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拼音

2022-05-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雷电颂

7 《雷电颂》教学设计

主备人:夏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1)屈原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2)作者介绍: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3)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三.模仿朗读:

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四.整体感知: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问: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据此,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五、小结本课内容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基础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屈原的形象,那么本文中的雷、电具有怎样的寓意呢?

二、新授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澜(lan2) 污秽(hui4) 犀利(xi1) 劈开(pi1) 稽首(qi3) 驰骋(cheng3) 虐待(nüe4)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教师作出要求:

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2)教师点拨: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C.“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D.“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概括屈原形象: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4.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

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5.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

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6.全体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三、语文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四、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风、雷、电 追求光明

象征

土偶木梗的群象 憎恨黑暗

教学反思:

推荐第2篇:雷电颂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初中语文《雷电颂》

教案设计

设计人:周化胜

学校名称: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雷电颂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流畅朗读;(2)通过[百度]搜索了解作者郭沫若的创作生平和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与剧情梗概。

二、教学课题

(一)知识和能力

1、指导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3、了解象征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4、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并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材分析

(一)文本分析: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是节选自现代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先生1942年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于东皇太一庙中的情景。本文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又属于散文诗中的精品,通过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像,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屈原的高大形象。同时引入相关链接,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落实对“象征”手法的领悟及抒情主人翁内心世界的把握,从而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表现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2.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由听读、练读、齐读、赏读到美读这样一个训练过程,使他们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3.课堂互动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百度]搜索《橘颂》背景画面和插曲http://v.ku6.com/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授。[百度]搜索屈原生平事迹http://baike.baidu.com/

2、学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象屈原一样大声歌颂雷电。

3、师评价,选段练读,指示方法

4、生自由读

(五)、互动探究,整体感知(活动三)

(一)梳理文章脉络 明确:两部分

[板书]

1、(1—8)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二)整体感知 [板书]文学形象——象征——内涵

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群像——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百度]搜索[象征]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义、思想和情感。与比喻是有区别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254871.htm

其实本文除了运用象征的文学表现手法外,还多运用了短句,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有:拟人兼呼告、反复、排比、反问、比喻等(引导学生找例句并分析)。

(六)、拓展延伸,体验升华(活动四)

1、通过前面的朗读及对文章内容的剖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颂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2、全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对于屈原形象的理解,老师曾创作了一首小诗,在此与同学们一同分享:[百度]搜索 《端午,一个人的涅槃》

古老的汨罗江水 从岁月的上游潺潺流过 以诗歌的名义 滋养人们的精神家园 以端午的名义 细说一个人的涅槃

一袭长衫 裹着 满腹济世的理想 满腹《离骚》的衷肠 《九章》的呼告 《九歌》的吟唱 你生活的世道 竟听不见一丁点回响 凄厉的楚风

让你看清了汨罗江的流向

我想 那时的汨罗江畔 到处生长着青绿的菖蒲 到处涌动着艾草的芳香 那时的汨罗江水啊 一定十分清亮 十分清亮

一颗高尚的灵魂 一种洁癖的思想 选择了与水为邻 你驭水而去 入水而居 这时,端午 从你入水的袍袖中 悄然滑落 在民间 生长 一朵莲花

伸出水面 绽放

端 镌刻下你驭水的姿势 午 记录着你入水的时间 端午 岁月将之描摹 描摹成屈子涅槃的 象形文字 为《天问》 写下最后的注解 以水的流态

输与龙族血脉最真纯的钙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结语略)[百度]搜索《雷电颂》音频,播放前六段

1、抄写生字词,背诵前六段

2、完成随堂练习册。

六、教学反思

这是在我校校本教研开放活动中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下了些功夫。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贯穿创新精神,突出个性化,在每个环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都作了精心设计,因而取得了成功,总结起来有三条——

其一,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最主要的设计宗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努力上成活动探究课。通过上述的这些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

其二,多学科渗透带来教学内容的无比丰富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动用了大量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艺术积累,表演、文学、政治、历史、自然各学科的知识交汇在一起,拓展了课堂空间,加强了教学辐射,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世界。这也是体现教学设计个性化、创造性的一个成功尝试。

其三,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点:自己只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热心的促进者,机智的引导者。因而处处循循善诱,凡对学生稍有创意之探究即予以热情鼓励,课堂上掌声不绝于耳。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将自己当作学生中一员,处处为学生着想,经常与学生同读、同练、同议;在学生可能遭遇困难之处,充分预测后率先示范而不包办代替„„这都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

总之,课堂教学的成功,缘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本课最成功之处在于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但接受性学习仍有较大市场,由探究性学习取代接受性学习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探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江西省 学校: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姓名:周化胜 职称:中教一级 电话:13755788725 电子邮箱:zhs-cn@163.com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邮编:330044 周化胜,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副校长,中学语文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获得过县市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作文指导奖,有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

推荐第3篇:雷电颂

《雷电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3、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道德要掌握相关的戏剧知识,了解此文的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熟读以至成诵。

3、本文中含义深的语言要加强小组间的合作、研讨。教学准备:

学生:

1、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郭沫若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三读:一读要求学生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二读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为强烈的感受;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以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

1、屈原和郭沫若的有关资料。

2、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板书课题、作者:雷电颂 郭沫若

3、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有关资料: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朗读课文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追问: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板书明确:屈原颂

2、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修辞(分小组讨论)

讨论:

1、《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指导:

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⑵“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⑶“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⑷“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指导:(出示幻灯)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3、《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指导:从句式,修辞等角度使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概括总结

1、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2、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3、就文中不理解之处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六、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七、语文实践(课下让语文学习小组举行)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

2、熟读成诵,细细品味作者情感

3、预习新课

推荐第4篇:雷电颂

7 雷 电 颂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3、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道德要掌握相关的戏剧知识,了解此文的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熟读以至成诵。

3、本文中含义深的语言要加强小组间的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学生:

1、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郭沫若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三读:一读要求学生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二读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为强烈的感受;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以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

1、屈原和郭沫若的有关资料。

2、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板书课题、作者:雷电颂 郭沫若

3、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有关资料: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朗读课文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1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追问: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板书明确:屈原颂

2、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修辞(分小组讨论) 讨论;

1、《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指导:

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⑵“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⑶“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⑷“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指导:(出示幻灯)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3、《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指导:从句式,修辞等角度使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概括总结

1、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2、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3、就文中不理解之处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六、配乐朗读

2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七、语文实践(课下让语文学习小组举行)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

2、熟读成诵,细细品味作者情感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中的斜体和加着重号的)

雷电颂 颂屈原

对黑暗的愤激 对光明的礼赞 斥责神鬼偶像 抨击昏庸当权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教学后记: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使学生能在诵读中很好把握了作者是情感和人物的内心,学生朗读情绪高涨。但学生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得还不是很好。

第7课 雷电颂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3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4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片段朗诵,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

一、

二、三等奖,给予奖励。

《雷电颂》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

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着无数后人,比如汉代的政论家贾谊写过《惜誓》《吊屈原赋》,现代诗人郭沫若也是对他无比敬仰的一位,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及全剧梗概。

