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文

2022-03-2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师是散文

普通话朗读材料一

教师是散文

好教师的一生像一篇隽永的散文,有一种小河流水的清浅寡淡,美则美矣,却无法令人震撼,其中有空灵的妙语精句,灵魂独白,也有平铺直叙的素朴词句,一位好教师一生的工作,散的是外形而不散的是那份神韵。这份神韵贯串在好教师的灵魂里、贯穿在无与伦比的师德中,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好教师就选择了散文似的生存状态,正如诗人所说:他在琐碎的工作中对真理永远怀有赤子般的虔诚,他追索,他冥想,他叩问,他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他把新知视作生命的给养,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吸纳着,不知疲倦。同时,他的心弦永远奏响着创造者的欢歌。他常常感动于自己的伟大劳作——“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着,其乐为何如耶!”带着这一份美好的情感和超卓的精神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这样的人生不正像一篇来自生活中的真情美文吗?

太多的人都在叹息,但是,那个最辛苦的人却没有工夫叹息。他要在别人叹息的时间思考以怎样的方式讲述一篇新的课文或讲解一道新的习题。他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教学方案,选择的时刻,取舍的瞬间,他被一种甜蜜的痛苦轻轻折磨,他要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将一个破茧成蝶的故事移植到一方心灵的净土上,再期待着他成为一个比故事更神奇的奇迹。

太多的人都在希冀一掷千金的挥霍,灯红酒绿的奢侈,喝三吆四的排场,颐指气使的骄横,或者珠光宝气的华贵,绫罗绸缎的柔美,周游列国的潇洒,而教师却对对这些看得很淡,他们崇尚管弦丝竹,崇尚学富五车,崇尚素朴、简洁的生活。

太多的人都在祈求回报,以各种形式,祈求超出最高利润的的回报。时间抽走教师的青春,用皱纹和迟钝填充留下的黑洞,学生一批批飞走,一片片旧日的羽毛是教师得到的最好回报。

这一切,源自一份爱,一份发自良心的的责任。

师责昭昭!

大爱无言!

心中有爱,腹中有诗,肩上有责——这样的人一生栖身杏林、躬耕杏坛,一天天,一年年,这样的人生,不正像一篇苦味芬芳、又隽永绮丽的散文吗?

推荐第2篇:什么是散文呢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杂文的概念及其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类。这类分法占绝大多数。如

(1)《文学概论自学辅导》(第135页)[1]把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散文、戏剧四类,则明确把杂文归到散文。摘录如下:

“杂文:文艺性的论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以抒情与政论相结合,不拘一格,迅速反映生活事变和人们思想感情为特点,熔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于一体,把精辟论述寓于形象之中。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多是著名的杂文作品。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于讽刺和暴露,亦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

(2)《20世纪中国杂文史》[2](第5页):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杂体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属于文学类,但不属于散文。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一起登入文学大雅之堂的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和杂文、随笔,应从散文„母体‟中分离出去,„自立门户‟予以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采用十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随笔;艺术散文;民族、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兼评论家刘成信的《杂文是什么》[8]:“简言之,(杂文)具有艺术性的短篇批判、讽剌文学作品,但又不是小说、散文。

3、属于“交叉型”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把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于“交叉”型文学,亦称“边缘”型文学体裁,即具有文学属性,又具有非文学属性。(见P8

6、P87)

“杂文是一种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学的特点的„交叉‟型文学样式。”

4、属于“文艺性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杂文”定义如下:

“杂文,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议论文,特点是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

对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虽在内容上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有关杂文的归属方面,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杂文归类于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具有文艺性或文学性!导致教育领域也是把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全社会都接受这一杂文概念而产生许多错误认识与混乱发生。

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

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推荐第3篇:故乡是一盏灯散文

唐朝诗人崔颢日落黄昏时发长影瘦回到故乡,他用凄楚的嗓音面对昏黄夕阳吟哦出千古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在何处,举头有明灯。无论是迷途的风雪夜归人,无论是人在天涯途穷末路,总会有一盏灯在指引回乡游子,这盏灯便是故乡。

我家的三叔浪迹天涯五十七年后也回到故乡。但他不是衣锦还乡,也非行囊空空落魄回门,而是装在儿子双手捧着的骨灰盒里,由故乡这盏灯招魂引路,从日本石川县飘洋过海,朝着日落方向向西,再向西,回到故乡贵州省大方县。

三叔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儿从福州赶来,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非婚女从常州赶来,同父异母的三姊妹第一次相见竟然不觉得生疏,血缘亲情跨过国界、跨过万里河山相拥而泣。姐弟三人同跪生父灵前,同上三柱香悼念回乡亡灵……

中国漆器之乡贵州省大定县(今大方县)汪氏家族世代以漆器为业。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都是以经营漆器为生,以漆器工艺世代相传。大方县南门凹腰街鼎新漆器社是全县城一十三家漆器社之一,曾因其精工制作的隐花脱胎漆器“金瓜捧盒”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银奖而蜚声中国漆器界。曾记得父亲在店铺柜台左侧立一红底金字牌扁,由大定县书法家绕继吕先生之父撰文并手书:“大定漆器,誉满全球。始于汉唐,盛于明清……”脑海中至今仍留下儿时所见云南滇西马帮在店铺门前往马驮上装漆碗的情景,尤其是彪悍的云南马锅头脚上那双花草鞋,草鞋尖上缀一对红绒球,鞋帮上贴有金黄色亮片,直到如今一直想不通这有何用?

爷爷育有三子一女,三叔是兄弟姐妹中最最与众不同的怪人,生下来时象猫一样干叫两声后再也不哭,睁大双眼四处观望。他自幼生性好动聪慧过人,三岁半时即可背诵三字经,五岁时能背诵千字文;喜绘画,捏泥巴小猴小狗栩栩如生。七岁时便能跟着爷爷学绘漆画。十九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借故离家出走去千里之外福建拜师学艺,在福州与一家漆器老板独生女成亲育有一女,后因忍受不了妻子彪悍性格弃家出走,去另一漆器之乡江苏常州重操旧业。在常州认识一流落街头胭花女子后又生一女,终因女方旧情复发与它人有染而又分手独自谋生。四十七岁时以一幅漆画“宁静秋色”参加日本国际工艺美术展一举夺得金奖,受邀到日本漆器之乡石川县漆画研究所讲学传艺,并因此而认识漆画艺术家伊藤秀子。事业上的共同爱好,艺术上的相互交流,日本女性的天性温顺,年过五十的三叔终于有了一个真情实感的家,心胸宽宏的伊藤秀子时常关心丈夫留在中国的两个女儿,时时予以经济资助。和睦家庭环境让三叔得以静心从事漆画艺术创作,终于在七十岁生日实现毕生愿望举行个人漆画艺术展,将中国漆器之乡大定县隐花推磨漆画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让漆画艺术从漆器商品中脱颖而出,延续并发展这门几乎失传的中国工艺奇葩。

三叔一生简衣素食,不嗜烟酒。清贫时,安于贫。富裕时,不淫于富。他生性崇尚自由,痛恨欺压放荡。在异邦虽无衣食之忧,然时时思念祖国、思念故乡。一生在异乡异邦漂泊,心底里一直暗暗请求父母原谅,请求妻女原谅,也深知经济上的接剂远不能替代丈夫和父亲责任,心是凄楚的、孤独的,时时受到良心遣责。三叔的一生在自责中渡日,直到暮年……

故乡在哪里?故乡在梦里。老城门,青石板街,斗姥阁老银杏树,七七四十九眼井,九层衙门宣慰府,奢香墓,万寿宫,城隍庙,玉皇阁,笔架山,百里杜鹃……如一幅幅湿漉漉水彩、一张张笔触厚重油画、一卷卷淡墨山水在冥冥之中飘若浮云……

