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人数

2022-05-2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四川高考人数创新高

高考落榜,高考落榜生择校,高考落榜学校 http:///2012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最高点,考生人数一共538299名,比2011年增加2.3万多考生,虽然考生的增加,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告诉考生,报名人数的增加并不待变参考人数,所以不必感到压力。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普遍都在下降,但这种趋势还未在四川出现。5月23日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高考全省共有53.8万人报考,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报名:比去年多两万余人根据统计,今年,四川共有538299名考生报名,比去年增加2.3万余人。其中,普通类考生增加最为明显,比去年增加20544人。报名者中,普通类考生519161人,文科生223814人、理科295347人。对口高职类考生17459人,也比去年增加千余人。另外,今年报考一类模式的考生也有1679人。

而据川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介绍,在外省招生时,已明显感觉到生源减少的问题。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剑峰认为,四川之所以还未出现减少的迹象,可能是生育高峰滞后的反映。也有高校招生负责人认为,报名人数不代表最后的参考人数。为此,专家们也建议考生不要因报名人数大增而感觉太有压力。

提醒:注意防范招生诈骗由于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更多,省教育考试院提醒,今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罚更严。省教育考试院要求每个考生考前都须签订诚信承诺书,高考期间将设立监督举报录音电话。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扣压考生录取通知书。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收费标准,严禁将提前交纳学费等任何费用作为是否录取考生或考生确认录取的依据。

此外,省教育考试院也提醒考生防范以招生、中介名义进行诈骗的行为。若有人称有“机动名额”或“特批指标”,考生切勿相信。

招高考落榜生的学校,高考落榜找学校,高考落榜可以念的学校

推荐第2篇:我省高考报名人数统计

2014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统计

截止高考考场编排之前,2014年我省有426160人报名参加高考,报名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2.45万人,减少幅度为5.4%。报名考生中,男生226296人,占53.10%;女生199864人,占46.90%。报名考生中,应届毕业生385527人,占总人数90.47%;往届毕业生40633人,占总人数9.53%。考生中,报考文科类113772人,占26.70%;报考理科类230050人,占53.98%,报考艺术类21692人,占5.09%;报考体育类1333人,占0.31%;报考艺术兼报文科25010人,占5.87%;报考艺术兼报理科25642人,占6.01%;报考体育兼报文科3141人,占0.74%;报考体育兼报理科4580人,占1.07%。

各市报名人数为:南京27826人,无锡24935人,徐州60182人,常州20520人,苏州27537人,南通38719人,连云港34042人,淮安35260人,盐城40379人,扬州27963人,镇江14403人,泰州32675人,宿迁41719人。

推荐第3篇:湖北高考人数及录取率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相信考生家长都对各省市招生情况充满了疑问,因此精品学习网特意为考生家长整理了“湖北省高考2013招生人数及录取率”,希望对你的志愿报考能有所帮助!

从湖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了解到,2013年全国高校在湖北省共计划招收324618人,比去年减少了5137人,录取率达74%,超过去年的72%.但由于今年高考人数整体下降,因此我省高招计划录取率依旧保持上升趋势。

各批次招生计划公布

各批次具体招生计划为:艺术、军校、师范类等提前批院校招收34740人;第一批本科院校招收31626人;第二批本科院校招收50234人;第三批本科院校招收46575人;第四批高职高专(一)招收37564人;第四批高职高专(二)招收105347人;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院校招收18532人。

另外,我省今年针对28个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定向招生,本科计划427个,实行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一本录取率增加

记者统计发现,全国一本高校计划在我省招收普通文理科生31626人(不包括提前批普通文理科),比去年增加1971人,而全省普通文理科考生为404279人,一本计划录取率约为8%,比去年略有增加。

普通文理类各批次本科招生计划为150671人,占全部招生计划的49.2%,约有34.4%的本省考生可以上本科,比去年有所增加。

本科院校中,二本院校招生最多,为50234人,但较去年略有下降。三本院校招生计划为46575人,比去年也略为减少。

较之往年,今年专科招生计划减少,据统计,今年高职高专(一)计划录取人数为37564人,高职高专(二)为105347人,高职高专计划录取率为33%.我省高职高专招生计划数连续五年突破10万人,但跟去年相比,该批次招生计划明显减少,减幅达4273人。

推荐第4篇:我省高考报名人数统计

2013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统计

据统计,2013年我省有450625人报名参加高考,报名人数比2012年减少了2.43万人,减少幅度为5.1%。报名考生中,男生241339人,占53.56%;女生209286人,占46.44%。报名考生中,应届毕业生405624人,占总人数90.01%;往届毕业生45001人,占总人数9.99%。考生中,报考文科类115421人,占25.61%;报考理科类246875人,占54.79%,报考艺术类25168人,占5.59%;报考体育类1447人,占0.32%;报考艺术兼报文科25236人,占

5.60%;报考艺术兼报理科26685人,占5.92%;报考体育兼报文科3219人,占0.71%;报考体育兼报理科4807人,占1.07%。

各市报名人数为:南京30625人,无锡25711人,徐州63596人,常州22135人,苏州29218人,南通43094人,连云港33985人,淮安36106人,盐城44080人,扬州29181人,镇江15684人,泰州35634人,宿迁41576人。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简况

今年共有1471所高等学校计划在我省招生380325人,其中招收统考生计划362263人,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招18062人。统招计划中,本科207611人,占57.31%;专科154652人,占42.69%。

统招计划中,文科类计划109393人,理科类计划210660人,艺术类计划39718人,体育类计划2492人。

文科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本科批次计划841人,第一批本科8391人,第二批本科21202人,第三批本科22848人,高职(专科)44362人,高职(专科)注册入学11749人。 理科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本科批次计划2527人,第一批本科33528人,第二批本科55996人,第三批本科39019人,高职(专科)65395人,高职(专科)注册入学14195人。 艺术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公办本科计划14832人,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计划6603人,高职(专科)院校招生计划18283人。

体育类招生计划中,提前录取公办本科计划1523人,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计划301人,高职(专科)院校招生计划668人。

