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亲的故事

2022-05-2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我和母亲的故事

我和母亲的故事

我们的生命都是母亲给的,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母爱,永远挥之不去。就算我们过着最平淡的生活,母爱也渗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有时母爱也会被忽视,甚至被埋怨,但母亲依然牵挂儿女,时时刻刻。

平日里,母亲对我无微不至,当我饿了时,母亲便会送上香喷喷的饭菜;当天凉了时,母亲便会嘱咐我穿厚点,并且及时为我准备好衣服;当衣服上的纽扣掉时,母亲总在我还未发现时,就已经缝补好;当我生病时,她总是在身边对我嘘寒问暖......总之我所需要的,母亲总能及时替我准备好。

在我升初中那年暑假;我的妈妈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完手术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 妈妈出院回到家中,仍起不了床,这个我可忙坏了,天天不仅得帮爸爸做饭,洗碗,而且还得做许多事,特别是天天要给妈妈端便盆。开始时我还能忍受,没有什么怨言。但是有一次,我出去倒便盆时,见一个人捂着鼻子直躲我,而且目光很难为情。回到家后,我对妈妈大声说:“以后,我可不给你端了。”“怎么了”,“人家都笑话我了”。

晚上,我把便盆放到了床前就想走,却被妈妈叫住了。妈妈叹了口气说:“女人,你也不小了,应该懂事。你知道你今天对我说的话让我多伤心吗?你从小到大这十几年,我为你做了多少事?你却埋怨这埋怨那的,这对吗?”我听着,低下了头,对妈妈说:“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对待您。”从此,我对妈妈照顾得更周到了。不久,妈妈的病好了,我们家又恢复了以往的欢乐。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想。 特别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无论以后我们和母亲发生了任何争执,别和她吵,因为母亲,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深知:“我们是她的女儿,她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评语: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而我们对母亲的只有忽视和厌烦。本文通过一件小事把对母亲的爱抒发的淋漓尽致,母亲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所以爱母亲是我们的责任与职责。

赵静

推荐第2篇:我和母亲的故事

浓情五月,感恩母亲

京博集团山东黄海林纸有限公司

张凌云

浓情五月,感恩母亲

在这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的五月,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亲情融融的“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正在犹豫送什么礼物给母亲好,正逢我们京博集团举办我和母亲的故事——感恩母爱征文活动,于是今天我就把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写成了文字,作为给母亲节日的一件神秘礼物。

说起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特别善良、特别勤劳的农家女人,学历不高的她做起事情来没有那么细腻,也不太会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女人,为了子女任劳任怨,什么苦都愿意吃,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操碎了心,却毫无怨言。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好,爸爸是民办教师,每月的工资很少,母亲为了让我们姊妹几个过上好日子,自己种了20亩地。由于操劳过度,母亲落下了腰疼的毛病,现在一到阴雨天腰就疼的特别厉害。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在我和母亲之间也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至今这些事在我脑海中仍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候,我身体不好,体弱多病,经常感冒,11岁的那年冬天,我又感冒了,吃了药也不管用,到晚上10点多居然烧到了39度,妈妈一看这样不行,立马把我抱了起来,向镇卫生所走去,那时外满正好下着雪,妈妈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向医院走去,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妈妈赶紧找到值班医生,医生给我做了检查,最后确定要马上打点滴,等打完点滴已经凌晨3点多了,但妈妈的还是不肯睡觉。生怕我再出现什么情况,直到天亮确定我没事了,妈妈才趴在我的床前睡了一小会。看到妈妈为了我憔悴的样子,当时我就告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让她过上好日子,再也不让她受苦。

时间转瞬即逝,在04年我上技校的时候,当时我姐姐也正在上大学,家里特别的困难,看到妈妈每天为家里操劳,为了我们的学费东借西凑,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我有了辍学的念头,当我战战兢兢的把自己想辍学的念头告诉母亲时,母亲听完后,第一次打了我,当时母亲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我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不想你为了我这么辛苦。”母亲听了紧紧地把我抱进怀里,对我说:“孩子,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们姐妹几个上学,你好好学习,才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你如果真的不上学了,妈妈是不会原谅你的。”就这样,我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开始努力的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并顺利应聘到我们京博集团,成了一名京博人。

工作以后,每次回到家,母亲总是用她那朴实的话语嘱咐我,让我在工作中不要怕吃苦,作为一名年轻的职工,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母亲的教导和我自己的努力下,进公司的第二年我就转了正。今年我报了质检员的考试,在我的最终努力下,我成了黄海林纸的一名质检员。

现在我们姐妹几个都上了班,爸爸的工资也提高了,家里的生活好了起来,但妈妈还是和过去一样,不舍得吃,不舍的穿,从不舍得为自己买东西,每次我给她买衣服的时候,母亲总是说:“以后别再买了,妈妈有衣服穿,你挣钱不容易,别在妈妈身上乱花钱,每次我都答应着,因为我知道妈妈虽然嘴上那么说,但她心里一定是高兴的,只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花钱罢了,母亲心里不图儿女的东西,只要能多抽空回家看看他们就很知足了,正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词中写到:“找点空闲,找点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是啊,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以后我也会为人母,我也要向母亲一样做一个合格好母亲。

又是一年母亲节,又是一年温馨祝福时,在这美丽且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我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美丽,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节日快乐。

推荐第3篇:我和母亲的故事

我和母亲的故事

有这样的一首歌听妈妈的话,别让他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时刻在我的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我与妈妈之间的故事,有激动、有执着、有感动、还有温暖的呵护着,有时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动听的旋律……

我的母亲是一名平凡的人,她每天工作繁忙中几乎每天都没和我说上几句话,可以说担子重呀!但母亲对我各方面的教育可是一点都不含糊的,我与母亲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也让我很难忘的。

故事是既往的事,它停留在过去,镌刻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或许是微笑也可能是泪水。

有一次我生病了有些严重,使我感到非常痛苦,眼泪籁籁流了下来……

我想母亲知道了也流着泪吧!她那神情相濡以沫跟我说“孩子别怕有我陪着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就在那时我投向母亲的怀抱是那么的温暖,母爱是那么伟大啊!

经过这次的生病我每次出去母亲都时刻跟我说多穿点衣服别冻着了,古人有=句谚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

也在那时母亲说要给我补充一些营养说给我做好吃的,每次读书回来都热腾腾的饭菜在我面前,她却时刻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眼前,用她长满冻疮的手递过饭菜,说趁热吃吧!那时我心里在哭泣着,而我又在一次感到母亲的温暖。我再次跟母亲说天气冷了,不要在为我做饭了,可母亲却撇了撇嘴说“没事的看着这般模样,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而我又遇到要考试,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自己怕考不好成绩会很差的,当我走进考场心情非常的紧张无法平静下来,发下来的试卷分数很突出也出突我的意料之中,那几天一回到家酒躲进房间里虚度光阴。有一次,母亲走进我房间手里端着一碗面放在那里,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走了,我突然看见母亲写着一张纸条,写着“孩子不要放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时候我心也变得放松了。

“别让她受伤……”一首《听妈妈的话》听了好多遍,感觉胸前一片湿润。哦,是我的眼泪打湿了。

我和母亲的故事虽说谈不上震撼,但它给我安慰,给我信心,更能给我力量,我爱我的母亲。

推荐第4篇: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每一份关心,每一份快乐,每一份知识,每一份„„都来源于母亲的关怀下。下面让我来讲讲我和我母亲之间的故事吧!

记得小时候,我和妈妈坐的士车到乡下的奶奶家。突然,在高速公路时,车子翻了身。当时妈妈也不知道会出这种意外,只好把我抱得紧紧的。后来,救护车来了。我和妈妈上救护车,只见妈妈的手一直流血,我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面巾纸帮妈妈檫去血。然后拿出面布把妈妈的伤口抱住。到了医院,医生说妈妈的伤势较严重,所以得做手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答应了,可妈妈却一直摇着头,我俯下身对妈妈说:“妈妈,只要您能好起来,不管多昂贵的医药费,我都很高兴。”说完,医生将妈妈推进手术室。我在外面左等右等,我让自己先镇定下来。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过去了,四小时过去了„„医生终于出来了,我赶忙跑过去问道:“医生,我妈妈怎么样?”医生说:“病人可能手上会有一道伤疤。”听完我上心极了,心想:妈妈这么漂亮,要是有了这一道伤疤的话,那可不好了。到现在,妈妈经过无数次的手术,接受了无数次的痛苦。可是,最终还是无法除去这一道伤疤。

每次当我看到妈妈手上的伤疤时,我的心就像打碎玻璃时那样痛。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之间的故事。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说一说让大家帮分担一下吧!

