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王学御

2022-04-1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赵囊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的启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赵囊主学御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战国时赵国君王。②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此处指王良。

【翻译】

赵襄主向善于骑马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事都教给你了呀,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啊!大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调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启示】

赵襄王同王子期赛车,在三次的比赛中,都没有超过王子期。赵襄王的逞强好胜,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当然值得赞誉。问题在于青之能够胜于蓝,需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悉心向学,并且下一番工夫,勤学苦练,才能做到。赵襄王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车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学习之大敌。水到才能渠成,水还到不了,便要求渠成,要求发挥作用,是绝难办成的。

推荐第2篇:赵襄主学御文言文道理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赵襄主学御文言文道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道理:

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襄主学御翻译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阅读答案: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推荐第3篇:赵集中学工作总结

赵集中学工作总结

二00八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在六月繁忙中结束。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是:抓好课堂教学,搞好新改,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本学期学校工作宗旨是:育人为首要,质量为生命,满意为第一。学校工作在县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大胆创新,创新中与时俱进,创新中科学发展。全校师生团结拼搏,齐心协力,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很抓了学校思想政治和安全教育工作。

1、开学前认真贯彻传达了县教育局开学工作会议纪要,开学前一天教师到校,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学习了县教育局2009年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建立每月教师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校荣我荣的精神风貌,坚定了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理念。本学期末的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能积极主动,受到当地政府好评。

2、加强了学校党建工作,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适时召开党员生活会,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党员各项素质。鼓励青年骨干教

师向党组织靠拢,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充实党组织的战斗力。本学年度郑艳君转为正式党员,杨品刚、孔令军两人发展为预备党员,徐磊作为发展对象,张曙光向党支部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3、很抓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养成教育。学校成立德育领导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任副组长,工会、团队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另外学校成立了年级负责联系人,总务主任负责七年级,教导主任负责八年级,校长负责九年级。利用校会、年级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以及青春期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对学生团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另外还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力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经过教育学生文明守纪有了可喜变化。但学习风气还有待加强。

4、每周“国旗下讲话”锻炼了学生演讲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国爱校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品质。今年的“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曹铮同学代表县初中生到市参加了演讲赛。升旗时教师为人师表的队列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但后期表现较差。

二、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校本培训得到进一步落实。

1、质变需要有量变的积累,平常教学中的常规工作很重要。从学期末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来看,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认真批阅作业,测试讲评。也有少数教师备课、写教案、批阅作业,测试讲评没有务实,检查蒙混过关,少数教师初三后阶段复习没有认真负责。今后教导处要务实抓好这一重要工作。

2、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本学期要求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初

一、二任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纲要,领会新课改精神,转变一些教学理念,注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传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学期末教导处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为课堂纪律10分,师生关系10分,双边互动10分,关心学生10分,教学水平10分,遵时守信10分,共60分。获得良好效果。调查问卷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

3、学校教研活动出现了新气象。大多数教师上了公开课和完成了20节听课任务(行政、组长30节),年青教师能用课件上课。听课后教研组能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本学期五位教师报名参加了县优质科评比。

4、学科竞赛还有待加强,教学中要树立拔尖意识。

三、完善了教师考核细则,加大了教育教学奖励的力度。2004学年度教师考核细则和2004学年度教育教学奖励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今年的考核即重过程又重结果,重奖有成绩有贡献的教师。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正朝着生机勃勃的一面发展,学风、教风、校风有了一定好转。但学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东西:(1)少数教师组织纪律性差,上、下班不能按学校要求做到,上课有迟到现象,课堂缺人,中午聚餐喝酒,阅卷玩牌迟到,工作任性,口无遮掩。(2)少数教师课堂纪律差,没有爱心帮助问题学生,时而有体罚学生现象。(3)班主任工作有待务实创新,班级管理考核工作有待改进。(4)学校卫生、公物管理、收费等后勤工作有待改进。

推荐第4篇:《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教学方法

自读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卒然(cù) 沛然(pèi) 嗜杀(shì) 枯槁(gǎo) 恶乎定(wù)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 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

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

(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 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阅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对比、反问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2.这篇文章中的这种观点与哪一篇相同,具体说明。

提示:同于《庄暴见孟子》,都是阐释“与民同乐”思想。

十一.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推荐第5篇:晋襄王近长期发展计划

山西晋襄王(集团)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近、长期发展规划

山西晋襄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秉承2500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先进的品牌理念和全新的市场营销体系,迅速崛起于三晋古韩大地。公司所辖绿色生产基地有2万亩小米杂粮、2500架蔬菜大棚、苹果醋饮料加工厂、养鸡场、小米加工厂、脱水蔬菜生产线、蔬菜冷库、产品组装车间等规模化设施,是当地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之一。公司的近、长期发展规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立足于现有产品稳固公司基础,保持稳定收入保证日常开支。

晋襄王公司现有产品包括:大礼包、小礼包、端午节礼包、中秋节礼包、官草黄小米、绿色有机蔬菜、四味醋等产品。随着产品体系基本健全和完善,公司将尽快组建健康高效的营销团队,在整体的广告策划和定位指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全国市场。使晋襄王产品成为人们熟识、喜爱、追捧和分享的好产品;成为企业单位节日员工福利发放的必备货;成为成功人士礼尚往来的首选物。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同时,公司将同步完成全国发达地区、发达省市营销网络的建设,从广告宣传、舆论造势到终端铺货、渠道畅通、物流保障和售后跟踪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对产品的运作流程进行控制和跟踪,使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拥有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这一块作为公司的大后方和根据地,是公司深度发展和规模扩张的基础,在实现财务正常、独立、盈利的情况下,不但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盈利,同时还将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雄厚的资金基础。各方面条件一旦具备,公司立即整合资源策划上市,快速进入最有竞争力、最有发展前途和最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行列。