推荐第5篇:河南高考人数十年翻了一番

河南高考人数十年翻了一番

本报一张图片,勾起许多网友10年前的回忆网友直呼:河南考生“伤不起”记者调查发现:现实没那么悲催,录取率也在上升□记者 吴战朝 王灿 实习生 袁慧 张丛博 文记者 白周峰 图阅读提示2002年,河南40万考生走进高考(微博)考场,是高校扩招之后新高;201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0.5万,总人数比十年前翻了一番。河南考生真的如此“伤不起”?高校是否可以因此而窃喜?昨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一个故事引发的热议……昨日,本报在A10版刊发的《十年后“励志姐”再现江湖》的稿件引发众多读者热议。与此同时,稿件中刊登的本报10年前的那个头版标题也无意间成为大家热议的中心:10年前,河南40万考生赶考;10年后的今天,我省高考人数虽然经过连续4年下降,依然有超过80.5万考生赶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10年来,河南高考人数翻了一番。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微博上,本报的这组报道和照片被众多网友转发、评论。“河南考生你伤不起啊!每个孩纸(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有木有(有没有)?十年人数翻了一番有木有?考生数量年年全国第一有木有?梦里挑灯看书有木有?考分比有些省份高一百多分有木有?高考完了木学上,有木有?有木有?……”“外太空滴信使”的“咆哮”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有人甚至哀叹,“为何没有生在10年前”。调查考生增多,但录取率也在不断攀升中原工学院招生处处长苗振青认为,乍一看,河南考生确实很“悲催”:考生规模十年增长了一倍多,总数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若细细比对,就会发现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残酷”,考生录取比率事实上呈上升趋势:2002年,河南虽只有40万考生,但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也仅有16万人,当年河南整体录取率仅为40%,本科录取率仅为15%;2011年,河南高考报名总人数85.5万人,当年77.82%的考生能上大学,全省有近33.34%的考生有望上本科;等到了2012年,河南共有80.5万名考生,比2002年多了40.5万余人,但是2012年,我省普招计划共69.3万人,再创新高;换算之后,2012年,我省高考考生整体录取率为86%,普通统考录取率是84%,37%的考生能读本科。这些数据,明显比10年前提高不少。“以南开大学(微博)为例,记得10年前,我校在河南省每年的录取人数在70名左右,2011年在豫实际招生人数为152名,今年招生计划比去年多了10个名额,达到117名,这是历年南开投入计划最高的一年。其他985和211的高校我知道大都增加了在河南的招生计划。”南开大学河南招生咨询组负责人宗茂坤说。解读改变的是数字不变的是竞争苗振青提出,10年来,河南省招生计划不断增加,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无疑为更多考生带来了就读高校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考入本科院校乃至被优质专业录取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懈怠。“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可以改变,竞争是永远存在的。这个竞争主要来自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指全国高校中的名校,也是全国发达地区的高校,也可以理解为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传统强势专业。所以,对个体考生来说,纠结于大环境的小幅改变,并没有太大意义。”苗振青说。反思生源人数“浮浮沉沉”,全国都这样在提醒考生要“淡定”的同时,苗振青也提醒高校,需要注意全国性生源萎缩带来的潜在影响。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为98.8万,创历史纪录。此后,报名人数连年下降:2009年为95.9万人;2010年为95.2万人;2011年为85.5433万人;今年为80.5807万。也就是说,河南的考生数量,正在经历一个从低到高、再由最高点逐渐回落的曲线趋势。全国范围也在经历同样的改变: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050万人,此后就开始逐年减少,1020万、946万、933万到今年的915万,递减趋势明显。并且,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高考规模持续缩小大趋势未改,也就是说,全国高考总人数将持续下降。[有人预测]部分高校将面临关门危机“河南考生人数逐年递减,而招生计划和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这将会加大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苗振青表示。山东省也是一个高考大省。但是记者

找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山东省专科分数线连年下降,2002年专科二批分数线为350分,2010年文理科都只需要190分;到了2011年,这个分数线再次下调至180分。此外,山东省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近千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

4.2万的生源缺口。据介绍,去年高考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于是,有人大(微博)胆预测:未来10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专家]已有少数高校因生源不足关门果真如此?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给出了明确答案:这不是危言耸听。“已经有学校因为找不到学生关门了,但是没有引起大家重视。”熊丙奇介绍,全国2600多所高校,不少高校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生源减少的压力。即便是那几所国内顶尖高校,也面临着最优秀学生被国外名校分流的压力。对于那些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院校来说,形势则更为严峻,不少已经开始出现招不够学生的尴尬局面。对于生源减少的原因,熊丙奇分析,一方面是学生人数的减少——有专家测算,2010年~2020年是中国学龄人口加速下降的时期,其间,学龄人口总规模的年均降幅将达到860万人,平均每年将保持3.23%的下降速度。此外,还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这几年国内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微博)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接近30万人,其中不少是高中毕业生。有数据表明,2012年,这一群体将超43万人。其二,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上大学回报率太低,三本或者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质量也不高,所以就选择放弃参加高考。其三,还有一些考生,即便被一些高校录取,但最后选择了放弃报到。这就是熊丙奇总结的高考中的“三放弃”现象: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建言]教育主管部门应下放办学自主权“高校唯有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占得先机。怎样将学校办出特色,改变当下的‘千校一面’的现状,恐怕是各高校所要思考的问题。”苗振青说。“生源不足的高校如果不及时改革,就只能等死。”熊丙奇则话锋犀利。事实上,一些高校已经着手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据了解,去年8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宣布,在全国率先实行注册入学,省内专二批次的26所高职院校不设统一省控线,由校方自行设定录取要求,一档多投,学生、学校实行双向选择。但最终,仍有大批高职高专院校无法按计划完成当年的招生。有人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及质量很难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很多学生选择复读或是直接去打工。“温总理说过,‘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1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只有有了办学自主权,大学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应对生源萎缩的难题。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连专业设置都要经过教育部审批,他们怎么可能办出特色?”熊丙奇表示,当下,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限制太多,改革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放权”。彭山论坛: hao315

推荐第6篇: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为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这一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题目自拟,字数700。

推荐第7篇:各省高考超600分人数一览

2017年各省高考超600分人数一览

2017年全国I卷九省份(晋冀豫鄂湘粤皖赣闽)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一览

省名 文科

理科

参加高考人数

山西 149人

1189人

河北 2040人 10716人

35.08万

河南 1363人 7147人

71.39万

湖北 1350人 6438人

湖南 2093人 5446人

35.15万

广东 823人

4305人

75.7万

安徽 919人

5386人

42.1万

江西 737人

3366人

36.49万

福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省份的名单

全国Ⅰ卷地区:

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安徽、江西、福建

全国Ⅱ卷地区: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西藏、重庆、海南

全国Ⅲ卷地区: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自主命题省份:

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

部分使用全国卷省份:

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 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山东卷: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湖北省6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为7788人,比去年减少了5650人。其中理科6438人,比去年减少6441人,文科1350人,比去年多791人。2016年湖北省600分以上考生人数为13438人,其中文科559人,理科12879人。专家称,今年高分段考生人数减少与考试题难度增加有较大关系。

最新!湖南2017高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发布!湖南600分以上考生7539人

2017-06-24 教育通

2017年湖南高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

本科一批:文科548分(去年530分);

理科505分(去年517分)

本科二批:文科485分(去年476分),

理科424分(去年439分)

本科三批:文科441分(去年431分),

理科383分(去年396分)

专科:文科200分(去年200分),

理科200分(去年200分)。

文科类平均分403.72分

理科类平均分411.19分

与去年相比,语文和文科数学的平均分数有所上升,外语、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平均分有所下降。

各科目平均分数为:语文96.88分(去年92.46分),外语83.29分(去年84.26分),文科数学65.39分(去年56.86分),理科数学82.55分(去年82.65分);文科综合164.03分(去年169.82分),理科综合141.45分(去年150.08分)。

人均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总分+优惠分)分别为:文科类403.72分(去年398.19分),理科类411.19分(去年415.80分)。

文化成绩600分以上的考生7539人(去年为7453人),其中文科类为2093人(去年663人),理科类为5446人(去年6790人)。

湖南35.15万考生参加高考统考,比去年增加0.14万余人

2008年至2012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从50余万下降至36万余。从2013年开始,湖南高考报名人数止跌回升,当年有37.3万人报名,此后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今年湖南共有高考报名考生41.08万人,较去年增加0.92万人。实际参考考生为35.15万人,比去年增加0.14万余人。其中,应届生36.76万人,往届生4.32万人;文科考生15.29万人,理科考生21.82万人,职高对口类考生3.97万人。全省14个市州设有122个考区、254个考点、12429间考室,考务工作人员近5万人。

粤高考一本线文科520理科485 600分以上考生理科减3成

2017-06-26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吴绍锋) 昨日上午11时,广东省高考成绩终于放榜啦!在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王斌伟公布了2017年广东高考各批次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及报考的相关信息。

其中,一本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科为520分,理科为485分;二本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科为418分,理科为360分;第三批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科为210分,理科为200分。据悉,今年广东省招生计划人数60.2万,比去年增加了3.3万,招生计划增加的人数比报考增加的人数要多,所以今年的录取率会有所提高。

试卷难度比去年略高

据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使用全国卷的第二年,与去年相比,从分数线来看,今年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文科分数线高于去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的理科分数线、第三批的文科分数线都低于去年。从试卷难度来看,今年试卷难度总体上比去年略高,文科比去年低一些,理科难度稍大;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相对去年来说难度较大,但总体来说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据公布的2017年各科类“分数段统计表”,今年广东省文科类600分以上的考生有823人,比去年的381人多了一倍多。今年文科600分以上的考生中,650分以上的考生有7人,其中3人在660分以上,去年650分以上仅有2人;今年广东省理科类600分以上的考生有4305人,相对去年的6692人而言,减少了三分之一多。其中,690分以上的考生有3人,去年为13人(其中2人在700分以上)。

建议:填志愿要冲稳保结合

今年广东省招生计划人数60.2万,比去年增加了3.3万,而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1万。由此可见,招生计划增加的人数比报考增加的人数要多,所以今年的录取率肯定会提高。

据悉,高校录取原则大体上分几种:一是按照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分数优先,投档之后学校按照分数优先排队录取;二是按照传统的志愿优先,按照第一志愿先录完,录完之后录第二个志愿;三是按照分段录取,学生从高到低,设置分段数额,按照志愿顺序录取;四是设置专业志愿分数级差,按照分数优先进行录取。考生们在报考心仪的院校时,最好首先去学校的网站看学校招生专业录取原则,了解清楚之后再进行专业填报,读到心仪的专业。

今年广东省本专科普通类均实行平行志愿,王斌伟提醒广大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需要做足功课,理性判断,合理填报。

2017年广东高考分数线

一本:文科520分,理科485分

二本:文科418分,理科360分

三批专科:文科210分,理科200分

安徽2017高考超600分人数一览

2017年高考文科600分以上的有919人,最高分662分;理科600分以上的有5386人,最高分706分。

附安徽省高考高分数段人数一览

2016年高考高分数:文科600分以上的有535人,最高分657分;理科600分以上的有10418人,最高分703分。

2015年高考高分数:文科600分以上高分段12460人,最高分689分;理科600分以上高分段21760人,最高分708分。

2017年安徽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 文科一本515分理科一本487分

安徽省2017年高考数据

42.1万人参加高考

2017年,安徽省高考报名考生49.9万人,其中,文科考生20.3万人,理科考生29.6万人。由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已确认录取考生7.31万余人,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录取0.45万人,实际参加高考考生42.1万人。

省属高校今年计划招生35万余人

今年在高考报名人数下降1.1万名的背景下,我省省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共安排355133名,比上年增加2810名。

其中本科计划161079名,高职(专科)计划194054名。记者查询后发现,安徽大学总计招生6608人,安徽工业大学招生5440人,安徽理工大学招生5700人,安徽农业大学招生4900人,安徽医科大学招生3200人,合肥学院招生4100人。

推荐第8篇:高考人数减少,留学成为大势所趋

四川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网址http//www.daodoc.com

高考人数减少,留学成为大势所趋

中考、高考刚结束,部分考生家长已为孩子考虑“后路”。有不少父母们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已开始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其中不乏一些重点中学的家长。近年来,中考、高考后的六七月份已成为留学旺季。出国留学成了大势所趋,究竟是何原因?

