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2022-03-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美术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件下载)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常规)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 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 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 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录象)

推荐第2篇:高中美术

美术教师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 每空1分 共36分 )

1、教师考试试题美术课程具有

性质,是学校进行

的主要途经。

2、教师考试试题美术课程标准按教学活动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学习领域。

3、在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

教材,新教材观是

教材。

4、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5、美术又称

。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

功能

功能和

功能。

6、美术媒材是构成美术作品的

,如颜料、纸张、粘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

7、透视法又称

,常见的焦点透视有

透视和

透视两种。

8.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分别是

9、用笔,中国画技法名。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

等方法。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

等方法。

10、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

雕与

雕。

的作品《大卫》是一件

雕作品。

11、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

12、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

和北齐画家

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13、北宋画家王希孟的

,全图长1119.5厘米,高51.5厘米,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4、马蒂斯被称为是

派派别的画家。

15、毕加索是

籍的画家、雕塑家、版画艺术家,是

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 共8分 )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萱

D、张择端

2、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被尊奉为 (

)。

A、后印象画派之父

B、现代绘画之父

C、印象派之父

D、当代绘画之父

3、《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 (

)。

A、罗马式建筑

B、拜占庭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拉丁式建筑

4、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艺术属于 (

)。

A、封建文化

B、市民文化

C、宫廷文化

D、贵族文化

5、印象派画家在描绘物体时所追求的是 (

)。

A、形体结构

B、光线明暗

C、光色变化

D、意象效果

6、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 (

) 提出的。

A、王洽

B、张璪

C、王维

D、张彦远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 共8分 对的打“√”,错的打“×”)

1、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

2、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

3、美术学习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理学科的学习方式。(

4、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5、两河流域最早的美术是由希腊人创造的。(

)

6、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尼德兰。(

)

7、工笔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

8、书法分为楷书、魏碑、行书、隶属四种书体。(

四、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18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2、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3、我国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

)

) )

五、案例分析题:( 共10分 )

以下是针对《牵牛花》一课拟定的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请试用新课标理念分析两者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

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画出其基本特征。

2、通过课件(或范画)了解牵牛花的相关知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发现、讨论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学会描绘观察到的事物。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二:

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并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观察、触摸中进行感官体验,认识、感悟牵牛花的生命形态之美。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六、技能题( 共计20分 )

用草图形式创作《我的学生》。

基本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构图饱满,表现力强;人物结构比例准确,服饰与环境关系处理得当。

1、人文性、美育

2、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3、

4、合作者、引导着、参与者

5、具性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6、物资材料

1、

国古代山水画的兴起到隋唐以后,从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脱出成为独立的画科,

已知年代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作品是

A、《游春图》

B、《踏歌图》

C、《溪山行旅图》

2、汉代绘画还处于一个比较幼稚的时期,还不会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用

的办法把想要表现的各种人物活动场景都充分表现出来了。

A、三

B、焦

C、平

3、

在山西芮城县发现的永乐宫,完整的保存960平方米的元代道教壁画。

A、1956年

B、1955年

C、1952年

4、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

A、20世纪初

B、20世纪中后中后期

C、30年代

5、木刻与漫画都是在民族的存在与发展中发挥了

的作用,使艺术服务于革命,服务于社会。

A、推动社会变革

B、推动社会发展

C、促进生产力

6、《溪山行旅图》的画面取景是

取景方法。

A、平远

B、高远

C、深远

7、木刻《卖血后》采取

的表现手法富于装饰性。

A、象征性

B、夸张性

C、抽象性

答案:ACCCABA

1、《清明上河图》是______代画家________的作品。

2、美术的六大门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美术作品依照美术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可分为:(1)以写实性再现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_、(2)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_、(3)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变现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_。

4、美术的三大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_______、________,美术作品依照美术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可分为:(1)以写实性再现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_、(2)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_、(3)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变现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_。

6、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语法规则):西方绘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中国画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是_______和_______。

8、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像>采用的是_______和_______。

9、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重在表达______________。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

10、抽象艺术是在_______世纪形成的,用美术的_______和_______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11、抽象艺术分为两种:(1)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人们称之为_______或_______,(2)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创作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

12、《红黑黄蓝构成》属于_______抽象,《牛顿色盘》属于_______抽象。

13、如果说《捣练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具有写实的意味,那么《奔马》和《泼墨仙人图》则具有明显的_______意味。《1954》属于_______艺术。

14、具象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 _______或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又称________。

15、我们学过库尔贝的两幅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梁楷的两幅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达维特的两幅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徐悲鸿的两幅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油画。

16、意象艺术不以_______________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的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包括艺术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具象艺术的两个社会功能是________功能和______功能。如果说达维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典型的肖像作品,那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即是________又是_________。

18、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其中包括________的创新和______的创新两个方面。

19、我们鉴赏具象艺术首先要分辨它是_______作品还是________作品;接着我们要看作品的____________;对具象艺术来说,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才能做到。

20、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_______,而纯粹诉诸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

1、《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作者是:A齐白石B张大千C石涛D黄宾虹

2、齐白石的《虾》属于哪一类作品( ) A具象

B意象

C抽象

D写实

3、一件作品完全采用了富有变化的线和色彩创作,它应属于(

) A具象艺术的作品B意象艺术的作品C冷抽象D热抽象

4、关于《奔马》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在讲述笔法墨法的同时融入了西化的造型法,是对传统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

