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纪念馆

2022-05-0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梅园新村纪念馆

2012年10月17号下午,我院党总支组织党员代表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纪念馆的主体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他昂首挺胸、神态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从容、沉着与坚定,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我们首先在周总理铜像前合影留念,然后参观纪念馆。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是一块高6.5 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画面呈\"S\"形,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二楼展厅陈列当年中共支持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的照片和史料。

在纪念馆内,有的党员仔细阅读着当年历史事件的介绍,有的党员拿着相机记录着当年历史事件的物品,大家都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所感动;徜徉在梅园新村的庭院内,环顾四周留有黑洞洞的窗户的高墙阁楼,想象着当年在敌人的心脏舍生忘死、为党工作的先驱们,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

育,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艰苦奋斗的革命风范和革命先烈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崇高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医院新大楼的落成,对于全院职工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争取使医院不断拥有更好的硬件的同时,在服务质量也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将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中去,为医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2篇: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红色”小轿车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梅园新村纪念馆,算是故地重游了,记得十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学生党员活动就已参观过,这次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预备队员再次踏入这一方圣土,更是感触颇多。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会让人想起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纪念馆的一辆黑色小轿车。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领导同志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住进梅园新村

17、30、35号。为了工作方便,代表团领导请人在上海买下了这辆1941年美国制造的“别尔克”小轿车。这辆看似平凡的小轿车,正是历史无声的见证人,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多次坐着这辆汽车去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拜访民主人士、护送地下党员,还在这辆车中秘密会见过许多重要人物。

1946年初夏,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国民党徐州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来到南京,当时正值淮海战役前夕,由于梅园周围环境已被特务重重监视,为了不暴露张克侠同志的身份,这辆小轿车便充当了周恩来同志与其会面的场所。傍晚这辆车刚驶出梅园就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了,司机老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甩掉尾巴,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接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张克侠。在疾驰的汽车里,汇报了徐州的军事战况,周恩来听后当即指示:选择有利时机,争取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张克侠率部起义,打开了徐州东北大门,对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像这样的例子真的是不胜枚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辆“别尔克”小轿车静静地陈列在纪念馆大厅,虽然式样陈旧,历经风雨,却依然闪耀的光泽。每次来这,我都要驻足片刻,它仿佛使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艰苦岁月。如今的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而是一名光荣的援外医疗队预备队员。在明年的六月,将远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期间定有许多困难艰辛,但是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一定会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光辉业绩。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夏俊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推荐第3篇: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红色”小轿车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梅园新村纪念馆,算是故地重游了,记得十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学生党员活动就已参观过,这次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预备队员再次踏入这一方圣土,更是感触颇多。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会让人想起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纪念馆的一辆黑色小轿车。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领导同志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住进梅园新村

17、30、35号。为了工作方便,代表团领导请人在上海买下了这辆1941年美国制造的“别尔克”小轿车。这辆看似平凡的小轿车,正是历史无声的见证人,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多次坐着这辆汽车去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拜访民主人士、护送地下党员,还在这辆车中秘密会见过许多重要人物。

1946年初夏,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国民党徐州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来到南京,当时正值淮海战役前夕,由于梅园周围环境已被特务重重监视,为了不暴露张克侠同志的身份,这辆小轿车便充当了周恩来同志与其会面的场所。傍晚这辆车刚驶出梅园就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了,司机老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甩掉尾巴,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接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张克侠。在疾驰的汽车里,汇报了徐州的军事战况,周恩来听后当即指示:选择有利时机,争取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张克侠率部起义,打开了徐州东北大门,对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像这样的例子真的是不胜枚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辆“别尔克”小轿车静静地陈列在纪念馆大厅,虽然式样陈旧,历经风雨,却依然闪耀的光泽。每次来这,我都要驻足片刻,它仿佛使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艰苦岁月。如今的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而是一名光荣的援外医疗队预备队员。在明年的六月,将远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期间定有许多困难艰辛,但是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一定会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光辉业绩。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夏俊

推荐第4篇: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2016年4月1号下午,我支部三人参加了厅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的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活动。满怀着敬意、瞻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表情沉着、坚定、机智、从容,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是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画面呈\"S\"形,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二楼展厅陈列当年中共支持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的照片和史料。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300多幅(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再现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史实,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这次实践教育,我们要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意志顽强的工作作风,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化为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响应革命家的号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为动力,不断的鞭策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推荐第5篇:缅怀先烈——游梅园新村纪念馆之感

缅怀先烈——游梅园新村纪念馆之感

硕(11)支部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面光荣旗帜的号召下,我们硕(11)支部参观了作为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梅园新村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周恩来铜像,铜像位于露天庭院的正面墙前,高3.2米,重900公斤,神、形兼备,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我们一行人在铜像前合影留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陈列馆,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及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际,陈列馆展出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图片。我们首先参观到的是南京十佳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南京十佳共产党员是从全市37万共产党员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其中包括:行车百万公里无违章的公交车司机朱俊永;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把毕生奉献给护理事业的白衣天使屠丽华;从点滴入手,总结出车站特色服务法的李瑞;视人民如父母的信访局长孙恒安等等。

讲解员动情地向大家讲述了他们感人事迹:袁金良为了群众的安危,义无反顾、扑入火海,何承洪为了开发区建设,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吴苹2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朱俊永常年把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名利、热忱服务;税务干部夏恒志、白衣天使屠丽君、特教老师葛华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并且还拿着笔在本子上默默地记录着。这些优秀党员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做了许多看似平凡的、发生在身边的并不很遥远的事,他们做到了,他们就是伟大的。我们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学习他们这种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图片展,这些图片描绘了中华民族从百年救亡至百年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回顾抗日战争的同时,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自立自强,救亡图存,团结抗敌,中国人民才最终在抗日战争中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面前。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缅怀为正义和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在和平年代我们同样要学习伟大的抗战精神,要弘扬在抗战中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为这种救亡图存、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因为这正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为国家强盛、为世界和平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我们走进了梅园新村十七号、三十号、三十五号,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十七号是代表团对外办事机构,有外事组、新闻组、军事组、妇女组及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等。三十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三十五号为董必武和李维汉等住地。叶剑英也在此住过。抗战胜利后,在内战爆发的危急时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毅然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1946年5月3日到南京梅园新村十七号、三十号,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停战和谈。中共代表团下设若干组,有外事、军事、新闻等组,不足百人。 在梅园新村十七号,我们看到了纪念馆新建的周恩来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的蜡像,仿佛又清晰地看到周总理在南京这艰难日子里,在谈判桌上面对面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的情景。在这一百多天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中,周总理揭露美蒋勾结,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罪

行,使美蒋完全陷于孤立境地,同时团结教育广大人民,争取中间力量和世界舆论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伟人虽逝,精神永存,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和人格,是屹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教育人民的宝贵财富。参观梅园新村,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就是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强盛而读书;就是要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大力弘扬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就是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也正是保持共产动员先进性教育的意义所在!

推荐第6篇:梅园新村观后感

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梅本就是圣洁高雅、坚韧不拔、争报人间春的象征,梅园新村内住着的人让这个象征更加真实化、具体化,更加深入人心。1945年8月抗日战争的结束,让饱受战火的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然而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激化,内战一触即发,于是和平谈判就这么产生了。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深入虎穴,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展开了为期将近一年的和平谈判。梅园新村纪念馆便从一定程度上向世人讲述着当时的故事。

陈列馆中周恩来的全身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大门的照片为原型,当凭一座铜像,就已经折服于他特定环境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周恩来,一个唯一令国共两党敌我双方都肃然起敬、恭之为圣的英豪其力透于智和善,是大智大善,两阵中再无二人取代,旷世古今。贤达分两类,能与仁,常见于屈其威,口服;仁,令人服,常见与折起善,心服。对周公,却是心服口服。当时的环境有多恶劣,局势有多复杂,从现在的谍战片及各类纪录片中便可见一斑。然而展厅中的中共谈判大事记却清楚地记录着从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一直到撤离,几乎每天都在谈判,都在为取得和平而不断努力。每天处于敌对人员的监视中,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周公仍然沉着、坚定,为人民谋求和平,和中共代表团的同志们在国统区广泛的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 庭院中庭有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上面雕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画面成S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漫长曲折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接下来二楼的一些旧报纸和文字记载更加真实的体现了中共代表团为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形象,与民主党派形成了统一站线,教育了人民,促进了第二站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接下来我们到南京博物院,去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也更加深刻的来了解到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更迭,同时折服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毅力,与天斗、与人斗,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淘汰,不会掩埋与历史的长河。博物院中现代化的数字馆也让我们惊异现在数字技术的发达和神奇,刺激了我们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探索。

