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2022-03-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读贞观政要有感

读《贞观政要》有感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是对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全面介绍的政论性专史。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的作者吴兢是唐朝人,据估计,他花大量心血写成此书的目的主要有:

一、出于对“贞观之治”的仰慕;

二、出于对当朝统治者的期望。虽然《贞观政要》是一部史书,但是它突破了史书的普遍性的写作方式,《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书、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以古为镜为主旨,以君臣政论为内容,通过对话答辩的方式表达。书中主要记述了唐太宗与45位大臣的争论或奏疏。

《贞观政要》分40篇,每篇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以君臣对话或奏疏的形式进行深刻阐述,内容细致深刻。又以时间为第二排列顺序,一来有利行文,二来也可清晰地呈现唐太宗君臣的思想发展历程。而值得思考的是作者吴兢对这些篇章的编排方式,比较明显的是作者把“君道”作为第一篇,“慎终”作为最后一篇,其实这是有很深的寓意,这些我们都不难发现。

在封建社会,君主是维系一个王朝的关键,皇帝的英明或昏聩对全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影响极大,正如书中魏征所说:“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吴兢把君主的个人素质看得十分重要,可以说,《贞观政要》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断提高君主的个人素质,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全书第二篇到第四十篇全都是围绕着第一篇“君道”这个主题来的。因而,“君道第一”这个排列方式体现了作者的深切期望和政治思想。

作者写书的目的体现在第四十篇——慎终。自古“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多少王朝、君主,无论开始如何“善”,最终都免不了“衰”,不得不说是历史的悲剧,连唐太宗这样英明的君主,后期面对自己的功业,骄逸情绪逐渐滋长。因而,“慎终”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现实中是极难挑战的,也是对君王个人素质的最重要的考验。由此亦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吴兢在书中还对太宗朝的大政方针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其中做得成功的有偃武修文、崇尚儒学、加强礼治、执法宽弛、休养生息、安定民众,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周边少数民族等等。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是历代有识统治者的共识,但真正能抓住这一环节不放,取得实际效果的,却不多见。唐太宗也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这个说法比之前代政论家的言论,应该说没有太多新意。但作为一个执政者本身,有了这个认识,又能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政策方针中去,其作用就难以估量了。唐太宗在兵戈扰攘之后,把自己的简静无为,推广为对天下民众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贞观后期天下丰足,可以上比汉初的文景盛况。对此,历代统治者都心往神追,可通过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却是相当大的难题,《贞观政要》对此的记述,很有理论指导意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皇帝李世民,在他最得力的诤臣魏征死后所发出的感慨。《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一样,都是写给统治阶级看的,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史为鉴,长治久安。

但不论是秦始皇、李世民、魏征还是吴兢,都无法做到千秋万代、与世长存。这主要是由于不能指望李世民的子子孙孙都像他那样善于汲取历史教训。当然,李世民“以为鉴”的历史,并不见得都是真实无误的。

历史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纵然是一向被称为“信史”的《贞观政要》,也有太多杜撰的、或是想当然的内容。例如有关三代以前的记述,就很难说有多大成份是史实,又有多大成份来源于神话和传说。再如“嚼碎张巡齿”的记载,也是夸张多于事实——除非当时张巡正在害牙病,那就和对敌人的仇恨关系不大了。

但“历史虚无主义”却是绝对不可取的。要求史书所载百分之百真实可靠,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要求。毕竟,史家们正努力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虽然这是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但我相信,史家们所记载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毕竟周公有过大权独揽的经历,毕竟王莽有过礼贤下士的表现,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至于如果“当初”他们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还有“盖棺论定”一说吗?

“以史为鉴”并不因史书内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义——就连完全杜撰的小说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何况史实远远多于杜撰的史书呢?

和其他所有史书一样,《贞观政要》也渗进了许多神话、传说以及作者想当然地杜撰的内容,但这并无损于它的伟大。读到“嚼碎张巡齿”这一段时,没必要深究他的牙齿究竟是怎么碎的,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却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读到将士们箭尽粮绝,张巡把自己的小妾给将士们分食了的时候,于残忍、冷酷、血腥的感觉之外,也无法不油然而生对张巡的无限敬意。这样恨敌入骨、坚忍如狼的张巡,力尽被俘后如果不是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齿究竟是怎么碎的,恐怕不会有一丝一毫影响到他近乎神一样不朽的光芒!

推而广之,史书里其它不够真实的细节描写,并无损于“史鉴”的意义。史家们在力求真实的同时,难免会留下星星点点的瑕疵。但瑕不掩瑜,绝不可因史书的不完美,就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

唐太宗的用人和自律成就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段空前盛世。中国共产党人正在造就着新的历史,我们的执政与封建帝王的统治最大的不同是,共产党的执政目的是达到全民族富裕和崛起;封建帝王则统治是目的,百姓的福祉是手段。这是最根本的不同点。中国共产党今天能够成为执政党,是因为党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是因为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从党诞生那一天起为民族解放和中华崛起所表现出的那种献身精神。但是,今天能够执政并不代表永远能够执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亦适用于今天。

今天的执政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崛起这一重担的承担者。我们应该借鉴贞观之治的历史,在努力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又要保持严格自律,要有如履薄冰的意识,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时刻要有执政为民的意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逐步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走向富裕。但是要“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长,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在选人用人上一定要“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智者、勇者、仁者、信者共同开拓我们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廉洁自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利则思正身以黜恶”,时刻不忘我们是在为民执政。

在如何认识自律的重要性上,我想引用明朝郭允礼《官箴》中的一段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公平的社会可以造就文明的风气,廉洁的政府自然就能在民众心中树立起威望。中国历朝历代对此都有论述,他们对廉洁自律重要性的认识是有一定深度的。在《贞观政要》中有不少经典警句值得永远铭记。如:“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这些警句含义深刻而丰富,可以引发出许多思考,让人产生一种除了对古代圣贤的敬意,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动力。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今天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共产党人要做到“权为民所用”,不仅要加强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加强纪律建设,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机制建设。在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加强自身的修炼,实践“为民执政”。

推荐第2篇:贞观政要原文和翻译

《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解】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x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昔唐、虞②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③。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④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⑥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⑦,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⑧信朱异⑨,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⑩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解】

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

②唐、虞:指尧和舜,尧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

③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赞扬尧舜的话。意为开四方之门,以招贤纳俊,广四方之视听,以防止耳目闭塞。

④共、鲧:共即共工,唐虞官名,鲧是夏禹之父。

⑤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⑥秦二世(前230—前207):秦始皇的少子,名胡亥,继承帝位后称二世皇帝。因他常居深宫,故公卿大臣很难见到他。

⑦赵高(?—前207):秦朝宦官,二世用他为相。

⑧梁武帝(464—549):姓萧,名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他偏听朱异的建议,纳东魏降将侯景为大将军。后侯景反叛,朝野上下都抱怨朱异。梁武帝也为侯景所逼,结果饿死。

⑨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

⑩隋炀帝(569—618):姓杨,名广,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年至公元616年在位。内史侍郎虞世基蒙蔽隋炀帝耳目,以致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陷没郡县,他还全然不知,最后为宇文化及等所杀。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原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①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②,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注解】

①尚书左仆射:唐制,尚书省的长官,为宰相官职。

②草昧:草,杂乱。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用以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

【译文】

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

【原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①魏徵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②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③,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④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⑤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⑥。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⑦,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⑧倾而复正,四维⑨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⑩;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注解】

①特进:官名,功高德重,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

②祚(zuò):皇位,国统。

③殷鉴不远:殷的明镜不远,指夏的灭亡可为殷作鉴戒。后世称有前事为鉴为\"殷鉴不远\"。

④虞:臆度,料想。

⑤罄:本意是器中空,再次引申为尽、完。

⑥戢(jí):收敛,止息。

⑦殄(tiǎn)绝:灭绝,断绝。

⑧八柱:古人说地有九州八柱。地下八柱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⑨四维:古人称\"礼义廉耻\"为\"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⑩期月:一整年。

【译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奏疏说:

据我观察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变化,发现自古以来每个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武功与谋略使各路英雄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天下百姓。谁都希望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朝代却微乎其微。各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兵力是多么强大啊,三十多年来,大国的威仪不可一世。谁想到后来竟毁于一旦,叛乱一起,国家政权就拱手让人。难道是隋炀帝厌恶国家安定,不希望社稷长治久安,所以就采取桀纣那样的残暴统治,自取灭亡吗?肯定不是这样的。我看这是因为他倚仗国家富强,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他在位的时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来满足他一个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宝物供他一个人玩赏,挑选各地的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异域奇珍供他一个人消遣。他居住的宫殿极其华丽奢侈,修筑的台榭无比瑰丽雄奇。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再加上朝廷之外,列强虎视眈眈;朝廷之内,大臣险恶奸诈。这样,谄媚阴险的人必然青云得志,忠诚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难保。整个朝廷上下,君臣之间都互相蒙蔽欺骗,心怀二志。民不聊生是大势所趋,国家四分五裂在所难免。就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隋炀帝,到头来为叛贼所杀,死于非命,他的子孙也被杀尽,最终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

可是,贤明的君主却能抓住每一个机会,挽救危难,让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正常,让废弛的礼仪法度重新发扬光大。不过,仅仅依靠一时的边境安定、国家安宁去维持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停止战争,无所作为地维持现状,也难以统治百年。陛下,您现在住着豪华的宫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异宝,举国的美女在身边侍候,四海九州的人民尽听您的调遣。如果能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每日谨慎地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去掉纣王的奢靡,抛却始皇的残暴,从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中看出危亡的祸因,居安思危,像禹那样克己勤民,那么治国之理自然融会贯通。这样,即使表面什么也不做,整个国家却依然井井有条,这是为君之道的最好方法。一般说来,如果要保住基业,不让它毁亡,就应该在兴国之后克制私欲,居住旧时的宫殿,即使再想修建其他的宫殿,也要免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将需求减至最低。华丽的建筑夹杂着粗糙的茅屋,玉石雕成的阶梯中有着土做的台阶,一心一意地让自己的俭朴使天下人心悦诚服。

同时必须时刻思量着为君为官者的安逸,百姓劳作者的苦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千千万万的人一定会为他的出现而感到高兴,万民景仰听从他,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夜郎自大、一味迷信依赖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谨俭朴的美德,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靡丽的雕梁画栋,宫殿也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扩建、修饰,乐此不疲,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当然看不到他的德行,只见劳役,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行为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用热汤去止住沸腾的水,用暴政代替x乱,其实和x乱是一样的,它的后果不堪设想,后人应该警惕啊!如果帝王没有什么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必然使灾害产生,灾害既然产生,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自然很难收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生命的人太少了。帝王如果顺应天命,创立基业之后,将有七百年的兴盛时期,将基业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继承下去。江山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面对历史的教训,为王者对此难道不应该有所警戒吗?

【原文】

是月,徵又上疏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①之重,居域中之大②,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③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④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解】

①神器:帝位。

②域中之大:古人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③殷忧:深忧。

④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比喻相距遥远。

⑤盘游:打猎。

⑥三驱:打猎时围合三面,前开一路,使猎物有路可逃,不至于被一网打尽。意谓狩猎应有节制。

【译文】

同月,魏徵又进献了一篇奏疏:

臣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必须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使水流得远,必须使它的源头疏通;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源头的水源不通畅却想让水流得很远,树根不牢固却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仁德不施却希望理,我虽然愚蠢到了极点,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圣明的君主呢!皇上作为万圣之尊,高贵得与天地同辉,如果只极力推崇天命,让自己长命百岁,全然不思考居安思危的道理,力戒骄奢,崇尚节俭,推崇好的德行,而只任自己的情欲蔓延而不加以克制,这就像砍掉树根来让树木枝繁叶茂,堵塞源头而想让河水流得很远的道理一样。

一般说来,很多国君顺应天命之后,没有不担忧自己成就功业而德行却随之堕落的。很多人确实开头做得很好,可是能将这些好的做法坚持到底的却非常少,这难道真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吗?过去夺取天下的时候力量无穷无尽,现在要守住基业却显得力不从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心愿达到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都可以结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法,威严的气势来控制下属使其屈服,他们也只不过为苟且保全性命而心怀二志,外表谦恭却心存怨恨。怨气虽不在大小,但让人担忧的却是它违背了人心,这之中所蕴涵的道理就像水既可以让船行驶也可以让船沉没的道理一样,难道还不让人深思和警醒吗?奔腾的马车如果用腐朽的绳子来驾驭,还能指望它跑得很久很远吗?

好的国君,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就要思考知足常乐的道理,进行自我约束。在有所行动之前,应该想一想,这是不是可以不做,会不会惊动百姓。常常有危机意识,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谦虚平和。害怕骄傲自满,就应该常常思考海纳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欢打猎,就该有所限度。担心自己懈怠,就应该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终。害怕自己受蒙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如何虚怀若谷才能广纳臣子的意见。担心听信谗言,就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行为端正,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行赏赐,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改变标准。执行惩罚,也不可因自己一时的怒火而恣意滥用。做到了\"十思\",发扬了\"九德\",那么一个国家就能够人尽其才,智者能够发挥他的智谋,勇者能够竭尽他的武力,仁者能够传播他的贤德,信者能够表现他的忠义,文臣武将都能够竞相为朝廷效力。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太平,君臣之间融洽和睦,相安无事。国君可以安心巡游,弹琴作赋,颐养天年。天下自然无为而治,又何必去劳心费力,事必躬亲,违背无为治国的道理呢?

【原文】

太宗手诏答曰: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①。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②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③,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④,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⑤。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解】

①宵分:半夜。

②何曾(199~278):原名瑞谏又名谏,西晋大臣,字颖考,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魏明帝时改封平原侯,做了散骑侍郎。后来作为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身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的官位也晋升为公。

③台司:指三公的高位。

④延诤:在朝廷上直言规劝。

⑤弦、韦:弦,弓弦。韦,柔皮。相传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性缓,常佩弦以自急。

【译文】

唐太宗亲手诏书答复说:

朕看了爱卿写的奏疏,言语恳切。爱卿的一片忠肝义胆由此可见一斑。批阅你的奏疏,常常让我忘记疲倦,而且你的言辞让我深受感动。倘使卿对国情了解不深,怎么能够为我提出如此中肯的建议,而及时纠正我的过失呢?我听说晋武帝灭掉吴国之后,只顾骄奢淫逸,不再关心国家政治。太傅何曾退朝回家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天都看见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而只是说一些日常生活的俚俗之语,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相去甚远呀。这难道不是将灾祸遗留给子孙吗?国家在你这一代还不至于混乱,因而你的性命暂且可以保全\"。他又指着他的孙子们痛惜地说:\"可是到了你们长大的时候,必定遇上朝廷变故而性命不保\"。后来孙子何绥果然遇上晋王室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内部叛乱,结果他在叛乱中,为荒淫的酷刑所杀害。以往的史书称赞这事,说何曾有先见之明。我的看法与之不同,我认为何曾可以说是不忠之臣,他是罪大恶极的。作为臣子,上朝应思考如何指陈时政、尽忠直言,退朝时应废寝忘食,弥补皇上的过失。这样使君主的美德不断得到发扬,错误不断得到纠正,就是常说的君臣同治的道理。何曾地位尊贵,权势显赫,应当直言进谏,谈论治国大道,匡扶时政。然而他在退朝后才说关于朝纲的言论,朝见时,在晋武帝面前却没有勇敢地直言规劝,说他是明智之人,难道不荒谬吗?如果国家危亡却不知道辅佐扶持,哪里还用得着这样的官吏呢?你所上书的建议,我已认真地阅读过了。这些金玉良言,应时时放在我

的案头上,就像古代用来警示自己矫偏纠过的信物一样。这样,他日必定会有收获,等到过些年月,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庶。因为我有你的扶持,所以感到很放心,就像鱼儿有水一样,一切都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你敢于直言而无所隐瞒的奏疏,我现在才回复。此后,我仍将虚怀若谷,恭敬地听取你治国方面的好意见。

【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徵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注解】

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

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

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

【译文】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侍臣:\"守江山是难还是易\"?魏徵回答:\"很难\"。唐太宗说:\"我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就行了,有什么难的\"?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太平无事,却要使国君心怀忧惧,这难道不难吗\"?

