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水利工作汇报

秀山县水利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及同志们:我县水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水利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市局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水利水电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里,我代表秀山县水利局及全县水利系统职工向市局各位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水利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全县水利概况截止2003年底,全县水利系统有正式职工近400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952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

(一)型水库9座,小

(二)型水库34座,山坪塘445口,引水堰渠341条,总长1631公里,提灌站122处,蓄、引、提水能力1.0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4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1.53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1.7 %和40%,水利化程度达41.36%。现有农村饮水工程2629处,城镇供水厂(站)11个,保证城乡44万人生活用水。现有水、火电站装机容量36285千瓦,其中水电装机24285千瓦,火电12000千瓦,年发电量1.45亿度;220千伏变电站2座,容量300MVA,110千伏变电站5座,容量191MVA,35千伏变电站9座,容量72.6MVA,220千伏线路92公里,110千伏线路358.5公里,35千伏线路226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5307.2公里,10千伏变压器1294台,基本形成地方电网,全县100%的乡村、95%的农户用上了电。各类水利设施已形成5亿多元的固定资产,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近5年水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以来,我县水利部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严格按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奋力拼搏,广辟投资渠道,大力兴水治水,着力解决“水滥、水少、水脏”三水问题,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使用率大大提高,水利事业长足发展,不仅拉动了内需,而且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水利水电建设取得新成绩。5年多来,争取国债资金带动多渠道投资共计3亿多元,实施梅江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经过不懈努力,高标准防渗整治干渠9条88公里,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206处,整治小型水利枢纽6处,改造节水灌溉2片,整治小堰渠347.78公里。通过整治,一批骨干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274提高到0.75;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12座水库病险整治,并扩增小

(二)型水库为小

(一)型水库2座,维修山坪塘345口,库塘设施功能大大增强,恢复蓄水78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12万亩;实施堤防工程建设,完成了平关桥、洪安、芒洞桥等40处21公里河堤整治,提高了防洪能力,保护13个乡镇5.8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建成农村人饮工程2629处,城镇供水厂(站)11个,解决城乡31万人和2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中15万人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为重点,在平江、塘坳河流上游和重点水库、渠道、河段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13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区重现青山、绿水、蓝天;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完成小水电技改2座,全县水火电装机容量达36285万千瓦。全面完成了

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了“送电下乡”、“农村水电脱贫解困”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基本形成地方电力网络,供电能力15万千瓦,年发电量1.45亿度,解决无电村86个,无偿赠送变压器128台,实现了村村通电,户均通电率达96%,供电可靠性达98%以上,基本保证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电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用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由原来的0.8—2元下降到0.566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400多万元。

(二)防汛抗旱保安全。健全了防汛抗旱组织、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防汛安全体系,制定了防汛抗旱预案和抢险方案,落实了抢险抗旱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水库蓄滞洪区和堤防控制工程,始终保持“科学防控,紧张有序”的状况,夺得一次又一次的抗洪抗旱减灾的胜利。特别是水利工程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洪旱灾害损失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水利法制建设与水资源统一管理迈出新步伐。出台了11个规范性文件,规范了涉水审批制度,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查处水事案件43起,调解水事纠纷39起,核发取水许可证78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水资源费和水保两费征缴率达98%以上。同时,推进了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四)水利水电规划及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实施项目,编制了《秀山县水利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中长期供水规划》、《乡镇供水计划》、《农村人饮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梅江河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农村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验项目实施方案》等,这些规划已经国家水利部、市水利局和市发改委、县政府分别审批,并从规划转入实施,一座中型、5 座小

(一)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正在施工建设,3万吨水厂、县城堤防工程、隘口水库3个重点工程完成初设将陆续动工。

(五)水利水电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四制”管理;广泛开展“一事一议”,形成了多元投资兴水格局;实施水利系统企事业单位运营机制改革,按照“抓大放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的原则,组建了重庆长兴水利水电有限公司,实现水利水电行业自身壮大;积极推进小微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承包、租赁、拍卖山坪塘445口,堰渠2条,小水库4座,小水电站7座,供水站3座,另有5座电站完成股份制改造,增强了发展活力。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兴水兴电,引进重庆市水利投资公司、乌江电力集团和浙江私营业主开发水利水能资源和电网建设。

(六)水利行业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争创“文明单位、职工之家、先进党组织”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有5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46人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和行风评议,树立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形象。加强水利人才教育培训,与重大联系开设专升本班,现有25人参加学习。着力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实现局机关办公电脑化,以集资方式解决职工住宅43套。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帮乡扶贫、移民安置、信访、宣传信息、议案提案办理、安全生产、水利信息化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5年多来无一人参加xx,无一人超计划生育,无一人违法犯罪,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先后荣获“重庆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单位”、“重庆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重庆市优秀职工之家”和市局的各种表彰奖励,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四好班子”、“县级文明单位”、钟灵水库保持“全国绿化400佳”等荣誉称号。

三、去冬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去冬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水利水电工作会议和县“两代”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县水利工作实际,重点抓了7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科学规划,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一事一议”,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增加投入,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圆满完成了市局下达的2004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截止4月底,完成工程总投资4199万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062处。其中面上工程完成渠道清淤整治1540处298公里,修复水毁渠道42.6公里,维修山坪塘177口,维修电排、水轮泵20处,整治水毁河堤40处8.8公里,新建微型水利230口,新建人饮工程42处。重点水利工程完成钟灵水库主干渠和8号支渠防渗整治4.76公里,贵道溪水库主干渠防渗整治3.82公里,孝溪水库右干渠防渗整治5.72公里,新修岑溪、峨溶场镇供水站和改造清溪场镇供水站,整治孝溪、百瑞、贵道溪、盐水井和徐家5座病险水库,新增蓄水18万立方米,恢复蓄水25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3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2万亩,解决1.8万人和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二)积极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1、隘口水库工程。已动工库区输电线路架设、公路复建和隘口中学迁建,完成了料场设计和库区淹没实物复核调查工作。

2、县城防洪堤工程。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并上报了市局,预计今年底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3、许家坳3万吨自来水工程。正在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原业主合同关系,已确定项目新业主为重庆长兴水利水电有限公司,现施工队伍正进场施工。

4、石堤水电站工程。我局积极协助项目业主乌电集团开展前期工作,该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市审批,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作,预计今年底主体工程动工。

5、八面山水电站工程。已完成设计审批和进场公路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

6、龙骨滩电站工程。已完成地形测量、地质勘测和初步设计,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

7、热水塘电站工程。已完成地形测量、地质钻探工作,市局已批复项目可研报告,预计今年10月开工建设。

8、“六大体系”规划。按照市局要求,按时完成了编制上报工作。

(三)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召开2次专题会议,听取防汛工作汇报,分析防汛形势,部署工作任务。汛前汛期开展了3次防汛大检查,排险清障,不留隐患。进一步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并将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工程管护人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公示。制定各类抢险预案和度汛方案42件,建立了40个防汛抗旱机构,组建6604人参加的40支应急抢险队伍,储备抢险物资编织袋2万个,木材14立方米,炸药50吨,铁丝4000公斤,管材400米,各种小机具8500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测报雨情、水情和汛情,确保四畅通。同时抓紧度汛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强化用水管理和调度,以保证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

(四)继续抓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完成编制《秀山县2003年水资源公报》、《秀山县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秀山县生活水源地保护规划报告》工作。继续实施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在隘口万亩水保示范片新栽种金银花2500亩,在凉水河流域坡改梯治理水土流失18.5平方公里,新建水保育苗基地100亩。同时,积极推行业主制,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管理,使水保生态建设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开发型”转变,许多治理区已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

(五)大力开展农村水电建设。积极协助渝秀供电公司完成了二期农网改造,保证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开展“送电到乡”工程电源点建设,完成溪口、峨溶水电站的初设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引进外地客商开发热水塘电站。同时,加强已成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六)积极开展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工作。我们抓住第十七届《中国水周》和第十二届《世界水日》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新要求,规范了涉水行政审批项目,强化了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上半年查处水事案件6件,调解水事纠纷3件,征收水资源费22.5万元,水保两费4.8万元。

(七)稳定推进水利改革。实施重庆长兴水利水电有限公司资产重组,与市水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加快隘口水库、桐梓水库、县城防洪堤、许家坳3万吨自来水厂等工程建设。完成了石耶、石堤、雅江3座乡镇供水站经营权转让和官庄、洪安2座供水站股份制改造。同时对水电勘测设计队、水电建安公司实行了承包经营,这些举措增强了水利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县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水利工程病险多,全县除已整治的水库外尚有11座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着渗漏垮塌危险;二是渠系配套差,按工程设计尚差600余公里堰渠未配套,不能发挥应有效益;三是部分水利资产由于历史原因,产权不清,纠纷不断,流失严重;四是水利工程前期费用欠帐大,国家投入资金少,工作运行艰难;五是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难,历史遗留问题多,特别是个别水库人员多,工资低,且年龄偏大,单位负担重,工资难兑现。

四、请求市局解决的问题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1、隘口水库工程。该工程是我县“十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也是梅江大灌区重要水源工程,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全县人民极为关注。该工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中学迁建8月底竣工,库区公路修建已完成50%的工程量,35千伏输电线路已开始施工,并着手导流洞招投标和编制库区移民安置方案,今年10月主体工程动工完全具备条件。请市局、市水投公司将隘口水库主体工程列为今年动工项目,并安排建设资金5000万元。

2、县城防洪堤工程。该工程是保护县城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18621.49万元,可研报告已经市计委、市水利局批复,初步设计已报市局。在目前暂无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采取河堤两岸土地市场运作筹资修建,我们正会商市水投公司力保今年一期工程动工,请市局尽快审批初设报告,并请解决资金3000万元。

3、许家坳日产3万吨自来水工程。该工程总投资4835.26万元,初设已经市发改委审批,原业主无经济实力,正在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合同关系,项目新业主已确定为重庆长兴水利水电有限公司,敬请水投公司鼎力扶持,力争今年底建设投入运行。

4、污水处理厂。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水投公司承担业主,敬请水投公司协调市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进入初设并纳入2005年计划安排项目资金。

(二)面上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1、梅江河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该项目自2000年动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5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50万元,渠道防渗整治84.87公里,新增灌面1.6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8.97万亩,工程实施后效益好。请市局和市发改委安排2004年建设资金继续实施。

2、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我县尚有11座病险水库,不仅发挥效益差,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请市局今年继续安排病险水库整治资金。

