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思远道全诗

2022-04-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绵绵秋雨

绵绵秋雨

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她不像雷雨来的那样热烈,那样疯狂。她缓缓的,绵绵的,每一丝,每一滴都浸润到土地的心扉里,融化那坚硬但有无限希望的土壤,麦苗就从那里挤挤挨挨的冒出来。在万物萧条,满眼肃杀的秋天里拥有一片新绿,别有一番心境,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四季轮回,风云雨雾,皆有定数。雨是个活泼的精灵,跳跃与每一个时段,如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夏雨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人予不同的喜悦。

然而这绵绵的秋雨丝丝缕缕的,像一首忧伤的歌曲,忧伤的诗词,缠绕着我的心扉,带我进入一个感伤的境地,让我伤怀不已。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人,那个我曾经爱过而又伤害过的人。这秋雨就象她的眼泪,像她温柔的心,像她切切的爱,每一滴都在痛我的心,每一缕都在引发我的痛苦和我的无奈。有时我会在这样的一个雨天想念她,甚至盼望见到她,哪怕她依然给我一个忧郁的眼神,给我一个陌生的微笑。

绵绵秋雨化作相思泪,我如那颗银杏树静静地矗立在雨中,任绵绵的雨丝滴落在自己的脸上,晶莹的雨珠在叶子的怀里随风滚动,于叶尖滴落而下,下在我的心头,我的世界里。

20

11、

10、11

推荐第2篇:秋思绵绵

秋思绵绵

2011-10-11 09:18 作者:潇洒4309人读过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月季凋零菊花黄,秋风萧瑟草枯黄。秋霜遮打落叶黄,蝉鸣蟋叫秋夜凉。云淡星稀秋夜长,秋雨连云遮月亮,思绪绵绵愁断肠。还没有欣赏够生机勃勃绿如默然的夏季,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夏日的芬芳,一场连绵的秋雨就打落了月季的花瓣,一场秋霜无情地凋零了姹紫嫣红的美丽。一场秋风无情的飘零了落叶。这些恼人的使者还没有让夏日的繁盛和美丽来得急谢幕,就无情地拉起凋敝萧瑟的帷幕,遮挡住夏日那轻盈的舞步,裹夹着曾经那醉人的芬芳和绿意,急不可待地转身进入下一个往复轮回。带走了七月的风采靓丽,留下了夏日对红花绿草的无限眷恋。也带走了人们对夏日的绵绵思念,留下了对下一个轮回的向往和期待。正如人生,来不及感叹,来不及思考,踯躅与彷徨间,已是经年。

又是一年秋风起,又是一年秋愁绪。人们总是在这个时候伤感和思恋。感叹岁月像溪水一样永不停歇地向下流淌,感叹时光的长河一泻千里地向下飘荡。是啊,岁月和时光有着无穷的力量和魔力。它真的会把记忆蒙上灰尘,把过去打上烙印,把幸福慢慢变成淡然,把痛苦慢慢变成沉默,把心灵的伤痛慢慢抚慰。岁月和时光也会在你儿时产生无数梦想,并在岁月和时光的承载下为你曾经放飞的理想挥汗跋涉,尽管岁月的长河里会有激流和险滩,但我们都曾经直面人生的荆棘,激流和险滩中曾经被风折断过的羽翼也被这岁月和时间的长河渐渐修复。在这岁月和时间的长河里,有的人通过自己聪明的睿智和后天的辛勤耕耘,把少年时期放飞的梦想一点点地变成了现实。这个现实也是人生的金秋,硕果累累,金灿辉煌。和萧瑟凋敝的悲秋情绪比起来,这是人生的成功境界,是美丽的秋天。在岁月和时间的往复轮回中,有的人尽管曾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岁月和时光还是无情地把曾经的梦想变成了一个个泡沫,把过去的光荣与梦想,荣辱与兴衰慢慢埋葬。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不精彩的人生故事了。也就是人生比较阴霾的秋天吧。但岁月和时光又是最好的医生和良药,它会让你在岁月的长河冲刷洗礼,洗刷心灵角落的污垢,荡涤岁月沉淀下来的欲望,使你慢慢变得沉静和淡然。

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会捞取亘古衡新永不褪色的真理:那就是谁也无法阻挡时光的飘荡倾泻。谁不想人生的四季金秋过后会有冰封雪漫的银色世界,谁不想严冬过后还是花如海柳如烟的明媚春天?可是这是多么奢侈的愿望?历史上有哪一位王侯将相不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远是人生的春天,永远高高在上?可又有哪一位英雄豪杰不被岁月的长河浪淘尽呢?所以啊,时令的秋天有时虽然会令人伤感,但这只是往复轮回。春去春还会再来,花谢花还会再开。我们不必感叹人生的四季春去春不会再来,花谢花不会再开,春天有朝霞般的灿烂,秋天也有晚霞一样的辉煌,只要人生的四季里我们努力耕耘过,回眸来路我们曾经留

下过深深的足迹,尽管人生演绎着不精彩的故事,但没有遗憾就足够了。到了人生的秋天,快乐自由是每一个人唯一的追求,人生和历史的长河比起来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而已,不用说的那么高尚,只要不坑害他人,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也算是好人了。人生苦短,开心快乐每一天最重要。

回眸来路,思恋过去,我们感慨万千。现实生活的新老朋友有的已经成了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那些曾经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今天不再相逢天各一方,也许在茫茫人海中偶尔聚首在同一个地方,也许会因为各自的忙碌而匆匆离开,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纯真友谊,经过几十年的风霜雪雨虽然没有褪色,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却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生活中经历的那些喜怒哀乐,穿越几十年的悠悠岁月,经过年轮的沉淀,已经成了悠悠往事杯中物,回忆起来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有今天是你正在经历也无法逃避的或尴尬或精彩的现场直播,倾尽自己的才智尽量把握好今天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做好每一天应该做的事情,无愧于自己的心灵。如果今天你实在无所事事,那就学习,用知识来填充心灵角落的荒芜,在知识的海洋里会找到心灵的温馨港湾。

如果秋风能够承载人生的思念,如果白云能够漂浮回忆,那就让它们都化作这秋天的绵绵细雨冲刷曾经的苦难,抖落身上的尘土,静下心来,在这漫长而无聊的秋夜里,斟满一杯老酒,让思绪沉侵在浓浓的酒香里,然后慢慢的品位,静静的思考,你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就像这凋敝的秋天走过了一年的四季轮回。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随着荒老的岁月,我们最终只能永远守望那个只属于自己的角落,曾经的辉煌荣辱都将灰飞烟灭。虽然有点消极,但却是归宿。

推荐第3篇:诗与思

思与诗

唐诗和宫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知道这么说准不准确,至少唐诗或多或少受了宫体诗的影响,那我就先从宫体诗说起,所谓宫体诗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大多数人认为宫体诗是靡乱的象征,但我认为它还是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它相对于别的文体,更具有纯文学性,更淡化政治的影响;其次,它记录了一些历史信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韵律与情感表达上,又对唐诗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更多的文人走上了仕途,再加上唐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宫体诗向政治化,哲理化,功利化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这时候的知识分子更加积极,更想建立功业 。有很多人得志了,便借诗抒发自己的宏图大志;有些人失意了,便借以自慰,或表达自己淡薄名利之心;还有的是劝谏君王的,总之,此时的唐诗已经走出了宫闱内部,从此,唐诗便开始了崛起。

