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 教育 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育工作汇报

西张庄镇2011年教育工作汇报

新泰市西张庄镇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不辞辛苦,莅临我镇检查指导教育工作! 西张庄镇辖3个管区、28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全镇现有中学1处,在校生634人;小学6处,在校生2091人;成教中心1处;中心幼儿园1处,其他幼儿园2处。

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强化教育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镇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今年,我镇先后被评为新泰市“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单位”;高佐联小被评为泰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中心小学被评为泰安市级“普及普通话示范校”、泰安市级“校园文化建设3A级学校”;浮邱联小创建“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高佐联小代表全镇进行“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镇中心成人学校进行了“泰安市中心成人示范学校”复评验收。

现将我镇2011年教育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优先地位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西张庄镇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西张庄镇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定》等,确立了党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包学校制度、人大政协视察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工作报告制度,并把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教育正常运转和发展。我们与各村委及镇机关干部签定了义务教育目标责任书,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村、镇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为适应我镇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今年镇政府对中学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计划将现有60亩校园扩大到150亩,明年将新建实验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目前已经省有关部门规划设计完毕;拿出3万元为中学“班班通”工程配备了各种仪器设备。投资100余万元,重建高佐联小教学楼,今年秋季已交付使用。筹资300万元,重新选址新建韩庄联小,目前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完工,明年5月份交付使用。投资5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已正式使用。根据我镇社区总体规划,对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将马岭联小整体撤并到镇中心小学。目前,镇中学、中心小学、高佐联小、韩庄小学、浮邱联小创建为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成教中心校为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并荣获“中华扫盲奖”。

我们不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充实学校硬件设施。全镇各学校的专用教室和内部设施、各类实验仪器、多媒体等电教器材,以及图书、音体美器材等,都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仪器设备利用率达98%以上;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开设率100%。同时,我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根据西张庄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的标准要求,提出了各中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园建设、改善校园环境的具体要求。目前,镇中心小学、高佐联小、韩庄联小、浮邱联小等4处学校已创建为泰安市校园文化建设AAA级学校。

三、重视学校管理,狠抓教学质量

(一)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40条和各级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了“五个坚决杜绝”: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坚决杜绝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补习文化课;坚决杜绝随意增减课程、增减课时;坚决杜绝不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杜绝说做不

一、弄虚作假、严重违犯办学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功利主义思想。我镇还按照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对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四免”随班就读,严格执行山东省一费制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市教育财务管理中心”管理,确保到户到校,专款专用,分别核算,各学校都及时公布校务、财务状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镇教育办公室每学期两次对学校财务及教育图书、教材教辅征订使

用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了学校乱收费行为。同时制定制度,采取措施,确保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西张庄镇中小学控辍保学制度》、《西张庄镇学生流失报告制度》、《西张庄镇教育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学生辍学的工作意见》等制度;同时,与各学校签订《义务教育责任书》,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目前,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在98%以上。

(二)狠抓过程性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办公室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西张庄镇中小学评估方案》,并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教育办公室每月对各校进行一次教学视导,各校实行“日查周评月汇总”制度。要求各校每周检查一次教案、作业,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要求教师备课要规范,上课求实效;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对于在批改中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认真抓好听课、评课活动。各学校都确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日常行为检查制度》等,为规范学校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尺度。

我镇加强了教研教改力度,坚持向课堂要质量。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中小学教研室,制定了《教研室工作职责》;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经常组织他们到外地学习,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努力培养自己的名师。结合教师读书成长计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读书学习、设立课题、听课评课、外出考察、撰写论文等各种教研活动,让教师认识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学教研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今年,从一线骨干教师中挑选了8名优秀青年

教师,充实到各中小学教导处、教研室,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收到良好效果。

为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镇教育办公室加大调配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努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如:小学音、体、美等课程,我们实行专业教师包校走读教学,对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配备了专职教师。

我镇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了体卫艺管理机构,配备了教研人员;每年春季组织全镇综合运动会,秋季各学校组织体质健康达标检测运动会。同时,利用建党90周年组织全镇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红歌大展演,各学校也根据实际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文体活动。镇教育办公室制定了冬季长跑方案,各学校制定了大课间活动方案,让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及时分析、反馈相关信息,制定预防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镇各学校还利用 “老人节”、“感恩节”等传统节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们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采取多种渠道,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德育、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其中,镇中学的“青少年模拟法庭”和“优秀主题班会”活动,多次为泰安、新泰提供了现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与肯定。与此同时,全镇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泰安、新泰各级要求,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建章立制,开展活动,建立起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

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严格落实校长竞聘制、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在教师中经常开展师德、师风和行风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师魂,不断规范教师行为;认真落实“教师行为十不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认真开展师德民主评议活动和百姓满意教师考评活动,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家长评教制度、教师互评制度。在全镇组织开展了“争做敬业先锋,争当师德表率”教育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升华自己,有力加强了全镇教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同时,结合“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查摆问题,为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全镇上下形成了树正气、求上进、干事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干部、教师的继续教育,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了《西张庄镇教师培训工作计划》,积极鼓励干部和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学习;每年寒假、暑假组织全镇教职工集中培训;平时各学校还根据各自实际开展校内培训。目前,全镇在职校长都已取得岗位培训证书,中小学班主任也大多都参加了上级培训。

五、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安全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多次召开校园安全专题会,安排部署全镇学校、幼儿园安保及平安创建工作,坚持做到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五到位”,有效确保了校园师生安全。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校园安全专题会,安排部署学校、幼儿园的平安创建工作,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成立了督

查组,坚持定时及随机督查。教育办公室实行了领导包校制度,包校领导与校同责,对所包学校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监管指导、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二是责任分解到位。镇政府制定了《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实施方案》及《西张庄镇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幼儿园、教育办公室、村两委,以及派出所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责任;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强化了各自的责任;教育办公室和镇机关工作人员包村包校包园,分工明确;派出所加强警力,每天在上学、放学时段进行巡逻;针对幼儿园多为私人办园、安全防范力量薄弱的实际,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明确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由村里安排专人负责安保,并加强对本村高危人员的监控。

三是封闭管理到位。我们加强了学校、幼儿园保卫力量,规模较大学校每天值班人员不少于6人,其他学校不少于3人;镇政府统一配备了警棍、镐把,部分学校幼儿园安装了监控设备;实行了校长门口带班制度,随时关门上锁,严格出入人员登记管理,并加强了校内巡逻;幼儿园严格实行了接送卡制度。

四是教育演练到位。我们不断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宣传车在全镇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幼儿家长及社会发放安全防范公开信4000余份;重视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经常开展防火、防震、防劫持等安全防范演练,不断提升学生的防范能力。

五是督查整改到位。教育办公室制定了《西张庄镇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实施细则》及《西张庄镇创建平安校园检查方案》,

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方案对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月查,成绩 纳入校园考核;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限期整改。凡安全防范工作执行不力者,从严追究责任。

六、认真抓好学前教育

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我们把学前工作纳入了镇教育总体规划之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我镇社区快速发展的实际,制定了《西张庄镇关于加快发展幼儿教育的意见》、《西张庄镇农村幼儿园办园标准》及评估细则,按照“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家长接送、有利于规范办园”的原则,对幼儿园作了布局调整,确立了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带动,坚持布局调整,对规模小、办园差、投入少的幼儿园,进行了清理整顿。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园内建筑面积2860平方米,按9个教学班的规模设计,内部设施均依国家一类园所标准配置。为全力打造一流中心幼儿园,教育办公室前期安排有关人员在市局学前办时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宁阳等地参观幼儿园建设及教学;后期选调6名骨干教师到中心幼儿园任教,制定政策,鼓励她们全身心投入到学前教育工作中。自开园以来,保教工作赢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学前教育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为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我镇把幼儿教师纳入继续教育规划中。一是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二是组织幼儿教师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园长、保育员、管理和教育教学培训;三是有计划地组织园长外出参观学习;四是经常开展优质活动课评选观摩。目前,7名园长取得了任职资格证书,34名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

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全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七、加强中心成技校建设,服务西张经济社会发展

我镇成教中心校立足实际,积极走好长短班结合、产教结合、农科研结合、联合办学的路子,学校除加强已有的生产沼气池罐、针织厂、地毯厂、汽车驾驶培训等产业外,结合我镇工业园区和居民小区的建设,先后与泽泰服装厂,泰和纳毛纺厂联合办学,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校外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学校还结合现有资源,投资3万余元和新汶、青岛两地企业合资办起了电子厂,吸纳周围剩余劳动力40余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目前,镇成技校已创建为泰安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教中心校。

各位领导,我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振兴西张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

(2012年1月)

推荐第2篇:教育工作汇报

街道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这春暖花开、充满希望的时节,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我街指导教育工作,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工委、办事处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我街辖区范围内有国庆小学、伍家岭小学、浏阳河小学3所学校,共有6-12周岁在校学生 名,在职教师 人,教学班 个,适龄儿童入学率 %,辍学率为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近年来,伍家岭街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强街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实现伍家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现将近年来我街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机制有保障

抓好教育工作,责任在于政府,关键在于领导。为此,我们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相关机制。一是成立专项领导机构。街道工委、办事处把发展教育事业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社区主任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街领导小组,负责教育工作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具体指导。街道领导班子每年都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扶持教育发展,对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及时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协调会等进行研究解决。书记、主任每年都要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听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1

报告。二是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伍家岭街道教育强街工作规划》、《伍家岭街道教育强街工作实施方案》、《伍家岭街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伍家岭街道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伍家岭街道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伍家岭街道法制副校长选聘及管理办法》等加快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党政办、综治办、城管办等部门以及各学校所在社区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并细化了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同时,不断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台账,落实目标责任制。

二、加大投入,经费有增长

街道认真落实关于教育事业经费的各项规定,建立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三个优先”确保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即年初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拨款优先兑现教育经费;年终结余优先追加教育经费。2007年、2008年、2009年,街道财政分别投入教育经费 元、元、元,用于校园周边环境的提质、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及青少年主题活动的开展。在确保财政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的同时,还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四个一点”的方法(即向上求援,多争取支持一点;搞好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多捐一点;勤俭办事,精打细算,多省出一点;压缩其他开支,加大倾斜力度,多挤一点),近三年来,共筹措资金 万余元用于在每年教师节、儿童节及春节,组织对优秀教师和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慰问。

三、加强管理,措施有力度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确保了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积极为教育办实事。街道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从2004年开始推行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

题。对于教育工作在经费投入、校舍改造、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街道领导多次出面,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教育排忧解难办实事。2009年底,国庆小学校门前道路需翻建改造,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听取工作汇报,制定改造方案,从工程设计、配套资金等方面解决工程难题,疏通各方关系,使翻建改造工程顺利完工。2009年9月和11月,辖区内金色梯田幼儿园和国庆小学分别发现疑似手足口病和甲流病例,街道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并联系辖区同济医院,上门为两家单位消毒检查,在校门口设立围挡和安全警示带,抽调机关干部和巡防队员进行24小时值班监控。同时,与社区一道,做好了家长及居民的思想工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二是切实落实控流保学责任。严格落实全国“两基”文件精神,切实加大控流保学措施力度。对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贫困学生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建立了详细台账。加大《义务教育法》等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与学校、社区层层签署《控流保学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全街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认真做好了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确保贫困学生人人入学。三是全力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执法检查、综合整治力度,不断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近三年来,已勒令搬迁距离校园不足200米的网吧3家,查处非法和违规经营的“三室二厅” 家,收缴苹果机 台。有效维持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实施“畅通工程”,在学校主要进出路口开辟绿色通道,树警示牌 块、划斑马线 条、安减速带 条。同时,拆除校园周边违章建筑 处,有力保障了学校师生的安全出行。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对辖区学校食堂、周边饮食店、小

卖部等进行了拉网式清查,责令 家未达标商铺停业整顿。同时,街道高度重视依法治教工作,

四、加大创新,活动有特色

街道认真落实“教育强街”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全街教育事业焕发了勃勃生机。一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开展依法治教是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街道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了依法治教工作。所有辖区学校均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配齐了法制副校长,聘请了校外法制辅导员,建立了法制教育联系点。深入开展了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学习,经常性开展送法制、送安全进校园活动,邀请辖区派出所、铁路公安、高等院校等专业人士,给师生上法制安全教育课,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学法、守法、懂法、用法意识。三年来,街道、社区与学校共同举办法制教育大会 次,参与人数达 余人次,覆盖率 %。建立健全了辖区孤儿、病残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台账,成立了 个“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权站,在辖区青少年中广泛宣传预防犯罪和保护权益。二是不断加强素质教育。以德育创新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形成了“社会引导、街道领导、社区指导”的工作格局。2005年,陈家湖社区在全国首创面向未成年人开放的“绿色网吧”,积极引导和指导少年儿童健康上网。到2009年底,街道已有7个社区设立了“绿色网吧”,定期邀请中南大学、长沙大学等高校志愿者为孩子们传授计算机知识,开展网络游戏竞赛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加文明创

建、社区护绿、树木认养、清除小广告、清理楼道及义务巡逻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形成讲道德、除陋习、树新风、做文明青少年的新风尚。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积极与学校联系,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通过少年儿童影响家长,达到全家共同参与的效果。其中陡岭社区的“红领巾小喇叭”,已成为全街文明创建一支极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宣传队伍,是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的一块品牌。广泛开展体育竞赛、文娱演出及文化教育等活动,丰富辖区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2008年,街道和社区自筹资金,在全街8个社区全部建成社区图书室,共拥有图书10000余册,其中青少年读物7000余册。目前各社区图书室平均每周借阅人数达50余次,已成为社区未成年人新的课外教育基地。陈家湖社区、刘家冲社区专门开辟了社区青少年艺术作品陈列室,定期开展优秀作品评比,进一步浓厚社区青少年的学习氛围,提高艺术修养。三是大力普及市民教育。街道以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大力普及市民教育,狠抓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制定了《市民教育实施方案》、《市民学校管理制度》、《市民学校课程安排》等教育管理制度,开展了文明礼仪、时事政治、交通法规、法律常识及生殖健康、节育知识等专题讲座,树立了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市民”及“绿色庭院”等一批典型,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同时,切实抓好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制订了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街道、社区先后举办各类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班 多期,接受培训人数达 (次)。

我街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大,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学校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大力扶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财力保障。举全街之力,齐抓共管、分工合作,认真落实教育强街战略,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推荐第3篇:教育工作汇报

2012年教育工作汇报

○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2390人,在岗教师176人。一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滦阳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镇教育系统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发展纲要,积极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体干部教师发奋图强,凝心聚力,创先争优,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以教学为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工作,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镇教育办始终把抓好教学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考评机制,细化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了教育办领导包校制,力求在强化管理中求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全镇各中小学、幼儿园都能够优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细化奖惩机制,全体教职工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镇中小学都取得了骄人的教学成绩,镇中学在今年的中考中,创历史新高,被县一中正取57人,年级教学总成绩名列全县初级中学第一名,再一次被县政府命名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截至今年,滦阳镇中学已经连续十年被县政府评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镇各小学也是成绩斐然,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均在全县名列前茅,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教育办的精心管理,得益于拥有一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校长队伍,得益于全体教师的求真务实、勇于争先的奉献精神。

二、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它牵涉到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平安,牵涉到学生、家长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滦阳镇教育办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镇教育办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总校长任组长,由一名视导员任副组长,主抓各校的安全工作,同时要求各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2.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镇教育办与各学校、各学校与教师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将安全工作责任到人。3.要求各校都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经常性开展安全演练。4.加强安全教育,各校及时发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防溺水等致家长的一封信,与每一位学生家长签订承诺书,做到了学校与家长对学生安全的齐抓共管。5.认真落实了安全月报制度,注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6.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法制教育活动,保障了全镇各校都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一系列努力,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师生人身伤亡责任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使全镇各校秩序井然,争创平安和谐校园。

