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现代化教育建设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凝神聚力谋发展

创建教育现代化

——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1970年,是一所城区村办小学,2004年被淮安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实验小学,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实验小学。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2935名学生,专任教师170名,其中大专81人,本科64人;中级以上职称 147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35名。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和教育技术装备均达到省级标准。

学校附属一所幼儿园,拥有教学班19个,幼儿1116名,教职员工48名。2010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有效课堂,创建学校特色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为重点,走出了一条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学校多次被授予“淮安市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淮安市规范管理先进校”、“淮安市教育装备现代化先进学校”、“淮安市文明校园”、“淮安市艺术教育先进校”、“淮安市德育先进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小学英语教材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规划

学校坚持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的育人准则,以“和谐、特色、品牌”的办学宗旨, 秉承“养德、启智”之校训,力争近三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校风

优良、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高质量,轻负担”、人民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欢心的省级实验小学。

(一)做强一所现代化的人文校园

我们以实施现代化育人校园为目标,三年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所必备的教育与教学设施,不断进行旧楼维修改造,添置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和课桌凳。根据校情,结合特色创建,科学合理进行校园布局,先后实施校园出新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努力使学校的每一块石、每一棵树、每一堵墙,每一项实施,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育人意蕴,创设情景型育人环境。

(二)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坚持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乐于奉献为目标,积极加强教师培训,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通过结对帮扶、课堂教学大比武、同课异构、推门听课等活动,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采取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强化常态课研讨等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争取6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3人成为市级特色教师;5人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20人为县级学科带头人;2名特级教师。

(三)规范一所现代化的学校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省教育厅颁布的“五严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加强督促检查,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注重学校管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科研,有序开展有效课堂和创建 2

特色学校活动,逐步将学校各项管理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四)创建一所现代化的幼儿园

幼儿园秉承“以人为本”、“师幼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真心为孩子,全心为家长”办园宗旨,瞄准“建设一流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目标,以“早期阅读”为特色,努力让幼儿园成为益智健体、快乐成长的家园。2006年通过淮安市教育局现代化幼儿园验收,2007年被淮安市评为优质幼儿园,2009年通过省农村合格幼儿园验收,2010年顺利通过江苏省优质园验收,2011年被淮安市政府授予“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五)建立一套完善的台账资料

我校将进一步认真研究省定的16项指标,落实具体措施,认真梳理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分析研究应对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邀请县局创建办领导来校督查与指导,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做好整改,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对照县局创建目标分解表,逐一审核材料,逐项逐条“补缺、补短、补软”,力争资料的精致完美。

三、创建投入

我们五墩实验小学、五墩实验小学幼儿园,教育现化建设累计投入分别为815万元、130万元 ,合计945 万元。 学校有多功能报告厅1口,学生机房3口、音乐室3口、美术室3口、科学实验室3口、体育器材保管室1口、科学器材室1口、音美器材室1口、舞蹈房1口、图书室1口、阅览室2口、电子阅览室1口、电子备课室1口、网管中心1口和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1口。图书53244册,

电子图书7.8万册。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建成了百兆光纤的校园网络,教师人手1台笔记本电脑,学生用机293台,做到了班班相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四、课堂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有效课堂是我校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把学科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为一体,注重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二三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率先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打磨,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二年均获得县教育局颁布的“特殊贡献”奖。

五、特色创建

内涵树人,环境育人是我校不懈的追求,独创性的校园文化是我校创建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名片。近期,我们先后改造了彰显国学特色的读书长廊、装点了格调雅致两楼相间的连廊、刷新了国学小书院和“思齐轩”、“志学报廊”,扮靓了 “敬一书院”,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

从我们对校园的规划、布置、无处不体现出我们五墩小学是一个“国学”的校园。校园内有大幅张贴的“三字经”“论语(学而)”等经典文章,有出自中国古代典藉的名人故事,如《曾子杀猪》《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有传统的书法艺术、剪纸艺术,有古色古香的木刻楹联等,让学生时时都能够与经典零距离接触。创建了优雅大方、富有文化气息,凸现古典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致力于国学精髓挖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把国学经典诵读引入课堂,引向家庭,辐射社区,让全校师生在诵读经典中涵养心灵,在传承传统中升华情感,从而达到“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发展目标。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适合校情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了“书香校园”的校园环境文化,“国学满园”的校园活动文化,“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校园生态文化。近三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国学特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创建黄梅戏苑、武术团、足球俱乐部、民族舞蹈队等常态化活动来推动国学特色教育向纵深发展,积淀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校园。

六、创建指标达成度

我校积极对照教育现代化的十六项指标自查,现已基本达到相关要求:3-5周岁幼儿入园率均达 100%;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巩固率均达100%,盲聋及智障儿童入学率达100%,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本地户籍小学生跨学区入学率达100%。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建成省优质幼儿园一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建设教育信息化体系,不断丰富网上资源,提高利用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学生生均公用经费550元,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办学行为规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

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建立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如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展内涵、彰显特色”已成为五墩实验小学全体人员的共识。我们坚信,五墩实验小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能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源于付出,我们将乘着教育现代化的东风,共同谱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推荐第2篇:教育现代化创建阶段工作汇报

教育现代化创建阶段工作汇报

东海县张湾中心小学

卢进

张湾中心小学在教育局2月

17、18日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推进会后,立即着手进入状态,各项工作按序时进度有条不紊稳步推进,现将前一阶段工作汇报如下:

一、推进会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1、召开班子会、校长会传达会议精神;

2、组织包校教干、各校校长到赣榆沙河、殷庄、海头、罗阳四乡镇中心小学、村完小参观学习;

3、召开全乡教师会,就教育现代化创建、第二届教师素养大赛和晶都名师培养工程进行动员;

4、各校就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有关于校舍维修翻新、各功能室整理布置方案。

5、成立由副校长、总务主任、幼教辅导员、相关学校校长组成的工程洽谈小组,负责工程考察确定、报批、价格洽谈和合同起草制定等工作。成立由工会主席、支部委员、会计、总务主任、教师代表组成的工程监督和验工小组,重点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工程完工后的验工决算。

6、就目前教育现代化县创建情况向党委政府书记乡长及分管乡长进行汇报,争取今年投入对比去年加大。

二、目前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中心小学:

按教育局计划建设科和塑胶操场施工方要求对春节前整修好的跑道基础用20吨的压路机顺时针压四遍,现已经过验收,余下工程交施工方,预计三月底完工。

中心小学各功能室调配到位,已到设备安装并调试完毕。 中心小学两栋教学楼粉刷完毕,校园文化中需要统一上墙的项目已设计完毕,打出小样,正在定稿中。各班班级文化由班主任拿出设计方案经政教处审核后现已在布置中。

操场与教学区之间近六百平方景点规划方案及效果图已完成,需要等塑胶跑道混凝土工序完成后才能实施。

校园西围墙建设方案已获局计划建设科批准并招标完毕,天气晴

- 1

1、着力打造中心小学:

按照规划对中心小学校园文化进行打造的同时,重点完成教学区与活动区之间六百平方缓冲区景点打造。围墙

2、对各完小教学点校园建设

3、幼儿园各办园点四月三十日完成所有建设任务

4、党委政府

5、模拟验收

6、

推荐第3篇:现代化学校建设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现代化学校建设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东马圈镇初级中学

现代化学校建设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2010年10月13日,市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专家组对我校进行评估验收,提出了反馈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办学条件方面,教室电扇要安装防护罩,学生上课用的木凳应该改换成椅子;教学方面,要按规定上足实验课程,要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体育课要注意有秩安排活动,避免出现活动中的安全事故;学校档案应该注意规范化和实用性,要及时归档;学校门前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现将我校的现代化学校建设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学校班子成员明确整改任务,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把 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向教办领导和全体教师做了详细汇报。使全镇上下都明确了整改任务,提高了对整改工作意义的认识。

二、实施问责制,切实抓好具体整改工作

针对市评估验收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意见,我校组成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我校现代化建设整改任务,研究分析了整改任务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责任到人。主要措施如下:

1、继续加大对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知道现代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今后工作的总指挥棒,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大而持久的举措,要求全体师生继续振

奋精神,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为学校现代化更高的目标奋斗。

2、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强化对“三风一训”的理解和落实,使学校始终处于健康发展、均衡发展、高效发展的态势中。

3、加强软硬件薄弱环节的整改。

硬件方面,电扇防护网及学生座椅问题已经向镇政府提出申请,争取资金支持,政府也正在协调这项工作,今年10月份能够得到落实(责任人:孔祥山,责任领导:王凤林)。软件方面,对于实验课程进行了严格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必须按规定上好实验课;对于多媒体教学,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使用多媒体5次以上,骨干教师不少于10次,要在教案中体现,由教务处负责抽查或者定期检查,并提高多媒体使用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权重(责任人:各学科任课教师,责任领导:尤士柱)。在档案管理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的实用性,做到实际工作与归档同步,加强归档工作的督导(责任人:档案管理人员和各处室主任,责任领导:王立新)。体育课安全防范工作上,注意加强对体育教师上课的管理督导,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安全意识,要求体育课教师着装统一,示范规范,讲求课堂效果(责任人:各体育教师,责任领导:郭建军)

三、整改效果

在对以上问题进行整改的过程中,我校抓住学校现代化达标的契机,在各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使教育教学面貌得到进

一步改善。

1、全校师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我们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了让办学理念真正起到引领行动、鼓舞斗志。我们加大了办学理念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师生都真正领会办学理念的精髓,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首先,组织教职工在例会上学习学校办学理念,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讨论,力争从干部教师做起,形成理解理念——深化理念——践行理念——完善理念的良性链条及“严谨、务实、创新、进取”的教风。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使学生理解理念内涵,逐渐形成“求知、明志、自强、奋进”的学风,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第

三、利用家校通、宣传资料、家长会等形式向社会、向家长宣传办学理念,提高了我校办学思想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力。

2、通过大力转变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新学期我校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让目标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在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务处注重积累成功经验,使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成为课堂的重要元素,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我校的“特色文化”。首先,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对校园绿地、活动小区、操场等环境的进行维护,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其次,制度

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从教育思想和观念、师德师风、学风等问题抓起,完善并制定了师生共同遵守的相关制度,并保证各项活动开展都有预案,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让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健康开展;第

三、加强艺体文化建设:本学期学校要举办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学校要抓住这一契机,抓好学校艺术展演和各项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第四,促进 “以德育人”的养成教育特色,提升和彰显学校文化的品味。结合学校“家乡的百年沧桑”史情展览,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提出“从小处做起、从自我做起”的倡议,在学生中倡导健康校园生活,进一步转变校风和班风,使全体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4、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与长效机制,坚持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自上学期开始我校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对考核细则和管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以体现教师劳动、回报教师劳动为宗旨,增强了激励作用。使学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考勤制度、教科研制度、备课制度、教学仪器管理制度等。

推荐第4篇:安福小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

安福小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 随着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推进,学校的工作越来越忙,学校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学校的变化越来越大,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氛围越来越浓。我校在以下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学校变化:

1、硬件方面:在县教育局和中心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依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我校在功能提升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对教学楼内外进行了粉刷;二是幼儿园添置了两个大型玩具和新的桌椅;三是新建篮球场600平方米;四是教室安装电子白板或屏幕,五是是进行了厕所改造,改善了卫生条件;六是对学校的围墙进行了装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校园文化已经形成突出优势。专用教室满足需求,教学设备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专用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学科熏陶的特点。

2、软件方面:一是端正了办学思想。确定了让每个人的今天胜过昨天的办学理念。三风建设得到进一步落实,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二是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各类管理制度完善。结合本校实际,逐步形成了“课、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三是积极贯彻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两操”和大课间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四是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理念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应该以此为契机促进教师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变,培养教师现

代的意识,开放的眼光,国际的视野。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教育现代化的创建,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五是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师理念更加先进,师德更加高尚,课堂面貌明显改善。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方针得到有效落实。六是遵循教育规律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做法:

一、学习文件,领悟精神,认识到位

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是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性工程。自实施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以来,我校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时传达落实县局有关会议精神,明确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深远意义。通过学习宣传,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创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造福于百姓的惠民工程。同时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个共识: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更包含了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的现代化。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组织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组织与实施。学校所有教师认真研读《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领会《标准》内涵,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责任与任务。教导处为软件建设组,规范档案整理,加强活动训练,提高工作质量。校长统筹兼顾,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共同

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

3、明确具体工作要求。紧密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创建模拟验收细则,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

4、做好迎检准备工作。认真设计评估工作流程,做好汇报材料的撰写把关工作。从细节入手,制定学校评估工作安排,明确岗位责任。

三、扎实推进,有效落实,工作到位

精细实施,确保软件建设高水平。我们对软件建设进行了归纳分类,主要分为档案资料、课堂教学和展示活动等三方面内容。一是抓好档案资料,各部门按照标准要求,全面做好档案的收集、补充与整理,建立规范的档案资料体系。二是抓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估是关键,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窗口。我们把它作为软件中的硬件来抓。三是抓精展示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我们召开师生动员会,进行活动安排部署,安排足够的时间,由专门教师负责,进行活动的设计练习,强化训练,提高活动标准和质量。

四、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思想到位

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广大干部教师紧紧拧在一起,发扬“5+2”白加黑工作精神。近一个月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所有老师更是放弃了休息时间,各负其责,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所有老师放弃双休日;有的老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全体教师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发扬了拼搏奉献的进取精神。

教育现代化,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是挑战更是机遇。是过程,不是结果。让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迎接教育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幸福。

推荐第5篇:中学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中学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Xx中学始建于本世纪初,为Xx县首家民营寄宿制完全中学,Xx地区第一家民办星级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在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道路上留下光辉的业绩。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并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控制流生,台帐翔实,记录清楚,办学以来学生巩固率始终高达98%以上;我校初中部各项指标均达到《Xx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普通高中50%以上,职高、中专、技校46%左右,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资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教育体系健全,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扶危济困成为我校光荣传统,外出务工子女教育入学率高达100%。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应用课程,自觉执行“五严”、“十禁”;体卫工作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阳光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开门办学”、《家校连线》等活动形式,办人民满意教育。

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有3名高中教师达研究生学历。

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学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我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置均衡,信息化、图书馆、专用教育设备达到或超过省II标准。

办学行为规范,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方针、政策、意见,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行为等符合规定。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安保体系完备,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安全值班台帐资料完备,专人负责。

学校设施设备全面趋于现代化,实行科学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高,为Xx县“第二升学大户”,连续多年获教育局颁发的“素质教育成果奖”、“教学管理优秀奖”,达到“省优”标准,XX年3月被评为“省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正在加大教育教学硬、软件设施资金投入,广招人才,初步规划在3年内建成Xx省“四星级高中”。

推荐第6篇:现代化提升工作汇报

现代化提升工作汇报

按照学校现代化提升的工作要求,我分管的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具体的讲,包括新100条标准中的25—

27、

29、31—

43、

58、73—7

9、86—9

3、9

5、98—100等共计37条目的具体工作。

一、工作的开展情况

1、认真学习标准。在学校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学习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我分管的条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与职责。

