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邱员外

2022-03-2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新秋夜寄诸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新秋夜寄诸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前言】

《新秋夜寄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五言律诗,它表现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政府官员的矛盾心情,诗文内容由恩弟至优民,由家事至国事,情绪沉重凄惋,令人动容。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④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⑤微疴:小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鉴赏】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京都与滁州,两地相隔千里;在这两地“皆秋”的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唯天上星河而已。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方用”,指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官阶由从六品升为正四品;“痾”,同疴,指小病。“方用”与“况自”,为递进之语。意思是: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从政不力,政事不严,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而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精力不济,就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了。“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无将”,不要。两句意思是:夏天赴任,现在正值秋时,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言下之意,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推荐第2篇:秋夜随笔

秋夜随笔

机械公司 孙培飞

夜已阑,忧未寝,窗外灯光在微微的闪烁,秸秆燃烧的味道刺鼻而来,扰乱了矿区原有的寂寥。

静坐窗前,遥望苍穹,不知何时起喜欢上了黑夜;清风律动,心头微颤,不经意间,秋意渐浓,已走在了秋天的路上;秋天,多愁善感的季节,让人无限的遐想,无助的感叹,淡淡的回忆着人生过往,常坐思过,偶发牢骚,记录着在安矿的点点滴滴,刻印在不再青春的容颜上。岁月那把杀猪刀,无羞耻的在我们容颜上留下缕缕刀痕 ,盖上年轮的印章;岁月带走了年华,流年腐蚀了青春,当青春不在,何言资本。 夜色朦胧,秋意阑珊,勾起了点点的回忆。

六年前的三月,乍暖还寒,似乎来的有些晚,光秃的桠枝未来得及穿上绿装,我们已北上南下,安营扎寨在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安矿;三月的春风更似剪刀,漫天飞舞的黄沙,刺痛了还未成熟的脸庞,似乎告诉我们要在这里渡春过夏,踩秋踏冬,直到皱纹爬满脸颊,容颜衰老。

六年有余的安徽生活不澜不惊,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一成不变的反复重复着,如同以自我为圆心,以人际为半径,勾勒着各自的人生规划。从一名维修钳工到车间政工员再到宣传干事,一路走来,脚步或快或慢,脚印或深或浅,有过最初的茫然,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失落,曾迷茫,曾彷徨,欣慰的是我未曾放弃,为自己的努力点个赞。

秋风乍起,席卷着满地沧桑,留下声声叹息,摇曳在秋风中,久久回荡,不肯离去 。 也许,想的多了,心就累了,思就错了,绪就乱了。

在午夜的秋天,丢失了睡眠,回想起了以前,将理想掩埋在秋天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时刻告诫自己,随遇而安,淡泊宁静,任岁月流逝,世事沧桑,不刻意去追求,让自我满足做为年轻的源泉,源源流淌,经年不息。

累了,困了, 晚安,多情的秋。

推荐第3篇:中秋夜

中秋夜

中秋佳节,我约了好几个伙伴来我家阳台上赏月。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下来吃月饼,谈笑风生。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东东大叫起来:‘’你们快看,快看呀。‘’我们顺着东东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从一片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看着,发现没有动静,一扭身,全身出现了。天空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片乌云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好焦急,而耐心地等着月亮姑娘在一次出现。

过了会儿,月亮又出现了,这时的月亮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她是那样纯,那样明亮,真是美丽极了。我们凝望着明月,隐隐约约地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色的山峰。又过了一会儿,天边飘来一片白色的云,掩住了月亮秀丽的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射出来,在白云四周镶上了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下轻盈地飘过。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远远的天边,才看得见一两颗星星。

极目远眺,皎洁的月光把河边的柳树和屋顶照的雪亮,像铺了一层白霜。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河面形成一片亮莹莹的白波,波光闪烁,好像是游鱼的银鳞。

这次的中秋节的月亮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下一次相信一定也会更漂亮的。

推荐第4篇:秋夜教案

1、秋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 天空

热爱(光明) 青虫 憎恶(黑暗) 月亮

红花 恶鸟

6、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1)“微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

8、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

(1) 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略)

(2) 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一二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

9、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断题)

推荐第5篇:20《秋夜》

20、秋夜

中心思想:教材P104【提示】3-5行 写作特色: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意境营造 重点掌握的词语:敬奠

历年考题

(200

7、4,单选7)《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是( A ) A.借象征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景物抒情

(200

7、4,多选23)鲁迅的小说集有( AC

) A.《呐喊》

B.《朝花夕拾》

C.《彷徨》 D.《野草》

E.《语丝》

(200

7、7,单选8)下列《秋夜》语句中,象征战士决不罢休坚韧精神的是( D )

A.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B.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