三、加强行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唐山市中小学教师十忌》和《迁西县教育系统六条禁令》,规范教师言行,各校经常性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并通过开展师德演讲、争创师德标兵等活动,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打造了一支行风正、教风浓的教师队伍。

四、加快学校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滦阳寄宿制小学附属设施建设。滦阳寄宿制小学于2011 年10月投入使用,因为是老教学楼改建的学生宿舍楼,密封效果差,住宿学生冬天冷,今年暑假,我们投入资金4万元,将宿舍楼的走廊进行了密封,保证了今冬学生能在温暖的环境里生活;又投入资金近两万元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2、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是全县重点项目,我们竭尽全力配合县局及施工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不误工期。现在已经有近30户双职工教师喜迁新居,生活在整洁、温暖的教师宿舍里,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铁门关幼儿园建设:教育办积极协调,在镇、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高标准的铁门关幼儿园,该园投资350万元,占地6.3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现在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明年暑假后投入使用,届时准备将该园打造成省级农村示范园,将使我镇的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有大幅提高。

五 以艺体教育为抓手,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镇各中小学普遍实施了“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五月中旬,镇教育办统一组织了滦阳镇中小学艺术节文艺汇演,取得了理想效果;派出代表队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均获得了突破性成绩。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校生活,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 建立了镇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建有标准的成人教育基地,实现了村村有成人学校、村民学校。一年内,有效地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社区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涉农专业培训,2012年,滦阳镇又招收学员60人,使全镇涉农培训学员达到224人。这些学员学习积极性高,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对滦阳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滦阳镇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镇教育办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做到了学年初有计划、学年末有总结,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有五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网络研修之星”,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继续教育工作者。

回顾过去,尽管我们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是学校布局还相对分散,整合教育资源尚有空间。二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三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未能真正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今后工作设想:

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服务于教学;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专心上课,向45分钟要质量;积极组织干部教师到唐山、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授业水平;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提高教学成绩赋分比重,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发挥奖励和激励的作用。

二、继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对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充分调动村两委的建园积极性,将原黄石哨小学和亮家峪小学改建成独立幼儿园,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四、加大成人教育投入,致力于改善成人学校办学条件:一是要加强镇成人学校建设,添臵教学仪器、图书等设备,使办学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二是要加强村成人学校建设,使“六有”成人学校达到半数以上。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展好各项工作,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再谱滦阳教育的新篇章。

推荐第4篇:教育工作汇报

教育工作汇报

教育工作的汇报

(XX年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硕果累累、充满希望的时节,省里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镇指导教育工作,这是我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谨代表王兰镇党委、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镇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镇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基本情况

xxx镇总面积86.0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现我镇有中学2所,在校生902

人;小学5所,在校生2060

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943人;成人学校1所。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223

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本着以“地区发展,教育先行”为宗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重在基础”的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精神,有步骤有计划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积极履行政府对教育的职责,加快教育强镇的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标准。学前三年入园率95.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7.8%、97.68%。二是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镇新建小学三所,均为高标准教学楼;改建幼儿园三所,现已达到省二类园标准。各校教学附属设施和仪器设备完善。三是中小学师资水平明显提高。小学专任教师共108人,本科以上学历15人,专科学历45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92人,本科以上学历55人,专科以上学历34人,学历合格率为96.8%;教师进修率为40.3%,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为100%。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镇中小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课改工作已走在全区前列,xxx中学、毕武庄中学、毕武庄小学均多次承办区片教研活动并承担区级课题研究,涌现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8名。在XX年星级学校评比中,王一小学获8星级学校称号,王二中心园等学校获得7星级学校称号。全镇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在我镇各系统行风评议中,教育系统连续4年名列全镇第一。下面将我镇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责任意识,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提高认识,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优先发展的主攻方向。镇党委、政府始终站在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把加强教育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强化责任,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一是成立了以主管镇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领导和副职干部为成员的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统领全镇的教育发展工作,做到全面部署工作,层层分解任务。二是建立有效监控机制,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严格开展对教育工作的相关检查,保证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把教育发展水平纳入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镇政府制定了《xxx镇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和《xxx镇学校评价方案》,同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每年教师节我镇支出教师奖励资金5万元,对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克服资金困难,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完善和提高

我镇人口多,底子薄,政府资金紧张,财力有限,但对教育的责任不容我们懈怠。XX年投入193万元新建岔道口小学教学楼。同年,镇政府投资10余万元完成毕武庄幼儿园的取暖设施改造和xxx中学的变压器改造增容;投资30余万元为全镇中小学添置音体美劳卫器材;XX年筹资10余万元完成了岔道口小学的附属设施建设;筹资17万元为王一小学更换了全新的铝合金门窗;投资近10万元为将军庄小学新建取暖设施,全面实施了“暖手工程”;投资15万元更新了横沽小学和王一小学的计算机教室。近几年共计投资60余万元对我镇中小学、幼儿园实施了校园硬化、绿化、美化。此外,每年镇政府都要投入资金10余万元为幼儿园和学前班采购冬季烤火煤。在镇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积极谋划准备撤并现有2所中学,投资新建高标准的xxx中学,使我镇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更为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为我镇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全镇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1、基础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初中巩固率、毕业生升学率全部达标。新的时期,我们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校大兴校本教研之风,课改工作蓬勃开展。近年来我镇两所中学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圆满完成一中分配指标,学生入段分数居区级中上游水平,XX年共有

名学生升入丰南一中,地方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学校体育、艺术、大语文活动方面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了长足的发展,xxx中学的男篮女篮和阳光体育活动、横沽小学大语文教育和葫芦丝文化和两园建设(示范园和实践园:竹篱笆、大理石路、造型各异的植物果实装饰)、王一小学的霸王鞭和英语活动室、毕武庄小学的“诵读工程”已结出的丰硕的果实,在全区的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成人教育工作贴近经济办学,成效显著。成人学校坚持以“引进、试验、培训、推广”为原则的办学模式,实现了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以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为目的的“阳光工程”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学前教育积极在“普三”上做,充分利用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改建大力发展学前三年教育,3-5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我们在抓好幼儿园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加强园内设备设施建设、墙壁文化建设和环境布置,现我镇3所幼儿园以全部升入省级二类园,我镇将继续加大投入,力争今年毕武庄幼儿园升入省级一类园。

四、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坚持依法治校、法制办学,使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组织和教代会组织,依法管理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体教师成为了学校的主人,教代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学校的工作、特别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均由学校教代会进行讨论解决。今年4月9日,中心校成功组织召开了九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并接受了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全区各中心校工会领导的观摩,为全区的工会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了确保学校安全不出问题,我镇成立了以

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中心校与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全镇中小学都完善了安全制度、检查制度、汇报制度、建立健全了安全档案,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细抓、实抓、严抓、常抓”八个字,严格落实层层目标责任制和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确保学校处处安全有人管。要求各校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不断检查,及时更换,每周对整个校园进行一次以上的彻底检查,并上报检查情况,发现安全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充分利用集会、板报、广播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并定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此外,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防患于未然,开学初,我镇适龄接种儿童3683人,接种人数

人,接种率达98.1%。营造一个“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氛围。XX年,镇政府投入资金3万元在临路学校路口安装了6盏太阳能信号灯。XX年9月,各中小学开展了“卫生达标创星工作”,加强食堂、厨房、厕所、卫生室的管理。王一小学的沼气厕所修建、横沽小学的高标准的食堂的新建、毕武庄幼儿园卫生室设施的规范,都达到了高标准,为学校的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总之,一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回顾过去,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的大力协助下,我镇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存在的问题

1、城区学校年年选调教师,我镇每年都有素质好的老师调出,导致我镇教师两极分化。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大龄教师,力不从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由于受地方区域特点、经济状况等诸多方面的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合拍。

3、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制约影响学校的发展。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增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都能适应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2、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谋王兰教育的发展。

3、取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外来资金,改建校舍,对一些教学点进行布局再次调整。增添硬件设施,改善力学条件。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统揽我们的工作全局,解放思想、科学谋划,使我镇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推荐第5篇:教育工作汇报

教育工作汇报万代基业,教育为本;富民强市,教育先行,教育工作汇报。近几年来,教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强市战略的正确指引下,经过无数教育人的艰辛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出了全新的工作局面。

一、回首过去,我们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自豪

1、教育观念实现大跨越。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先导。近几年来,我市教育最大的变化是教育观念的变化,发展思想上紧扣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发展的方向感十分明确。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大事,争贡献,比成绩成为教育人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教育行为规范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塑造了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根本的追求目标,一手抓合格学校建设,一手抓品牌学校建设,以品牌学校建设为重点。形成了“整合二三,打造小学教育品牌;新建德雅,打造初中教育品牌;瘦身提质,打造高中教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更新教育需求。把教育质量作为最响亮的话题,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集中精力抓教育质量。一手抓全面质量的提升,一手抓文化素质的提高,以文化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努力实现科学提质。把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抓手,一手抓教育投入,一手抓用人机制的改革。以用人机制的改革为重点。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教育投入实现大跨越。从2008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紧锣密鼓,市委、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2911万元用以保证合格学校建设。10所学校已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今年市委、市政府计划再投入1200万元完成3所合格化学校建设。平均每所学校投入在300万元以上,是继“普九”之后,全常德学校建设资金投入最多、学校面貌变化最大的县市,从全常德办学条件最差一跃而成为全市领先。校安工程顺利推进。纳入中央2009年第三批扩内需项目共11个,建设总投资1090万元,建筑总面积10899平方米。德雅中学建设圆满完成。累计投入1.2亿元。职业教育2007年至2009年,总共投资1553万元,用于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建设和实验实习设备添置。教育的巨额投入,展示的是市委、政府重教兴教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体现的是市委、政府打造教育强市的胆魄与气度。通过合格学校创建、校安工程建设和品牌学校打造,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软硬件环境、条件、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校貌越来越美,设施设备越来越优,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学习生活越来越好。校际差距越来越小,有力促进了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大跨越。

3、教育质量实现大跨越。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2007年至2010年,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四年跨越四大步,合格率从2007年的37.6%提高到2010年的74.6%,在常德市15个单位中排在第五名,提前实现进入常德市第一方阵的目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2008年

一、二本上线人数167人,上线率9.6%;2009年

一、二本上线人数184人,上线率12.9%,较上年增长3.3%;今年,

一、二本上线人数328人,上线率27.5%,较上年增长14.6%。特别是市一中

一、二本上线率达40%,高出全省11%。庞人铭同学以688分、全省第22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10年,市一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较去年增长16%。职教集团2010年高考重本5人,二本10人,高职专科71人,高考升学率达98%,就业安置呈现良好态势。中小学科技成果、艺术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突出,49人获国家级奖励,13人获省级奖励,多人获常德市级奖励。

4、教育品牌实现大跨越。德雅中学已于今年下学期建成开学。它是我市学校建设史上动员领导力量最多、一次性建设投入最大、部门参与思想最统

一、人民群众关注度最高的民生工程。何书记、尹市长殚精竭虑,倾注心血。何书记先后十多次深入教育实地调研、座谈;尹市长也多次亲临学校,排忧解难,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党政主要领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常委议教及各类协调会议16次,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力度之强、意志之坚,前所未有。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体同仁,特别是贺修双主席、余永贵主任、王兴钊部长、熊斌书记,以学校建设、发展为己任,一年多的时间,建设组、机制组、宣传组三组联动,分工负责,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学校按时间节点顺利开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09年7月6日选址新建到全部完成科教楼、教学楼、食堂、办公楼等主体工程,仅用300多天时间,创造了我市学校建设史上的津市速度。2010年8月3日,《津市市人民政府与长沙雅礼中学共建德雅中学的协议》签署,其政府主办、民营机制、联合办学、共创品牌的办学构想;津市市政府、长沙雅礼中学、益阳高平教育集团三方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办学的全新机制;依托名校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战略,是对义务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大胆实践,工作汇报《教育工作汇报》。各部门为德雅中学的建设提供了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优质的环境,最无私的支持,是部门单位配合的经典范例,是群策群力的成功版本。回首过去的几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主要体现在:一是得益于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体现了市委、政府的关怀和领导,聚合了部门、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二是得益于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三是得益于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坚定不移解放思想,紧紧依靠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破解体制机制束缚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得益于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既是长远大计,更是当务之急。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谋划教育改革,真正把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代表全市二千多教职工、二万多学生,对我市教育发展过程中倾心尽力的各位领导,对密切配合、无私支持的各部门单位,对充分理解、高度信任的全市人民表达深深的谢意!

二、展望未来,我们为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而奋发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来说,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强国之基,市委、政府对办好教育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做出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二是随着国家和省、市、县经济实力和财力不断壮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会越来越大,将为我市教育发展给予强有力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三是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我市教育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四是人民群众对教育非常关心和重视,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和不竭动力。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城乡、区域、各类教育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均衡化发展任重道远;二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津市一中高中教育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三是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不强,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缺乏竞争力,办学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四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学前教育总体上比较薄弱;五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有待突破,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坚定发展信心,科学分析局势,冷静面对挑战,认真听取各方意见,自我加压,努力拼搏,开创我市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1、以学前教育为主攻,突破薄弱点。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纳入到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之中,近日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作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战略部署。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是:三年之内,基本形成以公办园为主体、以示范园为主导、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基础、以火花幼儿园为龙头的公、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新格局。率先成为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市区,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2、以品牌建设为主导,找准兴奋点。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强化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品牌,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我市教育培育不同类型品牌学校,对津市的教育发展,必将起到一校促一段,以一校带一片的效应,从而拉动全市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今后几年,我市品牌学校建设战略的主要思路是:在学前教育阶段,抓好火花幼儿园的建设,使之成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形成学前教育品牌。在小学教育阶段,抓好市二小设施设备现代化改造,培育小学教育品牌。使二小成为“管理一流有品位;师资一流有品格;质量一流有品牌;设施一流有品质”的全省知名小学。在初中教育阶段,全面植入雅礼文化,全面学习雅礼管理,全面共享雅礼资源,全面开展师生交流,打造德雅初中教育品牌。高中教育阶段主要是巩固提升津市一中,走内涵式发展、“瘦身提质”之路,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初中毕业生的25%以内。使之成为高中教育品牌。职业教育主要培育津市职业中专,联系津市企业,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使之成为职业教育品牌。

3、以内涵发展为主题,抓住关键点。今后几年,我市教育发展的主题和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本质属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从重规模和量的扩张到重效益和质的提升的转变,向着以质量优异、队伍优化、管理优良、校园优美、装备优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现代化不断前进,教育综合实力、整体办学水平进入常德市第一方阵。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学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学校管理关键在校长、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不断提升校长的履职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推进几项重点工程。德雅中学要全面植入雅礼文化,成为我市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中最炫目的一张名片;津市一中迎接省级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验收;职教集团迎接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验收,申报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三是突出办学特色,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把文化立校作为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坚定选择。全面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全面提升教育品位。着力增强区域教育实力和学校竞争实力。

4、以提升质量为主线,把握核心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永恒追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建设教育强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的话题作为教育最响亮的话题,把质量的标杆作为一切工作的标杆,把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抓住质量评价主杠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办法》,用均量值、曲线图、柱状图等方法动态直观反映各校质量状况,科学进行监测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大力开展教学视导活动。组织教学业务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研究制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包干到校的经费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与教师利益紧密挂钩,激励教师责任心与创造力。实施“四名工程”,评选“十佳百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坚持“逢进必考”,从本科院校引进和公开招聘优秀毕业生。冻结农村教师向城区的流动,安排城区青年教师下乡支教,招聘、引进教师原则上优先补员到农村学校任教。教育强则人才强,人才强则津市强。我们相信,有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科学跨越,昂首阔步迈进常德市先进行列!

