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2022-05-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强化习惯

——浅谈“四步一体”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雷莉莉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四步一体”的理论指导下,我校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预学检测,预学透彻。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之前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三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留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

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

2、自主学习,重中之重。

自主学习是检测预学的最佳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

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自主学习效率的加强以及效果的提升是四步一体教学的重中之重。

3、小组合作,提升课堂。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通过小组的讨论,既让孩子们学会了要有面对困难迎刃而解的勇气,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团队之间合作学习的重要精神。

4、当堂检测,激活课堂。

课堂要活起来,则题要有新意,所以在课堂检测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论—做(四步一体)四者的有机结合。

1、读数学。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思数学。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从而促进孩子深入得思考数学。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3、论数学。

通过认真、深入思考之后,我们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发现过程,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这样孩子学的活,记的牢。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我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从中感触到我校开展“四步一体”的教学新理念使孩子以及教师们受益匪浅。

4、做数学。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

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87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推荐第2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石桥乡地区级以校为本小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教学论文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强化习惯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

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

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

石桥乡地区级以校为本小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教学论文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每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石桥乡中心学校四年级下数学马晓玲

推荐第3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教 学 论 文

赵屋小学

邹盛东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

1

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所学的知识,党课联系,而且变化练习,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

2

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

3

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他们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推荐第4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强化习惯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河店镇中心小学

杨晔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40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推荐第5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 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4.在课外活动生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 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①巧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 3.感悟“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②在辨证的思想中感悟。辨证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实质,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相乘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供了多种方法,有把小数化分数,同除以一个数后计算,分数化小数计算等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合适,每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辩证的看每一种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用辩证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理性。

③在探索推理活动中感悟。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数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只是从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误差,有学生对内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时可引导进行推理验证。先出示长方形,用对角线分成两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可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然后减去两个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

三、在激励中促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6□7>649,□里可以是( )。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学生对数学理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推荐第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朱冬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 4.在课外活动生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ɑ+b)+c=ɑ+(b+c),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①巧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数字黑洞、回文数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3.感悟“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②在辨证的思想中感悟。辨证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实质,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相乘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供了多种方法,有把小数化分数,同除以一个数后计算,分数化小数计算等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合适,每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辩证的看每一种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用辩证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理性。

③在探索推理活动中感悟。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数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只是从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误差,有学生对内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时可引导进行推理验证。先出示长方形,用对角线分成两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可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然后减去两个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

三、在激励中促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6□7>649,□里可以是( )。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学生对数学理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推荐第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师:(教师投影出示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同学们,通过这张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A、B分别跳了几米。

生2:我知道C跳了3米多。

生3:我知道第一名是B。

师:这里C到底跳了几米几还不知道,你怎么可以判断出B是第一名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生:因为A、C跳了3米多,而B跳了4米多。

师:这样看来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我们首先看什么?比什么?

生:首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师:那谁是第二名呢?

(师生接着先围绕“假设C是第二名,C跳了几米?”展开讨论,当C跳3.99米时,引出比较3.99米和3.84米的大小„„)

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一张不完整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围绕学生熟悉的比赛排名这一现实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置身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境地,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也是难免的,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情况,学生的知识建构就会产生困难,甚至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意外当成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去引领学生探究,促进有效生成,使课堂教学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推荐第8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教师:沙丽

2011年6月8日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论 文

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

沙丽

2011年6月8日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

胡恒霞

2011年6月8日

论 文

浅 谈 小 学 班 主 任 工 作

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

张玉玲

2011年6月8日

推荐第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推荐第10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堂堂清”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本节课中,我们跟随李叔叔骑车旅行,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李叔叔又有一个问题考我们,同学们能解决吗?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若有学生提出例1算得的结果是全天一共骑了96千米,怎么这里第一天骑的路程却是88千米?对此,教师可以让看懂了的同学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即例1求的是第三天一共行了96千米,到现在李叔叔一共骑车旅行了三天。)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

第11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应循序渐进

四年二班

贾宏伟

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 进入新知学习。

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 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 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老师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 个?怎么表示?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入“分数”。

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 发推出新知的思路。

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 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 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 第二组

(1)(8+27)+13 (1)8+(27+13)

(2)85+17+83 (2)85+(17+83)

(3)72+(28+57) (3)(72+28)+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

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 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1)题、(2)题、(3 )题结果分 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 现了什么?

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 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 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 引入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 师这样引入: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 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 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出示示意图)。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到:会 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是: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 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 径的概念。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 必要。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 ,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三角形实例→请学生用自备的3根小棒搭三角形(要 求搭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并说出搭的方法→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说出画的过程→比较所画出的各种三角形的 异同→在分析比较中引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七、在创设情景中引入新知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从新知引入起,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 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一个教师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这样来设计“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

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个小朋友和老师 一起担任评委, 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 老师也打了个分数)。

师:同学们看,5个评委意见一致吗?按谁的意见办? (有些学生说:听老师的。另一些同学说:不行, 那么还要其它评委干什么?)

