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简历

2022-05-2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于丹现象

本文由hjsls9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于丹现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2006 年"十一"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 7 天解 读《论语》心得,颇受观众欢迎,不但讲课者一夜间几乎"红"遍中国,成了与刘翔、巩俐同进"品牌 中国"候选人名单的"名人" ,而且其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一天竟销出 14000 本、签售 12600 本!这个 数字,不但比另一"名人"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时创造的签售 4000 多本的纪录整整多出两倍,而且刷新 了全国所有书店的销售和签售纪录!一事非同寻常,也便成了"现象" 。 "于丹现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在"于丹现象"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当今中国百姓心灵深处对于通 俗易懂的人文理论的强烈渴求。我们也分明感到, "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 生,以人生诠释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国有着多么广阔的前景。正因此,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 系列报道《于丹现象启示录》 。我们愿与国内和海外读者朋友一道,为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而尽 绵薄之力。 (详见第四版) 于丹为什么这样红――于丹现象启示录①) 有人会问:一个小小于丹,不过是北师大一名普通教师,不过在央视讲了 7 天《论语》 ,不过其书 在京城出现了一阵热销--仅仅凭这,就值得在报纸上如此"隆重推出" ,且冠名以"于丹现象" ,加以 剖析研讨?是的,问得好。 我们的回答是:于丹的确很普通,她讲座的内容也很普通,说穿了,不过是把人们千百年来不知讲 过多少遍的孔老夫子的《论语》 ,在电视上再讲一遍而已。然而,就是这普通教师的一次普通讲座,却 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不但讲课者一夜之间几乎"红"遍中国,而且其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一天竟销 出 14000 本、签售 12600 本!这个数字,不但比另一"名人"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时创造的签售 4000 多 本的纪录整整多出两倍,而且刷新了全国所有书店的销售和签售纪录! 一事非同寻常,也便成了"现象" 。在"于丹现象"的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 力量,看到了当今中国百姓心灵深处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论的强烈渴求。我们也分明感到, "以白话 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国有着多么广 阔的前景。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底蕴非常深厚的富矿,在 21 世纪的当今中国,在人类面 临越来越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今世界, 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 让其发挥出特有的启迪心智、砥砺精神的力量,既非常必要,又迫在眉睫。 正因此,本报推出了系列报道《于丹现象启示录》 。我 们愿和国内和海外读者朋友一道,为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而尽绵薄之力。也许于丹自己也没有料 到,她的命运会在 2006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发生巨大转折 此前,她,一个剪着短发的大眼睛女子,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策划电视栏目。北京师范大学教 授、影视传媒系主任的头衔也好,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的学术地位也好,乃至 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香港沧桑》及《正大综艺》《环球》的撰稿人或《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的栏目策划等等,都无法让大众把于丹和其他芸芸众生分开。 7 天演讲 一举成名人气旺 2006 年"十一"黄金周,于丹登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主讲《论语》 。 短短 7 天,她如火箭般升空,迅速成为一颗光华灿灿的明星。 她的讲述,分为 7 个部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在她那用吟咏般的语调细腻感性的讲述中,孔老夫子,这位以《论语》闻名于世,显得古板 严谨的老先生,一刹那间竟变得那么可亲可敬、通情达理!老人提出的处世之道,不仅可以践行,而且 还能平缓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于丹说,孔子,是"我爱的朴素圣贤" ,我是尽量把文化"化开了 说""快乐的秘诀是找到内心的安宁" 。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困境和问题,我们一起在 《论语》中找到一种朴素的化解方式,可以让大家生活得更自信,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

很多人听了于丹的课,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位 50 多岁的人打电话对她说,原来不用以德报 怨啊,以直报怨就可以啦?一直以为善良是没有底限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要是 20 年前知道就 好了;还有些人说听讲后自己有脱胎换骨之感。一时间叫好声不绝。长假一过,于丹授课的网络音频就 铺天盖地流传开来,其人气随之暴涨。就连易中天也忍不住赞道:于丹真棒!于是,这位 4 岁即始读《论 语》的女子一炮走红,被称为"女易中天""学术超女"、,并成为继易中天之后又一个"产"自《百家 讲坛》、以网络时代的速度迅速窜红的"学术明星" 。于丹与刘翔、巩俐同进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候选大名 单,也与"福寿螺"等一起进入"2006 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 。 250 万册 出书签售破纪录 第一波高潮刚起,第二波高潮又来。中华书局善抓时机,疾速出版了以讲座为蓝本的《于丹〈论语〉 心得》 ,60 万册的首印数,超过了《易中天品三国》的 55 万册。易中天欣然为这位"最聪明的小妮子" 作序,说: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 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 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 " 2006 年 11 月 26 日,也许是又一个会让于丹难以忘却的日子。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 《于丹〈论语〉 心得》签售现场外,排队"长龙"从五楼一直延伸到一楼,又绕着大厦的外围转了N圈,竟然造成附近交通阻塞,还引来了交警!站在寒风中等待的热情的"鱼丸" (于丹粉丝的昵称)们,不光有学生和年 轻人,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他们有从新疆、南京、太原、黑龙江等坐火车过来的,还有从兰州坐飞机赶 过来的。原定签售从下午 2 时开始,谁知"从早上 7 时半起,就已经有读者到书店来等了。 "从电梯到 签售室,于丹是一路鞠着躬走过去的。排在第一位的新疆大爷说: "于老师,谢谢你把中国的孔子找回 来了。 "一位来自北京通州区的 60 岁左右女士一下子买了 8 本书,其中 4 本是为天津的亲戚买的。截至 22 时 15 分, 《于丹〈论语〉心得》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销售了 14000 本!从下午一点半开始签名的于丹, 签名签到手软, "从肩膀一直到手全是疼的,到最后拿着笔就一直在往下掉。 "她总共签书 12600 本,比 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期间创造的签售 4000 多本的纪录多两倍。这个销售量和签售量,刷新了全国所有书 店的纪录,图书大厦为此延迟打烊一个多小时。 到目前为止, 《于丹〈论语〉心得》已售出 250 万册,如果考虑到盗版,发行量大概会在 400 万册 ,准备在春节期间播出。这样的火爆,我们将它称之为"于丹现 以上。目前于丹已录制好 10 集《庄子》 象" ,一点儿也不为过。 褒贬不一 正反方唇枪舌剑

既是一种现象,难免有人说长道短。

正方:追捧者认为,于丹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 。她紧扣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 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 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中国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 钿认为, 《于丹〈论语〉心得》的热销说明读者渴望了解传统经典。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它做 到了通俗、有趣、有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压力很大,要保持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就要从人文 角度来提高素质。中华书局副总编顾青认为"搞学术研究和向普通老百姓传播经典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 件事。如果要给于丹贴个标签,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 中立方:于丹似乎在仿效当年孔夫子所做的教化世人的工作。只是这位"优秀与感召力兼备"的教 师,借助了电视这种新锐的视觉盛宴,又搭上了"国学热"这班快车,使得传播更为普及。有人称"女 主讲于丹的讲授水平从一个大学教授的水平来衡量是优秀的, 但是,她如果与同讲坛的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相互比较,差距还是明显的,缺乏深度和震撼力。 " 反方:而自称"扁鱼"的反对者们,则认为于丹并不深谙《论语》 ,而且在学术上有很多硬伤。她 的讲解更加偏向一种"心理医生"式的讲解,而非专业化的讲解,该贴上"文化奶妈"的标签,至多也 就属于"心灵鸡汤"性质。有人认为于丹穿凿附会、断章取义,以过于通俗的方式误读经典,更有人讽 刺说: "听说此人能将孔子的经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解释为'小孩' ,真是与时俱 进,不服不行啊! "也有人认为于丹是以孔子的名义炒作自己,为己谋利。在著名的"天涯社区"网站, ID为"塞外李悦"的网友发表了 3 万字的长文《 〈论语〉可以乱讲吗?》 ,指出于丹讲解《论语》中的 14 个硬性错误,并对她的 7 部分内容进行逐篇剖析和批评,引起众多反响。 于丹反应 低调又不失谦虚 对于种种反面的声音,于丹的反应既很低调又不失谦虚。她解释说, "如果在大学讲坛上我这样讲, 那我是渎职的, 是对专业的学生不负责任。 但是如果在电视上以一个大学讲堂上的严谨, 讲求考据的话, 也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因为上电视必须考虑观众,15 岁以上的中学生要听得懂,还要喜欢听。现在每 个人被多重价值观撕扯着。 "她说: "各种争鸣都是有道理的, 《论语》可以从太多的角度进行解读。我 讲的《论语》 ,不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也不是被后人顶礼膜拜的儒教,也不是被学者皓首 穷经钻研的儒学,也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只关乎个人的修养,是中国人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个参照 系。让更多人开始重新翻阅中国古书,效果就达到了。 " 于丹"红"得有道理(于丹现象启示录二) 易中天和于丹是"同门弟子"--都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座,都因《百家讲坛》而"红"遍中国。 于是,易中天眼中的于丹便有了格外的意义。 看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 ,易中天赞赏有加: "于丹真棒!今天中午看了《百家讲坛》的《于 丹〈论语〉心得》 ,不禁拍案叫绝!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 之可以忘忧也!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友情提醒:该节目系醇酒一坛, '度数'略高,不胜酒力者慎之! " 于丹为什么 "红"得这样快?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易中天分析说: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于丹,她比我窜红速度快得多, 央视国庆黄金周播了两次; 但于丹表达的方式现代、人性, 她用一些实例来解读 《论 仅在讲坛讲了 7 天, 语》 ,更通俗易懂。 易中天还分析了讲文学和讲历史的电视节目受欢迎的原因: "媒体的调查发现,讲文学和讲历史的节目最受欢迎,而其中又以讲文学名著为最。我分析文学、历史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学科关注的都是人,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以人为本' 。观众和在校 学生不同,观众没有义务去吸收某个特定方面的知识,他们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他们有看这个不看那个 的自由,他们有随时换台的自由,他们还可以完全不看。为什么观众会被吸引来看这些节目呢?归根结 底是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方式。观众乐于去看看古人怎么活,小说里的人怎么活,他们的经验和他们 的得失,以此来让自己活得更好。人的本性是关注人的。在大街上看热闹也好,去法院看审案子也罢, 都是这个道理。 "平民立场 是成功的关键

易中天标榜"平民立场,现代视角" 。他说: "亲和力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电视主讲人,面向大众讲 演,一定要有亲和力。亲和力来自于'平民立场' 。观众认为你与他一样看问题、想事情,就没距离没 隔阂,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也没有对立情绪,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你和他们是一样的人, 故事中那些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也和他们一样,他就爱听你讲话。除了亲和力,还要有'现代视角' 。 我们今天的人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看古人自然比古人自己看自己要清 楚。有了这两点,就有了亲和力和吸引力,传播效果就会好。 " 他还说: "能不能把观众吸引过来看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就要求学者用非学术的语言,来讲学 术性的内容。说得再白一点,你要说人话,别说书话,更不能打官腔。 " 易中天谈到了自己的期望: "我只希望激起广大观众对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研究是那 些历史学家的事。把历史文学化,使它变成有趣的事情,激起大家的兴趣,他们再去读书这样我们的历

史不就传承下去了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就得到弘扬了吗?! " "鱼丸"为何爱于丹(于丹现象启示录③) 魅力之源 把孔子请到百姓生活中 2006 年 11 月 26 日,于丹新书《于丹〈论语〉心得》在北京首日签售。一个 60 多岁的老人排了两 个多小时的队,终于来到了于丹面前。老人只说了一句话,于丹便激动了。 老人说: "感谢你!感 谢你把孔子给我们找回来了! "于丹赶紧认认真真签好名,双手捧着,把书递给老人。 老人的话,或许能说明"鱼丸"痴迷的原因。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探求、对先贤圣哲 修身之道的笃信,乃至对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热切期盼,是于丹热的强大动因。 "我们听过于丹老师的 课。 虽然也很好, 但肯定达不到让人痴迷、为一个签名跟买春运车票似的去排队的程度。 但她讲的是 《论 语》 ,讲的是夫子之道,那就不同了。 "曾在课堂上听过于丹讲课的一位大学生如是说。 于丹自己也说: "他们不是冲着我来的,是冲着孔子来的,是冲着中国人心里的那点血脉源头来的。 "家住沈阳的迟女 士今年 51 岁,从事金融业。她是个忠实的"鱼丸" ,忠实到每次听讲必须拿出小本儿来记笔记的程度。 她赞同"于丹找回孔子"的说法,但更强调:于丹把孔子请到了当下,请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于丹和 易中天、阎崇年可不一样。这二位讲《三国》、讲清朝十二帝,当然好,但毕竟是历史知识,毕竟远些; 于丹讲的是孔子,讲的是人生之道、与人交往之道,讲的是如何对待工作和生活! " "比如,于丹分析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 ,她说'知天命'就是别抱怨了,别怨天尤人,要调整好 心态,横不攀,竖不比,该放弃就放弃,努力把工作干好,快乐生活--这对现代人太有启发了! " 迟女士每看节目,必发短信给在北京工作的女儿,让她也要看。 "饭可以晚点吃,别的事先放放,一 定一定,拿出一个小时看于丹! " 一位 78 岁的王老先生说得更明确: "于丹老师口中的《论语》 ,归根到底就是 3 个关系,即:人自 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我觉得,不仅仅对个人有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意义! " 妙在方法 用"心灵鸡汤"炖《论语》

讲《论语》的多了,古有朱熹等大儒,现代有钱穆等大家,为什么到了于丹,才成为"现象" ,广 泛影响到各个阶层,受到大家的热捧?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有人分析,奥妙就在于这种"心 灵鸡汤"式的炖法上。 "我觉得是因为她给我们的孔子,是一个和现代人心相通的邻家老头的形象,这 种解读或许不够厚重,但不肤浅,它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灵感受和接受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陶 家璇说, "让传统文化放下令人敬畏的身段回归生活,给人启发,温暖心灵,何乐不为呢?" "典籍再好,再智慧,你让我看泛黄的线装书,我也只能说'对不起'"一家外企的职员小李也是 。 一个不折不扣的"鱼丸""在节奏快、资讯发达的时代,我想轻松地倾听先贤的智慧,我可不想工作累 , 得半死,回家还坐下来啃线装书。 "他说。退休干部徐相易的说法是: "于丹不用学术考究的方式,而是 用'心得式'的方式解读,能更好地还原《论语》作用于人心的初衷,能降低经典'入世'的成本,这 很好啊!尤其是对学术圈外的大众来说,这种讲法太好了。别小看一个个小故事,它就把《论语》讲活 了。 " 迟女士对于丹讲课风格的评价是:浅显而果断,不拖泥带水。 "是啥就是啥,一点儿不啰嗦。你说浅吧, 我们好懂;要是深奥了,恐怕大众就不容易接受了。 "她有位 19 岁的侄子在广东佛山打工,平时不怎么 爱读书,最近也捧起了《于丹〈论语〉心得》 ,理由有两条:一是能解决自己想不明白的一些事,对自 己有用;二是看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劲,还挺好看。 对待"挑错" 不能用朱熹标准看于丹 于丹迅速走红,引起的当然不仅是一片赞扬,各种批评也接踵而至。回应批评,为自己心目中的于 老师辩解,成了"鱼丸"们常干的一件事。批评者首先是对于丹宣讲方式的质疑。于丹论述中经常引用 一些杂志、励志书籍中的小故事来阐明夫子之道,固然浅显通俗,但是不是太不严肃?有些故事是不是

有失偏颇?"在受众对象是普通大众的电视媒体上讲《论语》 ,从一开始就已经限定了讲述的深度和表 达的方法, "一位研究大众传播的"鱼丸"如是说, "受众接受心理和传播方式就决定了,她必须用简单 说复杂。 " 于丹本人也说,在不同的平台上有不同的考量标准。如果在大学讲坛上这样讲,那是对专业学生的不负 责任;但是,如果在电视上以大学讲堂上的严谨讲求考据,那也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另外一些批评, 集中在"挑硬伤"上。比如,有批评者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 ,你于丹怎么可以说 成是"小孩子"呢? "不能用要求朱熹的标准去要求于丹。 "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回应道, "她不是专门研究《论语》的学 者,她的功绩不在开拓,而在普及。在大众传媒上用浅显的方式传播《论语》 ,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这应该是主流。"于丹老师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这只是她的个人心得,不是学术成果,既然是心得 " 式的文本,就不能用教科书的要求去评价它,你可以不认同她的说法,也可以指出某些错误,但没有必 要苛责。 百度贴吧一位忠实粉丝这样回应一篇 " "挑刺" 的帖子。 不少基层人士从于丹的讲述里受益, "这 几天休息时,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我都留心打听,有书店售货员、单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文化站里的棋 友以及同学、同事等等,只要知道于丹这名字的,就都说好。 "一位"草根"网友如是说。 "探索和普及都很重要, "一位北大硕士生在帖子中说, "在这一点上,于丹是无可取代的。 " 何谓"鱼丸"?(链接) 随着于丹在央视开讲《论语》 ,社会上形成了这么一个特殊人群。 他们,为了一个签名,在于丹签售时可以排几个钟头的队。一眼望去,队伍呈"之"字形曲折蔓延, 像一枚硕大的曲别针。队列中,可以见到不少被寒风拂动的萧萧白发。这样的队伍使于丹从下午一点半 一直签到晚上十点,手指头疼得握不住笔。他们,在著名网站"百度"建立了"于丹吧" ,发帖子讨论。 你发我回,你谈个观点,我说点体会,目前发帖量已经超过 7000 多则;他们为了"捍卫"于丹,在"天 涯"等著名网络社区跟挑错者争辩,吵得慷慨激昂;甚至因为于丹是北师大的教授,有人发帖说:来年 一定要报考北师大!他们中,有大学教授、白领、大学生,也有农民、打工仔、居委会大妈和社区保安。 他们的年龄从 70 多岁到十几岁不等。 他们在网上各有代号,分别叫做"我最爱于丹""于丹知我心"、、"丹为吾师足矣"......如同易中天的"粉丝"叫做"乙醚" ,他们也有个共同名字--"鱼丸" 。 "鱼丸"们为何如此喜爱于丹?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普及者(于丹现象启示录④) 采访于丹不是件容易的事,她实在太火,因此也太忙。自从"改变命运的 7 天"以后,于丹就一直生活 在异常忙碌中。作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艺术人生》等几十个电视栏目策划的她,临近春节,自、然闲不下来。而很多省市电视台都在改版,她这个"军师"也就不得不一个星期要飞几个省市。约定的 采访时间也因为一些推不掉的事情而一改再改。每次失约,于丹总会在表示歉意的短信后面缀上一个笑 脸的符号,真诚中透出单纯,以及可爱。 "解读,就是还原经典的朴素意义" 自从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名声大振以来,根据她的讲稿整理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 也火爆全国图书出版市场,大家普遍对她的这种个人心得式的解读方式充满了兴趣。很多人把她的作品 誉为"站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 。面对"心灵鸡汤"的说法,于丹自有她的理解: "我觉得孔子是一个朴素的温暖的老头,他为人特别厚道,对人不尖刻,子贡曾问他'有一言而可 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恕' ,他一向以'恕'道对人,就是宽恕包容。所以我觉得孔子的思想 非常朴素,他一生都很穷困,所以这样一个朴素厚道的人透过千古的尘埃能够给我们心灵抚慰和温暖。 " "从《论语》本身来讲,它肯定不是一个'心灵鸡汤'的定位,但是它被后世以各种角度解读过。它可 以是封建时代以'独尊儒术'面目出现的统治之术,可以是儒道释三家并称的宗教,也可以是一个完整