2、开展工作情况。针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计划分成两步走: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二是规范学校档案建设。

①规范学校礼仪岗的管理。制定了学校礼仪岗管理细则,每周一个班级负责礼仪岗,负责检查、指导学生有序进校、少先队员标志佩戴的检查等。每月通过学生投票进行优秀礼仪岗的评选。

规范学校路队管理。学校根据交通法 “12周岁以下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 的有关规定,禁止学生骑自行车上学,低年级的学生上学放学必须由家长接送。同时规定,东张营、西张营、沙庄三个村的学生放学后一律向南走;田古屯、草茨两个村的学生放学后一律向北走。这样,既避免了放学时校门口的拥堵现象,又使得学生的路队整齐规范。

规范学校卫生管理。进一步明确学校卫生管理的要求,如每天必

须擦、扫的、每天必须清整的、必须派专人看护的等。卫生考评每天公布一次成绩。

规范班主任手册的使用。新下发的班主任手册对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向班主任教师印发了班主任手册使用规定,并把历年来在检查中涌现出的优秀手册典型向大家展示,使得班主任手册的使用更加规范、工整、有实用性。

规范学校的升旗仪式及大课间活动。从开学伊始,学校就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唱国歌的练习,要做到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节奏统一;同时新旗手的训练也在进行中;大课间活动沿袭达标以来的模式,加强指导,合理开展活动,争取做到快静齐与活动有序。

②规范学校的档案管理。到目前为止,学校2014年1月以前的档案已经基本整理完成。下一步工作将按照学校现代化提升工作的要求进行归档并填充新的内容。

3、今后工作的思路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现代化提升工作的要求,把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做精,工作往前赶、时间往前挤,同时协助其他同志共同完成任务。

现代化建设工作汇报

城关镇东张营中心小学

庞胜发

2014.2

推荐第7篇: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定义: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内涵:

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目标:

(1)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2)教育的终生化: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 (3)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4)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

(5)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 指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基本特征

(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二)现代化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一个社会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①教育向全体劳动者开放,打破小学--中学--大学这种单一纵向的学校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多地向企业、向社会招生,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来扩大教育场。②对受教育者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向实践效益开放,向社会经济效益开放。③教育经费来源从围家财政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开放。除义务教育阶段外,国家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将逐步改为有偿的价值补偿。学校是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应该是信息吞吐量最大和流动频率最高的地方。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实行开放办学。开放式办学就是在信息上与外界交流,有吸收也有输出。 怎样实现:

1.更新教育观念

要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我们首先要辩证地去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树立竞争、开拓、创新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家长和教师才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鼓励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张扬与发展的环境,这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其二,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种种现实原因,人们对个性发展存在着一些偏见,担心由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出乱子。因此,须解除这种疑虑,认清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懂得鼓励人的个性发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怎样引导,怎样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其三,认清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诱发人的创造力,不断完善教育对象的人格。 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学校是否具备办学特色,能否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个性化教育的课程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优化课程体系须做到:一要突破传统的单

一、平面的课程结构为多维、立体式的课程结构。对各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归并,陈旧的内容删除。二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学以致用。充实活动课,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三要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增加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选修课。四要加强课程的“校本开发”。目前,中小学已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新课程计划把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类。针对各地差异和实际情况,课程管理体制重心必须下移,学校课程开发亟待解决。 3.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是体现个性化教育的中心环节,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改革课堂教学,逐步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探索最优化的个性化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以激活思维,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创设各种新颖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二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需要,如采用问题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探索世界,发现真理。三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合作者,应实施民主化教学,确保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8] 4.完善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完善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为此,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个性化教育需要一大批有个性的教师,“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因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教育过程,学生的个性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教师的个性的痕迹。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国家应建立起适应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师管理体制,严格教师聘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以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二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把钱用在刀刃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先进的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等。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9]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是一只无形的手,对生活于其中的成员的个性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国际的例子

最典型的要数美国的个性化教育。它的个性化主要特征是在教育中重视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反抗精神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强调家庭、学校、社区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发展这些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造就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非常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成长中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家长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替孩子作决定,因而孩子从小就不完全依赖父母。家长很注意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肯定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反抗行为。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鼓励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说。

推荐第8篇:教育现代化

概念: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内涵:

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特征:

(1)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2)教育的终生化: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 (3)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4)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

(5)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

(6)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7)现代化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进程:

作为一个历史进程,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现代化起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大工业革命的产物。当时,为使教育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等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从体制到课程、从教育规模到教育投入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重大变革。例如课程方面,以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学科体系得以确立,理化、生物等学科首次取代了传统的人文学科(如拉丁语、希腊语等)成为学科体系中的“高地位知识”;与此同时,现代国语、现代外语也成为重要学科,这一切都是为适应当时工业化大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之需要而出现的变革。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段时期,世界教育现代化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为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例如美国,在杜威经验主义课程观的影响下,20世纪初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中心而编制的,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生活关系密切,怎样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来编制课程。经验主义课程观一直影响美国的课程改革,德国在本世纪初出现的“合科教学”运动也出于适应科技革命时代的迫切需要。

本世纪扣年代以后,世界教育现代化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革命为标志,高科技含量空前之高是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60年代发端于美国、而后波及世界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日等国)的课程改革运动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经典性教育现代化运动。此次运动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中心,着眼于充分反映当代科学成就,强调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掌握科学的方法的课程设计。例如美国高中理科课程改革在美国科学财团和产业界的巨额资助下,设计出了PSSC物理、CBA化学、ESCP地球科学、BSCS生物等具有“现代化”内涵的课程。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如拉美、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获得成功以后,开始着手进行教育现代化运动,从教育设施的改善到教育规模的扩大、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远程教育的开播等等,教育水平已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政策: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推荐第9篇: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 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 1.关于教育现代化内涵的研究

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学术界众多学者大都从教育现代化的内容、过程、结果、功能及特点等多个角度加以界定,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关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表述。但从总的来看,这些表述的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如著名学者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不同阶段中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杨东平则撰文指出,教育现代化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以及在办学条件如校舍、设备、技术手段、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先进程度;二是教育在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三是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冯增俊从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广义论和狭义论,认为: ‚教育现代化是从适应宗法社会的封建社会的旧教育转向适应大工业民主社会的现代教育的历史过程, 是大工业运动和科技革命的产物,是一切有关进行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总称。在狭义上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教育家积极倡导的一种运动及理论, 在这里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新独立的落后国家如何学习发达国家推动本国教育现代化从而赶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运动,上述研究者尽管从不同角度表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但我们如果提取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共同要素即教育的转型与发展,那么就可以这样表述:教育现代化实质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过程,并在器物、制度、观念、功能等层面发展出现代性特征。 2.关于教育现代化特征的研究

顾明远从静态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现代化具有九个主要特征和标准: 一是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二是教育的个性;三是教育的终身性四是教育的多样性;五是教育的开放性; 六是教育的国际性;七是教育的创新性;八是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九是教育的科学性。而在谈松华看来,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分析可以从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两方面来思考。从时间维度看, 教育现代化有五个特征:一是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二是教育整体转化的运动或教育形态的变迁过程;三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四是全球性的历史演进过程;五是人自身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过程。从价值维度看,教育现代化也有五个特征:一是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其根本目的;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是教育的民主性; 四是教育的科学性;五是教育的开放性。我们从前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找到共同点, 即教育现代化体现了现代社会特征。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问题,后者则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种体现时代价值的向上的运动变化过程。 (顾明远)

第一, 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第二, 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 是指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 也没有年龄的限制, 而是全民学习,时时学习, 处处学习。 第三, 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

第四, 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 第五, 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个性性和社会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第六, 教育的变革性和创新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和创新。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 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第七, 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 第八, 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现代教育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基础上的, 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规律。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现代教育也是法制的教育, 教育行为都要有国家的立法来规范。

3.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的研究

从国际来看,目前国际上对教育现代化进行评估衡量的指标体系有三种权威的观点:!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指标体系(())) 年版)。它采用&*++ 分析模式(背景,-./01/———投入2.34/———过程35-,066———产出35-74,/),用一系列指标动态地显示出来,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简单到复杂的投入产出式分析,由人口背景、教育经费、受教育机会参与与进步、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组织管理、个人产出和社会产出以及劳动力市场产出、学生成绩六类31项指标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指标体系。它确立世界教育指标体系的三个理论框架:首先, 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的关系是总的理论前提; 其次,教育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因素;第三,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过程中,教育质量与公平是教育走向现代化必然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这个指标体系分教育供给、教育需求、入学和参与、教育内部效率、教育产出五个部分21项指标。#世界银行的教育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教育指标是由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效率、教育成果、性别与教育五项组成。“:”仔细比较可以看出,三个指标体系共同关注的问题有:教育投入、教育的参与和受教育机会、教育的成果及产出。

从国内来看,众多学者对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很多颇具启发的见解。谈松华、袁本涛撰文指出,由于教育现代化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阶段性)特征,它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程度,不存在一个衡量教育现代化实现与否的绝对值, 因此把教育现代化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现代化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其中定性指标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与设备、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理性化及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教师队伍强大且整体师资水平高;定量指标则参照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化量表,并考虑信息化的因素, 选定了八个方面的指标,包括9! 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每9) 万人口中的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公共教育经费占的比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教育信息化水平4.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教育现代化的共性或普遍性, 但教育现代化对于不同的时空却有不同的实施模式,这就是教育现代化的个性或特殊性。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正是关注这一类问题。

5.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 教育现代化概念的基本涵义:

按照现代化理论, 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首先是19 世纪初及以前的蒸汽机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改革高潮, 要解决的主要是要不要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其范围主要在欧洲; 其次是19世纪中叶至20 世纪二战前的电动机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改革高潮, 要解决的主要是如何开展教育现代化运动的问题, 其范围扩展至美洲、亚洲的部分国家; 再次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信息工业化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改革高潮, 要解决的主要是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创建符合本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问题, 其范围已扩大到全世界。 ( 一) 教育现代化的类型

根据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及作用机理,我们把教育现代化分为四种类型: 世界教育现代化。主要是从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教育现代化。因此, 世界教育现代化主要指自大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教育从适应小农经济和传统宗法社会的封建旧教育, 转变为适应工业化的民主社会的新教育的历史演化进程。。这个定义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上概括了自大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现代教育的革新, 是对教育现代化全部演进进程的一种统称。

国家教育现代化, 或称区域教育现代化。这里, 主要是按国家或特定区域的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现代化问题, 特别是注重于某一落后国家教育赶上先进水平的问题, 因此,国家教育现代化主要指落后国家, 如何变革教育, 使之实现现代化, 赶上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 重点解决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问题。这是世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特定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教育现代化形式之间有着重大区别, 早发内生型教育现代化。这里, 主要是指在世界上发动时间最早并主要依靠本国内部因素来推行的教育现代化运动, 其范围为参与第一阶段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的欧洲国家, 如英国、法国、德国及俄罗斯等。这种教育现代化不仅发起时间最早, 而且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自发性, 二是渐进性, 三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发展, 后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这里, 与早发内生型相反, 主要是指发动时间较迟且注重采借外域先进模式为特征的那种教育现代化, 包括第二和第三阶段卷入教育现代化的国家, 。它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革命性, 二是示范性, 主要是通过大量模仿引进先进国家教育经验来推进教育现代化, 从而斩断了原有的自然发展逻辑, 产生跳跃式发展; 三是走由上而下的道路, 依靠政府行为发动教育改革, 从中提高民众觉悟, 因而政府首脑的现代教育观有重大作用。 ( 二)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教育现代化是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指的是现代教育改革, 尤其是指从旧教育模式走向新教育模式的转变行为, 是一种以指向未来为特定目标来改进教育实践的有意识的行为。至少具有三种含义: 一是必须不断革除旧教育观、旧教育制度及方法; 二是制定和提出新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和教育体制; 三是赋予教育新的职能和作用机制。

教育现代化是复杂的系统进程。即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诸因素构成的系统的变革和整合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包含了人类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一切方面, 不仅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相互作用, 而且教育自身的各种因素也盘根错节,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另外因素的变化, 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演化进程。

教育现代化是全球进程。即教育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代表着人类发展的光明前景。它既体现着人类走向美好的必然趋向, 也体现为教育发展是一种国际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全球性运动。教育现代化酝酿于十六七世纪, 发生于18 世纪的欧洲,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演进, 已席卷全球, 并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整体演进进程。即教育现代化是在教育领域中推行的一种整体社会进化运动。因此,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入学人数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社会进化进程。在教育现代化看来, 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提高至少必须包含六大方面: 一是国民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 二是国家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识字率和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 三是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国民的道德行为水平; 五是国民潜能发挥的水平及成就取向的水平; 六是国家教育模式的转变及水平是否转向以注重社会功效、服务社会、推进科技进步为主导向。

教育现代化是长期进程。即教育现代化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顺应, 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长期发展不断演化的结果。

教育现代化是不可逆进程。即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民族素质的提高, 其趋势是不可逆的。

教育现代化是适切化进程。即教育现代化在其本质上表现为消除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产的对立, 促使教育从封建的学术堡垒中走出来, 转向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之从依附于宗教和政治转向相对独立, 从作为等级和阶级的象征物转向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 不断趋向于建立一种与国家发展目标一致、与经济发展一体的协调适切的体系。

教育现代化是循环递进进程。即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不是呈直线发展的, 而往往是多阶段的循环往复、逐步递进的进程。 ( 四) 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基本趋向

生产性将日趋强劲。教育现代化以工业化为起点决定了它的生产性, 即以推进工业化、建设工业化社会作为举办教育的中心任务, 自工业革命以来教育现代化的全部历史进程实际上都在促使教育走向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为经济发展服务。

革命性将愈显突出。教育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场变革旧教育的革命运动, 它不仅要革除旧的教育观念, 更重要的是彻底抛弃传统的教育模式, 实现教育的根本转型。

发展性将更受重视。教育现代化另一重要趋向是更一步强化其发展功能, 不仅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核心目标, 而且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再生性的可持续增长过程。

综合性将趋重要。教育现代化是适切化进程, 因此随其深入, 将日益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综合社会运动, 不仅教育自身各种因素如观念、目标、体制、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社团等将寻求最佳的互动形式, 而且教育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将达到更高程度的协调

国际性将日益加强。教育现代化是全球化进程, 在走向全球的进程中将呈现出巨大的开放性。

 教育现代化的墓本内容有哪些

目前国内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种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把教育放在宏观的大教育内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其代表性的观点是, ‚ 教育现代化内容包括教育民主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多样化、与教育经济化相一致的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最好的表现形式是社区教育‛ 。“一种是把教育局限于微观的学校教育内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如我国最新出版的较有权威的教育科学工具书《教育大辞典》中就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观的现代化; 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教育结构的现代化;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性及其规定

