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内容

2022-05-1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春节活动内容

春节

一、活动目的

假期即将到来,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了解春节的来历,丰富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

1、参加一次中华经典诵读等各类假期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与春节、元宵节有关的名篇、典故;观看春节、元宵节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春节、元宵节游艺活动,了解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2、编一幅新春对联。

倡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自己创作春联,动笔写春联,使春联这个传统的习俗传承下来。

3、制作一张新春贺卡。

引导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可参照市面流通的贺卡,添加新的元素,反映我们对新春的一种期盼,一种祝福。

4、讲一个新春故事。

引导学生收集春节、元宵节来历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写出来,给小伙伴看。

5、做一件有意义事。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积极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 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在新春期间,为家庭、为伙伴、为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6、编写一条祝福短信。设计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自己的亲人,老师,以短信的方式拜年。此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搜集整理中小学生自己编写的短信。倡导自己动脑编写,不强调语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内容所蕴含的祝福。

7、许下一个新春愿望。引导学生对新一年的学习、生活确定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整体设计。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

推荐第2篇:春节黑板报内容

导语: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以下是小编整理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

1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

2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

3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

4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

5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6

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7

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8

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9

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10

2018年春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

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推荐第3篇:春节手抄报内容

导语: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接下来小编整理了2019春节手抄报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手抄报内容

描写春节的句子

1、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节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2、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3、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节而活着,春节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4、人生的意义是企盼,没有企盼,人生便没有意义。严冬来临,我们微笑面对,坦然处之,因为知道后面接踵而来的是春节,是春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节会治愈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春天会抚平我们面庞上的皱纹。为了换取母亲的微笑,孩子会加倍刻苦学习;为了春节脚步声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砍头只当风吹帽”。

5、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节,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节,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

6、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除夕是母亲渴盼的眼睛,千万里外的游子为了她归心似箭日夜兼程。不能和母亲团圆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母亲的眼睛听到母亲的呼唤扑进母亲的怀中。

7、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8、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的忧伤的心思挤挤挨挨上上下下。年是风,年是雪,年是吐着热气的呼吸,年是倒贴的福字,年是热腾腾馒头上鲜艳的红点,把问候和祝福捎给每一盏不眠的灯花,把温馨和感动送进每一扇敞开的心扉……

9、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10、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11、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2、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3、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笼,把家里的东西都整理好,等着春节的到来,买来年画的人,想怎么贴法就怎么贴,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有的歪着贴,有的反着贴,有的人还杀猪宰羊,准备庆祝春节的到来,而且有的人准备放烟花爆竹,可开心了;有的人会准会放狗,让狗也快乐一下,不再在那里受苦了,而是和人准备过年。

14、其实,春节年年都是这样过的。贴春联贴福字。有的把带根带叶的甘蔗靠在大门边,说什么希望幸福甜蜜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也有的在院子里站立一棵树,进行了修饰之后,美其名曰“摇钱树”……糖果水果成了抢购货。一切摊点和铺子,都在为年货而忙碌。生意再冷的店铺,这几天,都会变得生意红火。出去打工的人,都尽量在年前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的团圆饭,香喷喷的;家人团坐,小酒一杯,有笑有说。

15、贺岁送福: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16、零点钟声还未响,我来提前拜大年,美好祝福抢在前,真心祝福在猪年:事事旺!

17、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8、春节快到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去集市上转转,就会发现市场上的年货很多,购置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甚是拥挤。偶尔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快过年了应该高兴起来,然而我却很少有喜庆的感觉和释然的心情。

19、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每个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亲戚团聚一般,以续亲情以报亲恩以示孝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缘。

20、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21、城市人叫过春节,乡下人叫过年。过年,应该指从除夕的晚上又过度到了新的第二年的年初了。过年,鞭炮声声辞旧岁,儿童欢笑迎新春!地球又绕着太阳公转了一圈,岁月提醒人们又过去了一年,生命的钟声告诉成人和老人们,你们又向坟墓走近了一步。

22、春节的脚步声,是走在雪地里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是瘦了许多的伊犁河依然顽强的流水声,是寒风吹过,是雪花飘过,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企盼。

23、当我敲上“春节”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24、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5、过年了,年夜饭,一道红红火火的过年大餐。海鲜类,肉类,蔬菜类,各种山珍海味挤满了团团圆圆的餐桌。平时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过年时最想吃的却是清爽可口的绿色蔬菜,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亦或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后退?

26、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27、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推荐第4篇: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 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 贴\"福\"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 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 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 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

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

2)除夕 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 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

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 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 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

3)鞭炮的 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 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 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 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 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 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 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 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 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 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 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

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 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 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还有一 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 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 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 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 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

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推荐第5篇:春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春节一般指除夕跟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跟正月初一为高潮。下面是春节黑板报内容资料,欢迎参考阅读!

春节黑板报

1春节黑板报

2春节黑板报

3春节黑板报

4春节黑板报

5春节黑板报内容1:辞旧迎新

自古至今,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汉代的《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说:“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说:这一天是新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新月份的开端。

可是,这只是我们传统历法所确定的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日期在公历上的不固定,并不是由于我国传统历法不科学,而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哲学观念与西方人不同。西方哲学强调对立,所以基督教只能选择一神论,其历法就以太阳为唯一依据;中国哲学强调跟谐,阴阳调跟,才能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的历法对太阳与月亮并重。中西两种历法的不同反映中西两种哲学的不同,这是一个文化选择的问题,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而不存在哪一方更科学的问题。由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历法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使用,为方便,我国政府在公务活动中采取公历,这是适当的。但是,公历根本无法反映我们的哲学观念,我们传统的节日也根本无法在公历中体现出来。所以,政府也同时颁布夏历,用以安排日常生活。不仅我国如此,东邻韩国也同时实行这两种历法。

春节黑板报内容2:春节习俗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跟监察一家;到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跟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跟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跟纸与烟一起升天。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跟松树枝,再将供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跟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跟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跟大嫂已成仙,玉帝封他为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跟,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跟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跟“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跟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跟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跟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春节黑板报内容3:欢乐过春节

清晨,窗外传来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我飞身下床,朝窗外望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身上都穿着红色的新棉袄。哇,今天是春节。

这时,小区的广播响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祝各位业主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敲门声也来凑热闹,我打开门,原来是邻居家的孩子;“走啊!快跟我一起去看舞龙!”我急忙跟着他跑到小区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群中央有两条浑身闪着金光的长龙,长龙不停地起伏着。一位叔叔,手中拿着一根木棍,木棍的另一端有一颗圆形的彩球。木棍被叔叔不停地舞动着,彩球在空中不停地移动着,两条长龙不停地追逐着彩球。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龙戏珠”吧!