高考留学人数此消彼长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比去年减少18万人。这已经是自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以来连续第4年保持下降趋势。除了受生源因素影响外,弃考已经成为高考报名人数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统计发现,自2009年~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接近四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弃考的学生中一部分选择了出国留学。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出国留学人数的年年增加,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2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成为分流高校生源的一股新力量。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34万人的历史纪录,预计今年会超过35万人。根据报告预测,近年出国留学人数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本科生将逐渐占到留学人数的60%以上。

国际教育大发展大势所趋

从数字不难看出,如今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教育背景的人才需求的增加,刺激了国际教育规模扩大。

国内教育机构数量与招生数量不足,也迫使一部分家长和学生选择到国外求学。尽管大学都在扩招,但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大学数量还是相对较少,这也是刺激国际教育规模扩大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国内本科教育日益呈现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和考研辅导班化,本科生专业素养日益降低;国内教育收费日渐提高,加上人民币日渐升值,使得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费用差距日渐缩小,也成为刺激国际教育发展的因素。

同时,国外一些大学也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希望通过开展国际教育项目增加收入,拼命扩大海外教育市场。

留学不再是学学外语

不过目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加上市场的功利化、速成化,使得人们对国际教育的认知出现了三大误区,即认为国际教育就是出国留学,就是找留学中介咨询和代办出国,就是学外语。传统的国际教育,注重的是语言和知识的传授;未来的国际教育,注重的一定是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的培养。

不少家长意识到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提前做起了“功课”。现在上大学不难,关键是上重点大学竞争激烈,如果上不了一本学校,还不如到国外去读个好学校,很多家长都这样想。

内地大学的声誉随扩招大幅下降,一些家长认为还是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会学到真东西。

过去只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动将留学当退路,如今,却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主动视留学为出路,留学计划被提前到高中甚至是初中。并且,这些学生成绩都很优异,有的参加过海外游学,也有的重点高中尖子生现在国内读预科过渡,读完预科单刀多所外国大学的Offer。

推荐第9篇:广东高考美术生人数下降

广东2014年高考美术生人数下降

2014年广东高考正式拉开大幕。昨日,2014年广东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术科统考开考,我省近4.6万考生参加。据了解,今年艺术类考生占高考总人数比例有所下降。专家介绍,今年试题与以往相比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功,以提高艺术考试公平性。

家长学生渐趋理性

笔者获悉,广东省2014年参加高考总人数为75.6万人,比去年增加两万人左右。与此同时,美术术科考生接近4.6万人,比去年减少一千多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近几年来艺术类考生首次下降。专家表示,这是家长和学生在选择艺术科类时恢复理性的体现。“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省考试院高招处负责人透露,今年艺术类考生录取情况将与去年持平。

今年美术考试命题,素描展示的是一个工人的肖像,要求考生完成一幅完整的人物素描。速写试卷是画出一个坐姿的桶装水分销店工人、一个站姿扛着桶装水的工人。色彩则是根据图片提供的一盆花、一个咖啡杯、一个汤勺和其它默写内容进行重新构图,完成一幅静物色彩。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方少华解读,今年的考题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更考验学生的造型能力等基本功,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省考试院高招处负责人还介绍,为防范舞弊,今年艺术高考的监

管措施更为严密。一方面随机安排考试座位,考试开始与考试结束都要求签到和签离;另一方面考生在拿到试卷后需要先在画纸上签上姓名和考号,以防止交换试卷、考试交流等作弊行为。

困难考生有特殊考场

笔者走访华南师范大学考点发现,开考前,众多赶考的学生背着画具、提着学习材料聚集在草坪上候考,或温习考试注意事项,或在考前练笔“找感觉”。笔者了解到,华南师范大学考点专门为有困难学生设置了相应的特殊考场。

据悉,考生小梁考前主作画的右手臂受伤,一方面无法自提画具,另一方面需要更宽阔的作画空间,而正常的座位安排却颇为受限,但小梁希望坚持完成考试。

华南师范大学考场负责人告诉笔者,校方是在考试前一晚上才接到学生的报告,而此时所有考场已安排停当。为保障学生顺利考试,校方作出了应急决定,安排小梁在讲台位置作画,为他提供更空旷的作画空间,此外安排专人为其接送自带的画具,满足小梁的特殊要求。

推荐第10篇: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树人”需要鲁迅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

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 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 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 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 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 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 高峰。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 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 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 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 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我想和您同行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风停,雨静。穿过时光隧道,我终于见到了您。我真的想和您同行,我有很多话想跟您说,请容许我慢慢道来。近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您。我就觉得很奇怪。他们怕奥数怕英文,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要怕您呢?莫非是因为您的文字太尖锐,他们不喜欢您直刺现实的文字?尖锐一点不好吗?我不懂,真的不懂。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很喜欢您,喜欢您冷峻的文字,喜欢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喜欢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一词,铿锵有力。我喜欢您的率直与坦然。

如今的社会,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似乎在减少,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一样正直的人啊!我想和您同行,一起直面人生!我需要您做我坚强的后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听说有些地方的教材禁止选您的文章。知道这个消息,我是多么愤怒啊。那么好

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入选教材,难道是因为中学生怕您吗?您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啊,也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过呢,您也不要难过,其实您有很多“铁杆粉丝”的,比如我,嘻嘻„„我没有骗您哦!还有呢,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喜欢您的作品呢!您的文字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还有啊,我十分敬佩您那种针砭时弊、勇于解剖的精神。您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想当时肯定没有几个像您这样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吧!不过,我坚信:您那尖锐冷峻的文字一定唤醒了不少国人。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有您真好!我愿与您同行,倚笔走天涯!

对了,偷偷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哦。其实呢,我也很喜欢文学,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像您一样。我很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地写点东西。我都写了几千篇日记了,也是记录一些时事的。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把它们编成书,您千万不要笑话哦!

