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灾害搬迁治理工作汇报

2020-04-05 来源:工作汇报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作汇报

长治县关家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情况汇报

一.关家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长治县西火镇关家村位于老雄山南麓,距县城35公里。全村136户,569口人,占地783亩,其中村庄占地197亩,总耕地586亩。

关家村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由村庄北部的关家煤矿采煤造成。该矿长期开采造成村庄大部分民房墙体出现裂缝,严重倒塌,耕地、林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陷、地裂缝,浅层地下水疏干,村民饮水困难。

2007年,关家村被省政府列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村。工程总体规划有村民住宅、村委大楼、学校、幼儿园、文化休闲广场、老年服务中心、卫生所、商铺等,配套设施有沼气站、供热站、水源井,建筑面积38026.7m。 2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我村在被列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村后,干部群众信心倍受鼓舞,积极进行筹措规划,努力做到当年立项、当年选址、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搬迁。项目批准后,干部群众齐抓共管,一边规划办理用地手续,一边搞新村规划,一边先行筹措资金。工程建设采取集体统一规划,统一

招标,统一施工。这种办法促使了各项工作的快速进展。开工后,各项保证措施得到及时落实,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集团的帮扶下,共投资8500万元,到目前为止,建成了欧式别墅91栋、支村委办公楼、寄宿制振兴小学、卫生所、商业集贸市场、文化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新村内实现了“三化”(道路硬化、院内绿化、村中亮化),农户实现了“四供三通”(四供: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供水、集中供电;三通:通网络宽带、通数字电视、通程控电话)。同时,进行旧村拆迁、土地复垦,可复垦土地197亩,同时对耕地、林地的地陷、地裂缝进行了治理,并进行植树、种草,实施绿化。

现在剩余30余户村民住宅和养老院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实现30余户村民的搬迁工作,完成全村136户,569人的整体避让搬迁。

西火镇关家村党支部、村委会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推荐第2篇:瑞昌市地质灾害避免移民搬迁工作汇报

瑞昌市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汇报

一、主要工作

1、宣传调研工作到位。截止9月14日共召开6次主任办公会学习研究省、九江市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并形成一致共识,下半年工作重点是避灾移民搬迁工作。7月下旬,扶贫办、地矿局等单位组成工作组深入5个乡镇12个村组宣传研究移民工作,调研期间,共十几意见建议32条,召开了4次座谈会共计700余参加座谈。

2、领导重视到位。8月底,市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避灾移民工作,并确保市本级配套资金到位,工作经费到位。市委常委、副市长范志斌两次主持召开协调会,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全力支持避灾移民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避灾移民工作方案,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

3、对象确定到位。通过乡、村、组级摸底,层层把关,按扶贫和移民办批准,今年700人移民对象意见确定。其中,青山村238人,南阳乡462人。

4、安置点选址工作到位。8月底,意见确定了安置方式(以公寓式集中安置为主)和2个安置点选址工作,共征用土地50亩(一个20亩、一个30亩),并对安置点进行了地址评估,土地征用报批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土地平整工作也已启动。

二、主要特点

1、以乡镇为主,一次性搬迁。今年对青山林场、南阳乡所有地址灾害点移民一次性全部搬完。

2、全部进城集中安置。700名避灾移民全部进城以公寓集中安置,并享受公租房、廉租房建设相关政策。

推荐第3篇:地质灾害治理预算

地质灾害治理预算:

1、土方开挖:约10000M3,造价约14.5万元;

2、浆砌片石:90M3,造价约2.0万;

3、钢丝网混凝土:70M3,造价约5.6万元;

4、1-3项合计:22.1万元

推荐第4篇: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2013年7月14日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为了搞好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预防、消除事故,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事故教训,根据县煤炭局的要求部署,结合我矿实际,认真地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排查,并成立了地质灾害排查治理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特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地质灾害治理领导组:

组长:杨恩伟

常务副组长:康继生

副组长:刘继祥曹彦明李铁强

李新建张军田任玉平

成员:郝小军赵西广官铁伧

2、地质灾害类型:

雨季来临可能发生地面洪水灾害,发生地面洪水灾害时,如果河道及山沟排水不畅或洪水过猛过急,就有可能出现山洪灌

井、山体滑坡、临时自建房及危房倒塌等严重情况,公司有住宅楼、办公楼、和生产性厂房、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遍及整个矿区的各个角落。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或者虽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质灾害原因:

进入汛期,由于雨量充足,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地基下沉,发生建筑物倒塌事故,山体渗水,出现弱面,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发生。

4、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应定期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进行排查,对出现的塌陷区裂缝要及时用水泥砂浆灌浆处理,并回填出现的低洼处,对山体的挡墙与排水沟进行排查,及时处理排水沟杂物,保证排水畅通无阻,防止雨水从山体裂缝灌水。

5、发生地质灾害时救援、演练:

当发生山体滑坡事建筑物倒塌事故后,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应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现场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排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井然有序地疏散群众、维持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的交通畅通,要及

时将抢救物资和设备运抵抢救现场。医务人员在事故区域附近抢救,对伤员进行简易包扎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矿每年要编制地质灾害年度演练计划,规定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等,组织或协调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要演练一次。华烨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的演练和实施工作由调度室总负责,各专业科室具体负责分管专业的地质灾害演练工作。

推荐第5篇: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研究

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研究

潘永佩

摘要:搬迁避让,是对威胁严重而有治理困难的地质灾害,进行选址搬迁,有效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探索避让搬迁机制,总结工作方法、牢固树立地灾防治理念更加重要,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兴仁县搬迁避让实践调研提出了坚持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结合,构建搬迁补偿标准,让农民带着财产向城镇迁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生态文明;环境权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很多内容,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一般有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等灾害,很大一部分是大自然的活动形成的,也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减轻灾害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社会科学问题,应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减灾事业。

地质灾害,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搬迁避让,对威胁严重而有治理困难的地质灾害,进行选址搬迁,减少损失。地质灾害发生后,或者某地方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地质工作人员的调查,确认此处不适合居住、生活、生产,对所有地质灾害进行工程治理比较效益低下,就另选新址重建家园更为安全、经济合理,则应当进行统一规划建新村,进行户籍不变的或者改变的人口迁移,而搬迁避让的地点也必须经过地质人员的现场勘查论证,没有地质灾害隐患才可以搬入。一般为搬迁避让选取的居住点称之为安置点。

搬迁避让是地质灾害治理的一种措施,地质灾害治理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保护地质环境的需要,对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之一。

搬迁避让就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坚持科学发展观,政府拿出资金为地质灾害区搬迁,就是让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地质灾害防治区全体人民。研究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有利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立。

一、兴仁县地质灾害区域背景及地质灾害分布

1、区域地质背景

兴仁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的斜坡地带,属高原峡谷区,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较大,沟壑切割深,地质构造复杂,降雨集中,灾害性天气多。为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兴仁县位于黔西南州中部,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62个村(居、社区),总人口52万。兴仁县201个地质灾害点处民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而且他们是兴仁县典型的高山区,矿山地区,贫困地区。

2、地质灾害分布

地质灾害隐患点呈逐年上升趋势,点多面广,地质灾患害隐点主要分布于矿区,防治工作相当严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五地质大队2006年7月对兴仁县所作的《贵州省兴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兴仁县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34处,其中:滑坡95处(含潜在滑坡隐患点65处),崩塌21处(含14处崩塌隐患点),地面塌陷10处,地裂缝7处,泥石流1处,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变化,现兴仁境内共分布有地质灾害点201处,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威胁3599户,23800人,潜在经济损失2.46亿元,全县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布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裂缝为主。从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真武山、新龙场、下山、潘家庄、百德及屯脚镇一带,其余乡镇零星分布。从空间上看,由于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影响,其空间展布格局不均衡,具有局部呈密集式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成群出现,如潘家庄镇、真武山办事处、下山的采矿区滑坡、地裂缝灾害等;其次在地形切割较强烈的软硬相间岩组区发育,如屯脚、田湾、新马场、民建一带滑坡、崩塌灾害。《黔西南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全州采矿活动引发、诱发或加剧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共350处,其中兴仁县71起,其中滑坡47起、崩塌12起、泥石流1起、地面塌陷8起、地裂缝5起。兴仁县地质灾患害隐点主要分布于矿区。现在作为兴仁县地质灾害一般治理区是:兴仁县田湾至百德矿区、鲁础营至雨樟矿区,总面积为148.05K㎡;作为兴仁县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区是:兴仁县下山至潘家庄矿区、新龙场至四联至城关至李关矿区、兴仁县大山至回龙矿区、巴岭至屯脚矿区总面积为478.97K㎡。

二、兴仁县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主要经验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绩突出,搬迁避让工作不断推进。实施少部分人口向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方搬迁,绝大部分人口向城镇搬迁。机制创新,举措得当。实现了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实践工作产生有效指导。不因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只有建立完善的灾害防治机制,才能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多年来一贯坚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完善我县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成为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民首先列入扶贫、代赈移民搬迁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政府扶持,干部负责,个户自救”的方法,积极实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据统计,自2008年到2010年以来,我县共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实施地质灾害点移民搬迁717户、3227人,新建房屋2868间。

依托建设工程搬迁。让搬出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地质灾害搬迁过程中,我县首要考虑群众搬出后的生产生活。如新马场乡补朗地质灾害搬迁点,搬迁户利用马马岩电站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有的开着小商铺、有的开饭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搬迁户感慨地说,“我们以前住的地方因地质灾害原因而穷困,政府对我们实施了移民搬迁后,既消除了我们的恐惧心理,生活又比过去过得好。”

就地就近搬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田湾乡普茶村江边组43户178名群众遭受地质灾害威胁,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43户群众实行整体搬迁。现在的江边地质灾害移民安置点,农户住的是规划有序的楼房,走的是水泥路,每家每户都吃上了自来水,群众家里用上了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群众们说,“我们没有投资一分钱,党和政府帮我们把房子整好,还帮我们把水电路修通,非常感谢哟。”

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向城镇搬迁。兴仁县政府对真武山街道办事处三村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的466户、2350人进行整体移民安置,建设规模约18.38公顷,预计投入1.8亿元在县城高标准建设移民新村,该工程正在实施中。

兴仁县是全国200个产煤县之一,煤炭全县合法有证矿井达44对,设计产煤867万吨。涉及7个乡镇(街道)22个村(居),4.85万户、23.27万余人。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引发矿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创新管理机制,把煤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我县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的突破口来进行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及保障机制。我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落实,切实把经费落到实处,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及保障机制。一是防治经费预算安排到位。县委县政府把全县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经费来源稳定。二是防治支出保障到位。地质灾害工作经费全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不得被单位的其它业务支出挤占。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建立“矿灾基金”机制。引导合法煤矿业主组建煤炭协会,由煤炭协会收取“矿灾基金”(协会委托县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局以每吨5元的标准收取),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的原则管理使用,解决了矿群矛盾调处中无责任主体的灾害赔偿资金来源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合理补偿机制。因矿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赔偿金额在50万元以内的,由煤矿企业承担,50万元以上的,超出部分由矿灾基金和煤炭企业各出资50%赔偿,既保护了矿区群众利益,又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同时,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年地质灾害情况,结合当年财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并采取必要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城市建设、防汛抗旱、扶贫等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2、建立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区产业发展扶持机制。加大农民的特种种植、养殖产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解决搬迁人民的长远发展问题。

