宽占用可便于系统将来在各层上的大规模的扩容。管理工作站与监控中心主机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量较小,管理人员可以在家里,通过MODEM拨号就可浏览实时信息。管理工作站可以对多个监控主机进行集中管理,它接收各监控主机传来的实时信息、报警信息和视频信息、显示监控画面和视频内容、处理所有的报警信息、发送管理人员的控制命令给各监控主机并记录报警事件。在管理工作站可以看到各监控主机的所有实时信息,完成各种控制任务,特别适合于相隔较远的多个机房需要集中监控的场合。管理工作站和各分站之间通过TCP/IP连接,与具体连接网络的类型无关。

为方便管理,系统同时提供浏览器支持,管理人员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就可直接在任何微机的浏览器中,观看各分控站的所有实时数据和视频信息,可确保其实时性。在浏览站可随时随地了解机房的实际工作状况,便于实现管控一体化,系统提供内嵌于浏览器的远程监控模块。管理人员将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观看监控画面,并且该监控画面应与当地监控站一致,可以通过该界面远程控制设备运行,同时远程浏览站也能分别浏览各机房的视频信息。

监控中心构成

在监控中心服务器上安装APD-Manager网络监控系统软件,实时集中地监测各分布机房环境、动力和视频的状态,根据需要远程遥控一些设备,如空调、5路电源控制及摄像机云台等。对各种告警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处理,通过现场的告警和远程无线(如手机短信)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告警事件。

APD-Manager网络监控系统软件揉合了运营维护信息管理系统,将日常运维管理,如:各监测点的实时监控信息、运维人员的排班、运维人员的日常询查和身份识别等,和告警事件的处理管理,如:告警信息处理、人员通知、处理情况的反馈等,进行系统的管理,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APD-Manager网络监控系统软件由APD-Manager动力环境监控管理软件和APD-Sight视频防盗报警管理软件组成。APD-Sight视频防盗管理软件是把视频信息的显示、存储及管理和事件的监控有机的结合起来。APD-Manager动力环境监控管理软件是整个AD网络监控系统的核心软件,但又能与APD-Sight视频防盗报警管理软件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监控管理体系。

2.5.2 APD-Manager动力环境监控管理软件

动力环境监控管理软件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解析处理各监控变电站上传上来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实时报警及联动动作处理和控制,并将各类报警信息以多媒体的方式发送出来,还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溯统计查询管理,它能实现以下功能:

一、强大的报警管理功能

 树形分组管理。对于大量的监控点可以进行分区、分组管理,适合分布式监控集中管理的需要。

 具有三级告警机制。由于监测点数量多、监控设备和监测量的种类多,可根据告警情况的严重性设置其级别,便于管理人员在同时出现不同设备不同级别的报警时可以有重点、有先后的进行处理,首先处理最严重的告警。例如,烟感消防报警类一定是级别最高的三级报警设置,因为火灾的危害最大。

 不同级别的告警可以设置不同的通知方式。如发生三级告警时,控制中心要发出声音和图示警告,并同时向有关维护人员发送邮件、短信通知和电话语音报警等,而发生一级告警时可以只是发送email通知。

 可以灵活设置报警的条件。对每种监控量的报警设置中可按报警类别的不同进行设置,用户也可根据需要对相关告警量的门限值设置进行调整,可以使报警的管理更有效、灵活。

二、完善灵活的远程控制功能

 灵活设置自动联动功能。当某些情况发生时自动进行控制动作。例如:在某个机柜温度太高时控制空调开机;当发生人员非法入侵时自动开启强光灯、视频监控等。  强大的远程摇控功能。当值班人员收到报警后,可通过自动打开的视频监控系统首先查看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发现有人员可能进行偷盗行为,在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的语音功能对非法人员进行喊话告警,在多次警告无用时,值班人员马上通知最近的运维人员赶去现场,同时开启现场的强电压网以防范。

 调度功能。管理中心的人员可按需要通过短信、邮件调度维护人员处理故障,并形成维护日志。虽然,在发生报警时可以自动的即时发送短信、邮件通知相应的维护人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时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使相应的维护人员不能及时处理故障。这时就需要在通过管理平台人为做出调度,使故障处理上更灵活。维护日志的记录使管理更清晰,权责更明确。

