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的故事

2022-04-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阿基米德的故事

精选阅读

(一):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另外还有他用镜子烧掉敌人战船。被杀前叫敌人等一等,让他做完一道数学题目的故事也脍炙人口。

(详篇)同事生日祝福语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曾发现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关于他生平的详细状况,已无法考证。但关于他发明创造和保卫祖国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杠杆定律的确立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决心把它解释出来。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最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换句话说,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长力臂就应当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长。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能够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以前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死心的句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主管天、雷、电和雨)起誓,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举起来呢?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坚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子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坚信他

称量皇冠的难题

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正因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十分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但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一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正因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因此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证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阿基米德的这个实验,就是静水力学的胚胎。但他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继续深入研究浮体的问题。结果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把物体浸在一种液体中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所浸入的体积;维持浮体的浮力,跟浮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公元前213年,罗马的军队由玛尔凯路率领进犯阿基米德的国家叙拉古。这时,年已七十五岁的阿基米德,也立刻竭尽自己的所有才能,帮忙祖国,打击敌人。

罗马统帅玛尔凯路,接连攻下叙拉古的两座城后,更加狂妄自大。他认为,只要用五天的准备时刻,就能够攻陷国都叙拉古城。但他恰恰没有想到,就是正因有一位热爱祖国的白发苍苍的老人阿基米德,就把他的一切计划打破了。

这场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的战斗,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玛尔凯路率领着船队,从水上进攻叙拉古。他的每只战舰上的士兵都装备着弓箭、投石器和轻镖枪,要把叙拉古的守卫者赶下城去,然后透过架在战舰上的攻城机,让士兵冲进叙拉古。但是,阿基米德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敌人的舰队接近的时候,阿基米德就开动他制造的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远程投射机器能把二百多公斤的石块,投射一千多米远(相当于18世纪大炮的射程)。这些巨大的石块,象冰雹似地打在战舰上,打得玛尔凯路手忙脚乱,船沉兵死,一片惊慌。玛尔凯路只得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战舰撤走。

玛尔凯路又决定夜间进攻。他以为夜间阿基米德看不远,等舰队到了城下他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就用不上了。但是,当玛尔凯路夜间进攻的时候,又倒了大霉。阿基米德短射程的机器开动了,这些机器不断地投掷出短镖枪、石块,使罗马军队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连玛尔凯路也差一点丧命。

玛尔凯路不甘心放下占领叙拉古的企图。他还是催促军队和强迫他的工程师们,继续同阿基米德较量。结果,都是徒劳。有时,罗马把带有攻城机的战舰冲到叙拉古的城下,守城者就把一种挂着长嘴的机器开动起来,一块块石头从长嘴里倾落下来,不但把攻城机打得粉碎,而且也把战舰砸个稀烂,使罗马的士兵陷入绝境。有时,还从城上放下一种铁钩,这种铁钩用机器操纵着十分灵活,铁钩能钩住罗马兵船的船头,然后把兵船拉起来,使兵船向一边翻倒,扣进水里。

玛尔凯路使尽了各种进攻手段,都被阿基米德的发明打破了。罗马军队变得胆小如鼠,一看见从墙头上伸出条绳子,就抱头鼠窜拼命逃跑,并叫喊着:阿基米德又使出一种机器来作弄我们了!

玛尔凯路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得把叙拉古城团团围住,妄图把城里的人困死。他的这种办法,使得阿基米德也无能为力了。罗马军队一向围困了八个月,最后乘叙拉古人欢度节日,而疏于防范的机会,从一个冷僻的城门偷袭进去,才把叙拉古攻陷。

当罗马军队冲进城的时候,玛尔凯路曾下令不好杀害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那时,阿基米德正在他的实验室里画他的图形。士兵冲进后,脚踏声惊扰了他。这种惊扰,使他惊醒过来,愤怒地喊道:喂!你弄坏了我的图画,赶快跑开些!结果,他的愤慨激怒了罗马士兵,阿基米德便死于刀下。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虽然遇难了,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精选阅读

(二):

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卒于同地。早年在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学习,以后和亚历山大的学者持续紧密联系,因此他算是亚历山大学派的成员。后人对阿基米德给以极高的评价,常把他和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他的生平没有详细记载,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却广为流传。据说他确立了力学的杠杆定律之后,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能够移动这个地球!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著《论浮体》中,之后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

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阿基米德献出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为祖国效劳。传说他用起重机抓起敌人的船只,摔得粉碎;发明奇妙的机器,射出大石、火球。还有一些书记载他用巨大的火镜反射日光去焚毁敌船,这大概是夸张的说法。总之,他曾竭尽心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最后叙拉古因粮食耗尽及奸细的出卖而陷落,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流传下来的阿基米德的著作,主要有下列几种。《论球与圆柱》,这是他的得意杰作,包括许多重大的成就。他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体积等50多个命题。他的思想是具有划时代好处的,无愧为近代积分学的先驱。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没有一个古代的科学家,象阿基米德那样将熟练的计算技巧和严格证明融为一体,将抽象的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精选阅读

(三):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关于杠杆原理的故事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但是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

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能够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以前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起誓,你说的事真是个性,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呢?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坚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国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坚信他

阿基米德的故事:浮力原理的发现

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的发现关于浮力原理,有这样一个的传说。

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一样的物质有不一样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一样,排出的水量也不一样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这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叙拉古保卫战

阿基米德:叙拉古保卫战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作战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

另一个难以置信的传说是,他曾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75岁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

推荐第2篇:阿基米德的故事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曾发现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关于他生平的详细情况,已无法考证。但关于他发明创造和保卫祖国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杠杆定律的确立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决心把它解释出来。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终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换句话说,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长力臂就应当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长。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主管天、雷、电和雨)起誓,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举起来呢?”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相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子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 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相信他……”

