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笔记

2022-03-2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摘录一:

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管理=勤奋+智慧+知识+心理学;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做不好事情不是事情的原因,而是人的问题;管理就是先管好自己; 管理是科学,领导是艺术;沟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管理无定式,事事皆学问; 管理的真谛在于不管理;管理的关键:要有良好的执行力;管理在于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资源;搞好管理,硬性权力和软性权力缺一不可,积极,热情,用心,学习。

摘录二: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 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细节决定成败。“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 做于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细节管理是一种人文化的管理;细节管理是一种智慧化的管理 ;细节管理更是一种彰显特色的管理。因此,每一位管理者务必恪尽职守,对工作增强精益求精。“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关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使管理更人文化、更智慧化、更特色化,让校园成为环境优美的“自然乐园”,成为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人人崇尚真、善、美、特的“人文乐园”和“精神家园”。

摘录三:

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教育孩子向真、向美、向善的良方。

摘录四:

1、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2、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苏霍姆林斯基

4、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 ,儿童才 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7、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9、皮鞭不只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学》

1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 情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11、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12、我要关注的是,让我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 ——苏霍姆林斯基 《育人三部曲 第32页》

1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14、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15、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16、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想的相互关 系把一个 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

17、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18、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苏霍姆林斯基

1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 姆林斯基

20、犹如犁铧因天天耕地会脱锈而光洁如镜,人的心灵也会由于劳动克服困难,勇敢地对待失败,不为成绩所迷惑而闪闪发光。——苏霍姆林斯基

2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2、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

23、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

24、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25、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 ——苏 霍姆林斯基

26、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的了„„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匀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 生,而且 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第271页》

27、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

28、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29、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30、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31、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32、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苏霍姆林斯基

33、使人做自己举止行为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是什么?是良心,它成为行为和理智的捍卫者。——苏霍姆林斯基

34、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养美德。 ——苏霍姆林斯基

35、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36、真正的教育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苏霍姆林斯基

37、高贵的精神是不会停步不前的,它经常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苏霍姆林斯基

38、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39、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

4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41、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42、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感情,而思想的细腻,智力的丰富,是它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43、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

44、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苏霍姆林斯基

45、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46、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47、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48、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49、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 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50、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苏霍姆林斯基

51、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52、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 中接触的 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53、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

54、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

55、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名言集》

56、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苏霍姆林斯基

57、确定志向,就意味着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58、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 苏霍姆林 斯基

59、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 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60、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61、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

62、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63、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

64、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苏霍姆林斯基

65、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66、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 有用心灵 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

6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苏霍姆林斯基

68、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 幼小心灵 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

69、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 绝不会是 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

70、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 7

1、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 ——苏霍姆林斯基

72、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苏霍姆林斯基

73、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苏霍姆林斯基 7

4、幸福只会给予不怕劳动的人,多年忘我劳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7

5、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76、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77、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苏霍姆林斯基

78、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

79、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80、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

81、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 的每一个 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82、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83、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84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

8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 才会产生 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要相信孩子》 8

6、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 就会逐渐 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87、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88、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 识世界( 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苏霍姆林斯基

89、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

90、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 姆林斯基

91、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

92、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

93、真正的教育不能没有热情关怀和洞察力。——苏霍姆林斯基 9

4、树立道德信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 9

5、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苏霍姆林斯基

96、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97、理想的人,不是圣像,不是“光泽夺目”、白壁无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98、理想的实质寓于所谓“普通的”“平凡的”人身上。——苏霍姆林斯基

99、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苏霍姆林斯基 100、有人说青春就是批判的年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批判的特点是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原则性。 ——苏霍姆林斯基

10

1、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10

2、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

10

3、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信的相互关 系把一个 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

10

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0

5、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苏霍姆林斯基

10

6、重复单调的攀登动作会使人乏味,却在不断地接近顶峰! ——苏霍姆林斯基

月峰中心学校 陈国

2017年10月22日

推荐第2篇: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一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书,作者把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比较这四个层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条,当一个好班主任就应该把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相信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体验。

一、作者说:“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岁月消融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他们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他们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他们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们让愚昧走向智慧,他们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当他们的学生以出色的成就回报社会时,他们就会体验到耕耘者的幸福。喜看桃李满天下,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说得一点都不错,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感伴随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传奇。

二、书中还谈到:教育机智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如果班主任缺乏教育机智,就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和\"对症下药\"等方面。“随机应变”是指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时,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恰当地处理问题。“因势利导”是指班主任在遇到棘手的突发事件时,能够审时度势,即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巧妙地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并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症下药”是指班主任能够正确分析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书中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有:

1.管理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通过教育、组织工作,通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班级工作的预期目标。班主任管理班级,涉及面很广,主要有五个方面:学习活动,如上课、课外作业、考试、自学等的管理;学生生活纪律,如考勤、遵纪守规、清洁卫生等;班级组织建设,如班委成员的选拔组成、班干部工作指导、各项活动负责人的选拔等;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如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主题讲话的拟定,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等;班级评价管理,如学生的学期总评,单项工作的评价,学习评定,对学生的奖励、惩罚、表扬与批评等;偶发事件的处理(管理)等等。

2.班级工作的指导。班主任对班级各种活动应进行及时的指导,有时还要亲自作出表率。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各种活动的不同内容、性质作认真思考。

3.教育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具有教育影响学生的优势和责任,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政治态度的教育,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养成上的态度与方法的教育指导,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礼仪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要把这些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立志、修身、成长、进取、创新和适应社会等方面。

4.协调好科任教师关系。班主任应与班级任课教师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来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沟通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积极主动配合各学科老师组织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研究和合作,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5.沟通家长,联系社区。班主任应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也应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情况。密切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使学校和家长取得教育上的共识,并得到家长的支持。班主任的工作还要重视沟通社区工作,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努力让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削弱社会上的不利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身体力行,服务学生。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要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服务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之一,如关心体察每个学生的冷暖安康,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以及成长过程的细微小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努力引导他们提高个人修养和学习水平。

7.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在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的同时,还应努力面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茁壮成长。

四、书中还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班主任为了很好地完成上述的基本任务,其采取的行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怎样了解学生,如何建设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如何处理学生偶发事件,等等。这些都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针对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特点,为了保证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出色的完成,需要每位班主任坚持必要的工作原则,掌握相应的工作方法,一般地说,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班主任的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劳动和生活,对学生全面负责。

2.班主任工作应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对学生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从全方位考虑,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切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惩体罚和变相体罚,力戒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

23.班主任应热爱、尊重学生,但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把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应满腔热情地耐心帮助。

4.班主任的所有工作都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思想实际、个性差异以及社会、家庭影响,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5.班主任应处处事事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增强道德修养,起到表率作用。

6.班主任应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7.班主任工作应积极开拓创新。当前,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实施之时,班主任也应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学习和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班级工作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读一本好书,的确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与修养。在这里有别人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希望今后把能把读书作为每天必须做得工课来完成。

以上文章摘抄自:《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篇

作者:周娴华 周达章

推荐第3篇:教育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读书笔记

婺城区长山小学郭艳红

我所看的这本书是由马云鹏老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

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总之,这本书对我而言在教学方面非常有帮助,可以大大地提高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让我可以学到很多新理念,并尝试着运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去摸索经历,从而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推荐第4篇:科学教育读书笔记

“科学家是这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为我们呈现的是十八位科学家光辉的一生,初看目录“稻花香里话丰年”“风雨春秋五十载 振兴测地风采”“采菊东篱 写意人生” „„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简明流畅的语言,清新淡雅的文字,却贴近我们的学习生活,在他们的故事里,寻找到我们前进的方向。

身为“泥腿子院士”的朱英国始终坚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四十余年来,他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几乎与袁隆平比肩,为我国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凭借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一股韧劲和献身的觉悟,完成一项项艰苦、单调、细致、耗时、费心、费力的工作。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一样,是每个完整人生必要的组成部分。不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包括艺术、文学、史学、哲学或社会科学事业,技师、工人、农技师、农民都需要拥有科学文化基本素养。在他们的身上可贵的不只是那些显著地学术成就,更令我们敬畏的是那种精神。是的,我们不做文化素养上的“半个人”不做“文化上的残疾人”。