唐诗能从宫体诗中脱颖而出,首先应归功于唐代早期的一部分诗人,尤其是陈子昂及当时著名的“唐初四杰”。他们继魏晋风骨后,再次将广阔深远的思想同诗这种文体结合起来。

初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寥寥十个字就道出了一种孤独和无人同道的凄凉。从南北朝开始,直到唐太宗时期,宫体诗一直是“宠儿”,而魏晋风骨却已不再,可真是“前无古人”啊,可直到唐代早期,新的诗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说到唐诗的崛起,首先要提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的是唐诗的顶峰之作,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非常喜欢作者为我们呈现的画面,月光皎洁,波光粼粼,两岸生机勃勃,这种美是非常迷人的,这样的美景我同样在另外几首唐诗里看到,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寥寥几笔,构造出一幅凄凉却又充满童话般美丽的夜景,这夜景更是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了感情基调和氛围。同理,张若虚也成功地构造出一幅美景,为后来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础。

接着,在这美丽的月光下,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又溺于言表。就在这种

感情基调下,作者更是在思考人生,思考万物的轮回,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从而进一步抒发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里,张若虚成功地将原本只用来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的宫体诗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首诗里表现为更多地思考人生,思考宇宙万物的奥秘,较之于单单地写春闺思妇,儿女私情,美景佳夕要厚重得多,更加具有思想高度,从而将唐诗从宫体诗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后来的唐诗内容主题更是多元化,例如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边塞派诗人岑参的《使至塞上》,白居易通俗易懂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忧国忧民的“三吏”与“三别”,杜牧忧伤的《泊秦淮》等等,唐诗开始向它的的顶峰发展。

最后,诗人巧妙地将情与景交融,“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者赋予了美丽的夜景一丝归乡游子之情,超出了原本宫体诗仅限于写景的范畴。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就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唐诗也随之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人才辈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诗人;豪放不羁,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深居幽寺,清心寡欲的常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的王维等等。

李白诗风豪放,不拘一格,大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一句让后人赞不绝口,。首句从香炉峰写起,阳光照射下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美。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玑。结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显得意味深长。其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将读者带入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 ,《夜宿山寺》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诗人杜甫可能恰恰相反,诗风沉郁,更多的是忧国忧民,著名的有“三吏”和“三别”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春望》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曾经让多少人倾倒。 国破是一朝一代的悲哀,而山河是永恒的存在;破城遇到春天,草木照样生长,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荒凉落寞,

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旷。但是山河草木虽然无情,诗人即使它们都变成了有情之物,花鸟会同诗人一样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伤心。足见人间深重的苦难也能惊动造化。花儿带露、鸟儿啼鸣不过是自然现象,而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实出自诗人。因此花和鸟的溅泪和惊心只是人的移情。历来称赞此诗人移情于景的手法新颖,但它能够感人还是得力于开头两句的深刻含蕴。

一春三月,烽火不息,所以家书难得,可邸万金。两句是因果关系的流水对,这一年的正月,李光弼正与史思明战于太原,郭子仪进击河东,叛将安守忠自长安向武功出兵,长安、鄜州都卷入战事,自然音问难通。这句是实写自己与家人音讯隔绝,但也概括了一个共通的道理: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由于能将个人的感受提炼成人之常情,这两句遂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成语。杜甫做诗,正应了那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常建可就特殊了,由于他身在佛门,所作的诗自是与众不同,以《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能改善焕发,鸟儿欢唱,钟声袅袅,这清幽的景色使人杂念顿失,心中豁然开朗。这首诗其实并没有掺杂任何情感,有的只是一股禅意,在这里,诗人早已超脱了凡俗,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

晚唐诗人,当属“小李杜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杜牧的《赤壁》这首咏史怀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豁达宽广。另外,《泊秦淮》里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铜雀春深锁二乔”颇有讽刺意味,也正好呼应晚唐诗人的感伤讽刺之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唐出现了一位别具一格的诗人,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这首诗平没有华美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论述,但是仅仅是这直白朴素的几句诗便将野草的生命力之顽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道理生动地阐释出来,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也能看懂,兑现了他的诺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平民的诗人

大唐是诗的时代,诗是大唐的灵魂。这段岁月里,中国古代的诗歌将她最旺盛的生命力释放出来,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瞻仰。唐诗的辉煌已成为中国历史中光辉的一页,她是我们华夏子孙的财富,更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绝美的诗句,还有更多的哲理等待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今天看到这样几幅图片,心理学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图,往往带给我们很多欣喜,也带来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看这幅图,您看到了是么?

也许您会说,很明显吗,是只青蛙那么现在请换个角度看一下,您发现了什么东西吗?

很奇异吧,过程是这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幅图

您可以看到的是个花瓶,也可以看到的是两个孩子的头像,关键是您关注的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

下一幅图叫做“天使与魔鬼”,您看倒是天使还是魔鬼?

最后这幅图叫“老夫和少女”相当经典

这很明显是为老妪,但是换个角度再看看有什么不同发现?

哈老妪变成妙龄少女啦,下面看一下过程: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心情很郁闷,很烦恼,那么换个角度,换个思路,重新考虑一下,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就变成了魅力少女,同一件事,也许您看到的就是天使而不是魔鬼。所以在前面没有路的时候,在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换个

角度,你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愿我们的视野永远有笑没有累,愿我们的生活永远美丽似鲜花。

========================================= ==============================

换位思考 文/塞上江南雪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它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从客观上说,它要求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的实质,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人与人相处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

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比如,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舂泥更护花”的深刻,同是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张若虚会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索,李太白会叹出“床前明月光,已是地上霜”的乡愁。因此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你会有一分“劳动光荣”思想的支撑,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再见朋友反目成仇,或许,学会换位思考,天若有情天亦老!

在生活中的矛盾常有发生,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重建良好的亲情友亲友乃至爱情,当遭遇挫折时,不妨化消极为希望,阳光就会向你微笑。当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很美好,心情也会随之阳光灿烂的。

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话真的是精辟。你也许会认为哈姆雷特是个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我却认为他那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深刻至极,读书亦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或许两个人的思想会有冲突,但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一想,涌入内心的埋怨或是愤怒便会消失。(正在

尝试)正如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谁能说出哪一个绝对正确?不能,所以要容纳对方的观点,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对方这部喜剧更透彻的认识。

有人问1+1=?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得出的结论、答案也不尽相同,数学家为了证明1+1=2而穷尽了半生的精力。有人说“1+1=3是作家,1+1=2是数学家,1+1=0是哲学家”。太对了,数学家是实事求是,那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作家喜欢在原来的故事上进行加工,夸大事实,笔下生辉,哲学家是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的弊和利同在,所以归零。设想作家、数学家、哲学家们坐在一起讨论1+1=?的话题时,相信他们都会拿出自己认为答案正确的依据,可是彼此之间却互不信服。基于他们仅是处于自己所在的位置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因为位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看法不同就会得出结果的差异。放眼整个社会也是一样,一件事因为处理的人不同,使用的方式也可能有差异,得出来的结果也许更有差别。比如,换位思考执法并不意味着执法可以任意打折扣,而是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探求一种让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双方都满意的方式,对顽固不化,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用“刚”的手段加以制止,对遵纪守法的经营业则要有“柔\"的一面,只有刚柔相挤,把握好“度”,才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发展、壮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所以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做到真正的顺道、重人、求和!