【评析】

《君道》篇列全书首卷之首,基本内容讲为君之道,也可看做全书的总纲,认为有道明君治理国家就能安定兴盛,无道昏君统治天下则必*危亡。\"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有道明君\"的典型是唐太宗,\"无道昏君\"的代表是隋炀帝。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为君之道的教训:一是把握创业与守成的关系。创业历险,固然艰难,但创业后要居安思危,安而能惧,这对于君临天下的帝王来说,守业岂不更难?二是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明君常思古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不能\"竭泽而渔\",逼使百姓起来造反。三是正确对待君臣关系。君如头脑,臣如四肢,要密切配合,皇帝应听取臣下的意见,兼听则明,且要诱导臣下敢于谏诤,以避免决策错误。

推荐第3篇: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昔唐、虞②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③。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④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⑥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⑦,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⑧信朱异⑨,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⑩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

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

②唐、虞:指尧和舜,尧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

③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赞扬尧舜的话。意为开四方之门,以招贤纳俊,广四方之视听,以防止耳目闭塞。

④共、鲧:共即共工,唐虞官名,鲧是夏禹之父。

⑤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⑥秦二世(前230—前207):秦始皇的少子,名胡亥,继承帝位后称二世皇帝。因他常居深宫,故公卿大臣很难见到他。

⑦赵高(?—前207):秦朝宦官,二世用他为相。

⑧梁武帝(464—549):姓萧,名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他偏听朱异的建议,纳东魏降将侯景为大将军。后侯景反叛,朝野上下都抱怨朱异。梁武帝也为侯景所逼,结果饿死。

⑨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

⑩隋炀帝(569 — 618):姓杨,名广,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年至公元616年在位。内史侍郎虞世基蒙蔽隋炀帝耳目,以致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陷没郡县,他还全然不知,最后为宇文化及等所杀。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原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①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②,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注释】

①尚书左仆射:唐制,尚书省的长官,为宰相官职。

②草昧:草,杂乱。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用以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

【译文】

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

【原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①魏徵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②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③,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④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⑤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⑥。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⑦,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⑧倾而复正,四维⑨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⑩;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注释】

①特进:官名,功高德重,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

②祚(zuò):皇位,国统。

③殷鉴不远:殷的明镜不远,指夏的灭亡可为殷作鉴戒。后世称有前事为鉴为“殷鉴不远”。

④虞:臆度,料想。

⑤罄:本意是器中空,再次引申为尽、完。

⑥戢(jí):收敛,止息。

⑦殄(tiǎn)绝:灭绝,断绝。

⑧八柱:古人说地有九州八柱。地下八柱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⑨四维:古人称“礼义廉耻”为“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⑩期月:一整年。

【译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奏疏说:

据我观察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变化,发现自古以来每个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武功与谋略使各路英雄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天下百姓。谁都希望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朝代却微乎其微。各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兵力是多么强大啊,三十多年来,大国的威仪不可一世。谁想到后来竟毁于一旦,叛乱一起,国家政权就拱手让人。难道是隋炀帝厌恶国家安定,不希望社稷长治久安,所以就采取桀纣那样的残暴统治,自取灭亡吗?肯定不是这样的。我看这是因为他倚仗国家富强,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他在位的时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来满足他一个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宝物供他一个人玩赏,挑选各地的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异域奇珍供他一个人消遣。他居住的宫殿极其华丽奢侈,修筑的台榭无比瑰丽雄奇。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再加上朝廷之外,列强虎视眈眈;朝廷之内,大臣险恶奸诈。这样,谄媚阴险的人必然青云得志,忠诚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难保。整个朝廷上下,君臣之间都互相蒙蔽欺骗,心怀二志。民不聊生是大势所趋,国家四分五裂在所难免。就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隋炀帝,到头来为叛贼所杀,死于非命,他的子孙也被杀尽,最终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

可是,贤明的君主却能抓住每一个机会,挽救危难,让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正常,让废弛的礼仪法度重新发扬光大。不过,仅仅依靠一时的边境安定、国家安宁去维持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停止战争,无所作为地维持现状,也难以统治百年。陛下,您现在住着豪华的宫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异宝,举国的美女在身边侍候,四海九州的人民尽听您的调遣。如果能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每日谨慎地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去掉纣王的奢靡,抛却始皇的残暴,从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中看出危亡的祸因,居安思危,像禹那样克己勤民,那么治国之理自然融会贯通。这样,即使表面什么也不做,整个国家却依然井井有条,这是为君之道的最好方法。一般说来,如果要保住基业,不让它毁亡,就应该在兴国之后克制私欲,居住旧时的宫殿,即使再想修建其他的宫殿,也要免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将需求减至最低。华丽的建筑夹杂着粗糙的茅屋,玉石雕成的阶梯中有着土做的台阶,一心一意地让自己的俭朴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同时必须时刻思量着为君为官者的安逸,百姓劳作者的苦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千千万万的人一定会为他的出现而感到高兴,万民景仰听从他,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夜郎自大、一味迷信依赖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谨俭朴的美德,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靡丽的雕梁画栋,宫殿也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扩建、修饰,乐此不疲,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当然看不到他的德行,只见劳役,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行为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用热汤去止住沸腾的水,用暴政代替yín乱,其实和yín乱是一样的,它的后果不堪设想,后人应该警惕啊!如果帝王没有什么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必然使灾害产生,灾害既然产生,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自然很难收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生命的人太少了。帝王如果顺应天命,创立基业之后,将有七百年的兴盛时期,将基业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继承下去。江山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面对历史的教训,为王者对此难道不应该有所警戒吗?

【原文】

是月,徵又上疏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①之重,居域中之大②,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③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④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①神器:帝位。

②域中之大:古人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③殷忧:深忧。

④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比喻相距遥远。

⑤盘游:打猎。

⑥三驱:打猎时围合三面,前开一路,使猎物有路可逃,不至于被一网打尽。意谓狩猎应有节制。

【译文】

同月,魏徵又进献了一篇奏疏:

臣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必须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使水流得远,必须使它的源头疏通;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源头的水源不通畅却想让水流得很远,树根不牢固却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仁德不施却希望理,我虽然愚蠢到了极点,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圣明的君主呢!皇上作为万圣之尊,高贵得与天地同辉,如果只极力推崇天命,让自己长命百岁,全然不思考居安思危的道理,力戒骄奢,崇尚节俭,推崇好的德行,而只任自己的情欲蔓延而不加以克制,这就像砍掉树根来让树木枝繁叶茂,堵塞源头而想让河水流得很远的道理一样。

一般说来,很多国君顺应天命之后,没有不担忧自己成就功业而德行却随之堕落的。很多人确实开头做得很好,可是能将这些好的做法坚持到底的却非常少,这难道真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吗?过去夺取天下的时候力量无穷无尽,现在要守住基业却显得力不从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心愿达到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都可以结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法,威严的气势来控制下属使其屈服,他们也只不过为苟且保全性命而心怀二志,外表谦恭却心存怨恨。怨气虽不在大小,但让人担忧的却是它违背了人心,这之中所蕴涵的道理就像水既可以让船行驶也可以让船沉没的道理一样,难道还不让人深思和警醒吗?奔腾的马车如果用腐朽的绳子来驾驭,还能指望它跑得很久很远吗?

好的国君,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就要思考知足常乐的道理,进行自我约束。在有所行动之前,应该想一想,这是不是可以不做,会不会惊动百姓。常常有危机意识,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谦虚平和。害怕骄傲自满,就应该常常思考海纳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欢打猎,就该有所限度。担心自己懈怠,就应该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终。害怕自己受蒙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如何虚怀若谷才能广纳臣子的意见。担心听信谗言,就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行为端正,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行赏赐,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改变标准。执行惩罚,也不可因自己一时的怒火而恣意滥用。做到了“十思”,发扬了“九德”,那么一个国家就能够人尽其才,智者能够发挥他的智谋,勇者能够竭尽他的武力,仁者能够传播他的贤德,信者能够表现他的忠义,文臣武将都能够竞相为朝廷效力。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太平,君臣之间融洽和睦,相安无事。国君可以安心巡游,弹琴作赋,颐养天年。天下自然无为而治,又何必去劳心费力,事必躬亲,违背无为治国的道理呢?

【原文】

太宗手诏答曰: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①。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②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③,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④,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⑤。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释】

①宵分:半夜。

②何曾(199~278):原名瑞谏又名谏,西晋大臣,字颖考,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魏明帝时改封平原侯,做了散骑侍郎。后来作为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身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的官位也晋升为公。

③台司:指三公的高位。

④延诤:在朝廷上直言规劝。

⑤弦、韦:弦,弓弦。韦,柔皮。相传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性缓,常佩弦以自急。

【译文】

唐太宗亲手诏书答复说:

朕看了爱卿写的奏疏,言语恳切。爱卿的一片忠肝义胆由此可见一斑。批阅你的奏疏,常常让我忘记疲倦,而且你的言辞让我深受感动。倘使卿对国情了解不深,怎么能够为我提出如此中肯的建议,而及时纠正我的过失呢?我听说晋武帝灭掉吴国之后,只顾骄奢淫逸,不再关心国家政治。太傅何曾退朝回家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天都看见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而只是说一些日常生活的俚俗之语,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相去甚远呀。这难道不是将灾祸遗留给子孙吗?国家在你这一代还不至于混乱,因而你的性命暂且可以保全。”他又指着他的孙子们痛惜地说:“可是到了你们长大的时候,必定遇上朝廷变故而性命不保。”后来孙子何绥果然遇上晋王室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内部叛乱,结果他在叛乱中,为荒淫的酷刑所杀害。以往的史书称赞这事,说何曾有先见之明。我的看法与之不同,我认为何曾可以说是不忠之臣,他是罪大恶极的。作为臣子,上朝应思考如何指陈时政、尽忠直言,退朝时应废寝忘食,弥补皇上的过失。这样使君主的美德不断得到发扬,错误不断得到纠正,就是常说的君臣同治的道理。何曾地位尊贵,权势显赫,应当直言进谏,谈论治国大道,匡扶时政。然而他在退朝后才说关于朝纲的言论,朝见时,在晋武帝面前却没有勇敢地直言规劝,说他是明智之人,难道不荒谬吗?如果国家危亡却不知道辅佐扶持,哪里还用得着这样的官吏呢?你所上书的建议,我已认真地阅读过了。这些金玉良言,应时时放在我

的案头上,就像古代用来警示自己矫偏纠过的信物一样。这样,他日必定会有收获,等到过些年月,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庶。因为我有你的扶持,所以感到很放心,就像鱼儿有水一样,一切都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你敢于直言而无所隐瞒的奏疏,我现在才回复。此后,我仍将虚怀若谷,恭敬地听取你治国方面的好意见。

【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徵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注释】

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

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

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

【译文】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侍臣:“守江山是难还是易?”魏徵回答:“很难。”唐太宗说:“我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就行了,有什么难的?”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太平无事,却要使国君心怀忧惧,这难道不难吗?”

推荐第4篇:论《贞观政要》的政治思想

论《贞观政要》的政治思想

蒋峰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摘 要: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的《贞观政要》是值得重视的一部古典文献。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太宗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与魏征等诤臣在贞观年间的历史面貌。《贞观政要》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如以仁义为本的民本思想、求谏兼听得为君思想、防贪鄙的廉政思想、居安思危的远虑思想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贞观政要》;李世民;魏征

The leaders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zhen

JiangFeng chizhou colleg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society

Abstract: WuJing compil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historians zhen dignitaries \"is a claical literature deserves attention.It is fully reflect the emperor taizong of outstanding statesmen and as WeiZheng etc in the history of the zhen admonish official and look.In his book, \"the political zhen contains the rich political steal ideas, such as in righteousne for th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suggestion and listen for the word of the leader, and the TanBi honest view, in time of peace prepares for war of self-communion view and so on in the contemporary still h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Key words: \"paper\" : li shi-mm zhen dignitaries; WeiZheng

前 言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它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虞世南、温颜博等四十五位大臣的政论、奏疏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全面反映了唐太宗君臣论政的主要内容,系统的总结和全面的介绍了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思想。它不仅把从先秦到唐代以来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了总结,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上升到了理论层次,对同世从政者的政治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以‚仁义‛为本的民本思想,求谏纳听的为君之道,防贪鄙的廉政之思,居安思危的忧虑观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发掘其有效的研究价值进行探究。

一、以“仁义”治天下的民本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经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反映出唐代社会中有识之士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是对中国自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曰:‚养民以惠。‛[2]主张执政者广施济众,统治者与民众之间是鱼与水的关系,离了水鱼儿则会灭亡,这正是所谓的‚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鱼也。‛[3]孟子也曾说过统治者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4]即施仁政。所以,他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5]的思想。统治者要想更好的安邦定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贞观政要》开篇就记载了唐太宗对国君与百姓的看法,他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认为老百姓是君王和国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正因如此,唐太宗才会把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看作舟与水之间的关系,即《贞观政要〃论政体》中所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臣是从乱世中夺得政权,他们亲眼目睹了民众的巨大历史推动力,为了汲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唐太宗多次召集群臣探讨反思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反复告诫群臣要他们随时‚为朕思隋氏灭亡之事‛。[6]用隋朝灭亡的事来教训提醒和告诫大家,所以唐太宗君臣在政治统治中继承和推崇传统的民本思想,注重民心之所附。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基。他们认为只有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君主和国家才可能稳固统治。唐太宗君臣在政治统治中继承和推崇‚以仁义为治‛。《贞观政要〃论仁义》中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一时,败之亦足,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浅薄也。‛唐太宗认为隋王朝的短命天亡,是由于片面实施严刑峻法的结果,因此唐朝采取以仁治天下。《贞观政要》一书中还深化了这一民本思想,唐太宗君臣也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是‚养民以惠‛以‚使百姓安乐‛。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王珪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盈,豪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7]所以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灭亡,正是由于仁义不修,不爱戴百姓。而天下怨叛是也。二是要任用贤才。唐太宗君臣认为天下安定之时必须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太宗规定县令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保举,刺史则需要皇帝的直接选拔。同时,太宗还完善了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广泛的选拔人才。因此唐太宗年间,太宗身边是人才济济,为其天下大治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三是明德慎法。针对前朝的严刑峻法而激起民变的教训,唐太宗认为应该实行仁政,强调明德慎法。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存宽简。‛又道:‚大辟罪,皆今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8]到了贞观四年,判得死刑者,天下仅29人。百姓安居乐业、贤才的任用及明德慎法,最终出现了国富民强的贞观之治。这些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具体实施的方针政策,它奠定了唐王朝的繁华富强,为其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些措施对现今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求谏纳听的为君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状态的国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亚细亚的古代方式‛,一种是‚古典的古代方式‛。中国就属于‚亚细亚的方式‛,氏族贵族直接转变为国家的统治者,因此,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还保留着古代氏族首领的遗风,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吸收下属或旁人的建议。《贞观之治》中的求谏纳听的为君之道则丰富并发展了这种广开言路政治伦理思想。