推荐第6篇: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

自建校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特色办学、质量兴校、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挖掘语言学习的活教材,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我们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三纳入一渗透”,即:将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 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校在普通话推广和用字规范化过程中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有利于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力求引导学生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以语文学科的优势打造出学校的品牌,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实践是:

一、我校一直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学校分管领导每年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听取各部门语言文字工作汇报,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

1 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学校建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作机制,由校长直接领导,组织部署,下达计划,由学校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共青团监督管理,具体指导并责成下属职能部门(教研组等)分工落实,贯彻实施。全校师生人人都是推普人员,人人都是纠正用字不规范的监督员。

(三)制度渗透,确保实施。我校着重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出台了若干关于使用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全校一盘棋,统筹兼顾,不搞形式主义,在落实上下功夫,将语言文字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和员工。学校将标准的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与家长交流用语,实现师生员工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用规范字的目标。

二、普及普通话,全面提高师生语言素养。就教育的功能而言,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着语言文字教育的任务,肩负着推进语言文字 规范化的职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组织全校教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00年 1号文关于“把提高学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常规管 2 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的精神,学校将标准的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一) 把推行普通话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条件之一;作为对社会、对家长的承诺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二)学校已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划之中。

(三) 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经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校长带头说普通话,普通话已成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100%使用普通话,与家长沟通时也100%使用普通话,家长也习惯了用普通话与学校沟通。

(四)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以上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以上使用普通话。

(五)对在职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培训,在职教职工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学校非常重视在职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学校举行普通话培训讲座,100%的教工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教职工普通话测试达标率达100%。

(六)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和录用的内容、条件。人才培养,教师为本。按照国家要求,学校把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录用和上岗的条件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选先进、评定职称中,普通话 合格已被列入必备条件之一,学校还把普通话列入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七)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学校推普力度,把推普工作上升到提高语言素养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我校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让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另外,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演讲比赛,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文诵 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语文老师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表达水平,通过演讲比赛的方式选拔广播员。通过一系列的推普举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才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用字规范化,将规范化用字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城市语言文字的要求:实现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文字政策和文字应用管理的法规和规范标准,使社会主要领域的用字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学校要带头使用规范汉字。我校将规范用字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元素。在用字规范化方面我们正在努力实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一)课堂——学习语言文字的生动乐园。课堂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拼音的使用、笔画的规范,强调遣词造句、标点运用、行款格式的准确,因为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元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写规范的汉字。我校语文学

4 科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要求:(每个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养成“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的习惯;喜欢阅读,能诵读部分古诗名篇,读懂部分中外名著、科普读物,拥有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近年来,我们在各科教学中力图通过多元、开放的学习和评价,来实现对语言文字工作新内涵的解读。我们通过分阶段有序地测试学生的识字能力与汉字书写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经历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对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已形成命题、打印、校对、阅卷、订正等操作规范。教导处每月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教师的作业批改作抽样检查,关注教师对学生不规范字的检出率,并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予以展示反馈。教师常常对家长批语中的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做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教风,又让学生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学风。

(二)校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天地。六十三中有一个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学习天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语言的活教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的用语用字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校园的许多位置设置了语言文字规范永久性宣传标语,与优雅的校园环境相衬相映,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时时处处追求语言文字应用的品位和规范。

(三)综合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的广阔空间。在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领域中,有着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教育资源,我们在教育教学

5 的实践中力求开发和活用这样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展学习领域,突破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书写比赛、“啄木鸟”行动是我校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传统项目,鼓励学生发现、纠正生活中见到的错别字。另外,语文教研组将学生的校外活动纳入有计划的教学指导,开展写字比赛、作文比赛均按计划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四、提高师生语言素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卓有成效。学校积极搭建舞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每学期举行教师语言文字方面的竞赛活动,如教师钢笔字比赛,毛笔字竞赛,演讲比赛等,使教师在不断历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校在丰富的文化传承中积淀,在积极的实践创新中发展,从而使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 较为显著的成效。

五、迎接挑战,持续发展,开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语言文字教育有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养育,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语言文字规范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是否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1)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紧密结合;(2) 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社会辐射,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积极参与争创福建省文明城市活动,将其与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起来;(3)着力开发具有人文内涵的校本课程,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拓展

6 型课程的进程中,充分关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目标指向,使学校的校本课程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的增长点。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场所,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师生进行普通话规范字的培训,继续在全校师生中宣 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以语言文字工作的推进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推荐第7篇:合肥市中山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合肥市中山医院2006年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活动内容

(一)充分发挥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医院内各有关人员参与。

(二)医院每年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每季更换一次,候诊室应设咨询台。病区要设立黑板报或宣传版块(以楼层计算),每月更换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

 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社区开展咨询和宣传。每年4次或以上。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合肥市中山医院

2006.01.01

推荐第8篇:合肥市中山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合肥市中山医院2006年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活动内容

(一)充分发挥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

员、动员医院内各有关人员参与。

(二)医院每年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

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

栏、黑板报等),每季更换一次,候诊室应设咨询台。病区要设立黑板报或宣传版块(以楼层计算),每月更换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

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

 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

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

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社区开展咨询和宣传。每年4次或以上。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

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

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

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合肥市中山医院

2006.01.01

推荐第9篇:创建合肥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工作汇报(总封面)

******************************学校

创建合肥市示范大厦

汇报材料

(项目照片)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年****月

推荐第10篇:合肥市导游词

合肥市,历史悠久,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266(市区458)平方公里,人口425.9(市区127.94)万。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甲等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高科技工业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等蜚声中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

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近年来,合肥经济突飞猛进,城建日新月异,五里飞虹东西飞架,庐州灯火流光溢彩。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岗工业区等镶嵌周边。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包河秀色、瑶海公园等如珍珠散落其间;蜀山春晓、包公墓园、教弩梵钟、吴王遗踪,徜徉其间,吊古论今,让人留恋忘返。

合肥的名胜古迹甚多。从前有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弩松荫,蜀山雪霁,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顶朝霞八处,统称“庐阳八景”。其中巢湖夜月,四顶朝霞等景,现已不属合肥市;镇淮角韵等景,因天长日久,物换星移,已荡然无存,成为历史陈迹。现在的名胜古迹以教弩台,明教寺,逍遥津,包公祠等最为著名。

合肥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合肥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合肥市正以科学城、工业城、园林城、卫生城的崭新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

第11篇: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5日在合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张庆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平中见奇、稳中求快、调整转型、夯实基础”的总体思路,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4650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8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7.4亿元、增长14.5%;财政收入768.3亿元、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6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0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7%;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积极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适时推出稳增长40条等政策“组合拳”,增强经济调节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努力扩大有效投入,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全年新开工项目4241个、增加2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47个、增加95个。鑫晟8.5代线、淀川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TCL冰洗基地、华南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开工建设,沙溪铜矿、龙桥铁矿采扩建等获得核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住房交易量增价稳。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新增本外币贷款950亿元,实现直接融资424亿元、增长73.1%,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工具成功运用,徽商银行赴港上市。深入推进“双百”活动,举办家博会、农产品对接会、新能源汽车展等展会170场,“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三社一会”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消费、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加速兴起。制定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建立“走出去”企业孵化库,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实现进出口总额180亿美元。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43.3亿元、增长13.8%。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33.6亿元、增长22.9%,新型显示、机器人、公共安全等列入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启动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出台创新型城市建设意见,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3户、总数达711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4000亿元、增长18%。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400名工程硕士入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大科学工程未来网积极申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签约组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通过验收。修编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动漫及服务外包基地、特色商业街等加快建设。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建设,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近300亿元、增长21%。旅游总收入524亿元、增长14%,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三批台湾自由行城市,合肥航空公司加快筹建。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1331”空间发展战略,加快编制地下空间利用、综合交通、生态体系等专项规划。推进新一轮大建设,新建、续建工程813项,完成投资281.2亿元。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新桥国际机场开通运营,高铁南站、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等加快建设,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及店埠河航道、合裕航道升级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总里程458公里的合

六、合马、合铜、合淮等7条国省公路干线改造全面开工,环巢湖旅游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建、2号线进展迅速。阜阳北路与铜陵北路高架顺利竣工,全市高架路网体系基本建成;繁华大道、方兴大道中段等建成通车,龙川路、肥西路等新建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气化合肥”步伐加快,合肥电厂6号机组及六水厂二期、七水厂一期建成使用,汽车客运西站投入运营,成功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深入开展“三城同创”,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9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数字城管”建设正式启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开展市容专项整治,依法拆除非法和到期户外广告1400多处。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城乡融合,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产城一体、联动发展,四大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城区都市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五县(市)工业园区发展提质提效。加大支持力度,县域经济总量达1580亿元、占全市3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3.9亿元、增长15.7%。继续以“十大政策”、“十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支持巢湖、庐江加快发展。肥东、肥西、长丰进入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和中部百强县,肥西在全国百强县位次进一步攀升。粮食生产和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特色规模农业面积突破300万亩。改造县乡公路150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1座,建设农村饮水工程53处。

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136个省级中心村和930个自然村整治全面展开,49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全部完成,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全市域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加大工作力度,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积极申报国家级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与国开行合作一期16个项目完成80%工程量,二期98个项目陆续开建,三期项目积极谋划。对74个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南淝河、十五里河、兆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朱砖井、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基本完成,环巢湖乡镇3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建成首个藻水分离港,巢湖流域11个考核断面7个基本达标,湖区蓝藻水华面积、频次及藻密度显著减少。深入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完成植树造林36万亩、城区绿化1500万平方米,大蜀山、滨湖湿地双双晋升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考核验收。午季秸秆实现重点区域全面禁烧。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出台机动车排气污染、扬尘污染以及“黄标车”限行等管理办法,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编制马(合)钢公司搬迁转型方案,以安徽锦邦化工各套生产装置关停为标志,化工企业全部实现退城进园。

(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不断深化,荣事达三洋与惠而浦开展战略合作,合肥赛维顺利重组,庐江矾矿破产改制稳步推进。修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和优化投资环境条例,出台26条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全民创业,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2万户、增长23%。累计132家企业参加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33家完成,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出台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平稳实施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营改增”扩围试点顺利推进。颁布全国首部地方法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新提升。巩固基层医改成果,9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到位。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0多家,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39万亩,庐江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拓展“合肥之友”等招商平台,“百名县干大招商”等活动取得实效,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重点区域招商成果丰硕,与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深入推进,完成招商引资2550亿元、增长2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荣获中美友好城市可持续发展奖。申创综合保税区进展顺利,空港经济示范区启动建设。积极促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达成武汉共识,成功承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市长联席会。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和扩容全面提速,滁州市整体加入。加强与皖北及皖西等县结对合作,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在全国率先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社会服务“1+4”政策。全面实施“33+14”项民生工程,全市民生支出48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6.8%。新增城镇就业16.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8万人。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全市缴费标准、基础养老金标准、最低补贴标准“三统一”。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800元以上,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200元。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80岁以上高龄津贴提前实现城乡全覆盖。修订廉租住房保障和管理办法,开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66万套。100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开,惠及5.3万户居民。实施42个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完成房屋拆迁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加强商贸便民体系建设,启动城区64个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基本建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八)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出台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全部达标。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全国示范。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3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美术馆、科技馆、百戏城在滨湖新区开工建设,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工程正式动工,首批20个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全面铺开,首届全民文化周系列活动参与群众50多万人次,市民合唱团、市民交响乐团等民间文艺团体走向国际舞台。成立市社会科学院,《合肥市志》正式出版,《合肥通史》加快编纂。蜀峰湾体育公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参赛第十二届全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编制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探索实行“大社区”等多种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出台加强电梯安全工作意见,实现三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行业退出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打击非法营运、非法传销,强化社会治安动态化管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第三次捧得“长安杯”。深入开展联合接访、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活动,坚持开展风险评估、矛盾调处,信访维稳取得新成效。强化利益导向机制,推进人口计生转型发展。扎实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制定城市人防工程规划,人防民防进社区全面推进。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促进宗教和睦。巩固和提升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创造性做好国防教育、征兵等工作,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统计、气象、档案、保密、仲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04件、政协提案533件。出台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规章12件;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由282项减少到152项、精简率达46%。制定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实施意见,推行基本建设项目收费目录管理,开展为民服务窗口经营性收费行为专项整治,规范清理行政审批中介组织。第三次市直机关公务员转任平稳推进。首次开展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10个项目获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清理等要求,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5%,党政干部因公出国人数同比下降18.8%,全市性会议和文件数量大幅压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市各项工作勇于率先、争创一流,荣获一系列国家级表彰奖励,部分经济指标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跻身或接近“十强”,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合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增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供求矛盾凸显;在城市管理、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领域,矛盾纠纷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巢湖综合治理任务艰巨,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思想解放程度和改革创新力度与形势任务要求尚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和工作落实仍存在薄弱环节,“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2014年政府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宏观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总体上看,国内外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大走向没有变,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没有变,合肥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大格局没有变。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和风险,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以工作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更要看到机遇和利好,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奋力谱写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转型,以改革惠民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谋求跨越,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在全国提前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今年,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改革攻坚突破

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改革,以先行先试放大改革红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营造体制机制优势上迈出新步伐。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分类监管,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和布局,突出资本管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和各项扶持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特许经营领域。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预决算公开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盘活各类存量资金,试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争取获批民营合肥银行、多设商业银行机构,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整合重组。深化“借用还”一体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债务计划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整合提升市建投、国控、工投、兴泰等国有资本营运平台实力,探索引入海外低成本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尝试通过政府增信等有效途径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拓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全面推进城镇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区域性要素大市场。推进价格改革,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科学的中小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市的信息化社保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实施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分类补贴和梯度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卫生与人口计生机构整合。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关系。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六分开”,推行“代建制”,探索实行拆迁安置先建后拆模式。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户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农村产权等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深化市政园林管养体制改革,推广市场化造林与养护机制。

(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拓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格局,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迈出新步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四大开发区、城区都市产业园和县域工业园区承载服务功能,提升“合肥之友”招商引资引智、宣传推介合肥的平台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高校校友会等中介作用,深化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及央企、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层次。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950亿元、增长1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

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取自贸区建设试点。大力构建特殊监管区、特色口岸等开放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经济示范区和江淮航运中心等建设。积极开辟亚欧大陆桥、海铁联运等新型对外物流通道,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力推进外向型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向发展,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跨国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着力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60亿美元。

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落实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鼓励企业和园区与俄沿岸联邦区开展合作,扩大和推进与国际友城结好。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区域交流互动,推进县(市)区工业园区与先发城市合作共建。落实武汉共识,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承办好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加快合肥经济圈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一体化,积极与皖江城市带聚合发展,努力形成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进一步做好定点帮扶和结对合作工作,支持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发展。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迈出新步伐。

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创新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强化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等支撑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工程未来网获批,加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组建步伐。推进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与企业联合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共建研发中心,转化科研成果。加快“一中心三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推进高校、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加速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一批科技创业孵化器,全年技术交易额增长30%以上。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培育计划,催生一批种子期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100个以上,力争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建设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20%。加强人才特区建设,进一步放大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效应。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

加速科技金融结合。完善科技投入体制,探索科技专项资金事前支持、有偿使用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建立风险容忍机制,设立天使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拨改贷基金,推出高科技企业创新贷、科技保险、专利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抓住新三板扩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的机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改造、股权融资和挂牌上市。

(四)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聚焦重点产业,调整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积极谋划实施京东方10代线、联想合肥基地二期等重特大项目,吸引一批核心配套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微小型燃气轮机、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加快南车、北车合肥造修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光伏下乡扶贫等工程,加快建设“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推进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加快编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规划,积极申报半汤国家生物经济先行区试点。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住宅产业化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双千工程”,促进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转型发展和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培育1~2个百亿乃至千亿级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争创2家国家级、1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积极实施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全国试点工作,启动马(合)钢公司搬迁、转产等一批项目。

提升现代服务业。依托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加快推进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提升动漫产业,拓展服务外包业,建设国际研发服务外包创新平台。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研发、设计、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大力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加强物流园区和物流平台建设,加快华南城、宝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环巢湖旅游开发,加快实施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提升半汤、汤池温泉度假区等景区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区域性会展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特色展会。大力发展网络购物、连锁经营。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和夜市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十项行动计划,积极发展都市高效农业、环湖生态友好农业、沿路规模设施农业、山岭特色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快60万吨粮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双百双超”工程建设,着力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安徽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样板,扎实推进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在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上迈出新步伐。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新桥国际机场配套设施,推进骆岗机场转型利用。全面建设轨道交通