现代化起于大工业运动, 主要指大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 即一种促使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以及经济体系从古代转向现代的全面的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这种进程不仅表现为传统体制的变更, 也同样引发人们心理状态、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但就其本质看, 现代化是以大工业为特征的, 是以经济的发展或工业化水平来衡量的: 第一, 现代化由大工业革命运动为历史起点,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水平制约着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 工业化也是推动社会变迁、引发社会革命的最重要的动力, 是最能表征和归纳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概念,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日所有国家都毫不例外地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最重要目标, 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途径。这就规定了教育现代化与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工业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 要提高生产力, 就应极大地提高工业的科技水平和培养大量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乃至推进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这就需要发展教育, 大力推行教育现代化。

所以, 工业化作为制约现代化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 其发展水平就决定了教育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和推进步骤, 决定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促进现代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而也规定了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性的最重要表现就是使教育发展服从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为现代经济服务。在这个意义上, 教育现代化是以获取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或最大效益为最高目的的。

但是随着7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现教育迅速扩张而经济却未能实现预期增长, 还引发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由此暴露出早期教育现代化概念中的两大缺陷: 一是盲目发展教育、尤其是发展传统教育不能带来经济的增长; 二是教育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一味搬套西方发展模式包括政治经济模式是该次现代化运动的致命伤。早期教育现代化运动由此衰退。

70 年代后期教育现代化研究再次复苏, 带动了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再勃兴。通过对危机的反思和调整, 人们对教育现代化有了新认识, 开始从非此即彼的、直接的经验性思维进入体现历史发展的辩证理性思维, 建立起注重人类整体演进的新概念, 使新的教育现代化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态势: 一是在理论上得益于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突破了投资教育= 经济增长、以一时一地教育规模扩大和数量增长作为现代化唯一指标的早期模式, 强调改革传统教育, 实现从增长转向‚发展‛ 二是在形式上摈弃了早期全面西方化的发展模式, 特别是放弃沿袭套搬所谓样板国家政治体制的错误, 注重在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规律的指导下,适当借鉴吸收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 结合本国实际创立有本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三是在实践上对早发型与后发型教育现代化的演进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认识到两种不同现代化特性及其在演进不同阶段将发生转型, 从而开始强化区域间的互助互动, 产注重整体规划的教育战略研究, 使教育逐步具备了面对未来的发展特性。

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凸显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提出, 到2020 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是通过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保障在社会各项事业中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是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凸显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

 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一、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比较分析:

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可以追溯至17 世纪的欧洲, ①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起始标志。到了19 世纪, 以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在欧洲已经基本确立。在这样的背景下, 赫尔巴特把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教育领域, 创立了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教育学。至此, 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实践到理论都开启了一个现代化的历史新进程。

与美国等新兴移民国家相比, 欧洲国家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相对而言有更多的传统教育因素被保留下来。英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自一开始就一直是在传统和现代相互妥协中渐进地向前推进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较少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美国人既学习英国, 又学习德国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 从而在借鉴与创新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在英国重商主义传统的基础上, 美国人进一步发展其实用取向, 最终形成了实用主义这一美国本土哲学。美国的高等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美国特色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英国人认为大学是培养贵族的地方, 传统的法国人则认为大学是培养领袖人物和学者的地方, 而美国人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很快就抛弃了这些传统理念, 转而强调大学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现代社会职能。这一新型的高等教育理念给美国大学的办学方式、课程设臵、学分制形成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教育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而言, 包括美国、日本以及后来的第三世界国家, 教育现代化都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一个外源与内化的转变过程。日本的教育现代化也是走了这样一条‚ 引进—创新‛的发展道路。几乎所有的历史都证明, 无论是外源的还是内生的, 决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还是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状况, 别国的经验只是起到了一种诱发和引导的作用。

二、影响教育现代化历史因素的比较分析 自然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地理位臵和宗教) 英国作为一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海岛国家, 与其他国家的商业贸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广泛经济往来而在文化上形成的兼收并蓄和宽容自由的社会氛围, 为其教育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空间。德国, 在海洋扩张时代却并非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带, 德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推动力固然存在, 但如宗教改革这样一类精神上的革命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 既有漫长的海岸线, 又有辽阔的腹地, 长期不间断的文明积累使其具有很强的文化创造力, 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包容和消化能力。这也使得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或者惰性, 而其文化变革过程也往往更多地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就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用及体、十分复杂的变革过程。 在基督教文明传统的欧洲, 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一直是在相互独立的状况下互相对峙的。这是基督教文明与东正教、伊斯兰教或亚洲诸宗教的不同之处。在后几种文明中, 要么是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要么是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少有相互独立对峙的状况。欧洲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独立对峙的格局使得欧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呈现出多元的、自由的和个性选择的特征。为了通过教育来传播新教思想, 基督教新教对学校教育的重视以及其投入教育的热情也是东方诸宗教中比较少见的。在东方宗教文明背景下, 无论是宗教权力还是世俗权力独占统治地位, 都易于形成对文化教育的专制, 教育多在一种思想的主导下展开, 异己思想很难渗透, 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也往往呈现出非此即彼的一元化思维特征。

三、教育现代化理论的比较分析

教育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欧洲历史学家把大约1, 500 年前后作为分界线, 将这之后的世界历史称为现代史。

但是, 现代化理论的真正提出, 则是在20 世纪50 年代。到20世纪60 年代, 这种理论在西方学术界达到了鼎盛。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对1, 500 年以来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解释模型或解释思路, 对‚现代化‛的具体涵义, 学界至今仍然见仁见智, 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现代化是指人类自科学革命以来所经历的知识迅速增长和社会高速变迁的过程。‚现代性‛是‚那些在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处于最先进的国家水平所共有的特征。‘现代化’则是指社会获得上述特征的过程‛;也有学者这样描述现代化的特征: 生活方式都市化、价值取向世俗化、政治生活民主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谓‚实现教育现代化‛, 也无非是指一个朝向进步的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西方部分发达国家,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不同于现代化初期的社会现象和价值取向。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西方学界提出‚后现代社会‛的概念, 将其作为继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之后的第三个历史阶段。这类思想逐渐演变成一个内涵极其庞杂的社会思潮,这股思潮中的各种流派思想不尽相同, 但在反思人类社会现代发展的历程和批判现代性理念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各种局限等方面, 却呈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在教育领域我们看到, 一方面是理论领域出现了各种有关后现代的论述, 这些论述在很多方面仍然含混不清, 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层面, 网络教育发展迅速,近年来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还出现了‚家庭学校‛( homeschool)和‚在家上学‛( homeschooling) 现象。种种迹象表明, 在教育现代化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同时,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向已经出现。现代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开始突破现代学校的时空框架, 重新向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拓展。人类教育的未来发展道路究竟怎样? 我们这些仍然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也需要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

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

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方面,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并不总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而是处于交叉互动的共存状态, 传统对于现代化并不都是有害的, 而是利弊兼备的, 明智的作法是利用传统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

一、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 对立还是兼容

传统与现代性既存在着对立关系也存在着传承关系。 教育传统是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教育观念、制度、内容和方法,它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教育现代性是指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一些典型特征如世俗化、民主化、科学化、福利化等方面。任何现代社会都不是纯粹的现代性社会, 而是现代性与传统性兼而有之的社会。传统的东西并不总是同现代性矛盾的, 在传统社会中已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也保留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因素。。然而这些东西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性, 因为这些做法和观念所依托的社会背景是传统的, 要在现代社会使之发挥作用需对之进行某种‚转换‛。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具有可转换性。同时, 社会和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也会形成新的传统, ‚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也创造自己的、也许并不那么持久的传统‛ 传统向现代性的转化绝非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经历一个时间不短的历程。在此转变历程中, 传统与现代性处于并存状态, 这种状态并不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消极状态而是共存的过渡状态。正是在这种共存的过渡状态中, 传统与现代性发生互动, 使传统发生变化和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二、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的互动方式

英国和美国作为内生型现代化国家,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教育传统与现代性不是不存在冲突, 然而冲突较小, 许多重要的教育问题不是同时出现的, 国家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比较从容地处理这些问题, 往往教育发展无大起大落现象, 传统与现代性的互动是比较舒缓平静的

德国和俄国的现代化被艾森斯塔德称为‚分裂型现代化‛, 艾氏认为这种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力量, 来自英、美等一些社会变迁的冲击, 不是土生土长、自发形成的。之所以被称为‚分裂型‛, 就是指传统与现代性的共存状态而言, 日本现代化的推动力来自外部, 受西方扩张的影响, ‚但它却是唯一的没有表现出分裂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的非西欧国家和‘新手’‛[‚和魂洋才‛就是这种取向的集中反映。

印度在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 传统与现代性的二元性并存更加显彰, 使得社会结构和教育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性。从整个社会看, 较古老的社会结构( 以种姓为基础建立起的具有高度自我调节性的村庄组织) 与较现代的政治体制持续并存, 二者间几乎毫无联系, 都市与广大的农村处于基本隔离的状态中; 在观念上也存在着二元对立,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是非常显彰的, 但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踏上了成功之路而有些国家( 如印度) 却进展太慢? 本文认为, 主要原因是整合机制的能力大小不同, 强有力的整合机制( 如日本、俄国) 可有助于利用国家的力量去推进现代化, 去与传统因素相抗衡, 并促进社会现代性因素的生成。如果整合机制比较软弱, 现代性的生成和扩展就比较困难, 结构二元性的存在就会持续较长时间。从分化和整合的时序看, 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 内生型和早生型) 与后来者是不同的。先行者的进程是先有分化, 然后通过整合来协调解决由于分化而造成的混乱和冲突, 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使传统适应现代性的要求, 在比较平和的状态中使现代性不断增长。而后来者的时序与此大相径庭, 往往先通过建立整合机制并利用整合机制所具有的国家权力去推动分化, 与传统的惰性抗衡。后来者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国家政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是教育现代化的倡导者、计划者和推动者, 若无政权力量去动员利用各种资源, 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发展是难以想象的。日本教育现代化的成功极其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 印度教育现代化的不成功也极为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印度政府也倡导教育现代化, 也为教育现代化设计了种种计划和蓝图, 但由于整合机构力量弱, 使政府不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较有效的推动者, 往往在资源、人口、传统制度与习俗之前束手无策, 不得不常常处于‚说得多做得少‛的尴尬状态。

 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两个方面。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借鉴各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成果, 同时又必须考虑到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实际国情。国际化并不等于西方化, 不能排除其民族性。

 中国20世纪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如下特点: ( l) 它持革命的立场, 从变革现存制度出发, 关心的是如何加速社会的发展; (2) 它持人本主义观点, 注重人的生存, 关心人的情感,强调人的作用, 趋向于主客体的统一, 采取反对传统的、以客观世界为主体的主客体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来理解现实; (3) 它持多元的标准, 反对传统的一元的政治标准;(4) 它关注知识时代, 相信科学, 不再迷信权威。进人20 世纪9 0 年代后, 物质的和世俗的意识形态更被中国人所接受, 而曾经有过的对‚ 主义‛ 的追求则被人们抛弃, ‚ 现代化‛成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虽然它的内涵不是明确和确定的。总之, 整个20 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一个世纪, 也是意识形态更迭最为频仍的一个世纪。在这一世纪里, 中国经历封建社会、半殖民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种社会政治形态, 经历了‚ 西学东渐‛、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狂潮, 终于使中国人走向了现代, 融人到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中。

从严格意义上说, 中国教育现代化真正产生的时期则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1 894 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 中国的战败和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的签订,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才问题和教育问题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泰西之所以富强, 不在炮械军兵, 而在穷理劝学‛

综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 l)时代的进步需要教育改革, 而教育的改革最能反映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同样, 主流意识形态也最易渗透到教育中, 使之服务于自己。‚ 意识形态是现世的‛ , ‚ 它不仅要说服, 而且要吸收忠实的信徒, 还要求人们承担义务‛ 。(2) 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干涉是粗暴的,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历次‚复古‛ , 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 左‛倾,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碍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3) 教育应当把人文学科的相对性和教育本身的科学性结合起来, 承认并主动调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把握和谐与科学这两条原则, 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 西方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

近20 年来, 我国学者对西方( 主要指西欧国家和北美, 如英美德等国) 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从文献上来看, 目前国内研究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视角, 可以分为以下7种: 研究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内容、前提、进程、趋向以及基本特点等; 研究西方教育教育现代化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的关系; 从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三者关系入手研究西方教育现代化理论; 从教育史研究的角度研究西方教育现代化; 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研究西方教育现代化; 从教育传统和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角度; 从文化传统和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角度等。

( 一) 关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到国内对于教育现代化的界定比较宏观, 或者说是有点笼而统之, 缺乏对本质内容的揭示, 尤其对/ 西方教育现代化0没有人作专门的界定。另外, 国内很少有人把教育现代化放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下来进行动态的考察。

( 二) 关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和发展阶段

国内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学者普遍都同意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这就涉及到一个起点问题。目前国内对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起点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11 西方教育现代化始于工业革命¼ 。21 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如朱旭东通过深入研究早期西方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启动,批驳了把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定在工业化的始点上的观点,认为/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无论各国的经济环境、文化背景、思想意识等多么不同, 有一个共同的表征就是教育现代化的起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国家0。½ 31 西方教育现代化是多起点的。褚宏启认为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多起点的, 不仅早发型现代化国家间不尽相同, 而且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也不相同, 甚至教育现代化的不同方面的增长也不是齐头并进的,可以看到, 国内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比较宏观, 缺乏对各个国家进行详细的个案分析, 对各国的不同影响因素情况的分析也不够。对于发展阶段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季平指出西方教育现代化从工业革命开始后经历了开创( 19 世纪末- 20 世纪30年代)、反思一( 20 世纪30 年代- 60 年代末)、反思二( 20 世纪60 年代中- 80 年代)、确立( 20 世纪70 年代- ) 四个时期。À

( 2) 刘朝晖、扈中平等把西方教育现代化分为孕育( 15 世纪- 19 世纪)、形成和发展( 20世纪初- 50 年代)、成熟和完善( 20 世纪50 年代- 90 年代) 三个阶段。Á

( 3) 冯增俊从世界教育现代化和国家教育现代化两方面分析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他认为两者都可以分为三阶段。前者可分为从17 世纪到19 世纪上半年叶、从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中叶后。后者可分为二战前、战后到70 年代、80 年代以后。 ( 4) 褚宏启从现代性的增长角度把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可分为过渡阶段、变革阶段、高度教育现代化阶段。

( 三) 关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和目标

比较典型的有: 褚洪启认为推动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较深层的动力有二: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他指出, 从国际上来说, 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剧了各民族国家间的经济和国事竞争, 而教育则是民族国家之间进行竞争的有效工具; 从国家内部来说, 民主化进程必然使民主的要求在教育中得到体现。里应外合, 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朱旭东通过对西方早期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指出/ 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外部复杂动力系统应当是- 双元革命.引发下的政治民主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经济工业主义等构成的一个网络动力系统, 而不是一维的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工业主义动力。