作为君主要广开言路,谏听纳下。唐太宗曾问过魏征,何谓明君?何为昏君?魏征说君主之所以为明君,则是因为其求谏纳听,广开言路;之所以为昏君,则是因为其独断专行,偏听偏信。而且魏征还以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身死国灭来论证‚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9]唐太宗也很是赞赏魏征的意见,太宗在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教训是也曾说过,隋炀帝心性暴虐独断,大臣们没有敢于上谏劝阻的,所以导致隋炀帝不知自身的过错在哪,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唐太宗认为,贤明的君主应该思考改善自身的缺点而发扬自身的长处;昏君则是掩盖其自身的不足,往往是只能变得更加昏庸无道。因此唐太宗也被称之为是‚闻过即改,从善如流‛之人。贞观二年,为了求谏,唐太宗还像杜如晦提出保证,对于大臣们为了匡教他的过错而上谏的意见,将‚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10]由此可见唐太宗的难能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其广开言路,求谏纳听,更是因为他主动的要求大臣纳谏,唐太宗曾当众表示,你们等可以正词直谏,对国家百姓统治都是有益处的,与我自身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使我更好的执政,你们正词直谏不用担心会触怒与我被我指责。唐太宗曾曰:‚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朕闻卿等规谏,纵不能当时即从,再三思审,必择善而用之。‛[11]可见,为了求得‚君臣长久,国无衰败‛唐太宗一面要鼓励大臣大胆上谏,不要怕会触怒君颜,应该要大胆地尽情的纳谏;而另一方面则有要坚定的保证不会因直言纳谏而妄加诛责众人,一定会再三考虑,择其有用之处而尽情用之。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者言:‚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忽。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12]这句话则充分反映了唐太宗发挥谏官的作用,对劝谏者均已是有身份待之。太宗甚至向魏征询问过,为何大家常常不愿意上谏,魏征说:‚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由此,唐太宗也明了,‚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13]因此唐太宗对于劝纳者抱有极大的宽容之态,以师友身份相待之。同时他对于百官的奏折都是非常认真的阅读,总是为处理政事而夜夜批奏并且是孜孜不倦。因而唐太宗年间出现了众多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例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等一批人,也为唐初年贞观之治的国富民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唐太宗君臣在进谏、纳谏方面都持有积极态度,唐王朝领导集团内部形成了宽松进取的氛围,君臣在为政治国的重大问题上,各抒己见,相互切磋,集中众人智慧,能够做出比较符合实际受百姓欢迎的决策,也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三、防贪鄙的廉政思想

记得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来败由奢。‛唐代君臣一向都是以史为鉴,特别重视防贪鄙,防贪污,廉洁奉公。唐太宗总结隋亡的教训,认为隋朝的灭亡除了无法勤政爱民之外还有就是在于君臣的贪鄙。贞观四年,他对侍臣说:‚隋炀帝志在无厌,唯好奢侈,所司每由供奉营造,小有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为无限,遂致灭亡‛。[14]同时又指出,贪图钱财轻则家毁,重则国灭,为了钱财而牺牲家国天下这实在是不值得呀。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时也曾说过,‚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消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视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伤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15]这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贪鄙危害的认识及理性的思考。

为了防止官员贪聚钱财,见利忘义,贪得无厌。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唐太宗强调自律自制在防贪鄙之中的重要性。《贞观政要〃贪鄙》中记载: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日:‚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鱼藏于泉,犹恐其不深,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覆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此话反应唐太宗认为高栖树林的鸟与深藏泉窟的鱼为人所获,皆由贪这个字引起。由‚鱼、鸟‛推知‚人臣‛,唐太宗看到了行贿对于领导者的腐蚀作用,所以他格外强调领导者的自律自制。居于高位,食厚禄者的‚人臣‛ 应该‚忠正‛、‚公清‛,才能‚无灾害‛,‚长守富贵‛。才能使国家繁荣安定。因此行贿利诱之人只能算是一些外因,而贪图钱财,见利忘义才是最最根本的内在危害。因而要想更好的防贪鄙,贪污,见利忘义最重要之处就是在于为人臣的要时刻自律自制,才可以真正的防贪鄙。

其次,唐太宗崇尚勤俭节约。贞观初年,太宗谓侍臣道:‚朕今欲造一殿,林木已具,远想奉先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还言道:‚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他做出规定:‚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

[16]婚娶、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一切禁断。‛因此其在位二十年间,风俗简朴,百姓官员富人皆衣着朴素,财帛富饶,无饥寒之苦。

同时,唐太宗对于各级官吏的贪婪,即使不足诉诸刑法,也要严厉斥责。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富,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站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耻之。[17]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修楼建阁,令当地父老服黄纱单衣相迎,又暗饲羊百余、鱼数千,将馈贵戚。太宗批评他:‚此乃亡隋弊俗,[18]今不可复行。‛ 所以,贞观年间出现了魏征、岑文本、温彦博等清正廉政的好官员。唐太宗倡导廉政,节俭,防贪鄙等一系列的廉政思想也为贞观之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唐太宗在廉政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多能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本人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自身也在防贪鄙,廉洁,自律,节俭等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四、居安思危的远虑思想

‚居安思危‛是唐太宗君臣的一种德治心理,是其推行民本观、为君之道的心理基础。因为亲自目睹统一环宇、甲兵强盛的大隋王朝短命而亡,为了确保来之不易的唐王朝,唐太宗君臣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心理情愫。 贞观十年,唐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讨论创业与守成的关系。他谓侍臣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房玄龄认为,天下大乱之时,群雄并起,攻城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观之,草创为难。魏征则认为,帝王之起,必承衰乱,群雄相互较量,到四海归命,天授人与,这并不难。难在既得之后,帝王志趣骄逸。国家日益衰弊,祸由此起。以此而言,守天下则难。太宗评价道:‚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比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文之难,当思与公等慎之。‛[19]经过讨论,唐太宗君臣得出了守业更比创业难的共识,也说明了太宗当时的居安思危的思想。

从‚守胜之难‛很自然地引出居安思危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和自省自律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以为正合自

[20]守谦恭,常怀畏惧。‛在《贞观政要〃政体》中也指出了‚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在《贞观政要〃政体》中有记载了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日益骄傲自满。贞观八年,他对侍臣说:‚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白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同时在《贞观政要〃灾祥》中亦有记载,太宗当时陶醉于自己的功业之中。他说:‚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定天下,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当时针对这一情况,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魏征上了《谏太宗十思疏》,认为唐太宗‚夫在殷忧,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魏征认为,唐取代隋后,‚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个人享受应该知足。在上疏中,魏征还从理论上对居安思危的原则进行了论证,指出必须重视民众的力量。严刑酷法只能暂时压服百姓,一旦民众的怨气积压就蕴涵可怕的危险。‚怨不在大,可畏惟民,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因此,魏征建议唐太宗要在十个方面时刻提醒自己:‚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而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虑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21]十思就是强调君臣在守天下时居安思危,时刻反省,防微杜渐,万不可因所做的一些功业就心生自满的情怀,更不可因此而玩忽职守,应该是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只有经常的居安思危,才可以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成功名成就而心生满足。十思也完全体现了贞观之治时,不只太宗一人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唐太宗底下的一班大臣也是有这种思想的,他们可以在君王心生自满时而给予劝谏警示,以防止君王失去一颗君王之心。

总 结

总之,《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体现在,不仅反映了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我们研究初唐的历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这对于我们了解历代思想的演变和该书的作用影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及好处。再者,该书虽然以君王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教材面目出现,但是今天只要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此书,还是可以从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对我们现今任然有用的资料。比如,贞观年间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方法;以魏征为代表的直言纳谏精神;唐太宗那种‚兼听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精兵简政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倡节俭以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居安思危,提出守业更比创业难的自省忧虑观,都为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贞观政要》一书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那些思想观念以外,还包含有诚信,公平,务农,孝友,慎终等思想。都是很具有研究价值,值得大家深入挖掘和研究并发挥其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贞观政要》卷四《论教太子诸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2-44

[2].《论语·公孙长》[M].人民出版社.2006.26 [3].《贞观政要》卷三《论君臣鉴戒》[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6-39 [4].《孟子·尽心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 [5].同上

[6].《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2-03 [7].《贞观政要》卷六《论奢纵》[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8 [8].《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6 [9].《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1-02 [10].《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21 [11].《贞观政要》卷十《行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99-302 [12].《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21 [13].同上

[14].《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0-173 [15].《贞观政要》卷六《贪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5-177 [16].《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0-173 [17].《贞观政要》卷六《贪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5-177 [18].同上

[19].《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1-02 [20].《贞观政要》卷六《谦让》[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9-181 [21].《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1-02

推荐第5篇:《贞观政要》的治国实务思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贞观政要》的治国实务思想

《贞观政要》的治国实务思想

到底如何看待《贞观政要》,历代学者有不同观点。整理《贞观政要集论》的戈直,对该书的评价极高。他说:“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盖两汉之时世已远,贞观之去今尤近,迁、固之文,高古尔雅,而所纪之事略,吴氏之文,质朴该瞻,而所纪之事详。是则太宗之事章章较著于天下后世者,岂非此书之力哉!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以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该书的帝王读本性质,而且指出了该书的基本思想体系。

从史学角度看,吴兢是正宗史家,所著《贞观政要》共十卷四十篇,篇目分别是《君道》《政体》《任贤》《求谏》《纳谏》《君臣鉴戒》《论择官》《论封建》《论太子诸王定分》《论尊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论仁义》《论忠义》《论孝友》《论公平》《论诚信》《论俭约》《论谦让》《论仁恻》《慎所好》《慎言语》《杜谗佞》《论悔过》《论纵奢》《论贪鄙》《崇儒学》《论文史》《论礼乐》《务农》《论刑法》《论赦令》《论贡献》《辩兴亡》《议征伐》《议安边》《论行幸》《论畋猎》《论灾祥》《论慎终》。从篇目可以大致看出其内容,全书可以与其他唐初史料对读互证,书目编排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初的治国理念和具体措施的体系结构。

《贞观政要》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君道。关于君道,位居第一的是统治的正当性。唐太宗遵从历代儒家强调的民本原则。他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君道》)所以,君主必须是民众的楷模。“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同上)

关于君主的明暗区分,魏徵有一段名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这种论证,不需要复杂的推理,大量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验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君道》)

唐初君臣,关于治理国家有多种讨论,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就是议题之一。按照房玄龄的观点,创业打天下出生入死,难度较大;而按照魏徵的观点,创业时社会衰乱,民心思治,难度不大,守成之时,最易骄逸奢侈,社会矛盾激化和弊端累积,会给王朝带来致命之害,所以守成最难。这种讨论,实际上是把“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的前代经验,加以操作性论证。所谓“贞观之治”,正是建立在这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我约束之上。魏徵的进谏,就以此为据,不停地在唐太宗耳边提醒:谨防重蹈隋炀帝的覆辙。“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道》)

君王的一言一行,影响巨大。唐太宗的长处在于他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他曾经对萧瑀说,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对弓箭可以说是内行。但是,他选出的十几把良弓,拿给真正的内行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可见,自己对弓箭那么熟悉,也未能掌握其中的道理,何况治理国家,则更要小心谨慎(《政体》)。所以,唐太宗有意识地建立中书内省(中书省在皇宫内的办事地点)的讨论咨询制度,“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政体》)尤其是充分发挥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互相制约功能,贞观三年,他曾严厉批评中书和门下“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的现象,要求“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政体》)。

既然是帝王的操作手册,就要对帝王的行为效果作出恰当评价。人们一般认为,隋文帝是励精求治的典范,他坐朝处理政务,废寝忘食。唐太宗却认为,隋文帝的事必躬亲是君主的大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政体》)所以,唐太宗不但以隋炀帝为戒,而且以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文帝为戒,试图跳出日理万机独断专行的窠臼,力求君主与股肱大臣的协力同心,避免君臣猜疑,以君主的不过问具体事务来充分发挥大臣的作用。

作为治国操作手册,目标定位十分重要。经过隋末战乱,魏徵强调,大乱之后易于大治,由此确定了贞观初期的基本方略。数年间,就做到了“华夏安宁,远戎宾服”。尽管这种大治还不稳定,而且具有表面性质,但为唐朝政治走上正规奠定了基础。

太宗还与魏徵等人多次讨论过君臣关系问题。在《贞观政要》一书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关于君臣之间治国责任的细微变化。贞观元年,太宗对大臣说:“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政体》)明确宣告要靠大臣进谏匡议治理国家。到贞观四年,太宗在谈到隋朝失误时说:“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君臣鉴戒》)到了贞观十六年,已经露出政务倦意的太宗问魏徵说:“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逢,何者为甚?”魏徵马上警告道:“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掐灭了太宗暗含的怠政苗头。太宗还有点不服气,说,北齐文宣帝高洋荒淫无道,委政于尚书令杨愔,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不也是治道吗?魏徵回答道,这不过是勉强补救暴君:“弥缝暴主,救治苍生,才得免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政体》)实际上暗含着对太宗的告诫。更多的时候,魏徵则明言不同于太宗的观点。贞观十一年,太宗同大臣谈到卫懿公之臣弘演之忠,感叹说:“今觅此人,恐不可得。”魏徵立即对答道:君主以众人对待大臣,大臣就会以众人回报君主,以国士待之,方可得到国士之忠的回报。“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论忠义》)

贞观时期,最出色的不是老百姓安居乐业,而是统治集团励精求治。当时的一批大臣,在政务上可圈可点。唐太宗之下,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这个团队,首推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两位以“房谋杜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美誉,成为历史上少有的配合默契的宰相搭档。魏徵和王珪,本来是太子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后,被唐太宗收入麾下,成为贞观年间最有名的谏臣。李靖、李勣,则是贞观时期最有名的将领。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对大臣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在治理国家上大臣要承担其具体的责任,君主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发挥大臣们的才能。唐太宗曾经同王珪讨论手下大臣的长短,王珪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任贤》)太宗深然其言,谓之确论。可以说,在用人的操作上,唐太宗做到了让大臣充分尽职尽责。由此,才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辉煌业绩。对于虞世南,太宗直接以钟子期和俞伯牙比喻他们的君臣关系。这很难说没有作秀的成分,但是,即便是作秀,对大臣的激励作用是显著的。