故乡在哪里?故乡在看得见的青花瓷碗里。日本妈妈生的儿子用生硬的中国话对父辈们说:“爸爸在弥留之际想吃沙坝臭豆腐干,想吃豆豉粑,还有什么木姜花蘸酸菜豆汤……”于是,在死者骨灰盒前,增添这几碗亡灵生前日思夜想的家乡菜。

人在年青时是不太思念故乡的。青春的脚步都想远行,都想去闯一闯外面世界,试一试刚刚丰满的羽翼有没有力量向远方飞翔。直到暮年腿脚不能再长途跋涉时,就往回走,往生命的起点走。人生轨迹画了一个圆圈后又回到起点,这个起点便是故乡。

三叔并非仅仅是叶落归根,他要对薪火相传七千年的中国漆文化添薪加火,他留下遗嘱要儿子把国外漆画技艺融汇祖国福州脱胎漆器金钩隐花、融汇常州、平遥推光漆画技艺的秘诀借携骨还乡之机带回故乡。得到父亲真传的儿子随身带来一幅题为“风”的漆画就是中国四个漆器之乡特有专长并融汇日本漆画特技的杰作。画中表现一位日本艺妓顶着一把被风吹破的油纸伞疾步回家情景,侧面反映日本艺妓生活的艰辛。画面构思新颖,鲜丽的粉红色雨伞、被雨水冲淡脂粉后的靓丽面容、色彩绮丽的日本和服、樱花二月的烟雨,被漆画特有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似油画而胜过油画,似摄影而胜于摄影……

儿子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他曾不远万里到祖国新疆北部高昌古回鹘王国故地写生采风,回到日本石川县后创作出一幅题为“十二木卡姆”漆画。画中九名维族老艺人手拿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独它尔、手鼓等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放声歌唱。九名老人胖瘦高矮不一服装各异,面部表情生动奔放。在加拿大温哥华展出时得到的评价是:“十二木卡姆(漆画)让展览大厅的空气为之颤动……”,“让人想起俄罗斯油画大师列宾的《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信》一画中的生动人物……”特别是漆画近景中矮木桌上的爪果,哈密瓜瓜皮上几可乱真的天然纹理就是父亲漆画“冰纹”特技真传。开裂石榴中的玫瑰红籽粒则是妈妈独创的“发磨透色”漆画工艺。一幅画浸透着两国一家世代心血。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的漆画杰作“阿曼尼萨汗”(古回鹘王国汗王妃子),那位绝代佳人燃烧着情欲火焰的蓝宝石眼睛,就是儿子采用“嵌石推磨”特异技法、用中国国画颜料“石绿”作底,用精炼大漆透润凝固后再用人发蘸木腊油细磨而成。而薄如蝉翼的、若有若无的、披在王妃玉肩上的纱巾则是大方隐花漆器工艺之精髓。感谢上苍!中华民族的勤奋聪颖得到天才发挥,传承七千年的漆艺后继有人。这仅仅是叶落归根携骨还乡吗?这仅仅是古代徽商晋商们那种发财后荣归故里光宗耀祖吗?何为“反哺之恩”?何为“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匹夫有责”?游子们离乡背井,除了为求一口饭食,除了为积存一点钱财养家糊口,除了仅仅是远行飘泊,能不能在返乡行囊中装一点对故乡有益之物:一本书?一粒良种?亦或是一句信息?一门技艺?

故乡,当我们在鬓凋发疏、垂垂老矣的暮年朝着那盏灯寻找到日落黄昏中的乡关时,不再凄惶,不再酸楚,而是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大喊一声:“故乡,我回来了……”

推荐第4篇:老婆是宝散文

都说,老婆别人家的好,孩子自家的好,这话我反对,我本人觉得自己的老婆好,孩子也好,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广大男同胞的想法。其实以前我也是这样的想法,自家老婆看厌了自然是别人家的老婆样样都好。

只是又一次同学聚会,让我颠覆了这个看法,那一天说好了带夫人一起参加,因为临时,我给我家那口子打电话时,她正在家洗衣服,我告诉她如果从我单位打车回去接她,不但浪费钱,还浪费时间,不如她打车自己去,而我从单位走。

她满口答应,我就挂了电话,等我到了指定酒店的门口,我就看见她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当时我一瞧她的装扮,脑袋嗡了一下,她穿着一件我不穿的衬衣,下身穿着一条大肥裤子,脚上踏拖鞋,当时我就蒙了,我急头白脸地问她:“你嘎哈来了?”

她回答得到溜:“不是你叫我来的吗?”

“是!是我让你来的,参加宴会,你就不能换身衣服?”我瞪了她一眼,她低头看了自己一下,大咧咧地说:“不就一顿饭吗?我怕你着急,没顾得上换衣服,就跑来了。”

我彻底被她折服了,连骂她的力气都没有,我冷着脸沉声说:“回去,不用你跟着我进去了。”说完我气呼呼地抛下她,自己走进了酒店。

等我进去后看见我那些同学都带着穿着艳丽的夫人,我才佩服我自己的决断,要是她进来,自己面子不好看,我的脸也被她丢尽了。

席间同学们都问我,你老婆那!我笑着说,她今天有事,没来,下回吧!

同学们都说我怕老婆,好一顿把我埋汰,我只能咬着牙挺着,嘴里说着:“嘿嘿!咋的老婆是用来疼的。”

这话说得夫人们都受用,把我夸得和花一样,频频向我敬酒,我喝着喝着就多了,出酒店时我的步伐开始不稳,头重脚轻,正要打车回去时,一个人影猛然窜到了我的面前,二话没说背起我就走,我的同学拦住了这人,她红着脸说:“没事,我是他老婆,在这里等了他三小时了,他一喝醉就找不到家,每次都是有人给我打电话,然后我背他回去。”

这话是第二天同学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的,他羡慕地说:“你呀!可真行,有个那么好的老婆,我老婆别说背我,不一脚把我踹出家门都是好的。”

他说完我还不信,没想到接连几个同学都打来电话,夸我老婆,你那才叫老婆,真贴心,为了等你能在外面站三个小时,要是我老婆,早跑了。还有位同学问我,你咋那么有福,娶个宝贝回去?

我忍不住坐起了身,看了一眼老婆忙碌的身影,她正在给我瘫在床上的老娘喂饭,一勺勺,极其耐心,饭从我老娘嘴里漏出来,她立刻拿手绢拭擦,很轻很轻,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我突然感觉到我很惭愧,结婚以来我对她多粗心,从没送她什么礼物,从没在她面前说过一句温柔体贴的话,给她的钱她都用在这个家上,上次她买新衣服,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是她从没和我抱怨过,这样的女人不是宝是什么?

推荐第5篇:什么是三春散文

除了第5回之外,《红楼梦》有很多次提到“三春”。最让人难忘的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托梦,她说:“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小红虽然没说“三春”,但是说了和秦可卿极为相似的话:“也不犯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谁混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谁还认得谁呢?”脂砚斋批注:“此时写出此等语言,令人堕泪。”由此可见,脂砚斋很可能也听到了这句话。

现在对什么是“三春”争议比较大。一说“三春”是指乾隆初年,那几年正好曹家正好也过上了好日子。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人这么说,但没有什么证据,很容易被驳倒。另一说“三春”是“三春事业”,是指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认为自己比较“正”,在北京昌平成立了“第二政府”,后来他被乾隆消灭了。弘皙以月自喻,他们正好也闹了三年。

我认为,“三春”并非是指“三春事业”,而是指乾隆初年曹家那三年的好日子。因为弘皙绝不可能“以月自喻”,这是后人的意见。弘晳肯定认为自己是“日”,乾隆才是“月”。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有一定历史性。“至若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也。”通过这部有一定历史性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是“三春”。

