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医疗联合体

沈阳召开区域

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会议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沈阳市卫计委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一套会做到真正打破沈城医疗人才梯队、技术设备不均衡局面,又能让市民从中真正受益的机制。

2015年8月7日,在中国医大附属一院大东医院召开的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仪式上可以获悉,这套独特的模式,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架设在省属、部队属、市属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被取名“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

根据沈阳市卫计委、沈阳市财政局、沈阳市人社局联合下发的《2015-2017年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知要求,从2015年探索试点开始,截至2017年的巩固稳定期,三年内,沈阳市范围内将形成至少28个医联体良性运转。其中,2015年将组建9个医联体试点,大东区、和平区、沈河区、辽中县、沈北新区、浑南区为医联体试点区县。2016年还将组建9个医联体,每个区县市至少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运行。而在2017年,则会组建10个医联体,每个县区两三个医联体签约运行。组建医联体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还有,要推进医联体内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建立医联体诊疗信息平台。“医联体”这种新模式不仅可以推进医改中所倡导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而且还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医联体的组建、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医疗联合体相关信息

一、简介

所谓“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居民则选择就近联合体签约就医,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在联合体内,核心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基层医院则将不能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优先转入核心医院治疗,以改变无序就医的状况,达到疾病分级诊治的目的。这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便捷就医,也可有效缓解核心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是一条适合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二、发展进程

医疗联合体概念是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提出,目前(2014年)上海、广州等地已经陆续建立。其中上海在2011年初就开始建立“医疗联合体”。2012年11月17日,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三甲大院联手

一、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国内率先启动。2013年3月,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北京市已经以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和世纪坛医院为核心建立了三家医疗联合体,2013年内医疗联合体的数量有望达到6至7家,来两到三年,将建立20个医疗联合体,打通区域内患者转诊通道。

2014年下半年,海淀区将实现北医三院、人民医院、世纪坛医院3家三级医院与2家区属二级医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公共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

三、运行机制

医疗联合体建成后,将确立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

资源共享

核心医院对联合体的各医院各种支持均是免费,除了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并为卫生院派来检验、超声医师昼夜开展临床检查,对卫生院的手术室包、医疗器械集中到核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

对常规会诊和一般病人在卫生院诊断治疗和住院,对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的病人由急救车免费转运到核心医院检查质量,逐步实现了分级诊疗。医院还为此配备车辆每天送医务人员到卫生院上下班。

医院负责对组织内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规范化免费培训,逐步建立基层医师参与核心医院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核心医院医师在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联合体内学科间实行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和教学,推动资源共享。 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后,还可以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联系和沟通,实现信息“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资源的统筹共享,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优势互补

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实行各科专家每天轮流坐诊、查房制度,还对该院的技术人才进行免费培养,每周还可参加核心医院的病例讨论。医疗联合体可加强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业务交流与技术协作,还可解决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基层医院质量管理、综合效益提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收治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病人和慢性病人,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专业互补。

联合体内实行逐级转诊,以三级医院为轴心建立规范化双向转诊渠道,设立统一的转诊预约平台,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诊流程。联合体内患者转诊执行免费接送,中心医院着重促进恢复期患者下转,健全保障转诊后患者延续性诊疗的相关制度。

互惠共赢

为吸引更多社区居民首诊到联合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二级医院就诊,三级医院专门设立办公室,有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技术输出与交流等方式,统一操作流程,规范诊疗行为,逐步提高联合体内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而有的大医院盲目发展,“大跃进式”扩张,大规模扩建楼房,购进设备和扩张床位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患者利益,最终将使扩建费重新回到患者身上。而乡镇、二级医院门可罗雀,人员、设备空转,社区医院更“不景气”。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影响到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联动发展

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内医疗机构以独立法人身份,以自主自愿为原则,在联合体章程下,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组织。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医疗联合体的工作重点。联合体内所属医疗机构,在共同纲领框架下,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相互协作,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功能完善、“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优化、规整了医疗资源。

四、优势

1,“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方便了患者诊治,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在联合体内,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建议其到合适的综合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同时,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转诊到不同的医院。这样,患者既能得到有效治疗,花费也少。

2、各级医院受益。

联合体的“龙头”医院承担着章程、技术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等职责。联合体内其他医院技术水平提高后,能吸引更多患者在其就诊,从而减轻“龙头”医院的负担,使“龙头”医院能更好地为危重病人、疑难杂症病人服务。

3、国家受益。

无论是城镇医保还是新农合,病人的花费越高,国家财政需要报销的费用也就越高。联合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降低了病人的诊疗费用,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4、社会受益。联合体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医患矛盾引起的社会矛盾。

五、发展瓶颈

1、资金与技术保障还需加强。

截至2013年,联合体内部的转诊、会诊都靠单线电话联系,专家出诊解决。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来搭建一条带有远程高清会诊设备的高速信息平台,实现全员同质化医疗和护理,快速诊断,高效治疗。

2、政策层面存在困扰。

双向转诊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但现行的省、市医保和新农合的相关规定,制约了患者双向转诊。医保政策规定,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转诊住院的起付线、补偿机制不同。患者每转一次院,就要交一次医保起付费。

因此,双向转诊,尤其是恢复期的病人往下层级医院转,表面上看是为患者节约了费用,但多缴的起付线又冲抵了这种节约,影响患者转诊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的双向转诊,更多的是为国家节约了医保资金,患者积极性并未见太大提高,削弱了联合体医改的创新意义。

3、联合体内部的医师多点执业也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

联合体成员单位互派人员深度参与到所去单位诊疗中的行为,在现行的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中是不允许的。

六、潜在问题

1、组建的医联体如不涉及资产重组和管理体制创新,往往难以真正推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人浮于事、管理低效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2、随着医联体的组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医疗市场的状况,导致医疗服务的效率下降,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外部评价压力也随之增加。

3、医联体可能更为关注医院的经营和利润,注重经济收益,而对于协调解决社会和卫生关注的诸如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药品市场混乱、大型仪器设备过度设置和利用、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缺乏内在利益驱动机制和动力,对于确保医保平稳运作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等宏观问题缺乏热情。

推荐第2篇:河东市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河东市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17〕123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为重点,规范医联体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医疗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2018年至2019年,有序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城区范围内,重点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同步推进市县医联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部县级医院,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医联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分级诊疗模式。

二、建设模式

(一)县域医共体。

深化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坚持“三个不变”(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不变、机构职能和任务不变、财政投入和保障不变,下同)的原则下,县域医共体采取全面托管的形式,实现“三个统一”(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

上林县、隆安县分别由县人民医院牵头,联合县域内其他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一个县域医共体。鼓励开展县域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横县、宾阳县、马山县、邕宁区、武鸣区统筹安排,由县域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与辖区内若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多个县域医共体。条件成熟时,各县及邕宁区、武鸣区可逐步整合多个县域医共体成为一个县域医共体。

(牵头单位:各县、邕宁区、武鸣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编办、人社局、财政局)

(二)城市医疗集团。

在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下,坚持“三个不变”原则,由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牵头,在原有医联体的基础上,整合部分市级公立医院、城区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组建城市医疗集团。

在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城市医疗集团采用院办院管、托管经营等方式组建。组织架构上,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共同研究成立集团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牵头医院负责制。运行模式上,由牵头医院协商各成员单位,制定集团章程,规定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目标。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相思湖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三塘镇卫生院、嘉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江南区人民医院、良庆区人民医院、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沙田街道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结合我市城市医疗资源布局,指导城市医疗集团建立进入、考核和退出机制,对集团成员单位实施动态调整。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医改办、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市县医联体。

在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下,由市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牵头,采取战略联盟、技术合作等方式,联合市三级专科公立医院、市二级公立医院、县(区)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市县医联体。

设有本级公立医院的县(区)、开发区,在组建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参与市县医联体建设。鼓励和支持建立紧密型市县医联体。

没有本级公立医院的城区、开发区,采取一体化管理、签约托管、科室共建、对口帮扶等方式,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级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鼓励和支持各城区、开发区与市级公立医院对接协商,由市级公立医院托管辖区内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财、物。

在城区范围内,市三级专科公立医院(除专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市二级公立医院作为医联体内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承接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按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负责一定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工作。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医改办、编办、人社局、财政局)

(四)专科联盟。

在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安排下,由市三级公立医院的重点专科或市二级公立医院的特色专科牵头,与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相应专科组建专科联盟。

重点发展生殖、妇产、儿童、心血管、神经、中医、针灸、传染病、精神、眼科等专科联盟。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以提升专科水平为重点,以专科服务基层为关键,整合专科力量、形成专科优势,实现区域内补位发展。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医改办、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远程医疗协作网。

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在完善河东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以医联体为基础,构建远程医疗网络,实现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人社局、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各级政府履行办医主体责任,保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在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85号)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好《河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东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南府办〔2017〕67号),突出抓好城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各级政府继续按照原渠道足额及时拨付财政补助经费。(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医改办、卫生计生委)

(二)建立人员共享机制。医联体上级医院按照分级指导、提升能力的原则,根据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派驻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进行针对性帮扶。市三级公立医院重点帮扶二级公立医院(含市二级公立医院、县区级公立医院,下同),二级公立医院重点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人员的数量、职称、时限及任职要求,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号)执行。医联体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选派2名及以上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培训进修。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涉及医保服务的,医联体牵头医院负责为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的医务人员办理医保医师相关证明材料,报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上级医院人员派驻到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经历,视为到基层服务工作经历。各公立医疗机构要将优秀人才放到基层单位锻炼、到上级医院进修作为骨干培养锻炼的重要途径,并加强管理考评。成绩突出、取得实效的,在选拔任用、职业发展、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实行一体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由医联体牵头医院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统一岗位管理、统一薪酬待遇和统一考核奖惩。(牵头单位:各县、邕宁区、武鸣区人民政府,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编办、人社局、财政局)

(三)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强化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的整体健康服务供给责任,医联体要落实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职能,完成各项妇女儿童监测指标和公共卫生职能任务。以医联体为单位,加强健康宣教,强调居民个人健康责任,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联体理事会制定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医联体内部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考核中发现违背章程、协议的成员单位,牵头医院可要求其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经医联体理事会决定,可终止其成员单位身份,并报请相应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予以相应处理。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各县、邕宁区、武鸣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医改办)

