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评分离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评建办工作汇报

评建办工作汇报

尊敬的董事长、各位领导:

评建办自成立以来,在董事长及院领导的支持下,以评估建设中“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工作方针,认真学习与提高;以我院评估建设实际情况为启动点,全面开展工作。全力为我院2012年评估顺利通过做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此次评估一次通过。现将评建办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今年是我院的评估年,相比其它同等院校,我院评估建设工作要滞后半年,因此,评建办成立之初至今,整理思路,加强学习,重开局。

1.组织全院教师召开评估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

[2008]5号等文件精神,明确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加深全院教师对迎评促建的认识,全面动员。重点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7项主要指标、22项关键性指标和9项重要评估指标,认真进行学习、分解,结合我院实际,量化指标,并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院[2011]4号和《评估指标主要支撑材料及任务分解补充通知》★★院[2011]44号文件文件形式落实到各部门、教学单位;此次动员大会之后,学院定期召开评建设工作会议,各部门、教学单位定期组织本部门教师进行评建文件的学习和评建指标体系的学习。

2.“走出去”。由于我院地理位置的原因,交流不方便,无形中给我们评建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走出去学习取经。上学期,教务处王处长和评建办赵主任前往合肥参加省举办的评估知识和材料分解培训班学习,了解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内涵、把握评估指标,掌握评估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学院组织评建知识专题讲座来传达此次评估培训班内容,通过对迎评促建任务指标的学习,加深全院教师对迎评促建工作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理解。除此之外,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前往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等兄弟院学习交流,重点听取、咨询评估材料建设情况,查找存在差距,推进我院评估发展。

3.“请进来”。在院领导的安排下,邀请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许绍定同志及 1

其一行和阜阳师范学院教务处长王绍锋同志来我院指导评估建设工作等等,主要对我院评估过程中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估材料建设给予指导,加大我院师生评估建设的信心。

(二)理清思路、明确任务

评估工作是全院工作,是每个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明确我院在迎促建工作中的地位,理清思路,明确任务。

1.细分、量化评估指标,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

评建办在充分了解、掌握《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细分、量化,通过★★院[2011]44号文件,将评估建设过程中的7项主要指标和22项关键性指标,进行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具体每一个人,尤其是22项关键性指标中的9项重要指标体系。使学院各部门、教职工能充分了解评估指标并掌握与本部门相关的各项指标要求,便于把握评估指标,为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准备材料提供保障。

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迎评促建工作计划

为能够及时收集材料,评建办制定每个学期的迎评促建工作任务,并布置阶段性材料收集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二个学期的评建工作任务,经院务会讨论通过,发到各部门、教学单位。各部门、教职工按照★★院[2011]4号文件和44号文件要求,明确迎评促建工作任务,以学院发的学期迎评促建工作任务,制定本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计划。学院每个星期召开迎评促建工作会议,检查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和材料准备情况。

(三)构建迎评促建网页,注重评建知识宣传

在学院网站整体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努力,评建办建立了自己的专题网页,将迎评促建过程中所需要的文件等准确及时的上传,对迎评过程中相关工作进行报道,共享迎评促建知识。

教师迎评知识手册和学生迎评知识手册已经成形,目前以活页的形式进行宣传,其内容大部分已经在迎评促建网页上宣传。

评建办在学院的整个迎评促建过程中,注重与各部门、教学单位的交流与沟通,按照★★院[2011]44文件中分解的评建指标体系进行追踪材料与反馈,对已经收上来的材料按《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内涵说明》的要求进行分类与归档等工作。在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过程中,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对照

评估指标体系,查找差距,变“被动接受评估”为“主动迎接评估”。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与措施

(一)完善评估材料

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硬指标材料实行重点建设,尤其是9项重要指标中4项难点指标:办学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建设、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对于评估建设中涉及到的软指标材料,我们可以采取学习借鉴的方式。取其精华,结合我院实际,留为我用;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完善,尤其是文件归档、文字整理及佐证材料的补充等工作。对现正在准备中的材料按要求进行收集。

(二)充实评建网页内容,建立评建工作简报,及时发布和反映评建工作动态 为方便全院师生能及时的了解迎评促建工作中的任务和相关信息,评建办能及时有效的收集材料,完成迎评促建工作。评建办在及时的充实迎评促建网页工作的同时,准备办一个“评建工作简报”,及时发布评建工作思路、最新动态、评建知识问答等,同时公布各部门评建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教师评建知识手册和学生评建知识手册的定稿

(四)加强评估文件资料整理工作

为能规范评估文档资料的准备,按《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内涵说明》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文档资料管理体系,评建办正在拟定《评建工作文档资料规范》,对评建工作所涉及的文档资料等进行统一规定,并按照要求对评估建设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在7项主要指标体系和22项关键性指标体系中根据需要再进行分类,统一装订,整理归档。

(五)数据平台采集

配合学院完成数据平台的采集与整理,完成此次评估数据平台建设。

(六)完成自评报告

在迎评促建材料建设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完成我院自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评建工作是全院工作,需要全院领导、师生的高度重视,学院加大投入。我们会在董事长的和各位领导大力支持及各位同事的大力配合下,全力做好我院评建工作,力争此次评估一次通过。

谢谢!

推荐第2篇:关于“建立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制度调查问卷”的调查总结

关于“建立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制度调查问卷”的调查总结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被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现代学校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平性。

对此,我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市教科所发放的问卷调查,进行细致梳理整理,客观传达一线教师的认识。为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我校教科室对全校教师共发放调查表40份,收回32份,回收率80%。人员涉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任课教师、教辅人员等,同时我们组织了10多人次访谈。然后统计分析,形成相对客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我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管办评”、“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社会监督、评估”等问题已经有较为深刻的思考与理解。

(一)对“管办评”分离制度的认识 1.了解“管办评”分离制度的渠道

通过调研得知,我校86.6%的老师是通过“学校会议”了解“管办评”这一信息的,13.4%的老师是在“网络报刊”中了解相关信息。可见,上级传达会议精神是老师了解该信息的主要途径。

2.对“管办评”分离制度所持态度

我校参与调研的教师82.9%完全赞同“管办评”分离制度,不完全赞同的占10.1%;“不赞同”或者“与我无关”只占9%。这说明一线教师对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看法,希望通过一定的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现有的弊端。

3.建立教育“管办评”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32.1%的一线教师认为,“管办评”分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内涵发展”;42.9%的教师认为该制度有利于“促进特色发展”;19%的老师会认为

1 建立分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不大;只有6%的教师认为,实施分离制度会“导致不均衡发展”。

(二)对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认识 1.对目前教育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对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很满意”的老师仅仅占8%,比较满意的占56.9%,一般满意的占27.1%,不满意的占6%。

2.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政府对学校管理的问题

37%的一线教师认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干预太多”、55%的老师认为“管理太细”、“模式统一”;而8%的老师认为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太多单一。

3.对政府教育统筹权的理解

在“分权、放权、监权”重要性程度问题上,我校教师的意见相对分散。按照比重,依次为:坚持“放权——分权——监权”的占36%、认为“放权——监权——分权”占20.5%、认为“监权——分权——放权”占18.1%、选择“分权——放权——监权”占16.4%、认为“分权——监权——放权”占5%、选择“监权——放权——分权”的占4%。数据说明,一线教师对如何处理“政府教育统筹权”操作程序存在分歧,对分权、放权、监权的具体内涵理解还不透彻。

(三)对学校拥有自主办学的认识 1.学校是否应有办学自主权

调查显示:高达100%的老师认为学校应该拥有办学自主权。其中,93%的教师认为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是“非常必要”的,7%的老师认为是“有必要”的。选择“没必要”的老师占0%,没有老师选择“与我无关”。

2.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100%的老师认为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对学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没有老师认为“作用不大”或有反作用。

3.如何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5%的老师认为成立学校理事会,会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62%的老师则希望通过“政府、学校、社区”共同实施,而通过“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各占12%。

(四)对教育督导和社会评估监测的认识

2 1.对目前的教育督导的看法

认为教育督导“成效显著”的老师占25%;“监督有余指导不足”的占62%;“指导有余监督不足”占12%;“没有成效”占0%。调研显示,教师对教育督导的指导力度有更高的期望。

2.对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态度

认为“很有必要”的老师占56%;、“必要性不大”的老师占31%;“完全没有必要”的占9%;“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只占3%

(五)对推进“管办评”分离制度的认识 1.影响教育“管办评”分离制度建立的障碍

调研中,我校8%的教师认为“权利问题”将是推动“管办评”分离制度的最大障碍,随之是“认识问题”和“责任问题”各占24%和60%;而“利益问题”仅占8%。

2.解决“管办评”分离制度的突破口

一线教师认为能让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落到实处的突破口在于“办学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占19%,“管理权与评价权的分离”占19%;“办学权与评价权的分离”占62%。可见教师对办学权与管理权分离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思考建议

首先,要解放思想,保障校长专业化水平。

校长负责制,对于加快实现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建立校长负责制不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权与人权的相对统一,也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放权”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教育家的培养。(而实际上,江苏省已经在进行教育家培育的有益尝试)。希望通过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举措更能唤起校长和教师的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教育行政机关要舍得向学校放权。以教师编制为例,目前,很多学校缺少教师,一到开学到处找代课老师,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进度,也增加了家长与校方的矛盾。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适当增设一定的弹性编制给地方。这样,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师能够脱岗培训,又能保障教师有效流动,同时也有效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

连云港市某某小学 年 月 日 4

推荐第3篇:“票款分离”工作汇报

“票款分离”工作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根据省市“票款分离”工作要求,我县于2000年五月一日起实施预算外资金“票款分离”工作,至2000年底共有86个单位、196个收费项目纳入“票款分离”管理。

一、主要做法

1.清理各单位的收费项目。针对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纠入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逐个摸底调查,将收费项目、标准、依据及历年的收支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以此进行项目编码,输入电脑备查。

2.清理各单位的银行帐户。由于在实行“票款分离”工作之前,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具体做法是:各单位在各专业银行设立预算外资金收过渡户,由银行按旬将各单位收入过渡户的资金用特种转帐支票转入财政局预算外资金专户,而实行“票款分离”后,由各单位开具“预算外资金收入缴款书”并交缴款人,再由缴款人持“预算外资金收入缴款书”到财政指定的专业银行、储蓄所缴款, 1

由银行开具财政印制“银行代收制的专用发票,因此,将原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进行清理并予取消。

3.清理各收费单位的的票据。由于实行“票款分离”后,除一些收费额小、零星的项目,如城监大队收取的占道费,经财政批准,同意由单位代开收据以外,一律由代收银行代开收费票据,因此,对收费单位的收费票据进行清理核销是做好“票款分离”工作重要保证。

4.确定各银行代收网点。根据各银行及收费单位的分布情况,确定代收网点,除各专业银行及收费单位的分布情况,确定代收网点,除各专业银行的营业大厅以外,还确定了8个储蓄所作为代收网点。

5.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对实行“票款分离”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对银行代收网点人员进行培训。

6.统一办法、分步实施、分批分次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票款分离”管理。

二、主要成效

1.实行“票款分离”工作是进一步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

生,可以纠正乱收费现象,以及收费单位截留,坐支和私设小金库等现象。至2000年12月止,财政专户共收入35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05万元,增幅33.61%。

2.提高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行“票款分离”后,各项收费收入由缴款人直接存入财政专户,使预算外资金在帐户停留的时间缩短(不要通过收入过渡户),增加了财政专户的月平均余额,由原来的二百万元,增至约四百万元。同时在当前县财政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便于管理的调度资金,保证了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3.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打下基础。现行各部门单位实行零基综合预算,实行“票款分离”能为编制财政综合预算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为“国库统付”及“政府采购制度”等提供相关数据。