称量皇冠的难题

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因为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所 以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阿基米德的这个实验,就是“静水力学”的胚胎。但他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继续深入研究浮体的问题。结果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把物体浸在一种液体中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所浸入的体积;维持浮体的浮力, 跟浮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公元前213年,罗马的军队由玛尔凯路率领进犯阿基米德的国家叙拉古。这时,年已七十五岁的阿基米德,也立刻竭尽自己的所有才能,帮助祖国,打击敌人。

罗马统帅玛尔凯路,接连攻下叙拉古的两座城后,更加狂妄自大。他认为,只要用五天的准备时间,就可以攻陷国都叙拉古城。但他恰恰没有想到,就是因为有一位热爱祖国的白发苍苍的老人阿基米德,就把他的一切计划打破了。

这场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的战斗,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玛尔凯路率领着船队,从水上进攻叙拉古。他的每只战舰上的士兵都装备着弓箭、投石器和轻镖枪,要把叙拉古的守卫者赶下城去,然后通过架在战舰上的攻城机,让士兵冲进叙拉古。可是,阿基米德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敌人的舰队接近的时候,阿基米德就开动他制造的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远程投射机器能把二百多公斤的石块,投射一千多米远(相当于18世纪大炮的射程)。这些巨大的石块,象冰雹似地打在战舰上,打得玛尔凯路手忙脚乱,船沉兵死,一片惊慌。玛尔凯路只得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战舰撤走。

玛尔凯路又决定夜间进攻。他以为夜间阿基米德看不远,等舰队到了城下他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就用不上了。可是,当玛尔凯路夜间进攻的时候,又倒了大霉。阿基米德短射程的机器开动了,这些机器不断地投掷出短镖枪、石块,使罗马军队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连玛尔凯路也差一点丧命。

玛尔凯路不甘心放弃占领叙拉古的企图。他还是催促军队和强迫他的工程师们,继续同阿基米德较量。结果,都是徒劳。有时,罗马把带有攻城机的战舰冲到叙拉古的城下,守城者就把一种挂着“长嘴”的机器开动起来,一块块石头从“长嘴”里倾落下来,不 但把攻城机打得粉碎,而且也把战舰砸个稀烂,使罗马的士兵陷入绝境。有时,还从城上放下一种铁钩,这种铁钩用机器操纵着十分灵活,铁钩能钩住罗马兵船的船头,然后把兵船拉起来,使兵船向一边翻倒,扣进水里。

玛尔凯路使尽了各种进攻手段,都被阿基米德的发明打破了。罗马军队变得胆小如鼠,一看见从墙头上伸出条绳子,就抱头鼠窜拼命逃跑,并叫喊着:“阿基米德又使出一种机器来作弄我们了!”

玛尔凯路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得把叙拉古城团团围住,妄图把城里的人困死。他的这种办法,使得阿基米德也无能为力了。罗马 军队一直围困了八个月,最后乘叙拉古人欢度节日,而疏于防范的机会,从一个冷僻的城门偷袭进去,才把叙拉古攻陷。

当罗马军队冲进城的时候,玛尔凯路曾下令不要杀害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可是那时,阿基米德正在他的实验室里画他的图形。士兵冲进后,脚踏声惊扰了他。这种惊扰,使他惊醒过来,愤怒地喊道:“喂!你弄坏了我的图画,赶快跑开些!”结果,他的愤慨激怒了罗马士兵,阿基米德便死于刀下。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虽然遇难了,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推荐第3篇:阿基米德的故事读后感

阿基米德的故事内容感人,有趣又充满智慧,阿基米德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阿基米德的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阿基米德的故事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读了阿基米德的故事,了解了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生平故事,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阿基米德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与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不仅仅是努力地做着各种科学研究,他还把这些理论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他多次运用自己的知识打败敌人,比方他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能把大石块投向敌人的战舰;用发射机把矛和石块射向敌人;他制造的巨大的的起重机,可以把敌人的战舰吊到半空,然后重重摔下使战舰摔得粉碎……他的这些神奇武器弄的敌人军队惊慌失措、人人害怕……

这位传奇老人直到去世都在埋头于作几何图形,只可惜他还没有解完就被闯入的罗马士兵杀害了,享年75岁!罗马军队的统帅将杀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当作杀人犯予以处决,并为阿基米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纵观阿基米德的一生,真是传奇的一生,简直就是理论天才与实践天才的完美结合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犹如浩瀚星空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仰望,心怀敬意!

阿基米德的故事读后感篇2

一天,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正蹲着这专心致志的研究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忽然,残暴的罗马士兵闯了进来,但是阿基米德一点儿也没注意到。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着阿基米德的鼻子。这是,他才明白眼前的事情。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惧怕,坦然地说:“等一下杀了我的头,再给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道题做完,不能给人留下一道没有做完的题啊!”残暴的罗马士兵狞笑着,举起宝剑向阿基米德砍去。阿基米德大叫一声:“我还没做完!”就这样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阿基米德热爱科学,致死不忘科学,他在罗马士兵的剑下依然沉迷于自己热衷的科学,完全忘却了自身的危险,这种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想为人类留下自己智慧的崇高品德值得后人学习。

阿基米德的故事读后感篇3

我听说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兴致勃勃地读了一下这篇文章。阿基米德想问题时很认真,走路吃饭都在想。使我受益匪浅。

阿基米德也是很聪明的。有一次罗马帝国的人来攻打希腊的一个靠海边的一个地方,正在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阿基米德站出说:“大家不要慌,不要慌,冷静一下,听我说。”人们都冷静下来了。这时阿基米德说:“大家都回家去拿镜子,快。”大家迟疑了一下,纷纷回家把镜子拿来了。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把镜子举起来,让大家把镜子对准地一艘军舰。不一会儿,军舰就着了火,海风呼啦啦一锤,军舰就全烧着了。利用这个办法,其他几艘也着火了,剩下的望风而逃。阿基米德就这样用了镜子可以聚光,反光这个道理战胜了罗马帝国的侵略者。

