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

2022-04-0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春秋故事读后感

篇一:读《春秋故事》有感 读《春秋故事》有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春秋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讲的是,历史上的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也就是战国时期的故事。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周天子”把全国分成很多块,封给自己的亲信和大臣,这些人受封后称之为诸侯。他们所在的地方被称为诸侯国。开始的时候诸侯们个个替“周天子”把国家的好好儿的,还定时上交贡品。全国是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一些诸侯就有了称霸中原的野心。“周天子”逐渐管不住诸侯们,周王室便慢慢衰弱了。 在这争夺天下的战役中有着许多的名人故事,如:“借道亡国”、“晋景公之死”、“卧薪尝胆”??等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公元前496年,勾践的父亲越国国王允常逝世,吴国趁机攻打越国,新任皇帝勾践用计谋,不但把吴军打得落荒而逃,还把吴王阖闾打成重伤,还没回过就死了。夫差继位后,发誓为爷爷报仇。便日日夜夜加强练兵。勾践知道了,便想先发制人,一举拿下吴国,结果吃了败仗,被吴国围剿,只剩下五千个士兵了。为了重振家园,勾践只好到吴国为奴,几年后夫差把勾践放回吴国,勾践回国后,每天睡在干柴上,还在头上挂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尝,时刻告诫自己不忘国耻,慢慢的越国也强盛起来,这时勾践大举进攻吴国,一举灭吴。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一个人做一件事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就可以做成功。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哟! (禹华润)

学炒菜

今天中午,我闲着没事,便拉着爷爷教我炒菜。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让爷爷教我洋葱炒牛肉,我先开火,再把锅放在上面,倒油,油在锅里噼里啪啦地“打起了仗”来,再把切好的姜、葱、蒜放到锅去,大约过了一分钟,有姜、葱、蒜的香味溢出时,就可以放牛肉和洋葱了。当我把食材倒入锅中时,肉和油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有无数的小型炸弹在我耳边爆炸。顿时,我一下子就懵了,好一会我才回过神来,这时我连忙用锅铲翻炒食材,生怕它胡了,翻炒一会儿待熟的时候放入盐,菜就做好了。 当我端上桌给大家品尝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也觉得自己做得菜最好吃,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禹华润)篇二:春秋故事读后感 春秋故事读后感

春秋>故事>读后感

(一)

《春秋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前天,我从书柜里把它拿出来,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将烽烟四起、称雄称霸的春秋时代展现给我们。书中有渗透儒家文化的论辨故事,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还有激烈角逐的战争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有特点,有性格各异的君王,如:知错就改的鲁宣公、胸怀大志的楚庄王;有忠诚睿智的大臣,如:善于进谏的晏子、一心为国的祁奚;也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如:主动请缨的平民曹刿、敢于责备国君的杜蒉。这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璀璨的明星。

在这里我最喜欢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他们成为霸主前都吃了很多苦,但他们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最终继承了伟业。

是的,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是这样,我们更要这样。 春秋故事读后感

(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古时的故事总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中国在三千年以前的一个朝代叫周朝。两千七百多年以前,周朝有个天王,叫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有个大臣想:“天王既然项喜欢美人儿,我们得在这上头打主意。”他们就上各处去找美人儿,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他们把小姑娘买了下来,取了个名字叫褒姒。打扮起来,送到京都镐京,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看见褒姒长得这么漂亮,真是说不出来的高兴。从这儿起,天王日日夜夜陪着这位褒姒,她进了王宫一次笑脸也没开过。周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可怎么也笑不出来。天王就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叫娘娘笑一下的,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有一个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说一定能叫褒姒笑痛肚子。他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犬戎’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早就没有用了。我想请天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儿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着,烧得满天通红,让临近的诸侯见了,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么些兵马一定会笑了??最后,犬戎真的打进来了。他们点烽火,诸侯们都以为是在耍他们,于是都没有去救就这样亡国了。

这个简短的故事含义深刻。周幽王不考虑后果导致亡国,所以,我们要做事先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肖文莉

春秋故事读后感

(三)

中午,我在书柜里找书看,无意间翻看到一本《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是林汉达的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众多诸候国的兴旺衰弱,弱肉强食,以及治国之道。

书中有一身武艺,办事周到的颍考叔;有文武双全,细心胆大的曹刿;有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百里溪;有任人为贤,合并诸候的齐桓公,还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贤荐贤的鲍叔牙。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管鲍之交。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朋友,>长大了又一起做生意,一块儿打仗。因为家境贫困,管仲总是占鲍叔牙的便宜。有人说管仲“揩油”,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和他是朋友,我乐意多给他一些。”

到了战场上,管仲进攻时,能在后则后,退兵时,能在前则前。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很勇敢,他是为了家里的老母亲而这样做。”正是由于鲍叔牙对管仲的相知相惜,他的行为感动了管仲,也感动了后人。

每当读到这里,我常为鲍叔牙的这种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高尚品质而感动,他不计较个人私利,知贤荐贤,竭力举荐管仲,执掌齐国政事,自己甘居下位。管仲才有了用武之地,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名垂千史。鲍叔牙对管仲的知交知心,令管仲不得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想想古今中外,很多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欺骗朋友,出卖朋友,甚至是最好的朋友。知音是何等难求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没有一个知已的朋友,当他受酷刑时,无人救赎。他多么希望有一个象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啊。

人与人相处,就是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拥有真正的朋友。请珍惜自己身边真正知心的朋友。篇三:读春秋故事 品任人唯贤——读后感 读春秋故事 品任人唯贤——观后感

2006级6班曹睿洁在我们同学讲解的诸多故事之中,我最感情去的是春秋时期‘不拘一格用人才、求人才,举贤不避亲、不避仇,举贤能让’的故事。

春秋五霸之首当属齐桓公。齐桓公打败了政敌公子纠之后,并没有把他的部下管仲置之死地而后快,反而重用仇人管仲。请他为相,结果管仲帮助他完成了春秋霸业。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这就是成语‘管鲍分金’的来历。后来两人一起打仗,人们笑话管仲喜欢往后缩,认为管仲是因为胆小才这样的。鲍叔牙又说:“管仲的家里有老母,既多病,又无人照顾,管仲那里是贪生怕死,是怕自己死了撇下老母无人照料。”由于鲍叔牙对管仲十分理解,管仲就非常感谢鲍叔牙。 通过这些以及一些春秋时期的故事,我印证了以下几点; 1.成为人才很重要,同其他人才合作更重要。 2.坚持自己固有的理想不动摇是成功之母。 3.胸襟要开阔,公私要分明。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使自己成为人才,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一个有才能的人,要有他得以施展其能力的舞台,他的才能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他的才能就可能成为狭隘的温床。篇四:林汉达春秋故事读后感 林汉达春秋故事读后感 南区二班 王增跃

中午,我在书柜里找书看,无意间翻看到一本《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是林汉达的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众多诸候国的兴旺衰弱,弱肉强食,以及治国之道。

书中有一身武艺,办事周到的颍考叔;有文武双全,细心胆大的曹刿;有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百里溪;有任人为贤,合并诸候的齐桓公,还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贤荐贤的鲍叔牙。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管鲍之交。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朋友,长大了又一起做生意,一块儿打仗。因为家境贫困,管仲总是占鲍叔牙的便宜。有人说管仲“揩油”,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和他是朋友,我乐意多给他一些。”

到了战场上,管仲进攻时,能在后则后,退兵时,能在前则前。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很勇敢,他是为了家里的老母亲而这样做。”正是由于鲍叔牙对管仲的相知相惜,他的行为感动了管仲,也感动了后人。

每当读到这里,我常为鲍叔牙的这种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高尚品质而感动,他不计较个人私利,知贤荐贤,竭力举荐管仲,执掌齐国政事,自己甘居下位。管仲才有了用武之地,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名垂千史。鲍叔牙对管仲的知交知心,令管仲不得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想想古今中外,很多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欺骗朋友,出卖朋友,甚至是最好的朋友。知音是何等难求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没有一个知已的朋友,当他受酷刑时,无人救赎。他多么希望有一个象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啊。

人与人相处,就是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拥有真正的朋友。请珍惜自己身边真正知心的朋友。

推荐第2篇:读《春秋故事》有感

读《春秋故事》有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春秋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讲的是,历史上的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也就是战国时期的故事。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周天子”把全国分成很多块,封给自己的亲信和大臣,这些人受封后称之为诸侯。他们所在的地方被称为诸侯国。开始的时候诸侯们个个替“周天子”把国家的好好儿的,还定时上交贡品。全国是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一些诸侯就有了称霸中原的野心。“周天子”逐渐管不住诸侯们,周王室便慢慢衰弱了。

在这争夺天下的战役中有着许多的名人故事,如:“借道亡国”、“晋景公之死”、“卧薪尝胆”„„等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公元前496年,勾践的父亲越国国王允常逝世,吴国趁机攻打越国,新任皇帝勾践用计谋,不但把吴军打得落荒而逃,还把吴王阖闾打成重伤,还没回过就死了。夫差继位后,发誓为爷爷报仇。便日日夜夜加强练兵。勾践知道了,便想先发制人,一举拿下吴国,结果吃了败仗,被吴国围剿,只剩下五千个士兵了。为了重振家园,勾践只好到吴国为奴,几年后夫差把勾践放回吴国,勾践回国后,每天睡在干柴上,还在头上挂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尝,时刻告诫自己不忘国耻,慢慢的越国也强盛起来,这时勾践大举进攻吴国,一举灭吴。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一个人做一件事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就可以做成功。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哟!