3、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在市局的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已解决30余万人饮水困难。经过调查,目前还有12.2万人存在饮水难,我们拟在3年内彻底解决,请市局安排农村人饮工程专项资金。

4、水毁恢复整治工程。由于洪灾泛滥冲毁的河堤较多,近年来通过多方投入整治了一些工程,但历史欠帐大,防洪能力较弱,我们将实施30公里高标准河堤整治。请市局安排防洪建设资金。

5、水保生态建设工程。由于我县大多数河流流入沅江水系,进入长江中游,不属长江上游山峡库区,在3年之前基本上没有得到国家水土流失治理资金,依靠社会民间有限投入治理,治理面小,流失面大,矛盾突出。我们确定在梅江河、平江河、溶溪河三条小流域上游沿河沿水库实施水保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已启动平江河上游隘口水库万亩水保示范片建设。请市局倾斜给予特殊支持,安排水保专项资金,加快我县水保工程建设步伐。

推荐第2篇:水利工作汇报

近日,全市召开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水利工作及全市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水利工作,表彰奖励上年度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安排部署200*年的水利改革和建设任务。

今后几年我市将全力推进“节水晋中”建设。总体目标是: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到2015年,基本建成节水型晋中。在全社会

形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思想观念和自觉行动;建立起功能完善的节水工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体系和运行高效的节水管理体系;主要节水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年我市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三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供安全、可靠、良好的水环境为目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建管并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晋中在全省的率先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200*年水利工作的重点是:引深三项改革,强化四项建设,推进五项工作。

为推进“三农”工作,落实中央“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高度,阐述了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各级水利部门,一是要以先进性教育促进水利工作。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认真研究水利发展方略,理清思路,转变作风,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二是要以科学发展理念推进水利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各项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增加投入,搞好服务,切实在兴水富民上办成几件大事。

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取得基本成效,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还要做到:一是必须深刻认识我市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切实增强保护资源、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二,要把治水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推进水利改革和建设。第三,要继续引深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第四,要明确工作重点,以重点带一般,推动工作,特别要抓好节水晋中建设。

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新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市委政府倾全力推进,水利部门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把握中央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水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立足本市和本地实际,深入研究水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机制,创造新经验。要坚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科学治水与依法治水同步,不断构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利支撑体系。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管理的水平,必须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要有创新,发展上要有特色。

推荐第3篇:水利工作汇报

秀山县水利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及同志们:

我县水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水利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市局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水利水电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里,我代表秀山县水利局及全县水利系统职工向市局各位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水利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全县水利概况

截止~年底,全县水利系统有正式职工近400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952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

(一)型水库9座,小

(二)型水库34座,山坪塘445口,引水堰渠341条,总长1631公里,提灌站122处,蓄、引、提水能力1.0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48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1.53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1.7%和40%,水利化程度达41.36%。现有农村饮水工程2629处,城镇供水厂(站)11个,保证城乡44万人生活用水。现有水、火电站装机容量36285千瓦,其中水电装机24285千瓦,火电12000千瓦,年发电量1.45亿度;220千伏变电站2座,容量300MVA,110千伏变电站5座,容量191MVA,35千伏变电站9座,容量72.6MVA,220千伏线路92公里,110千伏线路358.5公里,35千伏线路226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5307.2公里,10千伏变压器1294台,基本形成地方电网,全县100%的乡村、95%的农户用上了电。各类水利设施已形成5亿多元的固定资产,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近5年水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0年以来,我县水利部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严格按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奋力拼搏,广辟投资渠道,大力兴水治水,着力解决“水滥、水少、水脏”三水问题,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使用率大大提高,水利事业长足发展,不仅拉动了内需,而且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

(一)水利水电建设取得新成绩。5年多来,争取国债资金带动多渠道投资共计3亿多元,实施梅江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经过不懈努力,高标准防渗整治干渠9条88公里,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206处,整治小型水利枢纽6处,改造节水灌溉2片,整治小堰渠347.78公里。通过整治,一批骨干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274提高到0.75;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12座水库病险整治,并扩增小

(二)型水库为小

(一)型水库2座,维修山坪塘345口,库塘设施功能大大增强,恢复蓄水78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12万亩;实施堤防工程建设,完成了平关桥、洪安、芒洞桥等40处21公里河堤整治,提高了防洪能力,保护13个乡镇5.8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建成农村人饮工程2629处,城镇供水厂(站)11个,解决城乡31万人和2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中15万人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为重点,在平江、塘坳河流上游和重点水库、渠道、河段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13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区重现青山、绿水、蓝天;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完成小水电技改2座,全县水火电装机容量达36285万千瓦。全面完成了

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了“送电下乡”、“农村水电脱贫解困”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基本形成地方电力网络,供电能力15万千瓦,年发电量1.45亿度,解决无电村86个,无偿赠送变压器128台,实现了村村通电,户均通电率达96%,供电可靠性达98%以上,基本保证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电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用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由原来的0.8—2元下降到0.566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400多万元。

(二)防汛抗旱保安全。健全了防汛抗旱组织、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防汛安全体系,制定了防汛抗旱预案和抢险方案,落实了抢险抗旱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水库蓄滞洪区和堤防控制工程,始终保持“科学防控,紧张有序”的状况,夺得一次又一次的抗洪抗旱减灾的胜利。特别是水利工程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洪旱灾害损失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水利法制建设与水资源统一管理迈出新步伐。出台了11个规范性文件,规范了涉水审批制度,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查处水事案件43起,调解水事纠纷39起,核发取水许可证78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水资源费和水保两费征缴率达98%以上。同时,推进了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四)水利水电规划及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实施项目,编制了《秀山县水利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中长期供水规划》、《乡镇供水计划》、《农村人饮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梅江河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农村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验项目实施方案》等,这些规划已经国家水利部、市水利局和市发改委、县政府分别审批,并从规划转入实施,一座中型、5座小

(一)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正在施工建设,3万吨水厂、县城堤防工程、隘口水库3个重点工程完成初设将陆续动工。

(五)水利水电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四制”管理;广泛开展“一事一议”,形成了多元投资兴水格局;实施水利系统企事业单位运营机制改革,按照“抓大放孝盘活存量、整合资源”的原则,组建了重庆长兴水利水电有限公司,实现水利水电行业自身壮大;积极推进小微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承包、租赁、拍卖山坪塘445口,堰渠2条,小水库4座,小水电站7座,供水站3座,另有5座电站完成股份制改造,增强了发展活力。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兴

水兴电,引进重庆市水利投资公司、乌江电力集团和浙江私营业主开发水利水能资源和电网建设。

(六)水利行业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争创“文明单位、职工之家、先进党组织”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有5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46人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和行风评议,树立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形象。加强水利人才教育培训,与重大联系开设专升本班,现有25人参加学习。着力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实现局机关办公电脑化,以集资方式解决职工住宅43套。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帮乡扶贫、移民安置、信访、宣传信息、议案提案办理、安全生产、水利信息化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5年多来无一人参加QQQ,无一人超计划生育,无一人违法犯罪,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先后荣获“重庆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单位”、“重庆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重庆市优秀职工之家”和市局的各种表彰奖励,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四好班子”、“县级文明单位”、钟灵水库保持“全国绿化400佳”等荣誉称号。

三、去冬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去冬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水利水电工作会议和县“两代”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县水利工作实际,重点抓了7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科学规划,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一事一议”,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增加投入,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截止4月底,完成工程总投资4199万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062处。其中面上工程完成渠道清淤整治1540处298公里,修复水毁渠道42.6公里,维修山坪塘177口,维修电排、水轮泵20处,整治水毁河堤40处8.8公里,新建微型水利230口,新建人饮工程42处。重点水利工程完成钟灵水库主干渠和8号支渠防渗整治4.76公里,贵道溪水库主干渠防渗整治3.82公里,孝溪水库右干渠防渗整治5.72公里,新修岑溪、峨溶场镇供水站和改造清溪场镇供水站,整治孝溪、百瑞、贵道溪、盐水井和徐家5座病险水库,新增蓄水18万立方米,恢复蓄水25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3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2万亩,解决1.8万人和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二)积极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1、隘口水库工程。已动工库区输电线路架设、公路复建和隘口中学迁建,完成了料场设计和库区淹没实物复核调查工作。

2、县城防洪堤工程。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并上报了市局,预计今年底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3、许家坳3万吨自来水工程。正在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原业主合同关系,已确定项目新业主为重庆长兴水利水电有限公司,现施工队伍正进场施工。

4、石堤水电站工程。我局积极协助项目业主乌电集团开展前期工作,该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市审批,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作,预计今年底主体工程动工。

5、八面山水电站工程。已完成设计审批和进场公路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

6、龙骨滩电站工程。已完成地形测量、地质

推荐第4篇:水利工作汇报

落实一号文件精神 扎实做好全县水利工作

费县水利局 (2011年4月)

今年以来,我县水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费县,打造一城五地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水利工作目标,认真谋划,强化措施,积极行动,扎实稳妥地推进工作,各项水利工作开局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水利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开展抗旱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了抗旱工作。立足水利实际,组织水利技术服人员深入乡镇田间地头,加强水利技术服务指导,加大水利工程维修配套力度,确保输水畅通。引导广大群众建设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开辟抗旱新水源,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科学调度水库水源,为抗旱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确保了抗旱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完成祊河拦蓄工程测量工作。积极联系协调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对祊河拦蓄工程进行了测量、勘探工作,3月份完成了坝址地形图测量、上游回水面及断面测量和坝址地址勘探。4月17日在市水利局召开了项目可研报告提纲汇报

1 会,市水利局、市烟草公司、费县县政府及水利、国土、建设、农业、林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就有关问题及下步工作进行了座谈,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三)抓好河道治理工作。成立了温凉河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项目法人,已经上报待批复,计划近期组织开工建设。完成祊河左岸姜庄湖至兰山区新桥镇唐庄段测量、勘探工作;完成上冶河、朱田河测量、勘探工作,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完成了温凉河梁邱段可研报告修改,已上报省水利厅审查,审查批复后即可组织进行初步设计的编制。

(四)完成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农村饮水方案的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2010年—2020年)完成,县政府已经批复上报,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小二型水库10座;对许家崖等八出中型水库灌区和小型水库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改造小型灌排泵站476座;加固、改建塘坝1184座;新打机电井608眼,改造机电井253眼;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3400处;治理田间排水工程19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89条;水土流失治理24处,规划总投资416272.5万元。完成了9处小农水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上报。分两批完成了29.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4月19日、20日分别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基本通过了实施方案。