的儒学体系。"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21 世纪呈现出太多的价值断层,人们由于选择太多而陷入心灵 " 迷惑的时候,特别需要一种安顿和抚慰。人要在不如意、困境和急剧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认为在 一个公民社会中,一个公民的幸福感是一个社会幸福感的基础元素。"解读《论语》就是还原经典的朴 " 素意义,而不是站在统治术或者儒学的角度去做静态展示。为什么我的书取名叫心得?一个人有一己所 得,千万人有千万人的所得,那么这种心得的延伸,当然要作用于人心,如果大家能够感受到这种'心 灵鸡汤'式的心理抚慰,也应该是我的书中应有之意吧。 " "我喜欢的生命质感永远是温暖的" 一炮走红的于丹一时间处在了媒体的包围之中,面对热炒和追捧,于丹显得淡定而从容,理性而清 醒。 "面对媒介的这种宣传,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传统文化在大众中的价值通过媒介传播的方式被大家接受 了认可了,也就是通过媒介方式完成了对大众的对接,它把学术化精英化的内容完成了大众平台的有效 传导,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是整个《百家讲坛》的团队做到的,这也不仅仅是我们一厢情愿 在做的,主要是因为民间有这个需求。所以才兴起这样一个《论语》热潮。"我忧的是这里面有浮躁, " 有喧嚣,有泡沫,热得太快,火得太猛,其实我在《于丹〈论语〉心得》后记中说我看《论语》的温度 是不烫手也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定,我喜欢的生命的质感永远是温暖的而不是火热的,因为骤 热就意味着骤冷,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种大冷大热的非理性的迷狂。"自己作为一个媒介研究者,我也在 " 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媒体的放大,媒体究竟在放大什么,有的时候它放大的是一种喧嚣和躁动,我倒更 希望今天的媒介是以一种理性精神去构筑社会公正和理性。"我觉得我的身份是双重的,一方面我是一 " 个传统文化的普及者,另一方面我的本职是一个媒介的研究者,一个是我生命层面的,一个是我生存层 面的,生命层面的东西是作为信仰终其一生去追求的,而生存层面的操作需要一个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要在年轻的时候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当自己也成为一个现象的时候,我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化 " 传播者去传播知识,我也在反省媒介的职能,在这个方面,我会继续去做我的研究和努力。 " "我是一个感性和理性并重的人" 虽然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时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学者风度十足,但现实生活中的她 却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作为北师大影视传媒系主任的她,领着自己的学生爬树的事情已经被很多媒体 报道过,除了喜欢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她始终在用年轻的心态感受和欣赏着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流行 元素。 "我对周杰伦有深刻的理解,我的学生了解周杰伦可能还没有我了解的多,因为我并不是从现在开 始喜欢他,很多我这个年龄的人喜欢周杰伦是从《东风破》开始,还有《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 ,这些都是中年人可以接受的。但是最早的从《黑色幽默》《双截棍》到现在的《本草纲目》《迷、、迭香》 ,这种风格的作品不是中年人能接受的。但我了解周杰伦恰恰是从《双截棍》和《黑色幽默》开 始的。 "谈起周杰伦的歌,于丹如数家珍,让我们不敢相信坐在我们对面是一个正襟危坐讲授《论语》 的大学教授。或许正是这种反差,也正是这种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才会让人觉得眼前的于丹是那么的真 实可爱。 我觉得一个人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洞悉文化。什么叫文化?文化文化,就是生生不息正在构筑的生 活方式,歌曲是带有年轮的,听一种年轻的歌曲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不接受,但是你要有能力去欣 赏,是一种真正的欣赏。"孔子所说的耳顺,什么是耳顺呢?就是一个人听生活中的各种年龄的声音都 " 觉得它是有道理的,周杰伦的有些歌曲是很震撼我的,你比如说他的《止战之殇》 ,他如何来看待乱世 和战争,那么简单和透明。所以我说歌曲是有年轮的,你用心去听的时候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 "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人的感性是先天的,理性是后天的,一个感性的心灵必须要有理性的约 制才能在社会坐标上建立起自己的准则,但是一个有理性规范的人,只有他具有丰富、敏锐、感性的心 灵,在生命过程里他才会快乐。我觉得我基本上是一个天生非常感性的人,但我的理性在女人中也是比 较强的。我是一个感性和理性并重的人。 " 于丹小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 视传媒系主任。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 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 50 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于丹是怎样被"发现"的(于丹现象启示录⑤) 于丹现身 讲《论语》人选初定 于丹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被亿万观众所熟知的,但当初她之所以变成《论语》主 讲人,是中了栏目制片人万卫的"计" 。万卫 2000 年前后就跟于丹认识了。那时,他还是中央电视台《夕 阳红》栏目的制片人,曾经请于丹为栏目的工作人员作培训。那一次,万卫对这位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 媒系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她不是普通的大学老师,思想尖锐、犀利,语言表达能力和 感染人、打动人的能力都超出同时代的一般人,听过她的课,你会感到自己的思想豁然开朗。 "后来, 万卫到《百家讲坛》栏目担任制片人,这个栏目一直在寻找的就是能用语言打动人的主讲人,于丹恰巧 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她一直都被视作传媒界人士,跟栏目的定位不太相符。所以万卫一时没有想到于 丹。万卫第一次请于丹到《百家讲坛》栏目来,是参加阎崇年宣讲《正说清朝十二帝》成功后的研讨会。 于丹对阎崇年现象进行了分析, 阎崇年听了特别欣赏。 于丹走时, 阎崇年还特意追出去跟于丹进行交流, 至今阎崇年一提起于丹还竖大拇指。 至于于丹和《论语》真正产生瓜葛,还要从去年 4 月说起。那时,万卫和于丹同时受全国制片人研 讨会邀请去上海讲课,于丹讲一天,万卫讲一下午。两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时,于丹随口问起《百家讲 坛》的近况,万卫提及一直想找人讲《论语》 ,但是苦于尚未发现合适的人选。万卫说, 《百家讲坛》的 定位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尤重经典"《老子》已经在 2005 年做过,反响不错,栏目很想再 , 推出《论语》 ,凸显自己的品牌效应,也曾经找过多位主讲人试讲,他们虽然都对《论语》很有研究, 出版过专著,但通常针对某一句原文应该如何解释、某一段原文自己是如何理解的等等,而没有站在当 下,面向最广大的观众,是一种"就远说远" ,不适于大众传播。 于丹一听,脱口而出:《论语》我熟啊! " "而且非常兴奋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认为应该走一 条跟过去的试讲人完全不同的路子, "就近说近" ,对当代人有用等,和栏目组的想法非常契合。万卫对 于丹的学习经历、学术准备和对传媒的熟悉这些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于丹从小受家庭影响学习经典, 有童子功;本科就读北师大中文系,硕士时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先秦文学,对包括《论语》在内 的先秦经典非常熟悉,加上她读博士时又修习影视传媒,是当今影视传媒行业的高端前沿学者,讲《论 语》可谓"万事俱备" !万卫的眼睛亮了,心中又惊又喜: "讲《论语》的人终于找到了。 " 但万卫心里也很清楚,如果突然间直接提出让于丹讲《论语》 ,她肯定不会答应,因为所有的人潜 意识里都认为,讲《论语》的应该是一个老先生,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怎么行?而且于丹作为众所周知 的影视传媒专业的老师,到电视台讲《论语》的话,压力实在太大了。所以,万卫决定慢慢来,等待机 会成熟。他灵机一动,提出先请于丹给《百家讲坛》的《论语》系列节目当策划,其中一个任务是为这 个系列物色宣讲人。于丹爽快地答应了。万卫心中暗喜,回到栏目组,就告诉编导: "讲《论语》的人 我找着了! "后来栏目组也曾经给于丹打电话,询问她是不是找到合适的宣讲人,于丹说还没有找到, 这样的回答,可谓正中万卫的下怀。 于丹"中计" 走上央视《百家讲坛》 转眼到了去年 6 月,万卫和于丹联系,商定见面为《论语》系列节目出谋划策,于丹答应了,表示 希望到离她家比较近的一家咖啡馆谈事。万卫和栏目组的另一位策划人商定,这次要和于丹摊牌,而且 一定要说服她。万卫很了解于丹,知道她热爱生活,会玩、会吃,喜欢有文化品位的东西。于是万卫除

了于丹要求的咖啡馆,还选了中关村附近一家很有品位的菜馆,预定好了位置,准备和于丹初步敲定以 后,大家一起到菜馆边吃饭边深谈。 到了咖啡馆,于丹当天的情绪很好,但是对万卫他们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找到讲《论语》的 合适人选感到有些吃惊。万卫便向同行的策划一使眼色,策划就把话向于丹挑明了: "我们觉得你是最 合适的人选。 "于丹当即表示: "不可能!坚决不可能! "万卫认为她还是考虑到年龄、性别、专业等等 这些方面,不肯接受,就提出来换个地方谈。本来没打算一起吃晚饭的于丹,被连拉带拽地上了车。等 到了预定的菜馆,于丹一见倾心,开始觉得万卫他们和自己是"情投意合"的人,万卫心下暗喜,马上 按照既定方案力图说服于丹。 "你讲传媒方面的课程这么多年,我也听了N遍了,我认为不能完全体现 你的价值。当前传统文化正在兴起,你如果出来讲传统文化,价值绝对大于只讲传媒。讲传媒你是讲给 几十个人听,而到电视台来讲传统文化,是讲给最广大的民众听,还能出光盘、出著作,继续发挥更深 更广的影响。 "当时"易中天现象"也已经出现,书稿竞拍创下纪录,显示出传统文化庞大的市场需求。 "你应该换一种活法。 "万卫的话对于丹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在菜馆很好的气氛下,交谈越来越 推心置腹, 于丹多年来的传统文化情结终于被打开了, 席间她大谈中国传统文化, 大量古诗词倒背如流, 还感慨地说: "今天遇见知音了。 "于丹终于答应试一试。而且表示,既然自己答应了,就会认真准备, 希望有一个月的时间。当年 7 月放暑假后,于丹就进行了试录,效果非常好。于是,于丹终于在她自己 宣讲传媒课程多年后,亲自体验了一把走上荧屏、被大众瞩目、与大众交流的过程。 万卫说,他的"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跟于丹熟悉,她完全没有防备,出乎她的意料。万 卫也没有跟于丹提很多要求,只是在电话中告诉于丹: "你得让中国 15 岁的人也能感兴趣、听得懂" , 于丹就明白了。因为《百家讲坛》瞄准的观众群,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们。于丹上次讲《论语》只 有 7 期,根本没讲完,当时是针对国庆 7 天长假专门打造的。他透露, 《论语》在今年春节后还要继续 讲下去,具体怎么讲、讲多少期,现在还在筹划中。目前,于丹讲《庄子》的节目已经录制完毕,共 10 期,将在今年春节期间播出。他认为,《庄子》跟老百姓的生活贴得更近,而且有趣味、很轻松,在寒 " 冷的冬季、喧哗的节日里, '闹'中取静,听于丹侃侃而谈,肯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 推波助澜 中华书局"火"上浇油 于丹宣讲《论语》的节目去年"十一"期间播出后,全国有超过 10 家出版社都想争取出版有关书 籍。 "最后中华书局之所以能够出版《于丹〈论语〉心得》 ,关键是中央电视台和于丹本人对中华书局的 图书质量有绝对的信任。很多老专家都把这本书狠狠地'滚'过,我们也知道这本书发行量大,容易被 大家盯着,中华书局在没有什么硬伤这方面绝对自信。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告诉记者。 顾青说,中华书局去年 10 月中旬介入谈判,11 月 12 日正式签约,11 月 26 日该书正式发售。首发 当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签售活动,于丹共签了 8 个半小时,当日共销售出 12600 册,是自从有统计 以来,各地从来没有过的业绩。签售当天是周日,从第二天周一开始,全国市场一下子被点燃,各地出 现井喷式的爆发,该书发行第一个月就超过了 100 万册,第二个月达到 200 万册,现在市场还在继续放 大。顾青预计,今年春节前的销售量将达到 250 万册。从出版史上看,在如此短时间之内达到这个销售 量的图书非常罕见。 顾青透露,其实早在于丹试录《论语》节目之前,中华书局就跟于丹有过交流。 于丹跟中华书局的渊源很深,关系很密切,她的父亲是位老革命,曾经担任中华书局的副总经理,中华 书局的很多老同志是看着于丹长大的。而中华书局原来就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过合作,从出版 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开始,后来又先后出版了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和《百家讲坛》另 一主讲人隋丽娟的《说慈禧》等书。 于丹宣讲时没有讲稿或者说成稿,只有一个提纲。她是把所有 要讲的内容都装在心里,到时候上去对着观众就说。顾青对于丹的这种能力十分赞赏。 《于丹〈论语〉 心得》书稿是根据节目播出时的字幕版,由中华书局的编辑和栏目的编辑共同加工、理顺的,在文体、口语改书面语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加工。 对于目前网络和报章对于丹的一些非议,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学者的顾青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讲 古典中的经典,首先要文本准确,于丹的讲解和《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后期编辑,都依据杨伯峻

的《论语译注》 ,这是学界早有定评的著作,中华书局几十年印下来,文本是非常准确的;至于对经典 的阐释,历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典是可以有多种理解的。对《论语》的理解,历来都存在 分歧,中华书局曾经出版了四大本的《论语集释》 ,收集了历朝历代文人学者对《论语》的种种阐释, 现在看来网上的一些人对 《论语》 的理解以及对于丹的指摘, 根本都还没有跳出集释中的那些说法之外。 所以, "于丹的解释是稳妥的,有学术根基的,也是很精彩的。 "顾青说。 顾青认为, "读《论语》 , 千人有千人、万人有万人的心得,于丹的'心得'是她自己的理解,并不包打天下。在于丹的心目中, 孔子就是一个温暖、智慧、宽容的邻家老头。这其中有着于丹强烈的个性色彩。 "顾青表示,中华书局 通过在各地举办推销和签售活动,发现这本书得到了全国普通大众的认可, "它符合老百姓的心灵渴望, 满足了百姓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的回归和认同。于丹让《论语》在当代发挥了塑造心灵的功能和作用。 " 于丹现象启示录⑥:从阎崇年、易中天到于丹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阎崇年讲45分钟,大约是5000多字的量,而他写成的文稿,则 有2万字。 2004年的一天,当时还不是"明星"的学者阎崇年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一端的人说自己是 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的编导,还说他们策划了一个选题,预备请12位学者来讲一讲清朝的1 2个皇帝,而阎崇年21年前出版的一本《努尔哈赤传》 ,让他们想到请阎来主讲开篇第一讲。 阎崇年说,当时是真没底,从来没有在电视观众面前滔滔不绝讲过45分钟,不过,他还是答应了。 后来两年多时间里发生的一切证明,他的这次出山,改变了很多东西。身为北京满学会会长的阎崇年, 此时出来慢条斯理一番"正说" ,一下子踩到了时代的步点。 阎崇年在这一年时间里的"触电" ,恰 逢其时。 当时正是"清宫戏"横扫荧屏之际。举凡《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无一不是采、取了"戏说"清史的路子,大多依托3种历史资料: 《清朝野史大观》《清史通俗演义》和《清宫秘史》、, 但其中很多内容并无史实依据,有民间戏说成分。身为北京满学会会长的清史专家阎崇年,此时出来慢 条斯理一番"正说" ,一下子踩到了时代的步点,不偏不倚,提前一步引领潮流。阎崇年的"火"烧起 来,是在《百家讲坛》的讲座播出半年多之后。2004年的"十一"地坛书市,阎崇年被请到现场签 售《正说清朝十二帝》 ,当天就卖了1000多本,成了书市上的热点,热销势头迅速波及全国。后来, 一位曾经和阎崇年联系过出版事宜,但最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出版商不无酸意地说: "这之后,中华书局 就忙着不停地加印了。 " 两年后,阎崇年再次走上央视的荧屏,面对记者的访谈。我们从中得知,这段时间内,他的书一版 再版,已经达到了35万册的印量,而且还伴随着更让人头痛的盗版书问题。此时,阎崇年已经成为大 众眼中的"学术明星"了。 易中天说: "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 ,刘心武是'拐腿 马' ,我是'过河卒'" 。 和阎崇年相比,易中天最大的特点,在很多人看来,是机智、有趣。这就 是为什么在网上会有易中天的"语录" ,而没有阎崇年的。 易中天的话语风格,不仅独特,简直独门。他说起《百家讲坛》的诸位"讲师"们,如此评价: "阎 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 ,刘心武是'拐腿马' ,我是'过河卒'"不过,这只"卒子" 。 , 过河后的速度之快,前辈中很难有人超越。 《百家讲坛》策划人最初是在凤凰卫视的《纵横中国》系列节目中看到易中天的。当时,这个自称 "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说着"醋熘"普通话的快退休的糟老头子" ,正在电视画面里大讲武汉街头的 热干面。这个表现一下子把编导们给抓住了,拿《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的话来说, "这个人是为电视 而生的,看了易老师的现场节目,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 "随后, 《百家讲坛》便找到易中天,双方一拍 即合, 《汉代风云人物》随即开讲,一直讲到家喻户晓的《品三国》 。 《品三国》一出,易中天声名鹊起,立刻成为手机号码需要保密的人士。而其说书人式的讲座风格, 也成为各路人马争相诟病或者"力挺"的热门话题。不过,真正把这种关注度用得出神入化的,却是上 海文艺出版社,该社以竞标价500万元、首印55万册夺得易中天《品三国》(上)的版权,据说迄今 销量已近200万册。电视台、出版社和易中天都顺势赢得个盆满钵满。易中天成为"现象" ,一下子 让人们看到了当知识与电视、出版结盟之后的巨大效应。而下一个在此舞台上横空出世的,则是一位年 轻的女性--于丹。 从登上 《百家讲坛》 到红得发紫, 于丹只用7天时间, 证明了自己才是 "电视文化界的刘翔" 。 2 006年的国庆长假,出门旅游照例是一票难求,不少人选择呆在家里安静几天。 闲在家里无聊看电视的观众忽然发现,在《百家讲坛》上,出现了一位大眼睛短头发的女"讲师" ,