1、请学生介绍作者情况。

2、教师说明《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

5 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教师介绍全剧内容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多少爱国人士的共鸣。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嵇 目卑目麋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肆虐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2.再读课文,概括全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雷电颂”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

3、理清结构

老师先介绍《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

6 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再让学生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小结: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细读研讨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小结: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作用: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五、对比阅读,与以前学过的《静夜》《天下的街市》对比,说说本文诗作的特色

7 《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六、拓展延伸

1、在教师指导下课外阅读有关屈原及介绍的作品。如《楚辞》其中有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

2、阅读郭沫若的其它剧作。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语文实践: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推荐第5篇:雷电教案

第一篇:中学生防雷电安全教案

防雷知识安全教案 防雷知识安全教案 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防雷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雷知识,学会在雷雨天 防范措施。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雷击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雷击的常识。活动过程 :

(一)主持读有关雷击事故的新闻引入主题。

1、主持 A 读新闻。

2007 年 5 月 21 日,广西藤县古龙镇田心村 3 村民在野外干活,遇雷暴、大 雨,到一简陋的西瓜帐篷避雨,遭遇雷击。其中 2 人死亡,1 人被击脚部受轻伤。

经调查核实:一是雷击点地处空旷田间地带,搭起的瓜篷较易引雷;另外就是在 雷击点的很大范围内无任何电的设施,而在打雷期间,两人使用手机,手机电磁 场则是祸根。 据不完全统计,2006 年我市因雷击发生灾害 478 起,造成 4 人死亡,多人 受伤,数千台电器、通信设备等被雷击损坏。在全国,每年雷电灾害近万次,造 成人员伤亡数千,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到上百亿元。

2、主持 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防雷击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防雷击的安全知识,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增 强自我防范。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据统计,在我国雷 击伤亡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对科学防御雷电意识淡薄,以 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相当普遍;二是农民防御雷电的能力低下,不懂得在 雷电天气条件下如何自我防范;三是农村建筑物忽视雷电防御装置建设。

(二)防雷击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打雷时,在家里怎样使用电器? 切断电源,拔掉电话插头,同时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 电装置,更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 者。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强雷鸣闪电时, 一定不要使用手机。

2、如果打雷、闪电时,我们在户外,那该怎么办呢? 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 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 3 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如果在雷电交加 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 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 危险,并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 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速骑自行车和在雨中 狂奔。

3、在野外,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该怎么办? 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且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4、在空旷场地手是不宜拿哪些东西,不宜做哪些运动? 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切勿 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尽快离开水 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 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5、在室内怎样防雷? 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 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在无防雷设施的房间里尽量不 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有源收音机、电冰箱、洗衣 机、微波炉等。建议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洗澡。 发生雷击火灾时,要赶快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

6、雷击烧伤如何急救? 雷击时的电流热效应可引起电烧伤,使人体炭化成焦状。

如果遭受雷击者 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做心肺复苏,再处理烧伤创面。

用冷水冷却伤处,然 后盖上敷料,若无敷料可用清洁的布、衣服等包裹。 及时转送当地医院救治, 并采取抗休克措施。

(三)看小品,议一议:

1、小品内容:一名中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懂防雷常识,结果被雷击中。

2、议一议:

(1)这个小朋友有哪些做法容易引发雷击事故? (2)在打雷时,在家里和户外我们分别应怎么做?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由小品、谈心得体会。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 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掌握防雷常识,学会自我防范。

(五)课外延伸 请你做个防雷击宣传员,向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传授防雷常识。向家长和邻居 宣传防雷知识。

推荐第6篇:雷电颂

《雷电颂》教学案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学

许曰华

一、教学课题:雷电颂

二、课时:1课时

三、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而本文又属于散文诗中的精品,通过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像,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屈原的高大形象。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三)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播放《雷电颂》朗读:http://zm.ruiwen.com/sound2-1kwld.htm,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达标作业:

七、教学反思:

这次在上《雷电颂》前,我对这一情况作了仔细地分析,从中发现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备课时,教师只是备了教材,但对学生这一头考虑甚少:学生对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剧中人物的独白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等方面,其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的欠缺。对这些方面,在备课时,如果考虑不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作了这样的调整和改进: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有的查阅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的查阅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有的查阅有关《屈原》剧本的评介文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有时教师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改进,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地丰富了,理解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更主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这一课例告诉我们,备课务必备两头:既要备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出现新境界。

推荐第7篇:雷电颂

《雷电颂》教案设计8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雨、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郭沫若的《雷电颂》

(二)伟人掠影:

屈原(约前339~约前285)名平,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学习生字:

睥睨

稽首

污秽

犀利

迸射

虐待

雷霆

踌躇

忏悔

罪孽

鞭挞

(三)1教师分析《屈原》中秦、楚、齐的背景和人物。请一生讲《屈原》剧。

2、教师范读《雷电颂》,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应使用的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的朗读,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光明、、不向恶势力低头、以天下为己任、憎恨黑暗、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3、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写成于1942年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江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命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板书:

风雷电: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命力量。

呼唤与歌颂风雷电咆哮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雷电颂》。

2.《雷电颂》的结构、内容和象征意义。

3.《雷电颂》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一、复习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朗读《雷电颂》。

范讲《雷电颂》第

1、2段。

提示:在《雷电颂》的开头,屈原在呼唤大风,这时他的动作是“伫立睥睨”,神态是“目中含有怒火”,舞台上“雷电交加,大风咆哮”的声音与屈原镣链的铿锵声相应和。朗读时一定要读出这种感情和气势。

为了很好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还应注意把握重音和节奏速度。例如第一段,重读的应是这些词语: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重读的除“咆哮”之外,再有就是修饰及补充性的成份,因为语句的感情主要是通过这些附加成分表达的。

至于节奏速度在开头部分可以舒缓,到排比与反复的时候应逐渐加快,以体现人物逐渐激越的联想与感情。

《雷电颂》的第6段,屈原的感情又跃进了一步,•在这里屈原已把自己的向往追求与闪电熔为一体。要注意读出以下重音: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在这段独白中,长、短句交替变换。对长句,要把节奏读清楚;对短句,更要斩钉截铁,以与剑的形象与劈的想象一致。学生齐读。

三、提问:现在我们来分析《雷电颂》的内容。

1、屈原为什么呼唤大风?

提示:在“暗无天日”的时候,面对“比铁还沉重”的黑暗,屈原对祖国的命运担忧,因此,他呼呼大风,热切盼望咆哮的风改变这沉重黑暗的现状。

提问:屈原说的“一切”和“他们”又是指什么呢?

提示:屈原借自然界中“沉睡”、“死了”、“黑暗”的东西象征楚国那些醉生梦死,邪恶卖国的统治者。

提问:既然“死了的”不能“吹活转来”,屈原为什么还要呼唤大风使“洞庭湖”、“长江”、“东海”翻波涌浪呢?“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什么呢?

提示:屈原寄希望于人民,“洞庭湖”、“长江”、“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象征觉醒斗争的人民的伟大力量。

提问: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的什么追求?

