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工作计划

2020-04-05 来源:工作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二o一一&8226;元月

第一章总 则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和资源不受损失,促进煤炭工作的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特编制我公司2011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矿井是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煤炭自然发火较严重。为了在发生事故抢救中减少失误,掌握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必要的伤亡,我们在根据以往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公司矿井实际情况,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重大事故: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矿井火灾事故;

3、冒顶事故;

4、透水事故;

5、运输事故;

6、供用电事故;

7、爆破材料爆炸事故。

对上述各种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1、在矿井中发生瓦斯(煤尘)爆炸、透水、火灾和顶板大面积冒顶等各种重大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

2、在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灾区以及抢救人员的救灾措施;

3、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为缩小灾区范围迅速而安全地消灭灾害所必需的器材、工具的数量,使用地点、使用方法和管理办法等;

4、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单位、部门及其领导人的任务、职责、联系方法与顺序。

由于井下作业地点分散,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地点都编入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因此,要求各单位在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制定具体的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

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每季度要结合处理各种事故的有关技术资料和预防各种事故措施中的有关规程、文件,对职工进行一次《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教育和学习,使之人人明白,做到心中有数。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救器佩戴使用的教育和训练,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起到自救防护作用。在新工人入井前,应由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负责组织熟悉所在工作地点的安全出口。

第二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一、预防

1、通风系统要合理,各作业地点要按规定配足风量,杜绝循环风、微风。

2、各施工单位要配备瓦斯检查员,加强对各作业地点瓦斯的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杜绝瓦斯积聚,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

3、加强巷道贯通及盲巷管理,保证两端的巷道内不积存瓦斯,并做好贯通时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矿井必须从生产技术管理上避免出现盲巷。

4、加强对局扇、风筒等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加强对爆破作业的管理,认真执行好“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性能的管理,建立合理可靠的供电系统,减少或消灭无计划停风。

7、通风机和巷道内电气设备要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8、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运转,并有备用电机。

9、加强井口检身,严禁带烟火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下井作业人员都必须携带自救器。

二、处理

1、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

2、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能正常运转,经市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5、组织抢险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爆炸事故发生。救援人员的矿灯要保证不失爆。

三、通风管理

1、因故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工作面无风,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组织将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到地面,并清点人数,严禁在井下等候。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5、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瓦斯情况,特别是上隅角的瓦斯情况。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检查的瓦斯情况必须随时告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并填写好瓦斯牌板,瓦斯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6、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情况。如工作面瓦斯达到1%时,禁止打眼,禁止装药放炮。并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切断电源,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7、瓦检员检查的瓦斯数据必须真实,牌板、手册、报表的瓦斯数据必须一致。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作好交接班记录。

8、瓦检员严禁空班漏检,严禁脱岗、睡觉。

第三章 煤(岩)尘事故

一、预防

1、井下掘进巷道,各运输转载点,都必须按规定安装防尘洒水除尘系统。

2、

各施工单位必须负责管好用好自己责任区域内的防尘设施,抓好责任区域内的防尘工作。否则,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者的责任。

3、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的规定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和放炮后都必须对炮点附近30米范围内进行洒水降尘。

4、掘进工作面施工完毕后,不得随意拆卸防尘设施。若需拆除时,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

5、施工单位必须按要求安装防尘水幕,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或水压不够,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

6、必须保证防尘用水供应量,水质必须符合标准,做到清澈、无腐蚀性。

7、必须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和分析,并认真作好记录;并验算井下各风流巷道的风速,防止风速过大而产生粉尘飞扬。

8、每一位入井人员都应采取具体的个人防护措施。

9、每旬安排人员对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道进行一次除尘。

二、处理

1、如发生煤(岩)尘爆炸事故,如作业地点发生瓦斯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

2、如发生煤(岩)尘爆炸事故,应立即向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汇报。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安排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经市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三、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撤人路线

幸存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到地面

避灾路线:

工作面→掘进巷道→地面

第四章 火灾事故

一、井下火灾事故预防

1、杜绝可燃物质在井下长期堆放;

2、检修机电设备留下的废弃物必需收出地面;

3、合理调配风量,减少漏风、微风,加强对井下可疑地点的检查;

4、必须使用阻燃电缆和阻燃风筒;

5、回采工作面在回风侧安设co监测探头,24小时监测采空区的自燃发火预兆;

6、制定避灾路线,以备发生火灾时,安全撤出人员;

二、井下火灾事故处理

1、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发现人应视情况进行处理:

(1)、井下火灾处理要严格执行“灭、救、撤、躲、报”五字方针,火灾面积不大时,采用直接灭火的方式将火扑灭;

具体地说可用灭火器、水浇灭火,用衣服或砂土将火盖住使其缺氧也可将火扑灭。

(2)、火灾面积大,采用直接灭火的方式已不能将火扑灭,应立即将受灾害波及区域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向矿值班室汇报。

2、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

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发火地点在主要进风巷道时,应考虑采取反风措施,是否反风由矿长确定。

三、井下火灾事故时撤人路线

避灾路线:

工作面→掘进巷道→地面

四、地面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1、预防措施

(1)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严禁有明火;

(2)井口检身房取暖只能使用防爆型电热取暖器;

(3)井口20m范围严禁大量堆放可燃物资。

(4)主要设备附近必须有防灭火设备,并能保证正常使用。

2、处理

(1)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发生火灾,应立即将井下人员撤出,停止通风机运转,防止灾害蔓延到井下。

(2)积极组织人员灭火。

第五章 顶板事故

一、顶板大面积冒落前期预兆

掘进工作面发生大冒顶前,会出现前期预兆,主要是:

1、工作面压力增大;

2、顶板掉渣;

3、工作面发出顶板岩石断裂声;

4、工作面大面积片帮。

二、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顶板灾害事故的预防

1、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预防冒顶和片帮伤人,找顶要设专人观山看顶。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

2、对破碎或不稳定的顶板要用长柄工具及时找下来,排除险情后方可作业。

3、临时顶柱要打在实底上,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永久支护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棚距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

4、井下人员应经常注意查看巷道帮、顶板,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处理,防止片帮、冒顶伤人事故发生。

5、处理放炮崩倒或歪扭的或断梁折柱的棚子时,应从外往里逐架进行。

6、安检员、班组长要加强顶板的管理工作。

7、加强巷道贯通管理,接近贯通时,要加固贯通点附近支护,防止大面积冒顶事故发生。

(二)顶板灾害事故的处理

1、如生产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在找顶后,应酌情用长腿支架或棚上垛支护法处理。大冒顶应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

2、如冒顶压住人员,现场人员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工程师和矿其他管理人员。

3、总经理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安排向上级领导汇报。

第六章 地下水害

一、透水预兆

工作面温度降低、煤壁挂汗、挂红(有锈水渗出)、煤壁松软潮湿,伴随有其他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涌出,工作面有臭鸡蛋味,现场工作人员流泪、流鼻涕等现象。

二、预防

1、工作面发现透水预兆,要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工程管理部及相关领导汇报。

2、怀疑有透水危险的工作面,必须制定探放水措施。本着“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打探放水眼前进,边探边掘,探到水后要将水排完才能施工。

3、制定避灾路线,以备发生透水时,安全撤出人员。

4、井下水仓和排水设施要满足排水的规定。

三、处理

1、发现透水预兆,应将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向矿值班领导汇报。

2、矿值班领导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工程师制定探、放水措施,探、放水后才能正常施工。

3、发生透水事故时,应将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向矿值班领导汇报。

4、矿值班领导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5、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四、避灾路线:

工作面→掘进巷道→地面

第七章 其它事故

一、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计划

(一)机电

1、一般规定

(1)矿井的主要通风机(主扇)应有两回路供电。

(2)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3)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

(4)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是矿用防爆型或矿用增安型。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1.0%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5)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电线。检修搬迁时,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该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6)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靴。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手柄等必须有良好的绝缘。

(7)井下配电电压

a.采、掘工作面、绞车等供电电压380v/660v。

b.照明、信号、电煤钻等127v。

c.远距离控制线路电压36v。

(8)必须备有井上、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示意图,电力、电话、信号线路平面辐射示意图,并做到每季度按情况变化进行填绘。图中应注明:

a.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设备、信号装置、通信装置的装设地点。设备的型号、容量、电压、电流种类及其它技术性能。

b.馈线的短路、过载保护整定值,熔断器和额定电流值及被保护干线和支线最远点两相短路的电流值。

c.线路电缆的用途、型号、电压、截面、长度。

d.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设地点。

(9)电气设备严禁超过额定值运行。

(10)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安标志”及安全性能,经检查合格并由检查人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11)接地保护

a.电压在36v以上的电气设备和带屏蔽护套的电缆等必须有接地保护。

b.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的电阻值不得超过2ω。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及之间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c.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一个总接地网。

d.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埋设在水仓中。

e.井下机电硐室应装设局部接地极。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也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f.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它就近潮湿处,可用直径≥35mm,长度≥1.5的钢管,管上钻20个直径5mm的孔,垂直全部埋入底板(或水沟深处)。

g.接地母线可用截面积50mm2或以上的铜线,或者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h.电气设备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或以上的铜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扁钢。

i.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他用。

2、电气设备和保护

(1)硐室外严禁使用油浸或低压电气设备。

(2)4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采用真空磁力起动器控制。

(3)配电点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检漏保护装置。

(4)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载、缺相、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5)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6)煤电钻必须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每班使用前进行1次跳闸试验。

(7)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

(8)轨道必须在井口附近进行不少于2处的集中接地。

(9)通信线路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3、井下电缆

(1)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专用回风巷中不应铺设电缆。

(2)电缆选用

a.应选用符合当地水平高差的电缆;

b.电缆接地芯线应有足够的截面积;

c.必须选用经检查合格并取得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

d.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电压等级符合要求,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的橡套电缆;

e.严禁使用铝芯电缆。

(3)电缆悬挂

a.主平峒、运输大巷等处应用吊钩悬挂;

b.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

c.悬挂间距不得超过3m;

d.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

e.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

(4)电缆的连接

a.电缆的连接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进行连接。

b.电缆芯线必须使用压线板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c.同型号电缆之间的直接连接时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并经浸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d.严禁出现明接头、鸡爪子、羊尾巴等连接。

4、矿灯的管理和使用

(1)完好的矿灯总数,至少应比经常用的总人数多10%;

(2)矿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编号、专人专灯;

(3)矿灯必须保持完好,凡出现电池漏液、亮度不够、电线破损、灯锁失效、灯头密封不严、灯头圈松动、玻璃破裂等情况的严禁发放。

(4)发出的矿灯应能保证连接正常使用1小时。

(5)使用矿灯人员严禁拆开、敲打、撞击矿灯。

(6)井下人员升井(地面领矿灯人员下班)后,必须立即将矿灯交回灯房,以保证矿灯能及时充电。

(7)矿灯实行考勤制度,一灯一牌,在每次换班两小时内,灯房人员必须把尚未还灯人员名单及当班入井人员人数报告矿值班室。

(8)矿灯必须装有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矿灯的采购必须认明有产品合格证、煤安标志的正规厂家的产品;

(9)矿灯房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并有良好的通风装置,清洁干净;

(10)冬季取暖只能使用隔爆型的取暖器,灯房和仓库内严禁烟火,并备有灭火器材,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灯具;

(11)充电装置应有可靠的充电稳压装置;

(12)房间内必须备有足够的中和电液用的溶液;

5、井下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

(1)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专职人员进行(专职电气维修工)。

(2)电气设备的修理和调整,一律实行工作票制度并有施工措施。

(3)高压停、送电的操作,可根据申请或其它可靠的联系方式,得到批准后,由专责电工执行。

(4)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5)失爆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6)矿井应每月对全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修,事前应编制措施报批。

(7)矿井每6个月对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负荷变化时应及时整定。

(8)固定铺设电缆的绝缘和外部检查,每季度一次。移动电缆每月一次。

(9)接地电网接地电阻测试每季度一次,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投入运行前必须测定。

(10)每次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记入专用的记录薄内。发现的问题,应指派的专人限期处理。

二、运输

(一)斜井提升运输

1、倾斜井巷内应安设跑车防护装置。

2、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

3、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

4、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阻车器。

5、在变坡点下方大略大于一列车长度的地点,设置能够防止未连挂车辆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器。上述挡车器必须经常关闭,拉、放车时方准打开。

6、轨道铺设符合平巷轨道运输中第十二条的要求。

7、托辊按设计要求设置,并保持转动灵活。

8、倾斜井巷上端有足够的过卷距离。

9、各车场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洞。

10、斜井提升时,严禁蹬钩、行人。

11、开车前打点挂钩工必须检查牵引车数,各车的连接和装载情况。车数超过规定,连接不良、超重、超高、超宽或偏载严重,严禁发出开车信号。

(二)钢丝绳及连接装置

1、新绳到货后应妥善备用,防止损坏或锈蚀。

2、必须保存好包括有出厂合格证、验证证书等完善的原始资料。

3、钢丝绳悬挂时的安全系数必须≥6.5。

4、钢丝绳必须每天安排专人检查一次。对易损坏和断丝、锈蚀较多的一段应停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钢丝绳检查记录薄。

5、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断面积与钢丝总面积之比达到10%时,必须更换。

6、以钢丝绳标段直径为准计算的直径减小量达到10%时,必须更换。

7、钢丝绳使用期间,断丝数突然增加或伸长突然加快,必须立即更换。

8、钢丝绳运行中遭受突然停车等猛烈拉力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将受力段剁掉或更换全绳。

(1)产生严重扭曲或变形;

(2)断丝超过规定;

(3)直径减小量超过规定;

(4)遭受猛烈拉力的一段长度伸长0.5%以上;

9、钢丝绳锈蚀严重,点蚀麻坑形成沟纹,外层钢丝松动时,不论断丝数多少或绳径是否变化,必须立即换绳。

10、钢丝绳的插接,其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00倍。

11、使用中的钢丝绳至少每月涂油一次。

12、矿车之间的连接,矿车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连接装置,并加装保险绳。

13、钢丝绳连接装置,在每次换绳时,必须用2倍于其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进行试验。

矿车连接装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2倍于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试验。

14、连接装置的性能指标和试验,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一十四条要求。

(三)提升装置

1、导向轮最小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不得小于80。

2、滚筒上缠绕的钢丝绳层数不得超过4层。

3、滚筒边缘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的高度,至少为钢丝绳直径的2.5倍。

4、滚筒上必须设有带绳槽的衬垫。

5、钢丝绳由下层转到上层的临界段必须经常检查,并应在每季度将钢丝绳移动1/4绳圈的位置。

6、在滚筒上固定钢丝绳,必须有特备的容绳卡绳装置,严禁系在滚筒轴上。

绳卡不得有锐利的边缘,钢丝绳的弯曲不得形成锐角。

滚筒上至少应经常缠留3圈绳。

7、升降速度应小于5m/s。

8、主提升绞车必须装设深度指示器。

(四)地面运输

自用车辆要定期进行检修保养,严禁无证驾驶,冬季有防滑链。

三、放炮

1、打眼、装药、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2、炮眼必须使用炮泥封孔、封孔长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严禁用炸药包装纸、木渣等封孔放炮。

3、装药前应将炮眼内的浮煤处理净,防止放炮时引燃浮煤、造成火灾。

5、撤人站岗:按《作业规程》规定的站岗位置站好,放炮时,所有人员都必须撤到放炮站以外的安全地点。

6、瞎炮处理:

(1)每次放炮,应在炮响后10分钟才能进行工作面检查爆破效果,进行工作面检查人员为瓦斯员、安全员、班(组)长,确认放炮结束,并敲帮问顶后,才能通知其他人员进行工作面作业,未响的炮再次联线起爆,仍不响的按瞎炮进行处理。

(2)放炮不响,应等待20分钟后才能进行工作面检查联线后重新起爆,还不响的按瞎炮进行处理。

(3)处理瞎炮严禁采用拉雷管脚线,掏挖,压风吹等方法进行,必须按原炮眼的同一角度,相距300mm重新打眼,装药放炮,放炮后应将崩出的瞎炮眼内的炸药,雷管找到交矿统一保管。

7、火工品:只能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瞬发雷管。

8、领、用、退制度:

(1)火工品的领用由专人到矿火工品库领取,领出的炸药,雷管必须分开运送。

(2)火工品在施工地点的临时存放,必须使用火工品箱,炸药、雷管分格放置。

(3)未用完的火工品必须退库保管,严禁私自存放或带回家、更不许私自送人。一经发现按私藏火工品送公安机关处理。

(4)放炮母线必须吊挂在距动力电缆、信号电缆300mm以外的帮上,接头用绝缘胶布包好,母线在放炮站拧结成短路。

(5)联线

a.联线时,只允许放炮员、瓦斯员、班长在现场联线。

b.联线时起爆器(炮机)应随身携带,

c.联完雷管脚线,应检查一遍,确认无误才能与母线相联。

第八章 事故隐患调查

一、地面水灾调查

组织对矿区范围内的小窑、出水点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小窑积水情况、出水点涌水量、山洪流经路线等,对已采区域地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掘进巷道上方是否出现裂隙、塌陷区,在施工区域是否有断层裂隙,裂隙是否充水,并将调查结果填绘在水文地质图上。

二、地面地质灾害调查

对矿区范围内地址灾害情况经常进行调查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结果如实填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备查。

第九章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1、总经理对事故隐患排查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负管理责任,并向总经理负责;各业务管理部门对本职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负直接责任,向分管领导负责。

2、矿井事故隐患指矿井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3、事故隐患排查必须覆盖全矿,事故隐患排查由总经理组织。

4、矿每月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同时进行事故隐患确认。

5、对查出的隐患,能现场整改的必须现场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安检员要进行分类整理,并按分类落实整改意见,报工程管理部审批后,下达整改通知单,落实责任人、整改期限及其要求。

6、“一通三防”及火工品隐患排查由总工程师、安全、通风共同进行排查。

7、顶板管理隐患排查由生产副矿长组织,掘进、安全共同进行。

8、机电运输隐患排查由机电、掘进、安检共同进行。

9、防治水事故隐患由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雨季三防”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共同进行。

10、地面隐患排查由矿分管领导、综合管理部等单位负责人共同进行。

11、排查隐患必须从严从细,一丝不苟。若存在隐患排查不出,导致事故发生,则追究有关排查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12、事故隐患的整改:事故隐患的整改按“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

