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的近义词

2022-06-0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召唤

灵动迅捷[WWW] 快捷键:F 急速冷却[QQQ] 快捷键:F 强袭飓风[WWQ] 快捷键:F 电磁脉冲[WWE] 快捷键:F 幽灵漫步[QQW] 快捷键:F 超震声波[QWE] 快捷键:F 浑沌陨石[EEW] 快捷键:F 熔炉精灵[EEQ] 快捷键:F 寒冰之墙[QQE] 快捷键:F 阳炎冲击[EEE] 快捷键:F

冰 快捷键:Q

等级 1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0.75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等级 2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1.50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等级 3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2.25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等级 4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3.00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等级 5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3.75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等级 6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4.50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等级 7 每次施放提高召唤师5.25点/秒的生命回复速度。 上限3次

雷 快捷键:W

等级 1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2%的攻击速度和1%的移动速度。 等级 2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4%的攻击速度和2%的移动速度。 等级 3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6%的攻击速度和3%的移动速度。 等级 4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8%的攻击速度和4%的移动速度。 等级 5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10%的攻击速度和5%的移动速度。 等级 6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12%的攻击速度和6%的移动速度。 等级 7 每次施放提升召唤师14%的攻击速度和7%的移动速度。 上限3次

火 快捷键:E 等级 1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3点的攻击力。 等级 2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6点的攻击力。 等级 3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9点的攻击力。 等级 4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12点的攻击力。 等级 5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15点的攻击力。 等级 6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18点的攻击力。 等级 7 每次施放增加召唤师21点的攻击力。 上限3次

元素召唤 快捷键:R

将当前所操控的元素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技能,供召唤师使用。新技能的类型取决于融合过程中,冰、雷、火三种元素所占的比例。

冷却时间:30/30/15/5秒 魔法消耗:20/40/60/80点

等级 1最多保留二个新的技能,魔法消耗点40点,施法间隔30秒。 等级 3最多保留二个新的技能,魔法消耗点80点,施法间隔5秒。

灵动迅捷[WWW] 快捷键:F 召唤师将汹涌的能量灌注进一个友方单位,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提升40%至160%的攻击速度,持续5秒。 施法距离:650 连招顺序:WWW+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攻速提升(雷元素等级):40%/60%/80%/100%/120%/140%/160%

急速冷却[QQQ] 快捷键:F 召唤师瞬间抽离目标身上所有的热量,使他迅速冻结,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持续3至6秒。在冻结期间,对目标所造成的任何伤害都会使目标晕眩0.4秒并受到30点的伤害。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触发间隔在0.8至0.6秒。 施法距离:1000 连招顺序:QQQ+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持续时间(冰元素)– 3/3.5/4/4.5/5/5.5/ 6 触发间隔(冰元素)– 0.8/0.77/0.73/0.7/0.67/0.63/0.6

强袭飓风[WWQ] 快捷键:F 释放一股向前移动的龙卷风,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最远移动到700至3100的距离。将途经的敌方单位卷至半空,让他们无助地盘旋直到降落迎接末日。根据雷元素[W]和冰元素[Q]的等级,造成190至375点的伤害。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滞空时间为0.4至2.2秒。 施法距离:2000 连招顺序:WWQ+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作用距离(雷元素)- 640/1050/1460/1870/2280/2690/3100 持续时间(冰元素)- 0.2/0.53/0.87/1.2/1.53/1.87/2.2秒 伤害(雷元素与冰元素)- 190/205/220/235/252/267/283/298/313/329/344/359/375

电磁脉冲[WWE] 快捷键:F 召唤师在目标地点积聚电磁能量,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在4至2秒内爆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覆盖周围700范围内的敌方单位,根据火元素[E]的等级,最多造成300点的伤害;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最多燃烧400点的魔法。 施法距离:600 连招顺序:WWE+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释放所需时间(雷元素):4/3.67/3.33/3/2.67/2.33/2秒 造成伤害值(火元素):120/150/180/210/240/270/300 魔法吸取值(雷元素):100/150/200/250/300/350/400

幽灵漫步[QQW] 快捷键:F

召唤师操纵身边冰霜和雷电的力量,进入隐身状态。元素力量的失衡对他及周围400范围内的敌方单位造成影响,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降低敌方单位10%至40%的移动速度;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降低召唤师自身30%至0%的移动速度。 持续时间:100秒 无视魔法免疫 连招顺序:QQW+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自身减速(雷元素)- 30%/25%/20%/15%/10%/5%/0% 敌方减速(冰元素)-10%/15%/20%/25%/30%/35%/40%

超震声波[QWE] 快捷键:F 召唤师释放强力的声波,根据火[E]元素的等级,对波及的敌方单位造成40至280点的伤害。声波形成的纯粹绝对的冲击力足以将波及的单位向后推送,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推送时间持续0.25至1.75秒。然后,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使他们丧失攻击的能力,持续1至4秒。 施法距离:1000 连招顺序:QWE+R

浑沌陨石[EEW] 快捷键:F 召唤师在目标地点召唤一颗火热的陨石,根据雷元素[W]的等级,最多向前滚动500至1550的距离。根据火元素[E]的等级,陨石对周围300范围内的敌方单位造成每0.5秒40至130点的伤害。被陨石直接击中的单位立刻受到1/5的相应伤害。

施法距离:700 连招顺序:EEW+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最大滚动距离(雷元素)- 620/775/930/1085/1240/1395/1550 每秒范围伤害(火元素)- 80/110/140/170/200/230/260 每秒额外伤害(火元素)- 32/44/56/68/80/92/104

熔炉精灵[EEQ] 快捷键:F 召唤师将火的力量和冰的坚韧熔铸为精灵。根据火元素[E]的等级,射程为300至900,生命值为300至900,攻击力为29至83。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魔法值为100至400,持续时间为20至70秒,护甲值为1至7。这种元素生物特有的灼烧攻击能融化敌方英雄的护甲,每次攻击降低1点的护甲,最多叠加10次,持续5秒。

在冰元素[Q]和火元素[E]达到满级后,召唤师能一次召唤两个熔炉精灵。 连招顺序:EEQ+R

寒冰之墙[QQE] 快捷键:F 在召唤师面前立起寒冰之墙,根据冰元素[Q]的等级,持续4至10秒。根据火元素[E]的等级,寒冰之墙对附近105范围内的敌方单位造成每秒5至35点的伤害,并降低他们的移动速度。 连招顺序:QQE+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减速效果(冰元素)- 20%/40%/60%/80%/80%/80%/80% 伤害(火元素)- 4/9/13/17/22/26/30

阳炎冲击[EEE] 快捷键:F 召唤灾难性的灼热能量从天而降,在1.7秒后,根据火元素[E]的等级,对目标地点200范围内的敌方单位造成总计75至450点的伤害,伤害将平均分摊给范围内的所有单位。 施法距离:全地图 连招顺序:EEE+R

随元素等级提升变化数值如下:

总计伤害(火元素):75/137/200/262/325/387/450

推荐第2篇:小品:召唤

小品:召唤

人物:系主任

原樱真

第一幕:

(敲门声,老师在批改作业)

原:老师您找我?

师:呵,来了,坐吧。最好范文版权所有近生活、工作上都还好吧?

原:恩,还好。老师,找我有事吗?

师:啊,是这样的。学校对你们这届毕业生的去留已经有了结果,这个,

你自己看吧?(一脸微笑)

(递上一个信封,原接过,打开,看后,默默地摇了摇头,将信叠好,轻轻地双手交还给老师)

师:你?这?(不解,迷惑)

原:老师,我……我……对不起,我不想留校……我想回去

师:什么?为什么?上海毕竟是大城市,有很多机会,留下来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的。

原:我决定了。老师,谢谢您,但是,我有自己的想法。

师:你可要考虑清楚了,要不要回去再考虑考虑,毕竟这种机会……

原:(摇头)真的很感谢您,以前,留沪也曾是我的目标,可现在,我的想……(顿了顿)发生了一些事情,我的想法也改变了,我明白什么样的地方更需要我去,什么样的责任更需要我去担负……所以……

师:(沉默,站起,拍拍原的肩膀)好!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老师理解你,也会支持你的……

原:谢谢老师,那我回去了(鞠躬,退场)

第二幕

(原从办公室出来,从走廊上穿过时樱从拐角处冒了出来。)

樱:(兴高采烈)原!

原:吓……(表情转忧,低头)

樱:(两手背在身后,笑笑的)怎么啦?一脸臭臭的。被老师训啦?

原:(抬头,略带忧虑地看着樱)没……(犹豫)。

樱:当然知道你没有啦!因为你是最好的。(挽住原的手臂)

原:(不知所措地将目光顺着樱地移动而移动,当樱停下时,目光无奈地看着樱)

樱:我猜猜,你一定是被要求留校了吧?太好了!(松开原的手臂,绕到正面)是不是真的?

原:是的。

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原,你说是不是?

原:樱……

樱:我马上和我爸妈说!(转身要跑)

原:(拉住)樱!你先别急,听我说!

樱:(睁大眼睛直视着原,一脸迷惑。)

原:樱,我……(把脸别过去,并松开樱)

樱:(担心)原,你怎么了?不舒服吗?(用右手去摸元的额头)

原:我不留下了……(声音很小)

樱:(惊讶,认为自己听错了)什么?!原?你再说什么?

原:(喘了一口大气,回过头郑重的)我说我不留在上海了,一毕业(迟疑)……一毕业我就回云南去……(声音小)

樱:(不相信,觉得原在开玩笑)原,不要开这种玩笑好不好。这是玩笑对不对?

原:(再次郑重的,声音洪亮)樱,你听好,我、没、有、开、玩、笑。我毕业后就回云南去。

樱:(感情激动,带有质问的口气)为什么?!原?这是为什么?

原:因为……(头地下,声音十分小,而且没有说完)

樱:(激动,埋怨)你都忘了吗……你难道都忘了吗?你说过要陪我一辈子的,你说过要永远照顾我的,现在你却说要离开我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

原:(强硬转无声)我没有……,对不起(迟疑)……樱,我们分手吧(干脆)。

樱:(深受打击,难以置信,颤抖)分……分手,原,你要和我分手?(再次确认原的决定,带有恳求的口吻)

原:(悲痛)是的,分手。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孩,一定会遇到一个比我更加爱你的人的……

樱:(愤怒)够了,你在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原?!(缓和)昨天我们还好好的,今天你却要和我分手,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原?(恳求)你告诉我啊。

原:(无语)……

樱:你倒是说话阿(逼问,愤怒)

原:没有为什么。(无奈)

樱:不可能,我的原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原,你一定是有苦衷的,对不对?有什么事你说出来啊.(自信,不相信原会这样)

原:(无奈,痛苦)没有!没有什么苦衷,如果你一定要问原因的话,那就是——我(迟疑,下决心)……我已经不爱你了!(斩钉截铁,转身离去)

樱:(受打击)啊!(迷茫)这……怎么可能,(进入灰暗世界)不……不会的,这不是真的……原(发现原遗留下来的信)。这是……

旁白:原,这几天我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忏悔,但是我身边已经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其实,我一直不敢告诉你,我在吸毒。你不知道我有多么希望有一个可以拯救我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也没有!我痛苦!世界上竟然一个收容我的地方也没有,亲人、朋友、女友、一个一个纷纷离我远去,我知道错了,知错了!可是一个拯救我的人都没有,我已经越来越依赖那

白花花的魔粉,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我只想让它把我带离这抛弃我的世界,可是每当我清醒时这份罪孽就又加深了一分……原,也许看到信的时候我已经死了,我只是请求你,听我的忏悔,让我去见仁慈的上帝时能减少一分罪孽。请你听听我最后的请求吧,我请求你去拯救那些和我一样被世界抛弃的人,这样我也就心安了,至少能拯救那些沉沦着的人了……

(这时原跑了回来,看到樱手里的信,吓了一跳)

樱:原,这是你的信?

