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2022-03-1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选读课第6课《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3、明白每个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作用,都很重要,团结起来力量大。

学情分析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虽然是选读课文,却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三年级的孩子们进入第二学段,要逐步体会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而在平时写作文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加标点,对话时有前引号不写后引号等现象。这一课很实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难点:明白每个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作用,都很重要,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你瞧!(拿出字典)我们和它打声招呼吧!字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只要是它知道的就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字典公公。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字典公公家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金逸铭爷爷写的儿童诗《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好后标出这首儿童诗有几个小节。

2、认读文中词语:吵吵闹闹、标点符号、嗓门、哼、瞪眼睛、拄着拐杖、反驳、深奥、主角、嘲笑、省略号、顶不服气、没完没了、不可开交

3、指名分小节朗读,及时纠正错音。

三、学习课文

1、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能否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说,谁说对了请谁在黑板上写出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标点符号。板书。

这些标点符号在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它们可生气了!全班齐读

1、2小节。

2、自由读文。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1)用横线标出哪些标点符号参与了争吵?(2)用曲线标出它们说的话,思考应该带着什么语气读呢?

自学后同桌之间交流,最后展示。

3、小组合作朗读。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2: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7小节。(温馨提示:小组内快速分好角色,一人也可以担当多个角色,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语气,相信你们会读出感情!)

找一个小组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生合作读。

4、正在它们争得不可开交时,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字典公公说它们都很重要,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

孩子们,谦虚的冒号引号还有破折号没有参与争吵,它们就不重要了吧?谁来说说它们有多重要?

课件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5、我们了解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有不同的作用,我这儿有几道练习题,你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

你怎么能搞恶作剧呢?

爸爸妈妈带我到郑州绿博园玩了一天。

蝴蝶兰花的颜色真多呀!有粉红的、洁白的、紫色的„„ 她对我说:“我们要学会宽容。”

你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这段话不是把标点丢了,就是把标点弄错了,请你仔细找找吧!

课件出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飞出笼子的小鸟跑出教室操场上有的同学玩丢沙包,有的同学玩卡片。我们几个正在比赛跳绳,邵飞扬一口气跳了一百二十个。你真是太厉害啦我不由地说。

四、拓展延伸

1、孩子们当你提笔写作时,可要动动脑筋,帮标点符号把位置找好。你们学了这首儿童诗,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学生写老师巡视,提醒孩子们正确运用书写标点符号,最后找几个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评价引导过程中板书(缺一不可、团结合作)。

2、总结推荐: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知道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才会让我们的作文更美妙。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最后为大家推荐一个书目,里面有非常精彩的儿童诗作品,课后找来看看,相信你们的童年有儿童诗的陪伴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标点

! ?

,、

缺一不可

„„

符号

“ ”

——

团结合作

推荐第2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1、播放标点符号歌

2、交流收获,师从多、样子和作用方面引导。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你们的收获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齐读课题 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翻倒147页,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生字认读:

3、现在老师考考大家了,看看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第一行词语,请你读。第一行:“瞪”字后鼻音读得很到位。第二行:准确、流利、字正腔圆、一字不落。第三行:“主角”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棒,你还知道“角”字的另一个读音吗?角,角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4、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了吗?师板书:主角!?,、„„。

三、研读文本

1、是啊,这些标点都觉得自己是文章的主角,瞧!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有多重要,就在字典公公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吵。看„„听„„他们是怎么争吵的呢?请你自由读一读课文的3到7小节,把标点符号争吵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2、生自读句子

3、交流:

导语:字典公公家里热闹起来了,标点符号们开始争吵啦,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他说?(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A感叹号:小朋友们,你们从感叹号的话里读懂了什么?

1、感叹号说自己的感情最强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呢?

生1:谁也没有我重要!师:是啊感叹号在争吵时也不忘用上自己独有的标点符号。

还从哪里读出来了? 生2: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铜鼓敲啊,老师觉得把他去掉,变成“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他说„„”也行啊?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觉得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看不出感叹号说话时声音响亮了。 是啊,你发现了铜鼓敲这个词语的作用,你真了不起。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把感叹号争吵时的大嗓门比作了铜鼓敲,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在创作小诗时也可以用上这个方法。现在,老师请你再来读感叹号说的话,配上动作,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

请一两生读,再全班齐读。 B小问号:

第二句:从你们响亮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神气的感叹号,可他的话却招来一阵嘲笑,是谁如此大胆?(小问号)小问号怎么说的?你觉得小问号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如何?很生气、很不服气、顶不服气。你从哪个字看出小问号的不服气?哼字、这个字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小问号是在顶不服气地说话?你来读读看。对,读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上脖子一扭的动作。你还从哪里看出小问号的不服气?(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不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你观察得真仔细,小问号说话总不忘用上反问的语气。谁愿意来学着小问号的语气说说话?你读出了小问号的不服气。你加上了动作,不服气的小问号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来一起学着小问号说话。生齐读。

C看到小号问和感叹号展开了争吵,其他标点符号也想来插一脚。小朋友们,请你用上刚才学习感叹号、小问号这两小节的方法。自己挑一个标点符号加上动作表情也来练一练吧!老师请三个同学来读。

3、同学们把标点符号争吵时的语句读得绘声绘色。接下来老师想请5位同学来演一演这个争吵的场面。(请五位同学站上讲台。)其他同学仔细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谁演得最好。好,这场争吵马上就要开始啦!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他的嗓门就像铜鼓敲„„

4、大家争得不可开交之时,字典公公说话了,他说了什么?

