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孝心故事

2022-05-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孝心故事

我的孝心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就是孝顺父母长辈,尊老敬老。有孝心,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发美德。生者父母也,是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抚养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做人,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我们一家三口人,我觉得妈妈是最辛苦的。因为她在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学生后,回到家,不仅要包揽一系列家务活:洗衣、做饭、打扫清洁等,还会腾出时间辅导我、督促我学习,陪我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下象棋、五子棋、跳棋、军棋。妈妈真是太辛苦啦!在父母羽翼下渐渐长大的我,也渐渐地懂事了,觉得应该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十岁那年暑假的一天清晨,我一觉醒来,发现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起床,一问才知道,妈妈说她头晕乎乎的,想多躺会儿了再去给我做早餐。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我一骨碌爬起来,安慰她说:“老妈,你睡着,今天我来给你做早餐——下鸡蛋面。”看着妈妈一脸复杂的神情,我拍拍胸脯说:“妈——,您放心,我就按照您平时给我做的那样来做,您就等着吧!”说着,我咚咚咚跑下楼,洗漱完毕,准备开工。我先打开煤气罐阀门,再扭动燃气灶开关,跳动的蓝色火苗似乎在为我加油。我往锅里放点油,等油热了再加上两瓢水,当水沸腾后,才往锅里放两把面。看着面条在锅里翻上滚下,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少加点盐,尝尝咸淡,如果淡了,就再加点。然后敲破两个鸡蛋放在碗里,打成蛋花倒进锅里,再放上一点儿生抽、鸡精,撒上葱花,关掉阀门、开关,哈哈,鸡蛋面大功告成!这时,妈妈也从楼上下来了,我知道她是不放心我,我赶紧拉着妈妈坐到餐桌旁,小心翼翼地为她端上我第一次下的鸡蛋面。妈妈欣慰地笑了,她一边尝着,一边夸我。我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吃着早餐,并信誓旦旦地说,以后下鸡蛋面我包了!这一年里,在妈妈忙碌的时候,我又让妈妈享用到了我学做的美味鸡蛋青菜火腿肠炒饭。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是妈妈吩咐的家务活,虽然有时我不大情愿,但最后我都按要求完成了。

真正主动承担家务活、关爱父母长辈,是我进入天门外校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每次学校放双休,我带回去的衣物由最开始是妈妈叫我放进洗衣机里洗,到现在我一回家就放进洗衣机里洗,然后拿去晾晒到收取、叠放整齐。

今年春节前,家里进行大扫除,我负责拖、扫楼梯,擦楼梯扶手。那天,虽然气温有点低,可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冷。看着干净的楼梯、锃亮的扶手,我特别自豪。第二天,天气晴朗,妈妈说要把窗帘拆下来洗洗时,我抢过妈妈手中的木梯,蹭蹭蹭,爬上去,在妈妈的提示下,把家里几个大窗帘全部拆了下来。当窗帘洗干净晾晒后,我又帮妈妈把其中两个大窗帘的挂钩穿进去,虽然有些挂钩穿得我这个毛孩子心情烦躁,但在妈妈的引导下,我还是完成了这一要心细的任务。望着挂上去还散发出淡淡清香和阳光味道的窗帘,刚才累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 除夕那天,吃过午饭,我就和爸爸联手撕掉旧的春联、门神等,然后,我负责剪胶带,爸爸负责粘贴。当大红灯笼挂好后,我们全家来到大伯家团年。餐桌上,我在饱尝各色佳肴的同时,也向大伯大妈、爸爸妈妈、姑妈、哥哥姐姐们送上了新年的祝福。饭后,我还帮姑妈照看了好半天孙子呢!长辈们笑呵呵地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元宵节一晃就到了。看着爸妈忙着准备丰盛的晚餐,我也加入到其中——搓汤圆。开始,我揉捏不均匀,不仅没搓圆,还容易散裂。后来妈妈叫我要注意湿度适当,反复揉捏,慢慢的,我终于搓出一个个大弹珠似的汤圆。事后,看到妈妈偷拍我搓汤圆时的照片,我呵呵地笑了。

今年暑假,我们和小姨一家一起去看望外公外婆。小时候,外婆曾悉心地照看过我,外婆爱我,我也爱外婆。一到外婆家,我就兴冲冲地下车,提着我让妈妈在富迪买的中老年营养麦片、黑芝麻糊、果珍等,一边大喊着“婆婆”,一边走进屋里。却发现外婆行走十分不便,妈妈着急地说:“妈,您的风湿又严重了?”当得知她老人家可能是坐骨神经痛并已打过针了后,妈妈说她来烧火做饭,我赶紧扶着外婆到厨房做下,说:“我来炒菜!”我和姐姐陪着外婆说话,妈妈小姨择菜淘米。外婆看到我在妈妈的指导下炒青豆、煎荷包蛋——外婆特棒的厨艺,不住地夸我长大了。尽管在厨房里汗流浃背,可看到受到病痛折磨的外婆脸上的笑容,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热,心里反而觉得很爽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警言时时提醒着我这个如一棵沐浴在亲人们爱的阳光雨露下成长的小树苗似的少年,学会孝顺,传承孝道。可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唯有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为他们分担一点点家务,学着关心他们,体谅他们,陪伴他们,永远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推荐第2篇:孝心故事

孝心故事 大白香象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

迦尸国王非常着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么不吃东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

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 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着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么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着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

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 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

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抚摸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着了 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

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 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么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着儿子泪流满面。父亲不仅有酒可以喝,因为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着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孝经故事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爱,设法避免祸害,但却毫不怨恨,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常在历山耕种。因为舜的孝行这么难得,感动了上天,致使他耕种的时候,有象出来协助,有鸟帮他锄草。

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事迹已传播很远,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当时的领袖帝尧为找寻替任的接班人而问计于四岳(四时之官),四岳一齐推荐了舜。于是帝尧决定深入对舜进行考察,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观察他对内对外的为人。舜成亲后,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尽媳妇之道,关照弟弟,尽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贵出身而破坏家庭的规矩。舜对尧的九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一点也不迁就,使他们为人更敦厚谨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态度。

舜在历山耕作,由于和气谦让,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受到感染,变得能够互让,和洽相处,田界也不计较。舜去雷泽钓鱼,那里的人慢慢都能放下争执,互敬互让。舜在河边造陶器,仔细认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马虎的人见了,感到惭愧,跟着渐渐也就做得精致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产生很大感召力,人们都愿意亲近他。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偏僻,但一年后就变成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帝尧于是很赏识舜,奖赏给他高级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贵的琴,一群牛羊,又为他修建了粮仓。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象看到,很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洁粮仓那高高的上盖,然后暗中纵火,要烧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预先给舜准备了竹笠,一手一个张开如鸟的翅膀,乘风飘下而不死。瞽叟又与象设计让舜修井,然后推下沙泥土块活埋他,得手之后三个人瓜分舜的财产,象要琴和舜的两个妻子,而牛羊衣物粮仓归瞽叟及后母。幸舜在两个妻子安排下,预先在井旁凿开一洞,下井后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来的时候,象正占据舜的房子抚弄那架名贵的琴,见到舜而终于感到惭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后母和象合计害他,但仍然和过去一样,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并没有一丝埋怨。

帝尧对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让舜去做,终于认为舜的品德确实好,而且能干,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愿意出来辅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义,母有慈,子女孝顺,兄长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长,远近的部族都对舜异常尊敬,便将帝位传给这贤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禅让。舜以一介平民,一跃而为虞朝的帝王,纯是孝与忠所致。吕纯阳师尊在《吕祖全书》中介绍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于第一位,为“旋转乾坤,纯忠纯孝,揖让大德神圣,有虞大舜帝,无极至尊”,备极尊崇礼敬,要求我道中人,对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坚志奉行,细心体会”,“朝夕拜诵,广布人间”。三十六孝

舜的故事

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

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空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虽然继母和弟弟的不继怕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中兴报国

(孝是显扬父母的名声,不只荣耀祖先,更便后代景仰)夏朝王位传到相的时候,寒浞把帝相杀了,谋夺了江山。而皇后这时已怀孕并逃回了娘家。没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带大并常常告诉他要光复华夏。

当少康二十岁的时候,少康便遵从母亲的教诲。离开了母后对达虞国。虞王见少康后,觉得他能成大业,因此把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县及一旅的兵力送给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励精图治,国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少康眼见复国时机已到,就联络父亲之旧臣,一举攻进京都,光复了国土。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顺的人,善于继承祖先的志愿,善于记载祖先的事迹。在这里,少康做到的,便是继承祖先的志愿。

纯孝感君

(孝是当自己有福时,要顾及双亲)

周朝颍孝叔,是春秋郑国人,生平事母至孝。家里有甚么好吃的东西,都一定让母亲先吃。

当时,郑国君主庄公因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乱后,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则被放逐到城颍,并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

一日,庄公请颍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并问其原因,孝叔则表示当看着美味的肉时便想起家中的母亲,母亲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并希望庄公能把肉赏给母亲吃。

当庄公听到此番话后,突然显得沉默悲痛的模样。孝叔见状便问个究竟,庄公便把母亲和弟弟造反的经过说一遍,并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的经过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会,便指出:“只要掘一个地道,在地道中相会不就得了吗?”庄公立刻同意并派人处理,结果庄公便在地道中与母后相见,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还感动国君孝母,后人都称他为“纯孝”。立身行直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征,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

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

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于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彩衣娱亲

(孝顺没有老幼之分,也没有终止的时刻。)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

古人评价

虞舜,即是舜,姓姚,一说为妫()姓,有虞氏,名重华。相传尧年老选择继承人时,“四岳”即四方的部落首领推举了舜。尧对舜经过三年的严格考察,然后命他摄政。舜巡行四方,消灭了鲧、共工、兜与三苗。摄政八年而尧去世,舜继位,后来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继承人。

传说,舜的生母早亡,父亲是一个瞎子,娶了后妻后厌弃前妻生的舜。“瞽”(),瞎眼。“瞍”(),眼睛中没有瞳仁。舜生性至孝,即是行孝臻于至极。他的父亲很顽劣,用一个“顽”字来描写其

性格实在妙得很。《说文》:“顽,()头也。”“顽”,就是难劈开的囫囵木头疙瘩。诸位可以想象到其父的顽固、固执、愚蠢、不开窍的那种样子。

他的后母很嚣,“嚣”也一字传神,《说文》:“嚣,声也。气出头上。”《段注》:“声出而气随之。”诸位也可以想象到,其后母那种撒泼、刁蛮、无理取闹的喧嚣的样子。他的弟弟是后母生的,叫象,性情很傲,《说文》:“傲,倨也。”此一“傲”字也把其弟的傲慢不逊、趾高气扬的神情表露无遗。舜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过着日子,其父母以及其弟都不善待他,甚至要谋害他。《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

《史记》记录传说的两件事就可以看到舜生活的艰难、险恶与至孝。当舜被四岳推举出来后,尧还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并赐给舜仓库、牛羊和许多财物。但是,舜之父母及弟还想陷害舜。

一次,瞽叟又想杀害舜,就让舜爬上高处去涂抹仓廪。瞽叟就在下面纵火焚烧仓廪,希望就此烧死自己的儿子。但是舜很机警,用两个斗笠护卫自己,且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轻轻跳下,又逃离了火境,没有被烧死。

后来,瞽叟又想杀害舜,让舜去挖井。舜有防备之心,因此顺便挖了一个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挖井越来越深,瞽叟就和象一起倒土来填井,想以此来活埋了舜。但是,舜又机警地从暗道逃出,脱离了险境。

瞽叟与象很高兴,认为舜死定了,因此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于是接下去的分家中,象要求分得舜的那张琴和两个老婆,即尧的两个女儿。他就住进了舜居住的地方,还操着那张琴。

没有想到,舜突然回来了。象惊愕不已,装模作样地说:“我正思念您舜,好不忧愁!”舜却说:“然,尔其庶矣!”是的,你与我兄弟之间的友悌情谊可以说很深厚了!