《红楼梦》时间性非常强,花开花落,非常明确。林黛玉说,大观园修建用了约一年时间,大观园到元春省亲才修好,也就是说,元春省亲前,是一年时间。从元春省亲开始算,到八月十五“异兆发悲音”、“品笛感凄清”,总共是1年8个多月。前后有2年8个多月,从“才选凤藻宫”算来,正好历经了3个春天。

这一点从元春省亲也可以看出来。元春省亲是宁荣二府的头等大事,宁荣二府专门为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贾母也“大妆”,提前好几个小时等元春,《红楼梦》一定会记录元春省亲的。但在《红楼梦》里,记录元春省亲的事只有两次,一次人们众所周知的“元春省亲”,一次是老太妃病了,后来又死了,皇上不让省亲。除此之外,再没有省亲的记录。省亲应该是每年一次,加上第一年修大观园,也应该是“三春”。

林黛玉初次入荣国府是“残冬”,荣国府经历了“死封龙禁尉”、“顽童闹学堂”、“正照风月鉴”等大事件,但只经历了一个冬天。

秦红玉进皇宫将近1年时“才选凤藻宫”。她大约在宫里呆了4年,当妃子是3年。头一年秦红玉没当妃子,可能也并没有给曹家带来什么真正的利益,曹雪芹写得也比较少,但“才选凤藻宫”之后写得比较多。从“才选凤藻宫”到“斩情归水月”正好是“三春”,曹雪芹写得比较细。

现在,很多人不知什么是“三春”,厚厚一部《红楼梦》,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后,曹雪芹主要不就写的“三春”?

推荐第6篇:吃苦是福散文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糖,我知道妈妈买了小天使糖,藏在三门衣柜上,她每次只会拿几颗给我吃,等她不在家,我会搭起板凳东翻西找,妈妈把糖放这么高,还是被我找到了,我不敢全拿,偷偷的往兜里揣几颗,糖太好吃了。

有时候晚上想起兜里还有糖,就翻来吃,结果虫子看上了我的牙,牙疼!爸爸领我去看牙科,钻了好大的牙洞,本就是四环素牙的我,真是雪上加霜,到现在没几颗好牙。

我喜欢糖的甜,却受了牙疼的苦,正印了有“甜就有苦”那句话。

大冬天里,妈妈要我自己洗手绢,我可是不满10岁,觉得好委屈,再大一点,妈妈更是不放过我,收拾屋子,煮饭,洗衣,不但做不少事,没做好还要挨骂,挨打也是常有的。

我十五岁离开家在外读书,不受爸妈管,更是闷着玩自己的,睡到半夜还在听歌,学习只是完成任务,并不往心里去。

毕业的时候,本来找了一个还不错的工作,但心里向往着爱情,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干脆辞职跟着男友结婚去了。

这之前其实算不得真正的苦,为人妻,为别人家的媳妇,都不是想象的简单,再者为人母了,自己都还养不活自己,又怎样教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我不喜欢伸手要钱,也不喜欢去争不属于自己的,我苦苦的问自己,我有追求爱情的勇气,难道就没有靠自己的决心?

路再难,自己选的,得自己走!

靠自己虽然苦了点,却活得更有价值,我记得最初在商场上班,为了创业绩,想尽办法说服客人购买,常常销售不错,得到了老板的赞赏。

年轻时候的我,心比较大,一心想着赚钱,好的是我靠自己更加有主见,不好的是我陪伴孩子的时候太少,但如果要我选择,我仍然选择靠自己,孩子必须也要有一个独立、自强的母亲。

一生中的苦,不是这样的,就是那样的,年轻的时候吃苦只是一阵子,老了吃苦是苦上加苦,一辈子!

吃苦的时候,我在质疑自己的选择,错了,也许真的是错了,放弃的念头生出了所有不开心,还是咬紧牙关,走到后来才发现生活不会抛弃努力的人,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吃苦练就了无所畏惧,柔弱的外表也能包裹一颗坚强的心。

吃苦离不开自信,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慢慢修炼而成的,自信也不会依附于金钱和任何人,手无寸铁也会站的笔直,人的一生,别人拿不走的只有写在脸上的自信,脑汁里的财富,活力四射的身体。

一味的吃苦是迂腐,吃苦是刺激改变现状的催化剂,因为苦,逼得自己想办法让它不那么苦,吃苦才有了意义!

当我吃苦的时候,我给自己的未来做了无数个设想,但凡有一点点希望我都会去试一试,也有不对的,因此我明白了所有希望都应该建立在正确的道路上。

三思而后行是必要的,正确而必行的路才更加坚定,才会更长远,纵然吃再多的苦,也必会开出花来!

多年过去,苦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泪还在脸上,心里已温暖,苦已经算不得苦,那只不过是攀登高峰的险阻,能让自己站的高一点、更高一点才是毕生要追求的。

老人常常说“吃苦是福”,不无道理、“先苦后甜”也是可能的,如果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能把吃苦当成历练,相信自己,找寻希望,就一定能从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推荐第7篇:青春是繁花似锦的散文

一摞书,一堆演草纸,一把用尽水墨的笔。一段青春,一片天空。一个忧伤孤寂的我。

——题记

《一》

青春的驿站,一群整装待发的人。心情澎湃的他们对未来显得格外迫不及待,而我仅是其中的一个。

青春是繁花似锦的。而我很多时候都在思考青春有多久,是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或者更久?慢慢的曾经兴高采烈的我们,已经没了当初的激情澎湃,就像一朵极其美丽的花到了冬天,寒风一吹飘落一地。繁花似锦对他们来说是短暂的,短暂的时光里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去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拍照,去向往的地方看美丽的风景,去听一次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繁华过尽,一切不再美好。青春里有很多一次

陪我一起走在青春路上的人有很多,但他们如同过客,无声中默默离开。结过我终究是我,陪伴我的叫孤独。孤独则清净,过于清净叫孤寂。风涯是我高中时代的一位极其重要的朋友,他和我一样孤寂,即使性的东西,用与不用在特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地消散。

《二》我们彼此成为朋友。风涯不向往大学,他说:“我上大学,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大学能带给我的也许就只有这些。”一个男孩诉说自己的孤寂时是疼痛的。我能看到隐藏于眼底的那份孤寂,只是在他不经意间,被我发现了而已。

我与风涯在一起的喝过啤酒。风涯喝酒容易脸红,我分辨不出他是醉了,还是保留了一份不醉的清醒。我喝的烂醉,我把自己的疼痛与孤寂讲给他听。我五岁之后便居住在我姨母家,不知不觉中过了十三年。这一份漫长的孤寂和疼痛,在十三年的岁月里一点一点地植入我血肉。我哭的流泪满面。风涯说:“青春是繁花似锦的,我和你只是站在繁华对岸的孤寂悲伤的岸边上,哭泣的仰望罢了。”那一次,我和风涯一起哭泣,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大醉。

《三》

高中时代,我每天循环往复地做一些我不喜欢事情。我讨厌每天不分昼夜的做数学卷子,满脑子充斥着想不明白的函数。老师说:“学不好数学,考大学的几率为零!”很多学生拼命地学数学,考试的仍然不及格。我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但我也努力的学习数学,因为我想大学。就像风涯说的大学也许什么都给不了我。而我上大学的原因就是圆爸妈的一个梦,他们希望我能上学。

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显得都不再那么重要,于是我丢掉了梦想,丢掉了自己喜欢的一切。也许我想做的事情仅仅存在脑海里,或许我能做的时候那些梦想已经烟消云散了。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可悲的,所追求的东西渐行渐远,连挥手的时候脸上都挂满笑容,流下的眼泪可以当做“心甘情愿”。