 远程管理和控制。可以在软件上进行设备的Telnet远程管理设置,可以开关远端的空调和5路电源控制器。可以控制远端的UPS的关机,可以对UPS进行远程维护。

三、其它功能

 具有排班功能。对不同的维护人员设置其管理区域和当班时间,可以当有报警事件发生时准确通知到当班人员。

 灵活的查询功能,维护人员可以方便的查找记录数据以定位故障。

 详细的数据记录。可以详细记录监控设备定期发送的数据,形成历史数据图表。  详细的告警记录。每次告警的详情都有记录,每次告警解决也有记录,便于分析维护工作效率。

 具有组态图功能。对管理的区域和监控的对象有直观的显示,可以自行编辑改动,将设备的状态直观的显示在组态图上。

 操作员权限管理细致,保证系统管理的安全性。

 支持多种数据库,使用Oracle数据库时可以构成大型系统。 管理软件图例:

2.5.3 APD-Sight 视频防盗报警管理软件

一、监视和控制

 列表显示所有摄像机:可以将所有摄像机以资源列表方式列出,在监视画面可以同时查看一个或多个摄像机图像,服务器上支持

1、

4、

6、

8、

9、

10、

12、16画面等多种分割显示方式,在一台监视工作站可以同时查看16路图像;

 支持多个布局页:可以建立多个布局页,每个布局页内可以包含多个摄像机图像,布局页之间可以通过手动进行切换,也可以自动轮巡;

 支持电子地图:可以将实际环境中的摄像机映射到电子地图上,点击地图上的摄像机图标,即可查看该摄像机图像;

 双向语音通话:在前端设备支持语音功能时,不仅可以监听监视点,而且可以和监视点进行双向通话;

 强大的远程摇控功能。当值班人员收到报警后,可通过自动打开的视频监控系统首先查看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发现有人员可能进行偷盗行为,在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的语音功能对非法人员进行喊话告警,在多次警告无用时,值班人员马上通知最近的运维人员赶去现场,同时开启现场的强电压网以防范;

 实时查看系统日志:可以实时查看系统用户的登录、报警、设备状态等系统信息;  摄像机云台镜头控制:可以远程控制摄像机进行上、下、左、右转动及聚焦、变倍等动作,支持摄像机的预置位、模式及菜单设置等功能;

 兼容模拟控制键盘:可以为监视用计算机配置模拟键盘,支持Pelco P、KBD-200、KBD-300、Radionics、Panasonic等型号的键盘;

 支持email及短消息发送:可以向选择的用户之间发送短消息或电子邮件。

二、录像和回放

 多种录像模式:支持手动录像、报警录像、按照时间表录像和动态侦测录像四种模式。手动录像即是在监视的同时点击图像右下解的红色按钮即可开始录像;报警录像是通过报警触发录像;时间表录像是根据预选编排的时间表进行录像;动态侦测录像是在图像的选定区域发生变化时启动录像;

 存储的图像质量可单独设置:系统即可以按照监视时的图像质量进行存储,也支持单独设置存储的图像质量、帧速度等参数;

 支持分布式存储: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建立多个存储服务器(Archive Server),每个存储服务器可以同时对64个摄像机图像进行存储,存储服务器的数量不限;

 支持多个搜索参数;可以按照摄像机(监视点)、时间、事件类型等多个参数的组合条件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以列表显示给出,双击某一个文件即可播放。

 按照不同的速率回放:支持按照正常速率的1倍、2倍、4倍、1/2倍及1/4倍速率进行播放,并可单帧播放;

 存储和打印单帧图像:在播放的同时可以对某一画面图像以图片形式存储和打印;  回放进程控制:在回放录像资源时,支持拖动进程条、暂停等控制功能;

 录像文件导出:录像文件以5分钟为一时间段存储为一个小文件,在导出时可以自动合并为任意长度的大文件;

 支持IE浏览器:可以通过IE浏览器来回放存储的视频资料。 管理软件监控界面样板:

2.5.4 告警通知系统

对于各种告警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后,通过现场的告警和远程无线(如手机短信)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告警事件。现场的告警可以通过监视器上相应的监测点的电子地图的告警闪动和相应的告警铃声通知现场的值班人员,还可通过声光报警器等来提醒当班人员;远程的告警可以通过Email通知和手机短信的手段进行通知。 APD-SMS-GSM短信机

APD-SMS-GSM短信机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当触发事件,按设定的条件向相关的人员自动地发送GSM手机短信。

具有如下系统特点:

 与监控中心软件相连,当触发事件,按设定的条件向相关的人员自动地发告警手机短信  替代短信网站发短信,是企业小规模自动发短信的选择

APD-ALARM声光报警控制器

21

APD-ALARM声光报警控制器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当触发事件,发出强烈的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值班室的值班人员查看现场。

具有如下系统特点:  可以远程控制的声光报警器

 带有声光报警器,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当触发事件,发出强烈的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值班室的值班人员查看现场。

