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诗句

2022-05-0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冬至的诗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的诗句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冬至的诗句

11、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2、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3、冬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4、小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5、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6、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7、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8、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9、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10、冬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的诗句

2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3、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张抡《西江月》

4、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杜甫《冬至》

5、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梅尧臣《冬至感怀》

6、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张志真《冬至祭》

7、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朱淑真《冬至》

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9、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陆游《辛酉冬至》

推荐第2篇:关于描写冬至的诗句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冬至的诗句,供大家欣赏。

篇1:关于冬至的诗句

冬至诗词

(一):小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

(二):冬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诗词

(三):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诗词

(四):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

(五):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诗词

(六):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诗词

(七):冬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诗词

(八):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诗词

(九):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冬至诗词

(十):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篇2:关于冬至的诗句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梅尧臣《冬至感怀》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张志真《冬至祭》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宋·张抡《西江月》

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人难醉。愁见飞灰细。梅边雪外。风味犹相似。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辞黄绮。珍重萧生意。——宋·朱敦儒《蓦山溪·和人冬至韵》

秋日的暖阳稚嫩,不及蒲公英羽翼。立冬明日如期至,北方已暴雪成灾。隆冬亦深不可测,第一次想做劲松,坚强傲立雪风中。《冬之痛》

昨夜冻灰天,细雨绵绵。啸风临海破骨寒。待有薄阳贪杯醉,又过一年。冷暖苦生闲,无比心酸。寻舟踏浪几多难。斗胆同梅独自傲,至死莫迁。《浪淘沙·伤冬》

朔风轻薄过三江,叶盈霜,月盈霜。褪尽秋声,冬色自横窗。疏影梅花三弄曲,松雪坠,暮云低。染暗香。暗香,暗香,误他乡。天一方,水一方。望也望也,望不透,满目沧桑。只影空楼,何处话凄凉?剩把幽心添入酒,和泪饮,共愁干、醉断肠。《江城梅花引·冬殇》

秋风秋叶秋夜秋意赐秋,冬梅冬雪冬日冬灵逼冬。伤彼伤此伤思伤绪满伤,泪绽泪流泪尽泪水溢泪。《秋冬伤泪》

北方的残冬,脸上拂过凌厉的风,大地满是落魄醉态,疲惫且酣畅地沉睡。《北方的残冬》

北方的残冬,清晨,有小鸟在懵懂。老苍的道夫,肆意张扬了灰尘。放荡之中,渲染,路灯下的黄昏。《北方的残冬》

风沙吹过,冻雨飘落,冬天的旋律谁载了我的相思?看这一盏盏灯,我独自烤着火,洁白的落幕在发稍,是痴情卷生的愁素。《冬天的愁素》

这个冬季,我视你为最心仪的姑娘,我把眷恋在雪花中绽放,而你却不乐一乐,脸上堆满忧伤。这个冬天没有开花,爱就荡然无存了,幼年的情愫没来,雨后的花炮怎能满天满地的响呵。我累了,我受伤了。瑟瑟发抖的双手环抱周身,那个头低到了怀里,我骑着忧伤满天满地跑呵。《冬季骑着忧伤满天满地跑》

数九寒天饮北风,孤苦伶仃心结冰。双眸盼穿梅未绽,冬至饺香化作梦。《冬至凄寒》

寒风飒飒呲牙笑,吾眼酸涩泪水闹。冬至愚人无饺子,泪花点点做美食。《冬至凄寒》

冬天的荒凉,已渗入季节的骨髓。你心里熄灭了宿命的桃花。纸上的家园,也被一场雨水荒废。漂失了那么多美好的日子。我们从未想过,顺手就能捞起。《冬天,一声叹息的伤感》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冬至夜怀湘灵》白居易

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冬夜即事》

推荐第3篇: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诗句

生抽香醋荡清波,辣椒蒜末舞婀娜。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诗句(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

或菜或肉剁成馅。

面团圆圆杖下扁,

筷子取馅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珑褶,

皮薄馅大锅不沾。

山西陈醋山东蒜,

饺子浮沉几人馋?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诗句(二)

动冻纤指玲珑褶

或蒸或煮诱人涎

温暖乡屋香飘远

再蘸陈醋不一般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诗句(三)

北方冬至包饺忙

冬至南方熬高汤

若要一年不生病

快找名医下膏方

冬令进补是时尚

别忘祖宗烧点香

阴阳调和很重要

阖家幸福都无恙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诗句(四)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关于冬至的谜语

