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拂乱其所为读音

2022-05-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成语解释

【成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拼音】: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u qí luàn

【简拼】:ddbdfsql

【解释】:断:决断;乱:祸乱。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示例】:这是他走向革命的最好时机,要当机立断;~。 薄*波《师长与战友——回忆刘*承同志》

【近义词】:当断不断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顺接】:乱七八糟 乱七八遭 乱下风雹 乱世之音 乱世凶年 乱世英雄 乱人耳目 乱作一团

【顺接】:兵慌马乱 兵荒马乱 钗横鬓乱 除患宁乱 鹑鹊之乱 撺哄鸟乱 颠倒错乱 犯上作乱

【逆接】:百了千当 不了不当 臭不可当 处置失当 大而无当 吊儿郎当 吊尔郎当 丁丁当当

【逆接】:当不其然 当世儒宗 当世取舍 当世得失 当世才具 当世才度 当世无双 当之无愧

推荐第2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成语解释

【成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拼音】: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u qí luàn

【简拼】:ddbdfsql

【解释】:断:决断;乱:祸乱。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示例】:这是他走向革命的最好时机,要当机立断;~。 薄*波《师长与战友——回忆刘*承同志》

【近义词】:当断不断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顺接】:乱七八糟 乱七八遭 乱下风雹 乱世之音 乱世凶年 乱世英雄 乱人耳目 乱作一团

【顺接】:兵慌马乱 兵荒马乱 钗横鬓乱 除患宁乱 鹑鹊之乱 撺哄鸟乱 颠倒错乱 犯上作乱

【逆接】:百了千当 不了不当 臭不可当 处置失当 大而无当 吊儿郎当 吊尔郎当 丁丁当当

【逆接】:当不其然 当世儒宗 当世取舍 当世得失 当世才具 当世才度 当世无双 当之无愧

推荐第3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行》观后感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服务观念

——观《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有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示名言。光阴荏苒,日新月异。如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如梦魇般,如幽灵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

镇江市规划局在2012年人才专题业务培训班上组织新进员工观看了《拒腐防变每月一课》系列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片中列举了“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回避矛盾,回避问题;怯于任事,怕担风险;监管不力,管理不严;工作随意,盲目决策;工作漂浮,不抓落实;没有原则,纵容错误;推诿责任,逃避追究”等八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使大家深受教育。我们通过一个个深刻鲜活的事例,切身感受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进一步认识到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的后果以及增强责任意识的重要和加强勤政建设的必要。在警示少数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同时,也提出了加强责任意识的四种方法:一靠学习,增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二靠制度,增强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约束力;三靠领导,带动下属增强履行职责的拉动力;四靠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保证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是行政上的严重的腐败行为,行政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行政乱作为其实质就是目无法纪,就是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膨胀。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主要表现在对于比较普遍的违法行为制

止不力,导致违法事实长期存在,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观看警示录后我们可以发现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乱作为的后果是在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党和国家形象的同时,直接威胁着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之基。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会愈演愈烈,就会纵容敷衍了事、推诿卸责、官僚主义,助长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政腐败行为。

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自己的思想水平的到进一步提高,作为一名工作在镇江规划一线的勘察测绘人,我时刻提醒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大力强化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树立新的服务观念,以人为本,及时为施工方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为群众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

推荐第4篇:观《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行》有感

观《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行》有感

规划局在人才专题业务培训班上组织新进员工观看了《拒腐防变每月一课》系列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本片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八种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的后果、增强责任意识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阐述了党员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重要性,加强勤政建设的必要性,对少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警示的同时,也提出了加强责任意识修养的方法。

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如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热门话题。 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具体点讲,要看他们行政如何作为。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定》中提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的问题,是导致执政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决定提出的这些问题,针对性强,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对照检查。

实践中,群众对领导干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行政不作为。一些领导干部既有权力,也有能力,但该管的不管。现实中碰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党和国家都有政策规定,但他们就是怕惹麻烦,怕干砸了影响政治前途,所以能躲的就躲,能推的就推。有些干部明明知道有些群众生活很困难,急需政府关心帮助,但他们就是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这里面有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不愿作为、不想作为。