《史记》:“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达到了“至孝”的境界,那种胸怀的描写很感人,当然也感动了尧,这也是选他为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种“至孝”,又成就了一种天地之间的孝的“感应”,出现了诸多动人的情景。因为舜的“至孝”,竟然获得大象与鸟类对孝行的感应,于是在历山耕耘时,大象来帮助他耕地,鸟儿帮助他耘田播种,孝行的感应竟然能达到如此地步。

历山在哪里?众说纷纭。史称禹舜建都于蒲坂,也即是在今天永济市南。历山是山名,也称首雷山,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但是也有传说是山东济南之南,即今天千佛山一带。还有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份都有历山,大都附会为舜耕作的遗址。

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制造的器物质量都很好。文中的“苦窳()”是指粗劣不合格的意思,“不苦窳”就是质量好。他到雷泽打鱼,虽遇到烈风雷雨也不会迷失方向。“雷泽”,是古泽名,又名雷水,在今永济市南,或说即雷夏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

舜对父母至孝,“虽竭力尽瘁,而无怨怼之心”。这就是竭尽心力与劳苦,“瘁”就是劳苦的意思;然而没有怨恨之心,“怼”(),怨恨的意思。帝尧听闻到舜的至孝,“使总百揆”,使他总管国家大事。“揆”(),就是管理的意思。帝尧还让九个儿子侍奉他,并将女儿嫁给他;传说中的娥皇、女英,就是尧的两个女儿。帝尧,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说他曾经设立官员掌管时令,制定历?,在位九十八年。

舜为帝以后,依然尽孝,载着天子的旗帜去看望自己的亲人瞽叟,尽儿子的孝,并且还封自己的弟弟象为诸侯。此可见地位变了,却不记前怨,不念旧恶,依然竭尽孝悌之道。舜在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

逝世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就是所说的零陵。这山就在今天湖南宁远县南。

《二十四孝》开始第一篇安排虞舜的故事,很有深意:一从时代上来说,具有久远性,虞舜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人物;“五帝”一说,便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二是从人物的地位上说,具有权威性。三是从影响来说,具有广泛性。四是综合起来说,最有典范性。

再从《孝经》这一角度看,回应了《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孔子所说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舜,就是这样的先王,有“至孝”的“至德要道”,也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典范。当然这故事也回应了《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舍去故事中古人原始思维的一些东西,而抽取其合理的内核,则有三点可说:一,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怎样去行孝?那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人。二,孝绝不是“愚孝”,舜的种种逃生的机警与智慧,就是“至孝”中的聪明之孝,而不是愚蠢之孝。三,古代选拔人才时,孝行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今人又有何启发?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古代典范。

舜对家人祸心的不嫉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

推荐第3篇:孝心故事

帮父母做家务心得体会

有人说父亲是山,母亲是水,我总觉得不确切。父母亲,不单单只是山或者是水,他们都是山和水!山山水水一向保护和养育着我们,此刻的我虽然只能做做家务来帮父母减轻生活的一点点负担,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其实,帮忙父母做事,只是讲孝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有体会,不能只做不思,也不能只思不做。父母养我们,我们要报恩。怎样报恩至少我心里就应心存感恩,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苦衷,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然后要行动起来,为他们做事,小到家务事,大到父母老时做到老有所养。因为,他们既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唯一不会背叛的最好朋友。绝大多数状况下,父母是唯一能够不顾一切帮忙儿女的人。因为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细绘着那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星期天我吃完饭已经八点了这是妈妈才慢慢的走进家。看见妈妈劳累的样貌,于是我决定为妈妈做一件家务――洗碗。

我是第一次洗碗,所以很兴奋。我先拿出清洁水,再把它挤到洗碗用的小手帕上,然后用它在脏碗上擦一擦,最后用水把碗冲干净。我就这样一个一个把碗洗干净的。此刻一个个脏碗变得干干净净,亮晶晶的。

我拿起一个碗放在我面前,瞧!碗好像一面镜子,我红彤彤的小脸袋儿“印”在了碗上,闪闪发亮。

洗好碗,衣服都湿透了,紧紧地贴在我的身上,我很累很累,我想:我洗一次碗就这么累,妈妈天天洗碗多累啊!

妈妈本来一脸的疲惫,此刻全没了,变得就像天使一样春风满面。原先妈妈的心也容易被儿子的一小点儿的“成就”满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这作儿子的心里乐开了花。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向在为了我们操劳。以前是我们小,还不懂的孝敬父母,可此刻。我们就应去孝敬父母,报答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哎。我这才发现帮妈妈做事的感觉真好啊!

推荐第4篇:孝心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2:孝心的故事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 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你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 多多体谅他们。

篇3:孝心的故事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啊!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地点点头。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照顾妈妈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篇4: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喜欢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

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长,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mào dié)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令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

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饱满。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

爷爷说:真是善有善报啊!

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而越过越紧张,最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

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wǔ nì)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考虑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边放起,忤逆夫妇又没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甚感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

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这样的教化故事带有太多的离奇色彩,爷爷的思想里也掺杂了太多的因果报应,我读书比他多,自然不全信。但我相信那句话:人老了,也是有用的。

不谈其他,只谈夫君家年近九旬的祖母。在我们全家离开的日子,她老人家每天从大伯家赶过来照看我们的院子。鸡来赶鸡,狗来撵狗,碰到陌生人进来了,还能瞪上昏花的老眼骂上几句,实在无事就扫上两帚……只是一把老骨头,却保持了我们老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后来,奶奶越过越老,越过越糊涂,不认识邻居,不认识亲友,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但我那不常回家的女儿走至她身边时,她却惊喜不已,伸出枯瘦的手摸摸女儿花一样的脸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祥:“这不是我们家的孩子吗!”这样昏聩的老者,有时如老僧入定,有时如大仙跳场,有时如巫师宣法,但她见到亲人的这一句话,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骨肉亲情,我这个孙辈媳妇立即拥有了家族的回归感。看来,老人的一句话抵得上一本书的宣传教化啊!

5岁的女儿说:“太奶奶什么也不晓得了,没用了,要死了。”童言无忌,一家人都发笑,而我赶紧制止:“太奶奶有用,太奶奶往那儿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祥了。”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所以,怎能说太奶奶没用呢?

因为奶奶的存在,我的公公婆婆需要定期回家照顾,年近半百的他们搀扶着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现在又一起回家照顾老人,共同的担子愈发凸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

奶奶年轻时对我婆婆很苛刻。而现在婆婆不计前嫌,替她洗头洗澡剪指甲。老人家清醒时说尽好话,为当年事羞愧不已。婆婆听了自然舒坦,多年的心结因此打开,心结打开了便愈发活得轻松愉悦。而我们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对待他们也尽心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报,就像故事中的好心夫妇。

所以,那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女儿听,现在写下来,讲给亲爱的你听。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讲故事的爷爷早已作古,但爷爷的那句话依然是至理:善有善报。我相信。聪明的你也一定相信!

推荐第5篇:孝心小故事

孝--民以孝为天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中国人的目标,民以孝为天。

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懂孝道、有孝心的好孩子,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记得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夏天,放学铃声一响,我就像出了笼的小鸟跑出了教室。但是,我感到几滴水滴到我头上,随后,倾盆大雨疯狂地下了起来。这时,爷爷赶了过来,撑着一把伞,递给了我。但是爷爷没穿雨衣,我说“爷爷你没穿雨衣,我应该帮您撑着。”说着就撑给了爷爷。当天晚上我就发烧了,爷爷心疼的说:“你真是孝顺的孩子,不然发烧的就是我了。”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您年龄大了。”

夜晚,爷爷奶奶出门散步,我感到屋子很脏,就拿出清洁武器—— 扫把,拖把,抹布,增香剂,杀虫剂,这里一扫,那里一擦。最后屋子变得一尘不染,爷爷奶奶回家后夸我真棒。

孝敬老人是我应该做的事,为爷爷奶奶做事让我感到很开心!

推荐第6篇:孝心好儿女的故事

爱思康杯·孝心好儿女

自学当大夫,拯救老母亲

我的母亲范彩英,出身于1953年5月,大专文化,从事小学教育31年,2008年退休后,除了操持家务,还照顾着85岁的姥姥。

年轻时的姥姥因为艰苦的岁月和生活的重担体弱多病。46岁就在内蒙古附属医院做了肾切除手术,之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去不足一里路的地方买一斤豆腐,沿途还得休息6次。姥爷对6个没成家的儿女们说:“你妈妈如果能活到50岁,就是你们莫大的福气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姥姥已活到耄耋之年——85岁了,一日三餐都亲自下厨,大女儿﹝我的母亲﹞每年夏天给种好的六七种蔬菜姥姥也自己动手采摘,每天早晨和邻居一起散步锻炼身体,活的是老有所乐。

其实,姥姥的健康长寿,我的母亲功不可没,她虽然不是医生,但多年来为了姥姥和家人的健康买了不少医学养生方面的书籍,经常和几位学中医的朋友探讨药疗、食疗的秘方,并且针对姥姥的体质潜心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微信这个时髦的交流工具,学到了不少好的养生方法,对姥姥的身体“对症下药”去调理,使得姥姥年纪越大毛病却越少。

下面我把母亲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首先,我的姥姥因为年轻时沉重的生活负荷积劳成疾,落下了严重的腰腿酸困腿抽筋的毛病,母亲坚持给姥姥一年四季吃各种钙片(药店推荐的各种片剂适合中老年人),差不多吃了五年,腰腿酸痛逐渐消失,现在虽然还在吃,也是春秋定期补一补,姥姥吃的也是乐此不疲„„

其次,我的姥姥从30岁时起经常头晕头疼,姥姥自己就说:“这是遗传,我的母亲就是72岁时晕死的。”但母亲不信,硬是寻医问药和自己学中医的朋友探讨,给姥姥用“益气养血口服液”和“心脑舒口服液”来调养,先后服用近一年,头晕也彻底根除!