我抬头朝楼上看,大大小小的阳台上星罗棋布的布满大红灯笼。把整栋楼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

我缓步走回家中,咦,什么时候餐桌上摆着一尊灶神的泥塑?下面还摆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水果。我正准备拿一个来吃时,妈妈急忙拦住我,说;“这是给灶神的祭品,请灶神保佑我们来年平安无事。”

一个小时后,餐桌上的泥塑、水果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我盯着这些美味口水直流三千尺。这时,响起震天的响声,霎时间,天空中布满彩色的礼花,把漆黑的夜空变成礼花的海洋。

屋外,爆竹声声:屋内,笑声朗朗。过春节真快乐。

推荐第6篇:喜迎春节黑板报内容

黑板报是以固定或移动得黑板作载体,用粉笔或广告颜料作书写绘画工具得普及性宣传阵地,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换得优点,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见得一种宣传形式,在中小学校中有广泛得应用。下面是 喜迎春节黑板报内容,请参考!

喜迎春节黑板报1

喜迎春节黑板报2

喜迎春节黑板报3

喜迎春节黑板报内容

春节是中国人民得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到处呈现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得节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们每个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显得精神焕发,奶奶夸我真帅气,妈妈准备了一桌美味可口得年夜饭,有我最爱吃得红猪肉,大龙下,小炒鱼……我们一家人坐在大圆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胜利,万事如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还了我好多压岁钱,我得心乐开了花,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得家。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我一手拿点燃得线香,和爸爸一起点燃着烟花得导火线,屯时只听到一声“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得绽放出五彩缤纷得花朵,有得拼写成各式各样得美丽得图案,还有得像一个个漂亮得降落伞,绚丽多彩得烟花照亮了天空,我们兴高采烈地喊着,欢笑着……

放完烟花,我们回到屋里,坐在沙发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得《春节联欢晚会》精彩得节目逗得哈哈大笑。

一年中,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明天,我们又长大一岁了。

推荐第7篇:春节手抄报古诗内容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春节,分享了春节的内容,欢迎借鉴!

春节手抄报图片

1春节手抄报图片

2春节手抄报图片

3春节手抄报图片

4春节手抄报图片

5春节手抄报图片6

春节手抄报图片7

春节手抄报图片8

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山西春节习俗

大同唢呐

吹响“八大套”气势恢宏过大年

在阳高罗文皂镇杨家堡村,滑银山唢呐吹得好,曾经吹到了华盛顿,因此还收了3个洋徒弟,在当地造了个很轰动的新闻。他的家里除了各种各样的吹打乐器,还有许多式样不同的奖牌和奖杯。又要过大年了,这方圆几十里闹红火,可少不了滑银山。平日里,农忙的乡邻们难得听一回“八大套”,可这大年上,他绝对是受追捧的“星”。

晋北农村的民俗文化很多,“年三十晚上垒好旺火,交夜的时候点了。绕着旺火,一家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接着大家就操起家伙,哇啦哇啦地开了场。一大家子都能来上点,只要有人吹起唢呐,这唢呐声把鞭炮声‘淹’了后,村里人就聚过来了,大家当然是冲着‘八大套’来的。”这“八大套”,包括‘将军令’‘水龙吟’‘大雁落’,专家们都说是中华民间音乐瑰宝,这可是祖上传下的,别家没有。”气势恢宏的大唢呐,雄壮激昂的八大套,旺火的焰苗里闪动着一张张笑开了花的脸……好一幅古朴祥和的乡村年夜图。

阳泉平定迓鼓、塔火

百姓过年大菜

说起正月里的阳泉哪里最热闹,当首推平定。而在平定百姓的心目中,打迓鼓、垒塔火,如同春晚,是过年必需的“大菜”。

他们的迓鼓阵形千变万化,时而长蛇阵,时而四连环,通过阵形的变化和锣点的伴奏,错落有致。尤其是演员背插镶白边的三角旗、胸挽八宝绳花和女角两颧绘制的梅花造型,给人奇特和肃穆的感觉。排练间隙,通常是祖孙四代都打得一手好迓鼓,每逢年节、赶庙会,迓鼓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

在平定,还流传着一句民谚:“耍十

七、闹十八,十九起来灰塌塌”,说的就是元宵塔火。这几天,在平定县张庄镇开饭店的于秋铭,正忙着准备烧塔火用的炭块:“俗话说,火烧十年旺。这烧塔火就是图个吉利、热闹!”一般是在每年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时,平定县城内城外的街道上,所有朝街的门口,都要盘起一座塔火。塔火的点燃,一般在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

四、十

五、十六这三天。烧红的塔火红焰鲜亮,气氛热烈,象征新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朔州踢鼓秧歌:耍起来

朔州踢鼓秧歌是我国民间舞蹈的一枝奇葩,它融舞蹈、武术、戏曲为一体,内容主要是表现北宋末年水泊梁山英雄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因为它体现了边塞文化的内涵,生、旦、净、末、丑样样齐全,花而不乱,外松内劲,别具一格,在山西的众多秧歌艺术中脱颖而出。

相传梁山好汉董平被辽兵虏于大黑河,因反宋志向一致而被释放,途经朔宁府(今朔城区)时和当地群众一起编演文艺节目,所编的节目均取材于梁山好汉的故事。因这种艺术形式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所以深受百姓喜爱,久传不衰,流传至今。

表演时在以唢呐为主的乐器伴奏下,男女演员身穿着艳丽的戏装,好像又回到了宋朝,豹子头林冲、赤发鬼刘唐就在你面前行侠仗义。

太原徐沟背棍:舞在空中的戏剧

“棍”的民俗文艺活动,是太原春节传统闹红火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其中,徐沟的背棍铁棍最为有名。用特别的铁棍装置绑在民间艺人身上,托着戏剧扮相的俊俏孩童,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远远走来,像仙子一般在空中舞动。