5、小朋友,听了字典公公的话,你心里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原来这些标点符号都重要,他们取长补短、缺一不可、团结合作。

四、仿写

1、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总算平息了,可是我又听到了一阵争吵声。听听,在哪里?哎,好像是这里。(老师从讲台旁拿出文具盒,举起来)这里面发出了争吵声,听到了吗?(凑近不同学生耳边)听到了吗?争得不可开交。听到了吗?(生仿佛听到,纷纷点头)这是谁在争吵?我们猜猜。(应该是铅笔盒里面的铅笔、水笔或者是橡皮擦。)

是啊,文具盒奶奶家里也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是各种文具。瞧,铅笔挺了挺腰,橡皮两眼直暴,尺子急得蹦蹦跳,钢笔直把眉毛挑。急性子的铅笔最先发言了,他会怎么说?请两至三人说。听了铅笔的话,其他文具都来反驳了,他们又是怎么说的?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样子,选择两三种文具写一写他们是怎么争吵的。

2、生写,师巡视

3、点评,修改

推荐第3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反思

《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的教学反思

教师:汪玲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是一篇自学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反思。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将毫无生气的标点符号拟人化,赋予了标点符号不同的个性,非常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全文读来朗朗上口,以“标点符号比功劳”为主题展开,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有因其趣味横生,所以很容易让学生记住这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确是标点符号教学极好的一个素材。

在教学当中,我尽量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悟,自己演。在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标点符号争吵的语气时,学生就已经能感受到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在介绍感叹号时,“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又如在介绍省略号时,“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么……哦,不说大家也知道,教学反思《《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反思》。 ’”

更可贵的是,这篇文章除了介绍了这几种常见标点符号的作用,还十分形象地介绍了它们的样子,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的蹦蹦跳。”这也刚好为我们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标点符号提供了一个契机。

但是文中提到的标点符号仅局限于感叹号、问号、逗号、顿号、句号、省略号这几种,而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中段还应让学生掌握“双引号、冒号”的用法,所以我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一个适当的拓展:文中还出现了什么标点符号?请教一下字典公公,看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想想一下,如果“冒号”和“双引号”也在场,它俩会怎么说?

真可谓是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是查字典,又是交流“它们可能会怎么说?”,这一刻老师仿佛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点燃了,而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标点符号的这个大家庭之中,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最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从而将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也将这些“标点符号精灵们”活生生地印在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但我觉得仅是“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里”还是不够的,于是我又通过三个趣味横生的练习题,让这些“小精灵们”再次复活,并且发挥它们的作用。

整堂课气氛活跃,效果也令人满意。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的兴致依然高涨。我知道一节好的标点符号教学就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标点符号活起来,让每个孩子仿佛置身于标点符号的大家庭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他们的感受就会更真切,记忆也就会更深刻,更持久。

推荐第4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Zidian

一、谈话导入新课

刚才看到同学们猜谜语猜得津津有味,老师也有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都知道啊,那一起说。(师板书:字典)“字典”的“典”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走进字典公公家,去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师板书:补充课题)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位小播音员!)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全文。

1、检查读课文情况。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去读了这首诗。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教师指一学生)请你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另外的几个小节,待会儿谁听得最认真,我就会拍拍你的肩膀,就请你读下一小节,好吗?开始吧!

〈指名分段朗读〉

◆1 哦,听了这些同学的朗读,你有话说!(学生说:我想对同学提个醒:)

你听得可真仔细。另外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总结:是的,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看仔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出色,不但没出错,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3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地去读了这首诗,你看,一个同学都没有出错,而且个个都很流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让我们一起把书上这句话念一下。

2、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几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同桌两人合作再读读课文,如果发现同桌有错误,要及时帮他改正。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等〉

三、学习

1、2小节

(一)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读了课文,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一起说:标点符号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字典公公家里的确很吵!

能读得再吵一些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

过渡:“是啊,你看,[出示插图]标点符号们吵得多热闹啊!(指图)它们有的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有的把嗓门提得高高的。诗歌的哪一小节

(二)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第2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中哪一种标点写得最有趣?为什么?

(1)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2)指名说。(△别着急了,请你想好了,再说一遍。)

小结:诗人根据每种标点不同的外形特点,写出了他们争吵时不同的样子。

(3)仿写句子。

参加争吵的标点符号还有很多呢。你能仔细观察图上各种标点的动作和表情,也用一句话来说说别的标点符号争吵时的样子吗?

反馈交流。

(△你的反映可真快,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思考的结果。

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能说出这么有趣的句子,老师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越说越好了,简直就是一位小诗人,也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你也是个了不起的小诗人,我想和你握握手。)

小结:你看,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在我们班竟然还藏着这么多小诗人。

(4)齐读第2小节。下面让我们把站着的这几位同学说的句子接在第二小节诗歌的后面,把这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你第一,你第二……准备好了吗?

有了这几位小诗人的加入,我们这一小节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了。

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人才,我想请他上来读一遍。(请这位同学上台)同学们看看他特别在什么地方?

说得可真好!想不想像他这样来试试?

三、学习3—7小节

(一)那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到底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待会儿把思考得结果告诉大家。

1、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些标点符号为什么事吵得这么热闹?

2、那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二)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想)[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学生可能会纷纷举手)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最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1、要当好配音员,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把他说的话读得有感情)

那这些标点都说了些什么话,到什么地方去找?(书上)请同学们在3—7小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

2、配音时该说什么话现在已经清楚了,那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配音,怎样才能把音配好呢?(最好学生接)把这些句子读得有感情。好,下面就请请同学们自己先试试,如果觉得哪种标点符号的配音有难度,待会儿你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写了标点符号吵架时的样子?”(第二小节) 学生自由读

3、你觉得哪种标点的音配起来有难度?

★句号

A、要把句号的话读好,老师教你们一招:你不妨先读一读每小节中第一行和第二行诗句,因为这两行诗句是读好标点符号们说的话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往往会告诉你读好下面这些话的秘诀。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读读句号说话前的提示语,看看你能从这两行诗句中读出些什么朗读秘诀(可以拿起笔在书上做一做记号)。

*(总结报告)句号的水平很高。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水平高的样子呢?请大家一边想一边试着读一读(板书:想)

谁来试试。

这句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师: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听到表扬我很高兴,不过谁能告诉我好在哪儿?我心里没底。

生:

师:老师读出了怎样的语气?(板书:语气)

是的,在朗读的时候适当地加一些动作和表情,更有利于我们把句子读好。(板书:动作表情

师:那么想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的举手,想超过老师的举手。

好样的,朝着自己的目标练吧!

谁来试试?谁能比读得更好!

我觉得你已经有专业配音演员的水平了,待会儿动画片中句号这个角色就由你来配音。

过渡:别着急,还有很多标点符号需要配音演员呢。

4、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另外几种标点符号中选择你最想配音的标点,根据刚才的方法(指板书)先——读读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能告诉你一些什么朗读秘诀;再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可以加写什么动作、表情;最后自己读一读,练一练。好好准备吧!争取当上配音演员。

学生各自准备

5、挑选7人试配音

都准备好了吗?下面老师要挑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给动画片配音

各位同学,下面请欣赏动画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配音:解说:

怎么样?(掌声)真是太棒了,我看如果让专业的配音演员来给这部动画片配音,说不定还没那么好的效果呢!谢谢你们!

