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原文

2022-03-2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正气歌》原文以及翻译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气歌》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 (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睢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推荐第2篇:正气歌文天祥原文及翻译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正气歌文天祥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米气;关在这里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可是我以虚弱身子在这样坏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是天地之间凛然正气。 (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平时候,它呈现为祥和气氛和开明朝廷。

时运艰危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严将军头,表现为拼死抵抗嵇侍中血。

表现为张睢阳誓师杀敌而咬碎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管宁,他那高洁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笏,逆贼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是我遭遇了国难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是如此阴暗低湿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浮云。

我心中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榜样已经铭记在我心里。

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坚贞不屈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危急局面。忧心如焚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南宋恭帝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才干,他派已降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48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推荐第3篇:文天祥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我被囚禁在北国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米气;关在这里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可是我以虚弱身子在这样坏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是天地之间凛然正气。 (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坚贞不屈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危急局面。忧心如焚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南宋恭帝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才干,他派已降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48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推荐第4篇:正气歌有感

正气歌有感

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阴影,正气长存的地方却一定不会有阴秽作祟。中华古训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千”。 身存正气能抵御一切邪气的侵染!正气乃中华民族之精神!中华民族之脊梁!中华民族之民族魂!

读正气歌,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

《正气歌》是7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英雄、诗人文天祥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写下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正气歌体现了文天祥对自己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更是道出了华夏的根基:道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浩浩乾坤,茫茫宇宙,鬼魅和神灵杂处,君子和小人共存,但天地间有浩然正气,它像山岳一样岿然不动,它如日月一般照亮人间,使得鬼魅和小人永远见不得阳光。我们民族的伟大也正是有了这种高贵的浩然正气!它是我们民族生命不竭的力量源泉,它是正直中国人的生命底色和精神徽章。真正的中国精神是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我们民族最优秀的潜质就是: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这民族会复苏、会觉醒。放弃个人小利;而重国之大义!这种视死如归、正义凛然的浩浩正气是我们民族抵御外辱、建设家园的力量源泉。每当我们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仁人志士高唱《正气歌》,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淬就劈妖斩魔的利剑,用生命筑成英勇不屈的钢铁长城!

历数古今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一身正气的人数不尽数,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尽忠报国、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不甘屈辱、忧国忧民的林则徐,敢于抗诉,维护公正的高志英,忠于事业、忠于人民的王瑛~~从古到今,从男到女,像他们这样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强大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作用。正义的火炬一直都这么传递着,我想这种传递将永不会间断失。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浩然正气,凝聚着正义与道德,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并注定着我们民族必定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 仔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气——群体和谐思想可以说是我们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和谐思想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明和觉悟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支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党同志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里的正气,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正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气,是有理想,有目标,有斗志,有毅力,有爱心,讲文明,讲美德,讲素养,讲义气,讲宽容的正气。现在我们的祖国正是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气思想应该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支柱,能够成为国家的主流精神,能够有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的主体意识支持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地发展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抵制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早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巍巍中华,风云浩荡,浩然天地,正气永长存。

推荐第5篇:唱响正气歌

《唱响正气歌》文艺晚会观后感

“有一个声音永远响亮,那是热血铸就的党章,有一种信任值得珍藏,那是百姓心中的衡量,一身正气走两袖清风扬,让扎实的脚步印证我们不变的辉煌,唱响正气歌把群众放在心上,唱响正气歌坚定我们的立场,唱响正气歌写下务实清廉的信仰,唱响正气歌让党徽在天地间闪亮”。这是中央电视台12月9日晚8时播出的《唱响正气歌》全国新创廉政歌曲文艺晚会的主题歌。观看了这场晚会,使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近十几年,随着国家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持续增高,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有一些腐败分子,利欲熏心,以权谋私,获取了不正当利益。腐败现象的出现极大的伤害了广大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唱响正气歌展现了党和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愿望,再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惩治腐败,提倡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它的播出正值第二批党员保鲜活动阶段,它用艺术形式的手法,给人以启迪,发人觉醒,教育意义深,影响力度大。在这台晚会里,我看到纪检部门对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艺术诠释,看到陈毅老总“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告。

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他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的歌中这样歌到:“打江山创伟业为的是老百姓,根儿扎在沃土里才是万年松;两个务必牢牢记,再踏新征程;求发展促繁荣为的是老百姓,和谐社会大家庭喜讯总相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精神记心中;到这里重温这一课,我们的国家更兴盛”。这首歌使我深深感染于那充满正气的氛围。

陈义同志的《手莫伸》,再一次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复告诫我们,不能在思想上解除武装,掌握政权之后,也不要忘记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座勤政爱民的丰碑,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甘于清贫,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一身正气,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他们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们的教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陈义元帅的《手莫伸》,是我们永远铭记的警世名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帅先垂范,是勤政爱民,清政廉洁的楷模,他们坚守信念,革命斗志不减,他们一生正气,政治本色不变。

1935年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是革命的正气歌,是共产党人永远的教材,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情操、高尚人格的写照。代代人读《清贫》,从昨天到今天,代代人唱《清贫》,从今天到永远。感受到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崇高风范,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甘于《清贫》的高风亮节,这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晚会上我看到方志敏同志的孙子,听他讲述方志敏同志的事迹,我的心里面一阵安慰:“英雄有后,精神有继”。

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强调,我们事业的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正因为有了铁的纪律,才使我们党无论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发,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现实的经济工作中,我们共产党员要牢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永保先进性。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造就了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如今,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2004年1月,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把廉洁自律的规定集中概括为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便与领导干部更好的掌握遵守和执行。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四项纪律八项要求,廉洁从政一心为民,严明纪律发扬好作风,第一遵守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第二遵守组织纪律,团结统一自觉受监督,第三遵守经济纪律,促进发展不把私利谋,第四遵守群众纪律,学的宗旨时刻记心头。四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要求条条遵守好,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民务实清廉做模范,第一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第三依法行使权力,不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第四廉洁奉公作风正,秉公执行公务,严以律已,第五管好亲属身边人,不借机伸手谋私利,第六公道正派用人才,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第七艰苦奋斗保本色,不能奢侈浪费贪图享受,第八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共产党员个个要牢记,四项纪律八项要求,创建和谐社会奔小康,祖国前程灿烂锦绣。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城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与2005年1月颁发了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畅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举措,是一个时期执政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山歌一曲唱〈纲要〉》:颗颗大树万丈高,根须连着圪峁峁,党中央惩治腐败发《纲要》,神州万里涌春潮,河套低来崖畔高,圪梁顶上唱《纲要》,惩治腐败用新招,打牢根基墙不倒,共产党治国的法宝,筑起那长城一道道,堤坝决口水要跑,漏洞不堵发大潮,沙坡长的是那蒿草,好土才能出好苗,共产党让咱有依靠,就像那太阳永不老,一声歌谣满山飘,阳婆喜来兰花笑,反腐倡廉得民心,咱们的江山万代牢。这首歌借助通俗易懂、老幼皆宜的山歌艺术形式,愉悦人耳,深入人脑,影响人心,产生良好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党制定一系列纪律规范,就是为了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真正做到一个廉字,廉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廉字蕴涵着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晚会中的《廉字歌》:“从小要知廉字的内涵,做官要做一个好官,做官清廉堂堂正正,做官不廉天怒人怨,人间自古以廉为美,历朝历代都不曾改变,廉字代

表高尚的境界,廉字就是楷模和圣贤”。我们每一位党员应该永远牢记在心中,时时刻刻敲响警钟,以民为本,大公无私,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晚会中《公务员之歌》:“我们是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记心间,立党为公谋发展,执政为民用好权,清正廉明重诚信,修身立德志高远,以人为本共创业,爱国爱民多奉献。我们是国家公务员,科学发展观记心间,求真务实绘宏图,与时俱进重实践,依法行政善管理,和谐高效谱新篇,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强国富民是心愿。我们和国家共命运,我们和人民心相连,我们团结一心永远向前”。党员干部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忠于职守,廉洁从政。

从这台晚会中,《老支书》、《心里想着谁》等歌曲,使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精神,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凛然正气。这正气就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走到今天的缘故;而这正气也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更好的明天的坚强保证。

晚会《唱响正气歌》,是以廉政歌曲创作为突破口,发挥专家优势的同时,注重调动普通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来自百姓并深受百姓喜爱的歌曲。它充分利用中外文化资源,借鉴山歌的旋律,拿来民谣的形式,利用京剧的程式,谱写方志敏的《〈清贫〉颂》,歌颂列宁的警卫瓦西里,从伟人到普通公务员,从《牢记“两个务必”》到传唱《廉字歌》,主题一目了然,艺术形式则独立可品,起到鼓舞人、教育人、鞭策人的作用。

推荐第6篇:正气歌读后感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先哲的正气充满天地之间,如同浩瀚的历史长河一样,永不逝去,无形的精神力量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人。历史上,英雄层出不穷,伟大的民族因此更伟大。

我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先哲的正气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心中充满激情,让我们有更高的精神修养。我们为他的遭遇感到愁痛。为他们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为他们的舍生取义,感到骄傲。为他们不屈从权贵,感到畅快。先哲做了正确的选择,杜甫怀才不遇,依然热爱祖国;史可法舍生取义,成为英雄;李白不屈从权贵,特立独行。先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我同样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想到,我不能平凡的过一生,我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我的浪花。我虽然没有他们的才华,但我有永不言弃的信念,哦,没有他们争战疆场的立功的本领,但我有建设祖国的一技之长。人生不应平凡,应有风浪,搏击长空。阅读浩瀚的历史长卷,让我知道,国荣我荣,国耻我耻。对于爱国情怀应上升到“国家兴亡,我的责任”。人从出生就乘座上了国家这艘巨轮。与它同行,共同经历风浪。人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

尽管,伟大的人不多见,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的人屈指可数。但我还以他们为目标,但我不会刻意梦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有我的人生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不这样认为,一些事总需要人去做,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高,按照自己的实际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生没有成败之分,楚汉之争,刘邦当上了皇帝,项羽乌江自杀。项羽成了失败的英雄,刘邦虽胜却没有留下好名声。所以人生只有经历过与没有经历过之分。我的人生,会按我的想法走下去。

肉体可以克隆,但人的思维情感却已无法克隆。同样人生也无法克隆。让天地之间的正气充满心间吧!