姥姥还有眼睛怕光、流泪,眼睑红肿多年的老毛病,曾使用各种进口的眼药水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的母亲在民间验方中发现这样一个方子:每天吃炒面30克。大家要问了:什么是炒面?就是黑芝麻,核桃仁,黑豆按照1:2:8的比例炒熟后加工磨面。坚持吃一段时间后,姥姥的眼药水全部扔掉了,便秘用开塞露的无奈也没有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头发竟然黑多了。

2011年姥姥在体检中查出了胆结石,开始就有症状经常疼,不能受凉吃生冷,吓得连鸡蛋牛奶都不敢吃了,身体日渐消瘦,姥姥无奈的说了一句:“看来老呀老呀,还得做一次手术遭一次罪。”我的母亲把姥姥的担忧放在了心上,多方留意,有一天在微信上看到:名老中医于彤说吃鸡内金可去除胆结石。担心其真实性,又问了问学中医的朋友,最后一致下了个结论:鸡内金是鸡身上的,即使治不好也肯定吃不坏。吃吧!于是母亲买来后亲自加工,姥姥一天吃三次,一次吃一克,一段时间后,不仅肾结石不疼了,还想吃饭了。俗语说:“人老饭扶着。”就这样姥姥一天比一天健康,一天比一天活的有劲头。

母亲常说这样一句话:“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确实,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恩重难报,祈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吉祥安康平安!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爱思康店

范彩英女士

64岁 电话13310338646

2017-7-21

推荐第7篇:孝心小故事 孝顺小故事

孝心小故事孝顺小故事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交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 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来镶牙。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话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

正当他们义愤镇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她不高兴。 这样的孝心,这样的孝顺,这样的爱是不要回报的。

短篇小故事二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关于孝顺的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你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多多体谅他们。长晚集团滚动新闻5月5日湘潭讯(记者刘炬)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被人传诵;而今,在湘潭大学有一位美丽的女大学生背母上学的事迹,也令人感动。在罗桂红的身上,我们看到了“80后”大学生不屈顽强的性格。

“我爸爸妈妈如果单独在家里,我有些放不下心,我把他们带到学校里住在我身边,尽管我给不了他们安逸,但我可以随时照顾他们。这样,我的心就踏实多了!”罗桂红给记者讲述这些话的时候,尽管心情十分难受,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5月5日下午,当这位顽强的农家女孩背着母亲走进湘潭大学校园时,湖南一位叫程兴国的企业家给她送来了2万元资助款,懂事的罗桂红充满了感激。

边上学边照顾母亲

今年23岁的罗桂红,是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7级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她是一个既懂事孝顺、学习又很刻苦的女孩子,外表柔弱的她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能独挡一面,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坚强;她来自贫困山区特困家庭,深知父母供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在父母都遭受到疾病的缠绕得不到照顾时,她毅然带着母亲上学,用实际行动来照顾母亲。

她带着患病母亲上学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同班同学、室友,也感动了湘潭大学的师生。为了帮助罗桂红解决实际困难,她所在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生一次就为她捐款7000元,学校还申请了1000元困难补助费。

面对灾难,尽管难受、心力交瘁,但是罗桂红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的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承担肩负的重担。她爸爸至今还在医院,而她母亲的病经过治疗之后也时好时坏。因为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一向孝顺的她毅然选择了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

一间约6平方米的出租屋内,除了一张床、几件简单家具,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尽管外面晴空万里,可房间内依然闻得到一股霉味。“这里离学校近,一楼,可能有点潮湿,但是方便,不用爬楼。”罗桂红与患有心脏病的母亲租住在这里。每天出门上课前,罗桂红会安排好妈妈一天的生活:切好的水果,要吃的药,如果中午赶不回,就要弄好午饭放在母亲的床头柜上。

读大二时,她把母亲带到学校照顾

罗桂红的家住湘乡市中沙镇龙山村十组,那是一个“四面环山,没有马路”的偏远山村。她的父母以前是在家务农,平时也打点零工,这些是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2008年,母亲杨国英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必须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6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对于这个山村里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罗桂红和父亲找遍了所有可以求助的亲戚朋友,为母亲筹集手术费用,现在她家里还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全部都是以我的名义借的,将来我来还。”手术过后,罗桂红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医生告诉她,母亲的病需要休养,不能劳累、操心。“妈妈是山里人,她待在家里没法不干活,我只能接她到学校来照顾她。”就这样,当时读大二的罗桂红把母亲接到了学校里,开始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最开始是跟着我住在寝室里,后来妈妈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就在外面租了个房间。” 每月生活费只花200元

6块一餐,两人一个月仅花200多元,“我们2个人每个月大约就200多块钱,钱要省下来给妈妈治病、买药。”罗桂红是个坚强的女孩。她每天上课、准备毕业论文、温习功课准备考试,休息的时候则陪在母亲身边。妈妈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和罗桂红躺在床上聊天。“我白天不在家,只有晚上才能聊聊天。”马上就要毕业了,罗桂红现在最想的就是能把爸妈都接到自己身边,一边照顾一边忙自己的事情。她坚信,等爸爸妈妈好一点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对于带着妈妈上学,罗桂红没有任何抱怨,但是难免有些无奈。“上课的时候不可能把我妈带到课堂,只能让她在寝室休息,这样我也好照顾她。”对于室友的谅解,她表示非常感谢,“寝室的室友很支持我,在我跟她们说要让我妈妈住进来的时候,室友都同意了。包括这次发帖,可能室友也是为了我的自尊心,没有告诉我。”

当记者问到“你还在读书,父母又都需要照顾,你该怎么办”时,罗桂红表示,“我妈的心脏病每天都需要药维持,我爸爸的腿现在还在休养的阶段,现在只能在不落下学习的前提下,多在外面兼职,来维持我爸妈的医药费和生活费。”

推荐第8篇:孝心故事演讲比赛实施方案

Xx中心小学“孝心故事演讲比赛”实施方案

为弘扬和传承孝道文化,倡导与时俱进的新孝道观,使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深刻理解“讲孝道、重孝行”,以培养和教育学生孝心敬老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素质为目的,我校定于11月1日,举行“感恩父母情,孝心伴我行”演讲比赛。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分组:1—6年级各班选出三名同学参加比赛,

一、二年级为一组,

三、

四、

五、六年级为一组。

2、奖项:低年级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优秀奖3人。

中高年级组,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优秀奖6人。

3、地点:xx操场。

4、评委:

计分:

5、主要流程:(1)校长动员讲话。

(2)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3)选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比赛。

(4)宣布比赛结果。

(5)总结讲话。

团委学生会

20

10、

11、25

推荐第9篇:孝心故事征文作品

孝心故事征文作品范文

好好读书

刚向爸爸汇报完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要挂电话之时,爸爸忙说:“先别挂”。我以为爸爸有什么重要的事忘了说,可等了一阵也没有回答,过了好一会儿,电话那边才传来爸爸殷切的声音:“好好读书”!我一愣,继而淡淡地笑了,一股厚重的温暖便在我的心头荡漾开来。

走出话吧,阳光瞬间倾泻在我的身上,丝丝缕缕温暖如爸爸包含慈爱的叮嘱,甜蜜又轻柔。脑海中又浮现出爸爸说“好好读书”这句话的神情,严肃而又不失慈爱,在一刹那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我至今记得爸爸初次说起这句话的日子,是去年的7月4日,那天早上,爸爸将数好的4000多元分成两份给我和妹妹,郑重的说“从今天起就是高中生了,好好读书”!我觉得这话耳熟,才想起这原来是《大宅门》里的一句台词,李天意的姥姥每次送他上学时都会喊上一句,至死的最后一句也是,李天意总是承诺般地回答“知道了”三个字,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看了对方,说“知道了”。简单的三个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代表了我的承诺,也代表了我坚定的意志。

从踏入高中校门的那天起,每次大休结束离家爸爸送我上车时,都会说上这一句。“好好读书”四个字便犹如烙印似的深深烙进了我的心底。

我知道自己上学比别人要难得多,一直就知道,上幼儿园时,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买着零食来接孩子,我就十分伤心,可是我告诉自己,爸爸妈妈要挣钱给我们上学,他们太忙不能来,我倔强的擦掉正在哭泣的妹妹的眼泪,牵着她的手往家走。小时候家里穷,姐姐还常说爸爸妈妈只疼我喝妹妹,一点也不关心她。甚至有一次她被热水烫伤了腿,怕挨骂不敢说,说这么明显的疤肯定会影响工作,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姐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不论初中还是高中她总是成绩名列前茅,考大学时,姐姐不在状态,只过重本线几分,爸爸问她想不想复读,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她说早上够了。我总觉得这是借口,有几个人不想上所好大学呢?姐姐也不例外,她放弃复读,就是不想加重爸爸妈妈的负担,因为那时我和妹妹已经上初二了。

高一国庆假期,正是秋收,本来就身体不好的妈妈因为着急干活病倒了,但她却不肯养病,那段日子,她白天干活晚上打点滴。爸爸心疼妈妈,总想多干点儿,姐姐也从学校回来帮忙。每当在农田里看到爸爸日渐苍老的背影,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每当忙完一天回家,我连饭都不想吃,倒在床上就能睡着,爸爸妈妈虽然心疼却也没办法,只能摸着我的头说“这样也好,懂得了种地的辛苦,你才能好好学习”。我暗暗告诉自己: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的辛勤汗水,你要好好读书。每当我在学校贪玩时,只要想起这段日子,我就不敢怠慢。

我一直想替父母分担心压力,可除了学习,什么忙也帮不上,虽然爸爸总对我说:拿不上钱上学是家里的事,但成绩不好就是的事,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可我心里还是不安心,现在收入增加了,可爸爸依旧是舍不得吃穿,为我们上学操碎了心,我的内心千百次的挣扎也没办法,知道学校有为贫困生提供帮助这个证词,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我瞒着父母申请了补助,我知道这可能被责备,可我还是要做。作为儿女,怎能不替父母分忧呢?所以,即使他们责备了我,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轻松。既然得到了这份帮助,我便更要义无反顾地扑到学习中去,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贪玩,每当想起爸爸妈妈疲惫的身影,想起这份补助寄托的一片希望,我心中便增添了一股奋起搏击的力量。

阳光依旧温暖,爸爸殷切的话语依旧回荡在耳边,想起这优越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我不敢松懈,加紧了向教室走去的步伐,那里,是一个充满光明和未来的地方。身后,又想起了那饱含期望的声音:“好好读书”!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喜欢

推荐第10篇:我的孝心故事

我的孝心故事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候,人们就把孝放在第一位。甚至还有用孝来判定做官标准的制度。可见“孝”在古人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在我们现代,这也毫不例外。我们也经常会听到电视上报道一些感人的孝心事迹,报纸上也会刊登此类的一些事件,那我们自己又是否做过这种事呢?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做过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