五年级:林宥伶

推荐第5篇:我的母亲百姓故事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十三年了,今天是母亲节,我十分怀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于一九五一年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营里乡的一个小村庄,外婆生育了他们姐弟三人,大姨,舅舅和我的母亲,母亲年龄最小,母亲三岁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七岁的时候,正赶上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外婆被活活饿死,之后舅舅带着我的母亲开始流浪的要饭生活,每到饭口的时候就家家的去要饭糊口,没有鞋子穿,就去捡为死人做的白布鞋,回来后用锅底灰把鞋子抹黑在穿。就这样流浪了七八年。

母亲十七岁那年,跟随着大她七岁的我的父亲逃荒到黑龙江,在这里安家落户,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母亲善良贤惠,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也经常来乞讨要饭的,母亲每次都是给很多的米面,还要留下吃饭,甚至留宿,我们不同意母亲这样,母亲总是讲人到了要饭的地步有多难,讲述她当年的要饭经历,教育我们要善良待人,关爱他人。至今我们记忆犹新,也从来没有忘记母亲的教悔。

母亲聪明好学,心灵手巧,我们小的时候,母亲给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刺绣的虎头鞋,刺绣的虎头栩栩如生,好多人都请求我母亲为他们的孩子做虎头鞋,母亲一一应允,所以每年都要做好多虎头鞋,母亲还学会了服装裁剪的手艺,每逢节日的时候,母亲忙得不可开交,义务为乡里乡亲做衣服,到大年三十也得不到休息。我们村上几乎家家都穿过母亲做的衣服。

母亲孝顺父母,更尽到了长嫂的责任,母亲逃荒到东北两三年,三叔就投奔到了我家。母亲向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对待三叔,供他上学,为他定亲成家。后来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也都来到了这里,母亲的担子就更重了,爷爷奶奶有病的时候,都是母亲伺候,端屎端尿,不怕脏累。爷爷临终前来着母亲的手说:“孩子,你是我们老高家的福。”

母亲对我们要求严厉,教育有方,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好多的故事。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每当我们犯错的的时候,都要罚跪思过,如果和别人打架,回到家一定要接受惩罚。我们一直都很敬畏我的母亲。

母亲开朗热心,勇敢坚强,母亲平时与屯邻相处非常融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母亲都去帮着打理,婚丧嫁娶都要请母亲去帮着张罗,就连婆媳不和小两口吵架也要请母亲去调节。一次,两个小伙子打架,动起了三齿挠子,母亲上前拦架,用胳膊挡住了三齿挠子,小臂差点骨折。受伤的胳膊三个多月才敢拿放东西。

母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很早的起来,做饭洗衣,挑水打柴,耕田种地,不辞辛苦,家里每年都养三四头猪,还养了好多的鸡鸭鹅狗。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真正的享享福,等到我们相继考入大学,成家立业,母亲也因辛苦劳累而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的那一年,正是我小弟弟考入哈工大的那一年,那一年十一月,母亲离开了我们,才真正的休息了......

五一,弟弟妹妹们都回到了父亲身边,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也很久没有相聚了,回来后去墓地祭祖,在母亲的坟前,我们都流泪了,怀念我们的母亲,她是我们一生的榜样,是我们最敬佩的人。今天是母亲节,我们以更美丽的语言来表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用什么语言都觉得苍白无力,母亲,您在那边还好吧,好好的照顾自己,别太累了,请您放心,我们都很好,我会承担起做长子的责任,关心呵护弟弟妹妹们,母亲,儿子想你啊,好想好想你。

永远怀念我的母亲!

推荐第6篇: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

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

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

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

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

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推荐第7篇:母亲故事

母亲故事

《没锁上的门》 乡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淖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把时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便当里的头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着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着。\"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著。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着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我感觉到一阵鼻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同学的便当菜虽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却是眼睛看不到的母亲,小心翼翼帮他装的便当,那不只是一顿午餐,更是母亲满满的爱心,甚至连掺杂在里面的头发,也一样是母亲的爱。

母亲的名言警句

母爱是世间最真挚的爱。—董宝平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

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觉得这句话说明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对花一样重要。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推荐第8篇:我的父亲母亲纪实故事

父亲认识母亲的时候还在当兵。

到了婚龄,回家探亲的时候,姥姥说:“给你娶了个媳妇。已经交了礼钱,你去见个面吧。”母亲双亲早逝,长兄为父。最大的舅舅管理着家里的全部,包括,娶母亲要多少钱的聘礼。父亲第一次上门,大舅舅不让母亲出来客厅,提出再加50块聘礼。父亲倔强,门外大雨也转身就走。母亲心软, 明知婚事告吹,也偷偷拿了把伞出来相送。50块那时候是个大数字。本绝无可能。但雨中相送,父亲怀念那长辫女子,回家便卧床不起,日日对着姥姥垂泪。哭了多日,终于从姥姥这里再讨了些钱,娶了母亲。

母亲那时还在当地唯一的师范大学上学。毕业后做了老师。父亲很快从部队退伍,分到一个百货商店工作。结婚三年后有了我—是个女儿。姥姥重男轻女,一定要讨个男丁。于是顶着计划生育的高压,把我送到乡下,生了弟弟。

我很快被接回来。我记得的第一个家,是在百货公司的院子里。很大的院子,我们养兔子、养鸡、种菜。夏天的时候在院子里打麻将。我们买了一台电视机。邻居所有的人,都来我们这里看电视。有时候父亲煮饭,有时候母亲煮饭。

我们还住过另外一个百货公司的家属楼。我们住在四楼。怕我和弟弟偷偷跑出去玩,有时候他们把我们关起来。我们就把钱放在一个桶里,把桶从窗台用绳子放出去买冰棍,卖冰棍的人把钱拿走,把冰棍放进桶里,我们再把它从窗子外吊上来。

住在那个地方的时候,家被偷了一次,应该被偷走很多钱。那天,我记得我出去学雷锋,去一个浴室帮人家打扫卫生,等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抽屉是烂的。从父母的表情里,我知道,一定丢了很多钱。我记得,他们没有打我。

再后来,我上小学,我们搬到母亲的学校宿舍。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们有院子,又开始种菜。我和弟弟又开始养兔子。院子的后院,有一个高高的寺庙一样的亭子。常常跑去那里探宝。经常挖到一个铜钱什么之类的,于是藏好,打算日后拿去换钱。

再后来,改革开放,国家允许房屋买卖。允许商品房。父母买了第一批的商品房。五楼的三室一厅的房间。我有了自己的一个当时觉得很大很大的房间,然后在那里住了很久。

母亲喜欢唱歌,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一家人卡拉OK,放音响带,自己买一个麦克。我是被公认的唱得最差。父亲兴趣广泛,喜欢弹琴、拉手风琴、吹口琴、练毛笔字。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买了一架钢琴,很可能是我们那个区域的第一架钢琴。父亲、母亲、弟弟都会弹琴。大家常常在一起唱歌弹琴,可惜,我到现在还不会弹一个完整的曲子。

母亲的家族方面,舅舅开始做医药生意。突然越做越好。生意做到国外。父亲加入。开始去外地工作。我读寄宿学校,有了自己的少女心事,开始和家里疏远。后来又决意出国。和他们见面越来越少。

东方教育提倡家庭亲人之间的密不可分。西方教育崇尚下一代的独立空间。那时候的我,一心要甩脱家人的关爱管制。我于是一个人住了十年。在各种各样的租住屋,巴黎北京,从来不回家住。

大概是四年以前,我重新和父母住在一起。大概是脱离了一个家庭太久。我常常惊讶地看着他们在吃中饭的时候有点口角,在吃晚饭的时候和好,感叹为什么结婚了这么久还会吵架。同时我也感动地看着母亲倘若出门,到点了父亲一定到院子门口等她回来。更不要说如果下雨,定会早早拿了伞出去接—这部分则让我感叹很多热恋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今年是他们是33年结婚纪念日。父亲把一生献给了母亲和家庭。母亲也把一生献给了父亲和家庭。他们一生,没有约会,交往过,第二个人。

我的家庭,也从来没有听到过,“离婚”这两个字。

家庭略好时我们翻修了祖上的宅子。是个大院子。算是我们的summer house。有前院后院。前院子种梧桐,后院子种桑树和葡萄树。我永远记得有一年暑假回家,推开大院子的红铁门,因为常年没有人住,前院子里的野草疯长,已经长出半人高。不知何故成为了上千只蝴蝶的栖息地。蝴蝶被推门声惊起,年少的我,只看到老宅里突然飞起上千只白色蝴蝶,久久环绕,不肯离去。我被这美好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这几乎是我能想到的最美的一个场景。关于养老,父亲总是说要去哪里,母亲却说交通不方便,然后母亲会有点小骄傲地说:“我们有三套房子,可以到处住。”

三套房子和我、弟弟,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结果。

当然,我和弟弟比较重要。而作为从小和弟弟争宠的我,一定觉得我比较重要。到现在他们依旧相依相伴,一起去朝阳公园散步,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母亲退休之后还帮学生辅导钢琴。有一阵子外聘去一个私立学校,离家太远,父亲于是干脆跑去学校陪她住校,两个人在简陋的学生宿舍也过得其乐融融。

两个人一起上网,种菜挖坑。母亲常要求我,让我开个qq空间,她给我种菜。两个人一起策划子女未来。中国父母,恨不得什么都做。帮儿子买房子帮女儿买房子,时刻在关注各地楼盘,以及亲戚朋友之间的适龄婚嫁对象。两人都不爱贷款,买所有东西都是付全款。母亲办了一张信用卡。父亲不允许她使用。母亲较乐观,父亲较现实。母亲常觉得父亲思想落后,父亲常觉得母亲过分乐观。父亲最近抱怨他的手机不漂亮,母亲让我下次去香港帮他买个好看的。母亲最近光荣退休,恨不得大摆筵席。父亲很喜欢吃,每天在家负责做饭。母亲一直想着减肥,总是说:“哎呀,你怎么又做饭了。”父亲回答:“每次你都说不吃,煮了你比谁吃得都快。”

父亲和母亲,都很爱我和弟弟。

我感谢我的父亲母亲,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教育,以及,他们尽可能给的一切。小时候我的文具盒永远是最新的,裙子永远是最漂亮的。出国留学的时候,不但没有做过一天工,还懵懂无知一脸兴奋地到处去吃最好的餐厅。我更感谢他们爱我尊重我,纵容我的梦想—虽然我知道很多时候,现在的我,并不是他们的期望。

谈到我每天在写每日工作的两性关系,我更感谢他们以33年的实际行为,给我上了一堂最好的爱情人生课。他们教育我:信守承诺,不离不弃。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告诉我:要信,要坚持。你会得到你要的美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很幸福的一个人。我的家庭,也是很幸福的一个家庭。