C.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

D.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

(200

7、10,单选8)《秋夜》所写的景物中,作者寄予深切同情的是(

C

A.蝴蝶

B.蜜蜂

C.小粉红花

D.红栀子花 (200

8、7,简析37)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A.这段文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

B.枣树的寓意是什么?奇怪而高的天空寓意什么? 枣树象征了执著的孤独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英雄,这正是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精神的诗意写照;天空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它冷漠、凶险而狡黠。 C.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鲁迅先生身处长夜,既决心于黑暗势力誓死战斗,又深感这一斗争的艰险与悲壮的复杂心态。语言冷峻峭拔。

(200

8、10,简析37)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A.作者对“小粉红花”的描写使用了哪些手法? 拟人、排比

B.小粉红花“梦见春的到来”的含义是什么? 对未来抱有希望

C.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深切的同情

(200

9、1,单选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

C

) A.枣树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蜜蜂 (200

9、4,单选9)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A ) A.《秋夜》B.《我与地坛》C.《哭小弟》D.《都江堰》 (200

9、7,单选9)鲁迅《秋夜》中象征着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意象是(

D

A.天空

B.枣树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200

9、10,多选22)《秋夜》一文的写作特点有(ABCE)

A.隐喻象征,意在言外

B.拟人拟物,生动传神 C.语言冷峻,意境幽深

D.借助对比,突出主题 E.感情复杂,褒贬分明

(20

10、1,单选9)《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

C

) A.天空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A.《秋夜》

D.月亮 B.《香市》 (20

10、4,单选7)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A)

C.《爱尔克的灯光》 D.《都江堰》 (200

9、10,多选22)《秋夜》所写的动植物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味的有( ACD )

A.枣树 C.小粉红花 E.蜜蜂

(20

10、1,单选9)《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 A ) A.冷寂深邃 C.残败凋敝

B.淡定宁静 D.苍劲悲壮 B.蝴蝶 D.小青虫

推荐第6篇:中秋夜

\"中秋夜月悦阅

\"请一至三年级将每班三幅主题故事配图作品,四至六年级每班五幅手抄报抓紧时间交至大队部,截止时间周五上午放学前。

14:51:52

王丽

2014/9/11 14:51:52

新学期了,请各班及时更换本班黑板报。

推荐第7篇:中秋夜

中秋夜

又是一年中秋夜,明月皎洁照人寰。 月圆!人圆?

我看到了寂寞的嫦娥。

我不知道她是否会用那颗破碎的心 去守侯她一生的坚贞?

蟾宫桂影,

广袖轻舒,

那夜夜的清辉,

是泪的精魂吗?

推荐第8篇:秋夜教案

《秋夜》教案

一教 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 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 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 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 ?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 天空

热爱(光明) 青虫 憎恶(黑暗) 月亮 红花 恶鸟

6、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1)“微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

8、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

(1) 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略)

(2) 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一二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

9、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断题)

(1)“小粉红花”象征了那些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作者对其的感情是:同情………………………………………………………………( )

(2)第三段化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告诉人们黑暗不会永远地统治大地,光明终将到来。…………………………( ) (3)红花的梦——秋后有春,坚信春天必然到来,充满胜利的信心。落叶的梦——春后是秋,明白斗争有反复,是艰难曲折,错综复杂的,因而必须进行韧性 的抗争。…………………………………………………………………………………( ) 10 、分析:小青虫形象: 快速阅读(7-9)节,思考:

(1) 7节和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这两种笑声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 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2) 文末有“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具体指小青虫

(3) 这些小青虫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 明确: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 态度:a 批评其乱撞,不讲策略的弱点。

b 更敬佩(板书:)其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1、作为作者深深憎恶的“天空、月亮、恶鸟”等景物又有哪些特点?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对其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圆满 恶鸟:夜游 (2)象征: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 (3)态度:鞭挞

12、在铁枝似剑的枣树的直刺之下,他们的狼狈形象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其狼狈象来。(投影下列判断题)

(1)“月亮躲到东边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东边离去,而是指其慌不择路,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

(2)“哇”的一声,是恶鸟绝望的哀鸣,从另一角度显示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的惊恐心理,反衬枣树的战斗威力。( )

(3)两三个青虫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是因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产生的恐惧心理及畏难举动。( )

13、有人说: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讨论后明确: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隽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用“枣树”与“天空”这两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画面,因而意境深远而又奇特,这种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内容) 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把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确切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寄托作者的爱憎情感,表现作者自身的战斗精神,运用象征手法的课文还有:《海燕》 、《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白杨礼赞》等。

14、总结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画的枣树形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寓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更能幻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可以说,散文《秋夜》形象地体现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执着于现在的战斗的伟大精神,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向鲁迅学习,既要学会作文,更要学会作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5、练习巩固(略) 附板书