多多思考,多多借鉴,多多吸收正气,我的人生同样精彩。

推荐第7篇:《正气歌》读后感

《正气歌》读后感

在我看来,喜欢一篇文章不外乎两种理由:一是由于文章本身的魅力,二是出于对作者的仰慕。而于文天祥,无疑是两者兼而有之。

知道文天祥其人,其实早于他的诗文,并一度惊讶于在暗弱的南宋,曾有过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

当元军的铁骑南下,国家危在旦夕时,他变卖家财,毁家纾难;在宋朝风雨飘零之际,他率军转战四方,奈何不遂人愿。而最为人所折服的,是在被捕之后,面对威逼与利诱,犹能坚守节操,毫不屈服。与众多降元甚至转而为元灭宋的南宋官员相比,愈加让人感佩。

我们不必深究他的坚持是出于什么的影响,一个能坚持自己信念与理想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盏明灯,照彻了昏暗历史的一角。斯千百世以下,犹能振奋人心。

文天祥在诗文中提过骂贼而死的颜杲卿,可见一个榜样的力量。而自宋以降,无人不知文天祥,至明末转战中原的张苍水,

犹比之于文天祥。正是他们,塑造了中国人的脊梁。其一人之行,胜过立万言书,功莫大焉。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慕之向往之行效之,便足矣。

于今之世,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一般以生命来坚持,然而,存养胸中一段正气,塑造自己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王阳明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一句话。对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是:浩者,白也,纯洁也,如天之气也。浩者,广袤无边也,胸襟广阔,大公无私也;然者,自发,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发于真心。孟子所讲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集合体,集合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便与天地合一,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据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体会孟子之浩然之气具有以下性质:纯洁之气;无私之气;出于真心即信念之气;正义之气;真理之气。浩然之气合于天地就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浩然之气\",也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可见,志、气、言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志\",指心,即指人的内在的人格与品质,\"气\"就是这种\"志\"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所以,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孟子所说的\"气\"是仁义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可以学而后至的,而非先天个性气质特征之表现,因此与后来曹丕所论之\"气\"不同,韩愈《答李翊书》中所说之\"气\"与孟子较为一致。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终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出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就是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物质生活是怎么样的美好,而是要符合个人的理想,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的高尚的人格。像齐国的史官,他秉笔直书,不为了权势而放弃自己,把道德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都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所有的人都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文天祥死后在自己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他所有这些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先贤传统中得到,另一方面就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一点。孟子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就是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浩然之气。文天祥就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民族精神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反过来,这些事迹是怎么流传下来被后代继承的呢?靠文化的积累,靠我们的史书,靠文学以及其他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之中,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正是这些,让民族精神不断的延续发展,被后人所传承。如果我们把这些都丢掉,不学历史了,或者历史不去讲这些东西,只记载生产力怎么发展,阶级斗争怎样进行,这些就都不为人知了。我们也应该认清我们现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看到它的困难所在。现在要从头做起,要告诉人们传统讲的是什么,有些什么东西,然后帮他理解,让他去选择,这是个非常非常艰巨的事情。

在今天,这句话就具有了及其丰富的政治色彩,教育色彩和各种丰富的内涵,当然,我们所说的大气同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尽相同的但读书的过程无疑是境界宏大的阶梯。如果说文章是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么它自然是作者见解、才智、素养的反映。清沈德潜说:“有第一等的胸襟,第一等的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位决定写作的品位。读书的过程是吸纳,也是接受心灵的沐裕读屈原,我们怎能不为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志向感染?读司马迁,我们怎能不为他的多舛遭遇扼腕,不为他的非凡成就赞叹?读霍金,我们读出了蕴藏在他那枯槁躯体里的生命之光,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读林则徐,我们读懂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真正内涵。有了这种广泛阅读的积淀,释放的文字怎能不是晶莹澄澈、视野开阔呢?

我善以自然养吾浩然之气。大自然赋予了人们生命,更赋予了人们对美的感情,以及心灵的纯净。站在高山之巅领略天空的浩渺,站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感受天高任我飞的壮志,有一种想驰骋的感觉。听大海波涛拍岸的声音,体验大海的无所不容和那一片蔚然。我想自然界的美感是真正需要人们的品味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干净的美。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很少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东山魁来的正义所以著名,巴金的作品这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一种原始的真实。这种真实与清澈可以让人细细品味,回归自然。

我们要学会以天为尺,放开辽阔的胸襟去接纳多彩的生命。学会用飞鸟的标准去读飞鸟,读出一首动人的飞鸟之歌;学会以海为度,张开宽广的臂膀去拥抱平凡的世界;学会以少年的情怀去读少年,读出一则风花雪月的吟唱;学会以老年的情怀去读老年,读出一则睿智达观的情怀。我愿以天为尺,将生命丈量成辽阔的苍穹;我愿以海为度,将生命稀释成浩瀚的海洋。

推荐第8篇:正气歌观后感

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 ——题记

《正气歌》观后感

“浩然之气”这个词,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它是一种存在于天地之间,一种非常浩大、刚强的气。说到浩气,不得不说到文天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如此大气的文字,正出自浩气之人——文天祥的笔下,他一生留下许多正义事迹,写下许多爱国诗篇,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又一次学习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让我再次领略了他的风采,一身正气、一身傲骨,只为坚持自己执著的理想和信念„„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的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那么多废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扣人心弦的《正气歌》。

历史长河里,多少英雄人物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和一身正气,为国尽心、为国效力,甚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选择拒降而“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他那不屈不饶的民族气节。

还有很多坚持真理的科学家、高风亮节的艺术家们„„在富贵与坚守之间,用智慧和勇气为自己做出了最完美的选择——忘却富贵、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被这一个个故事感动了。我也明白了许多,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就是为祖国出了一份力。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并注定着我们民族必定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作为新一代的少年,这种浩然正气早已萦绕在我们心间,凝聚着正义与道德,我们要让中国浩气长存!

“浩然之气”这个词,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它是一种存在于天地之间,一种非常浩大、刚强的气。说到浩气,不得不说到文天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如此大气的文字,正出自浩气之人——文天祥的笔下,他一生留下许多正义事迹,写下许多爱国诗篇,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当时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将其关入土牢中,当时环境的恶劣程度简直无法形容,而文天祥正是在牢中写下了这首诗,至死也没有归顺元朝。坐牢期间文天祥一直坚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战胜恶劣的环境。这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这种浩然正气,才能不断战胜种种困难,直至走上世界的舞台。这种浩然正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这样的诗句数不胜数,再说说《西游记》。《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吴承恩塑造的四位主人公形象鲜明,各个不同,但都代表了一股正义的力量。去西天取经是正义的事业,师徒的团结心,进取心,斗争精神也在其中得以彰显。他们惩恶扬善,反抗不正义,发扬正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想正是在一个有浩然之气的社会,才会写出一本充满正义之气的神话故事。其实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这么一股浩然之气,正义之气,因为正气是才气的根本,有了正气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大气,称得上有才气。

现在我国的政治面貌是全新的,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党同志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里的正气,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正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气,是有理想,有目标,有斗志,有毅力,有爱心,讲文明,讲美德,讲素养,讲义气,讲宽容的正气。领导干部们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做好事,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有事共商量,道德规范、法律要求更是能够以身作则,不滥用私权,深得群众敬爱,我想这真是正义之气的体现。现在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后备军,我也一定会养成这种有浩然之气的民族精神。

先说说国耻,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这是当时的中国落后挨打,鸦片战争的失败造成百年悲惨历史,清政府不注重军事建设,不注重军事涵养,反倒有了一帮软弱无能,一股歪门邪气的败类。再说说红军长征,这是一首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军队谱写的震惊世界的伟大史诗。腾跃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一道道险关,都被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红军战士所通过。最后再说说我们现在的军队,在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关怀下,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不断改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解放军们总能出色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昂首挺胸,英姿飒爽,训练有素,脸上洋溢着的是傲气,是骨气,是正气。这些正应证了一句话,“邪不胜正”。

文学正气了,政治正气了,军事正气了,就有了一个正气的社会。现在,见义勇为互帮互助的事情比比皆是,人人都有勇气去做,因为那颗正义之心的召唤。个人的事就是社会的事,社会的事就是个人的事,正是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铸就了这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下面

我们说说一身正气的人吧,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尽忠报国、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不甘屈辱、忧国忧民的林则徐,敢于抗诉,维护公正的高志英,忠于事业、忠于人民的王瑛„„从古到今,从男到女,正义的火炬都这么传递着,我想这种传递将不会间断,永不消失。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并注定着我们民族必定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作为新一代的少年,这种浩然正气早已萦绕在我们心间,凝聚着正义与道德,我们要让中国浩气长存!

