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全诗

2022-04-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词欣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朝代: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主要内容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思想层面: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这首词流露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虞美人》就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他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推荐第2篇:春花秋月何时了杂文随笔

我最喜爱初春时发了芽还未开出苞子的枝桠,以及深秋日子里枯黄光秃的枝叉,总觉得这二者中有着对死的凄凉和生的渴望的牵连。

秋天,叶落以后斑驳点点的枝干上透出一种古老的韵味,是“古道西风瘦马”旁边马致远倚着的枯藤;是民谣歌手和着一把破木吉他哼出的沙哑嗓音;是垂暮之年里老人的皱纹和蹒跚的脚步;是思念、是寂寥、是彷徨、是深墙里的二乔。

春天就不同了,春是青春、是欢乐、是团圆、是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时刻。春夜的鸟啼、春雨的细润、春花的烂漫、以及春心的萌动,一切都像春风吹皱了湖面,激起人心里千层的痒。像婴儿呱呱落地,是一个新的生命,是一段新的旅程。像嫩芽吐出的新绿,一抹新的色彩,一片新的绿茵。两者极其的相似,说不定你抬头仰望的那片叶子,就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另一个你。

我有时在想,落叶也不是无情物,它只是被人为地添加了一种悲绪。相反,秋叶在树上挂了一季,美了一季,积蓄了一季的力量,最后以最美的姿态降落,也许降落的一瞬间,是它给自己演奏的生命赞歌。是悲壮的,是欣喜的。等来年,它还会挂在树上,像轮回一样,你说它们会不会有奈何桥,会不会有孟婆汤?

可人生截然相反,人比秋叶可惨的多,没有轮回,没有来生,死了就是死了,不会化作星星,也没有所谓的天堂地狱,甚至曾经在人世间的痕迹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抹得一干二净。幸运的话,你会有一座墓碑纪念你曾经来过。

人们常说: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或者不要怎样怎样。但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我们心里也清楚,来生这种东西是骗骗小孩子。(信教徒就另当别论了。)活着的几十年里我们和树叶一样,由小到大,由出生到死亡,一样经历风吹、雨打、日晒,一样努力汲取养分艰辛的生活,也一样没有选择的权利。

树叶不能决定它是成为橡树的叶、柳树的叶、还是杨树的叶。人类也对于生在东北,生在西南,生在牛棚还是生在宫廷里一样无力回天。这样看来大自然里的某些规律出奇得相似,它背后无形的手掌掌控着一切,北斗星移、江河湖泊,人间至味,魑魅魍魉,可这是谁的手,谁会晓得呢?

回到开头的春和秋的枝桠上来,为什么喜欢呢?我想了半天才理出一点头绪出来。

一是同样的人生历程让我觉得人类不是独生。出生和死亡,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恰好被春秋二季的枝干巧妙展现出来。仿佛看见了我们自己,它的四季诠释了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一生其实也不过是四季。

叶花和果实都生长在枝干上,从另一个方面讲,我觉得它们就是母亲,一年复一年地在自己身上孕育新的生命,供给它们营养,给予它们依托,除了母亲我再想不出别的词语来形容了。母爱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敬仰的吗?

说到这我竟然有些愧疚,我们讴歌自然,歌颂它的付出奉献。有时为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给予的一点恩惠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认定世界充满爱。可我们却往往忽视掉周围,最亲近的人不求回报的付出。对别人无比宽容,对亲人却处处苛刻。这也许是人类的通病吧,就像永远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

春天来了,唱起来吧,跳起来吧,在这个属于生命的季节。

推荐第3篇:【阅读欣赏+训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主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人多赋以美好,作者却殷切地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但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1

2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题库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参考答案:

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 ②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表示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哀愁。

推荐第4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愁”:(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

师: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1: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2: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板书: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

④发问

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总结: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五、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六、名句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这是一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则的话,它就无法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他的读者。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七、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写愁的诗词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的无绪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状(或体积)

八、评价李煜(或我看李煜)

(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

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

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二)勾践与李煜

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勾 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李 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

九、课堂作业:

⑴熟读、背诵。

⑵找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愁”的意象,写一篇作文(课堂上如有时间就先谈谈自己的构思)

十、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用勾践的事例,主要是想教会学生对待生活须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事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像李煜那样,只会借梧桐,借江水来抒发自己的无奈,而要学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夺回天下,永远把生活的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强者。

推荐第5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意思和意蕴_名人故事

诗句出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 李煜《虞美人》

意思翻译: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回忆昔日那些美好的往事, 又能知道多少啊。

意蕴解释:这是亡国之君李煜的苍天怨问,过去的美好只会让他触景生情,被囚之后今昔对比,伤感良多。我们今日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伤感,但有触景生情或者回忆往事的时候借用这两句名句还是颇有效果的。

推荐第6篇:奇葩证明何时了

奇葩证明何时了

12月27日,一份证明“火”了。由南京市雨花台公安分局梅山派出所开具的证明显示:梅山生活区201幢2单元301室即是201幢二单元301室,二者是同一地址,特此证明。派出所在证明上还附了一段话,请相关部门多为老百姓考虑,不要让老百姓跑来跑去耽误时间。这份“奇葩证明”随即在网上引发热议。

继证明“我妈是我妈”后,“2是二”恐怕是位居2017榜首的最奇葩证明之一了。此类奇葩证明出现的背后都会呈现相似的场景:要求出具证明的单位高高在上,办事的老百姓跑断腿,而开具证明的单位则无奈至极,甚至到最后该单位每每都会在证明后附上一句文件已规定不需要开此类证明。可是这样的奇葩证明多久才能真正销声匿迹呢?

