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风俗作文

2022-05-2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我知道的风俗口头作文

我知道的风俗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风俗。另外人们在婚丧嫁娶、孩子满月,搬入新家等也有自己的习俗。根据民族特点、地方特点,习俗还不一样呢。下面我就说说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吧!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为了迎接这个重要的节日大家在腊月十几开始,就会陆续打扫卫生,将房屋彻底打扫,这也是延续尧舜时代就有的“春节扫尘”的风俗。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在腊月还会贴春联,置办年货,什么腊肉、香肠、汤圆、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家里一样都不能缺,以便有客人到来时可以随时将这些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

到了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最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打工的地方离家越来越远,春节团圆的意义就更大了。除夕夜的年夜饭,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而且会将饭菜的量适当多做一点,让大家吃不完,以便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可现在,很多家庭都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但是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守岁的时候,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到了大年初一,大家都会去祭祖,上坟。到了正月初二开始,就是晚辈到长辈家拜年。在长辈家,很多亲戚朋友都会聚集在一起,聊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午饭后又一起打打麻将,斗斗地主,聊聊天,确实能增进不少感情。而如今,拜年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的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电话拜年的,虽然没有亲自登门拜年那么直接,但是也是很好的一种传递情感的方式。

推荐第2篇:我知道的风俗作文500字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500字

我国的风俗习惯有很多,那你都知道什么风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知道的风俗作文500字,以供大家阅读。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500字(一)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500字(二)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500字(三)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推荐第3篇: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我比较向往西藏,所以对西藏一些比较特别的风俗知道的较多,其中西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它的葬法。在西藏,人死后主要有五种葬法,包括天葬、水葬、火葬、塔葬、土葬。 “天葬”,藏族同胞认为“秃鹫”是佛祖比丘的化身,藏族同胞认为自己死后只有将自己的尸体让“秃鹫”全部吃光,灵魂才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在西藏“天葬”时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如果这个人生前是个“善者”,在他死后秃鹫就会将他的尸体全部吃的一点都不剩,这样此人的灵魂才可以被秃鹫带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如果这个人生前是个“恶者”那么秃鹫就会把他的尸体拉的乱七八糟,一口不吃,这样他的灵魂就永远无法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般“天葬”要将死者分解成“365”份,象征着我们一年中的365天。

“水葬”,在雅鲁藏布江等江河附近,有水葬习俗。实行“水葬”的一般是一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或夭折的小孩,还有经济地位比较低下的人也实行“水葬”。在西藏“天葬”是将尸体喂食天上的\"秃鹫\",而“水葬”则是喂食水里的鱼,这样也可以得到超度。

“火葬”,“火葬”和“塔葬”只在佛教寺院里才有。在寺院里一般的僧人都实行的是“火葬”。仪式相对比较隆重,由喇嘛念经超度,用稣油涂满尸体然后再用干柴点燃烧成灰,最后将燃烧成的骨灰带到高山上顺风吹撒,或带到江河边撒入江河之中。

“塔葬”,“塔葬”又称“灵塔葬”。这是西藏佛教寺院里最高贵的一种丧葬仪式。只有德高望重的“*喇嘛”、“*大师”及寺院中的“大*”才可以实行的一种丧葬仪式。这些人圆寂后,他们的遗体要先用盐水抹擦,吸走体内的水分,然后再用西藏特殊的药材和香料涂抹,以便使遗体不容易腐烂,最后将他们的遗体放在灵塔之内。

“土葬”,在西藏“土葬”只用于那些得了“天花”等传染病的死者,以及那些 “杀人放火犯”的尸体。意为这些罪恶之人的灵魂不可以到达西方的极乐世界只能下到地狱,在埋葬时一般不用棺木,只挖一个洞穴,将尸体放进去,盖上土即成。

推荐第4篇: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我喜欢的节日)

我知道的风俗(喜欢的节日)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就来说说春节吧。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有一首儿歌我至今还记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穿新衣,戴新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打年糕。还有呢,就是挂灯笼贴春联。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很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大家都出门拜年,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会相互道一声过年好,。在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绝对不能在上午扫垃圾出门,鞭炮的残渣,嗑的瓜子壳、吃的糖果皮,这些都是象征着财富,把它扫出去了,就暗含这一年将不会积财。(春节,象征着吉祥富贵,又象征着万象更新,所以我很喜欢这个节日。)

难忘的旅行(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 (我业余生活喜欢外出旅行),我去过桂林的漓江和落满地,去过柳州的鱼峰山,去过南宁的清秀山,还去过灵山的六峰山等,去过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万寿山,香山公园等等吧,其中,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还是桂林的山水。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这些游客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和水。我见过的水很多,有海水湖水溪水,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很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很绿很绿的,那种绿,让人感到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铺在湖底。撑船的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山崖在后移。我也看到过许多山,泰山香山昆仑山,总觉得觉得桂林那边的山很奇特,奇特的样子就是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没有一座是相连的,并且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驼,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样子,让人看了之后浮想联翩;桂林的山很秀气,有的像翠绿的屏障,有的像新生的竹笋,再加上山中的五颜六色的小花,色彩十分明丽;桂林的山很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给我的感觉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总之,去桂林那一趟的旅行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怀,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桂林看看,重温旧梦。(利用业余和假日的时间四处旅行是我执著的爱好。既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壮观又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是很好的一个休闲活动。) 我喜爱的文学形式=我喜爱的书刊=我喜欢的明星或者其他知名人士

我喜欢于丹,喜欢她的著作,其中在百家讲坛中于丹讲解的《论语》我最喜欢。于丹为读者讲述的是一位活生生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不带有丝毫的童话或者是神话色彩。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她所讲解的君子坦然面对生命这一环节。于丹是这样说的,今天外在的世界如此反复,但是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内心的坦然?有一种从容和镇定呢?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 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如果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一定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于丹的思想,体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哲学家崇高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所以,我很喜欢于丹。