(五)搞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完成了十二五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经济基础建设规划,规划投资5600万元,完成了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规划投资850万元,完成了小型水库帮扶项目规划,规划投资780万元,完成了移民教育

2 培训规划,规划投资240万元。完成了37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8座小一型水库灌区改造工程,8处移民村抗旱应急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六)抓好抗旱成井配套工程建设。国土系统支援全县抗旱打井共20眼,涉及15个乡镇,按照4月2日全县抗旱成井配套工程工作会议要求,水利部门积极搞好了配套工程设计,协调电力部门搞好了电力设施设计,各乡镇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项目法人,工程预计总投资592万元,其中电力设施144万元。目前,市级配套200万元,县财政先期配套100万元,新庄镇3处工程完成了设备材料采购,泵房、机电泵安装和管网工程建设。其他工程已完成机电泵安装,正在进行其他工程的建设。

(七)积极开展水政执法工作。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积极开展《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办法》和有关水利法律法规及水利政策的宣传,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完成许家崖水库水源地范围内采沙场的清理,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加大了浚河等部分河段违法采砂行为的治理,有效打击了涉水违法行为。1-3月份共征收水利规费196万元。另外,还抓好了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清查登记阶段各类报表的填报。

虽然一季度工作开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工程方案分别要由省市批复,还未进行实施,导致工程进展缓慢;二是已开工的工程由于乡镇换届选举,存在村干部变更,村级所要协调的工作个别不到位,影响了

3 工程的进展;三是自今年起水利工程逐步增多,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人兼职或一人多职的问题将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等等。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尽快完成祊河拦蓄工程科研论证工作。这项工程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作为水利局根据县领导的安排,积极协调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做好了前期勘探测量工作,目前项目的科研报告初稿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领导和市水利局的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好该项目科研论证阶段所需资料的提报,联系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尽快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充实、完善,确保项目尽快立项上报,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开工建设温凉河治理工程。温凉河县城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主要内容是河道清淤、复堤、护岸、新建改建排水涵管,总投资2977万元,省以上投资1786万元,市投资297.7万元,县投资893.3万元。为配合县两河治理工程的实施,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就该段河道治理有关内容与县里的总体规划进行对接并修改,原设计左岸复堤兼防汛道路自南巩庄桥至橡胶坝,长度5.61公里,由于南外环大桥以南拆迁量较大,实施难度大,经县领导同意,将防汛道路缩短改为南外环桥至橡胶坝并加宽,目前正在按修改后的规划进行实施方案的编制,方案编制完成后即组织工程招投标,预计该工程5月中旬开工,6月中旬完成,工期2个月。

(三)逐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市级新增1.6656万人农村自来水工程,涉及6个乡镇20个村,工程

4 内容主要是管网延伸,预计6月底完成。逐步实施29.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好实施方案的修订,计划新建4处水厂即许家崖水库水厂、书房水库水厂、新庄镇水厂、马庄水库水厂,管网延伸工程4处即上冶水库水厂、石岚水库水厂、龙王口水库水厂、钓鱼台水库水厂,8处工程2011年共覆盖人口29.6万人,涉及390个村,计划总投资21240.49万元,其中争取省以上投资14890.59,地方自筹6349.90万元,本项目根据省市批复的情况,将逐步组织实施,先期组织4.3044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

(四)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围绕抗旱需要,搞好以田间灌溉工程配套、大中小水库渠道清淤、渠系建筑物维修以及户办联户办小农水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工程建设。完成省以上投资200万元的10处小农水工程。完成姜庄湖渡槽改建工程。

(五)搞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工程的实施。开工建设投资712万元的37处移民后期扶持工程,计划4月底完成招投标,即可组织实施,计划5月底完成。已经实施的投资427万元的8处小水库灌区改造项目和投资50万元的8处抗旱应急工程计划4月底完成。

(六)抓好水利项目立项工作。重点抓好许家崖水库除险加固、石沟拦河闸重建工程的立项以及许家崖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的规划、立项申报;抓好温凉河梁邱段、小涑河、上冶河、朱田河等河道治理项目的立项;抓好小农水、节水灌溉、防汛抗旱、移民扶持等项目的申报,力争更多的上级资金投入我县。

(七)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加大工程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加强防汛料物筹备和防汛队伍建设,做好防汛准备。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县级防汛会商室建设,建立完善防汛预警测报信息系统。全力以赴抓好抗旱工作,加强县级和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搞好水源调度和技术服务,引导群众建设“五小”水源工程,努力开辟水源,开展抗旱救灾。

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强化水政执法,严格取水许可和河道采砂许可,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水势氛围;加大水行政规费征收力度,足额征收水利规费,圆满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

为确保上述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具体措施是:

(一)落实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从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利机制体制改革等6个方面抓好落实;从防洪保障工程、强化水资源配臵工程、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加快水生态工程、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等6个方面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健全移民服务体系、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力度、稳步推进水价改革、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等8个方面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强化组织领导,

6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建设生态费县、打造一城五地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二)严格工程建设管理。一是严格“四制”管理。落实项目法人制,明确法人和技术负责人,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较好地履行项目法人职责;落实招投标制,对所有工程施工和监理进行公开招标,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落实建设监理制,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落实合同管理制,在确定施工企业后,及时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工程内容和双方的权力义务,督促施工单位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完成建设任务。二是严把工程质量。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意识,完善“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政府监督、企业保证” 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严把“四关”:第一,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工序质量“三检”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第二,严把材料关,对工程所需的各种物料,通过考察、检测均选用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产品,确保材料合格优质;第三,严把进度关,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加强工程控制进度,确保按节点要求完成工程任务;第四,严把验收关,严格执行国家验收规范和验收程序,确保各项工程都能按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三是狠抓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工程建设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动员全体水利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

7 行动,把精力集中到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迅速掀起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潮。首先,加强组织领导,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工作人员具体抓,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逐级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强化考核督导,局里成立考核办公室,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制定各项工作考核细则,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按季度、半年、全年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评,促进工作开展;第三,坚持依法治水,进一步加强水利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治水管水能力和素质,严格执行水利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等审批等制度,为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水事环境。

总之,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县领导要求,立足水利实际,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工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生态费县做出积极的贡献。

推荐第5篇:水利工作汇报

秀山县水利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及同志们:我县水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水利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市局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水利水电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里,我代表秀山县水利局及全县水利系统职工向市局各位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水利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全县水利概况截止2003年底,全县水利系统有正式职工近400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952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

(一)型水库9座,小

(二)型水库34座,山坪塘445口,引水堰渠341条,总长16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推荐第6篇:云南省水利体制改革实施办法

云南省出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04-1-6

2003年10月19日,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云水管改[2003]1号文件印发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云南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目标,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水利工程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强化规范管理;二是明确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三是全面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水利资产管理;四是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培育工程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管理;五是落实了省、地(州、市)、县(市、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来源,为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六是积极稳妥安置分流人员,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建国以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抗御水旱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这些问题导致我省投入巨资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快推进我省水管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为保证我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水管体制改革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牢固的体制基础。

(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全省水管体制改革,按国务院统一部署,根据云南的实际,分三步走:2003年为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完成经费测算,搞好试点,编制本地的《改革方案》并报经当地政府批准。2004-2005年为实施阶段。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深化内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和水管单位较少的地、州、市、县可抓紧布署,提前完成。2006年为总结经验阶段。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进行检查验收。

(三)改革的原则

一是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是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加大水利管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五是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改革的范围

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省小型及其以上规模已建和在建的国有水利工程。对上述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的,应按照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及时纳入此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

(二)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全省水利工程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并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安全运行和干部任免责任。分级管理的划分原则是:跨县(市、区)级行政区划的水利工程原则上由主要受益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特殊情况,可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同一县(市、区)级行政区划内的小㈠型水库及其以上规模的水利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小㈡型水库及其以下规模的小型水利工程可由各县(市、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工程所在乡镇负责管理或由所在乡镇直接管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三)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

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情况,将水管单位分为纯公益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第二类是指既承担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不具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目前,我省一些既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农业灌溉任务,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收益较少的水管单位,各地可视情况确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

水管单位的性质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确定。

2、水管单位的定编定岗。

《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标准》由省编办会同省水利厅和省财政厅抓紧研究制定。在新标准未出台前,我省事业性质水管单位的编制(可参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工程管理任务和实际需要,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专题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实行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各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定岗。

(四)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分类实行人事、劳动、工资等项改革。

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试行办法〉和〈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云人〔2000〕42号)等有关规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各水管单位功能和职责,科学界定单位类型,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在核定事业编制时,原则上按低限控制,各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通过严格的定岗、定编,坚决压缩和分流超编人员,严格控制事业人员编制。在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上,要大胆创新,主动探索,着力改革和建立各种内部激励机制。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固定用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负责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结合单位实际,搞活内部分配,把职工收入与管理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定性为企业的水管单位,要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企业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并签订聘用合同。其他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由企业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在工资分配上,国家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宏观调控,企业内部分配时,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

