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氟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0-04-06 来源:工作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地氟病防治教案

地氟病如何防治?

杨大华

一、导入: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会出现氟斑牙(黑牙齿),骨质变硬、骨质增生,氟骨症等。

四、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三、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

四、小结

怎样预防地氟病:

1、改良炉灶;2.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收割后应放在室外晒干和晾干,阴雨天急需干燥时可用烤烟房干燥;

3、改建、新建住房时应将厨房与居室分开,使煤烟不能直接进入居室内;

4、.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习惯,清除食物表面的氟。

2013.12.24

推荐第2篇:地氟病防治教案

地氟病防治教案

杨大华

一、地氟病的定义: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二、地氟病的传播:经消化道传播。

三、地氟病的分布: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

四、地氟病种型: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五、地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六、地氟病主要预防措施: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2013.12.15

推荐第3篇:地氟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地氟病

2、正确认识地氟病

3、明确地氟病的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1、什么叫地氟病

地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现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靠预防。

2、地氟病形成的原因

地氟病主要是烧煤炭时,煤炭中含有大量的氟污染室内空气和室内食物而引起的。

3、患上地氟病的表现

患上地氟病开始时引起牙齿变黑,长期不预防至成人后引起严重的氟骨病,全身关节一直疼痛,严重的腰弯驼背,甚至早死,对身体影响极大。

4、地氟病的预防方法

改炉改灶,把煤烟排除屋外;

食物采用自然阴干、太阳晒干,保存时用塑料袋或木箱装好,避免煤烟熏;

食物烹调前要进行淘洗等。

5、小结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纳健康行为,改良炉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到地氟病防治工作中来,消除地氟病的危害,提高群众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推荐第4篇:学校地氟病防治实施方案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中学“地氟病”防治

实 施 方 案

地氟病又叫氟中毒,这种医学上称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是我们贵州特有的一种病,据统计,贵州省有1000多万人得这各病,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就有300万。主要是由于我们贵州农村习惯性的敞煤敞灶烧煤煮饭所引起的,从里面跑出来的“氟”进入了火上面晒的辣椒、苞谷里面去,剩下的“氟”也能通过呼吸进行入我们的身体,人的身体内氟的含量多了以后就会引起氟中毒,人得了氟中毒这种病后,牙齿变黄,出现大小不一的坑坑,医学上把这种病叫做“氟斑牙”。另外,氟中毒还会让人的手、腿、背慢慢的变弯,蹲不下去,手脚伸不直,弯腰驼背,医学上把这种病叫“氟骨症”。得了地氟病以后是无法医治的,但是可以防治,于是本校为了更好的防止这种病对学生的侵袭,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水东中学“地氟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校会学习

学校召开校会,向全体学生宣传地氟病的相关知识,并担出相关要求。

1、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氟中毒的相关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的与地氟病作斗争。

2、要求学生把氟中毒的危害和预防的方法耐心的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亲友宣传,要求他们改良家里的炉灶,家里的粮食要密封存放,不要再吃没有洗过的食物。

3、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加强宣传,向塞子里的人宣传氟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宣传资料,组成义务宣传小队等,尽可能的让每一个人都了解氟中毒的知识。

二、加强宣传

通过例会,要求各班主任就“如何预防氟中毒”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并作好相关记录。同时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观看宣传片等方式向学生加强氟中毒的相关知识。

三、着重解决

通过学习和宣传,为更好的预防氟中毒,着重解决以下几点:

1、改炉改灶,烟囱出屋

就是把家里的敞炉敞灶有烟囱的,一点都不漏烟的铁炉和大炉,这样“氟”这种病毒就会通过烟囱流到外面,避免对人体的直接伤害。特别要注意的是烟囱一定要伸到外面,避免家里陈放的粮食受到氟的影响。

2、正确处理粮食的烘炕方法

就是家里的苞谷、辣椒、大米等不要放在煤火上烘炕,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在太阳下晒干或是挂在屋檐下阴干,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用柴火烘干。另外,烘干的粮食要用袋子或箱子密封保存,这样才能避免氟对它们的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在吃家里的东西时一定要洗干净,不让粘在上面的细菌、氟等东西有机可乘。