推荐第9篇:《正气歌》观后感。

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 ——题记

《正气歌》观后感

“浩然之气”这个词,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它是一种存在于天地之间,一种非常浩大、刚强的气。说到浩气,不得不说到文天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如此大气的文字,正出自浩气之人——文天祥的笔下,他一生留下许多正义事迹,写下许多爱国诗篇,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又一次学习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让我再次领略了他的风采,一身正气、一身傲骨,只为坚持自己执著的理想和信念„„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的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那么多废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扣人心弦的《正气歌》。

历史长河里,多少英雄人物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和一身正气,为国尽心、为国效力,甚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选择拒降而“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他那不屈不饶的民族气节。

还有很多坚持真理的科学家、高风亮节的艺术家们„„在富贵与坚守之间,用智慧和勇气为自己做出了最完美的选择——忘却富贵、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被这一个个故事感动了。我也明白了许多,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就是为祖国出了一份力。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并注定着我们民族必定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作为新一代的少年,这种浩然正气早已萦绕在我们心间,凝聚着正义与道德,我们要让中国浩气长存!

推荐第10篇:《正气歌》理解

《正气歌》理解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民族英雄、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是他战斗生活的记录,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那首千古传诵的五言长诗《正气歌》,更是大气磅礴,壮怀激越,气壮山河,感人至深,表现了他忠贞不屈的民族志节。

作者写这首诗时,已是被俘拘囚于元朝大都燕京监狱二年了。元朝统治者为了要在精神上摧折他的斗志,将他囚于兵马司的一间十分幽暗而逼仄的土牢中。时值夏日,袭人的水气、翻腾的土气、暴热的日气、炎虐的火气、腐败的米气、腥臊的人气,以及恶浊的秽气等诸气混然,灾疫侵人。在这样恶劣、污浊的环境里,很少有人不染疾病,不被恶气毒害。而文天祥却以孱弱的身体忍受着,既要拒侵之气于体外,又要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凛然不屈,坚持自己的爱国信念,以浩然正气战胜诸多邪气,用豪迈的气概、充沛的情感写下了不朽的《正气歌》。本文即从这首诗来论述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形成、表现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天祥生性刚介正洁,“乐其道而忘人之势”。在《正气歌》中,他歌颂了古代两位秉笔直书,宁死不屈的史官:“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而他自己也因维护正义,先后两次直书己见,得罪了权贵。文天祥深受孟子“浩然之气”说的影响,而“浩然之气”根抵于人心中的仁义,是“集义”所生,培养它的根本途径是“直养”与“无害”。文天祥事事从仁爱之心出发,济世拯民。德佑元年以前,文天祥曾几度外放

出任地方官,每到一处,必造福一方。如知瑞州时,他怜惜百姓疾苦,整饬社会秩序,使百废俱兴,社会安定;知宁国府,为改善民困状况,他奏请朝廷,减免民间赋税,奖励农桑。从文天祥的人生踪迹看,他确实是用正气维护了“三纲”,使道德真理成为正气的根本,并使之转化为“至大至刚”的精神志节。

在《正气歌》中,文天祥写道;“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诗情沉痛,感叹自己遭逢国家大变乱的厄运,而身为朝廷仆役,却没有能够竭忠效诚,尽力挽回国运。综观德年后文天祥为纾国难,而与元军寸土血战的际遇及其兵败被俘后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情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伟丈夫的高尚人格,听到的是一曲动人心弦的壮美颂歌。“典型在夙昔”这是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诗句,是赞颂古代先贤虽已远逝,但他们的风范却久已流传。同样,文天祥本人的爱国精神、坚贞的民族气节、舍身取义的英雄行为也象古代先贤的风范一样,在人民中间有口皆碑,世代流传。

作为处于封建社会的爱国者,文天祥的爱国主义和正义行为,虽然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为国为民的崇高气节,对现代无产阶级革命人民同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许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腥风血雨的艰苦斗争岁月里所留下的诗篇,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正气歌》崇高的道德力量,文天祥“集义”所生的浩然正气,鼓舞了一代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同敌人、同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综上所述,文天祥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块无与伦比的爱国主义丰碑,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骄傲的杰出英雄。他为了国家、民族,弃荣华富贵如

蔽履,甘受清贫、痛苦和折磨;他一生坎坷,历尽艰难,却能以坚韧不拨的精神战胜种种困难,凛然不屈于敌人的淫威,以超常的力量从容赴死。七百多年来,他的爱国精神一直是我国爱国主义思想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而今,时值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愈加显得重要。因此,诵读《正气歌》,从中感受文天祥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继承发扬他忠诚的爱国思想、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的英雄行动,对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的,《正气歌》代代传诵,文天祥用沸腾的热情与奔涌的热血写就的这一光华灿烂的伟大诗篇,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其崇高的民族气节亦将永远为后人所景仰歌颂。

第11篇:观《正气歌》有感

观《正气歌》有感

应用化学胡攀

虽然观看《正气歌》晚会已经过去了几天,但现在的我仍心涌澎湃,那一首首正气之歌仍然在我心中回荡。晚会以反腐倡廉为主题,通过引用一些中国古代一些名人的诗句,在宣传教育形式上具有独特的创新,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党中央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方面的知识。 晚会共同回溯中华民族悠久的清廉文化,展现革命者崇高的思想境界、道德风尚以及时代先锋赋予廉洁的崭新内涵。《古往今来论廉政》、《正气歌》、《守清廉之音,驻清廉之校》等节目以“弘廉政之风,扬廉政之气”为主旨,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歌颂和永远跟党走,守清廉之音,驻清廉之校的决心。

著名诵读表演艺术家张家声、薛中锐、谭江海等人参加了现场演出,为观众真情演绎《你有权利要求我》、《颂歌献给党》等经典篇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的学子也积极参演了本台晚会,晚会洋溢着生命的朝气和青春的激情。整台晚会以新中国人物诗歌作品、共产党员廉政诗歌作品以及其他作家爱国主义诗歌作品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电视晚会的表现形式,对建党90年以来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及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了充分地展现。

90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90年艰辛的成长历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1921年7月2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召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他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他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名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他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这是一曲用平凡和朴实谱写的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这是一组用无私奉献和赤诚爱心铸就的新时代的英雄群雕;这是一幅闪烁着真善美人生价值,催人泪下,励人奋进的绚丽画卷。

逝去的,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个个高尚的灵魂。是他们使我们懂得了爱不仅仅是卿卿我我、花朝月夕,而是患难中心心相系、而是险境里身身相依;也是他们使我们明白了情不仅仅是香车华庭、翡翠钻石而是给生活以胜利的信念、而是给人们以重生的奇迹;是他们使我们知道了美不仅仅是长长的睫毛、尖细的眉翼,而是眼睛里含满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得失;也是他们使我们领悟了富不仅仅是莺歌艳舞、花天酒地而是富有同情心、富有牺牲精神、富有高尚人格的那种富的含义。是的,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正是共产党人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书写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篇章。

2009年6月,我被党组织吸纳,光荣的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深的明白,这是党给了我更艰巨的任务。在预备期一年里,我一直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

格要求自己,履行入党时许下的承诺。我不能像旧时代的那些党员一样,抛头颅,晒热血,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身;但我能成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2010年6月,我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我要向新一代的共产党人学习---郭明义同志,雷锋的传人,几千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员。在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大会上他的颁奖词是:“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朴素平实的情感,无私奉献的爱心,重如泰山的责任。永远跟党走,守清廉之音的决心,要经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抵得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廉洁为公。

有一种感动,沸腾了整个五岳之尊的冷漠;

有一种诉说,在我黑暗的眼睛里无声闪烁;

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他的名字叫做感谢!

感谢你党,感谢你!

第12篇:文天祥《正气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并背诵《正气歌》(序除外)。

2.分析“正气”的含义并体会诗中蕴涵的爱国精神。

3.掌握五言诗的有关常识。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文天祥;正气;五言古体诗。

2.内容提示

作者文天祥用五言诗的形式历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不朽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本文题目为“正气歌”,在诗里,作者将似乎很抽象的“正气”具体化,说它“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这天地正气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就表现为志士仁人的凛然气节。诗的前半篇,可以说是民族气节的赞歌。接下去,由礼赞前代英烈而转入自叙,叙述他从容赴难,临危不惧,斗争到底,视死如归。诗的后半篇,可以说是他坚持民族气节的战歌。

三、作者生平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 (公元1236年)。于此两年前,北方蒙古贵族jun队一举灭掉了金国;于此一年前,又兵分三路南侵,在四川、襄汉、蕲黄、江淮之间漫长的战线上,向南宋发动了全面攻势。文天祥一出生,就面临着南宋政府极度腐败、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严酷现实。

文天祥不平凡的一生,以恭帝德佑元年(1275)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天祥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其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以读书勤敏、学识渊博闻名乡里。他“嗜书如饴,……有未见书,辄质衣以市”。(《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见《文山先生全集》。下文凡引自此集者只注篇名。)对其子管教甚严:“夜呼近灯,诵日课,诵竟,旁摘曲诘,使不早怡,以习于弗懈 。小失睡,即示颜色,虽盛寒暑,不纵检束”。(同前) 天祥不但学习刻苦,成绩卓异,而且常为书中志士仁人的崇高精神所感动,立志要为国家民族做一番事业。他后来回忆说:“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胡铨像,皆饰忠节,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宋史》本传)二十岁入县城白鹭洲书院,就学于欧阳守道之门。守道号巽斋,“少孤贫,自力于学,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宋史·欧阳守道传》) 文天祥在品格操守方面,又受到巽斋的深刻影响。