B作者不仅擅长中国画,而且接受过严格的西方造型训练。 C作者往往借奔马来表达他的民族意识。

D该画作者是著名画家及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这是一幅油画名作。

5、下列四幅画中哪一幅没有使用工笔技法( ) A捣练图B奔马C韩熙载夜宴图D簪花仕女图

6、关于《捣练图》和《拾穗》两幅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描述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作品B都是油画作品C都是风俗画D都是属于具象艺术的作品

7、《太白行吟图》和《泼墨仙人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 ) A梁楷B石涛C周昉D张萱

8、关于红蓝椅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设计者是蒙德里安B主要运用了原色红黄蓝C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或几何形态构成D是现代形式主义设计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蓝马》的作者是德国的马尔克,这是一幅具象艺术作品。

B《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绘当时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的作品。

C《红黑黄蓝构成》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创作的热抽象作品。 D《走下楼梯的裸女》是法国杜尚的抽象艺术作品。

10、下列作品中属于肖像作品的是(

A《血衣》B《教皇英诺森十世像》C《拂晓》D《占领总统府》

11、传说中古希腊的两个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的绘画作品比赛,说明具象艺术(

A“像不像”是判断具象艺术优劣的唯一标准。B忠于现实,即完全客观真实地描绘对象。

C按照创作需要和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再创造。D没有画家的主观感受。

12、大多数中国写意画属于(

A具象艺术B表现艺术C抽象艺术D意象艺术。

推荐第3篇:高中美术

一说教材

1、教学基本思路

A、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借助课本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含义,然后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炼。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受和思考、联想结合起来,能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通过相关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可以大致分为三组:图1~图4是中国画,并且有题诗和画面的内容相印证。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徐渭题《墨葡萄图》的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的题诗是“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只要领会了诗的内容,画中形象的含义不难理解。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

第二组作品,包括两幅中国画和两幅油画,侧重于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受。八大山人《安晚帖》上的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画中的诗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曲阿”。联系画面来看,似乎是表达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任仁发的《二马图》后面有作者的跋语,直接点出了形象的象征含义:“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关于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教材中已有说明,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此外,凡·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格斯顿原来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后来才画具象绘画的。他画的日常物品有一种神圣的意味。从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一种顽强孤僻的个性。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这一点跟前面几幅画是一样的。

第三组作品,是美术家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形象,以期获得影响和共鸣的例子。他们都具有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相对来说,这些作品的主题要直接和明显些,没有多少拐弯抹角的成分。和前面的作品相比,这组作品的特点是,

一、画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传统的程式或习惯性的符号(第一组作品所涉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含义是相对固定的),而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它们不是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胡一川和李桦的作品都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画面的诉求目的很明确。《怒吼吧,中国》用一个被捆住的农民来象征整个受压迫、受凌辱的中国人民。

2、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通过查找资料或借助联想来熟悉一些基本的视觉表现惯例,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理解视觉中的隐喻手法以及作品内容与美术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画册中查阅一些关于名画,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个性、信仰及见解。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和查资料,董得用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在欣赏过作品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三、说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四、说教具与学具

教具: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学具:作业纸、笔。

五、说教学程

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导入

提问1: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竹 虚心、劲节(比喻“气节”)。 菊 傲霜。

梅 傲雪(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兰 高洁(比喻人品“清高”)。 提问2:“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如果有的话,它们是否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意义呢?

除了绘画作品之外,“四君子”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母题。 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b、讲授

1.观赏图片:《墨梅图》。

梅花,因其盛开于早春和冰肌玉骨的傲霜特性,象征着古代文人所尊崇的高蹈远引、孤芳自赏的性格,故而历来是文学家所喜爱的创作题材,也是花卉画家所钟爱的表现对象。从这幅画上看,王冕的梅花继承扬无咎一路,用笔精练,墨色清淡。其勾花点蕊,极为自然,似于有意无意之中。

⑴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出示王冕的题画诗。

(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⑵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2.图片欣赏:《墨兰图》。

画兰用笔简逸,数笔兰叶夹双蕾,笔力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其书画用笔颇具隶书内敛含蓄的笔韵。左下方钤一白文印,有“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数语,颇见其士大夫的自傲态度。另有“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题诗,极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元统治者的憎恨之情。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由于“土为蕃人夺”,他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这种爱国情怀为他的画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大树风号图》、《安晚帖》。

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来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 从教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例如,“四君子”题材在中国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实际上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 c、分组讨论

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

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d、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对比分析: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必要的背景材料说出对作品的理解。) 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有的则需要通过语言(诗歌、题跋)来暗示。尤其是两幅油画作品,因为西方并没有中国画那种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语言暗示的因素要小得多,更多的是靠画面本身来说明问题和表现情感。

活动建议 :领会教材中几幅关于马的作品的内涵。分析这三幅马的形象可以先从画面的形式出发,但也有必要涉及到作者的背景。

推荐第4篇:高中美术

2010年曲靖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专业知识教法技能大纲

美 术(高中教育岗位)

曲 靖 市 教 育 局

一、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试题为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绘画创作题;“教法技能”的试题为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教案设计题。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涉及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大学本科美术师范教育主干专业课程的内容,具有较高水平的美术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

一、美术鉴赏

1.美术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

2.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3.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