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的男子汉肩背一种专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下扎于腰,中搁于肩,上部为一个铁插座。上面的表演者,亦为八九岁的灵巧女孩。

徐沟的“背棍”始于明代,闻名遐迩。民间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晋阳风火流星:地方特色 叹为观止

一根一米多长的绳子,两端系上两个铁丝网兜,里面装上燃着的木炭,随着艺人呼呼生风的表演,铁兜越转越快,木炭越着越旺,伴着“噼啪”声响,夜幕下看不清艺人们腾挪跳跃的灵活身影,却只见一个个火轮在艺人有力的双手中不停地飞转变幻。场子外,不时飞溅而出的点点火星在人群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惊叫。这便是流传于晋源一带,看上去又惊险又刺激的民间绝活——晋阳风火流星。

风火流星借鉴武术中的流星锤和杂技中的水流星创制而成,最初使用一条道具。风火流星烧的是木炭,过去只能在室外空旷的场地表演。现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表演了,用闪光球有闪光球的妙处,有炭火的刺激,形式丰富后,表演更好看了。

推荐第8篇:春节手抄报内容简单

设计春节手抄报一定要多加一些春节的图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春节手抄报内容简单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节手抄报

1春节手抄报

2春节手抄报

3春节手抄报4

春节的习俗

1、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2、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

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的时候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散文早晨,开门大吉,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例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舞狮

舞狮,也叫做“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这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传说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推荐第9篇:英语手抄报内容春节

春节历史悠久,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下面小编收集了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供大家欣赏。

春节英语手抄报1

春节英语手抄报2

春节英语手抄报3

春节英语手抄报4

春节英语手抄报5

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英文介绍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just like Christmas in the West.All people living away from home go back, becoming the busiest time fo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f about half a month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Airports, railway stations and long-distance bus stations are crowded with home returnees.

Strictly speak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tarts every year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and will last till the mid 1st lunar month of the next year.Of them, the most important days are Spring Festival Eve and the first three days.The Chinese government now stipulates people have seven days off for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Many customs accompany the Spring Festival.Some are still followed today, but others have weakened.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many families make laba porridge, a delicious kind of porridge made with glutinous rice, millet, seeds of Job\'s tears, jujube berries, lotus seeds, beans, longan and gingko.

The 23rd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is called Preliminary Eve.At this time, people offer sacrifice to the kitchen god.Now however, most families make delicious food to enjoy themselves.

After the Preliminary Eve, people begin preparing for the coming New Year.This is called “Seeing the New Year in”.

Store owners are busy then as everybody goes out to purchase neceities for the New Year.Materials not only include edible oil, rice, flour, chicken, duck, fish and meat, but also fruit, candies and kinds of nuts.What\'s more, various decorations, new clothes and shoes for the children as well as gifts for the elderly, friends and relatives, are all on the list of purchasing.

Before the New Year comes, the people completely clean the indoors and outdoors of their homes as well as their clothes, bedclothes and all their utensils.

Then people begin decorating their clean rooms featuring an atmosphere of rejoicing and festivity.All the door panels will be pasted with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highlighting Chinese calligraphy with black characters on red paper.The content varies from house owners\' wishes for a bright future to good luck for the New Year.Also, pictures of the god of doors and wealth will be posted on front doors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welcome peace and abundance.

The Chinese character “fu” (meaning bleing or happine) is a must.The character put on paper can be pasted normally or upside down, for in Chinese the “reversed fu” is homophonic with “fu comes”, both being pronounced as “fudaole.” What\'s more, two big red lanterns can be rai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door.Red paper-cuttings can be seen on window gla and brightly colored New Year paintings with auspicious meanings may be put on the wall.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pring Festival Eve.At that time, all family members eat dinner together.The meal is more luxurious than usual.Dishes such as chicken, fish and bean curd cannot be excluded, for in Chinese, their pronunciations, respectively “ji”, “yu” and “doufu,” mean auspiciousne, abundance and richne.After the dinner, the whole family will sit together, chatting and watching TV.In recent years, the Spring Festival party broadcast 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Station (CCTV) is eential entertainment for the Chine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ccording to custom, each family will stay up to see the New Year in.

Waking up on New Year, everybody drees up.First they extend greetings to their parents.Then each child will get money as a New Year gift, wrapped up in red paper.People in northern China will eat jiaozi, or dumplings, for breakfast, as they think “jiaozi” in sound means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ing in the new”.Also, the shape of the dumpling is like gold ingot from ancient China.So people eat them and wish for money and treasure.

Southern Chinese eat niangao (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on this occasion, because as a homophone, niangao means “higher and higher, one year after another.” The first five days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are a good time for relatives, friends, and clamates as well as colleagues to exchange greetings, gifts and chat leisurely.

Burning fireworks was once the most typical custom on the Spring Festival.People thought the spluttering sound could help drive away evil spirits.However, such an activity was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forbidden in big cities once the government took security, noise and pollution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As a replacement, some buy tapes with firecracker sounds to listen to, some break little balloons to get the sound too, while others buy firecracker handicrafts to hang in the living room.

The lively atmosphere not only fills every household, but permeates to streets and lanes.A series of activities such as lion dancing, dragon lantern dancing, lantern festivals and temple fairs will be held for days.The Spring Festival then comes to an end when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finished.

China has 56 ethnic groups.Minorities celebrate their Spring Festival almost the same day as the Han people,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customs.

译文:

春节(春节)英文介绍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候,就像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所有离开家的人都回去了,成为春节后半个月左右交通系统最繁忙的时候。机场,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都挤满了返乡者。

严格来说,春节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年到一月中旬。其中,最重要的日子是春节前夕和前三天。中国政府现在规定中国农历新年有七天假。 春节伴随着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人今天仍然被追随,但其他人却被削弱了。

农历十二月八日,许多家庭制作腊八粥,这是一种用糯米,小米,薏米种子,枣浆,莲子,豆类,龙眼和银杏制成的美味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称为初夏。这时候,人们向厨神献祭。然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做出美味的食物来享受自己。 初夏前夕,人们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这就是所谓的“看新年”。

店主们都很忙,因为每个人出去购买新年的必需品。材料不仅包括食用油,大米,面粉,鸡肉,鸭肉,鱼肉,还包括水果,糖果和各种坚果。更何况,各种装饰品,小孩子的新衣服,鞋子,以及老人,亲友的礼物都在采购之列。