提示:屈原歌颂雷电是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他渴望爆炸的雷声的车轮把自己拖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他祈求闪耀的电光劈开黑暗,创造“灿烂”、“眩目的光明”。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提问:第6段中的“你”,分别指谁?“有形的长剑”和“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提示:第2句中的“你”指“电”;第3句中的“你”指楚国的当权者。“有形的长剑”指屈原的佩剑——进而象征屈原捍卫祖国,与敌人斗争的权力;“无形的长剑”指屈原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提问:第

7、8两段突出体现了屈原的什么精神?

提示:这两段中,屈原要燃烧炸裂自己的身体,和风、雷、电一起摧毁黑暗,迸射光明。体现了屈原物我同化的追求和无畏献身的伟大精神。

提问:参看注释回答,屈原对神鬼偶象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提示: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针对性:东皇太一和云中君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们“高坐神位”“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羞吗?”“完全是一片假”;“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神是会“痛哭几声”的,屈原揭露其结果只是哭出“打奴隶的刑具”;至于主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却只晓得播弄人。”其二是象征性:结合前后剧情可以看出屈原痛斥诅咒的锋芒指向的正是楚国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提问:通过对《雷电颂》内容的讨论,谁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屈原这篇长篇独白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是:歌颂冲决黑暗争取光明的力量,渴望奋斗献身与邪恶抗争到底。(板书)

提问:郭沫若在《屈原》中创作这篇散文诗式的长篇独白,意图是什么呢?

提示:引用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来说“这是郭老说给国民党反动派听的,也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屈原》写成于1942年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江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这段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强烈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来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一、浪漫主义特色。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雷电颂》虽然不是屈原的作品,但剧作者遵从着屈原的精神,也体现着屈原作品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雷电颂》中有大胆夸张的艺术虚构,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惊电的翅膀,飞向光明自由的天地;也借助它们伟大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雷电颂》成了屈原的化身;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正气恢宏,光辉日月。奇特的想象,纵横的奇思,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特色,展示了剧作者卓越的才华与炽热的激情。现代和古代的两位大诗人的精神通过《雷电颂》融为一体。

二、多种修辞的运用。

提问:为了充分表达感情,增强磅礴气势,《雷电颂》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以第13段为例,分析该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提示:“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反复,拟人;“眼泪有什么用呵?”——反问;“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反复、排比;“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比喻;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反复,拟人;“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排比、呼告;“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拟人;“毁灭,毁灭,毁灭呀!”——反复。

三、句式长短参差的变化。读起来气势宏伟,格调铿锵,有力的表达了屈原钢一般的正直品格,火一般的爱国热情。类似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可在朗读中反复体会。

推荐第8篇:雷电颂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旁白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 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脚镣liào

独白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剧中角色/象征意义

屈原/象征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不屈的战士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理想中的一方净土

整体寓意: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第一层(1-8):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 污秽huì:不干净的东西。 稽首qǐ 迸射bèng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呼告、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⑥“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硬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⑦“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的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运用了排比、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第二层(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驰骋chí chěng;奔驰 播弄:摆布。 虐待nüè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写作手法

①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推荐第9篇:雷电颂

雷电颂

1.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 《虎符》《高渐离》 《南冠草》

2.屈原,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主要作品:《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等,收在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里。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但是此时,种种诬陷也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流放之。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囚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国要灭亡了。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3.背景介绍

《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的高潮。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了“借古讽今”的作用

4.写作意图:

郭沫若借历史上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

5.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6.说戏剧常识

1、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而出,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雷电颂》的独白就是这样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2、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内心独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动作、外表形象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造型,也为读者理解下文他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3.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属于综合艺术。

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台词又可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

《雷电颂》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7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8.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9.

象征手法: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 ,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黑暗

有形的长剑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

10.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11.屈原怒斥神鬼偶像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精神?

• 神鬼偶像指的是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表达了他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

邪恶的顽强斗争精神,体现了他和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1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13.“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呼告、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14.“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硬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15.“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的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运用了排比、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16.“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深刻的指出了产生黑暗的社会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17.《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拟人兼呼告:憎表达最直接有力②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感情表达更强烈

③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18.总结:

1、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19.《雷电颂》的舞台说明: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20.结束语:《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内心 独白。也是一篇散文诗。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典型。

21.课外知识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第一场: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场: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场:高潮。写侍女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中毒身亡。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22.分段分析:

舞台说明 : 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屈原:外貌:戴有刑具,有长链,穿着囚衣,披散头发

动作:伫立睥睨,目含怒火,两手同举,曲拳于胸

受到迫害坚持真理,满腔愤怒坚贞不屈

23.时间地点环境

24.歌颂风雷电

“风!你咆哮吧!”---“把这包含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怒斥神鬼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篇末

25.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神鬼象征了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势力。诗人高呼要把所有的神像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表现了诗人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26.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1、概念----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

2、作用----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极大地增

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7.写作方法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

拟人呼告:“风,你咆哮吧!”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直接以第二人称呼喊风雷电,把它们当作可以表明心迹的对象。感情热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比喻:“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表现了热切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排比、反复、反问:“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达到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28.拓展:

1、屈原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比较阅读

以前学过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与这二首诗相比,本文的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两首诗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借景抒情,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给人美的享受。

29.评价本文:

本文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30.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呼告、反复

B、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反问、排比

C、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反复、比喻 31读后感受: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 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推荐第10篇:《雷电颂》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 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 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

一、

二、三等奖。

第11篇:一年级防雷电

一年级防雷电、防水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雷电是自然现象,但也有危险;

2、掌握雷雨天气避雷技巧,保护自己不受雷电的伤害。

3、会背防溺水“六不”,做到“六不”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雷电

1、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雨季节电闪雷鸣的视频资料,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经历过这种天气吗?当时有什么感受?”

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交流对雷电的认识。

3、教师引导:“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你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吗?”

4、学生先就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介绍,然后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进行补充。可以利用电发生器等科学试验器材为学生演示一下雷电产生的原理。

二、正确认识雷电的危害

1、教师引言:“雷电发生时的温度高达2000℃,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温度会产生怎的危险?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雷电的危害。

3、教师小结:“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

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我们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你想到会有这样的危险发生吗?”

(2)学生交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雷电灾害的了解和认识。

三如何避雷

1、教师引言:‘当我们上学、放学的时候,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雷雨天气是常有的事情,那么如果在外遇到雷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结合教材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雷雨天气不要触摸金属物体;外出时,不要打铁柄的伞,要穿雨衣和塑料雨鞋;不进行危险活动。 避雷小口诀

雷雨来临不害怕,躲进屋内把窗插;关闭电器与电话,雷声再大我不怕。如在室外遇雷雨,不要慌张乱躲藏;高墙大树要远离,弯腰前行或蹲下。

2、教师启发:“我们在雷雨天气应该注意防雷击,那么在平时没有出现雷电天气的时候,又该怎样预防雷电呢?”

3、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防雷电措施,教师补充,如安装避雷针等。四.防溺水教育

1.读背防溺水“六不”,

2. 强调防溺水的重要性。

第12篇:雷电教学设计方案

《雷电》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1、谈话:

( 1 )夏季经常有雷雨,“打雷”时有什么现象 ?