理宗宝佑三年(1255)秋,天祥与弟璧同举郡贡士。翌年五月应礼部试,对策集英殿,文思泉涌,挥笔立就万言,被理宗亲擢为进士第一名。主考官王应麟奏道:“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宋史》本传)这篇《御试策》,切陈时弊,毫无避忌,上自皇帝,下至暴吏贪官,无不在指斥之列:“今之民生困矣!自琼林大盈,积于私贮而民困;自建章通天,频于营缮而民困;自献助迭见于豪家巨室而民困;自和籴不间于闾阎下户而民困;自所至贪官暴吏视吾民如家鸡圈豕惟所咀啖而民困。呜呼!东南民力竭矣!”并进一步指出:“天久而不坠以运,地久而不隤以转,水久而不腐也以流,日月星辰而常新也以行。”要求理宗彻底改变因在位日久而政理浸怠的现状,“法天不息”,励精图治。

天祥及第的第四日,其父病逝于临安客邸,他与弟扶柩还乡,守丧三年。

宝佑六年(1258),蒙古大汗蒙哥率军侵入四川,忽必烈领兵直逼鄂州,南宋局势更加恶化。理宗开庆元年(1259)九月,天祥入京任职,授承事郎、兼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这时,南宋权奸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慑于敌军威势,不组织抵抗,只一味告急。一时间京师汹汹,朝廷震恐。内侍董宋臣竟主张迁都逃跑。朝廷的失败主义情绪和南宋军民的浴血抵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天祥刚进京,就上书,乞斩董宋臣,以使“将士感泣而思奋”,并提出了连结州县、联合抗敌等应急措施,朝廷却不予理睬。血气方刚的文天祥不满于朝廷的昏暗,便弃官回乡。同年冬,贾似道投降卖国,暗与忽心烈媾和,称臣纳币。不久,蒙哥在四川被英勇的南宋军民打死,忽必烈急于夺取大汗位置,撤兵而去。贾似道竟乘机谎报“诸路大捷”,理宗不察,诏令“论功行赏”。景定元年(1260)四月,忽必烈即大汗位,是为元世祖。七月,派使节南下,要求南宋政府履行和约。贾似道深惧议和事发,只得将来使拘禁起来。这一情况,又成为蒙军大举南侵的借口。

从景定元年到度宗咸淳十年(1274)这十五年间,文天祥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刑部郎官、礼部郎官、尚左郎官、实录院检讨官、玉牒所检讨官、秘书监等朝中官职,并先后出知瑞州、宁国府、赣州,领江西、湖南提刑。他任地方官,能关心民间疾苦。如知瑞州时,曾“积缗钱万,创便民库”;知宁国府时,又曾奏免了本地部分税务,“百姓欢舞”。他在任朝官期间,继续与误国害民的权奸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如景定四年,曾上书弹劾被朝野称为“董阎罗”的董宋臣。咸淳六年,贾似道以“致仕”(退休)要挟度宗,度宗苦苦挽留。文天祥此时任制诰、兼学士院权直,受命替皇帝草拟挽留贾似道的制诰。他在文稿里一反惯例,不但没有夸赞功绩,而且“裁之以公义”。贾似道恼羞成怒,指使台官诬告,罢了天祥的官。天祥再次愤然回到故乡。

从恭帝德佑元年奉诏起兵到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英勇就义,是文天祥生平的第二阶段。在这八年里,文天祥直接参与并亲自领导了南宋军民可歌可泣的抗元斗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一面战旗。

德佑元年春,元丞相伯颜军水陆并进,大举南侵。贾似道所统诸路军一败涂地,南宋沿江诸州相继失陷,元军直逼临安,南宋政府急令各地发兵“勤王”。文天祥时在江西,决心与国家民族共存亡。在“无兵无将,无官无吏,无钱无米”的条件下,立即发文告,募义兵,捐出全部家产作军费。由于他保国抗敌的行动符合民族利益,所以很快建立了万余人的抗元武装。他亲自领军前进,四月下吉州,七月过衢州,八月入临安。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这支jun队以严明的纪律,粉碎了投降派的诽谤,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信任,很快扩充到三万余人。入临安后,朝廷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治江苏吴县)事。十月,除端明殿学士。然而,此刻的南宋朝廷,已经完全笼罩在失败主义的冷雾之中,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并为元军作向导。朝廷竟决定追封吕文焕的亡兄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并擢升其子吕师孟为兵部尚书,企图通过他与吕文焕的关系,向元人乞降。对此,文天祥坚决反对,上疏说:“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义少。乞斩吕师孟衅鼓,以作将士之气”。在南宋政府投降主义路线统治下,常州、平江、独松关相继陷落,元军迅速逼近临安。在此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文天祥正确指出:元军入侵过速,后方空虚,而我两淮等许多地区尚保存着相当的武装力量。政府应振作精神,在临安与敌决一死战,同时调集敌后兵力,使敌首尾不能相顾。一战获捷,便会大挫敌军锐气,给全国军民以鼓舞,以促成战争形势的好转。但是,早已决计投降的南宋政府却诬之为轻举妄动,弃置不理。

德佑二年正月十八日,元军占领了离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通知南宋政府派人谈判,企图逼迫南宋政府不战而降。正当此际,奉命出使元营的右丞相陈宜中竟连夜潜逃,不如去向。翌日晨,朝廷召文天祥,授枢密使,中午,又授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二十日,令天祥入元营谈判。友人及部将知天祥必不肯降,料此行凶多吉少,苦劝他不要去。天祥认为:一则“百万生灵,立有鱼肉之忧,……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二则,“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三则,“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 因此,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入元营后,文天祥严正指出,若要谈判,元军必须立即无条件退兵到平江、嘉兴一线。在与伯颜辩难时,自称“大宋状元宰相”,词旨慷慨,大义凛然,使敌“大酋为之辞屈而不敢怒,诸酋相顾动色,称为丈夫”。(《指南录·纪事诗序》)伯颜等痛感文天祥是他们迫使南宋政府投降的最大障碍,便强行扣留。第二天,南宋政府竟派左丞相吴坚等五人,号称“祈请使”,奉表献土于元营。二月五日,端宗率百官拜表祥曦殿,南宋政府正式降元。

二月九日,文天祥被迫登舟,与贾余庆、刘岊等“祈请使”一同被押解北上。途中,文天祥不断痛骂伯颜失信、贾余庆等卖国,求速死而不可得。随天祥同行的,除帐前将官十人外,还有抗元志士杜浒,文天祥多次与他们研究脱险计划。二十九日夜间,文天祥一行十二人,在人民冒死相助下,终于由镇江逃出,流离转徙,终于找到了南宋流亡政府。这年三月,元军押解宋恭帝赵显和皇太后全氏等北行。五月,端宗(赵昰)于福安即位,改元景炎。天祥投奔福安,授通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从景炎元年七月到景炎三年十二月战败被俘,发动并领导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最后的殊死的战斗。景炎元年七月,他赴南剑聚兵以图收复江西。由于元军暴行激起人民广泛反抗,所以义旗一举,各地人民纷纷送子弟投军,许多爱国志士也踊跃前来求入幕府。他便率领这支新军入汀州、过漳州、经梅州,进赣州境,几经转战,军心益奋,景炎二年六月三日,激战于雩都而大捷,重挫元军。他后来回忆说:“大捷于雩都,进攻兴国县,县反正,于是驻屯。遣大兵攻赣州,又以偏师出吉州,赣诸县皆复,虏号令惟行于城中。吉水、永丰、万安、永新、龙泉以次皆复,临、洪、袁、瑞,莫不响应,诣军门请约束者相继。兴国、黄州新复,皆来请命。……幸而一捷,国事垂成之候也”。(《集杜诗·赣州序》)雩都大捷后,义军军威大震,“号令通于江淮,”(《纪年录》)抗元战火有燎原之势。元统治者大惊,急调重兵围攻。文天祥部下虽无比骁勇顽强,但因力量对比悬殊过甚,攻打赣州、吉州二城时接连失利,终于被迫退至空坑,损失惨重。天祥的夫人及一子二女亦被元军掳去。空坑失败后,文天祥并未灰心,仍激励并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抗元斗争。景炎三年四月,端宗卒,帝昺即位,改元祥兴。八月,授天祥少保、信国公,率军屯潮州潮阳。十二月十五日移屯海丰,二十日,中途被元军骑兵追及,战败被俘。

被俘后,由元军元帅、汉奸张弘范亲自押解北行。从潮州下洋,经九个月水陆行程,于祥兴二年十月一日抵达燕京。一路上,文天祥坚持斗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就在文天祥被俘后不久,祥兴二年二月六日,崖山大战,血染海水,南宋流亡政府最终覆亡了。

文天祥虽然久系狱中,但被元统治者铁蹄蹂躏的广大人民仍然把他看作是自己抗元斗争的领袖。人们首先急于营救天祥出狱。中山府人薜宝柱曾聚数千人。“自称是真宗幼主,要来取文丞相”。“又有书于椟者曰:‘两卫军尽足办事,丞相可以无虑’。又曰:‘先焚城上苇子,城外举火为应’。”(邓光荐《文丞相传》) 这些传闻,使元统治者草木皆兵,日夕不安。元统治者终于决定处死文天祥以绝后患。此时,元朝一些大臣纷纷上书说:“南方丞相,无如文天祥。”还说:“文天祥,宋状元宰相,忠于所事,若释不杀,因而礼待之,亦可为人臣好样子”。天祥闻说,不为所动,只求速死。在写给舅父的遗书中,天祥表示:“刀锯在前,亦含笑入地矣”。(《与方伯公书》)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文天祥,“天祥入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拜跪,或以金挝其膝伤,公坚立不为动”。当忽必烈表示愿委以大任时,文天祥平静地答道:“愿与一死足矣!”第二日赴刑场,他自觉无愧于国,无愧于民,心中很坦然。临刑,从容问左右曰:“何为南方?”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说:“臣报国至此矣!”慷慨就义,时年仅四十七岁。燕京百姓,见者闻,无不下泪。曾参加过抗元斗争的王炎午在《望祭文丞相文》中说:“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这一高度赞誉,反映了宋末元初广大人民对于民族英雄文天祥深切的缅怀敬仰之情。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文天祥平生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难后尽失之。元贞、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称道体堂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后,又曾几度校勘编次。《四部丛刊》所收《文山先生全集》,鉴于旧刻“简帙庞杂,篇句脱误,岁久浸漶,几不可读”,遂重新编次为二十卷本:诗(德佑前作品)二卷,文十卷,《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集杜诗》、《纪年录》、《拾遗》各一卷,《附录》二卷。其中,诗六百零八首,词六首,集杜诗五绝二百首,集杜诗胡笳曲十八首,共八百三十二首。