五、学习第8小节

标点符号们就这样一直争吵着,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作为长辈的字典公公站出来了,它说:“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1)谁来当当字典公公。

(2)你同意字典公公的话吗?为什么?(引出标点的作用)

(3)让我们再来读读字典公公的话。

六、学习第9小节。

字典公公毕竟是长辈,它的话大家不敢不听,争吵总算停了下来。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

请同学们把这则儿童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

指名说(随机板书:团结合作看到别人的优点)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团结合作,即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边说边板书:画感叹号)

推荐第5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最新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朱老师今天很高兴,因为又和我的小朋友们见面了,大家欢迎不欢迎?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伸出你的手,留下最能干的那只,现在由它为我们做一件事──为我们今天的相逢鼓掌!(学生为难)

师: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吧?朱老师给大家出难题了吧?是呀,怎么办呢?想一想,办法总会有的。除了请出它的长期合作伙伴之外,还可以……(师以自己的右手去击一位学生之手)两个同学配合一下试试!

师:多么热烈的掌声啊!

同学们,许多事情看上去很简单,比如系红领巾啊,洗手啊,可是要让一只手去做,简单的事也变难了;许多事情我们自己就能做好,可有的事儿还必须大家一起来完成。

在字典公公的家里,有几位小成员,它们明明是天天在一起做事,却人人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功劳,因而就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争吵。

二、朗读感悟,掌握标点用法,体验思想感情:

1.147页。自由读,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的,争个不休的都有谁?把它们找出来,在书上做个记号。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事儿在争吵啊?

明确:原来是都想当家庭的主角,坐上第一把交椅呀!

2.既然是争个不休也没有结果,那咱们给他们评评理吧。要是能再现一下那个情景多好呀!分角色表演读,带上表情动作,用适当的语气,边读边适当地演一演。听的同学思考:几位争吵者所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3.读悟3-7小节

⑴(对戴感叹号头饰的孩子说)刚才,是你感叹号最沉不住气,先发言,声音像敲鼓一样响亮有力。(对全体说)那他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师生对读第3节

讨论明确:前半句有道理,它确实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当句子后面出现了他的身影的时候,这个句子就带着强烈的感情。比如: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太大了!

你这样说话可不好!

但后半句就不对了,如果全文每句话都用感叹号,是什么情况、。(那就要把读的人累死,把听的人笑死啦。)大家试试:

天黑了!圆盘似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大家累了一天!安然地进入了梦乡!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字典公公家里的标点却争吵了起来!

首先上场的是感叹号!他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嗓门大得就像铜鼓敲!句子里我最重要!假如没了我!作者也不能发自内心地把感情表达出来!所以!我比你们都重要!

怪不得他的话招来一阵嘲笑呢。我要对感叹号说──(任意指定学生)哪种标点符号都很重要。改标点。

⑵感叹号说的又不全在理,所以他的话就站不住脚,大家都开始嘲笑他.其中最不服气的是谁呀?你呀,小问号!!(指戴问号头饰的学生。)对全体:咱们好好听听它说的在不在理。师读第4节前二句,指定的“小问号同学”读后二句。

生讨论,明确:它确实能提出问题,引人思考,但他撇着嘴从鼻子里哼出来的那一声太让人不舒服了,他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事实上,它确实功劳不小,用处很大哪!有个故事能说明这一点:

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紀的大作家,当他写完《悲慘世界》后,把稿子寄给了出版商。过了很长的时间,雨果仍不见他的书出版,便给出版商写了一封信,內容是﹕“?出版商见信后马上回信,內容是﹕“﹗”不久,这本书就出版发行了。这两封由标点符号写成的信,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你能读懂吗?

幻灯揭示含义。

看来问号是有长处,可他却反问别人,一个劲强调自己的作用,太轻视别人了吧?要是它换种语气──“要是没有我来发问,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啦!”那我就喜欢他啦。

⑶小逗号和小顿号姐妹俩,你别以为它们小就肯吃亏,瞧,她俩手拉手来了,这两位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指两位戴逗号顿号的头饰的同学,)第5节师读前两句,二生接读后两

问:他们说的在不在理?

话是在理,他们在文中形成一个个应有的小停顿,这些停顿,让读的人喘喘气,让听的人来得及思考,文章里,他俩表示小停顿,还有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表示较大的停顿。没有它们,会怎样呢?举例:

小问号和感叹号争个不休正当它们扭成一团的时候小逗号和顿号也手拉着手来了它们说文章里要是没有它们的话文章就像一根长长的面条感叹号不服气,朝他俩吹胡子瞪眼后来小逗号从口袋里拿出一篇文章让感叹号来念感叹号一看只见文章的结尾才有自己的踪影其他什么标点符号也没有感叹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读了起来刚读了一半感叹号就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再也读不下去了。

逗号和顿号虽然在文章中作用很重要,可它们还是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也像它们一样不可缺少。要是他们再多说一句:“我们知道,大家的作用都很重要”就好了。尝试给上面的文段加标点。

⑷学问最深,说起话来总是语重心长的省略号,它会怎样为自己表白呢?二生分角色读第6节。

它话说一半,故作深沉。卖弄自己能够不言自明,能够代替很多内容。这一点确实无人能替,无人能比。例如:他那人……不说你也知道。

在北京,我参观过不少名胜古迹:长城、故宫、**……

⑸按上面的方法,自己研读第7节

句号表示一个意思说完,一句话终结。“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太大言不惭、自以为是了。

4.句号说的显然不对,那么谁能告诉他们,谁才是真正的主角呢?我要对标点符号说──

生发言。明确:不要为了抬高自己,而去贬低别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轻视别人。团结起来力量大。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人心齐,泰山移。一人难唱一台戏。

师建议:字典公公看到了他们争吵的全过程,发现了它们的错误,他老人家怎么说的呢?齐读第8节。

三、拓展延伸

争吵平息了,标点符号们都陷入了沉思。之后呀,字典公公家里就再也没有争吵啦,可字典公公家里每天还是热热闹闹的。那是他们的欢声笑语啊!