1、2号线,启动建设3号线。加快高铁南站、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等建设,启动庐铜铁路、商合杭客运专线建设,推进合安九快速客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店埠河、兆河、合裕航道升级改造。全线贯通环巢湖旅游道路,加快合

六、合马、合铜、合淮等国省干道改造,实施合宁、合安、合徐等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推进济祁高速、北沿江高速合肥段前期工作。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统筹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完善骨干路网,加快畅通二环、方兴大道西段、魏武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巢湖南路、高铁路、龙川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健全微循环,推进长岗路等一批支路建设,改造一批小街巷,建设一批停车场。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新增和更新一批公交车。大力推进“气化合肥”,加快龙河口引水、金源热电厂扩建和天然气绕城高压管网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巢湖华能电厂二期,做好神皖庐江电厂等前期工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薄弱环节实施攻坚,深入开展“三城同创”。理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网格的主体功能。加快“智慧合肥”建设,整合公安、民政等资源,构建统一的社会信息综合共享平台。全力争取国家信用城市建设试点。加强违法建设、非法户外广告和“三车”治理,严格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建立物业企业履约保证金制度,完善无物管小区管理办法。规范摊点设置,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控固废和噪音污染。

(六)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四化同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在建设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1331”空间发展战略为引领,修订完善大中小结合、产城融合、功能互补的市域新型城镇化体系规划。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试编国土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导则。提升县城、中心镇和新市镇规划建设水平,着力打造环湖特色十镇。巩固扩权强镇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完善分类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居民居住证制度,促进农民有序市民化。坚持市与县(市)联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一期项目建设。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围绕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和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坚持工业立县,深入实施县域工业倍增工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资源开发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城市配套工业,推进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坚持“产城园”一体,大力推进省级开发区、专业园区、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和扩容升级,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高新、经开等国家级开发区与巢湖、庐江等地开发园区共建一批投资大、就业多、效益好的大项目。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旅游、会展等县域服务业,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入,构建多元化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大力实施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全市域环境整治,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垃圾收集、污水治理、造林绿化、安全饮水等建设。改造县乡道路12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3个,大力发展城镇交通。加快实施董铺和大房郢水源地、新桥国际机场周边、庐江汤池等一批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综合利用现有集体用地、水面、场站和房屋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落实好各级支农惠农政策,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七)全力打造生态文明

以环巢湖综合治理为龙头,以“山”、“水”、“绿”、“气”四篇文章为载体,在打造美丽合肥上迈出新步伐。

大力度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以规划为引领,加强系统设计,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分批实施、交叉进行、统筹推进”的原则,确保示范区一期项目全面竣工、二期项目进入收尾、三期项目开工兴建。扎实推进环巢湖防洪治理、引江济巢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开展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实施十五里河、二十埠河东支、板桥河上游等综合治理工程,推进陶冲污水处理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密断面水质分析和预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矿山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突出抓好压缩开采规模、关闭矿山、废弃矿山复绿等专项行动。

多举措防治大气污染。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以“一尘两气三厂”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和“黄标车”限行、淘汰力度,上半年全部淘汰市级及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公交车中的“黄标车”,下半年起市区一环内全面限行“黄标车”。强化建筑扬尘整治,进一步完善经费专户管理和履约保证金等制度。实行午秋两季秸秆重点区域全面禁烧,持续开展秋冬季节烧荒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燃煤电厂、热电企业及水泥厂脱硝,加快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和燃煤小锅炉淘汰。推行城区道路湿式清扫和机械化清扫,年底前完成二环以内及主干道两侧裸露土地绿化硬化。实行联防联控,积极推进建立长三角地区和合肥经济圈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与2012年相比,今年力争下降3.75%以上,2017年力争下降25%以上,空气质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位。

高标准实施造林绿化。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按照“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城市森林空间布局,突出抓好环巢湖、水源保护地、江淮分水岭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24.5万亩。加快实施植物园二期、陶冲湖公园、蜀麓公园等景观整治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方兴湖公园、滨河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建设,积极打造王咀湖、南滟湖、牛角大圩等一批生态湿地公园,提档升级城区道路和重要节点绿化,完成城区绿化1000万平方米。

全方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建立生产、流通、消费等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争取高新区等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严格供地准入条件,强化批后监管,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加大低效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制定存量土地升级改造办法。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在建设幸福合肥上迈出新步伐。

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达88%以上。实施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合理布局公办幼儿园和“公建民营”普惠园。加快合肥七中搬迁,启动合肥十中新校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加快高教基地建设,推进合肥幼专、工业学校、经贸旅游学校新校区建设。支持合肥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完成社区大学平台建设,推动终身教育向纵深发展。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力度,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等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万个。全面实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专户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等群体基本生活。推进和完善各项社保关系的制度衔接与跨区域转移接续。开展社会保障卡增设金融功能试点。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加快建立新型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城区“10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公租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全年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5万套,拆迁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30个,全面完成120个、5.74万户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积极扩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建设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居民健康信息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养生、健康等产业。继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强化药品市场监管。加快建设市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报验站。严格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二次报销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参合标准,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备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水平办好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中日韩围棋名人擂台赛等重大赛事。

推动文化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精品创作,精心筹办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全民文化周等重点文化活动,加快省美术馆、科技馆、百戏城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启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整合打造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社区文体活动小广场、农民文化乐园等特色文化载体,全力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推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合肥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合肥报业、合肥广电全媒体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继续探索“两委两站”、“大社区”等多种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园,培育一批专业化新型社会组织。深化“平安合肥”建设,全面建成“天网工程”,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行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构建统一指挥的应急平台,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推进人防民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油气管线、危化物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大打击非法传销力度,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启动合肥(滨湖)气象科技创新园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优质高效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对台、地方志、档案、残联、保密、社科、仲裁等工作。

三、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积极争取和用活用好“先行先试权”。完善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再推一批创新力作。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保留事项,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广泛运用电子信息等技术,推行网上审批,建设“智慧政府”。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着力构建反“四风”、接地气的常态化机制。健全“12345”政府热线服务功能和办理机制,完善网络问政办法,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强化效能建设,推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巩固和提升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明察暗访和问责力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大力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全面改进文风会风,严控检查评比表彰,务实举办各类展会。

(三)建设法治型政府。完善政府常务会学法、政府法律顾问、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备案等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风险评估、实施效果评估等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推进协商民主,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四)建设清廉型政府。推进政府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全过程效能监察,加强政府采购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管理与监督,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强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结果运用机制,加大整改落实力度。改进政风行风评议,强化行政绩效考核。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加大公务员教育培训力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能力水平,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各位代表!

改革洪流催人奋进,跨越征程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12篇:合肥市优惠政策

一、进一步提升支柱产业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1.对合肥市符合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鼓励发展产业的相关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的研发项目,或重大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单个项目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超过300万元以上的,对其超额部分给予20%、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对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财政部成果转化资金计划项目,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省科技厅火炬计划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其拨款资金在200万元以内的,给予国家、省拨款额50%配套资助;其拨款资金超过200万元以上的部分,给予拨款额10%配套资助,最高配套资助不超过1000万元。

2.对合肥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爆发性增长的新兴产业和规模巨大的支柱产业的重大项目及科技创新试点市示范区建设,在资金支持上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由市自主创新领导小组主任单位与项目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

一事一议的项目单位不再享受本政策关于投资、配套、企业所得税奖励方面的资助。

3.对市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来合肥市落户,投资合肥市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鼓励发展产业,给予其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10%、最高500万元奖励。

来合肥市落户的企业将研发总部迁入合肥市,研发总部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其超额部分投资额20%,最高1000万元资助,专项用于研发总部建设。

4.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创新咨询中心、军转民研发机构等,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对符合合肥市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鼓励发展产业的新认定省级上述机构,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已认定并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中心设备购置。

5.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5万元奖励。

6.对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各项行政性收费省、市留成部分,实行免征;对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实行零收费。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从认定之日起3年内,将其所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同等金额奖励给企业。

7.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从认定之日起3年内,将其所缴纳增值税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同等金额奖励给企业。

对新认定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重点)新产品,给予其产品研发团队一次性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自主创新产品、(重点)新产品,给予其产品研发团队一次性5万元奖励。

8.中央在肥科研院所实行转企改制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有关政策到期后2年内,将其相应税收的省、市留成部分同等金额奖励给企业。

9.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参与制定(排名前三位)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主持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参与制定(排名前三位)行业标准的企业奖励10万元。同一企业,该项奖励额度累计不超过300万元。

10.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30万元;对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

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10万元;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万元。

11.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对新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12.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当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且增幅达到25%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年销售收入增幅25%以上且税收增幅15%以上,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二、支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13.对获国家批准或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各类产业基地,给予产业基地所在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100万元资助,专项用于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

14.符合合肥市平台管理要求,当年新建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检测实验平台、信息情报平台、科技成果工程化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构及产业集群服务机构等,给予50万元资助;进入合肥“一中心三基地”创新平台,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其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按市场化运营、独立核算且年营业收入达200万元以上的,自开业起3年内,每年给予20万元资助。对市政府批准新组建的各类研究院,根据其组建方案和实际运行情况,给予资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15.围绕合肥市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鼓励发展产业,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新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补助,以支持联盟攻克制约合肥市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16.经合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网登记备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由企业购买或高校、科研院所自行在合肥市首次实现产业化,其转化产品一年内销售收入在100-5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奖励;在500-1000万元的,给予30万元奖励;超过1000万元的,给予50万元奖励。购买科技成果在合肥市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从项目获利年度起3年内,将其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增值税市级留成部分同等金额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17.对合肥市企事业单位在研发中使用市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及专业化协作网而发生的分析测试费用,从事科学研究开发的,按实际应收分析测试费用补贴10%;参与协作共用的团体会员单位,按实际应收分析测试费用补贴20%;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按实际应收分析测试费用补贴30%。

18.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符合国家在孵企业条件的,将其所缴纳各项税收的省、市留成部分同等金额奖励给企业。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效果显著并考核优秀的,给予30万元奖励。

19.实施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和软科学研究科技专项。对合肥市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鼓励的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和国际合作技术开发项目,给予单个项目当年研发费用20%、最高100万元的资助;对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软科学研究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三、切实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支撑体系

20.市政府设立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下称市创新资金),用于落实本政策措施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及奖励等支出。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预算管理。

21.享受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兑现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22.设立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企业,其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23.每年从市创新资金中安排1亿元,作为有偿资金滚动使用,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24.高校、科研院所、留学回国科技人员携带具有发明专利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来合肥市创办企业的,当年注册(现金占注册资金50%以上)且一年内有销售收入的,给予企业注册资金50%、最高200万元资助。鼓励高校大学生来合肥市创新创业,对创新类产品开发给予一次性5万元资助。

25.鼓励发明创造及产业化。对企事业单位获得授权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分别给予800、1000、5000元资助;对个人获得授权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分别给予400、500、3000元资助;对获得国外专利授权的每件资助1万元。代理合肥市专利申请量超过500件,且发明专利占30%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给予奖励10万元。

26.企业的发明专利实施产业化,一年内产品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对企事业单位,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件以上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20万元和50万元资助。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分别给予30、10万元奖励。

27.对合肥市列入省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参与政府采购的给予优惠。自主创新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的,给予5%至10%的价格扣除;对符合先进技术发展要求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自主创新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制度;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实行政府订购制度。

28.落户合肥市的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因投资未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执行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后仍有风险亏损的,给予风险亏损额30%、最高1000万元资助。

建立健全适应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新型质押贷款,上述质押贷款发生风险亏损的,给予风险亏损额30%、最高1000万元资助。

四、强化创新人才激励措施,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29.在市创新资金中安排创新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支持产业英才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提升合肥市信息化建设水平。

30.对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启动经费5万元资助。对在站工作的博士后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助经费2万元。

对新建“院士工作站”的单位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对在站工作的院士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助经费3万元。

31.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高层技术、管理人员(限额),年薪10万元以上的,且所处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和上缴税收增幅在20%以上的,将其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省、市留成部分同等金额奖励给个人创新创业。

32.对合肥市企业聘请的外国高端技术专家和创新咨询专家(限额),且每年在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一次性给予企业聘用费50%、最高50万元资助。

33.改革职称评聘办法,强化实际贡献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或中介服务的科技人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可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依据。评聘农业专业技术职务时,拥有品种权视同专利权。

34.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创新型企业,可比照执行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试点政策,对企业科技和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

五、其他

35.本政策受理前在合肥科技网、合肥日报、合肥晚报上发布信息。政策兑现受理时间为每年3月1日—3月10日、7月1日—7月10日、11月10日—11月20日,受理地点为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部门为市科技局,审核部门为市科技、财政、审计、税务部门。结果公示时间为受理截止日起20个工作日。奖励政策涉及税收本市留成部分,市与县、区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由同级财政负责落实。

36.本政策与市其他财政奖补政策不重复享受。

37.2010年3月31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合政〔2010〕29号)同时废止。

38.本政策措施由市科学技术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39.本政策措施自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第13篇:合肥市计委:

合肥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职称(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评语

得分:

签名:

年月

第14篇: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摘要:“十二五”期间,合肥要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法院的工作要为城市建设服务,“执行难”是一个困绕全国法院系统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全市法院除了对已经受理的执行案件要全力执行外,还必须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下,着眼于从源头上找问题,在现有的执行联动机制基础上,从建立综合督促制度,信息网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完善我市的执行联动机制,进而打造我市的社会诚信体系,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更多地通过当事人自动履行得以实现。

关键词:区域性特大城市执行联动机制诚信体系构建

引论

“十二五”期间,合肥要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势必进一步带来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进而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纠纷。在保障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全市法院每位干警都需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强化能动司法理念,依法支持、鼓励和引导一切有利于加快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因作者所在部门为市中院执行局,故本文主要围绕执行改革中最为热点的执行联动机制构建的问题,结合如何以此破解“执行难”,为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服务进行相关论述。

一、“执行难”的成因及执行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法律的实现,而执行是法律获得生命必不可少的形式与途径。”①一直以来,“执行难”是一个严重困绕全国法院系统的问题,从最高法院的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出。一是执行实际到位率低,全国实际到位率大约只有40%;二是按照法定结案标准计算的执结率低,全国只有60%左右;再次是生效判决的自动履行率低,全国只有40%左右。②1999年以来,全国先后开展了四次较大规模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但“执行难”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在中法发【1999】11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将法院的“执行难”概括为四句话:“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第一,被执行人难找。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法院传唤。被执行人拒收法院传票。举家迁徙。强力阻碍;第二,执行财产难寻。多头开户,空城计;恶意串通,假破产,假交易等等;第三,协助执行人难求。协助执行义务人拒不协助,懈怠协助,法院处罚措施威慑力不足;第四,应执行财产难动。被执行人肆意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置应执行的财产,假抵押,假租赁,将应执行财产混同为或谎称为国家不允许强制执行的财产。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院长在《听取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验收检查组汇报工作时的讲话》中分析了“执行难”的成因: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影响向执行工作的因素大量存在。一是社会诚信体系并未建立。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对执行工作产生严重干扰。三是无财产可执行案件比例大。四是法院执行队伍素质问题。从王胜俊院长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首先要破解的就是如何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法院与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导致一些当事人一边欠债不还,一边高额举债、购房置地、奢侈消费,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并没有因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除了对已经受理的执行案件要全力执行外,还必须着眼于从源头上找问题,必须借助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破难,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最后上升为国家意志。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有给付内容的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需要当事人自觉履行,一旦进入执行程序,人民法院通常采用常规执行手段,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如果被执行人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规避、逃避甚至抗拒执行,人民法院必须动用国家强制力,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这是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的法律基础。人民法院动用国家强制力,既要形成强制的氛围,也要动用强制的手段,既要使强制对象履行法律义务,也要威慑非强制对象履行法律义务。因此,构建以法院为主导,集合单位、个人等国家公权力及社会力量的执行联动机制成为必要。我国国家层面的执行联动机制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地推进着。2005年,中央政法委曾经下发《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2007年又下发《关于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国家执行联动威慑机制。2008年11月,最高法院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明确管辖权、细化执行异议程序和强化上级执行监督制度等加强解决执行难问题。2009年3月,最高法院启动了全国性的执行案件查询系统,将执行案件的信息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开放。2010年7月,最高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参与会签的部门包括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四个中共中央部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等13个中央政府部门,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规定了执行联动机制的启动和运行程序等。有的学者对我国执行联动机制的内涵概括为:“所谓执行联动机制,是以司法主动,社会合作为依托,通过调动包括司法系统本身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多管齐下,集体合围,形成一个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的高压态势和共同惩戒局面,同时致力于削减执行工作的其它阻抗因素,将治理执行难追溯到执行难问题产生的源头上去。”③