3、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本着积极友好和坦诚务实的态度,坚持平等公正、双赢互利的原则,对地质灾害进行鉴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主体,补偿兑现资金。突出抓好地质灾害区矿群矛盾调处,责任主体明确,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4、建立地灾搬迁与小城镇规划建设有机结合机制。在城镇集中统一规划农民搬迁住宅区,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科学合理的安置好搬迁农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搬迁。同时对搬迁农民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支持自主创业。使搬迁农民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在国家和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这一“以人为本,和谐搬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兴仁人民期盼已久的“和谐美好家园”梦想即将实现。

三、实施搬迁避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存在资金、队伍建设等问题。

1、资金不足

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还显得不够发展之用,筹措并有效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有限,远不能满足全县地灾防治工作需要。所辖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都来源于县财政。一些应提前搬迁治理的地质灾害点,由于经费不足而未能及时治理或搬迁避让,隐患严重。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的素质与需求不相适应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业务性强,仅仅依靠基层乡镇力量实难完成,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搬迁避让工程专业技术队伍。

3、建设程序繁琐

搬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选址、规划、设计需要的时间较长。审查时间过长,审批程序手续还不够简化,资质单位收费较高。如地质灾害评估费、安置点测量规划设计费等资质单位收费还较高。

4、搬迁户户籍没有发生改变,居住地没有更名 搬迁户的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的户籍没有发生改变,也会影响他们国民待遇。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更改寨名,一般都叫它“移民村”。应该根据居住的地理位置,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四、实施搬迁避让的对策及建议

地区贫困与区域环境恶劣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有关。严重的自然灾害必然制约和困扰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成为贫困的重要客观原因。实施移民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人口向城镇搬迁是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

1、构建搬迁避让补偿标准,统筹安排资金,做好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研究制定科学的搬迁避让补偿标准体系,把“补助”变成“补偿”,实施搬迁避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配套提升,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建设和防灾安全水平。规划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规划要充分利用起伏多姿的山和蜿蜒曲折的湖,为人民创造优良的环境,创造轮廓分明、景色秀丽的风景;制定搬迁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搬迁避让,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要加强对搬迁安置点的选址评估,确保新址不受地质灾害威胁。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多搬迁避让农民提供长远生产生活条件。张新华指出:“消除一切不合理的制度障碍,给农民以国民待遇,让他们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发展机会、发展环境和文明成果。”[2]为此,我们有理由采取措施改善和提供农民长远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城乡协调和平等的发展环境,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使搬迁农民在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产品均等化,建设好教育、卫生、文化、服务、保障等公共设施,建设好房屋、水、电、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

3、向城镇搬迁,设人口迁移居住中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指出:“只有城市化才能救中国。”[3]从“十二五”规划方案看,城镇化的确承载着重要使命。为此,政府出资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搬迁责任主体,人口向城镇迁移是发展的大趋势。人口向城镇迁移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资源,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土地,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人口向城镇搬迁有利于推动“三化”同步发展,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还很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4年中央1号文件确立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的完整政策框架。2010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但是,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还很低。李国祥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的建设投资。我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也在城镇化,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将成为“十二五”城镇化进程的重头戏,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4] 这充分说明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2)搬迁人口实现户籍解革,让农民成为城市市民。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农民工未能市民化,是城镇化最大的短板。”[5]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亦认为,“尽管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并不完整,比如,截至2011年底,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4.1%。”[6]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结构,制约着农民的各种权利。尊重、保障和实现农民的劳动权和就业权,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破除二元户籍结构,使农民能够平等地享有自由择业、充分就业和人类社会普遍公认的劳动和工作条件等各项权利。改变户籍,使农民工的进城动机从目前简单谋求经济收入转向谋求永久性身份转变的努力上来。

(3)实施农民就业培训,解决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7]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农民获得物质保障所必要的权力,是生存的基础。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增加就业岗位。要做大劳务经济,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联系与协调,搞好定向、定单培训,打造一批特色培训基地,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推进劳务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教育和引导农民树立新的择业观念,让群众明白转移人口是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环境、享受现代文明的有效途径。

(4)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带着财产搬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我国的城镇化绝不走让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后进城沦为贫民、城市出现大量贫民窟的道路。”[8]加大实行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力度,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留农村原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集体经济资产分红等基本权益。

4、强化全社会减灾防灾意识和能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9]地质灾害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去防治地质灾害。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保护农民的环境权入手,做到和谐搬迁。环境权一般指农民享受良好适宜的自然环境的权利,其内容包括环境的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请求权。当农民居住的环境出现环境问题时,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为农民提供良好适宜的自然环境。保护农民的环境权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展丰富。在补偿时实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是搬迁农民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矛盾得到正确处理。把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避让搬迁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就能够协调各方阶层关系,就能够增强凝集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只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农民的心情舒畅,农民就能够主动参与到搬迁工作来,推动搬迁工作前进,从而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让群众知情,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施搬迁补偿。让群众知情,他就领情。我们党和政府为他们修建房子,他们领情,主动搬家。实际上,在所转移的人口中,他们对能长期彻底地转移到城镇好环境中去的愿望是强烈的。城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但影响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和因素也十分复杂和深刻。

6、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配套的规章、法规。搬迁避让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法律责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技术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探索地质灾害保险制度。

总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切物质的运动,对于人类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既造福也可为害。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准则,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分类负责”,“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避让,重点治理”,“依靠科技,注重成效”的原则,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3页。 [2]张新华,《新中国探索“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M],中共党史出版社,336页。

[3]参见《专家:只有城市化才能救中国》[DB/OL],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平台网2010年6月4日

[4]参见《展望“十二五”:我国农民将得到哪些新的实惠》[DB/OL],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5]参见《来城镇化之路日渐清晰 我国需蓄力城镇化》[DB/OL]载城市规划与交通网2012年5月26日。

[6]参见《蓄力城镇化》[DB/OL]载和讯网2012年05月21日。 [7]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35页。 [8]参见《展望“十二五”:我国农民将得到哪些新的实惠》[DB/OL]载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0月24日。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112页。

推荐第6篇: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实施方案

为有效避开地质灾害威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统一部署,我乡2006年将实施对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避让搬迁治理,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情况简介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位于版书乡西北约10km处,地理坐标东经118°29′59″,北纬30°15′

25″,现有农户41户,159人,该村民组三面环山,村民组北有一160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地质结构松散,坡度35—45度,每年梅雨季节或雨水集中时,随时有下滑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牵动着各级政府领导的心。自1995年发现山体裂缝以来,经有关专家实地勘察论证,认定白杨岭村民组处已不适宜人群居住场所,要求实行搬迁避让。为此我们也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解决版书乡清潭村白杨岭村民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实施方案》,广大村民也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解决此事。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确定南关村毛山村民组为移址地点。2006年皖地灾办〔2006〕1号文件中把白杨岭地质灾险点作为重点治险,并要求在2006年12月底前完成避让搬迁工作。

二、安置点选址安置点选址总体思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素相适应,充分考虑和满足避让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卫生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条件。安置点选址工作,在经过乡政府、县国土、建设、民政、水利、交通、通讯等部门多次实地踏勘和论证后,最终确定版书乡南关村毛山村民组。白杨岭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距离217省道2km处,面积15亩(均为坡耕地和部分农田)。中心平面直角坐标:X334960

8、Y20644338,区域内地势平坦,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请省厅组织专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确定搬迁对象经乡政府慎重反复研究,将南关村白杨岭地质灾害直接受威胁的41户、159人纳入避让搬迁对象,待本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将搬迁对象对外公示,接受治理点的群众和社会监督,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公示后,若有反映搬迁对象条件不符或其它隐瞒行为,乡政府将认真组织核查,妥善进行处理。(详见附表)

四、安置点村庄规划方案版书乡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搬迁户安置新村座落毛山村民组,总占地面积约10000m2(15亩),安置搬迁户每宗用地面积160平方米,拟建房屋每户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该小区规划设计在保持原有地势、地貌上合理设计,利用地势,设计多个建筑室内标高。新区主干道设计为5米,小区的住宅方案图纸统一设计,设计体现徽派建筑风格。

五、居民房建设方案安置点居民房建设采取“政府协调、统一规划、全程监管、统一建设”的方式进行。现完成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需要集中安置户,7月初正式向农户供地,并提供住房建设图纸,统一建设,10月底前完成建房主体工程,12月份统一实施水、电、通讯、有线电视、沼气等安装入户及农户粉刷、装饰。

六、搬迁、拆房方案

(一)搬迁

1、乡政府计划安排11月份为搬迁时间,由乡政府组织,南关村“两委”组织实施。

2、考虑搬迁点的安置点有2公里路程,为使搬迁工作安全有序,乡政府统一负责协调进行。

(二)拆房

1、12月1日至12月26日为拆房时间,由乡治理工作组和村“两委”监督实施。

2、考虑拆房涉及农户自身利益,乡政府主张农户自行拆除为好,不再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但对拆除过程政府实施统一监督。

3、超过12月26日规定的拆房期限后,对未拆的旧房及附属设施,乡政府将统一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强行拆除。以上各项治理工作方案,乡政府均明确时间进度,确定了责任人。

七、补助资金发放方案按省下达补助资金标准除户均1000元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余全部按户均16000元发放到搬迁户,具体发放规定是:

(一)在集中安置点建房并于今年12月26日前拆除原旧房(含附属房)的,一次性按补助金标准合部给予兑现。

(二)投亲靠友或迁至其他无地质灾害地方的,经本人申请报县政府同意,并将原住房(含附属房)在12月26日前拆除,一次性按补助金标准给予兑现。

(三)凡未搬迁或旧房(含附属房)未拆除的,不得提前发放补助金,直至旧房拆除为止。

(四)市、县配套的补助资金由乡政府统筹考虑用于此项搬迁安置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实施乡政府专门成立了南关村白杨岭避让搬迁工作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并从国土、司法、公安、财政、安全、水利等部门及南关村“两委”抽调专人办公

推荐第7篇:移民搬迁工作汇报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严格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原则,集中全镇一切力量,统筹安排,科学实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总体任务情况

经调查,今后10年全镇共有搬迁对象760户2900人,需要落实集中安置点8处,集中安置对象615户2345人,分散安置对象145户555人。根据本人申报,经县扶贫局审批,2011年度移民搬迁对象为70户269人,其中:分散安置20户80人,集中安置50户189人,集中安置点位于***村三组****,是县政府确定的全县四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之一。按照“实际实用、突出特色、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安置点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设计两纵四横6条街道,3个休闲活动广场,90套两层半住房,每层面积115平方米。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占地20亩,集中安置50户189人,2011年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1

