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

2022-03-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育是永恒的

教育是永恒的

张永娟

幼儿教师——古老而年轻的职业。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伴随着人类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人类蒙昧时代至当今的文明时代,无不深深烙下它曲折而苍桑的足迹,在岁月的流逝中跌荡起伏,吹奏着它多姿多彩的生命的旋律。

说它年轻,是因为它的名字是多么富有青春与活力,幼儿教师,孩子的指引者,孩子的大伙伴,活泼可爱的“孩子王”。它的名字,让人不禁联想到妖嫩的鲜花丛中微笑着的一张“孩子气”的脸,让人联想到初春展现勃勃生机的春草所沐浴的朝阳,温馨而甜美。

幼儿教师,是美的职业。

社会上普遍认同这一观点:幼儿教师美。但她不仅仅是因为幼儿教师群体给人以外在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职业充满了人性的色彩,我们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社会而工作。我们的对象是美的天使,是纯洁娇嫩的小精灵,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希望,他们凝聚着人的生命发展的理想和憧憬,而我们正在抒写着最美的人生乐章~~~~~~~~

幼儿教育是开启智慧潜能的金钥匙,而我们教师正是金钥匙的持有者。

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奠定着每个生命绚丽成长的基石,它蕴育着生命发展的潜能,蕴含着生命发展多方向的可能性。科学的金钥匙是催化生命成长的催化剂,“催促”着生命茁壮成长。

幼儿教师是时代的旗手,是迈向信息时代、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启蒙者。

在迈向信息化的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把幼教推上科教平台,在素质教育中,引导幼儿进行信息搜集、信息获取,探索综合信息,学会观察,激发强烈的探索欲,已成为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的组成部分。信息时代,我们

幼儿教师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在信息的发现、探索中翱翔!

当今时代是国际化的时代 ,加入“wto”世贸组织使教育融入全球化的人类活动新潮流中,在横向化、纵向化交错的网络世界中飞速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强音。国际化、全球化把我们的职业推向了更崇高的境界,更崇高的地位,我们培养的孩子不仅仅是一个“浙江人”、一个“中国人”、而是一个“全球人”!

当今时代是快步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跨世纪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给我们带来教育新概念,教育新技术,教育新理念。新一轮教育现代化的滚滚洪流,推动着我们必须注入浓厚的现代特色,灌注科学、民主、开拓的精神,树立新世纪主要课题——“人文关怀”。

幼儿教师更是永恒的职业。

有人类,就有教育,就有幼儿教育这块芬芳的土地。在这里,无数的生命蠢蠢欲动,向世界展现着自己天真、纯洁、富有想象力的生命动态,向人类绽放着真、善、美的故事。

有人类,就有社会,就有社会的发展,面对新一代,面对未来,面对永久的教育和永久的发展,“可持续战略”已成为全球的共同教育的战略目标。

“生命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育是永恒的。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应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可持续发展的。” 我们所面对的战略目标更是永恒的主题——“可持续战略”目标。

教育是永恒的,幼儿教师是永恒的职业!

推荐第2篇: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么是教育叙事

一、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那么写教育叙事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叙事它所追求的是什么呢:教育叙事应定位在教育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种真相。通过教育叙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总之,写教育叙事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让我们在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确切的追求。

那么怎样写好教育叙事呢:写好教育叙事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某一种教育现象,还要有足够的理论作支撑。只有这样,在叙事的过程中,才知道如何组织事件。才知道事件组织起来后能够表达什么样的理论主题。写好教育叙事还与我们教师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有关。如果有了明确的追求,又有不断反思的精神,总是在不断地追问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过什么样的良知与信念,有过什么样的痛苦与喜悦,这样一旦想要认真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生活,那么无疑就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或为了其他名利,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关于这一点待一会儿我将做具体阐述)

二、教育叙事的分类:

1、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文本,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叙议式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写作的最基本的写作形式。(这里是近几年我在刊物上发表过的大部分有关教育叙事的小作文,就从中找几篇来谈一谈)例如《沉默,也是一种错》,这篇文章以叙述事件开始,共叙述了两个事件:一是我的学生李萌萌过火的玩笑激怒了老师,他接下来的表现是“他不知怎么道歉才好,又不愿同学看出他害怕,索性装出镇静,用沉默“死撑””而老师认为他的沉默与镇静”是最严重的对抗;二是在心理健康讲座。在辅导老师播放的视频报道中,有一位八年级的女学生选择了跳楼结束生命的事实引出人们对她轻生的探讨。随后根据这两件事发出议论:看来,我们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真正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可是,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于是,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要再沉默下去„„这样,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更多了解,从而知道在哪里入手去帮助他们。反之,如果孩子选择了沉默,别人就无法了解他,没有了解就不会理解,没有理解就会产生隔阂。久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层层地封闭出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空间,并挂上“没人理解我”、“我们无法沟通”类的牌子,然后躲在里边暗自悲苦,当这种隔离太深太久达到一定极限时,孩子们那还不完善的神经之弦就会崩断,难免会做出让人意料不到的极端行为。从而得出孩子应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而老师则应更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状况。这说是一篇典型的叙议式的教育叙事。

2、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文本,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例如《是谁制造了谎言》,文章以张明和李小萌的迟到作为起因,在询问迟到原因时诚实的同学遭到了批评,而说谎的同学蒙混过关,由此引起我的反思,这就是在教孩子撒谎。然后由此及彼联系更多的教育现象分析孩子为什么喜欢撒谎,得出结论:其实,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是会说真话的,可当遭遇一次又一次真话所带来的挫折之后,他们便学会了撒谎。想到这里,我一次次告诫自己,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在“美丽”的谎言中飘然迷失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呵护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3、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文本,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例如《老师,你好——》中,一位叫梅子的很优秀的同学!可是她辍学了。是因为老师的误解?是因为成绩的下滑?还是因为父亲的猝然离去?这期间,有着太多的无奈与辛酸。文章没有一句议论,可就在叙事过程中,引发读者对现今诸多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的思考。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例如《第三次失窃之后》一文,对于失窃问题的处理就列举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我们过分在乎犯错学生的感受,导致最终处理问题畏首畏尾;一是认清问题的严重后果,果断实施批评教育,哪怕伤害到了孩子。这两种措施哪一种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只能由事实说话。文章采用对比的方式陈述事实,又用对比方式呈现结果。一目了然。

(五)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简而言之就是教育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麻烦”。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例如《花开的声音》一文,为了班级荣誉,一个诚实、努力上进的孩子受到了老师无端的批评,受到同学们的冷眼相待,一切真相都在老师离开时突然揭开,此时一种理念就突现出来:孩子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5、“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推荐第3篇: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 么 是 教 育 叙 事

表面上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过是教学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学研究总会牵涉到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或者说,真实的教学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研究。由此,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叙述 “个人生活史”中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教学叙事或生活叙事往往具有某种自传的性质,因此叙事研究也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叙述自己受教育经历以及教育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

一、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借助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也可以将这个过程解释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师讲教育故事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而公开发表又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里的发表,实质上是一种叙述,叙述之后形成的文章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教师写教育记叙文,或者说教师做叙事研究,并不排斥教师写教育论文,但教师最好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之后,再去讲教育道理。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叙述教育故事时,有时又会出现写教育论文那样的感觉,感到无话可说。我们与教师一起讨论之后,发现叙说的关键,是叙说之前的行动。所以,我们提出一条补充的策略(观点):“教师写作的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这样说的反题是:“教师写作不只是为了公开发表。”

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可见,教师写教育故事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述将发生困难。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感到值得一叙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所寻求的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主要是对教学生活的改进,因此教师的叙事报告主要是教师亲自叙述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可以将这种对教学事件的叙述称为教学叙事。教学叙事类似以往在人们所谈论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情节是案例的一个核心要素),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另外,作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方式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不改变教学,教师将无话可说”。

二、生活叙事

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大量时间居留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或称之为班级管理个案)。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

在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几所中小学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生活的故事。南阳里小学林竹君老师讲述了关于学校“扣分教育”的故事,星海中学的陈家燕校长讲述了“太阳”与“北风”的故事。我们曾与南阳里小学的蔡中华校长讨论有关学校教师生活和学校管理的问题,然后借用教学叙事中“用钢笔录象”的做法,将讨论的过程整理成《学校管理中的规范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对话录。沙头中学的佟雪梅老师甚至提出“这类生活叙事比教学叙事更具有可读性,因为这些生活叙事与教学相关,又没有学科的界限,适合于所有学科的老师阅读”。

三、自传叙事

以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信仰,至少在孔子那里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吾尝”二字,已接近自传叙事。荀子仿效孔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几乎为孔子话语的翻版。荀子不仅翻录了孔子“思不如学”的观点,也翻录了孔子“吾尝„„”的自传叙事的形式。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自传与胡适的努力相关。胡适曾热心倡导写自传,他自己也在不同时期写过自传,为后人留下《四十自述》《口述自传》等名篇。胡适在他《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照他的说法,“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当教师讲述他们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我们把它叫做教育自传。有时我们便建议教师撰写简单的教育自传。

阅读了教师的教育自传之后,我们发现平时那些“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教师,在教育自传里挺善于说话了。