从来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有了跨越式地发展,新型的国企、央企层出不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做为央企中惟一一家管理型企业,我们更要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自身实际,服务宏观调控,打造中储粮金字招牌,打造中储粮铁军队伍;做为一名年轻的员工,我们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学习党的纲领,拥护党的章程,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做,专注认真的学,谦虚诚恳的问,让这次参观带给内心的触动化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推荐第7篇:参观梅园新村有感

参观梅园新村有感

本学期我有幸跟随党建班的活动前去参观了梅园新村,我满怀着敬意、瞻仰了这座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一进门,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表情沉着、坚定、机智、从容,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中庭的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上面雕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画面成S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漫长曲折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接下来二楼的一些旧报纸和文字记载更加真实的体现了中共代表团为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形象,与民主党派形成了统一站线,教育了人民,促进了第二战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周恩来同志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民主兴衰紧密相连,始终把“严”与“实”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光辉榜样,是人民群众心中永恒的丰碑。我通过馆里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回味了周恩来同志当年的要求和讲话,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伟人虽逝,精神永存,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和人格,是屹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教育人民的宝贵财富。这次参观梅园新村,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让我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增强了自己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响应革命家的号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为动力,不断地鞭策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能早日入党,为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网上的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短短一个月不到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十分感谢党组织能给我这次机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伟大、光荣和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七月成立至今,始终站在中国革命的最前列,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又用50多年的时间建成了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期间虽然有挫折、问题,乃至反复,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自我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透过实践完善自我的理论,逐步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我也大大增强了党性,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我认识到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而勇于奉献。

总之,通过这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使我进一步的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使我更进一步的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今后,我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向周围的同志们学习,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争取早日在思想上、组织上加入到党的行列中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推荐第8篇:梅园新村活动策划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青年志愿者协会梅园新村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

二.参与人员

各部门以及其他院系或部门愿意参加的人。由部门统计好上交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到场签到。

三.活动安排

宣传部负责宣传此次梅园新村活动。外联部负责联系其他兄弟部门有兴趣的参加。文艺部负责安排到场人员的工作分配,还有负责拍照。组策部负责活动策划,活动安排。办公室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持,负责到场人员的签到。

四.活动细则

1.在约定地点约定时间集合。

2.等参与成员到齐了,组织出发。

3.到场后组织集体拍照留念。

4.有经验的成员分组带领新成员了解情况,熟悉梅园新村志愿服务流程。

5.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分组组织志愿服务。

6.每个组选出组长或负责人负责这个小组的志愿服务,大家分头开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志愿服务,约定好时间集合。

7.由文艺部选出代表负责拍摄,记录下志愿服务的一点一滴,留下珍贵的回忆。

8.活动结束后,组织大家集合,不要出现单独离开的情况。

9.活动结束后,组织大家拍照留念,为志愿活动打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0.活动结束了,组织成员回校,不要缺人少人,单独行动的做好记录。

四.活动经费

协会为所有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成员支付来回车费,其他的费用由参加成员自行支付。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4年4月8日

推荐第9篇:梅园新村之行(教案)

梅园新村之行

[教学目的] 通过本文的教学,了解、掌握访问记的结构和写法,学习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领会周恩来肩负党的重托,在险恶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品德,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 [教学设计]

以讲授法、问题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本学期我们学习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提起他,中国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他为新中国的建立鞠躬尽瘁,他待人谦虚,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是最彻底的“无产者”,一生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在他逝世后,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当时的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正患眼病准备做手术,得知他逝世的消息,金日成通知医疗组延期再做手术,因为做眼病手术是不能流泪的,否则容易感染。

他是谁呢?

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幻灯:周恩来照片)

今天,我们就跟着跟着郭沫若来一睹这位伟人的风采。

梅园新村之行 (课件题目)

二、作者简介

(学生先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幻灯图片: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为其笔名。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作和历史剧影响最大,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诗人郭沫若:(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其代表作是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他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

1 念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凤凰涅磐》和《炉中煤》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郭沫若是一个重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女神》中的许多诗歌,都塑造了一个强烈追求个性解放并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抒情形象。继《女神》之后,又有《星空》和《前茅》两本诗集出版。

作为剧作家的郭沫若: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六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写作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梅园新村在南京。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谈、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一面与共产党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内战步步升级。为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跟国民党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在周恩来的协助下进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终于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双十协定”,并召开了由全国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幻灯:重庆谈判)这一年,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了便于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斗争,周恩来率代表团也迁往南京,住在梅园新村30号。(幻灯:梅园新村全境)国民党当局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周围设立了许多特务机关,并布置大批特务跟踪盯梢。周恩来身处险恶环境,不顾个人安危,坚定沉着,忘我地工作着。

抗战期间,郭沫若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对周恩来十分熟悉和敬佩,在南京时,他是梅园新村的常客。《梅园新村之行》就是他根据自己和周恩来一次短暂会见的印象写成的,文章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时的生活情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四、学习要点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有二个目的,一是认识周恩来同志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缅怀伟人,二是学习、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先来了解一些人物描写的写作知识。 (阅读单元训练目标及第五册中相关内容)

文章是通过叙述、描写人物的经历和活动场景来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人常用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那么这篇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刻画周恩来的形象的呢?

五、课文研析

(一)学生研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题目是《梅园新村之行》,“之行”就点明了这篇文章的文体——访问记。

2 那么作为访问记,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呢?

2、本文是写人的文章,又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周恩来的形象的呢?

(二)师生互动,解析文章

1、理清结构

全文是按照“去访问”、“访问中”、“访问后”的顺序安排文章的条理和结构,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全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去访问”:写去梅园新村路上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5—12段),“访问中”:写梅园新村的环境、周公馆的景物及其主人。

第三部分(第13段),“访问后”:写离开梅园新村

2、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①外部环境:

问题:找出梅园新村距离国民政府附近的语句 “梅园新村也在国府路上”、“走不好远”。

(补充:梅园新村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上,原国民政府总统府以西100米处)(幻灯照片:国民政府大门)。

问题:找出周围特务机关林立的语句

“听说特种任务的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幻灯照片:国民党特务用来监视中共代表团的窗口)

本句是比喻、反复两种辞格的兼用:用“狼犬”比喻国民党特务,三个“眼睛”是连续的反复,活画出国民党特务虎视眈眈的样子,说明了周恩来处境的危险与恶劣。

问题:这些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对突出周恩来有什么作用? 说明周恩来正是在敌人心脏里同敌人斗争,足见斗争环境的险恶。

②内部环境:

问题一:找出并阅读描写内部环境的文字 课文第

7、9小节。

(投影照片:梅园新村的内部环境一组照片)

问题二:内部环境主要写什么,突出了什么?

主要写客厅,突出小圆桌上一盆雨花台的文石,用文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象征主人的精神。

(投影照片:一组室内环境照片)

3 理解:这里作者是以石喻人。“宁静”,赞颂了周恩来稳健从容的态度;“明朗”,称颂他鲜明的原则立场;“坚实”。赞誉他万难不屈的精神;“无我”,歌颂他磊落无私的胸怀。

问题三:如何理解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

“绿洲”是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它象征生命的存在。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的中心南京,到处都是一片肃杀,一片荒芜,只有梅园新村30号才给人带来生机。它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的希望所在,是万众瞩目的地方。这里是用“绿洲”比喻梅园新村30号。

总结: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者在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格时,采取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它比正面叙写更有感染力,同时也是具体写作实际的需要,符合文章写作的逻辑。

能力拓展

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2)正面描写——肖像描写

问题一:找出文章正面描写周恩来的语句,并说明其作用

“恩来先生比起重庆时瘦了,大约因为过于忙碌,没有理发的闲暇吧,稍嫌长的头发因为过于愈见显得他的脸色苍白。”

(投影照片:周恩来) 作用:表现主人公废寝忘食、日夜工作的辛劳以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 “轩昂的眉宇,炯炯的眼光,清朗的谈吐,依然是那样的有神”

(投影照片:周恩来) 作用:表现主人公在繁剧的事务面前,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3、学习本文叙述、描写、议论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文除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议论表达方式。