呀,糟了,快下课了。我得先遛了„„拜拜。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2013年6月7日

第11篇:江西高考优秀作文【】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 范文二:

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去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轻松许多。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

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范文三:

知足,快乐之源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一万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大家猜,是出入其一个情人的住处),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又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又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燊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嘉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

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主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

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剧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却毫不掩饰地说:“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呀、斤斤计较呀,患得患失呀„„统统都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范文四:

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

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范文五:

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去往高处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12篇: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2012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哲理主题

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知足,快乐之源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一万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大家猜,是出入其一个情人的住处),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又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又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燊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嘉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

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主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

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剧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却毫不掩饰地说:“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呀、斤斤计较呀,患得患失呀„„统统都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去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轻松许多。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去往高处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第13篇:江西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学会探究学习

对于探究学习,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抱怨,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事实,尽管在日常的课内外探究学习中,有着这些或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探究学习不可弃,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

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想到闻一多先生回忆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时说,梁启超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了一遍,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好,真好,实在是好!”并无半句解释。

那么,任公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喝彩这首古诗呢?真的是如闻一多所说的“大师讲学,就是这样”吗?

究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为什么会对白发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的,可他却选择了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篇,谭嗣同与白发狂夫有着同样的执着,梁启超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讲中十六个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后为什么又让梁实秋先生仍然记忆犹新呢?

究其实,二十年后的梁实秋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就想到了中国当时沧海横流的现状,想到了疲弱的祖国又到了该要革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讲,想起了先生讲的那首古诗。

是探究学习,是不断地追问,让我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

在学习《秋兴八首》(其一),“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中“塞上”一词在教科书中注解为“这里指夔州的山”,我对此质疑。

站在寒秋之中的诗人,极目远望,诗人看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似乎暗示了是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衰败了,衰败到“气萧森”,在这就似乎流露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诗人还看到了:“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时的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诗人的目力范围。诗人不能释怀的是时局的安宁,诗人知道此时此刻在边塞之上吐蕃人正在大举入侵,烽烟四起,阴云压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说明国家战事吃紧,有多少家庭都有在外征战和流落的人,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

在尾联,诗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思乡之情终于与忧国之情交织在

1 了一起。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认为,从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读到颔联中“塞上”是指“边塞”,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指夔州的山”。

探究学习,是发现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径。

在《过秦论》中,贾谊说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先说“仁义不施”。两千多年来,“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的代名词。然而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你很难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因为封建统治就是专制统治,即使是父子兄弟,也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杀戮。

再说,不是也有讲“仁义”的君主也亡国了吗?可见,贾谊讲的这个“仁义不施”不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

再看“攻守之势异”,那么秦攻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贾谊在文章中说到“废先王之道”。就是说秦王朝废除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

当年秦在攻取天下的时候,是举国同心,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人图的是什么呢?图的是日后能列土封疆,所以,他们能与秦王同心协力去攻取天下,这样,胜算的机会就大得多。

而在守天下的时候,秦王“废先王之道”,打破了新贵族封王立侯的美梦,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齐心协力了,所以,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懂得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攻守之势异”。

平日里,在课内外的探究学习中,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每忆及,心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如在感遇的波纹里,一叶扁舟掠过思念的海,浪花满怀蔚蓝的恋情„„让我们在学习中愉快的探究,在探究中愉快的学习吧!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 ‚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 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

2 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 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 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 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 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 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我想和您同行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风停,雨静。穿过时光隧道,我终于见到了您。我真的想和您同行,我有很多话想跟您说,请容许我慢慢道来。

近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您。我就觉得很奇怪。他们怕奥数怕英文,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要怕您呢?莫非是因为您的文字太尖锐,他们不喜欢您直刺现实的文字?尖锐一点不好吗?我不懂,真的不懂。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很喜欢您,喜欢您冷峻的文字,喜欢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喜欢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一词,铿锵有力。我喜欢您的率直与坦然。

如今的社会,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似乎在减少,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一样正直的人啊!我想和您同行,一起直面人生!我需要您做我坚强的后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听说有些地方的教材禁止选您的文章。知道这个消息,我是多么愤怒啊。那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入选教材,难道是因为中学生怕您吗?您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啊,也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过呢,您也不要难过,其实您有很多“铁杆粉丝”的,比如我,嘻嘻„„我没有骗您哦!还有呢,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喜欢您的作品呢!您的文字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还有啊,我十分敬佩您那种针砭时弊、勇于解剖的精神。您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想当时肯定没有几个像您这样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吧!不过,我坚信:您那尖锐冷峻的文字一定唤醒了不少国人。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有您真好!我愿与您同行,倚笔走天涯!

对了,偷偷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哦。其实呢,我也很喜欢文学,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像您一样。我很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地写点东西。我都写了几千篇日记了,也是记录一些时事的。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把它们编成书,您千万不要笑话哦!

呀,糟了,快下课了。我得先遛了„„拜拜。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2013年6月7日

【名师点评】文章有三忌:忌庸、忌陋、忌袭。本文作者围绕题意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在阅卷现场瞬间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作者多用短句,叙事风格直白,语言浅显清新,如叙家常,还略带调皮,符合书信体和高中生的性格特征,相较于那些板着脸孔来说教的文章,更舒展,更能让人容易接受。同时,文章联系现实进行论述,更显深刻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第14篇:江西高考零分作文

2012江西高考零分作文:珍惜拥有

依然还记得入团申请书上父亲、母亲的职业栏上两个重复的“务农”大字,因为如果让追溯祖上八代的身世,职业栏上不过是再重复着多书写几遍这两个字而已。 曾有人问我:你拥有什么?

是啊,我拥有什么呢?我离高富帅的距离比生和死还遥远,离官二代的距离可能要追溯到唐末宋初。我似乎不知道我拥有什么,却已经知道我失去了什么,将失去iphone、名表和跑车,更将失去心中那完美的女神……

然而,一位把刀缸少年告诉我:珍惜拥有!

依然记得学校食堂里一碗饭吃出6只半苍蝇的那一幕,因为到现在我还在纠结那半只苍蝇让谁给偷吃了。

曾有人问我:你拥有什么?

是啊,我拥有什么呢?早上吃着地沟油油条、苏丹红咸蛋,喝着三聚氰氨奶营养早餐,中午是瘦肉精肉炒农药韭菜,人造鸡蛋,石蜡翻新陈米饭,晚上是尿素豆芽,石膏豆腐配染色馒头。据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已各据一方,占领了祖国江山。我似乎不知道我拥有什么,却已经知道我失去了什么,将失去城管体魄以保家卫国收复失地的夙愿… 然而,把刀缸少年再次告诉我:珍惜拥有!

