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的诗句

2022-05-0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最美句子、咏月诗句

1、初恋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初恋是心醉神迷的时期,你很难分清这究竟是爱神的一次真正光临,还是仅仅出于对异性的好奇。一对花季少男少女做出有关终身大事的抉择,是一次很大的冒险,日后有些人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2、我个人认为,没必要过度地适应、迁就对方,令到自己面目全非。只要能保持和睦相处,不断培养共同语言、兴趣爱好、生活观及人生观便可。保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魅力。当然,对方深恶痛绝的缺点还是需要改变的,不然感情就无法得到升华。

3、无巧不成书,肯定是月老有意捉弄,丘比特的淘气,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当你虚怀以待,想找到另一半,甚至只是想寻找一位合适的、进一步交往的人时,苦觅不得。而如果爱神悄悄来临,往往你会同时被多支箭射中,陷入取舍的矛盾之中。不能鱼与熊掌兼得,放弃一个吧,就等于放走了一种未来生活的可能。那我们如何选择呢?

4、我们拥有如此多的美好记忆,可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我们都不曾回首挽留。也许也只有这种方式,我们的回忆才能得到净化,留下原始最纯洁的美。有时候失去反而可以成就另一种美!

5、努力是为了踏过人生发展过程中那段灰色地带,从此走入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6、既然“只有盖棺才能定论”!那我们有生之年何必浪费时间去羡慕别人,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变成他人羡慕的对象。好好做自己,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努力做量的积累,直至产生质变,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生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花。

7、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越抱怨自己越难受。

8、看着自己喜欢的人与别人成双成对,也许可以换来心死而重生,失去了爱情却获得了友谊。前提条件是,你们曾经一直保留着界限。男女双方不论多么喜欢,也要保持交往的距离,如果,我是说如果哪天你们发现不合适,还能退回到朋友的立场上继续交往。可是,一旦越过了界限,想由情人退回到朋友的立场,似乎就不大可能了。为了以后不要说: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那么我们就要先做好当初!

9、你在期待别人,别人也在期待你。如果别人不能满足你的期待而令你惊喜,那你至少可以尝试将惊喜送给他。

10、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给路边乞讨者一枚硬币,却常常漠视给陌生人一份衷心的祝福。也正因为心里的期望,那份对精神的渴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看得透、读得懂,所以经常被人忽视。我决定:以后的日子里,我为我期待的结果主动出击,也为别人期待我所做的事主动出击。

11、要想拥有人生最高境界,我们不可期望一蹴而就,但我们却可以一步一步向它迈进,最终成为无人可及的“巨无霸”!

12、爱他,就帮他成长,与他一起成长!很多恋人之间歪曲了爱的定义,一心想着霸占对方的时间。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你一定也会告诉我,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你能帮他成长,与他一起成长!在生命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你们的感情得到了锤炼,你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心与心可以贴得更近一些,令你与他在人生的大道上携手走得更远、更久……

13、幸福在不同时刻,对于不同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只要你善于发现,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原本幸福就是一件简单的事。

14、距离太近反而削弱美感,神秘尽失,但期间的甜蜜如同吸食吗啡因,欲罢不能。如胶似漆的爱恋很难走得久远。

15、有些人如同上帝赐给你来帮你的贵人。如果遇到,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生命里的贵人很多很多,亲人、朋友、同事,哪怕只是擦肩而过的过客,或许只是因为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或深或浅的影响到了我们,给了我们对生活的感悟,给了我们向前进的力量,那就是我们生命里的贵人。

16、众多感情里斩不断的是亲情,而最容易被漠视的也是亲情。如同一天到晚看着一个孩子,你会觉得他始终没有成长,直到哪天他忽然大了,你才恍然大悟。你才明白原来身边的亲人正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你、呵护着你。

17、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是疼爱,而不是用童年的快乐来换取过早的成熟。

给我一个最美丽的诗句,让我回眸,为你一个最最使我心疼的眼神,安静地守候。

若无心,必无缘。往往易失,像沧海月明,蓝田玉暖,拈然如晓风拂面,轻轻绕过眼眸。无奈年光几人度,算前言,总无语。奈何圆月,总有人缺?不如这样睡去,休让旧人言,翻作新人泪雨。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冷香飞上诗句

作者:草范裔 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楼台三月老。

欲见新知遇故知,唯留心间梅一枝。

遥知从前雨巷闲,夜夜执手断桥前。

赏花对酒翠娥诗,殊不如折杨柳枝。

夜放春风梨花落,疑道书前朋满座。

东风惊句厌芳华,杜郎俊赏西湖船。

憔悴沙鸥飞南海,无意雁足藏杏李。

鸿鹄高飞秋色里,惊起蓬莱三万里。

咏月诗句漫谈

作者:萧‖逸

??月,从古到今,它总是徘徊在人们瑰丽的想象中,那一弯淡淡的山月,那黄昏后的柳梢月,那霜满天的落月……总会留给人们一丝清新的诗意,交织其中的或喜悦或悠然或愁怅,总会随那淡淡的月光一起流泻在诗中吧。月的出现,创造无数清新可喜的自然景物,也是一个爱情鉴证吧,细细品味历代那与月有关的诗句,总让人感到爱的甜美芬芳。月是故乡明,总会升起缕缕的乡情。或是清新秀丽,或是雄浑壮阔,月,它总是一个给人以想象的尤物。