从小离家,习惯报喜不报忧。父母逐渐习惯了解,倘若我有一阵子音讯全无,一定不是那么开心。但我始终有个家。我被他们赋予永远有权利做那个哭泣的小女孩,遇到什么事情,永远有权利打对方付费的电话,只需说一句“我要回家”。然后我就知道,我会没事的。我还有他们。开始觉得安全和幸福,开始在失眠多日之后觉得倦意,安然沉沉睡去。

我见过的最幸福的一对伴侣,不是在杂志上,不是在公园的藤椅上,不是在日剧韩剧里,就在我的家里。

推荐第9篇:我的感恩故事征文感恩母亲

感恩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我们能生活在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我们的母亲养育了我们。她们教会了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 字,是她们教会了我们走第一步,是她们教会了我们说第一句话,是她们教会了我们认第一个字,是她们教会了我们咿呀学语……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母亲,就没有我们。

时光飞快,一不小心就会从你的指尖悄悄溜走。转眼间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准备像往年一样给妈妈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我又觉得太没有新意了。还是自己做才能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这是为什么呢?我还没想好该给妈妈做什么礼物呢。我绞尽脑汁的想。嘿,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从网上搜啊。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打开电脑,搜索道: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网上回答:康乃馨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于是我搜索了手工康乃馨的做法。准备纸、剪刀、钳子、白胶水、铁枝干、尼龙线、绿色胶带、手纸、圆形纸片。我按照网上的视频一步步的做:裁剪成圆形,在中间剪个洞,每个圆形要有七个花瓣,我小心仔细的做着,生怕出错。一不小心剪刀在手上划了一下,血丝立马渗出,真疼。心想做个花也这么麻烦,不做了。“不行,你才为妈妈做了这么点事情,就怕麻烦。那您想想妈妈为你做了多少事情,吃了多少苦。”心中的“正义小人”警告我。对啊,妈妈对我付出了十几年,没有说过一个“累”子,生病了是妈妈带我去医院,下雨下雪是妈妈接送我上下学,是妈妈没日没夜的工作养家……想到这里,我的心平静下来,破了点皮算什么,贴上创可贴继续做。终于到最后一步了插上绿色的铁枝杆,大功告成。看到这枝“康乃馨”顿时感觉香气满屋,像妈妈的爱充满整个屋子。时间就这样滴滴答答的过去,一束花就这样被我做好了。一共九枝, 象征我对妈妈的爱长长久久。估摸着妈妈快要下班了。赶紧收拾好“作案现场”,不让妈妈发现,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时间怎么过的这么慢,妈妈怎么还不回来。是妈妈开门的声音,妈妈回来了,我有点慌张。跑到妈妈面前 , 我让妈妈闭上眼睛。不知情的妈妈一脸茫然的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有好事。她就闭上了眼睛。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花拿了上来。妈妈睁开眼睛,看着精美的礼物,眼睛不禁湿润了。她还拍了照发到了微信上还加了一个得意的表情。我看了一些评论,上面满是对妈妈的羡慕。我还让妈妈给姥姥打个电话,祝姥姥节日快乐

不知何时,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黑发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把明亮的双眼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腰板给了我……我们要报答自己的母亲,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是她们生我们,养我们,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最后,祝天下的母亲都健康长寿,越活越年轻,福如东海!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我的感恩故事”征文。 作者:殷雪娇 电话:18253641547 单位: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杨庄小学 小学组

地址: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杨庄小学

指导教师:孟凡婷

推荐第10篇:我的童年和母亲

妈妈年轻的时候,身材很好,质朴且漂亮。她那时的照片,我见过的只有两张,一张是抱着小孩,在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坐在满地绿莹莹的燕子花中,笑得开心、甜美。曾一度认为照片里母亲抱着的小孩是我自己,还是等到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妈在小小的自恋中:“年轻时的我还是有几分姿色的啦!”于是我再次翻出这张相片,对我妈说:“的确不错!”我妈一脸自豪。“只是怎么只照了我的侧面啊,还不怎么清晰?”我有点抱怨。“你以为那是你啊,那是隔壁家小孩。”我当然哭笑不得,说年龄,照片上的小孩比我小不了多少,按辈分,是我侄子。一张是黑白寸照,还一直张贴在她和我爸的结婚照上,扎着两个马辫子,羞涩、可爱。

我自己小时候的相片还算挺多的,当然现在都找不到了。印象深刻的是四五岁的时候,和邻居家大姐姐的合影,那时的我,脸还是圆嘟嘟的,微微斜着头、撅着嘴,有点淘气,也挺可爱的。还有一张是八九岁的时候,脖子上戴了一个银项圈,穿件绿色的短袖,站在河边上,依着一棵柳树。

还没上学的我,自是调皮、任性得很,现在额头上,发迹边还有一个现在看来并不明显的凹进去的伤疤,受伤时的那一幕烙在了脑海中:和其他孩子打架,那家伙打不过扔砖头砸的。当时我就呆了,感觉额头上一阵凉,然后鲜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当然,那小孩吓跑了,我也吓得哭了,想着是不是要死了。

从小是个药罐子,让人不省心,我妈说。对于这一点,我自己倒没什么印象。在家最小,身体又较虚弱,我爸妈自是十分疼爱我,从来不会少我吃少我用少我穿。还好我并不是很叛逆,上学后,在我们那算是挺乖的一个,学习好,又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样经常爬进人家后院里偷摘果子吃,像橘子、柚子、黄瓜、香瓜、枣子、草莓等等,然后踏坏一地蔬菜。其实那时我家只是没有草莓,其他的都有,我用不着偷,何况我从小就不怎么爱吃。可能小时候是个药罐子的缘故,后来倒很少生病,上学后到现在,也没打过点滴,但一直胖不起来,不过也有瘦的好处。

上学后,成绩好,自是招人喜欢,从小就会煮饭,夸赞自然总伴我出现。好玩是每个小孩的天性,农村其他小孩玩过的,除了电子游戏,我是真的觉得太虚拟、提不起兴趣,其他的我也一件不落。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离家不远,每天中午会回家,我妈最开心的就是那时能帮我整理一下书,放在我身边,下午去学校的时候提醒我,我也习惯在走的时候向母亲喊一两句:“妈,我上学去了。”我妈大声地回答“嗯,好咧。”然后看着我离去。左邻右舍几乎都能听到她开心的声音,邻里们也招呼一下“你儿子上学去了!”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三四里路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有一点远了,中午也就很少回家吃饭,但这里才是村上正式的小学。那时刚进新学校、新班级,只听说了两件事:一件是班主任是个很凶的女老师,有点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一件是班上有两个同学成绩特别好,在这所学校一直是一二名。那时,农村的小学也会学《自然》、《社会》、《劳动》、《音乐》、《美术》等等课程,但只要考语文和数学。所以当时听了那两件事,心里蛮有底气的,不就是语文数学学得好,有什么难的?但初来乍到,也没到年少轻狂的年龄,开始还是十分老实,像个老师喜欢的乖学生。老师也并不知道我们新来的同学学习怎么样,但对那两个同学好得不得了,对我们就冷眼相待,严厉得很。成绩好的同学也似乎自以为与众不同,骄傲得很。我就想着要灭灭他们的威风。

自习的时候,那两个成绩特别好的同学轮流在黑板上抄写着知识点,我们在下面抄写。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那个什么字,写得这么难看!”我很不开心地嘀咕着。老师很不高兴地看着我;“你有本事写写看,你能写出什么样来?”我径直走到讲台前,拿起一只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起来,不是自夸,本来就工整美观,同学们使劲地鼓起了掌。但老师其实是很不开心的,因为成绩很好的那个同学不怎么高兴了。

期中考试临近,两个同学在为谁拿第一暗暗下功夫,我依旧画我的画,看我的《小溪流》(少儿版)。期中考试成绩很快出来了,别人很惊讶,尤其是老师,我考了第一,而且语文是他们认为少见的高分。老师对我的看法当然有很大的改变,只是我还是习惯和所谓的“差生”一起学习玩闹,那时有一个女同桌,对我很好,只是后来她转学了,然后就是六七年不见,直到上高一,当然这是后话。

妈妈不很经常过问我的学习,但喜欢听我跟她说学校里的故事。我会说我的那个老师有变化,不会区别对待同学了,那个同桌昨天主动帮我抄作业了(我在黑板上抄);说哪个同学做了一件什么调皮的事,哪节课老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说哪个节日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哪些同学送了我明信片,写了什么„„

马上就小学四年级了,换了一个班主任,年纪有点大,却也不见得和蔼多少,布置的家庭作业比三年级的时候翻了一番,不再就某个词语造句,不再写《我最喜欢的游戏》,不再要求写段话是200字左右,语文考试不再经常是90分以上甚至是满分了,数学老师也换成了我们当时的校长,班上的同学也不再只有30人,邻村转过来十多个同学,而且几乎都是女孩子„„

回家和妈妈说着这些变化,说着我的好奇、我的欣喜,说着新班主任严不严厉、对我们公不公平,说着增加了多少作业、课堂上的变化,说着新同学都长什么样„„童年当然还在继续,我在成长„„ 写于2012,母亲节

第11篇:母亲的故事

THE STORY OF A MOTHER.

A MOTHER sat by her little child; she was very sad, for she feared it would die.It was quite pale, and its little eyes were closed, and sometimes it drew a heavy deep breath, almost like a sigh; and then the mother gazed more sadly than ever on the poor little creature.Some one knocked at the door, and a poor old man walked in.He was wrapped in something that looked like a great horse cloth; and he required it truly to keep him warm, for it was cold winter; the country everywhere lay covered with snow and ice, and the wind blew so sharply that it cut one\'s face.The little child had dozed off to sleep for a moment, and the mother, seeing that the old man shivered with the cold, rose and placed a small mug of beer on the stove to warm for him.The old man sat and rocked the cradle; and the mother seated herself on a chair near him, and looked at her sick child who still breathed heavily, and took hold of its little hand.