2010.12.10发博

推荐第4篇:《落花》全诗

【诗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句从空间、时间上描写了落花乱飞的情状:飘拂纷飞的落花连接曲陌,延绵不断,无尽无休地送走了斜晖。 两句诗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 的内心不平静。诗人以落花喻自己,如同与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告别。 诗的画面沉重黯淡,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全诗】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 (846),作者正闲居永乐(今山西永 济)。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 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以落花寓慨 身世,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起笔叙事:酒宴散去,客人终 于离去。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剩下我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里,看落花满 地,随风乱飞。诗人赋闲无事,落寞无 成,心境颓然,恰逢朋友来聚,宽慰心 怀。岂知欢聚后留下的寂寞与悲凉比 往日更深几层! 前一句叙事,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写景抒情铺一高台, 尤其一个“竟”字,含万端感触。清代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起笔得势, 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李玉溪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诗人站在小园里所见之景:花影迷离,模糊了 曲折的小径,连着远处西边凄凉的落晖。此联表面写景,实则兼叙事与抒 情。客人远去,诗人伫立远望,驻足时间之长,目送距离之远,对朋友留恋 之深,对自己身世伤感之重,尽在这两句之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把伤感与失落之情延伸到远处。

颈联直抒胸臆:我柔肠寸断,不忍心扫去这满地落红,这可是我望眼 欲穿盼来的呀,他们还是匆匆离我而去!此联既是写落花,也写客人离 去;诗人既伤落花也悲己,语意丰富,意境哀怨凄楚,令人潸然泪下。此两 句最具柔情,给人以柔弱怜悯之意。

尾联:我惜春爱花,一片痴情,但春花却随着春天毫不留恋归去,只留 下我泪沾衣裳湿。尾联也是直接抒情,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与失落。我满怀爱花惜花之情,得来的却是沾湿了满袖的眼泪。其凄凉 无奈之情如清代曲复《唐诗成法》卷五所言:“结句如腊月二十三夜听唱 ‘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全诗看似咏落花,怀友人,实则诗人咏物伤己,以花喻己,表漂泊无依 且无奈之情。皆因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于是悲苦失望之际,借花 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落花》一诗手法巧妙,即事抒怀,触景伤情,以花 喻人,且想象丰富,全诗笼罩着伤春惜花悼花之愁绪,情思如痴,委婉动 人,尽显李商隐缠绵哀怨诗风。

推荐第5篇:灵魂深处全诗

下雨对我算是好事

河堤上散步的人终于走了

我的世界清静极了

/

此时,我与独处狂欢

八月的天是我的,地是我的

清晨是我的,明亮的河水

和鲜艳的旷野是我的

八月的提心吊胆和牵肠挂肚也是我的

八月的飞翔与坠落,呈现与隐匿

奔放与含蓄,兴奋与沮丧,谦卑与孤傲

希望与绝望,都是我的

/

又是雨帮了我的忙,拯救了我的担心和害怕

拯救了我的危险与冲突

我的平静是安全的

至少,在我困顿的外表

你看不到一点伤口和裂痕

/

当孤独的天性完全展示出来时

我可以无所顾忌地穿梭在真实与虚空之间

仔细地,安安静静地端详那个多重的自我

和外在狂欢,与远近纵横

无需交流,无需承诺

仿佛我就是它们朝思暮想的不动声色

我就是它们梦寐以求的悄无声息

/

如果光阴再给我一点徘徊的时间

我愿意把远方看个够

也许是我被与生俱来的恐惧和自卑折磨的太久了

它成了我的命运

如果你的同情和安抚能满足我的软弱和破碎

满足我的逃避和自责

我会一直支撑下去

直到我强大,直到我不在渴望惩罚的困扰

面朝抗争,即使消融,也无怨无悔

/

远方,你是消逝的继承者

是灵魂深处的说明书

是没有故乡的独白

是洪荒的延伸,是原始的覆盖

是苍茫里的忧郁

是镶嵌在视觉里的湮灭

但清醒的人,不会一直看着你

20XX年8月21日写于呼兰河畔

推荐第6篇:绵绵的雨

绵绵的雨

九年级7班

孟德龙

又是一个雨天,窗外仍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细细的,密密的,欢快的落下,层层叠叠地斜织在一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孰不知,细雨,她洗净了世界的尘埃,滋润了每一片良田,也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我喜欢连绵的小雨,喜欢用心去聆听她落在水中的声音,喜欢去看她制造彩虹,喜欢去嗅她冲刷后的泥土的芳香。

雨,是美丽的天使,在干旱的地方,人们是多么的盼望着雨啊!“天街小雨润如酥”,她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带来丰收的消息。

雨也是一个快乐的精灵,看,在花丛中,由高处落下的雨落在花瓣上,随着花瓣滚进花蕊中,一下子不见了踪影。在叶片上,雨丝又成了清洁工,她给干渴的树木润了一层油,将叶子冲刷得更是娇气,一片比一片绿,绿得发亮。

在田野里,喝足了雨水的庄稼,挺直了腰杆,争先恐后,精神抖擞地成长。 在池塘中,雨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绽开一圈圈的波纹,小青蛙美滋滋地蹲在荷叶上,欣赏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画面。

在大街上,雨落在各式各样的伞上,串成一串串晶莹的珠子,把伞装饰的更加美丽。但雨珠似乎不愿意多待一会,又急忙滚落到地上,汇成小溪流走了,汇成一个明亮的小水塘,像明晃晃的镜子一样。

呵!这透明的小精灵,是多么地活泼啊!她给人们带来美丽,带来丰收,带来快乐!

指导教师:徐福玲

推荐第7篇:此爱绵绵

此爱绵绵

——社会实践活动个人事迹材料

早在油田十中建校之初,我校就与大港油田二号院福利厂鉴定的协议书,由十中共青团组织负责该厂侯树军、徐刚两位残疾人的生活服务。从那时起,十中共青团组织与两位残疾人之间就构架出一座爱的桥梁。而他,就是这座爱的桥梁下一块普普通通的基石。

他,叫赵益民,现任油田十中团委书记,同时兼任两个班的语文、数学及班主任工作,工作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在这用爱心,构架的活动中,他却努力为之付出自己的心血。

我们开展的助残服务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尽我力所能及去帮助那些在生活上有困难的残疾人,便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思想上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习惯于接受别人的爱护,但让他们去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他们是否能想到,是否能做得好,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教育他们,我们首先在制度上给予了明确,把助残服务活动作为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把这一共青团活动上升为一种学校行为。我们在活动中,对活动的时间、着装、内容及形式都进行统一的安排,每缝双休日,我和桑华老师(2000年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就分别带领两支小分队统一着校服,佩戴团徽,打上标志旗,步行分赴侯树军、徐刚两位残疾人家中进行服务。起始,我们的服务内容仅限于打扫环境卫生,陪残疾人聊聊天、谈谈心,到后来,我们逐步扩展了服务内容。如:帮助辅导一下孩子的功课,因为孩子是他们最大的希望,我们的这项服务内容才是让他满意的......。关于活动的开展,赵益民是这样向我们介绍的。

自建校至今,历时五年,学生都要经历中考毕业,那这一活动如何保持他的连续呢?针对这个问题,赵益民是这样介绍的:“我们的助残服务活动是我校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德育观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德育处、共青团少年队紧密携手,为保持这一活动的连续性,我们做了细致的安排,即我们主要组织带领七八年级的共青团员以小队的形式,分期分批地去进行服务。同时,在活动中,我们在每次活动时,都要带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参加我们的活动,这一方面为了教育更多的学生,同时也是考虑七八年级的学生将来上了九年级面临中考,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可以由新的团员去接上这个班,而不会出现一批队员走了,新的队员们不知做什么的现象。这样就保证了我们这项活动的连续性的实效性。说到教育更多的学生,我们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在我们学校开展大型活动的时候,我们还积极邀请两位残疾人同志参加,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全体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通过他们把我们服务小分队的活动情况向全体学生进行介绍,从而教育更多的学生去帮助关心别人,这也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这在我们同时开展的西苑小区环境保护、清扫白色垃圾等活动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教育活动有了良好的收效......。” 而今,油田十中的青少年志愿者助残服务小分队活动已先后获得大港区优秀助残服务队和天津市社会实践示范队。作为油田十中共青团活动的带领者,依旧用全身心去维护这座用爱心构架的桥。因此,我们坚信“此爱绵绵无绝期”。