依然还记得菲律宾欺负我渔民、霸占我南海的那一幕,因为我现在还期盼着中国那只没有武器装备、没有军衔、让人谈虎色变的特种部队能集结南海呢。

曾有人问我:你拥有什么?

是啊,我拥有什么呢?小日本、韩国棒子、越南猴子还有可爱的朝鲜思密达也纷纷抄袭照搬菲佣做法,抓渔民、抢岛屿。有人放言:不占领中国几个小岛、抓扣几名中国渔民,都不好意思说和中国是邻居。我似乎不知道我拥有什么,却已经知道我失去了什么,将失去看到祖国河山一统的那天...

然而,把刀缸少年再次出现告诉我:珍惜拥有!

感谢国家、感谢组织、感谢领导、感谢高考、感谢阅卷老师…请相信我:如果不是这可恶的700字限制,我会一直感谢下去,因为我知道珍惜拥有!

请允许我再啰嗦一句:把刀缸还没告诉我:我拥有什么呢。

第15篇:江西高考优秀作文

2013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4篇:

“树人”需要鲁迅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名师点评】

文章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周树人”,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周树人”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论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我想和您同行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风停,雨静。穿过时光隧道,我终于见到了您。我真的想和您同行,我有很多话想跟您说,请容许我慢慢道来。

近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您。我就觉得很奇怪。

他们怕奥数怕英文,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要怕您呢?莫非是因为您的文字太尖锐,他们不喜欢您直刺现实的文字?尖锐一点不好吗?我不懂,真的不懂。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很喜欢您,喜欢您冷峻的文字,喜欢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喜欢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一词,铿锵有力。我喜欢您的率直与坦然。

如今的社会,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似乎在减少,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一样正直的人啊!我想和您同行,一起直面人生!我需要您做我坚强的后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听说有些地方的教材禁止选您的文章。知道这个消息,我是多么愤怒啊。那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入选教材,难道是因为中学生怕您吗?您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啊,也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过呢,您也不要难过,其实您有很多“铁杆粉丝”的,比如我,嘻嘻„„我没有骗您哦!还有呢,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喜欢您的作品呢!您的文字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还有啊,我十分敬佩您那种针砭时弊、勇于解剖的精神。您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想当时肯定没有几个像您这样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吧!不过,我坚信:您那尖锐冷峻的文字一定唤醒了不少国人。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有您真好!我愿与您同行,倚笔走天涯!

对了,偷偷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哦。其实呢,我也很喜欢文学,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像您一样。我很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地写点东西。我都写了几千篇日记了,也是记录一些时事的。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把它们编成书,您千万不要笑话哦!

呀,糟了,快下课了。我得先遛了„„拜拜。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2013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文章有三忌:忌庸、忌陋、忌袭。本文作者围绕题意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在阅卷现场瞬间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作者多用短句,叙事风格直白,语言浅显清新,如叙家常,还略带调皮,符合书信体和高中生的性格特征,相较于那些板着脸孔来说教的文章,更舒展,更能让人容易接受。同时,文章联系现实进行论述,更显深刻。

第16篇:高考优秀作文江西

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欣赏:我想和您同行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风停,雨静。穿过时光隧道,我终于见到了您。我真的想和您同行,我有很多话想跟您说,请容许我慢慢道来。

近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您。我就觉得很奇怪。他们怕奥数怕英文,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要怕您呢?莫非是因为您的文字太尖锐,他们不喜欢您直刺现实的文字?尖锐一点不好吗?我不懂,真的不懂。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很喜欢您,喜欢您冷峻的文字,喜欢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喜欢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一词,铿锵有力。我喜欢您的率直与坦然。

如今的社会,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似乎在减少,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一样正直的人啊!我想和您同行,一起直面人生!我需要您做我坚强的后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听说有些地方的教材禁止选您的文章。知道这个消息,我是多么愤怒啊。那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入选教材,难道是因为中学生怕您吗?您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啊,也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过呢,您也不要难过,其实您有很多“铁杆粉丝”的,比如我,嘻嘻……我没有骗您哦!还有呢,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喜欢您的作品呢!您的文字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还有啊,我十分敬佩您那种针砭时弊、勇于解剖的精神。您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想当时肯定没有几个像您这样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吧!不过,我坚信:您那尖锐冷峻的文字一定唤醒了不少国人。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有您真好!我愿与您同行,倚笔走天涯!

对了,偷偷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哦。其实呢,我也很喜欢文学,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像您一样。我很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地写点东西。我都写了几千篇日记了,也是记录一些时事的。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把它们编成书,您千万不要笑话哦!呀,糟了,快下课了。我得先遛了……拜拜。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2013年6月7日

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欣赏: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欣赏: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欣赏:\"树人\"需要鲁迅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名师点评】文章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周树人”,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周树人”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论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欣赏:急功与慢利

长期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同学们一说起这句话,都会心照不宣地摇头一笑:难啊,太难了!这些凌乱的数字和线条之间,有着什么神秘的联系?这些A、B、C、D排列组合之后,该用怎样的读音和语气?天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竟然又是鲁迅,必然有几个重点段落老师会要求大家狂背狂记!

头疼归头疼,可看看身边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奥数、英文补习班的绝不在少数。补习奥数的同学是崇拜陈景润教授,想证明1+1=2?还是着迷于数理逻辑,想藉此探究宇宙的真谛?补习英文的同学是想要师夷长技以自强,将来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友好联系?还是打心眼里喜欢莎士比亚,想要看懂原文的真意?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笑我迂腐:你说的未免太不切实际,奥数比赛一旦获奖,升学便可以享受加分待遇;英文说得流利,将来出国镀金根本不是难题!

我恍然大悟,“三怕”同样是怕,学好奥数、英文两科的益处唾手可得,即使恨得咬牙切齿也趋之若鹜,拧着眉头勤学苦练,希望自此走上一条捷径,凭借这两科的特长平步青云。而鲁迅先生的文章诘屈聱牙,何必下这个死力?能加分吗?能出国吗?顶多草草应付老师抄写几遍,便自认无愧于心,很对得起这位平头胡子伯伯了!