当然,唐太宗作为帝王,使用起权术来也得心应手。对于大将李勣,太宗尽可能予以示惠拉拢,李勣生病,偏方需要胡须灰做药引子(中医称为血余),太宗就剪下自己的胡须为李勣治病。而到自己临终之时,他则采取了一个非常措施。对马上就要即位的高宗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旧唐书·李勣传》)其他一些记载,把这种权术说得更露骨。作为唐初史官,吴兢对这些史料应该了然于胸。但是,在《贞观政要》中并不取这一史料,这说明,在编写培训读本之时,前人也是很讲究“政治正确”的。

马周的发现,充满了喜剧色彩。马周本来是中郎将常何的门客,太宗令百官上书言事,讨论政务得失,发现常何的奏章见识超群,问明写奏章的是马周,立即召见,其间四度派人催促,求贤若渴的神态一览无遗。但很有意思的是,马周在政务辅佐和进谏言论上,显然比不上房杜王魏。太宗之所以对马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他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马周在朝中没有根基。所以,马周的进谏中规中矩,不像魏徵那样不留面子,但马周又头脑清楚见识过人,“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旧唐书·马周传》),在贞观群臣中还算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较出色。唐太宗重用马周,是否有平衡房杜一类功臣、魏徵一类刺头的动机,后人就说不清了。

贞观年间唐太宗最出色的行为就是求谏和纳谏。用太宗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他也知道大臣进谏不容易,对大臣说:“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魏徵还从大臣自身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谏的原因,说:“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求谏》)

在纳谏方面,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乾元殿是一个典型。他列举了不可修缮东都的五条理由,把营造东都说得一无是处,认为其错误性质“恐甚于炀帝远矣”。太宗显然对这一责难不能接受,反问道:“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张玄素直接对答说:“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还好,太宗接受了这一谏议,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进谏和纳谏的艰难。对于这种进谏中的激愤和过头,魏徵说:“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讪谤,惟陛下详其可否。”(《纳谏》)

在进谏纳谏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即防范借谏言谋上位的小人。进谏时危言耸听是一回事,以进谏为名恶意攻讦是另一回事。贞观五年,御史权万纪、李仁发以“告讦谮毁”,受到太宗的多次接见。魏徵告诫太宗说:“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进谏是批评政策,规劝皇帝,而攻讦是揣摩上意,揭发隐私。这二者如果不能区分或把握不当,就会使谏议变味。

魏徵的进谏在贞观年间最出名,他看准了太宗求名的心理,在进谏上的基本策略是以进为退,以攻为守。贞观八年,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主管皇宫事务的少府监窦德素,问皇宫北门内近来有何营造。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对房玄龄他们说,你们弄清南衙(宰相衙门)的事情就行了,我宫里北门有小小营造,关你何事?玄龄等人只好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谢。而魏徵则不然,他直接指出唐太宗的指责是错误的,房玄龄的拜谢也是错误的。正是这种表面上不断给太宗难堪,才保证了魏徵自己在谏臣中的独一无二地位。实际上,魏徵已经看到唐太宗的前后变化,贞观十二年,魏徵对太宗直言道:“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直谏》)

对于君主来说,需要以制度规范方式对官员职责有所厘定,同时在治理国家过程中能够恰当把握不同角色。魏徵说:“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求至治,岂可得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今或责小臣以大体,或责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据,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辜,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亦难乎?”(《君臣鉴戒》)如果轻重颠倒,上下颠倒,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会培育出没有担当、怕负责任、谲诈萌生、矫伪成俗的风气。这里的关键是君主要信任大臣。魏徵不客气地指出:“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矣。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同上)

关于治国的指导思想,唐太宗的作秀也罢,表演也罢,实际上是要解决一个操作性问题。汉代以来,在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上推崇儒学仁政,但实际操作却偏好刀笔吏式的刻薄寡恩。唐太宗试图把价值观念定位和实际运作配套。如此,就能更好地解答他在“纵囚”等事项上的心机。贞观之初,他多次说过,“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移风易俗的成效,也使唐太宗增添了信心,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论仁义》)唐仲友在批注《贞观政要》时,抱怨太宗讲仁义没有从《大学》《中庸》入手,“太宗言仁义,本乎魏徵之劝,然所谓仁义,乃在制度纪纲而已。”(《论仁义》)这恰恰说明太宗倡导仁义观念时的操作性。

为了弘扬忠义,唐太宗先后对那些尽忠于建成、元吉而又不再对现政权造成威胁的将领,作为忠臣义士大加表彰,还有尽忠于隋朝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将屈突通,也被特意作为忠臣典范。在安葬建成、元吉时,太宗同意建成旧臣魏徵、王珪为前主人送葬(《论忠义》)。通过这种举措,使忠义之风得以弘扬。

为了完整体现儒家的治国思想,《贞观政要》也有《孝友》一章,却十分薄弱。而《公平》一章,则涉及面广泛。所谓公平,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秦府旧人和原属建成、元吉集团人员的关系,皇族与官僚集团的关系,皇帝个人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关系等。在不同人员的关系上,唐太宗尤其重视才能,“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论公平》)值得称道的是,在唐太宗的潜心培育下,贞观群臣有一批敢逆龙鳞、敢同皇帝叫板的耿直之士。贞观初年在官员选拔中,发现有人资历作伪,太宗大为恼怒,下令资历诈伪者自首,不自首而被发现,则治以死罪。不久,掌管司法的大理少卿戴胄,把查出来的资历诈伪者判以流刑。太宗看到判决后很生气,认为这一判决使自己失信。“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戴胄的回答是:“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更生气:“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戴胄并不让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论公平》)这个事例,对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可以作出更深的解释。“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纵临时处断或有轻重,但见臣下执论,无不忻然受纳。民知罪之无私,故甘心而不怨;臣下见言无忤,故尽力以效忠。”(同上)

总体来看,《贞观政要》以对初唐君臣言行的记录,展示了他们在治理国家上的不懈努力。到此,儒家管理思想一步步进入操作层面。

------------最新【精品】范文

推荐第6篇:浅谈贞观政要的现代意义

浅谈《贞观政要》的现代意义

《贞观政要》一书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当朝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吴兢在第一篇《君道》中便以唐太宗为例,他列举唐太宗的言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以此说明君王的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对于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性。做到这两点,是唐太宗成功的关键。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这里,《贞观政要》探讨的是君王的个人品德修养和封建政治统治的关系,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尚未过时,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论任贤》一章中,记述了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所说的一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照铜镜可以整理自己的穿着,借鉴古人的历史可以知道兴亡成败的道理,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于防范我行为上的过失。现在魏征去世,就是少了一面镜子啊!镜子是我们现在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我们每天都在镜子面前整理自己的衣冠仪容。不仅如此,太宗以史为鉴的做法对我们当今的国家和党的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吴兢在《求谏》一章中还记载道“人欲自照,必须明镜。”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全面接受别人对我们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成长。现在的社会中有些政府官员,不仅做不到“以古为镜”,更别谈“以人为镜”了。前段时间,王帅、朱文娜、李敏等公民和记者被以“诽谤政府”的罪名拘留的新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地方政府官员强加罪名、滥用法律的行为说明他们完全听不进对他们的负面评价,这种有失公允的做法我认为完全是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侵犯。

正如《论君道》一章中所述:“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句话的意思是: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既能载船也能够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可见太宗十分重视老百姓,只要是老百姓的心声,就要怀着敬畏的心听取,百姓如水,明君不能落到被水淹没的时候再后悔,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身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太宗都能明白进谏之重要性,接受臣子们的意见和想法,懂得关心老百姓所想。然而就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某些公权力代表却不断发表雷人言论,抖出不少糗事,我想这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是不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这些人身上消失殆尽?这些人是否懂得为官之道?是否能像太宗那样了解平民百姓的重要性?

我们的党和国家一直在提倡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而《贞观政要》正好给了我们一个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和谐社会的机会。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读《贞观政要》可以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如果以后走上从政的道路更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作为社会公民的我们来说,读《贞观政要》可以了解一段优秀社会的历史,从中窥视现代社会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可以说,《贞观政要》具有非凡的现代意义,值得我们一读。

推荐第7篇:《贞观政要》阅读答案解析(优秀)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患不富贵,身食大国,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须?而每年别加优赐,曾无纪极。俚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赐物百段。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谓之储君,道亚霄极,甚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而先王必本于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国家,必有嫡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伏惟陛下功超万古,道冠百王,发施号令,为世作法。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谏诤,无容静默。伏见储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见闻,不以为是。《传》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复道弥望,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且魏王既新出閤,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太宗深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B.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C.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D.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御史,设于秦时,职在御史大夫之下,行使举劾非法的职能。

B.封户,指的是皇帝给予立功者的殊荣,如千户侯,即享有千户的食邑,粮食与财产。

C.储君,分为王储与皇储两种,但在此指的是皇储,即皇位的继承人。

D.《传》,虽常代指《左传》,但本文指的是《论语》、《孝经》的合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周关于封侯权利分配问题叙述详尽,贯穿古今,向皇帝直陈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太宗的赞赏。

B.谏议大夫认为应厘清“权利”与“等级”,不能使名分都相等,而应该确立好各人的名分区别。

C.谏议大夫以“义”的道理,阐发出对于权利无限膨胀所致后果的感慨,并以此劝勉太宗,赏赐不能过度。

D.马周与谏议大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对于权利的任用与分配问题,给予了太宗皇帝不同的思考,都相应得到了赞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

(2)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

参考答案

10.(3分)A

11.(3分)D(在此指的还是《左传》)

12.(3分)A(马周并不是仅仅因为详尽叙述了封侯权利分配的问题,而得到太宗的赞赏。)

13.(10分)(1)从前魏武帝宠幸扶植陈思王,等到文帝即位后,对陈思王采取了监视禁闭的措施,让他进监狱当囚犯,这是因为先皇给他的恩赐太多,所以继位的君主惧怕于他。(“宠树”、“加恩”、“畏”,大意2分)

(2)宣帝也娇惯淮阳王,差点造成汉的衰败,最后仰赖退让之臣的辅佐,才获得幸免。(“骄恣”、“几至”、“仅乃”,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说:“汉、晋以来,所分封的诸王都因为所给的权势不合适,没有预先定好各自的地位,才会有灭亡的灾祸。君主大都很清楚这种情况,但沉溺于私爱,因而没有借鉴‘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的教训。现在诸王当中,有的过于受宠,我担心的不仅是他们倚仗宠爱而骄奢自大。从前魏武帝曹操宠爱陈思王曹植,到文帝曹丕即位后,对陈思王监视禁闭,把他当成监狱里的囚犯,这是由于先皇加恩太多,继位的君主加倍提防他的缘故。这说明魏武帝宠爱陈思王,反而害了他啊!而且皇帝的儿子何愁不富贵,身封大国,食邑户数不少,衣食无愁,还需要什么呢?而且陛下每年还另外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全无规定限制。俗话说:‘穷了不用学节俭,富了不用学奢侈。’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如今陛下创业的目的,难道仅仅是处理安置现在的子弟吗?陛下现在应该制定长远的规章,让万世遵照执行。”疏奏呈上后,太宗相当赞赏,于是赏赐马周绢帛百段。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因为每天供给魏王府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太子,于是向唐太宗进谏说:“古代圣人制定的礼义,是尊重嫡子,不重旁支的。作为太子,地位极其尊贵,日用的东西与钱财货物不加限制,跟君主没有什么两样。庶子地位低下,不得与太子一样享受同样多的俸禄,这也是用来防止嫌疑,以便根除祸乱的根源。可是古代的圣王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然后才制定国家法律。他们知道有国家,必然有亲疏贵贱,虽然一般人的子女也值得疼爱,但不得超过尊贵的太子,这种法体必须尊崇。如果不能确立各人的名分,就会造成应当亲近的人却被疏远,应当尊敬的人却被冷落的局面。这样,谄媚取巧之徒就会乘机兴风作浪,以个人恩怨危害国家,捕风捉影。臣希望陛下为国家制定明确的法令,颁布执行,让您的功勋流传千代,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陛下日理万机,或许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我的职责是指正您的过失,不容许有沉默不言的时候。我发觉供奉给太子的东西比魏王还少,朝廷上下听说了这件事后,都觉得做得不妥。《左传》上说:“我听说爱孩子要用礼义来教导他。‘忠、孝、恭、俭’,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过去汉代窦太后和汉景帝不知道‘义’中所蕴涵的道理,于是娇宠梁孝王,封给他四十余座城池,封地达到方圆三百余里。梁孝王骄纵奢侈,大肆修建宫室,他的宫室四处可见,所费钱财更是数以万计,他出入都城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谁知他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宣帝也娇惯淮阳王,差点造成汉的败落,最后仰赖退让之臣的辅佐,才获得幸免。何况魏王年龄还小,涉世未深,我希望皇上经常用礼义加以训导,选择良师教他兴亡成败的道理,既接受礼义方面的教导,又接受文学方面的熏陶。这样既通过忠孝进行教育,又用道德礼义加以约束,必然能使他成为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的教化方法。”太宗听了他的话,十分赞许。

推荐第8篇:《贞观政要·卷十》阅读答案解析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

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信矣

信:真实

B.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

杜:堵塞

C.干求者日进

干:冒犯,冲撞

D.人无衅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何哉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B.①虑人致谏,乃云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或一人毁而弃之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之有乎

②苟以天下之大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5分)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5分)

参考答案

9.C(干:求取。)

10.A(均为代词“什么”。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顺承,就②;连词表转折,但是;D.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1.D

12.B(是以“不这样做会让自己不便”为由。)

13.(10分)(基本上每句1分,重点关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

(1)(5分)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

(2)(5分)喜欢奇异珍宝,难得的财物无论多远没有得不到的(再远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靡费却希望臣下俭约朴素,没有这样的情况。