原:(低头)是的,是我的信

樱:你就是因为这个才想回云南?

原:(激动地)不是!说了,是因为我不爱你了!把信还我!

樱:(把信藏到背后)这是好范文版权所有怎么回事,不解释清楚就不还你。

原:(抱住头)樱,不要逼我,这样的回忆太痛苦了……

樱:(愤怒)但是你这样不明不白的就要和我分手,你把我置于何地?

原:你一定要听?

樱:是,至少要让我知道你离开的真实原因。

原:好,我说,那是今年暑假的事了,我回到了云南……

第三幕

(原敲门,第一次比较缓,没有人开门;接着又敲门,比较急而且响,还是没有人开门;原又尝试了一次,这时有人来开门了)

原:我找真,他在不在?

真:(一愣)我就是……(神情有些无奈)

原:你是……(仔细看,犹豫地)真?

真:是我,原,有事?

原:(微笑)不,我只是来找你叙旧的,怎么?不欢迎?

真:(呆了一下)不是,(打了个哈欠)你没有收到我的信?

原:你给我写信?还没收到呢,回学校应该就可以收到了。(微笑)怎么,这么久不见,你也不请我进去坐?难道是真的不欢迎我?

真:(犹豫了一下)不,不是不欢迎你,只是有点事。(又打了个哈欠,并且开始出现像感冒一样的症状)

原:有什么事?你是不是生病了,所以不让我进去?(担心地)没关系地我们是好兄弟啊,你生病我怎么可以不管呢?

真:我没有事情!真的没事!(激动地)你可以走了!

原:真!?(吃惊地)

真:多管闲事!我说没事就是没事!走吧走吧!快走啊!(要把原推出门去,并试图关上门)

原:真!到底怎么啦?!(用力一推,门开了,真也倒在地上)

(原试图去扶真,被真挥开,真摇晃着站起,不再理会原,跌跌撞撞地跑向内屋,并迅速地关上了门)

原:(用力地拍门)怎么了!?真?怎么了?回答我啊!真!(用力撞门,几下,门开了。发现真在注射毒品)你,你,你在吸毒!?(用力抽走注射器)

真:(微笑着)一切都太迟了……原……哈哈,我已经看到天堂了……

(救护车声音)

(场景回到学校)

原:这就是事情全部的经过,后来真就这样死在了送往医院的途中,我亲眼见到他在幻觉与现实的挣扎中死去……我知道的他的痛苦,你说我能回绝他最后的要求吗?即使他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也不可能留下了。我要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为它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樱,对不起,我决定和你分手。(坚定地)

樱:可是我呢?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办呀?(哭泣)

原:樱,对不起,这就是事情的真相,所以我只能和你分手……(转身离去)

第四幕

原:(提着行李,神情落寞)终于要走了……

樱:(从背后走过去,轻拍一下原的肩。)

原:(惊讶地回头)樱!?你怎么来了?

樱:(低头)我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来送你。

原:对不起,樱……

樱:(摇了摇头)不,这不是你的错,没有必要道歉。

原:可是我还是伤害了你……

樱:我曾经也这样认为,在你说分手的时候,我以为世界就这样完结了,但是现在大家不都还好好的吗?

原:(忧伤地看着樱)

樱:(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最后你还是要走啦!但是好舍不得你走呢……

原:(略带诧异地)樱?

樱:可以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吗?

原:可以。

樱:(微笑,笑得甜甜地)你一年以后会不会需要助手?

原:(傻傻地看着樱)

樱:傻瓜,一年后我去找你~!

(两人相视而笑)

推荐第3篇:小品:召唤

小品:召唤

人物:系主任

原樱真

第一幕:

(敲门声,老师在批改作业)

原:老师您找我?

师:呵,来了,坐吧。最好范文版权所有近生活、工作上都还好吧?

原:恩,还好。老师,找我有事吗?

师:啊,是这样的。学校对你们这届毕业生的去留已经有了结果,这个,你自己看吧?(一脸微笑)

(递上一个信封,原接过,打开,看后,默默地摇了摇头,将信叠好,轻轻地双手交还给老师)

师:你?这?(不解,迷惑)

原:老师,我……我……对不起,我不想留校……我想回去

师:什么?为什么?上海毕竟是大城市,有很多机会,留下来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的。

原:我决定了。老师,谢谢您,但是,我有自己的想法。

师:你可要考虑清楚了,要不要回去再考虑考虑,毕竟这种机会……

原:(摇头)真的很感谢您,以前,留沪也曾是我的目标,可现在,我的想……(顿了顿)发生了一些事情,我的想法也改变了,我明白什么样的地方更需要我去,什么样的责任更需要我去担负……所以……

师:(沉默,站起,拍拍原的肩膀)好!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老师理解你,也会支持你的……

原:谢谢老师,那我回去了(鞠躬,退场)

第二幕

(原从办公室出来,从走廊上穿过时樱从拐角处冒了出来。)

樱:(兴高采烈)原!

原:吓……(表情转忧,低头)

樱:(两手背在身后,笑笑的)怎么啦?一脸臭臭的。被老师训啦?

原:(抬头,略带忧虑地看着樱)没……(犹豫)。

樱:当然知道你没有啦!因为你是最好的。(挽住原的手臂)

原:(不知所措地将目光顺着樱地移动而移动,当樱停下时,目光无奈地看着樱)

樱:我猜猜,你一定是被要求留校了吧?太好了!(松开原的手臂,绕到正面)是不是真的?

原:是的。

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原,你说是不是?

原:樱……

樱:我马上和我爸妈说!(转身要跑)

原:(拉住)樱!你先别急,听我说!

樱:(睁大眼睛直视着原,一脸迷惑。)

原:樱,我……(把脸别过去,并松开樱)

樱:(担心)原,你怎么了?不舒服吗?(用右手去摸元的额头)

原:我不留下了……(声音很小)

樱:(惊讶,认为自己听错了)什么?!原?你再说什么?

原:(喘了一口大气,回过头郑重的)我说我不留在上海了,一毕业(迟疑)……一毕业我就回云南去……(声音小)

樱:(不相信,觉得原在开玩笑)原,不要开这种玩笑好不好。这是玩笑对不对?

原:(再次郑重的,声音洪亮)樱,你听好,我、没、有、开、玩、笑。我毕业后就回云南去。

樱:(感情激动,带有质问的口气)为什么?!原?这是为什么?

原:因为……(头地下,声音十分小,而且没有说完)

樱:(激动,埋怨)你都忘了吗……你难道都忘了吗?你说过要陪我一辈子的,你说过要永远照顾我的,现在你却说要离开我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

原:(强硬转无声)我没有……,对不起(迟疑)……樱,我们分手吧(干脆)。

樱:(深受打击,难以置信,颤抖)分……分手,原,你要和我分手?(再次确认原的决定,带有恳求的口吻)

原:(悲痛)是的,分手。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孩,一定会遇到一个比我更加爱你的人的……

樱:(愤怒)够了,你在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原?!(缓和)昨天我们还好好的,今天你却要和我分手,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原?(恳求)你告诉我啊。

原:(无语)……

樱:你倒是说话阿(逼问,愤怒)

原:没有为什么。(无奈)

樱:不可能,我的原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原,你一定是有苦衷的,对不对?有什么事你说出来啊.(自信,不相信原会这样)

原:(无奈,痛苦)没有!没有什么苦衷,如果你一定要问原因的话,那就是——我(迟疑,下决心)……我已经不爱你了!(斩钉截铁,转身离去)

樱:(受打击)啊!(迷茫)这……怎么可能,(进入灰暗世界)不……不会的,这不是真的……原(发现原遗留下来的信)。这是……

旁白:原,这几天我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忏悔,但是我身边已经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其实,我一直不敢告诉你,我在吸毒。你不知道我有多么希望有一个可以拯救我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也没有!我痛苦!世界上竟然一个收容我的地方也没有,亲人、朋友、女友、一个一个纷纷离我远去,我知道错了,知错了!可是一个拯救我的人都没有,我已经越来越依赖

推荐第4篇:永恒的召唤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序曲--追问生命

19世纪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岛,金色的落日下,孤独而苦闷的高更站在悬崖上,面对浩淼大海和无边苍穹,伸开双手,发出关于人对生命意义那三个惊世骇俗、回响百年的终极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是渺小生命面对浩瀚时空的困惑与迷惘,是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强烈冲撞发出的悲鸣和叹息,是个体无法融入群体带来的无助与沮丧。

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命有无意义的巨大问号中,苦苦寻找着答案。

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暮年之际,一遍遍自问:“我的生命意义何在?”

在德国,叔本华认为:“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意义。”

在中国,屈原彷徨山泽,一连发出173个问题叩问上天。

陈子昂感于浩茫宇宙下生命之短促,世事之不测,壮志之难酬,留下千年的孤独郁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触摸到人类难以摆脱的绝望与忧伤;依然可以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人类不屈于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生命意义何在?如何予以解答?

中国的一位普通士兵,对此给出了自身的答案。

他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他的名字叫雷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用七个普通音阶,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第一乐章——中国精神的天空

这是一部挺立着中国脊梁的伟大交响。

雷锋,就是这部伟大交响的第一小提琴手!

他,伫立在那里,目光清澈,从容坚定地拉出第一主题--

对国家、对人民,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满怀爱心,给予帮助,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绵厚悠长。从容,温暖,高贵,弥漫着庄严的气息,闪烁着神圣的光辉。

它召唤着,引领着,弦乐和管乐应声相和。

——这蓬勃向上的交响曲,喷薄而起。高亢,激昂,雄壮。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勃发着青春的激情。

它发散着,升腾着,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激荡在中国精神的天空……

哪里是第一个音符的起点?

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历史的旋律在这里回响。

穿过一片漂亮的现代住宅区,我们走进简家塘的一座茅屋。

72年前的那个寒冬,当雷锋在这里发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便陷入苦难的深渊。

相继失去五位亲人的他,7岁时,已是孤儿。

绝望中的苞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阳光雨露。

雷锋怒放了!

曾担任过望城县委副书记的85岁的赵阳城,给我们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雷锋的场景——一个16岁的活泼少年,背着行李,蹦蹦跳跳穿过秋天的田野,欢笑着向他走来。

1958年秋天,在县委当交通员的雷锋报名去鞍钢当工人,临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兴”改为“雷峰”,赵阳城和大伙儿商量:叫“雷锋”更好一些——“到鞍钢打冲锋”。

赵阳城把雷锋送到湘江码头。

湘江北去,少年远足。依依不舍之余,赵阳城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那远去的背影,他怎会想到,“雷锋”这个名字,将成为一个国家的永恒记忆?!

轻轻翻开雷锋的日记,他的情感思绪触手可及。

——“深夜11点钟了,天突然下起雨来了。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雨越下越大……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抢着盖在水泥上……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大北风刺骨地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带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温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他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

活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人在战场上横扫千军,有人在商业王国中纵横捭阖,有人在科技高峰叱咤风云。

雷锋并没有这样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但他却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寻找并找到了人生价值目标,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

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这三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类。

从这个命题出发,人们寻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样认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这个普通的士兵:“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一个普通的士兵以最朴素的认识,以最平凡的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把自己当做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木长得挺拔参天……”他热情讴歌着。

雷锋燃起的生命烛光,照亮了中国精神的天空。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为什么许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题,被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兵酿成一壶甘醇?

难道说他比别人更睿智、更高明?不,他只是找到了人生价值最佳坐标点,使他的人生摆脱了烦恼,充满光明。他点燃了自己生命的火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

你渴了,他就是一碗水;你饿了,他就是一把粮;你心里要是感到了寒冷,他就是一团火,就是一缕阳光……

他就是这样以平凡现伟大,以小事铸辉煌,以短暂固永恒,诠释了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正因为如此,雷锋牺牲已有半个世纪,但其精神的主旋律,始终在中国精神的天空回荡,引来无数人的仰视,引来无数人的倾听,引来无数人的齐声应和……

“人为什么而活着?”