时下人心浮躁,事事言利,即使教育概莫能外,让人不免唏嘘。不少少年只看眼前是否得益,恨不得今日种苗明日便能吃瓜,否则绝不肯多花一丝一毫力气。北师大学者史杰鹏说鲁迅的文字“敲之铿然,触之也濡;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白话文诞生的初期,他已能把文字使得出神入化,开启民智,余荫当今。鲁迅斗争的酷烈、文笔的华美、考证的精研,如能化入少年的灵魂中,则他们真正可以成为未来的栋梁,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可惜有几个耐得住这个年深日久、潜移默化的过程呢?

校园里依然流传着“三怕”,奥数、英文却越来越热门。鲁迅还是寂寞着,被一句轻慢的“太难了”掷到墙角,静静地等待。

第17篇: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蒙自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

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2011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诚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诚 信

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的传承后仍然光彩依旧。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一个个英雄的骊歌在此吹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现青史,提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这赞的是关羽,诚心的典范忠义的象征。只因桃园结义时的一句\"生死相随\",他付出了一生。即使战乱时投了曹操,在得知兄长下落时依然奋不顾身千里相投,过五关斩六将尽显英雄本色。“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里仰义名”。时光荏苒,三国已成为历史的足迹,但岁月带不走,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英雄的故事必将永远留传„„

不得不说,诚信造就了英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与杨贵妃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爱是生死相随,“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与仲卿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自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于是余有叹焉,诚信创造了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是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流尽,才偿还得过他了。”这是绛珠仙草的誓言。她无悔,任凭眼泪从秋流到冬经春流到夏,任凭“眼空蓄泪泪空垂”,“彩线难收面上珠”,“已教泪洒窗纱湿”,黛玉无怨,因为那是她前生的诺言。如今,我们只能叹: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你一生泪,花谢花飞,泪已尽,红楼梦中千古爱一回。

有时,诚信更创造了神话创造了传奇。

诚信是金,我们应把它一直传承。让诚信带着我们,一起飞向美好的明天。

2011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

鹿特丹的乒乓球比赛,中国获得了冠军,人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说,中国有实力,应该得冠军。也有人说,应该让其他人尝试突破,也拿冠军。还有一种声音说,中国应该让出这个冠军,不能总是霸占冠军宝座。

请选择一个角度拟题作文。

留给自己一个对手

——祝福那些使你成长的的人们

中国队虽然包揽了世乒赛所有的金牌,但是,我感到的并不是喜悦,一种独孤求败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中国队,太需要一个对手了。而在于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拥有对手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对手,会伴随你一路成长下去,直到你登上最高的山峰。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英雄。英雄往往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勾践与阖闾,曹操与刘备,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看起来是对手,但是他们却都成就了对方,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而正是自己对手的存在,可以使你加倍努力的学习,去奋斗。最终功成名就。

始皇一扫天下,我相信他所得到不是万人唯我独尊的喜悦,而是无人能敌,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 2 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却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之才,我相信刘邦将死之年,最怀念的不会是别人,而必定是他一生的对手--项羽。

幸福使人麻木,而痛苦却让人成长。往往带给你幸福的人,我们记得不甚清晰,但是给予你巨大伤痛的人,我们却记得刻骨铭心。一个没有对手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每当我看《康熙大帝》时,看到康熙在千叟宴上敬酒,我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敬了三碗酒,第一碗是敬孝庄皇太后,第二碗敬各位臣工,而这第三碗酒,他这么说的:“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螯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他们造就了朕哪,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不屈啊。

英雄自古多磨难,千凶万险终破茧。

请留给自己一个对手吧,留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让自己永远充满活力。

请祝福自己的对手吧,正是因为他们,你才得以获得今日的辉煌。

请珍惜自己的对手吧,因为你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在你心中的无可替代的分量。

我们不做独孤求败,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我们会敬重我们的对手们,他们和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终有一天,我们大家都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

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世界需要你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

——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眷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着深深爱着的你;你告诉我们,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你告诉我们,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你告诉我们,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你告诉我们,惟爱你,你的声音是幸福的动力;你告诉我们„„你已经占据了我们半个灵魂,睡觉总会不自觉的听着你的声音,我们的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 3 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的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你是个“坏孩子”,独自承受这变化,因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我们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的世界仿佛是世界末日。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你“潜伏”网络,保持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调谱写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遥远的地方,为我们鼓掌,却不被所谓的“正统”接受。你“破冰而出”,签约海碟,空降全国,签售专辑,走上荧屏,锻炼自己,我们终于看到了你这道靓丽的风景。我寻你千百度,你在那灯火阑珊处。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你的音乐才华令人叹服,你的低调让人佩服,这个高调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温。

你说,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你说,该在的会在,该走的会走。我希望你是我们的珍贵,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们的世界。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一切都会过去Pk一切都不会过去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1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第18篇: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守住心灵的那扇门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洪水般冲溃了我们几乎所有的防线,可是仍有一扇门我们必须坚守,那扇门叫做:“坚持真理!”

我不敢想象如果一个世界没有真理,究竟会是何般模样,是黑漆漆的人吃人的混乱,还是浮华背后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的阴险?

于是,我开始怀念古人了。

夏言,一个坚持真理、铁骨铮铮的汉子,折服了多少心怀正义的仁人志士。奸佞当道,他何曾皱过一次眉头,毫无畏惧地惩恶扬善正是他刚劲的骨格;皇帝怒骂,他又何曾退缩,义正辞严地据理力争方显他的英雄本色。他就是一个擎天巨人,扬起了鲜艳夺目的真理的旗帜,藐视着不讲原则的无耻小人。然而,这个巨人即将轰轰烈烈地光荣倒下,因为坚持真理总会让人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下第一大奸臣严嵩向他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所谓进攻,不过他的看家本领——栽赃陷害而已。巨人就这样倒下了,但是一批又一批捍卫真理的人士勇敢地站了起来。因为真理就像太阳一样引领着人们追寻光明,任何遮蔽它的乌云必将消失殆尽。夏言,你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对你无话可说;严嵩,我也对你无话可说!