有一门神奇学科专门探索地球奥秘,它对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地面点几何位置进行测量和描绘。有一位心系侧地学科发展,从事大地测量工作50余载,他就是中国大地测量学界的带头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的许厚泽院士。不懈的坚持与努力,紧盯目标毫不放松,朝着他的目标不断前行。还有一位在

应用领域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从空白处探索,在开展古典法熔炼光学玻璃时,发现冷却下来的玻璃内有许多气泡,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杂志和书籍,都不得其解决之道,凭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了这个难题。让我想到了,一个合气道高手的练就过程,首先进入一个房间,这是一件墙上贴满纸条的房间,同时会有很多随时准备来攻击你的人,而他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反攻的同时,能够读出墙上纸条上的字。这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是的,会有很多外在的力施加在我们身上,会让我们力不从心,会让我们身心疲惫,渐渐地迷失了,却忘却了我们最初的梦想,最初心底的目标,我们忙于应对无尽的攻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变得急功近利,被可能付出的一切算计着,沉不下来,也静不下来。而他们—这群时代的精英,总是坚持不懈,不改初衷,坚持,在坚持,只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断地前进。

高频的耳聋让陈方灿博士的声音世界残缺不全,他只能听到一半的发音,初到美国,加剧了他的语言障碍,每次上课,他都把录音机放到讲桌上,课下在反复的听,听不清就猜,连在餐馆刷盘子都是戴着耳机度过。改革开放的韶光喜雨,培育出繁花似锦的科学成果,艰苦的环境下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巨匠,为我们树立一个个榜样,并不断践行他们的信念和精神。前两天,看了一个叫“勺子杀人狂”的视频,它为我们展示了让一个人崩溃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那就是重复性的不间断的对他做同一件事。拿一把勺子就能杀死一个人,但前提是你要是不死之身并且

有坚强的意志。当你和“勺子杀人狂”对垒时,所比拼的便是这坚强的意志,而我们却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和精力和它搏斗,时间一长,我们可能都丧失了跑的意志,一心只想被勺子拍死。积累的作用力是如何的强大,只要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紧盯着它,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空白点和难点就是新目标,有机遇就会有挑战,有挑战性才会激发我们内在未知的潜能,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何种程度,就像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很难确定我们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地尝试,做一些具有挑战的任务,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哪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一生的意义都在于向着自己目标跋涉的过程,而人生的境界也在这种过程中得到升华。不断学习,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和创新的源泉。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寂,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岗上那丛郁绿里,还有这最后一笔的激情,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一直都相信,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有时候孤独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如影随形。也许专注于一件事,我们所要付出的是更多娱乐的时间,我们必须学着更好的和自己相处,明晰自己的目标,想一个合气

道高手一样,紧盯着终期目标,努力再努力,也许力量微小,但是积累起来,持续的、恒久的力量积聚起来,将是不可战胜的,用科学家的精神来为我们助航,预见未知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推荐第5篇:《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

《教育是什么--智能的积累遗传》读书笔记

1、有人说,教育好像一架陈旧的马车,叽叽呀呀地爬上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是那样的不协调;也有人说,教育好像一条简陋的木船,颠颠簸簸地划入波涛汹涌的江河,是那样的不适应。因此,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应该革命的呼声,不绝于耳。

1、我国周代“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1)礼包括社会政治制度、礼节仪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2)乐包括音乐、诗歌和舞蹈,主要是配合礼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3)射:射箭。

(4)御:驾兵车;射御属军事技术训练,也渗透着礼乐教育; (5)书:书写(如六甲名称)

(6)数:计算。书数包括读、写、算基础文化课,是学习礼乐的基础和条件。 (黄济主编:《当代教师小百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59页)

2、近世儿童教育之父的瑞士教育家费斯泰洛奇认为:“教育是人类一切知能和才能的自然的、循序的、和谐的发展。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教育是经验不断的改组或改造,这改组使经验的意义增加,也使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

4、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所谓教育,就是指有计划的感化新一代,以便培养出一定类型的人。

5、正因为人们对教育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未能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各有千秋。近代以来,教育学理论研究中提出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以下一些: ①人本起点论 ②体育起点论 ③管理起点论 ④知识起点论 ⑤生活起点论 ⑥目的起点论 ⑦本质起点论 ⑧教师起点论 ⑨儿童起点论 ⑩受教育起点论 ⑾教学起点论

6、应试教育的三大弊端:①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 ②教育过程的表面性 ③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 与之对比的教育发达的国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能力,更注重培养从小培养学生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能力。

7、素质的定义:

①狭义的素质概念: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称遗传素质。 ②中义的素质概念: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发展潜能。

③广义的素质概念: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即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品质和功能水平。

8、创造过程的三种思维模式:①创造行为的静态模式。②创造行为的动态模式。③创造行为的个人模式(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的结合和拓展)

9、非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

10、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11、EQ是一种认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因素。IQ又称智力商数,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和参数。

12、现实生活中,IQ高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成功者和具有创造力的人,IQ低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失败者。

13、①生物具有一定的“生存单位” ②生物总是力争生存和发展的 ③生物与其生存条件之间,形成一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 ④生物总是要不断进化的 ⑤生物具有积累遗传的功能 总:人的定义为“具有智能的生物”,人的“素质”(即本质)就应该是智能。既然教育的定义是“智能的积累遗传”,那么就说所谓“素质教育”,应该就是培养人的“智能(创新能力)”的教育了。

14、智能学、信息的存在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元”和“系”

15、系 ①部整系,从静态看,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

②因果系,从动态看,任何事物都是变动的,因为都有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 ③共性系,虽然事物总是千差万别,但是任何事物之间,又有相同的地方。 ④相似系,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的,但任何事物又有相同的地方。

16、任何认识,都是从“元”开始的,胎儿、婴儿也是如此,已经具有思维能力的成年人也是这样。

17、智力的形成五个基本条件,新型的教育对五个条件必须重视: ①物质因素(载体),即人的健康的大脑。

②一定的记忆、品性(如毅力、自信、自尊)等所谓的非智力因素。 ③需要比较充足的原料,“元”和“系”,一元四系等。

④以感应、感知为基础,锻炼抽象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后天的锻炼。

⑤智力不等同于智能,智力是潜在的智能。需要在实际运用中将智力转换为智能。

18、人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运用,大致分为五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感应形成阶段,胎儿阶段。 ②第二阶段,感知形成阶段,幼儿阶段。 ③第三阶段,思维模式形成阶段,少年阶段。 ④第四阶段,智力试验阶段,青年阶段。 ⑤第五阶段,智力运用阶段,成人阶段。

19、新型的教育模式,跟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育目的的不同,从而导致教育内容、方法、学制等许多方面的不同,对许多方面都需重新认识,从而使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变革。

20、培养创新创造能力需要:

①传授创新方法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②传授系统化的知识

③循序渐进,“感应-感知-抽象-想象” ④区分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的联系 ⑤正确处理智力与非智力的关系

⑥对非智力因素要鼓励,对智力因素要启发 ⑦学以致用 ⑧“教是为了不教”

21、关于中等教育,把“小学、中学”归为中等教育, 强调整个教育目标是“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的一致性。

22、中等教育,主要的是要大力加强对智力因素的保护和培养。应遵循八条最基本原则,即: ①寓教于思 ②循序渐进 ③坚持实践第一

④区分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⑤从必然联系中抽象出共性 ⑥正确引导想象 ⑦增强自学能力 ⑧明确学是为了用

推荐第6篇: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求学时,我就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时怀揣教书育人的梦想,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知道教育的崇高;现在,我又开始读这本书。对于刚刚走上讲台,又初次担任班主任的我来说,再读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他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很简单,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书。持之以恒的读书。我们的小溪才能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溪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会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教学上,那我们也会成为专家。”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们要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山峰指导学生,用一双充满教育之梦的眼睛去发现美,传递爱,创造奇迹,成就梦想。