13、各分管副总、总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事故隐患的落实整改,要做到“项目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

14、隐患整改负责人必须在要求的期限内对隐患进行整改,隐患整改结束后及时将整改结果报送有关部门,由有关业务部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若不按期整改的,矿将按有关安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从重追究责任人责任。

15、矿成立灾害预防与处理领导小组,并有灾害处理预案。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16、救灾物质储备

⑴、水泵 :80立方米离心泵2台、30立方米潜水泵1台;

⑵、消防水带:200米;

⑶、坑木:3 立方米;

⑷、磁力启动器:qc83-80a 2台;

⑸、砂:3 立方米;

⑹、砖块:202540厘米 1000块;

⑺、风机:11kw 1台;

⑻、风筒:φ500毫米 200米。

⑼、消防器:干粉 5台、四氟化碳 2台。

推荐第2篇: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二o一一&8226;元月

第一章总则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

4、加强对局扇、风筒等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20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5、加强对爆破作业的管理,认真执行好“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性能的管理,建立合理可靠的供电系统,减少或消灭无计划停风。

7、通风机和巷道内电气设备要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8、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运转,并有备用电机。

9、加强井口检身,严禁带烟火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下井作业人员都必须携带自救器。

二、处理

1、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工作计划《20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2、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能正常运转,经市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5、组织抢险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爆炸事故发生。救援人员的矿灯要保证不失爆。

三、通风管理

1、因故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工作面无风,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组织将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到地面,并清点人数,严禁在井下等候。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

xiexiebang.com www.daodoc.com >>

推荐第3篇:灾害处理

吉林水灾处理?答:

灾害处理:

六、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

(1)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途中电话报告或安排应急办文字报告至上级)

(2)启动预案,科学调度

(3)抢救生命,降低损失

(4)组织资源,控制事态

(5)信息公开,回应社会

(6)慰问灾民(受害者),稳定公众。

(7)发出号召,社会支援。

(8)制定方案,恢复重建。

(9)树立信心,共创未来[加强防范,建立预警,应急体系]

1、迅速赶往现场,了解相关洪水的情况并迅速汇报上级领导部门,启动紧急救灾预案,迅速联系各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2、现场成立指挥部配合武警官兵等做好救灾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积极搜救被困群众,转移被救人员、组织人员维持好现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安置工作物资合理分配,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宿,食品、药品及时发放,并安抚好群众的情绪,不要造成慌乱 。 通知可能受灾的下游地区做好预防工作。

4、防止如疫病传播等次生灾害,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并做好损失评估,做好生产自救。如果灾情严重可请媒体发布消息号召社会各界支援。

5、灾情过后,要加强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

在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省委书记孙政才13日专程到四平市,就当前农业生产和灾后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也对正常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影响。现在距离年底还有4个多月时间,正是各项工作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统筹兼顾,全力以赴,统筹协调好抗洪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关系,统筹协调好抗洪救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运行,力争农业和粮食生产取得一个好收成,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当前,正是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孙政才非常关注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他分别来到梨树县蔡家镇和公主岭市陶家屯镇实地察看玉米长势。在蔡家镇敬友村万亩示范田,孙政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详细察看庄稼长势和保苗率。他还扒开玉米穗,观察籽粒饱满程度。“全县农田受灾面积多少?绝收面积占多大比例?今年目标产量是多少„„”孙政才都详细了解。听说当地全力开展农业抗灾,力争完成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他对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说,要坚定信心,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力争大灾之年不减产、农业有个好收成。同时,要抓紧时间开展水毁耕地复垦补种,尽量降低灾情损失。在陶家屯镇陶家村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孙政才全面了解种植面积、玉米品种、亩产量等情况。看到基地里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没有受到灾情影响,亩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孙政才高兴地说,未受灾地区的粮食生产要力争取得更好的收成,弥补受灾地区因灾造成的损失,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政才还来到四平市专用汽车产业园区进行考察。在奋进汽车改装车有限公司新厂区建设现场,他仔细询问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工程规划、建设进展等情况。得知近期的强降雨对施工造成了一些影响,孙政才鼓励企业负责同志,要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加快建设进度,努力把因灾延误的工期抢回来。同时,要在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检测,拓宽合资合作渠道,不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企业才更有生命力、产品才更有竞争力。在听取了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介绍后,孙政才要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大灾面前,更要注重发挥开发区优势,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达效,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是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孙政才深入生产车间和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实地了解企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模式等情况。他叮嘱企业负责同志,要将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交流和合作,着力搭建高水平的换热器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换热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新材料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提高市场主导能力。同时,要有战略眼光,紧跟市场需求步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孙政才对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四平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孙政才指出,7月中旬以来,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对正常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影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洪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全省上下紧密团结,党政军群合力抗洪,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孙政才强调,现在距离年底还有4个多月时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兼顾,全力以赴,在继续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基础上,下更大气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要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采取给予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租借房屋等办法,解决临时住房问题。要始终把生活困难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和重点优抚对象作为转移安置的重点,优先进行转移安置。严格落实各项生活补助政策,切实使受灾群众享受到应有的待遇。要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灾区救灾和生活物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洁净饮用水、有病能得到医治。要认真做好市场供应、价格监管,稳定灾区市场秩序。要做好防暑降温和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做好环境消杀处理和牲畜尸体处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照顾好群众生活,树立群众信心,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全省超过80%的县(市、区)、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受灾,房屋大量损坏,特别是农村房屋损毁严重,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遭受重创。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有限时间,振奋精神、迅速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启动受灾群众房屋、受损学校和医院、水利工程、交通设施等修复和重建,搞好水毁耕地复垦,恢复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公共设施功能,保证电力、通讯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入冬前所有受灾群众都能有房住,确保农村倒塌房屋入冬前完成重建、损毁房屋完成修复,确保灾区孩子有学上,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灾后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三是力争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围绕促生长、促早熟、防早霜、防病虫害,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大灾之年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贡献。对积水较多的地块,要组织力量及时抢排农田积水,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抢修损毁农田,尽最大努力争取受灾作物获得收成,绝收地块要适时改

种晚秋作物。要加强抗灾技术指导和服务,强化苗情、墒情监测,落实科技增粮的各项措施,努力提高单产水平。要加强灾后畜牧业生产指导,对因灾死亡畜禽的规模养殖场(户)予以救助,加强疫病预防措施,确保全省畜牧业健康发展。抓紧做好农业保险查勘理赔工作,尽量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促进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加大灾区劳动力输出和就业帮扶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特别是受灾群众增收,努力做到受灾不减收、少减收。四是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要认真分析形势,搞好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判断,加强组织调度,推进力度更大一些,建设进度更快一些,工作抓得更实一些,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组织力量深入受灾企业,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帮助因灾停产停工的工商企业排忧解难,加强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对灾情特别严重需重建或异地搬迁的企业,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进驻相应工业园区。没有受灾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生产,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尽量弥补受灾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加大生产要素的组织供应,着力解决好原料供应、设备抢修、生产资金等问题,确保全省工业经济稳定运行。要提前谋划解决煤炭供应问题,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受灾煤炭企业抓紧恢复生产,没有受灾的企业加大生产组织力度,搞好煤炭储运工作。同时,要对倒塌、损坏的集贸市场、商业网点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及粮油收储设施,抓紧组织力量进行恢复和重建。

孙政才还要求,要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精心组织,搞好服务,确保在建项目早日达产、早见成效,同时要结合灾后重建,抓紧谋划和建设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投资主体,努力形成实施一批、推动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推荐第4篇:灾害地理

浅谈灾害经济学

----非常规条件下的需求刺激

班级:国土资源学院2009级2班

姓名:卫春阳

学号:20091214022

52009级班 2011年11月11日国土资源学院

灾害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和灾害善后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兴学科。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灾害的自然属性,而是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介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国土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经济学。

研究目的:灾害经济学 本来是一门守业经济学,不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而是研究已有资源和已创价值的保护;“守业投入”是灾害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一种根本性的经济效益问题。而本文着重探讨自然灾害的不可完全避免发生所产生的破坏,形成的非常规需求,从而产生的非常规条件下的经济需求刺激对经济的影响。

灾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至少归为四点,即:(1)灾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的原理。所谓灾害不可完全避免就是自然界的各种灾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各种灾害的不利影响(负效益)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例如我国的洪水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与洪涝灾害斗争的壮丽史实。(2)灾害反馈决策原理,无论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在时间上都服从自孕育期开始,经过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衰减期至平息期止的一个演化规律,所不同的只是各种灾害的阶段变化在时间长短上有所差异。认真研究有关灾情的信息反馈是及时制定处理灾害对策的基础。(3)害利互变原理,对于灾害并非只有防治一种措施,利用灾害也应该是治灾的—种措施,这也是积极对待灾害的一种态度。无论从长期看还是短期看,灾害都具有从中诱导到利用的可能性。例如防止水土流失是人们不断呼吁的问题,但也正是这种淤沙冲积,形成了现在江河下游的一系列三角洲,例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4)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互促合益的原理,在采取灾害防治措施中,有治标和治本两大措施,两者不仅不可偏废,而且各具特色,相互促进,产生合益。治标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两大优点,缺点是效果持续性差。治本措施具有效果持续性长的优点,缺点是投人大、见效慢。它们之间的关系显然是短期措施与长期对策最佳结合的关系等。

理论基础:乘数效应

它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

破窗经济--乘数效应:一个小流氓打破了商店的一块玻璃,逃跑了。店主无奈只好花1000元买一块玻璃换上。玻璃店老板得到这1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其中的80%,即800元用于买衣服,衣服店老板得到800元收入。再假设衣服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即640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640元收入。他又把这640元中的80%用于支出……。如此一直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老板支出1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总收入增加了5000元。其原因何在呢?乘数原理回答了这一问题。

乘数是指最初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我们的例子中,最

初的投资就是玻璃店老板购买1000元。这种投资的增加引起的衣服店、食品店等等部门收入增加之和为5000元,所以乘数就是5(5000元除以1000元),一笔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

经济中为什么会有乘数效应呢?我们知道,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部门的支出就是另一个部门的收入。当一个部门(如商店)支出时,另一个部门(如衣服店)收入增加,支出增加。这个部门(衣服店)的支出又变成第三个部门食品店)的收入。第三个部门收入增加又引起支出增加。如此循环下去,一个部门支出的增加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支出增加的倍数。

案例 1 清末自然灾害

旱灾的影响是巨大的,“丁戊奇荒”对山西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前因后果,依旧可为后人借鉴。 二百年不遇之灾“丁戊奇荒”,又称“丁丑奇荒”,它起于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止于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最严重。在中国历史上,以“奇荒”这样骇人的字眼载入史册的是很少见的。这次灾害蔓延北方九省,受灾人口达两亿,死亡人数达1300万,如此惨烈,前所未有,它对当时整个社会生活产生的强烈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光绪三年,北方九省大部分地区遭到严重的旱灾,很多地方又发生蝗、雹、疫等灾。这次大灾荒延续到1878年,山西等一部分地区拖到了1879年。这次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是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地。 清政府的赈灾是不力的,灾荒引起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丁戊奇荒”之前,中国出口远多于进口,出超达一千余万两;大灾荒改变了中外贸易状况,出口锐减,进口增加,入超近一千万两,灾荒前后呈鲜明的对比。在清政府经济环境恶化的同时,“丁戊奇荒”还促使微观经济的恶化,比如山西晋商的生存环境就大大恶化。此外,还有流民的影响,“丁戊奇荒”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由于饥荒奇重,活着的灾民不得不四处逃荒。山西一带农民大量进入内蒙,形成“走西口”的奇观。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流民迁徙数量大幅增加。以广西为例,广西素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全境人口不过10来万。随着流民的移进,道光年间,广西全境人口已达到700多万。人口压力大、土地不足、失业者众多,这本来可以是发展资产阶级的机会,如果出现相应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政策,中国很有可能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不过,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的惯性又把中国带回了老路。 案例 2 汶川地震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截至今年4月底,汶川震灾区41130个国家重建项目中近95%已经完工,累计投资8851亿元。预计今年9月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颁布3周年时,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将全面完成。

四川、甘肃、陕西已建成农房190.85万户、城镇住房28.83万户,建成学校3839所、各类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2169个,建成各类基础设施项目5000多个,“三川两镇”等一批遭重创的县镇村庄以全新的面貌再现。三省51个重灾县区在重建中优先完成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公共基础设施后,其他各专项规划任务也已进入

到收尾阶段。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国务院同年9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三省51个重灾县区、13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启动了恢复重建工作。同年,中央在安排3026亿元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同时,决定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北京、广东、上海等19个对口支援省市动员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智力资源,倾力支援灾后恢复重建。目前,19个省市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4121个,安排对口支援资金843亿元。到2010年9月底,对口支援省市直接承担的恢复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并普遍与受援地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将汶川重建的成绩总结了五个方面: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精神家园得到了同步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三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已基本完成,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超过灾前。在这三年时间里,“民生”成为恢复重建工作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从2008年6月开始,四川省就着手使临时生活救助与低保实现制度对接。到当年12月,8.2万城市居民被纳入城市低保,55.6万人被纳入农村低保。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四川全省共采购和接收捐赠棉被714.6万床,棉衣裤643.4万套,取暖用品79.2万件。三年时间内,中央和省两级下拨灾区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近750亿元。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案例2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当政府支出8851亿时,这意味着国民收入也增加这么多,这种收入的增加又增加了消费支出MPC*8851亿元,,增加了生产消费品的工人的收入和所有者的收入 这第二轮收入的增加又增加了消费支出MPC*(MPC*8851)。这种反馈效应会持续下去

为了得出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影响,将所有数字相加:

政府购买变动 = 8851亿

第一轮消费变动 = MPC*8851亿

第二轮消费变动 = MPC*(MPC*8851)亿

第三轮消费变动 = 8851*MPC^3亿

……

需求总变动 = (1+MPC+MPC^2+MPC^3+……+MPC^n)*8851亿

乘数=(1+MPC+MPC^2+MPC^3+……+MPC^n)

=(1-MPC^n)/1-MPC

由于0

故乘数=1/1-MPC

MPC=1-MPS=1-28.8%

政府投资对总需求的影响,2008年储蓄率为28.8%,即MPS=28.8%

所以,需求总变动=8851*1/1-MPC

=8851*/1-(1-MPS)

=8851*/28.8%

=30737亿

当然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差距,这种定量分析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为定性分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8851亿的投资通过乘数效应产生30737亿的社会总需求,要注意的是,乘数发生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当支出增加时,只有在存在闲置资源(即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乘数才能发挥作用,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如果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充分就业),或存在个别部门短缺制约的瓶颈状态,乘数就无法发挥作用。以乘数效应为基本原理的灾害经济学是建立在消费变动的无穷推进的基础上的,因此,灾害经济学的起效,必须要构建完整的消费需求链条,短期着重于微观消费需求的刺激, 如医疗 ,住房 ,教育, 文化等方面。而中长期 着重于中观上的区域产业重建 新产业 ,新技术的引进和产业互助、经贸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核心在于实现乘数链条 “ 政府——灾民需求——生活资料供应需求——生产资料需求——市场——政府”的构建和良性循环 。

推荐第5篇:煤矿灾害

山西潞安集团在模拟巷道内完成四人九十六小时的安全验证试验,“矿用救生舱”的科学性、系统性研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矿用救生舱可为矿井发生事故后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同时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

1国内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状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工程要求中提到: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和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在瓦斯灾害严重矿区建成一批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治理达标、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开展矿井通风和瓦斯抽采利用系统更新改造。实施煤矿开采、供电、井下运输、排水、提升等系统安全技术及防灭火工程技术改造。开展煤矿水文地质和老空区普查,实施矿井水害治理工程。推进煤矿机械化和兼并重组小煤矿安全改造工程建设。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对于建立矿井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推荐第6篇:灾害措施

1.国家指挥中心的成立。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及时掌握有关方面的综合情况,统筹协调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有23个,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员会。

2.“保交通”方面措施。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和铁路、交通、民航、公安、通信等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广大职工群众以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上路破冰除雪,采取多种措施畅通交通干线,疏导滞留车辆,救助滞留旅客。

3.“保供电”方面措施。灾情发生后,各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电监会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时启动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在全国范围紧急抽调技术力量抢修受损设施,并采取调集柴油发电机(车)临时供电等措施;产煤省(区)加强煤炭企业组织生产,保证煤炭调出;铁路、交通部门突击抢运电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保证成品油供应。

4.“保民生”方面措施。民政部、商务部及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迅速调拨发放救灾物资,妥善救助受灾群众和铁路、公路滞留人员。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及时安排和预拨各项救灾资金,及时预拨增拨城乡低保资金;各级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防疫、卫生监督队伍救治伤病人员和受灾群众;建设部门加强对城镇受损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农业部门加强对抗灾救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调度救灾种子和急需物资;林业部门进行保树保苗,抢救被困的林业职工;商务、粮食部门投放储备肉和粮食、食用植物油,加强蔬菜产销衔接;供销社系统积极组织麻袋、草袋等抗灾物资和农村生活必需品的购销调运工作;交通、物价、财政部门减免鲜活农产品道路通行费和运销环节收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5.抢险抗灾对内对外宣传报道方面措施在中央宣传部、新闻办的统一组织下,中央各主要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各地方的新闻单位坚持正面引导,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抢险抗灾进展情况和在第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进一步增强全国人民夺取抢险抗灾全面胜利的信心。

推荐第7篇:灾害慰问信

灾害慰问信(精选多篇)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值守全体成员: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难时刻,你们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地震灾区,以崇高的使命感投入应急值守,紧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全体救援队队员和现场工作队队员战高原、抗缺氧、抵

饥渴、不怕牺牲、连续奋战,以钢铁的意志、科学的精神、无限的忠诚,全力投入搜救被压埋人员、地震监测、灾害调查各项战斗。哪里最危险,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你们的

行动是可敬的,你们的精神是伟大的。谨此,中国地震局党组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与此同时,后方地震应急值守人员殚精竭虑、恪尽职守、昼夜奋战。地震监测、趋势研判、灾害评估、新闻宣传、信息传递、通讯联络、协调保障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力支援和保障。中国地震局党组一并向广大地震应急值守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