响到下一步房屋主体工程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镇将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渠道,同时,也恳请县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予以支持配合,力争尽快解决到位。

四、下一步打算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镇、村、组工作责任,明确安置点建设的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实行联户包抓责任制,并再抽调部分精干力量,充实到扶贫工作队伍中,专职负责安置点建设,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抓得紧、抓得实。

2、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履行政府职责职能,当好“主人翁”,积极主动与县直相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及时协调解决好移民安置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情况。

3、加快工程进度。着力抓好***村****移民安置点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力争在11月中旬,所有基础工程全部完成,12月底房屋主体竣工。

4、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施工,确定专人指导施工,对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安置建设各项任务。

推荐第8篇: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

批 准: 校 核: 编 写: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地质灾害情况 ...........................................1 3 领导机构 ...............................................1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2 5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3

1 工程概况 2地质灾害情况

***公司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4月至10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要求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地质灾害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1

成 员:***

组长:认真贯彻、传达上级单位地质灾害治理组织机构的各项指令、文件要求,负责地质灾害治理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部门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副组长:负责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组员:

(1)积极主动与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保持实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值班和巡查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报警; (3)建立和组织地质灾害治理队伍,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统一协调,及时赶到第一线抢险。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1.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施工和开采:开采顺序、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以及爆破方法、参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做补充设计,边坡的形态要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坡面等要平整,严禁产生超挖现象。

2.靠近最终边坡时应采取控制爆破(如预裂爆破或减少药量),临近最终边坡的一排炮,其装药量应比正常装药量减少20~30%,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边坡的影响,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坡面的稳定。

3.建立边坡管理制度,加强边坡管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破碎严重和断层带附近,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应采取防护加

2

固措施或适当减缓边坡角,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处理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到威胁的作业人员和设备要撤除到安全地点。

4、加强对已成型边坡和已有露天采空区的管理,在生产前必须先清除采空区坡面上的险、浮石。每次爆破后,都应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已成型边坡上的浮石和危石。

5.矿山开采石灰岩,在开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矿区内岩溶发育情况,矿体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方,随着矿体的开采,应密切注意坡面变化,防止产生滑坡或者坍塌。

6.开采过程中定期清扫、清理最终边坡上的危岩、浮石。尤其是冬季,当岩体裂隙中有水时发生冻融,个别岩体极易滑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清理必须从上而下撬掉险、浮石。未清理前其下方不准生产,禁止任何人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处理边坡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保险带和安全绳。

7.开采终了,应在边坡坡顶线外3~5m处设置隔离栅栏,在上山公路进入最终台阶处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误入造成事故。

8.矿区东面地形坡度陡峭,为避免开采过程中岩石滚落、塌方、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应加强对边坡的监察与管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语、陡坡的安全检查记录。 5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一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点上防灾预案,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发放防灾避险牌,组织开

3

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实战、协调、配合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加强监测预报。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本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是落实防灾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汇报制度,做好值班记录。 (2)保证各施工区域排水系统的畅通,对已有排水设施等进行清理、疏通,保证雨季排水设施完好、畅通。

(3)组织分公司全体人员开展汛期险情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对汛期险情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形成、特征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基本技能。

(4)强化防汛管理,制定各项汛期管理考核制度,对失职或不落实者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

(5)对矿区的高边坡、塌陷区进行彻底清查,疏通排水涵洞,回填低凹处。灌浆堵塞各种裂隙,对受水害威胁的地点进行分级分区式监控,对各要害场所的排水设备和供电设备定期检查,做到全部完好,管、阀、引水装置等设施齐全完善,供电保护系统和各种电缆、防避雷装置可靠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6)对营地、各施工作业队营地等房屋进行排查。对墙体

4

破裂、有被淹坍塌危险的房屋进行拆除、封闭,防止汛期人员进入发生事故。

(7)特别抓好水泵检修、供电线路检修、保护预防性整定试验等工作,确保排水顺畅和供电设备完好、系统可靠,备用能力充足。对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认真测定,合理匹配水泵管路,保证系统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水泵的联合试运转;努力抓好防治水工作,确保实现雨季安全生产。

(8)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凡是汛期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防治期间出现事故的一律加倍处罚,因制度不落实或失职行为造成事故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严格追究责任。

(9)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相关村组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0)开展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我矿矿山开采等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按规定实行备案登记。

5

推荐第9篇:莱芜局地质灾害治理

在具体工作中,莱芜局把确定项目区域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把握优中选优的选址原则,使土地综合整治与地质灾害治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关注民生密切结合,保证了项目区域选择的科学合理。一是与岩溶塌陷区治理相结合。近年来,项目区内大王庄镇孤山、寨里镇枯河等地段多次发生岩溶塌陷险情,项目实施后能从根本上解除地灾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严重威胁,符合当地村民多年来搬迁整治的强烈愿望。二是与改善灌溉条件、防止水土流失相结合。项目区虽有王庄河和胜利河两个支流,但这一流域枯水季节河道易干涸,雨量大时易造成水土流失,实施综合整治可有效改善水利条件,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效果。三是与地理现状相结合。项目区丘陵、平原土地利用程度低,易于实施综合整治。

为切实解决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安居隐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苍溪县国土资源局通过精心部署和周密策划,本着“轻重缓急,分布实施”的原则,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做到领导、组织、责任、措施四到位,扎实开展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确保了避险搬迁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08年8月至今,已完成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90处801户,2762人从中受益,共计拨付

补助资金1762.2万元。

一、明确职责,强化工作目标。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县、乡(镇)两级成立了避险搬迁领导小组,制定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目标考核评分办法》,将工作细化落实到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保证了搬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严格实行工程验收,确保资金到位和有效使

用。

二、强化宣传,严肃工作纪律。一是召开座谈会、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等各种形式,向避险搬迁农户广泛宣传防灾避险的意义、做法和资金补助标准,让广大农民了解避险搬迁政策。二是坚持搬迁工作的“两公示,一明白卡”制度,将拟搬迁的农户户名和搬迁政策公示,印制了地质灾害易发区避险安置明白卡,确保了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使涉险搬迁户真正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与该项工作。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进行了及时足额拨付。对实施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坚持“惠民行动”工程问责制,凡因工作措施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当,影响搬迁进度和效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了搬迁工作的时效性。

三、科学规划,严格项目实施。为切实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实,一是按照地勘单位的区划调查成果,严格搬迁的户数、户名、人口的审查,杜绝了工作中的虚报假报现象。二是编制了《苍溪县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实施方案》,在县、乡(镇)、村三级进行了公示,对搬迁的对象、原则、程序、具体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了规划科学性、方案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三是采用集中搬迁、分散搬迁、购

房搬迁等多种灵活搬迁方式。

四、坚持原则,创新实施举措。一是坚持尊重规划、户主自愿的原则。在严格实施区划调查的基础上,凡因规划需搬迁的,由农户自行写出申请,并签定搬迁协议,再实行公示,确保了避险搬迁农户“搬得出”,主动积极配合搬迁安置工作。二是坚持创新形式、搬迁有效的原则。积极搞好用地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闲置的土地和荒坡用于农民新建房实施安置。鼓励农户购置安全区内外迁户的闲置住房,降低搬迁成本。三是坚持强化安置手段、生活有保障的原则。为使搬迁户免除搬迁安置的后顾之忧,避免回迁现象发生,采取了多种形式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持力度,确保了搬迁户“能发展”。协调民政、救灾、扶贫、交通等部门向上争取资金,帮助搬迁区内群众安排项目,改善搬迁户的生活生产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搬迁户拆除旧房复耕,采取调整规划的方式,统筹部署,纳入农户搬迁片区的投资项目,积极缓解农户的经济压力,打造增收致富平台。

一是召开清徐县地质灾害紧急避让搬迁安置用地会议,研究部署搬迁安置用地工作。7月1日,市国土局王献明副局长带队市国土局建审处和太原市土地储备中心人员,赴清徐县现场调研地质灾害紧急避让搬迁工作,并与清徐县政府对接召开搬迁安置用地会议,会议听取了研讨了清徐县地质灾害紧急避让搬迁安置方案等,分析了清徐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形势,就避让搬迁安置用地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保障清徐县1209户受地质灾害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在2010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吉久昌副市长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搬迁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搬迁工作。会后,太原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传达了吉久昌副市长的指示,要求各级部门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搬迁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市国土局主动介入,上门服务,保障清徐县地质灾害紧急避让搬迁安置用地。三是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区评估工作。保证地质灾害区评估资料详实可靠,具有说服力,要让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明白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搬迁的必要性,安置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料也要齐全,要让搬迁群众搬得放心、住的安心。四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搬迁用地。安置用地首先坚持避开基本农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为此,把地质灾害搬迁列入太原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范围,根据增减挂钩有关规定,统一做好项目区内的总体规划,安置用地指标通过实施增减挂钩来解决。五是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群众利益。建好安居工程,保障措施一定要落实,要与搬迁户逐个签订拆迁协议,为群众办实事,要尊重群众意愿,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复垦方案要明确责任主体、资金保障、复垦时间等内容,保证周转指标能够按时归还,保证责任到人。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明确具体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各隐患点所在地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责任,并明确专人负责。各地要根据《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并按照灾情速报的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工作情况。

(二)制定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要求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地区和具体防灾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单位、监测预警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地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的形式,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要按照《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县(市、区)“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地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强制性的内容列入其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必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新建城镇和村庄。

(四)消除灾害隐患,加快实施地质灾害搬迁与治理工程。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积极安排和筹措资金,加快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或治理工程进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全面完成今年84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工程,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的比例不低于15%、其他地区不低于10%的目标,确保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五)落实防治经费,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治理经费,并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做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和防灾避险的能力。加强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充分发挥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地勘队伍以及有关专家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以备承担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全面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七)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通过公示、督查、告知等手段,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制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依法查处违反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八)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要求各地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财政、民政、教育、城乡规划建设、水利、交通、公安、旅游、铁路、防汛救灾、气象等有关部门以及村委会要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全省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预警预报和防灾工作网络信息准确、畅通。各地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协同处置地质灾害的联动机制,形成快捷、高效的抢险救灾合力。

(九)加强技术协作,提高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水平。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水文等部门认真总结多年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成灾趋势分析,提高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警等级的预报精度和预警信息发送到位率;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月报、季报和年度总结工作。

(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宣讲团等方式,充分利用“3.1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纪念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

推荐第10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方案

炉峪口煤矿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方案

一、地质灾害点及相应防治方案:

1.矸石山,位置,占地,居住人口

治理方案:

(1)由于受矸石山山体滑落等地质灾害威胁,在汛期来临前对工业区、生活区排洪沟进行清理疏通,汛期由抢险救灾小组牵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巡查,保持警惕,发现问题及时制定专项治理措施,严禁矸石山下的临时住宅回迁。

(2)定期观测矸石山的移动情况,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3)在每年多风季节组织人员对矸石山黄土覆盖进行巡查,确保厚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4) 如遇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矸石山大面积滑落,生活公司负责组织撤出受矸石山滑落威胁的人员、人员安置以防突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及时与公司第二医院联系保证受伤人员得以及时治疗。

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及职责:

矿成立地质灾害救灾抢险指挥部,由矿长、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各副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指挥部设在矿生产部。

指挥部下三个组:

抢险救灾组:生产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安监处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生产部、技术部、安监处、机电部、保卫部、运营部、机运队、机厂、污水厂、多经公司、劳动公司主要行政领导

组成。职责是负责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重建工作。

政工组:纪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人副组长。成员包括党工部、团委、工会、纪委、保卫部等部门领导组成,矿下属单位支部书记配合。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抢险救灾情况的宣传报导、治安保卫和职工家属的思想稳定工作。

后勤保障组:经营矿长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由两办、工会、企划部、供应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活公司、公司第二医院领导组成,车间工会主席配合。职责是负责抢险救灾的物资、资金保障、人员安置、接待上级领导、灾害期间生活保障、卫生防疫、伤病救治、遇难人员善后处理等项工作。

第11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XXX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一、总则

(一) 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促进我公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 本办法以伟创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

(三)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

(四)监理工作范围: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六) 质量方针: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持续发展。

二、监理的目标与质量控制

(一)、监理目标

1、进度目标:严格按已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日进度、周进度、月进度,确保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2、质量目标:严格工序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投资目标:力求在造价合理,节约费用、控制预算投资限额内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加。

4、安全目标: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发生。

(二)严格执行监理工作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技术交底制度

3、材料检验制度

4、隐蔽工序验收制度

5、轴线、标高的复验制度

6、会议制度

7、监理工作汇报制度

8、档案管理制度

(三)质量控制

严格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项目的质量监督责任到人,由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层层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四) 项目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1.监理合同书、委托书;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1号令)

4.其它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五) 所属全体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

三、质量管理目标

(一)竣工验收通过率达100%。

(二)内部审核质量评分等级优良率达100%。

第12篇: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程序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程序

1、可行性论证: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

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致灾地质作用的调整和崩塌滑坡变形体的改造工程。首先需对滑坡区域进行地质调查,查明滑坡的险情状况,包括滑坡区域边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成灾危害情况,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诸方面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提交报告,时间需10-15天。

2、地质勘查工作: 查明滑坡致灾作用的性质、成因、变形机

制,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计算评价滑坡区域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数据。时间需10天。

3、防治工程设计:在前面工作基础上,根据滑坡的成因、危

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作出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时间需15天。

4、防治工程施工: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对滑坡区域进行防治

工程施工,时间需45-60天。

第13篇: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合同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合同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合同编号:发 包 人:承 包 人:日 发包人(全称): 承包人(全称):

期:2013年(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有关规定及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施工合同。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2工程建没地点: 1.3工程立项批准文件号: 1.4工程规模、特征:

1.5承接方式: 1.6资金来源: 第二条:工程量

见施工图设计。 第三条:合同文件组成 3.1施工合同; 3.2中标通知书; 3.3施工图设计;

3.4投标文件及补充协议书;3.5现行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陕西土地复垦技术标准》(SL223-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试行)(2006) 等规范。

第四条: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的文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 套。

第五条:承包人向发包人交付的文件

竣工文件 份。(按省国土资源厅项目文本要求四套资料、相册一套、影像资料四套) 第六条:工期、质量、安全

本工程自 年 月 日开工,至 年 月 日完工,工期 天。由于发包人或承包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完工时,按本合同第九条相关规定执行。

本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达到合格标准。质量缺陷责任期 24 个月。 施工中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第七条:工程款及支付方式

7.1本施工收费按中标价格计取收费。

7.2本工程中标价格为 万元(大写 整)。该造价已包含实施本工程所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工程费、管理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税金、保险费、利润及一切风险等全部费用。一次包死,因市场因素造成工程材料价格变化时,工程造价不予

调整。

7.3本合同生效后,甲方按下列约定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费:承包人完成施工准备取得开工令后10日内支付预付款,工程预付款总额为合同价的30%;施工过程中支付进度款,进度款按形象进度付至当月工程造价的80%。工程竣工结算办理完毕且竣工资料交付验收合格,支付至合同总价的80%;待工程竣工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且交付地方政府使用后1个月内且竣工资料交付验收合格2个月内支付至工程总总造价的95%:剩余5%为工程质量保证金,保修期一年。在保修期满并证实无质量问题,办理最终结算手续后的20天内支付承包方剩余的质量保证金。

第八条:变更及工程费的调整

8.1本工程采用动态设计,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地质等原因造成设计局部变更时,发包人应提前向承包人发出书面变更通知,否则不予变更,承包人有权拒绝变更;承包人接通知后于5天内,提出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资料,发包人收到承包人的文件资料之日起5天内予以确认,如不确认或不提出修改意见,承包人提出的实施方案文件资料自送达之日起第7天自行生效,由此导致的工期延误应办理工期顺延签证。

8.2设计变更后,工程费用按如下方法(或标准)进行调整:按中标单价进行调整,无中标单价时,双方参照《陕西水利水电预算定额》及配套文件进行调整。

第九条:甲、乙方责任

9.1甲方责任

9.1.1甲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承包人提供资料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性负责任;甲方提供上述资料、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乙方按合同规定交付报告、成果、文件的时间顺延。

9.1.2开工前,甲方应办理完毕开工许可,由设计单位向承包人提供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

9.1.3甲方应对工作现场周围建筑物对承包人提出书面具体保护要求(措施)。

9.1.4甲方应保护承包人的投标书、文件、专利技术、特殊工艺和合理化建议,未经承包人同意,发包人不得复制泄露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承包人有权索赔。

9.1.5甲方委托监理单位全权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协调和安全、进度、质量等管理工作。

9.2乙方责任

9.2.1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审核,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9.2.2乙方加强工序管理和安全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准备足够的资金和材料,确保工程安全、进度和质量。

9.2.3开工前必须将所有上岗人员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单位盖章)交甲方审查备案。

9.2.4本工程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必须为本单位的在职职工,项目经理必须为注册建造师,所有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乙方对施工质量负全部责任;由于承包人的遗漏、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承包人除负法律责任和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无条件进行返工,并根据受损程度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

9.2.5乙方不得转让合同,向第三人扩散、转让第四条中发包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文件。发生上述情况,承包人应负法律责任,发包人有权索赔。

9.2.6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督管理,遵守国家及当地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有关管理规定,做好工作现场安全保卫和环卫工作,发生一切安全事故由承包人负责,并承担费用。

9.2.7本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承包人应负的责任。第十条:违约责任

10.1由于发包人提供的资料、文件错误、不准确,造成工期延误或返工时,工期顺延外。

10.2发现质量问题,发包人可要求承包人返工,承包人按发包人要求的时间返工,直到符合约定条件,并承担返工费,返工后仍不能达到约定条件,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并根据因此造成的损失程度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

10.3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由承包人负全责并承担全部费用,对发包人造成损失时,承包人负责赔偿。

10.5当发生转包和分包时,发包人有权取消承包人资格,并向

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汇报,另选施工单位。

第十一条:材料供应

所有材料由承包人自行采购,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和复检资料,并经监理、承包人代表共同验收认可,如有与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的产品,应重新采购符合要求的产品,并重新验收认定,各自承担发生的费用。若造成停、窝工责任自负。

第十二条:竣工验收

12.1由甲方负责组织竣工验收。

12.2发包人收到承包人交付的竣工报告后20天内组织县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申请上级进行验收。

12.3隐蔽工程工序质量检查,由承包人组织建立公司自检后,书面通知发包人检查;发包人接通知后,组织质检,经检验合格,发包人、承包人、监理公司签字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检验不合格,承包人在限定时间内修补后重新检验,直至合格。

12.4工程完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交按资料整编规定编制的原始记录、竣工图及报告、成果、文件,发包人应在20天内组织初验收,如有不符合规定要求及存在质量问题,承包人应采取有效补救措。

12.5完工工程经验收符合合同要求和质量标准,自验收之日起30天内,承包人向发包人移交完毕,如发包人不能按时接管,致使已验收工程发生损失,应由发包人承担;如承包人不能按时交付,应按逾期完工处理,发包人应按合同约定支付承包人工程款。

第十三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方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四条:其它约定事项:无

第十五条:争议解决办法,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发包人、承包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县劳动仲裁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时,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合同生效与终止,本合同自发包人、承包人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发包人,承包人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自行终止。

本合同一式陆份,其中正本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副本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发包人: 承包人: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住 所: 住 所: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710068

电 话: 电 话:85254358 传 真: 传 真:85221131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银行帐号:

签定日期: 2013年 日月

第14篇: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方案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村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做好防治工作的部署

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2、对存在有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5、发放宣传单,增强村民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三、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采取监测措施,加强对房屋和地表滑坡、裂缝、塌陷的监测,分析可能引起或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把地质灾害消灭在萌芽或初始状态。

四、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村安全主要负责人要负责防灾预案的实施、地质灾害抢险自救,是我村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收集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资料,及时分析,定期上报,随时了解降雨及各地质灾害隐患变形发展的情况,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

管理措施制定;按防灾预案中确定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按紧急避让条件,发出预警信号报警,通知人员撤离。

五、拟定防治措施

1、定期对本辖区影响范围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

2、大雨及持续降雨期,加强监测。

3、发现险情,及时避让,并急速上报有关部门。

4、除正常监测外,预警员对隐患点进行巡视,发现异常情况,一方面加强观测,另一方面及时报警。

六、出现避让情况及时避让

1、住房裂缝加大,房屋整体变形,不能居住时,居民应立即避让。

2、原有裂缝加长、加宽、加深。

3、大暴雨或持续降雨。

第15篇:地质灾害恢复治理承诺书

地质灾害恢复治理承诺书

县国土资源局:

基,用量约立方,中心坐标为(° ′ ″,° ′ ″),地质灾害恢复治理保证金押金为:¥万元。采挖用地管理费从保证金中扣除。时间为:2013年月日至201 3年月日。为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列》的有关规定,本公司郑重承诺,本工程完成后十五日内予以回填,并通过国土资源局验收。若不按时回填,保证金不予退还,并自愿接受《地质灾害防治条列》第四十一条的处罚,罚金为50万元。

承诺单位:

法人代表:

项目经理: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2013年月日

第16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自查报告

北京瑞信投资有限公司滦平矿业分公司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滦平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切实加强汛期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公司加强了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本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措施,配齐配足了人员,备足抢险物资,并于近日对本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对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的危急程度及受胁情况进行逐一核实,排查工作中,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其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长:严海生(安全副总)