(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按照国家“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落实自治区部署,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绩效工资水平。医联体牵头医院要与成员单位充分协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上级医院要创造条件激励优秀人才下沉服务,派驻人员薪酬待遇原则上应不低于原工作岗位薪酬待遇,按协议参与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上级医院可从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医联体管理费,主要用于派驻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支出。(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医改办、财政局、卫生计生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医联体内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后勤服务等资源,在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检查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提供一体化服务。依托河东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运用远程医疗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医联体牵头医院与各成员单位联合建立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负责复杂病例或急诊影像检查的远程诊断;联合建立远程心电会诊系统,负责心电检测数据的远程会诊;建立临床检验和病理诊断绿色通道,接受成员单位委托的临床检验和病理诊断。

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可实行药品、卫生材料、设备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各县、邕宁区、武鸣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六)落实医保管理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管理规定,实行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对按照规定转诊转院的,按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执行,对不按规定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不予支付或降低支付医保基金比例。

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38号)要求,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100种以上,引导各公立医疗机构规范行为和控制成本,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以参保人员为对象,以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为单位开展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由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理事会负责制定医保资金结余分配方案,报市人社局备案。

加强医联体医保监管,制定考核办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卫生计生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物价局、医改办、财政局)

(七)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建立医联体临床用药衔接机制,牵头医院统筹安排各成员单位药品配备使用并负责监管,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自治区城乡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按规定遴选非基本药物作为补充药品配备使用,满足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方便患者在基层就医取药。(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医改办、人社局、物价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八)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制定全市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行动规划,加强各公立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强化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要对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要求,全面履行区域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加快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支持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对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应的《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深化专科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市三级公立医院指导帮扶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协作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二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医改办、财政局、人社局、编办)

二级公立医院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12号)要求,加强综合能力建设,逐步达到能承担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杂症转诊的任务。引导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依托现有专科优势,以“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分别发展妇产科专业、眼科专业,做大做强特色专科,逐步转型为专科医院。(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医改办、财政局、人社局、编办)

(九)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重点加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执行《河东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南医改办〔2017〕44号),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细化家庭医生签约支持政策,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激励机制,实施吸引居民签约优惠措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程。(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医改办、人社局、物价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功能定位,制定并实施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目录。市三级公立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抢救、疑难杂症诊治、关键医疗技术等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科研合作、接受疑难重症转诊会诊等任务;要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步调整收治病种及手术结构,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逐步减少普通门诊服务,逐步减少门诊静脉输液。二级公立医院主要负责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杂症向上转诊服务,提供门急诊、住院和转会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主要职责,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初级诊疗及转诊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康复、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安全便捷的原则,指导医联体制定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开通双向转诊患者绿色通道,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加快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转入转出可追溯和动态监管,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

(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十一)规范医联体备案及命名管理。医联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在签订合作协议后的5个工作日内,分别报主管卫生计生部门备案。协议应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资源下沉、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利益分配等进行约定。医联体合作终止或发生重大变化时,双方应及时报主管卫生计生部门取消备案。规范医联体命名管理,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在保留第一名称的同时,按照医联体组建形式分别加挂“**分院”、“**专科联盟医院”、“**远程协作医院”牌子,但不得以此名称进行医疗机构执业注册。(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医联体建设纳入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主动与市卫生计生委、市级公立医院对接协商组建医联体事宜。坚持“三个不变”原则,给予医联体市级公立医院对县(区)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管理权限(如领导班子任用建议权、人员调配使用权及经营权等),根据本方案出台医联体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及时间进度。

(二)明确部门职责。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责、加强指导,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助推分级诊疗建设。市医改办要统筹协调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制定并落实医联体建设的编制人事、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核、综合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医联体有序发展。市卫生计生委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制定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市人社局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实施分级诊疗差异化报销政策,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市财政局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市编办要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总额控制和备案制管理、县乡人员编制一体化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考核机制。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要会同市人社局、财政局制定医联体建设考核评价指标。重点将技术辐射带动、医疗资源下沉、疑难杂症收治比例、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履行医保服务协议、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执行情况以及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管理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医联体牵头医院及各成员单位的重要依据,与财政补助资金分配、基本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指标、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相挂钩,纳入对医联体牵头医院、各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薪酬、任免、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健康扶贫。全市各级医改、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加强健康扶贫与医联体建设的衔接,将健康扶贫融入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切实增加群众获得感。

(五)加强宣传培训。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公立医疗机构要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民众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广泛开展政策培训,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民众改变传统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我市医联体建设。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河东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卫〔2016〕9号)与本方案不符之处,以本方案为准。今后国家、自治区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推荐第3篇:武宣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武宣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等三个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7〕8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及来宾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武宣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政府统筹规划下,与相应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医联体。

坚持创新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坚持资源下沉。利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坚持便民惠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每个县级医院(含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下同)牵头,在县域内建成12个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100%以上;县域医共体建立“五四三”模式,即县人民医院与桐岭中心卫生院、黄茆镇中心卫生院、金鸡乡卫生院、桐岭镇新龙卫生院、通挽镇卫生院建成5个县域医共体;

县中医院与三里镇中心卫生院、东乡镇河马卫生院、东乡镇卫生院、二塘镇卫生院建成4个县域医共体;县妇幼保健院与禄新镇中心卫生院、思灵镇卫生院、武宣镇卫生院建成3个县域医共体。每个县级医院要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医联体(以下简称:三二医联体),实现全县三二医联体全覆盖;武宣县人民医院与三级公立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分级诊疗机制;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部县级医院,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总治疗量的比重达75%左右。

四、主要任务

在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机构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的前提下,所有的县级公立医院要分别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三二医联体,分别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管理机制,对乡镇卫生院给予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诊疗能力,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县域医共体新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科学、合理、有序的县域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

(一)管理体制一体化。坚持“八不变”原则,即:乡镇卫生院独立法人资格不变、名称不变、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资产债权债务归属不变、职工身份及隶属关系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保障体制不变。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体制一体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村卫生室管理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统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乡镇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内设科室进行考核及绩效分配,实行县级医院科室核算。乡镇卫生院增挂“武宣县﹡﹡医院﹡﹡分院”牌子。

对于专科特色比较突出的乡镇卫生院,若县级医院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对某一专业的帮扶合作需求,乡镇卫生院也可与其他上级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二)人事管理一体化。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人员人事关系不变,由县级医院统一调配使用。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县域医共体应积极探索县乡一体化的人才管理模式,

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在我县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数内,探索适合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特点的人员招录、人才引进方式,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要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柔性流动机制、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机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重点向临床一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倾斜。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可执行县级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由县级医院提名,报县卫生计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长由县级医院考核任命,报县卫生计生局备案,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卫生院中层干部的聘任由县级医院任命,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负责本院各项人事考核工作。

(三)财务管理一体化。坚持“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原则,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分别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账独立核算;乡镇卫生院执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医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拥有自主权,县卫计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监督。

县级医院负责制定乡镇卫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县级医院可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协商决定)的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业务支出,同时对县级医院下派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予以适当倾斜。

(四)技术力量一体化。

1.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上级医院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者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帮扶。二级公立医院派出常驻人员不少于 3 人,医生应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为主,护理人员以护师职称及以上为主;常驻人员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级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应安排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任职或担任科室负责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临床技术水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交流培训。

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年。新进人员必须下乡镇服务一年,轮岗人员报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医院组建若干个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2.推广适宜技术,拓宽服务项目。县级医院在充分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出发,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实际的适宜技术,加强疾病筛查、急诊急救、诊疗规范、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基层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持特色专科建设。

3.实施双向转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医共体内部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下级单位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下级单位。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充分利用医联体上级单位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补齐下级单位医疗资源短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平台共建,开展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消毒监测、临床用血等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因医疗资源配置不足造成的不规范、不达标问题。

4.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技水平。建立多渠道业务培训途径,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一批擅长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定期安排高年资医务人员定期到下级单位开展

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将下级单位医务人员列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象,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五)药品配送一体化。

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进行管理,抓好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指导,确保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所有药品、耗材、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可与县级医院统一带量招标采购,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可按20%比例增补县级医院用药目录药品,但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六)设备管理一体化。

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诊疗业务开展需要,合理调配使用,实行造册登记,并由县级医院全面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折旧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卫生院不能做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到县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七)信息管理一体化。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依托自治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卫生计生专用网络与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配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逐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转诊、远程医疗、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目标。

(八)业务管理一体化。

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院的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质控科、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等专业性强的医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通信系统、网络、现场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相应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县级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因地适宜地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并整合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各项业务。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对接调研(7月10日前)。医共体主体单位与成员单位进行对接,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的人员配备、设备配置、技术项目、运营状况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建立台帐。

(二)签订合作协议(7月31日前)。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成员单位的不同情况,主体单位与每个成员单位商定一个适宜的医共体合作模式,并协商签订医共体合作协议。

(三)落实下派人员(8月31日前)。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

主体单位落实下派人员,报县卫计局备案,并制定下派人员管理规定,协商确定下派人员待遇。

(四)全面组织实施(10月1日起)。自2018年10月1日起,根据协议内容,医共体主体单位和成员单位全面实施人员调配、技术推广、资源共享、业务培训、双向转诊、指导考核等工作。

(五)总结评价。县卫生计生局牵头,每季度汇总、分析医联体运行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通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评,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六、保障措施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下沉的政策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一)组织保障。成立武宣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及卫生计生、财政、人社、发改、编制、审计、物价和文体广电等相关单位领导组成。成员名单如下:

长:吴孝斌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廖剑华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成

员:覃笑龙

县府办主任

覃金慧

县府办副主任

吴小红

县卫计局局长

黄志芳

县财政局局长

韦志军

县发改局局长

覃焕宣

县编办主任

林富源

县审计局局长

县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

赵志盛

县物价局局长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杨毅锋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振文

县文体广电局局长

武宣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落实国家、自治区、来宾市有关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部署、政策和要求,确定我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时调查和了解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决定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和信息公布,组织举办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有关会议,对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考评;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武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吴小红同志担任兼任,副主任由陈舒同志兼任。

(二)完善投入政策。财政部门要落实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加快实施《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要统筹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药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卫计局)

(三)建立人员共享机制。医联体内人员可有序流动、双向交流,上级单位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帮扶。县域医共体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历,按政策可视为到基层开展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经历。(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编办、县人社局)