最初建议教师讲述教育自传时,我们只是想了解教师现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过去的教育经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际上是将教师的自传当作理解教师的一种历史材料,这是社会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在教师提供的教育自传中,的确发现了某种相关性。但教育自传除了便于研究教师、理解教师之外,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让教师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何以教育自传能够引起教师的自我反思?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当教师撰写教育自传时,教师只需要回忆、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必再勉强自己谈论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令人惊异的是,当教师在讨论会上要用教育概念来谈论教育理论时,教师显得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水平;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

在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鼓励教师讲述自己认同的教育 理 论 , 鼓 励 教 师以 “ 我 认 为„„”或“我不认为„„”等方式提出自己所认同的教育理论。当教师以这种方式提出自己所认同的教育理论时,教育理论在这里已经转换为教师的教育信念。而说出自己的教育信念,这正是我们建议教师撰写教育自传的初衷。

推荐第4篇:教育是一门科学

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取得显著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需要。但是在我们的学校,企图通过专家的指导、高层次的培训来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很不现实。长期以来我校老师的理论与专业化水平较低,队伍素质整体落后。通过在安康旬阳的学习,我校充分认识到“教而不研则虚,研而不修则空”的校本研修之真谛。为能够以校本研修为依托,引领更多的教师开展研修工作,示范、培养更多的教师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努力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突破发展的领跑者、排头兵,在校本研修工作的带动下,使我校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专业化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并为全体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遵循校本研修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校本研修,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我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研修内容

(一)教育教学技术性研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修。

2.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技能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互相学习和交流技术研修。

(二)有效课堂教学研修

1、教学内容“板块”式备课教研。

2、“新授、复习、习题”课型有效教学研修。

3、预习方案和教学设计的共享研修。

4.课堂结构与教学法有效整合研修。

(三)课题校本研究

1、教育教学课题与微课题研究。

2、教育教学案例研析。

3、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组织和策划等。

4、教育教学问题的挖掘与提炼。

5、学生行为管理研修。

四、研修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因此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

2、加强学习与自修。

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要制定学习、研修、提高计划。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制定周密的业务学习和研修计划,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根据各组研修计划,扎实开展研修工作,研修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相结合”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要做到:(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3)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考核。

4、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5、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

根据研修的内容和需求添置必须的如:书籍、光碟、多媒体设备,建设备课室、微机室,解决活动和研修的场地、经费等问题。

6、制定新华中学校本研修相关的制度。

为保证研修工作正常而实效开展,根据相应的工作情况制定研修管理制度、研修奖惩制度、课题申报制度、校本研修经费管理制度、研修活动制度、校本研修资料管理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和约束校本研修工作。

7、定期对校本研修工作总结整理。

学校每学年对有重要价值的成果进行结集出版成册,从而使研修成果能够共享,并把结集书册作为深入推进校本研修的重要参考、学习资料,深化研修,内化成果。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瓦房店市第三初级中学 刘赟

一、指导思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进教师间的合作,以全面激发教师的教研意识,推进文科综合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师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为根本目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管理科学、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二、活动安排: 课题负责人:刘赟

1、活动方式:研讨

2、活动时间:2012年6月12日

3、活动地点:瓦房店市第三初级中学

4、研修主题: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以《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为例

5、参加人员:三 中:刘赟 杨春华 九 中:丁淑清 毛永福 十九中:林玉章

各基地校负责人

6、活动要求

(1)参加研讨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等材料,积极搜集资料

(2)研讨教师要准时参加评课活动,并且积极发表意见 (3)做好研修活动过程记录并完成研修活动总结。 (4)研讨组对研修活动情况及时汇总反馈。

三、活动过程

四、预期效果

1、明确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能准确制定出教学目标,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2、通过本次研修活动增强教研意识,摸索提高课堂效率新思路,合理整合校际资源,加强地理教师之间的联系,勇于探索新的备课形式,发挥集体智慧,解决教学难题。

推荐第5篇:教育是一种信托

教 育 是 一 种 信 托

——做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概述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全管理

一、安全责任

学校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为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各班主任为学生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各班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它相关人具体负责各自分管的安全工作。

二、主要安全隐患

(一)路途安全,对于乡下山区,地处矿区、建筑地带,沿河一线车辆多,运行极不规范,学生行走、骑自行车往返困难很多。对于山区, 1 山大沟深,坡陡路滑,遇到阴雨,学生行走极不方便,路途安全极为严峻。

(二)教学隐患,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过程的复杂性,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方法如有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尤其要注意上体育课,组织集体活动等。

(三)因学生之间矛盾引发的安全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危险”期,思想上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同学之间遇到磨擦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四)玩水、每到夏天,学生极爱去到河里洗澡或到水库游玩,由于多数学生不懂水性,不会游泳,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五)传染病,由于学校入口密集,且牵扯千家万户,一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三、校园安全管理

(一)校产管理,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充分注意财产的安全管理,对现有校舍和校内用电线路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二)门卫安全,学校门卫人员要尽职尽责,认真搞好门卫安全工作,按时关闭校门,做到来人登记,节假日要有专人值班。

(三)要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四、全体教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强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深刻认识领会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齐心协力,相互配

2 合,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教学管理

(一)、教导人员是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者

1、当好校长的得力助手。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我觉得,任何一个好校长都得力于有一个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校长工作涉及面广,样样都要安排,但学校里面最重要的工作非教学工作莫属。教导处专司教学管理,应该是校长的得力助手,因此很多人常把教导处叫做学校的司令部。一位校长工作起来轻不轻松,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有没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有很多工作,都取决于教学管理者,尤其是教导主任和教导员的工作能力。

2、当好校长的教学参谋。教导处在整个学校的决策中,起传递信息的沟通作用,是校长教学参谋。从工作计划的制定看,要根据过去的情况和上级要求提出新的设想,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协助校长深入群众听取师生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还要提供、整理各种教学工作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从计划的修订看,要向校长提供实施后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并作调查研究,修正计划,减少偏差和失误。最后还要做好总结,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3、当好校长的工作将领。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神经中枢,是学校教师各项工作的实干家和领路人。从自身定位上说,教导主任是校长的参谋和助手,是教学工作的策划者和管理者,但是,

3 教导人员必须先是一位干将,首先是教学工作的干将,一事当前,必须走在所有教师的前面,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非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成为校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

(二) 教导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践行者

教导处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各项教学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落实这方面的工作要做到“三要”:(1)工作思路要清晰。(2)工作计划要具体。(3)教学制度要完善。

1、教学制度的管理。

不论是那所学校,要想管理好日常教学常规,首先要制定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常规管理细则,就等于一个国家没有宪法一样,因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常规就是用来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行为准则。

2、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很多时候常讲的“向管理要质量”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把教学过程的管理落在实处。

备课方面,应该落实教案周检制度,要通过教案的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对教师的教案管理,既要有创新管理,又要他们严格执行按照教学常规管理。

作业批改和辅导方面,也要通过月检作业制度,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

4 考试和质量分析方面,是教学管理的一项琐屑繁杂的事情,很多学校实行有月考制度。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严肃考风考纪,提高考试的信度也是教学管理者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3、教学质量的管理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首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地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二是学科等同原则,做到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同等对待。三是考后的质量分析一定要科学而有眼光,正确的认识考试的检测作用、评价作用和信息反馈作用。四是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评价依据,一定要科学准确,要做到公允、公开、公平,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发展,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

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把教学质量的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另外,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一是要有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4、教学行政的管理

教学行政的管理包括招生、编班、编排课程表、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电子光盘、实验仪器和学校网站的管理。

(三)教导人员是教师教学业务的指导者

在学校里,教导处这个地方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地,因此,里面的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当好教育教学的领头雁。要当好领头雁必须成为教

5 学方面的内行。学校里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学校的主要业务,在业务方面只能内行管内行,不能外行管内行。

1、要有先进的理念。教学管理者要及时把握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校本研修工作有明晰的思路,有科学的方法。

2、要有有效的方法。一个懂行的教学管理者,既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广泛学习各科的课程标准;既要懂教学,又要会指导。

3、要有多方面特长。教学管理人员要力争成为各方面的行家里手,每一学科,每一年级的教学,都应该掂得起放得下,以防在有些老师因病缺岗等情况下,及时的替补上去。除此之外,体音美和计算机能力也应具备相应的水准。

4、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理论,把握教学规律,指导全体教师的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学校的业务能手,成为各科教学的指挥者和带头人,从而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且熟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四)教导人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者

教学管理者还要整体提高管教师的理论学习研究的能力。我们初中的教学研究就要靠学校的教导主任,靠教导处的教学管理者,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

(五)教导人员是学校管理网络的协调者

6 一所学校的教导处实际上就是学校的中心枢纽,总务、后勤、办公室、政体处、安全办等好多部门的工作,其实质都是在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来进行的。

1、把管理方法上升为管理艺术。

2、把协调能力上升为执行能力。

3、把沟通能力变化为和谐校园。

(六)教导人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前面我们讨论的很多东西,教师们都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获得自主成长,另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还包括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管理者为他们提供机会,比如请专家作报告等。

课外活动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四)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实验、设计、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