(禹华润)

学炒菜

今天中午,我闲着没事,便拉着爷爷教我炒菜。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让爷爷教我洋葱炒牛肉,我先开火,再把锅放在上面,倒油,油在锅里噼里啪啦地“打起了仗”来,再把切好的姜、葱、蒜放到锅去,大约过了一分钟,有姜、葱、蒜的香味溢出时,就可以放牛肉和洋葱了。当我把食材倒入锅中时,肉和油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有无数的小型炸弹在我耳边爆炸。顿时,我一下子就懵了,好一会我才回过神来,这时我连忙用锅铲翻炒食材,生怕它胡了,翻炒一会儿待熟的时候放入盐,菜就做好了。

当我端上桌给大家品尝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也觉得自己做得菜最好吃,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禹华润)

推荐第3篇:《春秋故事》读后感[优秀]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秋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秋故事》读后感1

这两天我看了一本书——春秋故事,它告诉了我许多历史故事,故事的内容十分有趣,我很喜欢看“唇亡齿寒”这个故事。

在公元前655年,晋国派使者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碧,说她们要去虢国,灭了他们,让虞君借给他们一条道儿,虞君瞧了瞧他们送的宝贝,连连答应:“可以可以!”大夫宫之奇拦住他说:“虢国和我们相互帮助,如果把他们国灭了,我们也保不住。”虞君不听,把道借给了他们,晋国使者灭了虢国,一顺手把虞国也灭了,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

晋国的晋献公给虞君一所房子,另外送他一副车马和一对玉碧,晋献公还要重用百里奚,但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也不要做晋国的官。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不能像虞君那样不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不然像虞君那样,后果自负。

《春秋故事》读后感2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闭上眼,我仍久久难以忘记春秋时期那一场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战。

寒假里,无意间打开那本沉睡多年的《春秋故事》,使我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交织复杂的春秋战国时代。

千金一笑这个故事,无疑为日后一场场血淋淋的大战做出了铺垫。它讲述的是昏暗无能的周幽王为得到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但为此痛失江山的故事。我们可千万不能像周幽王一样,玩物丧志,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也是这个道理。

在管鲍之交这个著名的故事当中,鲍叔牙以宽广的胸怀劝谏公子小白让齐国曾经的敌人管仲担任相国,使得齐国日渐昌盛,富强。这个故事歌颂了兄弟之间深沉真挚的情谊,告诉了我们为人应该大度,要懂得宽容他人的道理。

五张羊皮这个经典故事,从古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它讲述的是秦穆公足智多谋,招揽天下有才之士,获得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等人才,为秦国日后统一中原大地打下了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应该胸怀大志,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不断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道理。

卧薪尝胆,身为《春秋故事》中的最后一章,毫无争议是一部压轴戏。其中越王勾践为了报复吴国,不惜拿柴草当褥子,吃饭前先尝苦胆。在一番漫长的隐忍等待下,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一雪前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事业上,应该坦然面对失败,永远不放弃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春秋故事,真是剧情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可谓是古代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而这本《春秋故事》,不但将其完完全全记录下来,而且笔触幽默,语言不失生动。它是中华民族一颗闪耀的瑰宝,更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传承者。

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读一读《春秋故事》这本书了呢?

《春秋故事》读后感3

中午,我在书柜里找书看,无意间翻看到一本《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是林汉达的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众多诸候国的兴旺衰弱,弱肉强食,以及治国之道。

书中有一身武艺,办事周到的颍考叔;有文武双全,细心胆大的曹刿;有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百里溪;有任人为贤,合并诸候的齐桓公,还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贤荐贤的鲍叔牙。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管鲍之交。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朋友,长大了又一起做生意,一块儿打仗。因为家境贫困,管仲总是占鲍叔牙的便宜。有人说管仲“揩油”,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和他是朋友,我乐意多给他一些。”

到了战场上,管仲进攻时,能在后则后,退兵时,能在前则前。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很勇敢,他是为了家里的老母亲而这样做。”正是由于鲍叔牙对管仲的相知相惜,他的行为感动了管仲,也感动了后人。

每当读到这里,我常为鲍叔牙的这种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高尚品质而感动,他不计较个人私利,知贤荐贤,竭力举荐管仲,执掌齐国政事,自己甘居下位。管仲才有了用武之地,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名垂千史。鲍叔牙对管仲的知交知心,令管仲不得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想想古今中外,很多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欺骗朋友,出卖朋友,甚至是最好的朋友。知音是何等难求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没有一个知已的朋友,当他受酷刑时,无人救赎。他多么希望有一个象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啊。

人与人相处,就是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拥有真正的朋友。请珍惜自己身边真正知心的朋友。

《春秋故事》读后感4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古时的故事总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中国在三千年以前的一个朝代叫周朝。两千七百多年以前,周朝有个天王,叫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有个大臣想:“天王既然项喜欢美人儿,我们得在这上头打主意。”

他们就上各处去找美人儿,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他们把小姑娘买了下来,取了个名字叫褒姒。打扮起来,送到京都镐京,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看见褒姒长得这么漂亮,真是说不出来的高兴。从这儿起,天王日日夜夜陪着这位褒姒,她进了王宫一次笑脸也没开过。周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可怎么也笑不出来。天王就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叫娘娘笑一下的,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有一个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说一定能叫褒姒笑痛肚子。他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犬戎’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早就没有用了。我想请天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儿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着,烧得满天通红,让临近的诸侯见了,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么些兵马一定会笑了……最后,犬戎真的打进来了。他们点烽火,诸侯们都以为是在耍他们,于是都没有去救就这样亡国了。

这个简短的故事含义深刻。周幽王不考虑后果导致亡国,所以,我们要做事先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春秋故事》读后感5

《春秋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前天,我从书柜里把它拿出来,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将烽烟四起、称雄称霸的春秋时代展现给我们。书中有渗透儒家文化的论辨故事,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还有激烈角逐的战争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有特点,有性格各异的君王,如:知错就改的鲁宣公、胸怀大志的楚庄王;有忠诚睿智的大臣,如:善于进谏的晏子、一心为国的祁奚;也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如:主动请缨的平民曹刿、敢于责备国君的杜蒉。这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璀璨的明星。

在这里我最喜欢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他们成为霸主前都吃了很多苦,但他们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最终继承了伟业。

是的,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是这样,我们更要这样。

推荐第4篇:春秋

银海弄潮写春秋

——记交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崔靖

交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崔靖,三年如一日,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赤诚之心,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三年来,他带领信合一班人,紧紧围绕“降比、减亏、支农、增存、控案”的十字方针,突出效益核心,紧扣业务中心,把握管理重心,开创了新形势下交城信合事业的新局面。到2009年7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18.6亿元,比三年前增加10.5亿元,增长129.6%;各项贷款余额11.3元,比三年前增长64%,盘活不良贷款13175万元,占比下降41.34个百分点,创经营效益9211万元,比三年前增效7041万元,取得了农民、经济、信用社“三赢”的良好成绩,实现了资金营运无违纪、会出结算无事故,三防一保无案件的“三无”目标。县联社先后被授予全市信贷管理先进单位、市级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吕梁市文明和谐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支农先进单位;2008年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全市优质服务单位、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信用社10个支部有7个被评为五号支部;14个信用社有2个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一片赤诚 情系“三农”

崔靖同志经常告诫大家:贴心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永恒的主题,离开农业、农村、农民,信用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拓宽服务新领域,崔靖同志带领信用社员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转换经营机制,创新支农方式,始终把信用社自身发展置于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在优化支农服务上,积极实施“惠农工程”,不断扩大小额农贷的服务面,坚持做到“四个100% ”,即评级面100%、授信面100%、颁证面100%、持证农户贷款满足率100%。三年来,全县信用社共累计发放小额农贷11412万元,支持农户36988万户,评出一级信用村20个、向34778个农户颁发了《贷款证》,发证面达到94%(占评定户数),核定小额信用贷款1.25亿元。农民凭证贷款,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2874万元。在创新服务手段上,每年组织30多个小分队,走村串户,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做到牵科技线、架调整梁,建服务台、铺致富路,搭市场桥,帮助农民引进良种,推广科学技术,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共为6120个农户上门放贷6269万元,占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总投放的48.2%。这一创新使小额农贷如阵阵甘霖普洒大地,使贷款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惠农工程”的实施,使全县3.6万农户受益,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561元,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县域支柱产业受到了严重

影响,崔靖同志审时度势,经过调查分析果断出击,先后向山西利虎玻璃集团公司、山西交城兴龙铸造公司、山西金桃园煤焦化集团公司、山西晋阳煤焦集团公司等5家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发放贷款1.4亿元,帮这些支柱产业度过难关,带动了交城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支柱和主渠道作用。

一腔热血 执着勤政

崔靖同志是2005年11月由吕梁市联社党委任命为交城县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的,当时的交城县信用联社问题盘根错节,经营亏损,管理混乱,职工人心涣散,全县仅有7.6亿元存款,5.4亿元贷款,其中,不良贷款占比达36%,更为严峻的是,当年亏损高达760万元。另外,信用社无牌子,无地位,无形象,无政策,无效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尚属一片空白,支持“三农”更是纸上谈兵。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崔靖同志,没有退缩,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充满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前途必胜的信心。为激发全社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热情,他组织全系统相继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优良传统、法纪法规、创业创新”三大教育和“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管理”三铁教育以及“学查改”等学教活动,同全员一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发扬“三铁精神”,牢固

树立创新观念和提高人均份额意识,把干部职工的思想从消极逐步引向积极,从物质刺激逐步引向创新创业,从单一的传统信贷服务转向全能化金融服务,从单一的信贷业务转向金融大市场,他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激发了员工拼搏向上的工作热情。全系统先后涌现出岗位标兵26人、业务能手113名、模范党员38名。

崔靖同志同志对工作有火一般的热情,他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是一个工作狂。他经常同工作人员一起共同探讨,学习新的信合业务,从中总结经验,掌握了一套过硬的业务本领。为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他始终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队伍的建设、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一件一件地抓落实。为打破旧框框对信用事业的束缚,他从推进流程再造入手,落实联社职能部室对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再评价和梳理,对各营业网点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调查,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内控有效、管理严密、运行高效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机制建设上,他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劳动分配机制,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制、末位淘汰制,搬掉了铁交椅,砸毁了铁饭碗,打破了终身制,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实现了管理机制的创新,使交城联社步入了业务发展的快车道。

一杆标尺 从严管理

崔靖同志经常说,“干部要常浇三盆水,一盆洗头水,

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洗手水,保证两袖清风,一盆洗脚水,保持朴实的作风”。为此,他组织信用社一班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制度和责任制,使信用合作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围绕增收节支,狠抓经营承包责任制、扭亏增盈责任制、绩效考核责任制三个到位。在经营体制上,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联社以信用社为单位,全面实行“定存款、定贷款、定收入、定支出、定利润,联系工作质量”的五定一联经营机制。

为盘活不良贷款,优化资产结构,他组织成立了不良资产清收管理部,对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实行点收销户。联社党委领导每人联系5个乡镇,股长每人联系5个村,信用社主任每人联系5个企业,分别负责开展联系单位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清收不良贷款,仅2006年收回销户贷款3478笔、1602万元,化解村级债务1160万元,收回盘活村集体贷款1093万元。同时,大力推行责任贷款“设笼”收、“钉子”贷款依法收。全面清理审计出工作责任及借冒名贷款809笔,金额4261万元,联社建立台帐跟踪管理,逐笔销记,督促清收。还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对26个有还款能力的赖债“扯皮户”依法起诉和对不规范借据合同全面进行资产保全,共计保全贷款7028万元。

为管好信贷资金,县联社成立了信贷审查管理委员会,负责每笔大额贷款的审查、发放和事后监督,力求将信贷风

险降到最低限度;积极倡导信贷业务经营新理念,优化客户结构,实行信贷择优新机制,强化贷后管理,推行责任人提前认定,按照贷款收回情况跟踪究责,极大地提高了信贷质量。全县信用社贷款到期收回率连续三年保持100%;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除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加大常规的审计稽查力度外,自2006年起,每年初,他亲自组织在全县开展以“五查、五追、五纠”为内容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大检查,累计查出违规违纪27个单位、110次,共罚款近3万元,及时纠正违规行为。规范科学系统的管理,为信用社稳健、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省联社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农村信用社交流推广。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信贷管理的一面旗帜。

一身正气 清正廉洁

崔靖同志办事沉稳,对人亲和,不摆官架子,经常与职工一道同甘共苦,使职工们感到与他在一起干工作其乐无穷。人常说:“时位之移人”。联社理事长是管钱的官,更应该时刻谨慎,崔靖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他经常教育干部职工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不要被“糖衣炮弹”俘虏,在五亲六眷上,他坚持按原则办事,把好权力关,不徇私情,不为亲戚开绿灯,顶住各种压力,一视同仁;对待金钱,一尘不染,拒腐蚀不沾,还教育亲属、子女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觉抵制各种

礼品、礼金,无论是单位职工、还是其他朋友,有事可以到办公室交谈办理。三年来系统内干部职工,社会上有求办事人员从未进过他家的门,三年来共拒收礼金、礼品36000余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成绩和荣誉,崔靖并没有满足自我,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了信心,昂扬的斗志,带领联社一班人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向着人生最高境界拼搏,描绘交城县联社更新更美的蓝图!