我的父母,他们都很疼我。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比爸爸要严厉得多。又加上爸爸常年在外,所以对我的管教都是源于妈妈的。我的妈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她虽然学历不高,却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管我遇到什么事,妈妈总会和我讲道理。

记得去年,妈妈坚持说要去找一份工作,起初我不同意,妈妈在外面工作完还要回家给我们做饭,我不愿意看到妈妈这么劳累。可是妈妈却坚持着,而我妥协了。每天看着妈妈回到家的时候是那么的疲惫,我心痛不已,却也觉得无能为力遮天,正好放假,妈妈同平是一样早早地起了床,给我们准备好了早餐,便出门工作了。我醒来后,看着桌子上的早餐,心中感动不已,于是,我变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做饭给妈妈吃。心中有了这个想法,便立马想动了起来。我跑到菜市场买菜。看着这么多的菜,我不知道该买一些什么。况且我是第一次做饭,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菜式。我便买来了一些不难做的菜回了家。回到家,我变淘米煮饭。淘米煮饭我我还是很熟的,因为平时我经常帮着妈妈煮饭。饭煮好了之后我便开始了洗菜和切菜。洗菜我

也是很在行的,可是切菜我就有些为难了。平时我从没有帮妈妈切过菜,所以现在拿到菜刀又兴奋又紧张。过了好久,终于把菜切好了,我看看事件,也应该差不多了,便打开火开始炒菜。因为是第一次做饭,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放多少的盐,就只能放一点试一下,放一点又试一下。最后,终于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才停止。菜炒好了,我盛好饭放在了桌子上,等着妈妈回来。没过好久,妈妈就回来了,看着饭菜,她惊讶不已。当知道是我做的之后,她更是开心的笑了。看着妈妈开心地吃着我做的饭菜,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也许这样的事非常的平凡和普通,但是却包含了我对妈妈的爱。我想妈妈一定会懂得!

——272 黄莹

第11篇:孝心教育小故事

《 老母亲与三个儿子》 茅箭区火车站小学 龚举伟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化;二儿子懂文化,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

1 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一块月饼的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

3 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郭沫若为母寻药

郭沫若的母亲由于劳累过度,母亲的身体非常衰弱,她每年初秋,总要晕到一两回,当时四川农村称这种病为“晕病”。

郭沫若5岁那年,母亲的晕病又犯了。她躺在床上,成天呻吟呕吐,不仅饭不能吃,有时连水都不能喝。郭沫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才能医好母亲的病呢?一天他听大人们说,芭蕉花是治这种晕病的良药。可是芭蕉在四川很不容易开花,不好买到。即使有卖的,价钱也特别贵,一朵芭蕉花竟要花上两只肥鸡的价钱。他心里暗想:要是我能找到一朵芭蕉花,治好母亲的病,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郭沫若同比他大4岁的二哥到外面玩耍,来到福建人的会馆天后宫,这里供的一位叫“天后圣母”的女神。无意中,郭沫若看见天后宫园内有一簇芭蕉,其中一颗正开着一朵大黄花,好看极了。

郭沫若惊喜万分,悄悄地对二哥说:“二哥,你看,那园里有朵芭蕉花,咱们把它摘下来给妈妈治病好吗?”二哥急忙拦住说:“不行!那是天后圣母的花,凡人是不能摘的!”“动了又怎么样!”郭沫若倔强地反问。他没听二哥的劝阻,拼命地爬上了一米来高的围墙,把芭蕉花摘下来藏在衣服里,气喘吁吁地跑回了家。

郭沫若手捧着芭蕉花,连蹦带跳地跑到母亲床前。没想到,不但没得到夸奖,反而挨了父亲一顿打。

郭沫若不服,理直气壮地说:“摘芭蕉花给母亲治病有什么错?管它是谁的花,只要能治好母亲的病就行呗!”郭沫若感到委屈,伤心地哭了。

后来,郭沫若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流亡日本。他时常思念年迈的老母,1932年母亲病逝时,他竟无法回国送葬。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写的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著名论文,用的都是“杜衎”的笔名。他母亲姓杜,性格刚直。他所以取名杜衎,是用来纪念自己的母亲。郭沫若50岁那年,曾在文章中深情地回忆说:“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

平分生命

一个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血库中缺少能输给妹妹的血液。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呀!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第12篇: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

一、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二、张良拾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居住。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跪下来说:\"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

1 老人步履蹒中山地走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三、舜用爱心感家人

舜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君主,以贤明能干、公正无私著称。他不但邦国之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而且在自己的家里也能够尊重父母、爱护兄弟.使一家人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舜能有一个和乐美满的大家庭,那可真是来之不易。据说舜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善良,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可是,舜只有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患病去世了。舜的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这就是舜的继母。继母刚嫁过来的时候,对舜虽然说不上疼爱也客客气气,相安无事。后来,继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象。自从有了象,继母性格中刁钻刻薄的一面逐渐暴露了出来。她对待亲生的儿子.那可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压了.溺爱得不得了;对待舜却是另一副脸孔,整天横眉竖目的,恨不得把舜一脚踢出家门,只是由于舜的父亲的原因,才暂时隐忍不发。舜的父亲也只是在妻子亡故后不久的一段日子里对大儿子还略加呵护,等到次子出世以后,就任凭新妇处置,再也不闻不问了。舜在家里,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干,吃的是残汤剩饭,穿的是破衣烂衫.睡的是牛栏柴房。即使这样,继母还是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稍稍有点不如意.轻则恶骂,重则毒打。

最后,逼得舜忍无可忍,决计弃家出走。就在这时,舜的父亲得了眼病,医治无效,竟然成了盲人。舜看到父亲失明之后,不但不能照顾继母和幼弟,就连自己的生活也几乎不能自理了。在这种情况下,舜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照料父亲,为此受点委曲也算不了什么。从此,他一个人干俩人的活,白天在山下的农田里辛勤耕作,晚上回家再忙活家里的一摊子事,每日起早贪晚,任劳任怨,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街坊邻里见了,都夸他聪明能干,是位贤士。

当时的国君尧听说了舜的事迹.认为他孝敬父亲、容让继母、爱护幼弟,一定具有高尚的品德,是个可堪造就的人才,就决定对他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将来把君位禅让给他。

一晃几年过去了,舜转眼间已经20岁了,到了加冠之年,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加入成年人的行列了。这一年秋收过后,尧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让女儿带给他一份不大不小的产业。舜明白尧的意思是让他自己成家立业,同时他也知道.如果他从父亲的家庭中脱离出来,那两老一小的生活必定会陷入绝境。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留在父亲家里,直到把年少的弟弟象培养成人。舜的妻子很贤惠,她不仅同意舜的安排,而且立即付诸行动.她还替舜写信向尧解释。尧尽管心疼女儿,却十分赞赏小两口这种尊敬老人、爱护家庭的做法.自然不来干涉。舜的继母却不领情,她看到舜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新娶的妻子既美丽又能干,再看看亲生的儿子象,除了长得人高马大、白白胖胖之外,简直一无所长,越比心里越不是滋味.酸水坏水一齐往外冒。于是就出了一条杀害舜的毒计。老头儿开头还有点犹豫,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威逼劝诱,只好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打发象去叫舜修理老谷仓的仓顶。舜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和妻子刚刚为父母盖了一座新谷仓.老谷仓早就废弃不用了,还修它干吗?可是象却在一旁不停地催促他,还说父亲要他今天必须修好,父亲有别的用场。舜看看象脸上诡谲的表情,忽然明白了,顿时,心里充满了苦涩。他支走了象,说自己随后就到。象刚-离开,舜立刻让妻子找出一套厚厚的夹衣,在水里浸湿以后穿在身上,外面再罩上一件干衣服,然后拿着工具来到老谷仓下。象已经放好了梯子。舜爬上仓顶.开始清理霉烂的稻草。突然.谷仓里燃起火来,火舌很快就舔着了仓顶。舜急忙回头住下看,早已没了象的踪影,梯子也不见了。舜的怀疑被证实了.想到父母幼弟居然真的痛下毒手,他感到又气愤又难过。这时,他的衣服开始冒白气,身上烫得火辣辣地疼,他使劲抽出一根长长的檩条;将一头慢慢地放到地上,另一头架在仓顶上,然后沿着檩条飞快地滑到了地面上。与此同时,老谷仓\"轰隆\"一声倒塌了,呼呼的火苗直冲半空。再说象藏好梯子,偷偷地放了一把火,然后与父母在暗处观察。他们看到,舜虽然被熊熊的大火包围了,却挥身冒着自气,把火舌挡在了外面,他的身影又恰恰在谷仓坍塌之前神秘地消失了。就在他们面面相觑、惊疑不定的时候,舜从从容容地来到了他们的面前,平静地说:\"爹、娘,谷仓烧毁了,都怪孩儿无能。\"他的父亲、

2 继母惊得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就这样过了半年,继母又按捺不住了。她总觉得,舜的名望、地位、家产,甚至他的妻子,都应该属于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果不想方设法完成这一心愿,就是死了也难以瞑目。慢慢地,又有一条毒辣的念头在她的脑子里产生了。

有一天,象又来了,叫舜带上水篓和撅头去淘井。舜说:\"不久前我不是刚刚淘过吗?\"象说;\"爹觉得这几天水里的泥沙特别多,他叫你再去淘一淘。\"舜一听就知道象在撒谎,因为今天清晨,他刚刚为父母挑了满满一缸水,水质清洌,根本没有什么泥沙。舜隐隐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阴谋,他不动声色地说;\"那好吧,明天一早咱们去淘淘看。\"到了半夜,舜与妻子悄悄来到井边,妻子把着辘轳,舜握紧井绳,慢慢地垂了下去,一边下垂,一边在井壁上挖了两排脚坑。快到水面的时候,舜停止了下垂,就在井壁上往横斜里挖了一个很大的洞,刚好能藏进一个人去。挖出来的土就由妻子吊到地面上.再运到远处。一切都布置好了,两人才放心大胆地回家去睡觉。

不觉已是旭日东升,看来天气不错。舜吃完早饭.刚要出门,正好碰上象来叫他,俩人便一块儿来到井台旁。象一再地说,自己身子大重,下井的时候,恐怕舜拽不住,看来舜只好自己下井了。舜也不说什么,三下两下就到了井底.一猫腰钻进了小洞。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一块巨石从井口砸下来,擦着舜的后背落入井水中,发出了一声巨大的轰响。紧接着第二块、第三块……,足足扔了有十五六块大石头。这时.只听象在上面喊道:\"哥,你在下面吗?你怎么样啦?\"舜一声不吭。过了好久,象又把刚才的话喊了一遍,井下仍然毫无动静。象噔噔噔地小跑着回家报喜去了。舜也赶紧顺着脚窝攀上井台,快步回到家里。舜刚刚换好衣服,就听见象在院子里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嫂嫂!我哥掉到井里淹死了!\"舜妻不急不火地说:\'\'你可真会胡说,你哥这不是好好的吗?\"说完往身后一指,只见舜倒背着双手.威严地走出了房间。象就像突然挨了一闷棍,\"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过了半响,他才从地上爬起来.木呆呆地回了家。