雷锋战友乔安山说:“为了爱!……”

早春二月,辽宁抚顺,雷锋墓前。

红领巾结队去了又来。人们驻足墓前,献上鲜花,注目行礼……

一个七旬老人细心地擦拭着墓碑,仰望着雷锋的雕像,思绪穿越着时空。

他就是雷锋一辈子的战友——乔安山。

50年前的那个上午,那辆13号车上,乔安山一个倒车,雷锋倒在了被车挤断的一根木杆下——从此,乔安山活在了对雷锋的回忆里,活在了雷锋精神的践行中,活在了宣传雷锋精神的征途上。

“有人说我在为雷锋活着,而我却认为,是雷锋让我找到了活着的价值——把爱给大家,爱所有人。”

他不知疲倦地把雷锋的生命价值讲给学生听,讲给农民听,讲给工人听,讲给干部听。

雷锋感动了众人,众人感动了他。

他给我们讲起亲历的一件往事,热泪盈眶:

那年他在武汉做报告时误了飞机,满头大汗登机时,迎面一片恼怒的眼神。

机长赶忙解释:“这是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他因为给小学生做雷锋事迹报告耽误了大家的行程。”

瞬间,那怒火熄灭了,乘客全体起立向他致意,客舱里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那是向雷锋致敬的掌声。

那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雷锋生命价值的礼赞。

“人为什么而活着?”

当代雷锋郭明义说:“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

1960年1月,鞍山火车站,时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余新元曾把一个鞍钢青年——雷锋送上了运兵的专列;

1977年1月11日,17年后,同是在鞍山火车站,余新元亲手把另一个鞍钢青年——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

同样的青涩年华,同样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体宣誓,同样当了运输兵。

余新元何曾想到,他亲手送上运兵专列的那两个新兵,日后竟先后感动了中国的天空。

历史的巧合如此神奇地变成了一个必然!

难道冥冥中人类真的存在一种感应,能在特定的时空对象中穿越传导?

“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这是郭明义的誓言。

他总问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想自己,还能再做什么。

在部队,他做雷锋标兵;在企业,他是全国劳模;20年来,他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这些血至少能够抢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2011年3月,郭明义开了微博。

到今天,粉丝人数超过600万,影响力超过那些耀眼的明星。

像雷锋一样,从云层中射下来一束光线,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一片可以让你的心变得更辽阔、更明亮、更温暖的天空。

“人为什么而活着?”

--村官吴仁宝说,“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样的信念,让他矢志不渝地带领乡亲们将贫困不堪的华西村,缔造为中国新农村幸福生活的样板。

--维修工人徐虎说,活着,就是奉献,“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每日华灯初上,他放弃休息,背着工具包,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在上海那窄窄的街巷深处,给市民通马桶、修电灯、换电线,温暖着无数上海人的心房……

--杨善洲,一辈子的共产党人,他说,活着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

还有什么比为他人的幸福燃烧自己,更能让人超越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还有什么比为人民的事业投入生命,更能让人感受人生的辽阔与壮美?

这就是中国精神的天空!

西海固--也有这样一片精神的天空。

那个晚上,顾皓卿和他的伙伴们带着大山里的孩子,穿上厚重的棉衣,坐在山上相互依偎,仰望新月孤悬的天空,等待着一场流星雨的出现。

这几个从复旦大学来支教的年轻人,曾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里陷入人生的迷茫,在这西北穷乡僻壤中,在孩子们纯真的眼睛里,却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蓦地,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孩子们惊喜地叫喊起来。流星越来越多,在无边的天幕上梦幻般地拖着长尾,倾泻而过,光华灿烂……

生命的终结与生命的光华在同一时刻发生。

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颗流星?但,即使是颗流星,也要把光华留给人间!

顾皓卿和他的同伴们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内心翻腾,泪水无法控制……

康德说过:“最崇高和最令人敬畏的东西,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雷锋以他流星般的生命光彩,铸就了人生的价值永恒:

在那里,如果雷锋是太阳,那么就会有众多的行星环绕运行;

在那里,如果雷锋是月亮,便会有满天繁星簇拥闪烁;

在那里,如果雷锋是第一提琴手,那么乔安山、郭明义、杨善洲们便是他身边的众多乐手……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他们共同奏响雷锋精神世纪的交响!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他们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在中国精神的天空,他们让生命实现了永恒!

第二乐章——与灵魂相伴

这是一部高扬着理想与信念的伟大交响。

在波涛涌动的奏鸣中,理想的主题在奏鸣曲的呈示、展开与再现中,被旋律中那充满生气而又轻灵的音符线条,反复勾勒着……此刻,生机勃勃而带有浮雕般音质的小号,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张扬着一种穿透灵魂的音响。

雷锋,就是那吹响理想号角的小号手。

“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美丽的理想,定格了他的价值坐标,主导着他为什么而活着。

只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活着才找到人生的意义,才拥有了真正的灵魂。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活着,又有多少人能拥有并坚守自己的理想?又有多少人能定格有价值的人生?

老人倒在地上,扶还是不扶?为什么这个看似复杂实际上再简单不过的选择,一些人至今仍纠结难断?

孩童被辗压于车轮下,救还是不救?为什么18个路人竟视而不见?

学生溺水而亡,捞还是不捞?为什么那几个船夫会站在船头挟尸要价,如此冷酷这般无情?

……

假如雷锋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他是惊讶、尴尬,还是悲凉?是震惊、心碎,还是愤怒?

是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欲望遮迷了双眼?!是极端的自我泯灭了良知?!还是在快速行进的路途中丢失了灵魂?!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文科楼。一个不足十平方米、陈设简陋的办公室里,“中国好人网”在这里诞生。

52岁的教授谈方是这个网站的创办者——他不再甘心闭门论道,而是试图通过互联网,为一些人失落的灵魂找回坐标原点。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的碰撞每天都在上演。

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我们究竟该怎样活着?

有人坚守理想,有人争名逐利,有人远离崇高,有人醉生梦死……

江苏无锡,一名男子看到有人落水,见死不救,冷漠离开,之后让他追悔莫及的是,竟然真有这样的报应--溺水者是他的儿子……

上海运石河畔,64岁的安徽农民工盛明华,见一个孩童落水,拼死相救,也是对他人的报答——两年前,他9岁的孙子也曾掉进这条河里,当地三位村民奋力跳进水中,使孩子重生……

报应与报答,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灵与肉之间的纠结与拷问在现实世界演绎着一个个难以臵信的传奇。

2012年1月13日,意大利邮轮“协和”号在地中海触礁。30岁的英国游客瓦伦蒂娜当时正在船上。

历史总是上演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巧合。

泰坦尼克号1912年触礁时,瓦伦蒂娜的祖母和叔祖父也正在船上。她的祖母获救,在船上担任侍者的叔祖父是1500多名遇难者之一。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一首哀婉感人的生命之歌,船长的临危不乱,船员的舍身相救,男人绅士般地为妇孺让出了生命的空间,随船乐手无视死神的来临,淡定自如地用自己的音乐陪伴那些濒临死亡的人们……凡此种种,足足温暖了人类一百年。

而这艘名为“协和”的意大利邮轮,却让人类猝然撞上了精神的冰山:男人拒绝让妇孺优先离船,为了争抢救生艇甚至大打出手,船长更是可耻地抢先逃命了。

那是一派末日来临般的自私、冷酷与怯懦。最具嘲讽而又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当时船上却正在播放着《我心永恒》爱的旋律:

“让爱继续

无论千山万水,无论你在哪里

我相信爱将永不停息

……”

席琳〃迪翁如天籁般的歌声是那样温暖,彼时的地中海涌动的波涛却如此冰冷。失去灵魂的躯壳哪里还能存放一丝的爱心?

面对泰坦尼克号与“协和”号的触礁,我们无法相信,时代前进了100年,而一些人的精神却倒退了100年。这无疑是理想的泯灭,灵魂的丢失。

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的梦想?

有多少人,能听从灵魂的召唤?

一位因受贿被判刑的人,在庭审中,竟如此陈述:“我从小在学习雷锋的氛围中长大……”

是什么让他失去了曾有的信念,最终失去自由与尊严?

一位落马的官员在其忏悔录中写道:

“天高不算高,个人欲望第一高。”

在欲望像火一般的焚烧中,灵魂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归宿?

“很多人试图通过占有物质而保障自己的灵魂,到头来却失去了灵魂,连带着也失去了物质”--奥尼尔在他的剧本《卖冰的人来了》里这样说。

灵魂的伟大,与其说在于爬得高和走得远,不如说,在于自身如何纯净和坚守。

刘真茂,就是一个灵魂的坚守者。

湖南郴州宜章县长策乡,我们爬了3个多小时,上到了海拔1800米的狮子口大山顶,见到了“山神”刘真茂。

狮子口大山,覆盖着35万亩原始森林,7万亩草山,生活和生长着水鹿、红豆杉等各种珍稀动植物。

30年前,为防止滥砍滥伐,复员回乡担任武装部长的刘真茂心一横,在山坳里搭起瞭望所——

就这样,一个老兵在莽莽林海和绵延大山上,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

为什么要吃这份苦?

如果是雷锋,他会怎么做?——这就是刘真茂的回答。

曾是学雷锋标兵的刘真茂,一年四季总是穿着一身旧军装,瞭望所里收拾得像营房一样整齐,被褥叠成“豆腐块”。在他心里,他始终是一个兵,雷锋那样的兵。

刘真茂吃住在山里,每天5点起身巡山,一天要走五六十里山路,30年相当于绕着地球走了十圈。

30年过去了。杜鹃花开花谢,鸿雁飞去飞回,青山依旧,碧水长流,刘真茂古铜色的脸,早已爬满岁月的风霜。

自从上了山,他就像一棵老松,根深深地扎在岩石里。工资全投到看山护林上去了,18年没在家里过过年,两个儿子结婚他都没下山。

我们又问他:“你愧疚吗?”

他含混地说,我是老伴的丈夫,儿子的父亲,不管他们有什么意见,以后都会想通的。

最想家的时候,他就跑到山头,看看家的方向。床头贴着孙子的照片,枕边放着为孙子从报纸上剪裁下来装订成册的“范文”。

“你幸福吗?”我们问。

“幸福!”回答很甜蜜。

我们又问:“一个人的山,孤独吗?”

他摇摇头。

但我们知道,他是孤独的。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跟自己说话。他曾经在大山里邂逅过一头水鹿,他喊一声,水鹿叫一声;他喊两声,水鹿就叫两声;他喊三声,水鹿居然也叫了三声。

——他是这些生灵的保护神,他30年的孤独,值了;

——狮子口大山自他上山,没有发生一起大的火灾,他30年的孤独,值了;

——春节,两个当过兵的儿子携酒上山,三个老兵开怀畅饮。莽莽万重山,父子泪几行,他30年的孤独,值了……

我们还想再问其他一些问题。但一切勿需再问!

信念如山。守山,就是守护他的灵魂。

……

守护灵魂的不仅有像刘真茂这样的老兵,还有年轻的志愿者。

司占杰,一个80后。

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还是随波逐流?司占杰作出了与当年那个年轻士兵同样的抉择。雷锋精神也曾经感动过他。

司占杰学的是经济法,还曾出国深造,本可以赚来汽车、豪宅,但他时常问自己,那样一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到底有多大价值?