电话语音报警系统

电话语音报警系统将电话语音系统与监控中心报警系统结合。当按设定的报警信息产生时,自动地拨打预先设定的电话,将各种报警状态及告警信息通过语音的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具有如下系统特点:

 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当按设定的报警信息产生时,自动地拨打预先设定的电话,通知相关人员。

 可按不同的报警级别及相关的人员排班设定不同的报警电话。  以电话语音方式将各种报警状态及详细的告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

第三章 方案特点

本方案对电力变电站的环境监测预报警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技术分析和建议,阐述了我们对该系统的解决办法。

首先,整个方案注重对变电站预防盗功能建设,我们整个方案除了可以达到用户一般要求的动力环境报警功能以外,专门针对变电站的远程防盗功能作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在防盗功能方面,我们采用较少的投入而达到较有效的预防盗的功能。本系统中我们只需在原有的环境监控的基础上增加电源控制器来自动和手动的控制现场的相关设备,以达到智能防盗的目的。此外在正常情况下,还可节约系统的资源,当发生入侵报警时,系统才打开视频监控、打开强光灯等防盗设备,有效的节约传输通道带宽,在系统正常时不需要值班人员花费太多的精力。

此外,本系统还比较注重成本与性能的合理分配,注重提高监控网络和监控中心的性能,从而使总体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系统的监控模式是分布式的,各监控主机具

22

有独立的监控能力。当系统硬件或通信故障时,这种监控模式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影响最小:

硬件故障:只影响一个现场监控点。

故障或通信中断:所有现场监控点仍能正常工作,大部分例行控制功能由各监控主机独立完成。通信恢复保存数据自动上传监控中心。

另外,本方案整个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视系统的开放性。整个监控系统,从监控中心到各监控点内部,其网络协议都采用标准的TCP/IP。我们可以提供标准的Ethernet接口。这样监控系统一旦建立,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将整个监控系统纳入其中的内部网络,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开发各种其他业务。TCP/IP到各需监控机房,还可以使监控中心与需监控机房的通信为并行通信而非轮询通信,在各类机房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完全不受影响。

第三,减少维护工作量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最根本目的。而本方案中不仅仅提供了一整套减少被监控设备和机房维护工作量的方法,而且也把尽可能地减少对监控系统本身的维护工作量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最后,方案的各个部分中都非常重视系统将来的扩容和升级。因为我们深知当前中国电力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保证充分的扩容余地和提供将来升级的可能是保证用户投资有效的唯一方法。我们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可扩展能力的设备,这样为将来扩容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在监控网络和监控中心的配置中,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比较超前的高性能设备配置方案和网络方案,以保证系统持久的生命力。

机房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像其他任何系统一样对扩容升级能力的要求很高。系统扩容升级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套系统的生命力,扩容能力好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就可以适应来自机房增加、动力设备数量及种类增多、监控内容新增、监控范围扩大等方面对系统不断增加的需求,在长时间内满足客户对系统的需要,通过增补监控设备而不是更新监控系统的方法做到始终能够完全监控要求监控的动力设备及机房环境,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已经建设的资源,节约客户的投资。

23

第13篇:地铁电力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一、概述

以综合监控为例:描述什么是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功能及意义,行业的相关标准,发展趋势,本解决方案编制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与达到的目标。

二、行业与技术现状

1、技术发展历程

2、行业技术应用现状(需要描述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技术发展趋势

三、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分析

1、软硬件产品应用概述

简要描述解决方案涉及的子系统以及相关主流品牌,以及相关产品应用情况。

2、软硬件产品应用详解

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子系统相关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分析(技术,架构等)(最好分子系统描述,存在多个产品的作简要对比分析)

3、集成应用分析

分析软硬件集成方式,规模,方法,提出好的集成案例。

四、全新解决方案(建议参考投标文件,描述思路可参照如下)

1、概述

设计范围、设计原则、设计目标、遵循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2、整体设计思路

及相关设计意图,可供选择的产品,整体的架构。

3、详细设计方案

分子系统描述设计方案,架构等。

4、集成方案

软硬件集成接口及方案

5、系统功能,性能

五、总结

总结升级后解决方案的优势(最好对比常规解决方案,与《行业与技术现状》分析出来的问题呼应。以及本解决方案还有可能提升的,或者未来可以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方向,展望。

研发部压下来的任务,共有两个解决方案:

1、赛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防系统解决方案升级

2、电力远程监控解决方案研究。

第一个我来完成,第二个你负责完成。模板见附件。

第14篇: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

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

求,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

统及智能设备,以及做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装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

第五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技术管理

第六条 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 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联接。

第七条 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用数据网的安全隔离。

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第八条 生产控制大区的业务系统在与其终端的纵向联接中使用无线通信网、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非电力调度数