希望全体救援队员、现场工作队员、应急值守人员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尽一切可能挽救生命,坚持下去,决不放弃。竭力做好地震监测、灾害调查、地震应急值守各项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共克时艰,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期望你

们平安健康,胜利凯旋。

吉林水灾处理?答:

灾害处理:

六、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

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启动预案,科学调度

抢救生命,降低损失

组织资源,控制事态

信息公开,回应社会

慰问灾民,稳定公众。

发出号召,社会支援。

制定方案,恢复重建。

树立信心,共创未来

1、迅速赶往现场,了解相关洪水的情况并迅速汇报上级领导部门,启动紧急救灾预案,迅速联系各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2、现场成立指挥部配合武警官兵等做好救灾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积极搜救被困群众,转移被救人员、组织人员维持好现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

3、安置工作物资合理分配,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宿,食品、药品及时发放,并安抚好群众的情绪,不要造成慌乱 。 通知可能受灾的下游地区做好预防工作。

4、防止如疫病传播等次生灾害,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并做好损失评估,做好生产自救。如果灾情严重可请媒体发布消息号召社会各界支援。

5、灾情过后,要加强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

在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省委书记孙政才13日专程到四平市,就当前农业生产和灾后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也对正常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影响。现在距离年底还有4个多月时间,正是各项工作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统筹兼顾,全力

以赴,统筹协调好抗洪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关系,统筹协调好抗洪救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运行,力争农业和粮食生产取得一个好收成,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当前,正是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孙政才非常关注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他分别来到梨树县蔡家镇和公主岭市陶家屯镇实地察看玉米长势。在蔡家镇敬友村万亩示范田,孙政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详细察看庄稼长势和保苗率。他还扒开玉米穗,观察籽粒饱满程度。“全县农田受灾面积多少?绝收面积占多大比例?今年目标产量是多少??”孙政才都详细了解。听说当地全力开展农业抗灾,力争完成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他对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说,要坚定信心,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力争大灾之年不减产、农业有个好收成。同时,要抓紧时间开展水毁耕地复垦补

种,尽量降低灾情损失。在陶家屯镇陶家村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孙政才全面了解种植面积、玉米品种、亩产量等情况。看到基地里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没有受到灾情影响,亩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孙政才高兴地说,未受灾地区的粮食生产要力争取得更好的收成,弥补受灾地区因灾造成的损失,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政才还来到四平市专用汽车产业园区进行考察。在奋进汽车改装车有限公司新厂区建设现场,他仔细询问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工程规划、建设进展等情况。得知近期的强降雨对施工造成了一些影响,孙政才鼓励企业负责同志,要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加快建设进度,努力把因灾延误的工期抢回来。同时,要在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检测,拓宽合资合作渠道,不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企业才更有生命力、产品才更有竞争力。在听取了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的

介绍后,孙政才要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大灾面前,更要注重发挥开发区优势,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达效,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是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孙政才深入生产车间和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实地了解企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模式等情况。他叮嘱企业负责同志,要将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交流和合作,着力搭建高水平的换热器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换热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新材料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提高市场主导能力。同时,要有战略眼光,紧跟市场需求步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孙政才对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四平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孙政才指出,7月中旬以来,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对正常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影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洪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全省上下紧密团结,党政军群合力抗洪,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孙政才强调,现在距离年底还有4个多月时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兼顾,全力以赴,在继续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基础上,下更大气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要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采取给予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租借房屋等办法,解决临时住房问题。要始终把生活困难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和重点优抚对象作为转

移安置的重点,优先进行转移安置。严格落实各项生活补助政策,切实使受灾群众享受到应有的待遇。要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灾区救灾和生活物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洁净饮用水、有病能得到医治。要认真做好市场供应、价格监管,稳定灾区市场秩序。要做好防暑降温和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做好环境消杀处理和牲畜尸体处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照顾好群众生活,树立群众信心,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全省超过80%的县、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受灾,房屋大量损坏,特别是农村房屋损毁严重,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遭受重创。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有限时间,振奋精神、迅速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启动受灾群众房屋、受损学校和医院、水利工程、交通设施等修复和重建,

搞好水毁耕地复垦,恢复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公共设施功能,保证电力、通讯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入冬前所有受灾群众都能有房住,确保农村倒塌房屋入冬前完成重建、损毁房屋完成修复,确保灾区孩子有学上,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灾后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三是力争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围绕促生长、促早熟、防早霜、防病虫害,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大灾之年粮食生产有个好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贡献。对积水较多的地块,要组织力量及时抢排农田积水,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抢修损毁农田,尽最大努力争取受灾作物获得收成,绝收地块要适时改

种晚秋作物。要加强抗灾技术指导和服务,强化苗情、墒情监测,落实科技增粮的各项措施,努力提高单产水平。要加强灾后畜牧业生产指导,对因灾死亡畜禽的规模养殖场予以救助,加强疫

病预防措施,确保全省畜牧业健康发展。抓紧做好农业保险查勘理赔工作,尽量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促进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加大灾区劳动力输出和就业帮扶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特别是受灾群众增收,努力做到受灾不减收、少减收。四是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要认真分析形势,搞好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判断,加强组织调度,推进力度更大一些,建设进度更快一些,工作抓得更实一些,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组织力量深入受灾企业,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帮助因灾停产停工的工商企业排忧解难,加强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对灾情特别严重需重建或异地搬迁的企业,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进驻相应工业园区。没有受灾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生产,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尽量弥补受灾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加大生产要素的组织供应,着力解决好原料供应、设备抢修、生产资金等问题,确保全省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要提前谋划解决煤炭供应问题,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受灾煤炭企业抓紧恢复生产,没有受灾的企业加大生产组织力度,搞好煤炭储运工作。同时,要对倒塌、损坏的集贸市场、商业网点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及粮油收储设施,抓紧组织力量进行恢复和重建。

孙政才还要求,要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精心组织,搞好服务,确保在建项目早日达产、早见成效,同时要结合灾后重建,抓紧谋划和建设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投资主体,努力形成实施一批、推动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一、创建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载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就能力,同时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加强

防御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对于带动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创建目标:

在市地震局、教育局、市科协联合指导下,在一年左右创建成为省内“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三、具体措施:

、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教育观。

引导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新格局。要总结特色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推广到学校各个领域。融特色与学校管理之中,融特色于教育行为中,融

特色课程改革中,融特色于无形之中,融特色于校园每个细胞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建设是实现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在教师中提倡“六讲”和“三种精神”。“六讲”即“讲奉献、讲爱心、讲学习、讲理解、讲方法、讲制度”“三种精神”即“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精神”。认真组织老师业务学习,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培训、交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建立和完善各项常规制度。学校行政、年级组要密切配合,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使课程设置、兴趣小组、活动竞赛等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制度建设是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有力保证,因此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制度。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普及,要使全校师生都知道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和迫切性,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我校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准备采取以下做法:

1.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软件、录象、投影仪等现代化教辅手段,努力将课上得形象生动,使防震减灾知识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2.定期播放“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及其他防震减灾录象和有关vcd片。

3.邀请省、市、县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报告。

4.布置全校学生撰写防震减灾知识小论文,并挑选优秀小论文进行演讲。

5.成立防震减灾兴趣小组,拓宽这些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面及培养尖子参加竞赛。

6.每年举办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创建资料准备

1、成立创建防震减灾学校领导小组, 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绿色学校计划,并认真实

施定期评估。

2、本校防震减灾学校的鲜明目标

3、学校为防震减灾教育投入的资金。

4、在日常管理中处处体现防震减灾管理的思想。

5、学校为老师学生的户外和校外防震减灾教育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6、老师和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并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7、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师生、家长、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传播学校创建的过程和经验成效。

8、学校与当地社区在环境教育领域里已经建立了融洽充分的合作。

9、学校为周边社区防震减灾教育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我校依据宝震发26号文中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区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防震减灾

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现呈上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初级中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目的: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

创建目标:从2014年3月开始,在市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协的联合指导,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创建成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具体措施:

一、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创建工作领导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尉利军担任组长、副校长王周科、王少锋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王少锋副校长兼任。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分工明

确、责任到人,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新格局,总结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之中,纳入学校课程改革中,把科普示范教育活动的效果落到实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关键因素。我校首先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将爱心、责任、敬业作为慕中教师必须遵守的三项核心师德,并明确其内涵要求。其次,注重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严格落实我校两导一点、名师研究、展示课、示范班会等活动,定期培训考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深入展开。

二、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

搞好专题教育

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我校成立了高效有力的课题领导小组,明确了政教主任赵继峰老师负责防震减灾科教

育。在校内设立了宣传栏,在活动室张贴了有关制度和宣传图片资料。教务处结合我校实际,要求在地理、物理学科教学中要渗透防震减灾的内容,并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课时、有教案。同时,教导处主任利用升旗仪式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三、成立活动小组,设置固定场所

学校建立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不定期利用班报、多媒体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基础知识、防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设置了相对固定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场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硬件设备。

四、编制预案,建立志愿者队伍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工作,根据我校所在的地形及板块的分布状况,编制学

校的地震应急预案,定期不定期由总务处负责对疏期出入口进行隐患排查,成立了有30多人参加的防震志愿者队伍。同时,每年组织两次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五、实施保障

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专题宣传,配备相应设施,实期学习、交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人员及物质损失、保障社会和谐、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为此,我校非常重视此项工作,

在创建时限内争创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到创建目的。

慰问信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特殊书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安慰和问候。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各单位都要给离退休

的老领导老同志写上一封问候祝福的信,“八一”建军节要写给军烈属致一封慰问和感谢的信。同学们生病了寄去一封关心问候并祝愿早日康复的信。这些都属于慰问信。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和人民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为了表示安慰和支持,除了捐赠一部分衣物外,还可以写上一封表示支持和慰问的信件,使灾区人民感受温暖和鼓舞。“教师节”可以给老师写一封慰问信,“三八”节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慰问信。使我们的老师和妈妈得到欣慰。这也是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社会公德,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怎样写慰问信呢?慰问信既然是一种特殊的信件,就有不同于书信的特殊之处。 首先要看写慰问信的对象、要明确目的。写前要看资料、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对象目的不同的也不一样。同样给灾区写信,一种是写给灾区的人民和干部则应该对他们的损失和牺牲表示同情、支持、安慰和鼓励。一种是写给灾区抢险救灾

的解放军指战员的就不是安慰了,而是对他们那种急人之急的精神和奋不顾身地抢救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的行为的颂扬,同时应表示向他们学习。其次慰问信的语气很重要,应比一般书信更亲切更诚挚,字字含情谊,句句鼓信心。最后要力求短小、简练。 范例: 祝福您,妈妈――给妈妈的慰问信亲爱的妈妈:您好!您脱产到成都进修已经半年了,我非常想念您,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衷心地祝福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每当看到您眼角边那早早爬上来的细细的皱纹,我的内心深处就不由自主地涌上一股依恋之情,我多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不过在我眼里您那头乌黑的秀发,依然还是那么光彩照人,您那双秀美的眼睛,总是那么和蔼慈祥。也许您的外貌不再那么年轻,可是您的心却永远那么美丽、和善。妈妈,我渐渐大了,回忆灿烂如花的童年往事,我感到充满了温馨。妈妈,您还记得我上学前班时中暑的那件事吧?那是一个骄

阳似火的下午,几位同学约我到学校后面的“细滩”去“盖房子”。天热得像开了锅的水,叫人恨不得钻进冰箱。但是我们太贪玩了。顶着太阳,把那“房子”盖了一幢又一幢。正玩得起劲,突然我感到一阵头昏,虚汗直冒,同学们见我不对劲,赶紧把我送回家。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您和爸爸正守在我的身边,顿时一股暖流流遍全身。那次我病得可不轻,一住院就是一个多星期。在这一个多星期里您日日夜夜地守护在我的身边,有时我精神好一点您就给我补课。一个多星期下来,我的病完全好了,功课也一点没拉下,而您消瘦了不少。唉,妈妈,这么多年来,您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啊!妈妈,我知道您对工作也很尽职、尽责。每天下班回来,不管多么的疲劳,您也要坚持做完剩下的工作。我知道这是您的优点,但我觉得您有时实在是太累了,这让我感到有些耽心。我真希望您能好好地休息一下,不要操劳过度了。

妈妈您也不必为我分心太多,我已经懂事了,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我一定会争气,一定不再给您增添太多的麻烦,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您的工作,报答您对我的养育之恩!祝您节日愉快! 您的女儿 1994年3月8日

广东检验检疫局党组致全体干部职工的春节慰问

广东检验检疫系统全体干部职工:

你们辛苦了!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蛇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谨向广东检验检疫系统各个岗位上的干部职工及你们的家属,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栉风沐雨铸辉煌,砥砺奋进谱华章。2014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十二字工作方针”,紧跟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

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工作部署,主动作为,奋发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铿锵有力,奋力推动了广东检验检疫事业新发展,为促进广东外贸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这一年,我们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发展意识明显提高,质量掌控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安全指标逆势增长,质量引领作用切实增强,质量准入保障更加有效;我们保安全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两个专项行动”迅速有力,狠抓高风险商品监管效果明显,严密监管供港澳鲜活商品万无一失,防控口岸疫情疫病成效显著,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成绩突出;我们促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作风实,支持外贸企业发展走在前,服务广东外贸转型升级有举措,扶持现代化产业发展力度大,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有创新,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见实效;我们强质检基础进一步夯实,

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建设取

得新进步,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面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新成就,内部管理涌现新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东检验检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埋头苦干,得益于历届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广东局党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风正济时,更当扬帆勇破浪;任重道远,不用扬鞭自奋蹄。2014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是广东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也是广东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至关紧要的一年。新的一年、新的任务、新的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不折腾、不反

~ 26 ~

复、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不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深入探索实践中国特色检验检疫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加强依法行政,提升履职能力,推动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发奋图强,为促进广东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和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作新贡献。

祝同志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进步,家庭幸福!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

2014年2月1日

~ 27 ~

推荐第8篇:五大灾害

矿井通风

教学目的:

1、使工人熟练掌握矿井通风的作用和任务;

2、熟练掌握矿井气候条件和影响矿井气候条件的因素;

3、了解和掌握矿井通风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矿井通风的方法和方式。

教学难点: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法。 教学过程(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 一

一、什么是矿井通风

依靠通风机等动力,将适量的新鲜空气,沿着既定的通风路线不断地输入井下,以满足各用风地点的需要;同时将用过的污浊空气不断地排出。这种对矿井不断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过程,称为矿井通风。

二、矿井通风的作用:

1、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呼吸的需要。

2、稀释和排除井下有害气体、矿尘,使之符合规程规定。

3、调节井下气候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必须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套做备用。 备用通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

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应安装防爆门。

四、矿内空气及气候条件::

1、氮气(N2)

2、二氧化碳(CO2)

3、一氧化碳(CO)

4、甲烷(CH4)

5、氨气(NH3)

6、硫化氢(H2S)

7、二氧化氮(NO2)

8、二氧化硫(SO2

五、矿井内有害气体的性质及规程规定: 二氧化碳::

《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超过0.5%。 一氧化碳:有毒气体。

《规程》规定: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

二氧化氮:剧毒气体。

《规程》规定:二氧化氮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25%。 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俗称瞎眼气体。

《规程》规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5%。

硫化氢:剧毒气体。

《规程》规定: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66%。

氨气:剧毒气体。

《规程》规定:氨气最高允许浓度为0.004%。

六、预防井下有害气体的措施:

1、加强通风。加强检查与检测。

2、对局部有害气体含量较高,涌出量较大的地区可以采取抽放或局部通风稀释的办法。

3、凡井下通风不良好的区域或巷道,要设置栅栏,悬挂“禁止入内”警标。按质量要求构筑用于封闭井下火区等密闭,并保持完好。

4、对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到有新鲜空气的巷道中,视其具体情况及时抢救。小结内容,布置作业

1、什么是矿井通风?

2、矿井通风的任务是什么?

3、矿井内空气条件及组成是怎样的?《规程》作了怎样的规定?