师:对,不能仅凭老师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大家就知道用什么办 法来给这位歌手定分了。„„

这里通过模拟电视上歌手大赛评委评分的情景,使学生兴致高涨,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求平均数”的必 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新知的学习。

引入新知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从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方式给出七种引入新知的方法,仅仅是一个示例, 旨在通过示例,展示小学数学新知教学中新知引入的一般途径。具体应用中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认 识规律及年龄特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2015/7/14

第12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四年级 数学教学 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强化习惯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望胜小学

赵洁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

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

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

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

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 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做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

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

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

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15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第13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四年级数学论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四年级数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共十五个单元,分为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统计、游戏公平四个部分。现我就“数与计算”部分谈以下几点:

一、数的认识

在数数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的读写,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能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答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乘法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交流过程中,归纳估计的方法,适当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来鼓励学生根据运算的含义运用乘法解答实际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能够用乘法解答的问题。例如:“几名学生想每人帮助5名希望小学的同学,他们想送给希望小学的同学每人一本9.8元的《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和一套11.2元的文具。求每人要花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三种计算方法:

⑴9.8×5=49(元),11.2×5=56(元),49+56=105(元);

⑵9.2+11.2=21(元),21×5=105(元);

⑶9.8×5+11.2×5=105(元)。

三、除法

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提高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提高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巩固练习已学过的知识,都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再算一算。

四、生活中的负数

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应认识到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负数之后,我们要让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正负数的应用情况,以便他们进一步拓宽对负数的认识。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从而使学生会读写零下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五、认识方程

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建立方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含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要注意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教学中,要因题而异。学生都知道: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但遇到“3-ⅹ=2,32÷ⅹ=4”这样的问题,学生却不会解决。这时就要让学生从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入手。这样,类似的问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总之,学生要会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第14篇:小学数学四年级论文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材分析及处理策略

一、解读教材

为了教好这部分知识,我认真翻阅了新课标、教参和教案,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从编排来看,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给学生学习留有很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又是小学生今后学习小数除法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单元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不超过三位数),这是学生在整数范围内学习的最后一次除法,其中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法则、试商方法和调商方法三部分。

课标要求:(课标是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

1、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2、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新蔡县宋岗乡王里店小学:金洋

1、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

2、掌握试商方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中感觉最难的应该是除法,不过学生已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基础和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口算的基础,在这儿只要解决好试商问题就行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例一的教学,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学生可以借助口算的结果确定商的位置,在学习中发现并掌握商几位数的判定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例2﹑例3﹑例4的教学,突出了基本的试商方法,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迁移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来。

二.教学策略

(一)、循序渐进地建构计算法则

1、例题200÷40和840÷40的口算,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思考的问题。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三点:第一,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凭借已有的数感和经验,说出商“5”和“21”不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整理自己的思路,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方法,体会得出商“5”和”““21”的过程,不必生硬地教给学生某种方法。“课堂活动”的习题,是几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和这个一位数扩大10倍的整十数,是学生最适宜练习的没有余数的口算题。学生练习后要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出口算的规律,为下一节课学习估算作准备。通过练习,要让学生获得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例1,180÷30和720÷30的商分别是一位数和两位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口算出每道题的商以后,再

启发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让学生思考商是一位数该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商是两位数,商的最高位该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同桌交流,教师可以让认真练习的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概括归纳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接着,再引导学生看板演,说一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几位数?重点要让学生说出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原因。这样做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确定商的位置做一些铺垫。在学生掌握了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以后,为了及时巩固,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课堂活动”的习题了,通过练习可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接着再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等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试商了。把除数看成30后,先用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30,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上?商是多少?接着告诉学生因为除数是34,不是3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被除数的十位上轻轻地写上商“2”然后与34相乘,看是否等于或小于61个十。商2大了,改商1.接着再用什么数除以30,商写在哪里?具体地说,在学生操作前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让学生体会这道题的商是十几,要分两步计算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估计商是十几有困难,可以为他们设置台阶:如果把612平均分成10份够吗?平均分成20份呢?引导学生得出商在10和20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计算,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用61个十除以34商 “1”要写在商的十位上”这一问题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应允许学生有各自的想法,可以是“61个十除以30,得1个十”,也可以联系“平均分成十几份”的估计作出解释,还可以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法则类比。让学生接着算下去,为学生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迁移过来提供机会。

(二)、教学试商举一反三,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

除数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方法,教材编排了一道例题,说明除数17接近20,可以把17看作20试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接着在“课堂活动”里引导学生从例题里的“四舍”方法类推出“五入”的方法试商,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回顾上面两题的计算,初步获得试商的体验。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受试商的合理性。第一,创设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在把比较复杂的除法转化成比较简单的除法的过程中,有意义地接受试商方法。第二,经过验算证实除法计算正确,说明试商方法是有效的。第三,例题的试商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应用于所有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随着计算经验的增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增加对这一方法的认同感。

1.试商的程序:

(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

(2)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

(3)把口算试得的商与非整十数的除数相乘,看刚才试得的商是否合适。 教学例题要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不是试商,而是猜商。经过一定练习,学生的试商会一气呵成。学生掌握试商方法的关键是能否熟练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口算的练习。

2、用“XX 接近几十”这样的语言教学试商,没有讲“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认识百以内数时十分熟悉“ XX 最接近几十”的表达,已满足试商的需要。二是“四舍五入”的方法在本册第七单元中才正式出现,现在还不便于使用。所以,教学试商时要突出除数最接近几十,就把它看作几十试商。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调商方法及其规律

1、凸现初商不合适的情况,使学生感到需要调商,并主动调商。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学生已经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还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的积不能比被除数大。这些都是教学调商的重要基础。

2、初商过大或初商过小是有规律的。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大;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小。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逐渐理解这些规律,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学生经历两次不同的调商活动,对为什么要调商和怎样调商有了初步体验。组织学生及时回顾和反思这两题的计算,比较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初次比较,学生虽然能找到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但很可能抓不住要点,要引导学生把结果梳理成两点:两题都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初商都不合适。第104页例一初商过大,要调小些;另一第105页例二初商过小,要调大些。

第15篇: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帮奶奶分米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奶奶从超市买回来1千克大米后,就愁眉不展的盯着1千克大米。我正好做完电脑作业,从房间里走出来,撞上了这一幕,于是我走过去问:“奶奶,发生什么事情啦?”奶奶说:“我买回来一些大米,想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放冰箱里,一份放外面吃,可是我不知道怎们分,你有办法吗?”我听了奶奶的话,拍着胸脯大声说道:“没问题,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让您满意。”

向奶奶保证完后,我环顾四周,把目光定在了一个能装500克东西的空桶上,又找了一块木板和两个塑料袋。我先把大米倒进了桶里,直到倒满为止,紧接着拿起木板把桶面铲平,然后再把多出来的米装进一个塑料袋里,最后把桶里的米装进剩下的一个塑料袋里。分好米后,我按照奶奶的要求把一袋米放进冰箱里储存,另一袋放进厨房里吃。做完这些事后,我把奶奶喊过来,对奶奶说:“奶奶,事情办好了。”奶奶听闻,检查了一遍,笑着对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说“:你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总有一天会找到它。

第16篇:四年级教学论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精英外语小学 曹蕾

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拓宽教学思路,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现将自己的主要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班班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查找多种与课文配套的资料和课件,备好每一节课。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比单靠老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讲解效果要好多了。再加上我适当的鼓励,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发言踊跃,形成群言堂。现在我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课堂效率提高了。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课前领读课文,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每周一节阅读课,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学生手里的《同步作文》和自己订的各种报刊杂志以及图书角的图书都是都是他们课下“美味”。有时我也随手拿些报纸,对学生说:“老师很忙,没空看报纸,你们帮老师看看有什么好文章?”,老师让学生帮忙,学生心里当然很高兴了,读得准,讲得好的,我感谢他们;看不懂的,也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显露一把,我教给他们方法,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越来越强。有的学生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学生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我们不也觉得欣慰吗?学生读不读,有时我们没法检查,所以我又让学生“写”。从一年级起,我就要求学生写一句话日记,三年级开始让学生写日记,到现在为止,已经坚持了三个年头了。每周一交上来,我认真批阅,选出优秀的供大家赏读和学习。

三、不要为考试成绩而教语文

今天我要告诉我们的语文教师,千万不要为考试成绩而去教语文。我平时经常告诉学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我也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成绩固然重要,但语文知识更重要。”我们发言需要运用到语文知识吧;我们上网看新闻、看电视需要有语文基础吧;和朋友聊天需要语文积累等等。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和我一样,教语文教得很累,教得很迷茫,我们的工作何止一个“苦”字能形容。可是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为了学生,甘于奉献,我们不在乎苦与累。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在本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013.06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精英外语小学 张晓娟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虚心向经验丰富和具有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不断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点滴的教学进步,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的回顾与总结:

一、教育教学工作:

1、我认真备课,积极,细心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们逐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向40分钟要质量。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效果显著。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3、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一向不浓,认为读书很闷,还不如打电脑好玩,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以父母不给他们买书或家里没有书为借口不愿意读书。为此,我通过向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并不是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而是由于缺乏兴趣引起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鼓励他们到广州图书馆或中山图书馆办借书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这些大型的图书馆阅读和借阅大量的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语句通顺了,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二、为了提高本人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和各种提高班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收集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和报刊,汲取其精华,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地取得进步。此外,本人在教学中还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各种动态,积极地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使每一位孩子共同进步。