2、积极开展和认真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水利资产管理。

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资源和水利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各级财政和水利部门,应鼓励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利用自身水土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水利经营活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减岵普旱#仓梅至魅嗽贝丛煊欣跫K艿ノ焕盟跋喙厣枋┛勾词眨照履伤昂蟮氖杖氡匦肽扇氲ノ辉に阃骋还芾恚糜谒こ痰奈扪ぁS氪送保鞯匾险婀娣端艿ノ坏木疃刹普畹拇抗嫘运艿ノ唬蛏喜坏么邮掠胨试幢;ぁ⒖⒑屠梦薰氐木疃W脊嫘运艿ノ灰诳蒲Щ止嫘院途宰什幕∩希猿械7篮椤⑴爬缘裙嫘灾澳芎统械9┧⒎⒌缂岸嘀志澳芙醒细窕帧T诓挥跋旃こ坦嫘怨δ芊⒒拥那疤嵯拢姓鞴懿棵排迹棵抛莆艿ノ幌率羝笠担龅绞缕蠓挚愫貌莆窈怂恪J乱敌灾实淖脊嫘运艿ノ凰税斓挠胨こ涛薰氐亩嘀志钅恳奁谕压常辉菸赐压车南钅浚渚找嬗δ扇氲ノ辉に愎芾恚ㄏ钣糜谒こ萄ぶС觯黄笠敌灾实淖脊嫘运艿ノ缓途运艿ノ坏耐蹲示疃蛏嫌ξ朴胨こ滔喙氐南钅拷校⒈Vにこ倘粘N扪ぞ训淖愣畹轿弧8骼嗨乱档ノ灰罨母铮耘袒畲媪孔什胧郑愫盟芾砉ぷ鳌J敌惺赂钠蟮乃艿ノ唬硎芄摇⑹〖陡鞯毓娑ǖ姆龀终摺?BR> 水管单位要认真做好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改革工作,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的管理,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分清水利资产使用权和经营权,与此同时,暂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水管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自收自支。在有条件的地方,水管单位要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负责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五)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水管单位要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水管单位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和科学定岗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采取多个工程联合组建专业化水利工程养护维修公司、实业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养护企业,承担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初期剥离且主要承担原单位相关工程及设备维修养护的,单位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各水管单位要把水利工程的维修及养护工作逐步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为保证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管理体制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六)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采取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对农业灌溉用水和非农业灌溉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税收、利润,逐步到位;对非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前,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低于补偿成本的,各地可根据水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变化及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超出补偿成本的供水价格的调整和制定,须按照国家和省发布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强化计收管理。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行计量收费。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收取水费时,要实行公示制,接受民主监督,规范收费行为。非农业用水要安装计量设施,未安装计量设施的,要限期安装,实行计量收费。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七)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实行不同的财政支付办法。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承担。公益性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其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预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进行管理。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水管单位应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数额,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核定。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各级要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工作,还未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的地(州、市)、县(市、区),必须尽快实施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省、地(州、市)、县(市、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来源为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各项水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事业单位管护资金的来源,按\"收支两条线\"原则纳入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加强管理。对已纳入财政预算的水行政事业性收费,其相应的支出,同级财政部门应予以安排;对作为预算外管理的水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管理经费的落实情况和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八)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是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建筑施工以及渠系维修养护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的项目或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理顺水管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的基础上,把部分经营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在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明确为事业性质水管单位的富余人员安置,按照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办理,符合提前退休政策规定的人员,可按照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同时鼓励其它富余人员自谋职业,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明确为企业性质和已转为企业的水管单位,职工的分流安置按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2、切实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在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前,保留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有条件的水管单位要为职工建立各类补充保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编制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编制外的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单位解决。事业性质水管单位所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由同级财政解决。

改制为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改革前已属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应按规定参保并补缴养老保险费,已参保欠费的应按规定补缴;改革前属事业性质现改为企业的水管单位,不再补缴改革前的养老保险费用。单位及其职工按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从1999年1月起缴纳失业保险费或补缴完失业保险费的,原工龄视为缴费年限,职工失业时工龄合并计算失业保险待遇;单位及其职工未从1999年1月起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从实际缴费时计算缴费年限,职工失业时以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失业保险待遇。职工的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按现行规定执行。

(九)明确税收扶持政策。

水管单位用于防洪、排涝、灌溉等公益性支出,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在实行水管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十)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在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纯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要组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局、处、站或所)作为项目法人;准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组建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局、处、站或所)作为项目法人;经营性质的水利工程,要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

实行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编制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大型水利工程)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设计单位及项目业主必须认真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工程管理局、处、站或所)和运行经费来源。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工程性质提出审查意见,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机构、管理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不健全的水利工程不予验收。

(十一)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保障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使其充分发挥效益,要积极探索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认真落实管理主体。一是可由乡镇组建工程管理所负责管理,同时将工程安全、清淤维修、供水管理、水费征收、工程的日常管理等任务下达给工程管理所。乡镇水利管理站则负责督促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和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受益户为基础,组建工程灌溉管理委员会(或受益户代表委员会)履行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日常管理由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聘用专人负责,工程清淤、维护整治、水费征收由工程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组织广大受益户共同落实,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是对于受益范围小的微型水利工程可以明确由主要受益户所有,并负责日常管理。

无论是国有或是集体所有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在明晰所有权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和经营方式改革的收入所得,要全部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病害整治、渠系配套和工程管理,严禁挪作它用。改制后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管理措施,强化服务功能。

(十二)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法规建设,强化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资源,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严格依法行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持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3、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及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水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持水管单位尽快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已成立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各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承担起对本地区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同时依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地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二)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要在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步骤,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要认真开展试点工作。省、地(州、市)、县(市、区)都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为全面推进改革积累经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大胆借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水利行业和本单位的实际,根据各水管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和人员、资产的现状,实行分类指导。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制定措施予以解决。

推荐第7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华县卫生局

今年以来,在华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周密部署下,华县卫生系统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三统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为核心,狠抓医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县卫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为抓好卫生系统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我局年初召开了医改工作会议,签定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改目标责任书,成立了系统医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为李宪社局长,办公室在防保股,负责日常工作。

二、医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新农合参合率稳步提高,受益面不断扩大。

2011年我县农业人口260364人,参合农民251542人,参合率达到96.68%。比上年94.56%有所提高,报销比例为75%,特困救助比例为90%,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建立健全新农合长效筹资机制,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积极开展门诊统筹,4月份在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先行开展了试点,现在已全面开展,扩大了新农合的受益面。同时,加强了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即时结算。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基金管理使用,合理控制基金结余,保障基金安全。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了药品三统一工作。

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基本配送率达80%,制定了《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华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华县药品三统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担任。为加强领导,理顺职责,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在今年6月份,县政府决定对县药品三统一有关领导机构进行整合,撤销华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杨翠红县长担任,办公室设在了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长李满荣兼任。要求各基层医疗机构统一牌匾、统一目录、统一品种、统一规格、统一价格向群众进行公示,并公布县药品统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纪检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我局在今年4月、8月、10月, 多次对我县的13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督导检查,要求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到100%以上,原库存药品清零率基本达到100%以上,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 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赤水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工程内外装饰已经完成并交付使用,金堆中心卫生院已完工,等待交付。占地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的华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主体正在建设。建筑面积6976平方米,七层框架结构的华县中医医院门诊楼工程已完工,

现正在装修。投资1235万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华县卫生综合楼(卫生监督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

二是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建设、软件建设。对全县村卫生室的药品目录、卫防妇幼资料、合疗监督公示、处方、门诊日志等进行了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发放,达到了诊断、治疗、用药、收费等就诊流程的规范化。

三是采用多种方式,充实村卫生室业务技术人员,县卫生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乡医进行了阶段性的培训。对无资质的乡医组织其学习、考试。对无技术人员的卫生室采取聘请、卫生院托管等方式,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确保卫生室在达到标准化建设后能给村民提供长远、有力的健康保障。

(四)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

1、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全县14个乡镇建卡建证率、卡介苗率、糖丸服苗率、百白破接种率、麻风二联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甲肝疫苗种率均达到100%。 完成了“4.25”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工作,设立咨询点17个、悬挂横幅22条、制作宣传展板10余块、书写宣传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画2000余张,宣传小折页100余份、宣传专栏30余块。为了全面落实消除麻疹计划,根据省市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安排,我县对405名漏种儿童进行了补种,补种率100%。

2、妇幼保健工作效果良好。妇幼保健工作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妇幼卫生工作各项任务,深入开展项目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两纲”,强化管理,扎实工作。一是继续以“母亲健康快车”为载体,广泛开展妇幼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开展了免费妇女病普查及《母婴保健法》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为城区12所托幼机构3——6岁的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二是规范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补助率和全免率。

3、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了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和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开展病历书写培训和书写质量考核评比,规范基本医疗服务技术,全面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工作。

4、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了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工作考核机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调整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规范,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使人民群众得到高质量的公共医疗保健服务。卫生局已制定印发了考核办法,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工作计划、实施细则,完善考核方案,加大对各自负责范围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考核力度,卫生局依据其考核结果拨付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兑现服务经费。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惩处。

三,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切实做好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确保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巩固在95%以上,严防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加强了对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方案,充实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示范和督查,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卫生机构应急体制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队伍建设,在全县建立了覆盖全面、反应迅速的应急网络。

切实加强母婴保健工作。完成了“孕免”、“叶酸发放”、“妇幼卫生监测”、“宫颈癌筛查”、“降消”、“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等妇幼卫生重大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规范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提高了住院分娩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大了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监管工作,实施好职业病防治项目。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推进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升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环境。

四、培育壮大卫生人才队伍,全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

一是加强卫生人才培训。采取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卫生支农、全科医生培训、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形式,强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实施人才强卫工程。继续实施从医从教、人才振兴计划、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等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努力充实壮大人才队伍,为促进全县卫生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1年,上级下达我县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2名。我局将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与报考定向免费医学生的考生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完成招生任务。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今年我县共参加医学教育184人,参学率90%以上;县卫校和陕西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大专(本)学历教育,注册学生68人。三是通过公开考试招聘了19名卫生专业人员,全部充实到乡镇卫生院,缓解了基层卫生人员短缺问题。四是针对人才强卫工程,我局还向县政府呈报了《关于急需充实卫生技术人才的意见》。同时,我局会同县编办,对华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开展、床位设置、人员现状及专业人才短缺情况进行了调研,县编办已按医改目标责任要求,拟订出华县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草案,正在向县上主要领导汇报。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卫生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县有13个乡镇卫生院,应编制490人,目前实际只有240人。由于缺少正规卫生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上级配发的一些设备因缺少技术人员而无法使用。县医院、中医院共设床位680张,应编制952人,目前两院正式职工仅仅只有337人,缺编609人。导致临床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极易发生医疗事故

2、“三统一”及公共卫生补偿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对医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卫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及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医改工作顺利、全面、圆满完成。

一年来,我县卫生系统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将不断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推荐第8篇:水利重点工作汇报

洛川县水务局

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饮水安全和果畜产业办水利,全面抓好了各项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实施的水利重点工程

㈠吴家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200

6、2007年我们组织人员完成了吴家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勘测、设计及上报工作。2008年4月省水利厅以陕水计发

[2008]126号文件批准了水库除险加固初设报告。2008年6月省水利厅以陕水建发[2008]69号文对施工招标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2008年8月确定了施工单位。

工程于2008年9月1日开工,2009年5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并蓄水,8月15日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投资462万元。今年7月份完成工程竣工验收,交由吴家河供水站进行管理。 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自2005年启动,其中2005年主要完成了饮水不安全人口的调查核定,2006年完成工程的勘测、设计 - 1 -