新年来临之前,人们彻底清洁了家中的室内外,以及衣服,床上用品和所有的器具。

然后人们开始装饰他们洁净的房间,喜气洋洋的气氛。所有的门板都会贴上春联,在红纸上突出黑字的中国书法。内容因房屋所有者对美好的未来的祝福和新年的好运而有所不同。此外,门神和财富的照片将张贴在前门,以避免恶灵,欢迎和平和丰富。

中国字“福”(意为祝福或幸福)是必须的。放在纸上的字符可以正常粘贴或颠倒粘贴,因为在中文里“倒赋”与“赋”是谐音的,都是“fudaole”,另外两个大红灯笼可以在两边的前门。在窗户玻璃上可以看到红色的剪纸,墙上挂着带有吉祥意义的色彩鲜艳的年画。

人们非常重视春节前夕。那时候,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吃晚餐。这顿饭比平时更豪华。鸡,鱼,豆腐等菜肴不能排除在外,因为在中国,他们的发音分别是“吉”,“玉”和“豆腐”,意味着吉祥,丰富和丰富。晚餐后,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晚会,对于国内外的中国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根据习俗,每个家庭都会熬夜去看新年。

新年醒来,每个人都打扮起来。首先他们向父母致意。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拿到钱作为新年礼物,用红纸包起来。因为他们认为“j子”的意思是“告别旧事,迎新”,北方人会吃饺子或饺子吃早餐。另外,饺子的形状就像中国古代的金锭。所以人们吃他们,并希望金钱和财富。

南方人在这个时候吃naoao(用糯米粉做的年糕),因为作为一个同音词,nangao意味着“一年又一年越来越高”。春节后的前五天是亲戚的好时机朋友,同学以及同事交流问候,礼物和闲聊。

燃烧的烟花曾经是春节最典型的习俗。人们认为这种spl sound的声音可以驱赶邪灵。但是,一旦政府考虑安全,噪音和污染因素,大城市完全或部分禁止这样的活动。作为替代,一些购买鞭炮的录音带听起来有些咔哒咔哒的破气球,也有人拿起鞭炮手工艺品挂在客厅里。

活泼的气氛不仅填满了每一个家庭,还渗透到街道和巷道。舞狮,龙灯舞,灯会,庙会等一系列活动将持续数日。元宵节结束后,春节即将结束。

中国有56个民族。几乎和汉族人一样,少数民族也过着春节的庆典,他们有不同的习俗。

推荐第10篇:春节手抄报内容300字

春节到了,家家全都其欢笑,每个家庭热热闹闹的,多么的喜庆,本文为大家整理了春节手抄报内容300字,仅供参考!

春节手抄报

1春节手抄报

2春节手抄报

3篇1:春节作文300字

昨晚看完了春晚才睡下,睡意朦胧的我被鞭炮惊醒,迷迷糊糊起来了,便想着今天有什么好玩的。

我和哥拿着刚买的摔炮,可摔来摔去没什么新意,我不经意间再到摔炮时,尽然也爆了,虽然吓着了自己,但发现了摔炮能被踩爆的性质,鬼点子就源源不断往上冒,如果我将这合摔炮随意散布在地面四周,这样一来,摔炮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说干就干,我哥先去捡些摔炮壳,可以拿来伪装,路人就不会有疑心,踩去也不会有问题。我就先布置摔炮,尽量放到能被人踩到的地方。久等了会,终于来了个悠闲散步的路人,旁边的小狗也紧随与他。他一步步逼近着“小地雷”,我们屏气凝神期待这一部好戏上演,跨过一个摔炮,第二个。“砰”,哈哈,还是防不胜防啊,我们一股脑笑了出来,他依旧呆站着,悠闲时被吓了一跳,心都要蹦出来了吧,狗已经跑的的不见踪影,回过神来时,发现还在笑得我们,便翻了个白眼给我们,跑走了。

过年的第一个恶作剧正是有趣啊。

篇2:春节作文300字

过年了!不,更确切地说是春节到了。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家里便变得热闹起来。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小孩甭提多高兴了,兴奋得连蹦带跳,脸上永远荡漾着快乐的笑意。

在我的印象中,春节总是在无比快乐的气氛中度过的,同时总会发生许许多多的高兴事。除夕夜那令人垂涎欲滴的丰盛的大餐;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尽情绽放;荷包鼓鼓的压岁钱……

除了这些,最让我感到新鲜和兴奋的是年初一早上的拜年,在这个时候,我会收到邻居和朋友送的礼物:玩的、吃的应有尽有。还有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家对我的声声祝福。今年初一又像往年一样,我早早地起了床,迫不及待地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给他们送去我新年的祝福,爸妈开心地给了大大的拥抱,同时也给了许多祝福,然后我又来到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的房间,依然是大家之间道不完的祝福。接着我和姐姐匆匆地吃完早饭,就到左右邻舍拜年,刚刚跨进人家门,就听到许多祝福声:“呦!新年好!新年好!小朋友越来越漂亮!学习进步!天天快乐!……”就这样,一家一家依次拜年,祝福不断,快乐的感觉更是越来越多……

过年的感觉真好!

第11篇:春节手抄报内容边框

春节,辞旧迎新的日子,送别了过去的一年,全家喜气洋洋,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崭新的一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边框,欢迎来参考!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

春节最有创意的短信

1、岁月可以褪去记忆,却褪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祝你新春快乐,岁岁安怡!

2、春节最有人情味,充满仁爱的时节,它如同阳光明媚玫瑰吐露芬芳的六月。我的祝福,你感觉到了吗?

3、我把新年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

4、有些事,想了很久却没做;有些人,盼了好久却没来;有些路,走了很远却没头;有句话,等了很久终于要说了,春节快乐!

5、腾龙新春好热闹,福禄寿喜鸿运兆,龙烈鹰扬龙光照,短文长祝爆竹语,富贵牡丹一品笑,金银财宝洪潮涌,乾坤天地好运到!

6、猴年快乐!恭喜发财!愿君生龙活虎年年如意,事业兴旺步步顺利,生活美满时时幸福,工作顺利节节高升,爱情甜美有滋有味!

7、祝福送到,你是否收到,新年就要到,年年问候不会少,快乐围着你绕,乐乐笑笑问声好。每句的第一个字,就是我对你的祝福哦!