推荐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张玲等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6月(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袁振国主编)

(一)心理健康新概念(第1-29页)

1、为什么我们的心理会出问题

想想人生匆匆,何苦如此苦闷。人们在竭力的变革着自然界,却忽视了对自我心灵的提升,这一快一慢,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显得多么的不和谐。人啊,你为何在倾斜和摇

摆中仍不能正视自己的弱小

人创造了强大,并挑战一个又一个极限,然而面对自然界,人的生命却如芦苇般脆弱。看到自己的无助和弱小,人在创造“超人”、“机器人”、“××组合”中自我麻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其宏大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震撼效果,而这正是作为个体的人不自信的表现,个体的忽视只能用叠加和组合来形成对自然的回应。人往往对外界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内心的关注,当我们对那些超乎寻常的事物报有超乎寻常的兴趣时,人们过多地是被现象迷惑,从而

忘记了内心深处真实的本我。

人总在寻找着一种力量,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改变人自身,使人强大、使人完美、使人永生……人在这种无限的寻求中不断地在大自然打上烙印。一方面是无止境的征服,另一方面又是不可更改的弱小。蓦然回首,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弱小与强大,忽视与震撼,……

人,怎能不恐惧、幻想、崩溃?!

2、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圣人”,古人追求的境界,简单的说就是“内圣外王”。作为一个“圣人”,应具备四个特征:责任态度、进取意识、慎独能力、博爱之心、诚信精神。当代一些学者和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意见整合起来,主要有几条是大家都认可的:

一是热爱之心。即爱自我、爱他人、爱工作、爱自然。

二是接受他人,能利己、利他

三是积极的评价。无论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物,都能做出恰当的、积极的评价和回应;不逃避、不隐讳、不妄为、不无限制放大欲求。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称为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这样的人具有如下临床特征:

(1)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的关系

(2)更能接受自我、他人与自然。

(3)自发性;坦率;自然。所谓自发性就是很少做作与人为的努力,他们对现实的洞察力是轻松自如的。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

(6)自主性;自由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更新颖的鉴赏;情绪反应的丰富性。

(8)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者来说,他们都有一种相当共同的极为神秘的主观体验。这是一种气势磅礴、混沌、漫无边际、视野无垠的神秘体验。

(9)社会感情。

(10)改善了的人际关系。

(11)更民主的性格结构。自我实现者认为:只要是一个人,就应该受到尊重,哪怕是一个恶棍,也不应该超越某种最低限度去贬损、侮辱其人格。

(12)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他们无人信仰宗教,但他们信仰一个上帝,这不是一个有形的人物,而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他们都相信宇宙是有意义的,并相信明确的是非观念,但这是基于他们自身的体验,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宗教启迪。

(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创造力。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是普遍人性的一个基本特点,它使任何工作都涂上了一层色彩,他会以源于性格本质的创造性态度来做任何事,而不是非得著书立说。

(15)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16)自我实现者也有缺陷。为了避免对人性的失望,我们首先应该放弃对人性的幻想。自我实现者也是人,他们也有罪恶感、焦虑、悲伤、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只是他们并非源于神经症。自我实现者也会犯错误,但他们能够很恰当地加以纠正。

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者特征的详尽描述,为我们理解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完整全面的框架,这也成了自我参照评估的标准。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个不同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第三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是一个“状

态”概念而非“人格”概念,心理健康更多的是相对概念。

我希望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学习,快乐多一些、痛苦少一些;价值大一些、遗憾少一些;生活质量丰富些、悲观消极淡漠些。

(二)增进智慧 完善认知(第37-68页)

4、认知与心理健康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尽管这句话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多少有点原则上的问题,但他对人思维能力的高度重视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态度问题”也可以说就是认知问题。一个人的认知态度决定自觉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5、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

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其代表理论有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认为人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是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有人们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美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自己的倾向。二是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而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三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人们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害自我成长。会犯错误是人的正常现象。四是情绪困扰的持续是那些内部语言持续的结果。

五是大部分的情绪困扰都起源于责备。我们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把我们的欲望与偏好逐渐转变为独断的、绝对的“应该”、“必须”等要求与命令。绝对性的认知是人类悲剧的核心。

六是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他可以通过自我对谈、自我评价而达到自我支持。他可以创意地决定对同样的情景产生不同的感受。

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

一是积极、不消极。

二是客观、不自欺。

三是独立、不依赖。

四是灵活、不僵化。

五是本质、不幼稚。

而不健康的认知或者说认知失真,是指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认知失真与认知错误不同,认知错误是一种偏离客观真理的现象,而认知失真不是针对客观真理而言,只是针对某种客观情境和现实的现象。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将认知失真总结为:任意推论、过分概括化、选择性断章取义、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乱贴标签、过分夸大或缩小等几方面。

(三)调节情绪 丰富情感(第86-146页)

6、调节情绪、情感的变化

这一切都是人的情绪和情感。诺尔曼.丹森曾说:情感规定着人的存在。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情感的本质就是自我的感受。

人的情绪与情感与身心健康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喜伤心、悲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等。把情绪、同感与人的健康联系起来,使我们更好的去把握它。

在四川汶川抗震的英烈中,有一个名字被全中国人所记住,他就是武文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父亲。在痛失爱子后,他并没有被这种痛苦所压倒,而是向军队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接过儿子的遗物,投入抗震救灾之中,去完成儿子未完成的任务。”从此,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身穿迷彩服、两鬓白发的一位老人出现在抗震救灾的队伍当中(请原谅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从情感上说,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坚强的父亲而骄傲、感动。但是当我们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他做出这样的抉择应该是一种最积极的排解心理痛苦的做法,是一种对负性情绪的建设性反应。

面对丧子之痛,有些人长睡不起、有些人萎靡不振,甚至有些人丧失理智,出现精神失常,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人们常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看成人生最不幸事之一。武父的丧子之痛自然不用多说,他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利他行为去排解心中的悲伤,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在为他感动的时候,也为他的理智而佩服,祝福他能够早日走出心中的阴影。

7、辩证地分析“利他行为”

当人们遭遇负性情绪、情感时,若不及时疏导,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以各种形式外化。如攻击他人、自暴自弃、利他等。在各种反应当中,只有利他是一种建设性的反应,其他都是破坏性的反应。但是过分的利他却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因为过分利他会导致自我的迷失。。”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批评北大的季羡林教授越来越没有个性,越来越趋于

平庸,作者说这是北大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现在想来,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密勒曾说过:“一个社会中,怪僻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所含的天才异秉、精神数量和首先勇气的数量成正比。今天敢于独立怪僻的人如此之少,这正是这个时代主要危险的标志。

8、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进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仅应包括心理特征符合年龄、智力正常、情绪健康等方面,还包括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行为的一般准则,是意志努力的力量源泉,使人能在动机斗争中做出合适的选择,在实现目的时克服艰难险阻。

确立适当的行动目标,理解行动的后果。意志努力与目标效价与目标成功概率成正比。目标太高,实现的可能性太低;目标太低,其意义、价值太小,这两者都不能激发人的意志努力,只有高低适当、具体明确的目标,对意志的激励力量最大。另外,对和为后果的想像和领悟,以行为后果的社会评价的认识和理解,都影响着人的意志的努力程度。

意志行动是指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动,其心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行动动机的取舍、行动目的的确定、行动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所以采取决定是在复杂情境中做出决策的过程,它考验和锻炼人的自觉性、果断性等意志品质。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要把决定付诸行动,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因为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这些困难的克服要求顽强的坚持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才能坚持正确的决定,完成既定的目标。

(四)健全人格 达至整合(第176-222页)

9、人格概述

人格又称个性,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和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米谢尔则认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区别”。人格包括个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稳定。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理想,等等,主要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集中反映了人性独特的一面。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全人格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宁静的心境。

第三、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

人格障碍又称“心理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第一、自恋型人格

第二、回避型人格

第三、依赖型人格

第四、偏执型人格

10、形成健康人格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他性格上的伟大。良好性格是健全人格的核心内容,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