夫妻关系证明、同人证明、同址证明等看似“奇葩”的证明,一方面体现出相关部门、单位原始登记存在差错。另一方面,群众在办理相关业务,被一次次要求证明相同才发现存在不同和要求被证明相同。很多部门、企业为了规避责任风险,要求群众提供的材料和要求的完全相同,使得群众为了一纸证明,社区、乡镇、公安局一处处的盖章,苦苦的哀求,而为了解决群众的需求一张张“奇葩”证明就诞生了。“奇葩证明”的背后,除了让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上,不够细化与规范,办事人员在处理事情上业务水平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同时,我们也应深思,在面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是否过于强调建立问责机制,而缺少容错纠错机制,使干部有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从而打压了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如果要消灭让人厌恶“奇葩”证明,就必须明确规范证明细节、培训提升部门工作人员为民办事的服务态度和业务能力、建立群众投诉机制、畅通监督投诉渠道、严肃处理“假严谨,真懒政”的工作人员,相关部门整理出历史遗留错误,主动解决群众问题少让群众多头跑,公安网、社保网、医疗网、电子政务网物联互通数据共享,政务处理系统实名制、责任制,技术保障网站数据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数据跑起来,才能让群众少走冤枉路。同时在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创新中,应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与问责机制相互补充,给办事人员吃“定心丸”,消除他们想干事却担心犯错误被问责的顾虑,充分调动服务积极性。当然在规范的同时,也需平衡好“真严谨”和“太奇葩”的关系,既要处理奇葩证明,也不能失掉工作的严谨,把“二”转化成“为民心”,而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推荐第7篇:推诿扯皮何时了

推诿扯皮何时了?

2017-01-12 18:21:38 来源: 西安日报(西安) 举报

(原标题:推诿扯皮何时了?)

三秦

最近,一则《在西安,去工商局办个事有多难》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西安电视台《每日聚焦》栏目也针对工商系统办事难现象进行了报道,引发各界普遍关注。在五分钟的短片中,职能部门推诿扯皮的态度、办事群众往返周折的窘境、围观网友调侃吐槽的评论,反映出政府部门存在的作风问题和人民群众对此的深恶痛绝。

应该说,反对推诿扯皮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为什么与党的宗旨和公务员职责相悖的事却一再发生,而且是在中央反复强调反对“四风”和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党员干部是否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否重温了党章,是否按要求将功夫下在“做”这个关键上?党员干部没有做好,相关组织及负责人应该怎么办?

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问责和整改程序,并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专门播放新闻短片,让与会者红脸出汗,第一时间回应了社会关切。其实,在为民办事中推诿扯皮的现象并非个案,不仅是西安市有,其他部门和地方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这次的新闻就涉及到了省直相关方面,但至今未看到这些部门作出反应。也许他们认为权力下放了就与己无关,然而上级部门对下级负有指导责任,改革中下放了权力还要帮助做好承接工作,确保为民服务不断档。相关方面都是参与者,而不是“吃瓜群众”。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首先必须摆正位置。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拿的薪金是人民提供的,所有的工作都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时候都要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如果在为民服务上总是上推下卸、扯来扯去,最终推掉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扯断的是群众与党的感情,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损害党和国家的事业。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既要靠党员干部个人的自觉,也要靠党和政府各级组织的管理监督,用制度和纪律约束并与落实“三项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对推诿扯皮等各种不好好为群众办事、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查处,该问责的问责,该撤职的撤职,以实际成效强化正确导向、回应群众期待。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制定追赶超越目标,作风建设既是内容也是保障。当西安市讨论如何做好“店小二”时,相关省级部门乃至全省各级机关,也应汲取教训,认真查一查,切实改进作风,让“推诿扯皮何时了”不再成为群众的长叹。 (原载1月10日《陕西日报》)

推荐第8篇:春花秋月诗歌

《春》

料峭荒芜的冬季里,总是在期盼暖春。

期盼她的千树琼花,草长莺飞。

沾一滴芬芳的春香,溶入斑斓的水彩,描一幅季节的画卷。

此刻,该如何以最温情的唇,亲吻你久违的霓裳?