我喜欢的动物

(当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脑海里总是有很多抹不去的记忆。这些记忆,有的是快乐的,有的是伤心的。对我而言,我的童年记忆里,有课本,有游戏。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只和我一起长大的小狗)在我的家里,有两只非常可爱的博美狗。我给她们起的名字分别叫雪儿和阿美。雪儿一身毛发如同皑皑白雪,阿美的却是棕色的,并且还散发着金黄色的光泽。她们的个头小小的,耳朵尖尖的,长得很像狐狸,黑黑的眼睛像黑宝石,眼睛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圆鼻头,虽然小,但是非常灵敏,有一点点气味都能闻出来。她们俩仪态万千,简直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公主。阿美和雪儿跑得非常快,每次出去散步的时候,就是它们最兴奋的时候,我还没等走下楼来,它们俩就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害得我到处跑着找,这一趟遛狗下来,它们俩啥事儿都没有,而我却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儿都不够喘的,唉,也不知道是人遛狗还是狗遛人。雪儿和阿美还十分调皮。有一次我儿子进了家门就把鞋脱下放在鞋架旁边,然后就写作业去了,写完作业准备出去玩得时候,怎么找那鞋子都找不着了,儿子就怀疑是他爸爸不让他出去玩,故意把鞋藏起来,然后就开始冲他爸爸发起脾气。他这一发脾气,把姥姥姥爷都惊动了,全家总动员,都在找鞋子,可是无论怎么找,也都是没有找到,就在大家纳闷儿得时候,雪儿和阿美从窝里爬出来,每只狗嘴里叼着一只鞋,摇头晃脑的玩着,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叫声,唉,罪魁祸首原来是他俩,真让我苦笑不得。这俩家伙这么可爱,怎么能叫我不喜欢她们呢!(与狗狗们的相处增加了我的爱心,让我保存了一份快乐的童年记忆。) 谈谈卫生与健康 =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而)家庭环境卫生更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大扫除,来清洁家庭生活环境。不过,当你把地板拖得发亮,把皮沙发抹了一遍又一遍,把窗子擦的像没有玻璃一样„„之后,你却并不知道,家里原来还有那么多卫生死角给你和你的家人带来健康隐患。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牙刷:牙刷用上个把月,就会有大量的细菌生长繁殖其上。这些细菌通过口腔直接侵入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肠炎和肺部感染等症,同时还可通过口腔粘膜破损处而进入人体血液,引起败血症及皮肤组织脓肿等。因此应将牙刷放在阳光下曝晒,最好每月更换一把牙刷。其次就是——毛巾:一般家庭使用的毛巾都是放在室内甚至卫生间里,由于空气不够流通,毛巾每天要用几次,难有干的时候,极容易滋生繁殖病菌,久之对人体健康不利,可导致皮肤病等。毛巾要经常洗干净后拿出室外进行“日光浴”消毒、高温消毒。第三我们说下——拖鞋:尤其是供客人使用的拖鞋,很容易让有脚病的客人留下病菌,家人或其他客人再使用后就会被传染上脚病,于己于人均极为不利。因此拖鞋应常清洗,还要让“日光浴”给消毒,或用消毒液消毒。

刚才呢,我说了一些我了解到的家庭卫生健康方面的常识。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卫生与健康是衡量我们对家庭环保工作的标准。一定要引起重视。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改善,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上下功夫。树立起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喜欢的季节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风光旎旖,十分秀丽,我爱我的家乡,我更喜欢的是家乡的春天) 我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家乡的春草特别的绿)春天里,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刚出土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踩上去软绵绵的,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人躺在草坪上看看书,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闻一闻青草的清香,那种感觉也是特别特别舒服。小孩子们喜欢在草坪上踢球啊,赛跑啊,即使摔倒了也不会叫疼,因为在他们脚下有一块天然的大地毯。(家乡的春雨格外的美)春天的雨是多么的美丽,它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的斜斜地下着,把小草儿,树叶儿冲刷得干干净净,让它们绿得发亮,一提到春雨,就会想到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一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悄悄然地走进大地,为大树,禾苗解渴,把大地上的尘土洗刷掉,还给我们一片清新,怡人的空气,为人类无私奉献,悄无声息,不图回报。在我看来,这也是我们教师的最好写照。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出来,无私的教育着祖国的下一代,不求名不为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正是这润物细无声的最好写照吗?家乡的春花特别的艳)春天里,花都开了,苹果花、梨花、桃花、杏花等等,都竞相开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是关不住的,苹果花是红的,红的如同火焰在燃烧,梨花是白的,白的像皑皑白雪在闪耀,杏花是粉色的,粉红的颜色如同朝霞在散发着光芒,各种各样的野花也开了,分散在草丛里一闪一闪,很是美丽。让我们走进春天的大自然,去踏青,去呼吸那清新的空气。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像刚出生的婴儿,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又像花枝招展的姑娘,充满活力,所以,我喜欢春天(更喜欢家乡的春天)。

我的成长之路 =我的学习生活=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我们经常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生活中的诸多变化,的确,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从阅读方面来看对我的成长的影响就是很大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发展。我们就拿书籍来谈一下吧。)在古代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时,往往会用学富五车这个词,我就常常在想有什么样的人学问可以用车来作为计量单位,真是很羡慕。但是后来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这只是我们观念上的误差,古代很早的时候书,还是用竹简刻成的,那么五车的书其实只相当于现在的几本书而已,我们每个人到中学的时候都已经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了。当纸张代替竹简的时候,读书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就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于是,我购买了很的书籍,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书本伴随我走过了一段刻苦,勤勉的读书路。可是,纸张上的信息量毕竟有限,有时候为了查找一个内容,我就要到图书馆借来好几本书慢慢查阅,效率十分的低下。现在,我们有了电脑。我才知道,读书不仅仅只有纸张这种途径,我们还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互联网上面,我可以任意搜索感兴趣的话题,天文地理、科幻武侠,中文的、外文的,世界很大却又很小。有了这种阅读方式,我可以无限的放大自己的兴趣,并与网络上面的朋友一起讨论,取百家之常。我的生活因为有了科技的影响而大大精彩起来,我的成长之路也因为有了科技的帮助而顺畅起来。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变化,我的成长之路,是与读书分不开的。读书,让我成熟,让我丰富,让我不断完善自我。(阅读习惯的变化让我看到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我也真心的期望,科技的发展会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快乐。让我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和体育