【附参考译文】

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唐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朴素,上疏进谏说:下臣看自古以来的那些开国的帝王天子,夺得天下之后(受河图,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都想把他的帝国传给后世子孙千万代。所以他们能够无为而治,布政天下。但是(这些帝王在)刚开始(成为帝王)承受天命的时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说的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等到国家稍微稳定之后,大多数却违背那些原则,败坏原有的制度。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论语上说:“知道理解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要始终坚持着做下去才是最难的。”这话说得真的很正确啊。陛下您刚成年就建立帝业。贞观初年,您躬行节俭,把国家治理到得极好。论功劳商汤、武王不能与您相比,谈德行尧舜您也相去不远。但近几年来,您渐渐违背了先前的志向,敦厚朴素的道理您渐渐不能坚持到底了。《尚书》说:“百姓是国家之本,根本牢固则国家安宁。”近年来您却奢侈放纵了,忘记了谦卑俭朴,随意地动用民力,就说:“百姓无事就容易骄情,让他们多服些劳役才肯听使唤。”自古以来,没有因为百姓安乐而导致国家败亡的。哪有恐怕百姓骄惰而让他们去服劳役的事呢?有时您想有所营造,担心有人进谏,就说:“不这样做,对我不方便啊!”在君臣之间,谁又能和陛下去争论呢?你这样做就是要堵塞进谏者之口,哪能说是择善而从呢?陛下在贞观之初,动不动就遵从尧舜之道,不重财物,回归朴素。近几年来喜欢奇异珍宝,难得的财物无论多远没有得不到的(再远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糜费却希望臣下俭约朴素,没有这样的情况。贞观初年,陛下访求人才,像渴极思饮一样,凡是贤明人举荐的人才,你就会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长,惟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是最近用人却只凭主观好恶,有的许多贤明人举荐才任用了,有的一个人说他们的坏话陛下就弃而不用了,有的已任用多年并得到信任,有的一旦受怀疑而被斥退。行动有踪迹,做事有痕迹。陛下不能审查其根源,就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笃守道义的人被一天天疏远,谋取功名的人一天天得到晋升。因此人人都想着苟且免损,没有人肯尽忠效力。我听说“祸福没有一定的,全是人自己招来的”,“人不犯错误,妖孽不会随便兴起”。陛下您统治天下十三年了,威震四海,五谷丰登,礼教兴盛。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招致旱灾。上天是想说什么呢?它是显示征兆发出警告,如果您看到警告心存畏惧,就会择善而从。以前的国君用以达到礼教的事,您勤勉行使;现在用以败坏德行的事,您思考改正。那么国家的好运没有止境,天下百姓都会非常幸运,哪里会有什么祸患呢?既然这样,那么社会的安危,国家的治乱都在您一人而已。现在的太平基业,已经是高耸如天般险峻,九仞高山般的伟业还缺少一篑之功。我很愚蠢浅陋,列举我之所见,恳请陛下采纳我无知的言论,希望愚者千虑能有一得。

推荐第9篇:历久弥新的政治智慧——读《贞观政要》有感

历久弥新的政治智慧

——读《贞观政要》有感

唐朝吴兢所著《贞观政要》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传之弥广,是因为书中展示了诸多经久不衰的政治智慧。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施政观点和经验,是透过为政者的道德自律和道德监督体现出来的。今天再读《贞观政要》,从唐太宗的君臣对话和大臣的劝谏奏疏中,仍能感受到这位盛世之君所具有的居安思危、爱才重贤、正身修德、廉洁奉公和屈己纳谏的为政之德。但细细梳理之后,发现以下的政治智慧尤其值得称道。

一、居安思危,殷忧兢慎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可贵的为政之德。而《贞观政要》中所记述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忧患意识,则十分突出。唐太宗的忧患意识集中表现在他“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论刑法第三十一》)。他和朝中大臣惧怕唐王朝社稷不固,重蹈亡隋的覆辙,因此,特定下“论隋日”,同大臣专门讨论、总结隋亡的历史教训。执政的前期,李世民一直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对魏征在谏疏中谈到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论政体第二》)的观点很是赞同,将其“置之几案”,随时警示自己。

殷忧兢慎的忧患意识使唐太宗能够谨慎为政。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治国与养病无异也。„„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论政体第二》)一通俗而又深刻的比喻,道出了他一天比一天谨慎,不敢追求享受的原因。

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是一个君王重要的为政之德。唐太宗深刻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理”,把人才看做是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开国伊始,他便态度鲜明地宣布自己的用人准则:“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崇儒学第二十七》),并坚持宁缺毋滥,大力改革官僚机构和官场积习。

不计前嫌,有才必用,是唐太宗量才用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位后,他对前朝的官员和原太子的臣僚采取了宽大政策,一些谋臣受到重用。如任用追随先太子李建成的魏征即是众所共知的显例。对于任用的原因,唐太宗曾对不满重用魏征的长孙无忌谈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然征犯颜切谏,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论任贤第三》)原隋朝官员房玄龄,投靠李世民后受到信任,执掌政务20余年,恪守职责,成为后世良相之典范。隋朝旧臣李靖和李密旧部李勣也都因具有德才而被唐太宗委以重任,他们带兵抗击外侮,消除内患,屡建奇功。正是唐太宗这种爱才重贤、任人唯贤的为政之德,使得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各显其能,各尽其力,保证了初唐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推行。

三、宽厚爱民,恭俭节用

唐初经济一片萧条。面对如此局面,唐太宗深知要保持天下太平,必须爱惜民力,恭俭节用。《贞观政要》第一篇就记述了贞观初年唐太宗就君主与百姓关系训示臣下的一段话:“为君之道,必须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论君道第一》)执政前期,唐太宗经常以宽厚爱民的政德来

教育大臣,并把它贯彻到执政实践当中,推行轻徭薄赋、不误农时、减少征伐等休养生息的政策。

唐太宗曾说:“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论务农第三十》)贞观元年,唐太宗想建造一座宫殿,材料已备齐。这时,他想起秦始皇因广建宫室而引起天下“怨叛”的教训,于是立即停工。贞观二年,大臣们请求营建一座阁楼,使太宗能够搬离原先低下潮湿的宫殿,“固请再三”,太宗恐“糜费良多”,“竟不许”。

虽然唐太宗所谓“怜惜百姓”,不过是“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论行幸第三十七》),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他能减少私欲,恭俭节用,体恤民情,这就安定了民心,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唐初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在本书开卷的第一篇《君道》中,列举了唐太宗的言论说明: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百姓,必须先正自身。把安定百姓和自身修养当作为君的两个要素,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来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确实具有普遍的意义。

四、从善如流,虚怀纳谏

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开怀抱,纳诤谏”。在《贞观政要》里,唐太宗倡导进谏的记述比比皆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公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下,欲不危败,岂可得也?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直言规谏。”(《论求谏第四》)他不仅要求大臣尽情极谏,也要求大臣自己须受人谏。君臣一心,形成一种求谏、纳谏的良好风气,这正是唐太宗的德治愿望。

唐太宗对进谏有益者,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凡进谏有功之人,每每加官进爵、赐物赠书,以资鼓励。他看了魏征所谏的十思疏后,亲写诏书答复,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将把谏疏放到几案上。魏征去世时,唐太宗亲临恸哭,发自内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论任贤第三》)

能接受进谏不易,能改正错误更不易。唐太宗一旦知错,绝不文过饰非,不但褒奖进谏者,而且虚心接受,力求改进。在唐太宗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除最突出的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外,刘洎、岑文本、马周等也多能面折廷争,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和批评。正是满朝大臣的敢于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唐太宗的许多错误。当然,由于唐太宗晚年居功自傲的情绪增长,逐渐“不悦人谏”,独断专行,留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历史遗憾。

纵观全书后发现,《贞观政要》所总结的许多为政理念直到现在仍有借鉴价值:以民生为本、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诚心纳谏、仁心仁政等领导方法和决策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选拔艺术;天下为家、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修养艺术等等,至今都值得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借鉴。这些政治智慧能够增强民族责任感和隐患意识,能够开启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纯洁人的心灵。在阅读此书时,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威严壮阔的盛唐皇宫,亲眼目睹着太宗凝神沉思的表情,亲耳聆听着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贤臣的肝胆谏言,由衷的敬意肃然而生。“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字

里行间透露着一股“人才可贵”的无声信息,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荐第10篇:政要议题

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组长王金山在海口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讲话。海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海口6月16日讯(记者曹健)海口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6月13日至14日召开,13位常委班子成员聚焦“四风”问题揭短亮丑,展开思想交锋,经历了一场深刻而难忘的党性锻炼。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组长王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认为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成功,很有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强调,要再接再厉、持续用力,继续开好县区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同时,要立行整改,深化专项整治,让“四风”无处藏身,让“铁八条”落地生根。

在民主生活会上,海口市委常委班子的对照检查有的放矢,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开门见山,抛开面子,揭短亮丑,不遮遮掩掩,充满了“真刀真枪”、“刺刀见红”的肺腑之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第一个向自己“开炮”:“当官时间长了,不自觉地就滋生了一些„官气‟。到基层去,大多是速去速回,真正带着感情到老百姓家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个家常、交个朋友、说上几句掏心话的情况不多。”

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反躬自省,对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检查的内容、批示的事项,能够高度重视,立马就办,快办快复。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下访不深,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如上级来得多、来得大。

有的常委检讨说,“我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看重职级待遇,讲享受、讲排场。”“我对一些难点、棘手问题不敢抓,不敢管,习惯当„太平官‟,有时求稳怕乱,遇到矛盾能捂则捂。”“我存在„接待就是生产力‟的错误思想,有时喝好酒,吃高档菜肴,这样才觉得有面子。”

常委们的相互批评没有拐弯抹角,没有“和稀泥”,而是不留情面、直指痛处,做到了真开炮、“辣味”足:“你对一些重点工作,对一些难度大的工作,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担当意识不强。”“我觉得你身上不仅有官气,还有匪气,工作中存在耍派的现象,工作方法简单,有些同志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打断,甚至粗暴骂娘。”“你要净化一下社交圈和朋友圈,防止授人以柄。”“你工作积极性不够,服务不主动,服务质量不高,甚至遇事踢皮球,可以说是慢作为。”“你存在„为官不为‟的情况,一个项目去你办公室谈了好几次,就是不敢作决定,缺乏担当。”批评自己“怕不辣”,接受批评“不怕辣”,一条条批评意见,犹如一个个“炸弹”,炸开了思想壁垒,这既是一种真诚的提醒、善意的告诫,更是一种宝贵的思想洗礼。

有的常委说,看重名利、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说到底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

有的常委说,之所以存在官僚主义,“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的力度不够,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把群众始终装在心里。

一天半时间,班子成员之间当面提了262条批评意见。陈辞代表市委常委班子,提出了整改措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快海口发展,对事关海口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细化措施、责任到人、卡住时间节点,一抓到底、跟踪督办,年终考核结硬账;从严管理干部,下大力气改进作风,继续整治“庸懒散奢贪”;从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落实惠民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入手,抓紧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政治、组织、宣传、保密、外事、财经、工作、群众、生活等9个方面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班子成员也纷纷表示,要对查摆出来的“四风”突出问题,建台账、定计划,逐一整改。

全程参与海口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组长王金山说,海口市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自始至终都贯彻了整风精神,体现了“三严三实”的要求,从书记到常委,从集体到个人,对照检查严肃认真、检讨深刻,讲真话、敢亮丑、聚焦“四风”、突出主题,见人见事见思想,真正成了一个统一体检、群医会诊的过程,成了一个思想清理和精神洗礼的过程,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定力的党内生活历练,为其他几大班子和市直各部门以及各区带了好头,做了表率,也为下一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王金山强调,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继续前进的新起点,要在即知即改、建立长效机制和实现活动成果常态化上下更大的功夫。对找准的问题,要拉清单,建台账,逐一整改,一抓到底,确保整改到位。要把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作风、焕发的新精神、凝聚的新力量,引导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稳定上来,实现“两手抓、两促进”。

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副组长董君舒参加了近日召开的三亚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他认为会上大家从严从实找准“四风”突出问题,见筋见骨深剖问题原因,真刀真枪开展严肃批评,真正贯彻了整风精神,是一次质量高效果好的民主生活会。他要求大家继续加强学习,切实打牢整改的思想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抓好整改;管好“总开关”、关紧“铁笼子”,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的创新,借活动之力,解改革发展之难,强社会管理之举,务改善民生之实。

连日来,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分四个小组到我省海口、三亚等四个市县指导市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督导组成员冒着琼岛6月的高温酷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谈心谈话,严督实导,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推动我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省委第一督导组组长吴昌元和第二督导组组长陈海波分别参加了海口和三亚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第11篇:政要语录

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推荐资源,今日三农网,http://www.daodoc.com/ ●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状况,导致党严重脱离民人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到那时党心民心就无法凝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无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

●栗战书(在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上的讲话)

新一届政府要切实增强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发展为上,以民生为本,以务实为先,以律已为戒,打造创新型政府,树立负责任形象,以更加务实高效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届政府的基本态度是,要义无反顾,竭力前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求发展心无旁骛,谋发展殚精竭虑,为发展鞠躬尽瘁;要有“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去民之患,犹除我心腹之疾”之情,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帮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检身以正,履诺以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靠实绩彰显科学发展,用行动践行诺言,把工作落实在发展为民上;要时时自警、日日自省,捐私利,效公益,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心灵洁净,手脚干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净,做洁身自好之人,当克己奉公之官。就我本人来说,要忠诚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尽心竭力为民谋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与人为师,做到职务变了,但宗旨不变;岗位变了,但作风不变;角色变了,但为人不变;条件变了,但本色不变。

打造“创新型”政府,树立“负责任”形象,是新一届政府追求的任期目标之一。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进。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用十分的勇气、百倍的努力担负千斤重担,不负重望,不负重托。要振作精神,奋发有为。有一种敢于拼搏的闯劲、自强不息的韧劲,埋头苦干的干劲,摒弃安于现状的观念、但求无过的态度、循规蹈矩的作风、妄自菲薄的情结,始终用心,激情干事。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实践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要敢于决策、敢于负责,提倡不怕困难、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选票的精神,大胆领导、大胆组织、大胆实施,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

●胡锦涛(2008年2月1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可以说,这种变革和调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要带领人民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带头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和作风,不断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奋进,深刻认识、自觉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紧紧跟上、自觉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如果不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不看到世界发展大势,固步自封,畏葸不前,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甚至会被时代所抛弃。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回顾党的全部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创新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能不能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强大的改革创新能力。抓住机遇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应对挑战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党必须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解决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大量新课题。

推荐资源,今日三农网,http://www.daodoc.com/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开拓创新的思路、开拓创新的办法、开拓创新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本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提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本领。

不断学习新知识、打开新视野,不断经受新历练、积累新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成为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团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学习的表率。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零散经验综合为系统经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

●习近平(2008年2月1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臶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在思想政治上的提高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时代永不停顿,社会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尽头,解放思想必须一以贯之。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解放思想,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实践。

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的根本途径。加强领导班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子思想政治建设,要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把维护和增强领导班子团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善于审时度势、进行战略思维的本领,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创新务实、把握客观规律的本领,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本领。

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政治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实践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熟悉社会、了解国情、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本领。

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是真正的英雄。臵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向人民群众生动实践汲取营养,是领导干部提高执政本领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要有善于求智于民,做群众的学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寻求智慧的不竭源泉;要善于问计于民,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做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找,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意;要善于取德于民,真诚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德,从人民群众身上吸取丰富的道德滋养,真正把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植根于人民群众的高尚美德之中。

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的根本性资源。用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支撑发这个第一要务。

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爱护创新,宽容创新失误,使一切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善于发现、大胆使用那些才智出众而又特点突出的人才。这类人才往往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拔尖人才、不可多得之才,对他们要正确看待,关心爱护,积极引导,合理使用。

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可程度,它既体现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

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方式,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努力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实现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的统一。

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建立健全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组织考察有充分依据、干部努力有明确方向、群众监督有明确标准。

推荐资源,今日三农网,http://www.daodoc.com/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着眼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着力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