字典公公家里的欢笑

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一片欢笑),

吵(笑)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

看他们的眼睛瞪得多大(眯成细缝),

听他们的嗓门提得多高(嗓音铜铃般美妙)。

感叹号拄着拐杖(乐得直不起腰),

小问号张大耳朵(生怕听不着),

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这儿蹦一蹦,那儿跳一跳)

…………

字典公公点头微笑,

拇指翘起举得比头顶还高:

你们说得真好,

说得真好!

滴水汇成了大江,

碎石堆成了海岛。

十指需要配合,

双手相互依靠。

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

都很重要!”

小朋友,当你提笔写作的时候,

标点一家就要来敲门报到。

你可要动动脑筋,

帮它们把位置找好!

四、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续写故事或把课文改写成故事。

推荐第6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1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一、预热准备

1、眼睛平视前方,尽量向四周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门、窗、周围的同学等)

2、请你跟着老师小棍的运动方向做眼球运动 (分为顺时针、逆时针,速度由慢逐渐变快)

3、舒尔特表格游戏

(1)老师任意报一数字,学生立刻指出。

(2)视线集中在表格中心,静心看表格,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师统一开始,每人自己计时,看谁又快又准)

二、几种速度方法训练

1、组读法训练。

师指导:视线停留在整组字的中间部分,一行字为一个整体,眼停看到整行文字。

2、闪视阅读训练。

三、学习速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1、快速默读课文。

(1)师指导:在安静状态下,运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默读,避免唇读及用手指读等多余动作;

(2)读后择优汇报速读技巧。

(如不回视、头部不摆动、思想要集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跳过去继续阅读,运用猜读法)

2、快速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标点符号。先讨论方法:按自然段找每段开头的路标(关键词,既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每段后面的文字可以不看。

3、略读法。

(1)方法:开头两段知大意,最后一段为总结,文章中间抓关键。 (2)师引导学生学习找第三自然段关键词(感叹号、感情最强烈),其余段落由学生练习。

(3)计时速读。

(4)检查学习反馈情况。 a.短文主要讲什么? b.判断:

小逗号、小问号作总结报告。 小问号引起读者思考。 句号学问最深。 省略号把句子隔开。 感叹号感情最强烈。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总结(备注) 大街上,各种快餐、电脑速成班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人们对高速的青睐已达到渴求的程度,而这一要求更体现在语文阅读中。

速读是生理潜能与速读技巧两者的水乳交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预热准备环节是充分提高眼球运动速度的过程,使之能够快速灵活运动,同时扩大其有效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两种速读方法的训练,真正向学生开启了通往速读之路的大门。快节奏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了掌握速读方法后的乐趣及益处,遵循者点——线——面的训练原则,我又将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作为快速阅读的“练兵场”,使学生明白快速默读的最佳环境及技巧,并采用老师先指导理论方法、学生实践,再由生中优胜者总结速读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明确的方向中行走,不至于事倍功半,然后又鼓励学生自己在学习途中寻找发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每段结构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速读。

当然,本节课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对速读方法的指导还不够深入浅出,有部分学生还未真正领悟到速读的奥妙之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者,亦是学者,指导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聚沙成塔。

应该说,这节课起了导航作用,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速读天地,愿孩子们能在这片天地中群芳吐艳,竟相开放。

推荐第7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2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刚才看到同学们猜谜语猜得津津有味,老师也有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都知道啊,那一起说。(师板书:字典)“字典”的“典”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走进字典公公家,去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师板书:补充课题)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位小播音员!)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全文。

1、检查读课文情况。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去读了这首诗。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教师指一学生)请你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另外的几个小节,待会儿谁听得最认真,我就会拍拍你的肩膀,就请你读下一小节,好吗?开始吧!

〈指名分段朗读〉

◆1哦,听了这些同学的朗读,你有话说!(学生说:我想对同学提个醒:) 你听得可真仔细。另外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总结:是的,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看仔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出色,不但没出错,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3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地去读了这首诗,你看,一个同学都没有出错,而且个个都很流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让我们一起把书上这句话念一下。

2、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几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同桌两人合作再读读课文,如果发现同桌有错误,要及时帮他改正。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等〉

三、学习

1、2小节

(一)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读了课文,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一起说:标点符号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字典公公家里的确很吵! 能读得再吵一些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 过渡:“是啊,你看,[出示插图]标点符号们吵得多热闹啊!(指图)它们有的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有的把嗓门提得高高的。诗歌的哪一小节写了标点符号吵架时的样子?”(第二小节)

(二)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第2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中哪一种标点写得最有趣?为什么?

(1)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2)指名说。(△别着急了,请你想好了,再说一遍。)

小结:诗人根据每种标点不同的外形特点,写出了他们争吵时不同的样子。 (3)仿写句子。

参加争吵的标点符号还有很多呢。你能仔细观察图上各种标点的动作和表情,也用一句话来说说别的标点符号争吵时的样子吗?

反馈交流。

(△你的反映可真快,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思考的结果。

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能说出这么有趣的句子,老师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越说越好了,简直就是一位小诗人,也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你也是个了不起的小诗人,我想和你握握手。)

小结:你看,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在我们班竟然还藏着这么多小诗人。

(4)齐读第2小节。下面让我们把站着的这几位同学说的句子接在第二小节诗歌的后面,把这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你第一,你第二„„准备好了吗?

有了这几位小诗人的加入,我们这一小节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了。 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人才,我想请他上来读一遍。(请这位同学上台)同学们看看他特别在什么地方?

说得可真好!想不想像他这样来试试?

三、学习3—7小节

(一)那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到底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待会儿把思考得结果告诉大家。

1、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些标点符号为什么事吵得这么热闹?

2、那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二)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想)[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学生可能会纷纷举手)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最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1、要当好配音员,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把他说的话读得有感情) 那这些标点都说了些什么话,到什么地方去找?(书上)请同学们在3—7小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

2、配音时该说什么话现在已经清楚了,那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配音,怎样才能把音配好呢?(最好学生接)把这些句子读得有感情。好,下面就请请同学们自己先试试,如果觉得哪种标点符号的配音有难度,待会儿你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读

3、你觉得哪种标点的音配起来有难度? ★句号

A、要把句号的话读好,老师教你们一招:你不妨先读一读每小节中第一行和第二行诗句,因为这两行诗句是读好标点符号们说的话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往往会告诉你读好下面这些话的秘诀。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读读句号说话前的提示语,看看你能从这两行诗句中读出些什么朗读秘诀(可以拿起笔在书上做一做记号)。

*(总结报告)句号的水平很高。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水平高的样子呢?请大家一边想一边试着读一读(板书:想)

谁来试试。

这句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师: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听到表扬我很高兴,不过谁能告诉我好在哪儿?我心里没底。 生:

师:老师读出了怎样的语气?(板书:语气)

是的,在朗读的时候适当地加一些动作和表情,更有利于我们把句子读好。(板书:动作表情

师:那么想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的举手,想超过老师的举手。 好样的,朝着自己的目标练吧! 谁来试试?谁能比读得更好!