2.诗歌

文天祥的诗歌,和其生平相一致,也是以德佑元年直接参加并领导抗元斗争为转折点,表现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

德佑以前的诗歌,保存至今的有242首,打开这些诗卷,我们看到,在国家民族空前忧患中成长起来的诗人,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热情,他在知瑞州时所作的《题碧落堂》诗中说:“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这里的“秋风紧”,和《山中感兴三首》中的“北风急”,都指日益猖獗的民族侵略。他渴望早日击败入侵者,统一祖国,使人民不再流离,发出了“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题黄冈寺次吴履斋韵》)的呼声。即使在被迫退居文山期间,他也无时不在忧心国事。“昔为江上潮,今为山中云。江上潮有声,山中云无情。一年足自念,况复百年长!但存松柏心,天地真茫茫。” (《山中感兴三首》)“寓形落落大块间,嘘吸一气自往还。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生日和谢爱山长句》“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夜坐》)这些诗,都表现了他渴望施展抱负、献身国家的热情。

个别诗篇,还直接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如在《贫女吟四首》中,他就曾代“为人拈绣针”,终日“汗如雨”的贫家姑娘抒发过“百巧不救贫”的悲愤。

也应当指出,文天祥在德佑以前的诗歌中,赠相士、丹士、道士之作很多。虽然如他在给老师欧阳巽斋的信中所解释的那样:“江湖之人登门者日不绝,彼诚求饱暖于吾徒之一言,吾徒诚悯其衣食之皇皇,则来者必誉”,但作为诗歌创作,这必竟是一个缺憾。

使文天祥的诗歌获得“诗史”盛誉的,还在于德佑以后的作品。文天祥作诗是很勤敏的。在戎马倥偬之际,在千难万险之中,甚至在被拘被囚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他都没有放下诗笔。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而作诗的目的,则一是“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二是使“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集杜诗自序》)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与他早期就把“忧国杜少陵,感兴陈子昂”奉为学习的楷模是一脉相承的。

德佑以后的诗作分别汇编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等诗卷里。《指南录》中的诗,主要反映的是赴元营谈判、被拘北行、镇江脱险和追寻南宋流亡政府的这段经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两句诗,说明他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的诗歌结集名为《指南录》。《指南后录》中的诗,主要反映的是战败被俘,被囚系于舟中北行,以及至燕京被囚这段经历。“《吟啸集》则当时书肆所刊行,与《指南录》颇相复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内容以反映燕狱生活为主。德佑以后的诗歌,以文天祥自己参加和领导抗元斗争的惊心动魄的艰难历程为主要线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南宋覆亡时期的一部“诗史”。

元军所到之处,任意掳掠残杀,甚而屡有“屠城”暴行。文天祥两次被迫北行途中,目睹种种惨象,痛心疾首,悲愤交集,写出了控诉侵略战争的大量诗篇。“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哉睢阳守,冤哉马邑屠!”(《指南录·常州》)“连年淮水上,死者乱如麻!”(《指南录·吊战场》)“楚州城门外,白场吹悲风。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指南后录·淮安军》)“遗民死欲尽,莽然狐兔丛”。(《指南后录·彭城行》)“野火无一家,荒草青蔓蔓。”(《指南后录·发淮安》)“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飚风吹鬓华”。(《指南后录·南海》)“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指南后录·越王台》)这样触目惊心的诗句,凝聚着诗人的血泪,也凝聚着民族的苦难。

对侵略暴行的恨,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怀有深挚的爱。“昨夜三更梦,春风满故园”。(《指南录·沉颐家》)“故园水月应无恙,江上新松几许长?”(《指南后录·苍然亭》)“江山有恨销人骨,风雨无情断客魂。”(《指南后录·再和》)“独自登楼时拄颊,山川在眼泪浪浪”。(《指南后录·登楼》)“清泪难忘父母邦”。(《指南后录·泰和》)这些诗,字字句句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在这些直接倾吐对祖国的无限深情的诗句里,我们看到了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文天祥还在许多诗篇中,反复表白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誓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决心:“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膻”。(《指南录·高沙道中》)“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指南后录·元夕》)“俯仰经行处,死生谈笑间”。(《指南录·纪闲》)“但令守吾贞,死生浩无愧”。(《指南录·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平生读书为谁事? 临难何忧复何惧!”(《指南后录·言志》) “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指南录·题苏武忠节图》)“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指南后录·南安军》)“唯存葵藿心,不改铁石肠。断舌奋常山,抉齿厉睢阳”。(《指南后录·壬午》)“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铭”。(《吟啸集·已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像这样正气浩然,掷地有声的诗句,说明文天祥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过零丁洋》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词,更垂训千古,数百年来,鼓舞无数有志之士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牺牲,前仆后继。

与此相对照,他对于那班平日欺压百姓、耀武扬威,一遇危急存亡之秋,就屈膝投敌、卖国求荣的朝廷命臣们,则给予无情的谴责与鞭鞑:“正气扫地山河羞,身为大臣义当死。……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指南后录·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把抨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至尊驰表献燕城,肉食那知以死争!”(《指南录·使北》)这说明,文天祥矢志抗敌以至一死殉国,不仅是为南宋君主尽忠,也符合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

对战友和亲人的缅怀和伤悼,构成文天祥后期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当文天祥身陷囹圄之后,回想轰轰烈烈、南征北战的岁月,缅怀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志士和部将,心嘲澎湃,不能自已,便借杜诗成句以发之,写成《集杜诗》绝句二百首。此外,文天祥还创作了不少思念亲人的诗歌。为了抗击民族侵略,文天祥和他的一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家国伤冰泮,妻子叹陆沉。……人谁无骨肉,恨与海俱深!”(《吟啸集·感伤》)“岂料国破家亦亡!”(《指南后录·六歌》)“梦中儿女慰生离”。(《指南后录·早秋》)“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天长与地久,此恨极千古。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指南后录·过淮河宿阚石有感》)“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 还种来生未了因”。(《指南后录·得儿女消息》)在燕京狱中时,他与妻子儿女咫尺相隔,生死不知。元统治者多次以骨肉相聚、富贵荣华引诱他投降,他始终没有动摇,表现了松贞霜洁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诗歌的代表作即是我们将要讲解的至元十八年夏作于燕京狱中的《正气歌》。

3.散文

文天祥的散文也值得重视。他的散文可以说无体不备,但最有文学价值的则是以下三类:

第一类包括《御试策》和已未、癸亥年两次上皇帝书。这些鸿篇巨制,陈述政见,指斥时弊,说理详明,措辞激烈,有如长江大河,浩瀚无涯,具有秦汉政论文的特色,

第二类是为自己的诗集所写的序文,如《指南录自序》、《指南录后序》和《集杜诗自序》等等,而以《指南录后序》(我们中学已经学过)最著名。这篇《后序》,追叙其抗辞犯敌、被押北行、逃回福州、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而作者守义不屈的精神风貌,凛然如见,是南宋散文中的光辉篇章之一。

第三类为记游散文。这类文章共有十数篇之多,如《文山观大水记》、《赣州兴国县安湖书院记》等,都很有特色。

4.词

文天祥的词,《全宋词》辑有《齐天乐》二首、《酹江月》三首、《满江红》二首和《沁园春》一首。《酹江月》中的“水天空阔”一首,一说为邓剡词,待考。词虽不多,却像他的诗那样寄壮志,抒豪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如《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上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激昂慷慨,苍凉悲壮,为宋词奏出了最雄壮的尾声。

五、创作背景

《正气歌》是文天祥诗歌的代表作,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夏作于燕京狱中的。这时候,他被囚于“污下而幽暗”的“土室”已有两年。历尽了各种折磨及利诱,但他始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并坚定地选择了杀身殉国的道路。为了表达自己对故国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这首浩气长存的诗篇。

第13篇:读正气歌有感

读正气歌有感

在我看来,中意一篇文本不外乎两种缘故:一是因为文本本身的魅力,二是出于对作者的仰慕。而于文天祥,无疑是两者兼而有之。

了解文天祥其人,实际早于他的诗文,并一度惊奇于在暗弱的南宋,曾有过那样1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历史总是有那样那样的误会。

假如文天祥日常在1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1个名声更大的诗人。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

当元军的铁骑南下,国家危在旦夕时,他变卖家财,毁家纾难;在宋朝风雨飘零之际,他率军转战四方,为何不如

人愿。而最为人所折服的,是在被捕之后,面对威逼利诱,仍能坚守节操,毫不屈服。与众多降元尤甚转而为元灭宋的南宋官员相比,更加让人感佩。

他的追求处于他的正气,1个能坚持自我信念与理想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盏明灯,照彻了昏暗历史的一角。千百年之后,仍然能振奋人心。

文天祥在诗文中提过骂贼而死的颜杲卿,可见1个有正气榜样的力量。而自宋以降,没有

不了解文天祥,还有张苍水,跟文天祥一样。正是他们,塑造了国内人的脊梁。其人之行,功莫大焉。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正气。《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日常 1 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而后列数贤人,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的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向,落实到行动,便足够了。