2013.06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精英外语小学 王喜霞

本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感受颇多,书中语文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其指导思想是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出发,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大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读了著作后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打好基础,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智能潜力,关键在于老师的发现和开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眼于如何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以达到从教到用不着教的目的。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重视指导学生预习。在讲课之前,让学生自己看书,挑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新词、不懂的成语,自己去查字典、看资料弄清楚。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时口诵心思,在预习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疑难问题。通过读理解课容。同时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从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去阅读、思考 。霍老师善于通过分段、分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思维中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按逻辑的方法去思考、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她不是脱离学生实际,强加给学生什么段意、提纲、标题等,而是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干与支脉,详与略,发展与变化,前因与后果,促进认识的深化。

(三)把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与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训练结合起来。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中心思想。

(四)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及时地、充分地表达自己思维的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霍老师上课时,经常看到全班学生举手争着发言的现象。在一堂讲读课上,常常有回答问题、解释词语、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复述课文、质疑问难等。有时还引导学生展开争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畅所欲言,对于好的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把作者的语言、思想转化为儿童自己的精神财富。由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普遍而有系统,因此霍老师班里的学生一般都勇于发言,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合乎逻辑。这不仅有益于培养阅读能力,同时为作文打下基础,孩子们的精神力量也能及时发挥出来。

二、善于运用启发式,把发展智力培养理解

善于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激励学生愤悱,在愤悱的情境下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他们引到知识的海洋,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她在教学中从激疑、分析、综合到判断、推理,常运用启发式提问引路。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善于启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过程把客观事物、思维、语言统一起来,把培养敏锐、精确、细致的观察力与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成理。同时把看图与学文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正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训练了学生敏捷有效的思维方法,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结合起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 2013.06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精英外语小学 范志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识字和写字同样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教给儿童识字方法,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尽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识用结合;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势,给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多观察,多想象,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时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儿童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五是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社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儿童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临阵磨枪\"的现象出现。

第四、在教学思想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儿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视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使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了\"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用\"我会认\"的图标来标示。为了鼓励儿童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又设有\"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有效资源,放手让儿童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儿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小激发儿童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三) 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儿童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儿童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儿童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儿童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儿童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2013.06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精英外语小学 宋丽芳

我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捷径可走,(下面我从“激趣、严抓”两大方面来地概括下自己的一些尝试和有点创新的教学经验。)因为本人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激趣和严抓,从而实现他们知识体系夯实和提升的。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让学生爱戴老师。这是一个秘诀。开学接到新班,面对新的学生,先为自己“作宣传做广告”,也就是说向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优势,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当然自己的脸皮得厚点啦。记得当时我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大言不惭”地为自己做了场“广告”,令学生一开始用像向日葵朝阳一样崇拜着自己。是呀,你们的老师都这样棒,你还有什么理由对这学科没兴趣没信心呢?

当然,在和学生接触、交流中,除了得到学生尊敬外,还是得以自己个性、爱心和素养来让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通过小竞赛形式和激将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去竞争。

2、让课堂充满生机。在课堂上,我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还经常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场景。除了学习课内的知识,我还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交流会、寻找错别字、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毕竟语文课时很紧张,但是最后我发现,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在沉闷的复习阶段,我并没有每天每节课赶鸭子一样地逼着学生学习,而是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很大方地每天花一些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应试信心。

二、严谨抓好教与学的各方面。

1、针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这就得通过“培优补差”工程来实现。我经常先通过考试,确立培优补差名单,然后落实到具体人上。总的来说,对待差生,我用心理自我暗示法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正确地定位自己,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对待优生,我教导他们不能骄傲,要细心谨慎,要继续发光,发更亮的光。我们班级平时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还是蛮高的。对待学困生:我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学困生分成“假困生”和“真困生”,分类施教。“假困生”,其实很聪明但是学习习惯和基础不够好,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课后多谈心,从具体方面表扬他们,让他们坚持认真对待学习。

而“真困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不够强,对这类学生,我们很多老师都很头疼。我尽量向他们提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加以肯定,赞许,让他们获得点滴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获得自信。还通过课堂教学、检测、作业反馈等,发现问题,充分利用课余余时间为他们开“小灶”,并坚持作业面批面改。使他们得到进步。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造就优秀。语文学习也有很多良好的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收效的。自接班以来,我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简单来说,我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预习、在书上作笔记、质疑问难、勤查字典、写日记周记等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有错必改”的习惯,每次作业、卷子上的错误,尤其是听写,我都在课堂上给出时间让学生及时修改,以免遗忘。毕竟大多数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是不够强的。

我的学生还有一个 “错题本”,实践证明,它对优秀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和拔尖有突出的作用。错题集就是把做过的题中,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搜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等原因,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都详加评述和记录,以后常看。我强调在考试前一定要反复看。

3、有的放矢,提高合格率、优秀率。

学生整体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始终不高,是一直困扰我的大难题。因此,课外有时间我将学生分批进行言传身教,并授之以渔。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学校的阶段测试,每次测试,都是一次总结、反思、巩固和提高。每次,我都用两节课以上来专门复习备考和作考后的讲评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还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基础,以 “阶段清”来实现“期末轻”。