阿基米德在困难面前多么冷静,在想想我吧。

每一次我遇到困难时,自己又解决不了,我便火冒三丈:摔书、砸桌子、拽自己的头发,整个人都要疯了。可是还解决不了这个难题。结果静下来冷静的想想,困难迎刃而解,真是“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在遇到困难时就退缩,要去思考。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挫折和困难才能进步。

推荐第4篇: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四年级三班的梅凌云。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分富有。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国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这条船是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的,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已经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小编在此整理了阿基米德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阿基米德的故事篇

1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因为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所 以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阿基米德的这个实验,就是“静水力学”的胚胎。但他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继续深入研究浮体的问题。结果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把物体浸在一种液体中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所浸入的体积;维持浮体的浮力, 跟浮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阿基米德的故事篇

2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决心把它解释出来。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终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换句话说,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长力臂就应当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长。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主管天、雷、电和雨)起誓,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举起来呢?”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相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子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 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的故事篇

3公元前213年,罗马的军队由玛尔凯路率领进犯阿基米德的国家叙拉古。这时,年已七十五岁的阿基米德,也立刻竭尽自己的所有才能,帮助祖国,打击敌人。

罗马统帅玛尔凯路,接连攻下叙拉古的两座城后,更加狂妄自大。他认为,只要用五天的准备时间,就可以攻陷国都叙拉古城。但他恰恰没有想到,就是因为有一位热爱祖国的白发苍苍的老人阿基米德,就把他的一切计划打破了。

这场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的战斗,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玛尔凯路率领着船队,从水上进攻叙拉古。他的每只战舰上的士兵都装备着弓箭、投石器和轻镖枪,要把叙拉古的守卫者赶下城去,然后通过架在战舰上的攻城机,让士兵冲进叙拉古。可是,阿基米德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敌人的舰队接近的时候,阿基米德就开动他制造的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远程投射机器能把二百多公斤的石块,投射一千多米远(相当于18世纪大炮的射程)。这些巨大的石块,象冰雹似地打在战舰上,打得玛尔凯路手忙脚乱,船沉兵死,一片惊慌。玛尔凯路只得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战舰撤走。

玛尔凯路又决定夜间进攻。他以为夜间阿基米德看不远,等舰队到了城下他那些巨大的远程投射机器就用不上了。可是,当玛尔凯路夜间进攻的时候,又倒了大霉。阿基米德短射程的机器开动了,这些机器不断地投掷出短镖枪、石块,使罗马军队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连玛尔凯路也差一点丧命。

玛尔凯路不甘心放弃占领叙拉古的企图。他还是催促军队和强迫他的工程师们,继续同阿基米德较量。结果,都是徒劳。有时,罗马把带有攻城机的战舰冲到叙拉古的城下,守城者就把一种挂着“长嘴”的机器开动起来,一块块石头从“长嘴”里倾落下来,不 但把攻城机打得粉碎,而且也把战舰砸个稀烂,使罗马的士兵陷入绝境。有时,还从城上放下一种铁钩,这种铁钩用机器操纵着十分灵活,铁钩能钩住罗马兵船的船头,然后把兵船拉起来,使兵船向一边翻倒,扣进水里。

玛尔凯路使尽了各种进攻手段,都被阿基米德的发明打破了。罗马军队变得胆小如鼠,一看见从墙头上伸出条绳子,就抱头鼠窜拼命逃跑,并叫喊着:“阿基米德又使出一种机器来作弄我们了!”

玛尔凯路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得把叙拉古城团团围住,妄图把城里的人困死。他的这种办法,使得阿基米德也无能为力了。罗马 军队一直围困了八个月,最后乘叙拉古人欢度节日,而疏于防范的机会,从一个冷僻的城门偷袭进去,才把叙拉古攻陷。

当罗马军队冲进城的时候,玛尔凯路曾下令不要杀害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可是那时,阿基米德正在他的实验室里画他的图形。士兵冲进后,脚踏声惊扰了他。这种惊扰,使他惊醒过来,愤怒地喊道:“喂!你弄坏了我的图画,赶快跑开些!”结果,他的愤慨激怒了罗马士兵,阿基米德便死于刀下。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虽然遇难了,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推荐第6篇:科学家故事100个 阿基米德

读《科学家故事100个》有感

最近我看了叶永烈所写对的《科学家故事100个》。我十分喜欢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因为每一个故事都十分精彩,每一位科学家都令我敬佩。

我最喜欢里面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学者,他一生为科学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发现了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了许多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很多种机械和建筑物。

书中提到,当罗马士兵闯入叙拉古城时直奔阿基米德的住所想把他杀掉。

当罗马士兵一脚踢掉阿基米德的房门,当时的他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地上的几何图形,毫无察觉士兵的到来。

这位老科家从数学的迷梦中惊醒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毫无惧色,用手推开了剑,对士兵说:“等一下杀我头,再给我一会功夫!”原来他想把这道难题解决,不像留给后人。屠刀只能砍下阿基米德的脑袋, 却砍不掉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阿基米德为什是么能够这样呢?是强烈的爱国心铸就了他献身科学事业无私无畏的精神。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不正是我们当今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吗?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100个科学家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该怎样努力,该怎样珍惜时间。今后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他们,他们是我前进路上的指南针。

推荐第7篇:阿基米德名人名言

阿基米德名人名言

1、\"Eureka!尤里卡!\"(意思是\"我找到啦!\")——阿基米德的名言

2、不要动我的图!——阿基米德的名言

3、即使对于君主,研究学问的道路也是没有捷径的。——阿基米德的名言

4、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名言

推荐第8篇:古希腊阿基米德

古希腊阿基米德:追求科学知识没有捷径可走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生前培养过许多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是希腊国王多禄米。