7 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兴趣、爱好的培养

一、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培养他们的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

二、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

三、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麽,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

四、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

8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

五、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麽?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七、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

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成问题就是了。

八、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9 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

南吕中学学员:洪世月

2011年11月5日

推荐第6篇:学习教育是前提

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是前提,

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确定的必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触及思想灵魂、加强党性修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要想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这既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需要,也是查摆整改问题的基础。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学习教育就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位任务抓紧抓好。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更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中央确定的必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加强党性修养,系统掌握党的群众观点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打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根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必须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内涵丰富,包含政治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通过学习教育努力提高自己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当前,全党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保证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就是通过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是要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在保证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实效上下功夫,并贯穿活动始终。二是要突出抓好集中学习,学深学透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三是要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以深化学习教育拓展听取意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入听取意见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边学边改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检验学习教育效果,调动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推荐第7篇:《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悦来初中——郁亚如

我寒假里翻看了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刚一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说实话,我从来没对一本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虽然有些章节哲学意味比较浓,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我每看一章节,就做些简单的摘录,及时的总结出里面的一些思想观点。经过将近一周的阅读,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颤,收获很大。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1、教育的含义

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它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的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些观点,细想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还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简直是太少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直是在强迫下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明白学习它的意义,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我们的灵魂没有被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强迫性的教育磨灭了。将来等我做了老师,我要努力去唤醒学生的灵魂,去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一直以为学习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每个人生来就有探究的欲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我们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时,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我们会获得一种快乐。

2、计划的必要性和全盘计划的危害 “教育绝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人,只能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

把整个人类的存在视为一个群体组织的全盘计划——这种计划在根本上就受到人类理解力的限制——是对真正人性的扼杀,这些计划侵吞了属于人的自由。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学校应为每一个人创建一个智力和精神的基础,这一基础对掌握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

教学活动中的读、写、算的学习并不是既能的获得,而是从此参与精神生活,细心地把握其中的美,而不是外在的手的动作和理解运算。”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这个观点真的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一直追求完整的精神生活,寻求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在生活中,对物质我不太注重,衣服穿着舒适就好,饭可以吃饱保证营养即可,我的电脑在宿舍是公用的。我喜欢躺在床上全身心的听音乐,沉浸在歌曲所描述的那种场景和心境中,去体会主人公的感受。看电影的时候我也会不知不觉的进入情境,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看完电影才猛然意识到那只是虚构的情节。午后的一杯奶茶会让我的心情非常愉悦,听着雨声心里会特别清爽。有时我会因为陷入某些思考而平静或烦恼很久,尤其是当我追问为何而活着或教育的意义时。很多时候同学总会说我天真,笑我傻,去追求那种不现实的生活,去思考这些根本没有答案而且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有时我也以为这是我的错,我的较真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无谓的苦恼。现在我终于明白,我那不是天真,不是较真。我一直在完整的精神中享受着生活的美,一直在追求真理。

4、教育的意义

“人不只是经由生物的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人的教育重复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在个人赖以生长的世界里,通过父母和学校的有计划教育,自由利用的学习机构,做后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与个人内心活动相结合,至此为止,人的教育才成为的第二天性。

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

教育帮助个人自由的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5、教育的危机

“当教育的本质发生问题,当教育的信仰开始动摇时,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求教育目标何在。

如果变得日益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地忽视,那么教育就会变得丧失根本目标而不稳定和支离破碎。它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知识,而是混杂的知识。

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乏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育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换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现的特有现象:放弃本质的教育,却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经验、做一些不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把不可言说之事用不真实的话直接表达出来,并不断地更换内容和方法做种种实验。如此这般,就好像人类把好不容易争得的自由,花费在无用的事物上。自由变成了空洞的自由。一个连自己都不信任的时代去关心的教育,就好似从虚无中能变出什么东西来。”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中确实存在,以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我暂时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但我隐隐之中觉得雅斯贝尔斯说的不无道理。从我自身来看,我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而很少能够在知识的陶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或许这真的值得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去反思。

推荐第8篇:什么是三生教育

三生之味

什么是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三生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它既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是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有的自觉行为;既承认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既肯定外因的作用,又强调内因的作用。“三生教育”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

“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实施“三生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人本性原则、求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让学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让学生不但认识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而且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能力,强化生存意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教育、学生主体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家庭行为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等方面。

实施“三生教育”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认识,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加强领导,抓好指导,统筹协调,构建整体合力;需要强化研究,探索规律,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需要精心策划,提供条件,培训队伍,落实具体工作;需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不断引向深入。

应该怎样去做?

人,只要你活着,就必须面对生命,生存和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理解其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而教育,则是一种手段,借助这一手段,让所有的人来:关爱生命、懂得生存、学会生活。

生命的教育,要求我们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传授正确的生命观,教授学生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认识生命的短暂与可贵,告诉他祖先的训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帮助他回忆自己成长的点滴,让其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自己的价值。使他记住一句话: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启发他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关爱生命”是我一直都信仰的话语。不仅是我,也包括你和他。

生存的教育,是要让孩子了解生活的基本常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坚定的生存下来。我理解的“生存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生存”。所谓懂得,就是要让其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上学会处理各种在其年龄阶段能够应对的生存障碍。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已经磨灭了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本领。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让他们学会一个主题---今天我当家。有一句古话不是经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有一句话这么说来着:做生活的穷者。所以,我们把二者合并,让现代的孩子学会“当家”,学会做“穷者”。

生活的教育,都说人是被自己打垮的,但我却说,人是被生活打倒的。因为,被自己打垮的人注定是不会生活的人。每个人,包括小孩子,都想做生活的强者,但连生活的真正意义都不了解,还谈什么强者。所以,要做强者,必须先学会生活。学会生活,就是让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则,掌握生活的航标,创造自己的未来,努力达到健康、幸福、和谐。小至个人,大到国家,生活总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国家奋斗的生活,拼搏上进、展翅高飞是个人追求的生活。生活的教育,是要让每一个人成就自己健康的理想,成就绿色的生活。所以,我要说:学会生活,让我们行动起来!

生命、生存、生活。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生命是开端,生存是方法,生活是过程。只有开好头,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好过程,人的一生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所以,“三生教育”志在必行。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它!

三生教育与高品质人生的关系

有人说品质人生一定要有高品质的生活。少不了钱,少不了有前途的工作,少不了有身份的朋友圈子。更少不了那些时下流行的小资情调…… 殊不知在提出那么多要求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高品质生活,高品质人生。我们一直都奔跑在人生路上。甚至没有时间去欣赏路上的风景!甚至为此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一些人!我们总是觉得我们付出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得到更多,要求更多。于是烦恼也就更多。终于我们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所谓的品质生活。可是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开心。因为为了保住这种品质生活,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可是静下心来想想:什么是高品质生活?什么是品质人生呢?很多人认为品质生活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是惬意的生活。这种品质人生应该和钱无关,和地位无关,和权利无关。只和心有关。用心去生活的人生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好多人包括我一直都努力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一直努力多赚钱,一直都希望什么都做到最好,一直把书读的好好的,一直都努力把自己打理的美丽一点,一直都希望……。太多太多的包袱,太多太多的枷锁…那样的生活能幸福么?那样的人生有高品质么?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老妇人有一价值连城的手镯,有个商人发现了,要用钱跟她换,她怎么也不换,于是接二连三地,有其他商人找上门来,搅乱了她宁静的生活,于是她把这手镯砸碎了,重新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老妇人不用手镯换金钱呢?估计她是追求她的心中的世界里少一份烦躁多一份和谐安宁,少一份忧心多一份超脱和开心。

其实,品质人生离不开就是一个字—心!就如信佛的人一样,佛就在他心中。在寻寻觅觅中,终于懂得,高品质的生活并不需要用金钱去包装,只要开心,开心就是高品质。 看着时下流行的征婚广告我想说:房子不是必须,钱不是越多越好。找个贴心的,找个志趣相投的,找个孝顺父母,使得家庭和睦的……你就可以拥有高品质人生。

班级:2010级药学

学号:20100513022

姓名:尹兴令

推荐第9篇:教育是幸福的

教育是幸福的

我是三年级班主任,除了教学生学习,很大一部分尽力要用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有两个学生,作业慢的让人直起急,说也说了,吵也吵了,他还是我行我素,我曾经对同事说,看到学校教育在他身上不起作用,我认为这是作老师的失败,对他俩来说,我就是个失败者。我曾和他家长沟通,家长也是痛心疾首,也吵了,也打了,作业就是不做,我细想,积习难改,慢慢找办法吧。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改作业,忽然一个学习很优秀的学生拿过来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给我就跑了。到班上后,我对那个学生表示谢意,谁知这个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是我做的。”我心想作业做不完,做手工你倒有时间了。心里这样想,我却还是夸奖了他,因为我不是一个狭隘的人,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学习不行,做个工人也行,再说这样的学生缺少的就是鼓励,我想鼓励他,实在没机会,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表扬过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也很高兴。