(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国家“两个允许”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提高绩效工资水平。医联体上下级医院要结合实际,充分协商,建立健全医联体利益共享机制。上级医院派驻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可按协议参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分配。上级医院可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年度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上下级医院协商确定)的医联体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支出。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参照县级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鼓励医联体内各医院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对下派人员予以适当倾斜。(牵头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

位:县医改办、县财政局、县卫计局)

(五)强化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医联体内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资源,向下级医疗机构开放;积极运用远程医疗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六)完善医保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制定出台远程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支持远程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人社局、物价局(排在第一位的部门负责统筹协调);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卫计局〕

(七)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行以医联体为主体的统一联合议价采购方式,统一确定药品采购品种及采购价格。允许乡镇卫生院从自治区城乡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按规定遴选非基本药物作为补充药品配备使用,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药需求,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鼓励医联体内制剂调剂使用。可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在基层就近就医取药。(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县物价局、县市场监管局)

(八)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家庭医生签约

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县物价局)

(九)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绿色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转诊、住院,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上级医疗机构应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县实施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明确分工,履行责任。县卫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我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其公益属性不变,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宗旨不变,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县级医院要顾全

大局、服从安排、履行协议,建立工作责任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实效。编制部门要合理核定县乡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和编制总量控制。人社部门要对县乡医疗机构的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绩效工资核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补偿机制和支付方式相关政策。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对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改革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拨付经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县医改办要统筹协调医疗联合体工作的实施。

(四)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在全面实施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过程中,县卫计部门要加强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对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估,要把构建县域医共体纳入对县级医院年度重点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措施。

(五)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取得成效。要正确引导舆论,大力宣传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全面推广实施。

(六)加强考评,确保实效。医疗联合体内部要定期进行调度、检查、总结,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县卫生计生局将推进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列入2018年卫生计生

重点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对主体单位、成员单位和下乡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荐第4篇:武宣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武宣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等三个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7‟8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及来宾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武宣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政府统筹规划下,与相应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医联体。

坚持创新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坚持资源下沉。利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臵、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坚持便民惠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每个县级医院(含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下同)牵头,在县域内建成12个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100%以上;县域医共体建立“五四三”模式,即县人民医院与桐岭中心卫生院、黄茆镇中心卫生院、金鸡乡卫生院、桐岭镇新龙卫生院、通挽镇卫生院建成5个县域医共

体;县中医院与三里镇中心卫生院、东乡镇河马卫生院、东乡镇卫生院、二塘镇卫生院建成4个县域医共体;县妇幼保健院与禄新镇中心卫生院、思灵镇卫生院、武宣镇卫生院建成3个县域医共体。每个县级医院要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医联体(以下简称:三二医联体),实现全县三二医联体全覆盖;武宣县人民医院与三级公立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分级诊疗机制;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部县级医院,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总治疗量的比重达75%左右。

四、主要任务

在机构设臵和行政建制、机构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的前提下,所有的县级公立医院要分别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三二医联体,分别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管理机制,对乡镇卫生院给予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诊疗能力,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县域医共体新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科学、合理、有序的县域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

(一)管理体制一体化。坚持“八不变”原则,即:乡镇卫生院独立法人资格不变、名称不变、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资产债权债务归属不变、职工身份及隶属关系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保障体制不变。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体制一体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村卫生室管理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统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乡镇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内设科室进行考核及绩效分配,实行县级医院科室核算。乡镇卫生院增挂“武宣县﹡﹡医院﹡﹡分院”牌子。

对于专科特色比较突出的乡镇卫生院,若县级医院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对某一专业的帮扶合作需求,乡镇卫生院也可与其他上级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二)人事管理一体化。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人员人事关系不变,由县级医院统一调配使用。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县域医共体应积极探索县乡一体化的人才管理模式,

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在我县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数内,探索适合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特点的人员招录、人才引进方式,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要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柔性流动机制、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机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重点向临床一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倾斜。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可执行县级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由县级医院提名,报县卫生计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长由县级医院考核任命,报县卫生计生局备案,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卫生院中层干部的聘任由县级医院任命,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负责本院各项人事考核工作。

(三)财务管理一体化。坚持“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原则,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分别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账独立核算;乡镇卫生院执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医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拥有自主权,县卫计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监督。

县级医院负责制定乡镇卫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县级医院可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协商决定)的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业务支出,同时对县级医院下派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予以适当倾斜。

(四)技术力量一体化。

1.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上级医院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者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帮扶。二级公立医院派出常驻人员不少于 3 人,医生应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为主,护理人员以护师职称及以上为主;常驻人员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级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应安排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任职或担任科室负责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临床技术水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交流培训。

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年。新进人员必须下乡镇服务一年,轮岗人员报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医院组建若干个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2.推广适宜技术,拓宽服务项目。县级医院在充分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出发,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实际的适宜技术,加强疾病筛查、急诊急救、诊疗规范、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基层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持特色专科建设。

3.实施双向转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医共体内部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下级单位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下级单位。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充分利用医联体上级单位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补齐下级单位医疗资源短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平台共建,开展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消毒监测、临床用血等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因医疗资源配臵不足造成的不规范、不达标问题。

4.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技水平。建立多渠道业务培训途径,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一批擅长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定期安排高年资医务人员定期到下级单位开展

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将下级单位医务人员列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象,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五)药品配送一体化。

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进行管理,抓好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指导,确保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所有药品、耗材、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可与县级医院统一带量招标采购,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可按20%比例增补县级医院用药目录药品,但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六)设备管理一体化。

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诊疗业务开展需要,合理调配使用,实行造册登记,并由县级医院全面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折旧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卫生院不能做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到县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七)信息管理一体化。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依托自治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卫生计生专用网络与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配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逐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转诊、远程医疗、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目标。

(八)业务管理一体化。

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院的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质控科、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等专业性强的医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通信系统、网络、现场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相应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县级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因地适宜地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并整合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各项业务。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对接调研(7月10日前)。医共体主体单位与成员单位进行对接,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的人员配备、设备配臵、技术项目、运营状况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建立台帐。

(二)签订合作协议(7月31日前)。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成员单位的不同情况,主体单位与每个成员单位商定一个适宜的医共体合作模式,并协商签订医共体合作协议。

(三)落实下派人员(8月31日前)。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

主体单位落实下派人员,报县卫计局备案,并制定下派人员管理规定,协商确定下派人员待遇。

(四)全面组织实施(10月1日起)。自2018年10月1日起,根据协议内容,医共体主体单位和成员单位全面实施人员调配、技术推广、资源共享、业务培训、双向转诊、指导考核等工作。

(五)总结评价。县卫生计生局牵头,每季度汇总、分析医联体运行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通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评,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六、保障措施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下沉的政策措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一)组织保障。成立武宣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及卫生计生、财政、人社、发改、编制、审计、物价和文体广电等相关单位领导组成。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吴孝斌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廖剑华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成 员:覃笑龙 县府办主任

覃金慧 县府办副主任

吴小红 县卫计局局长

黄志芳 县财政局局长

韦志军 县发改局局长

覃焕宣 县编办主任 林富源 县审计局局长

陆 刚 县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

赵志盛 县物价局局长

熊 杨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杨毅锋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振文 县文体广电局局长

武宣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落实国家、自治区、来宾市有关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部署、政策和要求,确定我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时调查和了解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决定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和信息公布,组织举办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有关会议,对全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考评;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武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吴小红同志担任兼任,副主任由陈舒同志兼任。

(二)完善投入政策。财政部门要落实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加快实施《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要统筹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人才队伍

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卫计局)

(三)建立人员共享机制。医联体内人员可有序流动、双向交流,上级单位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帮扶。县域医共体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历,按政策可视为到基层开展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经历。(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编办、县人社局)

(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国家“两个允许”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提高绩效工资水平。医联体上下级医院要结合实际,充分协商,建立健全医联体利益共享机制。上级医院派驻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可按协议参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分配。上级医院可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年度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上下级医院协商确定)的医联体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支出。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参照县级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鼓励医联体内各医院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对下派人员予以适当倾斜。(牵头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财政局、县卫计局)

(五)强化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医联体内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资源,向下级医疗机构开放;积极运用远程医疗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六)完善医保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制定出台远程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支持远程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人社局、物价局(排在第一位的部门负责统筹协调);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卫计局‟

(七)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行以医联体为主体的统一联合议价采购方式,统一确定药品采购品种及采购价格。允许乡镇卫生院从自治区城乡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按规定遴选非基本药物作为补充药品配备使用,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药需求,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鼓励医联体内制剂调剂使用。可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在基层就近就医取药。(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县物价局、县市场监管局)

(八)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家

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县物价局)

(九)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绿色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转诊、住院,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上级医疗机构应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牵头单位:县卫计局;配合单位:县医改办、县人社局)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县实施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明确分工,履行责任。县卫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我县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其公益属性不变,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宗旨不变,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县级医院要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履行协议,建立工作责任机制,认真组织实

施,确保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实效。编制部门要合理核定县乡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和编制总量控制。人社部门要对县乡医疗机构的人员招聘、岗位设臵、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绩效工资核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补偿机制和支付方式相关政策。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对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改革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拨付经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县医改办要统筹协调医疗联合体工作的实施。

(四)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在全面实施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过程中,县卫计部门要加强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对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估,要把构建县域医共体纳入对县级医院年度重点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措施。

(五)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要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取得成效。要正确引导舆论,大力宣传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全面推广实施。

(六)加强考评,确保实效。医疗联合体内部要定期进行调度、检查、总结,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县卫生计生局将推进医疗联合体管理工作列入2018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对主体单位、成员单位和下

乡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荐第5篇:广元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元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制度创新,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5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双向选择,坚持公益、创新机制,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医联体建设发展,健全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效率提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实,方便群众更好就医,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二)工作目标。2018年上半年,继续完善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为主要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市级、各个县区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或医共体(在县级医疗

— 1 — 机构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

2018年至2019年,建成以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龙头的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慢病科(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专科联盟;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三级的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病理中心;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全市二级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2020年,以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和监管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努力建成立足广元,辐射川、陕、甘毗邻地区的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基本建成,全面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基本建成覆盖临床主要学科的专科联盟,市、县区级医疗机构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并向各类专科、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医联体建设