枣树: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赞颂)

热爱(光明)青虫: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敬佩) 红花: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恶(黑暗)月亮(圆满) 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鞭挞) 恶鸟(夜游)

三、教后感

教授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可以时时检查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正确。

2、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除了调动积极性启发回答问题外,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加以检测反馈,这样比单纯的讲课要实在得多,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 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3、当学生遇到较深、较难的问题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例如本课中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两株枣树,而用“一株…… 还有一株……”,学生回答认为这两株一是代表共产党,一是代表国民党,这明显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呢?我举例:假如你考试成绩差了,老师对你说,学习第一要努力,第二还是要努力……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便想到这是强调,所以很自然地解决了“反复修辞强调作用”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的临场发挥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

4、要利用电教设备,扩大课堂的容量。

推荐第9篇:秋夜遐想

雨夜遐想

沈晋虎

窗外下着秋雨,不是很大,如丝似线般悄然落下,点点滴滴都飘落在这寂寞的大地上,耳畔那忧伤的音乐在这无尽的夜色里缓缓流淌着……

秋天的雨总会让人有不尽的伤感之情,有雨的夜又总是那么的寂静空寥,以前也曾感悟过秋雨的缠绵,也曾感叹过秋雨的忧伤,但似乎都不像今夜的雨下得那么让人感触至深。最近接触到了些伤感的文字和音乐,用心体会着那颗心被触动的感觉,同时也不断涤荡着自己的灵魂。原来伤感并不都是消极、无奈,甚至悲情,它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是痛苦郁闷心情的优雅释放,是人性本能的真情告白,也是心灵包袱的一种完美卸载。就像那苦涩的眼泪流出,湿润了面容却滋润了心田,带走了痛苦却安宁了灵魂。它是一种心痛的美,凄然的美,震撼心灵的美,净化灵魂的美,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美。

或许是“近朱近墨”的缘由吧,我渐渐喜欢上了那种略带伤感的文字和音乐,开始喜欢在略带忧伤的气氛中聆听自己的心音。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许多多的忧伤被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隐藏在快乐的角落里,并在不断地蚕食着快乐的细胞,压抑着原始的情感活动,难怪那些快乐元素的释放总是不能够尽情,难怪在抒怀的时候总是会偶尔奏出一节躁动的音符。

寂静的夜空依然下着雨,远处的霓虹灯在弥漫的雨雾中影影绰绰,仿佛是在苦苦寻觅着夜的出口。让自己安静地躺在舒适的床上,慢慢审视自己的内心,仔细品味曾经的过往,也曾对忧伤的情绪有过碰触,但似乎又不像现在感触至深;也曾让忧伤的情绪释放过,但似乎都不能让其自然地流露过。每每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便匆匆整理好自己的心绪,只顾着风风火火地往前走,却很少顾及街角处那份安静的风景,原来那一处安静的景致才更加怡人,更能触及到心灵深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忧伤是人性的一种正常情绪,是世物触碰到心灵最软处的真实感受,是心灵感触的自然流露,它和快乐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多少快乐就会有多少忧伤,就好比昼夜交替,日月轮回。不能由于夜晚的黑寂而担心阳光就会逊色,或许正是有了一整夜的伤感释放才孕育和滋养了太阳的光芒四射,才会促就在追求理想的人生旅程中行进得脚踏实地,让灿烂的阳光愉悦夜里的忧伤,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时,雨夜中的霓虹灯早已疲惫,停止了热情的闪烁,而这个夜依然那么深邃而秀美,让我忽然感觉到,极致完美并不是轰轰烈烈的一个过程,也不是故作刻意的一种心态,它是一种自然神韵,是一种顺其自然,是一种清心寡欲,就好像一种情感,激情终究会被燃成灰烬,只有细水才能长流,“心相交,静行致远”,它就是一种存在状态,能够长久地存在于心底才是完美。

起身望望窗外,雨还在慢悠悠地下着,似乎觉着眼前这有雨的秋夜不再是那么的凄惨和伤情,而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静、一种美,一种安逸的心情状态。

就让心在这漫无边际的雨夜中肆意流淌吧……

推荐第10篇:秋夜遐想

雨夜遐想

沈晋虎

窗外下着秋雨,不是很大,如丝似线般悄然落下,点点滴滴都飘落在这寂寞的大地上,耳畔那忧伤的音乐在这无尽的夜色里缓缓流淌着……

秋天的雨总会让人有不尽的伤感之情,有雨的夜又总是那么的寂静空寥,以前也曾感悟过秋雨的缠绵,也曾感叹过秋雨的忧伤,但似乎都不像今夜的雨下得那么让人感触至深。最近接触到了些伤感的文字和音乐,用心体会着那颗心被触动的感觉,同时也不断涤荡着自己的灵魂。原来伤感并不都是消极、无奈,甚至悲情,它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是痛苦郁闷心情的优雅释放,是人性本能的真情告白,也是心灵包袱的一种完美卸载。就像那苦涩的眼泪流出,湿润了面容却滋润了心田,带走了痛苦却安宁了灵魂。它是一种心痛的美,凄然的美,震撼心灵的美,净化灵魂的美,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美。