在思想观念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推动新实践。在素质能力上,要努力提高识人用人水平,悉心发现人才,正确识别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真正成为识人行家、用人的里手。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要增强服务意识,更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整合组织资源,共同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 ●胡锦涛

发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政法战线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

●*(在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国情出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臶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物质上基本上已由“有”与“无”的矛盾转变为“多”与“少”的矛盾。随着物质上矛盾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平等享有、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平等选择、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人公信力上;执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我们一定要做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表率,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是以个人的得失进退为取舍,而是以人民利益为依归,切实维护好人民合法权益,让人民共享政法工作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一定要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不是只讲宏观、讲长远、讲别人,而是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抓起,从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抓实事,求实效,多干真正对人民群众有利、对基层有利、对社会和谐稳定有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解放思想、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改革创新的表率,破除自满、畏难、僵化思想,树立忧患、进取、创新意识,着力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推动政法工作科学发展。我们一定要做严于律已、廉政勤政的表率,带头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任何时候都不做侵犯群众的事情,不为自己谋利益,为小团体谋利益。我们一定要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表率,克服“老好人”思想,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既抓业务又抓好队伍,既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又抓反腐倡廉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执法者,只有党在心中,才能做到政治坚定、旗臶鲜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中人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权思想,杜绝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恶劣作风,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只有法在心中,才能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

一、尊严、权威。只有正义在心中,才能恪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筑牢拒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吉炳轩(在省委10届31次常委会议就加快交通建设的讲话)

一定要把高速公路建成推动黑龙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带动黑龙江人民走进全面小康社会的致富路,四方客人来黑龙江旅游观光的风景路,北国大地美好自然环境的保护路,共产党干部干净干事的廉政路。

●吉炳轩(2008年5月11日,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唯有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经受新考验;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10111112

- 的龙江大地。

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领导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守一方职责,保一方平安。

●吉炳轩(2008年7月16日,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主要的就是始终保持了平衡较快的增长速度。不保持快速增长,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总量,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国情如此,省情也如此。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来说,没有速度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富强,说要为国家做贡献、让人民群众生活有多大提高,都不可能。

速度就是效益,速度就是就业,速度就是安定。

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观念要进一步转变、体制要进一步创新、政策要进一步搞活、效率要进一步提高,一句话,就是要为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开放的力度、程度,贸易的热度、额度,合作的深度、广度还远远不够。

要加快发展,必须要充分尊重人才、真心爱护人才、合理用好人才。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要给予重奖,使他们在政治上有位、经济上有酬、社会上有名、工作上有为。

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物质与精神是一个辩证关系,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也可以变物质。社会财富绝大多数是由人来

- 1213

- 生产、创造的,人是靠精神来支撑的。

搞好生态建设,最重要的是保护,就是要保护好森林、保护好湿地、保护好水源。一定要看护好我们这片美丽富饶的蓝天碧水、青山绿地。

经济要发展,政治是保障。

各级党委要把选好人用好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树立注重品德、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政治清醒、信念坚定的干部,注重选拔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注重选拔埋头苦干、干事创业的干部,注重选拔扎根基层、作出实绩的干部,注重选拔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干部,注重选拔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干部,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工作作风是思想作风的外在表现。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榜样。

锦绣文章建不成锦绣江山,激扬文字解决不了发展难题。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把心思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真正做到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栗战书(2008年7月15日、16日,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总的来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 1314

-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的动力性增强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了;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发展方式开始转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增强了;高度关注民生,推进社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增强了;特别是开工、待开工和谋划储备的一批大项目,将会对今年和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后劲增强了。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驾驭经济复杂局面的重要指南,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强大武器,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根本法定。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维,开拓发展视野,激活发展动力,才有可能经过几年努力,把我省建成一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秩序安定和谐的省份。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加快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内在动力,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虽然有各种表现,但分析主流与支流,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向上的,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是主要的、迫切的、势不可挡的,必须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从经济发展的综合要素看,虽然优势与劣势并存,但优势是主要的、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必须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我省经济建设虽然取得突出成就,但在发展中与兄弟省区市的差距拉大了,成绩与差距权衡,差距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奋起直追,加速赶超;我省这几年的经济运行,虽然一直保持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但增长速度偏慢,质量、效益总体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速度慢是主要的,必须加速发展,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大发展、快发展的决心都不能动摇;在经济工作的摆布上,虽然始终坚持当前与长远兼顾,但后劲不足仍然是主要的,必须进一步打牢基础,强筋壮

- 1415

- 骨。

如果一个市(地)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就会拉全省后腿;全省的发展速度上不去,就会影响到全国大局。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要进一步推进“四大经济板块”建设,以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为方向,扬优势、创品牌;以园区建设为平台,聚要素、壮实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添后劲,促发展,加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解放思想的关键在领导干部。当前,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能不能加快发展、敢不敢实事求是、愿不愿承担风险、有没有创新意识、要不要奋勇争先等问题去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焕发良好精神状态。解放思想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实现改革的突破。

●吉炳轩(2008年8月4日,在黑龙江省院士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速度效益不可能凭空而来,必须得有产业项目支撑。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除包含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资源的内容外,也包含着新的产业发展的内容,没有新的产业支撑,可持续不了。

黑龙江经济社会真正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希望在新项目、新产业、新技术、新体制,这才是最为正确的道路,对这一点要心里明白、头脑清醒。

新技术能够带动新产业,高技术能够产生高效益。

中央、各省政要语录 16 -

第12篇:政要演讲节选

你可以边看边做:打开谷歌的搜索引擎,输入“奥巴马”三个字,默认展开的口才学联想词汇之首是“简历”,紧随其后就是“就职演口才学说”,而“演讲”一词位列第五位,可见人口才学们对奥巴马演说口才的认可度之高。

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众的演讲才能不仅助他在政界崭露头角,语言生动、抑口才学扬顿挫、慷慨激昂的公众演说更为他赢得众多“粉丝”。日本图书音像市场涌现多种以奥巴马演讲为蓝本的衍生产品,甚至作为学习材料进入英语课堂。朝日出版社去年11月推出《奥巴马演讲集》,短短两个月内便售出40多万册。

窍门:悦耳声线就像一首好曲子,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在心中产生激荡

据新华社报道,在日本,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虽然对英语知之甚少,有时基本听不懂奥巴马在讲什么,但依然为之所动,士气大增。“不少消费者寄来明信片表示,虽然他们不怎么懂英语,有时听完整篇演讲,他们只能听懂‘是的,我们能’一句,但他们仍然被深深打动,甚至热泪盈眶。”朝日出版社编辑山本友三说。山本分析说,奥巴马的声线悦耳和谐,仿佛音乐般行云流水,演讲真挚感人,“就像一首好曲子,能在人心中产生激荡”。另外,演讲现场的观众也功不可没,观众的欢呼更将气氛推至高点,增加了演讲的渲染力。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邱吉尔

身为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通过广播发表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演讲。他会花费几周的时间把内容加以修饰,这些修饰的准确度在今天可以说已经绝迹。他最乐此不疲反复使用的手法,就是联系历史。他会把演讲中最重要的观点和思想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到过去和未来,从而使得这些信息持续地令人兴奋、让人鼓舞。

窍门:给目标架设一个宽广的舞台

很少专业讲座会像邱吉尔一样架设一个如此宽广的舞台。尽管如此,一个宽广的舞台能时刻提醒你演讲的时候是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的。你们公司第四季度的成果并不会决定我们社会的命运,但如果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求职与谋生,那么在你的演讲中便可对此加以利用。

美国牧师马丁·路德·金

“……我们就决不会满意。不,不,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不管是在教堂的讲坛上还是在讲台上,马丁·路德·金都在循循善教,使听者入迷。他甚至会为最平凡的字眼注入灵魂。然而他也会显而易见地把自己新锐的观点间接联系到过往久负盛名的事件中,以获取绚丽的效果。他让这些观点变得无可置疑地具有声望及权威性。

窍门:根据惯例编排好词句

像传教士一样大讲道理,或处处提及旧约圣经,也许在powerpoint演讲中并不讨好。但恰当地联系到过去成功的例子或可遇见的目标,也许能在你的听众之间树立你的信度以及你的计划的可行性。

历史上诸多政要们言语生动、情感充沛的演说,无一不是伟大的艺术。重大的场合和动荡的时局,为优秀的演说家提供了最好的舞台。要使演讲具有权威性,使“说真话”、说肺腑之言上升为一门深深感染他人的艺术,出色的演讲者会广泛地使用修辞等演说方法。

前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痛恨那些“蛊惑人心”的公众演讲艺术,因为“很多血迹斑斑的历史都归咎于这些言论的惊人力量”。然而现实中,即使100%保证是真话,如果像播放《世界年鉴》里面的摘录片段那样讲出来的话,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听。

第13篇:世界政要新年贺词

世界政要新年贺词:祈和平振经济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新年钟声响起,2013伴随着曙光和希望悄然而至。辞旧迎新之际,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纷纷发表新年贺词,表达积极改善民生、推动发展、追求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2013年是朝鲜建国65周年和祖国解放战争胜利60周年,全党、全国和全体人民要总动员起来,在经济强国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实现决定性的转折。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型措施,改善民众生活,致力增加国家财富,保障可持续发展和财政健康,在谨慎、全面的计划及有效执行的保证下,今天会比昨天更好,明天将充满无限可能。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尽管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面对愈加复杂的挑战,我们依然实现了相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保持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希望在2013年所有政治、宗教领导人和社团精英能够一起参与,为构建更加成熟的政治生活而努力。

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斐济2012年遭遇两场洪灾和一次飓风侵袭,全国人民团结应对这场危机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013年,政府将竭尽所能协助民众重建家园和生活,并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

缅甸总统吴登盛:政府正在实施经济和社会改革框架下的发展计划,加强与民众联系,共同努力,使每位民众都能分享各项改革成果。祝愿全体国民身心康乐。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过去一年哈萨克斯坦取得了骄人成就,人民更加团结。2013年哈萨克斯坦将度过一个特别的年份,《205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将付诸实施。祝愿哈萨克斯坦人安全有保障,生活富足,工作稳定。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2012年是欧洲摆脱主权债务危机的转折点,欧盟领导人就银行业监管达成的共识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欧元区成员国也始终保持团结一致,相信过去一年的付出会得到回报,欧洲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匈牙利总统阿戴尔:我们是相互命运的创造者,建设国家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对未来承担责任。祝全体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快乐和幸福,成为父母、家庭、祖国的合格支柱。

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2012年在欧洲经济危机时期,波兰保持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竞争力,并通过成功举办欧锦赛向世界展示波兰。2013年是具有挑战的一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2012年巨额公共债务使政府不得不让公民作出牺牲,但通过一系列努力,信心已经重回意大利,政府成功发行了新国债。困难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不用隐瞒我们面临的艰难,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意大利人和意大利抱有信心。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白俄罗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人民依靠智慧和劳动克服困难,满怀信心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取得诸多新成绩。2013年对白俄罗斯经济而言是关键的一年,我们必须加快对企业实行现代化改造,维护国家制度,提高人民福利。2013年白俄罗斯将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保护环境将是这一年的主题。

芬兰总统尼尼斯托:芬兰曾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现在虽然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但芬兰经济已融入世界,今后要坚持走开放道路。要确保芬兰的安全和利益,不仅与邻国,还要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关系。芬兰将寻求加强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继续发展与北约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重视与北欧的防务和经济合作。加拿大总理哈珀:2012年保守党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取得新成就,最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乱流中保持正确航向,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得到加强,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社会的好评。展望新的一年,政府将为国民的福祉继续致力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创造长期繁荣。

塞舌尔总统米歇尔:2012年对我们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依靠决心、勇气和灵活的政策,克服国际经济持续下行等困难,取得了系列经济社会成就。2013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为塞舌尔奋斗”这一主题,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肯尼亚总统齐贝吉:肯尼亚将在2013年迎来大选年和独立50周年庆典,全体公民和各竞选团体应确保选举和平举行,实现政治权力顺利交接。一次和平而富有成效的选举将是送给祖**亲最好的礼物。

南非总统祖马:2012年南非政府在构建团结、无种族歧视、民主和繁荣的南非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来年政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包括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等。希望全国民众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相关报道:

金正恩说要开创社会主义文明全盛期 建成“仙境”

中新网1月1日电 据朝中社消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013年新年贺词中表示,要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国建设,开创21世纪新的文明全盛期。金正恩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是全体人民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最文明的条件和环境中充分享受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全社会充满美好而健康的生活风气的社会主义文明国。文化建设的各部门要切实贯彻金正日同志提出的思想、路线和方针,将教育、卫生、文学艺术、体育和道德等所有文化领域提高到先进的文明强国水平。

金正恩说,要把平壤市建设成更加雄伟、风景优美的城市,使之无愧于主体朝鲜的首都、先军文化的中心。所有道、市、郡都要把大街、村庄和祖国山川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仙境。要更多地建设现代化的文化福利设施、公园和游园地,使我国人民充分享受新时代的文明生活。

澳总理发表新年贺词 强调谱写国家发展新篇章

中新社悉尼1月1日电 在2013年新年来到的时刻,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发表新年贺词说,2013年将是振奋国家精神和全民团结奋斗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谱写国家发展的新篇章。

吉拉德向澳大利亚市民祝贺新年快乐。她回顾了工党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医疗保障和老年人福利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澳大利亚在新的一年里也面临一些重要机遇与挑战。吉拉德说,我们生活在周边环境安全、经济强劲的“全世界最美好的国家里”。在新年到来之际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人和事,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一定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执政两年多来,吉拉德领导着一个少数派政府,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也使工党政府以一种更加合作的态度在议会开展工作。谈到新年的心愿,吉拉德还在一个研讨会上说,将推行全国残障保险计划,并将继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以给后代带来世界一流的教育。

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阿博特在新年贺词中也号召澳人在2013年更加自信,反对党将努力为澳人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他坚信,澳大利亚将更加美好,将为百姓的福祉而努力。

在今年下半年,澳大利亚联邦将举行大选,这将是2013年澳大利亚政坛中的重头戏,朝野两党领导人的竞选活动将逐步开始。所以,在新年贺词中,两党领导人开始阐述各自的执政理念,为大选做准备。(完)

安倍晋三发表新年感言 称将为重建日本鞠躬尽瘁

中新网1月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1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元旦发表新年感言,指出日本面临的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缓慢及长期通缩等“危机状况”,打出重建经济、教育及外交的方针,并表示决心称:“将为突破危机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拿出切实的‘成果’来。”

关于经济再生,安倍表示将于年初尽快重新启动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实施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及促进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等三大战略,称“政府将举全力强有力地推进经济政策”。

安倍就灾后重建表示,将由新设的福岛核事故再生总括担当相统管核事故后的重建工作,强调“力争使灾民早日重返家园、实现重建”。有关外交政策方面,安倍表示将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结合边境岛屿的实际情况振兴当地经济、加强管理,并强化警备”。

安倍在提及教育的振兴时表示:“将恢复世界一流水平的学力,重建规范意识、对历史及文化的尊重态度。”此外,还表示将努力推进“国土强韧化”、社保及税制整体改革、创造女性亦能充分发挥能力的环境,呼吁“全民团结一致重建‘强大的日本’”。