讲的却是老祖宗的一部经典之作《论语》 。这些观众把手中的遥控器丢在一旁,稍微听了几分钟后便发 现:和常见的学者讲学不太一样,于丹将《论语》中有关人情事理的篇章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把一些 隐藏在经典中的生活哲理,诠释得浅显生动、温暖人心。有人在自己的博客里说,因为听了于丹的讲座, 而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假期。 同样在这个国庆节, 易中天难得在家休息几天, 忽然收到了朋友的短信, 问"看于丹了吗?"易中天回答了一个字"没" ,很快一条短信回复过来,3个字"快去看" 。易中天赶 快打开电视,看完后,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一条: "于丹,真棒! 一夜之间,这位北京师范大学艺 " 术与传播学院的教授成为各大网络论坛中最热门的话题。她的话被摘抄下来,四处流布。 "粉丝们"建 立了主题论坛,细心地收集有关她方方面面的信息。 从登上《百家讲坛》到红得发紫,于丹只用7天的时间,证明了自己才是"电视文化界的刘翔" 。 几乎没有任何观望,中华书局再次出手,夺得《于丹〈论语〉心得》的版权,并且将起印数定为60万 册,就是对古今中外的伟大学者,恐怕也没有人敢这样做。但实际的销售结果表明,民众的热情一旦被 调动起来,即使是如此看似大胆的举动都会显得过于保守。 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后来用"井喷"来形容发生的一切。四处打来的催货电话,让这个做惯了常销 书的老牌出版社应接不暇。从11月27日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签售会开始,往后数一个月,这本 书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册。100万册!--中华书局历史上销售成绩最好的《中国近代史》 , 累计发行量200万册,但那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毫无疑问,今天人们对于阎崇年、易中天、于丹, 乃至《百家讲坛》其他"讲师"的关注,是以一种"观星"的方式来进行的。一家媒体给出了《百家讲 坛成"明星发射塔" 》的标题;而《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回答某报记者的提问时也坦承: 是的。 我们就是要推出受观众喜欢的学术明星。 是的。 我觉得易中天、于丹身上有明星气质。 上 任之初,万卫必须解决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定住了电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 1983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的理科学士万卫,从2004年9月开始担任《百家讲坛》栏目的第三任 制片人。 知情的人们当时心里都有数,2003年是《百家讲坛》最为难熬的一年。尽管请来的都是各个学 科领域中的大腕级人物,但这款节目的收视率却一直在科教频道的末位徘徊,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而此 时,央视推出的"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考核机制,已经把收视率的鞭子高举过了头顶。 如果不是一 个"意外"的发生,也许后来的"学术明星""出版神话"都不会存在。2004年5月,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受到观众热烈追捧, 《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持续在科教频道收视排行榜 上处于上风。阎崇年的"救场"成功,成为《百家讲坛》衰极而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万卫此时的上岗,套用一句老话,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上任之初,万卫干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情:把《清十二帝疑案》作为"范本"仔细研究了一遍。他必须解决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定住了电视 观众手中的遥控器。的结论是:在"戏说"充斥荧屏的同时,观众探究历史真相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 而在这时,有魅力的主讲人以不断设置"悬念"的独特方式"正说"历史,自然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这 就是阎崇年后来说的,讲座要学电视剧制造悬念。他说: "在节目中,编导从我开始加入了悬念。以悬 念隔断、牵引,使《百家讲坛》不再平铺直叙。 "抓住观众心中的"疑"点,在节目编排上设置悬念, 然后一个个解开,最后在后期制作上还要配以扣人心弦的音乐。历史讲座变得像悬疑片。 对于观众的定位,万卫也有了新的理解: "节目最开始对观众的定位是高端人群,后来我们逐步改 在了初中文化水平。我说的初中文化水平不是指为初中毕业的知识层次的人服务,实际上,只要你跨出 你所学习的学科,在其他学科你就是初中水平,比如你是学物理的,历史对你来讲就是初中水平。我们 的节目就是要让所有这些跨学科的人都能听得懂。 " 《百家讲坛》已经意识到,为了成功,他们必 须架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大众的桥梁。 最后一个让万卫头大的问题是, 怎么让这些学者放下身段, 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最专业的知识传递给最普通的观众? "实际上,这些主讲人内心都在受着两股力量的牵扯,一方面,我们要求他们讲的连15岁的孩子 也能听懂,另一方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学术圈怎么看他们。而且学术圈的力量要大于观众的这种影响, 他很难直接听到普通观众对他的评价,但是圈子里的评价会很直接地反馈到他那里。比如易中天刚讲完 《品三国》 ,有一段时间休息,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听到了一些圈子里的反馈,就又偏向学术了,等 他再来讲的时候,连我都听不懂了。 " 不过,不管怎么说,一套比较成熟的"选人"机制在凸显出来。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大多是编导 们到全国各大高校"淘"来的;首先学校推荐一些在学术上过硬的老师,然后每人对着摄像机讲10分 钟,这是测试老师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一关之后,节目组与主讲人研究选题,请他们试讲自己最熟悉的 课题,供栏目组进一步研究,这个环节的淘汰率非常高。这一关通过之后,大家再坐下来共同研究,选 定一个非常小的主题,通常只有四讲五讲,播出之后,以观众的反应来最终确定由哪位老师来讲某个选 题。 《百家讲坛》已经意识到,为了成功,他们必须"架桥"--架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大众的桥梁。 就像易中天在为《于丹〈论语〉心得》作的序里写的那样: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 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 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 " 毫无疑问,从阎崇年、易中天到于丹,他们成为"明星"和"万人迷"根本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学 术前沿,而是因为:他们讲述的知识与思想,恰好和"大众"相遇。在这一关节点上起到关键作用的, 正是电视和电视所要求的"大众文化"的表述风格。当古代中国精深的诸子百家和传统文化,在这里被 转化为一种直白、贴切的当代文化,让观众扔掉手中遥控器的时候,一群能言善道的知识分子成了新的 "布道者" 。 人们不禁会问:一个"电视诸子时代"难道真的到来了吗? 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说, "于丹热" 是一个信号,表明传统文化的根是深植在人们心中的。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霸。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问题、民生问题日增。在这个时代里, 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和理论思想。诸子争鸣, 百家蜂起,遂有"诸子百家"时期之说。这一时期,也被赞许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黄金时代"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代中,改革求新的思想往往以一种"复古"的面貌出现。 "克己复礼" ,类 似的语言,实际上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今天在电视屏幕上发生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 反映出当今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而涌现出来的明星学者,可以说是在此大趋势下的产物。 易中天把电视节目造成的效果概括为"三个对接""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学者与大众的对接、学术 : 与传媒的对接--做到这三个对接以后,电视可以提升品位,学者可以找到平台,而我们的观众可以通 过一种相对比较便捷的方式,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者他们所需要的文化知识。 "中华书 局总编辑李岩说过, "于丹热"只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复苏的表象之一。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传统文 化的根是深植在人们心中的,只要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同。 "他说。 面对公众的热情,于丹则表示过自己的忧虑: "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载体,背后承载的是公众对传 统文化回归的期望,但太冷或太热的场面都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如果太过火热,只能说明泡沫化,那么 离它冷寂的时刻也就不会太远了。 " 如此冷静的思考,显然是有道理的。 从事传播行业的人都会感 到,在今天乃至不太长的将来,电视都将占有其他媒体所难以取代的优势地位,但真正原创性的思想和 真正的"诸子时代"之历史镜像,并不全在这浮光掠影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2-13 第 04 版) "于丹现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于丹现象启示录⑦)(组图) "于丹现象启示录"7 篇系列报道,今天告一段落。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普通教师,仅仅因为在央视开讲《论语》7 天而迅即"红"遍全国,受到 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乃至成为一种罕见的"现象"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值得媒体关注和 思考的奇迹。 "于丹现象"让我们关注: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一条条平易朴实的道理,如何就引发了这么强 烈的社会反响?在市场日渐繁荣而消费主义亦复盛行的今天,人们何以对古朴原始的传统文化竟然产生 如此浓厚的兴趣,这背后究竟有些什么奥妙和玄机? "于丹现象"令我们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播,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更有效?曲高和寡的阳 春白雪,如何才能转化为和之者众的下里巴人?历史深处那只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何才能飞入今日寻常 百姓家?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 "于丹现象"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启示一: 中华优秀文化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富矿,一旦开掘出来,就会成为"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于丹现象"出现在当今中国,并非偶然。 最近一段时期,传统文化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焦点,维持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热度:且不说走 红方式与于丹相近的阎崇年、易中天和刘心武,且不说前些日子社会各界围绕青少年应不应该"读经" 展开的热切讨论、报端关于"中华文化需不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的争辩以及"青春版"昆曲受到的热捧, 且不说一些人自发、公益地给中小学生讲传统文化的"一耽学堂"以及京城大学出现的以崇尚汉代服饰

为特征的"汉服社"......种种迹象一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热,正在当代中国悄然兴起。民众为何会有 如许举动?为何其指向都是如此明确?为何这么多人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读者朋友不妨认真 读一读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在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胡 锦涛在谈到中国优秀文化重要的现实和历史作用时说: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的,这正是当今 中国传统文化热兴起的根源和奥秘所在。 风,起青萍之末。从于丹们身上,从上述种种迹象里,细心的人们完全可以读出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的某些端倪。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浪潮在器物甚至制度层面带来"一体化"的同时,也日益凸显文化认 同与根源意识。 "我是谁"的问题,迫使每一民族乃至每一个体不仅不能乞灵于任何纯然外部的文化来 建立自我,反而必须深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从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当代世界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生存单元的世界,一国要想自立自强,需要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 优秀成果,更需要发掘自己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在日益兴盛发达的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给我们 和平崛起提供支撑的重要精神资源。耐人寻味的是,近年来的文化复兴热潮,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过去, 更不等于历史的复辟。一位沈阳的"鱼丸"对于丹的评价是: "她把孔子请到了当下,请到了当今的生 活之中。 "换句话说,于丹从经典中挖掘出了现代性的资源,进行了某种阐释和调整,这是一种古为今 用。 易中天的讲座中,可以说诸葛亮是众人仰慕的帅哥、董卓是杀人放火的恐怖分子--这,固然有表 达策略的考虑,但可以看出,他所讲述、剖析的三国,体现的已经不是旧三国中的老价值观,用他自己 的话说,是"现代视角" ,他力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看待历史、分析历史。 诚然,不能把功劳全部归于宣讲者,因为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容构成特点,已然具备了这种现代性的 潜质。史学界对西方的文艺复兴有个观点:文艺复兴的现代性因子,大部分都可以在中古"传统"中找 到根源。中国也不例外。古老典籍中的民本思想,虽然不能等同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治 国方略,但二者却具备相通的基础,可以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把孔子请到当下,使古老经典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这是"于丹"标本的一个 重要启示。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挖掘,还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有更具备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的设计 与把握,于丹们贴近大众的接受特点、带有世俗化甚至娱乐化色彩的尝试固然很好,但并不能说这就是 最好的道路,当然,更不是唯一。 启示二: 广大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尤其在物质虽然丰饶充沛而精神却相对贫乏迷惑 的当下,人们更加渴求及时雨露对心田的滋润有人说,于丹给大众提供的是一剂"心灵鸡汤" 。于丹大 受欢迎,折射出民众的心灵缺乏某种抚慰,精神上存在着某种饥渴。此言极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这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两者之间,还有不小的落差,这也毋庸讳言。大部分中国人正逐渐富裕 起来,不再为衣食担忧,开始忙碌着买房、买车、休闲、消费。然而,市场的繁荣、消费主义的盛行, 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心灵的充实。人文精神是社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倘有匮乏,必将影响社会发展 的和谐,最终会影响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去年以来,网络上出现了"虐猫事件" :有人使用残忍的手段虐杀小猫并把图片置于网上"示众" ; 前些年,某名牌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只为了好奇看它受伤之后究竟会有什么反应......虽然这些只是社 会中的个案,但引发的却是人们的广泛追问--为什么生活好了,幸福感反而降低了?活得舒服了,却 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事业在一天天发展,人心却时时没着没落?这种精神饥渴及由此引发的对人文精神 的广泛需求,正是于丹走红的重要背景。 有学者批评于丹有把《论语》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说她不过是励志故事加一些浅显的道理,既 不足以言说夫子之道之精深,又不足以阐述夫子之学之丰富。这种批评颇具道理。然而,也有人替于丹 辩解说,以圣贤道理为原料、用小故事煨出来的汤,虽然很浅,但对老百姓而言,更入心入胃--因为 这样的解读,能给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人以启发,能与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相印证,能给受过 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一位老先生总结得好:于丹讲解的《论语》 ,归根到底就是在说三个关系,即: 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千世界,舍此三种关系,你还会碰到什么吗?没有了,也不可能 再有了。 易中天分析, "为什么观众会被吸引来看这些节目呢?归根结底是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方式。 " 于丹的说法是: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21 世纪呈现出太多的价值断层,人们由于选择太多而陷入心

灵迷惑的时候,特别需要一种安顿和抚慰。 " 人文精神,说起来似乎宏大,但就其根本而言,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恐怕不能忽略:其一,人怎样生 活才能得到幸福;其二,人应当怎么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其三,人为什么而活 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一言以蔽之:人怎么样才能成为健全的、饱满的人。于丹言谈中的人文之光, 是从《论语》中借来的。这些基本问题,古人早已遇到过,古圣先贤经过思索,做出了自己的解答。这 些解答虽不是可以照搬的现成答案,但却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起码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参照 和一些建议。在历史上, 《论语》除了"半部可治天下"的政治用途及学术用途外,它常常是中国人用 以修身齐家的工具书。从"于丹现象"中也可以看出,人文建设不能离开"反求诸己" 。于丹讲座的开 播,如同用钥匙打开人们心底那把尘封已久的密码锁,把大家心中的朦胧存在再次唤起,不言建设,建 设自在其中矣。 当然,对于人文精神的呼唤,仅仅停留在"心灵鸡汤"的世俗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那未免把人文关 怀看得过于容易、过于简单。我们需要思考真、善、美的问题,要有对终极价值的追问,对理想和信念 的坚持,还有对人的价值、尊严、责任的尊重......可以说,其内涵非常丰富。 "于丹现象" 还折射出宝贵的思想资源如何普及到大众中去的问题。 学术的前沿研究当然非常关键, 突破性的开拓对于学术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如果能尽可能地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而不是仅仅是 圈内二三子的事业,似乎更有一番价值。传统典籍的意义,不仅在于书斋中的传承、研究与欣赏,而且 在于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和普及。 过去, 戏曲和说部在坊间流传、娱乐大众的同时, 客观上还将 "忠 孝节义"等价值观和历史知识普及到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一般民众中去。通过一个个或家常里短、或英雄 美人、或奇幻神魔的故事,完成了文化体系自上而下的渗透。我们不要轻视这些普及的意义。正如易中 天所说, "我只希望激起广大观众对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研究是那些历史学家的事。把历 史文学化,使它变成有趣的事情,激起大家的兴趣,他们再去读书,这样,我们的历史不就传承下去了 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就得到弘扬了吗?" 还须说及的是,一个通俗地讲解《论语》的节目,会引起如此火爆的反应,是好事,但也需要警醒。 好事是可以看出民众并不满足于庸常的生活,对精神生活有着热切的追求;需要警醒则在于,这种追星 般的追捧跟真正的精神建构似乎并不能等同。3 分钟热度过后,往往还会回到过去。于丹评价"于丹热" 时曾说: "我忧的是这里面有浮躁,有喧嚣,有泡沫,热得太快,火得太猛......因为骤热就意味着骤冷, 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种大冷大热的非理性的迷狂。 " 无疑,理性的态度应是构建人文精神的题中之义。 启示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需要高超而精细的技巧。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 梁作用 有人说,于丹的成功,关键在于她独特的讲述方式。朱熹也讲《论语》 ,钱穆也讲《论语》 ,当今中 国,各高校各讲堂都在讲《论语》 ,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掀起这样的狂潮?就讲述技巧而言,易中天强调 了"平民立场"4 个字。他说,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亲和力, "亲和力来自于'平民立场' 。观众认 为你与他一样看问题、想事情,就没距离、没隔阂,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没有对立情绪,也就不 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你和他们是一样的人,故事中那些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也和他们一样,他就爱听 你讲话。 " 他还阐述: "能不能把观众吸引过来看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要求学者用非学术的语言,来讲学术 性的内容。说得再白一点,你要说人话,别说书话,更不能打官腔。 "一位退休干部对此评价说,于丹 "心得式"的解读方式,能更好地还原《论语》作用于人心的初衷,能降低经典"入世"的成本, "对 学术圈外的大众来说,这种讲法太好了。别小看一个个小故事,它就把《论语》讲活了! " 一句话, 于丹尊重了大众传播的规律,使用了恰当的方法和技巧,用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是 她的讲座火起来的重要原因。 从事媒体工作的人都知道, "三贴近"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传媒接近受众、吸引 受众的不二法门。既要贴近群众,就要熟悉群众,了解群众。央视《百家讲坛》将节目定位于"初中文 化水平" ,就是基于对受众的深刻了解。制片人万卫分析说: "初中文化水平并不是指为初中毕业的知识 层次的人服务。实际上,只要你跨出所学习的学科,在其他学科你就是初中水平。比如你是学物理的, 历史对你来讲就是初中水平。 "多么精到的分析!由此我们似乎又一次体味到了"三贴近"的威力。于 丹的成功,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传播工具亦不可或缺。有人说,于丹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 位巨人,就是在中国独一无

二、在电视传播领域具有某种"垄断"地位的中央电视台。是电视这个主流

传播媒介的巨大影响力,造就了于丹的水涨船高。 没有电视是不行的,然而,仅仅依靠电视也是不行的。7 天讲座结束后,报纸、杂志、网络......现 代传媒纷纷跟进,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把于丹热推向了纵深。纸质媒体便于阅读便于携带、易于进行 深刻分析,电子媒体容量巨大且讲究互动,尤其便于大众参与(截至目前,百度"于丹吧"讨论的帖子, 已达 8000 多则! )至于中华书局对《于丹〈论语〉心得》的即时出击,一经出版即创下的一个个"全国 第一" ,更是说明了纸质媒体的独特魅力。现代传媒在社会中威力巨大,在文化普及中更是发挥着无可 替代的桥梁作用。传播学上有一个"议程设置"理论:媒体往往可以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引导民众的注意 力,从而给民众制定一个"议事日程" 。虽然媒体并不能决定大众具体怎么想,但它能决定公众在一段 时间内关注什么,从而对社会施加自己的强大影响。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讲学,颠沛半生,传播的范围仍然有限。经过弟子们在漫长岁月中薪火相传的 努力,儒学才延续下来,蔚为大观;如今的于丹,足不出演播室,时间不过 7 天,结果其拥趸很快充盈 街头巷尾,于丹其人举国皆知。传播工具的进步,大大缩短了传播的周期,扩大了传播的范围。不能不 强调的是,方法和工具固然重要,但其承载的内容才是关键和核心。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技术,一项新技 术往往会深刻影响社会--比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甚至会带来认知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就要 求我们要善于学习,迅速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不可滞后于时代。与此同时,更要重视 用什么样的实体去统领、运用工具和技术。媒介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媒体工作者随时感到肩上那沉甸甸 的分量,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传媒责任"这 4 个字。用于丹的话说,民众的热捧,更令我们思考:我们 要在电视上放大什么? 对于"于丹现象"的报道和思考,今天就要划上句号了。我们无意渲染更不想炒作。于丹讲座的内 容,不过涉及《论语》的 1/10 左右,其中也确有一些硬伤,对于其讲座的价值,也并不想给予过高评 价。我们只是在想,如果能通过这个生动的标本个案,不拘泥于"于丹现象"本身而引发出一些更深层 次的思考,在思考之后,又能更加理性更加自觉地付诸行动,那么,这组系列报道也就算得功莫大焉, 善莫大焉。

推荐第2篇:于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一岁流光马上就要过去,后天就迎来了新的年头,很高兴在这样一个岁月更迭最重要的时间和大家聚首。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仪式,以这样一个笃定的、从容的方式去面对流光走过生命,我想着是一种庆典,每一年的岁末是我们盘点的时候,是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留恋、遗憾,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梦幻的时候,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岁末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但是学习会给我们一份宁静的依托,学习让我们觉得不疲惫,不衰老,我们仍然有力量成长,我们可以给上一个年度总结,可以给下一个年度希望,特别是刚才我看见我们的吉祥物,这是羽扇纶巾的熊猫啊,它让我们会想起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种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内心的儒雅与从容。

一个世纪会有她的伟大与辽阔,但是也会有同比的压力和迷茫,怎么样去面对一切的挑战,我们今天能够有一份羽扇纶巾的倜傥潇洒,去让我们眼前一一的风险灰飞烟灭吧,不揣冒昧做一个解释。

什么是中国的古典,古典是我们心中流淌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你肯宁静下来去看,那你会知道它始终都在,它从未走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古典远离,是因为我们自己难免有一种内心的浮躁。岁末这个时候我想起,杜甫说“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这是一份苍茫,越是到这个时候,阴阳催晚景,你会觉得流光怎么过的那么快呢,一天比一天短暂,刷刷的过去了,人在天涯心在天涯,红尘犹有未归人,有多少在这个世界上打拼的人,还有一种天涯的孤岑,觉得霜雪霁寒宵。

今天有很多朋友从各地赶到北京来的,北京欢迎大家的方式就是给了你们一个真正的冬天,这两天北京的温度基本上是在零度以下,这是中国的北方,四季分明,心中难免会有霜雪霁寒宵这样的一种仓冷,但是它也会给我们一种冷静中的信念。中国的道家庄子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 静乎”,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年末的时候,怎么可以面对学习,学习可以入心呢?先要把我们自己敞开,有一份宁静柔软而接纳的态度,所有的知识才能进的来。如果我们是喧嚣的,我们整个人被那种世界给我们各式各样的赞美充斥着,或者世界给我们的挑战和非议打击着,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贪欲,各式各样的惶惑,那样的一个人就像水流在湍急的冲撞着峭壁岩石时候一样满是飞沫。庄子说“水静犹明”,水其实是安静下来才会明澈,“而况精神”,何况人的精神呢?水当它飞流急瀑那样喧嚣的时候,它什么也照不见,水是能照见整个世界,但只在一个前提之下,就是它安安静静照见山川,照见万物,照见人心。而况精神,精神世界难道不如此吗?一个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这个世界带给你种种的烦恼喧嚣中宁静下来,你的心是什么呢?庄子说“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你的心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镜子,你能照见整个世界的规则,你能照见自己要去的方向,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去年,今年,乃至明年,我把它叫做中国的大时段,2008,中国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但是它也经历了一次惨绝人寰,意想不到的大地震。这是中国的大年头,在这个年头中,中国呈现出的那种自信,无论我们以光荣的名义还是以苦难的名义,真正建立了中国社会的公民意识是在这一年,因为我们知道了一个词叫志愿者,为大地震去援助有志愿者,为奥运去服务加油还有志愿者,2008是中国的志愿者元年,这一年中国在世界上完成了一次精彩的亮相,他的脸上有坚定刚毅,有信念也有忧伤,他的身上披挂着奖牌,也有伤痕,这样一个中国面对世界亮相了!2009这是中国的六十年大庆,而这一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大家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的时候,中国出手了,中国不仅自己走过金融危机,用自己的手段完成了对这个灾难的化解,同时中国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哥本哈根的大会上,以一种承担责任的形象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作出我们节能减排的承诺,这一年,毋庸置疑,中国的话语权在上升!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岁末走在了一起,我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年我去法兰克福参加书展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欧洲如此古老巨大的机场挂满了中国字,而且和我们今天的颜色是一样的,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所以在主宾国宴请的会议上,中国才是这次书展真正的主宾!欢迎光临!