姹紫嫣红的原野,悠然映出最旖旎的景色。

听,是谁以铿锵的豪迈,吟诵着煽情的诗行。

背景,是一缕柔美的春光。

馨歌,美酒,花香。醉透的季节。

春天的故事,纷至沓来。

藏起怯怯的羞赧,跋山涉水赶赴那场约定。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串滚烫的泪行,终烙成此生最疼的伤痕。

三生三世,我依旧候在那相约的渡口,

你不来,我未敢老去。

思念,落在如来的掌心,与天涯一样垠垠遥遥。

今夜,你会沿着那段春藤应约而至么?

是否记得我们的诺约?

你说,会抱紧我,用你最温暖的怀......

《花》

一缕暖风,轻轻就敲开了季节的闸门。

那场花事,从睡梦中醒来。

打开尘封的记忆,春光,立成一处仙境。

窗外,花影俏俏,花枝亭亭。

梦里嗅过的芬芳,盈盈飘荡。

跌落的花瓣,睡在我的掌心。

一抹朝霞,嫣然笑起,欢快地穿梭于花枝袅袅,

粉嫩了整个世界。

风绕着花蕾,衍箫鸣笛,翩翩而舞。

花香,躲在我的怀中,羞涩地呢喃着你的名字。

于是,想起国色天香。

今夜,我会在最美的梦里,想你。

所有的平仄都在静静恭候。

等待花影簇簇,将斑斓的色彩吻成浪漫的诗篇。

彻夜的思念,在心中缠绵成朵朵颤动的花蕾,

在你腼腆的蕊中,含羞地盛开。

含着泪光,用抒情的笔,

将你的笑颜与初绽的玫瑰绢成一幅倾城的工笔画。

将画卷折叠,那最清晰的落落愁痕,

便成了这个季节最幽深的秘密。

然后,深埋于花丛,任一个个花季,浸染成不老的缱绻。

《秋》

夏天醒了么?还是醉卧在柳荫下,

忘了那殷红的季节已经临近。

春蝉飞了。夏荷谢了。

秋月姗姗来迟。

把秋愁含在嘴里,提着诗笺,在殷红的落英中寻觅。

我在忧忧地等。等那场初逢再一次演绎。

倚弯了栏杆。诗韵里的呢喃,吟瘦了多少轮回。

陌生的行人,熟悉的落寞。

轻抚心爱的琴,唱起: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想起纳兰,是否也曾抚琴长叹?

却仍旧心有不甘,倔强地以任性的执着,

一个人在红尘里,咀嚼一成不变的失落。

数着岁月的辙痕,用轻柔的忧伤,轻诉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吟不完的诗语,抒不尽的情怀。

诉流年,叹沧桑。

原来落英缤纷的秋天,荼蘼的情殇已然成为亘古的定格,

看不破的终究还是烟雨弥漫的红尘。

剪烛寒窗下,轻吟一阙词。

谁在说永远,永远有多远?弹指一瞬即永远。

诗笺落满秋风遗留的尘埃。

谁在那秋月阑珊的时分,把你种在了我的心里。

伊人在何方,那望断归期的清愁,如何就不能浸入沸腾的血液。

躲在秋月下面,把你的名字绣满整个季节。

烟雨红尘,我却舍不下那份执着,终是把思念,赋予殷红的秋。

《月》

一弯钩月,划开了黑色的天幕。

所有的星星都睁开了眼。

星月辉映,夜空瞬时被这道旖旎吻成一首抒情的诗篇。

夜莺栖在树枝上引吭,一段悠扬的交响乐便在夜幕下弥漫开来。

我亦附和。箫音颤颤,将月晖描摹成一张清洌的谱。

温柔的嫦娥,婀娜地舞出销魂蚀骨的节拍。

夜神,在我的怀中依偎。

那束含羞的玫瑰,藏着你的芳名。

瞥见花瓣的娇容,腼腆地笑。

远方的那一湛天蓝,为月神折叠起最后的一抹清愁,

冰面上的寒光,将碎裂的月晕圈成这个季节最优雅的风景。

明媚的夜色。在斑斓的调色板上,宁静忧伤地沉寂。

弥散的诗香,不甘地弹拨着盈盈的深情。

思绪越过季节的肩,忆念着春天妩媚的颜。

荒原蜷缩着,披着无色的披风,黯然地吟唱。

望着空落落的夜,恭候褪色的拂晓。

谁的怀,抱着一匝旧时的诗卷,

把相思,都一一卷入暗夜的深处。屏住呼吸,听月亮孤独的哭。

雪还在这个夜里皑皑飘着。

春已近了。腊月的风,嘶哑成走调的胡琴。

岁月薄情地闪过,谁的殇,拂醒旧时的疼。

诗与思念,向来都是诗者泣血的抒情。

亲,我凭栏苦候的缱绻,能否牵来今夜里,那轮倾城的月?

