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2-05-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 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 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 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救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叉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选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粪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在2001年以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著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稳对接。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请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擅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音乐课程的设计,应正视这一客观的掌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段(1~2年段),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和初中各年级(7~9年段)。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3个学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序的内在联系。

(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堆择运用的空间

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为使音乐课程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普遍实施的可能性,对课程内容和标准的设计,注意既要有朗确的规定性,叉要有适度的弹性和一定的可磕捍性,使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音乐课程,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和水平要求上得以普遍实施,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谓、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着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模仿: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4.合作: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5.综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捕赛、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为3个学段,各学段课程目标分别表述如下。

(一)

1、2年级

充分注意选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1、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缩创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

3、6年级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段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瘸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1~2年级】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3、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赛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4、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6年段】

1、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2、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4、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2年级】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2、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6年级】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2年级】

1、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2、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3~6年段】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著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3、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2年段】

1、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3~6年段】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一)演唱

【1~2年段】

1、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3、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

4、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3~6年段】

1、乐于参与各种请唱活动。

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4、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5、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6、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二)演奏

【1~2年级】

1、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6年级】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坚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4、每学年能够搞奏乐曲1~2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请

【1~2年级】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舞袁表演等活动。

【3~6年段】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搞活动。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四)识读乐潜

【1~2年段】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2、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3~6年级】

1、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2、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 探索音响与音乐 【1~2年级】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3~6年级】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二)即兴编创

【1~2年级】

1、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6年级】

1、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请。

2、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或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三)创作实践

【1~2年级】

1、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绾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3~6年级】

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2、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1~2年级】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3、能够参与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3~6年级】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

3、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2年级段】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3~6年段】

1、观赏戏剧和舞船,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2年级】

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3~6年级】

1、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救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落选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感受与欣赏”即包括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一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丈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阿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救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7.因地制宜地实施本标准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

1.感受与欣赏

谊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2.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倒如,可用乐器为演唱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音质纯正,音高准确。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嗓音对学生听力和健康的损害。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4.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檀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5.创造

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不同的学生聆听同一首乐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演唱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式;完成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途径或不同答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标准答案”或“统一模式”束缚学生。

二、评价建议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编创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体置化的一些内容。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请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定量测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置化评价。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擅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测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的自评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奏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感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音乐成长记录册”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演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选用的有效形式。

“班级音乐会”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班段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揎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

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材编写建议

编写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编写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性原则

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科学性原则

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

4.实践性原则

教材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教材的难度、分置要适应多数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以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5.综合性原则

教材要注意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

6.开放性原则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内容编写建议

1.在教材所选曲目中,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倒。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演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应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曲目。

3.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 4.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缩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材呈现群式的建议

1.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2.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3.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用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

3、MP4等)呈现。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本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本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3.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应按不同学段的教学需要,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回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阿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课余艺术社团,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学校要将此类活动纳入工作计划,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6.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能有救地促进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沟通。学校要支持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丰富课程资源。

推荐第2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1.审美体验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社会交往价值4.文化传承价值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爱好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 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步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2.培养音乐爱好,树立终身学习愿看3.进步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文体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文体、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扼要历史,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熟悉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熟悉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上述课程目标,将分为3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1~2年级

应留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并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河源商标注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文体、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和艺术想像的创造力,并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本部分内容的表述框架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文体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

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分学段的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是非不同的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标准】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标准】1~2年级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内容】音乐文体与形式 【标准】1~2年级

聆听童谣、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舞蹈。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标准】3~6年级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怀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文体和种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文体和种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文体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标准】1~2年级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童谣、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断,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标准】3~6年级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内容】演唱 【标准】1~2年级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把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标准】1~2年级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1~2年级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标准】3~6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内容】识读乐谱 【标准】1~2年级

熟悉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标准】3~6年级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熟悉音名、音符、停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是非和高低。 【标准】3~6年级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内容】即兴创造 【标准】1~2年级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标准】3~6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内容】创作实践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标准】3~6年级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标准】1~2年级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标准】3~6年级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标准】1~2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熟悉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标准】1~2年级

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标准】3~6年级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童谣、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进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留意的一些题目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留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因材施教 4.建立同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2.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3.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进步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识读乐谱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 5.创造 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二、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发展音乐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发展。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 3.整体性原则

评价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层面和教学的各领域。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4.可操纵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纵和推广。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治理与课程发展

主要评价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熟悉和重视程度。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可以用较为正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自评的方式,可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分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推荐第3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三店街宋寨小学

蔡梅桃

我对《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的基本理念这部分着重学习了一下,现在谈一下今天学习的心得:《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仔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的情感体验,根据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要素在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上课时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感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去享受,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实践

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将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创造

中小学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教学的综合包括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建立综合机制。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总之, 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推荐第4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府谷县第四小学

高 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

四、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五、理解课标

《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培养兴趣入手,发展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1、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 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2、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由于经济形社会环境的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流行、商业化的艺术音乐等,都成为现在学生盲目追宠的所谓新风尚。音乐课堂上学生都在以他们的审美要求去审美着歌曲。是不是够流行,够不够酷……等这些因素。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