\"You think I shall keep him, do you not? \" she said.\"Our all merciful God will surely not take him away from me.\"

The old man, who was indeed Death himself, nodded his head in a peculiar manner, which might have signified either Yes, or No; and the mother cast down her eyes, while the tears rolled down her cheeks. Then her head became heavy, for she had not closed her eyes for three days and nights, and she slept, but only for a moment.Shivering with cold, she started up and looked round the room.The old man was gone, and her child it was gone too! the old man had taken it with him.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the old clock began to strike; \"whirr\" went the chains, the heavy weight sank to the ground, and the clock stopped; and the poor mother rushed out of the house calling for her child.Out in the snow sat a woman in long black garments, and she said to the mother, \"Death has been with you in your room.I saw him hastening away with your little child; he strides faster than the wind, and never brings back what he has taken away.\"

\"Only tell me which way he has gone, \" said the mother; tell me the way, I will find him.\"

\"I know the way, \" said the woman in the black garments; \"but before I tell you, you must sing to me all the songs that you have sung to your child; I love these songs, I have heard them before.I am Night, and I saw your tears flow as you sang.\"

\"I will sing them all to you, \" said the mother; \"but do not detain me now.I must overtake him, and find my child.\"

But Night sat silent and still.Then the mother wept and sang, and wrung her hands.And there were many songs, and yet even more tears; till at length Night said, \"Go to the right, into the dark forest of fir trees; for I saw Death take that road with your little child.\"

Within the wood the mother came to cro roads, and she knew not which to take.Just by stood a thorn bush; it had neither leaf nor flower, for it was the cold winter time, and icicles hung on the branches.\"Have you not seen Death go by, with my little child? \" she asked.

\"Yes, \" replied the thorn bush; \"but I will not tell you which way he has taken until you have warmed

me in your bosom.I am freezing to death here, and turning to ice.\"

Then she preed the bramble to her bosom quite close, so that it might be thawed, and the thorns pierced her flesh, and great drops of blood flowed; but the bramble shot forth fresh green leaves, and they became flowers on the cold winter\'s night, so warm is the heart of a sorrowing mother.Then the bramble bush told her the path she must take.She came at length to a great lake, on which there was neither ship nor boat to be seen.The lake was not frozen sufficiently for her to pa over on the ice, nor was it open enough for her to wade through; and yet she must cro it, if she wished to find her child.Then she laid herself down to drink up the water of the lake, which was of course impoible for any human being to do; but the bereaved mother thought that perhaps a miracle might take place to help her.\"You will never succeed in this, \" said the lake; let us make an agreement together which will be better.I love to collect pearls, and your eyes are the purest I have ever seen. If you will weep those eyes away in tears into my waters, then I will take you to the large hothouse where Death dwells and rears flowers and trees, every one of which is a human life.\"

\"Oh, what would I not give to reach my child! \" said the weeping mother; and as she still continued to weep, her eyes fell into the depths of the lake, and became two costly pearls.

Then the lake lifted her up, and wafted her acro to the opposite shore as if she were on a swing, where stood a wonderful building many miles in length.No one could tell whether it was a mountain covered with forests and full of caves, or whether it had been built.But the poor mother could not see, for she had wept her eyes into the lake. \"Where shall I find Death, who went away with my little child? \" she asked.

\"He has not arrived here yet, \" said an old gray haired woman, who was walking about, and watering Death\'s hothouse.\"How have you found your way here? and who helped you? \"

\"God has helped me, \" she replied.\"He is merciful;

will you not be merciful too? Where shall I find my little child? \"

\"I did not know the child, \" said the old woman; \"and you are blind. Many flowers and trees have faded to night, and Death will soon come to transplant them.You know already that every human being has a life tree or a life flower, just as may be ordained for him.They look like other plants; but they have hearts that beat. Children\'s hearts also beat: from that you may perhaps be able to recognize your child.But what will you give me, if I tell you what more you will have to do?

\"I have nothing to give, \" said the afflicted mother; \"but I would go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for you.\"

\"I can give you nothing to do for me there, \" said the old woman;

\"but you can give me your long black hair.You know yourself that it is beautiful, and it pleases me.You can take my white hair in exchange, which will be something in return.\"

\"Do you ask nothing more than that? \" said she.\"I will give it to you with pleasure.\"

And she gave up her beautiful hair, and received in return the white locks of the old woman.Then they went into Death\'s vast hothouse, where flowers and trees grew together in wonderful profusion.Blooming hyacinths, under gla bells, and peonies, like strong trees.There grew water plants, some quite fresh, and others looking sickly, which had water snakes twining round them, and black crabs clinging to their stems.There stood noble palm trees, oaks, and plantains, and beneath them bloomed thyme and parsley.Each tree and flower had a name; each

represented a human life, and belonged to men still living, some in China, others in Greenland, and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Some large trees had been planted in little pots, so that they were cramped for room, and seemed about to burst the pot to pieces; while many weak little flowers were growing in rich soil, with mo all around them, carefully tended and cared for.The

sorrowing mother bent over the little plants, and heard the human heart beating in each, and recognized the beatings of her child\'s heart among millions of others.

\"That is it, \" she cried, stretching out her hand towards a little crocus flower which hung down its sickly head.

\"Do not touch the flower, \" exclaimed the old woman; \"but place yourself here; and when Death comes

I expect him every minute do not let him pull up that plant, but threaten him that if he does you will serve the other flowers in the same manner.This will make him afraid; for he must account to God for each of them.None can be uprooted, unle he receives permiion to do so.\"

There rushed through the hothouse a chill of icy coldne, and the blind mother felt that Death had arrived.

\"How did you find your way hither? \" asked he; \"how could you come here faster than I have? \"

\"I am a mother, \" she answered.

And Death stretched out his hand towards the delicate little flower; but she held her hands tightly round it, and held it fast at same time, with the most anxious care, lest she should touch one of the leaves.Then Death breathed upon her hands, and she felt his breath colder than the icy wind, and her hands sank down powerle.

\"You cannot prevail against me, \" said Death.

\"But a God of mercy can, \" said she.

\"I only do His will, \" replied Death.\"I am his gardener.I take all His flowers and trees, and transplant them into the gardens of Paradise in an unknown land.How they flourish there, and what that garden resembles, I may not tell you.\"

\"Give me back my child, \" said the mother, weeping and imploring; and she seized two beautiful flowers in her hands, and cried to Death, \"I will tear up all your flowers, for I am in despair.\"

\"Do not touch them, \" said Death.\"You say you are unhappy; and would you make another mother as unhappy as yourself? \"

\"Another mother! \" cried the poor woman, setting the flowers free from her hands.

\"There are your eyes, \" said Death.\"I fished them up out of the lake for you.They were shining brightly; but I knew not they were yours.Take them back they are clearer now than

before and then look into the deep well which is close by here.I will tell you the names of the two flowers which you wished to pull up; and you will see the whole future of the human beings

they represent, and what you were about to frustrate and destroy.\"

Then she looked into the well; and it was a glorious sight to behold how one of them became a bleing to the world, and how much happine and joy it spread around.But she saw that the life of the other was full of care and poverty, misery and woe.

\"Both are the will of God, \" said Death.

\"Which is the unhappy flower, and which is the bleed one? \" she said.

\"That I may not tell you, \" said Death; \"but thus far you may learn, that one of the two flowers represents your own child.It was the fate of your child that you saw, the future of your own child.\"

Then the mother screamed aloud with terror, \"Which of them belongs to my child? Tell me that.Deliver the unhappy child.

Release it from so much misery.Rather take it away.Take it to the kingdom of God.Forget my tears and my entreaties; forget all that I have said or done.\"

\"I do not understand you, \" said Death. \"Will you have your child back? or shall I carry him away to a place that you do not know? \"

Then the mother wrung her hands, fell on her knees, and prayed to God, \"Grant not my prayers, when they are contrary to Thy will, which at all times must be

the best.Oh, hear them not; \" and her head sank on her bosom.

Then Death carried away her child to the unknown land.

THE END .

第12篇: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母亲生了三个男孩、四个女孩,母亲是一群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小时候母亲对学习很想往,但家中老人们“妇女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以及家中干也干不完的家务活迫使她读了小学一年级就辍学在家。从此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尾随一班大人们爬到很高很偏僻的山上砍柴,那时农村里家家户户都用柴烧饭做菜,所以近处的山上已很难找到柴火。母亲很能吃苦,为了不让家中缺柴做饭,她总是背了一大捆回来,把身子压得弯弯的,脸撑得红红的。

母亲的母亲出身大地主家庭,以前没干过什么重活,做家务也有点使不上力,所以家里烦琐的家务活以及携带弟弟妹妹的任务全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一声不吭地做完这件又做那件。过了几年以后,母亲就开始帮着家里下田种地干起了农务活,由于母亲学东西很快,又肯吃苦,渐渐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母亲出嫁了。父亲是某工厂的推销员。不久母亲也进到那家工厂当起了工人,这段时间也许是母亲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但好景不长,很快他们就双双离开工厂回到了农村的老家。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成了时尚,于是做过推销员的父亲便乘机外出做起了生意。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回家几趟也是匆匆忙忙。形单影只的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又干起了农务活,母亲很勤劳,当她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没坐完月子就上山打理起了那快藩薯地。但她很快发现有了孩子后干农务活非常不便,于是凭着出嫁前学过的缝纫技术开起了裁缝店。母亲一边带孩子一边干着店里的活。为了多赚点钱,母亲总是干得很晚。由于母亲生性聪明又肯钻研,她做的衣服总是很合身、好看,店里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又收下了两个学徒。但正像母亲自己说的,她生下来就注定是劳碌命。到了第二年的年底,可恶的小偷把店里做好的衣服以及布料全部偷走了,忙碌了一年的母亲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把第一年赚到的钱赔出了不少。母亲当初的心情可想而知,那时又恰逢肚里怀上的孩子我快要出生,所以痛定思痛后关闭了裁缝店。