据网)或者外部公用数据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方式(VPN)等进行通信的,应当设立安全接入区。

第九条 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

装置。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安全接入区与生产控制大区中其他部分的联接处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第十条 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联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

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

第十一条 安全区边界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边界的通

用网络服务。 生产控制大区中的业务系统应当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禁止采用安全风险高的通用网络服务功能。

第十二条 依照电力调度管理体制建立基于公钥技术的分布式电力调度数字证书及安全标签,生产控制大区中的

重要业务系统应当采用认证加密机制。

第十三条 电力监控系统在设备选型及配置时,应当禁止选用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检测认定并经国家能源局通报

存在漏洞和风险的系统及设备;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系统及设备,应当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应当加强相关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生产控制大区中除安全接入区外,应当禁止选用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及其信息报送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 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直接调度范围内的下一级电力调度机构、变电站、发电厂涉网部分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监督,发电厂内其它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可以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实施技术监督。

第十五条 电力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等运行单位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必须经本企业的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电力调度机构的审核,方案实施完成后应当由上述机构验收。 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设备和应用系统,其接入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经直接负责的电力调度机构同意。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制度,采取以自评估为主、检查评估为辅的方式,将电力监控系统

安全防护评估纳入电力系统安全评价体系。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的联合防护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

范围内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应急处理。当遭受网络攻击,生产控制大区的电力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或者故障时,应当立即向其上级电力调度机构以及当地国家能源

局派出机构报告,并联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应当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

第四章 保密管理

第十八条 电力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开发单位、供应商应当以合同条款或者保密协议的方式保证其所提供

的设备及系统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并在设备及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其负责。 电力监控系统专用安全产品的开发单位、使用单位及供应商,应当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禁止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第十九条 对生产控制大区安全评估的所有评估资料和评估结果,应当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相关管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一条 对于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相关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由国家能源局及其派

出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于因违反本规定,造成电力监控系统故障的,由其上级单位按相关规程规定进行处理;发生电力设

备事故或者造成电力安全事故(事件)的,按国家有关事故(事件)调查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或范围:

(一)电力监控系统具体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统、负荷控制系统、水调自动化

系统和水电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实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控制系统、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等。

(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是指各级电力调度专用广域数据网络、电力生产专用拨号网络等。

(三)控制区,是指由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者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四)非控制区,是指在生产控制范围内由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电力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纵向联接使

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2004年12月20日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的《电力二次系统

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同时废止。

第15篇:运营管理部监控中心工作总结

监控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省营运营管理部:

经过一年的筹备、运作,以及前期大量测试工作,我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于2011年2月28日正式上线,监控中心正式运行。监控中心的成立是我行运营管理模式的一次大变革,颠覆以往的监管模式,他是以ARMS系统重点监控、视频系统过程监控、监管模式实现了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相结合、重点监管与全面监管相结合、集中监管与分散监管相结合,监管的质量和效力大大提高,临柜业务质量控制能力大大增强。

一、人员配置情况

监控中心设主任1人,在线监控36人、现场监管10人、后督3人、对账2人。

二、严格管理、精心考核

监控中心在成立之初,为了更好的开展监管工作、以及人员管理工作,特制订了《监控中心工作流程》及《监控中心考核管理办法》。 同时,为了提高监管员业务水平以及规范统一监管尺度,监控中心实行每周列会学习制度。并按季考试验收学习结果,并且,不定期组织业务较强的监管员座谈交流不断优化监管方法。并编辑了督办信息模板、整改通知书模板为监管规范统一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监管工作

(一)日常工作方面

截止2011年11月,省行营业部共形成47期监测周报,整改专刊8期,转发省行周报41期,累计下发整改通知书697份,纠正辅导问题713个,已对465人进行积分处理。

1、完成对全辖17个支行165个网点的三化三铁非现场考核台账的登记工作,为我行能够顺利通过总省行“三化三铁”工作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按季度做好全辖17个支行的运营等级评价工作。

3、完成低柜业务的专项检查1次,发现58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31份,问题纠偏27个并对37人进行积分处理。

(二)预警信息情况

省行营业部处置中心共产生实时预警信息959628笔,日均产生预警信息2908笔,其中一级预警信息23444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

2.44%;二级预警信息27640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2.88%;三级预警信息72556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7.56%;四级预警信息226890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23.64%;五级预警信息609098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63.47%。

日终预警信息33267笔,日均产生预警信息101笔,其中一级预警信息1141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3.43%;二级预警信息30406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91.40%;三级预警信息1720笔,占全部预警信息的5.17%。