其二,行政乱作为。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该管的,胡乱插手;该管的,乱管一气。这里既有干部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比如,不是依法办事,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而是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甚至以权谋私,走向腐败。

责任,重于泰山。这源于使命感,也应属于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可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的重大安全事件仍屡有发生。

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不能依法行政、科学行政。这其中包括领导干部自己是否守法,其行政作为是否在宪法和法律容许的范围内,能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是否从根本上尊重和服从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否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很显然,领导干部行政作为与不作为,对执政成效影响很大,群众感受深刻。在其位不谋其政,固然有问题;滥用权力,违法行政,有时候比不作为的危害还要大。

在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上,《决定》特别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事实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体现。因此,行政积极作为、依法作为,把依法执政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所提倡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党的执政宗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执政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

治理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遏制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应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严格依法办事,关键是监督检查,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机制,必须树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权威。要确保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确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二、完善立法,减少法律冲突,拓宽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治理领域和渠道。其一,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方式和时效;其二,应对行政主体的设臵、行政职能,行政领导的职责予以立法,对一些特殊行政主体和特殊岗位职责也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对于一些需数个行政机关共同履职的,尽可能具体划分各行政机关的职责,或明确职能交叉时各行政机关的职能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重叠;其三,在立法上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惩治力度,在制定行政法律法规时,增加对行政不作为的处罚条款,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及有关行政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法律后果;其四,应修改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还应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不作为的受理范围,规定对行政复议不作为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被动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与主动检查,主动办案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作为与乱作为的法律救济空白,而且可以敦促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行政复议,解决一部分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纠纷。

三、积极推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试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制度,而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其具体做法是,将数个有行政执法权的职能交由一个行政机关办理,如成立行政执法大队统一行使,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工作重叠、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积极履行行政职责的意识。使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内化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勤于政事,依法行政,政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此作为干部任用、升迁的重要依据。形成一个“能者上;庸者下;劣者罚”的行政执法环境。

推荐第5篇:五家子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专项治理行动作方案

2018年寒假学校和在职教师

乱办班乱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巩固一年来治理学校和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所取得的成果,持之以恒抓好师德建设,树立“风清气正、斯文在兹”的新形象,根据双阳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区2017—2018学年度中小学寒假工作的通知》及《2018年寒假继续开展治理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在2018年寒假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一、检查范围

学校的在职小学教师。

二、检查内容

(一)学校是否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二)学校是否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

(三)学校是否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四)在职教师是否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含在村屯、小区住宅内单独组织或以招收住宿生名义组织的“一对一”“一对多”有偿补课行为);

(五)在职教师是否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

(六)在职教师是否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三、职责划分

学习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区2017—2018学年度中小学寒假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治理和纠正教育乱收费等问题的意见》(吉教办字[2014]45号)、《吉林省教育厅重申六条严禁》以及《长春市教育局关于治理公办中小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乱办班乱补课工作实施方案》【2015】1号、《长春市教育局(长教师函字[2015]2号)、双阳区教育局《关于教育“三乱”案件处理办法》(长双教字[2016]49号)文件,并结合《长春市师道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年行动计划》和山河中心小学《2018年寒假学校和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本校相应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教师签订承诺书。对本校内出现的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行为进行禁止,对违规教师一经查实,由教师所在学校直接做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报到山河中心小学专项治理工作小组。

四、方法和步骤

本次专项行动主要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12月27日—2018年1月4日) 学校12月28日前完成专项治理方案及包保方案,成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将上级文件要求传达给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抵制乱办班乱补课的意识,不触犯严禁规定红线。组织所有任课教师签订“长春市双阳区在职教师不参加有偿办班补课承诺书”,并存档。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8年1月5日—1月6日)

学校要加强对本校教师的监管。开展“四查一举报”,即:教师自查,学校抽查,工作组检查,社区调查;鼓励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积极举报。

(三)专项检查阶段(2018年1月7日—2月22日)

检查学校各教师执行情况,并随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明查暗访。

五、责任追究和结果运用

对教师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一经查实违规问题,将依据长春市教育局(长教师函字[2015]2号)和双阳区教育局《关于教育“三乱”案件处理办法》(长双教字[2016]49号)严肃处理,对违规现象依法依规做出相应处理。