性格从最初的萌芽到最终成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性格的演变经历了童年的雏形阶段,表少年的成型阶段、成年的自我调节修养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但有时,性格的发展阶段会提早或延迟。因此对自己的性格的修养,有助于性格的成熟,避免形成不良性格。优秀性格品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养成:

第一、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作为一个合格公民,诚实、善良、富有爱心是最起码的原则,也是一个人格健全者不可缺少的性格特征。

第二、自尊。自尊是人格健全者的标志之一,自尊心是性格中一种高尚的品质,自尊的人关心自我形象,积极向上,有追求目标。不管是力求成功还是避免失败,都是源于自尊需要而产生的成就动机。但自尊过头了往往是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对他人的悦纳,是一种意念,一种意志。自信并不意味着没有失败,没有风险,而是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战胜失败的信念和把握成功机会的能力。性格中有了自信,生活里就会充满快乐。

第四、认真负责。

第五、自我控制。

第六、挫折忍受力。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快乐、悲哀、愤怒或恐惧等情绪反应。情绪的调控对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情绪是性格的反映,情绪也会感染性格,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通过培养某种情绪来影响性格。

第七、独立和创新。

11、做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人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是个悦纳、独立、理性和良善的人。

(1)悦纳:作为一个人格健康的现代人,首先是对自己要有满意感,悦纳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经过努力完成的目标有认同感。即使这个目标并不轰轰烈烈,就像一位母亲看

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烧的饭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一样。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没有什么可以报怨的。

作为一人格健全的现代人,除了悦纳自己外,还应悦纳别人。一个妄自菲薄的人自己活得很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也不会过得很轻松,因为他时时有被周围人抛弃的威胁。所以,承认别人的存在价值,由衷地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即使他和你有不同意见,也一样地为他祝福,那么你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独立:人格健全的人是独立的人。独立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独立的人不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活着,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

(3)理性:人格健全的人是理性的人。表现的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己,对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理性的人是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乐都适可而止,情绪反应比较适度,较少酗酒、斗殴、自杀等行为冲动。

(4)良善: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人有道德的人,对他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善于理解别人。

(五)健康的自我意识(第250-263页)

12、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的特点

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恰当的自我认识:就是指,在不同的阶段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对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2)真实的自我体验:不能断然说有某一种自我体验就是心理心理健康的,没有某一种体验就是不健康的。而是说心理健康的自我体验首先应是真实的,喜、怒、哀、乐皆自然。

(3)合理的自我控制: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自我控制方式,也有不同的自我控制程度,心理健康的自我控制就是恰当自我展示,包括有符合年龄要求的行动导向和情感宣泄。 使自我意识完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自我分析。

(2)自我规划。

(3)自我选择。

推荐第8篇: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维果茨基教育专著选》读书笔记

维果茨基教育专著选》关键词解释

1.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04页。

2.链式复合的原则

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42页。

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40页。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9页。

5.思维和言语

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39页。

6.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

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是显真性。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二是示意性。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84页。

7.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图画和声象语言。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55页。

8.在一定阶段前两种发展按不同路线进行,互不依存。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01页。

9.儿童只有在过度年龄期结束其智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达到概念思维。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73页。

10.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按其心理本质是一个特别的形成物,是一种特别的言语活动形式。它有自己完全独特的性质,而且与其他的言语活动形式有着复杂的关系。为了透彻研究言语的思想和对词语的这些关系,首先按必须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弄清楚它的非常特别的机能。我们认为,我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说话,并不是无所区别的。内部言语是为自己言语。外部言语是为别人的言语。甚至不应该预先设想,两种语言的这种根本的和基本的机能差异会对这两种语言机能的结构性质不产生影响。因此,像杰克逊和海特那样认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差异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发声。是否发声并不是说明内部言语本质的原因,而说明这一本质产生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内部言语不但不是外部语言的前驱,或者是外部语言在记忆中再现,而是与外部语言对立的。外部语言是思想转变为词语的过程。是思想的具体化和体现。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06页。 《维果茨基教育专著选》主要观点摘录

1.维果茨基一贯主张,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能局限于抽象地研究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它应该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心理生活的科学,心理科学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应密切结合。维果茨基对人的心理发展问题的深入探索,引导他最终进入了儿童的智力发展下学校教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学与发展的一般关系的基本原理。他指出,一方面,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学才有可能进行。然而,这只能是教学的最低界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对于教学十分重要的方面是:除了最低教学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学界限,这两个界限之间的期限就是“教学最佳期”。早于或晚于这一最佳期的教学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因为最佳期以外进行的教学,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机能的发展。(《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序》,第13-

14、17-18页)

2.维果茨基认为,“事实上发展过程与教学过程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变动着的依赖关系,不可能用统一的、预先提出的、臆断的、思辨的公式来反映这些相互关系。”一方面,“每一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类型。不仅发展在每年龄段改变着自己的性质,不仅教学在每一阶段有完全特点的组织、独特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学和发展的关系对每一个年龄段都是非常特殊的。”另一方面,“每一学科对儿童的发展有它独特的具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儿童从一个阶梯迈向另一个阶梯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为此,维果茨基呼吁要极其广泛和多种形式地开展具体的实验研究,以揭示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学校每一门的学科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独特的具体的关系。(《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6

1、300、406页)

3.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9页。

4.经验形成理智,理智也形成经验。现实的东西和理智的东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逻辑对现实的关系最早属于认知理论,但从发生观点看,它也存在于心理内部,或者,至少可以说,心理学里有与它相近似的问题。这个可以用下面的形式来表达:逻辑的进化决定因果关系等的实现范畴或者反之。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8页。

5.儿童的言语变成理智型,思维变成言语性的两个特征:

特征一:发生了转折后的儿童开始积极的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他碰到每一个新物品是都会问:它是什么?

特征二:儿童在积极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极其迅速地跳跃地增加用语。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00页。

《维果茨基教育专著选》经典案例

1.儿童在学前主要是学习口语的运用,但当他进入小学以后就要学习阅读和书写(即语文科),也就是要学习书面语的运用了。然而,书面语的运用所依靠的(作为学习书面语的前提的)心理功能与口语的完全不同:口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声音、表情和动作的帮助;有交谈对象并与其接触,口语的运用中省略了大量对话双方都能意会到的共同熟悉了的背景性信息;并且生活中有多种因素促成了口语运用的动机──对某种东西的需求和请求、问题和回答、发表意见和提出异议、不理解和解释„„。但对于书面语的理解和运用,却没有这些有利的条件,因此书面语的理解和运用需要依靠一些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心理功能,如:书面语的运用要求儿童能详细地设想并恢复对话情境,更多地理解说话过程本身,口语中被省略的部分,书面语中应当被提到;这要求儿童具有更大的自觉性,以最大限度地被人理解为目标;由最大限度紧缩的、为自己的内部言语,过渡到最大限度展开的为别人的书面语,要求儿童进行自觉构造有意义的篇章的复杂活动。(《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43-248页)

2.在书面语的运用需要依靠如下两个心理功能──认识自己的言语,并能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一切主要的语法和句法形式;“如果这两个因素不发展,总的来说便不可能有书面语。”但是,在书面语的教学开始时这两个功能尚未成熟。因为:虽然学龄前儿童已经掌握了一切主要的语法和句法形式,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掌握这些技能。这些操作儿童是不认识的。这表现为,他是自发地,在一定的情境里自动地掌握它们的,情境促使他发现这些技能。但如果在一定的情境之外,儿童并不会有意识地、意向明确地、自觉地做到他在无意中做的事。因此他在运用自己的语法和句法技能方面是有局限性的,在认识自己的言语和自觉运用语言技能方面尚未成熟。(《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49-250页)

因此,我们是在儿童尚没有保证学好书面语所有心理功能时,就开始教儿童学习书面语了。而且,正是在书面语教学的引导和引发下,这些心理功能才逐步发展起来:在教学的促进下,他能自觉地运用自己本人的技能;他的技能也由无意识的、自动的层次向有意识的、自觉地层次转化;他开始自觉地做以前在口语领域里无意地做的同样的事。这样,教学促使儿童在言语的发展中能提高一个梯级。(《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49-250、261页)