或许是“近朱近墨”的缘由吧,我渐渐喜欢上了那种略带伤感的文字和音乐,开始喜欢在略带忧伤的气氛中聆听自己的心音。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许多多的忧伤被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隐藏在快乐的角落里,并在不断地蚕食着快乐的细胞,压抑着原始的情感活动,难怪那些快乐元素的释放总是不能够尽情,难怪在抒怀的时候总是会偶尔奏出一节躁动的音符。

寂静的夜空依然下着雨,远处的霓虹灯在弥漫的雨雾中影影绰绰,仿佛是在苦苦寻觅着夜的出口。让自己安静地躺在舒适的床上,慢慢审视自己的内心,仔细品味曾经的过往,也曾对忧伤的情绪有过碰触,但似乎又不像现在感触至深;也曾让忧伤的情绪释放过,但似乎都不能让其自然地流露过。每每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便匆匆整理好自己的心绪,只顾着风风火火地往前走,却很少顾及街角处那份安静的风景,原来那一处安静的景致才更加怡人,更能触及到心灵深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忧伤是人性的一种正常情绪,是世物触碰到心灵最软处的真实感受,是心灵感触的自然流露,它和快乐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多少快乐就会有多少忧伤,就好比昼夜交替,日月轮回。不能由于夜晚的黑寂而担心阳光就会逊色,或许正是有了一整夜的伤感释放才孕育和滋养了太阳的光芒四射,才会促就在追求理想的人生旅程中行进得脚踏实地,让灿烂的阳光愉悦夜里的忧伤,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时,雨夜中的霓虹灯早已疲惫,停止了热情的闪烁,而这个夜依然那么深邃而秀美,让我忽然感觉到,极致完美并不是轰轰烈烈的一个过程,也不是故作刻意的一种心态,它是一种自然神韵,是一种顺其自然,是一种清心寡欲,就好像一种情感,激情终究会被燃成灰烬,只有细水才能长流,“心相交,静行致远”,它就是一种存在状态,能够长久地存在于心底才是完美。

起身望望窗外,雨还在慢悠悠地下着,似乎觉着眼前这有雨的秋夜不再是那么的凄惨和伤情,而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静、一种美,一种安逸的心情状态。

就让心在这漫无边际的雨夜中肆意流淌吧……

第11篇:管理人员外招流程

管理人员外招流程:

1、

2、

3、

4、

5、

6、咨客、门童确认相应职位并带上二楼;当班主管确认并填写入职申请; 主任初试;(告之应聘者公司待遇、奖金、提成等) 经理面试; 总经理面试; 试工考核成为公司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升职流程:

1、

2、

3、

4、

5、其必须为公司正式员工切工作成绩突出;管理人员推荐至经理; 经理推荐至总经理; 经公司考核; 公司确认成为管理人员;

楼面员工招聘流程:

1、

2、咨客、门童确认相应职位并带上二楼;当班管理人员询问(是否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并填写入职表(告之公司待遇等等)

3、

4、

5、

6、主任初试 经理面试并安排试工; 三天试工考核; 成为本公司楼面员工。

第12篇:鲁迅《秋夜》赏析

鲁迅《秋夜》背景

时代背景: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写作特色

《秋夜》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作品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这些形象不是干巴巴的自然景物的堆积,而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改造,以能够唤起读者想象和联想的、具体可感的象征体形式体现出来。

《秋夜》巧妙地将哲理隐藏在充满诗意的抒发中。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思索的诗的意境。《秋夜》在语言运用上也比较适应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需要。为了使语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鲁迅特意选择了许多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语言,能够构成画面,能够产生音响。读后掩卷,那闪着冷眼、洒满繁霜的夜空;那窘得发白的圆满的月亮;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那冻得红惨惨的瑟缩着作梦的小粉红花;那撞在玻璃灯罩上丁咚作响的小青虫……都还在眼前活动着,仿佛触手可得。

象征意蕴

作品对枣树的赞美,是全篇的核心。枣树饱经沧桑,它虽然也受着夜空的摧残,但他毫不动摇,他不是靠幻想来支撑自己,而是执着于现实的战斗,\"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但它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只是\"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而且\"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盅惑的眼睛。\"这是一个清醒的战斗者的形象!作者在赞美枣树韧战精神的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流露了某些苦闷的心境,枣树是孤独的,而且带着\"皮伤\",虽然不顾一切地在与夜空搏斗,但对于前途也看得不甚明白,这正符合1924年前后作者的思想状况。枣树的形象,既是作者对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第13篇:望秋夜诗歌