1、\"春天还会远吗\"三字民俗

2、\"冬至冰霜俱怨别\"节气二

答案:大寒、秋分

3、还有两天方冬至辽宁地名

答案:昌图

4、冬至阳生春又来医学名词

答案:冷冻复苏

5、到西部,为改革,务求尽全力节令

答案:冬至

6、图中远山隐城头雁阵横节气

答案:冬至

7、冬至分别枫桥边农产品

答案:粉条

8、冬至盘点(成语)

谜底:秋后算账。

9、冬至已过(打成语一)

谜底:来日方长

10、昼最短,夜最长,数九寒天冻死羊,一年之中最冷时,防寒保暖加棉裳。打一节气

谜底:冬至

推荐第4篇:形容冬至夜景的诗句

导语:中国古代,一些文人墨客最喜欢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你知道描写冬至的诗句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形容冬至夜景的诗句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推荐第5篇:关于冬至节的诗句集锦

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天色才刚刚拂晓,浓浓喜气已经弥漫京城了。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冬至节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冬至节的诗句

1【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宿杨梅馆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关于冬至节的诗句

2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

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

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铜仪

(唐)韦庄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已喜汉宫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展墓偶成

(宋)杜范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云日晴丽,遥想郊禋庆成

(宋)范成大

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

五更贯索埋光后,万里钩陈放仗时。

留滞周南无旧事,布宣汉德有新诗。

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一

(宋)晁说之

客中至日百怀忘,欣喜遥瞻上帝乡。

雪覆紫坛天意得,风生绛节颂声长。

旧游鵷鹭浑如梦,寂对山河忽若狂。

罪籍半除犹望赦,渔阳遗种被恩光。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去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冬至吟二首

(宋)邵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今日交冬至

(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

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冬至相催

(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

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

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冬至一阳初动

(宋)张抡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冬至一阳来服

(宋)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冬至

(宋)鲍照

舟边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鹰。

长河结栏惚缤醢丁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冬日

(元)朱德润

卷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杂咏

(元)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元)赵孟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

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

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

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

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

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

丙子冬至

(明)李梦阳

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

占史奏云欢万国,大官传宴散层霄。

苑梅迎律春先动,宫柳临风色欲摇。

一出忽惊今十载,百年勋业有渔樵。

长安冬至

(明)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

禁钟乍应云门面,宝树先驱黍谷寒。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到

乔金龙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

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冬至祭

张志真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推荐第6篇:冬至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

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推荐第7篇:冬至

冬至习俗

导语:冬至全国各地习俗大都以吃为主,可见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了。闽南冬至习俗童谣中有:“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猪捏狗捏金鱼。.....”一带,这句简单的童谣里描述了“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的节气习俗。那么闽南冬至习俗具体是如何过的呢?跟随天气网了解一下闽南冬至习俗吃什么的文化吧。

冬至,闽南人又俗称为“冬节”,民间有谚语称“冬至小年兜”,即冬至是跟新年一样颇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吃汤圆、祭祖等习俗。明清以来,随着闽南人开发台湾的脚步,冬至习俗也随之被带到台湾,在闽台两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冬至习俗。因为汤圆有团圆的意味。下边总结了典型的几种闽南冬至习俗吃什么吧。

1、闽南冬至习俗——泉州冬至习俗吃圆子

泉州风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2、闽南冬至习俗——漳州冬至习俗吃“搓丸” 漳州一带,“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丸子颜色有红有白,并要捏几件小巧玲珑的玩具,俗称“捏鸡母狗仔”。如做成羊头、猪脚、花鱼“三牲”,还有荔枝、桃、梨、柑桔、香蕉“五果”„„象征兴旺吉祥。“冬至”早晨,农家户户都要煮甜丸,粘贴在门户、谷仓、器物上,庆贺丰年,酬谢诸神 。除此之外,许多人家还要蒸糕粿,做寿龟,蒸年糕,象征年年高升(“高”和“糕”谐音),祈冀福寿延绵。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3、闽南冬至习俗——台湾冬至习俗吃汤圆九层糕 随着闽南人开发台湾的脚步,冬至习俗也随之被带到台湾,在闽台两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冬至习俗。因为汤圆有团圆的意味,又因为台湾子孙常在这一天跨海前来福建祭祀共同的祖先,故冬至这一节日,在闽台两地有不一样的意味。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4、闽南冬至习俗——福州冬至习俗吃米时 在福州传统小吃名店安泰楼,一位做小吃的师傅说,“米时”和糍粑都是福建冬至节的特别食品,做法上有点区别,但是口感差不多。糍粑是米蒸熟了用石舀捣成糊状的,这种做法在闽北一带比较流行,叫糍粑。而福州一般用米浆直接搓,就叫“米时”。福州民俗“米时”与糍粑其实是差别挺大的两种食物。而且在冬至节的民俗内涵上“米时”也要比糍粑更丰富。”