2011年上半年,处置中心收到督办信息1221笔,日均3.7笔;下发督办信息8480笔,日均26笔。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监管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监管的监管能力,并做监管的尺度统一。

2、加强监管员考核力度。

3、继续做好“运营等级评价”考核工作。

4、跟据“三化三铁”文件中要求加强对网点的监督、辅导、纠偏工作,做好“三化三铁”非现场考核工作,确保我行三化三铁工作的顺利进行。

5、继续探索在线、现场、后督、授权多维一体的检查模式

6、提出考评系统的需求。

7、规范凭证、优化流程。

特此报告。

运营管理部监控中心二○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16篇: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市安委会各位领导:

年初以来,我公司认真落实##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今日,我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448天,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按照市政府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我公司成立##市农电有限公司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公司与各基层班组签订责任状实施动态安全考核,用考核促进安全责任的落实,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可控、能控、在控。我们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使各级人员自觉落实安全责任,我公司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在《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细化了安全管理考核细则,除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一类障碍等进行严格考核外,加大了对习惯性违章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通过建立起有效的奖惩制度,不断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培育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安全生产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二、深入开展“五项”活动,确保全市农村用电安全

我们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大练兵、大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各供电所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大练兵、大宣传”工作,在大排查活动中,我们按照我们电力行业的特点,把排查的重点放在影响全市安全供电的隐患上,在排查活动中共排查电网隐患18项,我们制定了整改计划,利用春秋检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公司以客户供用电安全隐患排查为重点,深入重要用户进行安全用电隐患排查,督促用户进行整改。我们积极开展培训和练兵活动,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从基础入手,利用公司培训基地,提高一线员工的操作技能,我们积极组织电工技能竞赛,通过竞赛促进员工的学习。我们利用安全宣传月活动契机,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开展了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条幅,制作安全旗,制作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扑克,宣传笔记本等多种宣传品深入客户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认真抓好“两会”期间安全保供电工作,确保供电安全。

当前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公司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部署,全力抓好“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我们制定应急预案,排查电力隐患,全力保证全市各乡镇政府的安全供电任务,保证重要用户及

时掌握两会重要信息。

四、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

为开展好此次集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我公司高度重视,制定了实施方案,布署了工作任务,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为顺利开展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中,我们重点对辖区高低压客户进行安全检查和梳理,对存在违法经营我们下发停电通知书,按照要求停止对违法经营企业进行供电。在活动中,我们累积停止供电企业6户,分别为违法生产的砖厂,矿山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好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我们将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加强电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年”活动取得实效。

以上是我公司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简要汇报,我相信通过市政府各位领导的检查,一定会查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隐患,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整改,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我们将立足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明确任务,明确职责,全力抓好

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第17篇:电力科技工作汇报材料

全州电力系统科技进步工作会议 科技工作汇报材料

××市电力公司

(2010年3月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公司就科技进步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公司在州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坚持科技进步服务基层,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有力促进公司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我们对运行30多年的××火电厂进行汽轮机循环水系统基础技改,降低发电煤耗0.31千克/千瓦时,每年节约购煤成本上百万元,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我们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实用化功能,获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在××公司标准化县调建设的指引下,我们对山区调度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此项目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获××省电力行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08-2009年,在建设变电集控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对现有单站微机防误系统的利弊进行全面分析,联合厂家开展科技攻关,完成《基于PC服务器

第 1 页

的网络微机防误系统》课题,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率先实现网络微机五防,获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业已形成的鼓励科技进步的好环境和一支素质较高、爱钻研的科技队伍。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工作,成立了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各部门、单位设专责,明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成员和专责时时抓的良好格局。

(二)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电力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励实施细则》,将科技进步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同考核。对取得上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公司配套给予相应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坚持内训与外训相结合,每年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到总公司、大专院校和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内部培训基地和施工作业现场开展理论技能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近五年来,共组织培训708人次,科技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高。每年通过组织参加全市“科普”宣传教育,开展树科技标兵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科技意识,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四)强化科学规划

围绕公司发展总体战略,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首要任务,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重点,从电网建设、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用电营销、调度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立足公司实际,扎实做好《××电力科技进步“十一五”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为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加强科技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电力总公司科技进步管理办法》,对科技项目选题、科技经费来源及使用、项目立项与计划编制、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项目知识产权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在“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

“快”字上见成效。“准”就是选题要准,做到每年公司组织研究的课题是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实”就是公司对各二级指导的课题任务要具体,措施要明确;“快”就是应用型课题研究要讲效率,要有实实在在的进展,防止无效益、无结果的现象。