父亲在外奔波了几年,一点都没赚到手,两手空空回到了家。母亲深知父亲不是做生意的料,就劝他在家开个店。母亲拿出自己手中的一点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帮助父亲开起了日用品商店。母亲很能干,店里主要是她在打理,一年下来赚到的钱也很可观,我和姐姐也渐渐长大上了学。

父亲总是不甘心就这样呆在农村这个小天地,他只想着再到外头闯一闯,母亲拗不过,父亲就带着家里多年的积蓄出去重新做起了生意。但父亲确实做不了大生意,在外频频碰壁,很快就输掉了家中多年的积蓄。如果到此为止也就好了,这时的父亲却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回家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后又匆忙投入到他的生意场。连连的失利终于把父亲击跨了,也让家中债台高筑。年底时,面对债主父亲选择了逃避。为了家庭的信誉,母亲艰难地承担起了所有的债务,四处奔波,东挪西借,终于熬过了年关。

被击跨的父亲终日借酒浇愁。家里的债务,两个孩子的读书上学问题全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没有怨天尤人,只是一心打理着家里的商品店,自己却省吃俭用,一年来没给自己添过什么新衣服,吃饭时总是把好菜留给我和姐姐。母亲就这样慢慢的偿还家中的债务,含辛茹苦的供我们姐弟读书。

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姐姐嫁了人,我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母亲依然为我们这一代的事抄心这牵挂那。姐姐去年怀孕了,母亲怕姐姐在那边被照顾不周,就跑过去住到姐姐身边,每天细心照顾。现在当我和妻子谈起以后生了孩子要叫保姆时,母亲就大力反对,说她可以带好我们的孩子。母亲跟我们分开住,但一有空就会跑到这边,每当我们下班,只要母亲在,家里就会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她常常叮嘱我们不要叫钟点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她利索的。

看着母亲头上逐年增多的白发,渐渐老态的脸,我常在心里自问,母亲为这个家,为我们孩子操心了这么久,可什么时候为她自己操心过„„

第13篇: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贵州省普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斌

有一个很远的地方叫故乡,家里有很多很多湮灭的故事,都与母亲有关————题记

石磨

石磨是家中历史刚刚翻过去的记忆,写满了浑黄的沉重。乌蒙的山风吹散早已遥远的故事两扇石头足以撑一部山村的变迁史。

石磨的脊梁上裸着黄土的生死梦,褶皱里裹着故乡的风雨泪,曾经苦难的命运是母亲篡改的画卷。与石磨相依为命的母亲,轻轻扶一扶磨把手,生活便结实了大半。

从茅屋中奔跑出来的呻吟,是山村古老的岁月。那沉重的声音,吟着贫穷与落后,低回的节拍敛聚着无言的痛苦,撞进我的灵魂深处。

沉重的石磨啊!你从原始的农业中走来,只留下一个圆的轨迹。相伴着你的母亲,却永远也摆脱不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宿命,起点即是终点。走出山村,而我的起点刚刚开始。

油灯

母亲的油灯点燃的是人生,照亮的是苦涩的甘甜。什么时候油灯点亮着,希望的烟花也就燃烧着。一盏简单的油灯,却装入了母亲所有的沧桑。母亲用油灯灯焰熏着她一路走来的历程。

那时家里没有电灯,只有油灯的微亮,一种历史微光的闪耀在那茅屋柴扉的丛林中,开始了燎源之星。

而今,我的记忆流成一盏油灯,盛着儿时的快乐,泪水却流在母亲的额头上,每一根老茧的手指间。

为的明天,母亲才为我点燃起这点夜色下的火种,油灯便成夜里的一把火,在我的枕边燃烧,。

在这漆黑的夜里,谁在缝补日月俱无的夜?谁在陪伴身边的灯火。

油灯虽现已作古,但在我心里,油灯是山村里一盏永远的灯火,一朵永恒的生命烟花。

顶针

村口的碎石子路边,母亲总像北雁一样守望着远方,远方成为永远的风景。

故乡的碗盏总盛放着儿时的梦。故乡的小路剪辑着记忆的窗花,母亲用一生织就了一双又一双黑面白底的布鞋。因为母亲知道我一出世,有一天必须走出家乡,走出母亲的掌心,走向远方。

于是,母亲指尖上这小小的顶针,便成了她一生的依恋。昏暗的油灯下,看着母亲用顶针一小针一小针的纳,证明着岁月质朴无华的煎熬。

飞翔在远方的鹰无法再去鸟瞰母亲的守望。可是,母亲知道,其实远方并不遥远,远方一直在母亲的心中。

远离故乡的我,生命有时是个谎言做成的信封,寄出的思情如一个个开始的地方,无法找回。和母亲相伴的顶针啊,早已被封存箱底,留下的只有母亲指节上的茧痕。

(通讯地址:普安职业教育中心

邮编561500)

第14篇: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由于生活的压迫,父亲和母亲来到广东打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邻居们给我讲起了母亲的故事。

父亲一共有10个兄弟姐妹,所以这个家庭气氛比较紧张。母亲结婚不久,家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父亲与大伯为了砖窑的账目没能协商一致而大动干戈,瘦弱的父亲在这一次争执中被打得遍体连伤,血肉模糊,是母亲偷偷地把奄奄一息的父亲运走,并怏求邻村的村医把父亲的伤养好, 一个多月后父亲的伤有了好转,为了躲避大伯的追打,父亲连家都没回便走上了逃亡的之路。

父亲走后,母亲的日子就更苦了。母亲一人用她那勤劳的双手在家里拉扯着她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也只不过是三岁多,最小的也只有半岁。那时家里没有厨房,只好凑合着在奶奶家的厨房里搭上小灶,每次都是等爷爷奶奶叔叔们做好饭后才开始做饭,过了一段时间,奶奶说,母亲做饭时的烟火熏得她呛得难受,就把母亲做饭的锅给踢倒在地,看着满地都是的洁白的米浆,母亲并没有责惫奶奶半句,而是收拾好残渣。不久母亲恳请邻居在自己卧房旁垒了一间泥坏房,充当厨房用,每次下大雨的时候都令人十分担心这间泥坏房会倒塌。

在卧房后面养了一头母猪,这猪房子离大伯家的房子也很近,伯母就说这头猪半夜里老吵得她睡不着,于是就趁母亲出外务农的时候往咱家泼粪便及毒打家里的母猪,使得母猪身上经常都流着浓浓的血,母亲深知大嫂的泼辣,没有与她理论半句。

还有一次,家里养了几只大水鸭,正好赶上鬼节可以蔡祀,不料,有一天吃了大伯家种在菜园里的青菜,结果伯母大怒,就从家里拿了几包老鼠药把咱家的鸭子全毒死了。母亲伤心地把鸭子的尸体埋在自家的果园里。七月半那天,我们全家仍是吃素度过。哥哥不高兴地说:“连过个节都没肉吃。”我看到母亲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很痛苦起来。其它邻居见状,甚是同情母亲,为母亲的呜不平……

听着领居给我讲着母亲这些过去的事情,心里酸溜溜的,心里也油然地恨起奶奶及蛮横的大伯家。一次母亲回来过春节时,我问起这些往事:“为什么以前我从没听你说过呢?”母亲答:“不想在你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而且妈妈坚信:人欺天不欺,恶人自有自有恶人磨;忤逆还生忤逆子,孝顺还生孝顺儿,不信但看屋檐水,点点滴在旧窝儿。”我无语。

许多年后,我们兄妹慢慢长大,母亲的生活重担减轻了,生活条件有了好转,家里建了新房子。此时,爷爷已经去世,奶奶一人在家带着叔叔的孩子,母亲看着奶奶那么辛苦,就劝她带着叔叔的小孩在我们家一块过,起初奶奶还不太肯,认为母亲是别有用心,或是觉得不太好意思,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摔伤了脚,母亲听说后,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活就把她背起送去医院就诊,回来后,母亲每天都照料着奶奶的饮食起居,为奶奶褒好吃的,自己却舍不得吃。有一段时间,奶奶的身体不太好,都是母亲骑着自行车把奶奶送去医院,乡里人也渐渐认识了,就对我奶奶说:“老太婆呀,你女儿对您可真体贴!”奶奶笑着答:“这是我儿媳。”这一听,人人都惊讶了。可以想像得到:奶奶的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在母亲的精心调养下,这些年,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了,每次回去的时候,都能看到奶奶满脸红光,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婆婆也是妈”,母亲用她宽容的心,维护了这个大家庭的和睦。在一次年夜团圆饭的时候,叔叔深深地向母亲鞠了个躬并真情地说:“二嫂,谢谢您!您在家辛苦了,若不是您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咱这个大家庭早就四分五裂了。”母亲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邻里欺”!如此简单的一句话,不知埋藏着母亲多少的心血。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伯和伯母也慢慢地被感化了,并由心地感谢母亲的包容,不计前嫌,正是她的德行使得这一家几十口人能有今日详和的气氛。

母亲只忘了三年书,没有学过《弟子规》,但她深知里边的道理并力行着,她的坚强,宽容孝悌影响了她的儿女一生,也感染了领里乡下,成了村里贤母的典范。

第15篇: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从前一个小孩病了,红润的小脸蛋越来越惨白,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紧紧闭着。母亲坐在床边,望着奄奄一息的孩子,非常焦虑,眼泪沿着她的双颊不停地流,她的样子看起来真叫人伤心。母亲的头感到非常沉重,她已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了。现在,她再也支持不住了,就闭上眼睛慢慢睡着了。梦中,母亲仿佛觉得有人进门来。当她惊醒时,发现孩子已经不见了。原来是死神把孩子带走了。可怜的母亲痛哭着,跑出大门外面,大声哭喊着寻找自己的孩子。

外面的雪地里,坐着一个穿黑袍的女人,她就是夜神。母亲说:“夜神,你看见我的孩子了吗?”请你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去了,我要去找他!夜神说:我知道你的孩子去哪里了。不过,你得把唱给孩子的歌都再唱一遍。你唱得非常好,我看见你在唱歌的时候流出了眼泪,我最喜欢听这种动情的歌了。于是,母亲流着泪,迎着风雪,唱着一首又一首动情的歌。唱的歌多,流的泪更多。夜神听了歌,告诉母亲说:“死神抱着你的孩子,向右边黑丛林走去了。快去追吧!”