于今之世,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通常以生命来坚持,但是,存养胸中一段正气,塑造自我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王阳明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得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最后,只能用他的那首诗才能压住自我文本经络,也仅有这首诗才能压住我的思绪——《正气歌》: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国内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国内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国内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即使中华民族历程了好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后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呈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持于那样的品格呢?也是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物品日常是怎么样的美好,而是要贴合个人的理想,对得起自我的良知,持于独立的高尚的人格。像齐国的史官,他秉笔直书,不为了权势而放弃自我,把道德和人格看

2 得比生命还紧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品生命,物品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也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1位;假如所有的人都把物品生命放在第1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1位,是中华民族1个凸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文天祥死后在自我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因此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他所有这些从哪里来呢?也是从先贤传统中得到,另一要素也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惟其义尽,因此仁至”,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一点。孟子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也是要不断积累,才能到达浩然之气。文天祥也是那样做的。这说明民族精神的根源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反过来,这些事迹是怎么流传下来被后代继续的呢?靠文化的积累,靠我们的史书,靠文学以及其它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体现时他们的诗文之中,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正是这些,让民族精神不断的延续发展,被后人所传承。假如我们把这些都丢掉,不学历史了,或者历史不去讲这些东西,只记载生产力怎么发展,阶级斗争怎样去,这些就都不为人知了。我们也应该认清我们现时去民族精神教育是在那样的1个基础上去的,要充分看到它的困难所在。现时要从头做起,要告诉群众传统讲的是什么,有部分什么东西,然后帮他理解,让他去选择,这是个非常非常艰巨的事。

在今天,这句话就具有了及其丰盛的政治色彩,教育色彩和各种丰盛的内涵,当然,我们所说的大气同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尽一样的但读书的过程无疑是境 3 地宏大的阶梯。假如说文本是社会日常、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么它自然是作者见解、才智、素养的反映。清沈德潜说:“有第1等的胸襟,第1等的学识,斯有第1等真诗。”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位决定写作的品位。读书的过程是吸纳,也是接受心灵的沐浴。读屈原,我们怎能不为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志向传染?读司马迁,我们怎能不为他的多舛遭遇扼腕,不为他的非凡成就赞叹?读霍金,我们读出了蕴藏在他那枯槁躯体里的生命之光,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读林则徐,我们读懂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真正内涵。有了这种广泛阅读的积淀,释放的文字怎能不是晶莹澄澈、视野开阔呢?

我善以自然养吾浩然之气。大自然赋予了群众生命,更赋予了群众对美的感情,以及心灵的纯净。站在高山之巅领略天空的浩渺,站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心里感受天高任我飞的壮志,有一种想驰骋的心里感受。听大海波涛拍岸的声音,体验大海的无所不容和那一片蔚然。我想自然界的美感是真正需要群众的品味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干净的美。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很少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我要的究竟是什么?东山魁来的正义因此闻名,巴金的作品这因此受人爱戴,是因为一种原始的真的。这种真的与清亮可令让人细细品味,回归自然。

我们要学会以天为尺,放开辽阔的胸襟去接纳多彩的生命。学会用飞鸟的标尺去读飞鸟,读出一首动人的飞鸟之歌;学会以海为度,张开宽广的臂膀去拥抱平凡的世界;学会以少年的情怀去读少年,读出一则风花雪月的吟唱;学会以老年的情怀去读老年,读出一则睿智达观的情怀。我愿以天为尺,将生命丈量成辽阔的苍穹;我愿以海为度,将生命稀释成浩瀚的海洋。

第14篇: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一)

在我看来,喜欢一篇文章不外乎两种理由:一是由于文章本身的魅力,二是出于对作者的仰慕。而于文天祥,无疑是两者兼而有之。

知道文天祥其人,其实早于他的诗文,并一度惊讶于在暗弱的南宋,曾有过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

当元军的铁骑南下,国家危在旦夕时,他变卖家财,毁家纾难;在宋朝风雨飘零之际,他率军转战四方,奈何不遂人愿。而最为人所折服的,是在被捕之后,面对威逼与利诱,犹能坚守节操,毫不屈服。与众多降元甚至转而为元灭宋的南宋官员相比,愈加让人感佩。

我们不必深究他的坚持是出于什么的影响,一个能坚持自己信念与理想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盏明灯,照彻了昏暗历史的一角。斯千百世以下,犹能振奋人心。

文天祥在诗文中提过骂贼而死的颜杲卿,可见一个榜样的力量。而自宋以降,无人不知文天祥,至明末转战中原的张苍水,

犹比之于文天祥。正是他们,塑造了中国人的脊梁。其一人之行,胜过立万言书,功莫大焉。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慕之向往之行效之,便足矣。

于今之世,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一般以生命来坚持,然而,存养胸中一段正气,塑造自己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王阳明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一句话。对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是:浩者,白也,纯洁也,如天之气也。浩者,广袤无边也,胸襟广阔,大公无私也;然者,自发,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发于真心。孟子所讲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集合体,集合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便与天地合一,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据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体会孟子之浩然之气具有以下性质:纯洁之气;无私之气;出于真心即信念之气;正义之气;真理之气。浩然之气合于天地就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浩然之气\",也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可见,志、气、言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志\",指心,即指人的内在的人格与品质,\"气\"就是这种\"志\"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所以,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孟子所说的\"气\"是仁义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可以学而后至的,而非先天个性气质特征之表现,因此与后来曹丕所论之\"气\"不同,韩愈《答李翊书》中所说之\"气\"与孟子较为一致。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终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出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就是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物质生活是怎么样的美好,而是要符合个人的理想,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的高尚的人格。像齐国的史官,他秉笔直书,不为了权势而放弃自己,把道德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都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所有的人都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文天祥死后在自己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他所有这些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先贤传统中得到,另一方面就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一点。孟子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就是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浩然之气。文天祥就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民族精神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反过来,这些事迹是怎么流传下来被后代继承的呢?靠文化的积累,靠我们的史书,靠文学以及其他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之中,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正是这些,让民族精神不断的延续发展,被后人所传承。如果我们把这些都丢掉,不学历史了,或者历史不去讲这些东西,只记载生产力怎么发展,阶级斗争怎样进行,这些就都不为人知了。我们也应该认清我们现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看到它的困难所在。现在要从头做起,要告诉人们传统讲的是什么,有些什么东西,然后帮他理解,让他去选择,这是个非常非常艰巨的事情。

在今天,这句话就具有了及其丰富的政治色彩,教育色彩和各种丰富的内涵,当然,我们所说的大气同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尽相同的但读书的过程无疑是境界宏大的阶梯。如果说文章是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么它自然是作者见解、才智、素养的反映。清沈德潜说:“有第一等的胸襟,第一等的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位决定写作的品位。读书的过程是吸纳,也是接受心灵的沐浴。读屈原,我们怎能不为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志向感染?读司马迁,我们怎能不为他的多舛遭遇扼腕,不为他的非凡成就赞叹?读霍金,我们读出了蕴藏在他那枯槁躯体里的生命之光,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读林则徐,我们读懂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真正内涵。有了这种广泛阅读的积淀,释放的文字怎能不是晶莹澄澈、视野开阔呢?

我善以自然养吾浩然之气。大自然赋予了人们生命,更赋予了人们对美的感情,以及心灵的纯净。站在高山之巅领略天空的浩渺,站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感受天高任我飞的壮志,有一种想驰骋的感觉。听大海波涛拍岸的声音,体验大海的无所不容和那一片蔚然。我想自然界的美感是真正需要人们的品味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干净的美。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很少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东山魁来的正义所以着名,巴金的作品这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一种原始的真实。这种真实与清澈可以让人细细品味,回归自然。

我们要学会以天为尺,放开辽阔的胸襟去接纳多彩的生命。学会用飞鸟的标准去读飞鸟,读出一首动人的飞鸟之歌;学会以海为度,张开宽广的臂膀去拥抱平凡的世界;学会以少年的情怀去读少年,读出一则风花雪月的吟唱;学会以老年的情怀去读老年,读出一则睿智达观的情怀。我愿以天为尺,将生命丈量成辽阔的苍穹;我愿以海为度,将生命稀释成浩瀚的海洋。

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二)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慕之向往之行效之,便足矣。

于今之世,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一般以生命来坚持,然而,存养胸中一段正气,塑造自己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王阳明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一句话。对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是:浩者,白也,纯洁也,如天之气也。浩者,广袤无边也,胸襟广阔,大公无私也;然者,自发,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发于真心。孟子所讲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集合体,集合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便与天地合一,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据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体会孟子之浩然之气具有以下性质:纯洁之气;无私之气;出于真心即信念之气;正义之气;真理之气。浩然之气合于天地就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浩然之气”,也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可见,志、气、言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志”,指心,即指人的内在的人格与品质,“气”就是这种“志”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所以,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孟子所说的“气”是仁义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可以学而后至的,而非先天个性气质特征之表现,因此与后来曹丕所论之“气”不同,()韩愈《答李翊书》中所说之“气”与孟子较为一致。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终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出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就是我们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物质生活是怎么样的美好,而是要符合个人的理想,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的高尚的人格。像齐国的史官,他秉笔直书,不为了权势而放弃自己,把道德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精神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并不是最高的价值。实际上,古今中外一切先进人物,都是把精神生命、理想追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所有的人都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我们人类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一点,把精神的追求,人格理想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是中华民族一个突出的精神,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根源所在。

文天祥死后在自己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他所有这些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先贤传统中得到,另一方面就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一点。孟子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就是要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浩然之气。文天祥就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民族精神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反过来,这些事迹是怎么流传下来被后代继承的呢?靠文化的积累,靠我们的史书,靠文学以及其他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之中,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正是这些,让民族精神不断的延续发展,被后人所传承。如果我们把这些都丢掉,不学历史了,或者历史不去讲这些东西,只记载生产力怎么发展,阶级斗争怎样进行,这些就都不为人知了。我们也应该认清我们现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看到它的困难所在。现在要从头做起,要告诉人们传统讲的是什么,有些什么东西,然后帮他理解,让他去选择,这是个非常非常艰巨的事情。

在今天,这句话就具有了及其丰富的政治色彩,教育色彩和各种丰富的内涵,当然,我们所说的大气同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尽相同的但读书的过程无疑是境界宏大的阶梯。如果说文章是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的载体,那么它自然是作者见解、才智、素养的反映。清沈德潜说:”有第一等的胸襟,第一等的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位决定写作的品位。读书的过程是吸纳,也是接受心灵的沐浴。读屈原,我们怎能不为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志向感染?读司马迁,我们怎能不为他的多舛遭遇扼腕,不为他的非凡成就赞叹?读霍金,我们读出了蕴藏在他那枯槁躯体里的生命之光,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读林则徐,我们读懂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真正内涵。有了这种广泛阅读的积淀,释放的文字怎能不是晶莹澄澈、视野开阔呢?