二看准农业发展趋势,运用三安模式开发健康无公害农产品带动农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三安无公害技术在染色馒头、豆腐粉条、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转基因水稻等饮食安全问题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受到行业的重视和欢迎。晋襄王公司将这一先进技术及时地引进到自己的绿色种植基地,坚决摒弃化肥农药的使用,沉下心事,从源头开始,优选种子、有机肥、管理技术等改变生产方法,利用三安模式生产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先行先试,主动承担转型发展的风险,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的出路。

晋襄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立足当地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和超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已与北京三安科技集团和中国道德教育委员会鉴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和潜在市场开发建设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等有关主题初步形成共识,一致同意将三安无公害技术充分运用到晋襄王农业基地的生产实践中,直接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指导公司小米和蔬菜基地的种植管理。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政策最为关注的重点话题和积极大力扶持的关键领域,也是广大有良知的、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和有强烈忧国忧民之心的企业家生命体验中挥之不去的痛,也是全社会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单位倾注心力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三农”问题又与广大发达地区和发达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亿农民是弱势群体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一点已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企业家重点关注和思考。以至 1

有胆略超人的行业先锋人物已经在这一领域大胆投入,先行先试。在切实解决农民增收和农副产品销路问题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精神,思想上行动上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目标一致、创造性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的发展目标,走出一条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来。

三看准襄垣发展趋势,建设一个旅游购物点,通过网络营销有效促进产业市场化。

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资源在未来某一天会枯竭是不容置疑的,每一个持有永续经营理念的企业家无不在为企业的明天思考,因此,转型发展成为襄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县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六化战略”以及“三个十大攻坚工程”,作为襄垣经济建设的主流和引导。晋襄王公司瞅准这一发展契机,大胆规划,积极投资上项,由“旅游特色化”这条主线,结合仙堂山、宝峰湖等景区的大规模开发投资,势在形成二日游或三日游的旅游规模。在旅游产业链的下游建设旅游购物网点,引进全省的精品土特产。购物网点以前店后场的形式,现场展示生产流程,演示农耕产业文化,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同时建设500人同时就餐规模的餐饮场所,将因旅游而生发的大部分消费最大限度留住,将旅游各个环节的消费意识发挥到极致,真正将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有机结合,互促互补,双试双赢。

同时,公司还要大力实施网络营销。10年以后市场的消费主体将是70后、80后和90后这一代人,而这群人的购物习惯将发生重大转变,网上购物将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大趋势。我要把100亩三安无公害谷物、200亩蔬菜基地以及农家乐小院通过网络营销出去,向网络开放,广大网友可以象征性地付费购买地块冠名权和远程管理监督权,网友对号入座,随时关注“Q地”动态,以至产生亲身到自己冠名种植土地来观光旅游和实地考察的想法。在拉动旅游消费的同时有效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相关产品的全国性推广。

四开发农家乐利用改造农民现有房屋因地制宜搞农家小院吸引更多游客。

农家乐小院的开发也是与旅游产业和房地产行业能实现优势互补,角色互换实现增值、增效的好项目。利用王村镇北姚村部分现有民居,通过置换搬迁、特色化改造翻修,打造成水、电、暖气、通讯等功能完善,乡土气息浓郁的,现代人向往已久的回归大自然的居住时尚。让厌倦了城市忙碌、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里人有了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充满田园气息的乡间别墅彻底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机会;让久已向往城市现代文明以及城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发达便利的交通的乡村人也有了实现梦想的契机;房地产可以巧妙地从目前的低迷局面中走出来,还可带动襄垣的旅游发展。

五建设一架智能化温室大棚种出农业特色。

另外,以长子方兴公司的智能化温室大棚为原型,在公司的旅游购物点附近建设一座10000㎡规模的智能化育苗大棚,集旅游观光于一体,既能完成2000亩蔬菜大棚的种苗供应,又能作为旅游项目的有效补充。作为特色农业的项目之一。

六建立晋襄王大联盟,把山西的农产品卖出精彩实现我省农民全面增收

农副产品必须走出去,跳出本土,去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才能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因为农副产品的种植往往都是相当大数量的农民集体劳动的结果,这个群体当然需要的是销售,不是购买。农副产品在当地难卖也不难理解,因为本地人吃点本地的土特产还不是太难做到的。如何走出这个必须走出去又难以走出去的怪圈,晋襄王有个大胆创新的产品营销计划。优选山西范围的,乃至华北地区范围的各种土特产品,形成

企业联盟、产品盛会,达到100家品牌的规模。联盟之内实现以货换货,异地销售,所有农副产品资源共享,互相充实,有效壮大规模、丰富内容。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崭新的联盟式营销格局。各家可以充分利用其在当地良好的人脉资源,以不同的形式搭配打包产品,形成丰富多彩的套餐,建立产品体验店,抓住全国性的每年三次发放节日福利的商机,运用价格优势快速占领职工福利市场。实现产品营销的突破和创新。