5、闽南冬至习俗——厦门冬至习俗吃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习俗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推荐第8篇:冬至

张用宪: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这在24节气当中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说它的节,这是中国习惯传统的三大特点,第一,在汉代以前,冬至是年,冬至是小年,冬至如年,冬至如大年,这都有。在汉代之前是年,冬至这一天是大概相当于大年初一,冬至前一天相当于年三十。

张用宪:到了冬至这一天,老百姓两件事,第一祭祖,过节,要烧纸,这是正常的,尽量少出屋,要保暖。还有一个,要吃窝瓜,吃窝瓜,三条意义,一个是象征着春,春来的意思,暖气嘛,寒气升了,第二个,老百姓常说嘛,是转运,再一个,减少腰疼,是保健。实际上,和四川、云贵那一带吃羊肉一样,是保健一样的,他们吃羊肉,我们吃瓜。但是作为冬至这一天,延伸到过年,过去一年嘛,冬至是年,吃水饺,实际上现在过年也是吃水饺,实际冬至这天吃水饺,是纪念大医学家张仲景,汉末的张仲景,大医学家,

推荐第9篇:冬至

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冬至,预示着你:机会将至、好运将至、成功将至、幸福将至,健康快乐与你保持一致!

冬至将至,朋友关怀无微不至。铃声一响祝福至,问候一到心意至。福禄跟着寿喜至,好运伴着幸运至,吉祥携着如意至,温馨牵着浪漫至,健康拽着快乐至!

春分最美是亭亭玉立的玉兰,夏至最美是郁郁葱葱的林木,秋分最美是绚烂多姿的红叶,冬至最美是热气腾腾的水饺。祝你冬至“饺”上好运,“至”乐无边。

冬天是温馨的梦,可依偎着温暖;冬天是希望的梦,可畅想着春天;冬天是幸福的梦,可盼望着团圆;冬天是浪漫的梦,可向往着缠绵。愿你在冬季梦境是甜蜜,梦想都实现。

一9二9,天寒冷手;三9四9,冰上可走;五9六9,沿河看柳;七9河开,八9雁来;九9加一9,耕牛遍地走。冬至来,是几9?无论对错,朋友长9!

冬至开始数九,愿你快乐越数越“九”,烦恼统统溜走;钞票越数越“九”,压力匆匆出游;健康越数越“久”,疾病不敢存留;祝冬至数九,幸福久久!

冬至,冬季的真的来了,我想送你一缕和煦的阳光,照亮你一路前行;我愿送你一束芬芳的玫瑰,献给你一季的美丽;我要送你一声朴素的问候,温暖你一整个寒冬.快乐、健康、平安紧接而来;亲情、友情、爱情、真情情情相牵,牵挂、关怀、问候、祝福接踵而至.祝你喜气洋洋过佳节,开开心心每一天!如果你心里有记挂的人,请把此消息转发给他.

冬至、圣诞、元旦、新年紧接而来;亲情、友情、爱情、真情情情相牵;快乐、健康、平安、幸福接踵而至;日桥恭祝您及家人事事节节领先,吉祥幸福!

12.22,年年此节遇。冬至大如年,浓重好欢聚。情暖数九天,二十四节气。冬至阳气起,吉日庆贺喜。祝快乐冬至!

24节气,冬至如年;冬天到来,温馨将至;冬天到来,快乐将至;冬天到来,至爱将至;冬天到来,亲朋将至:冬至冬至,祝你福祉!