我觉得你已经有专业配音演员的水平了,待会儿动画片中句号这个角色就由你来配音。

过渡:别着急,还有很多标点符号需要配音演员呢。

4、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另外几种标点符号中选择你最想配音的标点,根据刚才的方法(指板书)先——读读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能告诉你一些什么朗读秘诀;再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可以加写什么动作、表情;最后自己读一读,练一练。好好准备吧!争取当上配音演员。

学生各自准备

5、挑选7人试配音

都准备好了吗?下面老师要挑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给动画片配音

各位同学,下面请欣赏动画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配音:解说:

怎么样?(掌声)真是太棒了,我看如果让专业的配音演员来给这部动画片配音,说不定还没那么好的效果呢!谢谢你们!

五、学习第8小节

标点符号们就这样一直争吵着,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作为长辈的字典公公站出来了,它说:“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

(1)谁来当当字典公公。 (2)你同意字典公公的话吗?为什么?(引出标点的作用) (3)让我们再来读读字典公公的话。

六、学习第9小节。

字典公公毕竟是长辈,它的话大家不敢不听,争吵总算停了下来。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 请同学们把这则儿童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

指名说(随机板书:团结合作看到别人的优点)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团结合作,即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边说边板书:画感叹号)

推荐第8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DOC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 (选读课文)

一、预热准备

1、眼睛平视前方,尽量向四周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门、窗、周围的同学等)

2、请你跟着老师小棍的运动方向做眼球运动

(分为顺时针、逆时针,速度由慢逐渐变快)

3、舒尔特表格游戏

(1)

老师任意报一数字,学生立刻指出。

(2)

视线集中在表格中心,静心看表格,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师统一开始,每人自己计时,看谁又快又准)

二、几种速度方法训练。

1、组读法训练。

师指导:视线停留在整组字的中间部分,一行字为一个整体,眼停看到整行文字。

2、闪视阅读训练。

三、学习速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1、快速默读课文。

(1)

师指导:在安静状态下,运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默读,避免唇读及用手指读等多余动作;

(2)

读后择优汇报速读技巧。

(如不回视、头部不摆动、思想要集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跳过去继续阅读,运用猜读法)

2、快速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标点符号。 先讨论方法:按自然段找每段开头的路标(关键词,既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每段后面的文字可以不看。

3、略读法。

(1)

方法:开头两段知大意,最后一段为总结,文章中间抓关键。

(2)

师引导学生学习找第三自然段关键词(感叹号、感情最强烈),其余段落由学生练习。

(3)

计时速读。

(4)

检查学习反馈情况。

a.

短文主要讲什么?

b.

判断:

小逗号、小问号作总结报告。

´)

小问号引起读者思考。

( Ö )

句号学问最深。

( ´ )

省略号把句子隔开。

( ´ )

感叹号感情最强烈。

( Ö )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总结(备注)

大街上,各种快餐、电脑速成班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人们对高速的青睐已达到渴求的程度,而这一要求更体现在语文阅读中。

速读是生理潜能与速读技巧两者的水乳交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预热准备环节是充分提高眼球运动速度的过程,使之能够快速灵活运动,同时扩大其有效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两种速读方法的训练,真正向学生开启了通往速读之路的大门。快节奏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了掌握速读方法后的乐趣及益处,遵循者点——线——面的训练原则,我又将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作为快速阅读的“练兵场”,使学生明白快速默读的最佳环境及技巧,并采用老师先指导理论方法、学生实践,再由生中优胜者总结速读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明确的方向中行走,不至于事倍功半,然后又鼓励学生自己在学习途中寻找发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每段结构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速读。

当然,本节课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对速读方法的指导还不够深入浅出,有部分学生还未真正领悟到速读的奥妙之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者,亦是学者,指导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聚沙成塔。

应该说,这节课起了导航作用,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速读天地,愿孩子们能在这片天地中群芳吐艳,竟相开放。

教学目标:1.教学生学会速读的几种方法.2.通过学文,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标点符号的不同用处,理解标点符在文章中的重要性.3.能用不同的标点符号练习说话和写话.

推荐第9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好2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3、明白每个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用途,都很重要,团结力量大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内容,知道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用途,都很重要,团结力量大。

一、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都知道啊,那一起说。(师板书:字典)“字典”的“典”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走进字典公公家,去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师板书:补充课题)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位小播音员!)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读了这首诗,听范读,纠正字音。并看本课有几小节。 2.检查读课文情况。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去读了这首诗。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教师指各小队)请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另外的几个小节,待会儿那队听得最认真,我就会拍拍你的肩膀,就请你读下一小节,好吗?开始吧!

(1)、开火车读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几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同桌两人合作再读读课文,如果发现同桌有错误,要及时帮他改正。1)〈指名分段朗读〉

◆1哦,听了这些同学的朗读,你有话说!(学生说:我想对同学提个醒:)

你听得可真仔细。另外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总结:是的,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看仔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出色,不但没出错,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3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地去读了这首诗,你看,一个同学都没有出错,而且个个都很流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让我们一起把书上这句话念一下。 (2).指名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等〉 为什么?

小结:诗人根据每种标点不同的外形特点,读出他们争吵时不同的样子。

三、精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分成小组,完成练习。邮递员叔叔邮来信片,需要我们来帮助他,我们能不能完成?