??苏轼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已然成为千古名篇,那以明月开头,以婵娟收笔是那样的天衣无缝,望着那样的明月总会逗起人缕缕的思念,对兄弟朋友的思念,对情人的思念,总会如缕缕的白云飘过心头吧! ??苏轼与他的兄弟久不能团聚,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想起久别的兄弟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而太多的月下思念情人的诗句,那总给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月下,有着多少美好的故事呢,这月下的等待又是多么的温馨难奈,似乎总是把那初恋时分的细腻的,清纯的情感如诗如画地映入诗句中了。“窗前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柔情悄悄地织入了这窗前的月光,独自一人凄凄的思念,月光也觉得寒了。窗前的月呀,何时能送来柔情如水共剪西窗的温馨。“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清新的图画呀!这晓风残月中又有多少相思呢!饱含了关切,饱含了思念,然而那总是一串凄婉的思绪,定是那晓风残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月明人倚楼”在小楼上望着月儿长相思,那忠贞的思妇,那心中思悠悠恨悠悠绵绵的情总是和月光染成一片了。那月般美丽的人时时令人怀想,还有那“笛在月明楼”“秦娥梦断秦楼月”袅袅的笛音缭绕在薄纱般的月中,似乎是缕缕深情的思念,美好的姑娘心中都装了一些什么样的秘密?一曲《春江花月夜》多少绝美的月儿般的诗句,从月出到月落多么动人的故事,柔情缱绻地道出了“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样的江月和着青枫浦上恋人们幽幽的悉怨,和着那洒满相思的淡淡的月光,汇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春江花月夜”不觉令人怀想那妇人美的容颜,不觉怀想那情郎的才气,怀想才郎心中无尽的相思。“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穿帘而来的月又丝丝缕缕地激起相思。是清幽的月的缘故吧,那梦是多么的甜蜜,如春风拂过心田,给人以美的感受。“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月光乍露穿云而来照在稀疏的花上,花园内是否有位古代的美女在等待情郎,而或是情郎在焦心地盼望中月惊花动,疑是情人到来的欢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多少精美的镶着月字的诗句呀,是月给人们的情思增加了浪漫还是人们的情思赋予月以诗意。那月光如水,总是柔柔地荡漾着相思,高楼下花园内,杨柳岸,窗前帘外,凡洒下月光的地方,总有人们的相思,这月,还有它清幽的光,定然是赠给有情人最美的礼物...

推荐第2篇:关于咏月的诗句

关于咏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赵嘏《江楼有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推荐第3篇:有关中秋咏月的诗句

1、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9、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0、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3、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4、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5、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8、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9、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2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2、杯酒相延,今夕不应a。——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3、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4、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5、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26、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8、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9、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30、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1、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2、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5、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6、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7、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9、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1、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43、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4、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5、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46、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7、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8、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49、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N《洞仙歌·中秋》

50、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1、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2、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3、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5、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6、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推荐第4篇:咏莲诗句

咏莲诗句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 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 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 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二首之二 唐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二首之二 唐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折荷有赠 唐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越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东林寺白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青阳渡 晋 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 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夏歌 南朝梁 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咏荷诗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 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推荐第5篇:咏月诗词

咏月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

中秋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推荐第6篇:咏月诗三首

课文内容《咏月诗三首》

课型:精读课型

上课时间:

教案作者:张成龙

年级:九年级

3、2513

课前预习:

1.反复诵读三首诗,体会各首诗的情感。

2.诵读课文,了解两位诗人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词大意。

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评价:

理解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

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主板书: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李白)

二、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正音

〔散行板书〕阙樽酌徘徊邈

2.读准节奏: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跟读,读准字音节奏。)

三、二读:读懂内容。

1.学生讨论两首李白咏月诗表达的不同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预习及课堂的诵读,能初步感受到诗人笔触的纵横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体的说清楚,还有待于讨论引导。他们的认识可能会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独等层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意关键的诗句,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2.教师具体分析两首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捭阖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诗人由

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月下独酌》中,诗人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

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板书〕把酒问月:咏月抒怀:酒——月——酒思考宇宙人生

月下独酌:对月抒怀:月人影孤独中的向往

四、三读:读出情感。

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文字之美,体会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

〔学情预测〕通过讨论及教师的介绍讲解,学生一般比较能够体会出诗人的情感,从整体感知入手,再次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两首咏月诗,直至背诵。

2.预习杜甫的《月夜》,体会其中的情感。

3.思考月与人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读《月夜》,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主板书:月夜杜甫)

1.正音

〔散行板书〕鄜 鬟 幌

2.学生讨论本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明确:望月思亲。(板书)

二、背景介绍及具体内容分析

1.学生朗读《月夜》一诗,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与其他怀人诗的不同。

2.教师介绍并分析。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

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

三、重读三首咏月诗,感受其中月与人的密切联系。

1.学生讨论月色之美与人的密切联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情预测〕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能初步体会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看月,体会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能从诗中的具体句中读出月与人,人与月的联系。

2.教师明确: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诗中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接着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又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其实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月下独酌》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白此诗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诗篇中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诗中诗人倍感孤独,邀月与影,相伴相行。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月夜》中诗人想像其妻独自久久望月思念亲人的场景,感情真挚缠绵,令人为之断肠。诗中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三、四题。