一说到体育,我就想起那段在晨光中慢跑,在黄昏中散步的浪漫的青春年少。记得那个时候我念初中,初中的运动场很简陋,一个两百米的跑道,一两个篮球场,一两个排球场,几张乒乓桌。虽然简单了些,我们却深深地喜欢着这个操场。我们把它当成强身健体的好地方,当成倾诉心事的休憩场,有事没事往那里去。记得初二的时候迷上了羽毛球,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就早早的来到操场上,拿起羽毛球拍,拖着我哥哥,一打就是一个小时。虽然每次打好以后手都要酸上好几天,但是我们却真真正正的感觉到了快乐,感觉到了生命在于运动。除了喜欢打羽毛球外,还喜欢打排球。每天下去放学后,叫来一群排球爱好者,在排球场上尽情挥洒我们的汗水,那个时候的我们,多么富有激情,活力四射。说起体育,不得不提起世界杯。我最爱看的体育比赛就是足球赛。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点燃了亿亿万万球迷的心,一到世界杯,我就会高兴地睡不着觉,一直守在电视机前面,看着一个个精妙的传球,一记记精彩的助攻,一个个漂亮的进球,我感觉到我全身的血液都随着世界杯沸腾了。突然想起02年的韩日世界杯,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打进世界杯,真是万众瞩目啊!我想那个时候,几乎全中国的球迷都守在电视前面,听着雄伟的国歌,看国足奋力的拼搏,虽然结果不大好,但是也多多少少让我们激动了一把。想到上一届的世界杯,我一直关注着荷兰队,从它打进十六强到进决赛,我一直在为荷兰加油,可是当亲眼看到荷兰队再一次屈居亚军的时候,我深深地为荷兰对感到惋惜!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体育,热爱运动!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人交流、沟通感情的工具。它的重要性是人人都知道的,每个中国人都要学好它,因为我们每天都需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一口字正腔圆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有句俗话说: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吗,虽然这句话是有一点点的讽刺意味,但是如果你的普通话能讲得流利,规范,就真的比唱的还好听,让人听了以后能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普通话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我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还有这样几条:一要学好拼音,掌握好发音。二要多读文章,多查字典。三是纯属我个人经验,要借助一些多媒体软件来学习,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听一些语音朗读,从网上下载的一些语音软件来听。总之,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

除此之外,我还向普通话培训班老师学习。因为我认为这些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在我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问题时,就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我还跟普通话好的老师一起学习。和他们交往,或在一起活动,能够在最平实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而且我还发现,经常性收听收看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帮助。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我很高兴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让我知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今后每时每刻都要多讲普通话。

我的朋友

从小到大,我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到现在为止,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之所以把她记得这么清楚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她的长相和体型。她非常瘦,怎么都吃不胖,而我则是属于喝口凉水也会增肥的人,害得我想吃什么总不能尽兴。她总是这样对我说:“我倒是想胖一点呢,可是你看我瘦的像根竹竿,多难看。现在也想开了,健康就好,别刻意去减肥,胖瘦都好。”他的脸上有好几道深刻的纹路,或许也是瘦的关系,一笑起来,纹路显得特别的明显,不免让人有点心疼,还这么小,脸上就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第二,是因为他的性格,我总觉得我和她的性格非常的相像,我们有着一样的生活态度,我们都是一个外表看来说说笑笑的人,可实际上内心是特别喜欢安静的。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经常在一起聊人生,聊理想,聊未来,我们都是一个性情淡然的人。无论我们聊什么,总能聊到一块儿去,这种感觉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好。我很喜欢跟她聊天,因为她总能语出惊人,引人发笑。每次总能把郁闷的我逗笑。她还非常的体贴,生活中我遇到了什么不顺的事,她总是第一个来帮助我,开导我。第三,是因为他的好脾气吧。我脾气急,做什么事情总是想赶紧做完,所以有些事情会做的不够细致,而她也总是在一旁提醒我,要小心,要仔细等等,我们有时候也容易发生口角。我们的吵架就像暴风雨一样,来的迅猛,但是来的快去的也快,我们逐渐长大,变老。我和她认识也有十多年多了吧,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联系着,总觉得多了这么一个朋友,我的生命都亮了起来。我衷心地希望能和我的朋友一直继续下去,一同分享,一同经历。这就是我的朋友,我一辈子的朋友!

我的愿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有的人希望将来能当一名工程师,有的人希望能当一名科学家,我,当然也有自己的愿望,记得从小时候开始就有一个愿望,就是长大以后能考上一所师范,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之所以想当教师有几个原因,第一,是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我觉得做教师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都学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第二,同时也觉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之所以说是最崇高,最光辉,就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建造一座房子或者桥梁,我们称他为建筑工程师,设计工厂的合理流程,我们称他为工业工程师,然而教师确实灵魂的工程师,那就意味着是塑造人类的思想,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精神花园的一个园丁。

第三.当教师有许多的业余时间,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另外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年每年有两个长假,寒假和暑假,每周有两天的休息时间,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回顾或总结。

此外,我的父母都希望我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生活可以不用太奔波劳累。

每个人的心里有一个愿意不难,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可以说,我现在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一名教师,但是我也知道,成为一名教师不难,要成为一名教师很难,因为你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我在不断地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我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让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人们更多的真知,让我的生命燃烧得更有意义!

推荐第5篇: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它拥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而每一个传统节日也都各自保有他们的传统的风俗特色。类似于,中秋节全家团圆赏月,端午节赛龙舟等等。而接下来,我就想给大家讲讲冬至的一些风俗习惯。

因为我是南方人嘛,就先讲讲我们南方人是怎么过冬至的。其实大家也应该都很清楚,在江南最为盛行的冬至习俗就是吃汤圆。“汤圆”是南方人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而“汤圆”的“圆”字就意味着“团圆”、“圆满”。那民间对于冬至和“汤圆”就有这么一种说法,“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俗称“添岁”。“汤圆”在冬至又称“冬至团”,可用来祭祖,也可以用来赠送亲朋好友。据闻,旧时的上海对于吃汤圆尤其讲究。古又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另外较为普遍的还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的时候,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祖,后来就逐渐盛行起来,于是民间又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一说。而馄饨发展到现在,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除此之外,就我所知,北方还有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风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候,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有助于壮阳补体,于是北方至今都有冬至进补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所知的关于冬至的一些风俗。不过事实上并不只有这些,不过其他的不如以上两种普及,就不多作介绍了。