在这里,我有个教学上的疏漏之处和大家一起反思和探讨。我们四年级语文上个学期的考卷,有一道填空题是出自每个单元练习后面的如何写好钢笔字的。记得,从上个学期起,应要求,学校都设了书法课,我们认识到小学教育重视书法教学的形势,但是在教学中,我并没掌握到这个重点。所以说,以后,务必每次备课都要全面地备教材、备重难点、备练习、备学生,教师也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2013.06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精英外语小学 刘艳娇

回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然后就是从多方面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今天就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交流。

一、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之大。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我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如上课习惯、朗读课文习惯、作业习惯、书写习惯、预习习惯等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我认为,只要教师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二、重视课堂教学

我在教学中总是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定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寻找课文知识与学生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获取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更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我在课堂上首先做到“心中有课标,目中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针就是课标,线也是课标,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交流,形成互动的课堂。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

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定主题编排的,同一单元内的几篇文章或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或在形式上有相通之处。教材中的每一单元,其内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例如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因为单元的主要内容学生已经知道,自然导入课堂的学习内容,既节约了时间,又为单元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巩固和单元主题拓展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会整体把握单元,掌握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

四、、重评价,树信心

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发言从不用“不行、错了”这样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因为我感受到,同学们发言之后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我对学生上课时的表现一般用鼓励型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像个小老师”,“你真的很棒”等等。我发现,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评价之后,表现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他们的言行告诉我,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

五、重视批改作业

课堂教学是否真的落到实处,学生作业是最好的反馈途径。作业的批改检查我从不马虎,它是检验学生掌握课堂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每课的作业我都全收全改,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错误,每天的家庭作业也不例外,我班同学现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早上一进教室,先拿出作业,打开后放在桌上,再拿出书一边读书一边等待老师上位一个一个进行批改,如发现错误,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也能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六、重视转化学困生

问题学生的辅导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多长个“心眼”,多盯着。对于他们是月月盯、日日盯、时时盯、不厌其烦地盯,做的不对,改正;写的不好,重写;对他们要特别有耐心才行。每次批改作业时,先看那些问题学生的,可以多一些时间给他们讲解,让他们弄清楚并更正错误。除此之外,我还制定了辅差计划,并要求自己以人为本,

以爱为本,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意识,取得了好的成效。

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从点横撇捺、听说读写抓起,从课堂 40 分钟抓起,我们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3.06

第17篇:四年级数学小论文原来如此

哦!原来如此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张雨吉

老师在教你做除法计算时,肯定强调过:0不能做除数,这个算式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为什么呢?当被除数不是0而除数是0时,比如:1÷0,2÷0,3÷0等,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1=0×( ),2=0×( ),3=0×( ),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个非零的数,此时商不存在,故0作除数无意义。

当被除数是0而除数也是0时,,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0=0×( ),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是0,此时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数无意义。

再比如“2/0”假如让0作除数,设2/0=A,那么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数与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数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这样的A是不存在的,对0/0怎么办呢?同样可以设0/0=A,根据同样的道理,0=B×0,在这个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当中的任何一个数,因此0/0等于多少还是不能确定,所以,0不能当作除数。

哦!现在我明白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了。

指导老师:岁 丽

运算律的学问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马宽宽

今天,岁老师教我们新的知识 — 运算律,它让我们的计算更简便。

晚上,我回到家,打开数学作业,打开练习题满眼都是让我简便计算的题目,我回忆起老师讲的方法,于是,我开始在脑海里想第一题怎么写,第一题的题目是这样的:25×7×2,我想,25×14不是整十数,这样就不简便,而25×2却是整十数,于是我先利用乘法交换律交换了7和2的位置,然后再把25×2用小括号括起来,写在前面,再乘14,接着,我又往下看第二题,第二题的题目是这样的:3×8×25,我认为,8和25应该在一起乘,所以又利用乘法结合律把8×25用小括号括起来,3写在(8×25)的前面,这样就简便多了。我再往下看,看到了25×16这道题,我就想,16可以分成4×4,而25×4正好是100,于是我就把25和4先相乘放,再乘4,这样是不是简便多了?

通过做这两道小题目,我又学会了一个解题方法。做数学只要细心、肯动脑筋,发现数学规律,还是很有乐趣的!

指导老师:岁 丽

数学的奥秘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周文韬

今天,我们上数学课时,老师教我们学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课。大家都乐翻了天,因为这不用自己计算。

在学习这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在计算器上按自己最喜欢的数字,按9次,然后再除以

1、

3、

5、

7、

8、9,我按了9个2,所以结果得18。我把结果告诉了岁老师,谁知,岁老师竟一口说出我按的是2。我觉得老师就是老师,非常聪明。于是我就想:老师怎么知道我按的是2呢?于是就随便用了18除以9,结果还真是得2。然后我又用

5、

6、

7、8试了一下,果然只要用所得的结果除以9,就是一开始所按的数字。于是我便告诉了岁老师,岁老师说我猜对了。我想:没想到学数学竟然有这么多奥秘。

就游戏规则看,按了9个2后显示的是222222222,它除以

1、

3、

5、

7、

8、9绝对不可能得到18。至于学生后面用

5、

6、

7、8是怎么试的,也没看明白。老师告诉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学习数学主要训练我们手算、心算的能力,学习中还不能使用计算器,但生活中它可以又快又准地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的计算问题。还有计算器上那些我现在看不懂的按键后面,还隐藏着许许多多数学的奥秘等着我去学习呢!