油田十中团委2001年9月5日

推荐第8篇:王安石《梅花》全诗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古诗吧,这句诗其实是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中最经典的一句,此诗句被千古传诵。如果你想知道全诗的内容,那就继续往下读:

原诗: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全诗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全诗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阅读:

王安石经典诗文

《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北陂杏花》

宋代: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推荐第9篇:《鹤联句》全诗

上霄降灵气,锺此千年禽。

幽闲靖节性,孤高伯夷心。

颉频紫霄垠,飘颻沧浪浔。

岳湛有仙姿,钧韶无俗音。

毛滋月华淡,顶粹霞光深。

目流泉客泪,翅垂羽人襟。

腾汉雪千丈,点溪霜半寻。

纤喙砺青铁,修胫雕碧琳。

岩栖干溪树,泽饮卑朱泠。

鸾皇自埙箎,燕雀徒商参。

独翅耸琼枝,群舞倾瑶林。

病余霞云段,梦回松吹吟。

静嫌鹦鹉言,高笑鸳鸯淫。

金清冷澄澈,玉格寒萧森。

洁白不我恃,腥膻非所任。

稻粱不得已,虮虱胡为侵。

天池忆鹏游,云罗伤凤沈。

风流超缟素,雅淡绝规箴。

相亲长道情,偶见销烦襟。

西汉惜冯唐,华皓欲投簪。

南朝仰卫玠,清羸疑不禁。

端如方直臣,处群良足钦。

介如廉退士,惊秋犹在阴。

几诮鹰隼鸷,羁韝俄见临。

还嗤凫鷖贪,弋缴终就禽。

乘轩乃一芥,空笼仍偶金。

片云伴遥影,冥冥越烟岑。

长飚送逸响,亭亭出霜砧。

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

愿下八佾庭,鼓舞薰风琴。

推荐第10篇:更上一层楼的全诗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更上一层楼”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第11篇:关于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诗意: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第12篇:《江雪》全诗

【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孤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顶着风雪独自在寒 冷的江上垂钓。

【鉴赏】 千山里的鸟儿都飞光了,万径上的人踪都消失了,举目四望,看不到 一个行人; 只有那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孤独地坐在一条小船上,寂寞地垂钓着一江的风雪。原诗是柳宗元最为后人传诵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渔翁寒江独钓,孤高清远,悠然显出一种苍凉、脱俗的意境。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孤身一人 在冰雪天或其他时候垂钓的情形。 [例]有时,我也充当柳宗元笔下那“孤 舟蓑笠翁”去“独钓寒江雪”,有时,我也 像张志和那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细雨不须归”。(吕金华《漓江醉钓》)

二、用以比喻遗世独立或孤立无朋。[例]隐逸这条路为古代士大夫知识分 子在政治黑暗、世道污浊的时候保持人 格独立提供了可能。他们常常像“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自勉。(陶东风、徐 莉萍《死亡·情爱·隐逸·思乡》)

【全诗】

《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二句极写大雪中环境的静寂,群山中栖鸟不飞,所有路上行人绝迹。②蓑(suo):蓑衣,棕制的雨具。笠(li):笠帽。

【全诗赏析】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以入声字入韵的古体绝句。它和另一首《渔翁》向来为读者所喜爱。在《江雪》中诗人以新颖深邃的构思、通俗平易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意境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并通过对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背景广阔辽远,画面安谧冷寂。一切山岭上的鸟儿都飞到别处去了,所有的道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天地之间完全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这两句没有提到“雪”,却极为出色地描画出了雪景。“千山”、“万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在目力所及的广大范围之内,没有人迹,没有鸟鸣,寂寥空旷,十分幽静。诗人只用了十个字,就烘托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由远及近写来,从远处的山野写到了近处的江上。就在这个飞鸟绝迹,渺无人迹的大雪天,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一叶孤舟上,手持钓竿,正潜心静气地在江上垂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一落入江面,便融进了水中,老翁对于飘雪、寒风全然不顾,他的心志该是多么集中专一。四句诗便是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描写得既有层次又有中心。无怪乎历来不少画家爱以“寒江独钓”为题来作画了。

《江雪》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的作品,它同《渔翁》诗一样,都有所寄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况。政治斗争失败后,柳宗元感到十分孤独,但是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在他所描绘的这幅寒江独钓的图画里,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表面上看似恬淡平静,其实,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柳宗元的诗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或描绘山水景物,诗中常常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蕴含着深长的寄兴。诗人在表达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时,既从“至难至险”处思考,又能做到通俗平易,深入浅出。苏轼说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这种评论是很中肯的。

这首诗的韵脚“绝”、“灭”、“雪”三字都是入声,音调短促,朗读时构成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

第13篇:《西施咏》全诗

【诗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出处】唐·王维《西施咏》。

【译注】早晨西施还是越溪上的浣沙女,晚上就 成了吴王夫差宫中的妃子了。“朝”、“暮”二字,言西施地位转变的突 然,就好象是在一天中的早晚那么短暂。诗句暗喻只要有才干,有朝一 日定会大展宏图。

注: 越溪,若耶溪,西施浣沙的地方。

【全诗】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第14篇:《鹤联句》全诗

上霄降灵气,锺此千年禽。

幽闲靖节性,孤高伯夷心。

颉频紫霄垠,飘颻沧浪浔。

岳湛有仙姿,钧韶无俗音。

毛滋月华淡,顶粹霞光深。

目流泉客泪,翅垂羽人襟。

腾汉雪千丈,点溪霜半寻。

纤喙砺青铁,修胫雕碧琳。

岩栖干溪树,泽饮卑朱泠。

鸾皇自埙箎,燕雀徒商参。

独翅耸琼枝,群舞倾瑶林。

病余霞云段,梦回松吹吟。

静嫌鹦鹉言,高笑鸳鸯淫。

金清冷澄澈,玉格寒萧森。

洁白不我恃,腥膻非所任。

稻粱不得已,虮虱胡为侵。

天池忆鹏游,云罗伤凤沈。

风流超缟素,雅淡绝规箴。

相亲长道情,偶见销烦襟。

西汉惜冯唐,华皓欲投簪。

南朝仰卫玠,清羸疑不禁。

端如方直臣,处群良足钦。

介如廉退士,惊秋犹在阴。

几诮鹰隼鸷,羁韝俄见临。

还嗤凫鷖贪,弋缴终就禽。

乘轩乃一芥,空笼仍偶金。

片云伴遥影,冥冥越烟岑。

长飚送逸响,亭亭出霜砧。

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

愿下八佾庭,鼓舞薰风琴。

第15篇:全诗分四节

全诗分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 响宏大,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 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一幅幅图画,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第二节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诗人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 又一层地“卷”走,有的“挂罥长林梢”,有的“飘转沉塘坳”,已无法收回。 而能够收回的,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极深刻,也极 沉痛。“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归来”,补写初闻风声,诗人即拄杖出门, 直至大风破屋,茅草丢失,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屋内。“自叹息”的“自”字尤 沉痛。如此不幸,却无人同情和帮助,只有“自”叹“自”嗟。世风之浇薄,意在言外。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宛然在目,而又今中含昔、小中见 大。成都的八月并不冷,然而“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又旧又破,就感到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词约义丰,概括了长期以来的贫 困生活。而这贫困,又与国家的丧乱有关。“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 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 “长夜沾湿”,布衾似铁的现实,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第四节以表现理想和希望的“安得”二字领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 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欢 颜”、“安如山”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 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温何由彻”的痛苦 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激情和希望,咏歌之不足, 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 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