3.大家都知道,研究表明,弱智儿童不善于抽象思维。由此,弱智儿童学校的教育学作出了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教育结论:这类儿童的教学均应建立在直观性原则的基础上。但是大规模的实验却使专门教育学大失所望。原来,这一基于直观原则并在讲授中排除一切与抽象思维有联系的东西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不但无助于儿童克服他们的先天缺陷,而且相反地教儿童只习惯于直观思维,摧残了这类儿童也具有的抽象思维的微弱萌芽,从而更加加固了这一缺陷。正因为如果让弱智儿童听其自然,则他们永远也达不到抽象思维的多少发展的形式,所以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推动儿童往这个方向前进,发展他们自身在发育中的不足之处。„„直观性原则部是需要的,不可避免的,但只能作为发展抽象思维的阶梯,是一种手段,决不是目的本身。(《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403页)总之,“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发展,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第258页)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创造着”并“决定

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如:随意机能的发展;概括-抽象机能的提高,以及最后最高级的意识系统的形成;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重新组合,以及新质的智力结构的形成;智力活动的个性化,等。(《思惟发展心理学》,第73-74页)由此,我们在设计教材的展开顺序或编排体系时,就要研究如何使教材的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引导发展,而不是等到所依靠的心理功能成熟之后才在教材中展开相应的学科内容。

4.为了解释清楚我们所发展的假设意义,我们举个想象出来的例子吧:我坐在桌边与坐在我背后的人交谈,自然这个人我是看不见的,在我的不知不觉中我的交谈者离开了房间;我还在继续说话,保持着他在听我说话并且理解我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从外部看是自我中心言语。但是在心理上,就其本质而言他当然是社会言语。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328页。

5.我们引用克雷洛夫寓言《蜻蜓和蚂蚁》的结束语做例子来说明意义和意思之间的差异。“你就跳舞吧!”一词是该寓言的结束语,它在任何上下文里都有确定不变的意义。但在寓言的上下文里则获得了更广泛的智力和情感意义。他在寓言的上下文中还表示:玩个痛快再去死吧!这个词从上下文中获得的意思丰富了词汇的意义,这也就是意义动态的基本规律。

推荐第9篇:创业教育读书笔记

《大学生创业教育》读书笔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就越来越困难。虽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阶段,但人口众多,大学毕业生还是面临着就业困难这一个难题。在面对这么困难的一个就业阶段,创业,也是一个好选择。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情况、问题、矛盾等,为了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有决策能力,创业者在调研和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很重要的。

创业者需要有管理能力,创业者是企业的高层,是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获得员工的支持还要不断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创业者还需要有沟通的能力,要有表达能力,从沟通中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应变能力也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创业者的灵活应变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生命力。所以创业者必须要有对产品、市场营销和管理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发展。

好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对个人创业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说没有一流的创业条件和环境,那么开动脑筋从身边的小事上创新同样可以创业成功,所以创新能力也是创业者的重要素质。

一个企业就像人一样,其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创业者要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了。对于创业者来说技术专长是利刃,人脉是秘密武器,因此开发和经营人脉资源更能为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当然,大学生创业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优,也有劣。

一、大学生创业中的优势

第一,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具有专科、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第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在这些的锻炼中不断的学习社会中的知识,吸收社会精髓,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实现更高的价值。

第三,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且怀着一种“艺高人胆大”的胆识,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经过了多年的学习,不仅学到了我们国家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精髓,也接受了西方的新鲜事物的冲击,而且现在网络如此的发达,大学生每天都在网上或者身边接受着不同新鲜事物的冲击,锻造出大学生无限的想象,因此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大学生创业有优势当然也有劣势,凡事都具有双面性。

二、大学生创业中的劣势

第一,由于大学生毕业生刚涉足社会不久,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常常会对事物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并没有做好面对失败的充足的心理准备。大学毕业生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会感到十分痛苦茫然,心理不够强大的人甚至沮丧消沉,觉得失败了这一次以后都是失败,有的甚至会自我否定。而且,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课上,大家看到的都是以前创业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认为自己的创业也一定会成功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正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在看这些成功的例子的时候,应该深一步的思考,我们既看到他的成功,也应该看到他背后的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创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不会盲目的向前冲。居安思危,正是大学生创业一个必须的品质。

第二,由于大学生对市场并不是很了解,很多都是通过老师或者网上书上的了解,并没有涉足在其中,所以很多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并不明白市场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在创业的计划中都喜欢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会知道这些技术或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是否能被大众所接受。就算谈到如何把他们的产品或者公司打入市场的时候,他们的计划上表明的也多半是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市场的定位,顾客的消费心理,营销手段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是市场十分渴求,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渠道的产品,往往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因为,商家最重视的就是利益,有多大的回报收益,他们就会给你多大的投资。

大学生创业总体来说,优势大于劣势,自主创业能够缓解社会就业难的压力,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为自己也为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开创了新的市场。

创业也可以是一种模式,有很多部分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创业并不只是靠一股冲劲和不怕死的闯劲,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同时,我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便是寻找到好的创业机会。一旦你发现了市场上发展潜力大、利润回报可观的好项目,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在寻找机会方面,我们应好好下一番功夫。

一、出乎意料的情况。当外部环境中的情形未预期到时就会发现机会无论事情是成功或失败时我们都可以从中追寻机会。

二、当创业者用超越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方法进行思维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潜在的创业机会。

三、在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一系列的创业机会,虽然不是大的跃进但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会有机会发生。

四、技术的变化和顾客的偏好的变化都会改变产业和市场的结构结构的变化,要有创业精神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寻找到创业机会。

五、人口统计的变化。通过改变客户偏好以及购买力来影响行业和市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在预期和满足人们需求方面都有创业机会。

六、认知的变化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些也潜在着创业机会。

七、新知识是创业机会的一个重要来源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是创业的好机会。

学习完创业教育这门课程,我得到很多启发,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有长期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最好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擅长,整合自身资源,找准项目,大胆尝试,刚开始时要有生活质量和水准暂时下降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不要被别人意见所左右,切忌人云亦云,左右摇摆,认认真真走自己的路,对外界的风言风语不去理会,别人说三道四自然不用认真,尤其是那些只说不做的人更加不要当回事。商场如战场,经营中战略战术要保密,不否认有些人会通过故意刺激你的方式“逼”你说出相关秘密,这点要十分谨慎。

3、刚开始时,不要四处张望指望合作,一切等站稳脚跟后再说。

4、要有激情和想象力,前者能鼓励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干劲和活力,后者能帮助自己克服在资金、管理、营销等方面遭遇不足和困难时的无奈并保持希望和梦想。

5、创业者一定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准备,并要有失败后决不退缩东山再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志;类似于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军交战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想当年,史玉柱和巨人集团轰然倒塌,不得不隐姓埋名,何等落魄和凄凉,可是几年之后,“脑白金”风靡大江南北,让隐藏在背后的史玉柱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时,人们不得不惊叹创业者的坚韧与执着。

6、哟学会看待你的同伴的优点与不足;面对团队成员的彷徨和犹豫,除了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外,还要积极储备人才,这在创业阶段尤为重要。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创业如同冲锋陷阵的打战,有人临阵逃脱,有人一去不返,此时此刻不要叹气,更不要泄气,应着手立即招兵买马,不到最后关头不轻言退却和放弃,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炼,经风雨见世面,自己才能洗去幼稚和单纯,不断走向成熟和老练,处理起问题来会越发得心应手,应付自如,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7、要不断的学习;这个社会发展变化太快,新东西、新名词不断出现,财经资讯、国家政策、互联网络,创业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东西,接受新观念、新事物。