副组长:王

静(生产矿长)

员:赵巍巍(安全科长)

杨青山(生产副矿长)

史全信(生产副矿长)

曹玉洪(生产副矿长) 乔术强(安全科)

李艳军(技术科) 赵

然(技术科)

领导小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采矿办公区,由杨青山任办公室主任(手机:18232208498)。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讲座,确保全员具备地质灾害应对意识。

三、对本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及时排查及时治理,其具体排查情况如下:

1、对我矿的施工场地、办公区、职工宿舍、餐厅等靠近山坡的建筑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排除了有活动可能的山体,消除了山体滑坡的危险。对房屋全部进行了检查,消除了危房。

2、挖设、安置、疏通了矿区范围内的排洪渠道,加强、加固了山坡及主要建筑。

3、组织了专门的队伍在矿区地表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山体裂缝、地面塌陷、房屋裂缝、公路塌陷等隐患。

4、检查了建筑物、配电室等重要设施的防洪、防雷设施情况,确保建筑周围排水畅通、建筑地基不受洪水浸泡,并装备了有效的防雷装置,保证了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免遭雷击。

5、我矿的井口、建筑物均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矿区现开采范围内无其它小井,并采取可靠的安全度汛措施。

6、对矿区防汛机动设备、库房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也进行了检查,补充了短缺的设备和物资,做到车辆、司机、队伍、物资四落实,保证了矿地质灾害排查监测治理领导组统一调用。

7、井下采掘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规程措施执行,切实抓好井下“一通三防”、“水害治理”、“顶底板管理”,杜绝了井下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偏帮、突水等。

8、公司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落实了工作经费,并严格落实执行了汛期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能做到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应对。

四、根据矿区巡查情况,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完善了各项防灾措施,配齐配足了人员,备足抢险物资,做到车辆、司机、队伍、物资四落实,确保统一调用,强化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抓好了地质灾害应对措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北京瑞信投资有限公司

滦平矿业分公司 2014年6月24

第17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则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三章 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第四章 施工部署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6.1工期目标

6.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 确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1安全目标

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措施 7.3安全生产的方针、原则 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7.7安全奖罚办法

第八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

8.1管理目标

8.2管理措施

8.3现场管理

8.4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

9.5减少扰民和环境保护的奖惩办法 第十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 10.1冬季施工措施 10.2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 施工组织机构 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

12.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 12.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后) 第十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3.2施工总平面布置

13.3平面管理措施 13.4临时建筑表

施工现场施工临时占地及临时建筑表如下: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首先,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部署,以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的劳

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工程在合同工期内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成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阅,对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后,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的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技术文件,确保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除遵守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外,还参照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并结合了我公司在施工方面的成功经验。 1.2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项目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技术、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编制的。其遵循的技术规范如下:

1.《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2.《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项目招标答疑》 3.《XXXXX高切坡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BJ94—2008)

6.《硅酸水泥、普通硅酸水泥标准》(GB175—1999) 7.《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01—2012)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104—2011)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2003) 14.《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5.《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2)

1.3编制原则

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合理组织施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工期、效益和安全,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设备、人才的优势,竭诚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1、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力求均衡生产。

2、科学布置、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3、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突破重点、难点工程。

4、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和方法。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确保工期、质量和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精打细算,降低成本。

8、文明施工,保护环境。1.4实施目标

我们将全面贯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精神,科学化、规范化的进行项目管理,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以强有力的技术管理手段,促进施工顺利进行。为此,特制订如下目标:

1、质量目标

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杜绝质量事故,确保达到合格标准。

2、工期目标

确保本工程在180日历天内完成。计划开工时间:2013年12月1日,竣工时间为:2014年5月29日。中标后具体以监理下发的开工令为准,施工进度计划适当以开工令调整。

3、安全目标

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发生,轻伤事故率小于2‰人/月,实行目标管理,创建安全达标工地。

4、环境保护目标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树立全员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污染,自觉保护市政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文明施工目标

现场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2和文明施工达标工地标准进行目标管理,创建文明施工工地。工程中标后,立即根据科学的现场总平面管理方法,制定高起点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现场干净、整齐有序,标识清晰明确,施工操作有序,保安措施坚强有力。

6、工程合同履行目标

认真执行合同各项条款,坚持诚信的原则处理各种问题,同业主精诚合作,共同保证合同的圆满履行。

第二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XX,防护治理面积14000平方米。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桩板式挡土墙、格构锚杆、植被护坡、截排水等。

其中桩板式挡土墙采用60根抗滑桩,抗滑桩尺寸为1.5m×2m,中心间距5m,A型桩22根,桩身长15m,埋深6m;B型桩38根,桩身长18m,埋深7m。挡土墙上坡面采用混凝土格构梁+锚杆+铺植草皮,坡比1:1.5,沿坡面布置锚杆及混凝土格构梁,锚杆采用φ28无粘接锚杆,锚杆间距2m×2.5m,格构为矩形2m×2.5m布设,格构梁尺寸为400mm×400mm,每20m设置一道伸缩缝。两头开挖后坡脚砌筑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墙高10m,埋深2m,用MU30毛石、M7.5水

泥砂浆砌筑,挡土墙每隔20m设置一道伸缩缝。抗滑桩及坡底挡墙外侧设置排水沟,沿坡顶设置截排水沟,排水沟沟底排水坡度不小于0.5%,截排水沟接入已有排水系统。

第三章 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3.1坡面土石方工程

该工程土石方施工主要是对桩板挡墙支挡线以上削坡,对支挡线以下进行切坡平基。切坡平基土石方量约4000余方。

1、削方、平基程序:在抗滑桩开挖前对支挡线以上进行削方放坡→待抗滑桩浇筑后,同桩间挡板同步进行支挡线以下切坡平基施工。

2、削方、平基方法:从上至下,从内到外,分层分段进行切坡平基施工。土方及松软岩石采用挖掘机直接进行开挖,对较硬石方采用挖掘机带液压破碎锤进行破碎。

3、土石方运输:采用挖掘机装碴,由自卸式汽车运碴至5Km以外业主指定的弃碴场进行倾倒。3.2桩板式挡土墙工程

1、桩板式挡土墙要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抗滑桩位置坐标详见总平面图标示。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滑坡进行再勘察过程对待,及时进行地质编录,以利于反馈设计。

2、桩板式挡土墙施工包含以下工序:施工准备→桩孔开挖(跳桩开挖)→护壁→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桩身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养护→支挡线以下分层削

方平基施工→桩间挡板进行施工。

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桩,具有施工简便,无需特殊机械设备的特点,主要施工内容为基坑开挖及护壁,钢筋笼制作安装,灌注桩体混凝土等。松散层内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钢筋混凝土护壁,每开挖1米,及时浇筑一节护壁,每圈护壁的纵向钢筋在底部多预留300mm,与下一圈护壁的纵筋搭接,设计采用C25混凝土。按设计要求捆扎焊接钢筋笼,用机械(吊车)吊装于基坑内,采用搅拌机制拌混凝土,使用溜槽和串筒输送混凝土至井下,进行桩体浇筑。

3、施工准备

(1)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选用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和质检单。钢筋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污染和锈蚀,使用前应进行测试并清除锈蚀、油污,并保持清洁直至浇筑完毕。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42.5级。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准备好备用发电机,以防停电对施工造成影响。

(2)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为便于出碴,可视情况采用扒杆或用万能杆件拼装成龙门架,配备提升卷扬机等提升牵引设备。

4、桩井开挖

(1)桩孔采用以人工开挖为主,开挖前应整平孔口,孔口应有明确施工安全标志,并做好桩区围墙和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在雨季施工时,孔口地面上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堰。

(2)抗滑桩的开挖两侧向中间的顺序施工,采用间隔方式开挖,按奇、偶编号将抗滑桩分成两批,第一批抗滑桩浇筑完毕后再开挖第二批桩的桩井;原则上以人工开挖为主,孔口作锁口处理。严禁使用放炮的开挖方式。

(3)根据岩土体的自稳性、可能的日生产进度,经过计算确定一次最大开挖深度。以1m/天为宜。开挖的弃渣可用1t以上的卷扬机吊起,每次不得超过0.2m。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吊出后应立即运走。

(4)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仔细核对滑面(带)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如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报告,及时变更设计。实挖桩底高程应会同设计、勘察等单位现场确定。 (5)井内通风排烟 桩孔挖至一定深度后,为改善井下的施工环境,在井口

3应有通风设施。一般做法是在井口安设一台通风机,通过胶管(软管)下井下送风。

(6)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当坡体的富水性较差时,可采用坑内直接排水,当富水性好,水量很大时,宜采用桩孔外管泵降排水。

5、桩孔护壁

松散层内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钢筋混凝土护壁,每开挖1米,及时浇筑一节护壁,每圈护壁的纵向钢筋在底部多预留300mm,与下一圈护壁的纵筋搭接,设计采用C25混凝土。护壁的施工参照护壁结构图。

6、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的主筋、箍筋等应按品种、规格、长度编号堆放,以免造成弯曲和错用。钢筋笼放入桩孔时必须有保护层垫块。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可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按要求进行,钢筋笼尽量在孔外预制成型,在孔内吊放竖筋并安装。孔内制作时必须考虑焊接时的通风排烟。抗滑桩主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同一截面接头数不超过50%;箍筋、拉筋与主筋点焊,主筋束筋需点焊在一起。竖向主钢筋或其他钢材的接头应避开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处。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纵横钢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靠,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移动走样。

7、桩身混凝土灌注 (1)灌注前准备工作

铺底为减少井内渗水,保持清洁,用同级混凝土铺底20cm。 压浆在护壁有裂纹时应布眼压浆,以加强桩的抗滑力。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护壁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清理桩孔,清除孔底残渣、杂物等,严禁孔底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封底和浇筑桩身混凝土,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2)灌注混凝土

抗滑桩混凝土等级C30。一般采用坍落度为13-18cm左右的软练混凝土,砂率45%左右,水泥用量大于370kg/m3,水灰比小于50%,用砂应采用中粗砂,中粗砂粒径0.3~0.5mm,含泥量

混凝土配合比,并将配合比试验资料报监理人审批,按规范要求送检。混凝土试块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拌制100m3取样三组,每组三块,试块尺寸150mm×150mm×150mm。

将拌合好的混凝土运至桩井附近,使用溜槽和串筒输送混凝土至井下。浇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应在1m-2m之间,以免混凝土骨料分离和粗骨料损伤钢筋,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振动棒应插入下层50cm左右,以清除两层之间接缝。

当孔底积水厚度小于100mm时,可采用干法灌注;否则应采取措施处理。桩身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一般不留施工缝。桩身混凝土,每连续灌注0.5~0.7m时,应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一次。对已浇注完毕的抗滑桩应及时派专人用麻袋、草帘加以覆盖并浇清水进行养护,养护期7天以上。