3.完成《伴你学语文》第七课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注重朗读,通过朗读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来代替朗读录音带,我觉得教师的范读更容易启发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品读诗词的过程中我注重对诗词的整体感悟,抛弃了以往的把诗词当作文言文来教,逐字逐句去串讲的方法。诗词最忌讲散,讲碎,要保护它的整体美,不要去破坏它的意境,没了意境就不是诗歌了。

同时,教学中我注重语言的优美和诗意,力图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去解读诗歌。诗歌是美的,品读诗歌的语言也应该是美的,是充满诗意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推荐第7篇:咏菊诗句集锦

咏菊诗句集锦

口喆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霜冷蝶难来。

一唐·黄巢《题菊花》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

——唐·崔璞《霜菊见赠》

九月严霜杀草根,独开黄菊伴金樽。

——宋·陶弼《菊》

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青青江自流。

一宋·刘克庄《题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宋·郑思肖《画菊》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宋·史铸《咏菊集句》

似嫌春色爱秋光,格外风流晚独芳。

——宋·江袤《都胜菊》

西风飒飒百草黄,南斋白菊占秋芳。

——宋·宇文虚中《白菊》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明·王翃(hong)《客中九日》

推荐第8篇:7 咏月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月与人的文化联系。 【媒体准备】 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三首诗,体会各首诗的情感。

2.诵读课文,了解两位诗人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主板书: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 李白)

二、一读:读准字音,节奏。1.正音

〔散行板书〕阙 樽 酌 徘徊 邈

2.读准节奏: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跟读,读准字音节奏。)

三、二读:读懂内容。

1.学生讨论两首李白咏月诗表达的不同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预习及课堂的诵读,能初步感受到诗人笔触的纵横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体的说清楚,还有待于讨论引导。他们的认识可能会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独等层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意关键的诗句,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2.教师具体分析两首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捭阖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月下独酌》中,诗人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板书〕把酒问月:咏月抒怀:酒——月——酒 思考宇宙人生 月下独酌:对月抒怀:月 人 影 孤独中的向往

四、三读:读出情感。

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文字之美,体会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

〔学情预测〕通过讨论及教师的介绍讲解,学生一般比较能够体会出诗人的情感,从整体感知入手,再次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两首咏月诗,直至背诵。 2.预习杜甫的《月夜》,体会其中的情感。 3.思考月与人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读《月夜》,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主板书:月夜 杜甫) 1.正音

〔散行板书〕鄜 鬟 幌

2.学生讨论本诗的主要内容。3.教师明确:望月思亲。(板书)

二、背景介绍及具体内容分析

1.学生朗读《月夜》一诗,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与其他怀人诗的不同。2.教师介绍并分析。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

三、重读三首咏月诗,感受其中月与人的密切联系。

1.学生讨论月色之美与人的密切联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情预测〕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能初步体会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看月,体会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能从诗中的具体句中读出月与人,人与月的联系。 2.教师明确: 《月下独酌》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白此诗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诗篇中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诗中诗人倍感孤独,邀月与影,相伴相行。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月夜》中诗人想像其妻独自久久望月思念亲人的场景,感情真挚缠绵,令人为之断肠。诗中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四、布置作业。1.背诵这三首诗。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三、四题。3.完成《伴你学语文》第七课练习。

推荐第9篇:《咏月》朗诵稿

咏月

数千年来,月亮一直受到文人们的钟爱,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对月亮的那份不了之情——《月下独酌》 音乐《春江花月夜》起,齐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秋夜里,明月皎皎,洞庭湖的湖水澄澈清明。水与月的结合,俨然琼田玉鉴,给人以空灵、飘渺、宁静、和谐的感觉。此情此景,是如何的畅快,而诗人笔下是洞庭湖,在月光下也呈现出一种安静、温柔和朦胧的美。——《望洞庭》

上弦月升的早,落得也早,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齐诵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是啊!或许月亮也是不忍的,它悄悄地隐藏了自己的脸,留份幽暗、静谧给世人。 齐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在这夜里,月亮的隐落,乌鸦的惊啼,冷霜的漫天都和诗人的孤孑清廖和谐统一。大概此时,月即是诗人,诗人也即是明月吧!——《枫桥夜泊》

春夜里,星月朦胧;秋末时清明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月明年何时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知己何处觅,明月何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斗转星移,月影偏斜,寂静的庭院,初闻惊鸟的啼叫,清新诱人,犹如一曲美妙的音乐,连同春江上的潮声、残月,在耳畔轻轻的流动,似在呢喃,又似在感叹。 齐诵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附: 月下独酌

唐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推荐第10篇:7 咏月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月与人的文化联系。 【媒体准备】 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三首诗,体会各首诗的情感。

2.诵读课文,了解两位诗人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主板书: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 李白)

二、一读:读准字音,节奏。1.正音

〔散行板书〕阙 樽 酌 徘徊 邈

2.读准节奏: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跟读,读准字音节奏。)

三、二读:读懂内容。

1.学生讨论两首李白咏月诗表达的不同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预习及课堂的诵读,能初步感受到诗人笔触的纵横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体的说清楚,还有待于讨论引导。他们的认识可能会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独等层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意关键的诗句,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2.教师具体分析两首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捭阖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月下独酌》中,诗人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板书〕把酒问月:咏月抒怀:酒——月——酒 思考宇宙人生 月下独酌:对月抒怀:月 人 影 孤独中的向往