3、及时修理坏了的火圈、烟囱、风门等

就是家里的火圈、烟囱、风门坏了以后一定要赶快修理或更换,改炉改灶,把煤烟排到窗外,除了可以预防氟中毒外,还能预防其它的很多病,煤烟里除了含有氟外,还含有其它很多让我们生病的东西,我们平时经常感到的眼睛、鼻子、喉咙痒,眼睛发红、流鼻涕、咳嗽等,都和长期生活在煤烟中有关。

总之,氟中毒不可轻视,它对学生及至这一代人的影响是深远和严重的,根本消除氟中毒的影响,得从学生身边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抓起,学校再以后的工作中将断续加强氟中毒的相关宣传和教育,争取让“氟”这种东西远离学校,远离学生,远离这一代人,成就一个健康的家庭、一个健康的学校、一个和谐的社会尽到学校应有的责任。

××中学

二00九年十二月二日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推荐第5篇:地氟病防治教案[1]

地氟病防治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执行时间: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一、复习导入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四、小结

氟中毒 第三课时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有氟斑牙症和氟骨症。 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亚洲的地区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土耳其等。其中分布面最广,病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欧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非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 美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阿根延、波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 大洋洲地区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情况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①浅层潜水高氟区

这种高氟地区在地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及华东、中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特点是形成带状形流行分布,从黑龙江省西部起,经吉林省的白城地区,辽宁省的朝阳,内蒙赤峰,河北的怀来、阳原,山西的大同、运城,陕西的榆林、定边,宁夏的盐池、同心,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紫达木,延伸到西藏的盐湖。构成由东北向西北、西南的广大病区带。

②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这类地区特点通常是存在分散型分布,但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如天津的塘沽、大港,河北的沧州,南至山东的德州,北至辽宁的锦县等一些流行省市。

据调查发现天津市700米深的地下水氟含量仍然很高。河南开封市、宁夏同心县等个别地区亦有深层高氟地下水存在。

③富氟岩石和氟矿床地区

这类地区主要是与当地存在的萤石矿、磷灰石矿或冰晶石矿有直接关系,如辽宁义县、浙江义乌市、武义县,河南洛阳市、信阳市,内蒙赤峰市,山东烟台,四川的石祁、冕宁,云南的昆明市,贵州的贵阳市以及新疆的温宿、拜城等地区。

④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主要是地壳环境中的地热和温泉水含氟量几乎也都很高。在我国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几乎都有散在的分布。辽宁兴城、熊岳、锦县等,河北的怀来和遵化县,山东的临沂,内蒙的宁城、敖汉旗,陕西的临潼,新疆的温泉地区,湖北的英山,广东的丰顺,福建的龙溪,西藏的左贡县等。病区是散在型分布在温泉的周围一带。

(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我国存在的“独有”的一种病区。

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或土灶,燃烧的含氟量较高的石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蔬菜等,导致室内空气受到严重的氟污染,如家中的粮食、蔬菜、饮用水等主要食物,长期接触,导致使人体摄入过高的含氟量,而引起发生的确良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附近及以南的边远山区。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省交界的山区。目前发现的病区有: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西、山西、广西、浙江、辽宁、北京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近年来才被引起重视的一种病区类型。它是由于居民习惯饮用砖茶或用砖茶泡成的奶茶或酥油茶。

由于砖茶中的含氟量很高,长期大量饮用,造成体内氟大量蓄积,而引起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民族包括: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芜族、部分汉族等。

推荐第6篇:地氟病防治教案[1]

2011-2012地氟病防治

刘诗群

地氟病防治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四、小结

氟中毒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有氟斑牙症和氟骨症。 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亚洲的地区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土耳其等。其中分布面最广,病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欧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非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 美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阿根延、波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 大洋洲地区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情况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①浅层潜水高氟区

这种高氟地区在地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及华东、中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特点是形成带状形流行分布,从黑龙江省西部起,经吉林省的白城地区,辽宁省的朝阳,内蒙赤峰,河北的怀来、阳原,山西的大同、运城,陕西的榆林、定边,宁夏的盐池、同心,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紫达木,延伸到西藏的盐湖。构成由东北向西北、西南的广大病区带。