当母亲走到这片黑丛林时,发现根本就没有路,只有一片片长满尖牙挂着冰柱的荆棘。母亲问:荆棘,你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走过这里吗?荆棘说:“我看到过。我快要冻死了。如果你把我抱在胸口上暖和一下,我就告诉你。”于是,母亲抱起又冰又尖的荆棘,放在自己的胸膛上。荆棘的尖刺深深地扎进她的肌肉,血一滴滴地往外流。荆棘得到了母亲给它的温暖。长出了绿叶,在这寒冷的冬夜里长出来小花。荆棘对母亲说:你的心是这样的温暖,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你应该到湖边去找你的孩子。

母亲来到湖边,湖很大,附近也没有小船,她根本没有办法渡过湖去。于是,母亲就蹲下来,一口一口去喝湖水。她幻想着把湖水全喝干,这样,她就可以去找孩子了。大湖说:母亲,从来没有人能够喝干我的湖水。不过,你的眼睛太美了,这是我见到过最明亮的大珠子,如果你能把眼珠送给我,我就可以把你送到一个很大的温室里去。死神在那里种树栽花。死神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母亲说:“啊,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送给你!”说完,她的眼珠立刻坠落到湖里去了。湖用宽大的手掌,把母亲托起来,一直送到死神的温室里。 看守死神温室的老太婆看见母亲,就问道:“你是谁呀,怎样找到这儿来了?母亲说:“请你帮助我找到我的孩子吧,我不能没有孩子呀。如果你愿意送一件礼物给我, 我就把你带到温室里去啊。”“他是很仁慈的,所以你应该也很仁慈。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亲爱的孩子呢?” 母亲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送给你了,但是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母亲走到一朵蓝色的早春花前,她突然听到了孩子的心跳。“啊,就是他,我找到我的孩子了。”母亲伸出双手,紧紧拥抱着这朵早春花。

这时,一阵冷风吹进温室,死神回来了。 母亲请求死神把孩子还给她。死神飘到了母亲面前,手里托着两颗眼珠说:“这是你的眼珠吧,它是多么的明亮啊!可怜的人,快把眼珠放回原来的地方吧!”于是,母亲的眼睛又明亮起来。她看到了这朵蓝色的早春花。她的孩子正朝着花蕊里面走去。孩子周围是一片愉快欢乐的景象,那里没有饥饿,没有苦难,没有忧愁。死神对母亲说:“你是愿意自己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呢?还是想让他回到人间和你一起受苦受难呢?”母亲连忙说:“只有孩子能够得到幸福,再大的苦难我也愿意忍受!请你把我的孩子带进幸福的天国吧!在母亲虔诚的祈祷声里,死神带着她的孩子飞走了,一直飞到遥远的地方。

第16篇:我和___的故事

我和____的故事(六篇)

1、我和仔仔的故事

李冰

仔仔是我表哥家的小狗。它有一身雪白的皮毛,两颗比宝石还亮的大眼睛,圆圆的脑袋,尖尖的耳朵,胖乎乎的身体就像一个小肉球。仔仔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铃铛,走起路来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仔仔小的时候,我经常去表哥家看它,它每次都会飞奔出来迎接我,然后挠挠我的裤腿,舔舔我的手。我有时也会带它出去散散心,晒晒太阳,它通常一出了家门,就兴奋地这儿跑跑,那儿跳跳,喊都喊不住。经常还会调皮的跟我玩起了“捉迷藏”,害得我白白担心。 吃饭的时候,仔仔不喜欢人多,每次都会悄悄躲到角落里吃“独食”,还不喜欢被打扰,否则不管你是谁,它都会把你当成“入侵者”教训一顿。如果它没有吃饱,它会把碗弄出“咣当咣当”的响声,然后扯扯主人的裤腿,眼巴巴的盯着桌上的食物,用实际行动证明:主人,我还没有吃饱哩! 仔仔很喜欢毛绒绒的东西。有一次,表妹过生日,姑姑送给表妹了一只毛绒玩具。很不幸的是,被仔仔发现了,它整天盯着毛绒玩具转来转去,表妹一不注意,它就蹦上去,又啃又挠,我很善意的提醒了它几次,但是它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没几天,毛绒玩具就被他抓得惨不忍睹了。姑姑把它骂了一顿,如果不是我和表妹替他求情,它还真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呢!

我写作业时,它会很温顺的卧在我旁边,闭上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如果我愿意的话,它还会跳到我的腿上,不过每次都会留下几根短短的“到此一游”的记号。

我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去姑姑家了,不知道仔仔现在长大了多少?可爱的小仔仔,你还会记得我吗?

2、我和七七的那些事 符钰

我家养着一只讨人喜爱的猫,它虽然会偶尔闯一闯小祸,但还算是一只萌宠。 名字的来历

七七的名字是很有来历的。七七是我在七夕的晚上捡来的。那天晚上我抱着一箱的玫瑰花到广场上卖,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终于,我心满意足地将一大叠钞票塞进了我的小钱包里。回家的路上,我在路边看到了一只小猫。它就像是《笑猫日记》中的乌云盖雪:白色的身体,只有四只小爪子是黑色的。我蹲下身,摸摸它的头,它竟然一点也不怕我,反而友好地冲我小声叫。我看它很可爱又发现它是一只被抛弃的小猫,于是收留了它。由于是七夕,所以叫七七。还有一个原因是:弃的谐音字是七,它是一只被抛弃的猫,所以叫七七。 捣蛋鬼

我收养了七七这一消息,不知是谁告诉了表弟,这天,他拿着他那从不离手的还没巴掌大的皮球来到了我家。

表弟见到七七就要给它一个热情的拥抱,可是,因为,表弟长得肥肥胖胖的,四肢容易不协调,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他要吃了七七。可能是被表弟的样子吓到,情急之下送给了表弟一爪,只见表弟坐在地上捂着受伤的手,大声地鬼哭狼嚎起来,手里的球也掉了。猫最喜欢球球了,所以七七就像一支离弦之箭,飞快赶在表弟之前,夺走了球。只见它把球球在地上滚来滚去,一会儿扒扒上面的图案,一会儿又抱在怀里,一会儿又趴在上面。看它这副津津有味的样子,表弟破涕为笑。事后,妈妈大发雷霆,决心要将七七赶出家门,七七好像闻到了火药味儿似的,飞奔到我的身后,把我当成挡箭牌,躲在我后面。我见状忙苦口婆心的劝妈妈:“妈妈,求求你不要丢了七七,它好可怜呀。我知道我妈最善良,最漂亮,最善解人意,最„„”正当我不知道该接下来“最”什么时,妈妈打断我的话说:“好了,好了,就暂时留下它吧,不过,它要是闯祸你就得替它背黑锅。” 装淑女

七七虽然调皮,但它还是会装一装淑女的。

吃饭时,七七总会轻轻地走着猫步,昂着头,晃着尾巴,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来到饭前,仔细地闻闻饭的香味。用前爪按在鱼上,用舌头舔一舔,再用优雅的动作咬着鱼肉。若是有时我没给它买鱼,它就会吃猫粮。只见,它用舌头卷起一颗猫粮,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饭后,它还会梳理自己的毛,用舌头舔一舔爪子,用爪子梳一梳头上的毛„„看着它臭美的样子,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小馋猫

有一天,我坐在沙发上吃鱼干。七七那只灵敏的鼻子闻到了鱼香,就立即跑来,坐在我面前。猫虽然没有表情,但我身为它的主人,还是从它眼中读到了它的贪婪。

我偷笑着想:嘿嘿,看我怎么捉弄你。我拿出一个鱼干,放到它面前晃来晃去,七七的头也跟着鱼干的摇晃而摇晃,突然,我把鱼干提到了半空,七七也用后两只脚支住地面,像人一样直立了起来。我旋转手里的鱼干,七七也跟着旋转,鱼干转得更快了,七七也转得更快了,就像是个芭蕾舞者踮着脚尖在地上跳舞。美景不长,七七再也没有耐心跟我慢慢玩了,它后脚一蹬,跳了起来,一口咬住了鱼干,然后撒腿就跑,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沙发上就剩下惊呆了的我。

七七是一只可爱的猫咪,我和七七的那些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评语:文章思路开阔,情节丰富,内容充实,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可爱的猫咪的形象,表现了小猫带给自己的欢乐,所写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指导兼点评:张继承)

3、我和“他”的故事

张航

那年,是“他”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那年,同样也是我出生的日子„„ 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是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狼狗,而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哥们儿”,可以在一起玩耍,一起聊天的“哥们儿”,而“他”同样也守护着我们。 “他”的服从

“来呀,来呀,旺旺。”我喊着“他”的名字,让“他”过来,“他”直接扑到我身上,高兴的伸着舌头,舞着手脚,突然,“他”把我衣服上的项链弄掉了,那上面角质的大珍珠,滚出了几米远,“他”就跑了过去,把珍珠含在嘴里,跑过来给我,我就觉得很好玩,我就把那颗大珍珠扔了出去,对他说:“旺旺,把它捡回来。”没想到“他”就真的就去了,来来回回几次,一直很听话地去捡。与其说“他”听话,到不如说“他”是对我这个小主人真心地服从,因为他就像一位军人,他把服从与衷心当成自己的职责,自己不可丢弃的任务。谁说动物卑贱,谁说动物不如人,他的衷心又有哪些人比得上呢? “他”的威武