600字

推荐第6篇: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有许多节日,已经变成了风俗。我知道的风俗就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风俗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最高。春节也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即使是身在千里之外也会不辞辛劳尽量赶回家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过年时,小孩子是最开心的了,他们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可以拿到不少的压岁钱。在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要准备年夜饭,还要挂年画、贴春联,有的还要挂上大红的灯笼。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很是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还要一起放烟花爆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很快乐。

清明节也是我们中国人很重视的一个节日。清明节是对先祖表示追忆和哀思的日子。每到清明节,人们纷纷扫墓祭祖,有的大姓人家还要做清明会。学校里还会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端午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挂香囊,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明月。

重阳节人们会登高望远。

总之,我国的风俗都挺有意思的。

推荐第7篇: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

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再说说清明节,这是对先人表示追忆和哀思的日子。每到清明,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去祭扫烈士墓。

端午节的由来和我国古代爱国诗人陆游有关。插艾叶、挂香囊、吃粽子,是端午

节的风俗。只是现在雄黄酒已经很少见了。

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于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品質最好。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

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甕”(茱萸)。

推荐第8篇: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献哈达时,客人应该鞠躬接受。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是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这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象、照相等。

从战国始,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灯前,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天山地下,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共享天伦、其乐无穷之趣。

《燕京岁时记》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形:“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面做饺而食之,谓之‘煮饽’,全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示顺利,家人吃得者,则终岁大吉。”如今,人们已不信这些了。不过,还有人家在饺子里放上糖块、花生仁等,吃到糖块象征生活甜蜜,吃到花生仁祝愿长寿(花生名长生果)。除夕之夜这顿饺子全家都要吃,谓之曰“岁饺子”、又叫“团圆饺子”。

古时,称饺子为“馄饨”、“水角”、“角子”、“扁食”、“煮饽”、“银元宝”等等。

《广雅》记载:那时的饺子叫“馄饨”,形状如饼,到了北齐,形状与以前的就不同了。颜之推谈到:“今之馄邬,形如偃月,形状与现时无异。”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书中,也有记述:“凡御宴至第二盏,多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那时御宴上的饺子是“双峰”的,形状与现时的不同,可能是宫中的特制,与民间的形状不一。经过2000多年的变革,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儿。

据近年考古发现,在新疆吐蕃的塔那北地区发掘出的唐代墓葬里,发现木碗里有饺子的遗存,其形状与现在的一样,这表明,在当时人们食用的饺子已经传到了中国的边疆地区。

北方人都爱吃饺子,把饺子当做佳肴,多有敬人之意,逢年过节,迎宾送亲,总要包饺子。春节、除夕、初

一、初

五、全家吃饺子,喜庆团圆。辞旧迎新,预祝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平安、顺利。 北风东渐,上海街上开了许多饺子店,上海人对饺子也感兴趣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们这一带农村中,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要去采摘芦叶了。

在农村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最为普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境比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米少豆多的豆粽,母亲叫它“豆粽”,一个粽子里除糯米外,就是那些红褐色的赤豆、白豆等豆子,这些都是母亲在房前屋后一些闲地上种的,不过,豆子多了,吃起来很香,包豆粽这个活儿,还要有一定的技术的,不然的话,在煮的时候,粽子会散开来。

粽子的形状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宝塔粽,尖尖的顶,三角形的底座,竖起来放在桌子上,它不会倒下来,这种粽子大的约有半市尺长短,小的也有三四寸,一些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还会包十分有趣的“连环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红线牵连着,还有别出心裁包的“月牙粽”、“枕头粽”、“拳形粽”、“方粽”等等,五花八门。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不管贫富都要包粽子,左邻右舍串门的,按村里的规矩,也一定要尝一下主人家包的粽子,吃时,把青青的芦叶从下面开始,一张张地剥开,再用两根筷子戳进底部,从粽子的宝塔尖上开始咬起,直到吃完为止。有些大的粽一次吃不完,只好带回家去,不能留给主人家。这个时候,满屋、满村都散发着芦叶的清香。家家户户不仅自己吃,还要挑上几只包得最好、最大的粽子,用红线串着扔到村旁的河浜里去,连我们偏僻小乡的农民也知道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重气节的诗人。

小时候的我,疑惑不解也好奇地问过母亲:“屈原抱着怨气是跳到家门前的小河里淹死的吗?”一字不识的母亲当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她只是喃喃地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

推荐第9篇:普通话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①号范文:】

我选择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元宵、清明节、中秋、重阳、腊八节等,每一个节日和风俗都有它们特别的地方。

春节的时候,天南海北的人都会赶回家过节。春节,我们会穿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压岁钱。当然,少不了的是放鞭炮,放烟花和挂灯笼。每次过春节,都能看到马路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我们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好不热闹。

过了春节,又迎来了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在元宵节,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的习俗。

之后是清明节,清明是人们祭祖,扫墓、踏青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时,学校会组织我们去雨花台烈士陵园扫墓祭拜烈士们。

清明节后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zong zi)、吃咸鸭蛋的习俗。现在我们国家的赛龙舟可是很出名的。近几年来,每到端午前后,接连不断的龙舟赛,吸引力很多人,还有许多外国人参加。

还有老人的节日——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这天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风俗。

在那么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中秋节。中秋没有春节那么盛大,也没有很长的假期。但我还是喜欢中秋节。中秋是人月两团圆的节日。

阴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是秋天的正中,所以称“中秋”。到了晚上,人们把圆圆的月亮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和食物,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在元朝末年,人们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起义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儿里,来传递起义消息。终于在八月十五这天爆发了全民大起义,推翻元朝统治。从此,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②号范文:】

我说话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万圣节是外国的一个节日,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妥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

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为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

总之,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感恩节、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③号范文:】

我选择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作为一个汉族人,我知道的风俗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深。所以只能够做个简单的描述。

大家都知道,回族在我国属于比较大的一个民族,属于穆斯林,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日常生活中也不许提到猪字,讲话时它们会用大肉来代替猪肉。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找异族的人做伴侣,因为在饮食上很难适应,当然,现在各族之间通婚已经很普遍,所以很多回族人也会和汉族或其它民族的人结婚,但是在婚前,他们会要求对方洗肠胃,婚后随他们的风俗,不再吃猪肉,不讲猪字。除此之外,有关穆斯林的故事,我还在报上看到过一些,说他们不吃女性宰杀的牲畜,而且加工牲畜也不能使女性,并且处理完后的牲畜要没有一丝血迹,否则他们会拒绝接受和食用。