四、三读:读出情感。

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文字之美,体会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

〔学情预测〕通过讨论及教师的介绍讲解,学生一般比较能够体会出诗人的情感,从整体感知入手,再次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两首咏月诗,直至背诵。 2.预习杜甫的《月夜》,体会其中的情感。 3.思考月与人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读《月夜》,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主板书:月夜 杜甫) 1.正音

〔散行板书〕鄜 鬟 幌

2.学生讨论本诗的主要内容。3.教师明确:望月思亲。(板书)

二、背景介绍及具体内容分析

1.学生朗读《月夜》一诗,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与其他怀人诗的不同。2.教师介绍并分析。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

三、重读三首咏月诗,感受其中月与人的密切联系。

1.学生讨论月色之美与人的密切联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情预测〕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能初步体会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看月,体会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能从诗中的具体句中读出月与人,人与月的联系。 2.教师明确: 《月下独酌》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白此诗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诗篇中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诗中诗人倍感孤独,邀月与影,相伴相行。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月夜》中诗人想像其妻独自久久望月思念亲人的场景,感情真挚缠绵,令人为之断肠。诗中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四、布置作业。1.背诵这三首诗。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三、四题。3.完成《伴你学语文》第七课练习。

第11篇:松月诗句

松竹梅诗句集萃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沉醉东风】

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

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周不尽山,

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

载我在潇湘画里。

【出处】:中华诗词-元-卢挚

【松月冷飕飕】

松月冷飕飕,

片片云霞起。

匼匝几重山,[1] 纵目千万里。

溪潭水澄澄,

彻底镜相似。

可贵灵台物,

七宝莫能比。[2]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拾得

凛凛清霜寒橘柚,蒙蒙细雨暗松杉。

【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水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有害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营,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 一枝一叶总关情.篇2:100多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 1.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 2.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惆怅梦馀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

6.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2.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13.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7.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 18.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1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0.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21.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凄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2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23.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5.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26.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7.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

28.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29.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30.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1.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 32.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3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4.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3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3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3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9.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4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4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4.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4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6.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47.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48.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4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0.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5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53.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5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7.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5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9.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6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61.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6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5.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6.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6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6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69.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70.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7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7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3.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74.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7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76.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77.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78.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7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0.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8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82.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83.水风轻,频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84.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85.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86.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87.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88.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89.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90.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9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92.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9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9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96.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9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98.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9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月光寒。 100.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101.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102.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03.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104.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5.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106.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107.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108.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09.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110.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111.一尊还酹江月。

112.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11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14.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115.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 1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17.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18.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119.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12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2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2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123.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124.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12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26.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 12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28.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129.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130.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3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篇3:有关月的诗句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泛若耶溪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月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四时歌:夏歌 孟浩然:宿王昌龄:同綦毋潜:春李白:关山李白:子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李颀:琴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甫:寄韩谏议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甫:古柏行 孟李杜杜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韩韩韩韩白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韩愈:山石

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愈:石鼓歌 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居易:琵琶行并序 居易:琵琶行并序 居易:琵琶行并序 居易:琵琶行并序

第12篇:咏 月 读 后 感

咏 月 读 后 感

2012级七班张 澍

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赞美过月亮,月亮在人们的眼中是一种无可挑剔的奇景。我从小就对月亮有着特别的感情。每次吃完晚饭,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去看月亮,那时的我感到月亮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北宋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水调歌头》。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有悲伤有喜悦,有相聚有离别,月亮会圆也会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是永远无法改变的遗憾!只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永远平安快乐,哪怕相隔千里也可以共同看月亮!诗人无法摆脱人间的种种烦恼和情绪,也在诗中提到人生不是都能尽意的,最后还是收笔于祝福,收笔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诗人在这里是祝福兄弟,但这句话可以对任何人祝福,甚至于升华为对人间的祝福。

今天是八月十五,月亮分外美,于是我出门赏月。好亮的月呀,还有几颗闪烁的星星,这给月夜增添了几分诗意。当我走过那片小树林,你也穿过树梢,跟随着我;当我跑过那处草地,你似乎离我更近了。你把明亮的光辉洒了一地,像在草地上泼了一层水银,满地都是亮晶晶的。我看见一丛丛月光花都开放了,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银

色的光海中。月光洒满了我的衣襟,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的恰到好处。我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池塘边,一阵阵轻风拂过,在平静的水面上抚出一道道的波痕,在月光的映照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银,十分美丽。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就像月亮一样,哪会常常满圆,只有多看几次缺月,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月色。

这样的月夜,这样的星空,怎不令人迷醉--------

第13篇:中秋咏月诗词教师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 制:邓建

审核:陈波

审批:殷翠云

时间:2011-10-16

编号: 019

《中秋咏月诗词》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借助字词典扫清阅读障碍(音、形、义),同时划出重要字词。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运用好双色笔进行批注。 3.认真研究“导学案”,积极思考,40分钟之内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进行质疑、补充;小组合作中,发言时根据情境适度调控音亮,表意清晰,指出别人的不足时态度诚恳,语气委婉。

1.按照CBA的顺序,组内交【自学导航】

流、订正补充。

一、《十五夜望月》

1.①作者简介:王建,_____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 __________。

②字词积累:

栖(qī):鸟停在树上。

2.组内讨论,准备口头展示。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2.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答:《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指月光满地。 3.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

人间似的。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

师总结: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

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

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

人。

二、《水调歌头》

1、①作者简介:苏轼,字______,号______,文学家, 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

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

苏”。 教学流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 制:邓建

审核:陈波

审批:殷翠云

时间:2011-10-16

编号: 019

②字词积累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阙( què):宫殿。

不胜(shēng):承受不了。

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绮:念(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并思考:

(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2)上阕写什么?