(7)大庇 ( ) (8)突兀 ( )。

(1)厦( ) ( )(4)丧( ) ( )

2、解释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 (2)下者飘转沉塘坳 ( )

(3)公然抱茅入竹去 ( ) (4)忍能对面为盗贼 ( )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 (6)长夜沾湿何由彻 ( )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3、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梢( ) (2)燥( ) (3)娇( ) 4)彻( )

稍( ) 躁( )

骄( ) 砌( )

4、指出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不同意思。(3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4)为有源头活水来 ( )

(5)向为身死而不受( )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

5、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5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3)长夜沾湿何由彻(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5)眼前突兀见此屋( ) 乃入见 ( )

二、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三、判断正误

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6、(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五、重点问题探究。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六、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

七、翻译句子。(3分)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九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2、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2分)

3、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

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3)

5、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分)

(1)

基础储备卷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下来

3、略(参见课文)

4、A(应是古体诗)

5、(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6、(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7、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当时人称“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从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B 综合提升卷

1、(1)xià,厦门;shà,大厦(2)cháng,长城;zhǎng,生长(3)chù,处长;chǔ,处理(4)sāng,丧事;sàng,丧气

2、(1)大声吼叫(2)沉到池塘水边(3)公开地,毫无顾及的(4)当面(5)乌云密布的样子(6)如何捱到天亮(7)广泛地遮蔽(8)突然

3、(1)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拐杖连连叹息。(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3)怎么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屋子呢?这样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高高兴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

4、(1)对偶(2)夸张(3)比喻(4)对比(5)借代(6)互文

5、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6、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9、(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一)》(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二)》(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等。

10、(1)jǐ(2)jì(3)qiào(4)ān

11、(1)这里比喻苦难(2)借指国家(3)理解错误(4)绿叶映衬着红花

12、C

13、杜牧在这里只不过是借着翻历史旧案来表现自己的才干与愤郁而已,意思和阮籍登广武望刘邦项羽的古战场时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一样。

14、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

15、(1)这可能是杨慎一时“逞才”,借批判名家而炫耀才学,一时“失口”。(2)夸张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杨慎与杜牧在夸张的分寸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见解。(3)杨慎可能真的看到过“十里莺啼绿映红”这一版本,想到“十里蛙声出深山”的成句,有此“失口”不足为奇等等。(只要能说出两种,言之有理即可)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1)shāo,树梢;shāo,稍微(2)zào,干燥;zào,焦躁(3)jiāo,骄气;jiāo,骄傲(4)chè,彻底;qì,堆砌

2、(1)被(2)当(3)雕刻(4)因为(5)为了(6)在

3、(1)形容词,深;方位名词,高度,“高者”是“高处的”意思(2)时间副词,将近,渐渐;动词,对着(3)如何;什么。都是疑问代词(4)疑问代词,怎么能;形容词,安全,安稳(5)通“现”,出现,显现;进见。都是动词

4、(1)八月正值深秋之际,狂风怒吼,把我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跑了。(2)自从战乱就很少睡过安稳觉,现在又打湿了床铺,这长长的夜晚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3)什么时候眼前突然出现这样的屋子,即使惟独我的屋子破了,冻死我也值得!

5、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寒衣针线密”化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语言简洁明快,又点明了诗题。

7、理解“以泪研磨”“挥泪作墨”皆可。

8、答案不统一。可以从“清瘦”“苦辛”“问寒暖”等词语入手,把诗歌不能表达的细节表现出来。

9、《岁暮到家》用白描的手法极力描摹了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场景、神态,还用细腻的笔触写儿子从母亲的一系列举动上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牵挂,因此在外游荡却“不敢叹风尘”;《归信吟》却只用极简练的笔墨道尽了游子的思念之苦。

10、(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11、(1)怎么样(2)尽力做善事(3)摆出威风(4)堵塞河流(5)可以成就大事(6)谦辞,没有才能

12、C、D(名词用作动词)

13、(1)我不能挽救他们。(克,能够。)(2)难道不能立即制止吗?(遽,立即)

14、子产:主张疏导;然明:主张堵塞。

15、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借河水的“堵塞”和“导流”来分别比喻“不让百姓议政”和“听取百姓议论”。

16、(1)让百姓畅所欲言,认真听取普通百姓的看法。一方面可以作为制订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同时还能有利于对政府官员的监督。(2)对百姓的言论,应该进行引导;对百姓的评论也要进行辨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毫无条件的接受,更不能拒之门外。

17、开放性题,回答合理和不合理均可以。但要注意观点明确。如,合理:从上文可以看出,子产是一位能够听取百姓议论的国君。他善于分析,长于议论,处理国政时不简单地采取以威服人的“打压”政策,是能够“仁爱下人”的君主;不合理:孔子曾经自己也说过,对人要“听其言而察其行”。只听子产的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就认为他是“仁君”,是太过片面了。因为世上的骗子,无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如现在的贪官,在台上发言时,大多是“正义凛然”,“感人至深”,而到了台下,往往大肆受贿索贿,贪得无厌。

第16篇:江汉全诗鉴赏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第一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第二联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第三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第17篇:山中全诗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鉴赏】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第18篇:六指弦全诗

【此】凡花,望断涯,陌上掩烟沙。凡尘迷茫立悬崖,闲愁为谁洒?

【处】境差,指乱画,词赋羞涂鸦。一生梦写浪漫话,为谁倾浮华?

【相】恋他,幽窗下,缘定三生涯。岂料孤苦泪双挂,为谁守空榻?

【思】烟霞,伴月牙,笔绘墨中花。指穿温柔到白发,写尽谁梦话?

【共】白发,守天涯,谁知是梦话。三生情缘轻放下,留下谁优雅?

【情】如画,念飞花,墨秀那芳华。拼写一地琉璃瓦,为谁数蒹葭?

【话】流沙,听禅卦,也只是刹那。寻幽风月赋诗画,为谁留牵挂?

【凭】浮夸,描天下,难书一念差。琉璃情梦弦上挂,何处是归家?

【谁】知他,鬓霜发,尽成墨中花。柔情点开鸳鸯帕,铺展谁风雅?

【问】梨花,寄情话,奠葬清烟霞。琵琶弦上奏天涯,与谁解心麻?

【天】路滑,流浮华,谁许金玉钗。不料青灯漫佛塔,情断谁袈裟?

【涯】上花,望天下,独自展风雅。不然烟火清无瑕,谁不羡慕它?

【此】凡花,倦天涯,卑微写繁华。风霜逐魂指流沙,与谁品浮夸?

【处】境差,多苦辣,墨染青丝发。难料半世缘厮杀,暗葬谁优雅?

【相】恋他,梦天涯,弦断念追杀。夜夜燃烛织情话,为谁指流沙?

【思】烟霞,弄琵琶,桃香换华发。一字难尽雪月花,与谁舞风雅?

【共】白发,似梦话,墨舞情丢撒。红笺新词描天下,执守谁风华?

【情】如画,走飞花,相思弦上挂。静心洗尘问天涯,月为谁流沙?

【话】流沙,醉芳华,倾情写梦话。执笔静守菩提下,为谁走飞花?

【凭】浮夸,点朱砂,墨染青丝发。饮尽凄苦披袈裟,谁知风尘假?

【谁】知他,迷风雅,仗剑走天下。徒留尸骨掩世华,谁怜泪双颊?