六、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本次专项治理的目的与意义。做好寒假前宣传动员工作,做好各学校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发挥区域专项治理的主导作用。结合“风清气正 斯文在滋”和“三严三实”活动,逐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确保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二)落实责任,包保到位。各学校要强化“一把手”责任,落实校领导包保责任,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三)做好宣传,营造舆论。加强新闻学习宣传为治理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张贴相关标语,并在学校显著位置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于群众反映的乱办班乱补课问题,要快查快办快结,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附件:山河中心小学治理学校和在职小学教师乱办班乱

补课专项行动举报电话、举报平台。

学校电话:13844919921 校长电话:13844919921 13179011988 15948264195 长春市双阳区五家子小学

2018年12月26日

2018年寒假学校和在职教师

乱办班乱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长春市双阳区五家子小学

2018年12月26日

5

推荐第6篇: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实际的意思是说:着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脱脱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禅学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五、教师小结:

诗人写幽美深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复归自然。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喧嚣,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七、板书设计:

饮酒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采菊

篱下 南山;山气 日夕 飞鸟————悠然

————热爱自然、淡泊名利。

《春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

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

三、朗读感知

1、反复朗读。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花、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

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

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

六、巩固提升

见附页 板书设计

肖联写景

心生伤痛

颔联抒情

离愁别恨

借景抒情 春望

颈联叙事

眷家思亲

寓情于物

尾联描写

忧国伤时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雁门太守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教学目标】

1.以读激趣,感知内容。

2.以品感悟,领会诗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教学难点】

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2.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测预习:

1.请两名学生上台默写。

2.在强调字形、读音的基础上,初步读通古诗。

三、整体感知:

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

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

明确:季节——秋天

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点——塞上、易水

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 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

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

4.师生交流后,老师擦去黑板上多余的字。具体如下:

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霜重鼓寒、报君黄金、玉龙为死

四、感悟情感:

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2.师生交流时,明确:

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 ⑴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 ⑵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 ⑶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 ⑷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 ⑸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⑺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⑻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 3.指导感情朗读。

五、领会特色:

1.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投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2.简单交流后,提问:李贺在本诗中又是如何描绘战争风云的呢?

3.在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霜重”“黄金”“玉龙”等词。

4.总结: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六、拓展阅读: 1.投影出示: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2.思考:《马诗》“奇”在哪儿? 3.明确:写景之奇,以马写人之奇„„

七、感情诵读:

1.交待李贺大致生平,内容如下:

李贺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后来因用心过度,27岁就死了。 2.全班诵读《雁门太守行》

《赤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见课件)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三)读懂诗意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四)问题探究

1、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兴感之由)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将被改写。 (补充资料 ①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②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而写二乔入围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4、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他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

但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那么,诗人咏史的真正用意何在呢? 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小结:

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推荐第7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教案新人教版_212

24 诗词五首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正确理解诗歌的内涵、体味诗人的感情。

读书指导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第1课时 《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故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2.背景介绍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结庐(lú)

东篱(lí)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燕脂(yān) ..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日夕】傍晚。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浑】简直。 【相与】相伴。 【角】军中号角。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玉龙】指宝剑。 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二 学习《饮酒(其五)》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居所偏僻安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伴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2.名句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试说说其妙处。

【交流点拨】这句诗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改为“望”?为什么呢?

【交流点拨】不能。“见”字是在悠然中无意所见,人与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而“望”却似乎有意去看,不能体现诗人的悠然心境。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步骤三 学习《春望》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2.名句赏析。

(1)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

【交流点拨】诗人在这里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现出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

(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3.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步骤四 学习《雁门太守行》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敌军似乌云压境,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底!

2.名句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名句的原因。

【交流点拨】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困境,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

【交流点拨】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是他的酒后真言,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整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陶渊明、杜甫、李贺的诗歌赏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赏析之后,我都会硬性规定把诗词背下来,会默写,然后我将在特定的时间考查。学生惧于压力,被迫去完成。但是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设计了抢答、对抗、挑战等形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不为个人,而是为集体荣誉而学,积极性较高。及时的、好的评价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从

今天的课上可见,对他们的激励已经初见成效。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小组建设,现在我正在积极想办法完善班级的小组建设。

《行拂乱其所为读音.doc》
行拂乱其所为读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