4.能逐步消除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由于将单位的收费收入直接缴入财政,增强了调控能力,同时也加强了社会对收费及单位的监督。

推荐第4篇:无锡市社会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考察报告定稿

关于无锡市社会事业改革考察报告

无锡市2006年推行的社会事业改革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市领导也非常重视,按照市委副书记的批示,今年9月份,市编办、市体育局、市文化局一行5人专程赴该市,听取了当地有关部门关于改革情况的介绍,并走访了无锡市体育局、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无锡市体育中心等单位,了解了无锡市社会事业改革的情况。整体上看,无锡市正在推行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社会事业改革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无锡市事业单位改革基本情况

无锡市是中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体教文卫基础设施,例如在全国位列前

十、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无锡市在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事业运作新模式。

(一)改革背景

长期以来,社会事业发展实行的是政府出资建设、政府统一管理的体制,各级政府社会事业行政主管部门既“管”又“办”,容易造成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的问题。这样的体制一方面使得行政主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举办的事业单位上,弱化

1

了对全社会、全行业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管理,没有利益的事不想干,往往偏袒下属事业单位的利益,排斥甚至压制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主管部门控制了下属事业单位“人财物”大权,客观上不利于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活力的焕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样的体制机制已越来越难以适应老百姓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无锡市委、市政府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于2005年6月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事业单位改革列入全市七大重点工作,并重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改革。

(二)改革目标

无锡市选择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四个领域进行改革攻坚、重点突破,实施了体制和机制的联动改革。改革目标,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将行政部门的职能从过去主要偏重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归位到全社会、全行业管理上来,从而“管”得更全面、更到位;二是激发事业单位活力,逐步增强事业单位的自主性,从而“办”得更精、更好;三是引导社会力量规范进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有序竞争的公益事业发展新局面,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公益服务的需要。

2

(三)改革内容

1、组建四个中心

2005年底,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无锡市按照“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分别成立了市医院管理中心、市学校管理中心、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按照新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开始运行。

2、关于四个管理中心的职能定位、管理范围、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情况

职能定位:新组建的四大管理中心,为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代表市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作为政府办社会(医、教、文、体等)职能的责任主体,负责对所属事业单位的资产、人员和业务管理,并接受政府工作部门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的市政府直属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相当于正处(县)级建制,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

管理范围:四个管理中心和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相对独立运行。原则上本行业所有非行政管理类、有偿公益性事业单位统一划入管理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其他事业单位,资产和人员由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这些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只改变隶属关系,其他不改变。例如“学校中心”只管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市属公办高中、高职,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管理权限划归各区,财政拨款相应划转;教育局

3

管理教育电视台、招办等单位。“医院中心”只管理医院、卫校等单位;卫生局管理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血站等单位。“文化中心”只管理馆、院、团等单位;文化局管理文物局、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体育中心”管理体校、武术馆等单位;体育局管理气功办等单位。

人员编制:无锡市编办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不新增编制,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原则,一是从紧控制内设机构设置,从严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二是确因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的编制数全部从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划转,做到没有新增财政拨款编制。

经费保障:四个管理中心人员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款。

3、关于中心与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职能定位关系

局、中心的关系在改革之初,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主要管“天下”,中心主要管“脚下”。局对于中心,没有垂直的行政隶属关系,只有宏观管理、行业规范、政策服务和监管职能,而中心主要是履行政府出资人的职责,以出资人身份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人、财、物和业务管理,中心管的脚下是局管的天下的一部分,中心要接受局的行业指导和监管。

4、改革成效

改革一年多来,无锡市初步扭转了以往行政部门的“管”的一手太软、“办”的一手太硬的弊端,政府行业指导、依法监管的职能得到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机制进一步激活,全社会包括政府

4

对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初步建立起了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根本目的的社会事业发展新体制,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卫生方面。全面普及了社区卫生服务,新农合参保情况居江苏省首位。服务质量上去、价格费用下去,医疗纠纷投诉量大幅度下降,市民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

(2)教育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群众的教育负担有所下降,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国际化取得积极成果,在锡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明显改善。

(3)文化方面。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对群众免费开放。打响历史文化品牌,增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艺等13项地方特色文化列入首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术创作和生产成绩斐然,《阿炳》、《太湖鱼米乡》等剧目在国内、省内叫响。

(4)体育方面。在城区兴建了一批全民健身工程、点、站,在区县村村建立了全民健身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场馆经济效益显著,2006年,市区各主要体育场馆创收3200多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

管办分离后,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数量大大减少。例如:市卫生局内设机构由12个减少到9个,由于划出了对市属医院

5

的人、财、物、业务管理职能,将一些职能进行了归并,组织、宣传、统战、人事、老干部工作、工会、团委、妇女工作等职能原来由3个处室承担,现全部由组织人事处(工会、团委与其合署)1个处室承担;医政处与科技教育处合并为医政科教处。在新的卫生局职能规定中,加强了卫生法制、监督执法、基层卫生、社会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等职能。

5、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局与中心职能定位和工作细分还不够清晰。 (2)局与中心工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3)由于改革先行一步,职能部门上下、左右工作不衔接。 这些问题造成一些不对等、不对口、不衔接等现象,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落实及效能水平。比如,部门参加全省会议、向上报送材料、接待上级领导、传达上级精神、转发上级文件,以及与全市(县)区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等,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我市体育、卫生、教育、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我市体育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均表示,无锡市成立四大中心,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是社会事业改革的方向,有利于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和监管职能得到加强,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进一步激活。无锡改革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从我市经济发展和现有基础设施来看,目前不具备像无锡的经济条件,不能全盘照搬无锡改革的模式,或者等待时机成熟再行改革。理由主要有:

6

(一)我市现有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基础设施陈旧、功能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实力,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比如体育局现有体育场馆仅适合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或赛事,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开办的健身场馆相比,群众性体育功能缺失、档次不高,难以跻身竞争行列。

(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能像无锡投巨资兴建中心、场、馆,城市综合环境跟不上。

(三)群众经济收入低,消费意识落后。比如还没有形成花钱买健康的社会风气。

(四)担心改革后,局与中心在职能定位与工作分工方面产生矛盾,协调不好,影响工作效能,新成立的中心上下、左右工作不衔接。

另外,文化局提出,无锡改革将原主管局划入中心的人员仍保留公务员身份与公务员法等法规抵触。教育局提出,城区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困难很大,容易引起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三、几点启发

(一)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社会事业改革的方向

通过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管办分离后的主管部门剥离办事业的职能,变管办合一为专司管理,政府与原下属事业单位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使其对行业的监管和对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而新成立

7

的社会事业管理中心,作为政府办社会职能的责任主体,虽然多了一个层次,但是其专门负责办好社会事业,精力更集中、管理更专业,与事业单位捆绑在一起,能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发展出谋划策,最大限度地盘活国有资产,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二)社会事业单位改革要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否则改革不到位

一是必须理顺政府与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使各部门将工作重点转变到政府应有的监管和服务上来,转变到政策导向、规划布局、严格准入、行业指导与监督管理、建立评价标准、购买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等上来,充分体现政府应有的角色定位,即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

二是必须实现政府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工作重心从脚下的市属事业单位向“各层级”、“全行业”转移,向公共的、农村的、社区的拓展;服务对象从“政府办”向“非政府办”延伸;工作立足点从城市向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下沉。

三是必须转变政府包办社会事业的状况,大力引进民资外资,为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搭台清障,形成社会事业社会办的新格局。

四是必须改变政府“以钱养人”的财政支出方式,变按照人头的“定额拨款”为“定项拨款”,由政府按项目购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并将投入重点转向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社区文化、农

8

村教育、卫生,提高财政对公共事业投入的效率。

五是必须建立社会事业领域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形成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管理运营机制,使社会事业得到更快发展,职工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三)“管办分离”的事业单位改革需要相关改革的总体推进来保证

无锡市事业单位的“管办分离”改革是一次全市层面的整体推进。无锡市实施了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将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改革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行业协会与学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以整体推进来保障单项改革,以单项突破来带动全局,多项改革在推进上相互配套、相互支撑,在成本上相互抵消、相互冲减,极大地减少了改革引起的矛盾和阻力。因此,我们要借鉴无锡这一成功经验,在制定改革方案时,要集思广益、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多听取上级、专家、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和群众等意见和建议,力求在改革方案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成本和改革风险、最大限度地增加改革收益。比如,推行社会事业改革,需要投融资体制改革跟进,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真正实现“社会事业政府社会共同办”;需要社会保障制度跟进,保障职工有风险承受能力,不会反对改革;需要人事、分配制度跟进,充分激发人的活力。要实现义务教

9

育阶段学校下移,就需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保障教师工资同城同薪,如果强行单兵推进,单纯下放学校,势必造成教师队伍大乱。总之,社会事业改革不是单纯事业单位内部的改革,也不是一个政府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多项改革配套,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完成。

(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办社会事业改革要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模式,还有一定的困难,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无锡市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目标的事业单位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得益于两个条件:一是无锡市经济实力雄厚,当地财政能够投巨资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搞基础设施建设,从外部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些硬件条件能够吸引群众参与进来;二是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人员广泛交流,开放的城市、先进的思想,也促进了当地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了各类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能够发挥作用,以体育为例,付费健身、花钱买健康的思想在当地大有市场,全民健身运动在当地搞得火热朝天。而在我们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仅凭当地的经济势力和落后的消费意识,推行改革,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现在不宜盲目跟进,待我市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城区一大批新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包括新图书馆、科技馆、体育中心等建成后,政府组织多个部门,即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还要有财政、国资、人事、劳动保障、发改委、税务、工商等部门,深入到事业单位、群众中调查研究,

10

考证我市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的方案。

11

推荐第5篇: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索中的北京模式

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索中的北京模式

黄强

2012-12-26 14:52:24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4期

【内容提要】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是事业单位改革重点之一。北京市自2004年起,先后在海淀区和市民政、园林绿化、医疗卫生领域,围绕解决政事合

一、管办一体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管办分离”的北京模式。本文指出了北京模式的实质是体制内机构监管模式,分析了北京在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索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事业单位 管办分离 北京模式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但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的事业单位,其改革虽然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相对滞后,其管理和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同经济领域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相类似,社会事业领域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政府不仅包揽社会公共事务,而且主要采取直接举办事业单位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形成了政事合

一、管办一体的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为政府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带来体制性障碍,造成社会事业发展活力不足。

北京市自2004年起,先后在海淀区和市民政、园林绿化、医疗卫生领域,围绕解决政事合

一、管办一体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管办分离”的北京模式,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在本文中,“管办分离”的“管”,是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办”,就是“行业主管部门具体举办事业单位的职能”。“管办分离”是指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与举办事业单位职能的相互分离。

一、北京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索实践

(一)海淀:设立区政府直属特设行政机构

2004年3月,海淀区被确定为北京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2005年5月18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方案明确,要以理顺政府部门职能为重点,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为两翼,解决政府部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解决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分割的问题,解决事业单位人财物事的管理问题,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

一是政府部门重新定位。取消政府部门举办事业单位的职能,加强其社会管理的工作力量;将原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代表,与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主体建立契约式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由部门内配置向全社会配置转变。

二是搭建一个平台,成立管理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机构——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共委),作为政府特设机构,承担所属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管理职能。

三是改革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和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分类,经营服务类的转制或撤销,将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划入公共委管理;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建自我管理的现代运行机制。