推荐第5篇:家事春秋三:大妈的故事

大妈的故事

剪刀似的二月春风又一次拂醒了我寒冬里记忆中的迟钝,让我在草长莺飞,白云缓步流动的喘息里不经意间想起藏在我心口捂着的又一年一枯荣的老家的草坪。

老家的庄子上有一块荒芜着的地基,每年的春天都会长满狗尾巴草,枸杞豆,蒲公英,七角菜,花荠菜,烂脚丫,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一年比一年长的猖獗。这是一块荒地,因长时间无人问津而成了一个村子上的人公共着的草坪。人们可以随意的把自己家的牛羊拴在这块荒地上放牧,人们可以随意的把自己家的鸡鸭鹅驱逐到这里撒泼。没有人管这里的一草一木,谁都可以来走一走,逛逛,谁都可以来践踏这里的断壁残亘,是的,谁都可以来,因为这里早就没有主人了。现在村里的孩子在这块荒地堆着的大草垛上做游戏已经不知道这里原本是有户人家的。村里的孩童不记得,我记得,因为我的童年我的少年都和这里的这户人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像烙印烙在我心里的每一个可以藏着的地方。这个烙印让我从小记事起就知道什么样的人叫苦命人。这个草坪地上曾经有一间屋子,这个屋子里曾经有一户人家住着五口人,这户人家就是我的远房大妈家。

同样是已经生在天堂的亲人,大妈在我记忆里的印象要比我那从没给过我任何具体细节的祖母印象深多了。如果说我对祖母的怀念完全靠想象拾掇的话,那么我对大妈的怀念则完全是靠强记的,我从来不敢忘不能忘也不想忘记有关她的一切。母亲在我大妈过逝后每与我提及她都会这样对我说,她的命是苦瓜地里种出的黄连,苦上加苦,这世上怕是没有人比她的命更苦了。

黄连我没见过也没尝过,但苦瓜我是成年后才真正吃过它并且尝出是一种什么滋味的。八年前父母曾为了阻止我的一段恋情挂长途给远在福建的兄长叫他回来强行把我带到南方,于是我在南方福建生活的那段日子百无聊赖的过了两个春秋,一直到我彻底的向他们妥协才放我回来。我至今仍然记得母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一日不死心一日绝不让你踏进家门一步。其实我在踏上漂泊的旅途那一刻,已经知道隔着山水迢迢路遥遥,这一生都会人儿渺渺梦儿也渺渺,一路风雨浮萍,萧萧知多少?沧海桑田,没有回头的路。算起来我就是在那时候的福建省的泉州市和石狮两个地方生活时,平生开始品尝到苦瓜的味道的。我嫂子是福建泉州德化人,我去她那的第一天,她就炒了一盘子苦瓜菜给我吃。第一次用筷子夹着苦瓜菜送到嘴里时,并不知道菜的名字是苦瓜,只知道实在是难以下咽,我以为是菜被她烧坏掉了,所以第一次在她那吃饭的时候并没有吭声,可是接下来的一连几天,吃的菜都让我苦不堪言,我终于忍不住对嫂子说,你烧的这个什么瓜是不是坏了变质了,怎么这么苦呀?嫂子奇怪的说,都是早上到菜场才买的新鲜的呀,怎么会变质呢,这叫苦瓜,就这个味道。

苦瓜菜的味道确实苦起来叫人没法吃,但是人的饮食也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福建两年的生活让我对苦瓜的味道从一开始的倒胃到后来渐渐的适应再后来是变的有些青睐起来。后来我之所以青睐苦瓜是因为我从当地的许多居民口中知道了苦瓜虽苦却对人有解毒消暑的功能。现在想想母亲说大妈是苦瓜命也不为过,因为她的一生在我的记忆里也是苦到极点的人,只是她的苦让我亲见了,让我从小就从她这个苦命人身上明白一切要靠自己,出身不好是天生的,但命运的能否转折得靠我们自己,女人的命也是命,再贱的命也有渴望为自己挣扎的时候。

大妈生前是个个头不高,两腮没肉,皮肤黝黑,但整天精神抖擞的女人,她常常一边走路的时候一边把两只膀子甩起来。乍看上去,她还像个挺精明的人,只是和她常时间相处了的人就会知道其实她是个地道的老实人,且胆小的可怜。

大妈姓周,名字没有,豆大的字不认识一个,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娘家在哪里,村里也没人知道。听说她是个遗腹种,父亲在她没出世的时候就被日本鬼子给杀害了,母亲怀上她的时候因亲眼见到自己的丈夫被鬼子用刺刀刺穿心脏受了刺激,没生下她就已经是个精神恍惚的人了。小的时候我听村里的老人讲过,说大妈的母亲在她家包水饺经常用吐沫星沾在手上粘面皮,为此没少受大伯的白眼。甚至脾气暴躁的大伯还曾向大妈的母亲咆哮过,大妈也因常替她母亲说话而被粗鲁的大伯拳打脚踢过。

听村里的人说大妈和大伯是半路夫妻。大妈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闹饥荒的年代,且又是这样单亲无依靠的家庭,所以我想大妈的童年一定过的好凄惨。小的时候我也听大妈对我说过,她曾跟着自己的母亲讨过饭。她说娘家妈妈是她娘家唯一的亲人,小的时候她就是靠讨饭把自己的女儿带成人的。因为贫穷,因为母女在闹饥荒的年代无靠无依,还因为母亲的精神恍惚,所以大妈的母亲为了让母女俩都有个依靠,在大妈十五岁的那年,大妈的母亲便将大妈许配给一个大她十岁的男人。大妈说那样做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女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指望有人能养活她们母女。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婚姻本质里多少都带有着点无形的等价交换筹码在里面。譬如门当户对,譬如各取所需。大妈的这段婚姻维持了三年便解体了,大妈说是那个男人主动提出和她离婚的,离婚的原因是大妈三年没能为他生下一个子女,男人说不能养个不下蛋的母鸡吃白食。

大妈对她第一次的婚姻也没有什么太深的留念,仿佛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似的。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自小时候记事起每听她和村里人提起这个婚姻时并没有看到她有怎样的难过。她只会淡淡的说,在他家过了几年不生他就不要我了,赶我和我母亲走。想起她说的这个婚姻,我突然就想起了女作家张爱玲曾在她生前和她的好友苏青说过的一句话:没有爱只有性结合的婚姻是签着契约的长期合法的卖淫和嫖娼活动。

大妈和那个男人离异后就开始带着她的母亲继续流浪讨饭为生,我大伯是她们母女俩在讨饭到大伯姐姐家的时候,也就是我的堂大姑家,我那堂姑姑听说了她们可怜的身世之后出于怜悯将她们收留了下来,后来便将大妈介绍给我大伯做女人的。我大伯虽是个童男子,但他的出身不好,因为我们郭氏一族在那个年代是个地主成份家庭,很不受欢迎,且是个人人所不齿的分子。听父亲说,我们郭氏一门以前是个大户人家,很体面的,日子过的很风光,但十年文化大革命还真的差点要了我们一门人的命,挨批斗的不说,当兵的考大学没你的份,甚至没有一家姑娘敢嫁到郭氏门上来。父亲说文化大革命如果再多革几年的话,我们郭氏一门的人差不多都要绝种了,郭氏男人差点全体都打光棍。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大伯要了我大妈做女人,可见我大妈也没嫁到什么好人家,全天下的女人都不敢要的男人,大妈才有机会要来。

大妈和我大伯结合组成家庭后,虽然很稳定的过了一辈子,但她一生中都没有得到过大伯的疼爱,事实上像我大伯那样粗鲁脾气暴躁的男人也许再让他投胎几世做男人还是会这样,天生就不懂感情的劣质男人,如何会懂得疼女人。可怜的大妈偏偏把他当着救命的稻草一样抓牢着,任他对她怎么的不好,始终无怨无悔的跟着他,迁就着他,依附着他。大伯是个爱喝酒的男人,且是一喝就醉的男人,喝醉了就要打女人,把生活的所有不如意都发泄到大妈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大妈每次在他醉酒后打她都哭,可她就只会哭,从来不还手,也不会开口骂人,村里人的那些骂人的粗话她一句也不会说。如果说大伯作为一个男人是一棵树的话,那么大妈就是缠绕在这棵树身上的兔丝花。古人曾有诗云“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现在想来实在是对我大妈在婚姻里对我大伯的倚赖的真实写照。我打记事起就知道大妈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大伯赶她走。每次大伯和她吵架赶她走的时候,她就哭到我家门口求父亲去劝大伯。她尽管这样害怕大伯赶她走,但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大妈还是被大伯赶走了,并且不完全是赶的原因,也有大妈主动要走的原因。

记得那次吵架的导火线是源于大妈的最小女儿三姐的婚事。大伯要用三姐替他的亲侄子换亲。大妈一向都是逆来顺受的人,但她那次说什么也不答应大伯的主张。为此,本就说一不二且脾气火暴的大伯对大妈大打出手,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那天放晚学我刚好从他家门口经过看见了这一幕,于是拔腿就往家跑喊父亲和母亲,告诉他们快去,大伯又打大妈了。只可惜的是等我父亲和母亲跑到他们家门口的时候,大妈已经不见了,只剩下大伯一个人在家里。大伯很生气的说,让她走,有本事就别回来,我看她没娘家没作疼亲戚的臭婊子能上哪去!