推荐第9篇:《落花》全诗

【诗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句从空间、时间上描写了落花乱飞的情状:飘拂纷飞的落花连接曲陌,延绵不断,无尽无休地送走了斜晖。 两句诗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 的内心不平静。诗人以落花喻自己,如同与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告别。 诗的画面沉重黯淡,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全诗】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 (846),作者正闲居永乐(今山西永 济)。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 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以落花寓慨 身世,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起笔叙事:酒宴散去,客人终 于离去。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剩下我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里,看落花满 地,随风乱飞。诗人赋闲无事,落寞无 成,心境颓然,恰逢朋友来聚,宽慰心 怀。岂知欢聚后留下的寂寞与悲凉比 往日更深几层! 前一句叙事,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写景抒情铺一高台, 尤其一个“竟”字,含万端感触。清代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起笔得势, 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李玉溪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诗人站在小园里所见之景:花影迷离,模糊了 曲折的小径,连着远处西边凄凉的落晖。此联表面写景,实则兼叙事与抒 情。客人远去,诗人伫立远望,驻足时间之长,目送距离之远,对朋友留恋 之深,对自己身世伤感之重,尽在这两句之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把伤感与失落之情延伸到远处。

颈联直抒胸臆:我柔肠寸断,不忍心扫去这满地落红,这可是我望眼 欲穿盼来的呀,他们还是匆匆离我而去!此联既是写落花,也写客人离 去;诗人既伤落花也悲己,语意丰富,意境哀怨凄楚,令人潸然泪下。此两 句最具柔情,给人以柔弱怜悯之意。

尾联:我惜春爱花,一片痴情,但春花却随着春天毫不留恋归去,只留 下我泪沾衣裳湿。尾联也是直接抒情,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与失落。我满怀爱花惜花之情,得来的却是沾湿了满袖的眼泪。其凄凉 无奈之情如清代曲复《唐诗成法》卷五所言:“结句如腊月二十三夜听唱 ‘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全诗看似咏落花,怀友人,实则诗人咏物伤己,以花喻己,表漂泊无依 且无奈之情。皆因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于是悲苦失望之际,借花 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落花》一诗手法巧妙,即事抒怀,触景伤情,以花 喻人,且想象丰富,全诗笼罩着伤春惜花悼花之愁绪,情思如痴,委婉动 人,尽显李商隐缠绵哀怨诗风。

推荐第10篇:灵魂深处全诗

下雨对我算是好事

河堤上散步的人终于走了

我的世界清静极了

/

此时,我与独处狂欢

八月的天是我的,地是我的

清晨是我的,明亮的河水

和鲜艳的旷野是我的

八月的提心吊胆和牵肠挂肚也是我的

八月的飞翔与坠落,呈现与隐匿

奔放与含蓄,兴奋与沮丧,谦卑与孤傲

希望与绝望,都是我的

/

又是雨帮了我的忙,拯救了我的担心和害怕

拯救了我的危险与冲突

我的平静是安全的

至少,在我困顿的外表

你看不到一点伤口和裂痕

/

当孤独的天性完全展示出来时

我可以无所顾忌地穿梭在真实与虚空之间

仔细地,安安静静地端详那个多重的自我

和外在狂欢,与远近纵横

无需交流,无需承诺

仿佛我就是它们朝思暮想的不动声色

我就是它们梦寐以求的悄无声息

/

如果光阴再给我一点徘徊的时间

我愿意把远方看个够

也许是我被与生俱来的恐惧和自卑折磨的太久了

它成了我的命运

如果你的同情和安抚能满足我的软弱和破碎

满足我的逃避和自责

我会一直支撑下去

直到我强大,直到我不在渴望惩罚的困扰

面朝抗争,即使消融,也无怨无悔

/

远方,你是消逝的继承者

是灵魂深处的说明书

是没有故乡的独白

是洪荒的延伸,是原始的覆盖

是苍茫里的忧郁

是镶嵌在视觉里的湮灭

但清醒的人,不会一直看着你

20XX年8月21日写于呼兰河畔

第11篇:春花秋月星辰大海

春花秋月

星辰大海

——记太原理工大学感动学子的“学生妈妈”刘玉花

“沐浴着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身披着清晨黄昏的雾霭和云霞。她用博大而无私的母爱,温暖了来自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她把公寓营造成学生温馨的家园”。这是太原理工大学对“学生妈妈”刘玉花的评价。

刘玉花,女,中共党员,硕士,在太原理工大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家喻户晓的名声,可她对工作的用心坚守,不懈努力,赢得无数人的尊敬。

每年教师节,教师刘玉花的手机都会被无数条短信淹没,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在旁人看来,这只是简单的祝福,但刘玉花知道,每条短信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寒来暑往,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走过,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在太原理工大学公寓中心有一个“刘妈妈”,曾经用爱心为他们带来了一片温馨和一抹人生的绿色。