1.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由市级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牵头,联合邻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二级医院、县区医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进一步— 2 — 明确和调整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实现“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

2.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加快推进以县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医共体”内要明确县区、乡镇医疗机构收治病种目录,明确县级医院下转病种清单;要实行药品议价、采购、配送、结算四统一管理,实现域内同药同质同价;要以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主建立影像、消毒供应、心电、医学检验、病理等检查检验中心,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支持朝天区、青川县、昭化区及我市边、远、穷,缺医少药地区率先成立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的县乡紧密型医共体。

3.建设跨区域专科联盟。充分发挥我市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跨区域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支持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以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省市重点专科为基础,分别依托北大医学部、华西医院和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支持市中医院以老年病科、慢性病管理科,市精神卫生中心以川东北片区精神专科医院联盟等特色科室为基础,分别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和北大六院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

— 3 — 支持市第二人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以职业病科、眼科、妇儿科等省市重点专科为基础,分别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联盟内实现“四个共享”——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借助智联信息化技术,打造“同质化、高水平”诊疗服务,优化医疗资源供给侧结构,造福更大范围内患者,增强群众获得感。

4.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的远程医疗平台,鼓励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定方案、下级实施治疗”医疗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二)完善内部分工协作机制

5.切实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鼓励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主体单位和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以管理和技术合作为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制度。医联体可探索成立理事会。

6.加快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文件确定的功能定位承担相应医疗卫生服务职责,推进功能互补。逐步降低在三级医院就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等为诊断明— 4 — 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7.强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有效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按照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要求,在专科联盟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1所二级和1所三级医院为转诊就医医院,构建“1+1+1”的组合签约模式,在确保基层首诊的基础上,签约居民可在组合内自由选择就医医院。要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收费机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免费、有偿签约两种服务包,积极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及延伸医疗服务,按照签约服务协议收取服务经费。上级医院的预约门诊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并下放预约权限,通过预留号源、预留床位、开通转诊患者绿色通道等方式,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

8.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三级医院通过设立延伸门诊和延伸病房等

— 5 — 方式,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分院区或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支持专业康复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向医养联合体发展,提升医养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便利化的连续性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

9.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医联体要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健全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疑难病例讨论、分级护理等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对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和通报制度,狠抓医疗服务过程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抓好医院感染控制、医疗费用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等工作,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严把医疗质量安全关。

(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10.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鼓励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落实医院用人自主— 6 — 权,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11.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对口支援,推动建立大医院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资源技术优势,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群众就医需求,通过派出管理团队以及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有效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2.完善统一信息平台。以“智慧广元”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统筹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联体内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构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共享、业务协同。加快建成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远程医疗系统,完善远程医疗服务诊疗规范,合理确定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大力开展预约诊疗、远程问诊、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服务,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应用移动互联、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医用机器人等新技术。

13.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检验、消毒供应、影像、心电、病理等中心。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为医联体内

— 7 — 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按照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相关规定,支持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在医联体内部调剂使用。

三、保障措施

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责任。各县区要充分认识组建医联体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意义,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2018年3月底前,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及时间进度,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要落实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责,及时出台医联体配套政策,加强指导和监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作为医联体建设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和运行的监管,合理划分市、县监管责任,明确— 8 — 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分工协作制度。发展改革(价格)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诊疗差别化定价措施,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医保制度政策,完善分级诊疗差异化报销的配套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要发挥开发性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为医联体及相关基础性建设提供专业、有效的支持。

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主动履职尽责,主体单位要发挥医联体的集约优势,以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为核心,加大对成员单位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的支持。成员单位要通过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

(二)强化医保杠杆作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协议管理。积极推进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按照各医疗机构自身级别确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推动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推动特殊疾病门诊下沉到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导门特病人基层就诊。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病组分值付费制度,实行“总

— 9 — 额预算、按月预拔、年终结算”的方式,调动医疗机构控费主动性,促进医疗机构发展。完善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诊疗规范,探索制定日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相关政策。

(三)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规范合理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转变单纯对业务量的考核模式,重点考核医联体建设成效、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医疗费用控制、医保费用控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快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综合监管平台,把医联体建设和运行纳入动态监管范围,健全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要综合评估医联体的质— 10 — 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以强基层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增强大医院帮扶基层和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切实加强对医联体运行和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将监管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定、医师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加大对争抢病员、无序转诊、“跑马圈地”、超范围行医、过度医疗、医疗事故等行为的查处,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格处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六)强化宣传培训。市、县区要加强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政策培训,加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宣传。进一步拓展宣传平台,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医联体建设进展成效和典型案例,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传统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 11 —

推荐第6篇:医疗联合体章程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通辽市卫计委《关于印发通辽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通卫计字〔2016〕572号)、《通辽市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通卫计字[2016]524)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章程,本章程对核心医院、成员单位均具有约束力。

第二条 医疗联合体名称: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简称通辽市医院医联体。

第三条 医联体宗旨: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技术优势互补为原则组建医疗联合体。在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起一个相互协作、共赢互惠的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实现为广大患者提供便捷、合理、价廉、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工作目标。

第四条 本医疗联合体性质为松散型医疗团体。成员单位互助合作,不分大小,地位平等。

第二章

医疗联合体成员

第五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是一个以通辽市医院为核心,以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目的,由科左中旗、

1 奈曼旗、库伦旗、开鲁县各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 家医疗机构自愿联合组建的联盟性组织。

第六条 除以上卫计委规定的医疗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可自愿申请加入本医联体。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国家医疗卫生机构资质。

(二)有志愿加入本医联体的意愿。

(三)拥护本医联体的章程。

第七条 医联体不具排他性,各成员单位可以与任何医疗机构联系。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医疗联合体采取委员会制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医疗联合体内发展规划、资源调配、分级诊疗、科研推广和学习培训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在工作小组前期工作基础上,组建医疗联合体委员会,委员会由核心医院(通辽市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

第九条医疗联合体管理委员会根据成员单位规模大小确定委员和委员人数,设立主任委员1名(由通辽市医院院长担任);设立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由医联体内二级医院院长及通辽市医院相关副院长担任;设委员若干名由医联体内其他医疗机构院长担任;设秘书长兼医联体办公室主任1名,由通辽市医院医务科长担任;设秘书若干名,由二级医院医务科长担任。委员会

2 成员报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履行职责。

医联体管理委员会委员人选应相对固定,需要更换的由成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管理委员会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条 代表在成员单位任期内允许变更,代表由成员单位确定,报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委员会办公室是医疗联合体的常设机构,设办公室主任1名(医联体委员会秘书长兼任),秘书2-3名,办公地点设在通辽市医院。

第十二条 医疗联合体秘书长负责筹备召开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并向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四章 合作形式与期限

第十三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各成员单位之间本着志愿加入、互惠互利、平等互助的原则进行合作。

第十四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应在市和旗县区卫生规划下开展工作。

第十五条 本医联体是非独立法人组织,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组织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承担医疗卫生功能、管理体制、经费渠道、法人权利、各种纠纷及债权债务处理渠道等均保持不变,按财务相关规定规范管理和使用各方往来资金。

第十六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成立后,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成员单位将终止合作:

(一)合作形式与国家及上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相违背。

(二)成员单位在经营服务工作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被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成员单位资不抵债,无法经营。

(四)参加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单位提出退出申请,经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委员会通过后终止合作。

第五章 合作内容

第十七条 医联体成员单位本着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原则,开展多方合作,促进发展。医联体内部逐步实行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创造形象,树立品牌。包括:

(一)医疗技术协作,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与推广应用。

(二)医院管理经验的交流。

(三)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免费进修学习,免费参加医联体成员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与学术会议。

(四)加强教学交流合作: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方面开展合作,可将部分病种和专业学习基地前移至乡镇卫生院;

(五)科研领域方面的合作:联合医联体内所有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合作申报课题;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科研观察并提供完整的科研资料;实现科研成果共享。

(六)双向转诊。

(七)开展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危重症的会诊讨论;采取现场查房、电话会诊、远程网络会诊等形式;建立重症、

4 疑难症患者转诊绿色通道。

(八)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向成员单位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互联网+医疗”等多样化信息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九)建立建设医联体网站。

(十)开展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如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等。

第六章 权利 义务

第十八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委员会权利:

(一)在市、旗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下,对医疗联合体的发展做出规划与建设性意见并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二)组织、协调医疗联合体内部的协作关系、帮扶项目、合作办法、利益分配等。

(三)对联合体内部医疗机构行政管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调整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服务模式、专业结构、发展方向。

(四)参与组建医疗联合体卫生服务网络。

(五)决定新成员单位的协作以及成员单位的退出。

(六)制定和修改医疗联合体章程、制度、协作方案和协议。

(七)确定召开委员会会议和组织活动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

(八)执行大会决议及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5 第十九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权利、义务:

(一)遵守医疗联合体章程,执行委员会决定,完成医疗联合体的各项分工任务。

(二)支持医疗联合体工作,维护医疗联合体的利益。

(三)对医疗联合体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向卫生计生部门反映医疗联合体运转情况。

(四)医联体成员单位悬挂“通辽市医院医联体”牌匾。

(五)医联体成员单位享有互助开展临床业务工作和推广新技术、新业务的权利和义务。

(六)医联体成员单位有义务支持其他成员单位开展技术和管理方面等培训工作。

(七)在医联体内享有优先双向转诊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章 章程修改程序

第二十条 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章程的修改,经委员大会审议表决后方可实施。修改后的章程,须在委员会开会通过后10日内,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经通辽市医院医疗联合体委员会讨论一致通过后生效。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由通辽市医院医联体委员会负责解释。

推荐第7篇:区域医疗联合体

朝阳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近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市医改办、市卫生局、市医管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朝阳区 通过政府引导、统筹规划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服务、高新技术、医务人员的共享,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介绍

为推动医疗联合体模式的建立,朝阳区于2012年7月发布了《关于建立朝阳区医疗机构区域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和任 务,三级医院主要承担部分危重疾病的诊疗和一般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二级医院主要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常见 多发疾病诊疗和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等。同年11月,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以朝阳医院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单位由北京朝阳医院、武警北京市 总队医院两所三级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朝阳区中医院两所二级医院;以及六里屯、三里屯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诊疗范围覆盖朝阳区的中部。