在大伯的意识里,大妈也许真的离开他就是无路可走的人,是啊,没有亲人的孤独女人,她能投奔谁呢?但大妈离开的时候也许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一横心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妈走后没几天,大伯也去他的几个姐姐家找过她,但都没有人影,后又去了他两个已经出嫁了的女儿家,可也没消息,再后来整整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找到她,这下不仅大伯慌了,连父亲和我的几个近房头叔伯们都慌了手脚,有人开始揣测大妈是不是寻短见去了。

一个月不见了大妈的踪影,大伯哭了。这是我记事起见到的大伯第一次哭,且是在众人面哭的。他说大妈若真死了,叫他一个人怎么过呀?父亲把他叫到我们家,劝他进食,他也不肯。父亲于是训斥他道,早知道这样,为什么不改改你的牛脾气,什么样的人禁得住你三天两头打她呀。她的身子也是肉做的,狗急还会跳墙呢。

全村的人都出动了。可就是没有人能找到大妈,后来村里有一个曾经跟着我祖父读过书的老人想到了,他说你们都不要找了,我知道她在什么地方。结果不出她所料,果然找到大妈了。原来老人断定大妈若还活着一定在她以前讨过饭的那几个地方,原因是一大妈没有亲人没有投奔的地方,二是大妈不识字找不着路不会走远,三是她走的时候身无分文要想解决吃饭问题肯定是去讨饭了。

大妈的确是去讨饭去了。只不过在讨饭的时候她忍不住在一户人家面前流泪,被人家好心收留了,还被那户人家的一对年轻夫妇认成了干妈。大妈是个很勤快的人,老人带着村里的人马找到她的时候,看见她正用扁担替那户人家挑两桶水浇菜园。

自那以后,大伯虽然没有完全改掉他的火暴脾气,但他的行为总算收敛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没命的打女人了。她的这一次出走在我看来至少证明了她面对暴力家庭并不是没有反抗的能力,只是缺少反抗的意识罢了。

大妈和大伯一共生育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在封闭保守重男轻女的乡下,大妈和大伯的心里都是很不舒心的。偏偏大伯的两个亲侄子没有一个讨到老婆的。大伯常说忤逆儿子买棺材,孝顺闺女哭歪歪,所以他在大妈没死的时候就说,将来老了就跟侄子过也不跟闺女过。因为有老来靠侄子的打算,所以大伯不惜把自己一辈子紧有的三千块钱放血一样拿出来为侄子买了一个安徽被拐骗过来的姑娘做老婆。后来这个姑娘在他家生了个小男孩不到一周岁,姑娘家里的人就通过警方找到当地,差点抓他侄子去做牢,幸亏女的心软看在小孩子的份上放他一马。

大妈是在我读初中的那年得了脑溢血,夜里突发死的,死的时候身上就穿个短衬衫。死了之后办丧事,按照当地风俗要有孝子领哭丧棒,大伯说叫他的侄子领,结果他的两个侄子说我们又没继承你什么财产,凭什么叫我们领,丧礼钱照花,但哭丧棒不拿,于是有人提议那就叫他女婿领吧,结果他的三个女婿为推卸谁领哭丧棒在大妈的灵前大打出手,闹的不成体统,气的大伯趴在我大妈的棺材上哭的昏天暗地的,死活不让棺材下葬。后来没法父亲和族里的几个本家只好硬把他拉开喊辆火化骨灰的车子将尸骨拉走,不再讲什么繁文缛节了,就这样匆匆草率的埋下了土。

大妈下葬的那天,正是六月多雨季节,老天一连下了几天不开眼,雨水挡着人们上坟的视线,吹鼓手都没法吹了。村里的老人说,只有苦命的人才会在死去的那天下雨。母亲说儿要亲生,地要亲耕,这一点不假,侄子到底不是自己肚子出的,女婿是半子,只可惜三个半子不抵寻常人家的一个亲身的儿子呀,天底下哪有自己的亲儿子不捧父母的骨灰披麻带孝的。大妈过世没多久,大伯便也因身体的日趋不济,被村干部安排送进了敬老院,原因是他的三个女儿和侄子都不愿意把他带回家赡养。他走后,房屋便空着了,久了塌了就成了废墟。一块荒芜的地。

今夜,在我的心里,我拾掇着大妈的故事和我那已经拾掇过的祖母的故事放在一起,我想用我的灵魂的尺子丈量一下谁的人生故事更让我这个少妇读了感到孤独刻骨。祖母是大家闺秀,有过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唯一的遗憾是她被父母作为指腹为婚的对象许配给了令她失望的我的祖父,如果说我那美丽善良的祖母是为了撑起一个门户和顾及一个家族的脸面才和我祖父委曲求全的过完一生,过完一辈子的青春的话,那么她的青春是在最美丽的时候就已经被重门深锁。如果这样的一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算是孤独的人生的话,那么拾掇大妈的故事,大妈的一生是除了祖母故事里有的遗憾和孤独外,还有比我的祖母更多一层色彩的孤苦。

都说女人的一生是年幼靠父母,出嫁靠丈夫,晚来靠子女。那么大妈的故事里让我感觉到她这一生什么都没有靠到。未来到人间已经丧父,母亲精神恍惚,成年嫁夫,遭人遗弃过,晚来死后归天竟然连个安稳的灵堂都没有,一个母亲可以哺育三个女儿,而她的三个半子竟没能将她体面下葬入土为安,人不怜惜天可怜见,倾盆大雨撒在她的坟前,苍天怎会真的不知人孤苦?!她这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成空了。苦瓜的苦其实远没有大妈的命苦,就算再加上黄连的心去感受她的苦,我现在依然不能确定她这一生究竟有多苦。

站在老家的那块荒芜的土地上,看着被春风吹绿的满地新芽吐绿,年年岁岁,花开又一季,还会有依附着树的兔丝花吗?春天最美丽的时刻又来临了,这重门已经锁住了第几代女人的青春了呢?拾掇这些故事,我无力挽回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眼睛蓄满比春水还要柔的液体。亲爱的朋友,,请允许我用这一枝笔沾着我还有的明眸里的热泪吧,我想对你诉说,春天的黄昏下,大妈的故事,她的孤独她的寂寞她的凄凉,你不知道,可这哺育过世代女人的土地都知道呀,这里的草木春秋轮回都见证过。就算全世界都忘了她,可日月星辰都还是那个年代照着她窗子的日月和星辰呵!写于2009年2月9日夜一点半

推荐第6篇:春秋吴越故事感悟和体会

《春秋吴越历史故事》

感悟与启示

期__________大二第一学期________________

级___________cfa11501_______________

名__________徐宏达___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1509450109_________________

任课老师__________徐海明_________________

春秋吴越历史故事对现代的影响和感悟

选修了一个学期的《吴越春秋历史故事》,现在来看对其思想内容有了很大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就总的来说《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书中许多故事在正史中有记载,但作者把它们写入本书时不是原封不动地袭用,而是依据传说或发挥想象,增加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比如,对于伍子胥奔亡过程中的渡江、乞食二事,《史记·伍子胥列传》总共用了一百余字加以叙述,其中乞食一事尤为简略。到了《吴越春秋》中,这两件事所占篇幅甚多,长达六七百字。其中渡江一节增加了躲避侦探、渔父唱歌、芦中待餐的情节,乞食一节出现击绵女形象,并对她的身世节操加以详细交代。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渔父和击绵女的结局如何,司马迁没有点明;而在《吴越春秋》中,这两个人相继自杀,为的是保守机密,保护伍子胥,同时击绵女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节操。和《史记》的相关记载相比,《吴越春秋》对伍子胥奔亡一事的叙述不但文字量大增,情节复杂,而且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更富有小说的特征和魅力。《吴越春秋》中的许多情节,是通过移植联缀而把本来互不相关的故事糅合在一起,但依然给人以真实感,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吴越春秋》是在正史的基础上演绎而成,其中许多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有其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吴越春秋》又吸收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的荒幻离奇主要源于此。在追溯吴越两国祖先时,分别讲述了姜嫄履大人迹生后稷和夏禹娶涂山氏的传说。在吴王占梦事件中,公孙圣因直言不讳被杀,临死前他称自己将在深山散为声响。后来吴王兵败,在秦余杭山呼唤公孙圣的名字,三呼三应。书末又称,伍子胥、文种相继被杀后,“伍子胥从海上穿山,胁而持种去,与之俱浮于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种也。”这是以浪漫的想象寄托对伍子胥、文种的同情,他们生而为英雄,死而为神灵,是用沟连人神的方式为全书作结。卷九的袁公与处女比试剑术场面,袁公飞上树变为白猿,运用恍惚迷离的笔法贯通物我,模糊了人与兽的界限。类似的超越时空、出入生死的情节在《吴越春秋》中是大量的,开志怪小说的先河。

《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如伍子胥、范蠡、勾践等人都写得很成功,个性非常突出,尤以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他奔亡吴国之后,前期小心谨慎,后期成了托孤老臣之后,则直言强谏,出语激切,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吴越春秋》特别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外貌描写,以此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伍子胥“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是位伟岸的男子汉大丈夫。刺杀吴王僚的专诸“确颡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是不怕艰险的勇士模样。白喜(伯嚭)“鹰视虎步”,以此突出他的专功擅杀之性。类似的外貌描写在此之前尚不多见,它对后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刻画有很大影响。所以就以上理解和感悟我从中选取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来进行分析,他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我收集到有关他的故事如下:

(原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原文: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

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刘备之兵虽少,然仆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仆与刘备,实有唇齿相须之势。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今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蜀亡,吴亦随之矣。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越国的国王勾践是大禹的后代,他的先祖是夏后帝少康的庶子,被封在会稽,目的是供奉大禹的祭祀。经过二十多代,这儿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当勾践继承王位的时候,越国的国力正一天天强盛起来。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趁着越国国丧之际,决定发兵攻打越国。他手下的大将伍子胥觉得趁着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兴兵动武,不太合乎道义,就上谏劝阻。阖闾不以为然。他说:“我如今年岁也不小了,我要趁着自己还有一些能力的时候,帮我儿子夫差消灭一个对手。”吴军浩浩荡荡杀到越国,越王勾践赶紧起兵相迎,两军对垒,几次交锋,难见分晓。阖闾身经百战,经验十足,他见勾践年轻气盛,就命令兵士守护不出,以待时机。

久攻吴军不下,越王勾践十分焦急。这时,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把军中的三百名囚犯带到阵前,一百人为一排,一共三排,赤裸上身,手持利剑,直对吴阵,而他们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只见第一排为首的那个囚犯跨出队伍,大步走到吴军面前,喊道:“我主越王得罪上国,我等愿为越王请罪。”说完,他把剑往脖子上一横,自刎而死。接着,第二个又走了上来,情形和先前一样