(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应用力度

近五年来,公司共投入科技资金1170万元,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电网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其中,以电网建设与技术改造项目为载体,投入650万元,完成35kV及以上断路器无油化改造,建成OPEN3000调度自动化系统和ON2000变电站集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红外告警系统、IP语音电话和网络微机防误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投入 280万元,全面应用办公OA、输变电生产管理、SG18

6、物资管理、财务管理、雷电监测定位、远程抄表等管理应用系统;以提高设备装备水平为载体,投入240万元,新增油色谱分析、油微水测试、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等新设备。

(七)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电力总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办法》,围绕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优质服务等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活动。2009年,公司共注册成立12个QC小组12个课题,其中现场型课题8个,创新型课

题1个,服务型3个,公司发布QC成果3个,推荐××QC小组《××》成果送××公司发布,对在公司内部发布的成果参照总公司QC活动成果奖励标准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奋发进取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不断改进的质量意识,达到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改进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主要经验

近年来,在科技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企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素质上;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须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力度,巩固合作成果;须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努力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须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归结起来,搞好科技工作,关键在领导、本质在服务、基础在队伍、突破在创新、根本靠投入。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科技进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公司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与州总公司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

会议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公司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实现科技管理上水平,为推动公司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8篇:电力标志牌安装工作汇报

尊敬的省公司检查组领导、公司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明珠公司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下面我就明珠公司电力设施安全标志牌安装、管理等相关工作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认真组织学习省公司《电力设施保护标牌规范(试行)》、《关于电力设施保护安全标志安装工作情况通报》文件精神。为了让广大干部员工掌握电力设施安全标志牌制作安装的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要求,我们利用公司局域网将省公司文件挂网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安装管理电力设施安全标志牌的重大意义,掌握了电力设施安全标志牌制作安装和管理的规范标准及要求。

二、我们把安全标志牌的配置安装作为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工作来抓。在公路沿线、集镇街道、城区容易被车撞击的电杆及拉线分别采取搬迁或加固杆基、安装防撞警示标志等措施防止遭受车辆等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目前系统内已安装各类电力设施保护安全标志牌(包括:禁止性标志牌、警告性标志牌、安全防护标志牌、宣传性标志牌)共计2467块,其中:2011年已新安装538块。并对已安装的电力设施保护标志牌了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资料,即:对每处电力设施安全标志牌的名称、详细地址、以及管理责任人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建档。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通过加强对电力设施安全标志牌的安装和管理,系统电力设施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供电可靠性亦得到明显提高。今年1-6月:公司资产的电力设施无被盗案件发生,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违章建房、违章施工作业、车辆交通肇事等毁损失电力设施的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共发案5起,与去年同比减少4起,下降44.4%。

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在省公司和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继续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为推动明珠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而不懈努力。

第19篇:电力交通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电力交通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随着电力部门网络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目前,各电力局都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未运行监视系统的部门,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是松散的,再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通信网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对各个电力局电力分局的行政和生活区安全监控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将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和对行政生活区的安全监控整合起来,组成电力系统整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尽快跟上网络发展步伐,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多级远程监控系统成为必然。

系统描述

变电站、电力分局、电力总局三级远程联网监控系统结构图

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一级建立视频和环境监控体系,将多个变电站的视频和数据信息通过通讯网络上传到分控中心。多个分控中心本着负荷分担的原则,对所属各变电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行相应的显示、录像和控制,同时可以通过电力系统提供的通讯网络把数据上传到总控中心。总控中心根据需要选择观察前端变电站的信息,存储重要监控信息,管理整个监控系统。

● 前端变电站监控子系统

前端摄像机获取的视频信号接入元视Deyes系列网络视频编码器,该网络视频编码器可以将模拟视音频信号数字化,数字化后的视音频信号采用MPEG4视频压缩算法和G.729音频压缩算法进行压缩编码,它将压缩后的数据通过2M专线发送给分局的监控服务器。 将报警设备,温度、烟雾传感器接入智能数据采集器。智能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报警和环境信号通过RS-485控制线连接到网络视频编码器上,并通过网络视频编码器上传到分控中心的服务器。 ● 分控子网

在分局分控中心设置元视Deyes系列的分控工作站,它可以实时观看所辖任意监控子系统的任意摄像头,支持同屏16路实时监看,可全屏模式显示接等离子或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用户还可以设定多个轮巡组对前端监控点进行轮巡监看;可远程设定前端监控工作站(包括采集工作站和视频编码器)的各项参数;总控中心可独立地针对不同的信道进行远程控制;如果接受到前端传感器发生的报警信号,可对前端进行自动控制,包括控制云台转动到相应报警地点,控制灯光照明及拉响警笛并联动录像;另外可通过软件预置,当发生报警时,可自动拨号到指定移动电话或发送短消息,通知相关人员。领导在总部还可以和各监控点进行音频交互,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 总控中心