除此之外,我知道云南的傣族每年都要举办泼水节,蒙古族每年

也要举办赛马会,还有朝鲜族习惯在头顶上等罐子,除了中国,印度的人民能歌善舞,文莱允许一夫四妻制度,还有的国家不吃牛肉,有的阿拉伯国家不允许妇女露面,但是这些风俗的由来,我不是很了解,但我想,世界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组成的,要想保持世界和平,那么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入乡随俗。

推荐第10篇:我知道的中秋节风俗

我知道的中秋节风俗作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第11篇:普通话说话稿: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说话稿:我知道的风俗

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把中国的许多节日逐渐淡忘了,反而把洋人的节日当成主要的节日来过,例如:有许多年轻人过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情人节的热情比过中国的春节和7月初7的中国的情人节还要高,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中国人,我真感到痛惜,我们一些年轻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甚至达到了荒谬的程度。虽然一些年轻人盲目的崇洋媚外,但是我仍然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们中国人的男女老少都是把它作为最主要的节日来过的。在春节的7天假里,许多人都是不顾路途的遥远,尽可能的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或者全家一起出去走亲访友,或者一起出去旅游。在我们这里春节前每家都要蒸馒头,油炸肉圆,炒葵花子和花生等。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门对,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团圆饭后,还要放烟花爆竹来庆祝春节,接着,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一边守岁,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一家人一起等待春节的到来,所以一家人正常都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再次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中国人一般是吃饺子,而我们这里是吃圆子,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早饭以后,一家人一起走亲访友,或者等待亲友的到来,或者全家一起出去旅游。

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有看花灯的风俗习惯的。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到祖先的墓前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哀悼之请。

五一国际劳动节自从变成7天假期后,也是人们走亲访友和旅游的黄金时间。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在这一天里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习惯。在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的习惯,但是有包粽子的习惯,还有给小孩扣龙线的习惯。

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可以说被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给淡忘了,他们偏偏要崇洋媚外地过起西方的2月14号的情人节。

农历8月15的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在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这里有吃月饼的习惯和赏月的习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一开始就千古传诵至今。

第12篇:普通话说话题目 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今天是端午节,我就来谈谈我知道的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五月节、重五节、女儿节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宁死不屈,最后投江殉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前一天,每家每户的每一扇门上都必须插上艾草避邪,而且这些艾草还必须是男丁去采摘,不然就不吉利了。艾草插在门上后就不再人为地拔下来,而是等它干枯了,掉下来,再扫掉。

吃粽子是很普遍的一个习俗了。不管在什么地方,端午节大家都会吃粽子应节。在我的家乡,除了粽子,还有另外一种糕点,粽子糕。粽子糕是黑色的,本身没有任何味道,必须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沾着红糖吃。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也好几年没有吃过粽子糕了,很是怀念。

赛龙舟是端午节另一个很有特色的风俗,在很多有条件的地方,都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龙舟赛。我的家乡,有一条宽阔的大河,每年都会有六只船在河面上激烈地争夺着前四名。每只船由相合的两种生肖共40个男丁组成,十二生肖正好就是六只船了。

一般,正式比赛是在端午节这一天,有时候会推迟,不过都是在五月里完成。端午节当天,吃过午餐后,参赛的人都去祠堂里集合,换上衣服,拿上船桨,拜过祖先后,就准备比赛了。吉时一到,鞭炮声响,船上的鼓声有节奏地响起,六只船如同离弦之箭向前飞去。岸边的人不停地为自己所属生肖的那只船加油打气,还有一些男孩会在船经过时放鞭炮。龙舟赛一般是30圈,而最后一圈是最精彩的,是夺冠的关键,也是经常发生大逆转的一圈。咚咚咚,有人敲起了锣鼓,原来是第一名已经产生了。接着,第二名也敲起了锣鼓,然后是第三名、第四名。最后完成的两只船是没有名次的。

第13篇: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考试话题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试题

大到不同的国家,小到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才有了这么一句俗语:入乡随俗。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祥和的快乐年。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

春节少不了贴春联,以前我们家乡一般都在年三十那天上午就贴好春联,挂上灯笼。不过这几年很多人家,都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就把春联贴上,灯笼挂好了。想是在年三十那天可以轻松点,舒舒服服地过个团年夜。在吃团年饭之前,我们都会先放一大串鞭炮,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过年了,要吃团年饭了。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大年初一凌晨要早起的,我们就一大家人接财神,放鞭炮,全家人围坐饭桌吃饺子,欢欢喜喜的迎新年。早饭吃罢就去挨家挨户的拜年,看吧,全村的大人孩子,男女老少大部分走出家门,穿上崭新的服装,成群结队的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说道拜年,我们老家的人们是要真磕头的:年龄稍长的人走在走在最前面,辈分小的走在后面,一进门便大声地叫到:婶子、大娘、爷爷、奶奶,我们来给您拜年了,。这户人家便急忙迎出来嘴里说道:算了算了,别磕了,越磕越老了,”.拜年的人就说,磕吧,磕吧一年就这么一个。大家都笑了,嘻嘻哈哈的,好不热闹。然后这户人家便拿出大把的糖块好大盘子的瓜子让孩子们吃,给成年人准备了香烟茶水,大家互相客客气气的,一派热闹祥和幸福的氛围。

那么接下来的初二到初七,各家各户就出门走亲戚,俗称拜年。一般先去至亲那,比如姑家,舅家,还有什么新人回门那等等。然后才到远亲家拜年。还有的去朋友家以及同事家去串门的,一直能够延续到初十左右,下面马上又到了正月十五了。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风俗有:

1、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2、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3、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5、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6、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在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习俗基本上已经退出它的生活舞台了,它们的地位和价值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历史了

第14篇:普通话考试话题 ——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我喜欢的节日)