(3)下阕写什么?

(4)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3、解决学生质疑。

4、内容分析

(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明确: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中秋日。当时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从词 序来看,这首词盖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所作。 (2)、上阕写什么?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其中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下阕写什么?

明确:下阕——怀人(抒情),朱阁、绮户(实景),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作者为什么会有此感慨?

明确:苏轼一生坎坷,宋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后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出 狱后,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任杭州、颖 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 第二年病死常州。对政治上失意的人来说,难免对现实 不满。不过苏轼的心胸是旷达的,毫不悲观,结句完全 表现出诗人的美好愿望。

(5)、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想像

月圆(天上)——人圆(人间) 联想

第14篇:13中秋咏月诗词

13、中 秋 咏 月 诗 词

【学习目的】

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栖鸦 宫阙 琼楼玉宇 朱阁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婵娟 天涯海角 背景资料

月在古诗中的雅称

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

太阴。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圆魄。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玉盘、玉镜。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

玉盘、玉轮、玉环、金饼。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冰镜、冰轮。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玉钩、玉弓。新月如钩,残月如弓。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 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桂魄、丹桂。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落未更衣。”宋·葛胜仲《虞美人》词云:“一轮丹桂窅窳树,光景疑非幕。”

玉兔。还传说月中有白兔,替月神嫦娥捣药,故月亮又称玉兔。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嫦娥,婵娟。嫦娥,亦称素娥,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月宫里的女神,古人多用来代月。明·高启《随月图》题诗:“青天素娥出,余辉独堪借。达曙愿徘徊,莫逐秋河下。”婵娟,色态美好貌。唐·孟郊有“月婵娟,真可怜”的佳句,所以“婵娟”亦用来代称月亮。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文点拨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起始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低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含着丰厚的内容。一句“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

诗人的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是要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后一节诗又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

一、亲人团聚之情溢出纸面。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诗人的责任感最集中地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而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艾青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感情的分量却不是一般的低吟浅唱所能达到的。 【例题精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玉宇( ) 低绮户( ) 婵娟( ) 2.文学常识填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达旦(

)(2)兼怀子由(

)(3)把酒问青天(

) (4)今夕是何年(

)(5)高处不胜寒(

)(6)起舞弄清影(

) (7)低绮户(

) (8)此事古难全(

)(9)但愿人长久(

) (10)千里共婵娟(

4.请用“/”标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下阕作者说自己“无眠”,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6.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种矛盾心理得到化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阕内容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què qiónɡ qǐ chán

2.词牌名 小序 交代了写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写作目的 3.(1)第二天早晨 (2)同时 (3)拿、端 (4)晚 (5)承受 (6)欣赏,玩弄 (7)雕花的窗户(8)成全,完美 (9)只 (10)这里指月亮 4.(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作者此时“无眠”,是因为面对美好月光,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弟弟,所以睡不着。(要注意,此时不能再和上阕“幻想超脱尘世”却又有所担心的矛盾心理联系起来)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拓展】 拓展阅读 今夜月又圆

今夜,月圆如银盘。

我独坐沙滩上,仰望苍穹。广袤的夜空如一挂墨蓝的丝绒帷幕,衬托着月的皎洁、星的生动。此刻的海显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它像一块从沙滩铺下去的巨大的丝绸,偶尔荡出一丝皱褶。月光下的一切都变了颜色:沙滩是淡蓝,海水是浓黑,而岸边突兀的岩石,竟镀了银似的晶亮。久违了,这月圆之夜。

我不知是何人初见这月,也不知这月何时初照人。而亿万年了,月仿佛是匆匆时光中永恒的行者。万古的风尘湮没不了她的圣洁,千秋的轮回改变不了她的模样。我们的祖先曾在这月下虔诚地祭拜,我们也曾在这月下听那古老的传说。诗仙太白曾举杯邀明月,文豪东坡也曾把酒问青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月就是团圆,就是安宁,就是祥和。 而就在一百年前,侵略者的炮声震碎了月的圆满。海面汹涌着阵阵怒涛,月的碎片撒在浪尖上。古人说“月若无恨月常圆”。月怎能不恨呢,在这罪恶的炮声中!月怎能不恨呢,在这连绵的战火中!月怎能不恨呢,当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从此咫尺却似天涯!月怎么能不恨呢,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从此,再不见月圆之夜。

“往事只堪哀”,那是后主的懦弱。华夏民族自古就是敬仰月亮,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面对疯狂的列强,千百万炎黄子孙勇敢地站起来了!月照在前线,照着战壕中英勇杀敌的英雄;月照在后方,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夜空中飘荡。月照在青纱帐,那里有游击队员矫健的身影;月照在西柏坡,那里有司令员彻夜不熄的灯光。月盼了一年又一年,终于盼来了重圆的那一天。