青春是繁花似锦的,她穿着漂亮的衣裳在我的面前,舞动着动人的舞姿,没有配乐,没有掌声,悲伤的一次又一次舞动着相同的动作。

推荐第8篇:散文是节制的艺术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过度抒情,不懂节制,散文写作就可能流于滥情,从而失却散文独有的“适当”的美。贾平凹的《祭父》一文,是对父亲辞世的祭奠和缅怀,在情感的抒发上,容易走向伤感主义,但贾平凹却落笔镇定、冷静、朴实,他一直在写作中保持着一种引而不发的情感节制,以隐忍的笔写生命中的至痛,以细节见情理,以物质写灵魂,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这就形成了贾平凹散文的基本风格:用物质的细节,来论证一个精神的存在;物质外壳坚实了,精神的存在也就不易受到怀疑。贾平凹为自己的散文写作构筑起了坚实的物质外壳,他的散文精神也由此建立。《祭父》堪称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祭父》是贾平凹的散文名篇。类似的话题,很多作家都写过,对亲人辞世的缅怀和祭奠,作为沉痛情感的一种经典表达,笔力深厚者,都能把它写得如泣如诉。贾平凹此文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他的情感抒发比别人沉痛,而恰恰在于他懂得如何节制情感——这种对情感的控制,是通过一种事实感的获得而完成的。所谓事实,即经验和细节,它记述生活本相,雕刻人物内心,表现于散文写作中,就是重叙事、轻抒情,这是小说家写的散文中最为常见、也最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我读散文,是喜欢这种有节制的情感抒发的。没有节制,散文就会流于滥情,走向浮浅,而失却文字的真和美。梁实秋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论散文》),此“适当”,落实于感情中,我想,说的就是节制。汪曾祺也说,“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蒲桥集〉自序》)这是中肯之论。中国的散文,一度是过于抒情了,行文中,往往肆意地升华、拔高,散文的酸腐、空泛之气日盛,心灵的真实和朴素的经验日少,散文家的嗓音中,已很难找到本应有的自然、随意、漫不经心的音调。要想恢复这种平实的声调,就需要通过强化散文的叙事功能,以节制情感的表达。

《祭父》是这一类散文的典范。它写于作者的父亲去世后的三十三天,五七未过,一个孝子的悲痛溢于言表,似乎在情理之中。但贾平凹却落笔镇定、朴实:“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这个开头,初看起来,无一字交代作者的处境,他只叙述父亲的生平、疾病、去世的时间与情状,但从他冷静的笔触下面,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那段波澜壮阔的心事。父亲因疼痛而受罪,到带着微笑离世,这个结局,对生者而言,或许悲伤之余,也有一丝慰藉,但接着的“中秋将近,天降大雨”八字,虽是闲笔,却仿佛是作者身后的幕布,硬是衬出了他苍凉而沉痛的面影。

以隐忍的笔写生命中的至痛,以平静、舒缓的开篇写父亲不平凡的一生,这就奠定了《祭父》一文的情感基调。贾平凹不急于抒情,他进入的是回忆的情境,看得出,催迫他写此文的动力,并非失去父亲之后的自我抒怀,而是父亲这个人——他的人生,心志,他对后辈的惦念,他的坚持和不舍,需要通过一种讲述,让他在“我”的记忆中,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因此,“祭父”固然是以儿子的情感来“祭”,“祭”的目的却是回忆父亲。既是回忆,它真正的主角,必定是父亲真实的人生。所以,接下来,贾平凹所记述,都是父亲的人生点滴,从病的起因,说到家庭,从家庭,说到父亲的身世,从身世,说到父亲的喜好和悲苦的内心——所有这些,作者坚持用一种克制的方式来讲述,情感的锋芒被悄悄地敛去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些场景、细节和事实。这篇散文的后面,有一个人,这个人不是虚浮的、摇晃的,而是由许多事实、经验和细节构筑起来的真实的人。一旦这个背后的人站立起来了,作者即便把情感藏得再深,也仍旧会有情感的波纹,在作品里涌动。

这个情感的波纹,就是疼痛,追忆,和告慰。其实,贾平凹并不是不抒情,而是一直在写作中保持着一种引而不发的节制。像“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这一句,后面那个重叠的“太晚了”,就是抒情,可是,如果任由笔往这个路子上走,写作就容易感伤过度,读者读之,易动情,难动心,精神的力度就会显得不够。所以,贾平凹笔锋一转:

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以往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这是作者第一次和去世后的父亲照面,但他用了写实的笔法,父亲“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记忆在这时突然活起来了:以前听到“我”的脚步声,父亲就会向母亲喊话“你平回来了”;以前“我”递给他香烟,父亲总是摆摆手拿起自己的水烟锅——这两个生动的细节,再也不会出现了,但作者不就此直说父亲走了,也不说“我”再也见不到父亲的样子了,而是用“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来写生死两茫茫的沉痛隔绝。“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这句,也是一种抒情,但它之所以能感人,就在于这个抒情里有事实——亲热。“亲热”二字,并不是一种空谈,在此之前,“亲热”的场景是有细节的。父亲喊话,摆手,这么平实的细节,却写出了乡村人表达亲情的真切方式。

——据我所知,在多数的中国乡村,两代人之间,是难以直接表达感情的,父母不可能对儿女说“我爱你”,儿女也难以开口对父母说“我想你”, “爱”和“想”这些过于书面化的表达,完全不适合于乡村的情感模式。乡村的情感表达往往是隐忍的,间接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明明是爱他,却故意要把他说成是“你这个杀千刀的”;明明是期待儿女回家,他们真回家了,也就淡淡地说一句“回来了?”中国底层的情感表达是拒绝夸张的,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农村的人,才会知道,农村人的情感传递,常常是需要中介的——这个中介,多数时候就是物质。儿女孝敬父母,必然少不了买营养品这一形式;父母爱儿女,多半也是以煮一桌丰盛的饭食、或者给你端上一盆洗脸水为标志,言辞上却决不会涉及“爱”和“想念”这样的字眼,他们只以行动来表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贾平凹所写的父亲喊话、摆手这两个不起眼的细节,已经是乡村里父子之间最为放达的“亲热”之举了。而“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不仅意味着儿子被父亲抛弃了,也意味着儿子被那些温暖的、富有人情味的“亲热”场景抛弃了。生命中属于父亲的这一块,真正的空了,这样的悲伤是无须说出来、也说不出来的。

正如要写出“亲热”,需要有细节的支持,要写出一个人的悲伤和痛苦,也需要为他的内心找到一个合理的情感出口,这个悲伤和痛苦才会有事实的根基。《祭父》的主体是写父亲的人生,是对他的缅怀和祭奠,不过,贾平凹在处置个中情感时,从不空谈,而是像乡村人的情感表达需要物质中介一样,他也为自己的情感表达找到了坚实的物质外壳——这个物质外壳就是经验、细节、事实和情理。他说父亲“干了几十年教师工作,不愿涎着脸给人家说那类话,但事情逼着他得跑动,每次都十分为难”,到底怎么一个为难?“他曾鼓很大勇气去找人,但当得知所找的人不在时,竟如释重载,暗自庆幸,虽然明日还得再找,而今天却免去一次受罪了。”——小人物的自尊和无奈,写得活灵活现。他写父亲怎样照顾自家兄弟的孩子:“我记得父亲在邻县的中学任教时期,一直把三个堂兄带在身边上学,他转哪儿,就带在哪儿,堂兄在学生宿舍里搭合铺,一个堂兄尿床,父亲就把尿床的堂兄叫去和他一块睡,一夜几次叫醒小便,但常常堂兄还是尿湿了床,害得父亲这头湿了睡那头,那头暖干了睡这头。”——由此就知,为何父亲先走一步后,二伯和三伯会“老泪纵横,瘫坐在椅子上不得起来”。他写父亲是怎样“极不甘心地离开了我们”:“他照常要服药,说他还要等着早已订好的国庆节给小妹结婚的那一天,还叮咛他来城前已给菜地的红萝卜浇了水,菜苗一定长得茂密,需要间一间。就在他去世的前五天,他还要求母亲去抓了两服中草药熬着喝。”——惦念家里的菜苗,坚持喝中药,这背后透出的对亲人和尘世的不舍,确实令人心酸。

1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推荐第9篇:游记是散文的一种

写一篇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优秀的游记作品具有景物的实在性、情感的真挚性、人称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游记有哪些写作要求呢?