六、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2、教师

3、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自评的方式,可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推荐第5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复习题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

3.《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4.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5.《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6.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7.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8.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

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9.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

10.(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11.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

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2.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 )得到开

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13.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14.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二、选择题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c)

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教育 A、专业 B、职业 C、育人 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b )为主 A、理解B、听赏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a ) 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

6.音乐教育以_________为核心的理念,鲜明地体现在实验教材中。(c)

A.美育教育 B.素质教育 C.审美教育 D.艺术教育

7.《音乐课程标准》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_________和知识与技能。(b)

A.审美与体验 B.过程与方法 C.技能与训练 D.传播与流行 8.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是局部的_________评价。(c) A.客观性 B.非客观性 C.主观性 D.非主观性

三、简答题

1、请写出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要点:

答: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要点:

答:(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4.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领域二:表现,领域三:创造,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 乐风格与形式领域二:表现(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领域三:创造(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1)音乐与社会生活(2)

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 学科。

四、论述题

1.在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

答: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2、课堂教学反思时,我们经常说到二个问题:

1、这堂课学生获得了什么?

2、学生是如何获得的?对于这二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想法。

推荐第6篇: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关于模块的设置 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鉴赏 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歌唱、演奏 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上述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2.关于学分

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

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

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3.学生选课及不同模块的实施

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学牛选课前,应将音乐课程不同模块的内容、性质和开课计划(包括课时安排、上课地点、教材和任课教师等)及时向学生详加介绍。在学生选课时,音乐教师应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选课给予具体指导,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有能力开出的模块,均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通过教师的指导,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内容。

从目前师资及教学设备等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分步实施。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及教学实施表 高中音乐课程学分

⑴高中音乐课程共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⑵高中音乐课学分:1)、必修学分3学分,选修学分5分 2)、每个模块 18学时,考评合格得1学分。其中,音乐鉴赏:必修2学分,36学时。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每个模块18学时,考评合格得1学分。必修3学分,在高中的任一学年开设(通常在高一或高二年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课程日标,内含在以下三个维度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与其相关的表演、创作能力。

上述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表述,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内容标准]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荚,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 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柝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活动建议] “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可采用办音乐墙报或召开专题音乐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二、歌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歌唱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内容标准] 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

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唱曲3~5首。

在重唱中,能够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并能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

[活动建议] 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与愿望。 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尽可能地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

歌唱曲目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应与学生的歌唱水平相适应.注意循序渐进。

排练合唱曲时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体验。分声部排练要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合排时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

在民间音乐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的学时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和学唱民歌。

三、演

演奏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牛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并在演奏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内容标准] 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流畅地演奏与学生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在合奏中,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其符合乐队的演奏要求;能桉总谱的要求进行排练,正确奏出自己声部的音乐,并能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能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意见。

重视合奏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奏曲2—4首。

在重奏中,能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并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奏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乐曲。

能较熟练地运用乐谱演奏乐曲。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习演奏优秀的民间乐曲。

[活动建议] 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激发学生演奏乐曲的兴趣与愿望。

演奏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循序渐进,曲目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应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

合奏曲的排练要重视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体验。分声部练习要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合排时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成熟后进行精排。

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奏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

乐队的类型、规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如:民族管弦乐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西洋管弦乐队、西洋管乐队、电声乐队、混合乐队、重奏小组等。独奏乐器的选择,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在民间音乐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的学时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和学习演奏民间乐曲。

四、创

高中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这种学习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以歌曲创作为重点。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或有兴趣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音乐创作的专业知识及其他形式的创作实践。

[内容标准] 学习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声乐作品中的词曲结合关系,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常识及基本的作曲手法,参与以歌曲创作为主的创作实践。

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遵循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进行创作学习,并能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

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

在电脑上尝试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 鼓励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活动,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和改编的素材。

[活动建议] 通过分析典范音乐作品,逐步地渗透创作音乐的意识,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抒发和表达自己情感和意念的兴趣。 学习音乐创作的基础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专业书籍引导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创作实践中,可通过学习创作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歌(乐)曲的音乐主题入手,进而探索音乐展开的基本手法和创作技能。

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组织试唱、试奏及评论,不断修改提高。

建议选修本模块的学生,结合选修“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模块,更好地将电脑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创作实践。

五、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音乐与舞蹈课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

[内容标准] 积极参与舞蹈的学习、排练、演出等活动。

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在音乐声中练习和熟练。

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

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

学习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 能够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

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能够鉴赏和评价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

[活动建议] 练习舞蹈动作或排练舞蹈,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训练舞蹈动作、排练舞蹈之前,要做适量的准备活动以舒展身体。

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直接影响舞蹈的情感表现及节奏的准确性。在学习和排练舞蹈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音乐感的培养。