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医疗联合体顶层设计,今年5月发布了《朝阳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医疗联合体的组建目标、组建方式、功能定位、治理构架等,规定了医疗联合体实施区级管理层面和4个医疗联合体管理层面的两级管理体系,应开展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机制、建立医师执业自动多地点机制等 8项重点工作任务。

二、朝阳医院医疗联合体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1、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自联盟运行以来,朝阳医院将412名脑血管病康复期、肿瘤、骨科康复等患者转至医疗联合体内其 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或延续治疗;医疗联合体内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751名本院收治的疑难、危重症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朝阳医院,其中门急诊患 者669名,住院患者82名。

2、开设化验检查直通车。朝阳医院优先将联盟内成员单位采集的标本送化验室检查;联盟成员单位的患者优先安排其接受CT、MRI等,已协助联盟成员完成419例实验室检查、29例影像学检查。

二是加强“双向”业务沟通与交流。

1、朝阳医院派出46名专家到成员单位出诊,诊治患者1.8万名;医疗联合体内医院接受朝阳医院专家来院查房235 次,978名患者得到朝阳专家提供的诊疗方案。

2、朝阳医院的高年资医师组织培训91次,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2247名。

3、医疗联合体内其他成员单位 31名医师到朝阳医院短期进修,学习新技术10项。

4、制定联盟内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对成员单位医务人员特别是骨干医师、护士制定轮流培训计划,由朝 阳医院免费进行培训。提高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能力及疑难病症的辨别能力。

三是实现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根据联盟内成员单位的优势技术和重点学科,由朝阳医院内专科与成员单位的专科结成27个“对子”,如心脏中心与武警总队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应科室结成对子,神经内科与朝阳区中医医院、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应科室结成对子等。结对后,建立 对口帮扶机制,在业务上实现互补。

四是强化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加强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搭建了统一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联盟内的远程会诊。成员单位在信息平台上 可直接查询到转诊病人的有关资料、病史和日常治疗情况,避免重复化验,有效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医生们借助远程会诊平台,针对某些疑难危重患者的影像检 查结果,交流诊断、治疗意见,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可以获得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医生的优质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医疗联合体共开展远程会诊18次,诊治患者20 人。

五是建立责任主任挂职锻炼制度。除技术对接之外,不断强化和提升基层管理水平。朝阳医院选派7名副高职称以上骨干作为责任主任,由朝阳区卫生局党委任命, 到成员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副主任职务,加强社区的管理,具体负责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以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

(二)医联体工作成效

朝阳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区域医疗资源的一体化水平,促进了医联体内各医院间的资源统筹和互补协作,实现了大小一体化、上下一体化、城乡一体 化;提高了优质资源利用效率、医院收治住院病人的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了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回归

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就诊,三级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术科研的引领攀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全国政协、北京 市领导、市医改办、市卫生局、福建省福州市、山东省滨州市、江苏省南通市等对朝阳区医联体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均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朝闻天下》、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等多家电视媒体,健康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多家报社,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搜狐等多家门户网站均对 朝阳区医疗联合体工作进行过正面宣传报道。

三、对医疗联合体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朝阳区将进一步深化医改,加强统筹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工作的指导,帮助各医疗机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

(一)争取市级试点先行先试。及时了解医疗联合体运行的现状、存在的困难,总结工作开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争取将朝阳医院联合体作为北京市推进医疗联合 体工作的试点,积极探索联合体内医保、药品、投入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政策,为全市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工作奠定基础。

(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按照“服务优先、片区布局、组团协作、分级医疗、信息共享”的工作原则,对接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 在朝阳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4个片区,每个片区内建立以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单位,其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医疗联合体,构建分 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形成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基础,合理布局、服务能力相对均衡的新型医疗服务网络。

(三)创新医保付费模式。探索将各级医疗机构的医保费用由单独支付调整为对医联体进行统一预付,即实现“总额预算+按服务量付费”管理模式;居民就医模式 则由居民分散就医调整为选择在医联体定点就医,通过医保措施,形成居民“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新模式。同时,试点调整医保政策,解决医疗联合体 运行中出现的药品报销、检查项目报销、医保定点限制、医保审批时间较长、医保资金垫付过多及由于双向转诊带来的下级医院医保费用增长等问题,以保障医疗联 合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及北京市政策支持,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 问题。二是设立市区两级医疗联合体运行保障经费,对医疗联合体运行中专家指导补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硬件设备改善等进行经费保障。三是开展好对 医联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联体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朝阳区于2012年11月率先于全市启动并运行了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中部医疗联合体(朝阳医院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成员单位以朝阳医院为核心,由武警北京 总队医院1所三级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朝阳区中医院2所二级医院;以及六里屯、八里庄第

二、高碑店、三里屯、团结湖、十八里店和八里庄等7个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组成。一年来,朝阳区卫生局和北京朝阳医院及医联体成员单位不断完善重点专科对口扶持、绿色通道、远程会诊、业务指导、责任主任、双考核和双评价等 七项工作机制,较好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疑难、危重患者947人,朝阳医院下转康复治疗或延续治疗的患者571人;朝阳医院 共派出47名专家到成员单位出诊,共诊治患者2万余人次;医联体内医院接受朝阳医院专家来院查房310次,共计1245名患者得到朝阳专家提供的诊疗方 案。朝阳医院的高年资医师到成员单位开设培训讲座119次。医联体内其他成员单位36名医师到朝阳医院短期进修,学习新技术13项。朝阳医院协助成员单位 完成550项实验室检查、35例CT、MRI检查。六里屯和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康复特色服务。

经过朝阳区卫生局对医联体一年来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中部医联体取得了 “三个一体化、两个提高、两个回归、一个缓解”的初步进展。形成“大小一体化、上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提高了优质资源利 用效率、医院收治住院病人的能力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回归

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促进三级 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术科研的引领攀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推荐第8篇:北京医疗联合体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

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京卫医字(2013)182号

各区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各三级医院: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医局等共

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突出政府主导,注重顶层设计

各区县要把医联体建设工作,作为新的医疗制度加以推进。建立医联体的数量应根据辖区居民分布情况,由区县政府统筹,区卫生局与区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统筹规划,有序建立。各三级医院应积极参加,争取承担核心医院。

二、要强调规范诊疗,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在医联体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的建立中,要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多点执业,还是技术指导、进修培训,都应依法执业,严格按有关管理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三、要完善组织保障,建立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

医联体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各级医疗机构一把手应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领导应全力支持,通力协作,确保各类问题的及时解决。

四、要着眼长远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一些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情况看,仍然存在着合作不够紧密,转诊不够顺畅,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各单位应从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医疗的要求,把医联体工作做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工程,结合实际稳步推进。

五、要敢于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医联体服务模式

各医联体要在医保付费方式、药品保障、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医务人员交流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区内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形成共识,对能在本级解决的问题,应在本级解决。对本级解决有困难的,受到政策制约的问题,应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逐级上报研究解决。

市卫生局建立医联体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政处。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医政处:王同国;电话:83970606

基层卫生处:顾菲;电话:83970741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2013年11月26日

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

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医联体应在辖区规划区域内,以体现公立医院性质、职能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业务的密切合作为导向,以利益共同分享、责任共同分担、事业共同发展、技术共同提高、居民共同参与为目标,按照医疗机构分布情况和群众就医需求,有规划地建立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一、医联体组成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居民就诊医疗

医联体作为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要通过建立医联体,使辖区居民通过体系就诊,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要求,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更多便利。

(二)有利于各成员单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医联体要根据社区居民就医需求重点,把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为长期的任务目标,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有利于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医联体的建立模式应把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做为始终目标。使居民能够未病早防,有病早治,就近就医,方便照顾。

(四)符合区域医疗规划布局要求

各区县卫生局应按属地管理、全行业管理和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的原则,有序、有规划建立辖区内的医联体。

(五)对辖区居民服务全覆盖

各区县医联体的建立,要以辖区居民为基本服务对象,实现医联体地域内居民医疗服务的全覆盖。

(六)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进行开放式联合

三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在技术上要发挥带头作用,其他医疗机构应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实现预约方便、检查互认、上下转诊顺畅,医疗资源得到有效统筹的要求。

二、有关部门的职能分工

(一)市卫生局

1.主要负责指导全市开展医联体建立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2.协调市级层面有关委办局协助解决医联体的困难和问题。

3.组织工作经验交流,推进全市医联体整体工作。

4.研究完善康复护理体系建设,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接转长期住院病人或疑难病人的积极性。

(二)市发展改革委

1.主要负责指导全市医联体落实价格政策规定,规范医联体内各机构加强价格管理工作。

2.配合康复护理体系建设,研究相关价格政策。

(三)市人力社保局

1.主要负责指导全市医联体落实医保要求,引导医疗机构有序向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

2.完善医保有关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

(五)各区县卫生局

1.负责辖区内医联体的设置规划、组建及运行质量的监督。

2.协调解决辖区内医联体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3.及时向市卫生局医联体工作办公室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4.组织工作经验交流,推进本区县医联体整体工作。

5.负责协调构建医联体体系内各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平衡利益关系,调动体系内医院工作积极性。

(三)医联体

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划分为“核心医院”和“合作医院”。

1.核心医院

(1)建立全科医学科或会诊中心等管理部门,负责与合作医院有效对接及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体系内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区域信息联网、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

(3)探索统筹协调体系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有效做好医务人员的上下交流和出诊工作。可根据情况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服务顺畅高效。

(4)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汇总等其他工作,及时向辖区主管部门报送。

(5)各医联体内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的时间可视为支援社区和卫生支农的工作时间。

2.合作医院

(1)按职能分工做好体系内相应的医疗工作。

(2)积极协助核心医院开展医联体的各项工作。

(3)主动完成本单位在医联体中承担的相应职能。

(4)研究医联体工作中各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3.医疗管理。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可保持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也可以采取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控制标准等,各成员单位原则上应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

三、2013-2016年医联体工作总体目标

从2013年到2016年末,在北京市区域内,全面探索城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和郊区医联体服务模式。

(一)试点探索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6月)

1.目标。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六城区,每个区实现2个医联体的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2.任务。按基本原则成立本辖区试点医联体,探索辖区内开展医联体工作的基本路径,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为在本区域内推进医联体工作摸索经验。