翻开刘玉花的简历,2001年进入太原理工大学公寓中心工作,先做楼长、现任公寓中心副主任。平凡的岗位背后,你会惊讶于其承载的光辉。“山西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山西省“职业道德奖”、“山西省优秀志愿者”、山西省教委“高校公寓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机关后勤先进个人”等,她与同仁创建指导的爱心家园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状”、“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集体一等功”、团中央“优秀案例”、“全国第三届志愿服务金奖”“太原理工大学改革开放三十年重大事件之一”、“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等等等等……类似这样的荣誉还有很多,而在了解她的人心里,所有的奖励都抵不了一句“刘妈妈”,因为这才是对她最好的阐释。

爱是母性的真诚和善良

刘玉花是什么时候被学生称为刘妈妈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在大家的印象里,她的手机永远是“待命”状态,她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学生需要,她就会出现,十几年如一日,从不停歇。2003年非典,她连续几个月和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消毒水反映,嗓子哑了,全身起泡,却依然坚持每天进宿舍消毒,看望安抚学生,陪伴高烧学生就诊并给学生写感人肺腑的“家书”激励同学们坚强面对。2008年汶川地震,她第一时间到宿舍看望400多名情绪不稳定的四川学子,一次次去安慰大家并设法联系他们的家人,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的煎熬后终于有了家人的消息,把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她,那个男孩压抑了一星期的情绪终于在她的面前渲泄:“刘妈妈,有消息了,有消息了,爸妈平安!”她对川籍学子从四川接来上学的弟妹,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亲爱的刘妈妈,川籍学子感谢您!您是我们永远的妈妈”。2010年的太原阳曲地震,她又是第一时间来到学生中间,连续多日不回家,晚上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歇歇,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这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刘妈更加“可爱”。只要听说有学生生病住院,她都会前去探望;学生们生活中遇到困惑和矛盾,她会留心观察,及时开导,帮助解决。多少个凌晨一两点爬起来解决学生事情和突发事件。在十余年的工作中不知化解了多少学生轻生和流血事件;十几年的中秋、春节,她放弃与家人团聚,在学校陪伴学生并给予母亲般的温暖,同学们说:“在这过年真好,有刘妈妈陪着我们,很幸福”;她精心制作的生日卡已经成为无数学子的美好回忆。

对家庭困难学生,刘玉花总会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曾经一个捡瓶子的女孩引起她的注意,在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后,她开始帮助她,给学生交学费,保证学生认为很“奢侈”的牛奶能够天天喝到,在她的帮扶下,这位家庭困难学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和阳光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六岁因车祸失去下肢的学生,从上大学第一天起,就成为刘玉花的重点关注对象,刘玉花在公寓楼前给他修了一条特殊的路,并给他洗衣、打水打饭、换药,在她的感召下,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学生完成学业并考上了研究生,今天已是一名国家公务员。

十几载春秋,她从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信念,她的善良和真诚照进了无数学子的心灵,而“刘妈妈”三个字也走进了大家的心里。

爱是教师的睿智和深沉

刘玉花把她所有的时间和爱无私的奉献给她心系的学子,这份爱来自母性的善良和真诚,也包含着教师的睿智和深沉。

在关心帮助学生的同时,刘玉花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在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上下功夫。她先后自学了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寓管理等专业书籍,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把先进的理念引入到服务学生的实践中。因为在她看来,一个教师不仅仅需要关爱学生,更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给予学生合理正确的引导。

为能准确掌握学生对公寓的服务要求,她常常进深入宿舍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只要学生提的要求合理,她就会想尽办法解决;她积极引导同学们爱校、维家、爱他人,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对那些自卑、孤独的学生,她会与任课老师、家长联系,找学生谈心,给他们鼓励,引导他们学会宽容、理解,善待人生;她还在楼内设置“楼长信箱”和“心语室”,真正与同学们搭起了“服务平台”、“心灵平台”。刘玉花的坦陈和学生建立起了的彼此的信任。

公寓工作烦琐又平凡,几乎天天在重复着做。她常说:“学生的事无小事,公寓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她以板报、图画等形式尽量为大家营造出家的氛围,让同学们感受温暖;在楼内,她的各种关于安全、生活等温馨提示遍布每一个角落。她是学生的朋友、家人、老师和聆听者。她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件事,以爱育人,育人无数,带给太多人太多的感动。

爱心凝练榜样品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妈妈”的努力不仅感动了很多学子,也感染着公寓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公寓中心“楼长妈妈”这一群体,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品牌效应。