丰富的舞蹈语言是创编舞蹈的前提。通过现场观摩、观看录像或排练优秀舞蹈作品,帮助学生积累舞蹈语言。可通过表演实践和反复切磋,逐步提高学生创编和排演舞蹈的水平。

引导学生收集与舞蹈相关的文化资料,并组织交流研讨。

六、音乐与戏剧表演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内容标准] 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配适当的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词、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 能够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及演出。

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活动建议] 根据戏剧表演的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体验、理解、鉴赏包括影视在内的多种门类的优秀艺术作品,适应戏剧表演的需要。

可从朗诵配乐,或参与表演音乐戏剧小品入手,从感性上认知音乐在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中的作用。

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摩戏剧表演,丰富学生的戏剧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提炼戏剧素材,进行创编。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讨论和评议,并在排练和演出中得到实践的检验。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模块中。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想象、音乐创作、音乐评价等能力,奉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应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教师要精心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用自己刘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生共同探索音乐美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首先确保高质量地开好开足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教师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电脑和网络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资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充分认识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教师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城乡、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别。各学校及教师应结合本地区、本民族、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二、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

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音乐教学工作,促进课程改革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教学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音乐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

3.整体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项内容。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肯定其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良好评价氛围。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音乐的感受体验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探究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等。

2.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应给子充分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在某一模块的学习结束时进行。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做出总体评价。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如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能力等,是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町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演唱、演奏、创作、舞蹈和戏剧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曲目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等进行定量评价。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以各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做出相应的评价。

班级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作品,音乐评论,或就某一专题展开的讨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的展示等活动,是生动活泼、富于实效和具有音乐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这类方式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通过此类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家长对师生的他评,都是必要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叮以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应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科书要依据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日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确保教科书设计的总体思路与《音乐课程标准》相吻合。

2.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内容要生动、千富、多样,应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学生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

3.教科书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及音乐教育的规律.保证教材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加强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发掘音乐的人文内涵。

4.教科书应重视实践活动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设计内容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教科书的编写应兼顾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注重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柯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所选曲目中,应包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国20世纪初至七十年代的创作和八十年代以来优秀的新作品、世界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及适量的通俗音乐和电子音乐。

6.教科书中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渗透在各个模块之中,注意每—模块内容设置的合坝与均衡。

7.教科书由文字、乐谱、图片和视听材料共同组成,各部分应紧密结合、整合配套。视听材料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CD、VCD、DVD和CD—R等),以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

8.“音乐鉴赏”模块应有单独的教科书;其余5个模块,可以单独或合并编写教科书。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科书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包括学生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及配套的视听材料),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3.教师是实施音乐课程的关键因素,学校应聘任专职音乐教师任课。由于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不同,提倡校际问的师资交流及跨校兼课。为了弥补专职音乐教师的不足,可以聘请校内具有音乐艺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帅兼课。如条件允许,也可聘请符合教师任职资格的音乐工作者到校兼课。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实施教学。

4.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除学校常用乐器(如键盘乐器、部分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外,还应配备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音频、视频设备和多媒体电脑。

学校图书馆和音乐教研组应购置足够数量的音乐书籍、乐谱、杂志和视听资料以及音乐软件,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音乐书籍和视听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用。

5.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门。学校领导不仅应该加强管理。还应要求学校的有关部门配合音乐教育活动及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礼堂、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

6.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学校应将此项工作合理地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场地、经费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7.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旨乐课程资源。应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可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如:组织学生听音乐会、采访民间艺人,或请专业音乐家到校表演、举办音乐讲座等。

8.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等渠道交流课程资源

推荐第7篇:读《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读《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

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及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推荐第8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推荐)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25分)

1.以音乐( )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 )。

2.(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3.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 )、( )、( )、( )和( )的全过程。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就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 )首。

5.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 )、( )、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6.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 )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

)的(

)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

8.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 ),使每个学生的( )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9.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 )、( )。 10.音乐课程的教学领域包含( )、( )、( )、( )四个领域。

二、选择题(1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

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 )为主 A、理解B、听赏C、分析

4.下列作品都是聂耳作曲的一组是( ) A、渔歌彩云追月牧歌卖报歌 B、彩云追月金蛇狂舞毕业歌卖报歌 C、渔光曲彩云追月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D、摇篮曲金蛇狂舞毕业歌渔歌

5.“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是哪位音乐家或名人所说( ) A、马克思B、苏霍姆林斯基、C、里姆斯基-科萨科夫、D、冼星海

三、判断(10分)

1.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 )

2.新编教材有三大特点:一是准、二是新、三是实。( ) 3.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简谱和五线谱。 ( )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 2—3首。( )

5.《音乐课程标准》中 3-6年级的学段目标,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 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 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

四、简答题(35分) 1.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2.课程目标中的教学过程方法包括哪些?