又过了几天,她的课桌上多了几个手工的折纸,我衷心的说:“你的手真巧”他的同桌不失时机的说:“抽屉里也有”我高兴的展览给全班看。自然,他本人更高兴。

我只是单纯的说他手巧,没想到,过了几天,我突然发现,有好几天,她的同桌没有给我告状说她的作业没写完了,我又高兴的夸奖了她。

现在她的作业完成率有百分之八十。和好学生没法比,但对他来说,却是吓人的成绩。 看到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正在亲近我,听我的话,一种由衷的幸福,在身上慢慢展开。

推荐第10篇:什么是生命教育

班级:AP07092学号:AP0709217姓名:林国锋

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一开始我就选了《生命教育》这一门课程。说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对生命有了更高的认识,我从中学会了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

那什么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人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没有生命了,一切将变的毫无意义,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把生命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什么是生命教育呢?就是要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诠释生命的意义,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人的各种素质,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的生命的存在的基础上的,如果生命消失,教育就会失去原有的任何意义,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谈的上教育。我们进行的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求生训练教育、应急处置训练教育等等,这些以增强学生生存能力的训练都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环,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充分说明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一些进行过生存训练的学校的人员伤亡的人数就少。学校、社会、事业团体等都要进行生命教育,增强求生的能力和求生的意识.很多人缺乏这种教育,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慌乱是造成很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我们遇到生命的威胁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生存技能来妥善处理各种危险境界,让自己脱离危险。实践证明,生命教育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那生命的意义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常常在想。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赤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否精彩,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有的人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总是梦想着自己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和壮举,以便能留芳千古。孰不知平凡中蕴藏伟大,平淡中体现价值。你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与雷锋的助人为乐哪个更有价值?前者死得轰烈,后者去得淡然,你能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活得更有意义?

生命的精彩在于有了服务人民,装尽天下人忧郁的胸怀和志趣。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与范仲淹的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胸襟,便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生命因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而丰富了内涵;因有了风、霜、雨、雪的浸染而炫丽;因有了悲、喜、苦、乐才更具意义,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重叠才显得无比灿烂与美好。有了失败的磨砺才会有成功后的欣喜,不断奋斗和攀登的历程让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精彩,体现人生自身的价值。

碌碌无为,自私贪婪,一心只为了渺小的自己,你纵然衣食无忧,花天酒地,可没有朋友,没有目标,没有抱负,又与纯动物无异。你能说你的生命活得有意义?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了威武不屈,贫溅不移,拼搏向上,心忧天下的襟怀,便能于淡然中体现自身真正的价值。壮举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经历,平凡的生命中亦蕴含着伟大的意义。生命因了奉献而更具活力!生命因了付出而更具有意义!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呢?

珍惜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我认为这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焦虑程度高,因学业及其他方面压力导致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养成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一点比任何东西都更为重要。

第11篇:什么是经典教育?

什么是经典教育?

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简称国学经典教育、经典教育、读经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通过对文化经典的系统修习,从而达到健全人格、开启智慧、奠定深厚人文底蕴的目标,为他们的一生打下最为坚实的根基。

什么是“读经”?

读经就二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经”。字面上很容易搞清楚,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二个字常常被曲解,从而让读经教育存在许多的变数,令人无所适从。读,就是读,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着行动。你读就好了,坚持去读,一天二天,没有什么效果,没关系;一周二周,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关系。你就是读,读熟,读透。总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读到一定层次就有自己的悟性和理解,这个时候参考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你的认识有提升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永远也不明白一点点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那么看重读书了。

经典也不是一定要全部弄懂,能读懂那么几句,变成生命里不可缺少的内涵,也是非常可贵的。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全部弄懂经典,我们知道的,都不过是经典里的某些内容,既然大家都不可能全部弄懂,那我们能够懂得一点点,你就应该为自己高兴,就应该继续努力。

所谓难,是对想试图边读边理解的人而言的。如果你不把理解放到读经的过程里,或者你暂时不考虑理解的事,那就没有难易之分了。经典,是一个集体,包含很多,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它们是经典的子集,不是总集。一个孩子的宝贵时间,只读几部经典,当然比不读要好一点,但是相对能够系统地学习经典的人,仍然是比较可惜的。

怎样实施系统读经?

我们认为,比较系统的读经,起码要考虑到三个层面:基础层面,结构层面,装修层面。并且相应地阅读有关的经典。就像盖一栋楼,有地基有结构,有钢筋有水泥,有火砖。材料是综合的。要教育好孩子,也是非常综合的,可不是一本书能搞定的。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系统,系统就是刚才我们做的分类,要有地基,有结构,有装修,要多样,综合,这是系统读经。

“累积式”教育法有什么特点?

采用跟读法:跟读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用得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累积法需要的童音跟读教材,由语音优美的佳佳小朋友录制,为实施经典教育提供了方便科学的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定量:累积法规定了一天学习内容的参考量,这是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科学总结出来的学习量。考虑到儿童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并作适当的提高,在学习中逐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教学时间周期性:中医施治中的“疗程”概念,在累积法中有很好的应用,累积法制定的学习量,不仅是一天的量,也是一周的量,按周组织教学进度,因此课程管理简易方便,易于坚持。

离散教学的原则:累积法的教学不占用大段的时间,不影响孩子其他正常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但非常适于在家庭中应用,对希望开展经典教育,但又不希望正常的教学计划受到影响的学校、幼儿园,也能够方便渗透进来,开展有效的经典教育,因此,其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

无为而为的原则:累积法要求每天抽很少的时间读诵经典,但是并不要求背诵,只是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每天坚持。这种教学形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非常轻松,没有什么负担,教学效果通过累积自然达到,越进行下去,越会体会到累积法的神奇效果。

累积式教育法是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孩子赖思佳时提出,后经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超过百万,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有三个基本原则:简单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周期性原则。

三样内容,连续读七天,每天一遍,一周就读了七遍;如果孩子能主动每天读三遍,一周时间这三样内容就读了21遍,21遍后大部分内容孩子基本能背诵。这就是137,非常的简单

累积式教育法的这种教学安排,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为的思想,使原本比较枯燥,不容易坚持的读经,变得轻松容易,并且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累积式教育法不仅适合读经使用,在社会生活的许多学习活动中,都可以灵活应用,并且有许多家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何为“三线程”?

第一个线程是“经”类的,《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诗经》、《金刚经》,难度最高。

第二个线程是“典”类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难度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基础/装修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中国古典长诗精选与神童诗》、《笠翁对韵》、《文学启蒙》,难度相对低些。

第12篇: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仿我者死,创我者生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一看见《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就被其封面上的几行字所吸引:“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发人深省的、中华民族的一大困惑?”——这也正是我一直困惑而无法释怀的一个迷。再看看作者的简历,这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当其儿子矿矿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作者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当我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的时候,已是深夜2:00。轻轻合上书,却无论如何也合不上沉甸甸的眼皮。

我是一位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教师,也是一位16岁孩子的家长,教育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我们天天相伴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相比有哪些差距和误区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中。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画。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作者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看起来这好像只是评判标准的差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即把技能和创造分隔开,把教和训练混为一谈,结果是“许多中国的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作者认为,“训练”就是要使被训练者掌握某些技能或具有某些特长,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受训者对此是没有选择的。如“训练某人用外侧踢球”,受训者就要按照教练所制定的计划和步骤一丝不苟的练习。而“教”则是一个指导和引导的过程,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自由。我们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教”这一概念最好的解释。也就是说“教”主要是一个启疑、解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经过思考后,提出问题。教育者的任务则是解答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受教育者。

作者最后写道: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这段话令我想起了我的女儿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是一个活泼可爱,调皮淘气的女孩。上了幼儿园之后,老师总是反映女儿太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我觉得非常纳闷:在家爱说爱笑的女儿,一到幼儿园怎么就变得异常呢?我想大概女儿到了新环境不能适应的缘故吧。可是有一段时间,她连吃饭都不好好吃,一口饭含在嘴里,好半天不嚼不咽,一碗饭要吃2个多小时。我和丈夫对其软硬兼施,均不见效。有一天,她突然问我:“妈妈,你听见我吃

饭的声音了吗?”我想吃饭嚼的快才会有声音。看来女儿有进步了。于是忙说:“我听见艺艺吃饭的声音了,可好听了”。可她却噘起了小嘴,仍旧一口饭含在嘴里。我疑惑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问道:“艺艺,吃饭有声音好不好?”“老师说,吃饭不准发出声音的。”“为什么?”我迷惑不解。“老师说,上课吃饭睡觉都不许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鼻子一阵发酸。难怪女儿在幼儿园总是一声不吭!难怪她总是把饭含在嘴里!我们一直教育女儿要听老师的话,要做个乖孩子。原来她竟如此的乖,连吃饭咀嚼的声音都不敢发出来。女儿啊,这究竟是谁的错?其实这一错误由来已久,甚至我们已麻木到视其为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孩子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在哪里?更没有想到过什么是教,什么是训练,更不要说去关注它们之间的区别。难怪我们的教育会变成填鸭式的训练!如果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象驯马一样给孩子套上缰绳,钉上铁蹄,最后当然能驯出一批批温良恭顺的良马,但马的自由与灵性已荡然无存。正象布封在谈役马时所说的“马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结束。”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正是从丧失自由开始的吗?我们习惯于把孩子束缚在安静的教室里,束缚在老师的威严中,束缚在教科书的标准答案里。我们不仅把知识当作技能一样让学生死记硬背,还心安理得地教学生“沉湎”于题海中,名曰“熟能生巧”,实则只是机械般的训练而已。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甚至最基本的质疑能力都被无情地抹杀掉了。而我们还在一味地强调标准化的答案、标准化的行为、标准化的考核。当我们把学生一个个修剪得标准之后,学生所回报的却是厌倦和逃避。