吴军的将士从未见过如此稀罕的事,真是又吃惊又好奇。他们瞪大眼睛看着,手中的弓矢松弛了,干戈也垂了下来。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时辰过去了,吴军阵前倒下了几十具尸体。就在吴军变得疲惫而懒散的时候,突然天降霹雳,原来,是越军的战鼓擂响了!心中充满愤怒的越国兵士如下山猛虎一般,眨眼之间冲入吴阵,吴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在了撤退的路上。他临死的时候说:“告诉夫差,一定要为我报仇!”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他为了不忘记父亲的遗嘱,让人每天提醒他几次。一早起来,他的手下就会大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死了你父亲吗?”夫差垂泪答道:“不敢忘!”他让伍子胥和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过去了,吴王夫差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就亲自率兵去攻打越国。消息传来,越王勾践赶紧召集军队,要先发制人,在吴军还没有打进来的时候,去讨伐吴国。而越王勾践的手下,有两个贤能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劝谏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一次决心报仇,来势必然凶猛。大王要坚守城池,不能与之交战。”勾践不听。结果,两军在太湖一带打了一仗,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只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躲了起来。他对范蠡说:“当初没听你的话,结果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现在该怎

么办呢?”范蠡说:“为了东山再起,现在只能卑躬屈膝,用尽一切手段向吴王求和。”勾践想一想,点头答应了。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定下计策,决定先派文种携带厚礼,直奔伯嚭的大营,去贿赂这个贪财好色的小人。文种来到伯嚭的营帐,做出卑微的样子,献上礼单,并低三下四地说:“只要您促成和约,越国君臣将永远不忘您的恩德,今后凡有贡献,先送您,后送吴王。”伯嚭见礼单上既有黄金美玉,又有妙女曼娘,心里早垂涎三尺了,再听文种的话,觉得十分受用,就答应给文种引见吴王,并把求和的事应承下来。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勾践求和的请求,但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勾践夫妇要到吴国去做他的奴仆。文种回去把这些情况讲给勾践听,事已至此,勾践只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了。

在吴国,勾践和夫人每日给夫差喂马,范蠡也跟着一起劳作。他们担水切草,除粪刷马,没有一丝怨恨之色,没有半点叹息之声。夫差几次派人偷偷地窥视他们,所见到的情景都是一样的,就以为勾践真的丧失了复国之志。三年之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服于他,便放勾践回越国去了。

勾践回到越国之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他搬进简陋的房子,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褥子。他还在吃饭的地方挂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先尝一尝苦味,然后再问自己:“你忘了会稽之辱了吗?”勾践“卧薪尝胆”,唯恐自己消磨了志气。勾践还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和普通妇女一起织布,以鼓励生产。上一次的战争中,越国的青壮年死了不少,还有一些被吴国掳去当奴隶,所以,人口大大减少。勾践制定了几条奖励生育的办法,鼓励青年男女多生孩子。他用文种管理政事,用范蠡训练人马,越国上下万众一心,都想让国家快点强大起来。为了削弱夫差的斗志,越王勾践手下的两个大臣文种和范蠡想了不少办法。他们劝说勾践向吴王夫差进贡美女,结果勾践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派人在苎萝山找来一位美人西施。范蠡亲自把西施送到吴国去,吴王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大喜。自此,每日与西施沉迷于后宫,对朝政也不怎么关心了。有一年,文种到吴国去,对吴王夫差说,越国闹了饥荒,百姓无粮,想向吴国借一百石粮,过了年归还。因为有西施在一旁帮着说话,夫差很痛快地就答应了。第二年,越国获得大丰收,文种亲自把粮食给还了回来。

吴王夫差非常高兴,抓一把越国的粮食看一看,发现粒粒饱满,就说:“越国的粮食比我们的好,把这一百石粮食当成种子卖给老百姓吧。”他哪里知道,这些粮食是蒸熟了又晒干的,种到地里怎么会发芽呢?原来这是文种的一条计策结果,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勾践听说吴国闹饥荒,便想趁机发兵。可文种对他说:“吴国的国力还在,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另外,伍子胥还在,得设法除掉他。”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极力劝阻,但吴王夫差没有听他的话,领兵去了,而且打了胜仗回来。众臣都来道贺,只有伍子胥不但不贺,反而批评说,这是小便宜,不足一占,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吴王夫差十分生气。伯嚭收受了越国的贿赂,自然向着越国说话,所以,常常与伍子胥发生争执。所以他也讨厌伍子胥,便在夫差的面前说尽了伍子胥的坏话。最终,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让他自杀谢罪。

伍子胥拔剑大笑,说:“我死后,一定要挖出我的眼睛,放置在吴都的东门上,让我看一看越国的军队是怎么打进来的……”伍子胥死后,伯嚭做了太宰。这时,勾践问范蠡:“这回可以出兵了吧?”范蠡摇摇头,说:“还不可以。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上,到黄池,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一带,与中原的诸侯们会盟。这一下,吴国的国内变得十分空虚。越王勾践集中了训练有素的兵士,一气攻

下了吴都姑苏。吴王夫差带兵远道赶回来,勉强与越军打了一仗,结果大败。他几次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答应了他。又过了几年,越王勾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把吴都围了整整两个春秋。夫差再次求和,越王勾践没有答应,最后,吴都城破,夫差走投无路,拔剑自杀了。那个伯嚭到勾践那里等着领功,没想到,等待他的也是死路一条。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二年,终于等到了胜利的这一天。 而我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中也学到了: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骨气,不甘于失败。古人也曾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闭上眼睛,勾践卧在柴堆上,伸着脖子“品尝”苦胆的样子便浮现在了脑海中。虽然勾践失尽了威风,丢尽了尊严地服侍了吴王三年,但他不甘于失败,他还有骨气!回想起刘禅的乐不思蜀,不禁有些惋惜;又有些气愤。惋惜的是诸葛亮和刘备幸幸苦苦营建的蜀国就这样毁于一旦;气愤的是刘禅怎会这样没有骨气,尊严丢了一地,却甘于失败。至少这一点上,他就比不上勾践。

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来成功 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坚信。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有句话说的好“忍别人之不能忍,成别人之不能成。”要比别人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在挫败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认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尝胆,给自己从头再来的机会。我们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者!

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时,不巧得抽中了一号,再加上技术不精,又有些紧张。自然是落得个失败的余地。不久,我有迎来了第二次比赛。因为前一次的失败,我不禁有些胆怯,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又很快充满了信心。赛前,为了能取得成功,我苦练了上百遍,怎么会没有结果?想起当初同学的嘲笑,怎能不气愤填胸!这次怎么也得拿个奖回去!让他们看看:我有实力、有骨气!想着想着,主持人便报出了我得名字。

我快步走上讲台,却没有立刻开始。我又回想起了上次的经历,手心里突然开始冒汗。天虽不冷,但脸却因紧张一阵阵的发烫。我拼命地在脑海之中搜寻着台词,心里一阵阵纠结,可浑身却半下也不敢动……我就这样像木头人一样站在那里,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感到好长好长。台词最终也没找到,但我听到了老师的叮咛;看到了同学嘲笑的目光……我突然发现台词就在我眼前!我忘记了一切,只记得要争回一份尊严!当我带着笑,轻松地走下讲台时,热烈的掌声告诉我:我成功了!

“人要脸,树要皮”一个有尊严的人更是如此。所以,要么像勾践一样有脸面得活着;要么就像项羽一样死的坦坦荡荡!

推荐第7篇:读春秋故事 品任人唯贤——读后感

读春秋故事 品任人唯贤——观后感

2006级6班曹睿洁在我们同学讲解的诸多故事之中,我最感情去的是春秋时期‘不拘一格用人才、求人才,举贤不避亲、不避仇,举贤能让’的故事。

春秋五霸之首当属齐桓公。齐桓公打败了政敌公子纠之后,并没有把他的部下管仲置之死地而后快,反而重用仇人管仲。请他为相,结果管仲帮助他完成了春秋霸业。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这就是成语‘管鲍分金’的来历。后来两人一起打仗,人们笑话管仲喜欢往后缩,认为管仲是因为胆小才这样的。鲍叔牙又说:“管仲的家里有老母,既多病,又无人照顾,管仲那里是贪生怕死,是怕自己死了撇下老母无人照料。”由于鲍叔牙对管仲十分理解,管仲就非常感谢鲍叔牙。

通过这些以及一些春秋时期的故事,我印证了以下几点;

1.成为人才很重要,同其他人才合作更重要。

2.坚持自己固有的理想不动摇是成功之母。

3.胸襟要开阔,公私要分明。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使自己成为人才,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一个有才能的人,要有他得以施展其能力的舞台,他的才能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他的才能就可能成为狭隘的温床。

推荐第8篇:梨园春秋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的原始宗教歌舞。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便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3、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代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王实甫《西厢记》)

2、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兴起于江南昆山的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汤显祖《牡丹亭》)

3、明中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被誉为“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商人也纷纷建立会馆、商号。为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3、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3、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一、选择题

1.下列我国古代戏曲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杂剧 ②昆曲 ③南戏 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2.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 A.汉

B.唐

C.宋

D.清

3.下列组合项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曲萌芽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 ②元代杂剧壁画 ③京剧《玉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京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B.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下面《同(治)光(绪)十三绝》主要体现了(

A.京剧是在徽剧、汉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C.京剧在同光年间曾中断D.京剧被誉为“百戏之祖”

6.与戏剧的源头——傩的最初产生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

7.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繁荣

B.民间艺人的努力C.瓦舍的出现

D.民间歌舞云集地 8.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9.如图是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昆曲》特种邮票。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兴起于江南昆山B.鼎盛于明中叶到清中期 C.被誉为“百戏之祖”D.《西厢记》是昆曲代表作

10.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D.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1.《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 。至晚,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其中 处最可能是(

)A.傩戏

B.南戏C.杂剧

D.昆曲

12.把中国的戏曲艺术称为“梨园”,把学习戏曲的人称为“梨园弟子”,这一称谓的起源应该追溯到(

)A.春秋战国 B.唐代C.宋代

D.元代

13.《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

)A.专门的贸易场所

B专门的娱乐场所C旅舍

D学校 14.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南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戏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 C.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D.南戏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15.据载,“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为乾隆帝所宠爱。后因臣下议论,道光帝将其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据此,京剧兴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1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1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8.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19.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

) A.艺术不能脱离群众B.艺术应随时代发展变化而推陈出新

C.艺术门类之间应相互学习、兼收并蓄D.艺术应保持原有风貌,不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20.根据所学推断,宋元时期在今天北京地区产生的古代戏曲形式是(

) A.皮影戏

B.南戏C.杂剧

D.京剧

21 关于元代戏曲——杂剧的有关说法符合史实的①是兴起于北方的一种戏曲②包括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③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④其发展利益于城市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壮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2.先秦时期天子或诸侯重视“傩”的主要原因是

A避邪消灾,驱逐恶魔 B奢侈享乐,声色犬马 C确保社稷兴衰存亡 D受民间风俗的影响 23.宋代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A坊市