3.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

4.音乐课程有哪些评价原则?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5.《音乐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学段目标

五、论述题(20分)

学习了音乐课标,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

推荐第9篇: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432030 1.范围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生。学时:30学时。

2.引用标准

2.1教育部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2教育部教高【2000】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潞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4潞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3.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全校性开设的音乐选修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授和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析。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注意学习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5.内容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音乐鉴赏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族和少数民主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等。各章节基本包括概述和音乐作品赏析两大部分。内容设置注意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详略适当、文字表述深入浅出,对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

6.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 音乐欣赏基础知识

第一章

音乐表现的基本特征(1学时)

本章主要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表现要素和手段。 1.音乐的抒情性特征和描绘性特征。

2.旋律、调式调性、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第二章

如何欣赏音乐(1学时)

本章主要学习音乐欣赏的本质及应具备的知识与基本素质。 1.音乐欣赏的方式 2.如何欣赏音乐 第二篇

声乐部分

第三章

人声的分类与声乐演唱形式(2学时)

本章间要学习人声的类别组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 主要内容:

1.人声的类别:童声、女声、男声。

女声又分为: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又分为: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人声的组合形式:齐唱、重唱、合唱、轮唱、对唱、领唱。 3.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第四章

常见声乐作品的体裁(2学时) 了解声乐作品体裁。

1.颂歌:用来歌颂自己热爱的国家、英雄人物或美好事物的歌曲,如《祖国颂》。

2.抒情歌曲:是用以表现个人或集体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怀。它的歌词就是一首抒情诗。如《再见吧,妈妈》。

3.叙事歌曲和表演唱:叙事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表演唱是把歌唱现表演结合一起的演唱形式,如《库尔班大叔上哪儿》。

4.诙谐歌曲与讽刺歌曲:诙谐歌曲是用风趣、诙谐的手法逗人笑乐的歌曲,如《阿凡提》;讽刺歌曲是用讥讽和嘲笑的手法,揭露消极、落后或反动事物的歌曲,如《老天爷》。

5.进行曲和舞蹈歌曲:进行曲是一种采用行进步伐的节奏,作为基本节奏写成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舞蹈歌曲是指伴随舞蹈而歌唱的歌曲,如《克拉玛依之歌》。

6.摇篮曲与船歌:摇篮曲又名催眠曲,是母亲在摇篮边为使婴儿安静入睡时哼唱的歌曲;船歌原为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如《桑踏露琪亚》。 7.艺术歌曲和浪漫曲:艺术歌曲是指受过音乐训练的作曲者谱曲的、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谱的独唱曲,如《松花江上》;浪漫曲和艺术歌曲的特征十分相似。 第五章 民歌(2学时)

了解中国各地民歌的起源、发展概况、风格特征。

1.中国民歌: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 2.汉族民歌: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 3.少数民族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牧歌》、花儿《漫上个花儿表心肠》、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朝鲜族民歌《道拉吉》、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4.外国民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罗斯民歌)、《红河谷》(加拿大民歌)、《故乡的亲人》(美国民歌)、《樱花》(日本)、《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民歌)等。第六章 现代创作歌曲(2学时) 了解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著名创作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谐中国》、《我们众志成诚》、《大雪无情人有情》、《凝聚每份爱》、《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的梦》、《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 第七章 合唱指挥(2学时)

了解指挥的作用及重要性——乐队的灵魂

1.指挥及其基本图式动作: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三种最常见。2.几种常用的指挥方法:起拍方法、收束方法、长音、延长音的指挥方法、二部轮唱的指挥方法、左手指挥方法等。 第八章 大型声乐套曲(2学时) 通过学习典型的声乐套曲,了解其内涵。

1.《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完成于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结构十分完整并富于变化,各个乐章又富有寓意,每首合唱开头都以配乐诗朗诵加以贯穿。八个乐章依次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原是纪念发生在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的长诗。《长征组歌》共有十个乐章,分别是《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

第三篇 乐器与器乐曲

第九章 中华民族乐器与民族器乐(2学时) 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器乐类别的划分。 1.民族器乐简介:

1.1吹奏乐器:埙、笛子、箫、笙、唢呐、管子、巴乌。1.2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箜篌、琵琶、阮、柳琴、扬琴。 1.3拉弦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

1.4打击乐器:碰铃、堂鼓、板鼓、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云锣、小鼓、排鼓、达卜、大钹、小钹、编钟、编磬。2.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丝竹乐、吹打乐、重奏乐、民族器乐合奏曲。 作业:通过赏析民族器乐曲,请谈谈你对民族音乐的看法。 第十章 西方乐器(2学时) 了解西方乐器的发展历史。

1.管弦乐队的简介

1.1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1.2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萨克斯管。1.3钢管乐器:小号、长号、法国号(圆号)、大号。

1.4打击乐器:定音鼓、木琴,排钟,管钟、钢片琴、大鼓、小鼓、三角铁、锣、铃鼓、钹、响板。

1.5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手风琴。1.6色彩乐器:竖琴、吉他。

1.7电声乐器与电声乐队:爵士鼓、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2.管弦乐器简介

第十一章 大型器乐体裁与欣赏(2学时)

1.序曲:是指要歌剧、话剧、清唱剧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有时也指某些大型器乐作品的开始曲,如《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春节序曲》。2.交响诗:是一促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如《伏尔塔瓦河》、《人民英雄纪念碑》。