2005年7月18日,海淀区公共委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召开了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按照改革的实施安排,选择区卫生局、文化委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将卫生局所属26个事业单位和文化委所属3个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入公共委,海淀剧院、电影管理处转制为企业,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文化文物管理等事业单位整合转为行政执法机构,初步实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区卫生、文化两个部门也及时转变职能,把工作定位于“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逐步实现由“办事业”向“管事业”的转变。海淀区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试行意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方式和程序,鼓励了社会生产、多元参与,如采用定向委托、合作的方式举办海淀文化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区卫生局统筹考虑全区社会医疗资源,提出发展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三大任务,有效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区卫生局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举办的医疗机构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调整后,根据人随事走原则,人员编制有效精简,划入公共委。区卫生局由13个科室精简为6个,行政编制由57名缩减为37名;区文化委由6个科室精简为4个,行政编制由23名缩减为21名。

公共委成立后,积极履行“办事业”的职能,研究拟定了《海淀区“十一五”期间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和《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及16个分办法,在《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目标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首次提出“公共服务指数”概念,在国内率先应用于对所属事业单位的量化考核,确立了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了对第一批划入29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在财政拨付机制上,海淀区探索实行将公共委所监管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和专项财政经费直接拨付给事业单位,减少“二层楼”问题。同时,推进二级医院与山后卫生院全面合作、“捆绑式发展”,广泛开展与市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交流合作。代表区政府投资新建了全国首家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医院——上地医院,并在羊坊店、北部农村地区也建立了这样的惠民医院,缓解了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开展“公共服务进万家”活动,将社区文化、大院文化和农村文化有机结合,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发展。

(二)民政:设立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北京市委、市政府继2004年确定海淀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试点后,2005年增加市民政系统作为试点单位,意在探索解决部门举办众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消耗大量精力,难以承担面向社会的服务管理职能的问题,同时可以在区域和领域两个层面,比较改革成效。

民政试点推开后,市编办会同市民政局,对民政系统政企、政事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民政事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参考海淀经验,组建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探索“管办分离”,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改革思路。

一是民政部门职责调整,“有进有出”。“进”——将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处、殡葬管理处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到市民政局机关,加强民政部门社会管理职能:“出”——将市民政局机关承担的对所属福利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等内部事务管理职能划给新组建的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

二是以管办分离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作为市民政局管理的相当副局级事业单位,在市民政局和其曾直接管理、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了中间层、隔离带,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管办分离,为市民政局转变职能和实现政企、政事分开奠定了基础。

三是推进民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民政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划入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的承担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中心要研究加强存量资源的整合和增量资源的调整,对确需由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购买服务等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政公益事业,积极构建政府直接举办福利事业与多元化主体共同提供相结合的民政公益服务体系。

2005年12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该改革试点方案。2006年9月,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初期纳入中心管理的事业单位从机构数量上接近市民政局事业单位机构总数的13,从编制数量上接近市民政局事业单位编制总数的12。操作中,根据改革进展情况,按照成熟一个、划入一个的原则,逐步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划入中心后,按照整合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由中心负责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中心建立起较为灵活的用人机制,除处级干部由市民政局党委决定任命外,所需人员全部通过竞争上岗方式遴选产生。

改革后,市民政局及时转变职能,从统筹全市社会福利资源出发,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等15项社会福利新政策;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加大福利机构的投资建设力度,先后投资1.7亿多元,完成了多所福利院的改造,推动了首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三)园林绿化:设立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2006年以前,北京市城乡园林绿化管理职能分别由两个部门承担。一个是市园林局,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主要承担市区城市绿化、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另一个是首都绿化办,与市林业局合署办公,既是首都绿化委的办事机构,也是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承担市区、风景名胜区外的植树造林,林政和森林资源管理,路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果树、花卉产业管理,林场、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和自然保护区(含湿地)的管理职能。

为加强全市园林绿化和林业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2006年,市政府决定调整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将市园林局和首都绿化办(市林业局)合并,组建市园林绿化局,挂首都绿化办的牌子,形成了优势互补、无缝对接的首都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两个部门整合后,其所属事业单位也需要整合,但进行简单的叠加合并不行。一方面,两个部门事业单位多达52个,人员编制万余人,队伍庞大,类型多,管理难度大,如直接划入新部门,势必在较长时间内牵扯精力,影响其全面履行园林绿化的行政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原先两个部门分别直接管理的市属公园、林场、苗圃等事业单位,也存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特别是11个市属公园,事业编制7057名,不仅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多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政治任务和全市性节日游园活动的组织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调整中需要重点考虑。

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抓住契机推进改革试点,经市编办报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组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为市政府直属相当正局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11个市属公园及相关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管理,并接受市园林绿化局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这项改革,有力推进了园林绿化领域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了对市属公园的管理。同时,占园林绿化事业单位70%人员编制的市属公园划转到中心,也减轻了市园林绿化局管理难度,同时还缓解了干部安排的压力。

改革后,市公园管理中心统筹全市公园资源,实施公园文化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了一批市属公园品牌,如玉渊潭樱花文化节、北京植物园桃花节、香山红叶文化节等,几年来累计接待游人7.9亿人次。市园林绿化局在组织开展全市绿化美化、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监督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四)医管:设立市政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

2009年3月17日,中央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针对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

按照中央精神,北京在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协调、统

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总体考虑是,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组建专门的市医院管理机构,由市政府授权履行市属医院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集中精力履行“办医院”的职能,强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市属医院的运营水平和社会效益。市卫生局不再直接承担“办医院”的职能,集中精力履行面向全社会的行政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同时,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医疗卫生服务。

在具体的机构设置形式上,主要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设置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与市卫生局相互独立,类似于海淀“公共委”,“管办分离”比较彻底,但实践中可能会与市卫生局在工作协调上产生困难。另一是设置为市卫生局管理机构,便于协调与市卫生局的关系,但这种“管办分离”不够彻底。为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机构性质上也存在两种选择:一是作为市卫生局管理的行政机构,主要考虑是“办医院”的职能属于内部行政管理职能,应当设置为行政机构,但受到政府机构和行政编制数额的限制。二是作为市卫生局所属的相当局级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种机构设置可借鉴民政、园林绿化经验,为未来改革预留空间,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即,将来还需要转为行政机构。

方案提交市编委会审议时,市编委会决定,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步伐可以大一些,机构设置与编制配备可以精干一些,确定将市医院管理机构设置为行政机构。经报请中央编办批准,设立市医院管理局,为市卫生局的部门管理机构。

2011年7月28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将市卫生局所属的21家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所属宣武医院纳入市医管局管理。改革后,市卫生局承担北京医药卫生行业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职责;市医管局专门负责履行由市卫生局剥离出的举办市属医院的职能,管人、管事、管资产。

二、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的北京模式

综合起来看,北京的四种改革形式(详见表1),一是在机构性质上,海淀区公共委、市医院管理局设置为行政机构,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市公园管理中心设置为事业单位。海淀区公共委、市医院管理局履行的都是对所属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监管权,属于内部行政职权,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应当由行政机构承担。因此,公共委和医管局的改革是一步到位的,而两个中心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还存在着“二次改革”的问题。二是在隶属关系上,海淀区公共委和市公园管理中心属于政府直属机构,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和市医管局属于部门管理或所属机构。前者优点在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较为彻底,但两个部门之间容易存在职责交叉,增加了协调成本。后者“管办分离”不够彻底,容易使事业单位感到多了一个“婆婆”,增加了一个管理层级,但部门协调起来较为顺畅。三是在管理范围上,总体上都是搭建一个平台或划入一个管理平台。海淀区公共委参照“国资委”模式,第一步改革包括卫生和文化,实现了跨领域管理。这是从整体意义上推进“管办分离”的探索,对今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管办分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较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情况更加复杂,一个机构办多个不同领域的事业,从机构设置上是精简了,有利于社会事业资源的统筹使用,但同时需要组织提供多个领域的公益服务,工作难度大,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这种改革需要随着管与办的职能内涵不断清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才能逐步实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他三个机构都只涉及一个领域,情况相对单一,可以减少改革推进的阻力,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也体现了比较强的专业性。但由于社会事业领域的行业较多,可能导致机构重复设置,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四是在改革进程上,海淀试点在先,民政、园林绿化紧随其后,今年又在医疗卫生领域继续探索,使改革持续推进,不断深入。

理论和实践上看,“管办分离”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建立新型隶属关系模式。包括:(1)新成立的主管部门为综合性机构(公共委)。(2)新成立的主管部门为单一性机构(与原主管部门平行关系,如园林绿化)。(3)新成立的主管部门为单一性机构(与原主管部门仍然是隶属关系,如民政、医管)。

二是契约模式,效力不如法律。包括:(1)不改变隶属关系,评价机构仍为主管部门(签约方),虽然签订契约,但权力很难真正下放给事业单位。(2)破除隶属关系,评价机构仍为主管部门(签约方),但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是平等关系,权力真正下放给事业单位(签契约是为了固化事业单位权力)。

三是中介模式。前提是赋予中介较为充分的权力,由中介反馈给评价机构,否则真正的评价机构还是主管部门,中介只是摆设。包括:(1)不改变隶属关系,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2)破除旧的隶属关系,建立新的单一性隶属关系,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3)破除旧的隶属关系,建立新的综合性隶属关系,同时引入多方评价机构,以解决新的综合性隶属关系管理机构“专业化”不足的弊端。(4)破除隶属关系,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是平等关系,权力真正下放给事业单位,评价机构为第三方评价机构。

四是法定机构模式。法定机构从法律层面上破除隶属关系,不建立新的机构,不用签订契约。直接通过法律赋予,建立法定机构,保证法定机构的独立性。包括:(1)可以直接向业务主管部门负责。(2)可以直接向立法机构负责。(3)可以通过中介机构向业务主管部门或立法机构负责。

北京“管办分离”的四种改革形式,实际上只是一种模式,即体制内机构监管模式,也就是建立新型隶属关系模式,都还是基于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监管的。改革之初所强调的建立起新型的监管关系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实现。四种模式的核心不在机构性质、设置形式等,而在于构建什么样的监管关系。这就给北京“管办分离”的探索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但不论怎么说,北京的四种“管办分离”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加快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石三鸟”的改革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提升了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能力。“管办分离”后,行业主管部门从举办和管理事业单位的繁重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全局高度、全社会范畴、公正立场上行使各项职能,促进了政府职能到位、市场职能入位和社会职能归位。改革涉及部门普遍增强了宏观管理、制定规划等职能,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打破了原来所属事业单位能干什么就规定什么的工作定势,公平公正地做好“裁判员”,提升了政府部门全面履职的能力。

二是推进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管办分离”后,相关部门探索建立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用人机制、财政拨付、绩效考核等方面,均有一些创新,在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是加强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管办分离”后,事业单位专门管理机构,代表政府积极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整合存量、扩大增量、拓展资源等,促进政府投资举办的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政府直接生产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管办分离”后,行业主管部门还打破过去只由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格局,积极将其他各类社会主体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中,促进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培育。

三、问题与建议

作为一种改革探索,北京“管办分离”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触动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政事一体化体制,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深思。

(一)问题

一是对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的认识还需要深化。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是一种制度创新,必然要受到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利益格局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动机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同认识。特别是由于涉及到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调整,个别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认识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是“下改上不改”制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制度是我国自上而下建立的一种特有的组织制度,政治性、政策性都非常强。在北京的改革探索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制度支持,加之试点单位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权限不足,因此只能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有限探索、迂回推进。特别是在体制惯性的影响下,上级对口行业主管部门难免会有干预的问题,难以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布置工作等方面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事业单位专门管理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关系需探索完善。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成立后,如何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尤其是与原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仍需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如处理不当,就容易使事业单位由原来的“一个婆婆”变成“两个婆婆”,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