让我们把目光从中国转移到西方。在重重的人群之中,一个人被紧紧地绑在火刑柱上,死亡的阴影已渐渐向他靠拢了。当罗马教廷要求他放弃他所坚持的日心说时,他断然拒绝了,这就意味着他放弃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还记得他说过的那一句话,“也许你们判决我时比我收到判决时更感到恐惧!”是啊,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理可以让一切作恶多端的小人感到畏惧,也赋予一切坚持它的人以伟大的力量。虽然熊熊的烈火毁灭了布鲁诺的躯体,但是它永远也毁灭不了他那颗为真理而跳动的心。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生活中来,有些人为了能够步步高升,而笑脸逢迎、阿谀奉承;有些人为了一解心头之恨,而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古人为了真理能舍弃生命,而今人却„„

守住心灵的那扇门,让真理与我们结伴而行。真理如同一阵和煦的风,吹醒了人们疲倦的身躯;真理如同一场及时的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真理如同一束灿烂的光,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第19篇: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2012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12年江西卷高考满分作文: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着你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在我看来,前者之言旨在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而后者之言告诫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我们只有不懈追求才能得到快乐。因此只有将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人生来固有七情六欲,若我们一味着去追求索取,最终只会让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知足。

学会知足是基于对已有生活的爱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脸谱”网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年纪轻轻就拥有了数百亿家产,但他知足于一名普通青年的平常生活,与女友逛街,出现在任意的大街小巷。试想他因为年轻有为而自命不凡,他也许会携巨款去豪赌,也许会巨资供娱乐享受,也许会当守财奴守着金钱一辈子。但这些都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他因学会知足而始终成为年青一代的榜样。 学会知足固然重要,但它也许会让人产生安于现状的思想,正如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统治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不顾外界发展,最终被迫打开国门,接受耻辱。因此我们在知足的同时更要不满足。

永不满足体现的不是对情欲的追求,而是展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姿态,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鼓励着我们勇于创新,自立自强。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冠军李娜在今年重返法国赛场。她很坦诚地告诉媒体,去年大满贯带给她的荣誉让她度过了最糟糕的一年。的确,那场胜利举国为之欢腾,李娜也正是因此而产生骄傲情绪安于现状,知足于荣誉的她在过去的一年里似乎没有想到恒心与平常心是自己没有的,因此,她的表现也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她的这番话道出了自己一年来的弊病,她定会告诉自己,只有永不满足自己的成绩,才能再创佳绩!

学会知足,因为这可以帮我们摆脱欲望带来的蛊惑;永不满足,因为它催促着我们永不停下进取的脚步。学会知足与永不满足就像是一只船上的两只桨,少了任何一只都无法正常行驶,因此,让我们荡起这双桨吧! 2012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你所拥有的,你所没有拥有的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于我来说,没房的时候想着有房,有房了之后想着换房。回过头来看这几年买房的历程,其实发现我一直拥有了不少:房子、爱情、亲情。 几年前,那时候房价还不高,刚刚毕业不久的我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一套80平方米不到的两房。

当时我觉得终于脱离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家,感觉拥有了这套房子,我就拥有了全世界。当时和女友两人住着,觉得这房子哪都好,虽然朝北,但采光一流,虽然只有不到80平方米,但是两个人住起来,感觉空间还挺大。按现在的幸福指数标准,起码在90分以上。过了几年,随着自己的长大,经历的丰富,人慢慢变得成熟。年龄的增长也让自己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虽然自己已经拥有一套房子,但是我慢慢感觉我拥有的远远不够。房子朝北,我晒不到阳光,冬天很冷。房间感觉还是太小,要是有了孩子怎么办,没有入户花园,只有一个阳台„„房子朝南,衣帽间,大卧房„„这些都是我没有拥有的。虽然房价已经是当年的一倍,但是我毅然决定,换房!虽然我要背负沉重的房贷,但是这些是我没有拥有的,就是我行动的动力。

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换房后,感觉自己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心情。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第一个阶段的梦想,达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目标。

2012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去往高处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第20篇:江西高考语文作文

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学会探究学习(议论文)

对于探究学习,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抱怨,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事实,尽管在日常的课内外探究学习中,有着这些或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探究学习不可弃,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

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想到闻一多先生回忆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时说,梁启超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了一遍,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好,真好,实在是好!”并无半句解释。

那么,任公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喝彩这首古诗呢?真的是如闻一多所说的“大师讲学,就是这样”吗?

究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为什么会对白发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的,可他却选择了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篇,谭嗣同与白发狂夫有着同样的执着,梁启超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讲中十六个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后为什么又让梁实秋先生仍然记忆犹新呢?

究其实,二十年后的梁实秋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就想到了中国当时沧海横流的现状,想到了疲弱的祖国又到了该要革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讲,想起了先生讲的那首古诗。

是探究学习,是不断地追问,让我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

在学习《秋兴八首》(其一),“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中“塞上”一词在教科书中注解为“这里指夔州的山”,我对此质疑。

站在寒秋之中的诗人,极目远望,诗人看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似乎暗示了是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衰败了,衰败到“气萧森”,在这就似乎流露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诗人还看到了:“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时的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诗人的目力范围。诗人不能释怀的是时局的安宁,诗人知道此时此刻在边塞之上吐蕃人正在大举入侵,烽烟四起,阴云压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说明国家战事吃紧,有多少家庭都有在外征战和流落的人,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

在尾联,诗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思乡之情终于与忧国之情交织在了一起。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认为,从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读到颔联中“塞上”是指“边塞”,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指夔州的山”。

探究学习,是发现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径。

在《过秦论》中,贾谊说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先说“仁义不施”。两千多年来,“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的代名词。然而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你很难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因为封建统治就是专制统治,即使是父子兄弟,也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杀戮。

再说,不是也有讲“仁义”的君主也亡国了吗?可见,贾谊讲的这个“仁义不施”不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

再看“攻守之势异”,那么秦攻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贾谊在文章中说到“废先王之道”。就是说秦王朝废除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

当年秦在攻取天下的时候,是举国同心,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人图的是什么呢?图的是日后能列土封疆,所以,他们能与秦王同心协力去攻取天下,这样,胜算的机会就大得多。

而在守天下的时候,秦王“废先王之道”,打破了新贵族封王立侯的美梦,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齐心协力了,所以,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懂得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攻守之势异”。平日里,在课内外的探究学习中,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每忆及,心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如在感遇的波纹里,一叶扁舟掠过思念的海,浪花满怀蔚蓝的恋情„„让我们在学习中愉快的探究,在探究中愉快的学习吧!

《江西高考人数.doc》
江西高考人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