指导老师:岁 丽

生活中的数学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高阳

今天,我做完了数学作业,便拿给了爸爸看。爸爸看了,皱起了眉头,说:“你再联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题看看!”那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根长20公分的木头要锯成5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4分钟,锯完一次休息3分钟,那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我是这样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钟),3×3=9(分钟),12+9=21(分钟)。我仔细地看呀看呀,还是没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着头皮问爸爸。爸爸笑着说:“傻孩子,每锯完一次,要休息3分钟,这根木头共要锯三次,三次中间只有两个间隔,也就是说,锯三次只要休息两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间休息时间不是3×3=9(分钟),而是2×3=6(分钟),这样,锯完这根木头总共要花12+6=18(分钟)。

从今天这个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生活里就蕴藏着有趣的数学呀!

很显然,文中“三次中间只有两个间隔”不准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第三次锯后,这根木头就被锯成“5分米长”的一些小段了,这时,就不需要考虑“锯完一次休息3分钟”了。

指导老师:岁 丽

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意义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王楚嫣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要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意义,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平行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两者缺一不可。

“在同一平面内”是确定平行线的重要前提,因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虽然不相交,但不一定是平行线。如教室中前后黑板的两条边,虽然延长后永不相交,但由于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他们不是平行线。另外,有些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把它们延长后却是相交的,这样的两条直线也不是平行线。

同学们,请你拿出一个数学书数一数,数学书上一共有多少对平行线(每对是两条平行直线)。

2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上图火柴盒中的a与c是两条平行线,就应说直线a平行于直线c,或说直线c平行于直线a,而不能单独地说直线a是平行线,直线c是平行线。

指导老师:岁 丽

第18篇: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有)

连乘的简便运算

今天,我做完作业,打开妈妈让我做的一册练习本。一翻开要做的那一页,就看见许多简便运算题。看到一题是这么写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忆起老师讲过的方法:25和125无论哪一个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这两个数拆开来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这样做肯定不对的,那只能把32拆开来,拆成什么呢?我想:老师教过,25×4=100,125×8=1000,这样算起来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过来的,所以只要把32拆开来,变成25×125×(4×8),然后再把小括号去掉,把数字换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这样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这应该就是这题的简便方法了。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这个星期天,我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用高斯定律。

这天,妈妈看我整天在看电视,就出了一道题给我:0.1+0.4+0.7+„„+3.7+4,还告诉我,不能用计算器,而且要用简便方法。这不是刁难人吗,我发起了牢骚。妈妈提醒到,你可以参考数学书32页的高斯定律。我一看,从1加到100,真难呢,不过我发现了规律:

1、头加尾的和,乘以所有个数的一半,最后是正确答案,就是:(1+100) ×(100÷2)。

2、头加倒数第二个数正好等于最后一个数时,可以把它们加起来乘所有个数的一半,最后加上中间的数,也是正确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这些结论,我把妈妈出的那道题的头和尾,即0.1和0.4加起来,再乘以个数的一半14÷2,最后答案是28.7。

那天,妈妈奖励我去看书。

装灯问题

那天,徐老师叫我们做数学书的122页,我翻开来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题上。第四题的题目是这样的: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装几盏灯?我想:圆形应该怎样求出段数呢?因为徐老师在教这些内容,特地给了我们一句口诀,叫做:封闭路线求段数。只要求出段数,就可以求出东西的数量了。我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圆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装10盏灯,然后再在圆形的边上画了10个小圆圈,一数,正好有10个间隔。我这才知道,原来圆形中盏数和间隔是一样的。最后,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盏)。

后来,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在做这种圆形路线的题目时,可以在一盏灯的旁边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条直线了。因为是末尾端没装灯,所以每一盏灯对应的就是后面一段路,因此盏数和间隔才会相同。”我恍然大悟。

第1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摘要]在21世纪这个知识信息激增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作者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探索,从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备课、上课、课堂作业、课外交流入手,结合数学教学的特性,对目前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 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等)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已成为当前形式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重要基础课之一的数学,为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的将最精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和学的效率,教师在信息技术上应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下面就我们在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起同行就此课题的讨论,提高我地区学校的基础课教学水平。

—、利用丰富的电子资源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题,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人们常用“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来形容教师为上好一堂课所应具备的广博知识和丰富内涵。因此我平时注意对互联网上信息的查阅和保存。逐渐建立自已的资源库。以提高备课效率,增大信息量。