二、我市现有的执行联动机制状况

近年来,合肥市的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正呈现跨跃式地大发展,当然法院工作包括我们的执行工作也一直强调在争取“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但实际执行到位率也前些年也只有60%多。为破解“执行难”,在市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近年来的执行联动机制建设还是卓有成效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的执行工作格局正在我市逐步形成。2007年我市就相继建立了由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两级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08年6月,市中院院长许建同志向市人大常委作了《关于我市法院执行协调配合工作的报告》,就破解“执行难”,进一步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建设进行了汇报,并提请审议。2009年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期间,市中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辖区社情和执行工作实际,向市委政法委提交了《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报告》,市委政法委对报告给予高度重视,随即以该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在意见的附件中,明确了相关协助执行部门和单位的协助义务和职责,并在第一时间召开全市执行联动机制座谈会,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人大副主任、法院院长等为副组长,各联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合肥市执行工作社会联动机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协作工作,确保联动工作落到实处。2009年底市从大常委会颁布了《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立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各单位建立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机制提出了总体要求,2010年上半年市中院根据上述《决定》精神与22家联动单位签订了具体《协助执行办法》,《办法》详细规定了各协助单位协助法院执行的内容,由法院将有关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的情况向参加联动的单位通报,并通过联动单位系统查询,迅速、准确地获取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土地、车辆、海关监管物品、国库支付中心、社保帐户缴费、申报、退税等财产情况,及住宿、上网、税务登记等信息材料。同时,借助协助执行单位的联动,使被执行人在履行法律义务前,在公司注册,社团法人登记,工程承揽、项目许可、资质审批、规划报建,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经济鉴证业务的采购招投标,个人出入境,通关,福利彩票点的销售资格,道路运输,信贷投资融资等方面受到必要限制,进而丧失其社会信用度。2010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对各成员单位落实决定情况进行督查。

总体上来说,我市执行联动机制的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启动时间早。全市两级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比最高法院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要求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时间要早上二三年的时间;市委政法委下发的《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在全省也是先列;特别是大常委会颁布的《决定》,不仅是全省率先,受到省高院的肯定,推广;而且比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意见》还要早上半年多的时间。

(二)党委、人大、政府重视,各成员单位积极协助。党委、人大、政府不仅积极成立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协调各类重大事项和重大案件,还颁布各项规定与《决定》,进一步规范协助执行工作,同时展开有力的督查,将工作落到实处。各成员单位积极参加领导小组协调会,认真制定协助执行办法,开展具体协助工作。

(三)制度全面,落实到位。我市既有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又有市委发布的《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人大发布的《决定》,也有各成员单位与法院之间的具体《协助执行办法》,内容非常祥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各成员单位也自觉地在协助工作中予以落实。

(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执行联动机制联席会协调解决了一批重大有影响的执行案件,如“桃园房产案”,“双龙案件”等等;市内的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查询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不仅向市法院迅速提供被执行单位的帐户,还提供自然人帐户的查询,积大地支持了法院的工作;一批被执行人被限制出境或信贷投资融资及土地的规划报建;一批老赖被公告和限制了高消费等等。正是联动机制的作用,近两年市中院的执行工作已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不仅获得了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先进集体称号,且结案率、到位率等多项考核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当然,目前我市执行联动机制在运行中也存在着以下些问题:

(一)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尚未完全形成定期化、制度化。领导小组会议主要还是针对特殊的情况和具体的案件来开展,对于联动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以及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尚欠不足。

(二)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联系尚未实现网上在线。无论是法院的查询等手续,还是成员单位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情况的获息,目前仍然只能依靠书面材料来进行传递,增加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三)对被执行人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部分难以到位。如对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再次发起成立新公司或成为股东的限制;对被执行人及其单位法人或主要负责人高消费的限制等等,存在着不同原因的困难。

(四)人民银行的查询出现新情况与困难。人民银行在协助法院执行工作中出现问题,不仅要求各级法院统一报省法院和再集中查询,而且人手不足,造成对被执行人帐户的查询久拖难出。

(五)公安机关协助查询被执行人下落力度不够。公安机关在协助法院限制被执行人出境及强制搬迁等执行工作中比较得力,但对协助查询被执行人下落方面尚未尽全力。

三、进一步完善我市执行联动机制的构想

当前,我市正在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000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以上,全市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2.5万亿元,其中工业投资累计8500亿元;合肥城区常住人口将突破400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④特大城市时代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必将给城市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带来全方位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特大城市时代的到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上都要超前谋划、科学应对,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法院审判及其执行工作要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就必须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所要求的那样,加快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要努力争取党委的支持,动员全市的力量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以此提高生效法律文书的自动履行率和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到位率,打造属于我市自己的社会诚信体系,保护民生,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和企业经营理念。

根据我市目前执行联动机制的状况,对区域性特大城市提出的这一命题与要求,对于我市执行联动机制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地推进与完善,笔者有以下几点主要构想:

(一)建立综合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协助执行义务单位负责人谈话、被执行特殊主体执行案件敦促负责的综合督促制度。

1、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将执行案件情况纳入文明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目前已实施),对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义务却不履行、有协助义务却不协助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文明评比资格、并确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合格单位。工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金融等部门不配合或配合不力造成后果的同样实行“一票否决”。

2、对法院执行时协助单位以种种借口拖延或阻碍执行,或给当事人通风报信,甚至串通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的,由党委主要领导对该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责令整改,造成损失或致使案件无法执行的,由协助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被执行人为人大代表的,人大负责督促;被执行人为党政机关、乡镇,由政法委负责督促;被执行人为国家公务员的,由所在单位党政一把手负责督促其履行法定义务。同时,纪委、组织部、人事局联合发出文件,规定党员、干部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被司法拘留、罚款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晋职、晋级。机关干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予以停职并严格按照干部管理程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二)建立信息系统的联动机制。

1、全市法院将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案件立案时间、生效法律文书号、执行标的在网上公布,进入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我市可通过技术手段,让这个系统跟全市的金融机构、出入境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工商注册登记部门等协助执行单位系统进行链接,改变现有的依据书面材料沟通不畅的局面,让相关协助执行单位通过联网查询,更细致、更严格对被执行人开立银行账号,贷款进行限制,对被执行人或其法人再设立公司,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限制,对被执行人买房、买地、买车等办理登记或者过户手续进行限制……。让社会公众了解到被执行人的资信,理性地选择,避免经营风险,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使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者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2、发挥各相关协助执行单位各自的信息管理网络资源作用。如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网络、工商部门的企业管理网络、银行金融系统的资信管理网络及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房地产管理网络、税务系统的管理网络等。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法院足不出户联网查询,当然前提是指定专人,设定专用,严格审批。通过这些网络及时有效地查找到有关人员的去向,资产状况及资信状况,打破部门管理壁垒,便于法院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强制措施,促进案件高效、及时执行,促使债务人自动履行。

(三)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应定其召开,且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到场,而不是派出会议代表,对临时的问题协调,可不定期由总召集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应当对重大疑难执行案件,进行沟通、协调;督促查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执行的违法违纪行为;重点协调督办受地方、部门非法干预,涉及政府机关、部队、国有企业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建设领域工程款、申请执行人为特困群众执行难案件;对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除了领导小组会议,各成员单位应当明确两名联络员,对执行和协助执行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

(四)推广执行联络员制度。

我市肥西县法院试行的执行联络员制度经过几年的操作来看,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值得在全市推广。可将执行网络延伸到基层,积极推动在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建立执行联络点,发展壮大执行联络员队伍,将那些具备热心公益事业、遵守宪法和法律、无违法犯罪记录和不良嗜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调处纠纷能力的同志发展为联络员,建立多层次、覆盖全区的协助执行网络体系。发挥联络员队伍贴近基层、接近群众的优势,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协助人民法院依法送达法律文书,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促成执行和解,避免执行冲突,配合法院做好其他必要的协助执行工作。当然这其中可能涉及联络员工资报酬和培训等待遇问题,还需要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五)建立严厉打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的公检法三家联动机制。

目前,我市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少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有些法院也向公安进行过移送,但最终追刑事责任的很少。为准确、及时地惩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的通知》精神,建议可由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公、检、法三家联席会议,制定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关于办理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明确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的,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依法处置。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人涉嫌犯罪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应当及时提起公诉,法院应当及时审判。法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可提请检察院予以监督。检察院认为需要立案侦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妨害公务案件,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六)依托公安管控平台,查找被执行人。

在市政法委的统一协调下,争取与市公安局达成如下协助查找被执行人的内容:

1、在法院设立执行联络机构,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联网,收集、研判、报送、反馈执行案件被执行人信息,及时发出协查通报,网上布控。

2、借助市公安局的巡查机制,动态查找被执行人。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的以及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法院将相关法律文书及协查函提交给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公安机关在日常巡逻检查中发现协查对象并经确认后,立即通知法院执行局处理。

3、加强与市公安局“110”联动,查找重点案件的被执行人。对确定的重点执行案件,法院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送联动报警名单,并附拘传手续。同时,法院设立24小时联动热线,并向申请执行人发放“110”报警卡。当持卡当事人发现被执行人行踪并报警时,在相关法律手续完备的前提下,指挥中心出警酌情控制被执行人或带回派出所,并及时移交法院处理。

(七)完善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令,实施悬赏执行。

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和悬赏执行可配合使用,通过相关单位与个人的协助行为,对被执行人权利和自由进行限制,提高被执行人强制执行的成本和代价,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事先可对被执行人进行信誉评审,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人或虽暂无履行能力但态度恶劣的被执行人将其列上黑名单,分批进行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令,实施悬赏执行。我市法院已经多次在省内主要媒体上对被执行人进行曝光,也在媒体上发布了限制高消费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部分被执行人在曝光后主动对债务进行了履行。但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完善:一是协助曝光的媒体可扩大化,不仅限于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上都可予以公布;二是曝光应常态化,定期化;三是限制高消费后各协助单位如机场、高档私立学校、高级会所等等要认真在自己的网络里备案加以落实限制。四是对故意躲藏或逃避执行的义务人实行悬赏举报。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6月19日公布的《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执行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悬赏执行申请,向社会发布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悬赏公告。举报人提供的财产线索经查证属实并实际执行到位的,可按申请执行人承诺的标准或者比例奖励举报人,奖励资金由申请执行人承担。

(八)建立执行专项救助机制。

在交通事故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案件的执行中,有的义务人因事故和其他原因,极度贫因,致使这几类案件得不到执行,严重影响权利人的伤病治疗和基本生活,矛盾十分尖锐,影响社会稳定。目前我市无专项的执行救助资金,个别执行救助案件的少量救助资金还是统一纳入涉法涉诉信访专项资金中解决的。随着我市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跨进,为促进社会和偕,体现人文关怀,有必要将司法救助机制作为联动机制的子系统,通过执行救助机制由法院会同地方财政、民政部门和社会慈善机构共同建立救济专项资金,对弱势群体申请执行人适当的一次性救助,或将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列入政府民政部门救济的对象,长期救济,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执行联动机制的构建目的就是要,就是使联动各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变以强制执行为主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促使自动履行相结合,使赖债者因被限制生产经营而无利可图,因被限制从业而无事可做,因被限制高消费而无福可享,因被列入债务人名单公开曝光而无处可藏,因被限制出境而无路可逃,为其赖债行为付出高昂的经济自由及道德成本。目的在于实现三个转变:将消极、被动、单一的协助执行机制转变为积极、主动、多元的执行联动机制;将法院单打独斗的执行模式转变为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协作联动的执行模式;将单纯依靠强制执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的工作模式。⑤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利益平衡,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我市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执行联动机制,可以断言,法院的执行威慑力会使债务人望风臣服,民众的法制信仰、社会的诚信意识会不断增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到那时,执行威慑力机制越来越成为一柄“挂在墙上的剑”,轻易不出鞘。正如法国学者让·文森和雅克普雷沃在《法国民事执行程序要义》中论述:“在民法里,某些法令途径很少得到运用,但其本身的存在却足以(对债务人)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强制执行途径也是这样的法律途径。”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章武生《民事执行: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4期。

②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俞灵雨《法院执行理论与实务讲座》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③肖建光、邓兴广《执行联动机制:执行难的多元化协作破解》

④《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⑤孙军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2011年7月21日版《人民法院报》

第15篇:合肥市导游词

合肥市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合肥历史悠久,古称庐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总面积7266(市区458)平方公里,人口425.9(市区127.94)万。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甲等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作为四大科教城之一,高科技工业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等蜚声中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的旅游形象概括为“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五句话,“三国故地”是历史、“包拯家乡”是品牌、“淮军摇篮”是骄傲、“科教基地”是特色、“滨湖新城”是未来。

一、三国故地

“三国故地”是历史。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合肥,作为曹魏和孙吴的分界线,双方在合肥一带展开了32年的“魏吴江淮之战”,并引发著名的公元215年的逍遥津大战。合肥地理位置极佳,被称为淮右襟喉,江淮唇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演义中有对逍遥津大战的详细描述,在书中第62回里标题是“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大战逍遥津”,原因是曹操率大军前往汉中攻打张鲁,临走之前,就将一个锦囊交给了当时的城门户军薛悌,上面写着四个字“贼至乃发”就是敌人来了再打开。

果不其然,曹操刚走,孙权便率领十万大军抵达距今逍遥津五里开外驻扎,因为距离逍遥津五里开外,所以该地现在被称作五里墩,也就是安徽省内第一个立体交通枢纽,也是合肥十景之一五里墩立交桥的所在地。 当时合肥只有张辽、李典、乐进三位将领以及七千士兵,薛悌当众打开锦囊“若孙权者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张辽率800士兵突袭,打破孙权,并在今逍遥津的飞骑桥上杀得孙权夺马而逃,孙吴水军节节败退到现在的淮河路步行街上,以前那里并没有路,而是一条合肥的母亲河叫做金斗河,水军被这里埋伏的五百弓弩手杀得片甲不留,大胜孙吴,夺取战役的胜利。 由于这里是曹操集结士兵训练弓弩的地方,因此这里也是合肥十大名景之一教弩台的所在地。

曹操是我们安徽亳州人,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对于曹操是有阴险狡诈的感觉,这也多是从三国演义而来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具有明显的贬低曹魏,而褒扬诸葛亮的态度,其中所写的空城计、锦囊妙计其实都是曹操所发明并使用的。如果大家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正史《三国志》。

现在在合肥有很多与三国时期有关的地名,比如位于三十岗的三国遗址新城,还有操兵巷,是当初曹操演练士兵的地方;在合肥工业大学内有一个水塘,叫做斛兵塘,当初是曹操用来计算士兵数量的地方。