( 四) 关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在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类型上, 国内的认识与西方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者比较一致, 都是以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和动力为依据, 国内少有人对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 不过, 从动态的角度看教育现代化的话, 对西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国内学者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的研究。褚洪启指出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的特点: 其一, 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即起点不同。有些为先行者, 有些后进者, 还有些为迟到者。其二, 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三, 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如民主化、世俗化等。•l}而从静态的角度探讨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是在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下来研究的, 对此国内学者观点大同小异, 具体有普及化、民主化、科学化、多样化、开放化、国际化、终身化、世俗化、国家化、理性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等。

二、对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反思 ( 一)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分析模式

从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可以看到, 随着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广泛深入, 教育现代化已经形成了多种分析模式, 即教育现代化的经济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政治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人学分析和教育自现代化分析。

11 教育现代化的经济学分析。这种分析的一个理论假设是, 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教育现代化来实现, 而它隐藏着的另一个假设是,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于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甚至于通过不同等级的文凭衡量个体收入的不等量性。但事实证明, 这种教育现代化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遇到了障碍。

21 教育现代化的政治学分析。这个分析与经济学分析具有相同的理论前提, 即教育现代化可以促进政治的发展, 尤其是民主化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政治追求是, 一方面实现政治的认同, 即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信仰、价值观等的认同, 另一方面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这同样是为了实现政治认同感。•mz 31 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学分析。文化概念被运用于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几乎每个学科领域, 自本世纪初以来, 在西方学术界, 作为分析范畴的文化概念的提出也被认为是/ 现代社会科学, 的最主要成就之一0, 围绕这个概念, / 产生了一整套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则。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研究中运用文化或民族文化概念来解释人类教育行为的原则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文化分析范式是现代比较教育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 在西方比较教育学界经历了一种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分析的过程。早期比较教育的文化分析是一元论的, 因为从教育制度之外去寻找形成的原因的目的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研究模式的挑战, 另一方面提出了 一元的文化分析模式, 这种分析模式把教育制度的形成资源视为文化的, 其基本纬度在于民族主义, 经度在于语言、习俗等构筑的民族性, 而在文化分析的外延扩大之后, 民族主义只是其分析的模式之一。二战之后,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 伴随而来的是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成为教育的关注对象, 在西方现代化取得成功之后, 教育的经济分析成为主要模式, 但民族国家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多元民族构成的国家出现了内部的文化问题, 也就是多民族和多种族引发的多元文化问题, 由此多元文化的分析模式成为解释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资源。这个分析的理论假设与经济学分析、政治学分析不同, 一方面, 它是建立在教育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的表征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 现代民族国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路径是不同的。而经济的发展或政治的发展是无法说明这种差异性的, 由于经济学分析和政治学分析的假设背后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价值指向, 即西方化, 因此文化学分析的教育现代化理论解释具有反西方化特征, 通过文化的解释达致对现代民族国家教育现代化的不同体认。另一方面, 教育现代化提出的基本目标是, 教育是如何促使民族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从而促进国家现代化; 教育如何吸取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如何摒弃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传统, 促使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41 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学分析。这个分析在理论假设上似乎与上述学派都不一致, 其基本前提是,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 现代民族国家在共时性的空间中其教育现代化的起始点是不同的, 它的动力是不一样的, 本质上含有反西方化的意蕴。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各现代民族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起始点的不同时性, 因此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则较为不一致。这里存在着几种矛盾, 一是中西教育现代化的起始在时间和空间上达不到一种共时和历时的一致性解释; 二是在西方教育现代化是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还是工业革命问题上观点不同。无论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学分析在一些问题上观点存在分歧, 但它至少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人类教育发展总趋势的新模式, •m| 教育现代化历史学分析从新的理论角度提出了人类教育发展的认识模式。

51 教育现代化的人学分析。这种分析认为, 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追求的最终目标, 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现代化•m} 。如果教育现代化可以在国家和个人层面上来理解的话, 那么教育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和个人教育现代化, 也就是教育现代化存在两种基本的价值观, 即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价值和教育现代化的个人价值, 具体地说, 教育现代化所追求的是实现国家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 进一步讲, 达到国家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和谐发展。事实上, 理论界在讨论教育现代化问题时也基本是在这两个层面上进行的, 所以在这里缺席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国家与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 由于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不在思考的视野里, 因此把本来就处在边缘的教育结构, 如私立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被疏漏了。理论界在谈论社会力量办学问题时是指利用社会的可资组织教育的资源, 但不考虑它的社会价值观, 于是教育的社会价值观在教育现代化中是不存在的。

61 教育自现代化分析。无论是教育现代化的经济学分析、政治学分析、传统文化学分析, 还是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学分析, 抑或是人的教育现代化分析都是从教育现代化的外部条件或相互关系中找到研究的立足点的, 它们无法揭示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本质, 于是教育现代化研究中提出了教育自现代化的思想, 也就是说把教育现代化分为思想、制度和物质的现代化, 由此而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模式, 这种模式描绘了一种理想的教育现代化图景。• ( 二)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知识资源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知识资源利用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教育现代化理论的问题, ( 三)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历史意识

教育现代化研究缺乏历史意识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说教育现代化研究中提出了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命题, 但实际研究并没有反映出来, 因为有关教育现代化的具体的历史研究成果尚未见到。•nu 就教育现代化的动力而言, 当前知识经济、科教兴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动力, •nv 但这些动力并不是历时性的, 它是即时性的, 具体地说, 历史的某一时候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是多元性的, 多元性中有主次之分。

教育现代化的许多问题也是无法解释的, 现代化研究之所以在历史学领域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是与现代化的历史规定性决定的。同样,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历史意识对于认识教育现代化的起源、动力和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等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看来, 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现代化进行个案的历史研究是一件紧迫的任务, 因为它是揭示教育现代化的普遍和特殊规律的要求。 ( 四) 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

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的现代转化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研究一国的教育必须研究该国的文化传统。教育有选择、传播、发现、创造文化的功能。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既有矛盾, 又互相依存。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民族性、时代性两个标准对民族文化传统加以批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创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文化。同时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于教育本身的旧传统、旧观念也需要改造和转变。

推荐第10篇:马沟中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

马沟中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汇报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创建意识

根据创建目标和任务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工作思路,把加快实现“教育思想、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作为突破口,一手抓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一手抓数据资料的完善。为使创建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达到验收标准,成立了“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小组,制订了适合我校创建实际的工作计划,做到人员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在创建工程中及时跟踪了解创建进度,解决创建难题。

二、教育设施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焕然一新

通过创建工作,学校教学环境得到改观。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宣传橱窗、墙壁文化、班级文化全部出新,具备现代人文气息。学校按“现代化建设评估标准”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学生阅览室、广播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会议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安装了技术先进的监控系统并落实了安全防范措施。学生教室窗明几净、宽敞舒适,有符合标准、规格统一的课桌椅。八九年级10个教室新置了多媒体,七年级5个教室配置了笔记本和简易多媒体。学校因需重新规划,运动场地未改造除外,其他体育器材按标准配置。学校生均图书10册以上。学校有必备的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和教学挂图、课件。学校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宽带进校进班级。目前,校园网覆盖率100%,生机比达5.9:1,师机比达1.2:1,充分满足了师生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对教育现代化设施和各专用教室制定了管理使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及岗位职责考核制度,并对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我校努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有效地推进了我校教育的优质发展。

三、抓住发展机遇,调整发展思路

借助创建教育现代化这一机遇,我们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适时调整学校管理思路,创新办学理念,紧跟教育发展步伐。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继承和发展了学校精神,明确“路在脚下”作为校训,设计了学校名片,编印了学校德育校本教材等。二是细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校园实行全程值班管理,各个岗位职责明确。三是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全面推进课堂改革,积极组织

教师业务培训和竞赛。四是加强学生常规管理,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完成创建工作。

四、探索学校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硬件上的现代化,更要实现办学思想的现代化。一是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学校及师生和谐发展,让学生通过三年年系统的、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学生,成为不断进取、积极竞争、有理想的学生。二是以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校本培训为契机,引导教师在科学施教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每天组织学生参加一个小时的文体活动,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我校一直在力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学校教学质量在不断提升,社会评价不断提高。同时,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得到家长认可。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100多篇,百名学生在市、区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实验学校、市表彰党基层组织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学校、市依法治校先进校、市平安校园、区学校安全防范与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先进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10年喜获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

五、目前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校在创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及“一校一案”要求,还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硬件投入不足。由于经费困扰着学校发展,加之学校将面临移址新建,现校舍极其陈旧;功能室设施不达标;现有图书数量不足,种类不全;实验仪器、药品也较缺乏等等。解决的途径:

1、克服等、靠、要思想,自筹经费解决部分问题。

2、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做好整改工作,继续加大创建力度,按上级部门的规定完成创建任务。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第11篇:水利现代化规划工作汇报

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宿城区水务局2012.11.29

2011年,根据省、市水利部门部署,宿城区加快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步伐。现就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迅速成立组织机构,快速落实编制单位。区水务局接到上级工作通知后,即向区分管领导汇报。2011年6月,区水务局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人直接承担组长,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相关业务科室及全部下属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并安排局规划室作为具体承担单位。

2、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2011年6月底前,落实河海大学做为规划编制单位。 2011年7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大纲,并完成现场调研。 2011年8月底前,完成基础资料搜集。

2011年10月底前,完成规划初稿。

2011年11月底前,完成规划初稿修改。

2011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审查及报批工作。

3、编制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一是深入研究确定水利现代化指标。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既是现代化发展的评判,也是考核指标,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区水务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

二是把水资源配置作为规划重点内容。针对宿城区区域

水资源的分布特征,重点研究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多水源保障机制。

三是积极与现代化农业规划紧密对接。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此,区水务局安排专门经费外出考察有成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现代水利服务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4、主要工作方法

一是委托高水平编制单位,合理安排编制时间。经过比选,委托了技术保障能力较强的河海大学作为编制工作单位,并针对总体进度合理安排编制时间。

三是确保财、力投入保障。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区水务局请示区政府专门安排规划工作费用,并专门安排规划技术骨干具体负责对接编制单位。

四是多次与编制单位碰头研究。为保证规划符合宿城水利发展区情,区水务局多次与编制单位共同研究规划的可操作性,力争做到规划切实可行,不走偏差。

第12篇: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汇报

全市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后,我们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对全县流通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明确了工作思路。下面,我把我县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会议后,我们立即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学习了李群市长的

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推进流通现化化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认为,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有效措施;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同时,推进流通现代化,还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流通方式已经远不能够适应消费者新的需求。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现货流通方式,有利于优化流通业态结构,及时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总之,加快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符合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以上认识,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管理、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

二、调查研究,摸清实情

为摸清我县流通业发展现状,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流通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总结了我县流通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流通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综合百货商店及各类专业或综合批发零售集贸市场为主,散布于全县的各种小型专卖店、连锁店、超市为辅的多元化流通组织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2001年末,全县流通业企业网点达到1.5万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营业面积近8万平方米,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7亿元。

主要特点:一是非国有制经济成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分门别类,制定因企制宜的改革方案,通过组建股份公司、拍卖、租赁、破产等多种方式对流通企业进行了改革。同时,大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流通领域,非国有流通企业成为全县消费品贸易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全县国有流通企业转制率达90%以上,2001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国有制企业占到了88%以上。二是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县城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目标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体商品,推进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准生活用品超市的发展,积极引进了华联、联华、苏果等连锁超市;在农村进行了农资连锁经营和现代配送的试点。目前,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新的经营业态发展快速,全县共发展超市10多家,专卖店50余家,连锁店80多家。今年1-10月份,又新发展超市3家。三是各类市场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城区位优势,在县城建立了人民商场、建材商场等10处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县城的集聚作用。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了石材、中药材、水果及罐头、土豆、大蒜等23处专业批发市场,有力地促进了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的销售。进一步规划发展了乡镇集市,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镇集市为补充,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市场销售网络。目前,我县已建立各种专业批发零售市场76处,年成交额近6亿元。

主要问题:一是国有流通企业包袱沉重经营状况不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等原因,多数国有流通企业经营状况处于下滑状态。物资、粮食、供销、商业等行业负债沉重,有些企业至今没有摆脱困境,给流通现代化实施增加了困难。二是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流通企业人才缺乏,经营方式落后,传统的流通仍占主流,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偏低。流通市场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影响力弱。由于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网点布局和业态分布还不规范,竞争比较激烈,商家普遍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三是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是造成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的直接原因。由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偏低、乡镇企业不景气等原因,导致了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育和消费景气回升。2001年我县县级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43.9%与我县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占897%)极不相称,这也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四是消费环境亟待改善。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整顿市场流通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

受利益驱动及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影响,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现象仍屡禁不止,还存在着服务质量低、欺诈骗销、缺斤短两和伪劣农资坑农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守法经营的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三、结合实际,明确思路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政府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对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明确了发展现代流通业的目标、优势、重点和工作措施。

发展目标:到“十五”末,全县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4%以上本,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14.2%以上;积极培育发展规模较大、网络健全、辐射面广、服务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2家;运用现代流通手段,改造提升石材市场、农产品市场和中药材市场,把其培育成为辐射范围广、交易方式先进、管理规范、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集散枢纽;现代流通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优势:一是市场优势。2001年,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7%,流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12.3%,流通市场具有较大的份额。同时,我县拥有76处专业市场,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可辐射面较广,发挥好这一优势,辐射周边市、县。二是交通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看,我县处于济宁、泰安、枣庄三市交汇处,东有京沪高速、西有京福高速,兖石铁路、327国道、日东高速、博徐公路纵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承接周边县市的辐射,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势,形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三是信息网络优势。近年来,我县通讯、信息网络迅速,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信息平台。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分别过达到10万户、4万户,互联网建设迅速,形成了覆盖城乡、技术先进、完整统

一、安全可行的多元化现代数字通信网络。全县上网用户已超过3000多户,为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支撑条件。

发展重点: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大流通的必然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现有商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力度,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参与物流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争取在“十五”末发展2-3个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二是继续加快流通市场建设步伐。流通市场是商品流通的载体,大流通要依靠大市场来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和产品优势,新建、扩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发展山东沂蒙石材市场,郑城、流峪、铜石中药材市场、保太土豆、温水大蒜等专业农产品市场。继续发展城乡集贸市场。对现有集贸市场进行合理布局、增加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并着重向现代流通发展。利用县城人流、物流集中的优势,重点发展超级市场。加强商业繁华区及网点建设,结合城区改造,小型超市进入社区。在农村重点发展生活用品、农资产品的连锁经营。三是促进零售业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流通体制带有方向性的重大改革。我们将以超级市场和便利后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和发展连锁经营。加快现有流通企业、旧网点的改造步伐,通过合资、合作租赁、承包兼并等形式发展连锁经营,或以股份制形式创办连锁企业,力争在2-3年内建立1-2个销售金银花、石材等产品的连锁企业。同时,加强对连锁店、超市的宏观管理,进行规模和总量控制,对网点布局和业态分布进行宏观整体规划。