1、电子化的备课笔记

采用计算机排版的备课笔记,其优点是有利于在教学法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同时保证教案的完整性。并可以更好满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方便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而可通过适当的排版,在打印稿上可以如传统的备课本一样予留足够空间用于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方便课堂讲授。教案还可以适当调整后拷贝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听课而不是记录上,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也可以适当减轻次年的备课工作量。原则上只需要根据上年的各种记录及学科的发展在计算机上适当增加或减少内容即可。

2、丰富多彩的数码影像资料

数学所涉及的常为一些抽象的、描述性的内容,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直观理解和接受。为此我利用空余时间用powerpoint等工具制作了许多教职工学课件,用图象,影音文件等资料丰富课件内容,同时,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数学的FLASH小游戏,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互动。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三角形全等”这一章时,首先让学生按已知两边和一夹角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看是否能重合。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形象的FLASH游戏,例如输入三角形的夹角和两边,电脑便会自动生成三角形,输入两次数据后,便得到两个三角形,拖动鼠标,看这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叠。成功后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一种颜色。而没有成功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不要着急,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断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能、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

论 文

努尔尼沙.阿不拉

四年级 数 学

第20篇: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初三数学几何定理的运用

摘要:教师在教学时经常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显得非常必要。一些学生到了初三仍对几何证明题书写感到困难,思考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充分重视了“定理教学”,采取了先集中讲授再平时渗透的方法,提出了从定理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建立表象、组合定理、联想定理等教学

对策,从而使学生具备“用定理”的意识。

关键词:建立表象、组合定理、联想定理

教师在教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农村中学,有时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往往到了初三,也会出现面对陌生学生的情况。笔者今年就遇到了尴尬:几何证明题学生会证的,却不会书写或书写不完整;知道步骤的原因和结论,但讲不出定理的内容;更多的学生面对几何题在证明时凭感觉。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决定狠抓“定理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普遍反映在证题和书写时有了“依靠”,也发现了定理的价值,基本树立了“用定理”的意识。

那么,学生在证题时到底是由哪些原因造成思维受阻,产生解题的困惑呢?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⑴不理解定理是进行推理的依据。其实如果我们把一道完整的几何证明题的过程进行分解,发现它的骨干是由一个一个定理组成的。而学生书写的不完整、不严密,就因为缺乏对定理必要的理解,不会用符号语言表达,从而不能严谨推理,造成几何定理无法具体运用到习题中去。

⑵找不到运用定理所需的条件,或者在几何图形中找不出定理所对应的基本图形。具体表现在不熟悉图形和定理之间的联系,思考时把定理和图形分割开来。对于定理或图形的变式不理解,图形稍作改变(或不是标准形),学生就难以思考。

⑶推理过程因果关系模糊不清。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自救对策。

一、教学环节对几何定理的教学,我们在集中讲授时分5个环节。

1、2 环节是理解定理的基本要求;第3 环节是基本推理模式,第4 环节是定理在推理过程中的呈现方式,提出了“模式+定理”的书写方法;第5 环节是定理在解题分析时的导向作用,提出了“图形+定理”的思考方法。程序图设计如下:基本要求 →重新建立表象 →推理模式 → 组合定理 → 联想定理

二、操作分析和说明⒈定理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划二画三写”

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并重新整理了初中阶段的定理(见附页,此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定理),集中展示给学生。

例如定理4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一划:就是找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题设用直线,结论用波浪线,要求在划时突出定理的本质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和“高线”、“相似”。

二画:就是依据定理的内容,能画出所对应的基本图形。

如:三写:就是在分清题设和结论的基础上,能用符号语言表达 ,允许采用等同条件。

如:∵△ABC是Rt△,CD⊥AB于D(条件也可写成:∠ACB=90°,∠CDB=90°等)∴△ACD∽△BCD∽△ABC.学生在书写时果然出现了一些问题:①不理解每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学生在书写时往往漏掉条件(如定理19漏掉垂直,定理46漏掉高、中线等);对条件太简单的不会写(如定理3);或者把条件当成结论(如定理12把三线都当成结论)。

②还表现在思维偏差。我们的要求是会用定理,而有些学生把定理重新证明一遍(如定理

5、6);或者在一个定理中出现 ∵××,又∵××,∴××的错误。

③更多的是没有抓住本质。具体表现在把非本质的条件当成本质条件(如定理7出现 ∵∠1 和∠2是同位角,∴AB∥CD);条件重复(如定理49,结论∠APO=∠BPO已经包括过圆心O,学生在条件中还加以说明);图形过于特殊(如把定理1的图画成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文字过多(一些定理译不出符号语言,用文字代替)等。⒉重新建立表象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原则。“表象”就是人们对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世界中的对象或对象在头脑中留下来的可以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具体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由于几何的每一个定理都对应着一个图形,这给我们在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我们要求学生对定理的表象不能只停留在实体的形象上,而是让学生有意识的记图形,想图形,以形成和唤起表象。我们认为,这对于理解、巩固和记忆几何定理起着重大的作用。

教给学生想形象的基本方法后,我们接下去的步骤是用实例引导学生,下面是一段经整理后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⑴问:听了老师的介绍后,你怎样回忆垂径定理的形象?