东吴国的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就是我们合肥庐江人。《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描写了这样一段故事:公元215年,曹操调集大军攻打汉中的张鲁。合肥守备空虚,只有张辽、李典、乐进统兵七千守卫合肥。曹操担心孙权乘虚而入,给张辽留下了“锦囊妙计”。“锦囊妙计”的典故被小说家罗贯中张冠李戴给了诸葛亮,事实上“锦囊妙计”的典故就出自合肥,指的是安徽人曹操用来明确众将的分工。当年东吴孙权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以七千守军打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小儿闻张辽大名不敢夜啼„„”在合肥逍遥津留下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佳话。

二、“包拯家乡”是品牌。

说的是北宋时合肥走出了“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包青天。山东曲阜有三孔——孔府、孔庙和孔林,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万世师表;合肥有三包——包祠、包墓和包阁(清风阁),包拯是世间为官者的千秋楷模!包拯包青天虽然是一千年前的人物,但包公的清官文化和廉政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需要包拯家乡的清官文化和廉政精神。为了纪念包公,现在合肥包公文化园由包公墓、包公祠、清风阁、浮庄、脚印塘等组成,也是全国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

三、“淮军摇篮”是骄傲。

说的是清朝晚期,中国迎来了合肥人李鸿章组建的淮军时代,这支淮军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淮系政治集团,掌控中国三分之二的疆土,影响中国政治四十年。在淮军将领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了。清朝光绪年间的1884年,合肥肥西人刘铭传,率领台湾军民成功地抗击了法国对台湾的侵略。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担任中国台湾省的首任巡抚,也就是中国台湾省的第一任省长,他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开矿山、修铁路、建学堂,大力开发建设台湾,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合肥还孕育了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抗日名将孙立人、开创学校军训先河的卫立煌将军、和平将军张治中、布衣将军冯玉祥、谍报将军李克农等一大批军政人物。现在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是合肥的骄傲。

四、合肥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上海、西安、武汉),现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不仅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57所高等院校,以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为代表的275个科研院所;而且科技成果也比较丰富,世界上第一台影碟机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国产微机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国产窗式空调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仿生搓洗洗衣机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台变容式冰箱诞生在合肥;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诞生在合肥。合肥也以中科大,以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为技术、知识支持,不断发展科技。 最值得一提的是祥云火炬。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炬经由澳大利亚大堡礁水下传递意外熄灭,而2008年的祥云火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水下,而且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上传递时,面对非常恶劣的天气条件,大风,极度缺氧的环境中仍然熊熊燃烧,生火不息。这里祥云火炬的设计制造者就是来自于LENOVO联想集团,其集团CEO是合肥人杨元庆,而2008年奥运会也是由中科大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火灾防控处理的。

五、滨湖新城于2006年建设。

首先是:基础设施优先。南二环往南后,是安徽省最宽的路,双向十四车道,宽八十米,充分舒缓交通,马路中也设立BRT车站(由安凯设计建造,可以稍微提一下安凯集团),另外在铺路的时候,水电、煤气、网络管道也一次到位。而合肥地铁一号线也已经在建设,相信通车后会大大方便滨湖的交通。

其次:社会事业有限:保证上好学,就好医。合肥市政府为了集聚更多人气,将合肥最好的小学中学都移到了滨湖新区,比如师范小,46中,合肥一中(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母校,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另外也建设成立合肥最好的一所医院“滨湖医院”其设施设备均为省内一流。 第三:群众利益优先。保证居民住好房,重点解决失地农民住房和失业保障、就业,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滨湖世纪城,让农民也住上高楼大厦,现在也有更多的高楼在建设中,由于新区房价较为便宜,而交通则非常方便,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在这里购买新房。最后:集聚人气优先。发展配套娱乐设施,新建大型超市、大型购物商场、装修器材城、KTV、酒吧等,丰富居民的夜间生活。因此我们滨湖新区不但人气非常旺,也处处散发着青春活力。

改革开放给合肥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合肥市正以科学城、工业城、园林城、卫生城的崭新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

第16篇: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

合肥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0日在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年来,我们当好排头,经济实力再上台阶,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我们勇担使命,科技创新再添动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高位推进,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引江济淮三个全省“一号工程”全面开工;我们敢破难题,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纵深推进,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崛起;我们争创一流,城市建设管理提质提效,全国文明城市成功蝉联,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我们善解民忧,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综合施策,精准调度,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条”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10条”,开展“四送一服”,强化“四督四保”,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预计,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8.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350亿元、增长5%;财政收入1251.1亿元、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5.9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0亿元、增长11.8%;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增长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0元、增长9.2%。节能减排指标全部完成省控目标。

(二)创新驱动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编制滨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等重大规划,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贯通,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成功落户,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入列国家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组建,离子医学中心、安徽创新馆等建设积极推进。深化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北航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258家,新增国家“双创”基地2家。出台人才新政“20条”,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哈佛八剑客”追梦科学岛成为人才回归、创新报国的时代佳话。

(三)产业转型迈出重大步伐。以“三重一创”建设为统领,新型显示、机器人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领跑全省,首批4个市级基地认定挂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康宁玻璃基板等项目竣工投产,站上了显示产业全球制高点。晶合12吋晶圆一期成功量产,在驱动芯片领域提升了国产化率,实现了“合肥芯”“合肥造”。长鑫存储器晶圆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家电“四大件”产量突破7000万台(套),联宝电子主营收入首超50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370亿元、增长8.5%,建成智能工厂41个、数字化车间320个。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合肥商贸物流园区跻身全国首批示范园区,成功举办中博会、家博会等重大展会192场。

(四)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多证合一”,新登记市场主体16.3万户。积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组建数据资源局。调整市区财政分配体制,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着力解决“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健全企业上市融资服务机制,新增上市公司7家,直接融资3463.8亿元、增长47.9%。民营安徽新安银行正式开业。实施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医保管理体制“六统一”试点。稳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出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大项目90多个。“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运行,合肥港吞吐量突破24万标箱,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航空港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通过验收,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设立“留学合肥”奖学金,有序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等建设,50余家企业入驻“侨梦苑”。

(五)城市建设谱写崭新篇章。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推进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市建设。新建续建大建设工程1514项,完成投资470亿元,六项工程荣获“鲁班奖”。合肥铁路枢纽规划获批实施。庐铜铁路全面建成,商合杭高铁等加快建设。滁淮高速、合宁扩容等工程进展顺利,合铜路二期等国省干线公路快速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平稳,2号线正式通车,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57万人次,

3、

4、5号线全面开建。阜阳路高架延伸、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加快建设,上海路、绕城高速改线等全线贯通。启动长江中路街区等改造,开工红星路等慢行系统62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增公交车辆800台,建成500kV肥北变电站,五大类公共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免费覆盖。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

(六)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持续加大县域发展支持力度,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44亿元。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96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50家。“粮安工程”全面实施,粮食产量315万吨,肉蛋奶及水产品总量超过100万吨,主要“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8位。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连续19年实现“占补平衡”。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完成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任务,建成省、市级中心村27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完成陈年垃圾清理任务,改造农村厕所2.6万户。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100多公里,行政村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工程顺利完成,滁河干渠江水西调工程正式通水。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七)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出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20条”等,启动编制巢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强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和清溪净水厂。完善“湖长制”“河长制”,设置各级河长4600多名,双桥河、十五里河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实施蓝天行动,扎实开展餐饮油烟、扬尘等十大专项整治,PM

10、PM2.5浓度分别为79.9、56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实现“双下降”的城市。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启动4个修复试点项目。建立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制”,全年植树造林3.45万亩、城镇绿化1534万平方米。

(八)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提升。高质量完成“31+9”项民生工程,倾心办好20项为民办实事事项。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2.86%。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低保、五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毫不动摇实施“十条新政”,积极探索租赁住房试点,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62万套,改造城中村、危旧房项目9个,整治老旧小区192个。制定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出台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启动“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建成城区幼儿园47所、中小学25所,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等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大型原创舞剧《立夏》全国巡演,举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等活动,建成城市阅读空间24个。国家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顺利获批,全国首家智慧医院挂牌成立,市儿童医院综合楼等建成使用,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加快建设。加大治安立体防控力度,刑事案件发案起数下降15.8%。信访维稳形势总体向好,信访积案化解率近100%。扎实开展“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人防民防、防震减灾、统计、地方志、科普、气象、档案、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教育,不断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94件、政协提案628件。出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依法行政考核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全面实施“五项清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持之以恒整“四风”、强作风。

各位代表!

五年来,本届政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保持定力、科学研判,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这五年,我们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支撑,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我们始终把工业立市作为强基之本,瞄准中高端,构建新体系,推动“合肥制造”迈向“合肥智造”。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永恒底线,坚守绿水青山,强攻大湖治理,努力让合肥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我们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全力营造“四最”环境,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作为至高追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政府辛苦指数换取百姓幸福指数。

——这五年,经济发展质量更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更好地提高质量、做大增量、扩张总量。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10.1%,总量前进五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总量升至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4%,总量升至第6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升至第10位。进出口总额稳居第9位。五年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合肥开启了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这五年,创新转型升级更快,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坚持以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转型增强经济韧劲。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主要创新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前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1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保持国内领先,家电、新型显示等全国生产基地优势地位持续巩固;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9.8%提升至45.3%。新业态加速涌现,新经济快速发展。五年创新引领、厚积薄发,合肥抒写了建设创新之都的新华章。

——这五年,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承载辐射力有效提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现代城市理念提升规划建设品质。大建设工程累计投入1900多亿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确立,“米”字型高铁网络基本形成,新桥机场通航国际,合肥港通江达海,“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5+2”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建立,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镇化率超过73%。城市步入地铁时代,快速路网加快构建,主城区与各组团基本实现“一刻钟快速交通”。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加快对接,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合巢经开区主引擎作用显著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肥西、肥东、长丰进入全国百强县,巢湖、庐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包河、蜀山、瑶海、庐阳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五年内外兼修、提升能级,合肥塑造了现代城市的新风貌。

——这五年,生态环境保护更严,持续发展力明显提升。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严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7.4%、46%,巢湖、肥东、肥西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县城)。五年强力治污、生态保护,合肥描绘了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这五年,改革开放力度更大,社会创造力持续提升。坚持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多点发力、纵深推进。65项改革纳入国家试点,国资国企、财政金融、农业农村、行政审批和社会治理等重点改革取得突破。马(合)钢冶炼生产线整体关停,4800多名职工全部妥善安置。动态完善“1+3+5”产业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光伏扶贫模式,省市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合肥模式”、高铁南站综合管理领跑全国,金融改革创出“一通三改”新模式。八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合作,4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合肥上海双城合作渐入佳境。对台经贸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结对合作扎实开展,阜合等共建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改革攻坚、开放合作,合肥彰显了革故鼎新、海纳百川的新气魄。

——这五年,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民生保障力全面提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民生工程投入449亿元,惠及760余万群众。城镇新增就业近105万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实现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6所、新建中小学150所。安徽名人馆等一大批公益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出版发行,连续荣膺中国最爱阅读城市,“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形成品牌。138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三河古镇成功创建5A级景区,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编制完成健康合肥2030规划,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健身成为风尚,环巢湖四季赛事打响品牌。平安合肥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初心不改、躬身为民,合肥集聚了更加丰满的新福祉。

各位代表!

五年的成就令人瞩目,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为合肥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驻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驻肥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合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合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传统优势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提速扩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区转型不快,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区域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巢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任重道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际化都市区建设不快;大城市管理经验不足,精细化不够,交通拥堵等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有待提升;效能建设仍需加强,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引领着合肥现代化建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新时代标注新方位。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国际竞争合作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纵深推进,为我们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了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合肥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新时代承载新使命。进入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勇于担当,奋力争先,努力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国家战略赋予合肥新的城市定位,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寄予厚望,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殷切期盼,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坚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在全国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中争先进位,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中作好表率、走在前列,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肥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开放高地引领内陆,城乡融合更加协调,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文化建设繁荣兴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开启合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找准新定位,实现新发展。四大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城融合,成为引领发展、辐射带动全市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引领区、宜居宜业新城区。高新区全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经开区全力建设全球知名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新站高新区全力建设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示范区,合巢经开区全力建设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产业集中区。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个城区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先行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五县(市)全力增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作用,成为全市发展新引擎、全省县域发展排头兵,肥西、肥东、长丰巩固提升全国百强县位次,巢湖、庐江加快跻身全国百强县。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规划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滨湖科学城,全面提升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人工智能等交叉前沿研究平台,推动中科大先研院等创新平台形成示范效应。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性、颠覆性技术。以全球视野招才引智,引进培养集聚一大批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构建最优创新生态圈。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国家级产业创新核心区、全国重要教育科研区。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国制造强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系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成为全球制造研发基地,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瞄准国际标准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三次产业跨界和融合发展,高定位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把旅游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商事制度、金融体制等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一批“独角兽”和“隐形冠军”。扎实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城市建设,加速壮大军民融合产业规模。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国际化都市区。贯彻“一尊重、五统筹”要求,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提升国际国内通达能力。完善“米”字型高铁网,衔接南京、福州、武汉、西安等9个方向,加快形成商合杭、合福、合宁、合武等13条线路引入的大型放射状枢纽。加密提标高速公路网,建成全国公路枢纽。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信用城市建设,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构建轨道交通骨干网,建成快速路网体系和“公交都市”。全域优化功能布局,全面实施“多规合一”,开展城市设计试点,推进城市“双修”和“微更新”,高品质打造城市地标、特色街区和人文景观。

(四)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开放体系,着力提升竞争合作水平。系统提升八大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航空枢纽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国一流的跨境贸易电商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全力打造江淮航运中心。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争创以合肥为主片区的中国(安徽)自贸区。全面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拓展对德、对美、对俄等交流合作领域,深度融入长三角,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扎实推进与皖北、皖西结对合作。增强核心作用,引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五)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先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推进县域工业和都市农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平安乡村。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六)聚力天蓝水清地绿,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合肥。全面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低碳城市。大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构建数字巢湖、全域监管、系统保护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引江济淮工程,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巢湖综合治理成为生态文明安徽样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保护耕地。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强化大气污染源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高品质建成森林生态网络,让绿化景观绘就城市最美生态画卷。

(七)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强市。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建设一座有底蕴、有气质、有灵魂的城市。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中,汇聚成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创企业、文创园区等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合肥文化对外影响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八)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期待,建设和谐宜居幸福之城。坚持民生至上,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打造教育强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职教高地,支持“双一流”大学建设,创建合肥大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保障中低收入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新市民享有同城待遇的实现方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建设健康合肥,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水平。深化平安合肥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破除无效供给。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化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培育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力资本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新动能。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扩大有效投入和消费需求。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类重大项目,高效推进30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建成180个以上。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开放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大众消费升级。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税融通”等新型融资规模,提升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效率。加强后备资源培育,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和政府债务管控,开展非法违规金融活动打击、“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三大行动”。

(二)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动力变革。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高水平建设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积极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新能源国家实验室,加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基本建成离子医学中心,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平台、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等建设。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中科大先研院等创新平台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能力。积极引进知名高校共建新型创新平台,推动中科大高新园区、合肥北航科学城、北外德国中心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安徽创新馆。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户以上,新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100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以上。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政策,扩大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试点。落实人才新政“20条”,实施人才发展“6311”工程,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新增示范企业100家以上。坚持“生态+创新”的理念,突出王咀湖、南艳湖、少荃湖等重点区域,以最美的自然生态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

(三)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统筹推进“三重一创”,以京东方、科大讯飞、晶合等为龙头,加快“中国声谷”、长鑫存储器晶圆等建设,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推动通威、晶澳等企业,巩固储能技术领先优势,加快阳光电源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光伏太阳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江淮大众、长安二期、大陆马牌轮胎四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海尔、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智能化升级,促进产业链整体提升;积极培育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工程,新建智能工厂15个、数字化车间150个。建成军民融合信息平台,建立企业库、产品库和项目库,争创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城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物流、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工业设计、大数据、服务外包等高技术服务业,改造提升城区商圈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服务品牌和服务企业,聚力提升瑶海物联网产业园、庐阳金融集聚区、蜀山跨境电商园、包河创意文化战新基地、滨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发展水平。全力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推动巢湖市、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支持,破除制约障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培育更多、更大、更强的民营企业。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