“旺,旺,旺旺„„”一个人在家的我,忽然听到旺旺一直在那儿叫,心里不免害怕起来,因为旺旺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叫起来。我打开窗户,发现有个穿的破破烂烂的人站在我们门前的花坛边,仿佛在数我们晾在哪儿的衣服,我感到了事情的不妙,我知道那个人是很穷,在偷衣服,正在想办法时,突然,旺旺冲了出来,那个偷衣服的人一溜烟地跑了,我赶紧下楼,打开门 ,看着旺旺脖子上的红痕,和那被它挣断的铁链,还有散落一地的衣服,我心疼地抱住了旺旺,而旺旺蹭蹭我,仿佛是在安慰我说:“没事,我不疼”一样,我心疼地揉了揉旺旺的脖子,心想若不是“他”,我们的衣服可能就被偷走了吧。也就是“他”保护了我,帮助了我们,“他”就像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一样,那么威武,那么英勇„„ “他”的离去

那年,我十二岁 了,而旺旺也十二岁。可听专家说,狗的一年相当于人的七年,也就是说旺旺已经八十四岁了。也就是那一年,“他”永远地离我而去了。对“他”的离去,我很伤心,因为我和“他”从小玩到了大,把“他”当成了哥们,当成了玩伴,可我并没有哭,因为旺旺是一条威武英勇的狗,“他”不喜欢眼泪。

如今,旺旺已经去世一年多了,可“他”那英武可爱的形象仍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旺旺,我很怀念你,你知道吗?

(评语:文章选材新颖典型,内容充实,刻画了一个英武忠诚的狗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和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狗的真挚的怀念之情,感情真挚动人。构思巧妙,讲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狗的一生巧妙地联系起来,三个小标题的恰当运用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眉目清楚。)

4、我和小鸟的故事

郭晓燕

我和一只小鸟之间有着一段这样的故事,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我无意看见了路边有一只小鸟。它看见我,试图想飞走,但是,翅膀挣扎了两下,却没有飞起来,我把它轻轻地捧起来,原来是一只受了伤的小鸟,翅膀上有些血迹。

我把小鸟带回了家 ,小心清洗好伤口,然后出去买了点药,给它敷在伤口上。 就在这时,妈妈下班回来了。我便问妈妈:“妈妈,小鸟喜欢吃什么?”妈妈说:“你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妈妈,妈妈看到小鸟,用赞许的眼光望着我,说:“小鸟喜欢吃蚯蚓。”

听了妈妈的话,我和弟弟就一起去门前的一片湿地上找蚯蚓。 我手中拿着小锄头,弟弟拿着一个瓶子,我们开始挖了,一个锄头下去,发现有好几条蚯蚓,弟弟兴奋的把它们捏了起来,放到瓶子里。过了一会,我们捉到了好多蚯蚓。回到家,把蚯蚓放到一个小盒子里,然后把小鸟抱了过来,小鸟看到了它的美食,欢快地叫了几声,便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它的伤慢慢好了起来,听着小鸟欢快的叫声,看着它跳来跳去的样子,别提心里多高兴了。我又特意为他建了一个新家------一个用铁丝编成的鸟笼,在里面铺些稻草和泡沫塑料,就希望小鸟能在我为他建的这个小家里好好养伤。

“你是不是要让它永远住在你为他建的这个家里?”妈妈问道。“当然!”我很神奇地回答,我知道妈妈接下来要说什么,我又说:“这鸟是我的,谁也不许动。”

十几天过去了,小鸟的伤也好了,它的叫声却减少了,东西也吃得少了,两只小眼睛总是透过鸟笼看着远处的天空,眼神似乎十分忧郁暗淡。 这是怎么了?妈妈说:“小鸟向往的是自由的天空,它想回到天空中啦。”弟弟说:“小鸟一定是想妈妈了。”哦,我突然明白了,这些天只顾了自己高兴,却忽略了小鸟的感受。 于是,我下定了决心,放了小鸟,让他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把小鸟带到阳台上,松开手,它扑棱几下翅膀,两脚向上一缩,飞向天空„„ 此时,我仿佛在和他一起飞,在一起欢笑,真开心„„ 世上的一切都不归人类,每一样事物都原本有他们的位置。而只有我们把这些事物归还到属于他们的那个世界,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快乐。

(评语:文章没有简单地叙述自己和小鸟之间的一段故事,而是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发表了议论,表达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深刻主题: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而忽略了小鸟的感受,我们既要关爱动物,也要尊重动物的感情需求。

5、我和雪儿的故事

梅琳

我珍藏有一张和雪儿在一起的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便能想起和雪儿在一起的欢乐,一阵阵思念便化成一滴滴泪水,从眼中流出来,回忆便争先恐后地出现...... 2009年7月21日

今年放暑假回到奶奶家,家里的母狗“小白”怀孕了,小白浑身雪白雪白的,我早就想要一只这样的小狗,终于,愿望就要成真了,一天,两天......我数着手指头,天天在算小狗出生的日子。可天不遂人愿,虽然我每天这么祈求,但小狗还是迟迟未出生。终于有一天,小狗出生了。 一共三只小狗,一只是花色的,一只是黄色的,最后一只是白色的。

刚刚出生的小狗还没我的手掌大,我把它轻轻的捧在手里,像捧着一件珍宝一样。 2009年8月5日

小狗一个长得比一个快。我给它们每个都起了名字,老大叫“百花”,希望它像百花一样艳丽;老二叫“太阳”,希望它像太阳一样灿烂;老三叫“雪儿”,希望它像雪一样洁白。

这三只小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老三“雪儿”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妈妈同意把雪儿带到家里。 2010年1月2日

雪儿到了家里后非常听话乖巧,深得我们一家的喜爱。到了星期天我就带着雪儿到广场去玩,有时候口袋里有钱了,还给雪儿买点好吃的。雪儿和我就像亲姐妹一样,我说什么它都能听懂。

2012年1月9日

这一年是我升入中学的重要阶段,雪儿是不能留在家里了,终于,妈妈把雪儿送走了,雪儿仿佛也懂我们的意思,走的时候,也没闹......雪儿,千言万语只化为深深的思念;无限的留念,只化为美好的回忆......

6、我和“小白”的故事

王逸媛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它叫小白,小白的肚子是白色的,背部是金黄色的,它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黑夜里荧荧发光,像车灯一样。小白的一张三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可有用 ,可以吃鱼,还可以啃骨头。我和它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至今还历历在目。 小白是我捡回家的,刚捡回来的时候,脏兮兮的,但经过我的精心照顾,它的皮毛变得油光发亮,粗壮的四肢,长着锋利的爪子,托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每天早上,它都跑到花丛中,一会儿捉蝗虫,一会儿拍着小草玩。到了中午,我去给它添饭的时候,它就会在我的脚旁侧着身子,跑老跑去,还不时发出低微的声音,在那边撒娇。每次,我出去玩,回来的时候,我刚走到围墙大门,小白听见我的脚步声,就跑过来喵喵地叫个不停,还绕着我的脚转来转去,好像在表示欢迎。

有一次,我用铁笼子诱捕到一只老鼠,我出了个好主意,把铁笼子拿到小白跟前,想试试它有什么表现,只见它猛扑上去,露出了凶相:它先伏着身子,竖起毛发,呲牙咧嘴,发出“喵„„喵„„”的声音,还伸出前肢,使劲地拍打着铁笼子,吓得老鼠躲到笼子的角落里发抖,还不时发出吱吱的声音,好像在说:“求求你了,猫大哥,饶了我吧!”后来,我把老鼠扔在水里溺死了,捡出来放在地上,小白立马扑了过来,把它叼走,藏在角落里默默地享受着自己的美餐。

这就是我的小猫“小白”,我们之间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评语:文章选材典型,故事情节丰富,观察细致,描写具体生动,特别是对小猫外形和动作的描写细腻逼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一个小猫可爱有趣的特点。)

第17篇:我的母亲章含之的纪实故事专题

在我心目中,妈妈是个悲剧性人物,但是她是史诗规模、莎士比亚级别的悲剧人物。

妈妈一生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的生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她已经四十多岁时,才和她有正式而且相对频繁的接触。妈妈进章家门的时候不到一岁。她成为外公第二位太太——溪夫人的女儿。

妈妈从小没有得到多少母爱。溪夫人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姨太太,每天打麻将,在外面吃饭,而妈妈几乎是几个江北阿姨带大的。我想妈妈小时候过的是不缺吃不少穿,只缺爱的生活。记得妈妈说,她小时候信天主教,经常一个人在教堂里面发呆。

妈妈大学刚刚毕业时,她的生母通过我父亲又找到她。我父亲告诉我,那是因为他认识我的亲舅舅,也就是妈妈同母异父的哥哥。当时妈妈非常激动,这似乎解释了她小时候所有的委屈、孤独和不幸。

那时,妈妈甚至想脱离章家,回到自己生母身边。这事情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而那时候的革命教育也迫使妈妈认为,她的生母放弃她肯定是因为太穷,而穷人都是好人。就在她下决心要走出章家大门时,妈妈被领导找去谈话。就这样,妈妈留在了章家。但从那以后,她一直偷偷跟自己的生母保持联系,每次去上海都去探望她。她一直寄希望于这个生母能够给她一生渴望的母爱。