这都是我们在亲历的2009,2009就是以这样坚实的步伐终于走到了岁末的第二天,我们再次聚首,翻过明天以后的后天是什么年头呢?2010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从奥运到世博,三年,这是中国的大时段,这不是中国给世界完成一次自己家底的呈现,而是中国人为世界承办的博览会,世界各国人来到中国,已经不简简单单。如果说奥运大家还来做客,完成一场比赛,这一次客人居留的时间很长,他们会从2010年的五一一直持续到半年以上,整个2010中国是世界的主场,中国人能够呈现什么呢?我们要呈现的不仅仅是展馆与展台,我们最可以呈现的是中国人的态度。所以世博论坛在东京召开第一场的时候,主持人问我你希望在中国馆,大家看到的最多的中国的象征会是什么?当时我的脑子里迅速的划过中国的戏剧脸谱啊、扇子、刺绣啊各式各样中国的东西,但是我给他的答案,我说如果只让我选一样,那是中国人的笑容。因为我相信,我们呈现任何物化的东西,都不如我们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不是一种礼貌性的微笑,更不是一种职业性的微笑,它是中国人的内心流露到脸上的一种信念和幸福。我们用这种幸福去跟世界对话的时候,一个缄默的微笑也许胜过很多言语,因为它是一种内心态度的流露。

所以我说从2008-2010在岁月更迭之中,文化帮助了我们什么呢?传统的文化,不能阻止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它也不能推迟金融危机的来临,文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帮助我们面对这一切,建立内心的态度,建立一种生命修复的能力,建立一种信念与价值,让我们信任爱与善良,信任这个世界上永恒的那些美好,并且有能力去做,去感染他人,把这种态度传递出去,这就是中国文化能对我们做的最好的事情!

什么是中国的智慧?我们怎么样在一个仓皇的时代中,保持着自己的气定神闲呢?要先说说中国人跟这个世界的关联,尽管窗外是寒风凛凛,每个人都想着跑进这个温暖如春的房间,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人与自然之间那种深刻的关联。中国人最早讲的开天辟地的人是盘古,《三五历记》这本书上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盘古无非就是含在天地之间一团真气中的一个小人,但是他有力量跟着天与地同步成长,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一日九变。什么叫一日九变?九在中文中即言其多,一日之间,一个人的什么出现无穷无尽的变化,天长的很从容,地长得很悠闲,人并不因为天高地阔而感到生命渺小,盘古是保持着跟天地同步的节奏,他日长一丈,且一日九变,一天之中呈现出无穷无尽生命气象的变化。我想用这句话来祝福我们学习型中国,因为学习室使人生命出现变化最便捷的渠道,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要变化呢?一个小孩子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家长都是对他充满信心,孩子是补钙的,因为他的身体骨骼在噌噌的成长发育着;孩子是学习的,因为他的精神大脑是被各式各样的知识撑起来迅速膨胀的,孩子无论从身体到心灵,每天都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成长,但是大人呢?人长大以后为什么会惧怕衰老,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心理暗示不够好,中国人经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午了,人过五六十说土埋半截子了”,这些话暗示我们自己“我可以停止成长了,我已经成长到了一个该歇歇的年龄了!”这句话表面看对人是解脱是放松,但是稍微深究一点,这是一种最大的悲哀,因为你放弃了自己成长的权利。一个人在自己放弃成长的时候,你就在这个意识出现的时候真正停顿了,你觉得这个世界新的知识是你三十以后可以不学的,你觉得新的知识新的机遇都是你四十以后抓不住的,当你有这样一个心理暗示的时候,你就真的落伍了。

我们都曾经见过那种欢心的天真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七八十岁了,他们还热爱电脑,学习新的知识,他们还在读书,游历山川,他可能没有钱买一套豪宅,但是她三天两头买点花布把沙发套窗帘换换颜色换换位置,如果你面对这样一位老人,你会不由衷的感动吗?你会觉得他衰老停顿吗?你不备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动手能力而激励吗?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一个人在24小时流光中所可以呈现出的一日九变!一息尚存不管今年您是68还是86,你有变化的愿望,你的生命在今天仍然是一日九变的!你还在成长你还在欢心蓬勃,岁月对这样的老人是无可奈何的,老人脸上流露出的天真和勇敢,那时穿越沧桑之后的透彻,那是一种真正的无忧无惧的坦然。所以在岁月更迭的时候我们来谈学习,因为学习不是我们生活中做谈资的那点炫耀的孔雀毛,它是我们的雪中送炭,它让我们面对流光的更迭,放下心中的忐忑,面对未来可以说一句“我还有成长的力量”,这就是学习的意味。盘古的气势,三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整整一万八千年,长到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万八千年后,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大家说中国人的天地是怎么开辟的?它是被一个人顶天立地给撑开的,也就是说什么是人的坐标?----人在天地之间,要顶天立地,这个生命人格的气象才担的起成长!所以盘古长到那一刻,终于他与天地之间相互的成全。形容他的人格,《三五历记》上有六个字“神于天,圣于地”,也是中国人的写照。

圣于地,所谓地就是我们社会人格实现的地方,就是我们人际之间的交往,规则的认同,角色的实现和使命的担当。在这个社会化的进程中,在大地的组织结构里,人要像儒家所提倡的圣贤那样去担当使命。

简整理。。。

推荐第3篇:于丹讲

于丹讲《庄子》

豁达是解脱的前提。

不惧怕死亡,活的好比死的好要有价值。活在当下。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看淡了名,穿透了利,活在当下,不惧死亡。

推荐第4篇:于丹语录

《心灵之道》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

现 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内心有所期待。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爱以聚合为

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别人道歉但在别人的心灵却永远留下了一个洞。

--孔子之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君子之道》

--君子的标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相处的人。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的便宜的人。

--恒心和定力是一个人接近君子的标准。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典的美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圣经里面说:世界上追不来的三件事是说出的话、射出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交友之道》

--好朋友是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世界,开创一个好生活;朋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过分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关怀中折射出的一种光芒。

--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危险的理智是最根本的前提。

--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结交好朋友要有“仁”、“智”二字,有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陶渊明守着无弦琴,弹奏心灵的音乐。生活中的快乐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教养、憧憬。

--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朋友是清明理性让你远离危险的人,是开明坦荡给人快乐的人。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心灵被所得推满最后会累于得,成为生命的隐痛。

--选择一个朋友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打开一个友善的世界,拥有一个光芒的人生。--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好友。

《理想之道》

--我们不缺乏鸿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实的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你一个淡定的起点。

--我们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所有外在的形式是为了内心的安顿。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去到自然中。不追求物质的奢侈,追求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理想之道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的心灵储备一点能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人生之道》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是一种心灵的标准。清明内省,自信坚定。“立”指你的一生所为,拿什么样的标准。

--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

相遇才能生成雨。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有效率的生命,在于三十岁就有知天命的觉知

推荐第5篇:于丹经典语录

于丹经典语录

1、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2、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3、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4、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5、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6、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7、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 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8、我们不缺乏鸿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实的道路。

9、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10、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危险的理智是最根本的前提。

11、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12、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3、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14、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15、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16、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17、《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18、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19、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20、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

21、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22、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3、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24、三种人生态度:悲观主义、职业主义、理想主义。君子应该是理想主义者。

25、君子的标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相处的人。

26、“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27、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28、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29、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30、与其跟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31、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32、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33、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34、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你一个淡定的起点。

35、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36、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37、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38、要成为君子,就要有”恒心“。当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就离君子不远了。

39、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40、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41、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

42、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43、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44、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45、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46、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47、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48、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内心有所期待。

49、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50、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51、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52、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53、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54、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

55、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56、过分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5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58、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59、朋友是清明理性让你远离危险的人,是开明坦荡给人快乐的人。

60、孔子所说的”益者三友“,是指:第一,友直,直即正直。第二,友谅,谅即诚实。第三,友多闻,即见多识广。

61、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62、“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63、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64、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65、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66、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这种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67、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68、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69、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7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71、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72、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73、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74、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75、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

76、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77、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78、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 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79、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80、好朋友是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世界,开创一个好生活;朋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81、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8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83、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84、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85、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三十而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86、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87、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88、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剑客,必有一强, 三角恋,必有一伤。

89、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90、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91、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的便宜的人。

92、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9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94、中国人学美国人容易,中国人学中国人难。

95、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96、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97、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98、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99、理想之道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的心灵储备一点能源。

100、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10

1、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10

2、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

10

3、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10

4、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10

5、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10

6、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10

7、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10

8、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10

9、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110、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1

11、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1

12、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1

13、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1

1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1

15、以怨报怨不可取,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去。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浪费。

1

16、我们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1

17、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1

18、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1

19、陶渊明守着无弦琴,弹奏心灵的音乐。生活中的快乐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教养、憧憬。

120、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

21、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

22、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1

23、古典的美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1

24、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1

25、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1

26、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1

27、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1

28、选择一个朋友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打开一个友善的世界,拥有一个光芒的人生。

1

29、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处世态度,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做个有心人。

130、去到自然中。不追求物质的奢侈,追求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1

31、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1

32、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1

33、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1

34、多思多想多看,少职责少抱怨少后悔。

1

35、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1

3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1

37、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1

38、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1

39、结交好朋友要有”仁“、”智“二字,有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140、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1

41、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1

42、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1

43、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1

44、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1

4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

46、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1

47、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1

48、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1

49、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150、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1

51、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1

52、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1

53、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1

54、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

55、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生活质量。

1

56、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1

57、真正崇尚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当作炫耀的资本。

1

58、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1

59、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160、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16

1、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16

2、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16

3、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16

4、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16

5、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16

6、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16

7、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16

8、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16

9、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17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17

1、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别人道歉但在别人的心灵却永远留下了一个洞。

17

2、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17

3、6,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17

4、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17

5、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17

6、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

17

7、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关怀中折射出的一种光芒。

17

8、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17

9、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180、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18

1、我爸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切从源头开始。

18

2、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8

3、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8

4、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18

5、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18

6、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18

7、圣经里面说:世界上追不来的三件事是说出的话、射出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18

8、真正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8

9、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190、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19

1、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9

2、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19

3、理想是一个人一生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19

4、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19

5、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9

6、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9

7、交到一个好朋友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19

8、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19

9、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200、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20

1、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20

2、心灵被所得推满最后会累于得,成为生命的隐痛。

20

3、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20

4、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20

5、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20

6、“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20

7、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20

8、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20

9、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210、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211、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212、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213、恒心和定力是一个人接近君子的标准。

214、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215、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216、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217、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是一种心灵的标准。清明内省,自信坚定。”立“指你的一生所为,拿什么样的标准。

218、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地浸润。

219、孔子之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20、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2

21、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2

22、孔子所说的”损者三友“,是指:第一,友便辟,即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第二,友善柔,即”两面派“。第三,友便佞,即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这样的朋友千万不能交,否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2

23、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2

24、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2

25、《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2

26、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2

27、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2

28、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

29、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日后的悔恨。

230、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2

31、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2

32、我们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2

33、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

34、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2

35、要善于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2

36、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2

37、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的联系。

2

38、所有外在的形式是为了内心的安顿。

2

39、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240、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2

41、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2

42、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报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2

43、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2

44、“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2

45、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推荐第6篇:于丹演讲稿

于丹:灾难中看到空前规模的人性与信念

首先要祝贺2008品牌中国的女性高峰论坛在这里举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姐妹,今天是一个周末,非常高兴中国女界的很多精英,来自于各个领域中的女性领军人物,在今天能够齐聚一堂。我一直在想女性的力量在中国,在这个时代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就在当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庆典上,在最近这两周之内,我们一直不能回避一个沉重的话题,就是目前还不能算完全结束的汶川的大地震,这是中国的头等大事,我们每一个人现在都在这个救灾的过程中。这一次的地震从地理方位上来讲,大家都知道了汶川这个名词,但是从精神世界上来讲,我想震中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情感大地震,我们从来没有为陌生人流过那么多的眼泪,我们从来没有体会到生命中有那么多撕心裂肺的痛楚。

到目前为止,伤亡的数字还不是最后的截止,但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想这一次每一个中国人都受伤了。通过电视媒体、报纸媒体,我们每天在关注着灾情,每一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所以大家还记得,5月12号是一个星期一,5月11号恰恰是2008年的“母亲节”。

今天,面对各位姐妹,我想我们都是以做母亲的心和做女儿的心来面对这样一场天灾,可以说有好多好多母亲,桌子上的康乃馨还没有开凋谢,她们就永远地失去了她们的孩子,这就是我们面前所面临的大震。这十多天,我想我们看见了什么呢?在今天我们在探讨品牌中国中女性力量的时候,应该说就在这场大震中,我们面对的是空前规模的灾难,但我们也看见了空前规模的人性的信念与力量。

我想各位姐妹都会知道一个名字,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川农行的一个女职员的名字,龚天秀,其实在大震的时候她跟她的丈夫在家里被一下埋在瓦砾堆中,她丈夫一直跟她说,我们俩要是有一个人出去,就一定把孩子看好。她丈夫当时受了重伤,所以她丈夫说你出去要把娃看严一点儿,要让他走正道。他们惟一的儿子其实已经大学毕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是这个母亲还是不放心,在大震里面埋在地下瓦砾堆里,她惟一的心愿就是她还是母亲,她还要看着孩子走更多的正道,做一个更好的人。然后她感受到她的丈夫就在她身边死去,很短很短的时间内她丈夫的身体就冷却了。那个时候北川还没有人来救援,就在黑暗中她对自己说的信念,就是我一定要活着出去。

她自己的右腿是被楼板给死死的压在底下的,当她丈夫去世以后她一个人困在那里,很多时候她觉得已经没有力量了,要昏死过去了。在这个时候她就抓起了一些碎的瓦片拼命地砸自己右腿上的伤口,把血流出来,她自己喝自己的血,喝得有一点力气了她继续喊,喊晕了就再砸开自己的右腿,再喝自己的血。她是在73小时以后才听到有人救援的声音,就因为她一直在挣扎,一直在喊,所

1 以上边给她递下来两瓶矿泉水,说你一定要挺住,我们一定会来救你。救援的大军到了,在这个地上预制板上钻开了一个洞,但是要想把这里打开救她出来不可能了,那会引起更大的塌方。所以大家跟她讲,你能不能自己爬出来?她说可以,你们把锯子给我。递给她锯子以后,她过了一会儿,她问大家能不能把剪子给她?她的儿子其实当天从成都赶回了北川,就蹲在那里,他一直以为妈妈要剪衣服。其实龚天秀是用右手摸索着锯断了自己的右腿,她用锯子锯了以后还有一根筋断不了,她就用剪子把那根筋给剪断。

她获救之后有很多媒体问她,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你怎么能做得到?她说如果没有我的娃在外边,我就真想死在里边算了,她说我从结婚到现在我就没有一个人睡过觉,她是一个害怕天黑的人。她说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但是只要有母亲的眼睛在,对他就是一种鞭策和提醒,她说要不是有这种信念的话,我早就想死在里边了。

我们大家都看过很多好莱坞的灾难大片,大家想一想在好莱坞那些编剧中,既使是获奥斯卡大奖的那些最惊心动魄,虚构出来,用高科技做出来的那些灾难大片中,我们见到过如此惨烈的情景吗?没有,虚幻的编剧永远想像不出来在真实的故事里,就在北川的这个农行有这样一位母亲。

大家其实还看见了这一次很多的教师,大家都知道一位老师向倩这个名字,这个柔弱的女子在整个楼房倒塌,来不及往外跑的时候,她用自己娇小的血肉之躯抗着预制板,护着她怀里的孩子,被砸成了三段。也许在这里我跟姐妹们说这个话题太沉重,但是我想这才是中国女性的力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多难兴邦。我们不会言苦难,苦难是一面放大镜,它固然放大了我们人在生命本质上的那种脆弱、无奈,但是它也放大了人心中的大爱、信念。其实大家都看到了这段时间的赈灾,我想有太多太多的女性,她们现在不再是以什么名牌的企业家,什么名人各式各样的身份,她们一个简单的身份,她们是母亲。

谢谢,我想这一次之所以各位姐妹我们觉得如此动心动容,就是在天灾中有太多太多天真烂漫的孩子,一瞬间我们就跟他们经历了生离死别。所以我说这一次的大灾每一个中国人都受伤,是因为让我们反省,在天灾来临的时候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强大的这种文明科技,已经让我们到了有一点妄自尊大的程度,但是这一次我们知道,所有的生命在最后的时刻相互拯救,物质条件只是锦上添花,而人心中不泯灭的这种大爱和信念才是雪中送炭。

所以我在想,我们真的在这次灾难中,在救灾中,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完成生命的自救。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在审视生命,在反省自己,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涅盘。我们自己说起80后、90后的孩子,我们通常都是批评的口气,说这些孩子没责任心,说这些孩子贪图享乐,固然,平时我所看见的孩子们也是这样。但是大灾来了,也许就在前一天这些独生子女在宿舍里,还为谁先打一壶水,谁先占窗边最好的书桌还在告诉老师,哭哭啼啼,告诉老师。我这个书院有一个女孩子,她平时就是一个很计较