推荐第10篇:冬至

冬至

开放分类:中国气候习俗传统节日农业气象农历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

起源于汉代 盛于唐宋 清代《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24节气之首 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 故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说法 河南人则有吃“捏冻耳朵”习俗 科学 + 2015-12-22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是从何而来的 来源:央视网 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详细] 编辑信息模块 名称:冬至

拼音:dōngzhì 别名:冬节,长至节,亚岁

时间:12月21,22或23日 季节:冬季

代表喻义: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太阳位置:黄经270度 气候特点: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传统食品:水饺汤圆

地方风俗:祭祖和扫墓 前一节气: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 养生:防寒保暖,调整心态

农事活动:施好腊肥、加强防冻 三候: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目录 1起源 2节气释义 3节气时间 常见日期 计算方法 4地理特征 天文坐标 农历参照 气候特征 5历史渊源 6节气地位 7文化记载 诗词 谚语

8民俗活动 9传统饮食 10保健养身 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夏季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秋季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冬季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冬至节气释义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地理特征 天文坐标

冬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与昼夜时间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时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处在人马座),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太阳高度26°42\'),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仅有7小时34分。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冬至日起开始“进九”。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但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过了“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气候特征

冬至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代把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之后,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说:“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节气地位

冬至日外出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2] 。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节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亚岁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民俗活动

北方冬至冬至节又称为称冬节、交冬,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3] 。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保健养身 针灸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女性冬至养生

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女属阴,为凉性。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4、注意养肝护肝 对于女性,肝脏这个器官有着额外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莴笋、大蒜等。

第11篇:冬至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冬至饺子是怎么来的?

在冬至节,中国北方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汤圆、粉糍粑的习俗。那你知道北方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吗?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 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 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 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冬至是怎么来的?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第12篇:冬至

冬至(节)

范翠霞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为冬节、交冬,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一、由来与传说

天文学家将圆天分为三百六十度,作为一年时间的分配,自春分起,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阳历而论,每年的冬至约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农民历解释冬至的自然现象:「斗指戊,斯时因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也最长。」

冬至这一天,对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斜射角度最大,日照最不足,太阳东偏南(篇离角度最大)升起,当天正午的太阳的高度角最低约约只有48度,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也叫「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往赤道方向),白天就慢慢地变长起来,太阳高度角也逐渐变大。所以在时序的转进中,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冬至成为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冬节」。

冬节周代已有,自汉以来,冬节更为隆重「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以与新年并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了宋代民间更为热烈庆祝,杭州市区休假三日来欢度冬节。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二、相关习俗

(一)敬神明

冬节一早,煮甜汤圆,先在大厅敬供神明与祖先。

(二)拜祖先和祭祖

中午时备酒菜,先祭祖先,然后全家聚餐,欢度冬节。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举行,仪式隆重,祭后设宴招待亲友,深具敦亲睦邻的功能。

(三)吃甜圆仔添岁

祭祀神明、祖先完毕一家人吃圆仔,全家团圆而食,叫做「添岁」,即古所谓「亚岁」。清代「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十一日冬至,家作米丸,祀祖先,礼神毕,卑幼贺尊长者,节略如元旦。」

民间在冬节前

一、二天,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在节前夕全家大小一起来搓汤圆,有红的,也有白的,小朋友们则用米粉塑造的家饲如鸡、狗、猪等等,俗称「做鸡母狗仔。

(四)饷耗

在乡下祭拜结束后,会将汤团黏

一、二个在门户器物之上,即所谓「饷耗」。高拱乾修「台湾府志」中的记录有「门扉器物,各黏一丸,谓之饷耗。」这虽是清代的习俗,但却仍存留在我们民间的社会里。

(五)补冬

在王诗琅所编艋胛岁时记中有关「补冬」的记载如下:「有的宰鸡杀鸭炖八珍,有的买羊肉和乌枣炖食,贫户则以福眼肉(龙眼乾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谓此日食补品,於身体特别有益。」现代人到冬天常见街上有「红面蕃鸭」、「姜母鸭」和各式各样的「羊肉炉」(土羊肉或洋羊肉,台湾式或外国式的)。不就是以前家中冬天的补品,一般人繁忙,没时间炖煮,方便大家进补啊!这些补品都是较烈(热)的食品,不宜吃太多,会造成流鼻血。

三、相关语言教材

(一)古诗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二)冬至九九歌儿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隔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谚语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第13篇:冬至

二十四節氣-冬至

目次:

一、前言 ..........................................................................................................3

二、冬至的歷史 ................................................................................................4

(一)冬至的由來 .....................................................................................4

(二)古時的冬至 .....................................................................................6

三、冬至的傳說 ................................................................................................7

(一)吃餃子 ............................................................................................7

(二)台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 ........................................................8

(三)中國其他各地的風俗 .......................................................................9

四、冬至在台灣的現況 ...................................................................................11