4.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

5.中国美术史涉及各时代的美术风格、名家及代表作品。

6.外国美术史涉及各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人物等及作品。

7.云南地方优秀美术作品、发生地及代表人物。

二、造型基础

1.素描造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2.速写知识。

3.色彩基本知识(装饰色彩知识)。

4.绘画透视学基本知识。

5.人体结构,解剖常识。

6.构图基本知识。

三、专业基础

1.中国画基本理论与技法:如文房四宝、丹青工笔写意、墨分五色、计白当黑、三远法、泼墨没骨、白描等等。

2.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等专业理论技法:如颜料、材料工具、模特儿、色调、质感、量感、空间感等等。

3.雕塑的艺术特点。

4.雕塑专业理论技法。

5.设计工艺:如装潢、染织、服装特艺,设计和工艺创作基础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写生与变化、设计原则、法则等。

6.书法篆刻艺术基本理念、发展演变、名家名作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

7.主要书体、篆刻的基本特征、技法原则和练习方法。

8.了解掌握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现代媒体艺术基本常识和技能方法。

9.具有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综合或单一美术门类的创作能力。

教法技能(美术教学)

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高中教材模块内容,以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选择考试内容。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实施与评价。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6.对美育和美术教育的认识。

7.高中教师和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8.高中教学常规和美术课堂教学应掌握的基本教学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9.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育师生关系、师生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0.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实施。

11.美术教学的调控能力和课堂纪律的管理技能。

12.组织建立美术社团和开展指导美术活动的能力。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熟练理解掌握美术鉴赏需要的相关知识、鉴赏方法,熟知中外美术发展史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名家和代表作品,熟知地方美术发展史的名家和代表作品,熟悉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

2.具备本大纲所列的造型基础和熟练运用这些造型基础的技能。

3.具有人文知识,熟练掌握美术各门类,尤其熟练掌握高中美术课程设置的各模块专业技能,具备综合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法技能(美术教学)

1.全面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内容,深刻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课程实施与评价。

2.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领会和认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并能灵活、熟练地运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

3.具备高中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

4.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方法,能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施教。

5.驾驭和处理教材和组织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填空题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主要有、、、、材质、肌理等。

2.抽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有、、等。

3.现已发现中国最早的人物帛画是《》和《》,创作于时期。

二、选择题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A.阎立本B.张萱C.吴道子D.张择端

2.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大师是19世纪的著名画家()

A.列宾B.德拉克洛瓦C.夏加尔D.普桑

3.据专家考证,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在云南省()

A.石林县B.沧源县C.巍山县D.剑川县

三、连线题

《韩熙载夜宴图》唐代展子虔

《清明上河图》五代张萱

《捣练图》宋代顾闳中

《簪花仕女图》隋代张择端

《游春图》唐代周昉

四、名词解释题

1.构图

2.表现主义绘画

3.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简答题

1.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2.请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为代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哪些特点?

六、问答题

试以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阐述自己的认识。

七、绘画创作题

画题“公交车上”

要求:画面中至少有一坐一站两人的动态,用铅笔或钢笔完成。

教法技能(美术教学)

一、填空题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体现性、性、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课程之一。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等内容。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 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2.你认为普通高中开设书法与篆刻的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认识。

2.请你谈谈要实现课程目标,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你将怎么做?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行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

3.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专业(本科)相关教材。

推荐第5篇:高中美术教案

一、选择题

1—5 DBBDA 6—10 DDBBC 11—15 CCCCC 16—20 DACDD 21—25 DCDBC

二、填空题

1.(1) 重庆市(2) 西藏自治区(3) 内蒙古自治区(4) 黑龙江(5) 渤海(6) 东海(7) 台湾岛(8) 俄罗斯(9) 哈萨克斯坦(10) 印度

2.(1) 四川省(2) 四川(3) 秦岭(4) ③(5) 南北支流(6) 交通干线(7) 南北辐射(8) 上海(9) 前店后厂(10)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11) 毗邻港澳(12) 很多地方是侨乡(13) 林业

3.(1) 山东(2) 太原(3) 太行(4) 陇海(5) 辽中南(6) 钢铁(7) 资源丰富(8) 交通便利(9) 沿海分布

4.(1) 渤海(2) 蒙古(3) 黄河(4) 秦岭(5) ①(6) ③(7) 青海(8) 航空

推荐第6篇:高中美术说课稿

课程类别:国家课程

课型:鉴赏课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说课总结归纳:现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写实性现实性

的地方

古代人物画

它们体现了现代人物画都传神写照的特点

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留下了宝贵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现代人继承、创新的能力

美好的未来

还可以

布置也可的精神财富

激励教学反思:本课在课前在上的过程中在开头引入有些

唐突课堂提问期待学生回答太快

设问应当缺少鉴的

教师应

充实

应当提问应有助于下环节的展开

学生

在课堂上尽量把鉴的

传递给学生

的美术知识毕竞品

才能真正也可有限的

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欣赏古代的人物画作国外

人物画作品体现什麽特点作它的特点此外还应按排课上练习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推荐第7篇:高中美术教案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第一部分 传神写照——人物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二: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 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红衣引班的官员之后,神 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从西汉昭帝刘弗陵到隋炀帝杨广13位的帝王德形象。图卷以每一位 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 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 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 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 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 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

1、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⑴在这节课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对人物画的认识提出: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画?它们属于人物画的哪种画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等。古代人物画的作用是什么?⑵设置障碍点:提问如何欣赏古代人物画?