问题:学生找出议论的语句并思考有关含义。

课文中对国府门前石狮子的评论,对铁路就在国府墙下的评论,都蕴含着对国民党政权的讽刺与批评。

写周公馆庭院大动土木的情景,由此而尖锐地批评那些“专爱讲体统的先生们”,“让这篇粗杂的草稿老是不成体统”,“把所有的兴趣集中在内战的赌博上”,这些议论,既揭露了国民党政权的实质,也反衬了周公馆及其主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的处理是最难处的,责任那么重大,事务那么繁剧,环境又那么拂逆。”周恩来身在国统区的心脏,面对表面和谈暗地里却调兵遣将挑起内战的谈判对手,“境遇是

4 最难处的”;受党中央的委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情,确是“责任那么重大”;既要和国民党谈判,又要对付美国设计的骗局,还要经常会晤国内外友人、民主党派人士和文化、艺术、新闻各界人士,还需经常往返南京、上海之间,确是“事务那么繁剧”;身居虎穴魔窟,“狼犬的眼睛”到处都是,“环境又那么拂逆”。“难处”、“重大”、“繁剧”、“拂逆”的准确运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周恩来面临的斗争极端艰苦复杂。可是周恩来却迎难而上,“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丝毫也不敢放松,不能放松,不肯放松”用排比手法高度赞扬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对党对人民的一片丹心。

写会见周恩来时,作者也议论道:“谈判也不一定真是‘无益’,他所参预的谈判每每是关系着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是和他所花费的精力比较起来,成就究竟是显得那么微末。这是一个深刻的民族的悲哀,这是一位才干出类的人,却没有更积极性的建设工作给他做。”这一段议论,高度评价了周恩来从事谈判工作的重大意义,盛赞他出色的才干以及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寄寓着作者对周恩来无限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谴责了造成周恩来花费大量精力而成就却显得那么微末的国民党政权。

4、明确主题

作者通过对走访梅园新村所见所感的叙写,高度赞扬了周恩来肩负党的重托,在险恶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坚持斗争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特务统治及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六、认识伟人——世界政要眼中的周恩来

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1、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时间:1972年2月22日上午,地点: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Mao.ZD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4、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说:“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5、建国前,斯大林和米高扬也说过:“你们在筹建government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6、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7、苏联总理柯西金在会见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时说:“请你转告周总理,周

5 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8、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9、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 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10、印度印中友协会长说;“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在国内也同样,要是能多几个像周总理这样的领袖和Communistparty员,国家就会很好了。

11、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12、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七、关于课后练习:

(二)1.①交代位置,说明梅园新村和国民政府同在国府路上;引出比较的双方——梅园新村和国民政府,为下文的写作作铺垫:

②中国封建王朝的宫廷府第都是“坐北朝南”的,封建君主是“坐北向南”的,封建的庭院也都是相当幽深的。从“坐北朝南”的幽深庭院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同旧的封建王朝有共同之处。

⑧句中的“也”字,使人联想起封建社会的官府。作者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的国府异常腐败、专事镇压人民的实质

八、课外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预习《琐忆》

推荐第10篇:南京梅园新村导游词

南京梅园新村导游词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下面是南京梅园新村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1:南京梅园新村导游词

各位朋友,你们好。我们现在来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梅园新村是一组欧美式的建筑,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这几幢在我国革命史上意义非凡的小楼,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从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十个多月的和平谈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留下了不朽的一页。历史跨过了半个世纪,为了充分展示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的斗争生活,1960年在这里筹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兴建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在1998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百年诞辰之际,又建成了周恩来图书馆并成立了\"周恩来研究会\",以缅怀和研究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质。目前,纪念馆已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000多万人,每年观众数保持在50万左右,是全国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下面,我先介绍陈列馆的情况。

199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谈判期间曾任周恩来政治秘书的宋平同志为史料陈列馆开馆揭幕。同年7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乔石同志专程来此为周恩来铜像揭幕。陈列馆的馆名是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题写的。陈列馆工程曾获1993年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陈列馆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由庄重的展厅和典雅的庭院组成。建筑创作既强调历史环境的再现,又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庭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尊周恩来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是以当年周恩来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塑造的,神形兼备,表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气度非凡,风采卓然;铜像下没有基座,仿佛周恩来正迈步向我们走来,表现了他一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铜像脚踩红色大理石铺成的路,象征了他一生走过的是革命的道路。

铜像上方是高大的拱门,拱门上一组铁花拱圈门头线,是以中共代表团办公原址梅园新村30号大门为原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设计的,能让人感到真实、亲切、熟悉,与铜像相配令人依稀如见周恩来在龙潭虎穴中,谈笑风生出入梅园的情景。铜像后高高竖起的墙面上开着许许多多镶玻璃的小窗孔,是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年特务监视的眼睛,西面山墙上四扇浮雕式的老虎窗就是当年军统特务监视站的历史再现。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花饰及雕有梅花图案的石刻透空窗就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狼眼的环视中处变不惊,从容自若,傲霜斗雪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下面请到室内参观。

进入陈列厅,您现在看到的是展厅中央的这块汉白玉浮雕。浮雕高6.5米,宽3.3米,上面雕刻的是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与工作人员的形象。从下往上是: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吴玉章、叶剑英、陆定

一、李维汉,这七位是代表团的领导成员。当时,代表团对内称中共中央南京局,上面那位女同志就是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她左边是协助周恩来工作的廖承志。后面三位刻画的是代表团工作人员的形象,没有具体的姓名。浮雕上人物由大到小呈\"S\"形排列,一方面象征着中国革命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另一方面预示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源源不断。人物的身边还有一些风和云的图案,表示他们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代风云人物。

浮雕后是一幅大型的油画——《梅园春色》,反映的是中共代表团办公原址的场景。油画上方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笔题词——为真民主真和平而奋斗到底!这正是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和谈的宗旨,也反映了我馆陈列的宗旨。

下面请随我参观史料陈列。

请看第一部分——国共重庆谈判。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时,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和平、民主\"的号召。但是,国民党企图独占抗战胜利的果实,坚持\"内战、独裁、分裂\"的方针。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关键时刻。然而,由于在抗战期间,蒋介石躲在地处大后方的四川保存实力,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都退到了西南和西北,所以在抗战胜利后一时来不及将兵力调往内战前线。国民党政府为了争取时间,加紧运兵、部署内战,同时又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摆出和平的姿态,一连向延安发出三份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决定接受美国政府的调停,派出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由延安飞往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多次单独会面,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在重庆签定。不久,毛泽东返回延安。12月16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一方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另一方面继续国共之间的和谈。12月2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马歇尔来华调处中国内战,周恩来对他的来华表示欢迎。1946年1月,国、共、美三方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2月,签署了《整军方案》,《方案》规定,中共部队缩编为十个师,仅为国民党军队的五分之一,表明中共为和平做出了真诚的努力和让步。但在这些《协定》和《方案》签订期间,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停止过对解放区的进攻。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也迁来南京,分别居住在梅园新村

17、30、35号。常驻南京的领导成员是周恩来、董必武、陆定

一、邓颖超、李维汉。

这里陈列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期间的户口卡,还有证件、徽章。当时、在代表团工作过的同志先后有200多人,国民党警察机关为了监视代表团工作人员的活动。对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进行了登记、备案。请大家注意看,当时每张卡上的户主都是周恩来,表明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户口卡是南京谈判的历史见证,十分珍贵,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再请看这块红绸,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当年,同在《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工作的鲁明和林同两位同志结婚,大家欢聚在一起,邓颖超同志剪下了这块红绸,董老题了\"天作之合\",同志们都在上面签名表示祝贺。周恩来和邓颖超还对新婚夫妇讲了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的\"八互\"——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这块红绸让人感到当年婚礼的简单与朴素,但题字、签名、赠言又无不体现出这个特殊大家庭的温暖。

请看第二部分——国共南京谈判。

首先是\"制止中原内战\"的谈判。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时,国民党军正以30万兵力,将我中原部队6万多人层层包围在湖北宣化店一带,妄图一举消灭,内战一触即发。周恩来揭露了这一阴谋,驳斥了国民党当局散布的\"中原无战事\"的谎言。在他的据理力争下,1946年5月5日,国、共、美军事三人小组及工作人员60余人赴宣化店就地调处。途中遇上了大暴雨,到了黄陂县十颗松河时,河水冲断了木桥,吉普车开不过去。为了争取时间,年届48岁的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带领中共代表毅然蹚过了100多米宽、齐腰深的冰凉的河水。而当时,美方和国方代表都是被老百姓背过河或坐在吉普车里被抬过河去的。到达宣化店后,周恩来立即与中原部队司令员李先念、王震等一起研究,布署中原部队突围的具体方案,周恩来一夜未曾合眼。离开宣化店不久后的6月26日,正如周恩来所预料的——蒋介石挑起了内战,扬言\"要在48小时内一举歼灭中原共军\"。然而,我中原健儿早已成竹在胸,全部顺利突围。为这一切,周恩来付出了多少心血!这张珍贵的照片就是历史的见证。