②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这类地区特点通常是存在分散型分布,但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如天津的塘沽、大港,河北的沧州,南至山东的德州,北至辽宁的锦县等一些流行省市。

据调查发现天津市700米深的地下水氟含量仍然很高。河南开封市、宁夏同心县等个别地区亦有深层高氟地下水存在。

③富氟岩石和氟矿床地区

这类地区主要是与当地存在的萤石矿、磷灰石矿或冰晶石矿有直接关系,如辽宁义县、浙江义乌市、武义县,河南洛阳市、信阳市,内蒙赤峰市,山东烟台,四川的石祁、冕宁,云南的昆明市,贵州的贵阳市以及新疆的温宿、拜城等地区。

④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主要是地壳环境中的地热和温泉水含氟量几乎也都很高。在我国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几乎都有散在的分布。辽宁兴城、熊岳、锦县等,河北的怀来和遵化县,山东的临沂,内蒙的宁城、敖汉旗,陕西的临潼,新疆的温泉地区,湖北的英山,广东的丰顺,福建的龙溪,西藏的左贡县等。病区是散在型分布在温泉的周围一带。

(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我国存在的“独有”的一种病区。

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或土灶,燃烧的含氟量较高的石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蔬菜等,导致室内空气受到严重的氟污染,如家中的粮食、蔬菜、饮用水等主要食物,长期接触,导致使人体摄入过高的含氟量,而引起发生的确良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附近及以南的边远山区。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省交界的山区。目前发现的病区有: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西、山西、广西、浙江、辽宁、北京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近年来才被引起重视的一种病区类型。它是由于居民习惯饮用砖茶或用砖茶泡成的奶茶或酥油茶。

由于砖茶中的含氟量很高,长期大量饮用,造成体内氟大量蓄积,而引起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民族包括: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芜族、部分汉族等。

推荐第7篇:地氟病防治教案[1]

地氟病防治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五、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六、小结

推荐第8篇:地氟病防治知识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教案

坪上小学王春兰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11、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高的砖茶,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2、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三,小结。

推荐第9篇: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11、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高的砖茶,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2、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三,小结。

地氟病预防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3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四、小结

燃煤污染型地氟病防治核心知识问答

1.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4 答:①氟斑牙(黑牙齿);

②氟骨症(关节变形、弯腰驼背)。 2.为什么要使用回风炉? 答:预防氟中毒。

3.农村常见的弯腰驼背是什么引起的? 答:氟中毒

4.牙齿为什么会变黑? 答:氟中毒引起的。 5.烟囱不出屋可以吗? 答:不可以。

6.在煮饭、烤火及烘烤粮食时,不盖上炉盖可以吗? 答:不可以。

7.在炕粮食、辣椒和其他食物时可以烧敞炉吗? 答:不可以。

8.敞盖烧煤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

9.经过熏烤的粮食、辣椒和其他食物,烹调前不淘洗可以吗? 答:不可以。

10.如果烟囱阻塞时怎么办? 答:要清理、疏通烟道和烟囱。 11.在煮猪食时需要垫锅砖吗? 答:不需要。

推荐第10篇:地氟病防治知识教案. 2

地氟病防治知识教案

三塘小学

六(4)班第一课时执行时间: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地氟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的各种知识。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地氟病地氟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的各种知识。教具:有关地氟病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了解氟元素属于卤素的在化合物中显负一价的非金属元素,通常情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元素符号。氟气为苍黄色气体,密度10696克\升(273.15k),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氮氧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生成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绝大部分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氟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氟能同几乎所有元素化合;氟在常温下可以和除惰性气体,氮,氧,氯,铂,金等贵金属外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剧烈反应,也可以和除全氟有机物外的所有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受热的情况下,氟可以和包括金铂等惰性金属在内的所有金属剧烈反应,和除氦氖氮氧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剧烈反应,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和氪和氧发生反应。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二、学习什么是地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中氟化物可溶于水,容易被动物和植物所吸收。氟化物在肠道内吸收与其水溶性有关。因水氟大部分为易溶性,所以吸收率也较高。本病根据摄入途径分为二型:一为饮水型,即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此型分布广的患者属此型;另一型为燃煤型,即在特定地区煤中含氟量过多,当地居民习惯敞开燃煤、烘烤粮食,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食物中氟含量增加而导致本病发生。此病在贵州发生最多。