经过这两件事,舜满心以为,父亲、继母和弟弟能够从中感悟到自己的一片苦心.吸取教训,重新做人。不料,得到的是更多的仇恨和伤害。但舜仍然一如既往地照顾父亲和继母,爱护不争气的弟弟。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舜带领村民们整天忙于春耕。象却纠集了几个郎当少年,背上弓到后山上打猎取乐。舜总是利用吃晚饭的时间对他进行耐心地教导,劝他不要结交那些坏朋友,应该积极参加春耕劳动。象只是撇撇嘴,压根儿听不进去。春耕到了最忙的时候。

-天晚上,舜又想在吃饭的时候劝劝象,可是象没有回家吃饭。到了掌灯的时候,象还没有回来。父亲和继母都有点坐不住了,连声催促舜出去找一找。舜也很为象担心,因为眼下正是猛兽出没的季节。舜多叫了几个村民,举着火把上了后山。刚到半山就听见有人声音嘶哑地喊叫:\"救命呀!快来救救我啊!\"正是象的声音。舜拔腿就往那边跑,顺着喊声,他很快就来到一棵树下,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只见象已爬到了树梢上,双手死命地抓住树杈,不停地发出恐惧的叫喊。一只硕大的野熊.人一样地站在树下,用两只前掌没命地拍打、摇撼着树干。碗口粗细的树干剧烈地抖动着,象的双手已经被震得快不听使唤了。在这紧要关头,舜已来不及仔细考虑营救方法,他飞快地从背上摘下长弓,搭好一只利剑.\"嗖\"的-声射中了熊的后背。突然的剧痛使野兽更加暴跳如雷,它一下子转过身来.第二只硬箭又射中它的前胸。它好像浑然不觉,怒吼着扑向了舜。舜住旁边一闪,巨大的熊掌擦着了他的左臂,一块巴掌大的布片带着血丝飞向空中.钻心的疼痛使舜再也握不住弓了。他刚一定神,野熊已经扑到了眼前。舜巳无处可逃,只好咬紧牙关.闪电般拔出腰里的短剑,用尽全身的力量刺进了熊的心窝。野熊像一座肉山一样倒了下来.重重地压在了舜的身上。

熊死了,象得救了,舜却受了重伤,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妻子为舜轻轻地擦去身上的血迹,她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滚落下来。象跪在大哥的床前,捶胸大哭,眼泪鼻梯,抹了一脸。继母也悄悄地来了,头也不敢抬,不声不响地蹲在了象的后面,不知是因为感激还是因为惭愧,居然也眼泪汪汪的。舜的父亲跌跌撞擅地冲进屋子,老泪纵横地说:\"儿啊,你在哪儿啊?爹对不住你呀!爹老糊涂了,错怪了我儿!\"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半年以后,舜逐渐恢复了健康。他惊喜地发现,父亲和继母不但对自己和妻于亲亲热热的,就是对左邻右舍,也总是和和气气的。村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由厌恶变成了敬重。象更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但彻底疏远了从前的那些狐朋狗友,而且发愤学习,一心向善,在舜的精心辅导下,终于有所成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士。舜继承君位之后,就把象封到名叫有庳的地方,做了那里的最高长官。

舜所处的上古时代,虽然说距离现在非常非常的遥远,但是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却被我们伟大的中

3 华民族,一代代地继承了下来。

四、郯子扮鹿求鹿乳

我国古代的名人,大都是有名有姓的。可是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虽说是春秋时代的名人,但是他的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历来只是尊称他为郯子。

据古书记载.郯子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膝下只有他这一个独养儿子。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十分溺爱。可是,郯子的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从小就对郯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无论是穿衣吃饭、坐卧玩耍,还是读书写字、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注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一切恶习。

在严父慈母的关怀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长大了,从一个稚嫩的小童,变成了一个棒小伙子。父母亲年事已高,地里的活儿已经干不动下,郯于开始挑起了赡养老人的生活重担。他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陪着父母拉家常,等父母睡下之后,还要读书学习。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生活虽然很艰辛,郯子却觉得非常充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郯子26岁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同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眼疾.先是痒,后来又疼,最终竟然都双目失明了。郯子到处求医问药,整天在外奔波,也不知道试了多少种偏方奇药,数年过去了,父母亲的眼睛依然见不到丝毫的光明。每当看到厕所旁边小山似的那一堆药渣,坚强的郯子总是忍不住要躲进自己的小屋里,偷偷地掉泪。30来岁的汉子,头上过早地生出了几茎白发。

药渣越堆越大,屋里的坛坛罐罐也愈积愈多,父母的眼疾却丝毫没有起色。尽管如此,郯子丝毫也没有动摇让父母双目复明的信心,仍然到处打听探问。偶尔听到人家说起某个地方有某个医生善于医治眼病,他必定上前详细询问姓名地址,然后回家安排好父母几天的饮食,背上几块干粮和几双草鞋就上路了。几年下来,方圆几百里以内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郯于跋涉的足迹。至于拿着药锄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攀崖坠渊采集草药的事,就不必细说了。周围上百个村庄的人们,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

由于契而不舍的努力,加上众位乡亲的无私帮助.郯子终于又获得了一个良方。赠送此方的是一位世家名医。

这位名医亲口对郯子说,这个方于治疗眼疾有神奇的效果.只是从他祖父到他本人,已经传了三代,始终没有人成功地使用过,原因是这个药方中的药引子万分难求。当郯子问他究竟是哪种药物时.医生在处方的最后写下丁三个字:野鹿乳。接着,医生又给郯子解释了野鹿乳难求的原因.医生说,野鹿乳能滋润真阴、济助元田.有强筋骨、通血脉,消除阴翳的功能.对治疗眼疾以及其它相关的病症有奇效。只是.要治愈失明已久的病人,必须取野鹿的鲜乳服用才能达到效果,因为母鹿一且遭到捕获,由于受到惊吓,鹿乳的药用价值就大大降低了。可是.草原上的野鹿都是成群结队地出来饮水觅食,每个鹿群中都有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公鹿负责警戒保卫,只要听到一点异常的动静,整队野鹿顷刻间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在这种情况下,要接近鹿群已是十分困难,再想挤取鹿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郯子接过处方,谢过了医生,转身向家中走去。一路上,他把医生的话反反复复地琢磨了好几遍。这天晚上.郯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一次次地设想出获取鹿乳的方法,

又--次次地将其推翻,脑子里都快成了一锅粥了,仍然不得要领。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他听到了父母起床的声音,连忙打起精神,烧火煮粥,侍候两位老人吃早饭。饭后,郯子觉得有点昏昏沉沉的,就用冷水洗了把脸,走出了房门。他缓步来到田埂上,深探地吸下几口清新的空气,顿时,彻夜不眠带来的疲倦一扫而光。

回家的路上,郯子看见村里的一群孩子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那个扮成老鹰的小男孩手里握了几根野鸡的翎毛.上下舞动着双臂来模仿老鹰的翅膀,嘴里不停地喊着:\"抓小鸡啦,抓小鸣啦!\"那些充当小鸡的孩子们四散奔逃,有几个年幼一些的,一边跑还一边发出尖叫。郯子呆呆地看着。看着看着,他渐渐地露出了笑容,然后撒腿就住家里跑去,边跑边嚷:\"我有办法啦,我有办法啦!\"

因为父母常年就医服药,家里的积蓄早已荡然无存了。现在.郯子需要一笔钱来购买一些东西,他只好咬牙忍痛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其中最珍贵的是他经常阅读的几百篇古书。车。凑足了钱之后,郯子先到猎人那里买了一张刚刚处理好的野鹿皮,皮上还连着鹿头,做工十分精致,鹿头栩栩如生。然后,郯子又去买了-只又大又结实的银瓶。买完这两样东西,刚刚凑起来的那笔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郯子用剩下的钱为父母预备好了口粮,然后背上一袋干粮和几双草鞋,腰里挂着银瓶,肩上扛着鹿皮,辞别了年迈的爹娘,

4 辞别了前来送行的乡亲们,冒着蒙蒙细雨上路了。

一路之上,郯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久就来到了野鹿出没的草原上。为了躲避猛兽,郯子只能在树上过夜,几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令人欣喜的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鹿群。郯子试着接近它们,但是,一连好几次都被野鹿发现了。最后这一次,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发出任何响声.野鹿们却鬼使神差般地逃走了。开始他还有点莫名其妙,后来才慢慢地弄清楚了,野鹿们几次逃逸,并不是真的看到了他,而是闻到了他身上的气味。

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郯子不再到树上睡觉了.专找鹿群停留过的地方过夜,有时甚至躺在野鹿的粪堆里呼呼大睡。这样做当然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猛兽的攻击,可是他已顾不上去想这些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混入鹿群。慢慢地,郯子的身上开始散发出--股浓烈的臊臭味,非常刺鼻。他很高兴.觉得自己离成功不远了。

也不知在草原上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就在干粮快要吃完的时候,郯子惊喜地发现鹿群里有了刚刚出生的小鹿。他激动地对自己说,时候到了。为了一举成功,郯子小心翼翼地躲在灌木丛中,从逆风的方向朝着鹿群移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野鹿们仍然安然地吃着草,没有丝毫紧张的样子。郯子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就把鹿皮披在身上,把鹿头套在脑袋上,凭着感觉屏着呼吸朝着鹿群爬去。野鹿发现了他,可能觉得有些奇怪,但并不惊慌,有-只小鹿甚至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在他的身上蹭来蹭去,母鹿也跟在小鹿的后面慢慢地走了过来。郯子暗自庆幸,趁着小鹿吃奶的时候,摘下腰间的银瓶,摸索着找到了母鹿的奶头,用以前在一位牧羊人那里学会的手法熟练地挤取鹿乳。母鹿有点不安,却没有跑开,静静地站在那儿,直到郯子把银瓶挤满了。

尽管鹿乳已经到手.郯子仍然不愿惊动鹿群.他悄悄地回到灌木丛中,掀掉身上的鹿皮,塞紧银瓶的盖子,然后换上了最后一双新草鞋.朝着来时的方向,撒腿就跑。他马不停蹄地跑了整整一个上午,快要跑出草原的时候,忽然迷了路,不由得焦急万分。幸好有一位猎人从这里经过,郯子急忙上前问路。这位好心的猎人不仅给他指出了正确的方位,而且还告诉了他一条近路。郯子按照猎人所指的方向大步如飞地往前赶.果然节省了不少时间,第二天傍晚就赶回家中。