安倍还发表了作为自民党总裁的感想称:“国民注视自民党的目光依然是严厉的,对此将一直抱有紧张感,为重建值得自豪的日本鞠躬尽瘁

第14篇:贞观长歌观后感

七十二集的《贞观长歌》吸引了我,我一连看了七八天,从中也学会了很多。

唐太宗不仅有卓越的带兵之策,开始了贞观元年,还有杰出的治国策略,形成了清明的政治,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贞观之治”,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不能仅靠他自己,应该归功于他的会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有名的“房谋杜断”,杰出的谏臣魏征,英勇的武将李靖……

用人的不仅是唐太宗,他善用的这些人也会用人,忘记了在第几集的时候,侯君集初任吏部尚书,他的到来肯定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一个带兵的会打仗,但不一定会做文官,于是很多的人不服气,第一天上班伊始,侯君集是第一个到了尚书省,很多的官员到了就在议论纷纷,看他会怎么治,他说:我们吏部都是卯时开始上班,我是第一个到的,现在辰时已过,还有很多没来的,上班的第一天,我只罚最后一个到的三个月的俸禄,等明天,谁比我后到我一准罚谁。就简单的几句话,明天谁还敢迟到。紧接着,他带领着朝庭由吏部选拔的一批官吏让皇帝面试,但这批官吏没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在其中,于是皇帝让他重选,第一次选出来的没有人才不关侯君集的事儿,但若第二批仍然如此定不会让皇帝失望这位初上任的吏部尚书的,他召开了会议,负责选人的吕品相道出了这次选人的难处:所选人员全部都是达官显贵的亲戚,选了张三,不能不选李四,也不能不选王五,于是侯君集免除了他的职务,他让其他的人员自荐主持选官,说出自己的意见。第二天,大多数的人都自荐提出了不少和意见,惟独这个吕品相没提荐,于是侯君集又问他,他却说自己已经犯了一次错了,若再犯一次错,那么朝庭就会不再相信吏部的选拔了,他不想再给吏部抹黑,侯君集听说之后,表扬他能知过,能知过则必能改过,于是又重新启用了吕品相,果然第二批选拔的人才是个个出类拔萃。

从这儿我似乎学到了治班之道,我们现在治理的是一个班级,虽比不了唐朝的吏部那么大的级别,但也有许多的道理在其中,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也是领导了一群人的一个“官儿”,在这群人中我们也得选拔负责不同事情的“小官儿”来治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也得从严,虽然我们没有“罚俸”之权,但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再也不敢重犯了,同样,对待犯过错误之后有“知错”的学生,我们不也得相信他定会“能改”的,重新用看待好同学的眼光去看待他,这样“改错”后的学生定会有不凡的表现的。

还有其中的一个人物马周,他是一个小官末吏,本没有什么大官可做的可能,可他有机遇,机遇造就了他遇到了一个公主,机遇又让他遇到了一个“大字不识”的主子,机遇又让他遇到了一个愿意广泛纳谏,所有官员必须进言的皇帝,这才让他有替主子进一言的机遇,这才让他有机会被明主发现他这个人才,但当皇帝提拔他做个个户部的六品官儿时候,他去上班也遭到了众官的论议,说他既无战功也无功名,更无朝庭的荫蔽,是皇帝一时高兴的破格提拔,他却善于给自己找到机遇,初始提拔,他苦等了一天,找到了当初让他有一习之地的安康公主,感谢她的赏识让他得到提拔,让不记得他的公主想起了他,看到他的寒冷,公主赐衣一件给他挡风,第二天他又一次光临了公主府,说是来告别的,他没有军功,也没有功名,家里也是三代不为官,所以户部的所有官员都瞧不起他,他很快就会被他们挤兑走的,为了让自己不会遭到罢免,能在此之前光明正大的离开为好,有了他的这番话,他紧接着又一次得到了提拔,由六品变成了四品,原来瞧不起他的官员谁还敢瞧不起,于是各种阿谀奉承就紧跟而至了。

从这儿似乎又看到了一个为人之道,我让们不是做官,我们也不指望也得到个什么升迁,但我们也得学会利用身边的机遇,当一些机遇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看不到,也不要不去利用,自然不能是攀个什么“公主”,但我们也得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利用与锻炼,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这样不也是一个为人之道吗?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刘墉写的一部书《世说心语》,在其中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告诉我们为人之道,不要说废话,要学会既不撒谎也不说实话,这样才是会做人,做个快乐的人。

第15篇:《贞观长歌》观后感1

《贞观长歌》观后感

《贞观长歌》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唐朝初期二十三年的历史。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当时,位于北方草原强大的阿史那部首领颉利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甫立根基未稳之际,亲率十余万铁骑骤然南下威逼长安,欲与李世民逐鹿中原号令天下。在唐朝面临战乱再起、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李世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与颉利媾和以换取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战略抉择,从而使唐朝避免了兵连祸结,一蹶不振的危险。经历这次耻辱,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广大军民战胜颉利,一统草原各部,实现天下和平。为此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战斗力。三年后,唐军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饱含统一天下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终于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平定了北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贞观长歌》在重现这段历史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保卫和平,实现民族大融合锲而不舍、永不屈服的伟大精神,洋溢着崇高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激昂,令人感奋。

在赢得与颉利可汗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大唐王朝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摒弃了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统治者“自古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实行“夷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草场划给他们耕种放牧,使这些草原民族灾民绝处逢生。此外,李世民还重用草原民族人才,对各族精英一视同仁。这些举措让各族人民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使得因多年兵戈相见而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百姓在唐朝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同开拓建设强盛国家,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的赞歌。唐太宗因此而被各草原民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中国的疆域也因此而空前辽阔。对民族团结主题的准确揭示和生动表现是本剧成功之笔,通过对初唐时期的这次民族大融合的史诗般的描写,作品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一段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夏各族儿女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大家庭,讴歌了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相互交融,和平共处,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

贞观初期的唐朝,国家历经多年战火,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李世民富有远见地选择了“抚民以静”、“偃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治国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桑,繁荣经济之上,他大胆裁减官吏,精简军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集思广益,重视文

化建设,发展学校教育,推行科举制以扩大统治基础,实施均田制以安定民众生活,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统治方法,从而使唐王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智慧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贞观长歌》用充满激情的笔调表现了中世纪世界最强盛的帝国如何从离散弱小中团聚兴起的历程。曲折迭宕充满冲突和悬念的故事中,除了对初唐那些永载史册的战役、宫廷斗争、政治事件的追述,更多的是融入了李世民在贞观之治中所贯彻的正确理念与立场,所推行的主要政策和方略,用这种艺术手法对千古一帝李世民治国之道和唐代和平崛起历程进行解析,并且由此总结出民族融合,以和为贵,分则俱损,和则共荣的伟大历史经验,让人深思,发人深省,对现实颇有借鉴意义。(以上与锦的重复)

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

在初唐这个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天下由动荡走向安定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不凡人物,他们之间既有为了共同理想抱负和衷共济的奋斗,也有为了不同阶层利益剑拔弩张的较量。贞观年间一批著名的政治人物在本剧中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历史上享有盛名的 “房谋杜断”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著名的谏臣魏征,机心缜密深富韬略的长孙无忌、岑文本等,旷世名将李靖、李绩等。他们性格鲜明,遭际各异,彼

此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还结有恩怨,但是对太宗李世民绝对忠诚,对国家绝对忠诚,对大唐百姓绝对忠诚。唐太宗以惊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这些身负超凡智略的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本剧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深入刻画,对他们智慧的展示和人性的挖掘精彩纷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厚度和艺术的张力。

《贞观长歌》是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在此背景下,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皇室成员之间也随着历史脉络的跌荡起伏,经历着一次次悲欢离合。本剧根据李世民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真实历史事件,艺术地编织了他废立皇储的曲折故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政治文化的特征以及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庶出皇子李恪、李佑等人与长孙一脉的三个嫡出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间的储立之争,设置了大量悬念,渲染了重重疑团,故事生动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矛盾冲突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国家重任的寄托,民族未来的选择,让李世民经历了深重的情感炼狱,他长期在封建君王的责任和父子之情间徘徊,不断承受着心理的折磨。不过,理智最终战胜情感,通过长期的考察和反复的比较,他选定了沉稳仁厚的皇九子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扶助他继承了帝位,使得贞观一朝确立的政治路线得到延续。李治继位后,唐朝又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治世“永徽之治”。

《贞观长歌》是一部历史正剧,但是它又抒写了以太宗爱

女安康公主的情感经历为代表的几段爱情故事,或浪漫或壮美或悲情。剧中还巧妙地安排了有确切记载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在情与法之间,太宗做出了理智的选择,虽留下了有情人未成眷属的遗憾,但却捍卫了礼法的尊严和国家政治的稳定。这些爱情故事有机地融入到紧张尖锐的宫廷斗争之中,让作品平添了几多绚丽色彩。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贞观长歌》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大融合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

第16篇:各国政要的办公室

各国政要的办公室

习近平发表2014年新年贺词时办公室首度曝光。央视画面显示,习近平办公室背景是一幅长城画作,办公桌上有三部电话(二红一白),身后书架上摆放了几幅照片,分别是:他与家人推着轮椅上的父

亲、他牵母亲的手散步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办公室有四部电话。普京办公室的电话机在技术上是最新的,但其样式却几乎沿用苏联时期的“古典造型”。通常它们没有拨盘、也不用拨号,只有各种神秘的字母按键。这些字母含义只有总

统本人知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办公室形状为椭圆形,室内设计呈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每位新总统上任时都会按个人喜好重新布置办公室,奥巴马主张以褐色、灰褐色为主基调,替换前总统小布什酷爱的金黄色系。

2012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其办公室给奥巴马打电话恭贺他连任。照片显示了他的办公室细节。他的桌子上有6根铅笔,只有一根钢笔,由于卡梅伦是左撇子,使用铅笔可避免墨水涂抹问题。

当地时间1996年4月27日,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爱丽舍宫的办公室与秘书长交谈。希拉克以“崇古”闻名,入住爱丽舍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戴高乐时期的居住风格。法国新总统上任会对爱丽舍宫内的装

饰进行调整或改动。

当地时间2009年1月16日,德国柏林,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会面。据德国媒体报道,美国情报人员能够监听默克尔的谈话,以及读取她的手机短信,仅默克尔办公室经特别加密的固定电话

没有遭监听。

当地时间2013年2月25日,韩国首尔,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在办公室首次进行办公,青瓦台首席秘书官从旁陪同见证。

、当地时间2007年11月21日,维也纳,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右)接见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其办公室墙上挂有奥地利著名女皇玛丽亚·特雷莎的画像。

2012年1月5日,伊朗德黑兰,伊朗总统内贾德(左)与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在总统办公室交谈。办公室墙上挂有地图以及领袖画像。

当地时间2013年3月26日,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在他的办公室接见希腊财政部长。希腊总统办公室装潢古典,书柜上陈列许多著作。

当地时间2006年1月14日,蒙古总理Tsakhiagiin Elbegdorj 坐在他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大量文件。

当地时间2014年1月4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左二)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总统官邸接见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左一)。巴勒斯坦总统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幅耶路撒冷的画。

2013年12月9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R)在其办公室签署吊唁簿,赞扬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其办公室墙上挂有豹子的照片。

当地时间2013年3月29日报道,金正恩召开紧急会议,指示朝鲜导弹单位严阵以待,做好随时攻击美军基地的技术准备。金正恩办公桌上摆放了苹果电脑,身后是地图。

第17篇:贞观长歌小描感想

你给的两篇贞观长歌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感想不少,不知道要怎么用文字描述出来,暂时先给你看看我下面的想法,我说的不全(我的意思是我下面写的没完全表达我的想法),你就先理解着过目过目,不过别笑,要笑的话也要笑出声,别憋着,呵呵,有什么想法随时交流好了

看了安康公主的爱情历程,感触确实不少啊,很欣赏独孤谋的忠贞不二,尽管一开始安康对他狠排斥,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点而放弃什么、而记恨什么,相反,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坚持的,爱着自己所爱的,并毫无怨言地为之付出为之努力,我相信当李世民将安康嫁给她的时候他应该很激动甚至不敢相信吧,当自己一直想得到的人终于属于自己时,他也没有因之前安康的排挤而对她怀恨在心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报复举动如施暴施辱、明着对她好暗地里虐待,尽管安康此时一心想着的还是慕一宽,“而独孤谋呢,就一直在旁边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奉献,他包容安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包容安康公主的大小姐脾气,包容她的蛮横无理无理取闹,可以说是对安康公主无微不至”这些足以说明他对安康的真心吧,真心爱一个人,不论她多不在乎自己,他还是默默地付出,这样的爱真的是很伟大,就像《独自等待》里面那个女的,她何不是自己默默地在付出呢,她图什么,她什么都不图,她只要夏雨过得好,她还帮夏雨追李冰冰,这样的爱其实是在伤自己吧 但他们还是觉得值得,一如既往,实在感人,这样的人啊…真的很欣赏这样的人儿。

试问当今社会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吗,人们都说爱是不要回报的,可打心底问问爱真的不要回报吗,真正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没有,或者说少之又少。现在的爱情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就算2个人彼此很相爱,但他们最终也不一定能走到一起,这很现实的,童话里的爱情只能让人憧憬憧憬,没事的时候想想便罢了千万不要当真,那种青春偶像肥皂剧都是毒瘤,侵蚀着青少年单纯的心灵。一些历史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杰克和罗丝等等无一不教人欣羡,但有多少人还能做到呢,现在为了爱而赴汤蹈火那叫傻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呵呵。也许时代变了的缘故吧,不过现在也有那些为爱殉情的人,虽说这样的行为有点傻,但确实是有一定勇气跟胆量的,估计是爱到极致了。

另一方面,安康公主最终是被独孤谋感动了,也许之前她是真的讨厌独孤谋,真的想和慕一宽在一起,但正如你所说年轻时候经历过的所谓的爱情很多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因为只有同欢乐,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患难,我们得强调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因为一些看似的共患难一些所谓的共患难其实都不能算。不过我觉得吧要是慕一宽不是前隋太子的话兴许安康跟慕一宽在一起他们也会幸福,因为慕一宽也是爱她的,不然他就不会得知自己的身世后遁入佛门了,是这样吗?或许是安康对“爱情”的定义太肤浅了,她一开始坚定地以为自己和慕一宽是真心相爱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分开,可她自己的这种感觉这种爱恋没经住时间的考验,当他多年后再见慕一宽时除了怀念别无他求。此时此刻她已经确定独孤谋才是自己想要的男人,才是自己的依靠。

感情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开始的不喜欢一开始的讨厌或许真的是误解,是第一印象的错觉,只要一方坚定不移得付出,另一方一定会感觉出TA的好,感觉出TA的诚意,不过这也要看,万一那个安康需要的不是一分依靠,那么估计她也不会选择独孤谋了,不过话说回来,正像你说的现在的人谁不希望找个爱自己的对自己好的而不是自己爱的让自己痛苦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希望找到一份真实的依靠,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爱情。贫贱夫妻才是经得住考验的,说得很好呀,欣慰的是独孤谋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安康的回报,两个人终成有情人。