大到不同的国家,小到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才有了这么一句俗语:入乡随俗。

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风俗。

春节少不了贴春联,以前我们家乡一般都在年三十那天上午就贴好春联,挂上灯笼。不过这几年很多人家,都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就把春联贴上,灯笼挂好了。想是在年三十那天可以轻松点,舒舒服服地过个团年夜。在吃团年饭之前,我们都会先放一大串鞭炮,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过年了,要吃团年饭了。晚上我们就去逛花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放孔明灯了,写满了大家对新一年的期盼的祝福。

大年初一凌晨,我们就一大家人接财神,放鞭炮,欢欢喜喜的迎新年。大家放烟花,聊天,玩游戏,然后在睡觉前我们都要再放一次鞭炮,所以我们总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听到很多很大声的鞭炮声。

大年初一,人们都不扫地,小孩做错事也不能骂,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因为这一天是财神到来的一天,大家要高高兴兴的迎接财神。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不做生意,所以走在街上,都是静悄悄的,不过大街小巷充满着节日的气息,满满都是浓浓的风俗味。

亲朋好友见到了,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如意,恭喜发财,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派利是了。在睡觉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利是压在自己的枕头底下,所以也叫“压岁钱”。在这一天,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以表示辞旧迎新。

那么接下来的初二到初七,各家各户就出门走亲戚,俗称拜年。一般先去至亲那,然后才到远亲家拜年。

第15篇:普通话说话考试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说话考试题训练 我知道的风俗

我是个土家人,我们这儿有很独特的风俗习惯。

拿过年来说吧,年三十的晚饭一家老小全部到齐,儿女们不管在多远的地方工作或念书,都得赶回家吃团年饭,团年饭大概下午三点左右开始。饭前每家每户都要“烧年子”。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摆上腊月选定日子杀的年猪的猪头,猪嘴上夹上新鲜的蒜苗,供上酒、茶,烧上香纸烛,一家之主的男子作揖,点响鞭炮,算是通告仙人过年了,然后就可以吃饭了。

三十的晚上兴守岁,一家老老小小的在晚上十二点之前不许睡觉,十二点整点响鞭炮送年,小孩子们很喜欢的,因为可以领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放鞭炮比谁放的时间长,比谁家的鞭炮响得大声。

初一的早上要早起,天刚蒙蒙亮,大人就叫小孩到户外捡几根干柴进屋,枯的树枝、竹枝都可以,意思是“进财”, “柴”和“财”在我们这里一个读音。大人们自己则挑起水桶去井边抢挑新年的第一挑水。美其名曰“挑银水”,谁挑到第一担,谁家财运就好。初一这天不买东西,为了不出财嘛!

新年一到,就要穿戴整齐,去亲戚家拜年。拜年的礼品有肉、糍粑、面条、白糖或者杂糖。拜年回家的时候是不兴回家的、老人们经常这样念:肉要折成钱,糍粑要还原,面条巴油盐。意思是你去拜年,拿了多少肉,亲戚会给孩子发红包,糍粑换一下要带回去的,而面条呢,就当是打瓶伙。可见,拜年其实是走情走义。使亲戚间的关系更融洽。今天时代进步了,虽然礼品变了,而拜年的彼此间的真诚问候和祝福是不变的。

土家的风俗还很度,比如十五烧龙灯,三月三吃菜粑,端午吃粽子,划龙船,中秋偷冬瓜„„说也说不完

感谢老师在这炎热的假期为我们的考试加班,祝您暑假愉快,生活幸福!

第16篇:我向往的地方或我知道的风俗

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那吾热孜节。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在这三大节日中,历史悠久的当属那吾热孜节。那吾热孜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肉孜节:这个名称来自波斯语音译,而阿拉伯语的音译则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或“尔德节”,所以“肉孜节”又称为“开斋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教徒要封斋30天,即1个月。在斋月里,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阳落山,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30天封斋结束之后,就是为期三天的肉孜节。

过节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最新最好的衣服,骑着马成群结队地互相拜节。首先小辈给长辈拜节,每家都准备丰盛的食品,这些食品大都是在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第四个主麻日后开始制作的。这些食品以油炸食物为主。这一天还要举行各种文娱活动。现在虽然大多数哈萨克族人已经不再封斋,但是由于肉孜节已变成了哈萨克整个民族的群众性节日,所以所有的人都过这个节日。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身”,俗称“献身节”。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他惟命是从。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

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包尔沙克(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杀牲畜。宰羊时,传统习惯不绑羊腿,据传说,宰的这只羊是上天堂乘骑的牲畜,绑了腿就没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宰后切成大块煮,熟后放在大盘子内,客人来后,主人便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热情地请客人吃肉,并请喝一碗肉汤。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哈萨克族人民在古尔邦节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传统娱乐活动。

那吾热孜节:“那吾热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这种饭香味扑鼻,咸淡适宜,营养丰富。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为了送旧迎新,预示丰收,人们不仅吃“那吾热孜”饭,还要食用珍藏过冬的马肋条灌肠、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类等。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乌勒到另一个阿马勒,走家串户,吃“纳吾热孜”饭,唱“纳吾热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在节日期间,还要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有牧民们喜爱的绕口令、猜谜语、弹唱、对唱、摔跤等。

2

哈萨克族的服饰别具一格。男子冬季一般头戴用黑羊羔皮、狐狸皮或水獭皮做里,外覆各色鲜艳绸缎,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顶饰猫头鹰毛的四棱尖顶帽(吐马克)或尖尖帽。夏天一般戴用白毡和黑平绒制作的分瓣翻边帽。上身内穿高领花边衬衣或条格衬衣。衬衣上穿坎肩,坎肩上穿短上衣,再套长袷袢。下身内穿白布长裤。外衣,冬春多穿用老羊皮缝制的皮大衣和大裆皮裤;夏秋多穿用棉布或毛布制作的长襟大衣和大裆皮裤与条绒夹裤。腰扎镶嵌有金、银。珊瑚、珍珠、玉石等饰物的腰带。腰带左侧多挂皮囊,存放杂物,右侧佩戴小刀,脚穿长筒皮靴。骑上俊马,英武洒脱。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异彩纷呈,极其讲究。