一进家门,郯子立即取出临行前准备好的草药放到火上煎熬,然后才一头扑到爹娘的身上,激动地说:\"我回来了!\"说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父母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他,一个个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药熬好了。郯子服侍着两位老人喝了药,然后从怀里取出银瓶.把带着自己体温的鹿乳给父母喂了下去。三天以后,已经失明了十几年的父母果真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他们拉着郯子的手,一遍又一遍地上下打量着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父亲先开了口,他说:\"孩子,我和你娘虽然能看见了,你却变得老多了。这都是我们拖累得你呀!\"郯子赶紧对父母安慰道:\"爹,娘,你们千万别这样说。只要你们活得好好的,无论吃多少苦,儿子心里也高兴!\"这时,乡亲们也都来了,一齐向两位老人表示祝贺,同时,对郯子的一片孝心表示敬佩。

从此,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有的人为了求学的方便,干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孔予也曾经来此住过一段时间,接受郯子的教诲。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乡由乡村变成了城镇.又由城变成了邦国,就称作郯国。当地的人们都一致推举郯子做了郯国的第一任国君。

五、庾道愍万里寻母

庾道愍是南朝时候的人。在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剩下孤苦伶仃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偏偏祸不单行,道愍刚两岁,他的家乡暴发了一场洪水,无情的波涛卷走了他的母亲。从此,年幼的道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好心的邻居们轮流把他接到家中,今天你给一碗饭,明天我送一件衣,好不容易才把道愍养大。道愍慢慢地懂事了,他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有母,心里很羡慕,就向叔叔婶婶们打听自己的父母。邻居们觉得道愍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就好心地对他说:\"你爹早就死了,你娘也在若干年以前被大水冲走了,恐怕也早巳不在人世了。\" 道愍听了心里很难过,但是他还存有一线希望:母亲很有可能在某个地方教人救了起来,现在仍然恬着。

这个想法,常常使道愍激动得睡不着觉。他从早到晚在外面跑,逢人就打听母亲的下落,也不管人家认不认得他。没事的时候,就呆呆地站在村口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大路,盼望着母亲能够突然出现在

5 他的面前。乡亲们觉得他变得有些疯疯癫癫的,但是都可怜他的身世,没有人笑话他。

老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一位年年往南方贩布的邻居跑来告诉道愍,说他曾经在交州(在今越南的河内)的一个集市上见到过一位妇女,长得像道愍的母亲。只是当时集市上相当拥挤,他还没顾上搭话,就再也看不到那位妇女的身影了,道愍听了这一消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几乎立刻就有了肯定的答案:那位出现在集市上的妇女一定就是自己的母亲。他暗暗地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到交州去寻找母亲!

25岁的时候,乡亲们推举道愍到官府中任职。别人都希望在家乡的附近找个差事,道愍却表示愿意到外地去做官,并主动要求到广州绥宁府(今广东增城)担任副将。当时,两广一带还是所谓的\"南方荒蛮之区\",一听有人愿意到那里去任职,官府当然高兴,立刻就答应了道愍的请求。

道愍 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南下的旅途。可是,等他到了绥宁以后,他才知道从绥宁到交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两年以后,道愍放弃了升职的机会,辞去了官职,带着所有的积蓄,继续往南行进。

经过长途跋涉,越过了于山万水,道愍终于到达了交州,并很快地找到了邻人所说的那处集市。他四处打听,几乎问遍了集市上所有的店铺,始终没有人为他提供确切的消息。后来,道愍就到集市附近的几个村子里打听。打听来打听去,一年过去了,道愍却一点收获也没有。急得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嘴上起了好几个大泡。他就像疯了一样,看见人就问\"你见过我母亲吗?你见过我母亲吗?……\"甚至一碰到四五十岁的妇女就凑近了端详人家的脸,为此他挨了好几次打。尽管如此,道愍也从未丧失信心。始终寻觅母亲的踪迹。

一天,道愍正在赶路,忽然下起了大雨,他急忙躲进一个山洞避雨。他刚进山洞.就看到远处有-位老妇人背着一大捆柴禾艰难地朝山洞走来。道愍急忙跑出去,把她扶进了山

洞,并帮她卸下背上的柴禾。就在这时,道愍忽然感觉到他似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认识这位老妇人,儿时的记忆就像被点着了的火把一样在他的脑海中燃烧起来,越烧越亮。他再也憋不住了,突然问道:\"老妈妈,你是不是庾道愍的母亲?\',老妇人一听,像是吃了一惊,她急切地说:\"年轻人,我好像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道憋连忙又问了-遍。这时,老妇的脸上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神情,她注视着这个面色黎黑、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使劲点子点头说:\"我正是庾道愍母亲.你是……?\" 道愍一听,\"扑通\"-声跪倒在地,一边流泪一边说:\"娘啊,我就是道愍啊!我总算把娘找到了!说完,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过了一段时间,母子二人停住了哭声。这时,外面的雨也停了。母亲把道愍带到自己所住的草棚里,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母亲落水以后,并没有获救.而是自己抓住了一颗大树,在洪水中漂了一天一夜,才设法爬到了岸上。上岸以后自己也搞不清东南西北,就一直朝着干燥的地方走。想着等洪水退去之后再设法回家。没有料到,上岸后不久就碰到了一伙趁火打劫的强盗,他们把道愍的母亲和另外几个年轻妇女绑架到了交州,准备把她们卖到妓院里,牟取不义之财。道愍的母亲悄悄地磨断了手上的绳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逃了出来,一直逃到现在住的地方。她先是靠乞讨度日,后来就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荒地,向村民们借了些种子,靠种庄稼来养活自己。开始的时候,她非常思念失落在家乡的孩子,总想回去找他。后来听说,交州与鄢陵相距近万里,根本走不回去,也就慢慢地死了心,准备就老死在这里。儿子的突然出现,使她高兴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生怕自己又实在白日做梦。

道愍听完了母亲的述说,真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他终于找到了失散巳久的母亲,难过的是那场可恶的洪水让母子二人都吃了那么多的苦。不久以后,怀着满腔的喜悦,道愍陪同母亲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第13篇:孝心故事儿歌名言

《王祥卧冰求鲤》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妈妈是船,爸爸是帆,我在船上坐,送我到对岸。 对岸有树,对岸有山,对岸是花园,花儿真鲜艳, 妈妈受苦,爸爸受累,看见我快乐,心里比蜜甜。 我长大了,爸妈老了,黑发变白发,背驼腰又弯。 我就是船,孝顺是帆,爸妈坐上船,幸福过晚年。 爸妈最亲,家最温暖,一辈传一辈,孝心到永远

1、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6、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1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8、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1、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2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3、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规》

31、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3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5、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第14篇:孝心中国年故事大赛演讲稿

孝心中国年故事大赛演讲稿 张xx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章锦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张珂欣。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5年的夏天,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的贫困家庭里,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孩子出生后,亲戚们在那个刚刚诞生了一个新生命的妈妈脸上看到的,除了欣慰,还有一丝丝的愁容。是啊,她的出生,真的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但同时也增加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的负担。 但是,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在小女孩两个月大的时候,为了生活,女孩的母亲开始四处打零工,维持家用,照顾孩子生活的重任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在这个陋巷的小屋里,一家三口相依相伴。 爸爸想给她最温暖的照顾,温饱的生活,可却总会因为生活的贫困而倍感无助。家里买不起奶粉,爸爸就用饼干一点点把她喂大。从她记事起,她就知道爸爸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工作。渐渐地她懂事了,听大人们说,爸爸是因为车祸高位截瘫了,是妈妈守护爸爸两年多,不顾家里人反对嫁给了爸爸。从此,每当听大人们说她妈妈是多么不容易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都会泛起泪花。 普通的妈妈没能给她物质优裕的生活,但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她什么是爱,什么是无悔的付出,而这些,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小女孩从小乖巧懂事,非常听话。她从小就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妈妈白天上班时,她就承担起照顾爸爸的责任。每次放学,小女孩总要比别的同学走的更匆忙一些,因为她放心不下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她要快些回家照顾他。由于女孩的爸爸大小便失禁,每天需要洗很多尿布。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女孩家里没有炉子。她只能在冰冷的凉水中,用柔弱的小手为爸爸一遍遍细心地洗着尿布。爸爸看见她的小手冻得通红,哭着说:\"孩子,是爸爸对不起你啊!爸爸以后再也不喝水了,为了爸爸不能冻坏你的小手啊!\"女孩却笑了笑说:\"只要和爸爸在一起,我从来没觉得冷过。\"这是在安慰爸爸,也是自己真实的心声。这个家里,从来不缺少的就是爱的温暖,又怎么会觉得冷呢? 夏天来了,一天傍晚,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哎呀!女孩好像想起了什么事,她连忙拿起一把雨伞跑了出去。原来她想起了妈妈该下班了,妈妈没有带伞。等她接到妈妈时,她的衣服早就湿透了,妈妈心痛地一把把她搂在怀里,亲吻着她的小脸,哭了起来。女孩一边给妈妈擦着眼泪,一边安慰着妈妈说:\"妈妈不要哭了,我没事的,我们快点回家吧!您这样爸爸看见了会心疼的。\" 还有一次,女孩的爸爸高烧不退,被家人送去了医院,小女孩又心痛又害怕,她伤心的大哭了起来,因为她是多么害怕失去爸爸呀! 小女孩知道,爸爸妈妈不苛求自己出人头地,也从不要求自己去挑起那么多家庭的重担。父母的爱那么温暖宽容,小女孩觉得,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对得起这份朴实的呵护。 于是,她在学校里洒下了无数刻苦学习的身影。她不敢懈怠,因为她身上系着爸爸妈妈的幸福,她身后,是一份厚重的亲情。她不仅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还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她想要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宽慰爸爸妈妈操劳的心灵。而她也真的做到了。 在学校里,她学习刻苦,团结同学,是位好学生。在家里她勤俭节约,体谅父母,是个好孩子。这位小女孩能理解父母的不易,所以她就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其实,这个故事里的女孩就是我自己,我要感谢爸爸妈妈为我全心全意的付出,我也要感谢天下所有为儿女们全心全意付出的爸爸妈妈们! 老师说过,贫寒的生活有时候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那冬天里开放的梅花,就是在苦寒中成长的。我一定会在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会更懂事,更努力,像一束阳光,明媚地生活,不辜负父母的期待,不忘记老师的叮嘱,我要争取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孝心少年\".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15篇:我身边的孝心故事

我身边的孝心故事

长沙市芙蓉区火星小学 六(3)班 杨可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孝敬父母更是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应尽的义务。中央电视台曾经有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外面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为她的婆婆端了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这时,她年幼的儿子在看见这一切,自己便也打了一盆水,颤颤巍巍地端到妈妈面前,说到:“妈妈,洗脚!”看了这则广告,我非常感动,那天起,我便经常晚上给爸爸妈妈端洗脚水,有时候还给他们洗脚。爸爸妈妈每天非常辛苦地工作,于是,我便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洗碗,扫地,为他们分担一点事儿。

我从小跟爸妈还有奶奶生活在一起。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那天奶奶却突然生病了,躺在床上很难受的样子。看着奶奶这样,我想我应该为奶奶做些什么。快到中午了,我便毫不犹豫地去厨房做饭去了。过了一会儿等饭做好了,我跑到奶奶床前对她说:“奶奶,我给你做好饭了,快去吃饭吧!”奶奶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连声说:“好!好!好!我的乖孙女能给奶奶做饭了!”虽然我做的饭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奶奶吃得特别香,还一直夸我真棒!吃完饭后,我把自己和奶奶的碗都洗了,还把前一天洗的衣服晒到了外面。这时,我突然想到奶奶还没有吃药,连忙倒了一杯温水,拿药给奶奶。奶奶连连夸我懂事、有孝心。趁着奶奶看电视,我就帮奶奶捶背。下午,妈妈回来了,她看见一上午都是我在照顾奶奶,也不住地夸我懂事,我听了高兴极了!