如果在北京开设一家有规模的农副产品超市,房租需100万,装修100万,要满足北京市场约需开设3家同样的超市,共需资金600万。任意哪个品牌开设这样规模的超市,无疑会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而且货品还不会很丰富。如果100家品牌联合起来开设3家这样的超市的话,每家只需投资固定资产6万元,再加上4万元的货物铺底,运用很小一部分资金即可打造3个品种齐全、极具竞争力的农副产品超市。巨大的投资风险在联盟的巧妙组合下将渐渐由大化小,得到有效的化解。

这样做的好处有几个,第一有效解决了资金流动的问题,100家联盟互换交易,以货易货,而且百家配货,丰富多彩;第二解决了产品进超市难的问题,据粗略测算,农副产品进超市的费用约占产品价格的40%,只有产品利润达到41%的时候,供货商才能有1%的利润可得,试问谁家的农副产品利润能达到如此规模。另外,商品如果销售不好还有可能被下架,从此丧失上架机会;第三当联盟建成以后,行业规模将形成合力,大大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益于行业的升级换代。

七尽早达到上市融资实现晋襄王腾飞的梦想

晋襄王公司的财务目标是在5年内要达到上市的要求,以上市公司的标准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公司各个部门的经营和运作,凭先进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科学的运作机制、精简的工作机构和快捷的业务效率,实现市场反应灵敏、产品调整和响应市场快速的企业目标。从产品创新到生产成本控制、营销创新、渠道扁平化管理、财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集中优势兵力占领一地或一个领域的市场,轻车熟路向更广大的市场空间低成本快速扩张。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中激流勇进,勇闯争先,站在行业先行者的位置上,以急先锋的姿态,一步步稳扎稳打。从弱到强,由小到大,最终实现晋襄王腾飞的梦想。

公司将自身的发展和山西农业的发展紧紧联系捆绑在一起,以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致富,切实增收为己任,殚精竭虑,群策群力,誓将晋襄王品牌打造成三晋的一颗产业化明珠,立足三晋,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推荐第6篇:庄襄王赢子楚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君主,嬴姓,名楚。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楚。秦孝文王之子。本名异人。曾经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在灭六国、称皇帝尊号后,追封其为太上皇。 人物简介

秦庄襄王嬴姓,本名异人,为安国君与夏姬所生,后被来自楚国的华阳夫人认作己子,故更名楚(《战国策·秦策五》: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华阳夫人)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史记》作子楚)前250年至前247年在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之父。 个人生平

秦庄襄王为秦孝文王之子,秦王政(秦始皇帝)之父。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三年,病死。葬芷阳。

异人曾在年轻时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都城邯郸,因为秦国屡次攻赵,他的处境很困难。这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知道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于是,设法结识了他,成为密友。吕不韦用重金买通了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宠爱的华阳夫人,使她劝说安国君立子异人为嫡嗣。为了博得出生于楚国的华阳夫人的欢心,子异人在吕不韦的授意下,改名为楚。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突然暴薨,子楚继位。

子楚继位后,尊嫡母华阳夫人为太后,尊亲生母亲夏姬为夏太后;拜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执掌朝政大权。当时,周王朝境内的小封国西周公国已经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军所灭,周显王病死,西周公被迁于但狐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小封国东周公国还存在。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秦庄襄王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

公元前247年五月,秦庄襄王驾崩,谥号为庄襄王。 秦王政灭六国称皇帝尊号后,追封为太上皇。 奇货可居

由于他的母亲并非安国君(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世子,即后来的秦孝文王)所宠爱的妃子,加上安国君有儿子二十多人,故被送去赵国为人质,称为“质子”。 当时秦赵两国不时交战,故他在赵国为质子之时,受到的待遇很差。当时在赵国的商人吕不韦富甲天下,遇见异人的时候,以为“奇货可居”。吕不韦认为,只要为异人在秦国争取到安国君继承人的地位,他日异人为王,即可使吕不韦的获利不计其数。吕不韦照顾异人,加以栽培,把自己宠爱的歌姬赵姬献给异人,得异人钟爱。吕不韦并为异人到秦国争取安国君所宠爱而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欢心,成功令安国君以异人为世子,安国君即位为孝文王一年而驾崩,异人继位为秦王。

庄襄王在位三年,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立赵姬生的儿子赵政为太子。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驾崩,享年三十五岁,他突如其来的早逝,有人认为是因为他撞破了吕不韦与赵姬的奸情而被吕不韦所杀。

推荐第7篇:《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教学方法

自读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卒然(cù) 沛然(pèi) 嗜杀(shì) 枯槁(gǎo) 恶乎定(wù)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 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砺则利 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 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阅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对比、反问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2.这篇文章中的这种观点与哪一篇相同,具体说明。 提示:同于《庄暴见孟子》,都是阐释“与民同乐”思想。 十一.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孟子见梁襄王》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同步达纲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访之于勋 访:询问 B.而诣勋求谢 诣:到„„去 C.勋被三创 被:覆盖 D.乃以兵捍众曰 捍:抵挡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

B.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C.羌精骑夹攻之急

D.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B. 鹄从其言

余嘉其能行古道

C. 众相视而惊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D. 幸于皇太子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正和敢于审查仗势横行的武威太守的罪行,盖勋虽然与苏正和有私仇,但能公正地劝告梁鹄,使梁鹄不杀苏正和。