三、地氟病的发病症状。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在牙齿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斑点,斑点扩大后牙齿失去光泽,明显时呈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纹。严重者牙面出现浅窝或花样缺损,牙齿外形不完整,往往早期脱落。氟骨症表现为腰腿痛、关节僵硬、骨骼变形、下肢弯曲、驼背,甚至瘫痪。妇女因骨盆变形而造成难产。氟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最好的防治措施是改水源。含氟量较高的水也可用化学药物(如硫酸铝、活性炭等)除氟。另外,可服氟宁片,每日2次,每次1片,30天为一疗程,有促进机体排氟作用。

四、小结。教学后记:



第二课时执行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地氟病地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的各种知识。2.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地氟病。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地氟病地氟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的各种知识。2.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地氟病。教具:有关地氟病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如何防治地氟病。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机体抵抗力。目前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地方性氟中毒。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主要是改变烘炕食物和烤火的方法,如提倡不直接在煤火上烘炕和保存食物(主要指玉米、辣椒、腊肉),不敞炉取暖;改良炉灶,安装烟囱把炉灶燃烧煤产生的烟尘排出室外;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江、河、湖、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饮茶型地氟病的防治主要是供应低氟砖茶为主,同时提倡喝淡茶水、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多食用汤菜,减少高氟砖茶水的摄量,改善营养也不失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90%)、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二)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三)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四)、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六)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高的砖茶,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二、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三、小结。教学后记:



地氟病防治知识教

案

 六(4)班执教:陈群

第11篇: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一(1)(3)班

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11、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高的砖茶,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2、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三,小结。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

一(1)(3)班

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小结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

一(1)(3)班

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四、小结

第12篇:(9)地氟病防治知情告知书

八步街道山脚小学地氟病防治知情告知书

贵家长:

由于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形成了地氟病,又因与地氟分布有关也叫地方性氟中毒。请家长们认真阅读此告知书内容。

1、氟中毒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引起牙釉质白垩、着色、缺损改变以及严重的磨损,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氟中毒引起氟骨症,主要表现为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骨关节变形,出现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氟还能引起神经系统障碍,由于氟直接损伤神经系统或骨骼病变压迫中枢神经,也会造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另外,氟对肌肉、肾脏、甲状腺、甲状旁腺等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2、由于我县地氟病系烧煤时,煤燃烧释放的氟污染食物、空气所致,所以最有效、简便、经济的预防措施是改良炉灶,防止室内空气及食物受到氟污染。改良炉灶的关键是装有炉盖及烟囱(管)等良好排烟设施,能有效地将烟尘排出室外。为此要求做到灶体坚固不漏烟,炉圈之间搭配严密,烟囱垂直通畅伸出屋顶两尺以上(从侧面伸出时烟囱高度在3.5米以上),取暖铁炉烟管必须伸出室外。

3、.在改良炉灶的基础上,还要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玉米、辣椒等收割后应放在室外晒干和晾干,阴雨天急需干燥时可用烤烟房干燥。食物干燥后不要将其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或炕笆上,应密封保存,避免煤烟污染食物。

4、改建、新建住房时应将厨房与居室分开,使煤烟不能直接进入居室内,同时修建小粮仓贮存食物,减少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受的氟污染。

5.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习惯,目的是清除食物表面附着的氟,减少机体对氟的食入。

6、不用含氟量较高的水做饭或引用(尤其是煤山地方的井水)。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疾病,重在预防。以上为地氟病防治的相关内容,请学生家长/监护人认真仔细阅读并签名认可,此告知书一式二份家长签字后自己留存一份,上交学校一份。

班级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家长所在村组 _______________家长/监护人(签名)_______