8、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是开拓事业的前提和有力保证,即使工作再忙,再没规律,也不能忽视这一点。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得到许多帮助,还会有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对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利的,比起一毕业就涌进失业大军的队伍中的其他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推荐第10篇: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重要概念: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属于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评估(aement)为了作出有关学习和教学的决策而系统收集信息的一个过程。

相关(correlation)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或为正或为负的关系。 相关研究(correlation research)寻找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通过访谈、观察和调查来描述观点、态度或事件的研究。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通过系统的操作变量来试图确定原因和结果的研究.实验研究通常建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包括对教学和课堂管理的一般原则的理解,这是超越个人话题或学科内容领域的。

第11篇:生命教育读书笔记

《活在当下》读后感

——有关“生命、生长、生活”的思考

美国知名的人际关系专家芭芭拉•安吉丽思(Barbara De Angelis)博士的《活在当下(Real Moments)》一书,是一本文笔优美、充满诗意的心灵散文集,而因此书她也被称为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导师之一。该书由华文出版社于2010年2月在国内出版。全书分四篇15章:当下省思、生活憬悟、人际体验、用心实践。

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萃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在“当下省思”、“生活憬悟”、“人际体验”、“用心实践”四个篇章中,安吉丽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带领读者在每一个生命的片刻,每一桩人生中都带着爱、带着欣赏、带着觉察去全身心地品味。

所谓“当下”,简单地说就是指现在正在做的事、所在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所谓“活在当下”就是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懂得抓住真实的刹那,全心全意认真地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道理看似简单,大多数人却无法真正做到专注于“现在”,引用书中的一段话:起初,想进大学想得要命;随后,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接着,想结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来,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自己回去上班;之后,每天想退休想得要命;最后,真的老得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忽然间才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去活。这就是许多人一生的写照,他们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在为未来做准备,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现在”,殊不知自己已经失去了每一天、每一个真实的刹那,失去了欣赏和领受快乐的能力。恰如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烦’”。但这是悲观主义者的生命哲学,笔者并不欣赏。

初读此书,感悟有四:

第一,“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纠结于过去的种种包袱,不迷茫于以后的种种未知,感受春风的吹拂、阳光的温暖、如画的美景,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满足就在现在,人生的意义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第二,“活在当下”是一种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在顺境中学会珍惜与感恩,在逆境中学会忍耐与包容,过一个充实的人生。

第三,“活在当下”是一种清醒现实的生活态度,“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生命变化太快,每一秒的我们都不尽相同,正是这种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确定性,更显得现在此刻的重要性与价值性。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变、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一天。

当然,“活在当下”所倡导的并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明日忧”这种挥霍青春、透支未来的享乐主义思想,而是让我们不被过去未来所束缚,把握当下的快乐,把握今天的机遇,并用及时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认真地活在当下,真实地活在今天。那么,总有一天回望此生,想必会不留遗憾……

第四,书中还让我感觉到,过度的追求自己无法承受的东西,而不计后果的追逐,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毕竟一个事物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弊的一面,当你享受完后必须去解决它的弊面。一直苦苦追寻的,可得到了才明白那并不是我们一定要得到的!我们一直以为成功就会快乐了,可是当站在成功的台阶上时我们却觉得那么的失落?快乐真的如书中所说“是不能计划的,不是你经过努力之后就能得到,而是要你在生活生命中用心时刻的体会。”这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正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有多少个白天,就有多少个黑夜,一年之中,黑夜与白天所占的时间一样长。没有黑暗就显不出欢乐时刻的光明,失去了悲伤,快乐也就无由存在了。”

所以,我想向前方奔忙,无休止追求而不停脚步的人要学着给自己一点时间,什么也不做,才能在生活里为“真实的刹那”留出一点空间。这就是书中所说“每个人都要停下手中的活,给自己一些时间静静的反省,慢慢的体会自己的种种。”

最后我想借用书中的话以自勉:

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寻找。

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

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

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第12篇: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冯特的重要贡献

德国心理学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培养一批心理学人才。其中冯特的学生英依英、霍尔、卡特尔都曾为教育心理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的研究的先驱。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领域。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他又将此书扩展为三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1、科学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2、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独特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实践调查

2、系统性原则:考虑动态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外部行为很难完全反映内在。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1)关于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认知结构是人的认知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

布鲁纳对认知结构的观点: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表征的三种类型: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

动作型表征:婴幼儿时期(

1、2岁),主要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

映像性表征:三岁后至七岁儿童,开始在头脑中利用视觉和听觉的表象或映像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映像解决问题。

符号性表征:大约从

六、七岁开始;个体能运用语言、数字符号代表经验,同时应用这些符号来学习和获得经验;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三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

(2)关于主动性

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学习的主动性,认为人的学习是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a、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者总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组织和重新组织。

b、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a、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知理解的过程,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同化,比如婴儿吃奶和喝果汁,就是同化,原有的方式不需要改变。性质不变,量的变化。

顺应,给婴儿吃蛋黄,原有的进食方式不能适应了,要有新的方式出现。性质上改变。

b、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 知识转化为技能,做练习、实践。解决实际能力。

c、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需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学法指导。)两方面。所谓结构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具有“普遍而强有力的适用性”。

4、提出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也不能看成活动的书橱,而要培养成为自主的思想家。

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是学生感到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探究欲望。

3、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

4、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

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结论;

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演绎思维、归纳思维)

发现学习的教学案例

x2+2ax+a2=(x+a)(x+a)

利用图形看。。。。。

发现学习与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已经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音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效果

1、从总体学习成绩上来看,发现学习并不比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更好或更坏。

2、从高水平的思维技能上来看,发现学习通常更有助于培养。。。。。。

3、从情感领域的学习来看,发现学习比传统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教师和学校学习的积极态度,或者说,学生更喜欢学校。

发现学习的制约条件:

1、学生的先备知识(要充分)

2、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

3、学习材料的性质(是否适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科课程。本身理科的课程就是科学家发现的。重复发现科学过程)

4、教师的指导(有效引导)

5、教学时间(前期相对需要更多的时间,但不能轻易放弃。可以将发现的时间压缩)

发现学习的分类: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发现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境,提供有关的材料信息,引导学生去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无指导的发现学习:无指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无结构的发现学习或“纯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个自然状态中依靠自己获得领悟。有指导的发现与启发式教学是什么关系?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指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真正的问题情境不是一问一答式启发式教学与发现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现代认知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古老的启发式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价。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奥苏泊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

2、奥苏泊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接受学习=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的吗?

二、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关于认知结构:

a、奥苏泊尔所定义的认知结构是一个人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或一个人在某个认知领域的观念的内容与组织。

b、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是“观念的支架”,或称之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c、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新观念被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同化、贮存并相互作用,原有的观念同时发生变化,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意义。

关于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n

a.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b.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有意义学习的两个标准: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的观念与原有的观念建立了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系

实质性是指用不同语音或其他符号表达的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三、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心理准备状态),即积极主动的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

奥苏泊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包括:

1)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利用;

2)新观念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

3)原有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教育心理学的要义

奥苏泊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一书的扉页上写到:“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说明教育心理学的要义,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先备知识。研究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具有的先备知识,配合之以设计教学,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四、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奥苏泊尔称自己的学习理论为“同化论”。

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进行同化,即:

1)类属学习

类属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类属学习过程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因而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

类属学习又有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是一个总观念,所学的新观念只是它的一个特征或一个例证。

相关类属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是一个总的观念,所学的新观念只是原有观念的加深、、修饰或限定,通过同化,总观念的本质要发生变化。

2) 总括学习

总括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总括学习所形成的新观念在概括和包括程度上高于原有的一些观念,称为上下位学习。

3)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即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第13篇:《体育教师教育》读书笔记

《体育教师教育》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很多,我只拿出一点来给大家参考一下,那就是别的国家和我国体育教师的现状、发展趋势。

一、各国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

1、美国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

①、严格教师教育制度 ②、延长修业年限,提高师资培养层次 ③、推动教师专业化运动

2、德国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

①、机构一体化 ②、专业学习的一体化 ③、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学校发展三者的一体化 ④、按学校阶段进行教师培养 ⑤、严格入学要求

3、英国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

①、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②、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

二、国外和我国体育教师发展的方向

1、国外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②、师资培养制度的多元化 ③、教师教育质量的高层次化 ④、教师教育的终身化

2、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并举 ②、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目标:从专项化教育到专业化教育 ③、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从封闭性教育到开发性教育 ④、体育教师教育结构: 从职前职后脱节到职前职后一体化.⑤、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趋势:从偏重学科专业知识到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师知识并重.三、国外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特点:

1、培养渠道的多元化

2、培养目标的多向性

3、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4、课程领域的综合性

5、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国际性\\小型性

6、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7、课程学习的选修性

8、课程管理的完全学分制.