云南澜沧江边的一个草棚里,他见到了李光学老人——一个麻风病康复者。

疾病使老人失去了一只手,眼睛向外翻着,见到司占杰时大滴的眼泪往下掉。

当年病愈后,由于村民嫌弃,3公里外的家,他30年都走不回去。

司占杰的心针刺一样的痛:“我陪你回家。”

他挽着老人走进村里,惹来村民们的白眼和敌意。他高高地把头仰起,像个勇士。

整整7天,他和老人有说有笑地在村子里走过来又走过去。看到他和老人肌肤相接,亲密无间,村民们渐渐消除了对麻风病康复者的恐惧。终于,亲人们走过来了;终于,村民们围上来了——老人被接受了。30年的苦难戛然而止。

一个举手之劳,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司占杰第一次领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在志愿者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一个彩霞当空的日子,还是在澜沧江边,司占杰带来了恋人田星,一个在北京写字楼里工作的海归,一个与司占杰一起追随理想的姑娘。

见到李光学,占杰指着田星问:

“你还认得她吗?”

“认得的嘛,上次带我去北京,跟我照相的时候都挨着呢!”

田星一震,记得当时她努力靠近老人时,心里其实充满恐惧。然而,老人却永远记住了她的好。

“我给你们编个歌嘛。”老人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感激方式,他扬声自编自唱起来:“美丽的孔雀,从林子里飞走再不回头;妹子啊,你翻山越岭来到我们身旁……”

田星哭了。

大滴的眼泪也从老人那翻出的眼睛里掉了下来——

就像善良的卡西莫多被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感动时那样……

两位年轻人不同寻常的选择,亲朋好友视为“傻子”,但他们却感受到发自灵魂深处的幸福。

我们问这两个年轻人:能坚持多久?

他们回答: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要听从心的召唤。

心的召唤,就是理想与信念的力量,让他们在布满荆棘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并坚信希望就在前方,希望就在路上。

雷锋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接受我们采访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为理想,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在这漫长的跋涉中,你每天都在朝着它迈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信我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墨西哥有一个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那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现实中,当我们拖拽身体奔走的时候,可否想过自己与灵魂的距离?

当我们无法感觉到有灵魂相伴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停一停,等待灵魂?

人,应该怎样生存?

路,应该怎样行走?

今天,我们触摸着雷锋高贵的灵魂,他吹奏出来的号角声如阳光一般灿烂。那就是理想,那就是信念。

在理想与信念的照耀下,让我们与灵魂相伴!

第三乐章——追随你前行

这是一部震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伟大交响。

追随者如无边的大海,连绵不绝。只要你有一颗善心,只要你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一只手,甚至只要你有一个做好事愉悦自己的念头,你都可以加入这场永不落幕的伟大演奏。

雷锋,站在最前面,是我们快乐的领唱。

几十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始终与时代同行,生机勃勃,蔚为大观。

雷锋,一直在领跑着我们。

我们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曾经说过: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要做这一砖一石,要做这些零碎事。

在建设中国精神大厦的工程中,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像雷锋那样做一块砖、一片瓦,哪怕是一粒沙……

二战时期英国一片墓地上,一位逝去儿子的母亲在儿子的墓志铭上写道:“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

危难关头,即便是最卑微的人、最柔弱的人发出的一丝微弱烛光,都足以照亮一片天空。

面对被车轮辗伤的小悦悦,18个过路人无一施以援手。陈贤妹,一位矮小、枯瘦的拾荒老人,目不识丁。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停下脚步,伸出温暖的双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

在南京,汶川大地震后,一个名叫徐超的乞讨老人,在捐出5元钱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到银行兑换一张百元现钞,放进募捐箱。105元微不足道,可对这个老人来说,那是他倾尽全力的一次“裸捐”。

也是在南京,一个叫陈光标的亿万富翁,把企业一半的利润回馈社会,并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一个乞丐和一个亿万富翁,以财富论,天壤之别,但在生命的舞台上,在精神的天空下,他们可以唱出共同的主题。

真正的善无关身份、地位,也不能用付出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只要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爱,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足以感动人心……

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我们再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雷锋,可以做一年、一天,哪怕是一瞬间的雷锋,就像那深圳人行天桥上那绝望中的一吻——

在那座人行天桥上,一个少年徘徊在生死边缘。与他素不相识的年轻姑娘刘文秀,微笑着走了上去,给了那个绝望少年一个轻轻的吻。

刹那间,人间的温暖倾泻而出,沉眠的生命被唤醒了。

少年得救了……

这个吻,感动了整座城市。

石清华则是因一个苹果感动,走进雷锋合唱的行列——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石清华倾家荡产,那一天,他带着被毁容的妻儿流浪在北京街头。

一个流浪儿蹲在石清华儿子的面前。“真可怜啊……”那个孩子喃喃自语,漆黑的小手,递过一个红彤彤的苹果。

在石清华的心里,所有的绝望,都挡不住那个苹果传递的希望——他重生了。

恶梦结束后,他创立了北京“光爱之家”,收留100多名流浪儿。办学艰难时,他和孩子们天天只能吃白菜,他因此成为孩子们的“白菜爸爸”。

我们去探访石清华时,顽皮的孩子像猴子般跳到他背上,大声吼叫:爸--爸,爸--爸……

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这是石清华选择的一辈子坚守。找回了失去的世界,石清华和孩子们的生命因此有了飞扬的灵魂……

一辈子的坚守令人敬仰,一年的善举、一瞬间的善行也同样可贵,它们托起的是我们共同的幸福。

我们又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人,是自己内心的镜子。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雷锋。当代人以各自的理解追随着雷锋,五彩斑斓。

王俊岗,河北青县的“好人司机”。20多年来,开车在路上,只要遇到车祸,总不计后果、不要报酬、不图感谢,挺身相救。

有武侠情结的王俊岗,救人时常有大侠般的感觉——一个人命悬一线,另一个人悄然而至,奋力解救。随后悄然而去、不留名头……

王俊岗喜欢这种感觉。每救一人,他都会心中窃喜,乐上几天。

他问我们:你说我像不像雷锋?!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带去快乐,他便有了无限的快乐。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施过一捧甘泉,他便有了一生铭记的甜蜜。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伸出过一次援助的手,他便有了心灵中一道灿烂的彩虹。

我们还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广州11岁的白血病女童刘碧心身后站着的是一群雷锋。

小碧心急需巨额手术费,消息传出,捐款者云集。小碧心的爸爸是一位发型师,他坚持通过帮人剪发,有尊严地接受捐助。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他的理发店前排起了长龙……

一场帮扶小碧心的“剪爱行动”,在网上蔓延开来,人们纷纷认购20元一张的“剪发卡”……

从北京到南京,美发机构自发加入了为小碧心义务剪发的行列……

雷锋精神映照下的人间大爱,就这样接力传递,让人温暖,给人力量。

一颗碧心,映照着千万颗碧心。

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说过:在所有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一个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人都幸福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幸福。

我们也许很难像雷锋那样纯粹地为他人而活着,但仍要记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献的温馨,也有一呼百应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温暖世界。

我们最后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如果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我们也不可能都是他。他并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样的路,不要求每个人都跟他做一样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样,但是,他希望我们每个人的胸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

有这样一位好人,把因善举而得到的奖金留作自用,却引起了争议。有人说,他学雷锋救人,就应该学雷锋捐款。那么,我们该不该这样去苛求,要别人尽善尽美?

2500多年前,孔子就批评过免费赎人的子贡,表扬了救人后接受馈赠的子路,因为“义”与“利”并非完全对立,结合得好,可以激励更多的善行。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个故事,评价曰:“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雷锋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感动,是真诚,是温暖。不择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雷锋精神就不是孤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心灵花园。

“雷锋!”

“到!”

每天晚上,辽宁抚顺城北高尔山下的军营里,“雷锋班”点名,第一个点到的是雷锋,全班齐声应答。

年轻的声音在山间回响,这是半个世纪的回声。

1963年1月,雷锋牺牲5个多月后,“雷锋班”被命名。雷锋班编制8人,实际只有7名战士,战士们永远留一个位臵给老班长雷锋。雷锋床铺上已经泛黄的被子,每天都被叠成“豆腐块”的模样……

墙壁上是一条不变的横幅:“老班长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一别五十载,雷锋从未离开我们。

永恒,不在于巍峨地凝固于历史深处,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个时代都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锋选定了最高的价值坐标,选定了奉献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遗响犹存。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背影,触摸到他的肩膀,他在前面领跑,我们追随着他前行。

走进雷锋纪念馆,目光抚过墙上一幅幅照片,那仿佛是一个英雄的辉煌聚会,郭明义、丛飞、徐虎、文花枝、李素丽……他们簇拥在雷锋身旁。

雷锋精神,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

——这是一个大众化的雷锋。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每个人。有时,他叫“雷锋车队”、“雷锋超市”、“雷锋银行”……有时,他在搀扶盲人过马路;有时,他在为穷孩子送去哪怕是几块钱的温暖,可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是一个时代化的雷锋。在时代发展中,他在希望工程中,托起失学孩子求知的梦想;他在“母亲水窖”活动里,燃起西部缺水母亲的希望……或者,他叫“志愿者”、“义工”。公共场所,他服务在民众身旁;废墟里,他冲在救灾一线;福利院里,他四处奔忙……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雷锋。他可能是瞬间的雷锋,也可能是一辈子的雷锋,他可能是一个人的雷锋,也可能是一群人的雷锋……

他们不是雷锋,他们又都是雷锋。

他们在不同方位,发出不同的光亮,或摇曳如烛,或熊熊如炬,却能汇聚成太阳一样的光芒,照耀世界,温暖人心,照亮中国精神的天空;

他们在不同的声部,在领唱者的召唤下,或如波涛汹涌,或如涓涓细流,发出自己的和声,共同完成一部壮丽的生命交响,响彻中国精神的天空。

个子小小的雷锋,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吭高歌,他的身后,合唱的队伍,排山倒海。

这是半个世纪中国人的心灵共鸣。这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畅想……

第四乐章——人类的英雄

这是一部终将穿越历史而永恒的伟大交响。

那个年轻的士兵,轻轻地扬起双手,第一缕乐声仿佛是从天幕上洒落的一道阳光,这阳光弥漫着,扩展着,飞扬着……无边无际。

雷锋,就是这部交响乐的指挥。

再一次来到雷锋诞生的地方。湖南望城雷锋纪念馆里,到处是雷锋微笑的身影。

在一个音罩下,我们听到了雷锋的声音,这是他1961年1月5日在辽宁实验中学做报告的录音,也是他仅存于世的一段声音: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当人民有困难的时候,我绝不能袖手旁观……”

这是一个年轻快乐的声音,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湖南腔,虽然稚嫩青涩,却饱含激情,穿过半个世纪,瞬间把我们笼罩。

这就是那个降生在茅屋里的孩子的声音吗?命运给了他最苦难的童年,他却盛开出人世间最灿烂的花朵。

难道,他真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个天使,却又太宠爱他,离不开他,早早地把他召回?

走出雷锋纪念馆,沿一条林阴道,又看见了那三间茅草房。恍惚间,我们似乎进入历史的甬道,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简家塘。

那是他吗?一个活泼的少年,系着红领巾,蹦蹦跳跳向我们走来。

我们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回答:我就要小学毕业了,今天,我准备好了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将在发言中说出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人类的英雄!

哦,我们久久地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

忽然想,雷锋如果活着,今天该是72岁的老人了。

那是谁?一幢楼房的阳台上,一个老人在专心浇花,一缕阳光透过树叶,映照着他慈祥生动的脸,一双眼睛熠熠生辉。

我们问:你是谁?

他回答:我是雷锋。

我们兴奋地告诉他:你已经成为人类的英雄。今天,对人生和幸福你还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吗?

老人笑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要做人类的英雄!” 这是当年一位少年的理想,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与灵魂,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

不,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人类的英雄,他永远将自己定格为普通的战士。他以最平凡的行动实现着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用一滴水展现出太阳的光辉!

当思绪回到今天的简家塘前,面前是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为雷锋而来,他们在寻找什么?

他们是在寻找光荣与梦想,还是那可能已经丢失的自我?!

人为什么而活着?