一、给加点字注音。

瞪眼睛

拄着拐杖

嘲笑 反驳

哼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说话做事会让你有道理。

2、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3、形容没法解开或无法摆脱。

三、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1、想一想有谁参与了争吵?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标出来。

2、他们争吵的样子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内容。

3、标点符号们在争吵什么?谁的作用最大?请用一句话概括。

4、小朋友们,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一)学生反馈 师板书:

感情最强烈

(响亮)

引起思考

(嘲笑)

,、

把句子隔开

(反驳)

……

学问深,讲话深奥

水平高,做总结报告

(二).同学们,通过这些标点符号的争吵你们知道标点符号怎么用了吗? (引出标点的作用)(出示课件)

过渡:同学们,因为缺少了他们的存在,所以这段话就不完整了,在我们的文章里,这些不起眼的标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遗漏他们哦!

那么我们一起来结合课文和刚刚的小练习你们觉得这些标点符号谁重要? 师:是呀,你们的观点和字典公公一样,每一个标点都非常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了。

四、我会演

过渡:诗歌学到这儿真是太有趣了,同学们说这些句子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他们争吵的样子,很生动形象,那么你们能不能把他们的争吵表演出来呢?我们可以结合他们说话的动作语气来演演。

标点 符号

团结力量大

小结: 字典公公毕竟是长辈,它的话大家不敢不听,争吵总算停了下来。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 是呀,读完这首诗,你们心里想的啥?从这首诗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呢? 指名说

(板书:团结力量大)

四、拓展延伸

掌握运用

听了字典公公的话,看了你们的表演,标点符号手拉手唱起了美妙的歌,出示标点符号歌,生起读。

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团结合作,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五.仿照本课,写一首小诗《文具盒里的争吵》。

六、板书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感情最强烈

引起思考

,、

把句子隔开

……

学问深,讲话深奥

水平高,做总结报告 标点符号

团结力量大

推荐第10篇:书包公公家里的争吵

书包公公家里的争吵

一天, 书包公公家里吵吵闹闹的。文具盒说:“看看你们真没用啊,整天就知道睡懒觉,瞧瞧我,主人天天都拿出我肚子里的东西来用呢!”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书的不满,他们说道:“哼!要是没有我们,主人该怎么读书呢?”本子也一起反驳文具盒吼道:“要是没有我们,主人的字该往哪儿写呢?”正当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时,书包公公把意见发表:“孩子们,你们都很有用,少一个,主人都没法把书读好。”

听了书包公公的话,他们的脸都红了。

第11篇:文具盒家里的争吵

文具盒家里的争吵

一天,小明的文具盒里热闹极了。铅笔说:“你们真没用,只知道睡觉,你看我多了不起,主人每天都用我写出漂亮的字,考试、做作业都离不开我。”

铅笔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橡皮擦:“哼,你有什么了不起,主人写错了字看你怎么办?还不得我来帮你的忙。”卷笔刀说话头头是道:“要说功劳我最大,每天夜里,我都要帮铅笔脱衣服,脱了外衣脱内衣,把他脱成尖尖的笔芯才算合格。要是没有我,他现在还呆在黑黑的木棍里呢!”

尺子一蹦三尺高,提高嗓门大声喊:“你们都别吵,我才是主人的好帮手,主人要画出漂亮的图案都得我来帮忙。”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文具盒公公把意见发表:“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小明都没办法把书读好。关键是你们要和睦相处,团结合作。“

听了文具盒公公的话,大家都笑了。

第12篇:低年级读写练习字典公公家的争吵

小学低年级读写训练

标点符号的认识和使用

zì diǎn ɡōnɡ ɡonɡ jiɑ lǐ de zhēnɡ chǎo

字典公公家 里 的争吵

zì diǎn ɡōnɡ ɡonɡ jiɑlǐ chǎo chǎo nào nàochǎo ɡâ bù tínɡ de shì biāo diǎn fúhào 字 典公公家里 吵吵闹 闹 ,吵个 不 停的 是标点符 号 。 kàn tā men de yǎn jinɡ dânɡ dã duō dàtīnɡ tā men de sǎnɡ mãn tí dã duō ɡāo看 它 们 的 眼睛瞪 得 多 大,听它 们 的 嗓门 提 得 多高 。 tā men dōu juã dezì jǐ zài wãn zhānɡ lǐ zuì zhînɡ yào

它 们都 觉 得 自 己 在文章里 最重要。

shǒu xiān fā yán de shì ɡǎn tàn hàotāde sǎnɡ mãn jiù xiànɡ tïnɡ ɡǔ qiāo

首先发 言 的 是 感叹 号 ,它 的 嗓门就像铜鼓 敲 :

huǒ bàn men wǒ de ɡǎn qínɡ zuì qiánɡ liâ wãn zhānɡ lǐ shuí yě mãi yǒu wǒ zhînɡ yào“伙伴 们,我 的 感情最强烈,文章里 谁 也 没 有 我重要 !” ɡǎn tàn hào de huà zhāo lái yí zhân cháo xiào dǐnɡ bù fú qì de shì xiǎo wân hào

感叹 号 的 话招来 一阵嘲笑, 顶 不 服 气 的 是 小问号 :hēnɡyào shì mãi yǒu wǒ lái fā wânzěn me nãnɡ yǐn qǐ dú zhě de sī kǎo

“ 哼,要是 没有 我 来 发 问,怎么 能引 起 读 者 的 思 考 ? ” xiǎo dîu hào shuō huà tïu tïu shì dàotā hã dùn hàoyì qǐ fǎn bï xiǎo wân hào

小逗 号说话 头头 是道,它 和 顿号 一 起 反 驳 小问号: yào shì wǒ men bù bǎjù ziɡã kāi wãn zhānɡ jiù huì xiànɡ yì ɡēn chánɡ miàn tiáo“要 是 我 们 不 把 句 子 隔 开,文章就 会像一 根长面条。” xuã wen shēn de yào suàn shěnɡ luâ hàotā de huà zǒnɡ shì nà me shēn ào

学问深 的 要算省略号,它 的 话总 是 那 么 深奥:

yào jiǎnɡ wǒ de zuî yînɡ me … …îbù shuō dà jiā yě zhī dào

“ 要讲我 的 作用 么 … … 哦 ,不 说大 家 也 知 道 。”

shuǐ pínɡ ɡāo de yào shù jù hàotā zǒnɡ ài liú zài hîu miɑn zuî zǒnɡ jiã bào ɡào水平高 的 要数 句 号,它 总爱 留 在后面作总结 报 告: zhī yǒu wǒ cái shì wãn zhānɡ de zhǔ juã mãi yǒu wǒhuà jiù shuō de mãi wán mãi le“只 有我 才 是文章的 主 角,没 有 我,话就说 得 没完没 了。” dà jiā zhēnɡ de bù kě kāi jiāozì diǎn ɡōnɡ ɡonɡ bǎyì jiàn fā biǎo