然而,被强占的孩子还不能回家。谁说明月不谙离恨苦!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对月祈祷重逢的日子快些到来;多少人对月忆起故乡的美好。月载不动这沉沉的乡情,她瘦了。她倾听着人们的愿望,她依然盼望着。

今夜,就在今夜,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月的笑脸满盈盈的,溢出温柔的光。夜已深沉,天凉似水,行云有影月含情。看着回到母亲怀中的孩子,月怎能不欣慰欢喜呢! 涨潮了。微咸的海风轻抚着我的脸,激情的海浪唱着欢乐的歌。夜空中,点点繁星如粒粒珍珠镶在黑丝绒上。它们簇拥着月,好像我们围在老人身边,眨着天真的眼睛,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静静地,你听,月真的在缓缓地诉说,她说着广寒玉兔的神话,讲着板桥掬月的传说,也说着一个世纪前的风云突变,更轻轻地告诉我们:“今天这月圆之夜得来不易,千万好好珍惜!” 海上升明月,百年待此时。一百年的苦苦企盼,只为今夕,月又圆。而我,依然遥望着海峡的那边企盼着:何时,月更圆? 阅读点拨

月光以她特有的素洁、淡雅、洁白、神秘,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从古代的诗句中,我们更多读到的是相思离别。这篇文章也表达相思、团圆,但似乎和古人所说的又不完全一样,读时要注意好好品味。 【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1)《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杰出的___________家,他与其父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栖鸦( ) 丙辰( ) 宫阙( ) 今夕( ) 琼楼( ) 朱阁( ) 绮户( ) 咽下( )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中庭地白树栖鸦(

)(

) (2)把酒问青天(

) (3)不知秋思落谁家(

) (4)我欲乘风归去(

) (5)琼楼玉宇(

) (6)高处不胜寒(

) (7)但愿人长久(

) (8)千里共婵娟(

) 4.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宜按意义单位划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明月几时有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 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 6.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 (1)冷露无声湿桂花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又恐琼楼玉宇 (4)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阅读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 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7.诗人是如何想到将“思念”说成是圆的呢?这样说有何作用?

8.读一读第一诗节最后一句“会想起什么?”和第二诗节最后一句“谁能把月饼咽下?”,比较这两句诗在语气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9.在中秋节这样的美好夜晚,到底使你想到了哪些?简单说说。(注意联想的合理性)

三、作文

10.作文:月宫嫦娥的传说千古流传,给人们带来了美妙无比的遐想。请你充分发挥想像,自编一个与月亮或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要求故事要有情趣和意义,并注意情节、想像的合理性。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1)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文学 苏洵 苏辙 三苏 (2)艾青 蒋海澄 2.qī chén què xī qiónɡ ɡé qǐ yàn 3.(1)庭中、庭院中 栖息、停留 (2)端、持 (3)洒落 (4)想要 (5)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6)能承受、禁得起 (7)希望 (8)月亮 4.(1)中庭/地白/树/栖鸦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明月/几时/有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B 6.(1)“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3)“恐”,担心、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幻想超脱尘世但又担心禁受不住高空严寒的矛盾心理。

(4)“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之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二、7.(1)作者由月亮、西瓜、苹果、月饼等意象想到了将思念说成是圆的。这是物与情之间所产生的自然的联想,这样写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情色彩。

8.第一句是疑问句,第二句是反问句。疑问句激发人们思考;反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之深。 9.略

第15篇:咏月诗会教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安居育才中学

方毅

1.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咏月的诗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学会运用想象联想改编诗歌,写出活动创意口号

2.教学过程

一. 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导入主题。

一轮明月见证了多少缠绵悱恻的故事,一轮明月又勾起了多少激情飞扬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咏月诗”的世界。一起诵读一起欣赏一起演绎。读诗,让心灵放飞在月中,读诗,让美丽凝聚在心里。

咏月诗第一轮——推荐背诵大比拼

请各组推荐一位背诵的选手到讲台前,按小组顺序依次背诵。 请评委按要求打分。

咏月诗第二轮——集体朗诵大比拼

各组组长从十首备选诗词中任选一首集体朗诵,组长起头。准备时间不超过10秒。评委根据各组朗诵效果打分。 附十首备选咏月诗: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

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

北风吹裙带。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嫦 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宿江边阁

【唐】杜 甫

暝色延山径,

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

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

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

无力正乾坤!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漫兴》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咏月诗第三轮——看谁答得好

每组共有三道必答题,由组长选题。第一行为简答题。第二行为辨析题,根据画中意境辨析诗句。第三行为赏析题。每一题的思考时间不得超过30秒。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请列举描绘新月与满月的诗句各一例。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咏月诗中有不少是运用比喻

描绘月之皎洁优美的 ,试列举两个诗句。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试举出两个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 诗人们常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试列举两个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试举出两个诗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王维的诗被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欣赏美的画面聆听美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下独酌》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回答: 1.诗人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2.全诗结构严谨,请举例简析。

1.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月亮更明,

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 1.诗人笔下“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回答: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何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因为太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赏析诗句可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围绕主题,抓住一点就行,没必要面面俱到。)

1.(播放音乐——半个月亮爬上来)主题:一钩弯月。请你说出有关弯月的诗句,并做赏析。

①“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南墀,娟娟似峨眉。”——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