接下来是关于\"黄河堵口复堤工程问题\"的谈判。黄河原经河南转东北方向经山东流入渤海。1938年夏,国民党为了阻止日军进攻,炸开了河南郑州花园口的堤坝,使黄河朝东南方向改道。抗战期间的故道两岸连成了大片的冀、鲁、豫解放区。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国民党政府借口抗战胜利了,要让黄河回归故道,在花园口强行抛石堵口,实际上是企图以水代兵冲垮解放区。为此,周恩来亲赴花园口实地视察,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先浚河复堤,后堵口放水\",保护了数万解放区军民的生命安危。

1946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协助马歇尔调处中国内战。但由于在庐山借口避暑的蒋介石对谈判毫无诚意,一再提出要我方无条件退出大片解放区等无理要求,遭到我方拒绝,致使马、司调解宣告失败。

马、司调解失败后,国民党军又占领了张家口,蒋介石以为大局已定,便宣布要召开\"国民大会\",谈判面临着破裂。当时,一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了\"第三方面\"竭尽全力在国、共之间奔走调解,希望能够恢复和谈。中共代表团为了教育人民、团结\"第三方面\"人士,接受了调解。但所有的调解努力都由于国民党一方面在军事上不断进攻解放区,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召开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致使谈判大门被其一手关闭。

就在\"国大\"召开的第二天,即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梅园新村17号举行了告别性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他指出:中共坚决反对、坚决不承认一党\"国大\",中共愿和全国人民一起为真民主、真和平奋斗到底。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三人提前返回延安。

1947年1月,美国宣布退出中国调处。同年2月,国民党当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共代表团成员返回延安,这就正式宣告了国共南京谈判破裂。

1947年3月,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全体成员离开南京。董老在南京机场向送行的朋友们说:\"再见之期,当不在远\"。后来,时局的发展正是这样,代表团离开南京后,仅经过两年零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南京。

在二楼展厅,首先请看第一部分——领导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

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国民党政府不断扩大内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1946年6月,上海数万群众集会欢送\"和平请愿团\"到南京和平请愿。当他们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包围毒打,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周恩来闻讯后,于深夜2点赶到医院慰问了受伤代表,周恩来握着马叙伦的手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马叙伦回答;\"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第二天,周恩来就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就在\"下大惨案\"发生不到半个月,国民党特务又在云南昆明接连暗杀了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周恩来闻讯后悲痛不已,愤然写下悼词:\"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人心异常悲愤。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他还公开对中、外记者们说:\"我们随时准备好了接受李公朴、闻一多同样的命运,要怕就不敢来谈判,来了就不怕!暗杀决不能阻止我们为中国之和平、民主而奋斗!\"

大家请看,这是周恩来同志和董必武同志的仿真塑像,是以他俩在梅园新村30号院内的合影为原型塑造的。请问大家是否知道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告诉大家,董老比总理大一轮,所以他们是同一属相,而且他们的生日都是3月5日。

请看下一部分——为祖国统一大业不懈努力。

国共南京谈判破裂后,解放战争打响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摇摇欲坠的国民党当局开始向我党乞求和谈。1949年1月,毛泽东发布《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进行和谈的八项条件。2月,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宣布接受中共的八项条件。3月,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抵达北平。然而,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最终被蒋介石所拒绝,致使建国前夕的\"北平和谈\"宣告破裂。但是,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毅然决定全部留在北平。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时隔两日,即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积极寻求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要\"和为贵\"。1956年,周恩来会见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曹聚仁时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是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60年代初,根据周恩来概括并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有名的\"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都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是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受到海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请看第三部分——梅园风范,万古长青。

这部分主要展现了建国后原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以及现在的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参观纪念馆的图片资料,体现了他们对纪念馆建设的重视和关怀。另外,还有近年来纪念馆开展的各项活动的照片。还展出了纪念馆的部分研究成果及获得的奖状、奖牌。下面请参观办公原址。

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梅园新村30号,是当年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办公、居住的地方。这幢房子是国民党政府安排给代表团使用的。在代表团没来之前,他们就在这所房子的周围安设了许多特务据点。马路对面的梅园新村29号、22号和离我们最近的31号都是特务监视站。国民党特务常利用31号的这两个窗口偷看偷听代表团的活动。同时他们还在这附近的街头巷尾布置了许多化了妆的流动特务——\"裁缝\"\"鞋匠\"\"黄包车夫\"\"算命先生\"等,跟踪、盯梢来访的客人们。郭沫若先生曾访问梅园新村,对代表团所处的环境深有感触。他在《南京印象》一书中曾写道:\"......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代表团到达南京之后,为了安全,首先将30号院墙加高了近一倍,防止外面流动特务的偷看和破坏。接着,又在传达室上加盖了一层小楼,挡住了特务的监视视线,还可以通过楼上的临街窗口观察外面流动特务的活动情况。

代表团离开南京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这个院子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样——那两棵柏树、这棵垂丝海棠(周恩来当年十分喜爱!邓颖超说过他选中北京的西花厅也是因为那里有海棠的缘故),还有围墙边的那四棵石榴树,它们都是当年的原物。

这幢房子的楼上,是代表团的机要科和秘书室。上面是三间低矮的小阁楼,一伸手就能摸到屋顶,在南京炎热的夏季里,里面就像个大蒸笼。窗户很小,通风又不好,但是为了防止31号特务的偷看和偷听,日夜都得用红、黑两层窗帘紧紧地遮住。最热的时候,机要科的同志们只好打一盆凉水,把脚泡在水里解暑,他们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下汗流浃背、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周恩来和邓颖超十分关心大家,常常上楼看望同志们,给他们送一些菊花茶和绿豆汤解暑,并把代表团仅有的一台电扇送上楼给大家用。周恩来同志还风趣地说,你们是干保密工作的,要注意安全,我住在楼下,给你们放哨!一席话让同志们感到十分亲切,也忘记了工作的疲劳与艰苦。

楼下这间是代表团的会客室。当年周恩来和董必武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民主人士、新闻记者、国际友人,也有国民党的谈判代表。请看,在会客室的桌上,放着一碗雨花石,这是代表团去雨花台凭吊革命烈士时,周恩来、邓颖超同志捡回来的。邓颖超同志说:\"每当我看见这些雨花石,就使我想起无数革命先烈来。\"他们还以此对代表团的青年同志进行气节教育。郭沫若先生对这碗雨花石感慨万分,在《南京印象》中有这样的描写:\"雨花文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会客室墙角是落

地收音机,当年立下了不少功劳。因为,每当代表团在会客或开会时,隔壁的特务们总是竖起耳朵偷听,同志们就将收音机打开,将音量开大,干扰敌人的监听。会客室墙上的照片,是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在提前返回延安时与留守的董老就坐在这两张沙发上照的。会客室的里面一小间是代表团的小餐厅。当年周恩来同志很少在这里就餐。他一般都是与大家一起到17号的大饭厅里吃饭。这里平时就作为同志们的阅览室,现在里面的桌椅、报纸与报架也都是当年的原物。

请看对面两间,外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墙上的照片就是1946年初夏深夜他办公时的情景。当年,邓颖超负责妇女界的工作。她就坐在靠门边的座位。

里间是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的卧室。里面是两张简单的小木床,床上的棉被他们使用20多年。橱柜上的小皮箱是1936年周恩来处理\"西安事变\"时开始使用的,在南京谈判期间用它存放衣物和文件,后来又带到北京使用。衣架上的太阳帽和黑西服是周恩来当年在这里时穿戴过的。周恩来同志十分爱惜这件西服,在工作或吃饭时总是习惯地戴上护袖,防止衣服弄脏磨破,所以尽管穿了很多年,看上去却还是很新。

周恩来同志在生活上非常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他有一副刮胡刀具从青年时代留学时就开始使用了,到1946年南京谈判期间已经相当旧了,刀架一边的一只脚已经磨掉,刀片上下都不方便,用起来很不顺手,可是周恩来同志却坚持不愿换新的。后来一直使用到1952年,直到刀架上的另一只脚也磨掉了,坏得实在不能再用时,才重新换了一副刀具。

下面请看汽车间,这辆小汽车是周恩来同志当年乘坐的,是原物,现在还可以开动。当年这部汽车一出去就会有特务的汽车跟踪,司机段廷英不仅机智聪明,而且有着高超的驾驶技术,他经常利用十字路口绿灯将要转换成红灯的刹那间,出其不意地加快马力冲过去,甩掉后面跟踪的特务。在南京谈判期间,它还护送了许多地下党和民主人士,从未发生过事故。