一位考上大学却因厌倦学习而自动要求退学的学生给《中国青年》杂志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从我5岁上学前班开始,到现在我已上了15年学。15年啊,如果我能活到60岁,那么它已消耗我四分之一的生命。事实上这15年我很不满意,天天披星戴月学校家里两头跑,甚至在上高中的日子里,每周只有几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每天脑袋里装满了老师的“中心思想、标准答案、六大纪律、十项不准”等令人厌烦的一条条的稀里糊涂的东西,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时间想一下:我在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该做什么?讲台上老师走马灯似地转换,我们的脑袋随着老师的身影和嘴巴转,忘记了这个世界的存在,也忘记了生命强烈跳动的脉搏。15年我们收获的东西真是太少了,回想起来总有说不出的遗憾在心间。而最令我遗憾的一件事是我曾经充当过“好学生”的角色,现在看来那曾被人津津乐道的“好学生”的赞誉真是对自己绝妙的讽刺……多令人不可思议的遗憾,多令人悲哀的遗憾!学校辛辛苦苦教出的好学生竟然为自己曾是好学生而感到遗憾!这不仅是对他自己的讽刺,更是对当前教育的讽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家庭、社会眼里都只有分数,大家为了分数疲于奔命,赴汤蹈火。分数高的学生称之为好学生,分数低的学生称之为差生。如今教育行政部门已下令不许称“差生”,而应称“学习有困难学生”。名称不同,评断标准却是相同的,即学习好坏,分数高低。

有人曾经计算过,中国的中小学生有1亿多,如果按最保守的比例30%计算,全国大约有差生5000万。5000万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5000万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他们如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举起锄头,能耕种半个中国的良田,拿起扳手,能操纵半个中国的机器;他们如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混迹社会,成为不学无术的废品,吐口唾沫,能污水遍地,哈口气,能乌云满天。教师们,我们肩负的责任太重、太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啊!所以我们才更需要改革,更需要解放。改革我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我们的教育手段;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学生的行为,营造“自由与开放的追问风

气”,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驰骋疆场的千里马,而不是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的“小绵羊”。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才是最富创造性与开拓性的,也就是说当人处于自由放松而又专注的神弛状态时,人的创造性才是最强的。马斯洛在论述人的创造力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发现与发明。因此,我们现在亟待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愿创造之花象陶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开的更美更艳;愿我的儿子在创造的氛围中开开心心地学习!

第13篇:什么是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是什么》心得体会

芦溪县银河镇中心学校 陈洪艳

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鸿篇巨著《什么是教育》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教育理论的扛鼎之作。雅斯贝尔斯将教育分为三类,一是经院式的教育,它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中介;二是师徒式教育,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象征,学生是毫无个性的被动接受者;三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教育的参与者与互动者,在对话交流中,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掘,从而逐步获得知识、认识真理、提升精神。这三种教育,前两种是雅斯贝尔斯所不赞成的教育方式,它们不利于真正的人的培养,而第三种则是雅氏所推崇的和倡导的,他认为只有这样,人的精神才会得到成长,人才会成为“全人”“真人”。

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问题也是我们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政府、家长乃至教育工作者的都或深或浅都认识到的问题。今天我们学校的教育仍然带着浓重的经院教育与师徒式教育的味道。教育毫无创新精神,它给予学生的,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是“白纸黑字的书本”,是“既定的结论和答案”,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和解题的机器。它忽略了思考的过程,泯灭了对成长的渴望。这样的教育,在雅斯贝尔斯和拜读了雅翁巨著的我看来实际上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的。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究竟要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学生能得到什么?大师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雅斯贝尔斯在呼唤着教育本质的回归。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真正的教育应该要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才接近教育的本质。

而我们的教育是怎样的状况啊,和我们一起摸滚跌爬的是密密麻麻的知识体系,是无边无尽的题海,是某一个知识点的反复强调,是某一个解题方法的反复操练。师生共同面对的是设定的考试大纲、课 1

程目标,如同圣经一样神圣的教科书,现成的标准答案,甚至设定好的回答问题的思路框架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一切都是为了当下,为了实用,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为了考试,为了就业。日复一日的知识灌输,每天机械地重复性地操作,使学生逐渐地失去了独特的个性和自主的能力,失去了自由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自由。他们可悲地成了知识的容器和解题的机器。

记得有句话这么说:“当你忘记了你在学校所学到的一切知识之后,留下的便是教育。” 那么我们的教育,在他们淡忘了知识以后可以给学生们留下什么呢?孩子们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接受的学校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究竟又有多大的意义?知识与技能固然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但它应该仅仅是一个工具,不是教育的全部内涵,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只有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是严重缺失、严重畸形的教育啊。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们和教师门其实都成了知识的奴隶,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而且分数与日后优质的物质生活直接挂钩,于是社会、家长以及身陷其中的教师们、学生们都有了为分数奋斗的理由。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什么可以唤醒他们精神的力量?是什么可以滋养他们的灵魂?严重缺失的教育之后我们看见了一片荒芜的精神家园。今天的他们和将来的他们永远是急功近利,实用至上的生活态度,他们永远缺乏对人生对道德对责任的充满哲理的思考。他们躁动不安他们唯利是图他们患得患失,求学时代的情感体验影响了他们一生。

关于“教育是什么”,从孟母三迁到洛克菲勒教子,我们可以举出从古到今成功教育的许多范例。但是雅斯贝尔斯的境界超乎凡人,他的眼里只有两个人,这就是中国的教育先圣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子和苏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给雅斯贝尔斯思考“什么是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框架。

被雅斯贝尔斯推崇的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他们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都使用“善意的争辩”,“自由地思索”,循循善诱,使学生获得“道”,也就是真知。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论辩中,充满了智者的善良与幽默,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对真理不懈探求的动力。孔子和学生们 2

的对话,常常在问:“尔何如?”他给学生思想的自由,而不是给他们权威的标准答案。大师们真挚、谦虚地保持着学生的个性。同时,大师们自始至终地对一切真、善、理性的信念矢志不渝的坚守,也产生了巨大的精神魅力,也不断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甚至深深扎根于后世人的精神家园之中。一代一代的人们在大师们的精神引领下他们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提升我们的品味,完善我们的人格。

大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难道不正是当代教师们,我们这些浮躁而又无奈的教师们,足以重塑精气并不断汲取营养的沃土吗。尽管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周围的世界总是不断地在变化,但我们的教育,应当始终坚持着它的本真啊。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精神的唤醒和灵魂的塑造,教育应当将一代代人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感受文化与真理的魅力,唤醒他们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塑造他们渴望完美的灵魂,并带着这种精神和灵魂的力量走好人生的道路。

第14篇:什么是亲子教育

什么是亲子教育

hzhoude.com2008-7-6 1:02:48

亲子教育是依据“PATP”(ParentsasTeacherandPartner)的教育理念,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认为“父母是幼儿早教中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进而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的活动。它是20世纪末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亲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在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帮助父母形成正确的亲子观,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孩子在体能、智能、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包含健康教育、社会性教育、智能训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亲职教育等等。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亲子活动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活动,而科学的亲子活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2) 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活动 当中。做亲子活动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活动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3) 活动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

智力:观察、想象、思维、记忆、创造、注意

智能:动作能(大运动及手指能力)

应物能(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分析和综合能力)

应人能(生活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言语能(听、理解、语言表达能力)

亲子活动的意义:

(1)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能促进亲子之间的亲情交流。

(2)提供给幼儿良好的合作环境,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3)通过年龄分班和个性化的家庭方案,使得家园互动,有效提高婴幼儿的综合智能。

(4)为亲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教会父母做老师。

1.接运汽球2.传接力棒3.丢飞盘4.(三个圈,先跳两个,后一个人再向前摆一个)5.袋鼠跳(靠孩子自己抱着爸或妈的脖子)

校外实践活动教学组织形式

hzhoude.com2008-7-11 20:41:3

3校外实践活动一般以班为单位,根据不同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各年龄阶段区别,结合实际活动现场,因地制宜、因人而宜,采取以下不同形式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1、实际操作式

如农田学耕、协力野炊、池塘抓鱼、靶场竞技等、折纸、剪纸、插花造型、制作中国结、陶艺、标本制作等;

2、情景模拟式

如飞夺泸定桥、重走长征路等;

3、娱乐体验式

如飞碟竞技、击鼓舞狮、太空城堡等、极速风暴等;

4、参观访问式

如参观客家民俗园、瞻仰英雄纪念碑、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参观博物馆、高科技园、大学城等;

5、分组竞赛式

如环保知识竞赛、健康知识竞赛、国防知识竞赛,拓展训练等;

6、团队合作式

如同步齐行、拔河、平湖竞舟等;