日期 2014年3月

第13篇:地氟病

山盆镇中心学校

关于开展地氟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地氟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省、市、县相关要求和镇人民政府地氟病防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我镇学校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地氟病防治宣传教育,现将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中心学校根据镇人民政府对地氟病防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以朱佐永校长任组长的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利用班会课、队课、课间操为学生讲解防治知识;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光碟、出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全镇中小学校共发放宣传资料八千余份,宣传画500余张,张贴标语21幅。通过对实施项目村的山盆小学、剑坝小学、丁村中小学、高炉小学、五七小学学生和家长进行走访、调查问卷,学生知晓率达100%,学生和家长知道了地氟病对人体的危害,掌握了地氟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家长、学生防治意识,使地氟病项目顺利地得到了实施,让学生和家长的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山盆镇中心学校2010年12月7日

第14篇:地氟病教案

什么是氟中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叫氟中毒,氟是怎么样危害人体的。

2、了解怎样预防氟中毒。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氟中毒病人的体质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对氟中毒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什么叫氟中毒,氟是怎么样危害人体的,了解怎样预防氟中毒。

2、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氟中毒病人的体质现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让大家回家看看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手脚是否伸得直,看一看其他同学的牙齿是否又黄又黑,通过大家的讲述,大家对这种现象是什么造成的可能还不太知道吧!这久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氟中毒,这是一种病,“氟中毒”又叫“地氟病”。

二、介绍“地氟病”是怎样传染人体的

我们家里燃烧的煤炭中含有很多的“氟”,我们很多同学的家里烧敞火煮饭烤火,“氟”最怕火,煤炭燃烧后,氟就从煤炭中分解出来,变成气体弥散在空气中。有的污染食品,如进辣椒稻谷里面去了;有的在空气中,乘我们呼吸的时候,就随着空气跑进我们的身体里面去了。

氟溶解在水里,如果我们经常喝含氟较多的生水,氟就会危害我们的身体,染上“地氟病”。

三、“地氟病”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

如果人体染上了地氟病,也就是说氟中毒了饿,先是牙齿变得又黄又黑,影响我们的美容;其次是手脚毛毛的伸不直了,不能正常劳动,最后会瘫痪。

四、怎样预防氟中毒

1、不烧敞火(炉火的烟囱伸出房屋)。

2、不用敞火烧辣椒,烘烤食品。

3、不食用敞煤烘烤的食品。

五、作业布置

选择题:

氟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毒

B、细菌

C氟

2、贵州省的氟中毒和下面的哪种生活习惯有关: A、喝生水

B、敞炉灶烧煤

C、吃火锅

怎样预防氟中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知道预防氟中毒的措施、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防氟中毒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自觉养成防氟中毒的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同学们都了解到氟是一种有害于人们的健康的物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怎样预防氟中毒”

1、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症状(氟斑牙、氟骨症)

(2)指名学生说说得了氟中毒病有什么不好(影响牙齿的美观性、耐久性,有害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行为和劳动受阻,严重的甚至会瘫痪。)

(3)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意思(保证人们的美丽姿态,美丽的牙齿,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劳动力。)

2、预防氟中毒

(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原因(使用敞炉灶,吃用敞火烘烤的食物)。 (2)指名学生说说预防氟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改良炉灶、不用敞炉灶,也不用敞炉灶来烘烤食物等等)。

(3)国家对预防氟中毒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发放封闭式的铁炉子、倡导用阳光晒干食物,发放有关氟病的宣传资料)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能对防氟中毒做些什么?

(宣传氟中毒、预防氟中毒等等知识,学会在家里指导家长做好预防氟中毒工作,不用明火烘烤食物等)

三、防氟中毒知识反馈

1、晚上用稀煤封火后,不再用炉子的火圈盖上不会有氟中毒。

2、没有封闭的煤炉子,放在户外取暖,不会有氟中毒。

3、牙齿黑或黄是长时间没有刷牙所造成,不是氟中毒。

4、怎样区别不刷牙造成的牙齿黑黄与氟中毒牙齿的黑黄。

5、烧敞口煤炉时,把食物挂在离炉子稍远一点的地方,是不会受到氟的影响的。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怎样预防地氟病的方法和措施,下去后,请同学们认真的做好防氟工作,减少氟又健康的生活。 作业布置:

1、调查村子里人们的氟中毒的情况。

2、调查村子里的人们使用的炉灶的开闭情况。

3、指导村子的人们做好防氟中毒工作。

第15篇:地氟病 第五课

第五课

教学内容:

我们能为预防氟中毒做些什么,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学习预防氟中毒做些什么、让学生充分了解氟中毒原因,和怎样预防怎样宣传自我保护的办法。

② 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树立预防氟中毒自护,增强安全意识,宣传怎样预防氟中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智慧熊经常到有氟中毒的寨子转悠,看看那里的人家是不是都改了炉灶,食物吃前是不是都洗净了,氟中毒预防得怎么样民?(师生共同)

① 看完后熊又担心又高兴。

高兴的是,有些地方的人家已经知道氟中毒的害处了,炉灶也改了,烟囱也伸出屋子外面去了,家里面也闻不到煤烟味了,食物也放到柜子里了,吃前也洗净了,那里的同学们的牙齿都有亮晶晶的了,真让他高兴。

担心的是;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们还不知道氟中毒的害处,炉灶还没有改,苞谷、辣椒等食物还放在煤火上炕笆上烘,吃前也不洗,家里还有一股炝人的煤烟味;真让他担心。

(二)要掌握氟中毒的预防工作;

①从自己做起:就是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掌握氟中毒的预防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立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的与地氟病作斗争。

② 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就是同学们要把学得的知识,把氟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方法耐心的、反复的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亲友宣传,

③ 从自己生活的寨子做起:就是同一个寨子的同学们要组成义务宣传队,自己动手制做一些简单的宣传资料,利用节假日向寨子里的人们宣传为什么会得氟中毒、氟中毒的危害和氟中毒的预防方法。

④在学校,同学们要利用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宣传氟中毒及氟中毒的预防知识;利用班会、小组专题讨论会交流和学习其他同学宣传氟中毒及氟中毒预防知识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谈一谈自己为预防氟中毒已经做了什么,还将做什么。

(三)小结,

只要在家认真、努力、实实在在的去做了,就一定能说服家人、亲友和寨子里的人们共同行动起来预防和战胜地氟病。

(四)课堂练习,

1、氟中毒是同什么引起的?()

A病毒B细菌C氟

2贵州省的地氟病和那些生活习惯有关?()

A喝生水B敞炉灶烧煤C吃火锅

(五)总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预防氟中毒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的成长。

第16篇:地氟病试卷

协和小学地方性氟中毒预防知识试卷 协和小学地方性氟中毒预防知识试卷 地方性氟中毒预防 班级: 姓名: 得分: 填空。 一. 填空。(30 分) 1.氟中毒主要危害我们的( 2.得了氟中毒没有办法( ).和( ).但可以( )或( ) ) ) 3.要预防氟中毒,粮食应该用( 二.选择题。(15 分) 选择题。 1.氟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毒.B.细菌.C.氟.) 2.贵州省的地氟病和那些生活习惯有关?( A.喝生水.B.敞炉灶烧煤.C.吃火锅.3.预防氟中毒应该( ) A.改炉改灶.烟囱出屋.B.关门明火烘烤食物.C.不喝生水. ) 判断题.对 “√”, 的打“X”。(25 分) 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判断题 。 1.氟不怕火.氟是液体( ) ) 2“氟”会趁我们呼吸时随着空气进入我们身体里.( 3.得了氟骨症.手脚抽筋.全身麻木酸痛..( 4.得了氟骨症就像有很多蚂蚁在身上爬.( ) ) 5.“氟斑牙”就像我们捏的泥娃娃一样容易破碎.( 我们能为氟中毒做些什么?( 四.我们能为氟中毒做些什么?( 分) 我们能为氟中毒做些什么?(30 )

第17篇:地氟病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 氟 病 教 案

五年级(

1)班

李玉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达依乡中心小学

李玉

教学目标:

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11、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高的砖茶,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2、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三,小结。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二、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一)预防: 1.饮水型:更换水源、饮水除氟。

2.煤烟型:更换燃料、改造炉灶、加强排烟,避免食物污染。

(二)治疗:

1.钙剂及维生素D、C

2.氢氧化铝凝胶

3.牙齿脱色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氟病,地氟病的症状以及如 何防治等。

2、在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交流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地氟病的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揭示主题。

二、活动过程

1、学习什么是地氟病。

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中氟化物可溶于水,容易被动物和植物所吸收。氟化物在肠道内吸收与其水溶性有关。因水氟大部分为易溶性,所以吸收率也较高。本病根据摄入途径分为二型:一为饮水型,即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此型分布广,90%的患者属此型;另一型为燃煤型,即在特定地区煤中含氟量过多,当地居民习惯敞开燃煤、烘烤粮食,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食物中氟含量增加而导致本病发生。此病在贵州发生最多。

2、了解地氟病的症状。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介绍地氟病的症状。

(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过量的氟进入 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 (1)、氟斑牙

白垩样变或整个牙面呈白色大理石样改变、着色、釉质缺损

(2)、氟骨症

头痛、困倦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骨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运动障碍、肢体变形和关节的纤维性强直

3、怎样预防地氟病。(1)、茶叶降氟

(2)、在改良炉灶的基础上,还要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玉米、辣椒等收割后应放在室外晒干和晾干,阴雨天急需干燥时可用烤烟房干燥。食物干燥后不要将其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或炕笆上,应密封保存,避免煤烟污染食物。改建、新建住房时应将厨房与居室分开,使煤烟不能直接进入居室内,同时修建小粮仓贮存食物,减少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受的氟污染。

(3)、改良炉灶的关键是装有炉盖及烟囱(管)等良好排烟设施,能有效地将烟尘排出室外。为此要求做到灶体坚固不漏烟,炉圈之间搭配严密,烟囱垂直通畅伸出屋顶两尺以上(从侧面伸出时烟囱高度在3.5米以上),取暖铁炉烟管必须伸出室外。

(4)、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习惯,目的是清除食物表面附着的氟,减少机体对氟的食入。

三、讨论交流。

说说自己的周围有地氟病的患者吗?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四、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什么是地氟病 地氟病概况

(一)地氟病的危害及其分布情况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二)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 1306个,病区村 15万多个,病区人口 1. 12亿。氟斑牙现患 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 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 52. 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 4. 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

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本病分布很广,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流行区。

本病根据摄入途径分为二型:一为饮水型,即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此型分布广,90%的患者属此型;另一型为燃煤型,即在特定地区煤中含氟量过多,当地居民习惯敞开燃煤、烘烤粮食,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食物中氟含量增加而导致本病发生。此病在贵州发生最多。

第18篇:地氟病 第一课

中岭小学地氟病教育教案

四(1)班

第一课

教学内容;智慧熊的谜语

教学目标;通过智慧熊的一个谜语来引开学生们的展开想像,让学生想煤中的小妖怪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极积学习的精神。

重点;小妖怪是什么;

难点;谜语的做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语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智慧熊,别看我的样子呆头傻脑,但我知道的事情可多啦,要不然我怎能么会叫智慧熊呢?

生:学生想想是些什么事。

师:如果大家不相信,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来猜猜同学们的牙齿吧。 生:学生觉得有一些好奇。

师:同学们的牙齿吗有些白得象粉笔,有些又黄又黑,还有一些牙齿表面有很多小坑坑。

生:同学们好奇的张着嘴相互张望,并肯定的点头同意着。

二、谜语导入:

(一)、现在智慧熊编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煤中有个小妖怪,

一烧火就跑出来;

你不惹它它惹你,

见到人就往里钻;

让你牙齿变黑黄,

让你手脚弯又弯。

(二)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东西来了吗?(同学讨论)

(三)同学们猜不出没关系,下一节课智慧熊会告诉大家的。

三、练习:

同学们互相看一看牙齿是不是白得象粉笔,是不是又黄又黑,是不是有小坑坑?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看一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脚是不是伸不直。

五;总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氟的危害、掌握预防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的成长。

六:下课。

第19篇:地氟病教案

课题:了解地氟病

教学目的:掌握预防地氟病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及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及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