秋天,一个静谧的夜。

紫红、金红、嫩黄、青绿,是色彩,斑斓于夜空。

芝兰草的芳香,

伴着蒲公英的迷茫,

寻找逐渐清晰的方向。

明媚灿烂的金黄,

是月儿存于夜空独一无二的多情妩媚,

那隐隐约约的星粒,

是凤凰散发的遥不可及的祥瑞之光,

如宝珠一般润色了夜空。

彩翎天使的羽翼啊!

慢慢地飞,

轻柔地掠过,

那冷寂的月。

果实的圆润饱满,

是最璀璨的明星,

照亮着农民们的心,

盈出甘美的甜汁。

别瞧那颗织女幻变的光芒,

那星衬着那红彤彤的火烧云,

鲜红的亮光会把眼睛灼伤。

秋之夜,

一切都蒙上了涂抹金粉的轻纱,

为何此夜如此耀眼?

只因那纺织娘乐声中,飞舞在秋菊丛中的蝶。

第14篇:秋夜祭事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给你写了第一封信。

是的,是我先“惹”了你。在最失落的时候,为了是寻找一份情感,为了寻找一个伴侣,我希望我与所寻找的人能共同得到相同的幸福。也许,你会承认我们曾经得到了。

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彼此写信,彼此倾诉,彼此牵挂,我想那应该是叫幸福。每当我拿起电话,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你那激动的气息,仿佛能听到你呯呯的心跳,那一份喜悦,那一份激情,怎能让人忘怀?

也许,我不应该把实情那么早地告诉你,让你一时接受不了。可更难以想象的是,你怎么想出来的词:“放弃你是我唯一的选择!”。你的后悔,是想告诉我,你只是一时冲动。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我感到非常的伤心,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酸楚。那天中午,我喝了半斤白酒,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醉意!

我能理解,你是一个自卑的人。可让我无法明白的是,你常常要说自己是如何的“骄傲”。不知道你凭什么骄傲,为什么骄傲,是在所有人面前骄傲,还是只在我面前骄傲,你的骄傲能为你带来什么?

你让我看《缘分》那篇文章。我读了许久,内容很零乱,好象不是你写的。如果是你写的,怎么会有那么错、漏的地方?相反,明明是你自己的邮件,你却说是别人发错了。我记得很清楚,“xiaoxue8282@...”、“吾家有女欢迎你”……看着邮件内容,我很激动,但,我没有表现出来。就因为这一点,你又有意回避你自己做的事。你非要我轰轰烈烈地对你说什么呢?

我常常想,自己是不是病态。已经说过多少次再见了,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要想起午夜的电话铃声,还会想起电话里的那一声笑,那一句问候。

你曾经说过,“现在,我们连做个朋友都不能了”。尽管我们事后还有联系,但事情的发展在慢慢应验了你的话。我为你叹息过,可从来未曾指责或怪罪过。

你曾经跟我说过包容的问题。我当时在邮件里说,所有的包容都是有条件的。你包容过我,我包容过你。我们彼此都有不少机会可以更好地说话,可是,我们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开始的时候,我说的话总是很多,后来在我的邮件里,要说的慢慢只有两三句话了。不是不想说,我真想找个机会,一次把话说完、说干净,免得在心里放着难受。可是,话到嘴边,又没了。我是不会吵架,不想吵架的人。

我想做,可我不知道如何了解你的难处,如何理解你的难处。相反,你了解我吗?作为一个女人,应该是敏感的、细腻的,你是这样的人吗?那么你如何表现你自己,如何让我体会到呢?

我们的心早已千疮百孔,我们的身早已精疲力尽。我知道,有许多事是我做错了。在这个金秋雨夜,为了一个破碎的故事,为了一个忘却的纪念,让我真诚地为你祈祷:一生平安,幸福永远。

第15篇:秋夜同步练习题

第一单元 1秋夜

一、课内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仿佛(fó)仰面(yǎng)眨眼(zhǎ)瑟缩(sè) B.花瓣(biàn)弧形(hú)窘迫(jiǒng)蛊惑(gǔ) C.应和(hé)驱逐(zhú)喘气(chuǎn)栀子花(zhī) D.青葱(cōng)呵欠(hē)敬奠(diàn)猩红(xī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

B.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C.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D.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3、下列各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

B.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C.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D.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4、《秋夜》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象征B.拟人C.记叙D.描写

5、散文诗《秋夜》中,象征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景物有() A.小的粉红花B.直刺天空的枣树C.奇怪而高的天空 D.夜游的恶鸟E.小青虫

6、下列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写作《秋夜》时,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 B.《秋夜》中的“枣树”形象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C.《秋夜》的体裁是散文诗,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 D.鲁迅是在上海写成《秋夜》的。

二、课文内容理解。

7、《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 A.小的粉红花B.直刺天空的枣树 C.奇怪而高的天空D.窘得发白的月亮 E.夜游的恶鸟

8、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描写的事物 特点 象征意义 夜空、月亮、恶鸟

小粉红花

枣树

小飞虫

9、对语句“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中的“微笑”和“繁霜”该如何理解?