不过我觉得年轻时候经历的爱情到了后来也没必要去觉得后悔啊什么的,毕竟那是当时那个年龄段自己想法的表达,自己亲手经营的,没人逼我们,只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处境的变化,对爱情有了重新的认识跟追求,过去的只能当它过去了,每个人都是这样走来的,这世上也不是没有那种初恋就终成眷属的,有些人还就谈一次恋爱就成功了,其实感情是要靠双方经营维护的,一旦一方放弃,那便不是完整的了,曲终人散在所难免。

我明白你要给我讲的道理了,不过最后一句话我不是很同意,“千万别伤害那些追求你的人”那如果那个人真的很讨人厌呢,是一直以来都很讨厌的那种,如果不踩TA或者就算睬TA也是言语很冲很争锋相对的那种,这算过分么 看了李恪的经历,是不难热血沸腾,难怪你当他偶像,那种果断坚毅、敢作敢为、坚持主见、永不服输的精神很叫人仰慕吧!但其却一生不得志,看来真是生错了年代。他爱着阿史那云,但为了皇位跟自己的嫂子有染,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恪的异人之处,确是一个敢做大事的人。当李世民选中李恪到突厥为婿,阿史那云的做法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她奇女子一点都不为过,我相信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像她那么想,但真正能像她那么做的像她那样付诸于行动的人数估计要打个大折扣,谁不想和自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呢,更何况当时李恪也想入赘过去和阿史那云在一起,阿史那云真是太伟大了哈哈,我的偶像。

真爱不是和自己花前月下庸庸碌碌,真爱应该是互相尊重,这话我批了,呵呵。哥哥对真爱的理解很深刻嘛,解释得头头是道,不错,感触颇深了我。不过吧,当今社会像李恪、阿史那云那样的爱还能找到多少呢,我怎么感觉当今世界的真爱就像稀世珍宝啊,所谓的真爱不过是一些对经历了些许波折后终成眷侣的人之间爱情所加的一种修饰,貌似现实中很多爱情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一定金钱跟地位的基础之上的,也不知道这样的爱算不算真爱(懂我意思哇),估计不算。不喜欢这样的爱情但这确实是现实社会给我留下的一点认知。

第18篇:贞观长歌小描感想

你给的两篇贞观长歌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感想不少,不知道要怎么用文字描述出来,暂时先给你看看我下面的想法,我说的不全(我的意思是我下面写的没完全表达我的想法),你就先理解着过目过目,不过别笑,要笑的话也要笑出声,别憋着,呵呵,有什么想法随时交流好了

看了安康公主的爱情历程,感触确实不少啊,很欣赏独孤谋的忠贞不二,尽管一开始安康对他狠排斥,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点而放弃什么、而记恨什么,相反,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坚持的,爱着自己所爱的,并毫无怨言地为之付出为之努力,我相信当李世民将安康嫁给她的时候他应该很激动甚至不敢相信吧,当自己一直想得到的人终于属于自己时,他也没有因之前安康的排挤而对她怀恨在心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报复举动如施暴施辱、明着对她好暗地里虐待,尽管安康此时一心想着的还是慕一宽,“而独孤谋呢,就一直在旁边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奉献,他包容安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包容安康公主的大小姐脾气,包容她的蛮横无理无理取闹,可以说是对安康公主无微不至”这些足以说明他对安康的真心吧,真心爱一个人,不论她多不在乎自己,他还是默默地付出,这样的爱真的是很伟大,就像《独自等待》里面那个女的,她何不是自己默默地在付出呢,她图什么,她什么都不图,她只要夏雨过得好,她还帮夏雨追李冰冰,这样的爱其实是在伤自己吧 但他们还是觉得值得,一如既往,实在感人,这样的人啊…真的很欣赏这样的人儿。

试问当今社会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吗,人们都说爱是不要回报的,可打心底问问爱真的不要回报吗,真正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没有,或者说少之又少。现在的爱情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就算2个人彼此很相爱,但他们最终也不一定能走到一起,这很现实的,童话里的爱情只能让人憧憬憧憬,没事的时候想想便罢了千万不要当真,那种青春偶像肥皂剧都是毒瘤,侵蚀着青少年单纯的心灵。一些历史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杰克和罗丝等等无一不教人欣羡,但有多少人还能做到呢,现在为了爱而赴汤蹈火那叫傻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呵呵。也许时代变了的缘故吧,不过现在也有那些为爱殉情的人,虽说这样的行为有点傻,但确实是有一定勇气跟胆量的,估计是爱到极致了。

另一方面,安康公主最终是被独孤谋感动了,也许之前她是真的讨厌独孤谋,真的想和慕一宽在一起,但正如你所说年轻时候经历过的所谓的爱情很多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因为只有同欢乐,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患难,我们得强调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因为一些看似的共患难一些所谓的共患难其实都不能算。不过我觉得吧要是慕一宽不是前隋太子的话兴许安康跟慕一宽在一起他们也会幸福,因为慕一宽也是爱她的,不然他就不会得知自己的身世后遁入佛门了,是这样吗?或许是安康对“爱情”的定义太肤浅了,她一开始坚定地以为自己和慕一宽是真心相爱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分开,可她自己的这种感觉这种爱恋没经住时间的考验,当他多年后再见慕一宽时除了怀念别无他求。此时此刻她已经确定独孤谋才是自己想要的男人,才是自己的依靠。

感情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开始的不喜欢一开始的讨厌或许真的是误解,是第一印象的错觉,只要一方坚定不移得付出,另一方一定会感觉出TA的好,感觉出TA的诚意,不过这也要看,万一那个安康需要的不是一分依靠,那么估计她也不会选择独孤谋了,不过话说回来,正像你说的现在的人谁不希望找个爱自己的对自己好的而不是自己爱的让自己痛苦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希望找到一份真实的依靠,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爱情。贫贱夫妻才是经得住考验的,说得很好呀,欣慰的是独孤谋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安康的回报,两个人终成有情人。

不过我觉得年轻时候经历的爱情到了后来也没必要去觉得后悔啊什么的,毕竟那是当时那个年龄段自己想法的表达,自己亲手经营的,没人逼我们,只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处境的变化,对爱情有了重新的认识跟追求,过去的只能当它过去了,每个人都是这样走来的,这世上也不是没有那种初恋就终成眷属的,有些人还就谈一次恋爱就成功了,其实感情是要靠双方经营维护的,一旦一方放弃,那便不是完整的了,曲终人散在所难免。

我明白你要给我讲的道理了,不过最后一句话我不是很同意,“千万别伤害那些追求你的人”那如果那个人真的很讨人厌呢,是一直以来都很讨厌的那种,如果不踩TA或者就算睬TA也是言语很冲很争锋相对的那种,这算过分么 看了李恪的经历,是不难热血沸腾,难怪你当他偶像,那种果断坚毅、敢作敢为、坚持主见、永不服输的精神很叫人仰慕吧!但其却一生不得志,看来真是生错了年代。他爱着阿史那云,但为了皇位跟自己的嫂子有染,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恪的异人之处,确是一个敢做大事的人。当李世民选中李恪到突厥为婿,阿史那云的做法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她奇女子一点都不为过,我相信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像她那么想,但真正能像她那么做的像她那样付诸于行动的人数估计要打个大折扣,谁不想和自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呢,更何况当时李恪也想入赘过去和阿史那云在一起,阿史那云真是太伟大了哈哈,我的偶像。

真爱不是和自己花前月下庸庸碌碌,真爱应该是互相尊重,这话我批了,呵呵。哥哥对真爱的理解很深刻嘛,解释得头头是道,不错,感触颇深了我。不过吧,当今社会像李恪、阿史那云那样的爱还能找到多少呢,我怎么感觉当今世界的真爱就像稀世珍宝啊,所谓的真爱不过是一些对经历了些许波折后终成眷侣的人之间爱情所加的一种修饰,貌似现实中很多爱情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一定金钱跟地位的基础之上的,也不知道这样的爱算不算真爱(懂我意思哇),估计不算。不喜欢这样的爱情但这确实是现实社会给我留下的一点认知。

第19篇:世界各国政要们的名字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美国总统奥巴马 U.S.President Barack Obama

德国总理默克尔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法国总统萨科齐 French President Nicolas Sarkozy

英国首相布朗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Italian Prime Minister Silvio Berlusconi

加拿大总理哈珀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Stephen Harper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Ruian President Dmitry Medvedev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President of Argentina Cristina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Kevin Rudd

巴西总统卢拉 President of Brazil Lula

印度总理辛格 Indian Prime Minister Manmohan Singh

印尼总统苏西洛 Indonesian President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 Mexican President Felipe Calderon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南非总统莫特兰蒂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Motelandi

韩国总统李明博 South Korean President Lee Myung-bak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 Turkish Prime Minister Recep Tayyip Erdogan

如果大家要做新闻的话,记住这些脸是必须的,同时记得每天看新闻哦,记住常出现的那些大人物们。认人的功力可是很重要的,否则名人在你面前你都没法采到他~

对了顺便提一下:

大部分国家采用这两种政体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Presidential System总统制

实行 Constitutional Monarchy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掌握实权的领导人是 Prime Minister (总理或者首相)。 实行 Presidential System总统制的国家,掌握实权的领导人是 President 总统。

第20篇:世界政要评价毛主席的

世界政要都是怎样评价毛主席的?(1)2008 年 9 月 9 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 32 年忌日,在下收集了他逝世当时和几十年来世界政要和普通老百姓 对毛泽东主席的评价,作为一朵小花献到伟人的灵前。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毛泽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命运,而且以他的伟大事业和深刻思想影响了 整个世界。 当年,毛泽东的逝世震惊了全世界。在他逝世的当天,联合国就降半旗致哀,速度之快,在联合国 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当年 9 月 9 日到 18 日,123 个国家的政府和国家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 169 件 唁电,105 个国家的首脑、政府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我使馆吊唁,53 个国家降半旗举国致哀,许多国 家的群众,如埃塞俄比亚、刚果、巴基斯坦、法国、德国等还组织了悼念游行 。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包括他生前的政治对手,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作专门发言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 家、哲学家和诗人”,“差不多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影响遍及整个世界”,“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 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 当年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在联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最近,世界上失去了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 安理会轮值主席,在 9 月 10 日的专门悼念会议上致悼词说:毛主席“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书记说:毛主席“是不仅为自己的人民而且为全世界人民向未来打开了门窗的 世界性人物”。 欧洲共同体主席奥托利的唁电称,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世 界的进程”。 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声明说:“由于毛泽东的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历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卢森堡大公让的唁电中说:“毛主席的去世失去了一位人类伟大的思想家”。世界政要都是怎样评价毛主席的?(2)荷兰首相登厄伊尔的唁电说:“历史将称颂他为当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瑞士联邦主席格内吉的唁电中说:“他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人物”。 瑞典首相帕尔梅说:“毛泽东的作用不仅限于中国。他关于改造我们生存条件的人的意志力量的思想, 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丹麦首相耶恩斯的唁电说:“毛泽东的逝世使世界失去本世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政治家 ”。意大利总统利昂纳的唁电说:“他在世界人民的历史上留有最深刻的印象”,社会党主席南尼说:“毛主席 的逝世震动了整个人类”。 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说:

“毛主席改变了世界上力量对比。现在还难以预言,他的行动对人类的未来将 产生的后果”。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说:“由于他的去世,失去了本世纪一位最杰出的人物。” 葡萄牙总理苏亚雷斯说:“他无愧于全世界的信仰”。 美国总统福特, 9 日当天的唁电中说: 在 “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是很少的, 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还发表声明说:“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声明说:“我认为毛泽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 新西兰总督布伦德尔的唁电中说:“现在和未来世世代代的人将肯定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给毛主席以特 殊和杰出的地位”。总理马尔登的唁电中说:毛主席“在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牢固的记忆”。 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在议会发表讲话说:“毛主席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为数不多的几 个人之一”。 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尤伦说:“他的思想是决定今后所有人类社会形式的指南”。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 布托说:“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 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 。” 在他晚年的错误公诸于世之后, 许多政治家依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00 周年时, 正 值第十一届国际行动委员会在上海开会,与会的都是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接受中央台的采访, 对毛泽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说: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是个伟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都能把自 己的理想付诸行动,并明白中国人民需要鼓舞需要领导,这就是伟人的特征。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现在世界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 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知道他、敬重他。那末,在中国,毛泽东也一样。 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说:我从没见过他,这是我一生的一大憾事,因为他是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为 世界各国人民所尊重纪念。我不知道中国怎么说,但在世界许多国家,他被看作是时代之父。他给予这 个国家以生机,关心人民,建立了能使整个国家走向富足的制度。世界政要都是怎样评价毛主席的?(3)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说:毛泽东长期将这个国家掌管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这仅靠策略是很 难做到的,毛泽东是个哲学家,他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做了了不起

起的事,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说:如果说到某一个人,他解放了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当时有五亿人口,这具有 非常重大的意义。至于你问我对他有什么印象,我说他既是一个伟人也是个普通人。 毛泽东辞世已经三十多年了,正如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所指出的,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依然有着广 泛的影响。 在拉丁美洲,毛泽东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阿根廷一名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记者说,“你们是中国人,我知道,毛泽东是你们的领袖,我虽然没去 过中国,但我知道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毛泽东更伟大。”一名警官说:“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中国看看 毛泽东建立的国家”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 :“我整个一生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 “伟大的舵手毛泽东”、“在战略上要藐 视敌人”……对这些话语, 查韦斯像很多中国人一样, 经常会脱口而出。 在西方殖民者纷纷“走出非洲”之时,毛主席做出“走进非洲”的战略决策。发展了中非友谊。 前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近年来在接受记者的三次采访中,都谈起毛主席,他说:“毛主席是一代伟人, 他不但拯救了亿万中国人民,而且为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热爱全人类,坦赞铁路就 是爱人类的证明。我热爱他,崇敬他。” 在埃塞俄比亚城市季季加,一名普通司机对记者说,他知道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孔子和毛泽东。 在卢旺达, 国家电台曾向全国人民教汉语问候语; 当地群众知道“是毛主席派来的医生为我们治好了病”。 在刚果(金),街道上的小青年们看到中国记者,亲切地用“中国,毛主席”打招呼。 在津巴布韦,中国记者团采访一家黑人农场时,农场主马塔吉拉激动地说:“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以前, 津巴布韦执政党党员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著作不但指导过我们的革命,而且指导着我们的 建设。 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在狱中学习毛主席著作。记者在采访南非大选时,一名黑人学生认为:“西方的 民主制不会给非洲带来光明前途,毛主席的社会主义思想适合非洲国家的国情”。 国外的许多研究者也给毛泽东很高的评价 美国学者莫里斯· 迈斯纳 认为:“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 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 年代将找不到要改 革的对象”。 美国学者迈克尔· 哈特在评价历史伟人时认为: “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泽东给国家带来 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泽东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亚历山大等人要高

《贞观政要.doc》
贞观政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