这间是周恩来的政治秘书宋平、陈舜瑶夫妇的卧室。这间是董必武的政治秘书欧阳方、邹德馨夫妇的卧室。

这里是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廖承志、钱瑛、李维汉四位同志办公、居住的地方。当年代表团由于住房拥挤,就以廖承志同志夫人经普椿的私人名义买下了35号。代表团在这个小院里加盖了这两座对称的小平房,既挡住了31号窗口的特务监视视线,也解决了住房问题。左边小间是当年宋平等同志办公的政治研究室,右边一间居住着董老的警卫员刘国安。楼上居住的是李维汉和钱瑛两位同志。楼下这间是廖承志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廖承志同志是代表团的对外发言人之一,当年他主要负责宣传和外事工作,墙上的照片是他1946年1月从重庆出狱时照的。

这间是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当年他在代表团工作时已61岁了,年龄最大,大家都叫他董老。现在桌上的公文包是1945年董老代表解放区人民去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时使用的,谈判期间一直用它。桌上的铜墨盒是当年叶剑英、李克农、徐冰三位同志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送给董老六十寿辰的礼物。董老学习过的书籍还在这里。当年,董老的学习兴趣很广,除了学习马、列著作外,还有英文、哲学、历史等。相通的一小间是董老的卧室。虽然只有8个平方米,当年却居住着董老和夫人何莲芝以及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人。床上的用具都是他们全家使用了二十多年的:两床棉被是1945年重庆谈判时开始使用的;毛巾被是1937年时董老从武汉的一家旧货店买的;里面床上的印花床单由于使用了多年,一再缝补,最后何莲芝同志只好将它从中间剪开,把两边好一点的再对缝起来,继续使用。

这里是梅园新村17号,是当年代表团的办事机构驻地。右边这幢房子的楼上有代表团的军事组、妇女组、党派组和电讯室。楼下是小会议室、新闻组、新华通讯社南京分社抄报室、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和卧室以及外事组的办公室和卧室。左边这幢房子的楼上是代表团同志们的宿舍,楼下是大饭厅。当年,国民党政府召开了一党\"国民大会\"的第二天,周恩来就是在这里举行了告别性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

至此,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情况全部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篇2:南京梅园新村游记

十一月一日 星期二 多云11月1日,我们四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坐着旅游车,浩浩荡荡地到南京参观了总统府和梅园新村。我们先到总统府参观。总统府的门楼的柱子是标准的古罗马爱奥尼亚柱做成的,看看柱头上精致的卷涡纹样,就感觉到很美。进入大门后,就看见一应颇具中国特色的大堂,与之前的西式大门形成强烈反差。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就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悬挂在大堂正中横梁上。接下来,我们来到子超楼,它是总统府的重要建筑,30年代初期,中国建筑师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大胆探索了中国新民族形式的建筑。

子超楼就是这种建筑形式的代表作之一。参观了总统府,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梅园新村。梅园新村前有巨大的周恩来铜像。像后有许许多多闪闪发亮的小窗户,代表着许多闪闪发亮的眼睛,我走进梅园新村的大客厅,看到里面有许多档案材料,还有周恩来送给司徒雷登的敞口瓶,马歇尔赠给周恩来的公文包。另一个大厅里有周恩来和其他人认真工作的塑像。周恩来爷爷当年为革命在梅园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大家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该回家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总统府和梅园新村。

篇3:南京梅园新村游记

停在门口,仰头注视着这座布满绿藤的小院。曾经,周总理就在这里工作;曾经,敌人就在对面的小楼上监视着这里的一切......如今的小院早己人去楼空,但那份紧迫与庄严仍在小院中回荡着......

步入大门,我环顾四周,只见满院的青藤正旺盛地生长着,就如同我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努力超越他人的样子。绿藤掩映之间,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的铜像。他昂首挺胸、神态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从容、沉着与机智,但更多的还是坚定。铜像的上方是一道梅花边框,同时记起在书中看过,周总理生前最爱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正如同中国共产党那样不畏艰险,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想必这道梅花边框就是为此而来吧!铜像的下方则是一块红色的大理石,那触目惊心的红色,它不仅代表着周总理一生都在红色的革命道路上奋斗,更代表着中国走过的革命道路上充满了凶险与艰辛,革命的漫长道路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接着,我们走入大厅,来到了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前。浮雕上面雕刻着12位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他们呈现出一个反着的\"S\"形。我出神地凝视着这块浮雕,渐渐地,渐渐地,我仿佛看见了中国人民充满坎坷的取胜道路,胜利的来之不易;看见了周总理看见中国革命道路源远流长,后继有人而露出的欣慰笑容。人群边的几朵祥云环绕在这12位党员身边,好像在讲述着他们当年叱咤风云时的英雄事迹。

离开汉白玉浮雕,继续参观。墙壁上的橱窗中,陈列着一篇篇周总理的文章与他生前曾经使用过的物品。然后,我们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那是周总理原先工作的地方。院落里两棵高大的松柏显得十分苍翠,我轻抚着那粗糙的树干,心里不觉有些震撼,这两棵松柏是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啊!它们不论严寒酷暑,都犹如两个绿色的巨人,守护着这个美丽而又神圣的地方。一阵微风吹来,树叶轻轻摇晃,一起进入我的眼帘的是一丛青翠的枝叶。我顺着那一抹绿光望去。啊!是桂花树!

猛然间,一道亮光如同划破了秋日的长空,照亮了我的脑海。对呀!这松柏与桂花树不就象征着共产党的崇高品质与远大的理想吗?松柏的万古常青与坚韧不拔,不就在衬托着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品质吗?桂花的不张扬与花香的纯净疏淡,不也正是共产党纯洁、朴素的高尚品质吗?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要在工作的院子里种下松柏与桂花。为的就是激励自己在革命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呀!

最后,我又回到了总理的铜像前,充满敬佩地看着这位一生都迈着坚定的步伐,在红色的革命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伟人。一位位同样为革命斗争而奋斗着的人们浮现在我眼前......

第11篇:参观梅园新村思想汇报

参观梅园新村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我们在梅园新村进行了党课教育活动,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汉府街,解放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南京的办公原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梅园新村是当年国共两党和谈的中共代表团驻地, 这里留下了周恩来总理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的众多印记。

走进梅园新村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颇具特色的二层建筑墙面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在这爬山虎的背景前是一尊周恩来总理的铜像,红色的大理石面上周总理的铜像抛弃了一般纪念建筑雕塑有底座的做法,让总理用一种亲民的方式走出来,表现了总理当时身处龙潭虎穴却仍然坚定、沉着、机智、从容。之后我们走入纪念馆,展厅中间是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浮雕前面的地面上镌刻着1946.5——1947.3,这是当年国共谈判的时间,看着浮雕上每一个共产党员坚定地看着远方的眼神,抚摸着这些数字,时光似乎从身边飞泻而过,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是信仰将他们连结在一起,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展厅里还有一辆别尔克老爷车。这是周总理当年乘坐的车子。还用来护送过中共地下党员,经过后来人的翻新养护,车子焕然一新,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似乎看见了它穿梭在炮火风雨中的样子。展厅里还展出了各种在梅园新村生活的共产党员用过的物品,其中周总理用的皮箱和皮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它们皮革上的纹理,我能看到周总理穿着它们向我走来,能看到他从容淡定的革命家风采。

之后,我们饶到后面去看了周总理的书房,然后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这里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小巧精致庭院中翠柏、石榴、腊梅、葡萄和蔷薇仍像当年那般生机勃勃,引导员特意介绍了小院旁边31号,当年国民党特务就是从31号的窗户上监视着中共党员的一举一动,如此的近距离可见当时的共产党员们身处在多少危险中,纵然如此,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还是去了胜利,现在站在那扇特务们日夜蹲守的窗下我听到了巨大的嘲笑声,无论如何正义终将取得胜利。进入30号的小样楼内,不算宽敞的房子里装修的简单大方整洁,房内陈设一如原貌,与这栋小楼相连的的是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等代表团成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看到他们的床上还放着当年用过的被子,被子上有很多补丁。看到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深深地感到他们过着怎样节俭清苦的生活,他们把对生活的全部要求付诸于追求全国人民幸福的目标中,无怨无悔的付出,驻足片刻,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峥嵘岁月。

走出纪念馆,我想无论我对这次参观有多么深的体会,也无法真正体会这些共产党员所经历过的困苦艰难,我只能以此鞭策我自己,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一定会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对位一个当代大学生,坚守我的信仰,决不放弃追求光明和热。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光辉过往。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言:‘梅园风范万古长青”。

此致敬礼

汇报人

班级

时间

第12篇:梅园新村实践活动感受

今天对于我们初一十一班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章老师及7位家长的带领之下一同前往参观了位于梅园新村的周恩来纪念馆。不论是墙上的史料记载还是陈列厅的物品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下,我们仔细聆听着那段离我们相距甚远的历史。我们深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好好珍惜,不应随意挥霍时间,不然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不忘历史,秉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不畏坚难险阻,勇往直前!