2 的孩子,老师们印象都是这个孩子特别计较,但是大灾第二点,她拿着几百块钱,有整有零,一堆钱,她说这是我所有的钱了,我把这些钱全捐出来。老师们收下来了,又过了

四、五天,这孩子拿着整整一千块钱又来了,她说我再捐一次钱,这次所有的老师都拦着她,说你这么捐就没有生活费了,我们知道你家的情况,你捐过了,这个钱我们不能再要。这个孩子含着眼泪告诉我们,她说老师,这是这几天我没日没夜的给人家加班做家教挣的钱,这不是我的生活费,你们要相信,我挣出来这个钱就是为了捐的,你们必须收下。 在那一刻我们真的觉得这个孩子长大了。我给学生去上课的时候,有一天我走进教室,我还没走到讲台上,哭上来几个女孩子,抱着我就哭,我说你们怎么了?孩子大哭着说,说我们刚从血站回来,血站现在不要血了,已经近乎饱和了,所以劝我们回来。我说对啊,那你们就等一等,那些孩子们哭着跟我说,老师,你们是大人,你们有工资,你们都捐钱了,我们没什么钱,我只有自己的这点热血,他们连血都不要,你说我还能做什么呢?(哽咽)

这就是我们眼中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所以我想我们不应该再对他们抱有成见。这些孩子过去不去做,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苦难,我这些天每天我的手机上大概都会收到学生几十条信息,有一个孩子他连续给我信息,因为他家是灾区的,他家是甘肃的,他说老师,这个时刻,我真想去抱抱帐篷里的爸爸、妈妈和我85岁的奶奶,他说但是和四川相比,我现在更想去汶川,我想去抱抱那些没了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想去抱抱那些没了孩子的母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中国待命,我们身后有强大的中国。

大家知道07级就意味着现在的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我们那里孩子差不多都是8

9、90出生的,你说他们经历过什么呢?他们都是些娇滴滴的孩子,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苦难他们会明白我的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吗?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前在给他们上那种道德课、思想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要是说我们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孩子们脸上不笑,心里也是要偷偷讥笑,但现在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了。因为那一刻当你能够体会到生命的痛楚,当你能够想到用鲜血救援的时候,你才会觉得每一个同胞的血肉连在一起那才是中国,所以咱们中国血肉相连。

请大家原谅,我大概这十多天来表现得一直很不职业化,我在各个媒体上,在上直播之前人家都给我准备纸巾,都来跟我说,于老师,你千万千万要冷静,但是我每次都哭得稀里哗啦,因为我觉得我们怎么样去面对灾后的重建呢?重建任重而道远,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但是在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灾区的那些人,让他们知道那一批老师在以命换命的时候,我们在外面做不到,但我们可以以心换心,他们的身上在流着血,我们的眼睛在流着泪,他们有伤,但我们在疼。我想灾后重建,那些高楼大厦,立交桥,基础设施,是容易建起来的,但是我们是不是问问自己,我们的内心怎么样在这次灾后真正的去建立信念?我想这是全中国面临的一个命题。

大家都看见了,这一次的灾难中有太多太多的奇迹,我们过去说生命救援也就是72小时,但是80小时,100小时,120小时,

3 140小时,我们都看见有生命活生生地被救出来,那里面当时还有61岁的老太太,你想还是能活着出来的,紧接着这个生命极限,还有196小时之后生还的人,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用医学,用科学都完全不能解释的现象,在他们的心里都会有龚天秀那样的信念,就是为爱,为责任活着。我想他们给我们挑战了人类生理极限上的一个极致目标,我们是不是可以挑战我们自己的心理极限?一个人的心理上也会有极限,那就是大爱无疆,信念无敌,是不是在我们心里?每一个人都问问自己,我能不能在这次涅盘中换来一生的力量,用这种力量再去爱更多的人。

我想这一次的大灾固然代价太大,但是如果被唤醒的中国人都能在修复生命的过程中找到我们心理的极限,那我想我们会有个未来。

所以我接到这个邀请很早,那个时候还没有地震,本来我接到王永秘书长的邀请,希望我到这里来是跟大家沟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但是我想我就在这次大灾中,我真正看见了人心中那种文化的力量是什么,它不是我们在酒会上,举着香槟酒杯一种谈资,一种时尚女性的话题,它也不是我们茶余饭后大家聊天的资本,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生命深处一种信念和一种拯救的力量。可能很多人都看见了,这次在灾区,在那些倒塌的废墟里有孩子的歌声,孩子们在等待营救的时候居然还在唱歌,有的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是在废墟中用手电筒和用手机屏幕的光在看书。过去这些孩子读书为什么?一说是为考试,人在废墟中读书还是为了考试,他仅仅是读书的时候会觉得能坚持,不寂寞,书中有力量。我想这些画面在我们成人世界里都会是动魄惊心的,让我们重新反省文化的力量。

什么是文化呢?中国古老的典籍《周易》上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多大意义上我们曲解了文化?我们今天说的文化更多的意义只是文化遗产,有些时候甚至是一些文化化石,我们以为那些发黄的典籍,那些残存的古画那才是文化,我想不然,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社会,我们现在就在一种文化生态之中。大震之后到今天,12天中我们能看见中国前所未有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凝聚本身就是文而化着。

所以我想什么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重新来面对文化的生态,相信我们每一个人这个时候精神上的那种重新的建构,大家用爱的凝聚完成这个社会上的一种信念,这就是文化,文化权利在大众手里,文化权利在每一个人手里,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热诚去阅读经典,每个人也都可以从经典中所秉承的力量再去关爱他人,这就是文化。

所以其实说到论语,今年是孔子诞辰2559年了,大家觉得那么古老的东西,大家觉得难懂吗?但是那里面又说了什么呢?我们看一看跟今天到底有多远呢?孔子说一个君子要有三个基本的道德,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爱的人就很少会忧伤,智慧的人就很少会惑,勇敢的人就很少会恐惧。我们也许大震过后没有这么强烈的情绪,但它一直都在,怎么办?我们不能选择让世界上这些情绪根本不发生,我们能选择的就是用我们内心主观的力量去跟它形成抗衡,也就是说提升我们的仁智勇。这方面东西提升

4 了,你跟它就形成了抗衡,那种生命极限的力量就来自于这些。什么是仁智勇?

先说什么是仁?仁这一个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可以说是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基石下的基石,我们今天怎么解读仁爱?老师回答就两个字,他说爱人,就是让你好好的发自内心的爱别人。学生接着又举例子,说博施予民,而济众,他说我做到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广的力度,我是一个仁人了吧?结果孔子否定了他,孔子说你说的那个境界太难了,那哪是人啊?那简直是圣了,他说尧和舜这样的圣贤也做不到这么高,一个真正内心有仁爱的普通大众,用不着你有那么高的位置去博施予民。孔子说了这样一段话,这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获比。这话什么意思?己就是自己,己欲利而利人,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想安心立业,我们都想立起来,那就用立自己的心顺手搭一把,帮别人一起立起来,立住了以后不就想发达吗?己欲达而达人,我想发达,顺手也搭一把,帮别人一起发达起来。这在一个大震中表现得会特别清晰,跑出来的人总想着赶快再去多救几个人,因为在这样的一场天灾面前,不管你拿着什么样的名片,身上有什么头衔,穿着什么名牌服装,身后有多少资产,在天灾面前所有的生命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苦难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只有这点不死的仁爱之心,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能近取比,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对位叫做比,这里的能近取比,你只要能为他人多想想,自己觉得好的事情要自己给别人,推己及人,自己觉得不好的事情,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觉得不好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能做到这些,这就是仁爱基本的道理,仁爱就这么简单,就是眼前人,身边事,当下去做,不需要你有多高的身份。

所以仁爱真正做出去以后,你能够把它化成一种行为,真正好的思想最终都会是一种行为,用行为的方式去完成这种见地。所以大家想一想,仁者可以不忧,就是因为你有更多的力量还能够帮助别人,你还能够让别人感受到你力量的一种扶持,所以会少掉忧伤,这就叫仁者不忧。

再说智者不惑,什么是惑?中文的字写得很有意思,上边是或者的或,下边是个心字,或者是什么?我们说买房子,或者买这块或者买那块,我们说买超市里面一个药膏、方便面,你都看到好多牌子,你要从中挑选,这就叫或者,就是你有多元选择,所以上边这个或者的或指客观世界给我们提供的很多很多选择。下面呢?下面有一颗心,如果上面纷繁的琳琅满目的或彼或此的选择把这颗心埋住了,或字就产生了,所以用智力提升你这种力量,让自己可以真正把它托起来。智者怎么做?学生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回答叫爱人,学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大智慧,不是你了解天体物理,不是你懂得生物化学,而是你能够真正走近人心,你走近人心上的每一条纹路,顺着这些纹路触摸他的那些隐秘的欢喜和悲伤,你看得见他所有过往的历史以及他未来所憧憬的梦想,如果你能够感知这一切那你才是一个大智者。所以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学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5 学问的价值在于对人间有力量,有作用,所以智者就是知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大智慧者?那就要辨明真伪是非,能够用自己的心真正去洞悉这个事项,有大仁大智的人,其实就是在当下能够去看到一些最朴素的东西能够珍惜。

所以孔子的学生问他这样一个智者有什么理想?学生们在一起畅谈理想谈到很好的时候,回过头来问老师,老师,你的人格理想是什么?孔子就淡淡的说了三句话,他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就是自己的老人因为有我都能安顿,朋友信之,因为有我,世间朋友可以有一份托付和信任,少者怀之,因为有我,年轻的孩子们觉得是一个榜样,可以追慕缅怀。就是这三条,这是圣贤人讲的,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我们脱去各式各样的社会名分以后,作为一个自然人,其实谁都不能摆脱跟这三种人的关系。当我们为整个家国事业拼的时候,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往往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几个人。

所以其实我说,在这个女性论坛上,女性的力量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柔软、温暖、韧性持久的一种力量,她不仅要在世界上开创辉煌,同时要完成这些伦理上的抚慰,不要忽略了这些亲人。所以你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这才是大智。就说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我们往往想给老人买个尽量好点的房子,有条件给他请个保姆,每个人寄点零花钱,这叫安了吗?但其实对一个老人的心来讲,更多的他是愿意看得见儿女,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之年你不能不牢牢的记在自己的心里,你想起他这个年龄来,一方面你非常高兴,说我妈高寿,90了,老太太挺硬朗,但另一方面,你心里充满了恐惧,你得想他都

八、九十了,去日不多,他好日子才能有几天,你在膝前敬孝的机会还能有几天,以这样一种畏惧之心,我们跟父母是没有账可赊的,想今天做就今天做,连明天都等不到,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深刻的悲哀,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想经典的力量就是让我们更看到那些生命的本能,你看总是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这种提倡多了我就有点不以为然,我们怎么报纸上从来不提倡天下父母要好好疼爱孩子呢?因为我们觉得父母爱孩子,那是本能,那孩子爱父母怎么就变成美德了呢?怎么就一定需要万人提倡?我们看现在如果有孝顺的孩子,给父母捐肝捐肾,这些事情还是有的,可能媒体上长篇累牍,说这个孩子多么孝敬,但你去问天下妈妈,要是能给孩子捐心脏的话,一百个妈里头九十九个都愿意。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在今天经历这次大震的苦难之后,我想中国的日子不仅是一种富足的,辉煌的,而且是一种温暖的,朴素的,让我们朴素一点,回到这些亲情之中去珍惜当下,当下的光阴并不多,我们看见的那些远方的力量,但我们要有当下的起点。孔子说的这三种人我们能做到吗?真让老人得以安顿吗?真让朋友有一份觉得死生可托的信任吗?我们今天说起朋友来,你去数吧,但我要问你一个标准,有几个朋友你信得过?你去数?你突然会发现,数不出来几个,很少很少。朋友的品质不在于他身上的光环,而在

6 于你能死生可托,有一个信字就够了。

所以中国古人会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什么水是好东西?我们大家想一想,今天这个时代比如说我们一会儿会看到有多少饮料,果汁,碳酸饮料,乳酸饮料,各式各样的东西,口感都不一样,这不都比水好喝啊?但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一想,什么好东西喝多了,最后你都想喝口水,而且什么东西喝多了,最后多少都有害。你看酒好吧?医生跟你说戒酒啊,喝多了伤肝,茶跟咖啡好啊,医生跟你说控制啊,喝多了你会失眠。但你看看医生怎么从来不让大家戒掉喝水呢?医生都跟你说一天几大杯白开水是必须的。水这个东西最廉价,最透明,没有任何添加物质,但是是人体必须的。

今天是一个富足豪奢的品牌时代,各位姐妹们,生活中不缺少奢侈品,但是我觉得在一个极度富足的时代中,仍然知道白开水是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是这个时代真正有大智慧者。所以我觉得也许有些苦难会呼唤我们返璞归真,我想一个好的生活,我也不排斥这种物质,我觉得大家都可以尽可以去品尝各式各样的酒,咖啡,茶,各种饮料,你都去品尝吧,但你要知道那些东西都是给你生命锦上添花的,而白开水是给你雪中送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如此,你可以有各种朋友,但最后淡如水的那个朋友就是你可信的朋友,做一个让朋友能信任的人,这就是圣人的一个理性。

他还说少者怀之,我们都面临着自己的孩子,和很多年轻人,怀之是什么情感?就是经常没事就惦记着,人就想起来了,这叫怀之。也许有些人他的人格做得可以非常完美,这个完美的人是容易让孩子们产生敬重的,但是敬重不等于怀念,孩子们会想起来一些特别完美的人,觉得这个人高山仰止,我一辈子也赶不上他了,我非常非常佩服他,但是他会想我不会经常怀念他,不会经常想到这个人是多么多么温暖,温暖是什么?就是一个人不端架子,坦诚,他让他的心跟每一个人都是融合的,他在年轻人面前不会板起脸来说,你浪子回头吧,你现在走的正是弯路。他会跟年轻人以诚相待,让他们看见自己的脆弱缺点,然后坦荡光明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所以你看孔子的道德理想,不是让年轻的孩子少者养之,少者敬之,而是少者怀之,有时候在一个人的身后一种温暖绵长的怀念,比一种肃穆端庄的敬仰更宝贵。所以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去珍惜朴素,也许智者不惑,你会少掉很多迷惑。

再说勇者不惧。今天需要勇敢,但勇敢更多的是一种在于内心的信念,什么是君子的勇敢?孔子曾经带他的学生去游学,大家在一个国家突然被包围了,孔子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低着头弹琴,他的学生进来说,老师你还娱乐什么呢?孔子淡淡地说,子路,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友爱,在水中穿行不必交融者,那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猛兽者那是猎人的勇敢,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勇敢,就是处变不惊,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顺,用自己的信念渡过风险,去迎接一个光明的结局,这种勇敢叫做君子的勇敢。

所以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勇者不惧,内心需要这种君子的勇敢。一个人坦然了才有这样的勇敢,一个人这样的勇敢是能够让他有所坚持。有的时候仁智勇是在一个层面上发生作用的,比如我今

7 天看到有很多大的企业家,大的团队领导,像刚才杨总这样的大的企业家,大家可能都面临到用人,我用什么人呢?关于智和勇孔子和子路有这么一段对话,子路问老师,老师,现在如果让你带兵打仗,你选谁啊?你得选个特勇敢的人吧?结果孔子跟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吾不用。就是像武松似的赤手空拳就能打老虎,这叫暴虎,冯河就是没有船没有桥,拍着胸脯说我赶过去,孔子断然地说,吾不用。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用理性保障完成的人,而不是拍着胸脯空下军令状的人,那你说孔子用什么人?孔子接着说,临事而惧,后谋而成者,我用这样的人。先来说临事而惧,就是面临一个领导托给你的事情,自己内心多少得知道有点惧怕,说明你在意。大家会说不是提倡勇敢无惧吗?怎么还有点惧呢?大家要知道,我们说的无惧勇敢,是君子的勇敢,君子的勇敢是要带着智慧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的,他要是不知道害怕,大家想想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害怕的人是让别人最害怕的,你要是家里团队里有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那你就成天得给他收拾篓子,所以临事而惧,说明你在乎这件事,你想想你小时候高考的时候总知道惧吧,你约会你一个特别喜欢的人的时候,你总得有点紧张吧,这都叫临事而惧,就是你太在乎这件事心里就会有点紧张。

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听都没听完,先拍胸脯,您放心,包在我身上,另外一个人说,您先说,我记下,我拿出来一个可操作的方案,看看能不能做,您放心,一定是第二个人更可怕,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大,所以他要去做调研。临事而惧,没有告诉你惧到这件事不做了,孔子后四个字叫好谋而成,好好地运用你的智慧去谋划,最终把它完成。所以这叫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用我们今天的话,这就叫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的时候别轻易拍胸脯,高调做事,坚持无悔地把它做成了,孔子说,我要是用就用这样的人。

(鼓掌)

谢谢大家的掌声,我想这个掌声是给孔子的。

(鼓掌)

因为大家会觉得他告诉我们的这个能用和不能用的人就在今天我们的身边,其实这就是圣贤的力量。圣贤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当然要说,2000多年前的东西有很多已经过时了,但只要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有些就在当下。像我们刚才说的这种仁者可以不忧,智者可以不惑,勇者可以不惧,其实今天这么宝贵的一个时间,我不是光想跟姐妹们谈儒家文化,还要说说道家。很多人都知道我讲论语,其实我讲庄子的时候用的篇幅更多,道家是什么?道家教我们的是从宇宙的视点看现实。一个人这一生要以担当天下作为责任,到死才算完,这责任还不重吗?道路还不远吗?这就是儒家给我们的东西。为什么现在还要说说道家?

因为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的各位姐妹都是社会精英,这个阶层上往往有一种悲哀,就是我们承诺了太多太多社会责任,但有很多人发现我们牺牲了作为人,或者作为女人的幸福,觉得我没有这个时间呵护自己了,没有精力去照顾家人了,所以有些成功显得很苍凉。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我们需要道家来看,道家是在提倡一种让我们的

8 身心辽阔,在宇宙自然中你去感受很多的道理,所以道家给了我们一种大的胸怀和境界。大家可能不熟悉庄子别的文章,但起码大家都知道逍遥游,逍遥游写了个什么意向?他说北海里有一种大鱼叫鯤,这鯤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当海上风起的时候它又特别辽阔,它的翅膀就好象是天边的云彩一样,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拦它,它的目标是从北海飞到南海,就是把整个人间世界,沧海桑田都超越了,这就是这个大鸟,整个苍天在它的背上,它在九万里高空之上,它生命的使命和信念,它要去做大事。这个意向其实很让我激动,因为一个女人要在世间做事,胸怀不大是做不了的,你总要遇到种种的障碍坎坷,有时候比男人还多,你还要遇到很多的议论和计较,你说大鹏鸟做事的时候不遇到别人议论它吗?地上有一堆小型飞行物一直在议论它,比如说斑鸠,比如说麻雀,这堆小东西就扎堆,扎到一起自己陶醉于自己的飞翔,说你看,咱也会飞,我一扑腾飞机就飞起来了,撞在榆树上我就掉地上了,有时候那么高都飞不了,飞不了没关系,小鸟说我咱们就在蒿子秆里翱翔吧,这翱翔就是飞翔的极致了,然后他们就指着大鹏鸟说,它那么傻,去哪里去啊,真不理解!

各位做大事的姐妹,做到一点小坎坷,小议论的时候,你就要想想没有一个大鹏鸟扎到草堆里跟麻雀打一架再飞的。

所以其实一个人如果志向远大,你知道你真正的目标,真正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为了所有你要帮助的人你要做大事的话,你不会陷入那种小的纠纷计较,用这样的心去面对你的事业和目标,要相信以女性的魅力,以母亲的能力,应该比男人更强。

(鼓掌)

谢谢,我看见下边有好多男同胞在给我们鼓掌,谢谢。

(鼓掌)

所以其实女人要有大目标,但女人有大目标不是说就让你活成男人婆,我觉得一个女人理想的境界是有大女人胸怀,小女人情趣,胸怀要大,你用这样的大格局在世界上才能做事,但女人的情趣要小,这种大与小结合在一起才是真理。所以我想看一点道家的东西,它让我们生命辽阔,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美丽都是不必言说的,怎么还给我延时?我不是时间快到了?