工作,工程于2007年开始实施,2009年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在工程实施中,根据我县实际,确定了“水源建设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雨水利用为补充”;工程布局以“集中供水为主,分散工程为辅,散户工程为补充”;供水管理以“专业化为主,其它形式为辅”;水质监测以“行业为主,其它方式为辅”的建设思路。制定了“两年攻坚,一年扫尾,三年建成”的时间表,共规划建设“七大五小四十五个单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即建设吴家河、京兆、老庙、杨舒、秦关土基、石头百益、两水河7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和菩堤乡等5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及45处单村分散工程。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严把工程建设“规划关、招投标关、质量建设关、资金管理使用关、验收使用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通过3年来的建设,全县共建成57处供水工程,完成投资7500万元,解决了全县10.4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受益人口达到14万人,顺利通过了市级总体验收和省级总体评估验收,使我县农村供水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㈢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工作从2008年开始启动,计划用5年的时间,实施基本口粮田56245亩。项目从2009年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共布设59个施工点,已完成40个点。共实施基本口粮田7054.1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2589.8亩,

改造提高1136.5亩,培肥地力2589.8亩,田间配套738亩。完成投资900万元,其中群众配套400万元。

二、今后计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

㈠安生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安生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于2009年启动,2009年主要完成了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今年,我们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委托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于6月10日通过市水利局审查,目前已通过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的联合审查,现已上报水利部审查批复,待项目批复后组织实施。

㈡节水灌溉项目

今年,我们按照去年10月份水利部陈雷部长视察我县水利工作要求,加快了我县苹果节水灌溉建设工作力度,多方争取,将我县列入国家节水灌溉示范县,目前已确定了今年实施的拓家河灌区底楼(二抽)灌溉系统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和黄龙山节水灌溉项目区,待项目资金下达后便可组织实施。

㈢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按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的统一规划,继续抓好项目的年度实施工作,到2012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实施基本口粮田56245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18000亩,改造提高35179亩,培肥地力1665亩,田间配套1400亩,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

㈣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国家启动实施坡耕地治理项目,我县被列入首批省内四个县之一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规划实施坡改梯12572亩,配套建设涝池11座,田间道路20公里,植物护埂57.97公里。完成投资

1257万元。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审批通过。二0一0年九月一日

推荐第9篇:县水利工作汇报

县水利工作汇报

近年来,XX县的水利工作以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防汛、节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905万元(其中争取上级无偿资金5985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7.9万亩,解决了98个行政村15.9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下面,我就XX县水利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水利局的基本情况

水利局成立于1956年,内设办公室、工程股、农水股,水政水资源股(节水办公室)4个职能股室及安全饮水、水利普查2个临时办公室,下设水政监察大队、抗旱防汛服务队。全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09人,其中局机关在职36人,离退休25人,水政监察大队45人,抗旱防汛服务队3人。我局主要职责:

(一)负责保障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拟定全县水利工作的有关政策、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二)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

(三)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

(四)负责防治水旱灾害,承担县防汛指挥部日常工作;

(五)负责全县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和保护,指导河道的治理和开发;

(六)负责防治水土流失;

(七)指导农村水利工作;

(八)组织实施全县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协调并处理全县水事纠纷;

(九)拟定全县水利行业的经济调节措施;

(十)编制全县大、中型及跨乡(镇)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十一)负责全县引黄灌溉工作;

(十二)拟定全县节约用水政策,编制全县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管理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

(十三)主管全县水利科技、教育工作。

二、2011年的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我局争取到上级无偿资金740万元。其中:中央特大抗旱经费两批共200万元;市级特大抗旱经费5万元;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中央预算内第一批投资515万元,2010年中央特大抗旱经费20万元。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32万亩,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1.6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条件持续改善,促进了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1、全力应对特大旱情

2011年初,我县遭受特大干旱,为保证夏粮丰产丰收,我局迅速成立抗旱保丰收督导服务组,全力投入抗旱保丰收工作。年初,我局争取中央特大抗旱物资采购经资金200万元,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委托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标,购置了300型打井设备3套,200型打井设备2台,洗井设备1套,喷灌设备2套,汽油机升降照明灯1台,帐篷1合及汽油机软管206米,输水软管20000米,为我县抗旱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资基础。

2、积极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严密部署下,防汛工作坚持“安全第

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防大汛、抢大险,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思想到位。各乡镇相继成立防汛指挥部,牢固树立“防汛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戒慎恐惧,如履薄冰”的态度做好各项防汛准备。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汛前,对全县防汛方案、预案进行编制,同时分别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和“卫共”流域防汛工作会,明确防汛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主汛期前,我局联合县政府督查科对全县各乡镇在组织、人员、工程、值班等方面的防汛准备工作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别登记,并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到位。

(三)是物资到位。按照上级要求和我县防汛工作实际,采取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办法,足额储备编织袋7万条,麻袋2万条,铅丝5吨,电缆5000米,篷布30合,白炽灯泡、手电筒各1000只,汽油、柴油60吨,工程机械26辆,救生衣100件

(四)是信息传递到位。我局从5月15日开始防汛值班,保证做到汛期24小时不间断值班,确保雨情、汛情等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及时利用网络信息将汛情、雨量传送给每位防指成员,使防指领导及成员及时做好防汛准备,落实好各项防汛工作。

(五)是工程措施到位。完成一支排险工段治理工程,复堤土方4625方,浆砌石260方;完成大泉排七里营镇段清杂除障工程,共治理河道长度1500米,清淤0.91万方;做好石门和宝泉水库泄洪防范工作。泄洪前我局迅速集结防汛抢险队伍,落实防汛物资,组织合河乡防汛指挥部疏通“共渠”战备大桥和老胡韦线大桥阻水障碍,并实行24小时不间断沿河巡查和固守,确保了“共渠”堤防安全。

3、做好农田节水规划,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程度

我县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匮乏,因此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县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011年,我们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把农业节水工作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整合各项资金,采用低压管道和衬砌渠道输水新增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全年新打配机电井346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00亩,新增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工程主要集中在古固寨、七里营镇等。

4、按照上级要求,水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工作,普查的范围和对象是境内的所有河流、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经济社会取水和用水户,主要内容是河流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河流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以及灌区和地下水取水两个专项普查。 2011年初,我县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动员会,迅速成立了XX县水利普查办公室,购置电脑、文件柜、办公桌、gps定位仪等必须的办公用品,并对全县400多名水利普查员进行了培训,完成水利普查各项台帐建立及水利普查的清查登记工作,进入省级审核整改阶段。

5、加强水政建设,加大水事案件查处力度

一是利用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理》等水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水法律意识和水患意识;二是对工业企业排污口设置进行排查登记,办证24个,新办理取水许可证77个,安装计量设施98个企业共174块,为提高用水效率、限制水体排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三是按照省水利厅省公安厅要求,联合开展保护水资源专项整治活动。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水资源费征收868万元。

6、饮水安全工程

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七里营镇沟王、小张庄、南魏庄、马庄、府庄、夏庄、曹庄,翟坡镇的牛任旺等8个村,解决16055人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新建七里营镇集中供水厂(一期)1处,牛任旺管网延伸工程1处。项目总投资5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45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15万元,市财政专项资金55万元,群众自筹60万元。

7、引黄调蓄工程建设

为解决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涵养地下水源,我局规划了朗公庙镇小河农场、七里营镇龙泉村、人民胜利渠景观治理、合河乡、新乡经济开发区大兴村、XX县水厂等六处引黄调蓄工程,用于解决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及补充地下水源等,六处引黄调蓄工程全部纳入省水利厅建设项目大盘。目前新乡经济开发区大兴村调蓄工程现已竣工。

三、2012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搞好防汛除涝,确保全县安全度汛。

二是进一步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投资750万元解决1.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作好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的征收工作。四是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共渠XX县段清淤工作。 五是全力搞好现代灌区和小农水配套续建工程建设任务。 六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抗旱经费及小农水配套资金。 七是完成一到两个引黄调蓄工程项目的前期科研工程建设。

八是协助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完成“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新乡段供水配套工程”。

九是做好“XX县小型农田水利普通重点县”项目的争取工作。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建设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两工”取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工程实施难以有效组织,导致排水河道淤塞,灌溉设施老化失修,损毁严重。二是工业污废水引发河道淤积加快、清淤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引黄灌溉面积大幅衰减,大量开采地下水的严重后果已经显现,同时,末级渠系配套严重不足,群众灌溉成本逐渐增加。

五、建议

一是,建立县级水利建设基金,部分弥补“两工”取消后的资金缺口,为水利建设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同时,也为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打好基础;

二是,针对水利和各项社会事业交叉范畴越来越多,建议建立一个包括水利、林业、环保、公路、建设、土地等多部门在内的联席会议体制,统筹解决工程实施、河网绿化、污废水排放、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建议采取可行办法,对引黄灌溉实行直接补贴,进一步提高引黄灌溉积极性,既扩大灌溉面积,又补充XX县严重短缺的地下水资源。

推荐第10篇: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一、总体安排及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计划完成土石方450万方,其中重点工程土方270万方,占总工程量的60%。具体工程安排为:堤防加固及达标工程公里,土方71万方,重点实施杨柳圩羊尾巴段、铜闸联圩十八丈和姜王山河段、麻湖圩运粮河段、半湖圩唐庄大闸改造等工程;蓄水工程128处,土方114 万方,重点完成1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长山水库南北干渠和清溪灌区的渠系整治;农田整治工程,治理面积万亩,土方85万方。

根据上述计划,我们相继召开了县指挥部及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相关会议,做到早部署,早宣传,早发动。特别是以贯彻11月20日全市水利兴修现场会精神为契机,召开了全县水利兴修现场会,抓进度、找问题、促平衡,县委、县政府主要和分管负责人多次深入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开展检查,抓好督查,确保水利兴修工作扎实开展。截止12月15日,全县开工水利建设235处,已完工178处,累计完成土石方302万方,占市下达任务的75%。

二、主要工作 抓行政推动。一是强化领导。把水利兴修作为冬春季节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分工联系乡镇的县几大班子负责人协助抓,并从县直机关抽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水利情况的科局级干部分工到各乡镇,将乡镇干部安排到村,集中时间驻点指导,帮助制订和完善水利建设工程计划,抓好工

程施工,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县水务部门成立水利建设技术组,分赴各乡镇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二是严格奖惩。继续在全县范围开展水利兴修竞赛活动,由县财政实行以奖代补,奖励水利兴修工作先进乡镇和行政村,以及投资万元以上的单项水利工程。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对水利兴修开展集中宣传报道,弘扬各地水利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兴修的热情,努力营造全县水利兴修的浓厚氛围。

抓资金筹集。一是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照《安徽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条例》的规定,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按章办事,在选好工程项目的前提下,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开展筹资筹劳活动。如昭关乡在滁河联圩大宣、西圩、东圩等3个圩区村和其他部分受益村开展“一圩一议”,分两年实施滁河联圩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土方量达30万方;环峰镇方桥、六联、卞庄