第 二 课 时

一、矿井气候条件: 矿井气候条件是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三者综合作用的状态。 井下工作地点人体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 空气温度不超过15----20度; 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

风速的大小应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

二、《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各点温度的规定及测定:

(一)、《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0C,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0C。

(二)、选择测点:

1、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在工作面迎头2m处的回风巷风流中。

2、长壁式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在运输机道空间中央距回风道口15m处的回风流中。采煤工作面串联通风时,应分别测定。

3、机电硐室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在硐室回风口的回风流中。

4、温度的测点不应靠近人体或发热、致冷设备至少距离0.5m。

三、矿井空气湿度:

(一)、人体相对湿度在50%----60%。

(二)、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量与空气湿度有关。导致的结果是:

矿井进风巷道冬季干燥,夏季潮湿。

四、矿井通风方法

根据风流获得动力来源的不同: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因素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自然风压的大小与风流的方向,主要受地面空气温度、高差、井口的风速影响,其实质是进回风井口的空气密度差引起的。

机械通风——利用主要通风机的运转产生通风压力,致使井下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根据通风机工作方式不同,分为:正、负压通风。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根据矿井通风压力的不同:

正压通风——压入式通风 负压通风——抽出式通风

五、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

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有两种:

1、U型通风方式,基本的通风方式。当后退式开采时,其进回风巷均在煤体内,漏风小,有利于预防采空区内的遗煤自燃,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附近极易积聚瓦斯。在瓦斯涌出较低的倾斜、缓倾斜煤层的和平壁工作面均可采用。

2、W型通风方式:

W型通风方式又叫对拉工作面通风方式,它是由三条平巷组成的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根据进回风巷的数量分为两进一回;一进两回两种形式。(适用于炮采、高档)

六、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独头巷道通风

井下掘进巷道只有一个出口,也就是独头巷道,解决独头巷道的通风问题,叫做局部通风或掘进通风。可以利用矿井总风压通风、局部通风和水力引射器通风。

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是掘进巷道时采用的主要通风方法。

根据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同分为:

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

七、局部通风机安装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

2、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小于10m。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以免发生循环风。

3、恢复掘进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均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

4、独头巷道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由电工对独头巷道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证实完好时,方可人工有风流动巷道中的一切电源。

5、使用局部通风机的掘进工作面,无论工作或交接班时,都不得停风。因停电、检修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6、局部通风机实行挂牌管理,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有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一个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 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两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八、井下通风构筑物

风门:在不允许风流通过时,但需行人或行车的巷道内,必须设置风门,每组风门不少于2 道,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车长度;行人风门不小于5米;进回风巷道之间需设风门时,同时设反向风门,其数量不小于2道。正、反向风门都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风门打开后,可依靠本身的重力自动关闭。矿井总回风和采区回风系统的风门要装有闭锁装置。

两道风门不能同时打开。

风墙:又叫密闭,是专门为隔断风流在不行人、通车的巷道中设置的,按其服务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风墙。

风桥:是一种将两股平面交叉的进风、回风流隔断成立体交叉的通风构筑物。 要求:阻力与漏风应最小,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构造要坚固。 风硐:联接主要通风机装置和回风井之间的一段巷道,断面形状通常是园形或拱形,以引导风流,减少通风阻力。

风窗:调节风窗安装在风门或其他通风设施上,是可以调节风量的窗口,根据通过风量的大小,用插板来调节窗口的通风面积。

要求:结构牢固,调节方便。

矿井瓦斯防治

教学目的:

1、使工人熟练掌握矿井瓦斯的危害;

2、了解和掌握瓦斯在矿井中的存在状态、涌出形式等;

3、了解和掌握矿井瓦斯爆炸条件及爆炸的危害;

4、了解和掌握矿井瓦斯的划分等级;

5、掌握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1、矿井瓦斯爆炸的条件、存在形态、涌出形式;

2、矿井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教学难点:

矿井瓦斯爆炸的原理 教学过程(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结合近期全国瓦斯爆炸事故,使学员了解瓦斯爆炸的危害。板书课题:矿井瓦斯防治

二、由事故案例引出瓦斯的概念、性质和危害

1、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是指矿井主要由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指甲烷。

2、瓦斯的性质: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554,比空气轻;能燃烧、爆炸;难溶于水;有较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不助燃也不能供给呼吸;瓦斯是一种无毒有害气体。

3、瓦斯的危害: (1)瓦斯燃烧; (2)瓦斯爆炸; (3)瓦斯窒息。

三、矿井瓦斯的存在状态及涌出形式 1、矿井瓦斯的存在状态有两种形式:

游离状态、吸附状态

2、涌出形式: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突出、压出、倾出、喷出)

四、矿井瓦斯涌出量及表示方法

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可用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表示。 1、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

QCH4=QXC%

2、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平均日产1吨煤所涌出的瓦斯量。

五、矿井瓦斯等级划分:

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且绝对瓦斯涌出量≤40m3/min;

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或绝对瓦斯涌出量>403/min;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六、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1、什么是矿井瓦斯?

2、矿井瓦斯的存在状态及涌出形式有哪些?

3、矿井瓦斯涌出量及表示方法有什么?

4、矿井瓦斯等级如何划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瓦斯爆炸的条件: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温度为650℃------750℃;三是氧气含量不低于12%。

(二)爆炸的危害:

1、产生高温;

2、产生高压气体;

3、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三)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

(1)加强通风。每一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禁止单独利用自然通风。 (2)加强瓦斯检查。

低瓦斯矿井中,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或有瓦斯喷出的个别区域为高瓦斯区,该区应按高瓦斯矿井管理。

矿井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0%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 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 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 附近20 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切断电源, 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3)、要及时处理局部瓦斯

凡在井下瓦斯浓度达到2.0%,体积大于0.5 m3的积存瓦斯时,即定为瓦斯积聚,要及时处理。

加强盲巷管理。尽量避免和减少盲巷,已发生的盲巷,长度大于6 m的独头巷道在24小时内必须进行封闭。

2、消除引爆火源 (1)严加明火管制; (2)严格执行放炮制度;

(3)防止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 (4)防止摩擦和撞击火花。

3、限制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措施 (1)隔爆措施; (2)阻止爆炸。 ——采用分区通风

——利用爆炸产生的高温、冲击波设置自动阻爆装置 ——制定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装有主通风机的出风口,应安装防爆门等。

三、小结本节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瓦斯爆炸的条件有哪些?爆炸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2、矿井生产中,如何防止矿井瓦斯的积聚?

3、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4、

矿井防灭火

教学目的:

1、使工人熟练掌握矿井火灾的发生原因及危害;

2、熟练掌握预防矿井火灾事故的原则;

3、了解和掌握灭火方法和避灾原则。

教学重点:

1、灭火方法及避灾原则。

2、预防矿井火灾事故的原则。教学难点:

矿井火灾危害及灭火方法。 教学过程(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

一、通过事故案例说明火灾的危害及给人民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引起学生对火灾事故知识了解的兴趣。

1、从全国各地2007年事故说起,特别结合我矿1988年11月5日火灾事故,说明水火无情的道理。

2、板书课题:矿井火灾防治

二、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矿井火灾?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井下或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并能直接威胁井下安全的火灾。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1、按引火的热源不同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1)外因火灾——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

特点: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能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 (2)、内因火灾——自燃火灾。由于煤炭或其它易燃物自身氧化积热,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

特点: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预兆,燃烧过程较为缓慢,伴生有害气体,不易早期发现,且火源隐蔽,有些发火地点很难接近。灭火难度大,时间长。

易发生地点:采空区、遗留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冒高处及浮煤堆积的地方。

2、按发生地点不同可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采空区火灾及硐室火灾。

3、按燃烧物不同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及煤炭自燃火灾。

(三)、煤的自燃发火

1、自燃火灾发生的条件: (1)、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煤呈碎裂状态堆积存在) (2)、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地发展; (3)、在煤的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热量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放散,当温度超过煤的燃点时,即会最终引起自燃发火。

2、煤炭自燃发火的发展过程 (1)、低温氧化阶段; (2)、自热阶段; (3)、燃烧阶段。 其特征是:

A、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由于热量的积聚提高了煤(岩)体的温度,井巷空气湿度变大,呈现出白茫茫的雾状,在巷道表面或支架上出现水珠,俗称煤壁出汗。

B、煤炭从自热到自燃的发展过程中,氧化产物内有许多种碳氢化合物,会出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

C、煤在氧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从煤炭氧化地点流出的水或周围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温度高,人的皮肤会有一种灼热感,热的流汗。

D、煤炭氧化,自热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人体出现头痛、疲乏、精神不振等不舒适的感觉。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1、什么是矿井火灾?

2、按引火热源不同,矿井火灾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板书课题矿井火灾防治

1、结合事故案例分析造成火灾的原因: 造成火灾的原因有:可燃物的存在、有引火热源、空气供给。三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火灾就不能发生。

2、矿井火灾事故的危害:

A、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B、引起瓦斯爆炸、煤尘爆炸;

C、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 D、产生再生火源。

二、预防矿井火灾的主要措施:

1、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 (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 (2)、井下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 (3)、加强放炮管理。 (4)、井下按规定使用不延燃电缆、阻燃输送带和阻燃风筒等。 (5)、井口房、井架和井口建筑物、进风井筒、平硐等,都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6)、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应设防火门;进风井与各生产的井底车场的连接处应设防火门。

(7)、矿井必须在井口附近100M以内设置消防材料库。 (8)、每个矿井都要建筑地面消防水池。

2、处理矿井火灾事故应遵循的原则: (1)、控制的烟雾的蔓延,不致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 (2)、防止火灾扩大。 (3)、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 (4)、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 (5)、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1、造成火灾的原因有哪些?

2、火灾事故的危害有哪些?

3、填空题: (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

)及(

)下井。 (2)、井下不准存放(

)油、(

)油和变压器油。

第三

一、结合矿井火灾的原因,发生地点,具体讲解灭火的方法。

1、直接灭火法是指用水、砂子、岩粉、化学灭火器等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或者挖除火源。

A、用水灭火原理:

扑灭燃烧物火焰、浸湿物体表面,阻止燃烧。 注意事项: (1)、供水充足。 (2)、检查火区附近瓦斯和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防止中毒事故。 (3)、不能用水直接看来电气和油类火灾。电气设备着火后,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扑灭。 (4)、灭火人员应站在进风一侧,保证正常通风,不准站在回风侧,防止高温烟流或水蒸汽伤人。

B、用砂子或岩粉灭火原理:

把砂子或岩粉直接撒在燃烧物体上,可将空气隔绝而把火扑灭,通常用于扑灭油料和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C、化学灭火器灭火原理:

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扑灭矿井各类型的初期着火。可适用于人员可接近的、火势较小火源,对于缺乏水源的矿井尤为适用。

D、挖除火源:

将着火带及附近已发热或正燃烧的煤炭挖出并运出井外。这是处理煤炭自燃火灾最简单、最彻底的灭火方法。

2、隔绝灭火法是利用各种密闭墙,把通向火区的所有巷道封闭,将火区与空气严密隔绝,断绝供氧来源,使火自行扑灭。常用于看来大面积火灾和防止火灾蔓延。

密闭墙一般有三种: (1)、临时密闭墙; (2)、防爆密闭墙; (3)、永久防火密闭墙;

3、综合灭火法。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1、矿井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2、用水灭火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矿 尘 灾 害 防 治

教学目的:

1、使工人熟练掌握矿尘的生成及矿尘的分类、存在状态;

2、了解和掌握矿尘爆炸的条件及危害;

2、熟练掌握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3、学习掌握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教学重点:

1、矿尘爆炸的条件及危害;

2、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教学难点:

矿尘爆炸的条件 教学过程(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

结合煤尘爆炸事故引出所授新课的内容,板书课题:矿尘灾害防治。

一、叙述矿尘的概念,并板书。

矿尘: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矿物的微粒称为矿尘,以称粉尘。

二、矿尘的分类:

煤尘——粒径在1㎜以下的煤粒。 岩尘——粒径在5微米以下的岩粒。

粒径是指矿尘的大小,即指尘料的均直径。

三、矿尘的存在状态:

1、浮游状态——飞扬和悬浮在矿井空气中的粉尘,简称浮尘。

2、沉积状态——从空气中沉积、降落在巷道中的粉尘,简称积尘,又称落尘。矿尘的浮游状态和沉积状态是相对的。

四、矿尘的危害:

矿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矿尘污染环境;

2、引起事业病;

3、矿尘中的煤尘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遇火源可引起煤尘燃烧和爆炸。

五、小结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什么是矿尘?

2、矿尘的存在状态有哪些?

3、矿尘如何分类的?

4、矿尘的危害有哪些?

第 二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由矿尘的危害引出所授新课内容,煤尘爆炸的条件与危害。

二、授新课:

1、煤尘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煤被破碎后,其表面积增大,吸咐空气中氧分子的数量也增大,因而,其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受热面积和可燃气体的释放速度也增大。二是煤尘受热后能放出大量的可燃气体,这种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爆炸性碳氢化合物气体。

2、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呈浮游状态的煤尘达到一定的浓度; (3)、有足以点燃煤尘的热源; (4)、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8%。

3、煤尘爆炸的危害 (1)、爆炸产生高温;瞬时温度为2300——2500 (2)、爆炸产生高压; (3)、爆炸产生冲击波。

4、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1)、煤的挥发分; (2)、煤的灰分; (3)、煤尘粒度; (4)、煤的水分; (5)、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三、小结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煤尘爆炸的条件有哪些?

2、煤尘爆炸的危害有什么?

第三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结合煤尘爆炸的条件与危害,引出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二、授新课:

叙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综合防尘措施有:

1、减少煤尘产量的措施: (1)、煤体注水; (2)、采空区灌水; (3)、水泡泥; (4)、湿式打眼;

2、降低浮游煤尘浓度的措施: (1)、放炮喷雾; (2)、转载喷雾洒水; (3)、采掘机械喷雾洒水; (4)、攉煤洒水; (5)、合理选择风速。

3、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 (1)、隔爆措施,主要有:水棚; (2)、撒布岩粉; (3)、水幕; (4)、巷道喷雾洒水; (5)、冲洗或清扫沉积煤尘。

三、布置作业:

1、《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防尘措施有何规定?

2、矿井的综合防尘措施分几类?

3、减少煤尘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4、降低浮游煤尘浓度的措施有哪些?

矿 井 水 灾 防 治

教学目的:

1、使工人熟练掌握矿井水的危害及充水水源;

2、了解和掌握矿井透水前的预兆;

3、了解和掌握预防矿井水灾的措施;

4、学习掌握矿井水灾的避难原则。

教学重点:

1、矿井透水前的预兆;

2、矿井水灾的避难原则。教学难点:

矿井透水前的预兆、避灾原则 教学过程(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

一、结合200

6、2007年以来全国各地水灾事故,叙述矿井水灾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板书课题矿井水灾防治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矿井水?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都可能通过各种通道进入矿井,这些流入矿井的水统称为矿井水。

(二)、水灾:

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会酿成水灾。

(三)、矿井水灾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

(1)顶板淋水大,巷道湿度增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效率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矿井水量大,会增加原煤生产成本。

(3)矿井水对井下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为了防止矿井水的威胁,需要留设防煤水柱,影响了煤炭资源的回收利用。

(5)当矿井涌水量高于矿井的排水能力或突然溃水时,会造成经济损失、人中伤亡,甚至于矿毁人亡。

(四)、矿井水的充水水源有:

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老空积水。

(五)、矿井充水通道:自然、人为,这也是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造成矿井水灾的原因具体有:

1、水文资料不清,盲目施工。

2、井筒位置不当。

3、麻痹大意。

4、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

5、工程质量低劣,导致强含水层突水。

6、管理原因。

7、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设备平时维护不当。

三、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什么是矿井水?

2、矿井水的充水水源有哪些?

3、造成矿井水灾的原因包括哪几类?具体有哪些?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

1、造成矿井水灾的原因有哪几类?

2、矿井水灾的危害有哪些?

二、由问题引出新课内容,讲授新课。板书课题矿井水灾防治

矿井水是煤矿五大害之一,有效防治和预防水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矿井防水是不让水流入矿井或尽量减少它的流量,这是一种积极的措施。矿井排水,也是一种措施,它是指利用巷道排水沟、水仓、水泵及其它管路来排除矿井水,这就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措施,怎样防水更好呢?肯定是采取积极的措施。

1、采掘工作中必须坚持探放水原则:即“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2、掌握矿井透水前的预兆:

挂红;挂汗;煤壁空气变冷;煤层发潮发暗;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底板有透水危险;水色发浑有臭味;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3、地面水的防治:可以概括为“防、排、探、放、疏、堵、截”七个字。

4、地下水防治措施:

留设防水煤柱;开采煤层的顶板以上和底板以下与含水层及被淹井的距离符合安全厚度的要求;隔离其它地区;加大排水能力;注浆堵水。

5、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处理原则:

(1)发生透水事故或矿井被淹,首先是救出井下人员,其次是排出积水,尽快恢复生产。

(2)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突出预兆时,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3)撤退时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独头巷道,万一被堵在其他巷道内,应做到以下几点:

A、在巷道或硐室口做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发现并前来营救。 B、应优质静卧,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延长生命时间。 C、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以延长照明时间。 D、间断地敲击,发出呼救信号。

E、要听从指挥,团结一致,等待救援。

三、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采掘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探放水原则是什么?

2、矿井透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3、地面水的防治可以概括为哪几个字?

4、矿井透水事故的处理原则应是什么?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

教学目的:

1、熟悉顶板事故的预兆,掌握顶板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工作中应变事故和抗灾的能力。

2、熟悉并掌握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兆。 教学难点:

采掘工作面如何控制冒顶事故的发生,及发生事故后自救的方法。 教学内容: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叙述采煤工作面是矿井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场所,它的特点是空间多狭窄且多变,设备多,噪声大,人员集中,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因此,采煤工作面是矿井顶板事故的多发点。所以预防事故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前的预兆:

1、响声;

2、掉碴;

3、片帮;

4、裂缝(隙);

5、漏顶;

6、脱层(离层);

7、支架活柱下缩速度加快,下缩量增大。

(二)、结合事故案例剖析事故的预兆,使工人了解事故前的特点,并提高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应变能力。

王庄矿开拓一队1999年10月20日,52上山轨道巷发生的冒顶事故案例。

(三)、什么是顶板事故?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的采掘工作面或在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碴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统称为顶板事故。

(四)、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顶板事故时,冒顶的范围分,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局部冒顶:范围不大,有时仅发生在3——5组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的冒顶,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采场两端、地质破碎带及放顶线附近。

大型冒顶: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的冒顶,它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厚层难冒顶板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冲击推垮型冒顶等。

2、按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分,可分为:压垮型、漏垮型和推垮型冒顶。压垮型:因支护强度不足,顶板来压时压垮支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漏垮型:由于顶板破碎,支护不严而引起的破碎的顶板岩石冒落的冒顶事故。 推垮型:因复合顶板水平推力的作用,使支架大量倾斜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二、总结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冒顶事故发生前有哪些预兆?

2、冒顶事故的分类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冒顶事故时,我们应如何做好预防和自救。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煤矿顶板事故的预防:

1、易冒地点

采煤工作面易发生的地点可概括为“一道、一线、两出口”。 一道:是指采煤工作面机道。 一线:是指采煤工作面放顶线。

两出口:是指采煤工作面的上下两个安全出口。

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1)总结经验

(2)回柱或移架

(3)及时处理局部漏顶

(4)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5)特殊条件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

1、易冒地点

掘进工作面易冒地点主要交岔点处、空顶处、构造带处等。

2、预防措施

(1)依掘进工作面岩性及煤层条件,严格控制空顶距,坚持使用前探梁支架,禁止空顶作业。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在地质破碎带处缩小棚距,及时支护。

(4)合理布置炮眼和爆破参数,严禁超量装炸药爆破。

(5)掘进工作面迎头10米内支架用拉杆连锁,形成整体,增加支架稳定性。 (6)交岔点开口应避开冒顶区和破碎带。 (7)支护施工严格保证质量,支护有效。

(8)支护参数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不符合的必须推倒重来,严禁违章。

三、顶板事故中自救与互救:

1.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后的自救与互救

(1)迅速撤离; (2)及时躲避;(3)想法求救; (4)配合营救。 2.掘进独头巷道被堵人员的自救与互救

(1)正视处境,沉着应对 (2)千方百计,寻求救援 (3)开展自救,积极待援 3.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后的营救

(1)切断向冒落区域及其附近机电设备供电电源,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2)检查并维护好冒顶区域及附近的安全。

(3)如在冒落区边缘发现被大块岩石或支柱等物料压住的遇险人员,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应采用撬杠或液压千斤顶等工具和方法将埋压物支起,再将遇险人员安全救出。

(4)如果遇险人员在靠近煤墙位置被沿煤墙冒落的破碎顶板埋压,营救人员可沿煤墙由冒顶区从外向里掏小洞。

(5)工作面上下口同时冒顶或中部冒顶范围很大,把人堵在中间,掏小洞必然耗时长且不安全时,可采用重开切眼的方法处理和救人。

四、总结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采煤工作面预防冒顶措施有哪些?