(一)吃甜圓仔添歲 ...............................................................................11

(二)冬至進補:「補冬」.......................................................................12

2

(三)拜祖先和祭祖 ...............................................................................13

五、結語與展望 ..............................................................................................13

六、心得感想 .................................................................................................14

七、參考資料 .................................................................................................14

一、前言

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被稱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氣。通常在國歷12月21日到12月23日這三日之間,由於冬至的時間在農曆中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等節日一樣,被稱為「活節」。冬至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

3 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

圖1 冬至的中午太陽位置示意圖

圖片來源: 天文教育資訊網 http://obser.nmns.edu.tw/images/01/ancinet-pop08-p01.jpg

除了在氣候上作為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外,冬至也因為容易被測定,所以常被用來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民間也有句話說:「冬至大如年」,可見冬至是一個具重要意義的節日。

二、冬至的歷史

(一)冬至的由來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 ·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系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

4 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圖2:圭表示意圖

圖3:周公測景台

5

圖4:觀星台

來源:蘋果日報-天地之中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first/20100802/14301730 《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開始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所以,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選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二)古時的冬至

周曆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於如今國曆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

6 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按《柬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宋籍之載,宋代的冬至如同過年般盛大,皇帝也在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且大赦罪犯,皇帝於冬至祭天之俗至清代仍然留存,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三、冬至的傳說

(一)吃餃子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河南地區流傳著這麼一則有關冬至的傳說:河南南陽有個名醫叫做張仲景,醫術十分高明。不管是什麼樣的疑難雜症,只要經過張仲景的治療,都可以迅速痊癒。人們都尊稱他是個醫聖。

7 張仲景原本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後回到河南老家。還鄉的時候,正是酷寒的嚴冬。他走到白河岸邊,發覺河面都凍成了冰。來來往往為生計奔忙的鄉親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面黃肌廋,連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看了,心中著實感到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門求醫的人接踵而至。門前車馬雜沓,全是鄉裡官宦富豪人家。張仲景從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記掛著那些凍傷耳朵的窮鄉親們。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給弟子們,自己到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給窮人捨藥治療凍傷。藥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來乞藥的人們,每人都給一大碗湯,兩雙嬌耳。大家吃了祛寒嬌耳湯後,只覺得渾身溫暖,兩耳發熱。張仲景一直捨藥到年三十,終於把鄉親們的耳朵全治好了。張仲景捨「祛寒嬌耳湯」的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著。為了紀念他為人們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都要包嬌耳吃。「嬌耳」又稱「餃兒」,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吃的餃子。傳說吃了冬至餃子,包管耳朵不會凍傷。

(二)台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

從前有個村子,村裡的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只要將稻種撒到田裡,就可以坐著等收成。這些農夫們沒事做,每天都聚在一位叫墨斗公的木匠店裡聊天。 墨斗公被這些農夫吵得根本無法工作,於是他就交給徒弟一包施過法的鋸木屑,

8 並交待徒弟每天早上到農田裡撒一小撮,讓農田長出雜草,這樣農夫就會勤勞下田耕作。誰知道徒弟嫌每天撒太費事,竟然一口氣把整包鋸木屑都倒光,結果,所有的農田長滿雜草,稻子也全部枯死。

墨斗公看到自己的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幫農夫耕田除草。沒想到徒弟變成牛後,懶惰的本性不改,要牠耕田,牠就說出:「今天我太累了」、「不餵我吃東西,怎麼工作?」等等許多藉口。

天上的佛祖看不下去,便在牛的下巴釘了一根釘子,讓牠無法開口抱怨,只能認真的工作,到現在牛的下巴還有一顆突起像痣的東西。

由於牛很愛吃湯圓,後來人們就把冬至這天作為「牛」的生日。在冬至這一天,人們除了餵牠湯圓外,還會在牛角、額頭上都粘上一顆「圓仔釘」,另外,為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則讓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三)中國其他各地的風俗 1.河 北 省

東安縣冬爐、獵兔,人家祭祖、賀節、拜師。懷柔縣冬至量日影以占次年收成豐欠。樂亭縣士以麵食祭祖,農家於此日商定子女嫁娶之事,此後商賈價便啟程往京師作買賣。南皮縣冬至日人家互相拜賀,擁爐會飲,稱為「扶陽」。新河縣鄉塾弟子於冬至日各拜業師,稱為「拜冬」。 2.山 東 省