2、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学生了解一些古代人物画像,它们大多是标准画,,障碍点是不知如何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古代人物画是如何传神的?

3、展示基于学生的认知脉络而设计的系列问题。

①找一些古代人物画让学生欣赏,并区分人物画的类别。

②要让学生理解人物画传神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阅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关于画郭子仪女婿的画像的故事,理解传神的重要性。

③学生面对面进行写生,体会人物画要达到传神是很难得。

④欣赏课本中的名画以及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理解本课。

三、拓展练习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四、板书设计

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一、传神写照

二、图例赏析:

1、《历代帝王图》

2、《韩熙载夜宴图》

3、《清明上河图》

推荐第8篇: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高二第二学期计划(人物)

第一周:眼睛

第二周:鼻子

第三周:嘴

第四周:耳朵

第五周:头发

第六周:头部的转动

第七周:头、颈、胸的关系

第八周:正面头像

第九周:侧面头像

第十周:头像写生

第十一周:手

第十二周:手臂的基本形

第十三周:脚

第十四周:腿的基本形

第十五周:躯干的基本形

第十六周:人的全身比例(站、坐、蹲)第十七周:男女在比例上的差别 第十八周:人的动态

第十九周:人物写生(半、全身)

高二第一学期总计划(花卉的画法)

第一周:竹子的画法

第二周:梅的画法

第三周:菊的画法

第四周:兰的画法

第五周:荷花的画法

第六周:牵牛花的画法

第七周:葡萄的画法

第八周:冬瓜、南瓜、丝瓜的画法

第九周:松树的画法

第十周:柳树的或其它树的画法

第十一周:石头的 画法

第十二周:山的画法

第十三周:树和石的画法

第十四周:树和山的画法

第十五周:水的画法

第十六周:鸟的画法

第十七周:鱼的画法

第十八周:花和鸟的组合(花和盆的组合)

高一第一学期计划(几何画法认识和写生) 第一周:新生入学教育,美术课要求(画一幅作品,自由创作) 第二周:透视(平行透视),用平行透视法画正方形 第三周:透视(成角透视)用成角透视画长方体

第四周:圆球体(用圆球体画一种球类用品)

第五周:圆柱体(用圆柱体画一种物体)

第六周:用椎体画铁塔和宝塔

第七周:圆锥体(用圆锥体画高脚杯)

第八周:棱锥体(用椎体,画螺丝帽)

第九周:十字横木

第十周:正方体+圆球体(表现体积和明暗)

第十一周:长方体+三角锥体(素描写生)

第十二周:圆柱+圆球体(素描写生)

第十三周:斜面圆柱+正方体(素描写生)

第十四周:棱柱体+方椎体(素描写生)

第十五周:穿棱木得方椎体(素描写生)

第十六周:长方体+圆球体+三角体(素描写生)

第十七周:圆柱体+十字棱木(素描写生)

第十八周:穿棱木的方椎体+斜面圆柱(素描写生) 第十九周:圆球体+椎体+正方体(素描写生)

高一学期计划(素描静物写生)

第一周:课本的表现方法(优酸乳盒的画法) 第二周:苹果的画法(临摹一张苹果)

第三周:梨的画法(写生一张或临摹一张) 第四周:水杯的表现技法

第五周:盘子或碗的表现技法

第六周:啤酒瓶的的表现技法

第七周:可乐罐的画法(易拉罐)

第八周:花瓶的画法(细颈、椭圆形)

第九周:饮料瓶的画法

第十周:罐子的画法

第十一周:苹果和玻璃杯的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二周:桔子和盘子的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三周:啤酒瓶和可乐罐的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四周:花瓶和盘子的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五周:罐子+盘子+杯子的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六周:花瓶+水果+杯子的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七周:画一组体育用品组合(静物组合)

第十八周:罐子+水果+盘子+可乐罐组合(静物组合)

推荐第9篇:高中美术说课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

(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

(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推荐第10篇:高中美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辛苦了!

第11篇:高中美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

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赣美版高中——《》第_____课《„„》。(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物以致用、审美、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感受 的魅力。并不断的采用欣赏,启迪,讨论,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并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说学法:(略述)

根据三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分钟的时间。

a.教学一开始,我会这样问学生:小朋友们,见过______吗?喜欢_____吗? 把你见过的和喜欢的____给我们大家来(描述一下/说一说)。

b.这种谈话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教学理念。

第二个环节:欣赏图片,深入了解。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分钟的时间。 a.我借助多媒体,边描述、边展示,让学生欣赏______。

b.通过感官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分组讨论,研究方法。这个环节大概需要10分钟的时间。

a.首先,抓住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如:讲______时,我启发他们:“______?______?” b.让学会生在“思疑—质疑—解疑”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完______方法后,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我用了哪些方法,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孩子们进而会在脑海里勾画出各种创意。

d.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第四个环节:大胆创作 ,及时辅导。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

a.我会这样说:“刚才咱们用眼看了,用脑想了,用嘴说了,现在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吧。老师希望大家在做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来完成作品。

b.学生制作,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一些小失/笔误,进行巧妙的引导,教会他修改的技巧,这一点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生不要因为一点点的挫折便放弃努力,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改善作品,反而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对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展示欣赏,评价作品。这个环节大概需要5分钟的时间。

a.我先让学生自评,每组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接着,孩子们互评。然后,我进行总体评价。

b.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继结合他们作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点评,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我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表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自己。