8、痛苦是别人的,快乐是你的;止步是暂时的,发展是永远的;爱情是甜蜜的;世界没什么大不了的,新年收获是必然的!祝春节快乐!

9、人生好比一次旅行,在乎的不只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愿您封帧旧岁,开启新年新梦想!快乐春节,每一天!

10、春风吹来好运,春雨滋润雄心,春雷鼓舞壮志,春花装点温馨,深深地祝福你,在红火火的猴年里扬眉吐气财源滚滚!祝你猴年吉祥!

11、跨进新时代,联系有电话,问候靠手机,还有网上发信息;今朝迎新年,朋友常惦念,真情送祝福,身体健康多幸福!新年到,拜年咯。

12、匆匆,太匆匆,时间如水无影踪。花开花谢又一年,转眼白雪飘飘覆万物。春节佳节倍思亲,愿你吉星高照幸福临。祝你健康快乐永相随!

13、春节了,愿你事事梅花吐蕊迎春早,天天百合初绽友情多,年年并蒂莲花伉俪美,岁岁康乃馨亲亲福寿乐。春节愿你满园春色,幸福无边。

14、一言一语祝福你,一声一音问候你,一点一滴关怀你,一笔一画想念你。猴年到,祝福来,信息电话来报到,祝你猴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15、圆圆的梦想,七色的花;圆圆的人生,五彩的画;圆圆的春节,幸福的家;圆圆的问候,事业大发;圆圆的祝福,你笑哈哈!祝你春节快乐!

16、平日的繁忙,不代表遗忘;节日的到来、愿您心情舒畅;然后曾经落了的问候,这次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与祝福,都一起奉上;祝您春节快乐!

17、猴子来了,戴着幸运的光环,迈着快乐的脚步,将财气、喜气、运气、福气统统洒向人间,愿你猴年快乐,万事大吉,心想事成,万事顺利!

18、窗花对联中国结,瓜籽糖饼美味菜,饺子红包新衣裳,舞龙舞狮放鞭炮,窗明几净路宽敞,万象更新共联欢,春节:中国味道。祝你新年好。

19、今天是年底,祝你年年岁岁都平安,一生幸福到底;明天是春节,然后祝你财源滚滚来,烦恼统统都完蛋。爱神从此恋着你,幸运之神永远保佑你!

20、送走美丽的20xx年,不要留恋。把握神奇的xx年,充满期待。春节到了,祝你工作精精神神,生活开开心心。日子圆圆满满,幸福久久长长。

21、春节到来恭喜你!发个短信祝福你,成功事业属于你,开心笑容常伴你,健康长寿想着你,最后还要通知你,财神爷爷也要拜访你!然后春节快乐!

22、汇聚平日的祝愿,凝聚心底的真诚,搭载新年的吉祥,然后在中秋佳节的祝福声中,恭祝您和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23、我从不出门,从不游玩。很荣幸的你认识我这个宅男,所以我决定用短信的方式提前祝你春节快乐。有空陪我一起宅宅,难得的节日放松放松!

24、冬寒情暖春节到,雪儿踏香腊梅傲。春花秋月冬阳照,真心情义永不老。祝福融融掀高潮,年末问候不可少。短信带去我祝愿,春节快乐好运置。

25、春节将至送祝福,吃点好的来补补;只是油腻别太多,否则身体易发福;时刻保持心舒畅,锻炼身体疾病除;愿你幸福每一刻,事事顺心家和睦!

26、又是一年新春到,吉祥快乐福满多,春联祈福人平安,福字一贴福气来,吉星高照运道旺,猴年大吉走鸿运,新春快乐健康伴,开心幸福到永久!

27、人生从来不如意,咱又何必太在意,发条短信祝福你,春节过后是春意,一年四季花出奇,幸福美满无人及,身体健康如人意,来路享通金榜提!

28、红烛摇来团圆的情意,灯笼照亮平安路途,然后春联盈满美丽的企盼,佳酿散发吉祥的气息,烟花描绘幸福的图画,新春寄托真诚的祝福:春节快乐。

29、春节将至,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春节快乐!

30、心到,意到,祝愿到;福到,运到,财气到。日子到,时间到,春节的钟声还未到,是我的新年祝福提前到。如果有人敢比我早到,别客气,删掉!

31、春节不收礼,好礼全归你;现金加红包,统统属于你;福利也奉上,全是人民币;还有短信息,写满新祝福;幸福添如意,一切跟随你。春节快乐!

32、春节就来到,我的祝福到,天天开心笑,然后日日数钞票,老板对你笑,加薪给红包,美女抛绣球,专打你发梢,躲都躲不掉,逃也逃不了,新年快乐!

33、新年即将到来,祝福的话语不知道有多少,但我就坚信一条,那就是我要你快乐。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只有你快乐我才能快乐。祝你新年快乐!

34、适缝猴年春节,财神兵分五路,向你家进发:东路招财,西路纳财,南路敛财,北路聚财,中路发财。五路财神送宝,一年财运少不了。恭喜发财!

35、春节新旧交,送你饺子宴。祝你:为人勤财(芹菜饺),生活百财(白菜饺),偶遇野财(野菜饺),发点洋财(羊肉饺),家庭久财(韭菜饺)!

36、新年伊始,春回大地,许下心愿,说声平安。然后在新的一年里,送上我满满的祝福和久久的问候,祝愿你快乐每一天,幸福到永远,精彩生活永不变!

37、春天倾听,春节发芽的声音;夏天懂得,春节成长的苦累;秋天知道,春节成熟的魅力;冬天兴奋,春节欢快的祝福:祝你春节快乐!愿你四季兴旺!

盼春节作文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春节到,春节到 湖南的春节作文。

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小孩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充实,而且充满想象。春节里,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还来了很多小伙伴,我也可以到他们家里玩,我们互相串门,跟他们一起上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起去公园玩跷跷板,在草坪上打滚、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乐得留连忘返。

春节里,还可以放烟花。到了除夕,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在户外放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男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然后随风落下,化作云烟。我最喜欢看\"天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多么令人开心的春节啊!

因为要过春节,老师总会大发慈悲,没有布置多少作业,我就不用老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几天时间就把作业完成了,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然后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折纸、到江滨路上骑自行车,一身轻松,爽极了!