四是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刚刚出台,实践中一时难以全面配套;二是真正自主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与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尽完善,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四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政策尚须规范,产权转让需加强监管;五是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任重道远。

(二)建议

第一,进一步坚定改革方向。事业单位改革是社会事业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要求。北京市的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央的改革要求,也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索了路径。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出发,从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的大局出发,正确认识“管办分离”的重要意义,用改革的办法消除“管办不分”的体制障碍。

第二,积极探索多种改革模式。北京的改革探索,是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的。目前,国内对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的模式还没有统

一、权威的界定。从全球范围的管理实践看,国内的探索只是体制内机构监管模式,还有法定机构监管模式、契约管理模式、第三方组织监管模式等可以借鉴。总之,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强求一个模式,搞“一刀切”、“齐步走”。

第三,加大支持改革试点力度。事业单位“管办分离”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方方面面的呵护。特别是在大的体制环境未作变动的情况下,需要各部门的理解、鼓励与支持。无论是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综合管理部门,还是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都应从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支持改革探索,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在工作对接上给予帮助。

第四,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研究细化北京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分类的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管办分离”。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政府雇员、人才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研究完善工作人员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等。

第五,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要真正实现“管办分离”,还应使现有的事业单位真正具有独立的法人主体地位。借鉴发达国家举办公益机构的经验,通过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并辅之以其他各项制度的改革,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公益目标明确、法人地位独立、运行机制健全、能够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机构。

第六,大力推进公共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推进事业单位“管办分离”,还要打破社会事业举办主体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单一的现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事业单位举办和公共服务提供中的积极作用,使符合条件的社会主体都能够积极投身到举办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中来。

推荐第6篇:管办分离 政事分开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管办分离 政事分开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思路,努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了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代表区政府行使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现行的政府各部门,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

又直接举办事业单位,造成“裁判员”与“运动员”不分,采购与生产不分,政府部门难以公平、公正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不利于形成社会事业发展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来管理所属事业单位,导致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力量不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就是在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四项职能要求,剥离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业”的职能,使其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归位。

第二,促进事业单位转型。多年来事业单位累积形成的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改革深化、社会管理转型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从海淀区来看,一是规模大,包袱重。截止到2004年底,共有区属全民事业单位约600多家,编制总数3万多名。二是成本高,人头费挤占事业经费。三是资源分割,[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重复建设。区属各部门所辖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大多业务不饱满,大量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得不到整合利用,效益低下。四是缺少特点,活力不足。事业单位过分依赖政府部门,举办主体单一,管理行政化,缺乏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大大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就是要让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机关,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改企转制,其他事业单位在公共委的整合、引导下逐步进入市场,在公共服务提供等市场化竞争中增强实力。

第三,促进公共服务发展。近年来,随着海淀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截止2004年底,海淀区有各类单位11万家,这对海淀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业,市场机制缺位,公共产品单一,产出效益低下,公共服务事业得不到充分发展。[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就是要由政府特设机构来统筹整合公共事业资源,提高所属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使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提高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机制,培育、利用、整合区域内各类社会事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海淀区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部门重新定位。按照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的职能定位,取消试点单位区卫生局、文化委举办事业单位的职能,压缩原管理所属事业单位人、财、物等方面的内设机构和行政编制,加强其社会管理的业务力量。将原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政府部门管理,即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作为直属单位保留在区卫生局;社会文化管理所、文物管理所合并为文化行政执法队保留在区文化委。将卫生局、文化委作为政府购买医疗、文化公共服务的甲方代表,采取合同外包、招投标、民办公助等形式,向区公共委所属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主体依法、公平地购买公共服务。

第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管理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机构。海淀区政府成立了“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简称“公共委”,作为区政府正处级的特设机构,代表区政府行使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按照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行业规划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区公共委”。主要承担五个方面的职责:一是负责组织协调所属事业单位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划标准以及行业体制改革措施;二是负责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三是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存量资产的整合以及系统内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四是负责组织指导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党群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

第三,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制度。一是梳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明确事业单位分类。将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划入公共委管理,将不应由政府提供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制或撤销。即将区卫生局所属海淀医院等26个事业单位以及区文化委所属文化馆等3个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入公共委,将海淀剧院、电影管理处转制为企业;评剧团在妥善安置人员的基础上,撤销其建制。二是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扩大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公共委只管所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考核任免,其他人员由事业单位自主逐级

推荐第7篇:工程管养分离方案

##

水工程“管养分离”实施方案(草案)

‘‘、境内重要堤防总长123.91km,沿堤中型涵闸4座,小型涵闸3座。淮北大堤为32.77km,淮右堤(黑李上段)6.08 km,淝左堤39.84 km,淝右堤13.86km,茨淮新河右堤31.36 km。目前我局所辖堤防已全部取消群管运行模式,实行的管理模式为基层职工即是管理者、创收者又是养护劳动者,即管理、养护、经营三者融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人兼数职,即要把工程管理好,养护好,还要把工程维护好,任务重且繁琐,管理模式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精等问题。根据省淮河局安排,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水利工程管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的分离势在必行。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因单位而定,在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工程管理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逐步分阶段分批先行试点水工程“管养分离”,现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水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工程运行管理运行机制势在必行。把工程养护任务推向市场,,择优选择队伍,精细管养,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就是举措之一。2014年上半年我局把淮北大堤草皮养护推向市场,

内部试点管养分离,如果试行成功,2015年内部推行沿淮涵闸、堤防、河道管养分离,2018年所辖工程内部全面实行管养分离。再经过3至5年运行,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工程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把工程养护工作交由市场运作。

二、实施步骤

1、成立管养分离实施领导小组;

2、经费测算;

3、制定管理、考核办法;

4、落实实施方案;

5、一年后总结经验。

三、2014年任务

利用第二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机会,在原局河道工程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养护公司,把淮北大堤草皮护坡日常养护任务以合同制管理方式交于养护公司,年底总结经验,研究是否继续推行。草皮维护内容:药物人工除杂、药物封闭、白色垃圾清除、草皮控高及清理割后附属杂草等。土石方修补另行安排。

四、运行模式

由于省淮河系统未有实行工程“管养分离”的经验可借鉴,试行时参考长江局及江、浙地区管养分离的办法,结合我局人员超编较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拟内部暂时实行“管养分离”,待养护队伍培养成型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再推向市场。

1、遵照水利部\"剥离辅助、精干主体\"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管

理体制改革要求,从深化管理单位内部改革,理顺内部管理体制着手,把承担维修养护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建立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实体。按照\"管、养\"(即管理、养护)分离的改革原则进行。

2、成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事、工程、财务等业务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3、注重合同管理。管养分离后,与养护公司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制定日常管理标准、要求,明确维修养护任务、经费,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违约责任、奖惩办法等,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日常养护时间暂定为

4、

5、

6、

7、

8、

9、

10、11月份的月初进行,共计为8次,标准参考省局堤防管理考核标准。

4、制订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考核制度,按考核时间分为月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系数分别为1.3、1.

1、1.0,考核结果作为养护费用支付的依据。初步设想公司组建人数10人,暂定为局直属机构,业务指导为局工程股。日常现场监管由相关管理所进行,并对草皮养护进行评定打分,决定该所堤段草皮养护的等级。县局根据相关管理所评定结果进行养护经费支付,养护经费基础由局领导小组另行进行测算。堤段草皮养护作为管理所工作之一参与县局的工程管理月、年度考核。如果管理所连续2次月考核等级为良好以下,局领导小组将对该管理所的草皮养护考核等级重新进行评定。

5、养护公司可对外承接水利工程养护、修理任务,实行有偿服务。

6、县局领导小组采取每季度定期对养护公司进行财务检查,。

7、水利工程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在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管养分离”。如2018年全面试行成功 ,养护公司将完全脱离主体,走向市场,参与竞争。

\"管养分离\"作为一项全新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望省局给予大力关心、支持和指导。同时,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分析矛盾,为全面实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8篇:安管办

据悉,该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将建立以自身为主导,反贪、反渎、公诉、侦监等业务部门相互协作的案件管理机制,形成“六统一”的工作模式。即统一负责受案受理、流转;统一负责办案流程监控;统一负责扣押、冻结款物监督;统一负责对该院名义执法的法律文书的进行监管;统一开展办案质量评查;统一负责业务统计分析以及其他事项。

案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业务,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特点,涉及各个业务部门。案件管理办公室与各业务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案件管理与案件办理的关系,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的关系,监督与配合、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提高检察机关管理科学化水平。”该院分管领导说。

该院案件管理办公室成立后,检察机关受理的案件由案管办公室统一进行登记、分流,并对主要办案程序进行网上全程跟踪服务与监管。通过对各项办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织案件质量评查,发现问题,总结原因,督促整改。

推荐第9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调研报告

崇阳县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调研工作汇报

一、水管单位基本情况

崇阳县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陆水河的中游,湖北省南陲,幕阜山脉中段北麓,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县境东西最长61km,南北最宽52km,国土面积1968km2,折合295.2万亩。辖区内河港众多,落差大,河流水系发育,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有各类水库11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

(一)型水库11座、小

(二)型水库97座;除108座小型水库按地属原则划归乡镇管理外,我县5座大中型水库专门设置了水库管理机构。

在2008年实行水管体制改革以前,由于水库管理机构人员总量严重超标,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导致水管单位资金入不敷出,水利工程日常运行难以为继。

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精神,水管单位实施“管养分离”改革。其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县先是在大型水库(青山水库)进行改革试点,然后逐步推广至四座中型水库,于2008年底初步完成我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二、水管单位收支及运行管理情况

1、大型水库

青山水库管理局是负责我县大型水库青山水库日常工程养护管理的主体单位。该单位试行轮岗制,单位人员总数94人,目前在职人员60人,待岗人员34人。2013年总收入330万元,其中供水收入300万元,其他收入30万元;2013年总支出330万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日常管理开支250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支出80万元。

2、中型水库

我县有台山、香山、杨林桥、石壁四座中型水库,分别设立了水库管理处进行日常工程养护管理。四个单位定编16人,目前在职人员15人,退休人员27人, 2013年总收入95.2万元,所有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2013年总支出95.2万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日常管理开支55.2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支出40万元。

水管单位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产权不清。我县水利工程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与地方乡村在产权划分上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我县正在加大对国家相关法律的宣传讲解,加快水利工程产权认证及水利工程维护改革工作,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2、历史包袱过重。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前的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总量过剩,水利管理单位财务底子单薄;改革后人员得以精简,但离退休人员在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而水利管理单位账面上根本没有资金来加以解决。

3、经费不足。由于我县水利管理单位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拨付,受我县财力不足影响,经费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人员开支以及工程养护,不能满足我县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

三、水管单位管养分离情况

1、大型水库

青山水库管理局在2006年试行体制改革,本次体制改革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将水管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单位,并将单位定编人员的基本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提前退休,最后在剩余干部职工中进行竞争轮流上岗,通过上述方法有效的分流了大量人员,使青山水库管理局轻装上阵,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定职、定责,严格目标管理,实行奖优罚劣,推进了水管单位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改革,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完成后,工程管理独立出来,水库日常运作得到了有效保障,工程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青山水库管理局内部分离出18人编制成维护组,确保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日常化、标准化。

2、中型水库

2008年初,在县水利局的主持下对四座中型水库进行了管养分离体制改革,改革基本依照青山水库的标准执行,只是在人员编制上按每座水库4个人定编,不实行轮岗制,2008年底全县四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意见及建议

1、建议退休人员各项费用及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2、建议按权责相等的原则,出台水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造血功能,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推荐第10篇:组织办工作汇报