【问】梨花,染霜发,多少爱恨压?情落红尘思横跨,与谁笑烟沙?

【天】路滑,浸霜华,雁断秋梦下。缘薄情浓绕墨洒,谁问这孤雅?

【涯】上花,无牵挂,饮尽流年沙。云愁不尽约烟霞,凭谁论情话?

墨似烟,荡情感,诉尽风流恋。难得一爱锁梦间,为谁抒锦绵?

流水缘,沉浮间,回眸失执念。忆思反复随风卷,留白待谁添?

候佳音,曲幽深,惊醒梦中人。管弦弄丝伴心尘,锦瑟撕谁魂?

寂寥韵,断桥吟,锁泪愁眉空。悲语凉薄寄浮身,谁怜鬓霜痕?

江月坠,梦魂追,偷渡离人泪。回忆满载流年碎,谁是一生最?

弦音醉,酒中味,何时与君对?瑶琴弹落流苏垂,陌上待谁归?

清风起,奏琴词,晓月探梦痴。笔点诗韵流相思,深情与谁寄?

忆念执,寻君迹,清影葬墨池。古卷飞出千年奇,迷醉谁心志?

相思愁,逐水流,风尘墨穿透。诗心荡韵梳杨柳,为谁写情柔?

烟云走,梦轻叩,妙曲掩世忧。与谁相守黄昏后?盼得红颜瘦!

问如果,叹奈何,为谁守执着?紫陌红尘赴旧约,谁等花开谢?

冷箫瑟,染斑驳,揉碎相思诀。几笔墨画葬梦柯,结局谁续写?

红尘恋,寄琴曼,清音千回转。晓梦相思又缠绵,谁把弦听断?

笔墨溅,诉凤愿,柔情指尖漫。烛影摇醉当年颜,素心与谁牵?

燕回春,剪心痕,幽梦何处寻?网上风流几分真?与谁诉情深?

望红尘,觅鸿云,花飞为谁停?几许素墨掩心音,泪绝谁难枕?

缘似水,缠绵醉,痴情能几回?心绪尽染相思泪,惆怅诉与谁?

几多悲,素墨陪,谁解愁滋味?梦飞月边思成灾,揉乱谁娇眉?

凭栏倚,思寂寂,寻句寄新词。揽尽风月诉情痴,玉落洒谁凄?

柳依依,润心笔,神思暗香觅。愁绪入卷化成诗,泪染谁墨池?

银月流,笛韵幽,回忆上心头。漫卷诗书思悠悠,语梦谁静候?

倚香楼,赋诗稠,风月一笑收。轻捻笔墨诉哀愁,与谁论春秋?

琉璃月,杯中酌,端起半世寞。多少悲欢酿成歌,可知发如雪?

花红落,痴念叠,明月谁共我?难描情字味几多?与谁叙因果?

花开时,柳荡丝,燕剪小荷池。草木醉墨含情思,香径谁铺字?

浮梦奇,惹心痴,素月流迷离。春风伴我共心依,与谁再赋诗?

踏芳菲,采翠微,梦随柳絮飞。满目春晖醉心扉,诗韵伴谁归?

风光美,化蝶追,佳人双双对。墨尽香息待谁陪?谁怜这伤悲?

柳郁葱,似仙境,闲居亭阁中。烟锁幽思步黄昏,与谁伴诗心?

寻雅韵,荡真情,一梦付瑶琴。残词揉肠和泪吟,何处觅知音?

清辉透,伴更漏,相思泪难休。落红飞尽枉凝眸,陈词谁来扣?

倚红楼,空守候,往事回忆凑。笔墨怎诉离别后?又添几多愁?

云裁月,花影落,听风唱寂寞。纤指揉弦时光破,刺痛谁心魄?

长恨别,枯梦澈,难忘旧时约。遣词润句细斟酌,续写谁思诀?

烛影翩,拂红笺,指尖续姻缘。旧卷残篇梦千般,空余谁人叹?

忆流年,初相见,绘入桃花扇。诗意篆墨情无限,徒留谁牵念?

泼墨忆,诗韵起,唐宋笔下痴。几许缱绻有谁知?误惹谁情思?

燕莺啼,锁愁思,情缘入梦迟。细语听风忘新词,谁来扣玉指?

彩笺飞,屏前会,闲赋谁吟对?满载深情笔下挥,有梦同谁醉?

夜风吹,送春归,蘸韵舞芳菲。墨尽鬓白香为谁?风雨有谁陪?

柳色新,绿草茵,春音动心魂。偷来暗香美韵吟,画出谁心痕?

花芳馨,絮掩尘,妙句连情文。借度春风问佳人,清词秀谁梦?

万绪幽,梳丝柳,诗语含赋羞。染醉词章抛闲愁,谁在空洒忧?

相思柔,一梦囚,香韵为谁留?揽入桃花注杯酒,与谁对银钩?

思君切,谁勘破?千秋醉成阕。墨煮诗香共谁酌?拾欢与谁乐?

花逐月,梦相约,老春曲相合。浓墨重彩守执着,为谁写思诀?

登楼畔,临风叹,闲愁绕眉间。尘缘梦断留清念,与谁度流年?

潇湘恋,落指尖,笔研画苍烟。优雅着墨绘青莲,花语为谁缠?

月影动,弄风情,雅韵流醉浓。点墨飞花我独钟,谁懂意千重?

望苍穹,隔飞鸿,清萧曲飘零。此时相思与谁同?弦月勾谁梦?

谁解忧?寄苦酒,情断恨难休。烟雨红尘何所求?谁怜孤魂忧?

寂寞愁,笔尖流,墨点相思柔。残红都有悲歌奏,痴语为谁丢?

凭栏倚,曲心怡,引蝶戏花衣,千书不尽别情依,谁将梦寄伊?

东风移,解寒意,醉笑痴人忆。思念如织泪眸溢,恋飞谁墨矣?

燕儿归,伴翠微,蝶梦绕花醉。红尘沧桑我共谁?为谁墨狂飞?

浅回味,思成灾,寂寞锁愁眉。心弦常邀月相随,捎去谁无悔?

度春宵,人不老,只到鬓发少。可知流年似水飘,能有几日娇?

风月扰,情未了,真爱落谁槽。常叹花无百日好,焉用秋风扫?

满庭芳,赠华章,抒怀有韵扬。谁怜寂影相思长,隔梦听谁伤?

淡墨凉,怎揉肠,诗魂恋玉妆。笔下偷情几千场,酒醉谁温床?

风疏桐,细语浓,思枕边月梦。两袖馨香醉墨纯,与谁伴红尘?

忆旧情,似落红,念碎词阕清。相思无寄弄诗文,谁知乐无穷?

思绪幽,绕兰舟,寻韵赋春秋。墨花有意解千愁,常与谁梦游?

芳菲走,曲意留,听弦流水皱。独品相思人渐瘦,同谁舞香袖?

花间倚,醉相怡,香漫紫裙衣。暗待丹华慰情依,渡口谁念伊?

月影移,谁解意?雕窗何人忆?春魂过处芳菲溢,诗落谁休矣?

春梦回,相思醉,忘了愁滋味。燕剪柳梢惹翠微,花语有谁陪?

笔墨飞,诉情怀,香笺迷离汇。心绪不再染伤悲,词为谁牵随?

绿柳稍,舞妖娆,风流赛玉娇。青山染翠卖弄骚,让谁妙词敲?

暗香飘,诱文豪,墨舞花梦好。指画丹心乐淘淘,谁不醉逍遥?

路漫长,寂寞扬,真情付墨香。烛案摇红梦迷茫,词赋谁欣赏?