8、桩的质量检查包括原材料质量、孔位偏差、桩身断面尺寸、孔底高程、孔的偏斜、桩周土与滑带土、钢筋笼焊接、钢筋笼制作、混凝土试块强度、桩身质量。桩顶高程等,检查方法为目测、尺检、测量、取样试验等。成桩深度、锚固段长度和桩身断面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桩孔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由施工、监理会同验孔,并结合滑动面实际情况确定孔底高程。桩的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每根桩都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浇注混凝土前,沿钢筋笼内侧四角布置四根声测管(管内径50mm),声测管每1m间距设一固定点,牢固绑扎在定位钢筋上。检测应由具备建设部颁发的检测资质证书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9、抗滑桩的施工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

监测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当滑坡出现险情、并危及施工人员安全时,应及时通知人员撤离。

孔口设置有围墙,用以防止地表水、雨水流入。严格控制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人员上下不可用卷扬机和吊斗等设施。使用软梯和安全绳。孔内有重物起吊时,应有联系信号,统一指挥。升降设备应由专人操作。

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宜超过2人同时作业。

干法灌注混凝土时,随时检查串筒或导管是否畅通,其底口与混凝土面的距离应保持1m以上,以确保混凝土能顺序下落。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查井下空气质量。当井下氧气不足或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均应使用通风设施向作业面送风。井下爆破后,必须向井下通风,炮烟粉尘全部排除后,方能下井作业。

井下照明必须采用36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点世故。

做好桩施工记录。抗滑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各种施工和检验记录。对于发生的故障及其处理情况,应记录备案。

10、挡土板施工,为避免挡土板内力过度,挡土板应在抗滑桩浇注拆模完成后施工。在抗滑桩上植筋,施工流程为:定位→钻孔→清孔→钢材除锈→植筋胶配制→植筋→固化及保护→检验。挡土板受力钢筋通过焊接与植于抗滑桩中的钢筋连接。有关钢筋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抗滑桩顶部圈梁的施工,桩身部分伸出桩顶550cm的钢筋与圈梁钢筋笼焊接,每20m设置一伸缩缝,施工技术要求同抗滑桩。3.3格构锚固工程

1、锚杆

施工工艺流程:确定锚杆孔位→开挖清理地基面→搭设工作平台→安放钻机→钻进成孔及制作锚杆→清孔→安放锚杆→浇注砂浆→封头。 (1)确定孔位:由专业测量人员按图准确定位。

(2)安放钻机:用潜孔钻机成孔。钻机安装周正、稳固。主轴倾斜角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对位应准确。

(3)钻进成孔:注意观察纪录裂隙位置。

(4)锚杆制作;按设计尺寸制作好锚杆,计算好尺寸,钻孔时应保留有足够长的有效锚固段。

(5)清孔:钻进终孔时,应停车冲孔5-10分钟清孔。

(6)及时安放锚杆,以免时间延长造成塌孔。如遇塌孔造成锚束下不到底时,应拔出锚杆,用钻具重新扫孔后再下锚杆。

(7)灌注砂浆:锚筋安放好后,应立即下灌浆管至孔底,按配合比配制砂

浆,从孔底开始压浆至孔口返浆。灌浆压力应保持在0.2MPa以上。随盘取样作试件,并及时脱膜养护送检。 (8)封头。

2、格构

(1)格构施工前应人工在坡面上开挖槽模,格构嵌入坡面200mm。 (2)格构钢筋网在坡面上现场编制,节点、交接处应焊接或绑扎牢固。 (3)格构浇筑前,必须将锚杆固定在钢筋网上,施工时还应注意交点处砼的浇筑,钢筋密集,应仔细振捣密实,保证质量。

(4)格构锚梁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观上平顺、美观,无蜂窝麻面。 3.4挡土墙工程

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挡墙基础开挖→挡墙基础安砌→墙身安砌→墙背土回填及反虑层堆放→墙体勾缝及表面加工→墙背边坡夯填、整形→养生。

2、施工技术要求

(1)挡土墙采用人工砌筑,石料必须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没有裂缝且大致方正的新鲜或微风化岩石,块径不小于20cm,且必须有一个用作砌体表面的平整面,不允许使用薄片、条状、尖角等形状的石料,条石强度为MU30。砌石前,必须进行测量放线,沿轴线每5~10m设木桩一排,桩上标明砌石设计高度,坡比、对角线挂上线,作为砌石标准,以控制砌石断面。

(2)浆砌石砌筑前应将石块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状态。砌筑时应相互交错,条石嵌紧,不得有通缝。挡土墙应从基座开始,由下而上分层分块砌筑,座浆饱满,形成整体。砌筑后必须在12~18h内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d。 (3)砌筑用砂浆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砂的质量应符合《浆砌石施工技术规定》。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的强度规定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水泥砂浆的配合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4)砂浆施工拌和要均匀,采用机械拌和时不得小于2min,人工拌和应先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三遍至色泽均匀方可使用,不得将水泥、骨料和水同时混合拌制。

(5)挡墙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保持基坑和边坡坡面干燥。 (6)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施工。

3、施工方案 (1)明挖基坑

土质基础主要用机械(履挖)进行开挖,铺以人工修整成型:石质坑采用手持风钻钻破,人工清理、抬运。在距基底10~15cm,用人工准确修凿至标高,倾斜基底不得以填补方法筑成斜面。开挖成型的基坑如遇雨天,在坑内设排水沟,集水井疏干积水,保证基底无浸泡。 基坑成型时埋入深度,基底地质情况均需复核,不符则应采取措施,拒以施工。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浸泡,以免削弱基底承载能力。一般土质基坑,挖至接近标高时,宜保留10~20cm的厚度,再基础砌筑前突击挖除。 (2)砌筑墙体

墙体砌筑均采用挤浆法分段、分层错缝砌筑,应坐浆密实,严禁将浆砌在砌体外表而砌体内部包夹干砌片石。伸缩缝每20米设置一道,且凡地质、地形、墙高及基底应力变化较大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在墙身设置泄水孔,泄水孔按设计要求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于地面0.3米,下排泄水孔周围底部应铺设0.3~0.5米厚的粘土隔水层并夯实,以防止台后水渗入基础;泄水孔在墙身断面方向有5%的向外坡度,以利于墙后渗水的迅速排出,不得有堵塞现象。在墙背后30cm范围内应采用具有反滤作用的粗颗粒透水材料回填。

A.基础:

①石质基底应清理干净松散岩层,浇水湿润后坐浆砌筑;土质基底直接坐浆砌筑。

②地面线以下部分可不修凿镶面石。

③基础砌出地面后立即回填夯实,并作好顶面排水、防渗设施,以防基底被浸泡、软化。

④基础应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做到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

B.墙身:砌体分段位置设于沉降缝处。砌筑前先将沥青木板按设计结构断面

和坡度置于沉降缝位置,计算层数选好用料,以控制平面高度。砌筑墙身先挂线于沉降缝木板上(根据选好的用料高度),从砌体转角部分开始安砌,首先安砌角石,再按顺序安砌镶面石。镶面石采用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方式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石砌筑好后,方能填筑腹石。填筑腹石时先在圈内低部铺浆,然后选择石头进行试放,较大石料的大面为底,较宽砌缝用小石块填塞。试放好后用小锤击打石料挤浆,将砌缝砂浆挤紧,不留孔隙。砌筑时注意砌缝的互拉交错、交搭,砂浆密实,砌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定位砌块表面缝宽度不超过4厘米。砌体表面占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大于7厘米,两层间错缝不得小于8厘米。

②填腹部分的砌缝宜小,在较宽砌缝中可用小石块塞填。

③块石砌筑可不按同一厚度分层,但每砌成70~120厘米的高度应找平一次。段内两段相接外的竖向错缝,不得小于8厘米。

C.养生

对于M7.5浆砌片石的养护应注意在M7.5浆砌片石砌筑完成后,应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当M7.5浆砌片石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载。

D.回填土、勾缝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墙基、填方墙基有效搭接,填之前先清除坡面杂物、植被。墙后回填要均匀,摊铺要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逐层填筑,逐层碾压夯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不容许向墙背斜坡填筑,以防止墙后背积水让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压实时应避免墙身受较大的冲击影响,临近墙背1米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使或操作;在靠近挡墙墙顶内侧处应使用不大于1吨的小型振动夯实机械夯实填土,不应采用重型设备碾压,一面碾压时重型设备的重量使墙背压力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增加,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0%。在小型打夯机具可操作部位以蛙式打夯机或冲击式打夯机压实,其余部分人工夯实并达到压实度要求,墙身砌筑完成即可勾缝,采用M7.5砂浆勾平缝,力求美观自然。沉降缝中需要填塞沥青杉木板,填塞深度均不得小于15cm,以满足防水要求。 3.5排水明沟工程

1、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基槽开挖→基底清理→片石砌筑→检查、验收→回填→勾缝。

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利用提供的测量控制网,定出水沟的中心线,在该位置打上标有桩号的木桩并测出桩顶标高,作为水沟施工时的轴线。 (2)开挖土石方

采用人工开挖。组织工人按测量人员的放线开挖水沟,每6个工人一组,每15~20m一段。每段所开挖的土石方统一堆积在一处,当天开挖的土石方当天应运走,严禁积压堆放。 (3)片石运输

片石经施工入口运至片石堆料场,由人工搬运至排水沟各施工段。施工技术人员应作好供料计划,既要避免材料供应不足,而造成工人怠工,也要注意施工场地狭窄,材料堆积过多,而造成施工不便,同时也增加不安全因素。 (4)截、排水沟砂浆砌片石铺砌施工

A、土方开挖后,根据放线后的水沟大样段面进行片石砌筑。砌筑用的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配制。砌筑时片石间距一般控制在1~2cm左右,使片石能被砂浆充分包裹。砌筑表面必须紧靠着所拉的线,以确保其表面平整。

B、浆砌块石采用挤浆法砌筑,先铺底层砂浆并打湿石块,安砌底层。分层平砌大面向下,先角石,再面石,后腹石,上下竖缝错开,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0cm,面层石的垂直缝应用砂浆填实饱满,不能用稀浆灌注。厚大砌体若不按石料厚度砌成水平时,可设法搭配成较平的水平层。块石镶面时,为使面石与腹石连接紧密,可采用丁顺相间,一丁一顺或两丁一顺的排列。

C、勾缝应先清理缝槽,用水冲洗湿润,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不应有瞎缝、丢缝、裂缝及粘接不牢的现象。 (5)注意事项

A、砌体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B、开挖后,要把基底夯实后再进行结构施工。

C、水沟施工时,注意衔接顺畅,做到沟底平整并有一定的粗糙,以利于排

水。

D、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沟底不得有杂物。

E、无论何种型式的水沟以1m长度为渐变段,均匀过渡,并力求顺畅。块石砌筑前应洗刷干净。

F、砌块石时,应注意纵横缝互相错开,每层横缝厚度保持均匀。未凝固的砌层,避免震动。

G、砌块石时,基础敷设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用较大块石,分层砌筑,每层厚约250~300 mm,每层由外向里,先砌面石,再挤浆塞实,铺灰座浆要牢实。