大 家争得 不 可 开 交, 字 典公公把 意见 发 表 :

hái zi mennǐ men dōu hěn zhînɡ yào dàn zhī yǒu hù xiānɡ bānɡ zhùyì qǐ hã

“孩 子 们, 你 们 都很 重要,但只 有 互 相帮助,一 起 合 zuîcái nãnɡ rànɡ wãn zhānɡ biàn deɡânɡ hǎo

作, 才 能让文章变得更好。”

【思考】

1、谁在 字典公公家里 争吵 ?答:。

tāmen wâi shãn me zhēnɡ chǎoshuí zài zì diǎn ɡōnɡ ɡonɡ jiɑ lǐ zhēnɡ chǎodá

2、它 们为什 么争吵 ?

答:。

小学低年级读写训练

wãn zhānɡ lǐ xiě le nǎ xiē biāo diǎn fú hàoqǐnɡ zhǔn quâ xiě chūtā de yànɡ zi

3、文章里 写 了 哪 些标点 符 号, 请准确 写出它 的 样子hã mínɡ chēnɡ

和 名称 。shì zhe bǎ biāo diǎn fú hào sînɡ dào tā de jiā lǐ

4、试 着 把标点符 号送到 它 的 家 里。

(1)小 白 兔 吃 胡 萝 卜时三 瓣 嘴 一动 一动 的真 有 趣

(2)我是一个文具盒穿着一身天蓝色的连衣裙裙子上有可爱的小熊

(3)每天早上我们来到学校都会跟老师打招呼说早上好(4)你最喜欢什么花它在什么时候盛开

(5)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尺子削笔刀红笔还有一支活动笔(6)我家的阳台上养了很多植物含羞草仙人掌兰花它们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7)妈妈说这个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好不好

(8)下雨啦下雨啦豆大的雨点从黑压压的乌云中落下来好像是老天在伤心地哇哇大哭

(9)昨天奶奶买回来一个大西瓜西瓜的形状圆圆的皮是墨绿色的 奶奶把西瓜切开分给我们吃瓜肉又红又甜好吃极了(10)今天我认识了很多标点符号朋友有顿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它们都是写好文章的好帮手

第13篇:《争吵》

《争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2、领悟父亲的话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2、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3、读题。

二、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同学们上节课的字词掌握情况,谁想来挑战下?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提前识字

3..过渡引入:上节课初读课文时,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这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回忆,文中的两位两伙子分别是谁?为什么而

争吵?(指名回答,师板书)

4、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5、我弄脏他的本子又是为什么呢?(嫉妒)

6、理解“嫉妒”:心理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7、通过这小片段的争吵,你从文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我:嫉妒心强,克莱谛:宽厚待人。

三、学习课文5~8段。

过渡:你们觉得“我”一无是处吗?(不是,起码懂得后悔,懂得知错)

1、请你们与小组同学一起接着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用△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词。① 不安(板书) ② 后悔(板书)

2、我为什么而感到不安和后悔呢? ①没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板书)

③ 我知道不该那样做,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④ 师生合作引读句子:我还想起(那时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后事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⑤ 孩子们,我感到内疚至极。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句子(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多好啊!) ⑥ 我突然记起父亲的教诲:(指名)应该知错认错 师:可为了顾及面子我又开不了口,心里非常矛盾···

⑦ 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理解“瞟”( 斜着眼睛偷偷的看)

⑧ 想想克莱谛这时有什么感受(板书:悲哀)假如你是克莱蒂,你为什么事而感到悲哀呢?

(因这事为多年的兄弟情感而感到悲哀,因安利柯的不信任而悲哀···)

3、于是,我们约好课后在外边“谈判”。

师:①他们都说在外边等对方,两人的想的一样吗?

克莱蒂:“我在外边等你”(想着要怎样和“我”解释,怎样才能重归于好、) 安利柯:“我也等着你” (如果克莱蒂动手我只会防御)

四、学习课文9~13段

过渡:最后,争吵结果怎样呢?

3、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

① 理解“挨”的意思:我为什么会觉得“挨”?(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

② 找出描写克莱谛神态的词语:(板书: 温和 主动认错)

这两个词说明什么?(再次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

③“我”为什么连说两次“再也不了”?(因为我内心激动,他并不是找我算帐的,而是与我重归于好的,“我”被他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不愿失去这个朋友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3次)

出示句子:①“应该知错认错。”

②“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③“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像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3、这把“戒尺”到底是什么呢?(不敢勇于承认错误,有的说是对朋友不理解,等等)。

4、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这三句话的?(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5、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我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知错,不主动认错,还向朋友举手防御)

6、父亲除了教育我,还做了什么?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同桌交流)(板书: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安利柯:爱瞎猜、爱面子、报复同学,但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有的学生能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表现给别人下结论,认为“我”的进步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2、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假如克莱谛没有主动与我和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播放音乐)总结:其实生活中的矛盾都是小事,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我们应该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老师想送给你们一句话:

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

七、

作业:

你瞧,一天,下课铃响了,校园里又热闹起来了……请看发生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吵的呢? (看视频) 我们把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第14篇:争吵

《争吵》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 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 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 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第三句话对我今后的影响。知道是我的父亲教育了我当好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我报复克莱谛后的感受。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教学简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二、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动画 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四、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五、小结本课

第15篇:争吵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景简介

“看到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饱满,老师很高兴。于是就很想带你们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飞机起飞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诶,仔细看,这是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形状看上去很特别,象只……。”(靴子)

“其实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开始了。……这么特别的地方就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迫切想与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孩子分享他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争吵”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书课题:争吵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习生字、词语

“故事大意我们已经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两位意大利朋友,我们就要先学习生字词。”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你的手举得真高,了不起,老师请你来。”

“女老师带得真好,老师还想请位男同学当当男老师。”

“哪组最自信,愿意开火车来读读。”(去拼音)

全班齐读两遍。

“谁能说出„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宽容)“高尚、诚心诚意。”

出示本课生字。

“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能给它组词吗?”