( 2 )关于雷和闪电有什么问题 ?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雷和闪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认识放电现象

( 1 )讲述:为了弄清雷和闪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 2 )演示实验:

①出示起电机,介绍名称及主要构造。

②用细铜丝在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挂一个泡沫塑料小球,摇动起电机,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 (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 )

( 3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什么 ?( 说明两个泡沫塑料小球都带了电,而且是不同的电。进而告诉学生,在起电机转动起来后,实际是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带了不同的电,通过铜丝传到泡沫塑料小球上的。 )

( 4 )演示实验:取掉铜丝和小球,让两个金属球接近,摇动起电机,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 在两个金属球间发生电火花,同时听到僻啪声。 )

( 5 )讲解:两个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出现电火花,并发出噼啪声,这种现象叫做放电。

( 6 )谈话 : 你们平常看到过像实验中这样的放电现象吗 ? 例如,你在用塑料梳子梳头、脱毛衣、摸金属把手时,看到过类似的放电现象吗 ?

( 7 )分组实验 : 用塑料梳子梳头,听梳子与头发之间放电时产生的轻微僻啪声。

( 8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生活中放电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放电现象是一种很普遍的、经常发生的现象。

第三阶段——了解前人对雷电现象的探索

( 1 )讨论:在实验中和生活中看到的放电现象,是否与天空中的雷、闪有相似之处 ? (都有电光,都有声音。)

( 2 )讲述:由于放电现象与雷和闪的现象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猜想天空中的雷。闪可能也是一种放电现象。于是便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出示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图。)

第四阶段——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

出示雷电成因示意图

( 1 )观察:图中有什么?

( 2 )讨论:根据放电的知识,结合雷电成因示意图,推想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

( 3 )教师小结: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是带电的,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电火花与雷声是同时产生的,由于发生放电的云块离我们很远,光传播得比较快(每秒约 30 万千米),声音传播得比较慢

(每秒约 340 米),所以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第五阶段——进行预防雷击和破除迷信的教育

( 1 )讲述:不但云与云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云与地之间也会发生放电现象。在天空中的云带的电的作用下,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建筑物、树木等也会带上电,并且与云中带的电是不同的;当云块与地面带的电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云块与地面(或地面的建筑物、树木等)之间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落雷,又称霹雷。霹雷很危险,可以击毁建筑物,击 1 伤、击死人畜。

( 2 )谈话:

①你听说过关于雷击毁坏建筑物、击死人畜的事情吗 ?

②你听说过关于雷击的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吗 ? 为什么不正确 ?

③你知道建筑物、人、畜应该怎样预防雷击吗 ?

( 3 )讲解:雷电的耀眼闪光、震耳的声响、巨大的威力,曾使我们的祖先非常害怕;由于当时缺少科学知识,只能凭想象解释雷电的成因。这些解释在神话故事或戏剧里可以看得到。这些错误的、迷信的解释,直到现在还蒙蔽着一些没有科学知识的人,使他们对雷电很迷信、很惧怕。

现在,人们了解了雷电的秘密,并且知道应该怎样避免受到雷击。(出示避雷针图)例如: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或其他避雷设备;雷雨天,人畜不要在旷野或高处停留,不要在大树、高墙下避雨,不要扛着金属物品或在铁轨上行走,一般不要开电视机,并把电视机的室外天线接地。这样,就可以避免遭受雷击。

第六阶段——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放电现象,学习了雷电的成因及预防雷击的方法。

2、提问:

( 1 )什么是放电现象 ?

( 2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

( 3 )建筑物怎样预防雷击 ?

( 4 )雷雨天,人怎样预防雷击 ? 布置作业

1、晚上,关闭灯,对着镜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或脱毛衣,观察有什么现象 ? 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

2、观察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什么样的 ?

(提醒学生不要做模仿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实验)

第13篇:《雷电颂》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雷电颂》教案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 二 ) 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 三 )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 四 ) 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 五 ) 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 六 ) 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 七 ) 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

( 一 ) 必知点:

1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 ( 1892—1978 ) ,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介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 .屈原简介:

屈原 ( 约前340—约前278 )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3 .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

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 二 ) 重点:

4 .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5 .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6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 ( 《雷电颂》 )

( 1 ) 结构层次

《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 2 ) 艺术特色

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 .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

( 1 )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 2 )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 3 )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 4 )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 5 )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 三 ) 运用点:

8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 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提示:诡谪 咆哮 潸然 痉摩 稽首 踉跄 睥睨。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尚飨 ( 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 )

2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3 .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

提示: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 .郑袖、勒尚设下毒计要毒死屈原,执行者就是郑袖之父郑詹尹,他千方百计劝屈原饮下那杯酒,屈原没喝,最后他说:“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 ”这表现了这个刽子手什么样的心理 ? 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激”屈原喝下毒酒。

4 .学本文,要有感情地准确朗读《雷电颂》部分,准确地体会屈原的情感。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读中的节拍停顿。下面两段对白,节拍停顿正确的项是:

( 1 ) A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B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C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D .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提示:D

( 2 ) A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B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C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D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提示:C

5 .屈原的内心独白 ( 《雷电颂》 ) 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的力量。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 ! 烧毁 ! 烧毁 ! ”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怪力乱神。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总之,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6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 ( 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 。独白中的风雷电象征什么 ?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 ?

提示: ( 略 )

7 .简要分析《雷电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提示: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 !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8 .《雷电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提示: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9 .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 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

提示: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绢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10 .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这一伟大形象,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提示: ( 略 ) 。

【妙文赏析】

猫不吃鼠的启示

一提到猫,人们立即会想起捕鼠能手,老鼠的天敌。可我家却有一只不吃鼠的猫。

为什么呢? 原来,奶奶每天都喂它十几遍,它吃饱喝足之后,便呼呼大睡。久而久之,变得又馋又懒,竟忘记了自己的天职——捕鼠。现在,即使老鼠就在眼前,它也不会抓了。

猫尚且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 ? 现在,很多老师都把我们当成了“猫”,把那些现成的书本知识,给我们喂了又喂,灌了又灌。猫总是要饱的,怎能吃了又吃 ? 可有的老师就不管我们这些“猫”的消化能力。白天满堂灌,晚上题海战。好不容易熬到了星期六,想消化一下,老师又怕“饿”着:“《××习题集》《××千题解》都不错,星期天玩够了的时候好好做吧。”玩够 ? 唉 ! 真是天大的笑话。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可我们一些老师做起来时却又把它忘了。猫总是饿了才去觅食。同样,学生有时间,才能消化已有的知识,猎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如果猫不喂那么饱,它一定自己去找食物。这样,既省了喂,又锻炼了捕鼠的本领,也不至于变得又馋又懒,忘记了自己的天职。学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不“喂”给那么多东西,使学生能够吃得消,接受得了,那么学生就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于课外,去猎取更多更精美的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食品”。无形中,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智力,发展了能力。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 ?