在这场伟大的演奏中——

雷锋,是第一小提琴手,是小号手,是领唱,是指挥。

不,他什么都不是,他就是这部伟大的世纪交响。

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苦闷的高更还在仰天发问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或许该告诉他了:高更老人,中国的一个普通士兵给予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在他那里达到了纯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价值由有限到无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暂到永恒的本质性升华。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记者 李从军 张严平赵承 肖春飞)

2011年3月2日,沈阳大学学生在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缅怀雷锋。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他的名字叫雷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用七个普通音阶,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雷锋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在他那里达到了纯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价值由有限到无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暂到永恒的本质性升华。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 新华社

雷锋同志生前在运输连担任班长,带领全班战士8个月中安全行车20346公里(资料照片)。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他的名字叫雷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用七个普通音阶,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雷锋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在他那里达到了纯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价值由有限到无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暂到永恒的本质性升华。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 新华社发

2009年7月29日,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中)在坐落在抚顺市的雷锋纪念馆雷锋墓前向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的“学雷锋小标兵”讲述雷锋生前的先进事迹

2012年2月17日,湖南宜章县长策乡上坪村的刘真茂老人在狮子口大山巡山,他养的一只三条腿的狗是他忠实的伙伴。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这是守望树林的杨善洲老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12年2月27日,郭明义(右一)在空军总医院献血。 新华社发

2011年12月13日,陈贤妹扛着锄头去地里挖山药。 新华社发

2011年12月8日,石青华与孩子们在一起。新华社发

2012年2月12日,“爱从头开始十万火急救碧心”义剪筹款活动在广州举行,为11岁的广州白血病女孩刘碧心捐款。一名小朋友在活动现场为小碧心捐款。 新华社发

徐虎在为上海光明一村修理路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09年7月29日,雷锋班的战士在“老班长”雷锋的肖像前列队点名。1963年1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46年来,雷锋班一直保持一个传统:每次点名,第一个点到的是雷锋。新华社发

推荐第5篇:召唤火麒麟读后感

赌书泼茶,倚楼听雨。

一道不算太长的雨线将思绪牵引,带领我走进瑰丽的诡谲的妙梦巴,开始一段惊心动魄的寻找之旅。

《召唤火麒麟》其实不仅仅是在写几位主角寻找火麒麟,寻找妙梦巴美好的未来,更是在讲人物的成长和蜕变,在这场冒险之旅中寻找更好的自己。

童小年·寻找宽容

童小年聪明勇敢,但他太过霸道,缺少宽容。他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在真心泉水前,因为黄胖胖的叛变,童小年大发雷霆,甚至在一气之下,将黄胖胖厉声赶出团队。抛下昔日情谊,皆由一时怒起。以至于黄黄胖胖和李俏妞掉入地缝后,才幡然悔悟,与黄胖胖重归于好。

其实,生活中,“童小年”的影子无处不在。许多人的眼睛,就如同放大镜一般,费尽心思地寻找着别人的失误,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放大,牢牢钉在自己的心中。对自己的过错,却丝毫不觉,放任不管。真可谓“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宽容”。我们太需要寻找宽容,学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温暖自己。

童小年丢下了狭隘,寻找到了宽容。

李俏妞·寻找勇敢

在冒险的初期,李俏妞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敌人攻来,李俏妞赶紧在糖糖家寻找武器,但只找到了一把小刀,就不由害怕得流下眼泪。在星辉草原上,听见要飞上天空,李俏妞又吓哭了。可是,就是这样胆小的李俏妞,却在朋友危难之际,抹去眼角的泪花,坚决不离,甚至拔剑杀死了巨蛛,走出心中胆怯的阴霾,找到了坚强。

不禁,浮想。人生道路上,有无数的荆棘无数的泥沼,有不尽的困难不尽的挫折,都要你独自去面对独自去扛。“眼泪无法洗去痛苦”。拭去眼角的恐惧,拍下膝下的儒弱,挥起坚强的双臂,迈起勇敢的步伐。惟有直面风雨,才能迎接彩虹。

李俏妞扔下了胆怯,寻找到了勇敢。

黄胖胖·寻找真诚

黄胖胖调皮可爱,但他私心太重,虚荣心嫉妒心很强。正因为如此,他看到童小年和李俏妞在妙梦巴地位比他高,心里就总是不甘,才被巨蝎大王连哄带骗地派去当间谍,出卖朋友,以获得“至尊王”的宝座。在小精灵国,黄胖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大王,可他还是难奈没有朋友的孤独寂寞,选择离开。

思绪,飞扬。许多人其实都有私心,都有虚荣和嫉妒,人与人之间也渐渐垒起了一座座看不见的高墙,相处越来越冷漠。看见别人比自己漂亮聪明地位高,心中就过不去,出言讽刺,甚至寻机报复。那社会中许许多多的“喷子”,不正是这样吗?扭曲事实,肆意践踏,只为图个痛快。那政治上千千万万的“阴谋家”,不也是如此吗?散步谣言,挑起战乱,只为谋得权位。生活中,需要奉献,需要真诚。我们不能把自己关在那无形的隔离的逼仄空间,而应张开双臂,呼吸和谐的空气,沐浴真诚的阳光。

黄胖胖抛下了虚荣,寻找到了真诚。

人生之路漫漫。这是一条寻找之路。每个人都是这路上的探险家。着毅为履,以志为囊,拨开一层又一层荆棘,陷入一个又一个泥沼,一步一步,捡拾着自己的弱点,修补着自己的缺点,满面风尘,穿过千层的浓雾千层的迷惘,终于寻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每个人都可以去寻找,寻找一个更好的自己。

推荐第6篇: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

课型:合唱教学课 教学目标:

1.在参与合唱的表演中,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歌颂;2.能够通过读谱的方式学唱歌曲,并能正确地参与合唱表演。能主动对歌曲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部。

3.在参与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风格。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型的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合唱,并能在参与合唱中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旋律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以歌声问好。

2.老师提问:谁能用“温”组一个词? 3.生:温度、温暖、温柔、温和、温馨

4.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很高噢!那谁能告诉老师,在这几个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季节的呢?

5.生:温暖

6.师:谁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关于季节的话。7.生:我喜欢温暖的春天!

二、游戏铺垫

1.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正处在温暖的春天,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老师也喜欢种花,不过我种的花浇下的不是水而是音乐,所以我种的花开出来的都是音符花。(老师出示四朵音符花:红、黄、紫、橙,每一朵上面分别写有一个音符:5 1 3 5

2.单音和声训练:学生先分别用唱名唱出四个音符,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组,一朵花代表一个组,先进行两个声部,然后三个,最后完成四个声部的和声演唱,老师以手势指挥学生的演唱。

3.在唱名唱得比较稳定的基础上作“U”音的发声训练。

4.音乐游戏:旋律的传递(以歌曲副歌部分的两个声部旋律作为传递的旋律)

继续分组比赛,从老师开始进行旋律的传递,凡是出现传递失误的则画一张哭脸。开始只进行一条旋律的传递,学生能完成后则开始进行两条旋律的传递,即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训练。

三、导入新课

1.以春游为话题,和学生简单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谈谈郊游的心情是怎样的?

2.师:同学们在春天都喜欢去郊游,那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小朋友他们在春天会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仔细地听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3.初听后师生作简短的讨论。

四、学习新课

1.按照刚才的分组,一朵花代表一个自学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学习小组长。2.音乐游戏竞赛:抢卡片

将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分成四个乐句,分别写在四张旋律卡片上,将卡片零乱地贴在黑板上,老师分别弹奏每一乐句由组长抢听,谁最正确地抢到卡片,并能带领全组正确地唱出该乐句,则在该组的花后画一张笑脸。

3.老师完整弹奏一遍旋律,每组组长按老师的弹奏将卡片有序地重新贴在黑板上。(此时各组的同学都可以给自己的组长提示,让他们能正确完成)

4.各小组分别演唱自己的旋律进行旋律接龙,再完整齐唱第一声部旋律。

5.分析旋律的走向:哪些乐句是“平行”,哪些乐句是“上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6.师在第一声部旋律下面对应贴出第二声部旋律,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旋律合唱训练。

五、演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设问: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力度在演唱?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感?(低声部就像是小朋友们轻快的脚步,在美丽的田野快乐地穿行)

2.分声部填唱歌词。老师注意及时调整学生演唱的声音、节奏及情绪。

3.师生合作进行合唱的训练:老师首先和高声部的同学合作演唱,老师担任低声部,让低声部的同学注意倾听老师和高声部的合作。

4.倾听了老师的的演唱后低声部加入开始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训练。注意控制学生的声音,尽量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在演唱中老师以手势提示学生注意音高。

5.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师:请低声部的同学踏着轻快的步伐,和高声部的同学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

六、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设问:歌曲中的“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结合歌曲上下的歌词想一想。(快快来吧) 2.设问:你能为歌曲的第二声部重新填词吗?让歌曲更加富有春天的温暖气息。 3.继续按刚才的分组进行填词创作歌曲。 4.分组展示各组的创作成果。 5.评价与表扬。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首欢快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同学们美妙的歌声里我充分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更充分感受到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次唱响“田野在召唤”,在歌声里一起走进温暖的春天,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推荐第7篇:时代在召唤

时代在召唤——“两学一做”学习心得

关于在全行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教育活动,是对深化党内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同时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动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这段时间的反复学习和思考,我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有信念。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

二、讲担当。市分行王年军行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提到担当的三重涵义:首先是勇于担当,体现激情和勇气,;其次是敢于担当,体现能力和专业水平;再次是善于担当,体现业绩成效,攻坚克难。对于我们“新生代”的党员同志来说,更应着重培养自我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努力储备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锻炼组织能力,使自己有意愿、有能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敢创新。时代在不断变化,因循守旧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时间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我行转型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发展、敢于创新,才能在改革机遇中勇攀高峰。

推荐第8篇:爱国主义精神在召唤

爱国主义精神在召唤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看到这首歌词,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是在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写给自己鼓舞士气的战歌,在抗美援朝的时代中对于挫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于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时,中国刚刚解放,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然侵略朝鲜,在我国边境胡作非为,制造事端。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我人民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开赴战线。蜿蜒的小路,如海的人流,那场面着实让人感动不已。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模糊了,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队伍而振奋,为有这样的钢铁长城而鼓舞。

两个英雄战士的事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始终不能抹去。战士黄继光为了战争任务的胜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士们赢得战机而争取了时间,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邱少云在战争中埋伏在荒山野草中,为防止引起敌人的警惕,被敌人的炮火点燃了自己的身躯,至死不呻吟一句。为了战士,为了胜利,为了国家,他纹丝不动,直到燃成灰烬。多伟大的英雄,多光荣的战士。

电影中这些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和震惊。人民志愿军几天几夜不吃饭,为战争而奔波忙碌,不知疲倦。他们永不放弃,勇于挑战,为国家而战,为和平而战,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不值得我们发扬吗?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会再去经历硝烟漫漫的战争时代,不再会像黄继光一样那样去阻挡敌人的枪口,但是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却在我们心底激荡不已,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把这种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学习中去,勤奋学习,将来像英烈们一样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推荐第9篇: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认识顿音几号(▼)、换气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能够较正确的使用于演唱。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大自然的幽静美、开阔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现在是春天,你们能想到哪些描绘春天的词语?(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天到了,大地一片鸟语花香,大家想不想跟着老师去郊游,去看看春天的美景?就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歌声走向美丽的田野,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 新授:

(一)、听赏歌曲

1.初听歌曲《田野在召唤》范唱。

大自然美不美?你在这首歌里看到了哪些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绿树发芽,小河流水,玫瑰花,露珠„„)

2.复听

提问:看到这么多美景,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复习歌曲拍子 3.再次聆听

这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其中有没有意大利语?