2、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易冒地点分别有哪些?

3、掘进工作面预防冒顶措施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事故后自救的方法?

推荐第9篇:灾害防治

1、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瓦斯的定义: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从煤、岩体中涌出的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3、相对、绝对瓦斯涌出量的定义及换算:绝对涌出量指单位时间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是m3/min;相对涌出量是指平均日产一吨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是m3/t 。Q绝=风量·平均瓦斯浓度/100;Q相=Q绝/日产量。

4、矿井瓦斯等级划分:低瓦斯矿井,Q相小于等于10,且Q绝小于等于40。高瓦斯矿井,Q相大于10,或者Q绝大于40。只要出现过一次突出的动力现象的矿井就是突出矿井。暂行办法规定:高瓦斯矿井:井下任一掘进面Q绝大于3,任一采面Q绝大于5。低瓦斯矿井:井下任一掘进面小于等于3,任一采面小于等于5。

5、瓦斯爆炸条件:瓦斯浓度界限:5%——16%;氧气浓度不小于12%;有足够的火源温度,一般在650----750。

6、问什么上隅角易集聚瓦斯:采空区集聚了高浓度的瓦斯,上隅角是漏风口,故将高浓度的瓦斯带出;工作面上出口直角转弯,形成涡流后,不易将瓦斯排除。故易集聚瓦斯。

7、一通三防:防瓦斯、煤尘、灭火。三大保护:过流、漏电、接地保护。三专两闭锁:专用开关、电缆、变压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一标两证:煤安标志、防爆证、合格证。

8、掘进面风筒三个末端要求:末端距离工作面小于5米,出风量要大于40m3/min,末端处回风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

9、一炮三检:装药前、爆破前后要检查爆破地点20米内风流的瓦斯浓度,小于1%。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爆破工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班组长派人警戒,再将爆破命令牌交给瓦检员,瓦检员检查瓦斯后,将爆破牌交给爆破工,鸣哨后开始放炮。

10、瓦检器的两种精度和三个组成部分:0——10%,精度0.01%;0——100%,精度0.1%。气路、光路、电路系统。

11、突出的原因和机理:煤岩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地应力、采动应力、瓦斯应力、煤质特征的共同作用下,大量的煤岩与瓦斯由媒体向采掘工作面抛出的动力现象。

12、瓦斯抽放方法的分类:按瓦斯的来源分为开采本煤层的抽放、邻近煤层抽放、采空区抽放;按抽放机理分为未卸压抽放、卸压抽放;按汇集瓦斯的方法分为钻孔抽放、巷道抽放、钻孔和巷道抽放。

13、矿尘的定义: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

14、矿尘的危害: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某些矿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场所的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15、煤尘爆炸的条件:煤尘必须具有爆炸性;浓度在30——2000g/m3;火源温度一般为 700——800度。

16、综合防尘的措施:湿式作业、通风除尘、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

17、火风压定义:高温烟流经过不同标高的巷道而形成的自然风压变化。

18、风流逆转的定义:由于煤与瓦斯突出或者爆炸冲击波及火风压的作用,改变了矿井通风网络中局部或者全部正常风流方向的现象。

19、火灾的分类:外因火灾、内因火灾。

20、煤层自燃的机理:指破碎的煤或者采空区的残煤接触空气后,氧化生热,当温度到达临界值时,最终导致发火的现象。

21、煤层自燃的三个过程:潜伏期、自热期、自燃期。

22、均压灭火的定义:指通过通风方法降低漏风通道两侧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防止和抑制煤层自燃的防灭火技术。开区均压:并联、角联、复杂漏风的处理方式。闭区均压:风门、

风窗调节法,风筒风机调节法,调压气室调节法。

23、三违、三超、三非、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超能力生产、超强度作业、超定员生产。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24、探水方针: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抽后采。井下防治水:查、探、放、排、堵、截。

25、水灾水源的来源分类:地下水、地表水、老空积水、大气降水。

26、隔爆型电气设备d、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增安型电气设备e、特殊型电气设备s、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KY、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Exd 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Exib I。

27、顶板事故的分类:按冒落范围分为局部冒顶、大型冒顶;按发生事故的力学原理分为压垮型、漏跨型、推跨型冒顶。

28、防止瓦斯集聚的措施:

一、搞好通风:井下主要利用新鲜风流将瓦斯带出,所以必须做到井下有稳定的新鲜风流,有足够的风量、风速,避免循环风,掘进面的通风机哟符合三个末端要求,爆破时间不能停风,必要时,还要向瓦斯集聚地点加大风量和风速。

二、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工作中有些地方易积存瓦斯,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风吹散法、风障引流法、抽排法等进行处理。总之不能让井下长时间积存瓦斯,发现瓦斯超限就要及时处理。

29、开采保护层的基本原理:在开采保护层后,在保护层采空区形成一个空洞,从而破坏原岩、煤的应力平衡,导致地应力重新分布,岩体向空洞移动、冒落、下沉、底鼓等现象,使得应力降低,产生裂隙,煤层透气性增加,大量的瓦斯涌向采空区,从而导致被保护层的瓦斯含量降低,最终达到效果。

30、老空突水的征兆:煤壁发潮发暗、煤壁挂汗、工作面温度低而发冷、耳朵贴在煤壁可听见水声、水色呈红色,水面有油花而有臭鸡蛋味。

31、地表水防治措施:慎重选择井筒位置、将河流改道、铺垫河底、填堵河道、挖沟排洪。

32、井下水防治措施: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井下探水、直接放水、截水、灌浆堵水。

33、以下情况必须探水:a、接近水淹井巷、老空或者小型矿井,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陷落柱,c、接近可能出水钻孔和各类防水煤柱,d、接近可能与地表水体相通的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发育带e、在上层采空区积水,在两层垂直间距小于40倍采高或巷道10倍的下层采掘工作以及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

34、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突出危险性预测、制定防突措施、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综合安全防护措施。

推荐第10篇:矿井灾害

矿井灾害.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参考答案

1瓦斯2孔隙3涌出量4理论5粉尘6地点7升高8自燃9矿井10门板11温度 12储存 13瓦斯 14爆破 15因素 16钻眼 17内喷雾 18广泛 19地下20肺内21透气性 22涌出量 23突出 24爆炸 25浓度 26浓度 27有害 28发现 29喀斯特30浓度

四.名词解释

1.工伤事故

2.防水墙

3.湿式凿岩

4.瓦斯喷出

5.瓦斯抽采

6.静水量

7.矿井水

8.浮尘

9.超前钻孔

10.泥石流

11.动水量

12.矿井火灾

13.矿井瓦斯

14.水力冲孔

15.阻化剂

1在生产企业里,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2防水墙是用不透水材料构筑的,用以隔绝积水的老空区或有透水危险区域的永久性堵水设施

3在凿岩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并充满孔底,以湿润、冲洗和排出产生的粉尘,是凿岩工作中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

4大量的承压状态的瓦斯从可见的煤、岩裂缝中快速喷出的现象

5采用与矿井通风井巷隔离的专用设施把煤层、岩层或采空区瓦斯抽出的技术措施

6矿井透水时一次涌入被淹井巷的水量

7矿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称

8悬浮与空气中的粉尘

9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煤体中用以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一组钻孔

10夹带有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突然以巨大速度从沟谷或坡地冲泻下来,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11动水量是指井巷被淹后单位时间的涌水量

12凡是发生在矿井地下或地面而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

13是指从煤层和岩层中放出的以甲烷为主的气体、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气体的统称

14在具有自喷能力的煤层中打钻孔,利用钻头和压力水冲刷煤体,排出碎煤和瓦斯,释放突出潜能,以减少或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措施

15又称阻氧剂。一种无机盐类化合物,喷撒在煤块上,具有阻止氧化、防止自燃的作用

五.简答题

参考答案

1.简述煤层存储瓦斯的条件

1)煤的吸附特性(2分)

2)煤层有无露头(2分)

3)煤层埋藏深度(1分)

2.简述矿井瓦斯等级如何划分

1)低瓦斯矿井(2分)

2)高瓦斯矿井(2分)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1分)

3.简述瓦斯爆炸时会产的些致命因素

1)火焰锋面(2分)

2)冲击波(2分)

3)井巷大气成分变化(1分)

4.简述煤矿尘肺按粉尘成分不同如何分类

1)矽肺(2分)

2)煤肺(2分)

3)煤矽肺(1分)

5.简述煤矿外源火灾的特点

突然发生,来势凶猛(2分)

如果不易及时发现(1分)

往往会酿成恶性事故(2分)

6.简述影响瓦斯涌出的自燃因素

1)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2分)

2)开采深度(1分)

3)地面大气压(2分)

7.简述煤与瓦斯按突出现象的力学特征如何分类

1)煤与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2分)

2)煤突然压出并强烈涌出瓦斯(2分)

3)煤突然倾出并强烈涌出瓦斯(1分)

8.简述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1)防止瓦斯积存与超限(2分)

2)严格瓦斯检查制度(2分)

3)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1分)

9.简述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

1)煤尘的爆炸性(2分)

2)煤尘浓度(1分)

3)点燃煤尘爆炸的热源(2分)

10.简述煤的自燃倾向取决的主要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1分)

2)煤的水分1分)

3)煤岩成分(1分)

4)煤的含硫量(1分)

5)煤的粒(1分)

11.简述影响瓦斯涌出的开采技术因素1)开采规模(2分)

2)开采顺序与回采方法(1分)

3)生产工艺过程(2分)

12.简述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措施的主要内容

1)突出危险性预测(2分)

2)防治突出措施(1分)

3)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2分)

13.简述矿山粉尘按类型是如何划分的1)矿石粉尘(2分)

2)煤尘(1分)

3)岩尘(2分)

14.简述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1)煤的物理化学性质(3分)

2)矿井瓦斯浓度(2分)

15.简述地表水综合治理措施

1)合理选择井口位置(1分)

2)添堵通道和消除积水(1分)

3)挖沟排(截)洪水(1分)

4)整治河流(1分)

5)做好雨季前的防汛准备工作(1分)

六.论述题

措施

参考答案

1.论述矿井地下水源及其特点

1)含水层积水:矿山岩层中砾石层、砂岩层(潜水层)或具有喀斯特溶洞的石灰岩层都是危险的含水层。特别是含水层的积水有很大压力或与地面水源相通时,对采掘工作面威胁更大。当采掘工作面直接或间接与这样的岩层相通时,就会造成破坏力很大的井下透水事故。(4分)

2)断层裂隙水:断层裂隙处的岩石常是破碎的,容易积水,尤其是断层与含水层或地表水相通时,其危险更大(3分)

3)老空区积水:井下采空区和废弃的井巷中常有大量的积水。通常老空区积水水压较高,破坏力较大,而且常伴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涌出(3分)

2.论述自燃火灾的特点

1)它的发生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或不能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找到真正的火源并非易事。(5分)

2)不能及时扑灭,以至有的自燃火灾可以持续数月、数年、数十年而不灭。燃烧的范围逐渐蔓延扩大,烧毁大量煤炭资源,冻结大量开采煤量。(5分)

3.论述矿井透水预兆

1)含水层积水:矿山岩层中砾石层、砂岩层(潜水层)或具有喀斯特溶洞的石灰岩层都是危险的含水层。特别是含水层的积水有很大压力或与地面水源相通时,对采掘工作面威胁更大。当采掘工作面直接或间接与这样的岩层相通时,就会造成破坏力很大的井下透水事故。(4分)

2)断层裂隙水:断层裂隙处的岩石常是破碎的,容易积水,尤其是断层与含水层或地表水相通时,其危险更大(3分)

3)老空区积水:井下采空区和废弃的井巷中常有大量的积水。通常老空区积水水压较高,破坏力较大,而且常伴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涌出(3分)

4.论述煤尘粒度对煤尘爆炸的影响

1)它的发生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

人们难以或不能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找到真正的火源并非易事。(5分)

2)不能及时扑灭,以至有的自燃火灾可以持续数月、数年、数十年而不灭。燃烧的范围逐渐蔓延扩大,烧毁大量煤炭资源,冻结大量开采煤量。(5分)

5.论述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的开采技术1)采用岩石集中巷道和岩石上山:在自燃危险性较大的厚煤层或煤层群开采中,采用集中运巷和岩石上山,服务年限长(2分)

2)区段巷道采用重叠布置:重叠布置可以减少煤柱破碎,减少发火危险(2分)

3)区段巷道分采分掘布置:这种布置联络眼儿少,减少漏风(1分)

4)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采用回采速度快,回采率高的长壁采煤工艺(1分)

5)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无煤柱开采一是提高回采率,同时也降低残煤(1分)

6)坚持正常的回采顺序:这样不会破坏煤层,也就减少煤炭自然的风险(1分)

6.论述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

1)突出的固体具有气体搬运的特征,颗粒呈分选性堆积,煤、岩被瓦斯流运往远处。随巷道拐弯,向上抛至一定高度,煤堆积坡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3分)

2)突出的固体物具有被高压气体粉碎的特征。大量的极细的微尘是突出时被高压瓦斯膨胀粉碎的结果,有时突出物被捣固压实,需要用镐来清理(2分)

3)突出时有大量的瓦斯(甲烷或二氧化碳)喷出,能严重破坏矿井通风系统与设施(2分)

4)突出孔洞口小肚大,呈梨幸、倒瓶形。其轴线往往沿煤层倾斜向上延伸或与倾向线成不大的夹角,长数米至数十米,有时看不到孔洞,被位移的煤或碎煤所充填。(3分)

第11篇:灾害救助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三定”规定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凡在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2 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2.1 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30人以上;

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

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

2.2 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

2.3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2.4 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2.5 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协调全国抗灾救灾工作。

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承担相应任务。

4 应急准备

4.1 资金准备

民政部组织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安排中央救灾资金预算,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4.1.1 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

4.1.2 中央财政每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4.1.3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

4.1.4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灾民生活救助。

4.2 物资准备

整合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

4.2.1 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在完善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武汉、长沙、郑州、南宁、成都、西安等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科学选址,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害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各级储备库应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

4.2.2 每年年初购置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4.2.3 建立救助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

4.2.4 灾情发生时,可调用邻省救灾储备物资。

4.2.5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4.2.6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4.3 通信和信息准备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4.3.1 加强中央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地方建设并管理覆盖省、地、县三级的救灾通信网络,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

4.3.2 以国家减灾中心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4.3.3 充分发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对地监测系统的作用,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以及灾害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4.4 救灾装备准备

4.4.1 中央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4.2 民政部、省级民政部门及灾害频发市、县民政局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5 人力资源准备

4.5.1 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5.2 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组织民政、卫生、水利、气象、地震、海洋、国土资源等各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4.5.3 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4.5.4 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4.6 社会动员准备

4.6.1 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

4.6.2 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4.6.3 在已有2.1万个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

4.6.4 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6.5 健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8省(市)和深圳、青岛、大连、宁波4市对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10省(区)的对口支援机制。

4.7 宣传、培训和演习

4.7.1 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4.7.2 每年至少组织2次省级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每两年至少组织1次地级灾害管理人员的集中培训。省或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1次县级及乡镇民政助理员的业务培训。不定期开展对政府分管领导、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培训。

4.7.3 每年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5 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5.1 灾害预警预报

5.1.1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

5.1.2 根据灾情预警,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国家和有关省(区、市)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5.2 灾害信息共享

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汇总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通报信息。

5.3 灾情信息管理

5.3.1 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5.3.2 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1)灾情初报。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对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应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和民政部。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省、地(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每天10时之前向省级民政部门上报,省级民政部门每天12时之前向民政部报告情况。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

(3)灾情核报。县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地(市)汇总数据(含分县灾情数据)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省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地(市)级的报告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省汇总数据(含分市、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5.3.3 灾情核定

(1)部门会商核定。各级民政部门协调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地震、气象、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

(2)民政、地震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专家评估,核实灾情。

6 应急响应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灾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灾害发生后,乡级、县级、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做好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四个响应等级。

6.1 Ⅰ级响应

6.1.1 灾害损失情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6.1.2 启动程序

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提出启动一级响应的建议,由国务院决定进入Ⅰ级响应。

6.1.3 应急响应

由减灾委主任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民政部接到灾害发生信息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和减灾委主任报告,之后及时续报有关情况。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商财政部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协调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分配国际救灾捐赠款物;协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

6.1.4 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主任决定终止一级响应。

6.2 Ⅱ级响应

6.2.1 灾害损失情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6.2.2 启动程序

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由减灾委副主任决定进入Ⅱ级响应。

6.2.3 响应措施

由减灾委副主任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

民政部成立救灾应急指挥部,实行联合办公,组成紧急救援(综合)组、灾害信息组、救灾捐赠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保障组等抗灾救灾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抗灾救灾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款物。

及时掌握灾情和编报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发布。

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跨省(区、市)或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

经国务院批准,向国际社会发出救灾援助呼吁。

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账号,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每日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对全国救灾捐赠款物进行调剂;定期对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

6.2.4 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副主任决定终止Ⅱ级响应。

6.3 Ⅲ级响应

6.3.1 灾害损失情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较大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6.3.2 启动程序

减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由减灾委秘书长决定进入Ⅲ级响应。

6.3.3 响应措施

由减灾委员会秘书长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

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抗灾救灾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听取有关省(区、市)的情况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联合工作组。

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由民政部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灾害损失较大时,灾情发生后48小时内,协调有关部门组成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组赴灾区,及时调拨救灾款物。

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发布。

6.3.4 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秘书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报告减灾委副主任。

6.4 Ⅳ级响应

6.4.1 灾害损失情况

(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一般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启动标准可酌情降低。

(4)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6.4.2 启动程序

减灾委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决定进入Ⅳ级响应。

6.4.3 响应措施

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商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抗灾救灾支持;视情况向灾区派出工作组。

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派出民政部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调拨救灾款物。