如此看来,师“喂”徒也应讲求点方式方法了。

赏析:

类比论证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两个特征或属性基本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已知事物的结果,来证明另一个事物也会有相同的结果。

《猫不吃鼠的启示》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

文章不长,论题也不新,但却具有吸引力,使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就在于作者找到了一个好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具体的论述中,将事例和分析逐步展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类比推理的方法,其优越性在于其论证时是从较形象的已知事物出发,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

【思维体操】

这一年,纪晓岚随乾隆南巡。一天傍晚,两人微服出游。他们在江边散步时,只见那儿停着一艘小船,一个老头儿正蹲在船头,手持鱼杆在钓鱼。但见浮标晃动,老头儿手腕一甩,钓上金色鲤鱼一条,活蹦乱跳,老头将大腿一拍,朗声大笑。

此情此景,使君臣诗兴大发。乾隆当场要纪晓岚口占七绝一首:限在四句二十八字中,必须嵌入十个“一”字。

晓岚望着江水渔舟,来回踱了几步,悠然吟道:_________________乾隆听了,连声赞叹:“好诗 ! 好诗 ! ”

同学们,你们尝试一下,就这幅图画展开联想,写几句诗。

提示:纪晓岚吟的七绝为:“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全诗清新自然,生动传神,一幅《秋江独钓图》历历在目。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本单元《雷雨》、《屈原》、《窦娥冤》三篇戏剧在高中教材中十分重要,也很有代表性。要求大家要对课文作者、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矛盾冲突、戏剧常识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从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是学习本单元戏剧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认真领会。

3 .因为戏剧的矛盾冲突复杂、集中、尖锐,所以,戏剧语言常结构复杂,蕴含信息量大,感情充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力求把握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从而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反复诵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常考内容举例及方法总结(1989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下面一句话综合运用哪几种修辞方法 ? 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中,总司令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啊,他对敌人总是针锋相对,革命意志像钢铁一样地坚强;而对自己的同志又总是宽宏大量,情感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A .排比 比喻 借代

B .对比 比喻

C .对比 排比 比喻

D .对比 对偶 比喻

解答方法:“惊涛骇浪” ( 比喻中的借喻 ) ,“对敌人”“对自己的同志” ( 对比 ) ,“情感像……温暖” ( 比喻 ) ,因此,答案为B。

【例2】对下列古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极夸张黄河来势之猛来势之高。

B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借代为秋天:“南冠”借代为囚徒。

C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几人回”是个设问。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落九天”是比喻与夸张融合在一起使用。

解答方法:答案应选C,C是反问,不是设问。

【动手动脑】

阅读下面屈原的一段独白,完成1—4题。

啊,电 !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a ! 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 b,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 c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 把你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

①在“你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这个句子中,应该重读的音节是 ( )

A .你

B .这

C .最

D .剑

②对红色的两个“你”的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都指自然现象。

B .前一个指邪恶势力,后一个指自然现象。

C .前一个指自然现象,后一个指邪恶势力。

D .都指邪恶势力。

③对划曲线的三处短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b指闪电,c指信念

B .a指信念,b指佩剑,c指闪电

C .a指闪电,b指佩剑,c指信念

D .a b指闪电,c指佩剑

④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诵读语气正确的一句是 ( )

A .渐弱 渐弱

B .渐强 渐弱

C .渐强 渐强

D .渐弱 渐强

答案提示:1D

2 D

3C

4C

【创新园地】

1 .甲、乙两人对着吹牛。

甲:“我是一个巨人,两脚踏在地上,头能顶到天上 ! ”

乙:“那算什么巨人 ? 我一张嘴,上唇能顶着天,下唇能贴着地 ! ”

甲:“那你脸呢 ? ”

乙:“我不要脸了 ! ”

根据这则笑话,打一唐诗名句。

2 .妈妈让儿子填籍贯。

儿子:“妈妈,籍贯这栏怎么填 ? ”

妈妈:“就填你出生的地方。”

儿子:“噢,我明白了,籍贯——妇产医院。”

根据这则笑话,打一报纸名称。

请同学们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答案提示:1 .谜底为:人面不知何处去。2 .谜底为《体育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14篇:雷电颂(推荐)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3、理解作品的内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4、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运用多 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2、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透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的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雷电颂》。

二、投影仪出示辅助资料

1、戏剧知识简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

1、按反映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作品类型)可分为:

悲剧(命运悲剧、英雄悲剧、社会悲剧); 喜剧(讽刺喜剧、抒情喜剧、闹剧); 正剧(悲喜剧).

2、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为:

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

3、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

独幕剧和多幕剧;

4、按语言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

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了解文本

勾画教材P57课下注释(1),明确本篇文章是一部历史剧;浏览P63-64“附录”,明确本文又是一部多幕剧。

《屈原》全剧分为五幕: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3、屈原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心仍系国。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有联评为: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

声情并茂讲屈原故事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这样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囚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要灭亡。屈原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4、作家作品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 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剧作家。

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大师。

“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代表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5、写作背景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是借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6、常识补充

舞台说明

又称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独白

独白,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在现代话剧中,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

这篇长篇抒情独白实际上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三、走进课文

1、三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生难字

睥睨(

波澜(

发泄 ( )

污秽(

) 迸射(

罪孽 (

脚镣(

) 咆哮(

眩目 ( )

伫立(

) 木梗(

驰 骋(

) 虐待(

雷霆(

忏悔 (

) 徘徊(

稽首(

) 郢 (

) 鞺鞺鞳鞳(

2、解释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播弄:摆布。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踌躇:犹豫。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向神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驰骋;奔驰。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污秽:不干净的东西。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朗读第一自然段小字部分

这是戏剧的舞台说明部分,交代了人物、场景、道具和服饰,为演员出场做准备。

屈原吟咏“雷电颂”的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臣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

(希望通过舞台背景的了解,让学生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领悟)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机范读,理解剧情,体会文章气势。(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此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前阅读提示寻找答案。)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听读课文,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说说屈原的内心世界

呼唤、盼望、歌颂、愤怒、抨击

2、划分课文层次

(1)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

(2)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如何划分课文的结构呢? 第一层(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加拼音加解释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

了解象征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1、投影仪出示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奸臣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

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充分暴露了以南后为首的楚朝的奸臣铲除政治异已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

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 第三部分,高潮

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死而高兴,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2、学生配乐朗读,想象剧中的情景,以精炼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体味文章炽烈语言的同时,感受屈原英勇无畏的精神,并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本着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即可)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教师提示) 明确: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方面。 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烧毁吧!”。

诗人呼唤并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末尾。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研讨探究的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深入阅读

学生细读课文

1、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体会其好处? (学生分小组研讨,教师适当点评,并给予明确) 风雷电:象征了追求光明、要求变革的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有形的长剑:指屈原入狱前身上的佩剑。

土偶木梗:象征了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结合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小组通过合作研讨来完成,教师归纳总结) 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也增强了抒情的效果,即表达了爱憎之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四、布置作业

回忆以前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与之相比较,找出两文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第15篇:自然教案雷电