3.组曲: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套曲,如《培尔·金特》、《陕北组歌》。4.奏鸣曲:是由一种独奏乐器演奏,或由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和器乐套曲,《“月光”奏鸣曲》。

5.协奏曲:是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十二章

小型器乐体裁与欣赏(2学时) 本章主要了解西方音乐的各种演奏形式

1.前奏曲和练习曲:前奏曲是附在乐曲之前的引子;练习曲是用来练习演奏技巧的乐曲。

2.夜曲和小夜曲:是一种具有特性风格的钢琴小曲;小夜曲是指夜间情人在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

3.随想曲:是一种相当老的音乐体裁,多指各种自由形式的乐曲。4.室内乐:是指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音乐。

第四篇 综合艺术形式

第十三章 舞剧音乐(2学时)

了解舞剧与音乐的关系。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手段,集音乐、哑剧、舞台美术于一体,表现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1.舞剧概述:是以舞蹈为主要手段,集音乐、哑剧、舞台美术于一体,表现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2.外国舞剧音乐赏析:《天鹅湖》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3.中国舞剧音乐赏析:《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第十四章

歌剧和音乐剧(2学时) 了解歌剧由哪些内容组成。

1.歌剧艺术的特点: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

2.中外著名歌剧唱段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晴朗的一天》。3.音乐剧:《猫》

第十五章

曲艺艺术(2学时) 了解曲艺的由来及艺术特征

1.曲艺的由来及艺术特征: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2.曲艺的种类及特点:评书与评话、相声、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陕北说书、二人转、快板、小品等。 第十六章

戏曲音乐(2学时) 1.戏曲唱腔的特点

2.主要剧种唱腔音乐赏析:京剧、秦腔、豫剧、黄梅戏、越剧等。

考试方式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方式。考试内容重点位学生感受音乐能力

及分析、比较、鉴别作品的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采用考勤、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形式。

期末考试占60% 7.课程标准说明

7.1关于教材的说明 教材是:

《音乐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张国廷 张 艳 苏 京主编

8.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8.1基本要求

音乐院校毕业的音乐专业教师任课。

8.2其他要求

身体健康、思想健康、专业知识面强

9.附加说明

9.1本标准由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文体教研室制定并解释;9.2本标准执笔人:贾 鑫

9.3本标准审核人:李治国 胡忠良 9.4本标准批准人:王成旺

9.5本标准二2012年3月1日发布并实施。

推荐第10篇:六年级音乐课程标准

第二学期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编写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于相关文化相结合,强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关系。本教材的设计特色是以单元式的教学结构,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传统于现代相结合的教材内容,独特的评价方式,活泼大方的版面设计。

(二)新课程目标:

1、发声训练部分。对于本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发声练习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耐心且坚持的从易到难地教授,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发声练习,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并养成做发声练习的好习惯。

2、视唱、知识、练耳部分。同发声练习的情况一样,视唱练耳的练习学生也是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与发声练习的同等要求。

3、视唱部分:视唱C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能够划拍视唱。

4、练耳部分:练习听记两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练习听记2——4小节的节奏。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共编成六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对音的感知能力,能分辨音的高低、长短能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在演唱中,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立演唱和齐唱

2、教学要求:认识了解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能选择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在演唱中,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立演唱和齐唱。

3、教学重难点:

1、五年级学生在认识、掌握音的高低上有一定难度,巩固他们内心对音高的感受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2、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

(四)教学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1、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看图片好阅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第二单元 学曲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教学过程】

1、导入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教学过程】

1、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 (2)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3)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第三单元 古曲新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埙的相关知识;

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

1、介绍歌曲背景。

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

5、音乐知识:认识吹奏乐器--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三、唱歌

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四、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 〈渔舟唱晚〉

1、初次欣赏。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7、小结。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唱歌曲。

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一下新疆的民歌,领略一下新疆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位美丽的乌孜别克族少女为我们带来的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情绪欢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 xx)

2、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3、用"来"随着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4、把旋律相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

5、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

6、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认识都它尔和手鼓

四、表演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2、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3、认识马头琴。【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

,音乐悲壮的情绪。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音色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师: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这首民歌。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欣赏 回答:具有草原的风格,悲壮、浑厚

3、师: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能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2、为歌曲创编律动或舞蹈,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学唱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师:分别有哪些呢?生:汉族、回族、藏族、壮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欣赏《爱我中华》

2、师:欣赏完这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想!)