②“初宿长淮上,破镜初云明。今夕千余里,双蛾映水生。”——何逊

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播放音乐——十五的月亮)主题:一轮明月。 请你说出有关圆月的诗句,并做赏析。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落在云端。” ②“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③“冰轮飞上光犹湿,照破西来一片心。” 3.主题;在咏月诗中思乡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主题:在咏月诗中怀人。

①“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 ②“嘉陵江区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白居易 ③“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 5主题; 在咏月诗中明理。

①“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咏月诗第四轮——创意改编 1.智慧火花:活动创意口号征集 附小组口号:

读一首小诗,品一段人生 月光如水,生命如歌 赏月怡神静心,读诗陶情益智

让心灵在月色中升华,让思想在月光中闪耀 2.改编诗歌

(可改编为故事 剧本难度较大,课下完成) 例:“西楼望月”独幕剧

• 【场景】月照西楼,雪映长空,夜寒如铁 • 【人物】张籍和朋友们

• 张籍:共上西楼,相望甚久,不知何时才能回去故乡啊? • 朋友1:君问问归期未有期,借酒消愁愁更愁。

• 朋友2:张兄不必难过,人生难逢一知己,幸遇张兄足矣。 • (朋友陆续离去。只有张籍还在西楼之上,此时他正独自下楼。)

• 张籍:今在异乡为异客,明月还又远离去,唉—— • (此刻幽光落满河面,月色染尽霜枝,只留下一片思念,在悠悠河水中荡漾…….)

结语:最后与大家分享一首小诗《喜欢月色》结束今天的咏月诗会,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喜欢月色的人,成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喜欢月色

 喜欢月色的人,  一定是安静的,  默默地承受月色的洗涤;  喜欢月色的人,  一定是诗意的,  默默倾听着世界的声音;  喜欢月色的人,  一定是幸福的,

 默默地感受着人生的温馨。

第16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进行课前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三、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五、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四:第二次朗读训练

①学生个人朗读;再播放一遍录音。

②学生齐读。(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讲解“想象”的定义。

(一)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五)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六:能力训练

1、看了图一(一幅漫画,一个皮带上的眼扎到了最后一点,漫画题目是《赴宴》,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看图三(乌鸦喝水,一只乌鸦站在装有半罐水的玻璃罐前发愁),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七:达标测试: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联想:草尖上的露水珠(滚动的玻璃珠等)。

(五)想象:看到旋转的电扇,我想到……

(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九: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十: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

第三课时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朗读训练。

三、展示咏月诗句和自我创作的咏月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检查学生在课外对诗人艾青的了解。

1、提问学生。

2、教师肯定学生并给以补充。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诗人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后,内心那淡漠的亲情日益浓郁起来。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三、朗读这首诗

1、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2、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3、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4、请同学简述一下这首诗的大意。

5、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1遍。

四、展示咏月诗名和学生个人创作

1、展示咏月诗句:

(请各组同学派代表言板自己通过网络等途径得来的咏月诗句。)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东山二首》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好似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

夜静深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唐韩愈《山石》

萧娘脸薄难胜酒,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送春》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奚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

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霜落万家钟。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2、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自己的咏月小诗。

五、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这三首诗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第17篇:九年级语文咏月诗

7 咏月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月与人的文化联系。 【媒体准备】

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三首诗,体会各首诗的情感。

2.诵读课文,了解两位诗人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主板书: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 李白)

二、一读:读准字音,节奏。1.正音

〔散行板书〕阙 樽 酌 徘徊 邈

2.读准节奏: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跟读,读准字音节奏。)

三、二读:读懂内容。1.学生讨论两首李白咏月诗表达的不同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预习及课堂的诵读,能初步感受到诗人笔触的纵横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体的说清楚,还有待于讨论引导。他们的认识可能会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独等层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意关键的诗句,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2.教师具体分析两首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捭阖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月下独酌》中,诗人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板书〕把酒问月:咏月抒怀:酒——月——酒 思考宇宙人生

月下独酌:对月抒怀:月 人 影 孤独中的向往

四、三读:读出情感。

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文字之美,体会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

〔学情预测〕通过讨论及教师的介绍讲解,学生一般比较能够体会出诗人的情感,从整体感知入手,再次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

五、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两首咏月诗,直至背诵。 2.预习杜甫的《月夜》,体会其中的情感。 3.思考月与人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读《月夜》,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主板书:月夜 杜甫) 1.正音

〔散行板书〕鄜 鬟 幌 2.学生讨论本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明确:望月思亲。(板书)

二、背景介绍及具体内容分析

1.学生朗读《月夜》一诗,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与其他怀人诗的不同。2.教师介绍并分析。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

三、重读三首咏月诗,感受其中月与人的密切联系。1.学生讨论月色之美与人的密切联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情预测〕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能初步体会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看月,体会和感受皆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能从诗中的具体句中读出月与人,人与月的联系。

2.教师明确: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诗中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接着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又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其实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月下独酌》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白此诗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诗篇中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诗中诗人倍感孤独,邀月与影,相伴相行。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月夜》中诗人想像其妻独自久久望月思念亲人的场景,感情真挚缠绵,令人为之断肠。诗中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四、布置作业。1.背诵这三首诗。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三、四题。3.完成《伴你学语文》第七课练习。

第18篇:咏 月 的 诗 句

咏 月 的 诗 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满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第19篇:历代咏月诗4