B.北地羌胡侵拢陇右,盖勋受命带兵抗击,后因救助被包围的夏育,被强敌打败,困境中仍坚持作战,危难时宁死不屈。

C.盖勋任汉阳太守,采取有效的方法救济饥民,带头拿出自家粮食,救活了千余人。任京兆尹时,能审查恃势贪赃的杨党,并拒绝贵戚求情,因而遭到报复。

D.小黄门高望受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皇帝宠臣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做孝廉,盖勋不怕得罪这三个有权势的人,敢冒生命危险而绝不这样做。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卒,通“猝”,突然。2.由,通“犹”,犹如,好像。 3.说,通“悦”,喜悦,高兴。

二、4.C 5.B 6.A 7.C

《孟子》简介

郭预衡

阅读《孟子》,首先要了解孟子其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孟子》一书虽然并非全由孟子所作,却也能够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和风格。

孟子的生平事迹,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在这篇包括十几个人的列传中,司马迁独对孟子如此赞叹,可见他对孟子的重视,不同一般。

据这篇列传,孟子的生平事迹大致是:孟子,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为子思(孔子孙孔)的弟子(一说是再传弟子)。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不管孟子是受业于子思,还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都算是孔子学说的嫡传,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朱熹《中庸章句序》称孟子受学于子思,而子思受学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孟子》一书称述曾子之处也较多,说孟子之学源于曾子,也未尝不可。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推论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结论。《告子下》就说:“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当时的诸侯自然都可以成为“圣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 孟子“言必称尧舜”者,是以尧舜时代的仁政为标准的。但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孟子未必清楚,他只是虚构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而且说得相当具体。例如《梁惠王上》讲到“发政施仁”的时候,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所谓仁政的一个理想轮廓。

这一套理想虽多属虚构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时的现实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面对这样的现实社会,孟子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

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这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这样的思想是从孔子那里承袭下来的。不过,到了孟子,更为强烈。《尽心下》甚至有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认为民贵君轻,社稷也可变置。这是新的观念,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新的变革,这比《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史墨所谓“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又进一步。说“民为贵”,“君为轻”,这是前人所不曾说,后人也不敢说的。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

《孟子》很有自己的特点。

1善于论辩。前面说过,《孟子》并非全由孟子自著,而善于论辩,则全书皆然。当时公都子曾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见《滕文公下》)“不得已”而“好辩”,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告子上》之辩人性,《滕文公上》之驳许行,都可为例。其驳许行有云:“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像这样的一问一答,形式上仍是对话体,和《论语》的某些篇章有些相似;但这样的对话,又和《论语》有所不同。《论语》的对话,多是侃侃而谈,这里则是针锋相对的论辩。这是《孟子》文风的一个新的特点。

2极有气势。这也和时代有关。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孟子虽非一般的游士,而周游列国,也不免要游说的。他在《尽心下》里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里,孟子谈到“大丈夫”的人品时,还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样的修养,也就无所畏惧。在《公孙丑上》里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他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由此看来,《孟子》文章之有气势,同个人修养颇有关系。能够无所畏惧,才敢放言无忌。形成文章,才沛然而不可御。当时的游士之辞,虽然都能放言无惮,而《孟子》之文,则又自有个人修养的特点。

3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但《孟子》之“深于取象”,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离娄下》之讲“齐人有一妻一妾”,即是显例。这样的故事,也许得之民间,也许出于虚构,而孟子用来说明事理,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这样的文章,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个性特点。

推荐第8篇:赵学群“第一书记”典型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市河道局选派安驾庄镇南辛庄村“第一书记” 赵学群赵学群,肥城市河道管理局防汛办公室主任,自选派到安驾庄镇南辛庄村任“第一书记”以来,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走访入户了解情况,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牢记组织嘱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俯下身子,挑起担子,心贴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摸透村清、立足实际,解决现实困难

南辛庄村共有85户,305人,常住人口200余人,党员24人,耕地面积772亩,林地200余亩。村内没有企业,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经济相对比较薄弱。

赵学群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动,吃农家饭,话农家常,一步步拉近与群众的感情,从小事着手,时刻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从大处着眼,尽快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摸透村情,了解到村民目前最希望解决两件事:一是村西300亩地常年无法灌溉;二是村北河(安孙灌区)两侧土埂坑洼地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他带领村两委成员组织群众维修灌溉水渠500多米,投资10万余元购买2000米6寸给水管、出水管准备改造村西地下给水管道,各物资、器械、设备已准备齐全,因庄稼正在长势之中,

破土挖沟将带来损失,该项目计划于7月初实施。村里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回单位立即向局支部汇报,并取得了支持。3月底,河道管理局投资15万元对村北河(安孙灌区)两侧20亩土埂坑洼地进行平整改造,现在工程已全部完工。现实困难的解决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理清路子、攻坚克难,谋求集体发展

赵书记深知,当前的困难是解决了,但是村集体毕竟要

向前发展,不能坐吃山空。当务之急是要促进村集体增收,村里有了钱,才能办实事,群众才能致富,人心才能向齐。针对村集体的现实情况,关键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工作中,他主动与村两委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共同讨论,谋村级发展大计。

他和两委成员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到如何发展壮大集体

经济和项目争取上。一是整合土地资源,搞土地流转。计划流转土地20亩,引进外商经营林果产业,主要发展核桃种植等项目,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二是紧紧抓住“强村固基,一增双促”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已经上报,现已实施完毕,计划明年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业、成立合作社实现集体增收。