等3个村开展“一河一议”,筹集资金46万元,实施麻湖圩运粮河堤防加固工程;陶厂镇推行“一站一议”建设十联圩大坝站,在组织受益区群众筹资的基础上,争取多方支持,投资150万元,新建一座装机3台套容量 300千瓦的排涝站,保障了万亩大圩的度汛安全,解决了圩区群众的心腹之患。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按照“先干事、后给钱,多干事、多给钱”的原则,推行水利建设资金配套和以奖代补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里在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按照县乡投入资金1:1配套的办法,开展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县水务部门制定工程设计标准,明确乡镇政府作为工程建设主体,组织单位施工,并发动受益群众完成土方工程。此举有效地调动了乡镇和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促进了小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实施。今年以来,全县共完成1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精心编制和申报了一批水利项目,并结合农业综

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今年,全县通过争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万元用于水利兴修,其中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滁河联圩柴湾站、张渡站,投资326万元整治农田9000多亩。四是启动民间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我县由个人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达10多处,投入资金50多万元。

抓工程质量。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将质量意识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设计、施工、验收三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不搞不求质量的高速度、虚进度。对一些筹资筹劳建设的水利工程,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优化工程设计,努力建设水利“精品工程”,确保干一处,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

抓资金管理。对水利项目资金,专户存放,按规定使用。每项水利项目资金拨付,必须经县水务部门审核把关,切实保障资金有效使用。对组织群众开展“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实行“阳光”操作,严格程序,规范使用,并将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三、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县水利兴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政府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水利兴修任务。

一是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按照今年全县水利兴修的总体计划,突出重点工程,细化工程任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倒排工期,合理调度,上足机械,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是开展好水利兴修突击月活动。认真抓好12月份全县水利兴修突击月活动,集中人员力量,突击会战,力争春节前基本完成今冬明春水利兴修任务。

三是抓好水利工程质量。抽调水利技术人员进驻乡镇,加强对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强化质量管理,保障工程达到质量要求。健全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切实把好工程质量关。

第11篇:乡镇水利工作汇报

XX镇,辖11个村民委、258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2000余人,耕地xx万亩,其中水田:xx亩本镇现有小型水库10座,大塘坝350余口。

按照县委县政府:“把水留住,把水连通,把水用活”的工作安排和部署,XX镇紧紧围绕这一思路,把水利兴修工作提升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真

正落实了市县“百亿粮食,水利先修”行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科学发展、行动迅速。

自9月20日就先前启动冬修工作,南小郑门口大圹率先开工,动用机械四台车于10月20日前提前完工。自此先后开工25处工程。投入机械120台套,截至11日前,已完成土方:30万方。

一、具体任务:市重点,50处,11.5万方,县重点3处:7.3万方,河沟整治3处:3.5万方。水库除险加固一处,2.5万方。面上工程17处,土方5.1万。总计土方98.9万方。

二、具体做法

1、突出全局意识:镇党委政府根据市县党委要求集合实际,制定处严格的时间要求;所有市县工程11月10日前必须全部开工,把11月份作为水利兴修突击月,月底完成土方任务。市县重点工全部完成,12月上旬完成扫尾,整改提高,12月中下旬迎接检查验收。

2、突出质量要求:镇党委政府对我镇的水利兴修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项工程能高质量进行检查,同时规定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支付工程款,不享受政策补贴,力争把我镇水利兴修工程做成样板工程。

3、突出机制创新:总结了历年用水暴漏出来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治水经验、创先优惠政策,积极倡导民办民营办水利。对灌水、流水机制进行了创先。针对村名组当家圹坝,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圹口经济,经镇统一规划,圹容达到3万方以上的当家圹坝,按镇水利兴修计划开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镇财政按实际施工地方量,补贴百分之五十工程款,将圹口对外公开,承包费用于推圹费用,做到圹有钱推,水有人管,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干水利的热情。目前镇所规划的当家圹坝正轰轰烈烈的开展,争先恐后地掀起全镇水利兴修的热潮。

4、突出重点工程:按照县农办安排,镇党委政府针对我镇重点任务重点抓。早筹划、快行动、严要求,11月11日将本镇小型水库、丁梁水库开始除险加固,计划一个月能完成工程主体,为争取项目工程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镇今冬明春水利工作简要汇报,比兄弟乡镇及市县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争取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力争今冬水利工作能上新台阶。

第12篇:水利普查工作汇报

资丘镇水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精神和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先将本阶段水利普查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制定计划。我们充分争取了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人员、经费、物资等各方面支持为水利普查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和准备工作。以分管领导牵头,抽调专班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进行细致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并制定工作计划,为搞好水利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对象,不同时间的工作任务也进行了任务部署和计划安排,以便做到有条不紊。

二、学习文件,搞好宣传,认真培训。我们认真、积极地组织乡镇普查人员和村级普查员对各级水利普查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学习,充分提高对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集中镇村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还按照县普查办的要求制作了标语。利用会议对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老百姓了解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

三、认真普查,细心记录,谨慎填表。水利普查工作必须做到全面清查和数据精确,我们在开展工作以来,一直认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进行实地调查,严格普查各项任务并详细做好记录,对每一

份表格认真审查谨慎填写,争取不出纰漏,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并上报。

四、前期工作总结和未来工作安排。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县普查办工作计划的要求完成了

3、4月份的普查任务,工作情况得到了县普查办领导的肯定。总共统计了12个村的28个50亩以上灌区和11个50亩以下灌区,确定了8个重点调查灌区和8个重点调查企业实地调查,并建立了相关工作表和台帐表;39个灌区47条水渠和55条排水沟(排洪渠),两个灌溉河湖取水口,以及西阳坡村抗旱窖池42口共计978.2m³(受益面积186亩,受益人口157人)也登记在册;19个规模以下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12741人),1个规模以上集镇供水(受益人口达15000人),黄柏山村集雨窖池112口共计2240m³(受益人口达470人),并对水源地流量、坐标进行了登记;1个水利文化遗迹和4个涉水石碑文物,并详细记录了坐标和进行了实地拍照;对14个行业能力单位的15个水电站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对地下水、河湖开发、堤防工程等没有的项目也进行了零上报。尽管本阶段按要求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足,由于本镇地域广、交通不便、工作量大,一些单位缺乏基础资料,并且联系非常不便资料难以获取,相应硬件不足,工作难免有疏漏,不能完全做到精确无误,但我们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做工作,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努力改善我们的技术手段,做到灵活应用,争取将下一阶段的水利普查工作做得更好!

***镇水利普查办公室2011-05-10

第13篇:水利工作汇报材料

**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来我镇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作个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北部,为长沙、平江、汨罗三县之交,距省会长沙30公里,是杨**烈士的故乡,也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百个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全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96亩,林地面积41860亩,水面面积4194亩,其他面积11865亩。辖6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1371人。

二、水利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我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开慧河及其小支流分布全镇,构成汨水支流竹河的源头,全镇小型河道长169千米。域内有小型水库飘峰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2700口,小型闸坝222处,小型机埠74处587千瓦,总水量849万方,属全县水资源较贫的乡镇之一。

根据两型社会的发展内涵和需要,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今年先后进行了飘峰水库提饮水工程、集镇段河道整治、开慧河道整治、板仓供水工程、山塘清淤工程、金湘园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

三、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可利用用量不足

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我镇没有主干道河流,且没有大型水利工程,水资源非常匮乏。

(二)水质现状差

由于我镇是北部乡镇,农民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产业来生活,种植农产品和养殖家禽。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农民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其残留降解率低,导致水质每况越下;同时,每户基本上都有养殖畜禽,大量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源中,加重了水质污染。

(三)水资源规划落后

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充分认识,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全局规划,在农、林、牧、副各业用地上没有统筹安排,在布置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上没有做到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目前,我镇总体节水意识比较淡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灌溉主要是采取大水漫灌等传统方式。我镇农村居民大多数分散居住,这给我镇集中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效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请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我镇

板仓小镇的建设和宣传具有非常较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我镇将着力在增加水源、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小流域治理等方面下功夫。

(一)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快水土生态建设步伐河流是水资源的载体,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我镇有开慧河,长11公里;飘峰缪家洞河,长5公里;枫林大华河,长3.5公里;葛家竹山河,长2.5公里;板仓河,长3公里;山田河,长4.5公里;毛家河,长7公里;清泰河,长6公里。以上共计8条河,总计长度为42.5公里。为探求将防洪保安、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有机结合,我镇计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在遵循因地制宜和生态自然的原则上,通过修筑梯级滚水堤坝、清淤及绿化等措施,恢复水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一镇一品,一河一品”的景观特色。

(二)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我镇有茶叶基地约8000亩,蔬菜基地近8000亩,及金山粮油、金湘园的优质稻基地约有10000亩。这些基地用水量都比较大,因此我镇计划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节水新技术,降低单位农业生产收益的用水量,可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形式,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带动农民增收。

(三)多管齐下保水质,加大土壤蓄水量

我镇是长沙县北部乡镇,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了保

护好生态环境,打好生态牌,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来确保水土质量,增加植被土壤蓄水能力,抑制水土流失。并实施崩岗治理方法,以崩口为单元,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泥沙流入稻田、危害农田。

(四)群策群力增加水源,增强农业抗旱防灾能力水资源不足,我们一方面需要增加水源,另一方面需要对骨干山塘整治,增加蓄水能力。增加水源工程主要有造塘、挖渠、拓宽河坝等工程;并对飘峰水库继续进行提饮水工程,增加饮水渠的长度,扩大引水渠的面积。还要增建电排站,以排除低洼地带的积水,防止内涝的发生。

我镇有骨干山塘2700口,其中已治理300多口。骨干山塘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淤扩容,增大山塘蓄水量;二是治理病险山塘,确保山塘汛期安全;三是对骨干山塘进行全面护砌。特别是项目区内的骨干山塘的清淤扩容,可实现水利建设和景观品味提升双重效应。

(五)搞好水质安全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为了防止农村生活废水、畜禽养殖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影响地下水和河流水水质,我镇将在各村建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其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的特点用于饮用水和景观用水的净化和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水可循环使用。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来我镇指导工作。我们将不断努力实现我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能满足水生

态、水环境的要求,还能满足群众对水的要求,达到人、水、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14篇:乡镇水利 工作汇报

乡镇水利 工作汇报

xx乡属杭北灌区乡镇,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我乡基础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乡镇水利 工作汇报。2009年全乡共投入机械50台套,完成土方52.1万立方,投资1370万元。其中重点工程7处,土方20.8万立方。分别是:

1、丰乐河圩堤除险加固长2600米,完成土石方11万立方,投资500万元;

2、小圩堤加固2100米,完成土方5万立方,投资25万元;

3、完成秦桥宣庄当家塘清淤扩建工程,完成土方1.1万立方,投资7万元;

4、完成石井斗渠清淤任务,完成土方1.2万立方,投资6万元;

5、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入户2700户,投资600万元;

6、清淤配套大墩至南小堰排水沟,完成土石方2.5万立方,投资15万元;

7、滤布 完成祝井韦庄提水站一座,装机11千瓦,投资22万元。完成面上工程44处,完成土石方31.3万立方。其中面上当家塘5口,完成土方3.8万立方;完成内渠清淤35处,完成土方9.5万立方;完成渠道清淤衬砌8条10.7千米,完成土石方18万立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以乡成立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全面组织、指挥、协调水利兴修工作。乡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工作分工,每人联系一处重点兴修工程,同时各村也成立相应组织,在乡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抓兴修落实工作。

二、层层落实,明确任务

依据县政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标本兼治,逐年提高”的治水思路,明确全乡的水利兴修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村,做到兴修任务明确,细化到村到人,工作汇报《乡镇水利 工作汇报》。

三、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脚踏实地打好水利兴修硬仗

一是专题召开乡村干部会,宣传发动;二是组织县乡人大代表视察、监督,听取代表们的意见;三是召开水利兴修广播会,报道兴修中的典型事例;四是做效益工程,不搞花架子,不做无效工程。

四、注重效益,确保质量

效益是工程的生命,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每一项工程明确具体的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压滤机滤布 技术人员包设计、包放样、包施工、包标准。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做到干一处,发挥一处效益,在抓好规划设计和突出会战的同时,还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即:宣传发动到位、资金措施落实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乡成立由人大牵头的水利兴修督查组,巡回各地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工程质量。

柏林乡是农业大乡,搞好兴修工作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全乡上下善始善终地把兴修扫尾工作做好,为柏林乡农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矗

(www.daodoc.com)

第15篇: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2012年度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2013年3月16日

xx办事处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8400余亩,其中水田6420亩,处中津河下游,年年遭受洪水袭击,水利工程十分薄弱,虽然年年都在修复一些水利工程,但受资金限制,仍有一些工程无法修复,因此水利兴修任务十分艰巨。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根据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布置,结合我办实际,于10月份召开全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了今年水利兴修总体思路及目标,合理安排兴修计划,妥善处理好水利兴修,动员群众穿插开展水利兴修活动,水利兴修突击月期间,办事处进一步加强组织,深入发动,以重点水利工程兴修为重点,在全办各村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面上水利兴修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市级重点水利工程3处,办事处重点工程11处(其中河堤6处、沟渠4处、河坝1处),完成大塘扩挖11个,泵站改造1处,完成河沟清淤2处1500米,并积极做好小农水项目环境保障。2012年度的水利兴修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全面发动,高度重视。为加强对水利兴修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的水利兴修领导组,主任负总责,分管主任具体抓,在9月底就落实水利兴修计划及办事处重点工程,做到“三早”早安排、早发动、早启动。办事处于10月初召开了水利兴修动员会,联村包组干部深入一线组织发动,根据本组实际落实需维修的水利工程,确定了定位负责人,抓发动抓落实,深入一线现场解决问题,做到“领导一线抓”,使工作做到落实。

二、多方融资,突出重点。兴修水利的关键是解决好资金问题。我办在争取项目投入、财政投入、社会扶持的基础上,除了水利项目资金,很好的整合了移民项目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办事处以奖代补资金、各村投入资金,本着“先进后缓,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经办事处研究决定兴修7项办事处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开展水利兴修活动,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做法。全办共投入资金72万元,修建的海葵台风损毁河堤6处,社里、赤坑坞等沟渠4条、赤坑坞河坝1处,完成大塘扩挖4个,xx上圩泵站改造1处,完成中津河清淤2处1500米,

三、严格把关、注重质量。我办重点工程在拟定好施工方案后,实行先立合同,再开工,每处工程有专人负责,抓速度、质量,最后由分管主任和水利员进行验收,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责令施工单位限期处理,直到返工重修,强化工程管理落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第16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市4月26日医改工作大会后,我县高度重视,县长会后立即主持召开全县医改工作会,具体安排部署各项医改工作。我局按市县医改要求,积极行动,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系统医改工作,及时召开了全系统医改工作大会,拉出了“XX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具体安排及任务分解表”,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29.0545万人,参合率98.49%。制订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已明确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由县经办机构直接管理。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出台了《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制订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具体办法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医改精神,制定完善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统一配送办法,并按照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工作流程和制订的时 1

间表,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清理和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工作,全县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已全部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5月31日开始实行了基本药物和增补药品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并将零差率销售前后的药品价格张榜公布。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5月15日前,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核编定岗,并通过招考和民主推荐方式,公开选聘了乡镇卫生院院长。落实安置了分流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作正在实施。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总投资XXX万元的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已完工,不久将投入使用。县卫生局、县保健站、疾控中心、监督所“四位一体”工程主体也已完工,7月份可投入使用。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2010年经过省市考核验收,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立8.1万人份;建档率25%,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9万份,健康教育服务人次4.8万人;3岁以下儿童建册管理11236人;孕产妇建册管理2413人;老年人保健管理8822人;预防接种率98%;传染率疫情报告率100%;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邢台县、临城等兄弟县市多次派人参观取经,市督导组给予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度评价,称“XX模式”值得全省推广,并被列为邢台市试点县。今年,我县将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争创省市先进。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我县正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机制,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存在问题

农村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待遇低、服务能力差,增加了一体化管理工作难度。需政府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工资补助等政策,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素质,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吸引力。

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医改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改工作。建立了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责任制,全面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是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尊敬和信赖的队伍。医改当中,具体措施的实施,我们问计于医务人员,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

同时创造更好的职业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医务人员更受尊重,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工作指导。及时了解上级医改政策,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医改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医改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二0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第17篇: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三河市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增添活力。现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成立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转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机制改革,广播电视台逐步进行制播分离改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三河市立即将会议精神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对落实省、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积极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并成立办公室具体做好协调督导工作,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专门领导机构直接领导,相关单位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从而保证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扎实开展和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搞好调查摸底。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归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对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聘任制改革。为有效搞好各项改革工作,我们对原三河市文化体育局、原三河市广播电视局、原三河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职能设置、编制人数和现有干部职工人数,以及原文化体育局下属各单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召开了文化体育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关于全市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工作人员情况协调工作会,认真听取了各单位的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方面的专题汇报,形成了三河市宣传文化系统单位情况专题报告,从而确保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的放矢、科学推进。

三是研究制定方案。领导机构成立后,我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对《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进行。

二、宣传发动,做到改革和工作两促进 为使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我市各文化体制改革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加强改革政策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并积极投入到改革中来,做到了在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一是教育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在改革中,我们组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和李长春同志考察河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深刻领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认清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统一了早改早主动,不改就被动的认识。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正确对待个人身份变化。各单位党员干部做到了带头推动改革,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讲党性,讲原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上级决定,严格按照《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搞好改革任务的落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始至终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做到保证每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深化改革中阳光操作,让每一个干部职工都了解,保证了文化队伍的稳定。

二是精心组织各项改革工作。我们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一步一步完成改革的既定任务。5月上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5月中旬成立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6月28日,三河市举行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揭牌仪式,正式组建了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7月13日,三河市委常委会对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三河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组成人员进行了任命;7月15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事项做出重点部署。

三是促进当前工作创出佳绩。在改革中,我们坚持“文化繁荣、事业发展、产业升级、队伍稳定”的改革目标,促进改革中部门工作创佳绩、出成果。市评剧团“彩色周末”和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达到百场,市电影公司电影下乡放映已达2000多场。全市网吧、音像零售出租单位、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和印刷装订企业,按照行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未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等省级文保单位,东城子、西城子遗址等市级文保单位,以及黄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我市有线电视入网村街达到了24个(不包括西市区),有线电视布网总量已达41000余户。由三河市文联创作,总投资1000万元的20集连续剧《三河行》已经开始筹建摄制组;投资2000万元的60集动漫剧《孙小空历险记》已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动漫资讯》栏目列为重点项目。

三、全面冲刺,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冲刺的关键阶段。为此,进入8月份以来,我们加快深入改革步伐,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完成改革。 一是做好再发动。8月6日,廊坊市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调度会后,我市立即行动起来,专门召开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传达了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工作要求,对我市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最后攻坚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且细化了责任部门的分工,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参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标准,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围绕我市评剧团、电影公司所要进行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组建公司,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等工作,特别要求我市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要采取特事特办,全面配合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各相关单位任务目标明确,纷纷表示不折不扣地把改革任务完成好。

二是做好转企改制、制播分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等方案制定。为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稳步健康推进,我市在改革方案制定上按照上级精神并结合三河实际,从有利于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制定出了《三河市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实施方案》、《三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评剧团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体现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则,保证了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在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方案制定上,我们探索和改进财政对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方式,在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情况下, 采取公益文化演出 “补一点”的政策,鼓励企业完成好“彩色周末”和电影文化下乡放映工程,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现财政资金由养人、养单位逐步向做事业、求发展转变。同时,对于转企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原有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减,而且还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需要有所增加,而且明确要求国有文化企业要对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院团转企后,职工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妥善安排,确保演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转企后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演职人员职称评定与事业单位一视同仁。凡是中央和上级所制定的文化扶持政策,我们在方案中充分体现,坚持做到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策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三是做到急事急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项共有19项,在廊坊市范围内是数量最多的,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协调部门多等各种困难,我们不等不靠,按照廊坊市文改办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的齐心协力,在规定时间内把新成立的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三定方案制定出,转企单位领导班子人员进行了任命,为最终完成此次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评剧团、电影公司在领取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所准备材料和报批手续时间较长,为此我市召集工商、地税等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协调,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措施,对转企改制单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现场办公,一路绿灯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推出。现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的19项工作基本全部完成,一些需要巩固和完善的工作也在加紧实施中,必将取得满意的改革成效。