* * 自然教案《雷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总复习语文课文《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自然教案《信息的传递》 语文教案《月光曲》 数学教案《年月日》 网络案例 电 子 教 案 电子教案 借用“电子”手段形式 写作形式 备课形式 教学形式 学习形式 依托“现代教育理论”灵魂 教学理念 学习理念 电 子 教 案 电 子 教 案 走进珠穆朗玛峰 凯特。莫尔顿 介 绍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5月,乔依??史密斯,一个12岁的男孩,将随同他的父亲,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攀登世界之巅的七年级学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全世界都想知道有关情况。你被指派参加一个三人记者团队,对整个征程作全程报道,你将报道这个年轻的攀登者面临的挑战和面对这些挑战所需要的生存技巧。你的工作是让世界能时刻了解乔依登山的进程。 乔依拥有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所需的一切条件吗? 任 务 在整个活动中,你将像记者那样,创建一份报纸或newsletter(电子新闻栏或新闻组,一种网上公布或通过电子邮件组传送的专题新闻)。每一位记者将被指派负责报道乔依攀登珠穆朗玛峰某个方面。你将会使用到文字处理(或其他程序)中的新闻模板,你还应阅读相关文章或 者网页,并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 过 程 你将在一个指定的团队中完成这个项目。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承担新闻报道的工作,同时,将分别兼任传记作家、珠峰研究专家和生存(救援)专家的重任。就像报社记者那样,你们必须要以专家的视角为报纸提供文稿。作为团队活动,大家都要阅读克拉卡沃尔的《走进空气稀薄地带》一文;作为个别化的活动,每个人要根据自气稀薄地带》一文;作为个 己的角色完成相应工作。 除了写这些报道以外,你们每人还要对两篇阅读材料作出回应,其中一篇材料必须是《走进空气稀薄地带》(可以是全班一起阅读或个人独自阅读。)另一篇可以是你在撰写研究报告中需要参阅的文章。你可以用下列形式作回应:小结、图表、提纲、PowerPoint文稿或口头汇报。 电 子 教 案 传记作家 研究并提供以往珠穆朗玛峰攀登者的简明记述,包括成功攀登者的探险经历,也可介绍一些失败的案例,其中要有早期登山者马劳理和希拉里二人的传记。阅读这些或 成功或失败的先驱的登山传记后,撰写一段关于乔依的简介,其中包括你认为征服珠穆朗玛峰所要具备的素质。 珠峰研究专家 提供关于珠穆朗玛峰本身(如高度)以及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等地的介绍,还可以提及天气条件、最佳攀登时间以及谢洱巴司当地人的有关信息。 生存(救援)专家 给乔依??史密斯提供攀登珠穆朗玛峰所需的登山包(生存包),这个包至少要装五件能帮助乔依在珠穆朗玛 峰生存的物品,要对每件物品在探险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描述:要陈述以往珠穆朗玛峰探险中救援的事实和数据,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比率。 资 源 每一位成员使用网上虚拟现实技术QuickTime VR搜索浏览珠穆朗玛峰Mt.Everes的风光,观看珠穆朗玛峰不同位置的照片。 你还需要阅读克拉卡沃尔的文章《走进空气稀薄地带》,这篇文章描述了1996年在珠穆朗玛峰发生的那场灾难。可以独自阅读或全班一起阅读。 传记作家 你需要总结有经验的珠穆朗玛峰攀登者的特点。你的工作是研究当前的和过去的登山者,包括马劳理和希拉里。乔治??马劳理George Mallory是早期的攀登珠峰尝试者之一,埃德孟??.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Ulary则是珠穆朗玛峰第一个成功的征服者,关于希拉里更多的信息可访问Hillary。 珠峰研究专家 作为珠穆朗玛峰的研究者,你要提供关于珠穆朗玛峰本身的描述,关于该山的简史Biefhistory,也包括周边的两个地方.尼泊尔Nepal和中国的西藏Tibet。你还需 要提及与谢洱巴司当地人有关的信息Sherpas。

电 子 教 案 生存(救援)专家 你的工作是策划最佳登山路_~routeupthemountain确定登山所需的后勤供应supplie~要提供有关登山生存的事实与数据survival facts先驱者的数目和死亡比率。 总结 通过这次网络探究,你们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每年都有几百人试图攀登,但仅有少数勇敢者成功到达顶峰。现在你们已经拥有攀登珠穆朗玛峰所应具备的一 切能力了。

?? 小组成员协作 1.我没有参加小组讨论或我不关注小组工作目标;或者我在实际工作中反对小组目标。 2.我参加小组讨论,并显示出对小组工作目标的关注,但没有做分配给我的工作。 ?3,我参加小组讨论.并显示出对小组工作目标的关注,完成了分配给我的工作。 4.我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还能领导小组成员确立目标,超额完成了分配给我的工作。 ? ?报纸/电子新闻栏格式 1.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上交。 2.在文字处理程序中完成计划工作,但没有用报纸或电子新闻栏的形式。 ?3.报纸或电子新闻栏包括所有布置的文章。 4.报纸或电子新闻栏包括所有布置的文章,同时配有图片和新闻标题。 ? 文章回应 1.没有对文章作出回应。 2.仅回应一篇文章。?3.对两篇文章都作了回应,但未包括足够信息。 4.根据指派任务.对两篇文章都作了回应.并包括有价值的信息,每个回应使用了不同的应用软件。 ? 写作技能 1.没有写成完整的句子。 2.有大的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会影响理解。 ?3.有小的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但不会影响理解。 4.未发现任何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 评估 电 子 教 案 适用年级 局一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研究课 课时 两课时连堂 地理课和信息技术课各一课时) 教具 《地理家园》学习网站、多媒体电脑、网络、Word、PowerPoint ? ? ? ? 教学 ? 构想 ? ? 1.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这学期学生刚好学完Word和PowerPoint,要求学生用Word或PowerPoin,完成一件作品设计――由学生自己选择主题,编辑一份小报或演示文稿;而地理《走近珠穆朗玛峰》这节课,也打算采用学生在网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所以我们构思将两节课结合起来进行一次整合研究。 ? 2.使学生通过教材和《地理家园》学习网站自主研究学习《走近珠穆朗玛峰》这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信息和创造性地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在教学上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课学过的Word、PowerPoint的排版技术,将研究的成果制作成一份以”走近珠穆朗玛峰”为主题的文摘报或演示文稿。 4.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研究和制作小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和独立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珠穆朗玛峰。?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教学 重点 1.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 2.电子作品的设计排版。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引言

岁月如梭,人类对珠峰痴情不改。

时光流转,不老的珠峰风采依然。? 50年来,人类登顶珠峰的壮举已不可胜数,当五星红旗在地球之巅猎猎飞扬之际,泪水再一次蒙住了我们的双眼。 这是珠峰雄奇伟岸、高耸云端的魅力,这是人类顽强不屈、不断追求卓越的魅力。金宇塔般的珠峰,就像一尊崇高的佛像雄踞地球之巅、万山之首,它昂首天际,俯瞰群山,也俯瞰着我们人类及万事万物。 ? ? 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 *

第16篇:防雷电知识

防雷电知识

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直接雷击:在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因为人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由人的头顶部一直通过人体到两脚,流入到大地。人因此而遭到雷击,受到雷电的击伤,严重的甚至死亡

接触电压:当雷电电流通过高大的物体,如高的建筑物、树木、金属构筑物等泄放下来时,强大的雷电电流,会在高大导体上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受到这种触摸电压的袭击,发生触电事故。