(二)扩大推进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1.目标。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城六区,按设置规划进行推进,每个区实现3个以上的医联体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1-2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2.任务。根据本区内试点经验,进一步推进本区的医联体签约工作,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顺畅的医联体保障和服务。

(三)巩固稳定阶段(2015年7月-2016年12月)

1.目标。按照本辖区内医联体设置规划,对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增加辖区内医联体签约单位,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

2.任务。巩固已经签约的医联体运行机制,继续研究解决医联体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化医联体服务的基本流程。

(四)总体目标

医联体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首诊率不断上升,核心医院或三级医院的社区居民首诊率逐年下降,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

各区县卫生局或各医疗机构在前期已开展类似于医联体形式的联合方式,可根据本指导意见,进行适当调整,符合医联体条件的,纳入到辖区内医联体管理范畴。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计划

各区县卫生局应根据辖区内医疗机构分布现状,研究建立辖区内医联体的分布及数量,制定建立医联体的工作计划目标。并将医联体设置规划向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公布。

(二)医联体建立

各三级医院及各区域医疗中心应根据所在辖区卫生局公布的医联体设置规划,结合机构所处区域,向所在辖区卫生局提出承担医联体核心医院的申请及基本构想等,由各区县卫生局根据情况,采取公开竞争方式或指定方式选定核心医院。

各医联体应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人员等,并制定简便易行的管理章程或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三)正式签约

在区县卫生局划定的每个医联体的服务区域内,一般确定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为每个医联体的核心医院,相关三级、二级及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合作医院。经各方协商后,签约正式成为医联体。

各区县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各年度11月底前报告当年度医联体工作综合开展情况。市卫生局适时召开会议,对医联体工作进行推进或总结。

有关医联体数据统计内容另发。

推荐第9篇: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医疗联合协议书

甲方:商城中医院 乙方: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文件精神,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医疗联合”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以管理为纽带,以合作为手段,以提升为目标,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二、“医疗联合”的合作目标

1、改善患者就医难,实现资源共享;

2、推行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

3、优势互补,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

4、发挥专科特色优势,提升影像,检验的诊断水平;

5、提高基层技术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医疗联合”的管理架构

(1)甲、乙双方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技术、服务为纽带,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2)成立医疗联合协调组织,作为医疗联合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负责联盟所属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四、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组织管理

1、甲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医疗联合内成员单位组成医疗联合理事会,主要解决医疗联合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

3、甲方每月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医疗联合工作例会。 (二)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现成立“医疗联合”之远程影像、检验诊断中心。

2、甲方帮助乙方安装调试影像、检验诊断中心的软件和操作。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甲方在医疗联合的宣传方面起主导作用,应积极将对方的宣传纳入甲方宣传工作。 (四)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服务。

2、甲方举办短期基层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班,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供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机会,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的学术交流、疑难杂症病例讨论等会议,及时通知乙方免费参加。 (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设立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转总值班,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甲方责任科室定期收取。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根据乙方要求,主动安排乙方人员参与上转患者的查房、会诊等业务工作。

7、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六)资源共享

1、为乙方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救治通道,使病人及早进入甲方“医疗联合急救(转诊)绿色通道”。

2、甲方影像、检验科负责乙方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对乙方影像、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医技检查、临床检验项目,并逐步为乙方开通便捷的查询通道。

4、甲方将可以开展的检查项目向乙方公示,方便乙方开展业务工作。

五、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组织管理

1、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对乙方的业务发展、专科建设、人员管理等全权负责,具有独立决策权。

2、乙方作为医疗联合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每月医疗联合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开展的关于医疗联合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 (四)人才培养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疑难杂症病历讨论,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报给甲方后,甲方将及时安排人员进修学习。

3、乙方对于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医疗联合月例会通报给甲方。 (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优先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的综合服务电话,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病情危重者通过电话通知由甲方派出救护车(转诊)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给予一般车辆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工作需求,可派出人员参与转入甲方住院患者的查房等业务工作。

5、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6、乙方主动与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六)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项目,可转至甲方完成。

六、费用结算

1、病人检查费用由乙方收取,病人持交款凭证到甲方做影像或检验检查,诊断结果由甲方诊断后通过网络传至乙方,乙方可以通过电脑看的病人的图像信息并打印。

2、费用标准按新农合规定执行。

3、甲方与乙方结算可以实行月结或者季度结算,结算比例为/的比例,即甲方得各项检查费用的%,乙方得%。

七、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为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八、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壹份,报卫计委及农合办各一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 章):

甲方代表签字:

签 订 日 期 :

乙方(盖 章): 乙方代表签字: 签 订 日 期 :

推荐第10篇:医疗联合体方案

XXX人民医院

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

医疗联合体是指由不同层级类别的医疗机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形成的一种组织体系。根据晋卫医政„2014‟40号文件《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及XXX卫生局沁卫医„2014‟31号文件《XXX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我院作为一所县级医疗机构,相继与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以“合作单位”身份建立医疗联合体关系。与XX镇卫生院、XXX镇卫生院以“核心医院”身份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关系,为了扎实搞好“医疗联合体”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与山西省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XX卫生院等建立医疗联合体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我院及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二、组织领导

医疗联合体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的长期性工作,为了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推动医疗合作体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医疗联合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 组 长: 院 长 副组长: 业务副院长

副院长

成 员: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院感办主任

院办室主任

农合医保办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要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与上下级医院协调沟通、签订协议、进行督导检查评价、收集工作数据、定期总结汇报等工作。

三、重点工作

医疗联合体要以管理为纽带,开展以人员、技术、专科、信息、双向转诊等多方面的广泛合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临床重点专科

根据我院功能定位和群众需求,与省人民医院、市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大医院(对口帮扶神经内科)、山西省二院等多家三级医院协商帮助我院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帮扶神经内科学科、骨科、心内科、普外科建设。依托重点专科的建设,带动一般科室提升,特别是急需专业(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病理科等)以及对外转诊率较高的专科。

第11篇:医疗联合体工作总结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医疗联合体工作总结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经过5个多月的筹备,于2014年10月30日在省卫计委领导的见证下正式成立了。医疗联合体的成立对于我院对口支援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探索对口支援新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下面将医联体近期工作做一总结:

一、组织策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晋政发[2013]41号)》文件精神,根据山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晋卫[2014] 40号)》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特色优势,推进优质中医药资源纵向流动、下沉基层,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李廷荃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联合体领导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分析,在现有的“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县级中医院骨干医师培训”等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分院形式开展医疗联合体的工作。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遴选、合理布局”的原则,从全省11个地市卫生局推荐的20所县级二级甲等中医院中,以医院人员结构相对合理、科室建制相对成熟、医院发展远景相对有前瞻性等作为条件进行遴选,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实现资源联合、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调研分析

在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与支持下,2014

1 年6月我院开始牵头组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院领导亲自带队前往方山县、和顺县和岚县等中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政府和县级中医院协商、沟通,共同分析当地县级中医院的资源需求及发展前景,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的工作,最终确定了方山县中医院、繁峙县中医院、和顺县中医院、壶关县中医院、岚县中医院、平定县中医院、平鲁区中医院、太谷县中医院等8家县级中医院作为合作单位与我们一起组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结合和顺县中医院的实际情况,8月份与和顺县卫生局达成了托管意向。

三、具体实施

在确立了以我院为核心医院,8家县级中医院为合作医院后,于9月27日召开了第一次医疗联合体预备会议,通过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后,本着“强化职责、落实功能、统筹协调、服务优先”的基本原则,以管理为纽带,以技术输入、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制定了《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草案)》,起草了《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合作协议书》。为了使医疗联合体的工作形成完整体系,督导医联体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于10月29日召开了理事会会议,进行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的提议,并通过了以李廷荃院长为理事长、各合作医院的院长为副理事长,各合作医院的分管副院长为常务理事,各合作医院的医务科主任或院办主任为理事的理事会,同时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明确了理事会的职责,通过了《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试行)》,拟定了3年工作规划等具体工作事宜。

四、挂牌走访

2 自10月30日医联体成立后,院领导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对8家联合体合作单位进行逐一挂牌,在进行正式挂牌的同时,院领导再次与合作单位就院内中医特色文化建设、远程平台搭建、人才交互流动等深入剖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实施寻找着力点;同时,与挂牌工作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业务指导,与挂牌同行的还有我院各重点专科的科主任,每到一家又根据各合作单位不同科室重点我们选派不同的科主任和业务骨干进行义诊宣传、查房带教、病历指导等工作,总之要根据合作单位不同的情况寻求一个支点,以点带面的将支援工作逐步铺开,将工作落到实处,使合作单位真正得到实惠。

挂牌仪式从2014年11月15日的和顺县中医院开始,我们于10月21日即已和顺中医院成功托管,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调研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条件差即人、财、物的短缺,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人才的问题除了靠当地政府支持外,我院对口派驻多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副高职称医师等进行支援帮扶,缓解人才救急的问题,除此之外,自我院周围血管病科赵学义主任和肛肠科主任苏云主任上任管理后,门诊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幅,医院收入由10月份的27万元,11月份增长到47万元,12月份增长到60万元。

到2014年12月12日,紧紧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紧锣密鼓的对8家医联体进行了走访再调研,圆满为2014医联体建设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们坚信: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在山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项目合作、技术帮扶、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

3 交流、科研开发等为纽带,通过医疗合作,积极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分工协作的医疗联合体运行模式,秉持责任重于泰山的服务理念,扎实推进医联体的建设与发展,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走样,为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2日

第12篇: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为贯彻医改精神,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组织管理

1、甲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组成联合体理事会,主要解决联合体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

3、甲方每月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联合体工作例会。(二) 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

2、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手术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4、甲方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乙方参与共同开展。(三) 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甲方在医疗联合体的宣传方面起主导作用,应积极将对乙方的宣传纳入甲方宣传工作。(四)人才培养

1、甲方负责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机会。

2、甲方举办短期基层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班,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供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机会,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的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会议,及时通知乙方免费参加。(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设立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0371-66322114转总值班,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甲方责任科室定期收取。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根据乙方要求,主动安排乙方人员参与上转患者的查房、会诊等业务工作。

7、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六)资源共享

1、为乙方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救治通道(120一呼2号急救站),对于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可直接拨打****120,使病人及早进入甲方“心脑血管急救绿色通道”。