组织办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1年,街道组织办紧密围绕党工委的中心工作,结合“十二五”开局谋篇,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和“三思三创”活动中,不断实践“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理念,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础,平稳有序地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去年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基础上,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的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村级组织班子的选优配强。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做到了准备充分、部署周密、注重细节、程序到位、秩序平稳,使各项目标、要求都得到较好实现。

在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后,我们还花大力气做了两件事。一是加强对行政村新一届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6月份集中三天时间,街道对新一届村级组织工作人员和撤销村董事长进行一次全面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纪律、财务监管、村务管理、村镇建设、社会保障等。8月中旬组织全体村委会主任参加了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和区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的全区村委会主任培训。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各行政村两委会制订了任期发展规划 - 1 -

和书记、主任的履职承诺。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队伍,完成了对等行政村党支部班子的调整及结构优

化工作,顺利完成了拖延了多年的撤村并居工作,完成了等撤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工作。

二、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要求,为主动适应全域城市化建设新形

势,街道党工委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加快构建条融于块、双向受益、优势互补的城乡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于2010年规划设置了覆盖、辐射24个行政村、10个撤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8个区域化管理片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在推进区域化党建、社区化管理进程

中,我们实施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在去年年初制订规划,8个片区全部成功获批成为全区首批实施区域化管理片区,目前全街道有6个三类区域化管理片区,二类、一类片区各一个;第二步在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区域化管理体制试点,其余5个片区按照“先融合后完善”的实施策略,同步探索以区域化党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新体制;第三步适时启动另两大片区区域化管理。

雪中送炭,破解难点。“三位一体”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是

在基层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区域协商议事组织的设立,实现了民意诉求渠道的畅通和区域利益的整合,为区域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矛盾调解等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平台。如社区建立的区域企企联防协调机制,社区在无物业管理小区实施的“居民自治

五自诀”等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社会管理难点问题。

顺水推舟,融合资源。区域性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得到不断提

高,“三位一体”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区域各类资源,真正实现了“区域资源为我所用,用我所长服务群众”。 7月召开了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进会,在深入排摸区域资源的基础上,9月底前完成了两个片区区域性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区域性协商议事组织组建。三个片区区域性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区域协商议事组织的组建工作正在实施中。

强化服务,促进和谐。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社会管理

主体,在全面整合政府下延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区域内各类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已经初步形成城乡均等的公共服

务网络,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等服务品牌,都深受居民欢迎和称赞。

三、积极实施非公企业党组织“百日集中组建”专项行动

自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百日集中组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企业“双强争先”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以党建工作、组织全覆盖为目标,集中排摸、强化服务,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一是深入排摸,掌握动态。根据市区组织部有关要求,我们

迅速行动,组织力量对全街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党组织以及运行情况、规模以下企业职工人数80人以上建立党组织情况、规模以下企业职工人数30人以上党员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排摸。在调查摸底的基础

上,9月底前新组建了四家非公企业党组织。

二是多措并举,夯实基础。在活动推进中,我们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包片联系工作机制,组织社区干部深入企业,以服务促组建、以服务推党建。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会议、座谈等形式,充分发挥 “3T大课、“党员QQ群”、“网上党校”的作用,努力扩大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积极抓好社区党务工作者、企业党务工作者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三支队伍建设和企业党员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同时继续深化双强争先活动,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进行特色挖掘、品牌培育,较好地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组织“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先争优促发展”系列活动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街道党工委以“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先争优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学党史、强党性”百场宣讲活动;组织大学生村官走进红色根据地,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组织新老党员进行集体入党宣誓活动;6月份启动新一轮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活动;在“七一”前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结合“三服务”专项行动和“美好家园”建设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做好“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亮诺、评诺、践诺活动;认真做好评先荐优、培树典型工作,今年“七一”期间表彰街道优秀党员207名。

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继续推进区域化管理,完善“三位一体”组织框架

借全国区域化党建和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的东风,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区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通盘筹划。年底前,,同时在这三个片区组建区域协商议事组织。不断完善以区域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公共服务组织为依托、协商议事组织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城乡基层组织新体系。

二、继续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组建率、覆盖率

下步我们将巩固和扩大非公企业百日集中组建的做法与经验,以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进为契机,以公共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和产业链为依托,按照“量上扩张、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的工作思路,采取区域覆盖、行业覆盖、街道统筹等多种办法,通过网格联建、行业统建、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区委下达年底新建10家党建非公企业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25%以上,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任务。

三、做好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创新党代表作用发挥途径。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要求,做好区第七届党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落实省委提出的党代表提案、提议、调研视察、列席党内重要会议、学习培训等五项制度。完善党代表联片工作制度,在每个区域性党组织中设立党代表工作室。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工作 继续加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续工作,做好届期已满的撤销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10月底前做好行政村超龄工作人员的清退工作。积极创新社区干部培养、使用机制,年底前对部分社区副职以上职位进行公开竞聘。按照 区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1年度基层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细则》要求,认真做好行政村、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工作,做到规范操作,公正、公平、公开。

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三服务”活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以“重心下移、保障攻坚”为主题,牢牢把握“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主基调,稳步推进“三服务”活动。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参与支大支重工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联点包片制度和机关干部联村(社区、企业)制度。主动帮助村级班子寻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之路,帮助社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第11篇:党政办工作汇报

党政办工作

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街道年度会议等重要会议的会务工作;

2、完成街道各项会议的文字材料及情况综合与反映等常规材料的撰写与报送工作;

3、做好街道相关后勤工作,着重加强食堂管理,加强对工勤人员的管理,做好街道水电等硬件设施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做好办公用品、福利用品的采购及福利用品的发放;

4、做好年度档案的归档工作;

5、全力以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4、拆迁工作:今年以来,党政办参与惠山浜、下河塘高层、惠盛路小区、下河塘白房子、联排别墅多个地块的拆迁扫尾工作,经历了多场攻坚战,面对挑战,我们团结一致,勇挑重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惠山浜剩余2户未签、1户未搬共有4人参与,下河塘剩余1户也有1名同志在积极参与;

5、引税工作:除1名同志外均完成目标任务。

四季度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内部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和科室部门提出的需要,做到反应迅速,落实到位,对于存在的问题做到主动面对,持续改进,不回避,不推诿;

2、进一步加强与科室部门及社居委的沟通,多了解情况,多请教问题,多商量对策,尽力做到沟通顺畅,配合密切;

3、做好04年前档案移交工作,迎接档案工作年度评估;

4、中心工作:拆迁工作全力参与,惠山浜力争尽早全面完成扫尾任务,引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 1 -

组织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1、认真组织好新一届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

2、全面落实《北塘区2011年度大学生社区干部管理意见》,召开了机关、社区大学生座谈会,组织社区大学生参加区委组织举办的竞技社区大学生培训班,加强社区大学生干部到街道部门的流动和锻炼,今年共有三名社区大学生到街道部门任职。

3、加强街道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后备干部库,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系列干部培训。

4、积极设立街道党代表工作室,已经正式启用。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方面:

1、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按照区委部署,扎实开展好街道社区的各项活动。

2、认真组织开展向北塘区人民检察院学习活动,开展了专题征文活动。

三、扎实推进新一轮“强基工程”方面:

1、加大“两新”组织覆盖,至9月底新进一家两新党总支(小天鹅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新组建一家两新支部(威孚公司下设转制企业),还有近10个企业正在组建联合党支部。同时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充实党建指导员队伍。

四、人才工作方面:

按照区下达的各项指标,我们按时序进度进行申报,目前引进人才245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人,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申报1人。指标上有欠缺,下一步将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加强与各类企业衔接,争取完成目标任务。

纪检监察

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1、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及廉政文化宣传活动,编发三期《党风廉政学习材料》,蓉湖社区廉政文化展览室建成启用。

2、深化内控机制建设,总结试点成果并在兄弟街道推广。

3、做好纪检五年来回顾总结,全面整理工作资料,编写特色工作交流材料。

4、开展督查工作,深入开展述职述廉及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和执法部门工作。

5、目标情况:考核10个项目中,除市级信息1篇未完成,其他均完成。

四季度工作重点:

1、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金马正在筹备,确保11月验收成功。

宣传工作

前三季度完成情况:

1、市级以上媒体总计录用945篇,其中无锡日报53篇,A1A2 版22篇,江南晚报32篇,无锡商报14篇,无锡北塘33篇。

2、协助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任务。

3、完成街道第四届商会换届选举工作。

4、完成地区统战基础信息大平台输入工作。

与去年同期相比,媒体录用情况无论是总体数量还是主流纸质媒体录用数均有上升,为历年之最。但与横向其他街道块面、特别是黄巷等宣传工作处于领先的街道相比,差距仍然存在,目前总数排名基本与北大街大致持平,领先于山北街道。

四季度工作重点:

1、查漏补缺,指导社区针对性策划报道,抓好无锡日报和无锡北塘两项短板的补缺工作。

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策划,争取多上反映街道层面管理创新、惠民服务等有实际影响力的主题和内容。

3、关注舆情信息,保证应对及时,处臵合理,维护地区宣传舆论正面形象。

4、全面完成2012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工作。

人大工作

前三季度完成情况:

1、多方收集建议,开好区两会。

2、制定《街道人大工委2011年度工作意见》以及重要活动安排。

3、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拓宽“两联系”工作渠道。

4、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民兵实训基地。

5、督办人大代表建议。

6、开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见面周”活动。

四季度工作重点:

1、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惠山古镇建设情况。

2、做好“两代表一委员”与群众面对面活动的通知及联络工作。

3、做好人大换届的前期准备及基础工作。

政协工作

前三季度完成情况:

1、组织委员开展学习区委九届十二次会议、市区党代会精神。

2、指导委员参与金马国际社区业委会、后龙船浜小区业委会、兴隆桥社区业委会等顺利换届,参与协助新成立的业委会开展工作。

3、安排调研参观惠山泥人制作室和惠山寺共建结对蓉湖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视察活动。

4、发动委员及单位参与文明创建。

四季度工作重点:

1、发挥各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骨干与无党派和各界别代表人土的作用和人脉资源,协调解决本地区各类问题;

2、切实发挥委员服务站的作用,推广民主党派支部与社区结对的经验,推进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健康咨询、送医送药、法律咨询、青少年教育、敬老爱老、扶贫助学等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3、做好换届结尾工作。及时、全面总结本届政协工委各项工作,指导委员进行履职总结,攥写好本年度《关于拓展古镇旅游文化内涵载体的思考》的主题调研。

工会、妇联工作

前三季度完成情况:

1、大力强化工会组织覆盖。新增基层工会22个,其中新增独立基层工会7个,新增会员656人。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资协议续签企业86家,新增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5家。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2、职工书屋新进了1000余册各种内容的图书供职工借阅。

3、街道基联会以“两争一树”读书学习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三场。

4、全力以赴推进“幸福进万家-工会助民行动”。

5、完成妇女儿童之家阵地2个,助推妇女创业就业,推荐培训40人,培树女性创业典型2个。

四季度工作重点:

1、充分探索,扩大职工互助互济保障覆盖面。

2、发巾帼特色服务团队的作用,开展系列亲民活动,提高服务

社区居民的能力。

共青团工作

前三季度工作情况

1、大力开展“青春邀约”系列活动。现已举办五场座谈会,参加人数50多人次。

2、完成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对街道团工委组织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辖区重点企业的团委书记担任街道编外副书记。

3、做好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完成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统计调查工作,现正进行访谈中。

4、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工作和创建文明城市检查,积极组织社区团支部开展纪念活动和青少年志愿者活动。

5、做好各项申报工作,五里新村、蓉湖社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的申报现已获得通过,“中证会计师事务所”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金马社区“团的基本组织建设示范点”申报进行中。