燕穿堂,戏春阳,翠微惹醉肠。随风捉韵入诗章,与谁快乐享?

醉玉妆,青丝葬,梦过心留伤。悠悠我诉相思长,墨为谁流芳?

春韵扬,飘暗香,花语几度忙?夜夜挑灯寄情肠,只为谁品尝?

花事醒,胭脂冷,奈何惹花容?水调弹皱一江情,空度谁入梦?

月弄影,烛摇红,研墨祭春深。浮花浪蕊任君擒,风流共谁品?

柳梦发,信笔鸦,逸情揽奇葩。遥望春色上枝丫,丹青待谁画?

雨吻颊,润心花,东风进万家。林间翠鸟闹叽喳,惹醉谁琵琶?

墨笔舞,抒歌赋,柳梦暗香渡。风云淹没沧桑路,意趣谁来补?

乐善福,难知足,风月破沉浮。燕剪相思回眸处,谁在独品孤?

烟云流,一笑收,梦随芳心走。难知此情能长久,谁将回忆留?

月上楼,醉心头,诗荡落花幽。情歌唱尽眉间愁,墨少谁含羞?

繁花落,念如歌,旧梦恋素墨。几度风华入清阕,只为谁记得?

谁共我,度斑驳,回忆漫雕琢。鸳鸯小字穿尘过,谁把相思惹?

饮风霜,逐梦扬,痴情无尽长。朝吟暮醉伴孤肠,寂寞与谁量?

烛摇窗,春韵藏,幽思卷墨香。邀风揽月入诗行,品尽谁沧桑?

鹧鸪声,醉花荫,寻梦踏沙行。三叠阳关付瑶琴,玉楼谁疏影?

十里亭,荒草径,寂寞敲心门。枯露盈秋几人听?尘舟荡谁情?

情如画,念似沙,共谁度浮华。深山翠林修篱笆,与谁伴朝涯?

执念下,断华发,青灯掩袈裟。西窗摇影燃灯花,为谁赋情话?

墨花语,醉酒壶,描笺意狂疏。半世逍遥踏文途,共谁伴草庐?

柳梦浮,春风渡,阅尽花无数。枕书听曲排律赋,能有几人读?

绿上柳,把梦扣,秀出红酥手。一片春色画影收,弦月谁来守?

笛韵幽,醉香楼,繁华逐水流。几度潇洒度春秋,与谁相对酒?

绕紫陌,意空折,唯剩冰清魄。岁月无痕叹婆娑,凭谁思漠漠?

点素墨,诉离合,往事不堪破。三生情缘纸笺落,谁解痴心惑?

十一

春入怀,巧心栽,踏径拾翠来。香蕊随风戏青苔,雅韵谁来猜?

上楼台,看花开,紫燕衔春徊。眼底芳菲次第排,把谁梦里埋?

弦月凉,寂寞长,幽思落笔伤。冷玉闲香荡梦窗,与谁诉衷肠?

阅华章,品宋唐,清韵飘墨香。纸笺流花鬓染霜,谁记昔日妆?

蘸丹霞,舞风华,拙笔荡墨花,引来东风唤绿芽,多情待谁夸?

雾似纱,飘天涯,柳枝梦奇葩。请莫辜负此闲暇,佳词谁涂鸦?

断肠词,为君痴,饮露叙相思。盼来春梦发新枝,捡得几行诗?

丹青笔,织迷离,香魂绘别离。展才万卷盼谁知?千情谁会意?

月如钩,窥小楼,玉笔点思柔。红笺捡拾一杯秋,雅韵为谁留?

俗世游,几风流?花落又添愁。清词半阕酒味稠,此生何所求?

落红翩,冷香漫,梦随霜花散。指尖流年思弄弦,为谁守执念?

忆愁烦,夜难眠,泪染寂寞颜。纸上春秋空释然,谁怜笔墨寒?

十二

卷春来,荡墨开,拾翠入玉台。余勇可贾妙功裁,谁还惹尘埃?

烟飞黛,恋诗才,香蕊解愁怀。芳草飞韵润粉腮,谁把东梦揣?

春风荡,花语忙,捉韵度时光。一笔勾勒风月场,不再为谁伤?

满纸芳,笔下扬,寂寞访墨香。满卷情思细品尝,谁道我痴狂?

燕回家,探柳芽,却是披绿纱。频见庭院蝶恋花,谁又诗意发?

载芳华,醉流霞,逍遥任琵琶。饮尽东风飘天涯,香词入谁家?

花柳烟,香浸岸,流转芳踪潜。又见桃魂拨心弦,为谁许尘缘?

羽梦翩,不堪剪,冷暖纤指捻。望断三生无情天,还为谁眷恋?

忆往昔,轻叹息,寒月飘孤寂。缱绻幽思收笔底,诉尽谁的痴?

风尘事,舞墨池,空余一纸诗。红笺小字寄传奇,此情有谁知?

度晚秋,香盈袖,素手绘清幽。墨染风尘几时休?谁怜朱颜瘦?

忆豆蔻,念依旧,拈花写离愁。千韵敲梦醉诗留,归期有谁候?

十三

一阕歌,几卷墨?等到花开落。旧梦不堪春秋默,心事与谁说?

叹情多,惆怅客,因缘都错过。丝弦弹尽红尘寞,谁怜这凄绝?

念成灰,几人悲?谁伴烛影碎?君子一诺知为谁?回忆为谁醉?

相思味,细笔绘,歌尽桃花泪。梦回枕畔情字堆,为谁不言悔?

念如风,相思重,落花倾情深。只为认得几回春,为谁画年轮?

残月吟,有谁听?孤影掩心痕。浓墨泼洒纸上真,痴梦有谁问?

孤弦留,谁伴奏?谁愿听更漏?烛影西窗泣泪流,细说谁忧愁?

笑回眸,倚枝头,可是情依旧?几度相思笔墨凑,谁把风月守?

风弹弦,枕月眠,偷看谁寻欢?借得梅香描彩笺,落得谁轻叹?

此生念,丹青染,宿命定尘缘。寂寞飘零红尘畔,幽思为谁乱?

清词扬,寄锦章,翰墨伴梦狂。情捻玉篆醉群芳,风雅共谁唱?

忆过往,泪成行,寂寞总敲窗。孤影尺素寄思量,为谁守夜长?

十四

情之锁,秋风破,谁懂寒霜恶?不知花飞为谁落?残墨滴谁诺?

守执着,度斑驳,悲欢奈几何?一曲知音谁相合?谁怜这情薄?

几轮回,叹魂悲,弦断风听泪。经年只得酒中味,与谁斟一杯?

踏花归,说无悔,回忆丹青绘。流苏缄默水墨推,与谁两相对?

小窗东,烟月明,春风度诗情。几分蜜意暖心中,与谁伴红尘?

常弄文,韵无穷,柳梦追翠茵。邀朋相聚醉兰亭,弦音共谁听?

春雨后,清心绣,嫣红一径幽。淡雅芬芳风韵透,与谁仙境游?

墨笔悠,抒景秀,谁把相思诱。寂寞深锁两眉皱,谁在空怀旧?

尘缘断,有谁怜?倚栏临风叹。觅得花香落指尖,能解谁的愿?

捻孤弦,吟流年,墨色绘青莲。伏笔优雅抒情念,为谁醉寒烟?

吻酒香,雅韵扬,忆思漫疏狂。谁听寂寞暗敲窗,赋尽谁忧伤?

寒夜长,味深藏,入墨三更香。柔情紧随诗律翔,与谁同品尝?

十五

落叶幽,遮望眸,柔肠逐水流。痴情墨染心上愁,诗心为谁留?