闲着没事的多禄米,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学一点儿什么东西。当时,阿基米德已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科学家了。多禄米想了一想,决定把阿基米德请来,拜他为师,学习一点几何知识。

接到国王召见,阿基米德不敢怠慢,急忙来到了皇宫。这里金碧辉煌,气势典雅。白玉大理石铺成的透明地板,水晶珍珠般的吊灯,雕龙刻虎的巨大粱柱,把整座宫殿装扮得格外豪华、漂亮。阿基米德一边欣赏着宫殿中的装饰,心中一边想,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不知凝结了多少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那些精巧、别致的设计,无不反映出建造者们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方面很学的造诣。

从此以后,阿基米德就当上了国王的私有数学教师。刚开始上几何课时,国王挺认真,似乎下了决心要学好这门课。可是,时间一长,多禄米的兴趣就逐渐往下落了,尽管阿基米德讲授的几何学内容都很浅显,但对于不爱学习的国王而言,一堂课的时间简直比一年还长,他日益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国王情绪的变化,阿基米德看到眼里,记在心中。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认真讲课。他细心而又耐心的向多禄米讲解着各种几何的图形、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可是多禄米对眼前出现的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毫无兴趣,有点昏昏欲睡了。阿基米德来到多禄米的身边,用手推推他。这位国王勉强睁开惺松的睡眼,没等阿基米德说话,他反而先问:“请问,到底有没有比你的方法简捷一些的学习几何学的方法和途径?用你这种方法实在太难学了。”

听了国王的问题,阿基米德思考着,冷静地回答道:“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乡村小道,一条是供皇家贵族走的宽阔的坦途,请问陛下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

\"当然是皇家的坦途呀!“多禄米回答得十分干脆,但又感到茫然不解。

阿基米德继续说:“不错,您当然是走皇家的坦途,但那是因为您是国王的缘故。可现在,您是一名学生。

要知道,在几何学里,无论是国王还是百姓,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只能走同一条路。因为,走向学问是没有什么皇家大道的。“国王多禄米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思考了一下,总算理解了阿基米德这番话的含意,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听阿基米德继续讲课。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趔:追求科学知识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知识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1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 “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

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老师,我没有胡闹”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2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女数学家的故事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

3 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

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4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数学院士胡和生

5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

6 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推荐第9篇: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人生经历 Archimedes (287BC~212BC) 幼时经历部分故事

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BC~212BC)出生在叙拉古斯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山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回到叙拉古后,他坚持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们保持联系,交流科学研究成果。他继承了欧几里德证明定理时的严谨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却远远高于欧几里德。他把数学研究和力学、机械学紧紧地联在一起,用数学研究力学和其它实际问题。保护叙拉古战役的机械巨手和投石机等就是最生动的一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气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论杠杆》(可惜失传)中详细地论述了杠杆的原理。有一次叙拉古国王对杠杆的威力表示怀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动载满生物和乘客的一般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装了一套设计精巧的滑车到海中。群众欢呼雀跃,国王也高兴异常,当众宣布:“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小块放械杆的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挪动。假如阿基米德有个站脚的地方,他真能挪动地球吗?也许能。不过,根据科学家计算,如果真有相应的条件,阿基米德使用的械杆必须要有88×1021英里长才行!当然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最引人入胜,也使阿基米德最为人称道的是阿基米德从智破金冠案中发现了一个科学基本原理。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色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来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了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公元前215年,罗马将领马塞拉斯率领大军,乘坐战舰来到了历史名城叙拉古城下,马塞拉斯以为小小的叙拉古城会不攻自破,听到罗马大军的显赫名声,城里的人还不开城投降?然而,回答罗马军队的是一阵阵密集可怕的镖箭和石头。罗马人的小盾牌抵挡不住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他们被打得丧魂落魄,争相逃命。突然,从城墙上伸出了无数巨大的起重机式的机械巨手,它们分别抓住罗马人的战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摇不晃去,最后甩在海边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毁人亡。马塞拉斯侥幸没有受伤,但惊恐万分,完全失去了刚来时的骄傲和狂妄,变得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下令撤退,把船开到安全地带。罗马军队死伤无数,被叙拉古人打得晕头转向。可时,敌人在哪里呢?他们连影子也找不到。马塞拉斯最后感慨万千地对身边的士兵说:“怎么样?在这位几何学‘百手巨人’面前,我们只得放弃作战。他拿我们的战船当游戏扔着玩。在一刹那间,他向我们投射了这么多镖、箭和石块,他难道不比神话里的百手巨人还厉害吗?”

年过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在保卫叙拉古城时,他动用了械杆、滑轮、曲柄、螺杆和齿轮。他不仅用人力开动那些投射镖箭和石弹的机器,而且还利用风力和水力,利用有关平衡和重心的知识、曲线的知识和远距离使用作用力的知识等。难怪马塞拉斯不费劲地就找到了自己惨几的原因。当天晚上,马塞拉斯连夜逼近城墙。他以为阿基米德的机器无法发挥作用了。不料,阿基米德早准备好了投石之类的短距离器械,再次逼上梁山退了罗马军队的进攻。罗马人被惊吓得谈虎色变,一看到城墙上出现木梁或绳子,就抱头鼠窜,惊叫着跑开:“阿基米德来了。”

学术贡献

传说,阿基米德还曾利用抛物镜面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阳光照射到入侵叙拉古的罗马船上,让它们自己燃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烧毁了,但罗马人却找不到失火的原因。900多年后,有位科学家近史书介绍的阿基米德的方法制造了一面凹面镜,成功地点着了距离镜子45米远的木头,而且烧化了距离镜子42米远的铝。所以,许多科技史家通常都把阿基米德年看成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始祖。