掌握灾情动态信息,并在民政部网站发布。

6.4.4 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决定终止Ⅳ级响应,报告减灾委秘书长。

6.5 信息发布

6.5.1 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6.5.2 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抗灾救灾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

7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 灾后救助

7.1.1 县级民政部门每年调查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账。

7.1.2 民政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

7.1.3 制定冬令(春荒)救济工作方案。

7.1.4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要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会同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

7.1.5 灾民救助全面实行《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对确认需政府救济的灾民,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发放《灾民救助卡》,灾民凭卡领取救济粮和救济金。

7.1.6 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款下拨进度,确保冬令救济资金在春节前发放到户。

7.1.7 对有偿还能力但暂时无钱购粮的缺粮群众,实施开仓借粮。

7.1.8 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

7.1.9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好以工代赈政策、灾歉减免,粮食部门确保粮食供应。

7.2 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民倒房重建应由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害因素。

7.2.1 组织核查灾情。灾情稳定后,县级民政部门立即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塌房屋台账。省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10日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

7.2.2 开展灾情评估。重大灾害发生后,民政部会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情评估,全面核查灾情。

7.2.3 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根据全国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

7.2.4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要求拨款的请示,结合灾情评估情况,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各地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7.2.5 定期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进度。

7.2.6 向灾区派出督查组,检查、督导恢复重建工作。

7.2.7 商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平抑物价。

7.2.8 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7.2.9 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电力、通信等企业,金融机构做好救灾资金(物资)安排,并组织做好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及水利、电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作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满足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的需要,200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立项。根据国家计划,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用“2+1”方案,即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实施“4+4”方案,即发射四颗光学小卫星和四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 国际沟通与协作

按照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自然灾害救助交流,借鉴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

8.3 奖励与责任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表彰;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4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做出相应修改后报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根据本预案制定本省(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8.5 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生效。

灾害救助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大的水灾、旱灾、风灾、冰雹灾等自然灾害不断,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为做好灾民的救助工作,中国建立了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中国,各级政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救灾支出,用于安置和救济灾民。1996年至2001年,全国各级财政救灾支出达到212.6亿元,向3.9亿人次的灾民提供粮食、衣被等救助。灾害救助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

1、灾害救助的基本情况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而且发生频繁。一般年份,每年全国成灾人口一亿多人,受灾人口近2亿人次,倒塌房屋大体在200—3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每年需要救助的灾民一般在6000—9000万人。

1994年发生了严重的干旱,1996年和1998年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1999-2001年又连续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其中1998年的洪涝灾害和1999-2001年的旱灾为建国以来最重。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的洪灾,长江干堤九江大堤一处决口;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溃垸1075个,淹没总面积32.1万公顷。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1.8亿人(次)受灾,成灾1.2亿人(次)。 2002年,我国发生了旱灾、洪涝、风雹、台风、地震、沙尘暴、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损失。经民政部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共同核定,2002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4711.9万公顷,其中成灾2731.8万公顷,绝收655.8万公顷;全国共有3.7亿人(次)受到各类灾害影响,其中成灾2.3亿人(次),因灾死亡2840人,紧急转移安置471.8万人;倒塌房屋175.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总计1717.4亿元。全国成灾人口2.3亿,需要救助的灾民7000多万人次,倒塌房屋175万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或亲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向灾区提供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全力帮助灾区抗灾救灾。 1994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用于灾害救助的财政专款平均达22亿元,接收分配救灾捐赠款物总值171.4亿元,紧急转移安置灾民7270.7万人次,解决了2亿多人(次)的因灾缺粮困难,为3000多万人(次)提供御寒衣被,为1亿多人(次)因灾引起的疾病提供了救治,恢复重建倒塌房屋2000多万间,数千万倒房灾民因此受益。

2002年,中央有关部门全年共下拨各类抗灾救灾资金55.5亿元,用于灾害救助的专款25亿,社会捐赠款12亿元。同时,国家每年向灾区安排大量生产贷款以及出台灾区减免税收等政策,及时解决了灾区人民的吃、穿、住、医等困难,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的稳定。

2、2002年的减灾救灾

2002年,民政部门围绕建立灾民紧急救援体系,全面规范救灾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紧急救灾能力。在灾情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灾情快速报告制度、重大自然灾害预测会商制度和灾情专家评估制度。在救灾款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救灾资金的管理分配机制,规范了中央救灾补助标准。

一是明确了按照应急、恢复重建、荒情救济三个阶段安排中央救灾资金;

二是进一步严格了中央救灾资金申请、办理、拨付的程序,缩短了中央救灾资金办理、拨付的时间;

三是对中央救灾资金从省下拨到县及发放到灾民手中的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央救灾补助标准过低,严重脱离救灾实际的问题。在备灾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了中央救灾储备物资数量,制定完善各级救灾预案,组织开展救灾演练,各地的紧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紧急转移的受灾群众24小时内得到救助紧急救灾目标。

2002年,民政部门在减灾工作方面的主要进展: 一是筹建国家减灾中心,拟定国家减灾中心的技术系统总体方案,执行有关项目的设备采购、技术合作与培训,以及减灾中心系统应用、灾害监视跟踪、灾害分析评估以及减灾辅助决策、紧急救援等事项。

二是启动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减灾项目,目的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三是举办国际减灾日座谈会。

四是在中国重庆进行山地灾害救灾抢险演练及山地灾害减灾经验交流会。五是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立项。

3、中国灾害救助的主要特征

●“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工作思路。1994年以来,救灾分级管理体制作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救灾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扩展。从内容、形式到运行机制等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地方列支救灾资金呈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1995年,全国省级及其省以下各级政府列支救灾资金8.4亿元,比1994年增长50%以上;1997年为14亿元;1998年为27.5亿元;1999年为12.1亿元;2000年为15.74亿元;2001年为18.71亿元。截至2001年,全国所有省级和绝大多数地级、县级财政都列支了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部分乡镇也列支了救灾款,地方各级财政救灾预算列支总数达到了中央救灾款预算的一半以上。

●建立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制。1998年起,民政部承担了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解决了过去救灾工作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部门间协调性较差、信息沟通较少、抗灾救灾工作多头宣传等问题,整合了救灾资源,增强了救灾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救灾工作的效率和救灾资源的使用效益,使我国救灾工作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政府灾害管理的宏观综合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立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在民政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地省级及省级以下一些灾害易发地区救灾应急预案正抓紧制定。2002年3月,一向作为抢险救灾重要力量的我国军队正式把抢险救灾作为一项正规军事训练内容,列入了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预计到2003年,国家、省级、地区和县级救灾应急预案将形成完整的体系。

●建立灾害救助信息系统。中央、省级、地区和县级灾害信息网络并投入业务化运行,构建。2001年1月1日,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风云二号B”正式全天候对地球进行连续的气象观测。每遇大灾,24小时内中央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地方所采取的措施,并能对灾害进行初步评估,提出救灾对策,实现灾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及时沟通。

●建立灾害救助物资仓储网络。目前,沈阳、天津、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等8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了10多万顶救灾帐篷和一批棉衣被,专项用于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地区灾民救济工作的紧急需要。各地特别是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都积极落实了救灾储备制度,建立了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开始储备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紧急安排灾区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灾害救助的资金管理。各级政府加强了救灾款使用管理,明确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制定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和救灾捐赠款物“专款专物专用、集中使用、统一制定分配方案、分头组织实施”的原则,规范救灾款物基层发放程序,做到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政策公开、数额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加强灾害救助的立法工作。民政部目前已经拟定了抗灾救灾领域国家标准体系,抗灾救灾《基本术语》标准和《救灾捐赠》标准正在紧张编写,《救灾工作条例》目前也正在着手制定。救灾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将标志着我国的救灾工作走上依法行政的轨道。 灾害救助的工作展望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民政部门将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继续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加强救灾预案、物资储备、信息评估、紧急救援和综合协调工作,全面实行救灾经费专户管理和救灾款物规范发放,努力提高救灾工作水平。

社会救助法明确遭特大灾害地区救助资金来源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 规定救助标准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崔清新)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1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对财政困难的地区和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中央财政按照规定给予适当补助。

意见稿明确指出,社会救助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开展救灾募捐并接受国内外的社会捐赠。受赠的财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公益事业捐赠的规定使用。同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社会救助款物的使用情况依法实施监督。

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自然灾害预警和自然灾害发生后,紧急疏散、转移、抢救和安置受灾人员,并为其提供食品、饮水、医疗、衣被、临时住所、日常生活用具、心理抚慰等应急救助。自然灾害的危害消除后,受灾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受灾人员恢复重建因自然灾害倒损的居民住房。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第二年春季以及其他困难时期,受灾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提供食品、饮水、取暖、衣被、住所和医疗等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据国务院法制办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但是,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须通过立法加以解决,其中包括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民政部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与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第12篇:重大灾害

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应急救援预案

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水旱灾害,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几率不大,影响不大。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一般发生几率不大,影响不大。

1.2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防救结合。

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抢险先救人的原则,运用现有各种手段,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矿井对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管理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2、分片管理,分级响应。

由矿领导统一指挥辖区内的所有机关、科室、团体、参加抢险救灾。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实行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管理。重大、特别重大较大自然灾害由矿长、党委书记负责处置,一般自然灾害由生产矿长、安全处长、机电矿长、总工及关部门负责处置。

3、统一领导、公众参与。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实行矿,充分动员和发挥职工家属、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作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统

一、形成合力。

4、整合资源,提高效能。

充分利用现有部门、网络、队伍、装备等应急资源,汇总集成,综合管理,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社会联动。 1.3 组织机构及职责

总 指 挥:矿

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机电矿长 工会主席

后勤矿长

指挥部成员:副总以上领导及工会、调度室、生产科、安全科、物业部、通风科、机电科、保卫科、矿办、劳资科、供应科、医院、宣传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

指挥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矿调度室,矿调度室主任兼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及应急救援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总指挥矿长、党委书记,负责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事故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

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应急救援部署计划及策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科、队及卫生所等部门,负责应急救援的物质供应,保证配备充足的物资资源,确保矿发生各种灾难时的紧急抢险救援物质需要,保证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员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1.4 预防和预警 1.4.1 危险源监控

为了预防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的安全影响,由矿领导主持,分管领导组织建立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避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预防和救灾工作。

1、建立日常预防监测机制

安全部门细化和完善预防监测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措施具体的日常预防监测机制。对辖区内重点隐患区、危险源及各种不安定因素要坚持动、静态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对监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对危险信息及时跟踪、排查和疏导,早发现,早处置,真正建立长效机制,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及损失。

2、加强重点时期监督管理

各级各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预防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一是通过开展定期复查不安全,不放心的地方,二是按照季节等相关预兆,超前防范,及时制定相关措施,防患于未然,排查不安全因素,积极落实措施规定的等。

3、收取上级灾害防治中心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

各成员要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出现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和事故,除向霍州煤电集团汇报外,要及时向市政府救灾办公室通报。

4、信息报告

一旦掌握即将发生自然灾害或已经发生自然灾害的信息后,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通过报警电话或其它途径迅速向霍州煤电集团及政府救灾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时间、地点、灾种、危害程度、拟采取的措施和已采取的措施等;上报信息时要提出预警级别的建议。

1.4.2 预警行动

应急指挥部和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按照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做好预警工作,并迅速向霍州煤电集团公司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由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可能发生灾害的乡镇通报情况。 1.4.3 预警级别及发布

1.4.3.1 预警级别

依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予以标识。

(1)Ⅰ级(特别严重):指紧急程度高,事态非常严重,已经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或特别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对我矿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特别严重危害和威胁,超出我矿自身处置能力范围,难以对突发自然灾害实行有效控制,需要请求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和市政府调动市内外各方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自然灾害。

(2)Ⅱ级(严重):指在一定区域内发生,事态严重,预计波及面大,社会影响大,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生态破坏,需要上级统一组织协调,调动多方部门和有关社会力量和市内应急资源或需请求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和市政府调动有关方面力量进行联合处置的自然灾害。

(3)Ⅲ级(较重):事态较为严重,预计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少数人伤亡或一定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单靠一个主管部门无法解决的自然灾害。

(4)Ⅳ级(一般):灾情简单,预计波及面较小、社会影响不大,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极少数人的安全或一定经济损失,只需要调度某几个职能部门力量和部分应急资源就能够处置的自然灾害。 1.4.3.2 预警发布

(1)Ⅰ级(红色):预警信息由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2)Ⅱ级(橙色):预警信息由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3)Ⅲ级(黄色):预警信息由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汇发布,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4)Ⅳ级(蓝色)预警信息由矿应急指挥中心汇发布。 (5)预警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内容。

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警报器、宣传车、逐户通知等方式发布,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通信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方式发布预警信息。

1.5 信息报告程序

a) 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事故性质、规模、灾害范围、程度等准确的向矿调度室汇报,当值班调度接到报警后,必须把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询问清楚,并在最短时间内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

b)应急救援中心汇报电话:

霍州煤电应急救援中心汇报电话:

c)报警形式可以直接打电话,或亲自到应急指挥部(调度室)汇报。

d) 总指挥根据报警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并及时向集团公司总指挥部及应急救援小组发出通知,启动本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1.6 应急处理 1.6.1 分级响应

1、一般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由矿启动本矿预案并负责处置。较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由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处置,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单位迅速到位,按职责分工,协调处置,随时向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和处置工作进展。必要时可以请求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2、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由县应急委(办)启动县级预案作出应急响应,矿组织做好先期应急抢险工作, 并立即报告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和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 必要时报请县应急委启动县级预案增援。

3、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由矿迅速的对先期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先期应急抢险工作, 并立即向上级应急办报告,同时抄报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县政府有关部门。

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履行前沿指挥部工作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减轻灾害损失,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待上级领导到达后,根据县应急委决定再移交前沿(现场)指挥权。

1.6.2 响应程序

1.6.2.1 基本应急

发生自然灾害后,自然灾害发生地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在向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及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实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偶合事件的发生。

单灾种指挥部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调查核实灾情,对险情作出科学判断,协调开展好应急处置工作,并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及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提交灾情调查报告及处置建议。

已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灾情时,协助霍州煤电应急指挥部和市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组成的救灾工作组及时赶赴灾害现场,开展紧急救援、灾情调查、灾情评估分析工作。

1.6.2.2 扩大应急

当自然灾害灾情有进一步扩大发展趋势,自然灾害发生地难以控制和有效处置,而需要更高级别响应和指挥处置时,由矿应急救援指挥部向自然灾害发生地向政府、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紧急请示,建议提高响应级别。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接到提高响应级别信息后,报经县应急委(办)同意,启动县级预案,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当自然灾害灾情继续扩大,由县自然灾害指挥部报请县应急委(办)提高响应级别,由县应急委报请市应急委启动县级预案,并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县自然灾害指挥部自然转为前沿指挥部,并履行前沿指挥部职责。

发展升级为Ⅰ级预警时,组织应急力量实施先期处置,待上级有关领导到达后,移交指挥权。并履行前沿指挥部职责。

1.6.3 处置措施

自然灾害指挥部在处置较大自然灾害时,可根据灾害发生或将要发生为害的情况,成立综合协调组、基础设施保障组、物资技术装备组、医疗救助组和宣传报道组等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长由指挥长指定。 基础设施保障组:由机电科、地测科、调度室、物业部、保卫科等相关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尽力确保通讯系统、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修复被毁的通讯线路、电力设施、设备和道路,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

物资技术装备组:由财务科、供应科、物业部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调运各种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以及灾民急需的各种生活用品;

技术组:由地测科、生产科、安全科、调度室、机电科、通风科等相关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方案和技术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实施应急处置技术措施,包括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及灾后恢复重建的相关技术。由有关技术专家和事故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

医疗救助组:由矿医院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及时开展医疗救护,负责医疗救护力量的调度;做好遇难、受伤人员及家属的安抚等善后工作;搞好灾区防疫防病。

宣传报道组:由矿宣传部、工会等宣传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应急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统一对外宣传口径。

纪律检查组:由组织部、矿办、企管等相关部门组织,主要是落实各位安排的落实到位和职责履行。

1.6.6 应急结束

一般自然灾害(Ⅳ级)应急结束后,由矿应急指挥部报霍州煤电自然灾害指挥部批准发布;较大重、特大自然灾害(Ⅰ、Ⅱ级、Ⅲ级),由霍州煤电自然灾害指挥部报上级应急指挥部批准发布;应急结束后,由霍州煤电自然灾害指挥部报上级应急委批准发布,指挥机构转入后期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应急结束后,矿指挥部应向上一级指挥部写出书面报告

1.6.6.1 救援行动

由矿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领导组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援工作。

1.6.6.2 应急恢复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矿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领导组终止应急救援响应。

1.6.6.3 应急结果

矿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领导组,终止响应后向集团公司做书面汇报,包括时间、地点、受灾人数、受灾情况、人员安置情况。

1.7 应急物质储备

每年年初进行物质储备,包括医药、食物、被褥、帐篷,具体数量按照其他单项灾害应急储备进行储备。

1.8 现场处置方案 1.8.1 事故特征

a)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干旱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对我矿来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暴雨、洪水、高温、雷电、大雾、山体滑坡、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

b)

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雨季6-8月份,冰雹、暴风雪主要发生在11-1月份。其他灾害有突发性自然灾害、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

c) 水灾的征兆:本地连降大雨 冰雹的征兆——强对流天气的出现 干旱的征兆——降雨持续偏少泡 泥石流的征兆——连续性强降雨

滑坡的征兆一——山上裂缝,山脚下土隆起、滑坡体出现横纵裂缝、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1.8.2 应急处置

自然灾害发生时,所有人员必须服从矿自然灾害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严格按照本预案的各项规定开展工作。

在矿区内发生的洪涝、暴雨、干旱、冰雹、暴雪、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已危及全矿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达到启动条件的,启动本应急处置预案。

调度室接到报警电话第一时间向自然灾害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汇报及执班领导汇报,并通知领导组成员迅速到现场,同时向集团公司指挥中心汇报。救援组人员到位后及时根据汇报情况和对现场掌握情况预计灾害的范围及严重性,并及时制定专项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根据事故的大小和严重性确定是否通知集团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到现场,进行救灾工作。

灾害严重性大,设计面广,由矿指挥部发出通知,采用警报、广播和居委会区片长相结合的方法通知受灾区域居民撤离受灾区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宣布应急结束。 1.8.3 注意事项