工作措施: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国已加入wto,这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发展机遇。我们要提高认识,树立信心,迎接挑战。把发展流通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经济实际情况,抓紧制定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制定相关政策,从资金、税收、土地审批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向流通现代化倾斜,支持现代流通企业发展。同时,规划发展现代流通坚持做到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搞行政命令。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准入宽松、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流通业市场准入的有关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废除其不合理的规定,改革流通业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性审批。三是广开融资渠道,加大对现代流通业的投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积极鼓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流通业,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政府贴息等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全方位投入体系。并筹集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流通业发展中的示范项目;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业企业募集社会资金;促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加强流通市场宏观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加大对流通市场秩序整顿力度,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严格检查商品质量,认真清理商品价格,制止各种以次充好、变相提价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加快建立商业信用体系,开展商业诚信服务。衡量流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要有很高的商业信用,要遵守职业道德。推进流通现代化需要建立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提高也会促进流通的现代化。大力推行“黑名单”和“黄牌警告”制度,将那些不讲商业信用的企业记录在案,公开曝光,使他们无处藏身。六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首先,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其次,积极拓展分销渠道,方便农民购买行为。确定合理的分销渠道,引导城市商业组织向乡镇发展。发挥好供销社在农村市场的优势,动员企业参与展销,集中定向送货上门,实行采购代理制。第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民的消费意识。大力加强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公路等级,继续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强化农村通讯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七是积极培养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对现代流通方式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和流通业从业人员对现代流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舍得花钱引进入才的同时,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流通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尽快建立一支现代流通管理人员队伍。

第13篇:创A工作汇报

荷花博览园旅游区

创国家AAAA级旅游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荷花博览园进行国家AAAA级旅游区检查评定工作,这次检查评定,是推动莲花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在此,我们诚恳地希望检查组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荷花博览园坐落在江西省莲花县,是2012年启动的旅游大型项目,该园是以让游客“回归自然,放飞心情”为宗旨,以莲文化为元素的特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依托莲花境内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景区明确地提出“休闲度假”的高端定位,项目共划分为:荷花观赏区、户外宿营区、荷花休闲区、荷花度假区、荷花培育区、农耕体验区、荷花种植区及入口服务区等八大区域,项目拟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5个亿,分三期投入,第一期资金投入1.2亿元,共8个大项目, 2012年8月完成并开园;第二期资金投入2亿元,2013年6月完成;第三期资金投入1.8亿元,2014年6月完成。荷花博览园在开发建设中,特聘请了国内园林专家进行现场规划设计,以高起点、高品位、极具个性化的新思路,突出环保性、生态型,启发游客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实现生态环保、低碳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倾力打造一座国家AAAAA级休闲度假区。

今年以来,我们紧密围绕创4A工作要求,严格规范各项管理工

1

作,在莲花县委、县政府及市旅游局的指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创先争优,推动了创4A工作的稳步前行。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建情况

荷花博览园创建4A级工作列入莲花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是全县上下工作的一个热点。围绕创建,在今年的第27届全国荷花展暨国际荷花学术研讨会中,该创建工作成为展会的一项中心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2013年27届全国荷花展暨国际荷花学术研讨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人大主任、县委副书记等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任成员。明确了创建工作主要事项,将精品民宿、水上精品荷花观赏区、智能温室大棚、景观鱼塘、精品荷花育种圃、标牌标识等各项具体工作定时定量分解到了琴亭镇、住建、林业、水务、农业、城管、莲产业局等各个部门,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形成了上下互动,齐心协管的良好局面。景区内的御景园有限公司、阳光实业有限公司、香满园实业有限公司按照各自的职责同时进行了积极配合。整个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二、管理机构

成立了荷花博览园管理中心,为旅游局下属二级机构,全面负责荷花博览园的管理工作。在园区内有莲花县御景园有限公司、萍乡市阳光实业有限公司、香满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由该三家企业分别在景区投建莲花岛大酒店、水上游乐;莲花人家、水上精品

2

荷花观赏区、精品民宿;荷花种植及深加工。由荷花博览园管理中心对三家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同时,荷花博览园所在的莲花村在业务上由荷花博览园进行指导协调。在行政管理上,由莲花村对荷花博览园进行协助。管理中心设有财务管理、园林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部门。三家企业设有财务部、餐饮部、策划部、营销部、住宿部、广告部、安保部等机构。

三、项目进程

景区在建设中,严格对照AAAA标准要求,加大建设工作力度,近两年,一期工程建设中,筹集资金近1.2亿元,二期工程已投建2亿元,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及改造,使景区各项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1、入口服务区:于2012年8月建成。已建成停车场、观景台、游客中心,配有荷花造型路灯、荷花诗文石碑。配合景区整体风格正大门为亭亭玉立的荷苞造型,该门设计新颖、美观、典雅、清秀与莲叶田田的荷园风景相辉映,主题突出。大门分多个出入口,雅观、不拥挤。

2、荷花观赏区:于2012年8月建成。已建水上栈道2200米、游园公路6100米、栈道上配有凉亭、花架、长廊,栈道旁配有水车。在观赏区内种有花莲、籽莲、藕莲,整个观赏区为开放式。游人在观赏区内可直观接天莲叶无穷碧之景观。同时,观赏区配有立体种植区,形成水上荷花,水下游鱼之景象。

3、户外宿营区:于2012年8月建成。户外宿营区主要有莲花

3

人家、小型休闲广场、精品荷花观赏区、亲水沙滩、户外帐篷、古庙、古桥。“莲花人家”是以村中

六、七十年代的空心旧房为主体改建而成,房屋外观陈旧,室内装修高档,室内室外形成鲜明对比,以每栋旧房为一个独立单元,室内只接待一桌客人,配有棋牌室、书画室、浴足室等;户外宿营的帐篷、篝火、草坪使游人与大地实行零接触,与自然实行亲密对语,亲水沙滩有太阳伞、沙滩椅,游人可戏水,充分享受阳光之浴;精品荷花观赏区占地400亩,水面面积80亩,游客可泛舟其中。

4、荷花休闲区:荷花休闲区包括精品民宿、花街、古庙、戏台等。精品民宿是以村庄旧民居为主体进行改造,以供游客食宿。整个民宿开发建设分期实施,第一期已选定5栋空心房及10栋民宿。2013年建成精品民宿第一期。荷花休闲区的花街、古庙、戏台等正在打造之中。

5、荷花度假区:已建成莲花岛大酒店。莲花岛大酒店是以三星宾馆投建而成。有客房200余间,大型会议室2个,大型停车场1个,设计新颖的阳光餐厅1个,该餐厅可同时容纳1000人用餐。餐厅设有大厅和20余个小包厢,游客在此用餐可充分享受天然之乐。景观鱼塘占地42亩,以水上赏花,水下养鱼形式来实现游人、荷花、金鱼动静结合,水上游乐中心设有小型游艇、脚踏船,游人可在清澈的河面尽情享受;

6、精品荷花育种圃。占地面积20余亩,以分格种植的形式,将400余种荷花种植在400余格内,“一格一花”向游人展示。精品荷花池的打造将进一步提升荷花博览园的品味。

4

7、智能温室研发中心。以高科技手段建造,可实现冬夏与春秋的温差平衡,游客一年四季均能在大棚内赏莲。智能温室大棚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预计投资500万元。

四、景区标识完善

1、景区现开放的项目均已完成“项目简介”“项目指引”的标牌设置,更新完善了景区导视系统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建设景区

一、

二、三级导视系统,在景区内各路口、分叉路口及各建设项目都设有相关指示牌,在售票处、服务台、厕所、停车场、出入口、购物场所及各项目点等位置合理设置了制作精美、美观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游客无论置身在景区何处都方向明确,大大方便了游客游览。在安全管理上,安全设施完善,各娱乐项目及水体地都有“安全须知”警示牌。游船处还设立了专人管制,以提醒游客注意水上安全。为了加强景区治安管理,在游客中心、景区大门等处安装了视频监系统,提高了景区治安防控能力。

2、景区内各建筑体的设计风格,风俗民情的建筑风格中还增添了生态梦幻之境,每处建设风格及设计别具一格,与景区结合的完美无瑕。

五、营业情况

景区于2012年8月进行试营业,至2012年10.1期间共接待游客数二十万余人次。前期景区采取了与周边景区建立良好互补共赢的互推模式,在萍乡,长沙、吉安、新余地区旅行机构建立以合作模式招揽大量游客入园游玩。在2012年江西莲花首届莲文化旅游节举办 5

期间,由于在新华网、搜狐网、新华日报等各大媒体做的宣传效益很好,全国各地的游客以自驾游、团体游等各种形式蜂拥而至,仅旅游节一个月游客达十万余人次。2013年6月举办的第27届全国荷花展更是将荷花博览园推向了全国,中央日报、新华社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国家级报刊杂志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并在报刊上将荷花博览园进行大篇幅的报道,使荷花博览园在国内已很有名气。截止7月25日,来荷花博览园的游客人数达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亿元。从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荷花博览园接待游客数量高达60万人,实现相关休闲农业收入8亿,年纳税达600万元左右。荷花博览园目前已成为全国摄影爱好者的一个荷花拍摄基地,已成为国内荷花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在两次大型的节会中,县委、县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调动了县内所有力量,落实了安全责任,彻底排查了安全隐患,积极做好了应急预案,确保了两次大型展会万无一失。同时,对五

一、国庆等黄金周也予以了高度重视,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及时处理了旅游投诉。为景区创AAAA工作的进展提升了一个台阶。

荷花博览园是以莲文化为元素的生态娱乐休闲旅游区,其建设设计融入了其生态理念、农业理念相结合加上民俗风情理念,展现了一个完美的荷花博览园。为了全面落实创建工作,我们做到了“两手抓”,一方面抓好硬件设施完善,一方面抓好软件标准的提高,使景区的行业管理、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在开发过程中“突出环保性、生态型,启发游客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实现生态环保、低碳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6

总之,荷花博览园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工作,在国家旅游局和省市旅游局、莲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取得了较好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加强,减少差距,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职业素质,逐步提升荷花博览园的档次,全力打造全国最佳赏莲地。

莲花县旅游局

2013年8月12日

第14篇:创A工作汇报

创建AAAA景区 助推“旅游兴市” 天台山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汇报 天台山景区管理局 2007年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大家上午好!

我谨代表天台山景区管理局,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天台山检查验收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下面,我就天台山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天台山景区基本情况

天台山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邛崃市,距成都市区110公里。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山势由高到低形成三级平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金龙河自山顶蜿蜒而下,形成了瀑布、长滩、叠溪、海子等丰富水景,有如“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中国山水画卷。景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94.4%。动植物种类丰富,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以及大熊猫、小熊猫、四川帝王蝶、猕猴、大鲵等5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天台山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至今景区还保留有“和尚衙门”、

1 “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禅林”、“南宋石塔”等众多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天台山也是红军长征经过成都唯一战斗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成都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区,景区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现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台山自1987年起正式接待游客,1995年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批准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景区的资源和品牌优势逐步得到凸显,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邛崃市委、市政府决定,深入开展天台山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促进景区的规范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邛崃“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

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邛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天台山创AAAA工作,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创AAAA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邛崃市创AAAA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创AAAA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全市机关单位抽调14名精干的工作人员组成创AAAA工作办公室,负责对景区创AAAA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

天台山景区管委会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挂帅的创AAAA工作班子,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景区管委会多次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景区各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会以及景区村民动员会等,使大家充分认识了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对于加快景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景区各经营单位和广大村民积极支持、参与创建工作,自觉服从管委会创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同时,景区管委会还在电视台、邛崃报、邛崃信息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和信息,加强对景区创AAAA工作的宣传报道,让全市人民都关心、支持创AAAA工作。

(三)学习《标准》,掌握《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以及《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和《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等文件印发给景区管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和各经营单位及广大村民,组织深入学习和贯彻,使大家掌握标准,明确工作内容。

景区管委会多次邀请省、市旅游局领导和专家到景区检查和指导工作,保证了景区在创AAAA工作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同时,景区管委会还专门派员工先后到都江堰—青城山、西昌—邛海、武候祠、杜甫草堂等先进景区学习,借鉴这些景区创AAAA工作的先进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天台山创建AAAA级景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落实责任,加强督查。景区管委会将创AAAA各项

3 工作分解下达到景区管委会各部门和景区各经营单位,并与各部门、经营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创AAAA工作列出工作流程,倒计时安排工作计划,逐一落实责任单位、牵头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实现任务、人员、时间和经费“四落实”。并通过工作通报、目标督查等多种手段实施工作监督。对没有按进度完成任务、影响创AAAA工作的部门和经营单位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五)对照《标准》,全面创建。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坚持整体推进,狠抓重点,突破难点,使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1、改善旅游交通设施。完善了依托城市成都市到景区的交通标识。对景区旅游公路进行拓宽改造、修砌堡坎、整治路面,增设波型防护栏和弯道回车镜等安全设施;对景区游道重新铺设生态石板,安装安全护栏。新建了游客中心1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生态停车场,改建了景区内原有的两处生态停车场,使景区生态停车场总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规范设臵了停车场指挥岗亭和标牌、标线以及停车情况电子显示牌,完善了停车场管理制度。调整了景区旅游公交线路设臵,完善了旅游公交车站点管理。成立了景区旅游公交公司,购臵旅游观光车近30辆,规范观光车安全运营管理。

同时,投资22亿元的成温邛高速公路延伸线邛名段将于今年年底动工,预计于2009年竣工通车,届时将使天台山景区与依

4 托城市成都市的时空距离由现在的2.5小时缩短为1.5小时,极大地方便景区旅游交通。

2、规范景区游览设施。景区按要求设计制作精美的门票。修建了占地面积2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游客中心,并严格按照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要求配套了票务中心、电脑触摸屏、导览宣传资料、游客休息区、放影厅等设施,增设了天台山入门标志。在景区游道两旁以及游客集散地增设、改造了供游客休息的亭廊、桌椅等公共休息设施50余处,使景区服务更规范、更人性化。

规范景区标牌标识的设臵,在游客中心和肖家湾游客集散地设臵了制作精美的景区导游全景图,重新设计制作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牌300余个。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将景区景物介绍、导览图以及导游图等内容翻译成英、日、韩、法四种语言。在景区重要交叉路口新设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对照的景区导览图,增设了四种语言对照的主要景点、景观介绍牌200余个。

此外,景区新臵3台电脑触摸屏,10部便携式可选择播放导览器,修改录入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导游词。配备了中文导游20名,高级讲解员3名,聘请了英、日、韩、法语种导游。高标准制作、出版天台山新版导游图、画册、风光DVD、明信片等景区宣传资料近20种,方便海内外游客的游览。

3、强化旅游安全。景区进一步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5 充实安保人员和设备,完善各种应急处理预案。在景区游客中心和重要节点安装了 7个监控点,对景区宾馆饭店实现治安信息联网。景区按照标准更换了消防器材,配备了机动灵活的小型消防车,增设了上千米的游览安全护栏、波形防护栏、公路警示桩、弯道回车镜等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对景区旅游索桥等重要安全设施进行安检和维护。设立了专用医务室,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公布了紧急救援电话,并与距景区最近的天台山镇卫生院签定了医疗救护协议,确保游客的突发伤害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救治。购买了景区旅游安全保险,为广大游客创造了安全的游览环境。