走进太原理工大学公寓楼内,你会看到“楼长妈妈”们为学生提供的“爱心针线”、“爱心伞”,而“安全提示”、“生活提示”、“天气预报”等温馨提示更是随处可见;公寓中心不断延伸“楼长妈妈”品牌的服务内涵,提升规范化、主动化、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水平,经过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党员先锋岗”“爱心家园”已经成为太理的名片,“楼长妈妈”温暖学子已经成为服务的要求。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诠释了“以人为本、严爱结合”的育人内涵。“有病去看看,有难多帮帮、有事帮办办,没事多转转”,”已成为“楼长妈妈”的工作习惯,而“楼长妈妈”也已经成为了爱心、耐心、热情、敬业精神的代名词,让学生在感受学校温暖和关怀的同时,能学业有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事实上,公寓中心整体迸发凝聚力更深层次在于爱心文化的自我净化,在于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多年来,刘玉花不仅用心关爱学生,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公寓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她看来,只有自己心存爱心,才能用爱心对待他人,而她也坚持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真诚,让爱心文化在公寓中心不断培育壮大。同时,在任党支部书记十年以来,她不断完善中心已形成的“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宿舍”“爱心家园”等党建品牌,一方面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比奉献、能吃苦、善战斗的党员服务团队,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目标,使党员的表率作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把“安全为岗,服务为基、育人为魂”的公寓工作理念渗入公寓,渗入每一位职工。

爱心构建精神家园

在高校,学生公寓是学校保障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的重要部门,是学生德育教育、行为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阵地。

个体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长期的工作中,刘玉花能感受到许多困难学子的困惑和无助,但如何汇聚更多的力量来进行帮扶是她一直思索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处理毕业生闲置资源时,刘玉花和几位同事找到了答案,以爱心帮扶为目标的校园公益组织“爱心家园”于2006年挂牌成立。

在郝根彦、师红军、刘玉花等18名骨干成员的努力下,家园艰难起步,从开学第一天为贫困生送上生活用品和书籍到实施结对、定期、定点帮扶,从为重病、大病学生开展募捐到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从直接的物质和精神帮扶到为受助者提供勤工助学单位,从校内帮扶到校外志愿服务。家园的帮扶路径不断拓展深化,广大师生、各兄弟院校、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爱心家园”成立十余年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爱心活动万余次,现金帮扶190余万元,捐助衣物16.5万余件,书籍7万余册,许多家庭困难学子在爱心家园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2007年,山西省慈善总会“工作站”在爱心家园挂牌,成为省慈善总会在山西省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2012年,爱心家园获选山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并成为所有候选对象中唯一的团体。

意味深长而又让人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爱心家园招募志愿者的时候,2300余名在雨中排成了长队等待面试,而家园的志愿者也从最初的18人发展到目前的2万余人,大家把它形象地称作“爱心家园现象”。“爱心育人,育人爱心”是爱心家园11年秉承的办园理念。用爱心去感染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成长,家园培养了一批人、帮助了一批人、激励了一批人、锻炼了一批人、成长了一批人。曾经一位身患重病,最终带着全校师生的爱走了的学生与她的对话让我们所有人泪目:“刘妈妈,谢谢您!谢谢爱心家园!是你们让我活出了尊严”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而在传统思政教育面临困境的当下,刘玉花,一名普通的高校公寓管理服务者,从最本真的爱心出发,却不经意间触摸到高校育人的灵魂。 “刘妈妈,有您真好,您是上帝给我们派来的天使“。刘妈妈,一个用行动践行了责任,用信念诠释了感恩,用真情温暖了学生,用态度赢得了尊敬的平凡中诠释着伟大的公寓普通工作者。她把母性的真诚和善良照进了学生的心灵,以教师的睿智和深沉感染和引导了一批学子,她力图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心文化凝聚成具有辐射力的榜样品牌,把爱心传递、聚集、凝练成广大学子的温馨家园。她在爱心育人道路上所走的风雨和轨迹发人深思也弥足珍贵。

这世间最美的不是春花秋月,不是繁星点点,而是繁星点点汇聚成的星辰大海......

太原理工大学 2018年3月

第12篇:做拥春花秋月

做拥春花秋月

2015级一班刘泽杉

十六、七岁,正是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年级,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个灰姑娘的梦,渴望有一天,她们生命中的王子看到那个最黯淡无光时的他,走进她的心里,成为无可替代的神话。这,便是我们的爱情,我们纯真,烂漫的爱情;这就是我们的季节,我们做拥春花秋月的季节。

有一种爱情叫做“学霸爱情”,两个同样优秀的人走到一起,真的是羡煞旁人,可这样的爱情往往不堪一击。当一个人不再优秀或者暂时不优秀时,就轻易地散了„„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算懂得爱情的话,那么,这次合唱比赛上的那个男生的举动,便是让我们很是羡慕,没错,就是羡慕。他的“胆大包天”,他的柔情似水,除了他,谁还能做到?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如果爱情里没有几次不经思考的冲动,又凭什么证明我的非你不可”。那个男生是勇敢的,可他也是愚蠢的。他忘了考虑这件事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忘了这样的冲动,势必会给女生带来伤害。他坐用春花秋月,却不知梦里是铁马冰河。

可是,你看,带着点俏皮的腼腆姑娘和内心深情的冷峻男生,这多像我们每天都见的人,或者说,多像某段时间里的我们。

每个人的一生,都将会有一段兵荒马乱的青春,正如白岩松说的“未曾哭过长夜者,不足以语人生。”学校的四条底限,我们不敢挑战,可是,在懂得爱情的岁月里,偷偷地去喜欢一个人,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本就未想过要将这一点点情愫公之于众,可家长老师却无比担心我们早恋。