H、须勾缝的砌面,在砂浆初凝后,应将灰缝抠深30~50 mm,清净湿润,然后填浆勾阴缝。

I、砌筑工艺总的要求为:平(砌筑层面大体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实)、紧(块石间必须靠紧)、满(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 3.6客土植草

施工流程:清理坡面→换填种植土→格构内满铺草皮→养护。施工前对格构内坡面进行客土处理(客土20cm),并保证坡面平顺,并验收合格后再种植草皮。在铺设过程中草皮应以竹钉固定在坡面上,防止草皮脱落,绿化后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并且要求草皮与格构面齐平。铺种草皮后,应加强养护管理,定期施肥、除杂草、浇水、修剪以及补种,直至草皮成长覆盖整个种植区域。设置绿化作业区域警示标志,注意垃圾有污染必须及时清理干净。

第四章 施工部署

4.1主要施工机械及进场计划

按照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计划和料具需用计划并进行组织和准备工作,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组织进场。拟投入本标段的机械及进场计划表(见附表一) 4.2主要材料及进场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和施工图预算的材料分析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和堆场面积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提前储备材料用量。材料部门会根据材料品种建立采购主渠道,然后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分批组织进场。主要材料及进场计划详见附表二。 4.3劳动力计划安排

1、建立工地领导机构:

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工地领导机构的人选和名额。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置选人的原则,建立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工作效率高的工地领导机构。

2、建立精干的施工队组:

按照工程实施的目标并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组织精干的施工队伍,确定各个施工作业队的编制和劳动力配备。

3、集中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教育。

4、提前做好农忙、节假日的劳动力组织工作:

选用节假日、农忙期间不离场的施工作业队伍,确保节假日、农忙期间的正常施工。

5、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

按管理系统逐级进行交底,落实施工计划和质量安全责任制,交底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各项安全、文明、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降低成本措施;质量计划、施工操作工艺标准和验收规范等。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6、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计划安排表(见附表三)。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为完成工程质量目标,我单位将委派具有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公司的控制、领导下,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严格按照GB/T19001-ISO9001模式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服务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履行对业主的承诺,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 5.2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按照图纸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自始至终处于有序受检状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上述目标,特对该工程采取如下措施:

1、落实项目质量的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公司各职能部门为监督的两级质量管理体系,狠抓项目质量管理,强化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项目经理部及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控制,除此外,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单位直接委派质量管理工程师,确立质量有一票否决的权利。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每周召开质量工作会议,检查分析质量保证措施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控目标。

(2)建立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在施工人员中全面开展质量管理知识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职工把质量摆到首位,以“创名牌”、“出精品”工程质量赢得社会信誉。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师是技术负责人,项目各部门按公司质量手册赋予各自的质量职能、责任及权限,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活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并采用风险工资制等经济手段来辅助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

A.项目经理质量岗位职责

①负责质量方针和项目创优质量目标在本项目质量工程的贯彻落实。

②负责项目执行企业质量体系文件,实施企业质量手册和执行项目质量计划,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③建立项目各级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使建筑施工生产和服务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④完成企业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⑤组织项目开展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活动,推行样板制工程,支持专职质检人员的工作,主持质量分析会,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⑥每月组织一次项目质量检查和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检查,针对主要问题,亲自组织攻关,对重大问题负责及时上报,以得到妥善解决。

⑦安排施工前的质监审报,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竣工质量验收。

⑧负责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协调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B.项目总工质量岗位职责

①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主持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的编制,负责特殊工程的技术交底和组织实施,负责本工程质量计划和质量文件的实施及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当有更改时,负责更改后的质量活动控制和管理。

②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各项技术规范、规程,组织实施企业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奖罚条例,并在施工中严格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③对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开展QC活动和创优工程活动,对交工工程质量的好坏负有直接的技术责任。

④主持所管辖工程的质量工作,主持重要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质量交底,以及工程重点控制(轴线)网的测量,复查、审定和核准工作。

⑤及时掌握工程的质量情况,对质量好的先进典型要及时推广,对违犯施工程序和操作的现象有权随时制止,严重时责令其停工。

⑥支持质检人员的工作,主持每月一次的质量检查,组织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组织开展质量检查、互检、交接检、隐蔽、预检及结构验收工作,检查督促样板工程落实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中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制定纠正措施。

⑦检查督促落实质量记录情况及质量评定资料的整理情况,参与单位工程质量评定、验收。

C.质量工程师质量岗位职责

①认真做好质量评定工作,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对项目质量进行跟踪管理,提出质量标准,督促施工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②督促实施质量技术措施,参加技术交底、设计交底,对违反规范、规程,严重危害工程质量的行为发出整改单,限期整改。重大的质量缺陷,向技术负责人反映。

③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掌握质量信息,做好检查评定结果的信息反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监测评定,并进行跟踪管理。

④做好施工前的质量交底工作,对质量工作应有计划、落实、检查、督促、评定。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部位排出质量管理重点,并落实实施。

D.工程部质量岗位职责

①负责编制项目施工生产计划,对施工进行安排部署,保证按工程总控计划实现工期目标。

②实施工程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公司《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计划,按照规范、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检验与控制,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优。

③负责管理评审、质量记录、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统计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要素文件的贯彻实施。

④工程成品保护管理,做到职责到人,保护措施到位。

⑤搞好劳动力管理,及时调配人力资源,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⑥在经理领导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进度负直接责任,调配人力、物力、保证按图纸和规范施工,负责审核整改措施和质量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⑦按“质量第一,确保安全,促进生产”的原则,指导现场施工。

⑧负责现场施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实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对违反操作规程的班组和个人有权及时纠正和制止,严重时责令停工,严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⑨负责回访保修的组织管理工作。

E.技术部质量岗位职责

①编制专项计划,包括质量检验计划、过程控制计划、质量预控措施等对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指导与控制。

②负责执行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收集管理,确保施工资料与工程进度的同步。

③参加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分析会,制定、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

④组织施工规范、规程、质量计划、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措施的交底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认真检查落实情况。

⑤负责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和技术复核记录,经认定全部符合技术质量要求后,签证。

⑥负责协助副经理,质检人员检查、督促“三检制”、“样板制”。

⑦协助项目总工开展TQC小组活动,对没有样板的工序和未按样板操作的工序,必须及时坚决制止施工。

F.物资部质量岗位职责

①对进场的料具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存放,并做好保管和防护工作。

②严格按物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确保物资采购质量。

③组织对工程物资的验证,确保使用合格产品,对进场的各种物资设备必须按质量标准和发货单进行检验和验证。

④如实填写物资凭证,保管好各项质量记录,负责采购资料及验证记录的收集、整理。

⑤应熟悉掌握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标准,供料时必须提供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报告、复检报告。

⑥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件不得进场,对由供应不合格的材料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材料人员承担直接责任。

⑦已进场、进库材料做好标识,坚持领、发料制度。

G.质安部质量岗位职责

①监督检查质量计划的落实情况,执行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②组织检查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参加或组织重要部位的预检和隐蔽工程检查。

③组织分部工程的质量核定及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

④针对不合格品发出“不合格报告”或“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并监督检查其落实。

⑤负责定期组织质量讲评、质量总结,以及与业主和业主代表、监理进行有关质量工作的沟通和汇报。

⑥建立检查日记,记录施工质量情况,对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的施工行为有权制止,认真填写违章台帐,对制止和整改无效的有权越级上报。

⑦协助资料员审查工程施工资料。协助副经理检查,督促“三检制”、“样

板制”。对没有样板的工序和未按序操作的工序,必须及时坚决制止施工。

H.测量人员质量岗位职责

①熟悉施工图纸及一系列有关文件,编写或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②对所测工程的测量成果负责,并对测量成果进行整理、保管。

③按测量程序实测,发现图纸、施工测量卡片及测量成果有问题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④紧密配合施工人员的工作,向工长进行测量交底。

⑼计量员质量岗位职责

负责项目所用计量设备、器具的按期送检,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并对检定状态进行标识,并做好计量设备、器具的各类台帐。

I.施工员质量岗位职责

①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规程、施工工艺标准组织施工,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

②安排施工任务时,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在交底书上办理交接人签字手续。

③组织班组内自检、互检,组织工序的交接检验工作,组织隐蔽工程的检查和分项工程的评定工作,并对检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④对有关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技术负责人或专职质检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⑤对班组QC小组活动负责,并定期检查对活动的情况记录。

J.资料员质量岗位职责

①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规范、规章制度。

②负责工程项目全部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移交。

(3)加强质量监督,严格行使质量否决权,对违犯国家规定,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符合验评标准的单位工程和人员,有权行使停工、罚款或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对于达不到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分项工程,决不迁就从事,上道工序不符合质量标准,未经验收检查,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坚持奖优罚劣,由领导及有关部门向项目部签订质量目标责任状。 (5)组织实施IS09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严格按体系文件要

求运行,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

2、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

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对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各专业工长对所管分部分项工程负责,施工人员对操作面和工序质量负责。 (2)建立质量例会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星期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当日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评议,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作出整改。分析会可与生产调度会一起召开。要求通过质量例会的召开,提高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3)建立定期质量检查制度

各职能科室根据项目质量检查控制程序每周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由项目总工组织召开分析会。在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时,要特别注重工序质量检查,因为他是最具体、最直接的环节。 (4)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总工在开工前对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进行技术质量总交底,并组织各级人员熟悉图纸,了解方案,掌握技术操作要领,明确质量要求;工长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主要工序应有书面交底。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5)实行分部分项质量预控管理

施工前按该工程总体质量要求分解编制“总体质量预控计划”、“分部分项优良率预控计划”。质量预控计划下发项目工地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确保分部分项优良率满足优质工程要求。

(6)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持证挂牌上岗制度。 (7)认真实施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

工程施工中,结构要求高,每一个重要部位,事先要做出施工方案,经论证,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签字后方可实施。 (8)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方案记录,隐蔽工程要由工长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好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9)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度

工程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样板经各方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10)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的钢筋、水泥等各类材料需具备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分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 (11)施工挂牌制度

主要工种如钢筋、砼、模板、砌石等,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行挂牌制度,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并做出相应的图文记录。作为重要的施工档案保存。现场不按规范、规程施工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2)质量否决制度

对不合格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追究班组长的责任,不合格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追究工长和项目经理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工程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3)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力求真实和详尽。各类现场操作记录、材料试验记录及质量检验记录等要妥善保管,特别是各类工序接口的处理,应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况,理清各方责任。

(14)有关工程技术、质量的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工程文件资料员收集、整理、保管存档,做到工程技术、质量保证资料及验收资料随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15)培训上岗制度