4、加大卫生整治力度。2004年以来景区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用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和环境绿化、美化。从2005年开始,景区按照创AAAA旅游厕所标准,投资近400万改建了原有的12座厕所。今年,又投入200余万元新、改建了4座三星级厕所。同时,景区还拆除了现有不符合标准的垃圾桶,重新制作分类收集的生态垃圾桶近300余个。充实景区卫生人员,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景区宾馆、饭店的食品卫生管理,坚持对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使景区的旅游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景区合理划分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

5、完善景区邮电服务。景区在游客中心设立了专门的邮政服务点,增设了邮政信箱,印制了本景区纪念封、明信片、纪念

6 邮票,制作了纪念戳,并开展多种邮政服务。升级景区原有公用电话6部,新建改建电话亭9座,新设了20部公用电话,并且均开通了国内长途直拨功能,方便游客及时传递信息。

6、狠抓旅游购物管理。加强对摊点的集中统一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摊点经营行为。撤除了景区原有的不合格的摊点1处,整改购物场所2处。对景区的所有摊位采取公开竞标或报名抽签的方式确定经营业主,对所有摊点和购物场所设专人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

包装开发了天台山老腊肉、豆腐乳、辣椒、草鞋等一批土特产品和天台山风光扑克牌、钥匙扣、天台茶叶、竹编等特色旅游商品近30种,满足游客的旅游购物需求。

7、强化景区综合管理。一是制定完善景区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景区的旅游营销、质量、导游、卫生、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制定了景区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设计制作了景区旅游形象标志。

二是大力开展景区从业人员培训,健全培训档案。分期分批对景区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共1000余人次开展了卫生、安全、质量、导游等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景区村民大会,学习创AAAA标准,执行创AAAA标准。

三是规范服务。景区对管委会工作人员和各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了各项业务培训,景区管委会和各经营单位分别订做了

7 工作服,制发了工牌,制定并完善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

四是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景区设立了游客投诉办公室,公开旅游投诉电话,及时处理旅游质量投诉等问题。近年来由于景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旅游投诉事件不断下降。个别涉及景区公交与宾馆饭店服务质量方面的投诉,都已全部处理结案,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投诉。

五是完善景区规划。2006年6月,邀请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修订了《天台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9月邀请成都市新视野城乡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天台山景区控制性建设详细规划》。聘请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设计中心编制了《旅游总体规划》。

8、狠抓资源和环境保护。景区狠抓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对景区近千亩山地实施退耕还林,并利用每年的植树节进行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景区植被资源,建立了资源保护的卫星遥感系统,有效地促进了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各项建设制度,严格控制各类建设。今年,拆除了景区内大水凼、狮子坝三处与规划相冲突、影响景观风貌的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清理了景区公路沿途有碍观瞻的电杆和管线,对各类电信杆线实行共杆合并或地埋,净化旅游视野空间。

9、打造旅游品牌,强化宣传营销。近年来景区成功开发了十八里香草沟、秀水三韵、小九寨等一批精品景点,承办了几届

8 四川(天台山)高山玩水节、四川(天台山)高山茶花节和天台山养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今年,景区又率先在全国第一家推出萤火虫生态旅游项目。承办了由中国旅行总社主办的“中国七夕情人节”活动,景区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不断提高。

景区积极开展了宣传营销工作。近年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等一批中央媒体和省市电视台、报刊上开展了近千篇次的宣传报道。景区积极参加了欧洲、日韩和东南亚等国际推介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三峡旅游交易会、西安旅游交易会等宣传推广活动。此外,景区先后到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召开了旅游推介会,积极宣传推广景区。

景区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天台山官方网站(www.daodoc.com)中文网站进行了改版,并新增了英、日、韩三个语种,网站加强了与游客的互动功能。景区还启动了电子商务,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网上电子服务。

三、主要成果

通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天台山景区面貌日新月异,旅游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景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标准化游客中心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游客;30000余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的建成,方便了游客车辆在景区停放;旅游公路的拓宽改造使旅游交通更加顺畅,旅游旺季的交通拥堵现象不复存在;景区内的各种标识标

9 牌更加规范,旅游购物更加方便。

(二)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再上新台阶。宾馆饭店提档升级,使景区日食宿接待能力增加了600多人。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景区日最大接待能力也较创AAAA之前增加了近2000人,近30辆旅游观光车的投入使用使景区运力得以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大幅度提升。

(三)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景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各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水平大幅度提升。创AAAA工作开展以来,游客对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投诉大幅度减少,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四)旅游经济效益增长明显。2006年,景区共接待游客54.52万,门票收入1308.48万元。2007年1——7月,接待游客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0.75亿元,预计2007年全年景区接待游人将超过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亿元。进一步拉动了全市运输、餐饮、金融、电信、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景区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通过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扎实有效的工作,我们严格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了自检。经自评,《细则一》得分为920分,《细则二》得分93分,《细则三》得分88.8分,符合AAAA级国家旅游区质量评定标准。

四、创AAAA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景区宾馆饭店等各经营服务单位还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三是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努力方向。创建AAAA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市委、政府“旅游兴市”战略指引下,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天台山景区将继续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宣传,努力把天台山建成一流精品旅游区。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15篇:现代化学校建设

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孩子打好成才的基础

——王店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王店小学创建于1913年,位于王店镇街南,学校占地16822.5㎡(25.1㎡/生),校舍面积5209㎡(7.8㎡/生)。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72人,教职工3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达94.4%,本科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5.7%,(学校有县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学校坚持走有农村特色的治校之路,确立“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孩子打好成才的基础”的办学宗旨。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初步形成了“关爱教育”、“环保教育”的办学特色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特色。三年来学生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30多人次。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50多篇。教师个人县级以上获奖20多人次。

一.加大硬件投入,打造精品校园。 ㈠.加快校园建设。

我校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学校面貌每年有较大变化,校园铺设了彩砖,新建了师生浴池,更换了师生所有桌椅,更新了破旧窗户。今年12月份协调征地40余亩,正在兴建24班规模的现代学校。

㈡.完善教学设施。

近年来,在努力改建校舍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积极完善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设有多媒体网络教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科劳技制作室、少先队队室、体育器材室等专用室。学校按省颁布的标准,配置了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所有教室正准备通电视、通广播、配备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班级图书柜。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满足课堂教学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我们先后投入资金近3万余元,购置了一体印刷机、复印机、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刻录机、DVD、扫描仪等教学设备。今年为每个教研组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每年不断添置图书,使学校的图书达到1.94万册,生均达20册。

二.践行文化育人,提升办学品位。

㈠.以校训为切入点,创新办学理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校训所体现的学校精神、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成才方向、行为规范,要以积极的心理状态等存在于师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影响学生,激励学生。我校校园文化的切入点就是从分解、领悟、践行校训“立志自强”入手。意思是立志高远、自强不息。因为我校外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左右,学习成绩由于流动性大,整体上不如我们本校学生。但是他们今后同样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在教育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校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校风,引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风,陶冶“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风。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这与我们的办学宗旨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孩子打好成长的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㈡.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 以“格调高雅、特色鲜明、布局协调、配套实用”为原则,合理布局走廊围墙文化、学习工作文化、操场活动文化。在图书阅览室的内内外外,我们精心布置了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的古诗词、《三字经》等;在劳技室前,为配合环保教育,我们布置了切合生活实际的环保文化;在北教学楼我们精心布置了立志自强为主的励志文化。为了实施关爱教育,我们布置了关爱教育墙。

我们积极推进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校环境创设中做到每个细节、每一个过程、每一处绿化都精雕细刻。环保、礼仪、关爱、运动、古诗等主题壁画与优雅的校园浑然一体,让学生领略浓郁的校园书香。

㈢.通过多种活动,来显现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为此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显现学校文化。①兴趣小组活动。② 竞赛类活动。③节庆类活动。④社会实践类活动。⑤主题系列类活动。几年来,我校在镇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工文体活动。

学校每年总要安排一些活动,真心诚意为教师做些事情。每年一次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既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氛围。今年学校安排了四项比赛活动:羽毛球、乒乓球、一分钟跳绳、两分钟踢毽。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团,每个项目全体教师都必须参与,每周一个项目,教师们称之为教职工活动月。根据比赛成绩,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一定的精神奖励。教师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身体。通过各种活动,把教师的心聚在一起,让教师们真切地感到学校确实是一个温馨团结的大家庭,在学校工作精神上有寄托,专业上有发展。

三.力抓队伍建设,锤炼师德师能。

多年来我校在管理中建立长效的多元机制,从班子建设、师德建设、业务素质培养、校本培训等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狠抓两支队伍建设。

㈠.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1.和谐团结,开拓创新。班子成员平时分工协作,关键时拉得出打得响,正是我校班子成员和谐团结、开拓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是工作上以身作则,都担任主科教学,且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在课改上,在教科研上,在教学理论的总结上都在教师中有发言权和指挥权,今年领导班子成员发表文章10多篇。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为工作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作出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要求,并能率先做好表率。

3.制度规范,躬身践行。全体成员率先学政治、学理论、学技能。学校工作中做到“三定四带头”。即定学科、定年级、定学生,带头执行教学常规,带头进行课题研究,带头上好公开课,带头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开学前,分管领导负责制订所分管工作的考核条例,交教师会议讨论后,由分管领导负责考核,期终总结评比。对规范学校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㈡.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的发展方向。

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始终不渝地加强对教师的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二是加强法制教育、教育法规学习。三是开展树师表活动。每学年都认真开展“爱事业、爱学生、爱自己”关爱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并大力宣传校内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好典型。让教师们向身边的典型学习。每年把学校优秀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㈢.以校本培训为主培育教师的成长。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分析与研究、“师徒”结对、课件制作与评比、校际教学交流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㈣.以评价机制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制度,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其次,充分发扬民主,各项制度的出台,事先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后由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使教师在制度制订过程中受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对照制度,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了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和公平。第三,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范评价与谈心工作相结合,使教师干有明确的职责,行有具体的要求,评有明确的标准。第四,平台搭建,增强教师成长动力。通过最大限度地多派教师外出听课,最大限度地举办市级教研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学校每位中青年教师均有一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或《骨干教师发展手册》,分学年记录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长脚印和发展轨迹,为教师搭建平台、创设机会。

㈤.以人本关怀引导教师的潜能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十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开展教师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好每年一次的教职工运动会,组织好两年一次的教职工体检,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教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学校重视对教职工生活的关心,给生病住院的教师送去温暖,给家庭困难的教师献上爱心;每年新春佳节前夕,学校领导分头给每位退休教师拜年,并致节日的问候,学校领导还经常登门探望年事已高和身体欠佳的老教师。

四.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在强化质量意识、在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中,突出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以立项课题为先导,以教科研促教改;二是严格执行“五认真”要求,积极实施有效教学;三是突出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通过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抓教育管理,提升了教学管理的品位。

㈠.加强制度建设。

我校围绕“狠抓常规管理,构建办学特色”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常规管理,提高办学品位。开学第一周,学校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学校班子人员分工负责修订《学校奖惩条例》、《教师“五认真”月考核条例》、《优秀班级评比条例》、《先进教研组评比条例》、《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条例》、《等各种制度。

(二).严格执行“五认真”要求,积极实施有效教学。学校的生命在于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的业务素养及教学的全过程。多年来,学校始终将教学工作的重心落实到课堂常规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和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等内容上来。

1.改一改备课方式,记一记课后反思,推动课堂的有效教学 首先变革原来的教案格式,我们把教案分为公案和个案两部分。 ⑴、公案的形成。公案由备课组教师集体讨论,分单元落实到组内每位教师,形成公案。

⑵、个案的设计。要求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个案与反思的撰写上,因为公案只是一些共性的设计,并不适合于每个班,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⑶、反思的撰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把课后的反思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我们认为反思记录的内容可以是:

2.听一听家常课堂,看一看一日管理,促进课堂的有效学习。 ⑴、加大随堂听课力度,推行领导班子随堂听课活动,通过对授课教师实行“听、评、看、问”一系列“会诊”,学校领导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教师备课、授课水平和技巧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⑵、教学流程突出规范有序。突出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 “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重点强化课表执行、巡课、听课、一对一评课反馈、备课与作业批改、学生作业日清日结等工作,规范了教师教学流程。

3.观一观名师示范,比一比成败得失,内化课堂的有效理念。 眼界决定境界。每年我校积极争取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和名额,只要有机会,观摩课、公开课堂堂都到,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以求拓展教师的眼界,从而达到提升境界的目的。 4.议一议教学得失,论一论个人观点,提升教师的有效成长。 ⑴、撰写教学得失报告。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我们在提出在备课本上撰写教后得失之外,我们还要求每位年青教师每个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到学期结束时,我们挑选比较优秀的案例汇编成册。

⑵、发表个人观点报告。设立教师十分钟论坛,让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统一规定教师论坛活动时间,并且组织开展一定主题的研讨活动,鼓励全体教师都参加活动。教师论坛的活动内容有:外出学习的教师谈学习体会、“我的教学故事”、“寻找教学的遗憾”、“我与有效教学”等。 五.打造学校特色,探索发展之路。

因校制宜,大力倡导“关爱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探求情感育人、爱心育人的功能,提出了“关爱教育”这一教育思想。我校提倡的关爱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教育。

关爱教育是王店小学近年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制定的。王店小学地处镇中心,外来学生多,流动性大,学生基础差。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教师思想上要重视外来学生,不能嫌弃外来学生。对外来学生要付出耐心,付出关爱。为此,学校制定了《王店小学关爱教育十八条》。条例分为三大块: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二是学生对学生的关爱;三是师生对社会的关爱,每一大块有六条,共计十八条。宗旨就是“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让每个学生懂得关爱!让每个学生学会关爱!”