真情相待、办好实事,努力改善民生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的就是改善民生,为群众提供优

质高效的服务。到村后,赵书记时刻牢记用行动践行责任,倾真情服务基层这一信条,加强惠民工程建设,着力改善群

众生活环境。结合村情实际,把目标放在了改造水利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等民生实事上。

赵学群书记一心想着群众,想法设法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与两委成员组织人员全面检修村内水渠管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群众用水安全;走访中他了解到村民反映主要街道脏、乱、差现象严重,他与村两委讨论通过,深入开展以村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村民开展家居环境、庭院环境、街道环境等治理活动,以前的生产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的处理,随意摆放的杂物得到了合理的安置,村庄更干净了,村民的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他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大家都对赵书记心存感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一种境界。赵学群作为一名党员、“第一书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时刻践行党的宗旨。在他眼里,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关注百姓,就要从一枝一叶做起,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上入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推荐第9篇:园林树木学调查日记御泉湾

2013.5.13号,上午9:00。组员程世川,从明奇,张昌岳,杨志文,印鹤,汪华峰,王凯,焦欣茹,吴琼,冯立俊,全部到齐,进行对御泉湾小区游园的调查。主要调查了游园的构成要素、布局形态,竖向设计,空间类型,园林小品,植物配置进行专业的调查

推荐第10篇:《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动的比喻说理方式。

2、通假字及其他实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二、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三、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

由同“犹”,就像。

五、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第11篇:襄王不许请隧文言文翻译

《襄王不许请隧》出自《国语·周语中》,收录《古文观止》周文 第三卷。讲述的是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襄王不许。阐明了对古代宗法礼仪制度的尊重。以下是襄王不许请隧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襄王不许请隧

先秦:佚名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①,王劳之以地,辞,请隧②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③,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⑤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⑥?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⑦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⑧,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⑨,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⑩,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译文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襄王不许,说:“从前我先王掌管天下,划出方圆千里之地作为甸服,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以供应百姓兆民的用度,以防备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难。其余的土地就平均分配给公侯伯子男,使人们各有地方安居,以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而不受灾害。先王还有什么私利呢?他宫内女官只有九御,宫外官员只有九卿,足够供奉天地神灵而已,岂敢尽情满足他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坏各种法度?只有死后生前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纹有所区别,以便君临天下、分别尊卑罢了。此外,天子还有什么不同?

现在上天降祸周朝,寡人也只是谨守先王故府的遗规,加以自己无能,不得不麻烦叔父;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礼来报答寡人的私德,那么,叔父也会厌恶寡人,责备寡人了。否则,寡人岂敢有所吝惜?前人说过:‘身上的佩玉改了样,走路的气派不一样。’如果叔父能发扬伟大的美德,改姓换代,开创一统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饰文采以安抚百姓,寡人也许会流放边疆,还有什么话可说?如果叔父仍保持姬姓,位列公侯,以恢复先王规定的职分;那么,天子所用的大礼就不可更改了。叔父还是努力发扬德行吧,您所需要的事物自然会来的。就算我敢因酬私德而改变先王的制度,从而玷辱了天下,又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否则,叔父有的是土地,就是开通墓道举行隧礼,寡人又从何知道呢?”

晋文公于是不敢请隧礼,接受赏赐的土地,回国去了。

注释

①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襄王:周襄王。郏:今河南洛阳西。

②隧:掘墓道安葬。古时天子的葬礼。

③甸服:国都近郊之地。

④不庭:不来进贡。不虞:意料不到的事。

⑤神祇:天神和地神。

⑥百度:各种法令、法度。

⑦天降祸灾:周王朝发生内乱。余一人:古代帝王的谦称。

⑧不佞:谦词,不才。叔父: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称呼。

⑨更姓改物:改朝换代。显庸:显示功能。

⑩流:放逐。辟:受刑罚。

第12篇:《孟子见梁襄王》教学设计

长沙铁路一中谭忆军 [教学目标]

1、解读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孟子爱憎分明的个性及其执着追求的“仁政”理想;

3、理解本文生动贴切的语言及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点拔,学生自读研讨。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没有谁愿意生活在战争年代,为什么?因为战争会让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春秋三百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也正因为如此,历代百姓大多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百姓怎样安居,国家怎样强大,天下怎样安定,一些先哲圣贤就此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孟子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政治主张。

二、初读

1、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卒然(cù)嗜(shì)杀沛(pèi)然 浡(bó)然枯槁(gǎo)恶(wū)乎定 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2、重点字词疏理

①出,语人曰语:告诉 ②卒然问曰卒:通“猝”,突然 ③天下之人牧人牧:国君,统治者 ④孰能与之与:归附,跟随 ⑤民皆到引领而望矣引:伸长 ⑥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 ⑦油然作云油然:兴盛的样子 ⑧沛然作雨沛然:水势很大的样子

三、研讨

这篇文章是语录体,通过人物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思想及语言技巧的。

1、文中最能体现孟子个性的句子是哪些?体现的是什么样的个性? 筛选:不似人君,不见所畏 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归结:情感鲜明,率真耿直

2、文中最能体现孟子思想的句子是哪些?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思想? 筛选:天下定于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归结:保民而王,仁义为本

3、文中最能体现孟子语言特色的句子是哪些?语言特色是什么?