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去亲戚家,七大姑八大姨,一人给一包,每次总是满载而归;亲戚来了,这个献上一百,那个塞上两百,没有不喜获丰收的,春节作文《春节到,春节到 湖南的春节作文》。爸爸说,压岁钱要存起来,积攒多了,做有意义的事。我问,哪些是有意义的事。他说,比如,帮助贫困地区小朋友上学、向灾区捐款、自己上大学等等都算有意义的事。我总是听爸爸的,不乱花压岁钱,都会把钱存起来。每年都如此。今年春节一定又能收到压岁钱,我又会把它存起来,攒多了,将来取出来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春节年年有,我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然后我想,今年的春节过得一定还是那样开心、轻松、充实,充满想象,也许过得比往年更有意义呢。

第12篇: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1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2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3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第13篇:春节手抄报内容[推荐]

导语: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春节手抄报内容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节手抄报内容

拜年习俗

(一)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x;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礼仪

(二)

1、春节家宴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从周代开始,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亲朋相会,头号事就是忙活于“吃”字。为了在新春佳节吃得营养,吃得卫生,吃得文明,吃得开心,家宴须要注重礼仪。

2、酒满茶半以礼待人

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敬酒时应斟满杯,而奉茶时则应注意不要斟得太满,以

七、八分满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

3、饭桌转盘顺时慢转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转转盘。()并且,转盘应顺时针转动,切忌快速旋转。

4、鱼头鱼尾有说法

家庭宴会当中,主人应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最大、职务最高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吃鱼喝酒。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见过大场面。

5、“拱手抱拳礼”双手有高低

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而右手压住左手则是出丧。

春联

(三)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春节扫尘

(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第14篇:春节手抄报内容成语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每到这个时刻,大家都会格外的开心,本文为大家整理了春节手抄报内容成语,仅供参考!

春节手抄报

1春节手抄报

2春节手抄报

3春节成语

鞭炮齐鸣、欢天喜地、春风拂面、喜气洋洋、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川流不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火树银花、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沸沸扬扬、盛况空前、载歌载舞、欢声雷动、欣喜若狂、灯火辉煌、踵趾相接、接踵而至。

恭喜发财、财源滚滚、三羊开泰、龙马精神、双龙戏珠、五福临门、福星高照、春意盎然、前程似锦、锦上添花、花好月圆、圆圆满满、恭喜发财、财源滚滚。

春节造句

1、妹妹xx最怕放炮。春节那天,大家到门外放炮。鞭炮声一响,就把头钻进被子里。等炮声一停,被子里就传出“咯咯”的笑声,晶晶慢慢地露出头来。看着她闷得通红通红的小脸儿,大家都笑了。

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节对于中国人,就如同圣诞对于欧美人,都是重要的节日。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

3、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大家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4、春节期间,爸爸都会把盛开的水仙花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我仿佛看见一朵朵水仙花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条条长长的叶子像一双双友善的小手,向来访的亲朋好友送出一份份甜蜜的微笑和一串串深情的祝福。

5、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6、真好!姥姥家养了一只小灰兔。春节回老家,我就去看它起初,兔子还有一些惊慌,不过慢慢地,它与我熟了,温顺地趴在我的身边。我给它取了个名字:乔。不仅朗朗上口,还与“瞧”谐音呢。

7、啊,洁白如雪的水仙花,芳香四溢的水仙花,你开放在春节,为喜气洋洋的春节又添一道风景,愿大家的生活也像你一样,芬芳迷人。

8、春节的鞭炮,一片喧闹。时而,如星星点点,在夜空中炸响;时而,如滚滚雷声,轰鸣不断。

9、春节那天,走在广场上,人真多啊!黑压压的一片,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围得水泄不通。

10、春节悄悄的来到了人们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整个城市好象是一个待嫁的女孩浓装淡抹,一派喜庆的样子。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买年货,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庆的样子。

11、我期盼这春节,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新的一年,我长大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将要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与爱的果实。

12、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礼花,辞旧迎新,释放一年的快乐。我当然也不例外,过足了放鞭炮的瘾。回忆起童年放鞭炮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14、在花市里,桃花最讨人爱。大方得体,芬芳满屋,给春节又多添了一份喜庆。

15、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16、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了,这几天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购买年货的人,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17、翻开精美的日历,我细数着春节将要来临。那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因为只有这几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学习,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

18、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19、春节前夕,桃花就开得十分灿烂了,一大片红艳艳的,像一个红色的海洋。许多人都到这里买桃花来了,他们在桃花林间穿梭,就像一群群鱼儿在这花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0、春节快来到,向你问个好。开心无烦恼,好运跟着跑。家人共团聚,天伦乐逍遥。朋友相扶持,心情不寂辽。事业风水顺,金银撑荷包。好运从天降生活步步高!

第15篇:春节红领巾手抄报内容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戴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红领巾的手抄报吧。

春节红领巾手抄报

春节红领巾手抄报

春节红领巾手抄报

春节红领巾手抄报

春节红领巾手抄报

相关链接:

红领巾的起源

大家都应该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其中一角吧。其实红领巾的历史悠久,源自俄罗斯的东正教。

当年,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领导人民在俄罗斯夺得革命胜利,时为1917年。那时候东正教会在俄罗斯势力很大,小孩子每个星期日上“主日课”时都会带着红领巾当作一个识别标志。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俄共(布)为加强孩子的共产主义教育,设立了教导共产主义思想的少先队,由于那时候俄罗斯社会以红领巾当作一种光荣,俄共(布)就全盘接收,以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一种标志,并赋予新的含义——红旗的一角。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人民,当然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20世纪20年代省港大罢工和五卅惨案时期,一群流浪街头的苦孩子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成长为光荣的劳动童子团团员,在革命斗争中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红领巾不仅仅代表红旗一角、烈士的鲜血,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劳动童子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就是红领巾的由来。欲知更多详情,建议观看少先队队史影片《飘扬的红领巾》。

第16篇: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进入腊月,相信很多人对于春节都更多了一份期待,马上就要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啦,春节总是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快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是最幸福的时候。下面是关于春节手抄报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诗句

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5、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6、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0、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1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8、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2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1、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2、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3、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4、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春节安全注意事项