1、清楚地交代游踪,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玩水”,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一点一层,或一景一段,使行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2、确定中心思想,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写游记并不是把自己在游览中的见闻毫无目的地描绘出来。如写其它文章一样,仍然有一个中心思想。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不可将所见的景物不分主次详略地完全描绘出来,而要精心地进行选材,抓住最能吸引读者的景点、最富有特色的景物特征作重点描写。

3、游记在写景状物方面要生动逼真,历历如绘。游记是作者的亲历,同时又是大多数读者的“未及”。读者是带着感受间接经验的态度来读游记的,因此,优秀的游记作品要真实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还要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

4、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的意境来。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5、运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将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花鸟草虫、以及大自然的变化等描摹得栩栩如生,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游记”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散文的一种。它往往以轻松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来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感想。明朝的时候,在我们江苏的江阴,出了一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他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探访了许多名山大川,给我们留下了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现代的许多散文作家,都有一些脍炙人口的游记作品。

一是写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二是写与上述风光名胜有关的社会文化内容;三是写自己的见闻感想。当然,这三方面的内容在文章中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怎样写游记: 重点是“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写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其一,观之有序,言之有序。写参观游览一类的文章,必须有一定的空间顺序,而这种顺序又往往和作者观察的顺序一致起来,因此,只有观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我们可以大致掌握 以下常见的顺序:

以游踪为序。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

以方位变化为序。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类别为序。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 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峦,最后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后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才能写得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那么,抓住景物哪些特点呢?

色彩特点。景物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位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形态特点。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例: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柳树轻柔,婀娜多姿,表现出它柔韧的性格;松树迎寒风挺立,战霜雪苍绿,表现出倔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酷夏安抚着大汗淋漓的人们,表现出它温和的天性„„可见,抓住景物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 动静特点。一切景物都处于自然之中,有时处于静态,有时处于动态,有时处于静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动静写出景物的特点。

其三,寄情于景,主题鲜明。景物本身无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同学们,当你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游玩时,你会觉得天比平时蓝,花比平日红,草比平日绿。一阵风吹过,小树在风中摇摆,你会觉得它在向你招手。小鸟从身边飞过,你会觉得它在为你唱歌,向你问好。然而,当你挨了批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会截然不同了。游览中,无论由情及景,还是由景触情,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会吐真情,有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推荐第10篇:爱是毒药优美散文

爱是毒药

爱,是什么?

毒药

爱上你,我只能沉沦

因为,我所有的力气都用来爱了

没有了多余的力量

自从那一天开始,你就如毒药般

开始,在我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渗入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直到,现在无法根除

或许,我们说爱,很多人会认为,这一切都不是太真

一切的一切,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

这爱,是多么的深入,多么的真实,那么的痛彻心扉

很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该怎样来,让她相信,我的真

一切的一切,只有我自己清楚,她在自己心里的位置的多么的重要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她,我的生活将变成怎样?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她心里是不是唯一

一切的一切,我只能等待…

等待,这最后答案的揭开

有时候,自己真的很苦恼,很无奈

因为,还有个他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真的很苦,很酸

而我有不得不忍受着

为了她,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我们,我只能选择忘记

和她在一起,真的很快乐、很幸福

每个夜晚,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在这寂静的夜晚里,好像就只有我们的一个声音存在

轻轻的听着她的心声,很迷醉…

每次都很不舍的才放下手中的电话

夜了,睡了

我又开始期待

期待着新的一个夜晚的快点到来

每天,总是这样期待着,望着黑夜一点一点的到来

黑色的夜晚,给了我黑色的眼,让我除了寻找光明

还有她的到来

她——我最大的快乐……

为了你,我真的做了太多对不起亲人的事了

白痴一类的人,你舟舟不懂我,没关系,只是让我看清一点,你的不在乎,我会心痛,你却不懂,心在做遂,今天爸爸都打电话过来骂我,骂我不该那样跟妈妈说话,让她心情不好,你们都是一些自私的人,什么事我都承担,为什么,你不成熟,为什么、我们的感情会在这一个地方画上一个句点么,现在不怕了,真的不怕了,因为现在只要一想到你,眼泪流,心会痛……

在我的世界、你是最美丽的风景

总是在想你的时候

伫立窗前

打开心中那只美丽的万花筒

把这一幕幕绚丽尽收眼底

陷入牵挂,让红色的记忆

在我的世界开出一朵朵玫瑰

画出一幅动人的风景

总是在想你的时候

静坐灯下

为你缠绵文字,心思

总在你那儿

借着皎洁的月光捎来你的问候

再把我的温情注入你的梦乡

已追到了窗外的世界

思绪在浩瀚的天空翱翔

目光

荡漾在那被春风吹拂的柳条

在心海谱写一曲优美的乐章

读你,犹如春天满山遍野浪漫的翠绿

想你,犹如冬天碧玉妆成纯净的洁白

梦你,犹如秋天金碧辉煌浓郁的金黄

见你,你是我的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细雨飘摇,融了谁的心

窗外飘着蒙蒙细雨,大家都穿着长袖披着外套,在五月份这样的季节里显得极不相衬,孰不知算是老天在哀愁还是在叹息!

有雨伞下赶急的冲忙脚步踢踏声、有雨伞下情侣间的甜蜜的窃窃私语,有雨伞下孩子童真的嬉笑打闹、有雨伞下闲情老人的步履蹒跚、有雨伞下感概惆怅的青年……

干脆淋漓尽致的舒展在雨中吧,来吧,一起来吧……我们的青春怎可如此错过,就让雨滴洗刷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忧伤、让所有的不愉快随着雨水滴落,埋进土里吧!

第11篇:是末日,还是开始散文

昨日,妹妹把电脑显示器修好,又买了散热器,我的电脑,总算可以正常工作了。莫名地,望着坏了近两个月的电脑,感慨良多——电脑能修好,可是有些心境,能恢复如初吗?于是,莫名的忧伤,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对谁说,怎么说?也不知道,能不能说?

还好,妹妹懂我,给了我“独孤求醉”的机会。虽然我并不常喝酒,也不能喝酒,但是每每看到他们喝得尽兴时,还是很羡慕的。那么,我能举起酒杯,去醉一次吗?我可以醉吗?我敢醉吗?望着酒杯,我其实很是惶恐不安,望着妹妹,我又欲言又止......

昨日曾给友发信息,说:“千秋百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我懂很多事,懂我者几何?”说完,其实后悔了,何必将自己的忧伤强加到别人身上?懂我的人,自然是懂的,即使不说,也是懂的。到最后还是古人说得好——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醉与醒之间,不过是心的语言罢了,跟酒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酒也确实有助兴的功能,后来妹妹落泪了,害得我也跟着煽情。然后想到张晓风说过的话,跟妹妹显摆起作为人到中年的一个感悟——“女人四十不是一枝花,而是一枚果”。将近四十岁的女人,应该是一枚“透青透青初熟的果子”,有看云的闲情,有犹热的肝胆,有尚未收敛也不想收敛的锋芒,也有平凡敦实容许别人友爱的余地,有父母宠我为幼儿,也有孩子值得我去宠爱,有盛怒时的霸气,也有嫣然一笑时的妩媚......