筛选:沛然下雨,苗浡然兴之 水之就下,谁能御之

归结:善用比喻,生动贴切

4、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四、拓展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此段在论述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说说这样论述的好处。

2、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板书]

第13篇:孟子见梁襄王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 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 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 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探究活动走近《孟子》

一、提供材料专题阅读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

二、研讨主题

研讨可侧重于以下几点

1.孟子思想的研究

2.《孟子》论辩艺术的研究

3.《孟子》语言风格的研究

三、交流、评价与总结

可以在高三年级组织一次“走近孟子”为主题的论文(或者学生自作的主页)交流会。

第14篇:《孟子见梁襄王》教案(推荐)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教学方法 自读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统一 b用心一也专一 c一鼓作气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往 b金就砺则利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浡同“勃”,生机盎然。

第15篇:御前清曲

“御前清曲”话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它集唐宋以来中原雅乐之遗韵,吸收各地方腔调之精华,熔闽南民间音乐于一炉。其曲词之优雅,情韵之深沉,唱腔之凄婉,堪称一绝。

南音被誉为“御前清曲”,是在清康熙年间。据《泉南指谱重编》记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六十大寿,“普天同庆”,弦歌毕集。大学士安溪李文贞以南乐沉静幽雅,驰书征得晋江、南安、惠安、安溪五人进京,合奏于御苑。声调谐和,康熙帝大悦,授其官职,他们不受。康熙帝乃赐以“御前清曲、五少芳贤”;并赐彩伞、宫灯,让他们荣归故里。习音练艺,能得天子赏识,岂非易事?康熙授官职,岂非机会难得?然而南音人却置眼前到手的似锦前程不奔,荣华富贵不享,佳肴美馔不食,琼楼玉宇不居;乞归故里,甘居茅棚草舍,愿食番薯配豆豉,过平平淡淡、坦坦然然的生活。这与名利场上追权逐利之徒、攀龙附凤之辈,实有天壤之别。他们的品格像南音曲调一样高雅,清纯如山中清泉叮咚流淌。难怪康熙皇帝授以“御前清曲、五少芳贤”的美誉。

笔者常想,南音流传的曲牌以百计,流传的曲子以千计,然而始终未见有词曲作者之名,这固然是南音多为民间创作,辗转流传,然亦与南音人淡泊名利有关。他们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自己却隐姓埋名,默无声息。在闽南,每逢婚丧喜庆常见演唱南音,然而南音人多不收受酬金,在室内演奏,小桌上仅摆几碟蜜饯而已,那是一种惯例罢了。

而今的南音,在闽南家喻户晓,在台港澳地区以及华人华侨所在的东南亚各国广为流传,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古典艺术珍品,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国人视之为中华民族音乐之根,华夏正声,盛誉远远超越清朝康熙年代。在新的世纪,南音人正发扬南音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加以创新,在品格上加以光大。可以相信,南音这朵中华民族的瑰丽奇葩,将越开越鲜艳,越来越芳馨。 (曾清泉)

第16篇:紫御住宅区

1、项目名称:紫御住宅区

2、项目性质:住宅小区

3、设计单位:北京忆江山景观设计公司

4、项目位置:河北邢台

一、项目挑战:

A 整体建筑风格已定,景观需配合建筑形成统一风格,并能够提升小区价值。

B 地处学院集中区,景观如何体现浓厚人文气息,增加景观内涵。

C 如何在当地众多居住区项目中能够独树一帜,富有特色

二、设计师思路阐释:

项目地处北方,建筑风格厚重沉稳。在研究了项目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地域文化等众多因素后我们确定了要从北方园林风格中出发,去寻找解决方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式园林亦是如此。在接到案子之时,脑子即有一思考,中式园林虽好但如何才能从这本“古书”中提其精华用于景观,带给人们一个舒适的环境,并能够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模式。我们在想,我们不仅仅要提其形,更要化其魂;不应只停留在表面,更是展现一种底蕴;不是提供一个环境,更应是塑造一种生活。

三、设计主题:

(总体文化景观布局)

总体以诗经中的“风雅颂”为三大部分作整区的布局,提炼国学的精髓元素,传承汉唐遗韵,赋以中式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造园手法,主基调以咖色,木色,青灰色为主,点缀黑色、深红色、红铜、金等,呈现出富有汉唐风韵气质端庄的新中式大宅景观。

四、详细景观设计

1、中心主景观区——“国风”

2、中轴区域

3、两边区域

“清音·雅轩”

此景点以“清音·雅轩”为主题,分为动静两个分区,北侧主要以水声这一自然界的声音来表现清音旋律,并配以亲水轩台、雅堂洞窗来点名主题。 描绘出了“非必有丝竹,山水有清音”的意境。南侧主要以老年休闲区和儿童活动区为主,并设计了开敞的草坪可供人们嘻嘻游乐。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未央·颂庭”

未央乃无穷无尽之意,此景点以“未央·颂庭”为主题,展现了景观的无限意境,文人的书卷气质。以印章、岩峰、卷竹、曲墨表现了三个不同的景观空间,空间之间相互叠错,以障景、漏景、借景的手法演绎了景观的多层次、似无而有、可观却不可触。

(节点景观图)

4、宅间景观区

宅间景观区设计以“国风九园”为主,九园:关雎园 归翼园 行露园 青衿园 白露园 谷风园 悠栖园 归驰园 夙兮园

(节点景观图)