1、不要酒后驾驶

酒精会让人的自制力和视力下降,导致视线变窄、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状态下开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反应迟钝和行动迟缓很容易导致汽车飞出路外和撞上建筑物,或者撞到其他车辆和路人。如今春节临近,朋友聚会更是增多,喝酒已成为无可避免的“环节”,提醒大家饮酒后不要开车。如果开车出行,不要喝酒;参加聚会时如不得不喝,之后就打车回家或找人代为驾驶。

2、动火安全

需要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务必联系保安员陪同,要注意选择一个宽敞的地方,注意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注意寝室火灾,不要卧在床上吸烟,离开外出时要关闭不必要的电源,禁止寝室放置任何易燃物品;发生意外时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3、财物安全

不要在寝室存放大量的现金或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出门前检查自己物品是否收好锁好;检查您的阳台、窗户是否容易让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以防被盗。

4、交通安全

春节期间外出的人比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出外不要乘坐无牌无照的“黑车”,这样您的安全和权益得不到保障;有车一族请注意,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不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如果需要外出必须有人结伴同行,特别是晚上不要私自外出。

5、饮食安全

建议您能注意饮食卫生、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贪杯。防食物中毒,尽量少在外面用餐。如果餐后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立即就医或告知你的亲人朋友或同事。

6、防酒精中毒。

饮少量低度酒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损害,但饮酒过量或酗酒则会危及你的生命安全。

第17篇:春节内容实地调查报告

春节内容实地调查报告

我家坐落在富有“领带之乡”,“越剧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的嵊州,嵊州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富有独特的越乡文化。嵊州的春节习俗与全国许多地方大同小异,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年前主要是向长辈送年货,年三十,主要有吃团圆饭,给压岁钱,守岁看春晚,燃放烟花爆竹,打麻将等等活动。正月初一吃汤圆,其后几天,主要走访长辈拜年,亲友聚餐,外出郊游等。以下我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我们嵊州人过春节的过程以及情况。

1月26日

今天是小年,很多人估计都还不知道小年是什么意思,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有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更加热烈啦。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我家在今天也进行了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汉代已有了扁食,是张仲景发明的!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在今天,我家进行了打扫,也祭祀了祖先,晚上么也吃了饺子。

2月2日

今天是除夕,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十夜晚,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这餐饭叫做年夜饭、又叫团圆饭,这一餐饭菜非常丰盛,有鱼、肉、萝卜、菠菜、粉条、长生果……应有尽有,每一种菜都必须有剩余,留到明年再吃,取意“年年有余”。饭后全家老老小小围坐在一起,说说一年来的成果,谈谈来年大好前景。这一天终夜不眠地守岁,等待春节来临后燃放鞭炮,电话相互拜年祝福。在今天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在今天,我们还会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我们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年夜饭过后就是发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2月3日

今天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始,古称“元旦”,又称“新正”、“大年初一”,为嵊州中最隆重的节日。

放开门爆竹 ,称“放开门炮仗”。旧时,此举寓有驱邪除疫和“高升三级”之意。绍兴民间且有“早放(爆竹)早发(财)”之说,故从凌晨三四时开始,爆竹声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绝,以增添新春喜庆气氛。

贴春联,家家户户贴春联,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新正开笔,诸事大吉”之说。旧时,春联多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套语。如今,春联仍书吉语,但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接神 ,时,放开门炮仗后,即于厅堂置汤团、茶叶、水果等供品,家长率家人整肃衣冠拜天地菩萨、灶司菩萨等,祈求神灵保佑,新年万事大吉。如今,此类寓美好祝愿于偶像的迷信习俗已经少见。

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和喝元宝茶旧时,大年初一起床后循俗先吃“烟火食”(即以柴火烧煮之食物)后方可开口说话。如今,通常以汤团、如意糕作早餐,并吃福橘。新正,主家习以元宝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榄、蜜枣等,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

拜年 ,称“拜岁”、“叩岁”、“贺新年”。旧时,男主人先率晚辈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随即返归自家厅堂叩拜除夕所悬先祖遗像。然后,晚辈按辈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长。晚辈向尊长祝福,尊长回施教诲及祝愿。最后,晚辈间交拜贺年。其时,子弟一边鸣锣击鼓(俗称“敲年锣年鼓”),一边绕圆圈行走,以相娱乐。如今,拜年遗风犹存,但礼仪大为简化。

农历春节就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的,传承最为久远的节日。它最大的文化内涵就是祈求欢乐,祈求平安。

回顾新中国成立,自己所经历的各个时期的春节,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点,它与当时的政治十分不开的(古代也是如此)。

说起中国建国以后的农历春节的悄然变化,得分这样的年份,那就是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这三个时期,他们各自有着各自的民俗文化特点。

先说五六十年代,那个时期,就是从战争,走向和平,努力创造未来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文化生活还是贫乏的,只有广播、电影、戏曲等文化形式伴随着人民过年。所以逐年地春联也从旧式俗套之中,渐渐地变成富有生机的春联。在五六十年代初期,人们还是按照旧套延续着民俗节日,接财神,供祖宗,拜新年等等传统习俗。到了后期,又变成节日与假期的合称。因为人们忙忙碌碌地新湖了一年,只有在农历新年才有长假。人们都是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好好地休息一下,便于来年再好好地工作与劳动。所以,春节在保留原有的元素以外,又多了休息与调整自己的结合点。当红红火火的春联贴好以后,聆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年钟声,吃完接年饭,就等着愉快地玩乐了。所以在那个时候,各地的秧歌,一队赛过一队,鞭炮一家比一家放地响,人们都是浸进在欢乐中,享乐中。因为春节过后,那就是三百六十天的忙忙碌碌,三百六十天的辛苦,三百六十天的琐碎,三百六十天的期待。

到了六十年代,正好是三年困难时期、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时代。在这个时期,提倡的就是破旧习,树新风的时代。好多的民俗习惯已经不提倡,甚至杜绝的年代。春联全是革命的内容,传统的春联保留不多,也就是五福临门,出门见喜等喜庆吉利的还是可以见到的,至于相配的“挂钱”、门神、灶君,在那个年代就消亡了,灶君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期,才有所张贴。但是,从农村到城市,贴灶君的人家还不到百分之一,供灶君将成为历史了。到了一九六八年,春节又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那就是过一个革命式的春节。当时我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集体户里过年,带队的干部陪着我们过年,在年夜饭的时候,一定吃忆苦饭。当时也没有反抗的精神,只有用白菜与玉米面熬成粥,大家提前象征性地吃一点,然后悄然步行离去,赶几十里回家,过真正的农历新年。那个时候,虽然大形势宣传过革命化的春节,但是,各家个户还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传统偷偷地举行春节必备地仪式,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家家如此而已。挂钱在那个