第六个环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分钟的时间。

a.用“这节课,我们学做(画)了.........”或“了解了......”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以课件的形式将相应的内容展示出来. b.通过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来谈谈本课的板书设计。

本课我主要采用贴纸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贴纸内容有三块,一是课题,二是XX基本特征示意图,三是作品展示区。

总之,整节课给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对美术由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把握美、创造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简洁明了为主。

第12篇:高中美术教案

美术鉴赏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学校: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年级:幼师班姓名:刘伟举

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时:一课时 课业类别:美术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1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社会学式鉴赏、②感悟式鉴赏、③形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思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看看我们从中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展示课件1:一些奇特运动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视线来观察图片)

2、好,同学们,这些图片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啊,这是利用我们的视觉差,用一些平面的东西做出的一些具有3D效果的图片。是不是感觉很奇特?但是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有时候是会欺骗我们的,会让我们产生一定的错觉。那么,在面对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又是应该如何来运用我们的眼睛去欣赏她们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二、

初步观察

1、展示蒙娜丽莎图片,让学生分别说一下自己对这幅画的映象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分析:

(1)、比如蒙娜丽莎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神态安详、动人等等。

(2)、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色彩,明暗关系,构图方式(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姿态(坐姿,双手交叠在腹部),背景的空间效果(左边的视点是平视,右边的是俯视)等。

(3)、还有达·芬奇是如何通过形象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4)、此外,达·芬奇用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较为准确地记录了当时一位商人妻子的形象,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说蒙娜丽莎将眉毛剃掉了,而且额头的头发也被剃掉了一部分,显得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这些都是当时妇女中比较流行的装扮。

2、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个表格(出示课件,列举出表格:不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对比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部分,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3、小结:(1)、同一幅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我们所得到的一些信息也是不一样的。(2)、除了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面信息之外,我们应该仔细去品味一下所包含的内在信息。

4、总结: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观看、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可谓繁多,但基本上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赏析探究 (一)、社会学式鉴赏

其实我们刚才对《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分析就是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其中一个鉴赏方法,它就是社会学式鉴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社会学式鉴赏的意义,还有哪类作品比较合适用这种方法来鉴赏。

1、《夜巡》(伦勃朗)

2、小结: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故事性或者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的鉴赏。

(二)感悟式鉴赏

1、出示图片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

2、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让学生思考后,带领学生一起来讨论学习,从墨点,墨团,墨线和整幅画面的长形构图,引导学生们一起来感悟这幅画面带给我们的意境。

3、小结:感悟式鉴赏,是一种,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的欣赏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也是一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最能表现的是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意境。

(三)、形式鉴赏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通过具体的作品体现)。同时对其中的构图和笔触重点讲解。

1、《莲池》——莫奈,老师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2、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1)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与交流,出示课件展示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进行“对号入座”。 练习:欣赏A、B、C三幅图片,从形式鉴赏的角度来描述,与同学交流,尝试对号入座。

连环展开式构图()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 敷色清丽()平涂() 线条与色彩相互重叠与渗透 ()

3、小结:形式鉴赏是最基本最直观的一种欣赏方式,因为我们看到一幅画的时候,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也正是因为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体会到各式各样不同的美。

(四)比较式鉴赏

1、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最后一种鉴赏方法。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比较式鉴赏有两种比较方式。

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比较。

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法。

2、课件出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这两幅作品同是江南水乡图,一样的题材,同样出自现代艺术家,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一起来比较分析两幅画的异同点。

3、小结: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啊,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种不同的欣赏作品的方法。好,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还有比较式鉴赏。

这四种鉴赏方法,都有各自比较合适的作品类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当我们用我们的眼睛来观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综合运用四种方法,这样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是用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去仔细品味每一位艺术家通过他们的画想要为我们传达的信息,真正去发现每一幅艺术品当中的美!

五、作业布置

选择一种鉴赏方法,用100字以内的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一幅美术作品。

第13篇: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一美术教案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主义绘画

目标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印象主义及画家、作品的了解。印象主义的特点。

难点 :学生对印象主义作品的理解。 准备 :课件制作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活动组织: 导入:

1、学生准备资料介绍莫奈。(印象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2、教师略作讲评。

莫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画家。

(出现课题)印象主义名称的由来与莫奈的作品有关。 出现〈日出·印象〉 教师简述印象主义的由来。 莫奈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展开:莫奈作品欣赏(机动) 前几课作品与莫奈的作品比较。

问题:莫奈的作品与前面我们学的画家的作品最明显的区别在哪里?(提示:题材、色彩等) 按提示学生来谈谈它们的区别。

进一步了解。出现莫奈的同一题材不同时间写生的作品系列。 《鲁昂教堂》系列 《草垛》系列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介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 生平简介(教师讲述) 作品浏览(感觉)

代表作欣赏〈红磨房街的舞会〉(1876) 让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其它印象主义代表画家简介。 小结:

印象主义基本特点及对绘画界的影响。 知识性内容导入:

莫奈(1840-1926) 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根据画家的视觉感受作画。 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杂货商,莫奈为长子。 18 岁时,朋友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开始户外写生。 26岁那年,一位鉴赏家对他的《绿衣女郎》大为赞赏。画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 1867年,因婚姻原因,莫奈家断绝所有对他的经济援助。靠朋友救济生活。1867年夏天,他采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普法战争爆发后,只身前往伦敦几次,前后用晕色画了很多幅泰晤士河上的大小桥梁和英国议会大厦。战争结束后,莫奈回到法国。 1871年冬天,他带着妻儿到塞纳河上的阿乡德尔市居住了 6年。1878年,他们的次子米歇尔出世,唐秀患重病。1879年,唐秀还未到30岁,便溘然长逝。 1880年,莫奈带着两个小男孩,和有 6个儿女的寡妇霍施黛组织了新家庭。住在巴黎市外75公里的席芬尼,席芬尼是莫奈的人间乐土,前后43年;他喜爱这个地方,以它入画,并在这里终老。 1883年,莫奈的作品在巴黎、伦敦、波士顿三地展出。这时印象派画家己渐受注意。 1886年在纽约举行的画展,展出莫奈的精品45件,这是他生命上的转点:成为名人。 1888年连法国也公开承认了他的地位,拟颁赠“荣誉勋章”给他,他忿然峻拒,绝不向传统低头。 86岁去世,死前不久,他从席芬尼写的信里还说他在一天工作中得到无比欢乐。莫奈使世人学会了新的看法。他的朋友塞尚说得好:“莫奈只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展开:

题材:户外风景为主色彩: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斑斓的色彩铺满画面,没有结实清晰的形象。 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然界瞬间的光与色的变化。 雷诺阿(1841-1919) 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

善于以明快温和的色调描绘青年妇女、尤其是裸体形象,也善于表现天真无邪的儿童。

肖像画在雷诺阿的作品中占很大比重。为了生计,他为很多生活富足的人画了肖像。在他的作品中,人们仿佛过着神仙一样的悠闲自在的生活。

40岁以后,他的生活逐步改善,有机会去意大利等地旅行。参观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名作和庞贝古城的壁画,这使他受到很大震动,并对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产生了热情。研究者称1881-1888年为雷诺阿的“安格尔式时期”。

雷诺阿后期的女人体绘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肌肤画得流淌着珍珠般的光泽,神情天真可爱,荡漾着青春的风韵,少数女人体略有一分野性的单纯,使人联想到鲁本斯的艺术。令人敬仰的是,晚年的雷诺阿身体瘫痪,饱受病痛折磨。因为不能拿起画笔,所以只能把画笔绑在手腕上,坐在轮椅上画出充满生命欢乐的杰作。代表作有:《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包厢》、《金发浴女》等。

作品表现法国巴黎蒙马特区露天舞会的情景。作者用意是表现阳光透过树叶丛的空隙投射在人们脸上、身上桌上和地面上所产生的光色闪烁。 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作品欣赏 小结:

以光和色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 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

印象主义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的现代写生色彩学。 另外,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14篇:高中美术雕塑

高中美术“雕塑”模块教学研究

祝庆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

一、“雕塑”模块的定位和意义

雕塑是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运用实体的特质材料进行造型的一门艺术。通过“雕”和“塑”两种制作方法塑造出可视、可触的,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

雕塑是比较普遍的造型方式和美术门类。无论在美术课上还是生活中,雕塑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雕塑也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绘画·雕塑”选修系列的一个学习模块,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美术课上的雕塑学习内容,高中美术“雕塑”模块无论从学习的时间,还是从学习的范围,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拓展,是高中美术课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雕塑”课受到了各地区美术教师的重视,也得到了广大高中学生的喜爱。

雕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了解雕塑艺术表现形式与制作过程的鲜明特点,又能够了解雕塑的材料及因材料而产生的加工技法、技艺及工艺造型手段等,这种综合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学生在年龄和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技能,体验造型活动的情趣。

雕塑是世界美术史上历史最久远、传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外表是物质的、冰冷而无生命的,但其内在却涌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人类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雕塑又是极具特性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三维立体艺术语言体系和造型结构的形式美法则,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更加深广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意蕴。

在高中美术课开设“雕塑”选修模块,可以让学生了解和鉴赏古今中外经典雕塑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感受经典雕塑作品“美”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通过雕塑制作方法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体验雕塑过程的愉悦和趣味,学会用雕塑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表达思想和情感。所以,高中“雕塑”模块的学习,将给予学生高一层次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空间和审美体验的机会,意义重大。

二、“雕塑”模块的学习活动建议

高中美术新课程由过去单纯的美术鉴赏教学向具有切实操作的美术动手实践课转变,在注重美术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加强实践体验学习。“雕塑”模块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选修模块,但并不是单纯的以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人文学科。为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对“雕塑”模块提出了以下几点学习活动建议:

(一)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雕塑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雕塑”模块的学习应该从鉴赏入手,从尽显东方神韵的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到辉耀千古的经典艺术之作——古希腊雕塑;从民间艺术的奇葩——彩塑到当代城市雕塑,这些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及深厚文化内涵的经典雕塑作品,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雕塑艺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雕塑制作与创作活动。

(二)认识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材等材料进行制作实践。

雕塑的基本造型语言和制作方法的学习是本模块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雕塑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塑与其它美术形式的区别,表现手法的不同,认识泥、石膏、木等各种雕塑材料的作用和性质,感受和掌握制作的过程及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能真正切身体验雕塑的艺术魅力。