B集市

C瓦舍

D店肆 24.宋代的南戏

A流行于长江以南 B政坛失意的知识分子创作

C与北方杂剧遥相呼应

D揭露社会黑暗,贴近百姓生活 25.中国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是

A傩戏的出现

B南戏的广泛流行 C说书的出现

D杂剧兴起 26.元杂剧由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而形成,包括①诗词②对白③音乐④舞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7.与元杂剧流行无关的社会现象是

A城市经济繁荣

B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地位的变化

D元朝统治者的提倡 28.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是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 29.在徽班进京之前,在京城进军之前的剧种是

A昆曲

B弋阳腔

C梆子腔

D越剧 30.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主要因为

A、戏曲在元代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并长演不衰

C、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D.它把音乐、说唱、舞蹈、念白熔于一炉

31.元曲是

A在两宋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歌词

B京剧的前身

C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D元代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C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京剧行当》

材料二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戏曲谚语

材料三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说唱脸谱》

(1)根据材料

一、二回答京剧的特点。

(2)根据你的了解,说出材料三中“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的脸谱分别表示的含义。

(3)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结合材料二,请你驳斥这种观点。 (4)请你谈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

33.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5分)

(2)依据材料

一、

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15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

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10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0分)

BDACB

BACDB ABBBD ACDDC ACCDD ADAAC

C 32(1)在艺术程式上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脸谱谱式,京剧表演具有虚拟性特征。

(2)红脸脸谱表示忠勇义烈;白脸脸谱表示狡猾奸诈;黑脸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 (3)①京剧博采众长,成为戏中之王。②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京剧也不断地与现代音乐、艺术相结合,推陈出新,适应群众需要。③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

(4)对待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既要继承和弘扬,同时又要与时代相结合,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33(1)娱乐演艺场所。(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拓展。 解析:(1)问根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出“瓦子”的性质。(2)问结合材料信息和相关历史背景分析戏曲发展的原因。(3)问根据时间判断剧种,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其社会功能。(4)问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回答即可。

推荐第9篇:春秋轮回

春秋轮回,光阴如梭,回首自己十五年来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这些年使我体会到:护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当我看到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的无助的眼神,当我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就会感到欣慰,我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快乐,我们的职业被誉为“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形象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

我们的工作不惊天动地,但是我们的工作是春天的滴滴细雨,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似深秋的一片红叶悄然飘落,天使的青春已融为患者康复的笑容;我们将会继续与病人的生命同行,让患者因我们的护理减少痛苦,因我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使我们的健康指导有所收获。 是护理工作伴随我一步步的成长和成熟,我应该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在目睹一次次的生命轮回中,感受着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理解着生命的真谛;懂得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体会到医护人员在人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也真正体会到了护士工作的琐碎和辛劳。藉此让我把二十多年来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经历与大家一同分享。

,早已融入了这个家一般温除了在临床学习以外,单位还每周安排我们新护士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便让大伙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使大家能够更好更快地胜任这份多元化的岗位,可谓用心良苦!所以我们更应该用心学习不断探索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馨的工作环境,

推荐第10篇:春秋读后感

春秋小感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悠闲地午后,翻开《吕氏春秋》,看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感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不觉时光流逝。

正如书中说到,“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於古也,犹古之於後世也;今之於後世,亦犹今之於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後,古今前後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长见》)这就是说今天与古代的关系就像后世与今天的关系,了解前者就可知道后者,这就是圣人上知千年下晓万世的道理。虽然这样单纯的说法似乎忽视了社会是在前进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但变化过总是有迹可寻的,在人们处理事情上是可以借鉴的。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虽说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虽然《吕氏春秋》是作为治国方略编写的,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却是通俗易懂的为人之道,可见即便是一国之君也是先为人再为仁,也就印证了那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不二》篇这样说道“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後。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虽然在其中对墨子、陈骈和杨朱的思想主旨与传统的认定有一定的偏差,但总体上还是正确的。

其中难能可贵的是《吕氏春秋》对诸如君臣关系、亲子关系方面的看法有了颠覆的变化,儒家主张忠与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少有下对上的矫正和叛离,然而《有始览·兴同》中却说“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物之从同,不可为记。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君同则来,异则去。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即便是君主,做了有害于百姓的事,百姓就不会支持你,父子也是一样。这对于习惯接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思想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颠覆。

《慎行论第二·察传》里的一段话给我启示最多,“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意思是说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分清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言辞从而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吕氏春秋•诬徒》)这样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讲究师生同体,先正己再传授的老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由此看来即使是教师,也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哲学的的内容,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学相长,更何况我们学生呢。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古为今鉴我们不仅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吕氏春秋》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被司马迁称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是我们了解先秦思想正心修身的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第11篇:盛世春秋

盛世春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暗夜里不畏艰难地匍匐前进,只为寻找光明未来,却用生命结束了战争,带来了和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踏循革命足迹征服坎坷路途,为祖国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而作出伟大贡献。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中深藏着一个精神、坚持着一份信念、铸炼成一种燃烧激情、力争上游的魂魄。

是的,他们就是一代代优秀的中国热血青年。是他们,用自己的血与汗为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勾画出最亮丽的色彩。 而自1922年诞生至今,共青团已经走过了整整九十个春秋。回顾共青团90年的成长历程,有太多感动让人铭记在心。 忘不了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忘不了1978年10月,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共青团十大中,被迫中断12年之久的共青团的系统领导开始恢复,共青团工作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忘不了1949年在北京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中国青年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从有着古老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预告着这古国将要复活,我们一定有悠久的将来,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将来。

漫漫历史长河,记载了人类的伟大发展历程。“古老萌动青春,进步窒息腐朽”,在浩瀚的人类旗海中,共青团的旗帜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青年对赋予了他们生命的祖国魂牵梦萦,青年把祖国视作他们生命的全部。优秀青年的心中深藏着一个热爱祖国的精神,青年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眷念,在今天,转化成为了他们演绎一幕又一幕惊天动地改革神话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青年组织。90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广大青年,为党为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具有突出的政治属性,共青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共青团引导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引导青年支持改革,维护稳定,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是共青团重要的社会职能。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育后备力量是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和责任,共青团肩负着育人的社会职能。

共青团要发挥教育职能,坚持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和创新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积极适应社会。

优秀青年的心中坚持着一份信念,一份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坚强信念。从历史的记载中,青年看到,真正的挑战不是来自于他们智慧的不足,因为中华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辉煌文明仍令世人羡慕不已;真正的挑战也不是来自于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因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从来不畏惧任何外来文明的冲击。青年知道,真正的挑战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深处,来自于信念的贫瘠和匮乏。

因此,青年的内心深处始终坚持着一份信念,这份信念使他们变得无比的高大和坚强,使他们斗志昂扬,使他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出惊人的力量。在国际、社会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共青团这一面青春的旗帜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正如黄昏时刻的树影,青年选择了为满足祖国的需要而全心全意无私地奉献所有。

即将迎来第93个五四青年节,这是中国青年的节日,它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明确当前我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是当代共青团的继承人,我们坚信在我们的推动下,中国一定会“一路风云开盛世,春秋久至普新天”!

第12篇:春秋割据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13篇:浅谈春秋

浅谈春秋

春秋,有多种含义,或泛指岁月,或指我国古代鲁国的史书《春秋》,还可以表示历史上那个被称为“春秋”的时代。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那个被命名为“春秋”的时代,那个继夏、商、周三代鼎盛统一之后的第一个*年代。

对春秋的认识最初来自《左传》。《春秋》的原文精简凝练,不过一两句话就把一件复杂的事说完,而《左传》结合史实对《春秋》进行详细的解读,我想,读《左传》应该会更容易明白吧,于是,我开始了《左传》的阅读之旅。读《左传》读了没几页,我发现以我浅薄的古文知识根本啃不动这部经典,无奈之下,只好再借了一本现代文写的《春秋史解读》以帮助理解,这样以后,才能继续把《左传》啃下去。啃书的过程中,对春秋有了更深的认识。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真是很弱小,小到连一个小诸侯国都不如,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是名存实亡,但他毕竟还保有这个虚名,于是便被各个强大的诸侯借来当作称霸的一个工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晋文公称霸时的“天子出猎”一事,所谓“天子出猎”,实际上就是晋文公叫周王来见证自己成为盟主的事实,只是当时写书的人避讳直白地写这件让周天子如此丢脸的事,因此写成是“天子出猎”。由此我又想到《左传》中一些字眼,在《左传》中,对各诸侯国的称呼并不完全相同,如在说到齐侯时说的是“侯”,而在说到楚王时并不称其为“侯”,而称为“楚子”,据参考书所写,对诸侯国的称呼不同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周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等等级,这里的称呼是按照各国的爵位来说的;另一种说法说“子”这一称谓是针对夷狄的叫法,表示中原人对蛮夷君主的轻视。两种说法,不知孰真孰假,也许都有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两种说法都体现了《左传》,又或者说是体现了《春秋》的作者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仍然非常注重等级身份,难怪即使是晋文公、齐桓公也只称霸主而未敢称王。另外,《左传》非常注重礼的宣传,例如,《庄公十八年》中说到“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教,不以礼假。”《成公十三年》中写到“礼,身之干也”,(鲁)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义,为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都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但从与春秋有关的书来看,春秋的等

级、礼制观念并非完全受到破坏,也许这里所指的礼制受破坏多指上层阶级的越礼行为,如国君的丧葬规格僭用天子规格,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等,而从整体上看,下层的奴隶、平民与上层的贵族之间依然是等级分明,礼教分明的。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想,但同时也是我阅读的一些感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值得深究之处,春秋这个时期,战争频繁,但同时社会的经济、生产力以及思想等也在长矛铁戈中发展,要想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春秋,单凭一两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探索大时代,从管中窥其一斑,难见其全貌,以后还要更广泛地阅读,这样,即使不深究,从宏观上来说也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春秋。

第14篇:《春秋》读后感

抢沙发

若要追溯《春秋》一书的起因、内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我认为有必要了解此书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而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执行汉高祖刘邦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以及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减轻人民赋税,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汉王朝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史学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而至汉朝第7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他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铺平了道路。汉武帝在宣扬儒学的同时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现实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幸福来约束大臣。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春秋决狱主要是根据案件的事实,追究犯罪之人的动机来进行断案。如果犯罪之人的动机是出于善意,则可从轻处理,甚至免罪;反之,如果犯罪之人的动机是出于恶意,那么即使结果无伤大雅,也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犯罪未遂也要按照已遂处置。

儒家思想——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如果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个人认为儒学存在的弊端正是由于其过分讲究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思想。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和教育人,“知荣辱而无奸邪之心”真可称之为由内而外的教化方式,的确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方法,断非法律制裁的强制约束力所能办到。然,人人心中对于“道德是非”的这杆秤又有所不同,孰是?孰非?何谓善?何谓恶?“父子相隐”则谓之“善”?“以功覆过”则谓之“是”?