我善以自然养吾浩然之气。大自然赋予了人们生命,更赋予了人们对美的感情,以及心灵的纯净。站在高山之巅领略天空的浩渺,站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感受天高任我飞的壮志,有一种想驰骋的感觉。听大海波涛拍岸的声音,体验大海的无所不容和那一片蔚然。我想自然界的美感是真正需要人们的品味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干净的美。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很少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东山魁来的正义所以着名,巴金的作品这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一种原始的真实。这种真实与清澈可以让人细细品味,回归自然。

我们要学会以天为尺,放开辽阔的胸襟去接纳多彩的生命。学会用飞鸟的标准去读飞鸟,读出一首动人的飞鸟之歌;学会以海为度,张开宽广的臂膀去拥抱平凡的世界;学会以少年的情怀去读少年,读出一则风花雪月的吟唱;学会以老年的情怀去读老年,读出一则睿智达观的情怀。我愿以天为尺,将生命丈量成辽阔的苍穹;我愿以海为度,将生命稀释成浩瀚的海洋。

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三)

每当看到《正气歌》中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便会想到、感受到当时它的作者——文天祥一身的浩然正气和不屈气慨。

当时,身为将领的文天祥因战败被元军俘虏,可是,他宁死不屈,对元世祖手下的劝降置之不理,经过一番对文天祥没有效用的劝降之后,文天祥被关进了土牢,土牢环境恶劣,但土牢只能折磨他的肉体,却不可能摧毁他那比钢铁还坚硬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浩然正气,就可以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就是在这里,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一段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穷时节乃见(现),一一垂丹青。”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日月星辰。在人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我出在太平年间,决心为朝廷效力,到了危急关头,才表现出我的气节,一一被记录在史册上。经过元世祖亲自劝降,还是以失败告终,于是,他们杀害了文天祥。

文天祥不过是一位平凡的百姓,但是他平凡而又伟大,他不是有什么特殊地位的人,但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不是什么诗人才子,却能写出令我们震撼的《正气歌》;他不是孔武有力的壮士,但他却如此坚强不屈,令人佩服!他写下的《正气歌》也告诉我们天地间不能没有镇住恶势力的正气。

我们这些小学生虽然现在不能为国捐躯,但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各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15篇: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从古到今,爱国的人多如繁星。最近我上网搜查了许多英雄事迹,为国为民的邓小平爷爷、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战国的屈原„„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的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那么多废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扣人心弦的《正气歌》。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坚决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竟然发现他肚子里没有一粒米,有也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我被这一个个故事感动了。我也明白了许多,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就是为祖国出了一份力。

第16篇: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从古到今,爱国的人多如繁星。最近我上网搜查了许多英雄事迹,为国为民的邓小平爷爷、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战国的屈原……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的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那么多废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扣人心弦的《正气歌》。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坚决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竟然发现他肚子里没有一粒米,有也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我被这一个个故事感动了。我也明白了许多,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就是为祖国出了一份力。

第17篇: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

正气歌并序

予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8,蒸沤历澜9,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10,风道四塞11,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12,助长炎虐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14,陈陈逼人15,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16,腥臊汗垢17,时则为人气;或圊溷

18、或毁尸

19、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20。叠是数气21,当侵沴22,鲜不为厉23。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间25,於兹二年矣26,幸而无恙27,是殆有养致然尔28。然亦安知所养何哉29?孟子曰30:”吾善养吾浩然之气31。“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32!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33。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34。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35。皇路当清夷36,含和吐明庭37。

时穷节乃见38,一一垂丹青39。在齐太史简40,在晋董狐笔41。

在秦张良椎42,在汉苏武节43。为严将军头44,为嵇侍中血45。

为张睢阳齿46,为颜常山舌47。或为辽东帽48,清操厉冰雪49。

或为出师表50,鬼神泣壮烈51。或为渡江楫52,慷慨吞胡羯53。

或为击贼笏54,逆竖头破裂55。是气所磅礴56,凛烈万古存57。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58。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59。

三纲实系命60,道义为之根61。嗟予遘阳九62,隶也实不力63。 楚囚缨其冠64,传车送穷北65。鼎镬甘如饴66,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67,春院閟天黑68。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69。 一朝蒙雾露70,分作沟中瘠71。如此再寒暑72,百沴自辟易73。 嗟哉沮洳场74,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75。 顾此耿耿在76,仰视浮云白77。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78。 哲人日已远79,典刑在夙昔80。风檐展书读81,古道照颜色82。 文学

鉴赏

“养气”之说原于孟子。他所说的“气”,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正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在宋代理学中,更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张载便以“气”作为宇宙的本体,主张“气一元论”。朱熹以“理”为世界本原,但又强调“气”化育万物的作用,在他看来,气是理与万物的媒介。文天祥在这首五言古诗中关于正气的铺写,与上述思想有一定关系。

这首诗的序为散文

。有骈句,有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在序里,作者先以排句铺陈,以骈散穿插描写了牢狱之中的“七气”,极力渲染出监牢环境的恶浊之至。而诗人又说自己身体本来孱弱,但在“七气”的夹攻之下,竟然安好无恙,那就是因为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有了正气在胸,便能抵御所有的邪气、浊气,这些说明了写《正气歌》的原因,接着便引出下面对“正气”的咏叹。因此,序和诗在构思上是有连属的,在技巧上是前后照应的,是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为第一部分。这部分是对浩然之气的热情礼赞。“正气”与天地并生,与宇宙同在,诗人首先写出“正气”的这种伟大性质,使“正气”的描写,有了一种充塞乎天地之间的崇高美。天地万物,均受“正气”之禀赋。下至大地山河,上至日月星辰,都是气的化育生成。下面诗人将笔一转,便将“正气”转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气,充塞于苍冥,可见正气的力量。“皇路”二句,写清平之时,禀受正气之人雍容和雅,为朝廷的清明政治尽力。这两句不是重心所在,而是下面的陪衬。下面,诗人笔锋又转,写在危难之际,禀受正气之人便表现出了凛凛气节,他们为了正义而不避祸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彪炳于青史。“一一垂丹青”,又是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之笔,显的十分自然。

从“在齐太史简”到“道义为之根”为第二部分。在这部分里,诗人历数了史册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写浩然正气的体现。诗人连用四个“在”字,形成了一连串的排比句

式,显得气势极为充沛。正因为“正气”的赋予,才有了这些志士的壮举。诗人为避免单调,将“为严将军头”等四句换成了“为”字的排比句。之后,诗人稍作舒缓,以“或为”为排比句,每两句写一人。诗人通过以上三组排比句,歌颂了中华历史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这其中,有的是不畏权奸、秉笔直书的史官;有的是誓在驱敌的将相;有的是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义士,他们有共同之处就是忠烈。辨证来看,“忠”是要作具体分析的,但这些人物的“烈”却是极为感人的。“是气所磅礴”到“道义为之根”,由上述人物的忠勇壮烈,概括“正气”。“正气”所钟,可以不论生死。“地维”、“天柱”,实际是说封建王朝的社稷得以保持的精神支柱。“三纲”句,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道义”也是如此。就是说,“正气“是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作为基础的。“正气“作为激励爱国志士的精神力量,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封建伦理性质也应该指出。

从“嗟余遘阳九”到“古道照颜色”为第三部分。前面是说正义赋予历史上那些忠义之士以忠烈之绩,从“嗟余”开始则转向诗人自己。“遘阳九”是说自己遭逢恶运,“隶也”句是说自己对国家危亡也无力回天。“楚囚”两句,一方面写自己被押到北方囚禁,另一方面,借楚囚南冠的典故,表达自己忠于宋室、矢志向南的心情。用典极为恰当贴切,在叙述中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怀。“鼎镬”两句,抒写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之志。“阴房”六句,写环境的幽暗恶浊。“如此”两句,则是写自己正气在胸,百沴辟易的情形。“哀哉”六句,说自己耿耿丹心、浩浩正气是抵御“百沴”的法宝,任何邪恶之气,都不能使自己受到戕害。“哲人”四句,是全诗的结语,揭示出作歌的主旨。先哲已逝,但正气赋予他们的壮烈事迹,在史册上永远是炳炳烺烺,千古不灭。诗人从这些忠烈之士身上,得到正气的沾濡。古来忠臣义士的烈举,是诗人乐于学习的典范。“风檐”两句,显得十分从容不迫。[4]