(四)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市空间规划等重大规划,提升县城规划,完善镇村规划。强化全域规划管控,推动东部新中心、骆岗机场、空港示范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实施,构建中心城区、副中心、产业新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商合杭高铁、合安客专,开工建设合新高铁,完成合宁高铁前期,规划建设合肥新西站,建成高铁南站南广场。积极推进新桥国际机场二期,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全面建设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派河港,推进合裕线航道船闸改造。加快实施合宁高速扩容等工程,开工建设合六高速扩容、明巢高速等工程,积极谋划外绕城高速连接线等前期工作。

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加快建设轨道交通

3、

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工程,积极推进6号线和

2、

3、4号线延长线。加密主城区与各组团快速通道,全面建成铜陵路、阜阳路高架延伸和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金寨路快速化改造等骨干路网工程,继续推进“畅通二环”建设。加快建设黄山路等公交专用道,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有序实施城市支路和小街巷改造等“微循环”工程。开工建设龙河口引水工程,建成七水厂二期、绕城天然气高压管线、220kV大学城变电站等重点项目。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城市管理提升年成果,全面开展“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实施城市出入口环境美化工程、骨干路桥亮化工程,推进长江中路等精品化改造,完成城隍庙片区等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重点时段和区域交通管理,加大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城市智能运营平台,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五)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县域经济振兴。大力实施制造强县战略,聚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层次。推进县域工业园区整合和优化升级,支持肥西桃花工业园、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庐江县争创农业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提升都市现代农业水平。实施粮食产业三年提升行动,稳定粮食产能,强化“菜篮子”供给保障。推进农业多功能开发和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定制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打造更多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家以上。

大力改善农村设施环境。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标准衔接,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200公里,全面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巩固“百河千渠万塘”行动成果,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4万亩以上。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2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70个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建设80个中心村。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0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70个,完成农村改厕10万户以上。建立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推进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六)着力深化改革攻坚。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整合和上市步伐,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分类监管体制。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有序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

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全方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层次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多证合一”整合力度。全面落实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理顺城市综合管理职责范围,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创新,加快省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稳步扩大PPP模式运用。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协商和村(居)民自治试点。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探索实践“五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医联动”,全面完成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流动人口权益。

(七)着力提升开放水平。

增强开放平台功能。高标准建设国际内陆港,力争“合新欧”班列全年开行100列。推动合肥港发展多式联运,稳定提升港口吞吐量。开通航空港国际货运新航线,力争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成为区域分拣中心。拓展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高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

大力开展招商引智。聚焦变革性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全力引进领军人才、顶尖研发团队、知名研发机构,全链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发挥“合肥之友”等平台作用,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外企合作,办好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全年招商引资410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2亿美元以上。

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鼓励外贸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营销服务网络。大力推动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中德(合肥)智慧产业园、智能制造创新园、“侨梦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国际友城等合作交流,争取举办高层次国际会议、高水平国际赛事。全面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深入推进上海合肥双城合作。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省内城市联动发展。

(八)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深化巢湖综合治理。高水平编制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排查污染源,大力整治入河(湖)排水口。高标准实施巢湖综合治理三期、四期工程,开工建设五期工程,加快推进六期工程前期。推进胡大郢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十五里河一期、望塘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严格落实“湖长制”“河长制”,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监管养护长效机制。

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开展亲水行动,加强董铺、大房郢水库等饮用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集中攻坚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重污染河流治理,确保水质按期达标。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实行城区烟花爆竹禁放,严控道路、施工等扬尘,巩固秸秆禁烧成效。扎实推进净土行动,推动马(合)钢等土壤治理修复试点取得实效。严格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处置和监管。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优化提升大蜀山、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高品质建设环巢湖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加快改造城市道路、广场和居民小区等绿化景观,新增公园游园、街头绿地40个以上。持续抓好森林长廊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万亩,新增绿色长廊200公里、绿化面积600万平方米。推进庐阳三十岗等新十大城市公园建设,实施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积极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申办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制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执行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区域联防联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市工人文化宫、中心图书馆建设,加快启动市科技馆新馆、美术馆、博物馆、妇儿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档案馆、方志馆等公益性项目,建成城市阅读空间50个。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认真办好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等全国性品牌文化活动。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努力推出一批原创精品力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建成城区幼儿园47个,全面实现“明厨亮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三大提升工程”,实施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深入创建“美丽校园”,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个,建成合肥新四中、巢湖二中新校区,加快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市特教中心北校区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专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完成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合肥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推进更高质量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不断提升四级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络功能。大规模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制度衔接与跨区域转移接续政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实现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全覆盖。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全面实施按病种收付费结算。完善困难家庭救助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从严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稳步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集租赁住房1.5万套。启动11个城中村和危旧小区搬迁改造,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万套,完成17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加快健康合肥建设。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国家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医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示范社区。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医,发展特色专科和高端医疗服务。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健身工程,打造10分钟健身圈,扩大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加快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扎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全面推进法治合肥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力度,引导各类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妥善解决。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促进物业小区精细化管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雪亮工程”示范城市,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决响应改革强军号令,大力支持备战训练,全力推进双拥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救灾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地方志、气象、新闻、档案、保密、残疾人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现代化水平。

以新思想引领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提升“讲重作”学习成果,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奋力推动合肥各项事业新发展。

以新自觉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行政执法和监督体系,推行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公开。

以新标准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躬身倾听群众最深处的声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让民生幸福的底色更厚重,让共享发展的主题更温暖。

以新定力廉洁从政。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审计监督。支持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细则,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进行坚决斗争,锲而不舍纠正“四风”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以新担当增强本领。以适应新时代的紧迫感,着力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注重战略思维,自觉将合肥发展置于全球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在敢闯敢试中探索新路、破解难题。

以新作风提升效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成市县乡村一体化平台。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者撑腰鼓劲,严厉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持,抓实抓牢作风建设,真诚服务好科学家、企业家、千万家,使合肥真正成为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

各位代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肥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17篇:县教育工作汇报

县教育工作汇报

现将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3所(其中:学前双语幼儿园162所,小学160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职工学校各1所);在校在园学生152719人(其中:在园幼儿23050人,小学生78559人,初中生3993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62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557人);现有教职工10368名(其中:幼儿园919名,小学4852名,初中4031名,普通高中481名,中等职业教育85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一)全力抓好教育园区建设,高起点推进教育发展。立足县情,按照“县城和佰什坎特镇办高中、乡镇办初中、乡村办小学、重点村办幼儿园”的资源优化战略,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全力做好三大教学园区建设。目前,城南教学园区内第六幼儿园、第三小学、第七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食堂、宿舍均于完成建设任务;城南实验高中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重点实施城南教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园区内各学校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河东教学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园区内佰什坎特镇高中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城北教学园区已启动资源整合,即将实施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其中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为建设项目,网通中学为2014年项目。

(二)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1、高位推进普通高中新建项目。县高度重视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建设,专门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项目立项、土地划拨、资金筹措、施工监督等工作,县领导亲自挂帅督促工程进展。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2.2亩,我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划拨建设用地400余亩。为确保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搬迁农户20户,补偿林木30000余棵,补偿青苗300多亩,改迁110千伏、35千伏高压线各一条,各类经费投入累计一千余万元。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县新建普通高中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喀什地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县。

目前,城南实验高中项目中男生宿舍楼基础已完工,女生宿舍楼、食堂、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中两栋宿舍楼主体已完工;综合楼、教学楼、艺术楼、图书楼及后勤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时限,严把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如期完工、实现招生。

综合考虑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初步拟定了两所新建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其中城南实验高中作为一所定位为“双语”教育的高中学校,将主要面向全县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三“双语”毕业班招生,9月计划招收13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800人);佰什坎特镇高中将主要招收叶尔羌河以东的佰什坎特镇等7个乡镇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应届毕业生,计划招收10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000人)。预计秋季,我县普通高中将招收新生4250人(不含内高班计划输送学生数),入学率将达到30.64%,较提高10个百分点。

根据我县高中师资现状,为满足城南、佰什坎特镇高中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师生比测算(根据新政办发[]103号文件精神,按1:12的师生比测算),大约需增补192名专任教师。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新建高中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需招录140人;二是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通过选拔考试调整补充52人。

2、积极实施中职教育建设项目。抢抓国家、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的有利时机,争取将县职业高中列入“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普及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异地改扩建,在自治区、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落实负责领导、责任单位、协助单位,加快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目前,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宿舍已完工,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预计8月底完工。我县及早着手、提前谋划,按照职业教育师生比例,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秋季学期计划招生1500人。预计秋季,全县将输送中职学生4750人,入学率将达到34.24%,较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将达到66.7%,较提高20个百分点。

(三)重视学段衔接,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指导力度,规范办园行为。加快实施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6.1%。统筹整合双语师资力量,通过内部调剂、大学生顶岗实习、双语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措施,优先满足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师资需求,确保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比例从的27%提高到目前的85%;小学双语班学生整体升入初中双语班,衔接比例100%。充分考虑师资队伍和学校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我县双语教育普及率,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比例28%。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调研力度,定期调研各基层学校双语教学推行情况,规范双语教育教学行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全县中小学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教学能手选拔赛、学前双语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筹备举办县第三届少儿双语艺术节、县首届学前双语教师风采大赛,大力营造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

(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根据我县双语教育发展需求和双语师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以上海市援建的县图文信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借助于包括本县、喀什地区、自治区和上海市的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在内的培训师资团队,举办全县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一年制培训班,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年培训250人,计划培训1250名双语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培训,使全县双语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计划每年选派40名双语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20名骨干教师参加新疆中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赴内地参训项目,60名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年可以培训双语骨干教师370人。

此外,我县面向汉语水平不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持续举办汉语强化培训班,每年可以培训1000人左右,通过汉语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积极开展校(园)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光碟等现代教学媒体,以现有民考汉教师、双语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集中进行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如每日一句、集体备课、运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口语练习等,并通过远程教育和教学光碟等手段对教师进行培训。

(五)积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县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均于完成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将于9月投入使用,主要面向全县6-15周岁的残疾儿童招生。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早谋划,早在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项目立项后,就通过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选拔、人才引进等方式,为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了33名教师(其中14人系特教专业毕业人才引进大学生,其余19名调整补充教师曾经参加“自治区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岗前培训班”)。根据《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结合现有教师数,9月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招生74人(规划在校生300人),盲人学校计划招生12人(规划在校生180人)。

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特殊教育学校需教师120人,盲人学校需教师72人,共需教师192人,目前有33人,仍需补充159人。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特教学校、盲人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二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补充。

截止目前,自治区为我县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的价值160万元的专项设备已经配送我县,自治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下拨的价值100万元的设备90%已配送我县,剩余课桌椅、床及食堂用具等正在陆续发货中,因目前学校仍在进行场地平整,而且特教设备必须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因此所有设备均按照要求“不启封存放”,待学校建设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将聘请有关专家就学校设备安装进行规划,并及早联系设备供货公司前来安装调试、开展相关培训,确保设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编制严重不足,师资严重短缺:

1、新建学校急需增补编制、补充人员。

一是按照班均“两教一保”测算,县第六幼儿园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第七幼儿园(位于托木吾斯塘乡新建富民安居点)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

二是按照1:12的师生比测算,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开学后缺编192个,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共需增加编制567个。其中:城南实验高中规划在校生3800人,需核编317个;佰什坎特镇高中规划在校生3000人,需核编250个。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和盲人学校共需核定编制192个。根据《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120个。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72个。

四是职业教育共需增加编制372个。其中:职业高中(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200名学生,按照(新机编办[]22号)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商贸、财经、综合类标准学生数3001-5000的员生比1:15测算,需核定编制280个,现有137个编制,还需增加143个编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500人,按1:15比例测算,需核定编制300个,现有71个编制,还需增加229个编制。

2、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我县有双语幼儿园164所(其中2所国家项目幼儿园24个班将于今年3月底投入使用),752个班,现有学前双语教师919名,社会公益性岗位临聘保育员113名、保安84名。按照班均“两教一保”的配备比例测算,目前我县仍短缺学前双语教师585名,保育员645名;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教师[]1号)文件和我县实际,需配备炊事员385名(县直每所6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每所3名,村级每所2名),保健医生164名(园均1名),幼儿园保安670名(县直每所6名,乡镇及村级每所4名)。

3、双语教师严重短缺。由于合格的双语师资短缺,我县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工作距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县双语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0年)》,到2015年,全县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比例占50%以上;到2020年,占85%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支双语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语师资队伍。我县现有双语教师1596名(含双语班汉语课教师),普通班汉语学科教师630名。按照双语教师平均担任学科的周课时量(小学:汉语每周8课时,数学10课时,科学、信息技术共12课时;中学:汉语每周8课时,数学10课时,物理、化学、生物共10课时)测算,目前我县短缺中小学双语教师1066名(含汉语课教师)。

(二)项目建设资金仍有缺口。我县自起开始实施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根据国家投资计划,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项目资金略有结余,这批结余资金均用于幼儿园大门、围墙、地面硬化等附属设施工程。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及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等因素,施工价格已达每平方米1200-1300元,近两年项目幼儿园土建资金缺口合计699万元;此外,附属设施资金缺口914.44万元(暂时从县农机局借款垫付,用于幼儿园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建设)。我县-校舍安全及抗震加固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下达的土建计划为每平方米1200元,中标价每平方米1500元,资金缺口分别为530.21万元、1354.18万元。以上项目工程主体、附属设施建设缺口资金共计3497.83万元。由于我县是国定扶贫县,财政自给率有限,无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为保证国家项目顺利运行,早日发挥资金效益,同时避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恳请上级领导能够为我县协调解决这部分缺口资金。

第18篇: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

彭州市丽春中学

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要想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是必要保障。灾后这一年多时间,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一年多前不敢想。我校先后配备了崭新了四个实验室、标准的图书馆、两个美术室、一个音乐室、两个网络教室,更新部份体育器材,一排排整齐的乒乓球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给我校配备了15台移动多媒体,四套固定多媒体,是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上级领导给我校配备这么多教育技术装备设施,如何管好用这些教育教学辅助工具就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装备一新的功能室的育人作用,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

1、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琦

副组长:段洪云

成员:王书建曾迅各功能室管理员(化学:朱灵;物理:舒海燕;生物:邹俊;图书:刘雪莲;美术:罗异;音乐:叶桑丽;体育:马小东;网络教室:谭利华、王建;多媒体室:陈美勇、李朝敏、刘小蓉)

2、张琦校长负责对学校技装工作整体指导,随时抽查各功能室的工作,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段洪云副校长具体分管学校技装工作,与教务处工作人员王书建、曾迅每两周举行一次各功能室人员会议,重点按照创成都市实验示范校的标准进行培训,完善各室的管理,力求让我校各管理员尽快熟悉业务工作(我校管理员变动较大,大多数都是刚从事功能室管理),按照《标准》认真开展工作;每次培训后的下一周周三下午第四节,段校长就组织教务人员对各功能室进行认真的检查,查功能室清洁卫生、仪器摆放、资料收集,抽查帐卡物是否对应。

二、完善制度,落实奖惩

学校修订并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安全制度》、《图书管理人员职责》、《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室安全制度》、《学生阅临览室管理规则》、《图书借阅制度》、《美术室管理制度》、《音乐室管理制度》、《体卫教师工作职责》等,主要从功能室管理员入口,抓好教师培训,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检查,督促管理员逐渐完善自己的工作。

暑假期间,我们集中时间对功能室相关制度进行讨论修改,我们充分征求各管理员的意见和建议,怎样才能把学校功能室的工作做得更好,怎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室的育人和服务的作用,每位管理员都应该创新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教育学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充分民主、反复讨论后修订的《各功能室人员工作管理职责》运行就会更加顺畅,按照制度落实奖惩,老师们就会更加信服,而且我们不断在学校培育主人翁的精神,充分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美了,功能室漂亮了,教学质量上去了,利益方始终是我们大家。