四、改出活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了文广电局、广播电视台、文化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了转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了内部机制改革。这些改革,焕发了文化队伍的活力,激发了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文化体育事业逐步壮大。全市网吧、音像门店、歌舞厅发展到100多家,美术、书法、音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培训班发展到60余个,乒乓球、台球、武术健身等体育俱乐部发展到40多个,星级酒店发展到12家,已经成功公布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东城子遗址、皇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省级、廊坊市级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投资80万元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工程。行仁庄的十美图、半壁店的大鼓会、新集的吹歌、大枣林的五虎棍、武术协会的通背拳已申列为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山大板作为三河独有的曲艺形式已申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华堂、京华两个高尔夫俱乐部和燕龙马术培训基地,有百世獒园(AA级)、旺星休闲垂钓园(AA级)、灵山寺(AA级)、红嘉业休闲垂钓园、燕郊大石各庄梨园、荣家庄葡萄观光采摘园、明慧观光采摘园等各类中型休闲项目20余个。这些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市为进一步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成果,我们投资3.5亿元兴建三河市文化中心工程,占地68.19亩,总建筑面积73980㎡。该工程由北京宜和人文开元建筑设计事务所和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该工程采用流线型外观,地下一层,地上递增式五层,主要功能区有博物馆(建筑面积3136㎡)、美术馆(建筑面积2420㎡)、建设成就展厅(建筑面积1170㎡)、影剧院(建筑面积20619㎡)、科技馆(建筑面积4929㎡)、文化馆和文化办公区(建筑面积共12974㎡)、图书馆(建筑面积3271㎡)、档案馆(建筑面积5670㎡)、体育中心(建筑面积3226㎡)等。目前,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施工。文化中心建成后将全面满足我市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休闲需求,极大活跃全市人民文化生活。

二是文化产业稳步增长。作为三河支柱产业的印刷装订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印刷装订企业356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6家,装订企业26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9家。印刷装订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近15亿元,年印刷能力8000万色令,2009年实现销售总值16亿元,上缴税金1亿多元,从业人员2.5万人,与全国20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装订之乡”。

作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的成功(中国)大广场,乘文化体制改革之风,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9.8万㎡。成功(中国)大广场是以集旅游观光、休闲、游玩、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中心。公司休闲娱乐中心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过山车、儿童过山车、高空飞船、动力高峰、高空急速坠降、探险游乐园等青少年游乐设施,大型水上游乐场、双环溜冰场、108道保龄球馆等运动健身设施,28屏电影院及一座立体影院以及商业、餐饮等配套设施。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7.8177亿元人民币。现在该项目已经签定的合同及在招标过程的金额已经超过5.4亿元,工程项目逐步建设中。

三是转企单位充满活力。市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因为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不仅解决了老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迸发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转企单位通过实行收入与效益挂钩,工作人员的待遇与演出(放映)业务水平挂钩,促使公司所有人员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职工们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岗位的每一天工作,“彩色周末”和电影下乡放映场次数量明显增加。干部职工钻研业务知识,节目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不断提高文化下乡节目演出质量和电影下乡放映水平,主动参与文化市场竞争,不但公司和职工收入显著提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转企单位上下现如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企业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第18篇: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批转《国家医改办关于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年)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医改办【】7号)及附件收悉。根据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现将我委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对照我市 —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分解工作,我委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资金测算工作

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我市 —年海口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测算工作。主要做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机构等卫生医疗设备购置、农村普及卫生厕所等项目资金的测算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我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率,我委结合我市财力,将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完成,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50%以上;演丰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1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资金,现该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积极筹措市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完成市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中医院、人民医院、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除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装修外,其他项目都已竣工投入使用,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快市皮防中心疗养院项目建设。XX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我 委已下达给市卫生局,现由于项目用地有调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推进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综合楼项目建设。XX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项目 年我委已安排100万元,区财力也安排了400万元,项目已落实资金合计850万元。现项目正在进行招标阶段。

4、抓好建国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资金9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给市卫生局,目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建国卫生社区已完工,海秀社区已开工,城西社区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准备开工,国兴社区正在项目概算审批阶段。

5、做好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工作。XX年下达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农村6000户家庭厕所改造工作。

6、做好年我市医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我委已将50家农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卫生信息化“一卡通”项目,农村改厕项目,以及乡镇卫生院、职防、皮防、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等设备购置列入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XX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按时开工。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国兴社区项目,至今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仍未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审。

2、我委列入年度计划的医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但资金未能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按原计划实施。如:XX年我委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下达市卫生局的医改基本建设资金计划XX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只有1000万元。

五、相关建议

1、建议市卫生局加强督促指导琼山区卫生局加快国兴社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尽快完成报我委审批。

2、建议市财政局认真执行医改项目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保证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医改项目顺利实施。

第19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交通局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在大同区委、区政府和市处养护科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严格按照省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各项养护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通过国家继续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我区区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继续广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中将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是保障农民群众增收、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我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管理养护正成为我区区委政府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主要工作。为此,我区区委政府和交通局,积极主动筹措管护资金,开拓思路,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采

1 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通过两年来的改革,于2009年12月7日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政发[2009]26号)文。一是目标明确,从而保障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二是明确了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三是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四是明确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及运行机制;五是建立了管理养护考核制度;六是明确了管理养护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我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进行

根据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农村新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出发,建立起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1、明确目标、设立机构、各负其责:一是认真按照《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我区严格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二是根据同编发[2009]2号文件精神成立大庆市大同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隶属区交通局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撤消区交通局路政管理

2 所、地方养路费征稽站,合入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下设办公室、生产股、机务股、财务股和路政大队,核定人员编制50人。区公路管理站管理费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根据乡镇数量和养护工作需要,下设1个养护公司,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与区公路管理站签订养护合同,明确责任、自负盈亏。

2、加强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同政发[2009]27号。细则明确了养护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路政管理。二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同政办发[2009]58号。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奖惩。

3、对原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进行了安置。2009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84号)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成品油价格和费税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9号)精神,结合我区无二级公路收费人员的实际,我们在地方养路费停征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安置原则,于2009年12月8日完成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原地方养路费征

3 稽站3名兼职人员不再兼职,6名借用人员停止借用,返回原单位工作。

三、坚持养护改革的实效,以改革的实效为群众服务 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众出行,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区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养护改革,一方面抓养护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想、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保通工作,做到改革、养护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

四、存在问题和下年的工作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配套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

2、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3、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大,并且都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杂,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认识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将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站和乡(镇)农村管理站的运行机制,完善

4 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至少应配备一名养护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及奖励机制,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和完善;三是加强县乡两级公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四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建设一支过得硬的路政队伍,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驾护航;五是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扎扎实实抓好明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六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办法;七是加强相关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养护改革顺利完成,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路率逐年提高,为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

第20篇:关于我国水利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水利体制改革的思考

“水利体制改革”,难!我国地大物博,大江、大河、大湖,比比皆是:灌区、水库、塘坝,星罗棋布。怎么改?还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劲儿,关键是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变“大锅水”为“商品水”

前不久,记者辗转江苏里下河地区采访。说起三河闸的管理状况,一位工程师面露难色———管理处百十号职工,现在吃饭都吃不饱,“一方面,蓄水成本逐年增加, 吃饭人数逐年增多,而国家水利资金有限,水价极低,坐吃山空。另一方面,管理上缺乏水商品意识,遇到浇灌时节,政府通知放水我们就放水;放多少,怎么放, 很少考虑。两面夹击,日子难过呀!”

由于是“大锅水”而不是“商品水”,水毁工程在全国相当普遍。记者今年回安徽老家探亲,儿时钓鱼、嬉戏的深沟早已淤塞;昔日水流潺潺、纵横阡陌的渠道杳如黄鹤。

水利部计规司司长陈雷分析,由于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滞后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部分水利工程设施处于建、管、用相脱节,有人用、无人管或乡、村“松散”管理的 状况,水利工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利资产或闲置或流失,工程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变“大锅水”为“商品水”,才能“以水养水”!“以水养水”,就是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把水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养水,壮水,造福于民。“以水养水”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观念。

河南省方城县副县长李守强说到这个问题时,态度严肃。前年,他在农村调研时,遇到一个农民讲:“水库是俺爹修的,水是天上下的,渠道占了俺的地,水费我不应该交。”

应该说,李副县长遇到的这种情况在全国有相当的普遍性。改革的困难,不仅来自用水者,还来自水利部门。记者走访过安徽、江苏等地一些灌区及具体的渠、闸管理处。大大小小的负责人一见记者,大叹苦经。可事实上,他们却手捧金子一般的“水”等饭吃……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以水养水”,要有措施。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水改,工程浩大,头绪繁多,从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角度切入,体现了改革的循序渐进。

我国水利工程,多数由国家和集体投资、群众投劳兴建,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原来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水改,就从这里入手。

河北省元氏县晏庄村处于太行山山前平原极度贫水区,1985年以来,由于持续干旱,浅层水枯竭,机井大部分报废,全村近2000亩土地因缺水而变成“望天 收”。专家考察后断言,解决该区水源的根本办法只有打深井,但该地深水层在300米以下,成一眼井少则30万元。这对一个集体收入年仅1.05万元,农民 收入人均不足1000元的村来说,不啻天大的困难!1996年4月,村支部书记齐胜川站出来牵头,联户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筹建深井工程,不久,国家的一部分 投资也进入了这个公司,工程有效浇灌面积达到1500亩,并实现了喷灌。

如今,晏庄股份制供水工程成了“国家—集体—个人”联合型股份制供水工程。供水的公司化运作,国家受益,集体受益,农民也受益。

不仅河北省在探索水利工程的改革,而且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明确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了存量资产,调动了工程所有者的积极性。

“农民用水者协会”,水改的新衣

相伴着水改的脚步,1999年河南省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的农村大地上,冒出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呼啦啦,灌区一共冒出了1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选举产生用水户代表309名,他们代表灌区44612户用水户,灌区用水户成为灌区田间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真正主人。

“农 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是鸭河口灌区管理局精心策划的结果。他们对灌区内水利设施配套比较齐全,村级领导班子健全,发展水利信心足的地方,把支渠以下田间 管理工程的经营权、管理权完全交给用水户,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独立核算。协会作为社团组织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新变化出现了。改制前,“一年建,二年毁,三年浇地不通水”的状况不见了,农民把水利工程当作自己的财富,精心管护,工程完好率由原来的85%上升到 97%。过去是农民用水,政府报水,管理单位放水,而灌溉无人管,秩序混乱,强水霸水,时有发生。现在,“上游咽,下游涸”的局面不见了。农民用水开始自 己

申请水票,持水票抽水。农民满意地说,“协会好,协会好,有了协会有水浇,庄稼丰收不愁了。”

其实,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又岂止发生在鸭河口灌区呢?实施水改的地区,都出现了新的面貌……

水改,改变了人们的水观念;水改,改出了水利的效益;水改,改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水改,还改出了农民的增收。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doc》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