师范写难写易错字。

练一练:

“将自己认为难写、容易写错的字每个在抄写本上练一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3、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⑴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⑶ 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

(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3)。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三、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

(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

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7、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8、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关父亲对我说过一些话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共三处。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七、小练笔 【板书设计】

争 吵

1、谁和谁争吵

“我”安利柯 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1~4小节)

3、争吵过程

4、争吵结果──他俩和好

父亲的话 【反思】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最大的纰漏在于两节课时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课时太“清闲”,而第二课时就相对太“忙碌”了点。

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有点拖沓。介绍意大利和作家那块更适合用于课外拓展。导入可以采用简洁、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争吵》这个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可才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学习生字词,学习效率更高,可以与朗读结合。

第二课时,我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学习重点不突出。更要命的一点是,两节课的一个通病,让学生读得不够多。该课的朗读十分重要,重点之一就是要读出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节课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让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师说:“小泡泡里的问题解决得不错。”这是一点点安慰,也是本人对未来的憧憬啊

第16篇:争吵

《争吵》教学设计及反思

争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名生名嘴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书空本课生字与词语两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和克莱谛因为嫉妒弄脏了本,而发生了争吵,那么争吵后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或表现呢?

三、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第5——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A:“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稳中有什么表现? B:父亲说了几次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C:讨论交流用“可是„„,“不是„„而是„„”“既然„„就„„”说句话。

D:读了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小组讨论交流

3、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我:不安

后悔

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克莱谛:感到悲哀

温和

主动承认错误(和好)

4、请同学们带着感情的自由读一读,要读出后悔、不安、温和、矛盾的语气。

5、齐读:“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事该有多好”,“我又记父亲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向他承认错误是多么丢脸啊。(同学父读得可真好,老师已经体会到了安利柯当时矛盾的心理了。)

6、指名回答,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3次)你是如何理解的?(要知错认错;主动道歉;要是自己错了,别人打了你,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四、总结

同学们,从“我“和克莱谛的争吵和父亲的话中,我们知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多些宽容。同样亲人之亲,朋友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

五、拓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呢?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因为一件什么事?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思考)。指名回答。

六、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争吵》选自《爱的教育》这部小说。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个人朗读、齐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等方式,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外,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不足表现在:

1、对课文中安利珂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心理描写讲述不到位。

2、课堂语言过于平实,缺少感情。

3、还需加强粉笔字的练习。

第17篇:争吵

《争吵》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 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 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 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第三句话对我今后的影响。知道是我的父亲教育了我当好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我报复克莱谛后的感受。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教学简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二、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动画 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四、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五、小结本课

第18篇:争吵

具体课时备课参考样式

题 争吵 教学目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

设计者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设计理念

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第

1 课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课时要点 第 2 课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第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

修改及反思

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19篇:《争吵》

《争吵》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其次,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里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矛盾。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你和朋友有过争吵吗? 要求:独立思考,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直接导入。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产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交际状态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促进双向互动的活动氛围。 简要实录: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感知文本内容,以课件的形式过关词语为学生读通文本扫除障碍。

简要实录:

(三)指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件展示】

1、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课文。

2、独立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顺序完任务,然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要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读出人物的语气。

【课件展示】

3、请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要求: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 理清课文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将这一写作方法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当中。 简要实录: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给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学会在讨论中容纳别人的意见,在合作中充实自己的信息量,并增强集体荣誉感。 简要实录:

(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课件展示】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和“克莱谛”吵架时内心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和“克莱谛的心情。 要求: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 简要实录:

(三)指读课文,交流感受: 【课件展示】

1、课文中有几处父亲的话?请你画出来读一读。

2、说说你对父亲的这些话的理解。要求: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这个问题不要求能够说出长篇大论,只是稍微让孩子感悟到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简要实录:

三、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课件展示】

1、假如克莱谛没有主动与“我”和好,事情会怎样发展呢?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物?喜欢他什么? 要求:对子交流,然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和个性,说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在交流时,要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 简要实录: 教学反思:

第20篇:《争吵》

写作要注意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细节的描写,是事情生动、丰富起来。

争吵

我和李壮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还经常一起打篮球、下象棋,亲密极了。

但是今天,我们俩因为一件小事争执起来,两个人互不相让,不一会急眼了,打了一架,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理李壮了。

回到家,我愤愤地和妈妈说起这件事,妈妈看着我认真地说:“程程,你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呀?”我哪里有做错的地方!我撅着嘴。妈妈微笑着说:“想一想,如果在李壮说你时,你不去跟他吵,而是好好跟他讲理,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打架的事了?”我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嘴上不服气,争辩说 :“是李壮先打我的呀!”妈妈说:“如果你的每个好朋友这样,你都和他们打架,不理他们,那么就不会再有朋友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把别人的缺点放在心上,就算别人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也不要去斤斤计较,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李壮虽然有错,但是你也不应该咬他。明天去给李壮道个歉,不要让他再生气了,好吗?”我低着头,说:“好吧!”

第二天,见到李壮,我犹豫着上前,小声说:“对„„对不起!昨天我做得不对。”李壮乐呵呵地扯着嗓门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也不对。不过,你还真有劲。”说着,挽起袖子,让我看了看他的胳膊。只见,他的胳膊上青一块、红一块的,还有个清晰的紫色牙印。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心里真后悔昨天做的事。

我俩又和好了,又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十元钱

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公园游玩。公园门口,大家都兴致勃勃等着买票。当我要拿钱买票的时候,忽然发现口袋里的10元钱没了踪影。这可怎么办啊?买不了票,我就只能等在门口了。让妈妈送来?来不及啊!我急得都哭了。这时,站在我身旁的小叶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对我说:“你别哭了,我刚才买东西的时候,捡到10元钱,刚才忘了问。兴许是你的,你拿着。”我接过钱,心想:我真幸运啊。

我们在公园里玩得尽兴,无意间我听到了小叶和玲玲的谈话。“我一直和你在一起,怎么没见你捡到钱呢?”小叶说:“我要说钱是我的,他肯收下吗?”我这才恍然大悟,跑过去对小叶说:“你们的话我听到了,真谢谢你,小叶。”小叶红着脸,微微一笑,说:“哎呀,怎么让你听到了。多不好意思啊。你别客气,我们是朋友,朋友有难,在所不辞嘛。我们一块儿玩吧! ”

一回家,我就把这件事写在我的日记本里,我要珍藏小叶给我的美好回忆。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doc》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