校外实践活动教学组织方法

hzhoude.com2008-7-11 20:31:06

校外实践活动教学组织方法是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知识和知识间关系,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过程,其中贯穿始终的是学生主动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必须根据不同活动、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境教学法。

根据活动内容及主题,在现场创造一定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现场的特定气氛使学生融入其中,再通过理解、参与并在融洽的环境中影响教育学生。

2、亲身体验法。

通过实践活动,采取引导观察现象或对事物的直接评价,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从而认识事物、学得知识,表明自己正确思想观点。

3、鼓励尝试法:

侧重于活动中学生学习和尝试的积极性,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以增强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4、集体教育法。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要求学生为自己的集体争光,体现在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榜样启示法。

在活动中,及时发现或评比出表现出色的学生,并以他们为榜样,鼓励全体同学积极进取、挑战自我、奋发向上的精神。

6、激疑教学法.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在实践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问则疑,疑则思。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潜力和培养内在动机。

校外实践活动教学目的

hzhoude.com2008-7-11 20:24:59

校外实践活动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突出学科之间的联系。所涉及的有关知识通常来自若干学科,并且相互交融地统一在进行活动之中,学习和获取相关知识就自然和谐地结合在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注重参与、体验和感受。教学目的有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

当前学生中不会使用普通工具,不会完成生活中简单的技术性操作,都是经常为人们所批评的现象。实践教育活动中,动手操作可以说是必要环节,无论活动的具体内容怎样,通常都需要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动手操作。

2、探索创新。

安排布置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理出头绪,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探索中发现新问题,敢于质疑,用于创新。

3、团结合作。

实践活动中更多的项目需要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协助才能完成,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

4、组织管理。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由于经常采用小组形式并经常变换分组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可能充当领导者、管理者或被领导者、被管理者的不同角色,这种经历和体验的互换和互补使学生更好领会组织管理的含义,从而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5、受挫折。

为了完成实践活动所规定的任务,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努力地思考和行动,但有时也会失败,让学生在失败与挫折中接受锻炼、接受挑战、变得更加坚强。失败乃成功之母!

校外实践活动的总体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接受生存磨砺,塑造良好个性;学会动手动脑,培养实践能力;开发思维潜能,增强创新意识;体验群体合作,熔炼团队精神”。

泰兴市第一实验幼儿园亲子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主要让家长、孩子“人人参与”游戏的原则, 充分调动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 培养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情感。同时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加强家园协调合作的关系,营造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人员:香焦一

(三)班幼儿、家长、教师

五、活动准备:场地布置、录音机、磁带

六、活动内容:

1、幼儿表演;

2、老师和家长交流及沟通;

3、亲子活动:

游戏一:袋鼠跳(靠幼儿自己搂住父母)

游戏二:小乌龟上幼儿园(爬行)

游戏三:我来摆,你来跳(用三个圈,家长在前跳,幼儿跟在后面跳,后

一个摆向前面,看哪一组先到)

游戏四:我来传,你来运(运球)

游戏五: 教幼儿学会爱护环境,捡拾垃圾(带上垃圾袋)

游戏六:飞碟竟技、同步齐行

4、赞扬活动:大家围坐成圈,大声的对孩子表扬其优点、进步,并做期许,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七、注意事项:

1、孩子的安全由各位家长自行监护;

2、

第15篇:《教育是没有用的》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和很多人一样,一开始我是被书的题目所吸引了——《教育是没有用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天天起早贪黑地辛勤工作,为了能把我们的学生“教育好”而心力交瘁,这些难道都是无用的吗?

教育,毫无疑问是有用的!但为什么会泛起“读书无用论”?我就谈谈我的看法。自1999年教育部开始实行“扩招”以来,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学扩招了本专科生1000万人,而且教育部表示5年内中国大学将再扩招438万人。如此庞大的就业需求社会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消化?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这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否认当年教育部实行扩招的初衷:国民的受教育程度的确能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但是,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民众所受到的教育必须是能够保证质量的,不能单靠提高数量。然而,反观今日,大学唯利是图,办学质量低下,学术腐败,职称官僚化,大学生素质低下,弄虚作假......这样的教育即使提高了入学率,有何用?!

高等教育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的,不可盲目拔高,更何况我们的起点如此之低,良莠不齐。扩招导致了大学唯利是图,大量吸纳不合格分子,教师“思钱不思业”,这些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90%的大学生按照正常标准衡量都是不合格的!有多少在校大学生只是为了得到那一纸文凭???

就业率下降是持“教育无用论”者最有力的借口。你很容易想象,辛辛苦苦耗费四年青春和大量资金换来的只是一张被推来推去

的文凭,游荡社会。换了谁都会对读书产生怀疑!“只有读书才会有出息”,这是多少父母对一颗颗懵懂心灵的教诲,可现在父母的殷切期盼得到的却是失业再失业。回想起当年“宁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的决心,有多少父母的心凉了下来!

感悟一:是教育去适应孩子,还是孩子来适应教育?

就说我们小学,你说我们教育孩子,并没有尊重过孩子们的意见。我们总在以是否听老师的话为标准来评判学生,总认为学生的作业不合我们的要求,总觉得他们上课没认真听讲解„„这种一切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不就是在拿我们自己看来适合的“鞋”往孩子的脚上硬套吗?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确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大班额,人多的得七十多个孩子,可是林格最理想的班级的人数是十五人,这相差的也太大了。

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降低每个老师所负责的学生人数目可以说既简单、又好,因为和其它教育改革方案(例如举办教师测验、推动学校公办民营、或发教育补助券)不同的是,缩小班级规模很少受老师或者家长反对。美国很早都已经将降低班级人数定为教育政策,而且在过去几年中,也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经费在上头。同时,加拿大、澳洲、英国教育界,也都大声疾呼应该缩减班级规模,甚至连日本都不例外,而日本中学生的成绩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然而,实施小班制确实有一个明显的缺点:要花很多钱。因为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多的老师,可能也需要更多的教室、黑板和其它各

种教学设施。相较之下,其它教育改革方案的花费(例如举办教师测验,或提高教师薪水,以吸引优秀人才投入教职),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另一方面,如果小班制确实奏效,将创造出庞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教育水平提高之外,还会带来很多好处,例如,由于国民知识水平提高、身体比较健康,医疗花费和生病的时间都会减少。大家上班的积级性高啦,创造的效益也会高呀。

此外,在小班里,老师也比较能鼓励学生讨论,指定需要书写的作业,同时更仔细的检查学生作业。换句话说,小班制能不能发挥效益,有很大部分要看老师能不能改变教学方式,以充分利用小班制的好处。最后,有些分析家相信,低年级学生在小班中较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出较高的自尊心,而且他们从小班中得到的好处可能可以维持很多年,即使学生后来回到一般的班级上课,都不会改变。感悟二: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并没有其他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化,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家长的强大期望。这些目标,原本应该由孩子去规划,但是现在教育者更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幅图景,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和孩子天性的劫持。

有不少老师是爱孩子的,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第一前提,可是却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企图以自己的个人意愿,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如孩子们喜欢看“快乐男生”“超级女生”“快乐大本营”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对于新闻联播等时政性强的节目则是敬而远之,老师则认为喜欢看这些娱乐节目是浪费时间,不提倡,或是明命禁止。师生间因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个人体验不同,在价值观,审美观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是难免的,可是有部分老师和家长不仅不能以平等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的偶像,还要以打击孩子们的心目中的偶像为第一要务,期望在孩子们心中摧毁一个价值观后,建立起自己想要的价值观。这种做法常常是得不偿失,不但孩子们不接受老师和家长的价值观,还会以对着干为乐。

在这一方面林格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认为这两个层面的尊重,正是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偶像,说明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今后我想要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他的偶像就是他的答案。当然他们因为自身生活经历,社会阅历的局限,在偶像的选择上难免有不妥当的地方,可是这些都是可以引导的。我个人认为,在价值观方面,作为老师可以不赞同孩子们偶像,但是你不能打击他们的价值观,更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们身上,只有尊重了他们的价值观,你的意见才可能

被孩子们接受,这样教育才可能继续。

以上是我读书之后的一点个人体会,有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6篇:艺术教育是春风化雨

艺术教育是春风化雨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咨询企鹅:1324725251

艺术教育运用了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呈现了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这种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审美作为科学认知的点起,把握了事物形式的多样性,从多样化的现象中去寻找事物的因果秩序,审美有助于科学直接认识真理的实在性,把握表式的统一性,因为直理作为因果实在总与一定形式结构秩序相关联。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审美培养和锻炼人们对形式的自由直观、操作和制造能力,审美作为创造形式活动,融入或转化为技艺和技术,构成物质性的自由造形力量,从而实际创造一个审美的物质文化世界。