第14篇: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读《爱的教育》有感

申艳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2.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暑假来临了。在暑假里,我读了老师给我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每月例话”里面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记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结识了一个好同伴,这个女孩子跟马里奥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个子比马里奥高了一点儿。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甲板的东西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

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少年马里奥,学习马里奥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危险十分镇定,十分坚强的品质。 3.读师范时就买了《爱的教育》,一直不曾细细读过,粗略翻过后随手扔在书堆里。时隔十余年,工作也将近十年了,暑假里不经意翻出它,反正有闲暇,拿出来细细地阅读。全书从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里柯的视角出发,描述了他对父母、同学、老师、家庭、祖国的种种情感,书本所用的笔触质朴细腻,叙述的故事平淡感人。其中饱含着的博大深沉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爱他人之心,爱国之心是多么感人。这是一部理想式的诠释“爱”的著作。它似乎只存在于描述中的飘渺的天堂。它不仅仅是一部师生之间爱的读本,它涵盖了太多太多的内容。大爱难言!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其难啊。回过身历数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对学生的爱,有!但对学生的讨厌也有。好似一个孩子似的由着性子担着老师的一份职责。这样子的“爱”是何等渺小,不值一提啊。书中的孩子爱开老师的玩笑,但都异常地热爱着自己的老师。这些学生给老师起绰号,跳到讲台上,扔纸团,但却还是能得到老师的宽恕:“快回去,好孩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有这样爱着他们的老师,所以孩子们不管怎样的顽劣,他们每个月都还是在老师的精神讲话中吸收着。书里的父母都是一个个完美的家长。安里柯的父亲挡着安里柯要擦去沾着小石匠背上石灰粉的椅背上的手;法瑟斯父亲一手拉着法瑟斯向卖炭者道歉,一手握着卖炭者黑黑的手;……这样的家长怎么不让人感动?《爱的教育》用这样一些无华却蕴涵美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它用大爱无疆的魅力感染着所有心

第15篇:《教育魅力》读书笔记

《教育魅力》读书笔记

于漪老师的这部《教育魅力》,以其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多年的调查和思考,用平实的口吻娓娓道来,详细的解释了教育这一社会领域的独特魅力。

“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教师心态是年轻的、开放的、充满张力的,他热爱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教育,对生活怀着一份敏锐感知和由衷赞美。”这是对当下优秀教师的生动的阐述。

魅力是一种极易吸引人的力量。教育是由教师这一具体的人来完成的,那么教育的魅力自然凝结在教师的身上。教育的魅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正是这一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摸索、探寻、创新,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材。

有一部电影叫做《叫我第一名》,讲述的是一个患有妥瑞氏症,即一种严重抽动症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难忘。主人公布兰德因为患病,身体不由控制的频繁抽动,嘴里也不时发出叫声,经常影响课堂秩序,愤怒的老师带他去找校长,希望校长惩罚他。校长没有多说什么,请布兰德去听学校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布兰德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不断发出叫声,引来了同学们的讥笑声。音乐会结束以后,校长走上讲台,拿起话筒,告诉大家有人在音乐会上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请布兰德上台。校长让布兰德布兰德解释刚才的事情,布兰德怯怯地接过话筒,伴随着剧烈的抽动和叫声向在场的同学们讲了自己的病情。场内的嘲笑声逐渐平息了。校长又问,那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帮助你。布兰德颤巍巍的回答道,只要大家不嘲笑我,不戏弄我,我就能好一些。整个音乐会变得鸦雀无声,随后是雷鸣般的掌声……多年以后,布兰德的朋友问起他,有没有让你难忘的老师?布兰德不加思索的回答,我的校长!

虽然布兰德的身体有一些缺陷,但是他的校长并没有因此而可怜他,或是特殊照顾他,而是像对待一个正常人一样对待他,让他自己解决自己的难题。校长尊重他的人格,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这就是这位校长的独特的魅力,他帮助他人获得信心,而不是施舍。

我现在是一名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待增加,但是我对于教育有着不同的体会。对于我来说,实施教育的对象就是我的学生们,目的也是让学生们获得知识和能力,那么对于我,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因此,教育过程应该是我们帮助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特点,而不是管理他们,让他们成为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仅仅该做一个帮助者,像上文中的那位校长一样,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教育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魅力来。

而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工作中我应该多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和请教。不懂就问、勤于沟通、善于反思,弥补不足。对待学生应该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我始终坚信在我们教育孩子们的同时,孩子们也像老师般的给予着我们,陪伴我们成长,和孩子们共同进步、成长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我知道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不管路上会遇到什么,我一定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

《魅力教师》这部书的内容非常详实,逻辑严密,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对本书的浅见。

第16篇:《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书中,洛克还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这些思想即具体意见对我们现今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因为洛克的绅士教育除了体育外,可归纳为“德行、智慧、教养、学问”,而前三项都与德育有关,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想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此外,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而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所以,关键是如何把握好教育的适度适宜性原则,对于儿童,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坦诚的沟通。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关于智育,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强调了两点:其一,强调了功利的原则,即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应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其二,他强调了教育方法,要点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激发儿童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

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例如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说:“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这是他们的父母、导师和教员所易忘却的;他们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儿童应做的事,他们就急于要使儿童去做,就想不到设法诱导儿童去做了。”他告诫我们,强迫只会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相反地,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戏等,您尽可以像任务一样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为受不了这种任务强迫而厌恶这种嗜好;而对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则可以作为他完成某些任务的奖励。这无疑是大胆创新的教育措施。

第17篇: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最近翻开教育名著《教育漫话》,里面夹着购书发票上面的日期竟是2003年2月21日,真正是应了“书非借不能读也”,原来我已经将它“束之高阁”这么久了。翻开这本装祯极其简朴的教育名著,一下便被他的语言所吸引,他的娓娓道来,亲近平和,似乎是在与每一位读者谈心,话家常。《教育漫话》的作者约翰·洛克也说到这些“漫话”全出自与他与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书信,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反思;那饱含哲理的文字,又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主要阐述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虽然已经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仍有很多的指导意义。洛克尤其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少小时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因此,越是早期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不是也有句古话叫“幼学如漆”吗?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身感责任的重大。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学校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事物都是新的,我认为一年级的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并非是知识的掌握而是习惯的养成,上课时的习惯,作业中的习惯等等,一点一滴,都要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知识的获得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习上障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文中还提到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这就给了我们提示,想使学生养成某种习惯,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并喜欢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洛克在他的书中将体育放在首位,作为一个攻研过医学的人,他实质是在谈健康教育。他提出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号召,这是非常有远见的。现代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健康,而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之本,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之本。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人们的苦难或幸福,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不善用心的人做事决不能够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就是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作为新世纪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没有了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为孩子基本的学习提供保证,就更别说一些更高的抱负了,学校里那么多的“豆芽菜”和“小胖墩”,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担忧吗?著名的薛瑞萍老师时常对他的儿子说这样的话:“赢得了世界失去了自己,那又如何?孩子,请你记住,永远不以健康为代价,去作所谓拼搏。”2008年国家实施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方案,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于学生的个人人生而言,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是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在我们学校除去体育课外每天都有两个时段让学生进行室外体育活动,一是上午的大课间,二是下午的活动课,并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形式。针对我们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更多的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少了,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体育锻炼不也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吗?健康的体质,是我们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也是我们获得幸福人生的保证。体育锻炼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主题,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为快乐,更有质量。