5、次入口

次入口采用了中国古代院落三进三出的布局结构。并形成层层的框景。中心景观是云水玉璧,寓意了平安圆满。地铺采用了汉瓦上的夔龙图案增强意味。两侧采用了砖瓦的镂空景墙。轴线端景是一组流水景墙,形成视觉终点,同样也是次入口轴线的延伸。

第17篇:晏子之御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②御:车夫

③间:缝隙

④抑损:谦虚退让

1、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其妻请去”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睨之,久而不去

D、西蜀之去南海

(2)下列与“名显诸侯”中的“名”意思相同的是(

) A、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命之者谁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尔

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使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 B、

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

C、

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 D、

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

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品质,从侧面衬托出晏子所具有的————————————————和————————————————的高尚品质

第18篇:御风万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

黄陂区祁家湾四黄中学

易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分析、比较,能够分辨乐曲中四个音乐创作素材所属的民族及其风格特点。

2、能哼唱作品中汉族、蒙古族两个民族民歌主题,并能听辨出乐曲中四个民歌主题。

3、能够体会和感受乐曲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能哼唱作品中汉族、蒙古族两个民族民歌主题,并能听辨出乐曲中四个民歌主题。

三、教学难点

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香港回归盛况实录视频,配以《御风万里》中的一个片段,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这一大事件在当时产生的轰动,体会人们无比欢愉的心情。

(二)熟悉四首民歌的主题旋律。

1、聆听乐曲《黄河船夫曲》主题

听《黄河船夫曲》,思考: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

学唱歌曲,总结特点。

同一曲调不断反复,朗朗上口,豪迈壮阔。

用代表黄河的黄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黄河船夫曲》旋律请举起左手。

2、聆听乐曲《嘎达梅林》主题

生学唱主题。

用代表草原的绿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嘎达梅林》主题时挥动右手。

3、聆听乐曲《囊玛》主题

生学唱主题。

用代表蓝天的蓝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囊玛》主题时拍手。

4、聆听乐曲《哈萨克族民歌》主题

生学唱主题。

用代表葡萄的紫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哈萨克族民歌》主题时拍腿。

(三)听辨旋律

1、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听辩一个旋律,听到自己组别的旋律请举手示意。

2、将四个主题编号,听到哪个旋律主题,就用手指出示编号示意。

(四)听辨乐器

识别每个民歌主题首次出现时候的主奏乐器。

(五)完整聆听。

体会乐曲后半段所表现出的兴奋而热烈的狂欢之声。

(六)课堂小结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而作,从乐曲中我们感受到这响彻大江南北的欢腾。祖国的富强统一,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师教生从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第19篇:御风万里

序曲《御风万里》

余杭区太炎中学 徐蕾

【教材分析】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为庆贺香港回归而作,B片段中使用复调的手法将汉、蒙、藏、哈萨克民族民歌融为一体。表达了中华各民族儿女企盼祖国统一,56个民族大融合的心愿。

【教学重点】

运用多教学种方式熟悉、体验四个民歌主题。

【教学难点】

熟悉、听辩四个民歌主题。

【教学目标】

1、聆听、熟悉、记忆交响序曲《御风万里》B片段的四个民歌主题。能较为熟练地演唱《黄河船夫曲》,并在欣赏中听辨出四个民歌主题出现的顺序。

2、积极、投入地参与说、唱、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汉族民歌主题贯穿始终。

3、理解体会乐曲传达的:中华各名族儿女企盼祖国统一,56个民族大融合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汉族民歌

1.看(黄河)图片听《御风万里》片段,说出音乐描绘的画面。(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2.看船工划船图片,体会黄河船工在劳动时发出的“吼嘿”。

3.欣赏汉族民歌《黄河船夫曲》第一段,介绍民歌,体会歌曲,并说出反复出现的乐句。

4.用“Bang”演唱重复乐句,体会力度和下滑音。随后带入歌词。

5.老师范唱《黄河船夫曲》第二段,讲解九十九数字含义。学生体会说出歌曲表达船工自豪和对黄河热爱的深层次情感含义。

6.欣赏用双黄管演奏汉族民歌主题,体会旋律特点。

7.介绍交响序曲《御风万里》,聆听乐曲B片段。

二、蒙族民歌

1.听蒙族民歌主题,说出演奏乐器。(出示旋律线)

2.聆听《嘎达梅林》,了解英雄事迹,感知蒙族人民对嘎达梅林的怀念、赞美之情。

3.用怀念赞美之情视唱蒙古民歌主题。

三、藏族民歌

1.老师随藏族主题音乐做献哈达动作,让学生猜出动作所属民族。

2.学生学习献哈达动作,并带入音乐完成。

3.老师示范舞蹈,学生感受藏族的舞曲节奏: 4/4 X X XX X |,带入音乐体会。(出示旋律线)

4.整体聆听并用相应动作表现音乐旋律。

四、哈萨克族民歌

1.听民歌主题,说出演奏乐器。(短笛)

2.老师介绍哈萨克族,表演舞蹈。

3.出示旋律线。

五、强化巩固

1.分民族听辩主题。

2.完整欣赏《御风万里》B片段。听辨出四个民歌主题出现的顺序。

六、小结

中华各名族儿女企盼祖国统一,56个民族大融合的心愿。

第20篇:以人为本御天灾

以人为本御天灾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综述

本报记者 刘 毅

《人民日报》 ( 2008-01-22 第01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这是气象灾害较重的一年——2007年,百年不遇的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7省,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不少地区的雨情、汛情、旱情等打破历史纪录。