电力总局的监控中心作为整个监控系统的总控中心,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电力分局的分控中心一致,即对下级所有监控点进行管理的同时对总局的行政和生活区进行监控管理。

● 网络分控

总局领导和各个分局的主管领导在总局或分局局域网内的任何一个网络终端或者出差在外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监控服务器,通过浏览器登陆监控服务器,由监控服务器完成用户认证后,用户即可监看对他授权的监控点和历史资料。

系统优点

●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障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

● 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实现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和可视化。 ● 对于变电站的设备检修工作或事故处理过程,监控系统还可以提供录像记录手段,为事后分析事故原因和事故处理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障电力局行政和生活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之,该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值守,电力局行政和生活区安全监控,从而为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20篇:清远蒙牛事业部电力监控系统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 在清远蒙牛事业部的应用

温刚

1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嘉定 201801;

摘要:介绍清远蒙牛事业部电力监控系统,采用智能电力仪表采集配电现场的各种电参量。系统采用现场就地组网的方式,组网后通过现场总线通讯远传至监控后台,通过Acrel-2000型电力监控系统实现对变电所配电回路用电的实时监控。

关键词:变电所;智能电力仪表;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

0 概述

监控管理。对配电系统的二次设备进行组网,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将分散的配电所的现场设备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电网运行的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

1系统结构描述

本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即站控层,通讯层与间隔层;如图(1)(2)所示:

蒙牛乳业(清远)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10月18日,地处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广东省清远市,是目前蒙牛在长江以南集团自筹资金建设的第二个工厂,工厂一期总投资2.6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78.8亩,一期低温日处理鲜牛奶200吨,预处理日处理量400吨。

清远蒙牛事业部项目包括一期电力监控系统,二期电力监控系统。其中一期包括动力中心配电房,生产车间配电房;二期包括二期配电房。 一期电力监控:

根据配电系统管理的要求,需要对清远蒙牛事业部一期和二期所有低压配出线进行电力监控,且在一期与二期值班室内需设有独立的监控系统平台,同时该监控平台也可查看另一平台的实时数据,以保证用电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Acrel-2000型低压智能配电系统,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变配电系统进行分散数据采集和集中

图(2)二期网络拓扑图

图(1)一期网络拓扑图

间隔设备层主要为: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开关

- 1 -

量、模拟量采集模块和智能断路器等。这些装置分别对应相应的一次设备安装在电气柜内,这些装置均采用RS485通讯接口,通过现场MODBUS总线组网通讯,实现数据现场采集。

网络通讯层主要为:通讯服务器/通讯扩展卡,其主要功能为把分散在现场采集装置集中采集,同时远传至站控层,完成现场层和站控层之间的数据交互。

站控管理层:设有高性能工业计算机、显示器、UPS电源、打印机、报警蜂鸣器等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在计算机上,集中采集显示现场设备运行状况,以人机交互的形式显示给用户;一期电力监控系统和二期电力监控系统之间采用光纤连接,实现数据与画面共享。

以上网络仪表均采用RS485接口和MODBUS- RTU通讯协议,RS485采用屏蔽线传输,一般都采用二根连线,接线简单方便;通讯接口是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接收、发送数据但是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接收数据,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噪声干扰能力增强,总线上允许连接多达32个设备,最大传输距离为1.2km。 2电力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2.1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是配电监控的基础,数据采集主要由底层多功能网络仪表采集完成,实现远程数据的本地实时显示。需要完成采集的信号包括:三相电压U、三相电流I、频率Hz、功率P、功率因数COSφ、电度Epi、远程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

数据处理主要是把按要求采集到的电参量实时准确的显示给用户,达到配电监控的自动化化和智能化要求,同时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供用户查询。

2.2人机交互

系统提供简单、易用、良好的用户使用界面。采用全中文界面,CAD图形显示低压配电系统电气一次主接线图,显示配电系统设备状态及相应实时运行参数,画面定时轮巡切换;画面实时动态刷新;模拟量显示;开关量显示;连续记录显示等。

2.3历时事件

历时事件查看界面主要为用户查看曾经发生过的故障记录、信号记录、操作记录、越限记录提供方便

友好的人机交互,通过历史事件查看平台,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查询条件方便定位您所要查看的历史事件,为您把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提供了良好的软件支持。

2.4数据库建立与查询

主要完成遥测量和遥信量定时采集,并且建立数据库,定期生成报表,以供用户查询打印。

2.5用户权限管理

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组,防止因人为误操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实现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可以通过用户管理进行用户登录、用户注销、修改密码、添加删除等操作,方便用户对账号和权限的修改。