救援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抢险。 必须保证各项应急材料的及时备用到位。 采取的措施必须切合实际,针对性要强。平时注意对职工进行预防灾害知识的培训。

应急结束后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排除隐患。落实上级对 事故的处理决定。

第13篇:一灾害

一、创建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载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就能力,同时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加强防御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对于带动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创建目标:

在市地震局、教育局、市科协联合指导下,在一年左右创建成为省内“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教育观。

引导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新格局。要总结特色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推广到学校各个领域。融特色与学校管理之中,融特色于教育行为中,融特色课程改革中,融特色于无形之中,融特色于校园每个细胞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建设是实现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在教师中提倡“六讲”和“三种精神”。“六讲”即“讲奉献、讲爱心、讲学习、讲理解、讲方法、讲制度”“三种精神”即“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精神”。认真组织老师业务学习,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培训、交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建立和完善各项常规制度。学校行政、年级组要密切配合,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使课程设置、兴趣小组、活动竞赛等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制度建设是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有力保证,因此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制度。

(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普及,要使全校师生都知道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我校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准备采取以下做法:

1.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软件、录象、投影仪等现代化教辅手段,努力将课上得形象生动,使防震减灾知识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2.定期播放“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及其他防震减灾录象和有关VCD片。

3.邀请省、市、县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报告。

4.布置全校学生撰写防震减灾知识小论文,并挑选优秀小论文进行演讲。

5.成立防震减灾兴趣小组,拓宽这些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面及培养尖子参加竞赛。

6.每年举办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三)、创建资料准备

1、成立创建防震减灾学校领导小组, 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绿色学校计划,并认真实施定期评估。

2、本校防震减灾学校的鲜明目标

3、学校为防震减灾教育投入的资金。

4、在日常管理中处处体现防震减灾管理的思想。

5、学校为老师学生的户外和校外防震减灾教育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6、老师和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并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7、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师生、家长、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传播学校创建的过程和经验成效。

8、学校与当地社区在环境教育领域里已经建立了融洽充分的合作。

9、学校为周边社区防震减灾教育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我校依据宝震发[2009]26号文中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区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现呈上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初级中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目的: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

创建目标:从2010年3月开始,在市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协的联合指导,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创建成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具体措施:

一、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创建工作领导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尉利军担任组长、副校长王周科、王少锋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王少锋副校长兼任。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新格局,总结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之中,纳入学校课程改革中,把科普示范教育活动的效果落到实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关键因素。我校首先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将爱心、责任、敬业作为慕中教师必须遵守的三项核心师德,并明确其内涵要求。其次,注重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严格落实我校两导一点、名师研究、展示课、示范班会等活动,定期培训考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深入展开。

二、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搞好专题教育

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我校成立了高效有力的课题领导小组,明确了政教主任赵继峰老师负责防震减灾科教

育。在校内设立了宣传栏,在活动室张贴了有关制度和宣传图片资料。教务处结合我校实际,要求在地理、物理学科教学中要渗透防震减灾的内容,并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课时、有教案。同时,教导处主任利用升旗仪式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三、成立活动小组,设置固定场所

学校建立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不定期利用班报、多媒体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基础知识、防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设置了相对固定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场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硬件设备。

四、编制预案,建立志愿者队伍

为了搞好防震减灾工作,根据我校所在的地形及板块的分布状况,编制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定期不定期由总务处负责对疏期出入口进行隐患排查,成立了有30多人参加的防震志愿者队伍。同时,每年组织两次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五、实施保障

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专题宣传,配备相应设施,实期学习、交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师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人员及物质损失、保障社会和谐、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为此,我校非常重视此项工作,

在创建时限内争创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达到创建目的。

第14篇:灾害特色旅游

灾害特色旅游

200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我国南方变得冰天雪地,绊住了人们回家的脚步,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大自然在展示其强大力量的同时,也不吝惜展示它的美。难得一见的雪景令人们惊奇。街道上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雪人、嬉戏的儿童以及拍摄美景的人们。而一种基于灾害性气候或地质产生的特色旅游,也借此重新走入了人们视线。

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有10种:台风、地震、洪水、雷暴、龙卷风、雪崩、雪暴、火山爆发、热浪、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海潮(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龙卷风所经之处,一扫而空;地震可以把一个城市变为废墟;火山爆发更可以将一个城市淹没在火山岩下。

每一次的灾害不仅留下伤痛和教训,也给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的起点。很多经常受这些自然灾害侵袭的地区,形成了自然灾害的“天然博物馆”。由此建立的自然灾害博物馆,则为人们了解灾害,预防灾害提供了科普教育的场所。

近年来,深度游渐渐兴起,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而是更希望了解到某地风光的成因及特色。灾害原是旅游业的大敌,但是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气候或地质上的灾害作为人们认识自然的窗口,反而成为地域特色。在一些灾害多发区,不论是自然现象造成的遗迹,还是介绍灾害的科普博物馆,都吸引了游人的目光,成为一种变害为利的特色旅游项目。

台风博物馆――体验性的科普前沿

台风之害,虽夺命掠财,凶猛无情,但若能有效的应对,便既能蓄水饱墒,又能领略大自然之壮观。浙江舟山是我国唯一一个群岛城市,也是经常遭受台风肆虐的地区。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当地人民很早就对台风有所认识。中国台风博物馆就建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它位于“浙江抗台第一坝”的拷门大坝两端。

不同于一般博物馆的静态展示,游客无法有深度的旅游体验,中国台风博物馆将静态的实物的展示与动态的风文化体验结合,将一种无法再现的气候现象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台风博物馆一期馆内,虚拟演示台风成为一期博物馆的一大亮点。由于台风的季节性强,每年的7―9月是台风活动最为活跃的季节,虚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风博物馆的季节性问题。在台风博物馆内的气旋模拟器,能够让游客初识“台风”的形成过程。以及台风的形态。点击触摸屏,“97―11号”、“威马逊”、“鹿莎”、“森拉克”等台风立即再现在大屏幕中。

在二期风文化乐园内,通过各类虚拟体验活动,通过虚拟体验设备,人们能够体验到追风、报风、摇风、听风、万风、射风、骑风、摄风和驭风的乐趣。立体声、大屏幕、各类虚拟体验游戏等,让台风博物馆中充满了尖叫和欢笑声。

据县文广局的何仁岳副局长介绍,它的建设主要出于三方面目的:

一、它的建设对于人们正视灾害,认识灾害,变害为利,避害趋利具有重大意义;

二、它将海洋文化与地方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三、通过建立波浪观测站,在台风期间为“三防”部门提供实时的波浪数据,供政府决策。可见台风博物馆不仅是一座科普博物馆,在预防台风灾害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地震博物馆――深沉的怀念与丰富的历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天崩地裂”这一词从女娲补天开始就开始存在。天穿了,她以女性柔软的手补了天;地摇了,她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然而在女娲补天垫地的过程中,灾难也降临到她的子民。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一个城市毁灭在地震中,但人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漂亮的城市。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而建立的唐山地震博物馆,真实的记录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一幅幅血与泪的图片和实物将那段历史展示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著名的特色旅游点,唐山地震博物馆给人更多的是对自然无情的痛和对人们真情的感动。

另一座地震博物馆则是始建于1989年的兰州地震博物馆,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的专业地震博物馆。兰州地震博物馆建在甘肃省兰州市十里桃乡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博物馆洞门恰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万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断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博物馆的主体展厅布设在山洞里,蜿蜒曲折如树枝状伸展开去的各个洞道在迷离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整个博物馆分为6个分馆:地震知识壁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

地震是我国比较多见的一种灾害,我国人民对地震的认识也有很久远的历史。地震泥塑馆以“报马送信”、“夜守孤灯”、“斩断情恋”等8组泥塑,生动地再现了公元138年张衡地动仪首次测出的兰州大地震时的情状。音像馆以几十部国内外地震录相片为教材,演示地震发生情况,普及防震知识,让人身临其境,获益良多。字画馆里收藏有许多与地震有关的题字和画卷,名人墨宝,幅幅珍贵。

兰州地震博物馆馆藏中还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甚至是唯一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如世界上罕见的万年以前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和碳化断层泥珍品、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固原大地震铜币“沙板”、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图――清代山西平陆大地震中钦差大臣手绘地震烈度御览图、宋代“天下地震第一碑”文献碑刻等等。

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通俗的表现形式以及大量的珍藏文物等,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泥石流赛道――贩卖独特,令“害”变“宝”

云南东川小江流域有“世界泥石流博物馆”之称。据调查,东川境内拥有107条泥石流沟。过去,每年雨季这里几乎都会爆发泥石流,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地貌。专家认为,东川泥石流具有五大特征。

1、分布广泛,暴发频繁;

2、规模巨大,来势凶猛;

3、类型齐全,过程完整;

4、结构明显,流态多样;

5、作用剧烈,破坏力强。

泥石流本义上是一种地质灾害,但对科学工作者来说,东川泥石流发生地又是一种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可由此探索泥石流的成因、深化规律,进而研究总结防范、治理之策。旅游者能在这里观赏奇特壮观的泥石流遗迹,感受大自然无情的一面,从而时刻绷紧保护生态环境的弦。

而对当地人来说,利用泥石流做文章,变害为利,则是要把独特的地貌作为旅游资源巧妙运用。泥石流造成的独特地貌受到了众多赛车爱好者的青睐。东川泥石流赛道因为具有酷热、多沼泽沙滩、泥泞路滑等特点,被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授予“中国泥石流汽车越野赛道”的称号,成为了继哈尔滨冰上赛道、撒哈拉大沙漠赛道之后,另一个特色赛道,也是国内首个泥石流汽车专业赛道。当地也籍此举办“中国昆明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吸引了国内外选手及旅游者的目光。

无论是科普博物馆还是针对特殊地貌的专项旅游,变“害”为“利”,将不利变成特色,是灾害特色旅游总的思路,也是令我们得到借鉴之处。

第15篇:地震灾害

地震:

(1)成因: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时空分布特点:

①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②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3)影响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人类活动诱发地震:①修建水库;②开山、爆破、采矿,大量堆积松散物质,植被破坏会诱发泥石流。

(4)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第16篇: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20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

二o一一&8226;元月

第一章总 则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和资源不受损失,促进煤炭工作的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特编制我公司2011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矿井是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煤炭自然发火较严重。为了在发生事故抢救中减少失误,掌握主动,最大

限度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必要的伤亡,我们在根据以往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公司矿井实际情况,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重大事故: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矿井火灾事故;

3、冒顶事故;

4、透水事故;

5、运输事故;

6、供用电事故;

7、爆破材料爆炸事故。

对上述各种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1、在矿井中发生瓦斯(煤尘)爆炸、透水、火灾和顶板大面积冒顶等各种重大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

2、在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灾区以及抢救人员的救灾措施;

3、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为缩小灾区范围迅速而安全地消灭灾害所必需的器材、工具的数

量,使用地点、使用方法和管理办法等;

4、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单位、部门及其领导人的任务、职责、联系方法与顺序。

由于井下作业地点分散,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地点都编入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因此,要求各单位在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制定具体的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

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每季度要结合处理各种事故的有关技术资料和预防各种事故措施中的有关规程、文件,对职工进行一次《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教育和学习,使之人人明白,做到心中有数。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救器佩戴使用的教育和训练,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起到自救防护作用。在新工人入井前,应由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负责组织熟悉所在工作地点的安全出口。

第二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一、预防

1、通风系统要合理,各作业地点要按规定配足风量,杜绝循环风、微风。

2、各施工单位要配备瓦斯检查员,加强对各作业地点瓦斯的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杜绝瓦斯积聚,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

3、加强巷道贯通及盲巷管理,保证两端的巷道内不积存瓦斯,并做好贯通时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矿井必须从生产技术管理上避免出现盲巷。

4、加强对局扇、风筒等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加强对爆破作业的管理,认真执行好“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性能的管理,建立合理可靠的供电系统,减少或消灭无计划停风。

7、通风机和巷道内电气设备要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8、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运转,并有备用电机。

9、加强井口检身,严禁带烟火下

井。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下井作业人员都必须携带自救器。

二、处理

1、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

2、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能正常运转,经市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5、组织抢险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爆炸事故发生。救援人员的矿灯要保证不失爆。

三、通风管理

1、因故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工作面无风,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组织将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到地面,并清点人数,严禁在井下等候。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5、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瓦斯情况,特别是上隅角的瓦斯情况。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检查的瓦斯情况必须随时告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并填写好瓦斯牌板,瓦斯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6、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

通风、瓦斯情况。如工作面瓦斯达到1%时,禁止打眼,禁止装药放炮。并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切断电源,12全文查看

第17篇: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20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

2011年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二o一一&8226;元月

第一章总 则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和资源不受损失,促进煤炭工作的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特编制我公司2011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我矿井是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煤炭自然发火较严重。为了在发生事故抢救中减少失误,掌握主动,最大

限度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必要的伤亡,我们在根据以往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公司矿井实际情况,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重大事故:

1、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矿井火灾事故;

3、冒顶事故;

4、透水事故;

5、运输事故;

6、供用电事故;

7、爆破材料爆炸事故。

对上述各种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1、在矿井中发生瓦斯爆炸、透水、火灾和顶板大面积冒顶等各种重大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

2、在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灾区以及抢救人员的救灾措施;

3、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为缩小灾区范围迅速而安全地消灭灾害所必需的器材、工具的数量,

使用地点、使用方法和管理办法等;

4、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单位、部门及其领导人的任务、职责、联系方法与顺序。

由于井下作业地点分散,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地点都编入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因此,要求各单位在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制定具体的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

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每季度要结合处理各种事故的有关技术资料和预防各种事故措施中的有关规程、文件,对职工进行一次《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教育和学习,使之人人明白,做到心中有数。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救器佩戴使用的教育和训练,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起到自救防护作用。在新工人入井前,应由各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负责组织熟悉所在工作地点的安全出口。 第二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一、预防

1、通风系统要合理,各作业地点要按

规定配足风量,杜绝循环风、微风。

2、各施工单位要配备瓦斯检查员,加强对各作业地点瓦斯的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杜绝瓦斯积聚,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

3、加强巷道贯通及盲巷管理,保证两端的巷道内不积存瓦斯,并做好贯通时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矿井必须从生产技术管理上避免出现盲巷。

4、加强对局扇、风筒等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加强对爆破作业的管理,认真执行好“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性能的管理,建立合理可靠的供电系统,减少或消灭无计划停风。

7、通风机和巷道内电气设备要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8、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运转,并有备用电机。

9、加强井口检身,严禁带烟火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下井作业人员都

必须携带自救器。

二、处理

1、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

2、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能正常运转,经市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5、组织抢险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爆炸事故发生。救援人员的矿灯要保证不失爆。

三、通风管理

1、因故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工作

面无风,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组织将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到地面,并清点人数,严禁在井下等候。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5、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瓦斯情况,特别是上隅角的瓦斯情况。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检查的瓦斯情况必须随时告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并填写好瓦斯牌板,瓦斯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6、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情况。如工作面瓦斯达到1%时,禁

止打眼,禁止装药放炮。并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切断电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7、瓦检员检查的瓦斯数据必须真实,牌板、手册、报表的瓦斯数据必须一致。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作好交接班记录。

8、瓦检员严禁空班漏检,严禁脱岗、睡觉。

第三章 煤尘事故

一、预防

1、井下掘进巷道,各运输转载点,都必须按规定安装防尘洒水除尘系统。

2、各施工单位必须负责管好用好自己责任区域内的防尘设施,抓好责任区域内的防尘工作。否则,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者的责任。

3、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的规定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和放炮后都必须对炮点附近30米范围内进行洒水降尘。

4、掘进工作面施工完毕后,不得随意

拆卸防尘设施。若需拆除时,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

5、施工单位必须按要求安装防尘水幕,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或水压不够,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

6、必须保证防尘用水供应量,水质必须符合标准,做到清澈、无腐蚀性。

7、必须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和分析,并认真作好记录;并验算井下各风流巷道的风速,防止风速过大而产生粉尘飞扬。

8、每一位入井人员都应采取具体的个人防护措施。

9、每旬安排人员对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道进行一次除尘。

二、处理

1、如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如作业地点发生瓦斯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

2、如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应立即向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汇报。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安排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经市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三、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撤人路线 幸存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到地面 避灾路线:

工作面→掘进巷道→地面 第四章 火灾事故

一、井下火灾事故预防

1、杜绝可燃物质在井下长期堆放;

2、检修机电设备留下的废弃物必需收出地面;

3、合理调配风量,减少漏风、微风,加强对井下可疑地点的检查;

4、必须使用阻燃电缆和阻燃风筒;

5、回采工作面在回风侧安设co监测探头,24小时监测采空区的自燃发火预兆;

6、制定避灾路线,以备发生火灾时,安全撤出人员;

二、井下火灾事故处理

1、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发现人应视情况进行处理:

、井下火灾处理要严格执行“灭、救、撤、躲、报”五字方针,火灾面积不大时,采用直接灭火的方式将火扑灭; 具体地说可用灭火器、水浇灭火,用衣服或砂土将火盖住使其缺氧也可将火扑灭。

、火灾面积大,采用直接灭火的方式已不能将火扑灭,应立即将受灾害波及区域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向矿值班室汇报。

2、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

总经理、总工及相关领导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市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发火地点在主要进风巷道时,应考虑采取反风措施,是否反风由矿长确定。

三、井下火灾事故时撤人路线 避灾路线:

工作面→掘进巷道→地面

四、地面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1、预防措施

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严禁有明火; 井口检身房取暖只能使用防爆型电热取暖器;

井口20m范围严禁大量堆放可燃物资。

主要设备附近必须有防灭火设备,并能保证正常使用。

2、处理

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发生火灾,应立即将井下人员撤出,停止通风机运转,防止灾害蔓延到井下。 积极组织人员灭火。 第五章 顶板事故

一、顶板大面积冒落前期预兆 掘进工作面发生大冒顶前,会出现前期预兆,主要是:

1、工作面压力增大;

2、顶板掉渣;

3、工作面发出顶板岩石断裂声;

4、工作面大面积片帮。

二、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计划 顶板灾害事故的预防

1、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预防冒顶和片帮伤人,找顶要设专人观山看顶。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