的确,有人的青春过得乱七八糟,可我们绝大多数人,是懂得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不该做,亦或是说,只有经历过后,才会彻底放下,懂得释然。现在的我们,坐拥春花秋月,我认为:只有深藏心底的心事,在多年之后打开,才会如美酒般香醇=芬芳,过早采摘,只会如酸涩的果子一般,难以下咽。我也曾作过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可爸爸告诉我说:“现在是你最糟糕的时候,如果你不努力奋斗,以最快的速度追上他的步伐,又凭什么站在他身边呢?”最美好的事情,莫不是和他齐眉举案,在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公主前,我又拿什么去和他并肩而立,人一但没有了闪光点,就会变得懦弱,懦弱的人最后都会选择放弃他们的爱情。

坐拥春花秋月,也要不忘铁马冰河。

第13篇:秸秆禁烧年年烧 劳民伤财何时了

秸秆禁烧年年烧

劳民伤财何时了

政府号召,秸秆禁烧;百姓叹息,怨声载道;强壮劳力,外出打工; 烈日炎炎,谁愿捆草;老弱病残,谁来关照;重复还田,庄稼死苗。 堆在田脚,还是一烧;盯死看牢,乱堆乱抛;沟渠路边,到处是草;大雨一下,河里乱飘;河水发臭,鱼虾死掉;政府官员,实在官僚。气温略高,补贴来到;群众路线,全是口号;教育实践,还是教条;群干关系,对立成仇;秸秆禁烧,警车开道;一旦抓着,罚款首要。拉上警车,一路呼啸;百姓种田,束缚手脚;麦子成熟,村干心焦;开镰收割,镇干急躁;丢下工作,到村报到;层层考核,上面问责。交上押金,运气首要;如有闪失,打上水漂;镇上巡查,见火拍掉;县官来到,站岗放哨;省市督查,心惊肉跳;卫星遥控,高香要烧。万一测到,大祸临头;不论何因,全县通报;牵扯多人,停免令到;实事求是,置之脑后;为了达标,严律禁烧;化工污染,隐瞒上报。河水恶臭,无人想到;猪粪直排,雷大雨小;麦秆禁烧,大花钞票;劳民伤财,终究是烧;游击战术,全部用到;中午吃饭,瞄好一烧、趁着黑暗,一点即逃;实在盯紧,半夜鸡叫;早上起来,焚烧逍遥。为了麦秆,吃尽苦头;不论怎样,全部烧掉;即使打包,数量极少。相信政府,民意重要;劳民伤财,不能再搞,实事求是,最为重要。

第14篇:城管与小贩的博弈何时了?

城管与小贩的博弈何时了?

城管和小贩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来城管执法人员与小贩的纠纷屡见不鲜并且愈演愈烈。城管暴力执法和小贩暴力抗法的事时有发生,6月3日,一条“延安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起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网友感叹城管和小贩的博弈何时了?

对于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民众一直都持批判的态度,近日各种“零时工”的官方回复更将城管暴力执法推向了人们批判的浪头,有人说城管不该滥用职权对小贩进行暴力压制。然而此时又有人站出来说,小贩没有牌照乱摆摊本身也不对,6月19日重庆的陈先生就反应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门前,常有摩托车小贩挡道,堵住了生命通道,小贩的行为不对。 那么到底谁对谁错了?小贩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小贩被打的事件频频进入群众的眼球,可是城管也叫苦, 5月31日18时许,石家庄市桥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二大队机关遭遇烧烤摊主打砸,执法二大队大队长张勇腹部被刺一刀,对于此事石家庄城管局称城管遭打,城管也是“弱势群体”。而4月17日武汉更上演了一场城管商贩对跪的的事件,武汉汉口老城区一小商贩日前因违规占道经营被城管没收摊车.为讨回摊车,商贩当街向城管下跪.不料,城管执法队员与商贩对跪,只为了不被误认为暴力执法。城管和小贩玩起了争抢“谁更惨宝座”的游戏,可是双方纠纷仍不停,这场官民之战不知何时能停?

是谁对谁错重要?谁不谁更惨重要?谁是弱势群体重要?还是如何解决城管也小贩之前的问题重要?