基于这样的氛围,我们看到学校功能室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如三个多媒体外加15台移动多媒体有时还不够用,出现到多媒体上课,要提前一天给管理员预约。功能室管也乐于帮助上课教师,认真培训上课教师,如何规范使用媒体,如何保养,比如多媒使用结束后不能马上断电,要等待几分钟,等散热风扇停止转后才能断电等。教育技

术装备的目的就是使用,管理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使用,发挥装备最大的价值,我们给管理员反得讲解这句话,我们学校的管理员对待新配的装备设施都是有感情的了,真的,当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把一件工作做好的时候,成就感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管理员和这些设备朝夕相处,知根知底,自然就有了情感,我们相信只要带着情感去做一件事情,在这个事情中享受快乐,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三、重视管理,充分应用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由张琦校长亲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段洪云来具体落实,学校做到了管理到位,责任明确。我们学校已经达成共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是必要的保障。

为此,我们除了加强对功能室管理员的培训,还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和校本培训时间,反复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各室管理制度,培训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简单的维护。

各室按照要求专人进行管理,每学期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仪器的管理都能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存放整齐有序,保管妥善。化学室的有毒害药品单独存放。实验制度完善,我们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维护,做到仪器安全使用,账目清楚明了。

在应用方面,我校实验室现在完全能开齐教科书要求的必做实验,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抑或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得很好。为了更好地使用好实验室,我们都采取提前和实验员预约的制度,实验员的办公室就设在实验室的保管室,方便科任教师联系,也方便实验室随时掌握实验情况,实验完毕及时进行清理,检查有无损坏,如果有恶意损坏,要请损坏的同学照价赔偿并请科任教师签字。实验员也应协助老师及时清理实难器材,一个年级分组实验完毕清洗干燥器材后及时归位。

在图书馆的应用方面,我校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阅读面窄、课外阅读时间不够,所以我们试行在初中部开展阅读课,让阅读课进入我们学校初中生的课表,规定每个班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组织,图书管理员协助。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学校原有的一些书籍有些太陈旧,学生不太喜欢阅读,加上好多都是较长的文章,学生一节课也无法阅读完,基于这种情况,学校拿出了一些经费,订购了一些学生喜欢看的,对学生发展很有影响的一些书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感悟父爱》、《感悟母爱》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写作也在一定程度有所提高,我校初中部的语文成绩近几年一直名列彭州市前茅和扎实开展阅读课也有一定的因素。学生爱看书了,能够静下来读书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了促进作用。

美术、体育方面一直是我校的特长,高二高三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在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准备走体艺的路子。我们学校也是充分为这些学生培育条件,专门的教室,专业的指导教练,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走体艺的道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我校的体育器材和美术器材也越来越完善,器材室也越来越规范,严格执行借还制度,规范登记手续,我们相信能使用好器材,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我校配备了两间标准的网络教室,计算机台数为90台,一间50台,一间40台,完全能满足我校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我校除了按照正常的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教学,我们还安排计算机老师举行班级同学读书心得输入比赛,我们把班上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请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输得好,输得快,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快地把我们身边同学的优秀作文展示给大家看,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语文教学和阅读氛围的创设。信息技术是一项最现代的课程,也是深得学生们喜爱的课程,我们想法设法地创新上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有所收获,决不能

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听听歌而已。同时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组还要完成全体教师计算机培训任务,按照各种年龄段教师应会技能进行培训,每周一周二下午分组进行集中培训,其它时间我们安排为灵活性培训,每位老师都分为小组成员,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里现代技术技能较好的老师作为该组的辅导老师,进行小组手把手的小组辅导,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现代技术的提高。

四、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努力营造功能室良好的育人氛围

我校把“营造静雅环境,提升学校特色”的作为学校发展总目标,学校功能室的建设也应总体目标一致。为此,在进行功能室文化建设时,我们管理员考虑了很多,怎样才能把我们功能室打造得更加整洁,更加规范,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我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在进行实验室、多媒体室建设时我们突出“静”文化的建设,我们力求营造安静、清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一种安静的氛围中进行实验,基于此,在进行实验室文化内容选择时,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杰出的静心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的科学家,让他们的生平、经历来感染着正在求学路上行走的年青人。在构思实验室内展板的内容时,我们也选择一些淡雅、清爽的色彩来进行展示。

在进行音乐、美术室文化建设时,我们务求突出“雅”的文化,让学生能在“雅”的功能室感受一种情感的洗涤,建立一种高雅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倡导学生以一种新的理念来对待音乐、美术于我们生活的作用,我们认真学习这些科目不是为了我们以后能成为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让我们以后的生活得更加幸福,有更多的爱好。所以我们要多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基于个人能力的有限,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多向兄弟学校学习,提高学校在艺术科目上的建设,让更多学生喜爱艺术,学习生活之余听听音乐、唱唱歌、画会儿画等等,真正为学生以后的前途发展作长远打算。

五、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也深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还没有做好,比如在如何更大限度发挥设备设施应有的作用方面做得不够,图书室的开放程度方面、图书杂志的配备方面还不够丰富、学习喜欢看的对开阔学生视野有很好作用的书籍还不够丰富、艺术兴趣小组的活动监督不够等等,我们一定会努力,发现了问题我们力求尽快地解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孩子,让学生在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美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生活。

最后,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到会的领导,每一位兄弟学校的同人们,希望您们不吝指教,对于我校工作中的不足请您们一定指出来,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马上改正。再次对您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彭州市丽春中学

2009年11月5日

第19篇: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清水县贾川乡中学

2012-10-29

贾川乡中学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非常感谢在百忙之中来我校调研,下面我就贾川中学近几年来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简要汇报,希望各位领导为我校今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我校的领导班子是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向上的队伍,班子平均年龄 35 岁,全体班子成员分工明确,主管工作落实情况到位,能够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为学校发展大计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目前班子运行相当良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依据《贾川乡中学教师考核细则》及《贾川乡中学九年级毕业会考奖励办法》,我们与教师签订了相关的目标责任书,近两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初步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我校在2011-2012年度全县综合考核中排名中比去年前移了4个名次,今年又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年,我们将不懈努力,争取全校的各项工作有更大的发展。

三、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学校大力加强年轻骨干教师的教师培养,在近几年来有多位教师被选聘至城区中小学任教,目前学校在编

教师40人,师生比1:16.85,教师队伍配备基本合理。我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4人,其中女生353人,现有住校生458人,其中女生247 人。

四、教研教改及督导职能发挥情况

我校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过程

中,我校积极响应,首先在教室安装了小黑板,电视机及EVD,并组织教师到我县的三中、五中进行观摩学习,参加市上县上的各种培训研讨,从理论上先进行深入的学习,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探索,稳步前进。此外,在教体局的精心组织下,我校还多次组织西片五校的教育教学研讨,为我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县委、县政府、教体局等相关主要领导多次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贾川中学的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积极的轨道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学生、家长、教师对考风考纪的评价情况

打造我县一流农村初中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办学思想,而严肃考风

考纪,倡导工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全体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我校的考风考纪一直都持充分肯定的看法,我们将一如既往,杜绝虚假,还原真实,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不懈努力。

六、校荣校貌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校2004年被列为寄宿制项目学校。在原有一幢教学楼的基础

上,新建学生宿舍楼1037平方米,综合实验楼671平方米,教师宿舍

楼800平方米。学校占地15.4亩,人均15.6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不含职工宿舍)4551平方米,生均达6.9平方米。近几年来,我校校荣校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现有图书室、仪器室和多媒体教室各1个,电教室1个,电子白板教室2个,期中多媒体教室现有电脑42台,电视机17台。图书室有图书17859册,生均27册。学校先后建成48座的标准物理、生化实验室三间,添置教学仪器及药品70余种,硬化场地1584平方米,修建花园7个,铁艺栏80米,购置了体育设施,学校精心规划,投入了大量资金,硬化了操场,砌了围墙,粉刷了墙壁,修建了主席台,大搞绿化,达4000多平方米,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此外,我校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2009年冬季为学生和教

师宿舍楼全部安装了暖气,排除了安全隐患,在2011年冬季又为教学楼和实验楼全部安装了暖气,大大改善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也为全体学生带来了真切的关怀。

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县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在

我县的历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各项制度运行情况及教师教案备写,作业批阅情

我校严格按照《贾川中学教师考核办法》对教师进行评优选先和

综合排名,每学期进行两次考核、主要从作业、教案、各种笔记、出勤情况、教学成绩、领导打分、获奖加分项这几个方面由校中层领导班子和学期初投票选出的考核组成员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然后在进行统计公示。所有程序都公开、公正、透明,一切以数据核算为准,

以制度考量,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对于教案的检查,教导处坚持两周一次签约,半学期一考核,作业也是两周一检查,半学期一考核,每次检查都有祥细的记录。由于考核里作业教案占有一定的比重,全体教师都能够及时备写教案,批阅作业。

八、控辍保学工作

在“两基”迎国检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控辍保学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我校在省上领导先期的两基验收工作中走在全县的前列,由于学校管理规范严格,附近乡镇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转入我校就读。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大力做好在校学生的保学工作和流失学生的劝返工作。

九、财务管理和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校财务运行情况一直良好,学校财务制度健全,年报、月报等账目清楚,坚持了清水县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报账及核算制度。

十、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育人环境。

(2)、优化师资配置,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质教育特色学校。

以上就是我校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今后的一点简单设想,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贾川乡中学:刘世军

2012-10-29

第20篇:╳╳╳市教育工作汇报

╳╳╳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

(2018年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委、市政府欢迎省教育督导评估团莅临我市指导工作,并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教育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的故里,中国╳╳╳之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5.46万。现辖 9镇1乡、1个工业园区,224个行政村,201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14864万元,财政收入129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65元。

目前,我市拥有普通中小学校177所,其中,小学156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普通高中2所,特教学校1所。此外,还有职业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59所。中小学在校生65365人,其中小学41007人,初中14764人,普通高中5930人,职业学校3602人,特教学校62人。在园幼儿26390人。共有教职工4826人,专任教师4462人。

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各级各类教育得到科学稳步发展。我市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等殊荣,在╳╳╳市政府年度督导评估中每年均为优秀等次。下面,将我市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 1

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认真履职,凝聚合力。乡镇政府在维护学校秩序,尤其在学校建设征地方面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财政部门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编制、人社部门建立了动态的编制管理机制,及时为教育招录补充教师;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的征收力度;工商、城管部门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公安、司法等部门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普法宣传等活动,维护了良好的交通秩序;食药监部门加强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的常态化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机制 规范管理

一是落实“以县为主”工资管理体制。全市在职在编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全面实施绩效工资,通过银行按时足额划拨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工资项目、工资标准、发放渠道和发放时间。二是健全人事管理体制,将全市教师、校长聘用、配置、调动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三是积极落实中小学校挂牌督导制度,推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常态化。我市现有督学67名,通过实施经常性督导和专项督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四是积极落实“一校一章程”,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行为的监管和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

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 3

入总额210559万元,比2010-2013年的164535万元增长了46024万元,增长率达27.97%。

(二)各项教育经费投入到位

1.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14-2017年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公用经费分别为3799万元、3896万元、4147万元、4274万元,共计16116万元,其中我市按照分担比例安排资金1341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分别为232.40万元、342.54万元、359.41万元、385.99万元,共计1320.34万元,我市按照分担比例安排资金332.94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5017万元,我市安排270万元,所有应安排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2.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和拨付。2014-2017年征教育费附加分别为1260.54万元、1311.79万元、1194.76万元、1213.96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今年已拔付教育740.55万元。

3.城市建设维护税按10%的比例用于教育。2014-2017年城市建设维护税收入分别为3019万元、2914万元、2695万元、2713万元,拨付教育分别为305万元、292万元、305万元、278万元,今年已拔付教育80万元。

4.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拨付教育。2014-2017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均为4745万元,按比例每年拨付教育949万元,今年已拔付112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5.教师继续教育经费。2014年以来,全市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达到360万元。

6.成人教育经费。我市按标准落实成人教育经费,2014-2017

- 5

备5032套;投资980万元用于改善校园环境,为83所农村学校操场进行硬化,硬化面积12.2万平方米,改建厕所3198平方米,绿化6万平方米。

2.教学装备升级工程及校园环境提升工程。

四年来,教学装备总投入9256万元。其中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3969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4090台,生机比达到8:1;新增教师用计算机982台;新增多媒体教室744个;建成17个校际网络同步课堂;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90%;配备了20个以无人机为基础的创新实验室,所有中小学均实现了图书电子化借阅。

常规教学设施投入3507万元。其中常规仪器投入2491万元:新增教学仪器38.6万件、音体美器材19.5万套件、实验台810套、仪器橱800个、钢琴4台;投资400万元更新学生桌凳3.6万套;投资360万元,购置幼儿玩教具2.6万套件;不断加强图书馆(室)现代化建设,投资256万元,新增图书138765册,装修、装备阅览室76个。

3.取暖设施改造工程。2017年,印发了《╳╳╳2017年散煤压减替代工作实施方案》,投入4020万元,采用地源热泵、电锅炉、燃气锅炉、碳纤维取暖器等清洁取暖方式,完成了269台燃煤锅炉的“电代煤”“气代煤”取暖改造工程。张古江副省长来晋州调研时指出,要面向全省推广晋州经验。

四、推进教育均衡,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

- 7

元化发展。开展基于校情和学情的“走班制”、“导师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与高考改革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科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与国际大学院校联盟开展交流合作,2016年,第一中学成功举办“新形势下高中国际教育发展与融合”主题论坛。四年以来,我市高中已选聘33名紧缺高层次人才,今年计划再选聘45名。逐步完善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生均100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办学方向,创新办学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起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职业中学为骨干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中学秉承“错位发展”理念,与江苏诚功集团顺利签约,正式开设航空服务专业,成立目前我省唯一一所与社会企业联办培育航空服务人员的航空基地。职教中心完成3900平方米的实训楼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以对口升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深化内涵建设,打造省级精品学校。成人教育面向城乡全体居民,以学校、实践基地为主阵地进行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社区活动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年来,共计培训5.3万人次。

(五)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已基本实现两头延伸。超额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指标

- 9

制定《骨干教师评选办法》,每年评选出骨干教师60名。四年来,举办不同项目教师岗位培训1.9万人次,全员素质提高培训2.5万人次。每年利用暑假期间,对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如英语、美术、音乐、书法和国学等学科举办培训班。2014年和2017年分别争取到省级培训项目“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和国培项目“送培到县”“送教下乡”“工作坊研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等项目,共计培训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师近千人。积极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多次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秦皇岛、山东、唐山、╳╳╳等地交流学习和高级研修。

(四)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全面落实教师医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开辟《园丁风采》栏目,建立微信公众号“晋州教育信息”,大力宣传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至今,已播出175名优秀校长、教师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的指导思想。全市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带头行动,通过主题队会、主题团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文明校园创建、24字核心价值观、“学雷锋 争做最美少年”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制定了《关于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以评价促养成的教育模式。朝阳小学成为首批“╳╳╳省素质

- 11

范化”已成常态。

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严格管理和规范社会用字,加强广告牌匾和印刷行业的审核与监管。对城区主要街道、印刷行业和网站的社会用字每年开展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教育局把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作为考核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养成了“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写一手工整规范汉字”的好习惯。出台《╳╳╳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在╳╳╳市“汉字听写大赛”中,我市不同学段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在每年的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宣传月和宣传周期间,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倡议市民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四年来,共发放宣传材料共计二万余份,制作宣传牌匾条幅近百件,在╳╳╳市级以上语言文字竞赛中获奖52人次,第三中学、魏征小学获╳╳╳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称号。

八、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2014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教育的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教育水平的需要;二是各类教育发展均衡化程度还不够高;三是校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督导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抓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师

- 1314 -

《合肥市 教育 工作汇报.doc》
合肥市 教育 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