四、小结 课题:地氟病防治进展

一、复习导入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四、小结

课题:预防地氟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地方性氟中毒。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难点:怎样预防地方性氟中毒 教学过程: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是指:在地球、地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呈一种不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地球上某一个地区的自然界中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使某一个地区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近几十年的研究,已知有27种元素是在正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已明确引起动物和人类生病的有10余种,如我们常说的碘、氟、砷、硒、钼、钴、铜、镍、铝、硼等。

人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对牙齿损伤的表现叫氟斑牙,对骨骼损伤的表现叫氟骨症,上述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

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引起牙釉质白垩、着色、缺损改变以及严重的磨损。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氟中毒引起氟骨症,主要表现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骨关节变形,出现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

氟还能对于神经系统障碍,由于氟直接损伤神经系统或骨骼病变压迫中枢神经,也会造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另外,氟对肌肉、肾脏、甲状腺、甲状旁腺等也产生不同程度损害。

三、地方性氟中毒预防 改换低氟水源 (1)低氟水源的种类

①深层地下水: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的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均较低,适宜饮用。

②低氟地面水:多数江、河、湖泊等地面水含氟量较低,氟含量符合饮用水标准。

③天然降水:雨水和雪水的含氟量都很低,蓄积后,经处理,可以饮用。

(2)改换低氟水源的形式 ①打低氟深水井。是我国饮水型病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可以利用水塔、压力罐等进行集中供水。

②引江、河、湖泊、泉等低氟地面水。在病区附近有天然低氟地面水时,开渠引水或利用管道输水。

③蓄水(窖水)。在缺水地区,找不到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可兴建小型小库或水窖,蓄积天然降水或贮存冰块。

④混合水源。在低氟水源水量不足时,也可将低氟水、高氟水混合成为符合饮用水含氟量卫生标准的水源。

四、饮水除氟

(1)混凝沉淀法: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氧化铝。

2)活性氧化铝:吸附剂。 (3)骨炭吸附法。

课题:地氟病防治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11、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高的砖茶,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2、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三,小结。

第20篇:地氟病总结

中寨乡高枧小学

二○一○年地氟病防治教育教学工作小结

2010年年初,乡人民政府召开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会议。会议安排了今年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全面安排和部署了2010年乡新增地氟病防治项目任务,并以此加快推进此项目工作在该中寨乡顺利实施。

地氟病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寨乡经济社会发展。地氟病的防治,更是关系全乡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搞好改炉降氟工作是保障中寨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更是体现党和政府对全乡人民身体健康的关心,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

乡党委、政府要求,各项目实施村组要积极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把地氟病防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地方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抓。认真落实,加强监测,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中小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的防病意识;要切实落实好以“改炉改灶”为主的地氟病防治措施,保护群众健康,促进中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强调,通过实施地氟病防治项目,完成全乡的炉灶改良任务完成率、合格率均达100%;改良炉灶正确使用率达100%;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教师、三年级以上学生、乡村干部、乡村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各族群众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为确保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中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县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为组长的中寨乡地氟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切实加强全乡地氟病防治工作,确保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全面完成地氟病防治现况调查及监测工作。按照织金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中寨乡实施了全乡地氟病防治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儿童氟斑牙检查、成人氟骨症患者调查、全乡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学校通过深入实际,到农户家中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地氟病防治教育等教学工作。

三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扎扎实实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改炉降氟政策、降氟炉灶使用方法、地氟病危害及防制知识等覆盖到全乡广大群众中去,切实提高防治能力。同时,全乡各校利用学习园地、宣传专栏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

四是实施炉灶发放服务券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即按照任务农户数,将炉灶服务券发至村级,由村委会发至农户,农民凭服务券领到炉灶满意后在花名册上签字,经村委审核签章,返回项目办,经项目办查实,再向项目供货商支付炉灶费,切实保障全乡2010年项目实施户不漏改一户,扎实推进全乡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成功实施。

五是规范操作,严格考核。严格按照技术流程操作,同时,强化考核与验收,对未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地氟病防治任务的村组、中心校、各村级小学负责人追究责任。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在校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的认识,地氟病防治工作在中寨乡得到顺利实施。

中寨乡高枧小学

二○一○年地氟病防治教育教学

工 作 总 结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地氟病防治工作计划.doc》
地氟病防治工作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