10、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其含义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11、课文第7节和第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对这两种笑声的内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轻视的笑、舒畅的笑,是讽刺与挑衅。第二次:满意的笑、欣慰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B.第一次:轻视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憧憬。第二次:愉快的笑、舒心的笑,是示威与挑战。

C.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D.第一次:蔑视的笑、快意的笑,是讽刺与挑衅。第二次:愉悦的笑、胜利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三、类文阅读题

类文链接指南:三十年代时,鲁迅十分关心巴金,并对他有很好的评价:“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撤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巴金对鲁迅也一直十分祟仰。1956年10月,鲁迅去世二十周年之际,巴金难抑心中的怀念与思绪,写下了下面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品。让我们认真阅读,体味其中的深刻意蕴。

秋夜 巴金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⑥“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⑦“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⑧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⑨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燃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⑩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⑾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着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来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⑿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⒀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⒁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合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⒂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⒃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⒄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2、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秋夜》,这里巴金沿用鲁迅当年用过的题目有什么用意?

13、“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特殊的东西”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14、第一段中写“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荷荷’地下着雨”,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5、第⑦自然段(“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中的话包括三层意思,请你概括第二层的意思:第一层:为了青年而无私奉献;第二层:;第三层:勉励青年勇敢前进。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翻到《野草》最后一页”,再写“把《野草》合上”,最后写“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以《野草》为线索贯穿全文。

B.第⑾段中,作者把鲁迅先生燃烧的心比作初升的红日,并在其中叠印先生慈祥的脸庞,崇敬之情达到高潮。 C.文章是一曲鲁迅精神的赞歌,借助于梦境,便于充分展开想象,写出强烈而不寻常的感受。 D.《秋夜》充满激情,这主要来自对鲁迅由衷的怀念、颂扬与追思。作者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似乎有许多话要向鲁迅先生倾诉。

四、诗词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7、《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D、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18、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讲求炼字、炼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试作具体赏析。

五、语言表达及运用题

19、你班在活动时,有一个版块叫“片言只语话鲁迅”,下面一个同学的发言,请仿此例,写出你的发言。示例:鲁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了光明的世界,而自己宁愿被黑暗吞噬。 你眼里的鲁迅: 20、你校响应芜湖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2007年5月10日下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即可)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2)5月9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芜湖市“图片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把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

(3)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

参考答案

1、D点拨:A项中,“仿佛”的“佛”应读作“fú”;B项中,“花瓣”的“瓣”应读作“bàn”;C项中,“应和”的“和”应读作“hè”。

2、B

3、B点拨:“两株树”后的冒号应为逗号。

4、A

5、CD

6、D

7、A,B

8、

描写的事物 特点 象征意义

夜空、月亮、恶鸟 (天空)奇怪而高非常之蓝 现出微笑蛊惑的眼睛(月亮)躲 (

第16篇:中秋夜思

中秋夜思

文/邓常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这一天的晚上,喀坝项目部组织的中秋宴席刚结束,天空早已昏暗,不知为什么今天喀坝的夜空早已繁星闪烁,只有那轮明月如维吾尔族姑娘一般害羞,还蒙着面纱,露着个小半边脸,

还舍不得亮相,真给今晚的秋夜增添了一分神秘的感觉。站在宿舍楼前的小山丘上,仰望着星空,看着那月儿“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琵琶女一般,在云中一点点隐现,那月光的一道道光昏,一层层色调,使这原本凄清的月豁然间充满了生机。人间的那些灯红酒绿,都在这柔柔的月光下,黯然失色了。此时此刻,在喀坝月下,不乏让我想起白居易的那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诗句:“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是啊,站在这遥远的西北方,在中秋佳节时思念故乡,在异乡望着这皎白的明月,想着在东南方故乡的亲人,此时此刻能见着这般圆月吗?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