3、跟琴学唱

4、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2)、控制整体音量。

三、创编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音乐、舞蹈、图片介绍、服饰等资料。

2、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教学过程】

1、抢答比赛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现在进行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民族最多,发言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一个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说。每说对一个可以为自己小组加一朵小红花。 开展抢答比赛。

师:好,紧张激烈的比赛就进行到这里。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出了这么多民族的名称,真了不起呀!下面我们在来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的活动:听音乐选画面

2、听音乐选画面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各民族歌舞的图片,还有几段各民族的音乐,请你们边听音乐边记录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看看哪副图片应该配合哪段音乐,全部听完了以后,请同学们来回答。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并作好记录。 (2)当全部音乐片段结束后学生再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3、拓展

(1)师:老师知道很多孩子在课前已经查找了关于各个民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各民族名称、图片、风俗习惯等。

4、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呀,让我们大开眼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和激动。

第五单元 歌剧之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第11篇: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三、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2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三、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一)教学建议1( (((((

(二)评价建议1((( (4)可操作性原则

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5

第12篇: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孝义市教研组杨老师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讲座,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新版的音乐课程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更加明确了小学音乐课应该怎么样去上。

杨老师从不同的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讲解,他强调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杨老师主要强调了调式的重要性,他说不管中学还是小学的音乐课都必须涉及到调式的讲解,通过讲解调式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的分析与了解,在中学的音乐课里主要讲解西洋调式,小学音乐课里主要讲解民族调式,因为小学音乐课本里有好多的民歌,了解了民族调式以后有助于学生了解咱们民族音乐的色彩与风格。

杨老师首先从调式的理论开始详细的讲解,因为此次培训的老师除了好多年轻教师以外还有好多老教师,他们对调式比较陌生,为了照顾到年老的教师,所以杨老师详细的一步一步的讲解,分析了好多例子,如《交城山》《二月里来》《军民大生产》《国际歌》《嘎达梅林》等等,从民族调式到西洋调式、从五无声调式到七声调式、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杨老师津津有味的讲解让我对调式又有了进一步了了解。在小学的音乐课里很少能用到这些大学里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也慢慢的把一些东西给遗忘了,特别是调式的运用,更是少的可怜,通过今天杨老师的讲解我才又意识到了这些知识在小学音乐课里的重要性,在小学里也得讲解、渗透一些这样的理论知识。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音乐,多听、多唱、多做,对此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老师就必须讲解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如调式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使学生的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13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 )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 )。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 )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 )( )( )( )( )五个方面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 )首。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 )

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 )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 ),丰富教学曲目的( )( ),增加乐器演奏及( )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 )( )( )( )( )( )( )( )( )( )( )( )( )等。 8.《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 )( )( )( )四个领域。

9.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10.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二、选择题(共2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 )教育 A、专业 B、职业 C、育人 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 )为主 A、理解B、听赏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 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

三、简答题 (40分)

1、请写出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8分) 2.音乐课程评价原则有哪些?(8分)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2分)

4.《音乐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学段目标(12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 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 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 8.《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9.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0.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二、选择题(共2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C)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C)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C )教育A、专业 B、职业C、育人 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B )为主A、理解B、听赏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A)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

三、简答题 (40分)

1、请写出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8分) 答: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音乐课程评价原则有哪些?(8分)答:(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12分) 答:(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4.《音乐课程标准》中1---2年级的学段目标(12分)

答:1~2年级,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

三个维度表述。

2、

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4、“节奏或旋律”创作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

阶段、

阶段和

阶段。

5、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

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

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6、音乐是听觉艺术,

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7、编写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

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

9、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

两大类。

10、

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

11、

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12、“

”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

13、“表现”领域包含了

、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

四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

是一种辅助性的、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教学内容。

1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

的演奏,二是用

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15、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合奏能力、

16、以

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

性质的,另一类是

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

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

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21、

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 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 程性质的是(

)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 A、主要途径

B、有效途径

C、重要途径

D、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6、(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演奏歌曲

B、演唱歌曲

C、认识简谱

D、学会五线谱

7、追踪音乐主题的实施方法有演唱、演奏音乐主题,追踪听辨音乐主题,(

) 音乐主题。 A、学习

B、复习

C、预习

D、巩固

8、怎样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学习环境。 B、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材料。

C、此外,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D、最后,“以审美为核心”还意味着,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不用始终坚 持一定的审美标准。

9、(

)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A、会唱歌

B、爱好

C、识谱

D、兴趣

10、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改革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

A、学生评价B、教师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22分)

1、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什么?(6分)

2、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哪几个方面?(4分)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5分)

4、音乐欣赏教学中关注聆听须注意哪几点?(3分)

5、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4分)

四、问答题(18分)

1、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9分)

2、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9分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2、感受与欣赏、有效途径

3、精听的乐曲、了解的音乐类型

4、准备、创作、展示评价

5、文化素养、音乐文化

6、听觉体验

7、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8、理论基础

9、声乐、器乐

10、形成性评价

11、终结性评价

12、班级音乐会

13、演唱、识读乐谱、识读乐谱

14、课堂乐器、乐器

15、演奏技能、音乐表现、音乐评价

16、音乐审美

17、主动性、组织者、指导者

18、符号、基本工具

19、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创编 20、音乐创作实践、创造性思维能力

21、即兴音乐编创活动、创作尝试与练习

二、选择题

1、A

2、D

3、C

4、D

5、A

6、B

7、B

8、D

9、D

10、A

三、简答题

1、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什么? 学生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2、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哪几个方面?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4、音乐欣赏教学中关注聆听须注意哪几点?