(鼓掌)

谢谢,不好意思。天地的大美不言,就是说我们现在能看见的这些美丽的衣裳,美丽的化妆品,舞台上欣赏美丽的话剧,歌剧,看见美丽的画卷,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志美,这都是人工之美,天地的大美是不言说的,它沉默。所以我想女性的生活应该有很多时候是一种自然的生活,就是融合进自然,所以中国古人说听琴,一个好的音乐家是一拨琴弦,整个山峦给它波动。如果我们真会体现这种是大美不言在自然中,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就是四季有明明白白的法则,这事不用拿出来议论,这里面有明白的法责,我们只能去遵循,但我们人懂得吗?我周围就接触很多很多精英女性朋友,比如说每天的社交活动,从下午开始,然后开始工作了,工作压力大,抽烟,喝浓咖啡,可算是晚上11点加班完了,还要大家一起出去

9 吃夜宵,吃到12点多觉得不能马上睡觉,还要减肥,然后大家再出去泡吧,泡到夜里三点多,说出黑眼圈了,再做面膜,第二天早上起来早餐午餐合一顿,然后吃一大把维生素吧,又开始出去应酬。其实我自己也做不到,这也是我的一个愿望,就是过一种朴实而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去珍惜那些像白开水一样最朴素的方式。我们今天都处在一个很异化很悖论的时代,有时候为了工作,有时候为了自己的社交,总会有这样一些违背四时明法的时候。接着还有一句话,万物有承理而不说,我觉得这三居华值得记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承理而不说。所以我们用心去缄默地体会沉浸的微笑,去体会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手机的段子上有一个段子,说现代人的生活就是先坐电梯,然后到几层楼上,再去那个楼上的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现在酒桌上胡吃海斋,再吃一大堆的减肥药,然后该生孩子不生孩子,管自己的小狗叫儿子,我想这都跟我们现在的女性生活生活。说白了,就是说能爬楼梯的时候尽量爬爬楼梯,能饮食自然控制的时候就别借助药物,该当妈妈的时候就享受天伦之乐,这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

(鼓掌)

所以其实也许各位姐妹会觉得我今天没有给大家鼓多少劲,对于各位来讲,我们现在是要去燃起生命的力量和温暖,道家给我们的大美不言的是一片天空,我觉得人是要有自己坐标的,人在天地之中,在我看来儒家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它让我们入世承担责任,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去成为一个圣贤努力的方向,而道家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让我们的生命在自我实现以后再完成自我超越,心灵飞扬,做一个天空的神仙。所以六个字,叫神于天,圣于地。我想一个女人的生命也可以做到顶天立地。其实儒家与道家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我们的行为可以依托的种种坐标,这个世界充满了迷惑,但迷惑之后我们要有标准,我见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哲学家,他每天苦思冥想一个哲学命题,人和世界是一个什么关系?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写自己的论文,他小儿子在旁边捣乱,他想打这孩子,就顺手拿了一本旧杂志,看见封底是一幅世界地图,他撕下来撕成碎片让这小孩去一边屋拼地图,还没过二十分钟这小孩就说爸爸,沾好了,爸爸很惊讶,全沾对了,他说你是怎么沾好的?这个后面有一个人的头,我按照这个人的像给沾好了。所以当一个人是正确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定是正确的。

不管世界再大,动荡风云再多,看清世界背面那个人的头像,看清我们自己生命的力量,当一个人正确的时候,我们就有未来,所以我想在今天在这里,让我们真正凝聚起自己的力量,从内心完成这种唤醒,祝福我们每一位姐妹,祝福中国,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读于丹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为营造书香校园,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今年四月份我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校长向每位教师赠送了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读完这本书,我的心灵触动很大,心境敞亮了许多。内心涌动着对校领导的无限感激。这本书让心情在极度灰暗中的我见到了一丝亮光,心头的诸多困惑得以释然。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超凡的智慧,一种脱俗的为人处世的正确心态。它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的看待人生,看待人生的价值。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就接触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其实并未真正读懂,只是机械地重复记忆。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古老的书籍,用现代人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诠释,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现代普通人和古代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是遥不可及的。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却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冗杂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一些人生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干涸已久的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高不可攀。朴素温和、平易近人中时时传递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人们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往往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不要一味贪图享乐,或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二、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臵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

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

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

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要学豪猪。可见,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定不要过分的亲密无间。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并且在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直、诚实、广见博识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交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正确的评价他人,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不断得以提升。

四、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也解开了自己内心纠结许久的心结,让我从牛角尖中走出来。它让我有了许多的豁然开朗,让我以更好的心态,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和为人处事中,不再感到郁闷和憋屈;它让我感到周围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温馨。不由得让我这个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彷徨过的人,对人生发出这样的眷恋之语:活着真好!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耐人寻味的。她也把这种感悟传递给了我,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哲理。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那份归属感,我一定要像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淡定做人,快乐生活! 如此,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感谢孔老夫子教会我正确看待人生,快乐生活!

感谢于丹教授把一向令人望而却步的《论语》诠释的这样平易近人!

更感谢万校长把这样一本好书推荐、赠送给我们!

这本书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陪伴我走好人生之路!

推荐第8篇:于丹专题讲座

《于丹专题讲座》观后感

陈仓区实验小学

(六)班

刘暄

今天,我兴致勃勃的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从一个寓言故事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对我的教育很大,使我感触很深。

这个讲座讲了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培养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四是培养孩子自强、自立、自信。其中第一个方面中的寓言故事,让我受益非浅。故事讲的是: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和一棵大树从小玩到了上中学,有一天男孩愁眉苦脸的对大树说:“大树啊,别的孩子都有玩具,而我却没有,也没有钱去买!”“噢,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来去卖,得到的钱你就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了。”大树说。于是,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换自己心意的东西。后来小男孩上大学了,不再来和大树玩了。几年过去了,当年的男孩长大成人了,一天又闷闷不乐的来到了大树身边。大树问:“你怎么了?”“别人都有房,可以迎娶新娘,而我却没有。”男孩说。大树:“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去盖房子。”于是男孩就砍下树枝,盖了新房子。又过了几年,男孩又来找大树:“别人都出海了,我却出不了。”大树说:“你拿我的树干做船吧。!”男孩如愿出海了。男孩一年年的变老了。又来到树桩旁。树桩说:“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来干什么呢”?男孩依在老树桩旁:“我来陪着你,和你一起晒太阳!”老树桩笑了……

听了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大树对男孩的良苦用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呵护。父母给予我们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我们更要珍惜这份沉甸甸的爱,好好学习,感恩父母。

于丹老师还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通过这一讲座,我深切的体会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要学会感恩,回报对我有过帮助、付出的每一个人,并且要学会独立抵御挫折。做一个有孝心、爱心、自信、自立的有用之人。

推荐第9篇:读于丹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读完《于丹心得》,我发现了我的“病因”,也找到了治“病”的良方。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它的实质是“爱”,其实现的方法是“忠恕”。“忠”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于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孔子的“仁”,她说“关爱别人,就是仁”。“仁者爱人”,对人的尊重、同情、关心是仁的根本内容。作为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宽容学生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而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面对学生的过失,如: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班级平均分下降;违反了校纪校规,扣了班级分数等,我们往往会很恼火,会一味指责学生的过错,埋怨他,却不能够耐心的和他谈心,细心的引导,分析思想并使之有所悟。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正是他们不够成熟,才需要我们精心栽培。因此,今后我要做的就是把耐性和宽容给予学生。

2、爱护学生

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挖据者,更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督导者、自尊自信的激励者。在学习上,我们是严师,应把教育学生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来追求,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向我们请教,我们都应该毫无保留;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持教学。 1 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慈父慈母,因为自己长期在农村工作,接触到的大多是贫困的山区孩子,他们远离家庭,寄住在学校,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淳朴、善良、乐观,更需要老师的爱护和关怀。生病时,我会递上开水一杯、药丸一颗;失意时,我会送上暖语一句、笑脸一个。我想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诲人不倦”吧。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做到“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

3、尊重学生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在孔夫子这个形象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含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而我们呢,面对学生,要求经常是苛刻的,言辞经常是声色俱厉的,会习惯地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把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强加给学生。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今天的学生更要求我们对待他们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学生的偏爱和歧视是教育活动中的大忌。当与学生平等共处时,我们不妨多听听这样的声音“老师,您说得不对!”“老师,我可以这样做吗?”我喜欢听到这样的声音。因为我惊喜地看到他们的纯真、独立和闪光的思维。

4、爱岗敬业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是在位不懈怠,做事不松弛,强调我们要有敬业精神。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要人们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把思虑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我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学生,这是我神圣的选择。我十年如一日,坚守信念,不变初衷。我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即使困难重重,也刚强不屈,矢志不移,永不懈怠,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5、终身学习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提出的终生学习的理念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见贤思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它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做人格言。作为一位老师,在忙忙碌碌的教学生涯中,我从未停止过学习,普通话培训,计算机考级,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无不是为了自己能不断提高,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知识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时,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推荐第10篇:于丹心得

听于丹讲“君子”学习心得

崔娟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君子是有远大情怀的人。

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第11篇:讲课于丹

略谈于丹《庄子心得》

付鉴坤学号:09220223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在《庄子》一书中,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高中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有些新意的点子,就经常看于丹的《百家讲坛》讲座,《庄子心得》看过不少,下面我就于丹教授把庄子的思想分成的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1、境界有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感悟与超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于丹教授认为,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昵?(人各有志,这个没有什么标准,关键自己去领悟)

3、认识你自己。我们常常认为,最了解自己的当然是我们自己,但于丹教授却认为,最难认识的恰恰是我们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

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谈谈现实的一些现象)

4、本性与物性。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5、坚持与顺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但是有时我们却悲哀的发现自己“内心地坚持”与这个“外在的世界”却似乎是不相容的!做不到,也看不惯,甚至是厌恶的憎恨的,然而一个人的率真坦诚,一个人的刚直不阿,一个人的嫉恶如仇,包括一个人的表里如一等等,在遭遇残酷的现实的时候却被侮辱被嘲弄被利用甚至被一票否决惨遭种种不公的待遇,小人视你如异类,君子对你敬而远之,你就这样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孤独的空间里,在无人的夜里独自舔噬着自己流血的伤口,而似乎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自己“内心的秉承”,不再坚持自己,去顺应那个为你所不屑与厌恶的“世界”,否则你将处处碰壁,走的艰难活的疲惫!)

6、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抗癌明星。过去一听说得了癌症,几乎是判了死刑。可是现在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很多年?因为他有一种内心的调理,他乐观。他自己不惧怕死亡,奈何以死惧之。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

7、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1、

8、大道与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第12篇:于丹语录

1.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2.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3.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4.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5.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6.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7.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8.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9.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10.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11.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12.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13.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14.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15.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事知足常乐。

16.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掉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 很多蝴蝶都是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被痛得死掉了。

17.我站得太久说的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么还是听不懂?我写的太多了写得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么还是看不懂?

18.大提琴的声音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流淌的,是我年年岁岁淡淡的感伤!

四十五句关于人性的些许总结

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4、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5、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6、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7、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8、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9、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10、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1、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2、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13、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4、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15、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16、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17、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18、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19、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20、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21、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2、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23、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24、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25、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 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26、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27、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28、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29、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30、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31、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32、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33、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34、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35、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36、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37、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38、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39、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40、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41、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42、“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243、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44、“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45、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剑客,必有一强, 三角恋,必有一伤。

于丹教授人生格言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

3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报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三十而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

▲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5

第13篇:于丹个人简历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

擅长领域:

经济学家 | 金融学家 | 市场分析预测

擅长行业:

银行金融 金融保险 政府机关 互联网 房地产

学术事务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 出席活动(20张)研究员;

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法制节目“金剑奖”评委;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山西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省市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澳大利亚新闻集团(大陆区)首席顾问。

社会职务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中国视协旅游节目委员会学术顾问

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

中国新闻研究会

中广学会

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形态学,广播电视频道研究、传统文化研究。

著作 《形象 品牌 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于丹心得》,中华书局,2006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华书局,2007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发现你的心灵》(合著),重庆出版社,2007年

《于丹论语感悟》,中华书局,2008年(相应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趣品人生》,中信出版社,2011年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

主要论文

《新24孝:孝道的时代新意与伦理重塑》,《人民论坛》[6] 《道不远人——今天如何读经典》,《中华遗产》,2007/01 《发现我们的心灵》,《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5 百家讲坛的于丹老师

《读书有什么用》,《中国出版》,2007/05 《用古人的智慧享受人生》,《北方人》,2007/10 《让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思想成长》,《文汇报》,2007/03/22 《构建心灵的和谐世界》,《江西日报》,2007/04/30 《在媒介角色变更中提升cetv的媒体品格》,《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02 《在“节目季”营销中拓展频道品牌影响力》,《大市场》,2006/10 《打造卫视频道核心竞争力——广西卫视改革发展思路解读》《,现代传播》,2005/05 《电视品牌频道的生成与维护》,《电视研究》,2005/06 《栏目品牌建设的六大要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02 《以解读方式构筑品牌核心竞争力——大型电视周刊样本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0 《电视新闻:媒体变局的聚焦点》,《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01 《城市台的未来之路》,《视听界》,2005/06 《cetv改革带来的惊喜和期待》,《市场观察》,2004/12 《“背后”的看点》,《南方电视学刊》,2004/01 《一种新闻态度的表达——样本解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11 《诗意的陨落》,《电影艺术》,2003/05 《在公益的天空下》,《现代传播》,2002/05 培训客户:

多次受邀担任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及公益活动的重要嘉宾,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篇2:于丹谈成长

于丹谈成长:年轻时熬夜写东西 喜欢大杯喝咖啡 2015年01月16日06:25 北京晨报 我有话说(189人参与) 从学者到行者,于丹追求的是“清欢”人生。于丹/供图

作家于丹暌违三年后再推新作《人间有味是清欢》,作品延续了其细腻宁静、以小见大的一贯风格。 暌违三载再发新作 天命之年回眸人生

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再推新作。2015年新年伊始,于丹携其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北京中关村言又己书店举办了首发式。这是于丹暌违三年后,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再度思考,作品延续了其细腻宁静、娓娓道来、以小见大的一贯风格。恰巧的是,今年也是于丹人生走过的第五十个年头,回眸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于丹在她的这本新书中首度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相比人们已经熟知的学者于丹,如今她更愿意人们称她为行者于丹,她说,“如果到晚年时,大家称我为行者于丹,我会更高兴一些。”

选择行走

邂逅自己

从《百家讲坛》主讲人,到电视文化学者,再到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对于自己的种种身份,于丹表示,她更愿意称自己为“行者于丹”。她说,“境无好坏,唯心所造。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悠游自适,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会乘物游心。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此,于丹选择了行走,从西子湖畔到大漠敦煌,从宁静古城到国际都市,她把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流诸笔端。于丹表示,人一直都是在路上的,走过万水千山,你才能够邂逅不同的风景,最后邂逅真正的自己。

于丹说,“城市把人们聚在一起,却又用钢筋水泥把人们牢牢地隔开。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扰。”在她看来,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于丹始终相信,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她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眸

人生

首谈成长 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于丹向来善于以小见大,在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于丹紧密联系个人成长经历,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讲述自己的故事,与读者了自己的人生。 于丹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熬夜写东西,喜欢大杯喝咖啡,那时候茶入口,完全像白水一样,看着人家喝绿茶,总觉得那么淡的东西能有什么味道?那时,运动之后也只喜欢喝带着气泡的特别浓郁的碳酸饮料,觉得那一切浓郁就叫做味道。可是人到中年,当你终于有了很多的轰轰烈烈,待到繁华落尽,才知道人世间会有很多的跌宕起伏,会有很多的事情并不尽如人意。《老子》里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人要把这种“无事”也当作一种事情去过,然后人以无为而达到不为,人间至淡的味道,你也能回味出它的真味与隽永。 因此,她在书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对谈于丹

论人生 绚烂至极 归于平淡

一个人走过万水千山,越接近自我,就越喜欢简单、朴素的东西。绚烂至极终归于平淡的时候,就懂得了“人间有味是清欢”。 北京晨报:您给新书起名叫《人间有味是清欢》,为何要把主题定位为“清欢”?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浣溪沙》中的最后一句。当时他是在黄州当团练副使,四年后又被贬到汝州,在特别倒霉的流离失所之间,他为自己泡上新茶,然后把春笋摆上盘的时候,突然心中静静地体会到这就叫“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的玩味,有时候

不在于世界给你的浓郁滋味。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也就是说,不见得说你眼前非得摆着东坡肘子的时候才叫有意思。我自己这些年也是讲课啊、行走啊,在这种不同的多元角色中转换,也在这当中探索生命真正的东西。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去世之前,在病床上问年轻的追慕者,“有谁知道我生命的真相呢,如果你知道,那么请你告诉我吧。”这就成了她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她法文版的传记题目就叫《真相与传奇》。也许,一个人走过万水千山,越接近自我的时候,他就越喜欢找到一些简单和朴素的东西。其实,人从简单走向复杂的时候,一定都会有较劲的时候,会喜欢各种浓郁,各种强烈,各种独特的体会。可是当一切绚烂终归于平淡的时候,你也许就懂得了“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就是我现在的心境。

讲经历 千山万水 愿为行者

行走是一种生存方式,行走带来的突破体验让人着迷,如果人们不称我为学者于丹,而是行者于丹,我会更高兴。

北京晨报:书中插图都是您亲自拍摄的,相比文字记录,这种图片记录有什么特别之处? 于丹:我喜欢用图片记录微小的、转瞬即逝的瞬间,有时候就是叶子上挂着的水珠,有时候就是花瓣“将残未残”,有时候就是流云,也有时候就是你身边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展颜一笑,所有这一切今生今世错过了就永不再来。我特别喜欢的一种拍照方式,就是走到一个陌生地方,带着周围的环境从上往下给自己的脚拍一张照片。比如,在西班牙特莱多老城,我穿着西班牙那种红色的芭蕾舞鞋,站在犹太教教堂门前的石子路上,我就会把它拍下来。当我是一个年轻姑娘满世界跑的时候,我记录我孤单的足迹;等到我做了妈妈的时候,我记录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的足迹。终于,孩子慢慢长大了,能跟妈妈的脚并在一起了,在海角天涯,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

北京晨报:您行走了不少地方,其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于丹:其实,我不是为了去体验人生而行走,而是行走就是我的生存方式。我从小行走了太多的地方,今天才能够体验百味人生。我从小就跟着我爸行走,到大学我背包跟同学行走,后来我因为工作在各地讲学行走,自己出去旅游行走,南极北极都去过。行走在极地的时候,太阳就在你头顶上绕来绕去,永不落日,我就想起“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在这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全是白昼。但是没过三天,我就开始怀念黑夜,觉得如果没有了漫漫暗夜,永恒的白昼又有什么意义。再比如说空间,我从小就爱迷路,找不着北,但当我行走到南极点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往哪儿走都是北了。行走带来的那种体验的突破让我着迷,到我的晚年,如果人们把我称为行者于丹,我可能会更高兴。 说成长 百转千回 方得清欢

如果没有经历过绚烂,那就不是平淡,而是平庸。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人间的百转千回,怎么可能有清欢。

北京晨报:您选择在这本书里首次讲述您的个人成长经历,据说创作中曾经数度落泪? 于丹:我是喜欢写日记的,这里面有好多是我愿意跟人的内容。书里提到过“来日并不方长”。有个给我做过手术的医生,给我腿里打过两根钉子,他一直想再给我处理一下。我俩是朋友,我说你也忙,我也忙,咱们来日方长。我那会儿30多岁,他也不到40岁,是一个年轻的骨科主任。结果有一次跟他约好了,出差回来我才知道,他已经出车祸去世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来日并不方长。所以我很动感情。

北京晨报:那么,作为一种人生理念,“清欢”是否会成为您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 于丹:我认为起码现在不是,因为清欢是有阶段的,这就是我说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如果没有经历过绚烂,那就不是平淡,而是平庸。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人间的百转千回,怎么可能有清欢。我孩子今年才10岁,所以我不会对她讲清欢。清欢是中年以后的事情。一个人不曾拿得起,何谈放得下。随着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去看,看他一生的跌宕起伏,就会知道这些人间有味的隽永,就是人到中年的况味。人能不能走到清欢,要看他的悟性、造化和缘分。

北京晨报:喜欢您的读者很多,您也会让孩子看您的作品吗?她喜欢吗?