(三)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制作实践。

选用综合材料进行雕塑的创作实践活动,是美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综合材料”雕塑是指用多种材料集聚在一起,综合使用所创造的具有三度空间的类似雕塑的造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已广泛运用。对这些材料的选择、利用和制作拓展了雕塑原有的表现力,丰富了雕塑的语言。

高中美术学习中的“综合材料”的运用,是指将一切可用的材料,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实现特定的物质外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和审美感受。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制作实践,不仅使雕塑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打开了学生思维创作的空间。

“综合材料”因材料不同,加工工艺也会有所不同,一件雕塑制作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多种不同的工艺,创作手法也会十分灵活多变,从而使创作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引人入胜,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获得艺术创作的新意。运用综合材料制作雕塑,对于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也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体现。

(四)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择具象或抽象的造型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雕塑”模块的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在了解雕塑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具象或抽象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五)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采用一定方式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雕塑作品,是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美术学习中是很少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就是有也做了一个标准或规定,而这种标准和规定往往成为束缚学生思想的框框,这一问题应该得到纠正。

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判断意识与表达能力的共同提高,当然也有利于教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丰富和完善教师教学的内容。这种与教学过程平行并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的评价活动,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来自于对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其方式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程度,而教师的引导和耐心也更显得十分重要。

三、“雕塑”模块的教学目标

通过“雕塑”模块的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标准,也就是通过教学要实现的目标:

(一)积极参与雕塑造型活动;

(二)恰当使用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雕塑作品;

(三)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术,创作一件以上的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雕塑作品进行评价;

(五)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雕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雕塑”模块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首先要保证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使用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雕塑作品”。这是第一层面的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 第二层面的要求是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村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术,创作一件以上的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雕塑作品进行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能够有所收获。由于高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对美术学习的要求和兴趣更加自觉和具有个性,所以在雕塑模块的学习时,应重视研究性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那么,提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雕塑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四、“雕塑”模块的教学建议

(一)“雕塑”模块的教学特点:

1.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鉴赏活动伴随着整个雕塑模块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造型及其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与造型共同产生的“美”的形式因素。将审美的感受与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鉴赏活动的渗透,能使学生认识雕塑本身存在的形式因素,得到美的感受,从而形成对雕塑艺术的审美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雕塑活动的技术练习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的能力。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构思、创意、造型、表现等方式进行动手实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3.雕塑活动的技能学习和操作实践,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难。

选择“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于雕塑的各种技能、技法及制作的工艺程序比较复杂,都不是高中美术课有限学时所能掌握和能够完成的,因此在动手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上,要“适合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难”。

(二)、“雕塑”模块的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研读实验教材,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科书的内容,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雕塑”模块实验教材目前有多种版本,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要,由于这些教材均是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都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较好地落实高中课改精神,能够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使学生广泛接触中外优秀雕塑作品,并将雕塑的基本造型语言和制作方法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

新教材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留有足够的空间,具有较大的弹性,需要创造性地使用。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并非美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丰富体验、构建人格的一种范例。

就高中美术“雕塑”教材来讲,绝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学习雕塑的专业用书。教师只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就会发现,新教材是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识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用好新教材首先要求教师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层次来认识、学习新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和灵活性地加以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开展雕塑模块教学的条件,解决当前教学资源条件不很完善的困难。

开设“雕塑”模块教学,不同地区和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教学资源情况,设计和制定相应的富有地方及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由于雕塑的表现方式和制作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材料、工具、场地有着特殊的要求。常用的陶泥、石膏等材料一般是比较容易购买或收集到的,在教学过程中也能较好的把握和操作。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选用这些材料也很方便。然而对于一些教学资源条件还不够完善或较差的学校,就要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雕塑模块教学,如雕塑作品尺寸、规格的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教师都要认真地加以考量,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耗材。此外运用废弃材料进行综合材料的雕塑创作,不仅取材方便,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被选入教材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

3.精心准备并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包括:作业的题目与要求及难易程度、工具、材料和设备的准备、活动场地的环境布置。

雕塑课的实践活动由于模块学习内容的特点,即雕塑语言和方法的运用、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制作技术和时间的掌握等,给教师带来了更为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学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和教学的内容的多样性,会使课前准备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精心的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选择能使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研究他们能够完成什么样的雕塑实践作业,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体验。在确定选题时,应考虑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控制好难易程度。作业要求要有较大的宽容度,不宜限定得太具体,要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要更亲自实践一下,通过动手进一步地认识课题,总结出指导的要点,并对制作时间、场地、材料、设备、工具等进行周密准备。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完成一至二件以上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品。

雕塑教学的许多知识和技法问题仅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演示和示范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学生通过亲眼可见,亲手可触的各种制作步骤、技法与工艺的直观感受,学到方法并获得深刻印象。在演示和示范的同时,教师再配以理性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目了然的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法。

雕塑课上的这种教学演示与示范,不仅只是理论与实际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亲手示范和熟练的演示,对学生具有具大的魅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是极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到合理安排,切忌贪大求全。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突出动手实践的环节,在教学时要注意将雕塑制作最基本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了解制作的程序与步骤,选择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力求突破一点,再触类旁通,经过一段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完成一至二件以上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第15篇:高中美术说课稿

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

高中美术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能力目标: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难点:。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四、教学方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讨论法。

说学法: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比较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一件美术作品同样需要很多元素构成,如点、线、面、体积等要素,(打开幻灯片图1结合范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同时提问:什么是肌理?(物质组织的条纹。)为什么肌理是美术作品的要素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5分钟)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石头”、“木材”、“不锈钢”这三种材质的肌理? 其次,看到“石头”会想到什么?看到“木材”会想到什么?看到“不锈钢”会想到什么?