风拂柳,疏影瘦,雨滴细听秋,袖染风尘香满楼,谁把情字勾?

情多磨,蘸月色,不知为谁写?流年葬送梦几柯?何须问因果?

念如歌,笔墨锁,忆思谁人解?繁华尽如云烟过,谁懂这传说?

云蝶翩,芳菲伴,点墨缀香案。月魂又见痴痴念,谁懂轻轻叹?

花语缠,吟几遍?铺宣赋情恋。琴音频诉柔柔怨,与谁悄悄绵?

红颜泪,属为谁?不尽花影碎。古今尘梦缘如水,谁又为谁醉?

斟满杯,谁作陪?痴语念君归。谁在渡口迎清辉?尝尽相思味!

一笔真,与谁倾?歌尽桃情梦。谁愿指尖听葱茏?烟花为谁浓?

弄弦筝,思清明,催醒扇底风。相思从容画丹青,谁怜岁月匆?

痴眸光,染清霜,浓墨追过往。指拈丁香凝诗行,共谁诉沧桑?

恋深藏,梦未央,饮尽一杯殇。笙歌醉月诉彷徨,妆卸谁吻香?

十六

寒云幽,冷星愁,只影倚银钩,淡墨残笔诉情由,与谁度深秋?

意寂寥,思暗扣,帘内谁人候?弦音伴酒梦无休,黄昏与谁守?

月影缺,思成蝶,烛泪染寂寞。冷暖忧愁笺上约,几人能勘破?

丝弦拨,奏烟火,清风乱几多?伏案细数红尘劫,岸上谁共我?

银烛淡,锁清寒,月弯愁不展。指滑千遍幽思怨,为谁情不倦?

弦曲捻,琴语缠,一袭香婉转。柳河怎知春光远?流芳天涯暖!

雪花飞,醉香梅,点点化成泪。红尘有梦胭脂绘,青丝为谁悴?

月如水,叹影悲,西窗与谁对?谁把相思刻成碑?为谁夜不寐?

小秦筝,音盘恒,悲欢奏心痛。幽魂染墨执笔封,只待谁相逢?

忆温情,剩残梦,爱恨轻唤醒。流年浮生谁与共?心事有谁懂?

暗夜长,吻毫香,小篆诉柔肠。满纸思情染月光,相思谁独尝?

流水忙,落花殇,谁又续笛腔?墨拥繁华添袖香,念为谁痴狂?

十七

乱叶飘,愁绪绕,翠山何处找?枫燃霜草见青鸟,为谁留芳俏?

烟云渺,相思老,絮柳清风招。影弄月台荡花摇,春心谁能晓?

捻冰弦,调玉腕,独对月钩弯。鬓霜冷却瘦朱颜,谁盼春风暖?

风穿帘,卷沙幔,谁听落花残?好梦难成芳华散,与谁寄思远?

笛声扬,惹惆怅,执笔叙阕章。梅影欺霜几疏狂?谁怜飘零妆?

西风凉,月如霜,残梦入庭窗,心事酿成一地光,漫过谁心上?

风萧索,叶斑驳,谁在守执着,阕阕清词念成河,谁不叹情多?

相思彻,谁解我?泪眼任蹉跎。杯酒伴弦穿尘过,花开为谁落?

玉笛声,待谁听?幽思寄繁星。离歌唱尽凡人梦,此情谁人懂?

步轻盈,入丛林,与谁看风景?浮华尘世与谁品?是否还飘零?

红尘路,与谁度?品尽相思苦。守到青梅冰心赋,为谁写孤独?

长亭暮,诗心住,风流论今古。常在暗夜听丝竹,梦入谁窗户?

十八

朱梅俏,染春早,烟客梦迢迢。闲庭犹听鹧鸪叫,不知与谁晓?

碧山渺,筝曲枭,牵惹谁人恼?柳风催泪念沙草,为谁探路遥?

春山暖,柳影翩,箫音揉浪漫。芳馨坠枝篱上攀,蝶梦为谁乱?

银燕穿,春水潋,淡墨似云烟。兰舟摇皱一江澜,碧画谁犹见?

影横窗,叹夜凉,谁倚半月光?半阕清词寄离殇,谁写婉约肠?

眸远望,几思量?尺素描情长。一场浮梦独自尝,盼谁伴身旁?

步阡陌,惊魂魄,看尽繁华落。三千青丝化素墨,思念与谁说?

诉离歌,谁与和?清韵度烟火。一笔流光奈几何?与谁续因果?

弦音重,酒色浓,魂梦落空城。寻觅往事情独钟,一笔为谁倾?

卷帘拢,相思纵,墨染夜色深。回忆辗转丹青恭,为谁燃尽灯?

情过处,思如故,韵入谁眉目?浓墨深浅夜夜舞,为谁守残烛?

笔轻触,做秀赋,只描一面初。闲愁卷卷向谁诉,谁知这离苦?

十九

诗韵翔,丹心扬,元旦谱佳章。雅句清词寄情肠,为谁解心伤?

冬夜长,春梦香,月影总敲窗。执笔抒怀意痴狂,谁怜鬓染霜?

醉琴音,笔叙情,墨香绕梦萦。夜夜孤影伴寒灯,谁把相思倾?

残枝横,西风冷,流年待春行。借与月华盼相逢,诉尽谁心声?

游墨海,醉文采,常把笑口开。淡墨蕴香掩尘埃,诗意乐谁怀?

聚英才,铸平台,风光妙笔裁。幽月寄情味重来,谁把词韵待?

墨舞花,织情话,相思染白发。三生情缘难放下,风骚为谁洒?

一指沙,掩韶华,红笺描烟霞。以梦策马度天涯,与谁数蒹葭?

诗韵幽,醉情柔,雅赋网屏留。挥毫泼墨乐意收,与谁竟风流?

笔作舟,墨海游,潇洒度春秋。一卷红尘相思囚,谁把痴语稠?

度尘缘,苦乐缠,笔画梦三千。沧桑世事难看穿,青丝为谁断?

读书函,育诗篇,墨流薄情贱。忆思万卷魂梦圆,真假谁来判?

二十

凭栏望,漫思狂,瘦月洒寒霜。寂寞穿透岁尾凉,来年与谁双?

烛影长,伴墨伤,枕泪忆潇湘。尘缘若梦愁断肠,为谁守玉妆?

冬夜静,易抒情,诗醉相思引。悠闲织梦墨笺倾,风月伴谁行?

梅开韵,伴新春,绕指暗香生。淡墨牵魂守青灯,与谁诉心声?

读文摘,释俗怀,丹心洗尘埃。梦笔随缘写风采,与谁伴花开?

聚雅斋,醉诗台,墨韵清风载。指尖人生不留白,玉颜为谁来?

指流沙,梦天涯,拂月漫潇洒。执笔舞开墨中花,与谁笑烟霞?

守浮华,霜染发,情入骨留疤。倾尽柔情写梦话,只为谁念挂?

笛韵幽,醉歌楼,繁华似水流。笔墨难描烟客愁,回忆几时休?

驾墨舟,荡春秋,痴语诉情柔。网络千里诗词游,此生何所求?

风掀帘,窃诗函,香墨醉缠绵。花语不尽一生恋,梵音谁来念?

网屏牵,结善缘,雅同志趣连。舞文弄墨悟心禅,比谁更悠闲?

第19篇:《小池》全诗鉴赏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注参考:

1、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

2、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

3、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显示全部

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显示全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显示全部

鉴赏二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显示全部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第20篇:《饮酒》全诗赏析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绵绵思远道全诗.doc》
绵绵思远道全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