于丹:有一些会看。我有两本作品是给小孩写的“读最美古诗词”,她会翻着看看。但是《论语心得》她从来没有看过,我也不想我写的书就一定要让她看,她应该有她自己爱看的书。她特别喜欢读书,但读得比较庞杂。

对于名利,不刻意去追,也不刻意去推,关键要看是不是在生命的坦然里。一生的时光太有限了,不迎,不逆,有诚意就好。

北京晨报:一般而言,人们所追求的“名利”都应该是“清欢”的敌人,以“清欢”为追求的您,怎么看待名利?

于丹:“名利”关键要看是不是在生命的坦然里。最初在《百家讲坛》,我并不是经过刻意策划才登上去的,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中央电视台的顾问,我给他们评节目,他们让我做个样片,结果糊里糊涂的我就上去了。这不是求来的,但它就来了。既然来了,就接受。我的岗位在大学,我家里面有妈妈和孩子,当它过去以后,我还要以这些为重。对于“名利”,我喜欢四个字叫做“不迎、不逆”,我不刻意去追,也不刻意去推。一生的时光太有限了,不迎,不逆,有诚意就好。

北京晨报: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心灵鸡汤、人生讲义一类的东西非常多,您这本新书也是谈人生的,那么您最想告诉读者的又是什么呢?

于丹: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想告诉大家的,这些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随笔。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的第一句话,“我写这本书,只是喜欢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我很喜欢他这句话。篇3:于丹的第一份工作

于丹的第一份工作 1989年,于丹硕士毕业正赶上一个新政策出台,当时说是为了让大学生锻炼,其实就是下放。于是于丹呆着户口,来到北京南郊一个叫柳村的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女工。 从一个每天在学校里风花雪月,浪漫得不着边际,恨不得不吃不喝,光凭着吸风饮露吟詩就能过日子的中文系小女生,到每天受伤都有十几道血口子重体力印刷工人,于丹心里落差很大,但是当她知道自己不能改变现状,只能接受现实时,她很快调整自己的 心态,认为自己该以此为起点,重新寻找机会 不久后的一天,车间主任拿着一本古文的书稿到他们车间问看谁能校对这个书稿?于丹说我是学先秦的,让我看一眼行吗?于是主任便把这本书稿给了于丹。当于丹翻开那本,三个人坐在书稿的时候,几个月没见到字的她欣喜若狂的感觉,又找来两个一起分来学古典文献和先秦的男生,三个人坐在小阁楼上,用了半天时间,居然就把本古文给校对玩了2.这一下子,他们在印刷厂的地位就突然不一样了。

之后,很多工厂里工人家里的孩子,叫她小姨的,叫她姐姐的,全来找她补习功课了,篇4:两面人于丹[1](1) - 主题: 两面人于丹

主题:fw: 伪道德者谈道德滑坡+ 一个附件

中国很多这样的双面人!

将本文和附件对照着看呵:“新女性”。 ------------ 网络镜头一:于丹伦敦撒泼

我在伦敦给《论语心得》的作者于丹当翻译 经历可谓惨痛。该作家真真是个欺负弱者的大怪物。她会在众人面前呵斥从国内来伺候 她的女随从。 她把她下榻的酒店 (海德公园旁一家伦敦数一数二的酒店) 闹了个天翻地覆, 称其不够她的档次,三天换了三个房间 -- 尽管住的是酒店最好的房间之一,她仍会深夜给我打电话让我向酒店投诉说对房间不满意。我因此晚上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但第二天却又有很大的工作量。我还听另一个随她一起来的中国人说,此作者把出版其书的整个中华书局的200多号人都欺负的没有办法,见之则战栗。

我为她的英国媒体采访翻译时,她滔滔然而不及时停顿让我翻译。当我欲给其信号让其停顿时,该人对我怒目而视道:不要打断我说话!我若有某处不明向其核实,她说:我刚说过呀,你

为什么不听?为什么不记下来?她会说几句英语,却来纠正我的翻译,说我这个没有给她翻那个没有翻明白。采访进行正中,在记者和其他人面前,她竟突然用中文对她的中国“佣人”发威,斥其没有好好为她录像。面对一脸困惑的外媒记者,我只好解释说,她在和中国工作人员说话,我就不翻译了„„

她对任何人都没有起码的尊重,对人(尤其是中国人)如对奴隶„„我对其真是忍无可忍,觉得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刁难和不体谅,因为她对待工作人员的粗暴行为让我无法集中精神翻译;更重要的是我心里忍不住想,她对记者所说实在是虚伪的可以呀,我思想不能集中。本来预计给她翻译一周直到周五,我周一就决定拒绝继续为其工作然后离开了伦敦„„ 此作家真是让我开了眼,我对其变脸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头一分钟还张牙舞爪对中国人呵斥,另一分钟马上笑逐颜开面对镜头和记者。我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对论语有研究的知名学者竟然能做出如此匪夷所思之事。我泱泱大国14亿人,竟让斯人来向西方大众代言我中华文化之精髓,实乃悲哀之至 -- 焉知这个世界还能虚假到何种程度。 (转自天涯网)

网络镜头二:于丹东京撒泼

我们作为日中经济新闻社的代表出面接待于丹,因为是日中友好交流团体出版社的邀请。一是于丹的《论语力》在日本出版发行,二是请于丹来日本演讲,普及“论语”,推动日本的“孔子热”

可是有谁能想到,一位中国大学的传媒教师竟如此胡搅蛮缠、蛮横无理,大闹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有谁能想到这位以《论语心得》而名扬世界、腰缠万贯的国学超女竟这般道德缺失、不顾大局为中国人丢脸、在国外甩大牌。下面所讲述的就是 于丹 教授访日的“东京撒泼记”——日中经济新闻社记者世岡、小

川。

1、于丹大闹外国记者俱乐部

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世界最具规模的国际记者俱乐部。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国大媒体的驻日记者,现今被称为“亚洲之最”的信息发布中心。

经日本国会议员推荐,讲谈社专门安排于丹在外国记者俱乐部举办演讲、新书发布、记者午餐座谈会。

记者午餐演讲会是每月一次专门邀请访问日本的外国首相和在日本的大使,来此边进餐边交流的演讲会。

于丹来日访问首先被外国记者俱乐部破格作为教授请到此与世界各大媒体交流、演讲和进行新书宣传演讲,也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此为外国记者演说。 于丹一到外国记者俱乐部,一听负责人说与外国记者们边进餐边讲演时,立即大发雷霆,“为什么我要跟他们一起吃午餐?不认识的人,我不一起吃饭。” 主办方解释:这是近百年外国记者俱乐部的规矩和惯例,无论是大总统还是大使都要与记者们边吃边谈进行交流沟通,然后进行演讲。

前不久中国大使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平易近人地进行了进行了一场演讲,今天还有中国新闻媒体新华社等参加。于丹听罢更为恼火:“我不管什么中国媒体和新华社!大使咋能与我同比?他们知道我是谁吗?”

这时中午演讲的主持人,英国路透社的东京支局长走进休息室要来接洽演讲事宜,于丹就大声质问道:“为什么这洋鬼子进来了?他是谁?”主办方见状马上解释说:“他是今天您演讲的主持人,要与您沟通中午演讲的程序。” 闻听此言,于丹满脸愠色:“你们太随便啦!不经我的允许,谁也不能进来,让他出去!今天中午我绝食可以吧?”然后一直大吵大闹。

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到了震惊,谁也想不到一位教授竟像骂大街的女人一样撒泼。最后主办方无奈打破百年惯例,破例让于丹自己在房间就餐,十几个人一直在门外站立等候近半个小时,在此期间于丹没发一言,关上门一个人大吃大喝,也没让大家进来坐一下。

2、于丹说:“福田首相当天通知接见,我绝对不去。

为于丹访日交流,国会议员改革新党干事长荒井先生进行精心安排,拜见当时的福田首相。因为2007年年底,福田首相访华时去了曲阜,并且到孔庙祭孔,还题写了“温故知新”新词;同时,福田首相拜祭孔子这一举动,无疑也推进了日本《论语》的热潮。

日本国会议员荒 井 先生从促进日中文化交流角度出发,以《论语》普记者的身份主动与外务省沟通,与福田首相秘书联系,希望安排福田首相会见于丹并进行论语方面的交流。但由于正值年初,在国会上自民党与民主党激烈交锋,首相必须参加国会的争论,所以迟迟难以确定会见时间。

一月二十八日下午,当着荒井议员和大家的面,于丹突然大声喊起来:“我声明,如果通知我当天(三十日)见福田首相,我绝对不见。福田首相算什么?三天前不通知我,我不去。”

旁边的陪同人员对于丹讲:“预计那天中国大使会陪同出席会见。”

闻听此言,于丹更发怒了:“大使怎么着?让他一个人见吧!不行,我不见”

听到于丹的话,荒井议员急忙与首相府联系,索要会见时

间,才平息了这场**。 1月30日,在福田首相接见并交谈时,陪同用日语介绍于丹时,于丹发怒说:“是接见你还是接见我,应该让我来说,你不要插言。”弄的福田首相好尴尬,以为是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对得罪了于丹。感叹中国女性太厉害了。 (转自《日中经济新闻》)

结束语:于丹和李阳一样拥有人格分裂,却大红特红,这个世界真的很疯狂。

于丹谈道德滑坡:不能只信文凭要相信核心价值 012年11月08日 09:33 来源:新京报 作者:蒋彦鑫

于丹十八大代表,著名文化学者,北京 师范大学 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我觉得,怎么样能在品质提升上,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是一个普通中国人最大的期待。

昨日,十八大北京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间隙,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就文化建设等热点问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幸福热

文化建设需制度化保障

新京报:十八大就要开幕了,请问你对文化建设方面有什么期待?

于丹:这次大会是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大会,很期待在篇5:于丹教授简介

·于丹教授简介

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社会职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中国视协旅游节目委员会学术顾问

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

中国新闻研究会

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

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

澳大利亚新闻集团(中国大陆区)首席顾问

电视频道策划

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电视频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音乐频道筹建,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西部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传媒运营策划

近年来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四十余家省市级电视台主持“生存策略研究”,并提供内容完备的建设发展方案。为2003北京国际电视周首届dv影像国际观摩论坛;天津广播电视局主办的“2004天津国际电视娱乐周”;2004首届沈阳“清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策划设计完备的建设运营方案。

城市形象策划

自2001年至今,深入研究城市品牌资源整合及城市形象战略,先后为重庆、珠海、桂林、沈阳、丽江、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提供完备的城市整体品牌规划及城市形象战略方案,先后在重庆、丽江、沈阳市委多次授课,并专题讲授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受到一致好评。

教学科研

自1995年开始从事高校影视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执教本科生课程《影视学概论》《经典名片分析》《电视新闻采编》《中国古典文学》及研究生课程《电视理论思潮》等,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研究生班固定授课。作为骨干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参与创办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数字”实验室,参与策划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方案”等多项教育教学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获2000年度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此外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04年度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传媒研究

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电视理论专著。2002至2004年间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主持中央电视台研究处科研项目:《电视频道包装研究》、《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等科研课题,并主持编撰《2004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手册》。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国影视民族化理论研究》和国家级青年科研课题:《电视栏目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南方电视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关于 电视理论、新闻与传播、传媒产业等领域论文10余万字,引起了影视与传媒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影视实践

自1988年从事影视创作及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中央电视台1989)、《太阳照常升起》(中央电视台1992)、《香港沧桑》(中央电视台1996)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自199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环球》等电视栏目担任撰稿人,曾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自1999年以来,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社会经纬》、《今日说法》、《精品赏析》、《电视你我他》、《新闻调查》、《对话》、《艺术人生》等电视栏目策划,担任中央电视台《城市之间》栏目策划、导演,担任中央电视台教科文频道策划顾问,担任光线传播中心《中国娱乐报道》栏目总策划(本栏目已在全国210家有线电视台播出),并担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春节晚会《红红火火迎新年》策划人和撰稿人,担任2003年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 教育培训

先后为辽宁、河北、浙江、安徽、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东、北京等20余家省级电视台,为大连、青岛、沈阳、长沙、武汉等20余家市级电视台做业务培训,授课获得一致好评。在转型时期中国电视运营理念、省级上星台生存策略、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城市形象整体策划、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2003年4月,促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澳洲知名学府南澳大学的联合办学,主持开设省市电视台·电视频道总监高级研修班并授课。

其他经历

多次应邀担任中国新闻节目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社教节目奖,中国谈话节目奖评委以及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年度评委,中国电视法制节目“金剑奖”评委等。

第14篇:读于丹

《论语》心得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作为国学中一支绚丽的奇葩,儒家的《论语》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学者为之呕心沥血、精心研究。然而当我们翻开浩若烟海的研究著作时,扑面而来的并不是一种亲切感,反而往往是一种庄严与神秘。通过于丹教授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一本朴素可亲、随手可触的“心灵鸡汤”。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天地人之道

在这篇里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人的信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宽恕,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对于信念,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这就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做一个真正的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起来的人。蒙田说“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怀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做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做一个真正的无悔的自我。对于宽恕,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对别人仁慈永远不会徒劳。即使受者无动于衷,至少施者可以获益。”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所以一个成大事者必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之路更顺畅,如果你想让你自己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如果你想让你自己更成功,请多一点宽恕、少一点怨恨!

二、孝之道

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认得人,何谈爱他人爱国家?百善“孝”为先,《论语·学而》中也曾教导我们“事父母,能竭其力。”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想到这未尝不是一种轮回,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喜欢和我们的父母在一起……长大后,便离开他们,只有在我们需要父母亲,或是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才会回去找他们。尽管如此,父母却总是有求必应,为了我们的幸福,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既然父母可以为我们提供百分百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年迈的时候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所以请学会感恩,孝敬我们的父母!

三、诚信之道

作为商家,要注重诚信,因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试金石,如果你想财源滚滚,请讲诚信;作为学生,要注重诚信,因为信誉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如果你想品学兼优,请讲诚信;作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诚信之道,因为信誉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请讲诚信。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使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从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记住: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使诚信者安身立命。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也许有的人认为于丹是在糟蹋国学,但我认为,正是通过于丹的讲解,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第15篇:于丹观后感

培养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70年代和80年代,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至今日,好学生、好孩子的标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90后甚至00后的教育发展趋势,却更注重培养智育而忽略了其它方 面。有一句家教名言是这样说的:“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李开复博士也说:“一个没有良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态度的学生,即便进了名牌大学,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可见,德之重要性。 那么要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于丹教授的报告,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假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去儿童福利院或者敬老院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儿童福利院,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给那些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新游戏,能够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幸福,从而学会珍惜;在敬老院,如果他们能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或者他们谈谈心,可以培养他们的孝心和耐心。同时,在和人们交往中,孩子们不仅会提高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把爱给别人时的幸福感,为探索人生价值奠基。

关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于丹教授都给我们一一详尽说明,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到如下几点,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提升孩子的素质。

1、家庭成员纯朴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统一的要求发展。

2、夫妻共同做家务,以便夫妻双方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

3、做有预见性的父母,不做事后诸葛亮。

4、不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支持孩子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5、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6、孝顺长辈,为孩子做出表率。

7、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

8、引导孩子学会交往。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9、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要使教育获得成功,遵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

10、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总之,我们做父母的,要培养孩子的心情,培养孩子充满诗意、热爱生命的精神,培养孩子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挫折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生长在这个社会里是有尊严地活着的,这就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第16篇:于丹其人

于丹子

于丹天天解读老祖宗,老子解读了,孔子也解读了,好像还有好几个子的。你说这些个子都是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怪杰,你于丹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的毕生思想、心血解读的一干二净了,还一下子同时解读这么多位子的东西,让人觉得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还让人不让别人活了,你都做完了,别人做什么啊!再则,真的“解读”了吗。好像老子的那个思想与天连和地接,讲究参透人生,了解宇宙苍生。而最终了解小小的人类的生存这道、为人之道。因为他老人家认为,一生

二、二生四,再生万物,世间百态,种类繁多,不能一一作解,但其本源来自于“一”,地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溯本求源,找到他的初始源泉,只要了解了其原始状态的运行规律,自然对于他的变数便能掌握了。于丹能够这么快就把老子的东西搞得一清二楚了?老子清净无为,可不比于丹子整天为名苦奔波,为利伤感情了。于丹为了搞学问而搞学问,孔子、老子二人的学问,思想好多冲突之处, 所以解读他们思想的后人要想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真谛,不仅要进入他们生活的年代,考虑他们的人文环境,还要重要的是喜欢他们,与他们的思想跨时空的衔接,我看于丹子够呛能做到这点,怎么说你也不能又喜欢男人,又喜欢女人吧,这样说比喻不当,但于丹子这样左右逢源,忽孔忽老的做法,让人感到她有些急功近利一般,一看到孔子”火“了,马上盘点剩下的“子”一看“老子”还没被人搞过就夜读\"老子“天明出书。红红火火的,把”子“进行到底。这样看来于丹不

厚道,引申出来就是于丹对”各位子的“的解读,不会透彻。再看其为人近利,做事急功,可知其根本就不适合诠释几位先贤的哲学思想。人生不过几十年,让人打、让人骂,都算一个经历,如果真的与老子,一心,与孔子一体。谁又在乎这些凡事。于丹让人恐吓我看正是她回首往事的好时机。

2008-11-04

专业学术的东西就不太懂了,自然不能哈达家门接上火,但是于丹这么热衷名利可不太像老子庄子那种无为而治的性情,如果她真崇尚我们古老文明那就应该懂得,什么叫妇道,这么抛头露面那也不怎么成体统啊,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古人的有些思想的确不落后,但是达到言必称孔孟,行必效老庄,就有点假面孔了。于丹啊不管如何拼命解说古书,都好似口头禅一般,有口无心,之乎者也不离口,却不明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中国文化并没有侵心入脾,只是不断用一些子们说过的话来给自己找理由,给人们的行为找标准,

2009-5-19

第17篇:从于丹

从于丹《论语心得》英译学\"君子\"翻译

在巴黎机场书店,看到署名Yu Dan的Le bonheur selon Confucius: Petit manuel de sagee universelle(《孔夫子论幸福:普世智慧小手册》)和其它畅销书摆在一起。这不是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吗?