妹妹说有道理。然后讲起前日,她与朋友的十六岁的小儿子沟通的事,骄傲之情溢于言表。那是一个跟父母缺乏交流的男孩子,但却把妹妹当成了知心小伙伴,人格魅力其实是无年龄界限的。后来我问妹妹,如果你是那枚果,那么你打算做什么?她的回答竟然跟我如出一辙,很有原著张晓风的胸怀——“花期已过,待果熟蒂落,愿上天复容我是一粒核,纵身大化,在新着土处,期待另一度的芽叶。”

于是,两个男人开始笑我们“酸”,不是文人假装文人。于是,四个人讨论起一些“沉重又复杂”的话题。于是,便有了男人跟女人的界定。于是,讨论慢慢升级为”辩论”。其实谁胜谁负无所谓,像妹妹说的那样,只是想借着酒意,展示一下女人的风采。于是我想起前几日好友逍萌的签名,那真是一句有道理的话:“女人绝不能掌心向上冲男人要钱花!”于是,两个男人又对我们嗤之以鼻,说天下男人是不一样,至少他们俩不一样。于是我跟妹妹面面相觑——这个可以信吗?可以,还是可以,还是真的可以呢?

后来,各人各自感慨,我的结案陈词让妹夫震惊了半天。我说:“其实我是像《死了都要爱》中唱的那样,把每天都当作末日来对待,想珍惜每个喜怒哀乐。”妹夫说我的想法很奇怪,是不是过于悲观了。听了这话,然后又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又在无意间,把自己的忧伤流露出来?于是赶紧笑了,换了个说法——“那么我就把每个今日,都当成未来生命的第一天,我珍藏每个喜怒哀乐。”善良的妹夫释然了,他认为这才是乐观的心态。不过我心里却在自问——每次天灾人祸,都让人类感受到生命的渺小,那么,未来在哪?谁知道过了今时今日,还会不会有未来?

不过东哥很是“大煞风景”,三句话不离他的工作,甚至当我们提到儿子学习的事,他还是自顾自说他的工作工作工作,害得我们不愿意接他的话茬儿。儿子笑他老爸太工作狂,才把东哥的思路拉回来。然后东哥煞有介事地说,他必须为我们的幼稚坐镇,及时提点我们,省得我们飘飘然。妹夫无条件支持他的哥们儿,说男人就得这样,不跟小女子一般见识。他们二人对酌,大有天地乾坤尽在他们掌握之中的架势。

彼时,浙江卫视正在演《中国好声音》,绝美的歌声让我们的“辩论”有了暂时的歇息。期间有歌手唱了那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时光穿越到伍思凯的歌唱年代,那也是属于七零后的年代,曾经花样年华的年代......曲罢,妹妹意犹未尽,突然想唱歌,不过支持她的只有我一个人,未果。于是端起酒杯,不约而同地唱了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复又沉默,不语。

遗憾的是,落泪了,感慨了,最后的我却依然清醒着。可能自己一直在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心,想醉也不敢醉吧?每每端起酒杯,都会调皮又耍赖地把酒倒给妹妹一半,然后妹妹就会像大姐姐那样笑骂我,说我喝得太少,有忽悠她的嫌疑。我只是讨好地冲她笑,说真醉了,真醉了......其实,很想醉,妹妹,你懂吗?其实很想体会下醉酒的滋味,然后敞开心扉,说说清醒时不能说的话,像做梦一样飘忽而又真实......

第12篇:亲情,是一把纸钱散文

亲情,是一把纸钱。对于活着的人,亲情是每天的陪伴,即使是粗茶淡饭,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是一件棉衣,天冷时暖身、暖心,即使它不时髦、不好看,只要出自你手,就是最美;是一部电视剧,即使剧情没有那么好,只要是一家人一起看的,就是温馨的;是不见时的思念,天涯海角,剪不断的挂念,理不清的愁绪;是我爱你在心口难开。

对于死去的人,不用陪伴,不用棉衣,不需要思念,不需要愁绪。每年的那个日子,只要烧一把纸钱,就是爱。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爱。这样的爱太凄凉,太沉重。那把纸钱远远没有一把红色的钞票来得简单,很薄的一把,拿着的人却感觉有千斤重。如若不是生命的易碎,谁又不是父母健在,儿孙满堂,父慈子孝,慈母穿线,天伦之乐还不都是很简单的事。问题就在于,这简单的幸福想要拥有并不简单。

哀乐响起的时候,不只是死者的亲人痛哭流涕,撕心裂肺,听见的人都会哀伤,一条生命又走到了重点,天上又多了一颗星。思念,哀伤,悲愁,抑郁,回忆,是挽回不了那个灵魂的,最实在的,就是,烧一把纸钱,寄思念于它,托爱于它。

我点燃一把纸钱,看它燃烧,看火光亮起,看纸灰飞扬。坟前的草还没有泛青,蛰伏在冷风里,枯黄枯黄的。你的坟大了一圈,十年添土,终于让它有了一定规模。每年你的忌日,我不一定回来,但在过年,总会跟叔叔、哥哥们一起来。上坟是男人的事,坟地是男人的天下,可我一个女孩子,却要每年在这个时候,来这个不见一个女人的地方。因为你是我爸,因为你没有儿子,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女儿,来给你烧一把纸钱。奶奶说,别人不管给你烧多少,都不是你的,只有自己的亲生儿女,烧给你的你才会收到。我听着,记着,难过着。

你给我的亲情,几乎快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忘了,家里已经没有了你的气息,没有你的痕迹。每当我站在沙发前,总会想起你在沙发上托腮小睡的样子,然后我就会害怕。你就是那样在沙发上没有的呼吸,断的气。都说自己亲生的不会害怕,可是每次进那间屋子我都会害怕。我害怕。

十一岁,我没有了你。也没有了父爱。

心还会疼,会想要是你还在会怎么样。我想不出答案,因为你不在!

我点燃一把纸钱,给你我的亲情,给你我的爱。

亲情,是一把纸钱,是最痛的爱,是最凄凉的爱,是最不想要的爱。

第13篇:我是一只和平鸽散文

在无数次地被人们作为和平的象征物放飞,我便承担起这个传递和平的责任,我是传递和平的使者和平鸽。

有一次,我飞到了中国南京。这里硝烟、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这座城市,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我看见日本侵略者用以铅丝将那些南京难民捆绑,驱至悬崖,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看见他们还玩起了杀人游戏,挥舞军刀,一路砍杀,惨不忍睹。可是,我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看着那些难民一个一个倒下,看着南京城尸体成堆、血流成河,我却无能为力。

在中国南京看到的悲哀的、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以让我身心疲惫,我便离开了南京,来到了南斯拉夫中的一个小城市克拉库耶伐次。经过了长途跋涉,我已经十分疲惫,在加上克拉库耶伐次连绵阴雨,我的翅膀已经是了,飞不了多远,我只好早一处地方休息,可是找了好久也不见一点遮蔽之地,地上到处是瓦砾烧焦的木头,土地贫瘠,放眼望去,不见一块绿色,也不见一棵树木。飞过一个像是营地的地方时,我看见了一批批的克拉库耶伐次人民被一些纳粹士兵押了进去。我有些好奇,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就跟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黑暗的、拥挤的集中营,难民们几百人住在一个营帐里面,他们没有东西吃,晚上没有毯子,有些人身上满是伤痕,衣衫褴褛,有些人脸色惨白,惊恐地望着四周。这时,有几个纳粹士兵进来了,他们似乎是命令这些难民出去。我本以为是要放他们出去,可是却看到有人在祷告、有人在拿着笔和小纸片在写着什么。出了集中营,我才明白刚刚那些人是在干什么,他们是在做临死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这些要去赴死的人们中有工人、牧师、教师,甚至还有四五年级的学生。那些才刚刚体会到人生的乐趣的天真的儿童,此刻却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流下了悲伤和愤怒的眼泪。

正在这时,纳粹的机关枪开启了,我看见了枪口正对着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那一瞬间,我什么都没有顾虑,用我作为和平鸽的全部力量冲向了纳粹的枪口,子弹打在了我的身上。可我却不后悔,在我离开世界的瞬间,我面带微笑,为了和平,我无怨无悔!