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他将他主要谈的三个话题安排了这样的次序:体育、德育,最后才是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的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洛克在文中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德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一切恶习仿佛是莠草,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让莠草生根发芽了,等到孩子渐渐张大,他的年岁把他的错误表现地愈显著的时候,父母才愿意拔除自己手植的莠草,可是莠草的根已经深了,这时才想拔除也许已经晚了。所以让孩子亦从摇篮的时候就应该习惯于克

制自己的欲望,父母要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和易近人,然后使它自然成性,不致发生反抗和怨恨,这样孩子长大后便可以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德行。这就说明德育要趁早,一旦发现一定要严厉加以纠正,否则时日一长,再想纠正,那困难是非常大的,而且不一定就能成功。有些小孩在家庭中受到溺爱、娇宠从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习惯,在我们班上有个小朋友,刚开学时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这样一来就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迹象,班主任前前后后采取了很多方法,可以说是不屈不挠,让他从内心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是应该为之感到羞耻的,最终成功地帮他改掉了这个毛病。如果老师没有坚持不懈地将他这种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也许这个孩子长大后没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就这样放任自流,发展下去他的人格肯定是不完善的。

洛克还在书中向我们提供了教育工作中的种种具体措施,不论是对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师者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教育大师们身上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也会更多去亲近这些大师,不单为自我的成长,更为那些可爱的花儿!

第18篇:创新教育读书笔记

《创新教育》读书笔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倡导创新教育蔚然成风。

思考一:创新教育的基石是什么?

创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谐、探究的氛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从九十年代以来,十分注重教育中的创新,近几年来, 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教育中的创新。 党的十五大报告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部在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应该说,摒弃“应试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的社会氛围巳在我国逐步形成。创新教育的校园氛围正在形成, 它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结构、教育的评价标准等都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加以探索和落实。

一、民主的氛围。这一氛围形成的大前提是社会的教育观念。随着经济的现代化;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而小前提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的更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 而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行之于教育上应改变重知识,轻能力; 重分数,轻素质;重“教”,轻“导”,改变巳习惯了的“师道尊严”思想,给学生自由发展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 营造群体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 在创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的氛围的形成, 需要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新的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质量观。 西方教育家托兰斯提出的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民主性的建议及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谈及的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和谐的氛围。“和谐”,《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注解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教育更多关注的往往是“矛盾”的解决,而忽视和谐氛围的营造。和谐应是现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应涵盖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全体与部分的和谐、基础与提高的和谐、现在与未来的和谐、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等诸多的内容, 只有这些内容“适当和匀称”,才能达成和谐的教育氛围, 而和谐的氛围则是学生

发展的基础,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的潜能因为教育得以释放、扩展,教育才能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场所, 而不是压抑创新精神的地方。

三、探究的氛围。探究,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最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校园探究氛围。它涵盖了校园中墙报、黑板报中科学家及其它名人激励的语言,各种引人思索、催人奋进的演讲,专题讲座;各种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及各种社会实践等各种创新活动中营造出的创新氛围;

(二)是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氛围。课堂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施探究行为的主渠道,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探究情景,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自由的探究空间, 让学生产生主动质疑的心理需求,敢于解决问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采用发现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智力激励法、尝试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下,“教是为了不教”,而教师正是探究氛围的营造者, 学生潜能的激发者,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也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 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

思考

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人,它涉及到教师、学生、师生之间等各种关系, 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是人在其“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所体现的主导特征。其核心内容是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创新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树立两大观点:

一、主体整体参与观。在通常的课堂学习活动中, 教师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讲述分析是否理解、是否记住、是否能运用这些层面, 而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准备阶段的选择性, 教学进行阶段的创造性,教学巩固方式的多样性。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1、过程的广义性。过程不能仅仅囿于课堂教学中, 而应该扩展到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巩固阶段。在准备阶段, 适当引入学生创新设计,采取一些恰当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 就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开展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等课堂组织形式; 巩固阶段,引入多种方法,如创新性的复述法、创新性的练习法(如政治课巩固可采用讨论法、撰写小论文法、创编题目法等); 2、过程结构的整体性。 过程结构中我们通常较多地注意到知识的传输流程,而忽视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所以,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作为结构中的一个整体加以构建; 把知识水平的提高与创造性思维中的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等同步开展,寻求在创新教育中智力因素的支撑点, 寻求在知识中的创新教育点,这样,方可不“舍鱼”而取“熊掌”那样顾此失彼 。

二、主体活动的时空观。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上课多,学生作业多; 教师应对考试策略化时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小;群体集中学习多,个体活动空间窄,这种格局与创新教育是不合拍的。1、时间的多维性。为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时间上必须摒弃应试教育下不利于创新的时间模式,建立起多维的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时间模式, 从整体上看,确立起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时间板块维度。 目前在一些重点中学实施的必修课时间、选修课时间、活动课时间这三大板块时间格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从局部看, 需要协调如考试类课程与非考试类课程中的基础性与创新性的时间比例, 在考试类课程中适当扩大渗透创造性内涵的时间,在非考试类课程, 特别是活动课程中增加有组织的创新性为主题的时间, 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创新活动,在时间上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2、空间上的多维性。应试教育管理模式下, 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往往局促于教室,这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空间结构,具体地说,至少有教室空间、学校空间、社会空间几大块。 在教室空间里,有学生独立的自由支配的空间、教师组织下的空间; 学校空间,有课堂教学空间、图书馆自由活动空间、课外活动空间; 社会空间,有社会实践空间、闲暇支配空间等, 这些在动态中变异的空间结构,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新良好的环境, 并可激发学生主体创新的灵感,是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

思考之

三、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素质,它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由此也可看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创新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而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明确几点: 1、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造就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国外的研究者认为,智能与创造性相关糸数仅为0.25至0.30左右。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智商高的人创新能力不一定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具体地说,它包含教师教育观念上更新, 教育时空观上的构建,以创新为重点的内容之一的目标观的确立, 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指向的教育质量观的形成; 在教学观上,改变抓部分学生的升学为抓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重知识传授方法为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 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3、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造就必须有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为保证,以深厚的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以良好的方法为纽带,在实践活动中奠定,在成功的体验中巩固。 4、明确创新能力的内涵,确立全方位培养机制。我认为, 创新能力应涵盖:(1)思维能力,它包括求异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聚合思维等;(2)学习能力, 它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这些能力应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加以培养。(3)实践能力,它包括模仿能力、独创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以小设想、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为载体。 当然,这几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提高。总之, 创新教育是个全新的话题,值得思索,值得实践 。

第19篇: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第20篇:教育的读书笔记

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因我的学习而精彩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汤小芬

今年7月我才参加工作,接手班主任和两个班数学教学。毫无经年的我就开始大量地阅读具备实用价值的著作,以望通过阅读至少保证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其实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大四开学的时候。只是那时候心思还没定下来,没有感觉到什么是真正地教育,也没有承担100个孩子的希望的压力,整个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再度拿到这本书时,驻足,流连,品读,回味,感叹于这样精辟的语言蕴涵着如此深刻的哲理,同时也深深地感动,感动于作为教师的良苦用心。我觉得书上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作者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

作者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读到这时,我开始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不仅懂得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数学学科的渊源呢?结论是: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不断地学习。

犹记得有位优秀的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

位历史老师的话,深深打动了我。为何优秀,这一句话已明了。怎样进行这种备课呢?依旧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专著作。应当在你所交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交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人非生而知之,任何知识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善于学习的典范。我们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取决于我们都曾学海泛舟十载寒窗。学习,使我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有了养家胡口的保障,更有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三尺讲台上我可以传道授业,工作在今天,收获在明天;耕耘在课堂,成就四面八方。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新奇的想象世界,都在督促着我不断地学习。再次借用杨谰的一句话勉励自己:每一个舒坦无聊的日子都有代价,每一个刻苦勤勉的日子都有回报。我必须牢记,要让我的教育因为我的学习而精彩!

《教育读书笔记.doc》
教育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