年代是买不到的,春联已经有印刷品了。到了七

三、七四以后才有卖的。在六九年,我就自己想别人学习剪挂钱贴,虽然没有以前的秀气,但是看起来很有喜气洋洋地节日气息,没有几年,挂钱有兴盛起来了。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收录机问世了,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一点,科学进步带来了物质充足,所以,家家过年又兴起老一套民俗,向年夜点篝火等,逐渐地蔓延开来了,附生演变又庄稼秸秆变成单一地芝麻秸秆了,这就是民俗的演变很好地例子。

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科学进步,社会物质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各种禁锢了多年的各种文化形式脱颖而出,文化舞台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电视机的普及,电脑的普及,使得春节逐渐地变成了平淡了,很多人家还是遵守旧习,那也是老人的存在,当在过二三十年,春节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真的说不好。

第18篇: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寓意着新年的开始也是一家人团圆欢聚的时刻,我们一边祈祷着新的一年的好运气也在默默为自己的家人祈福,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越来越好,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春节的传说--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理论,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快乐的春节

大年三十,家里最忙的就是爷爷奶奶了,他们带我买年货。超市里的人真多啊!有奶奶抱着孙子,有爸爸妈妈和儿子一起来买年货的,没过多久,我们就采购了很多年货,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的,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新鞋……

爷爷一回来就炒饭菜,过了一会儿,一阵饭香扑鼻而来,我正准备偷偷吃点,突然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原来是大伯来我家串门了,之后叔叔阿姨已经陆续地来到我家。

吃完晚饭《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祝福专用中,节目开始了,小演员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漂亮的花伞,我们看得入了迷。11点59分50秒,主持人拿着话筒大声说:“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让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新年的钟声敲响,整个城市响起了雷鸣般的鞭炮声,五颜六色的鞭炮像含苞待放的花朵绽开了笑脸。我跟爸爸放完鞭炮收了压岁钱就呼呼大睡了。

我爱春节,爱在放鞭炮的时候;爱在收压岁钱的时候;更爱团圆的时候。

第19篇:春节节日手抄报内容

春节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这个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体现,下面是关于春节节日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节节日手抄报

我的春节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买年货、贴福字、吃年夜饭、上门拜年。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过年民俗。

今天是大年三十,在我们家贴福字可讲究了,贴福字必须在早上6点至中午12点之间,意欲着辞旧迎新,来年全家福气滚滚来。今年年夜饭轮到在大伯家,刚好又是大伯一家乔迁之喜,真是双喜临门。爷爷和奶奶早些天就开始预备年夜大餐了,到了晚上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的品尝着年夜大餐,席间还向长辈们碰杯祝福来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爷爷和奶奶也祝我新年快乐,在新学期学习更上一层楼!

大年初二,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妈妈的老家衢州开化亲戚家拜年。在车上我看见路边的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大大的福字,还有的门上挂着红通通的大灯笼,不时还有几声难得的鞭炮声响起,在这里年味更足!晚上,亲戚们都到我外婆家里来拜年,一起吃团圆饭。围着大圆餐桌有20多个亲戚,好不热闹,亲戚们有的高声祝福大家,有的埋头只顾品尝美食,有的相互碰杯敬酒,一派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景象。第二天我们前往乡下给亲戚们拜年,发现村口村里都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大家都忙了一年,只有在过年时才回来和盼望着他们的亲朋好友们团圆相聚。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漂漂亮亮的,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的,每家每户的院里院外都是暖暖的,行走在乡村街道上,每个人迎面走来相对时都默契的点着头,用不高不低的音调问候一声“新年好”,我和这边的小朋友见面时相互都说一声“新年好”。听长辈们说,过年在这边是最热闹的,到了正月十五还有自发组织的舞龙灯、猜灯谜的传统节目,我和爸爸妈妈约定着一定要在这里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相聚在一起过节,相聚在一起共同祝愿来年的幸福和安康!这就是我的春节!

春节安全注意事项

1家庭财物安全。外出前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尤其是阳台门窗。家里有大量现金的最好存在银行,贵重物品也要收在隐蔽的地方。防止入户盗窃。

2注意家庭防火。春节期间用电量大大的增加,用电负荷过重,为避免线路问题,家里尽量不要一次使用过多的电器。一旦发生电线短路着火,在切断电源之前,不得用水灭火,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3注意孩子安全。春节期间,孩子都喜欢玩烟花炮竹,孩子在玩的时候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且要远离窨井盖这些潜在危险的地方,在场地开阔的地方燃放。

4注意驾车安全。一定要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作为司机更要清楚这一点,少量的酒精也会导致驾驶失误,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且后悔也于事无补。

5注意防止上当受骗,短信诈骗和电话诈骗。骗子无孔不入,但我们要谨记一条,不贪图便宜,不给陌生人汇钱。不管什么原因,只要陌生人让我们打款,就一定是骗子。

6注意大型活动区域的安全。春节期间,大家都喜欢扎堆:比如商场,比如举行大型活动的场地,经常是人山人海。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注意安全,一是人身安全,避免踩踏。二是财物安全,看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财物物品。三是看好孩子,防止走散。

第20篇: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导语:数寒天,新年到。又见梅花俏。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大全

春节英语作文

The Spring Festival comes, it is the biggest day for Chinese people, as a child, I am so happy, because I can not only get the lucky money from the relatives, but also can play with my friends.We like to play firecracker very much, we can play it only in the new year, because it is dangerous and we need to take care with it.

When I was in my hometown which is a small village, I could play firecracker anywhere, people would not blame me for playing the firecracker, but when I moved to the city, I found people less play it, if they want to play the firecracker, they need to stay away from the crowed.Indeed, it i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play it in the remote zone, the firecracker will get exploded in a moment, so it will hurt the people.

When we play the firecracker, we must learn to protect ourselves, too.Once the firecracker is lighted, we need to react quickly and drop it right now.As the firecracker will explode in two seconds, we also need to react in the short time.

Playing firecracker brings people a lot of fun, but we need to take care.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春节内容.doc》
春节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