9 滋陽縣冬至修燧灶以祈求長壽。曲阜的婦女節前就做好布鞋,於冬至日贈送舅姑。海陽縣吃羊肉,叫做「卻寒」。鄒縣兒童作「拿寨」、「打瓦」的遊戲。少年開始習武,叫做「看冬」。但鄒縣並無賀冬至的習俗,據說孟子於冬至日,鄉人十分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習俗。臨沂縣民在冬至日用火紙剪製衣服,攜至祖墳前焚燒,然後添土。 3.山 西 省

冬至日,猗氏縣農夫拔取麥根,其白蕊多寡以卜次年豐欠。永和縣稱冬至為「追節」。陽城縣稱冬至為「喜冬」,官紳士家行拜賀禮。民間只以麵角祭祖並進奉家中尊長。大同縣於冬至日祭財神。河曲縣拜冬時,飲宴佐以羹,棗釀羔羊。

4.河 南 省

陳州冬至紮紙成束後,君以焚燒,稱之「送段」。西鄉縣冬至日向巴山看雪,占來年豐欠。臨潼縣農諺「一九雪,九九皆有雪」。 5.江 蘇 省

嘉定縣最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春粢糕以祭祖,並以之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金壇縣賀冬時,於宗祠祭祖並團拜。蘇州冬至家宴,席間必備一種以黃酒加糖漿製成的冬陽酒。 6.浙 江 省

杭州冬至以赤豆飯、新米糕祭祖。嘉善縣以冬至天晴來卜次年豐收。桐鄉縣冬至,縉紳行慶賀禮,傭工休假三日。蕭山縣冬至,各家以糯米粉、麥麵裏肉餡相饋贈。

10 諸暨縣冬至,以餈糕享奠祖先及親友之有喪者。上虞縣冬至,乞丐扮鬼執武器沿門逐疫,如古之儺禮。 7.江 西 省

湖口縣冬至,民家早起設羹飯以祭祖,稱為「冬飯」。新昌縣冬至,各姓相率祭祖 。

8.福 建 省

福州冬至以湯圓祭祖,又取之粘於門楹之間。漳浦縣民冬至以小湯圓遍塗門戶器皿中,稱為「祀耗」,凡家中有喪事的,則不做湯圓。

9.廣 東 省

乳源縣冬至各家祭祖,亦至墳墓掛紙,俗稱「掛冬」。順德縣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澄海縣冬至不下田,不用牛,不汲井,猶有古人「閉關息旅」之遺風。

四、冬至在台灣的現況

台灣冬至習俗流傳至今,比較著名的僅存搓湯圓一項民俗活動,在傳統農業社會中,農民的生活作息是依照農業的生產週期,節氣影響農業生產,農民按照歲時節令播種收成,但在現代工商社會中,節氣已不再支配人民的生活,冬至也僅存吃湯圓慶團圓和進補的習俗。

(一)吃甜圓仔添歲

11 在臺灣,冬至的湯圓被稱為「冬節圓」或「圓仔」。圓仔有分甜鹹、大小之分。用於祭祀的紅白兩色的小圓仔與如雞蛋大小般的「圓仔母」兩色各六。圓仔母通常包土豆餡或糖料。冬節前夕,全家人一齊將糯米糰搓挲成大大小小的圓粒,稱為「公孫父子圓」。

人們在祭祀完畢後,一起食用,稱為「添歲」。小孩會將「圓仔丁」黏糊於門扉、窗戶、車窗、桌、櫃、畜欄、牲窩、水井或器物等處,犒勞窗牖神及家具神等守護神一年辛勞,稱為「餉耗」。糊黏圓仔丁在傳統習俗中亦有祈求「出好丁」之意,為祈禱新婦生子之寓意(古時指是男子)。待圓仔丁乾燥後可以藉由圓仔的膨脹或塌陷來預卜生育之兆,給孩子們食用,亦有保佑發育健康,添新歲 。古代流傳著食用冬節圓需每匙兩粒,若未婚者最後一匙必為奇數 ,若已婚者最後一匙必為偶數。舊時臺灣尚賭,賭客食用時亦預卜最後一匙剩雙數為贏兆、單數為輸兆。

(二)冬至進補:「補冬」

「補冬補嘴洞 」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台灣俚語,係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在民間有冬至「補冬」的習俗,補冬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桂圓肉(龍眼干)和糯米、糖燉米糕而食,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對身體特別有益。