到了香港机场,照例逛书店,结果又看到了署名Yu Dan的Confucius from the 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心中的孔子:当今世界的古代智慧》),号称是10 million copy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这不还是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吗?这回,花了204元港币买了一本(英语正版书真是很贵啊),不为别的,就想知道英语版的《论语心得》是怎么翻译“君子”和“小人”这两个高难概念的——唯君子与小人为难译也。要知道,这是堂堂英国麦克米兰(Macmillan)公司约请英国专家 Esther Tyldesley翻译的,绝对地道。

据我用word有关功能不完全统计,《论语》出现的“小人”一词有24处,于丹《心得》中出现的“小人”应该比24次还要多很多。那么,这“小人”到底该怎么翻译呢?总不会是small man吧? 在英语版《心得》的第44页出现了“小人”。在首次提到的时候,就是用的small man,放在引号中作为直译,随后解释说就是small-minded(小心眼)或者second-rate people(不入流的人)。在《心得》中,于丹转引并翻译孔子的话说:“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这句话在英文版中是这样翻译的:Can you let this kind of petty individual plan great matters of state? 所以,在这里“小人”被翻译成petty individual(渺小的个人)。 接下来《心得》提到孔子的“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一句时,对应的英文是poeed of courage but devoid of morality, small man will be a brigand。这里用的是直译的“small man”,而下文对这句话的通俗解释里,“小人”又被翻译为petty person。这个petty加上个定冠词也可以直接作为“小人”的翻译,比如“小人骄而不泰”这一句就翻译成the petty is arrogant without being at ease。

在后文中提到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句的翻译,分别使用了small man, petty person,或者petty individual来翻译“小人”。

那么,《论语》中出现了64次的“君子”怎么翻译呢?是不是可以按照字典翻译为gentleman呢?在这本英文版的《论语心得》中,所有提到“君子”的地方都是这样翻译的:junzi

也就是说是汉语拼音的“君子”,印成斜体字表示这是一个外来语。在英文版的《论语心得》中,特意加了这样一段于丹《论语心得》汉语原文中没有的文字来解释junzi:

The word junzi,which appears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describes Confucius\'s ideal person, who any one of us, rich or poor,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君子”这个词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比其它任何词都多,这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之人,而我们中间的任何人,不论贫富,都可能成为这样的君子)。

那么,为什么“小人”可以有几种译法,“君子”却只能用junzi来音译呢?这个于丹教授的译者没有解释,我只好猜测:“小人”的概念外国人很好理解,不乏对应的词汇;而中国坦荡荡的“君子”境界远非一个gentleman可以代表,所以只好用一个外国人几乎不会发音的词junzi来概括了。

\"韬光养晦\"如何褒义的翻译

体坛周报连线姚明谈世界杯,姚明语出惊人:“我从小就不看足球,也从来不看世界杯,都不知道这届有哪些队,我就知道巴西。这次有巴西吗?”如果真是如此,我比姚明对足球世界杯的了解还多些,但是很可能姚明不过是在做“韬光养晦”状而已。

熟悉中国外交的人都知道“韬光养晦”这个提法,本是邓小平在80年代末提出的,至今仍然是中国外交的战略指导思想。邓小平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主要是对中国国内的新一代领导人的嘱咐,并没有打算和外国人解释。虽然如此,“韬光养晦”的提法从来也不属于国家秘密,所以打一开始外国人就以各自的方式加以解读。

今年夏季号的《公共外交季刊》(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创办,旨在关注并分析国内外公共外交走势和动态,就公共外交问题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讨论,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起到正确引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刊登了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韬光养晦’的中西误读”。

熊光楷将军在文章中说,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不少西方人士在解读“韬光养晦”一词时,或多或少存在着翻译不准确,甚至曲解的现象。这些错误的译法和解读又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以此来攻击抹黑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首次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就专门引用并特别强调了邓小平同志过去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战略方针,其中“韬光养晦”所用英文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即“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后,美国政府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采用了同样的英文表述。另外,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文章将“韬光养晦”译为“hide one\'s ability and pretend to be weak”,意即“隐藏能力、假装弱小”;“conceal one\'s true intention”,意即“隐藏真实目的”;“hide one\'s ambitions and disguise its claws”,意即“隐藏野心、收起爪子”。以上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的潜台词无外乎:“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内外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 “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这种解读显然是把中国人看作是恶意的,只不过是在羽毛未丰之时暂时忍气吞声而已。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会这样解读“韬光养晦”这个词呢?其实,这是从中国人自己的翻译那里抄袭来的。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就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几乎一样。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一种为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其对应的英文表述是“to conceal one\'s fame and ability”;“temporary retirement to bide one\'s time before going on the offensive”。这些译法都为西方人“误读”提供了依据。 所以说,“韬光养晦”被外国人误读,主要还是我们自己就不很清楚。好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辞海》中,首次增加了“韬光养晦”的辞条,善意地将其解释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与此相关的释义还包括:“韬”指“弓袋”,并有 “掩藏”之意;“韬光”指“敛藏光彩”,比喻“掩藏声名才华”;“韬晦”指“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可见“韬光养晦”的核心含意就是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有鉴于此,熊光楷将军建议根据《辞海》的释义,再对“韬光养晦”进行准确翻译,将大大减少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误解与隔阂。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翻译善意版本的“韬光养晦”呢?熊光楷将军没有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他引用了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2008年写了一本题为《后美国的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的书中的译法。扎卡里亚在论述中国对外战略方针时也引用了“韬光养晦”,他使用的英文译法是“hiding its light”。这一译法源自《圣经》中的一段话:“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le, and put it under a bushel, but on a candlestick;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注:giveth为古体英语,与give语义相同)中文可译为“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后人将上述典故引申为谚语“hide one\'s light under a bushel”,意指不露锋芒。

不过,熊光楷将军认为用“hiding its light”来翻译“韬光养晦”仍有一些不确切。说到底,“韬光养晦”的内涵就是不出头,那么是不是可以就低调地干脆翻译为 “keep a low profile”呢?即便这样无惊无险的翻译,也许外国人还是要追问:您是暂时地keeping a low profile还是永久地always keep a low profile呢?还有,您明明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什么一定要keep low profile呢?可见,问题不在于“韬光养晦”本身的翻译,而在于我们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韬光养晦。据我自己在一些国际场合的体会,我们中国官员在国外韬光养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英语口语不太好,加之授权有限,说也说不清楚,干脆就一声不吭,貌似韬光养晦。

\"帅又不能当饭吃\"该如何翻译? 妈妈和女儿在看男人的眼光上是不一样的„„女儿会说,那个男生长得好帅,而妈妈会冷冷来一句,帅又不能当饭吃。其实,还是妈妈说的对,美男只能用来观赏,外貌什么的,都是浮云„„

言归正传,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写到:real beauty ends when an intellectual expreion begins, 智慧是美的终结者。难怪说帅不能当饭吃,要生存咱还是得靠intellect。那么,老外会怎么表达“帅不能当饭吃”的这种说法呢?

在大家的讨论中出现了形式各异的翻译,这里一起来看一下吧: 1.Pretty face can not feed you.

feed这个词是所有翻译中出现的最多的,看来大家还是有些纠结于字面的这个“当饭吃”的表达啊。从语法和语意上来说没有错,估计老外也能明白这个意思,算是不错的直译哦。

2.Appearance can\'t make money.Good look is not a credit card.Being pretty can\'t help you pay the bill。

这是发散版的翻译,开始向意译靠拢。话说有种说法是“帅又不能当卡刷”,倒是和这里的第二句神似~发散出“不能赚钱”的这个意思,已经是更进一步啦~

3.You cannot count on your appereance to do everything.Being handsome is not everything!

终极意译版已经脱离了“吃饭、赚钱”这些含义的束缚,以“美貌不是万能”的这种说法来意译,非常不错哦,而且也很简洁明了。实际的口译中,上面三种说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最起码我们可以做到让别人理解这个意思,就足够啦。 但是真正地道的说法是什么呢?其实可以用一个词组来表达:

charm one\'s way through life,那么“帅又不能当饭吃”的地道说法就是You can\'t charm your way through life.或者也可以说:You can\'t take too much advantage of your beauty.别滥用自己的美貌。 charm作为动词的用法大家不陌生,但是这个词组的用法是不是第一次知道呢?其实关键还在way这个单词上,有很多类似的词组哦,比如说talk one\'s way out of,以唇舌之功给自己解围:

How come he could talk his way out of all the troubles? 为什么他每回都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解决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动词可以这样搭配:

list your way out of stuckne 制定计划,摆脱懒散

spend your way out of the receion 以消费的方式来解决经济衰退

facebook your way out of job 因facebook上的不当言行而产生职场危机 所以下次知道怎么用英语来教训那些因为漂亮就不可一世的人啦~charm,beauty什么的,都是浮云啊~

怎样正确翻译\"空头支票\" 我们常说的“空头支票”是表示说话不算数、随口许诺而不兑现的意思,那么翻译成英语要怎么说呢?blank cheque?

在英文中,“Blank cheque” 其实是“空白支票”,而不是“空头支票”,这个词组意为 “a cheque that has been signed but on which the amount payable has not been specified , so that it can be exchanged for whatever amount is entered.”即未填金额的签名支票,可支取任何数目的支票。 “Blank cheque” 转意为:自由处理权,全权。如:

“To seek a blank cheque to back the present policy.” 为支持现有政策谋求行事的全权。

“Bestow virtual blank cheque on the school authorities.” 授学校当局以实际上的全权。

因此,“空白支票”(blank cheque) 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空头支票”正好相反。“空头支票”在英文中是“an empty or a rubber or dud cheque”,即虚假的、不能兑现的支票。转意为:Empty promise or lip service,空洞的许诺,如:

Don\'t just pay lip service.We need some solid action! 别总开空头支票/玩嘴皮子功夫,我们需要实际行动。

中国\"龙\"应该怎样翻译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龙的传说,各民族的“龙”也都有着不同的形象,比如波兰的龙,长得像狮子、老虎、蜥蜴的都有。关于中国文化中“龙”这个词的翻译,一开始都是沿用英语中的dragon,但是因为dragon这个词所代表的是四西方传说中凶恶残暴的“龙”的形象,与中国龙并不吻合,那么是不是要翻译成Chinese dragon或者oriental dragon呢?对于并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Chinese dragon和dragon这两个词也许产生不了什么差别,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合适的译法?就如同“仁”、“道”、“君子”、“功夫”这些名词都开始采用拼音译法一样,“龙”这个词是不是也可以用拼音来翻译呢?

说到“龙”的拼音,大家也许立马就想起了long,但是long这个单词在英语里是有其固定意思的,而且读音与“龙”也并不相同。鉴于此,有人提议说,可以翻译成Loong,在读音上与“龙”相似,英语中也早有这样的用法,例如李小龙的名字中那个“龙”字,就是用Loong翻译的,全名的英文是Lee Siu Loong,新加坡总统李显龙的名字英译也是Lee Hsien Loong。同时还可以用加注释的方法,在Loong后注明:Chinese dragon或者oriental dragon。

Loong这个词看上去与long也很相似,倒是可以表达出龙身子很长的特点。从这个词也可以衍生出“龙的传人”,即Loonger。

既然用dragon来表示中国龙是不妥的,“凤凰”用phoenix来表示也并不完全贴切。这个词在英文中是“不死鸟,长生鸟”,最初由郭沫若借来表示“凤凰”,然后就成为凤凰一词的固定英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凤凰和西方文化中的长生鸟phoenix有不一样的内涵,并且“凤凰”的原初含义是雄鸟“凤”和雌鸟“凰”,不是同一只鸟,我们常说的“龙凤呈祥”一词也是历史流传中出现谬误的产物。所以,凤凰一词译为phoenix,尚待斟酌。

除了Loong,英语中还有另外一个词,更贴近中国龙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就是Seraph,复数为seraphim,炽天使或者六翼天使,在希伯来语中这个词的原意是有四肢和火焰翅膀的大蟒,史料显示seraph的形象和中国龙的形象更加接近,其意义、地位也很接近,这个词同样可以作为代替dragon的一个很好的翻译。

附录:

中国古代部分书籍名著的英文译名 《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红楼梦》 A D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聊斋志异》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论语》 Analects of Confucius

《三国演义》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山海经》 the Cla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 Mountain and Sea Claics 《围城》Fortre besieged

《西厢记》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西游记》 Pilgrimage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资治通鉴》 History as a Mirror

《水浒传》 Heroes of the Marshes; Water Margin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The Words of Mencius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书经》The Book of History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The Book of Rites

《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战国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 《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中外领导人演讲常用引语

不怕慢,只怕站。 Do not fear going slow, only fear standing still.化干戈为玉帛。 beat swords into ploughs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We widen our views 3 hundred miles by ascending one flight of stairs.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When reaching the great peak (of Mount Tai), we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Friends are as good as their words, they travel a thousand li to keep a rendezvous.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Peaches and plums do not have to talk, the world beats a path to them.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The gentlemen are speedy as a worker and cautious as a speaker.

实事求是。 Seek truth from the facts.

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Never say die.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The strong pa of the enemy is like a wall of iron, yet with firm strides, we are conquering its summit.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My way ahead is long; I see no ending; yet high and low 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In security, we should never forget the dangers and in times of peace, we should always beware of the potential for chaos.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The ocean never turns away streams, so it becomes wide and deep.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The mountain never turns away stones, so it becomes towering and strong.

同舟共济。 Help one another, for we are all in the same boat.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Like Weather, one\'s fortune may change by the evening.

治大国如烹小鲜。 Running a large country is like cooking a small fish.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To worry before the common people worries; to enjoy only after the people can enjoy.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On such a nice spring day, my heart was so heavy with sadne.So I went out sightseeing in the mountain, however, my mind always went back to this day last year when 4 million peopleon Taiwan cried the same tears of sorrow as Taiwan was ceded.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Only when the blood of the native son flows back to his native place will it stop boiling.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ish upon yourself, extend not to others.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People with virtue must speak out; People who speak are not all virtuous.

不耻下问。 Never hesitate to ask a leer person.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hat you know, you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you don\'t know.This is knowledge./ True knowledge is when one knows the limitations of one\'s knowledge.

自求多福/天助自助者 He who depends on himself will attain the greatest happine.

天下为公 Justice for all in the World.自相矛盾 Self Contradiction!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When friends gather round from afar do we not rejoice? Whom lack of fame cannot vex is not he a gentleman?

力拔山兮气盖世 With strength to lift mountains and spirit to take on the world

四海为家。Make my home everywhere within the four seas / The world is my home / (The world is my oyster)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Life is finite, while knowledge is infinit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Since the dawn of time every one will die, let the history books note my death with loyalty at heart.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All men are brothers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

老马识途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掩耳盗铃 Like burying one\'s head in the sand / (self-deceit)

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Black cat or white cat: If it can catch mice, it\'s a good cat

不出户,知天下。 Without going outside, you may know the whole world! 人之初,性本善 Every child born has innate goodne.一见钟情 Love at first sight 孟母三迁 Mencius\' mother moves her home three times to better her son\'s education

不自由,勿宁死。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百闻不如一见 Seeing it once is better than being told 100 times./A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 works.

第18篇:谢丹简历

谢丹简历

谢丹,中共党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衡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衡阳市声乐协会理事。

1996年—2000年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刘媛教授学习声乐,期间在学校及老师的推荐下,多次参加省里的大型演出活动,在贵州省大学生艺术节中担任独唱演员等。同时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曾荣获《奔向新世纪——贵州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铜奖;“大自然杯、西南六省优秀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银奖等。2000年毕业前夕首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贵阳日报曾作专题报道,当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2000年—2004年 就职于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任声乐专业教师。2001年9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师从声歌系杨晓萍教授学习声乐。2002年7月以优异成绩结业后回校继续任教,并举办了个人的学习汇报音乐会,获得师生好评。2003年,荣获贵州省第二届音乐教师独唱比赛大学组美声唱法三等奖。

2004年—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攻读音乐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师从贵州省著名声乐教育家宋树秀教授。期间,多次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由学校推荐参加了美国西切斯特大学来访的大师班,学习和演唱中均获得好评;并成功举办了三次个人独唱音乐会。同时,读研期间继续被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聘为声乐教师。

2007年至今,就职于衡阳师范学研音乐系,担任声乐教学工作,所指导学生曾获系、院、市、省及全国声乐比赛各奖项。

学生李莉、张大亮、唐靓、尹娟、石晶晶、马巽、宋莉在“祖国颂2009”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展演比赛中获得湖南省选区声乐比赛二等奖,林春菲同学获三等奖。

学生石晶晶获2009年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十佳歌手”称号。

学生林春菲于2010年10月在中国“珠峰奖”首届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得新人奖。

自本校任教以来本人所获奖项如下:

2009.1“祖国颂2009”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展演湖南赛区中,荣获特别优秀指导老师奖。

2009.6衡阳市音乐家协会第三届音乐节声乐比赛中,指导学生成绩突出,获园丁奖。

2010.7在衡阳市《雁城之夏》声乐作品音乐会中,所演唱的《中华之恋》《大背篓》,荣获最佳新作演唱奖。

2010年获衡阳师范学院A类课优秀教师称号。

所获科研成果如下:

课题《试论意大利十九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独立主持,2007年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启动项目,已结题)

课题《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绣花女》中咪咪的艺术形象塑造及其审美价值探究》(独立主持,2010年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研)

文章《论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发表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2008年第8卷第4期;

文章《试论意大利十九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文章《从“侗族大歌”看和谐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发表于《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年第5期

文章《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作之戏剧特征探析》发表于《才智》2009年第7期;

文章《 说得精彩 说出特色——谈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说课培养 》被《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录用,并安排 2011 年 04月发表。

文章《新形势下的新调整——从课程设置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被《教育文化论坛》录用,并安排2011年9月发表。

第19篇:于丹讲座感悟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电脑旁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他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孩子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吧?”孩子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第20篇:于丹讲座观后感

观“于丹人格教育”讲座有感

黄沁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关于人格教育的讲座,感慨颇多。

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我虽然听过,却是温故而知新。故事中的孩子很爱发脾气,伤了很多人的心,于是他的爸爸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他把篱笆上钉满了钉子,密密麻麻,十分恐怖。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样?也许我比他好一点,但是我却同样是伤了很多人的心。爸爸叫我多穿点衣服,我会对他脾气;妈妈问我作业有没有做完,我会对她大喊大叫;外婆问我想吃什么,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从来都是认为,他们对我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却从来都不认为,我偏激的言语一次次的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护我,在保护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却像一个刺猬,那样棘手。后来那个孩子觉得很惊讶,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决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篱笆上的钉子一天天地在减少,直到有一天他对爸爸说,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你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掉吧。孩子将钉子一颗颗拔去,钉子没了,可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钉孔却远的留在了篱笆上。是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我们道歉,我们忏悔,我们深知我们的过错,可是错误已成事实,无法修改,就像我们拿刀子在亲人的心里划了一道口,可以缝合,但疤痕永远都在。我的亲人们是如此的爱我,他们用他们受伤的心,托起我稚嫩的灵魂,我也会尽我的努力,让他们的老伤愈合,新伤不再。

后来,于丹老师又讲了她和她女儿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小时候,外公教我剪纸,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纸片上左转一个弯,右转一个弯,再将纸片展开,一幅纸花便完成了。有一次,我剪了一个蝴蝶纸花,便爱不释手,欣赏了又欣赏,十分珍惜。后来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纸花断了,我很伤心,哭了很久,于是外公便帮我修纸花,他将断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个小星星,做得比原来还漂亮。这告诉我,遇到困难,是没有用的,眼泪不能帮助你干任何事,用我的手,用我的心,去弥补缺憾才是最重要的。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因为我知道眼泪只能证明你的懦弱,我也懂得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可是每当遇到困难,眼泪总是止不住的往下掉,我不想哭,可总是忍不住,这是懦弱么?我想,我不会被自己吓倒,哭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我心中激起的热浪才是我的燃烧的斗志!

最后,我觉得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上面说到的爸爸对我嘘寒问暖,我对他发脾气,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冷了还是热了,我心里也清楚,所以我才对他们的关心觉得不屑。试着对渐渐长大的我们放手,不要管得那么细,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听上去是一个很大的帽子,可是它也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次安慰,一次开导,都是人格的教育。我想,让我们这些被教育的人变被动为主动,与我们的父母、老师一起,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于丹简历.doc》
于丹简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