每逢中秋之夜,家人团圆的日子,家人合欢共赏夜、共赏月、共尝着月饼,想象着这是多么祥和的画面。

但是,在我的中秋夜中,总有着那份牵挂和那一丝的伤

感。今夜,我又望着天上那圆圆的月亮,带着古人的诗句,紧紧裹着悲秋情绪,再次想起三年前在中秋前夕去世的奶奶。

那是三年前的中秋节前夕,月的光茫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老天还下着秋雨。就在这即将月圆之时,奶奶离我而去。那时,我还在祖国的边疆放逐着青春梦想,听到电话那头的噩耗,无法奔赴奶奶的身边,我只能默默地流着眼泪。听家人回忆说,奶奶出殡那天正是中秋节,天空还下着雨,而且雨还下的很大。村里的老人们说,这样好,奶奶把所有的福气、财运都融入了秋雨中,让子孙万代延绵……。奶奶与我有着浓厚的感情,因我是家族长孙,平生里她最疼我;从儿时起,因与奶奶甚亲,我一直以为奶奶是不死之身,一直到三年前那个夜,她就这样悄悄地离我远去,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棺木中,听到的是子孙的号啕大哭,看到的是奶奶的骨灰,再也无法看到奶奶的身影,现在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些回忆了……

秋风吹过,一阵清凉中带着些许的寒意,望着天上圆月,我似乎看到天上那轮明月犹如奶奶慈祥的面孔,朝我微笑,我眼睛又湿润了。收起回忆,看着夜空那皎白的月儿躲回了云后,令我更加感伤……

第17篇:快乐中秋夜

开吃了,我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这时我便想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玄宗游月“等等一些故事。

的合影。月饼的味道很美。我的心夜甜滋滋的。

我真想一直停留在这一刻。

我喜欢中秋这个节日,因为它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美好幸福的甜蜜。

快乐中秋夜

第18篇:《秋夜》诗歌赏析

《秋夜》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闺怨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夜》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古诗简介

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这首《秋夜》诗,就是写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夜久无眠的愁绪。诗言浅味永,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翻译/译文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注释

①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②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赏析/鉴赏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第19篇:秋夜情思抒情散文

白露将至,秋意渐浓。浅秋的夜,轻柔里带着恬美,妩媚里蕴着浓浓的相思。窗外,月光如水,虫声缠绵。忽而从梧桐树上飘下一枚叶子,它簌簌而下的那一刻,不仅惊扰了月光,而且也触动了暗香。微风拂过,月影斑斓,暗香浮动。在这柔情缱绻的夜晚,我沏一盏微浓的香茗,携半卷诗书,任相思疯长。那漫卷书香,透过月光,与袅袅茶香,韵绕成一缕绕指柔,弥漫在这迷人的夜色里……

阡陌红尘里,惊鸿遇见,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缘分;茫茫人海,相知相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甜蜜。不经意间的一场偶遇,不知不觉的一次凝眸,不曾臆想,不曾预兆,就这么怦然撞见。缘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让我们在刚刚好的时间里,遇见。一见倾心,坠入爱河。遇见,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遇见,一场浪漫甜蜜的邂逅。如林徽因遇见徐志摩,她说:“你是爱,是暖,你是人间四月天。”她们康桥初见,意乱情迷;如三毛遇见荷西,便谱写了一曲爱情佳话。她说:“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她们缘定一生,不离不弃;也如张爱玲遇见胡兰成,书写了她们的那场痴情的倾城之恋。她说:“见了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这个欢喜,这朵尘埃里绽放的风姿绰约的爱情之花,便是她们前世那千万次的回眸里造就的情缘吧。

遇见,一个蜂蜜样甜蜜蜜的词,温暖到让人心动。仿佛七夕夜牛朗织女那柔情似水的如梦佳期;遇见,像是在最温柔的时光里,沿着青石铺就的雨巷,在淡淡的烟雨中,撑着一把油纸伞,去邂逅那位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美丽的姑娘?遇见你,如沐春风,心花烂漫,姹紫嫣红;遇见你,如见彩虹,瑰丽妖艳,风情万种。遇见你,仿佛是远行的弄潮儿,登上了鸟语花香,甜蜜温馨的彼岸;遇见你,像是一座山遇到了一湾好烟水,从此便山水朦胧,形影不离。

寂寞红尘里,总有一次遇见便惊鸿一瞥,沉醉销魂;如水流年中,总有一场爱恋倾国倾城,情暖一生。风雨人生里,我遇见了我那位兰心蕙质、千姣百媚的恬美佳人,于是,世事烦忧的生活不再寂寥,平淡如水的烟火岁月里有了丝丝缕缕,甜甜蜜蜜的温馨与浪漫。爱情,柔在心间,如诗如画,暖我心田;嫣笑,暖在眉梢,爱意绵绵,伴我流年。