马塞拉斯进攻叙拉古时屡受袭击,在万般无奈下,他带着舰队,远远离开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他们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断绝城内和外界的联系。3年以后,他们利用叙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终于在公元前212年占领了叙拉古城。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聪明智慧,下令不许伤害他,还派一名士兵去请他。此时阿基米德不知城门已破,还在凝视着木板上的几何图形沉思呢。当士兵的利剑指向他时,他却用身子护住木板,大叫:“不要动我的图形!”他要求把原理证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个鲁莽无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剑刺死了75岁的老科学家。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处死了那个士兵,抚慰阿基米德的亲属,为他开了追悼会并建了陵墓。阿基米德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在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三位数学家中,阿基米德占首位,另两们是牛顿和高斯。

推荐第10篇: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根河一中

【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 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课: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 。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师:以上求浮力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节我们学习一种普遍而常用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生阅读课本53页小故事,并回答出阿基米德的灵感。回顾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换用阿基米德的灵感来描述。猜想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学生实验:实验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的说明,参照多媒体图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课本的表中,并写出实验结论。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说明: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出示 例1和 例2, 例2是本节课本中的例题。提醒学生注意:(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三、巩固练习(多媒体)

四、小结本节内容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5各题

六、板书设计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的灵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重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F浮= G排= m排g= r液 gV排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三例题(略)

第11篇:阿基米德教学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兴凯湖乡中学 孙学楠

使学生知道和感受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二次称重法);通过探究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引导知道了阿基米德的适用范围;经历了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过程,并在探究活动中体现了相互合作精神。

纵观整节课:突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过程。对于设计环节中收集所排开液体的这一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G排=F浮,从而得出结论。

这节课设计成探究课,旨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还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感受和体验,提高教学实效。也落实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模式,体现了学科特点。 为了落实标准中对学生学实验的要求,我做了一下几点:

1.尽可能的安排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同时在动脑筋,有一个动脑筋的过程,又动脑筋又自己做。他自己做,他的整个做实验过程有亲身的体验,那么他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可能就要比听老师讲深刻得多,尽管可能花得时间要多一些。因此,如果我们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做实验时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估。

2.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做实验过程的评价,但实际上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缺乏一个科学的态度。而物理实验,有时候是毫厘之差,就差之千里,看起来只是小数点后面一位,或者两位的差异,可能得到的结论就不一样。对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去评价学生,去纠正学生这样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态度,那么对学生科学的去做试验就非常有帮助。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科学,在做学生和演示实验时我的实验器材尽可能的让学生和自己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一些简单的自备实验器材。

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的效果比较理想,让学生知道了伟大的发现都是先有猜想,再通过实验的验证来得出的。

第12篇:科学家阿基米德(推荐)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反思

自从学校开展新教育以来,我认真的学习新教育的理念,尽量做到少讲多练,精讲多学。但是总觉得讲的少了,怕学生理解不了,但是今天这节课我完全贯彻新教育的理念,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

《科学家阿基米德》这一课通过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利用太阳光反射原理打败敌人和罗马士兵残忍杀害阿基米德的故事,学习科学家那种爱动脑筋、沉着冷静和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本课故事情节很强,由两个故事组成,也非常容易理解,我通过读一读,讲一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快速记忆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过仔细琢磨,提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提纲:首先,我让学生搜集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由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导入课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鼓励热爱科学,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课文通过两个典型事件展现阿基米德的优点,于是我围绕两件事展开分析,分别采用读一读、分角色朗读然后复述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一个环节,我紧扣着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为主线,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想象的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写作训练。

本节课我没做过多的讲解,但是学生理解的很好,对知识掌握 很牢固。

《清炒小螺蛳》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8课《清炒小螺蛳》,本文是一篇散文,借对清炒小螺蛳这道菜的喜爱,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课文语言质朴,结构紧凑。 为了这次讲课,我多次认真修改自己的教案,结合本课内容运用学校提出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请学校校长、老师听课,希望能完善自己的课。但是没有一堂课是无懈可击的,整堂课下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反思。

这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文章的词句理解上,与字里行间去触摸作者的心灵,内化情感。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发展语言,积淀情感的过程,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去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在指导孩子自学的环节中,其实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边读边体会,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总是不敢放手,总以为他们不理解,不厌其烦地讲了又讲,我恰恰忽略了学生的智慧和他们的生活经验。

反思这节课,有很多收获。尽管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我仍觉得收获很大,最起码,它引起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乡土画家》教学反思

昨天,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乡土画家》一课,讲的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故事,因为我也比较喜欢画画,所以,对老先生充满了敬意。

课文中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可见,老先生阅历之丰富,心胸之开阔!“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老先生的童年中,没有师从谁,这使他有了足够的空间去观察他所喜爱的世界,去为他所喜爱的万花百鸟写照传神!

由此,我想到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现象,各种学习班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舞蹈班、画画班、书法班、乒乓球班......各种学习班掏空了家长的腰包,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连快乐都丢了,何谈创造!连生活都没了,何谈灵感! 孩子们在学习班倒是痛苦的学会了画法,但如果孩子真的不是喜欢画画的话,那么,一味的模仿出来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他也永远可能不会成为画家!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让孩子学习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他成为画家,而是让他拥有一种特长,这种想法的家长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要说的是,要建立在孩子想学的基础上!至于那些为了让辅导班代他们看孩子、为了让孩子在高考的时候能另辟幽径的家长,我提醒你们:孩子要有创造力,真的离不开生活,请不要把孩子的创造力扼杀在萌芽阶段!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13篇:《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 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知道是谁说的吗? (生:阿基米德)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课《科学家阿基米德》。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读文要求: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两件:

1、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

2、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 师:具体表现在那?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四、深入精读: (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3----14自然段)