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物体泄放到大地。一般情况下,电流是最容易通过电阻小的通道穿流的。人体的电阻很小,如果人就在这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就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将空气击穿,再经过人体泄放下来。使人遭受袭击。

跨步电压:当雷电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场。电位的分布是越靠近地面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远离雷击点的电位就低。如果在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在人的两脚间就产生电压,也就有电流通过人的下肢。两腿之间的距离越大,跨步电压也就越大。

针对上述四种雷电袭击人的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1.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躲避不及,要立即贴近地面。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2.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就应该马上离开。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该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注意双脚并拢。双手合拢切勿放在地面上。千万不可躺下,这时虽然高度降低了,却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水能导电,所以潮湿的物体并不绝缘。

1

3.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应尽量往里面走。尽量躲到山洞深处,你的两脚也要并拢,身体也不可接触洞壁,同时也要把身上的带金属的物件,如手表、戒指、耳环、项链等物品摘下来,还有金属工具也要离开身体,把它们放到一边。

4.远离铁栏及其他金属物体。并非直接的电击才足以致命。闪电击中导电体后,电能是在瞬间释放出来的,向两旁射出的电弧远达好几米。此外,炽热的电光使四周空气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若在近处听到,强大的声波可能震伤肺部,严重时可把人震死。

5.雷雨时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蹲在地上,这样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不要用手撑地,这样会扩大身体与地面接触的范围,增加遭雷击的危险。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最易遭雷击。

6.空旷地带和山顶上的孤树和孤立草棚等应该回避,因为它们易遭雷击。这时如在其中避雨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站在向两旁伸展很远的低枝下面。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如果野外有片密林,一时又找不到其它避雷场所,那么也可以利用密林来避雷,因为密林各处遭受雷击的机会差不多。这时只要不站在树林边缘,最好选择林中空地,双脚合拢,与四周各树保持差不多的距离就行了。

7.原则上说,雷电期间应尽量回避未安装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如高塔、大吊车、开阔地的干草堆和帐蓬等,也不要到山顶或山梁等制高点去。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铁路、延伸很长的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等也应回避。

8.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时,遇上雷雨则要赶快上岸离开。因为水面易遭雷击,况且在水中若受到雷击伤害,还增加溺水的危险。另外,尽可能不要呆在没有避雷设备的船只上,特别是高桅杆的木帆船。

9.如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车壳是金属的,因屏蔽作用,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因此,车厢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但是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和开敝蓬拖拉机。

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2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比较安全。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要把带在身上的一切

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手机。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3

遭雷击不一定致命。许多人都曾逃过大难,只感到触电和遭受轻微烧伤而已。也有人遭雷击可能导致骨折(因触电引起肌肉痉挛所致),严重烧伤和其它外伤。

雷电伤人是经常发生的,如不躲避或避雷措施不当就会遭受很大威胁。据报道,在瑞士,每百万人口当中,每年约有10人遭受雷击;而美国,每年死于雷击事故的人数比死于飓风的人还多;在日本,1968年竟发生一起闪电击毙11名儿童的事故。因此,我们有必要懂得防雷的具体措施及遭雷击后的抢救方法。

雷电伤人主要是强大的雷电电流的作用。它对人体的主要危险。往往不是灼伤。如果雷电击中头部,并且通过躯体传到地面,会使人的神经和心脏麻痹,就很可能致命。人受雷电电流冲击后,心脏不是停止跳动,就是跳动速率极不规则,发生颤动。这两种情况都使血液循环中止,造成脑神经损伤,人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死亡。遭雷击后抢救及时还是有可能复活的。有时即使感受不到受害者的呼吸和脉搏,也不一定意味着“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如人工呼吸),往往还能使“死者”恢复心跳和呼吸。此外,雷击可能使伤者的衣服着火,也可能会熔化伤者的金属饰物和表带。

当人体被雷击中后,往往会觉得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如果触电者昏迷,把他安置成卧式,使他保持温暖、舒适。立即施行触电急救、人工呼吸是十分必要的。

1.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2.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人不要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如果伤者衣服着火,马上让他躺下,使火焰不致烧及面部。不然,伤者可能死于缺氧或烧伤。也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伤者切勿因惊慌而奔跑,这样会使火越烧越旺,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或趴在有水的洼地、池中熄灭火焰。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例如用折好的手帕清洁一面盖在伤口上,再用干净布块包扎。

第17篇:雷电应急预案

西簧乡中心小学预防雷电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做好夏季自然灾害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根据中心校安全工作的部署,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我校雷电应急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指的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且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 本预案为我校做好防雷抗雷应急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预案适应的范围:本校区发生达到各种破坏性雷电时,启动本预案。

一、雷电灾害发生前预防工作

1、破坏性雷电发生后,根据《应急预案》立即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并按有关职责范围开始实质运转。

2、学校成立防雷减灾领导小组。组 长:徐鸿飞

副组长:黄廷均 王长金 成员:校委会成员、班主任

3、防雷减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2)、建立健全雷电灾害事件预防责任制,汇总和收集学校雷电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

(3)、负责雷电灾害的处置、救援、救护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4)、负责雷电灾害的应急保障和应对工作。

(5)、负责雷电灾害抢救和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6)、与应急指挥中心、教育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4、应急防范体系建设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雷知识

学生会宣传部负责在全校大力宣传防御雷电灾害的科学知识,宣传国家有关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提高同学们的防

雷意识,尽可能使广大同学了解雷电灾害事故的特征,熟悉防雷减灾工作要求,掌握雷电防护基本知识,增强自身的防护能力。

(二)加强技术服务,消除事故隐患。

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学院后勤要对学校建筑物防雷设施建设依法开展工程质量检查。并加强对已安装的防雷设备的检查维护,每年组织一次(在5月份)防雷设备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隐患要督促整改,消除隐患。

(三)具体防范要求

1、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2、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3、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4、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学校周边、水沟、电线、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实学校消防责任制度。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护逃生知识演习活动。防止雷电后带来的次生及衍生灾害。

二、雷电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1、雷电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反应

防雷减灾领导小组根据雷电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做出反应和处置。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事件,确保师生的安全。

(1)立即向政府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灾情; (2)发紧急撤离、集中信号。保护好现场和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3)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4)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所有在场教师参加救援和疏导。在上课时由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按指定线路到指定地点集中,辅导员立即到班,老师在确认没有学生时最后一个撤离。

( 5)课任教师、辅导员应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学生,雷电发生时如安全通道被破坏无法安全撤离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

(6)紧急撤离时,学生应停止一切活动,不得携带书包,迅速离开现场,听从老师指挥,互相照顾,帮助弱小、有病同学撤离。 (7)门卫听到信号后马上打开所有大门,工作人员立即检查应急通道是否畅通。

(8)工作时间发生次生灾害火灾时,发现者除1

19、110报警外,迅速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应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关闭电源;夜间发生次生灾害火灾时,发现者要大声呼救,立即打1

19、110报警电话,并报告学校领导。

(9)在报警的同时校领导应立即到一线进行指挥,减灾指挥部迅速作出反应,指挥工作人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2、雷电防御指引,当发生雷暴时,应组织同学做好以下雷电防御措施:

(一)不停留在楼(屋)面上或空旷地带;

(二)不站在高大建筑物、大树、电杆、塔吊旁;

(三)不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四)不在空旷的室外运动以及骑单车或摩托车;

(五)尽量减用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六)远离水管、电气线路或金属门、窗;

(七)切勿处理并远离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八)不进入空旷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三、善后处置

1、及时与当地气象局所属气象台站联系,提早预防可能继续发生的雷暴天气。及时进行雷电灾害预报、服务技术总结、效果分析,及时跟踪上报后续灾情。

2、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遭受雷电灾害后在积极自救的同时,及时逐级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3、责任追究: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雷电灾害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西簧乡中心小学

2015.3.16

第18篇:雷电黄色(.14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201214号 签发:李晓东

雷电黄色预警

宕昌县气象局2012年4月11日18时25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内,宕昌县部分地方将出现雷电和雷阵雨天气,请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做好防雷防雨准备。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2.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宕昌气象局 2012年04月11日18时

第19篇:《雷电颂》教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电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感受屈原内心强烈的情感:极度的愤怒,想要把黑暗的现实撕碎的强烈愿望,对光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

2.欣赏郭沫若将这些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手法。

3.探究风、雷、电的象征意义和\"屈原\"形象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雷电颂》,这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一个最为著名的片段。这样长长的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那么,在《雷电颂》中,屈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郭沫若又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屈原的情感,并打动无数读者的呢?

二、感受情感

播放《雷电颂》情境朗读视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感受屈原的情感。

学生自由谈论感受,明确:屈原此时内心涌动着无比强烈的情绪——极度愤怒,想要摧毁当时的黑暗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

三、分析鉴赏

1.在文章中,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句子情感表现

得很强烈,而另外一些句子的情感表现力则较弱一

些?(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情感表现力强烈的句

子,前后左右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尽量让不同的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些句子的情感会更强烈、充沛一点?你能否扮演屈原,通过朗读将蕴藏在这些句子中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来?

明确:因为这些句子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其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⑴展开神奇的想象,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统一的境地。借助它们的神力,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史中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髙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⑵特定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人物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和直接。

文中大量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方法,或者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或者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同时,文中大量运用了反复、排比、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在上面节选的第一段文字中,反复出现\"炸裂\"\"烧毁\"这两个词语,充分地表达了屈原此时想要毁灭黑暗现实的情感。后一个句子使用反问修辞,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坚定追求和对光明到来的坚定信念。

⑶长短句的结合使用,令人读来铿锵有力,情绪饱满,同时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

肠、朗朗上口。

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先指出自己觉得情感最为强烈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鉴赏,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表演性的朗读来表现句子强烈的情感。

四、揣摩意图

1.思考:在《雷电颂》中,诗人屈原召唤了风、雷、电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风、雷、电象征着什么?

明确:借助风、雷、电,屈原试图摧毁当时黑暗的现实世界,消灭那些无德无能、高高在上、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因为屈原本人无力去改变黑暗现实,所以寄希望于这些自然的力量去改变世界。风、雷、电象征着改变黑暗现实的伟大力量,象征着追求光明与自由的力量。

2.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愤怒、想要摧毁黑暗的世界,追求光明与自由的屈原。那么,郭沫若创造这个艺术形象在当时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请同学们说说郭沫若的写作意图。

明确:《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x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了反x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遂创作了《屈原》。屈原对楚国统治集团的愤怒代表的就是当时的人们对国民x反动统治的愤怒,屈原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则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自由、光明社会的渴望。\"屈原\"的形象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精神,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暴政。

五、教师总结

《屈原》在当时国民x的统治中心重庆一经上演,便轰动了整个山城,随后的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虽然被国民x当局禁演,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它巨大的艺术魅力,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前六段,感受屈原的愤怒与追求吧!(在朗读中下课)

第20篇:7雷电颂

总序第29个教案

八年级上期

语文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 《雷电颂》 第1课时

执教班级 146班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学

具:课本

教学教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澜(lan2) 污秽(hui4) 犀利(xi1) 劈开(pi1) 稽首(qi3)

驰骋(cheng3)虐待(nüe4)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八年级上期

语文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 《雷电颂》 第2课时

执教班级 146班 编写时间2008年4月 1日

执教时间 2008年4月4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学

具:课本

教学教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探究活动。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自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二、欣赏品味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让智慧的火花绽放

教学反思:──《雷电颂》教学后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即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内容、层次、情境,重点词句、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让学生有疑而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使学生思想得到启迪,个性得到张扬。个性阅读、整体感悟也就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感悟有深浅和多寡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

有的学生习惯整体感受,有的学生善于细部推敲,有的能管中窥豹,有的能由浅入深,有的会边读边思,有的喜欢掩卷遐思„„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就是能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造机会和气氛,提供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们享受到表达的快感──成功的幸福,一吐为快的轻松,挑战和被挑战的紧张兴奋。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在执教《雷电颂》一文时,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反复阅读,将课文渎正确,读流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入情入境,以达到自悟的程度,(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感悟是由文字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阅读的体会、感受、困惑,并让每节课的小秘书作好学生漫谈记录,没想到学生阅读、悟,却悟出了个性,而个性与个性的碰撞就会闪烁出耀眼的智慧火花。不信,请欣赏欣赏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如何绽放的──

小才女姚瑶打头说:“读了这剧本,我被剧本诗一般的具有磅礴气势的语言所感染”,然后她带着激情,朗诵了--段“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惰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

思维敏捷的毛磊说:“我被主人公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所震撼,也为黑暗势力的丑恶而痛恨,为美好事物的摧残而痛心。”

聪颖的班长罗敏说:“大家都知道,《雷电颂》是郭老先生历史剧《屈原》第五幕,这个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善探究竟的肖福钟说:“学了这篇文章,联系时代背景,我觉得郭沫若老先生写此剧的目的是借古喻今,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斗争史迹来教育我们,鼓舞我们通过历史人物屈原之口,表达了人民的要求和希望”,精彩精辟的发言,赢来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大家七嘴八舌,气氛热烈。

这时,素有大将风度的学习委员严思阳在上一轮掌声未停,就马上接着说:“刚才你们说的都精彩,这精彩来源于这篇文章课文太有特色,你看:①激情似火焰般炽烈;②气势如海潮殷磅礴;③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总之,总之,太感人,太感人了!”

好接嘴小精灵任涛也陈述了他独到的见解:“就严思阳刚才的话题为何文章那么感人,具有如此的魅力,我认为,应该归纳出下面几点:①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势,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②拟人手法的运用,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反复排比手法,既增强了文章抒情的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人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掌声再次响起。 理智的洪宇:“我说,还有形象可感的象征手法„„” 感情细腻的刘琦说:“„„” 真是异彩纷呈,精妙迭出。 „„掌声经久不息。

课还在继续,这样的课你不觉得精彩么?这样的效果不令人惊喜吗?整个课堂,它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小组交流切磋为辅,教师也应邀参与小组交流,参与到学生中去„„,课堂气氛活跃,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习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也就在这样愉悦的自读自悟中得到了提高。

《雷电拼音.doc》
雷电拼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