2.6运行负荷曲线

负荷趋势曲线功能主要负责定时采集进线及重要回路电流和功率负荷参量,自动生成运行负荷趋势曲线的,方便用户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负荷状况。点击画面相应按钮或菜单项可以完成相应功能的切换;可以查看实时趋势曲线或历史趋势线;对所选曲线可以进行平移、缩放、量程变换等操作,帮助用户进线趋 势分析和故障追忆,为分析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直观而方便的软件支持。

2.7远程报表查询

报表管理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报表样式,把系统中处理的数据经过筛选、组合和统计生成用户需要的报表数据。本程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报表文件采用定时保存、打印或者召唤保存、打印模式。同时本程序还向用户提供了对生成的报表文件管理功能。

报表具有自由设置查询时间实现日、月、年的电能统计,数据导出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3案例分析

本监控系统主要实现清远蒙牛事业部一期、二期配电系统监控,监控范围如下:

一期配电房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配电房组成,生产车间配电房距动力中心配电房约200米。动力中心配电房包含主室和次室,次室距主室的约30米。其中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在动力中心配电室的次室里。动力中心配电房有2台变压器(1#变压器、2#变

压器),共有57台智能仪表(3种类别);现场采用4根屏蔽双绞总线连接。

生产车间配电房中有2台变压器(3#变压器、4#变压器),共有39台智能仪表,现场采用2根屏蔽双绞总线连接。 二期电力监控:

二期配电房内有4台变压器(5#变压器、6#变压器、7#变压器、8#变压器),共有187台智能仪表(3种类别),现场采用9根屏蔽双绞总线连接。

在配电房内安装的所有表计均为多功能网络仪表,该仪表主要测量所有常规电力参数,如: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

配电室二次图见图(3)(4),功能有电量遥测主要监测运行设备的电参量,其中包括:线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频率等电参量及配出回路的三相电流;遥信功能实现显示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主要包括:开关的分、合闸运行状态和通讯故障报警;断路器变位时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及时处理故障。

图(3)一期低压配电二次图

图(4)二期低压配电二次图

遥信和遥测报警功能,主要完成对低压各出线回路的开关运行状态和负载进线监控,对开关变位和负载越限弹出报警界面指示具体的报警位置并声音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负载越限值在相应权限下可自由设置。具备历史查询功能,见图(5)。

图(5) 实时报警信息

参数抄表功能,主要对低压各出线回路的电参数进线查询。支持任意时刻电参数查询,具备数据导出和报表打印等功能。该报表查询供两个变电所8台变压器出线各低压回路的电参数,主要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和有功电度。该报表各回路名称和数据库关联,方便用户修改回路名称,如图(6)为5#变压器回路实时数据显示。

图(6) 参数抄表

用电量报表功能,可选择时间段进行查询,支持任意时间段电度累计查询,具备数据导出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为值班人员提供了精确可靠的电能报表。该报表各回路名称和数据库关联,方便用户修改回路名称,用户可以直接打印报表,可以以EXCEL格式另存到其他位置,图(7)为5#变压器回路用电报表统计。

图(7) 电能报表

系统通讯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系统的组网结构,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同时监测间隔层设备的通信状态。红色表示通讯正常,绿色表示通讯故障。见图(1)和图(2)。

负荷趋势曲线界面中可直观的查看回路的负荷运行情况。查看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点击画面相应按钮或菜单项可以完成相应功能的切换;帮助用户进线趋势分析和故障追忆,具备曲线打印功能。为分析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直观而方便的软件支持,见图(8)。

图(8)趋势曲线图

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组,防止因人为误操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实现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可以通过用户管理进行用户登录、用户注销、修改密码、添加删除等操作,方便用户对账号和权限的修改,见图(9)

图(9) 用户登录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监控系统已成为全国各地重点工程项目、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共设施等大面积多变电所用户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的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在清远事业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变电所低压配电回路用电的实时监控,不仅能显示回路用电状况,还具有网络通讯及WEB发布功能,可以与串口服务器、计算机等组成电力监控系统。系统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实时显示变电所内各配电回路的运行状态,对分合闸、负载越限具有弹出报警对话框及语音提示,并生成各种电能报表、分析曲线、图形等,便于电能的远程抄表以及分析、研究。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稳定,为变电所用户解决用电问题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

参考文献:

[1].任致程 周中.电力电测数字仪表原理与应用指南[M].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4

[2].周中等编著.智能电网用户端电力监控与电能管理系统产品选型及解决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作者简介:

温刚,男,汉族,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建筑供配电监控系统

《电力运营监控工作汇报.doc》
电力运营监控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