我真切的希望,闭上眼,那一边的世界不要有硝烟,不要有战争。在世界的另一边,当我飞翔在蓝蓝的天空时,我还愿意成为一只和平鸽,为世界的和平无私奉献!

第14篇:假如我是春雨散文

春天,你是万紫千红,你是春阳和煦,你是春暖花开,你是鸟语花香。我是多么想成为春天的成员啊!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让梧桐树发出绿油油的芽,让它长成笔直高大的大树;我会让柳树长出一串串,一颗颗绿色的小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会让杨树披上那绿油油的长发,让人人都赞美它;我还会让松柏树回复以前那百年不老苍翠欲滴的容貌;还会让竹笋破壳而出……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让桃花露出它那美丽的笑容,散发出清香扑鼻、沁人心肺;我会让樱花在这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春天展示出它最多姿多彩的一幕;我会让迎春花绽开它金黄金黄的花瓣,自由的绽放;我还会让草坪上绿茵茵的草长得越来越茂盛;我会让河的小草喝上可口的河水。

假如我是春雨……

我会让小鸟穿梭在林间,自由自在的唱着清脆动听的歌曲,我会叫醒机灵顽皮的小猴子,看着它爬上爬下的;让笨重可爱的大象甩起长长的鼻子,为我们表演杂技;让美丽大方的孔雀再次为我们展示神奇的开屏;还会让憨厚活泼的熊猫苏醒,让它吃着它的美味佳肴;我会让大自然的一切生机勃勃……

假如我是春雨……

田野就是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我会让玉米姐姐发出嫩芽,离开玉米妈妈的怀抱,自己成长;我会让稻谷钻出头来,给农民伯伯们一个惊喜!我会让高梁睁开朦胧的睡眼,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假如我是春雨,我会让大地苏醒,哪儿需要我,我就会在哪。

第15篇:生活是一种状态散文

生活不是苟且!生活是憧憬和梦想与愿望的一步步实践。

生活不是财富!生活是忙忙碌碌过后收获的把酒言欢。

生活不是他人嘴里,眼里的那个你!生活是一种舒服,适合,自我的状态拿捏。

漫漫人生路,上天对人最公平的也莫过于都得在奈何桥上走一遭了。

既然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掌控,那就让我们在还能醒来的每一天里把生命的宽度丰富起来吧。

年年都在沟沟坎坎中坚强的迈出步伐。枚枚酒后又在豪放于独尊天下!

幻想于放纵情场,天涯浪迹!

可我们又没有天下,也未曾留下浪迹。

放悲伤于苍茫云海间,却落热泪于青松翠柏中。

人不过沧海一粟,过眼烟云。

随无体量却又真实与痛楚。

第16篇:相信是一种能力散文

从来不觉得这三个字有一天会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从来不曾想过,相信对一个社会人士来说,真的是一种能力。我们从开始的懵懂无知到渐渐适应社会的种种,这中间的挣扎可能非经历不能体会。

活了二十多年,亲人眼中慢性子的我,朋友眼中好脾气的我,第一次和公司领导争执,这样的争执不是出于工作的讨论,不是出于观点的背驰,却是因为在离职这件事情上面,竟然有人会这样的不可理喻,不论公司的规模到了哪一步,员工与公司之前的第一种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当一个员工提出离职的时候,作为领导难道一味地拖延敷衍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先解决 问题然后再来讨论或者追究这件事情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吗,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非但本末倒置还觉得员工是在逼迫自己。

老板不愿意再招聘,想要缩减人员配置并不是不放员工走的理由。从人事管理的角度来讲,一个员工提出了离职申请,即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劝说留在公司,总归不超过1年还是会离职,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都是抱着对公司的期待和认可来到这这里,那么到最后我们想要离开的时候,也必定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做出的选择,这个时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左右的,也请善待每一位选择离开的伙伴,毕竟任何一个岗位都曾为这个公司或者岗位执着努力地奋斗过,毕竟公司也曾经对每一位员工心怀期许,能够善始善终,请不要恶语相向。

第17篇:悲痛之后是坚强(散文)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作文】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及解析】独词类话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紧扣汶川大地震,很多考生是含着眼泪写成的。应该说这个题目才真正是给了考生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的触发点。这一点,也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和高考作文命题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让学生饱含深情的写作。

看到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时,一点儿都不激动,这个题目根本就没难度,于考生而言省去了审题的烦恼,立意的纠缠,而且与成都市08级的“一诊”作文题《种植阳光》类型基本相同,相较而言,今年的作文就“温柔”多了,它没有去年作文悄然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思维陷阱。以“坚强”为话题,考生首先会想到是灾区人民的坚强,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全世界仁爱之士的可佩。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试着想像,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多人先是一愣,然后会意一笑,为文时情到深处泪自流。但,对这种熟悉透的作文,真还有种下笔容易写好难的尴尬。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命题专家为什么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呢?这里有一个背景,四川汶川

5.12大地震,国人悲痛,世界垂泪。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语文。故此,用生活之水浇作文之树也是高考作文考查的常态,考生把地震期间感人的事动人的情倾吐出来,在为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才是作文命题专家命制的宗旨所在,更何况这个题目也可以不谈赈灾的问题,所以,这种变通的考法深得考生好评。

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可能出现大量地罗列抗震救灾过程中感动的人和事,述例不精当,例子与例子之间缺乏理性的分析。而且所举事例都是平行的,缺乏向纵深方向挖掘的意识。笔者认为,写这个作文时,可以用下面的标题作为文章的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风雨中微笑》《中国人民的脊梁是压不垮的》《大难从来就兴邦》《不屈的民族》《多难兴邦》。在行文过程中,不要满篇都是抗震救灾的事例,处理事例时要点到为止,关键还在于理性分析,用情抒写。从行文思路来看,可以这样处理,一个深处逆境的人需要学会坚强,比如司马迁、史铁生、贝多芬。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和国家亦如此,这样的话,作文就会有深度。

【考生佳作】

悲痛之后是坚强

谁也没有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以四川汶川为中心发生了7.8级地震。 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大地震波及了全国那么多的省市和地区。 谁也没有料到,在我们举国上下迎奥运,群情激昂地进行奥运火炬接力的时 候,山蹦地裂又让举国同悲,万民流泪。

近一个时期,大家关注的地方就是四川汶川,大家关注的就是在地震中一个又一个顽强存活下来的生命。当我们为那些在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生命而激动欢呼的时刻,我们又感激着那一个又一个不顾劳累,没有吃喝的解放军、武警官兵;感激那一个又一个公安干警;感激那一个又一个医生和护士;感激那一个又一个投入抢险的自愿者。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家一家亲,社会一家亲,祖国一家亲。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党,我们党的领导人,都在第一时间来到了灾区,来到了灾区的群众中。我们流泪了,这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有党的坚强领导,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然而,我们看到废墟下一个又一个失去生命的人被挖出来,被抬出来,我们流泪了。无论是现场的救援人员,还是远隔千里的我们,都在承受着心里的痛楚。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灾民哭了,受了伤痛的孩子哭了,我们温总理哭了,电视主持人哭了。这是一个民族所经受的巨大灾难中,举国共同的悲痛,举国共同的感受。“你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温总理的话代表着全国的人民的心声。

灾难,让我们悲痛,灾难也让我们激发了人性中最为美丽的一面,也激发了东方这个最伟大的民族坚强的潜质。尽管我们泪流满面,尽管我们悲伤痛苦,但我们不会绝望,灾区的人民不会倒下,在悲痛之后,我们,我们的灾区人民都会重新拾起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悲痛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的坚强。

我们都愿意相信,当灾难让我们悲痛之后,当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灾区的时刻,灾区的人民一定会重新挺立在这方热土之上,第二个唐山的奇迹一定会闪烁在天府之国的大地上。

【名师点评】5.12汶川大地震中所体现出来的国人的坚强意志足以感动世人。把它作为高考作文试题顺理成章,况且这个话题也可以不写大地震,应该说考生都可以写,难就难在能不能写得更好一些。很多考生是流着眼泪写成的。或是感动、或是感恩,这不正是我们一直要求的感情真挚的最自然最真切的流露吗?这篇文章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能打动评判老师的心,就在于它的朴素自然。

第18篇:散文 喜欢是淡淡的爱

你说我们在一起多好,都是年龄相当,都是性格相似,甚至还志趣相投。

我说这怎么可以,如果我们真的在一起了,哪里还能遇到这么好的知己,恋人还会真的像现在这样对待对方吗?