综上所述,应当说西汉的繁荣昌盛为当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政治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法治的不断完善,毕竟治国之道离不开“法”,古语有云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必就是这个道理。汉初的一些法律条文大都继承了秦代的残酷法律,许多规定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董仲舒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并且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他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促使这种思想对以后封建时代官吏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尤其是针对民事案件,《春秋决狱》将儒家经义与法律制度相结合,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

“原心定罪”、“亲亲得相首匿”是《春秋决狱》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中“原心定罪”可谓最

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董仲舒曾曰:“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青。”在《太平预览》里有这样的两个判例,体现了“原心定罪”这一基本原则。判例一:子误伤父。“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仗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为,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惕之心,扶仗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判例二:夫死再嫁。“甲夫乙将船,会海盛风,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或曰: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议曰: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又尊者所嫁,无淫之心,非私为人妻也。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

“原心定罪”看重主观动机,这较之结果责任原则实乃一大进步,但是由于“儒家经典文意深奥,内容笼统,甚至前后矛盾”,因此,以《春秋》断案,在实际上是以司法官吏的主管臆断为转移。如果单说“原心定罪”,根据董仲舒所言“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就可以拿杀人来打个比方,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分类:蓄意杀人、过失杀人、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冲动杀人等等,不先强调杀人这一事实,而是评判杀人的动机。

“汉宣帝地节四年,宣帝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尤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毋罪。其父母匿子,妻匿夫,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相匿是指近亲属之间可以隐匿其犯罪行为,不受法律惩罚或减轻刑罚。但是触及到封建统治稳定的谋反,大匿罪及其他某些重罪直接侵犯皇权,或严重破坏封建统治秩序,亲属之间还是有揭发的义务。《论语•子路》中记载了孔子这样一句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董仲舒就根据这一言论断了一个经典的案例:父为子隐。“甲无子,拾道旁儿乙,养为己子。及长大,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相较于法家思想的严格的规则,不讲人情,结果责任原则,“亲亲相匿”体现了对人性的关爱。在儒家看来,亲情是人性的首要之义,亲人之间的爱是人间最朴素的情感,基于这种爱的而为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律的宽容和鼓励。儒家的这种思想对于刚刚建立的汉代封建统治王朝的统治者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安抚在秦代受尽酷刑的民众的强有力的工具。只有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法律,才能获得本质上的合理,使公众激起对“法”的信仰。

《春秋决狱》在我国古代,有效的平衡了国法与人心、人情,使得“断狱”能够做到“合法、合情、合理”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使得法律与民心、民情相互协调,从而塑造了纯朴的法律意识,这既有利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同时也培养和巩固了一个重视道德、伦理尤其是人情的社会。虽然《春秋决狱》严格来说只是法律以外的一种判案依据,但因其有着巨大的社会认同感和感召力,可以作为一种替补性的手段适用,以弥补法律的漏洞和不足。

《春秋决狱》在历史上正式开启了礼法融合的过程,其重大价值表现为:

一是将礼的精神渗透于司法实践中,以礼率刑、以礼指导法律的运作,礼因而成了法的生命和灵魂;

二是将礼的内容逐渐转变为法的条文,规定在法典、法律中。不仅如此,《春秋决狱》还塑造着整个传统法律的基本性格——“伦理法”特质。

由此可见,《春秋决狱》在儒家思想影响整个传统法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奉行成文法,但是成文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在司法审判中难免出现法律“盲区”。为了解决“盲区”问题,适度的创制、运用“判例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措施。在中国古代创制和运用判例法方面,汉代“春秋决狱”不愧为一次成功的典范。“判例法”创制一般有几种形式:“因义而生例”、“因例而生例”、“因律而生例”和“因俗而生例”等。“春秋决狱”属一种典型的“因义生例”的形式。董仲舒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以儒家的法律意识和原则为依据产生判例,即以《春秋》之“微言大义”创制判例,如“原心论罪”、“父子相隐”、“君亲无将”、“以功覆过”、“王者无外”、“恶恶止其身”、“子不复礼非子”等等。这种因义而创制的判例在当时比较好地符合了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政策,因此较为广泛地适用于司法审判领域。

它的进步作用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了法制改革时法律规范的不足,作为一种比较适用的辅助性法律规范判决案件,特别在判决疑难案件时,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二是一定程度地抑制了酷吏滥施刑杀、任意“出入人罪”的行为。

两汉时期酷吏利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法律内容的不齐备,矫制害法、残酷用刑的现象相当普遍,往往判决一案而“转引相连”者数十成百,一人犯罪十家奔亡,州里惊骇。正如《盐铁论》所揭露的那样:“今以子诛父,以弟诛兄,亲戚相坐,什伍相连,若引根本之及华叶,伤小指之累四体也。如此,则以有罪反诛无罪,无罪者寡矣。”由于儒家思想被肯定为法律指导思想后,其崇尚司法宽平、提倡德主刑辅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得以《春秋》之大义创制的判例对酷吏的恶法行为起了一定的约束和抑制作用。

《春秋决狱》对后世的影响除了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

其一,首次在历史上以例代律、以例坏律,破坏成文法的严肃性。当我们认为在成文法不完善时,适度创制、运用判例,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立法和司法方法,自有其积极作用和肯定的价值。但正如真理再向前越过一步便为谬误一样,“春秋决狱”如果过了头,就会走向其反面,历史事实也正是如此。如董仲舒提出的审判案件“必本其事而原其志”的主观和客观相兼顾的论罪方法,本是很具价值的思想主张,不失为当时先进的法律思想和法律策略。但在审判实践中,当司法官把它推至仅凭“志恶”和“志善”而决定罪之大小、刑之轻重时,一个好的原则便变成了一项恶的主张,势必将司法审判引向歧途,最后滑向“主观归罪”之深渊。如果司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只看动机不重事实,那实际上是司法官在置法律而不顾(特别在决

断疑狱时),从而破坏了成文法典和法律的权威性。因此,“春秋决狱”在历史上首开以例破律之先河,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其二,为酷吏舞文弄墨,任意“出入人罪”开了方便之门。“春秋决狱”之风盛行,可能连董仲舒也未曾预料的是,本有抑制酷吏滥施刑罚之意的“春秋决狱”在实践中往往又演变为酷吏恣意妄行、肆杀无辜的武器。由于集礼义之大全的《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加上后人各自的注释,使一部《春秋》更是“大义”难窥。当依据《春秋》决狱时,司法官每每可以从中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经义根据,在难以找到准确的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司法官在审判时,势必断章取义,高下随意,这就便于他们(特别是酷吏)“出入人罪”,残害无辜;造成司法擅断、司法腐败和法律虚无主义。

第15篇:《春秋》读后感

《春秋》读后感

孔子作《春秋》,提出了“内诸夏,外夷狄”的观点,并且该观点在何休等公羊家的理解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夷夏理论。该理论作为儒家的经典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当华夏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时,夷夏理论激励了华夏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动他们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捍卫祖国。然而,夷夏之辨作为该理论的精髓,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夷夏之辨,是区分诸夏与夷狄的一套理论。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春秋时期,周王室和它的诸侯国,通称诸夏,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如楚国、吴国等,则被称为夷狄。随着诸夏与夷狄的不断碰撞与交融,夷夏关系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

夷夏之辨的最基本一层含义是:“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内”与“外”,分别是“联合、统

一、同化”和“摒斥、分裂、异化”的意思。这是《春秋》公羊学精义之一,这体现了夷夏之间的张力。春秋时期,是四夷交侵、诸夏纷争的时代,为此孔子竭力要维护诸夏之团结以抵御夷狄。提倡“尊王攘夷”的霸业,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精神。比如孔子尽管认为“管仲之器小哉”,还认为他“不俭”,“不知礼”,但由于他能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以维护诸夏的团结,抵御夷狄的侵扰而给予崇高的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枉矣。”究其原因,是他维护诸夏团结与中国稳定。

然而,夷夏之辨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孔子的“夷夏之辨”,全在礼义而不在血缘、种族或政治。即如果夷狄守礼义,则进位诸夏,反之,如果诸夏不守礼乐制度,则贬为夷狄。即诸夏与夷狄的的区分标准,不是种族血统,而是礼义文明。礼义体现了文明的程度,是人类进化的标志,而血缘、种族仅仅只有生物学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懂礼义。事实上,由于华夏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之间不断交融。孔子正处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期,他的“异内外”的先进思想,是为夷狄最终进为中国,融入中华民族作理论上的铺垫。所谓人不分东西南北,只要认同共同的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一员。这一理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来说,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

孔子曾把吴、越、楚等称为“夷狄”。但他们在血缘关系上与诸夏之国完全相同, 只是由于他们交侵诸夏,不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因此孔子“夷狄之”。但到了后来,有的夷狄在行为上发生变化,转而重周礼而尊王室,则“中国之”。如定公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这里对吴称“子”,是因为“吴信中国而攘夷狄”。即吴帮助蔡侯打击楚人的柏举之战中,伸张诸夏之正义,打击夷狄。而在昭公二十三年秋七月的鸡父之战,《春秋》曰:“ 戊辰, 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这是既贬吴,又贬被伐诸国的笔法。为什么不写“吴及顿、胡、沈、蔡、陈、许之师战于鸡父,顿、胡、沈、蔡、陈、许之师败绩。”因为这样,吴便成为中国的主人了。那么,又为什么不写“顿、胡、沈、蔡、陈、许之师及吴战于鸡父”呢?这又因为,陈、蔡等国不尊王,不守礼,有似夷狄,所以经文又不让原为诸夏的陈、蔡等国成为中国的主人。公羊家还直言“中国亦新夷狄也”,从而极好地体现了公羊家“以《春

秋》当新王”的观点。还有,周是灭了商才得以建立,而宋国为商的后人,由于宋国始终行诸夏之礼,故一直为诸夏成员。这又表明,“夷夏”又不以政治立场划线。

秦汉以后,夷狄不断入主中原,夷狄的“中国之”日益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壮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生命力与兼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反映在中华民族内部:虽然常呈现出“合久必分”的局面,但分裂始终只是政权的对立或军事的割据,而文化本身则从未分裂,这就是中国历史始终呈现“分久必合”的大趋势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也反映在中华民族的外部:世界上其他文化,一旦与中华文化接触或撞击,中华文化均能兼容、融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同化外部文化并壮大发展自身,而自己决不被异类文化所消亡。可以这样认为,如此强大的文化诞生于《春秋》中“异内外”思想。

所以,夷夏之辨,在我看来,就是野蛮与文明之辨。所以韩愈曾指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该说法也指明了“夷夏之辨”的实质。

第16篇:春秋 读后感

春秋 读后感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春秋 读后感。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比如关于君臣关系、亲子关系方面,儒家主张忠与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少有下对上的矫正和叛离,其实,想一想,这合理吗?现实吗?科学吗?