学校每年开学都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对单亲家庭和贫困学生心中有数,平时尽可能减免学习费用,逢年过节,学校还购买一些生活或学习用品去看望贫困学生。

为了落实关爱教育,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举措:

1、领导身体力行,做关爱教育的先行者。为了推动关爱教育的有序进行,保证关爱教育稳步推进,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学校副职和基层领导、班主任和社会有关人士为成员的关爱领导小组。提出领导工作“一二三工程”,即每位领导每周与一位教师谈心一次,解决教学和生活中的难题,关爱职工成长;每周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两节,对老师授课进行具体指导,关爱教师进步;每位领导每学期要帮扶一至三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关爱。

2、教师以德践行,固关爱之本。

⑴、在关爱教育实施过程中,启动新型师生关系,学校向教师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挑选3名学生,从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关爱学生,制定了定期谈话、家访的制定,要求责任教师做到“三个一”,即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做学生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的,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⑵、在班主任工作中突现关爱,教师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渗透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对后进生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爱心,倡导和风细雨、情真意切的工作方法。在班级群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要求对单亲学生、孤儿多一点亲爱,对病残学生多一点友爱,对后进生多一点关爱,从而使学生由爱的体验积淀到内化迁移,延伸到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充满爱,奉献爱。

⑶、把关爱教育与品德与社会课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利用班队课等课渗透,进行关爱教育。

3、学生身体力行,体念关爱之乐。

⑴关爱自己,塑造健全人格。学校每学期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系列活动,组织运动会、故事会、各学科竞赛、竞选学生干部和升旗护旗等活动,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中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展示才华,激发出拼搏进取的信心。⑵关爱他人,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⑶关爱自然,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从关爱生命入手,教育学生增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激起关爱环境、关爱生命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4、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营造关爱氛围。

加强学校环境建设,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中处处是美,时时有爱,从而产生爱学校、爱生活、爱他人的情感。学校精心布置了关爱之墙。

关爱教育在王店小学的实施,正让该校的师生面貌发生着改变: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对生活、工作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了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观。学生不再是惟我独尊的“小皇帝”,他们懂得了从小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在他们感受到被别人关爱的温暖的同时,也懂得关爱别人。王店小学的关爱教育也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社会各界对王店小学的做法赞不绝口。许多外村人争着把孩子送到王店小学来读书,他们都说孩子在王店小学他们放心,孩子放心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工作。

在现代化学校建设中我校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足,思考今后的工作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王店小学 2013.1

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为孩子打好成才的基础

——现代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王店小学

二0一三年元月

第16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与之适应的经济政策框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发展质量取代发展速度成为未来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对此,要坚持质量第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经济效益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导向。经济增长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未来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行业效率低下和运转不灵,特别是经济发展未能有效地惠及民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要整治生态环境不放松,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要推动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驱动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充分发挥了传统要素的比较优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在供给量、价格等方面的资源红利优势日趋弱化。以劳动力成本为例,2006—2015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在10年间增长了3.6倍,制造业平均工资已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因此,进入发展新阶段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从依靠要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为主,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来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需求方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国消费需求步入快速发展的新车道。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在消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消费层次正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人们的物质文化层面的需求开始分化、升级,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从供给方来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事关民生消费的中高端领域有效供给不足,造成消费外流问题严重,国内消费潜力难以充分释放,已经成为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要从供需两端发力解决供求错配问题,特别是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这种国际分工模式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明显提高,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一直难以解决。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民众不再单纯追求廉价消费品数量的增长,而更重视产品的质量、科技和设计内涵;另一方面,民众对闲暇时间、宜居生活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显著提高。此外,由于过去的增长模式不够平衡,一些落后区域的居民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他们的需求正是下一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所需要解决的。因此,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所产生的必然变迁。

另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竞争已由价值链份额创新竞争阶段进入价值链升级竞争阶段,由过去的实物资本竞争转变为知识资本竞争。因此,顺应和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革命趋势,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工作时强调,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更好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迫切需要的是创新驱动。

一是理念创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对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从新发展理念中找到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是模式创新。推动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转换,培育实体经济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从传统成本红利向人才、产业、技术和制度红利转变,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向创新、绿色、生态方向转变,实现新旧模式和增长动能的转换和衔接。

三是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发力,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依托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和载体的先行先试措施,倒逼工商登记制度、贸易监管制度、投资管理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营造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四是技术创新。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既要发展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以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形成一批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完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任务,首先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要从生产端入手,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提升大企业素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优化企业结构;要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增强劳动力、金融、技术等关键要素的供给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同时,还要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补齐民生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等突出短板。

从短期看,近期的重点是要抓好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推进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要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机遇,加强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动能成长壮大。从长期看,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关键靠创新,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的长效机制,推进金融、劳动力市场、能源电力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快服务业开放,完善新兴产业准入监管机制,以改革创新重塑我国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要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加快以“放管服”为核心内容的政府职能转变三个方面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资本功能放大、保值增值并提高竞争力,形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竞争优势;同时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坚定创新自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您有哪些对策和建议?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要切实认识到创新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汇聚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要切实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问题和形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质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发展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公众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方向和步骤上统一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想招、一起发力”格局,凝聚创新型国家建设合力。 其次,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由“管理创新”向“引导创新”“服务创新”转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扶持我国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在配套政策制定中更加考虑企业的需求,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者利益,保护创新的积极性。

再次,要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要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机遇期,将开放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力。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高水平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同时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获取先进创新资源。

最后,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需要看到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创新能力的差异。东部地区要发挥先导作用,追赶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创新领域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中、西部要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把教育现代化摆在优先位置,完善创新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技术标准等软环境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二是要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 当前,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非常大,为建成创新型国家,除了保持高投入外,还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打通科技创新的多个环节。在基础科研领域,国家需要改进高校相关考核机制,助推产学研结合与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在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方面,国家既要做好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激发新兴企业的创新活力,又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合作机制,解决企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问题。此外,国家还需要及时应用科技创新研发成果,反哺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比如通过信息技术提升金融效率、利用“互联网+”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等。

第17篇: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教 育 现 代 化 心 得 体 会

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通行证”。但中国传统教育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个性化教育的重大缺失。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和完善物质条件是获得这一“通行证”的有效途径。由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路径,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与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呢?“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教育所有的部门,将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学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竞争与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的人才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规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二是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过程和行动。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的确立,是以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现代化特征、趋势为依据的。

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劳动力,社会分工的复杂需要复杂的教育结构与之适应,教育人口的增加更需扩大教育规模。随着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促使经济竞争、贸易竞争国际化、集团化和区域化,造成人类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同时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这对新世纪未来公民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我国教育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并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任务,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又提出要“发展基础教育”,做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大力加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决策。

教育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而人的素质现代化依赖于个性化的教育。中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弥补传统教育的重大缺失,借鉴国外个性化教育的经验,大力实施个性化教育,可以说,个性化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总之,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们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和找出能使他们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他带来创造的欢乐的那条‘含金的矿脉’„„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使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

第18篇: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教育局教育现代化创建迎查资料要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2011-7-5 17:03:59

一、10项迎查资料

1.完成一份全面反映盐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自评报告、教育现代化建设常态数据表、申报表、分项自评表(督导室)

2.编印一册近三年盐都区委、区政府(含教育局)发出的涉及教育内容的文件集(办公室)

3.制作盐都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巡礼专题片(办公室、普教科、电教室) 4.编印一册全区教师省级刊物以上作品文集、搜集教师个人专著、教材和作品集(教研室)

5.编印一册反映全区学生成长的文集(普教科、教研室) 6.制作一份全区教育名片(督导室、普教科、电教室)

7.制作10块反映全区教育现代化情况的展板(督导室、普教科、电教室) 8.建好全区信息化教育网络和编印全区教育装备统计资料(电教室) 9.制作一份教育地图(反映盐都所有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全区建制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规财科)

10.建设一个荣誉室(办公室)

二、主要档案资料

对照创建教育现代化区16项指标,根据各科室职能进行分工。序号前标注“★”的为重点准备资料;序号前标注“▲”的为必备资料;序号前无标注的为正常管理资料。

指标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1.指标诠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口径,均指本地户籍人口。非在籍适龄幼儿的入园率单独计算。如本区县幼儿入园年龄组与标准不一致,可根据实际年龄组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2.责任科室:普教科 3.资料目录:

★A1B1.全区4—6岁年龄组人口登记表(以镇为单位统计,派出所微机输出,加盖公章)、全区4—6岁人口统计表;

★A1B2.4—6岁年龄组在园儿童登记表;

A1B3.2009—2011年各幼儿园在园幼儿情况统计表、入园率统计表; A1B4.幼教规划、近三年幼教的年度计划、总结。 指标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1.指标诠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小学巩固率是指某届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初中巩固率是指某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初一学生数的百分比。两个百分比须分别达到99%以上。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借读、转学、休学和辍学学生单独考察。

2.责任科室:普教科、督导室

3.资料目录:

★A2B1.0

9、

10、11年小学、初中毕业生登记表,统计表;(普教科) ★A2B2.0

3、0

4、05年小学生入学登记表,统计表;0

6、0

7、08年初一新生登记表,统计表;(普教科)

★A2B3.0

9、

10、11 三年小学和初中巩固率汇总表(两个百分比须分别达到100% );(普教科)

★A2B4.0

9、

10、11年下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文件;(普教科)

★A2B5.0

9、

10、11三年义务教育管理、考核、督查的资料;(普教科、督导室)

★A2B6.学籍管理资料;(普教科) ★A2B7.控辍资料;(督导室)

A2B8.近三年中小学招生文件;(普教科)

A2B9.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年度考核资料。(普教科) 指标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1.指标诠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是指初中毕业生中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与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高一级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五年制高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学校(含异地上学的)。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

2.责任科室:普教科、职社科、招办 3.资料目录:

★A3B1.0

9、

10、11 三年升学情况统计表;(普教科) ▲A3B2.年度统计报表;(普教科、职社科)

▲A3B3.0

9、

10、11三年初中毕业生统计表;(普教科)

▲A3B4.0

9、

10、11年高中、职业高中等招生系列文件;(普教科、职社科、招办)

▲A3B5.0

9、

10、11年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情况统计;(职社科、招办) ▲A3B6.相关工作受表彰奖励情况。(普教科、职社科、招办)

指标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1.指标诠释: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是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19周岁人口是指当年本地户籍人口。升入全国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数是主要数据,接受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数单独统计。

2.责任科室:招办 3.资料目录:

★A4B1.0

9、

10、11年全区19周岁人口登记表(加盖公安部门的公章)、统计表;

★A4B2.0

9、

10、11年19周岁人口升入各类高校人员登记表、统计表;★A4B3.0

9、

10、11年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汇总表;▲A4B4.高等教育入学情况分析。

指标五: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1.指标诠释: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教育基地、信息传输网络设施、图书资料基地、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等。从业人员包括工、农、商、教、卫等各行各业人员。人员一年接受培训的时限以相应岗位的要求为准,没有具体要求的,一般年培训满40小时视为“已接受过培训”,“已接受过培训”人员占总从

业人员的百分比为年培训率。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中培训、转岗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培训。

2.责任科室:职社科 3.资料目录:

★A5B1.全区从业人员培训情况登记表、统计表、汇总表(从业人员统计表、培训情况统计表,培训率达50%以上);

★A5B2.学习型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社区教育基地、信息传输网络基地、图书资料基地、社区教育活动等相应资料);

▲A5B3.全区社会教育现代化工作总结;

▲A5B4.反映全区社会教育现代化思想的文集(含论文、教科研课题等); ▲A5B5.反映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图片集; A5B6.三年社会教育方面下发的文件; A5B7.三年社会教育工作的计划总结;

A5B8.三年社会教育开展管理的活动资料汇编; A5B9.社会教育发展规划;

A5B10.民办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

A5B11.民办教育发展规划、鼓励民办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 A5B1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相关资料; A5B13.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的资料; A5B14.民办学校基本情况登记表;

A5B15.社会教育在上级部门获奖的文件、证件; A5B16.以区组织的各类培训资料;

A5B17.反映全区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其他资料。

指标六: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1.指标诠释:困难群体是指本指标所列的三类群体。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包括:城乡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人员子女;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扶养人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等。资助体系健全是指区县既有政策规定,又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扎实的解困资助行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通过随班就读、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等途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数与此类适龄儿童少年总数的百分比。外来务工农民指非本区县户籍、来本区县从事相对稳定(一年以上)工作的农民。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进入本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或合格民工子弟学校学习的人数与其总数的百分比。

2.责任科室:普教科、规财科、红会(资助中心) 3.资料目录:

★A6B1.区委、区政府、教育局下发的有关弱势群体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文件、制定的政策汇编(含资助体系的建立情况);(普教科、规财科、红会)

★A6B2.近三年减免补助学生情况汇总表;(规财科) ★A6B3.全区残障儿童登记表;(普教科)

★A6B4.近三年全区残障儿童就学情况文件、登记表、统计表;(普教科) ★A6B5.近三年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文件、登记表及入学情况登记表、入学率统计表;(普教科)

▲A6B6.特教学校发展情况(省评估必看点);(普教科)

▲A6B7.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减免补助学费情况统计表;(规财科)

▲A6B8.其它反映弱势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资料(个别资料要求有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部门的证明);(普教科)

A6B9.三年助残情况资料;(普教科、红会) A6B10.特教成果展示;(普教科)

A6B11.特教获奖文件、证件(复印件);(普教科) A6B12.特教教科研成果资料;(普教科) A6B13.特教发展规划;(普教科)

A6B14.三年特教工作计划总结;(普教科)

A6B15.近三年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统计表;(普教科)

A6B16.帮助弱势群体接受教育情况总结;(普教科) A6B17.相关获奖资料。(普教科、规财科、红会) 指标七: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1.指标诠释:根据2007年2月省教育厅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幼儿园评估工作的通知》中决定,全省幼儿园分为三类:合格园、市优质园、省优质园。按《江苏省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苏教基(2004) 28号)登记注册的幼儿园为合格园,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均建成合格园视为已达成省标准。“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是指按《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实施方案》(苏教基(2007)14号)评出的幼儿园,此文颁布前评出的“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可计入省优质幼儿园。

2.责任科室:普教科 3.资料目录:

★A7B1.合格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的证明文件、登记表;

★A7B2.幼儿园撤并、设立的相关资料(幼儿园登记表、办学许可证); ★A7B3.创合格幼儿园、市优质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的资料;

▲A7B4.幼师队伍建设资料(如园长培训、幼师培训、学历教育、教师资格管理、新教师引进、师德师风建设、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建设资料等);

▲A7B5.加强幼教管理,规范办园行为的文件、制度和开展过程管理的资料;

▲A7B6.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料; A7B7.幼儿园安全保障管理的有关资料; A7B8.反映幼教现代化建设的其它资料; ▲A7B9.全区幼儿教育现代化创建总结;

▲A7B10.反映幼教现代化思想的文集(含论文、教育科研课题等); ▲A7B11.反映幼教现代化的图片集;

▲A7B12.反映幼教现代化建设的其它资料; A7B13.近三年下发的幼教方面的文件;

A7B14.近三年幼教开展的活动资料(教研、会课、各类比赛等); A7B15.近三年幼教管理、考核、督导的资料;

A7B16.幼教在上级获奖的文件、证件(或复印件)。

指标八: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1.指标诠释: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分别达到《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江苏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其中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技术装

备标准》(小学、初中分册)二类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主要指在区域内基本落实《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要求。

2.责任科室:规财科、电教室、组织人事科、体育科、勤工办、教研室 3.资料目录:

★A8B1.办学条件达到省标准化要求文件资料;(规材科、电教室、体育科、勤工办)

★A8B2.义务教育管理文件、典型材料以及管理考核等资料;(普教科) ★A8B3.教师、校长队伍建设资料;(组织人事科) ★A8B4.学校办学质量文件、统计等资料;(教研室) ▲A8B5.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图片资料;(规财科、电教室)

▲A8B6.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总结等的其它资料;(规财科、电教室) A8B7.相关获奖资料。(规财科、电教室、组织人事科、体育科、勤工办、教研室)

(部分资料与其它条目有重叠)

指标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1.指标诠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均建成三星级以上(含三星)为“达到省优标准”。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方案”尚未出台之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校为“达到省优标准”。

2.责任科室:普教科 3.资料目录:

★A9B1.星级学校的批复文件(或复印件);(普教科)