班主任寄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第13篇:梅园新村之行后感

这个周末天气凉爽清新,我和几个同学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同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纪念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革命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为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5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谈判斗争。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期间,坚定地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最后一站,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丰碑。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

纪念馆藏有文物1170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件,内有当年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从1942年5月一直带在身边阅读的毛泽东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书面上有周恩来亲笔签署。还有1946年叶剑英、李克农、徐冰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赠送董必武的一只刻有《兰亭集序》的铜墨盒,上面并刻有上、下款。

纪念馆以原址原貌陈列为主,并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图片163帧、文物文献资料90件。该馆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共代表团谈判资料汇编》、《中共代表团谈判大事记》等书与《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影集。

它的保护范围:南至汉府街,北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原址外延35米,东至梅园新村17号东侧围墙,西至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围墙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二层楼房3幢,共18间,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都是当年中共代表团留下的。整个院内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砖木二层楼房1幢,砖木平房2座,共11间,占地面积15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楼房楼下是董必武、廖承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上是李维汉、钱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 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东边平房是政策研究室办公室,西边平房是警卫室。

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有砖木三层楼房1幢,二层楼房2幢,砖木平房2座,共29间,占地502.13平方米,建筑面积725平方米。其中,北边一幢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陈列馆位于梅园新村街道西侧,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东侧,汉府街北面,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透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正面墙上变形梅花等艺术品,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处变不惊、从容机智的大将风度和傲霜斗雪、蔑视强权的坚强意志。西墙上现代抽象意味的浮雕式老虎窗和对当年监视、跟踪、盯梢的特务眼睛进行艺术夸张的现代镜面窗,与马路对面钟岚里国民党军统监视站相呼应,使人联想到代表团当年所处的险恶环境。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梅园风范》专题陈列以国共南京谈判史为线索,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弘扬梅园风范为主题,以专题陈列为构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通过200多幅(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多媒体场景展示,体现了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凸现了革命纪念场馆的存史育人的社会教育功能。周恩来图书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图书馆主要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照片、音像资料以及有关书刊、资料等,是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资料研究中心。

我从这一系列文物陈列、复原蜡像和多媒体展示中,更详细了解了“和谈之门”被国民党一手关闭的历史事实,也深入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团结进步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一位位中共前辈领导人的智慧透过展品向我们显示了不曾被历史灰尘所掩盖的光芒。

平凡中见伟大,是我对这次参观的总体感受。平凡的环境、平凡的物品,透露出的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灵魂,周恩来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我党卓越的领导人,以他平凡的点点滴滴给我们上了一堂不平凡的党课。

第14篇:纪念馆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这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我和老爷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

我们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浅灰色的大楼,上面写着“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然后我们就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了进去。在那里我看见了冲锋号,战士使用过的冲锋枪、水壶,获得的奖旗、奖章„„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景画馆。我们沿着楼梯来到全景画馆,看到里面有枪、有烟、有火,还有许多战士„„一时间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听见冲锋号在耳边响起,枪声阵阵,炮声隆隆,看到了战士们血染战场„„

我们走出全景画馆,结束了参观。我的心很重很重。我知道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是那么多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因为爷爷是个老兵,他对辽沈战役有着特别的感情。为了感染我的成长,爷爷非常主张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

刚一到纪念馆门口,我就看见有两个大炮矗立在门口,好雄伟啊!走进纪念馆,那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枪和装备,真让我肃然起敬,这时,我发现一个楼梯,它又高又陡,于是我们一起走了上去,真高啊!我刚走了三层就有点坚持不住了,这时奶奶说:“宝贝,再坚持一会儿!”就这样我们一直走到了第五层,在那里我看见了英雄战争的场景图片和画面,非常逼真。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这种真实感动了„„,为了留下这感动的记忆,爷爷还给我买了一本收藏册做为纪念,那上面写着“功照千秋”四个大字。我轻轻地翻开这本书,看到了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很兴奋。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贺龙和朱德元帅,因为他们真实地故事让我感动的流泪„„当我们从纪念馆里走出来时,我又看到了两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为了能够留下这两个“神奇的宝贝”,爸爸用相机给全家留下了这美丽的瞬间。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在闪现着刚才英雄的事迹,它将成为我永不磨灭的记忆。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这些勇士们,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现代的将军,用我最威武的军姿向国旗献礼!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

周二,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我们参观了抗日英烈环廊?平型关大捷景观?九一八事变景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军暴行展厅。那里介绍说,日军来到中国。活埋了不计其数地老百姓,还无法无天地杀害妇女和儿童。更可恨的是,日军竟用中国人做细菌试验。外国人有对中国不好的,但也有对中国好的。我们不能只看一方面,比如外国医生白求恩,他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中国无私的帮助。当然,中国也不是懦夫。先后发射了神州5号?六号在人航天飞船。现在的中国不再弱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饶。科技发达了,老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一定会认真学习,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科技发展而奋斗!

第15篇:梅园新村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提纲

梅园新村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提纲

梅园新村社区自成立以来,在街道工委和办事处德直接领导下,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学习党章的重要活动,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成果落实到位。依托社区优势,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领导核心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部分:社区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梅园新村社区由原来的汉府新村居委会、梅园新村居委会、大悲巷居委会合并而成,全称梅园新村社区居委会。

梅园社区基本概况:

社区面积:0.38平方公里;

辖区人口:3296户,共计8654人;

年龄:20岁~30岁的党员人数较少,中老人党员所占比例较大,其中60岁以上党员共计101人,占总人数的54.9%

学历:以初中学历为主,相当一部分党员同志的文化仍停留在小学水平,这使许多社区工作和社区事务性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梅园新村社区于2006年4月召开的社区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经民主推荐产生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各一名,下设7个党支部由7名委员担任。截至目前,梅园新村社区党总支从党员总数上讲共计党员184名。其中正式党员179名,预备党员5名。新增党员3名。

从党员层次上讲:

1、社区居委会党员:3名;

2、离退休党员:119名 ,其他59人,死亡:1名,迁出5名;

3、到社区报到党员:128名;

4、复员军人党员:2名;

5、自谋职业军人:3名;

6、下岗待业党员:1名;

7、非公经济党员:1名;

辖区内的单位: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南化集团、梅园中学、逸仙小学、南京军区医学研究所、军区后勤部和教导队、毗卢寺等大小100余家单位。这些单位的额党员都有单位党组织统一管理。

梅园新村社区党总支在梅园街道党工委的正确指导下,1)从党总支的角度看,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和思想建设,把“三会一课”制度、“创优争先”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积极分子培训考察”制度全面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及时传达上级的各项意见和建议;2)从7个支部的角度看,安排好各支部委员组织过好每月10号的组织生活,及时将上级党组织的意见下达到各支部,并做好开会记录,及时反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党员的参观学习活动,平时注重加强和改进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定期收缴党费。并定期在党员同志中通过民主评议产生区级街级“优秀党员”、“勤政廉洁好党员”和“优秀党员义工”。

我们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184名,他们中的大部分虽是离退休人员,但在日常的组织生活中仍保持当年的风彩,分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彰显出一名老党员的优秀品质,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各个都是闪光的金子。在参加组织活动时、在参加党员民主评议中,能时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查自己、激励自己、提升自己。

在日常的社区生活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在不起眼的社区一角中,就生活的一批默默奉献的好党员。因为我刚来没多久,对社区党员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但是要具体深入到个人还需要一段时间。借着这次街道评选的“优秀党员义工”的机会,了解到其中一些党员的先进和感人事迹!