答:垂径定理我在想的时候,脑子里留下“两条等弧、两条相等的线段、一个直角”在一闪一闪的,以后看到弧相等或其他两个条件之一,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垂径定理。

目的:建立单个定理的表象,要求能想到非标准图形。

继续问:看到弧相等,你们只想到了垂径定理,其他的定理就没有想起来吗?

答:想到了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相等„„

甚至有学生想到了两条平行弦„„

目的:通过表象,进行联想,使学生理解定理间的联系。⑵问:从定理21开始,你能找出和它有联系的定理吗?答:有定理22(擦短使平行直线变成线段),定理25(特殊化成菱形),定理27„„

目的:一般化或特殊化或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化,加深定理间的联系。

⑶下面的步骤,我们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判断,进一步熟悉定理的三种语言、定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学生思考的角度看,他们主要是在寻找基本图形,由于定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个基本图形中往往存在着另一个残缺的基本图形,所以学生大多通过连线、延长、作圆、平移、旋转等手段,也有通过特殊化、找同结论等途径把不同的定理联系起来。

下面摘录的是学生自主思考后,得到的富有创意性的结论。①定理16(延长中线成矩形)→ 定理24(作矩形的外接圆)→ 定理34.②定理51(一线过圆心,且两线垂直)→ 定理36(一线平移成切线)→ 定理

47、48(绕切点旋转)→ 定理50.③如下图,把 EF 向下平移(或绕A点旋转),使定理37和50联系起来(有同结论 ∠α=∠D):

⒊推理模式从学生各方面的反馈情况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而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我们在二步推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总结了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具体教学分三个步骤实施:⑴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①条件 → 结论 → 新结论(结论推新结论式)

②新结论(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③新结论(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⑵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 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⑶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这一环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但教学表明学生仍然出现不必要的跳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它归结为对推理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定理是推理的依据和单位不明白。因而我们根据需要,又设计了以下一个环节。

⒋组合定理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出单个定理的因果关系、多个定理的组合方式,然后由几个定理组合后构造图形,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定理”的意识。

下面通过一例来说明这一步骤的实施。

例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外接⊙O的半径为5,对角线 AC与 BD 相交于E,且 AB = AE.AC,BD= 8.求△BAD的面积。(2001年嘉兴市质量评估卷六)

证明:连结OB,连结OA交BD于F.学生从每一个推测符号中找出所对应的定理和隐含的主要定理:比例基本性质 →S/AS/证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由于学生自己主动找定理,因而印象深刻。在证明过程中确实是由一个一个定理连结起来的,也让学生体会到把定理(不排除概念、公式等)镶嵌在基本模式中,就能形成严密的推理过程。此时,可顺势布置以下的任务:给出勾股定理,你能再结合一个或多个定理,构造图形,并编出证明题或计算题吗?

实践表明:经过“模式+定理”书写方法的熏陶后,学生基本具备了完整书写的意识。

⒌联想定理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图形固然可以引发联想(这也是教师分析几何证明题、学生证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对于识图或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他们往往存有疑问:到底怎样才能分解出基本图形呢?在复杂的图形中怎样找到所需要的基本图形呢?因而我们从另一侧面,即证明题的“已知、求证”上给学生以支招,即由命题的题设、结论联想某些定理,以配合图形想象。

例:如图,⊙O1和⊙O2相交于B、C两点,AB是⊙O1 的直径,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O2于D、E,过B作⊙O1的切线交AE于F.求证:BF∥DE.讨论此题时,启发学生由题设中的“AB是⊙O的直径”联想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因而连结BC:“过B作⊙O的切线交AE于F”联想定理“切线的性质”,得出∠ABF=90°。从而构造出基本图形②③。

由命题的结论“BF∥DE”联想起“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构造出基本图形④。将上述基本图形②③④ 的性质结合在一起,学生就易于思考了。

这一环节我们的引导语有:“由已知中的哪一个条件,你能联想起什么定理?”、“条件组合后能构成哪个定理?”、“有无对应的基本图形?”、“能否构造出基本图形?”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起“图形+定理”的思考方法,把以前的无意识思考变成有目的、有意识的思考。

三、几点认识复习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才是最佳复习途径,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在组织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解答共同完善。

“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弗赖登塔尔)。我们认为传授方法或解答后让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尽快形成一种解题思路、书写方法。

集中讲授能使学生对几何定理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如果不加以巩固,也会造成遗忘。因而我们也坚持了渗透性原则,在平时的解题分析中时常有意识地引导、反复渗透。

参考资料:①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的理论和实践孟祥东等《中学数学教与学》200

1、3②全国初中数学教育第十届年会论文集P380、P470

附录:初中数学几何定理集锦(摘录)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7.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1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9.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及其逆定理。

21.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2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4.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5.菱形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7.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

36.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6.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7.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47.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8.切线的性质定理①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③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9.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连结圆外一点和圆心的直线,平分从这点向圆所作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

50.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51.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 割线定理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