▲A9B2.反映高中阶段(含职高)教育现代化思想的文集(论文、教科研等)、图片集;(普教科)

▲A9B3.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关于高中阶段教育管理的各类文件汇编;(普教科)

▲A9B4.三星级以上学校创建的整套材料;(普教科) ▲A9B5.全区高中阶段现代化建设总结。(普教科)

指标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指标诠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包括:有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措施;有合理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有督促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有足够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和教育实践基地;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校的制度。

2.责任科室:普教科、体育科、教研室、勤工办、督导室 3.资料目录:

★A10B1.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文件资料;合理的在校学习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资料;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文件资料;有足够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和教育实践基地;(普教科、体育科、教研室、勤工办、督导室)

★A10B2.区委、区政府、教育局三年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汇编;(普教科) ★A10B3.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校制度。三年教育督导资料,学校依法治教相关资料,法制教育资料;(督导室)

★A10B4.德育工作资料(包括文件、社会实践、活动资料等)、学校常规

管理的规章制度;(普教科)

★A10B5.课程改革与执行资料(文件、督导资料);(普教科、教研室、督导室)

★A10B6.艺体教育、社会实践资料(开展各类活动的方案及过程资料)(普教科、体育科、勤工办)

★A10B7.特色学校建设资料;(普教科)

★A10B8.教育科研资料汇编(包括“十五”、“十一五”省市立项课题资料)(教研室、教育学会)

★A10B9.全区素质教育在上级部门获奖的文件、证件(或复印件),包括个人和单位;(普教科)

★A10B10.全区素质教育成果图片;(普教科)

★A10B11.相关工作获奖资料;(普教科、督导室、教研室)

指标十一: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1.指标诠释:在岗教师是指从事教学的人员,包括在职教师、聘用教师和长期代课教师。凡获得与任教学科及学段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者为具有教师资格。学历均以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以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颁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为准,现阶段,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均可视为“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在读人员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者不计入。“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专任专业教师。

2.责任科室:组织人事科、教研室、工会 3.资料目录

★A11B1.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教师学历和职称、教师资格登记表、统计表;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组织人事科)

▲A11B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组织人事科)

▲A11B3.三年区委、区政府、教育局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汇编;盐都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组织人事科)

▲A11B4.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文件和活动方案;(组织人事科) ▲A11B5.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汇编,师德演讲稿汇编;(工会)

▲A11B6.教科研工作资料、获奖情况;(教研室)

▲A11B7.教师队伍管理获奖的文件、证件(或复印件);(组织人事科) ▲A11B8.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建设资料(含名单);(组织人事科) ▲A11B9.三年教师培训资料;(组织人事科)

A11B10.三年教师聘用资料(如方案、试卷、聘用聘任书等);(组织人事科)

A11B11.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登记表;(组织人事科)

A11B12.其它反映盐都教师队伍水平普遍提高的资料;(组织人事科) A11B13.区委区政府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资料。(组织人事科)

指标十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1.指标诠释:“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可以不包括双轨以下农村完小及教

学点。网上资源应包括各类教育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电子图书、校际共享资源等。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二类要求,生机比达10:1,师机比达2:1;校园网络具有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系统。

2.责任科室:电教室 3.资料目录:

★A12B1.盐都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现代化装备情况登记表、统计表; ★A12B2.盐都区教育网站建设资料;

★A12B3.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站建设情况;

★A12B4.制作反映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电视专题片; ▲A12B5.盐都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A12B6.“校校通”建设资料; ▲A12B7.全区教育现代化装备表;

▲A12B8.全区教师计算机等级水平登记表、汇总表;

▲A12B9.教育信息化方面在上级部门获奖的文件证件(复印件); ▲A12B10.反映盐都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A12B11.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情况资料; A12B12.三年电教工作的计划、总结、获奖等资料; A12B13.电教培训资料;

A12B14.全区教育网络管理文件和过程性资料; A12B15.全区师生电教比赛文件、资料; A12B16.青年教师电教会教资料;

A12B17.其它反映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资料。

指标十

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指标诠释:教育财政拨款是指本级政府的财政拨款,用当年财政决算的教育总支出减去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后所得出的数据。

财政经常性收入原则上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 二是中央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三是中央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由于各地“收支两条线”改革进度不一致,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纳入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范围,由各地确定。

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主要指财政预算内的生均公用经费在三年内的增长状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后,生均公用经费应不低于省定标准。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高中的标准。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指同一区县内,教师的总工资额除以教师总数与公务员的工资总额除以公务员总数的比较,两数相比,前数应大于或等于后数。

2.责任科室:规财科 3.资料目录:

★A13B1.近三年财政拨款情况、义务教育经费单列情况、生均公用经费增长情况比较表;

★A13B2.近三年教师平均工资、公务员平均工资统计表(与人社局、财政

局协作);

▲A13B3.全区教育财政工作总结;

▲A13B4.区委、区政府、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教育经费、经费管理等文件汇编;

▲A13B5.近三年教育年报、预算通知书、社会事业(教育)政府专项资金的安排文件及通知书、决算报表;

▲A13B6.其它反映教育经费增长方面的资料(规财科负责与财政人社部门接洽,指导其做好资料准备)。

指标十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1.指标诠释:各地要根据城镇化建设、乡(镇)村建制调整和人口变动等新形势,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定点学校中,小学服务人口为1万人/所(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等可适当多保留一些村小、教学点)、初中服务人口为3万人/所。

城乡学校基本均衡的要求是:一是校园环境一样美,每所学校都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教学设施一样全,每所学校都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三是公用经费一样多,农村学校要与城市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同一标准;四是教师素质一样好,城乡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大体保持一致;五是管理水平一样高;六是人民群众一样满意。鼓励各地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2.责任科室:规财科、普教科、组织人事科、督导室 3.资料目录:

★A14B1.编制一幅教育地图,标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方位;(规财科) ★A14B2.编制一份教育布局现状图和规划图;(规财科) ★A14B3.编制建制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规财科)

★A14B4.教育布局调整规划、会议纪要、汇报、请示、通知等材料;(规财科、普教科、督导室)

★A14B5.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均衡;(规财科) ★A14B6.改善设施设备,达到办学条件均衡;(电教馆) ★A14B7.促进师资力量均衡的有效措施文件;(组织人事科)

★A14B8.反映盐都区均衡教育做法的经验材料;(普教科、督导室) ★A14B9.均衡教育资料、获奖材料;(普教科) ★A14B10.近三年学校经费划拨资料;(规财科)

▲A14B11.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师结对交流情况资料;(组织人事科) ▲A14B12.保障农村教育的政策措施;(组织人事科)

★A14B13.相关工作获奖资料(规财科、普教科、组织人事科、督导室) 指标十

五、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1.指标诠释:办学行为规范是指:(1)办学许可行为规范,本地无非法办学、办园现象;(2)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规范,符合《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义务教育段无重点校、重点班,2006年7月后无改制学校;(3)招生收费行为规范,无违规招生和乱收费现象。

2.责任科室:督导室、普教科、职社科、监审室、规财科、招办 3.资料目录:

★A15B1.区委、区政府、教育局依法治教的文件汇编;(督导室)

★A15B2.推进依法治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材料;(督导室) ★A15B3.办学许可行为规范的材料;(职社科) ★A15B4.教学行为规范的材料;(教研室)

★A15B5.全区招生行为规范的文件和资料;(普教科、招办) ★A15B6.全区规范收费方面的文件和资料;(规财科、监审室) ★A15B7.近三年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的资料;(督导室) ★A15B8.全区依法治校成果总结;(督导室) ★A15B9.基层学校(园)办学章程;(督导室) ▲A15B10.部分学校校务公开材料;(监审室)

▲A15B11.各级各类学校法制副校长一览表;(督导室)

▲A15B12.普法教育五年规划、总结、过程性材料;(督导室) ▲A15B13.近三年社会教育管理的做法经验;(职社科) ▲A15B14.近三年社会教育年检花名册;(职社科) ▲A15B15.改制学校清理文件资料;(普教科)

▲A15B16.贯彻落实五严规定文件、检查资料(督导室)

▲A15B17.规范办学行为在上级获奖的文件、证件(复印件);(督导室、普教科、职社科)

▲A15B18.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总结等其它资料。(普教科、职社科、督导室)

(督导室负责与司法部门接洽,指导做好司法部门的资料准备)

指标十

六、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1.指标诠释: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是指要达到本指标所述三个方面的要求。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应包括将校舍维护维修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的内容。校园周边不健康不安定因素包括:(1)建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对学校安全有危害的项目的;(2)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的;(3)进行有污染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4)在校园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设立歌舞、电子游戏、互联网上网服务的;(5)在学校门前及其两侧五十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的;(6)设置影响学生安全或者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的;(7)依法应当制止和查处的其他行为。

2.责任科室:安稳办、普教科、规财科 3.资料目录:

★A16B1.盐都区平安校园建设意见;(安稳办)

★A16B2.近三年各级各类学校平安创建的计划、总结;(安稳办、普教科) ★A16B3.盐都区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安稳办)

★A16B4.教育系统各类突发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稳办) ★A16B5.近三年校园安全工作、校园管理的资料;(安稳办、普教科、规财科)

★A16B6.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活动资料、计划总结等资料;(安稳办、普教科)

★A16B7.近三年校舍检查、维修资料;(规财科) ▲A16B8.学校食堂建设资料;(体育科、勤工办) ▲A16B9.校舍维修经费资料;(规财科) ▲A16B10.校园警务室配置情况;(安稳办)

▲A16B11.校园卫生健康室配置情况(含专兼职人员、卫生器材、培训、活动资料);(体育科)

▲A16B12.学校交通安全情况(含校车规范情况);(安稳办)

▲A16B13.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资料(含培训、活动资料;(安稳办、规财科)

▲A16B14.全区学校安全保障工作总结;(安稳办)

▲A16B15.其它反映学校安全保障的资料;(安稳办负责与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接洽,指导这些部门做好资料准备)

▲A16B16.相关获奖资料(办公室、安稳办、普教科、规财科)

第19篇:教育现代化体会

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洪泽实验中学 璩亭亭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在新型的多媒体课堂中,正确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改善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容广泛且有待挖掘的课题。学生的学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相互提高的统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对学生而言,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中的热情、兴趣、态度、情感、意志、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等都十分重要。

因此,作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把多媒体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有道,育人有方。

一、创设环境,引发兴趣

我们知道,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有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欣赏《我是中国人》音乐时,我采用了教多媒体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北京奥运和太空漫步的场面情景。

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课堂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还可以更直接实现人机之间、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耐

第1页

心,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勤学,而不是厌学、惰学,这使得学生音乐课堂紧凑而不生硬,流畅而不松散,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化难为易,攻克难点

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视觉、听觉等因素在激发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综合驾驭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媒体,从而能够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的理想、信念尚未成熟,他们对学习的选择性,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特别是由具体形象事物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

如在学生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等内容,在乐共欣赏中,又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乐、丝竹乐、民乐重秦和民族管弦乐等五种。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利用录音、多媒体播放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生来说,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手段、多形式的教学,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语言讲解、电脑演示、实际操作、影音播放等综合起来,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科学搭配,合理运用,化深为浅,攻克难点、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三、深化课堂,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

第2页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文化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与人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

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显的、直观的,抽象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表达难以触动到他们的心灵,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化教条为形象,能把音乐艺术之美上升到人性之美,把课堂之美扩展到社会之美,从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识、辨别生活中、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愉悦的兴趣,展现了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及其他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学生轻松的走进音乐课堂并喜欢上音乐课。

第3页

第20篇: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对教育现代化一点认识

射阳县初级中学 孙昌会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是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教育现代化的误区

自1983年邓小平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明显提速,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是,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等仍然不够了解,在认识与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素质教育,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设施现代化,认为有一流的校园和设备就是现代化;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忽视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色等等。而管理部门的有些同志缺乏对教育主体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严重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人的现代化。

二、教育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主体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管理主体现代化。

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管理主体,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决策能力、施政方法等会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管理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

具有与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要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传承、借鉴与创新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现代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熟悉党的教育政策,具有教育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具有组织、指导学科改革与创新实验的能力;具有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变化所需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构成了管理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当前,管理主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其它学科理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2)不善于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内容开展教育探索与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有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的烙印;(3)存在着工作偏面性,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4)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足,有些改革措施缺乏系统论证,工作盲目性比较严重;(5)管理主体群中一些人的人的现代性欠缺,工作创意不足。实现管理主体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管理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具有系统的理论思维、鲜明的现代个性、科学的教育决策和正确的施政方略。

———教师主体现代化。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古往今来,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教师主体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不同的历史时代赋于“教书育人”不同的文化定义。我认为,在人类知识不断演进和发展变化的时代,教师主体应具有从事与其社会角色相吻合的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新个性、新技能和新方法,这是教师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就基本上可以胜任其教学工作。现在则不然,要做到教有所为,学有所成,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外,教师主体的现代化还充分体现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发展与创新人类经验、人类知识和人类文化的过程。

———学生主体现代化。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体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推进,内驱力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知识内化的程度就愈高。学习活动也是认知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学生主体主要依据已经习得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征去预知或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其

内部联系,从而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那种把学生主体视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看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管理主体和教师主体是指导和强化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自主行为过程,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人(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作具有自主意识、独立个性和人格的教育主体。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1)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2)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特征;(3)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4)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5)创造的潜意识强烈;(6)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等。

三、关注人的现代化,把教育主体现代化置于突出地位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恰恰体现在人的现代性———即一种精神气质。现代专家罗伯特·贝拉指出:“现代不应该只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体系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态。”贝拉所指的精神现象或心态是指人的现代思维特色和心理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人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见闻广、积极关注参与社会事务;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不受习俗束缚,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乐于接受新观念,思维活跃。马克思指出:人的素质就是人的本质、本性。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如果教育主体缺乏人的现代性的种种气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关注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作为管理主体,他们就难以驾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局,会出现工作上的盲目性和摇摆性,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作为教师主体,他们就会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教书不育人,继续扮演教师匠的角色;作为学生主体,他们就会志向不明,创新意识不强烈,求知内驱力不足,学习效率差。这些情况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素质教育,延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最终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应当指出,学校是学生主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场所。教师主体的人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人格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的社会化水平。学生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他们就会更具有创新意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就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在人格的现代性,而人格的现代性往往是指人在各种关系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我们要首先通

过弘扬教育主体的现代性来推进教育主体现代化。倘若教育主体自身缺乏现代人的特质,他们就难以指导、组织、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因此,弘扬人的现代性和全面提升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应采取相关措施:(1)弘扬新时代价值理念,大力加强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2)继续推进教育主体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名校、名师”工程建设的速度,以主体的现代化带动与促进教育现代化;(3)加大对教育主体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提升整个教育主体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4)加强干部和教师培训,不断增强主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能力,等等。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是西方现代教育的模式,它是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借鉴和利用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的成果,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开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作为教育主体,我们要不辱使命,积极投身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中,实现教育主体自身的现代化。

《创现代化教育建设工作汇报.doc》
创现代化教育建设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