工程项目所有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因无证指挥,无证操作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除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外,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16)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发生质量事故,马上向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现场检验及保护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事故等级逐级上报,同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负责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现场质量监控 (1)工序监控

A.工长应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根据设计内容和施工规范要求向施工队进行详尽的书面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规范规定、试验取样要求、质量验评标准、有关技术措施等质量控制要素。

B.工长应组织和督促施工队有关人员,在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工序的关键环节,随时进行质量检查。质检员应在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检方法进行过程质量监督。

C.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工长应严格按照国家检验评定标准,组织施工队进行自检评定,并详实填写“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当评定结果达到预定要求后,由工长向专职质检员申请检验核定。专职质检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检验评定标准对分项工程进行核定验收。质检员在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对不合格工序应责令整改直到合格。

D.对于钢筋、砼等将被下道工序永久性覆盖难以复查的分项工程和工序,应由项目副经理负责联系甲方、监理、设计和专职质检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E.对于关键工序,工长和质检员应在工序施工过程中针对工序关键点,实施分步重点监控,并详实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工序完成后,项目副经理组织检验评定,工长详实填写检验评定表,达到预定要求后,由项目专职质检员进行核定验收。

F.当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均己合格验收后,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分部验收,由工长组织施工队进行初验,并认真填写“分部工程检验评定表”,合格后由项目经理和专职质检员进行核定验收。项目自评达到要求后,由项目经理联系质监站、甲方、监理、设计等单位共同验收。

G.当所有分部工程都完成后,单位工程的验收按照当地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对单位工程检验程序进行验收。 (2)材料检验

A.检查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等级和数量是否符合采购和定购合同。 B.检查材料外观质量,看外型尺寸和特征是否符合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否有污染、破损、锈蚀、变质和混有杂质。

C.检查有无质量证明书等原始材质,除此外,还应向分供方索取说明书。 D.一些能直接初步验证性能的材料,应现场抽样检查。

E.对于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物资(如钢材、水泥、模板等)、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的物资以及直接影响工程观感质量的重要物资,应由材料管理员协同项目试验员现场抽取样品送实验站进行试验。

F.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

本工程所使用的各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构配件均应三证齐全,试验到当地质检站指定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3)试验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编制工程项目的试验计划,用以保证事先识别和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据此组织安排试验工作。

A.砂浆拌制为现场附近集中搅拌,为了确保砂浆的强度等级,根据原材料、运输距离和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进行正交设计方法,并试配确定最优配合比。

B.现场拌制砂浆必须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严格计量并应严格按“砂浆质量控制标准”的有关规定来执行,施工前做好上料系统的计量校验,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器具应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并保持灵敏、可靠的良好工作状态,并定期校核检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计量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C.骨料的含水率测定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砂浆拌和物必须搅拌均匀,拌和程序及时间通过拌和试验确定,对拌和砂浆由检验人员在搅拌地点检验稠度,每班不少于1次,并做好记录,搅拌站各生产班组应认真做好生产日期详细记录有关材料的质量

检验结果应用情况,设备和仪表的检查维修及工作情况,以及砂浆的质量检验结果。

D.砼拌制为现场附近集中搅拌、泵送砼,为了确保砼的强度等级及可泵性,根据原材料、砼泵输送管径、泵送距离和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进行正交设计方法并试配确定最优配合比。

4、确保工程质量创优的技术措施

过硬的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要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设置工序管理点,实行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是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加强各专业队的配合,现场所有施工队,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工序之间进行交接配合默契。所有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一次成活,一次成优,减少不必要的返修返工。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

A.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参加图纸会审,接受设计院的设计交底,了解设计人意图和业主需要,掌握工程结构特点和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

B.根据该工程结构形状,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并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实施。

C.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及工程的结构特点,结合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及机械设备、周转料具装备条件,按保证质量,方便施工进行统筹考虑,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D.对主要施工部位,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编制施工工艺文件,由企业的总工程师进行一级交底,项目工程师组织二级技术交底,并指导项目部技术部门完善三级交底。

E.编制外加工、外购件需用量计划,并协助编制工程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石块)、地方材料和市场采购物资的需用量计划。

F.编制成型钢筋、各种构配件、现浇砼需用量计划,并提高有关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

(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A.材料及设备的采购

加强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的构件管理,进入现场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齐,数量要清,并作好标识记录。做到进场的材料和设备有合格证,手续齐全,物证相符。未见到材质单、合格证、复检报告的材料,不得预先用于施工。钢材、砼外加剂不仅要有合格证件,而且还必须进行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发现后坚决清除出场,并追究责任。

B.施工班组的选择

选择有经验,有技术,敢于吃苦攻坚的施工班组作为一线施工队伍,及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并组织足够的后备力量,特殊工种人员一律实行持证上岗。

C.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预控,加强工序交接,三检制度,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内容,不予验收。隐蔽工程未经业主、监理有关人员签字认可,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D.按分部分项工程对施工队进行书面的质量、技术、安全交底,书写施工部位、工期要求,施工难度、所用材料、配比及操作工艺,并严格按施工规范及验评标准,留制各种试块(件)送验。如:砼、砌筑砂浆强度试块,钢材焊接试件。

E.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坚持样板引路,以样板质量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样板质量必须经甲方、监理、施工几方同时认可。

F.单位工程隐蔽记录、技术复核、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必须与形象部位同步,真实准确反映单位工程施工情况。

G.采用流水作业,筛选技术素质高、管理水平强的专业施工队,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施工队做好自检,组织和参加施工队之间工序与工序自检,互检及交接检,实施“工序交接卡”(书面)制。

H.施工工长,专职质检员必须认真填写施工日记和检查日记。按单位工程记录当天施工部位,施工队主要工序操作人、质量情况、材料进场质量问题消项情况等。

I.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不得擅自处理,出现质量问题必须经甲方、监

理共同查看后,分析问题的大小再作处理。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在24小时内必须逐级上报。

J.把好质量关,把质量问题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K.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管理信息反馈体系,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信息网,重视施工过程中数据的收集、积累、整理、分阶段进行技术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施工工序全检制度

为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实行全检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时由专业工程师及质检员对各工序按规范要求进行全面检查,经检验全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各施工段、各工种相互配合措施 A.各施工段相互配合

根据工程情况,工程需设置不同的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工程项目在项目经理的协调下,由生产经理对各施工段的配合负责,根据各施工段的施工情况,进行生产材料、机械设备的统一调度,确保各施工段协调,流水施工。

①施工前由项目部根据工程量及实际情况,细化各流水施工段,对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要进行划分,组织突击队进行该部位施工,要抓住重点,推进全面工程的施工进度。

②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充分研究、讨论各种施工方案,选出最优的施工方案,同时通过技术例会、技术交底等形式,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清楚的知道施工方法及施工过程,做好技术保障。

③项目部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针对施工出现的问题研究出解决的方法为各流水段施工做好物资设备保障。

B.各工种相互配合

根据项目部的人员职责,各工种在生产经理的调配下,配合施工,每一工种在完成该工序时,需要考虑下一工序的施工方便,每一工序完成后,由

生产经理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员、生产班长、质检员对上一工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督促上一工序为下一工序提供优质的施工条件,下一工序施工时,需注意对上一工序的产品保护,通过上下工序的交接验收和产品保护促使实现各工种的相互配合。

①要求各个施工班组,要强化质量意识,所承担的施工任务要如期保质、按量完成,不得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加强竞争机制,实行奖罚制度。

②项目部要做好统筹安排,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各施工班组的积极性,确保各施工段按计划完成。

③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现代通讯工具、统筹计划网络等现代技术,加强整体规化和管理。 5.3质量奖惩

如项目部如期完成工程量,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单位给项目部结算价1%的奖励。否则,罚项目经理一万元,技术负责人及质检员各五千元。施工班按时完成工程,质量达标,单位给施工班组壹仟元的奖金。出现质量缺陷,扣除50%奖金,出现质量事故,扣除施工班全部奖金,施工班长及当事人各罚款伍仟元。

第18篇: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流程

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流程

一、发现地质灾害,通过群众报告,工作人员巡查报告。组织有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应急调查定性。2

二、组织有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查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厅、或者国土资源部审查通过,批准补助资金。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勘查,进行应急治理方案设计,并且获得审查通过。

三、根据通过审查的应急治理方案,委托有资质的招投标公司进行招投标。

四、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中标后,在有资质的专业监理公司的监理下按期限规定保质保量施工完成,形成竣工报告等相关资料,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审计,

五、请专业专家组进行初步验收。施工方根据初步验收结果,进行整改,请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最终验收。

六、完成资金支付,工程交付使用,资料整理存档。

第19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协议

甲方: 村委会(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村 组,户主 (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经专 家评估,确定出乙方属规划搬迁安置的户。为确保乙方人、畜及财产安全,甲、乙双方协议如下:

1、甲方为了乙方的生命、财产安全,乙方必须按甲方 规定的时限搬出隐患点居住。

2、根据《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 方案》规定个人应负担总费用的l0%,即12080元,乙方需 向甲方交l2080元整。由甲方统一规划选址并按每户60平米标准新建住房。

3、乙方在此期间不能将所属地质灾害隐患点房屋租赁、转让、买卖等。

4、乙方搬进新建房后,必须三日内清理自己原有隐患 点房屋内的财物,将原宅归还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处置。

5、本协议从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镇政府、国土局各执一份。

甲 方: 村委会(章) 负责人:

乙 方: (手印)

第20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关于落实当前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的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7月5日,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也对泸州市共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国土分局认真贯彻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针对近期出现强降雨天气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1、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7月5日下午,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分局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及时专题学习和贯彻省、市对近期暴雨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当前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分局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及区政府有关部门。

2、组建防灾机构和队伍。区分局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中心所所长为成

员,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另外前期区分局还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包括各股、室、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应急分队。

二是落实防灾措施

1、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在汛期各隐患点严格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汛期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汛期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汛期国土分局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要求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在30分钟内将灾情电话报告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区指挥部1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率领应急分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作出应急处置,并在2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应急处置结束后,5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

3、建立和执行汛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及险情巡查制度。区分局2012年汛期值班从4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均严格执行汛

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灾监测点监测责任人(人员)非汛期半月巡查监测一次,汛期每天至少巡查监测一次,雨天随时加密巡查监测。区分局、中心所不定期进行巡查。

三强化督查考核

1、明确防灾责任。7月5日,江阳区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根据研究和部署。对分局各股室、各中心所的工作责任、工作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要求、重申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制度以及前期签订的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内容。

2、加强督查考核。区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部门、地矿股对各中心所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要求国土资源中心所班子主要成员带领工作组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

下一步,分局将继续抓好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的建设,汛期遇有险情及时处理,落实好汛期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并造成损失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先进单位评比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012年7月5日

《县地质灾害搬迁治理工作汇报.doc》
县地质灾害搬迁治理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