强调耳朵要“听”

教师讲解要“精”

音响效果要“清”

5、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注意“表演参与”的全体性 注意“表演与演唱”的结合 注意“表演技能”的学习注意“表演兴趣”的激发

四、问答题

1、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生的特点 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因地制宜地实施课程标准

2、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 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音乐工作总结

孙海波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感到十分幸福。用艺术的眼光来感悟生活感悟音乐。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由于工作需要,今年我被调到民族中学担任初一8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对于毕业以来来一直教小学的我,教中学的确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挑战。但无论小学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课时的教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的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认真地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些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音乐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音乐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听到音乐,感受到音乐。(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课外活动及其他教学工作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所以,本学年我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我所教授的唱歌、欣赏等只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

本学期舞蹈队活动中参与的每个学生非常积极配合,因现阶段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中特长学习比较广泛,都有扎实的基础,也愿意参加校园活动。舞蹈队的训练是紧张忙碌的,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分配的任何舞蹈任务,我们除了在每周三乡村少年宫进行舞蹈训练外,还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集中排练,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训练的态度着实令我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份全县进行大检查,我们舞蹈队的学员利用短短的几天时间排练的,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12月7号在全县“我与莘莘学子同行暨乡村少年宫成果展示”中舞蹈队的蒙古筷子舞《草原欢歌》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赞扬。在全校艺术节中舞蹈队的藏族舞《高山上的格桑花》蒙古舞《草原欢歌》均受到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好评。 总之,本学期的工作是忙碌的,充实的,我乐在其中。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接近所能让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快乐歌唱,快乐舞蹈,快乐演奏„共享音乐魅力。

第14篇:音乐课程标准研究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 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各国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也不再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某些方面的小修小改,而是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综观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特征:

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像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2.制订音乐课程标准。为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确保音乐课程的地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制订或重新制订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94年美国制订了该国有史以来第一套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产生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从昭和33年(1958年)以来,已进行了四次《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此外,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制订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下转第24页)

3.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对于音乐课程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做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英国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俄罗斯强调“培养个性,促进智力发展”;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

4.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中也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中,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已被多元文化所取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如南非认为,其音乐课程必须摆脱以欧洲为核心的传统模式,韩国音乐教育也意识到音乐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韩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

5.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得到推广普及: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德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俄罗斯)、铃木教学法(日)以及DBME教学法(美国)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它们往往是强调音乐教学的某一方面,解决的只是一些局部问题,因此,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局限性。为此,上述各种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它们都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等。这些教学思想无疑将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15篇: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音乐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2、感受与欣赏 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有效途径 。

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 精听的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 了解的音乐类型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4、“节奏或旋律”创作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 准备 阶段、创作

阶段和 展示评价 阶段。

5、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 文化素养 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 音乐文化

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6、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

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7、编写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 学生用教科书 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 理论基础

9、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

声乐

器乐 两大类。

10、形成性评价

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

11、终结性评价 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12、“ 班级音乐会

”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

13、“表现”领域包含了 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四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 识读乐谱 是一种辅助性的、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教学内容。

1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课堂乐器

的演奏,二是用 乐器

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15、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演奏技能、音乐表现、音乐评价 合奏能力 。

16、以 音乐审美 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和 指导者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基本工具 。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 综合性艺术表演性质的,另一类是 音乐创编

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音乐创作实践 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 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的是( A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 程性质的是( D )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C )。 A、主要途径 B、有效途径 C、重要途径 D、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A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6、( B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演奏歌曲 B、演唱歌曲 C、认识简谱 D、学会五线谱

7、追踪音乐主题的实施方法有演唱、演奏音乐主题,追踪听辨音乐主题,( B ) 音乐主题。

A、学习B、复习C、预习D、巩固

8、怎样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学习环境。

B、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材料。 C、此外,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D、最后,“以审美为核心”还意味着,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不用始终坚持一定的审美标准。

9、( D )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A、会唱歌 B、爱好 C、识谱 D、兴趣

10、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A )改革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 A、学生评价B、教师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22分)

1、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什么?(6分)

学生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2、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哪几个方面?(4分)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5分)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4、音乐欣赏教学中关注聆听须注意哪几点?(3分)

强调耳朵要“听” 教师讲解要“精” 音响效果要“清”

5、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4分)

注意“表演参与”的全体性 注意“表演与演唱”的结合 注意“表演技能”的学习注意“表演兴趣”的激发

四、问答题(18分)

1、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生的特点 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因地制宜地实施课程标准

2、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9分)

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 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

一:填空

1.以音乐( 审美 )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 健全的人格 )。 2.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 体验 )、( 发现 )、( 创造 )、( 表现 ) 和( 享受音乐美 )的全过程。

3.( 兴趣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 生活经验 )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 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 音乐潜能 )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 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 音乐艺术 )的( 实践 )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 形象思维 ),开发学生的( 创造性潜能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 )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 舞蹈 )、(戏剧 )、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 音乐 )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 音乐课程价值 )和 ( 基本目标的实现 )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 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 学生 )、( 教师 )、( 课程管理 )三个层次,可采用( 自评 )、( 互评 )和( 他评 )等多中评价方式。

1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 基本知识 )和( 初步技能 ),初步养成( 鉴赏 )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2.通过提供( 开放式 )和( 趣味性 )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 即兴式自由发挥 )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 创造性思维 )的探究过程。 13.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 力度 )、( 速度 )、( 音色 )、( 节奏 )、( 旋律 )、( 和声 )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学生 )、( 教师 )、( 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

二:简答题:

1.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2.课程目标中的教学过程方法包括哪些?