这是让人欣慰的一组数据——2007年,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明显减少。严重的台风灾害仅造成76人死亡,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

2002年至2007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天气气候频频“走极端”,但全国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较上一个5年减少了31%。

回眸近几年的防灾减灾,我们发现:灾害重、损失轻,并非偶然。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中七成以上是气象灾害。气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发展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特别强调以人为本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灾害天气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温家宝总理要求,气象工作要把预报服务放在首位。我国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气象事业发展不断提速,社会各界应对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由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得以显著减轻。

预报更有准——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为缩小

准确监测和预报天气发展变化,才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年均增长超过12%,以气象卫星观测系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主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气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为缩小。

我国基本建成了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这些“千里眼”、“顺风耳”使气象灾害监测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有3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是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3个国家之一。汛期,天气预报员每隔15分钟就能获取一张最新的卫星云图。全国已建成13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每6分钟就可以对大气状况进行一次探测。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推演未来天气变化的数值天气预报,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我国气象部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自主研发数值预报模式取得突破,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技术不断提高。中央气象台与各地的天气预报员们,每天都会通过全国天气预报会商视频系统,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会诊”天气状况。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全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和暴雨预报准确率比2006年分别提高了2.1%和1.9%。中央气象台对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报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对25个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分别为:24小时117公里、48小时180公里、72小时248公里,明显好于2002年至2006年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2公里、222公里和338公里)。各级气象台站对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时效延长,沙尘、高温、大雾天气预报水平稳步提升。

超强台风“罗莎”登陆我国,无一人因灾死亡,这与比较准确的气象预报是分不开的。我国气象部门对台风“罗莎”的预报误差比日本、美国气象部门小,在各国的预报中是最优预报。

去年汛期,淮河流域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紧急转移80多万群众,没有一人伤亡。各级气象台加密观测、加密预报,精准的气象预报为淮河防汛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预警更有效——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逐步冲过“最后一公里”瓶颈,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增强

在浙江省台州市各乡镇,一种会“说话”的应急信息发布终端引人注目。去年,台州市各级政府投资500万元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当应急信息发布终端自动接收到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时,就会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把预警信息大声说出来,并通过农村广播网及4000多名农村气象信息员迅速传到各村,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受阻“最后一公里”瓶颈,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无法及时获知,曾是我国防灾减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有时只能提前一两个小时预报出来,以往由于发布渠道有限,天气预报员即使作出准确预报,也常常难以让公众及时得到,预报员们只能扼腕叹息,无可奈何。

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土”“洋”结合,想方设法使预警信息传递更畅通、及时、有效。在浙江省,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乡村及重点单位的气象信息员队伍等保障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减轻了台风等严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在湖南省,手机短信气象服务平台、3000个防汛广播站、高音喇叭、铜锣、口哨等预警手段发挥重要作用,去年全省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为近十几年来最少;在深圳市,气象部门利用手机短信、小区广播,实现了有效、快速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气象灾害综合预警发布系统,由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电话自动答询、警报系统、电子显示屏、海洋气象预警电台等构成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平台日益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每天在全国各类电视频道播出的气象服务节目达3000多套。先后建立1400多个气象服务网站、15000多个乡村信息服务站,在城市设立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73000块。全国手机气象短信订制用户达7100多万,去年有12亿人次接收到气象预警短信。

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指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还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公众了解气象灾害特点及防御措施。各地气象、科协、教育、交通等部门携手,广泛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公交、进列车活动。去年,国务院应急办、教育部等向全国42.5万所中小学赠送防雷科普光盘和挂图。中国科协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制作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片4000多套,编辑出版了气象灾害避险系列科普读物。

气象预警信息和科普知识同时“进村入户”,一方面使气象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到达需要这些信息的群众,一方面使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提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这些预警信息。

应急更有力——制订完善各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在防御强台风时,浙江、海南、福建等地近年来几次组织百万群众转移避险,其规模之大、应对有序,世界瞩目。

台风是对我国威胁极大的气象灾害。近几年,沿海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把“不死人、少伤人”作为防台风工作的主要目标,细化气象应急和人员转移避险预案,加强基层台风防御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使大规模人员转移得以顺利进行,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保护。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各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一部分,我国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这“一案三制”,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

在台风“罗莎”过后,美国媒体报道指出,“分析家和观察家说,中国能把几十万人撤离台风经过的地区,显示中国动员资源和人力对付自然灾害的特别能力。”报道还援引美国红十字会中国代表的话说,中国官员有对付各种灾害的许多方案,并且经常进行模拟演习,检验这些准备工作。中国建立了“有效的救灾机制”,而且“政府对救灾工作毫不松懈”。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在防灾减灾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台风来临前大规模转移群众,地方政府地毯式排查,村里最后一个撤离的往往是村党支部书记。灾害发生后,政府安排专项经费,保证群众的吃、住、就医。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御能力取得巨大进步。但是,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仍然是需要奋力攻坚的难关,防灾减灾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需求的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全球气候变化多端,气象防灾减灾的压力越来越大。防御天灾,不能指望“天帮忙”,只能依靠“人努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仍然任重道远。

《赵襄王学御.doc》
赵襄王学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