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两种。未出嫁的姑娘一般多戴“塔合亚”、“标尔克”和“包头巾”。“塔合亚”是一种用红、绿或黑色绒布制作,金线绣花,并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图案的硬壳圆斗形帽子。帽顶上插一撮猫头鹰的羽毛。“标尔克”是用绸、布和水獭皮做的圆形帽,帽顶上绣花并有猫头鹰羽毛。在帽顶与帽沿之间有珠饰镶嵌。“包头巾”的四角绣有各种花纹。姑娘出嫁时,戴一种名叫“沙吾克烈”的尖顶帽。帽体用毡制作,外覆布、绒和绸缎,上面绣花并用金银珠宝装饰。帽子的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脸前。婚后一年之内戴这种帽子,穿红绸子做的衣服,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婚妇女。一年后换戴花头巾,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换戴一种绣有“颊克”花纹的“克衣米谢克”,“齐拉吾什”套头巾(用白布制作,类似盖头巾,大而宽,遮住头、肩及腰部,直到臀部以下,戴上后只露出面部),

三、四十岁以下的妇女佩戴的“克衣米谢克”绣有各种图案。年长的妇女或者子女多的妇女一般不讲究服饰,只佩戴花纹不太鲜艳的„克衣米谢克”,或者只戴白色头巾。身上穿袖子绣花,下摆多褶,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夏季,裙子外套坎肩或短袷袢;冬季则穿条绒棉大衣。脚穿皮靴和套鞋。

哈萨克族--民居

为了便于游牧,哈萨克族很早就创造了容易搬迁的房屋—毡房。它的主要构件是用羊毛织成的毡、红柳木栅栏、本撑杆、圆形卷顶和毛线编织的菠哀草帘。这些构件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拆或装毡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搬迁时用骆驼或牛就可驮运。

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春、夏、秋三季,哈萨克牧民住“宇”,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圆形毡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平顶土房。毡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成圆栅和顶,构成立架,然后在木栅外围上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再包上毛毡。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毡房一般向东开门。 哈萨克族--礼仪

哈萨克族是个热情、好客、重礼仪的民族。人们相见,总要互致“全家平安”,“牲畜平安”等问候。这与他们从事游牧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以季节与草场情况不断转场迁徙的哈萨克牧民,对前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不论相识与否,都会热情款待。牧民认为,如果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是一件耻辱的事,会被亲朋邻里认为待客不周而耻笑。主人待客,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通常客人来临,都要宰杀羔羊。至尊的客人,还要在现场宰杀一匹马驹。宰羊前,主人要牵羊到客人面前征得满意。进餐时,先将羊头献给客人。客人接过羊头,要用小刀先割一块面颊肉献给主人家年龄最大的长者,再割一块羊耳朵给年龄最小的孩子或主妇。然后,自己随便割一块肉吃,再将羊头献给主人。这时,主客围座一起,一边食用盘中的大块肉,一边细饮主人特制的马奶酒。马奶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独特酒类。味道清香醇厚,既能解渴,也能充饥,还能医治轻微的肠胃病和其它慢性病。维生素含量比牛奶多好几倍,是草原牧民防寒助食的极好饮料。夜晚,广袤的草原特别静寂,幢幢毡房一片温馨,客人被安置在毡房正面的上方住宿。纯朴、敦厚、诚挚的主人,还会给你讲述草原近年的新气象和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萨克族在婴儿出生后,别人不能问其性别,知情人也不许讲出去。第

二、三天,举行庆祝,宰羊、邻里妇女要送礼物,青年男女在晚上跳舞。这种活动要进行三天。在婴儿40天时,举行“四十天礼” ,参加者要给孩子送衣服、串珠、鹰毛等礼物。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礼仪后才可以公布婴儿的性别。

孩子5岁左右举行骑马礼,头上插羽毛到各家拜访,亲友们要送马鞍、马鞭、肚带、马蹬带等。男孩在5-7岁时举行割礼,行礼的前4-5天,孩子穿上新衣服,腰系白布带,骑着由别人牵着的马走亲戚,亲友们要送礼。

第17篇:普通话考试难忘的旅行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先来说说春节吧。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有一首儿歌我至今还记得: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心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打年糕。还有呢,就是挂年画、贴春联。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再说说清明节,这是对先人表示追忆和哀思的日子。每到清明,人们为祖先扫墓,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去祭扫烈士墓。

端午节的由来和我国古代爱国诗人陆游有关。插艾叶、挂香囊、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俗。只是现在雄黄酒已经很少见了。

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真是一件美事。每到中秋,家人团聚,仰望一轮圆月,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难忘的旅行

我很喜欢旅游,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可以释放压力。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到过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之称的武陵源、张家界,游历过童话世界般的九寨沟,也拜访过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今年,还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到了云南旅游,一路上洒下了许多欢笑,也在丽江留下一段租车历险记。每到一处,我都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慨叹万千,被伟大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深深折服。 印象最深的是张家界的绿和水。2015年夏季我区到张家界,一下火车,铺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绿意,浓绿的草地,碧绿的树林,深绿的山峰,车站被群山温暖地搂在怀里,满山的绿让你感到惊喜和满足。

张家界金鞭溪让我们印象深刻,特别是那溪水。水很清澈,看得清水底的卵石,有些小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悠然安静的样子让人觉得羡慕。停下脚步细听,你会听见潺潺的水声!四周树木发出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不时传来小鸟的鸣叫,引得你翘首回望。有个同伴被清澈的溪水所吸引,不顾一切地脱下鞋袜,就要玩水,把脚伸进溪水的一刹那,他发出一声舒适的叹息,水是如此的凉爽灵动,引得我们也停脚步去玩溪水。溪水清澈见底!把清凉的溪水扑在脸庞,你会有一种冷彻心扉、舒适无比的奇妙感觉,让人感到不虚此行。要是来到张家界旅游而不来耍耍金鞭溪的溪水,那就亏大了。

导游不时引导我们看溪边奇趣的山峰,让我们想象那些山峰像什么,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传说。不时有休息的行人在溪边逗留,嬉水,这人景合一的场面令人久久不忘。

这真是一趟难忘的旅行!