全篇的结构核心是“时穷节乃见”。作者先以“天地有正气”发端,然后层层陪衬,突出“时穷节乃见”。之后再历举“哲人”事迹证明“时穷节乃见”;又以自己囚于土牢而坚贞不屈来表明“时穷节乃见”。全诗篇幅宏大而主旨突出、脉络分明。浩然正气直贯全篇,故历述古人事迹和己身遭遇而无堆砌之感。先写古人而后写自身,并表明“时穷节乃见”的古人正是自己的楷模,表现出他的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壤之中。正由于继承、光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才使作者文天祥成为一位民族英雄,让他发扬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也使他的这篇古诗成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很长,又是五言之体,容易写得平板拖沓,但这首诗却以其慷慨悲壮拨人心弦,使读者倍受感染。这主要是诗人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气流溢其闻,使诗作元气淋漓,毫无干涩之感,且词气滂沛,笔力道劲,格凋沉雄。全诗以平和稳健的散文化语言,紧紧环绕对浩然正气的礼赞,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推进展开。首言浩然之气之源与形,简括干炼。中间一通史诗性的列举,虽繁富而不累赘,十二位忠臣义士的烈举,一气呵成,俨然大河奔流,滔滔东去,且诗人三易排比句组的语言,使诗富于变化。这种表现形式上的雄浑与浩然正气意蕴上的雄威极为一致,充分而美妙地体现出全诗的底蕴:“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同时,也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那襟怀正气,柱天维地的高大形象。《正气歌》凡六十句,隔句一韵,通篇4韵,平仄间押,以此将诗之情韵导而逶迤,又寓激荡于从容。既浑灏苍古,又顿挫扬抑,回肠荡气。

这首诗用古体诗的语调来写,而不取近体的排偶整饬,显得高古悲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作者文天祥的忠肝义胆、铮铮铁骨;在歌赞先烈的同时,展现了作者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位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形象。

艺术特色

全诗用韵富有变化,与文义互为烘托;旁征博引,具体体现了浩然正气的巨大力量;语多排比句式,文气绵密贯串,节奏整齐明快。

名家点评

清·康熙《古文评论》卷四十三:斯篇出于至性,慷慨凄恻。朕每于披读之际,不觉泪下数行,其忠君忧国之诚,洵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清·过珙《重订古文详注全集》卷六:宋祚将尽,先生以致仕起兵,后元灭宋,执先生,历万苦而不屈,屹然如山,卒遇害而死,真能全其正气矣。试读此歌,言言若神鬼之泪,诚足沮金石而薄云天。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四:文山以年少对策第状元,以法不息为主,一气呵成数千言。……以此知养气者不可不读书也,特不为章句之儒耳。歌中又曰,“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公岂乐以死节见哉。[9]

历史局限

这首诗歌

中,首先是作者所列举的许多历史人物,既不仅是民族英雄,也不一定都是对历史对人民有过什么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如“为嵇侍中血”诗句

中的嵇绍,不过是由于皇室内讧,他为了保卫一个昏庸皇帝晋惠帝而牺牲了的一个封建社会的忠臣。至于管宁更不过是一位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隐士;虽然作者把他们都当做历史上英雄人物来歌颂,但其实是不可取的。

其次,作者文天祥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英勇牺牲的出发点很大程度是来自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他自幼就羡慕古代忠臣、义士的行为:在江西学宫看到一些忠臣画象,就慨然说:“设不俎豆其间,非丈夫也。\"并且在临刑时还以学习古代圣贤,成仁取义,作为自己为国尽忠的信条。出此可见,他的思想基础,基本上是建立在忠君之上的。正因为他具有这种封建的忠君思想,才限制了他的视野,使他作品的积极内容,受到了限制。因而,在评价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对于不与人民利益相符的思想是应该加以批判的。他在被捕之后能够坚持民族气节,不为威屈,不为利诱,终于为国牺牲,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为祖国保持了“正气”,自然也应该肯定。但是作者文天祥的爱国思想,毕竟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最后,正因为作者文天祥受到了封建忠君思想的限制,因此在诗中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些宣传儒家教义和封建伦理观念的东西,如“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等,都是封建教条,是不可取的。

第18篇:《红旗渠正气歌》观后感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主题教育分组讨论

(第四组)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公司于4月12日下午安排了一次主题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的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会第四组与会9名同志结合市委党校陈晓萍副教授《红旗渠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讲座和所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联系自身及工作实际,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交流并积极发言:

××同志说,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蕴含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结合工作实际,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还要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更要有拓展思路、优化创新的精神。技术人员要勇挑重担、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要将“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和“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引入到技术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并努力将其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同志说,年轻的时候看话剧《焦裕禄》和《红旗渠》曾落过泪,确实震撼人、感动人。感触焦裕禄、杨贵、任羊成…等优秀党员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治沙、修渠,人民就拥护支持,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诠释和体现。党员干

部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维护群众的利益,就是维护党的形象;维护党的形象,就是稳固执政党的根基。这也是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认识和理解。

××同志说,焦裕禄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既是我党,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魂魄,要大力弘扬并传承。只有深入学习,才能触及灵魂,才能感悟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党员干部学习的越透彻,领悟的越深刻,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才越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身上和心中才永远有一股昂扬的精、气、神。

××同志说,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都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共产党员应将这种精神与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相结合,因为无私奉献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精髓和实质体现。

××同志说,作为技术人员和党员干部,要明白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华是为何人而学?要为何人所用?这是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牢记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心中装着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人民贡献自己所有的知识和力量,为他们谋福祉,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就是我们技术人员的信仰追求和精神力量。

××同志说,80后党员更多思索的是怎样在工作和人生之路上践行焦裕禄及红旗渠精神。光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不行,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修养,持续锻造为人民服务的技能和本领。这也是青年党员对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种思考吧。

××同志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立足本职,全身心地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同志一致认为,焦裕禄和红旗渠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要深刻领会践行。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相关部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自觉,在工作上求真务实。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

最后,在认真听取了各位同志的发言后,××总工做了总结。他认为大家的发言催人奋进。他要求在座的同志深刻学习领会焦裕禄及红旗渠精神,并切实落实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中。他提出,党的事业和我们供水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宝贵的精神力量和坚定信念的支撑。党员干部做为模范先锋,思想上要在其位、谋其政,要全身心地带领员工、为了员工、依靠员工;工作上要敢担当、有作为,要为供水事业和集团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弘扬并传承新时期的“焦裕禄精神”及“红旗渠精神”!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第19篇:唱响正气歌文艺晚会观后感

《唱响正气歌》文艺晚会观后感

9日晚,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栏目播出的“唱响正气歌”新创廉政歌曲文艺晚会的实况。晚会以反腐倡廉为主题,把反腐倡廉的内容谱成优美的歌曲,在宣传教育形式上具有独特的创新,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党中央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方面的知识。

晚会以《牢记“两个务必”》、《手摸伸》等歌曲开篇,回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反腐倡廉的教诲,晚会推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歌曲。通过欣赏歌曲,强调了党中央在党的作风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提出地更高要求。

通过一曲《清贫颂》,我看到了革命先烈方志敏一身正气,他是我党一名杰出的领导人,他在狱中写下的《清贫》诗句,至今被人民所传咏。此次晚会以歌曲的形式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方志敏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方志敏烈士的后人介绍,当年由方志敏烈士经手的革命经费高达百万元之多,这在当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而方志民同志却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革命事业上,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分一厘的私利。后人虽然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一分钱的遗产,但方志敏同志却给他的后人和我们这些后来的共产党员留下了《清贫》精神,这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革命者的《清贫》精神是不能丢的,我们不应当忘掉革命先烈为革命胜利所作的一切,牢固树立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思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曲气势恢弘的《纪检监察之歌》把整台晚会推向高潮,反映了党中央十分重视反腐问题,大力加强反腐倡廉的教育活动,同时加大了监察力度,使腐败分子难以容身,使整个社会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在高昂的歌声中,晚会落下了帷幕,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通过观看精彩的文艺节目,我不仅了解了很多先辈和现在的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光荣事迹,更看到了我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使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正像《党章》里所要求的那样,共产党员没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应一切为了人民。

今后我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从点滴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不为自己谋取私利,成为一名经得起考验的党员干部。

第20篇:《正气歌》中古历史故事

元军攻下厓山以后,张弘范召集将领,举行庆功宴会,把文天祥请来。宴会席上,张弘范对文天祥说:“现在宋朝灭亡,丞相已经尽到最后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转意,归顺我们大元皇上,还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着眼泪说:“国破家亡,我身为宋朝大臣,没能够挽回局势,死了还有罪孽,怎么还能贪图活命呢。”

张弘范一再劝降,没有结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过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宾馆里,用美酒好菜招待他。过了几天,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留梦炎去劝降。文天祥对这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现在见他居然老着脸皮来劝降,更是火冒三丈。没等留梦炎开口,就一顿痛骂,把留梦炎骂得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过着囚徒的生活。过了一个月,博罗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枢密院,亲自审问。

文天祥被兵士押着,来到枢密院大堂,只见博罗满脸凶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头,挺直腰杆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绝了。

博罗恼羞成怒,喝令左右动手。兵士们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将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罗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文天祥坦然说:“从古以来,国家有兴有亡,做大臣的被灭被杀的,哪一个朝代没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现在既然已经失败,只求早死。”

博罗怕审问出现僵局,想缓和一下空气,就说:“自从盘古到现在,有几个帝王,你倒说来听听。”

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今天不是到这里来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

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噜苏!”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

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文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

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说:“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

文天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文天祥带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文天祥将要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公元12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浩然正气。

《正气歌原文.doc》
正气歌原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