爱染流年,醉舞人间。爱的世界里,风轻云淡,娇柔缠绵。

云水间的温柔兀自静美着,温暖着,甜蜜着,正如我痴情蜜意的相思。红尘的舟满载着一船的相思,摇曳在温馨的心湖上,波光潋滟,爱在浅秋。烟波流转,纤云翩跹,是你的嫣笑在我心海流连;青山如黛,绿水盈盈,是你的柔情让我痴心守候;月影婀娜,繁星点点,是你的娇媚让我驻足今生。甜蜜的爱情,就像经年陈酿的红酒,温润的馨香在岁月的唇齿间芬芳。

轻握流年的斜阳,醉听一曲《红尘恋歌》,静倚一抹温柔,淡看一窗明媚。情思绵绵,百转千回。我把一阕爱的蜜词写在香笺上,让风儿送给你,诉尽我痴情一片。甜梦深情印在窗棂,是你我红尘相依的身影,酌一壶流年甘美的红酒,甜在心头。暮色苍茫的渡口,任光阴浅薄,任芳华凋落,只有你我许彼此一世相守,许彼此一生牵挂,足矣。静静地同你走在流年的一角,你的温情揉进我的墨,画不尽你的温柔,写不尽你我一起颤动的甜梦

一季浅秋的柔风,一句懂你的温暖字眼,与我心爱的人甜在心里,在梦里,过一份相爱甜甜的日子。匆匆岁月里的点滴感动,点点温暖,点点忧伤,点点欢喜。与你一起忐忑,一起甜蜜,心跳随你心动的旋律,跳成一曲爱的音符,把幸福藏在简约、曼妙的时光里。细数温柔的岁月,静好的年华,心间流淌一脉无形的牵念。甜梦里头,耳畔萦绕你的低低喃语,嫣然妩媚的秋夜里,一抹娇柔一念微凉,因你不再孤单。

我许你一生深情的甜梦,风过馨香阵阵;你许我一个回眸,许我们一世相守。明月千里的秋夜里,与你共享一缕夜风的柔媚。你是我胸口的那颗魅艳的朱砂痣,我们冷暖相陪,牵手相依;你是我今生最妩媚的羽衣,与你临风对月,写尽红尘芳华。我愿在红尘香陌与你相依相伴,共一世风霜,不诉离殇。我是星星你是月,你是风儿我是沙,你似天上飘落的雪花,飘落在我寂寞的心海,醉我一生风情。

恋恋红尘,秋色柔媚,揽一抹月光入怀,婉约成一季诗香;心湖岸畔,邀一帘花影入梦,任痴爱沉醉在甜蜜温馨的幽梦里……

第20篇:秋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描写的物象的特点,了解象征手法。

2、结合背景,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思想的深刻性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

1、抓住物象特征,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

2、体会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难点]

读出作品的形象特征,感受鲁迅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提纲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安排预习

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解决基本字音、字义。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拿来主义》

(二)文本解读

1、结合预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1、后园所见所闻所感;

2、书房所见所感。

2、自由朗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写了哪些物象,?请找出相关语句。这些物象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语句分析。【学生讨论后上黑板写】教师总结投影

枣树

其特点是:清醒,沉著,孤独,疾恶如仇,坚强不屈。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

夜空

其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色厉内荏

它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

月亮

窘得发白

脆弱

写小粉红花:它是无名花,开得极细小,冻得红惨惨的,可还做着春天的梦。其特点是:弱小,受害,纯真,盲目乐观。。

写夜游的恶鸟:它发出怪异可怖的声音,扰乱夜的安宁。其特点是:恐怖、孤立。

写小青虫。它在玻璃窗户上乱撞,投奔光亮,落入火中。其特点是:弱小,莽撞,可爱,可怜。

3、如果把后园比作一个社会,那文中所描写的各种物象就是社会的众生相,请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并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思考它们具体象征哪些人?

枣树

它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 夜空

它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

小粉红花它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受压迫的弱势人群

恶鸟它象征着什么,历来有争议;比较多的看法是象征着破坏黑暗统治秩序的孤独斗士。

小青虫它象征着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了的幼稚的人们。 小结:【板书】景物——形象

(三)重点探究语言特点及内在思想情感:(6分钟)投影:评论

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适当指导。结合其他句子分析——板书:含蓄

2、作者在描写这些物象时是寄寓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在其中的,作者的思想又是跳跃的,你能概括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吗?

总结:教师引导明确并投影

孤寂——愤懑 ——敬畏——坚定

小结:孤独、寂寞的文人

坚定、果敢的斗士

理性、清醒的思想者

三、深度拓展:《雪》,学生借助本文的解读,把握文章的思想深刻性。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四、课堂小结:投影巴金的话。

五、作业:结合导学提纲,写一篇300字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景物 ——

象征

——

思想

形象

含蓄

深刻

《秋夜寄邱员外.doc》
秋夜寄邱员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