由于妈妈是这么长大的,所以她不知道如何向我交代这么复杂的家庭背景。更何况我的外婆酷爱我,对我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外公八十多岁终于有了第三代,对我更是百依百顺。我从小跟我外公外婆在四合院里长大,是他们在一个动荡的年岁中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妈妈知道我和外公、外婆感情深厚,这让她更加难以启齿家里这些复杂的背景。1976年夏天,我从美国回来过暑假。就在唐山大地震的头一天,妈妈跟我说:“明天去火车站接你的外婆。”

我以为是我外公的第三位夫人从香港回来了。“殷婆婆回来了吗?”我问。

“不是的,”妈妈说,“明天早上你去之前我再给你解释。”

结果,当天晚上就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妈妈和乔冠华当然连夜全去了外交部。早上,妈妈来了电话,说来不及跟我解释了,但是八点半赶到北京站,在右手的大钟下面会有一男一女。那是我的表哥和表妹。男的叫瓶瓶,女的叫罐罐。他们是去接他们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外婆。然后她就把电话挂了。

那年我15岁,在纽约已经住了三年,完全是个美国孩子了。从我的视角来看,1976年的中国本来就是一部超现实电影,所有一切都不可能是真实的——这个国家就是奥维尔的《1884》。所以地震震出来个莫名其妙的“外婆”和两个叫瓶瓶罐罐的表哥表妹似乎非常正常。

我对妈妈的生母和对我的亲外婆的态度,跟妈妈正好相反。我记得这个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太太非常势利,不真诚而且话实在太多。结果证明我是对的。在乔冠华去世之后,妈妈最需要亲人时,这个老太太选择跟已经被她遗弃过一次的女儿划清界限。

妈妈是个传统的女人,她太把男人当回事。我总觉得她思想里有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情结。有这种思想的女人,最后总是要找一个值得她彻底自我牺牲的男人。妈妈的一生中,这个人就是乔冠华。他们在有生之年没过什么太多的好日子,光隔离审查就有两年。乔冠华走后,妈妈守了25年寡。在这25年里,妈妈写了四本书,每本书的主角儿都是乔冠华。在公众眼里,这是她的美德,是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子应该做的。在我眼里,这就是她悲壮的地方,也是她为什么是悲剧人物的原因。

我很想她,很想再有一次机会让我改变她的悲剧命运,让我再有一个机会让她最后的25年过得更加开心一些。可惜,我不会再有这个机会,这将是我终身的遗憾。

第18篇:感人故事,我的母亲,我人生的导师

感人故事,我的母亲,我人生的导师.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人都说我是典型的外柔内秀,这不是吹捧自己,在我的身上的确存有不少美好的品性:如勤劳能干,朴实善良,宽宏大度,以诚以正以善是我持身涉世的根本。我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些优秀的方方面面是得益于我有个好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她从小因家贫念不起书,虽是一字不识,但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是驾驭我人生最好的导师。在我的记忆里,她的勤劳吃苦能干是出了名的。每天早不亮就起床,首先是到村外采够了一大篮猪草料回来,因为家里养了好几头猪,饲料不够吃。其时,东方的天幕刚刚露出了一点鱼肚白,母亲气也不缓一下,紧跟着到地里摘好菜,同时也端着一大盆衣服去河边洗尽,回来开始烧饭。我常常在睡梦里被母亲在厨房里的忙碌声惊醒,就再也躺不住,便主动地起来帮忙,扫地,擦桌椅,洗干净前天用过的茶具等,在母亲的指点下,我每天早早地起来先读一会书,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有太阳的时候还帮忙把家里的东西搬出去晒。逢到学校放假,我们吃过早饭后,母亲就带着我们到外面去做事。开始我有点不情愿,怕吃苦,更怕顶着烈日出门,想想母亲天天如此辛勤劳累,我帮点忙又算什么?后来我学会了做很多农活,在和母亲共同的劳动中,我品尝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许多生活的哲理,体会到了有辛勤的耕耘,就必有美丽的收获。父亲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他对农活向来是无暇顾及,也是一窍不通。这样家里四口人的田地耕作就全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所以她要比村里其他的农妇们更吃苦更操心。我每次放学回家,总在田间地头找着母亲劳作的身影。家里收入不高,供我们姐弟三人读书也是捉襟见肘,母亲除了省吃俭用外,还挑着菜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卖,所得的钱大都用来给奶奶和我们添点衣服,而她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多花一分,常着一身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服,只有出门时才会穿点像样的。

在母亲的生命中,她从来就没有想过善待自己,总是首先想到他人。

记得隔壁孤寡张奶奶曾卧病在床,母亲全然忘掉了我们家和张奶奶家曾有过的纠葛,也不计较曾被张奶奶凶巴巴地大骂过,硬是无偿地帮着照料她一个月,缝补浆洗,端吃端喝。我很不满地说母亲这是多管闲事,可她说,人家有困难需要帮助,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别在意那么多。后来家里每逢有好的东西,我首先拿一份送给张奶奶,从中我也得到了一份快乐的心情。有一年寒冬,村里有户人家办喜事,母亲把准备挑到市上去卖的蔬菜要送给他家,让我帮忙洗干净再送去。此时正值冰天雪地,河里的水都已经冻结了,等到我们把所有的蔬菜都洗好时,才发现冰冻划破了母亲本已干裂的双手,我心痛极了。母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人家办大事忙着操心,哪有功夫洗这么多蔬菜?洗好了送去会省掉许多麻烦的。母亲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一颗多么伟大美丽善良的心,令我对母亲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在她的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怎样地去立身处世!

感谢母亲,您永远是我人生的导师!

本篇文章来源于 [草屋文学] 原文链接地址:

第19篇:家长”我的感恩故事征文“感恩母亲

感恩母亲

感恩母亲感恩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真切而深情地歌唱人间的情感――母子之爱。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为了我,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时间。母亲不仅为我塑造了完美的身躯,而且把我养育成人,教我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是谁每次都是早起晚睡,每次一回家就能让我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是我那慈爱的母亲;在放学的路上下雨了,是谁冒着雨去给我送伞,是我那慈爱的母亲;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我解决了困难,是我那慈爱的母亲。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饥寒交迫的下午,雪花纷纷攘攘的下着,由于我回家的比较晚而且路上不好走,所以妈妈就开始担心了,我在路途中看到了妈妈那隐约的身影,近了﹑越来越近了,我看到妈妈在大雪中、在迷茫的路上寻找我的身影,妈妈在她的身后发现了我,欣慰的笑了••••••啊,妈妈,您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却毫无怨言,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孝敬您的。感谢您这么多年给我的爱。妈妈,节日快乐!ILoveYou!愿温馨与喜悦,美满与幸福,一直洋溢在您身边!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我的感恩故事”征文

作者:杨文萱家长、183656

53216、潍坊市坊子区杨庄小学、小学组

通讯地址: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杨庄小学

指导老师:段元超

第20篇:母亲和我和狗的感人故事

当我再次走到这条羊肠小道时,我已经长大了。并且还是一个成功人士。

小时候,我是极怕狗的。每一次遇到狗,我总是提心吊胆地,生怕狗会冲上来咬住我。我怕狗,是因为在两年前被狗追过。幸好有一位好心的叔叔帮我赶走了它。这件事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村里有一条狗频繁出没的小路,我一直也不敢到那儿。从此,我开始变得愈来愈惧怕狗了。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这条小路恰好是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假如哪天母亲不陪着我,我便会哭着闹着不肯上学去。母亲只能无奈地放下手里的活儿,陪着我上学下学。我总是跟在母亲的身后,腿儿不停地颤抖着,双眼紧闭。生怕三两条恶狗向我扑过来。终于走到路的另一端,我便头也不转的闷着头往学校跑。

一次放学,母亲不知去了哪里。我左顾右盼地期待着她的出现,因为没有母亲,我是没有勇气走过那条小路的。望着校门口西边陈旧的挂钟,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分钟。我背着母亲亲手为我缝的新书包,着急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正是母亲。她牵着我的手,走在这条小路上。就这样,我又像往常一样安全地回到了家。

一大早,母亲就把我叫了起来。不同寻常的是,这比往常早了半个小时。洗漱完,天还没完全亮,母亲便背着我走到那条小路上。母亲也许是累了,刚走到小路上没几步,便把我放了下来。母亲望着我,“志远,是时候做一次尝试了。”我明白,母亲是想让我孤身一人走过这条小路。我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几步。母亲用她那饱经风霜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笑着对我说:“儿子,怕狗可不是男子汉哟。”我一步挨着一步地,晃晃悠悠地走着,两条不受控制的腿儿直哆嗦。刚走了没几步,我害怕了。我并没有立刻跑到母亲的怀中,而是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母亲走了过来,又像平常一样陪着我上学。放学了,母亲回到家并没有急着摘菜做饭。而是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里屋,她拉着我的手,不知怎么的,开始讲述着以前姥姥和她的故事。当我得知母亲当年同样也怕狗时。我十分震惊,跑到门口哭了起来。母亲蹲下身子,两只手不停地帮我擦着眼泪,“儿子,你为什么哭啊?妈妈可没说你不是男子汉呀……今天你表现可棒啦!”我满脸疑惑地望着母亲,“可我还是没有走过去呀!”接着便是我的一阵呜咽声。母亲笑着说:“即使你今天只迈了一步,妈妈也很赞赏你啊,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我擦了擦眼泪。接着,母亲语重心长地说:“面对狗,不要害怕。要心平气和地走过去。不能跑,不然它也会追你的……”

后来,母亲告诉我。那天她其实并没有迟到,而是躲起来远远地看着我。

一晃就是十八年。今天,我以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份,再一次走过这条小路。至今也没有忘记母亲当年对我说的那句话:“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勇气,同样,也是信心。

繁荣昌盛的城市里,人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在外奔波。有些甚至遇到一点点小的挫折就自暴自弃。对生活也没有信心。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会成功呢?

《我和母亲的故事.doc》
我和母亲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