同学们,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使我们一辈子都无以为报的。我们只能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帮他们分担一些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第16篇:孝心故事其实孝顺很简单

其实孝顺很简单

孝顺,乃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在于质识,不在于饰貌”这些都是《孝德故事》的名言警句。再不聪明,再没有才干的人会孝顺,就是一个心灵完美的人。

从古到今,涌现了很多关于“孝”的感人故事。就如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了三年,而他对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熬好的药先亲自尝过才放心给母亲喝,又如舜帝的“孝感天下”,再如晋朝王祥的“卧冰求鲤”„„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我读过这些孝心故事后,深受感触。我去问妈妈:“我们家的人孝顺吗?”妈妈笑着回答:“当然了。孝心并不是只体现在那些惊天动地、广为流传的大事上,孝心更应该看重日常的小事。”说完,妈妈便给我讲起了我们家的孝心故事„„

我的老爷爷从70岁开始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年近50岁的爷爷、奶奶十几年如一日细心照顾着他,使老爷爷在床上安度了十几年的时光,直至84岁去世。每天早上,奶奶总是把一碗香喷喷的蒸鸡蛋端到老爷爷床前,午饭和晚饭也是变着花样给老爷爷做,如:手擀面、小蒸包、汆丸子等,使老爷爷即得到充足营养,又吃的舒心。而我的爷爷则给老爷爷洗手洗脸、翻身擦澡、端屎端尿,天气好的时候推着老爷爷晒晒太阳,陪他说说话、拉拉家常。爷爷和奶奶的孝心影响着爸爸和妈妈,现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工作之余,爸爸、妈妈总是带上我去看望爷爷、奶奶。记得去年暑假,奶奶的关节炎病犯了,疼的厉害,在医院做了一个月的电疗、针灸,是妈妈天天开车去医院排队、挂号、陪着奶奶治疗,奶奶的腿疼病才有所好转。奶奶逢人便说:“俺摊上一个好儿媳妇呀!”我从《弟子规》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中,看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影,我也要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周末,我去爷爷、奶奶家给他们表演节目、汇报学习情况,替他们捶背揉肩,爷爷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爷爷奶奶看到大孙子来可开心了!”尤其是过年、过节,十口人的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我明白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表达孝心的方式。我们作为小学生,在家里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孝心;长辈劳累的时候陪他们说说话、捶捶背、揉揉肩是孝心;长辈生病的时候能主动端一杯水、送一片药也是孝心„„原来孝顺真的很简单。

“孝”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我们要把“以孝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孝”串连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第17篇:纠结的孝心纪实故事

“漂族爸妈”:身处乡下,为了跟扎根都市的子女团聚,被迫背井离乡,从乡下“漂”到都市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由于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差异,他们多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处在一种无根状态。

子女扎根都市,父母定居乡下,如何尽孝?相信这是困扰很多子女的一种现状。按常理来说,尽孝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常回家看看,了却父母的思念之情,可乡下居住不习惯,不少子女都把常回家看看当成了嘴上唱的歌,并没有落实到实处;第二种就是在城里买套大房子,把父母接进城和自己一起住,但这种情况往往因为老人对都市生活不适应,漂泊感很强,甚至会给子女家庭造成困扰,导致离婚率上升。

那么,世上有无第三种尽孝手段?本文讲述的是湖南一个70后女青年,早在1994年就在深圳打拼,并在深圳成家立业生子。她和老公都要上班,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从想“常回家看看”到把父母从乡下接到深圳跟自己一起生活。然而,父母来深圳后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家庭矛盾丛生。他们最终能否挽回被都市消磨殆尽的亲情,在都市和农村之间找到第三种尽孝手段呢?以下是这位女青年的自述——

常回家看看唱得容易做着难

1974年出生的我是湖南省岳阳市大明乡人,我有兄妹4人,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很疼我们,但没啥文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我们从小都没少被他打骂。姐姐小学文化,在深圳一个小区当保洁员。弟弟初中文化,在上海创业,但一直赚少赔多。兄妹中最有出息的当数大哥,大哥17岁就考上了岳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在长沙开了一家公司。

原本,爸妈跟着最有出息的大哥生活是无可争议的,可大哥毕业后执意与没工作的大嫂结了婚,这桩婚事从开始就遭到了爸妈的强烈反对。大嫂因此与他们关系紧张,拒绝与他们同住。闹到这个地步,爸妈特别伤心地对我表示:“你哥哥姐姐弟弟都不争气,我们将来全指望你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自觉地把养老责任放在心头。1994年,高中毕业的我来到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通过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并在那里与老公孙东相识。孙东是辽宁人,大学毕业,父母都是公务员,但十几年前就已离异各自重组家庭。1997年,我和孙东结婚,租住在一个一室一厅的出租屋里。虽然我们的出租屋面积不大,但属于精装修公寓房,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住着非常舒服。

2000年春节,我和老公租了一辆车回湖南老家过年。但我发现,过惯了都市生活的我,已经严重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了——父母还住在我出生前就盖的房子里,卫生条件很差,土鸡和狗就在房间乱窜,厕所连着猪圈,方便的时候还要提防猪拱进厕所。看到这幕情景,我面对父母端上桌的猪肉根本无法下咽。更不方便的是,我家没有热水器,洗澡还要用一壶开水“勾兑”一盆凉水。我和老公掌握不好勾兑的比例,先后冻成了重感冒……

为了不让父母在农村遭罪,我每月都给他们寄1000元钱。但令我生气的是:这钱,我爸妈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都暗地里接济了我弟弟!我生气地想:看来,还是等有条件了把父母接到深圳,才能真正让他们享福!

2001年初,我们的生活已经有所好转,先买了一辆标致307轿车代步,平时经常开车回湖南看望父母。每当车开进我家破旧的院落,我父母都会放一挂鞭炮,然后在我们的后视镜上拴一根红布带,说这样可以保佑我们开车平安,然后他们把平时积攒的土鸡蛋、腊肉一股脑地塞满我的后备厢。我多次对他们说,等条件成熟时,就把他们接到深圳。他们一听这话就特别开心,经常向邻居炫耀:“女儿要接我们去深圳享福呢!”在邻居的恭维声中,他们的脸上涌现出无比的幸福感。

2001年末,我和老公开了一家电子厂,赚了40多万!我们在福田区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要接我父母来深圳长住。可是,我父亲说:“英子,你的孝心爸心领了,但是,我和你妈还养了3头猪一群鸡,实在没时间去深圳呀。”我不以为然地说:“爸,家里的条件那么差,哪里能住人呢?我特意买了三室一厅,就是为了让你和妈来了好住!”不料,我爸不高兴地说:“家里怎么就不能住人了?你从小不是住在家里吗?”这时,母亲打起了圆场:“英子,现在我们来深圳只能白吃饭,帮不上你啥忙,等你怀孕了我们再去吧。”

2008年初我怀孕之后,父母特别高兴!他们破釜沉舟般地卖掉了所有的鸡和猪,提着一筐土鸡蛋跑到深圳投奔我了!来到深圳之后,他们看什么都是稀奇的,管保安叫警察,管物业管理处的员工叫领导,甚至管小区的绿化带叫公园。我爸还在我们单元的楼顶开辟了一个菜园,每天热火朝天地伺弄蔬菜……

把爸妈关在深圳无根的浮萍幸福吗

我给爸爸买了不少高档补品,给妈妈买了几套真丝家居服。妈妈抚摸着这套衣服,赞不绝口:“英子,只有解放前的地主才能穿起这种绫罗绸缎呢 !”我豪爽地说:“爸,妈,我们在深圳的生活不比从前的地主差。你们就跟着我享福吧!”

到了星期六,孙东开车带我们去逛商场。我妈早就念叨面霜用完了,想在商场买瓶面霜。可是,她往一楼的欧莱雅专柜一凑,就吓得缩了回来:“不就是一盒‘香香’吗?怎么卖那么贵?”我笑着说:“妈,欧莱雅还不是最贵的,我用的化妆品比欧莱雅贵多了。”我的本意是让我妈相信我在深圳过得不错,多贵的东西都买得起,从而也敢大方花钱。没想到我的良苦用心起到了反作用,我妈气愤地说:“在我们老家街上,雅霜才3元钱一瓶!”看到我爸我妈灰溜溜的样子,我估计他们更不舍得在饭店吃饭,只得识趣地带他们回家。

此后,我爸妈坚决拒绝再跟我一起逛商场。他们甚至拒绝我带他们在深圳转转。他们每天待在家中,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尤其是我爸,唯一的乐趣就是伺弄他的楼顶菜园。可是,我爸的这一乐趣很快就被剥夺了。一天,我爸正在菜园挥汗如雨,我家的对讲门铃响了,一个保安委婉地勒令我们将楼顶的菜园自行拆除!我赶紧带我爸来到物业管理处询问。物业管理处主任说:“你们在顶楼种菜,滋生了大量蚊虫,邻居们很有意见。”为了保留住爸爸的一点儿念想,我给主任塞了一盒烟,赔笑道:“我爸在农村生活习惯了,就喜欢种菜,您就手下留情吧!”可主任严肃地说:“顶楼也是消防通道,万一发生火灾,高层住户是可以从顶楼逃生的!你把顶楼弄成了菜园,发生火灾谁负责?”我心有不甘,还欲继续哀求,没承想爸爸大喊一声:“英子,你别多说了。领导说得对,菜园咱不能要了,爸现在就回去拆了它!”我一扭头,正与我爸苍凉悲壮的目光碰个正着。我的心顿时疼痛不已……

万般无奈,爸爸沉默地拆掉了他一手建造的菜园,也拆掉了他对深圳所有的好感。看到他天天坐在沙发上愣神,我妈努力宽他的心:“趁女儿还没有生,我们还不忙,走,串门去!”他们曾在电梯碰到过对门的老太太,就拎着在楼顶收获的一捆葱去敲老太太的门。然而,在电梯里对他们礼貌有加的老太太,却用身子挡在门框上,不咸不淡地应付两句,就哐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我在自家的猫眼里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埋怨爸妈:“我们自己家有吃有喝有电视看,非去她家串门干什么?这里又不是农村,端着碗能串几家!”爸不服气地教训我:“远亲不如近邻,你要学会搞好邻里关系。”我刻薄地揶揄:“我倒是想跟人家搞好关系,可大家根本不敢跟陌生人说话。”爸爸叹息道:“也是的,这大城市的人,安全防卫意识也忒强了点,连门都不敢开!每天把门关得死死的,自己不闷吗?”