我们再来一遍,找一找其中的意大利语。(梯里通巴)

提问:梯里通巴翻译成我们的汉语应该是什么意思?在向小伙伴说“梯里通巴”的时候情绪有没有变化。(激动、迫切)

4.介绍歌曲《田野在召唤》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而“梯里通巴”就是“快来吧”、“快快来吧”的召唤声。)

(二)、学唱歌曲

1.找出歌曲中出现“梯里通巴”的一句,发现顿音记号(▼),师讲解顿音记号的用处并示范唱法。

2.示范对比休止符的唱法,两句连唱。 3.讲解反复跳跃记号与换气记号(∨)。 对比结尾句不一样,重点解决。

4.学唱前八小节。(强调有休止符小节的唱法)

(三)表演歌曲 1.师伴奏,学生齐唱

提示歌曲表现与各种记号的使用。

2.从头到尾唱一遍。注意一段与二段的连接与情绪的对比。 3.带着感情再唱一遍,看谁最能表现出春天田野的热情召唤。 4.教师点评,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了歌曲的热情、奔放与欢快活泼,认识了多种音乐符号。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观察,更多的发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五)作业:回去唱给家里人听。

推荐第10篇: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

澧县道河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汤勇斌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有关历史背景,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⑵.过程与方法: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⑵.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⑶.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主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学习从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并且掌握此类散文的表现手法。 学习这篇文章,宜采用朗读、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

四、教学准备:搜集圆明园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⑴.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

提示明确: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⑵.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同步解说: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 引发:看了这段录象,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⑴.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设计思考问题: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⑶.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师生共同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⑴.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冬日,心情沉重。

⑵.“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明确: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⑶.“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明确:1: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离骚》写尽了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至今还在吟诵他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

⑷.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前文说的是改造历史,后文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是经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四).拓展延伸。

⑴.【领悟】题目中的《废墟的召唤》的“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学生讨论:

提示: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嘘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提示:如果没有忧国忧民、心系天下众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你的感叹就只能是一种浅薄和虚华。

明确:号召人们继续奋斗,以改造历史。“内容”就是指方法和环境。与年轻人的对话更说明了人们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寻找希望,做出努力,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⑵.【品味】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问题设计:落日赏析。 提示:凭吊是在冬日午后,文章多次提及冬日。请画出有关冬日的景句。 明确:

①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斜阳的“无力”与心情的沉重吻合。) ②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

③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④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的摸得着的寒意。

⑤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⑥我们仍然看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五).课堂小结。宗璞的文章讲究诚和雅,大家读的时候,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隐讳的句子,其中富有寓意的议论也是解读文章的重点。

(六).布置作业:巴尔扎克说:“一场大的屈辱可以变成大的动力。” 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选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余秋雨的《废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所学知识并情境导入:

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文思如潮。文中既有满含悲怆的叙述,也有寓意深刻 的议论,还有对比鲜明的景色描写,细细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二).深入探讨课文,领悟主题。

⑴.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明确: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⑵.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明确: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结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 的向往和憧憬。

⑶.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明确: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程,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同时,作者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已的贡献。

⑷.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明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一切爱国这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三).品味赏析。

⑴.“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的意思,我们已经明了,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能否再举几个例子?

明确:简约含蓄。①我与年轻人的对话。②主题的表达并非直接说明,而是借对废墟的描写、回忆、联想而逐渐明朗。

⑵.拟人手法的运用:“远瀛观的石柱„„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把废墟几十年来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 的痕迹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⑶.“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 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做,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冷和苦之间。

(四).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⑴.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而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前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作者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将内心渴望改革的激情蕴含在其中,这种感情甚至贯穿全篇。

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情调和色彩有了明显变化。如作者描绘西山落日的景象:远景近景互相配合,色彩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心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谓是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

⑵.作者在写景中还多次穿插了富有寓意的议论。如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一部分废墟的议论,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不要忘记现实的召唤。特别是作者借那位年轻人之口说出的“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忧虑的心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绵长的思索。

(五).迁移与拓展。

辩论:除了圆明园外,世上还有哪些废墟?你觉得世上的废墟有没有必要都修复起来?或者要留下部分供人凭吊?那其衡量的标准又该如何呢?

提示:复建派:重现圆明园辉煌,不但可以让游客感受古代建筑风采,而且建筑与废墟对比所产生的震撼力,远比单纯的废墟强烈得多。

保留派: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更有人强调“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认为废墟悲凉的沧桑感本身就是对侵略行径的无声控诉,是最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修一座辉煌的皇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

(六).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七).布置作业:搜集有关“尽每一个我的责任”的资料,或搜寻一些蕴涵丰富历史底蕴的材料,联系自已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教学探讨】

1.宗璞的文章讲究诚和雅,大家读的时候,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隐讳的句子,其中富有寓意的议论也是解读文章的重点。

2.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引导同学们谈谈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怎么尽责。培养学生要有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第11篇: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教案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2、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4、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

难点: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时数:二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废墟么?废墟给你们怎样的感觉?——火灾、地震、海啸后的一片狼藉,毁灭的感觉。自然灾害造成的也许很难避免,可是人为的那种废墟,留给人的又会是怎样的思考呢?简介《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指出:圆明园虽然现在常年沉睡着,但是,他却留给我们——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女作家宗璞凭吊圆明园这片废墟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召唤”什么意思呢?召唤什么?。

二、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宗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先后在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第一部《南渡记》、第二部《东藏记》,《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三、生字词

远瀛(yíng)观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jié)石

嗫(niè)

嚅(rú)

迤逦(yǐ lǐ)

窸窣(xī sū)

四、词语解释

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1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五、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第二课时

一、问题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冬日,心情沉重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A、“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明确: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B、如何理解:“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明确: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他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源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

明确: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内心经历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4、和年轻人说过哪些对话?你能否理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明确:“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却介于冷和苦之间。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介于冷和苦之间。

本段话,“介于冷和苦之间”的笑容,神态和语言,无不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

5、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前文说的是改造历史,后文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是经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6、题目中的“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让学生讨论

2 明确: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 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

二、归纳总结:(中心内容)

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三、迁移与拓展

1、辩论:除了圆明园外,世上还有哪些废墟?你觉得世上的废墟有没有必要都修复起来?或者要留下部分供人凭吊?那其衡量的标准又该如何呢? 提示①:

A:复建派:重现圆明园辉煌,不但可以让游客感受古代建筑风采,而且建筑与废墟对比所产生的震撼力,远比单纯的废墟强烈得多。

B:保留派: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更有人强调“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认为废墟悲凉的沧桑感本身就是对侵略行径的无声控诉,是最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修一座辉煌的皇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 提示②:

巴尔扎克说:“一场大的屈辱可以变成大的动力。”

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2、选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余秋雨的《废墟》。

《废墟的召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4、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生字词:

远瀛(yíng)观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jié)石

嗫(niè)嚅(rú) 迤逦(yǐ lǐ)窸窣(xī sū)

2、解释:

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3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一、情境导入:

1、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2、(没有条件的可以由废墟的认识引入)废墟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废墟的映像?(9。11世贸大楼的废墟;唐山大地震的废墟;太平洋海啸造成的废墟;拆迁时造成的废墟等等)可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第二课时

三、深入探讨;

1、课文对废墟进行了一番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1) 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

(2) “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3)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4) “通红的火球消失„„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笔调由冷暗阴沉转为浓墨重彩。用“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重点句子理解:

1、拟人手法的运用:“远瀛观的石柱„„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把废墟几十年来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 的痕迹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射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读来耐人思索。

3、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抒发内心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

4、“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 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做,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冷和苦之间。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六、拓展延伸: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请同学们谈谈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怎么尽责。

2010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记者从正在南京展出的“圆明园文化遗产全国巡回展”获悉,这一被誉为“万园之园”的人类文化遗产是在遭遇“四劫”后才彻底成为废墟的。

除了生肖兽首等150件圆明园受损修复文物外,展览推出了300年圆明园图片展。50多幅图片无声地述说了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图片展专门辟出“百年沧桑”主题,第一次向公众揭秘圆明园鲜为人知的“四劫”经历。

1860年圆明园遭遇了“火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抢被烧,当时建筑绝大多数被烧毁,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但由于方壶胜景、蓬岛瑶台等多处景观都建在水中,所以一些建筑保存得还相当完整,圆明园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但这场“火劫”却只是这座名园灾难的开端。

第二次是“木劫”,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圆明园里的太监勾结土匪、地痞,拆除建筑木料,砍伐大量古树,甚至把它们烧成木炭拿出去卖。这次的破坏主要是幸存建筑物被拆毁,古树破坏殆尽,但此时,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仍然没有遭到破坏。

北洋军阀时期,圆明园遭遇了“石劫”。当时,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圆明园的石料。因此,圆明园石刻文物被拆运到各地,南京静海寺的露陈墩、钟山风景区谭延闿墓前的牡丹花坛都是圆明园文物。

而使圆明园的山形水系遭到破坏的是“土劫”。从民国年间开始,很多农民住进圆明园,为了发展生产,建造房屋,农民纷纷挖山取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圆明园里有耕地、工厂、打靶场,住了2000多户人家,整个山形水系都被破坏了。

经过多年努力,政府回收了原属圆明三园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使用权,搬迁了园内全部住户和绝大部分驻园单位。2000年,《圆明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说,对圆明园遗址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积极抢救、妥善保护、科学整修和有效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其政治、历史、园林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因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举办了这一展览,以此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

第12篇: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4、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1、生字词:

2、解释:

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一、情境导入: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在十九世纪的这场大火中,圆明园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他的身体被分成零碎的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博物馆。

现在的圆明园废墟常年沉睡着,它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眼里,就有一种现实指向。指向什么?明确: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9。11世贸大楼的废墟;唐山大地震的废墟;太平洋海啸造成的废墟;拆迁时造成的废墟等等,可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

三、深入探讨;

1、课文对废墟进行了一番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几处景 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1)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

(2) “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3)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4) “通红的火球消失„„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笔调由冷暗阴沉转为浓墨重彩。用“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重点句子理解:

1、拟人手法的运用:

“远瀛观的石柱„„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把废墟几十年来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的痕迹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射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读来耐人思索。

3、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抒发内心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

4、“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 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做,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

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 冷和苦之间。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内心渴望更新、渴望 变革的激情,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六、拓展延伸: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请 同学们谈谈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怎么尽责。

第13篇: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路光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中“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启迪下,观察生活,认识历史,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情感目标: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本文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的语言特点;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从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教法学法

1.教法:点拨提示法、情绪调动法

2.学法: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分三组布置任务: 第一组网上搜集圆明园废墟之类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ppt文件课上展示。

第二组搜集关于“废墟”的相关文章,提炼观点,准备课上发言。 第三组搜集有关“尽每一个我的责任”的资料,或搜寻一些蕴涵丰富历史底蕴的材料,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试谈谈在当今时代,中专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如何尽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提示明确: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二)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情绪调动法)同步解说: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

引发: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导入本节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设计思考问题: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三)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师生共同明确: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第三部分(11-20自然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面对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1自然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一)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冬日,心情沉重。

(二)“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明确: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三)“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明确:

1.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离骚》写尽了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至今还在吟诵他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

(四)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前文说的是改造历史,后文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是经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四、拓展延伸

(一)领悟:题目《废墟的召唤》中的“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学生讨论。

明确:号召人们继续奋斗,以改造历史。“内容”就是指方法和环境。与年轻人的对话更说明了人们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寻找希望,做出努力,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二)品味赏析语言。问题设计:落日赏析 提示:凭吊是在冬日午后,文章多次提及冬日。请画出有关冬日的景句。 明确:

1.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斜阳的“无力”与心情的沉重吻合。)

2.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

3.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4.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的摸得着的寒意。

5.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6.我们仍然看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五、课堂小结

宗璞的文章讲究诚和雅,大家读的时候,觉得很难读懂,因为有很多隐讳的句子,其中富有寓意的议论也是解读文章的重点。

六、布置作业

巴尔扎克说:“一场大的屈辱可以变成大的动力。”

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课下选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余秋雨的《废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所学知识并情境导入。

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文思如潮。文中既有满含悲怆的叙述,也有寓意深刻的议论,还有对比鲜明的景色描写,细细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二、深入探讨课文,领悟主题

(一)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明确: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涵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二)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明确: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三)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明确:铺天的锦霞,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程,这里作者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同时,作者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明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一切爱国志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三、品味赏析

(一)“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能否再举几个例子?