四季度工作重点:

1、继续推进访谈活动。重点是完成对三十名社区闲散青少年的访谈工作。

2、做好北塘区青商会会员推荐工作,现已开始调查摸底。

3、在社区团干部中开展一次PPT竞赛。

第12篇:物管工作汇报

与时俱进抓管理求真务实上水平

物资管理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从实现“四保”的总体要求出发,严格按照管理国家局的要求和部署,加强队伍建设,严抓制度落实,不断探索和完善物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目前物管队伍整齐、操作规范、工作扎实,取得了一定成绩,现结合工作实际,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突出物管主业的位置

我局各级领导把管好储备物资放在重要地位。各基层处处领导班子也牢固树立物资管理是主业的理念,在人员配备上,优先保证物资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物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把思想品质好、勤奋敬业、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员调整充实到物资管理队伍中,为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在经费上,克服经费紧张困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给物管科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统一配备库房工具,给每栋库房定制了统一的库号牌、警示牌、防爆手电等工具,对所有物资库房设置了统一的保管员工作台和图表板;统一配备了温湿度仪表和湿球水杯;统一更换了“四簿”,规范了物资垛卡的悬挂;使库内工具配备统

一、摆放整齐、美观有序,为达到物资管理“四保”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吸收先进理念,全面提升物资管理规范化、精细

化水平

现代化的管理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基础。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国际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基层仓库安改工程结束后,物资管理工作在“仓库硬件改善,管理也要随之提升”的认识中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切实提高物管人员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我局基层仓库开展了物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工作。同时,积极引入并吸收ISO质量管理体系,以现代的管理理念全面指导物资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运行,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物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推动物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进程中,我局按照坚持、完善、提高的要求,积极推动物资管理基础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作业操作规范化,高标准要求、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从“没有必要”到“很有必要”,从不会干、蛮干到动脑筋干、巧干,从开始为“整垛”而整垛,到人人自觉把关、确保速度服从质量,经历了“认识、实践、升华,再认识、再实践、再升华”的过程。大到物资垛形、库容库貌及物管人员的精神状态,小到保管员的走势、站姿、汇报解说、清扫工具及用品的摆放等实现了统一规范。物资垛形达到“纵看一条线,横看一平面”的要求,库内外环境整洁美观,物资管理人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物管工作由突击干转变到保持常态化,形成了精细管理向常态化的转

变。ISO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理念的引入,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再一次得到大的提升,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和物资日常管理相结合,推行5S现场管理方法,规范了每一个工作环节、每道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通过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物资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层面,确保了国储物资的安全。在5S的整理、整顿,清理、清扫过程中改变物管人员的思想观念,增强物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

三、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

完善制度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落实制度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根据物资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结合ISO质量体系认证和5S现场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对物资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为物资管理水平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制度落实上,我们以“严”字当头,严格落实,严格考核,严格检查,重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管理,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对执行制度不到位的毫不留情,严肃批评,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使制度落实深深烙在每个物管人员的心中,增强了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从物资管理的发展变化及人员状况来看,我们的管理工作离国家储备局党组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物资管理人

员的思想、素质与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工作作风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是培育物管创新意识,探讨全新的物资管理模式。物资管理要认真落实制度,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管理,大胆实践,求新求变,积极探索提升管理质量的途径,自觉冲破习惯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管理力量,提高工作标准,提升管理效率,锻造物管精品。

二是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物资管理工作中,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要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熟悉操作规程,增强主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要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力度,杜绝遇事推诿、拖延或执行不力的现象发生。使我们的管理达到规范要求,制度落到实处,工作上新台阶,事业大发展。

三是营造勇创一流环境。勇创一流,是我们物资管理的奋斗目标,我们以各类创建活动为抓手,提升物资管理标准,不断细化工作流程,继续坚持工作中好的做法、突出工作亮点,为物资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岗位创优,加强物管队伍建设,争创一流的物资管理水平。

四是完善绩效考核模式。通过5S、ISO质量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结合功能的发挥,突出监督、检查、追踪验证、考核,提出设想,制定方案,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

五是加强向管理局进行工作汇报。管理升级不仅是软件上的升级,同时也要有硬件上的升级,针对保管员工作量大,管理库房多,记录、图表、垛卡、书写繁琐的现状,我们计

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发计算机软件,在库房管理中使用录入器,实现无纸化办公,保管员通过录入器将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温湿度等录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完成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的统计,并自动生成每个库房的温湿度曲线图,为库房的通风、密封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数据,更直观的反应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切实做到考核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挂钩,进一步完善公正、公开、公平的绩效考核模式;制作电子屏幕,更直观的反映保管员即时工作情况。

面对现实,我们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在国家局、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弘扬储备人无私奉献、以储为家的精神,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去迎接新的挑战,走向新的辉煌。

第13篇:文管办管理制度

文管办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理财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单位工作要求,业务性质及宣教接待有关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的宗旨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文物法律法规政策及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定、决议,确保政令畅通。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文管办全体工作人员,职工各负其责,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制度全面落实。

第二章 学习制度

第四条 坚持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把学习同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相结合;同领导干部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同文博学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

第五条 制定相关保证措施,保证学习任务落在实处。每周

二、五集中学习两次,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考核,年末组织一次业务过关考试,每人每季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个人自查每月不得少于30小时,学习笔记全年要达到3万字以上。

- 1发(2003)37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单位职工及家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每季度不按定时间上站检查,按有关规定处理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

第十四条 对有正当理由积极参与监督、举报他人违反制度的行为,按罚款额的50%给予奖励。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 单位职工要严履行网位职责制。年初要有工作计划,学年要有工作小结,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及时递局办公室,按时、高质量完成并向局领导报告,有经济指标的,一定完成规定的指标。

第十六条 单位职工应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年要至少完成1篇有分析,有价值的业务调研报告。

第十七条 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不遵守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办事不公开,完不成工作任务或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按“德、能、勤、绩”严格考核并与公务员的奖惩,晋升相挂钩,不适宜本岗位的持岗培训或调整岗位。

第十八条 单位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和业务经验交流会,鼓励职工通过各种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事迹和经验,并对工作成绩显著的职工,适当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 3

第六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 领导负责单位内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实行会计核算,办理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处理调拨手续。

第二十七条 人员岗位变动或调离,除统一安排外,必须将配发的办公设备用品和固定资产及帐物交清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八条 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使用年限及处理办法按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对固定资立的购置要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由办公室提出购置预算,会议研究决定后,由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属于上级配置的固定资产,都要登记固定资产台帐。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报废、调出或变卖减少时,报帐员要凭“固定资产报废单”、“固定资产变价处理凭证”等填制计帐单,同时按原值注销帐面记录,固定资产一律不提折旧费。

第三十一条 办公设备及用品出现损坏或丢失,要及时通知办公室,由办公室查清原因,报会计处按规定处罚。任何人不得故意隐瞒推卸责任,更不能随意调换,否则严肃处理。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不履行各种审批手续,擅自购买、处置固定资产的,不予报销有关费用或从工资中扣除购置相应金额,情节严重,造成固定资产严重损失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 5

第14篇:招管办年终总结

2007年我办(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原则,倾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廉洁的招投标市场环境,平台运作健康有序,取得了优良的工作业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交易业绩不断增长

2007年1-12月共完成交易1088项,成交金额445330.89万

元,比去年同期增幅61.25%;增加收入106031.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幅465.53%;节约支出31896.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幅102.52%。

其中:

(1)建设工程项目141项,交易金额193501.32万元,节约支出30363.37万元,节约率13.56%。

(2)政府采购项目845宗,交易金额9354.87万元,节约支出1532.9万元,节约率14.08%。

(3)土地出让92宗,成交金额240321万元,增加收入105413万元,增值率78.14%。

(4)矿产出让7宗,成交金额856万元,增加收入106万元,增值率14.13%。

(5)产权交易3宗,成交金额1297.7万元,增加收入512.46万元,增值率65.26%。

二、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

为保证招投标交易活动有章可循、有序运作,从而用制度来实现管人管事管平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乐清实际,草拟和出台了各项招投标规章制度。我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乐清市评标专家和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联合纪委监察局、财政、规划、交通、水利、市政园林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公开聘任乐清市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的通知》,进一步充实了本地专家库;加强了与周边县市专家库的连接,出台了《乐清市招投标项目异地评标专家组合使用暂行规定》,并设计了专门的评标专家抽取申请表和异地使用专家库联系表,进一步避免评标专家的倾向性意见,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起草了乐清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操作流程和申请人参加土地招拍挂流程;草拟了《乐清市招投标业务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并针对建设工程、土地(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项目各自的交易特点结合科室的要求设计了统一的交易情况统计表式。为了规范本市代理机构的行为,了解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制作了《乐清市代理机构登记表》,以便全面掌握我市招标代理机构的情况。另外,我们还推出了招标员制度,分两期对各个单位的招标员近两百人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招投标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1、综合管理方面:规范了保证金管理。为使保证金收、退、存工作科学、有序,帐务票据齐全、日结月清,制定和出台了《投标保证金管理办法》,并采取向投标人发出《投标保证金办理须知》、设计《投标保证金交、退款通知书》和《投标保证金收、退台帐》、购置财务软件等具体措施落实了《投标保证金日结月清管理办法》,现在该项工作运作有序,解决了长久以来保证金工作没有日结月清带来的隐患。

2、建设工程方面:在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实行的建设工程项目资格预审制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投标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串标、围标行为,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后,我们会同市监察局向市政府提议实行资格后审制,除技术特别复杂或者具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招标项目外,一律实行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取消报名环节,不再限制潜在投标人的数量,为此市政府已于2007年6月4日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实施意见》乐政发[2007]43号)。8月份,我们又联合市监察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乐监[2007]1号),现在,建设工程项目资格后审制已全面启动,从初步运行来看效果较好,进一步打击和防范了建设工程中挂靠、买标、卖标、围标、串标等行为。

3、土地交易方面:结合各市县的做法和我市的实际,对进入中心从事国有土地使用权、产权拍卖活动的拍卖代理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并实行会员制管理,建立了拍卖行会员库,制定了《乐清市招管办拍卖行会员制管理规定(试行)》、《乐清市拍卖代理机构评比标准》、《乐清市拍卖代理机构年度考核标准》等各种规定。其中对于会员准入的条件、会员制的管理办法、会员获得拍卖权的竞争办法、佣金费率的确定办法以及会员的考核办法均做了详细的规定;

做好市政府土地项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工业用地,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们高度重视,经过近一年的积极调研,充分准备, 62宗工业用地的挂牌项目顺利成交。

为积极调动潜在投标人,最大程度地展开竞争,保证竞争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拓宽招投标信息管道,与省、部里网站进行衔接,坚决克服因信息管道不畅、不广而形成的招标不足。根据每宗土地出让地块标的大小确定不同层次的发布媒体(如各级报刊和网络

第15篇:合管办工作总结

永定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2011年,我区充分利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机遇,助推新农合有序发展,提高农民保障水平,通过健全筹资机制、改革支付方式、完善补偿政策、严格基金管理等措施,实行了基金运行安全,农民受益增加的目标。2011年1-12月份,全区共有440882人次获得补偿,受益面达153%。补偿总金额4597.38万元,占年度总资金的69.35%。其中住院补偿31941人,补偿资金3744.62万元,门诊统筹补助401029人,补助资金478.02万元,住院分娩定额补助2620人,补助资金126.36万元,单病种定额补助5292人,补助资金248.38万元。2011年1-12月份全区住院次均费用为2523元,可报费用比例为88%,住院费用补偿率为50.03%,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率为72.01%。