2、对破碎或不稳定的顶板要用长柄工具及时找下来,排除险情后方可作业。

3、临时顶柱要打在实底上,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永久支护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棚距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

4、井下人员应经常注意查看巷道帮、顶板,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处理,防止片帮、冒顶伤人事故发生。

5、处理放炮崩倒或歪扭的或断梁折柱的棚子时,应从外往里逐架进行。

6、安检员、班组长要加强顶板的管理工作。

7、加强巷道贯通管理,接近贯通时,要加固贯通点附近支护,防止大面积冒顶事故发生。

顶板灾害事故的处理

1、如生产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在找顶后,应酌情用长腿支架或棚上垛支护法处理。大冒顶应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

2、如冒顶压住人员,现场人员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工程师和矿其他管理人员。

3、总经理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安排向上级领导汇报。第六章 地下水害

一、透水预兆

工作面温度降低、煤壁挂汗、挂红、煤壁松软潮湿,伴随有其他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涌出,工作面有臭鸡蛋味,现场工作人员流泪、流鼻涕等现象。

二、预防

1、工作面发现透水预兆,要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工程管理部及相关领导汇报。

2、怀疑有透水危险的工作面,必须制定探放水措施。本着“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打探放水眼前进,边探边掘,探到水后要将水排完才能施工。

3、制定避灾路线,以备发生透水时,安全撤出人员。

4、井下水仓和排水设施要满足排1 2 3 下一页

第18篇:煤矿度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习水县盛发煤矿2012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编制: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技术负责人:

矿长:

习水县盛发煤矿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习水县盛发煤矿

2012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计划

第一章总则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保护集体财产和资源不受损失,促进煤炭工作的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特编制我矿201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我矿井是高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煤炭自然发火倾向为三类。为了在发生事故抢救中减少失误,掌握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不必要的伤亡,我们在根据以往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矿矿井实际情况,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重大事故:

1、瓦斯爆炸事故;

2、矿井火灾事故;

3、冒顶事故;

4、透水事故;

5、运输事故;

6、供用电事故;

7、爆破材料爆炸事故。

对上述各种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1、在矿井中发生瓦斯爆炸、透水、火灾和顶板大面积冒顶等各种重大灾害事故预兆及预防措施;

2、在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后,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灾区以及抢救人员的救灾措施;

3、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为缩小灾区范围迅速而安全地消灭灾害所必需的器材、工具的数量,使用地点、使用方法和管理办法等;

4、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单位、部门及其领导人的任务、职责、联系方法与顺序。

由于我矿目前处于井巷维修及技改第二阶段井下作业地点较为分散,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地点都编入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因此,要求在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制定具体的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

各部门、各班组安全第一责任者,每季度要结合处理各种事故的有关技术资料和预防各种事故措施中的有关规程、文件,对职工进行一次《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有关内容的教育和学习,使之人人明白,做到心中有数。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救器佩戴使用的教育和训练,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起到自救防护作用。在新工人入井前,应由各班组安全第一责任者负责组织熟悉所在工作地点的安全出口。

第二章瓦斯爆炸事故

一、预防

1、通风系统要合理,各作业地点要按规定配足风量,杜绝循环风、微风。

2、各作业班组要配备瓦斯检查员,加强对各作业地点瓦斯的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杜绝瓦斯积聚,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

3、加强巷道贯通及盲巷管理,保证两端的巷道内不积存瓦斯,并做好贯通时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矿井必须从生产技术管理上避免出现盲巷。

4、加强对局扇、风筒等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加强对爆破作业的管理,认真执行好“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性能的管理,建立合理可靠的供电系统,减少或消灭无计划停风。

7、通风机和巷道内电气设备要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8、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运转,并有备用电机。

9、加强井口检身,严禁带烟火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下井作业人员都必须携带自救器。

二、处理

1、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作业人员应卧倒在水沟一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救,或配带自救器进入附近巷内安全地点待救,如离进风巷近,亦可撤到其他巷内,转至地面脱险。

2、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接到汇报后,要立即按重特大安全事故急救预案程序组织指挥抢救,并通知习水县救护队救援。

3、了解清楚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4、组织抢险应首先检查、恢复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能正常运转,经习水县救护队探险确认后,恢复发生事故地点的通风。

5、组织抢险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爆炸事故发生。救援人员的矿灯要保证不失爆。

三、瓦斯爆炸事故时的撤人路线

幸存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到地面

避灾路线:

工作面→掘进巷道→地面

四、通风管理

1、因故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工作面无风,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组织将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到地面,并清点人数,严禁在井下等候。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5、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工作面的瓦斯情况,特别是上隅角的瓦斯情况。瓦检员必须严格

(5)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6)煤电钻必须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每班使用前进行1次跳闸试验。

(7)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

(8)轨道必须在井口附近进行不少于2处的集中接地。

(9)通信线路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3、井下电缆

(1)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专用回风巷中不应铺设电缆。

(2)电缆选用

a.应选用符合当地水平高差的电缆;

b.电缆接地芯线应有足够的截面积;

c.必须选用经检查合格并取得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

d.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电压等级符合要求,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的橡套电缆;

e.严禁使用铝芯电缆。

(3)电缆悬挂

a.主平峒、运输大巷等处应用吊钩悬挂;

b.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

c.悬挂间距不得超过3m;

d.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

e.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

(4)电缆的连接

a.电缆的连接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进行连接。

b.电缆芯线必须使用压线板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c.同型号电缆之间的直接连接时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并经浸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d.严禁出现明接头、鸡爪子、羊尾巴等连接。

4、矿灯的管理和使用

(1)完好的矿灯总数,至少应比经常用的总人数多10%;

(2)矿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编号、专人专灯;

(3)矿灯必须保持完好,凡出现电池漏液、亮度不够、电线破损、灯锁失效、灯头密封不严、灯头圈松动、玻璃破裂等情况的严禁发放。

(4)发出的矿灯应能保证连接正常使用1小时。

(5)使用矿灯人员严禁拆开、敲打、撞击矿灯。

(6)井下人员升井(地面领矿灯人员下班)后,必须立即将矿灯交回灯房,以保证矿灯能及时充电。

(7)矿灯实行考勤制度,一灯一牌,在每次换班两小时内,灯房人员必须把尚未还灯人员名单及当班入井人员人数报告矿值班室。

(8)矿灯必须装有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矿灯的采购必须认明有产品合格证、煤安标志的正规厂家的产品;

(9)矿灯房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并有良好的通风装置,清洁干净;

(10)冬季取暖只能使用隔爆型的取暖器,灯房和仓库内严禁烟火,并备有灭火器材,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灯具;

(11)充电装置应有可靠的充电稳压装置;

(12)房间内必须备有足够的中和电液用的溶液;

5、井下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

(1)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专职人员进行(专职电气维修工)。

(2)电气设备的修理和调整,一律实行工作票制度并有施工措施。

(3)高压停、送电的操作,可根据申请或其它可靠的联系方式,得到批准后,由专责电工执行。

(4)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5)失爆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6)矿井应每月对全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修,事前应编制措施报批。

(7)矿井每6个月对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负荷变化时应及时整定。

(8)固定铺设电缆的绝缘和外部检查,每季度一次。移动电缆每月一次。

(9)接地电网接地电阻测试每季度一次,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投入运行前必须测定。

(10)每次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记入专用的记录薄内。发现的问题,应指派的专人限期处理。

二、运输

(一)井下人力运输:

1.1次只准推1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30m。

2.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

3.严禁放飞车。

巷道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

(二)蓄电式机车运输

1.机车必须前有照明,后有红灯。

2.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前端。

3.同一区段轨道上,不得行驶非机动车辆。如果需要行驶时,必须经井下运输调度站同意。

4.列车通过的风门,必须设有当列车通过时能够发出在风门两侧都能接收到声光信号的装置。

5.巷道内应装设路标和警标。机车行近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或噪声大等地段,以及前面有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都必须减低速度,并发出警号。

6.必须有用矿灯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的规定。非危险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紧急停车信号。

7.2机车或2列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少于100m的距离。

8.列车的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1次。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40m;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20m。

9.在弯道或司机视线受阻的区段,应设置列车占线闭塞信号。

(三)轨道

1.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2.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偏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

3.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4.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6.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7.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8.矿井轨道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定期检修。

(四)地面运输

自用车辆要定期进行检修保养,严禁无证驾驶,冬季必须有防滑链。

三、放炮

1、打眼、装药、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2、炮眼必须使用炮泥封孔、封孔长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严禁用炸药包装纸、木渣等封孔放炮。

3、装药前应将炮眼内的浮煤处理净,防止放炮时引燃浮煤、造成火灾。

5、撤人站岗:按《作业规程》规定的站岗位置站好,放炮时,所有人员都必须撤到放炮站以外的安全地点。

6、瞎炮处理:

(1)每次放炮,应在炮响后10分钟才能进行工作面检查爆破效果,进行工作面检查人员为瓦斯员、安全员、班(组)长,确认放炮结束,并敲帮问顶后,才能通知其他人员进行工作面作业,未响的炮再次联线起爆,仍不响的按瞎炮进行处理。

(2)放炮不响,应等待20分钟后才能进行工作面检查联线后重新起爆,还不响的按瞎炮进行处理。

(3)处理瞎炮严禁采用拉雷管脚线,掏挖,压风吹等方法进行,必须按原炮眼的同一角度,相距300mm重新打眼,装药放炮,放炮后应将崩出的瞎炮眼内的炸药,雷管找到交矿统一保管。

7、火工品:只能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瞬发雷管。

8、领、用、退制度:

(1)火工品的领用由专人到矿火工品库领取,领出的炸药,雷管必须分开运送。

(2)火工品在施工地点的临时存放,必须使用火工品箱,炸药、雷管分格放置。

(3)未用完的火工品必须退库保管,严禁私自存放或带回家、更不许私自送人。一经发现按私藏火工品送公安机关处理。

(4)放炮母线必须吊挂在距动力电缆、信号电缆300mm以外的帮上,接头用绝缘胶布包好,母线在放炮站拧结成短路。

(5)联线

a.联线时,只允许放炮员、瓦斯员、班长在现场联线。

b.联线时起爆器(炮机)应随身携带,

c.联完雷管脚线,应检查一遍,确认无误才能与母线相联。

第八章事故隐患调查

一、地面水灾调查

组织对矿区范围内的小窑、出水点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小窑积水情况、出水点涌水量、山洪流经路线等,对已采区域地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掘进巷道上方是否出现裂隙、塌陷区,在施工区域是否有断层裂隙,裂隙是否充水,并将调查结果填绘在水文地质图上。

二、地面地质灾害调查

对矿区范围内地址灾害情况经常进行调查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结果如实填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备查。

第九章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1、矿长对事故隐患排查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负管理责任,并向矿长负责;各业务管理部门对本职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负直接责任,向分管领导负责。

2、矿井事故隐患指矿井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3、事故隐患排查必须覆盖全矿,事故隐患排查由矿长组织。

4、矿每月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同时进行事故隐患确认。

5、对查出的隐患,能现场整改的必须现场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安全员要进行分类整理,并按分类落实整改意见,报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后,下达整改通知单,落实责任人、整改期限及其要求。

6、“一通三防”及火工品隐患排查由矿技术负责人、安全、通风共同进行排查。

7、顶板管理隐患排查由生产副矿长组织,掘进、安全共同进行。

8、机电运输隐患排查由机电、掘进、安检共同进行。

9、防治水事故隐患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生产部门、“雨季三防”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共同进行。

10、地面隐患排查由矿分管领导、综合管理部等单位负责人共同进行。

11、排查隐患必须从严从细,一丝不苟。若存在隐患排查不出,导致事故发生,则追究有关排查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12、事故隐患的整改:事故隐患的整改按“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

13、各分管副矿长、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事故隐患的落实整改,要做到“项目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

14、隐患整改负责人必须在要求的期限内对隐患进行整改,隐患整改结束后及时将整改结果报送有关部门,由有关业务部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若不按期整改的,矿将按有关安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从重追究责任人责任。

15、矿成立灾害预防与处理领导小组,并有灾害处理预案。

组长:江苏

副组长:李云开

成员:涂利维杨玉龙安成平

陈良昌陈良贵陈良俊

王艾帮王中友段细彬

范华明范奇珊罗太俊

16、救灾物质储备

1)消防水带:200米;

2)坑木:3立方米;

3)磁力启动器:qc83-80a2台;

4)砂:3立方米;

5)砖块:1000块;

6)风机:11kw1台;

7)风筒:φ500毫米200米。

8)消防器:干粉5台。

以上未尽事宜,请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山救援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

习水县盛发煤矿

2011年12月25日

第19篇:山洪灾害小常识

1、山洪暴发时如何躲避泥石流? 当得知某区域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将发生泥石流时,则应对该地区采取紧急疏散和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要在距离村庄较近的山坡或位置较高的阶台地上建立临时躲避棚。不要顺着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2、当遇到滑坡灾害即将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身处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脱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

3、应做好哪些山洪发生前的准备工作? (1)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2)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3)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4)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至安全处。

(5)事前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4、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在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迅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5、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对那些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其次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的救援;第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6、如何救助被泥石流伤害的人员? 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 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1)对伤员的出血伤口应迅速止血,如似喷射状,则动脉破损,应在伤口上方即伤口近心端,找到动脉血管(一条或多条),用手或手撑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如果伤员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松紧程度视出血状态控制,每隔1~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观测并确定后续处理措施。

(2)伤员伤口的包扎:找到伤口,迅速检查伤情,如有酒精或碘酒棉球,应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

(3)对骨折的伤员,应进行临时的固定,如没有夹板,可用木棍、树枝代替。固定要领是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肢体与夹板间要垫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

对严重的外伤伤员的治疗,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求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尽快护送至医院。

7、发生洪涝灾害后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在洪水、暴雨等灾害发生时,饮用水时常会受到污染。要做到灾后无大疫,饮水消毒是关键。饮水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和煮沸消毒。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水源氯化消毒方法:

缸水消毒:先将水缸中的水自然沉淀或用明矾澄清,然后将漂白粉精片碾碎用冷水调成糊状,按每100斤水加1片漂白粉精片或10%漂白粉澄清液1汤匙。储存的缸水用完后应及时清除沉淀物。

受淹水井消毒:应在水退后立即抽干被污染的井水,清淘出污物,对自然渗水进行一次重消毒(加氯量20—30PPm)后,方可正常使用,要坚持经常性的井水消毒。

8、洪水灾害种类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大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指大坝或其它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给下游地区造成灾害。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

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决,也会形成类似的洪水。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9、堤防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设防水位是指汛期河道堤防已经开始进入防汛阶段的水位。即江河洪水漫滩以后,堤防开始临水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

10、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

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11、“厄尔尼诺”是什么?

位于南纬4~14°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说,在那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海流外,还有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这种上升流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这样,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温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各年发生的状况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离远些,有的年分则近些。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异常。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或是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科学家们把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气候变异与厄尔尼诺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或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状况中找到。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最初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有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的增温现象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12、洪水到来前的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

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13、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14、洪水的概念及其等级划分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而言。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10年,小于20年)、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50年)。

第20篇:每一次重大灾害

中华民族共命运、心连心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听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时候,我感到有一泓清泉从心底流过。刘欢的歌声深情隽永,而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歌曲单纯、清澈、温情,唱响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至真至美的心声。十几亿华夏子孙同住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命运,心连心,同甘甜共患难。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五千多年的磨合,尤其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民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经过60多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人民的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融合。通过奥运契机,中国加速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伴随着全球逾万多记者云集中国首都,继承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人文风物,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将会在世界各个媒体上展现。当世界各国把目光聚焦到北京奥运会上,聚焦到北京这座古老而年轻的东方城市,聚焦到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北京奥运会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将世界各地人们联系在一起,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团结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正变得更加凝聚、成熟、通透与豁达,志愿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公益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我们会永远记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所骄傲的是奥运期间让世界看到中国良好的国民素质、真心笑迎八方宾朋、不卑不亢的可贵礼节,这些零零总总,值得让世界人民记忆和称赞。也许金牌始终闪耀着一个民族奋斗的踪迹,但百年梦想的实现,百年奥运的到来,是中华民族十几亿炎黄子孙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生命中最值的纪念的大事,我们年轻的一代应该把它们作为我们人生的推手。

每一次重大灾害,都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锤炼。面对严重地震灾害,我们要发扬战胜特大洪水、严重非典、冰雪灾害中展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今年黔中大地,旱情历史罕见:全省1743万人受灾,580万人饮水困难,91.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作为一名普通的职中生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捐给了“向贵州捐一瓶水”活动,我知道我那点钱对干旱的贵州只是杯水车薪,当时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可以在贵州干涸的大地上洒下甘霖啊!当我在电视机前看到新闻里全国人民为贵州捐钱捐物时,我不禁想全国人民的爱心不就是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涌向贵州吗? 在今年青海玉树地震中,我又再次看到华夏子孙用爱心筑成的万里长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长城上的一块砖,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他们有钱捐钱有力出力,不计个人得失,让受灾的藏族同胞充分感受到兄弟般的关爱以及祖**亲怀抱的温暖。一位叫阿福的义工在这次地震中永远地留在了玉树。

4月17日,玉树县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原本四层楼房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瓦砾。院旁的空地上,一个长长的木箱上盖着一张干净的床单——这是孤儿院工作人员为46岁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特意制作的简易棺木。没有鲜花,没有遗像,只有孤儿院孩子和老师们整齐摆放的救灾食品作为祭品,寄托他们浓浓的哀思。孤儿院副院长阿周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临死前他还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如何了?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热心人,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据了解,阿福多少年来一直为“中华骨髓库”扩容捐助和大力宣传,曾经徒步从香港走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阿福知悉后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又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我们平时经常在网上聊天,他多少乎不聊自己的私事,我们的谈话内容是纯粹的公益话题。当时,赵林对阿福开玩笑:“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如何办?”但阿福的一句话,让赵林这个从事了11年公益事业的 “老公益”感动良久。阿福当时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正是无数个象阿福这样默默无闻只知奉献的中国人,他们以各种方式为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灾区的同胞眼神中才会有永不言败的坚毅。我深信在我们中华民族面前在众志成城的中国人面前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无法跨越的障碍,十几亿炎黄子孙会手拉手心连心笑迎未来,我以生长在这样的国家而骄傲自豪!

《灾害工作计划.doc》
灾害工作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