师:阿基米德怎么爱动脑筋的?(让学生简单叙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的放射原理,把敌人的船烧着了的故事。) 理解重点句子:

a、“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让学生读出沉着、冷静、果断的感觉) b、“快回家去,把家里的镜子全拿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聪明。反复读读中感悟)

c、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蓬。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蓬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理解“越烧越旺”一词,并让学生举例说。)

师:为什么镜子的光反射到帆蓬上,帆蓬就着火了呢?(引出下一段阿基米德说的话。)

d、“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体现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并利于用科学原理战胜敌人)

(通过这件事,师讲解有关的小知识,关于阿基米德的凹透镜反射的原理,让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对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进一步体现阿基米德的爱动脑筋的特点)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2.了解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15—20自然段)

师:阿基米德的热爱科学的特点表现在那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让学生自述课文,阿基米德为了科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理解重点句子:

a、阿基米德那么专心,连罗马士兵站在他跟前也没有发觉。直到罗马士兵用剑尖碰了碰他的鼻子,他才抬起头来。

(体会到:从他的行动中,感受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受到他的钻研精神。)

b、“等一下杀我,这几条几何定理我还没有证明完呢!” 师:这句话让你感动吗?为什么让你感动?

(体会:面对死亡,他还关心着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于自己的生命)

师:如果是你,当别人拿着刀架在你的脖子上时,你害怕吗?(生答) 然而我们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并没有害怕。(讲阿基米德死前的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他热爱科学胜过于自己的生命)

师: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了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五、总结全文

说说从科学家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六、写作手法

总分的结构形式。(了解写作特点为习作做好基础)

第14篇:《阿基米德的智慧》读后感

二(1)班叶镇杰

我读了《阿基米德的智慧》故事。是讲阿基米德怎样算出皇冠的体积,还有算出皇是用纯金做的阿基米德在平时生活中都可领悟到一些细微的事情。他的智慧令人叫绝。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智慧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呀!而只要用心学习和善于观察思索的人,才能拥有智慧。

《太阳与鸡的故事》读后感

这故事是讲在很久以前,因为没有钟表,人们都不知道时间。常常误了春播秋收的在好季节。太阳神急了,把各动物都召集选出一个勤快的动物在黎明时把人们叫醒,动物们都争先恐后要担当工作。到了第二天的黎明所有的动物都在睡大觉,只有公鸡站在田野上高声呼叫。太阳神就对公鸡说:“从今以后,清晨唤醒人们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从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要想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和生活,就应该像公鸡那样勤奋,每天迎接新升朝阳,去开创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15篇:阿基米德的读后感感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另外还有他用镜子烧掉敌人战船。被杀前叫敌人等一等,让他做完一道数学题目的故事也脍炙人口。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就连爱因斯坦和牛顿也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将作为自己的楷模。

阿基米德曾经有一次,家人给他抹上香油膏,让他去洗澡,可等了半天,还不见人出来,以为出事了,忙跑过去看,原来阿基米德正在用手指在抹了香油膏的身上画几何图形。甚至有时他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常常忘记吃饭、洗澡、连穿衣服、脱衣服这类的事情都要别人来帮他。阿基米德曾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敌人的船只烧毁。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我的感受:不勤奋,无所得。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天才不是天生的能干,而是靠勤奋。其实,所谓的天赋不过是就是努力工作而已。你再能干,再有天赋,只要你不勤奋,不努力,你就会失败。要想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16篇:科学家阿基米德课程教学设计

自从学校开展新教育以来,我认真的学习新教育的理念,尽量做到少讲多练,精讲多学。但是总觉得讲的少了,怕学生理解不了,但是今天这节课我完全贯彻新教育的理念,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

《科学家阿基米德》这一课通过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利用太阳光反射原理打败敌人和罗马士兵残忍杀害阿基米德的故事,学习科学家那种爱动脑筋、沉着冷静和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本课故事情节很强,由两个故事组成,也非常容易理解,我通过读一读,讲一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快速记忆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过仔细琢磨,提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提纲:首先,我让学生搜集阿基米德的资料,初步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由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导入课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鼓励热爱科学,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课文通过两个典型事件展现阿基米德的优点,于是我围绕两件事展开分析,分别采用读一读、分角色朗读然后复述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一个环节,我紧扣着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为主线,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想象的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写作训练。

本节课我没做过多的讲解,但是学生理解的很好,对知识掌握很牢固。

第17篇:阿基米德能举起地球吗

阿基米德能举起地球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相传这是古代发现杠杆原理的力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话。我们在波卢塔克的书里读到:“有一次,阿基米德写了一封信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同这位国王既是亲戚,又是朋友。信里说,一定大小的力可以移动任何重量(1)。他喜欢引用有力的证明,补充说:如果还有另一个地球的话,他就能到上面去,把我们的地球移动。”阿基米德知道,如果利用杠杆,就能用一个最小的力,把不论怎样重的东西举起来:只要把这个力放在杠杆的长臂上,而让短臂对重物起作用。因此,他又想到,如果用力压一根非常长的杠杆臂,他的手就可以举起质量等于地球的重物(2)。?