12

(三)拜祖先和祭祖

冬節一早,煮甜湯圓,先在大廳敬供神明與祖先。中午時備酒菜,先祭祖先,然後全家聚餐,歡度冬節。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台南地區的冬至,除了祭拜祖先以外,還有祭拜神佛、灶王爺、三界公(三官)及地基主的習俗。供品除了湯圓以外,還有一種「菜粿」。菜粿的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團,加上一些紅色色素以增加美觀,就可以用來包餡了。餡料主要有蘿蔔絲、花生粉、白糖、肉燥等等。包好後捏成半月形,放在高麗菜上,就可以放進蒸籠了。蒸好的菜粿帶有高麗菜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冬至食品。

五、結語與展望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大如年”之說表明了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在台灣,許多的節日商業味濃,已經見怪不怪了,冬至也不例外,各色各樣口味的湯圓及許多與和進補有關的食物,大行其道,很多餐館都會特別推出冬至的菜單,而市民也會因此與親友聚會去品嚐美食、湊湊熱鬧,感受節日的氣氛。冬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美食節」,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現今人們在冬至聯想到的也許只剩下食物,但是,節慶的內涵沒有太大的偏離,中醫師表示,這天代表人體陽氣將開始回升,此時進補能加強氣血循環,適合手腳冰冷、

13 易疲勞、冬天常關節痛等虛寒體質的人,可喝當歸生薑羊肉湯或何首當歸雞活血補氣;也可以甜酒釀湯圓加中藥材,有補氣血、肝腎之效,所以確實在冬至進補是有一定的幫助。在未來,冬至進補這個傳統應該是不會消失,因為商人有了多一個借口讓民眾消費,實在不會白白放過。也許會在冬至跟古時一樣進行例行放假,成為另一個傳統大節日。

六、心得感想

我認為每年在台灣過冬至也會感覺到很有節日氣氣,讓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至當天,在我家附近的各大超市,冷凍湯圓都銷售一空,讓我覺得十分驚奇,冬至要吃湯圓,這好像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事情。而且售賣麻油雞,薑母鴨的店家總是大排長龍,供不應求,可見冬至進補的內涵可是已經深入民心從未間斷過。冬至也是象徵團圓的日子,對在外求學生而言吃湯圓不再可有可無的活動,而是一個必須執行儀式,許多學生也會眾在一起吃湯圓,因為不這麼做,家彷彿離你更遠了。

七、參考資料 【書籍部分】

《中國古代漢族節日風情》,朱啟新、朱筱新,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臺灣風俗》 第一章 「歲時」,頁30-31,吳瀛濤著,2010年9月, 眾文圖

14 書公司出版。 【網站部分】 冬至

http://parallel.park.org/Taiwan/Culture/Arts/Cyears/b239/ 冬令進補 冬至後9天是最佳時機

http://www.daodoc.com/international/first/20100802/14301730

15

第14篇: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 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 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空 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的传说:

冬至传说之一

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

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

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 俗

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阳

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方

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习俗

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上《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冬《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业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京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 九九消寒

九九消寒图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阳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

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

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了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

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觉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

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元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3]

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饺子团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

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湾

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姓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3]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证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俗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保健养身

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辞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好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在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 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拜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直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第15篇: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

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

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测定出了冬至,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也仅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汶上、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冬至一阳生”。因为从冬季开始,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冬季,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冬季要少食寒性食物。在气温下降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对腰膝关节等,要特别注意保暖。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坚持晚间泡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保暖。但泡脚一定要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适量进补。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第16篇:冬至

相约冬至,酒店乐伴您左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我国古代,很重视冬至,当作一年中较大的节日来过,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庆贺。

冬至习俗有哪些?酒店乐晓梦为您盘点: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关于冬至的那些事儿就说到这里咯,赶紧约起小伙伴们去吃饺子吧,别怪酒店乐晓梦没有提醒你噢,“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第17篇:温暖冬至

冬至 节日作文 五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 记叙文 体裁作文

温暖冬至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汤圆啊!那甜甜的,黏黏的,热气腾腾,幸福满满的汤圆呀,满是我们同学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 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好,汤圆开做啦! 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 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 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咦?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哦,是汤圆的“馅漏”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 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第18篇:冬至主持词

冬至主持词 各位尊敬的领导、嘉宾、家长和小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是为了过冬至节。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为冬至有很多的科学活动,因此冬至节的主体定位为科学探索,智慧成长主题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章节组成。