竺桥党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曹龙娣,多年承担起照顾邻居陶建父子的义务。据她的邻居蒋主任介绍说,陶建已离异多年,且精神上面有点问题,生活非常困难。曹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给予必要的生活上的帮助,还经常烧菜做饭时特地多留点,将多下来的饭菜给陶建父子送去。有一次,在看到他们父子生活实在难以为继之时,还特地买来20近大米并亲自送到陶父子二人手上。她的言行使周围邻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不觉,周围很多邻居都被她的行为打动,纷纷慷慨解囊,解燃眉之急。在叙述中,有一次曹与她女儿出门买东西,走到鸡鸣寺时,在路边看到一个老太太在卖报,于是曹转身掏出50元叫女儿去买报纸,并叮嘱女儿把剩下的零钱丢给卖报纸的奶奶。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在最小的细微处让人不知不觉的体会到她的热

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而平时在过组织生活时,她只要有空一定会准时到场参加。

第二部分: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以下是梅园新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具体如下:

一、社区党建工作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梅园社区于2001年7月荣获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梅园社区党建工作历来注重加强各党支部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使每一名党员能在平时自觉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党建得以合理有效运作的基础,而组织中的每一名党员是关键,也是党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平时的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区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的行为意识。另外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各支部党员的相关情况及对本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及时加以处理并完善。

二、党建工作目标

使社区党组织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区党员管理有明显加强,社区思想、社区文化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有明显改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社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梅园新村社区党支部党员中存在“一“一高一低”的情况。一高一低是:年龄高文化程度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管理工作任务将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

2、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政治觉悟高、思想品德好、积极要求上进的年轻党员、知识分子党员,尽快改变“一高一低”的现状,改变目前党组织党员中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只有抓住这一条,

才能使党的工作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社区还有大量下岗职工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2006年下半年将继续做好这部分人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这部分人就业再就业,为保证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三、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

为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重点健全完善党支部委员分工负责制、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集中制度、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度,党员管理教育制度,发展新党员制度,双拥、敬老、助残、帮困、优抚工作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贯彻落实,使党建工作,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迈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好“结对共建”活动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梅园新村社区的共建单位有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南京市旅游局等,这些单位与我社区中的困难党员或普通群众结成帮困结对共建对象,达成进行常年帮扶的意向。又如党史办的结队困难学生、这个6月28日南京市网监处与梅园社区困难老党员进行的“七一座谈会“等等。

五、积极开展好社区在职党员回社区认岗定责活动

开展区属在职党员回社区认岗定责活动有助于党组织全面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助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助于整和社区党建资源,提高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充分发挥区属在职党员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社会联系广,人员数量多的优势,可以有力的带动社区居民一同投身于社区建设,更好的完成党在社区的各项工作,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每季度组织安排一次党员自愿者活动,活动内容有:扶贫帮困助残、

便民利民服务、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及讲座、拥军优属、青少年教育、健康咨询、科普知识讲座、文化体育活动、家电维修等。

六、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以“便民、利民、富民、安民、育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温馨、和谐的政治氛围,使党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密切党群关系,增进党群感

社区工作一定要加强,因为党员是一个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按照梅园街道的常规情况针对梅园新村社区党总支的整体状况,首先对党总支进行调整,对党员进行梳理。以党员带动群众,做好社区的稳定工作,抽时间看望老党员,每半个月上门看望有病的党员,让他们在所生活的社区也能体会到家的归属感。进一步加强党员义工的工作,利用党员的特长组织党员服务队,让党员参与到社区的工作中,加强社区党总支与共建单位的共建工作,经常保持联系,把日常工作开展好。

第三部分: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梅园新村社区党员中老年党员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虽然相对来说很多人赋闲在家有利于社区很多工作的开展,但老年人行动和反映迟缓,且思想较保守缺乏创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区党组织的发展,且很多空挂的党员常年在外却不愿把组织关系转走,也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些都是我们社区目前企待解决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目前社区经过新一轮换届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各支部也逐一选出一名支部书记来管理本支部日常事务,但很多情况他们在管理和组织各项活动也仅凭经验,望今后能多给他们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及时发放党建学习资料,建立相对完备的党课制度。

第16篇:刘胡兰纪念馆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之心得体会

山西红色旅游景点刘胡兰纪念馆位于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距太原市区85公里,建于1956年,之后又于1957年和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占地60000平方米,是为纪念女英雄刘胡兰烈士而修建的。

刘胡兰的一生短暂而又伟大(1932—1947)。她是文水县云周西村人。很小的时候,就在继母的教导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年仅8岁的刘胡兰就以儿童团员的身份,多次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抗战胜利后,刘胡兰参加革命的愿望更加迫切,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并被选为村妇女联合会的秘书,区妇救会干事,积极参加“支前”和 “土改”工作。

1947年1月12日,盘踞在文水大象镇的阎军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名同志被捕,敌人见她年纪小妄想从她的身上找开缺口,进而破获云周西村地下党组织。敌人用乱棍暴打其他六名同志之后,又残忍地用铡刀把他们铡死,妄想让刘胡兰开口。刘胡兰强吞泪水,面不改色。敌人恼羞成怒,架起机枪要杀害群众,刘胡兰厉声喊道:“要杀要砍我顶着,不准残害乡亲。”阎军军官凶恶地问她:“你怕不怕死,不坦白就杀头。”刘胡兰以“怕死不当共产党”作了果断的回答。然后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时年15岁。刘胡兰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走完了她光辉的人生历程,她的英雄事迹很快便传遍全区、全国。1947年2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同志得知此事后,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现在我们来到纪念碑广场,广场中央巨型花坛中矗立着高12米的汉白玉纪念碑,洁白的碑身上正面刻着毛泽东手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刻着《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绕过纪念碑,我们面前便是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馆。在陈列馆正面柱栏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刘胡兰纪念馆”的横匾,整个陈列馆高8米,宽60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宽敞明亮。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和反映烈士光辉一生的绘画、雕塑、文献资料,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乌兰夫、谢觉哉、郭沫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走出陈列馆,我们看到的建在翠柏中的一座宫殿式建筑是“七烈士纪念厅”。纪念厅里陈列着和刘胡兰同时遇难的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六位烈士的生平。穿过大厅,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刘胡兰烈士的忠骨就安放在陵园北端正面的高台上。墓前竖立着她气宇轩昂的汉白玉雕像,墓后和雕像周围栽满了松柏和杨柳。而从墓的东侧看,这棵大柳树下就是刘胡兰烈士被捕的地方。在墓的西侧是碑亭,亭中立有“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晋绥分团”于1951年为烈士竖的碑。

该馆建设30多年来虽几经改造,历次建筑虽风格不同,但经精心设计处理,结合较好,无拼凑的感觉。整个布局开阔,便于参观活动。而今刘胡兰纪念馆已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民政部、国家教委批准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国人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刘胡兰精神已成为鼓舞全国亿万青少年继往开来的巨大动力。

这次参观刘胡兰纪念馆感触颇深,衷心祝愿大家有机会可以参观刘胡兰纪念馆!

第17篇:周恩来纪念馆

观周恩来故居后感

每当提起周恩来总理的时候,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与敬意。他亲民爱民,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才华,豁达的外交风度,高超的外交艺术,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他位居国家总理,却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是多少党员干部的楷模。他日理万机,抱病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真正书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箴言。

那天,我们班级组织参观了总理的故乡——淮安。淮安古称淮阴,唐诗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淮安一带,看来古人对淮安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

来到纪念馆门前广场,入眼就是邓小平为周恩来纪念馆所提的一行镏金大字,大门简约而庄重,将总理简朴厚重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沿一条笔直的白色甬道进入馆内,一汪湖水呈半环围绕纪念馆,随行的第一座纪念馆为主馆,沿主馆一线排开还有几个辅馆。

拾阶而上,进入主馆,大厅是一尊总理雕像,站在总理雕像下目光穿过大门,蓝天碧湖与整个纪念馆融为一体,这一切显得恬静、肃穆而又庄严。第二座纪念馆内是按照总理一生经历,设置的不同时期的照片、画像以及视频。这些黑白照片很让人怀旧,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照片与影像静静的追思起总理的戎马一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即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并不是空头支票,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或者说,他是超额完

成了他的诺言。因为,他不但让中华崛起了,更是从他开始,中华开始腾飞了。这些图片中,有一句毛主席说的话,我觉得它就可以概括出周总理在中华崛起和腾飞中所起到的作用。毛主席说:\"至于新中国政府的组成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但是,周恩来同志肯定是要有的,职务是政府总理。\"难怪乎,在周总理去世时,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

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我不想碌碌无为,我也想为人民作贡献,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辐射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必然能获得海的壮阔、海的磅礴、海的瑰丽、海的永恒。当来到周恩来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穿过第二座纪念馆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汉白玉雕像高耸在晴空之下,路旁的碧松绿树将雕像衬托的更加伟岸静穆。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政府,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很多大政方略、外交政策和军事构想都由这双眼睛输变成每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念。还有那身中山装,在我的印象中,总理一直就是这样一身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转过雕像登上总理办公之处西华庭,虽是仿建,但是一切摆设和环境都很逼真。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注定要有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