然而如果这个古代伟大力学家知道地球的质量是多么大,他也许就不会这样夸口了。让我们设想阿基米德真的找到了另一个地球做支点,再设想他也做成了一根够长的杠杆。你知道他得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质量等于地球的一个重物,哪怕只举起1厘米呢?至少要?30万亿年!地球的质量天文学家是知道的。质量这样大的物体,如果把它拿到地球上来称的话,它的重力大约是:6×1019吨如果一个人只能直接举起60千克的重物,那么他要“举起地球”,就得把自己的手放在一根这样长的杠杆上,它的长臂应当等于它的短臂的1×1023倍简单地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在短臂的那一头举高1厘米,就得把长臂这一头在宇宙空间里画一个大弧形,弧的长度大约是1×1018公里这就是说,阿基米德如果要把地球举起1厘米,他那扶着杠杆的手就得移动大到这样不可想象的一个距离!那么他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做完这件事呢?如果我们认为阿基米德能在1秒钟里把60千克的重物举高1米,那么,他要把地球举起1厘米,就得用去1×1021秒即30万亿年!可见阿基米德就是用一辈子时间按着杠杆,也不能把地球举起极小的一段距离。?不管这位天才的发明家怎样聪明,他也没法显著地缩短这段时间的。

“力学的黄金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机器,如果在力上占了便宜,在位置移动的距离上,也就是在时间上一定要吃亏。即使阿基米德的手能够运动得和自然界最大的速度——光速(300?000公里每秒)——一样快,他也只能在做了十几万年的工作以后,才能把地球举起1厘米。这就是说,阿基米德如果要把地球举起1厘米,他那扶着杠杆的手就得移动大到这样不可想象的一个距离!那么他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做完这件事呢?如果我们认为阿基米德能在1秒钟里把60千克的重物举高1米,那么,他要把地球举起1厘米,就得用去1×1021秒即30万亿年!可见阿基米德就是用一辈子时间按着杠杆,也不能把地球举起极小的一段距离。不管这位天才的发明家怎样聪明,他也没法显著地缩短这段时间的。

“力学的黄金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机器,如果在力上占了便宜,在位置移动的距离上,也就是在时间上一定要吃亏。即使阿基米德的手能够运动得和自然界最大的速度——光速(300?000公里每秒)——一样快,他也只能在做了十几万年的工作以后,才能把地球举起1厘米。

(1)在物理学中,重量概念已取消,应为重力。

(2)“举起地球”这句话,我们指的是,在地球表面上举起一个质量等于地球的重物。?

第18篇:初二物理浮力阿基米德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1.潜水艇是靠 实现上浮或下沉、悬浮的。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向水舱里充较多的水时,由于重力 浮力,它会逐渐下沉潜入水中;当充入一定量的水,使得重力 浮力时,它就可以悬浮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较大部分时,由于重力 浮力,它就会上浮到水面上。

2.现有天平(含砝码)、量筒、小塑料块(能放入量筒中;不吸水;密度小于待测液体的密度),只用这些器材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2)写出计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巩固练习题

1.浮力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_____托的力,浮力的方向总是_____.

2.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这是因为石块受到_____的缘故.

3.一个重2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在将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4.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____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无关.

5.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其重为20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N,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N,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为_____N,两次实验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与_____有关.

6.在图7.4-2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_____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7.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_____;在他全部浸入水中后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

8.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_____,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就是_____。

9、“浸入”、“浸在”所表示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情形可能是_____,也可能是_____,而“浸没”一定是_____。(填“部分浸没”或“全部浸没”) 10.如图7.4-3所示,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有溢水口的水槽中,在没有把物体放到水槽时,水槽中水面正好在溢水口,当木块浮在水槽的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从溢水口中溢出的水的体积是34cm3,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和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g取10N/kg)(

)

A.64cm3,0.6N

B.30cm3,0.3N

C.34cm3,0.34N

D.30cm3,0.34N 11.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做成的世界上第——个可载人气球,体积为620m3.设地面附近空气密度为1.3kg/m3,则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为_____N.(g取10N/kg) 12.—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该正方体在水中的深度变为原采的2倍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N.(g取10N/kg) 13.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放入水中(水足够多),则铁球受到的浮力_____铝球受到的浮力;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放入水中(水足够多),则铁球受到的浮力_____铝球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将一铁块制成下列哪个物体没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最大? (

) A.实心球

B.实心正方体

C.薄铁板

D.空心球

15.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01m3,放至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g取10N/kg)

16.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浮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液体 C.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D.物体只有在液体里才会受到浮力

17.将一只铜球放在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铜球所受的浮力(

) A.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B.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C.与注水量的多少无关

D.开始时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没过铜球后,浮力的大小不再变化

18.有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铜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铜块所受重力

B.铜块所受浮力

C.铜块所受重力与浮力之差

D.无法确定

19、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

) A.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

B.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20、.重力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放入水中均完全浸没,则它们所受到的浮力(

) A.铜块最大

B.铝块最大 C.铁块最大

D.都一样大 21.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物体都浸没在水中,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相同,则两物体(

) A.质量相同

B.重力相同 C.体积相同

D.密度相同

22.某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其重为98N;把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4N,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若该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N。

23.体积为100cm3的铝块(ρ铝=2.7X103kg/m3)一半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它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ρ酒=0.8×103kg/m3)(g=10N/kg)

24、小明用如图7.4-4所示装置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由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_______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如图7.4-5所示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

25,一个金属块在空气中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的水从溢水杯流入到量筒中,求。 (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取g=9.8N/kg) (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金属块的密度.

26.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宇拾到了一块外形奇特颇具观赏价值的石块,这石块的体积、密度多大呢?爱动脑筋的小宇用一个弹簧溅力计和一根细线在河边就测出来了.请你猜想,小宇是怎样测量的.(要求写出主要测量步骤和计算石块的体积、密度表达式).