“音乐美育”思想在 20世纪产生之初就与德育紧密相关。跨入21世纪的中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十分明确地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来,给予美育以应有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完美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把美育与德育互相区别,认为到两者在教育目的上有着不同。因为艺术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而集中,所以另一方面认为音乐美育是辅助德育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德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实施美育,其最根本的形式或主要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其性质与活动都与艺术有关,确切的说,都受制于艺术本性。而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美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2011年新课标中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法,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中“美育”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新课标的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013年12月25日对保定某小学音乐课进行了旁听,让笔者有很多感触,音乐课的课堂曲目是《铃儿响叮铛》。整个音乐教室布置的有浓浓的圣诞节气息,音乐教室很先进,多媒体教学,电子手写黑板,还有电子琴和其他一些简单乐器。音乐老师很灵活的在这一天选择了这首歌曲祝福孩子们圣诞节快乐,给孩子们讲圣诞老人的故事,然后放映《铃儿响叮铛》这首曲目,让孩子们拍手练习节奏,对旋律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音乐老师的上课方式充满趣味性,整堂课的任务被设计成圣诞老人的礼物盒子,让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打开。有和声、节奏、声部三个礼物盒子,第一个被打开的是和声,出现一组和声练习,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大部分,一组唱低音,一组唱高音,强调渐强,渐弱。还涉及到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手势,老师变换很多形式唱这一组和声练习,使本枯燥的练习变得很有意思。第二个被打开的礼物盒子是节奏,出现了一组铃儿响叮铛的主旋律的节奏,先是让孩子们双手打节奏,然后跺脚打节奏,然后换孩子们自己想到的各种声音打节奏,响指、敲桌子、嘴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孩子们充满了兴趣,睁大自己的眼睛大胆的创新,寻找所有能寻找到的声音第三个礼物盒子是声部,出现一段铃儿响叮铛的主旋律,老师依然把孩子们分成两个声部,明显的区分强弱练习,和声练习。紧接着过渡到歌曲,教师画出所有呼吸符号,强调强弱的进行,引导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分声部给歌曲加花,每唱一遍都有不同的效果,前奏让某一个同学敲双响筒,两个八拍以后另一个同学摇铃铛,很形象的模拟圣诞老人驾着车从远处来,让孩子们一边唱一遍舞蹈,围着教室表演圣诞老人来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整个课堂非常灵活,充满了创新、趣味性,教室由浅入深熟练地让孩子们掌握了这首歌曲。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整堂音乐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目标、目的。

新课标修改以后中小学音乐课的开课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音乐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订逐步完善起来, 各种音乐教学器材大量的投入使用, 中小学教育教学法规也逐步的完善起来。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青少年学生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量多的掌握音乐文化知识,文化背景,提高自身素质。青少年也可以学习掌握一门乐器,亲自来表现美,创造美,亲身实践,将音乐美带到生活中去。同时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擅长表现人内心的情感,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在欣赏时培养青少年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动之以情的进行联想,发挥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以此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当然,音乐素质培养是主观与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学生自己要勤于实践,多动脑筋,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并且耐心的教导,另一方面,文艺市场也应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让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茁壮健康成长。

第17篇:审美教育是陶冶情操

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摘要】为了加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推动语文美育的研究,本文选择了这一论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感受,针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语文审美教育中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操和鉴赏美、表达美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审美教学科目,以其独特的语符传达美的“气息”,将认知、审美、德行三者溶于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学生语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

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审美教育具有巨大的认知和伦理教育价值,尤其是在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传统文化失落的大社会背景下,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理性知识的掌握,对提升个人思想品格,促进个性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增强智育、德育学习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审美教学科目,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为媒介传达的学科,而是以其独特的语符传达美的“气息”,将认知、审美、德行三者溶于一体,即语文是智育、美育、德育三育的结合。从语文教育的内部关系来看,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是协作关系。智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德育和美育是贯穿其中的内容,与智育并行。如果语文只进行单纯的智育,那么我们的母语教学将沦为没有任何思想内涵的空壳,丧失其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再次沦为枯燥的讲解。美育使人的道德向善,情操高尚。那么在这同一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是先导,利用学生爱美之心而调动起学习情绪。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审美即自审,主观情感性是审美的特质,人在审美对象面前的情感是自由自在的,一种自我关照,而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时期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主要是从自我的主观情感出发,据个体的思维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呈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千奇百怪”的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因为美学上,任何意义都是作者本意与读者他意的结合,是文本原形理解与读者创造理解的相融。这种允许众说纷纭的包容姿态,是语文审美理念的重要原则。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第一,从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中的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学科更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重视课堂教学生成性打破了传统,不是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上,而更注重书本以外的知识;既能使学生投入高层次的认知加工活动,深入理解文本信息,加快新旧知识的综合和联系,又能促进培养他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1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首先是一种思考过程,而不是一种思考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目标设定要求学生应该在五方面获得发展,最高要求即是发现•创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随着问题解决过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会发生新的变化,他们的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都会得到慢慢发展,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可以使文学作品人文性得到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似乎在这一环节上凸现了它的功效。

第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教材中有关自然美的内容,注意发掘其中的审美因素,认真阅读,细心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审美情趣。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2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庄文中同志指出:“中学语文学科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包括智育的、美育的、德育的目的。”“美育目的: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一定要为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服务,且审美教育要服从于具体教学内容。

(一)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读书方法,训练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在学生读懂、读会、会读的同时,去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注意选择并运用能为审美教育服务的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完成审美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变序阅读、逻辑引读、举一反

三、串讲等都能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都能感到美,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朗读的好坏,将是学生审美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的主要标准。美读激情。叶圣陶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就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体验时写出了如下文字:“常常高声朗读。朗读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读到最后‘唯见碧流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胜概,大有低徊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谈的显然是在欣赏高潮阶段,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感应及其彼此界限的消融,是由朗读的节奏之美达于作品的深层情思,造成全身心的震颤,形成主体对象的感应,自我与世界的交融,物我合

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由此得知,朗读作品时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是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进行审美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第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教材中有关社会美的内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进而在实践活动中享受美、体验美,提高审美能力。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社会美是直接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而心灵美是社会美的具体体现。“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说明对美的追求和审美需要是驱动人格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对美的欣赏有助于唤起人的潜能,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实施审美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注意讲求实效,要认真考虑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还要注意根据课型特点设计教学。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求知、明理、学能与感知美、感受美、分析鉴赏美、接受美的感染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披文入情”,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到“情”贯始终。

第四,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教材中有关艺术美的内容,以人为中心将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审美的把握,通过想象、虚构、变形、夸张等形象思维的途径,

创造体现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以达到使人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心灵的崇高目的。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它存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之中。艺术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强烈、更有普遍意义。因此,它具有现实美所无法替代的审美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我们会责无旁贷的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用艺术美教育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头戏。 结语: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举措。它是依据教材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寓教于乐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贯穿于听说读写全过程的一种美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凭借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是我们全体同人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 曹宝开.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浅谈[EB/OL].http://www.daodoc.com/,2010-06-19.【2】 徐晓鸿.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关键[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年第7期:21-32,

【3】 张友君.浅议语文课审美教育之手段[EB/OL].http://125.74.221.103/jiao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30,2008-6-11

第18篇:什么是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的概述

一、教育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19篇:教育下部是当务之急

教育下部是当务之急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讲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时,特别强调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指出:“面对新时期的艰巨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江总书记把教育干部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寓意深刻,语重心长,令人警惕。

为什么江总书记把教育干部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提出来呢?我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新形势、新问题、新问题所迫。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是史无前列的全新事情,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和演变、共产主义国际运动出现挫折、市场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等,都从多渠道、多方面对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着深刻影响,致使部分干部心理准备不足,甚至缺乏应有的思想敏锐性,把握不住单位建设的方向。要使干部在复杂形势下保持清醒地头脑,站稳政治立场,经受住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另一个是新世纪干部的责任所在。我们这一代干部担负着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目标的重大责任。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贯彻执行的效果。不把干部队伍教育搞好,素质搞强,我们事业的发展就难有保证,新世纪的宏伟蓝图就不能实现。这是事关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坚持本色不变的重大问题。再一个是组织的教育管理不力所致。教育管理干部,提高干部的素质,是党的各级组织的重要职能。然而近年来有的单位过分强调用能人,重经济效益轻教育管理,重业务能力与轻思想素质,导致部分干部政治信念淡化,不讲政治纪律和党性观念,执行政策纪律不严格,甚至贪桩枉法、腐化堕落,已经到了非下功夫解决不可的地步。教育干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和保证,是第一道防线。

应该说,这几年,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冷静地思考一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教育干部的观念有所淡化,认识上有些偏差。一是“放心”论。认为我们党的各级干部,一般都经过了多年的教育培养,而且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经受了锻炼,具有基本的思想觉悟和党性观念,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一般情况下自己会把持住,不会出什么问题,尤其是不会出政治性问题,因而感到教育不教育无所谓。二是“自然成熟”论。认为现代传播媒介发展迅速,而且渠道增多、范围广泛,干部经常参加会议、传阅文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等,自然会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的了解,受到教育,思想政治素质也会随之提高,无须劳神费力去搞教育。三是“物质转化”论。认为现代社会是物质社会,只要物质丰富发展了,条件、待遇改善了,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素质也会强起来,与其把时间花在教育上,还不如让他们多些时间抓抓经济建设,多创造一些财富更实惠。四是“不可救药”论。还有的甚至认为,现在有些干部政治信念淡化、政策纪律观念不强、涉身酒绿灯红场所、痴迷“FLG”、贪占公款公物等,有的甚至到了非采取法律、纪律解决不可的地步,似乎教育对他们已不起作用,干脆不管不问,任其自食其果,等等。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部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教育干部重视不够、抓得不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单位建设的发展,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支部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克服和纠正。