明确:体现了简约含蓄的语言特点。

(二)拟人手法的运用

“远瀛观的石柱……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把废墟几十年来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的痕迹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三)“我”与年轻人的对话 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然,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冷和苦之间。

四、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

(一)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前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作者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将内心渴望改革的激情蕴含在其中,这种感情甚至贯穿全篇。

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情调和色彩有了明显变化。如作者描绘西山落日的景象:远景近景互相配合,色彩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心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谓是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

(二)作者在写景中还多次穿插了富有寓意的议论。如结尾处作者希望保留一部分废墟的议论,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悲剧,不要忘记现实的召唤。特别是作者借那位年轻人之口说出的“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忧虑的心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绵长的思索。

五、迁移与拓展

辩论:除了圆明园外,世上还有哪些废墟?你觉得世上的废墟有没有必要都修复起来,或者要留下部分供人凭吊?那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提示:

复建派:重现圆明园辉煌,不但可以让游客感受古代建筑风采,而且建筑与废墟对比所产生的震撼力,远比单纯的废墟强烈得多。

保留派: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更有人强调“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认为废墟悲凉的沧桑感本身就是对侵略行径的无声控诉,是最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修一座辉煌的皇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七、拓展练习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引导同学们谈谈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又该如何尽责。培养学生要有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搜集有关“尽每一个我的责任”的资料,或搜寻一些蕴涵丰富历史底蕴的材料,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

第14篇: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用欢快、富有朝气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并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感受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2、通过聆听、学唱,掌握好歌曲的弱起小节、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合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向往,激发走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三、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导入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是农忙时节,田野里的庄家也开始茂盛地生长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去看看那美丽的田野„(出示大屏:金黄的麦穗、广袤的森林、无边的梯田、碧绿的河水)

五、学习歌曲

1、初听,谈感受。

导语:同学们,在这样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欣赏到了田野的美丽和绚丽多彩,让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置身于这美丽的田野中了,真让人回味无穷。你们感受到了吗? 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另一种风格的田园歌曲,听听看,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师:播放《田野在召唤》。生:回答。)

2、介绍歌曲《田野在召唤》 导语: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就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就让我们跟着音乐的步伐,一起走进多情、浪漫的田野吧。

3、看歌谱聆听歌曲,找衬词。导语:坐在这浪漫多情的田野中,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歌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衬词,大家把他找出来,并说说衬词在歌曲中的意思是什么?(师:放音乐。生:聆听歌曲。) 师:对,就是“梯里通巴”,“梯里通巴”是意大利语的音译,就是“来吧,快快来吧”的意思,表现出田野的热情的召唤,也表现出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想投身田野的怀抱中的情怀。既然田野对我们发出邀请,就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来回应它吧。

4、学唱歌曲 导语:一起用la模唱这首歌曲。

5、解决重、难点

(1)导语:这首歌曲中有很多我们学过的音乐知识,大家看第一小节就有我们需要解决的知识,是什么呢?(弱起),因为是在弱拍上开始的,所以在演唱时力度要弱一些。听老师范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再往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特殊的音符呢?(顿音、重音)顿音的演唱声音要富有弹性,而重音的演唱要把力度加强,把声音送出去。听老师范唱。你们来试一试?

(3)最后一句的处理。 (4)第二段最后一句的演唱。

(5) 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演唱。(向学生们强调最后一句的曲调不同。) (6)完整随音乐演唱歌曲。 让我们随着音乐完整的把这首歌曲模唱一遍。前部分用lu演唱,后半部分用la演唱。

6、读歌词 导语:这首歌曲不仅旋律是那样的欢快、热情,连歌词也把田野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第一段,看看田野的美都有哪些?(师生一起读歌词,不按节奏读)(1) 导语:你们的声音真棒,让老师都陶醉其中了,就用这么美的声音轻声唱 第一乐段好不好?(教师:钢琴伴奏,强调演唱状态,要有渐强讲解) (2) 第二段又描写了什么呢?玫瑰花上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展翅飞翔。这 么美丽的景色你能用歌声表现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七、情感处理:

1、听音乐,说说歌曲的情绪有何变化?

2、师生讨论:前面跳跃、动感,活泼;后面部分热烈、欢畅,情绪高涨。

3、为什么会这样呢?

4、师生小结:前面曲调很多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第二声部节奏固定用“啦”伴唱,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再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后面节奏变得较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梯里通巴”仿佛师美丽的大自然再热情的召唤着小伙伴们,旋律逐渐向上使音乐更为挺拔、嘹亮,形成高潮,表现了孩子们无比欢畅的心情。尾声指导演唱,要求音准、声音嘹亮、挺拔,似把声音传至远方。

5、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6、完整演唱歌曲。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共同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演唱姿势。

七、下课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度过了美好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投入到美丽的田野中,尽情的欢唱。下课。(随音乐边拍手边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节奏鲜明,旋律动听,给人以春的遐想,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低声部的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歌曲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合唱教学部分,也是这一课时的难点部分。二声部的旋律单一,变化较少,但节奏特点分明,每一拍的后半拍都是八分休止,唱起来短促、有弹性,如同为一声部主旋律伴奏。基于以上特点,我让学生分声部学习,以律动的形式先学习二声部,学生既准确地掌握了歌曲开始的弱起小节和二声部的伴奏旋律,又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一声部旋律,为两个声部的配合做了有效的铺垫。

歌曲第二部分也是由两个声部构成的。考虑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无法扎实的掌握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因此,我在本课时只教了第一个声部。这部分旋律动听,加上意大利语的学习运用,让学生后半节课仍然能够兴致盎然地演唱,重难点部分,如五度音程、附点节奏、顿音记号,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也基本解决了。

这一课从导入到结束,我基本完成的较顺利。但回想起来,仍然暴露出很多不足的地方:学习目标制定的应该再有针对性一些,针对一两个目标,将歌唱教学完成的更加扎实。在这节课里,我设计的内容还是过多,应该在第一课时教唱歌曲主旋律,重点解决弱起小节、附点节奏、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这些知识点;歌曲情绪的表现也应当在这一课时解决,然后再将合唱教学放到第二课时完成。这样既不会让整首歌曲的教学支离破碎,又能让学生更轻松而扎实的学会歌曲。情景创设不够。这还是与教学设计的内容过多有关,整节课一直在让学生唱旋律,听音乐知识点,缺少了趣味性。最后,评价设计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回答、演唱以及演奏应该做更详细的点评。

第15篇:爱国主义精神在召唤

爱国主义精神在召唤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看到这首歌词,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是在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写给自己鼓舞士气的战歌,在抗美援朝的时代中对于挫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于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时,中国刚刚解放,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然侵略朝鲜,在我国边境胡作非为,制造事端。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我人民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开赴战线。蜿蜒的小路,如海的人流,那场面着实让人感动不已。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模糊了,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队伍而振奋,为有这样的钢铁长城而鼓舞。

两个英雄战士的事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始终不能抹去。战士黄继光为了战争任务的胜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士们赢得战机而争取了时间,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邱少云在战争中埋伏在荒山野草中,为防止引起敌人的警惕,被敌人的炮火点燃了自己的身躯,至死不呻吟一句。为了战士,为了胜利,为了国家,他纹丝不动,直到燃成灰烬。多伟大的英雄,多光荣的战士。

电影中这些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和震惊。人民志愿军几天几夜不吃饭,为战争而奔波忙碌,不知疲倦。他们永不放弃,勇于挑战,为国家而战,为和平而战,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不值得我们发扬吗?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会再去经历硝烟漫漫的战争时代,不再会像黄继光一样那样去阻挡敌人的枪口,但是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却在我们心底激荡不已,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把这种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学习中去,勤奋学习,将来像英烈们一样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当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仿佛有数千个波涛在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我的心。记得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我觉得当书本给我罗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而这本书不仅给了我一个新世界,更给了我一片属于我的蓝天。

文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同样也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保尔·柯察金——一个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道路障碍前,凭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及亲友的鼓舞,勇敢地与疾病搏斗.

保尔是一个苦孩子,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欺侮,处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但是,他敢于向不公平的屈辱的社会地位挑战,敢于起来改善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命运。他在朱赫等老一辈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帮助下,积极投身于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保尔一生的经历实际上是向不公正的命运挑战,向困难挑战,向自身的残疾和不幸挑战的过程。可是,一个人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苦难和打击呢?一天之中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发起17次冲锋,身患伤寒饿着肚子踩着冰冷刺骨的泥浆修路,从死神那里挣扎出来,躺在病榻中受尽伤痛的折磨。双目失明后,他回到家乡,只求能听见母亲的声音,然而亲爱的母亲却已化作了一堆黄土,即使是这样,直到最后,他还要把自己的经历经过升华之后变成精神财富献给人类:

保尔是正直的,十几岁的他,因为正义,敢出手教训市里的无赖;保尔是机灵的,身处牢中的他,能抓住机会,轻而易举地使愚昧的敌人中计而躲过魔爪;保尔是勇敢的,刚参军的他,纵马挥刀地向前猛冲,完全进入奋不顾身和忘我杀敌的精神境界;保尔是坚强的,作战的他,在头部严重烧伤后,在坚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持下,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以继续抗战;

保尔是伟大的,他几次与死神进行生死搏斗,最终以胜利而回到亲人的身边,回到战友的身边。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勤奋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在劳动中,我们应该学习保尔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应该以保尔为榜样,分析原因,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应该以保尔为榜样,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继续努力。

第16篇:幸福召唤安全

幸福召唤安全

亲爱的各位工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幸福召唤安全》。

假如有人问幸福是什么,可能会得到一百种、一千种甚至更多的答案。心境不同,经历不同,则幸福观也不同。在我看来,每天看着自己的亲人平平安安回家,享受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是所有幸福的基础和源泉。

生命是无价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感悟着人生,体验着得失。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您的亲人都期盼着您能高高兴兴工作,平平安安归来。一曲《祝你平安》,一句“好人一生平安”,唤起多少人对平安的向往!健康、平安是生活赐予每一个懂得它意义的人的最好礼物,这就是幸福!也许你曾感受过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牵挂;也许你曾感受过妻子对丈夫的那种依恋;也许,你曾感受过孩子对父亲的那种期盼!那么,当你凭借强健的体魄、娴熟的技术,奋战在生产一线而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开拓使者时,你是否想到了安全?!

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工程,从各级领导到区队班组,乃至每个矿工家庭,无不时时处处牢记安全,反复灌输,天天强调。然而,仍有一部分矿工对安全重视不够,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对安全感受不深,领会不透,重视不够。朋友,

当你全家欢聚在餐桌旁享用丰盛的菜肴时,你可曾想过此时有多少家庭因怀念失去的亲人而暗自哭泣呢?当你携着妻子,带着孩子漫步在林荫小道时,你可知道此时又有多少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孩子在人生的征途上艰难地奔波?站在历史的瞭望台上回首往事,由于违章蛮干,许多名矿工兄弟在矿井生产建设中白白地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许多人身负重伤,甚至有的终生残疾,只有在轮椅上度过漫长的人生。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悲剧,这一场场生离死别的灾难,不知让人哭了多少回,流了多少泪,受了多少苦。

两年前,职工许某的妻子在老家种地,为了把地种好,她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劳作,日子是苦了些,可她很知足。每逢丈夫回家,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那时她曾说“不管生活有多么难,只要有个完美幸福的家庭也就足够了。”然而,一场横祸打破了她的幸福家庭梦,小小的祈求即刻间化成了泡影。那是一个夜班,她的丈夫象往常一样下井去了,可他在处理运输掉道故障的时候,出了差错,就再也没有回来。噩耗传来,她惊呆了,她怎么也不会想念这是真的,一个生龙活虎的人怎么一下就没了呢?她一愿意这无情的事实与她的家庭连在一起。可事实是残酷的,他真的去了,他的死不是天灾,是人祸,是违章蛮干,被窜动的平板车撞到了胸部。

在矿区,乃至全国象这样的不幸的家庭又何止他一家呢?这里我不想再去叙说他们的悲惨遭遇,也不想去叙说那

些伤亡者的妻子悲痛欲绝的哭诉,更不想说失去爸爸孩子撕心裂肺的呼喊,我只想大声疾呼,不要让我们再失去亲爱的同志,不要让我们再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不要让幸福家庭再度遭到毁灭!