难忘的旅行

我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但由于条件所限,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很多。说起最难忘的旅行,我想应该是今年国庆的北京之行吧。

十月二号上午到达北京站,与接我的好朋友会面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了我一直向往的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大!不过在设计方面感觉没有北大那么错落有致。中午我们还在清华的食堂吃了饭,感觉里面的饭菜还蛮好吃的,不过有点贵,一个普通的套餐就要十几块钱。可能是我生性比较喜欢安静吧,北大那种宁静庄重,古色古香的气息深深的吸引了我,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为了看鸟巢,水立方的夜景,我们接近傍晚的时候才坐地铁到了那里。也许是因为它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在媒体上见到得太多,而始终不得见其真身的缘故,我早就做好了一睹鸟巢风采的准备,临近鸟巢竟有些像是跟自己崇拜的偶像见面一样的兴奋。看到那些巨大的钢筋,错落有致地交错成这伟大的建筑的时候,一声赞叹,不禁油然而生。另外离它不远处的水立方也使我不由兴奋了好久。水立方散发着自然的淡蓝色,水分子样子的水泡浮于建筑的表面,给人以动的想象。

第二天我们去了故宫。走进故宫的大门,我不由感叹它的大。走在那高墙大院中,看着红墙黄琉璃瓦,不禁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使我想起好多古装电视剧里的情节,想起那些后宫嫔(pín)妃们的苦难生活。看着眼前雄伟壮观的故宫,让我不由佩服那个时代的设计者和建筑工匠们,是他们智慧和辛劳创建了今天令世人惊叹的故宫。

第三天我们去了长城。本来是想去八达岭长城的,可是由于路上堵车厉害,所以只好去了居庸(yōng)关长城,但是我们的兴致一点也没有因此减少。我们脚踏长城的青砖,手抚长城的青砖,眼观巍峨的长城,向一座座烽火台前去。一边前行,一边尽情的拍摄照片,非常开心。

今年国庆的北京之行真的是使我大开眼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现代的繁荣与美丽的风景真叫人陶醉。此外,我也领悟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次的旅游让我对北京有了更加美好与深刻的印象

第18篇:普通话测试话题之《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测试话题之

《我知道的风俗》

中国有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真是有说不完的奇风异俗。

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大到过年过节,小到出门剃头,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比如过年,从腊八开始,人们就忙活上了。尤其在农村,喝了腊八粥,就什么都不想了,只是天天赶集,天天办年货。忙到腊月二十三,又要祭灶吃灶糖了。相传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一家老小来年的平安。祭灶过后,便要扫尘了,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也叫做“扫房”。一定要将床床柜柜、犄角旮旯彻底地清扫一番。接下来是除夕守岁。三十那天,早早的贴好喜庆的春联,贴上吉祥的“福”字。注意,福字一定要倒着贴,这意味着“福到了”。晚上,一家人欢聚一堂,或看春晚,或畅谈来年,守侯着新年的到来。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天天都有讲究。如初一早上的爆竹;初

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四的迎灶神;初五的迎喜神;初六的“送穷”等等,一直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甚至到农历二月二,才算过完了年。这也是中国人最舒坦、最体面、最热闹的一个节了。

第19篇: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我知道的风俗

18.我知道的风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的祖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风俗, 例如,中国有很多民族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是民族文化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这里我就来谈一谈中国最盛大的节日, 春节中的一些风俗.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围绕春节产生的风俗习惯也特别多。

人们往往从农历十二月份中旬过后就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这一天按照传统习惯,人们要祭祀灶,就是祭祀灶王神,期待灶王神能够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己多讲好话,从而使全家来年能够丰衣足食.

腊月二十四日,被称为扫尘日.按照习俗,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洁器具,拆洗被褥,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收拾的整整齐齐, 以便迎接春节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日, 在一些地方有磨豆腐的习俗,民间传说这一天玉帝会下界查访,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以示清苦,好让玉帝多照顾自己一些.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要准备过年吃的肉制品, 很多地方把这一天准备的肉叫做年肉,这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日,在传统民俗中这一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服,去除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八日,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张贴年画和春联,

腊月二十九是祭祖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祭祀自己的祖先, 期待祖先能够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到了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这一天, 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 饺子是年夜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80年代开始, 随着电视的普及, 除夕晚上的活动除了吃年夜饭, 恐怕最重要的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 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了.转天就是正月初一了,初一这一天要燃放鞭炮,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这一天也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还可以从长辈那里获得很多压岁钱.长辈给儿孙压岁钱,是期待孩子们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正月初二又称为姑爷节, 这一天,姑爷们要戴上礼物,随妻子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根据传统习俗, 姑爷和女儿吃过中午饭后,要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家.正月初三和初四人们大多在走亲访友和朋友聚会中度过.正月初五又称破五, 按照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吃饺子,放鞭炮,南方人则在初五这一天迎财神,来祈祷自己能够在来年大发其财.整个春节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元宵节这一天的习俗是全家团圆,吃元宵,看花灯, 元宵节过后,这一年的春节才算过完. .

第20篇:民族风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人应在包房后下马;勿手持马鞭进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骑马闯入羊群,不得追打猎犬和看家犬;不要称赞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经允许不要进入包房;在包房内不要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要吐痰,不要从主人的衣帽、枕头、被褥上跨过;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门栏;不要用烟竿、筷子、剪刀指别人的头部;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用双手,忌用单手,更忌左手接礼;告辞时从左侧离开包房,出门后,不应马上上马或上车等。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触摸佛像、佛供、经书、钟鼓、*身躯和佛徒佩带的佛珠,因为都是圣物;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产妇,不得进入。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朝鲜族有热情待客、尊老爱幼的传统。客人进门前,要先干咳一声,或以“在家吗?”向主人示问;脱鞋进门,进门上炕;对长者起立让坐,为长者让路;让客人吃饱吃好;客人吃饱,汤匙应放在桌上,或放在汤碗内;请可、客吃饭,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离席;对稀客、贵客要以酒相待;节日饮食要与邻居分享。

朝鲜族家庭礼节严格,讲究父慈子孝,晚辈敬重长辈。一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单独设席;晚辈要待长者用餐后方可举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烟,如无法回避也要转身而饮;对六十岁的老人,全家要举行庆花甲仪式,跪拜敬酒祝寿。

朝鲜族的禁忌有:严禁同宗、表亲通婚;不喜食羊、鸭、鹅及油腻食物,喜食狗肉,尤喜狗肉汤,但婚丧及佳节时禁止杀狗、食狗肉。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苗族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 庆祝方式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doc》
我知道的风俗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