江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这一历史性课题,既是对改革开放20年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精辟提炼,也是对下一步如何抓好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总要求。因此,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各级党组织必须强化教育干部的观念,拿出具体举措,切实把教育干部这件大事抓好。从近年来各单位的实践看,解决好严重的问题,抓好教育干部工作,首先是党委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分工专人负责,尤其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制度,把教育作为党组织的第一责任,纳入党内组织生活之中,从思想政治上关心爱护干部。任何忽视和放松教育干部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其次是要突出重点,抓好领导机关干部的教育,把党员干部管严、管住、管好;重点抓好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江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三讲”、“三严”、“四自”等要求的学习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把干部队伍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回答好、解决好。再次是要改进方法,把教育干部纳入党委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轨道,采取领导带头、制度促动、实际考核等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要处理好教与管的关系,把教与管统一起来,用教育打牢基础,用严格的纪律来巩固

、强化教育效果。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把“严重的问题”解决好,促进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20篇:什么是教育云

教育云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

教育云包括“云计算辅助教学”( Cloud Computing Aisted Instructions,CCAI)和云计算辅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CCBE)多种形式。

云计算辅助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也就是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云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的便利条件。

云计算辅助教育或者称为“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云计算辅助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概念,属于计算机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未来云计算时代的教育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探索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与主流学习理论的支持和融合,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过程的设计与管理等。

云计算叩开学校大门

从Google apps到Windows live,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越来越被人们熟悉,它正在成为一个流行的词语。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预言“90%计算任务都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完成”。最近美国SIMtone公司与北卡罗来纳州的格雷汉姆小学合作开始了学校云计算计划,推出的“通用云计算服务”将为学校600名师生带来虚拟电脑桌面。同样是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与IBM合作推出为大学和中小学服务的名叫“虚拟计算实验室”云计算平台,包括在线使用教育材料、应用软件、计算和储存。随着技术的成熟,云计算正叩开学校大门,为教育提供服务。

什么是云计算

关于云计算,有大约20种专业定义。然而后面的说法却让我们更容易认识它。施密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云计算”就仿佛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我们出门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钞,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Google的工程师谷雪梅则认为,PC时代好比每个人要用电,都得自己购买发电机;而“云计算”时代,每个人不必拥有发电机,直接从大型发电厂买电就好。

“云计算”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简单描述是:原本在一台本地个人电脑或独立的远程服务器中完成的复杂数据处理(比如运行软件),现在由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来协同完成;而这个过程被作为一种服务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我们的桌面;来自全球的任何一个用户只需一部简单的接入设备即可通过互联网在本地获取这种服务,实现低配置设备享受高性能计算服务。

云计算如何进入教育

云计算固有的特点使其比其它新技术更容易进入学校。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了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云计算能把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学校不得不经常购买更新电脑设备。如果使用云计算服务,绝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来完成,只需让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可。在SIMtone公司为学校提供的“通用云计算服务”项目中,学校可选择使用公司提供的桌面型瘦客户端和基于华硕Eee架构的笔记本电脑SNAPbook——这类设备没有操作系统和内部数据处理过程,价格也非常低廉;用户在客户端开启使用各种软件带来的大量计算负荷,以及硬件维护工作则交给云服务提供商。学校师生也可以使用原有的旧电脑,或采用性能一般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接入云服务,享受云计算提供的虚拟桌面带来的乐趣。可见使用这样的云计算服务,学校能极大的节约计算机硬件购买和维护成本。

云计算为学校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服务的一种类型,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就是这种服务。学校接入这类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office系列,云服务已经提供,收费低廉,有的甚至是免费。作为客户端的本地电脑只需运行图形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和firefox浏览器即可享受云服务,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这也极大的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投入的费用。而linux和firefox都是开源软件,可以获取免费使用的许可。一个典型的案例是Google的云计算服务Google apps,它为个人用户免费提供了字处理、电子表格、PPT演示文档制作、网页制作以及电子邮件等应用软件。在一些学校,使用Google apps比在电脑中布置开源的应用软件来得更方便和简单。因此这对开源应用软件也是一个挑战。

云计算能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在病毒猖獗的互联网时代,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越显重要。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专业人员欠缺的学校特别突出。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数据储存在云端。因此无需担心病毒的入侵和硬件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云计算让数据共享更便捷。在SIMtone公司的教育云计算项目中,普通旧电脑通过浏览器访问“WebSNAP”入口接入其“通用云计算服务”平台,而较新的电脑(能运行WinXp或以上)则通过终端虚拟机软件“SoftSNAP”接入云服务。该云服务传递给每位教师和学生一个虚拟的个人电脑桌面。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中,也不管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是手机,接入云端后,都会获取到同一个虚拟桌面,就像使用同一台电脑的系统。因此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继续你的工作,也可以在多种设备见共享你的数据。同时启用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共享机制还能轻松把文档与其他人协作共享。比如使用Google apps,你可以把未完成的写作带回家,也可以与伙伴一起协同完成教学设计文本和演示文档,并同其他教师分享。

采用开源云计算项目,布置校园网中的云计算服务。目前有很多云计算项目是开源的,比如:你想构建类似与Google apps的云平台,可以采用AppDrop或10gen开源云计算项目;如果构建类似Amazon(亚马逊)的云服务,则应选则的开源项目是Eucalyptus。最近,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也宣布其与IBM合作的虚拟计算实验室(VCL)云服务平台代码会免费提供给开源社区。也有一些企业采用开源云计算项目搭建云服务平台,比如目前Google、Yahoo、Amazon、Facebook等提供的云服务都用到了开源项目Hadoop。许多学校都有大量接近淘汰的旧电脑,这类电脑有些只是硬件配置问题无法升级到新的操作系统或安装新的应用软件而被淘汰,硬件本身还支持继续正常。这类电脑除了可以作为客户端接入云计算服务继续使用外,还可以选择使用开源云计算项目在大量的这类电脑上布置学校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当然前提是开源云计算项目的安装设置在未来需要变得更容易。另外在大量使用电脑的大学校园,许多办公室电脑和学生个人经常开着机而无人使用,闲置出巨大的计算资源。因此有专家提出使用开源云计算项目把这些电脑纳入云计算服务中,为高校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科研项目服务。

无处不在的计算

据2007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只有78%的家庭拥有电脑,75%的家庭连接上互联网,而拥有手机的公民高达82%。可见手机的普及程度高于个人电脑。随着手机性能的增强,以及3G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接入云计算服务成为可能。届时,教育界期盼多年的1:1计算将随着手机的普及而实现,并且计算将无处不在。

内容导读:单从个性化桌面功能上看,云教育平台就非常有新意,点击左上角的设置功能栏,桌面的壁纸,颜色和窗口边角弧度,阴影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来设置。

最贴心的是,所有操作都以窗口形式打开,在打开多个窗口时,可以一键自动排列窗口、最小化窗口和关闭窗口,让我感觉像是在操作电脑而不是浏览网页。

不难想象,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必有其过人之处,云教育的网站生成系统,提供了很多精美的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快速生成学校网站、班级网站、个人网站,而独特的页面设置和接口设置,又可以让自己亲手设置出独一无二的网站来。同时,应用中心的所有应用,都可以通过接口输出内容到网站上,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

应用中心里含有丰富的教育应用程序,全面的教学辅助工具和社交系统等,不同身份的用户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想要的应用。

超大的个人存储空间,模拟了普通电脑的操作,非常的简单快捷,平时常用的快捷键,复制、粘贴、删除等一应俱全,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网络硬盘了。

规模庞大的图书馆,提供近百万册图书在线免费阅读。

资源库囊括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的教案,课件,习题等,大量的休闲益智类游戏在娱乐的同时收获知识。

不过,这些并不足以展现出云教育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云教育融合了现今流行的社交系统,拥有相册、博客、社团、投票等功能,只是这个社交系统里的人全是实名制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彰显出了教育领域的专业性。

还有更多应用不再一一例举,可以看出,云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让教育部门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群,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根据权限去完成不同的工作。无论是应用规划还是权限控制,云教育都做到了这一点。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交流一体,亦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体制的一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信息化教育虽然进行的比较快速,但是教育应用系统投入不足,利用率低等问题逐渐暴露,造成了有“路”无“车”的现象,我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应用水平,缩短城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等。怀着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信念,云教育积极的展开了该项目的研发,结合“云计算”与“教育理念”,用顶尖的技术为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开发出最好的教育应用程序。

一些资深教育专家指出,云教育的诞生,给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在教育上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云教育平台上,教育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称,而是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行为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

就全世界来说,云教育是最早投入应用的教育专用云计算平台。云教育的专利已经正式公布,这意味着,我国的信息化行业不再只有跟风和抄袭,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云教育开发了教育应用引擎,让云教育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基于云教育提供的API,全世界的开发人员都可以将他们开发的教育应用程序接入到平台上,供用户选择使用。目前已有海词词典、pixlr图片编辑、google翻译等应用率先接入。

未来,云教育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教育是立国之本.doc》
教育是立国之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