27、.考古工作者要打捞沉在河底的一块古代碑,他们拉起石碑的过程中,若石碑的质量为80kg,在匀速提升时所需拉力为480N,求石碑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碑的密度,(g=10N/kg)

28.有一木块放入水中,当上面放有质量为0.5kg的重物时,木块恰好全部浸入水中,若拿去重物,则木块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体积。(2)木块的密度。

答案

1.上

竖直向上 2.减小

浮力 3. 0.8 4.密度

体积

深度

5.4

排开液体的体积

6.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 7.增大

不变

8.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9.部分浸没

全部浸没

全部浸没 10.D 11.8060 12.10

10 13等于

小于 14.D 15.60N 16.D

17.D

18.C

19.B

20.B

21.C

22、.64

32

66 24.0.5

0.8 25.(1)6.75

2.5

(2)有关

无关

(3)C 25.(1)5×10-5m3

(2)0.49N

(3)3.31N

(4)7.8×103kg/m3 27.320N

2.5×103kg/m3

第19篇: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四种常规证法

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四种常见证法

Justin ● 深圳

平面几何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第位,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阶段检测,往往会在几何题目的设置上体现选拔性。更有人说:“初中数学学得好不好,关键看几何好不好”。这些虽然仅仅是一些说法而已,但也不无它的道理。平面几何的确是考察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几何学习的关键主要是掌握作辅助线的技巧。而这些技巧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总结,并应用才能较好掌握。在整个初中范围内,圆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更显现它的重要,并以综合难度大,辅助线的作法较多著称。下面就以“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证明为例来浅谈本人对圆的学习心得。

问题:已知M 为 的中点,B为 求证:ABBDDC

证法一:(补短法) 如图:延长DB至F,使BF=BA

∵M 为

的中点

∴AM=MC,

上任意一点,且MDBC于D.∴∠MAC=∠MCA---①

又∵, ∴MC=MA

∴∠MBC=∠MAC---②

又∵∠MBC+∠MBF=180---③

由M,B,A,C四点共圆

∴∠MCA+∠MBA=180---④

由①②③④可得:∠MBA=∠MBF 在△MBF与△MBA中:

BFBAMBAMBF ∴△MBF△MBA(SAS) ∴MF=MA, 又∵MC=MA ∴MF=MC MBMB又∵MD⊥CF ∴DF=DC ∴FB+BD=DC 又∵BF=BA

∴AB+BD=DC(证毕)

证法二:(截长法)

如图:在CD上截取DB=DG

∵MD⊥BG ∴MB=MG ∴∠MBG=∠MGB---①

又∵,∴∠MBG=∠MAC

又∵∠MAC=∠MCA (已证),

∴∠MBG=∠MCA---② 由①②可得∠MGB=∠MCA=∠BCA+∠MCG 而∠MGB=∠GMC+∠MCG ∴∠GMC=∠BCA 又∵,∴∠BMA=∠BCA

MBMG∴∠BMA=∠GMC, 在△MBA与△MGC中BMAGMC ∴△BMA△GMC (SAS)

MAMC∴AB=GC, ∴AB+BD=GC+BD=GC+DG=DC(证毕)

证法三:(翻折)

如图:连接MB,MC,MA,AC, 将△BAM沿BM翻折,使点A落至点E,连接ME,BE ∵△MBA与△MBE关于BM对称,所以△MBE≌MBA ∴MA=ME, ∠MBA=∠MBE-① 又∵MA=MC, ∴ME=MC ,

又∵M, B, A, C四点共圆,

∴∠MBA+∠MCA=180---②

又∵MA=MC(已证) ∴∠MAC=∠MCA

又∵,∴∠MBC=∠MAC ∴∠MBC=∠MCA- --③

由①②③得:∠MBC+∠MBE=180 ∴E,B,C三点共线。 又∵ME=MC,MD⊥CE ∴DE=DC ,∴EB+BD=DC ,又∵△MBE≌MBA ∴AB=EB ∴ AB+BD=DC(证毕)

证法四:如图,连接MB,MA,MC,AC, 延长AB,过点M作MH⊥AB于点H, ∵M 为的中点

∴AM=MC,

又∵,∴∠HAM=∠DCM

MHAMDC又∵∠MHA=∠MDC=90 ∴在△MHA与△MDC中HAMDCM

MCMA∴△MHA≌△MDC (AAS)

∴CD=AH---①

MD=MH 在RT△MHB与RT△MDB中

MHMD ∴△MDB≌△MHB (HL) ∴BD=BH 又∵AH=AB+BH, ∴AH=AB+BD-② MBMB由①②可得DC=AB+BD (证毕)

反思:在平时数学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几何学的教学,它可以让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的学生顿时感兴趣,更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媒体。老师与学生一起想办法,也是一种数学情感的体现。在圆这一章节,很多学生反映难学,难在辅助线多,方法多,同一个问题灵活多变,不同的出发点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一个著名的平面几何定理,我们的证明也仅仅是使用了非常常见的“截长补短”,“对称变换”等方法。在以后的几何教学过程中多总结出一些通用,常见的解题方法这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的,万变不离其宗,才是数学的特点。

第20篇:阿基米德对海伦公式的纯几何首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阿基米德对海伦公式的纯几何首证

作者:丁位卿

来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3年第04期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前212年),古希腊数学、物理学家.他对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位居世界科学巨人之首(另两位为近代的高斯和牛顿).据黄家礼的《几何明珠》(文[3])和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介绍:海伦公式最先由阿基米德发现并首证,遗憾的是其证法已失传,令后世数学家、史学家们困惑不已.笔者刻苦钻研,认真研读了他所能参考的唯一书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文[1])中的有关三角形内切圆和相似三角形等内容并参考海伦对海伦公式的纯几何证法(文[2]).复原了阿基米德对海伦公式的纯几何首证(借助现代数学符号),供读者参考.复原古人证明已不乏先例: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曾根据我国古代几何证明的传统特点.复原了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与海伦公式等价).

海伦公式:若已知任一△ABC的三边长为a,b,c.则其面积S=p(p-a)(p-b)(p-c),其中2p=a+b+c.

证明 如右图,△ABC的内切圆圆O与三边的切点分别为D、E、F,连OD、OE、OF、OA、OB,并设OD=OE=OF=r,延长DO与圆O交于M,再过M作圆O的切线,分别交CE、CF于P、Q两点,连接OP、OQ.

由三角形内切圆性质和作法可得,PE=PM,MQ=QF,并设AD=AE=x,BD=BF=y,CE=CF=z,

《阿基米德的故事.doc》
阿基米德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