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

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

在总体上坚持臣对君的服从,子对父的服从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要有个是非曲直,要有原则。什么原则呢?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

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读后感《春秋 读后感》。 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

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埃

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2读完了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是我们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这本书名为《吕氏春秋》,这本书的作者是吕不韦及他的三千门客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

说道我的这本书,它还有一段来历呢,他可是我10岁时收到的礼物呢!刚刚收到着本书时,我心潮澎湃,因为这书是集三千多人,采百家九流的智慧而写成的书,这让我一时间不敢读。后来经爸爸的劝说,我才慢慢的拿起这本书开始细细地开始阅读。

《吕氏春秋》的文笔绵密细腻,犹如小桥流水。它集为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可谓集百家思想,成就一家之理。

此书中以文言文为主,在配上翻译及事例,让人一看就懂它的中心意义。

这本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纪--季冬纪--诚廉。

所谓的诚廉就是诚实和廉洁。这一章倡导人们要廉洁为人,千万别贪小便宜,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还要诚实待人,免得别人不相信你,落个骗子的‘‘美称’’。还用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的手法说明了诚信很可贵,千万不能丢失 ,一旦丢失的话,就很难补回来。

我读这段话深有感悟,就像那一次,我因为说谎骗了了妈妈,导致妈妈很长时间,都不相信我了!这种感觉让我不是滋味。不仅是我就那些贪官而言,也应该深有感悟吧!你数一数全世界,那一个贪官不是因为贪图小利,而丢了那顶乌纱帽。这正是应了那古语:‘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隘,而且那芝麻还会连本带利的被一阵清廉之风,法律之风,正义之风给吹走。就算没有被吹走的话,也绝对不能长久。

我读了这本书,还有许多类似于此的感悟,如人一生下来就有贪念和欲望,圣人和凡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能够控制情欲等等······如此之类数不胜数,还有更多,等待着今后我去发掘这些隐藏在文字中的瑰丽的宝藏。

当然,仅仅体会到是不够的,我还要把他们灵活运用,去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

第17篇:人生春秋

人生春秋

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咸;有一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有一种缘份,叫天长地久;有一个群体,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的就是好心情。所有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乐事、苦事,都是一件事,事情总有因有果,人与事、事与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所以,人应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风雨坎坷人生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事情都来的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遗憾,且让一切顺其自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累了把心靠岸,错了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从中感悟顺其自然的心境,岂不是更美!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炙热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每一个瞬间,试着去做,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中的成败得失,全凭把握,纵使历经所有的艰辛苦难,始终要保持一种心境---顺其自然。

第18篇:春秋笑

红尘笑

2013.1.10.18:37(中国)夏悲秋

盘秀暗香藤,举悲杯露。月暮天惜西,寒衣照波谭。 怜 春滑又逝,水悠悠荡。恰如岁月流,冬风少衰草。 纵使昔日长柳清横泪,也应折花泣叶逝红尘。

第19篇:梁国和楚国之种瓜得瓜春秋历史故事

周宣王统治时期,因为秦仲讨伐西戎立下了大功,所以周宣王将秦仲的二儿子秦康赐封在夏阳梁山,封国为梁国。此后,秦康后代皆以赢为姓,以梁为氏。

春秋时代下,梁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但是他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不仅是强秦的邻国,也是泱泱大楚的邻国。在楚国和梁国的边境城池的郊外,楚国、梁国分别在临界线安排了岗哨,专门负责守卫国家的疆土。在两国的边境地区,两国的驻扎士兵们经常会发生摩擦。

这不,由于楚梁边境地区的气候很适合种植瓜果。两个国家的士兵在各自的军营附近都开垦了土地,没事的时候大家就会来土里栽种瓜果。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梁国的士兵们似乎很喜欢种植瓜果,每天都很勤快的对瓜果进行浇水,他们还定期对园子进行锄草、施肥,好让瓜果的幼苗生长得更加茁壮。经过士兵们的精心栽培,梁国菜园子里的瓜藤长势很旺盛,叶子青绿,结的瓜也特别大,吃起来特别香甜。

和梁国相反的是,楚国的瓜田似乎遇到了问题。楚国的士兵们虽然也栽种了瓜果,和梁国士兵们的是同一个品种的瓜果,但是楚国的菜园子里的瓜藤长得稀稀拉拉的,瓜也结得又小又少,吃起来不甜不脆不爽口,真不敢相信这是同一种

瓜。楚国士兵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晚上的时候睡得很晚,天天跑去梁国的瓜田暗中观察,其实就是想要弄清楚为什么梁国的瓜结得那么好。结果他们发现梁国士兵们太勤快了,每天都有人到瓜田里锄草,野草长得很快。除了锄草,梁国士兵们还会给瓜苗施肥。楚国士兵们回来以后不以为意,他们才不会像梁国士兵们那样做呢,瓜苗他们栽种下去就可以不用管它们了,它们自己会开花结果的。到了收获的季节,眼看着梁国瓜田大丰收,梁国士兵们吃得高兴又香甜的模样,楚国士兵们却紧皱着眉头。原来,楚国的瓜田也到了丰收的时节,但是他们的收成就连梁国的一半都不到,而且结的瓜不好吃。

楚国士兵们嫉妒梁国的瓜又甜又大,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发现有好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从楚营中直奔梁国的瓜田。只见他们悄悄到了梁国的瓜田中,摘了好多梁国的瓜,还把瓜藤给扭断,然后又悄悄的回到楚营去了。到了白天,梁国士兵们发现他们的瓜田出现了问题,他们觉得瓜好像少了很多,还有很多瓜藤迅速枯萎。梁国士兵中有个人就说:“肯定是楚军干的,他们嫉妒我们的瓜田种的好,就来毁了我们的瓜田。我们一定要报仇才行,干脆去把楚营的瓜田也毁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军营中有好多人都附和这个声音,这瓜田是大家的心血,楚军竟然如此糟蹋。

这件事传到了梁国边境的县令耳边,他来到军营,对士兵们说:“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晚上的时候偷偷的给楚军的瓜田施肥、浇水和锄草,记住不要让楚军知道这件事。”士兵们虽然不理解,但是还是照着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楚营中就有人发现,他们的瓜田变好了,瓜苗好像恢复了生机,长得茂盛,结了很多大的瓜。为了查明这件事,晚上的时候他们特意安排了暗哨,结果发现了梁国士兵们晚上偷偷来给他们照顾瓜苗的行为。楚军觉得很羞愧,往后再没有人到梁国瓜田里作乱。

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他很高兴,将此事告知楚王。楚王觉得羞愧,派人送礼物给梁国道歉,梁王欣然接受,还给楚国回赠了礼物。于是,就因为这件小事,梁楚梁国的关系开始变得缓和起来,邻国之间比较和睦。

第20篇:春秋少先队工作总结

2014年春秋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这一年,我校少先队工作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继续加强少先队的固本强基工程,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推进队活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下面,我对所做工作分类进行小结: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为导线,开展中华民族历史、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从具体生动的故事入手,把抽象的民族精神变为少年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秋学期,我们大队部组织开展了“国旗下的讲话”、一系列的“说优点、找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主题队会,各中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让队员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从而达到加强队员们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

2、在春学期的班队活动中举行了“讲一讲”、“手拉手”、“ 看一看”、“ 做一做”等活动,特别是“讲一讲”和“手拉手”活动,由中队辅导员开展队礼仪知识活动课,向一年级少年儿童讲解党对少先队员的希望,讲解党、团、队的关系,讲解队章和队礼精神,重温誓词。还让

学校大队委干部对一年级新队员进行手拉手活动,学会正确佩戴红领巾,学会正确的敬礼姿势,学会报数。大队辅导员组织队员观看少先队活动课。“六一”前夕鼓励队员做一件好事,如爱心助残、劳动最光荣等、全校做一份“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少先队基础知识”问卷。

3、秋学期,邀请校外法制校长来我校进行法制知识讲座。通过组织观看系列专题教育影片,切实让队员加深对毒品等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危害性的认识。我们多次利用“道德讲堂”系列专题教育队员,并及时召开班队总结会,交流观看心得,让教育精髓根植于队员心灵深处。

二、切实加强少先队的固本强基工程

1、队部室建设

少先队队部室是学校必备的少先队组织学习、讨论和研究少先队工作的场所,做好少先队队部室的工作是少先队基础建设和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队部室占地面积有限,我们就更有必要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因此,学期初便组织有关部分队干对队部室进行全面清点,所有器材、服装等都重新设置摆放,这样一来,原本相当有限的空间就显得“宽敞”多了。此外,还安排了值勤队干对队部室的宣传栏、清洁卫生、桌椅摆放等进行定期维护。

2、辅导员配置及培训

经过了一年的班队分离管理体制试验后,相比之下,传统的班队结合管理效果还是比分离管理的效果稍佳,因此,我校中队辅导员配备仍按班队结合式配置,即各班主任同时担任各中队辅导员。辅导员配置定好后,我们便着手开展辅导培训工作,认真学习中队辅导员工作职责,定好中队工作计划及个人技能进修计划等,为本学期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了不断充实辅导员理论及技能水平,经常给中队辅导员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此外,通过定期培训,交流中队工作经验等,有效提高了团队工作能力。

3、队干培训

培训一支得力的队干队伍,是一个成功的少先队大队部的必备条件。秋学期,组建了66人的鼓号队,秋学期,队干部的挑选全部来自这两支队伍之外。由于近半数人员从未参与过队干工作,因此,秋学期的队干培训显得少许吃力,但这并没有成为阻碍队干培训的绊脚石。定好队干人选后,大队部便开始组织培训,主要方式是以旧带新,通过老队干扶助新队干,每次队干会议及培训会议都安排时间作队干工作交流,另外,辅导员定期了解新队干的发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不出一个月,所有新队干已经完全能够胜任队部交给的任务,并且部分队干完成得十分出色。

4、队组织发展

送走了一批老队员,春学期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队员。在“六一”前夕,我校大队部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新队员入队仪式,仪式上,大队辅导员给新成立的两个中队还授予了中队旗。这次共发展一百三十多名新队员,在队前培训中,所有预备队员均认真学习,顺利通过培训。在这里,谨希望所有新老队员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爱护胸前佩戴的红领巾,为队组织多做贡献。

5、完善宣传工作

这一年,队部宣传除了继续做好宣传栏外,还花大力气在校园中开设了一个“红领巾广播站”的栏目,有了广播站,我们每天进行好人好事播报。不仅能够锻炼队员的胆量,这对于那些做了好人好事的同学来说,激励作用更进了一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广播站的作用,还需培训一批得力的宣传能手,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

总的来说,这一年的工作细小而又繁杂,但我从中体会到了苦中有乐。

流山中心小学少队部

2015年元月

《春秋故事.doc》
春秋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