一、多措并举,健全资金筹措机制。

(一)确定筹资宣传常态机制。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新农合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将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我区通过召开区、乡、村动员会,开辟电视专题专栏,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墙体广告,张贴标语、横幅,出动宣传车,干部进村入户,重点宣传参合农民的受益事例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宣传覆盖率达100%,动员农民群众踊跃参合。

(二)建立政府固定投入机制。为减轻参合农民负担,

提高参合热情,我区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在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还帮助农民解决人均5元的个人筹集资金。 2008年-2011年,区政府共帮助农民缴纳自筹资金550万元。2012年,区政府在个人筹资金额增加到50元/人的情况下,拟为我区参合农民解决人均10元筹资资金。

(三)探索灵活多样筹资机制。为进一步方便农民参合,

我区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筹资机制。经过前期考察工作,我区将于2013年开展协议筹资,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与农户签订协议直接从国家直补资金中代扣代缴参合资金,将切实解决基层政府筹资难,参合群众缴费难的问题。目前已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二、积极创新,确立惠民补偿方式。

(一)完善“即时结报”支付方式。为方便参合群众,

我们一直大力推行“即时结报”,凡在区内44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群众,出院时即可在新农合兑付窗口办理新农合结算业务。对患尿毒症、肺心病等八种特慢病的门诊病人也实行了门诊费用的即付即补工作,有效减轻了农民垫付医疗费用的负担。

(二)试推限额包干补偿模式。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让参合农民最大限度的得到新农合实惠,我们试推行限额包干补偿模式。一是实行单病种付费。我区对胆囊切除术等1

1种病种实行住院费用包干,定额补助。并将该11种病种的腹腔镜治疗也纳入定额补助,补偿率均达到70%以上。二是实行最高限额补助。针对意外伤害调查取证难、界定难,且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我们对无责任方的意外伤害最高限额补助4000元。三是实行定额补助。与区残联、市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对白内障限制其住院费用标准,实行定额补助,按每只眼睛800元的标准限额补助。

三、完善政策,提高农民受益水平。

(一)优化补偿方案。2010年,区乡级医疗机构住院人

次占总住院人次的73.09%,住院补助金额占总住院补助金额的58.98%,可见,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民最主要的就医地点,经过科学测算,我们进一步优化调整补偿方案,将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现乡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85%,区级最高补偿75%。

(二)实行大病住院二次补助。为进一步缓解重病群体

医疗负担,我区年底对住院费用达2万元以上的大病患者进行人均3000-4000元的二次补助。同时将住院补偿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8万元。

(三)加大农村五保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力度。与区民政

局联合对农村五保对象在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实行全额减免。农村五保对象在定点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和民营医院住院后,基本医疗

费用由合作医疗资金补助75%,剩余25%由区民政部门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统筹解决。

(四)积极开展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工作。根据湖南省

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农村儿童先心病免费医疗救治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精神,我区全面启动此项工作,2010年,我区将11名先心病儿童纳入免费救治范围,22万元均由合作医疗资金支付,2011年我区又对11名先心病儿童实行了免费救治,全额支付医疗费用23万元。

四、加强监管,保障资金安全运行。

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一直是新农合工作

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新农合的各项政策能执行到位,我们除了加强审核外,重点在“严”字上和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上狠下工夫。

(一)从严把关,认真审核。我们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包片负责制,充分发挥审核人员在审核中的作用,对于违反“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四原则而产生的费用,坚决予以扣除。2011年,共审核拒付各类不合理收费20万元,既保障了基金安全,又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各类弄虚作假。为杜绝弄虚作假,区合

管办采取网上监控和日程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保证有10到12天的时间安排工作人

员下乡稽查,每月要抽查10%的病人进行入户调查或电话回访,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真实性进行核实。2011年7月,区合管办组织相关人员,通过随机抽查补偿资料、调查回访参合患者等方式,对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受访面达1200多人。对查实的问题上报卫生局研究,对8家违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经济处罚,共罚款

1.4万元。其中,3家卫生分院停止合作医疗补偿业务一个月,1家卫生院院长给予行政处分。

(三)实行医疗服务质量专家评审制度。为提高医疗服

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管理,区合管办和区卫生局共同组织,聘请医疗机构专家,成立新农合医疗服务质量评审小组,对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不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审,对评审不合格的定点医疗机构要求限期整改。今年上半年,共开展三次专家评审,要求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规范使用中药行为、1家卫生院次均费用增长过快行为限期整改。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几

年来,我区新农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广大农民群众也得到了更多实惠,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区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各区县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推动永定区“新农合”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011年10月20日

第16篇:酒管办工作总结

2018酒管办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酒管办在市酒管办和县商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和商务部>, 积极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争创省级先进的工作目标, 在酒类流通监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现将一年来酒类流通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芷江县酒管办认真执行《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及其两个规范,为“净化酒类市场,确保喝酒安全”,于XX年 期间的3月1日至3月14日,“五.一节”前夕,以及“中秋节” “国庆节”前夕,酒管办执法人员对我县酒类流通市场进行了3专项整治活动。

我们今年稽查的近180户酒类经营户中,有酒家、超市、宾馆、名酒专卖店、ktv娱乐场所等,执行备案登记和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悬挂“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警示牌等情况均良好;今年下半年,重点对乡镇的酒类经营业主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免工本费先后对公坪、罗旧、麻缨塘、洞下场、碧涌、板山、罗岩等乡镇的酒类经营业主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100余户。

经过对我县批发及酒类零售门店的现场检查,有5家酒类零售门店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不很到位, 我们这对5户无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经营业主进行口头警告,事后经复查都按要求进行了整改,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专项整治活动中,重点对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进行了稽查。今年期间及“五.一节” “国庆节”前夕,酒管办单独执法, 对县城的

名酒店、超市、宾馆酒楼进行彻()底的检查,查货架、查仓库,不放过任何死角,确保节日期间酒类消费安全。

在培育“放心酒工程”方面,今年来,我局经过认真筛选,对我县诚信度较好的芷江名酒批发总汇向市酒管办申报“湖南省省放心酒工程示范店”。

主要是对本地土酒加工厂的监管难度感觉较大.虽然我们按照《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土酒加工厂进行监管,要求他们固定地点销售以及贴标销售散装酒,但对其酒质仍感提心吊胆,想对其酒质进行检测,一没仪器设备,二没经费.

1.加强酒类监管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秩序,加大酒类市场稽查力度,重点打击制售假冒酒的违法行为,优化安全消费环境。

2.加大《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稽查力度,保证溯源制度的尽快全面落实。

3.营造放心酒工程,倡导诚信经营。

第17篇:社管办规章制度

社团管理办公室规章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管办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总 则

1、本制度遵守和服从《山西财经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章程》;

2、本制度为山西财经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公室各项日常工作的基本制度;

一、会议制度

(一)社团负责人例会

1、每周二下午14:30召开,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2、参加会议时,不得迟到、早退,有特殊情况者应提前向主任请假同意后方能生效;

3、参加会议应按时到场,秘书处做好会议记录以便安排和布置工作;

4、与会人员应保持会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或看与会议无关的资料或书籍,须对通讯工具采取消音或关机措施,不得在会议期间随意进出会场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5、开会期间坚持认真民主原则,会上积极发言,多出想法;

6、在布置各项工作后,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上及时提出或会后向主任提出不同看法,并做好相应记录;

7、未能到会者应向主任或秘书处请假并说明原因;

8、无故缺席累计两次者及缺席累计三次者,取消社团评优资格;其他情况主任酌情而定;

- 1

2、参加会议时,不得迟到、早退,有特殊情况者应提前请假,同意后方能生效;

3、参加会议应按时到场,会上做好会议记录以便安排和布置工作;

4、与会人员应保持会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或看与会议无关的资料或书籍,必须对通讯工具采取消音或关机措施,不得在会议期间随意进出会场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5、开会期间坚持认真民主原则,会上积极发言,多出想法;

6、在布置各项工作后,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上及时提出或会后向副部长或部长提出不同看法,并做好相应记录;

7、未能到会者应向部长或副部请假并由相关负责人说明原因;

8、无故缺席累计两次者及缺席累计三次者,取消评优资格;无故缺席累计三次者,视为自动退出社管办,由部长做出辞退决定;无故迟到或早退三次者,取消评优资格;其他情况主任酌情而定;

9、会议结束后及时做好清场工作,关灯并锁好门窗。

二、值班制度

1、值班工作由秘书处协调其他部门安排,各值班人员应明确职责;

2、值班时段:早上8:00—10:00,10:00—12:00;下午2:30—5:00(值班时段可有二十分钟的缓冲时间)

3、值班人员须按规定到岗并签到,不得擅自离岗或迟到、早退,有特殊情况须请假;

4、值班人员二十分钟不到者视为迟到,半小时不到者视为缺勤,擅自离开视为早退;值班人员在一学期内连续三次或累计五次缺勤者,

- 3

3、各单位需借用社管办物品时,应经得社管办相应负责人同意后,秘书处工作人员为其取出相应物品并做好物品借出记录(具体填入物品借出登记表内),物品归还时做好物品归还记录,并保证物品的完整性,如物品到期未归还,经手人员应向对方索要;

4、所有社管办物品未经允许概不许私自借出或带出办公室,如有违反,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档案管理制度

(一)、社管办档案管理

1、社管办人事档案是主任对各部门成员表现作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遇有社管办成员新近调入、工作调动、或辞职离任时,要及时报秘书处备案,并发放干部档案;

2、所有档案必须以统一格式递交,要定期做档案管理、归类,确保档案的完整与保密;

3、对入档档案要做入档前档案登记记录,对于各类档案保证档案完整后方可入档;在对已在档案核查中发现有缺少文件的应及时加上相应文件;

4、任何人不得将任何档案私自外借或用于宣传方面,凡涉及借阅、网络上传、宣传学校或学生会决策等方面的档案,借者必须出示有效证件以便秘书处相应负责人记录,及时归还,且归还后应及时入档;

5、所有成员自动离职或被撤职者其个人档案不予退回,对其工作变动性质将留 有记录;

6、

定期对已失去价值的档案进行清理与销毁,并做好记录。

- 5

现情况。

(二)个人考核,主要从量化考核和个人考勤两个方面进行,以加分制为主、减分制为辅,同时按照任务完成质量予以评分:

1、量化考核:

(1) 工作态度:包括对工作重视和负责情况、执行任务的积极性、遵守校纪校规及社联各项制度的情况等。

(2) 工作能力:包括工作时的创新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及建议的情况等。

(3) 工作业绩:包括担任的职务情况、完成的工作任务量及其完成的质量和工作时效。

(4) 个人品德: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状况等。

2、个人考勤:包括会议考勤、办公室值班考勤等。

量化考核占个人考核总得分的70%,个人考勤占个人考核总得分的30%。

(三)、考核方法

1、部门:任务申报制度。即新学期开学初,部长向主席团提交工作计划。根据任务效果及需要努力程度给出评分A。

任务完成制度。即学期末,由部长提交工作述职报告,总结本学期的目标达成情况。根据本学期工作事实及工作效果给予评分B。其中A成绩占部门总成绩的30%,B成绩占部门总成绩的70%, A、B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则该部门本学期得分为:A*30%+B*70%

2、个人:在个人量化考核当中,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以及个人品德分别占27%、27%、27%、19%。其中量化考核的总分数占个人考核总分数的70%,个人考勤分数占个人考核总分数的30%。则该学生当期得分为:(工作态度得分*27%+工作能力得分*27%+工作业绩得分*27%+个人品德得分*19%)*70%+个人考勤得分*30%

(四)、考核细则

1、部长个人量化考核得分通过采取部长自评、部长互评、主任评分、副部长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个人自评占10%,其他部门部长评分占20%,主任团评分和副部长评分各占35%。