我们认识一年多了吧,我也说不清我们是什么关系,是比朋友近一点,但又到不了爱情的那种。还记得那时候我喜欢看你写的文章,总是觉得文笔那么优美,总觉得平常中透漏着深刻的道理。你那时候总让我也试着写写,可是每次都觉得没你写得那么深刻,总是不敢拿出来让你看。

那时候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和你说,不管好的坏的,有什么事情都想着和你商量,同事的争执,看到喜欢的衣服,看到新闻,什么总是想着和你分享,那时候的我除了工作之外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到要和你分享。每天都在空闲的时候把想对你说的事情写好,等你闲的时候一股脑发给你,也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心里都很充实。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真的太嚣张了,会在大半夜里给你打电话,会在你上班的时候给你发消息,不管你心情好坏,我都要吵着和你联系。甚至会告诉你我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子,喜欢的男孩子给我发的消息我都会和你分享。你还跟我说过不要什么都跟你讲,你说这样你会吃醋,我还会开玩笑地跟我说你跟我说这些我都不计较,你肯定和我一样不计较。那时候你还意味深长地对我笑笑,我却什么都没看出来。

直到那天你说你遇到一个喜欢的女孩子,你不让我在上班的时候给你发消息,你说你的她有时会质问你,也不要再给你发信息,因为有时候她会拿着你的手机,那时候的我才直到原来的我是多么地不懂事,那么嚣张地把你想象地跟我一样。

当我慢慢习惯没有你的时候,有一天夜里突然就接到了你的电话,你说你分手了,你说你想向以前一样和我分享生活中的所有。你说你后悔相信我们不能做恋人,你说再也没有人能像我们之前那么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我只是静静的听着,然后说我们尽量和以前一样做好朋友吧,

只是第二天,我对着电脑键盘,写出的消息却又删除了,我们怎么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了。我知道我不怪你曾经因为爱情对我的忽略,我不在乎我们那么长时间断了的联系,我还是怀恋过去,我还是怀恋那个可以听我倾诉,那个帮我分析问题的你。

最后发给你的也只有句,谢谢你曾经那么理解我,谢谢你曾经容忍了我那么多。我们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虽然我会把你当做朋友,但不会和以前一样亲密无间。你还是那么好脾气地说你怎么高兴怎么就好。

听到你说的这句熟悉的话,一切都好像回到了从前。我们亲密无间,我们无所不谈,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在乎,无关爱情,无关财富。我跟你说我们回到从前吧,我说在我们都没有找到另一半之前就回到从前吧。

你说好,你说就像我们这样淡淡的喜欢就很好。

我们是比友情亲近,比爱情浅的关系,我们只是淡淡的喜欢,只是淡淡的。

第19篇:人生是一顿自助餐散文

一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

老人问女人怎么没有侍者,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老人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你挨个地拣你喜欢吃的菜,等你拣完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女人告诉他。

老人说,从此他知道了在美国做事的法则:“在这里,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只要你愿意付费,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你可以获得成功。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

人生是一顿自助餐,说得多好啊!自助,就意味着你要靠自己,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成功固然需要机遇,但是幸运女神不会垂青于守株待兔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两个人一同大学毕业,但是几年后,两个人的境况却有天壤之别;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例子:有人才华横溢却无出头之日,有人却能大展身手、游刃有余……才华固然重要,但是,才华不等于成功。成功还需要自己去打拼、去争取、去营造。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首歌词唱得好,“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是啊,在这激烈竞争的年代,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生法则。如何在这世界上寻求一席之地呢?老人说得好:“人生就是一顿自助餐。只要你愿意付费,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各种各样的东西摆放在那里,只要你有能力支付得起。但是,你如何能够支付得起你想要的东西呢?你只有成功,而“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着别人把它拿给你,你将永远也成功不了。你必须站起身来,自己去拿”。

第20篇:最爱是石榴的散文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历经百年的石榴,据传是爷爷的爷爷小时候种下的。如今我的爷爷早已作古,但是石榴树仍然在发挥她的光和热,每年都要为我们家贡献若干石榴

小时候,石榴树之于我们,不仅是贡献美味的神奇之树,更是乐土

春二月的时候,冰雪刚刚消融,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石榴树上偷偷的钻出了一个个褐色的小芽,那小芽渐渐转红、变多,过不几天,又慢慢变成浅绿,最后伸展开来,成了满树的绿叶来。这一层绿慢慢变深,慢慢变阔,到了四月底,就结出小小的骨朵。五月的暖风一吹,就像炒爆米花似的,突然这里、那里爆出一朵朵花来。不几天,满树的花都开了。

石榴花也分公、母。公花的花底是尖尖的,母花的花底是圆圆的。花快谢时,母花慢慢孕育成一个个小小的石榴。她的花那么漂亮,不像其他的花那么娇嫩易碎,因为她连着果,掐一枝戴在头上就是最美的发带了。

那一树的花像燃烧的火、像新染的纱、像西天的霞,说不尽的热闹喧嚣、道不尽的富贵繁华。望着那一树的花,仿佛就是看见了满树的石榴果了

我们盼望着、等待着……

耐过了漫长的酷夏,终于秋天到了。可能是她早就看见了我们猴急的模样,石榴裂开嘴笑了,露出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牙齿

秋日的午后,大人们下地收割去了。我的任务是在家照看两个弟弟。弟弟们调皮,没有辙了,就只有哄着他们的份了。我指挥弟弟们搬出家里的小桌子、小凳子,偷拿出爷爷喝酒的小酒盅、装花生米的小碟子,我登高摘下一个熟透了的石榴,剥开她的米来,盛放在小碟子里,就着小酒盅里的茶水,用手撮着吃,开一个石榴的盛宴——绝对玩的是最朴素的高雅,赚到了最廉价的满足

没有熟透的石榴,仔是泛着青的,味道有点酸涩,熟透了的石榴仔白里透红,味道是甜津津的,薄薄的一层皮儿包裹着甜甜的汁水,仔又是硬硬的,全部嚼碎吞下去,可以帮助化食,是助于小孩消化的好东西。剥下的皮也是一味药,晒干了备用。如果有谁拉肚子,掰下一小块泡开水喝,是立马就能见效果的

据说,我家的石榴树下有一条带冠的蛇,我爸爸说他小时候还亲眼看见过的。爷爷说那是一条家蛇,是祖宗变化来保护家宅的。因此,我们总期待着一见。但不知如果真让我们碰见了,又会吓成怎样惊慌失措的光景呢?

这几年,妈妈每年要摘下石榴存放起来,然后打电话叫拿去给她的外孙吃。去年,又陆续出来了三个品尝者了。但愿他们也视石榴为美味

越长大,越怀念儿时的生活。如今,我们早都已经长大成人,拥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每每想起小时候石榴树下的美好时光,就会有光阴易逝的伤感。但是儿子女儿和侄儿、侄女们如今也在成长。这棵石榴树历久弥新,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也会成为他们每年的一个盼望吧,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一点念想、注入一点甜蜜的味道。这是我的希望!

《什么是散文.doc》
什么是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