2、甲方检验中心负责乙方的检验质控工作,并对乙方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

3、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并逐步为乙方开通便捷的查询通道。

4、甲方将可以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向乙方公示,方便乙方开展业务工作。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组织管理

1、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对乙方的业务发展、专科建设、人员管理等全权负责,具有独立决策权。

2、乙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每月联合体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开展的关于联合体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四)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讨论,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年度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于每年1月份报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对于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联合体月例会通报给甲方。(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综合服务电话*****转总值班,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病情危重者通过120由甲方派出救护车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给予一般车辆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工作需求,可派出人员参与转入甲方住院患者的查房等业务工作。

5、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6、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六)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需转至甲方处开展。

三、费用结算

1、甲方与乙方结算。

2、甲方对乙方转诊的门诊病患的检查、检验费用返还20%,转诊的住院病患住院费用优惠另计。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年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五、本协议一式4份,双方各执2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医疗机构名称) (医疗机构名称) 甲方法人签名:

乙方法人签名: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第13篇:伊金霍洛旗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伊金霍洛旗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旗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臵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16年,在主城区建立1个医疗联合体,力争2017年实现全旗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三、工作原则

(一)“落实功能、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

— 1 —

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双方在旗卫计局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赋予牵头医院对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根据自身医疗资源配臵现状,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基础,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集团化、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坚持蒙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蒙中医医疗联合体,满足人民群众对蒙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主要以合作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四、组建及管理

(一)总体布局。根据行政区划,结合医疗资源分布及百姓就医习惯,首先在阿镇城区建立1个由旗妇幼保健院牵头的医疗联合体。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形成具有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科特色的医疗联合体。

(二)组建方式。以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应包含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阿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此前已

— 2 —

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一并纳入医联体管理,并按照医联体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规范。

(三)管理模式。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联结纽带。医联体采取理事会治理结构,理事会作为联合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理事、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共同提出理事拟任人选,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会成员需报旗卫计局备案后方能履行职责。

(四)职责分工

1.牵头医院:承担医联体理事会的筹建,负责医联体日常事务管理运行;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医联体章程和各项制度;负责组织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的收集和汇总;承担对下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指导、技术帮扶、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负责医联体内下级医疗机构疑难危重疾病患者的会诊、上转接收工作;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2.各成员单位: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的稳定期和康复期患者的下转接收工作;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3.旗卫计局:作为医联体理事会的重要成员,履行监管职责,

— 3 —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医联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五、工作内容

(一)统一规划发展,开展综合考评。医联体根据各医疗机构专业特点、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医联体理事会统一规划下,实行总体控制、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按年度校准完善发展方向、按季度审核任务完成情况、按月度分析运行效率指标。医联体理事会委托牵头医院,定期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监测和通报,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行效率、人员绩效等,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考评结果对本单位相关部门及职工给予奖惩。

(二)推行全科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医联体牵头单位要建立全科医学科,设臵全科诊室。全科医学科人员构成分为管理团队和医疗团队。管理团队的成员兼任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主任职能,主要负责制定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培训课程及人员配臵方案。医疗团队由医联体内牵头医院的医疗专家、技术骨干组成,一是负责定期到社区医疗机构服务,保证每天至少1-3名专家在社区医疗机构坐诊,二是在全科诊室出诊,负责上转患者在院内的接诊、分诊工作及下转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上级医院选派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主任和全科医师团队,其工资待遇由所属医院承担,不得低于原收入水平。

(三)医联体内人员合理流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

— 4 —

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医联体理事会审核后,向卫计局备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医联体内非本机构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旗卫计局批准后,聘请其在本机构兼职。上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聘任中级职称前或申报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前,须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个月。

(四)强化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牵头医院要定期安排医联体内的社区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免费进修学习。积极推广学科指南及临床路径,共同遵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疾病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宣传普及简便、有效、价廉的蒙、中、西医基层适宜技术,重点是各类慢病防治技术。

(五)开展医联体人员的统一培训和考核。委托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医联体内人员统一组织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及其他(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人员职称晋升,需通过牵头医院组织的考核,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不能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称评定。

(六)医联体内探索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服务手段创新。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基础上,搭建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检查互认必须在符合医疗安全规范的前提下

— 5 —

开展,可按项目逐步互认,分步实施。

(七)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绿色通道。结合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开展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工作。落实社区医生首诊负责制,制定医联体内的转诊规范与流程,建立社区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对通过社区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优先安排诊治,鼓励社区居民首选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康复期的病人回社区医疗机构诊疗。

(八)对接医疗信息,推进院际协作。利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化资源,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实现医联体内各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信息互通,逐步完善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积极组建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用消毒供应中心等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满足医联体医疗服务的需求。

(九)理顺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医联体理事会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根据牵头医院的考核结果,做好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取得的效益,有条件的社区医疗机构可以给予下沉专家一定补贴,以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

六、工作进度

(一)启动对接阶段(2016年3月底前)。

2016年3月30日前,牵头医院与旗卫计局做好协调、对接工作,拟定医联体构架、章程,签订协议,推荐理事会成员。3

— 6 —

月底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加挂医联体牌匾。

(二)组织运行阶段(2016年4月底前)。

2016年4月底前,完成组织机构建立、机制建设、人员调配等工作,在医疗联合体内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开展各项合作工作。5月至11月,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逐步理顺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运营方式。

(三)监督考核阶段(2016年12月)。

在医疗联合体内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牵头医院对各成员服务能力、运行绩效等予以考核和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对医联体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对方案适时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为加强医联体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旗医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旗医联体建设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等工作,人员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卫计局医政医管股,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将医联体建设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规划。要按照医联体建设目标原则和内容,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任务措施,确定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与机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积极宣传推广,扩大知晓范围。医疗机构要组织开展好对联合体试点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

— 7 —

大医务人员参与试点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赢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联合体试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此项改革的平稳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整合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整合医疗信息化资源,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健康档案、基本医保、药品使用等信息互联互通,为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8 —

第14篇: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精品学习文档

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为调整优化全县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调整优化全县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 医联体 )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

精品学习文档

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 治病 为中心向以 健康管理 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统筹医联体建设与发展。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 联动,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4.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 守门人 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

精品学习文档

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2017年,已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根据实际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医共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2018 2020年,整体推进、稳步实施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二、组织模式

医联体建设原则上采取政府宏观主导、医院双方自愿的原则进行组建。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要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根据全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

精品学习文档

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充分发挥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全县医联体。

(一)巩固市级医联体建设。依托省际省内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项目,进一步深化巩固市级医联体建设,重点省际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县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省内以榆林市一院**院区和县医院、榆林市中医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实现 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中医康复医疗 六大功能。

(二)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重点建设以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共同体,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与17家镇(中心)卫生院形成综合医疗服务医共体、中医医疗服务医共体,在医共体进行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方面合作。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积极争取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市级重点专科的帮助指导,提升县

精品学习文档

级公立医院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县医院与中日医院、省肿瘤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组建呼吸专科、肿瘤专科、儿科专科联盟,县中医医院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组建不育不孕专病联盟;鼓励精神康复医院与市精防中心组建精神病专科联盟;鼓励各医院根据儿科、产科、耳鼻喉、口腔、重点传染病(如肝病、肺结核)等重点专科医疗的优势资源,以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学术组织)及其协同网络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全面开展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建立健全 互联网+医疗 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以 县医院、县中医医院 为远程医疗服务诊断中心,实现各镇(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县级点对多点的跨医院、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依托南医大二附院、榆林市一院**院区、榆林市中医医院对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实施的对口协作帮扶,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医联体,建立管理帮扶、技术协

精品学习文档

作和双向转诊关系,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带动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三、协作机制

(一)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制定医联体章程,签订合作协议,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可探索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并成立医联体管理办公室,负责研究落实医改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时落实医联体建设具体任务,协调、联系本单位医务、护理、信息、人事、财务、药剂等部门与医联体成员单位有关工作。

(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落实功能定位。市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超出服务能力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接收上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村卫生室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基

精品学习文档

础服务工作。

(三)科学实施双向转诊。在医联体内推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根据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医联体内确需转诊的患者,可以优先转至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提供连续性诊疗康复护理服务。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 康复 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医联体龙头医院要设置全科医学科,负责对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预约专家、预约转诊、预约床位、预约检查、预约诊疗等工作;同时负责安排到医联体成员单位(镇卫生院)坐诊或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医联体龙头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 医生团队 ,以 服务包 或 服务套餐 的形式,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的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已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范围。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精品学习文档

基层医疗单位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3个月用药量的 长处方 服务,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四、资源贯通

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

(一)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统一调配医技等资源,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医联体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三)统一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在省、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

精品学习文档

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学科研技术水平。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医联体内探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带量集中采购、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五、保障政策

(一)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病诊疗能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推动医联体更好在基层发挥作用。按照分级属地原则,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

(二)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

精品学习文档

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 两个允许 (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四)建立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建立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县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县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

精品学习文档

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抓紧制定适合本单位医联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及时间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并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2018年6月底前,县级龙头单位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2018年8月底前县级龙头单位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起付线、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付费、疾病分类管理付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体制机制创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管,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分工协作制度,牵头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发改(价格)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

精品学习文档

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的规定。

(三)加强督查评估。县级医改部门要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各地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要建立医联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综合评估质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以强基层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增强大医院帮扶基层和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跑马圈地、虹吸 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题。

(四)强化宣传培训。县卫生计生局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医联体建设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第15篇:医疗联合体技术合作协议书

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书

甲方:郑州大学

6、重点专科扶持 甲乙双方选择重点科室,形成对口帮扶,甲方定期派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手术、会诊等,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并做好流程设计和数据统计工作。

7、业务规范指导 甲乙双方制定统一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通过培训,共同遵守,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同质同标准。

8、进修培训 甲方为乙方医护人员优先提供最优惠的进修培训,包括提供临床教学和科研培训。

9、甲乙双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乙方需将急危重症或因受条件所限,不能诊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将恢复期(康复期)患者转回乙方。