一、认识科学——圭表测影和日晷的制作。

二、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纪念张仲景的剧本)

三、民间冬至游戏击壤游戏。

四、消寒图和数九歌、

五、迎接光明仪式活动。下面我宣布XXX幼儿园“科学探索,智慧成长”主题冬至节活动正式开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古人最早确定的四个节气吗?你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确定这些节气的吗?首先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见附件一尧帝立木测影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立木测影的实验啊,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测日仪器圭表吧,让我们一起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带领大家测日好吗?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时间用什么啊?手表,钟表,可是,你知道古人怎么来确定白天的时间吗?他们也是通过观察太阳下面物体的影子,他们制作出了专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日晷。展示日晷。下面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日晷好吗?(附录二)

主持讲解制作日晷的方法:

一、粘贴晷盘

二、选好角度粘贴晷盘

三、插放日晷晷针

小朋友们的日晷都做好了,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它固定好位置,看一看我们这个日晷走时准不准好吗。

大家知道,冬至节的美食是什么吗?对,是饺子,那么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吗?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老师和孩子们的表演《冬至吃饺子的传说》,有请大家保持安静。 大家说他们表演队好不好,现在一起说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啊?剧本见附件三

大家知道吗?冬至除了吃饺子,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比如击壤游戏,下面就请大家来看一看什么是击壤游戏。事先请出一组幼儿进行击壤游戏表演。然后请大家一起感受击壤游戏。(见附件四)

小朋友们,通过玩击壤游戏,在古代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望和渴盼,在古代,冬至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击壤游戏,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五谷丰登。

小朋友们,听过数九歌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数九歌。一边背诵一边做动作。(见附录五)冬至以后,天气冷了,小朋友们就不能到外面玩耍了,但是,总有小朋友问自己的把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爸爸妈妈为了让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耍,给小朋友们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礼物--------消寒图,小朋友们一个涂一个圆圈或者一瓣梅花,等到所有的梅花都涂完了,春天就来了,下面我把消寒图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来,等到梅花涂红了,春天就来了,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小朋友吗,好玩吗?一会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把准好备的消寒图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来。(附录五)

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以后天气越来越长,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阳生的氛围吧。 请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个圈,来感受一阳生。同时希望我们把自己的这份爱传递下去,象阳光一样,温暖更多的人。(附录六)

下面,我宣布XXX幼儿园“科学探索、智慧成长”冬至节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第19篇:冬至节

关于冬至节的知识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

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

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

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节谚语 关于冬至的谚语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节阴。(辽)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冬至节谚语关于冬至的谚语

关于“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古代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 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南半球接近这一年的黄昏,北半球接近下一年的早晨。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老福州图说冬至旧俗 节前理发做“米时”粿(3张)”。冬至并非一年最冷的一天,人们所说的“进九”之后,还有一个月才是一年里最冷的时间(即翌年1月8日—1月18日交节)。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民间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直到夏至。从夏至开始,阴气又慢慢回升,直到冬至。如此循环。

在我国古代

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礼记·月令》中说:“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真是个一年一度的大吉日。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冬至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各个地区在

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四至六日为一候,三候十四至十六日为一节或一气,(以地球转速为准,这也是为什么农历不是阴历而是全世界唯一的阴阳地三合历的原因。)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公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节气起源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虽然冬至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载敬堂集·风物记》)。陈志岁《汤圆》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度节意觉。诗曰:“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

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夏至数九歌

夏至是炎热的盛夏到来的季节,过夏至以后,北半球白昼一天天缩短,黑夜一天天加长。

同用冬至数九来说明冬至后的天气情况一样,我国民间也用夏至数九歌来表达夏至以后的天气变化规律:

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大汗遍身流;

五九四十五,头戴草帽走;

六九五十四,乘凉找荫地;

七九六十三,睡觉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修炕莫迟疑。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如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20篇:冬至摘录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1]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

地雷复卦,称为 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吴中岁时杂记》记载:“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节。”,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这一天也是天子祭祀昊天上帝之日,《周礼》有“祀昊天上帝于园丘”之说,注谓“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淮南子》也有“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记载。。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吃饺子吃羊肉吃混沌狗肉:燕京岁时记》 夫馄饨之形, 有如鸡卵,

颇似天地混沌之象, 故于冬至日食之。 祭祖 做新衣 冬夜习俗围炉夜话:

《关于冬至的诗句.doc》
关于冬至的诗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