不论出现小贩被打或者城管执法人员被打的事民众都不愿看见,人们想看到的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小贩该考虑下如何做才不会给交通秩序,城市管理带来不良影响,而城管人员也得认真思考如何妥善的与小贩沟通,考虑小贩的特殊情况,不要一味的用武力解决问题。小贩和城管都应该思考下自己该如何做,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争谁是弱势群体。如果城管和小贩都没有看清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城管与小贩的博弈不知何时能结束。

第15篇:王安石《梅花》全诗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古诗吧,这句诗其实是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中最经典的一句,此诗句被千古传诵。如果你想知道全诗的内容,那就继续往下读:

原诗: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全诗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全诗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阅读:

王安石经典诗文

《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北陂杏花》

宋代: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第16篇:《鹤联句》全诗

上霄降灵气,锺此千年禽。

幽闲靖节性,孤高伯夷心。

颉频紫霄垠,飘颻沧浪浔。

岳湛有仙姿,钧韶无俗音。

毛滋月华淡,顶粹霞光深。

目流泉客泪,翅垂羽人襟。

腾汉雪千丈,点溪霜半寻。

纤喙砺青铁,修胫雕碧琳。

岩栖干溪树,泽饮卑朱泠。

鸾皇自埙箎,燕雀徒商参。

独翅耸琼枝,群舞倾瑶林。

病余霞云段,梦回松吹吟。

静嫌鹦鹉言,高笑鸳鸯淫。

金清冷澄澈,玉格寒萧森。

洁白不我恃,腥膻非所任。

稻粱不得已,虮虱胡为侵。

天池忆鹏游,云罗伤凤沈。

风流超缟素,雅淡绝规箴。

相亲长道情,偶见销烦襟。

西汉惜冯唐,华皓欲投簪。

南朝仰卫玠,清羸疑不禁。

端如方直臣,处群良足钦。

介如廉退士,惊秋犹在阴。

几诮鹰隼鸷,羁韝俄见临。

还嗤凫鷖贪,弋缴终就禽。

乘轩乃一芥,空笼仍偶金。

片云伴遥影,冥冥越烟岑。

长飚送逸响,亭亭出霜砧。

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

愿下八佾庭,鼓舞薰风琴。

第17篇:更上一层楼的全诗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更上一层楼”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第18篇:关于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诗意: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第19篇:《江雪》全诗

【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孤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顶着风雪独自在寒 冷的江上垂钓。

【鉴赏】 千山里的鸟儿都飞光了,万径上的人踪都消失了,举目四望,看不到 一个行人; 只有那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孤独地坐在一条小船上,寂寞地垂钓着一江的风雪。原诗是柳宗元最为后人传诵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渔翁寒江独钓,孤高清远,悠然显出一种苍凉、脱俗的意境。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孤身一人 在冰雪天或其他时候垂钓的情形。 [例]有时,我也充当柳宗元笔下那“孤 舟蓑笠翁”去“独钓寒江雪”,有时,我也 像张志和那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细雨不须归”。(吕金华《漓江醉钓》)

二、用以比喻遗世独立或孤立无朋。[例]隐逸这条路为古代士大夫知识分 子在政治黑暗、世道污浊的时候保持人 格独立提供了可能。他们常常像“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自勉。(陶东风、徐 莉萍《死亡·情爱·隐逸·思乡》)

【全诗】

《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二句极写大雪中环境的静寂,群山中栖鸟不飞,所有路上行人绝迹。②蓑(suo):蓑衣,棕制的雨具。笠(li):笠帽。

【全诗赏析】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以入声字入韵的古体绝句。它和另一首《渔翁》向来为读者所喜爱。在《江雪》中诗人以新颖深邃的构思、通俗平易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意境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并通过对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背景广阔辽远,画面安谧冷寂。一切山岭上的鸟儿都飞到别处去了,所有的道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天地之间完全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这两句没有提到“雪”,却极为出色地描画出了雪景。“千山”、“万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在目力所及的广大范围之内,没有人迹,没有鸟鸣,寂寥空旷,十分幽静。诗人只用了十个字,就烘托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由远及近写来,从远处的山野写到了近处的江上。就在这个飞鸟绝迹,渺无人迹的大雪天,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一叶孤舟上,手持钓竿,正潜心静气地在江上垂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一落入江面,便融进了水中,老翁对于飘雪、寒风全然不顾,他的心志该是多么集中专一。四句诗便是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描写得既有层次又有中心。无怪乎历来不少画家爱以“寒江独钓”为题来作画了。

《江雪》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的作品,它同《渔翁》诗一样,都有所寄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况。政治斗争失败后,柳宗元感到十分孤独,但是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在他所描绘的这幅寒江独钓的图画里,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表面上看似恬淡平静,其实,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柳宗元的诗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或描绘山水景物,诗中常常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蕴含着深长的寄兴。诗人在表达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时,既从“至难至险”处思考,又能做到通俗平易,深入浅出。苏轼说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这种评论是很中肯的。

这首诗的韵脚“绝”、“灭”、“雪”三字都是入声,音调短促,朗读时构成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

第20篇:《西施咏》全诗

【诗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出处】唐·王维《西施咏》。

【译注】早晨西施还是越溪上的浣沙女,晚上就 成了吴王夫差宫中的妃子了。“朝”、“暮”二字,言西施地位转变的突 然,就好象是在一天中的早晚那么短暂。诗句暗喻只要有才干,有朝一 日定会大展宏图。

注: 越溪,若耶溪,西施浣沙的地方。

【全诗】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全诗.doc》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全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