10、建立转诊接诊绿色通道 甲方为乙方设立24小时绿色通道转诊服务电话:0371-66903131,66903120;开通救护车转诊、接诊的绿色通道。

11、甲乙双方应建立快捷方便的医保报销结算模式。

12、甲乙双方在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探索建立全方位互为帮扶体系,共同提高。

13、甲乙双方优先联合开展科研协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

14、甲方为乙方提供远程会诊业务。

15、甲方在乙方开展诊疗活动,乙方负责在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备案,以使其合法化。甲方专家应遵守医疗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但若在诊疗活动中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由乙方全面负责协调和解决,并

承担与之有关的所有相应责任。

16、甲乙双方免费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在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不断加强够沟通和信息交流,对出现的问题或未尽事宜本着互相谅解,互相信任的原则协商解决,并以补充协议形式执行。

17、本协议有效期壹年,双方代表签字,加盖医院公章后生效。

18、本协议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分别保存。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 单位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16篇:构建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医疗联合体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双方在人才、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实现双方功能互补,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构建医疗联合体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单(转出联)。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联)报甲方责任科室

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 技术指导

1.甲方将筛选符合基层医院开展的适宜技术,帮助乙方开展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相关适宜技术。

2.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4.甲方将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筛选,邀请乙方共同参与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三)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机会。

2.甲方举办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升其业务技术水平。

(四)资源共享

1.甲方有偿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 4.甲方可向乙方有偿提供供应室消毒服务。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 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双向转诊负责人,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联)。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并提前与甲方相关负责人联系。病情危重者由甲方派出救护车接诊,其他患者可酌情护送转诊。双向转诊单(上转联)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5.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新技术、新项目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年度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于每年

1月份报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可对甲方的业务培训提出需求和建议。 (四)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需转至甲方处开展。

三、组织管理

1.甲方、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将组织医联体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合体内部联席会议,主要解决医联体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乙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联合体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四、其他事项

1、甲方只对乙方负有分级诊疗及业务辅导责任,如乙方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医疗技术及责任纠纷、事故,概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与甲方无关。

2、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三年。本协议自2016年1月 日起至2018年1 月 日止。

3、甲乙双方无论以何种理由终止协议,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协议期满后如双方有意继续合作,可另行签署协议。

4、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5、本协议一式3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区卫生主管部门各存1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

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联络部门: 电话: 乙方联络部门: 电话: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 乙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

第17篇: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

【热点背景】

近日,《吉林省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下发全省,方案指出,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和吉林省人民医院、延边大学附属医院5家综合医院作为上级医院,与9个市(州)中心医院和43个县级医院建立省级五大综合医联体。

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充分发挥国家委属委管、省属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由政府主导组建分区域、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社会办医疗机构可根据意愿参与医联体建设。

【命题预测】

近日,《吉林省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下发全省,方案指出,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和吉林省人民医院、延边大学附属医院5家综合医院作为上级医院,与9个市(州)中心医院和43个县级医院建立省级五大综合医联体。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方案》的提出,标志着吉林省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医联体的全面覆盖,使得各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的共享,体现出基层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国民关注的一个焦点,其本质上是因为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方案》规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在医联体内,可以实现各医联体之间的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充分发挥各医院特色优势,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专科疾病的预防、救治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通过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方便了患者的诊治,减轻了患者的负担,缩减了国家财政需要报销的费用,同时也使得“龙头”医院可以更好的为一些重症患者、疑难杂症的患者提供服务,对于缓解因医患矛盾引起的社会矛盾有积极地作用。

医联体更好实施,需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对于城市三级医院,应该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对于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还应该加强全科医生培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养,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第18篇:县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

县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近而减少县域外就诊人次,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根据《XX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做好医疗联合体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XX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院制定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提升我院医疗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与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坚持公益、创新机制,上下贯通、资源下沉,以人为本、便民惠民”的原则,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由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工作目标

2018年,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与多家三级公立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关系,并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与一家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县域内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实现县、乡、村一体化运行,形成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下的紧密型医联体,是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通过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集团化经营管理、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参合人头预算支付综合改革,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

到2020年,全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与上下级医院之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主要内容

根据我院医联体建设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上级医疗资源向我院下沉,我院医疗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

(一)与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建立与一家三级公立医院(建议选择XX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进一步建立上下转诊分级制度。

(二)在县域内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重点探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紧密型医联体,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医院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三)参与专科联盟。积极争取参加区域医疗机构组建区域特色专科联盟,重点提升我院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开展远程医疗协作。积极利用远程系统上下沟通,面,参与上级医院提供的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面向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医疗协作,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五)开展“中心”建设

组建县域内检查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各种疾病救治中心等,并探索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共享等,逐步实现中心共享模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医联体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二)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深入研究,明确责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推进医联体建设。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对开展医联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联体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工作顺利运行。

第19篇:包头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包头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体系,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 模式。2015年底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力争2017年实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三、工作原则

(一)“落实功能、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双方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于义务,赋予牵头医院对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根据自身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基础,各单位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主要以合作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四、组建及管理

(一)总体布局。在市区主要组建由综合型三级医院牵头的医疗联合体;在旗县继续推行县、镇、村一体化和区域信息协同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院专科优势,形成具有儿科、眼科、妇产科、中医科、骨科等专科特色的医疗联合体。各三级医院可因地制宜,优先结合本单位对口帮扶对象和行政区划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有能力的三级医院可跨旗县区组建医疗联合体。首批组建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包头市中心医院牵头组建心脑血管医联体,包头市中心医院与土右旗、固阳县组建市县乡村医联体;包钢医院牵头组建城区医联体;包头市第四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盟;包头市肿瘤医院牵头组建肿瘤医疗联盟。

未纳入首批组建医联体的三级医院应根据情况积极开展组建工作。

(二)组建方式。以三级医院牵头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应包含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三级专科医院可根据自身能力组建具有专科特色的医联体。此前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一并纳入医联体管理,并按照医联体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规范;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组建或加入医疗联合体。

(三)管理模式。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联结纽带。医联体采取理事会治理机构,理事会作为联合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理事、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共同提出理事拟任人选,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会成员需报市级、旗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能履行职责。

(四)职责分工

1.牵头医院:承担医联体理事会的筹建,负责医联体日常事务管理运行;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医联体章程和各项制度;负责组织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的收集和汇总;承担对下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指导、技术帮扶、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负责医联体内下级医疗机构疑难危重疾病患者的会诊、上转接收工作;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2.各成员单位: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的稳定期和康复期患者的下转接收工作;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3.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作为辖区医联体理事会的重要成员,履行监管职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医联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五、工作内容

(一)统一规划发展,开展综合考评。医联体根据各医疗机构专业特点、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医联体理事会统一规划下,实行总体控制、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按年度校准完善发展方向、按季度审核任务完成情况、按月度分析运行效率指标。医联体理事会委托牵头医院,定期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监测和通报,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行效率、人员绩效等,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考评结果对本单位相关部门及职工给予奖惩。

(二)医联体内人员合理流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医师耳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医联体理事会审核后,向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医联体内非本机构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本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聘请其在本机构兼职,上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聘任中级职称論或中报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前,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个月。

(三)强化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牵头医院要定期安排医联体内的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免费进修学习、积极推广学科指南及临床路径,共同遵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疾病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宣传普及简便、有效、价廉的中、西医基层适宜技术,重点是各类慢病防治技术。

(四)开展医联体人员的统一培训和考核。委托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医联体内人员统一组织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及其他(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人员职称晋升,需通过牵头医院组织的秒核,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不能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称评定。

(五)医联体内探索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服务手段创新。

二、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基础上,搭建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在统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检查互认必须在符合医疗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可按项目逐步互认,分步实施。

(六)完甚多向转诊制度,建立绿色通道。结合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开展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基层医生首诊负责制,制定医联体内的转诊规范与流程,建立基层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对通过基层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优先安排诊治,鼓励社区居民首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七)对接医疗信息,推进院际协作。利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化资源,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实现医联体内各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信息互通,逐步完善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积极组建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用消毒供应中心等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满足医联体医疗服务的需求。

(八)理顺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医联体理事会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根据牵头医院的考核结果,做好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取得的效益,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4勾可以给予下沉专家一定补贴,以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

六、工作进度

(一)启动对接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 2016年1月31日前,各牵头医院与旗县区卫生计生局、医疗机构做好协调、对接工作,拟定医联体构架、章程,签订协议,推荐理事会成员.2月底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挂医联体牌匾。

(二)组织运行阶段(2016年3月-11月) 2016年3月底前,完成组织机构建立、机制建设、人员调配等工作,在医疗联合体内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开展各项合作工作。4月至11月,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逐步理顺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运营方式。

(三)监督考核阶段(2016年12月) 在医疗联合体内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牵头医院对各成员服务能力、运行绩效等予以考核和通报。市、旗县区两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联体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对方案适时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为加强医联体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包头市医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贵全市医联体建设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科,负责日常事务,旗县区卫生计生局要成立医联体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负责推进医联体组织组建、运行监管、考核评估等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规划,各医联体要按照医联体建设目标原则和内容,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任务措施,确定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与机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积极宣传推广,扩大知晓范围。彩旗县区卫生计生局、各级各类医院要组织开展好对联合体试点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试点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赢得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联合体试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此项改革的平稳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整合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加强城市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健康档案、基本医保、药品使用等信息互联互通,为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20篇:某综合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xx综合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X属各医疗机构,医改各成员单位:

根据XX精神和XX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结合我X实际,X医改办起草了《XX(征求意见稿)》。现印送你们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并 XX时前书面(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反馈,同时发送电子版到邮箱。

联系人:

话:

箱:

附件:《XX(征求意见稿)》

XX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

XX综合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XX精神和XX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结合我X实际,现就全X综合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2017年,基本构建X域综合医疗联合体框架,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以XXX人民医院为龙头,各镇(中心)卫生院为重点,建立X镇村协调配套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积极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设定报销水平差距,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转诊机制。

(二)到2020年,全面推进综合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X人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综合医疗联合体。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X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二、主要内容

(一)确定医联体组织模式。根据我X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进一步发挥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分X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按照双向选择、组建综合医疗共同体。

X域内组建综合医疗共同体。以X人民医院为引领、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实行X镇村一体化管理,建立综合医疗共同体,充分发挥X人民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形成X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X镇村三级联动,以X管镇、以镇管村的X域医疗服务体系。

(二)构建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

在X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医管委)的领导下,在医联体内成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理事若干,负责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牵头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牵头单位内,抽调专人负责医联体的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汇报.doc》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