2、副部个人量化考核得分通过采取副部自评、副部互评、部长评分、部员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个人自评占10%、副部互评占20%、部长评分和部员评分各占35%。

3、干事个人量化考核得分通过采取个人自评、部长评分、部内成员互评、副部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个人自评10%、部长评分20%,成员互评和副部评分各占35%。

4、工作态度的考察(50%):

到会情况、活动参与情况、值班情况、对工作重视和负责状况、执行任务积极性、遵守校纪校规及学生会各项制度情况等;

5、工作能力的考察(50%):

工作成效、任务完成及时性、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同事人际关系状况、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意见及建议情况 (1)、部长得分 = 自评×10% + 互评(平均分)×20% + 副部评分

- 8

 缺勤:-2分 (4)、平时工作成绩:

 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建议被采纳:+4分  认真工作,按时完成任务:+2分  表现不积极,行动松散:+0分

(5)、学业成绩:(以前一个学期的智育成绩为准)  获特等奖学金:+3分  获一等奖学金:+2分;  获二等奖学金:+1.5分;  获三等奖学金:+1分;  其他:+0分

7、奖惩办法

 日常表现得分与期末考评分数之和即为成员的最终考核成绩;  最终考核成绩将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会干部及干事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培养学生会后备干部的依据之一:根据成员最终成绩,在进行“优秀干事”称号评选及团课推荐时,按照名额的2倍进行公选,最终确定名单;

 累计两次通报表扬者,直接通过评优活动的初评; 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干事,由办公室视情况予以解聘

备注:本制度解释权归山西财经大学社团管理办公室所有,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 1011 -

第18篇:医管办工作总结

医管办工作总结

2011年,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医管办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医疗保险的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医保各项工作,经过本科室的精诚团结和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院医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市医保工作

1、施行氨曲南抗生素院内审批制度,极大的遏制了滥

用抗生素的势头。

2、参加主管院长组织的业务查房。

3、加强学习和宣传医保的相关政策。

4、加强医保外伤患者的政策宣传、申报和审核。

5、加强医保申报,药品10项,进口药品。诊疗项

目18项,内置物10项,大型仪器、ICT、思维彩超、胶囊内镜。铁路医保诊疗匹配59项,霍林河医保内置物2项。

6、医保系统升级,前期100多名医保患者结账。医保政策宣传栏、生育保险的流程图、政策制度都实行上墙制度。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保患者自费项目,提高报销比例,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开展座谈会,研讨会,着重学习医保相关政策,研讨我院涉及的超限级诊疗项目、超限级用药、科室超物价

收费等问题。本着既治病救人,又让参保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又不浪费医疗保险基金的原则,制定出一系列有成效,操作性强的套餐和路径。通过学习研讨医保政策,医务人员对医保管理各项政策的掌握明确、理解到位。

2、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医疗质量。

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经常联合医务部、新农合科室深入临床一线。及时传达新政策和反馈医保局审核过程中发现的有关医疗质量的内容,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医保制度的想法,及时沟通协调,并要求全体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医保政策及业务,通过印发《2010版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诊疗项目》、等,规范诊疗过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乱检查,大处方,人情方等不规范行为发生,并将不合格的病历及时交给责任医生进行修改。实行《目录外、自费药品耗材项目签订知情同意书》制度,履行好对患者知情告知义务。通过狠抓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运作,净化了医疗不合理的收费行为,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管理、医保的意识,提高了医疗质量为参保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3、文明服务,严格把关。

在办理职工医疗保险和审核转诊工作中,我科工作人员积极地向每一位参保职工宣传、讲解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各项补助措施,认真解答提出的各种提问,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参保患者或家属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始终把“为参保患

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重中之重。本着“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做好医保咨询、转诊、转诊率在医保局规定的范围内。每天派专人到科室检查,杜绝挂床、压床、冒名就诊和冒名住院等现象。

4、

5、完成了医保局要求的医保系统升级联网工作。此项工作任务艰巨、繁琐。

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三、沈阳铁路医保工作

四、霍林河医保工作

五、霍煤集团职工工伤管理工作

六、计划生育工作

七、本院职工的缴费和生育、疾病医保报销工作。本院

患病职工的医保报销和我院新增退休职工的参保退保工作。

八、迎接三甲复审工作。

通辽市医保:2010年 住院人数2180人,去年2000人;总收入2070万,去年1845万, 合计同比增长达到12.3%。 霍林河医保:2010年门诊收入:12万,去年9.2万;住院收入198.5万,去年149.7万, 合计同比增长达到32.47%.铁路医保:2010年门诊收入:20.5万,去年21.5万;住院收入127万,去年216万, 合计同比减少达到37.9%。(注:今年铁路医保三月份系统升级,四月份后系统故障又耽误一

个多月,造成收入明显下降。)

通过医管办及全院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认真工作,诚心为患者服务,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各项任务。

在2011年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因有些医保政策实施规定的具体细则不够明确,软件系统升级不够平稳,问题琐碎,人员紧张,导致我们在工作中比较被动,沟通协调阻力偏大,加强与财务科、信息科的沟通,促进系统维护工作。

第19篇:合管办总结

平头川乡合管办二〇一〇年工作总结 2010年平头川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在平头川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积极支持下,在会宁县合管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合管办”的“服务群众、为民办事、替民减负”的职能作用,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真抓实干,在缓解农民“治病难、治病贵、看不起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学习

政治上,坚持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新农合惠民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作风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则;业务上加强专业知识、技术学习,参加各种专业知识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执行《会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把“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事为民所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二、2010年我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我乡现有人口12702人,其中农业人口12688人,分布在全乡9各村57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乡共参保2734户,参保人次达12569人,共缴费用377070元。到12月底为止,我乡累计报销金额122万元,其中门诊报销金额201056元,门诊减免人次达4650人次,次均补助43.24元。住院共计减免金额953083.92元,减免人次790人,其中,乡级住院减免金额183589.4元,减免人次409人,次均补偿率达596.76元。县及县以上住院减免金额769494.52元,减免人次381人,次均补偿率达2019.68元。自2005年新农合政策实施6年以来,我乡95%参合群众已逐步形成自觉交费,当患大病、小病时都自觉带上农合本到各医疗机构就诊的习惯,群众切身体会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在2009年10月至12月对2010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中,仅用了45天时间,就完成了2010年度平头川乡新农合筹资工作,共有

参合群众12527人,收取参合资金375810元,参合率为98.73%,均达到县级要求。

三、按时完成每月报账工作及账后处理

根据报账要求,结合我乡乡情,我办要求平头川乡各医疗机构于每月20日截账,乡卫生院、各村卫生所根据我乡报账日程安排到乡合管办报账,22日由乡卫生院汇总全乡总情况上报县合管办。在报账过程中严格审核新农合病历、处方、台账,对不符合规定的均不给予报账,损失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所有新农合资金的拨付均通过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来完成,做到“见账不见钱”,新农合资金做到安全封闭运行。每月补偿款在次月中下旬全部兑现到各医疗机构及到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农户手中,从不拖欠补偿款(补偿款发放有痕迹记录),每月在报账中,把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账后带着问题下村做入户调查,一直以来,每个月下村3-5次,按时完成2%的入户调查,加强对各村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日常监督指导,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的理解

和报账业务的熟悉。指导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对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农合内部管理制度,协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新农合服务能力。每周到各村卫生所督促业务一次,做到了深入农村、农户、农民即“三入”,及时反馈农户提出的疑难,按时完成各期简报,简单问题及时解决,重大疑难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县合管办汇报,赢得了农户的普遍信任。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全乡新农合工作,2010年以来,我乡各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好转,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很大一部分农民也享受到了新农合政策的实惠,也真正体现了新农合是“农民的实惠、医疗机构的事业、政府的形象”这项民心工程。相比之下,我乡新农合补偿比例处于全县中间水平,与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一是平头川乡地理位置特殊,致

使很大一部份患者外流。二是平头川乡各定点医疗机构经济条件不好,软件、硬件设施跟不上,致使患者流失;三是根据《会宁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村卫生所必须达到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管理,但我乡由于条件限制,绝大部份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还处在薄弱阶段。四是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五是没有专项资金,各项工作展开难。在我乡新农合报账过程中及处方微机录入过程中,发现有的医疗机构业务不认真,农合证号码写不全、写错,台账、处方患者的签字、手印代签代按太多,造成账务虚假现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我乡新农合工作:

一、积极向乡党委、政府、县合管办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争取上级的关心与支持,在乡党委、政府、县合管办的正确领导、支持下开展我乡的新农合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民政策深入民心,提高群众对新农合工作的认识,争取群众对新农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加强

各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开展新农合工作的业务素质。

四、严格每月报账要求,加大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把好基层第一关。

五、加强学习,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建设,着眼于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积极、扎实、高效、规范的开展好我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第20篇:仓管办工作总结

二 〇 一 一 年

汇 报 人:

汇报时间:

仓管办 ——半成品工作总结2012年01月18日

目录

第一部分:完成工作简述。

1.1 半成品库房库内管理;

1.2 半成品库房出库管理;

1.3

1.

4第二部分:未完成工作分析。

2.

2第三部分:

半成品库房入库管理;半成品库房综合管理;2.1 半成品仓库未完成项目; 半成品仓库未完成项目原因及总结;2012年工作重点计划。

第一部分:完成工作简述。

1>.在管理半成品库房库内时,能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货物按类别摆放;(2)半成品与等外品区分摆放;(3)保持库房内的整齐与干净;(4)及时铺盖厂区等外品。

2>.在半成品库房出库时能按照以下要求办理:(1)做到“先进、先出”,即在出库时遵循先发放日期靠前的货物;(2)保证货物的箱标示与实际相符,即标示公斤数与实际公斤数相符;(3)按要求办理出库手续,即先提交领料单后发放货物,在货物交与对方后须领料人在半成品出库单上签字确认;

3>.在半成品库房入库管理时能按照半成品入库要求办理,即先提交入库申请单,后确认箱上是否张贴标示,其次确认每托盘箱数及随机抽样公斤数与标示相符,如不符合要求则要求入库人整改;对于外购货物做到先提交进货查验单,其次确认货物数量、重量的无误(随机抽取单件称毛重、净重)。

4>.在半成品库房综合管理上,能按照领导要求办理,即半成品销售出库;半成品货物直发;半成品等外品处理;半成品商检、挂牌等事项能按照领导要求办理完成。

第二部分:未完成工作分析。

在半成品工作的事项中未能按照要求及时完成的是:1>.货物分类挂标示牌;2>.当日完成当日的电子出、入库录入系统。

对于以上两点事项,未完成的原因,一是因为自己的粗心以及对

金蝶的不熟悉造成,二是因为在忙季时没有足够的场地和人手,导致此项工作未能及时完成,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专门抽取一定的时间对半成品货物的类别的订、挂标示牌进行检查,同时将出、入库数据及时的录入到系统中去,争取做到当天的事情当日办理完成。

第三部分:2012年工作重点计划。

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我将在做好现在的工作的同时,再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主要计划如下:

1>.在半成品出、入库的时间规划上需要和包装车间以及挑选车间进行协调,以确保出入库的时间不重叠;

2>.确保半成品的出、入库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发生报表有数量但实际无货物的情况发生;

3>.对有问题的货物及时的、无误的上报数据,同时追踪其处理意见,避免给我们仓管办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及避免给公司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4>.对于领导安排、下达的任务要及时、认真的完成,团结同事,与大家一起共同为我们仓管办争光添彩,为公司的美好明天努力、加油!

《管办评分离工作汇报.doc》
管办评分离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