最后用词语形容这三种材料的肌理和特质,同学们会用什么词呢?

教师归纳:因为石头的坚硬、厚重、永恒,往往被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木材的年轮使人看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而被用作历史人物或佛像雕刻的材料;不锈钢是新的事物,它的肌理给人以速度感、时代感,所以经常被用作城市雕塑的材料。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2、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及抽象美术的特征。(25分钟)

1) 具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注意观察这三幅画的共同点,接着请部分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具象美术作品再现具体可感客观物象,但又不同于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创作出来。

2) 意象美术:请同学们比较《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与前三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学生讨论,并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比较简约、不那么注重细节,但突出或夸张物象的某些特征)。再提问: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之外,还能表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有时会对物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结构重组的处理,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

3) 抽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即兴》、《红黄蓝的构成》这两幅作品,能给你们什么感受?能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什么?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刚才你们所见的作品就是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线、或色彩、或光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等单纯视觉元素的感悟。但是也不难欣赏,这两幅作品或直线、或曲线、或有秩序感、或感觉躁动,都与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同学们认为书法最主要的元素是什么?(线条的形式美感)。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3.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检测学生学习效果。(10分钟) 下列三组美术作品,同学们能辨认出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每件作品的基本要素又是什么?

篆刻《白石》、《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章法; 肖形印《鸡》、《鹿》——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面、章法;

雕塑《构成》——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雕塑《人体》——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绘画《主席到安源》、《贝尔坦像》——具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体积、构图、明暗;

绘画《舞蹈》——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绘画《即兴》——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中国画《人物头像

1、2》——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点、线、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4.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小结

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习。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中国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

分别介绍中国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

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习,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第16篇: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美术学科已经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新的学期,在现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学校提出的三段五步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只担任高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鉴赏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本学期我们的比赛较多,如计算机比赛包括:WORD、EXCLE、PPT,三项;钢笔字、粉笔字、说课、普通话比赛„„自己要抓紧一切空余时间多学多练多问,勤动脑,勤动手,争取取得好成绩。

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

多和有经验老教师学习和沟通,不断创新,让更多学生爱上我的课堂。

四、教材分析处理:

1、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新课程改革中

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例如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只选择几个流派进行讲解,学生会更加容易掌握与理解,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六、具体教学进度:

第2周: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3周: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第4、6周: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7周: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8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第10周:外国雕塑撷英

第11周:西方现代艺术

第12周:中国现代艺术

14、15周: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第16周:中国民间美术

第18周: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9周: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第20周: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努力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一起走进绚丽多姿的美术世界吧!

2013年年度第二学期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匡立丽 2013.2.25

第17篇: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课堂已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本学期我主要负责高中美术的课程教学,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本着以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1、认知目标

1)、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中学会感受艺术的语言美。2)、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3)、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4)、了解中国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3)、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 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尝试

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

1、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2、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

3、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4、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

5、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对东河镇黎族织锦培训基地、三月三民族风情活动、鱼鳞洲风景保护区……等活动进行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

具体实施计划:

1、课堂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优秀美术作品、画家的生平趣事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特此,我校将在本学期举办“2012年八所中学校园之光美术作品大赛”。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周

三、五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美术老师对美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

1、3周

第二单元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5周

第三单元 走进具象艺术 第9周

第四单元 走进意象艺术 第11周

第五单元 走进抽象艺术 第13周

第六单元 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15周

第七单元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17周

第八单元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第19周

第18篇:高中美术教案

[课 型]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三)讲授新课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 (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 [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19篇:高中美术工作总结

本人。。。,2010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学历,2012年12月通过。。事业编考试,考入。。。高级中学工作至今。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在这从教五年,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备课授课,同时勇于创新,现将我五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如下: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书画展和永川区的一些绘画和科技方面的比赛。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在校综合才艺展示周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在美术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以消除“美盲”为目的,理论知识为主,美术技巧为辅。广泛介绍艺术的几大门类,让学生都能知道些美术方面基础知识,在美术的领域不再是个盲人。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网上广泛收集资料,自己制作适合我们乡镇高中的美术课件,分类进行讲解。有空时自己也画了一些画,除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对学生也有一些示范作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五年的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学生服好务。

第20篇:高中美术工作总结

2015年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工作,我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教学情况概述

本期我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级美术课,班级多,班级管理以及学生的状况也均有不同,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要计划周密,因人而异,采取令学生易学、好学的途径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能按照计划进行教学,至期末考试前,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任务已圆满完成。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我就是从边学边教的路程中走过来了,并且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以达美术教学的至臻完善,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成绩和经验

1、让学生明白美术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农村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 ,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 、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让学生明白美术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初中美术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美术兴趣班。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热爱美术的学生。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且没有接触过此类的专业训练,故训练必须从零开始。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即乐教乐学。并巧用启发思维,让他们能体会到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掌握一定的训练规律。

总之,训练过程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处处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规律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进全面发展,突出一技之长。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从中获得大量珍贵的课堂第一手材料,从中收益非浅。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平时示范较少。总之,本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美术.doc》
高中美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