历代咏月诗大全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自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另一首《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恨当初不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

第20篇:“咏月组诗”教学设计

“咏月组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学习诗句,激发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吟诵、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体会意境,培养审美创造力,体会诗中画意、诗情、哲理交融相汇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初悟月意

1.背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装了不少的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导入。有同学背了描写月亮的古诗,诗人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月亮,不由得把满腹的情思写进诗词歌赋里。今天我们将要走进一组咏月的诗里,去欣赏那一轮明月,去品味月中的那一段段情。(揭题)

设计意图:从“月亮”这个意象导入,自然引出诗题,也暗示本诗的中心是“月亮”。古诗的交流,既是对古诗教学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赏析诗句,领悟月情

1.读懂《春江花月夜》诗句,领悟月情,初步感知孤独。

(1)出示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试着读读,你能否读得字正腔圆?(同学自由读)

(2)指名读。同学交流评价后再指名读。

(3)范读。与老师读的比较比较,听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并初识韵味)。

(4)默读。诗中哪些地方在你的心灵深处烙上了深深的印痕。再次走进诗里,哪个字触动了你的心灵?①“孤”字,孤独的月亮。②什么是孤独的?为什么会孤独?③想象。指名朗读“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事物?

(5)读诗。看看江水是什么样的?天空中没有一点云朵,从哪知道的?你会怎么读这两句诗?(指名读)

(6)联想。①苍茫皎洁的夜空中只有一轮孤独的月亮挂在天空,使得天空更加澄澈、旷远,月亮显得更加孤独。你还认为什么也是孤独的?(诗人)②我们从这轮孤独的皎月里会联想到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后齐声诵读诗句。)

设计意图:从读好诗,读得字正腔圆,到理解字义,到整体把握诗意。遵循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学习规律,为后面的理解感悟奠定了基础。

2.对比《静夜思》,感悟旅居孤情。

(1)多媒体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老师还想请同学们也来当小李白,细细品读。

(3)理解意境:①如果你是李白的话,对着月亮,你在想什么?②看着望明月思家乡的李白,你想问他些什么呢?③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月光照到地上为什么称霜呢?(清冷的月光洒在地上跟白霜一样寒冷啊)④李白在想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游子孤身在外,月光如霜,心寒比霜还冷啊)

(4)齐读。让我们加上自己的理解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比鉴赏,不仅让学生对古诗中月的意向理解更深刻,而且透过李白对月的描绘,感悟诗人的孤独情怀,也为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孤独心境有了一定的铺垫。

3.赏析《月夜忆舍弟》,感受孤独内心。

(1)出示《月夜忆舍弟》。(齐读)

(2)体悟。①这首诗流淌的是什么情怀?(杜甫也在思念家乡,同样的月光,可杜甫却感觉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萦绕在心头。李白、杜甫借月抒情,表达内心孤独的情怀,月孤实际上是人孤)②多么凄凉的心境啊!再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让学生对古诗中“月”的意象有深入的理解,从而理解月亮下的诗人内心的情绪。写“月”不仅是因为感觉天空只有一轮月亮,为月而感慨孤独,更是为自己的内心孤独寂寞而感慨。

4.走进诗境,品味意境。

(1)联系实际。同学们,你们有孤独的时候吗?那时你会做些什么呢?

(2)继续理解诗意。①张若虚孤独时,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②看到两个问号,你能回答吗?不能回答,只好问谁?谁都不知道答案,只好问月亮。

③面对月亮,如果此时此刻,你是诗人,只有你一人,依据你的理解、你的性格,你会怎样问呢?(指导读出深沉、含蓄、粗放、豪迈等个性化的解读)

④小结:这首诗选自张若虚的三十六首十八行诗,诗人借景抒情,思考生命的问题,从眼前的景色想到永恒的宇宙;从有限的人生想到无涯的荒古。诗歌深邃而隽永。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这首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齐读。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诗中,走近诗人的内心深处,假如你还感觉意犹未尽,可以站起来读。

(4)总结:同样是一轮明月,诗人李白、杜甫用来抒发情怀,而在张若虚的眼中,却是对生命的叩问,有限的个体生命能够超越时间而获得永恒无限的价值吗?

设计意图:“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进入诗境,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三、拓展延伸,升华月韵

1.学习《古朗月行》。(课件出示)读李白这首诗,你会对刚才的月亮有个更加完整的认识。请同学们字字入心,读出诗中那个月亮的韵味。

2.小结:多么洒脱、飘逸的月亮。在诗人笔下,月亮是圆的,也是美好的,正因为诗人心中弥漫着情,所以就咏月。

3.出示带“月”写“月”的其他诗句。学生自由读后展示诵读。

4.总结:望着月、赏着月、吟着月,我们便情不自禁地进入诗中的情境。月是美好的,但是遥不可及,我们却可望月赏月。同学们,对于“月”我们暂且学到这里,欣赏到这里,带着对月的美丽的遐想一起来吟唱《水调歌头》(伴着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师生齐唱结束课堂教学)

5.作业布置,延展月韵:欣赏背诵有关月的古诗。

此设计为拓展学生对月亮意象的感悟,不仅仅是孤独寂寞的情绪,有时也会给人以美好、动态的感觉。月亮在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心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月亮这一事物的无限好奇,从而对月的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咏月的诗句.doc》
咏月的诗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