“前车覆,后车诫。”《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制度,这些用血的教训写成的经验,是我们的安全护身符。只要我们好好学习,认真遵守、切实执行,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时时牢记“安全就是幸福”这个硬道理,让安全警钟常鸣于矿山、长鸣于每个人的心中,企业的安全发展就有了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证。

职工兄弟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召唤着我们,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珍爱生命,关注安全,远离违章,永葆平安。朋友们,让我们深情唱响“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主题曲,与企业同心,与发展同向,与安全同行,实现矿山安全的长治久安。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17篇:军营召唤国防生

军营召唤国防生

国防生是我军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专门依托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的大学生。他们既不同于军校部队生也不同于军校地方生,他们是完全在地方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他们和地方大学生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校享受的待遇和毕业后的分配去向不同。国防生在校的费用由部队支出,毕业后需要到军队任职。

国防生培养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培养。军队在普通高校低年级学生中选拔确定培养对象,在保证其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毕业后选拔担任军队干部。二是招收定向生培养。由军队选定的普通高校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职能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从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保证其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军政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工作。

我选择,我无悔

清华大学举行首届国防生毕业典礼。56名国防生,全都坚定地履行了协议———携笔从戎,到部队建功立业,其中大部分同学将穿上军装以军人的身份继续攻读研究生。

回忆起4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到总参某研究所工作的冯新建说,与同龄的其他大学生相比,清华国防生的青春少了一份潇洒和浪漫,多了一份“兵味”和“军味”,他说:“我因为敬慕而选择了清华,因为热爱而选择了军营。我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激动。”

同样是国防生,6月23日,在吉林大学举办的空军国防生毕业欢送仪式上,5位主动申请到边远艰苦地区的国防生,胸前佩戴着鲜艳的大红花走上主席台,从领导手中接过了“献身国防事业和支援边疆建设优秀大学生”荣誉证书。经过多次申请,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将奔赴地处戈壁深处的空军某基地工作。 是什么让这些拿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毕业证书,面临很好就业岗位的大学生如此坚定地选择了国防事业?“理想。”正如郑州大学国防生郝万亮说的:“从签订国防生协议书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时刻充满着军人的豪情。当上了国防生,我们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欣赏那雄壮阳刚而又不乏优美的旋律。和着它的节拍,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从容地走向绿色,让一样的青春奏响一样的旋律。”

“做人,应该做一个为国为民的人,有大无畏精神的人,在危急关头大义凛然的人。而军营正是聚集着这样一种人的群体,我渴望加入其中。”以616分的优异成绩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硕连读的湖北嘉鱼籍学子胡邓华,签约国防生后如此表露心迹。在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面前,他亲眼目睹了解放军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的英勇壮举。从那时起他就萌生出当兵的念头。

重书本,更重实践

部队是一个武装集团,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严谨的军人作风,是顺利完成各项军事训练任务的保证,国防生在注重书本的同时,注重体能素质的锻炼和军事技能的实践,尤显迫切。

据清华大学选拔培训办公室主任牛亚军介绍,从一名普通青年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关键在于积极地融入军营并拿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4年来,清华国防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特别是军事高科技知识。“国防教育周”、“新世纪论国防”演讲、国防教育橱窗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展„„在潜移默化中,国防生的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准备继续读研深造的45名国防生,无一例外全部选择了军事高科技领域的专业。

武汉大学的国防生李世友当初报名参加国防生选拔的消息传出后,一位同学当即向他“请教”军事知识。结果,小李没能答出1个问题,在同学的嘲笑声中,他更加领悟到一名国防生学习过硬军事知识的重要性。从此,学一篇军事文章、写一篇军事体会、看一次军事新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目前,武汉大学的国防生除参加驻校培训办公室举办的军事活动外,还坚持每天出一次操、每周开一次班务会、每月开展一次军事论坛活动。“三个一”活动成了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注重书本,更注重实践,部队的训练场成为学子们的“第二课堂”,未来作战的需要就是他们研究的课题。去年暑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钟山、王进超等4名同学到空军某研究所毛遂自荐,承担了一套本应由研究生来完成的应用软件设计。4名在校本科生在短短一个星期就拿出来的成果,令研究所专家赞叹不已,这套软件也迅速在航空兵部队推广应用。

第18篇:荣耀的召唤

荣耀的召唤 2011首届青海大学“志学杯”演讲大赛燃起烽火狼烟。 我们为什么来大学?我们要在大学学什么?我们要为大学留下什么?在大学生曾经耀眼的光环早已落地,碎成一片虚无的时候。我们迷茫,我们失望,我们碌碌无为……

在这片最后的温室里沉醉于梦幻的自由,空羡那暴风中的雨燕? 在这最后的花园里坐井观天,自以为已认识了整个世纪?还是要在这实际上前线就近在咫尺的宁静下,安然地认为生活的战争离我们还很遥远?

我们需要思考,我们需要看清方向,我们需要迎接荣耀的召唤。来吧,朋友!不要害怕展示你那稚嫩的想法,因为参天大树也曾渺小;不要吝惜你成熟的思想,因为它或许可以为他人指明方向…… 今天——此时,此刻,此地,荣耀的召唤向你发出,请不要让犹豫和谦虚使你错失良机——为了未来,为了无悔的大学!

本次大赛详情敬请关注: http://bonayanjiang.blog.163.com/ 大赛主题:对大学的思考,对大学的理解 报名时间:2011年3月14日至2011年3月22日 报名地点:综合楼广场篮球场门口

——博纳演讲与口才协会

第19篇:召唤火麒麟读后感

赌书泼茶,倚楼听雨。

一道不算太长的雨线将思绪牵引,带领我走进瑰丽的诡谲的妙梦巴,开始一段惊心动魄的寻找之旅。

《召唤火麒麟》其实不仅仅是在写几位主角寻找火麒麟,寻找妙梦巴美好的未来,更是在讲人物的成长和蜕变,在这场冒险之旅中寻找更好的自己。

童小年·寻找宽容

童小年聪明勇敢,但他太过霸道,缺少宽容。他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在真心泉水前,因为黄胖胖的叛变,童小年大发雷霆,甚至在一气之下,将黄胖胖厉声赶出团队。抛下昔日情谊,皆由一时怒起。以至于黄黄胖胖和李俏妞掉入地缝后,才幡然悔悟,与黄胖胖重归于好。

其实,生活中,“童小年”的影子无处不在。许多人的眼睛,就如同放大镜一般,费尽心思地寻找着别人的失误,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放大,牢牢钉在自己的心中。对自己的过错,却丝毫不觉,放任不管。真可谓“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宽容”。我们太需要寻找宽容,学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温暖自己。

童小年丢下了狭隘,寻找到了宽容。

李俏妞·寻找勇敢

在冒险的初期,李俏妞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敌人攻来,李俏妞赶紧在糖糖家寻找武器,但只找到了一把小刀,就不由害怕得流下眼泪。在星辉草原上,听见要飞上天空,李俏妞又吓哭了。可是,就是这样胆小的李俏妞,却在朋友危难之际,抹去眼角的泪花,坚决不离,甚至拔剑杀死了巨蛛,走出心中胆怯的阴霾,找到了坚强。

不禁,浮想。人生道路上,有无数的荆棘无数的泥沼,有不尽的困难不尽的挫折,都要你独自去面对独自去扛。“眼泪无法洗去痛苦”。拭去眼角的恐惧,拍下膝下的儒弱,挥起坚强的双臂,迈起勇敢的步伐。惟有直面风雨,才能迎接彩虹。

李俏妞扔下了胆怯,寻找到了勇敢。

黄胖胖·寻找真诚

黄胖胖调皮可爱,但他私心太重,虚荣心嫉妒心很强。正因为如此,他看到童小年和李俏妞在妙梦巴地位比他高,心里就总是不甘,才被巨蝎大王连哄带骗地派去当间谍,出卖朋友,以获得“至尊王”的宝座。在小精灵国,黄胖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大王,可他还是难奈没有朋友的孤独寂寞,选择离开。

思绪,飞扬。许多人其实都有私心,都有虚荣和嫉妒,人与人之间也渐渐垒起了一座座看不见的高墙,相处越来越冷漠。看见别人比自己漂亮聪明地位高,心中就过不去,出言讽刺,甚至寻机报复。那社会中许许多多的“喷子”,不正是这样吗?扭曲事实,肆意践踏,只为图个痛快。那政治上千千万万的“阴谋家”,不也是如此吗?散步谣言,挑起战乱,只为谋得权位。生活中,需要奉献,需要真诚。我们不能把自己关在那无形的隔离的逼仄空间,而应张开双臂,呼吸和谐的空气,沐浴真诚的阳光。

黄胖胖抛下了虚荣,寻找到了真诚。

人生之路漫漫。这是一条寻找之路。每个人都是这路上的探险家。着毅为履,以志为囊,拨开一层又一层荆棘,陷入一个又一个泥沼,一步一步,捡拾着自己的弱点,修补着自己的缺点,满面风尘,穿过千层的浓雾千层的迷惘,终于寻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每个人都可以去寻找,寻找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20篇:未来在召唤

“未来在召唤”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几载的披荆斩棘,承载着太多的梦想和追求,欢乐与痛苦,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怀着期盼的心,踏着希望的音符,大家有缘来到了这个,这个梦想起飞的地方。现在我们已经经过了大一的时光,现在我们的梦想应该明确、应该坚定!为了梦想,你选择等待还是追求?

二、活动目的:

让当代大学生警醒于关于大学关于人生关于梦想的问题,找到人生的目标

展示一个竞争残酷的现实社会及当代许多大学生享受安逸的大学生活,形成对比,唤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危机感、对梦想的思考,唤起当代大学生的行动力,成就他们的美好未来。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三、活动时间:2012年12月

四、活动对象:11机电2班

五、活动地点:2302

六、活动主题:

大学、梦想、行动力

七、活动前期准备:

1、由班长准备活动策划书,召开班委会,分配各班委工作,为活动做准备

2、宣传委员搜集关于大学生堕落的示例及成功的示例,准备好相应的发言材料

3、生活委员记录大家梦想

4、班长负责确定活动场地,通知大家活动相关事宜,保障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5、确定活动主持人

八、活动流程:

1、主持人提出问题:

①.What are you?

②.What do you want?

③.What can you do?

④.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等等.

2、宣布活动正式开始,随机抽取同学。谈谈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及感触

3、由主持人引入梦想的话题,再随机抽取同学谈谈自己的梦想

4、主持人总结,并谈谈自己感触

5、由团支书向大家介绍书籍——《大学生的未来不是梦》,并把样本给大家现场传阅

6、由宣传委员向大家讲述收集到的关于大学生成功及在大学中堕落的真实示例,并简要谈谈自身感受及自己所观察到的本班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7、组织大家依次在事先准备好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或者对大学生活的感触

8、由体育委员安排大家有序离场,生活委员安排大家打扫卫生

九、活动后材料整

(一)照片整理及活动通讯

负责人:宣传委员

(二)活动总结整理

负责人:组织委

《召唤的近义词.doc》
召唤的近义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