爸妈对都市有着千万种不理解。可是,为了不影响我的心情,他们基本上都忍着。但有件事却让他们彻底动摇了在深圳长住的打算:我妈掉了2颗牙。我带她来深圳某牙科医院就诊。牙科医生告诉我,我妈除了要补牙,另外还有5颗牙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松动,全部做下来大概要来医院10次左右,9500元钱。我妈一听,忙说:“我不镶金牙!”医生瞅着我妈直乐:“老太太,你当我给你镶的是金牙呀?告诉你,是烤瓷牙!”我妈激动地跟医生理论:“不是金牙还要9500?在我们老家的卫生院,镶满两排牙也只需要300元钱!并且我在老家有医保,300元都是可以报销的。”医生也不客气:“那您就去老家镶牙吧。”妈妈一下被噎住了,生气加上激动,她的眼圈都红了。爸妈最后一商量,坚决要求回老家看病,理由是在老家有医保,能报销。我拗不过,只得给他们买了回湖南的火车票。

第18篇:三年级1班孝心少年故事

2014最美孝心少年梁蓉

三年级1班

同学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一个孝心少年的故事。

在今年的最美孝心少年中,最小的一位仅仅5岁,她叫梁蓉。 梁荣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血管瘤,两岁多时,妈妈又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久后爸爸离家出走,小梁荣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后来,小梁荣又在大家的帮助下上了幼儿园,妈妈识字不多,得病后记忆力也不大好,经常把药记错。小梁荣在幼儿园学了汉语拼音后,就用字母帮妈妈做标记。懂事的小梁荣总是把妈妈给她买零食的钱用来买一些生活用品。

拮据的生活和现实的困境没有让小梁蓉失去笑容,煮饭、扫地、给妈妈梳头、穿衣服、倒排泄物,懂事的小梁蓉早早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我们要像梁蓉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014最美孝心少年袁德旗

三年级1班

同学们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孝心少年,他就是袁德旗。 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起床和奶奶一起扫马路。这一扫就是6年。

去年11月,袁德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于北京一所小学就读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参加了学校的棒球队,拥有了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但现在他又回到了老家亳州,他说:“因为爷爷奶奶还在家呢,我走了谁来替奶奶扫地,谁来照顾爷爷,所以我要留在家里面照顾爷爷奶奶。”

袁德旗希望爸爸在狱中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来,和他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好让他们安享晚年。而在一篇日记里,小德旗也一笔一划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快快长大!。

而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好好学习,争取以最优秀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

第19篇:平凡而又感人的孝心故事

平凡而又感人的孝心故事

--读二十四孝之《拾葚异器》有感

汉代蔡顺,汝南人(今属河南),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采桑葚母子充饥。桑葚就是桑果,刚长大时呈红色,僵硬、酸涩;长熟后变为黑色,汁多、软嫩、味甜。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供老母食用,红色的留着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蹄一只,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这个故事情节平淡,听起来并不是十分令人感动,但它能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孝道的经典案例之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条理由。

一、有心才是孝顺。有心,就是对父母的思念之心、照顾之心、敬爱之心。行孝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缺少物质基础的人一样能行孝。贫家子女,不能经常向父母供奉山珍海味、奇珍异宝,有的只是粗茶淡饭,但只要尽其心尽其力,只要这份情感是真实的,就可以称之为孝,父母也决不会责怪。我们总不能等富裕之后再来尽孝吧,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到那时,父母已经老到看不清、听不见、吃不下了,甚至已经撒手人寰,难以行孝,悔之不及了。而且,并非富裕了就一定孝顺,为富不仁的事也不鲜见。东南网-海峡都市报(微博) 2011年12月2日发了一帖,题为《武平公务员饿死九旬老母》,内容为:在武平县城某住宅楼下的杂物间里,一位年迈的老人躺在床上,两条腿已经瘦得全是骨头。该老人是钟叶氏老太太,已有90岁高龄,儿子是武平县某局公务员。警方及县妇联接到“老人将被饿死”的举报,先后赶到了现场,叫来120急救车,将老人送至县医院抢救治疗。医生出具诊断证明,上面列明为“重度营养不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老人多个脏器已严重衰竭,并于国庆前去世。后来说钟某不是公务员,但确实是武平县某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看了报道,真叫人寒心。

二、细节成就孝心。所谓尽心,首要的是细心,从细微之处体现孝心。蔡顺采摘桑葚给母亲充饥很平常,但能“异器”存放,“黑者奉母”,就不平常。管吃管住是最低生活保障,只能说是尽了赡养义务,还算不上孝心。父母喜欢吃什么菜肴,荤多还是素多?口味是淡是咸、偏酸偏辣?生活习惯是什么,喝茶聊天、还是扑克麻将?有什么娱乐爱好,戏曲、电影还是上网?要经常把父母的这些事情挂念在心,尽量让他们得到满足,这样,就可以说尽到孝心了。

2012.01.17

第20篇:两代媳妇的孝心故事oad

新闻故事

两代媳妇的孝心故事

俗话说,屋檐水点点滴,滴现窝。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年代,演绎了两代媳妇孝敬婆婆的故事。这故事就发生在汉寿县龙阳镇西湖村蔡家冲组一户姓邓的人家。

接触邓家这两个不同辈份的媳妇,会发现她俩有一个共同点,勤劳、孝顺,困难面前不低头。邓家的上一代媳妇名叫张凤梅,65岁,农家妇女,庄三妹为下一代媳妇,32岁,出生乡村。生活的命运把她俩安排在邓家,成为婆媳。中华民族以善为本,以德为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两代婆媳身上延伸。

这户人家是早几年从邻村搬迁过来的,无田无土,全家3代4口人,就靠在家中开个简陋的小餐馆维持生活。地处乡村,小本经营,收入微薄,积蓄少,但日子过得和谐,婆媳关系融洽,家庭矛盾少。婆婆张凤梅,曾是一个生活不幸的女人,也是个生活的强者。丈夫外出26年,家人、亲友多年寻找,杳无音讯。当年,她面临家底子薄,上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婆婆,需要赡养伺候,下有3个未成年的崽女待抚养成人。田土收入,车水杯薪,捉襟见肘。生活压力,张凤梅掉过眼泪,但没有屈服,两个人的担子一人挑,咬紧牙撑

1 起了这个家。丈夫不见踪影,夫妻感情打了折扣,做媳妇的仍没有冷淡、为难过婆婆,媳妇该尽到的责任都到了位,逢年过节,挤出资金给长辈和晚辈添置衣服等用品,自己则舍不得花钱;平时有好吃的,也少不了婆婆一份;婆婆身体不舒服,或是三病两痛,问长问短,看病拿药,婆婆病危,守在床边几天几夜。丈夫外出第10个年头,张凤梅将婆婆养老送终。当地人说,邓家有这样通情达理的媳妇,是前世修来的福。生活磨砺中,张凤梅也含辛菇苦的把子女拉扯大,嫁了女,收了媳妇,自己也熬成了婆婆,当了奶奶和外婆。这些年来,为了邓家心力交瘁,身体也累出了一些毛病。

庄三妹嫁到邓家后,陆陆续续了解到婆婆张凤梅的辛酸往事,感觉到婆婆为这个家的艰辛付出,尤其是被婆婆体贴祖母的事迹所感动,琢磨着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疼爱婆婆,尽力让老人安享晚年。天有不测之风云,考验儿媳孝心的事说来就来。兔年3月份的一天,婆婆忽然感到身体左侧麻木,不能动弹,儿媳急忙丢下手中的事将娘送进医院。经诊断,脑梗塞引起肢体偏瘫,住院治疗,康复缓慢,医嘱转院。患者不想再拖累儿媳,自愿放弃治疗。若继续择医治疗,又要增加开支,顺其自然,给不宽裕的家松松绑,喘口气,婆婆尚未康复,岂能心安?面临残酷的现实,当家的媳妇庄三妹该怎样选择?病要诊!不诊就亏了良心,媳妇果断作出决策,

2 四处求医。县城一名年过半百的中医被接上了门,“杨医生,只要能治好俺婆婆的病,无论花多少钱,俺做儿媳的都会想办法……”。庄三妹噙着泪水,向上门应诊的医生虔诚的求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婆婆了如指掌,儿媳身体也不太好,孙女读书,家里收入少开支大,这次治病,又要欠新帐,想到这些,婆婆张凤梅出面制止,儿媳则不依不饶。病痛折磨,婆婆曾萌生过欲寻短见的念头,媳妇发现婆婆神情有些不对头,便陪伴左右,亲切安慰,逗婆婆开心,给予精神治疗,帮助婆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婆婆瘫痪在床治病的那段日子里,照顾婆婆,媳妇唱主角。端屎端尿,送茶送水,洗澡梳头,换洗衣服,调理饮食,熬制中药,送到嘴边。有一次,婆婆吃饭无味口,胃病发作的媳妇还哄着婆婆吃东西,装模作样拿起碗筷,婆婆动嘴时,庄三妹迟迟不动筷子。当娘的心里明白,疼在心里:媳妇是家里的中柱,不能病倒啊……催着媳妇上医院看病,叮嘱注意休息,莫累很哒。生活阳光充满了这个家,亲情关照,孝心延伸。11岁的小孙女也时而偎依在奶奶身边,伸出小手搀扶奶奶。沉浸在这温馨的环境里,婆婆张凤梅的病好得快。中秋节第2天傍晚,在县城西边新拓展尚未竣工的S205省道旁,一栋普通的农舍里,我们与这两代媳妇见了面。衣着朴素、中等个头的庄三妹,正在自家餐馆里忙碌着,时而笑着与坐在旁边的婆婆张

3 凤梅拉着家务话,现场第一感觉可看出,这两个婆媳感情似如母女。“我好得这样快,能下地走路,多亏儿媳的一份孝心,也搭帮杨医生对症下药……”。婆婆张凤梅边说边激动地站起来,来回走动,展示身体恢复状况,并诉说着患病及康复的经历,话语里不时流露出对媳妇的孝心赞叹。邻居也围拢来,你一言,他一语,话题也自然扯到这家媳妇的为人处事,听得出,在夸奖庄三妹。

眼见婆婆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做儿媳的喜欢得不得了。欣喜之余,媳妇庄三妹感觉到有些累,她觉得累得有价值,用自己的孝心行动弥补了婆婆不完美的亲情,让婆婆活得健康、快乐。

通联:汉寿县市场服务中心 彭德才 13203636656 汉寿县龙阳镇围堤湖中心学校 高 奎 13787874603

采访对象:汉寿县龙阳镇西湖村蔡家冲组 庄三妹 13762664624

2011年9月20日

《简短孝心故事.doc》
简短孝心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