3.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是从哪四个领域来进行表述? 4. 《标准》对中学生识读乐谱的要求是什么?

5.音乐课程有哪些评价原则?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

音乐表现包括哪些方面?并结合实际,选择其中的一点来说说自己在某一学段中是怎样来实施的

6评价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____________,激励____________,完善教学管理。

7.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8.新课程对音乐课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 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

8.《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二、选择题(共20分)

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C)

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 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 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C)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C )教育A、专业 B、职业C、育人 D、育才

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B )为主A、理解B、听赏C、分析

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A)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

第16篇:观《音乐课程标准》有感

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有感

远大二中杨金洁

观看了《音乐课程标准》,我收获很多,至少在以后的教学上会运用到。我是学音乐专业,培训也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况:

一、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这么课程中,我收获最多的是在歌唱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1.在导入方面,可以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游戏的形式切入主题。讲故事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歌唱环节: a先要给学生开声。此时,可以利用音阶游戏报数等方法给学生开声,尽量打开学生的口腔,为之后的歌唱做好准备。b利用图片音符,道具及分角色等方式进行歌唱增加学生的节奏感,让音乐更加形象生动。c在教授歌曲前留下问题,才能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学习。d 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及自信能力。e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编自创歌舞,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总结方面:将音乐课主题上升到培养情商的高度,教育学生做一个好孩子。

二、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因此,知识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三、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四、找到差距,克服自身不足。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听完专家学者的讲座后,感到了自己的理论薄弱,理念滞后,思想境界不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放松学习,对教育前沿理论缺乏了解。在听完一线名师的经验介绍后和在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感到了他人身上的灵气,发现自身的不足,教育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通过培训,还发现了以前教育研究、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差的症结所在,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与教师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在学习过程中,每天要写作,感觉到写作水平下降,文笔生疏等等。这些都将促使我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五、相互交流。

虚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听取同事们直言不讳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进步和发展的。

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之中,心灵经历了忐忑、彷徨、探索、喜悦与享受。一路走来,专家、名师

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们的课程精华,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音乐骨干型教师的信心。

通过观看视频,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课程提出要实现公平的教育,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到了重要地位,加强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审美体验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音乐教育的受益者。我相信,在聆听了老师们的专业教学后,在向同行们学习后,我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下,自己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第17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显得多么重要,我们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们非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朗诵)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一个个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潇洒倜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菲的成绩时,做为他们的导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音乐同行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新郑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繁荣和辉煌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18篇: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在认真学习的假期里我们赴北京听取了专家们对新课标的解读,受益匪浅,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内容标准更加具体

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 1.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注:原标准中是“感受与鉴赏”)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

2.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

3.识读乐谱的要求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五、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新课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一块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包括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可以说这五个设计思路既解释了新标准框架如何构建也解答了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关系,对指导老师领会新课标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罗定市黎少镇中心小学

黎凯

第19篇: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定稿)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三、课程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3、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 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 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二) 评价建议

1、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 导向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可操作性原则

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2011—2012年初一年级上学期音乐课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中共十七大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来自几个学校,所以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内容非常丰富,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教材分为以下八个单元:唱出心中的歌、零点乐队、美妙的人声、流动的音符、班级演唱组合、七彩的管弦、音乐在我身边、少年好时光等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7、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检验教学效果并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让有兴趣学习音乐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

 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3  亲爱的,生日快乐!

第20篇: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小学1—2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1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治感情。

(一)演唱(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要求)

∮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

∮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

∮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二)演奏(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内容结合) ∮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

(四)识读乐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加欣赏、表演和创造活动)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编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二)即兴编创

∮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2

(三)创作实践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编创1~2小节的节奏音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3

小学3—6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段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著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4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治感情。

(一)演唱(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要求)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祛。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二)演奏(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内容结合)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搞奏乐曲1~2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四)识读乐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加欣赏、表演和创造活动)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读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编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5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二)即兴编创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三)创作实践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编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6

初中7—9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段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人教学中。7~9年段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感受与欣赏主要有四方面:

(一)音乐表现要素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一)音乐表现要素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7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表现的四个领域: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一)演唱(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要求)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请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二)演奏(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内容结合)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剖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请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表演做出评价。

(四)识读乐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加欣赏、表演和创造活动)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8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材料活动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创造的四个领域: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二)即兴编创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创作实践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事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三个领域: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之外的其他学科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9

(三)音乐与之外的其他学科

∮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10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音乐鉴赏”模块内容标准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1.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2.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4.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5.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6.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7.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

8.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9.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10.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11.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11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doc》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