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佩。突然觉得以前对总理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总理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总理,更加努力地去对总理进行新的内心确信。

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总理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总理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

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尤其是最后观看了新闻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既便是我这样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在观看了生平事迹展后,也和屏幕里的人一起流泪。这泪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表达了人民是多么不希望周总理离开,不然怎会有当年的**悼念和四五诗抄。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亲蜜无间的革命伴侣,以海的博大面对人生面对无尽的时季,必然能获得海的壮阔、海的磅礴、海的瑰丽、海的永恒。

周恩来的行动和精神形成一种能量,辐射世世代代,左右和影响着芸芸众生。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任何坟墓无法埋葬也无法割断的--这也正是人民永远怀念并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原因。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感慨万分,很多人都进去参观了第二遍,可我觉得我的感受已经很深的扎进我心中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担任起社会责任感,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也依旧是为中华之

富强而读书。在接受新的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本我,记住这些老的革命传统,是对终身受益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做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

虽然这次的参观学习时间很短,但是他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以周总理和邓奶奶为榜样,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会肩负起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让中华崛起腾飞之日早日到来。

第18篇:美好时光纪念馆

www.daodoc.com

美好时光纪念馆

每一本手工相册都独一无二,是美好时光纪念馆。 抽屉里藏着时光机,随时的,我们回去那里旅行。。 妈妈依然很年轻,漂亮的朋友还是流鼻涕的孩子。。

每一片树叶,都有一种玩法。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游戏。。 #创意礼物##个性定制##生日礼物##结婚礼物#。 爱乐活文化艺术平面设计。

其实我相信每一个童话,只是,不愿意承认 www.daodoc.com

每一本手工相册都独一无二

美好时光纪念馆

www.daodoc.com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 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i.leho.com/post/048c83e99a00e55fe19d5fdb?from=wenku/?from=wenku

第19篇: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区淡水镇叶挺东路,卢屋山脚下,1986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1987年动工兴建,并于1991年9月10日在叶挺将军诞辰95周年之际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叶挺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融民族性和现代风格于一体,正面是三个灰色大理石方形相叠成的梯形状,宛若磐石矗立在绿色的山麓之间;由叶剑英元帅亲手题写的“叶挺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嵌于灰色墙面;馆内展厅作回形布局,中间为园林小品,具有庄重、典雅、宁静的氛围。

整个纪念馆共分为8个展厅,第一个展厅是瞻仰大厅,竖立着一座高达2米的叶挺将军的汉白玉雕像。叶挺将军原名为叶询,字希夷,号西平,是惠阳秋长镇周田乡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兄弟姐妹十一人,其排行第八。其他7个展厅按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分为:

第二展厅: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这里说的是叶挺8岁至28岁时,从一个对封建主义充满着反叛精神的农家子弟,在革命党人的引导下,于1912年从惠州府中学堂毕业以后,考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第七期学习,翌年初,进入了在武昌南湖的湖北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1917年春天,他继续北上,升入了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读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追求进步、探索真理,最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抗击叛军,受到了孙中山的表彰。

第三展厅:赴苏留学,编练新军。说的是1924年叶挺进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主革命斗士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回国后,前往广东区委报到。这时,广东区委周恩来等领导人决定在广东筹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以共产党为骨干的革命武装。叶挺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战役后受党的派遣随即转赴肇庆,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部设在广东肇庆市北门外景福围局。1926年1月,该团正式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叶挺独立团是第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新型军队。

第四展厅: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从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叶挺独立团奉命为北伐先锋挥师入湘,取得安仁、渌田之役胜利,连克长沙、株洲直指平江,后又取得汀泗桥、贺胜桥大捷,攻克武昌,每战皆捷,其作战之勇,军纪之佳,牺牲之巨,为北伐之冠,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人们衷心称誉叶挺团为“铁军”,叶挺被群众誉为“北伐名将”。

第五展厅:举旗南昌,再战广州;反映的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事变后,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共中央决定在九江南昌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主持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当参谋长,于8月1日凌晨,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叶挺的名字,作为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永远记载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之后,叶挺担任了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成功后,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当先为工农红军总司令。

第六、

七、八展厅:主要是反映了叶挺领导抗日的卓著功勋以及皖南浴血、铁窗烈火和不幸遇难的历史情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叶挺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他率领新四军健儿,驰骋大江南北,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毛主席高度评价新四军“抗战有动,驰名中外”。然而国民党顽固派蒋介石却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起,从此度过了五年的铁窗生涯。他在重庆渣滓洞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月4日,叶挺光荣出狱,但他在飞往延安途中时恰遇云浓雾大,飞机撞到了黑茶山而坠毁,叶挺将军与同机人员不幸遇难。

叶挺那光辉而短暂的一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叶挺纪念馆开馆时的题词“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一样,纪念馆用500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表,再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

自1991年9月10日开馆以来,叶挺纪念馆已经接待了海内外观众、游客近30万人次,成为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它也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

第20篇:辛亥革命纪念馆

参观广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2012年4月14日下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在广州大学法学院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坐公交车前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中部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们下车后走了一小段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就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深深地被这座气势恢宏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大型建筑吸引了。我们在前广场进行了大合照,然后就各自参观。

穿过宽阔的广场,远远可望见纪念馆入口。我们沿着入口坡道,踏上这条跨越水面,笔直、向上,插入石穴的道路,10左右米宽的道路两旁,随机陈列着正在向前迈进的黄兴、宋教仁、廖仲恺、朱执信、章炳麟、蔡元培、秋瑾、蒋翊武、陆皓东、邹容10位辛亥英烈的铜铸雕像,其中黄兴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是廖仲恺,每尊铜像约2米高。就在道路尽头,约4米高的孙中山铜雕背北朝南矗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广州著名的雕塑家唐大禧的作品,名为《风雨泰然》。我站在孙中山雕塑的面前沉思了一下,感觉在天空的背景下,这尊孙中山纪念铜像显得格外伟岸。他的双眼炯炯有神,目光中透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紧抿的嘴角似在思索中国未来路在何方。据了解,这条大道寓意“共和之路”,尽管辛亥革命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但先烈们不屈不挠并充满信心走过这条路。

我们通过入口,进入了主题展览区,开始了我们的参观。本来我打算走马观花地参观参观一下就走的,但是当我看到那些挂在墙壁上的形形色色的图片时我改变主意了,我决定我要认认真真的参观完每一个展览厅!这些图片展示着辛亥革命爆发前的情景:列强的横行霸道、官员的相互勾结、清政府的无能、平民百姓那惨不忍睹的艰难生活等等。忽然间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变成这样?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相比当时的人民,我很幸福,我由此对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表示无比的感谢和敬意!是他,让我们国家开启了革命之路并逐步走向成功。

我们继续往前走,沿着馆内设计的路线:序厅-第1展厅-第2展厅-第3展厅-第4展厅-第5展厅,再沿着弧形坡道上3楼参观第6展厅-第7展厅-第8展厅-第9展厅,再沿楼梯下2层到达结束厅参观的。纪念馆的设计很特别,展厅与展厅之间的道路有点曲折,应该是要突出革命之路的艰难曲折,但最后的前途当然是光明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文物照片、人物雕塑、油画、场景、多媒体声光电展示、革命进行的路线图、还有用动漫和演示的形式再现的历史故事。这样的以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来引导观看者,有利于把观看者带进当时的情景,感受革命的进行、感受历史的发展、引发深思,增强革命意识,强化历史使命。就我个人而言,动画和演示的方式让我感受最深,因为以动态的形式再现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现代手段,更凸显联动效果,令我身临其境,联想着那种种激昂、惊心动魄的场景。

参观完了之后,我不禁感慨了一下,我感叹这里浓厚的革命气息,感慨着辛亥革命的艰辛历程。走出纪念馆,我回头看了一下整个馆,我相信这座宏伟的纪念馆将会永驻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心中。我一边走着离开,一边回想起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忠心忠国的其他革命先烈和遗物、手迹、血衣、大炮等实物的展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我也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他们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最难忘的是孙中山先生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强不懈、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虽然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忘记。我们要记住历史,要以此来激励我们的学习,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养,适应社会的要求,做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必将以准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为同学、班级多做事情。学习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

《梅园新村纪念馆.doc》
梅园新村纪念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